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_2

  作者:华严经合论  唐李通玄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光明覺品第九之餘

  【經】爾時光明過百萬世界徧照東方一億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各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智慧無等法無邊  超諸有海到彼岸  壽量光明悉無比  此功德者方便力  所有佛法皆明了  常觀三世無厭倦  雖緣境界不分別  此難思者方便力  樂觀眾生無生想  普見諸趣無趣想  恒住禪寂不繫心  此無礙慧方便力  善巧通達一切法  正念勤修涅槃道  樂於解脫離不平  此寂滅人方便力  有能勸向佛菩提  趣如法界一切智  善化眾生入於諦  此住佛心方便力  佛所說法皆隨入  廣大智慧無所礙  一切處行悉已臻  此自在修方便力  恒住涅槃如虗空  隨心化現靡不周  此依無相而為相  到難到者方便力  晝夜日月及年劫  世界始終成壞相  如是憶念悉了知  此時數智方便力  一切眾生有生滅  色與非色想非想  所有名字悉了知  此住難思方便力  過去現在未來世  所有言說皆能了  而知三世悉平等  此無比解方便力
  【論】八二十行頌歎如來智慧方便德令信心者樂學修行故。
  【經】爾時光明過一億世界徧照東方十億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廣大苦行皆修習  日夜精勤無厭怠  已度難度師子吼  普化眾生是其行  眾生流轉愛欲海  無明網覆大憂迫  至仁勇猛悉斷除  誓亦當然是其行  世間放逸著五欲  不實分別受眾苦  奉行佛教常攝心  誓度於斯是其行  眾生著我入生死  求其邊際不可得  普事如來獲妙法  為彼宣說是其行  眾生無怙病所纏  常淪惡趣起三毒  大火猛燄恒燒熱  淨心度彼是其行  眾生迷惑失正道  常行邪徑入闇宅  為彼大然正法燈  永作照明是其行  眾生漂溺諸有海  憂難無涯不可處  為彼興造大法船  皆令得度是其行  眾生無知不見本  迷惑癡狂險難中  佛哀愍彼建法橋  正念令昇是其行  見諸眾生在險道  老病死苦常逼迫  修諸方便無限量  誓當悉度是其行  聞法信解無疑惑  了性空寂不驚怖  隨形六道徧十方  普教羣迷是其行
  【論】九二十行頌歎如來廣大苦行精進德令信心者修行故。
  【經】爾時光明過十億世界徧照東方百億世界千億世界百千億世界那由他億世界百那由他億世界千那由他億世界百千那由他億世界如是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盡法界虗空界所有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一念普觀無量劫  無去無來亦無住  如是了知三世事  超諸方便成十力  十方無比善名稱  永離諸難常歡喜  普詣一切國土中  廣為宣揚如是法  為利眾生供養佛  如其意獲相似果  於一切法悉順知  徧十方中現神力  從初供佛意柔忍  入深禪定觀法性  普勸眾生發道心  以此速成無上果  十方求法情無異  為修功德令滿足  有無二相悉滅除  此人於佛為真見  普往十方諸國土  廣說妙法興義利  住於實際不動搖  此人功德同於佛  如來所轉妙法輪  一切皆是菩提分  若能聞已悟法性  如是之人常見佛  不見十力空如幻  雖見非見如盲覩  分別取相不見佛  畢竟離著乃能見  眾生隨業種種別  十方內外難盡見  佛身無礙徧十方  不可盡見亦如是  譬如空中無量剎  無來無去徧十方  生成滅壞無所依  佛徧虗空亦如是
  【論】十二十行頌歎如來實性無三世德無二相徧周一切令信心者修學故已上文殊師利說此十頌歎佛十德令起信心者發信進修行故此光明覺品舉佛果法令信心者正自入信信同諸佛果法不移法身不動智菩薩行徧周一體自古及今更無他法凡聖一性同無性味同大願大慈大悲大智文殊妙慧普賢萬行之味總為動寂一體用故如是信修從初發心一時竝進以此十信位內置一百四十大願成大悲行法身慧身智身一時俱進故法身者即十色世界是智身者即十智佛是慧身者即文殊師利是大悲者即一百四十大願成之是如是已上諸法皆是此光明覺品悉皆信入如問明品即是已入信中問答法則成其信力修行故問曰何故成十信門皆文殊師利說法答曰為明文殊是十方諸佛妙慧善簡擇正邪正邪既定方以行修行即名普賢行也次第合然故明文殊師利是童子菩薩以因創發啟蒙入信之首故因行成名也問曰五位法中菩薩入定方說何故信位不入定說答信是凡夫生滅心信未入證故無定也以五位是入體應真無作之理智非無思而顯不可以有情求之故須入定。

  菩薩問明品第十

  【論】將釋此品約分三門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者為成十種信根長十種信力文殊師利覺首等互為主伴問十種法明故故為問明品二釋品來意者前品如來足下輪中放光開覺所照佛境遠近令信心者一一觀之無礙令心行廣大稱法界故又文殊師利菩薩以十偈頌歎佛十德勸令信心者修行故此問明品即是明十信心者正修行之行及斷疑故有此品來也三隨文釋義者於此品一段文中有十一段經明文殊覺首十菩薩等互為主伴問十種法明各以菩薩之名即表十信所行之行文殊還以名下之行以相諮問十菩薩等各以自行之法以頌答之令信心者依而倣學其十問十頌其文如下最下一段都結十方同此。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覺首菩薩言佛子心性是一云何見有種種差別所謂往善趣惡趣諸根滿缺受生同異端正醜陋苦樂不同業不知心心不知業受不知報報不知受心不知受受不知心因不知緣緣不知因智不知境境不知智時覺首菩薩以頌答曰。
  仁今問是義  為曉悟羣蒙  我如其性答  唯仁應諦聽  諸法無作用  亦無有體性  是故彼一切  各各不相知  譬如河中水  湍流競奔逝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亦如大火聚  猛燄同時發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又如長風起  遇物咸鼓扇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又如眾地界  展轉因依住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眼耳鼻舌身  心意諸情根  以此常流轉  而無能轉者  法性本無生  示現而有生  是中無能現  亦無所現物  眼耳鼻舌身  心意諸情根  一切空無性  妄心分別有  如理而觀察  一切皆無性  法眼不思議  此見非顛倒  若實若不實  若妄若非妄  世間出世間  但有假言說
  【論】第一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已下六行經是文殊菩薩起二十問善惡因果或一字一問或一句一問總有二十問向下十一行頌是覺首菩薩答初一行頌是歎能問之人及勸聽後十行頌是答所問之法文殊善問世間善惡因果不相知業能成就善惡因果覺首菩薩便以法不相知以真理答但為迷真自作業爾知真者但以全業是真末後一行頌明真妄總亡舉喻及法說故如文自具思之可見文順理顯不煩更釋於此十一行頌中義分為三一科頌意二釋菩薩名三配隨位因果一科頌意者此十一行一行是一頌初行歎能問及勸聽次下十行文各自具明初一行頌頌法無作無性次一行舉喻水流不相知准意知之不煩更科二釋菩薩名者為明覺此隨流生死業體本性恒真而無流轉眼耳鼻舌身意恒如法知非流轉生死性故亦無虗妄亦無真實但為無貪瞋癡愛真智慧法名之為真故說如斯法利眾生故名為自覺覺他大道心眾生者故為以此當體無明諸業因果上自覺覺他令知法界自性真理真妄兩亡名為覺首以信此法初名之為首此明十信初心全信自身眼耳鼻舌身意及以一切眾生全體真妄兩亡唯佛智海故故以不動智佛十智如來為十信位中自己果故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蓮華色世界等十色世界是十信之中所信之理文殊師利覺首財首等十菩薩眾是十信之行以行立名得名知行一一菩薩倣行解上而立名故已下菩薩例然世界名妙色即是覺首菩薩所覺之理無礙智佛即是覺首當位所修佛果以此信心明諸業因果真妄兩亡即智用無礙故三配隨位因果者常以自心本不動智佛為本信心之因以進修得此無礙智佛是隨位佛果此乃但依問答及菩薩名號佛名號世界形色取其意趣理自分明勿須疑也。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財首菩薩言佛子一切眾生非眾生云何如來隨其時隨其命隨其身隨其行隨其解隨其言論隨其心樂隨其方便隨其思惟隨其觀察於如是諸眾生中為現其身教化調伏時財首菩薩以頌答曰。
  此是樂寂滅  多聞者境界  我為仁宣說  仁今應聽受  分別觀內身  此中誰是我  若能如是解  彼達我有無  此身假安立  住處無方所  諦了是身者  於中無所著  於身善觀察  一切皆明見  知法皆虗妄  不起心分別  壽命因誰起  復因誰退滅  猶如旋火輪  初後不可知  智者能觀察  一切有無常  諸法空無我  永離一切相  眾報隨業生  如夢不真實  念念常滅壞  如前後亦爾  世間所見法  但以心為主  隨解取眾相  顛倒不如實  世間所言論  一切是分別  未曾有一法  得入於法性  能緣所緣力  種種法出生  速滅不暫停  念念悉如是
  【論】第二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已下五行經是文殊師利問財首菩薩言如來十種方便隨時之法初舉非眾生即約覺首所答業體純真後問如來十種隨時之化何緣而有財首為成信心約實而答隨時是假如下十行頌中具明於此十行頌中義分為三一科其頌意二釋菩薩名三配隨位因果一科頌意者此十行頌中一行一頌初一行頌中初兩句歎所問法非小器所堪是多聞者之境界次兩句今如問當說及勸聽已下九行頌是財首以實而答如文具明二釋菩薩名者為將如下頌中善達真假法財而惠施眾生故名為財首以十信心中法財初始益生之行名之為首世界名蓮華色者明此信中以法聖財饒益眾生令其自他性無染著號曰世界名為蓮華色以法施人破迷成智名為滅暗智佛明當位信中自具法門理行智之因果故財首是當位之行已下例然三配隨位因果者常以自心根本不動智佛文殊師利為信心之因進修得解脫智佛財首菩薩是隨位之行果故佛是智果餘者例然倣此。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寶首菩薩言佛子一切眾生等有四大無我無我所云何而有受苦受樂端正醜陋內好外好少受多受或受現報或受後報然法界中無美無惡時寶首菩薩以頌答曰。
  隨其所行業  如是果報生  作者無所有  諸佛之所說  譬如淨明鏡  隨其所對質  現像各不同  業性亦如是  亦如田種子  各各不相知  自然能出生  業性亦如是  又如巧幻師  在彼四衢道  示現眾色相  業性亦如是  如機關木人  能出種種聲  彼無我非我  業性亦如是  亦如眾鳥類  從[穀-禾+卵]而得出  音聲各不同  業性亦如是  譬如胎藏中  諸根悉成就  體相無來處  業性亦如是  又如在地獄  種種諸苦事  彼悉無所從  業性亦如是  譬如轉輪王  成就勝七寶  來處不可得  業性亦如是  又如諸世界  大火所燒然  此火無來處  業性亦如是
  【論】第三爾時已下四行半經是文殊師利問寶首菩薩先總舉眾生同有四大無我無我所云何已下有十問業因果法已下有十行頌是寶首菩薩答前十問故初明舉體無分別二明受業之好醜由行所生具如經說大意達體業亡迷真業起故於此十行頌中義分為三一科頌意二釋菩薩名三配隨位因果一科頌意者初兩句是歎果報由行生次兩句歎業體本真本無所有是諸佛所說已下九行一行一頌舉喻顯法達法無業法業無二由行不同如文可知二釋菩薩名者明此信位達業即法體不復有業名之法寶以此法寶益生為信首故故名寶首明此是北方是師位以威儀軌則以利眾生故佛號威儀智佛世界名薝蔔華者此華黃色明是利眾生之福德色也黃者福慶之氣內應白淨外現黃相故如來為人天之師衣緇衣像北方坎故內應白淨無染之理外現黃相即明以利生白淨無染之福相以為世界之名以利眾生德行庠序佛號威儀智佛常以法寶利生達業性真名為寶首菩薩總是第四信心自所得法因果理智之號問曰何故北方為師為君答曰像水利潤萬物又水流慕下像為君為師者就愚濟迷使令發明又明北方坎為下位像為君為師者常以謙下之行令眾生所歸益之以道潤之故君子常謙處下位而濟物發明故故以北方坎為君為師夫大方無隅但取其義表德故餘位如名號品已釋一佛號徧十方故此以隨方表法故如周易泰卦乾下坤上初九拔茅連茹為茅潔白柔弱其根甘甜像君子有德如茅柔弱潔白甘和可以引而接之與仕也然茅非君子以物喻之然此方隅非佛也以法喻之令知法也佛智無依依物名智其方無方以法成方也非東西南北如情所見方故三配隨位因果者常以自心本不動智佛為始信心之因進修得威儀智佛為第四精進波羅蜜中之果也。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德首菩薩言佛子如來所悟唯是一法云何乃說無量諸法現無量剎化無量眾演無量音示無量身知無量心現無量神通普能震動無量世界示現無量殊勝莊嚴顯示無邊種種境界而法性中此差別相皆不可得時德首菩薩以頌答曰。
  佛子所問義  甚深難可了  智者能知此  常樂佛功德  譬如地性一  眾生各別住  地無一異念  諸佛法如是  亦如火性一  能燒一切物  火燄無分別  諸佛法如是  亦如大海一  波濤千萬異  水無種種殊  諸佛法如是  亦如風性一  能吹一切物  風無一異念  諸佛法如是  亦如大雲雷  普雨一切地  雨滴無差別  諸佛法如是  亦如地界一  能生種種芽  非地有殊異  諸佛法如是  如日無雲曀  普照於十方  光明無異性  諸佛法如是  亦如空中月  世間靡不見  非月往其處  諸佛法如是  譬如大梵王  應現滿三千  其身無別異  諸佛法如是
  【論】第四爾時已下六行經是文殊問德首菩薩如來所悟是一法云何已下有十問如文具明已下有十行頌是德首菩薩答於此說頌中義分為三一科頌之意二釋菩薩名三配隨位因果一科頌意者此十行頌中初一行歎所問之義甚深唯智所知次下九行頌一行一頌如文具明大意明不異一法界修行無量法門無量法門秪是一法界性不可滯一不作多不可滯多不是一如十玄義思之以無依住智照之可見二釋菩薩名者名德首者為明此位不離一法界性以消癡愛及一切煩惱而常修習一切諸功德以名為德首世界名青蓮華者明此第五信心是禪波羅蜜故心淨無染無貪愛癡故此是東北方佛號明相智明此位進修之果得法心淨故如艮位寅丑兩間明相現故故佛號明相智用此方隅以表禪定法故以東北方是艮艮為山山表安靜不動義是禪定義故三配隨位因果者常以自心根本不動智佛為所信之因進修得明相智佛為果也。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目首菩薩言佛子如來福田等一無異云何而見眾生布施果報不同所謂種種色種種形種種家種種根種種財種種主種種眷屬種種官位種種功德種種智慧而佛於彼其心平等無異思惟時目首菩薩以頌答曰。
  譬如大地一  隨種各生芽  於彼無怨親  佛福田亦然  又如水一味  因器有差別  佛福田亦然  眾生心故異  亦如巧幻師  能令眾歡喜  佛福田如是  令眾生敬悅  如有才智王  能令大眾喜  佛福田如是  令眾悉安樂  譬如淨明鏡  隨色而現像  佛福田如是  隨心獲眾報  如何揭陀藥  能療一切毒  佛福田如是  滅諸煩惱患  亦如日出時  照耀於世間  佛福田如是  滅除諸黑闇  亦如淨滿月  普照於大地  佛福田亦然  一切處平等  譬如毗藍風  普震於大地  佛福田如是  動三有眾生  譬如大火起  能燒一切物  佛福田如是  燒一切有為
  【論】第五爾時已下五行半經是文殊問目首菩薩如來福田等一無異所謂已下有十問具如經說已下有十行頌是目首所答三門如前一科頌意者此十行頌一行一頌其頌意答前所問佛福田是一云何布施果報不同其義有二不同一明佛自福田不同二明眾生所施福田不同一明佛自福田不同者明如來身目髮紺青身金色丹脣素齒一身之上色各不同華藏世界莊嚴萬異者總明法性理智中具有以法性理智中本具無量功德故有隨行報得莊嚴者如如來身有九十七種大人之相者是法身智體自具故如來有無量隨好功德莊嚴是隨行報得故如外邊依正報中金剛地是法性身報得是正報寶樹莊嚴世界是法性隨行報得是依報宮殿樓閣是法性大智隨大慈悲含育眾生業上報得師子座是法性隨智轉法輪報得蓮華藏世界是法性隨行教化眾生無染性報得香水海是法性隨大悲心謙下饒益行報得香河右漩是隨順法性進修教化眾生報得總不離法性大智隨行報殊一一行中皆有無量行門互為主伴以此莊嚴依報正報一一境界中有無量同異此是觀因知果以此准知總是一性中隨用不同故二眾生布施福田果報不同者此乃由心輕重有智無智謙下高心所求有異總是一心中隨用不同二釋菩薩名者名為目首明此位是東南方辰巳之間像此信心進修智目漸高善知福田因果等報名為目首是故如來常取辰巳以為齋戒之則如前名號品已釋准彼知之三配因果者還以自心本不動智佛為因此位究竟智佛為進修之果。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勤首菩薩言佛子佛教是一眾生得見云何不即悉斷一切諸煩惱縛而得出離然其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欲界色界無色界無明貪愛無有差別是則佛教於諸眾生或有利益或無利益時勤首菩薩以頌答曰。
  佛子善諦聽  我今如實答  或有速解脫  或有難出離  若欲求除滅  無量諸過惡  當於佛法中  勇猛常精進  譬如微少火  樵濕速令滅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如鑽燧求火  未出而數息  火勢隨止滅  懈怠者亦然  如人持日珠  不以物承影  火終不可得  懈怠者亦然  譬如赫日照  孩稚閉其目  怪言何不覩  懈怠者亦然  如人無手足  欲以芒艸箭  徧射破大地  懈怠者亦然  如以一毛端  而取大海水  欲令盡乾竭  懈怠者亦然  又如劫火起  欲以少水滅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如有見虗空  端居不搖動  而言普騰躍  懈怠者亦然
  【論】第六爾時文殊師利已下五行半經是文殊問勤首佛教是一云何得見者有斷煩惱不斷煩惱不同等然其已下十問已下有十行頌是勤首菩薩所答於中三門如前一科頌意者此十行頌初一行勸聽次一行頌勸聞法勤修已下八行責其懈怠如文具明二釋菩薩名者名為勤首為明前目首善示福田因果佛號究竟智此位當須勤而行之故名勤首佛號最勝智為明勤修勝進即得最勝智為果故三配隨位因果者還以本不動智佛為因最勝智佛為進修之果。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法首菩薩言佛子如佛所說若有眾生受持正法悉能除斷一切煩惱何故復有受持正法而不斷者隨貪瞋癡隨慢隨覆隨忿隨恨隨嫉隨慳隨誑隨諂勢力所轉無有離心能受持法何故復於心行之內起諸煩惱時法首菩薩以頌答曰。
  佛子善諦聽  所問如實義  非但以多聞  能入如來法  如人水所漂  懼溺而渴死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人設美饍  自餓而不食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人善方藥  自疾不能救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人數他寶  自無半錢分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有生王宮  而受餒與寒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聾奏音樂  悅彼不自聞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盲繢眾像  示彼不自見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譬如海船師  而於海中死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在四衢道  廣說眾好事  內自無實德  不行亦如是
  【論】第七爾時已下六行經是文殊問法首如佛所說若有眾生受持正法悉能除斷一切煩惱何故有受持正法而不斷者於中有十一問如文具明於中有十行頌是法首所答三門義如前一科頌意者此十行頌中初一句勸聽次一句歎能問次兩句責多聞者不修行已下九行頌一行一頌責多聞而心不精專不能斷煩惱如文具明二釋菩薩名者名為法首為明此是西北方戌亥兩間明愚迷長夜中能以正法自利利他專求無懈名為法首世界名金剛者以堅精無怠是自世界託西北方乾卦乾為堅剛佛號自在智者以自精勤觀照達理業亡名為自在智佛三配隨位因果者還以自心本不動智佛為因進修得自在智佛為果。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智首菩薩言佛子於佛法中智為上首如來何故或為眾生讚歎布施或讚持戒或讚堪忍或讚精進或讚禪定或讚智慧或復讚歎慈悲喜捨而終無有唯以一法而得出離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時智首菩薩以頌答曰。
  佛子甚希有  能知眾生心  如仁所問義  諦聽我今說  過去未來世  現在諸導師  無有說一法  而得於道者  佛知眾生心  性分各不同  隨其所應度  如是而說法  慳者為讚施  毀禁者讚戒  多瞋為讚忍  好懈讚精進  亂意讚禪定  愚癡讚智慧  不仁讚慈愍  怒害讚大悲  憂慼為讚喜  曲心讚歎捨  如是次第修  漸具諸佛法  如先立基堵  而後造宮室  施戒亦復然  菩薩眾行本  譬如建城郭  為護諸人眾  忍進亦如是  防護諸菩薩  譬如大力王  率土咸戴仰  定慧亦如是  菩薩所依賴  亦如轉輪王  能與一切樂  四等亦如是  與諸菩薩樂
  【論】第八爾時已下有五行經是文殊問智首如來唯一法而得出離又於佛法中以智為首何故讚歎布施等總有十問大意明十波羅蜜四無量心畢竟無體何須用為已下有十行頌是智首菩薩答如文具明於中三門如前一科頌意者此十行頌中初一行頌歎能問及勸聽已下九行一行一頌如文具明智首答意明諸助道法隨根遣病若不修學無性菩提不成如頌中分明舉喻況說可知但須依法有病即治之如除堆阜道自無礙自病已除還與人服故藥藥之與方終無捨離二釋菩薩名者名為智首以明智能知根權施法藥四攝四無量十波羅蜜三十七助菩提分隨病生起增多之處而令服之顯發菩提無作之性漸令依本名為智首此是下方世界明以布施戒忍進定等十波羅蜜門如地能生發一切白淨之法故世界名頗棃此是白色如水精寶色佛號梵智者明心如大地荷負萬有常安淨故梵者淨也三配隨位因果者還以自心本不動智佛為因進修得心智寂靜為果表地體安靜故。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賢首菩薩言佛子諸佛世尊唯以一道而得出離云何今見一切佛土所有眾事種種不同所謂世界眾生界說法調伏壽量光明神通眾會教儀法住各有差別無有不具一切佛法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時賢首菩薩以頌答曰。
  文殊法常爾  法王唯一法  一切無礙人  一道出生死  一切諸佛身  唯是一法身  一心一智慧  力無畏亦然  如本趣菩提  所有迴向心  得如是剎土  眾會反說法  一切諸佛剎  莊嚴悉圓滿  隨眾生行異  如是見不同  佛剎與佛身  眾會及言說  如是諸佛法  眾生莫能見  其心已清淨  諸願皆具足  如是明達人  於此乃能覩  隨眾生心樂  及以業果力  如是見差別  此佛威神故  佛剎無分別  無憎無有愛  但隨眾生心  如是見有殊  以是於世界  所見各差別  非一切如來  大仙之過咎  一切諸世界  所應受化者  常見人中雄  諸佛法如是
  【論】第九爾時已下是文殊問賢首一切諸佛一道而得出離云何今見種種不同所謂已下有十問下有十行頌是賢首答於中三門如前一科頌意者此十行頌中初兩行歎法王唯一法一身一智已下八行頌於中大意有四一歎差別佛土因本迴向心所成為明迴向之就根益物身土教儀悉皆就根二明諸佛自報之境非是行因方見三明眾差別之事皆由眾生之心行異故隨自心見別非佛之異四明佛神力能就根現法二釋菩薩名者名為賢首為明得此十種信心信佛果德與自心體一善諳疑滯通塞入其賢位故名賢首此是上方位也意明此信位心智及境悉如虗空無所不含皆無妨礙是賢仁之德故名賢首又世界名平等色為明既是上方明身心與空合故世界名平等色佛號觀察智明以其自心空智慧門善能觀察諸法皆空無所染著是故名觀察智佛三配隨位因果者還以自心根本性空無分別不動智佛為因以進修至此法空觀察智佛為果明不動智是體觀察智佛是用至此明體用圓滿因果一性以是義故還說如來一身一心一智慧法門明契果會因始末無二總以一為根本故問曰何故頌初云文殊法常爾答曰為文殊是諸佛之慧不動智是體文殊是用以將此一切諸佛一切眾生根本智之體用門與一切信心者作因果體用故使依本故迄至究竟果滿與因不異無二性故方名初發心畢竟心二種不別明此十信心難發難信難入聞之者皆云我是凡夫何猶可得是佛故說少分信者即贊神通道力是故當知且須如是正信方始以正信正見法力加行如法進修分分無明薄解脫智慧明依自得法淺深漸當神通德用隨自己得信猶未得何索神通說言漸漸者不移一時一法性一智慧無依住無所得中漸漸故以十玄六相義圓之法性理中無有漸頓但為無始無明慣習習熟卒令契理純熟難故而有漸漸其漸漸者畢竟無始終延促長短等量故名為漸漸。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八


  音切



  (弋質切)。


  (當古切)。


  (他喘切)。


  (博昆切)。


  (飢音)。


  (仇于切)。

[穀-禾+卵]
  (苦角切)。


  (徒刀切)。


  (都力切)。


  (於計切)。


  (九謁切)。


  (力照切)。


  (落咸切)。


  (暗音)。


  (發音)。


  (昨焦切)。


  (詩入切)。


  (作丸切)。


  (徐醉切)。


  (戶來切)。


  (直利切)。


  (博計切)。


  (神夜切)。


  (作殿切)。


  (徒登切)。


  (尼業切)。


  (疾音)。


  (昌真切)。

忿
  (撫吻切)。


  (苦葛切)。


  (善音)。


  (五箇切)。


  (奴罪切)。


  (盧紅切)。


  (倉亦切)。


  (火江切)。


  (作斡切)。


  (居之切)。


  (當古切)。


  (艾音)。


  (帶音)。


  (臼音)。


  (許委切)。


  (側其切)。


  (人恕切)。


  (徒兼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九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菩薩問明品第十之餘

  【經】爾時諸菩薩謂文殊師利菩薩言佛子我等所解各自說已唯願仁者以妙辯才演暢如來所有境界何等是佛境界何等是佛境界因何等是佛境界度何等是佛境界入何等是佛境界智何等是佛境界法何等是佛境界說何等是佛境界知何等是佛境界證何等是佛境界現何等是佛境界廣時文殊師利菩薩以頌答曰。
  如來深境界  其量等虗空  一切眾生入  而實無所入  如來深境界  所有勝妙因  億劫常宣說  亦復不能盡  隨其心智慧  誘進咸令益  如是度眾生  諸佛之境界  世間諸國土  一切皆隨入  智身無有色  非彼所能見  諸佛智自在  三世無所礙  如是慧境界  平等如虗空  法界眾生界  究竟無差別  一切悉了知  此是如來境  一切世界中  所有諸音聲  佛智皆隨了  亦無有分別  非識所能識  亦非心境界  其性本清淨  開示諸羣生  非業非煩惱  無物無住處  無照無所行  平等行世間  一切眾生心  普在三世中  如來於一念  一切悉明達
  【論】第十爾時已下明諸菩薩共問文殊師利十一種佛境界已下十行頌是文殊師利答於中三門如前一科頌意此十行頌一行一頌其頌文答前所問頌文自具不煩更釋二釋菩薩名者名文殊師利此云妙德以妙慧善揀正邪自在故云妙德此是東方卯位也明卯主東方震卦震為靁動啟蟄發生之始明此妙慧是震動發生信心之始是故亦云妙生菩薩為明一切諸佛從此慧生十信解故乃至滿足菩提一切願行海故世界名金色者明因舉果體白淨無染法故又明金胎二月表十信為聖胎故一切處金色世界一切處文殊師利明無性淨慧徧故佛號不動智為無明本空無體可動名不動智故但有應境知法應器知根如響應聲無有處所形體可得名之為智無可取捨故名為不動三配當位因果者妙慧為因不動智為果亦互為因果若以妙慧善揀擇法顯智故即以妙慧為因不動智為果若以慧由智起即不動智為因妙慧文殊以為果故或智之與慧總因總果明體用一真無二法故亦智之與慧總非因非果為體無本末依住所得故是性法界自在知見非如世間因果比對可得故此文殊師利不動智佛初起信心亦從此起乃至信終亦不離之故迄至自行圓滿示成正覺亦不離之故此明以佛智慧示悟眾生欲令眾生入佛知見佛知見者文殊師利妙慧不動智佛是此是凡聖等共有之佛示凡夫使令悟入。
  【經】爾時此娑婆世界中一切眾生所有法差別業差別世間差別身差別根差別受生差別持戒果差別犯戒果差別國土果差別以佛神力悉皆明現如是東方百千億那由他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盡法界虗空界一切世界中所有眾生法差別乃至國土果差別悉以佛神力故分明顯現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論】第十一爾時已下有八行經是都舉娑婆九種差別并都舉十方一切差別悉皆以佛神力無不明現如文可知已上但隨文殊師利所問隨位菩薩答依所說頌取其意趣理自分明及以世界佛號菩薩名號即知進修因果總是前莊嚴法性清淨佛剎四種佛剎中金色世界及不動智佛是佛住佛剎餘九世界及九箇智佛是莊嚴法性佛剎及十地已來總是如來出現品是示成正覺佛剎清淨佛剎四諦品是此之一品大意有六一菩薩以名表行二以世界之色表所得之理三以佛名號表所得之智四以方隅表所得之法五成其十信所行之行六明十信進修同異如上已述可知。

  淨行品第十一

  論將釋此品約作四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釋品宗趣四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者何故名為淨行品以無始諸見無明貪瞋癡愛今已發菩提心信樂正法頓翻諸見成其大願長大悲門若但以三空無相對治不生大慈大悲不能成就普賢行故欲行長路非足不行欲行大悲入普賢門充法界行者於一切見聞覺知而無過失便成萬行莊嚴皆勤修習此一百四十大願門便於生死海中見聞覺知一切諸行悉皆清淨入普賢行故故名淨行若無此願設斷煩惱即二乘行故設是菩薩即生淨土以此一百四十大願門頓能淨其一切塵勞行門便成普賢法界行故故名淨行以此大願莊嚴一切世間諸行總為法界一切道場故名淨行以此諸見成大善根故名淨行二釋品來意者為明前問明品是成其十信中解故此品成其十信之行故此品須來乃至果行圓滿已來不離此大願故三釋品宗趣者以智首是下方頗棃色世界佛號梵智明是一切諸佛法本自體白淨無染之智以為能問之人文殊師利菩薩即是一切諸佛善擇妙慧以為說法之主以一切諸佛根本智慧之門善自為問答之主伴說一百四十大願之門以成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等普賢法界無盡行海以本淨智問其妙慧說其一百四十淨願之門用淨信等六位中染淨無明七地法執現行十地已來法執習氣佛地二愚一時總淨於此信心之中不令偏執以願防之使令寂用無礙故以此諸佛本淨智妙慧門說一百四十大願以防染淨二障以為宗趣故以六位上通信并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隨位修道上煩惱六位中一位上有二十故六位共有一百二十根本十無明皆因身見邊見二見有二十共隨位進修染淨煩惱總有一百四十為防此障起一百四十願令此進修者從初信心理事圓融使信心者達其願體無虧自心根本淨智妙擇之慧動寂俱真不偏修故是故華藏世界有如須彌山微塵數風輪所持其上一切莊嚴因大願風輪能持萬行以行招果故因以願力堅持報得風輪持剎故又云如是華藏莊嚴皆從普賢願力起為無願故行乃不成即莊嚴不現不感無盡依果報故由是義故信心之上法性悲智妙慧萬行總依佛有而為進修不得別有若離佛別有自法者不成信心不成十種勝解不成修行設苦行精勤是邪精進勤苦累劫生人天中一念貪瞋一時焚盡是故此品下文云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恒不捨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當如普賢色像第一一切行願皆得具足已上明宗趣竟意明迴凡所執心境差別業皆成願海具普賢門四隨文釋義者於此之中義分為二一科其一品經意二隨文解釋一科其一品經意者於此一品文義分為十四段。
  【經】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害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毀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壞身語意業云何得不退轉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動身語意業云何得殊勝身語意業云何得清淨身語意業云何得無染身語意業云何得智為先導身語意業。
  【論】一從爾時智首菩薩已下從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總有十問於十問中總有一百一十問問世間三業等如下可知。
  【經】云何得生處具足種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無畏具足覺悟具足。
  【論】二從云何生處具足問十具足中初種族具足中有二義一世間即是生族姓家為種族二出世間即是生在佛家具佛種性色相念慧等竝是佛家非世間故。
  【經】云何得勝慧第一慧最上慧最勝慧無量慧無數慧不思議慧無與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說慧。
  【論】三云何已下問十種慧竝是出世勝慧如文可知。
  【經】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緣力所緣力根力觀察力奢摩他力毗鉢舍那力思惟力。
  【論】四云何已下問十種力初因力者所謂生生之中任運能發大菩提力欲力者志樂大菩提心無退失故方便力者以大願善自覺悟不費功力故亦能覺他省功不迂迴故緣力所緣力者能緣所緣不忘失常興大願故根力者大願善根不失故觀察力者能觀力奢摩他力毗鉢舍那力觀共止雙行二皆自在或先觀後止或先止後觀或即止即觀或即觀即止悉皆自在思惟力者不失正理智常現前故。
  【經】云何得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緣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無色界善巧過去善巧未來善巧現在善巧。
  【論】五云何已下十問問十善巧初蘊善巧者明同世間五蘊而生不著五蘊之過界善巧者同十八界及三界法生而不染三界法處善巧者三界六道為處禪定解脫為非處非處皆不離其中而無所染緣起善巧者不壞世間十二緣生處纏不污欲界色界無色界善巧者三界同事而無所著過去未來現在善巧者於過去劫在現在未來劫中現在劫在過去劫中三世中互參皆自在故。
  【經】云何善修習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空無相無願。
  【論】六云何已下十問問七覺三空如文可知。
  【經】云何得圓滿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棃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及以圓滿慈悲喜捨。
  【論】七云何已下十問問六度四無量心如文可知。
  【經】云何得處非處智力過未現在業報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界智力種種解智力一切至處道智力禪解脫三昧染淨智力宿住念智力無障礙天眼智力斷諸習智力。
  【論】八云何已下問佛十力如文可知。
  【經】云何常得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脩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護恭敬供養。
  【論】九云何已下十問問十王守護此明願行所及而招致敬。
  【經】云何得與一切眾生為依為救為歸為趣為炬為明為照為導為勝導為普導。
  【論】十云何已下十問問云何堪為眾生所依師導如文可知。
  【經】云何於一切眾生中為第一為大為勝為最勝為妙為極妙為上為無上為無等為無等等。
  【論】十一云何已下十問問云何於眾生中最勝最妙如文可知。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告智首菩薩言善哉佛子汝今為欲多所饒益多所安隱哀愍世間利樂天人問如是義佛子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於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恒不捨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當如普賢色像第一一切行願皆得具足於一切法無不自在而為眾生第二導師佛子云何用心能獲一切勝妙功德。
  【論】十二爾時已下至勝妙功德已來有八行半經明文殊領上一百一十問及歎智首善問。
  【經】佛子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孝事父母當願眾生善事於佛護養一切妻子集會當願眾生怨親平等永離貪著若得五欲當願眾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隱妓樂聚會當願眾生以法自娛了妓非實若在宮室當願眾生入於聖地永除穢欲著纓絡時當願眾生捨諸偽飾到真實處上昇樓閣當願眾生昇正法樓徹見一切若有所施當願眾生一切能捨心無愛著眾會聚集當願眾生捨眾聚法成一切智若在厄難當願眾生隨意自在所行無礙捨居家時當願眾生出家無礙心得解脫入僧伽藍當願眾生演說種種無乖諍法詣大小師當願眾生巧事師長習行善法求請出家當願眾生得不退法心無障礙脫去俗服當願眾生勤修善根捨諸罪軛剃除鬚髮當願眾生永離煩惱究竟寂滅著袈裟衣當願眾生心無所染具大仙道正出家時當願眾生同佛出家救護一切自歸於佛當願眾生紹隆佛種發無上意自歸於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歸於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受學戒時當願眾生善學於戒不作眾惡受闍棃教當願眾生具足威儀所行真實受和尚教當願眾生入無生智到無依處受具足戒當願眾生具諸方便得最勝法若入堂宇當願眾生昇無上堂安住不動若敷牀座當願眾生開敷善法見真實相正身端坐當願眾生坐菩提座心無所著結跏趺坐當願眾生善根堅固得不動地修行於定當願眾生以定伏心究竟無餘若修於觀當願眾生見如實理永無乖諍捨跏趺坐當願眾生觀諸行法悉歸散滅下足住時當願眾生心得解脫安住不動若舉於足當願眾生出生死海具眾善法著下裙時當願眾生服諸善根具足慚媿整衣束帶當願眾生檢束善根不令散失若著上衣當願眾生獲勝善根至法彼岸著僧伽棃當願眾生入第一位得不動法手執楊枝當願眾生皆得妙法究竟清淨嚼楊枝時當願眾生其心調淨噬諸煩惱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瞋癡蠲除罪法事訖就水當願眾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洗滌形穢當願眾生清淨調柔畢竟無垢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以水洗面當願眾生得淨法門永無垢染手執錫杖當願眾生設大施會示如實道執時應器當願眾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發趾向道當願眾生趣佛所行入無依處若在於道當願眾生能行佛道向無餘法涉路而去當願眾生履淨法界心無障礙見昇高路當願眾生永出三界心無怯弱見趣下路當願眾生其心謙下長佛善根見斜曲路當願眾生捨不正道永除惡見若見直路當願眾生其心正直無諂無誑見路多塵當願眾生遠離塵坌獲清淨法見路無塵當願眾生常行大悲其心潤澤若見險道當願眾生住正法界離諸罪難若見眾會當願眾生說甚深法一切和合若見大柱當願眾生離我諍心無有忿恨若見藂林當願眾生諸天及人所應敬禮若見高山當願眾生善根超出無能至頂見棘刺樹當願眾生疾得翦除三毒之刺見樹葉茂當願眾生以定解脫而為蔭暎若見華開當願眾生神通等法如華開敷若見樹華當願眾生眾相如華具三十二若見果實當願眾生獲最勝法證菩提道若見大河當願眾生得預法流入佛智海若見陂澤當願眾生疾悟諸佛一味之法若見池沼當願眾生語業滿足巧能演說若見汲井當願眾生具足辯才演一切法若見涌泉當願眾生方便增長善根無盡若見橋道當願眾生廣度一切猶如橋梁若見流水當願眾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見修園圃當願眾生五欲圃中耘除愛草見無憂林當願眾生永離貪愛不生憂怖若見園苑當願眾生勤修諸行趣佛菩提見嚴飾人當願眾生三十二相以為嚴好見無嚴飾當願眾生捨諸飾好具頭陀行見樂著人當願眾生以法自娛歡愛不捨見無樂著當願眾生有為事中心無所樂見歡樂人當願眾生常得安樂樂供養佛見苦惱人當願眾生獲根本智滅除眾苦見無病人當願眾生入真實慧永無疾惱見疾病人當願眾生知身空寂離乖諍法見端正人當願眾生於佛菩薩常生淨信見醜陋人當願眾生於不善事不生樂著見報恩人當願眾生於佛菩薩能知恩德見背恩人當願眾生於有惡人不加其報若見沙門當願眾生調柔寂靜畢竟第一見婆羅門當願眾生永持梵行離一切惡見苦行人當願眾生依於苦行至究竟處見操行人當願眾生堅持志行不捨佛道見著甲冑當願眾生常服善鎧趣無師法見無鎧仗當願眾生永離一切不善之業見論議人當願眾生於諸異論悉能摧伏見正命人當願眾生得清淨命不矯威儀若見於王當願眾生得為法王恒轉正法若見王子當願眾生從法化生而為佛子若見長者當願眾生善能明斷不行惡法若見大臣當願眾生恒守正念習行眾善若見城郭當願眾生得堅固身心無所屈若見王都當願眾生功德共聚心恒喜樂見處林藪當願眾生應為天人之所歎仰入里乞食當願眾生入深法界心無障礙到人門戶當願眾生入於一切佛法之門入其家已當願眾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見不捨人當願眾生常不捨離勝功德法見能捨人當願眾生永得捨離三惡道苦若見空鉢當願眾生其心清淨空無煩惱若見滿鉢當願眾生具足成滿一切善法若得恭敬當願眾生恭敬修行一切佛法不得恭敬當願眾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見慚恥人當願眾生具慚恥行藏護諸根見無慚恥當願眾生捨離無慚住大慈道若得美食當願眾生滿足其願心無羨欲得不美食當願眾生莫不獲得諸三昧味得柔輭食當願眾生大悲所薰心意柔輭得麤澀食當願眾生心無染著絕世貪愛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若受味時當願眾生得佛上味甘露滿足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諸佛法若說法時當願眾生得無盡辯廣宣法要從舍出時當願眾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若入水時當願眾生入一切智知三世等洗浴身體當願眾生身心無垢內外光潔盛暑炎毒當願眾生捨離眾惱一切皆盡暑退涼初當願眾生證無上法究竟清涼諷誦經時當願眾生順佛所說總持不忘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諦觀佛時當願眾生皆如普賢端正嚴好見佛塔時當願眾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敬心觀塔當願眾生諸天及人所共瞻仰頂禮於塔當願眾生一切天人無能見頂右遶於塔當願眾生所行無逆成一切智遶塔三帀當願眾生勤求佛道心無懈歇讚佛功德當願眾生眾德悉具稱歎無盡讚佛相好當願眾生成就佛身證無相法若洗足時當願眾生具神足力所行無礙以時寢息當願眾生身得安隱心無動亂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
  【論】十三佛子菩薩在家已下有一百四十大願答前所問令十信心菩薩常用其心淨其身口意行如文具明。
  【經】佛子若諸菩薩如是用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阿脩羅等及以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動。
  【論】十四最下佛子若諸菩薩有三行經明依教而行獲其勝益已上以世間有此一百四十種事法頓翻為一百四十種大願用成十信內修行之心雖是有為之心能成十住已後五位之內理智大悲之海已後入位萬行之海皆由此一百四十大願勝上緣力之所能成故若初發心菩薩無此之願所修解脫皆成聲聞獨覺之行設是菩薩但生淨土無成佛緣為此教中發心菩薩畢竟達此有為成其理智如也。

  賢首品第十二之一

  【論】將釋此品約作五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明品之宗趣四明信心退住五隨文解義一釋品名目者何故名為賢首為依行立菩薩之名依菩薩所說之法及行立品之名為賢首者以明信解如來因果普賢五位行門心行調柔順和正直深心正念樂集善根常念利生名之為賢創從凡夫頓彰法界諸佛因果理智一時明現名之為首此依法主解行立名此賢首者乃是於佛果海文殊普賢行之賢首為信佛因果理智之首圓滿法界解行無始終之首故為賢首品以佛文殊普賢之果行成信者之初首故二釋品來意者為第二會已來五品經但明十信菩薩所修行法門及一百四十願等法此品明十信中所忻修佛果所行行願功德廣大故故有此品來也三明宗趣者明已生十信心已得福獲益為宗四明信心退住者有二義一三乘二一乘一三乘者如起信論有三種發心一信成就發心經一萬劫善根相續方至不退二者解行發心以佛菩薩教令發心或自有大悲或以正法欲滅護正法發心論云如是信心成就得入正定聚畢竟不退名住如來種中正因已前二種是不退發心三證發心者若有眾生善根微少久遠已來煩惱深厚雖值於佛亦得供養然起人天種子或二乘種子設求大乘者根則不定或進或退大意自己善根微少依他發心者或以二乘或教令發心者為解行不實皆有得有證有捨有取總住退位又如起信論云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歸順真如法故略說方便有四種一者行根本方便謂觀一切法自性無生離於妄見不住生死觀一切法因緣和合業果不失起於大悲修福德攝化眾生不住涅槃以順法性無生故二者能止方便謂慚媿悔過能止一切惡法不令增長隨順法性離諸過故三者發起善根增長方便謂勤供養禮拜三寶讚歎隨喜勸請諸佛以愛敬心淳厚心故信得增長乃能志求無上之道又因佛法僧力所護故能消業障善根不退以隨順法性離癡障故四者大願平等方便所謂願盡於未來化度一切眾生使無有餘皆令究竟無餘涅槃以順法性廣大徧一切眾生平等無二不念彼此究竟寂滅故菩薩發如是心故則得少分見於法身以見法身故隨其願力能現八相成道利益眾生然是菩薩未名法身以其過去無量世來有漏之業未能決斷隨其所生與微苦相應廣如彼論說計其少分得見法身即是信滿入十住位菩薩已上是三乘發十信滿心入十住初心初發心住上以願力故成佛二一乘發心者如此經十信發心初發心時以初會中如來始成正覺之果普賢菩薩法界微塵毛孔重重無盡隨根本智行果而起信心信他諸佛所得之果以第二會中普光明殿如來報滿之果及行果而自信入修行金色等十色世界即明自覺之理不動智佛等十智如來即明是自心所信自心佛智文殊師利即明自心智上分別妙慧與古今三世諸佛同一體用分毫不差方名為信發心從此信心以佛名號品即明所信十方示成正覺佛果之號徧周四聖諦品即明三世諸佛所說法門徧眾生界隨界名別光明覺品即明如來智慧光明境界徧照法界無有盡極令發信心者以觀觀之令心廣博如佛境故菩薩問明品明十信心菩薩十種所行之法是自己所修之行淨行品一百四十大願即是十信心位所發大願成大悲門具普賢行此賢首品明十信心所忻佛果功德無有盡極明初發十信心誦持此品功德勝過供養十佛剎微塵數佛經於一劫何況隨其解行而以修治如此經十住初心纔發心時法爾身徧十方示成正覺在十住位發心功德品中至位方明文繁不引其事所因大意明此經發十信心但以法界不思議乘一切智乘而發其心不依佛不依佛法不依菩薩法不依聲聞法獨覺法不依世間法不依出世間法而發其心但無所依發菩提心但以一切智發菩提心不如三乘依倚物故發菩提心不依三祇劫後有佛果故發菩提心不依現在三世有佛果故發菩提心以是義故入此信者皆無有退故設習氣未淳熟者暫時念退信及住位一往不退為正信自己身心總是法界佛無自他性故以十方諸佛無依住智幻住莊嚴門等法界虗空界法性恒徧十方如影對現色身同自身故本不二故體無差別故十方諸佛智身如影所言如響如是信解當得成佛我今信者亦如是知如是信解云何有退全身全心一切境界總是法界一真法身體用理智住在何所退至何處若也身心有所依住放却依處即有退失自了身心本無依住本無所得一切語言分別如空中響應無作緣任物成聲本無依住了如斯法而生信解即無退轉有所依法而發心者放却所得所依著處即有退轉是故起信論云證發心者多住退位為有所得可證故是故乘此不思議乘一切智無依住乘發菩提心一往不退若有退者只為信心不成故於佛教法及如來所乘有所得故有取捨故未成信故不入信流又此經云設有菩薩經無量百千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具六神通由未聞此大方廣佛華嚴經猶名假名菩薩不真菩薩設復聞時不信不入具如經說如此品頌云一切世界諸羣生少有欲求聲聞乘求獨覺者轉復少趣大乘者甚難遇趣大乘者猶為易能信此法倍更難又如下頌云有以手擎十佛剎盡於一劫空中住彼之所作未為難能信此法倍更難過此難信而能信真信決定不退故又如此經普賢菩薩云但聞如來名號及所說法門聞而不信亦能成金剛智種作如人食少金剛喻若以遠因總不退若以現成佛因即是未信之人五隨文解義者於此一品經義分為二一長科當品二隨文解義一長科當品經意於此一品中長科為十四段。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說無濁亂清淨行大功德已欲顯示菩提心功德故以偈問賢首菩薩曰。
  我今已為諸菩薩  說佛往修清淨行  仁亦當於此會中  演暢修行勝功德
  【論】一爾時文殊師利已下兩行經兩行頌是文殊師利請說發菩提心功德分。
  【經】爾時賢首菩薩以偈答曰。
  【論】二爾時賢首菩薩以偈答曰已下有七百一十六行頌是賢首菩薩答末後三行半經明說頌感諸佛許可分。
  【經】
  善哉仁者應諦聽  彼諸功德不可量  我今隨力說少分  猶如大海一滴水  若有菩薩初發心  誓求當證佛菩提  彼之功德無邊際  不可稱量無與等  何況無量無邊劫  具修地度諸功德  十方一切諸如來  悉共稱揚不能盡  如是無邊大功德  我今於中說少分  譬如鳥足所履空  亦如大地一微塵
  【論】三從初善哉仁者應諦聽已下八行頌明發心功德廣大難量隨力少說分為明菩提心不可以邊際量故功德還當如是。
  【經】
  菩薩發意求菩提  非是無因無有緣  於佛法僧生淨信  以是而生廣大心  不求五欲及王位  富饒自樂大名稱  但為永滅眾生苦  利益世間而發心  常欲利樂諸眾生  莊嚴國土供養佛  受持正法修諸智  證菩提故而發心
  【論】四菩薩發意求菩提已下六行頌明初發心所因分。
  【經】
  深心信解常清淨  恭敬尊重一切佛  於法及僧亦如是  志誠供養而發心  深信於佛及佛法  亦信佛子所行道  及信無上大菩提  菩薩以是初發心  信為道元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法  斷除疑網出愛流  開示涅槃無上道  信無垢濁心清淨  滅除憍慢恭敬本  亦為法藏第一財  為清淨手受眾行  信能慧施心無恡  信能歡喜入佛法  信能增長智功德  信能必到如來地  信令諸根淨明利  信力堅固無能壞  信能永滅煩惱本  信能專向佛功德  信於境界無所著  遠離諸難得無難  信能超出眾魔路  示現無上解脫道  信為功德不壞種  信能生長菩提樹  信能增益最勝智  信能示現一切佛  是故依行次第說  信樂最勝甚難得  譬如一切世間中  而有隨意妙寶珠
  【論】五深心信解常清淨已下十八行頌明信三寶增益分。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九


  音切



  (式車切)。


  (於宜切)。


  (初限切)。


  (厄音)。


  (他孔切)。


  (王玉切)。


  (在爵切)。


  (羣音)。


  (時制切)。


  (貫音)。


  (之兩切)。


  (昔音)。


  (之市切)。


  (去業切)。


  (若音)。


  (苦兼切)。


  (蒲悶切)。


  (紀力切)。


  (彼為切)。


  (即淺切)。


  (之遶切)。


  (布音)。


  (于君切)。


  (於遠切)。


  (倉到切)。


  (除救切)。


  (苦改切)。


  (丈音)。


  (居夭切)。


  (蘇口切)。


  (色立切)。


  (似面切)。


  (吾故切)。


  (是為切)。


  (七稔切)。


  (與久切)。


  (直立切)。


  (孚元切)。


  (去危切)。


  (遇俱切)。


  (呼乙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賢首品第十二之二

  【經】
  若常信奉於諸佛  則能持戒修學處  若常持戒修學處  則能具足諸功德  戒能開發菩提本  學是勤修功德地  於戒及學常順行  一切如來所稱美  若常信奉於諸佛  則能興集大供養  若能興集大供養  彼人信佛不思議  若常信奉於尊法  則聞佛法無厭足  若聞佛法無厭足  彼人信法不思議  若常信奉清淨僧  則得信心不退轉  若得信心不退轉  彼人信力無能動  若得信力無能動  則得諸根淨明利  若得諸根淨明利  則能遠離惡知識  若能遠離惡知識  則得親近善知識  若得親近善知識  則能修習廣大善  若能修習廣大善  彼人成就大因力  若人成就大因力  則得殊勝決定解  若得殊勝決定解  則為諸佛所護念  若為諸佛所護念  則能發起菩提心  若得發起菩提心  則能勤修佛功德  若能勤修佛功德  則得生在如來家  若得生在如來家  則善修行巧方便  若善修行巧方便  則得信樂心清淨  若得信樂心清淨  則得增上最勝心  若得增上最勝心  則常修習波羅蜜  若常修習波羅蜜  則能具足摩訶衍  若能具足摩訶衍  則能如法供養佛  若能如法供養佛  則能念佛心不動  若能念佛心不動  則常覩見無量佛  若常覩見無量佛  則見如來體常住  若見如來體常住  則能知法永不滅  若能知法永不滅  則得辯才無障礙  若能辯才無障礙  則能開演無邊法  若能開演無邊法  則能慈愍度眾生  若能慈愍度眾生  則得堅固大悲心  若能堅固大悲心  則能愛樂甚深法  若能愛樂甚深法  則能捨離有為過  若能捨離有為過  則離憍慢及放逸  若離憍慢及放逸  則能兼利一切眾  若能兼利一切眾  則處生死無疲厭  若處生死無疲厭  則能勇健無能勝  若能勇健無能勝  則能發起大神通  若能發起大神通  則知一切眾生行  若知一切眾生行  則能成就諸羣生  若能成就諸羣生  則得善攝眾生智  若得善攝眾生智  則能成就四攝法  若能成就四攝法  則與眾生無限利  若與眾生無限利  則具最勝智方便  若具最勝智方便  則住勇猛無上道  若住勇猛無上道  則能摧殄諸魔力  若能摧殄諸魔力  則能超出四魔境  若能超出四魔境  則得至於不退地  若得至於不退地  則得無生深法忍  若得無生深法忍  則為諸佛所授記  若為諸佛所授記  則一切佛現其前  若一切佛現其前  則了神通深密用  若了神通深密用  則為諸佛所憶念  若為諸佛所憶念  則以佛德自莊嚴  若以佛德自莊嚴  則獲妙福端嚴身  若獲妙福端嚴身  則身晃耀如金山  若身晃耀如金山  則相莊嚴三十二  若相莊嚴三十二  則具隨好為嚴飾  若具隨好為嚴飾  則身光明無限量  若身光明無限量  則不思議光莊嚴  若不思議光莊嚴  其光則出諸蓮華  其光若出諸蓮華  則無量佛坐華上  示現十方靡不徧  悉能調伏諸眾生  若能如是調眾生  則現無量神通力  若現無量神通力  則住不可思議土  演說不可思議法  令不思議眾歡喜  若說不可思議法  令不思議眾歡喜  則以智慧辯才力  隨眾生心而化誘  若以智慧辯才力  隨眾生心而化誘  則以智慧為先導  身語意業恒無失  若以智慧為先導  身語意業恒無失  則其願力得自在  普隨諸趣而現身  若其願力得自在  普隨諸趣而現身  則能為眾說法時  音聲隨類難思議  若能為眾說法時  音聲隨類難思議  則於一切眾生心  一念悉知無有餘  若於一切眾生心  一念悉知無有餘  則知煩惱無所起  永不沒溺於生死  若知煩惱無所起  永不沒溺於生死  則獲功德法性身  以法威力現世間  若獲功德法性身  以法威力現世間  則獲十地十自在  修行諸度勝解脫  若得十地十自在  修行諸度勝解脫  則獲灌頂大神通  住於最勝諸三昧  若獲灌頂大神通  住於最勝諸三昧  則於十方諸佛所  應受灌頂而昇位  若於十方諸佛所  應受灌頂而昇位  則蒙十方一切佛  手以甘露灌其頂  若蒙十方一切佛  手以甘露灌其頂  則身充徧如虗空  安住不動滿十方  若身充徧如虗空  安住不動滿十方  則彼所行無與等  諸天世人莫能知
  【論】六若常信奉於諸佛已下九十五行頌明增進修行獲果分。
  【經】
  菩薩勤修大悲行  願度一切無不果  見聞聽受若供養  靡不皆令獲安樂  彼諸大士威神力  法眼常全無缺減  十善妙行等諸道  無上勝寶皆令現  譬如大海金剛聚  以彼威力生眾寶  無減無增亦無盡  菩薩功德聚亦然  或有剎土無有佛  於彼示現成正覺  或有國土不知法  於彼為說妙法藏  無有分別無功用  於一念頃徧十方  如月光影靡不周  無量方便化羣生  於彼十方世界中  念念示現成佛道  轉正法輪入寂滅  乃至舍利廣分布  或現聲聞獨覺道  或現成佛普莊嚴  如是開闡三乘教  廣度眾生無量劫  或現童男童女形  天龍及以阿脩羅  乃至摩睺羅伽等  隨其所樂悉令見  眾生形相各不同  行業音聲亦無量  如是一切皆能現  海印三昧威神力  嚴淨不可思議剎  供養一切諸如來  放大光明無有邊  度脫眾生亦無限  智慧自在不思議  說法言辭無有礙  施戒忍進及禪定  智慧方便神通等  如是一切皆自在  以佛華嚴三昧力  一微塵中入三昧  成就一切微塵定  而彼微塵亦不增  於一普現難思剎  彼一塵內眾多剎  或有有佛或無佛  或有襍染或清淨  或有廣大或狹小  或復有成或有壞  或有正住或傍住  或如曠野熱時焰  或如天上因陀網  如一塵中所示現  一切微塵悉亦然  此大名稱諸聖人  三昧解脫神通力  若欲供養一切佛  入于三昧起神變  能以一手徧三千  普供一切諸如來  十方所有勝妙華  塗香粖香無價寶  如是皆從手中出  供養道樹諸最勝  無價寶衣襍妙香  寶幢幡蓋皆嚴好  真金為華寶為帳  莫不皆從掌中雨  十方所有諸妙物  應可奉獻無上尊  掌中悉雨無不備  菩提樹前持供佛  十方一切諸妓樂  鐘鼓琴瑟非一類  悉奏和雅妙音聲  靡不從於掌中出  十方所有諸讚頌  稱歎如來實功德  如是種種妙言辭  皆從掌內而開演  菩薩右手放淨光  光中香水從空雨  普灑十方諸佛土  供養一切照世燈  又放光明妙莊嚴  出生無量寶蓮華  其華色相皆殊妙  以此供養於諸佛  又放光明華莊嚴  種種妙華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香莊嚴  種種妙香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粖香嚴  種種粖香聚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衣莊嚴  種種名衣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寶莊嚴  種種妙寶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蓮莊嚴  種種蓮華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纓莊嚴  種種妙纓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幢莊嚴  其幢絢煥備眾色  種種無量皆殊好  以此莊嚴諸佛土  種種襍寶莊嚴蓋  眾妙繒幡共垂飾  摩尼寶鐸演佛音  執持供養諸如來  手出供具難思議  如是供養一導師  一切佛所皆如是  大士三昧神通力  菩薩住在三昧中  種種自在攝眾生  悉以所行功德法  無量方便而開誘  或以供養如來門  或以難思布施門  或以頭陀持戒門  或以不動堪忍門  或以苦行精進門  或以寂靜禪定門  或以決了智慧門  或以所行方便門  或以梵住神通門  或以四攝利益門  或以福智莊嚴門  或以因緣解脫門  或以根力正道門  或以聲聞解脫門  或以獨覺清淨門  或以大乘自在門  或以無常眾苦門  或以無我壽者門  或以不淨離欲門  或以滅盡三昧門  隨諸眾生病不同  悉以法藥而對治  隨諸眾生心所樂  悉以方便而滿足  隨諸眾生行差別  悉以善巧而成就  如是三昧神通相  一切天人莫能測  有妙三昧名隨樂  菩薩住此普觀察  隨宜示現度眾生  悉使歡心從法化  劫中飢饉灾難時  悉與世間諸樂具  隨其所欲皆令滿  普為眾生作饒益  或以飲食上好味  寶衣嚴具眾妙物  乃至王位皆能捨  令好施者悉從化  或以相好莊嚴身  上妙衣服寶纓絡  華鬘為飾香塗體  威儀具足度眾生  一切世間所好尚  色相顏容及衣服  隨應普現愜其心  俾樂色者皆從道  迦陵頻伽美妙音  俱枳羅等妙音聲  種種梵音皆具足  隨其心樂為說法  八萬四千諸法門  諸佛以此度眾生  彼亦如其差別法  隨世所宜而化度  眾生苦樂利衰等  一切世間所作法  悉能應現同其事  以此普度諸眾生  一切世間眾苦患  深廣無涯如大海  與彼同事悉能忍  令其利益得安樂  若有不識出離法  不求解脫離諠憒  菩薩為現捨國財  常樂出家心寂靜  家是貪愛繫縛所  欲使眾生悉免離  故示出家得解脫  於諸欲樂無所愛  菩薩示行十種行  亦行一切大人法  諸仙行等悉無餘  為欲利益眾生故  若有眾生壽無量  煩惱微細樂具足  菩薩於中得自在  示受老病死眾患  或有貪欲瞋恚癡  煩惱猛火常熾然  菩薩為現老病死  令彼眾生悉調伏  如來十力無所畏  及以十八不共法  所有無量諸功德  悉以示現度眾生  記心教誡及神足  悉是如來自在用  彼諸大士皆示現  能使眾生盡調伏  菩薩種種方便門  隨順世法度眾生  譬如蓮華不著水  如是在世令深信  雅思淵才文中王  歌舞談說眾所欣  一切世間眾技術  譬如幻師無不現  或為長者邑中主  或為賈客商人導  或為國王及大臣  或作良醫善眾論  或於曠野作大樹  或為良藥眾寶藏  或作寶衣隨所求  或以正道示眾生  若見世界始成立  眾生未有資身具  是時菩薩為工匠  為之示現種種業  不作逼惱眾生物  但說利益世間事  呪術藥艸等眾論  如是所有皆能說  一切仙人殊勝行  人天等類同信仰  如是難行苦行法  菩薩隨應悉能作  或作外道出家人  或在山林自勤苦  或露形體無衣服  而於彼眾作師長  或現邪命種種行  習行非法以為勝  或現梵志諸威儀  於彼眾中為上首  或受五熱隨日轉  或持牛狗及鹿戒  或著壞衣奉事火  為化是等作導師  或有示謁諸天廟  或復示入恒河水  食根果等悉示行  於彼常思已勝法  或現蹲踞或翹足  或臥艸棘及灰上  或復臥杵求出離  而於彼眾作師首  如是等類諸外道  觀其意解與同事  所示苦行世靡堪  令彼見已皆調伏  眾生迷惑稟邪教  住於惡見受眾苦  為其方便說妙法  悉令得解真實諦  或邊呪語說四諦  或善密語說四諦  或人直語說四諦  或天密語說四諦  分別文字說四諦  決定義理說四諦  善破於他說四諦  非外所動說四諦  或八部語說四諦  或一切語說四諦  隨彼所解語言音  為說四諦令解脫  所有一切諸佛法  皆如是說無不盡  知語境界不思議  是名說法三昧力
  【論】七菩薩勤修大悲行已下一百五十一行頌明菩薩得果行悲教化眾生及興供自在分。
  【經】
  有勝三昧名安樂  能普救度諸羣生  放大光明不思議  令其見者悉調伏  所放光明名善現  若有眾生遇此光  必令獲益不唐捐  因是得成無上智  彼先示現於諸佛  示法示僧示正道  亦示佛塔及形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照耀  暎蔽一切諸天光  所有暗障靡不除  普為眾生作饒益  此光覺悟一切眾  令執燈明供養佛  以燈供養諸佛故  得成世中無上燈  然諸油燈及蘇燈  亦然種種諸明炬  眾香妙藥上寶燭  以是供佛獲此光  又放光明名濟度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普發大誓心  度脫欲海諸羣生  若能普發大誓心  度脫欲海諸羣生  則能越渡四瀑流  示道無憂解脫城  於諸行路大水處  造立橋梁及船筏  毀呰有為讚寂靜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滅愛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捨離於五欲  專思解脫妙法味  若能捨離於五欲  專思解脫妙法味  則能以佛甘露雨  普滅世間諸渴愛  惠施池井及泉流  專求無上菩提道  毀呰五欲讚禪定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歡喜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愛慕佛菩提  發心願證無師道  造立如來大悲像  眾相莊嚴坐華座  恒歎最勝諸功德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愛樂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心樂於諸佛  及以樂法樂眾僧  若常心樂於諸佛  及以樂法樂眾僧  則在如來眾會中  逮成無上深法忍  開悟眾生無有量  普使念佛法僧寶  及示發心功德行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福聚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行種種無量施  以此願求無上道  設大施會無遮限  有來求者皆滿足  不令其心有所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具智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於一法一念中  悉解無量諸法門  為諸眾生分別法  及以決了真實義  善說法義無虧減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慧燈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知眾生性空寂  一切諸法無所有  演說諸法空無主  如幻如燄水中月  乃至猶如夢影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法自在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得無盡陀羅尼  悉持一切諸佛法  恭敬供養持法者  給侍守護諸賢聖  以種種法施眾生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能捨  此光覺悟慳眾生  令知財寶悉非常  恒樂惠施心無著  慳心難調而能調  解財如夢如浮雲  增長慧施清淨心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除熱  此光能覺毀禁者  普使受持清淨戒  發心願證無師道  勸引眾生受持戒  十善業道悉清淨  又令發向菩提心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忍嚴  此光覺悟瞋恚者  令彼除瞋離我慢  常樂忍辱柔和法  眾生暴惡難可忍  為菩提故心不動  常樂稱揚忍功德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勇猛  此光覺悟嬾墮者  令彼常於三寶中  恭敬供養無疲厭  若彼常於三寶中  恭敬供養無疲厭  則能超出四魔境  速成無上佛菩提  勸化眾生令進策  常勤供養於三寶  法欲滅時專守護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寂靜  此法能覺亂意者  令其遠離貪恚癡  心不動搖而正定  捨離一切惡知識  無義談說襍染行  讚歎禪定阿蘭若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慧嚴  此光覺悟愚迷者  令其證諦解緣起  諸根智慧悉通達  若能證諦解緣起  諸根智慧悉通達  則得日燈三昧法  智慧光明成佛果  國財及己皆能捨  為菩提故求正法  聞已專勤為眾說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佛慧  此光覺悟諸含識  令見無量無邊佛  各各坐寶蓮華上  讚佛威德及解脫  說佛自在無有量  顯示佛力及神通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無畏  此光照觸恐怖者  非人所持諸毒害  一切皆令疾除滅  能於眾生施無畏  遇有惱害皆勸止  拯濟厄難孤窮者  以是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安隱  此光能照疾病者  令除一切諸苦痛  悉得正定三昧樂  施以良藥救眾患  妙寶延命香塗體  酥油乳蜜充飲食  以是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見佛  此光覺悟將歿者  令隨憶念見如來  命終得生其淨國  見有臨終勸念佛  又示尊像令瞻敬  俾於佛所深歸仰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樂法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於正法常欣樂  聽聞演說及書寫  法欲盡時能演說  令求法者意充滿  於法愛樂勤修行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妙音  此光開悟諸菩薩  能令三界所有聲  聞者皆是如來音  以大音聲稱讚佛  及施鈴鐸諸音樂  普使世間聞佛音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施甘露  此光開悟一切眾  令捨一切放逸行  具足修習諸功德  說有為法非安隱  無量苦惱悉充徧  恒樂稱揚寂滅樂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最勝  此光開悟一切眾  令於佛所普聽聞  戒定智慧增上法  常樂稱揚一切佛  勝戒勝定殊勝慧  如是為求無上道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寶嚴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得寶藏無窮盡  以此供養諸如來  以諸種種上妙寶  奉施於佛及佛塔  亦以慧施諸貧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香嚴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聞者悅可意  決定當成佛功德  人天妙香以塗地  供養一切最勝王  亦以造塔及佛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襍莊嚴  寶幢幡蓋無央數  焚香散華奏眾樂  城邑內外皆充滿  本以微妙妓樂音  眾香妙華幢蓋等  種種莊嚴供養佛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嚴潔  令地平坦猶如掌  莊嚴佛塔及其處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大雲  能起香雲雨香水  以水灑塔及庭院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嚴具  令倮形者得上服  嚴身妙物而為施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上味  能令飢者獲美食  種種珍饌而為施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大財  令貧乏者獲寶藏  以無盡物施三寶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眼清淨  能令盲者見眾色  以燈施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耳清淨  能令聾者悉善聽  鼓樂娛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鼻清淨  昔未聞香皆得聞  以香施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舌清淨  能以美音稱讚佛  永除麤惡不善語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身清淨  諸根缺者令具足  以身禮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意清淨  令失心者得正念  修行三昧悉自在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色清淨  令見難思諸佛色  以眾妙色莊嚴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聲清淨  令知聲性本空寂  觀聲緣起如谷響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香清淨  令諸臭穢悉香潔  香水洗塔菩提樹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味清淨  能除一切味中毒  恒供佛僧及父母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觸清淨  能令惡觸皆柔輭  戈鋌劒戟從空雨  皆令變作妙華鬘  以昔曾於道路中  塗香散華布衣服  迎送如來令蹈上  是故今獲光如是  又放光名法清淨  能令一切諸毛孔  悉演妙法不思議  眾生聽者咸欣悟  因緣所生無有生  諸佛法身非是身  法性常住如虗空  以說其義光如是
  【論】八從有勝三昧名安樂已下有一百六十行頌明放光明因果分。
  【經】
  如是等比光明門  如恒河沙無限數  悉從大仙毛孔出  一一作業各差別  如一毛孔所放光  無量無數如恒沙  一切毛孔悉亦然  此是大仙三昧力  如其本行所得光  隨彼宿緣同行者  今放光明故如是  此是大仙智自在  往昔同修於福業  及有愛樂能隨喜  見其所作亦復然  彼於此光咸得見  若有自修眾福業  供養諸佛無央數  於佛功德常願求  是此光明所開覺  譬如生盲不見日  非為無日出世間  諸有目者悉明見  各隨所務修其業  大士光明亦如是  有智慧者皆悉見  凡夫邪信劣解人  於此光明莫能覩  摩尼宮殿及輦乘  妙寶靈香以塗瑩  有福德者自然備  非無福者所能處  大士光明亦如是  有深智者咸照觸  邪信劣解凡愚人  無有能見此光明  若有聞此光差別  能生清淨深信解  永斷一切諸疑網  速成無上功德幢
  【論】九如是等比光明門已下二十行頌明光出處及光差別分。
  【經】
  有勝三昧能出現  眷屬莊嚴皆自在  一切十方諸國土  佛子眾會無倫匹  有妙蓮華光莊嚴  量等三千大千界  其身端坐悉充滿  是此三昧神通力  復有十剎微塵數  妙好蓮華所圍遶  諸佛子眾於中坐  住此三昧威神力  宿世成就善因緣  具足修行佛功德  此等眾生遶菩薩  悉共合掌觀無厭  譬如明月在星中  菩薩處眾亦復然  大士所行法如是  入此三昧威神力  如於一方所示現  諸佛子眾共圍遶  一切方中悉如是  住此三昧威神力  有勝三昧名方網  菩薩住此廣開示  一切方中普現身  或現入定或從出  或於東方入正定  而於西方從定出  或於西方入正定  而於東方從定出  或於餘方入正定  而於餘方從定出  如是入出遍十方  是名菩薩三昧力  盡於東方諸國土  所有如來無數量  悉現其前普親近  住於三昧寂不動  而於西方諸世界  一切諸佛如來所  皆現從於三昧起  廣修無量諸供養  盡於西方諸國土  所有如來無數量  悉現其前普親近  住於三昧寂不動  而於東方諸世界  一切諸佛如來所  皆現從於三昧起  廣修無量諸供養  如是十方諸世界  菩薩悉入無有餘  或現三昧寂不動  或現恭敬供養佛  於眼根中入正定  於色塵中從定出  示現色性不思議  一切人天莫能知  於色塵中入正定  於眼起定心不亂  說眼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於耳根中入正定  於聲塵中從定出  分別一切語言音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聲塵中入正定  於耳起定心不亂  說耳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於鼻根中入正定  於香塵中從定出  普得一切上妙香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香塵中入正定  於鼻起定心不亂  說鼻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於舌根中入正定  於味塵中從定出  普得一切諸上味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味塵中入正定  於舌起定心不亂  說舌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於身根中入正定  於觸塵中從定出  善能分別一切觸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觸塵中入正定  於身起定心不亂  說身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於意根中入正定  於法塵中從定出  分別一切諸法相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法塵中入正定  從意起定心不亂  說意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童子身中入正定  壯年身中從定出  壯年身中入正定  老年身中從定出  老年身中入正定  善女身中從定出  善女身中入正定  善男身中從定出  善男身中入正定  比丘尼身從定出  比丘尼身入正定  比丘身中從定出  比丘身中入正定  學無學身從定出  學無學身入正定  辟支佛身從定出  辟支佛身入正定  現如來身從定出  於如來身入正定  諸天身中從定出  諸天身中入正定  大龍身中從定出  大龍身中入正定  夜叉身中從定出  夜叉身中入正定  鬼神身中從定出  鬼神身中入正定  一毛孔中從定出  一毛孔中入正定  一切毛孔從定出  一切毛孔入正定  一毛端頭從定出  一毛端頭入正定  一微塵中從定出  一微塵中入正定  一切塵中從定出  一切塵中入正定  金剛地中從定出  金剛地中入正定  摩尼樹上從定出  摩尼樹上入正定  佛光明中從定出  佛光明中入正定  於河海中從定出  於河海中入正定  於火大中從定出  於火大中入正定  於風起定心不亂  於風大中入正定  於地大中從定出  於地大中入正定  於天宮殿從定出  於天宮殿入正定  於空起定心不亂  是名無量功德者  三昧自在難思議  十方一切諸如來  於無量劫說不盡
  【論】十從有勝三昧能出現已下八十一行頌明三昧自在分如此同異無礙自在大方網三昧門入出隱現同時自在者隨眾生業異所見差別諸佛得道自在故隨眾生業自在故然如來心無作性故智隨影應無去來性而可取捨如響應聲喻如水潛流隨諸卉木各滋生喻如春陽生艸木喻如水養魚龍喻如地所生草木喻如火成食喻如風發生所益眾生長短壽生喻以喻思之以智照之執計情亡任真之智本合如是為執計故設得一分出世道果亦不能為大自在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


  音切



  (演音)。


  (徒典切)。


  (胡廣切)。


  (古湛切)。


  (苦謗切)。


  (渠吟切)。


  (所吉切)。


  (許縣切)。


  (呼貫切)。


  (渠吝切)。


  (居紙切)。


  (虛元切)。


  (公對切)。


  (存音)。


  (居御切)。


  (蒲報切)。


  (浮月切)。


  (資爾切)。


  (落旱切)。


  (徒果切)。


  (整音)。


  (莫半切)。


  (力果切)。


  (市連切)。


  (几極切)。


  (牽恊切)。


  (公戶切)。


  (導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一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賢首品第十二之三

  【經】
  一切如來咸共說  眾生業報難思議  諸龍變化佛自在  菩薩神力亦難思  欲以譬喻而顯示  終無有喻能喻此  然諸智慧聰達人  因於譬故解其義  聲聞心住八解脫  所有變現皆自在  能以一身現多身  復以多身為一身  於虗空中入火定  行住坐臥悉在空  身上出水身下火  身上出火身下水  如是皆於一念中  種種自在無邊量  彼不具足大慈悲  不為眾生求佛道  尚能現此難思事  況大饒益自在力  譬如日月遊虗空  影像普徧於十方  泉池陂澤器中水  眾寶河海靡不現  菩薩色像亦復然  十方普現不思議  此皆三昧自在法  唯有如來能證了  如淨水中四兵像  各各別異無文襍  劒戟弧矢類甚多  鎧冑車輿非一種  隨其所有相差別  莫不皆於水中現  而水本自無分別  菩薩三昧亦如是  海中有神名善音  其音普順海眾生  所有語言皆辯了  令彼一切悉歡悅  彼神具有貪恚癡  猶能善解一切音  況復總持自在力  而不能令眾歡喜  有一婦人名辯才  父母求天而得生  若有離惡樂真實  入彼身中生妙辯  彼有貪欲瞋恚癡  猶能隨行與辯才  何況菩薩具智慧  而不能與眾生益  譬如幻師知幻法  能現種種無量事  須臾示作日月歲  城邑豐饒大安樂  幻師具有貪恚癡  猶能幻力悅世間  況復禪定解脫力  而不能令眾歡喜  天阿脩羅鬥戰時  脩羅敗衂而退走  兵仗車轝及徒旅  一時竄匿莫得見  彼有貪欲瞋恚癡  尚能變化不思議  況住神通無畏法  云何不能現自在  釋提桓因有象王  彼知天主欲行時  自化作頭三十二  一一六牙皆具足  一一牙上七池水  清淨香潔湛然滿  一一清淨池水中  各七蓮華妙嚴飾  彼諸嚴飾蓮華上  各各有七天玉女  悉善妓執奏眾樂  而與帝釋相娛樂  彼象或復捨本形  自化其身同諸天  威儀進止悉齊等  有此變現神通力  彼有貪欲瞋恚癡  尚能現此諸神通  何況具足方便智  而於諸定不自在  如阿脩羅變化身  蹈金剛際海中立  海水至深僅其半  首共須彌正齊等  彼有貪欲瞋恚癡  尚能現此大神通  況伏魔怨照世燈  而無自在威神力  天阿脩羅共戰時  帝釋神力難思議  隨阿脩羅軍眾數  現身等彼而與敵  諸阿脩羅發是念  釋提桓因來向我  必取我身五種縛  由是彼眾悉憂悴  帝釋現身有千眼  手持金剛出火燄  被甲持仗極威嚴  脩羅望見咸退伏  彼以微小福德力  猶能摧破大怨敵  何況救度一切者  具足功德不自在  忉利天中有天鼓  從天業報而生得  知諸天眾放逸時  空中自然出此音  一切五欲悉無常  如水聚沫性虗偽  諸有如夢如陽燄  亦如浮雲水中月  放逸為怨為苦惱  非甘露道生死徑  若有作諸放逸行  入於死滅大魚口  世間所有眾苦本  一切聖人皆厭患  五欲功德滅壞性  汝應愛樂真實法  三十三天聞此音  悉共來昇善法堂  帝釋為說微妙法  咸令順寂除貪愛  彼音無形不可見  猶能利益諸天眾  況隨心樂現色身  而不濟度諸羣生  天阿脩羅共鬥時  諸天福德殊勝力  天鼓出音告其眾  汝等宜應勿憂怖  諸天聞此所告音  悉除憂畏增益力  時阿脩羅心震懼  所將兵眾咸退走  甘露妙定如天鼓  恒出降魔寂靜音  大悲哀愍救一切  普使眾生滅煩惱  帝釋普應諸天女  九十有二那由他  令彼各各心自謂  天王獨與我娛樂  如天女中身普應  善法堂內亦如是  能於一念現神通  悉至其前為說法  帝釋具有貪恚癡  能令眷屬悉歡喜  況大方便神通力  而不能令一切悅  他化自在六天王  於欲界中得自在  以業惑苦為骨網  繫縛一切諸凡夫  彼有貪欲瞋恚癡  猶於眾生得自在  況具十種自在力  而不能令眾同行  三千世界大梵王  一切梵天所住處  悉能現身於彼坐  演暢微妙梵音聲  彼住世間梵道中  禪定神通尚如意  況出世間無有上  於禪解脫不自在  摩醯首羅智自在  大海龍王降雨時  悉能分別數其滴  於一念中皆辯了  無量億劫勤修學  得是無上菩提智  云何不於一念中  普知一切眾生心  眾生業報不思議  以大風力起世間  巨海諸山天宮殿  眾寶光明萬物種  亦能興雲降大雨  亦能散滅諸雲氣  亦能成熟一切穀  亦能安樂諸羣生  風不能學波羅蜜  亦不學佛諸功德  猶成不可思議事  何況具足諸願者  男子女人種種聲  一切鳥獸諸音聲  大海川流靁震聲  皆能稱悅眾生意  況復知聲性如響  逮得無礙妙辯才  普應眾生而說法  而不能令世間喜  海有希奇殊特法  能為一切平等印  眾生寶物及川流  普悉包容無所拒  無盡禪定解脫者  為平等印亦如是  福德智慧諸妙行  一切普修無厭足  大海龍王遊戲時  普於諸處得自在  興雲充徧四天下  其雲種種莊嚴色  第六他化自在天  於彼雲色如真金  化樂天上赤珠色  兜率陀天霜雪色  夜摩天上琉璃色  三十三天瑪瑙色  四王天上頗棃色  大海水上金剛色  緊那羅中妙香色  諸龍住處蓮華色  夜叉住處白鵝色  阿脩羅中山石色  鬱單越處金燄色  閻浮提中青寶色  餘二天下襍莊嚴  隨眾所樂而應之  又復他化自在天  雲中電耀如日光  化樂天上如月光  兜率天上閻浮金  夜摩天上珂雪色  三十三天金燄色  四王天上眾寶色  大海之中赤珠色  緊那羅界琉璃色  龍王住處寶藏色  夜叉所住頗棃色  阿脩羅中瑪瑙色  鬱單越境火珠色  閻浮提中帝青色  餘二天下襍莊嚴  如雲色相電亦然  他化靁震如梵音  化樂天中天鼓音  兜率天上歌唱音  夜摩天上天女音  於彼三十三天上  如緊那羅種種音  護世四王諸天所  如乾闥婆所出音  海中兩山相擊聲  緊那羅中簫笛聲  諸龍城中頻伽聲  夜叉住處龍女聲  阿脩羅中天鼓聲  於人道中海潮聲  他化自在雨妙香  種種襍華為莊嚴  化樂天雨多羅華  曼陀羅華及澤香  兜率天上雨摩尼  具足種種寶莊嚴  髻中寶珠如月光  上妙衣服真金色  夜摩中雨幢幡蓋  華鬘塗香妙嚴具  赤真珠色上妙衣  及以種種眾妓樂  三十三天如意珠  堅黑沈水栴檀香  鬱金雞羅多摩等  妙華香水相襍雨  護世城中雨美饍  色香味具增長力  亦雨難思眾妙寶  悉是龍王之所作  又復於彼大海中  霔雨不斷如車軸  復雨無盡大寶藏  亦雨種種莊嚴寶  緊那羅界雨纓絡  眾色蓮華衣及寶  婆利師迦末利香  種種樂音皆具足  諸龍城中雨赤珠  夜叉城內光摩尼  阿脩羅中雨兵仗  摧伏一切諸怨敵  鬱單越中雨纓絡  亦雨無量上妙華  弗婆瞿耶二天下  悉雨種種莊嚴具  閻浮提雨清淨水  微細悅澤常應時  長養眾華及果藥  成熟一切諸苗稼  如是無量妙莊嚴  種種雲電及靁雨  龍王自在悉能作  而身不動無分別  彼於世界海中住  尚能現此難思力  況入法海具功德  而不能為大神變  彼諸菩薩解脫門  一切譬喻無能顯  我今以此諸譬喻  略說於其自在力
  【論】十一從如來咸共說已下有一百五十八行頌明舉一喻況說分。
  【經】
  第一智慧廣大慧  真實智慧無邊慧  勝慧及以殊勝慧  如是法門今已說  此法希有甚奇特  若人聞已能忍可  能信能受能讚說  如是所作甚為難  世間一切諸凡夫  信是法者甚難得  若有勤修清淨福  以昔因力乃能信  一切世界諸羣生  少有欲求聲聞乘  求獨覺者轉復少  趣大乘者甚難遇  趣大乘者猶為易  能信此法倍更難  況復持誦為人說  如法修行真實解  有以三千大千界  頂戴一劫身不動  彼之所作未為難  信是法者乃為難  有以手擎十佛剎  盡於一劫空中住  彼之所作未為難  能信此法乃為難
  【論】十二從第一智慧廣大慧已下有十四行頌明信佛智慧自欲同知難信分。
  【經】
  十剎塵數眾生所  悉施樂具經一劫  彼之福德未為勝  信此法者為最勝  十剎塵數如來所  悉皆承事盡一劫  若於此品能誦持  其福最勝過於彼
  【論】十三從十剎塵數眾生所已下有四行頌明信樂受持得福分。
  【經】時賢首菩薩說此偈已十方世界六反震動魔宮隱蔽惡道休息十方諸佛普現其前各以右手而摩其頂同聲讚言善哉善哉快說此法我等一切悉皆隨喜。
  【論】十四時賢首菩薩已下三行半經明賢首菩薩所說法門威感十方諸佛摩頂許可分二隨文釋義者文自具明不煩更釋幽隱難知者方可解之已前總明以果成信竟入真實證如下昇帝釋天宮說十住法門是此一會昇須彌山品是序分餘五品經是正說分至明三品末後動地雨華是流通分。

  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

  【論】此十住位中有六品經一昇須彌頂品二頂上偈讚品三十住品四梵行品五發心功德品六明法品如是六品共成十住法門將釋此品義分為三一釋品來意二以處表法三隨文釋義一釋品來意者明前於普光明殿人間地上成十信之心已終此妙峯之頂明從十信入十住入位之昇進故此品須來二以處表法者明此山於七重金輪圍山七重大海之內出水高八萬四千由旬縱廣亦爾四寶所成東面黃金西白銀南吠琉璃北瑪瑙上有四埵埵有八輔天眾四八三十二中心名妙高頂天帝釋在其上居寶宮殿通為帝釋天三十三天總以帝釋為主帝釋有四名一名天帝釋二名憍尸迦三名釋提桓四名因陀羅大意名能主為能為諸天作主故此妙峯山四寶合成諸天寶宮殿在上莊嚴故為妙峯山此山之外七重金山及七重大海廣量金翅鳥兩翼相去三百三十六萬里迅疾能飛一鼓翼萬萬九千里七日七夜方至其頂其山在大海之中形如腰鼓崒然高聳非以手足攀攬之所能登為表此十住法門創生如來智慧之家為真佛子不可以有生滅尋思觀察及多聞心想攀攬所得故以將妙峯山用況表之令後人倣學山者高勝義故像此十住住佛所住法身妙智慧海故是出世高勝義故妙峯山者不動義諸天所居妙樂義莊嚴義像此位菩薩以方便三昧寂然不動無思無心不收不攝任性而定稱平等理與法身合忽然妙慧從此定生無始無明總無所得住佛妙慧都無所依得法妙樂智慧莊嚴出過情見諸佛所說解脫微妙經典無不解了為生在如來智慧家故三界無明一時頓盡唯有習氣煩惱漸漸以法治之如下十住品云佛子菩薩住處廣大與法界虗空等佛子菩薩住三世諸佛家故又如初發心功德品云應知此人即與三世諸佛同等即與三世諸佛如來境界平等即與三世諸佛如來功德平等得如來一身無量身究竟平等真實智慧纔發心時即為十方一切諸佛所共稱歎乃至震動一切世界及一切世界中示現成佛等如文廣明不可同於三乘方便教說地前三賢菩薩得折伏現行無明地上見道為此經法教門依一切諸佛根本不動智而發心故以乘如來一切智乘而發心故於此十住位中能與如來同智慧故不同三乘但將三空觀且折伏現行於此經中發心之者從佛不動智而發菩提心設有餘習還以無依住智治之還是根本智不伏不斷為本寂用自在故無體可斷故無可伏故設修三昧任性淨故亦無收攝亦不伏捺故任自淨故設行分別任性智慧隨事用為亦無取捨故如是任法調治習氣使稱理智令慣習增明如佛願行而隨事世間成長大悲不出不沒故以心境一真無出沒故是故經中以阿脩羅王等表之處大海而不出不沒等喻問曰何故不昇四天王宮而超至帝釋宮答曰為四天王在妙峯山半傍住非是可表昇法頂處至相盡現智慧莊嚴住不退故善財童子於妙峯山得憶念諸佛智慧光明門同此位故准例可知以超情塵之跡以山表之非要登山也已入如來智慧於眾中堪為主導故非要為帝釋也第三隨文釋義中義分為三一總科一品二明如來身行徧周等印如下經云十方一切諸世界中悉亦如是明十方一切妙峯山總見如來昇妙峯山頂三隨文釋義。
  【經】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於樹下各有菩薩承佛神力而演說法靡不自謂恒對於佛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而上昇須彌向帝釋殿時天帝釋在妙勝殿前遙見佛來即以神力莊嚴此殿置普光明藏師子之座其座悉以妙寶所成十千層級迥極莊嚴十千金網彌覆其上十千種帳十千種蓋周迴間列十千繒綺以為垂帶十千珠纓周徧交絡十千衣服敷布座上十千天子十千梵王前後圍遶十千光明而為照耀爾時帝釋奉為如來敷置座已曲躬合掌恭敬向佛而作是言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善來如來應正等覺唯願哀愍處此宮殿爾時世尊即受其請入妙勝殿十方一切諸世界中悉亦如是爾時帝釋以佛神力諸宮殿中所有樂音自然止息即自憶念過去佛所種諸善根而說頌言。
  迦葉如來具大悲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拘那牟尼見無礙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迦羅鳩馱如金山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毗舍浮佛無三垢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尸棄如來離分別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毗婆尸佛如滿月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弗沙明達第一義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提舍如來辯無礙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波頭摩佛淨無垢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然燈如來大光明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如此世界中忉利天王以如來神力故偈讚十佛所有功德十方世界諸釋天王悉亦如是讚佛功德爾時世尊入妙勝殿結跏趺坐此殿忽然廣博寬容如其天眾諸所住處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論】一長科一品者於此品中長科為十段第一從爾時已下三行經明佛神力普現十方二爾時已下一行半經明佛不離菩提樹下而上昇須彌向帝釋殿三時天帝釋已下可七行經明帝釋遙見佛來嚴殿敷座四曲躬合掌已下可兩行經明帝釋請佛入殿五爾時世尊已下三句經是如來十方一時受請入殿六十方一切世界已下三句經是結十方普會同此七爾時帝釋已下可一行半經明佛神力樂音自息八即自憶念已下四句明帝釋自念過去善根說頌歎佛來此九如此世界中已下兩行半經都結此處以偈歎佛十方同然十爾時已下可兩行經明如來處座而坐殿廣博寬容并結十方同此三隨文釋義者云不離菩提樹者明菩提體無去來遠近處所可離可到故又如來智身無表裏體徧周故又法界非大小毫剎相容故又心境無二相無中邊方所故又諸法無自性一多恒圓滿故帝釋遙見佛來者有二義一事二表法一事者為如來於無去來性示去來之相故言遙見二表法者明帝釋示同未悟不見如來智身徧周與心一體故言遙見佛來又信解為遙見自心入位為佛來帝釋即以神力莊嚴此殿者亦有二義一事二表法其事可知二表法者自加行也安置普光明師子之座者亦有二義一約位置座二約帝釋自德根堪一約位置座者約此十住位中法位也為十住中得一切諸佛智慧光明之藏於一切法自在無畏故置此座故如十行位中於夜摩宮中化作寶蓮華師子之座此約行位在一切生死具大悲行萬行以理智體得無染故以是義故以蓮華為座體在此十住位中以得一切諸佛智慧光明普照萬法故安置普光明藏師子之座此十住中安置其座十千層級十行中化作百萬層級師子之座為十住位中初始入位明須彌之上猶連地居明心有所得從信創會見法之報以此義故師子座須有安置又方便三昧是安置故十行位中約十住位中理智妙慧功成即十行位中以妙用而化其座又約行從空而立還約位在夜摩空居之天云座十千層級又百萬層級及帝釋天宮夜摩天總明隨位昇進行相若也正入法智慧流不出毫塵徧諸剎海其座乃至十迴向十地高下嚴飾各各隨位不同准例知之其座上莊嚴皆十千者明萬行報得故如十千金網者約能以教行之網漉眾生之果報故十千種帳者明養育義以於一切處為佛為天為大力士之神擁護養育眾生行之果報所得故十千種蓋者是大悲義以大悲心覆養一切眾生之果報所得故十千繒綺者以一行中行無盡差別行一言音中具差別教皆明白可觀之果也十千珠瓔者明萬行普周莊嚴智境化利眾生無休息之果所得故如一一塵中皆有無盡普賢身者是也十千衣服是於一切生死海柔和善忍覆養含生之果故十千天子者明能行萬行之人十千梵王者明於行中智慧自在故十千光明照耀者明智慧照耀能破自他迷闇長夜令大明故已上皆是舉此位之果德用成莊嚴令發心入位菩薩識果行因無疑惑故從曲躬已下明帝釋於如來致敬請佛入宮明行謙行也如來受請明從信入住如文可知二約帝釋自德最下明帝釋得宿念力於過去佛所種善根說頌歎佛者明以三昧力自見身心體性同古今佛智慧善根故已下十佛是當位之功用合古也於說頌中有二十行頌兩行一頌初兩行頌歎迦葉佛具云迦葉波此云飲光此是其姓亦以身光殊特能飲諸天及日月等光皆悉不現故次兩行歎拘那牟尼佛正云迦那牟尼言拘那者此云金也牟尼者佛也以金色為號次兩行歎迦羅鳩馱具云迦羅鳩村馱佛此云所應斷已斷次兩行歎毗舍浮佛此云徧一切自在次兩行歎尸棄佛正云式棄那此云持髻或曰有髮次兩行歎毗婆尸佛此云淨觀或曰勝觀或曰種種觀次兩行歎弗沙佛正云勃沙此云增盛次兩行歎提舍佛正云底沙此云說法度人次兩行歎波頭摩華佛正云鉢特忙此赤蓮華也次兩行歎然燈如來前之二佛是此今賢劫中佛後之七佛是前劫中佛以明創入十住之門古今法則相會明古佛今佛法不異故入此位者會同不別故言吉祥者歎此山頂是福善之處故明昇進者以三昧力身心不動如山王總會古今諸佛同智慧故第九如此世界中忉利天已下有四行經於中義分為四一舉此世界歎佛功德二總舉十方同然三爾時已下明如來入殿昇座而坐四明其殿忽然廣博普容諸天住處此明約如來無自他之德合然令大眾得見以明令大眾入位同此已上釋昇須彌品竟大約此明以三昧力正入定時身心蕩然稱法界性無表裏光明朗徹是忽然廣博義亦是普光明藏師子之座義智慧現前是佛來義一一如是會理修行不可但逐名言也。

  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

  【論】將釋此品約作四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都會此十住六品之經意四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者以法慧等十箇菩薩各以自己當位隨位進修之法還自以偈讚讚之令信終菩薩倣之悟入故此品名為偈讚品明古今諸佛同會此智殿悲宮俱會古今之佛自身是未來之佛與古佛道合故二釋品來意者明前已創昇須彌帝釋以偈歎佛此品明十住位當位菩薩將當位法門以偈讚之令信心者得入位故故有此品須來初歎過去佛次歎今現在佛未來佛者即入此位者是也是故經中不云未來十佛是過去佛盧舍那是現在佛修行始入位者是未來佛三都會十住之內須彌之上說六品經意者一昇須彌品明信終昇進二須彌頂上偈讚品明偈讚當位之法勸修昇進之理三說十住品明當位所行之行四說梵行品明總十住之中所持無相之性戒五發心功德品明於十住之中發心所得功德之量六明法品即明當位之法昇進向十行之因此六品明當位之修行因果及向十行之因四隨文釋義中復分為二一長科一品經意二隨文釋義一長科一品經意者義分為十一段。
  【經】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佛剎微塵數菩薩俱從百佛剎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而來集會其名曰法慧菩薩一切慧菩薩勝慧菩薩功德慧菩薩精進慧菩薩善慧菩薩智慧菩薩真實慧菩薩無上慧菩薩堅固慧菩薩所從來土所謂因陀羅華世界波頭摩華世界寶華世界優鉢羅華世界金剛華世界妙香華世界悅意華世界阿盧那華世界那羅陀華世界虗空華世界各於佛所淨修梵行所謂殊特月佛無盡月佛不動月佛風月佛水月佛解脫月佛無上月佛星宿月佛清淨月佛明了月佛是諸菩薩至佛所已頂禮佛足隨所來方各化作毗盧遮那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如此世界中須彌頂上菩薩來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彼諸菩薩所有名字世界佛號悉等無別爾時世界從兩足指放百千億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須彌頂上帝釋宮中佛及大眾靡不皆現爾時法慧菩薩承佛威神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論】一從爾時佛神力故已下有十九行半經明佛以神力令眾來集分於此分中十九行半經復分為七段一從爾時佛神力故五行半經明菩薩來集二所從來土已下三行半經明菩薩世界之名三各於佛所淨修梵行已下三行經明本所事佛四是諸菩薩至佛所已下兩行經明菩薩來已化座而坐五如此世界中已下兩行經明都結十方世界菩薩同然六爾時世尊已下兩行半經明佛足指端放光普照一切處帝釋宮殿十信足輪下放光此十住中足指端放光明位勝進十行足趺十迴向膝上十地眉間毫中放光此光表法位昇進故還是第一會中現相品所放眉間之光以果成信入位之光足指光者明照入此住位者身心智慧宮殿表入聖之初故足指端放光也七爾時已下一行經明法慧菩薩說頌歎佛餘義隨文可知約科文之意即悉其意如初菩薩來集共世界名并本所事佛總都會配當位法及法門因果始可得見其意況從法慧菩薩是此位中所修之行人約所得如來智慧立名世界名因陀羅華世界是所修之法殊特月佛是初發心住位中約法所修之果云因陀羅者此云能主也華者是開敷感果義為此十住中初發心菩薩即能十方一切世界中示現成佛故世界名能主以能示現主導一切眾生故以其行華能開敷自他智慧果故經云一一各與佛剎微塵數同名法慧菩薩俱者明智慧解行了悟徧知是境界故以達自心一切總爾故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此明唯應度者自迷解故智慧徧故云從百佛剎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來者明迷云國土之外迷解云來但以迷無明暗障廣多以比之世界塵數悟之解行廣多故亦比之如世界之塵智慧與無明相似但只隔迷悟故是故此經下文云有三千大千世界量等經卷內小眾生身中是其義也佛號殊特月者殊者勝也特者奇也月者清涼也明入此位菩薩生住如來智慧家時無始無明煩惱炎熱惡道熾然一時頓滅唯有如來智慧朗然清涼如月故明此短菩薩創始入真以能破煩惱惑熱處立自己佛果之名以次十行十迴向隨位昇進菩薩名佛世界名各各隨位差別十行中佛果名號下名悉同名之為眼為知根利眾生處立名十迴向中佛果名號上名悉同名之為妙為於生死中利眾生之妙用自在故至位方明又云十方諸來法慧等十菩薩眾各於佛所淨修梵行者明各於自心法身智慧能淨煩惱清涼如月處立名為各於佛所淨修梵行梵者淨也以明此位菩薩妙慧現前諸行體自淨故為法性智慧任法運為體無生滅故明以體無生滅處以標自心佛果故是故有發心之士應當如是以方便無作無思任性之定而自顯發自心無性佛智慧門即能於煩惱無所染汙便即名之殊特月佛隨所來方各化作毗盧遮那藏師子之座者此法慧菩薩是東方之位明入位之首破暗之初如日初出東方能破暗故以世間之名名為殊特以智慧明能破自他無始長夜之迷暗故是故佛果名之殊特月佛以初發心已為天人師以是世界名能主華其化所作之座名毗盧遮那藏師子之座者是佛果座也明毗盧者光也遮那者徧也明徧座無始一切無明煩惱以化作一切大智慧光明藏徧照一切心境化成法界自在解脫之門師子者得無畏也已上總依主釋結跏趺坐者會妄想而為真智慧故故為結跏趺坐此十住位中十箇菩薩同於善財童子於妙峯山頂上初入信之後入十住之初德雲比丘下至慈行童女法門相似文殊師利菩薩以明初發信心以此經中圓會教行使令後學者令易解故但說其教不著行行之人難解了故以是義故初會舉佛果神天示入法而勸修以明一一皆同佛知見第二會勸生信解以不動智佛以成信門次說入位進修之教則十信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法門法界品中舉善財童子是能行五位行者以教行具彰令易解故若不如是雖見教法在行猶迷是故於此一部之經因果理智教行仁士一一具彰也令修道者倣學不謬故此十住入真見道之初心與後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為正覺之果故如人百歲以初生為長故人生十子初生為長。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一


