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_1

  作者:华严经合论  唐李通玄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續藏經 華嚴經合論
 唐 李通玄造論 志寧釐經合論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造化權輿之首天道未分龜龍繫象之初人文始著雖萬八千歲同臨有截之區七十二君詎識無邊之義由是人迷四忍輪迴於六趣之中家纏五蓋沒溺於三塗之下及夫鷲巖西峙象駕東驅慧日法王超四大而高視中天調御越十地以居尊包括鐵圍延促沙劫其為體也則不生不滅其為相也則無去無來念處正勤三十七品為其行慈悲喜捨四無量法運其心方便之力難思圓對之機多緒混太空而為量豈算數之能窮入纖芥之微區匪名言之可述無得而稱者其唯 大覺歟朕曩劫殖因叨承佛記金僊降旨大雲之偈先彰玉扆披詳寶雨之文後及加以積善餘慶俯集微躬遂得地平天成河清海晏殊禎絕瑞既日至而月書貝葉靈文亦時臻而歲洽踰海越漠獻賝之禮備焉架險航深重譯之詞罄矣。
  大方廣佛華嚴經者斯乃諸佛之密藏如來之性海視之者莫識其指歸挹之者罕測其涯際有學無學志絕窺覦二乘三乘寧希聽受最勝種智莊嚴之跡既隆普賢文殊願行之因斯滿一句之內包法界之無邊一毫之中置剎土而非隘摩竭陀國肇興妙會之緣普光法堂爰敷寂滅之理緬惟奧義譯在晉朝時逾六代年將四百然一部之典纔獲三萬餘言唯啟半珠未窺全寶朕聞其梵本先在于闐國中遣使奉迎近方至此既覩百千之妙頌乃披十萬之正文粵以證聖元年歲次乙未月旅姑洗朔惟戊申以其十四日辛酉於大徧空寺親受筆削敬譯斯文遂得甘露流津預夢庚申之夕膏雨灑潤後覃壬戌之辰式開實相之門還符一味之澤以聖曆二年歲次己亥十月壬午朔八日己丑繕寫畢功添性海之波瀾廓法界之彊域大乘頓教普被於無窮方廣真詮遐該於有識豈謂後五百歲忽逢金口之言娑婆境中俄啟珠凾之祕所冀闡揚沙界宣暢塵區竝兩曜而長懸彌十方而永布一窺寶偈慶溢心靈三復幽宗喜盈身意雖則無說無示理符不二之門然因言顯言方闡大千之義輒申鄙作爰題序云。

大方廣佛華嚴經合論序

    宋沙門慧研奉 王旨撰
  夫法界之真源也濬十重之藏海涌萬德之華王體用齊彰身剎互含於影像果因相入智悲交煥於靈真原其無性妙光若金波而粲影幻生齊應同眾水以分形良由瞥循一照之精明倐晦千光之圓鑒返認創成於心體雲點太清依心發動於輪迴波搖玉海故我毗盧遮那如來愍乎寢惑布以身雲於一切法而坐道場於一切智而成正覺說此大方廣佛華嚴經也繇是即閻浮之境界統華嚴之莊嚴星羅於五位神天鏡寫於十方剎海彫宮紺殿含莫限之勞生玉樹金臺誕微塵之佛子一念未移於蓮座九天同發於雷音神光開十會法門寶澤潤三周因果故此經初世主雲集同心嘿請有三十七問備陳體用因果法門則一部雄文之宗極也謂藏身為體行海為用以體起用斷習為因以用全體習盡為果中有神通之義心境互彰者則明因果相入體用一揆是以從心念法明體起用則菩薩神通從境宣音明用全體則佛神通咸諸妙門同醻此問若夫法無宗旨人莫准憑爰彰古佛之果因以顯今人之證信是以初會世尊光騰皓齒海眾雲舒則示乎果也次乃玉毫相中誕諸佛子則示乎因也後以普賢承威宣華藏海則因全果也然以毗盧印之則明古佛果因總答前法又以智海無性因覺妄而成凡達妄原虗即凡心而見佛故第二會普光明殿以佛果為凡心信因三會妙峯山凡心相盡成佛住四會夜摩天以智從用成佛行五會兜率天智行相入成佛迴向六會他化天自他同體成佛地七會三禪天智行清淨成佛華八會普光明殿自因成果為佛出現九會普光明殿因果圓融即普賢常行十會給孤園諸位齊明同彰法界此則發心因果總答前法次復圓悟一真恐迷修進不盡千門之惑習焉成萬行之智悲故以善財特行軌範初參文殊佛智信因南詢諸友發行治習入慈氏閣習盡成果再面文殊因果同時便見普賢法界原行此顯修道行門一周因果良以三周十會之玄稱三十七義之指歸一字法門書海墨而無盡二乘權學諒涯涘而莫窮故此教非貝巖所編乃文殊結集總三部一部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一四天下微塵數品一部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一部有十萬偈四十八品隱乎龍藏未擅閻浮逮從正法光餘年將五百則第十四代祖師龍樹運神海藏觀前二部非世人所及乃誦後部歸于五天傳布千年方垂華夏東晉初譯地涌靈泉唐朝次翻天降甘露玄宗開元中太原有逸士李通玄者間代淨名也而神鑒物表陶情釋氏因閱華嚴義疏嘆云大教弘芳多家繁製勞文白首豈暇進修遂窮八十卷之真詮總括四十軸之玄論夜驅神筆舒玉齒之祥光日探幽玄感天童之給饍張皇教海羅列義天大中載無諸有高僧志寧緬思後進之披尋難測法門之豐富遂合經論文旨相須然其義類繁衍未圓品藻慧研因參雲水叨覽指歸敢搵牋毫整斯漏略列經論以標舉彰教理而相收義朗文清不假猊臺而抱帙神輝智發何勞鷲嶺以尋師總圓一部一百二十卷粤有報恩光教道場正覺空慧禪師永安傳心祖印味道華嚴仰聞 王旨以傾金開印傳通而廣益慧研虔膺制命俾序真文輙述大綱深慚麗則所冀長光佛日將兩曜以齊明永贊金輪等二儀而遠大。
  時龍集乾德歲旅丁卯蕤賓之月望日序

大方廣佛華嚴經合論序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述
  邈矣曠古太素為混沌之先存而不論道為一生之始洪儒之子浴歸沂水之濱周聖孔明樂在先王之道安有得於太空之量現法界於一塵之中耘除始終蔑彼生滅太虗不能齊量無為猶是假名常用而常無居有而非有華嚴經者蓋非羅漢結集亦非小聖傳持大本華嚴非佛不能知見中本華嚴住地菩薩乃能知之小本華嚴即十萬之偈今之所傳只獲四萬五千餘偈即八十卷經是也(此准華嚴經纂靈記中說也)經云此經不入二乘人手若無大心凡夫此之法門即當散滅經有十玄六相義如結綰眾絲帝網天珠重重各有條貫談端舉一則萬類齊歸義海千殊爛如星布以緣生為旨以法界性為宗法身與報化同時體用別無二相以華嚴為遊履以菩提心為家以萬德萬行為家業以文殊為種智以普賢為行華以毗盧遮那為結果之身以四十二位而為眷屬演則彌綸法界卷則巨海毛端會萬象雖以云多入塵毛尚有餘地圓融行布理事互參行布圓融主伴交現如斷金之杖一即是多如斷杖之金多即是一隨觀一境四種法界圓頓現前一地初登百門妙義聯綿俱集證趣七地功用方休八地定力轉深起智還由諸佛風帆既便任運而行其勢不停直至法雲之地會中十地普眼初遊未見普賢佛前大智十大聲聞不覩逝多之勝事良由發心既小大願未圓等覺妙覺現前爾乃二愚方盡此經法界無始無終佛身非有成與不成大智無滅無生常以利人為本普慧二百大問普賢二千法詶法界性本如如出沒卷舒自在(經云如人化心化作佛化與不化等無異一切諸佛成菩提成與不成無差別)善財童子成道只在一生六千比丘發智不由多劫白牛之駕將悟即以超於大乘金色世界現前文殊之智全證法華龍女成佛只在剎那妙峯見佛光明初住便登正覺但隨圓見网取漸修頓悟只在剎那如牛食肥膩之草大唐忻代之間有長者姓李號通玄其實異人莫知來處造斯經論四十卷成彼有記云猛虎馱經引於巖下下筆之後常得天人餉食乃至論終身亦去世後人獲其藁本傳寫流行其論所明與諸家疏義稍有差別經有十處十會義搜瓔珞經文(瓔珞經兩卷是)四十品之妙文文在第三禪說十十以為圓數豈合只有三十九品之文恐是梵本翻譯之時有所流落今尋經見義又似貫華甘露澤流猶如瓶寫去聖懸遠誰復證明十萬之途孰能往檢亦如生公忍死清辯留身後若勘同方知義在普光明殿三會豈乃成三善財福城之東良亦成其會數志寧雖不親觀造論皆憑人世盛傳覽此論文稍似得其大意今見此方君子好善之流以論與經難為和會志寧不揆衰邁才無能為今將論文注於經下使後之覽者無費乃心纔始開經便得見論稽首諸佛毗盧遮那一切聖賢願垂加護論從第八卷起註入經兼論與經共成一百二十卷願諸達士罔有怪焉論有會釋七卷不入註文今亦寫附於初矣。

釋大方廣佛華嚴經論主李長者事迹

  李長者諱通玄莫詳所自或有詢其本者但言滄州人開元二十七年三月望日曳策荷笈至于太原盂縣西四十里同穎鄉村名大賢有高山奴者尚德慕士延納無倦長者徑詣其門山奴諦瞻神儀知非常器遂罄折禮接請歸安居每旦唯食棗十顆柏葉餅子如匕大者一枚自爾不交外人掩室獨處含毫臨紙曾無虗時如是者三稔一旦捨山奴南去五六里至馬氏古佛堂自搆土室寓于其側端居宴默于茲十年後復囊挈經書遵道而去二十里餘次韓氏別業即今冠蓋村焉忽逢一虎當塗馴伏如有所待長者語之曰吾將著論釋華嚴經可與吾擇一捿止處言畢虎起長者徐而撫之遂將所挈之囊挂于虎背任其所止於是虎望神福山原直下三十餘里當一土龕前便自蹲駐長者旋收囊裝置於龕內虎乃屢顧妥尾而去其龕瑩潔圓迴廣袤尋丈自然而有非人力成龕之四旁舊無泉澗長者始來之夕風雷暴作拔去一古松高三百餘尺及旦松根之下化為一潭深極數尋迴還五十餘步甘逾瑞露色奪琉璃時人號為長者泉至今澄明未曾增減[億-音+(天*天)]陽之歲祈之必應長者製論之夕心窮玄奧口出白光照耀龕中以代燈燭居山之後忽有二女子容華絕世皆可笄年俱衣大布之衣悉以白巾幪首姓氏居處一無所言常為長者汲水焚香供給紙筆卯辰之際輙具淨饌甘珍畢備置長者前齋罷撤器莫知所止歷于五祀曾不闕時及其著論將終遂爾絕迹謹按華嚴舊傳東晉三藏佛馱跋陀羅於江都謝司空寺譯經有二青衣童子忽自庭沼而出承事梵僧爇香添缾不離座右每欲將夕還潛沼中日日皆然率為常事及譯畢寫淨沉默無迹長者感通事符曩昔長者身長七尺二寸廣眉朗目丹唇紫肥長髯美茂修臂圓直髮彩紺色毛端右旋質狀無倫風姿特異殊妙之相靡不具足首冠樺皮之冠身披麻衣長裙博袖散腰而行亦無韋帶居常跣足不務將迎放曠人天無所拘制忽一日出山訪舊止之里適值野人聚族合樂長者徧語之曰汝等好住吾將欲歸眾乃罷樂驚惶相顧咸皆惻愴必謂長者却還滄州揮涕同詞懇請留止長者曰縱在百年會當歸去於是舉眾却送長者入山至其龕所復語之曰去住常然耳汝等可各還家及眾旋踵之頃嵐霧四起景物不分行路之人咸共駭異翌日長叟結徒登山禮候但見姿容端儼已坐化於龕中矣時當三月二十八日報齡九十六有一巨蛇蟠當龕外張目呀口不可向近眾乃歸誠致祝某等今欲收長者全身將營殯藏乞潛威靈願得就事蛇因攝形不現耆舊潸泣舉荷擇地於大山之陰累石為墳蓋取堅淨即神福山逝多蘭若今方山是也初長者隱化之日及成墳之時煙雲凝布巖谷震蕩有二白鶴哀唳當空二鹿相叫連夕其餘飛走悲鳴滿山鄉原之人相率變服追攀孺慕若喪所天每當建齋即墳上雲起七七如是良足異夫長者平昔之時每年常於三月末間設十方賢聖淨會不以女人造食貴使觸事精誠至於棗核米泔不許輙棄齋畢任用犬彘徧霑如斯之會遵承到今未曾廢絕至大曆九年二月六日有僧廣超於逝多蘭若獲長者所著論二部一是大方廣佛新華嚴經論四十卷一是十二緣生解迷顯智成悲十明論一卷傳寫揚顯徧於并汾廣超門人道光能繼師志肩負二論同遊燕趙昭示淮泗使後代南北學人悉得參閱論文宗承長者皆超光二僧流布之功耳其為論也統貫經意標表法身廓性海於無邊歷剎塵而不動分泮眾教極彼源流融鎔上乘會此華藏俾迷徑者獲道滯教者忘機可謂毗盧之指歸華嚴之日月矣若非聖人愍世降生開導昏瞑孰能條釋大典指授大心歟長者行止玄微固難遐究虗空不可等度況擬求邊際耶比歲僧元覘特抵方山求長者遺迹初禮石墳次尋龕址龕前有松三株一已查立俱是長者手植長者將化之月一株遂枯至今二株常有靈鶴結巢於頂又於壽陽南界解愁村遇李士源者乃傳論僧廣超之猶子也示長者真容圖瞻禮而迴斯為滿願矣向之云云蓋在摭實枝葉華藻無所務焉。
  雲居散人馬支纂錄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目錄

