没有比较,自然团结



没有比较,自然团结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世间的一切现象

皆为因缘生、因缘灭,

生灭无常,幻有幻无,

明白了这个道理,

就不会把自己所有的看得太重,

便不会放不下提不起。 

 

摘自《修行在红尘──维摩经六讲》

  

                          
 没有比较,自然团结 

                                                         ■ 吕俐安

 

问:我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分别就读国一与国三,从小到大在家吵闹就算了,连在学校也不合,两个孩子的老师一再向我反应,应该要正视兄弟不合的问题,可是不管我如何苦口婆心劝他们要团结,不要让外人取笑,他们却听不进去。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答:现代父母难为,这样的问题,是许多家里有两个以上孩子的父母共同的难题。我通常会向父母说,别一味急着要兄弟马上团结,当父母者也要检视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态度,是否也是造成兄弟无法好好相处的原因。

 

父母常犯的无心之过就是不自觉地拿小孩做比较,例如哥哥比较优秀,便要求弟弟多向哥哥学习,忘记弟弟也需要被肯定,忽略孩子心中的不舒服。同样地,如果父母一再要求哥哥忍让弟弟,哥哥内心也会有不平的感受,这些都是父母需要注意的。如果处理好孩子内在纠结的情绪,让他们对家产生认同感,才有可能进一步要求他们团结。

 

无着与世亲在〈他是我的好兄弟〉中,从小就备受母亲的肯定,母亲也了解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各自去发展,只要求兄弟俩一定要为振兴佛教努力。后来身为弟弟的世亲因为学小乘佛教有成,发现学习大乘佛教的哥哥没什么作为,而向外人嘲笑无着,可是无着却一点比较心也没有,也不多做解释,最后是世亲了解到哥哥的用心良苦,两人尽释前嫌,并且为实现母亲的愿望而更加团结,一起弘扬佛法。

 

我们可以向无着与世亲的母亲学习,不在孩子面前拿对方比较,要做到不偏心,肯定每个孩子的能力,看到他们的独特性,让他们内心产生安全感,进而大胆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因为不管怎样,父母永远爱他们。

 

最后,提醒父母,要尽可能做到合情合理,不能单方面要求某一方,例如要求哥哥一定要忍让弟弟,而是要肯定哥哥愿意照顾弟弟;弟弟也必须感谢哥哥的善意,不是理所当然地接受。当哥哥愿意照顾弟弟,而弟弟也愿意与哥哥分享,久而久之,两人自然就会团结。 

 

 

本文摘录自《人生杂志-第295期》 

 

                                 
护一念心,立一分志

  
日常所需,究竟一天要用多少?一个月需花费多少?有的人一个月可耗用数十万、百万元,有的人一个月1,000元花不完。

   
有位张先生,过去经常应酬得昏天暗地,美其名是为事业找客户、谈生意,应酬到健康亮起红灯,还曾动过心脏瓣膜的手术,医师警告他不能喝酒;但是没多久,酒友再邀约,他又去喝酒,抽菸、赌博样样来。

   
平常他是位沈默的好爸爸,一喝酒就发酒疯,半夜叫孩子起来罚站;太太若回嘴,就会打她,还赶她出去。有一次太太忍无可忍,真的离家,等到他酒醒,知道自己做错,苦苦地哀求太太回来。太太不舍孩子而回家,期待他能真正地省悟;可惜他不久仍原形毕露,照常喝酒、应酬。

   
后来孩子读国小时,慈济教师联谊会的老师邀请慈济人到学校办活动,他太太以家长身分参加,受慈济人的现身说法感动,深感做环保不但能救人,也能救地球,很有意义,就投入做环保。

   
张太太愈做环保愈欢喜,常常做到乐而忘返;起初他抗议太太为何将时间都花在慈济里,他太太回答:「与其在家生你的气,不如出门做环保。」

    
1999年,南投的慈济人柯居士为了「921希望工程」,安排慈诚队志工前往帮忙,一通拨错的电话,阴错阳差,让张先生参与了慈济的希望工程。慢慢地,他感到慈济很不错,甚至主动问太太:「我可以和妳去做环保吗?」

  
柯居士看他做得很欢喜,邀他参加志工培训。培训过程中,课程都参与,也不缺席,只是偶尔酒友一邀,还会去喝酒;直到受证那日,他才真正地省悟:我已经受证,是师父的弟子,要守十戒。并且发了三个愿:第一、要买部环保车,全心投入做环保;第二、要完成荣董;第三、希望家乡有个共修处,以传扬静思的法。

   
其实当他发愿时,仍负债在身,可是他表示:一个月光是应酬、酒钱,就要花十多万元;将恶习一一戒除,省下这些花费,数月后就可以买一部环保车。后来还以贷款方式买下一处地方,作为共修的道场;同时持续地缴交善款,终于也圆满荣董,完成三个愿。

   
常听人说,等我存够钱,再做善事,其实只要有心,改变一下生活方式,随时都能做;就如张居士省下平常浪费的来做,如今一个月花费不到1,000元。钱财如何运用?在日常生活漏失的、消费掉的,也可以累积起来做许多好事、结许多善缘。

   
我们提倡生活勤俭、克己复礼;能克已,还有什么习气改不过来?在生活中只要能护一念心、立一分志,观念一转,没有做不到的事。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