  音切



  (戶吾切)。


  (式視切)。


  (苦亥切)。

輿
  (以諸切)。


  (予音)。


  (薄賣切)。


  (女育切)。


  (以諸切)。


  (七亂切)。


  (女力切)。


  (渠吝切)。


  (末音)。


  (子對切)。


  (古兗切)。


  (五何切)。


  (殿音)。


  (苦何切)。


  (符廢切)。


  (丁果切)。


  (盧敢切)。


  (直檻切)。


  (苦怪切)。


  (自登切)。


  (居邑切)。


  (疾陵切)。


  (虛彼切)。


  (居求切)。


  (唐佐切)。


  (呂張切)。


  (盧各切)。


  (奴曷切)。


  (盧谷切)。


  (息七切)。


  (靡幼切)。


  (尹列切)。


  (苦丸切)。


  (昨沒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之餘

  【論】第二一切慧菩薩世界名波頭摩華佛號無盡月於此義中義分為五一釋菩薩名二釋世界名三釋隨位進修佛果之號四釋其座體五定其所來方面第一釋菩薩名者所以名一切慧以隨位進修中達一切法無體無性非迷執故此當第二治地住修戒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以一切法無體性非染淨以為戒體故如此十住位梵行品是其戒體二釋世界名者所以世界名波頭摩華此云赤蓮華也為表戒相無染處世赫弈開敷莊嚴萬行感果可觀義也三釋隨位進修佛果之號者佛號無盡月為菩薩名一切慧佛果還號無盡月明因果相似故即明一切慧是修行得一切佛智慧之人世界是所修行之法佛果是治地住中所得之果明能清涼一切煩惱故四座體如前已釋五定其所來方面者是南方之眾也為表南方是離位是虗無義是文章義是赤色赫弈義如日正南照萬象而圓明義是故菩薩名一切慧世界名赤蓮華佛號無盡月此是善財童子見海雲比丘見佛說普眼經以義思之自當明矣第三勝慧菩薩義分為四一明菩薩名二明所居國土三明隨位佛果之號四明從所來方一明菩薩名者所以名勝慧為明隨位進修更明淨故不移一法勝前位故二明世界名者所以名寶華世界此明忍波羅蜜已得一切諸佛之智慧以道體而能行忍行華者行也明以忍行莊嚴智慧法身三明佛果之號所以佛號不動月者以得理成行達心境而無可動故明能堪忍也月者清涼義四明從所來方者是西方之眾以西方為秋為殺為苦諦以慈悲位在中如十迴向中善財見觀音在金剛山之西為明金為殺位以表眾苦之處以修其慈忍以是義故菩薩名勝慧世界名寶華佛號不動月總明得法成忍之力用勝故此是寶華義此是修行住對治法也此是善財見善住比丘得無礙法門以能忍故第四菩薩名功德慧於此義中分之為四一明菩薩名二明世界名三明佛果之號四明從所來方一明菩薩名者云何名功德慧此位修精進波羅蜜勤行利物廣益眾生故招多功德以立其名二明世界名者所以名優鉢羅華此云青蓮華諸色蓮華此華最勝為明諸行之中精進最勝故以此華為所居法體故一切萬行以此為功三明佛果之號所以名為風月佛為明精進波羅蜜離慢無懈一念成佛速疾如風又明精勤觀照定慧如風能消染淨無明塵垢香臭悉吹如風能清涼故四明所從來方者是此方之眾北方者是坎位是黑是愚是世間嶮盜之義又為師為君之位以是義故以精進波羅蜜勤修利益之行破迷離暗速令成佛是故菩薩號功德慧世界名青蓮華佛果號之為風月佛也以風能淨諸垢故此已上是生貴住中對治法門故此當善財第四善知識彌伽長者說輪字法門了俗諦法而令愚黑者得出世樂故第五菩薩名精進慧者於此義中四義如前一所以名精進慧明此位是具足方便住精勤修習方便定門以彰深智慧故以立其名又一行之中具無量行故於定位起精進之名精進之上起功德之名以明諸行參用一行具無量行故二世界名金剛華者以法性為禪體起妙慧揀擇正邪不壞是金剛義故華者行也以明定慧能揀擇之妙用故三佛果名水月者為定體能淨能清涼能現萬像如水故四明所從來方者是東北方之眾東北者是艮位也為山為石為門闕為童蒙為初明為高顯為寂靜為止以明定體徧與諸位諸行修進啟蒙發明清涼惑熱進修始終之本末故為艮為歲始年終之本末故為初明為止故菩薩名精進慧世界名金剛華佛號為水月此是善財第五善知識解脫長者主禪門於其身中現十佛剎塵佛國土總在身中十方各十佛剎微塵之數佛國土總在身中明禪體周徧故第六善慧菩薩四義如前一明菩薩名者明此正心住修般若波羅蜜智慧門故菩薩名善慧二妙香華世界者以明妙用智慧之香華開敷自他佛果明智慧說教見香華義故三佛號解脫月者明妙慧分明心境解脫故四明所從來方者此是東南方之眾東南方是巽位巽為風教為言說以像此位以智慧善說妙法教化眾生令解脫故是故菩薩名善慧世界名妙香華佛果號解脫月此當善財第六海幢比丘位身心寂然離出入息身出化身徧法界故明寂用自在得寂滅神通第七菩薩名智慧四義如前一明菩薩名智慧者明此不退住是第七成大慈悲門以智慧成滿方能隨俗善入生死以此為名二世界名悅意華者以有智慧在於生死隨順六道同事利生知根悅俗皆令得入法悅無憂故名悅意華三佛號無上月者明諸行之中慈悲為首為濟利眾生為最勝故故號之名無上月四所從來方者西南方也是坤位為信順為母為地為眾明方便波羅蜜以大悲為母入於一切眾生生死之地同一切眾生之行而教化之令信順入正法故是故菩薩名智慧世界名悅意華佛號為無上月此當善財第七善知識休捨優婆夷此云滿願以大慈悲行滿眾生願故像此方西南為母義表悲位故第八真實慧菩薩四義如前一明菩薩名者以此第八童真住中行願波羅蜜以真實智慧不謬誤眾生故二明世界名者世界名阿盧那華此云紅蓮華此華赤白分明是其紅色為此位是第八住智增位明以大智隨願行悲令智悲圓滿如紅蓮華赤白分明白表智赤表悲故世界名紅蓮華表隨真智處生死而無染如蓮華處水赤白開敷而可觀故三明佛號星宿月者為此位真智朗明知根器而了差別故佛號為星宿月表了眾生差別根性分明也四所來方者是西北方為乾為父為堅剛為天為團圓白淨能現眾色咸處其中以是義故菩薩名真實慧世界名紅蓮華佛號星宿月總明大智圓明能現眾生根器差別如天現象品物分明此當善財第八善知識仙人毗目瞿沙此云出聲可畏明真智圓明出語眾邪可畏仙人者為表此位智增無染故又表得智同邪化邪見故第九無上慧菩薩四義如前一明菩薩名者以此位是力波羅蜜法王子住善說法故名無上慧二世界名者所以世界名那羅陀華者那羅者此云人也陀云為持為此華香潔殊妙人持帶佩表此位菩薩以善說妙法殊妙聞之者得戒定慧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之香人皆持誦帶佩故世界名那羅陀華三明何故佛號清淨月此位菩薩善說法故為大法師能淨自他煩惱故佛號清淨月四從所來方者是下方之眾明下方是金剛是水是風輪能持世間故表此位菩薩善說妙法能持世間軌度法則令人倣學是故菩薩名無上慧世界名那羅陀華佛號清淨月此位同善財見勝熱婆羅門昇刀山入火聚隨諸人天所來見者皆得道而去此明菩薩智滿同邪攝諸異道令入正見故第十堅固慧菩薩四義如前一明所以菩薩名堅固慧者以此位是灌頂住行智波羅蜜能堅固利益一切眾生以為其名二世界名虗空華者以智慧日照明世間及出世間總無依住以此為名三明所以佛號明了月者以此位大智圓明普照世間無不明了以此為名四所來方者是上方之眾上方者為虗空為日月星辰表大智無依不依空有明鑿萬象如日月星辰是故菩薩名堅固慧世界名虗空華佛號明了月此位是善財童子見師子幢王女名慈行童女師子幢王女者明智悲圓滿以此十住一終已生在佛家會融十法悲智一終圓滿也以從初住創生佛家修智行悲即王女慈行十地修悲已滿於十一地初以悲行智即佛母摩耶幻生諸佛佛是大智母是大悲廣意至文方明如下十段頌文隨文可知一依如前科文釋過已上菩薩名世界名十箇佛果總是此十住之中隨位進修因果之號約隨方而表法約入法而成名如上所配之可知。
  【經】
  佛放淨光明  普見世導師  須彌山王頂  妙勝殿中住  一切釋天王  請佛入宮殿  悉以十妙頌  稱讚諸如來  彼諸大會中  所有菩薩眾  皆從十方至  化座而安坐  彼會諸菩薩  皆同我等名  所從諸世界  名字亦如是  本國諸世尊  名號悉亦同  各於其佛所  淨修無上行  佛子汝應觀  如來自在力  一切閻浮提  皆言佛在中  我等今見佛  住於須彌頂  十方悉亦然  如來自在力  一一世界中  發心求佛道  依於如是願  修習菩提行  佛以種種身  遊行徧世間  法界無所礙  無能測量者  慧光恒普照  世闇悉除滅  一切無等倫  云何可測知
  【論】二從法慧菩薩承威說頌已下十行頌是明法慧菩薩歎佛放光集眾分。
  【經】爾時一切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假使百千劫  常見於如來  不依真實義  而觀救世者  是人取諸相  增長癡惑網  繫縛生死獄  盲冥不見佛  觀察於諸法  自性無所有  如其生滅相  但是假名說  一切法無生  一切法無滅  若能如是解  諸佛常現前  法性本空寂  無取亦無見  性空即是佛  不可得思量  若知一切法  體性皆如是  斯人則不為  煩惱所染著  凡夫見諸法  但隨於相轉  不了法無相  以是不見佛  牟尼離三世  諸相悉具足  住於無所住  普徧而不動  我觀一切法  皆悉得明了  今見於如來  決定無有疑  法慧先已說  如來真實性  我從彼了知  菩提難思議
  【論】三爾時已下明一切慧承威說十行頌明歎無相法為真實。
  【經】爾時勝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如來大智慧  希有無等倫  一切諸世間  思惟莫能及  凡夫妄觀察  取相不如理  佛離一切相  非彼所能見  迷惑無知者  妄取五蘊相  不了彼真性  是人不見佛  了知一切法  自性無所有  如是解法性  則見盧舍那  因前五蘊故  後蘊相續起  於此性了知  見佛難思議  譬如闇中寶  無燈不可見  佛法無人說  雖慧莫能了  亦如目有瞖  不見淨妙色  如是不淨心  不見諸佛法  又如明淨日  瞽者莫能見  無有智慧心  終不見諸佛  若能除眼翳  捨離於色想  不見於諸法  則得見如來  一切慧先說  諸佛菩提法  我從於彼聞  得見盧舍那
  【論】四爾時已下明勝慧菩薩說十行頌歎凡夫迷五蘊之真性由人說之方了。
  【經】爾時功德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諸法無真實  妄取真實相  是故諸凡夫  輪迴生死獄  言詞所說法  小智妄分別  是故生障礙  不了於自心  不能了自心  云何知正道  彼由顛倒慧  增長一切惡  不見諸法空  恒受生死苦  斯人未能有  清淨法眼故  我昔受眾苦  由我不見佛  故當淨法眼  觀其所應見  若得見於佛  其心無所取  此人則能見  如佛所知法  若見佛真法  則名大智者  斯人有淨眼  能觀察世間  無見即是見  能見一切法  於法若有見  此則無所見  一切諸法性  無生亦無滅  奇哉大導師  自覺能覺他  勝慧先已說  如來所悟法  我等從彼聞  能知佛真性
  【論】五爾時功德慧說十行頌明妄取諸法真實之相。
  【經】爾時精進慧菩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若住於分別  則壞清淨眼  愚癡邪見增  永不見諸佛  若能了邪法  如實不顛倒  知妄本自真  見佛則清淨  有見則為垢  此則未為見  遠離於諸見  如是乃見佛  世間言語法  眾生妄分別  知世皆無生  乃是見世間  若見見世間  見則世間相  如實等無異  此名真見者  若見等無異  於物不分別  是見離諸惑  無漏得自在  諸佛所開示  一切分別法  是悉不可得  彼性清淨故  法性本清淨  如空無有相  一切無能說  智者如是觀  遠離於法想  不樂一切法  此亦無所修  能見大牟尼  如德慧所說  此名見佛者  所有一切行  體性皆寂滅
  【論】六爾時精進慧說十行頌歎諸法自體無見妄見迷真。
  【經】爾時善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希有大勇健  無量諸如來  離垢心解脫  自度能度彼  我見世間燈  如實不顛倒  如於無量劫  積智者所見  一切凡夫行  莫不速歸盡  其性如虗空  故說無有盡  智者說無盡  此亦無所說  自性無盡故  得有難思盡  所說無盡中  無眾生可得  知眾生性爾  則見大名稱  無見說為見  無生說眾生  若見若眾生  了知無體性  能見及所見  見者悉除遣  不壞於真法  此人了知佛  若人了知佛  及佛所說法  則能照世間  如佛盧舍那  正覺善開示  一法清淨道  精進慧大士  演說無量法  若有若無有  彼想皆除滅  如是能見佛  安住於實際
  【論】七爾時善慧菩薩說十行頌歎無眾生可盡法非有無二見。
  【經】爾時智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我聞最勝教  即生智慧光  普照十方界  悉見一切佛  此中無少物  但有假名字  若計有我人  則為入險道  諸取著凡夫  計身為實有  如來非所取  彼終不得見  此人無慧眼  不能得見佛  於無量劫中  流轉生死海  有諍說生死  無諍即涅槃  生死及涅槃  二俱不可得  若逐倒名字  取著此二法  此人不如實  不知聖妙道  若生如是想  此佛此最勝  顛倒非實義  不能見正覺  能知此實體  寂滅真如相  則見正覺尊  超出語言道  言語說諸法  不能顯實相  平等乃能見  如法佛亦然  正覺過去世  未來及現在  永斷分別根  是故說名佛
  【論】八爾時智慧菩薩說十行頌歎言說不能及真。
  【經】爾時真實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寧受地獄苦  得聞諸佛名  不受無量樂  而不聞佛名  所以於往昔  無數劫受苦  流轉生死中  不聞佛名故  於法不顛倒  如實而現證  離諸和合相  是名無上覺  現在非和合  去來亦復然  一切法無相  是則佛真體  若能如是觀  諸法甚深義  則見一切佛  法身真實相  於實見真實  非實見不實  如是究竟解  是故名為佛  佛法不可覺  了此名覺法  諸佛如是修  一法不可得  知以一故眾  知以眾故一  諸法無所依  但從和合起  無能作所作  唯從業想生  云何知如是  異此無有故  一切法無住  定處不可得  諸佛住於此  究竟不動搖
  【論】九爾時真實慧菩薩說十行頌歎諸法無合散性。
  【經】爾時無上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無上摩訶薩  遠離眾生想  無有能過者  故號為無上  諸佛所得處  無作無分別  麤者無所有  微細亦復然  諸佛所行境  於中無有數  正覺遠離數  此是佛真法  如來光普照  滅除眾闇冥  是光非有照  亦復非無照  於法無所著  無念亦無染  無住無處所  不壞於法性  此中無有二  亦復無有一  大智善見者  如理巧安住  無中無有二  無二亦復無  三界一切空  是則諸佛見  凡夫無覺解  佛令住正法  諸法無所住  悟此見自身  非身而說身  非起而現起  無身亦無見  是佛無上身  如是實慧說  諸佛妙法性  若聞此法者  當得清淨眼
  【論】十爾時無上慧說十行頌歎佛所得法體無分別不屬名數。
  【經】爾時堅固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偉哉大光明  勇健無上士  為利羣迷故  而興於世間  佛以大悲心  普觀諸眾生  見在三有中  轉迴受眾苦  唯除正等覺  具德尊導師  一切諸天人  無能救護者  若佛菩薩等  不出於世間  無有一眾生  而能得安樂  如來等正覺  及諸賢聖眾  出現於世間  能與眾生樂  若見如來者  為得大善利  聞佛名生信  則是世間塔  我等見世尊  為得大利益  聞如是妙法  悉當成佛道  諸菩薩過去  以佛威神力  得清淨慧眼  了諸佛境界  今見盧舍那  重增清淨信  佛智無邊際  演說不可盡  勝慧等菩薩  及我堅固慧  無數億劫中  說亦不能盡
  【論】十一爾時堅固慧說十行頌歎佛大悲出興利益已上十菩薩各說十行頌和會入位法令身心諸計皆無所依離於偏執住佛所住。

  十住品第十五

  【論】將釋此品約作五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明品之宗趣四都會斷惑次第五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此品說十種住門名為十住品二明品來意者為前品是偈讚勸修之門此品明正舉修行十住之行是故此品須來十住者生諸佛大智慧中住入此位永不退還故名之為住三明品宗趣者明此品說十種住二十種進修因果為正宗又住佛所住以為正宗明此十住位中各有兩種因果各各當位之中初舉十法是忻趣增上之緣後舉十法是當位之內修學之果如文具明四會當十住位中斷惑次第者如初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此三種住中明總修出世間心破諸世間煩惱纏縛其世間煩惱如善財所說頌根本煩惱有十隨煩惱總有六其十種根本煩惱者一欲二色三無色此是三界根本所縛處四憍慢五諸趣六愛七愚癡八貪九恚十心魔王是為十又隨煩惱總有六者一諂二誑三疑惑四慳五嫉六嬌盈善財頌曰三有為城郭憍慢為垣墻諸趣為門戶愛水為池壍愚癡為闇覆貪恚火熾然魔王作君主童蒙依止住貪愛為徽纏諂誑為轡勒疑惑蔽其眼趣入諸邪見慳嫉憍盈故入於三惡道此約內心所起不約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內心成智諸見自是解脫以此一乘教體但約悟無明而成大智用諸見而作自在以此不論五見如十信位文殊師利問法首菩薩有十一種煩惱云何為十一一貪二瞋三愚癡四慢五覆六忿七恨八嫉九慳十誑十一諂如般若經中五蘊十二緣等如上煩惱以十住中初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此三住一時頓成根本智慧即如善財於妙峯山上見德雲比丘得諸佛智慧光明門即除已上世間諸煩惱障以成佛智慧光明故如善財妙峯山上信眼明淨智光照耀普觀境界離一切障此是初發心住第二海門國見海雲比丘除心境迷真作十二緣生觀令無障故即見海中有佛出現說普眼經明見自他十二緣生成大智海是佛義故心境總是經故明前得佛智慧觀十二緣生成大智海心境普周自在徧故此是治地住以十二緣生治令成如來智地故第三海岸國見善住比丘除心境不明淨障得菩薩無礙解脫門能見一切眾生根器業行死此生彼悉皆明見此是修行住於此三種住中明得出纏心自在故總以十信心自信一切三界分別無明是根本不動智佛於初發心住中以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淨智光照耀普觀境界離一切障契會悟入十住初心以隨位進修中安立五十箇佛果次第法門方便皆不動智以為根本已上初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明得十住中出纏心勝七故善財初二三善知識皆是比丘明離纏解脫表此三住位中行相故第四生貴住明對治世間法則及生死煩闠不自在障令自在故即如善財於市肆之上見彌伽長者說輪字經即表生死市鄽閙處常寂於一一字猶如車輪一多圓滿互體相成又如帝釋寶網互為緣起映徹重重一字之中有無盡字句為世間名句文身引諸未學以成教軌即俗士彌伽以成其行為令得出世心後須明世間靜亂緣起生死之性萬法無生無滅及世間名字義理一切眾生語言互相成就如古者伏羲之類是也第五具足方便住對治真俗身邊二見令大智境界得自在破不自在障故如善財見解脫長者即入三昧名普攝一切佛剎無邊陀羅尼十方各現十佛剎微塵數佛國土海清淨莊嚴總在身中即明一切眾生身總含無邊佛剎體相無礙為明真俗色相皆如光影互相容故無中邊故欲令六十二見無邊諸見性解脫故第六正心住對治智慧寂用不自在障即如善財見海幢比丘於經行地側結跏趺坐離出入息無別思覺於其身上各隨身分皆出化身如雲廣覆周徧十方隨應所見此明寂用無礙故此已上總明世間出世間和會皆解脫故如是已後四波羅蜜入俗行悲令自在故第七不退住對治大慈大悲同行攝生不圓滿自在障令圓滿故即如善財於普莊嚴園見休捨優婆夷謂善財言我有八萬四千那由他同行眷屬常居此園明大悲位中行方便波羅蜜同於八萬四千不可說一切眾生煩惱總共同事教化利益經云其餘眾生住此園者亦皆普得不退轉位明能行悲智行者悉同此也第八童真住對治處纏同事世間餘習智不清淨障令清淨故即如善財見毗目瞿沙仙人表大智清潔無所染故休捨優婆夷與仙人住處同名俱是海潮處者明此悲智一體無染而不汙若隨悲修智猶有習氣染境之心即此第七第八兩位和會一終是也若也隨智行慈無有染習即師子幢王女慈行童女是可以思之得見其意第九法王子住對治說法不自在障令自在故即如善財見勝熱婆羅門以登刀山入於火聚行苦行時隨天龍神人及非人來者無不獲益而已十灌頂住對治悲智不自在清淨障令得清淨即如善財見師子幢王女慈行童女王者智自在故女者表隨悲同事無染習故明智滿從悲處世間故即同事而無習氣故已上十種對治皆一念心上初發心時一行之中一時之內無前後際對治此十種障法成一法一心一智慧一行之中十十無盡法門皆以自心不動智佛為體以法事之中合具此十種無盡法門同別一多自在故以此十種對治一時令慣習自在故不同三乘權教約劣解眾生存世間三世之性說佛果在三僧祇之外以自心根本無明分別之種便成不動智佛以法界體用以為信進悟入之門從信及入位進修乃至經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總不離本不動智佛不離一時一念一法一行上而有無邊無量不可說不可說法界虗空界微塵數法門何以故為從法界及根本不動智上為信進悟入故法合如然故如龍女剎那成佛善財一生以取佛果法界無性無生為一生非延促生故為法界體無情量延促長短去來今故諸有信者應如是知如今成佛與過去未來一切諸佛一時成佛以法界智體無別時故如一滴之水入大海中便同大海無新舊水故故去情方見非識心知如三乘中十住菩薩猶受三界分段生死分學生空觀對治闡提不信障十行菩薩分作法空觀修自利利他行對治聲聞自利障十迴向菩薩作法空觀成起大悲願力垂形六道教化眾生對治獨覺自度障此明三乘中三十心菩薩對治地前三種障但除正使未除習氣十地菩薩斷其餘習如初地菩薩見自身真如佛性故名見道位從二地至七地是修道位猶有功用而修其行從八地至十地名究竟位不假功用任運至佛果故又如三乘中十二住地一種性住十解門是二解行住十迴向是也三歡喜住初地是四增上戒住二地是五增上慧住三地是六道品相應增上慧住四地是七諦相應增上慧住五地是八緣起相應增上慧住六地是九有行有開發無相住七地是十無行無開發無相住八地是十一無礙住九地是十二最上菩提住十地是又如三乘中地前三賢菩薩得伏忍十地與佛地得寂滅忍又望勝鬘經羅漢辟支佛淨土菩薩總是伏忍以空觀伏現行十使不起為不識無明住地煩惱故猶不識云何名斷煩惱但伏現行不起得三種意生身受三界外變易生死如是菩薩為行六波羅蜜得六神通福德神通竝勝人天唯非修佛果法界門故是門外三車艸庵仍聲聞辟支佛三乘菩薩不同其德出三界行六神通名則相似行六波羅蜜功德果報不同故如是三乘六通菩薩等於大方廣佛華嚴經不聞不信如此經云設有菩薩經無量那由他劫修六波羅蜜得六神通猶不聞此華嚴經典猶名假名菩薩不真菩薩設復聞時不信不入如法華亦然如三乘中三種意生身者初一二三地名三摩跋提樂法意生身二四五六地名覺法自性意生身三七八九十地名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欲廣引云云自有三乘教自明約會對治如是如此一乘教都無如上三乘之趣以為根本無明住地煩惱便為一切諸佛不動智一切眾生皆自有之只為智體無性無依不能自了會緣方了云何為會緣會緣有三種一會苦緣遇苦方能發心二會樂緣久處人天內心明慧達世樂果生死無常方始求真三見佛及一乘菩薩而能發心求佛種智以會三緣近正善知友而能自覺無明本是佛智三乘同然為意樂淺深各別以因本智上而生信心約本智而為悟入以不離本智故於初發心住即五位齊周雖列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行法位門進修軌度如王寶印一印無差以一心大智之印印無始三世總在一時無邊諸法智印咸徧以智等諸佛故以智等眾生心故以智等諸法故以智無中邊表裏三世長短近遠故為智過虗空量故如世虗空無所了知如無分別智虗空一念而能分別過虗空等法門是故經言一切虗空猶可量諸佛說法不可量以是義故以自心根本無明體用而見不動智與一切諸佛及以一切眾生同一體性同一境界同一智海以是發心之初住佛種智家故纔發心時即於十方現身成佛如初發心功德品自明以是義故於此十住位中入初發心住者住一切諸佛智慧大悲海境界中住即五位通修以初住及十地不離一佛智慧境界故但明生熟慣習勝劣安立住地之名為智體之中非三世情攝故一如龍女一剎那之際已具三生普賢行滿佛果亦就如文殊師利菩薩頌云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明知三乘三祇出世成佛是權方便教此教約實法不說以願力成佛等事設以願力成行還以約實成佛不說以願力暫成故是故當知從十住中初入位菩薩即五位通修為十住行相通有十行十迴向十地等法門故如十住中七八兩住還修悲智九住中是法師位十住中悲智圓滿如是五位行相相似故如善財十住中善知識一一智慧境界皆悉無極但為約法身大智大悲之上法具無盡須當安立五位行門總是一心一智一時智等徧滿所行之道是故起信進修行者於大智境界莫作三世近遠延促之見違智境界故失本大智之境逐情識故隨相轉故此會第四斷惑次第竟如此五位斷惑次第如空無時如圓鏡頓照如摩尼寶能同眾色如一滴之水入大海中等同無二以大智慧之圓鏡普印諸作莫不皆成無作用之大用故無三世之一時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二


  音切



  (於計切)。


  (古音)。


  (倉胡切)。


  (于鬼切)。


  (七念切)。


  (許歸切)。


  (莫北切)。


  (兵媚切)。


  (胡對切)。

[邱-丘+(厂@(田/坴))]
  (直連切)。


  (奴教切)。


  (去月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三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住品第十五之餘

  【論】第五隨文釋義者長科為六段。
  【經】爾時法慧菩薩承佛威力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以三昧力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世界之外有千佛剎微塵數諸佛皆同一號名曰法慧普現其前告法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入是菩薩無量方便三昧善男子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諸佛悉以神力共加於汝又是毗盧遮那如來往昔願力威神之力及汝所修善根力故入此三昧令汝說法為增長佛智故深入法界故善了眾生界故所入無礙故所行無障故得無等方便故入一切智性故覺一切法故知一切根故能持說一切法故所謂發起諸菩薩十種住善男子汝當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是時諸佛即與法慧菩薩無礙智無著智無斷智無癡智無異智無失智無量智無勝智無懈智無奪智何以故此三昧力法如是故是時諸佛各伸右手摩法慧菩薩頂法慧菩薩即從定起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住處廣大與法界虗空等佛子菩薩住三世諸佛家彼菩薩住我今當說。
  【論】第一從爾時法慧菩薩已下至菩薩住我今當說此一段有十九行半經明法慧菩薩入定諸佛加持分於中大意有十一釋菩薩名二明入三昧之意三明三昧之力四明十方佛來現其前與法慧同號五明十方佛與力共根六明毗盧遮那如來往昔願力使然七明法慧菩薩自善根力能入三昧八明入定因緣九明十方諸佛與十智十明法慧出定演說十種住門一釋菩薩名者如十信位中菩薩下名悉同名之為首為明信心以信為首此十住位中已生諸佛智慧家故下名悉同名之為慧為明入聖法流中得佛智慧同佛知見善簡正邪契會正法名之法慧若也自己不能同諸佛智慧知見者自邪未明焉能簡邪見也是故此位能同一切諸佛知見故得一切同名法慧佛而現其前以為印信定其詮表也以與十方諸佛智慧同故二明入三昧之意者如十信位中且以生滅心信自心所有無始無明能分別心便即信為自心根本不動智佛未有方便三昧合其體用故是故十信位中十箇世界皆名為色為十信未入法性之流以生滅心而信解故故十箇世界名之為色如此十住位中以方便三昧無沉掉心能現自體無生滅智慧故是故一切修道者初以聞解信入次以無思契同依本無作用之本智慧故故須入三昧以淨攀緣染習力故無作真智方明現故以是義故須入三昧三者云正昧者云定總言正定正定者無沉掉也無思所緣境也亦無攝持伏滅心也無忻無厭任性無思任理不作智自明矣是名方便是名無量以淨無量妄想故不可以情量思度所知故故名無量方便三昧三者正也昧之云定明情識昧正智自明如色界無色界三昧皆以息想慮而得之聲聞緣覺三昧修厭患觀而對治樂觀空而滅悲智以寂滅為樂權教菩薩樂觀空而行六度離苦本而生淨國設有住此界者言留惑而化眾生皆非法爾合然無出沒故以此義故此方便三昧者為一切眾生迷法界體用五欲情生以不造作心現本智故便將根本定體淨所妄情名為方便非是別於真外別有假安立之定名為方便譬如以水清寶能清濁水為珠淨緣現本淨水非是珠能作得淨水方便三昧亦復如是為以萬法無作本自淨緣現得本自無作智慧力故故名方便但天人外道三乘所有因果皆有所作以此所生皆有處所皆有果報廣狹淨穢差別等事於此佛華嚴一乘法門以無住無作任性法門所有其生任無依智無依止心智幻生身稱真法界於一切眾生前對現色身然其體相無來去然亦不作神通變化之事雖然普現三世一切業果在剎那之中然亦不住三世遠近及剎那之見於此經所作三昧智慧一切願行總是任理智之運為非有作有修忻厭之法也三明三昧之力者其力有五一定體淨欲徧周力二定能顯智慧同佛力三定能同佛身相名號現前力四定能契佛所知見得諸佛共所加持力五定能生在如來家為真佛子住佛智慧力一定體而能淨欲徧周力者為以此無作定體而能淨諸欲妄心身同於虗空無表裏徧周虗空法界故二定能顯智慧同佛力者為無作用定能現無作用自然慧故為一切眾生皆具足如來自然智慧為迷境情起緣五欲心障故以修無作定為方便佛智自然智便現故三定能同佛身相名號現前力者為以無作定顯得自法身智身無作白淨無垢與一切諸佛法身智慧合故是故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諸佛同名法慧而現其前以智慧契會同佛知見故是故皆佛號與自己同名名為法慧云十方各千佛剎微塵為數量者為明隨位進修智慧徧周昇降之數十行之中云萬佛剎微塵十迴向位中云百萬佛剎微塵以彰智慧昇進為對迷時即不可說剎塵煩惱為對悟時即不可說剎塵佛國及佛智慧也四定能契佛所知見得諸佛加持力者諸佛加持有七一同名號加持令不疑故二言讚加持令入位者心安隱故三毗盧遮那師弟加持彰本願故四神力加持與本師會同本神力智慧故五自善根力加持以自修方便定顯本智慧故六得十方同號佛皆與十種智力加持以說法同諸如來辯無礙故七得十方同號諸佛手摩其頂加持明至佛知見之頂許可不謬故有是七種加持也五定能生在如來家為真佛子住佛智慧力者為以無作定體顯本智慧同諸如來解脫智慧故。
  【經】諸佛子菩薩住有十種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說當說今說何者為十所謂初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是名菩薩十住去來現在諸佛所說。
  【論】第二從出定後明正說十種住名目分如文可見。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發心住此菩薩見佛世尊形貌端嚴色相圓滿人所樂見難可值遇有大威力或見神足或聞記別或聽教誡或見眾生受諸劇苦或聞如來廣大佛法發菩提心求一切智。
  【論】第三有十法明正說發心之因分即是見佛身色端嚴或聞教誡等是。
  【經】此菩薩緣十種難得法而發於心何者為十所謂是處非處智善惡業報智諸根勝劣智種種解差別智種種界差別智一切至處道智諸禪解脫三昧智宿命無礙智天眼無礙智三世漏普盡智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勤供養佛樂住生死主導世間令除惡業以勝妙法常行教誨歎無上法學佛功德生諸佛前恒蒙攝受方便演說寂靜三昧讚歎遠離生死輪迴為苦眾生作歸依處何以故欲令菩薩於佛法中心轉增廣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佛子云何為菩薩治地住此菩薩於諸眾生發十種心何者為十所謂利益心大悲心安樂心安住心憐愍心攝受心守護心同己心師心導師心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誦習多聞虗閑寂靜近善知識發言和悅語必知時心無怯怖了達於義如法修行遠離愚迷安住不動何以故欲令菩薩於諸眾生增長大悲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佛子云何為菩薩修行住此菩薩以十種行觀一切法何等為十所謂觀一切法無常一切法苦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無作一切法無味一切法不如名一切法無處所一切法離分別一切法無堅實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觀察眾生界法界世界觀察地界水界火界風界觀察欲界色界無色界何以故欲令菩薩智慧明了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佛子云何為菩薩生貴住此菩薩從聖教中生成就十法何者為十所謂永不退轉於諸佛所深生淨信善觀察法了知眾生國土世界業行果報生死涅槃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了知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佛法修習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佛法圓滿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佛法了知一切諸佛平等何以故欲令增進於三世中心得平等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佛子云何為菩薩具足方便住此菩薩所修善根皆為救護一切眾生饒益一切眾生安樂一切眾生哀愍一切眾生度脫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離諸災難令一切眾生出生死苦令一切眾生發生淨信令一切眾生悉得調伏令一切眾生咸證涅槃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知眾生無邊知眾生無量知眾生無數知眾生不思議知眾生無量色知眾生不可量知眾生空知眾生無所作知眾生無所有知眾生無自性何以故欲令其心轉復增勝無所染著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佛子云何為菩薩正心住此菩薩聞十種法心定不動何者為十所謂聞讚佛毀佛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讚法毀法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讚菩薩毀菩薩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讚菩薩毀菩薩所行法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眾生有量無量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眾生有垢無垢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眾生易度難度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法界有量無量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法界有成有壞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法界若有若無於佛法中心定不動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歡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體一切法不可修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無真實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性一切法如幻一切法如夢一切法無分別何以故欲令其心轉復增進得不退轉無生法忍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佛子云何為菩薩不退住此菩薩聞十種法堅固不退何者為十所謂聞有佛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法無法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菩薩無菩薩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菩薩行無菩薩行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菩薩修行出離修行不出離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過去有佛過去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未來有佛未來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現在有佛現在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佛智有盡佛智無盡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三世一相三世非一相於佛法中心不退轉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種廣大法何者為十所謂說一即多說多即一文隨於義義隨於文非有即有有即非有無相即相相即無相無性即性性即無性何以故欲令增進於一切法善能出離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佛子云何為菩薩童真住此菩薩住十種業何者為十所謂身行無失語行無失意行無失隨意受生知眾生種種欲知眾生種種解知眾生種種界知眾生種種業知世界成壞神足自在所行無礙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種法何者為十所謂知一切佛剎動一切佛剎持一切佛剎觀一切佛剎詣一切佛剎遊行無數世界領受無數佛法現變化自在身出廣大徧滿音一剎那中承事供養無數諸佛何以故欲令增進於一切法能得善巧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佛子云何為菩薩法王子住此菩薩善知十種法何者為十所謂善知諸眾生受生善知諸煩惱現起善知習氣相續善知所行方便善知無量法善解諸威儀善知世界差別善知前際後際事善知演說世諦善知演說第一義諦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種法何者為十所謂法王處善巧法王處軌度法王處宮殿法王處趣入法王處觀察法王灌頂法王力持法王無畏法王宴寢法王讚歎何以故欲令增進心無障礙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佛子云何為菩薩灌頂住此菩薩得成就十種智何者為十所謂震動無數世界照耀無數世界住持無數世界往詣無數世界嚴淨無數世界開示無數眾生觀察無數眾生知無數眾生根令無數眾生趣入令無數眾生調伏是為十佛子此菩薩身及身業神通變現過去智未來智現在智成就佛土心境界智境界皆不可知乃至法王子菩薩亦不能知佛子此菩薩應勸學諸佛十種智何者為十所謂三世智佛法智法界無礙智法界無邊智充滿一切世界智普照一切世界智住持一切世界智知一切眾生智知一切法智知無邊諸佛智何以故欲令增長一切種智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論】第四有十法明初發心住所緣如來十種勝智并取此位十法至下十住之終總有二百箇法門共成十住之位一一住內皆有二十箇法門十法以成當位之門十法以為昇進之行經文自具不煩更釋約知分劑以行行之。
  【經】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一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所謂動徧動等徧動起徧起等徧起踊徧踊等徧踊震徧震等徧震吼徧吼等徧吼擊徧擊等徧擊雨天妙華天末香天華鬘天襍香天寶衣天寶雲天莊嚴具天諸音樂不鼓自鳴放天光明及妙音聲如此四天下須彌山頂帝釋殿上說十住法現諸神變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又以佛神力故十方各過一萬佛剎微塵數世界有十佛剎微塵數菩薩來詣於此充滿十方作如是言善哉善哉佛子善說此法我等諸人同名法慧所從來國同名法雲彼土如來皆名妙法我等佛所亦說十住眾會眷屬文句義理悉亦如是無有增減佛子我等承佛神力來入此會為汝作證如於此會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爾時法慧菩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暨于法界而說頌曰。
  【論】第五明說教威感大地震動從此段中科為六段一明大地六種十八相動二明天雨十種供養三明總結十方同說四明十方威感遠近五明十方同號菩薩咸來作證六明十方佛果名妙法此明從妙慧而說此法。
  【經】
  見最勝智微妙身  相好端嚴皆具足  如是尊重甚難遇  菩薩勇猛初發心  見無等比大神通  聞說記心及教誡  諸趣眾生無量苦  菩薩以此初發心  聞諸如來普勝尊  一切功德皆成就  譬如虗空不分別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三世因果名為處  我等自性為非處  欲悉了知真實義  菩薩以此初發心  過去未來現在世  所有一切善惡業  欲悉了知無不盡  菩薩以此初發心  諸禪解脫及三昧  襍染清淨無量種  欲悉了知入住出  菩薩以此初發心  隨諸眾生根利鈍  如是種種精進力  欲悉了達分別知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一切眾生種種解  心所好樂各差別  如是無量欲悉知  菩薩以此初發心  眾生諸界各差別  一切世間無有量  欲悉了知其體性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一切有為諸行道  一一皆有所至處  悉欲了知其實性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一切世界諸眾生  隨業漂流無暫息  欲得天眼皆明見  菩薩以此初發心  過去世中曾所有  如是體性如是相  欲悉了知其宿住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一切眾生諸結惑  相續現起及習氣  欲悉了知究竟盡  菩薩以此初發心  隨諸眾生所安立  種種談論語言道  如其世諦悉欲知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一切諸法離言說  性空寂滅無所作  欲悉明達此真義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悉震動十方國  傾覆一切諸大海  具足諸佛大神通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一毛孔放光明  普照十方無量土  一一光中覺一切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以難思諸佛剎  悉置掌中而不動  了知一切如幻化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以無量剎眾生  置一毛端不迫隘  悉知無人無有我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以一毛滴海水  一切大海悉令竭  而悉分別知其數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不可思議諸國土  盡抹為塵無遺者  欲悉分別如其數  菩薩以此初發心  過去未來無量劫  一切世間成壞相  欲悉了達窮其際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三世所有諸如來  一切獨覺及聲聞  欲知其法盡無餘  菩薩以此初發心  無量無邊諸世界  欲以一毛悉稱舉  如其體相悉了知  菩薩以此初發心  無量無數輪圍山  欲令悉入毛孔中  如其大小皆得知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以寂靜一妙音  普悉十方隨類演  如是皆令淨明了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一切眾生語言法  一言演說無不盡  悉欲了知其自性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世間言音靡不作  悉令其解證寂滅  欲得如是妙舌根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使十方諸世界  有成壞相皆得見  而悉知從分別生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一切十方諸世界  無量如來悉充滿  欲悉了知彼佛法  菩薩以此初發心  種種變化無量身  一切世界微塵等  欲悉了達從心起  菩薩以此初發心  過去未來現在世  無量無數諸如來  欲於一念悉了知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具演說一句法  阿僧祇劫無有盡  而令文義各不同  菩薩以此初發心  十方一切諸眾生  隨其流轉生滅相  欲於一念皆明達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以身語及意業  普詣十方無所礙  了知三世皆空寂  菩薩以此初發心  菩薩如是發心已  應令往詣十方國  恭敬供養諸如來  以此使其無退轉  菩薩勇猛求佛道  住於生死不疲厭  為彼稱歎使順行  如是令其無退轉  十方世界無量剎  悉在其中作尊主  為諸菩薩如是說  以此令其不退轉  最勝最上最第一  甚深微妙清淨法  勸諸菩薩說與人  如是教令離煩惱  一切世間無與等  不可傾動摧伏處  為彼菩薩常稱讚  如是教令不退轉  佛是世間大力主  具足一切諸功德  令諸菩薩住是中  以此教為勝丈夫  無量無邊諸佛所  悉得往詣而親近  常為諸佛所攝受  如是教令不退轉  所有寂靜諸三昧  悉皆演暢無有餘  為彼菩薩如是說  以此令其不退轉  摧滅諸有生死輪  轉於清淨妙法輪  一切世間無所著  為諸菩薩如是說  一切眾生墮惡道  無量重苦所纏迫  與作救護歸依處  為諸菩薩如是說  此是菩薩發心住  一向志求無上道  如我所說教誨法  一切諸佛亦如是  第二治地住菩薩  應當發起如是心  十方一切諸眾生  願使悉順如來教  利益大悲安樂心  安住憐愍攝受心  守護眾生同己心  師心及以導師心  已住如是勝妙心  次令誦習求多聞  常樂寂靜正思惟  親近一切善知識  發言和悅離麤獷  言必知時無所畏  了達於義如法行  遠離愚迷心不動  此是初學菩提行  能行此行真佛子  我今說彼所應行  如是佛子應勤學  第三菩薩修行住  當依佛教勤觀察  諸法無常苦及空  無有我人無動作  一切諸法不可樂  無如名字無處所  無所分別無真實  如是觀者名菩薩  次令觀察眾生界  及以勸觀於法界  世界差別盡無餘  於彼咸應勸觀察  十方世界及虗空  所有地水與火風  欲界色界無色界  悉勸觀察咸令盡  觀察彼界各差別  及其體性咸究竟  得如是教勤修行  此則名為真佛子  第四生貴住菩薩  從諸聖教而出生  了達諸有無所有  超過彼法生法界  信佛堅固不可壞  觀法寂滅心安住  隨諸眾生悉了知  體性虗妄無真實  世間剎土業及報  生死涅槃悉如是  佛子於法如是觀  從佛親生名佛子  過去未來現在世  其中所有諸佛法  了知積集及圓滿  如是修學令究竟  三世一切諸如來  能隨觀察悉平等  種種差別不可得  如是觀者達三世  如我稱揚讚歎者  此是四住諸功德  若能依法勤修行  速成無上佛菩提  從此第五諸菩薩  說名具足方便住  深入無量巧方便  發生究竟功德業  菩薩所修眾福德  皆為救護諸羣生  專心利益與安樂  一向哀愍令度脫  為一切世除眾難  引出諸有令歡喜  一一調伏無所遺  皆令具德向涅槃  一切眾生無有邊  無量無數不思議  及以不可稱量等  聽受如來如是法  此第五住真佛子  成就方便度眾生  一切功德大智尊  以如是法而開示  第六正心圓滿住  於法自性無迷惑  正念思惟離分別  一切天人莫能動  聞讚毀佛與佛法  菩薩及以所行行  眾生有量若無量  有垢無垢難易度  法界大小及成壞  若有若無心不動  過去未來今現在  諦念思惟恒決定  一切諸法皆無相  無體無性空無實  如幻如夢離分別  常樂聽聞如是義  第七不退轉菩薩  於佛及法菩薩行  若有若無出不出  雖聞是說無退動  過去未來現在世  一切諸佛有以無  佛智有盡或無盡  三世一相種種相  一即是多多即一  文隨於義義隨文  如是一切展轉成  此不退人應為說  若法有相及無相  若法有性及無性  種種差別互相屬  此人聞已得究竟  第八菩薩童真住  身語意行皆具足  一切清淨無諸失  隨意受生得自在  知諸眾生心所樂  種種意解各差別  及其所有一切法  十方國土成壞相  逮得速疾妙神通  一切處中隨念往  於諸佛所聽聞法  讚歎修行無懈倦  了知一切諸佛國  震動加持亦觀察  超過佛土不可量  遊行世界無邊數  阿僧祇法悉諮問  所欲受身皆自在  言音善巧靡不充  諸佛無數咸承事  第九菩薩王子住  能見眾生受生別  煩惱現習靡不知  所行方便皆善了  諸法各異威儀別  世界不同前欲際  如其世俗第一義  悉善了知無有餘  法王善巧安立處  隨其處所所有法  法王宮殿若趣入  及以於中所觀見  法王所有灌頂法  神力加持無怯畏  宴寢宮室及歎譽  以此教詔法王子  如是為說靡不盡  而令其心無所著  於此了知修正念  一切諸佛現其前  第十灌頂真佛子  成滿最上第一法  十方無數諸世界  悉能震動光普照  住持往詣亦無餘  清淨莊嚴皆具足  開示眾生無有數  觀察知根悉能盡  發心調伏亦無邊  咸令趣向大菩提  一切法界咸觀察  十方國土皆往詣  其中身及身所作  神通變現難可測  三世佛土諸境界  乃至王子無能了  一切見者三世智  於諸佛法明了智  法界無礙無邊智  充滿一切世界智  照耀世界住持智  了知眾生諸法智  及知正覺無邊智  如來為說咸令盡  如是十住諸菩薩  皆從如來法化生  隨其所有功德行  一切天人莫能測  過去未來現在世  發心求佛無有邊  十方國土皆充滿  莫不當成一切智  一切國土無邊際  世界眾生法亦然  惑業心樂各差別  依彼而發菩提意  始求佛道一念心  世間眾生及二乘  斯等尚亦不能知  何況所餘功德行  十方所有諸世界  能以一毛悉稱舉  彼人能知此佛子  趣向如來智慧行  十方所有諸大海  悉以毛端滴令盡  彼人能知此佛子  一念所修功德行  一切世界抹為塵  悉能分別知其數  如是之人乃能見  此諸菩薩所行道  去來現在十方佛  一切獨覺及聲聞  悉以種種妙辯才  開示初發菩提心  發心功德不可量  充滿一切眾生界  眾智共說無能盡  何況所餘諸妙行
  【論】第六明法慧承威說頌歎法分於此段中總有二百行頌以歎十住位中二百箇法門文自具足不煩釋也如灌頂住者如將淨水從頂而灌徧身而下如此位菩薩以法界智無中邊體等虗空界以對現一切眾生宜應現身一時等雨法雨無不灌注故故名灌頂住亦為登此位時十方諸佛手灌其頂亦名灌頂住。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三


  音切



  (徒活切)。


  (戒音)。


  (戒音)。


  (直至切)。


  (渠力切)。


  (力延切)。


  (百音)。


  (鳥介切)。


  (其既切)。


  (直連切)。


  (呼績切)。


  (子思切)。


  (七稔切)。


  (古猛切)。


  (許斤切)。


  (敏音)。


  (徒弔切)。


  (皃同)劑(在細切)。


  (胡甲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四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梵行品第十六

  【論】將釋此品約作三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隨文釋義第一釋品名目者何故云梵行品梵者此云淨也云以其淨行利眾生故常居世間行一切行法化利眾生無行可得則無行不淨是故名為梵行也又約能問之主名曰正念無念之念名為正念隨行無念名為正念行念總無以斯益物名第一義天以天有慈名為天子又約能說之人名為法慧隨行無念名之為法以法簡情名之為慧起情乖理名無法慧達理情亡名為法慧今約能問之主所說法人及所說法總名淨行品品者均分理教義第二釋品來意者前品明住佛無所住之門故還行無行之行是故此品須來無住之住名為佛住無行之行利益無眾生之眾生名為淨行是故此品須來第三隨文釋義者科此一品經約作七門分別。
  【經】爾時正念天子白法慧菩薩言佛子一切世界諸菩薩眾依如來教染衣出家云何而得梵行清淨從菩薩位逮於無上菩提之道。
  【論】第一爾時已下三行經是正念天子所請分。
  【經】法慧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修梵行時應以十法而為所緣作意觀察所謂身身業語語業意意業佛法僧戒。
  【論】第二法慧菩薩已下至佛法僧戒可兩行半經正舉十法以為所觀之緣分。
  【經】應如是觀為身是梵行耶乃至戒是梵行耶若身是梵行者當知梵行則為非善則為非法則為渾濁則為臭惡則為不淨則為可厭則為違逆則為襍染則為死屍則為蟲聚若身業是梵行者梵行則是行住坐臥左右顧視屈伸俯仰若語是梵行者梵行則是音聲風息脣舌喉吻吐納抑縱高低清濁若語業是梵行者梵行則是起居問訊略說廣說喻說直說讚說毀說安立說隨俗說顯了說若意是梵行者梵行則應是覺是觀是分別是種種分別是憶念是種種憶念是思惟是種種思惟是幻術是眠夢若意業是梵行者當知梵行則是思想寒熱飢渴苦樂憂喜若佛是梵行者為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耶行是佛耶識是佛耶為相是佛耶好是佛耶神通是佛耶業行是佛耶果報是佛耶若法是梵行者為寂滅是法耶涅槃是法耶不生是法耶不起是法耶不可說是法耶無分別是法耶無所行是法耶不合集是法耶不隨順是法耶無所得是法耶若僧是梵行者為預流向是僧耶預流果是僧耶一來向是僧耶一來果是僧耶不還向是僧耶不還果是僧耶阿羅漢向是僧耶阿羅漢果是僧耶三明是僧耶六通是僧耶若戒是梵行者為壇場是戒耶問清淨是戒耶教威儀是戒耶三說羯磨是戒耶和尚是戒耶阿闍棃是戒耶剃髮是戒耶著袈裟衣是戒耶乞食是戒耶正命是戒耶如是觀已。
  【論】第三應如是觀已下至如是觀已有二十六行半經是正行觀法分。
  【經】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空寂無作業者無受報者此世不移動彼世不改變此中何法名為梵行梵行從何處來誰之所有體為是誰由誰而作為是有為是無為是色為非色為是受為非受為是想為非想為是行為非行為是識為非識如是觀察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無取著故心無障礙故所行無二故方便自在故受無相法故觀無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為清淨梵行。
  【論】第四從於身無所取已下至名為清淨梵行於中可有十行經通觀三世及身受想行識佛法悉平等具足一切佛法分。
  【經】復應修習十種法何者為十所謂處非處智過現未來業報智諸禪解脫三昧智諸根勝劣智種種解智種種界智一切至處道智天眼無礙智宿命無礙智永斷習氣智。
  【論】第五復應修習十種法已下至永斷習氣智於中可三行半經正舉如來十種智力令修習分。
  【經】於如來十力一一觀察一一力中有無量義悉應諮問聞已應起大慈悲心觀察眾生而不捨離思惟諸法無有休息行無上業不求果報。
  【論】第六於如來十力已下至不求果報於中可三行經勸修十力有迷諮問并起大悲分。
  【經】了知境界如幻如夢如影如響亦如變化若諸菩薩能與如是觀行相應於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前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論第七了知境界已下可四行半經明了法如幻觀終獲益成佛分如是依如上觀行令身口意業佛法僧戒色受想行識身邊二見三世遠近總無又無能觀所觀心不沈不掉不生不滅任理無思如來十種智力因斯而現夫佛智非深只為迷心逐相情虧也智隱一體也智現非遙智現執障都亡十方廓然自在處塵不為小周空不為大窮其跡也十方無纖毫之縱興其用則不出剎那之夫身行徧周等虗空而無盡若存其有即一切剎海現色像重重若置其無萬境不可窺其體以不思不惟而知眾法將不造不作而辦大功非生死知其志非苦樂移其性若非神之稱理者不可以情想知不可以滅心得以此如來設淨行之教觀法盡也始正法當興諸見亡也佛智方起是知見亡智應名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具足慧身不由他悟是故後學之士應法修行不可以逐境沈淪迷流永劫更欲解其上義慮將言豐障理以亂後學之心但如上所說之經多少自然恰中如一百四十願名淨行者是十信位中以願成世間知見萬法以為淨行此十住位中以行體無為無性名為淨行以此淨行用成智用自在此淨行品成十住中初發心之佛果亦為已後十行十迴向十地等作佛果故從此無性之行行清淨故一切諸行皆清淨故諸行淨則智慧淨智慧淨則其心淨其心淨則諸法淨諸法淨名法界淨法界淨即眾生淨眾生淨則佛國土淨行此法平等者名為淨行也。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論】夫以初發心之士功德難量舉等虗空無以比其類磨盡剎塵無以酬其匹虗空但明無相之大一切剎塵但明形礙之廣焉能對其菩提心福智之境其智也於剎那之際滿十方現身如雲狀因陀羅網妙像相入光影重重各各以一言音普周法界說等眾生教門如雨灑眾生心得清涼樂爾其福也妙相莊嚴與華藏而同其體為初發心之際與十方諸佛等住無盡劫海在剎那之中延促相似如一小流入大海中與大海等以水體不別故如初發心菩薩纔入諸佛大智慧流中等佛功德故為初入與究竟時無延促又智慧一故為誓度眾生悉令成佛志願等故又如十方世界盡抹為塵一一塵中有無量佛剎無量眾生如菩提心大智慧身於一剎那際等一切剎塵供養諸佛教化眾生一時等徧但以智慧力故法如是故智徧周故亦不作神通變化之想初發心菩薩志樂廣大與佛界眾生界等無限量故故今此品所歎初發菩提心以十種功德廣大難量無比不可喻於此佛果根本不動大智不思議法界乘而發心者如輪王太子初生之時具足王相如師子王之子威勢與父相似體不異故如初發菩提心菩薩初生如來智慧種性家時智慧所知不異佛故三世時劫無延促見不異佛故志樂廣大教化眾生不異佛故從初發心乘如來一切智乘不出剎那際成等正覺教化眾生不異佛故設於三乘順世情教說三祇劫而成佛者畢竟迴心入此一切智境界乘方得成佛如法華經即是所迴三乘入一切智境界之教如龍女一剎那際一生成佛者是也一切眾生總須悟如此法方得成佛不可取如來三乘中順世方便之言以法如是故如此品下文云初發心菩薩纔發心時即為十方一切諸佛所共稱歎即能說法教化調伏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乃至示現成佛等廣如此品下文所說此品之內長行總有四十段經意也頌有二百四十二行以歎初發心菩薩之功德其文如下將釋此品約作三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隨文釋義第一釋品名目者此品名初發心功德品者創始發心見無古今名之為初無心智應名之為發身邊見盡名之為心不為而成大果名之為功但化利一切不忻來報自獲無邊妙相莊嚴故名之為德又福智徧周名之為功事無不達名之為德品脉均分教義第二釋品來意者前品既有淨行之功此品所明淨行之中無邊功德是故此品須來第三隨文釋義者復分二門第一長科經意第二隨文解脫第一長科經意者從初爾時已下至品末已來長科為四十段。
  【經】爾時天帝釋白法慧菩薩言佛子菩薩初發菩提之心所得功德其量幾何。
  【論】一爾時已下至其量幾何有一行半經是天帝請證發心功德分。
  【經】法慧菩薩言此義甚深難說難知難分別難信解難證難行難通達難思惟難度量難趣入雖然我當承佛威神之力而為汝說。
  【論】二法慧菩薩言已下至而為汝說可三行半經明初發心功德甚深十種難知許說分。
  【經】佛子假使有人以一切樂具供養東方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經於一劫然後教令淨持五戒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於汝意云何此人功德寧為多不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其餘一切無能量者。
  【論】三佛子已下至無能量者可五行經明一人所供十方各一阿僧祇世界眾生并令淨持五戒且舉功德廣大難量分。
  【經】法慧菩薩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薩初發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如是億分百億分千億分百千億分那由他億分百那由他億分千那由他億分百千那由他億分數分歌羅分算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論】四法慧菩薩已下至亦不及一有五行半經明將前所有廣多供養功德不可比對初發心功德無比近喻分正明將人所供養不可校量如歌羅分者是將多比少不如喻如折人身上毛作百分將前人所作功德不如初發心菩薩百分毛中一分毛許功德又云優波尼沙陀分者謂少許相近類之無限善根不可將有限比對餘如文自明。
  【經】佛子且置此喻假使有人以一切樂具供養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經於百劫然後教令修十善道如是供養經於千劫教住四禪經於百千劫教住四無量心經於億劫教住四無色定經於百億劫教住須陀洹果經於千億劫教住斯陀含果經於百千億劫教住阿那舍果經於那由他億劫教住阿羅漢果經於百千那由他億劫教住辟支佛道佛子於意云何是人功德寧為多不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
  【論】五佛子已下至唯佛能知有十行經明且舉如上功德廣大分云教住十善道者身三口四意三是欲界生天善上者出世善云四禪色界業也初禪滅憂二禪滅苦三禪滅喜四禪唯寂靜云教住四無量心此是有為中慈悲喜捨云教住四無色定此是無色界定已上是三界中善業云教住須陀洹果謂初斷見惑捨異生性初獲聖性入聖行流故故名入流云教住斯陀含果此云一來謂此聖者雖斷欲界六品惑然為有餘三品未斷令此聖者一度來欲界生故名一來果云教住阿那含果此云不還謂斷欲界九品惑盡從此生色界更不來欲界受生故名不來此十使中見道疑未能明了不入羅漢果如十使煩惱一身見二邊見三見取四戒取五邪見已前五為利使已後五鈍使見諦斷六貪七瞋八癡九慢十疑此五鈍使能迷隨行之事此之十使前五利使須陀洹見諦之後伏之不起後五鈍使薄貪瞋癡斯陀含斷欲界六種惑非無色界貪於瞋癡慢三種微而且薄現行不生非種無故為上二界報且無瞋為修定伏而現行不起為須斯二果有厭患而不令增長常求出世之心以此不成三界沈淪種子阿那含厭令永息唯有見道疑以見道不分明不能頓超三界業果阿羅漢為見道無疑三界業果一時盡故望前三果設斷九種煩惱唯有疑在不得名為斷煩惱為見諦無明未明總名厭伏不得名斷又羅漢辟支佛但忻出世淨土菩薩及空觀菩薩為但忻出世行六波羅蜜總是折伏現行無明不得名為永斷煩惱為且以空觀折伏無明不了無明從本已來是不動智佛為不了根本以空折伏使令不起乃至十地但得意生身等不名如來一切種智生以作十真如等觀斷十種麤重不了無明本是如來根本智故大用恒寂故一乘佛果教中依佛果發心初發心時達根本無明是根本無分別智成差別智大用法門初心之上圓滿一切諸佛共所乘門名乘一切智乘若智悲願行毫釐不似佛信心亦不成何況住佛所住生在如來一切種智家生為佛真子具諸佛事以智不異願行平等大悲不異無限境界不異過去未來劫差別與一念不異應如是定慧照之可見此是名依佛菩薩正善知識依根本智發心如下文纔發心菩薩能十方示身成佛者為初發心時乘如來不思議一切智乘得佛種智生如來法界之家乘佛一分之智慧大慈悲勢分即能如是示身成佛如下頌云菩薩於佛十力中雖未證得亦無疑菩薩於一毛孔中普現十方無量剎如是總明初發心菩薩之德為得如來一分智力勢分如是如輪王太子權統王政亦得自在一分與父王相似。
  【經】法慧菩薩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薩初發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論】六法慧菩薩言已下至亦不及一可兩行半經明前功德不可比對初發心功德喻分。
  【經】何以故佛子一切諸佛初發心時不但為以一切樂具供養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經於百劫乃至百千那由他億劫故發菩提心不但為教爾所眾生令修五戒十善業道教住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教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故發菩提心為令如來種性不斷故為充徧一切世界故為度脫一切世界眾生故為悉知一切世界成壞故為悉知一切世界中眾生垢淨故為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淨故為悉知一切眾生心樂煩惱習氣故為悉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為悉知一切眾生諸根方便故為悉知一切眾生心行故為悉知一切眾生三世智故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發於無上菩提之心。
  【論】七何以故已下至無上菩提之心有十四行半經明初發心菩薩為起無限心教化一切眾生不斷佛種性分。
  【經】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過東方阿僧祇世界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此諸世界無有能得知其邊際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過前人阿僧祇劫所過世界如是亦盡阿僧祇劫次第展轉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中凡有百人一一如是過諸世界是諸世界可知邊際。
  【論】八佛子復置此喻已下至可知邊際有七行經明且舉速行邊際廣大可知喻分。
  【經】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有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往爾所世界得了知故發菩提心為了知十方世界故發菩提心所謂欲了知妙世界即是麤世界麤世界即是妙世界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廣世界即是狹世界狹世界即是廣世界一世界即是不可說世界不可說世界即是一世界不可說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說世界穢世界即是淨世界淨世界即是穢世界欲知一毛端中一切世界差別性一切世界中一毛端一體性欲知一世界中出生一切世界欲知一切世界無體性欲以一念心盡知一切廣大世界而無障礙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論】九菩薩初發心已下至三藐三菩提心可十五行經明初發心菩薩所知世界境界無限難知分。
  【經】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阿僧祇世界成壞劫數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此諸劫數無有能得知其邊際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劫數如是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阿僧祇世界成壞劫數可知邊際。
  【論】十佛子復置此喻已下至可知邊際可六行半經明且舉速知劫數成壞廣多可知分。
  【經】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世界成壞劫數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悉知一切世界成壞劫盡無餘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知長劫與短劫平等短劫與長劫平等一劫與無數劫平等無數劫與一劫平等有佛劫與無佛劫平等無佛劫與有佛劫平等一佛劫中有不可說佛不可說佛劫中有一佛有量劫與無量劫平等無量劫與有量劫平等有盡劫與無盡劫平等無盡劫與有盡劫平等不可說劫與一念平等一念與不可說劫平等一切劫入非劫非劫入一切劫欲於一念中盡知前際後際及現在一切世界成壞劫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初發心大誓莊嚴了知一切劫神通智。
  【論】十一菩薩初發心已下至了知一切劫神通智可十六行經明初發心菩薩了劫成壞難知分。
  【經】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差別解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眾生諸解差別如是亦盡阿僧祇劫次第展轉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眾生種種差別解可知邊際。
  【論】十二復置此喻已下至可知邊際可六行經明且舉所解廣大猶可能知分。
  【經】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眾生解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差別解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欲知一切差別解無邊故一眾生解無數眾生解平等故欲得不可說差別解方便智光明故欲悉知眾生海各各差別解盡無餘故欲悉知過現未來善不善種種無量解故欲悉知相似解不相似解故欲悉知一切解即是一解一解即是一切解故欲得如來解力故欲悉知有上解無上解有餘解無餘解等解不等解差別故欲悉知有依解無依解共解不共解有邊解無邊解差別解無差別解善解不善解世間解出世間解差別故欲於一切妙解大解無量解正位解中得如來解脫無障礙智故欲以無量方便悉知十方一切眾生界一一眾生淨解染解廣解略解細解麤解盡無餘故欲悉知深密解方便解分別解自然解隨因所起解隨緣所起解一切解網悉無餘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論】十三菩薩初發心已下至三藐三菩提心可二十行半經明初發心菩薩知解廣大難知分。
  【經】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一切眾生諸根差別念念如是經阿僧祇劫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念念所知諸根差別如是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世界所有眾生諸根差別可知邊際。
  【論】十四佛子復置此喻已下至可知邊際可六行經明且舉知眾生根廣多猶能可知分。
  【經】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世界眾生根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中一切眾生根種種差別廣說乃至欲盡知一切諸根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論】十五菩薩初發心已下至三藐三菩提心可五行半經明初發心菩薩善知眾生根性廣大難量分。
  【經】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欲樂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次第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此十方眾生所有欲樂可知邊際。
  【論】十六佛子復置此喻已下至可知邊際可四行經明且舉所欲樂廣大猶可知分。
  【經】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眾生欲樂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欲樂廣說乃至欲盡知一切欲樂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論】十七菩薩初發心已下至三藐三菩提心可六行經明初心菩薩所知一切眾生欲樂廣大難知分。
  【經】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方便如是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此十方眾生種種方便可知邊際。
  【論】十八佛子復置此喻已下至可知邊際可四行經明且舉所知眾生方便廣大猶可知分。
  【經】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世界眾生種種方便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方便廣說乃至欲盡知一切方便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論】十九菩薩初發心已下至三菩提心可六行經明初心菩薩善知一切眾生種種方便廣大難知分。
  【經】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差別心廣說乃至此十方世界所有眾生種種差別心可知邊際。
  【論】二十佛子復置此喻已下至可知邊際可三行經且舉所有一切眾生心廣大猶可知分。
  【經】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眾生心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悉知盡法界虗空界無邊眾生種種心乃至欲盡知一切心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論】二十一菩薩初發心已下至三菩提心可五行半經明初發心菩薩知一切眾生差別心廣大難知分。
  【經】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業廣說乃至此十方眾生種種差別業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根邊際不可得知。
  【論】二十二佛子復置此喻已下至不可得知有四行經明且舉所有眾生業廣大猶可知分。
  【經】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眾生業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悉知三世一切眾生業乃至欲悉知一切業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論】二十三何以故已下至三菩提心可三行半經明初心菩薩知眾生差別業廣大難知分。
  【經】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煩惱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此諸煩惱種種差別無有能得知其邊際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眾生煩惱差別如是復盡阿僧祇劫次第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眾生煩惱差別可知邊際。
  【論】二十四佛子復置此喻已下至可知邊際有七行經且舉如眾生煩惱廣大猶可能知分。
  【經】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根邊際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世界眾生煩惱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煩惱差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欲盡知輕煩惱重煩惱眠煩惱起煩惱一一眾生無量煩惱種種差別種種覺觀淨治一切諸襍染故欲盡知依無明煩惱愛相應煩惱斷一切諸有趣煩惱結故欲盡知貪分煩惱瞋分煩惱癡分煩惱等分煩惱斷一切煩惱根本故欲悉知我煩惱我所煩惱我慢煩惱覺悟一切煩惱盡無餘故欲悉知從顛倒分別生根本煩惱隨煩惱因身見生六十二見調伏一切煩惱故欲悉知蓋煩惱障煩惱發大悲救護心斷一切煩惱網令一切智性清淨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論】二十五菩薩初發心已下至三藐三菩提心有十六行經明初心菩薩所知一切眾生煩惱廣大難知分。
  【經】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以諸種種上味飲食香華衣服幢幡傘蓋及僧伽藍上妙宮殿寶帳網幔種種莊嚴師子之座及眾妙寶供養東方無數諸佛及無數世界所有眾生恭敬尊重禮拜讚歎曲躬瞻仰相續不絕經無數劫又歡彼眾生悉令如是供養於佛至佛滅後各為起塔其塔高廣無數世界眾寶所成種種莊嚴一一塔中各有無數如來形像光明徧照無量世界經無數劫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論】二十六佛子復置此喻已下至亦復如是可九行半經且明供養廣大難知猶可知分。
  【經】佛子於汝意云何此人功德寧為多不天帝言是人功德唯佛乃知餘無能測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薩初發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論】二十七佛子於汝意云何已下至亦不及一可四行半經明初發心供養廣大難知分。
  【經】佛子復置此喻假使復有第二人於一念中能作前人及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無數劫中供養之事念念如是以無量種供養之具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及無量世界所有眾生經無量劫其第三人乃至第十人皆亦如是於一念中能作前人所有供養念念如是以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供養之具供養無邊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及爾許世界所有眾生經無邊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至佛滅後各為起塔其塔高廣乃至住劫亦復如是。
  【論】二十八佛子復置是喻至亦復如是有十行半經明且舉供養及起塔廣多猶可知分。
  【經】佛子此前功德比菩薩初發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佛子菩薩摩訶薩不齊限但為供養爾所佛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供養盡法界虗空界不可說不可說十方無量去來現在所有諸佛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是心已。
  【論】二十九佛子此前功德已下至發是心已有七行經明初心菩薩供養功德廣大難知分次直就法說分。
  【經】能知前際一切諸佛始成正覺及般涅槃能信後際一切諸佛所有善根能知現在一切諸佛所有智慧彼諸佛所有功德此菩薩能信能受能修能得能知能證能成就能與諸佛平等一性。
  【論】三十能知前際一切諸佛已下至能與諸佛平等一性可四行經是初發心已能知三世諸佛成佛及涅槃智慧平等分攝佛功德分。
  【經】何以故此菩薩為不斷一切如來種性故發心為充徧一切世界故發心為度脫一切世界眾生故發心為悉知一切世界成壞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垢淨故發心為悉知一切世界三有清淨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心樂煩惱習氣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諸根方便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心行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三世智故發心。
  【論】三十一何以故已下至三世智故發心可九行經明菩薩初發心志意所求甚深深廣分。
  【經】以發心故常為三世一切諸佛之所憶念當得三世一切諸佛無上菩提即為三世一切諸佛與其妙法即與三世一切諸佛體性平等已修三世一切諸佛助道之法成就三世一切諸佛力無所畏莊嚴三世一切諸佛不共佛法悉得法界一切諸佛說法智慧。
  【論】三十二以發心故已下至說法智慧有六行經明菩薩發心已得三世一切諸佛憶念與法及自力昇進分得果佛因佛分。
  【經】何以故以是發心當得佛故應如此人即與三世諸佛同等即與三世諸佛如來境界平等即與三世諸佛如來功德平等得如來一身無量身究竟平等真實智慧纔發心時即為十方一切諸佛所共稱歎即能說法教化調伏一切世界所有眾生即能震動一切世界即能光照一切世界即能息滅一切世界諸惡道苦即能嚴淨一切國土即能於一切世界中示現成佛即能令一切眾生皆得歡喜即能入一切法界性即能持一切佛種性即能得一切佛智慧光明。
  【論】三十三何以故已下至智慧光明有十行半經明纔初發心菩薩成佛利生同三世諸佛分化用分無著分。
  【經】此初發心菩薩不於三世少有所得所謂若諸佛若諸佛法若菩薩若菩薩法若獨覺若獨覺法若聲聞若聲聞法若世間若世間法若出世間若出世間法若眾生若眾生法唯求一切智於諸法界心無所著。
  【論】三十四此初發心菩薩已下至心無所著有四行半經明初發心菩薩志樂所知世間出世間無限分瑞分。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四


  音切



  (式之切)。


  (直弓切)。


  (是音)。


  (古悟切)。


  (式視切)。


  (矦音)。


  (武粉切)。


  (於力切)。


  (信音)。


  (羊洳切)。


  (揭音)。


  (他計切)。


  (發音)。


  (蘇早切)。


  (才音)。


  (去頸切)。


  (去隨切)。


  (里之切)。


  (苦洽切)。


  (苦郭切)。


  (疋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五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之餘

  【經】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一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所謂動徧動等徧動起徧起等徧起踊徧踊等徧踊震徧震等徧震吼徧吼等徧吼擊徧擊等徧擊。
  【論】三十五爾時佛神力已下至等徧擊有三行半經明大地震動分。
  【經】兩眾天華天香天末香天華鬘天衣天寶天莊嚴具作天妓樂放天光明及天音聲。
  【論】三十六天雨眾華已下至及天音聲有兩行經明諸天興供分證成分如動地興供明法威力亦明大眾法悅心悅地動明心境體無二故境由心現故。
  【經】是時十方各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萬佛剎微塵數佛同名法慧各現其身在法慧菩薩前作如是言善哉善哉法慧汝於今者能說此法我等十方各萬佛剎微塵數佛亦說是法一切諸佛悉如是說。
  【論】三十七是時十方已下至悉如是說有四行半經明十方同號佛來現其前歎譽許可法同分如十方各過萬佛剎微塵數佛同名法慧來現其前者為明與十方諸佛智慧合故萬佛剎塵者明昇進修行啟迷悟法之量十信十十住百十行千總是明昇進見諦解迷悟法之名。
  【經】汝說此法時有萬佛剎微塵數菩薩發菩提心我等今者悉授其記於當來世過千不可說無邊劫同一劫中而得作佛出興於世皆號清淨心如來所住世界各各差別我等悉當護持此法令未來世一切菩薩未曾聞者皆悉得聞。
  【論】三十八汝說此法時已下至皆悉得聞有五行經明說此法時十方各過萬佛剎塵菩薩發心授記分如萬佛剎微塵數菩薩發心授過千不可說劫成佛之記皆同號之為清淨心者亦明達如是千不可說劫量法門總清淨故故佛號清淨心非是實有如情所見長遠之劫也總明當位隨迷悟法之名不是存其劫量之說如妄情所見也自此已下直至品末如文自具如文稱歎。
  【經】如此娑婆世界四天下須彌頂上說如是法令諸眾生聞已受化如是十方百千億那由他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盡法界虗空界諸世界中亦說此法教化眾生其說法者同名法慧悉以佛神力故世尊本願力故為欲顯示佛法故為以智光普照故為欲開闡實義故為令證得法性故為令眾會悉歡喜故為欲開示佛法因故為得一切佛平等故為了法界無有二故說如是法。
  【論】三十九如此娑婆世界已下至說如是法有九行半經明十方所說法人及法門一時同說分。
  【經】爾時法慧菩薩普觀盡虗空界十方國土一切眾會欲悉成就諸眾生故欲悉淨治諸業果報故欲悉開顯清淨法界故欲悉拔除襍染根本故欲悉增長廣大信解故欲悉令知無量眾生根故欲悉令知三世法平等故欲悉令觀察涅槃界故欲增長自清淨善根故承佛威力即說頌言。
  【論】四十爾時法慧已下至說頌有六行半經明法慧菩薩觀欲所緣之法說頌稱歎分已下頌文有二百四十二行四行一頌其頌有六十段頌都計有二百四十行末後兩行頌總結頌意歎勸發心初一百六十八行是總都歎佛果已來五位及信等諸法明初發心者志樂智德總含一切諸佛智德體用始成一念初發心菩薩位也方明初發心境與心不二若志樂毫釐不似如來所修法身悲智願行者不名初發心菩薩故。
  【經】
  為利世間發大心  其心普徧於十方  眾生國土三世法  佛及菩薩最勝海  究竟虗空等法界  所有一切諸世間  如諸佛法皆往詣  如是發心無退轉  慈念眾生無暫捨  離諸惱害普饒益  光明照世為所歸  十方護念難思議  十方國土悉趣入  一切色形皆示現  如佛福智廣無邊  隨順修因無所著  有剎仰住或傍覆  麤妙廣大無量種  菩薩一發最上心  悉能往詣皆無礙  菩薩勝行不可說  皆勤修習無所住  見一切佛常欣樂  普入於其深法海  哀愍五趣諸羣生  令除垢穢普清淨  紹隆佛種不斷絕  摧滅魔宮無有餘  已住如來平等性  善修微妙方便道  於佛境界起信心  得佛灌頂心無著  兩足尊所念報恩  心如金剛不可沮  於佛所行能照了  自然修習菩提行  諸趣差別想無量  業果及心亦非一  乃至根性種種殊  一發大心悉明見  其心廣大等法界  無依無變如虗空  趣向佛智無所取  諦了實際離分別  知眾生心無生想  了達諸法無法想  雖普分別無分別  億那由剎皆往詣  無量諸佛妙法藏  隨順觀察悉能入  眾生根行靡不知  到如是處如世尊  清淨大願恒相應  樂供如來不退轉  人天見者無厭足  常為諸佛所護念  其心清淨無所依  雖觀深法而不取  如是思惟無量劫  於三世中無所著  其心堅固難制沮  趣佛菩提無障礙  志求妙道除蒙惑  周行法界不告勞  知語言法皆寂滅  但入真如絕異解  諸佛境界悉順觀  達於三世心無礙  菩薩始發廣大心  即能徧往十方剎  法門無量不可說  智光普照皆明了  大悲廣度最無比  慈心普徧等虗空  而於眾生不分別  如是清淨遊於世  十方眾生悉慰安  一切所作皆真實  恒以淨心不異語  常為諸佛共加護  過去所有皆憶念  未來一切悉分別  十方世界普入中  為度眾生令出離  菩薩具足妙智光  善了因緣無有疑  一切迷惑皆除斷  如是而遊於法界  魔王宮殿悉摧破  眾生翳膜咸除滅  離諸分別心不動  善了如來之境界  三世疑網悉已除  於如來所起淨信  以信得成不動智  智清淨故解真實  為令眾生得出離  盡於後際普饒益  長時勤苦心無厭  乃至地獄亦安受  福智無量皆具足  眾生根欲悉了知  及諸業行無不見  如其所樂為說法  了知一切空無我  慈念眾生恒不捨  以一大悲微妙音  普入世間而演說  放大光明種種色  普照眾生除黑闇  光中菩薩坐蓮華  為眾闡揚清淨法  於一毛端現眾剎  諸大菩薩皆充滿  眾會智慧各不同  悉能明了眾生心  十方世界不可說  一念周行無不盡  利益眾生供養佛  於諸佛所問深義  於諸如來作父想  為利眾生修覺行  智慧善巧通法藏  入深智處無所著  隨順思惟說法界  經無量劫不可盡  智雖善入無處所  無有疲厭無所著  三世諸佛家中生  證得如來妙法身  普為羣生現眾色  譬如幻師無不作  或現始修殊勝行  或現初生及出家  或現樹下成菩提  或為眾生示涅槃  菩薩所住希有法  唯佛境界非二乘  身語意想皆已除  種種隨宜悉能現  菩薩所得諸佛法  眾生思惟發狂亂  智入實際心無礙  普現如來自在力  此於世間無與等  何況復增殊勝行  雖未具足一切智  已獲如來自在力  已住究竟一乘道  深入微妙最上法  善知眾生時非時  為利益故現神通  分身徧滿一切剎  放淨光明除世闇  譬如龍王起大雲  普雨妙雨悉充洽  觀察眾生如幻夢  以業力故常流轉  大悲哀愍咸救拔  為說無為淨法性  佛力無量此亦然  譬如虗空無有邊  為令眾生得解脫  億劫勤修而不倦  種種思惟妙功德  善修無上第一業  於諸勝行恒不捨  專念生成一切智  一身示現無量身  一切世界悉周徧  其心清淨無分別  一念難思力如是  於諸世間不分別  於一切法無妄想  雖觀諸法而不取  恒救眾生無所度  一切世間唯是想  於中種種各差別  知想境界險且深  為現神通而救脫  譬如幻師自在力  菩薩神變亦如是  身徧法界及虗空  隨眾生心靡不見  能所分別二俱離  襍染清淨無所取  若縛若解智悉忘  但願普與眾生樂  一切世間唯想力  以智而入心無畏  思惟諸法亦復然  三世推求不可得  能入過去畢前際  能入未來畢後際  能入現在一切處  常勤觀察無所有  隨順涅槃寂滅法  住於無諍無所依  心如實際無與等  專向菩提永不退  修諸勝行無退怯  安住菩提不動搖  佛及菩薩與世間  盡於法界皆明了  欲得最勝第一道  為一切智解脫王  應當速發菩提心  永盡諸漏利羣生  趣向菩提心清淨  功德廣大不可說  為利眾生故稱述  汝等諸賢應善聽  無量世界盡為塵  一一塵中無量剎  其中諸佛皆無量  悉能明見無所取  善知眾生無生想  善知言語無語想  於諸世界心無礙  悉善了知無所著  其心廣大如虗空  於三世事悉明達  一切疑惑皆除滅  正觀佛法無所取  十方無量諸國土  一念往詣心無著  了達世間眾苦法  悉住無生真實際  無量難思諸佛所  悉往彼會而覲謁  常為上首問如來  菩薩所修諸願行  心常憶念十方佛  而無所依無所取  恒勸眾生種善根  莊嚴國土令清淨  一切趣生三有處  以無礙眼咸觀察  所有習性諸根解  無量無邊悉明見  眾生心樂悉了知  如是隨宜為說法  於諸染淨皆通達  令彼修治入於道  無量無數諸三昧  菩薩一念皆能入  於中想智及所緣  悉善了知得自在  菩薩獲此廣大智  疾向菩提無所礙  為欲利益諸羣生  處處宣揚大人法  善知世間長短劫  一月半月及晝夜  國土各別性平等  常勤觀察不放逸  普詣十方諸世界  而於方處無所取  嚴淨國土悉無餘  亦不曾生淨分別  眾生是處若非處  及以諸業感報別  隨順思惟入佛力  於此一切悉了知  一切世間種種性  種種所行住三有  利根及與中下根  如是一切咸觀察  淨與不淨種種解  勝劣及中悉明見  一切眾生至處行  三有相續皆能說  禪定解脫諸三昧  染淨因起各不同  及以先世苦樂殊  淨修佛力咸能見  眾生業惑續諸趣  斷此諸趣得寂滅  種種漏法永不生  并其習種悉了知  如來煩惱皆除盡  大智光明照於世  菩薩於佛十力中  雖未證得亦無疑  菩薩於一毛孔中  普現十方無量剎  或有襍染或清淨  種種業作皆能了  一微塵中無量剎  無量諸佛及佛子  諸剎各別無襍亂  如一一切悉明見  於一毛孔見十方  盡虗空界諸世間  無有一處空無佛  如是佛剎悉清淨  於毛孔中見佛剎  復見一切諸眾生  三世六趣各不同  晝夜月時有縛解  如是大智諸菩薩  專心趣向法王位  於佛所住順思惟  而獲無邊大歡喜  菩薩分身無量億  供養一切諸如來  神通變現勝無比  佛所行處皆能住  無量佛所皆鑽仰  所有法藏悉躭味  見佛聞法勤修行  如飲甘露心歡喜  已獲如來勝三昧  善入諸法智增長  信心不動如須彌  普作羣生功德藏  慈心廣大徧眾生  悉願疾成一切智  而恒無著無依處  離諸煩惱得自在  哀愍眾生廣大智  普攝一切同於己  知空無相無真實  而行其心不懈退  菩薩發心功德量  億劫稱揚不可盡  以出一切諸如來  獨覺聲聞安樂故  十方國土諸眾生  皆悉施安無量劫  勸持五戒及十善  四禪四等諸定處  復於多劫施安樂  令斷諸惑成羅漢  彼諸福聚雖無量  不與發心功德比
  【論】以此初頌有一百六十八行且總歎信等六位因果及如來智德總歎令初發心者法之相似。
  【經】
  又教億眾成緣覺  獲無諍行微妙道  以彼而校菩提心  算數譬喻無能及  一念能過塵數剎  如是經於無量劫  此諸剎數尚可量  發心功德不可知  過去未來及現在  所有劫數無邊量  此諸劫數猶可知  發心功德無能測  以菩提心徧十方  所有分別靡不知  一念三世悉明達  利益無量眾生故  十方世界諸眾生  欲解方便意所行  及以虗空際可測  發心功德難知量  菩薩志願等十方  慈心普洽諸羣生  悉使修成佛功德  是故其力無邊際  眾生欲解心所樂  諸根方便行各別  於一念中悉了知  一切智智心同等  一切眾生諸惑業  三有相續無暫斷  此諸邊際尚可知  發心功德難思議  發心能離業煩惱  供養一切諸如來  業惑既離相續斷  普於三世得解脫  一念供養無邊佛  亦供無數諸眾生  悉以香華及妙鬘  寶幢幡蓋上衣服  美食珍座經行處  種種宮殿悉嚴好  毗盧遮那妙寶珠  如意摩尼發光曜  念念如是持供養  經無量劫不可說  其人福聚雖復多  不及發心功德大  所說種種眾譬喻  無有能及菩提心  以諸三世人中尊  皆從發心而得生  發心無礙無齊限  欲求其量不可得  一切智智誓必成  所有眾生皆永度  發心廣大等虗空  生諸功德同法界  所行普徧如無異  永離眾著佛平等  一切法門無不入  一切國土悉能往  一切智境咸通達  一切功德皆成就  一切能捨恒相續  淨諸戒品無所著  具足無上大功德  常勤精進不退轉  入深禪定恒思惟  廣大智慧共相應  此是菩薩最勝地  出生一切普賢道  三世一切諸如來  靡不護念初發心  悉以三昧陀羅尼  神通變化共莊嚴  十方眾生無有量  世界虗空亦如是  發心無量過於彼  是故能生一切佛  菩提心是十力本  亦為四辯無畏本  十八不共亦復然  莫不皆從發心得  諸佛色相莊嚴身  及以平等妙法身  智慧無著所應供  悉以發心而得有  一切獨覺聲聞乘  色界諸禪三昧樂  及無色界諸三昧  悉以發心作其本  一切人天自在樂  及以諸趣種種樂  進定根力等眾樂  靡不皆由初發心  以因發起廣大心  則能修行六種度  勸諸眾生行正行  於三界中受安樂  住佛無礙實義智  所有妙業咸開闡  能令無量諸眾生  悉斷惑業向涅槃  智慧光明如淨日  眾行具足猶滿月  功德常盈譬巨海  無垢無礙同虗空  普發無邊功德願  悉與一切眾生樂  盡未來際依願行  常勤修習度眾生  無量大願難思議  願令眾生悉清淨  空無相願無依處  以願力故皆明顯  了法自性如虗空  一切寂滅悉平等  法門無數不可說  為眾生說無所著  十方世界諸如來  悉共讚歎初發心  此心無量德所嚴  能到彼岸同於佛  如眾生數爾許劫  說其功德不可盡  以住如來廣大家  三界諸法無能喻  欲知一切諸佛法  宜應速發菩提心  此心功德中最勝  必得如來無礙智  眾生心行可數知  國土微塵亦復然  虗空邊際乍可量  發心功德無能測  出生三世一切佛  成就世間一切樂  增長一切勝功德  永斷一切諸疑惑  開示一切妙境界  盡除一切諸障礙  成就一切清淨剎  出生一切如來智  欲見十方一切佛  欲施無盡功德藏  欲滅眾生諸苦惱  宜應速發菩提心
  【論】然後七十四行頌始重頌前四十段中校量發心功德廣大之量如文具明隨文稱歎四行一頌准例知之如是校量初發心功德設使以等虗空無限境以一切樂具總供養無限眾生皆令得人天勝樂又教令得四沙門果及辟支佛及三乘出世菩提如是虗空境界及所度眾生雖等然未令所化眾生得成佛亦不可比於此教中初發心乘如來大智等佛所行普化眾生皆成佛故發菩提心以是義故雖然所舉境界廣狹雖等所化眾生成佛不成佛不等故不可為比故是故此品下文云初發心菩薩不於三世少有所得所謂若諸佛若諸佛法若菩薩若菩薩法若獨覺若獨覺法若聲聞若聲聞法乃至廣說如經但為唯求一切智於諸法界心無所著發菩提心略說菩提其法有四一聲聞菩提二緣覺菩提三權教菩薩菩提四一乘菩薩佛果菩提前三竝是出世菩提佛果菩提是法身大智大悲真俗萬行法界圓滿菩提無出入故三乘菩提雖觀四諦十二緣而亦未知四諦十二緣之實體非獨二乘不知三種意生身菩薩位登十地猶未能悉知唯一乘菩薩以智方知至十地品具明但且略而總言三乘中觀苦集滅道及十二緣生及行六波羅蜜菩薩厭苦忻真但求出世大悲菩薩方云留惑潤生一乘菩薩以智觀四諦十二緣生無明即智苦諦即聖諦於生死涅槃無解縛性是故此經名苦聖諦集聖諦如是十聖諦十十二因緣總是法界自性無縛無解自在之緣不名無明不名苦諦如是總觀萬法如是名為一乘法界緣起智悲自在任性緣生一切眼耳鼻舌身莫不皆是法界緣起自在法門一切諸佛知見神通道力以此而有但以禪定觀照諸波羅蜜而顯發之是故學者應如是修如是悟入已下頌文四行一頌如文自具不煩更釋有智之士隨文稱歎令眾發心。

  明法品第十八

  【論】將釋此品約作三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隨文釋義第一釋品名目者此品為明前之昇須彌頂品偈讚品十住品梵行品初發心功德品五品法門已發菩提之心得廣大功德此精進慧所問之法有二義一令前五品之法其心更明二令後所行之法轉勝明白故云明法品明昇進前後法故是精進慧菩薩啟請法慧菩薩言所有大願悉使滿足獲諸菩薩廣大之藏此明前所得法使令更明後之昇進使令明白是修十行之向長養本位十住之法第二釋品來意及名目如前第三隨文釋義分之為二一長科經意二隨文解釋第一長科經意者約科為三段第一初爾時已下長行有三十三行半經通偈頌有五十五行半明精進慧菩薩請法分第二爾時法慧菩薩已下有六行經明法慧菩薩許說分第三佛子菩薩摩訶薩已下直至品末通偈頌總明正說法分從初第一請法分中義分為二一科此一段經之文意第二隨文解義第一科此一段經文意者約科為三段。
  【經】爾時精進慧菩薩白法慧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初發求一切智心成就如是無量功德具大莊嚴昇一切智乘入菩薩正位捨諸世間法得佛出世法去來現在諸佛攝受決定至於無上菩提究竟之處彼諸菩薩於佛教中云何修習令諸如來皆生歡喜入諸菩薩所住之處一切大行皆得清淨所有大願悉使滿足獲諸菩薩廣大之藏隨所應化常為說法而恒不捨波羅蜜行所念眾生咸令得度紹三寶種使不斷絕善根方便皆悉不虗佛子彼諸菩薩以何方便能令此法當得圓滿願垂哀愍為我宣說此諸大會靡不樂聞。
  【論】第一爾時已下至靡不樂聞有十二行經明精進慧菩薩初起請法門分第二隨文解釋者從初爾時者爾猶此云說此法時也精進慧菩薩者約位加行成名此通十箇慧之通稱為令欲成此位之昇進必藉精進之功慧者照燭義精進者無思義以無思之慧照燭有作之功有作本自無者萬法本來自淨萬法自淨名之為精無巧智應知根利生名之為進此約成位進修之稱也菩薩者如常說也白法慧菩薩者白者明也明著名言申其所明也云昇一切智乘者明入此位也以此位菩薩乘一切智乘生如來家入佛種智為佛之子恒蒙諸佛之所攝受故明智相應堪與益故故云攝受云獲諸菩薩廣大之藏者如十迴向中智藏悲藏等十藏是也云以何方便已下正說中十十法門是。
  【經】復次如諸菩薩摩訶薩常勤修習滅除一切無明黑闇降伏魔怨制諸外道永滌一切煩惱心垢悉能成就一切善根永出一切惡趣諸難淨治一切大智境界成就一切菩薩諸地諸波羅蜜總持三昧六通三明四無所畏清淨功德莊嚴一切諸佛國土及諸相好身語心行成就滿足善知一切諸佛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一切智智所行境界為欲成熟一切眾生隨其心樂而取佛土隨根隨時如應說法種種無量廣大佛事及餘無量諸功德法諸行諸道及諸境界皆悉圓滿疾與如來功德平等於諸如來應正等覺百千阿僧祇劫修菩薩行時所集法藏悉能守護開示演說諸魔外道無能沮壞攝持正法無有窮盡於一切世界演說法時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脩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人王梵王如來法王皆悉守護一切世間恭敬供養同灌其頂常為諸佛之所護念一切菩薩亦皆愛敬得善根力增長白法開演如來甚深法藏攝持正法以自莊嚴一切菩薩所行次第願皆演說。
  【論】第二復次如諸已下至菩薩所行次第願皆演說有二十一行經明精進慧菩薩并舉當位應所修行之行及獲益重勸說守護法分云六通者身通天耳通天眼通宿命通他心通漏盡通身通者於一剎那際身隨智用周徧十方對現色身隨根普應天耳通者耳根常聞十方一切諸聲天眼通者眼根常見十方一切麤細等色宿命通者智隨三世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所作業行因果悉能知之他心通者一念能知三世一切眾生心念所欲漏盡通者隨智徧知一切諸法而無情欲順癡愛心此經又有十種通如十通品說三明者一宿命二天眼三漏盡是名三明四無畏者一一切智無畏二漏盡無畏三說障道無畏四說盡苦道無畏相好者此經十身相海也力無所畏者十力也一是處非處力二業力三定力四根力五欲力六性力七一切至處道力八宿命力九天眼力十漏盡力是為十三世業果名為處了達非有名非處善知眾生業因果心定不動如山王眾生根品上中下欲樂種種各差別種種世間諸性分一切道法各不同宿命徧知三世業天眼十方無礙了隨諸分別滿十方心無襍染常無垢如是十種得自在是名如來無畏力十八不共者一佛身無過失二口無過失三念無過失四想無過失五心無不定常在三昧六無不知已捨七者欲無減八者精進無失九念無減十慧無減十一解脫無減十二解脫知見無減十三身業隨智慧行十四口業隨智慧行十五意業隨智慧行十六智慧知過去無礙事十七智慧知未來無礙事十八智慧知現在無礙事所言無過失者妙善相應所言無減者所作善法常無忘失云一切智智者云種種智無盡智此明差別智無盡故如守護分中有二義一明初發心菩薩守護一切諸佛法藏而能為人演說二得天王夜叉王如來法王等守護。
  【經】爾時精進慧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言。
  【論】第三爾時已下可一行經明精進慧以偈說重請法分。
  【經】
  大名稱者善能演  菩薩所成功德法  深入無邊廣大行  具足清淨無師智  若有菩薩初發心  成就福德智慧乘  入離生位超世間  普獲正等菩提法  彼復云何佛教中  堅固勤修轉增勝  令諸如來悉歡喜  佛所住地速當入  所行清淨願皆滿  及得廣大智慧藏  常能說法度眾生  而心無依無所著  菩薩一切波羅蜜  悉善修行無缺減  所念眾生咸救度  常持佛種使不絕  所作堅固不唐捐  一切功成得出離  如諸勝者所修行  彼清淨道願宣說  永破一切無明闇  降伏眾魔及外道  所有垢穢悉滌除  得近如來大智慧  永離惡趣諸險難  淨治大智殊勝境  獲妙道力鄰上尊  一切功德皆成就  證得如來最勝智  住於無量諸國土  隨眾生心而說法  及作廣大諸佛事  云何而得諸妙道  開演如來正法藏  常能受持諸佛法  無能超勝無與等  云何無畏如師子  所行清淨如滿月  云何修習佛功德  猶如蓮華不著水
  【論】如以偈重請分中有二十二行頌初二行頌歎能說法主已下二十行兩行一頌初兩行歎初發心菩薩智慧福德超世獲益次兩行頌勸說昇進之行次兩行頌明大智度眾生無著次兩行頌明眾行無缺利生令佛種不絕次兩行頌明堅固功成出離法勝重勸請說次兩行頌明破暗降魔之道亦願請說次兩行頌明如來所得之法亦勸請說次兩行頌明云何演說如來法末後兩行頌明云何令初發心無畏如師子無著如蓮華。
  【經】爾時法慧菩薩告精進慧菩薩言善哉佛子汝今為欲多所饒益多所安樂多所惠利哀愍世間諸天及人問於如是菩薩所修清淨之行佛子汝住實法發大精進增長不退已得解脫能作是問同於如來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承佛威神之力為汝於中說其少分。
  【論】第二爾時法慧菩薩已下有六行經明法慧菩薩許說分於此分中所歎能問之人如文可知第三正說分中復分為二第一長科經意第二隨文釋義第一長科經意者從佛子菩薩已發一切智心已下至品末長科為二十段。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已發一切智心應離癡闇精勤守護無令放逸佛子菩薩摩訶薩住十種法名不放逸何者為十一者護持眾戒二者遠離愚癡淨菩提心三者心樂質直離諸諂誑四者勤修善根無有退轉五者恒善思惟自所發心六者不樂親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七者修諸善業而不願求世間果報八者永離二乘行菩薩道九者樂修眾善令不斷絕十者恒善觀察自相續力佛子若諸菩薩行此十法是則名為住不放逸。
  【論】第一從初佛子已下至住不放逸有十行經明住十種不放逸法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住不放逸得十種清淨何者為十一者如說而行二者念智成就三者住於深定不沈不舉四者樂求佛法無有懈息五者隨所聞法如理觀察具足出生巧妙智慧六者入深禪定得佛神通七者其心平等無有高下八者於諸眾生上中下類心無障礙猶如大地等作利益九者若見眾生乃至一發菩提之心尊重承事猶如和尚十者於授戒和尚及阿闍棃一切菩薩諸善知識法師之所常生尊重承事供養佛子是名菩薩住不放逸十種清淨。
  【論】第二佛子已下至十種清淨有十行半經明住不放逸得十清淨法分第二隨文解釋者從正說分中菩薩摩訶薩二十段文中但隨經文義隱言幽方可解之經文自顯處如文自具不煩更釋如文中深入禪定不沈不舉者不沈離聲聞滅盡定亦離上二界息慮禪如色界初禪滅下欲界愁憂不生得一分輕安寂靜無欲界愛有寂靜愛水灾便至楞伽經云津潤妄想能生內外水界以愛為津潤故水大至如色界第二禪能滅欲界憂苦不生得一分輕安寂靜為有覺有觀能緣靜境猶在火灾便至如第三禪無覺無觀有禪悅樂心有喜動風灾便至如第四禪身心寂滅離出入息喜動亦無三灾不至唯妙色身如白銀清淨光潔衣如金色四禪身長二十里衣長四十里已下三禪倍倍減半如初會中已釋如是四禪皆是息心令靜以為勢分乃至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定皆是破除昇進令念不生住寂定故如是破色界靜色令成無色界空識又破見空之識亦空名識處定又破識空之見亦無名無所有定又破無所有心此無想無想之想亦無名非想非非想定如是上界修禪皆是作意存情伏心不起不是任性無為無沈無掉稱真理智寂用自在不作而為之定也如欲界定攀緣五欲名掉色無色界定名沈又聲聞緣覺定名沈空觀菩薩行六波羅蜜生於淨土名掉舉如是三乘之定皆有沈掉為垢淨未亡見道不真有忻厭故二乘之定雖無三界現行之惑皆是厭患對治伏滅無為無能起惑我生不起悲智亦亡住滅定者頭上擊鼓亦不聞知化火燒父母分段身者入變易生死如是二乘斷惑不分別法意勢相似或有聲聞以十二緣生法得道如是三乘觀行緣覺聲聞淨土菩薩所得道者皆是出世三乘互用通為九乘大體以約勝鬘經得伏三界煩惱不起得意生身無分段生死得變易生死非是應真任智自在無出入體任智應眾生利樂不息廣如勝鬘之意以是義故色界無色界及三乘禪有沈有掉如大乘中留惑潤生菩薩道前安立三十心菩薩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方入聖種性四攝四無量心三十七助道品觀十波羅蜜名目相似若以攝化境界及見佛數量意生身智生身成佛因果總皆不同以是義故如是留惑潤生菩薩所修定亦沈亦掉為但得三種意生身未得如來智生身故乃至七八九十地得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菩薩但得三界煩惱中空觀折伏現行不起於意生中自在故非是生如來一切種智家故非是於如來一切種智中起慣習故所云成佛定滿三祇所見佛境初地菩薩但云供養及攝化百佛世界但得百法明門如此華嚴經者初發心菩薩初發如來一切種智之心名為菩提心如初發心住創生一切諸佛一切種智大智慧家生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為會諸佛一切種智與自智一故成佛不出剎那之際以智境界非延促故攝化境界徧百佛剎微塵又多百佛明智境德用無盡無限重重故此猶約隨位進修之言計體一即一切無限也如十地中初地菩薩供養多百佛多百千佛雖數不離百數然多百即無限與單百即無比是故四念四攝四無量心十波羅蜜一一法悉皆無限是故此十住菩薩所修定業不屬世間出世間沈掉之定也已釋住於深定不沈不舉竟如云深入禪定得佛神通者如上色界無色界天及三乘神通色無色界神通息心想淨報得神通二乘神通依定前所念淨土菩薩神通得清淨意樂通如三種意生身是如此經中入深禪定得佛神通者以心稱理元無出入體無靜亂體無造作性任理自真不生不伏理真智應性自徧周三世十方一時普應對現色身隨以智應而化羣品而無來往亦不變化名佛神通智無依止無形色體無來去性性自徧周非三世攝而能普應三世之法名曰神通是故經云智入三世而無來往為三世是眾生情所妄安井實有故為智體無形色不造作而應羣品名之為神圓滿十方無法不知無根不識名之為通。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五