  序一(沙門慧研奉王旨撰)  序二(沙門志寧)  論主事迹  目錄卷第一之第七
  會釋

卷第八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一

卷第九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二

卷第十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

卷第十一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四

卷第十二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五

卷第十三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六

卷第十四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七

卷第十五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八

卷第十六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九

卷第十七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十

卷第十八
  如來現相品第二

卷第十九
  如來現相品第二之餘  普賢三昧品第三

卷第二十
  世界成就品第四

卷第二十一
  華藏世界品第五之一

卷第二十二
  華藏世界品第五之二

卷第二十三
  華藏世界品第五之三

卷第二十四
  毗盧遮那品第六

卷第二十五
  佛名號品第七

卷第二十六
  佛名號品第七之餘

卷第二十七
  四聖諦品第八  光明覺品第九

卷第二十八
  光明覺品第九之餘  菩薩問明品第十

卷第二十九
  菩薩問明品第十之餘  淨行品第十一  賢首品第十二之一

卷第三十
  賢首品第十二之二

卷第三十一
  賢首品第十二之三  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  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

卷第三十二
  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之餘  十住品第十五

卷第三十三
  十住品第十五之餘

卷第三十四
  梵行品第十六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卷第三十五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之餘  明法品第十八

卷第三十六
  明法品第十八之餘  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

卷第三十七
  夜摩天宮偈讚品第二十  十行品第二十一

卷第三十八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餘

卷第三十九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卷第四十
  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

卷第四十一
  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之餘

卷第四十二
  兜率天宮偈讚品第二十四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一

卷第四十三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二

卷第四十四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三

卷第四十五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四

卷第四十六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五

卷第四十七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六

卷第四十八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七

卷第四十九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八

卷第五十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九

卷第五十一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十

卷第五十二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十一

卷第五十三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十二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

卷第五十四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

卷第五十五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

卷第五十六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

卷第五十七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卷第五十八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

卷第五十九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七

卷第六十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八

卷第六十一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九

卷第六十二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十

卷第六十三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十一

卷第六十四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十二

卷第六十五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十三

卷第六十六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十四

卷第六十七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

卷第六十八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二

卷第六十九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卷第七十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四

卷第七十一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五  十通品第二十八

卷第七十二
  十通品第二十八之餘  十忍品第二十九

卷第七十三
  阿僧祇品第三十  壽量品第三十一  菩薩住處品第三十二

卷第七十四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一

卷第七十五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餘  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卷第七十六
  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之餘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卷第七十七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之餘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

卷第七十八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一

卷第七十九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二

卷第八十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三

卷第八十一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一

卷第八十二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二

卷第八十三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三

卷第八十四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四

卷第八十五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五

卷第八十六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六

卷第八十七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七

卷第八十八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

卷第八十九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

卷第九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卷第九十一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卷第九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卷第九十三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六

卷第九十四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七

卷第九十五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八

卷第九十六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

卷第九十七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

卷第九十八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一

卷第九十九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二

卷第一百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三

卷第一百一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四

卷第一百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五

卷第一百三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六

卷第一百四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七

卷第一百五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八

卷第一百六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九

卷第一百七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

卷第一百八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一

卷第一百九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二

卷第一百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三

卷第一百十一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四

卷第一百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五

卷第一百十三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六

卷第一百十四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七

卷第一百十五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八

卷第一百十六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九

卷第一百十七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十

卷第一百十八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十一

卷第一百十九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十二

卷第一百二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十三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目錄

  音切



  (思閏切)。


  (呼貫切)。


  (且旦切)。


  (疋滅切)。


  (式六切)。


  (荒內切)。


  (古陷切)。


  (楚亮切)。


  (餘昭切)。


  (七稔切)。


  (由音)。


  (徒工切)。


  (古暗切)。


  (徒旱切)。


  (莫北切)。


  (皮祕切)。


  (胡老切)。


  (居水切)。


  (犯音)。


  (息遵切)。


  (力尚切)。


  (牀史切)。


  (布玄切)。


  (視戰切)。


  (徒載切)。


  (余說切)。


  (何嫁切)。


  (七全切)。


  (逐音)。


  (豈俱切)。


  (他紺切)。


  (時戰切)。


  (彌演切)。


  (演音)。


  (早音)。


  (五堅切)。


  (烏困切)。


  (則千切)。


  (卑遙切)。


  (居馬切)。


  (五兮切)。


  (薄保切)。


  (池質切)。


  (虗韋切)。


  (力井切)。


  (口營切)。


  (奇連切)。


  (於陵切)。


  (必弭切)。


  (昨酣切)。


  (郎計切)。


  (祖旦切)。


  (植之切)。


  (墨角切)。


  (苦浪切)。


  (人朱切)。


  (魚衣切)。


  (必鄰切)。


  (禹軍切)。


  (莫結切)。


  (作管切)。


  (烏板切)。


  (郎肝切)。


  (力几切)。


  (輪音)。


  (以戎切)。


  (力然切)。


  (凡梵二音)。


  (時遊切)。


  (扶非切)。


  (女致切)。


  (喜斤切)。


  (徒賀切)。


  (五銜切)。


  (失向切)。


  (古老切)。


  (所教色)搜(色流切)。


  (番音)。


  (度胡切)。


  (熟音)。


  (居冉切)。


  (苦紺切)。


  (力敢切)。


  (葵癸切)。


  (莫芥切)。


  (之喻切)。


  (古壞切)。


  (弋勢切)。


  (其立切)。


  (羽俱切)。


  (余頃切)。


  (苦果切)。


  (必以切)。


  (莫回切)。


  (如枕切)。


  (古候切)。


  (苦結切)。


  (似均切)。


  (孚武切)。


  (苦含切)。


  (拄昆切)。


  (丈具切)。


  (良遇切)。


  (湯果切)。


  (士卷切)。


  (直列切)。


  (支紹切)。


  (而悅切)。


  (蒲丁切)。


  (汝占切)。


  (胡化切)。


  (蘇殄切)。


  (胡光切)。


  (楚力切)。


  (楚上切)。


  (胡騃切)。


  (與職切)。


  (宜檢切)。


  (虗牙切)。


  (俾刃切)。


  (所班切)。


  (羊恕切)。


  (下革切)。


  (古三切)。


  (直例切)。


  (扶云切)。


  (普旦切)。


  (面音)。


  (敕廉切)。


  (諸耳切)。


  (之石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論】夫以有情之本依智海以為源含識之流總法身而為體只為情生智隔想變體殊達本情亡知心體合今此大方廣佛華嚴經者明眾生之本際示諸佛之果源其為本也不可以功成其為源也不可以行得功亡本就行盡源成源本無功能隨緣自在者即此毗盧遮那也以本性為先智隨根應大悲濟物以此為名依本如是設其教澤滂流法界以潤含生於是寄位四天示形八相菩提場內現蘭若以始成普光法堂處報身之大宅普賢長子舉果德於藏身文殊小男創啟蒙於金色以海印三昧周法界而降靈用普眼之法門覩塵中之剎海依正二報身土交參因果兩門體用相徹以釋天之寶網彰十剎以重重取離垢之摩尼明十身而隱隱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移於當念其為廣也以虗空而為量其為小也處極微而無跡十方無卷匪虧於小相之中纖塵不舒含十方而非礙於智海果德殊分於五位之門常住法堂示進修於九天之上此方如是十剎同然聖眾如雲海會相入智凡不礙狀多鏡以納眾形彼此無妨若千燈而共一室此經總有四十品之勝典玄開果德之門百萬億之妙言咸舉佛華之行海十身十會闡十十之法門十處十方啟十通而疏十辯出現品內示因果以結始終給孤獨園利人天之明法界目連鶖子隔視聽於對顏六千比丘啟十明於路上覺城東際五眾咸臻古佛廟前同登十智善財發明導首用彰來眾齊然又成五位法門具德行其軌範令使啟蒙易達解行無疑還信首文殊之前正證妙峯之頂經過五眾成一百一十之法門至慈氏之園結會一生之佛果返示文殊之初友明以果同因後入普賢之妙身彰體用圓極此經名大方廣佛華嚴經者大以無方為義方以理智為功廣則毫剎相含佛乃體用無作華喻行門可樂能敷理事之功嚴即依正莊嚴經即貫穿縫綴世主妙嚴品者菩薩示生皆為世主同臻海會故號妙嚴品者類會同流法門均隔為品此經總有四十品之勝典此品建初故稱第一是故言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一。
  釋此一部之經總作十門分別第一明依教分宗第二明依宗教別第三明教義差別第四明成佛同別第五明見佛差別第六明說教時分第七明淨土權實第八明攝化境界第九明因果延促第十明會教始終。

