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分别的爱



没有分别的爱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凡夫心有如野马、猿猴,因为没有任何依靠、目标,所以容易有妄想杂念;有了妄想杂念,行动往往会有错误,有时一念之差、一步之错就造成终身的遗憾。
   
学佛的人,心要有依靠,就要经常系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是依靠、归命之意,将凡夫心归向于圣人的清净境界;时刻以归依为念,可以返妄归真,所以要常念佛。但是,念佛不光在口头上念,更要念佛的心,使佛心成为我们的心,将凡夫心换成佛心。人人的念心如有佛心,则时时刻刻看到的境界,都会是美好、祥和的境界——彼此相互扶持,处处充满了爱。看看外面的草木,随着岁月季节彼此循环相让。春天来了,大地草木就生长出茂盛的花叶;如夏天,就换成夏季的花朵盛开;秋冬也是一样。四季之间,连草木都能更替如仪,在该茂盛时茂盛,该落叶时就叶落纷纷。我们如果用心,就能体会这种无声的法则。

   
树木的茂盛与凋零就像人生的过程,可以启悟人生无常多变的真理。心静时,则一草一木无不是清净之境,无不是美好的世界。所以,要时时刻刻将心守于专一、无欲无争,多为人群奉献自己的力量。若能如此,就是最美好的人生。对人生奉献的大小,不在于年龄。有时童子的清净之心,反能无分别地奉献爱心,让人觉得纯真可爱。台中有两位小朋友,从小就常被委员妈妈带来见我,所以兄弟俩对于慈济的一切非常清楚。他们为了响应我所呼吁的大陆赈灾,小小年纪竟然拿出大毅力,和母亲约法三章:“一年内不吃糖果,请妈妈代捐一万元给师公救人。”

  
然而,有一位教授和我见面时,特地问起:“你为什么要去救大陆的水灾?”他讲了许多理由反对我去救灾。我告诉他,台湾的贫病者,只要我们知道的,都会尽力照顾;而且,我们的社会较富足,人情温暖,政府也设有社会服务机构,还有其他慈善机构会关心贫病者。而大陆则不同,尤其乡村偏僻地方的人民,普遍过着穷困的生活,他们自顾不暇,哪有能力去照顾别人?

  
再说,大陆地面辽阔,即使有爱心的人士想济助贫困的人,也不知如何察访?因缘俱缺,他们真的很缺乏获得济助的因缘。我们生活富足,若能把不致影响生活的力量奉献出来,将这股爱的力量汇集起来,到那里就能为二十多个乡镇的灾民盖间简单的房子,帮他们复耕、重建家园。

  
我解释了好久,那位教授还是不能打开心结。学识渊博的学者反对我救灾,而五岁、七岁的孩童却各拿一万元来救灾,这其中的差异,只因为在稚子单纯的心念中,“爱是没有分别的”——救援没饭吃、没衣穿、没得住的人,是很自然的事啊!

  
学佛,要学得真正的“慈悲喜舍”,佛陀不忍众生受苦,学佛者也应如此。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