  音切



  (莫音)。


  (如招切)。


  (渠吝切)。


  (於揭切)。


  (則官切)。


  (慈呂切)。


  (丁含切)。


  (之又切)。


  (苦穴切)。


  (智呂切)。


  (慈易慈夜二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六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明法品第十八之餘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住不放逸發大精進起於正念生勝欲樂所行不息於一切法心無依處於甚深法能勤修習入無諍門增廣大心佛法無邊能順了知令諸如來皆悉歡喜佛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何等為十一者精進不退二者不惜身命三者於諸利養無所希求四者知一切法皆如虗空五者善能觀察普入法界六者知諸法印心無倚著七者常發大願八者成就清淨忍智光明九者觀自善法心無增減十者依無作門修諸淨行佛子是為菩薩住十種法能令一切如來歡喜。
  【論】第三佛子已下至能令一切如來歡喜有十一行半經明行十種法諸佛歡喜分經云依無作門修諸淨行者以此無作門修法界虗空界行海徧周清淨故智無所為名之為修知根同事名之為行行無不利非作非生名為無作門也常處十方一切三界受生利俗而無染淨名之為淨行故。
  【經】佛子復有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何者為十所謂安住不放逸安住無生忍安住大慈安住大悲安住滿足諸波羅蜜安住諸行安住大願安住巧方便安住勇猛力安住智慧觀一切法皆無所住猶如虗空佛子若諸菩薩住此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
  【論】第四佛子已下至諸佛歡喜有六行經明安住十法分已上佛歡喜分。
  【經】佛子有十種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何等為十一者善巧圓滿福智二行二者能大莊嚴波羅蜜道三者智慧明達不隨他語四者承事善友恒不捨離五者常行精進無有懈怠六者善能安住如來神力七者修諸善根不生疲倦八者深心利智以大乘法而自莊嚴九者於地地法門心無所住十者與三世佛善根方便同一體性佛子此十種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
  【論】第五佛子已下至令諸菩薩速入諸地有八行經明行此十法速入諸地分經云有十種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者明雖於初發心住位而徧知諸住諸行諸迴向諸地法門為一即一切故一切即一故即因即果故即如善財童子見彌勒菩薩已彌勒還令却見文殊師利明因果不異不離故此亦如是從初發心位佛果地位一念齊進而亦不出一念中修成正覺佛因果及菩薩行悉圓滿故如善財一生龍女不出一剎那際三生成佛總相似故云一生成佛者明今生是父母分段身是信心及見道修行生捨分段身入變易生名為一生亦不出剎那際無古今性無分段性無變易性萬相如幻故如化故非生滅故無三世故以此初住徧脩諸位諸地故貫通諸法總一時一法多少延促自在無礙不出一剎那際故法如是故去情以智觀之可見經云與三世諸佛同一體性者為法身智慧同也三世廣大劫一念同三世諸佛普賢其行大智大悲圓滿同故。
  【經】復次佛子諸菩薩初住地時應善觀察隨其所有一切法門隨其所有甚深智慧隨所修因隨所得果隨其境界隨其力用隨其示現隨其分別隨其所得悉善觀察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無所著如是知已入菩薩地能善安住佛子彼諸菩薩作是思惟我等宜應速入諸地何以故我等若於地地中住成就如是廣大功德具功德已漸入佛地住佛地已能作無邊廣大佛事是故宜應常勤修習無有休息無有疲厭以大功德而自莊嚴入菩薩地。
  【論】第六復次佛子已下至而自莊嚴入菩薩地有十行經明入地勝進分。
  【經】佛子有十種法令諸菩薩所行清淨何等為十一者悉捨資財滿眾生意二者持戒清淨無所毀犯三者柔和忍辱無有窮盡四者勤修諸行永不退轉五者以正念力心無迷亂六者分別了知無量諸法七者修一切行而無所著八者其心不動猶如山王九者廣度眾生猶如橋梁十者知一切眾生與諸如來同一體性佛子是為十法令諸菩薩所行清淨。
  【論】第七佛子有十種法已下至所行清淨有八行經明淨行分經云知一切眾生與諸如來同一體性者三乘菩薩知一切眾生同有如來佛性理性此經知一切眾生同有如來一切種智之性如經下文有經卷如三千大千世界內在小眾生身中有人成佛破此微塵出此經卷言微塵許大眾生皆有佛一切種智故菩薩成佛化之總得如來一切種知故達理之智名一切智差別智名一切種智。
  【經】菩薩既得行清淨已復獲十種增勝法何等為十一者他方諸佛皆悉護念二者善根增勝超諸等列三者善能領受佛加持力四者常得善人為所依怙五者安住精進恒不放逸六者知一切法平等無異七者心恒安住無上大悲八者如實觀法出生妙慧九者能善修行巧妙方便十者能知如來方便之力佛子是為菩薩十增勝法。
  【論】第八菩薩既得行清淨已下至十增勝法有八行經明昇進轉增分。
  【經】佛子菩薩有十種清淨願何等為十一願成熟眾生無有疲倦二願具行眾善淨諸世界三願承事如來常生尊重四願護持正法不惜軀命五願以智觀察入諸佛土六願與諸菩薩同一體性七願入如來門了一切法八願見者生信無不獲益九願神力住世盡未來劫十願具普賢行淨治一切種智之門佛子是為菩薩十種清淨願。
  【論】第九佛子已下至是為菩薩十種清淨願有七行半經明大願成行利生分。
  【經】佛子菩薩住十種法令諸大願皆得圓滿何等為十一者心無疲厭二者具大莊嚴三者念諸菩薩殊勝願力四者聞諸佛土悉願往生五者深心長久盡未來劫六者願悉成就一切眾生七者住一切劫不以為勞八者受一切苦不生厭離九者於一切樂心無貪著十者常勤守護無上法門。
  【論】第十佛子已下至守護無上法門有七行經明行十法令大願圓滿分經云聞諸佛土悉願往生者不出塵中智徧現應供養十方一切諸佛而無來去。
  【經】佛子菩薩滿足如是願時即得十種無盡藏何等為十所謂普見諸佛無盡藏總持不忘無盡藏決了諸法無盡藏大悲救護無盡藏種種三昧無盡藏滿眾生心廣大福德無盡藏演一切法甚深智慧無盡藏報得神通無盡藏住無量劫無盡藏入無邊世界無盡藏佛子是為菩薩十無盡藏菩薩得是十種藏已福德具足智慧清淨於諸眾生隨其所應而為說法佛子菩薩云何於諸眾生隨其所應而為說法。
  【論】第十一佛子菩薩滿足如是願已下至如應說法有九行經明十種無盡藏分。
  【經】所謂知其所作知其因緣知其心行知其欲樂貪欲多者為說不淨瞋恚多者為說大慈愚癡多者教勤觀察三毒等者為說成就勝智法門樂生死者為說三苦若著處所說處空寂心懈怠者說大精進懷我慢者說法平等多諂誑者為說菩薩其心質直樂寂靜者廣為說法令其成就菩薩如是隨其所應而為說法為說法時文相連屬義無舛謬觀法先後以智分別是非審定不違法印次第建立無邊行門令諸眾生斷一切疑善知諸根入如來教證真實際知法平等斷諸法愛除一切執常念諸佛心無暫捨了知音聲體性平等於諸言說心無所著巧說譬喻無相違反悉令得悟一切諸佛隨應普現平等智身菩薩如是為諸眾生而演說法則自修習增長義利不捨諸度具足莊嚴波羅蜜道。
  【論】第十二所謂知其所作已下至具足莊嚴波羅蜜道有十六行經明菩薩知根利益分。
  【經】是時菩薩為令眾生心滿足故內外悉捨而無所著是則能淨檀波羅蜜具持眾戒而無所著永離我慢是則能淨尸波羅蜜悉能忍受一切諸惡於諸眾生其心平等無有動搖譬如大地能持一切是則能淨忍波羅蜜普發眾業常修靡懈諸有所作恒不退轉勇猛勢力無能制伏於諸功德不取不捨而能滿足一切智門是則能淨精進波羅蜜於五欲境無所貪著諸次第定悉能成就常正思惟不住不出而能銷滅一切煩惱出生無量諸三昧門成就無邊大神通力逆順次第入諸三昧於一三昧門入無邊三昧門悉知一切三昧境界與一切三昧三摩鉢底智印不相違背能速入於一切智地是則能淨禪波羅蜜於諸佛所聞法受持近善知識承事不倦常樂聞法心無厭足隨所聽受如理思惟入真三昧離諸僻見善觀諸法得實相印了知如來無功用道乘普門慧入於一切智智之門永得休息是則能淨般若波羅蜜示現一切世間作業教化眾生而不厭倦隨其心樂而為現身一切所行皆無染著或現凡夫或現聖人所行之行或現生死或現涅槃善能觀察一切所作示現一切諸莊嚴事而不貪著徧入諸趣度脫眾主是則能淨方便波羅蜜盡成就一切眾生盡莊嚴一切世界盡供養一切諸佛盡通達無障礙法盡修行徧法界行身恒住盡未來劫智盡知一切心念盡覺悟流轉還滅盡示現一切國土盡證得如來智慧是則能淨願波羅蜜具深心力無有襍染故具深信力無能摧伏故具大悲力不生疲厭故具大慈力所行平等故具總持力能以方便持一切義故具辯才力令一切眾生歡喜滿足故具波羅蜜力莊嚴大乘故具大願力永不斷絕故具神通力出生無量故具加持力令信解領受故是則能淨力波羅蜜知貪欲行者知瞋恚行者知愚癡行者知等分行者知修學地行者一念中知無邊眾生行知無邊眾生心知一切法真實知一切如來力普覺悟法界門是則能淨智波羅蜜佛子菩薩如是清淨諸波羅蜜時圓滿諸波羅蜜時不捨諸波羅蜜時住大莊嚴菩薩乘中隨其所念一切眾生皆為說法令增淨業而得度脫墮惡道者教使發心在難中者令勤精進多貪眾生示無貪法多瞋眾生令行平等著見眾生為說緣起欲界眾生教離欲恚惡不善法色界眾生為其宣說毗鉢舍那無色界眾生為其宣說微妙智慧二乘之人教寂靜行樂大乘者為說十力廣大莊嚴如其往昔初發心時見無量眾生墮諸惡道大師子吼作如是言我當以種種法門隨其所應而度脫之菩薩具足如是智慧廣能度脫一切眾生佛子菩薩具足如是智慧令三寶種永不斷絕。
  【論】第十三是時已下至令三寶種永不斷絕有五十二行半經明行十波羅蜜利益眾生諸對治分經云諸次第定者色界四禪菩薩次第能入於無色界四禪菩薩悉能順入或超間入出如涅槃經闍維分說從初禪入三禪出空處入無所有出非想處入識處出如是超間如是次第如此經方網三昧一方入定十方起十方入定一方起等具如十信位中說三摩鉢底智印者明寂用同起印諸萬法無不明了如大海水而現萬像淨智普印一切萬法皆能了知而無能所亦無作者經云入真三昧者無三界及三乘染淨沈掉是也離諸僻見者有無二見是內見外見身見邊見戒取見取等總是乃至六十二見是六十二見者於一切法上計有四見一常二無常三亦常亦無常四非常非無常於五陰上各有四見四五二十三世五陰上合為六十本二見共為六十二見一切僻見不離此也經云善觀諸法得實相印者以無作無依無相大智印印諸萬法起唯法起無有無明三世計著名實相印普門慧者徧知眾生諸根及法智一切智智種種差別智也色界眾生為住定故教令起觀修無相觀者教微妙智慧為相不當情智慧利故。
  【經】所以者何菩薩摩訶薩教諸眾生發菩提心是故能令佛種不斷常為眾生開闡法藏是故能令法種不斷善持教法無所乖違是故能令僧種不斷復次悉能稱讚一切大願是故能令佛種不斷分別演說因緣之門是故能令法種不斷常勤修習六和敬法是故能令僧種不斷復次於眾生田中下佛種子是故能令佛種不斷護持正法不惜身命是故能令法種不斷統理大眾無有疲倦是故能令僧種不斷復次於去來今佛所說之法所制之戒皆悉奉持心不捨離是故能令佛法僧種永不斷絕菩薩如是紹隆三寶一切所行無有過失隨有所作皆以迴向一切智門是故三業皆無瑕玷無瑕玷故所作眾善所行諸行教化眾生隨應說法乃至一念無有錯謬皆與方便智慧相應悉以向於一切智智無空過者菩薩如是修習善法念念具足十種莊嚴。
  【論】第十四所以者何已下至念念具足十種莊嚴可有十八行經明令三寶種永不斷絕分六和敬法者一身二口三意四戒五施六見名為六和敬法於眾生田中下佛種子者示一切眾生菩提理智故及微少善根為勝緣故。
  【經】何者為十所謂身莊嚴隨諸眾生所應調伏而為示現故語莊嚴斷一切疑皆令歡喜故心莊嚴於一念中入諸三昧故佛剎莊嚴一切清淨離諸煩惱故光明莊嚴放無邊光普照眾生故眾會莊嚴普攝眾會皆令歡喜故神通莊嚴隨眾生心自在示現故正教莊嚴能攝一切聰慧人故涅槃地莊嚴於一處成道周徧十方悉無餘故巧說莊嚴隨處隨時隨其根器為說法故菩薩成就如是莊嚴於念念中身語意業皆無空過悉以迴向一切智門若有眾生見此菩薩當知亦復無空過者以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若聞名若供養若同住若憶念若隨出家若聞說法若隨喜善根若遙生欽敬乃至稱揚讚歎名字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子譬如有藥名為善見眾生見者眾毒悉除菩薩如是成就此法眾生若見諸煩惱毒皆得除滅善法增長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法中勤加修習以智慧明滅諸癡闇以慈悲力摧伏魔軍以大智慧及福德力制諸外道以金剛定滅除一切心垢煩惱以精進力集諸善根以淨佛土諸善根力遠離一切惡道諸難以無所著力淨智境界以方便智慧力出生一切菩薩諸地諸波羅蜜及諸三昧六通三明四無所畏悉令清淨以一切善法力盛滿一切諸佛淨土無邊相好身語及心具足莊嚴以智自在觀察力知一切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悉皆平等以廣大智慧力了知一切智智境界以往昔誓願力隨所應化現佛國土轉大法輪度脫無量無邊眾生。
  【論】第十五何者為十已下至度脫無量無邊眾生有三十行經明以十種莊嚴令見者發心無空過分六通前已釋訖如十通品說十通如經具明。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勤修此法次第成就諸菩薩行乃至得與諸佛平等於無邊世界中為大法師護持正法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守護受持廣大法藏獲無礙辯深入法門於無邊世界大眾之中隨類不同普現其身色相具足最勝無比以無礙辯巧說深法其音圓滿善巧分布故能令聞者入於無盡智慧之門知諸眾生心行煩惱而為說法所出言音具足清淨故一音演暢能令一切皆生歡喜其身端正有大威力故處於眾會無能過者善知眾心故能普現身善巧說法故音聲無礙得心自在故巧說大法無能沮壞得無所畏故心無怯弱於法自在故無能過者於智自在故無能勝者般若波羅蜜自在故所說法相不相違背辯才自在故隨樂說法相續不斷陀羅尼自在故決定開示諸法實相辯才自在故隨所演說能開種種譬喻之門大悲自在故勤誨眾生心無懈息大慈自在故放光明細悅可眾心菩薩如是處於高廣師子之座演說大法唯除如來及勝願智諸大菩薩其餘眾生無能勝者無見頂者無映奪者欲以難問令其退屈無有是處佛子菩薩摩訶薩得如是自在力已。
  【論】第十六佛子已下至如是自在力已有二十三行經明菩薩初發心得與佛平等法堪為大法師分。
  【經】假使有不可說世界量廣大道場滿中眾生一一眾生威德色相皆如三千大千世界主菩薩於此纔現其身悉能映蔽如是大眾以大慈悲安其怯弱以深智慧察其欲樂以無畏辯為其說法能令一切皆生歡喜何以故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無量智慧輪故成就無量巧分別故成就廣大正念力故成就無盡善巧慧故成就決了諸法實相陀羅尼故成就無邊際菩提心故成就無錯謬妙辯才故成就得一切佛加持深信解故成就普入三世諸佛眾會道場智慧力故成就知三世諸佛同一體性清淨心故成就三世一切如來智一切菩薩大願智能作大法師開闡諸佛正法藏及護持故。
  【論】第十七假使有不可說世界廣大道場已下至及護持法故有十三行半經明處眾無畏說法自在身無映蔽分。
  【經】爾時法慧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神力而說頌言。
  【論】第十八爾時已下可一行經明法慧以頌歎法分。
  【經】
  心住菩提集眾福  常不放逸植堅慧  正念其意恒不忘  十方諸佛皆歡喜  念欲堅固自勤勵  於世無依無退怯  以無諍行入深法  十方諸佛皆歡喜  佛歡喜已堅精進  修行福智助道法  入於諸地淨眾行  滿足如來所說願  如是而修獲妙法  既得法已施羣生  隨其心樂及根性  悉順其宜為開演  菩薩為他演說法  不捨自己諸度行  波羅蜜道既已成  常於有海濟羣生  晝夜勤修無懈倦  令三寶種不斷絕  所行一切白淨法  悉以迴向如來地  菩薩所修眾善行  普為成就諸羣生  令其破闇滅煩惱  降伏魔軍成正覺  如是修行得佛智  深入如來正法藏  為大法師演妙法  譬如甘露悉霑灑  慈悲哀愍徧一切  眾生心行靡不知  如其所樂為開闡  無量無邊諸佛法  進止安徐如象王  勇猛無畏猶師子  不動如山智如海  亦如大雨除眾熱
  【論】第十九如此以頌歎法中有二十行頌兩行一頌如文其義自具隨文稱歎。
  【經】時法慧菩薩說此頌已如來歡喜大眾奉行。
  【論】第二十最下一行經明大眾聞法歡喜奉行分第四會夜摩天說十行法門此之一會昇夜摩天是序分從偈讚品已下是正說分動地興供是流通分。

  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

  【論】將釋此品約作三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隨文解釋一釋品名目者何故名夜摩天宮明以處表法此天名為時分天為此天無日月晦明以蓮華開為晝合為夜故名時分天故為表十行法門知時而應物化不可不知時故故以時分天以表知根而對經不可一向為也知是人天種二乘三乘一乘種知可以何善根而接引之故以時分天以表所行之行須以知時故須彌山以表十住之法門明以從信昇進離凡夫地故又表十住之位初登法頂至相盡處故又表須彌處大海中高八萬四千由旬非手足所攀緣而昇上故明初十住之位非以有心思求觀行攀緣所及以無思不為蕩然智應萬法無依方可昇也此十行位處夜摩之中明依空而住不與人連十行亦然依法空而行行知時而益俗也故處此天而表之也於兜率天說十迴向為明其處居欲界天之處中又明此天樂知足也以表十迴向以迴正智處俗利生處大悲門饒益一切於諸境界無所貪求故處此天以為所表昇他化天說十地法門者超過化樂明至欲界際表十地自在超昇化樂至欲界之頂化心魔王至欲盡際故昇第三禪說佛華法門明普賢行滿表以行法悅悅無盡眾生故又彰第四禪是佛位故此約進修昇降表法且如是安立然其理智一一徧周無去來也以此皆云不離菩提道場普光明殿而昇忉利夜摩兜率等如第三禪超初禪二禪者明位倍倍勝故此一會未有來文是纓絡本業經如來領聲聞菩薩眾向菩提樹下說往昔於此菩提樹下初成正覺時說法界經一一排次至第三禪故是故於此夜摩天以表十行第二釋品來意者前明十住昇進以昇須彌之頂此明十行之昇進以至夜摩以次此品須來第三隨文釋義者於中大意義分為二一長科經意二隨文解釋。
  【經】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南閻浮提及須彌頂上皆見如來處於眾會彼諸菩薩悉以佛神力故而演說法莫不自謂恒對於佛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及須彌山頂而向於彼夜摩天宮寶莊嚴殿時夜摩天王遙見佛來即以神力於其殿內化作寶蓮華藏師子之座百萬層級以為莊嚴百萬金網以為交絡百萬華帳百萬鬘帳百萬香帳百萬寶帳彌覆其上華蓋鬘蓋香蓋寶蓋各亦百萬周迴布列百萬光明而為照耀百萬夜摩天王恭敬頂禮百萬梵王踊躍歡喜百萬菩薩稱揚讚歎百萬天樂各奏百萬種法音相續不斷百萬種華雲百萬種鬘雲百萬種莊嚴具雲百萬種衣雲周帀彌覆百萬種摩尼雲光明照耀從百萬種善根所生百萬諸佛之所護持百萬種福德之所增長百萬種深心百萬種誓願之所嚴淨百萬種行之所生起百萬種法之所建立百萬種神通之所變現恒出百萬種言音顯示諸法時彼天王敷置座已向佛世尊曲躬合掌恭敬尊重而白佛言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善來如來應正等覺唯願哀愍處此宮殿時佛受請即昇寶殿一切十方悉亦如是爾時天王即自憶念過去佛所所種善根承佛威力而說頌言。
  名稱如來聞十方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摩尼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寶王如來世間燈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清淨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喜目如來見無礙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莊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然燈如來照世間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殊勝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饒益如來利世間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無垢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善覺如來無有師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寶香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勝天如來世中燈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妙香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無去如來論中雄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普眼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無勝如來具眾德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善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苦行如來利世間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普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如此世界中夜摩天王承佛神力憶念往昔諸佛功德稱揚讚歎十方世界夜摩天王悉亦如是歎佛功德爾時世尊入摩尼莊嚴殿於寶蓮華藏師子座上結跏趺坐此殿忽然廣博寬容如其天眾諸所住處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論】第一長科經意者此一品四十九行經中約作十段長科一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已下至恒對於佛有三行半經明十方同見如來不離其處分二爾時已下至寶莊嚴殿可有兩行經明不離十方一切菩提場普光明殿而昇夜摩天分三時夜摩天王已下至時彼天王敷置座已有十四行半經明時分天王遙見佛來化座莊嚴及恭敬分四向佛世尊已下至處此宮殿可兩行半經明時分天王請佛入殿昇座分五時佛受請已下至悉亦如是可有一行經明如來受請都結十方同然分六爾時天王已下有一行半經明天王憶昔往因說頌歎佛分七說頌之中有二十行頌歎十如來曾來入此天宮分八如此世界已下至歎佛功德有兩行半經明十方同此一時歎佛分九爾時世尊已下至諸所住處可兩行半經明如來受請入殿廣博寬容分十十方世界悉亦如是此總結十方同此分第二隨文解義者初爾時已下至恒對於佛明十方一切處恒徧滿無增減故言不離菩提樹須彌頂而昇夜摩天者明智徧一切處而示其身非去來故云遙見佛來者明從十住向十行位故即以神力化座者明行位依空智而所成無能所之建立故以座表行號曰蓮華明無作行成無所染著故藏者含容義明無行之行含藏眾善故師子者明無畏也以無為之理智處生死而無畏故此依主為座名百萬層級者明十住十千十行百萬明隨位昇進階級故百萬金網以為交絡者明此位中以行網教網化眾生故此為報得依果故十住十千十行百萬明昇進也華鬘香寶及四種帳明以四攝法方便行含攝眾生故又四種蓋明以四無量心慈悲喜捨覆蔭眾生故百萬光明而為照耀者明以智眼觀根而攝化故天王者行自在也恭敬頂禮者行行無慢也梵王踊躍者淨行利生見求乞者歡喜無厭也百萬菩薩稱揚者明以行濟物眾聖歡喜稱歎也天樂奏音者明善能說法所招果也四種雲以行慈覆俗前云蓋後云四種雲明約器大小覆育故摩尼雲亦然隨根大小照燭與益故百萬善根所生明已上莊嚴皆約行中善根所生故為行能利物積善即得諸佛覆護眾福所嚴已下如文可解云善來善逝者善滅眾惡苦灾逝者度眾生之離縛時佛受請昇座者明昇進正入十行位故已上望佛自德十方恒自徧周今作昇降者總約眾生進修昇降故二十行頌中歎十佛昔曾入此殿明今所入十行理智與古無殊此十如來還是約行昇進所成之號前十住位昇須彌頂十如來名號亦是隨位會古之號明所入之法不異古今諸佛故如十住位中須彌頂上帝釋宮中遙見佛來即於殿中安置普光明藏師子之座為明初入如來智慧中生即以方便三昧之門名安置普光明藏即明智慧照耀法界藏故令此十行位時分天王遙見佛來化作寶蓮華師子之座者明以行華設其教網漉諸眾生令入如來智之境界藏故蓮華表行無著義故化座者明行體以依十住智慧虗無法身安立也所作如化也以茲所表末後五行經都結十方同時歎佛如來入殿其殿包容如天所住者明入位昇進自智寬容方知佛境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六


  音切



  (皮音)。


  (渠卷切)。


  (丘于切)。


  (昌輭切)。


  (式稔切)。

退
  (他內切)。


  (力制切)。


  (胡加切)。


  (丁念切)。


  (力中切)。


  (戶音)。


  (七各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七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夜摩天宮偈讚品第二十

  【論】將釋此品約作三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隨文釋義第一釋品名目者明昇夜摩天宮以說十行之法此品以功德林等十菩薩眾各各以當位之行以偈都讚當位之法故名偈讚品第二釋品來意者明欲說十行之法先須偈都讚十行之中因果法門故此品須來若不先舉所行之因果十行有何依成第三隨文釋義者於此一品之中約作二門分別一長科經意二隨文解釋第一長科經意者約作五段長科。
  【經】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佛剎微塵數菩薩俱從十萬佛剎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而來集會其名曰功德林菩薩慧林菩薩勝林菩薩無畏林菩薩慚愧林菩薩精進林菩薩力林菩薩行林菩薩覺林菩薩智林菩薩此諸菩薩所從來國所謂親慧世界幢慧世界寶慧世界勝慧世界燈慧世界金剛慧世界安樂慧世界日慧世界淨慧世界梵慧世界此諸菩薩各於佛所淨修梵行所謂常住眼佛無勝眼佛無住眼佛不動眼佛天眼佛解脫眼佛審諦眼佛明相眼佛最上眼佛紺青眼佛是諸菩薩至佛所已頂禮佛足隨所來方各化作摩尼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
  【論】第一爾時佛神力故已下至結跏趺坐有十三行半經明隨位菩薩功德林等十菩薩并陳自行佛因果來集分第二隨文釋義者於此分中義分為三一釋菩薩名及配隨位進修之因果二釋剎土遠近之意三釋菩薩各各同號徧周第一釋菩薩名及配隨位進修之因果者約有十種因果第一功德林菩薩者如十住位中初生佛智慧家故菩薩名法慧及財慧等此位明從慧行行福智二報廣多故以林為名也又林者廣多義覆蔭義莊嚴義身榦枝條華葉果實相資義明行位菩薩以無性智慧莊嚴萬行枝條大悲為葉覆蔭攝化一切眾生皆令自他菩提華果悉開發故如川澤有林眾鳥歸若人有行多人依是故十行菩薩目之名林此當歡喜行主檀波羅蜜門如善財十行之初善知識名為善見在林中經行亦如此也國名三眼者如此位佛果號為眼也國名親慧世界者明此十行親從佛慧所生為因亦常與一切眾生以為親近佛果號為常住眼佛為親從佛智慧生故所有知根利俗直令得其常住之智眼故明自得如來智慧之眼所有利生亦令他得智眼故明以如來智慧觀根利生之智即是當位佛果也功德林是表所行行之人親慧世界是當位所修行智慧之因常住眼佛是當位知根見解之果也與根本智相應名常住眼佛第二慧林菩薩者明智慧如林廣多義故此是饒益行以智慧饒益一切眾生令不迷故行戒波羅蜜此位以智慧為戒體故如善財童子十行中善知識釋天童子行戒波羅蜜以算法相法印法即安置村營城邑吉凶之地是智慧故十住之中以法身為戒體此十行之中以智慧為戒體故幢慧世界是所修行因以慧為戒體於生死中不傾動故無勝眼佛是所行之果以慧眼知根餘無勝故第三勝林菩薩者此是無違逆行主忍波羅蜜諸行之中忍行最在初無忍不成行也故號勝林菩薩如善財童子於此位中善知識是優婆夷名為具足為忍波羅蜜總攝眾行慈悲喜捨總在其中明優婆夷者表慈悲行也素服被髮是戒忍之相處其一室室開四門表慈育眾生四攝法也十千侍女萬行具也以一小器濟慧無窮者表離慢自高四攝無限故明一一波羅蜜互含用故勝林菩薩是行行之人寶慧世界是所修行之法明以忍為眾行之寶可貴重故無住眼佛即是忍中之佛果也明雖行忍行而不念所行也第四無畏林菩薩者明常行精進即於生死利人天之無畏也主無屈撓行為以智慧知時知法知根利物不撓其事不滯其功故如善財善知識明智居士是此位中善知識也為以明智利眾生即行無屈撓故住大興城是精進義故於市肆衢道者明饒益廣多無限利益故須臾繫念作意方便故仰視虗空隨所須物惠利眾生皆從空下者明智如空應智念故空為智本智不異空故是故觀空物隨智現也是故空者眾法之本以此觀之明一切功德總從空智而有無畏林菩薩者是此位行行之人勝慧世界是修行之法不動眼佛是此位中之佛果故明精進之位不隨物變故佛號不動眼故於境不動名為精進第五慚媿林菩薩是無癡亂行主禪波羅蜜為具慚媿而行禪為禪定發慧即行無癡亂故如善財知識寶髻長者是此位中善知識也在於市中明行中禪體閙而恒寂執善財手將詣所居之宅明引接也明於生死市中引接將詣所居智果故明觀果知因其宅寶嚴十層八門院有八門閣有十層八門明八正道十層之閣約十波羅蜜之報一如十度之行從下向上排之自具法則至文方明此約禪體總收萬行慚媿林菩薩是此位所修行之人燈慧世界是所行之法為定能起慧明照物故世界名燈也天眼佛者是此位佛果也為定能淨諸根故號天眼佛第六精進林菩薩此是善現行主般若波羅蜜門為以般若善現眾行以益含生故號精進林如善財此位中善知識號普眼長者明初救身命次施飲食後與說法一一隨根明智慧成就故精進林是修行之人金剛慧世界是修行之法明智慧破煩惱名金剛故解脫眼佛是此位之佛果第七力林菩薩是無著行主方便波羅蜜明以方便處俗利生同其行流處世無著成大悲行是為力林也以真入俗處纏不汙是故名為力林如善財此位善知識號無厭足王為行大悲自化現身作諸不善還自化其身追捉治罰或斷命根苦當治之令實眾生懼而斷惡救護眾生愛而不捨名無厭足力林菩薩是能行行之人安樂慧世界是所修之法審諦眼佛是此位果也為此位是成大慈悲門故名安樂世界約安樂眾生得名佛號審諦眼者審知眾生應何法化故方始調伏第八行林菩薩是難得行主願波羅蜜難得能得名為行林此智位難可昇故名難得能得如善財童子此位善知識王名大光是第八智隨大願滿眾生意行大饒益普施眾生世間樂具一切智寶悉皆施之行林菩薩是能行行之人日慧世界是所修之法此位智體增明世界名日慧明相眼佛是此位之果為此位智體增明佛果號明相眼佛第九覺林菩薩是善法行主力波羅蜜如善財此位善知識號不動優婆夷是第九法師位何故為女身為明處法師位時貞潔慈悲柔輭以女表之此女發心已經閻浮提微塵劫自發心來心無一念五欲之想明貞潔慈悲柔輭是法師之德也是故此菩薩號曰覺林主力波羅蜜覺林菩薩是行行之人淨慧世界是修行之法最上眼佛是所修行之果為智慧淨故佛號最上眼第十智林菩薩是真實慧行故主智波羅蜜在此名位相似可知如善財此位知識號出家外道名為徧行明得智自在能同邪見攝諸邪見云三千之境九十六種外道我皆為之智林菩薩是能修行之人梵慧世界是所修之法紺青眼佛是此位之果紺青是十行之智一終之滿明淨照燭之極故第二釋剎土遠近之意經云十方一一各與佛剎微塵數菩薩俱從十方十萬佛剎微塵數國土之外諸世界中而來集會者十住云百佛剎微塵此位云十萬者明進昇智慧之增廣迷心及諸境為塵之量迷執所居名之為國心隨境轉名之為諸國土之外執亡智契名之為來明智徧周境無不達故號菩薩一一菩薩例然總明達迷智徧第三釋各各同號菩薩徧周者明心迷諸境塵表無明廣多故心悟智通遐周剎海一切種智無不同其見故即各各名號徧周明迷時無境不惑悟已無境不智是諸菩薩已下頂禮佛足明致敬昇座化座摩尼藏表十行處生死而化眾生行常無垢故摩尼座者離垢寶也藏者含藏義師子者無畏也此明凡行有染聖行無垢也師子依主立名故總明修行者智德所行之法。
  【經】如此世界中夜摩天上菩薩來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其諸菩薩世界如來所有名號悉等無別。
  【論】第二如此世界已下至悉等無別可兩行經都舉十方世界菩薩來集此分。
  【經】爾時世尊從兩足上放百千億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夜摩宮中佛及大眾靡不皆現。
  【論】第三爾時世尊已下至靡不皆現可兩行經明放光所在分爾時世尊從兩足趺上放百千億光明者十信足下輪中放光十住足指端放光此十行之中足趺上明次第隨位昇進表法光從十千百千百億千億妙色光明總明隨位昇進也凡足下足指端足趺上總不離所行之行。
  【經】爾時功德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論】第四爾時功德林菩薩一行經明觀法說頌分自此長行已下有十段頌文是十林菩薩各各自頌當位所修行之法以此十法共成一行如是一一行中皆具十行各各隨自行位中名目下義即是所讚之法如文具明。
  【經】
  佛放大光明  普照於十方  悉見天人尊  通達無障礙  佛坐夜摩宮  普徧十方界  此事甚奇特  世間所希有  須夜摩天王  偈讚十如來  如此會所見  一切處咸爾  彼諸菩薩眾  皆同我等名  十方一切處  演說無上法  所從諸世界  名號亦無別  各於其佛所  淨修於梵行  彼諸如來等  名號悉亦同  國土皆豐樂  神力悉自在  十方一切處  皆謂佛在此  或見在人間  或見住天宮  如來普安住  一切諸國土  我等今見佛  處此天宮殿  昔發菩提願  普及十方界  是故佛威力  充徧難思議  遠離世所貪  具足無邊德  故獲神通力  眾生靡不見  遊行十方界  如空無所礙  一身無量身  其相不可得  佛功德無邊  云何可測知  無住亦無去  普入於法界
  爾時慧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世間大導師  離垢無上尊  不可思議劫  難可得值遇  佛放大光明  世間靡不見  為眾廣開演  饒益諸羣生  如來出世間  為世除癡冥  如是世間燈  希有難可見  已修施戒忍  精進及禪定  般若波羅蜜  以此照世間  如來無與等  求比不可得  不了法真實  無有能得見  佛身及神通  自在難思議  無去亦無來  說法度眾生  若有得見聞  清淨天人師  永出諸惡趣  捨離一切苦  無量無數劫  修習菩提行  不能知此義  不可得成佛  不可思議劫  供養無量佛  若能知此義  功德超於彼  無量剎珍寶  滿中施於佛  不能知此義  終不成菩提
  爾時勝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孟夏月  空淨無雲曀  赫日揚光輝  十方靡不充  其光無限量  無有能測知  有目斯尚然  何況盲冥者  諸佛亦如是  功德無邊際  不可思議劫  莫能分別知  諸法無來處  亦無能作者  無有所從生  不可得分別  一切法無來  是故無有生  以生無有故  滅亦不可得  一切法無生  亦復無有滅  若能如是解  斯人見如來  諸法無生故  自性無所有  如是分別知  此人達深義  以法無性故  無有能了知  如是解於法  究竟無所解  所說有生者  以現諸國土  能知國土性  其心不迷惑  世間國土性  觀察悉如實  若能於此知  善說一切義
  爾時無畏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如來廣大身  究竟於法界  不離於此座  而徧一切處  若聞如是法  恭敬信樂者  永離三惡道  一切諸苦難  設往諸世界  無量不可數  專心欲聽聞  如來自在力  如是諸佛法  是無上菩提  假使欲暫聞  無有能得者  若有於過去  信如是佛法  已成兩足尊  而作世間燈  若有當得聞  如來自在力  聞已能生信  彼亦當成佛  若有於現在  能信此佛法  亦當成正覺  說法無所畏  無量無數劫  此法甚難值  若有得聞者  當知本願力  若有能受持  如是諸佛法  持已廣宣說  此人當成佛  況復勤精進  堅固心不捨  當知如是人  決定成菩提
  爾時慚媿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若人得聞是  希有自在法  能生歡喜心  疾除疑惑網  一切知見人  自說如是言  如來無不知  是故難思議  無有從無智  而生於智慧  世間常闇冥  是故無能生  如色及非色  此二不為一  智無智亦然  其體各殊異  如相與無相  生死及涅槃  分別各不同  智無智如是  世界始成立  無有敗壞相  智無智亦然  二相非一時  如菩薩初心  不與後心俱  智無智亦然  二心不同時  譬如諸識身  各各無和合  智無智如是  究竟無和合  如阿伽陀藥  能滅一切毒  有智亦如是  能滅於無智  如來無有上  亦無與等者  一切無能比  是故難值遇
  爾時精進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諸法無差別  無有能知者  唯佛與佛知  智慧究竟故  如金與金色  其性無差別  法非法亦然  體性無有異  眾生非眾生  二俱無真實  如是諸法性  實義俱非有  譬如未來世  無有過去相  諸法亦如是  無有一切相  譬如生滅相  種種皆非實  諸法亦復然  自性無所有  涅槃不可取  說時有二種  諸法亦復然  分別有殊異  如依所數物  而有於能數  彼性無所有  如是了知法  譬如算數法  增一至無量  數法無體性  智慧故差別  譬如諸世間  劫燒有終盡  虗空無損壞  佛智亦如是  如十方眾生  各取虗空相  諸法亦如是  世間妄分別
  爾時力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一切眾生界  皆在三世中  三世諸眾生  悉住五蘊中  諸蘊業為本  諸業心為本  心法猶如幻  世間亦如是  世間非自作  亦復非他作  而其得有成  亦復得有壞  世間雖有成  世間雖有壞  了達世間者  此二不應說  云何為世間  云何非世間  世間非世間  但是名差別  三世五蘊法  說名為世間  彼滅非世間  如是但假名  云何說諸蘊  諸蘊有何性  蘊性不可滅  是故說無生  分別此諸蘊  其性本空寂  空故不可滅  此是無生義  眾生既如是  諸佛亦復然  佛及諸佛法  自性無所有  能知此諸法  如實不顛倒  一切知見人  常見在其前
  爾時行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十方界  一切諸地種  自性無所有  無處不周徧  佛身亦如是  普徧諸世界  種種諸色相  無住無來處  但以諸業故  說名為眾生  亦不離眾生  而有業可得  業性本空寂  眾生所依止  普作眾色相  亦復無來處  如是諸色相  業力難思議  了達其根本  於中無所見  佛身亦如是  不可得思議  種種諸色相  普現十方剎  身亦非是佛  佛亦非是身  但以法為身  通達一切法  若能見佛身  清淨如法性  此人於佛法  一切無疑惑  若見一切法  本性如涅槃  是則見如來  究竟無所住  若修習正念  明了見正覺  無相無分別  是名法王子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徧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  分布諸彩色  虗妄取異相  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  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  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  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  有彩畫可得  彼心恒不住  無量難思議  示現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  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  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  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與心  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  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  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爾時智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所取不可取  所見不可見  所聞不可聞  一心不思議  有量及無量  二俱不可取  若有人欲取  畢竟無所得  不應說而說  是為自欺誑  己事不成就  不令眾歡喜  有欲讚如來  無邊妙色身  盡於無數劫  無能盡稱述  譬如隨意珠  能現一切色  無色而現色  諸佛亦如是  又如淨虗空  非色不可見  雖現一切色  無能見空者  諸佛亦如是  普現無量色  非心所行處  一切莫能覩  雖聞如來聲  音聲非如來  亦不離於聲  能知正等覺  菩提無來去  離一切分別  云何於是中  自言能得見  諸佛無有法  佛於何有說  但隨其自心  謂說如是法
  【論】第五從初頌已下有十段經明十行之中各申自行法門因果分已下如名之義各歎當位所行之法達名知法可知。

  十行品第二十一

  【論】將釋此品約作三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隨文釋義第一釋品名目者此品正說十種行門名為十行品第二釋品來意者此夜摩天宮本意說十行品為表此天蓮華開為晝合為夜為此天光自相照及無有日月但看蓮華開合而辨晝夜名為時分天夜摩者梵語也如此位菩薩知眾生心欲開發時應時引接未應度者與作得度因緣以此處而表之故於此處說十種行門前之兩品且明至此天處而稱歎之此一品正說十行門故此品須來明前之十住猶依須彌之頂此之十行依空所行表行無著也第三隨文解釋中約分為二一長科經意二隨文解說第一長科經意者此之一品經網作十四段長科第一爾時已下至是為十有二十五行經明同號功德林佛共加持功德林菩薩正說十行第二佛子已下至第一歡喜行有四十三行經明正說初歡喜行之法門第三佛子已下至第二饒益行有四十二行經明饒益行如是上下總一品通偈頌有十四段經末後兩段長行初一段動地興供分次一段功德林觀眾說頌分次二百二行頌說頌歎法分一品上下總通為十四段如經自有分劑不煩科文。
  【經】爾時功德林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善思惟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各過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萬佛剎微塵數諸佛皆號功德林而現其前告功德林菩薩言善哉佛子乃能入此善思惟三昧善男子此是十方各萬佛剎微塵數同名諸佛共加於汝亦是毗盧遮那如來往昔願力威神之力及諸菩薩眾善根力令汝入是三昧而演說法為增長佛智故深入法界故了知眾生界故所入無礙故所行無障故得無量方便故攝取一切智性故覺悟一切諸法故知一切諸根故能持說一切法故所謂發起諸菩薩十種行善男子汝當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是時諸佛即與功德林菩薩無礙智無著智無斷智無師智無癡智無異智無失智無量智無勝智無懈智無奪智何以故此三昧力法如是故爾時諸佛各伸右手摩功德林菩薩頂時功德林菩薩即從定起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行不可思議與法界虗空界等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學三世諸佛而修行故佛子何等是菩薩摩訶薩行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行三世諸佛之所宣說何等為十一者歡喜行二者饒益行三者無違逆行四者無屈撓行五者無癡亂行六者善現行七者無著行八者難得行九者善法行十者真實行是為十。
  【論】第一爾時已下至是為十有二十五行經明同號功德林佛共加持功德林菩薩正說十行分於此分中約作四門分別一明三昧名二明同號佛數三明諸佛所以共入定菩薩同號四明同號諸佛來加第一明三昧名者何以名善思惟三昧三昧者云離沈掉定之異名且約禪定中有四種禪一愚夫所行禪二觀察義禪三念真如禪四如來禪今云善思惟三昧者是觀察義禪為審定其法善須觀察正念思惟安立法門為後學者而作法則故第二明同號佛數者舉萬佛剎微塵數佛皆號功德林明若迷其心境無明與無限剎塵不殊若了達心源智慧功德等十方而無盡第三明所以與入定菩薩而同號者以自一心洞曉與法界福智無差今此菩薩入此定門以與一切諸佛契同福慧遂得同號佛來加持明與十方諸佛智慧解行同故福德功德同故第四明同號佛來加者有六種加一言歎加以言歎譽故二毗盧遮那願力加乘往願故三毗盧遮那神力加契佛神力故四諸菩薩眾善根加同善根故五諸佛與智加得十種無礙智故六諸佛以手摩頂加安慰許說法故已下明功德林菩薩即從定起正說十種行門如下十種行中以十波羅蜜為體。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歡喜行佛子此菩薩為大施主凡所有物悉能慧施其心平等無有悔恡不望果報不求名稱不貪利養但為救護一切眾生攝受一切眾生饒益一切眾生為學習諸佛本所修行憶念諸佛本所修行愛樂諸佛本所修行清淨諸佛本所修行增長諸佛本所修行住持諸佛本所修行顯現諸佛本所修行演說諸佛本所修行令諸眾生離苦得樂佛子菩薩摩訶薩修此行時令一切眾生歡喜愛樂隨諸方土有貧乏處以願力故往生於彼豪貴大富財寶無盡假使於念念中有無量無數眾生詣菩薩所白言仁者我等貧乏靡所資贍飢羸困苦命將不全唯願慈哀施我身肉令我得食以活其命爾時菩薩即便施之令其歡喜心得滿足如是無量百千眾生而來乞求菩薩於彼曾無退怯但更增長慈悲之心以是眾生咸來乞求菩薩見之倍復歡喜作如是念我得善利此等眾生是我福田是我善友不求不請而來教我入佛法中我今應當如是修學不違一切眾生之心又作是念願我已作現作當作所有善根令我未來於一切世界一切眾生中受廣大身以是身肉充足一切飢苦眾生乃至若有一小眾生未得飽足願不捨命所割身肉亦無有盡以此善根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證大涅槃願諸眾生食我肉者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獲平等智具諸佛法廣作佛事乃至入於無餘涅槃若一眾生心不滿足我終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如是利益眾生而無我想眾生想有想命想種種想補特伽羅想人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但觀法界眾生界無邊際法空法無所有法無相法無體法無處法無依法無作法作是觀時不見自身不見施物不見受者不見福田不見業不見報不見果不見大果不見小果爾時菩薩觀去來今一切眾生所受之身尋即壞滅便作是念奇哉眾生愚癡無智於生死內受無數身危脆不停速歸壞滅若已壞滅若今壞滅若當壞滅而不能以不堅固身求堅固身我當盡學諸佛所學證一切智知一切法為諸眾生說三世平等隨順寂靜不壞法性令其永得安隱快樂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一歡喜行。
  【論】第一歡喜行中檀波羅蜜為體有四十三行經分為五段一佛子何等為歡喜行已下至令一切眾生歡喜愛樂有九行半經明行檀波羅蜜學佛所修行分二隨諸方土有貧乏處已下至不違一切眾生之心有十行半經明此位菩薩見貧乏之處誓願生彼富貴家悉捨資財及以身命饒益分三又作如是念已下至三藐三菩提有八行半經明菩薩於飢餓劫中作廣大身捨之濟乏四菩薩如是已下至不見大果不見小果有六行半經明知真無想分補特伽羅想此曰數數取趣摩納婆想者此曰少年亦曰儒童意云不分別善惡老少悉皆施與五從爾時菩薩觀去來今已下至第一歡喜行有七行半經明觀眾生不堅自求堅固身令永安隱分。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饒益行此菩薩護持淨戒於色聲香味觸心無所著亦為眾生如是宣說不求威勢不求種族不求富饒不求色相不求王位如是一切皆無所著但堅持淨戒作如是念我持淨戒必當捨離一切纏縛貪求熱惱諸難逼迫毀謗亂濁得佛所讚平等正法佛子菩薩如是持淨戒時於一日中假使無數百千億那由他諸大惡魔詣菩薩所一一各將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天女皆於五欲善行方便端正姝麗傾惑人心執持種種珍翫之具欲來惑亂菩薩道意爾時菩薩作如是念此五欲者是障道法乃至障礙無上菩提是故不生一念欲想心淨如佛唯除方便教化眾生而不捨於一切智心佛子菩薩不以欲因緣故惱一眾生寧捨身命而終不作惱眾生事菩薩自得見佛已來未曾心生一念欲想何況從事若或從事無有是處爾時菩薩但作是念一切眾生於長夜中想念五欲趣向五欲貪著五欲其心決定躭染沈溺隨其流轉不得自在我今應當令此諸魔及諸天女一切眾生住無上戒住淨戒已於一切智心無退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入於無餘涅槃何以故此是我等所應作業應隨諸佛如是修學作是學已離諸惡行計我無知以智入於一切佛法為眾生說令除顛倒然知不離眾生有顛倒不離顛倒有眾生不於顛倒內有眾生不於眾生內有顛倒亦非顛倒是眾生亦非眾生是顛倒顛倒非內法顛倒非外法眾生非內法眾生非外法一切諸法虗妄不實速起速滅無有堅固如夢如影如幻如化誑惑愚夫如是解者即能覺了一切諸行通達生死及與涅槃證佛菩提自得度令他得度自解脫令他解脫自調伏令他調伏自寂靜令他寂靜自安隱令他安隱自離垢令他離垢自清淨令他清淨自涅槃令他涅槃自快樂令他快樂佛子此菩薩復作是念我當隨順一切如來離一切世間行具一切諸佛法住無上平等處等觀眾生明達境界離諸過失斷諸分別捨諸執著善巧出離心恒安住無上無說無依無動無量無邊無盡無色甚深智慧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饒益行。
  【論】第二饒益行中以戒波羅蜜為體有四十二行經分為五段一佛子何等為菩薩饒益行已下至得佛所讚平等正法有六行半經明於五塵境界不著分二佛子菩薩如是持淨戒時已下至一切智心有八行經明魔將天女不能惑亂分三佛子已下至無餘涅槃有八行半經明菩薩不以五欲惱眾生分四何以故已下至令他快樂有十三行半經明善自調伏方能說法令他得樂分五佛子已下至饒益行有六行經明得離世間行入甚深智慧分。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無違逆行此菩薩常修忍法謙下恭敬不自害不他害不兩害不自取不他取不兩取不自著不他著不兩著亦不貪求名聞利養但作是念我當常為眾生說法令離一切惡斷貪瞋癡憍慢覆藏慳嫉諂誑令恒安住忍辱柔和佛子菩薩成就如是忍法假使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眾生來至其所一一眾生化作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口一一口出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語所謂不可喜語非善法語不悅意語不可愛語非仁賢語非聖智語非聖相應語非聖親近語深可厭惡語不堪聽聞語以是言辭毀辱菩薩又此眾生一一各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手一一手各執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器仗逼害菩薩如是經於阿僧祇劫曾無休息菩薩遭此極大楚毒身毛皆豎命將欲斷作是念言我因是苦心若動亂則自不調伏自不守護自不明了自不修習自不正定自不寂靜自不愛惜自生執著何能令他心得清淨菩薩爾時復作是念我從無始劫住於生死受諸苦惱如是思惟重自勸勵令心清淨而得歡喜善自調攝自能安住於佛法中亦令眾生同得此法復更思惟此身空寂無我我所無有真實性空無二若苦若樂皆無所有諸法空故我當解了廣為人說令諸眾生滅除此見是故我今雖遭苦毒應當忍受為慈念眾生故饒益眾生故安樂眾生故憐愍眾生故攝受眾生故不捨眾生故自得覺悟故令他覺悟故心不退轉故趣向佛道故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無違逆行。
  【論】第三無違逆行以忍波羅蜜為體有三十行經分為三段一佛子已下至忍辱柔和有五行半經明不害自他忍辱柔和分二佛子已下至令他心得清淨有十三行半經明菩薩身語加害堪忍分三菩薩爾時已下至無違逆行有十行半經明菩薩觀空成忍分。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無屈撓行此菩薩修諸精進所謂第一精進大精進勝精進殊勝精進最勝精進最妙精進上精進無上精進無等精進普徧精進性無三毒性無憍慢性不覆藏性不慳嫉性無諂誑性自慚媿終不為惱一眾生故而行精進但為斷一切煩惱故而行精進但為拔一切惑本故而行精進但為除一切習氣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界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煩惱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心樂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境界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諸根勝劣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心行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法界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佛法根本性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佛法平等性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三世平等性故而行精進但為得一切佛法智光明故而行精進但為證一切佛法智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佛法一實相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佛法無邊際故而行精進但為得一切佛法廣大決定善巧智故而行精進但為得分別演說一切佛法句義智故而行精進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精進行已設有人言汝頗能為無數世界所有眾生以一一眾生故於阿鼻地獄經無數劫備受眾苦令彼眾生一一得值無數諸佛出興於世以見佛故具受眾樂乃至入於無餘涅槃汝乃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能爾不耶答言我能設復有人作如是言有無量阿僧祇大海汝當以一毛端滴之令盡有無量阿僧祇世界盡末為塵彼滴及塵一一數之悉知其數為眾生故經爾許劫於念念中受苦不斷菩薩行不以聞此語故而生一念悔恨之心但更增上歡喜踊躍深自慶幸得大善利以我力故令彼眾生永脫諸苦菩薩以此所行方便於一切世界中令一切眾生乃至究竟無餘涅槃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無屈撓行。
  【論】第四無屈撓行以精進波羅蜜為體有三十七行半經分為三段一佛子已下至一切佛法句義故而行精進有二十二行半經明菩薩不求世利為求佛一切智故行精進分二佛子菩薩摩訶薩已下至答言我能有六行經明菩薩為眾生入地獄受苦無辭勞分三設復有人已下至無屈撓行有八行半經明菩薩為饒益眾生故多劫受苦不辭勞分。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離癡亂行此菩薩成就正念心無散亂堅固不動最上清淨廣大無量無有迷惑以是正念故善解世間一切語言能持出世諸法言說所謂能持色法非色法言說能持建立色自性言說乃至能持建立受想行識自性言說心無癡亂於世間中死此生彼心無癡亂入胎出胎心無癡亂發菩提意心無癡亂事善知識心無癡亂勤修佛法心無癡亂覺知魔事心無癡亂離諸魔業心無癡亂於不可說劫修菩薩行心無癡亂此菩薩成就如是無量正念於無量阿僧祇劫中從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聽聞正法所謂甚深法廣大法莊嚴法種種莊嚴法演說種種名句文身法菩薩莊嚴法佛神力光明無上法正希望決定解清淨法不著一切世間法分別一切世間法甚廣大法離癡翳照了一切眾生法一切世間共法不共法菩薩智無上法一切智自在法菩薩聽聞如是法已經阿僧祇劫不忘不失心常憶念無有間斷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於無量劫修諸行時終不惱亂一眾生令失正念不壞正法不斷善根心常增長廣大智故復次此菩薩摩訶薩種種音聲不能惑亂所謂高大聲麤濁聲極令人恐怖聲悅意聲不悅意聲諠亂耳識聲沮壞六根聲此菩薩聞如是等無量無數好惡音聲假使充滿阿僧祇世界未曾一念心有散亂所謂正念不亂境界不亂三昧不亂入甚深法不亂行菩提行不亂發菩提心不亂憶念諸佛不亂觀真實法不亂化眾生智不亂淨眾生智不亂決了甚深義不亂不作惡業故無惡業障不起煩惱故無煩惱障不輕慢法故無有慢法障不誹謗正法故無有報障佛子如上所說如是等聲一一充滿阿僧祇世界於無量無數劫未曾斷絕悉能壞亂眾生身心一切諸根而不能壞此菩薩心菩薩入三昧中住於聖法思惟觀察一切音聲善知音聲生住滅相善知音聲生住滅性如是聞已不生於貪不起於瞋不失於念善取其相而不染著知一切聲皆無所有實不可得無有作者亦無本際與法界等無有差別菩薩如是成就寂靜身語意行至一切智永不退轉善入一切諸禪定門知諸三昧同一體性了一切法無有邊際得一切法真實智慧得離音聲甚深三昧得阿僧祇諸三昧門增長無量廣大悲心是時菩薩於一念中得無數百千三昧聞如是聲心不惑亂令其三昧漸更增廣作如是念我當令一切眾生安住無上清淨念中於一切智得不退轉究竟成就無餘涅槃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離癡亂行。
  【論】第五離癡亂行以禪波羅蜜為體有四十九行經分為六段一佛子已下至修菩薩行心無癡亂有十行經明以正念隨於生死中利生無亂分二此菩薩已下至心常憶念無有間斷有九行經明菩薩聞持正念不亂分三何以故已下至未曾一念心有散亂有七行半經明以正念於好惡音聲無散亂分四所謂正念不亂已下至而不能壞此菩薩心有八行半經明聞法及利生無餘障分五菩薩入三昧中已下至等無差別有五行經明觀聲無體堪忍分六菩薩如是成就寂靜身語意行已下至離癡亂行有九行經明身口意淨堪入諸法不離一性分。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七


  音切



  (古暗切)。


  (奴巧切)。


  (時艷切)。


  (力為切)。


  (取藏切)。


  (北浪切)。


  (昌朱切)。


  (去其切)。


  (伐音)。


  (祖勞切)。


  (臣庾切)。


  (苦含切)。


  (疾音)。


  (方尾切)。


  (烏本切)。


  (五貫切)。


  (乎刀切)。


  (胡卦切)。


  (七宰切)。


  (古案切)。


  (伐音)。


  (而兗切)。


  (於計切)。


  (良刃切)。


  (如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八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餘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善現行此菩薩身業清淨語業清淨意業清淨住無所得示無所得身語意業能知三業皆無所有無虗妄故無有繫縛凡所示現無性無依住如實心知無量心自性知一切法自性無得無相甚深難入住於正位真如法性方便出生而無業報不生不滅住涅槃界住寂靜性住於真實無性之性言語道斷超諸世間無有所依入離分別無縛著法入最勝智真實之法入非諸世間所能了知出世間法此是菩薩善巧方便示現生相佛子此菩薩作如是念一切眾生無性為性一切諸法無為為性一切國土無相為相一切三世唯是言說一切言說於諸法中無有依處一切諸法於言說中亦無依處菩薩如是解一切法皆悉甚深一切世間皆悉寂靜一切佛法無所增益佛法不異世間法世間法不異佛法佛法世間法無有雜亂亦無差別了知法界體性平等普入三世永不捨離大菩提心恒不退轉化眾生心轉更增長大慈悲心與一切眾生作所依處菩薩爾時復作是念我不成熟眾生誰當成熟我不調伏眾生誰當調伏我不教化眾生誰當教化我不覺悟眾生誰當覺悟我不清淨眾生誰當清淨此我所宜我所應作復作是念若我自解此甚深法唯我一人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獨得解脫而諸眾生盲冥無目入大險道為諸煩惱之所纏縛如重病人恒受苦痛處貪愛獄不能自出不離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界不能滅苦不捨惡業常處癡闇不見真實輪迴生死無得出離住於八難眾垢所著種種煩惱覆障其心邪見所迷不行正道菩薩如是觀諸眾生作是念言若此眾生未成熟未調伏捨而取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所不應我當先化眾生於不可說不可說劫行菩薩行未成熟者先令成熟未調伏者先令調伏是菩薩住此行時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乾闥婆阿脩羅等若有得見暫同住止恭敬尊重承事供養及暫耳聞一經心者如是所作悉不唐捐必定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六善現行。
  【論】第六善現行以般若波羅蜜為體有四十行半經分為四段一佛子已下至方便現生相有十行半經明知生之無性示現方便現生分二佛子已下至與一切眾生作所依處有十行經明菩薩達心境一切法無性無依而教化眾生與作依處分三菩薩爾時已下至不行正道有十一行經明念度眾生分四菩薩如是觀諸眾生已下至善現行有九行經明度眾生未盡不取自證涅槃分。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無著行佛子此菩薩以無著心於念念中能入阿僧祇世界嚴淨阿僧祇世界於諸世界心無所著往詣阿僧祇諸如來所恭敬禮拜承事供養以阿僧祇華阿僧祇香阿僧祇鬘阿僧祇塗香粖香衣服珍寶幢幡妙蓋諸莊嚴具各阿僧祇以用供養如是供養為究竟無作法故為住不思議法故於念念中見無數佛於諸佛所心無所著於諸佛剎亦無所著於佛相好亦無所著見佛光明聽佛說法亦無所著於十方世界及佛菩薩所有眾會亦無所著聽佛法已心生歡喜志力廣大能攝能行諸菩薩行然於佛法亦無所著此菩薩於不可說劫見不可說佛出興於世一一佛所承事供養皆悉盡於不可說劫心無厭足見佛聞法及見菩薩眾會莊嚴皆無所著見不淨世界亦無憎惡何以故此菩薩如諸佛法而觀察故諸佛法中無垢無淨無闇無明無異無一無實無妄無安隱無險難無正道無邪道菩薩如是深入法界教化眾生而於眾生不生執著受持諸法而於諸法不生執著發菩提心住於佛住而於佛住不生執著雖有言說而於言說心無所著入眾生趣於眾生趣心無所著了知三昧能入能住而於三昧心無所著往詣無量諸佛國土若入若見若於中住而於佛土心無所著捨去之時亦無顧戀菩薩摩訶薩以能如是無所著故於佛法中心無障礙了佛菩提證法毗尼住佛正教修菩薩行住菩薩心思惟菩薩解脫之法於菩薩住處心無所染於菩薩所行亦無所著淨菩薩道受菩薩記得受記已作如是念凡夫愚癡無知無見無信無解無聰敏行頑嚚貪著流轉生死不求見佛不隨明導不信調御迷誤失錯入於險道不敬十力王不知菩薩恩戀著住處聞諸法空心大驚怖遠離正法住於邪法捨夷坦道入險難道棄背佛意隨逐魔意於諸有中堅執不捨菩薩如是觀諸眾生增長大悲生諸善根而無所著菩薩爾時復作是念我當為一眾生於十方世界一一國土經不可說不可說劫教化成熟如為一眾生為一切眾生皆亦如是終不以此而生疲厭捨而餘去又以毛端徧量法界於一毛端處盡不可說不可說劫教化調伏一切眾生如一毛端處一一毛端處皆亦如是乃至不於一彈指頃執著於我起我我所想於一一毛端處盡未來劫修菩薩行不著身不著法不著念不著願不著三昧不著觀察不著寂定不著境界不著教化調伏眾生亦復不著入於法界何以故菩薩作是念我應觀一切法界如幻諸佛如影菩薩行如夢佛說法如響一切世間如化業報所持故差別身如幻行力所起故一切眾生如心種種雜染故一切法如實際不可變異故又作是念我當盡虗空徧法界於十方國土中行菩薩行念念明達一切佛法正念現前無所取著菩薩如是觀身無我見佛無礙為化眾生演說諸法令於佛法發生無量歡喜淨信救護一切心無疲厭無疲厭故於一切世界若有眾生未成就未調伏處悉詣於彼方便化度其中眾生種種音聲種種諸業種種取著種種施設種種和合種種流轉種種所作種種境界種種生種種歿以大誓願安住其中而教化之不令其心有動有退亦不一念生染著想何以故得無所著無所依故自利利他清淨滿足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七無著行。
  【論】第七無著行以方便波羅蜜為體有六十五行經分為六段一佛子已下至然於佛法亦無所著有十二行半經明菩薩嚴淨佛剎供養諸佛心無所著分二此菩薩已下至能如是無所著故有十五行經明菩薩供佛無厭處事法而常行中無所著分三於佛法中心無障礙已下至諸善根而無所著有十一行經明觀眾生苦長自大悲分四菩薩爾時已下至何以故有十行半經明菩薩常住生死教化眾生無著分五菩薩作是念已下至心無疲厭有九行經明教化眾生觀法如幻分六無疲厭故已下至無著行有七行半經明菩薩見未調伏眾生而往彼生分。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難得行此菩薩成就難得善根難伏善根最勝善根不可壞善根無能過善根不思議善根無盡善根自在力善根大威德善根與一切佛同一性善根此菩薩修諸行時於佛法中得最勝解於佛菩提得廣大解於菩薩願未曾休息盡一切劫心無疲倦於一切苦不生厭離一切眾魔所不能動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具行一切菩薩苦行修菩薩行精勤匪懈於大乘願恒不退轉是菩薩安住此難得行已於念念中能轉阿僧祇劫生死而不捨菩薩大願若有眾生承事供養乃至見聞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此菩薩雖了眾生非有而不捨一切眾生界譬如船師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而能運渡此岸眾生至於彼岸以往返無休息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亦復不住生死中流而能運渡此岸眾生置於彼岸安隱無畏無憂惱處亦不於眾生數而有所著不捨一眾生著多眾生不捨多眾生著一眾生不增眾生界不減眾生界不生眾生界不滅眾生界不盡眾生界不長眾生界不分別眾生界不二眾生界何以故菩薩深入眾生界如法界眾生界法界無有二無二法中無增無減無生無滅無有無無無取無依無著無二何以故菩薩了一切法法界無二故菩薩如是以善方便入深法界住於無相以清淨相莊嚴其身了法無性而能分別一切法相不取眾生而能了知眾生之數不著世界而現身佛剎不分別法而善入佛法深達義理而廣演言教了一切法離欲真際而不斷菩薩道不退菩薩行常勤修習無盡之行自在入於清淨法界譬如鑽木以出於火火事無量而火不滅菩薩如是化眾生事無有窮盡而在世間常住不滅非究竟非不究竟非取非不取非依非無依非世法非佛法非凡夫非得果菩薩成就如是難得心修菩薩行時不說二乘法不說佛法不說世間不說世間法不說眾生不說無眾生不說垢不說淨何以故菩薩知一切法無染無取不轉不退故菩薩於如是寂滅微妙甚深最勝法中修行時亦不生念我現修此行已修此行當修此行不著蘊界處內世間外世間內外世間所起大願諸波羅蜜及一切法皆無所著何以故法界中無有法名向聲聞乘向獨覺乘無有法名向菩薩乘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法名向凡夫界無有法名向染向淨向生死向涅槃何以故諸法無二無不二故譬如虗空於十方中若去來今求不可得然非無虗空菩薩如是觀一切法皆不可得然非無一切法如實無異不失所作普示修行菩薩諸行不捨大願調伏眾生轉正法輪不壞因果亦不違於平等妙法普與三世諸如來等不斷佛種不壞實相深入於法辯才無盡聞法不著至法淵底善能開演心無所畏不捨佛住不違世法普現世間而不著世間菩薩如是成就難得智慧心修習諸行於三惡趣拔出眾生教化調伏安置三世諸佛道中令不動搖復作是念世間眾生不知恩報更相讎對邪見執著迷惑顛倒愚癡無智無有信心隨逐惡友起諸惡慧貪愛無明種種煩惱皆悉充滿是我所修菩薩行處設有知恩聰明慧解及善知識充滿世間我不於中修菩薩行何以故我於眾生無所適莫無所冀望乃至不求一縷一毫及以一字讚美之言盡未來劫修菩薩行未曾一念自為於己但欲度脫一切眾生令其清淨永得出離何以故於眾生中為明導者法應如是不取不求但為眾生修菩薩道令其得至安隱彼岸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難得行。
  【論】第八難得行以願波羅蜜為體有七十行經分為六段一佛子已下至一性善根有四行經明此位中十善根分二此菩薩已下至得不退轉有八行半經明處苦無疲厭分三此菩薩了眾生非有已下至何以故有十行經明不捨不著眾生界分四菩薩深入眾生界已下至非得果有十三行半經明菩薩入眾生界不著而亦不廢常在世間現身度眾生分五菩薩成就如是已下至不著世間有十九行半經明不說而說法自在分六菩薩如是已下至第八難得行有十四行半經明行菩薩行不求果報分。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善法行此菩薩為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等作清涼法池攝持正法不斷佛種得清淨光明陀羅尼故說法授記辯才無盡得具足義陀羅尼故義辯無盡得覺悟實法陀羅尼故法辯無盡得訓釋言詞陀羅尼故詞辯無盡得無邊文句無盡義無礙門陀羅尼故無礙辯無盡得佛灌頂陀羅尼灌其頂故歡喜辯無盡得不由他悟陀羅尼門故光明辯無盡得同辯陀羅尼門故同辯無盡得種種義身句身文身中訓釋陀羅尼門故訓釋辯無盡得無邊旋陀羅尼故無邊辯無盡此菩薩大悲堅固普攝眾生於三千大千世界變身金色施作佛事隨諸眾生根性欲樂以廣長舌於一音中現無量音應時說法皆令歡喜假使有不可說種種業報無數眾生共會一處其會廣大充滿不可說世界菩薩於彼眾會中坐是中眾生一一皆有不可說阿僧祇口一一口能出百千億那由他音同時發聲各別言詞各別所問菩薩於一念中悉能領受皆為詶對令除疑惑如一眾會中於不可說眾會中悉亦如是復次假使一毛端處念念出不可說不可說道場眾會一切毛端處皆亦如是盡未來劫彼劫可盡眾會無盡是諸眾會於念念中以各別言辭各別所問菩薩於一念中悉能領受無怖無怯無疑無謬而作是念設一切眾生以如是語業俱來問我我為說法無斷無盡皆令歡喜住於善道復令善解一切言辭能為眾生說種種法而於言語無所分別假使不可說不可說種種言辭而來問難一念悉領一音咸答普使開悟無有遺餘以得一切智灌頂故以得無礙藏故以得一切法圓滿光明故具足一切智智故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安住善法行已能自清淨亦能以無所著方便而普饒益一切眾生不見有眾生得出離者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乃至於不可說三千大千世界變身金色妙音具足於一切法無所障礙而作佛事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成就十種身所謂入無邊法界非趣身滅一切世間故入無邊法界諸趣身生一切世間故不生身住無生平等法故不滅身一切滅言說不可得故不實身得如實故不妄身隨應現故不遷身離死此生彼故不壞身法界性無壞故一相身三世語言道斷故無相身善能觀察法相故菩薩成就如是十種身為一切眾生舍長養一切善根故為一切眾生救令其得大安隱故為一切眾生歸與其作大依處故為一切眾生導令得無上出離故為一切眾生師令入真實法中故為一切眾生燈令其明見業報故為一切眾生光令照甚深妙法故為一切三世炬令其曉悟實法故為一切世間照令入光明地中故為一切諸趣明示現如來自在故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善法行菩薩安住此行為一切眾生作清涼法池能盡一切佛法源故。
  【論】第九善法行以力波羅蜜為體於此段中分為五段一佛子已下至旋陀羅尼辯無盡有十二行經明十無盡辯分二此菩薩已下至悉亦如是有九行半經明大千界現身成佛辯才無礙分三復次已下至而作佛事有十六行半經明於一毛端處道場無盡一切毛端處及不可說三千界示身成佛分四佛子此菩薩已下至善能觀察法相故有六行半經明十種自在身分五菩薩成就如是十種身已下至一切佛法源故有十行半經明與一切眾生所為依處分。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真實行此菩薩成就第一誠諦之語如說能行如行能說此菩薩學三世諸佛真實語入三世諸佛種性與三世諸佛善根同等得三世諸佛無二語隨如來學智慧成就此菩薩成就知眾生是處非處智去來現在業報智諸根利鈍智種種界智種種解智一切至處道智諸禪解脫三昧垢淨起時非時智一切世界宿住隨念智天眼智漏盡智而不捨一切菩薩行何以故欲教化一切眾生悉令清淨故此菩薩復生如是增上心若我不令一切眾生住無上解脫道而我先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則違我本願是所不應是故要當先令一切眾生得無上菩提無餘涅槃然後成佛何以故非眾生請我發心我自為眾生作不請之友欲先令一切眾生滿足善根成一切智是故我為最勝不著一切世間故我為最上住無上調御地故我為離翳解眾生無際故我為已辦本願成就故我為善變化菩薩功德莊嚴故我為善依怙三世諸佛攝受故此菩薩摩訶薩不捨本願故得入無上智慧莊嚴利益眾生悉令滿足隨本誓願皆得究竟於一切法中智慧自在令一切眾生普得清淨念念徧遊十方世界念念普詣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國土念念悉見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及佛莊嚴清淨國土示現如來自在神力普徧法界虗空界此菩薩現無量身普入世間而無所依於其身中現一切剎一切眾生一切諸法一切諸佛此菩薩知眾生種種想種種欲種種解種種業報種種善根隨其所應為現其身而調伏之觀諸菩薩如幻一切法如化佛出世如影一切世間如夢得義身文身無盡藏正念自在決定了知一切諸法智慧最勝入一切三昧真實相住一性無二地菩薩摩訶薩以諸眾生皆著於二安住大悲修行如是寂滅之法得佛十力入因陀羅網法界成就如來無礙解脫人中雄猛大師子吼得無所畏能轉無礙清淨法輪得智慧解脫了知一切世間境界絕生死迴流入智慧大海為一切眾生護持三世諸佛正法到一切佛法海實相源底菩薩住此真實行已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阿脩羅等有親近者皆令開悟歡喜清淨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十真實行。
  【論】第十真實行以智波羅蜜為體於此段中分為三段一佛子已下至悉令清淨故有十行經明此位菩薩學三世諸佛誠實身語智得佛十種智分二此菩薩復生如是增上心已下至法界虗空界有十六行半經明以願力教化眾生不取菩提分三此菩薩已下至第十真實行可十七行經明身含眾剎知根利生自在分。
  【經】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所謂動徧動等徧動起徧起等徧起踴徧踴等徧踴震徧震等徧震吼徧吼等徧吼擊徧擊等徧擊雨天妙華天香天末香天鬘天衣天寶天莊嚴具奏天樂音放天光明演暢諸天微妙音聲如此世界夜摩天宮說十行法所現神變十方世界悉亦如是復以佛神力故十方各過十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十萬佛剎微塵數菩薩俱來詣此土充滿十方語功德林菩薩言佛子善哉善哉善能演說諸菩薩行我等一切同名功德林所住世界皆名功德幢彼土如來同名普功德我等佛所亦說此法眾會眷屬言辭義理悉亦如是無有增減佛子我等皆承佛神力來入此會為汝作證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論】已下動地興供分中有十五行經義分為三段一爾時已下至天微妙音聲有五行半經明動地興供分二如此世界已下至悉亦如是有一行半經明都結十方同然分三復以佛神力故已下至十方世界悉亦如是有八行經明十方功德林菩薩來集作證分如十方十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十萬佛剎微塵數菩薩皆名功德林者為明十行徧周故佛號普功德者為明此十行徧周即功德徧周即是此位之中所得之果以行徧周所招功德故佛號普功德舉十方各過十萬佛剎微塵為數者明智所達法亦明行門之量廣大即佛果功德廣大已上十行約十波羅蜜為昇進經自具分明不煩更釋如是十行總是一時一念無前後之行門莫作前後延促之見皆須約法界智體用成進修之門。
  【經】爾時功德林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一切眾會暨于法界欲令佛種性不斷故欲令菩薩種性清淨故欲令願種性不退轉故欲令行種性常相續故欲令三世種性悉平等故欲攝三世一切佛種性故欲開演所種諸善根故欲觀察一切諸根故欲解煩惱習氣心行所作故欲照了一切佛菩提故而說頌言。
  【論】如說頌歎法中有七行經明十種種性不斷故以頌重申如暨于法界者暨者及也云及于法界也。
  【經】
  一心敬禮十力尊  離垢清淨無礙見  境界深遠無倫疋  住如虗空道中者  過去人中諸最勝  功德無量無所著  勇猛第一無等倫  彼離塵者行斯道  現在十方諸國土  善能開演第一義  離諸過惡最清淨  彼無依者行斯道  未來所有人師子  周徧遊行於法界  已發諸佛大悲心  彼饒益者行斯道  三世所有無比尊  自然除滅愚癡闇  於一切法皆平等  彼大力人行此道  普見無量無邊界  一切諸有及諸趣  見已其心不分別  彼無動者行斯道  法界所有皆明了  於第一義最清淨  永破瞋慢及愚癡  彼功德者行斯道  於諸眾生善分別  悉入法界真實性  自然覺悟不由他  彼等空者行斯道  盡空所有諸國土  悉往說法廣開喻  所說清淨無能壞  彼勝牟尼行此道  具足堅固不退轉  成就尊重最勝法  願力無盡到彼岸  彼善修者所行道  無量無邊一切地  廣大甚深妙境界  悉能知見靡有遺  彼論師子所行道  一切句義皆明了  所有異論悉摧伏  於法決定無所疑  彼大牟尼行此道  遠離世間諸過患  普與眾生安隱樂  能為無等大導師  彼勝德者行斯道  恒以無畏施眾生  普令一切皆欣慶  其心清淨離染濁  彼無等者行斯道  意業清淨極調善  離諸戲論無口過  威光圓滿眾所欽  彼最勝者行斯道  入真實義到彼岸  住功德處心永寂  諸佛護念恒不忘  彼滅有者行斯道  遠離於我無惱害  恒以大音宣正法  十方國土靡不周  彼絕譬者行斯道  檀波羅蜜已成滿  百福相好所莊嚴  眾生見者皆欣悅  彼最勝慧行斯道  智地甚深難可入  能以妙慧善安住  其心究竟不動搖  彼堅固行行斯道  法界所有悉能入  隨所入處咸究竟  神通自在靡不該  彼法光明行此道  諸無等等大牟尼  勤修三昧無二相  心常在定樂寂靜  彼普見者行斯道  微細廣大諸國土  更相涉入各差別  如其境界悉了知  彼智山王行此道  意常明潔離諸垢  於三界中無所著  護持眾戒到彼岸  此淨心者行斯道  智慧無邊不可說  普徧法界虗空界  善能修學住其中  彼金剛慧行斯道  三世一切佛境界  智慧善入悉周徧  未嘗暫起疲厭心  彼最勝者行斯道  善能分別十力法  了知一切至處道  身業無礙得自在  彼功德身行此道  十方無量無邊界  所有一切諸眾生  我皆救護而不捨  彼無畏者行斯道  於諸佛法勤修習  心常精進不懈倦  淨治一切諸世間  彼大龍王行此道  了知眾生根不同  欲解無量各差別  種種諸界皆明達  此普入者行斯道  十方世界無量剎  悉往受生無有數  未曾一念生疲厭  彼歡喜者行斯道  普放無量光別網  照耀一切諸世間  其光所照入法性  此善慧者行斯道  震動十方諸國土  無量億數那由他  不令眾生有驚怖  此利世者所行道  善解一切語言法  問難詶對悉究竟  聰哲辯慧靡不知  此無畏者所行道  善解覆仰諸國土  分別思惟得究竟  悉使住於無盡地  此勝慧者所行道  功德無量那由他  為求佛道皆修習  於其一切到彼岸  此無盡行所行道  超出世間大論師  辯才第一師子吼  普使羣生到彼岸  此淨心者所行道  諸佛灌頂第一法  已得此法灌其頂  心恒安住正法門  彼廣大心行此道  一切眾生無量別  了達其心悉周徧  決定護持佛法藏  彼如須彌行此道  能於一一語言中  普為示現無量音  令彼眾生隨類解  此無礙見行斯道  一切文字語言法  智皆善入不分別  住於真實境界中  此見性者所行道  安住甚深大法海  善能印定一切法  了法無相真實門  此見實者所行道  一一佛土皆往詣  盡於無量無邊劫  觀察思惟靡暫停  此匪懈者所行道  無量無數諸如來  種種名號各不同  於一毛端悉明見  此淨福者所行道  一毛端處見諸佛  其數無量不可說  一切法界悉亦然  彼諸佛子行斯道  無量無邊無數劫  於一念中悉明見  知其脩促無定相  此解脫行所行道  能令見者無空過  皆於佛法種因緣  而於所作心無著  彼諸最勝所行道  那由他劫常遇佛  終不一念生疲厭  其心歡喜轉更增  此不空見所行道  盡於無量無邊劫  觀察一切眾生界  未曾見有一眾生  此堅固士所行道  修習無邊福智藏  普作清涼功德池  利益一切諸羣生  彼第一人行此道  法界所有諸品類  普徧虗空無數量  了彼皆依言說住  此師子吼所行道  能於一一三昧中  普入無數諸三昧  悉至法門幽奧處  此月輪者行斯道  忍力勤修到彼岸  能忍最勝寂滅法  其心平等不動搖  此無邊智所行道  於一世界一坐處  其身不動恒寂然  而於一切普現身  彼無邊身行此道  無量無邊諸國土  悉令共入一塵中  普得包容無障礙  彼無邊思行此道  了達是處及非處  於諸力處普能入  成就如來最上力  彼第一力所行道  過去未來現在世  無量無邊諸業報  恒以智慧悉了知  此達解者所行道  了達世間時非時  如應調伏諸眾生  悉順其宜而不失  此善了者所行道  善守身語及意業  恒令依法而修行  離諸取著降眾魔  此智心者所行道  於諸法中得善巧  能入真如平等處  辯才宣說無有窮  此佛行者所行道  陀羅尼門已圓滿  善能安住無礙藏  於諸法界悉通達  此深入者所行道  三世所有一切佛  悉與等心同智慧  一性一相無有殊  此無礙種所行道  已抉一切愚癡膜  深入廣大智慧海  普施眾生清淨眼  此有目者所行道  已具一切諸導師  平等神通無二行  獲於如來自在力  此善修者所行道  徧遊一切諸世間  普雨無邊妙法雨  悉令於義得決了  此法雲者所行道  能於佛智及解脫  深生淨信永不退  以信而生智慧根  此善學者所行道  能於一念悉了知  一切眾生無有餘  了彼眾生心自性  達無性者所行道  法界一切諸國土  悉能化往無有數  其身最妙絕等倫  此無比行所行道  佛剎無邊無有數  無量諸佛在其中  菩薩於彼悉現前  親近供養生尊重  菩薩能以獨一身  入於三昧而寂定  令見其身無有數  一一皆從三昧起  菩薩所住最深妙  所行所作超戲論  其心清淨常悅樂  能令眾生悉歡喜  諸根方便各差別  能以智慧悉明見  而了諸根無所依  調難調者所行道  能以方便巧分別  於一切法得自在  十方世界各不同  悉在其中作佛事  諸根微妙行亦然  能為眾生廣說法  誰其聞者不欣慶  此等虗空所行道  智眼清淨無與等  於一切法悉明見  如是智慧巧分別  此無等者所行道  所有無盡廣大福  一切修行使究竟  令諸眾生悉清淨  此無比者所行道  普勸修成助道法  悉令得住方便地  度脫眾生無有數  未曾暫起眾生想  一切機緣悉觀察  先護彼意令無諍  普示眾生安隱處  此方便者所行道  成就最上第一智  具足無量無邊智  於諸四眾無所畏  此方便智所行道  一切世界及諸法  悉能徧入得自在  亦入一切眾會中  度脫羣生無有數  十方一切國土中  擊大法鼓悟羣生  為法施主最無上  此不滅者所行道  一身結跏而正坐  充滿十方無量剎  而令其身不迫隘  此法身者所行道  能於一義一文中  演說無量無邊法  而其邊際不可得  此無邊智所行道  於佛解脫善修學  得佛智慧無障礙  成就無畏為世雄  此方便者所行道  了知十方世界海  亦知一切佛剎海  智海法海悉了知  眾生見者咸欣慶  或現入胎及初生  或現道場成正覺  如是皆令世間見  此無邊者所行道  無量億數國土中  示現其身入涅槃  實不捨願歸寂滅  此雄論者所行道  堅固微密一妙身  與佛平等無差別  隨諸眾生各異見  一實身者所行道  法界平等無差別  具足無量無邊義  樂觀一相心不移  三世智者所行道  於諸眾生及佛法  建立加持悉究竟  所有持力同於佛  最上持者行斯道  神足無礙猶如佛  天眼無礙最清淨  耳根無礙善聽聞  此無礙意所行道  所有神通皆具足  隨其智慧悉成就  善知一切靡所儔  此賢智者所行道  其心正定不搖動  其智廣大無邊際  所有境界皆明達  一切見者所行道  已到一切功德岸  能隨次第度眾生  其心畢竟無厭足  此常勤者所行道  三世所有諸佛法  於此一切咸知見  從於如來種性生  彼諸佛子行斯道  隨順言辭已成就  乖違談論善摧伏  常能趣向佛菩提  無邊慧者所行道  一光照燭無涯限  十方國土悉充徧  普使世間得大明  此破闇者所行道  隨其應現應供養  為現如來清淨身  教化眾生百千億  莊嚴佛剎亦如是  為令眾生出世間  一切妙行皆修習  此行廣大無邊際  云何而有能知者  假使分身不可說  而與法界虗空等  悉共稱揚彼功德  百千萬劫無能盡  菩薩功德無有邊  一切修行皆具足  假使無量無邊佛  於無量劫說不盡  何況世間天及人  一切聲聞及緣覺  能於無量無邊劫  讚歎稱揚得究竟
  【論】如下說頌分中有二百二行頌兩行一頌如文具明。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八


  音切



  (會音)。


  (古故切)。


  (良願切)。


  (五還切)。


  (魚巾切)。


  (倉紅切)。


  (眉允切)。


  (牛故切)。


  (徒干切)。


  (方尾切)。


  (戒音)。


  (力語切)。


  (居利切)。


  (補面切)。


  (詳慈切)。


  (直定切)。


  (勇音)。


  (市流切)。


  (丁力切)。


  (胡弓切)。


  (之列切)。


  (佉今切)。


  (亡悲切)。


  (烏玄切)。


  (於決切)。


  (直由切)。


  (方吠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九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論】將釋此品三門如前一釋品名目者為此說十種藏依法立名可知第二釋品來意者此位已說十種行以此十無盡藏成前十行之法使令無盡成後十迴向之法使令進向令使行門不滯是故此品須來第三長科經意者分為二門一長科經意二隨文釋義一長科經意者於此一品經中大段隨十藏名目總有十一段經其文如下。
  【經】爾時功德林菩薩復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藏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說當說今說何等為十所謂信藏戒藏慚藏愧藏聞藏施藏慧藏念藏持藏辯藏是為十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信藏此菩薩信一切法空信一切法無相信一切法無願信一切法無作信一切法無分別信一切法無所依信一切法不可量信一切法無有上信一切法難超越信一切法無生若菩薩能如是隨順一切法生淨信已聞諸佛法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一切佛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眾生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法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虗空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涅槃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過去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未來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現在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入一切劫不可思議心不怯弱何以故此菩薩於諸佛所一向堅信知佛智慧無邊無盡十方無量諸世界中一一各有無量諸佛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得今得當得已出世今出世當出世已入涅槃今入涅槃當入涅槃彼諸佛智慧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進不退不近不遠無知無捨此菩薩入佛智慧成就無邊無盡信得此信已心不退轉心不襍亂不可破壞無所染著常有根本隨順聖人住如來家護持一切諸佛種性增長一切菩薩信解隨順一切如來善根出生一切諸佛方便是名菩薩摩訶薩信藏菩薩住此信藏則能聞持一切佛法為眾生說皆令開悟。
  【論】第一從初爾時功德林菩薩已下至為眾生說皆令開悟有二十八行半經明正舉十無盡藏名并陳十種信法分於此分中復分為六一爾時功德林已下至是為十有四行經明正說十藏之名分二佛子已下至生淨信已有五行半經明初舉十種信法分三聞諸佛法不可思議已下至何以故有七行半經明聞法生信已於法不怯分四此菩薩已下至無知無捨有五行半經明知一切諸佛出世入涅槃無遠近取捨分五此菩薩入佛智慧已下至一切諸佛方便有四行半經明入此信藏生在佛家順諸佛善根方便分六是名菩薩已下一行半經明總結信成能演法分此信是十行之中位內之信文殊師利覺首等是十信位中信心故。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戒藏此菩薩成就普饒益戒不受戒不住戒無悔恨戒無違諍戒不損惱戒無雜穢戒無貪求戒無過失戒無毀犯戒云何為普饒益戒此菩薩受持淨戒本為利益一切眾生云何為不受戒此菩薩不受行外道諸所有戒但性自精進奉持三世諸佛如來平等淨戒云何為不住戒此菩薩受持戒時心不住欲界不住色界不住無色界何以故不求生彼而持戒故云何為無悔恨戒此菩薩恒得安住無悔恨心何以故不作重罪不行諂詐不破淨戒故云何為無違諍戒此菩薩不非先制不更造立心常隨順向涅槃戒具足受持無所毀犯不以持戒惱他眾生令其生苦但願一切心常歡喜而持於戒云何為不惱害戒此菩薩不因於戒學諸呪術造作方藥惱害眾生但為救護一切眾生而持於戒云何為不雜戒此菩薩不著邊見不持雜戒但觀緣起持出離戒云何為無貪求戒此菩薩不現異相彰已有德但為滿足出離法故而持於戒云何為無過失戒此菩薩不自貢高言我持戒見破戒人亦不輕毀令他媿恥但一其心而持於戒云何為無毀犯戒此菩薩永斷煞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及無義語貪瞋邪見具足受持十種善業菩薩持此無犯戒時作是念言一切眾生毀犯淨戒皆由顛倒唯佛世尊能知眾生以何因緣而生顛倒毀犯淨戒我當成就無上菩提廣為眾生說真實法令離顛倒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戒藏。
  【論】第二佛子何等為菩薩戒藏已下至是名菩薩第二戒藏於中有二十八行半經於此段中復分為三一佛子已下至無毀犯戒有三行半經明正舉十種戒名號分二云何已下至十種善業有二十一行經明正說十種戒之持犯分三菩薩持此至第二戒藏有四行半經明此十行菩薩持戒無毀犯分。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慚藏此菩薩憶念過去所作諸惡而生於慚謂彼菩薩心自念言我無始世來與諸眾生皆悉互作父母兄弟姉妹男女具貪瞋癡憍慢諂誑及餘一切諸煩惱故更相惱害遞相凌奪姦婬傷殺無惡不造一切眾生悉亦如是以諸煩惱備造眾惡是故各各不相恭敬不相尊重不相承順不相謙下不相啟導不相護惜更相煞害互為怨讎自惟我身及諸眾生去來現在行無漸法三世諸佛無不知見今若不斷此無慚行三世諸佛亦當見我我當云何猶行不止甚為不可是故我應專心斷除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廣為眾生說真實法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慚藏。
  【論】第三佛子已下至第三慚藏有十三行半經於此段中復分為二一佛子已下至應專心斷除有十二行經明斷無慚行具於慚行分二有一行半經明具足於慚善為眾生說法分。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愧藏此菩薩自愧昔來於五欲中種種貪求無有厭足因此增長貪恚癡等一切煩惱我今不應復行是事又作是念眾生無智起諸煩惱具行惡法不相恭敬不相尊重乃至展轉互為怨讎如是等惡無不備造造已歡喜追求稱歎盲無慧眼無所知見於母人腹中入胎受生成垢穢身畢竟至於髮白面皺有智慧者觀此但是從婬欲生不淨之法三世諸佛皆悉知見若我於今猶行是事則為欺誑三世諸佛是故我當修行於愧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廣為眾生說真實法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愧藏。
  【論】第四佛子已下至是名菩薩愧藏於中有十二行經於中大意復分為三一佛子已下至復行是事有三行經明自念於五欲境無始長貪求分二又作是念已下至我當修行於愧有七行經明念眾生愚癡為於五欲互為怨讎菩薩知之應自斷分三速成菩提已下一行半經善為眾生說真實法分。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聞藏此菩薩知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無故是事無是事起故是事起是事滅故是事滅是世間法是出世間法是有為法是無為法是有記法是無記法何等為是事有故是事有謂無明有故行有何等為是事無故是事無謂識無故名色無何等為是事起故是事起謂愛起故苦起何等為是事滅故是事滅謂有滅故生滅何等為世間法所謂色受想行識何等為出世間法所謂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何等為有為法所謂欲界色界無色界眾生界何等為無為法所謂虗空涅槃數緣滅非數緣滅緣起法性住何等為有記法謂四聖諦四沙門果四辯四無所畏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何等為無記法謂世間有邊世間無邊世間亦有邊亦無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世間有常世間無常世間亦有常亦無常世間非有常非無常如來滅後有如來滅後無如來滅後亦有亦無如來滅後非有非無我及眾生有我及眾生無我及眾生亦有亦無我及眾生非有非無過去有幾如來般涅槃幾聲聞辟支佛般涅槃未來有幾如來幾聲聞辟支佛幾眾生現在有幾佛住幾聲聞辟支佛住幾眾生住何等如來最先出何等聲聞辟支佛最先出何等眾生最先出何等如來最後出何等聲聞辟支佛最後出何等眾生最後出何法最在初何法最在後世間從何處來去至何所有幾世界成有幾世界壞世界從何處來去至何所何者為生死最初際何者為生死最後際是名無記法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一切眾生於生死中無有多聞不能了知此一切法我當發意持多聞藏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真實法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多聞藏。
  【論】第五佛子已下至多聞藏有三十四行半經明聞藏於此段中復分為三一佛子已下至無記法有四行經明舉十事有無分二何等為是事有已下至是名無記法有二十六行半經明正說十種事有無分初從十二緣說無明有故行有識無故名色無愛起故苦起有滅故生滅此上四事識之與愛皆從無明妄計諸有從生今達有本無即十二緣滅十二緣滅非智有生非智有滅但除其病其智無依無形無為而靈通萬有無思而現無作而成學之者以止觀兩門功終方會此之一辦後之十法總終聖教具陳識相對治異解已下如文具明三菩薩已下四行經明菩薩念諸眾生無多聞慧我求多聞藏廣為說法分。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施藏此菩薩行十種施所謂分減施竭盡施內施外施內外施一切施過去施未來施現在施究竟施佛子云何為菩薩分減施此菩薩稟性仁慈好行慧施若得美味不專自受要與眾生然後方食凡所受物悉亦如是若自食時作是念言我身中有八萬戶蟲依於我住我身充樂彼亦充樂我身飢苦彼亦飢苦我今受此所有飲食願令眾生普得充飽為施彼故而自食之不貪其味復作是念我於長夜愛著其身欲令充飽而受飲食今以此食惠施眾生願我於身永斷貪著是名分減施云何為菩薩竭盡施佛子此菩薩得種種上味飲食香華衣服資生之具若自以受用則安樂延年若輟己施人則窮苦夭命時或有人來作是言汝今所有悉當與我菩薩自念我無始已來以飢餓故喪身無數未曾得有如毫末許饒益眾生而獲善利今我亦當同於往昔而捨其命是故應為饒益眾生隨其所有一切皆捨乃至盡命亦無所恡是名竭盡施云何為菩薩內施佛子此菩薩年方少盛端正美好香華衣服以嚴其身始受灌頂轉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時或有人來白王言大王當知我今衰老身嬰重疾煢獨羸頓死將不久若得王身手足血肉頭目骨髓我之身命必冀存活唯願大王莫更籌量有所顧惜但見慈念以施於我爾時菩薩作是念言今我此身後必當死無一利益宜時疾捨以濟眾生念已施之心無所悔是名內施云何為菩薩外施佛子此菩薩年盛色美眾相具足名華上服而以嚴身始受灌頂轉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時或有人來白王言我今貧窶眾苦逼迫唯願仁慈特垂矜念捨此王位以贍於我我當統領受王福樂爾時菩薩作是念言一切榮盛必當衰歇於衰歇時不能復更饒益眾生我今宜應隨彼所求充滿其意作是念已即便施之而無所悔是名外施云何為菩薩內外施佛子此菩薩如上所說處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時或有人而來白言此轉輪位王處已久我未曾得唯願大王捨之與我并及王身為我臣僕爾時菩薩作是念言我身財寶及以王位悉是無常敗壞之法我今盛壯富有天下乞者現前當以不堅而求堅法作是念已即便施之乃至以身恭勤作役心無所悔是名內外施云何為菩薩一切施佛子此菩薩亦如上說處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時有無量貧窮之人來詣其前而作是言大王名稱周聞十方我等欽風故來至此吾曹今者各有所求願普垂慈令得滿足時諸貧人從彼大王或乞國土或乞妻子或乞手足血肉心肺頭目髓腦菩薩是時心作是念一切恩愛會當別離而於眾生無所饒益我今為欲永捨貪愛以此一切必離散物滿眾生願作是念已悉皆施與心無悔恨亦不於眾生而生厭賤是名一切施云何為菩薩過去施此菩薩聞過去諸佛菩薩所有功德聞已不著了達非有不起分別不貪不味亦不求取無所依倚見法如夢無有堅固於諸善根不起有想亦無所倚但為教化取著眾生成熟佛法而為演說又復觀察過去諸法十方推求都不可得作是念已於過去法畢竟皆捨是名過去施云何為菩薩未來施此菩薩聞未來諸佛之所修行了達非有不取於相不別樂往生諸佛國土不味不著亦不生厭不以善根迴向於彼亦不於彼而退善根常勤修行未曾廢捨但欲因彼境界攝取眾生為說真實令成熟佛法然此法者非有處所非無處所非內非外非近非遠復作是念若法非有不可不捨是名未來施云何為菩薩現在施此菩薩聞四天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天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徧淨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乃至聞聲聞緣覺具足功德聞已其心不迷不沒不聚不散但觀諸行如夢不實無有貪著為令眾生捨離惡趣心無分別修菩薩道成就佛法而為開演是名現在施云何為菩薩究竟施佛子此菩薩假使有無量眾生或有無眼或有無耳或無鼻舌及以手足來至其所告菩薩言我身薄祜諸根殘缺唯願仁慈以善方便捨己所有令我具足菩薩聞之即便施與假使由此經阿僧祇劫諸根不具亦不心生一念悔惜但自觀身從初入胎不淨微形胞段諸根生老病死又觀此身無有真實無有慚愧非賢聖物臭穢不潔骨節相持血肉所塗九孔常流人所惡賤作是觀已不生一念愛著之心復作是念此身危脆無有堅固我今云何而生戀著應以施彼充滿其願如我所作以此開導一切眾生令於身心不生貪愛悉得成就清淨智身是名究竟施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六施藏。
  【論】第六佛子已下至施藏有九十三行經於此段中復分為二一佛子已下至分減施有三行半經明都舉十種施藏分二此菩薩已下直至是名菩薩第六施藏總說前十種施藏分已上十種施理事盡含如文自具。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慧藏此菩薩於色如實知色集如實知色滅如實知色滅道如實知於受想行識如實知受想行識集如實知受想行識滅如實知受想行識滅道如實知於無明如實知無明集如實知無明滅如實知無明滅道如實知於愛如實知愛集如實知愛滅如實知愛滅道如實知於聲聞如實知聲聞法如實知聲聞集如實知聲聞涅槃如實知於獨覺如實知獨覺法如實知獨覺集如實知獨覺涅槃如實知於菩薩如實知菩薩法如實知菩薩集如實知菩薩涅槃如實知云何知知從業報諸行因緣之所造作一切虗假空無有實非我非堅固無有少法可得成立欲令眾生知其實性廣為宣說為說何等說諸法不可壞何等法不可壞色不可壞受想行識不可壞無明不可壞聲聞法獨覺法菩薩法不可壞何以故一切法無作無作者無言說無處所不生不起不與不取無動轉無作用菩薩成就如是等無量慧藏以少方便了一切法自然明達不由他悟此慧無盡藏有十種不可盡故說為無盡何等為十所謂多聞善巧不可盡故親近善知識不可盡故善分別句義不可盡故入深法界不可盡故以一味智莊嚴不可盡故集一切福德心無疲倦不可盡故入一切陀羅尼門不可盡故能分別一切眾生語言音聲不可盡故能斷一切眾生疑惑不可盡故為一切眾生現一切佛神力教化調伏令修行不斷不可盡故是為十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七慧藏住此藏者得無盡智慧普能開悟一切眾生。
  【論】第七佛子已下至開悟一切眾生有三十行經於此段中復分為五一佛子已下至涅槃如實知有十一行經且舉如實知世間法出世間法根末所集體相分二云何知已下至廣為宣說有三行經明都舉前法從緣所生本無所有分三為說何等已下至不由他悟有六行經明正說前受想行等無體成壞分四此慧藏已下至是為十有八行半經明十不可盡分五已下一行半經明得法善說分。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念藏此菩薩捨離癡惑得具足念憶念過去一生二生乃至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無量百千生成劫壞劫成壞劫非一成劫非一壞劫非一成壞劫百劫千劫百千億那由他乃至無量無數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劫念一佛名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號念一佛出世說授記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出世說授記念一佛出世說修多羅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出世說修多羅如修多羅祇夜授記伽陀尼陀那憂陀那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譬喻論議亦如是念一眾會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眾會念演一法乃至演不可說不可說法念一根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根種種性念一根無量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根無量種種性念一煩惱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煩惱種種性念一三昧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種種性此念有十種所謂寂靜念清淨念不濁念明徹念離塵念離種種塵念離垢念光耀念可愛樂念無際礙念菩薩住是念時一切世間無能嬈亂一切異論無能變動往世善根悉得清淨於諸世法無所染著眾魔外道所不能壞轉身受生無所忘失過現未來說法無盡於一切世界中與眾生同住曾無過咎入一切諸佛眾會道場無所障礙一切佛所悉得親近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念藏。
  【論】第八佛子已下至念藏有二十七行經於中大意復分為二一佛子已下至不可說三昧種種性有十八行經明得無限正念諸法分二此念有十種已下至第八念藏有九行經明得十正念時於一切法無過失分如十二部經名中祇夜此云應誦伽陀此云諷誦尼陀那此云因緣經優陀那此云無問自說。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持藏此菩薩持諸佛所說脩多羅文句義理無有忘失一生持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生持持一佛名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號持一劫數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數持一佛授記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授記持一脩多羅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脩多羅持一眾會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眾會持演一法乃至演不可說不可說法持一根無量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根無量種種性持一煩惱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煩惱種種性持一三昧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種種性佛子此持藏無邊難滿難至其底難得親近無能制伏無量無盡具大威力是佛境界唯佛能了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持藏。
  【論】第九佛子已下有十四行經於中大意復分為二一佛子已下至不可說三昧種種性有十一行半經明聞持一切諸法無限分二佛子已下有三行經明此位菩薩所說諸法無限唯佛能了知故名持藏分。
  【經】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辯藏此菩薩有深智慧了知實相廣為眾生演說諸法不違一切諸佛經典說一品法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品法說一佛名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號如是說一世界說一佛授記說一脩多羅說一眾會說演一法說一根無量種種性說一煩惱無量種種性說一三昧無量種種性乃至說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無量種種性或一日說或半月一月說或百年千年百千年說或一劫百劫千劫百千劫說或百千億那由他劫說或無數無量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說劫數可盡一文一句義理難盡何以故此菩薩成就十種無盡藏故成就此藏得攝一切法陀羅尼門現在前百萬阿僧祇陀羅尼以為眷屬得此陀羅尼已以法光明廣為眾生演說於法其說法時以廣長舌出妙音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隨其根性悉令滿足心得歡喜滅除一切煩惱纏垢善入一切音聲言語文字辯才令一切眾生佛種不斷淨心相續亦以法光明而演說法無有窮盡不生疲倦何以故此菩薩成就盡虗空徧法界無邊身故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十辯藏此藏無窮盡無分段無間無斷無變異無隔礙無退轉甚深無底難可得入普入一切佛法之門。
  【論】第十佛子已下一段有二十四行經於中其意復分為三一佛子已下至何以故有十二行經明此位菩薩辯藏無盡分二此菩薩成就十種無盡藏已下至第十辯藏有十行經明正說十種辯藏分三有兩行經明辯藏無限分。
  【經】佛子此十種無盡藏有十種無盡法令諸菩薩究竟成就無上菩提何等為十饒益一切眾生故以本願善迴向故一切劫無斷絕故盡虗空界悉開悟心無限故迴向有為而不著故一念境界一切法無盡故大願心無變異故善攝取諸陀羅尼故一切諸佛所護念故了一切法皆如幻故是為十種無盡法能令一切世間所作悉得究竟無盡大藏。
  【論】第十一段中有八行經明總舉前十藏成後迴向法門分此十種藏為成當位自分十行令成滿故亦成後十迴向法門故每位皆然已上釋十行法門竟。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九