  第一明依教分宗

  夫如來成道體應真源理事二門一多相徹智境圓寂何法不周只為器有差殊軌儀各異始終漸頓隨根不同設法應宜大小全別時分因果延促不同化佛本身施詮各異國土淨穢增減不同地位果因自有投分創學之流未諳教跡執權成實迷不進修若不咸舉眾宗類其損益無以了其迷滯者矣今略分十法以辯闡猷使得學者知宗遷權就實不滯其行速證菩提第一小乘戒經為情有為宗第二菩薩戒為情有及真俱示為宗第三般若教說空彰實為宗第四解深密經為不空不有為宗第五楞伽經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為宗第六維摩經以會融染淨二見現不思議為宗第七法華經會權就實為宗第八大集經以守護正法為宗第九涅槃經明佛性為宗第十名大方廣佛華嚴經以此經名一切諸佛根本智慈因圓果滿一多相徹法界理事自在緣起無礙佛乘為宗已上分宗皆是承前先德所立宗旨設有少分增減不同為見解各別大意名目亦多相似如西域及此方諸德各立宗教後當更明。
  第一小乘戒經為情有為宗者為如來創為凡夫造業處說是應作是不應作捨者善不捨者不善如此立教未為實有如此有教且約凡情虗妄之處橫計諸惡以教制之令生人天是故戒序云若欲生天上及生人中者常當護戒足勿令有毀損眾生有為作業虗妄非實得故生人天無常虗妄非實未得法身智身非為實有宗且為情有宗於小乘中為軌持教也如華嚴經持戒即不然經云身是梵行耶身業四威儀乃至佛法僧十眾七遮和尚羯磨壇場等是梵行耶如是諦觀求梵行者了不可得是故名為清淨梵行如梵行品說如是清淨行者名持佛性戒得佛法身故乃至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以持佛性戒故與佛體齊理事平等混真法界如是持戒不見自身能持戒者不見他身有破戒者非凡夫行非賢聖行不見自身發菩提心不見諸佛成等正覺若好若惡若有少法可得不名菩提不名淨行當如是觀如是性戒即法身也法身者即如來智慧也如來智慧者即正覺也是故不同小乘有取捨故。
  第二如梵網經菩薩戒為情有及真俱示為宗者如來為凡夫之中有大心眾生樂行慈悲有忻求佛果者說盧舍那佛為本身千百億為化身頓令識末還本故經言如是千百億各接微塵眾俱來至我所又言若人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即為性戒故即為真宗此乃為大心眾生頓示法身性戒下劣者得漸一教應二根如是千百億各接微塵眾俱來至我所明捨權而就實此為實有教當教之內頓示權實故不同小乘前亦無常後亦無常為但生人天故雖然立實有宗不同華嚴經毗盧遮那所說也此經仍隨化身所化方來至本身也圓教之宗一下頓示本身本法界大智報身因果理事齊彰又如華嚴經中世界量與梵網經中蓮華形量亦不同廣狹全別廣如下文所說。
  第三般若教為說空彰實為宗者為如來初為人天凡夫說二乘教繫著理事俱實不能離障為說空教破所繫著故般若經中說十八種空法世間三寶四諦三世等一切皆空空亦空廣如經說此乃空却無明諸障等業無明總盡障業皆無自性涅槃自然顯著此為真有不名空宗雖然為真有所說教門多有成壞故未可為圓如華嚴經具報相好莊嚴能虗能實當部之內當品之中十十菩薩等上下自相輪貫空有之法不獨孤行又以普賢文殊上下交參理事相徹互相交映一部之典品品相徹句句相參一品之中四十品經同入一言之內十萬頌之齊麾一成即一切成一壞即一切壞總以性齊時齊行齊故如上等齊說法亦齊如是齊故如今成佛與三世佛齊成佛故為無三世故為無時故不同彼教成壞別時故因果前後故。
  第四解深密經為不空不有宗者如來說於有教空教之後說此一部之教和會有無二見為不空不有即說九識為純淨無染識如瀑水流生多波浪諸波浪等以水為依五六七八等識皆以阿陀那識為依故如彼波浪以水為依如深密經云如善鏡面若有一影生緣現前唯一影起若二若多影生緣現前有多影起非此鏡面轉變為影亦無受用滅盡可得此明五六七八識所依第九淨識處也又云如是菩薩雖由法住智為依止為建立故此經意欲令於識處便明識體本唯真智故如彼瀑流不離水體而生波浪又如明鏡依彼淨體無所分別含多影像不礙有而常無故如是自心所現識相不離本體無作淨智所現影相都無自他內外等執任用隨智無所分別以破空有二繫為不空不有故深密經頌曰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阿陀那識甚深細者引彼凡流就識成智不同二乘及漸始學菩薩破相成空不同凡夫繫而實有不同彼故不空不有何法不空為智能隨緣照機利物故何法不有為智正隨緣時無性相故無生住滅故以是義故名不空不有此經雖復如是於心識之處令知空有無二華嚴經則不然但彰本身本法界一真之根本智佛體用故混真性相法報之海直為上上根人頓示佛果德一真法界本智以為開示悟入之門不論隨妄而生識等法華經以佛智慧示悟眾生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故不為餘乘若二若三又三乘之人於佛性相之法如來不許彼知解故法華經云種種性相義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舍利弗辟支佛及不退諸菩薩皆悉不能知以法華經會三乘權學來歸佛乘實法界故門前三駕且受權乘露地白牛方明實德以此義故於中有少分義意與華嚴經相符龍女即是所乘白牛之乘又與善財同其所得是故華嚴教門直彰本體用法界佛果門直授上根凡夫令其悟入不同深密經中安立五六七八九識施設權門如深密經權施第九阿陀那識意有異途為二乘之人久厭患生死修空滅識直趣空寂又第二時說般若等教為迴二乘及漸學菩薩多說空破有以六波羅蜜為行所乘於中二乘雖少分迴心及漸學菩薩樂空增勝為彼權學菩薩初對治門還與小乘初對治門少分相似但有一分慈悲增勝未證法身佛性根本智等道理但以空門而為所乘六波羅蜜而為行相初對治門還同二乘無常不淨白骨微塵等觀方入空觀二乘趣滅菩薩留生以空無我等觀折伏我法不令增長元來未是法身佛性根本智為見未真故樂空增勝以是義故解深密經方便安立七八識外別說九識為純淨識云七八識以淨識為依止故未即直為說第八種子識為如來藏者為彼學徒畏苦習故若說業種恒真生怖難信故是故權且安立第九阿陀那識為淨識故欲令不滅識性長大菩提是故維摩經云未具佛法亦不滅受而取證也受既不滅想識亦然如楞伽經直為根熟者說第八識業種為如來藏下文更明維摩經云塵勞之疇為如來種等夫修道之士品類異途解行差殊千端萬別除二乘之外菩薩之乘有四品不同一修空無我菩薩二漸見佛性菩薩三頓見佛性菩薩四以如來自性清淨智以五位加行起差別智滿普賢行成大慈悲菩薩究竟不出剎那際充滿十方佛果門此略示名目下文廣明如華嚴經說有一類菩薩經百千億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不生佛家猶名假名菩薩廣會在下文以雖見佛性未彰智業猶名假名菩薩。
  第五楞伽經以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為宗者彼經於南海中楞伽山說如來於此山下過羅婆那夜叉王與摩諦菩薩乘華宮殿來請如來於此山上說法其山高峻下瞻大海傍無門戶得神通者堪能昇往乃表心地法門無修無證者方能昇也下瞻大海表其心海本自清淨因境風所轉識浪波動欲明達境自空心海自寂心境俱寂事無不照猶如大海無風日月參羅煥然明現彼經意直為根熟菩薩頓說種子業識為如來藏異彼二乘滅識趣寂者故亦為異彼般若修空菩薩樂空增勝者故直明識體本性全真便成智用故如彼大海無風即境像更明心海法門亦復如是了真即識成智此經異彼深密經意別立九識接引初根漸令留惑長大菩提故不令其心植種於空亦不令其心如彼敗種解深密經乃是入惑之初門楞伽維摩直示惑之本實楞伽即明八識為如來藏淨名即觀身實相觀佛亦然淨名與楞伽略同深密經文與此二部少別也如華嚴經不爾佛身及境界法門行相懸自不同說彼楞伽經即是化身所說境界即是穢土山峯所居法門說識境界為真問答即以大慧菩薩為首化身明教是權大慧且論簡擇如華嚴經教佛身即是本真法報境界即是華藏所居法門即是佛果法界為門問答即是文殊普賢理事智之妙用五位行相因果互融十剎十身體徹相入若論同別未可具言更待下文依位廣辯。
  第六維摩經不思議為宗者維摩經與華嚴十種別一種同別者一淨土莊嚴別二佛身諸相報化別三不思議德神通別四所設法門對根別五諸有聞法來眾別六設教安立法門別七淨名菩薩建行別八所闡法門處所別九常隨佛眾部從別十所付法藏流通別一同者入道方便法門略同一淨土莊嚴別者如維摩經中所說淨土如來以足指按地即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而未說無盡佛剎莊嚴等事在一毫塵中如華嚴經中具說十佛毗盧遮那境界十蓮華藏世界海一一世界海有無盡世界海重重相入一塵之內有無盡世界海圓滿十方佛境界眾生境界互相涉入不相障礙眾寶莊嚴如光如影廣如經說不但獨言三千大千世界之所嚴淨二佛身諸相報化別者說此維摩經是三十二大人之相化佛所說說華嚴經佛是九十七大人之相及十華藏世界海微塵數大人之相實報如來之所說也三不思議德神通別者如維摩經說菩薩神通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能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又小室之內能容三萬二千師子之座各各高八萬四千由旬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維摩詰置其右手掌擎其大眾往詣菴園又以手斷取東方妙喜佛國來至此土示於大眾送還本處如是神變且為權學三乘聲聞菩薩等眾現如斯事何以故為權教聲聞菩薩等見道未實自他未亡所現神變依根所見皆有往來分劑限量又是一時之間聖意以神力變化起諸小根令漸增進故非是法爾力故如華嚴經中以本法力法如是故能以一塵之內含容十方一切佛剎眾生剎總在塵中世界不小微塵不大十方世界所有微塵一一塵中總皆如是如經所說菩薩於一小眾生身中成等正覺廣度眾生其小眾生不知不覺當知佛以權教引小根故身外見佛現神通力而有來去實教之中以自本覺自覺本心身心性相與佛無異無有內外往來諸見是故毗盧遮那佛不移本處而身徧坐一切道場十方來眾不移本處而隨化往都無來去亦無神力所致是故經言法如是故經中每言以佛神力及法如是力者以佛神力推佛為尊法如是故推其本德都無變化一一國剎身心性相以依本故不隨妄故大小諸境皆如光如影互相映徹周徧十方都無往來都無分限即一一眾生身諸毛孔之內周遍十方不同權教以其神力分劑往來擎來送去致斯妄見違本法身障真菩提本覺性智是故淨名菩薩現斯神變已方陳實教維摩經云觀身實相觀佛亦然我觀如來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則不住如阿閦佛品廣明是故權教小見樂欲希奇菩薩稱根麤施接引令生樂學方授實門不可以執化成真恒迷智眼識權就實遷入法界之門有作之法難成隨緣無作無辦作者勞而無功不作隨緣自就無功之功功不虗棄有功之功功皆無常多劫積修終歸敗壞不如一念緣起無生超彼三乘權學等見四所設法門對根別者彼維摩經對二乘根令迴向菩提入大乘故又對大乘中滯淨菩薩悲智未滿者令進修故即如眾香世界諸來菩薩眾欲還本土請佛世尊願賜少法如來依根見彼菩薩滯於淨土悲智心劣便為說法令學有盡無盡解脫門下文云不離大慈不捨大悲深發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教化眾生終不厭倦於四攝法常念順行在諸禪定如地獄想於生死中如園觀想見來求者如善師想廣如維摩經說彼經對二乘三乘悲智未滿令且漸修增長悲智未即一下頓示佛門未即說言十住初心便成正覺未即示其廣大妙事皆有分劑故五諸有來眾聞法別者如維摩經中所有來眾除文殊慈氏等大菩薩眾舍利弗等影響聲聞餘外來眾總是三乘之中權學之眾設有於中菩薩生於諸趣同類俱來皆欲成就三乘權學漸令增進未說圓滿諸佛本乘如華嚴經中所有來眾皆是乘如來乘佛智果德自體法身具普賢行而隨影現十方剎海一切道場還成如來所乘本法無有一箇三乘根機設有三乘根機如盲如聾不知不覺猶如盲人對於日月猶如聾人聽天樂音如業貧人對天寶藏如大福德處於地獄亦如餓鬼臨大海邊三乘之器道力未窮未迴心者常居法界海中諸佛境界與佛同德同身終不能信不覺不知別求佛見如華嚴經云佛子設有菩薩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修習種種菩提分法若未聞此如來不思議功德法門或時聞已不信不解不順不入不得名為真實菩薩以不能生如來家故當知聞法眾全別維摩經中娑婆之眾彼此未亡香積諸徒垢淨全在當知此類並是見解未真守一方之淨剎雖名菩薩諦道未圓如是之徒未詳佛意雖有忻菩提之志願滯淨剎以居心彼與法身智身懸隔是故法華經云不退諸菩薩其數如恒沙亦復不能知即如華嚴之眾自身與佛身無別自智與佛智無差性相含容一多同別居法界海之智水示作魚龍住涅槃之大宅現陰陽而化物主伴自在交暎相參師弟互融因果通徹並是如斯之眾也六設教安立法門別者彼維摩經以淨名居士現少許不思議之通變令二乘迴心又處於生死現身有疾令知染淨無二又表菩薩大悲有疾菩薩具陳不二之門建定慧觀智用彰不求之法最要故云夫求法者於一切法應無所求然未似華嚴經具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五位六位行相因果同別法門七淨名菩薩示行別者淨名為表大悲示入生死現其病行華嚴經毗盧遮那以大悲示入生死成正覺行彰大智能出世故八所闡法門處所別者說維摩經在毗耶離城菴羅園及在淨名之室說華嚴經在摩竭國菩提場中及一切世界及一切塵中說九常隨佛眾別者說維摩經時聲聞為常隨佛眾但具五百說華嚴經時總是一乘大菩薩眾為常隨佛眾具十佛剎微塵大眾總是具普賢文殊體用等眾十所付法藏流通別者彼維摩經囑累品中說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我今以是無量億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付囑於汝故即以其經付囑已成菩薩已生佛家者華嚴經如來出現品中付囑流通即以其經法付囑凡夫初心始能見道生在佛家者何以然此經難入許人能證以自證故方堪能說表三乘是權但以聖勸修證所有得法未成實故所有說法者亦未實故華嚴經云此經珍寶不入一切餘眾生手唯除如來法王真子生如來家種如來種諸善根者佛子若無此等佛之真子如是法門不久散滅問曰若計佛之真子即十方世界無盡無邊以世界微塵莫知其數何須慮此經若無真子即便散滅答曰此經意者付囑凡夫令覺悟入此法門故令生佛家使其轉教佛種不斷即凡夫令得入真之境若囑累諸大菩薩凡夫無緣諸聖自明無凡夫修學者凡夫道中佛種即斷此經散滅以此義故付囑凡夫令修不付已前大菩薩舊見道者一入道方便同者維摩經云夫求法者於一切法應無所求乃至觀身實相觀佛亦然我觀如來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則無住等是初觀智門略同於入道行相門戶次第軌則全別廣如下明。
  第七法華經會權入實為宗者此經引彼三根之人歸一乘實教故引眾流而歸大海攝三末而還源藏法師等前諸大德會為共教一乘為三乘同聞故華嚴經為別教一乘為不與三乘同聞故參詳此理會此二門法華經引權器以歸真華嚴者頓示大根而直受雖一乘名合法事略同論其軌範有多差別今欲備舉事廣難周略舉十門用知綱目十門者一者教主別二放光別三國土別四請法主別五大會莊嚴真化別六序分之中列眾別七龍女轉身成佛別八龍女成佛所居國土別九六千之眾發心別十受諸聲聞遠記別一教主別者說此法華經即是化身佛說還過去滅度多寶佛來證成此經三世諸佛同共宣說如華嚴經即不然教主即是毗盧遮那為教主故即是法報理智真身具無量相海功德之身之所莊嚴三世諸佛同為一際一時一法界報相重重無有障礙古今一際非三世故舊佛非過去今佛非新出為根本智性相齊理事不異故如是本佛說本法頓受大根故不是化佛故不似法華經有舊佛滅度多寶如來今佛出世說法華經以是義故言教主別二放光明別者說法華經雖放眉間毫相果光所照境界但言萬八千土皆如金色仍有限量不稱無邊無量無盡故但彰果法不彰因位華嚴一部經典教行因果表法光明始終具十後當更明三國土別者說法華經時三變世界令成淨土移諸天人置於他土然後安置他方來眾變此穢境令成淨剎說華嚴經時即此娑婆世界即是蓮華藏世界一一世界互相含入經云一一世界滿十方十方入一亦無餘世界不增亦不減無比功德故如是又云諸佛成道在一小眾生身中化無量眾其彼小眾生不知不覺只為凡聖同體無移轉相纖塵之內自他同體不同法華之會移轉人天方明淨剎此是對權根乃分自他滯見者之所建立是故今明國土別也四請法主別者說法華經時請法主者即是舍利弗以為勸請之首說華嚴經時佛令文殊普賢隨位菩薩各自說自位法門為說法首佛表果法舉果為因起大悲行成根本智果體自成故無言不說也以大悲行從無作根本智起故文殊普賢表因位可說佛果法示悟眾生阿僧祇品世間數法廣大難量唯佛究竟不屬五位中因果門故是佛自位內法門還佛自說隨好光明功德品即是如來自成因果後自說佛法法爾之力恒常福智光明之法門亦不屬五位之內行相因果故佛亦自說此明佛果無二愚也除此二品經外諸餘三十八品皆是五位之內行相法門是故佛不自說總令十信十住十行等當位之內菩薩自說佛但放光表之其所放光表法之相後當廣明當說華嚴經時一無聲聞及小菩薩為請法主皆佛果位內諸大菩薩自相問答安立佛果法門行相為悟大根者故頓將佛果直受為因因即以果為因果即以因為果如種種子等以定慧力思之可見是故今言請法主別五大會莊嚴真化別者如法華會令三千大千世界清淨莊嚴其諸化眾亦皆充滿所來諸佛皆云是化華嚴經即不爾即有十處十會眾皆滿十方不移本處而充法界一一身相及身毛孔國剎重重菩薩佛身互相徹入雜類眾生亦皆無礙身土相徹如影含容所來之眾不壞法身而隨相好法身相好一際無差即相全真無有化也不同餘教說化說真有相參會是故今言大會別也六序分之中列眾別者法華會中先列聲聞眾萬二千人俱次列摩訶波闍波提與眷屬六千人俱此為姨母六千人俱次列耶輸陀羅比丘尼此是佛為太子時夫人佛為太子時有三夫人一名瞿夷二名耶輸三名摩奴舍瞿夷是善財童子十地法雲地善知識表十地法悅能慈故為法利生法悅身心是其妻義次列菩薩八萬人俱次列諸天龍鬼等華嚴經即不然先列菩薩上首有十佛世界微塵數不論其從者次列執金剛神眾已後諸神龍天等眾部類總有五十五眾一一部從各別各各部從各有佛世界微塵數眾或有部從直言無量且於初會通菩提場眾有五十五部眾其於十會之眾後當更明大意論之佛身眾海無邊法界以重重一一諸身普含容而無際一身即以法界為量自他之境都亡法界即自身遍周能所之情見絕約略論之如是十會列眾後當更明從初至八會都不聞聲聞之名九會之中始有比丘三眾至位方明行相七龍女轉身成佛別者如法華經龍女於剎那之際即轉女身具菩薩行南方成佛如華嚴經即不然但使自無情見大智逾明即萬法體真無轉變相如維摩經中舍利弗謂天女曰何故不轉女身天女謂舍利弗我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如菴提遮女謂舍利弗自男生我女當知萬法本自體如有何可轉如華嚴經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善知識文殊普賢比丘比丘尼長者童子優婆夷童女仙人外道五十三人各各自具菩薩行自具佛法隨諸眾生見身不同不云有轉若以法眼觀無俗不真若以世間肉眼觀無真不俗以法華經對權教三根見未盡者令成信種且將女相速轉成佛令生奇特方始發心趣真知見不堪本法而起善根此明且引三權令歸一實又破彼時劫定執三僧祇令於剎那證三世性本來一際無始無終稱法平等裂三乘之見網撤菩薩之草菴令歸法界之門入佛真實之宅故令龍女成佛明非過去久修年始八歲又表今非舊學轉女時分不逾剎那具行佛果無虧毫念法本如是自體無時權學三根自將見隔自迷實法返稱為化不知躬己本事如斯全處宅中猶懷滯見云何界外懸指僧祇此見不離定乖永劫迴心見謝方始舊居何如今時滅諸見業徒煩多劫苦困方迴如華嚴經法界緣起門明凡聖一真猶存見隔見在即凡情亡即佛稱性緣起俯仰進退屈伸謙敬皆菩薩行無有一法可轉變相有生住滅是故不同龍女轉身成佛八龍女成佛所居國土別者即言南方無垢世界非此娑婆解云心得應真故稱無垢正順本覺故號南方為南北為正故又南為明為虗南為離離中虗八卦中離法心心虗無故則明還依世俗八卦表之餘方雖無八卦之名其方法是一法也故雖然理如是有理即有事故還須有國眾所歸依若有別住南方自他彼此猶隔此乃猶順三乘分引權根而生信解還就佛乘故為三乘餘執勢分難摧且有一分迴心自他之情未絕頓印法界之體不同華嚴自他相徹一一微塵之內住因陀羅網之門是故今言所居國土別九六千之眾發心別者如法華經云龍女成佛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舉眾皆遙見龍女成佛普為時會人天說法心大歡喜悉遙敬禮又下文娑婆世界三千眾生住不退地三千眾生發菩提心而得受記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眾會默然信受雖智積菩薩反舍利弗而為智士寄在迷流為利啟蒙故遣教行益濟凡學令成軌躅既娑婆之眾皆遙敬禮六千發意彼此未亡但順三乘權學有為菩提未得普門法界本覺菩提自他同體以此義故故有遙敬禮華嚴經即不然即以普門法界普見法門如來藏身三昧之境因陀羅網莊嚴法門世界海漩重重妙智一時同得為一證一切證一斷一切斷故即自身之內有十身諸佛剎海莊嚴佛身之內即自身之境重重隱現十方世界法爾如斯猶如眾流歸於大海雖未入海潤性無差若入大海皆同鹹味一切眾生亦復如是迷之與悟雖然有殊本來佛海元本不異云何法華經中娑婆之眾有遙敬禮以此事儀法則與華嚴全別只如法界品內六千之眾剎那十眼逾明五百小童一生十身咸證餘眾皆爾善財南詢諸友佛果文殊慈氏已圓復入普賢之身海漩漩門總備理事齊亘無法不彰法界既處塵中何得有遙敬禮是故今言六千之眾發心別十授聲聞遠記別者為法華之中龍女雖復頓印法界無時之門全彰佛果三乘權學雖有信順之心餘風未珍未能頓證遠劫方登故受遠記不同華嚴迷即處凡悟即是佛設有餘習以佛知見而用治之無佛知見但成折伏不得入佛駛水之流還經遠劫方能入也為三乘之初心信根下劣故不能離縛籠繫煩多樂著生死雖求出世根器下劣滯住退還如來於是以生老病死無常不淨剎那滅壞念念不住如是等觀使令觀之令生厭離捨厭心成心居淨穢如來於化教之中為此根故雖復勸修悲智以求佛果仍推淨土在於餘方為彼三乘見分未亡見此娑婆恒常是穢說因說果破彼疑心暫化令淨却攝神力還當見穢三乘教印自有明文則因斯無常觀智習性難迴龍女雖頓示佛乘雖信未能即證以是義故法華會內所受記別皆蒙遠劫法華漸引來歸華嚴當時直授發心即佛故以此義故行相不同其此一部之經同門有二一乘如來乘直至道場如來乘者即一乘也如華嚴經賢首品云一切世間羣生類尠有欲求聲聞乘求緣覺者轉復少求大乘者甚希有求大乘者猶為易能信此法甚為難又經云若有諸眾生其心饜沒者為說聲聞道令離於眾苦若復有眾生其心少明利為說因緣法令得辟支佛若復有眾生樂學慈悲心廣饒益眾生為說菩薩道若復有眾生決定樂大事轉無盡佛法為說一乘道此乃華嚴經中分四乘義也如法華經中門前三駕且示權門露地白牛方明正教佛乘唯有一無二亦無三二三門外之權宗方明露地之實教四乘契會二教共同施設化儀各有差殊又法華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准此一文似立三乘論其契會還成四法唯此一事實者即佛乘事實餘二者即菩薩大乘通緣覺聲聞是餘二為緣覺聲聞厭苦相似故足為龜鏡可以明鑑二龍女一剎那之際印三世性又從凡夫即聖不移毫分此乃與善財童子解行入道法門略同善財一生成佛者不離剎那際證三世性古今總齊還與龍女一剎那際轉身具行成佛一時總畢皆稱本法法如是故立時劫者眾生情塵也善財證此名為一生為三世時劫既盡更有何生故名為一生諸餘施設十種不同前已論訖龍女轉身善財不變為轉無所轉有異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