  音切



  (丑琰切)。


  (居況切)。


  (子音)。


  (昧音)。


  (昌真切)。


  (丑之切)。


  (側救切)。


  (於盈切)。


  (渠營切)。


  (力為切)。


  (息委切)。


  (直由切)。


  (其矩切)。


  (百音)。


  (市艷切)。


  (居令切)。


  (魚計切)。


  (亦音)。


  (奴老切)。


  (芳計切)。


  (胡古切)。


  (苦穴切)。


  (包音)。


  (台音)。


  (於廢切)。


  (乃鳥切)。


  (特計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

  【論】第五會兜率天宮說十迴向法門於此會中序分正說流通者從此初昇兜率天宮是序分已下兩品是正說分兩品中至下動地興供是流通分兜率天宮說十迴向法門於此位中有三品經共成此位第一從初昇兜率天宮品三義如前一釋品名目者以昇天所至立名也兜率天者此云樂知足天也二釋品來意者明前十住十行二位以彰出世已成如來智慧之業今於此天以明隨見道者成如來大悲處世利生之業會融世間出世間不一不二法門是故此品須來凡大悲門初發心時以真智慧進修中悲有勝劣不同十住十行智慧兼修仍出世心多望此位大悲是理智位出世心終迴入生死智慈之悲十地之中長養大悲更令深厚是故善財十地表法中從初地已去有九箇女天一箇瞿波是佛音為太子之時妻表悲十地位已終法悅是妻義故問云何於此天處說迴向法答曰如須彌頂上說十住明初生佛家住佛智慧之頂而無退動夜摩天上說十行法表行依法空一切無著至此兜率天宮表雖不離欲界處大悲門而於欲境常行知足無所染著但為饒益眾生處於世間又此天處於欲界自須彌已上五天之處中以會智悲令不偏故如四天王還依帝釋為主故是故而於此天說十迴向明和會真俗成大慈悲長處生死而不廢涅槃名為迴向從初發心住已來如是和會位終偏得其名故名迴向此為以處表法昇進亦即不曾身有上下去來智悲恒徧故無中邊故但明寄處表一生菩薩處此天中果行滿故以明發心初始生如來智慧之家以佛智慧行大悲門即是圓滿如來果故果復常滿行復常行果行相嚴故號佛華嚴也十地十一地依此十住十行十迴向法三法成其功用更亦無別安立以是他化天中說十地時更不別作法事興供故但長養此位大智大慈大悲令深固圓滿故故名十地三隨文解釋者於此義中復分為二此會中都會五位眾總在其中如下諸王菩薩等總是一長科經意二隨文解釋第一長科經意者從初至經末約分為十一段第一爾時佛神力故已下至悉皆同等於中有七紙半經明兜率天王遙見佛來與諸天眾敷座莊嚴分復科為七段。
  【經】爾時佛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閻浮提中皆見如來坐於樹下各有菩薩承佛神力而演說法靡不自謂恒對於佛。
  【論】第一爾時已下至恒對於佛有三行經明智身恒圓滿分隨文釋義者此昇兜率天品中云十方一切世界皆常對於佛者明圓智徧周。
  【經】爾時世尊復以神力不離於此菩提樹下及須彌頂夜摩天宮而往詣於兜率陀天一切妙寶所莊嚴殿。
  【論】第二爾時世尊已下至妙寶莊嚴殿可兩行經明如來大智徧周應感所見彼此無來去分釋義云不離菩提樹而昇夜摩兜率天者為菩提之智體本性無有依住徧往十方無去來今性無可得無有住處無有遷變不動不寂無所造作而隨根應十方世界於一切眾生前對現色身如應化度。
  【經】時兜率天王遙見佛來即於殿上敷摩尼藏師子之座其師子座天諸妙寶之所集成過去修行善根所得一切如來神力所現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善根所生一切如來淨法所起無邊福力之所嚴瑩清淨業報不可沮壞觀者欣樂無有厭足是出世法非世所染一切眾生咸來觀察無有能得究其妙好。
  【論】第三時兜率天王遙見佛來已下至無有能得究其妙好有七行經明天王殿上敷座分釋義云時兜率天王遙見佛來者明從前十行位向十迴向為遙見佛來入殿敷寶座者契會也如十住為以方便三昧顯現如來智慧法流即座有安置十行之中為以法身無相而為行體座云化作寶蓮華藏為表處行無染如蓮華故今此十迴向位中為成大悲赴俗座云敷座敷者開發義為表大悲赴俗開敷眾善之華至菩提之妙果故又敷者設義為表大悲赴俗設法以利生故不自求出世法故座體摩尼者明以大慈悲常在生死而無染汙以表摩尼名離垢寶座云師子者依主義也為如來是無畏之主故天諸妙寶之所集成者明妙理智悲萬行報得故是故經云過去修行善根所得一切如來神力所現者明一切諸佛福智萬行不異自佛神力故但自心理智中與一切諸佛同福智故為智同行同故云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善根所生者明迴向中福智大悲行周故報也總云此座嚴飾是不可數無限善根所生一切如來淨法所起明以智起行無法不淨餘如文自具從此已下至第一段終有一百九十八行半經有一百八十四箇百萬億種諸莊嚴寶座及寶地虗空悉皆徧滿又有一百八箇百萬億種諸菩薩并諸天八部王眾入法及合掌思惟讚頌持幡等眾莊嚴寶地及虗空周徧圓滿又有十箇百萬億善根之所嚴潔。
  【經】有百萬億層級周帀圍遶百萬億金網百萬億華帳百萬億寶帳百萬億鬘帳百萬億香帳張施其上華鬘垂下香氣普熏百萬億華蓋百萬億鬘蓋百萬億寶蓋諸天執持四面行列百萬億寶衣以敷其上百萬億樓閣綺煥莊嚴百萬億摩尼網百萬億寶網彌覆其上百萬億寶纓珞網四面垂下百萬億莊嚴具網百萬億蓋網百萬億衣網百萬億寶帳網以張其上百萬億寶蓮華網開敷光榮百萬億寶香網其香美妙稱悅眾心百萬億寶鈴帳其鈴微動出和雅音百萬億栴檀寶帳香氣普熏百萬億寶華帳其華敷榮百萬億眾妙色衣帳世所希有百萬億菩薩帳百萬億雜色帳百萬億真金帳百萬億瑠璃帳百萬億種種寶帳悉張其上百萬億一切寶帳大摩尼寶以為莊嚴百萬億妙寶華周帀瑩飾百萬億頻婆帳殊妙間錯百萬億寶鬘百萬億香鬘四面垂下百萬億天堅固香其香普熏百萬億天莊嚴具纓絡百萬億寶華纓絡百萬億勝藏寶纓絡百萬億摩尼寶纓絡百萬億海摩尼寶纓絡莊嚴座身百萬億妙寶繒綵以為垂帶百萬億因陀羅金剛寶百萬億自在摩尼寶百萬億妙色真金藏以為間飾百萬億毗盧遮那摩尼寶百萬億因陀羅摩尼寶光明照耀百萬億天堅固摩尼寶以為窗牗百萬億清淨功德摩尼寶彰施妙色百萬億清淨妙藏寶以為門闥百萬億世中最勝半月寶百萬億離垢藏摩尼寶百萬億師子面摩尼寶間錯莊嚴百萬億心王摩尼寶所求如意百萬億閻浮檀摩尼寶百萬億清淨藏摩尼寶百萬億帝幢摩尼寶咸放光明彌覆其上百萬億白銀藏摩尼寶百萬億須彌幢摩尼寶莊嚴其藏百萬億真珠纓絡百萬億瑠璃纓絡百萬億赤色寶纓絡百萬億摩尼纓絡百萬億寶光明纓絡百萬億種種藏摩尼纓絡百萬億甚可樂見赤真珠纓絡百萬億無邊色相藏摩尼寶纓絡百萬億極清淨無比寶纓絡百萬億勝光明摩尼寶纓絡周帀垂布以為莊嚴百萬億摩尼身殊妙嚴飾百萬億因陀羅妙色寶百萬億黑栴檀香百萬億不思議境界香百萬億十方妙香百萬億最勝香百萬億甚可愛樂香咸發香氣普熏十方百萬億頻婆羅香普散十方百萬億淨光香普熏眾生百萬億無邊際種種色香普熏一切諸佛國土永不歇滅百萬億塗香百萬億熏香百萬億燒香香氣發越普熏一切百萬億蓮華藏沈水香出大音聲百萬億遊戲香能轉眾心百萬億阿樓那香香氣普熏其味甘美百萬億能開悟香普徧一切令其聞者諸根寂靜復有百萬億無比香王香種種莊嚴雨百萬億天華雲雨百萬億天香雲雨百萬億天末香雲雨百萬億天拘蘇摩華雲雨百萬億天波頭摩華雲雨百萬億天優鉢羅華雲雨百萬億天拘物頭華雲雨百萬億天芬陀利華雲雨百萬億天曼陀羅華雲雨百萬億一切天華雲雨百萬億天衣雲雨百萬億摩尼寶雲雨百萬億天蓋雲雨百萬億天幡雲雨百萬億天冠雲雨百萬億天莊嚴具雲雨百萬億天寶鬘雲雨百萬億天寶纓絡雲雨百萬億天栴檀香雲雨百萬億天沈水香雲建百萬億寶幢懸百萬億寶幡垂百萬億寶繒帶然百萬億香罏布百萬億寶鬘持百萬億寶扇執百萬億寶拂懸百萬億寶鈴網微風吹動出妙音聲百萬億寶欄楯周帀圍遶百萬億寶多羅樹次第行列百萬億妙寶窗牖綺麗莊嚴百萬億寶樹周帀垂陰百萬億寶樓閣延袤綺飾百萬億寶門垂布纓絡百萬億金鈴出妙音聲百萬億吉祥相纓絡嚴淨垂下百萬億寶悉底迦能除眾惡百萬億金藏金縷織成百萬億寶蓋眾寶為竿執持行列百萬億一切寶莊嚴具網間錯莊嚴百萬億光明寶放種種光百萬億光明周徧照耀百萬億日藏輪百萬億月藏輪並無量色寶之所集成百萬億香燄光明映徹百萬億蓮華藏開敷鮮榮百萬億寶網百萬億華網百萬億香網彌覆其上百萬億天寶衣百萬億天青色衣百萬億天黃色衣百萬億天赤色衣百萬億天奇妙色衣百萬億天種種寶奇妙衣百萬億種種香熏衣百萬億一切寶所成衣百萬億鮮白衣悉善敷布見者歡喜百萬億天鈴幢百萬億金網幢出微妙音百萬億天繒幢眾彩具足百萬億香幢垂布香網百萬億華幢雨一切華百萬億天衣幢懸布妙衣百萬億天摩尼寶幢眾寶莊嚴百萬億天莊嚴具幢眾具校飾百萬億天鬘幢種種華鬘四面行布百萬億天蓋幢寶鈴和鳴聞皆歡喜百萬億天螺出妙音聲百萬億天鼓出大音聲百萬億天箜篌出微妙音百萬億天牟陀羅出大妙音百萬億天諸襍樂同時俱奏百萬億天自在樂出妙音聲其聲普徧一切佛剎百萬億天變化樂其聲如響普應一切百萬億天鼓因於撫擊而出妙音百萬億天如意樂自然出聲音節相和百萬億天諸襍樂出妙音聲滅諸煩惱百萬億悅意音讚歎供養百萬億廣大音讚歎承事百萬億甚深音讚歎修行百萬億眾妙音歎佛業果百萬億微細音歎如實理百萬億無障礙真實音歎佛本行百萬億清淨音讚歎過去供養諸佛百萬億法門音讚歎諸佛最勝無畏百萬億無量音歎諸菩薩功德無盡百萬億菩薩地音讚歎開示一切菩薩地相應行百萬億無斷絕音歎佛功德無有斷絕百萬億隨順音讚歎稱揚見佛之行百億億甚深法音讚歎一切法無礙智相應理百萬億廣大音其音充滿一切佛剎百萬億無礙清淨音隨其心樂悉令歡喜百萬億不住三界音令其聞者深入法性百萬億歡喜音令其聞者心無障礙深信恭敬百萬億佛境界音隨所出聲悉能開示一切法義百萬億陀羅尼音善宣一切法句差別決了如來祕密之藏百萬億一切法音其音和暢克諧眾樂。
  【論】第四有百萬億層級已下至克諧眾樂有一百一十一行半經有一百八十四箇百萬億色類莊嚴寶座及虗空分釋義云有百萬億層級周帀圍遶者十住云百千十行云百萬十迴向云百萬億明昇位階級也百萬億金網者為善施教網明淨故百萬億華帳者以萬行含攝義故百萬億寶帳者觀一切眾生智可貴故可含攝故百萬億鬘帳者大悲垂俗益眾生故百萬億香帳張施其上者明張施戒定慧解脫知見香之業報華鬘垂下香氣普熏者明忍嚴垂飾百萬億華蓋者萬行覆育含識義也百萬億鬘蓋者慈蔭義也百萬億寶蓋者以法寶蔭俗義也諸天侍立者明能行行人也四面行列者總云四攝四無量也百萬億寶衣以敷其上者明以大慈大悲之理智常處生死衣覆眾生無有休息之業報故百萬億樓閣綺煥莊嚴者明觀樓智閣差別觀智分別名綺煥莊嚴也百萬億摩尼網者明施教網漉諸惑垢故百萬億寶網者明教能護育眾生故百萬億寶纓絡網四面垂下者明以萬行為纓絡四攝攝眾生報名四面垂下飾故大要言凡隨智隨行隨慈隨悲隨波羅蜜隨觀照隨助道法隨大願所有報境因果相似今將此業果將法表之網表理智行教樓閣表觀智殿表正智利生宮表含育無限座表普印法空悲智萬行帳表隨根含攝眾生鈴表法音和悅華表道眼開敷亦表行華資果十百千萬億都該大數無限但隨法准而知之可見不煩更釋如梵云頻婆帳者此云身影也謂此帳光明能現一切影像於中現故頻婆羅香明此香光潔能現一切影像故亦以赤色光淨如頻婆果阿樓那香其色如日赫弈光明拘蘇摩華此有總別義總云一切艸木華也又有別者其華白色大小如錢似此白菊也樓閣延袤者言寶閣相連長遠也寶悉底迦此云佛胷前億德之相具云佉阿悉底迦佉者樂也阿悉底迦者此云有也明有此相者有大樂故以座上莊嚴有此相樂寶天牟陀羅天鼓中之別名也因於撫擊方能出聲。
  【經】有百萬億初發心菩薩纔見此座倍更增長一切智心百萬億治地菩薩心淨歡喜百萬億修行菩薩悟解清淨百萬億生貴菩薩住勝志樂百萬億方便具足菩薩起大乘行百萬億正心住菩薩勤修一切菩薩道百萬億不退菩薩淨修一切菩薩地百萬億童真菩薩得一切菩薩三昧光明百萬億法王子菩薩入不思議諸佛境界百萬億灌頂菩薩能現無量如來十力百萬億菩薩得自在神通百萬億菩薩生清淨解百萬億菩薩心生愛樂百萬億菩薩深信不壞百萬億菩薩勢力廣大百萬億菩薩名稱增長百萬億菩薩演說法義令智決定百萬億菩薩正念不亂百萬億菩薩生決定智百萬億菩薩得聞持力持一切佛法百萬億菩薩出生無量廣大覺解百萬億菩薩安住信根百萬億菩薩得檀波羅蜜能一切施百萬億菩薩得尸波羅蜜具持眾戒百萬億菩薩得忍波羅蜜心不妄動悉能忍受一切佛法百萬億菩薩得精進波羅蜜能行無量出離精進百萬億菩薩得禪波羅蜜具足無量禪定光明百萬億菩薩得般若波羅蜜智慧光明能普照耀百萬億菩薩成就大願悉皆清淨百萬億菩薩得智慧燈明照法門百萬億菩薩為十方諸佛法光所照百萬億菩薩周徧十方演離癡法百萬億菩薩普入一切諸佛剎土百萬億菩薩法身隨到一切佛國百萬億菩薩得佛音聲能廣開悟百萬億菩薩得出生一切智方便百萬億菩薩得成就一切法門百萬億菩薩成就法智猶如寶幢能普顯示一切佛法百萬億菩薩能悉示現如來境界百萬億諸天王恭敬禮拜百萬億龍王諦觀無厭百萬億夜叉王頂上合掌百萬億乾闥婆王起淨信心百萬億阿脩羅王斷憍慢意百萬億迦樓羅王口銜繒帶百萬億緊那羅王歡喜踊躍百萬億摩睺羅伽王歡喜瞻仰百萬億世主稽首作禮百萬億忉利天王瞻仰不瞬百萬億夜摩天王歡喜讚歎百萬億兜率天王布身作禮百萬億化樂天王頭頂禮敬百萬億他化天王恭敬合掌百萬億梵天王一心觀察百萬億摩醯首羅天王恭敬供養百萬億菩薩發聲讚歎百萬億天女專心供養百萬億同願天踊躍歡喜百萬億往昔同住天妙聲稱讚百萬億梵身天布身敬禮百萬億梵輔天合掌於頂百萬億梵眾天圍遶侍衛百萬億大梵天讚歎稱揚無量功德百萬億光天五體投地百萬億少光天宣揚讚歎佛世難值百萬億無量光天遙向佛禮百萬億光音天讚歎如來甚難得見百萬億淨天與宮殿俱而來詣此百萬億少淨天以清淨心稽首作禮百萬億無量淨天願欲見佛投身而下百萬億徧淨天恭敬尊重親近供養百萬億廣天念昔善根百萬億少廣天於如來所生希有想百萬億無量廣天決定尊重生諸善業百萬億廣果天曲躬恭敬百萬億無煩天信根堅固恭敬禮拜百萬億無熱天合掌念佛情無厭足百萬億善見天頭面作禮百萬億善現天念供養佛心無懈歇百萬億阿迦尼吒天恭敬頂禮百萬億種種天皆大歡喜發聲讚歎百萬億諸天各善思惟而為莊嚴百萬億菩薩天護持佛座莊嚴不絕百萬億華手菩薩雨一切華百萬億香手菩薩雨一切香百萬億鬘手菩薩雨一切鬘百萬億末香手菩薩雨一切末香百萬億塗香手菩薩雨一切塗香百萬億衣手菩薩雨一切衣百萬億蓋手菩薩雨一切蓋百萬億幢手菩薩雨一切幢百萬億幡手菩薩雨一切幡百萬億寶手菩薩雨一切寶百萬億莊嚴手菩薩雨一切莊嚴具百萬億諸天子從天宮出至於座所百萬億諸天子以淨信心并宮殿俱百萬億生貴天子以身持座百萬億灌頂天子舉身持座百萬億思惟菩薩恭敬思惟百萬億生貴菩薩發清淨心百萬億菩薩諸根悅樂百萬億菩薩深心清淨百萬億菩薩信解清淨百萬億菩薩諸業清淨百萬億菩薩受生自在百萬億菩薩法光明照耀百萬億菩薩成就於地百萬億菩薩善能教化一切眾生。
  【論】第五有百萬億初發心菩薩已下至百萬億菩薩善能教化一切眾生有七十六行經明菩薩入法諸天八部眾都有一百八箇百萬億大眾海莊嚴寶地及虗空中分已下四十眾菩薩明見座莊嚴觀法倍倍入法昇進以為莊嚴之境四十眾者明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位也明此天蘊修此四位法成普賢行自具故已下從百萬億天王已下至百萬億摩醯首羅天王有十六王總該已上欲界色界主且總明此十迴向法門徧於三界以智隨悲徧於六道利生自在如王故都舉十六種王名明彰此位總徧攝人天六道以智如王教化眾生自在無礙故初總百萬億天王明天王最自在故然別舉龍王諦觀明知根雨法自在夜叉王頂上合掌守護自在乾闥婆王起淨信心者明以法樂悅樂眾生自在百萬億阿脩羅王斷憍慢者明以大悲入生死海謙下同事自在百萬億迦樓羅王口銜繒帶者大悲垂俗引接自在義故百萬億緊那羅王歡喜踊躍者明能以法歌樂悅眾生令歡喜自在故百萬億摩睺羅伽王歡喜瞻仰者明是腹行表恭敬義自在故百萬億世主稽首作禮者明四天王主導眾生軌則義故此是主人及神龍鬼等乃至地獄總攝在位百萬億忉利天王瞻仰不瞬者十住之位修方便進求之定義百萬億夜摩天王歡喜讚歎者如世間樂以歌頌之法樂以讚歎之明此天以十行法樂故百萬億兜率天王布身作禮者明此天大慈悲心布身如地荷負無倦義故百萬億化樂天王頭頂禮敬者明下心徹到大悲屈智至悲之極義也百萬億他化自在天王恭敬合掌者明會智悲生死涅槃無一異故百萬億梵天王一心觀察者明除細習義故百萬億摩醯首羅天王恭敬供養明智慧法身大悲圓滿可恭敬供養故此已上十六天王龍王等明智悲圓滿三界六道自在如王義故皆百萬億者表大願智悲行具足也百萬億菩薩發聲讚歎者明已上十六王總攝菩薩行徧皆可讚歎故百萬億天女專心供養者明前十六王等行無染大慈悲徧三界故百萬億同願天踊躍歡喜此欲界中天往昔同願亦明此位之中總同佛願行百萬億往昔同住天於往昔同住明此十迴向位菩薩皆同一切諸佛大悲願行住已下百萬億梵身天布身敬禮下至阿迦尼吒天恭敬頂禮明色界初禪已上行徧總有二十眾天總收色界諸眾初十六王等一時包含今次第別列無色界天定沉未堪現世發心化儀不及其境如此一段可十六行經自梵身天已下至阿迦尼吒天有二十眾天阿迦尼吒天是色究竟天此天是色界頂此已上二十眾天表此十迴向中大悲之行天者淨也明以大悲大智常處生死教化眾生如大自在而無垢染如梵身天布身敬禮者有二義一恭敬如來二表法大悲謙下如地百萬億梵輔天合掌於頂亦有二義一敬佛二表法忻進百萬億梵眾天圍遶侍衛亦有二義一敬順於佛二表順正念度眾生故百萬億大梵天讚歎稱揚無量功德亦有二義一敬歎於佛二表法歎眾生有佛功德百萬億光天五體投地亦有二義一敬佛二表法望此位以大悲為地明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投於生死慈悲之地百萬億少光天宣揚讚歎佛世難值亦有二義一敬世尊難遇二表法歎眾生菩提難發百萬億無量光天遙向佛禮亦有二義一敬佛二表法明教化一切眾生使令信解故稱為遙見百萬億光音天讚如來甚難得見亦有二義一難遇難見二表法歎自心難知正法百萬億淨天與宮殿俱而來詣佛此亦有二義如前一敬佛二表法明悲宮智殿圓滿含攝眾生百萬億少淨天以清淨心稽首作禮二義如前一敬佛二表法明理事恭敬百萬億無量淨天願欲見佛投身而下二義如前一敬佛二表法明垂慈救俗已下准義知之而以行行之如百萬億種種天皆歡喜者此天眾是色界欲界中襍類天故故云種種也是都稱表眾行具足言種種行饒益眾生故百萬億諸天各善思惟總言色界欲界天內天也都稱百萬億菩薩天護持佛座莊嚴不絕此但兜率天故亦是表法以法界為座體萬行為莊嚴此已上三眾通前有二十三眾從百萬億華手菩薩已下至百萬億灌頂天子舉身持座有十一眾菩薩四眾諸天子通為十五眾初百萬億華手菩薩雨一切華有三義一處空雨華供養佛二以空起行三明往世造華為因百萬億香手菩薩雨一切香亦有三義一雨香供養佛二明五分法身香三明往因之行以香供養百萬億鬘手菩薩亦有三義一雨鬘供佛二以忍為鬘三明往因造鬘供佛已下准義知之如百萬億諸天子從天宮出至於座所有二義一出宮供佛二明以智會悲百萬億諸天子以淨信心并宮殿俱亦有二義一并宮殿供佛二表悲智圓融百萬億生貴天子以身持座亦有二義一持座供佛二表法此生貴住主第四波羅蜜以精進是持座義百萬億灌頂天舉身持座亦有二義一舉身持座供佛二表十住中灌頂智悲力用增強此四種天子者即是欲界兜率天中諸天子以經言略計次第十住合足亦明子者慈名為表修慈故彌勒號慈也已次百萬億思惟菩薩已下至善能教化一切眾生者此一段有十箇菩薩以淨三業或入住地莊嚴法會皆名義可解。
  【經】百萬億善根所生百萬億諸佛護持百萬億福德所圓滿百萬億殊勝心所清淨百萬億大願所嚴潔百萬億善行所生起百萬億善法所堅固百萬億神力所示現百萬億功德所成就百萬億讚歎法而以讚歎。
  【論】第六百萬億善根所生已下至百萬億讚歎法而以讚歎有五行經明十種善根莊嚴宮殿及寶座分釋義云自百萬億善根所生已下至而以讚歎有十百萬億眾善行所嚴如經具明。
  【經】如此世界兜率天王奉為如來敷置高座一切世界兜率天王悉為於佛如是敷座如是莊嚴如是儀則如是信樂如是心淨如是欣樂如是喜悅如是尊重如是而生希有之想如是踊躍如是渴仰悉皆同等。
  【論】第七如此世界已下至悉皆同等有五行經明都結十方同然分已上徒眾有一百十八種百萬億眾已上莊嚴有一百八十四種百萬億莊嚴為此段都數已上莊嚴及菩薩神天天女色類間襍或次或不次者意表此十迴向位是以智從悲成大悲海於人天六道中以無限徧周法界行門一時等化逐根與法或次或超或住或信或位階十地或人天善根無有一向次第安立以此莊嚴及菩薩神天表法間襍不依次第或菩薩眾有諸天或諸天眾中有龍神如是准義思之可見經意問曰十住但有諸天眾來迎世尊十行徒眾即有諸天及菩薩眾此會何故八部王眾大眾廣博莊嚴色類甚多十地中不敘致天王及眾來迎入殿莊嚴高座等事何意其位高昇不陳廣供答曰十住有天無菩薩來迎如來所施供養者為十住位且明其初生佛智慧家未有先見道者但列諸天未有菩薩為初始從信位凡夫未得入聖位故以此初昇須彌頂品不列菩薩之眾但有諸天奉迎如來故明從此位方入聖流如昇夜摩天宮品即有諸天及菩薩眾稱揚讚歎者即明十住位已有見道入位故十行位昇進中即有諸菩薩眾而迎佛會入十行法門以十住十行設行眾行出世心多處世大悲猶未自在故所以眾不圓滿故如此兜率天宮諸天菩薩及莊嚴色類多者明此迴向之門會融悲智出世與世間一體成就大悲普育含識徧周利物不棄微生是故天王龍王八部諸王菩薩法王其眾無量莊嚴境界色相無邊表明悲位含弘濟生無限利物廣大獲益無窮是故此天莊嚴廣大如十地之位但約此十迴向大悲之際智育遐周之門長養大悲使令堅厚更無餘法別有進求設復智有奇途只是此位之中微細是故佛昇他化更不別有徒眾承迎座體進修不論別加層級可知。
  【經】爾時兜率天王為如來敷置座已心生尊重與十萬億阿僧祇兜率天子奉迎如來以清淨心雨阿僧祇色華雲雨不思議色香雲雨種種色鬘雲雨廣大清淨栴檀雲雨無量種種蓋雲雨細妙天衣雲雨無邊眾妙寶雲雨天莊嚴具雲雨無量種種燒香雲雨一切栴檀沉水堅固末香雲諸天子眾各從其身出此諸雲時百千億阿僧祇兜率天子及餘在會諸天子眾心大歡喜恭敬頂禮阿僧祇天女踊躍欣慕諦觀如來兜率宮中不可說諸菩薩眾住虗空中精勤一心以出過諸天諸供養具供養於佛恭敬作禮阿僧祇音樂一時同奏。
  【論】第二爾時兜率天王已下至音樂一時同奏一段經明兜率天王為佛敷座已與諸天眾以淨心興供養雲及諸菩薩奉迎如來分釋義云與十萬億阿僧祇兜率天子奉迎如來有二義一請佛入宮殿二表法以解脫無依住之大智處一切生死饒益眾生即迎佛義又一釋如創入聖位以方便三昧而入真門如此十迴向以取十住十行中無垢正智入大悲方便為迎佛入宮殿如三乘中地前三十心為方便十地見道如此經十信心為方便資糧十住初心為見道成佛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為資糧資糧十住初正見心成令慣習自在故為三乘教於三僧祇劫方成佛故設十地菩薩得三種意生身非是得佛智生身故以是十地向前三賢菩薩是資糧位十地見道為加行位十一地等覺位中普賢行方終十二地是妙覺佛果此佛華嚴其義先佛而後行以先覺佛果方以悲願之行用資覺體使悲智齊均以此義故號佛華嚴也是故今此兜率天王以將大悲之方便用資十住十行之中大智佛果為迎佛義故今此位教表法大體以將大悲之海用資十住十行之中佛智慧正覺故號之為迎佛故夫法無始終一念齊等萬行悲智當體圓終設教名言不可竝立名詮敘致似有前後義生體名者名無始末達教者境智不移此教意明混今古之為一際破情塵於當即也終不可作延促解始終見總不出無時之理和會一多差別之門也凡以前位向後位為遙見正契為佛來入宮以清淨心雨阿僧祇色華雲有二義一供佛二表法明大悲萬行徧周其雲具十種明法行圓滿皆從天身出者明智身興萬行也大眾天子天女歡喜頂禮者明以軌度法則利生令得樂故明菩薩大悲令眾生得樂是菩薩樂故如世人母其子樂者其母樂也兜率宮中不可說諸菩薩住虗空中精勤一心供養出過天者明以法空成行出勝世間有為行也此一段有十三種眾。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


  音切



  (在呂切)。


  (烏定切)。


  (去倚切)。


  (呼貫切)。


  (許云切)。


  (五賈切)。


  (倉宰切)。


  (楚江切)。


  (與久切)。


  (他達切)。


  (居音)。


  (莫班切)。


  (胡涓切)。


  (之翼切)。


  (莫候切)。


  (戶監切)。


  (莫必切)。


  (舒閏切)。


  (戶皆切)。


  (落戈切)。


  (空音)。


  (侯音)。


  (芳舞切)。


  (許容切)。


  (於力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一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之餘

  【經】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往昔善根之所流故不可思議自在力故兜率宮中一切諸天及諸天女皆遙見佛如對目前同興念言如來出世難可值遇我今得見具一切智於法無礙正等覺者如是思惟如是觀察與諸眾會悉共同時奉迎如來各以天衣盛一切華盛一切香盛一切寶盛一切莊嚴具盛一切天栴檀粖香盛一切天沉水粖香盛一切天妙寶粖香盛一切天香華盛一切天曼陀羅華悉以奉散供養於佛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兜率陀天子住虗空中咸於佛所起智慧境界心燒一切香香氣成雲莊嚴虗空又於佛所起歡喜心雨一切天華雲莊嚴虗空又於佛所起尊重心雨一切天蓋雲莊嚴虗空又於佛所起供養心散一切天鬘雲莊嚴虗空又於佛所生信解心布阿僧祇金網彌覆虗空一切寶鈴常出妙音又於佛所生最勝福田心以阿僧祇帳莊嚴虗空雨一切纓絡雲無有斷絕又於佛所生深信心以阿僧祇諸天宮殿莊嚴虗空一切天樂出微妙音又於佛所生最勝難遇心以阿僧祇種種色天衣雲莊嚴虗空雨於無比種種妙衣又於佛所生無量歡喜踊躍心以阿僧祇諸天寶冠莊嚴虗空雨無量天冠廣大成雲又於佛所起歡喜心以阿僧祇種種色寶莊嚴虗空雨一切纓絡雲無有斷絕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天子咸於佛所生淨信心散無數種種色天華然無數種種色天香供養如來又於佛所起大莊嚴變化心持無數種種色天栴檀粖香奉散如來又於佛所起歡喜踊躍心持無數種種色蓋隨逐如來又於佛所起增上心持無數種種色天寶衣敷布道路供養如來又於佛所起清淨心持無數種種色天寶幢奉迎如來又於佛所起增上歡喜心持無數種種色天莊嚴具供養如來又於佛所生不壞信心持無數天寶鬘供養如來又於佛所生無比歡喜心持無數種種色天寶幡供養如來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諸天子以調順寂靜無放逸心持無數種種色天樂出妙音聲供養如來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先住兜率宮諸菩薩眾以從超過三界法所生離諸煩惱行所生周徧無礙心所生甚深方便法所生無量廣大智所生堅固清淨信所增長不思議善根所生起阿僧祇善巧變化所成就供養佛心之所現無作法門之所印出過諸天諸供養具供養於佛以從波羅蜜所生一切寶蓋於一切佛境界清淨解所生一切華張無生法忍所生一切衣入金剛法無礙心所生一切鈴網解一切法如幻心所生一切堅固香周徧一切佛境界如來座心所生一切佛眾寶妙座供養佛不懈心所生一切寶幢解諸法如夢歡喜心所生佛所住一切寶宮殿無著善根無生善根所生一切寶蓮華雲一切堅固香雲一切無邊色華雲一切種種色妙衣雲一切無邊清淨栴檀香雲一切妙莊嚴寶蓋雲一切燒香雲一切妙鬘雲一切清淨莊嚴具雲皆徧法界出過諸天供養之具供養於佛其諸菩薩一一身各出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菩薩皆充滿法界虗空界其心等於三世諸佛以從無顛倒法所起無量如來力所加開示眾生安隱之道具足不可說名味句普入無量法一切陀羅尼種中生不可窮盡辨才之藏心無所畏生大歡喜以不可說無量無盡如實讚歎法讚歎如來無有厭足。
  【論】第三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已下至讚歎如來無厭足一段經明諸天迎佛各各遙見佛來如對目前敬佛興供分釋義者分為五段云遙見佛來明從前十行發起迴向大悲大願故如對目前者明不離根本智常相應故下文云見如來具一切智是也於法無礙正等覺者明與佛智正覺合故如是思惟已下四句是正入位故各以天衣盛供已下十種供養明前由以身化供明起願也此段明以衣盛供表身行周也於此興供一段六十五行經約作五門分別一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已下至同時奉迎如來有五行半經明諸天以佛神力自善根力遙見佛來自契佛智奉迎分二各以天衣已下至供養於佛有四行經明諸天以衣盛香華散佛供養分此有十種供養眾三百千億那由他已下至雨一切纓絡雲無有斷絕有十六行經明諸天各各以心所興供雲供養分此一段十種供養眾四百千億那由他已下至天樂出妙音聲供養如來有十四行經明并陳所興十種持散供養佛分五百千億那由他已下至無厭足有二十五行經明舊住兜率天宮中菩薩以諸波羅蜜行興其依果以為供養此一段十七種供養云舊住者本位新來者加行入位此十七種供中先舉蓋為先者為此位迴入大悲菩薩行故以大悲為首以諸波羅蜜一時助華是智慧開敷義帳是含容義衣為忍義鈴網是說教義如幻心是堅固義為無體可成壞故餘准例約名義知之此第三段有三十種百萬億供養眾末後有先住天宮菩薩眾有十七種供從波羅蜜諸行生從法身智慧解脫知見生如文具明所以勝天之供為非有為所報得故是法界無作門所起超情作故。
  【經】爾時一切諸天及諸菩薩眾見於如來應正等覺不可思議人中之雄其身無量不可稱數現不思議種種神變令無數眾生心大歡喜普徧一切虗空界一切法界以佛莊嚴而為莊嚴令一切眾生安住善根示現無量諸佛神力超過一切諸語言道諸大菩薩所共欽敬隨所應化皆令歡喜住於諸佛廣大之身功德善根悉已清淨色相第一無能暎奪智慧境界不可窮盡無比三昧之所出生其身無際徧住一切眾生身中令無量眾生皆大歡喜令一切智種性不斷住於諸佛究竟所住生於三世諸佛之家令不可數眾生信解清淨令一切菩薩智慧成就諸根悅豫法雲普覆虗空法界教化調伏無有遺餘隨眾生心悉令滿足令其安住無分別智出過一切眾生之上獲一切智放大光明宿世善根皆令顯現普使一切發廣大心令一切眾生安住普賢不可壞智徧住一切眾生國土從於不退正法中生住於一切平等法界明了眾生心之所宜現不可說不可說種種差別如來之身非世言詞而歎可盡能令一切常思念佛充滿法界廣度羣生隨初發心所欲利益以法惠施令其調伏信行清淨示現色身不可思議等觀眾生心無所著住無礙住得佛十力無所障礙心常寂定未曾散亂住一切智善能開演種種文句真實之義能悉深入無邊智海出生無量功德慧藏恒以佛日普照法界隨本願力常現不沒恒住法界住佛所住無有變異於我我所俱無所著住出世法世法無染於一切世間建智慧幢其智廣大超過世間無所染著拔諸眾生令出淤泥置於最上智慧之地所有福德饒益眾生而無有盡了知一切菩薩智慧信向決定當成正覺以大慈悲現不可說無量佛身種種莊嚴以妙音聲演無量法隨眾生意悉令滿足於去來今心常清淨令諸眾生不著境界恒與一切諸菩薩記令其皆入佛之種性生在佛家得佛灌頂常遊十方未曾休息而於一切無所樂著法界佛剎悉能徧往諸眾生心靡不了知所有福德離世清淨不住生死而於世間如影普現以智慧月普照法界了達一切悉無所得恒以智慧知諸世間如幻如影如夢如化一切皆以心為自性如是而住隨諸眾生業報不同心樂差別諸根各異而現佛身如來恒以無數眾生而為所緣為說世間皆從緣起知諸法相皆悉無相唯是一相智慧之本欲令眾生離諸相著示現一切世間性相而行於世為其開示無上菩提為欲救護一切眾生出現世間開示佛道令其得見如來身相攀緣憶念勤加修習除滅世間煩惱之相修菩提行心不散動於大乘門皆得圓滿成就一切諸佛義利悉能觀察眾生善根而不壞滅清淨業報智慧明了普入三世永離一切世間分別放光明網普照十方一切世界無不充滿色身妙好見者無厭以大功德智慧神通出生種種菩薩諸行諸根境界自在圓滿作諸佛事作已便沒善能開示過現未來一切智道為諸菩薩普雨無量陀羅尼雨令其發起廣大欲樂受持修習成就一切諸佛功德圓滿熾盛無邊妙色莊嚴其身一切世間靡不現覩永離一切障礙之法於一切法真實之義已得清淨於功德法而得自在為大法王如日普照為世福田具大威德於一切世間普現化身放智慧光悉令開悟欲令眾生知佛具足無邊功德以無礙繒繫頂受位隨順世間方便開導以智慧手安慰眾生為大醫王善療眾病一切世間無量國土悉能徧往未曾休息清淨慧眼離諸障翳悉能明見於作不善惡業眾生種種調伏令其入道善取時宜無有休息若諸眾生起平等心即為化現平等業報隨其心樂隨其業果為現佛身種種神變而為說法令其悟解得法智慧心大歡喜諸根踊躍見無量佛起深重信生諸善根永不退轉一切眾生隨業所繫長眠生死如來出世能覺悟之安慰其心使無憂怖若得見者悉令證入無依義智智慧善巧了達境界莊嚴妙好無能暎奪智山法芽悉已清淨或現菩薩或現佛身令諸眾生至無患地無數功德之所莊嚴業行所成現於世間一切諸佛莊嚴清淨莫不皆以一切智業之所成就常守本願不捨世間作諸眾生堅固善友清淨第一離垢光明令一切眾生皆得現見六趣眾生無量無邊佛以神力常隨不捨若有往昔同種善根皆令清淨而於六趣一切眾生不捨本願無所欺誑悉以善法方便攝取令其修習清淨之業摧破一切諸魔鬥諍從無礙際出廣大力最勝日藏無有障礙於淨心界而現影像一切世間無不覩見以種種法廣施眾生佛是無邊光明之藏諸力智慧皆悉圓滿恒以大光普照眾生隨其所願皆令滿足離諸怨敵為上福田一切眾生共所依怙凡有所施悉令清淨修少善行受無量福悉令得入無盡智地為一切眾生種植善根淨心之主為一切眾生發生福德最上良田智慧甚深方便善巧能救一切三惡道苦如是信解如是觀察如是入於智慧之淵如是遊於功德之海如是普至虗空智慧如是而知眾生福田如是正念現前觀察如是觀佛諸業相好如是觀佛普現世間如是觀佛神通自在時彼大眾見如來身一一毛孔出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光明一一光明有阿僧祇色阿僧祇清淨阿僧祇照明令阿僧祇眾觀察阿僧祇眾歡喜阿僧祗眾快樂阿僧祇眾深信增長阿僧祇眾志樂清淨阿僧祇眾諸根清涼阿僧祇眾恭敬尊重。
  【論】第四爾時一切諸天及諸菩薩已下至阿僧祇眾恭敬尊重有一百六行經此之一段經文明諸天菩薩見佛神變饒益眾生充滿十方徧周無限分於中文義如經具明。
  【經】爾時大眾咸見佛身放百千億那由他不思議大光明一一光明皆有不思議色不思議光照不思議無邊法界以佛神力出大妙音其音演暢百千億那由他不思議讚頌超諸世間所有言辭出世善根之所成就復現百千億那由他不思議微妙莊嚴於百千億那由他不思議劫歎不可盡皆是如來無盡自在之所出生又現不可說諸佛如來出興于世令諸眾生入智慧門解甚深義又現不可說諸佛如來所有變化盡法界虗空界令一切世間平等清淨如是皆從如來所住無障礙一切智生亦從如來所修行不思議勝德生復現百千億那由他不思議妙寶光燄從昔大願善根所起以曾供養無量如來修清淨行無放逸故薩婆若心無有障礙生善根故為顯如來力廣徧故為斷一切眾生疑故為令咸得見如來故令無量眾生住善根故顯示如來神通之力無暎奪故欲令眾生普得入於究竟海故為令一切諸佛國土菩薩大眾皆來集故為欲開示不可思議佛法門故。
  【論】第五爾時大眾咸見佛身已下至不可思議佛法門故此之一段明如來身光徧照無限分於此分中有二十行經約分七段一爾時大眾咸見佛身已下至無邊法界兩行半經明見佛光明境界分二以佛神力已下至出世善根之所成就可兩行經明如來神力出妙音聲讚頌分三復現百千億那由他已下至自在之所出生有兩行半經明如來現自報相莊嚴分四又現不可說已下至甚深義可一行半經明現無盡諸佛出興分五又現不可說已下至平等清淨一行半經明如來神力通變徧周分六如是已下至不思議勝德所生有一行半經明前所現是如來勝智德所生分七復現百千億那由他已下至佛法門故有八行經明如來現不思議妙寶焰現自善根集大眾分此七段經中文義自具此段意明如來自現境界令迴向者加行契入。
  【經】爾時如來大悲普覆示一切智所有莊嚴欲令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世界中眾生未信者信已信者增長已增長者令其清淨已清淨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心調伏觀甚深法具足無量智慧光明發生無量廣大之心薩婆若心無有退轉不違法性不怖實際證真實理滿足一切波羅蜜行出世善根皆悉清淨猶如普賢得佛自在離魔境界入諸佛境了知深法獲難思智大乘誓願永不退轉常見諸佛未曾捨離成就證智證無量法具足無邊福德藏力發歡喜心入無疑地離惡清淨依一切智見法不動得入一切菩薩眾會常生三世諸如來家世尊所現如是莊嚴皆是過去先所積集善根所成為欲調伏諸眾生故開示如來大威德故照明無礙智慧藏故示現如來無邊勝德極熾然故顯示如來不可思議大神變故以神通力於一切趣現佛身故示現如來神通變化無邊際故本所志願悉成滿故顯示如來勇猛智慧能徧往故於法自在成法王故出生一切智慧門故示現如來身清淨故又現其身最殊妙故顯示證得三世諸佛平等法故開示善根清淨藏故顯示世間無能為喻上妙色故顯示具足十力之相令其見者無厭足故為世間日照三世故自在法王一切功德皆從往昔善根所現一切菩薩於一切劫稱揚讚說不可窮盡。
  【論】第六爾時如來大悲已下至稱揚讚說不可窮盡此之一段有二十六行半經明如來示一切智所有莊嚴隨根利生無限令增長分於此分中分為兩段一爾時如來大悲所覆已下至生三世諸如來家有十二行半經明如來示現莊嚴及神力令不可說世界眾生護益分二世尊所現已下至此段末有十三行半經明如來所現之德顯佛自在令一切眾生發諸菩薩入佛所行酬本願分。
  【經】爾時兜率陀天王奉為如來嚴辦如是諸供具已與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兜率天子向佛合掌白佛言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善來如來應正等覺唯見哀愍處此宮殿爾時世尊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具大威德為令一切眾生生大歡喜故一切菩薩發深悟解故一切兜率陀天子增益欲樂故兜率陀天王供養承事無厭足故無量眾生緣念於佛而發心故無量眾生種見佛善根福德無盡故常能發起清淨信故見佛供養無所求故所有志願皆清淨故勤集善根無懈息故發大誓願求一切智故受天王請入一切寶莊嚴殿如此世界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
  【論】第七爾時兜率陀天王已下至一切世界悉亦如是此之一段明兜率天王辦供已畢請佛入宮殿如來受請分有十三行經明兜率天王辦供請佛如來為欲盡益眾生故受請并結十方同此分。
  【經】爾時一切寶莊嚴殿自然而有妙好莊嚴出過諸天莊嚴之上一切寶網周帀彌覆普雨一切上妙寶雲普雨一切莊嚴具雲普雨一切寶衣雲普雨一切栴檀香雲普雨一切堅固香雲普雨一切寶莊嚴蓋雲普雨不可思議華聚雲普出不可思議妓樂音聲讚揚如來一切種智悉與妙法而共相應如是一切諸供養具悉過諸天供養之上時兜率宮中妓樂歌讚熾然不息以佛神力令兜率王心無動亂往昔善根皆得圓滿無量善法益加堅固增長淨信起大精進生大歡喜淨深志樂發菩提心念法無斷總持不忘爾時兜率陀天王承佛威力即自憶念過去佛所種善根而說頌言。
  【論】第八爾時一切寶莊嚴殿已下至而說頌言此之一段明如來入殿以佛殊勝德熏令殿莊嚴勝天所供分有十三行半經約分為兩段一爾時一切寶莊嚴已下至悉過諸天供養之上有八行經明如來受請入殿以佛自己善根依果出勝諸天無比對分此明加行會位勝德如佛故二時兜率宮中已下至而說頌言有五行半經明諸天妓樂熾然不息諸天歡喜說頌分此明入法悅樂故。
  【經】
  昔有如來無礙月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莊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昔有如來名廣智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金色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昔有如來名普眼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蓮華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昔有如來號珊瑚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寶藏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昔有如來論師子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山王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昔有如來名日照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眾華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昔有佛號無邊光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樹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昔有如來名法幢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寶宮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昔有如來名智燈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香山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昔有佛號功德光  諸吉祥中最殊勝  彼曾入此摩尼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論】第九有二十行頌稱歎往昔十佛皆入此殿分云吉祥者眾善所集名吉眾福所加名祥云金色殿者殿有金色光明亦明法身無垢云蓮華殿者殿有眾色蓮華莊嚴亦表法身無染是蓮華義山王殿者明積德如山王非殿有山如經云寶者貴德為寶非關寶玉餘義可知所以須歎往昔如來者有三義一兜率天王念昔自分善根力今古二明古今諸佛道跡普周三明如來道跡依古不異非天魔梵所為令眾生生信入故此十佛亦以加行隨行成名。
  【經】如此世界兜率天王承佛神力以頌讚歎過去諸佛十方一切諸世界中兜率天王悉亦如是歎佛功德。
  【論】第十兩行經都結十方同此稱歎往昔如來入此殿分。
  【經】爾時世尊於一切寶莊嚴殿摩尼寶藏師子座上結跏趺坐法身清淨妙用自在與三世佛同一境界住一切智與一切佛同入一性佛眼明了見一切法皆無障礙有大威力普遊法界未甞休息具大神通隨有可化眾生之處悉能徧往以一切諸佛無礙莊嚴而嚴其身善知其時為眾說法不可說諸菩薩眾各從他方種種國土而共來集眾會清淨法身無二無所依止而能自在起佛身行坐此座已於其殿中自然而有無量無數殊特妙好出過諸天供養之具所謂華鬘衣服塗香粖香寶蓋幢幡妓樂歌讚如是等事一一皆悉不可稱數以廣大心恭敬尊重供養於佛十方一切兜率陀天悉亦如是。
  【論】第十一爾時世尊已下至悉亦如是此之一段明如來入殿昇座而坐以佛之德殿內殊好出過諸天及十方菩薩皆來集分於此品末有十三行半經約分為二段一爾時世尊已下至為眾說法有六行半經明如來處座為眾說法分二不可說諸菩薩眾已下至悉亦如是有七行經明十方菩薩來集處座殿內莊嚴妙好勝出諸天一切十方兜率悉同此雲集莊嚴分座體前已釋訖師子座上結跏趺坐者有二義一世間威儀二會此十迴向中理事交徹如來座體以法界緣起不思議智無所依住大慈大悲以為座體以無依住智性自徧周與虗空等不去不來而對現色身與眾生數等任根差別隨應調伏而化度之而無所造作如經云法身清淨妙用自在者是也與三世佛同一境界住一切智者以智體無內外中邊諸佛同住境界亦爾與一切佛同入一性者為無性之性無出入也諸佛同此也佛眼明了者覺一切法非有無而能以智徧知一切諸法也有大威力普遊十方未甞休息者以無作無依之理智破一切邪見執著皆悉消亡名之為威力以智無表裏性徧如空應感現形而無來去名之為遊無俗不真名為法界一念三世古今情盡教化眾生無終無始名未甞休息明時不遷也具大神通者大智無依無形性無生滅名之為神智無不達名之為通隨應可化悉能徧往者智無去來中邊表裏十方眾生應感皆見皆悉不同名之為徧往以一切諸佛無礙莊嚴而莊嚴之有二義一四無礙智莊嚴二佛依報正報二福莊嚴一切相好及隨好是以如來身是正報國土蓮華藏界是依報智自善業而嚴自身及境為智法爾自具無邊功德如九十七種大人之相是只為無明所覆以慈悲喜捨饒益眾生報得依果者即隨好光明功德是如佛大人相有十華藏世界微塵數隨好無限經且約舉一種隨好功德名圓滿王所有利益具在經說又如無依住智體無自他內外所執所有依報正報莊嚴身及國土一切境界互相含入猶如百千明鏡影像互相容入重重重重無盡重重重重身土眾境互入無盡猶如帝釋所居寶網諸天眷屬寶內重重眾像相入身境無礙身出剎土剎土出身雲俱現佛事一種自在諸法總然於智境界不說有情無情之法經云善知其時為眾說法者了根生熟如應化度問曰何為諸佛知眾生心時與非時答曰諸佛如來心與一切眾生心本不異故是一心一智慧故以此知時與非時諸佛悟而了與眾生共之眾生迷自謂為隔一切諸佛以一切眾生心智慧而成正覺一切眾生迷諸佛智慧而作眾生及至成佛時還成眾生迷理之佛所說法門還解眾生心裏迷佛眾生以此不異故知眾生心經云不可說諸菩薩各從他方種種國土而共來集者約萬行差別名為他方以法隨根應物調伏名種種國土不出如來大圓明智名為而共來集眾會清淨者無情識也法身無二者與佛同一體性等無性也無所依止無得無證也而能自在起佛身行者無作之智同佛用也坐此座已會此十迴向法界本也殿出殊好以智所感也出過諸天者以智報感非有情為也論主頌解云菩薩所有報相約行所生頌曰菩薩以忍為垂鬘慚愧恒為衣服飾戒品塗香及粖香慈悲普覆為其蓋正心不動禪定幢智慧幢破諸邪見方便常住生死海饒益眾生為妓樂總持演暢妙法音聞者解脫為歌樂已上如文可知此段有不可說他方菩薩眾此一段諸天住兜率天菩薩眾總有一百一十八箇百萬億眾若他方所來菩薩有不可說諸天莊嚴高座及宮殿色類有百八十四種差別一類有百萬億如來及菩薩自福莊嚴無有限數此會所將如是大悲如是智慧如是萬行但為長養初發心住初生佛家之智慧大悲令慣習自在故時亦不改法亦不異智亦不遷猶如竹葦依舊而成初生與終無有麤細亦如小兒長初生而為大無異大也此直以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為長養道之方便佛果在於初發心又十住中一住具十住之功用故及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總十住中總具足故猶如神龍馬王所生其神駒生在其地與父遲速相似唯力用未如其父母如初發心菩薩以乘如來一切智乘初生佛家與佛同智唯神通道力未如以待大悲萬行長養故雖長養功終法不異也時不遷也終不出初發心時力用功畢如龍女不出剎那際一生成佛是如善財一生得佛果亦爾一生義者得無生也今且約立無生有十一諸蘊自體無生二諸見自體無生三空無生四性無生五時劫不遷無生六涅槃生死無生七說法音聲寂默無生八智慧分別無生九神通道力性自周徧無生十不出剎那際對現三世盡古今劫一切眾生前身無生有此十種無生義故是名一生當得菩提是此經意以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法方便用資初發心佛果絕前後之情所望故以資糧與佛果同時互為體用相資故號為覺行嚴經以果資行令行無著以行資果大悲大用得辦如三乘以意生身菩薩未說乘佛一切智乘者推佛果在十一地後三祇之劫終也即地前三賢為資糧十地為見道佛果在十一地三祇之劫終也如此教與三乘中五位行相一倍顛倒行相不同後當更明。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一


  音切



  (於胃切)。


  (側迸切)。


  (詳資切)。


  (亦音)。


  (當侯切)。


  (丑亮切)。


  (于鬼切)。


  (千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兜率天宮偈讚品第二十四

  【論】將釋此品三門如前第一釋品名目者明以金剛幢等十菩薩各從異佛剎來處兜率天宮至如來所各化作妙寶師子之座已各以十迴向法門因果而偈讚之故名偈讚品異佛剎者從十行中來入十迴向第二釋品來意者此品為欲成十迴向中因果法門故須此品來也第三隨文解釋中義分為二第一長科經意第二隨文釋義一長科經意者於此一品大意前後總作十一段長科。
  【經】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萬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從萬佛剎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來詣佛所其名曰金剛幢菩薩堅固幢菩薩勇猛幢菩薩光明幢菩薩智幢菩薩寶幢菩薩精進幢菩薩離垢幢菩薩星宿幢菩薩法幢菩薩所從來國謂妙寶世界妙樂世界妙銀世界妙金世界妙摩尼世界妙金剛世界妙波頭摩世界妙優鉢羅世界妙栴檀世界妙香世界各於佛所淨修梵行所謂無盡幢佛風幢佛解脫幢佛威儀幢佛明相幢佛常幢佛最勝幢佛自在幢佛梵幢佛觀察幢佛其諸菩薩至佛所已頂禮佛足以佛神力即化作妙寶藏師子之座寶網彌覆周帀徧滿諸菩薩眾隨所來方各於其上結加趺坐其身悉放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清淨光明此無量光皆從菩薩清淨心寶離眾過惡大願所起顯示一切諸佛自在清淨之法以諸菩薩平等願力能普救護一切眾生一切世間之所樂見見者不虗悉得調伏其菩薩眾悉已成就無量功德所謂徧遊一切諸佛國土無所障礙見無依止清淨法身以智慧身現無量身徧往十方承事諸佛入於諸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自在之法住於無量一切智門以智光明善了諸法於諸法中得無所畏隨所演說窮未來際辯才無盡以大智慧開總持門慧眼清淨入深法界智慧境界無有邊際究竟清淨猶若虗空如此世界兜率天宮諸菩薩眾如是來集十方一切兜率天宮悉有如是名號菩薩而來集會所從來國諸佛名號亦皆同等無有差別爾時世尊從兩膝輪放百千億那由他光明普照十方盡法界虗空界一切世界彼諸菩薩皆見於此佛神變相此諸菩薩亦見於彼一切如來神變之相如是菩薩皆與毗盧遮那如來於往昔時同種善根修菩薩行悉已悟入諸佛自在甚深解脫得無差別法界之身入一切土而無所住見無量佛悉往承事於一念中周行法界自在無礙心意清淨如無價寶無量無數諸佛如來常加護念其與其力到於究竟第一彼岸恒以淨念住無上覺念念恒入一切智處以小入大以大入小皆得自在通達無礙已得佛身與佛同住獲一切智從一切智而生其身一切如來所行之處悉能隨入開闡無量智慧法門到金剛幢大智彼岸獲金剛定斷諸疑惑已得諸佛自在神通普於一切十方國土教化調伏百千萬億無數眾生於一切數雖無所著善能修學成就究竟方便安立一切諸法如是等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無盡清淨三世一切無量功德藏諸菩薩眾皆來集會在於佛所因光所見一切佛所悉亦如是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論】一從爾時佛神力故已下至而說頌言五十二行經明金剛幢等十菩薩眾十方來集彰因示果不二分於此分中義分為十段一爾時佛神力故已下至來詣佛所是諸眾來集分二其名曰已下至法幢菩薩舉所來十菩薩名號分三所從來國已下至妙香世界是諸菩薩所從來國土分四各於佛所淨修梵行已下至觀察幢佛舉本所事佛之號分五其諸菩薩已下至無量功德有八行經明諸來菩薩化座而坐放光顯德饒益分六所謂已下至猶若虗空有七行經明諸來菩薩見無依止清淨法身智慧徧遊十方事佛自在無礙分七如此世界已下至無有差別明都結十方同此來集分八爾時世尊已下至神變之相明如來放光所在普照十方彼此大眾皆相見分九如是菩薩已下至皆來集會有十六行經明諸來菩薩往因同佛善根至法究竟自在分十在於佛所因光所見已下至頌有兩行經明都結十方同此世界菩薩集會分第二隨文解釋者於此五十二行經約立十門一明十方菩薩所來之法二釋菩薩名下之義三釋十世界之所表四釋十佛名號之因果五釋十菩薩來至佛所所化之座體六釋菩薩身光之因七明菩薩所得何法而能自在化滿十方八釋如來放光處所表法九明諸來菩薩眾海從誰發心十明隨位進修因果一明菩薩所來之法者經云一一各與萬佛剎微塵數者為明昇進之法智之知見勝前位故十住云百十行云千十迴向云萬俱從萬佛剎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來詣佛所者明迷法云外世界智達名來詣佛所云萬佛剎微塵數者是迷悟之數也二釋菩薩名下之義者其名曰金剛幢菩薩者菩薩前已釋訖金剛幢者明堅固不動義前十行位菩薩名林表行覆蔭廣多義故此位菩薩以幢為稱者明大悲之行處生死大海能摧破一切眾生煩惱自智無傾動故十行明以行自卑和怨義十迴向明大智堅強隨悲破怨自在義此約檀度行堅固幢菩薩者此大悲為戒體故勇猛幢菩薩者此約大悲為忍是勇猛義光明幢菩薩者此約大悲為精進之體長處生死之夜以智發明故智幢菩薩者此位大智於生死之中恒明常破闇故以為定體寶幢菩薩者明以大悲大智慧善施教網名為寶幢明教可貴故非世寶也精進幢菩薩者此位是第七方便行善能知根同事處俗不迷同塵不污是精進幢義故離垢幢菩薩者此是第八願波羅蜜自無生死以智隨願利生故常無垢也星宿幢菩薩者此力波羅蜜法王位成差別智明善知眾根猶如星宿大小皆明法幢菩薩者此位是智波羅蜜善安立諸法無能摧破者是法幢義故此已上是能行行之人三釋世界名者所從來國謂妙寶世界明以妙法普施含生是可貴義世界名妙樂者明大悲為戒處生死利眾生令得大樂妙銀世界者明以法身理智以成忍體猶如白銀柔耎明淨妙金世界者明精進利俗無有勞倦不虧真理黃中致福悉皆金色也妙摩尼世界者明法性自淨用而無垢自在以為定體故妙金剛世界者明無性妙慧能破虗妄不自壞故妙波頭摩世界者是赤蓮華也明此以大悲方能同色香而無染故妙優鉢羅華世界者青蓮華色也第八以智隨悲之行清潔不汙以青蓮華色處泥不汙以用表之妙栴檀世界者以此法師位成說法香也妙香世界者明此位大智大悲隨位功終以無依無作之妙智而滿十方無來去智法音隨徧無有形故但云妙香不云形類表勝前有跡故此已上十世界名是此十迴向位行中之法故言妙世界者是隨生死教化眾生理智妙用也世間以土地山河為世界智仁以智德妙用為世界四攝十佛名號因果者經云各於佛所淨修梵行者明隨位進修加行佛果即如下十箇佛是所謂無盡幢佛者明此十迴向大悲之位所施無盡以成佛果之號其施如下迴向品自明風幢佛者明巽為風為白淨為言說為赤為日為明為白淨即如風無形色而香臰悉吹皆令淨故又巽為鷄知時而鳴故像知根而垂教也上值天門開眾善也巽為已盛陽之始也定是非之時也明齋戒法則之時故巽為言說為口為面門談眾善也能治辛丑丑為小男以眾言說化童蒙也以此言之風幢佛是此戒波羅蜜之風化果號也解脫幢佛者是忍位中果也忍力已成無不解脫此是西方兌為卑下義威儀幢佛此主北方佛果共信位中北方威儀智佛同號此主北方師範位也以威儀庠序以接童蒙故以約行為果號明相幢佛此與十信位東北方明相智佛同號故明約坎為所治丑為信心寅為契理始明借方表法也主丑為山山為不動不動即靜靜能發明明禪之始也入定之始正慧開敷以十迴向之位不離十信所信之法於彼法上以為安立此明十迴向之定體能發大悲利俗之明慧故如常幢佛與十信中第六究竟智佛亦相似總約隨位昇進波羅蜜上立佛果號之名總不離十信所信果一如善財至彌勒佛果還指善財見文殊者是也明文殊是啟蒙信果之位發行進修不離舊跡今文殊菩薩住清涼山是此閻浮一境之東北主艮位表啟蒙發明之首故故為童子菩薩以實言之本是十方諸佛無性理之妙慧成佛莫不由之此門即一切眾生盡有迷理自惑而不見若悟理者現行分別是也以定照之方明故艮為止也自餘准例隨名會位知之五釋諸菩薩來所化座之體者經云化作妙寶師子之座以法寶利生教行網故以寶網彌覆座上十信位中座體約果成名以寶蓮華藏為體十住位中約得如來智慧大悲而成體即以毗盧遮那藏為體即師子座號毗盧遮那藏十行位中以行淨離垢師子座即以蓮華藏為體十迴向位明大悲處生死設教行普該萬法不拘一法故座體直以寶為名不限色類以教行徧周而漉眾生故座有寶網彌覆其上六釋菩薩身光者明此位菩薩以大悲行處世利物任智慧而照眾生即淨光恒照七明菩薩得何法而自在者經云見無依止清淨法身以智身現無量故是明見法無依止性一切無明便為妙用智慧即能通化無方八釋如來放光處所表法者明十信足下輪中放光以信為初如十住足指端明入聖位之初十行足趺明依聖性法身起行十迴向即於膝上放光者明表法光明以膝者人之坐起迴旋卷舒自在之所由也明此迴向位法門是迴真處俗解脫無染之大智以悲願利生處生死而恒涅槃處涅槃與生死無礙自在以放光處表之十地眉間表中道果光也九明諸菩薩從誰發心者皆於自心無始分別無明為發心之始達此無始無明為大圓鏡智故即與十方毗盧遮那如來同善根故若離此智無成佛期無見佛日是故經云如是菩薩皆與毗盧遮那往昔同善根故明達自無明成大智體諸佛共此智也十明隨位進修因果者明金剛幢菩薩是所修行之人妙寶世界是所修之行無盡幢佛是所行之果餘九例知倣此已下有十段頌一段十行一行一頌所頌之法是此當位十迴向位中都調治綱紀之門如文自具更加文釋文繁義沉表法難知方可約釋餘如文自具。
  【經】
  如來不出世  亦無有涅槃  以本大願力  示現自在法  是法難思議  非心所行處  智慧到彼岸  乃見諸佛境  色身非是佛  音聲亦復然  亦不離色聲  見佛神通力  少智不能知  諸佛實境界  久修清淨業  於此乃能了  正覺無來處  去亦無所從  清淨妙色身  神力故顯現  無量世界中  示現如來身  廣說微妙法  其心無所著  智慧無邊際  了達一切法  普入於法界  示現自在力  眾生及諸法  了達皆無礙  普現眾色像  徧於一切剎  欲求一切智  速成無上覺  應以淨妙心  修習菩提行  若有見如來  如是威神力  當於最勝尊  供養勿生疑
  【論】二如來不出世已下有十行頌明佛以實示權分。
  【經】爾時堅固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如來勝無比  甚深不可說  出過語言道  清淨如虗空  汝觀人師子  自在神通力  已離於分別  而令分別見  導師為開演  甚深微妙法  以是因緣故  現此無比身  此是大智慧  諸佛所行處  若欲了知者  常應親近佛  意業常清淨  供養諸如來  終無疲厭心  能入於佛道  具無盡功德  堅住菩提心  以是疑網除  觀佛無厭足  通達一切法  是乃真佛子  此人能了知  諸佛自在力  廣大智所說  欲為諸法本  應起勝希望  志求無上覺  若有尊敬佛  念報於佛恩  彼人終不離  一切諸佛住  何有智慧人  於佛得見聞  不修清淨願  履佛所行道
  【論】三爾時堅固幢菩薩已下有十行頌明歎佛身性相無比要常親近供養無疲大願成滿方能履佛所行道分。
  【經】爾時勇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明淨眼  因日覩眾色  淨心亦復然  佛力見如來  如以精進力  能盡海源底  智力亦如是  得見無量佛  譬如良沃田  所種必滋長  如是淨心地  出生諸佛法  如人獲寶藏  永離貧窮苦  菩薩得佛法  離垢心清淨  譬如伽陀藥  能消一切毒  佛法亦如是  滅諸煩惱患  真實善知識  如來所稱讚  以彼威神故  得聞諸佛法  設於無數劫  財寶施於佛  不知佛實相  此亦不名施  無量眾色相  莊嚴於佛身  非於色相中  而能見於佛  如來等正覺  寂然恒不動  而能普現身  徧滿十方界  譬如虗空界  不生亦不滅  諸佛法如是  畢竟無生滅
  【論】四爾時勇猛幢菩薩已下有十行頌明佛及法要以淨心淨行方了見佛有為不堪分。
  【經】爾時光明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人間及天上  一切諸世界  普見於如來  清淨妙色身  譬如一心力  能生種種心  如是一佛身  普現一切佛  菩提無二法  亦復無諸相  而於二法中  現相莊嚴身  了法性空寂  如幻而生起  所行無有盡  導師如是現  三世一切佛  法身悉清淨  隨其所應化  普現妙色身  如來不念言  我作如是身  自然而示現  未甞起分別  法界無差別  亦無所依止  而於世間中  示現無量身  佛身非變化  亦復非非化  於無化法中  示有變化形  正覺不可量  法界虗空等  深廣無涯底  言語道悉絕  如來善通達  一切處行道  法界眾國土  所往皆無礙
  【論】五光明幢菩薩有十行頌明一佛身而生多佛身如幻而生起分。
  【經】爾時智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若人能信受  一切智無礙  修習菩提行  其心不可量  一切國土中  普現無量身  而身不在處  亦不住於法  一一諸如來  神力示現身  不可思議劫  算數莫能盡  三世諸眾生  悉可知其數  如來所示現  其數不可得  或時示一二  乃至無量身  普現十方剎  其實無二種  譬如淨滿月  普現一切水  影像雖無量  本月未曾二  如是無礙智  成就等正覺  普現一切剎  佛體亦無二  非一亦非二  亦復非無量  隨其所應化  示現無量身  佛身非過去  亦復非未來  一念現出生  成道及涅槃  如幻所作色  無生亦無起  佛身亦如是  示現無有生
  【論】六爾時智幢菩薩已下有十行頌明佛智無依無作不造不內不外而能現形普徧分。
  【經】爾時寶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佛身無有量  能示有量身  隨其所應覩  導師如是現  佛身無處所  充滿一切處  如空無邊際  如是難思議  非心所行處  心不於中起  諸佛境界中  畢竟無生滅  如翳眼所覩  非內亦非外  世間見諸佛  應知亦如是  饒益眾生故  如來出世間  眾生見有出  而實無興世  不可以國土  晝夜而見佛  歲月一剎那  當知悉如是  眾生如是說  某日佛成道  如來得菩提  實不繫於日  如來離分別  非世超諸數  三世諸導師  出現皆如是  譬如淨日輪  不與昏夜合  而說某日夜  諸佛法如是  三世一切劫  不與如來合  而說三世佛  導師法如是
  【論】七爾時寶幢菩薩已下有十行頌明如來所有應現非情所為任智無功眾生自業應見分此段約自修行之行智現相應故非時分知立時分者是情故多時少時俱是情。
  【經】爾時精進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一切諸導師  身同義亦然  普於十方剎  隨應種種現  汝觀牟尼尊  所作甚奇特  充滿於法界  一切悉無餘  佛身不在內  亦復不在外  神力故顯現  導師法如是  隨諸眾生類  先世所集業  如是種種身  示現各不同  諸佛身如是  無量不可數  唯除大覺尊  無有能思議  如以我難思  心業莫能取  佛難思亦爾  非心業所現  如剎不可思  而見淨莊嚴  佛難思亦爾  妙相無不現  譬如一切法  眾緣故生起  見佛亦復然  必假眾善業  譬如隨意珠  能滿眾生心  諸佛法如是  悉滿一切願  無量國土中  導師興於世  隨其願力故  普應於十方
  【論】八爾時精進幢菩薩已下有十行頌明佛身非內外十方佛同等無有內身對眾生業現分。
  【經】爾時離垢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如來大智光  普淨諸世間  世間既淨已  開示諸佛法  設有人欲見  眾生數等佛  靡不應其心  而實無來處  以佛為境界  專念而不息  此人得見佛  其數與心等  成就白淨法  具足諸功德  彼於一切智  專念心不捨  導師為眾生  如應演說法  隨於可化處  普現最勝身  佛身及世間  一切皆無我  悟此成正覺  復為眾生說  一切人師子  無量自在力  示現念等身  其身各不同  世間如是身  諸佛身亦然  了知其自性  是則說名佛  如來普知見  明了一切法  佛法及菩提  二俱不可得  導師無來去  亦復無所住  遠離諸顛倒  是名等正覺
  【論】九爾時離垢幢菩薩已下有十行頌明如來以無心無思無依之智性無表裏對現十方隨根普應分。
  【經】爾時星宿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如來無所住  普住一切剎  一切土皆往  一切處咸見  佛隨眾生心  普現一切身  成道轉法輪  及以般涅槃  諸佛不思議  誰能思議佛  誰能見正覺  誰能現最勝  一切法皆如  諸佛境亦然  乃至無一法  如中有生滅  眾生妄分別  是佛是世界  了達法性者  無佛無世界  如來普現前  令眾生信喜  佛體不可得  彼亦無所見  若能於世間  遠離一切著  無礙心歡喜  於法得開悟  神力之所現  即此說名佛  三世一切時  求悉無所有  若能如是知  心意及諸法  一切悉知見  疾得成如來  言語中顯示  一切佛自在  正覺超語言  假以語言說
  【論】十爾時星宿幢菩薩已下有十行頌明以如來無心意識可名為佛眾生以有心意識及住寂滅心者總不能見佛分。
  【經】爾時法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寧可恒具受  一切世間苦  終不遠如來  不覩自在力  若有諸眾生  未發菩提心  一得聞佛名  決定成菩提  若有智慧人  一念發道心  必成無上尊  慎莫生疑惑  如來自在力  無量劫難遇  若生一念信  速登無上道  設於念念中  供養無量佛  未知真實法  不名為供養  若聞如是法  諸佛從此生  雖經無量苦  不捨菩提行  一聞大智慧  諸佛所入法  普於法界中  成三世導師  雖盡未來際  徧遊諸佛剎  不求此妙法  終不成菩提  眾生無始來  生死久流轉  不了真實法  諸佛故興世  諸法不可壞  亦無能壞者  自在大光明  普示於世間
  【論】十一爾時法幢菩薩已下有十行頌明寧受眾苦不捨如來分已上各說一法共成十迴向心或但說有眾生著有或但說無眾生著無如經星宿幢菩薩頌云眾生妄分別是佛是世界了達法性者無佛無世界如下文法幢菩薩頌云寧可恒具受一切世間苦終不遠如來不覩自在力此二頌皆相成就有無恐墮邊見餘例知如觀十方何意為觀眾意之同別亦觀十方世界諸佛法同不二。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一

  【論】將釋此品三門如前一釋品名目者此品何故名為十迴向答曰以十住初生諸佛智慧家雖有第七方便波羅蜜成大悲行然為創始應真修理智出世心多行悲行劣故於初發心住於妙峯山頂見比丘名為德雲得憶念諸佛智慧光明門雖知已後次第十善知識以十波羅蜜互相參入和融諸行早以具足然當隨本位行門勝劣全異此明同中別令昇進故如十行位中為行之首即以三眼國比丘名善見即以林中經行用表其十行以智眼慧眼法眼觀根利生化令出俗故以比丘所表為十行廣大覆蔭眾多以林所表如此十迴向位中明前二位出俗心多大悲行劣以將十住初心所得諸佛之智慧十行之中出世之行門處俗利生故名迴向迴真入俗利生故名迴向是故此位表法善知識即以鬻香長者名號青蓮華表之明此十迴向法門如合和香法以將諸眾香合成為一丸互相資益以成徧熏十迴向者亦復如是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之香和合大慈大悲諸波羅蜜四攝四無量涅槃生死諸塵勞門共成一箇法界之真香皆從大願為首是故此位名為迴向長者名青蓮華者表此位行不染垢淨涅槃也又長者明處俗流智長於世人名之為長者青蓮華者明色諸華之中此華色香第一以表五位行門此十迴向法門第一何以然者為此十迴向法門以大願力會融悲智生死涅槃成一法界之真自在法故能資前位佛果使具普賢行門圓滿故亦成後位十地十一地行門使慣習自在故明前後十住十行十地十一地總是此十迴向位中理智大類大智大悲所圓融故以此十迴向位通前徹後總通收故故表青蓮華眾華之中色香最為殊勝出過餘華也又以表兜率天宮於諸三界此天殊勝何以故為世間三世諸佛皆在此天長菩提心滿化世間故向上化樂天他化天樂放逸故又向上色界無色界是樂靜心多故已下夜摩忉利是著樂之處天非知足故四天王天四面而居非正位故是故此天處欲界之天上下處中故又此天而修三福德人之共生處故何者為三一修施二持戒三修定自餘諸天不修三福令均平故皆偏多也修戒施二福是故餘天或多放逸或多樂靜是故上生經云樂欲長菩提心者來生此天是故此天說此十迴向門於此表法勝故又向下忉利夜摩向上化樂他化此天於此五天處中故故說十迴向和會智悲均平令處中故故於此天說十迴向故故將此處表所說法門又將鬻香長者號青蓮華所表法位以此義之可解是故名十迴向以表十波羅蜜行參和一多同別之門故為十種迴向以表無盡故以大願風吹智慈雲令普雨故二釋品來意者大意如前所述可知三隨文釋義者義分為二第一長科經意第二隨文釋義一長科經意者從爾時已下至第三十三卷末總作十五段長科。
  【經】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智光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各過十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十萬佛剎微塵數諸佛皆同一號號金剛幢而現其前咸稱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入此菩薩智光三昧善男子此是十方各十萬佛剎微塵數諸佛神力共加於汝亦是毗盧遮那如來往昔願力威神之力及由汝智慧清淨故諸菩薩善根增勝故令汝入是三昧而演說法為令諸菩薩得清淨無畏故具無礙辯才故入無礙智地故住一切智大心故成就無盡善根故滿足無礙白法故入於普門法界故現一切佛神力故前際念智不斷故得一切佛護持諸根故以無量門廣說眾法故聞悉解了受持不忘故攝諸菩薩一切善根故成辦出世助道故不斷一切智智故開發大願故解釋實義故了知法界故令諸菩薩皆悉三喜故修一切佛平等善根故護持一切如來種性故所謂演說諸菩薩十迴向佛子汝當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得佛護念故安住佛家故增益出世功德故得陀羅尼光明故入無障礙佛法故大光明普照法界故集無過失淨法故住廣大智境界故得無障礙法光故爾時諸佛即與金剛幢菩薩無量智慧與無留礙辯與分別句義善方便與無礙法光明與如來平等身與無量差別淨音聲與菩薩不思議善觀察三昧與不可沮壞一切善根迴向智與觀察一切法成就巧方便與一切處說一切法無斷辯何以故入此三昧善根力故爾時諸佛各以右手摩金剛幢菩薩頂金剛幢菩薩得摩頂已即從定起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有不可思議大願充滿法界普能救護一切眾生所謂修學去來現在一切佛迴向。
  【論】第一從品初爾時已下至去來現在一切佛迴向有三十三行經是十方諸佛加金剛幢菩薩令說十迴向分於此分中復分為四段一爾時金剛幢菩薩已下至演說諸菩薩十迴向有十八行半經明金剛幢菩薩入定諸佛與同號加持分二佛子汝當承佛威神之力已下至無障礙法光故有四行半經明諸佛勸說十迴向法門分三爾時已下至善根力故六行經明諸佛與金剛幢十種法力加持分四爾時已下至去來現在一切佛迴向有四行經明諸佛以手摩頂令金剛幢菩薩出定說法分第二隨文釋義者約立十門一釋入三昧因緣二釋三昧之名三明諸來佛剎遠近四明諸佛之數五明諸佛同號所緣六明佛來現前稱三七明諸佛共加入定八明諸佛摩頂因緣九明出定告眾歎法十明正說十種迴向第一明入三昧之因緣者為欲令後學菩薩知軌則故為知三昧方便現智令明淨故為知三昧之力能令說法智慧簡擇自在分明故三世諸佛法則合如是故故須入定二釋三昧之名者何故名為智光三昧為以成就大悲之門非大智而不顯如十住中顯佛智慧與自心同合即以方便三昧無作無思如淨水澄明日月萬象自然現徹如十行之內三昧即名號善思惟則明於理隨事法差別名善思惟如此十迴向所入三昧名智光者則以智行悲明處俗無染以此智光照俗無俗不真是以鬻香長者青蓮華表之用明處俗無染十住十行比丘以為標首以明出俗之功一依善財知識表之是故此位圓悲智之自在故故三昧名為智光三昧三明諸來佛剎遠近者明隨位勝進智慧增廣十行云萬佛剎塵此位云十萬佛剎微塵表勝進過前四明諸佛之數者經云十方各十萬佛剎微塵數明進修智業廣大與十方如來智體功用合故五諸佛同號所緣者何故十方諸佛與入定菩薩同號為金剛幢而現其前者有二義一如前所釋進修智會二以佛名號及如來身而現入定菩薩前明處位不惑斷自他之疑故成法印故又智既合同身亦無二故六明諸佛來現稱讚金剛幢明以言加令入定者印法不惑亦令當學之徒斷除疑惑故又身智既同說法亦等故七明諸佛共加入定者所云共加者有二義一自智所會合佛德故二諸佛隨智與力二緣會故名之為加又為自雖不疑斷他惑故諸佛與加成法則故又說佛加持有六一同名號加與同名故二現身加而現其前故三言讚加以言讚歎故四毗盧遮那往昔願力加五與十種法加如文自具六以十方諸佛手摩其頂加八明諸佛手摩其頂因緣何故手摩其頂明右手者作用之便明諸佛以右手引接令出定說法又自作用與諸佛作用相及故又諸佛許可到法際故以當位有自位際法也九明出定告眾歎法者經文自具十明正說十種迴向如經下文此釋初段三十三行經竟。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二


  音切



  (於計切)。


  (呼昆切)。


  (渠卷切)。


  (似羊切)。


  (烏哭切)。


  (羊六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三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二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迴向有幾種佛子菩薩摩訶薩迴向有十種三世諸佛咸共演說何等為十一者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二者不壞迴向三者等一切諸佛迴向四者至一切處迴向五者無盡功德藏迴向六者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七者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八者真如相迴向九者無縛無著解脫迴向十者入法界無量迴向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迴向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說當說今說。
  【論】第二佛子菩薩摩訶薩已下至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說當說今說有九行半經是正舉十迴向之名目分自此已下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已下至第三十三卷內至皆得清淨到於彼岸總有十卷經明正說十迴向隨十波羅蜜進修行門分已上十箇迴向一箇是一箇波羅蜜行都共為十段科至後隨當位分中方釋第三正說十迴向隨十波羅蜜進修分中從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迴向已下至云何為菩薩摩訶薩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於此一段中有二義一科其當段經意二隨文解說此十箇迴向中長科有一百八十段經文一科其當段經意者於此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段中長科為十段。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淨尸波羅蜜修羼提波羅蜜起精進波羅蜜入禪波羅蜜住般若波羅蜜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修如是等無量善根。
  【論】第一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救護一切眾生相迴向已下至如是等無量善根可五行經明修六波羅蜜四無量心成就初迴向分第二隨文釋義云何行檀波羅蜜淨戒波羅蜜以能捨惡法戒體自淨故云何修忍波羅蜜施戒已成當修忍力為施體能捨故與戒體為淨因忍體須加行修學為忍防他凌辱非由己自捨故須如行學忍云何起精進波羅蜜以忍體是自息其忿恨非是欣修利物之行故須起利物之行是此位精進義云何起精進波羅蜜入禪波羅蜜以精進勤行利物之行恐多散動相應故須入禪波羅蜜云何住般若波羅蜜以禪能發生淨慧故云何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為六波羅蜜是出世心多故加以慈悲喜捨利眾生法均調諸行故此以上六度四無量心使令均平智悲得所成此初迴向門此迴向法門從十信十住十行總具有之至此本位方令齊等若以解行門中有此差降若以理智門中總無前後始終之法已下當位有十度調治之法如下文中具明不煩更釋但如文以行行之云何但以六波羅蜜為利生行為明大悲門中但令眾生出世間故然後方令入生死中。
  【經】修善根時作是念言願此善根普能饒益一切眾生皆使清淨至於究竟永離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等無量苦惱菩薩摩訶薩種善根時以己善根如是迴向我當為一切眾生作舍令免一切諸苦事故為一切眾生作護悉令解脫諸煩惱故為一切眾生作歸皆令得離諸怖畏故為一切眾生作趣令得至於一切智故為一切眾生作安令得究竟安隱處故為一切眾生作明令得智光滅癡闇故為一切眾生作炬破彼一切無明闇故為一切眾生作燈令住究竟清淨處故為一切眾生作導師引其令入真實法故為一切眾生作大導師與其無礙大智慧故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平等饒益一切眾生究竟皆令得一切智。
  【論】第二修善根時已下至皆令得一切智有十四行半經明起願念度眾生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於非親友守護迴向與其親友等無差別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於眾生而起一念非親友想設有眾生於菩薩所起怨害心菩薩亦以慈眼視之終無恚怒普為眾生作善知識演說正法令其修習譬如大海一切眾毒不能變壞菩薩亦爾一切愚蒙無有智慧不知恩德瞋很頑毒憍慢自大其心盲瞽不識善法如是等類諸惡眾生種種逼惱無能動亂譬如日天子出現世間不以生盲不見故隱而不現又復不以乾闥婆城阿脩羅手閻浮提樹崇巖邃谷塵霧煙雲如是等物之所覆障故隱而不現亦復不以時節變改故隱而不現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有大福德其心深廣正念觀察無有退屈為欲究竟功德智慧於上勝法心生志欲法光普照見一切義於諸法門智慧自在常為利益一切眾生而修善法曾不誤起捨眾生心不以眾生其性弊惡邪見瞋濁難可調伏便即棄捨不修迴向但以菩薩大願甲冑而自莊嚴救護眾生恒無退轉不以眾生不知報恩退菩薩行捨菩提道不以凡愚共同一處捨離一切如實善根不以眾生數起過惡難可忍受而於彼所生疲厭心何以故譬如日天子不但為一事故出現世間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但為一眾生故修諸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普為救護一切眾生故而修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不但為淨一佛剎故不但為信一佛故不但為見一佛故不但為了一法故起大智願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普淨一切佛剎故普信一切諸佛故普承事供養一切諸佛故普解一切佛法故發起大願修諸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論】第三佛子菩薩摩訶薩已下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三十三行半經明親疎善惡平等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佛法而為所緣起廣大心不退轉心無量劫中修集希有難得心寶與一切諸佛悉皆平等菩薩如是觀諸善根信心清淨大悲堅固以甚深心歡喜心清淨心最勝心柔耎心慈悲心憐愍心攝護心利益心安樂心普為眾生真實迴向非但口言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迴向之時作是念言以我善根願一切趣生一切眾生皆得清淨功德圓滿不可沮壞無有窮盡常得尊重正念不忘獲決定慧具無量智身口意業一切功德圓滿莊嚴又作是念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承事供養一切諸佛無空過者於諸佛所淨信不壞聽聞正法斷諸疑惑憶持不忘如說修行於如來所起恭敬心身業清淨安住無量廣大善根永離貧窮七財滿足於諸佛所常隨修學成就無量勝妙善根平等悟解住一切智以無礙眼等視眾生眾相嚴身無有玷缺言音淨妙功德圓滿諸根調伏十力成就善心滿足無所依住令一切眾生普得佛樂得無量住住佛所住。
  【論】第四佛子菩薩摩訶薩已下至住佛所住有二十行經明以諸佛法而為勝緣深植自善根願與眾生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見諸眾生造作惡業受諸重苦以是障故不見佛不聞法不識僧便作是念我當於彼諸惡道中代諸眾生受種種苦令其解脫菩薩如是受苦毒時轉更精勤不捨不避不驚不怖不退不怯無有疲厭何以故如其所願決欲荷負一切眾生令解脫故菩薩爾時作是念言一切眾生在生老病死諸苦難處隨業流轉邪見無智喪諸善法我應救之令得出離又諸眾生愛網所纏癡蓋所覆染著諸有隨逐不捨入苦籠檻作魔業行福智都盡常懷疑惑不見安隱處不知出離道在於生死輪轉不息諸苦淤泥恒所沒溺菩薩見已起大悲心大饒益心欲令眾生悉得解脫以一切善根迴向以廣大心迴向如三世菩薩所修迴向如大迴向經所說迴向願諸眾生普得清淨究竟成就一切種智復作是念我所修行欲令眾生皆悉得成無上智王不為自身而求解脫但為救濟一切眾生令其咸得一切智心度生死流解脫眾苦復作是念我當普為一切眾生備受眾苦令其得出無量生死眾苦大壑我當普為一切眾生於一切世界一切惡趣中盡未來劫受一切苦然常為眾生勤修善根何以故我寧獨受如是眾苦不令眾生墮於地獄我當於彼地獄畜生閻羅王等險難之處以身為質救贖一切惡道眾生令得解脫復作是念我願保護一切眾生終不棄捨所言誠實無有虗妄何以故我為救度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不為自身求無上道亦不為求五欲境界及三有中種種樂故修菩提行何以故世間之樂無非是苦眾魔境界愚人所貪諸佛所阿一切苦患因之而起地獄餓鬼及以畜生閻羅王處忿恚鬥訟更相毀辱如是諸惡皆因貪著五欲所致躭著五欲遠離諸佛障礙生天何況得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如是觀諸世間貪少欲味受無量苦終不為彼五欲樂故求無上菩提修菩薩行但為安樂一切眾生發心修習成滿大願斷截眾生諸苦罥索令得解脫。
  【論】第五佛子菩薩摩訶薩已下至令得解脫有三十八行半經明菩薩入於惡道代諸眾生受苦令諸眾生得樂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我當以善根如是迴向令一切眾生得究竟樂利益樂不受樂寂靜樂無依樂無動樂無量樂不捨不退樂不滅樂一切智樂復作是念我當與一切眾生作調御師作主兵臣執大智炬示安隱道令離險難以善方便俾知實義又於生死海作一切智善巧船師度諸眾生使到彼岸。
  【論】第六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已下至使到彼岸有七行經明菩薩以自善根令諸眾生得十種究竟樂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隨宜救護一切眾生令出生死承事供養一切諸佛得無障礙一切智智捨離眾魔遠惡知識親近一切菩薩善友滅諸過罪成就淨業具足菩薩廣大行願無量善根。
  【論】第七佛子菩薩摩訶薩已下至無量善根有五行經明菩薩隨宜救護眾生得出生死供養諸佛親近善友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正迴向已作如是念不以四天下眾生多故多日出現但一日出悉能普照一切眾生又諸眾生不以自身光明故知有晝夜遊行觀察興造諸業皆由日天子出成辦斯事然彼日輪但一無二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修集善根迴向之時作是念言彼諸眾生不能自救何能救他唯我一人志獨無侶修集善根如是迴向所謂為欲廣度一切眾生故普照一切眾生故示導一切眾生故開悟一切眾生故顧復一切眾生故攝受一切眾生故成就一切眾生故令一切眾生歡喜故令一切眾生悅樂故令一切眾生斷疑故。
  【論】第八佛子已下至令一切眾生斷疑故有十二行半經明菩薩大願眾生雖多不假多聖唯我一人獨能度盡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我應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報眾生有惡悉能容受終不以此而捨誓願不以一眾生惡故捨一切眾生但勤修習善根迴向普令眾生皆得安樂善根雖少普攝眾生以歡喜心廣大迴向若有善根不欲饒益一切眾生不名迴向隨一善根普以眾生而為所緣乃名迴向安置眾生於無所著法性迴向見眾生自性不動不轉迴向於迴向無所依無所取迴向不取善根相迴向不分別業報體性迴向不著五蘊相迴向不壞五蘊相迴向不取業迴向不求報迴向不染著因緣迴向不分別因緣所起迴向不著名稱迴向不著處所迴向不著虗妄法迴向不著眾生相世界相心意相迴向不起心顛倒想顛倒見顛倒迴向不著語言道迴向觀一切法真實性迴向觀一切眾生平等相迴向以法界印印諸善根迴向觀諸法離貪欲迴向解一切法無種植善根亦如是觀諸法無二無生無滅迴向亦如是以如是等善根迴向修行清淨對治之法所有善根皆悉隨順出世間法不作二相非即業修習一切智非離業迴向一切智一切智非即是業然不離業得一切智以業如光影清淨故報亦如光影清淨報如光影清淨故一切智智亦如光影清淨離我我所一切動亂思惟分別如是了知以諸善根方便迴向菩薩如是迴向之時度脫眾生常無休息不住法相雖知諸法無業無報善能出生一切業報而無違諍如是方便善修迴向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離一切過諸佛所讚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一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論】第九佛子已下至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有三十一行經明菩薩如日普照不求恩報不著眾生法迴向分。
  【經】爾時金剛幢菩薩觀察十方一切眾會暨于法界入深句義以無量心修習勝行大悲普覆一切眾生不斷三世諸如來種入一切佛功德法藏出生一切諸佛法身善能分別諸眾生心知其所種善根成熟住於法身而為示現清淨色身承佛神力即說頌言。
  【論】第十爾時已下至說頌有五行半經明金剛幢菩薩觀眾說頌分。
  【經】
  不思議劫修行道  精進堅固心無礙  為欲饒益羣生類  常求諸佛功德法  調御世間無等人  修治其意甚明潔  發心普救諸含識  彼能善入迴向藏  勇猛精進力具足  智慧聰達意清淨  普救一切諸羣生  其心堪忍不傾動  心善安住無與等  意常清淨大歡悅  如是為物勤修行  譬如大地普容受  不為自身求快樂  但欲救護諸眾生  如是發起大悲心  疾得入於無礙地  十方一切諸世界  所有眾生皆攝受  為救彼故善住心  如是修學諸迴向  修行布施大欣悅  護持淨戒無所犯  勇猛精進心不動  迴向如來一切智  其心廣大無邊際  忍力安住不傾動  禪定甚深恒照了  智慧微妙難思議  十方一切世界中  具足修治清淨行  如是功德皆迴向  為欲安樂諸含識  大士勤修諸善業  無量無邊不可數  如是悉以益眾生  令住難思無上智  普為一切眾生故  不思議劫處地獄  如是曾無厭退心  勇猛決定常迴向  不求色聲香與味  亦不希求諸妙觸  但為救度諸羣生  常求無上最勝智  智慧清淨如虗空  修習無邊大士行  如佛所行諸行法  彼人如是常修學  大士遊行諸世界  悉能安隱諸羣生  普使一切皆歡喜  修菩薩行無厭足  除滅一切諸心毒  思惟修習最上智  不為自己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離苦  此人迴向得究竟  心常清淨離眾毒  三世如來所付囑  住於無上大法城  未曾染著於諸色  受想行識亦如是  其心永出於三有  所有功德盡迴向  佛所知見諸眾生  盡皆攝取無有餘  誓願皆令得解脫  為彼修行大歡喜  其心念念恒安住  智慧廣大無與等  離癡正念常寂然  一切諸業皆清淨  彼諸菩薩處於世  不著內外一切法  如風無礙行於空  大士用心亦復然  所有身業皆清淨  一切語言無過失  心常歸向於如來  能令諸佛悉歡喜  十方無量諸國土  所有佛處皆往詣  於中覩見大悲尊  靡不恭敬而瞻奉  心常清淨離諸失  普入世間無所畏  已住如來無上道  復為三有大法池  精勤觀察一切法  隨順思惟有非有  如是趣於真實理  得入甚深無諍處  以此修成堅固道  一切眾生莫能壞  善能了達諸法性  普於三世無所著  如是迴向到彼岸  普使羣生離眾垢  永離一切諸所依  得入究竟無依處  一切眾生語言道  隨其種類各差別  菩薩悉能分別說  而心無著無所礙  菩薩如是修迴向  功德方便不可說  能令十方世界中  一切諸佛皆稱歎
  【論】已下頌中有五十六行頌頌此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此一段中明菩薩所行之行均調得所兩行一頌如文自具得意以行行之第二隨文解釋者何故名為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釋此名目有二義一明隨位修行次第之法二明本位名號一明隨位修行次第之法者如十住中於初發心住求一切智此菩薩所緣十種難得法而發於心所謂處非處等十種如來智力而發於心生佛家為佛真子如十行之中行歡喜行為大施主凡所有物悉能惠施無有悔恡行菩薩行以為所緣如此十迴向中初迴向名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者即以六波羅蜜四無量心以為所緣明即以十住十行所得大智法身無著淨行起廣大願行處於生死以六波羅蜜以為行首慈悲喜捨以為處生死利物之緣是故即名為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即以慈悲喜捨為救護以六波羅蜜出世間法為離眾生相故為六度行門是出世行故是故如是安立次第總在十住初發心位一時總具只為紙素竹帛名言次第遂生分段非是法有前後義故如十住位中善財童子表法之中海門國觀大海具有阿脩羅等十王供養等是迴向義然教門次第昇進不可不存若不如斯使後學之流行沉淪而不進二明本位之名者又以大智法身以為離體十波羅蜜四無量心以為處生死救護眾生所緣是故名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以智體無依所救護者無性眾生無相正為救護而無作者故眾生自真無出沒故名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成此初迴向法門具足五緣一具自了法身本自清淨解脫緣二得大智慧解脫緣三具大願力奉事諸佛利眾生緣四十波羅蜜具足勝行緣五慈悲喜捨一切眾生緣具此五法方能成就此初迴向此之一段以檀波羅蜜為主九波羅蜜為伴善財以鬻香長者號青蓮華表所行行之人以名下義思之可解於中所行法則鬻香長者賣香人也能辯諸香和合諸香賣鬻與人用表此位之行前已釋竟。
  第二不壞迴向以戒波羅蜜為體餘九為伴善財以船師號婆施羅為表行行之人此云自在住樓閣城城門外海岸上住修大悲幢行法門明此迴向位中以大悲為戒體視一切生死之海令得一切大智之海居生死海而得自在故名自在廣說如經又表戒體如海性淨不宿死屍明法身本淨不宿煩惱染淨死屍也廣義如文經云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不壞迴向者於此一段經文義分為二一長科此一段經意二隨文解說第一長科此一段經意者自佛子已下至說頌已來總科為六段。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不壞迴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於去來今諸如來所得不壞信悉能承事一切佛故於諸菩薩乃至初發一念之心求一切智得不壞信誓修一切菩薩善根無疲厭故於一切佛法得不壞信發深志樂故於一切佛教得不壞信守護住持故於一切眾生得不壞信慈眼等觀善根迴向普利益故於一切白淨法得不壞信普集無邊諸善根故於一切菩薩迴向道得不壞信滿足殊勝諸欲解故於一切菩薩法師得不壞信於諸菩薩起佛想故於一切佛自在神通得不壞信深信諸佛難思議故於一切菩薩善巧方便行得不壞信攝取種種無量無數行境界故。
  【論】一佛子已下至無量無數行境界故有十三行半經明菩薩得信不壞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安住不壞信時於諸菩薩聲聞獨覺若諸佛教若諸眾生如是等種種境界中種諸善根無量無邊令菩提心轉更增長慈悲廣大平等觀察隨順修學諸佛所作攝取一切清淨善根入真實義集福德行行大惠施修諸功德等觀三世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善根功德迴向一切智願常見諸佛親近善友與諸菩薩同共止住念一切智心無暫捨受持佛教勤加守護教化成熟一切眾生心常迴向出世之道供養瞻侍一切法師解了諸法憶持不忘修行大願悉使滿足。
  【論】二佛子已下至大願悉使滿足有十一行經明菩薩住持教化眾生分。
  【經】菩薩如是積集善根成就善根增長善根思惟善根繫念善根分別善根愛樂善根修習善根安住善根菩薩摩訶薩如是積集諸善根已以此善根所得依果修菩薩行於念念中見無量佛如其所應承事供養以阿僧祇寶阿僧祇華阿僧祇鬘阿僧祇衣阿僧祇蓋阿僧祇幢阿僧祇幡阿僧祇莊嚴具阿僧祇給侍阿僧祇塗飾地阿僧祇塗香阿僧祇粖香阿僧祇和香阿僧祇燒香阿僧祇深信阿僧祇愛樂阿僧祇淨心阿僧祇尊重阿僧祇讚歎阿僧祇禮敬阿僧祇寶座阿僧祇華座阿僧祇香座阿僧祇鬘座阿僧祇栴檀座阿僧祇衣座阿僧祇金剛座阿僧祇摩尼座阿僧祇寶繒座阿僧祇寶色座阿僧祇寶經行處阿僧祇華經行處阿僧祇香經行處阿僧祇鬘經行處阿僧祇衣經行處阿僧祇寶間錯經行處阿僧祇一切寶繒綵經行處阿僧祇一切寶多羅樹經行處阿僧祇一切寶欄楯經行處阿僧祇一切寶鈴網彌覆經行處阿僧祇一切寶宮殿阿僧祇一切華宮殿阿僧祇一切香宮殿阿僧祇一切鬘宮殿阿僧祇一切栴檀宮殿阿僧祇一切堅固妙香藏宮殿阿僧祇一切金剛宮殿阿僧祇一切摩尼宮殿皆悉殊妙出過諸天阿僧祇諸雜寶樹阿僧祇種種香樹阿僧祇諸寶衣樹阿僧祇諸音樂樹阿僧祇寶莊嚴具樹阿僧祇妙音聲樹阿僧祇無厭寶樹阿僧祇寶繒綵樹阿僧祇寶璫樹阿僧祇一切華香幢幡鬘蓋所嚴飾樹如是等樹扶疎蔭暎莊嚴宮殿其諸宮殿復有阿僧祇軒檻莊嚴阿僧祇窗牖莊嚴阿僧祇門闥莊嚴阿僧祇樓閣莊嚴阿僧祇半月莊嚴阿僧祇帳莊嚴阿僧祇金網彌覆其上阿僧祇香周帀普熏阿僧祇衣敷布其地。
  【論】三菩薩如是已下至阿僧祇衣敷布其地有三十三行經明舉依果報嚴分釋義云如是阿僧祇寶是本行中以法利生依果也阿僧祇華者是以行能利自他開敷眾善之依果阿僧祇鬘是忍所報也阿僧祇衣從慚愧生也阿僧祇蓋大慈悲所生也阿僧祇幡迴向心所生也阿僧祇幢是隨行不退力所生也阿僧祇莊嚴具諸助道法所生也阿僧祇侍從謙敬離慢所生也阿僧祇塗飾地從戒品生也阿僧祇塗香以戒徧諸法生也阿僧祇粖香以往昔散華香報所生大綱以行知果如影隨形一一相餘准物類以義解之可解亦以音曾以如是物供養佛法僧獲得斯果故餘准此知之。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諸供養具於無量無數不可說不可說劫淨心尊重恭敬供養一切諸佛恒不退轉無有休息一一如來滅度之後所有舍利悉亦如是恭敬供養為令一切眾生生淨信故一切眾生攝善根故一切眾生離諸苦故一切眾生廣大解故一切眾生以大莊嚴而莊嚴故無量莊嚴而莊嚴故諸有所作得究竟故知諸佛興難可植故滿足如來無量力故莊嚴供養佛塔廟故住持一切諸佛法故如是供養現在諸佛及滅度後所有舍利其諸供養於阿僧祇劫說不可盡如是修集無量功德皆為成熟一切眾生無有退轉無有休息無有疲厭無有執著離諸心想無有依止永絕所依遠離於我及以我所如實法印印諸業門得法無生住無所住觀無生性印諸境界諸佛護念發心迴向與諸法性相應迴向入無作法成就所作方便迴向捨離一切諸事想著方便迴向住於無量善巧迴向永出一切諸有迴向修行諸行不住於相善巧迴向普攝一切善根迴向普淨一切菩薩諸行廣大迴向發無上菩提心迴向與一切善根同住迴向滿足最上信解心迴向。
  【論】四佛子已下至最上信解心迴向有二十二行半經明菩薩以如上依果所有莊嚴供養諸佛皆為度脫眾生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時雖隨生死而不改變求一切智未曾退轉在於諸有心無動亂悉能度脫一切眾生不染有為法不失無礙智菩薩行位因緣無盡世間諸法無能變動具足清淨諸波羅蜜悉能成就一切智力菩薩如是離諸癡闇成菩提心開示光明增長淨法迴向勝道具足眾行以清淨意善能分別了一切法悉隨心現知業如幻業報如像諸行如化因緣生法悉皆如響菩薩諸行一切如彰出生無著清淨法眼見於無作廣大境界證寂滅性了法無二得法實相具菩薩行於一切相皆無所著善能修行同事諸業於白淨法恒無廢捨離一切著住無著行菩薩如是善巧思惟無有迷惑不違諸法不壞業因明見真實善巧迴向知法自性以方便力成就業報到於彼岸智慧觀察一切諸法獲神通智諸業善根無作而行隨心自在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為欲度脫一切眾生不斷佛種永離魔業見一切智無有邊際信樂不捨離世境界斷諸雜染亦願眾生得清淨智入深方便出生死法獲佛善根永斷一切諸魔事業以平等印普印諸業發心趣入一切種智成就一切出世間法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二不壞迴向。
  【論】五佛子已下至第二不壞迴向有二十四行經明菩薩能隨生死度脫眾生同事諸業求一切智白淨等法恒不捨分。
  【經】菩薩摩訶薩住此迴向時得見一切無數諸佛成就無量清淨妙法普於眾生得平等心於一切法無有疑惑一切諸佛神力所加降伏眾魔永離其業成就生貴滿菩提心得無礙智不由他解善能開闡一切法義能隨想力入一切剎普照眾生悉使清淨菩薩摩訶薩以此不壞迴向之力攝諸善根如是迴向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即說頌言。
  【論】六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說頌有八行經明菩薩得於諸佛妙法斷疑如聞自達能隨想力入一切剎普照眾生分。
  【經】
  菩薩已得不壞意  修行一切諸善業  是故能令佛歡喜  智者以此而迴向  供養無量無邊佛  布施持戒伏諸根  為欲利益諸眾生  普使一切皆清淨  一切上妙諸香華  無量差別勝衣服  寶蓋及以莊嚴具  供養一切諸如來  如是供養於諸佛  無量無數難思劫  恭敬尊重常歡喜  未曾一念生疲厭  專心想念於諸佛  一切世間大明燈  十方所有諸如來  靡不現前如目覩  不可思議無量劫  種種布施心無厭  百千萬億眾劫中  修諸善法悉如是  彼諸如來滅度已  供養舍利無厭足  悉以種種妙莊嚴  建立難思眾塔廟  造立無等最勝形  寶藏淨金為莊嚴  巍巍高大如山王  其數無量百千億  淨心尊重供養已  復生歡喜利益意  不思議劫處世間  救護眾生令解脫  了知眾生皆妄想  於彼一切無分別  而能善別眾生根  普為羣生作饒益  菩薩修集諸巧德  廣大最勝無與比  了達體性悉非有  如是決定皆迴向  以最勝智觀諸法  其中無有一法生  如是方便修迴向  功德無量不可盡  以是方便令心淨  悉與一切如來等  此方便力不可盡  是故福報無盡極  發起無上菩提心  一切世間無所依  普至十方諸世界  而於一切無所礙  一切如來出世間  為欲啟導眾生心  如其心性而觀察  畢竟推求不可得  一切諸法無有餘  悉入於如無體性  以是淨眼而迴向  開彼世間生死獄  雖令諸有悉清淨  亦不分別於諸有  知諸有性無所有  而令歡喜意清淨  於一佛土無所依  一切佛土悉如是  亦不染著有為法  知彼法性無依處  以是修成一切智  以是無上智莊嚴  以是諸佛皆歡喜  是為菩薩迴向業  菩薩專心念諸佛  無上智慧巧方便  如佛一切無所依  願我修成此功德  專心救護於一切  令其遠離眾惡業  如是饒益諸羣生  繫念思惟未曾捨  住於智地守護法  不以餘乘取涅槃  唯願得佛無上道  菩薩如是善迴向  不取眾生所言說  一切有為虗妄事  雖復不依言語道  亦復不著無言說  十方所有諸如來  了達諸法無有餘  雖知一切皆空寂  而不於空起心念  以一莊嚴嚴一切  亦不於法生分別  如是開悟諸羣生  一切無性無所觀
  【論】已上頌有五十行兩行一頌皆頌當位之中迴向所行之行如文自具不煩更釋如文行之第二隨文解義者云何為不壞迴向雖隨生死海不壞法身雖隨分別而不壞無作雖隨諸見而不壞法眼雖隨諸行而不壞菩提心雖教化成熟眾生皆至佛果不壞身心無依住門雖隨一切眾生知根同事而不壞戒體恒自白淨是故名為不壞迴向又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無成壞體此迴向體如經云如實法印印諸業門得法無生住佛所住觀無生性印諸境界諸佛護念發心迴向與諸法性相應迴向入無作法成就所作方便迴向此是不壞迴向之大體也智不壞生死不壞大願不壞大悲不壞皆如實故如十住位以離染大悲為戒體即以海門國海雲比丘為所表十行位中即以工巧笇術以為戒體即以釋天童子於河渚中笇印法以為所表為明行為河流歸海故十迴向中以處俗大悲為戒體即以海師自在為所表。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三