  音切



  (普郎切)。


  (丑列切)。


  (非尾切)。


  (去危切)。


  (秋音)。

穿
  (尺絹切)。


  (逢音)。


  (陟衛切)。


  (烏含切)。


  (由音)。


  (千音)。


  (侯夾切)。


  (古詣切)。


  (于音)。


  (於敬切)。


  (許為切)。


  (蒲木切)。


  (直由切)。


  (私閏切)。


  (舒弋切)。


  (巨京切)。


  (抂細切)。


  (初六切)。


  (式朱切)。


  (其俱切)。


  (羊朱切)。


  (肉音)。


  (列音)。


  (直列切)。


  (諳音)。


  (昨回切)。


  (直錄切)。


  (似專切)。


  (咸音)。


  (徒典切)。


  (使音)。


  (息淺切)。


  (於豔切)。


  (監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論】第八大集經以守護正法為宗者為此經在於欲界上色界向下安立寶坊集諸人天上下二界天人魔梵及八部鬼神龍等及他方菩薩皆就寶坊諸鬼神等有不往者四天王放熱鐵輪逐之令往至佛所如來悉敕令守護正法眾魔王中唯有一箇魔王不順佛敕待令眾生成佛盡始當發菩提心(此下疑有闕文)。
  第九涅槃經佛性為宗者與華嚴經有十種別一種同其十種別者一說法處所別二境界莊嚴化報別三大會來眾別四所建法輪別五所來之眾聞法別六報土淨穢別七佛身權實別八出生滅度軌則別九示教行相別十從初為友軌範別一同者如雪山有草名曰肥膩牛若食者純得醍醐無有青黃赤白黑色一說法處所別者涅槃經在拘尸那國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說華嚴經在摩竭提國菩提場中寶菩提樹下說故言說法處別二境界莊嚴化報別者如說此大涅槃經時娑羅雙樹吉祥福地縱廣三十二由旬大眾充滿其間無空缺處爾時四方無邊眾菩薩以其眷屬所坐之處或如鍼鋒或如錐頭微塵十方如微塵等諸佛世界諸大菩薩悉來集會又文云爾時三千大千世界以佛神力故地皆柔輭無有丘[壉-豕+丘]沙土礫石荊棘毒草眾寶莊嚴猶如西方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是大眾悉見十方如微塵等諸佛世界如於明鏡自觀己身見諸佛土亦復如是又下文娑羅雙樹忽然變白廣如經說如說華嚴經時有十蓮華藏世界海又上下二十重最下重中略言一佛世界微塵數廣大國周圍一一國有十佛剎微塵數諸小國以為眷屬以上倍倍增如是十蓮華藏世界中金剛為地樹臺樓閣殿堂池海皆眾寶莊嚴如經所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其地堅固金剛所成上妙寶輪及眾寶華清淨摩尼以為嚴飾諸色相海無邊顯現如是已下直至一切佛土不思議劫所有莊嚴悉皆含容顯現中間兩紙已來經是歎佛境界所有莊嚴又下文華藏世界品廣說如此莊嚴即是如來自身實報之所莊嚴非如此涅槃經中以佛神力為眾生故暫化令淨所以然者為此涅槃經來眾三乘根眾雜故若不以佛神力持無由自見如華嚴中一乘根純無有雜眾如聲聞為根別故在其會內元來不見經中雖然還有以佛神力下文還有法如是力所言神者應真曰神非同實是凡夫加令暫見名之曰神當知華藏莊嚴本明實報涅槃神力暫爾權施又涅槃經推佛淨土在於西方過三十二恒河沙佛土之外不在此處故即明知是化非為實故三大會來眾別者說此大涅槃經所有來眾總是人天種性三乘之眾同來除諸大菩薩眾餘者皆是憶念如來涕淚盈目荷奉香薪嗟苦悲哀戀承佛日皆是如來等眾即是宜堪聞佛滅度之眾除諸一乘菩薩入佛智等眾餘皆例然華嚴經所來之眾皆性智海中佛果位內諸菩薩眾純是一乘更無別種人天神眾皆悉同根入佛智流具佛知見初會之中十佛世界微塵等諸菩薩眾皆從如來善根海生善根海者即是如來法身智海大智所生一切諸佛以法身根本智以為根本所生若不如是所有行門總屬有為如此之眾從初發心入佛智海寄治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六位淺深行相差別不同涅槃三乘同攝人天善種同來至會華嚴經三乘之眾不霑其會設在會內如聾不聞當知涅槃會三乘菩薩聲聞人天等眾不同華嚴此是一乘位中菩薩眾也初發心位階同佛位入佛智流同佛知見為真佛子也四所建法輪主伴別者涅槃經勸請之首即是迦葉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師子吼菩薩舍利弗等為法軌度勸請之首魔王波旬勸請如來入般涅槃如華嚴經建法之首即是普賢文殊覺首法慧功德林金剛幢金剛藏等如是十首十慧十林十幢十藏佛果位內大菩薩等建立五位佛果之行相法門故以諸位即佛佛即諸位明位位中有佛果故如華嚴經所有建立法度問答諸菩薩皆是十方此土諸菩薩眾盡是神洞真源智齊法界十方應現不來而到不去而至稱法性之施設非往來之所致纖塵之內乃有無盡身雲微毫之中顯現難思相海十方法界一切皆然一切處忽然而有無所從來忽爾而無無所從去於一切處一切時於有情身相境界山河大海十方虗空示現色像有無自在無盡重重如是皆是大菩薩眾是故不同涅槃經中迦葉菩薩聲聞舍利弗生在人家示同凡位引彼三乘之種見佛涅槃而生悲感涕流盈目而來集會五所來之眾聞法別者此涅槃經為諸聲聞二乘權教菩薩行諸觀行未離執障樂著諸行執持行相於此行相迷無作法身無證無修本來自體也以行修生修顯建立菩提涅槃能所等證如來為此根故於此涅槃經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所行善行及能證菩提是生法故所證涅槃是滅法故既心存能所生滅不休以生滅不休便滯真理今此涅槃經中故說諸行及能證菩提所證涅槃二俱滅故方應真理故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是故如來隱身不現及諸能所心盡名大涅槃二乘涅槃可有能所有修有證是故名為有為無漏是故如來涅槃無有能所是故涅槃經中純陀向文殊師利菩薩言莫謂如來同於諸行復次文殊師利為知而說不知而說而言如來同於諸行若言如來同於諸行則不得言於三界中為人天中自在法王是故大般涅槃令彼三乘令知諸行菩提能證所證涅槃悉是無常生者本無不證諸滅無行無修名大涅槃是名圓寂是故涅槃經令諸三乘樂著行者離行離修有所證者令行無證無修如華嚴經所有他方來眾此土人天霑其會位從始發心即達理事自在理行無礙文殊理普賢行一時頓印如印印泥一時頓印無有先後中間等皆依本法法爾如然若存始終因果先後皆是凡情皆是生滅有成有壞皆是隨根破繫不關成佛正宗諸教引生之門皆入華嚴理智果海方為契當教門明著龜鏡宛然宜可遍覽經文觀智隨照豁然開悟智日雲披頓陟妙峯俄登智海凡聖二見因定水而滌除悲智二門以法身而方現此華嚴經直為最上大心者說如將寶位直授凡庸如夜夢千秋覺已隨滅如涅槃經所說雪山有草名曰肥膩牛若食者純得醍醐無有青黃赤白黑色最上大心眾生亦復如是頓見佛性便成正覺不從小位漸漸而來是故今言來眾聞法別以涅槃經攝末從體未論智慈真俗竝用無礙六報土淨穢所居別者涅槃經佛報土指在西方過三十二恒河沙佛土有釋迦報土為三乘權學垢淨未亡見此娑婆穢惡不淨如來於是權指報土在於西方華嚴實教法門即此娑婆世界清淨無垢十方世界清淨無瑕為實教菩薩垢淨盡故境界純淨權教菩薩無垢淨處自見穢故故指報土在於西方七佛身權實別者如涅槃經中三十二相如來是權涅槃圓寂真理是實為一切報相無量莊嚴皆依真而有故如華嚴經毗盧遮那佛三十二相入涅槃佛俱實理事無二不壞法身而隨相海無量無盡即相即性即報即理如光如影自在無礙且略明權實廣待下文八出生滅度現相別者此涅槃經為諸人天聲聞緣覺二乘之人施設從兜率天降神受生及入涅槃八相成道亦為諸大乘菩薩說不從兜率天降神母胎說常樂我淨無始無終不生不滅然且隱身不現仍推報土在於西方去此三十二恒沙佛土之外有釋迦報土以此娑婆即為化土穢境有此事別引彼權根華嚴經即不然直示本身本法出超情見無始無終三世相絕一圓真報不生不滅不常不斷性相無礙自在果海法門直受上上根人教門行相勢分如是不同權學依次第漸漸而成只如登峯九仞不可以絕其蹤履十層之級者不可以亡其跡常見官階一品但以為臣聞古士夫忽有身登九五明珠頓照普見無方澤霖大海滴滴皆滿一塵空性法界無差品類有情強生留繫根器不等權實不同以此教門千差萬別須知權實識假修真不可久滯權宗迷其實教者也九示教行相別者如涅槃經十住菩薩於如來性品中說菩薩位階十地尚不了了知見佛性即從凡夫十信心後十住之位少分而見如來之性安立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階降漸漸而修等覺位中方明果行圓滿妙覺之位方是如來亦說雪山有草名曰肥膩牛若食者純得醍醐無有青黃赤白黑色亦復說此頓成之教當知此經還有五乘六乘七八九十乘等法門種性又此經中除聲聞乘緣覺乘外有三種菩薩乘通彼二乘為五乘也并取人天五戒十善即為六乘七乘故又三乘之人同聞各得自法互參有九乘其三種乘行相云何一修無我法門乘二從十住至十地漸見佛性乘三如雪山肥膩草牛若食者純得醍醐乘不從乳酪生熟酥等漸漸方成如如來性品中說菩薩摩訶薩既見性已咸作是言甚奇世尊我等流轉無量生死常為無我之所惑亂即是法華華嚴經中說有諸菩薩經無量劫修六波羅蜜得六神通讀誦通利八萬四千法藏猶故不信此深經典是其例也所得神通不依性起為修眾善及無我等觀報勝諸天又如北鬱單越人先世亦修無我所觀報生彼國壽千年衣食自然粳米七寸火珠熟之香所及處皆來共食無有佛法不得解脫皆是過去行解訛謬故致斯咎令其所得永不得亡如此涅槃經都會人天外道三乘差別畢竟皆歸佛性涅槃圓寂無性真理未示報相無有自他圓該理事智用無礙重重仍立自他淨穢等別故說釋迦報土過西方三十二恒河沙之剎由根未全堪教從根設引彼三乘有繫真障佛性圓寂真如理門未得示相重重礙諸有見便生惑著便障法身如是涅槃經中十地後佛果法門乃是華嚴經中十住初心之所見處即雪山之草名為肥膩牛若食者純得醍醐無有青黃赤白黑色如華嚴經中十住菩薩初心見道頓見自他無始無終無古無今本來是佛身心性相本是佛故以此佛門以為解脫乘如來乘直至道場龍女善財一萬諸龍八千之眾總是六千比丘五百優婆塞五百優婆夷五百童子五百童女都為八千頓彰五位總齊佛果理智之門初住即十地初住即佛位若初住不即佛位者如世卿臣從初九品至階一品但得為臣不得名王若不名王者當知權教安立五位諸地次第一一而登至三祇之滿劫但為菩薩不名佛乘不名為乘如來乘直至道場但為修無我觀悲勝二乘不見佛性名為菩薩若少見性者亦得佛乘如大海中一毫之滴乃至多滴一一滴中皆得大海如是菩薩五位之中十住十地一一位內皆有佛果如彼海水一毫之滴不離佛性行諸行故以彼佛性而有進修如華嚴經直以佛全果不動智等十智如來示凡信修如有凡夫頓昇寶位身持王位遍知臣正一切羣品無不該含華嚴經中法門菩薩行相亦復如是從初發心十住之始頓見如是如來法身佛性無作智果遍行普賢一切萬行隨緣不滯悉皆無作涅槃經云佛性非是作法但為客塵煩惱所覆故是故今從十住初位以無作三昧自體應真煩惱客塵全無體性唯真體用無貪嗔癡任運即佛故一念相應一念成佛一日相應一日成佛何須劫數漸漸而修多劫積修三祇至果心緣劫量見障何休諸佛法門本非時攝計時立劫非是佛乘十從初為友軌範別者如涅槃中說雪山童子遇羅剎而發心重半偈而輕命聞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言佛性涅槃不可以行修不可以心證為不可以行修行是有為是無常故不可以心證有能所故是故行不可以修其性心不可以證其理為心即性更無能所故是故純陀言莫謂如來同於諸行如華嚴經善財童子所立軌範從文殊師利發菩提心至末後普賢菩薩五十三善知識一一皆云我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教我學菩薩道行菩薩行不云諸行無常等事何以故為此華嚴經明緣起法界門理事無二無緣不寂無事不真十方世界一真性海大智圓周為國土境界總為性海為一真法界非有情無情隨業說故為華嚴中純真境界總為智故十住菩薩以慧為國十行菩薩以智為國十迴向十地以妙為國不說情與無情二見差別以華嚴經為彰本法異三乘權學教故是無情是有情有生有滅故是故涅槃經中以雪山童子說諸行無常者為三乘根種性行下劣故佛令以行調柔折伏麤惡方堪入道便於所說計行成實障無作性廢契真理以是義故說諸行無常能證所證亦是生滅法不同善財一念發心頓無能所了三世性性絕古今自覺自心本來是佛不成正覺不證菩提身心性相無證修者不成不壞本來如是隨緣動寂不壞有無所行諸行皆唯智起是故不說諸行無常一同者如涅槃經中雪山有肥膩草喻又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法眾僧無有差別三寶性相常樂我淨一切諸佛無有畢竟入於涅槃華嚴經云如來不出世亦無有涅槃如涅槃中訶二乘曲見佛從兜率天宮降神處胎如是八相成道皆為曲見即如華嚴經智入三世而無來往十方諸佛以無古今性成大菩提一念見道古今見盡新故總無還同已前億千劫佛不可說劫佛一時成佛亦與未來不可說劫佛一時成佛以自證見三世無時故以無時即無去來設使眾生不自見知自己身心本來正覺自己身心正覺全德本無有滅設有眾生若自見知自已身心本來正覺於自正覺本來無生本如是故本無能覺所覺者故若有覺者還如是覺本無能覺及以所覺者故如是本覺佛之境界無凡無聖無定無亂不修不證不智不愚不生不滅三乘權教為下劣者說上根引來至此華嚴實教頓授佛門涅槃經雖說佛性法身理與華嚴共同所說報土佛身及相智用全別如前十門准知只如法華涅槃兩部之教雖化佛所為皆欲令彼二乘及人天種類成就一乘之法是故法華經中破三乘遠繫故令龍女以其本法剎那之際便得菩提涅槃經破闡提之人無佛性故令屠兒廣額賢劫之中而成正覺又雪山肥膩草牛若食者純得醍醐不作乳酥方成妙藥一下直頓體不變移如彼龍女所得之果此法華涅槃二部之教勢分大意皆令三乘捨權入實成就法界一實真門自餘諸教竝皆方便設有但論理事少分而談於中事宜不能全具唯是華嚴法界毗盧遮那根本佛門理事性相輪圓具足諸餘漸學究竟總歸時諸學者隨路流滯隨於權教中繫著多劫方迴種性下愚自生艱難非是聖旨故致如斯問曰如涅槃經中屠兒廣額賢劫之中而成正覺者如佛所說賢劫之中千佛出世於中定數教有明文更著廣額一人千數有剩云何數內重成佛耶答曰三乘權學繫未亡者重成不得至其體達三世盡劫佛皆總一時同成正覺本無先後無妨無礙為法本體性無時故凡情橫繫妄作時生妄見網中見佛出世而實諸佛應真會本無出無沒是故華嚴經云諸佛不出世亦無有涅槃諸佛但自體合應真任性圓寂稱性緣起對現色身無來無去無造作故。
  第十大方廣佛華嚴經者即以此經名根本佛乘為宗又以因圓果滿法界理事自在緣起無礙為宗為此經名大方廣佛華嚴經還以佛乘為宗此經說毗盧遮那自體智悲果德普示眾生還令大心眾生信佛果德用成因位既生信已還修理智萬行大悲果德用成初證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理行雙修使體用自在不一理不孤行除其偏見此經有十種甚深廣大無比法與諸經別一是一切諸佛自體根本理智大悲法界圓滿無限之乘非是三乘權施設故甚深廣大無比二佛身即是法報本身無量相海之所莊嚴一一毛孔含容法界一切境界重重無盡甚深廣大無比三此經說一切諸佛本報國土十蓮華藏世界海一一蓮華藏最下世界皆有十佛世界微塵數廣大剎清淨莊嚴一一廣大剎復有十佛世界微塵數諸小剎眷屬圍遶已上倍倍增廣一一華藏世界皆滿虗空互相徹入重重無盡甚深廣大無比四此經說有菩提樹金剛為身琉璃為幹枝條雜寶所成寶華雜色摩尼為果與華間列高逾十萬金剛藏菩薩身中所現菩提樹其莖周圍如十萬三千大千世界高百萬三千大千世界枝條廣狹與樹相稱廣大無比五此經說普光明殿包含法界眾妙寶飾光影重重眾寶樓閣臺榭階砌莊嚴皆光映徹遍周法界廣大無比六此經有一切處文殊師利一切處普賢菩薩體用相徹充滿法界理事無礙纖塵之內行海無盡甚深廣大無比七此經有如來於剎那際從率兜天降神母胎成佛說法化終涅槃然不廢報身常居菩薩眾海充遍十方無盡身雲皆真金色目髮紺青身色光明互相照徹如是眾海皆齊法界十方無間無有纖塵空缺之處體相徹入色像重重無妨無礙隨所宜堪對現色身令諸眾生發菩提心而無失時如是眾海廣大無比八此經若有大心眾生於此法門深生信心不讀餘經深明體用以少方便疾得菩提初發心時十住之首位齊佛果如來出現品中所說云設有菩薩於無量百千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修習種種菩提分法若未聞此如來不思議大威德法門或時聞已不信不解不順不入名為假名菩薩以不能生如來家故若得聞此如來無量不可思議無障無礙智慧法門聞已信解隨順悟入當知此人生如來家隨順一切如來境界又下文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功德少作功力得無師智自然智又普賢菩薩言見佛聞法不生信者亦成解脫智種如食少金剛等喻廣如經說此經有如是大威德不思議法門超諸三乘廣大無比九此經有表法之首善財童子不離一念而經一生不離一處遍至十方經歷五十三善知識得一百一十城之法門一一菩薩法門諸藝行相身色形貌攝生之軌皆齊法界具足無盡廣大行門不離一生便成正覺更無始終前後之際即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如是廣大無比十此經有十佛境界十無盡法門十智十地十身十眼十耳十鼻十辯十寶山王十龍王十剎塵十海一一各具十不可說境界譬喻無盡法門廣大無比又此經有十種德一如大海眾流所歸諸流入已隨即廣大皆同海德此經亦爾若有眾生能生信入者即同如來性海智海果德二如世間一切井泉以海為體若人飲者皆得海味一體無異但隨業力而得鹹味此經亦爾若有大心眾生聞持信入便得如來法身佛性大悲智味闡提之人無所堪任然如來智性尚作生因三猶如大海有四寶珠一名積集二名無盡寶藏三名遠離熾然四名具足莊嚴此四寶珠一切凡夫諸龍神等所不能見此經亦爾一切二乘及權教菩薩行六波羅蜜未迴心者所不能見唯除最上佛乘大心眾生能見此經而生信入自見自心同佛知見大智之寶此如來出現品中說云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癡迷惑不知不見我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於自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四者猶如大海一切諸龍魚等同在海中而有出生此經亦爾能說一切眾生心海一念之中有無量諸佛於諸眾生心海而興出世成等正覺如此經如來出現品云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等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如自心然一切眾生心亦復如是五猶如大海能受大雨無量大雨一時渧入若水及海皆同海味無有前後此經亦爾為此經說十住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同得如來一切智味經云以少方便疾得菩提如善財龍女等是其人也六猶如大海大身眾生之所都止此經亦爾最上大心眾生之所都止澤沼之龍不樂其居七此經猶如大海不宿死屍此經亦爾若有見聞信樂而能悟入永離凡夫權學闡提死屍直同如來法身智海八此經猶如大海潮無失時此經亦爾若有眾生根堪聞者即得聞之隨其樂欲即得聞之五乘法化而無失時如來出現品云佛子如來音聲亦復如是無生無作無有分別非入非出但從如來功德法力出於五種廣大音聲其五者何一曰汝等當知一切眾生諸行皆悉是苦地獄苦畜生苦餓鬼苦無福德著我所苦作諸惡行苦欲生人天當修善根生人天中離諸難處眾生聞已捨離顛倒修諸善行離諸難處生人天中二曰汝等當知一切諸行眾苦熾然如熱鐵丸諸行無常是磨滅法涅槃是寂靜無為安樂遠離熾然消諸熱惱眾生聞已勤修善法於聲聞乘得隨順音聲忍此是聲聞乘三曰汝等當知聲聞乘者隨他語解智慧狹劣更有上乘名獨覺乘悟不由他汝等應學樂勝道者聞此音已捨聲聞道修獨覺乘四曰汝等當知過二乘位更有勝道名為大乘菩薩所行順六波羅蜜不斷菩薩行不捨菩提心處無量生死而不疲厭過於二乘名為大乘此是菩薩大乘五曰第一乘勝乘最勝乘上乘無上乘利益一切眾生乘若有眾生信解廣大諸根猛利宿種善根為諸如來神力所加有勝樂欲求佛果者聞此音已發菩提心此是佛乘佛子如來音聲不從身出不從心出而能利益無量眾生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一相當知如來音聲常隨五乘眾生應所聞故猶如大海潮無失時故九此經猶如大海體無作用以因緣故而生四大寶珠於此四寶能生一切諸珍寶等若無此四寶一切諸寶無所生得四寶名前已說訖此經亦爾而悉能演說如來一性清淨海一切眾生而共有之而如來隨眾緣起四大智四無量心而能出生一切法門利安眾生無所乏求無量道寶於此性海若無四智四無量心設有聖果皆隨聲聞緣覺二乘之行於性海雖能成就四智四無量心無量法寶如彼性海都無作者以無得無證法如是故十猶如大海以清淨德而能影現七金山須彌寶山四天王等所有莊嚴莫不於中分明顯現此經亦爾具說如來法身性海具德莊嚴十佛身十蓮華藏五位十智十波羅蜜十定十通十忍因果報得諸道品法莫不分明顯現其事此經大體以性起大智法界為體用於性起大智法界體用門安立諸地差別化生之法是故於此法中起信發大菩提心十住初首便即見性起法身佛智慧便成正覺然始即從性起智慧之位行諸行相教化眾生即覺行圓滿佛不同權教先行菩薩行學假真如等觀地前伏忍十地已來猶有十真如障故為觀當情真如成障所行之行竝是有為所發菩提心竝未離生滅所有能斷分別無明由觀折伏十地之位方能見性經三祇劫方始成佛仍須百劫別修相好若將此大方廣佛華嚴經佛所本乘同彼化身引彼權學上中下流全非信解去佛懸遠未解經意久大曠劫終無成佛之期若上上根人信解此經明知不謬即當乘如來乘直至道場當所乘時即是道場更無可至如法華經亦是佛乘即是化佛引彼三乘令知實法即三界火宅門前三乘羊車鹿車大牛之車即是上中下根三乘為上根之人有一分慈悲故勝餘二乘故為觀假故未有實見名為不真菩薩此三種上中下根之人俱有惡三界苦中下根人聲聞緣覺惡而求出上根菩薩厭而不離為慈悲勝彼二乘故有饒益之心此三種人俱不知三界體相一真佛境如出現品中廣明佛對此故說佛所有功德報相皆是修生令諸權學修治作意經多祇劫終無成佛之期是故門前之駕是佛權施露地白牛方明法界法界性相本唯真智所有分別皆是智為是故法華經云種種性相義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聲聞及緣覺不退諸菩薩皆悉不能知此等即是門前三乘也為未明世間相常住是法住法位為三乘同有厭苦集樂修滅道之心未明苦集本唯智起不了滅道本自無修無造無作化諸羣品如幻住世性絕無明即是佛故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何須苦死要三僧祇但自了三界業能空業處任運接生即是佛也何須變易方言成佛龍天變易豈為佛耶三乘之人亦變易何故待三僧祇佛方成故十地之上方能見性是故經云若以色性大神力而欲望見調御士彼即瞖目顛倒見彼為不識最勝法佛者覺也覺業性真業無生滅無得無證不出不沒性無變化本來如是即是佛故隨緣六道行菩薩行變化神通接引迷流佛非變化淨名經云雖成正覺轉于法輪不捨菩薩之道是菩薩行故以此善財十住初心於妙峯山上德雲比丘所得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即便成正覺然後始詣諸友求菩薩道行菩薩行當知正覺體用之時即心無作處即是佛故不須修行設當行滿亦不移今故如化佛示成化相之時苦行麻麥剃髮持衣捨諸飾好籍草等事為化外道樂苦行者及三乘之根有放逸者經中佛已和會非佛自須如是等行無增上慢者豈須如是一念任無作性佛智慧現前無得無證即是佛也還如善財證覺之後方求菩薩道行菩薩行何以然者為覺障之後方堪入纏處纏無縛始能為眾生說法解縛若自有縛能解彼縛無有是處說時前後法是一時是故當知若欲行菩薩行先成正覺是故善財十住初首於妙峯山頂此像須彌山頂上說十住法門德雲比丘所得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解云以處表法者為至法之際無相可得如上高山至相盡處故以無相性能現色身無心性中知見自在觀機攝益名之為妙善害煩惱名之曰峯具足知見出過情境智逾高遠不動為山釋法門者憶念者常無念也一切諸佛境界者無念即無內外中間無內外中間故即佛憶念境界也智慧光明者應物觀根名之曰智簡機權實名之曰慧應機破惑名之曰光心垢解脫名之曰明法眼遐明等眾生界名之曰普恒無所得名之曰見創證斯理名之曰法門此一位之中悲智齊足具差別智入俗接凡一如善財所行軌範從初住位與佛齊光等覺位中行唯卑下始同人庶童女童男不閑教跡虗相誹毀達心明體龜鏡宛然問曰法華經為佛乘門前三乘大牛車與露地白牛之車一種是牛有何異也答曰門前三乘對三界苦且令離火宅所燒權免火難非云成佛為權教菩薩樂行悲心有饒益志自離火難不離三界有一分度眾生心勝二乘自求解脫故且得一分運載之心名為大牛望二乘處大故十地見性方成佛故猶經多劫始能真故望彼二乘但名菩薩大乘非名佛乘法華經云佛乘唯有一無二亦無三即引彼三乘總歸一乘猶說小乘遠成佛記為雖有信許成佛迴習稍難故標遠劫龍女剎那之頃便至佛乘即明真證達苦即真無所厭故是故門前之乘對三乘設露地白牛方明至無依之處露地者即佛地也為佛智無依止故故云露地白牛者即法身也悲智也以法身無相名之為白智能觀機悲心濟物名之為牛為取牛能運載故為以無作法身悲智濟物故喻同牛也以濟益名之曰牛門前之牛何異此牛為門前之牛觀空增勝破三界苦處且有一分慈悲離一分麤三業苦三祇未滿未見佛性不證法身根本智不言白色不言露地為假真如及空觀當情猶有所依故不言白色也有所依故不言露地也今諸子馳走雖至露地同索三車羊車鹿車大牛之車者明三乘人出三界苦且免火難雖復迴心信此一乘至於佛地猶將未及為三乘習氣未亡故但隨佛語而隨信之猶心未成堅信故還索三乘未敢欣大故佛便誘引令成信力等與大車故言非己所望今皆與之此明即三乘迴心如門前牛車不云白色不云裝飾為有漏故且得一分勝人天樂未得無作智身功德勝妙樂故不同露地白牛之乘具言裝飾高廣等事此乃門前與露地之乘全別不同諸有餘意下文更明是故法華經是會權入實此華嚴經即諸佛根本所乘又彼經龍女所表此經善財所彰和會善財龍女行相下文廣明佛之意者化彼三權咸歸此實故此經名為一切智根本佛乘。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