  音切



  (初限切)。


  (在預切)。


  (乎墾切)。


  (五還切)。


  (莫耕切)。


  (古音)。


  (五咸切)。


  (雖遂切)。


  (亡遇切)。


  (并列切)。


  (直救切)。


  (丁念切)。


  (力紅切)。


  (戶減切)。


  (乎箇切)。


  (婦音)。


  (奴的切)。


  (於句切)。


  (許各切)。


  (似玉切)。


  (都豆切)。


  (丁含切)。


  (於避切)。


  (才結切)。


  (古兗切)。


  (所各切)。


  (支音)。


  (莫還切)。


  (七各切)。


  (力丁切)。


  (當音)。


  (於禁切)。


  (他達切)。


  (語韋切)。


  (樞玉切)。


  (防無切)。


  (許言切)。


  (之與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四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三

  【論】第三等一切佛迴向以忍波羅蜜為體餘九為伴表法中以善財童子所見可樂城東大莊嚴幢無憂林中無上勝長者是也為城名可樂依主所行之行立其名故為明得法成忍人見可樂住城東者為明忍為覺行之首為表東方角亢氐房之位主眾善之首房為青龍主吉慶位故以東方為陽為生萬物之首明忍為萬行之首生眾福故故居城東也大莊嚴幢者忍隨違境不動也是幢義無憂林者明忍成行滿如林廣蔭也號無上勝者眾行之中不勝忍也眾行之中無忍不成行故餘廣如經說二義如前第一長科當段經意者從此一段經中約科為十段。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等一切佛迴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隨順修學去來現在諸佛世尊迴向之道如是修學迴向道時見一切色乃至觸法若美若惡不生愛憎心得自在無諸過失廣大清淨歡喜悅樂離諸憂惱心意柔耎諸根清涼。
  【論】一佛子云何菩薩摩訶薩等一切佛迴向已下至諸根清涼有五行半經明學佛迴向心得自在清涼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獲得如是安樂之時復更發心迴向諸佛作如是念願以我今所種善根令諸佛樂轉更增勝所謂不可思議佛所住樂無有等比佛三昧樂不可限量大慈悲樂一切諸佛解脫之樂無有邊際大神通樂最極尊重大自在樂廣大究竟無量力樂離諸知覺寂靜之樂住無礙住恒正定樂行無二行不變異樂。
  【論】二佛子已下至不變異樂有七行半經是菩薩迴向佛樂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迴向佛已復以此善迴向菩薩所謂願未滿者令得圓滿心未淨者令得清淨諸波羅蜜未滿足者令得滿足安住金剛菩提之心於一切智得不退轉不捨大精進守護菩提門一切善根能令眾生捨離我慢發菩提心所願成滿安住一切菩薩所住獲得菩薩明利諸根修習善根證薩婆若。
  【論】三佛子已下至證薩婆若有七行經明迴向菩薩行願分薩婆若此云一切智。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菩薩已復以迴向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所有善根乃至極少一彈指頃見佛聞法恭敬聖僧彼諸善根皆離障礙念佛圓滿念法方便念僧尊重不離見佛心得清淨獲諸佛法集無量德淨諸神通捨法疑念依教而住如為眾生如是迴向為聲聞辟支佛迴向亦復如是又願一切眾生永離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等一切惡處增長無上菩提之心專意勤求一切種智永不毀謗諸佛正法得佛安樂身心清淨證一切智。
  【論】四佛子已下至證一切智有十行經明迴向一切眾生令得離苦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所有善根皆以大願發起正發起積集正積集增長正增長悉令廣大具足充滿。
  【論】五佛子已下至具足充滿有兩行經明菩薩行由願廣大充滿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在家宅中與妻子俱未曾暫捨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薩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屬令入菩薩智令成熟解脫雖與同止心無所著以本大悲處於居家以慈心故隨順妻子於菩薩清淨道無所障礙菩薩摩訶薩雖在居家作諸事業未曾暫捨一切智心所謂若著衣裳若噉滋味若服湯藥澡漱塗摩迴旋顧視行住坐臥身語意業若睡若寤如是一切諸有所作心常迴向薩婆若道繫念思惟無時捨離為欲饒益一切眾生安住菩提無量大願攝取無數廣大善根勤修諸善普救一切永離一切憍慢放逸決定趣於一切智地終不發意向於餘道常觀一切諸佛菩提永捨一切諸雜染法修行一切菩薩所學於一切智道無所障礙住於智地愛樂誦習以無量智集諸善根心不戀樂一切世間亦不染著所行之行專心受持諸佛教法菩薩如是處在居家普攝善根令其增長迴向諸佛無上菩提。
  【論】六佛子已下至迴向諸佛無上菩提有十八行半經明菩薩以本大悲處俗無染著分。
  【經】佛子菩薩爾時乃至施與畜生之食一摶一粒咸作是願當令此等捨畜生道利益安樂究竟解脫永度苦海永滅苦受永除苦蘊永斷苦覺苦聚苦行苦因苦本及諸苦處願彼眾生皆得捨離菩薩如是專心繫念一切眾生以彼善根而為上首為其迴向一切種智菩薩初發菩提之心普攝眾生修諸善根悉以迴向欲令永離生死曠野得諸如來無礙快樂出煩惱海修佛法道慈心徧滿悲力廣大普使一切得清淨樂守護善根親近佛法出魔境界入佛境界斷世間種植如來種住於三世平等法中菩薩摩訶薩如是所有已集當集現集善根悉以迴向復作是念如過去諸佛菩薩所行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度諸眾生令永出離勤加修習一切善根悉以迴向而無所著所謂不依色不著受無倒想不作行不取識捨離六處不住世法樂出世間知一切法皆如虗空無所從來不生不滅無有真實無所染著遠離一切諸分別見不動不轉不失不壞住於實際無相離相唯是一相如是深入一切法性常樂習行普門善根悉見一切諸佛眾會如彼過去一切如來善根迴向我亦如是而為迴向解如是法證如是法依如是法發心修習不違法相知所修行如幻如影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因緣和合之所顯現乃至如來究竟之地。
  【論】七佛子已下至如來究竟之地有二十五行半經明施與畜生食願永離眾苦得樂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如過去諸佛修菩薩行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未來現在悉亦如是我今亦應如彼諸佛如是發心以諸善根而為迴向第一迴向勝迴向最勝迴向上迴向無上迴向無等迴向無等等迴向無比迴向無對迴向尊迴向妙迴向平等迴向正直迴向大功德迴向廣大迴向善迴向清淨迴向離惡迴向不隨惡迴向菩薩如是以諸善根正迴向已成就清淨身語意業住菩薩住無諸過失修習善業離身語惡心無瑕穢修一切智住廣大心知一切法無有所作住出世法世法不染分別了知無量諸業成就迴向善巧方便永拔一切取著根本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三等一切佛迴向。
  【論】八佛子已下至第三等一切佛迴向有十四行經明菩薩等一切諸佛迴向分。
  【經】菩薩摩訶薩住此迴向深入一切諸如來業趣向如來勝妙功德入深清淨智慧境界不離一切諸菩薩業善能分別巧妙方便入深法界善知菩薩修行次第入佛種性以巧方便分別了知無量無邊一切諸法雖復現身於世中生而於世法心無所著。
  【論】九菩薩摩訶薩已下至心無所著有六行經明菩薩入佛功德深入法界善知菩薩修行次第分。
  【經】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即說頌言。
  【論】十爾時已下一行經明金剛幢菩薩觀眾說頌分。
  【經】
  彼諸菩薩摩訶薩  修過去佛迴向法  亦學未來現在世  一切導師之所行  於諸境界得安樂  諸佛如來所稱讚  廣大光明清淨眼  悉以迴向大聰哲  菩薩身根種種樂  眼耳鼻舌亦復然  如是無量上妙樂  悉以迴向諸最勝  一切世間眾善法  及諸如來所成就  於彼悉攝無有餘  盡以隨喜益眾生  世間隨喜無量種  令此迴向為眾生  人中師子所有樂  願使羣萌悉圓滿  一切國土諸如來  凡所知見種種樂  願令眾生皆悉得  而為照世大明燈  菩薩所得勝妙樂  悉以迴向諸羣生  雖為羣生故迴向  而於迴向無所著  菩薩修行此迴向  興起無量大悲心  如佛所修迴向德  願我修行悉成滿  如諸最勝所成就  一切智乘微妙樂  及我在世之所行  諸菩薩行無量樂  示入眾趣安隱樂  恒守諸根寂靜樂  悉以迴向諸羣生  普使修成無上智  非身語意即是業  亦不離此而別有  但以方便滅癡冥  如是修成無上智  菩薩所修諸行業  積集無量勝功德  隨順如來生佛家  寂然不亂正迴向  十方一切諸世界  所有眾生咸攝受  悉以善根迴向彼  願令具足安隱樂  不為自身求利益  欲令一切悉安樂  未曾暫起戲論心  但觀諸法空無我  十方無量諸最勝  所見一切真佛子  悉以善根迴向彼  願使速成無上覺  一切世間含識類  等心攝取無有餘  以我所行諸善業  令彼眾生速成佛  無量無邊諸大願  無上導師所演說  願諸佛子皆清淨  隨其心樂悉成滿  普觀十方諸世界  悉以功德施於彼  願令皆具妙莊嚴  菩薩如是學迴向  心不稱量諸二法  但恒了達法無二  諸法若二若不二  於中畢竟無所著  十方一切諸世間  悉是眾生想分別  於想非想無所得  如是了達於諸想  彼諸菩薩身淨已  則意清淨無瑕穢  語業已淨無諸過  當知意淨無所著  一心正念過去佛  亦憶未來諸導師  及以現在天人尊  悉學於其所說法  三世一切諸如來  智慧明達心無礙  為欲利益眾生故  迴向菩提集眾業  彼第一慧廣大慧  不虗妄慧無倒慧  平等實慧清淨慧  最勝慧者如是說
  【論】已上有四十八行頌兩行一頌所頌前法如文具明不煩更解第二隨文釋義者何故名為等一切佛迴向為此第三迴向成其忍門明無貪瞋癡三業如佛佛所行願皆悉願為故云等一切佛迴向令願行一如佛故又前云不壞迴向以次等一切諸佛迴向明次第合然。
  第四至一切處迴向者以精進波羅蜜為體餘九為伴以善財所見比丘尼名師子嚬伸住輸那國此曰勇猛城名迦陵迦林此云鬥諍時也明此比丘尼能和斷鬥諍此表第四迴向行精進業利物之相表比丘者明離染清潔尼者慈音明此精進行門離染慈悲以為行體號師子頻伸者明已得四無礙智已得四種無畏故師子者明智無畏也頻伸者卷舒自在也明以清淨大智勇猛自在卷舒說法利生善和斷鬥諍皆悉從伏無量諸眾生見聞不同廣如經說意表此第四迴向中行精進之行表智悲之相故無染慈悲說法自在表悲常隨苦流智常無染是摩尼義四無礙智者一義無礙智二法無礙智三辭無礙智四樂說無礙智四無畏者一一切智無畏二漏盡無畏三說障道無畏四說盡苦道無畏二義如前第一長科此一段經意義為八段。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至一切處迴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修習一切諸善根時作是念言願此善根功德之力至一切處譬如實際無處不至至一切物至一切世間至一切眾生至一切國土至一切法至一切虗空至一切三世至一切有為無為至一切語言音聲願此善根亦復如是徧至一切諸如來所供養三世一切諸佛過去諸佛所願悉滿未來諸佛具足莊嚴現在諸佛及其國土道場眾會徧滿一切虗空法界願以信解大威力故廣大智慧無障礙故一切善根悉迴向故以如諸天諸供養具而為供養充滿無量無邊世界。
  【論】一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至一切處迴向已下至無邊世界有十二行經明菩薩所修善根如實際徧三世供養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諸佛世尊普徧一切虗空法界種種業所起十方不可說一切世界種世界不可說佛國土佛境界種種世界無量世界無分齊世界轉世界側世界仰世界覆世界如是一切諸世界中現住於壽示現種種神通變化彼有菩薩以勝解力為諸眾生堪受化者於彼一切諸世界中現為如來出興於世以至一切處智普徧開示如來無量自在神力法身徧住無有差別平等普入一切法界如來藏身不生不滅善巧方便普現世間證法實性超一切故得不退轉無礙力故生於如來無障礙見廣大威德種性中故。
  【論】二佛子已下至廣大威德種性中故有十二行經明諸佛興世如法身徧往無有差別廣大利益分釋義云如世界種即如華藏世界種是也約先德云數三千大千世界至一恒河沙數為一世界海又數世界海至一恒河沙為一世界性又數世界性至一恒河沙為一世界種云種種世界云眾生雜多也如轉世界者或圓形轉或流轉如江河是如日月亦是皆無住止名轉側世界如四天王天在須彌山側仰世界可知覆世界如胡蜂窠等是亦如世界成就品說已下如經自具。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其所種一切善根願於如是諸如來所以眾妙華及眾妙香鬘蓋幢幡衣服燈燭及餘一切諸莊嚴具以為供養若佛形像若佛塔廟悉亦如是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不亂迴向一心迴向自意迴向尊敬迴向不動迴向無住迴向無依迴向無眾生心迴向無躁競心迴向寂靜心迴向復作是念盡法界虗空界去來現在一切劫中諸佛世尊得一切智成菩提道無量名字各各差別於種種時現成正覺悉皆住壽盡未來際一一各以法界莊嚴而嚴其身道場眾會周徧法界一切國土隨時出興而作佛事如是一切諸佛如來我以善根普皆迴向願以無數香蓋無數香幢無數香幡無數香帳無數香網無數香像無數香光無數香燄無數香雲無數香座無數香經行地無數香所住處無數香世界無數香山無數香海無數香河無數香樹無數香衣服無數香蓮華無數香宮殿無量華蓋廣說乃至無量華宮殿無邊鬘蓋廣說乃至無邊鬘宮殿無等塗香蓋廣說乃至無等塗香宮殿不可數粖香蓋廣說乃至不可數粖香宮殿不可稱衣蓋廣說乃至不可稱衣宮殿不可思寶蓋廣說乃至不可思寶宮殿不可量燈光明蓋廣說乃至不可量燈光明宮殿不可說莊嚴具蓋廣說乃至不可說莊嚴具宮殿不可說不可說摩尼寶蓋不可說不可說摩尼寶幢如是摩尼寶幡摩尼寶帳摩尼寶網摩尼寶像摩尼寶光摩尼寶燄摩尼寶雲摩尼寶座摩尼寶經行地摩尼寶所住處摩尼寶剎摩尼寶山摩尼寶海摩尼寶河摩尼寶樹摩尼寶衣服摩尼寶蓮華摩尼寶宮殿皆不可說不可說如是一一諸境界中各有無數欄楯無數宮殿無數樓閣無數門闥無數半月無數却敵無數窗牖無數清淨寶無數莊嚴具以如是等諸供養物恭敬供養如上所說諸佛世尊願令一切世間皆得清淨一切眾生咸得出離住十力地於一切法中得無礙法明令一切眾生具足善根悉得調伏其心無量等虗空界往一切剎而無所至入一切土施諸善法常得見佛植諸善根成就大乘不著諸法具足眾善立無量行普入無邊一切法界成就諸佛神通之力得於如來一切智智譬如無我普攝諸法我諸善根亦復如是普攝一切諸佛如來咸悉供養無有餘故普攝一切無量諸法悉能悟入無障礙故普攝一切諸菩薩眾究竟皆與同善根故普攝一切諸菩薩行以本願力皆圓滿故普攝一切菩薩法明了達諸法皆無礙故普攝諸佛大神通力成就無量諸善根故普攝諸佛力無所畏發無量心滿一切故普攝菩薩三昧辯才陀羅尼門善能照了無二法故普攝諸佛善巧方便示現如來大神力故普攝三世一切諸佛降生成道轉正法輪調伏眾生入般涅槃恭敬供養悉周徧故普攝十方一切世界嚴淨佛剎咸究竟故普攝一切諸廣大劫於中出現修菩薩行無斷絕故普攝一切所有趣生悉於其中現受生故普攝一切諸眾生界具足普賢菩薩行故普攝一切諸惑習氣悉以方便令清淨故普攝一切眾生諸根無量差別咸了知故普攝一切眾生解欲令離雜染得清淨故普攝一切化眾生行隨其所應為現身故普攝一切應眾生道悉入一切眾生界故普攝一切如來智性護持一切諸佛教故。
  【論】三佛子已下至護持一切諸佛教故有六十四行經明菩薩以眾多無盡如法性供養雲供養如法性無邊眾多如來普攝諸善根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時用無所得而為方便不於業中分別報不於報中分別業雖無分別而普入法界雖無所作而恒住善根雖無所起而勤修勝法不信諸法而能深入不有於法而悉知見若作不作皆不可得知諸法性恒不自在雖悉見諸法而無所見普知一切而無所知菩薩如是了達境界知一切法因緣為本見於一切諸佛法身至一切法離染實際解了世間皆如變化明達眾生唯是一法無有二性不捨業境善巧方便於有為界示無為法而不滅壞有為之相於無為界示有為法而不分別無為之相菩薩如是觀一切法畢竟寂滅成就一切清淨善根而起救護眾生之心智慧明達一切法海常樂修行離愚癡法已具成就出世功德不更修學世間之法得淨智眼離諸癡翳以善方便修迴向道。
  【論】四佛子已下至以善方便修迴向道有十六行半經明菩薩修迴向以無所得而為方便修一切善根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稱可一切諸佛之心嚴淨一切諸佛國土教化成就一切眾生具足受持一切佛法作一切眾生最上福田為一切商人智慧導師作一切世間清淨日輪一一善根充徧法界悉能救護一切眾生皆令清淨具足功德。
  【論】五佛子已下至具足一切功德有六行經總結已上供養功德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能護持一切佛種能成熟一切眾生能嚴淨一切國土能不壞一切諸業能了知一切諸法能等觀諸法無二能徧往十方世界能了達離欲實際能成就清淨信解能具足明利諸根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四至一切處迴向。
  【論】六佛子已下至第四至一切處迴向有六行經明都結已上徧一切處迴向所作令佛種不斷廣嚴淨佛剎分。
  【經】菩薩摩訶薩住此迴向時得至一切處身業普能應現一切世界故得至一切處語業於一切世界中演說法故得至一切處意業受持一切佛所說法故得至一切處神足通隨眾生心悉往應故得至一切處隨證智普能了達一切法故得至一切處總持辯才隨眾生心令歡喜故得至一切處入法界於一毛孔中普入一切世界故得至一切處徧入身於一眾生身普入一切眾生身故得至一切處普見劫一一劫中常見一切諸如來故得至一切處普見念一一念中一切諸佛悉現前故佛子菩薩摩訶薩得至一切處迴向能以善根如是迴向。
  【論】七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能以善根如是迴向有十二行半經明住此迴向時得身語意業徧十方一切處分。
  【經】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論】八爾時已下一行經明金剛幢菩薩觀眾說頌分。
  【經】
  內外一切諸世間  菩薩悉皆無所著  不捨饒益眾生業  大士修行如是智  十方所有諸國土  一切無依無所住  不取活命等眾法  亦不妄起諸分別  普攝十方世界中  一切眾生無有餘  觀其體性無所有  至一切處善迴向  普攝有為無為法  不於其中起妄念  如於世間法亦然  照世燈明如是覺  菩薩所修諸業行  上中下品各差別  悉以善根迴向彼  十方一切諸如來  菩薩迴向到彼岸  隨如來學悉成就  恒以妙智善思惟  具足人中最勝法  清淨善根普迴向  利益羣迷恒不捨  悉令一切諸眾生  得成無上照世燈  未曾分別取眾生  亦不妄想念諸法  雖於世間無染著  亦復不捨諸含識  菩薩常樂寂滅法  隨順得至涅槃境  亦不捨離眾生道  獲如是等微妙智  菩薩未曾分別業  亦不取著諸果報  一切世間從緣生  不離因緣見諸法  深入如是諸境界  不於其中起分別  一切眾生調御師  於此明了善迴向
  【論】已上有二十二行頌兩行一頌如文自具第二隨文釋義者云何至一切處迴向約位有十一一法身至一切處二智身至一切處三大願至一切處四供養諸佛至一切處五見聞聽受諸法至一切處六徧現色身至一切處七開悟眾生至一切處八不出毛孔至一切處九徧滿十方等于法界而無去來至一切處十入一眾生身心等一切眾生身心至一切處十一入一佛身毛孔等一切佛身毛孔至一切處迴向又迴向者有十法一以無作法迴向有作法二以有作法迴向無作法三以一法迴向多法四以多法迴向一法五於諸有法迴向無法六於無法迴向有法七以世間法迴向出世間法八以出世間法迴向世間法九以一切自性無迴向以為方便有迴向法十以一切有迴向法以為自性無迴向法為令滯有無者得自在故生死涅槃無障礙故得大神通無法拘留故供養諸佛教化眾生一多同別皆得自在故以誠實心起大願雲周覆法界虗空界興種種供具供養三世一切諸佛皆願自他福德圓滿故是故名為至一切處迴向大意以修得十住十行之中法身理智即依此法起大願大悲依無作理智起神通行使不滯染淨不為染淨二法心所拘留入神通自在門不著神通不著自在為神通諸法性自離故。
  第五無盡功德藏迴向者以禪波羅蜜為體以善財童子所見婆須蜜女以為所行行之人所住國土名為險難城名寶莊嚴以歎德中心無分別普知諸法一身端坐充滿法界於自身現一切剎所明禪體徧周自在為明禪與智悲會無二體用自在故以國名險難者以真智會俗城名寶莊嚴者會俗體自真明定亂兩融智悲不礙隨塵不染故號城名寶莊嚴婆須蜜女者此云世友能與世人為師友故亦曰天友能與諸天作師友或曰易寶或以此女善巧方便易取眾生一切智寶此女身金色目髮紺青若聞說法若暫見若執手若坐其座總得三昧為明禪體徧周與智會故道合見者總皆是禪體智悲相會之流若也別見之流常對面不覩其容也但為定與智會智與悲冥隨根接俗號之為女非即但為女也十住中第五主禪門即俗士長者號為解脫明俗體本真眾生身本來佛國故長者身含佛國明眾生身亦然但禪觀相應即見十行中即以寶髻長者以明禪門以本自居宅十層之閣宅有八門市上接俗引來宅內即明以智為禪體就俗引生故云市上引入智境名歸宅內今十迴向之內以婆須蜜女以為禪門即明十迴向以智悲為禪體以女表之以致其像用之表法即以所行俗事用彰智隨悲行處世染而不汙若也未悟俗塵為業所留要須戒定慧志求出世之智若也達智業亡要須處纏不汙方便利生皆令解脫切須知根接引不得惑亂眾生要須依根受藥二義如前一長科當段經意者於此段長科為十三段。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無盡功德藏迴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以懺除一切諸業重障所起善根禮敬三世一切諸佛所起善根勸請一切諸佛說法所起善根聞佛說法精勤修習悟不思議廣大境界所起善根於去來今一切諸佛一切眾生所有善根皆生隨喜所起善根去來今世一切諸佛善根無盡諸菩薩眾精勤修習所得善根三世諸佛成等正覺轉正法輪調伏眾生菩薩悉知發隨喜心所生善根三世諸佛從初發心修菩薩行成最正覺乃至示現入般涅槃般涅槃已正法住世乃至滅盡於如是等皆生隨喜所有善根菩薩如是念不可說諸佛境界及自境界乃至菩提無障礙境如是廣大無量差別一切善根凡所積集凡所信解凡所隨喜凡所圓滿凡所成就凡所修行凡所獲得凡所知覺凡所攝持凡所增長悉以迴向莊嚴一切諸佛國土如過去世無邊際劫一切世界一切如來所行之處所謂無量無數佛世界種佛智所知菩薩所識大心所受莊嚴佛剎清淨業行所流所引應眾生起如來神力之所示現諸佛出世淨業所成普賢菩薩妙行所興一切諸佛於中成道示現種種自在神力盡未來際所有如來應正等覺徧法界住當成佛道當得一切清淨莊嚴功德佛土盡法界虗空界無邊無際無斷無盡皆從如來智慧所生無量妙寶之所莊嚴所謂一切香莊嚴一切華莊嚴一切衣莊嚴一切功德藏莊嚴一切諸佛力莊嚴一切佛國土莊嚴如來所都不可思議同行宿緣諸清淨眾於中止住未來世中當成正覺一切諸佛之所成就非世所覩菩薩淨眼乃能照見此諸菩薩具大威德宿植善根知一切法如幻如化普行菩薩諸清淨業入不思議自在三昧善巧方便能作佛事放佛光明普照世間無有限極現在一切諸佛世尊悉亦如是莊嚴世界無量形相無量光色悉是功德之所成就無量香無量寶無量樹無數莊嚴無數宮殿無數音聲隨順宿緣諸善知識示現一切功德莊嚴無有窮盡所謂一切香莊嚴一切鬘莊嚴一切粖香莊嚴一切寶莊嚴一切幡莊嚴一切寶繒綵莊嚴一切寶欄楯莊嚴阿僧祇金網莊嚴阿僧祇河莊嚴阿僧祇雲雨莊嚴阿僧祇音樂奏微妙音如是等無量無數莊嚴之具莊嚴一切盡法界虗空界十方無量種種業起佛所了知佛所宣說一切世界其中所有一切佛土所謂莊嚴佛土清淨佛土平等佛土妙好佛土威德佛土廣大佛土安樂佛土不可壞佛土無盡佛土無量佛土無動佛土無畏佛土光明佛土無違逆佛土可愛樂佛土普照明佛土嚴好佛土精麗佛土妙巧佛土第一佛土勝佛土殊勝佛土最勝佛土極勝佛土上佛土無上佛土無等佛土無比佛土無譬喻佛土如是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佛土所有莊嚴菩薩摩訶薩以己善根發心迴向願以如是去來現在一切諸佛所有國土清淨莊嚴悉以莊嚴於一世界如彼一切諸佛國土所有莊嚴皆悉成就皆悉清淨皆悉聚集皆悉顯現皆悉嚴好皆悉住持如一世界如是盡法界虗空界一切世界悉亦如是三世一切諸佛國土種種莊嚴皆悉具足。
  【論】一佛子已下至皆悉具足有六十一行經明菩薩凡所隨喜迴向悉皆具足圓滿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善根如是迴向願我所修一切佛剎諸大菩薩皆悉充滿其諸菩薩體性真實智慧通達善能分別一切世界及眾生界深入法界及虗空界捨離愚癡成就念佛念法真實不可思議念僧無量普皆周徧亦念於捨法日圓滿智光普照見無所礙從無得生生諸佛法為眾勝上善根之主發生無上菩提之心住如來力趣薩婆若破諸魔業淨眾生界深入法性永離顛倒善根大願皆悉不空如是菩薩充滿其土生如是處有如是德常作佛事得佛菩提清淨光明具法界智現神通力一身充滿一切法界得大智慧入一切智所行之境善能分別無量無邊法界句義於一切剎皆無所著而能普現一切佛土心如虗空無有所依而能分別一切法界善能入出不可思議甚深三昧趣薩婆若住諸佛剎得諸佛力開示演說阿僧祇法而無所畏隨順三世諸佛善根普照一切如來法界悉能受持一切佛法知阿僧祇諸語言法善能演出不可思議差別音聲入於無上佛自在地普遊十方一切世界而無障礙行於無諍無所依法無所分別修習增廣菩提之心得善巧智善知句義能隨次第開示演說願令如是諸大菩薩莊嚴其國充滿分布隨順安住熏修極熏修純淨極純淨恬然宴寂於一佛剎隨一方所皆有如是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諸大菩薩周徧充滿如一方所一切方所亦復如是如一佛剎盡虗空徧法界一切佛剎悉亦如是。
  【論】二佛子已下至一切佛剎悉亦如是有三十行經明菩薩以大願願菩薩眾海圓滿十方莊嚴國剎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方便迴向一切佛剎方便迴向一切菩薩方便迴向一切如來方便迴向一切佛菩提方便迴向一切廣大願方便迴向一切出要道方便迴向淨一切眾生界方便迴向於一切世界常見諸佛出興於世方便迴向常見如來壽命無量方便迴向常見諸佛徧周法界轉無障礙不退法輪。
  【論】三佛子已下至轉無障礙不退法輪有七行經明方便迴向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時普入一切佛國土故一切佛剎皆悉清淨普至一切眾生界故一切菩薩皆悉清淨普願一切諸佛國土佛出興故一切法界一切佛土諸如來身超然出現。
  【論】四佛子已下至超然出現有四行半經明願清淨佛剎至一切眾剎佛常超然出現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無比迴向趣薩婆若其心廣大猶如虗空無有限量入不思議知一切業及以果報皆悉寂滅心常平等無有邊際普能徧入一切法界。
  【論】五佛子已下至入一切法界有三行半經明菩薩達一切智知業果寂滅分。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四


  音切



  (徒敢切)。


  (子老切)。


  (蘇奏切)。


  (辰羊切)。


  (古悟切)。


  (徒干切)。


  (去穎切)。


  (悟音)。


  (是為切)。


  (力轉切)。


  (度官切)。


  (立音)。


  (於問切)。


  (胡加切)。


  (陟列切)。


  (莫耕切)。


  (才細切)。


  (則到切)。


  (渠敬切)。


  (苦郎切)。


  (都兮切)。


  (夫容切)。


  (苦和切)。

[商/貝]
  (尸羊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五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四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不分別我及以我所不分別佛及以佛法不分別剎及以嚴淨不分別眾生及以調伏不分別業及業果報不著於思及思所起不壞因不壞果不取事不取法不謂生死有分別不謂涅槃恒寂靜不謂如來證佛境界無有少法與法同止。
  【論】六佛子已下至無有少法與法同止有六行經明不分別不著不取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以諸善根普施眾生決定成熟平等教化無相無緣無稱量無虗妄遠離一切分別取著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已得無盡善根所謂念三世一切諸佛故得無盡善根念一切菩薩故得無盡善根淨諸佛剎故得無盡善根淨一切眾生界故得無盡善根深入法界故得無盡善根修無量心等虗空界故得無盡善根深解一切佛境界故得無盡善根於菩薩業勤修習故得無盡善根了達三世故得無盡善根。
  【論】七佛子已下至得無盡善根有十行經是菩薩得無盡善根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一切善根如是迴向時了一切眾生界無有眾生解一切法無有壽命知一切法無有作者悟一切法無補特伽羅了一切法無有忿諍觀一切法皆從緣起無有住處知一切物皆無所依了一切剎悉無所住觀一切菩薩行亦無處所見一切境界悉無所有。
  【論】八佛子已下至一切境界悉無所有可六行經明菩薩了眾生界無眾生於法無得證分補特伽羅云數取趣。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眼終不見不淨佛剎亦復不見異相眾生無有少法為智所入亦無少智而入於法解如來身非如虗空一切功德無量妙法所圓滿故於一切處令諸眾生積集善根悉充足故。
  【論】九佛子已下至悉充足故有五行經明菩薩無智入法無法入智分。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於念念中得不可說不可說十力地具足一切福德成就清淨善根為一切眾生福田此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意摩尼功德藏隨有所須一切樂具悉皆得故隨所遊方悉能嚴淨一切國土隨所行處令不可說不可說眾生皆悉清淨攝取福德修治諸行故。
  【論】十佛子已下至修治諸行故有六行半經是菩薩成就功德藏堪為眾生福田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修一切菩薩行福德殊勝色相無比威力光明超諸世間魔及魔民莫能瞻對善根具足大願成就其心彌廣等一切智於一念中悉能周徧無量佛剎智力無量了達一切諸佛境界於一切佛得深信解住無邊智菩提心力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無盡功德藏迴向。
  【論】十一佛子已下至第五無盡功德藏迴向可七行半經是菩薩福相處世無倫分。
  【經】菩薩摩訶薩住此迴向得十種無盡藏何等為十所謂得見佛無盡藏於一毛孔見阿僧祇諸佛出興世故得入法無盡藏以佛智力觀一切法悉入一法故得憶持無盡藏受持一切佛所說法無忘失故得決定慧無盡藏善知一切佛所說法祕密方便故得解義趣無盡藏善知諸法理趣分齊故得無邊悟解無盡藏以如虗空智通達三世一切法故得福德無盡藏充滿一切諸眾生意不可盡故得勇猛智覺無盡藏悉能除滅一切眾生愚癡翳故得決定辯才無盡藏演說一切佛平等法令諸眾生悉解了故得十力無畏無盡藏具足一切菩薩所行以離垢繒而繫其頂至無障礙一切智故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以一切善根迴向時得此十種無盡藏。
  【論】十二從菩薩摩訶薩已下至十種無盡藏有十四行半經是菩薩得十無盡藏分經云於一毛孔見阿僧祇諸佛世興於出得入法無盡藏者明心性本無大小計盡身為智影國土亦然智淨影明大小相入如因陀羅網境界喻是也經云以佛智力觀一切法悉入一法者明萬境雖多皆一心而起心亡境滅萬境皆虗如淨水中眾影也水亡影滅此約破有成無說又以境約智生智虗境幻多幻相入不離一虗幻不異虗虗不異幻幻虗無二一異總虗此約以智幻虗自在無礙門說此皆借法況說如實所知唯亡思者智會其智會者方可用而常真不惑心境以大願力隨智幻生等眾生數身如應攝化故名無盡功德藏自餘如文自具不煩更解。
  【經】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論】十三爾時已下一行經明金剛幢菩薩說頌分。
  【經】
  菩薩成就深心力  普於諸法得自在  以其勸請隨喜福  無礙方便善迴向  三世所有諸如來  嚴淨佛剎徧世間  所有功德靡不具  迴向淨剎亦如是  三世所有諸佛法  菩薩皆悉諦思惟  以心攝取無有餘  如是莊嚴諸佛剎  盡於三世所有劫  讚一佛剎諸功德  三世諸劫猶可盡  佛剎功德無窮盡  如是一切諸佛剎  菩薩悉見無有餘  總以莊嚴一佛土  一切佛土悉如是  有諸佛子心清淨  悉從如來法化生  一切功德莊嚴心  一切佛剎皆充滿  彼諸菩薩悉具足  無量相好莊嚴身  辯才演說徧世間  譬如大海無窮盡  菩薩安住諸三昧  一切所行皆具足  其心清淨無與等  光明普照十方界  如是無餘諸佛剎  此諸菩薩皆充滿  未曾憶念聲聞乘  亦復不求緣覺道  菩薩如是心清淨  善根迴向諸羣生  普欲令其成正道  具足了知諸佛法  十方所有眾魔怨  菩薩威力悉摧破  勇猛智慧無能勝  決定修行究竟法  菩薩以此大願力  所有迴向無留礙  入於無盡功德藏  去來現在常無盡  菩薩善觀諸行法  了達其性不自在  既知諸法性如是  不妄取業及果報  無有色法無色法  亦無有想無無想  有法無法皆悉無  了知一切無所得  一切諸法因緣生  體性非有亦非無  而於因緣及所起  畢竟於中無取著  一切眾生語言處  於中畢竟無所得  了知名相皆分別  明解諸法悉無我  如眾生性本寂滅  如是了知一切法  三世所攝無有餘  剎及諸業皆平等  以如是智而迴向  隨其悟解福業生  此諸福相亦如解  豈復於中有可得  如是迴向心無垢  永不稱量諸法性  了達其性皆非性  不住世間亦不出  一切所行眾善業  悉以迴向諸羣生  莫不了達其真性  所有分別皆除遣  所有一切虗妄見  悉皆棄捨無有餘  離諸熱惱恒清涼  住於解脫無礙地  菩薩不壞一切法  亦不滅壞諸法性  解了諸法猶如響  悉於一切無所著  了知三世諸眾生  悉從因緣和合起  亦知心樂及習氣  未曾滅壞一切法  了達業性非是業  而亦不違諸法相  又亦不壞業果報  說諸法性從緣起  了知眾生無有生  亦無眾生可流轉  無實眾生而可說  但依世俗假宣示
  【論】已上有五十行頌兩行一頌如文自具但如說修行第二隨文釋義者云何名無盡功德藏迴向此位明禪與智冥智與悲會以無盡虗空為一道場以無盡眾生無明行相而為佛事身恒承事無盡諸佛而徧周法界化無盡眾生總成佛身表裏相亡始終都盡徧知諸法不壞無心故名無盡功德藏。
  第六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此明般若波羅蜜為體以善財知識名[鞥-合+(白-日+田)]瑟胝羅住善度城常供養栴檀座佛塔以為表法名[鞥-合+(白-日+田)]瑟胝羅此云包攝以身含佛剎為名爾住善度國者約化行為名故以此主智慧善度眾生故供養栴檀座佛塔者明戒定慧解脫解脫法身為座體得佛不涅槃際者明戒定慧體無滅沒也廣如經說其座不安形象者明無相理會是佛義故見座入法故城名善度身與空合名為佛國亦名包攝也以明無相智慧是佛不滅度法門以智無生滅故第一長科經意於此一段長科約作六十四段如下此段迴向長行中有六十一段經總明行施於段段中皆有三義一明行施心成就二明施已迴向菩提三明各發十種願皆願自他成佛已下三段是總結所施之功及金剛幢菩薩觀眾說頌。
  第一身肉手足國城妻子悉捨行施。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或為帝王臨御大國威德廣被名震天下凡諸怨敵靡不歸順發號施令悉依正法執持一蓋溥蔭萬方周行率土所向無礙以離垢繒而繫其頂於法自在見者咸伏不刑不罰感德從化以四攝法攝諸眾生為轉輪王一切周給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自在功德有大眷屬不可沮壞離眾過失見者無厭福德莊嚴相好圓滿形體支分均調具足獲那羅延堅固之身大力成就無能屈伏得清淨業離諸業障具足修行一切布施或施飲食及諸上味或施車乘或施衣服或施華鬘雜香塗香牀座房舍及所住處上妙燈燭病緣湯藥寶器寶車調良象馬悉皆嚴飾歡喜布施或有來乞王所處座若蓋若傘幢幡寶物諸莊嚴具頂上寶冠髻中明珠乃至王位皆無所恡若見眾生在牢獄中捨諸財寶妻子眷屬乃至以身救彼令脫若見獄囚將欲被戮即捨其身以代彼命或見來乞連膚頂髻歡喜施與亦無所恡眼耳鼻舌及以牙齒頭頂手足血肉骨髓心腎肝肺大腸小腸厚皮薄皮手足諸指連肉爪甲以歡喜心盡皆施與或為求請未曾有法投身而下深大火坑或為護持如來正法以身忍受一切苦毒或為求法乃至一字悉能徧捨四海之內一切所有恒以正法化導羣生令修善行捨離諸惡若見眾生損敗他形慈心救之令捨罪業若見如來成最正覺稱揚讚歎普使聞知或施於地造立僧坊房舍殿堂以為住處及施僮僕供承作役或以自身施來乞者或施於佛為求法故歡喜踊躍為眾生故承事供養或捨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妻子眷屬隨所乞求悉滿其願或捨一切資生之物普設無遮大施之會其中眾生種種福田或從遠來或從近來或賢或愚或好或醜若男若女人與非人心行不同所求各異等皆施與悉令滿足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施時發善攝心悉以迴向所謂善攝色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受想行識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王位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眷屬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資具隨須堅固一切善根善攝惠施隨順堅固一切善根。
  【論】第二施食。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隨所施物無量無邊以彼善根如是迴向所謂以上妙食施眾生時其心清淨於所施物無貪無著無所顧恡具足行施願一切眾生得智慧食心無障礙了知食性無所貪著但樂法喜出離之食智慧充滿以法堅住攝取善根法身智身清淨遊行哀愍眾生為作福田現受摶食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食時善根迴向。
  【論】第三施飲。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若施飲時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飲法味水精勤修習具菩薩道斷世渴愛常求佛智離欲境界得法喜樂從清淨法而生其身常以三昧調攝其心入智慧海興大法雲霔大法雨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飲時善根迴向。
  【論】第四施味。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種種清淨上味所謂辛酸鹹淡及以甘苦種種諸味潤澤具足能令四大安隱調和肌體盈滿氣力疆壯其心清淨常得歡喜咽咀之時不欬不逆諸根明利內藏充實毒不能侵病不能傷始終無患永得安樂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最上味甘露充滿願一切眾生得法智味了知一切諸味業用願一切眾生得無量法味了達法界安住實際大法城中願一切眾生作大法雲周徧法界普雨法雨教化調伏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得勝智味無上法喜充滿身心願一切眾生得無貪著一切上味不染世間一切諸味常勤修習一切佛法願一切眾生得一法味了諸佛法悉無差別願一切眾生得最勝味乘一切智終無退轉願一切眾生得入諸佛無異法味悉能分別一切諸根願一切眾生法味增益常得滿足無礙佛法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味時善根迴向為令一切眾生勤修福德皆悉具足無礙智身故。
  【論】第五施車乘。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施車乘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皆得具足一切智乘乘於大乘不可壞乘最勝乘最上乘速疾乘大力乘福德具足乘出世間乘出生無量諸菩薩乘是為菩薩摩訶薩施車乘時善根迴向。
  【論】第六施衣。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衣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慚愧衣以覆其身捨離邪道露形惡法顏色潤澤皮膚細輭成就諸佛第一之樂得最清淨一切種智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衣時善根迴向。
  【論】第七施華。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常以種種名華布施所謂微妙香華種種色華無量奇妙華善見華可喜樂華一切時華天華人華世所珍愛華甚芬馥悅意華以如是等無量妙華供養一切現在諸佛及佛滅後所有塔廟或以供養說法之人或以供養比丘僧寶一切菩薩諸善知識聲聞獨覺父母宗親下至自身及餘一切貧窮孤露布施之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皆得諸佛三昧之華悉能開敷一切諸法願一切眾生皆得如佛見者歡喜心無厭足願一切眾生所見順愜心無動亂願一切眾生具行廣大清淨之業願一切眾生常念善友心無變異願一切眾生如阿伽陀藥能除一切煩惱眾毒願一切眾生成滿大願皆悉得為無上智王願一切眾生智慧日光破愚癡闇願一切眾生菩提淨月增長滿足願一切眾生入大寶洲見善知識具足成就一切善根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華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皆得清淨無礙智故。
  【論】第八施鬘。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鬘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人所樂見見者欽歎見者親善見者愛樂見者渴仰見者除憂見者生喜見者離惡見者常得親近於佛見者清淨獲一切智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鬘時善根迴向。
  【論】第九施香。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香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願一切眾生具足戒香得不缺戒不雜戒不汙戒無悔戒離纏戒無熱戒無犯戒無邊戒出世戒菩薩波羅蜜戒願一切眾生以是戒故皆得成就諸佛戒身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香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悉得圓滿無礙戒蘊故。
  【論】第十施塗香。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施塗香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施香普熏悉能惠捨一切所有願一切眾生戒香普熏得於如來究竟淨戒願一切眾生忍香普熏離於一切險害之心願一切眾生精進香普熏常服大乘精進甲冑願一切眾生定香普熏安住諸佛現前三昧願一切眾生慧香普熏一念得成無上智王願一切眾生法香普熏於無上法得無所畏願一切眾生德香普熏成就一切大功德智願一切眾生菩提香普熏得佛十力到於彼岸願一切眾生清淨白法妙香普熏永滅一切不善之法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塗香時善根迴向。
  【論】第十一施牀座。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施牀座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諸天牀座證大智慧願一切眾生得賢聖牀座捨凡夫意住菩提心願一切眾生得安樂牀座永離一切生死苦惱願一切眾生得究竟牀座得見諸佛自在神通願一切眾生得平等牀座恒普熏修一切善法願一切眾生得最勝牀座具清淨業世無與等願一切眾生得安隱牀座證真實法具足究竟願一切眾生得清淨牀座修習如來淨智境界願一切眾生得安住牀座得善知識常隨覆護願一切眾生得師子牀座常如如來右脇而臥是為菩薩摩訶薩施牀座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修習正念善護諸根故。
  【論】第十二施房舍。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施房舍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皆得安住清淨佛剎精勤修習一切功德安住甚深三昧境界捨離一切住處執著了諸住處皆無所有離諸世間住一切智攝取一切諸佛所住住究竟道安樂住處恒住第一清淨善根終不捨離佛無上住處是為菩薩摩訶薩施房舍時善根迴向為欲利益一切眾生隨其所應思惟救護故。
  【論】第十三施住處。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施住處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常獲善利其心安樂願一切眾生依如來住依大智住依善知識住依尊勝住依善行住依大慈住依大悲住依六波羅蜜住依大菩提心住依一切菩薩道住是為菩薩摩訶薩施住處時善根迴向為令一切福德清淨故究竟清淨故智清淨故道清淨故法清淨故戒清淨故志樂清淨故信解清淨故願清淨故一切神通功德清淨故。
  【論】第十四施燈明。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施諸燈明所謂蘇燈油燈寶燈摩尼燈漆燈火燈沉水燈栴檀燈一切香燈無量色光燈施如是等無量燈時為欲利益一切眾生為欲攝受一切眾生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無量光普照一切諸佛正法願一切眾生得清淨光照見世間極微細色願一切眾生得離瞖光了眾生界空無所有願一切眾生得無邊光身出妙光普照一切願一切眾生得普照光於諸佛法心無退轉願一切眾生得佛淨光一切剎中悉皆顯現願一初眾生得無礙光一光徧照一切法界願一切眾生得無斷光照諸佛剎光明不斷願一切眾生得智幢光普照世間願一切眾生得無量色光照一切剎示現神力菩薩如是施燈明時為欲利益一切眾生安樂一切眾生故以此善根隨逐眾生以此善根攝受眾生以此善根分布眾生以此善根慈愍眾生以此善根覆育眾生以此善根救護眾生以此善根充滿眾生以此善根緣念眾生以此善根等益眾生以此善根觀察眾生是為菩薩摩訶薩施燈明時善根迴向如是迴向無有障礙普令眾生住善根中。
  【論】第十五施湯藥。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施湯藥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於諸蓋纏究竟得出願一切眾生永離病身得如來身願一切眾生作大良藥滅除一切不善之病願一切眾生成阿伽陀藥安住菩薩不退轉地願一切眾生成如來藥能拔一切煩惱毒箭願一切眾生親近賢聖滅諸煩惱修清淨行願一切眾生作大藥王永除眾病不令重發願一切眾生作不壞藥樹悉能救療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得一切智光出眾病箭願一切眾生善解世間方藥之法所有疾病為其救療菩薩摩訶薩施湯藥時為令一切眾生永離眾病故究竟安隱故究竟清淨故如佛無病故拔除一切病箭故得無盡堅固身故得金剛圍山所不壞身故得堅固滿足力故得圓滿不可奪佛樂故得一切佛自在堅固身故以諸善根如是迴向。
  【論】第十六施器物。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悉能惠施一切器物所謂黃金器盛滿雜寶白銀器盛眾妙寶琉璃器盛種種寶頗棃器盛滿無量寶莊嚴具硨磲器盛赤真珠碼碯器盛滿珊瑚摩尼珠寶白玉器盛眾美食栴檀器盛天衣服金剛器盛眾妙香無量無數種種寶器盛無量無數種種眾寶或施諸佛信佛福田不思議故或施菩薩知善知識難值遇故或施聖僧為令佛法久住世故或施聲聞及辟支佛於諸聖人生淨信故或施父母為尊重故或施師長為恒誘誨令依聖教修功德故或施下劣貧窮孤露大慈大悲愛眼等視諸眾生故專意滿足去來今世一切菩薩檀波羅蜜故以一切物普施一切終無厭捨諸眾生故如是施時於其施物及以受者皆無所著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種種寶器盛無量寶而布施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成等虗空無邊藏器念力廣大悉能受持世出世間一切經書無有忘失願一切眾生成清淨器能悟諸佛甚深正法願一切眾生成無上寶器悉能受持三世佛法願一切眾生成就如來廣大法器以不壞信攝受三世佛菩提法願一切眾生成就最勝寶莊嚴器住大威德菩提之心願一切眾生成就功德所依處器於諸如來無量智慧生淨信解願一切眾生成就趣入一切智器究竟如來無礙解脫願一切眾生得盡未來劫菩薩行器能令眾生普皆安住一切智力願一切眾生成就三世諸佛種性勝功德器一切諸佛妙音所說悉能受持願一切眾生成就容納盡法界虗空界一切世界一切如來眾會道場器為大丈夫讚說之首勸請諸佛轉正法輪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器時善根迴向為欲普令一切眾生皆得圓滿普賢菩薩行願器故。
  【論】第十七施種種寶嚴飾車。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種種車眾寶嚴飾奉施諸佛及諸菩薩師長善友聲聞緣覺如是無量種種福田乃至貧窮孤露之者此諸人眾或從遠來或從近來或承菩薩名聞故來或是菩薩因緣故來或聞菩薩往昔所發施願故來或是菩薩心願故來菩薩是時或施寶車或施金車悉妙莊嚴鈴網覆上寶帶垂下或施上妙琉璃之車無量珍奇以為嚴飾或復施與白銀之車覆以金網駕以駿馬或復施與無量雜寶所莊嚴車覆以寶網駕以香象或復施與栴檀之車妙寶為輪雜寶為蓋寶師子座敷置嚴好百千婇女列坐其上十萬丈夫牽御而行或復施與頗棃寶車眾雜妙寶以為嚴飾端正女人充滿其中寶帳覆上幢幡侍側或復施與瑪瑙藏車飾以眾寶熏諸雜香種種妙華散布莊嚴百千婇女持寶纓絡駕馭均調涉險能安或復施與堅固香車眾寶為輪莊嚴巨麗寶帳覆上寶網垂下種種寶衣敷布其中清淨好香流芬外徹其香美妙稱悅人心無量諸天翼從而行載以眾寶隨時給施或復施與光明寶車種種諸寶妙色映徹眾妙寶網羅覆其上雜寶纓絡周帀垂下散以粖香內外芬潔所愛男女悉載其上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眾妙寶車奉施佛時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悉解供養最上福田深信施佛得無量報願一切眾生一心向佛常遇無量清淨福田願一切眾生於諸如來無所恡惜具足成就大捨之心願一切眾生於諸佛所修行施行離二乘願逮得如來無礙解脫一切智智願一切眾生於諸佛所行無盡施入佛無量功德智慧願一切眾生入佛勝智得成清淨無上智王願一切眾生得佛徧至無礙神通隨所欲往靡不自在願一切眾生深入大乘獲無量智安住不動願一切眾生皆能出生一切智法為諸天人最上福田願一切眾生於諸佛所無嫌恨心勤種善根樂求佛智願一切眾生任運能往一切佛剎一剎那中普周法界而無懈倦願一切眾生逮得菩薩自在神通分身徧滿等虗空界一切佛所親近供養願一切眾生得無比身徧往十方而無厭倦願一切眾生得廣大身飛行迅疾隨意所往終無懈退願一切眾生得佛究竟自在威力一剎那中盡虗空界悉現諸佛神通變化願一切眾生修安樂行隨順一切諸菩薩道願一切眾生得速疾行究竟十力智慧神通願一切眾生普入法界十方國土悉盡邊際等無差別願一切眾生行普賢行無有退轉到於彼岸成一切智願一切眾生昇於無比智慧之乘隨順法性見如實理是為菩薩摩訶薩以眾寶車奉施現在一切諸佛及佛滅後所有塔廟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得於如來究竟出離無礙乘故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眾寶車施菩薩等善知識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心常憶持善知識教專勤守護令不忘失願一切眾生與善知識同一義利普攝一切與共善根願一切眾生近善知識尊重供養悉捨所有順可其心願一切眾生得善志欲隨逐善友未嘗捨離願一切眾生常得值遇諸善知識專意承奉不違其教願一切眾生樂善知識常不捨離無間無雜亦無誤失願一切眾生能以其身施善知識隨其教命靡有違逆願一切眾生為善知識之所攝受修習大慈遠離諸惡願一切眾生隨善知識聽聞諸佛所說正法願一切眾生與善知識同一善根清淨業果與諸菩薩同一行願究竟十力願一切眾生悉能受持善知識法逮得一切三昧境界智慧神通願一切眾生悉能受持一切正法修習諸行到於彼岸願一切眾生乘於大乘無所障礙究竟成就一切智道願一切眾生悉得止於一切智乘至安隱處無有退轉願一切眾生知如實行隨其所聞一切佛法皆得究竟永無忘失願一切眾生普為諸佛之所攝受得無礙智究竟諸法願一切眾生得無退失自在神通所欲往詣一念皆到願一切眾生往來自在廣行化導令住大乘願一切眾生所行不空載以智乘到究竟位願一切眾生得無礙乘以無礙智至一切處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善知識種種車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功德具足與佛菩薩等無異故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眾寶車布施僧時起學一切施心智善了心淨功德心隨順捨心僧寶難遇心深信僧寶心攝持正教心住勝志樂得未曾有為大施會出生無量廣大功德深信佛教不可沮壞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普入佛法憶持不忘願一切眾生離凡愚法入賢聖處願一切眾生速入聖位能以佛法次第開誘願一切眾生舉世宗重言必信用願一切眾生善入一切諸法平等了知法界自性無二願一切眾生從於如來智境而生諸調順人所共圍遶願一切眾生住離染法滅除一切煩惱塵垢願一切眾生皆得成就無上僧寶離凡夫地入賢聖眾願一切眾生勤修善法得無礙智具聖功德願一切眾生得智慧心不著三世於諸眾中自在如王願一切眾生乘智慧乘轉正法輪願一切眾生具足神通一念能往不可說不可說世界願一切眾生乘虗空身於諸世間智慧無礙願一切眾生普入一切虗空法界諸佛眾會成就第一波羅蜜行願一切眾生得輕舉身殊勝智慧悉能徧入一切佛剎願一切眾生獲無邊際善巧神足於一切剎普現其身願一切眾生得於一切無所依身以神通力如影普現願一切眾生得不思議自在神力隨應可化即現其前教化調伏願一切眾生得入法界無礙方便一念徧遊十方國土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僧寶車善根迴向為令眾生普乘清淨無上智乘於一切世間轉無礙法智慧輪故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眾寶車布施聲聞獨覺之時起如是心所謂福田心尊敬心功德海心能出生功德智慧心從如來功德勢力所生心百千億那由他劫修習心能於不可說劫修菩薩行心解脫一切魔繫縛心摧滅一切魔軍眾心慧光照了無上法心以此施車所有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為世所信第一福田具足無上檀波羅蜜願一切眾生離無益語常樂獨處心無二念願一切眾生成最第一清淨福田攝諸眾生令修福業願一切眾生成智慧淵能與眾生無量無數善根果報願一切眾生住無礙行滿足清淨第一福田願一切眾生住無諍法了一切法皆無所作無性為性願一切眾生常得親近最上福田具足修成無量福德願一切眾生能現無量自在神通以淨福田攝諸含識願一切眾生具足無盡功德福田能與眾生如來十力第一乘果願一切眾生為能辦果真實福田成一切智無盡福聚願一切眾生得滅罪法悉能受持所未曾聞佛法句義願一切眾生常勤聽受一切佛法聞悉解悟無空過者願一切眾生聽聞佛法通達究竟如其所聞隨順演說願一切眾生於如來教信解修行捨離一切九十六種外道邪見願一切眾生常見賢聖增長一切最勝善根願一切眾生心常信樂智行之士與諸聖哲同止共歡願一切眾生聽聞佛名悉不唐捐隨其所聞咸得目見願一切眾生善分別知諸佛正教悉能守護持佛法者願一切眾生常樂聽聞一切佛法受持讀誦開示照了願一切眾生信解佛教如實功德悉捨所有恭敬供養是為菩薩摩訶薩施聲聞獨覺種種車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皆得成就清淨第一智慧神通精進修行無有懈怠獲一切智力無畏故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眾寶車施諸福田乃至貧窮孤獨者時隨其所求一切悉捨心生歡喜無有厭倦仍向彼人自悔責言我應往就供養供給不應勞汝遠來疲頓言已拜跪問訊起居凡有所須一切施與或時施彼摩尼寶車以閻浮提第一女寶充滿其上或復施與金莊嚴車人間女寶充滿其上或復施與妙琉璃車內宮妓女充滿其上或施種種奇妙寶車童女充滿如天婇女或施無數寶莊嚴車寶女滿中柔明辯慧或施所乘妙栴檀車或復施與頗棃寶車悉載寶女充滿其上顏容端正色相無比袨服莊嚴見者欣悅或復施與瑪瑙寶車灌頂王子身載其上或時施與堅固香車所有男女悉載其上或施一切寶莊嚴車載以難捨親善眷屬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無量寶車隨其所求恭敬施與皆令遂願歡喜滿足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乘不退轉無障礙輪廣大之乘詣不可思議菩提樹下願一切眾生乘清淨因大法智乘盡未來劫修菩薩行永不退轉願一切眾生乘一切法無所有乘永離一切分別執著而常修習一切智道願一切眾生乘無諂誑正直之乘往諸佛剎自在無礙願一切眾生隨順安住一切智乘以諸佛法共相娛樂願一切眾生皆乘菩薩清淨行乘具足菩薩十出離道及三昧樂願一切眾生乘四輪乘所謂住好國土依止善人集勝福德發大誓願以此成滿一切菩薩清淨梵行願一切眾生得普照十方法光明乘修學一切如來智力願一切眾生乘佛法乘到一切法究竟彼岸願一切眾生載眾福善難思法乘普示十方安隱正道願一切眾生乘大施乘捨慳恡垢願一切眾生乘淨戒乘持等法界無邊淨戒願一切眾生乘忍辱乘常於眾生離瞋濁心願一切眾生乘大精進不退轉乘堅修勝行趣菩提道願一切眾生乘禪定乘速至道場證菩提智願一切眾生乘於智慧巧方便乘化身充滿一切法界諸佛境界願一切眾生乘法王乘成就無畏恒普惠施一切智法願一切眾生乘無所著智慧之乘悉能徧入一切十方於真法性而無所動願一切眾生乘於一切諸佛法乘示現受生徧十方剎而不失壞大乘之道願一切眾生乘一切智最上寶乘滿足普賢菩薩行願而無厭倦是為菩薩摩訶薩以眾寶車施諸福田乃至貧窮孤露之人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具無量智歡喜踊躍究竟皆得一切智乘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五


  音切



  (蘇扞切)。


  (滂古切)。


  (良刃切)。


  (肉音)。


  (息委切)。


  (方吠切)。


  (側絞切)。


  (苦行切)。


  (初委切)。


  (注音)。


  (胡緘切)。


  (舌宜切)。


  (於見切)。


  (才與切)。


  (克代切)。


  (軟音)。


  (孚云切)。


  (扶六切)。


  (苦叶切)。


  (虗業切)。


  (七音)。


  (尺遮切)。


  (渠音)。


  (山音)。


  (胡音)。


  (與久切)。


  (呼內切)。

駿
  (俊音)。


  (遇音)。


  (必至切)。


  (於禁切)。


  (戶兼切)。


  (信音)。


  (胡練切)。


  (七宰切)。


  (信音)。


  (溪委切)。


  (五居切)。


  (苦閑切)。


  (苟音)。


  (七于切)。


  (所角切)。

[鞥-合+(白-日+田)]
  (步迷切)。


  (虱音)。


  (竹尼切)。


  (之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六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五

  【論】第十八施象寶。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象寶其性調順七支具足年齒盛壯六牙清淨口色紅赤猶如蓮華形體鮮白譬如雪山金幢為飾寶網羅覆種種妙寶莊嚴其鼻見者欣翫無有厭足超步萬里曾不疲倦或復施與調良馬寶諸相具足猶如天馬妙寶月輪以為光飾真金鈴網羅覆其上行步平正乘者安隱隨意所往迅疾如風遊歷四洲自在無礙菩薩以此象寶馬寶或奉養父母及善知識或給施貧乏苦惱眾生其心曠然不生悔恡但倍增欣慶益加悲愍修菩薩德淨菩薩心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住調順乘增長一切菩薩功德願一切眾生得善巧乘能隨出生一切佛法願一切眾生得信解乘普照如來無礙智力願一切眾生得發趣乘能普發興一切大願願一切眾生具足平等波羅蜜乘成滿一切平等善根願一切眾生成就寶乘生諸佛法無上智寶願一切眾生成就菩薩行莊嚴乘開敷菩薩諸三昧華願一切眾生得無邊速疾乘於無數劫淨菩薩心精勤思惟了達諸法願一切眾生成就最勝調順大乘以善方便具菩薩地願一切眾生成最高廣堅固大乘普能運載一切眾生皆得至於一切智位是為菩薩摩訶薩施象馬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皆得乘於無礙智乘圓滿究竟至佛乘故。
  【論】第十九施師子座。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座時或施所處師子之座其座高廣殊特妙好琉璃為足金縷所成柔耎衣服以敷其上建以寶幢熏諸妙香無量雜寶莊嚴之具以為莊校金網覆上寶鐸風搖出妙音聲奇珍萬計周帀填飾一切臣民所共瞻仰灌頂大王獨居其上宣布法化萬邦遵奉其王復以妙寶嚴身所謂普光明寶帝青寶大帝青寶勝藏摩尼寶明淨如日清涼猶月周帀繁布譬如眾星上妙莊嚴第一無比海殊妙寶海堅固幢寶奇文異表種種莊嚴於大眾中最尊最勝閻浮檀金離垢寶繒以冠其首享灌頂位王閻浮提具足無量大威德力以慈為主伏諸怨敵教令所行靡不承順時轉輪王以如是等百千萬億無量無數寶莊嚴座施於如來第一福田及諸菩薩真善知識賢聖僧寶說法之師父母宗親聲聞獨覺及以發趣菩薩乘者或如來塔乃至一切貧窮孤露隨其所須悉皆施與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坐菩提座悉能覺悟諸佛正法願一切眾生處自在座得法自在諸金剛山所不能壞能悉摧伏一切魔軍願一切眾生得佛自在師子之座一切眾生之所瞻仰願一切眾生得不可說不可說種種殊妙寶莊嚴座於法自在化導眾生願一切眾生得二種世間最殊勝座廣大善根之所嚴飾願一切眾生得周徧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座阿僧祇劫歎之無盡願一切眾生得大深密福德之座其身充滿一切法界願一切眾生得不思議種種寶座隨其本願所念眾生廣開法施願一切眾生得善妙座現不可說諸佛神通願一切眾生得一切寶座一切香座一切華座一切衣座一切鬘座一切摩尼座一切琉璃等不思議種種寶座無量不可說世界座一切世間莊嚴清淨座一切金剛座示現如來威德自在成最正覺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寶座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獲離世間大菩提座自然覺悟一切佛法故。
  【論】第二十施寶蓋。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施諸寶蓋此蓋殊特尊貴所用種種大寶而為莊嚴百千億那由他上妙蓋中最為第一眾寶為竿妙網覆上寶繩金鈴周帀垂下摩尼纓絡次第懸布微風吹動妙音克諧珠玉寶藏種種充滿無量奇珍悉以嚴飾栴檀沉水妙香普熏閻浮檀金光明清淨如是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眾妙寶物具足莊嚴以清淨心奉施於佛及佛滅後所有塔廟或為法故施諸菩薩及善知識名聞法師或施父母或施僧寶或復奉施一切佛法或施種種眾生福田或施師僧及諸尊宿或施初發菩提之心乃至一切貧窮孤露隨有求者悉皆施與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勤修善根以覆其身常為諸佛之所庇蔭願一切眾生功德智慧以為其蓋永離世間一切煩惱願一切眾生覆以善法除滅世間塵垢熱惱願一切眾生得智慧藏令眾樂見心無厭足願一切眾生以寂靜白法而自覆蔭皆得究竟不壞佛法願一切眾生善覆其身究竟如來清淨法身願一切眾生作周徧蓋十力智慧徧覆世間願一切眾生得妙智慧出過三世無所染著願一切眾生得應供蓋成勝福田受一切供願一切眾生得最上蓋獲無上智自然覺悟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蓋時善根迴向為令一切眾生得自在蓋能持一切諸善法故為令一切眾生能以一蓋普覆一切虗空法界一切剎土示現諸佛自在神通無退轉故為令一切眾生能以一蓋莊嚴十方一切世界供養佛故為令一切眾生以妙幢幡及諸寶蓋供養一切諸如來故為令一切眾生得普莊嚴蓋徧覆一切諸佛國土盡無餘故為令一切眾生得廣大蓋普蓋眾生皆令於佛生信解故為令一切眾生以不可說眾妙寶蓋供養一佛於不可說一一佛所皆如是故為令一切眾生得佛菩提高廣之蓋普覆一切諸如來故為令一切眾生得一切摩尼寶莊嚴蓋一切寶纓絡莊嚴蓋一切堅固香莊嚴蓋種種寶清淨莊嚴蓋無量寶清淨莊嚴蓋廣大寶清淨莊嚴蓋寶網彌覆寶鈴垂下隨風搖動出微妙音普覆法界虗空界一切世界諸佛身故為令一切眾生得無障無礙智莊嚴蓋普覆一切諸如來故又欲令一切眾生得第一智慧故又欲令一切眾生得佛功德莊嚴故又欲令一切眾生於佛功德生清淨欲願心故又欲令一切眾生得無量無邊自在心寶故又欲令一切眾生滿足諸法自在智故又欲令一切眾生以諸善根普覆一切故又欲令一切眾生成就最勝智慧蓋故又欲令一切眾生成就十方普徧蓋故又欲令一切眾生能以一蓋彌覆法界諸佛剎故又欲令一切眾生於法自在為法王故又欲令一切眾生得大威德自在心故又欲令一切眾生得廣大智恒無絕故又欲令一切眾生得無量功德普覆一切皆究竟故又欲令一切眾生以諸功德蓋其心故又欲令一切眾生以平等心覆眾生故又欲令一切眾生得大智慧平等蓋故又欲令一切眾生具大迴向巧方便故又欲令一切眾生獲勝欲樂清淨心故又欲令一切眾生得善欲樂清淨意故又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迴向普覆一切諸眾生故。
  【論】第二十一施寶幢。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或施種種上妙幢幡眾寶為竿寶繒為幡種種雜綵以為其幢寶網垂覆光色徧滿寶鐸微搖音節相和奇特妙寶形如半月閻浮檀金光踰皦日悉置幢上隨諸世界業果所現種種妙物以為嚴飾如是無數千萬億那由他諸妙幢幡接影連輝遞相間發光明嚴潔周徧大地充滿十方虗空法界一切佛剎菩薩摩訶薩淨心信解以如是等無量幢幡或施現在一切諸佛及佛滅後所有塔廟或施法寶或施僧寶或施菩薩諸善知識或施聲聞及辟支佛或施大眾或施別人諸來求者普皆施與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皆能建立一切善根福德幢幡不可毀壞願一切眾生建一切法自在幢幡尊重愛樂勤加守護願一切眾生常以寶繒書寫正法護持諸佛菩薩法藏願一切眾生建高顯幢然智慧燈普照世間願一切眾生立堅固幢悉能摧殄一切魔業願一切眾生建智力幢一切諸魔所不能壞願一切眾生得大智慧那羅延幢摧滅一切世間幢幡願一切眾生得智慧日大光明幢以智日光普照法界願一切眾生具足無量寶莊嚴幢充滿十方一切世界供養諸佛願一切眾生得如來幢摧滅一切九十六種外道邪見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幢幡時善根迴向為令一切眾生得甚深高廣菩薩行幢及諸菩薩神通行幢清淨道故。
  【論】第二十二施寶藏。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開眾寶藏以百千億那由他諸妙珍寶給施無數一切眾生隨意與之心無恡惜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常見佛寶捨離愚癡修行正念願一切眾生皆得具足法寶光明護持一切諸佛法藏願一切眾生能悉攝受一切僧寶周給供養恒無厭足願一切眾生得一切智無上心寶淨菩提心無有退轉願一切眾生得智慧寶普入諸法心無疑惑願一切眾生具足菩薩諸功德寶開示演說無量智慧願一切眾生得於無量妙功德寶修成正覺十力智慧願一切眾生得妙三昧十六智寶究竟成滿廣大智慧願一切眾生成就第一福田之寶悟入如來無上智慧願一切眾生得成第一無上寶王以無盡辯開演諸法是為菩薩摩訶薩施眾寶時善根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成滿第一智寶如來無礙淨眼寶故。
  【論】第二十三施種種妙莊嚴具。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或以種種妙莊嚴具而為布施所謂一切身莊嚴具令身淨妙靡不稱可菩薩摩訶薩等觀一切世間眾生猶如一子欲令皆得身淨莊嚴成就世間最上安樂佛智慧樂安住佛法利益眾生以如是等百千億那由他種種殊妙寶莊嚴具勤行布施行布施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成就無上妙莊嚴具以諸清淨功德智慧莊嚴人天願一切眾生得清淨莊嚴相以淨福德莊嚴其身願一切眾生得上妙莊嚴相以百福相莊嚴其身願一切眾生得不雜亂莊嚴相以一切相莊嚴其身願一切眾生得善淨語言莊嚴相具足種種無盡辯才願一切眾生得一切功德聲莊嚴相其音清淨聞者喜悅願一切眾生得可愛樂諸佛語言莊嚴相令諸眾生聞法歡喜修清淨行願一切眾生得心莊嚴相入深禪定普見諸佛願一切眾生得總持莊嚴相照明一切諸佛正法願一切眾生得智慧莊嚴相以佛智慧莊嚴其心是為菩薩摩訶薩惠施一切莊嚴具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具足一切無量佛法功德智慧圓滿莊嚴永離一切憍慢放逸故。
  【論】第二十四施寶冠及髻中珠。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受灌頂自在王位摩尼寶冠及髻中珠普施眾生心無恡惜常勤修習為大施主修學施慧增長捨根智慧善巧其心廣大給施一切以彼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諸佛法之所灌頂成一切智願一切眾生具足頂髻得第一智到於彼岸願一切眾生以妙智寶普攝眾生皆令究竟功德之頂願一切眾生皆得成就智慧寶頂堪受世間之所禮敬願一切眾生以智慧冠莊嚴其首為一切法自在之王願一切眾生智慧明珠繫其頂上一切世間無能見者願一切眾生皆悉堪受世間頂禮成就慧頂照明佛法願一切眾生首冠十力莊嚴之冠智慧寶海清淨具足願一切眾生至大地頂得一切智究竟十力破欲界頂諸魔眷屬願諸眾生得成第一無上頂王獲一切智光明之頂無能暎奪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寶冠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得第一智最清淨處智慧摩尼妙寶冠故。
  【論】第二十五施財寶妻子救眾生牢獄。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見有眾生處在牢獄黑闇之處杻械枷鏁檢繫其身起坐不安眾苦競集無有親識無歸無救裸露飢羸酸劇難忍菩薩見已捨其所有一切財寶妻子眷屬及以自身於牢獄中救彼眾生如大悲菩薩妙眼王菩薩既救度已隨其所須普皆給施除其苦患令得安隱然後施以無上法寶令捨放逸安住善根於佛教中心無退轉佛子菩薩摩訶薩於牢獄中救眾生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究竟解脫愛貪纏縛願一切眾生斷生死流昇智慧岸願一切眾生除滅愚癡生長智慧解脫一切煩惱纏縛願一切眾生滅三界縛得一切智究竟出離願一切眾生永斷一切煩惱結縛到無煩惱無障礙地智慧彼岸願一切眾生離諸動念思惟分別入於平等不動智地願一切眾生脫諸欲縛永離世間一切貪欲於三界中無所染著願一切眾生得勝志樂常蒙諸佛為說法門願一切眾生得無著無縛解脫心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願一切眾生得菩薩神通一切世界調伏眾生令離世間住於大乘是為菩薩摩訶薩救度牢獄苦眾生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普入如來智慧地故。
  【論】第二十六捨身代命。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見有獄囚五處被縛受諸苦毒防衛驅逼將之死地欲斷其命捨閻浮提一切樂具親戚朋友悉將永訣置高碪上以刀屠割或用木槍豎貫其體衣纏油沃以火焚燒如是等苦種種逼迫菩薩見已自捨其身而代受之如阿逸多菩薩殊勝行王菩薩及餘無量諸大菩薩為眾生故自捨身命受諸苦毒菩薩爾時語主者言我願捨身以代彼命如此等苦可以與我如治彼人隨意皆作設過彼苦阿僧祇倍我亦當受令其解脫我若見彼將被殺害不捨身命救贖其苦則不名為住菩薩心何以故我為救護一切眾生發一切智菩提心故佛子菩薩摩訶薩自捨身命救眾生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無斷盡究竟身命永離一切灾橫逼惱願一切眾生依諸佛住受一切智具足十力菩提記莂願一切眾生普救含識令無怖畏永出惡道願一切眾生得一切命入於不死智慧境界願一切眾生永離怨敵無諸厄難常為諸佛善友所攝願一切眾生捨離一切刀劍兵仗諸惡苦具修行種種清淨善業願一切眾生離諸怖畏菩提樹下摧伏魔軍願一切眾生離大眾怖於無上法心淨無畏能為最上大師子吼願一切眾生得無障礙師子智慧於諸世間修行正業願一切眾生到無畏處常念救護諸苦眾生是為菩薩摩訶薩自捨身命救彼臨刑諸獄囚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離生死苦得於如來上妙樂故。
  【論】第二十七施連膚頂髻。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乞者連膚頂髻如寶髻王菩薩勝妙身菩薩及餘無量諸菩薩等菩薩是時見乞者來心生歡喜而語之言汝今若須連膚頂髻可就我取我此頂髻閻浮提中最為第一作是語時心無動亂不念餘業捨離世間志求寂靜究竟清淨精勤質直向一切智便執利刀割其頭上連膚頂髻右膝著地合十指掌一心施與正念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所行發大歡喜增上志樂於諸法中意善開解不取於苦了知苦受無相無生諸受互起無有常住是故我應同去來今一切菩薩修行大捨發深信樂求一切智無有退轉不由他教善知識力菩薩摩訶薩作是施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無見頂成就菩薩如塔之髻願一切眾生得紺青髮金剛髮細耎髮能滅眾生一切煩惱願一切眾生得潤澤髮密緻髮不侵鬢額髮願一切眾生得柔耎髮盡於鬢額而生髮願一切眾生得如卍字髮螺文右旋髮願一切眾生得佛相髮永離一切煩惱結習願一切眾生得光明髮其光普照十方世界願一切眾生得無亂髮如如來髮淨妙無雜願一切眾生得成應供頂塔之髮令其見者如見佛髮願一切眾生皆得如來無染著髮永離一切闇翳塵垢是為菩薩摩訶薩施連膚髻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其心寂靜皆得圓滿諸陀羅尼究竟如來一切種智十種力故。
  【論】第二十八施眼。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眼布施諸來乞者如歡喜行菩薩月光王菩薩及餘無量諸菩薩等所行惠施菩薩摩訶薩布施眼時起清淨施眼心起清淨智眼心起依止法光明心起現觀無上佛道心發迴向廣大智慧心發與三世菩薩平等捨施心發於無礙眼起不壞淨信心於其乞者起歡喜攝受心為究竟一切神通故為生佛眼故為增廣大菩提心故為修習大慈悲故為制伏六根故於如是法而生其心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眼時於其乞者心生愛樂為設施會增長法力捨離世間愛見放逸除斷欲縛修習菩提隨彼所求心安不動不違其意皆令滿足而常隨順無二捨行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最勝眼示導一切願一切眾生得無礙眼開廣智藏願一切眾生得淨肉眼光明鑒徹無能蔽者願一切眾生得淨天眼悉見眾生生死業果願一切眾生得淨法眼能隨順入如來境界願一切眾生得智慧眼捨離一切分別取著願一切眾生具足佛眼悉能覺悟一切諸法願一切眾生成就普眼盡諸境界無所障礙願一切眾生成就清淨離癡翳眼了眾生界空無所有願一切眾生具足清淨無障礙眼皆得究竟如來十力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眼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得一切智清淨眼故。
  【論】第二十九施耳。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能以耳鼻施諸乞者如勝行王菩薩無怨勝菩薩及餘無量諸菩薩等布施之時親附乞者專心修習諸菩薩行具佛種性生如來家念諸菩薩所修施行常勤發起諸佛菩提清淨諸根功德智慧觀察三有無一堅固願常得見諸佛菩薩隨順憶念一切佛法知身虗妄空無所有無所貪惜菩薩如是施耳鼻時心常寂靜調伏諸根勉濟眾生險惡諸難生長一切智慧功德入大施海了達法義具修諸道依智慧行得法自在以不堅身易堅固身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耳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無礙耳普聞一切說法之音願一切眾生得無障耳悉能解了一切音聲願一切眾生得如來耳一切聰達無所壅滯願一切眾生得清淨耳不因耳處生分別心願一切眾生得無聾聵耳令蒙昧識畢竟不生願一切眾生得徧法界耳悉知一切諸佛法音願一切眾生得無礙耳開悟一切無障礙法願一切眾生得無壞耳善知諸論無能壞者願一切眾生得普聞耳廣大清淨為諸耳王願一切眾生具足天耳及以佛耳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耳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皆悉獲得清淨耳故。
  【論】第三十施鼻。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鼻時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隆直鼻得隨好鼻得善相鼻得可愛樂鼻得淨妙鼻得隨順鼻得高顯鼻得伏怨鼻得善見鼻得如來鼻願一切眾生得離恚怒面得一切法面得無障礙面得善見面得隨順面得清淨面得離過失面得如來圓滿面得徧一切處面得無量美好面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鼻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究竟得入諸佛法故為令眾生究竟攝受諸佛法故為令眾生究竟了知諸佛法故為令眾生究竟住持諸佛法故為令眾生究竟常見諸如來故為令眾生皆悉證得佛法門故為令眾生究竟成就無能壞心故為令眾生皆能照了諸佛正法故為令眾生普悉嚴淨諸佛國土故為令眾生皆得如來大威力身故是為菩薩摩訶薩施耳鼻時善根迴向。
  【論】第三十一施牙齒。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安住堅固自在地中能以牙齒施諸眾生猶如往昔華齒王菩薩六牙象王菩薩及餘無量諸菩薩等菩薩摩訶薩施牙齒時其心清淨希有難得如優曇華所謂無盡心施大信心施步步成就無量捨心施調伏諸根心施一切悉捨心施一切智願心施安樂眾生心施大施極施勝施最勝施輟身要用無所嫌恨心施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銛白牙齒成最勝塔受天人供願一切眾生得齊平牙齒如佛相好無有疎缺願一切眾生得調伏心善趣菩薩波羅蜜行願一切眾生口善清淨牙齒鮮白分明顯現願一切眾生得可憶念莊嚴牙齒其口清淨無可惡相願一切眾生牙齒成就具滿四十常出種種希有妙香願一切眾生意善調伏牙齒鮮潔如白蓮華文理迴旋卍字成就願一切眾生口脣鮮淨牙齒潔白放無量光周徧照耀願一切眾生牙齒堅利食無完粒無所味著為上福田願一切眾生於牙齒間常放光明授諸菩薩第一記莂是為菩薩摩訶薩施牙齒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具一切智於諸法中智慧清淨故。
  【論】第三十二施舌。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若有人來從乞舌時於乞者所以慈悲心耎語愛語猶如往昔端正面王菩薩不退轉菩薩及餘無量諸菩薩等佛子菩薩摩訶薩於諸趣中而受生時有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眾生而來乞舌菩薩爾時安置其人在師子座以無恚心無害心無恨心大威德心從佛種性所生心住於菩薩所住心常不濁亂心住大勢力心於身無著心於語無著心兩膝著地開口出舌以示乞者慈心耎語而告之言我今此身普皆屬汝可取我舌隨意所用令汝所願皆得滿足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周普舌悉能宣示諸語言法願一切眾生得覆面舌所言無二皆悉真實願一切眾生得普覆一切佛國土舌示現諸佛自在神通願一切眾生得耎薄舌恒受美妙清淨上味願一切眾生得辯才舌能斷一切世間疑網願一切眾生得光明舌能放無數萬億光明願一切眾生得決定舌辯說諸法無有窮盡願一切眾生得普調伏舌善能開示一切祕要所有言說皆令信受願一切眾生得普通達舌善入一切語言大海願一切眾生得善說一切諸法門舌於言語智悉到彼岸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舌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皆得圓滿無礙智故。
  【論】第三十三施頭。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頭布施諸來乞者如最勝智菩薩及大丈夫迦尸國王等諸大菩薩所行布施為欲成就入一切法最勝智首為欲成就證大菩提救眾生首為欲具足見一切法最第一首為得正見清淨智首為欲成就無障礙首為欲證得第一地首為求世間最勝智首欲成三界無能見頂淨智慧首為得示現普到十方智慧王首為欲滿足一切諸法無能破壞自在之首佛子菩薩摩訶薩安住是法精勤修習則為已入諸佛種性學佛行施於諸佛所生清淨信增長善根令諸乞者皆得喜足其心清淨慶悅無量心淨信解照明佛法發菩提意安住捨心諸根悅豫功德增長生善樂欲常好修行廣大施行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如來頭得無見頂於一切處無能暎蔽於諸佛剎最為上首其髮右旋光淨潤澤卍字嚴飾世所希有具足佛首成就智首一切世間最第一首為具足首為清淨首為坐道場圓滿智首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頭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得最勝法成於無上大智慧故。
  【論】第三十四施手足。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其手足施諸眾生如常精進菩薩無憂王菩薩及餘無量諸菩薩等於諸趣中種種生處布施手足以信為手起饒益行往反周旋勤修正法願得寶手以手為施所行不空具菩薩道常舒其手擬將廣惠安步遊行勇猛無怯以淨信力具精進行除滅惡道成就菩提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施時以無量無邊廣大之心開淨法門入諸佛海成就施手周給十方願力任持一切智道住於究竟離垢之心法身智身無斷無壞一切魔業不能傾動依善知識堅固其心同諸菩薩修行施度佛子菩薩摩訶薩為諸眾生求一切智施手足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具神通力皆得寶手得寶手已各相尊敬生福田想以種種寶更相供養又以眾寶供養諸佛興妙寶雲徧諸佛土令諸眾生互起慈心不相惱害遊諸佛剎安住無畏自然具足究竟神通又令皆得寶手華手香手衣手蓋手華鬘手末香手莊嚴具手無邊手無量手普手得是手已以神通力常勤往詣一切佛土能以一手徧摩一切諸佛世界以自在手持諸眾生得妙相手放無量光能以一手普覆眾生成於如來手指網縵赤銅爪相菩薩爾時以大願手普覆眾生願一切眾生志常樂求無上菩提出生一切功德大海見來乞者歡喜無厭入佛法海同佛善根是為菩薩摩訶薩施手足時善根迴向。
  【論】第三十五施血。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壞身出血布施眾生如法業菩薩善意王菩薩及餘無量諸菩薩等於諸趣中施身血時起成就一切智心起欣仰大菩提心起樂修菩薩行心起不取苦受心起樂見乞者心起不嫌來乞心起趣向一切菩薩道心起守護一切菩薩捨心起增廣菩薩善施心起不退轉心不休息心無戀己心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皆得成就法身智身願一切眾生得無勞倦身猶如金剛願一切眾生得不可壞身無能傷害願一切眾生得如變化身普現世間無有盡極願一切眾生得可愛樂身淨妙堅固願一切眾生得法界生身同於如來無所依止願一切眾生得如妙寶光明之身一切世人無能暎蔽願一切眾生得智藏身於不死界而得自在願一切眾生得寶海身見皆獲益無空過者願一切眾生得虗空身世間惱患無能染著是為菩薩摩訶薩施身血時以大乘心清淨心廣大心欣悅心慶幸心歡喜心增上心安樂心無濁心善根迴向。
  【論】第三十六施髓。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見有乞求其身髓肉歡喜耎語謂乞者言我身髓肉隨意取用如饒益菩薩一切施王菩薩及餘無量諸菩薩等於諸趣中種種生處以其髓肉施乞者時歡喜廣大施心增長同諸菩薩修習善根離世塵垢得深志樂以身普施心無有盡具足無量廣大善根攝受一切妙功德寶如菩薩法受行無厭心常愛樂布施功德一切周給心無有悔審觀諸法從緣無體不貪施業及業果報隨所會遇平等施與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施時一切諸佛皆悉現前想之如父得護念故一切眾生皆悉現前普令安住清淨法故一切世界皆悉現前嚴淨一切佛國土故一切眾生皆悉現前以大悲心普救護故一切佛道皆悉現前樂觀如來十種力故去來現在一切菩薩皆悉現前同共圓滿諸善根故一切無畏皆悉現前能作最上師子吼故一切三世皆悉現前得平等智普觀察故一切世間皆悉現前發廣大願盡未來劫修菩提故一切菩薩無疲厭行皆悉現前發無數量廣大心故佛子菩薩摩訶薩施髓肉時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金剛身不可沮壞願一切眾生得堅密身恒無缺減願一切眾生得意生身猶如佛身莊嚴清淨願一切眾生得百福相身三十二相而自莊嚴願一切眾生得八十種好妙莊嚴身具足十力不可斷壞願一切眾生得如來身究竟清淨不可限量願一切眾生得堅固身一切魔怨所不能壞願一切眾生得一相身與三世佛同一身相願一切眾生得無礙身以淨法身徧虗空界願一切眾生得菩提藏身普能容納一切世間是為菩薩摩訶薩求一切智施髓肉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皆得如來究竟清淨無量身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六


  音切



  (徒年切)。


  (子巡切)。


  (而兗切)。


  (徒各切)。


  (食凌切)。

竿
  (干音)。


  (庾俱切)。


  (經了切)。


  (許韋切)。


  (第音)。


  (古亂切)。


  (勞音)。


  (丑音)。


  (胡戒切)。


  (加音)。


  (蘇果切)。


  (力果切)。


  (力追切)。


  (奇逆切)。


  (扶郭切)。


  (莫工切)。


  (丘干切)。


  (彼力切)。


  (薄登切)。


  (古穴切)。


  (陟林切)。


  (扶分切)。


  (七羊切)。


  (臣庾切)。


  (鳴郭切)。


  (徒音)。


  (葛音)。


  (彼列切)。


  (直利切)。


  (七林切)。


  (必刃切)。


  (五陌切)。


  (落戈切)。


  (萬音)。


  (利音)。


  (古懺切)。


  (直例切)。


  (落紅切)。


  (五怪切)。


  (力中切)。


  (陟劣切)。


  (斯廉切)。


  (戶官切)。


  (立音)。

耀
  (弋笑切)。


  (羊洳切)。


  (禺已切)。


  (莫半切)。


  (同音)。


  (許兩切)。


  (母官切)。


  (明辯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七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六