  音切



  (提音)。


  (胡音)。


  (苦穴切)。


  (敷容切)。


  (而兗切)。


  (職追切)。


  (丘魚切)。


  (郎擊切)。


  (居陵切)。


  (己力切)。


  (他計切)。


  (力遂切)。


  (餘封切)。


  (胡加切)。


  (而振切)。


  (昨稜切)。


  (力尋切)。


  (帝音)。


  (落音)。


  (蘇音)。


  (郎段切)。


  (五禾切)。


  (靡幼切)。


  (芳吠切)。


  (古案切)。


  (行音)。


  (謝音)。


  (魚計切)。


  (式之切)。


  (於計切)。


  (慈夜切)。


  (直連切)。


  (與久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論】第二明依宗教別夫大覺出興稱真智而自在法身無際等羣品以同軀任器現形應根施教如空谷響應擊成音谷響無心亦無處所但以隨緣而能普應如來設教亦復如是稱自根緣得自心之法隨根增廣而成熟之示無常宗而成立教對病施藥病痊藥除一念之間雨無量法稱周法界對現色身法既無窮宗教無盡無前後際普備諸根但為眾生自分前後且如毗盧遮那之教無始無終稱性無方無斷無絕隨其根類自見入胎出家說法始終教行入寂涅槃其實如來本不如是即法華經亦說吾從成佛已來經無量阿僧祇劫以性海圓智一念即無量劫也如是圓智何有前後者焉此經云入剎那際三昧示現初生涅槃又如此經中兜率天子三生十地第二生上猶從惡道中來蒙光照身生於兜率天上得離城三昧便見如來住金剛寶地化大菩薩在閻浮提始入母胎又法華經云眾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我此土安穩有何前後教之差別也但隨一期同而且異約立先德十家之教行也約為軌範餘可准知第一後魏菩提留支立一音教第二陳朝真諦三藏立二教同時第三後魏光統律師立三種教第四齊朝大衍法師立四種教第五護身法師立五種教第六陳朝南嶽思禪師智者等立四教同時第七唐朝海東新羅國元曉法師造此經疏亦立四教第八唐朝吉藏法師立三種教第九梁朝光宅寺雲法師立四教第十唐朝江南印法師立二教第一後魏菩提留支立一音教者謂一切聖教唯是如來一圓音教但隨根異故種種差殊如經一雨所潤等經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第二陳朝真諦三藏立二教者謂一漸二頓約漸悟菩薩大由小起所設具有三乘之教名為漸即涅槃等經若約直往頓機大不由小起所設教唯菩薩乘是故名為頓即華嚴經是大遠法師亦同此說第三後魏光統律師承習佛陀三藏立三教者一漸二頓三圓光師釋意一為根熟之輩於一法中具足演說一切法謂常與無常空不空等教一切具說更無漸次故名為頓二為上達之人分契佛境者說於如來解脫無礙究竟果德圓極祕密自在法門故名圓教於二教之上分為三教第四齊朝大衍法師立四教者一因緣教謂小乘薩婆多等部二假名教謂成實論及經部等三不實教謂般若說即空理明一切不實等四真宗教謂華嚴涅槃法界真理性等第五護身法師立五教者謂於前等四教內真如佛性以為真教即涅槃經是第五法界教即華嚴明法界自在無礙門是第六陳朝南嶽思禪師智者禪師等立四教一三藏教亦名小乘教如法華經云不得親近小乘三藏學者智論中小乘為三藏大乘為摩訶衍藏二名通教亦名漸教謂大乘經中通說三乘通備三根又如大品經中乾慧地等通三乘者是三名別教亦名頓教謂頓說大乘經中所說法門道理不通小乘者是也四謂圓教亦名祕密教說法界自在具足圓滿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無礙法門華嚴法華經等是也第七唐朝海東新羅國元曉法師造此經疏亦立四教一三乘別教謂如四諦教緣起經等二三乘通教謂如般若教深密經等三三乘分教如瓔珞經及梵網等經四一乘滿教謂如華嚴經普賢教釋四別如彼疏中第八唐朝吉藏法師立三種教謂三輪一根本法輪即華嚴經最初說二支末法輪即三乘等於後所說三攝末歸本法輪法華經四十年後說迴三入一之教第九梁朝光宅寺雲法師立四教者謂如法華經中臨門三車即為三乘四衢道中所授大白牛車為第四乘以臨門牛車亦同羊鹿俱不得故若不爾長者宅內引諸子時云此三車指在門外諸子出宅即合得車如何出已索本所指之車而不得故後更索耶故知是權同於羊鹿也以是大乘權教方便說故具釋如彼法華疏中第十唐朝江南印法師立二教一釋迦經名屈曲教以逐機性隨計說故二華嚴經盧舍那十身等教彼法師立二教略有四別一主別謂彼釋迦化身所說此是舍那十身所說二處別謂彼說娑婆世界木樹草座上所說此經於蓮華藏世界寶樹金座上說三眾別謂彼與聲聞及菩薩說此唯菩薩極位同說四說別謂彼但是當方所說此要論十方同說一如華嚴經中說已上十家所釋並依今唐朝吉藏法師所集同異各是一家竝是當世英才智超羣品皆為統賢靈之法將開佛日之明燈不可是非加其名也但知仰敬其高旨只如思智二德位已昇堂雲公演法雨華庭下悟靈山於即夕法眼逾明登果位於今辰道齊遐古只如佛說內外中間之言遂即入定後有五百阿羅漢各解此言佛出定後同問世尊誰當佛意佛言竝非我意諸人問佛既不當佛意將無得罪佛言雖非我意各順正理堪為聖教有福無罪況此諸德所說各有典據然今唐朝藏法師承習儼法師為門人立教深有道理亦可敘其指趣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初小乘可知二始教者深密經中立第三時教同許定性二乘俱不成佛故今會總為一教此說未盡大乘法理是故立為大乘始教三終教者定性二乘無佛性者及闡提悉當成佛猶未盡大乘至極之說立為終教然上始終二教竝依地位漸次修成俱為漸教四頓教者但一念不生即名為佛不從地位漸次而說故立為頓教如思益經得諸法正性者不從一地至一地楞伽經云初地即八地乃至無所有有何等次又下十地品中十地猶如空中鳥跡豈有差別可得具如諸法無行經等說五圓教者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故十信滿心即攝六位成正覺等依普賢法界帝網重重主伴具足故名圓教如此經等說藏法師作如是和會又西域戒賢法師遠承彌勒無著近踵護法難陀依深密經瑜伽等論立三種教謂佛初鹿園說小乘法雖說生空猶未說法空真理以非了義即四阿含等經是第二時中雖依遍計所執自性說諸法空然猶未說依他圓成唯識道理故亦非了義即諸部般若等教是第三時中方就大乘正理具說三性三無性等唯識二諦方為了義即解深密經等又此三位各三義釋一機二說教三顯理且初唯攝聲聞唯說小乘唯顯生空二唯攝菩薩唯說大乘唯顯二空三普攝諸機通說諸乘具顯空有是故前二攝機理各有闕故非了義後一教無不攝故教無不具理無不圓故為了義又智光論師遠承文殊龍樹近稟提婆清辯依般若等經中觀等論亦立三教謂佛初鹿園為諸小根說小乘法明心境俱有第二時中為彼中根說法相大乘明境空心有唯識道理以根猶劣故未能全入平等真空故作是說第三時中為上根說無相大乘辯心境俱空平等一味為真了義又此三位亦三義釋先攝初機者初時唯攝二乘人機二通攝大小三機以此宗許一分二乘不向佛果三唯攝菩薩通於漸頓以諸二乘悉向佛果更無餘路故二約教者初說小乘二說通三後唯一乘三約顯理者初破外道自然性故說緣生法定是實有二漸次破二乘故緣生實有執說此緣生以為假有以彼怖畏此真空故猶存假有而接引之方於後時就究竟大乘說此緣生即是性空平等一味不礙二諦是故法相大乘有所得等屬第二教非真了義此三教次第如智光論師說此乃西國法將立教各有一途皆詮聖教在彼一方軌式仰惟高旨未可僉量但通玄自參聖教隨己管窺以述意懷用呈後哲准其教旨略立十種教總該佛日出興始終教意何者為十第一時說小乘純有教第二時說般若破有明空教第三時說解深密經和會空有明不空不有教第四時說楞伽經明契假即真教第五時說維摩經明即俗恒真教第六時說法華經明引權歸實教第七時說涅槃經令諸三乘捨權向實教第八時說華嚴經於剎那之際通攝十世圓融無始終前後通該教第九共不共教第十不共共教第一時說小乘純有教者為諸凡夫繫著世法以為實有隨於色塵作諸不善以不善故墮於苦趣還將有法轡勒彼心以戒防護制諸不善故名純有教於小乘中還說無表性戒等通其大體但隨根性用事不同如菩薩戒亦爾經云若人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亦以性戒論之又云如是千百億各接微塵眾俱來至我所者所謂初以化身化報引接後以令歸法身實報若上根者法身事理一時為依本故第二時說般若破有明空教者既說小乘實有令成軌範制其身語意得住善法即說生空等觀方說法空教破彼繫著漸向法身第三時說解深密經為和會空有教者為於前空有二教和會令邊見者不滯空有二門為不空不有教為二乘人滅識證寂住寂無知為迴彼故寄說第九阿陀那識為純淨識五六七八等識常依彼九識以為依止凡愚不了妄執為我如水瀑流不離水體諸波浪等以水為依五六七八識常以淨識為依故漸迴二乘之心達識成智何故安立九識為淨識者為二乘人久於生死業種六七八識有怖畏故恐彼難信方便於生死種外別立淨識漸漸引之意欲使令留惑不滅使令悲智漸漸得生深密經云如是菩薩雖由法住以智為依止漸令空見達識成智第四時說楞伽經云說假即真教者如楞伽經直為大乘根堪之者頓說第八業種之識名為如來藏識又云得相者曰識不得相曰智又經云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此經直於無明業種以明智門明與無明其性不二起信論亦同此說此教雖說無明業種成智猶希出俗未現同纏也第五說維摩經時明即俗恒真教者為維摩經中不以聲聞二乘及三乘菩薩為知法者故是以十大弟子杜口於毗耶彌勒光嚴息芳言於法席此經破前四種教中菩薩聲聞染淨未融常忻出俗即以淨名身居俗士明即俗常真壞彼淨相常懷染淨故說有身為如來種無明有愛為種等使令三乘之眾淨相心亡出俗入纏平等無礙方明實德也為有實宗還現實報淨土如佛以足指按地所現之土是也為三乘根劣藉佛神通信劣土亡非自證故自餘之意前判教分宗門中已說是故此維摩經明即俗恒真教故以文殊為法身即以維摩詰明入纏之行即以法身為體以行為用此經乃令體用自相問答為三乘樂學如如空理厭假修真積行多生方成佛者令歸法界性相理事因果同時此經同別前已判教分宗門中已說訖第六時說法華經引權歸實教者為羅漢隨空會寂緣覺會十二緣生法皆無體性以明六根識及名色心境三事自性無生如是二人皆心識滅三界業滅智慈不生又為析法明空以空破惑樂生淨土及留惑潤生菩薩竝不了一切眾生無明諸惑皆從一切如來根本性清淨普光明無中邊智之所生皆有淨土穢土自佛他佛忻厭等諸邪見不稱真理引此三根令歸本智故即以妙法蓮華令知無明生死性本唯智體性自無染但迷悟不同無有二性以蓮華像之引彼三根令歸本故是故法華經云明世間相常住一如判教分宗中已說第七說涅槃經時令諸三乘捨權向實教者為餘三乘教中為責慢故為不信故說有無性有情畢究不得成佛令起信進修行於此經中明一切有情皆有佛性如佛無異但為無明覆故不見前為三權末後是實是三乘中修假真如及空教三祇之滿極是見性之初門於中佛與迦葉菩薩問答亦和會初成正覺時為大菩薩說法界法門時道理故更有餘同別意前已判教分宗門中已說涅槃經是三乘中捨權就實相盡見性之門法華即是捨權就實智法界緣起理事性相之門二部之經俱是三乘中第六時教但為化相門中說時前後故分涅槃經為第七時教然其智境無有次第古今時也第八說華嚴經時於剎那際通攝三世及十世圓融教者如經說云入剎那際三昧降神受生八相成道入涅槃總不移時為依本性理智本無時故非權依本也故名為入非是本法性中而有出入三昧以化儀軌則施方便言不可無言滯其化跡令諸羣品都無所歸是故諸明人莫隨其言言佛世尊一人入剎那際三昧諸佛世尊當於法身智海與眾生數等諸三昧門應眾生見本無出入應如是知如來三昧出入之相此經教門無始無終是佛實報果德性相圓周若求其頭尾長矩始終路絕該括諸教諸行世間境界一切行解依本總作一時一際法門本如是故該彼三世諸時為一際一剎那時教猶如眾流皆歸海故出此法外別生情量總是權門非究竟說如此法門佛不出世亦無涅槃為依本法非情教故依本法者即無出入依權學者即說出世入般涅槃從初發心十住之首以三昧力頓印三界三世一際諸法一味解脫涅槃常寂滅味更無始終因果一際諸性一性諸智一智諸相一相諸行一行三世一念一念三世乃至十世如是等法自在無礙此經法門無始無終名為常轉法輪是故此經教門依本安立以備大根依本一際不立始終為非虗妄見故入一總得餘為法界一際故不同權學見未盡故入餘總得一為法界體無礙故如圓珠無方如明鏡頓照如虗空無隔如響無依如影不礙如化人所生此法門者是該括始終一際圓滿無礙無成無壞無出無沒常轉法輪若人了得此法門者佛智自然智無師智之所現前為此法無出沒故還以自然無出沒智而自能得之非情計思量之所能得也一切權教法門總在其中一時而說為諸權教不出法界無三世故各依自見無量差殊此一乘教是始成正覺時說若依情是最初成佛時說若依智無始終說第九共不共教者為說諸大乘經人天三乘同聞得益各別又華嚴經於一毛量處及以一塵中諸佛轉法輪眾生解差別又經云菩薩在一小眾生身中成等正覺轉法輪度無量眾生其此小眾生不知不覺此乃常與眾生共及以大小乘共在佛海中身之與心本無差別然見佛不見佛聞法不聞法解脫知見大小及苦樂各各不同是故名為共不共教又經云入剎那際三昧示現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出現轉法輪入涅槃此乃於無時之中諸眾生等自得時分見初中後於一音法內自得天人小乘大乘佛乘自得道果各各不同見佛住劫壽命長短各自差別而實如來性無造作無生無滅然以無作法性無垢白淨之智自體清淨與一切眾生本來體同故稱眾生應見應聞不違彼念為法性智本無造作者以法性智自在故能稱彼念令無失時如是與佛共法共智共時共身共心共乘以知見解脫各各不共故言共不共教亦如五百聲聞共在華嚴會而如聾如盲是其事也第十不共共教者如華嚴經中十方雲集諸來菩薩及佛國土所從來方不同各別所共同聲說法總同聞法獲益能同能別又於會中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各各差殊同得聞毗盧遮那果德法門具同具別自在諸餘三乘亦有如是不共共教准例可知如是十教總是如來於本法界一剎那際一時一聲頓印如響隨諸眾生自分根力漸頓不同是故於今以圓數故略分十種教門用彰進修解行差別如上十時教門總是如來無三世智海一時說故由根聞故大小及時分差別自根而生。