  【論】第三十七施心。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心布施諸來乞者如無悔厭菩薩無礙王菩薩及餘無量諸大菩薩以其自心施乞者時學自在施心修一切施心習行檀波羅蜜心成就檀波羅蜜心學一切菩薩布施心一切悉捨無盡心一切悉施慣習心荷負一切菩薩施行心正念一切諸佛現前心供養一切諸來乞者無斷絕心菩薩摩訶薩如是施時其心清淨為度一切諸眾生故為得十力菩提處故為依大願而修行故為欲安住菩薩道故為欲成就一切智故為不捨離本誓願故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金剛藏心一切金剛圍山等所不能壞願一切眾生得卍相莊嚴金剛界心得無能動搖心得不可恐怖心得利益世間常無盡心得大勇猛幢智慧藏心得如那羅延堅固幢心得如眾生海不可盡心得那羅延藏無能壞心得滅諸魔業魔軍眾心得無所畏心得大威德心得常精進心得大勇猛心得不驚懼心得被金剛甲冑心得諸菩薩最上心得成就佛法菩提光明心得菩提樹下坐安住一切諸佛正法離諸迷惑成一切智心得成就十力心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心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不染世間具足如來十力心故。
  【論】第三十八施肝肺。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若有乞求腸腎肝肺悉皆施與如善施菩薩降魔自在王菩薩及餘無量諸大菩薩行此施時見乞者來其心歡喜以愛眼觀為求菩提隨其所須悉皆施與心不中悔觀察此身無有堅固我應施彼取堅固身復念此身尋即敗壞見者生厭狐狼餓狗之所噉食此身無常會當棄捨無他所食無所覺知佛子菩薩摩訶薩作是觀時知身無常穢汙之極於法解悟生大歡喜敬心諦視彼來乞者如善知識而來護想隨所乞求無不惠施以不堅身易堅固身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施時所有善根悉以迴向願一切眾生得智藏身內外清淨願一切眾生得福藏身能普任持一切智願願一切眾生得上妙身內蘊妙香外發光明願一切眾生得腹不現身上下端直肢節相稱願一切眾生得智慧身以佛法味充悅滋長願一切眾生得無盡身修習安住甚深法性願一切眾生得陀羅尼清淨藏身以妙辯才顯示諸法願一切眾生得清淨身若身若心內外俱淨願一切眾生得如來智深觀行身智慧充滿雨大法雨願一切眾生得內寂身外為眾生作智幢王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是為菩薩摩訶薩施腸腎肝肺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內外清淨皆得安住無礙智故。
  【論】第三十九施肢節骨。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乞者肢節諸骨知法藏菩薩光明王菩薩及餘無量諸大菩薩施其身分肢節骨時見乞者來生愛樂心歡喜心淨信心安樂心勇猛心慈心無礙心清淨心隨所乞求皆施與心菩薩摩訶薩施身骨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如化身不復更受骨肉血身願一切眾生得金剛身不可破壞無能勝者願一切眾生得一切智圓滿法身於無縛無著無繫界生願一切眾生得智力身諸根圓滿不斷不壞願一切眾生得法力身智力自在到於彼岸願一切眾生得堅固身其身貞實常無散壞願一切眾生得隨應身教化調伏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得智熏身具那羅延肢節大力願一切眾生得堅固相續不斷絕身永離一切疲極勞倦願一切眾生得大力安住身悉能具足精進大力願一切眾生得徧世間平等法身住於無量最上智處願一切眾生得福德力身見者蒙益遠離眾惡願一切眾生得無依處身皆得具足無依著智願一切眾生得佛攝受身常為一切諸佛加護願一切眾生得普饒益諸眾生身悉能徧入一切諸道願一切眾生得普現身普能照現一切佛法願一切眾生得具足精進身專念勤修大乘智行願一切眾生得離我慢貢高清淨身智常安住無所動亂願一切眾生得堅固行身成就大乘一切智業願一切眾生得佛家身永離世間一切生死是為菩薩摩訶薩施身骨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得一切智永清淨故。
  【論】第四十施皮。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見有人來手執利刀乞其身皮心生歡喜諸根悅豫譬如有人惠以重恩逢迎引納敷座令坐曲躬恭敬而作是念此來乞者甚為難遇斯欲滿我一切智願故來求索饒益於我歡喜和顏而語之言我今此身一切皆捨所須皮者隨意取用猶如往昔清淨藏菩薩金脇鹿王菩薩及餘無量諸大菩薩等無有異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微細皮猶如如來色相清淨見者無厭願一切眾生得不壞皮猶如金剛無能壞者願一切眾生得金色皮如閻浮檀上妙真金清淨明潔願一切眾生得無量色皮隨其心樂現清淨色願一切眾生得淨妙色皮具足沙門善耎清淨如來色相願一切眾生得第一色皮自性清淨色相無比願一切眾生成就如來清淨色皮以諸相好而自莊嚴願一切眾生得妙色皮放大光明普照一切願一切眾生得明網皮如世高幢放不可說圓滿光明願一切眾生得潤澤色皮一切色相悉皆清淨是為菩薩摩訶薩施身皮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皆得一切嚴淨佛剎具足如來大功德故。
  【論】第四十一施手足指。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手足指施諸乞者如堅精進菩薩閻浮提自在王菩薩及餘無量諸大菩薩菩薩爾時顏貌和悅其心安善無有顛倒乘於大乘不求美欲不尚名聞但發菩薩廣大之意遠離慳嫉一切諸垢專向如來無上妙法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施時攝諸善根悉以迴向願一切眾生得纖長指與佛無異願一切眾生得傭圓指上下相稱願一切眾生得赤銅甲指其甲隆起清淨鑒徹願一切眾生得一切智勝丈夫指悉能攝持一切諸法願一切眾生得隨好指具足十力願一切眾生得大人指纖傭齊等願一切眾生得輪相指指節圓滿文相右旋願一切眾生得如蓮華卍字旋指十力業報相好莊嚴願一切眾生得光藏指放大光明照不可說諸佛世界願一切眾生得善安布指善巧分布網縵具足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指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一切皆得心清淨故。
  【論】第四十二施連肉爪甲。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請求法時若有人言汝能施我連肉爪甲當與汝法菩薩答言但與我法連肉爪甲隨意取用如求法自在王菩薩無盡菩薩及餘無量諸大菩薩為求法故欲以正法開示演說饒益眾生一切皆令得滿足故捨連肉爪甲與諸乞者菩薩爾時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皆得諸佛赤銅相爪願一切眾生得潤澤爪隨好莊嚴願一切眾生得光淨爪鑒徹第一願一切眾生得一切智爪具大人相願一切眾生得無比爪於諸世間無所染著願一切眾生得妙莊嚴爪光明普照一切世間願一切眾生得不壞爪清淨無缺願一切眾生得入一切佛法方便相爪廣大智慧皆悉清淨願一切眾生得善生爪菩薩業果無不淨妙願一切眾生得一切智大導師爪放無量色妙光明藏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求法故施連肉爪甲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具足諸佛一切智爪無礙力故。
  【論】第四十三為求法故投身火坑。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求佛法藏恭敬尊重生難得想有能說者來語之言若能投身七仞火坑當施汝法菩薩聞已歡喜踊躍作是思惟我為法故尚應久住阿鼻獄等一切惡趣受無量苦何況纔入人間火坑即得聞法奇哉正法甚為易得不受地獄無量楚毒但入火坑即便得聞但為我說我入火坑如求善法王菩薩金剛思惟菩薩為求法故入火坑中菩薩爾時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住佛所住一切智法永不退轉無上菩提願一切眾生離諸險難受佛安樂願一切眾生得無畏心離諸恐怖願一切眾生常樂求法具足喜樂眾法莊嚴願一切眾生離諸惡趣滅除一切三毒熾火願一切眾生常得安樂具足如來勝妙樂事願一切眾生得菩薩心永離一切貪恚癡火願一切眾生悉得菩薩諸三昧樂普見諸佛心大歡喜願一切眾生善說正法於法究竟常無忘失願一切眾生具足菩薩神通妙樂究竟安住一切種智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求正法投火坑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離障礙業皆得具足智慧火故。
  【論】第四十四為求正法以身具受無量苦惱。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為求正法分別演說開菩薩道示菩提路趣無上智勤修十方廣示一切智心獲無礙智法令眾生清淨住菩薩境界勤修大智護佛菩提時以身具受無量苦惱如求善法菩薩勇猛王菩薩及餘無量諸大菩薩為求法故受無量苦乃至攝取誹謗正法惡業所覆魔業所持極大惡人彼所應受一切苦惱以求法故悉皆為受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永離一切苦惱逼迫成就安樂自在神通願一切眾生永離諸苦得一切樂願一切眾生永滅苦蘊得照現身恒受安樂願一切眾生超出苦獄成就智行願一切眾生見安隱道離諸惡趣願一切眾生得法喜樂永斷眾苦願一切眾生永拔眾苦互相慈愛無損害心願一切眾生得諸佛樂離生死苦願一切眾生成就清淨無比安樂一切苦惱無能損害願一切眾生得一切勝樂究竟具足佛無礙樂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求法故受眾苦時善根迴向為欲救護一切眾生令離險難住一切智無所障礙解脫處故。
  【論】第四十五為求法乃至一字一句捨其王位國城妻子一切所有。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處於王位求正法時乃至但為一文一字一句一義生難得想能悉罄捨海內所有若近若遠國土城邑人民庫藏園池屋宅樹林華果乃至一切珍寄妙物宮殿樓閣妻子眷屬及以王位悉能捨之於不堅中求堅固法為欲利益一切眾生勤求諸佛無礙解脫究竟清淨一切智道如大勢德菩薩勝德王菩薩及餘無量諸大菩薩勤求正法乃至極少為於一字五體投地正念三世一切佛法愛樂修習永不貪著名聞利養捨諸世間自在王位求佛自在法王之位於世間樂心無所著以出世法長養其心永離世間一切戲論住於諸佛無戲論法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常樂惠施一切悉捨願一切眾生能捨所有心無中悔願一切眾生常求正法不惜身命資生之具願一切眾生悉得法利能斷一切眾生疑惑願一切眾生得善法欲心常喜樂諸佛正法願一切眾生為求佛法能捨身命及以王位大心修習無上菩提願一切眾生尊重正法常深愛樂不惜身命願一切眾生護持諸佛甚難得法常勤修習願一切眾生皆得諸佛菩提光明成菩提行不由他悟願一切眾生常能觀察一切佛法拔除疑箭心得安隱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求正法捨國城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知見圓滿常得住於安隱道故。
  【論】第四十六菩薩為自捨屠殺業。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作大國王於法自在普行教命令除殺業閻浮提內城邑聚落一切屠殺皆令禁斷無足二足四足多足種種生類普施無畏無欺奪心廣修一切菩薩諸行仁慈莅物不行侵惱發妙寶心安隱眾生於諸佛所立深志樂常自安住三種淨戒亦令眾生如是安住菩薩摩訶薩令諸眾生住於五戒永斷殺業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發菩薩心具足智慧永保壽命無有終盡願一切眾生住無量劫供一切佛恭敬勤修更增壽命願一切眾生具足修行離老死法一切灾毒不害其命願一切眾生具足成就無病惱身壽命自在能隨意住願一切眾生得無盡命窮未來劫住菩薩行教化調伏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為壽命門十力善根於中增長願一切眾生善根具足得無盡命成滿大願願一切眾生悉見諸佛供養承事住無盡壽修習善根願一切眾生於如來處善學所學得聖法喜無盡壽命願一切眾生得不老不病常住命根勇猛精進入佛智慧是為菩薩摩訶薩住三聚淨戒永斷殺業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得佛十力圓滿智故。
  【論】第四十七見殘忍損諸人畜慈心救之所謂去男形也。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見有眾生心懷殘忍損諸人畜所有男形令身缺減受諸楚毒見是事已起大慈悲而哀救之令閻浮提一切人民皆捨此業菩薩爾時語其人言汝何所為作是惡業我有庫藏百千萬億一切樂具悉皆充滿隨汝所須盡當相給汝之所作眾罪由生我今勸汝莫作是事汝所作業不如道理設有所獲於何可用損他益己終無是處如此惡行諸不善法一切如來所不稱歎作是語已即以所有一切樂具盡皆施與復以善語為說妙法令其歡悅所謂示寂靜法令其信受滅除不善修行淨業互起慈心不相損害彼人聞已永捨罪惡菩薩爾時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具丈夫形成就如來馬陰藏相願一切眾生具男子形發勇猛心修諸梵行願一切眾生具勇猛力恒為主導住無礙智永不退轉願一切眾生皆得具足大丈夫身永離欲心無所染著願一切眾生悉得成就善男子法智慧增長諸佛所歎願一切眾生普得具於大人之力常能修習十力善根願一切眾生永不失壞男子之形常修福智未曾有法願一切眾生於五欲中無著無縛心得解脫厭離三有住菩薩行願一切眾生成就第一智慧丈夫一切宗信伏從其化願一切眾生具足菩薩丈夫智慧不久當成無上大雄是為菩薩摩訶薩禁絕一切毀敗男形善根迴向為令眾生具丈夫形皆能守護諸善丈夫生賢聖家智慧具足常勤修習丈夫勝行有丈夫用巧能顯示七丈夫道具足諸佛善丈夫種丈夫正教丈夫勇猛丈夫精進丈夫智慧丈夫清淨普令眾生究竟皆得。
  【論】第四十八菩薩見佛出興普告眾生捨我慢戲論。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若見如來出興於世開演正法以大音聲普告一切如來出世如來出世令諸眾生得聞佛名捨離一切我慢戲論復更勸導令速見佛令憶念佛令歸向佛令攀緣佛令觀察佛令讚歎佛復為廣說佛難值遇千萬億劫時乃一出眾生由此得見於佛生清淨信踊躍歡喜尊重供養復於佛所聞諸佛名轉更值遇無數諸佛植諸善本修習增長爾時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眾生因見佛故皆得清淨究竟調伏彼諸眾生於菩薩所皆生最上善知識想因菩薩故成就佛法以無數劫所種善根普於世間施作佛事佛子菩薩摩訶薩開示眾生令見佛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不待勸誘自往見佛承事供養皆令歡喜願一切眾生常樂見佛心無廢捨願一切眾生常勤修習廣大智慧受持一切諸佛法藏願一切眾生隨所聞聲皆悟佛法於無量劫修菩薩行願一切眾生安住正念恒以智眼見佛出興願一切眾生不念異業常憶見佛勤修十力願一切眾生於一切處常見諸佛了達如來徧虗空界願一切眾生皆得具足佛自在身普於十方成道說法願一切眾生遇善知識常聞佛法於諸如來得不壞信願一切眾生悉能稱歎諸佛出興令其見者普得清淨是為菩薩摩訶薩歎佛出世善根迴向為令眾生見一切佛供養承事於無上法究竟清淨故。
  【論】第四十九捨大地。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捨於大地或施諸佛造立精舍或施菩薩及善知識隨意所用或施眾僧以為住處或施父母或施別人聲聞獨覺種種福田乃至一切貧窮孤露及餘四眾隨意悉與令無所乏或施造立如來塔廟於如是等諸處之中悉為辦具資生什物令隨意用無所恐懼菩薩摩訶薩隨何方所布施地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具足清淨一切智地悉到普賢眾行彼岸願一切眾生得總持地正念受持一切佛法願一切眾生得住持力常能守護一切佛教願一切眾生得如地心於諸眾生意常清淨無有惡念願一切眾生持諸佛種成就菩薩諸地次第無有斷絕願一切眾生普為一切作安隱處悉令調伏住清淨道願一切眾生同諸如來利益世間普使勤修安住佛力願一切眾生普為世間之所愛樂悉令安住無上佛樂願一切眾生獲善方便住佛諸力無畏法中願一切眾生得如地智自在修行一切佛法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大地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皆得究竟一切如來清淨地故。
  【論】第五十捨僮僕。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僮僕供養一切諸佛菩薩真善知識或施僧寶或奉父母尊勝福田或復給施病苦眾生令無闕乏以存其命或復施與貧窮孤露及餘一切無瞻侍者或為守護如來塔廟或為書持諸佛正法以百千億那由他僕使隨時給施其諸僕使皆聰慧善巧性自調順常勤精進無有懈惰具質直心安樂心利益心仁慈心恭恪心無怨恨心無讎敵心能隨受者方俗所宜於彼彼中作諸利益又皆從菩薩淨業所感才能技藝工巧算數靡不通達善能供侍悅可其心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調順心一切佛所修習善根願一切眾生隨順供養一切諸佛於佛所得悉能聽受願一切眾生得佛攝受常觀如來更無餘念願一切眾生不壞佛種勤修一切順佛善根願一切眾生常勤供養一切諸佛無空過時願一切眾生攝持一切諸佛妙義言辭清淨遊行無畏願一切眾生常樂見佛心無厭足於諸佛所不惜身命願一切眾生得見諸佛心無染著離世所依願一切眾生但歸於佛永離一切邪歸依處願一切眾生隨順佛道心常樂觀無上佛法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僕使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遠離塵垢淨治佛地能現如來自在身故。
  【論】第五十一捨身施與一切眾生謙下離慢。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身布施諸來乞者布施之時生謙下心生如地心生忍受眾苦無變動心生給侍眾生不疲厭心生於諸眾生猶如慈母所有眾善悉迴與心生於諸愚險極惡眾生種種侵凌皆寬宥心安住善根精勤給事菩薩爾時悉以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隨其所須常無闕乏修菩薩行恒不間斷不捨一切菩薩義利善住菩薩所行之道了達菩薩平等法性得在如來種族之數住真實語持菩薩行令諸世間得淨佛法深心信解證法究竟令諸眾生出生清淨增上善根住大功德具一切智又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得供養一切諸佛解一切法受持讀誦不忘不失不壞不散心善調伏不調令調以寂靜法而調習之令彼眾生於諸佛所住如是事又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作第一塔應受世間種種供養令一切眾生成最上福田得佛智慧開悟一切令一切眾生作最上受者普能饒益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成最上福利能使具足一切善根令一切眾生成第一好施處能使獲得無量福報令一切眾生於三界中皆得出離令一切眾生作第一導師能為世間示如實道令一切眾生得妙總持具持一切諸佛正法令一切眾生證得無量第一法界具足虗空無礙正道是為菩薩摩訶薩旋自己身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皆得應供無量智身故佛子菩薩摩訶薩聞法喜悅生淨信心能以其身供養諸佛欣樂信解無上法寶於諸佛所生父母想讀誦受持無礙道法普入無數那由他法大智慧寶諸善根門心常憶念無量諸佛入佛境界深達義理能以如來微密梵音興佛法雲雨佛法雨勇猛自在能分別說一切智人第一之地具足成就薩婆若乘以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大法成滿諸根佛子菩薩摩訶薩於諸佛所聞如是法歡喜無量安住正法自斷疑惑亦令他斷心恒怡暢功德成滿善根具足意恒相續利益眾生心常不匱獲最勝智成金剛藏親近諸佛淨諸佛剎常勤供養一切如來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皆得圓滿最勝之身一切諸佛之所攝受願一切眾生常近諸佛依諸佛住恒得覲仰未曾遠離願一切眾生皆得清淨不壞之身具足一切功德智慧願一切眾生常勤供養一切諸佛行無所得究竟梵行願一切眾生得無我身離我我所願一切眾生悉能分身徧十方剎猶如影現而無來往願一切眾生得自在身普往十方無我無受願一切眾生從佛身生處在如來無上身家願一切眾生得法力身忍辱大力無能壞者願一切眾生得無比身成就如來清淨法身願一切眾生成就出世功德之身生無所得清淨法界是為菩薩摩訶薩以身供佛善根迴向為令眾生永住三世諸佛家故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身布施一切眾生為欲普令成就善根憶念善根菩薩摩訶薩自願其身為大明燈普能照耀一切眾生為眾樂具普能攝受一切眾生為妙法藏普能任持一切眾生為淨光明普能開曉一切眾生為世光影普令眾生常得覩見為善根因緣普令眾生常得值遇為真善知識令一切眾生悉蒙教誘為平坦道令一切眾生皆得履踐為無有上具足安樂令一切眾生離苦清淨為明淨日普作世間平等利益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常親近佛入佛智地願一切眾生得隨順智住無上覺願一切眾生常處佛會意善調伏願一切眾生所行有則具佛威儀願一切眾生悉得涅槃深解法義願一切眾生具知足行生如來家願一切眾生捨無明欲住佛志樂願一切眾生生勝善根坐菩提樹願一切眾生殺煩惱賊離怨害心願一切眾生具足護持一切佛法是為菩薩摩訶薩以身布施一切眾生善根迴向為欲利益一切眾生令得無上安隱處故。
  【論】第五十二施身給侍諸佛。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自以其身給侍諸佛於諸佛所念報重恩如父母想於諸如來起深信樂以清淨心護佛菩提住諸佛法離世間想生如來家隨順諸佛離魔境界了達一切諸佛所行成就一切諸佛法器菩薩爾時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清淨心一切智寶而自莊嚴願一切眾生住善調伏遠離一切諸不善業願一切眾生得不可壞堅固眷屬普能攝受諸佛正法願一切眾生為佛弟子到於菩薩灌頂之地願一切眾生常為諸佛之所攝受永離一切不善之法願一切眾生隨順諸佛修行菩薩最勝之法願一切眾生入佛境界悉皆得授一切智記願一切眾生與諸如來皆悉平等一切佛法無不自在願一切眾生悉為諸佛之所攝受常能修行無取著業願一切眾生常為諸佛第一侍者一切佛所修智慧行是為菩薩摩訶薩給侍諸佛善根迴向為欲證得諸佛菩提為欲救護一切眾生為欲出離一切三界為欲成就無損惱心為得無量廣大菩提為欲成就照佛法智為欲常蒙諸佛攝受為得諸佛之所護持為欲信解一切佛法為欲成就與三世佛平等善根為欲圓滿無悔恨心證得一切諸佛法故。
  【論】第五十三施土地一切諸物及捨世事。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國土一切諸物乃至王位悉亦能捨於諸世事心得自在無繫無縛無所戀著遠離惡業饒益眾生不著業果不樂世法不復貪染諸有生處雖住世間非此處生心不執著蘊界處法於內外法心無依住常不忘失諸菩薩行未曾遠離諸善知識持諸菩薩廣大行願常樂承事一切善友菩薩爾時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為大法王於法自在到於彼岸願一切眾生成佛法王摧滅一切煩惱怨賊願一切眾生住佛王位得如來智開演佛法願一切眾生住佛境界能轉無上自在法輪願一切眾生生如來家於法自在護持佛種永使不絕願一切眾生開示無量法王正法成就無邊諸大菩薩願一切眾生住淨法界為大法王現佛出興相繼不斷願一切眾生於諸世界作智慧王化導羣生無時暫捨願一切眾生普為法界虗空界等諸世界中一切眾生作法施主使其咸得住於大乘願一切眾生得成具足眾善之王與三世佛善根齊等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王位善根迴向為欲令彼一切眾生究竟住於安隱處故。
  【論】第五十四捨都城關坊輸稅。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見有人來乞王京都嚴麗大城及以關防所有輸稅盡皆施與心無恡惜專向菩提發大誓願住於大慈行於大悲志意歡悅利益眾生以廣大智解了深法安住諸佛平等法性發心為求一切智故於自在法起深樂故於自在智求證得故淨修一切諸功德故住於堅固廣大智故廣集一切諸善根故修行一切佛法願故自然覺悟大智法故安住菩提心無退故修習一切菩薩行願一切種智盡究竟故而行布施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悉能嚴淨無量剎土奉施諸佛以為住處願一切眾生常樂居止阿蘭若處寂靜不動願一切眾生永不依止王都聚落心樂寂靜永得究竟願一切眾生永不樂著一切世間於世語言常樂遠離願一切眾生得離貪心施諸所有心無中悔願一切眾生得出離心捨諸家業願一切眾生得無恡心常行惠施願一切眾生得不著心離居家法願一切眾生得離眾苦除滅一切灾橫怖畏願一切眾生嚴淨十方一切世界奉施諸佛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王都善根迴向為令眾生悉能嚴淨諸佛剎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七


  音切



  (乎音)。


  (盧業切)。


  (斯廉切)。


  (丑恭切)。


  (如印切)。


  (去宜切)。


  (所八切)。


  (莫患切)。


  (常職切)。


  (堂我切)。


  (市流切)。


  (苦各切)。


  (去月切)。


  (奇寄切)。


  (五計切)。


  (尤救切)。


  (以之切)。


  (丑亮切)。


  (其位切)。


  (渠吝切)。


  (良止切)。


  (才免切)。


  (式朱切)。


  (舒慧切)。


  (良刃切)。


  (落干切)。


  (郎音)。


  (古詣切)。


  (魚既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八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七

  【論】第五十五捨妓女。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所有一切內宮眷屬妓侍眾女皆顏貌端正才能具足談笑歌舞悉皆巧妙種種衣服種種華香而以嚴身見者歡喜情無厭足如是寶女百千萬億那由他數皆由菩薩善業所生隨意自在敬順無失盡以布施諸來乞者而於其中無愛樂心無顧戀心無躭著心無繫縛心無執取心無貪染心無分別心無隨逐心無取相心無樂欲心菩薩爾時觀諸善根為欲令一切眾生咸得出離故迴向得佛法喜故迴向於不堅固中而得堅固故迴向得金剛智不可壞心故迴向入佛道場故迴向到於彼岸故迴向得無上菩提心故迴向能以智慧了達諸法故迴向出生一切善根故迴向入三世諸佛家故迴向佛子菩薩摩訶薩住如是法生如來家增長諸佛清淨勝因出生最勝一切智道深入菩薩廣大智業滅除一切世間垢惱常能供施功德福田為諸眾生宣說妙法善巧安立令其修習諸清淨行常勤攝取一切善根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常得無量三昧眷屬菩薩勝定相續不斷願一切眾生常樂見佛悉入諸佛莊嚴三昧願一切眾生成就菩薩不思議定自在遊戲無量神通願一切眾生人如實定得不壞心願一切眾生盡獲菩薩甚深三昧於諸禪定而得自在願一切眾生得解脫心成就一切三昧眷屬願一切眾生種種三昧皆得善巧悉能攝取諸三昧相願一切眾生得勝智三昧普能學習諸三昧門願一切眾生得無礙三昧入深禪定終不退失願一切眾生得無著三昧心恒正受不取二法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一切內宮眷屬時善根迴向為欲令一切眾生皆得不壞清淨眷屬故為欲令一切眾生皆得菩薩眷屬故為欲令一切眾生悉得滿足佛法故為欲令一切眾生滿足一切智力故為欲令一切眾生證於無上智慧故為欲令一切眾生得於隨順眷屬故為欲令一切眾生得同志行人共居故為欲令一切眾生具足一切福智故為欲令一切眾生成就清淨善根故為欲令一切眾生得善和眷屬故為欲令一切眾生成就如來清淨法身故為欲令一切眾生成就次第如理辯才善說諸佛無盡法藏故為欲令一切眾生永捨一切世俗善根同修出世清淨善根故為欲令一切眾生淨業圓滿成就一切清淨法故為欲令一切眾生一切佛法皆悉現前以法光明普嚴淨故。
  【論】第五十六施所愛妻子。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能以所愛妻子布施猶如往昔須達拏太子現莊嚴王菩薩及餘無量諸菩薩等菩薩爾時乘薩婆若心行一切施淨修菩薩布施之道其心清淨無有中悔罄捨所珍求一切智令諸眾生淨深志樂成菩提行觀菩薩道念佛菩提住佛種性菩薩摩訶薩成辦如是布施心已決定志求如來之身自觀己身繫屬一切不得自在又以其身普攝眾生猶如寶洲給施一切未滿足者令其滿足菩薩如是護念眾生欲令自身作第一塔普使一切皆生歡喜欲於世間生平等心欲為眾生作清涼池欲與眾生一切安樂欲為眾生作大施主智慧自在了知菩薩所行之行而能如是大誓莊嚴趣一切智願成無上智慧福田普念眾生常隨守護而能成辦自身利益智慧光明普照於世常勤憶念菩薩施心恒樂觀察如來境界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無縛無著解脫心布施妻子所集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住佛菩提起變化身周徧法界轉不退輪願一切眾生得無著身願力周行一切佛剎願一切眾生捨愛憎心斷貪恚結願一切眾生為諸佛子隨佛所行願一切眾生於諸佛所生自己心不可沮壞願一切眾生常為佛子從法化生願一切眾生得究竟處成就如來自在智慧願一切眾生證佛菩提永離煩惱願一切眾生能具演說佛菩提道常樂修行無上法施願一切眾生得正定心不為一切諸緣所壞願一切眾生坐菩提樹成最正覺開示無量從法化生諸善男女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妻子善根迴向為令眾生悉皆證得無礙解脫無著智故。
  【論】第五十七施舍宅。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莊嚴舍宅及諸資具隨有乞求一切施與行布施法於家無著遠離一切居家覺觀厭惡家業資生之具不貪不味心無繫著知家易壞心恒厭捨都於其中無所愛樂但欲出家修菩薩行以諸佛法而自莊嚴一切悉捨心無中悔常為諸佛之所讚歎舍宅財物隨處所有悉以惠施心無戀著見有乞求心生喜慶菩薩爾時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捨離妻子成就出家第一之樂願一切眾生解脫家縛入於非家諸佛法中修行梵行願一切眾生捨離慳垢樂一切施心無退轉願一切眾生永離家法少欲知足無所藏積願一切眾生出世俗家住如來家願一切眾生得無礙法滅除一切障礙之道願一切眾生離家屬愛雖現居家心無所著願一切眾生善能化誘不離家法說佛智慧願一切眾生身現在家心常隨順佛智而住願一切眾生在居家地住於佛地普令無量無邊眾生發歡喜心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舍宅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成就菩薩種種行願神通智故。
  【論】第五十八施園林臺榭。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種種園林臺榭遊戲快樂莊嚴之處作是念言我當為一切眾生作好園林我當為一切眾生示現法樂我當施一切眾生歡喜之意我當示一切眾生無邊喜樂我當為一切眾生開淨法門我當令一切眾生發歡喜心我當令一切眾生得佛菩提我當令一切眾生成滿大願我當於一切眾生猶如慈父我當令一切眾生智慧觀察我當施一切眾生資生之具我當於一切眾生猶如慈母生長一切善根大願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修行諸善根時於惡眾生不生疲厭亦不誤起棄捨之心設滿世間一切眾生悉不知恩菩薩於彼初無謙恨不生一念求反報心但欲滅其無量苦惱於諸世間心如虗空無所染著普觀諸法真實之相發大誓願滅眾生苦永不厭捨大乘志願滅一切見修諸菩薩平等行願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察已攝諸善根悉以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念念滋生無量善法成就無上園林之心願一切眾生得不動法見一切佛皆令歡喜願一切眾生樂法園苑得諸佛剎園苑妙樂願一切眾生得淨妙心常見如來神足園林願一切眾生得佛戲樂常善遊戲智慧境界願一切眾生得遊戲樂普詣佛剎道場眾會願一切眾生成就菩薩解脫遊戲盡未來劫行菩薩行心無疲倦願一切眾生見一切佛充滿法界發廣大心住佛園林願一切眾生悉能徧往一切佛剎一一剎中供養諸佛願一切眾生得善欲心清淨莊嚴一切佛剎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一切園林臺榭善根迴向為令眾生見一切佛遊戲一切佛園林故。
  【論】第五十九施廣大施會。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作百千億那由他無量無數廣大施會一切清淨諸佛印可終不損惱於一眾生普令眾生遠離眾惡淨三業道成就智慧開置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清淨境界積集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資生妙物發甚難得菩提之心行無限施令諸眾生住清淨道初中後善生淨信解隨百千億無量眾生心之所樂悉令歡喜以大慈悲救護一切承事供養三世諸佛為欲成就一切佛種修行布施心無中悔增長信根成滿勝行念念增進檀波羅蜜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發大乘心悉得成就摩訶衍施願一切眾生皆悉能行大會施盡施善施最勝施無上施最無上施無等等施超諸世間施一切諸佛所稱歎施願一切眾生作第一施主於諸惡趣勉濟眾生皆令得入無礙智道修平等願如實善根得無差別證自境智願一切眾生安住寂靜諸禪定智入不死道究竟一切神通智慧勇猛精進具足諸地莊嚴佛法到於彼岸永不退轉願一切眾生設大施會終不疲厭給濟眾生無有休息究竟無上一切種智願一切眾生恒勤種植一切善根到於無量功德彼岸願一切眾生常蒙諸佛之所稱歎普為世間作大施主功德具足充滿法界徧照十方施無上樂願一切眾生設大施會廣集善根等攝眾生到於彼岸願一切眾生成最勝施普令眾生住第一乘願一切眾生為應時施永離非時大施究竟願一切眾生成就善施到佛丈夫大施彼岸願一切眾生究竟常行大莊嚴施盡以一切諸佛為師悉皆親近興大供養願一切眾生住清淨施集等法界無量福德到於彼岸願一切眾生於諸世間為大施主誓度羣品住如來地是為菩薩摩訶薩設大施會善根迴向為令眾生行無上施究竟佛施成就善施不可壞施供諸佛施無恚恨施救眾生施成一切智施常見諸佛施善精進施成就一切菩薩功德諸佛智慧廣大施故。
  【論】第六十施一切資生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一切資生之物心無貪惜不求果報於世富樂無所希望離妄想心善思惟法為欲利益一切眾生審觀一切諸法實性隨諸眾生種種不同所用所求各各差別成辦無量資生之具所有嚴飾悉皆妙好行無邊施行一切施盡內外施行此施時增志樂力獲大功德成就心寶常能守護一切眾生皆令發生殊勝志願初未曾有求反報心所有善根等三世佛悉以圓滿一切種智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此布施所有善根迴向眾生願一切眾生清淨調伏願一切眾生滅除煩惱嚴淨一切諸佛剎土願一切眾生以清淨心於一念中周徧法界願一切眾生智慧充滿虗空法界願一切眾生得一切智普入三世調伏眾生於一切時常轉清淨不退法輪願一切眾生具一切智善能示現神通方便饒益眾生願一切眾生悉能悟入諸佛菩提盡未來劫於十方界常說正法曾無休息令諸眾生普得聞知願一切眾生於無量劫修菩薩行悉得圓滿願一切眾生於一切世界若染若淨若小若大若麤若細若覆若仰或一莊嚴或種種莊嚴所可演說在世界數諸世界中修菩薩行靡不周徧願一切眾生於念念中常作三世一切佛事教化眾生向一切智。
  【論】第六十一隨諸眾生所須一切阿僧祇物施。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隨諸眾生一切所須以如是等阿僧祇物而為給施為令佛法相續不斷大悲普救一切眾生安住大慈修菩薩行於佛教誨終無違犯以巧方便修行眾善不斷一切諸佛種性隨求悉與而無患厭一切悉捨未曾中悔常勤迴向一切智道時十方國土種種形類種種趣生種種福田皆來集會至菩薩所種種求索菩薩見已普皆攝受心生歡喜如見善友大悲哀愍思滿其願捨心增長無有休息亦不疲厭隨其所求悉令滿足離貧窮苦時諸乞者心大欣慶轉更稱傳讚揚其德美聲遐布悉來歸往菩薩見已歡喜無量假使百千億那由他劫受帝釋樂無數劫受夜摩天樂無量劫受兜率陀天樂無邊劫受善變化天樂無等劫受他化自在天樂不可數劫受梵王樂不可稱劫受轉輪王王三千樂不可思劫受徧淨天樂不可說劫受淨居天樂悉不能及菩薩摩訶薩見乞者來歡喜愛樂欣慶踊躍信心增長志樂清淨諸根調順信解成滿乃至增進諸佛菩提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此善根為欲利益一切眾生故迴向為欲安樂一切眾生故迴向為欲令一切眾生得大義利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得清淨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求菩提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得平等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得賢善心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入摩訶衍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得賢善智慧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具普賢菩薩行願滿十力乘現成正覺故迴向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時身口意業皆悉解脫無著無繫無眾生想無命者想無補伽羅想無人想無童子想無生者想無作者想無受者想無有想無無想無今世後世想無死此生彼想無常想無無常想無三有想無無三有想非想非非想如是非縛迴向非縛解迴向非業迴向非業報迴向非分別迴向非無分別迴向非思迴向非思已迴向非心迴向非無心迴向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不著內不著外不著能緣不著所緣不著因不著果不著法不著非法不著思不著非思不著色不著色生不著色滅不著受想行識不著受想行識生不著受想行識滅佛子菩薩摩訶薩若能於此諸法不著則不縛色不縛色生不縛色滅不縛受想行識不縛受想行識生不縛受想行識滅若能於此諸法不縛則亦於諸法不解何以故無有少法若現生若已生若當生無法可取無法可著一切諸法自相如是無有自性自性相離非一非二非多非無量非小非大非狹非廣非深非淺非寂靜非戲論非處非非處非法非非法非體非非體非有非非有菩薩如是觀察諸法則為非法於言語中隨世建立非法為法不斷諸業道不捨菩薩行求一切智終無退轉了知一切業緣如夢音聲如響眾生如影諸法如幻而亦不壞因緣業力了知諸業其用廣大解一切法皆無所作行無作道未嘗暫廢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住一切智若處非處普皆迴向一切智性於一切處皆悉迴向無有退轉以何義故說名迴向永度世間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出諸蘊至於彼岸故名迴向度言語道至於彼岸故名迴向離種種想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斷身見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離依處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絕所作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出諸有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捨諸取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出世法至於彼岸故名迴向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則為隨順佛住隨順法住隨順智住隨順菩提住隨順義住隨順迴向住隨順境界住隨順行住隨順真實住隨順清淨住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則為了達一切諸法則為承事一切諸佛無有一佛而不承事無有一法而不供養無有一法而可滅壞無有一法而可乖違無有一物而可貪著無有一法而可厭離不見內外一切諸法有少滅壞違因緣道法力具足無有休息。
  【論】已上此一段迴向中總有六十一種施一一施中十種大願六十一願中有十種迴向以表捨一切所著成一切無所著諸性無作供養諸佛教化眾生行無盡行故。
  【經】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六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菩薩摩訶薩住此迴向時常為諸佛之所護念堅固不退入深法性修一切智隨順法義隨順法性隨順一切堅固善根隨順一切圓滿大願具足隨順堅固之法一切金剛所不能壞於諸法中而得自在。
  【論】從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六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已下至於諸法中而得自在有六行經都結已下迴向之功。
  【經】爾時金剛幢菩薩觀察十方觀察眾會觀察法界已入於字句甚深之義修習無量廣大之心以大悲心普覆世間長去來今佛種性心入於一切諸佛功德成就諸佛自在力身觀諸眾生心之所樂隨其善根所可成熟依法性身為現色身承佛神力而說頌言。
  【論】從爾時金剛幢已下有六行經明金剛幢菩薩觀眾說頌歎法分。
  【經】
  菩薩現身作國王  於世位中最無等  福德威光勝一切  普為羣萌興利益  其心清淨無染著  於世自在咸遵敬  弘宣正法以訓人  普使眾生獲安隱  現生貴族昇王位  常依正教轉法輪  稟性仁慈無毒虐  十方敬仰皆從化  智慧分別常明了  色相才能皆具足  臨馭率土靡不從  摧伏魔軍悉令盡  堅持淨戒無違犯  決志堪忍不動搖  永願蠲除忿恚心  常樂修行諸佛法  飲食香鬘及衣服  車騎牀蓐座與燈  菩薩悉以給濟人  并及所餘無量種  為利益故而行施  令其開發廣大心  於尊勝處及所餘  意皆清淨生歡喜  菩薩一切皆周給  內外所有悉能捨  必使其心永清淨  不令暫爾生狹劣  或施於頭或施眼  或施於手或施足  皮肉骨髓及餘物  一切皆捨心無恡  菩薩身居大王位  種族豪貴人中尊  開口出舌施羣生  其心歡喜無憂戀  以彼施舌諸功德  迴向一切諸眾生  普願藉此勝因緣  悉得如來廣長舌  或施妻子及王位  或施其身作僮僕  其心清淨常歡喜  如是一切無憂悔  隨所樂求咸施與  應時給濟無疲厭  一切所有皆能散  諸來求者普滿足  為聞法故施其身  修諸苦行求菩提  復為眾生捨一切  求無上智不退轉  以於佛所聞正法  自捨其身充給侍  為欲普救諸羣生  發生無量歡喜心  彼見世尊大導師  能以慈心廣饒益  是時踊躍生歡喜  聽受如來深法味  菩薩所有諸善根  悉以迴向諸眾生  普皆救護無有餘  永使解脫常安樂  菩薩所有諸眷屬  色相端嚴能辯慧  華鬘衣服及塗香  種種莊嚴皆具足  此諸眷屬甚希有  菩薩一切皆能施  專求正覺度羣生  如是之心無暫捨  菩薩如是諦思惟  備行種種廣大業  悉以迴向諸含識  而不生於取著心  菩薩捨彼大王位  及以國土諸城邑  宮殿樓閣與園林  僮僕侍衛皆無恡  彼於無量百千劫  處處周行而施與  因以教導諸羣生  悉使超昇無上岸  無量品類各差別  十方世界來萃止  菩薩見已心欣慶  隨其所乏令滿足  如三世佛所迴向  菩薩亦修如是業  調御人尊之所行  悉皆隨學到彼岸  菩薩觀察一切法  誰為能入此法者  云何為入何所入  如是布施心無住  菩薩迴向善巧智  菩薩迴向方便法  菩薩迴向真實義  於其法中無所著  心不分別一切業  亦不染著於業果  知菩提性從緣起  入深法界無違逆  不於身中而有業  亦不依止於心住  智慧了知無業性  以因緣故業不失  心不妄取過去法  亦不貪著未來事  不於現在有所住  了達三世悉空寂  菩薩已到色彼岸  受想行識亦如是  超出世間生死流  其心謙下常清淨  諦觀五蘊十八界  十二種處及己身  於此一一求菩提  體性畢竟不可得  不取諸法常住相  於斷滅相亦不著  法性非有亦非無  業理次第終無盡  不於諸法有所住  不見眾生及菩提  十方國土三世中  畢竟求之無可得  若能如是觀諸法  則如諸佛之所解  雖求其性不可得  菩薩所行亦不虗  菩薩了法從緣有  不違一切所行道  開示解說諸業跡  欲使眾生悉清淨  是為智者所行道  一切如來之所說  隨順思惟入正義  自然覺悟成菩提  諸法無生亦無滅  亦復無來無有去  不於此死而生彼  是人悟解諸佛法  了達諸法真實性  而於法性無分別  知法無性無分別  此人善入諸佛智  法性徧在一切處  一切眾生及國土  三世悉在無有餘  亦無形相而可得  一切諸佛所覺了  悉皆攝取無有餘  雖說三世一切法  如是等法悉非有  如諸法性徧一切  菩薩迴向亦復然  如是迴向諸眾生  常於世間無退轉
  【論】今上下長行及八十二行頌於中文義自具不煩更釋且略釋迴向名目云何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經云佛子如是迴向時即為隨順佛住隨順法住隨順智住隨順菩提住總明行檀波羅蜜周徧剎海不壞法身智身成就通化長大慈悲等佛所行故為名也又釋以理順行以行順理以智順悲以悲順智以方便願力引生智海成就悲門均調自在名為隨順堅固善根迴向論主頌曰法身理智無體性平等清淨無造作方便以願力莊嚴神通變化行充滿法無自性從緣生緣生不失無作性說興迴向大願雲周徧無邊一切行不離緣體性無生智如影響充法界智體如願如普賢迴向大願皆無實雖復無實不廢緣雖復從緣性無作菩薩所興諸行雲智無來去如影現假使教化諸羣生猶如化人度幻眾大約如世造立宮室要以功成論其現自施功功體各無自性及至成功事畢還以無功而益人設宮室有覆養之功亦復不云養育此迴向大願亦復如是為理智雖有淨煩惱之功不興迴向大願無覆育饒益大慈悲之功此之迴向從初發心住具足有之但約昇進勝劣言之亦約說文廣狹言爾亦以時不遷論也總五位一時說也古今無前後義也。
  第七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以方便波羅蜜為體主大悲門前六波羅蜜是修出生死心此第七已後四波羅蜜是方便智入生死中教化眾生是故表法中善財知識觀世音菩薩以為此第七隨順一切眾生大悲迴向中行故此新經翻為觀自在菩薩不可依也舊經名觀世音菩薩者是為十方世界共為一佛國無別西方別有阿彌陀是如來權設引有為小蒙方便隨心專念攝餘惡心隨心念處得見化佛稱自心量諸德謬解謂此娑婆世界無觀世音此改舊經本作觀自在云觀自在者但約名彰行中但彰觀照世間出世間無相理智自在非明慈悲之行也觀世音菩薩文殊普賢此三法是古今三世一切佛之共行十方共同文殊主法身妙慧之理普賢明智身知根成萬行之門觀世音明大慈悲處生死三人之法成一人之德號毗盧遮那一切眾生總依此三法號之為佛少一不成今此一位依舊不依新翻又依梵云光世音菩薩明以教光行光大慈悲之光等眾生而利物即一切處文殊一切處普賢亦得名一切處光世音今言觀世音者取正念心成依心應現而立名也不可以為觀自在所表法也觀自在者約名表法義中是表第六般若波羅蜜位也非是方便波羅蜜入生死同眾生行以四攝四無量不斷煩惱之名此由翻譯者誤也觀世音住居補怛洛迦此云小白華樹山觀世音菩薩居之為諸菩薩說慈悲經此山多有小白華樹其華甚香經云住山西阿者西為金為白虎主殺位明於殺位以主慈悲門正趣菩薩東來以明智位至文方釋經云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已下至說頌長科為二十段。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隨所積集一切善根所謂小善根大善根廣善根多善根無量善根種種善根微塵數善根阿僧祇善根無邊際善根不可思善根不可量善根佛境界善根法境界善根僧境界善根善知識境界善根一切眾生境界善根方便善巧境界善根修諸善心境界善根內境界善根外境界善根無邊助道法境界善根勤修一切捨善根立勝志究竟持淨戒善根一切捨無不受堪忍善根常精進心無退善根以大方便入無量三昧善根以智慧善觀察善根知一切眾生心行差別善根集無邊功德善根勤修習菩薩業行善根普覆育一切世間善根。
  【論】第一從初佛子已下至一切世間善根有十四行經明菩薩自集已上三十二種無邊善根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於此善根修行安住趣入攝受積集辦具悟解心淨開示發起時得堪忍心閇惡趣門善攝諸根威儀具足遠離顛倒正行圓滿堪為一切諸佛法器能作眾生福德良田為佛所念長佛善根住諸佛願行諸佛業心得自在等三世佛趣佛道場入如來力具佛色相超諸世間不樂生天不貪富樂不著諸行一切善根悉以迴向為諸眾生功德之藏住究竟道普覆一切於虗妄道中拔出眾生令其安住一切善法徧諸境界無斷無盡開一切智菩提之門建立智幢嚴淨大道普能示現一切世間令除垢染心善調伏生如來家淨佛種性功德具足作大福田為世所依安立眾生咸令清淨常勤修習一切善根。
  【論】第二佛子已下至修習一切善根有十四行經明菩薩如上所修三十二種無限福田善根迴向為一切眾生功德之藏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淨志願菩提心力修諸善根時作是念言此諸善根是菩提心之所積集是菩提心之所思惟是菩提心之所發起是菩提心之所志樂是菩提心之所增益皆為憐愍一切眾生皆為趣求一切種智皆為成就如來十力作是念時善根增進永不退轉。
  【論】第三佛子已下至永不退轉有六行經明菩薩念如上善根不離無作無依菩提心所積集憐愍一切眾生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願我以此善根果報盡未來劫修菩薩行悉以惠施一切眾生悉以迴向一切眾生普徧無餘願令阿僧祇世界珍寶充滿阿僧祇世界衣服充滿阿僧祇世界妙香充滿阿僧祇世界莊嚴具充滿阿僧祇世界無量摩尼寶充滿阿僧祇世界妙華充滿阿僧祇世界上味充滿阿僧祇世界財貨充滿阿僧祇世界牀座充滿蓋以寶帳敷以妙衣阿僧祇世界種種莊嚴寶冠充滿假使一人盡未來劫常來求索以此等物而惠施之未曾厭倦而有休息如於一人於一切眾生悉亦如是。
  【論】第四佛子已下至悉亦如是有十一行半經明菩薩發願願如上所修無限善根所有果報盡未來劫所修如上善根悉以迴向一切眾生令十方世界眾寶充滿惠施無限眾生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施時無虗偽心無希望心無名譽心無中悔心無熱惱心但發專求一切智道心一切悉捨心哀愍眾生心教化成熟心皆令安住一切智智心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盡未來劫常行惠施住一切智智心。
  【論】第五佛子已下至常行惠施住一切智智心有五行半經明菩薩無五種心常行惠施成五種心分如經自具無虗偽心為首已上五段結前三十二種善根竟。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我為一眾生故欲令阿僧祇世界寶象充滿七支具足性極調順上立金幢金網彌覆種種妙寶而為莊嚴以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寶馬充滿如龍馬王種種眾寶莊嚴之具而嚴飾之持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妓女充滿悉能敷奏種種妙音持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男女充滿持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己身充滿發菩提心而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己頭充滿起不放逸心而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己眼充滿而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己身血肉及以骨髓充滿其中心無顧戀持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自在王位充滿其中持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奴僕作使充滿其中持用布施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種種諸物盡未來劫安住廣大一切施心施一眾生如一眾生盡眾生界一切眾生皆如是施。
  【論】第六佛子已下至皆如是施有十六行半經明菩薩以如是等阿僧祇象馬王妓女及自身等十種不可數物盡不可數劫而常施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於一世界盡未來劫修菩薩行以是等物施一眾生如是給施一切眾生皆令滿足如於一世界於盡虗空徧法界一切世界中悉亦如是大悲普覆終無間息普加哀愍隨其所須供給供養不令施行遇緣而息乃至不於一彈指頃生疲倦心。
  【論】第七佛子已下至無有一彈指頃生疲倦心有六行經明菩薩以如上十種施滿足無限眾生盡無限劫無一念疲勞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施時生於此心所謂無著心無縛心解脫心大力心甚深心善攝心無執心無壽者心善調伏心不散亂心不妄計心具種種實性心不求果報心了達一切法心住大迴向心善決諸義心令一切眾生住無上智心生大法光明心入一切智智心。
  【論】第八佛子已下至入一切智智心有六行經明菩薩以如上布施以十種無著解脫心為施者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所集善根於念念中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財寶豐足無所乏少願一切眾生成就無盡大功德藏願一切眾生具足一切安隱快樂願一切眾生增長菩薩摩訶薩業願一切眾生成滿無量第一勝法願一切眾生得不退轉一切智乘願一切眾生普見十方一切諸佛願一切眾生永離世間諸惑塵垢願一切眾生皆得清淨平等之心願一切眾生離諸難處得一切智。
  【論】第九佛子已下至得一切智有九行經明菩薩以如上十種無限施起十種無限願願一切眾生得一切智分。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八


  音切



  (文甫切)。


  (渠義切)。


  (力轉切)。


  (女加切)。


  (呼外切)。


  (陟仲切)。


  (徐夜切)。


  (所百切)。


  (以淺切)。


  (昨木切)。


  (魚約切)。


  (魚據切)。


  (古玄切)。


  (奇記切)。


  (如欲切)。


  (羊洳切)。


  (去頴切)。


  (博計切)。


  (當割切)。


  (美幼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九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八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發歡喜心為令一切眾生得利益安樂故為令一切眾生得平等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能捨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一切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歡喜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永離貧窮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一切財寶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無數財寶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普施無量施一切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盡未來劫無斷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一切悉捨無悔無惱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悉捨一切資生之物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隨順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攝取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廣大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捨無量莊嚴具供養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無著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平等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如金剛極大力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如日光明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住攝如來智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善根眷屬具足故為令一切眾生善根智慧常現在前故為令一切眾生得不可壞淨心圓滿故為令一切眾生成就最勝清淨善根故為令一切眾生於煩惱睡眠中得覺悟故為令一切眾生滅除一切諸疑惑故為令一切眾生得平等智慧淨功德故為令一切眾生功德圓滿無能壞者故為令一切眾生具足清淨不動三昧故為令一切眾生住不可壞一切智智故為令一切眾生成滿菩薩無量清淨神通行故為令一切眾生修集無著善根故為令一切眾生念去來今一切諸佛心清淨故為令一切眾生出生清淨勝善根故為令一切眾生滅除一切魔所作業障道法故為令一切眾生具足無礙清淨平等功德法故為令一切眾生以廣大心常念諸佛無懈廢故為令一切眾生常近諸佛勤供養故為令一切眾生廣開一切諸善根門普能圓滿白淨法故為令一切眾生無量心廣大心最勝心悉清淨故為令一切眾生成就清淨等施心故為令一切眾生奉持諸佛尸波羅蜜等清淨故為令一切眾生得大堪忍波羅蜜故為令一切眾生住精進波羅蜜常無懈故為令一切眾生住無量定能起種種神通智故為令一切眾生得知一切法無體性般若波羅蜜故為令一切眾生圓滿無邊淨法界故為令一切眾生成滿一切神通清淨善根故為令一切眾生住平等行積集善法悉圓滿故為令一切眾生善入一切諸佛境界悉周徧故為令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普清淨故為令一切眾生善業果報普清淨故為令一切眾生了達諸法普清淨故為令一切眾生了達實義普清淨故為令一切眾生修諸勝行普清淨故為令一切眾生成就一切菩薩大願普清淨故為令一切眾生證得一切功德智慧普清淨故為令一切眾生成就一切同體善根迴向出生一切智乘普圓滿故為令一切眾生嚴淨一切諸佛國土普圓滿故為令一切眾生見一切佛而無所著普圓滿故為令一切眾生具諸相好功德莊嚴普圓滿故為令一切眾生得六十種音聲發言誠諦皆可信受百千種法而以莊嚴如來無礙功德妙音悉圓滿故為令一切眾生成就十力莊嚴無礙平等心故為令一切眾生得一切佛無盡法明一切辯才普圓滿故為令一切眾生得無上無畏人中之雄師子吼故為令一切眾生得一切智轉不退轉無盡法輪故為令一切眾生了一切法開示演說普圓滿故為令一切眾生以時修習清淨善法普圓滿故為令一切眾生成就導師無上法寶等清淨故為令一切眾生於一莊嚴無量莊嚴大莊嚴諸佛莊嚴普圓滿故為令一切眾生等入三世所有境界悉周徧故為令一切眾生悉能往詣一切佛剎聽受正法無不徧故為令一切眾生智慧利益為世所宗與佛等故為令一切眾生以一切智知一切法普圓滿故為令一切眾生行不動業得無礙果普圓滿故為令一切眾生所有諸根咸得神通能知一切眾生根故為令一切眾生得無差別平等智慧於一相法普清淨故為令一切眾生與理無違一切善根悉具足故為令一切眾生於一切菩薩自在神通悉明達故為令一切眾生得一切佛無盡功德若福若智悉平等故為令一切眾生發菩提心解一切法平等一相無遺缺故為令一切眾生了達正法為世最上福德田故為令一切眾生成就平等清淨大悲為諸施者大力田故為令一切眾生堅固第一無能沮壞故為令一切眾生見必蒙益無能摧伏故為令一切眾生成滿最勝平等心故為令一切眾生善能了達一切諸法得大無畏故為令一切眾生放一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故為令一切眾生普修一切菩薩精進行無懈退故為令一切眾生以一行願普滿一切諸行願故為令一切眾生以一妙音普使聞者皆得解故為令一切眾生悉能具足一切菩薩清淨心故為令一切眾生普得值遇諸善知識咸承事故為令一切眾生修菩薩行調伏眾生不休息故為令一切眾生以妙辯才具一切音隨機廣演無斷盡故為令一切眾生能以一心知一切心以一切善根等迴向故為令一切眾生常樂積集一切善根安立眾生於淨智故為令一切眾生得一切智福德智慧清淨身故為令一切眾生善知一切眾生善根觀察迴向普成就故為令一切眾生得一切智成等正覺普圓滿故為令一切眾生得具足神通智於一處出興一切諸處皆出興故為令一切眾生得普莊嚴智嚴淨一眾會一切眾會皆嚴淨故為令一切眾生於一佛國土普見一切佛國土故為令一切眾生以一切莊嚴具不可說莊嚴具無量莊嚴具無盡莊嚴具莊嚴一切諸佛國土普周徧故為令一切眾生於一切法悉能決了甚深義故為令一切眾生得諸如來最上第一自在神通故為令一切眾生得非一非異一切功德自在神通故為令一切眾生具足一切平等善根普為諸佛灌其頂故為令一切眾生悉得成滿清淨智身於諸有中最尊勝故。
  【論】第十佛子已下至於諸有中最尊勝故有一百一十五行半經明菩薩以如上兩段無限布施業普為一切無限種種眾生起一百一十種廣大無限所為眾生等所緣事業而行如上等施願迴向故此已上總結已前三十二種無限善根以次象馬等十種施業及大願迴向及為眾生等境界竟。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悲愍利益安樂一切眾生咸令清淨遠離慳嫉受勝妙樂具大威德生大信解永離瞋恚及諸翳濁其心清淨質直柔耎無有諂曲迷惑愚癡行出離行堅固不壞平等之心永無退轉白淨法力具足成就無惱無失善巧迴向常修正行調伏眾生滅除一切諸不善業修行苦行一切善根又勸眾生令其修習普為含識具受眾苦以大智眼觀諸善根知其悉以智慧為性方便迴向一切眾生為令一切眾生悉得安住一切清淨功德處故為令一切眾生悉能攝受一切善根知諸功德性及義故為令一切眾生普淨一切諸善根故為令一切眾生於福田境界中種諸善法心無悔故為令一切眾生普能攝受一切眾生一一皆令趣一切智故為令一切眾生普攝一切所有善根一一皆與平等迴向而相應故又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究竟安隱願一切眾生究竟清淨願一切眾生究竟安樂願一切眾生究竟解脫願一切眾生究竟平等願一切眾生究竟了達願一切眾生究竟安住諸白淨法願一切眾生得無礙眼願一切眾生善調其心願一切眾生具足十力調伏眾生。
  【論】第十一佛子已下至具足十力調伏眾生有二十三行經明菩薩為慈愍眾生入苦同行以大願接生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不著業不著報不著身不著物不著剎不著方不著眾生不著無眾生不著一切法不著無一切法。
  【論】第十二佛子已下至不著無一切法有三行經明菩薩雖以施願迴向入苦利益眾生其心有十種不著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以此善根普施世間願一切眾生成滿佛智得清淨心智慧明了內心寂靜外緣不動增長成就三世佛種。
  【論】第十三佛子已下至增長成就三世佛種有三行經明菩薩以如上一切善根願一切眾生得智種分云何得入佛智種有四法一得清淨心二智慧明了三內心寂靜四外緣不動如是修治能增長三世諸佛智種故。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修行如是迴向之時超出一切無能過者一切世間所有言詞悉共稱讚亦不可盡普修一切菩薩諸行悉能往詣一切佛土普見諸佛無所障礙又能普見一切世界菩薩所行以善方便為諸眾生分別諸法甚深句義得陀羅尼演說妙法盡未來劫無有斷絕為眾生故念念於不可說不可說世界猶如影像普現其身供養諸佛念念嚴淨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國土悉令周徧修行嚴淨佛剎智慧而無厭足念念令不可說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眾生清淨成就平等滿足於彼一切諸國土中勤修一切諸波羅蜜攝取眾生成就淨業得無礙耳於不可說不可說諸佛世界一一如來所轉法輪聽聞受持精勤修習不生一念捨離之心住無所得無依止無作無著菩薩神通於一剎那一彈指頃分身普詣不可說諸佛世界與諸菩薩等同一見。
  【論】第十四佛子已下至與諸菩薩等同一見有十七行半經明菩薩修行如上迴向之時神通智力陀羅尼門出過世所稱歎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修習菩薩行時尚能成滿無量不可說不可說清淨功德憶念稱讚所不能盡況復得成無上菩提一切佛剎平等清淨一切眾生平等清淨一切身平等清淨一切根平等清淨一切業果平等清淨一切眾會道場平等清淨一切圓滿行平等清淨一切法方便智平等清淨一切如來諸願迴向平等清淨一切諸佛神通境界平等清淨。
  【論】第十五佛子已下至神通境界平等清淨有八行經明菩薩如是修行菩薩行時功德出過思量何況得成無上菩提此段明功德作法報生猶尚無限出過思量何況無作自在菩提之理智豈可不能成也言功過也如此段得知法業平等三世互不相違約作略釋經云一切佛剎平等清淨一切眾生平等清淨此約理智說一切根平等清淨乃至四行經總明約理智說。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得一切功德清淨歡喜法門無量功德圓滿莊嚴如是迴向時眾生不違一切剎剎不違一切眾生剎眾生不違業業不違剎眾生思不違心心不違思思心不違境界境界不違思心業不違報報不違業業不違業道業道不違業法性不違相法相不違性法生不違性法性不違生剎平等不違眾生平等眾生平等不違剎平等一切眾生平等不違一切法平等一切法平等不違一切眾生平等離欲際平等不違一切眾生安住平等一切眾生安住平等不違離欲際平等過去不違未來未來不違過去過去未來不違現在現在不違過去未來世平等不違佛平等佛平等不違世平等菩薩行不違一切智一切智不違菩薩行。
  【論】第十六佛子已下至不違菩薩行有十五行經明菩薩見法三世體相平等分如經云眾生不違一切剎剎不違一切眾生明依報正報相似剎從心業起故眾生心差別即剎差別如世界成就品具明思不違心者以思從心生即思是心餘倣此知業不違報者報從業生報是業果餘倣此知如業不違業道者明來生受生與現世作業相似餘倣此法性不違相為無性為性無相為相無性中實相即如來身色及妙境是眾生不了無性妄計之相即天人龍鬼畜等是各隨自心所生業相稱餘倣此生不違性明以生是無生無生為生故剎平等不違眾生平等此約理無淨穢已下例然一切眾生安住平等不違離欲際平等者明眾生報居之境與解脫涅槃際無二理性同時無二性故過去不違未來總明三世性同時無二性故三世無體可相違故餘例知佛平等不違菩薩行平等明以佛理智及菩薩體用不離無性。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得業平等得報平等得身平等得方便平等得願平等得一切眾生平等得一切剎平等得一切行平等得一切智平等得三世諸佛平等得承事一切諸佛得供養一切菩薩得種一切善根得滿一切大願得教化一切眾生得了知一切業得承事供養一切善知識得入一切清淨眾會道場得通達一切正教得成滿一切白法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七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
  【論】第十七佛子已下至第七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有九行經明菩薩如是迴向時得法業剎三世平等已得承事一切諸佛入一切清淨眾會道場分經云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得業平等得報平等得身平等如是十平等法明以迴向發願力莊嚴自報得此十平等果故。
  【經】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迴向則能摧滅一切魔怨拔諸欲刺得出離樂住無二性具大威德救護眾生為功德王神足無礙往一切剎入寂滅處具一切身成菩薩行於諸行願心得自在分別了知一切諸法悉能徧生一切佛剎得無礙耳聞一切剎所有音聲得淨慧眼見一切佛未嘗暫捨於一切境界成就善根心無高下於一切法得無所得菩薩摩訶薩以一切善根等隨順一切眾生如是迴向。
  【論】第十八菩薩摩訶薩已下至隨順一切眾生如是迴向有九行經明總歎如上迴向施願所得之德業用成就分。
  【經】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論】第十九爾時已下一行經明金剛幢菩薩觀眾說頌分。
  【經】
  菩薩所作諸功德  微妙廣大甚深遠  乃至一念而修行  悉能迴向無邊際  菩薩所有資生具  種種豐盈無限億  香象寶馬以駕車  衣服珍財悉殊妙  或以頭目并手足  或持身肉及骨髓  悉徧十方無量剎  普施一切令充滿  無量劫中所修習  一切功德盡迴向  為欲救度諸羣生  其心畢竟不退轉  菩薩為度眾生故  常修最勝迴向業  普令三界得安樂  悉使當成無上果  菩薩普興平等願  隨其所集清淨業  悉以迴施諸羣生  如是大誓終無捨  菩薩願力無限礙  一切世間咸攝受  如是迴向諸羣生  未曾暫起分別心  普願眾生智明了  布施持戒悉清淨  精進修行不懈廢  如是大誓無休息  菩薩迴向到彼岸  普開清淨妙法門  智慧同於兩足尊  分別實義得究竟  菩薩言詞已通達  種種智慧亦如是  說法如理無障礙  而於其中心不著  常於諸法不作二  亦復不作於不二  於二不二並皆離  知其悉是語言道  知諸世間悉平等  莫非心語一切業  眾生幻化無有實  所有果報從茲起  一切世間之所有  種種果報各不同  莫不皆由業力成  若滅於業彼皆盡  菩薩觀察諸世間  身口意業悉平等  亦令眾生住平等  猶如無等大聖尊  菩薩善業悉迴向  普令眾生色清淨  福德方便皆具足  同於無上調御士  菩薩利益諸羣生  功德大海盡迴向  願使威光特超世  得成雄猛大力身  凡所修習諸功德  願使世間普清淨  諸佛清淨無倫匹  眾生清淨亦如是  菩薩於義得善巧  能知諸佛最勝法  以眾善業等迴向  願令庶品同如來  菩薩了知諸法空  一切世間無所有  無有造作及作者  眾生業報亦不失  諸法寂滅非寂滅  遠離此二分別心  知諸分別是世見  入於正位分別盡  如是真實諸佛子  從於如來法化生  彼能如是善迴向  世間疑惑悉除滅
  【論】二十其頌總有四十二行文義自具不煩更釋第二隨文釋義者何故名為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為明此第七方便波羅蜜主大悲門以六波羅蜜中所修智慧之力入於生死海隨一切眾生根品同行利生故故名等隨順即如十住中第七住大悲位休捨優婆夷云我有同行眷屬八萬四千那由他常居此園者是大意云同一切眾生八萬四千及不可說煩惱悉同行故是此義也亦是此位第七迴向與善財所見觀音是此位也可知如此一段迴向總有二十段經文餘十九段文義自顯不煩更釋表法中如善財知識十住第七以優婆夷休捨表慈悲位十行第七位表慈悲門以滿足王自化其身作諸罪逆自化其身捉來殺罰以息眾生惡逆此十迴向第七即以觀世音表慈悲位也夫大教玄悠文芳義廣法門名句明白宛然十十之數相從萬萬千千次第不可以將小池而添巨海未足以致其深炷微燈而益日光焉能資其遠照此經義弘言備理具辭豐且略釋大意密智幽潛聊申少趣不可加餘經之法相滯此妙章若得意修行者理由定發智以理明悲藉願興行成願發理弘智博願廣悲寬佛種因此而生法界以斯緣濟都結如此餘義後文。
  第八真如相迴向以願波羅蜜為體明此位同第八地智增勝以願引生智業成大悲故以願防智為智體淨故利化不弘表法中如善財童子見東方正趣菩薩是其行也從空中來至娑婆世界者明法空智現普周亦無來去觀世音指東方正趣及見時與觀世音同會而見表以願會悲至智明圓悲智令滿故東方表智西方表悲日出照明春陽發生青龍吉祥表智日入昏迷秋霜白虎殺害明智入悲處苦流濟眾生故第八願波羅蜜明防智體性淨以願會悲成普賢行昇進隨其行位和會如之二義如前第一長科經意者自初爾時已下至頌已來長科為十段。
  【經】佛子何者是菩薩摩訶薩真如相迴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正念明了其心堅住遠離迷惑專意修行深心不動成不壞業趣一切智終不退轉志求大乘勇猛無畏植諸德本普安世間生勝善根修白淨法大悲增長心寶成就常念諸佛護持正法於菩薩道信樂堅固成就無量淨妙善根勤修一切功德智慧為調御師生眾善法以智方便而為迴向菩薩爾時慧眼普觀所有善根無量無邊其諸善根修習之時若求緣若辦具若治淨若趣入若專勵若起行若明達若精審若開示如是一切有種種門種種境種種相種種事種種分種種行種種名字種種分別種種出生種種修習其中所有一切善根悉是趣向十方乘心之所建立皆悉迴向一切種智唯一無二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得圓滿無礙身業修菩薩行願得清淨無礙口業修菩薩行願得成就無礙意業安住大乘願得圓滿無障礙心淨修一切諸菩薩行願起無量廣大施心周給無邊一切眾生願於諸法心得自在演大法明無能障蔽願得明達一切智處發菩提心普照世間願常正念三世諸佛諦想如來常現在前願住圓滿增上志樂遠離一切諸魔怨敵願得安住佛十力智普攝眾生無有休息願得三昧遊諸世界而於世間無所染著願住諸世界無有疲厭教化眾生恒不休息願起無量思慧方便成就菩薩不思議道願得諸方不迷惑智悉能分別一切世間願得自在神通智力於一念中悉能嚴淨一切國土願得普入諸法自性見一切世間悉皆清淨願得生起無差別智於一剎中入一切剎願以一切剎莊嚴之事顯示一切教化無量無邊眾生願於一佛剎中示無邊法界一切佛剎悉亦如是願得自在大神通智普能往詣一切佛土。
  【論】第一爾時已下至普能往詣一切佛土有三十五行經明菩薩入此真如相迴向位中以自所得善根更加迴向發願所緣成位昇進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願得莊嚴一切佛國願得周徧一切世界願得成就智慧觀察如為己身如是迴向如是而為一切眾生所謂願一切眾生永離一切地獄畜生閻羅王趣願一切眾生除滅一切障礙之業願一切眾生得周普心平等智慧願一切眾生於怨於親等心攝受皆令安樂智慧清淨願一切眾生智慧圓滿淨光普照願一切眾生思慧成滿了真實義願一切眾生以淨志樂趣求菩提獲無量智願一切眾生普能顯示安隱住處。
  【論】第二佛子已下至顯示安隱住處有十行經明菩薩觀眾生惡道苦如己身願速出離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恒以善心如是迴向為令一切眾生遇清涼雲霔法雨故為令一切眾生常值福田勝境界故為令一切眾生皆能善入菩提心藏自護持故為令一切眾生離諸蓋纏善安住故為令一切眾生皆獲無礙神通智故為令一切眾生得自在身普示現故為令一切眾生成就最勝一切種智普興利益無空過故為令一切眾生普攝羣品令清淨故為令一切眾生皆能究竟一切智故為令一切眾生心不動搖無障礙故。
  【論】第三佛子已下至心不動搖無障礙故有十行經明菩薩以如上迴向有十為令眾生得十種大利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見可愛樂國土園林草木華果名香上服珍寶財物諸莊嚴具或見可樂村邑聚落或見帝王威德自在或見住處離諸諠雜見是事已以方便智精勤修習出生無量勝妙功德為諸眾生勤求善法心無放逸廣集眾善猶如大海以無盡善普覆一切為眾善法所依之處以諸善根方便迴向而無分別開示無量種種善根智常觀察一切眾生心恒憶念善根境界以等真如平等善根迴向眾生無有休息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諸如來可愛樂見見法真性平等平等無所取著圓滿清淨願一切眾生見諸如來甚可愛樂圓滿供養願一切眾生往生一切無諸煩惱甚可愛樂清淨佛剎願一切眾生得見諸佛可愛樂法願一切眾生常樂護持一切菩薩可愛樂行願一切眾生得善知識可愛樂眼見無所礙願一切眾生常見一切可愛樂物無有違逆願一切眾生證得一切可愛樂法而勤護持願一切眾生於一切佛可樂法中得淨光明願一切眾生修諸菩薩一切能捨可愛樂心願一切眾生得無所畏能說一切可愛樂法願一切眾生得諸菩薩極可愛樂甚深三昧願一切眾生得諸菩薩甚可愛樂陀羅尼門願一切眾生得諸菩薩甚可愛樂善觀察智願一切眾生能現菩薩甚可愛樂自在神通願一切眾生能於諸佛大眾會中說可愛樂甚深妙法願一切眾生能以方便開示演說甚可愛樂差別之句願一切眾生常能發起甚可愛樂平等大悲願一切眾生念念發起甚可愛樂大菩提心常令諸根歡喜悅豫願一切眾生能入一切甚可愛樂諸如來家願一切眾生得可愛樂能調伏行調伏眾生無有休息願一切眾生得諸菩薩甚可愛樂無盡辯才演說諸法願一切眾生於不可說不可說劫住於一切可愛樂世界教化眾生心無厭倦願一切眾生以無量方便普能悟入甚可愛樂諸佛法門願一切眾生得可愛樂無礙方便知一切法無有根本願一切眾生得可愛樂離貪欲際知一切法畢竟無二斷一切障願一切眾生得可愛樂離貪欲際知一切法平等真實願一切眾生具足成滿一切菩薩甚可愛樂無戲論法願一切眾生得金剛藏精進之心成可愛樂一切智道願一切眾生具可愛樂無礙善根摧伏一切煩惱怨敵願一切眾生得可愛樂一切智門普於世間現成正覺。
  【論】第四佛子已下至普於世間現成正覺有四十六行半經明菩薩見勝妙國土及一切妙境以無量大願願一切眾生皆盡普得生在其中并獲眾益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修習如是諸善根時得智慧明為善知識之所攝受如來慧日明照其心永滅癡冥勤修正法入諸智業善學智地流布善根充滿法界以智迴向盡諸菩薩善根源底以智深入大方便海成就無量廣大善根。
  【論】第五佛子已下至廣大善根有五行經明菩薩以如上迴向善根自增善根分。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十九


  音切



  (疾音)。


  (七四切)。


  (力制切)。


  (呼員切)。


  (注音)。


  (於急切)。


  (直連切)。


  (七昆切)。


  (呂張切)。


  (蹔音)。


  (由音)。


  (之庶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九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不著世間不取眾生其心清淨無所依止正念諸法離分別見不捨一切佛自在慧不違三世一切諸佛正迴向門隨順一切平等正法不壞如來真實之相等觀三世無眾生相善順佛道善說於法深了其義入最勝地悟真實法智慧圓滿信樂堅固雖善修正業而知業性空了一切法皆如幻化知一切法無有自性觀一切義及種種行隨世言說而無所著除滅一切執著因緣知如實理觀諸法性皆悉寂滅了一切法同一實相知諸法相不相違背與諸菩薩而共同止修行其道善攝眾生入去來今一切菩薩迴向之門於諸佛法心無驚怖以無量心令諸眾生普得清淨於十方世界不起執取我我所心於諸世間無所分別於一切境界不生染著勤修一切出世間法於諸世間無取無依於深妙道正見牢固離諸妄見了真實法譬如真如徧一切處無有邊際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徧一切處無有邊際譬如真如真實為性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了一切法真實為性譬如真如恒守本性無有改變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守其本性始終不改譬如真如以一切法無性為性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了一切法無性為性譬如真如無相為相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了一切法無相為相譬如真如若有得者終無退轉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若有得者於諸佛法永不退轉譬如真如一切諸佛之所行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如來所行之處譬如真如離境界相而為境界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離境界相而為三世一切諸佛圓滿境界譬如真如能有安立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悉能安立一切眾生譬如真如性常隨順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盡未來劫隨順不斷譬如真如無能測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等虗空界盡眾生心無能測量譬如真如充滿一切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剎那中普周法界譬如真如常住無盡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究竟無盡譬如真如無有比對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普能圓滿一切佛法無有比對譬如真如體性堅固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體性堅固非諸惑惱之所能沮譬如真如不可破壞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眾生不能損壞譬如真如照明為體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以普照明而為其性譬如真如無所不在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一切處悉無不在譬如真如徧一切時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徧一切時譬如真如性常清淨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住於世間而體清淨譬如真如於法無礙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周行一切而無所礙譬如真如為眾法眼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能為一切眾生作眼譬如真如性無勞倦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修行一切菩薩諸行恒無勞倦譬如真如體性甚深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其性甚深譬如真如無有一物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了知其性無有一物譬如真如性非出現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其體微妙難可得見譬如真如離眾垢翳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慧眼清淨離諸癡翳譬如真如性無與等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成就一切諸菩薩行最上無等譬如真如體性寂靜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善能隨順寂靜之法譬如真如無有根本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能入一切無根本法譬如真如體性無邊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淨諸眾生其數無邊譬如真如體性無著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畢竟遠離一切諸著譬如真如無有障礙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除滅一切世間障礙譬如真如非世所行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非諸世間之所能行譬如真如體性無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生死皆非所住譬如真如性無所作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所作悉皆捨離譬如真如體性安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安住真實譬如真如與一切法而共相應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與諸菩薩聽聞修習而共相應譬如真如一切法中性常平等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諸世間修平等行譬如真如不離諸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盡未來際不捨世間譬如真如一切法中畢竟無盡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諸眾生迴向無盡譬如真如與一切法無有相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不違三世一切佛法譬如真如普攝諸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盡攝一切眾生善根譬如真如與一切法同其體性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與三世佛同一體性譬如真如與一切法不相捨離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攝持一切世出世法譬如真如無能暎蔽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世間無能暎蔽譬如真如不可動搖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魔業無能動搖譬如真如性無垢濁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修菩薩行無有垢濁譬如真如無有變易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愍念眾生心無變易譬如真如不可窮盡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非諸世法所能窮盡譬如真如性常覺悟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普能覺悟一切諸法譬如真如不可失壞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諸眾生起勝志願永不失壞譬如真如能大照明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以大智光照諸世間譬如真如不可言說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言語所不可說譬如真如持諸世間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能持一切菩薩諸行譬如真如隨世言說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隨順一切智慧言說譬如真如徧一切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徧於十方一切佛剎現大神通成等正覺譬如真如無有分別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諸世間無所分別譬如真如徧一切身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徧十方剎無量身中譬如真如體性無生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方便示生而無所生譬如真如無所不在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十方三世諸佛土中普現神通而無不在譬如真如徧在於夜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一切夜放大光明施作佛事譬如真如徧在於晝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悉令一切在晝眾生見佛神變演不退輪離垢清淨無空過者譬如真如徧在半月及以一月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諸世間次第時節得善方便於一念中知一切時譬如真如徧在年歲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住無量劫明了成熟一切諸根皆令圓滿譬如真如徧成壞劫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住一切劫清淨無染教化眾生咸令清淨譬如真如盡未來際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盡未來際修諸菩薩清淨妙行成滿大願無有退轉譬如真如徧住三世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諸眾生於一剎那見三世佛未曾一念而有捨離譬如真如徧一切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超出三界周徧一切悉得自在譬如真如住有無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了達一切有無之法畢竟清淨譬如真如體性清淨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能以方便集助道法淨治一切諸菩薩行譬如真如體性明潔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諸菩薩悉得三昧明潔之心譬如真如體性無垢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遠離諸垢滿足一切諸清淨意譬如真如無我我所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以無我我所清淨之心充滿十方諸佛國土譬如真如體性平等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獲得平等一切智智照了諸法離諸癡翳譬如真如超諸數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與超數量一切智乘大力法藏而同止住興徧十方一切世界廣大法雲譬如真如平等安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發生一切諸菩薩行平等住於一切智道譬如真如徧住一切諸眾生界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滿足無礙一切種智於眾生界悉現在前譬如真如無有分別普住一切音聲智中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具足一切諸言音智能普示現種種言音開示眾生譬如真如永離世間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普使眾生永出世間譬如真如體性廣大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悉能受持去來今世廣大佛法恒不忘失勤修一切菩薩諸行譬如真如無有間息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為欲安處一切眾生於大智地於一切劫修菩薩行無有間息譬如真如體性寬廣徧一切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淨念無礙普攝一切寬廣法門譬如真如徧攝羣品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證得無量品類之智修諸菩薩真實妙行譬如真如無所取著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一切法皆無所取除滅一切世間取著普令清淨譬如真如體性不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安住普賢圓滿行願畢竟不動譬如真如是佛境界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諸眾生滿足一切大智境界滅煩惱境悉令清淨譬如真如無能制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不為一切眾魔事業外道邪論之所制伏譬如真如非是可修非不可修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捨離一切妄想取著於修不修無所分別譬如真如無有退捨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常見諸佛發菩提心大誓莊嚴永無退捨譬如真如普攝一切世間言音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能得一切差別言音神通智慧普發一切種種言辭譬如真如於一切法無所希求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諸眾生乘普賢乘而得出離於一切法無所貪求譬如真如住一切地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一切眾生捨世間地住智慧地以普賢行而自莊嚴譬如真如無有斷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一切法得無所畏隨其類音處處演說無有斷絕譬如真如捨離諸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一切眾生成就法智了達於法圓滿菩提無漏功德譬如真如無有少法而能壞亂令其少分非是覺悟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普令開悟一切諸法其心無量徧周法界譬如真如過去非始未來非末現在非異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為一切眾生新新恒起菩提心願普使清淨永離生死譬如真如於三世中無所分別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現在念念心常覺悟過去未來皆悉清淨譬如真如成就一切諸佛菩薩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發起一切大願方便成就諸佛廣大智慧譬如真如究竟清淨不與一切諸煩惱俱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能滅一切眾生煩惱圓滿一切清淨智慧。
  【論】第六佛子已下至圓滿一切清淨智慧有一百八十九行半經明以如上迴向皆以無性無著真如為迴向分已上一百八十九行半經明約以真如為迴向體以真如徧世間出世間一切法迴向還徧世間出世間一切法何以然者為以迴向為方便興起無作真如中大智大悲大陀羅尼門大神通道力令稱真如無作大自在作用恒寂故若不如是以大願大悲大智慧無限迴向但依無作真如用淨煩惱即同二乘樂寂及三乘六通菩薩但生一方淨國不入法界之真門居門外之權乘且止草庵之位當知滿十方之差別種智皆由大願力而發生圓法界之行門藉迴向而興起故立斯教網用接有緣明知軌度而踐其蹤使學者省功而不錯謬者也。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得一切佛剎平等普嚴淨一切世界故得一切眾生平等普為轉無礙法輪故得一切菩薩平等普出生一切智願故得一切諸佛平等觀察諸佛體無二故得一切法平等普知諸法性無易故得一切世間平等以方便智善解一切語言道故得一切菩薩行平等隨種善根盡迴向故得一切時平等勤修佛事於一切時無斷絕故得一切業果平等於世出世所有善根皆無染著咸究竟故得一切佛自在神通平等隨順世間現佛事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八真如相迴向。
  【論】第七佛子已下至第八真如相迴向有十一行半經明以如上真如相迴向自獲義利分。
  【經】菩薩摩訶薩住此迴向證得無量清淨法門能為如來大師子吼自在無畏以善方便教化成就無量菩薩於一切時未曾休息得佛無量圓滿之身一身充徧一切世界得佛無量圓滿音聲一音開悟一切眾生得佛無量圓滿之力一毛孔中普能容納一切國土得佛無量圓滿神通置諸眾生於一塵中得佛無量圓滿解脫於一眾生身示現一切諸佛境界成等正覺得佛無量圓滿三昧一三昧中普能示現一切三昧得佛無量圓滿辯才說一句法窮未來際而不可盡悉除一切眾生疑惑得佛無量圓滿眾生具佛十力盡眾生界示成正覺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以一切善根隨順真如相迴向。
  【論】第八菩薩摩訶薩已下至善根隨順真如相迴向有十三行半經明如上迴向已得同如來成道分。
  【經】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論】第九爾時已下一行經明金剛幢菩薩說頌歎法分。
  【經】
  菩薩志樂常安住  正念堅固離癡惑  其心善耎恒清涼  積集無邊功德行  菩薩謙順無違逆  所有志願悉清淨  已得智慧大光明  善能照了一切業  菩薩思惟業廣大  種種差別甚希有  決意修行無退轉  以此饒益諸羣生  諸業差別無量種  菩薩一切勤修習  隨順眾生不違意  普令心淨生歡喜  已昇調御人尊地  離諸熱惱心無礙  於法於義悉善知  為利羣生轉勤習  菩薩所修眾善行  無量無數種種別  於彼一切分別知  為利羣生故迴向  以妙智慧恒觀察  究竟廣大真實理  斷諸有處悉無餘  如彼真如善迴向  譬如真如徧一切  如是普攝諸世間  菩薩以此心迴向  悉令眾生無所著  菩薩願力徧一切  譬如真如無不在  若見不見念悉周  悉以功德而迴向  夜中隨住晝亦住  半月一月亦隨住  若年若劫悉住中  真如如是行亦然  所有三世及剎土  一切眾生與諸法  悉住其中無所住  以如是行而迴向  譬如真如本自性  菩薩如是發大心  真如所在無不在  以如是行而迴向  譬如真如本自性  其中未曾有一法  不得自性是真性  以如是業而迴向  如真如相業亦爾  如真如性業亦爾  如真如性本真實  業亦如是同真如  譬如真如無邊際  業亦如是無有邊  而於其中無縛著  是故此業得清淨  如是聰慧真佛子  志願堅固不動搖  以其智力善通達  入於諸佛方便藏  覺悟法王真實法  於中無著亦無縛  如是自在心無礙  未曾見有一法起  如來法身所作業  一切世間如彼相  說諸法相皆無相  知如是相是知法  菩薩住是不思議  於中思議不可盡  入此不可思議處  思與非思皆寂滅  如是思惟諸法性  了達一切業差別  所有我執皆除滅  住於功德無能動  菩薩一切業果報  悉為無盡智所印  如是無盡自性盡  是故無盡方便滅  菩薩觀心不在外  亦復不得在於內  知其心性無所有  我法皆離永寂滅  彼諸佛子如是知  一切法性常空寂  無有一法能造作  同於諸佛悟無我  了知一切諸世間  悉與真如性相等  見是不可思議相  是則能知無相法  若能住是甚深法  常樂修行菩薩行  為欲利益諸羣生  大誓莊嚴無退轉  是則超過於世間  不起生死妄分別  了達其心如幻化  勤修眾行度羣生  菩薩正念觀世間  一切皆從業緣得  為欲救度修諸行  普攝三世無遺者  了知眾生種種異  悉是想行所分別  於此觀察悉明了  而不壞於諸法性  智者了知諸佛法  以如是行而迴向  哀愍一切諸眾生  令於實法正思惟
  【論】十已下有五十八行頌明以頌重頌前法分第二隨文釋義者於自餘文義經文自具如第八段經云一身充徧一切世間得佛無量音聲於一毛孔中普能容納一切國土得佛無量神通置諸眾生於一毛孔此約十住初心見道之後能入如實知見然為凡夫有信之士略釋少分以開心目非入禪定觀智會融方親見爾論主以頌說曰了知毛孔大小性十方國土無表裏智境含容十方剎剎土體相本皆幻智身體淨相無礙毛孔微塵亦復然國土因心虗妄生無妄智境恒相納眾生心淨無表裏乃了自身毛亦然心無分別自他情一切塵毛含佛剎是故如來說迴向廣興願行融自他願他得樂與己同心淨佛國恒相入以廣大願興大智同體智悲充法界無功理智起身雲隨類現形聲亦爾能以自他同體智眾生身中現佛國以眾生智轉法輪眾生心迷不知覺以眾生智是佛智佛智本是眾生智迷者佛智作眾生悟者眾生是佛智如是了達體同別堪與眾生作依止約釋第八真如相迴向竟。
  第九無著無縛解脫迴向以力波羅蜜為體以善財所見天神為所表此位之行也所居之城名墮羅鉢底神號大天城名墮羅鉢底者此曰有門城此是此界乾坤以乾為天門已後次第見地神以此二位明和會此十迴向位之智極悲終天神表法空妙智之極地神表大慈悲至極厚載萬物育含生故像如父母位也天神現無量種眾寶積聚如山地神放光地震嚴寶種種寶物處處莊嚴地為淨剎眾多寶藏自然踊現明天神地神隨業養育濟物之德廣大至文方明略舉會通表法之意令後學者易見其意不迷教行不迀修行表法中明智淨稱天之性即法財充滿功德寶出現如山若純淨大悲育載萬物如地無勞故地體本唯淨土此唯智悲之淨極故即佛國莊嚴淨也此明神智應真德會天地濟育物也亦是天地之神靈是菩薩約位所堪治真俗之行此位天神表之明昇進理智幽微像天靈而不測神功萬有以不作而為之二義如前第一從佛子至說頌已來長科為七段。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無著無縛解脫迴向佛子是菩薩摩訶薩於一切善根心生尊重所謂於出生死心生尊重於攝取一切善根心生尊重於希求一切善根心生尊重於悔諸過業心生尊重於隨喜善根心生尊重於禮敬諸佛心生尊重於合掌恭敬心生尊重於頂禮塔廟心生尊重於勸佛說法心生尊重於如是等種種善根皆生尊重隨順忍可。
  【論】第一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無著無縛解脫迴向已下至隨順忍可有八行經明因中種善根生十種尊重分經云菩薩摩訶薩於一切善根心生尊重者舉十種意在無盡所謂者欲論及所陳之法謂於出生死心生尊重者三乘中出分段生死得變易生死為有厭生死欣寂靜故得入變易生死不同一乘以智生身徧周剎海任根應現非生死性乃至同於世法非生死性諸見道者應如是知若論自報智合行同方能覩也如是出生死性心生尊重故經云於攝取一切善根心生尊重者即攝善法戒於希求一切善根心生尊重者十信有漏所求十住已去無漏希求總須心生尊重於悔諸過業心生尊重者是悔往業也已下隨文義可知如是令尊其因故果便不退如十層之閣下固而上存已上一段以尊重因竟。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


  音切



  (於計切)。


  (楚力切)。


  (布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一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神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十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彼善根皆生尊重隨順忍可時究竟欣樂堅固信解自得安住令他安住勤修無著自在積集成勝志樂住如來境勢力增長悉得知見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身業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清淨普賢語業以無著無縛解脫心圓滿普賢意業以無著無縛解脫心發起普賢廣大精進以無著無縛解脫心具足普賢無礙音聲陀羅尼門其聲廣大普徧十方以無著無縛解脫心具足普賢見一切佛陀羅尼門恒見十方一切諸佛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解了一切音聲陀羅尼門同一切音說無量法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一切劫住陀羅尼門普於十方修菩薩行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自在力於一眾生身中示修一切菩薩行盡未來劫常無間斷如一眾生身一切眾生身悉亦如是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自在力普入一切眾道場普現一切諸佛前修菩薩行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佛自在力於一門中示現經不可說不可說劫無有窮盡令一切眾生皆得悟入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佛自在力於種種門中示現經不可說不可說劫無有窮盡令一切眾生皆得悟入其身普現一切佛前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自在力念念中令不可說不可說眾生住十力智心無疲倦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自在力於一切眾生身中現一切佛自在神通令一切眾生住普賢行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自在力於一一眾生語言中作一切眾生語言令一切眾生一一皆住一切智地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自在力於一一眾生身中普容納一切眾生身令皆自謂成就佛身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自在力能以一華莊嚴一切十方世界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自在力出大音聲普徧法界周聞一切諸佛國土攝受調伏一切眾生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自在力盡未來際不可說不可說劫於念念中悉能徧入一切世界以佛神力隨念莊嚴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自在力盡未來際所住之劫常能徧入一切世界示現成佛出興於世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普賢行一光普照盡虗空界一切世界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普賢行得無量智慧具一切神通說種種法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普賢行入於如來盡一切劫不可測量神通智慧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普賢行住盡法界諸如來所以佛神力修習一切諸菩薩行身口意業曾無懈倦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普賢行不違於義不壞於法言辭清淨樂說無盡教化調伏一切眾生令其當得一切諸佛無上菩提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普賢行入一法門時放無量光照不思議一切法門如一法門一切法門皆亦如是通達無礙究竟當得一切智地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住菩薩行於法自在到於普賢莊嚴彼岸於一一境界皆以一切智觀察悟入而一切智亦不窮盡以無著無縛解脫心始從此生盡未來際住普賢行常不休息得一切智悟不可說不可說真實法於法究竟無有迷惑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普賢業方便自在得法光明於諸菩薩所行之行照了無礙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普賢行得一切方便智知一切方便所謂無量方便不思議方便菩薩方便一切智方便一切菩薩調伏方便轉無量法輪方便不可說時方便說種種法方便無邊際無畏藏方便說一切法無餘方便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住普賢行成就身業令一切眾生見者歡喜不生誹謗發菩提心永不退轉究竟清淨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普賢行得了一切眾生語言清淨智一切言辭具足莊嚴普應眾生皆令歡喜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住普賢行立殊勝志具清淨心得廣大神通廣大智慧普詣一切廣大世間廣大國土廣大眾生所說一切如來不可說廣大法廣大莊嚴圓滿藏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滿普賢迴向行願得一切佛清淨身清淨心清淨解攝佛功德住佛境界智印普照示現菩薩清淨之業善入一切差別句義示諸佛菩薩廣大自在為一切眾生現成正覺以無著無縛解脫心勤修普賢諸根行願得聰利根調順根一切法自在根無盡根勤修一切善根根一切佛境界平等根授一切菩薩不退轉記大精進根了知一切佛法金剛界根一切如來智慧光照金剛燄根分別一切諸根自在根安立無量眾生於一切智根無邊廣大根一切圓滿根清淨無礙根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普賢行得一切菩薩神力所謂無量廣大力神力無量自在智神力不動其身普現一切佛剎神力無礙不斷自在神力普攝一切佛剎置於一處神力一身徧滿一切佛剎神力無礙解脫遊戲神力無所作一念自在神力住無性無依神力一毛孔中次第安立不可說世界徧遊法界諸佛道場示諸眾生皆令得入大智慧門神力以無著無縛解脫心入普賢門生菩薩行以自在智於一念頃普入無量諸佛國土一身容受無量佛剎獲能嚴淨佛國土智恒以智慧觀見無邊諸佛國土永不發起二乘之心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普賢方便行入智慧境界生如來家住菩薩道具足不可說不可說無量不思議殊勝心行無量願未曾休息了知三世一切法界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清淨法門於一毛端量處悉包容盡虗空徧法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國土皆使明見如一毛端量處徧法界虗空界一一毛端量處悉亦如是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深心方便於一念心中現一眾生不可說不可說劫念心如是乃至現一切眾生爾許劫念心以無著無縛解脫心入普賢迴向行方便地於一身中悉能包納盡法界不可說不可說身而眾生界無所增減如一身乃至周徧法界一切身悉亦如是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大願方便捨離一切想倒心倒見倒普入一切諸佛境界常見諸佛虗空界等清淨法身相好莊嚴神力自在常以妙音開示演說無礙無斷令其聞者如說受持於如來身了無所得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普賢行住菩薩地於一念中入一切世界所謂入仰世界覆世界不可說不可說十方網一切處廣大世界以因陀羅網分別方便普分別一切法界以種種世界入一世界以不可說不可說無量世界入一世界以一切法界所安立無量世界入一世界以一切虗空界所安立無量世界入一世界而亦不壞安立之相悉令明見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習普賢菩薩行願得佛灌頂於一念中入方便地成滿安住眾行智寶悉能了知一切諸想所謂眾生想法想剎想方想佛想世想業想行想界想解想根想時想持想煩惱想清淨想成熟想見佛想轉法輪想聞法解了想調伏想無量想出離想種種地想無量地想菩薩了知想菩薩修習想菩薩三昧想菩薩三昧起想菩薩成想菩薩壞想菩薩歿想菩薩生想菩薩解脫想菩薩自在想菩薩住持想菩薩境界想劫成壞想明想闇想晝想夜想半月一月一時一歲變異想去想來想住想坐想睡想覺想如是等想於一念中悉能了知而離一切想無所分別斷一切障無所執著一切佛智充滿其心一切佛法長其善根與諸如來等同一身一切諸佛之所攝取離垢清淨一切佛法皆隨修學到於彼岸以無著無縛解脫心為一切眾生修普賢行生大智寶於一一心中知無量心隨其依止隨其分別隨其種性隨其所作隨其業用隨其相狀隨其思覺種種不同靡不明見以無著無縛解脫心成就普賢大願智寶於一處中知於無量不可說處如於一處於一切處悉亦如是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習普賢行業智地於一業中能知無量不可說不可說業其業各以種種緣造明了知見如於一業於一切業悉亦如是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習普賢知諸法智於一法中知不可說不可說法於一切法中而知一法如是諸法各各差別無有障礙無違無著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住菩薩行得具普賢無礙耳根於一言音中知不可說不可說言音無量無邊種種差別而無所著如於一言音於一切言音悉亦如是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普賢智起普賢行住普賢地於一一法中演說不可說不可說法其法廣大種種差別教化攝受不可思議方便相應於無量時於一切時隨諸眾生所有欲解隨根隨時以佛音聲而為說法以一妙音令不可說道場眾會無量眾生皆悉歡喜一切如來所無量菩薩充滿法界立殊勝志生廣大見究竟了知一切諸行住普賢地隨所說法於念念中悉能證入一剎那頃增長無量不可說不可說大智慧聚盡未來劫如是演說於一切剎修習廣大虗空等行成就圓滿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習普賢諸根行門成大行王於一一根中悉能了知無量諸根無量心樂不思議境界所生妙行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住普賢行大迴向心得色甚微細智身甚微細智剎甚微細智劫甚微細智世甚微細智方甚微細智時甚微細智數甚微細智業報甚微細智清淨甚微細智如是等一切甚微細於一念中悉能了知而心不恐怖心不迷惑不亂不散不濁不劣其心一緣心善寂定心善分別心善安住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住菩薩智修普賢行無有懈倦能知一切眾生趣甚微細眾生死甚微細眾生生甚微細眾生住甚微細眾生處甚微細眾生品類甚微細眾生境界甚微細眾生行甚微細眾生取甚微細眾生攀緣甚微細如是等一切甚微細於一念中悉能了知以無著無縛解脫心立深志樂修普賢行能知一切菩薩從初發心為一切眾生修菩薩行甚微細菩薩住處甚微細菩薩神通甚微細菩薩遊行無量佛剎甚微細菩薩法光明甚微細菩薩清淨眼甚微細菩薩成就殊勝心甚微細菩薩往詣一切如來道場眾會甚微細菩薩陀羅尼門智甚微細菩薩無量無畏地一切辯才藏演說甚微細菩薩無量三昧相甚微細菩薩見一切佛三昧智甚微細菩薩甚深三昧智甚微細菩薩大莊嚴三昧智甚微細菩薩法界三昧智甚微細菩薩大自在神通三昧智甚微細菩薩盡未來際廣大行住持三昧智甚微細菩薩出生無量差別三昧智甚微細菩薩出生一切諸佛前勤修供養恒不捨離三昧智甚微細菩薩修行一切甚深廣博無障無礙三昧智甚微細菩薩究竟一切智地住持行智地大神通地決定義地離翳三昧智甚微細如是等一切甚微細悉能了知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普賢行悉知一切菩薩安立智甚微細菩薩地甚微細菩薩無量行甚微細菩薩出生迴向甚微細菩薩得一切佛藏甚微細菩薩觀察智甚微細菩薩神通願力甚微細菩薩演說三昧甚微細菩薩自在方便甚微細菩薩印甚微細菩薩一生補處甚微細菩薩生兜率天甚微細菩薩住止天宮甚微細菩薩嚴淨佛國甚微細菩薩觀察人中甚微細菩薩放大光明甚微細菩薩種族殊勝甚微細菩薩道場眾會甚微細菩薩徧一切世界受生甚微細菩薩於一身示現一切身命終甚微細菩薩入母胎甚微細菩薩住母胎甚微細菩薩在母胎中自在示現一切法界道場眾會甚微細菩薩在母胎中示現一切佛神力甚微細菩薩示現誕生事甚微細菩薩師子遊行七步智甚微細菩薩示處王宮巧方便智甚微細菩薩出家修調伏行甚微細菩薩菩提樹下坐道場甚微細菩薩破魔軍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甚微細如來坐菩提座放大光明照十方界甚微細如來示現無量神變甚微細如來師子吼大涅槃甚微細如來調伏一切眾生而無所礙甚微細如來不思議自在力如金剛菩提心甚微細如來普護念一切世間境界甚微細如來普於一切世界施作佛事盡未來劫而無休息甚微細如來無礙神力周徧法界甚微細如來於盡虗空界一切世間普現成佛調伏眾生甚微細如來於一佛身現無量佛身甚微細如來於去來今三世中皆處道場自在智甚微細如是等一切微細悉能了知成就清淨普能示現一切世間於念念中增長智慧圓滿不退善巧方便修菩薩行無有休息成就普賢迴向之地具足一切如來功德永不厭捨菩薩所行出生菩薩現前境界無量方便皆悉清淨普欲安隱一切眾生修菩薩行成就菩薩大威德地得諸菩薩心之樂欲獲金剛幢迴向之門出生法界諸功德藏常為諸佛之所護念入諸菩薩深妙法門演說一切真實之義於法善巧無所違失起大誓願不捨眾生於一念中盡知一切心非心地境界之藏於非心處示生於心遠離語言安住智慧同諸菩薩所行之行以自在力示成佛道盡未來際常無休息一切世間眾生劫數妄想言說之所建立神通願力悉能示現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普賢行得一切眾生界甚微細智所謂眾生界分別甚微細智眾生界言說甚微細智眾生界執著甚微細智眾生界異類甚微細智眾生界同類甚微細智眾生界無量趣甚微細智眾生界不思議種種分別所作甚微細智眾生界無量雜染甚微細智眾生界無量清淨甚微細智如是等一切眾生界境界甚微細於一念中能以智慧皆如實知廣攝眾生而為說法開示種種清淨法門令修菩薩廣大智慧化身無量見者歡喜以智日光照菩薩心令其開悟智慧自在以無著無縛解脫心為一切眾生於一切世界修普賢行得盡虗空界法界一切世界甚微細智所謂小世界甚微細智大世界甚微細智雜染世界甚微細智清淨世界甚微細智無比世界甚微細智種種世界甚微細智廣世界甚微細智狹世界甚微細智無礙莊嚴世界甚微細智徧一切世界佛出現甚微細智徧一切世界說正法甚微細智徧一切世界普現身甚微細智徧一切世界放大光明甚微細智盡一切世界示現諸佛自在神通甚微細智盡一切世界以一音聲示一切音甚微細智入一切世界一切佛剎道場眾會甚微細智以一切法界佛剎作一佛剎甚微細智以一佛剎作一切法界佛剎甚微細智知一切世界如夢甚微細智知一切世界如像甚微細智知一切世界如幻甚微細智如是了知出生一切菩薩之道入普賢行智慧神通具普賢觀修菩薩行常無休息得一切佛自在神變具無礙身住無依智於諸善法無所取著心之所行悉無所得於一切處起遠離想於菩薩行起淨修想於一切智無取著想以諸三昧而自莊嚴智慧隨順一切法界以無著無縛解脫心入普賢菩薩行門得無量法界甚微細智演說一切法界甚微細智入廣大法界甚微細智分別不思議法界甚微細智分別一切法界甚微細智一念徧一切法界甚微細智普入一切法界甚微細智知一切法界無所得甚微細智觀一切法界無所礙甚微細智知一切法界無有生甚微細智於一切法界現神變甚微細智如是等一切法界甚微細以廣大智皆如實知於法自在示普賢行令諸眾生皆悉滿足不捨於義不著於法出生平等無礙之智知無礙本不住一切法不壞諸法性如實無染猶若虗空隨順世間起於言說開真實義示寂滅性於一切境無依無住無有分別明見法界廣大安立了諸世間及一切法平等無二離一切著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普賢行生諸劫甚微細智所謂以不可說劫為一念甚微細智以一念為不可說劫甚微細智以阿僧祇劫入一劫甚微細智以一劫入阿僧祇劫甚微細智以長劫入短劫甚微細智以短劫入長劫甚微細智入有佛劫無佛劫甚微細智知一切劫數甚微細智知一切劫非劫甚微細智一念中見三世一切劫甚微細智如是等一切諸劫甚微細以如來智於一念中皆如實知得諸菩薩圓滿行王心入普賢行心離一切分別異道戲論心發大願無懈息心普見無量世界網無量諸佛充滿心於諸佛善根諸菩薩行能聞持心於安慰一切眾生廣大行聞已不忘心能於一切劫現佛出世心於一一世界盡未來際行不動行無休息心於一切世界中以如來身業充滿菩薩身心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普賢行成不退轉得一切法甚微細智所謂甚深法甚微細智廣大法甚微細智種種法甚微細智莊嚴法甚微細智一切法無有量甚微細智一切法入一法甚微細智一法入一切法甚微細智一切法入非法甚微細智無法中安立一切法而不相違甚微細智入一切佛法方便無有餘甚微細智如是等一切世界一切言說所安立法諸微細智與彼同等其智無礙皆如實知得入無邊法界心於一一法界深心堅住成無礙行以一切智充滿諸根入諸佛智正念方便成就諸佛廣大功德徧滿法界普入一切諸如來身現諸菩薩所有身業隨順一切世界言辭演說於法得一切佛神力所加智慧意業出生無量善巧方便分別諸法薩婆若智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普賢行出生一切甚微細智所謂知一切剎甚微細智知一切眾生甚微細智知一切法果報甚微細智知一切眾生心甚微細智知一切說法時甚微細智知一切法界甚微細智知一切盡虗空界三世甚微細智知一切語言道甚微細智知一切世間行甚微細智知一切出世行甚微細智乃至知一切如來道一切菩薩道一切眾生道甚微細智修菩薩行住普賢道若文若義皆如實知生如影智生如夢智生如幻智生如響智生如化智生如空智生寂滅智生一切法界智生無所依智生一切佛法智。
  【論】第二佛子已下至無所依智生一切佛法智已上可十二紙經明修初十種善根修十種尊重行無著無縛解脫迴向得入普賢微細智境分此一段總明成就三世諸佛果德及普賢果行諸微細法如是微細法門約立十種微細略以示之餘皆倣此一佛身微細如佛報身中於一佛身中及一眾生身中有不可說不可量佛身一切佛身一切眾生身總爾二佛智微細於一智慧中徧虗空界眾生隨樂之法皆差別知三佛受生微細盡十方一切佛剎皆抹為塵於一一塵中一時受胎一時初生一時趣道場一時轉法輪等而亦不壞起隨類身對現故四攝化三世一切眾生微細於一切佛剎塵中具普賢行一一眾生前隨類現形說法教化各各差別重重無礙五國土微細於一一塵中皆有量等虗空廣大國土一一國土互相參入重重無礙如華藏海是六菩薩眾海微細於如上佛剎塵中一一佛所有如虗空量等廣大道場菩薩眾海皆悉充滿如是一切剎塵之內總皆如是如是道場如是眾海皆相參入重重無礙如光如影七菩薩見佛微細隨其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皆見如來如對目前說隨自位法見隨自位身八佛音聲微細如來音聲不從心出不從身出常有音聲恒徧十方隨應聞之皆使得聞九時劫微細以三世不可說劫一切諸佛不出一念普在如今如今現前諸佛還居未來過去一時三世參入劫劫重重無礙十神通道力微細以法性徧故智身亦爾以無依住智對現色身十方響應而無來往亦無變化造作之心以智隨本願法應如是及一切塵中境界亦復如是重重無盡如是已上安立十種法門釋此位中迴向之法大況如是明此無著無縛迴向位中菩薩堪如是入故餘文倣知大意以無作法身無依住智以十迴向大願調和令得成就大慈悲利眾生之行海令使一切思量分別便為智用令使一切知見總為禪門本來不動令使理性本寂定門起差別智身慧身變易身令使一毛孔中安立一切佛剎眾生剎悉皆無礙令使有為無為為一法界自在故如是迴向。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無著無縛解脫心迴向不分別若世間若世間法不分別若菩提若菩提薩埵不分別若菩薩行若出離道不分別若佛若一切佛法不分別若調伏眾生若不調伏眾生不分別若善根若迴向不分別若自若他不分別若施物若受施者不分別若菩薩行若等正覺不分別若法若智。
  【論】第三佛子已下至不分別若法若智有七行經明得無分別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彼善根如是迴向所謂心無著無縛解脫身無著無縛解脫口無著無縛解脫業無著無縛解脫報無著無縛解脫世間無著無縛解脫佛剎無著無縛解脫眾生無著無縛解脫法無著無縛解脫智無著無縛解脫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如三世諸佛為菩薩時所修迴向而行迴向學過去諸佛迴向成未來諸佛迴向住現在諸佛迴向安住過去諸佛迴向道不捨未來諸佛迴向道隨順現在諸佛迴向道勤修過去諸佛教成就未來諸佛教了知現在諸佛教滿足過去諸佛平等成就未來諸佛平等安住現在諸佛平等行過去諸佛境界住未來諸佛境界等現在諸佛境界得三世一切諸佛善根具三世一切諸佛種性住三世一切諸佛所行順三世一切諸佛境界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九無著無縛解脫心迴向。
  【論】第四佛子已下至第九無著無縛解脫心迴向有十六行半經明修此迴向得三業無著無縛同三世佛迴向自在分。
  【經】菩薩摩訶薩住此迴向時一切金剛輪圍山所不能壞於一切眾生中色相第一無能及者悉能摧破諸魔邪業普現十方一切世界修菩薩行為欲開悟一切眾生以善方便說諸佛法得大智慧於諸佛法心無迷惑在在生處若行若住常得值遇不壞眷屬三世諸佛所說正法以清淨念悉能受持盡未來劫修菩薩行常不休息無所依著普賢行願增長具足得一切智施作佛事成就菩薩自在神通。
  【論】第五菩薩摩訶薩已下至成就菩薩自在神通有九行經明此修迴向得善根不壞所生值佛得自在神通分。
  【經】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論】第六爾時金剛幢菩薩已下一行經明觀眾說頌分。
  【經】
  普於十方無等尊  未曾一起輕慢心  隨其所修功德業  亦復恭敬生尊重  所修一切諸功德  不為自己及他人  恒以最上信解心  利益眾生故迴向  未嘗暫起高慢心  亦復不生下劣意  如來所有身等業  彼悉請問勤修習  所修種種諸善根  悉為利益諸含識  安住深心廣大解  迴向人尊功德位  世間所有無量別  種種善巧奇特事  麤細廣大及甚深  靡不修行皆了達  世間所有種種身  以身平等入其中  於此修行得了悟  慧門成就無退轉  世間國土無量種  微細廣大仰覆別  菩薩能以智慧門  一毛孔中無不見  眾生心行無有量  能令平等入一心  以智慧門悉開悟  於所修行不退轉  眾生諸根及欲樂  上中下品各不同  一切甚深難可知  隨其本性悉能了  眾生所有種種業  上中下品各差別  菩薩深入如來力  以智慧門普明見  不可思議無量劫  能令平等入一念  如是見已徧十方  修行一切清淨業  過去未來及現在  了知其相各不同  而亦不違平等理  是則大心明達行  世間眾生行不同  或顯或隱無量種  菩薩悉知差別相  亦知其相皆無相  十方世界一切佛  所現自在神通力  廣大難可得思議  菩薩悉能分別知  一切世界兜率中  自然覺悟人師子  功德廣大淨無等  如其體相悉能見  或現降神處母胎  無量自在大神變  成佛說法示滅度  普徧世間無暫已  人中師子初生時  一切勝智悉承奉  諸天帝釋梵王等  靡不恭敬而瞻侍  十方一切無有餘  無量無邊法界中  無始無末無遐邇  示現如來自在力  人中尊導現生已  遊行諸方各七步  欲以妙法悟羣生  是故如來普觀察  見諸眾生沉欲海  盲闇愚癡之所覆  人中自在現微笑  念當救彼三有苦  大師子吼出妙音  我為世間第一尊  應然明淨智慧燈  滅彼生死愚癡闇  人師子王出世時  普放無量大光明  令諸惡道皆休息  永滅世間眾苦難  或時示現處王宮  或現捨家修學道  為欲饒益眾生故  示其如是自在力  如來始坐道場時  一切大地皆動搖  十方世界悉蒙光  六趣眾生咸離苦  震動一切魔宮殿  開悟十方眾生心  昔曾受化及修行  皆使了知真實義  十方所有諸國土  悉入毛孔無有餘  一切毛孔剎無邊  於彼普現神通力  一切諸佛所開演  無量方便皆隨悟  設諸如來所不說  亦能解了勤修習  徧滿三千大千界  一切魔軍興闘諍  所作無量種種惡  無礙智門能悉滅  如來或在諸佛剎  或復現處諸天宮  或在梵宮而現身  菩薩悉見無障礙  佛現無量種種身  轉於清淨妙法輪  乃至三世一切劫  求其邊際不可得  寶座高廣最無等  徧滿十方無量界  種種妙相而莊嚴  佛處其上難思議  諸佛子眾共圍遶  盡於法界悉周徧  開示菩提無量行  一切最勝所由道  諸佛隨宜所作業  無量無邊等法界  智者能以一方便  一切了知無不盡  諸佛自在神通力  示現一切種種身  或現諸趣無量生  或現婇女眾圍遶  或於無量諸世界  示現出家成佛道  乃至最後般涅槃  分布其身起塔廟  如是種種無邊行  導師演說佛所住  世尊所有大功德  誓願修行悉令盡  以彼善根迴向時  住於如是方便法  如是修習菩提行  其心畢竟無厭怠  如來所有大神通  及以無邊勝功德  乃至世間諸智行  一切悉知無不盡  如是一切人中主  隨其所有諸境界  於一念中皆了悟  而亦不捨菩提行  諸佛所有微細行  及一切剎種種法  於彼悉能隨順知  究竟迴向到彼岸  有數無數一切劫  菩薩了知即一念  於此善入菩提行  常勤修習不退轉  十方所有無量剎  或有雜染或清淨  及彼一切諸如來  菩薩悉能分別知  於念念中悉明見  不可思議無量劫  如是三世無有餘  具足修治菩薩行  於一切心平等入  入一切法亦平等  盡空佛剎斯亦然  彼最勝行悉了知  出生眾生及諸法  所有種種諸智慧  菩薩神力亦復然  如是一切無窮盡  諸微細智各差別  菩薩盡攝無有餘  同相異相悉善知  如是修行廣大行  十方無量諸佛剎  其中眾生各無量  趣生族類種種殊  住行力已悉能知  過去未來現在世  所有一切諸導師  若人知此而迴向  則與彼佛行平等  若人能修此迴向  則為學佛所行道  當得一切佛功德  及以一切佛智慧  一切世間莫能壞  一切所學皆成就  常能憶念一切佛  常見一切世間燈  菩薩勝行不可量  諸功德法亦如是  已住如來無上行  悉知諸佛自在力
  【論】第七已下有一百二行頌文義自具兩行一頌第二隨文釋義者云何為無著無縛解脫迴向為無性理智無依即一切無著一切無縛是故經云甚深微細智修菩薩行住普賢道若文若義皆如實知生如影智生如夢如幻如響如化如空乃至無所依等智生也。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一


  音切



  (方味切)。


  (補曠切)。


  (戒音)。


  (羣眷切)。


  (侯夾切)。


  (許兩切)。


  (丁果切)。


  (胡加切)。


  (兒氏切)。


  (倉宰切)。


  (徒旱切)。


  (分兩切)。


  (藏濫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十一

  【論】第十等法界無量迴向以智波羅蜜為體表法以善財童子所見安住地神此是女神如此坤神分位在西南方又處中宮而治四季明處智行悲圓滿故其地神住摩竭國者是如來成道之國明此位昇進至中道同如來智悲圓滿位故摩竭國是此閻浮之中心是中宮位若隨當方有帝王所居處即是若隨位昇進修行中智悲圓滿行是若望迴向表位會融中前天神表智坤神表悲二位會融以成一位養含生之道成德化之門如百萬地神放大光明徧三千大千世界者以智行悲百萬行門慈光照燭徧也大地震吼者悲心感應也種種寶物處處莊嚴者明大悲行滿現業果報舉本位因果報得所嚴也廣釋至位方明又表智悲成滿可以說教利生須當其智如神其心如地載育萬物不以為勞如地能生能養能載終始不移焉二義如前第二長科當位者從初佛子已下至三十三卷中說頌已來長科為二十六段。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等法界無量迴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以離垢繒而繫其頂住法師位廣行法施起大慈悲安立眾生於菩提心常行饒益無有休息以菩提心長養善根為諸眾生作調御師示諸眾生一切智道為諸眾生作法藏日善根光明普照一切於諸眾生其心平等修諸善行無有休息心淨無染智慧自在不捨一切善根道業作諸眾生大智商主普令得入安隱正道為諸眾生而作導首令修一切善根法行為諸眾生作不可壞堅固善友令其善根增長成就。
  【論】第一佛子已下至令其善根增長成就有十一行經明此位菩薩智悲圓滿堪為法師施法利生分。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以法施為首發生一切清淨白法攝受趣向一切智心殊勝願力究竟堅固成就增益具大威德依善知識心無諂誑思惟觀察一切智門無邊境界以此善根如是迴向願得修習成就增長廣大無礙一切境界願得於佛正教之中乃至聽聞一句一偈受持演說願得憶念與法界等無量無邊一切世界去來現在一切諸佛既憶念已修菩薩行又願以此念佛善根為一眾生於一世界盡未來劫修菩薩行如於一世界盡法界虗空界一切世界皆亦如是如為一眾生為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以善方便一一皆為盡未來劫大誓莊嚴終無離佛善知識想常見諸佛現在其前無有一佛出興於世不得親近一切諸佛及諸菩薩所讚所說清淨梵行誓願修行悉令圓滿所謂不破梵行不缺梵行不雜梵行無玷梵行無失梵行無能蔽梵行佛所讚梵行無所依梵行無所得梵行增益菩薩清淨梵行三世諸佛所行梵行無礙梵行無著梵行無諍梵行無滅梵行安住梵行無比梵行無動梵行無亂梵行無恚梵行。
  【論】第二佛子已下至無恚梵行有二十一行經明菩薩以法利生自修梵行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若能為己修行如是清淨梵行則能普為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皆得安住令一切眾生皆得開曉令一切眾生皆得成就令一切眾生皆得清淨令一切眾生皆得無垢令一切眾生皆得照明令一切眾生離諸塵染令一切眾生無諸障翳令一切眾生離諸熱惱令一切眾生離諸纏縛令一切眾生永離諸惡令一切眾生無諸惱害畢竟清淨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自於梵行不能清淨不能令他而得清淨自於梵行而有退轉不能令他無有退轉自於梵行而有失壞不能令他無有失壞自於梵行而有遠離不能令他常不遠離自於梵行無有懈怠不能令他不生懈怠自於梵行不生信解不能令他心生信解自於梵行而不安住不能令他而得安住自於梵行而不證入不能令他心得證入自於梵行而有放捨不能令他恒不放捨自於梵行而有散動不能令他心不散動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住無倒行說無倒法所言誠實如說修行淨身口意離諸雜染住無礙行滅一切障菩薩摩訶薩自得淨心為他演說清淨心法自修和忍以諸善根調伏其心令他和忍以諸善根調伏其心自離疑悔亦令他人永離疑悔自得淨信亦令他得不壞淨信自住正法亦令眾生安住正法。
  【論】第三佛子已下至亦令眾生安住正法有二十五行經明菩薩自住梵行正法亦令他住梵行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法施所生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我獲得一切諸佛無盡法門普為眾生分別解說皆令歡喜心得滿足摧滅一切外道異論願我能為一切眾生演說三世諸佛法海於一一法生起一一法義理一一法名言一一法安立一一法解說一一法顯示一一法門戶一一法悟入一一法觀察一一法分位悉得無邊無盡法藏獲無所畏具四辯才廣為眾生分別解說窮未來際而無有盡為欲令一切眾生立勝志願出生無礙無謬失辯為欲令一切眾生皆生歡喜為欲令一切眾生成就一切淨法光明隨其類音演說無斷為欲令一切眾生深信歡喜住一切智辯了諸法俾無迷惑作是念言我當普於一切世界為諸眾生精勤修習得徧法界無量自在身得徧法界無量廣大心具等法界無量清淨音聲現等法界無量眾會道場修等法界無量菩薩業得等法界無量菩薩住證等法界無量菩薩平等學等法界無量菩薩法住等法界無量菩薩行入等法界無量菩薩迴向是為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而為迴向為令眾生悉得成就一切智故。
  【論】第四佛子已下至悉得成就一切智故有二十二行經明如上法施所生善根迴向願得為一切眾生演說三世佛法入無礙辯及音聲無礙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善根如是迴向所謂為欲見等法界無量諸佛調伏等法界無量眾生住持等法界無量佛剎證等法界無量菩薩智獲等法界無量無所畏成等法界無量諸菩薩陀羅尼得等法界無量諸菩薩不思議住具等法界無量功德滿等法界無量利益眾生善根又願以此善根故令我得福德平等智慧平等力平等無畏平等清淨平等自在平等正覺平等說法平等義平等決定平等一切神通平等如是等法皆悉圓滿如我所得願一切眾生亦如是得如我無異。
  【論】第五佛子已下至得如我無異有十一行經明菩薩令諸清淨以如上法施及迴向發願善根又迴向願見等法界如來出興於世調伏等法界無盡眾生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善根如是迴向所謂如法界無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所得智慧終無有量如法界無邊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見一切佛無有其邊如法界無限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詣諸佛剎無有齊限如法界無際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一切世界修菩薩行無有涯際如法界無斷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住一切智永不斷絕如法界一性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與一切眾生同一智性如法界自性清淨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一切眾生究竟清淨如法界隨順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一切眾生悉皆隨順普賢行願如法界莊嚴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一切眾生以普賢行而為莊嚴如法界不可失壞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令諸菩薩永不失壞諸清淨行。
  【論】第六佛子已下至永不失壞諸清淨行有十五行經明菩薩迴向善根如法界無量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以此善根承事一切諸佛菩薩皆令歡喜願以此善根速得趣入一切智性願以此善根徧一切處修一切智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得往覲一切諸佛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見諸佛能作佛事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恒得見佛不於佛事生怠慢心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得見佛心喜清淨無有退轉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得見佛心善解了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得見佛不生執著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得見佛了達無礙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得見佛成普賢行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見諸佛現在其前無時暫捨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見諸佛出生菩薩無量諸力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見諸佛於一切法永不忘失。
  【論】第七佛子已下至於一切法永不忘失有十六行經明以法界等無量善根迴向願令一切眾生得見佛以清淨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又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如法界無起性迴向如法界根本性迴向如法界自體性迴向如法界無依性迴向如法界無忘失性迴向如法界空無性迴向如法界寂靜性迴向如法界無處所性迴向如法界無遷動性迴向如法界無差別性迴向。
  【論】第八佛子已下至無差別性迴向有六行經明如法界性無起無遷迴向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法施所有宣示所有開悟及因此起一切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成菩薩法師常為諸佛之所護念願一切眾生作無上法師方便安立一切眾生於一切智願一切眾生作無屈法師一切問難莫能窮盡願一切眾生作無屈法師得一切法無礙光明願一切眾生作智藏法師能善巧說一切佛法願一切眾生成諸如來自在法師善能分別如來智慧願一切眾生作如眼法師說如實法不由他教願一切眾生作憶持一切佛法法師如理演說不違句義願一切眾生作修行無相道法師以諸妙相而自莊嚴放無量光善入諸法願一切眾生作大身法師其身普徧一切國土興大法雲雨諸佛法願一切眾生作護法藏法師建無勝幢護諸佛法令正法海無所缺減願一切眾生作一切法日法師得佛辯才巧說諸法願一切眾生作妙音方便法師善說無邊法界之藏願一切眾生作到法彼岸法師以智神通開正法藏願一切眾生作安住正法法師演說如來究竟智慧願一切眾生作了達諸法法師能說無量無盡功德願一切眾生作不誑世間法師能以方便令入實際願一切眾生作破諸魔眾法師善能覺知一切魔業願一切眾生作諸佛所攝受法師離我我所攝受之心願一切眾生作安隱一切世間法師成就菩薩說法願力。
  【論】第九佛子已下至成就菩薩說法願力有二十七行經明菩薩願如上法施迴向善根又願一切眾生得入佛法師位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不以取著業故迴向不以取著報故迴向不以取著心故迴向不以取著法故迴向不以取著事故迴向不以取著因故迴向不以取著語言音聲故迴向不以取著名句文身故迴向不以取著迴向故迴向不以取著利益眾生故迴向。
  【論】第十佛子已下至不以取著利益眾生故迴向有六行經明以無取著以為迴向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善根如是迴向所謂不為躭著色境界故迴向不為躭著聲香味觸法境界故迴向不為求生天故迴向不為求欲樂故迴向不為著欲境界故迴向不為求眷屬故迴向不為求自在故迴向不為求生死樂故迴向不為著生死故迴向不為樂諸有故迴向不為求和合樂故迴向不為求可樂著處故迴向不為懷毒害心故迴向不壞善根故迴向不依三界故迴向不著諸禪解脫三昧故迴向不住聲聞辟支佛乘故迴向但為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故迴向但為成滿一切智智故迴向但為得無礙智故迴向但為得無障礙清淨善根故迴向但為令一切眾生超出生死證大智慧故迴向但為令大菩提心如金剛不可壞故迴向但為成就究竟不死法故迴向但為以無量莊嚴莊嚴佛種性示現一切智自在故迴向但為求菩薩一切法明大神通智故迴向但為於盡法界虗空界一切佛剎行普賢行圓滿不退被堅固大願鎧令一切眾生住普賢地故迴向但為盡未來劫度脫眾生常無休息示現一切智地無礙光明恒不斷故迴向。
  【論】第十一佛子已下至無礙光明恒不斷故迴向有二十二行經明不為世法不為二乘法但為令一切眾生入佛智故迴向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彼善根迴向時以如是心迴向所謂以本性平等心迴向以法性平等心迴向以一切眾生無量平等心迴向以無諍平等心迴向以自性無所起平等心迴向以知諸法無亂心迴向以入三世平等心迴向以出生三世諸佛種性心迴向以得不退失神通心迴向以生成一切智行心迴向又為令一切眾生永離一切地獄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不入畜生趣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不往閻羅王處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除滅一切障道法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滿足一切善根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能應時轉法輪令一切歡喜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入十力輪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滿足菩薩無邊清淨法願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隨順一切善知識教菩提心器得滿足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受持修行甚深佛法得一切佛智光明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修諸菩薩無障礙行常現前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常見諸佛現其前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清淨法光明常現前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無畏大菩提心常現前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菩薩不思議智常現前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普救護眾生令清淨大悲心常現前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以不可說不可說勝妙莊嚴具莊嚴一切諸佛剎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摧滅一切眾魔鬥諍羅網業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於一切佛剎皆無所依修菩薩行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發一切種智心入一切佛法廣大門故迴向。
  【論】第十二佛子已下至入佛廣大門故迴向有二十九行半經明菩薩以如上迴向一切善根但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成大菩提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又以此善根正念清淨迴向智慧決定迴向盡知一切佛法方便迴向為成就無量無礙智故迴向為欲滿足清淨殊勝心故迴向為一切眾生住大慈故迴向為一切眾生住大悲故迴向為一切眾生住大喜故迴向為一切眾生住大捨故迴向為永離二著住勝善根故迴向為思惟觀察分別演說一切緣起法故迴向為立大勇猛幢心故迴向為立無能勝幢藏故迴向為破諸魔眾故迴向為得一切法清淨無礙心故迴向為修一切菩薩行不退轉故迴向為得樂求第一勝法心故迴向為得樂求諸功德法自在清淨一切智智心故迴向為滿一切願除一切諍得佛自在無礙清淨法為一切眾生轉不退法輪故迴向為得如來最上殊勝法智慧日百千光明之所莊嚴普照一切法界眾生故迴向為欲調伏一切眾生隨其所樂常令滿足不捨本願盡未來際聽聞正法修習大行得淨智慧離垢光明斷除一切憍慢消滅一切煩惱裂愛欲網破愚癡闇具足無垢無障礙法故迴向為一切眾生於阿僧祇劫常勤修習一切智行無有退轉一一令得無礙妙慧示現諸佛自在神通無有休息故迴向。
  【論】第十三佛子已下至無有休息故迴向有二十三行經明自在神通無有休息明以如上等善根迴向為一切眾生住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及離二種著成滿佛智慧分二種著者著有著無是非自他彼此內外能所都為二。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時不應貪著三有五欲境界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應以無貪善根迴向應以無瞋善根迴向應以無癡善根迴向應以不害善根迴向應以離慢善根迴向應以不諂善根迴向應以質直善根迴向應以精勤善根迴向應以修習善根迴向。
  【論】第十四佛子已下至應以修習善根迴向有六行經明菩薩如是迴向時於三有中所有五欲境界不應貪著以無貪瞋癡善根故修習善根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得淨信心於菩薩行歡喜忍受修習清淨大菩薩道具佛種性得佛智慧捨一切惡離眾魔業親近善友成己大願請諸眾生設大施會。
  【論】第十五佛子已下至設大施會有四行經明菩薩捨惡成善離眾魔業設法施會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此法施所生善根如是迴向所謂令一切眾生得淨妙音得柔軟音得天鼓音得無量無數不思議音得可愛樂音得清淨音得周徧一切佛剎音得百千那由他不可說功德莊嚴音得高遠音得廣大音得滅一切散亂音得充滿法界音得攝取一切眾生語言音得一切眾生無邊音聲智得一切清淨語言音聲智得無量語言音聲智得最自在音入一切音聲智得一切清淨莊嚴音得一切世間無厭足音得究竟不繫屬一切世間音得歡喜音得佛清淨語言音得說一切佛法遠離癡翳名稱普聞音得令一切眾生得一切法陀羅尼莊嚴音得說一切無量種法音得普至法界無量眾會道場音得普攝持不可思議法金剛句音得開示一切法音得能說不可說字句差別智藏音得演說一切法無所著不斷音得一切法光明照耀音得能令一切世間清淨究竟至於一切智音得普攝一切法句義音得神力護持自在無礙音得到一切世間彼岸智音又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得不下劣音得無怖畏音得無染著音得一切眾會道場歡喜音得隨順美妙音得善說一切佛法音得斷一切眾生疑念皆令覺悟音得具足辯才音得普覺悟一切眾生長夜睡眠音。
  【論】第十六佛子已下至覺悟一切眾生長夜睡眠音有二十五行經明菩薩自得無礙音聲普徧願令一切眾生音聲圓滿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清淨法身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淨妙功德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清淨妙相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清淨業果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清淨一切智心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無量清淨菩提心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了知諸根清淨方便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清淨信解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清淨勤修無礙行願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清淨正念智慧辯才。
  【論】第十七佛子已下至正念智慧辯才有十行半經明願一切眾生得離過惡得清淨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諸善根為一切眾生如是迴向願得種種清淨妙身所謂光明身離濁身無染身清淨身極清淨身離塵身極離塵身離垢身可愛樂身無障礙身於一切世界現諸業像於一切世間現言說像於一切宮殿現安立像如淨明鏡種種色像自然顯現示諸眾生大菩提行示諸眾生甚深妙法示諸眾生種種功德示諸眾生修行之道示諸眾生成就之行示諸眾生菩薩行願示諸眾生於一世界一切世界佛興於世示諸眾生一切諸佛神通變化示諸眾生一切菩薩不可思議解脫威力示諸眾生成滿普賢菩薩行願一切智性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微妙淨身方便攝取一切眾生悉令成就清淨功德一切智身。
  【論】第十八佛子已下至一切智身有十四行半經明菩薩以如上善根迴向願得清淨智身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法施所生善根如是迴向願身隨住一切世界修菩薩行眾生見者皆悉不虗發菩提心永無退轉順真實義不可傾動於一切世界盡未來劫住菩薩道而無疲厭大悲均普量同法界知眾生根應時說法常不休息於善知識心常正念乃至不捨一剎那頃一切諸佛常現在前心常正念未曾暫懈修諸善根無有虗偽置諸眾生於一切智令不退轉具足一切佛法光明持大法雲受大法雨修菩薩行入一切眾生入一切佛剎入一切諸法入一切三世入一切眾生業報智入一切菩薩善巧方便智入一切菩薩出生智入一切菩薩清淨境界智入一切佛自在神通入一切無邊法界於此安住修菩薩行。
  【論】第十九佛子已下至安住修菩薩行有十四行經明菩薩法施善根如是迴向願隨住一切剎無有休息見者獲益分已上十九段明法施迴向善根饒益自他行門分已下三十三卷中明莊嚴佛剎迴向分此等法界無量迴向中通此三十二三十三兩卷經。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法施所修善根如是迴向願一切佛剎皆悉清淨以不可說不可說莊嚴具而莊嚴之一一佛剎其量廣大同於法界純善無礙清淨光明諸佛於中現成正覺一佛剎中清淨境界悉能顯現一切佛剎如一佛剎一切佛剎亦復如是其一一剎悉以等法界無量無邊清淨妙寶莊嚴之具而為嚴飾所謂阿僧祇清淨寶座敷眾寶衣阿僧祇寶帳寶網垂布阿僧祇寶蓋一切妙寶互相映徹阿僧祇寶雲普雨眾寶阿僧祇寶華周徧清淨阿僧祇眾寶所成欄楯軒檻清淨莊嚴阿僧祇寶鈴常演諸佛微妙音聲周流法界阿僧祇寶蓮華種種寶色開敷榮耀阿僧祇寶樹周帀行列無量妙寶以為華果阿僧祇寶宮殿無量菩薩止住其中阿僧祇寶樓閣廣博崇麗延袤遠近阿僧祇寶却敵大寶所成莊嚴妙好阿僧祇寶門闥妙寶纓絡周帀垂布阿僧祇寶窗牖不思議寶清淨莊嚴阿僧祇寶多羅形如半月眾寶集成如是一切悉以眾寶而為嚴飾離垢清淨不可思議無非如來善根所起具足無數寶藏莊嚴復有阿僧祇寶河流出一切清淨善法阿僧祇寶海法水盈滿阿僧祇寶芬陀利華常出妙法芬陀利聲阿僧祇寶須彌山智慧山王秀出清淨阿僧祇八楞妙寶寶線貫穿嚴淨無比阿僧祇淨光寶常放無礙大智光明普照法界阿僧祇寶鈴鐸更相扣擊出妙音聲阿僧祇清淨寶諸菩薩寶具足充滿阿僧祇寶繒綵處處垂下色相光潔阿僧祇妙寶幢以寶半月而為嚴飾阿僧祇寶幡悉能普雨無量寶幡阿僧祇寶帶垂布空中莊嚴殊妙阿僧祇寶敷具能生種種微細樂觸阿僧祇妙寶旋示現菩薩一切智眼阿僧祇寶纓絡一一纓絡百千菩薩上妙莊嚴阿僧祇寶宮殿超過一切妙絕無比阿僧祇寶莊嚴具金剛摩尼以為嚴飾阿僧祇種種妙寶莊嚴具常現一切清淨妙色阿僧祇清淨寶殊形異彩光鑒映徹阿僧祇寶山以為垣牆周帀圍遶清淨無礙阿僧祇寶香其香普熏一切世界阿僧祇寶化事一一化事周徧法界阿僧祇寶光明一一光明現一切光復有阿僧祇寶光明清淨智光照了諸法復有阿僧祇無礙寶光明一一光明周徧法界有阿僧祇寶處一切諸寶皆悉具足阿僧祇寶藏開示一切正法藏寶阿僧祇寶幢如來幢相迥然高出阿僧祇寶賢大智賢像具足清淨阿僧祇寶園生諸菩薩三昧快樂阿僧祇寶音如來妙音普示世間阿僧祇寶形其一一形皆放無量妙法光明阿僧祇寶相其一一相悉超眾相阿僧祇寶威儀見者皆生菩薩喜樂阿僧祇寶聚見者皆生智慧寶聚阿僧祇寶安住見者皆生善住寶心阿僧祇寶衣服其有著者生諸菩薩無比三昧阿僧祇寶袈裟其有著者纔始發心則得善見陀羅尼門阿僧祇寶修習其有見者知一切寶皆是業果決定清淨阿僧祇寶無礙知見其有見者得了一切清淨法眼阿僧祇寶光藏其有見者則得成就大智慧藏阿僧祇寶座佛坐其上大師子吼阿僧祇寶燈常放清淨智慧光明阿僧祇寶多羅樹次第行列繚以寶繩莊嚴清淨其樹復有阿僧祇寶幹從身聳擢端直圓潔阿僧祇寶枝種種眾寶莊嚴稠密不思議鳥翔集其中常吐妙音宣揚正法阿僧祇寶葉放大智光徧一切處阿僧祇寶華一一華上無量菩薩結跏趺坐徧遊法界阿僧祇寶果見者當得一切智智不退轉果阿僧祇寶聚落見者捨離世聚落法阿僧祇寶都邑無礙眾生於中盈滿阿僧祇寶宮殿王處其中具足菩薩那羅延身勇猛堅固被法甲冑心無退轉阿僧祇寶舍入者能除戀舍宅心阿僧祇寶衣著者能令解了無著阿僧祇寶宮殿出家菩薩充滿其中阿僧祇寶珍玩見者咸生無量歡喜阿僧祇寶輪放不思議智慧光明轉不退輪阿僧祇寶跋陀樹因陀羅網莊嚴清淨阿僧祇寶地不思議寶間錯莊嚴阿僧祇寶吹其音清亮充滿法界阿僧祇寶鼓妙音克諧窮劫不絕阿僧祇寶眾生盡能攝持無上法寶阿僧祇寶身具足無量功德妙寶阿僧祇寶口常演一切妙法寶音阿僧祇寶心具清淨意大智願寶阿僧祇寶念斷諸愚惑究竟堅固一切智寶阿僧祇寶明誦持一切諸佛法寶阿僧祇寶慧決了一切諸佛法藏阿僧祇寶智得大圓滿一切智寶阿僧祇寶眼鑒十方寶無所障礙阿僧祇寶耳聽聞無量盡法界聲清淨無礙阿僧祇寶鼻常齅隨順清淨寶香阿僧祇寶舌能說無量諸語言法阿僧祇寶身徧遊十方而無罣礙阿僧祇寶意常勤修習普賢行願阿僧祇寶音淨妙音聲徧十方界阿僧祇寶身業一切所作以智為首阿僧祇寶語業常說修行無礙智寶阿僧祇寶意業得無障礙廣大智寶究竟圓滿。
  【論】第二十佛子已下至廣大智寶究竟圓滿有三紙半經明以如上法施功德寶迴向莊嚴無量佛剎皆令清淨分如第二十段以法施善根迴向莊嚴佛剎中此是願力莊嚴有義隱者釋之可知者如文如延袤言樓閣相連延長無限寶牕牖者大曰牕小曰牖寶多羅形如半月者是西域樹名如此椶櫚樹以寶為體以半月寶用嚴其樹不可言樹形如半月無非如來善根所起者以願力如佛善根所起莊嚴而用莊嚴佛國土故阿僧祇寶海法水盈滿者言水說法阿僧祇寶芬陀利華常出妙法芬陀利聲此是百葉白蓮華也還能出百種音聲說百種法故阿僧祇寶須彌山智慧山王秀出清淨者明以願智慧業超勝報得出過餘法名秀出能清眾業名清淨須彌云妙高山名為止以艮為山為止王者自在也明以止其心心即淨故若心淨即智慧妙用自在故故報得其山亦如是故因果相似故阿僧祇八楞妙寶寶線貫穿嚴淨無比者明八正道之報得寶線者教也以名言竹帛而貫之令法無散失故以成果報也菩薩寶者如菩薩形約行報得阿僧祇寶旋示現菩薩智眼約無礙智報得為以一智中知無盡法門以深幽無極名之為旋阿僧祇宮殿者悲宮智殿報相嚴也鑒者照徹也寶山垣牆者以止為防護報得故阿僧祇寶化事者此寶能化作種種事法此約以一智行萬行報得也寶藏見示一切正法是一切種種之智藏報得故如來幢相迥然高出者有寶似佛形像而立莊嚴國土明真如智幢不傾動報得也阿僧祇寶賢大智賢像具足其寶似賢人形狀有賢人之相約自賢而報生也寶園生諸菩薩三昧快樂者明以三昧為園林之報得故寶音者以音聲為寶非有形質也寶形者以種種寶作種種形故寶相者以寶為相好故寶威儀者以寶作菩薩威儀庠序故寶聚見者皆生智慧聚明以智慧聚報得故寶住者以智境界現作菩薩十住之位寶修習者以寶為修習法門次第見者知一切寶皆是業此是識業寶也寶無礙知見者以寶為無礙知見見者得清淨法眼約淨智無礙所生也寶多羅樹此樹似椶櫚堅如鐵葉長稠密設多時大雨如屋常乾如此經所說約以寶為體非如西域人間木樹也其樹無枝處為身身直上者為榦榦上傍生者為枝枝上細者為條王都及聚落總是約大願行化作莊嚴佛剎跋陀羅樹者此名賢以樹下有賢人居又樹出賢才其上有帝釋寶網莊嚴也寶吹者能出音寶如螺貝之形其聲清亮者清朗也寶鼓妙音克諧窮劫不絕者克者能也諧者和也言音韻和雅曲調無比阿僧祇寶生以寶能生種種法寶亦眾生能發心為寶也寶身者明以寶為種種之身也寶口者以寶為口形能演法音故寶心者以寶為心之形具足意業及大智願寶大意已下如上以因果相似解之其中可解之事如文自具大綱以果知所因如上莊嚴皆大願興行所成如華藏世界皆由普賢願力起明因願起行故寶身業語業意業以寶為三業從自三業起行立譚詮思惟去就以心寶為之。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二


  音切



  (傾雪切)。


  (浮莫切)。


  (渠吝切)。


  (千音)。


  (丁含切)。


  (開改切)。


  (甾耕切)。


  (良薛切)。


  (公戶切)。


  (皮音)。

耀
  (亦笑切)。


  (莫候切)。


  (他達切)。


  (思箭切)。


  (盧登切)。


  (徒各切)。


  (口音)。


  (羽元切)。


  (如沼切)。


  (乎定切)。


  (許云切)。


  (加音)。


  (沙音)。


  (才音)。


  (了音)。


  (息勇切)。


  (直角切)。


  (似羊切)。


  (直由切)。


  (蒲末切)。


  (許救切)。


  (古話切)。


  (子紅切)。


  (力居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三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十二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彼一切諸佛剎中於一佛剎一方一處一毛端量有無量無邊不可說數諸大菩薩皆悉成就清淨智慧充滿而住如一佛剎一方一處一毛端量如是盡虗空徧法界一一佛剎一一方一一處一一毛端量悉亦如是是為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而為迴向普願一切諸佛國土悉具種種妙寶莊嚴如寶莊嚴如是廣說如是香莊嚴華莊嚴鬘莊嚴塗香莊嚴燒香莊嚴末香莊嚴衣莊嚴蓋莊嚴幢莊嚴幡莊嚴摩尼寶莊嚴次第乃至過此百倍皆如寶莊嚴如是廣說。
  【論】第二十一佛子已下至如是廣說有十一行經明菩薩願以菩薩身徧諸佛剎及寶莊嚴倍過前百千倍分如此段中明願以菩薩身莊嚴佛剎充滿其中下文都結如上莊嚴復過百倍以此善根以將迴向。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法施等所集善根為長養一切善根故迴向為嚴淨一切佛剎故迴向為成就一切眾生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心淨不動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入甚深佛法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能過清淨功德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不可壞清淨福力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盡智力度諸眾生令入佛法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量清淨言音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礙眼成就盡虗空徧法界等智慧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清淨念知前際劫一切世界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礙大智慧悉能決了一切法藏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限量大菩提周徧法界無所障礙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分別同體善根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一切功德具足莊嚴清淨身語意業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同於普賢行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入一切同體清淨佛剎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觀察一切智皆趣入圓滿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遠離不平等善根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異相深心次第圓滿一切智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安住一切白法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於一念中證一切智得究竟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成滿清淨一切智道故迴向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普為一切眾生如是迴向已。
  【論】第二十二佛子已下至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普為一切眾生如是迴向已有二十八行經明菩薩總為眾生如是迴向分。
  【經】復以此善根欲普圓滿演說一切清淨行法力故迴向欲成就清淨行威力得不可說不可說法海故迴向欲於一一法海具足無量等法界清淨智光明故迴向欲開示演說一切法差別句義故迴向欲成就無邊廣大一切法光明三昧故迴向欲隨順三世諸佛辯才故迴向欲成就去來現在一切佛自在身故迴向為尊重一切佛可愛樂無障礙法故迴向為滿足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常無退轉故迴向欲成就不思議差別法無障礙智心無垢染諸根清淨普入一切眾會道場故迴向欲於一切若覆若仰若麤若細若廣若狹小大染淨如是等諸佛國土常轉平等不退法輪故迴向欲於念念中得無所畏無有窮盡種種辯才妙法光明開示演說故迴向為樂求眾善發心修習諸根轉勝獲一切法大神通智盡能了知一切諸法故迴向欲於一切眾會道場親近供養為一切眾生演一切法咸令歡喜故迴向。
  【論】第二十三復以此善根已下至咸令歡喜故迴向有十九行經明菩薩以如上迴向但欲令說法及行安樂一切眾生令圓滿如法界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又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以住法界無量住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身業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語業迴向以住法界無量意業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色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受想行識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蘊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界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處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內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外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發起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深心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方便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信解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諸根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初中後際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業報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染淨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眾生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佛剎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法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世間光明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諸佛菩薩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菩薩行願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菩薩出離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菩薩教化調伏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法界無二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如來眾會道場平等迴向。
  【論】第二十四佛子已下至如來眾會道場平等迴向有二十二行經明菩薩以如法施及大願莊嚴廣願化眾生總令住法界平等故迴向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安住法界無量平等清淨身安住法界無量平等清淨語安住法界無量平等清淨心安住法界無量平等諸菩薩清淨行願安住法界無量平等清淨眾會道場安住法界無量平等為一切菩薩廣說諸法清淨智安住法界無量平等能入盡法界一切世界身安住法界無量平等一切法光明清淨無畏能以一音盡斷一切眾生疑網隨其根欲皆令歡喜住於無上一切種智力無所畏自在神通廣大功德出離法中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十住等法界無量迴向。
  【論】第二十五佛子已下至第十等法界無量迴向有十一行半經明以如上迴向一切善根時得如是身口心業及十種安住法界清淨分從佛子已下舉十種迴向所有如文具悉。
  【經】菩薩摩訶薩以法施等一切善根如是迴向時成滿普賢無量無邊菩薩行願悉能嚴淨盡虗空等法界一切佛剎令一切眾生亦得如是具足成就無邊智慧了一切法於念念中見一切佛出興於世於念念中見一切佛無量無邊自在力所謂廣大自在力無著自在力無礙自在力不思議自在力淨一切眾生自在力立一切世界自在力現不可說語言自在力隨時應現自在力住不退轉神通智自在力演說一切無邊法界俾無有餘自在力出生普賢菩薩無邊際眼自在力以無礙耳識聞持無量諸佛正法自在力一身結跏趺坐周徧十方無量法界於諸眾生無所迫隘自在力以圓滿智普入三世無量法自在力又得無量清淨所謂一切眾生清淨一切佛剎清淨一切法清淨一切處徧知智清淨徧虗空界無邊智清淨得一切差別言音智以種種言音普應眾生清淨放無量圓滿光普照一切無邊世界清淨出生一切三世菩薩行智清淨一念中普入三世一切諸佛眾會道場智清淨入無邊一切世間令一切眾生皆作所應作清淨如是等皆得具足皆得成就皆已修治皆得平等皆悉現前皆悉知見皆悉悟入皆已觀察皆得清淨到於彼岸。
  【論】第二十六菩薩摩訶薩已下至到於彼岸有二十四行經明菩薩以如上法施等善根迴向皆願一切眾生得見佛入佛知見同佛所得分此已上是正舉十箇迴向門竟。
  【經】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百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所謂動徧動等徧動起徧起等徧起踊徧踊等徧踊震徧震等徧震吼徧吼等徧吼擊徧擊等徧擊佛神力故法如是故雨眾天華天鬘天末香天諸雜香天衣服天珍寶天莊嚴具天摩尼寶天沉水香天栴檀香天上妙蓋天種種幢天雜色幡阿僧祇諸天身無量百千億不可說天妙法音不可思議天讚佛音阿僧祇天歡喜音咸稱善哉無量阿僧祇百千那由他諸天恭敬禮拜無數天子常念諸佛希求如來無量功德心不捨離無數天子作眾妓樂歌詠讚歎供養如來百千阿僧祇諸天放大光明普照盡虗空徧法界一切佛剎現無量阿僧祇諸佛境界如來化身出過諸天如於此世界兜率陀天宮說如是法周徧十方一切世界兜率天宮悉亦如是。
  【論】長科第十三佛神力故已下至一切世界兜率天宮悉亦如是有十六行經明佛威動地興供分如地震動段中動有三義一說教威感動二大眾聞法悅樂動三推佛神德致令動諸天興供有二義一說法教門招感供二諸天聞法歡喜供興供中有二義一華香幡蓋供二諸天歌讚禮敬放光等供如供養色數如經可知如一切佛剎現無量阿僧祇諸佛境界如來化身出過諸天者此是說法現德法境相稱故現非由天供也一切世界兜率天宮悉亦如是都結十方同此。
  【經】爾時復以佛神力故十方各過百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外各有百萬佛剎微塵數諸菩薩而來集會周徧十方咸作是言善哉善哉佛子乃能說此諸大迴向佛子我等皆同一號名金剛幢悉從金剛光世界金剛幢佛所來詣此土彼諸世界悉以佛神力故而說是法眾會眷屬文辭句義皆亦如是不增不減我等皆承佛神力從彼土來為汝作證如我來此眾會為汝作證十方所有一切世界兜率天宮寶莊嚴殿諸菩薩眾來為作證亦復如是。
  【論】第十四爾時復以佛神力故已下至亦復如是有十行經明同號菩薩來集作證分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舉過百萬佛剎微塵數者十住百十行百千此位百萬明昇進知見智之增廣之量如是百萬世界塵數之外而來者處迷不及云外昇進悟解入位云來百萬佛剎微塵數菩薩同名金剛幢來歎善哉稱歎金剛幢菩薩者明智會道同名亦同故亦明今時之智會與古合故亦是達如是等剎塵之境總是金剛智無迷惑故世界名金剛光亦如是。
  【經】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一切眾會暨于法界已善知文義增廣大心大悲普覆一切眾生繫心安住三世佛種善入一切佛功德法成就諸佛自在之身觀諸眾生心之所樂及其所種一切善根悉分別知隨順法身為現清淨妙色之身即於是時而說頌曰。
  【論】第十五爾時已下有六行半經明金剛幢菩薩說頌分明歎金剛幢菩薩說頌之德如文可知已下有九十四行頌兩行一頌如文自具其中隨位授記作佛漸漸經劫廣者明隨位昇進智慧大悲廣故非是有時日歲月劫量延促廣也皆是約修行之位安立佛果之名。
  【經】
  菩薩成就法智慧  悟解無邊正法門  為法光明調御師  了知無礙真實法  菩薩為法大導師  開示甚深難得法  引導十方無量眾  悉令安住正法中  菩薩已飲佛法海  法雲普雨十方界  法日出現於世間  闡揚妙法利羣生  常為難遇法施主  了知入法巧方便  法光清淨照其心  於世說法恒無畏  善修於法自在心  悉能悟入諸法門  成就甚深妙法海  普為眾生擊法鼓  宣說甚深希有法  以法長養諸功德  具足清淨法喜心  示現世間佛法藏  諸佛法王所灌頂  成就法性智藏身  悉能解了法實相  安住一切眾善法  菩薩修行第一施  一切如來所讚喜  所作皆蒙佛忍可  以此成就人中尊  菩薩成就妙法身  親從諸佛法化生  為利眾生作法燈  演說無量最勝法  隨所修行妙法施  則亦觀察彼善根  所作眾善為眾生  悉以智慧而迴向  所有成佛功德法  悉以迴施諸羣生  願令一切皆清淨  到佛莊嚴之彼岸  十方佛剎無有量  悉具無量大莊嚴  如是莊嚴不可思  盡以莊嚴一國土  如來所有清淨智  願令眾生皆具足  猶如普賢真佛子  一切功德自莊嚴  成就廣大神通力  往詣世界悉周徧  一切眾生無有餘  皆使修行菩薩道  諸佛如來所開悟  十方無量諸眾生  一切皆令如普賢  具足修行最上行  諸佛菩薩所成就  種種差別諸功德  如是功德無有邊  願使眾生悉圓滿  菩薩具足自在力  所應學處皆往學  示現一切大神通  普詣十方無量土  菩薩能於一念頃  覲等眾生無數佛  又復於一毛端中  盡攝諸法皆明見  世間眾生無有量  菩薩悉能分別知  諸佛無量等眾生  大心供養咸令盡  種種名香上妙華  眾寶衣裳及幡蓋  分布法界咸充滿  發心普供十方佛  一毛孔中悉明見  不思議數無量佛  一切毛孔皆如是  普禮一切世間燈  舉身次第恭敬禮  如是無邊諸最勝  亦以言辭普稱讚  窮盡未來一切劫  一如來所供養具  其數無量等眾生  如是供養一如來  一切如來亦復然  供養讚歎諸如來  盡彼世間一切劫  世間劫數可終盡  菩薩供養無休懈  一切世間種種劫  於爾所劫修諸行  恭敬供養一如來  盡一切劫無厭足  如無量劫供一佛  供一切佛皆如是  亦不分別是劫數  於所供養生疲厭  法界廣大無邊際  菩薩觀察悉明了  以大蓮華徧布中  施等眾生無量佛  寶華香色皆圓滿  清淨莊嚴甚微妙  一切世間無可喻  持以供養人中尊  眾生數等無量剎  諸妙寶蓋滿其中  悉以供養一如來  供一切佛皆如是  塗香無比最殊勝  一切世間未曾有  以此供養天人師  窮盡眾生數等劫  末香燒香上妙華  眾寶衣服莊嚴具  如是供養諸最勝  歡喜奉事無厭足  等眾生數照世燈  念念成就大菩提  亦以無邊偈稱述  供養人中調御者  如眾生數佛世尊  皆修無上妙供養  如眾生數無量劫  如是讚歎無窮盡  如是供養諸佛時  以佛神力皆周徧  悉見十方無量佛  安住普賢菩薩行  過去未來及現在  所有一切諸善根  令我常修普賢行  速得安住普賢地  一切如來所知見  世間無量諸眾生  悉願具足普賢行  為聰慧者所稱讚  此是十方諸大士  共所修治迴向行  諸佛如來為我說  此迴向行最無上  十方世界無有餘  其中一切諸眾生  莫不咸令得開覺  悉使常如普賢行  如其迴向行布施  亦復堅持於禁戒  精進長時無退怯  忍辱柔和心不動  禪定持心常一緣  智慧了境同三昧  去來現在皆通達  世間無有得其邊  菩薩身心及語業  如是所作皆清淨  一切修行無有餘  悉與普賢菩薩等  譬如法界無分別  戲論染著皆永盡  亦如涅槃無障礙  心常如是離諸取  智者所有迴向法  諸佛如來已開示  種種善根悉迴向  是故能成菩薩道  佛子善學此迴向  無量行願悉成滿  攝取法界盡無餘  是故能成善逝力  若欲成就佛所說  菩薩廣大殊勝行  宜應善住此迴向  是諸佛子號普賢  一切眾生猶可數  三世心量亦可知  如是普賢諸佛子  功德邊際無能測  一毛度空可得邊  眾剎為塵可知數  如是大仙諸佛子  所住行願無能量
  【論】第二隨文解釋者云何為等法界無量迴向釋曰如法界無中邊迴向心無中邊如法界無作者迴向心無作者法界無來去遠近迴向心無來去遠近法界如虗空迴向智如虗空法界不思議迴向智不思議法界無所依迴向智無所依法界一切諸佛之所共住如無依智一切佛之所共住法界非三世及一切生滅時分所攝迴向之智非三世時分所攝法界圓滿三世事業在於現前迴向之智圓三世事業在於現前法界有無自在迴向之智有無自在為令自他皆如法界無礙自在如諸佛故以是名為等法界無量迴向大意令一切發菩提心者一如法界諸德用自在圓滿廣大無限離大小性不屬一二三百千萬等有限量故等無限量法世間出世間大智大悲喜捨等法界眾生界故若不如是迴向設求菩提但得二乘住寂菩提菩薩樂生淨土皆住門外三車露地白牛不當其分此十迴向令諸三乘得出世心者令達世間生死之性自性法界令起大悲與一切眾生皆得令見眾生性是法界智故得平等悲門入普光明圓智之宅故不令久住草庵化城即如維摩居士所說一期法門是令三乘迴向之少分法華露地白牛之乘略陳一分之寶所總與法界門普光明大智佛果普賢行海是普終畢也如此當部經中十迴向門為迴十住十行中大悲大智法身萬行功德莊嚴自他滯障悲敬不真知見不廣悲心不普心不廣大不稱無限法界將此迴向均治令等稱法界無礙無限自在性故若不如是以無限迴向發願普為無限法界眾生即自住真門偏生淨土不依法界無礙垢淨平等無限同體大悲不成佛果故如是十迴向均十信十住十行及十地十一地行門總在其中此義十地位更不別配佛果但取此位十箇佛果上名總同同名為妙菩薩名號十地位中菩薩上名與此十迴向位菩薩總名金剛但幢與藏別明妙用之佛果及所行之法與此無殊但蘊積功終大悲功滿名之為藏非是異此迴向位外別法也是故善財十迴向中善友即長者天神地神所表十地知識九箇夜天總是女眾一箇是如來為太子時妻以表純修大悲之位明十住十行修行智位十迴向以願力均融令智悲等進十地蘊修令大智大悲深廣成備故以十箇女眾表之十一地悲滿成普賢行門即明以悲興智即以佛母摩耶為十一地初善知識能生一切諸佛為表母是悲位佛是智故以悲生智故云摩耶生佛故故得幻生法門此明悲智德成普賢行滿故明其進修次第如是安立若以修行一時同進即如善財十住位中第二海門國海雲比丘是成就初發心住悲智門以此義故於中有阿脩羅王等十王是表入生死之行故又海雲是此迴向位中能入生死大海故又生死海即佛海故故云有佛出現說普眼經著十王等表萬行自在也乃至十住第七住休捨優婆夷等亦是但以成熟慣習增降處論之又此五位法門總不出一剎那際始終成故總無前後之義故。
  第六會他化自在天宮說十地法門。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

  【論】約釋此品以四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敘其昇進次第四隨文解釋第一釋品名目者何故名為十地品釋曰以明如來普光明智以成地體如經如是菩薩已踐如來普光明地即大圓鏡智是所說四智及一切種一切智之差別以此為智體以諸菩薩雖登十住十行十迴向不離此體道力未充更以十波羅蜜十重進修令其道力圓滿名為十地又以一波羅蜜中而自具十法名為十地十十之中具百百不移十故名為十地乃至十百十千十萬十千萬十億乃至十不可說明十數該含一多無盡故云十地此十地之法通因十即通十信所信十箇佛果即以普光明殿所說十箇佛果不動智佛為初信故乃至無礙智佛解脫智佛通十箇智佛為所信之果進修之中經十住十行十迴向還將十信之中十箇智果以成此十地之體十箇智佛以不動智佛為本不動智佛以普光明智為本普光明智以無依住智為本又無依住智以一切眾生為本如善財見彌勒菩薩彌勒菩薩還令善財却見初善知識文殊師利是其義也乃至於五位滿不離初信之佛果也以此十地之法通初徹末一際法門是故號名十地品品者均分義一多次第是進同別階級義故此乃是無昇進中進修無層級中層級且略言之十地之體若無十信能信自心初佛果者十地亦不成故十信之初心無十地十一地之佛果亦無成信心故始終總全是不動智之果故能信自心者亦佛果故所信佛果亦佛果故修行之身亦佛果故如是信心方得成信其所修因果終始不異不動智佛故是故此經十住十行十迴向皆有隨位進修因果十佛號故十地十一地以取十迴向中佛果通號更不別立佛名號故為此後十地十一地但取十迴向中理智大悲妙用蘊積使德行功熟更無異法以此義故十迴向中十箇佛果總同名號之為妙為明十迴向已和會理事悲智妙用法成故以此如來亦不云昇天他化天王亦不云遙見亦無迎佛及以興供古人云十地無迎佛及敷座者以經來文未足者此非為得經之意也但為法則如十迴向中大願及智悲修令圓滿如彼故無敷座等事為明法則依地前舊法不更別有加行進修以十地法門但依十信十住中法則以不動智為體以十住中十箇月佛十行中十箇眼佛十迴向中十箇妙佛以為十信中不動智佛上加行進修十地同此准知不移初法第二釋品來意者為明己說地前三十心竟以十迴向方法和會理智大悲及廣興大願竟但依前法則以積行蘊修令使功成滿前智願令使大悲深厚功畢以是此品須來是故善財以九箇夜神皆是女天以表慈悲故一箇佛為太子時妻號曰瞿波以表十地慈悲法喜以悅一切眾生以此十地是蘊積慈悲滿前智願故以此十地之初歡喜地得願求一切佛法心故如後地中所說故又以三十七箇菩薩俱名為藏亦表此十地俱依地前之法以三十七助菩提分法助成地前志樂智悲大願令行滿故含容眾德成滿無功諸佛德門名之為藏一箇菩薩獨名解脫月是三十七箇助菩提行中得法清涼之果故一一皆有所表思之可解是故以此十地品成就地前志樂智悲大願令功畢故此品須來第三敘其昇進次第約立三門一明三乘一乘十地同異二明隨位進修次第三明重敘說法之處及座體一明三乘一乘十地同異者有二義第一三乘十地第二一乘十地第一三乘十地者如仁王經雖安立內凡外凡菩薩修六波羅蜜作六種人王若修檀波羅蜜得作小國王并修戒波羅蜜作粟散王并修忍波羅蜜得作鐵輪王王一閻浮提并修精進波羅蜜作銅輪王王二天下并修禪波羅蜜作銀輪王王三天下并修般若波羅蜜得作金輪王王四天下具足千子自檀戒二度是外凡夫菩薩信心位自忍進定慧四種度門是內凡位是十住十行十迴向中位也十地中名十聖位修十波羅蜜得作十種天王該管已上天位自忉利為首若約斷惑見道之中三乘中地前修六波羅蜜以空觀折伏現行五見及五鈍使且令伏息所有煩惱如呪毒蛇不能害物伏而不起空觀心成達心境本性無生名為見道修道小乘以空觀滅情入寂身智總亡地上菩薩得三種意生身而不隨空而滅智故為不了根本無明住地是如來根本智故受三界外變易生死故已捨分段生死三種意生身者初二三地得三摩跋提樂意生身明從定發正慧念用故四五六地得覺法自性意生身明覺法自性任性生故七八九十地得種類俱生無行無作意生身明無功任運生無作意故五見者一身見二邊見三見取四戒取五邪見此已上五見名利使能障見道與見道作煩惱小乘修空滅智菩薩達法是空有智慧有慈悲之行或生淨土或處世間利生隨意樂自在五鈍使者一貪二嗔三癡四慢五疑通前為十使此能障修道上隨事之行不能稱理如是十使煩惱小乘先斷見道上煩惱後斷修道中煩惱大乘菩薩於諸煩惱以諸波羅蜜如理通融無斷無證如上總明權教大乘中菩薩約簡斷惑地位得果如是十地菩薩修法空無生菩薩得十種意生身於三界業外受變易生死是生死無明住地未能了知如是菩薩猶於一乘佛果華嚴經未聞設聞不信不順不證不入猶有厭苦心多一向樂求出世淨土猶忻淨土在於他方佛果在三祇之後華嚴經云設有菩薩無量劫行六波羅蜜得六神通及修種種菩提分法為不聞此大方廣佛華嚴經猶名假名菩薩不真菩薩設復聞時不信不順不證不入如法華經不退諸菩薩亦復不能知總其例也又云設有菩薩讀誦八萬四千法藏悉皆通利為人解說得六神通此未為難暫讀此經是即為難或為一分劣解眾生發菩提心者三祇之劫方成佛故三乘不退菩薩是十真如觀或是觀空不退不是無明為根本智發心不退此已前明時劫定實淨土及穢土全隔在於他方忻厭之徒安立諸地故第二一乘十地者從十信之心即信自心根本無明具分別見便為不動智佛即文殊師利覺首目首等菩薩是其位也以自信自心無始無明為不動智文殊師利即為自心理智妙慧用也法界大智大悲門普賢行海是自己所行之行如是信已以為信心是故從經之初為例如來成道之果及十普賢并海月光大明菩薩及神天等五十眾以為現果成信門諸菩薩神天等眾示現入法獲益所有入法皆同佛所得故明信從自心無明上見不動智佛故信亦是佛悟亦是佛以不異佛智體用為進修故作此信時普見一切眾生所有心量皆從如來大智而有凡聖一體同一智慧無有二性如金光明經天女發願此語不虗者願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皆金色具大人相當時稱願一切眾生悉皆金色具大人相如彼經廣明又如此經如來出現品云眾生種種樂及諸方便智皆依佛智起又云應信自心中常有諸佛出興於世轉正法輪從如是信已以方便三昧發生悟入現本智慧與佛契同名生如來智慧家為真佛子從此初住住佛所住種如來性名清淨智慧從此慧已經十住十行十迴向位位之中配十箇所修行之人十箇世界國土十箇修行行下之佛果如前釋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位中所配當者是今此十地位中修行之人即金剛藏等三十八箇菩薩是三十七箇是三十七助道法助前十迴向中悲智妙用功終不立自位佛果為明十迴向中以大願力已圓理智大悲事畢十地但以助道行力成之使熟及至十一地佛果總如十迴向位也解脫月菩薩一人表是能請法之人亦表三十七助道之中解脫清涼之法樂也故有此三十八菩薩三十七同名為藏唯一人名解脫月即是表三十七助道之中無煩惱之果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三


  音切



  (莫班切)。


  (於粉切)。


  (市羊切)。


  (於介切)。


  (居義切)。


  (求于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四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

  【論】此四十心中位成佛果及普賢行非論人王梵王之位但論位位之中以如來智生身等法界眾生界對現一切眾生前身非論意生身隨意所往也但以根本無明成一切智海一切世界一切處現形隨類應現不論於三界外別受變易生死又於此一乘智用境界中無別論變易生死但以智用善達心境智無礙性等法界性無去來性無造作性不見過去是凡夫未來是變易現在是分段有此心者皆是虗妄非正見故若斷惑中但以五蓋十纏十使遶為智用不於三界外別受變易之生死於毛孔微塵之內剎海凡聖如影同居焉得別有三界之內外也不變尚自本無焉能有別忻變化但以大悲本願之力以法界普光明智性自等周任器而與同光無別方所往來者之性故純以世間一切境界人天魔梵為一佛土而作佛事不於他方別有淨土也五蓋者一貪欲二瞋恚三睡眠四掉悔五疑十纏者一無慚二無愧三眠四悔五慳六嫉七掉舉八昏沉九忿十覆達智具悲此等用為智海為慈悲喜捨諸佛知見故如此華嚴境界海中佛果內非但入位菩薩攝化境界以信心廣大力為世間主為信解廣大受生廣大且如毗盧遮那品中喜見善慧王人王所都非是輪王城名燄光明有百萬億那由他城周帀圍遶妙寶所成縱廣各有七千由旬七寶為郭廣如經說居大須彌華山上住夫人婇女三萬七千二萬五千子其中人報同諸天衣服飲食隨念而至行即遊空天城龍城乾闥婆城夜叉城阿脩羅城隣接居止總是淨國莊嚴如喜見善慧王一生見二佛出世此明信心廣大如善財童子宅內七寶與身同生身金色總是信位之福以信心廣大願行廣大自信與佛果智齊起願修行此福不難即得如隨好光明功德品天鼓所說悔除法以盡法界眾生數等善身口意舌悔除所有業障諸天問言云何悔除天鼓云觀業不從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來而共積集身心乃至十方推求悉不可得乃至廣說如經天鼓如是為諸天眾說法之時百千萬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兜率天子得無生法忍得十地位如上諸天子總是過去修十信中十勝解業為中有作惡業墮地獄中蒙毗盧遮那光照其身得生兜率天上得天鼓說法一時得十地離垢三昧此為三生得十地果若信解無作惡業者一生成佛如善財是也云一生者言見道無生性總是入法界無時之生故如三乘之教刊削屈曲理滯難成尚能信而為之此一乘法理智端直不剋不削達自根本無明便為不動智佛萬事自正以智利生即是佛故又將十迴向廣大無限悲願會融令行廣大稱法界智用而無作者具行而無依者即普賢行具故世士大迷易成而功廣者即不信多劫曲修刊削難成功劣者反存其情畢竟多生還須歸此教如此經中少起信樂獲得無邊廣大饒益具如隨好光明功德品中說約有六門第一說修十信中十種勝解力故其中有造惡業墮地獄中有信解之種毗盧遮那菩薩處兜率天時放光名幢王光明照地獄眾生離苦生天天鼓說法得十地位入離垢三昧此是三生得果三生者一修十勝解是一生二作惡入地獄是第二生三蒙光照燭生兜率天得十地果是第三生此是第一功少獲益廣多門第二諸天得果毛孔化華興華雲供佛所有香氣若有眾生身蒙香者一切業障皆悉銷滅得成就香幢雲自在光明清淨善根此是第二功少益多門第三若有眾生見其益者種清淨金網轉輪王位得一恒河沙善根此轉輪王位於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教化眾生此是第三功少益多門第四如是清淨金網轉輪王位放摩尼髻清淨光明若有眾生遇斯光者皆得菩薩第十地位成就無量智慧光明得十種清淨眼乃至十種清淨意等此是第四功少益多門第五經云佛子假使有人以億那由他佛剎碎為微塵一塵為一佛剎以如是等微塵數佛剎又碎為微塵如是微塵悉置右手持以東行過爾許微塵數世界乃下一塵如是東行盡此微塵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如是十方所有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悉以集成一佛國土若有眾生聞此譬喻能生信解當知更為希有奇特佛言寶手如是如汝所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譬喻而生信者我授彼記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獲如來無上智慧此是第五功少獲益廣多門第六經云寶手設使有人以千億佛剎微塵數如上所說廣大佛土抹為微塵以此微塵依前譬喻一一下盡乃至集成一佛國土復抹為塵如是次第展轉乃至八十反如是一切廣大佛土所有微塵菩薩以業報清淨肉眼於一念中悉能明見亦見百億廣大佛剎微塵數佛如頗棃鏡清淨光明照耀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寶手如是皆是清淨金網轉輪王甚深三昧福德善根之所成就此是第六功少獲益廣多門如是明此經法門廣大無限一念信解心無限其心清淨無限供養諸佛饒益一切眾生心無限一念相應獲無限廣大之益為明以根本無明便為根本智所起善根皆廣大無限為智無依等法界故所作善根等法界故如是一念聞法便獲廣大利益者皆是於此教門生信樂種故大綱如是如來處胎現生娑婆穢土出生滅歿之佛為劣解眾生權施接引之教即三乘之教是也如此經云為劣解眾生母胎出現為上根眾生蓮華化生如此華嚴教門是法界普光明大智報佛所說非是出生滅度穢國之身故是為上上根所說學三乘教者雖引此教門和會三乘法相行位然心想不廣不稱教智將此教門同三乘三祇之教只可迴權就實是乃契會聖心何得迴實就權反虧聖說乖迷昇進成佛何期設致百萬億三大阿僧祇終違聖旨如三乘教中分分有此教在只為學者不能了知佛開無上正詮迷者返生遮截如金剛般若云此經為大乘者說為最上乘者說即三乘權教是大乘故最上乘者一乘教是如法華經是迴三乘向一乘之教舉龍女彰法界實理智之無時即於一剎那之際示三生而成佛為破三乘情塵劫執反稱是化就三乘三祇之劫為真只為情翳多生反頗棃妙寶鏡而歸如銅鐵之明以閻浮檀明淨真金令同瓦礫之價非是寶之咎也只為別寶賄者無功此以已上一段明一乘三乘十地竟修行者但以簡教修行遲速須去世情大小彼我言之但稱根即用第二立隨位進修次第者約立十門第一明十種信中信果成因門即十箇佛果以不動智佛為首以文殊師利覺首等十箇菩薩為表修行之人金色世界等十箇色世界為所修之法金色表法身餘九是隨用為十信是凡夫有為心修行是色心起信故是第二會普光明殿光明覺品所集之眾是如善財見文殊師利是表信心位明自妙慧之理徧因果終始故第二從信創昇佛果智慧門即第三昇須彌山頂說十住位十箇佛果下名同號號之為月是此位之果法慧等十箇菩薩是表入位修行之人十箇世界同名為華是表入位開發慧華心開敷故此表如善財童子於妙峯山得憶念諸佛智慧光明門表初會佛智慧住佛所住故此為十住妙峯山者是止中之妙慧也為艮為山為止為門闕為童蒙為初明昇須彌者亦同此第三明已居佛慧修行門者即第四會夜摩天宮說十行法門是也其中有十箇佛果皆下名同號號之為眼是此位修行之果功德林等十箇同名為林菩薩是表修行之人十箇世界皆名為慧是此位行中智慧方便之法故如善財表法中於三眼國見比丘林下經行表行廣多覆育如林經行表行無住故三眼者表智眼慧眼法眼等三眼此兩位佛號十住位同月十行同眼十迴向十箇佛號上名悉同號之為妙為表妙用智圓昇進功熟妙在其先一一是有所表不浪施名第四大願理事悲智參融無盡門即第五會兜率天宮說十迴向以無盡大願會融理智大悲令普賢行滿十箇佛果上名號之為妙是此位之果十箇菩薩下名同號之為幢是表此位修行之人十箇世界號之為妙是此位修行之法明理智悲願萬行妙用為世界故如善財表法中見鬻香長者青蓮華者明此位法以將理智慈悲願行一切無盡差別智慧差別願行以將迴向之蜜合之為一丸戒定慧之香以無依住智徧周法界對現色身隨病調伏而與五分法身之香而無所著如青蓮華色香第一而無所著和合願智悲法身十波羅蜜四攝四無量三十七助道之分世間出世間法共為一法猶如合香以將眾香合為一丸第五蘊修成德門第六會他化自在天宮說十地法門明十地法但修前迴向法令使德行功熟滿其十迴向願行更無別路佛果世界但取十迴向中妙用同功不別安立亦無他化天王遙見佛來敷座及迎佛等事為明十地中已下法則如十迴向和會已終但生熟不等無更有別異途故但將十地十一地行門觀智反資前果猶如蘆菔長葉資根如善財表法中道財見摩竭提國迦毗羅城主夜神名婆珊婆演底此云春時主當明此神春時主當苗稼亦名依止無畏謂與一切眾生作依止無畏身出星宿照耀眾生於身一一毛孔現行化度無數惡道眾生迦毗羅城者此云黃色也為明此城在閻浮提之處中明中宮土為黃色表十地契中道應真不偏故此是如來示成道處國夜神總是女神以明凡得智成悲故以女神表之神者應真其智則神故其智不為不思而徧資萬有此神表初歡喜地自第九迴向已來直至第九地總入神位明昇進智通祐物無限不為不思而智自徧故且略言爾廣在後文凡是善財問善知識發心久近在世多少者皆是明成就長養大悲之行住劫久遠明大悲深厚在智久劫是一剎那故如觀世音菩薩以名號及所說法號慈悲經又是十迴向中第七迴向中善知識與第八迴向位中正趣菩薩共成七八迴向悲智二門皆須如是前後和會方了其經意不可見一法而能了佛心明此十地但如十迴向中法蘊修成悲智滿前願故是初歡喜地得願求成滿心以依前十迴向願心成滿故第六德滿行圓利生自在無限門者在第三禪說是第七會經梵本未來有百萬億偈依菩薩纓絡本業經說此經是如來化三乘人後却領三乘之眾至菩提樹下說往昔初成正覺時說華嚴經一一排次重敘其會至第三禪如纓絡本業經說十一地等覺位為一生補處菩薩位為此地普賢行滿十一地為妙覺如來故以此為一生也如善財以行表法中見佛母摩耶夫人是其行故明十地以智從悲成行門即以夜天女神及如來為太子時妻號瞿波此云守護地此十箇女眾成長大悲守護大慈悲地也如十一地等覺位中行悲行滿即從悲生智廣利益眾生即以見佛母表之母是慈悲之義出生大智化利眾生即等覺位中十箇善知識是也故云摩耶生佛佛是智故第七德行圓滿成佛果終門即如第八會普光明殿說十一品經以十定品為初次十通十忍阿僧祇如來壽量菩薩住處佛不思議法如來十身相海如來隨好光明功德普賢行品如來出現等品准初會中問處并有十頂未有說處亦是來文未具總是如善財表法中見彌勒菩薩是其行也明同其善財一生成佛果故遂於樓閣之內現三生之行總在如今三生者一過去久遠見道修行生二現在得果圓滿生三當來示現成正覺出世生總在樓閣之內如今現前無古今去來現在不可得故然亦不廢三生之相現在其中但以智知為隨俗利人故即三生也若約真論無發菩提心時無修行見道時無現生得果時無當來示成正覺時以三世及心量無性體故無安立故無處無依住故名為成佛時也若見自心有能發菩提心時當來成正覺時即為情識生滅不名發心時故以是義故信心及佛果總不離普光明殿乃至常行普賢無始終之行離世間品總不離普光明殿明因果同本不動普光明大智以為昇進功終故時復無體智復無依故彌勒令善財却見初友文殊師利即明至果不移因善財念見文殊便聞普賢菩薩名及自見其身入普賢身者明表正覺之因不移行果總明圓會因果行總一時滿故為智境界上能含一切眾生情量多劫是一時故明智無情有故但不離十信中不動智佛無前中後際故此如文殊師利十信中說偈云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第八普賢行海常行門即如第九會中說離世間品是常住世間無限利生不與情合作業相應即如善財所表行中憶念文殊初友便聞普賢名及見自身入普賢身是也此是自成佛果竟常行普賢無始終行此普賢行亦明不移本普光明無依住智古人釋云重會普光法堂三會普光法堂總非重及三故大體明但以一箇普光明無依住大智圓會初發心因及佛果并修行行滿此三事總不離此智時亦不遷為明依智發心始終無情見之跡故第九如來不出不沒佛智恒果門者即如第十會中說法界一品經是以法界是佛之恒果故第十表通信六位人法所進求門即如覺城東會大塔廟處善財見文殊菩薩并已下入位中五位善知識是也此已上十門從普光明殿說十信已來總重敘使令學者易解經意故并以略舉善財知識表法次第和會令易解故第三重敘佛所說法處及座體者其義有三一敘說法之處及意趣二敘放光之處及意趣三敘座體及意趣第一敘說法處及意趣者其處有十其意趣有十一第一菩提場菩提樹下一會在熈連河邊去優樓頻螺迦葉聚落五里是一牛吼地是阿蘭若處得道依世間法如此是化眾生法則佛無此也乃至昇天總是所表法則若望如來以智體徧周十方恒徧而無來去對現色身故此明與世成法有可倣學也此一段是如來舉自果法勸眾生修行門第二會於普光明殿此承上古德說云去菩提樹三里又云龍造此將未可也普光明殿者約所顯得普光明智所報居之殿智體廣大無限量也所報之境無限重重等周法界如經初所陳其地堅固金剛所成寶樹行列宮殿樓閣等是皆煥耀光明徧周法界此明智體報居之宅徧一切處一切處總在纖毫之內不可拘其處所以智徧觀其宅亦復徧周十方總是無限境也於此普光明殿說十信法門明以舉果成信還將智果報得宅中說本不動智佛以為信位明信自心是不動智佛約此以為信體心外有法不成信心故即如來根本智宅還信自心所有分別是如來根本普光明大智本無動故只為迷本不為動故第三會於須彌山頂上說十住表入理契智非生滅心所得至故如須彌山在大海中高八萬四千由旬非手足攀攬所及明八萬四千塵勞山住煩惱大海於一切法無思無為即煩惱海枯竭塵勞山便成一切智山煩惱海便成性海若起心思慮所有攀緣塵勞山逾高煩惱海逾深不可至其智頂明以定為方便是故法慧菩薩入方便三昧方說此法門當知亡思即智現在想即迷存滯寂智潛情虗智發此乃見道之初生佛智慧家之始約表出凡超世同天自在得智慧山之頂又以方便定止心不亂為山體故以艮為山為止此為十住位也初生佛智慧家住佛所住明依定發慧像須彌山故第四會夜摩天宮說十行此以上天空居表約智慧法空而為行體即處世無染又明此天名時分天明菩薩處行知根生熟時非時也不妄利生又知何惑增多何惑減少隨惑增減而成熟之表知根利生名為時分法空隨行名為空居也第五會兜率天說十迴向此天於欲界處中又名樂知足天明迴向法門不貪涅槃不貪生死常處生死常處涅槃無二性故處中道故餘四天皆放逸如色界無色界天樂淨不可和會中道善衣雖他化自在天說十地法還以此位中道之法成十地蘊修成功故說十迴向法以膝上放光表卷舒自在莫不由膝故明理智大願大悲滿周十方會融無礙莫不皆由十迴向位如十地依此而行蘊積令熟故無別法故第六會他化自在天說十地表至欲際之頂又表依眾生而應化故無自化也故借此天處以表化他之智故又此天處是魔波旬所居明十地位智伏心魔也成大慈悲之行令成熟故第七會在第三禪表普賢行滿法悅利生表此天唯禪悅喜動故第八會普光明殿說十定及如來出現品明佛出現進修道極不離本處明不離一箇普光明智以為進修云昇天上二表法昇進元來不離一箇普光明大智本定之宅明雖修昇進行滿元不移本不動智中普光大用第九會又在普光明殿說離世間法明以普光明智徧周十方普利眾生不染眾法名離世間以普光明智具普賢行恒在世間不出不入名離世間故以智體恒用而無依故名為離非厭離故如此三會總在普光明殿者明行因與果并普光明滿總是一箇普光明無始終無依住自在大智故若眾生發菩提心者不見此智不名發心見此智者方名發心若心外見佛者及取相求真者皆且作善未名發一切智心故經云乘一切智乘直至道場以乘普光明大智之乘還不出普光明大智道場名之為至此名發心究竟二不別是故發心先心難明此智難信信得即能入故夫證發心易先起信發心難信極即入位故但須方便三昧現之即智境便現此三會總在普光明殿者明定體用始終因果萬行同一智也如前所述第十會在給孤獨園說法界品明法界不離世間給養之義故表世間生死園林即法界體用是故如來所居重閣講堂包含法界師子之座暨乎十方唯應度者知之處迷者不覺即五百聲聞及餘眾生是也第十一會在覺城東文殊師利為諸大眾說普照法界脩多羅門及善財童子善知識等明文殊是引蒙之首十方諸佛及一切眾生總依此法為師首故為無性妙慧之首故即以普賢為行首故二首同發無前後也已上敘會處所及所表意趣竟但約如來自身表法放光有十度第二敘放光處及意趣者約敘表昇進修行光明約有其十一初會中如來現相品兩度放光一放齒間光十方告眾知佛成道令眾咸集說佛因果之法二眉間毫中放光普照十方名一切菩薩力智光明照耀十方藏照十方已其光來入佛足下輪中明舉果成因入信光又於毫中出佛剎微塵數菩薩勝音為首明如來自所行之行徧周明佛自覺行徧周之果用成信故此光入足下輪中明此光與說十地放眉間光相對此是所信之佛果彼是自己修行昇進之果光也三第二會如來兩足下輪中放光此是普光明殿成信位之光是初會中放入足下輪中之光今放出以成十信果故明說十信光以足下表之輪表圓滿故明說佛果德用成信心表信心之中信佛果圓滿故四第三會如來足指端放光明入位之始登聖道之初生佛家之首行聖行之初故此表之此明說十住位光發足入聖之始五第四會如來兩足趺上放光表依法空行行故此明說十行位光以明依空起行故六第五會如來膝上放光明表十迴向大願理事互參智悲同濟猶如人膝是卷舒所由也此是說十迴向光表起願興悲生死涅槃智悲自在七第六會眉間放光名菩薩力燄明此光是初會中眉間所放之光名菩薩力智光明此因果相似初名力智表根本智此名力燄明表自功達本即能照俗故名力燄明如三乘中號名根本智及緣俗名後得智此明達根本智即能照俗無二體先後雖立昇進之位階級智不異大悲不異時不異普賢行不異總無遷法故乃說無量智慧皆隨用言之不移本也以智照之可見以情見之即迷以大悲門中引俗即時劫及法各分若大智約真時劫元無依止長短以總別六相言之八第八會隨好光明功德品於手中放光照惡道苦明道滿大悲接俗光也九出現品內如來放眉間光灌文殊頂放口中光灌普賢口表令理智萬行共相參以說佛果德故意明文殊是理及妙慧普賢是智萬行之用意表理智妙慧寂用交徹相參問答佛果之門文殊是如來法身無相善決正邪妙慧之果普賢是如來大智徧周對現色身知根利俗之行果一切諸佛用此二法而成佛故此教之中如來出現品還令此二法會融參徹方成佛果理智萬行法界無礙圓融之門故放光照之令相問答令後學者見法易明此三人因果從初發信直至果終參體交徹思之以理智照自心體用可見初會佛果是佛自成故此十地十一地後佛果是修行者自力所成以將此文殊普賢二行參徹明理智萬行滿故此已上自第二會已來是自修行者昇進之終是此一終之教未付囑流通亦在此出現品內如前所明第十法界品還於眉間放光名普照三世法界明三世總一時故總以法界為果體從信住行迴向十地十一地及佛果總以法界為果體文殊為法界理普賢為法界智理智妙用為一佛門以此一門為化羣蒙分為二法若也逐根隨俗法門無盡若論實理不離無法之中一法一多無礙名為普賢始接童蒙達無性理中妙簡正邪入無生慧名號文殊亦名童子菩薩能同苦際興行利生治佛家法名為普賢二人參體名之為佛本來自在名為法界從初徹後總此法界為體更無別法此品為一切諸佛因果之大都亦是眾聖賢所行之大路無出此也亦是自心一切智王之所遊觀之大宅也亦是一切眾生之所依故名法界敘放光處意趣竟第三敘座體及意趣者其義有十種同異意趣第一會座體以摩尼為臺者約本體以法身性自無垢為摩尼名離垢寶故意以佛果菩提約法身無垢為體報得佛身及化身為智用故明依體起智用故故以摩尼為座體第二會座體蓮華為藏者意表第二會約化利眾生令成信種處信之中表行在世無染表以利物無染為功即蓮華為藏第三會在帝釋妙勝殿上安置普光明藏師子之座百千層級意表從信入位以方便無念無作寂靜三昧名為安置以三昧力顯得如來根本智慧創生佛家得無畏慧名普光明藏師子之座藏者表此位入如來智慧之藏師子者明智慧無畏普光明者表契如來本普光明法界大智慧也百千層級者表十住進修階級出世越百千情計無明故破百千業障故如佛果座總不云層級進修昇降覺惑淺深智慧勝劣故如十住中初且百千層級為明入位進修超業障之分齊也第四會夜摩天宮化作寶蓮華藏師子之座為表說十行位約行處世無著以蓮華所表師子如前依主釋也百萬層級者昇進過前超業勝故云化作座不云安置者表以入如來智慧以智隨行所行行業以智化為故猶如變化故不云安置明行從理化故第五會兜率天宮即殿上敷摩尼藏師子之座百萬億層級表十迴向其中以出世之理智依本法身處世無垢依本佛果座體為昇進還歸本故設以迴向方便願力成其悲智不易法身自體無垢為迴向悲願會融令體用均平故云敷座不云安置及化作故百萬億層級者昇進過前故除染淨二障成無礙法界大悲智雖十住十行五位齊修然以教辯病明前二位出俗心勝大悲心劣此十迴向位以願力會融智悲得所故第六會他化自在天王宮但云摩尼藏殿不云座體者意表座不易兜率天摩尼座但舉法性無垢大智成大悲門覆育含生故但云殿不云座以明依前迴向之法長大悲之殿覆育眾生無別昇進故第七會在第三禪其會法則教行未來且以普賢行品略舉其普賢行品在三十六品是且其略舉大本未來有百萬億頌第八第九第二會同在普光明殿明十信心與昇進修行所至佛果及離世間品普賢常行及十定十通等總不離普光明一箇智體故以成五位十信等進修故總不出此智此普光明智十方諸佛及一切眾生同共有之諸佛已達眾生迷之故然體用是一迷悟不同望此教中發心之者一悟即知見如佛如法華經以佛知見示悟眾生欲令眾生入佛知見乃至乘一切智乘直至道場又此經云乘如來乘不思議乘勝乘無上乘等是如初卷中歎諸菩薩德中善知一切佛平等法已踐如來普光明地此普光明智眾生迷智為迷悟者悟迷成普光明智為悟是故初會神天示現入法獲益入即同佛所入同佛知見與眾生作入法之樣令後學倣之是故此三會總在普光明殿者意明五位昇進信亦不離此智悟入修行亦不離此智時劫無體可轉智復不異此普光明智以十迴向法門和融悲願即自在神通總在其內如一生修有漏十善尚得生於天上得業報神通十念成就尚得往生淨土何況依智發心又復更加悲願諸波羅蜜之行豈此一生之後不得智體自在神通望以智境會實而論設無盡劫元來不出一念今言一生者時終不延智終不異生終無生必不可逐情見生滅之生但以真智知即萬迷不惑也如西方淨土十六觀門總是作想想成由自報得神通何況達理智無依明淨徧照了身心無體內外見亡者但任理智廓然興大願海會融悲智一剎那際對現色身供養諸佛教化眾生復無作者性皆平等無心無主無性無相凡聖一如如無所住以無住法隨無住智供佛利生如是修行何慮不獲大力神通一依十迴向品修學即得第十法界品但云其座普周法界不云層級但明佛果座體摩尼為體從初會至第五會座體同是摩尼為體會佛果體同故大意以智行悲不異一箇普光明智處世無垢不異一箇妙理法身智與法身同為一箇自在無依體用而無作不往而至任物而應以理智會融方可知之已上表意但令眾生見事知法令易解故起進修行無疑惑故更廣云云約知所趣論主頌曰普光明智等虗空虗空但空智自在從初發心依此生究竟還依此處滿是故三會光明殿和會因果無別體隨位進修行差別智隨行別報境殊不離本智無生滅是故佛坐摩尼座此意明五位佛果中昇進皆以法界本普光明智為體用故是故始終因果不離普光明殿中敘座體意趣竟。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四


  音切



  (徒弔切)。

忿
  (扶粉切)。


  (息約切)。


  (曆音)。


  (呼每切)。


  (消音)。


  (知演切)。


  (苦計切)。


  (此緣切)。


  (楚亮切)。


  (余六切)。


  (洛乎切)。


  (服音)。


  (虛其切)。


  (盧敢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五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

  【論】第四隨文釋義者於此品經中長科四段一序分二正說三動地興供四說頌歎法第一序分者從初爾時世尊已下至法界智印善印故於中有四段經名為序分二從爾時十方諸佛各伸右手已下至三十九卷中受持修習然後至於一切智地此一段是正說分三動地興供分者從爾時佛神力故已下至而說頌言是四說頌歎法分者從其心寂滅恒調順已下至三十九卷經末是第一序分中復分四段。
  【經】爾時世尊在他化自在天王宮摩尼寶藏殿與大菩薩眾俱其諸菩薩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悉從他方世界來集住一切菩薩智所住境入一切如來智所入處勤行不息善能示現種種神通諸所作事教化調伏一切眾生而不失時為成菩薩一切大願於一切世一切劫一切剎勤修諸行無暫懈息具足菩薩福智助道普益眾生而恒不匱到一切菩薩智慧方便究竟彼岸示入生死及以涅槃而不廢捨修菩薩行善入一切菩薩禪定解脫三昧三摩鉢底神通明智諸所施為皆得自在獲一切菩薩自在神力於一念頃無所動作悉能往詣一切如來道場眾會為眾上首請佛說法護持諸佛正法之輪以廣大心供養承事一切諸佛常勤修習一切菩薩所行事業其身普現一切世間其音普及十方法界心智無礙普見三世一切菩薩所有功德悉已修行而得圓滿於不可說劫說不能盡。
  【論】第一爾時世尊在他化自在天已下至說不能盡有十八行經歎諸來菩薩志德分釋義者從爾時世尊在他化自在天宮者明如來智身應位而現故託處表法明此菩薩十地道終至欲界頂故又為眾生故而修行十地非為自己有所求故名為他化又為十地道終降心境魔得自在故入離垢三昧白淨清潔法合然故處欲界頂常處三昧不住淨心不居禪界故為明此十地功終法雲普潤不拘垢淨對現色身故於此天說此十地故是故初會中自在天王獲益頌曰佛身徧周等法界普應眾生悉現前種種教門常化誘於法自在能開悟問曰何以故如來降此他化天中何故不云天王遙見佛來及敷座迎逆莊嚴偈讚等事答曰此位但依前兜率天宮法門迴向願行悲智之法行之更無異法以此不陳餘事但積德依前願海功終智極不假更須法事表其昇進和會但依法故又問何故不次第至化樂天因何越昇他化天說其十地答曰明十地向前須依次第和會理智悲願昇降會融得所十迴向和融悲願理智齊均廣狹稱周法界等眾生量表法處於中道還於處中處說中道之義說十迴向和會悲願理智即於欲界處兜率天是上下俱有二天說十地處中即於欲界上際色界下際欲明不拘染淨即理智大悲自在又說十一地等覺法門於第三禪說表利眾生之行滿法樂利生似彼三禪悅樂第四禪表佛果徧周妙用圓滿故又十地超化樂十一地超二禪又明倍倍智高越次第故摩尼寶藏殿者表無垢大慈能含覆育物故明此位一無情取自安樂心但饒益眾生長大悲故故處摩尼無垢寶藏殿表之與大菩薩眾俱即是金剛藏等三十七表三十七助道法眾解脫月一人明一一助道下當體皆是解脫清涼樂故明即助即正道為地前見道正見已終十地助顯成熟不同三乘十地見道地前資糧為此一乘教從初依如來根本智發信心修薩婆若智故不依空觀折伏現行煩惱十地方得意生身故此教雖說如來無量色受想行識及心意者明不壞俗境以達成差別智故非同伏惑留生往生淨土故或云三千之境為佛境故望此教中初信心之中但約無限佛境塵含十方毛容法界為信進修行不云三千大千為佛報境一如賢首品是所信忻修之門發心功德品是十住悟入之德經云其諸菩薩皆於無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轉者菩提有五一小乘菩提二二乘菩提三空觀行六波羅蜜菩薩菩提四修十種相似真如觀修十波羅蜜有十真如障十一種麤重二十二種愚癡菩提五依十種如來智修十波羅蜜以無盡劫為一剎那際契無盡多生為一生一念迷解即佛智慧菩提此明依根本智發菩提心如起信論亦有此文依本覺故而有不覺又云覺心源故名究竟覺明知依如來智上而有不覺依無明上而有覺者於此覺者隨根種性有此五種覺法差別如此經菩提並一乘佛果根本智上不退菩提如起信論說或云超劫成佛云我於無量劫修行成佛道者皆為懈慢眾生作無數方便或云要經三僧祇方得成佛者此皆逐世情說為三乘不依根本智發心此教約智發心若以智論之不隨迷情直以不可數阿僧祇劫以為無時以此無時假施設一剎那際攝無限三世無限三世劫總不出一剎那際經云智入三世而無來往如是三僧祇劫情有智無以智收情情居智內無量劫情有在剎那際智中若取情虗智實元來總無時體始終無時可遷二事校量只可從實不從虗也經云悉從他方世界來集者以從十迴向法來成十地名之他方故法界性中無別他方以未至位處名他方故乃至諸位例然住一切菩薩智所住境者但五位菩薩智境總同至此十地中佛智境故入如來智所入處者為依如來根本智發心入行差別智成大悲故善入一切菩薩禪定者一如十定品說三摩鉢底神通明智明三昧能起智印神通三之云正此云正慧以三摩者三昧鉢底者慧於一念頃無所動作悉能往詣一切道場者以三昧智印性自徧故無表裏故常與智俱無動散故。
  【經】其名曰金剛藏菩薩寶藏菩薩蓮華藏菩薩德藏菩薩蓮華德藏菩薩日藏菩薩蘇利耶藏菩薩無垢月藏菩薩於一切國土普現莊嚴藏菩薩毗盧遮那智藏菩薩妙德藏菩薩栴檀德藏菩薩華德藏菩薩俱蘇摩德藏菩薩優鉢羅德藏菩薩天德藏菩薩福德藏菩薩無礙清淨智德藏菩薩功德藏菩薩那羅延德藏菩薩無垢藏菩薩離垢藏菩薩種種辯才莊嚴藏菩薩大光明網藏菩薩淨威德光明王藏菩薩金莊嚴大功德光明王藏菩薩一切相莊嚴淨德藏菩薩金剛燄德相莊嚴藏菩薩光明燄藏菩薩星宿王光照藏菩薩虗空無礙智藏菩薩妙音無礙藏菩薩陀羅尼功德持一切眾生願藏菩薩海莊嚴藏菩薩須彌德藏菩薩淨一切功德藏菩薩如來藏菩薩佛德藏菩薩解脫月菩薩如是等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諸菩薩摩訶薩眾金剛藏菩薩而為上首。
  【論】第二其名曰已下至而為上首有十八行經是菩薩列名分其名曰金剛藏菩薩者以智慧為金剛能破諸惑故藏者明智德徧周名之為藏寶藏菩薩者法寶徧周名之寶藏蓮華藏菩薩者明於眾行及涅槃生死無所染著故德藏菩薩者明眾德圓滿故蓮華德藏菩薩者明無染眾行莊嚴智德故日藏菩薩者明大智照用也蘇利耶藏菩薩者此云日之照用也無垢月藏菩薩者明大慈悲心照俗破煩惱焰故於一切國土普現莊嚴藏菩薩者明福智二事徧周故毗盧遮那智藏菩薩者云光明徧照之智故俱蘇摩德藏菩薩者明此菩薩有德見者悅意如華故名悅意華也優鉢羅德藏菩薩者取青蓮華為喻以義取之可知星宿王光照藏菩薩者明自在無礙差別智分明故如是諸菩薩以名下義解之可見此一段有三十八菩薩三十七箇菩薩同名為藏者即表三十七助道行門如解脫月一人即表三十七助道行中助菩提分清涼之果故與諸菩薩作請法之主故令諸大眾聞法修行得清涼樂故。
  【經】爾時金剛藏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大智慧光明三昧入是三昧已即時十方各過十億佛剎微塵數世界外各有十億佛剎微塵數諸佛同名金剛藏而現其前作如是言善哉善哉金剛藏乃能入是菩薩大智慧光明三昧善男子此是十方各十億佛剎微塵數諸佛共加於汝以毗盧遮那如來應正等覺本願力故威神力故亦是汝勝智力故欲令汝為一切菩薩說不思議諸佛法光明故所謂令入智地故攝一切善根故善簡擇一切佛法故廣知諸法故善能說法故無分別智清淨故一切世法不染故出世善根清淨故得不思議智境界故得一切智入智境界故又令得菩薩十地始終故如實說菩薩十地差別相故緣念一切佛法故修習分別無漏法故善選擇觀察大智光明巧莊嚴故善入決定智門故隨所住處次第顯說無所畏故得無礙辯才光明故住大辯才地善決定故憶念菩薩心不忘失故成熟一切眾生界故能徧至一切處決定開悟故善男子汝當辯說此法門差別善巧法所謂承佛神力如來智明所加故淨自善根故普淨法界故普攝眾生故深入法身智身故受一切佛灌頂故得一切世間最高大身故超一切世間道故清淨出世善根故滿足一切智智故。
  【論】第三爾時金剛藏菩薩已下至滿足一切智智故有二十五行經明金剛藏菩薩入定同號諸佛皆來現前勸喻令說十地法門分入定分中義分為四段一爾時金剛藏菩薩有一行半經總有三句經文明金剛藏菩薩入定分二入是三昧已下至而現其前有兩行經明同號諸佛來現前分三作如是言已下至能徧至一切處決定開悟故有十六行經明以二十二事因緣入此三昧分四善男子已下有五行經明十方諸佛勸金剛藏菩薩令說法分經云金剛藏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大智光明三昧者以如來智慧以為信進修行所作一切佛事總是佛神力無我自作故名三昧菩薩大智慧光明即是如來眉間所放十地智慧中道之光明名菩薩力焰明亦是初會中如來放眉間光名一切菩薩力智光明總是十地道終佛智慧光明今入三昧還是此之智慧三昧說十地道之智慧名菩薩大智慧光明以根本智成菩薩大悲行故十方各過十億佛剎微塵數世界外各有十億佛剎微塵數諸佛同號金剛藏者十億表數之圓滿無盡故云世界外者從十住十行十迴向中佛果為外今成此十地智德佛果名來現其前故所以與入定菩薩同名者明入定者智慧會及與本位佛智合故言十億佛剎塵為數者明無作智體用徧周故故言十億佛剎微塵數佛共加者明位至會源自力與佛力會故故下文亦是汝勝智力故汝以毗盧遮那如來應正等覺本願力故威神力故者明昇此十地法門皆以十迴向中一切諸佛大願發起若無十大願迴向此位不能自成故威神力者由初發心皆乘如來一切智乘威神之力而昇此十地故不離如來所作一切智用故若不由乘如來一切智乘云何至此十地之位此智通因徹果同智地故是故於此教中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位位有佛果故此十地十一地中佛果取十迴向中佛果同妙用也通十信并五位進修中有六十重佛果若但取入位有五十重佛果通修行因共有一百重因果以佛本位中十波羅蜜自具十重因果明修行者皆依此佛本因果上起五位修行昇進以依本起名一百一十城之法門總通取十迴向中佛果同名為妙以此十地十一地不更別立佛果之號以十地十一地法同十迴向法故如佛本位十波羅蜜者如初會舉果勸修中如來是佛果次十箇菩薩上名悉同號為普者明佛果位中普賢菩薩隨十波羅蜜隨行名殊此是佛本因果行門故四十眾神天倣此而起隨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位進修行別十波羅蜜亦隨昇進行上亦名別通十普賢四十眾神天有五十以十波羅蜜隨行五位上昇進即有五十箇菩薩行因五十箇佛果通為一百常不離本佛果本十普賢行名一十通四十眾神天為五十箇波羅蜜行一中攝十即有五百種差別智門方成萬行圓滿佛也即安立一剎那際為昇進始終之時例如龍女是剎那不出三生成佛亦取十定品中以剎那際降神初生及入涅槃以為時體本來如是見時日遷者情隨妄想也已上釋汝以毗盧遮那如來應正等覺本願力故威神力故竟此一段釋本發心及成果之因緣皆乘初會中毗盧遮那智力十普賢行四十眾神天所行行力倣此而修名乘佛神力是如來願力亦是汝勝智力故已下十二行都舉入三昧之所為有二十二因緣文義可知第四段善男子有五行經是勸說分有十事因緣如文自明云滿一切智智者一滿根本智二滿差別智。
  【經】爾時十方諸佛與金剛藏菩薩無能映奪身與無礙樂說辯與善分別清淨智與善憶念不忘力與善決定明了慧與至一切處開悟智與成道自在力與如來無所畏與一切智人觀察分別諸法門辯才智與一切如來上妙身語意具足莊嚴何以故得此三昧法如是故本願所起故善淨深心故善淨智輪故善積集助道故善修治所作故念其無量法器故知其清淨信解故得無錯謬總持故法界智印善印故。
  【論】第四爾時十方諸佛已下至法界智印善印故有九行經明十方諸佛與金剛藏菩薩十種力令說法自在分於此諸佛與力加持中義分為三一明諸佛十種加持二明十種因緣法入是三昧三明諸菩薩請說法一爾時已下至具足莊嚴有五行半經明十方諸佛與金剛藏菩薩十種力加持分二何以故已下有四行經明舉十種因緣法合入是三昧分於此欲說十地法時諸佛加持有六一十方諸佛同名現前加二毗盧遮那本願威神加三諸佛與金剛藏十種法力加四諸佛以言讚歎加五諸佛各伸右手摩頂加六如來放光灌頂加三如諸菩薩請說有四一如來放光光臺勸說二解脫月三請三諸菩薩同請四通諸佛放光勸說總有六種加持四重請一勸說第二正說分中從爾時十方諸佛各伸右手已下至動地興供已來正說十地且從初第一歡喜地中長科為十段。
  【經】爾時十方諸佛各伸右手摩金剛藏菩薩頂摩頂已金剛藏菩薩從三昧起普告一切菩薩眾言諸佛子諸菩薩願善決定無雜不可見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盡未來際徧一切佛剎救護一切眾生為一切諸佛所護入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智地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智地佛子菩薩摩訶薩智地有十種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說當說今說我亦如是說何等為十一者歡喜地二者離垢地三者發光地四者燄慧地五者難勝地六者現前地七者遠行地八者不動地九者善慧地十者法雲地佛子此菩薩十地三世諸佛已說當說今說佛子我不見有諸佛國土其中如來不說此十地者何以故此是菩薩摩訶薩向菩提最上道亦是清淨法光明門所謂分別演說菩薩諸地佛子此處不可思議所謂諸菩薩隨證智。
  【論】第一爾時十方諸佛各伸右手已下至隨證智一段有十六行半經明十方諸佛手摩金剛藏菩薩頂令起正說十種地名分。
  【經】爾時金剛藏菩薩說此菩薩十地名已默然而住不復分別是時一切菩薩眾聞菩薩十地名不聞解釋咸生渴仰作如是念何因何緣金剛藏菩薩唯說菩薩十地名而不解釋解脫月菩薩知諸大眾心之所念以頌問金剛藏菩薩曰。
  何故淨覺人  念智功德具  說諸上妙地  有力不解釋  一切咸決定  勇猛無怯弱  何故說地名  而不為開演  諸地妙義趣  此眾皆欲聞  其心無怯弱  願為分別說  眾會悉清淨  離懈怠嚴潔  能堅固不動  具功德智慧  相視咸恭敬  一切悉專仰  如蜂念好蜜  如渴思甘露
  【論】第二爾時金剛藏菩薩已下長行有五行通偈頌有十行經明金剛藏菩薩嘿然不說法解脫月菩薩知眾之心為眾請說十地法門分。
  【經】爾時大智無所畏金剛藏菩薩聞說是已欲令眾會心歡喜故為諸佛子而說頌言。
  菩薩行地事  最上諸佛本  顯示分別說  第一希有難  微細難可見  離念超心地  出生佛境界  聞者悉迷惑  持心如金剛  深信佛勝智  知心地無我  能聞此勝法  如空中彩畫  如空中風相  牟尼智如是  分別甚難見  我念佛智慧  最勝難思議  世間無能受  默然而不說
  【論】第三爾時大智無所畏金剛藏菩薩已下長行通偈頌有七行經明金剛藏菩薩以申默然不說之意。
  【經】爾時解脫月菩薩聞是說已白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今此眾會皆悉已集善淨深心善潔思念善修諸行善集助道善能親近百千億佛成就無量功德善根捨離癡惑無有垢染深心信解於佛法中不隨他教善哉佛子當承佛神力而為演說此諸菩薩於如是等甚深之處皆能證知爾時解脫月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願說最安隱  菩薩無上行  分別於諸地  智淨成正覺  此眾無諸垢  志解悉明潔  承事無量佛  能知此地義
  【論】第四爾時解脫月菩薩已下通頌有九行經明解脫月菩薩重請說法分。
  【經】爾時金剛藏菩薩言佛子雖此眾集善淨思念捨離愚癡及以疑惑於甚深法不隨他教然有其餘劣解眾生聞此甚深難思議事多生疑惑於長夜中受諸衰惱我愍此等是故默然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雖此眾淨廣智慧  甚深明利能決擇  其心不動如山王  不可傾覆猶大海  有行未久解未得  隨識而行不隨智  聞此生疑墮惡道  我愍是等故不說
  【論】第五爾時金剛藏菩薩已下長行及頌有九行經明金剛藏菩薩恐劣解隨識者不能生信分。
  【經】爾時解脫月菩薩重白金剛藏菩薩言佛子願承佛神力分別說此不思議法此人當得如來護念而生信受何以故說十地時一切菩薩法應如是得佛護念得護念故於此智地能生勇猛何以故此是菩薩最初所行成就一切諸佛法故譬如書字數說一切皆以字母為本字母究竟無有少分離字母者佛子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十地究竟修行成就得一切智是故佛子願為演說此人必為如來所護令其信受爾時解脫月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善哉佛子願演說  趣入菩提諸地行  十方一切自在尊  莫不護念智根本  此安住智亦究竟  一切佛法所從生  譬如書數字母攝  如是佛法依於地
  【論】第六爾時解脫月菩薩已下一段通頌有十四行半經明解脫月三請此眾堪聞若有得聞佛所護念願說無疑分。
  【經】爾時諸大菩薩眾一時同聲向金剛藏菩薩而說頌言。
  上妙無垢智  無邊分別辯  宣暢深美言  第一義相應  念持清淨行  十力集功德  辯才分別義  說此最勝地  定戒集正心  離我慢邪見  此眾無疑念  唯願聞善說  如渴思冷水  如飢念美食  如病憶良藥  如蜂貪好蜜  我等亦如是  願聞甘露法  善哉廣大智  願說入諸地  成十力無礙  善逝一切行
  【論】第七爾時諸大菩薩眾已下并頌有六行半經明大眾同請分。
  【經】爾時世尊從眉間出清淨光明名菩薩力燄明百千阿僧祇光明以為眷屬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靡不周徧三惡道苦皆得休息又照一切如來眾會顯現諸佛不思議力又照十方一切世界一切諸佛所加說法菩薩之身作是事已於上虗空中成大光明雲網臺而住時十方諸佛悉亦如是從眉間出清淨光明其光名號眷屬作業悉同於此又亦照此娑婆世界佛及大眾并金剛藏菩薩身師子座已於上虗空中成大光明雲網臺時光臺中以諸佛威神力故而說頌言。
  佛無等等如虗空  十力無量勝功德  人間最勝世中上  釋師子法加於彼  佛子當承諸佛力  開此法王最勝藏  諸地廣智勝妙行  以佛威神分別說  若為善逝力所加  當得法寶入其心  諸地無垢次第滿  亦具如來十種力  雖住海水劫火中  堪受此法必得聞  其有生疑不信者  永不得聞如是義  應說諸地勝智道  入住展轉次修習  從行境界法智生  利益一切眾生故
  【論】第八爾時世尊已下并頌有二十一行經明十方世界如來各放眉間光灌金剛藏菩薩頂互相照燭光化成臺光臺出音聲勸說十地分。
  【經】爾時金剛藏菩薩觀察十方欲令大眾增淨信故而說頌曰。
  如來大仙道  微妙難可知  非念離諸念  求見不可得  無生亦無滅  性淨恒寂然  離垢聰慧人  彼智所行處  自性本空寂  無二亦無盡  解脫於諸趣  涅槃平等住  非初非中後  非言辭所說  出過於三世  其相如虗空  寂滅佛所行  言說莫能及  地行亦如是  難說難可受  智起佛境界  非念離心道  非蘊界處門  智知意不及  如空中鳥跡  難說難可示  如是十地義  心意不能了  慈悲及願力  出生入地行  次第圓滿心  智行非慮境  是境界難見  可知不可說  佛力故開演  汝等應敬受  如是智入行  億劫說不盡  我今但略說  真實義無餘  一念恭敬待  我承佛力說  勝法微妙音  譬喻字相應  無量佛神力  咸來入我身  此處難宣示  我今說少分
  【論】第九爾時金剛藏菩薩已下長行并頌有十三行經明金剛藏菩薩歎十地法門甚深出過情意識唯智所知非言所及承諸佛威神略說少許分此九段門中大意有十文自具足不煩更釋其十事者一諸佛摩頂明印可許說二總舉十種地名三默止待請方宣明法可貴不輕授物四解脫月知時而三請五金剛藏菩薩恐器劣而三止六大眾咸同請七明堪聞者諸佛所加不堪者元自不聞八明光臺出音勸說九明佛光灌頂十明金剛藏菩薩辭退法深難說略說少分大意明此十地體與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一地互作依止故是故從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總有十地行門次第為以一箇如來自在無礙大智同行一箇十波羅蜜以為方便進修故總是初會十普賢法故是故解脫月菩薩言以字母等喻一切書字及數說無離字母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明此十地法通因徹果不離如來根本智依十普賢行修差別智故滿薩婆若海故是故從初舉果勸修中放眉間光名菩薩力智光明入佛足下輪中用成十信今還於如來眉間放光名菩薩力燄明灌金剛藏菩薩頂用說十地足下光明以果成因生信此光明說十地是所信之果終是故今還放初所信之十地智果之光用灌加持金剛藏菩薩頂令說此十地之行從頂入者明十地是一切菩薩中道智果頂故至一切智之盡處故是故如來出現品法界品總於如來眉間放光總明果體智光圓滿處故又光從頂入者明以從智頂處世行悲稱十迴向中所發大願令行滿故明此十地長養大慈悲門赴所願滿足故是以善財知識以十女天表之十一地明悲滿從智徧利眾生以佛母摩耶生佛表之須妙得其意方可知真成信解之門昇進之路不窮大教無可以指南。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五


  音切



  (求位切)。


  (於命切)。


  (美幼切)。


  (方容切)。


  (去營切)。


  (羊朱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六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

  【論】第十佛子若有眾生已下至卷末已來是正說第一歡喜地行相門分又分二義一長科此位二隨文釋義一長科此位者於此歡喜地中長科為十二段。
  【經】佛子若有眾生深種善根善修諸行善集助道善供養諸佛善集白淨法為善知識善攝善清淨深心立廣大志生廣大解慈悲現前為求佛智故為得十力故為得大無畏故為得佛平等法故無救一切世間故為淨大慈悲故為得十力無餘智故為淨一切佛剎無障礙故為一念知一切三世故為轉大法輪無所畏故佛子菩薩起如是心以大悲為首智慧增上善巧方便所攝最上深心所持如來力無量善觀察分別勇猛力智力無礙智現前隨順自然智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盡未來際佛子菩薩始發如是心即得超凡夫地入菩薩位生如來家無能說其種族過失離世間趣入出世道得菩薩法住菩薩處入三世平等於如來種中決定當得無上菩提菩薩住如是法名住菩薩歡喜地以不動相應故。
  【論】第一佛子若有眾生深種善根已下有十七行經明初從凡夫地起三十種廣大志樂深心入菩薩位生如來家分第二隨文釋義者初從段中經云佛子若有眾生深種善根者即此段中生三十種志樂廣大是善修諸行善集助道者即十波羅蜜三十七助菩提觀行是也從四念觀常念觀身空無性相觀受不在內外中間觀心無住觀法無我勤行此觀名四正勤心稱所觀得法無我名四如意足以得法無我故獲得五根以觀達真不退名根五根者信進念定慧以不退生死正信根成故隨行不染不與情俱名之為力力者如前五根隨境不退不與情合但與智俱名之為力即便獲得七菩提分法七覺者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捨覺支猗覺支此心稱理為猗定覺支以得此七種覺支分獲得八種正道分八正道者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正念正定正語正業正命是也解云以入佛智名為正見以智觀法名正思惟依五位法而行進修名正精進常與智合不與情俱名為正念心無生滅而能發起諸佛智慧及起無量大神通力名為正定善能分別人天外道三乘一乘邪見正見邪定正定邪行正行名為正語善簡自他一切邪業善顯佛智慧等一切眾生同共有之名為正業令一切眾生人天外道世間生死及三乘出世解脫法門皆令迴向如來根本一切智心本無情動名為正命如三十種廣大志樂如經具明從佛子菩薩始發如是心已下有五行經都結菩薩能發此三十種廣大志樂始發如是心即超凡夫地入菩薩位生如來家此一段通收前十住中初發心住同此十地中初歡喜地生如來家為佛真子為明同乘一如來智慧為體故明五位中差別行及差別智無前後始終一時同進故非同三乘逐情法故法行雖廣是一佛智印諸法非前後故故此十地法返成前十住十行十迴向法非是此十地別有法來猶如蘿菔從根生葉復以葉滋根亦如種穀以果生苗苗熟果成還初果也如善財見慈氏如來慈氏如來還令却見文殊明果不離因中果也又如人初生至三十而長終但以長初生為大故非別有大來又初生至老大時無先後也以智為先導非情所收無先後異也此一乘五位法門智為先導無前後故五位之行教辯昇進同異差別雖立昇降差殊但明一法界智中階級非如情見階級故以智照之可見亦如龍女一剎那際三生具行成佛是也三乘之種不體會法華經會權就實之意返云是化要經三祇劫方得成佛此是法界大智宅外門前之見也猶住草菴且免三界麤苦之樂得三種意生身住火宅門外權設三車是以几案有憑據之乘以淨土穢土有二別故未入法界大智生死涅槃無依住故若智悲無限佛本報居華藏海宅故以眾生海即佛海故眾生智是如來智故於一毛孔以智所觀一切剎海凡聖同在其中於一剎那中普見無限三世劫海無有始終不同權教定時劫淨穢全作差別法故此經十地之法門莫以三乘留惑或以願力不取淨土留身穢境以悲化眾生等解皆不稱此之法界普光明大智本宅之門須改三乘之見網眇目者令圓滅存留惑及淨穢土之漏身始可稱智身之廣大入此不動廣大智身方名歡喜地不動相應也亦是十信中不動智佛為體十住十行十迴向隨昇進立名至此位歸本名故論主乃為頌曰無限智悲成佛德佛以智悲成十地還將十地成諸位前後五位加行門不離十地智悲起是故十住初發心發心即入十地智雖然五位方便殊只為成熟十地智猶如迅鳥飛虗空不廢遊行無所至亦如魚龍游水中不廢常游不離水如是五位行差別不廢差別不離智所有日月歲差別以智法印無別異體智不成亦不壞以明諸位除習氣了習無習悲行成萬行常興無作智如無礙智是觀達無礙因觀行所成皆以自然無作智為體亦名不動智無依無可動故如是安立五位昇進之門有十一事因緣何者為十一一令發菩提心者不滯一法而生懈慢二令發菩提心者得智修行諸行三令發菩提心者以願起智從悲四令行慈悲者堅固圓滿五令發菩提心者自治隨俗習氣以諸波羅蜜令昇進智悲之境六令發菩提心者從位加行對治習惑進修智門七為發菩提心者簡辯三乘一乘及人天等差別諸行八令發菩提心者自知自行所至之緣九令發菩提心者明三乘一乘攝化廣狹福智減增十明古今諸佛化儀常爾十一如鍊真金不離金體十度鍊治轉更明淨且略釋歡喜地十二門中初門十七行經竟自餘如下更明。
  【經】佛子菩薩住歡喜地成就多歡喜多淨信多愛樂多適悅多忻慶多踊躍多勇猛多無鬥諍多無惱害多無瞋恨佛子菩薩住此歡喜地念諸佛故生歡喜念諸佛法故生歡喜念諸菩薩故生歡喜念諸菩薩行故生歡喜念清淨諸波羅蜜故生歡喜念諸菩薩地殊勝故生歡喜念菩薩不可壞故生歡喜念如來教化眾生故生歡喜念能令眾生得利益故生歡喜念入一切如來智方便故生歡喜復作是念我轉離一切世間境界故生歡喜親近一切佛故生歡喜遠離凡夫地故生歡喜近智慧地故生歡喜永斷一切惡趣故生歡喜與一切眾生作依止處故生歡喜見一切如來故生歡喜生佛境界中故生歡喜入一切菩薩平等性中故生歡喜遠離一切怖畏毛豎等事故生歡喜何以故此菩薩得歡喜地已所有怖畏悉得遠離所謂不活畏惡名畏死畏惡道畏大眾威德畏如是怖畏皆得永離何以故此菩薩離我想故尚不愛自身何況資財是故無有不活畏不於他所希求供養唯專給施一切眾生是故無有惡名畏遠離我見無有我想是故無有死畏自知死已決定不離諸佛菩薩是故無有惡道畏我所志樂一切世間無與等者何況有勝是故無有大眾威德畏菩薩如是遠離驚怖毛豎等事。
  【論】第二佛子菩薩住歡喜地已下一段有二十五行經明菩薩初入地位多歡喜分釋義中分為五段一佛子菩薩住歡喜地已下至多無瞋恨有兩行半經此一段明菩薩入初歡喜地多歡喜分二佛子已下至復作是念有五行半經明正說此位菩薩歡喜之意有十種歡喜如此一段明見聞念諸佛法故生歡喜分三我轉離一切世間境界故已下至何以故有六行半經有十種歡喜明自知得佛智慧永離苦源此一段入法故生歡喜分四此菩薩得歡喜地已已下至何以故有兩行半經明入此歡喜地已能離五種怖畏分五此菩薩已下至毛豎等事有七行經明正說五種怖畏所緣分此之已上二十五行經如文自具不煩更釋。
  【經】佛子此菩薩以大悲為首廣大志樂無能沮壞轉更勤修一切善根而得成就所謂信增上故多淨信故解清淨故信決定故發生悲愍故成就大慈故心無疲懈故慚愧莊嚴故成就柔和故敬順尊重諸佛教法故日夜修習善根無厭足故親近善知識故常愛樂法故求多聞無厭足故如所聞法正觀察故心無依著故不躭著利養名聞恭敬故不求一切資生之物故生如實心無厭足故求一切智地故求如來力無畏不共佛法故求諸波羅蜜助道法故離諸諂誑故如說能行故常護實語故不汙如來家故不捨菩薩戒故生一切智心如山王不動故不捨一切世間事成就出世間道故集助菩提分法無厭足故常求上上殊勝道故佛子菩薩成就如是淨治地法名為安住菩薩歡喜地。
  【論】第三佛子此菩薩以大悲為首已下一段有十五行半經明入初地已又生三十四種廣大志樂分釋義中分為三段一從佛子已下至修一切善根而得成就有一行半經此一段明更勸勤修信進助菩提行無疲懈分二所謂信增上故已下至上上殊勝道故有十二行半經此一段明以三十種法增上進修淨治此地法分三佛子已下有一行半經此一段明諸結勸修住地分如上十五行半經經文自具不煩更釋。
  【經】佛子菩薩住此歡喜地能成就如是大誓願如是大勇猛如是大作用所謂生廣大清淨決定解以一切供養之具恭敬供養一切諸佛令無有餘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又發大願願受一切佛法輪願攝一切佛菩提願護一切諸佛教願持一切諸佛法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又發大願願一切世界佛興于世從兜率天宮歿入胎住胎初生出家成道說法示現涅槃皆悉往詣親近供養為眾上首受行正法於一切處一時而轉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又發大願願一切菩薩行廣大無量不壞不雜攝諸波羅蜜淨治諸地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所有菩薩行皆如實說教化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長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又發大願願一切眾生界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卵生胎生濕生化生三界所繫入於六趣一切生處名色所攝如是等類我皆教化令入佛法令永斷一切世間趣令安住一切智智道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又發大願願一切世界廣大無量麤細亂住倒住正住若入若行若去如帝網差別十方無量種種不同智皆明了現前知見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又發大願願一切國土入一國土一國土入一切國土無量佛土普皆清淨光明眾具以為莊嚴離一切煩惱成就清淨道無量智慧眾生充滿其中普入廣大諸佛境界隨眾生心而為示現皆令歡喜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又發大願願與一切菩薩同一志行無有怨嫉集諸善根一切菩薩平等一緣常共集會不相捨離隨意能現種種佛身任其自心能知一切如來境界威力智慧得不退如意神通遊行一切世界現形一切眾會普入一切生處成就不思議大乘修菩薩行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又發大願願乘不退輪行菩薩行身語意業悉不唐捐若暫見者則必定佛法暫聞音聲則得實智慧纔生淨信則永斷煩惱得如大藥王樹身得如如意寶身修行一切菩薩行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又發大願願於一切世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離一毛端處於一切毛端處皆悉示現初生出家詣道場成正覺轉法輪入涅槃得佛境界大智慧力於念念中隨一切眾生心示現成佛令得寂滅以一三菩提知一切法界即涅槃相以一音說法令一切眾生心皆歡喜示入大涅槃而不斷菩薩行示大智慧地安立一切法以法智通神足通幻通自在變化充滿一切法界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佛子菩薩住歡喜地發如是大誓願如是大勇猛如是大作用以此十願門為首滿足百萬阿僧祇大願。
  【論】第四佛子菩薩住此歡喜地已下有五十八行經明住歡喜地興發十種無盡廣大誓願分釋義中分為十二段一佛子已下至如是大作用有一行半經是都舉此地所堪為十大願分二所謂已下至無有休息可三行半經明願以一切供養具供養一切諸佛如法界虗空界無休息分三又發大願已下至無有休息有三行經明願一切佛法護持無休息分四又發大願已下至無有休息有四行半經明願一切世界佛出興世皆往詣供養為上首受行正法無有休息分五又發大願已下至無有休息可四行半經明菩薩廣大行不離諸波羅蜜淨治諸地有總別同異成壞等相皆如實說教化眾生無有休息分此一段如五位昇進隨位安立十波羅蜜十菩薩行十世界十佛名號總是一波羅蜜中隨行成名於五位中具有五百為一波羅蜜中具十十中具百隨五位上加行同異上有五百即如初會中菩薩神天等眾一眾有十十眾有百五十眾上有五百各各位中隨當位菩薩神天名下義是波羅蜜行又善財四眾各具五百者是為一中具足十義名之為總其行殊途名之為別一智無二名之為同隨行報殊名之為異能成別報名之為成因果本虗名之為壞為行行無體故且如波羅蜜一中有此六門一能破慳貪等十煩惱結名之為壞二能成善果名之為成三眾惑雖多捨通多法名之為總四殊招別果名之為別五終歸一智名之為同六隨惑對治名之為異此六相之法於一切法中總具此六門一一入法行門中以智觀之可見若一一法中無此六義皆偏見也又一波羅蜜上具十波羅蜜即捨義通該無法不徧餘淮例知六又發大願已下至無有休息有五行半經明願化一切三界四生眾生皆安住一切智智廣大無休息分此一段明教化三界四生法欲界心多者勸令觀諸法苦空無常對治欲惡修諸善法樂清淨定淨治心垢離貪瞋癡慢破欲界業得寂靜樂色界心多者住息想禪生有漏善界方便勸修十波羅蜜慈悲喜捨令方便成就自體無作大寂定門離息伏想現一切智成就無量巧方便智教化眾生若無色界心多者方便教化修廣多聞慧分別世間一切事業令無迷滯無定亂體起大願力成就神通供佛法僧修一切種一切智智教化一切無盡眾生皆成佛故如是依根發起調伏使令皆至一切智智智智者根本智中修差別智也如根本智依無作定顯差別智依根本智加行起觀方成或自力不修依佛菩薩先達之者學而方得七又發大願已下至無有休息有四行經明願以智明了麤細世界廣多無限分有形世界名麤無形世界名細亂住者多類雜居如此閻浮提諸雜居世界是也側住如四天王居處是倒住者如胡蜂窠等是正住可知若入者如土居眾生只欲入不欲出若行者如人等身中八萬四千戶虫居而人或行住坐立者是也若去者如流水居眾生其一向流去是也帝網差別者如天帝網重重光影互相容也如是世界重重共住即華藏莊嚴世界是與諸眾生世界海共住業不相妨猶如帝網互相容而住各依自業相見如經云一切種一切智智者明菩薩大慈悲種由大願力助成一切智由定方現差別智由觀助成總以此知之皆依根本智起無限智門總由此也八又發大願已下有六行經明願佛國互相參入莊嚴分此一段明入智境界佛剎如光影互相參現故九又發大願已下至無有休息有七行經明願諸菩薩同志行無怨嫉分十又發大願已下至無有休息有五行半經明願乘不退輪行菩薩行身語意業見聞者無空過分十一又發大願已下至無有休息可十行經明願於一切世界隨眾生欲示現成佛入涅槃分十二佛子已下可兩行經明都結十種大願滿無盡願分。
  【經】佛子此大願以十盡句而得成就何等為十所謂眾生界盡世界盡虗空界盡法界盡涅槃界盡佛出現界盡如來智界盡心所緣界盡佛智所入境界界盡世間轉法轉智轉界盡若眾生界盡我願乃盡若世界乃至世間轉法轉智轉界盡我願乃盡而眾生界不可盡乃至世間轉法轉智轉界不可盡故我此大願善根無有窮盡。
  【論】第五佛子此大願已下有七行半經明前十無盡願以十盡句而能成就分於此段中分為兩段一從佛子已下至眾生界盡我願乃盡有五行半經明十盡句分二而眾生界不可盡已下至無有窮盡可兩行經明願不盡分言世間轉法轉智轉界者明眾生三界流轉法流轉智流轉眾生界盡菩薩願行方盡如是不盡願行不盡。
  【經】佛子菩薩發如是大願已則得利益心柔耎心隨順心寂靜心調伏心寂滅心謙下心潤澤心不動心不濁心成淨信者有信功用能信如來本行所入信成就諸波羅蜜信入諸勝地信成就力信具足無所畏信生長不可壞不共佛法信不思議佛法信出生無中邊佛境界信隨入如來無量境界信成就果舉要言之信一切菩薩行乃至如來智地說力故。
  【論】第六佛子菩薩發如是大願已下有八行經明發十無盡願已得十種利益心十種信功用分釋義中分為三段一明發十盡大願已得十種柔耎心二得十種信三舉要言之已後一行都結如文可解。
  【經】佛子此菩薩復作是念諸佛正法如是甚深如是寂靜如是寂滅如是空如是無相如是無願如是無染如是無量如是廣大而諸凡夫心墮邪見無明覆翳立憍慢高幢入渴愛網中行諂誑稠林不能自出心與慳嫉相應不捨恒造諸趣受生因緣貪恚愚癡積集諸業日夜增長以忿恨風吹心識火熾然不息凡所作業皆顛倒相應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相續起心意識種子於三界田中復生苦芽所謂名色共生不離此名色增長生六處聚落於中相對生觸觸故生受因受生愛愛增長故生取取增長故生有有生故有生老死憂悲苦惱如是眾生生長苦聚是中皆空離我我所無知無覺無作無受如草木石壁亦如影像然諸眾生不覺不知菩薩見諸眾生於如是苦聚不得出離是故即生大悲智慧復作是念此諸眾生我應救拔置於究竟安樂之處是故即生大慈光明智。
  【論】第七佛子此菩薩復作是念已下有十七行半經明菩薩知真愍俗隨迷緣生起大慈悲分釋義中分為五段此一段是當歡喜地中第七地相觀苦成悲門一佛子已下至如是廣大有三行經先舉佛正法甚廣大分二而諸凡夫心墮邪見已下至於三界田中復生苦芽有六行經明凡夫心墮邪見而生苦趣相續不斷分三所謂已下至如是眾生生長苦聚有四行經明十二因緣有支為生因分四是中皆空已下至不覺不知可兩行經明眾生不知身空無我分五菩薩已下至大慈光明智可有三行經明見眾生苦發悲愍分此一段十七行半經約立四門分別一舉體示迷門二凡夫迷體成苦門三不了緣生無體流轉門四菩薩達真愍苦接生門第一舉體示迷門者即如初三行是舉諸佛正法如是甚深如是寂靜如是寂滅如是無相等愍念凡夫不悟邪見無明長夜覆翳輪轉苦流問曰一切眾生體自真理智等如來何故從迷成諸業苦答曰為真如理智體皆無性無性理智不能自知若也自知不名無性但眾生緣隨境流轉不知善惡為隨境變業有差殊或因佛菩薩為說苦因或自因苦生厭方求正見不苦之道若也未厭苦果終不信聖言未可自知是真是假是苦是樂但受得其生都無厭患驚怖熱惱都不覺知若不深自勤修責躬匪懈作諸定觀入法界之真門者終未可盡其苦源也第二凡夫迷體成苦門者如後凡夫心墮邪見已下至於三界田中復生苦芽有六行經是於此段中所受生苦有十八種煩惱皆依二種煩惱起故云何為二一根本無明為長夜所覆二邪見逐境常流轉不息此二種無明若達得根本智方成智用非三乘空觀能斷得故是故勝鬘經聲聞緣覺及淨土菩薩但能折伏現行煩惱不名為斷煩惱為折伏故得變易生死菩薩得隨意樂生身皆有忻厭自他佛剎皆未得法界普光明智未得與十方諸佛同一智海永絕邪見自他取捨一切見流為迷前二種無明妄生厭捨別證真如及空相迷大智故是故淨名經云一切煩惱諸塵勞門以為佛種此無明邪見一乘菩薩達而成智三乘折伏現行亦云留惑潤生此乃皆非稱智而說不同一乘依不動智上自有無邊大自在用門如十信位中十箇智佛是以不動智佛為首如此無明及邪見與一切煩惱而作根本自餘已下一切諸煩惱皆從此生總名隨煩惱為依根本而有故如無明通總名邪見因境起識為因六根中見名色等為名色對六根作境因境識種取著名之邪見為迷真理智號曰無明以名色識種起邪見二種對於六根根根之上皆具有三且如耳根聞聲知如是聲皆有名色識起邪見等三種如眼根鼻舌身意總具此三名色識及六根以名色為境根為主識為取思之可見是故此經云不離此名色增長生六處聚落於中相對生觸觸生受受生愛愛生取取生有有生老死等是也如憍慢二種為增長無明能成增長苦種令不摧壞是故經云立憍慢幢入渴愛網中如愛為津潤無明能潤生死常流轉故為非愛不受身如諂誑是稠林無明為自迷覆廣多故為凡夫常所行無暫間斷故此非修定業不可制之如慳嫉二種是常計無明與惡道生死更加勝因是故經云心與慳嫉相應不捨恒造諸趣受生因緣如貪恚愚癡是集業無明是故經云貪恚愚癡積集諸業日夜增長如忿恨無明與瞋作因是故經云以忿恨風吹心識火熾然不息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此是常流無明恒流轉不息明是四流大河常流不息成大苦海若心無念諸流頓竭若也智現便成法流如是十二有支互為主伴則一支上有十二有支總一百四十四有支以成無邊生死已上十八種煩惱無明皆依十二有支以為根本十二有支依名色邪見為本若以無作定門印之八萬四千塵勞總為法流智海如是無明名色對五根有觸受想行總以心生意取為主如是九緣同起了境名識以此十事總名無明總名邪見作一切煩惱迷心及境名曰無明境者名色是也六根對境邪見隨生第三不了緣生無體流轉門者此之一段明迷真逐妄所生之因從所謂已下至生長苦聚四行經是所謂因依名色對六根所緣生觸以觸故六根取受因受生愛因愛生取因取生有有生故有老死憂悲苦惱以名中具色色中具名名色二存聲香味觸總在其內有表色無表色但心意眼耳鼻舌身意所緣擊發成惑者皆為觸唯如來無為純與智俱無法觸也眾生觸受成三界之煩惱聲聞有厭生死證涅槃觸受淨土菩薩有淨穢二種觸一乘菩薩有圓和智悲未自在觸如是諸觸以智明觀以成智用是故淨名經云受諸觸如智證又法本不生今則不滅是明緣生體自性無性非生滅法凡夫不了號曰無明但知心境本無即起唯法起常是智境非生滅緣以定慧觀照即自然開解第四菩薩愍業接生門者即從是中皆空離我我所至大慈光明智五行經是如是十二有支一切眾生從此而起前十八種煩惱而流轉生死無苦不受聲聞緣覺淨土菩薩厭而伏之現行不起一乘菩薩以此十二有支而成根本智起差別智教化眾生住持善法及成菩提心意明迷悟不同非十二有支與智異故如勝鬘經亦同此說如上十八種煩惱如邪見無明十住初發心住上初生如來智慧家時正使能作惡道邪見已除故習氣微薄未盡憍慢等十八種總爾以十種故十行十迴向法中有十法加行治之漸漸微薄至十地以正智增明唯有見道隨行法執無隨三界現行習氣不善之業如慳嫉忿恨瞋五種入十地中習氣已無自餘至七地悲終智滿方成隨願智用只可名為達煩惱而成智用不可名為斷煩惱故法執現行至七地故法執習氣十地方無如算數廣大愚隨好功德愚此二愚至佛果行終方見盡如阿僧祇品隨好光明功德品是是故如來自說二品經明佛果二愚故明十二有支微習直至佛果方盡以此安立五位十度十十治之皆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法則皆體相似以明治習階級不同如是五位十波羅蜜皆初三波羅蜜以治從纏出世之道如善財十住中初及二三知識以三比丘表之次後三波羅蜜以治出世間世間之惑即以彌伽長者解脫長者海幢比丘表之次以方便波羅蜜已下願力等三波羅蜜門以治入世間中出世間令悲智自在即以休捨優婆夷仙人苦行婆羅門表之次以世間出世間智悲自在故即以智波羅蜜以智生悲得自在故即以師子幢王女名曰慈行表之智自在如王也以七住中以修悲生智以此第十住中以智生悲故為王女也明以智波羅蜜以智成悲而自在故此明五位進修位位有此四種勢分差別同異至善財知識一一差別同異重明方得了其五位解行同異從此十地法門亦如上有此四種治惑差別同異一從初地至第三地是治世間中染成出世間習四五六地是治出世間中世間智慧不自在習七八九地是治入世間中悲智不自在習是故八地位中諸佛以作三加七種勸發以用防之如八地位中具明第九第十地智波羅蜜治世間悲智得自在故是故以如來為太子時第三夫人瞿波表之明大慈大悲已滿是表慈悲法悅義如善財於十地中表法有九箇女天一箇佛妻為明此十地法門長養大慈悲門令圓滿自在故故以女天表之至彼位具明仍普賢利他行未自在大約略敘五位昇進大意有六一十住明創生佛家且除正使煩惱二明十行治隨世現行習惑三明十迴向起大願力和融智悲使世間出世間無礙利物四明十地長養蘊習悲智功圓五明十一地普賢行滿即普賢行品及十定品已後是六明成佛位終即如來出現品是如離世間品明進修佛果已後普賢恒行法界品即明前後一部之經皆是以法界為體如是以法界大智圓通總無一法一時有前後差別以智照之可見如是五位中差別行位總在初發心住中以願行智悲普印令圓滿故教雖前後願行悲智法是一時時亦不異法亦不差是故發心之士應如是修如是圓滿不離如來不動智之體圓滿故於一佛果智悲始終徹故普見一切眾生是佛國土無出入故教化迷如來智中眾生令依本故令諸眾生於自智中普見諸佛同一智故不於自智生別有佛想故令一切眾生不於自身起內外遠近見故以一智印印之破情有大小長短量故如是修行即是令諸眾生佛種不斷故為諸眾生說如斯法是故能令法種不斷普令一切眾生普見自身同佛智海入佛知見是故能令僧種不斷一一如是觀察而令心境如是相應。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六


  音切



  (許斤切)。


  (居況切)。


  (於故切)。


  (魯管切)。


  (於起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七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隨順如是大慈大悲以深重心住初地時於一切物無所恡惜求佛大智修行大捨凡是所有一切能施所謂財穀倉庫金銀摩尼真珠琉璃珂貝璧玉珊瑚等物珍寶瓔珞嚴身之具象馬車乘奴婢人民城邑聚落園林臺觀妻妾男女內外眷屬及餘所有珍玩之具頭目手足血肉骨髓一切身分皆無所惜為求諸佛廣大智慧是名菩薩住於初地大捨成就佛子菩薩以此慈悲大施心為欲救護一切眾生轉更推求世出世間諸利益事無疲厭故即得成就無疲厭心得無疲厭心已於一切經論心無怯弱無怯弱故即得成就一切經論智獲是智已善能籌量應作不應作於上中下一切眾生隨應隨力隨其所習如是而行是故菩薩得成世智成世智已知時知量以慚愧莊嚴勤修自利利他之道是故成就慚愧莊嚴於此行中勤修出離不退不轉成堅固力得堅固力已勤供諸佛於佛教法能如說行佛子菩薩如是成就十種淨諸地法所謂信慈悲喜捨無有疲厭知諸經論善解世法慚愧堅固力供養諸佛依教修行。
  【論】第八佛子菩薩摩訶薩已下有二十一行半經明入初地菩薩隨順大慈大悲行施分釋義中分為四段此是初地中第八地相一佛子已下至凡是所有一切能施有兩行半經明一切能捨分二所謂已下至是名菩薩住於初地大施成就有五行半經明此位中為求佛智故於身命財無恡惜分於此段中其施有三一財寶施二象馬妻子施三頭目眼耳身肉施三佛子菩薩以此慈悲已下至於佛教法能如說行有十行經明此位菩薩成前施已得十種利益分一明大慈悲大施所緣二明所施為求正法所為救眾生故三求出世智無疲勞心四於一切經論無怯弱心五善籌量上中下眾生隨力而行成世間智分六慚愧莊嚴修自利利他之道七勤修無退八成堅固力九供養諸佛十於佛教法隨說能行四佛子已下至依教修行有兩行半經明總結成就十種淨諸地法分具如經如此段中已如上信慈悲喜捨無有疲厭知諸經論善解世法慚愧堅固力供養諸佛教以教修行以為法門淨治行地以檀度為體餘九為伴。
  【經】佛子菩薩住此歡喜地已以大願力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億佛多百億佛多千億佛多百千億佛多億那由他佛多百億那由他佛多千億那由他佛多百千億那由他佛悉以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養一切眾僧以此善根皆悉迴向無上菩提佛子此菩薩因供養諸佛故得成就眾生法以前二攝攝取眾生謂布施愛語後二攝法但以信解力故行未善通達是菩薩十波羅蜜中檀波羅蜜增上餘波羅蜜非不修行但隨力隨分是菩薩隨所勤修供養諸佛教化眾生皆以修行清淨地法所有善根悉以迴向一切智地轉轉明淨調柔成就隨意堪用佛子譬如金師善巧鍊金數數入火轉轉明淨調柔成就隨意堪用菩薩亦復如是供養諸佛教化眾生皆為修行清淨地法所有善根悉以迴向一切智地轉轉明淨調柔成就隨意堪用。
  【論】第九佛子菩薩住此歡喜地已下有十八行半經明以大願力得見多百千萬億佛及行四攝攝眾生分釋義中分為三段一佛子已下至迴向無上菩提有七行半經明以願力得見多百千佛并及悉承事供養分二佛子已下至隨意堪用有七行經明因供養佛獲勝益分三佛子已下又至隨意堪用有四行經明金師鍊金數數入火喻菩薩修行轉增上分此一段如文自具。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於初地應從諸佛菩薩善知識所推求請問於此地中相及得果無有厭足為欲成就此地法故亦應從諸佛菩薩善知識所推求請問第二地中相及得果無有厭足為欲成就彼地法故亦應如是推求請問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中相及得果無有厭足為欲成就彼地法故是菩薩善知諸地障對治善知地成壞善知地相果善知地得修善知地法清淨善知地地轉行善知地地處非處善知地地殊勝智善知地地不退轉善知淨治一切菩薩地乃至轉入如來地佛子菩薩如是善知地相始於初地起行不斷如是乃至入第十地無有斷絕由此諸地智光明故成於如來智慧光明佛子譬如商主善知方便欲將諸商人往詣大城未發之時先問道中功德過失及住止之處安危可不然後具道資糧作所應作佛子彼大商主雖未發足能知道中所有一切安危之事善以智慧籌量觀察備其所須令無乏少將諸商眾乃至安隱到彼大城身及眾人悉免憂患佛子菩薩商主亦復如是住於初地善知諸地障對治乃至善知一切菩薩地清淨轉入如來地然後乃具福智資糧將一切眾生經生死曠野險難之處安隱得至薩婆若城身及眾生不經患難是故菩薩常應匪懈勤修諸地殊勝淨業乃至趣入如來智地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入菩薩初地門廣說則有無量無邊百千阿僧祇差別事。
  【論】第十佛子菩薩摩訶薩已下有二十八行半經明菩薩入初地時善問地地次第進修對治障礙分釋義中約分為三段一佛子已下至成於如來智慧光明有十四行經明菩薩入初地已更求此地及十地入如來地相因果分二佛子已下至悉免憂患有六行半經明以商主所往大城喻菩薩問於諸地行相安危一時齊備所資具分三佛子已下至百千阿僧祇差別事有七行半經明菩薩修行善知地相安危主導眾生令得無礙解脫如商主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初地多作閻浮提王豪貴自在常護正法能以大施攝取眾生善除眾生慳貪之垢常行大施無有窮盡布施愛語利益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不離念同行菩薩不離念菩薩行不離念諸波羅蜜不離念諸地不離念力不離念無畏不離念不共佛法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復作有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帥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是菩薩若欲捨家於佛法中勤行精進便能捨家妻子五欲依如來教出家學道既出家已勤行精進於一念頃得百三昧得見百佛知百佛神力能動百佛世界能過百佛世界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百佛世界眾生能住壽百劫能知前後際各百劫事能入百法門能示現百身於一一身能示百菩薩以為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是數百劫千劫百千劫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論】第十一佛子菩薩摩訶薩已下有二十行半經明菩薩入位授職分釋義云是正答前所問佛菩薩善知識初地及十地因果分於此段中復分為二第一從初佛子已下至一切智智有八行經於中大意有五一正舉初地之果二明能護持正法三明所行四攝之行四明一切所作不離念佛法僧五明不離念具一切種一切智智如一切種者是以加行大願助成大悲種故一切智智如前已明又起大志樂修一切智及差別智廣行大悲種由薰修所生如一切智由定顯發故差別智由依師教先達者修學方成皆依根本智而有或因自根力上上觀達得明解之徒必藉師教第二復作是念已下至而說頌曰有十二行經明此位菩薩能捨家妻子修出家法得見百佛境界法門分於此十二行半經中大意有八一堪與眾生為首二堪與求一切智及差別智者為依止三明難捨能捨四明出家勤行精進五明所得三昧有百六明依報見佛之數七明以願力見佛增廣八明重說其頌如上見多百佛者即是華藏智境一佛剎海融十方諸佛剎海互參徧徹之多百非如三千大千世界佛境限之百佛故乃至身塵毛孔等周法界虗空界之百也不可如情所知之百佛故此是智境無限中多百但以安立隨位昇進之法明其升進然其一一佛境不可存其中邊量見但得自觀身智境無中邊見何得論佛境有邊量見此初地中間十地及如來地法為一地通修十地及佛地法故此中因果依十迴向中佛果名妙以十地但成就十迴向中大願海令滿彼大願行故亦不離初信心中金色世界不動智佛文殊師利普賢等行如經頌云佛子始發生如是妙寶心則超凡夫位入佛所行處。
  【經】
  若人集眾善  具足白淨法  供養天人尊  隨順慈悲道  信解極廣大  志樂亦清淨  為求佛智慧  發此無上心  淨一切智力  及以無所畏  成就諸佛法  救攝羣生眾  為得大慈悲  及轉勝法輪  嚴淨佛國土  發此最勝心  一念知三世  而無有分別  種種時不同  以示於世間  略說求諸佛  一切勝功德  發生廣大心  量等虗空界  悲先慧為主  方便共相應  信解清淨心  如來無量力  無礙智現前  自悟不由他  具足同如來  發此最勝心  佛子始發生  如是妙寶心  則超凡夫位  入佛所行處  生在如來家  種族無瑕玷  與佛共平等  決成無上覺  纔生如是心  即得入初地  志樂不可動  譬如大山王  多喜多愛樂  亦復多淨信  極大勇猛心  及以慶躍心  遠離於鬥淨  惱害及瞋恚  慚敬而質直  善守護諸根  救世無等者  所有眾智慧  此處我當得  憶念生歡喜  始得入初地  即超五怖畏  不活死惡名  惡趣眾威德  以不貪著我  及以於我所  是諸佛子等  遠離諸怖畏  常行大慈愍  恒有信恭敬  慚愧功德備  日夜增善法  樂法真實利  不愛受諸欲  思惟所聞法  遠離取著行  不貪於利養  唯樂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專精無異念  修行波羅蜜  遠離諂虗誑  如說而修行  安住實語中  不汙諸佛家  不捨菩薩戒  不樂於世事  常利益世間  修善無厭足  轉求增勝道  如是好樂法  功德義相應  恒起大願心  願見於諸佛  護持諸佛法  攝取大仙道  常生如是願  修行最勝行  成熟諸羣生  嚴淨佛國土  一切諸佛剎  佛子悉充滿  平等共一心  所作皆不空  一切毛端處  一時成正覺  如是等大願  無量無邊際  虗空與眾生  法界及涅槃  世間佛出興  佛智心境界  如來智所入  及以三轉盡  彼諸若有盡  我願方始盡  如彼無盡期  我願亦復然  如是發大願  心柔耎調順  能信佛功德  觀察於眾生  知從因緣起  則興慈念心  如是苦眾生  我今應救脫  為是眾生故  而行種種施  王位及珍寶  乃至象馬車  頭目與手足  乃至身血肉  一切皆能捨  心得無憂悔  求種種經書  其心無厭倦  善解其義趣  能隨世所行  慚愧自莊嚴  修行轉堅固  供養無量佛  恭敬而尊重  如是常修習  日夜無懈倦  善根轉明淨  如火鍊真金  菩薩住於此  淨修於十地  所作無障礙  具足不斷絕  譬如大商主  為利諸商眾  問知道險易  安隱至大城  菩薩住初地  應知亦如是  勇猛無障礙  到於第十地  住此初地中  作大功德王  以法化眾生  慈心無損害  統領閻浮地  化行靡不及  皆令住大捨  成就佛智慧  欲求最勝道  捨己國王位  能於佛教中  勇猛勤修習  則得百三昧  及見百諸佛  震動百世界  光照行亦爾  化百土眾生  入於百法門  能知百劫事  示現於百身  及現百菩薩  以為其眷屬  若自在願力  過是數無量  我於地義中  略述其少分  若欲廣分別  億劫不能盡  菩薩最勝道  利益諸羣生  如是初地法  我今已說竟
  【論】第十二若人集眾善已下有四十六行半經頌前之法分如文自具夫驗經所說入此初地法乃至是創始具足凡夫能發廣大願行能趣入故非是由因地前行解而來者意明設教備明修行滯障節級安危然發心者一時總頓修居一時一行之內非是要從節級次第來修以總別同異成壞六相法圓融可見於此六字三對法中一字有六且如人類之餘可准知如一人身具足是六相頭身手足眼耳鼻舌等用各別是別相全是一身一四大是總相一空無體是名同相不廢如是同無異性頭身手足眼耳鼻舌等用有殊是為異相頭身手足眼耳鼻舌等共成一身名為成相但隨無作緣有各無自性無體無相無生無滅無成無壞名為壞相又一切眾生名為總相愚智區分名為別相皆同佛智而有名為同相隨報業異名為異相所因作業受報得生名為成相心無所依業體無作名為壞相又十方報佛名為總相眾寶所嚴身土差別名為別相同一法身理智無二名為同相知隨行異名為異相成就眾生名為成相能所皆無無得無證名為壞相又以一智慧該收五位名為總相行解昇進名為別相同佛根本智名為同相修差別智名為異相成大菩提具普賢行名為成相智體無依用而無作名為壞相又三世久劫差別名為別相以智普觀在一剎那名為總相隨業長短名為異相情亡見盡長短時無名為同相智無依住名為壞相應根與法名為成相約舉五翻六相同異自餘一切法准此例知又明一字中有六相義互為主伴十玄義亦在此通一同時具足相應門二廣狹自在無礙門三一多相容不同門四諸法相即自在門五祕密隱顯俱成門六微細相容安立門七因陀羅網境界門八託事表法生解門九十世圓融異成門十主伴圓明具德門是其義也。
  六相義
  
  此一字中有六相一切字一切法皆有此六相若善見者得智無礙總持門於諸法不滯有無斷常等障可以離情照之可見此六字義闕一即理智不圓是此初地中觀通世間一切法門故。
  第二離垢地將釋此地約作五門分別一釋地名目二明此地修何行門三明善財表法四明此地於三界中得何界解脫五隨文釋義一釋地名目者何故名為離垢地為此位治上上十善戒上上十善戒即法身性戒能自體無垢故故名離垢地也二明此地修何行門者以戒波羅蜜為主餘九波羅蜜為伴三明善財表法者善財此位中知識號普德淨光夜神此是女天在菩提場內善財得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步解脫門凡是夜神河神海神地神總是女神表慈悲位明此十地蘊積大悲滿十迴向中普賢願故故天女表之名普德淨光夜神者為滿普賢願行故夜神者常居生死大夜破一切眾生長迷闇故神者其智應真號之為神此女天在菩提場內者明以法身妙理為戒體故善財得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步解脫門者明以性戒徧周行齊法界不為而用對現色身常處世間不染塵垢故為名也以體用恒寂故以禪定是體遊步是用樂是法樂此神住菩提場內者為上上十善是全體菩提法身妙理又是初歡喜地婆珊婆演底夜神本發心之師明一切發心以菩提妙理為體故四明此地於三界中得何界解脫者若以菩提無作之體即三界六道總通解脫是總相義若也別相論之善知三界法差別者即以戒體能治欲界煩惱以菩提妙理現前但能觀欲界煩惱行相以菩提妙理且治欲界惑習故色無色二界三地位中修八禪定方明此色無色界行門若不如是別別修行但以菩提無作用不能簡知三界所染行法即於三界法不能了達便同聲聞外道無大智故是故此地修戒治欲界煩惱三地修八禪治色無色界煩惱初地明凡夫發心但有大志樂忻求大法故三地修八禪者明上界禪皆息想安定心而住禪菩薩不息任體自寂禪捨彼息心任理自寂稱菩提故凡上二界禪隨其淺深皆有息心想伏隨寂靜住第四禪中無出入息唯白淨妙色現前水火風三灾不至為念亡想滅無此業故唯有色界業在第五隨文釋義者於中復分為二一長科經意二隨文釋義一長科經意者於此第二地中長科為六段。
  【經】
  諸菩薩聞此  最勝微妙地  其心盡清淨  一切皆歡喜  皆從於座起  踊住虗空中  普散上妙華  同時共稱讚  善哉金剛藏  大智無畏者  善說於此地  菩薩所行法  解脫月菩薩  知眾心清淨  樂聞第二地  所有諸行相  即請金剛藏  大慧願演說  佛子皆樂聞  所住第二地
  【論】第一諸菩薩聞此已下有五行頌明諸菩薩聞法歡喜分第二隨文釋義中從初五行頌大意有三一菩薩聞說初地法歡喜二散華稱讚三解脫月知眾又請說第二地其義如文自具。
  【經】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當起十種深心何等為十所謂正直心柔耎心堪能心調伏心寂靜心純善心不雜心無顧戀心廣心大心菩薩以此十心得入第二離垢地佛子菩薩住離垢地性自遠離一切殺生不畜刀杖不懷怨恨有慚有愧仁恕具足於一切眾生有命之者常生利益慈念之心是菩薩尚不惡心惱諸眾生何況於他起眾生想故以重意而行殺害性不偷盜菩薩於自資財常知止足於他慈恕不欲侵損若物屬他起他物想終不於此而生盜心乃至草葉不與不取何況其餘資生之具性不邪婬菩薩於自妻知足不求他妻於他妻妾他所護女親族媒定及為法所護尚不生於貪染之心何況從事況於非道性不妄語菩薩常作實語真語時語乃至夢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語無心欲作何況故犯性不兩舌菩薩於諸眾生無離間心無惱害心不將此語為破彼故而向彼說不將彼語為破此故而向此說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長不喜離間不樂離間不作離間語不說離間語若實若不實性不惡口所謂毒害語麤獷語苦他語令他瞋恨語現前語不現前語鄙惡語庸賤語不可樂聞語聞者不悅語瞋忿語如火燒心語怨結語熱惱語不可愛語不可樂語能懷自身他身語如是等語皆悉捨離常作潤澤語柔耎語悅意語可樂聞語聞者喜悅語善入人心語風雅典則語多人愛樂語多人悅樂語身心踊悅語性不綺語菩薩常樂思審語時語實語義語法語順道理語巧調伏語隨時籌量決定語是菩薩乃至戲笑尚恒思審何況故出散亂之言性不貪欲菩薩於他財物他所資用不生貪心不願不求性離瞋恚菩薩於一切眾生恒起慈心利益心哀愍心歡喜心和潤心攝受心永捨瞋恨怨害熱惱常思順行仁慈祐益又離邪見菩薩住於正道不行占卜不取惡戒心見正直無誑無諂於佛法僧起決定信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護持十善業道常無間斷復作是念一切眾生墮惡趣者莫不皆以十不善業是故我當自修正行亦勸於他令修正行何以故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無有是處。
  【論】第二爾時已下一段有四十三行經明已修初地欲向第二地捨惡行善分釋義中分為兩段第一從爾時金剛藏已下至以此十心得入離垢地有四行半經明以十心修第二地向第二佛子菩薩住離垢地已下至令他修者無有是處有三十八行經明第二地菩薩種性自身口意業調善順十善心具慈悲分十善者身無殺盜婬意無貪瞋癡口無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如欲界十善散善修色界無色界十善并修定業以息想方至。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十不善業道是地獄畜生餓鬼受生因十善業道是人天乃至有頂處受生因又此上品十善業道以智慧修習心狹劣故怖三界故闕大悲故從他聞聲而解了故成聲聞乘又此上品十善業道修治清淨不從他教自覺悟故大悲方便不具足故悟解甚深因緣法故成獨覺乘又此上品十善業道修治清淨心廣無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攝故發生大願故不捨眾生故希求諸佛大智故淨治菩薩諸地故淨修一切諸度故成菩薩廣大行又此上上十善業道一切種清淨故乃至證十力四無畏故一切佛法皆得成就是故我今等行十善應令一切具足清淨如是方便菩薩當學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十不善業道上者地獄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餓鬼因於中殺生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偷盜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貧窮二者共財不得自在邪婬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不得隨意眷屬妄語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多被誹謗二者為他所誑兩舌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眷屬乖離二者親族弊惡惡口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聞惡聲二者言多諍訟綺語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言無人受二者語不明了貪欲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無厭瞋恚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長短二者恒被於他之所惱害邪見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生邪見家二者其心諂曲佛子十不善業道能生此等無量無邊眾大苦聚是故菩薩作如是念我當遠離十不善道以十善道為法園苑愛樂安住自住其中亦勸他人令住其中。
  【論】第三佛子已下一段有三十九行半經明第二地中善持上上十善分釋義中分為三段一佛子已下至如是方便菩薩當學有十四行經明此位菩薩持十善道分於此段其意有六一念十不善業是地獄餓鬼畜生二念十善業道得生三界至有頂天此十善通修非想頂總名有頂三上品十善畏苦修真得聲聞乘得出三界有為心伏盡三界煩惱入變化生死有入滅定經劫不覺四上品十善自覺緣生不具慈悲成獨覺乘亦得變化生死為根別故迴向大菩提亦經十千劫五上品十善修廣大願不捨眾生求佛大智成菩薩行六上上十善修一切種智清淨故成十力四無畏故名為最上乘已上生天及出世有此五種十善業道二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已下至無邊眾大苦聚有二十三行經明行十不善業各有二種因果如經具明又十不善中亦有上中下三品因緣受苦不同如經自具三是故菩薩作如是念已下至令住其中有兩行經明菩薩自行十善亦教他行十善分於上上十善者明依智發心自餘三品雖皆離三界業得出三界果皆依空發心漸求佛智方入普賢願行為三乘中菩薩願行雖廣為未至佛智故皆有限量如立三千大千國土為佛報境者是以是義故與佛智中行普賢行者全別三乘以觀空及五位行門忻理至理方忻如來種智之門然更須入普賢願行即佛果在十信五位後云滿三祇方至若不迴心者元且在門外草庵上上十善一乘之門即以如來一切處不動智佛以為信心十住位中即入如來智慧之果十信五位皆以佛果大智以成行門即以如來普光明智以成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為體即佛果與普賢行同資以智體圓明出情見故非三世攝是以法華經為迴三乘令歸智海即以龍女表之此經頓示佛門即如善財所表善財雖徧巡諸友然不動足於覺母之前慈氏雖授一生成佛之功然不離一念無前後無生智海此是乘一切智乘古今見盡若情存前後不入佛智之門且住草庵止於門外論主頌曰一切眾生金色界白淨無垢智無壞智珠自在內衣中只欲長貧住門外廣大寶城住四衢文殊引導普賢扶肥壯白牛甚多力一念徧遊無卷舒如是寶乘不能入但樂勤苦門前立不覺自身常住中遣上恒言我不及。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於一切眾生生利益心安樂心慈心悲心憐愍心攝受心守護心自己心師心大師心作是念言眾生可愍墮於邪見惡慧惡欲惡道稠林我應令彼住於正見行真實道又作是念一切眾生分別彼我互相破壞鬥諍瞋恨熾然不息我當令彼住於無上大慈之中又作是念一切眾生貪取無厭唯求財利邪命自活我當令彼住於清淨身語意業正命法中又作是念一切眾生常隨三毒種種煩惱因之熾然不解志求出要方便我當令彼除滅一切煩惱大火安置清涼涅槃之處又作是念一切眾生為愚癡重闇妄見厚瞙之所覆故入陰翳稠林失智慧光明行曠野險道起諸惡見我當令彼得無障礙清淨智眼知一切法如實相不隨他教又作是念一切眾生在於生死險道之中將墮地獄畜生餓鬼入惡見網中為愚癡稠林所迷隨逐邪道行顛倒行譬如盲人無有導師非出要道謂為出要入魔境界惡賊所攝隨順魔心遠離佛意我當拔出如是險難令住無畏一切智城又作是念一切眾生為大瀑水波浪所沒入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生死洄澓愛河漂轉湍馳奔激不暇觀察為欲覺恚覺害覺隨逐不捨身見羅剎於中執取將其永入愛欲稠林於所貪愛深生染著住我慢原阜安六處聚落無善救者無能度者我當於彼起大悲心以諸善根而為救濟令無灾患離染寂靜住於一切智慧寶洲又作是念一切眾生處世牢獄多諸苦惱常懷愛憎自生憂怖貪欲重械之所繫縛無明稠林以為覆障於三界內莫能自出我當令彼永離三有住無障礙大涅槃中又作是念一切眾生執著於我於諸蘊窟宅不求出離依六處空聚起四顛倒行為四大毒蛇之所侵惱五蘊怨賊之所殺害受無量苦我當令彼住於最勝無所著處所謂滅一切障礙證無上涅槃又作是念一切眾生其心狹劣不行最上一切智道雖欲出離但樂聲聞辟支佛乘我當令住廣大佛法廣大智慧佛子菩薩如是護持於戒善能增長慈悲之心。
  【論】第四佛子已下有三十九行半經明第二地中起慈悲眾生分釋義中分為十段一佛子已下三十九行半經總有十種慈悲眾生心十種念眾生苦道令安在十種樂中如經自具次第十種復作是念如是身邊二見見取戒取總依邪見起故標在其首六道三界無明總依名色邪見惡慧惡欲生生死稠林故標之為首若明此諸見無體諸見即是法界緣生起唯法起見唯法見隨智而轉所緣三界六道諸不善道總由此五種生若了即是入佛知見已後諸煩惱總無有生如是五見相破壞者是離世間業因此五見而生鬥諍瞋恨如因貪便起邪命如三毒因貪起瞋癡業惡業增盛名為熾然清涼涅槃者業亡智現即樂又舉愚癡重闇妄見瞙者總明多迷障業為迷名色以障正智又舉墮地獄畜生餓鬼明由前迷障妄墮地獄此謂十八地獄十八者鑊湯鑪炭刀山劒樹黑闇寒冰火車火輪鐵網銅柱沸屎拔舌釘身吐火飲銅愚癡火城灰河等已上十八種地獄約心所作惡業處即受之入惡見網中者明眾生迷真妄取名色身見邊見戒取見取邪見常自籠網輪轉苦流愚癡稠林所迷者如一切眾生愚癡稠林所迷大要約有八萬四千大體總論一迷等虗空迷為迷自身如來普光本智慧海即等法界虗空界總迷如是愚癡廣多蔽障本智故號稠林如入位菩薩迷道愚癡隨五位上進修因果有一百以五位中各有十種波羅蜜以為昇進之行體如十住中從十信已後修方便三昧是修十住中初發心住向所謂得憶念諸佛智慧光明是正入初發心住果入海門國觀修治地住向觀察一切眾生海是清淨法界海得普眼法門是正入治地住果如是五位五十箇法門皆有二種因果都有一百箇昇進法門又以從初發心住乘自佛智經過五位見諦漸明復有五因有五箇果此約本五位上立通為十都有一百一十法門皆有迷障愚癡等法一如善財童子舉行所彰待至彼位具明如是名為隨位進修未得自在愚癡直至佛果所謂算數廣大愚隨好光明功德分量廣大愚唯佛窮果方始了知如阿僧祇品隨好光明功德品如來自說者是如是隨地位中進修迷障至善財表法知識一一對行具明令易解故隨逐邪道有九十五種諸邪道故又一切眾生人天魔梵聲聞緣覺淨土菩薩皆是邪道但為苦樂不同皆非正見行顛倒行者四倒八倒等是猶如盲人無有導師者明菩薩觀迷起悲求出要道惠濟羣品已下可知入魔境界者五蘊魔煩惱魔死魔天魔是也惡賊所攝者六根逐境起諸邪見是也隨順魔心遠離佛意者明根隨境變迷自佛智故我拔出如是險難令住無畏一切智城者明念苦興悲令達本智故又作是念一切眾生為大瀑水波浪所沒者明因愛水所沒故入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生死洄澓者明總因愛河漩流漂轉故湍馳奔激不暇觀察者明前四流迅速逐境從見起諸妄業無暇起觀而調伏之故為欲覺恚覺害覺隨逐不捨者明此三種惡作流依身見羅剎於中執將永入愛欲稠林故明因身等五見俱生六十二見齊起六十二見者依婆沙說五蘊中各起四見四五二十三世各二十通為六十通身即是神身異神二見總為六十二見且於色蘊中即色是我離色非我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五蘊中各具有此四如是諸見皆依身見所起是故此經云無身亦無見得佛無上身將入愛欲稠林者明一切生死皆從愛欲所生故為生死多故如稠林一剎那間八百生滅心齊起流注不絕剎那時盡生滅齊無於所貪愛深生染著者明深作生死苦業轉轉不休故我慢原阜者慢有七憍慢慢慢過慢卑慢我慢增上慢邪慢原阜者明慢上更加慢及過慢等名之曰阜如世平地更有高地其上平坦曰原原上更高為堆堆上更高為阜明我慢上加六重慢此為重阜也定六處聚落者憍慢原阜上更加眼耳鼻舌身意取著名色境增長苦因已下十四行經如文可解此十段經明此地中觀苦起悲救護分。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七


  音切



  (苦何切)。


  (部彌切)。


  (直由切)。


  (衣音)。


  (良殿切)。


  (所角切)。


  (良音)。


  (方尾切)。


  (戶加切)。


  (丁念切)。


  (良願切)。


  (庶音)。


  (託侯切)。


  (導音)。


  (莫杯切)。


  (倉胡切)。


  (古猛切)。


  (容音)。


  (彼音)。


  (去月切)。


  (似用切)。


  (力延切)。


  (婦音)。


  (土官切)。


  (經歷切)。


  (遐嫁切)。


  (苦骨切)。


  (失指切)。


  (都回切)。


  (下定切)。


  (禺欠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八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

  【經】佛子菩薩住此離垢地以願力故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億佛多百億佛多千億佛多百千億佛如是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於諸佛所以廣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養一切眾僧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諸佛所以尊重心復更受行十善道法隨其所受乃至菩提終不忘失是菩薩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遠離慳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清淨滿足譬如真金置礬石中如法鍊已離一切垢轉復明淨菩薩住此離垢地亦復如是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遠離慳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清淨滿足佛子此菩薩四攝法中愛語偏多十波羅蜜中持戒偏多餘非不行但隨力隨分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第二離垢地菩薩住此地多作轉輪聖王為大法主具足七寶有自在力能除一切眾生慳貪破戒垢以善方便令其安住十善道中為大施主周給無盡布施愛語利益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又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是菩薩若欲捨家於佛法中勤行精進便能捨家妻子五欲既出家已勤行精進於一念頃得千三昧得見千佛知千佛神力能動千世界乃至能示現千身於一一身能示現千菩薩以為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是數百劫千劫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論】第五佛子已下一段有三十一行半經明正入第二離垢地得見多佛分釋義中明此地菩薩以願力得見多百千佛於此段中復分十段一佛子已下至那由他佛有三行半經明此位菩薩以願力得見多佛分二於諸佛所已下至亦以供養一切眾僧有兩行半經明以三心五事之供佛及僧分此中佛法僧者以毗盧遮那為佛寶文殊師利為法寶以普賢行為僧寶總攝三乘人天六道三寶總在此三寶中皆從普賢隨行教成故三以此善根已下至布施持戒清淨滿足有四行經明重受十善戒分此明初地亦受上上十善此更重明鍊磨四譬如真金已下至持戒清淨滿足有三行半經明舉鍊磨真金更加礬石更明淨喻五佛子已下至但隨力隨分有兩行半經明此位菩薩所行之行分六佛子已下至一切種一切智智有六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受職分如云一切眾者以加行薰修種一切智即是根本智又智者明以根本智加行成差別智如根本智因三昧現故差別智由以根本智觀察加行力修成若不一一人以加行觀察力大願力即根本智滯寂聲聞同乘故無有用也七又作是念已下至一切智智依止者有兩行半經明此位菩薩自知道德殊勝分八是菩薩已下至以為眷屬有四行半經明此菩薩亦能捨家妻子出家得千三昧得見千佛分九若以菩薩殊勝願力已下至不能數知有兩行經明以勝願力見佛過前依報業力分十爾時已下明金剛藏說頌分。
  【經】
  質直柔耎及堪能  調伏寂靜與純善  速出生死廣大意  以此十心入二地  住此成就戒功德  遠離殺生不惱害  亦離偷盜及邪婬  妄惡乖離無義語  不貪財物常慈愍  正道直心無諂偽  離險捨慢極調柔  依教而行不放逸  地獄畜生受眾苦  餓鬼燒然出猛燄  一切皆由罪所致  我當離彼住實法  人中隨意得受生  乃至頂天禪定樂  獨覺聲聞佛乘道  皆由十善而成就  如是思惟不放逸  自持淨戒教他護  復見羣生受眾苦  轉更增益大悲心  凡愚邪智不正解  常懷忩恨多諍訟  貪求境界無足期  我應令彼除三毒  愚癡大闇所纏覆  入大險道邪見網  生死籠檻怨所拘  我應令彼摧魔賊  四流漂蕩心沒溺  三界焚如苦無量  計蘊為宅我在中  為欲度彼勤行道  設求出離心下劣  捨於最上佛智慧  我欲令彼住大乘  發勤精進無厭足  菩薩住此集功德  見無量佛咸供養  億劫修治善更明  如以好藥鍊真金  佛子住此作輪王  普化眾生行十善  所有善法皆修習  為成十力救於世  欲捨王位及財寶  即棄居家依佛教  勇猛精勤一念中  獲千三昧見千佛  所有種種神通力  此地菩薩皆能現  願力所作復過此  無量自在度羣生  一切世間利益者  所修菩薩最勝行  如是第二地功德  為諸佛子已開演  佛子得聞此地行  菩薩境界難思議  靡不恭敬心歡喜  散華空中為供養  讚言善哉大山王  慈心愍念諸眾生  善說智者律儀法  第二地中之行相  是諸菩薩微妙行  真實無異無差別  為欲利益諸羣生  如是演說最清淨  一切人天供養者  願為演說第三地  與法相應諸智業  如其境界希具闡  大仙所有施戒法  忍辱精進禪智慧  及以方便慈悲道  佛清淨行願皆說  時解脫月復請言  無畏大士金剛藏  願說趣入第三地  柔和心者諸功德
  【論】第六說頌已下有四十二行頌明重頌前法及請說第三地分釋義中分為五段一質直柔耎及堪能已下至為諸佛子已開演有三十行頌明頌前十段法門兩行一頌如文自具二佛子已下至第二地中之行相有四行頌明大眾聞法興供分三是諸菩薩微妙行已下至願為演說第三地有三行頌明諸菩薩聞第二地又請說第三地法分四與法相應諸智業已下至佛清淨行願皆說有三行頌明諸菩薩同請說分五時解脫月已下有兩行頌明解脫月重請說第三地分。
  第三發光地將釋此地五門如前一釋地名目者何故名為發光地明此地修色無色界八禪定善達色無色界世間禪體識相對治明達三界障惑分明益令智慧明淨故故名發光地為從初地二地以善達欲界中隨纏法於三地善達色無色界四禪八定法門得出三界智慧光明現前故故名發光地若但修治欲界煩惱不修八定達色無色界猶有上二界障在不名發光為此地修三界業障盡故故名發光地以定能發慧光故二明此地修何行門者以忍波羅蜜為體餘九為伴此明三界業障盡故以此忍名為得無生忍若也初發心住得佛智慧現前名初生諸佛智慧家以十住十行十迴向總得無生忍是總義若也麤細進修言之地前三賢名為以佛智慧調伏名為伏忍初地二地三地名順無生忍四五六地得出三界及世間障亡方得名無生忍七八九地方名無功用寂滅忍十地悲智圓該位同諸佛三明善財表法者善財於此位中得見喜目觀察眾生夜天神去菩提場不遠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善財得大勢力普喜幢解脫門表初地初入地位初發心第二離垢地是初會菩提之體為戒體第三地是依菩提之理修忍忍是行首故故去菩提場不遠以菩提成忍行故坐蓮華藏師子之座蓮華表在行無染師子明依主義也號喜目觀察眾生者明法忍行慈也夜天神者如前釋也善財得大勢力普喜幢解脫者明出三界障盡法忍成滿貪瞋忿恨惑不能生故法忍現前有大勢力故普喜幢解脫者明能摧壞自他煩惱故於諸境界不傾動故於諸違順成法樂故四明於三界中此地得何界解脫者此得三界解脫為前二地對治欲界此三地以次對治上二界八禪總是三界障盡故以四地修三十七助道觀五地修十諦觀六地修十二緣生觀學出世中世間智慧故五隨文釋義中二義如前第一長科經意者於此發光地中長科為七段。
  【經】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已淨第二地欲入第三地當起十種深心何等為十所謂清淨心安住心厭捨心離貪心不退心堅固心明盛心勇猛心廣心大心菩薩以是十心得入第三地。
  【論】第一爾時金剛藏菩薩已下至得入第三地有五行經明從第二地修第三地向起十種心分如經自具。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住第三地已觀一切有為法如實相所謂無常苦不淨不安隱敗壞不久住剎那生滅非從前際生非向後際去非於現在住又觀此法無救無依與憂與悲苦惱同住愛憎所繫愁慼轉多無有停積貪恚癡火熾然不息眾患所纏日夜增長如幻不實見如是已於一切有為倍增厭離趣佛智慧見佛智慧不可思議無等無量難得無雜無惱無憂至無畏城不復退還能救無量苦難眾生菩薩如是見如來智慧無量利益見一切有為無量過患則於一切眾生生十種哀愍心何等為十所謂見諸眾生孤獨無依生哀愍心見諸眾生貧窮困乏生哀愍心見諸眾生三毒火然生哀愍心見諸眾生諸有牢獄之所禁閉生哀愍心見諸眾生煩惱稠林恒所覆障生哀愍心見諸眾生不善觀察生哀愍心見諸眾生無善法欲生哀愍心見諸眾生失諸佛法生哀愍心見諸眾生隨生死流生哀愍心見諸眾生失解脫方便生哀愍心是為十菩薩如是見眾生界無量苦惱發大精進作是念言此等眾生我應救我應脫我應淨我應度應著善處應令安住應令歡喜應令知見應令調伏應令涅槃菩薩如是厭離一切有為如是愍念一切眾生知一切智智有勝利益欲依如來智慧救度眾生作是思惟此諸眾生墮在煩惱大苦之中以何方便而能拔濟令住究竟涅槃之樂便作是念欲度眾生令住涅槃不離無障礙解脫智無障礙解脫智不離一切法如實覺一切法如實覺不離無行無生行慧光無行無生行慧光不離禪善巧決定觀察智禪善巧決定觀察智不離善巧多聞菩薩如是觀察了知已倍於正法勤求修習日夜唯願聞法喜法樂法依法隨法解法順法到法住法行法菩薩如是勤求佛法所有珍財皆無恡惜不見有物難得可重但於能說佛法之人生難遭想是故菩薩於內外財為求佛法悉能捨施無有恭敬而不能行無有憍慢而不能捨無有承事而不能作無有勤苦而不能受若聞一句未曾聞法生大歡喜勝得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珍寶若聞一偈未聞正法生大歡喜勝得轉輪聖王位若得一偈未曾聞法能淨菩薩行勝得帝釋梵王位住無量百千劫若有人言我有一句佛所說法能淨菩薩行汝今若能入大火坑受極大苦當以相與菩薩爾時作如是念我以一句佛所說法淨菩薩行故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大火滿中尚欲從於梵天之上投身而下親自受取況小火坑而不能入然我今者為求佛法應受一切地獄眾苦何況人中諸小苦惱菩薩如是發勤精進求於佛法如其所聞觀察修行此菩薩得聞法已攝心安住於空閑處作是思惟如說修行乃得佛法非但口言而可清淨。
  【論】第二佛子已下至非但口言而可清淨有五十二行半經明正住第三地覩諸有為法及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并貴法重人能入火坑受苦樂聞法分第二隨文釋義中分為五段一佛子菩薩摩訶薩住第三地已下至是為十有十九行經明觀有為苦無常以十種哀愍眾生分二菩薩如是見眾生界已下至究竟涅槃之樂有七行半經明菩薩念度眾生以何方便安置何處令得究竟涅槃之樂分三便作是念已下至如是觀知已可五行經明菩薩所念知安置眾生之究竟處分四倍於正法已下至觀察修行可有十九行經明菩薩欲度眾生倍勤修習求法身命能捨入大火坑無苦分五此菩薩已下有兩行經明決定修行非但口言分如欲度眾生令住涅槃樂不離無障解脫智此是根本智乃至如是實覺無行無生慧光禪善巧決定觀察智善巧多聞如此五法總是一根本智之隨用修行者修方便定顯之可見如倍於正法勤求修習日夜唯願聞法者喜法者明智現無憂故樂法者無生死故依法者依如來智故隨法者隨順正解脫故解法者解第一義故順法者順正智故到法者自到涅槃能到入生死度眾生故亦令到涅槃故住法者住如來智慧中住故如得一偈法勝得大千世界寶及輪王位者明世法不免生死故已下准知。
  【經】佛子是菩薩住此發光地時即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住初禪滅覺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住第二禪離喜住捨有念正知身受樂諸聖所說能捨有念受樂住第三禪斷樂先除苦喜憂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住第四禪超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種種想入無邊虗空住虗空無邊處超一切虗空無邊處入無邊識住識無邊處超一切識無邊處入無少所有住無所有處超一切無所有處住非有想非無想處但隨順法故行而無所樂著。
  【論】第三佛子已下至而無所樂著有十行半經明住發光地修色無色界四禪八定隨順法性而行無所著分復分為九段一佛子已下至離生喜樂一行半經是住初禪分二滅覺觀已下至定生喜樂一行經住第二禪分三離喜住捨已下至捨有念受樂有兩行經是住第三禪分四斷樂已下至住第四禪有一行經是住第四禪分五超一切色想已下至住無邊虗空處有一行半經是空處定分六超一切虗空無邊處至住無邊識處有一行經是識處定分七超一切識無邊處已下至住無所有處一行經是無所有處定分八超一切無所有處已下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一行經是非有想定分此是三界頂九但隨順法故而無所著是心無依定此是法界定體隨文釋義者明此發光地得出三界心入法界自體無作大三昧門雖修四禪八定恒隨法性而無所依但為鍊磨三界習氣令智明淨應如是進修故如善鍊金不失銖兩喻如是重重以戒定慧鍊磨不失法界大圓明智銖兩以此八種禪定鍊磨令智慧轉更明淨以法身智體本無增減故名發光地權教菩薩得出八禪超三界苦生於淨土有慈悲者留惑潤生住於世間聲聞羅漢出八禪定後入第九定依空智滅身智總無如一乘菩薩修習八禪善知世法無有體性成一切智之妙用故達三界體自無生滅故發起大智知世法故故名發光地明初地修檀住世間第二地修戒明能淨世間第三地修八定明得出世間四五六地明修出世間中世間之智七八九地明修入世間成悲智圓融第十地明修智悲圓滿成佛位故計其理智無有地體層級為治慣習及會融悲智生熟及修世間出世間差別智有淺深安立諸地設其軌度令使倣之。
  【經】佛子此菩薩心隨於慈廣大無量不二無怨無對無障無惱徧至一切處盡法界虗空界徧一切世間住悲喜捨亦復如是。
  【論】第四佛子已下至亦復如是有兩行半經明此位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以大慈為首分。
  【經】佛子此菩薩得無量神通力能動大地以一身為多身多身為一身或隱或顯石壁山障所往無礙猶如虗空於虗空中跏趺而去同於飛鳥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身出煙燄如大火聚復雨於水猶如大雲日月在空有大威力而能以手捫摸摩觸其身自在乃至梵世此菩薩天耳清淨過於人耳悉聞人天若近若遠所有音聲乃至蚊蚋虻蠅等聲亦悉能聞此菩薩以他心智如實而知他眾生心所謂有貪心如實知有貪心離貪心如實知離貪心有瞋心離瞋心有癡心離癡心有煩惱心無煩惱心小心廣心大心無量心略心非略心散心非散心定心非定心解脫心非解脫心有上心無上心雜染心非雜染心廣心非廣心皆如實知菩薩如是以他心智知眾生心此菩薩念知無量宿命差別所謂念知一生念知二生三生四生乃至十生二十三十乃至百生無量百生無量千生無量百千生成劫壞劫成壞劫無量成壞劫我曾在某處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種族如是飲食如是壽命如是久住如是苦樂我於彼死生於某處從某處死生於此處如是形狀如是相貌如是言音如是過去無量差別皆能憶念此菩薩天眼清淨過於人眼見諸眾生生時死時好色惡色善趣惡趣隨業而去若彼眾生成就身惡行成就語惡行成就意惡行誹謗賢聖具足邪見及邪見業因緣身壞命終必墮惡趣生地獄中若彼眾生成就身善行成就語善行成就意善行不謗賢聖具足正見正見業因緣身壞命終必生善趣諸天之中菩薩天眼皆如實知此菩薩於諸禪三昧三摩鉢底能入能出然不隨其力受生但隨能滿菩提分處以意願力而生其中。
  【論】第五佛子已下至以意願力而生其中有三十三行經明住此地以修禪定獲神通力六根清淨分於此段中復分六段一佛子此菩薩得無量神通力已下至於梵世有六行經明神足通分二此菩薩已下至亦悉能聞有兩行經明天耳通分三此菩薩已下至以他心智知眾生心有七行經明得他心智分四此菩薩已下至皆能憶念有八行經明得宿命分五此菩薩已下至皆如實知有七行半經明得天眼分此已上明菩薩五通自在為智悲未滿本願故具普賢行故異淨土菩薩故異二乘故不證漏盡通以智於生死隨行自在故如淨名經云雖行六通而不盡漏者是也六此菩薩已下至以意願力而生其中有兩行經明不隨三昧力受生分。
  【經】佛子是菩薩住此發光地以願力故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見多千佛見多百千佛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悉以廣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養一切眾僧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其佛所恭敬聽法聞已受持隨力修行此菩薩觀一切法不生不滅因緣而有見縛先滅一切欲縛色縛有縛無明縛皆縛微薄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不積集故邪貪邪瞋及以邪癡悉得除斷所有善根轉更明淨佛子譬如真金善巧鍊治秤兩不減轉更明淨菩薩亦復如是住此發光地不積集故邪貪邪嗔及以邪癡皆得除斷所有善根轉更明淨此菩薩忍辱心柔和心諧順心悅美心不嗔心不動心不濁心無高下心不望報心報恩心不諂心不誑心無險詖心皆轉清淨此菩薩於四攝中利行偏多十波羅蜜中忍波羅蜜偏多餘非不修但隨力隨分佛子是名菩薩第三發光地菩薩住此地多作三十三天王能以方便令諸眾生捨離貪欲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若勤行精進於一念頃得百千三昧得見百千佛知百千佛神力能動百千佛世界乃至示現百千身一一身百千菩薩以為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百劫千劫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論】第六佛子已下至而說頌曰有三十一行經明此位菩薩見佛廣狹及受職分於此段中復分七段一佛子已下至隨力修行有六行半經明此位菩薩以願力得見多佛及供養聞法分二此菩薩已下至轉更明淨有四行經明觀法解縛分三佛子已下至轉更明淨有三行經明喻鍊真金比菩薩地加行智轉明淨分四此菩薩已下至皆轉清淨有三行經明忍辱柔和十三種心轉明淨分五此菩薩已下至隨力隨分有兩行經明此位菩薩所行之法分六佛子已下至不能數知有十一行半經明此位菩薩授職依定見佛數量分七爾時已下明金剛藏說頌分。
  【經】
  清淨安住明盛心  厭離無貪無害心  堅固勇猛廣大心  智者以此入三地  菩薩住此發光地  觀諸行法苦無常  不淨敗壞速歸滅  無堅無住無來往  觀諸有為如重病  憂悲苦惱惑所纏  三毒猛火恒熾然  無始時來不休息  厭離三有不貪著  專求佛智無異念  難測難思無等倫  無量無邊無逼惱  見佛智已愍眾生  孤獨無依無救護  三毒熾然常困乏  住諸有獄恒受苦  煩惱纏覆盲無目  志樂下劣喪法寶  隨順生死怖涅槃  我應救彼勤精進  將求智慧益眾生  思何方便令解脫  不離如來無礙智  彼復無生慧所起  心念此慧從聞得  如是思惟自勤勵  日夜聽習無間然  唯以正法為尊重  國城財貝諸珍寶  妻子眷屬及王位  菩薩為法起敬心  如是一切皆能捨  頭目耳鼻舌牙齒  手足骨髓心血肉  此等皆捨未為難  但以聞法為最難  設有人來語菩薩  孰能投身大火聚  我當與汝佛法寶  聞已投之無怯懼  假使火滿三千界  身從梵世而投入  為求法故不為難  況復人間諸小苦  從初發意至得佛  其間所有阿鼻苦  為聞法故皆能受  何況人中諸苦事  聞已如理正思惟  獲得四禪無色定  四等五通次第起  不隨其力而受生  菩薩住此見多佛  供養聽聞心決定  斷諸邪惑轉清淨  如鍊真金體無減  住此多作忉利王  化導無量諸天眾  令捨貪心住善道  一向專求佛功德  佛子住此勤精進  百千三昧皆具足  見百千佛相嚴身  若以願力復過是  一切眾生普利益  彼諸菩薩最上行  如是所有第三地  我依其義已解釋
  【論】第七於說頌中有三十六行頌兩行一頌重頌前法如文自具。
  第四燄慧地將釋此地作五門如前一釋此地名目者何故名為燄慧地前地修上界八禪得出三界智慧故名發光地此修三十七助道觀門觀身受心法轉加明淨故名為燄慧地前地因定發故名發光地此地以三十七助道觀門觀身受心法自性無依慧加明淨故名燄慧二明此地修何行門者以精進波羅蜜為首餘九為伴三明善財表法者善財於此位中見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得菩薩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脫門此神住在此眾會中者即明與前喜目神同會為表前離垢地是以法身無作性戒是菩提體故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是菩提行故是故普德淨光住道場之內喜目神住處去道場不遠此第四地中普救眾生夜天在此眾會中明以忍精進二位不離萬行故又明三十七助道行門是助菩提行故故言在此眾會此位明以菩提體却觀身受心法成世間智慧故前之三地已求出世菩提心此四五六地以菩提心返修世間智慧故云在此眾會此位中見普救眾生夜天神者明三十七道品四念處觀是三世諸佛教化一切眾生助道方便一切諸佛從初發心至究竟智皆依此方便而增明諸智慧故是故此神名普救一切眾生妙德妙德者明三十七助道觀能顯自他妙慧故也明前三地修施戒忍得出世心此地重以三十七助道觀再更治之故名燄慧地得普現世間調伏一切眾生解脫門者為明此位三十七道品通三乘一乘共所修行調伏之大路故名普現調伏一切眾生解脫一一依善財表行中類之可見其意若不如是不可了知地位行門從至入法界品具明四明於三界中此得何界解脫者若以總相得三界一切解脫若別相昇進明此位中以修三十七道品觀得欲界中智慧解脫心多大意明重治前第三地中出三界餘習為明第五地修禪波羅蜜修十諦觀得上二界并欲界中世間世間中解脫皆須以總別同異成壞論之如初歡喜地表法神明初生佛家以檀波羅蜜能資生聖道故神名主當春生如第二離垢地戒波羅蜜以法身無作以為戒體故神名普德淨光明戒光也即住居道場之內表法身是道場體故身是菩提體故第三發光地以忍波羅蜜為體神名喜目觀察眾生以忍故無事不悅去道場不遠者明忍以法身無作為體故第四燄慧地以精進波羅蜜為體神名普救眾生以精進波羅蜜是普救義故又為普治前三地出三界習氣故住在此眾會者明不離法身及性戒忍行中行精進行故如是總約名及住處所表地位次第令易見故思之可見又入地中多以神為表法者明入地以聖智從行祐生名神故又以總別同異成壞之義六相法門思之方無有惑五隨文釋義者有二義一長科經意二隨文釋義一長科經意者於此燄慧地中長科為七段。
  【經】
  佛子聞此廣大行  可樂深妙殊勝地  心皆勇悅大歡喜  普散眾華供養佛  演說如是妙法時  大地海水皆震動  一切天女咸歡喜  悉吐妙音同讚歎  自在天王大欣慶  雨摩尼寶供養佛  讚言佛為我出興  演說第一功德行  如是智者諸地義  於百千劫甚難得  我今忽然而得聞  菩薩勝行妙法音  願更演說聰慧者  後地決定無餘道  利益一切諸天人  此諸佛子皆樂聞  勇猛大心解脫月  請金剛藏言佛子  從此轉入第四地  所有行相願宣說
  【論】第一佛子已下有十二行頌明大眾聞前地歡喜復請後地法分第二隨文釋義中復分為兩段一佛子聞此廣大行已下至菩薩勝行妙法音有八行頌明大眾聞第三地法歡喜興供稱歎分二從願更演說聰慧者有四行頌明更請第四地法門分已上文義如文自具不煩更釋如大自在天王大忻慶者為此天是說十地處非餘天不說但舉說法處主故。
  【經】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第三地善清淨已欲入第四燄慧地當修行十法明門何等為十所謂觀察眾生界觀察法界觀察世界觀察虗空界觀察識界觀察欲界觀察色界觀察無色界觀察廣心信解界觀察大心信解界菩薩以此十法明門得入第四燄慧地。
  【論】第二爾時金剛藏已下一段有六行半經明以十法修入第四地向分釋義中分為兩段一爾時已下至當修十法明門有兩行半經明欲入第四地勸修十法名目觀察分二何等為十已下有四行經是正舉十法名目觀察分何故舉此十法重令觀音明於前三地得出世間智慧今重觀此十法明將出世間智慧返達世間同出世間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八


  音切



  (扶元切)。


  (門音)。


  (文分切)。


  (如稅切)。


  (莫庚切)。


  (彼乂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九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七

  【經】佛子菩薩住此燄慧地則能以十種智成熟法故得彼內法生如來家何等為十所謂深心不退故於三寶中生淨信畢竟不壞故觀諸行生滅故觀諸法自性無生故觀世間成壞故觀因業有生故觀生死涅槃故觀眾生國土業故觀前際後際故觀無所有盡故是為十佛子菩薩住此第四地觀內身循身觀勤勇念知除世間貪憂觀外身循身觀勤勇念知除世間貪憂觀內外身循身觀勤勇念知除世間貪憂如是觀內受外受內外受循受觀觀內心外心內外心循心觀觀內法外法內外法循法觀勤勇念知除世間貪憂復次此菩薩未生諸惡不善法為不生故欲生勤精進發心正斷已生諸惡不善法為斷故欲生勤精進發心正斷未生諸善法為生故欲生勤精進發心正行已生諸善法為住不失故修令增廣故欲生勤精進發心正行復次此菩薩修行欲定斷行成就神足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修行精進定心定觀定斷行成就神足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復次此菩薩修行信根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修行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復次此菩薩修行信力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修行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復次此菩薩修行念覺分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修行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復次此菩薩修行正見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修行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菩薩修行如是功德為不捨一切眾生故本願所持故大悲為首故大慈成就故思念一切智智故成就莊嚴佛土故成就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相好音聲悉具足故求於上上殊勝道故隨順所聞甚深佛解脫故思惟大智善巧方便故。
  【論】第三佛子住此燄慧地已下一段三十七行半經明修三十七道品分釋義中分為十段一佛子已下至生如來家有一行半經明以十種智得法生佛家分問如十住中初發心住亦名生如來家至初地中亦名生如來智慧家至此四地亦名生如來家有何差別答計其總相生如來智慧家即一體無二若論別相昇進即有淺深如十住之中於妙峯之頂明創啟凡情始開佛智慧但啟迷解得一分煩惱清涼故佛果名月如十住位中十箇月佛是如善財表法中妙峯山上見比丘且彰佛慧解脫未明智德神通如初地生如來家雖有智德神通但且得出三界之神智所教化眾生亦以如己所知未得達世間智慧與出世間智慧自在無礙此第四地生在佛家明達世間中出世間智慧故與初地中雖入神性共同然出世間世間智慧淺深差別明前三位但修上二界禪得出三界一單之理此位觀身受心法故經云得彼內法生如來家內法者明智慧返觀達俗智無俗不真故二何等為十已下至是為十有四行半經明以十法成此地之智慧分從所謂深心不退故於三寶中淨信畢竟不壞故者此三寶是通三界及三世一切法總三寶攝非如世情三寶故云深心也觀三界法性自無性是名佛寶了三界法同異總別成壞是名法寶以自行門和眾生心意方便引接令得應真及人天樂是名僧寶觀世間成壞故者下文云因業故有生還因業故成約本法界無成壞故明不成壞中眾生妄見成壞觀生死涅槃故者明生死本涅槃總無體故觀眾生國土業故者明國土由業起故是本無今有故觀前際後際者明三世本無無有盡相故不言多劫而有不盡但言三世本無無有可盡是為十總結前十法故三佛子菩薩住此第四地已下至世間貪憂有六行經明觀身受心法四念處觀門分四念處觀者一身念處觀者循者順也明善順觀內身腸胃肝膽心肺脾腎五藏六腑都無我人主宰體相勤勇者明勤觀不倦念知者不忘念也除世貪憂者勤觀內身善知無主除世貪欲煩惱故觀外身循身觀循者巡身(亦云順亦云善)意者周巡觀察外身皮肉筋骨髮毛爪齒眼耳鼻舌手足腰臗都無主宰我人體相皆從虗妄繫著業生無有實法有業即有無業即無當觀業體本無依止達身無體受者亡遺有大智圓明都無我人受者動寂住智內外無依勤勇心知如前除世貪憂者除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上貪憂觀內外身周巡徧觀內外身見如前前勸別觀此令總觀其身內外無主猶如虗空無有一法而可得者此是身念處觀已下觀內外受周巡內外觀能受所受內外中間性無依止已下觀內心外心能知所知都無住處已下觀內法外法無有我人此已上是四念處觀四復次已下至發心正行有三行半經是修四正勤分五復次此菩薩已下至迴向於捨有三行經明修四神足分修欲定斷行者明勤觀前四念處不亂是欲定為有覺有觀故斷行者勤觀前四念法斷身見邊見邪見等行及色受想行識等行此位重治練欲界惑上二界惑以五地禪波羅蜜重更治之前二地以戒體治麤此四地以四念觀治細成就神足者以欲界諸天等神足是下品十善業報此約一分法性智通殊勝即不可比於三界及二乘三乘有限之通且望後位即此位不如雖作觀行皆以理智為體為成差別智更令微細故觀眾生法起滿本願成大慈悲故依止厭者對治不取世惡法故依止離者性自無著故依止滅者滅諸惡法令不生故迴向於捨者至無依處故此明是非總捨至露地智故修行精進普救一切眾生故定心定觀定斷行者一心專作無錯失故已下如前六復次已下至迴向於捨有兩行半經明修信進念定慧五根分依止厭離滅迴向於捨總以四法為對治之體故如文可知七復次已下至迴向於捨有兩行半經是修五力分還以依止厭離滅捨為體即於境不動名之為力八復次已下至迴向於捨有三行半經明修七覺分還依止厭離滅捨為體明簡正邪名擇法覺分自利勸他恒無疲倦名精進覺分法樂現前見來求者歡喜無厭名喜覺分猗者依也悅也以無依住之理智恒現前故法悅熙怡世無憂恨之所傷故名猗覺分內外觀終受心隨智不隨境轉名之為定覺分身邊見亡自他境滅身受心法都無所依名為捨覺分心境見亡起唯智起無雜亂故名為念覺分已下如前九復次已下至迴向於捨有三行經明八正道分依止厭離滅捨為體以八邪為體以八邪為八正道十菩薩修行如是功德已下至善巧方便故有五行半經明作如上觀行之意為十法故以不捨一切眾生為首如文具明如十力處非處為首如前已明無畏者四無畏也一一切智無畏二漏盡無畏三說障道無畏四說盡苦道無畏如是四種人天外道無能難其過失者不共佛法者十八不共法也一佛身無失身行善故二口無失口業善故三念無失無雜念故四意無異冤親平等故五心無不定不異法界無作智故六無不知以一切無不明了故七欲無減滿眾生心行所欲隨順利生故八精進無失自雖道滿建法利生無休息故九念無減者善知一切眾生根時非時故十者定無退本無動故十一者慧無減善簡諸法無生滅故十二者解脫知見無減普光明智無不達故十三者身業隨智慧行四威儀中無不成益一切眾生十四者口業隨智慧行無雜談論故十五者意業隨智慧行永無邪思想故十六者智慧知過去世無礙事十七者智慧知現在世無礙事十八者智慧知未來世無礙事此十八種唯佛獨有不通下果相好者有九十七大人之相隨好者如隨好功德光明品說但舉一箇手中隨好名圓滿王出光明名為熾盛七百萬阿僧祇光明而為眷屬但舉其一隨好無盡又有十華藏世界海微塵數大人相一一身相眾寶妙相以為莊嚴此明無盡相無盡隨好等法界虗空量故音聲悉具足者約總言之有六十種梵音若隨差別經云廣大微妙之音徧一切剎住無量劫求於上上殊勝道故即此佛果法門餘法不過故隨順所聞甚深佛解脫者乘如來一切智乘故思惟大智善巧方便者巧能隨逐一切眾生根所宜令度苦故。
  【經】佛子菩薩住此燄慧地所有身見為首我人眾生壽命蘊界處所起執著出沒思惟觀察治故我所故財物故著處故於如是等一切皆離此菩薩若見業是如來所訶煩惱所染皆悉捨離若見業是順菩薩道如來所讚皆悉修行。
  【論】第四佛子已下一段五行半經明對治身見分釋義中分為二段一佛子住此燄慧地已下至一切皆離有三行經明此地以四念處所觀對治身見為首自餘我人眾生等徧觀身受心法皆能離著處故二此菩薩已下至皆悉修行有兩行經明此菩薩見業是如來所訶所讚分明一切眾生所作業道恒流轉生死此是如來所訶應可以觀治之若也以觀自治無業可當以智方便隨生死同眾生事業濟度眾生是順菩薩道如來所讚皆悉能修故。
  【經】佛子此菩薩隨所起方便慧修習於道及助道分如是而得潤澤心柔輭心調順心利益心安樂心無雜染心求上上勝法心求殊勝智慧心救一切世間心恭敬尊德無違教命心隨所聞法皆善修行心此菩薩知恩知報恩心極和善同住安樂質直柔耎無稠林行無有我慢善受教誨得說者意此菩薩如是忍成就如是調柔成就如是寂滅成就如是忍調柔寂滅成就淨治後地業作意修行時得不休息精進不雜染精進不退轉精進廣大精進無邊精進熾然精進無等等精進無能壞精進成熟一切眾生精進善分別道非道精進是菩薩心界清淨深心不失悟解明利善根增長離世垢濁斷諸疑惑明斷具足喜樂充滿佛親護念無量志樂皆悉成就。
  【論】第五佛子此菩薩已下一段十五行經明以前觀智方便獲大利益柔和分釋義中義分為四段一佛子此菩薩隨所起方便已下至皆善修行心有四行半經明此位如上修習於道及助道得十種利益心分二此菩薩已下至得說法者意可有兩行經又得十種心得說法者意分無稠林行者明無迷滯障所覆蔭故三此菩薩已下至道非道精進有五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得十忍成就得十種精進分此十精進以成當地令堅固故亦成後地令相應故四是菩薩心界清淨已下至皆悉成就有三行經明此位菩薩心界清淨得佛護念分已上明以作四念觀於法深細悟解明利明斷具足故。
  【經】佛子菩薩住此燄慧地以願力故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見多千佛見多百千佛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皆恭敬尊重承事供養衣服臥具飲食湯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養一切眾僧以此善根皆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佛所恭敬聽法聞已受持具足修行復於彼諸佛法中出家修道又更修治深心信解經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令諸善根轉復明淨佛子譬如金師鍊治真金作莊嚴具餘所有金皆不能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於此地所有善根下地善根所不能及如摩尼寶清淨光輪能放光明非諸餘寶之所能及風雨等緣悉不能壞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於此地下地菩薩所不能及眾魔煩惱悉不能壞此菩薩於四攝中同事偏多十波羅蜜中精進偏多餘非不修但隨力隨分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第四燄慧地菩薩住此地多作須夜摩天王以善方便能除眾生身見等惑令住正見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是菩薩若發勤精進於一念頃得入億數三昧得見億數佛得知億數佛神力能動億數世界乃至能示現億數身一一身億數菩薩以為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百劫千劫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言。
  【論】第六佛子菩薩住此燄慧地已下有三十行經明此地見佛增廣分於此段中義分為八一佛子菩薩住此燄慧地已下至一切眾僧有四行半經明以願力見多佛并供養分二以此善根已下至轉復明淨有四行經明見佛承事住多劫中深心信解更增明分三佛子譬如金師已下至悉不能壞有六行經明以金師鍊真金作莊嚴具轉明淨喻分四此菩薩已下至第四燄慧地有兩行半經明此位中所行之行分五菩薩住此地已下至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可有四行經明此位菩薩授職分如一切種者明加行成種一切智智者明入根本智及差別智皆可以求如是者之所依止六復作是念已下至一切智智依止者可有兩行經明此位堪為一切眾生師首分七是菩薩已下至以為眷屬有三行經是依自報業入三昧見佛及威動廣狹分八若以願力已下有兩行經明以願力見佛甚多不能數知分。
  【經】
  菩薩已淨第三地  次觀眾生世法界  空界識界及三界  心解悉了能趣入  始登燄地增勢力  生如來家永不退  於佛法僧信不壞  觀法無常無有起  觀世成壞業有生  生死涅槃剎等業  觀前後際亦觀盡  如是修行生佛家  得是法已增慈愍  轉更勤修四念處  身受心法內外觀  世間貪憂皆除遣  菩薩修治四勤行  惡法除滅善增長  神足根力悉善修  七覺八道亦如是  為度眾生修彼行  本願所護慈悲首  求一切智及佛土  亦念如來十種力  四無所畏不共法  殊特相好深美音  亦求妙道解脫處  及大方便修行彼  身見為首六十二  我及我所無量種  蘊界處等諸取著  此四地中一切離  如來所訶煩惱行  以無義利皆除斷  智者修行清淨業  為度眾生無不作  菩薩勤修不懈怠  即得十心皆具足  專求佛道無厭倦  志期受職度眾生  恭敬尊德修行法  知恩易誨無慍暴  捨慢離諂心調柔  轉更精勤不退轉  菩薩住此燄慧地  其心清淨永不失  悟解決定善增長  疑網垢濁悉皆離  此地菩薩人中勝  供那由他無量佛  聽聞正法亦出家  不可沮壞如真金  菩薩住此具功德  以智方便修行道  不為眾魔心退轉  譬如妙寶無能壞  住此多作燄天王  於法自在眾所尊  普化羣生除惡見  專求佛智修善業  菩薩勤加精進力  獲三昧等皆億數  若以願智力所為  過於此數無能知  如是菩薩第四地  所行清淨微妙道  功德義智共相應  我為佛子已宣說
  【論】第七菩薩已淨第三地已下有三十四行頌明重頌已前法分釋義中分為兩段一初兩行頌歎菩薩已淨第三地法方能趣入第四地分二始登燄地增勢力已下至我為佛子已宣說有三十二行頌明重頌前法分如身見為首六十二見者明有身見即六十二見俱生以是義故修觀身受心法以用治之得無身受心法即諸見總無唯智所見也名悟佛知見入佛知見生佛家故六十二見者於五陰上各有三世於三世上橫計有四句一如去二不如去三亦如去亦不如去四非如去非不如去未來五陰上各計四句一者邊二者無邊三者亦邊亦無邊四者非邊非無邊現在五陰上各計四句一者常二者無常三者亦常亦無常四者非常非無常於五陰上有三世三世上各有四見一世有二十三世各有二十通為六十總斷常二見為本共為六十二見又為色受想行識各有四見一世上有二十三世為六十斷常二見共為六十二若以四念觀門諸見總為佛事為身見無性總是佛知見故。
  第五難勝地將釋此地五門如前一釋地名目此地何故名為難勝地為以禪波羅蜜發起善根慈悲喜捨通達世法下地不如故名難勝地二明此地修何行門者此地以禪波羅蜜為體餘九為伴三明善財表法者云去此不遠有夜神名寂靜音海坐摩尼幢莊嚴蓮華座善財得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門云去此不遠者不離菩提體而有禪波羅蜜行故號寂靜音海者明禪體是寂靜故音海是表定能發慧用故坐摩尼幢莊嚴蓮華座者表摩尼名離垢寶明禪定離垢故幢者明法性定體不隨境動明境界與心當體自定為無自性故莊嚴者以無作性禪用嚴萬行故蓮華者表行無染故明行性不異無作禪俱無性故得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門者表無作性禪體同法界故云廣大常居生死常行萬行禪悅無憂名之為喜以定嚴慧名曰莊嚴不迷靜亂名為解脫此名難勝地者為明以定體善知世法無定亂性勝於定亂故名難勝地為過三界惑復不證涅槃三界及涅槃總不能壞其無依住之智慧故名難勝地夜神者表無依住中智悲處生死之長夜破一切眾生之迷故此夜神所將名目及所坐之座表法大意明不壞無依無作無性自體之禪用彰萬行以寂起用故善財問言此解脫門為何事業行何境界起何方便作何觀察夜神言我發起清淨平等樂欲心我發起離一切世間塵垢清淨堅固莊嚴不可壞樂欲心我發起攀緣不退轉位永不退轉心已下如是無量發起心具如經說意明住欲界心多者便令使修寂靜定至色界無色界禪多者令入法性禪發起攀緣於後上上位中智慧方便廣度眾生等空無限大用故不令守靜住禪樂故此寂靜音海主夜神坐摩尼幢莊嚴蓮華度百萬阿僧祇主夜神前後圍遶表法性無作定體徧周無盡行體亦徧周故言百萬者大數之長也阿僧祇者不可數也此明寂用圓滿以名座及所同住之眾及住處近遠及法門名目思之可解此地之意第四明於三界中此地得何界解脫者若以總相三界同一解脫若以別相此地以禪波羅蜜為體得上色無色界解脫為四地重治欲界細惑此地重治色無色界細惑既上界解脫下界自然同解脫以此一乘法門常以根本智以為進修以無作智為禪體以過上二界中息想禪故得任理智法界自在隨緣無作禪此明昇進漸妙智體不離本智此明前四地以三十七觀重治前位欲界之習此地重以將定體用治上界之細惑第五隨文釋義者二義如前第一長科經意者於此第五地長科為十四段。
  【經】
  菩薩聞此勝地行  於法解悟心歡喜  空中雨華讚歎言  善哉大士金剛藏  自在天王與天眾  聞法踊躍住虗空  普放種種妙光雲  供養如來喜充徧  天諸婇女奏天樂  亦以言辭歌讚佛  悉以菩薩威神故  於彼聲中發是言  佛願久遠今乃滿  佛道久遠今乃得  釋迦文佛至天宮  利天人者久乃見  大海久遠今始動  佛光久遠今乃放  眾生久遠始安樂  大悲音聲久乃聞  功德彼岸皆已到  憍慢黑闇皆已滅  最極清淨如虗空  不染世法猶蓮華  大牟尼尊現於世  譬如須彌出巨海  供養能盡一切苦  供養必得諸佛智  此應供處供無等  是故歡心供養佛  如是無量諸天女  發此言辭稱讚已  一切恭敬喜充滿  瞻仰如來默然住  是時大士解脫月  復請無畏金剛藏  第五地中諸行相  唯願佛子為宣說
  【論】第一從菩薩聞此勝地行已下有十九行頌明大眾聞說第四地法門稱歎歡喜興供及請說後地分第二隨文釋義者於此頌中復分為兩段一從菩薩聞此勝地行已下至瞻仰如來默然住十七行頌明大眾聞法歡喜興供稱讚分二是時已下兩行頌明解脫月為諸大眾請第五地法門分於頌中文義隨文自具可知。
  【經】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第四地所行道善圓滿已欲入第五難勝地當以十種平等清淨心趣入何等為十所謂於過去佛法平等清淨心未來佛法平等清淨心現在佛法平等清淨心戒平等清淨心心平等清淨心除見疑悔平等清淨心道非道智平等清淨心修行智見平等清淨心於一切菩提分法上上觀察平等清淨心教化一切眾生平等清淨心菩薩摩訶薩以此十種平等清淨心得入菩薩第五地。
  【論】第二爾時金剛藏菩薩已下至得入菩薩第五地有十行經明以十種平等心入第五地向分釋義云如道非道智明此地治見道疑修行任運八地方終十地始自在大意三地治上二界禪麤惑此五地重治上二界禪細惑以此能除見道是非疑第六地明得出世間中世間智慧自在如十住中第六住海幢比丘是其樣式同此第六地出世間世間智慧自在故以比丘表之此十地第六地位中即以守護一切城夜天神表以明出世間中世間智慧心城無有邪思惡賊所入一切邪念總成智慧城故此明第五地得難勝名者為出世間無作本寂用定已終故第六現前地世出世法皆悉了知智慧現前已終故以此十地以智成悲故以夜神表之是故此五地除見道疑六地除世間出世間智慧疑。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第五地已以善修菩提分法故善淨深心故復轉求上勝道故隨順真如故願力所持故於一切眾生慈愍不捨故積集福智助道故精勤修習不息故出生善巧方便故觀察照明上上地故受如來護念故念智力所持故得不退轉心。
  【論】第三佛子已下至得不退轉心有五行半經明以十二種法住第五地分如文可知。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如實知此是苦聖諦此是苦集聖諦此是苦滅聖諦此是苦滅道聖諦善知俗諦善知第一義諦善知相諦善知差別諦善知成立諦善知事諦善知生諦善知盡無生諦善知入道智諦善知一切菩薩地次第成就諦乃至善知如來智成就諦此菩薩隨眾生心樂令歡喜故知俗諦通達一實相故知第一義諦覺法自相共相故知相諦了諸法分位差別故知差別諦善分別蘊界處故知成立諦覺身心苦惱故知事諦覺諸趣生相續故知生諦一切熱惱畢竟滅故知盡無生智諦出生無二故知入道智諦正覺一切行相故善知一切菩薩地次第相續成就乃至如來智成就諦以信解智力知非以究竟智力知。
  【論】第四佛子已下至究竟智力知有十四行半經明善知十諦法門分釋義中復分為兩段一佛子已下至善知如來智成就諦有六行經明此位菩薩善知十種諦法門分二此菩薩隨眾生心樂已下有八行半經明便述知諦之所由經自釋訖如第一段中善知此苦聖諦者不同三乘厭苦忻淨方求聖諦故但達此世間諸苦體無故即苦無滅性道無生性當知苦體即不生不滅即與聖道無二性故故云善知苦聖諦已下四聖諦總如之已下諸諦義如經自具。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得如是諸諦智已如實知一切有為法虗妄詐偽誑惑愚夫菩薩爾時於諸眾生轉增大悲生大慈光明。
  【論】第五佛子已下至生大慈光明有兩行半經明知諸諦智於諸眾生生大慈悲分釋義云明善知諸諦智已如實知有為虗妄誑惑愚夫轉增大慈光明如文自具諦者實也真也如實知見不虗名之為諦。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得如是智力不捨一切眾生常求佛智如實觀一切有為行前際後際知從前際無明有愛故生生死流轉於諸蘊宅不能動出增長苦聚無我無壽者無養育者無更數取後趣身者離我我所如前際後際亦如是皆無所有虗妄貪著斷盡出離若有若無皆如實知。
  【論】第六佛子已下至皆如實知有六行半經明以智觀眾生迷真隨妄分釋義明此位菩薩觀諸諦無有諦相根栽本末無我無人之智然不捨一切眾生善知一切眾生皆從十二緣有生居五蘊宅中復知緣體離我我所分。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此諸凡夫愚癡無智甚為可愍有無數身已滅今滅當滅如是盡滅不能於身而生厭想轉更增長機關苦事隨生死流不能還返於諸蘊宅不求出離不知憂畏四大毒蛇不能拔出諸慢見箭不能息滅貪恚癡火不能破壞無明黑闇不能乾竭愛欲大海不求十力大聖導師入魔意稠林於生死海中為覺觀波濤之所漂溺。
  【論】第七佛子已下至波濤之所漂溺有八行經明菩薩念眾生愚癡隨苦漂流分此一段如經自具但以說法者以大慈悲心如文稱歎善知苦縛善知縛體性自無為。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此諸眾生受如是苦孤窮困迫無救無依無洲無舍無導無目無明覆翳黑闇纏裹我今為彼一切眾生修行福智助道之法獨一發心不求伴侶以是功德令諸眾生畢竟清淨乃至獲得如來十力無礙智慧。
  【論】第八佛子已下至無礙智慧有五行半經明念一切眾生窮苦獨勵發心不求伴侶以己功德普令一切眾生得至如來十力智分如文自具。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以如是智慧觀察所修善根皆為救護一切眾生利益一切眾生安樂一切眾生哀愍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解脫一切眾生攝受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離諸苦惱令一切眾生普得清淨令一切眾生悉皆調伏令一切眾生入般涅槃。
  【論】第九佛子已下一段有六行經明菩薩以智慧觀察善根救護一切眾生令入涅槃不為自求己樂分如文可知。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第五難勝地名為念者不忘諸法故名為智者能善決了故名為有趣者知經意趣次第連合故名為慚愧者自護護他故名為堅固者不捨戒行故名為覺者能觀是處非處故名為隨智者不隨於他故名為隨慧者善知義非義句差別故名為神通者善修禪定故名為方便善巧者能隨世行故名為無厭足者善集福德故名為不休息者常求智慧故名為不疲倦者集大慈悲故名為為他勤修者欲令一切眾生入涅槃故名為勤求不懈者求如來力無畏不共法故名為發意能行者成就莊嚴佛土故名為勤修種種善業者能具足相好故名為常勤修習者求莊嚴佛身語意故名為大尊重恭敬法者於一切菩薩法師處如教而行故名為心無障礙者以大方便常行世間故名為日夜遠離餘心者常樂教化一切眾生故。
  【論】第十佛子已下一段有十七行經明菩薩住第五地能善知諸法分釋義明此難勝地於世間出世間自利利他法具足及成就莊嚴佛身語意。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