  第三明教義差別

  夫三界大雄應真寂寞身心性相都無所為然以性起大悲稱法同體從無作智隨緣教生一雨普滋任生各異或名同而義別(即漸教十地圓教十地等)或言別而義同(十方世界法門皆是四諦法門)或理事兩乖或體用相徹或初或漸或頓或圓法不自施依根教立根羸則法劣器廣則道圓稱物所宜大小隨見或同言而解別或異語而齊知當類所堪應時施設或樂門前之駕廢遊露地之乘且約最上之徒及以漸漸之眾麤陳十法義理差殊使得始學之流不以滯權而妨實者也其十門者一佛日出興教主別二光明表法現相別三問答所詮主伴別四所示因圓果滿別五地位所行行相別六重令善財證法別七明六位菩薩來眾別八明所施法門理事別九與諸三乘得果別十所付法藏流通別。
  第一佛日出興教主別者此教即以毗盧遮那為教主也梵云毗者種種盧遮那云光明遍照又毗之云遍以大智種種光明照諸眾生根機此即以法身悲智為名不同權教以姓為號牟尼者此云寂默但且讚法體無說不言智悲但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不具無邊相海故又是剃除鬚髮非是頂著華冠佛故是同三乘出俗者故不同此教即俗即真無出入故如毗盧遮那如來大約且以九十七種大人之相頂上華冠具足嚴好三十二種寶王化無量種種莊嚴手著鐶釧頸串瓔珞廣如經說一一相中及以隨好皆無盡相。
  第二光明表法現相別者除如來十身相海品中九十七種相中所放光明亦除夜摩天等所放光明但且直論表法光明始終有十一一皆表因果次第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位其中行相無有襍亂不同餘教化佛放光或放多光或放一光而無十或全身悉放而無次或放果光而無因或放因光而無果如法華經直放眉間毫相果光而無足輪下信位因光如大品經中佛放足輪下光及全身一時盡放光明一時普攝三乘因果直從下向上以放光明以成漸次從凡向聖多劫積修行滿之後方成果德不同此經放光從果成因以因成果因果一體不壞進修第一先放齒間十種光明莊嚴法界一切道場為初登正覺十方告眾使令咸集如經廣明此為莊嚴告眾雲集光故第二放眉間果光入足輪中以果成因起信之首第三然後還從足輪下放出所入果光用照金色世界不動智佛還是果佛亦是根本金剛智體文殊師利即是初心及究竟成果已來所覺根本法身成智之母以彼眉間果光入足輪中即是以果成因還以足輪下所入之果光復出照金色世界不動智佛即是用因成果用果成因因果頓示用成初信之門即以智首等十首菩薩用成信位其位行相後當廣明第四又說十住品時昇須彌頂上如來於足指端放光以明發足之始見道之初以三昧力住法之頂從前信位入真實證須彌山者明因止而慧明以入十住聖位之中要定方能真證慧明也故十住位菩薩下名共同皆名為慧第五如來昇夜摩天上放足趺上光以明用成行位此天離地際故說十行位也表依空起行用也表法以明先證法身根本智慧始行萬行第六昇兜率天宮品中如來膝上放光說十迴向表此天處欲界之中理事無礙故名迴向初發心住時理事無礙非獨此處方有迴向但以次第名言法須安立然實體中一一位中皆具足也膝者明屈伸迴旋自在故說迴向義也表真俗自在故生死涅槃自在成智悲故也第七他化自在天中放眉間毫相果德光明說十地位也為十地菩薩因果位終故還像此天依他起化無自心化故表十地菩薩但為眾生所須教化自無業化又於欲界之際即無欲故還同四禪及出三界之法門故異彼小乘修生涅槃出三界惑故又異權教菩薩於第四禪中成十地故又從兜率天超過化樂天至他化自在天者表十地位法徧法界故不須次第上界四禪亦在其會不來而到不往而至不動而見故上下諸天皆處其中十方世界悉在毛孔但以表法階降如是實無上下彼此往來十一地普賢佛華三昧會在第三禪天說來文未足第八如來普光明殿說如來出現品放眉間毫光灌文殊頂明前他化天上十地果終第三禪中等覺位畢設法已成陳施本教行相規模規摸既終因果圓備設教既畢後方出現未說法門何名出現又世主妙嚴品中始成正覺出現起自信心修行五位五位既成佛果自現後出現品中即明自己證修果終自己稱法所見出現又明從初始終於佛法界體上安諸地位次第之門於始於終長明出現本來一際無前無後放光灌文殊之頂以果光灌果法以文殊是佛法身根本智欲令文殊普賢菩薩共相問答結會五位始終因果體用徹故文殊菩薩知而故問經云誰為佛長子我今當問誰於是如來放口中光灌普賢口第九如來口中放光灌普賢口口中光者是佛教光欲令普賢以差別智說佛出現果德法門文殊因佛放光始知問法之處夫聖智本自相知今以佛法印成用成後則此乃九度放光以成一部經之始終法則結會已前五位因果體用之門此之三人始終不相離故以明如來是文殊普賢二人之果第十復更於給園之內更放眉間毫相果光明以上五位因果已成還將果法用利眾生故入法界品中令人天凡夫六千比丘五百優婆塞五百優婆夷五百童男女等皆令於此法門得道成佛更餘廣意後當更明從此已上十度放光於中表意各有分劑此經放光具足表德圓滿故具足其十皆周法界不同化佛所放光明說一部經時或一度放光或即全身未曾有如此經中圓周始終一一成備德具其十也但言說十備德無盡十為圓數故也。
  第三問答所詮主伴別者說此一部經之問答體用所乘宗之大意總相具德有三一佛二文殊三普賢佛表果德無言當不可說不可修不可得不可證但因成果自得文殊因位可說以此說法身果德勸修普賢自行可行行其行海充滿法界故用此三德將為利樂眾生文殊成讚法身本智普賢成其差別智之行德一切諸佛皆依此二尊者以為師範而能成就大菩提之極果或說普賢為長子為建行成滿眾生故或說文殊為小男為創始發心證法身本智佛性之首為最初證法身本智佛性為初生諸佛聖性智慧家故為啟蒙發明之首故為小男主東北方為艮卦艮為小男又為山為石在丑寅兩間表平旦創明暗相已無日光未著像啟蒙之首十住初心創見道也故指文殊師利在東北方清涼山也且取此閻浮之洲境位也託法在於世間使令易解又經云一切處文殊師利即明法身徧也又過東方十佛剎微塵世界有金色世界有文殊師利又十方文殊師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金為白色其相黃體白而黃相者即明法身佛性智也體白淨清潔非屬色形身心無染非如世間色白之白也法身佛性無心無身任性無作緣緣自淨物物無心唯無依智名為白淨若諸菩薩證如是性如是智身皆黃色為黃為福慶之色無貪嗔恚即有和氣智慈益物之德也經云應真菩薩皆真金色也故言文殊師利從金色世界來者明一切處法皆真也表一真法界也普賢長子者位在東方卯位為震卦震為長男為頭為首為青龍為吉慶為春生為建法則之初也世間佛法皆取東方為初首表像日出咸照萬物悉皆明了堪施作務隨緣運用故普賢為行首故為長男也觀音為悲首位在西方住金剛山之西阿說慈悲經西為酉位酉為兌卦兌為金為白虎為凶危為秋煞故以慈悲觀音主之於不善處行慈是觀音也文殊普賢觀音三法是十方諸佛共行為善財童子十迴向中第七慈悲位中善知識餘廣義後當更明佛法無言以用世間法託事表之有言說者皆是世間法也若也無言啟蒙何達以此義故用佛文殊普賢觀音三德互為主伴以成法則化利眾生之首佛收一切果文殊收一切所行因果法身本智普賢收一切因果行身差別智以此義故或說文殊普賢為一切諸佛之師或說文殊普賢為小男長子三人互體成一法界之體用也即文殊為始見道初法身本智之門普賢即為始見道之後行行之門佛即二事之中無作體也故以文殊法身該此一部之教所說法身本智備一切眾生初見道門普賢該此一部之教所說行門差別智備一切眾生行行之門法行具足名之為佛化佛教中無此所表涅槃經中佛隱身不現昔雪山童子所得了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獨表法身涅槃無有行故大品經中薩陀波倫菩薩求般若波羅蜜門具六波羅蜜未有方便波羅蜜願力智等十波羅蜜但為引聲聞人天小器未堪聞方便願力智等波羅蜜也六波羅蜜中無方便波羅蜜者為方便波羅蜜行於非道彼小器未堪聞也何以然者有畏愛故及於彼經中多有聲聞人共佛為問答非大菩薩故設有菩薩非文殊普賢故設有文殊無普賢者表未具行故設有普賢無文殊者明不見法身本智慧故設有文殊普賢不自相問答明理事未徹故又不言一切處文殊一切處及微塵中普賢行眾行故又化佛自為問答主但有因果行待三僧祇劫之後為引小器之徒未說即因即果理事圓融十住初心即是佛故無前後際故頓全法界故真俗俱真以此不同用例化佛所說之教無如此經也一切諸教皆權施設引彼諸根咸來至此華嚴大海入毗盧遮那一真境界以三乘空觀折伏現行無明不生不滅根本智未具差別智故忻生他土厭此娑婆設有住者猶言留惑也又此經中善財童子依十住中徧行五位法門行相徧行滿故以此十住位內具有十地行門以表此法德用滿故不同餘教行也如雪山童子見一善知識得一法門薩陀波倫亦然法華經中略示龍女成佛猶指南方非為法界自他圓滿故分示少多仍問答主別教主即是化佛穢國設化令淨非實淨土仍移人天置於他土仍彼此未終也若說有經與餘經別者事廣而難終略而言之且復如是。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


  音切



  (古歷切)。


  (岳音)。


  (兵備切)。


  (之隴切)。


  (羊朱切)。


  (筆錦切)。


  (七廉切)。


  (去隨切)。


  (祕音)。


  (先擊切)。


  (力為切)。


  (戶關切)。


  (古患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論】第四所示因圓果滿別者顯佛果有三種不同一亡言絕行獨明法身無作果二從行積修行滿功成多劫始成果三創發心時十住初位體用隨緣所成果初亡言絕行所明法身無作果者即涅槃無行等經是隱身不現萬事休息又云羅剎為雪山童子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是無作果不具行故二從行積修行滿多劫方明果者即權教之中說從行修成三僧祇劫行滿所成佛果是也此以不了無明十二有支本是法身智慧厭而以空觀折伏現行煩惱忻別淨門三從凡十住初心創證隨緣運用所成果者即華嚴經是也十信終心即以方便三昧達無明十二有支成理智大悲即具文殊普賢體用法界法門又如化佛所施因果教行定經三僧祇中所有佛功德總是修生百劫修相好業然燈得光明不殺得長壽布施得資財忍辱得端正一一因果屬對相似具足仍對治種種法門始得見性成佛如華嚴經即不然一念頓證法界法門身心性相本唯法體施為運用動寂任無作智即是佛也為一切佛法應如是無長無短始終畢竟法皆如是於一真法界任法施為悉皆具足恒沙德用即因即果以此普門法界理智諸障自無無別對治別修別斷不見變化變與不變無異性相故普觀一切無非法門無非解脫但為自心強生繫著為多事故沈潛苦流故勞聖說種種差別於所說處復生繫著以此義故聖說不同或漸或圓應諸根器如此經教頓示圓乘上上乘人所應堪受設不堪受者當須樂修究竟歸流畢居此海是故餘教先因後果不同此教因果同時為法性智海中因果不可得故為不可得中因果同時無有障礙也可得因果即有前後有所得者皆是無常非究竟說也若先因後果者因亦不成故果亦壞也緣生之法不相續故即斷滅故自他不成故如數一錢不數後錢無後二者一亦不成為剎那不相續剎那不成果亦壞多劫不相續多劫因果壞要待數後錢時前一始成因果亦爾要待一時中無間者因果始成若爾者如數兩錢同數無前無後誰為一二如豎二指誰為因果如二指等隨心數處為因後數為果若如是有前有後即有中間者還有剎那間斷有間斷者不成因果若同時者如豎二指無前無後誰為因果亦皆不成如此華嚴經因果同時者俱無如是前後因果及同時情量繫著妄想有無俱不俱常無常等繫著因果但了法體非所施設非因果繫名為因果非情所立同時前後之妄想也如是者何異楞伽漸教之說此則不然前說教主別問答主別等即明文殊普賢佛等三德體用主伴無礙故楞伽經中化佛及大慧菩薩問答破相但教顯理無繫著故不論緣起如緣起法界者法界不成不破但知了法如是故是故楞伽經云先示相似物後當與真實又云得相者是識不得相者是智即是明成壞也如此經中意者即真無有假法諸法總真純真更無假無相似存真存假經云眾生界即佛界也如此經中文殊以理會行普賢以行會理二人體用相徹以成一真法界前後相收四十品經互相該括前後相徹文義相收一法門中具多法也是故經云於多法中為一法於一法中為多法於漸教中設有少分義同多分不相似故如覺首等十首菩薩各說一法以成十信於十信中共成一信為十箇信位互體相成不獨施設以十信成一信以一信成十信有解者不可偏取一門十慧菩薩十林菩薩十幢菩薩十藏菩薩又說十定十通十忍如是一一位次法門皆悉如是互相成就如帝釋網互相徹入一中無量無量中一諸佛菩薩體用相成因果相入同時無二如經中說法慧菩薩入定即十方世界同名法慧佛來功德林菩薩入定十方世界同名功德林佛來金剛幢菩薩入定即十方世界同名金剛幢佛來金剛藏菩薩入定即十方世界同名金剛藏佛來摩頂如是位位之內地地之中佛與菩薩因果相成體用相徹所來諸佛即明是果入定菩薩即明是因明因果無二故於佛法身智體上安立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等行相引凡接俗化生之門諸位即佛佛即諸位若上上根人於此教中起信行者還依此法創首十住初心正證如來佛果智法方行一切菩薩萬行為初證之首為知法體智性故設同凡事經過多劫行而於自見本不移時於初發心時與三世佛同成正覺無前無後際故法如是故應如是知不同權教經三僧祇方成佛果是故今言與諸三乘得果別故又於此經乘如來一切智乘得佛果故無二乘人得四沙門果亦無權教菩薩諸地行相因前果後也第五明地位所行行相別者凡發大乘心者依其根品有六種所乘三種五位十地差別行相不同其名數如何一念佛願生淨土門二作淨土觀行所生淨土門三修空無我所乘門四和會有無觀智門五漸見佛性進修門六頓證佛性圓融門修大乘者不離此六種所乘行相何者三種五位十地一修假詮假智假真如等安立五位十地二修分真分證一分真如安立五位十地三頓修頓證頓真頓說佛境界圓滿真如安立十地五位行相(此佛乘中無假法言說名相總真)如是三種十地五位行相向菩提者行菩薩行者滿佛果者莫不總在其中今以總舉各以己所乘宗辯其權實使令離障進修有功不相誹毀顯了差別令無疑悔令進修者分明了知權實故令成佛者不迃滯其功故一念佛力修戒發願力生於淨土是化佛淨土非真淨土為非見性及不了無明是一切如來根本智故是有為故如阿彌陀經是也二作淨土觀行所生淨土是化淨土從心想生故是有為故不見佛性本智慧故即無量壽觀經是也三修空無我觀所乘門者為初說般若破凡夫實有二乘生空我執故多修空法空有俱空為空增勝故雖行六波羅蜜修種種菩提分法得六神通行菩薩行福勝人天不生佛家不見佛性為析法明空不了無明是如來智慧故華嚴經亦同此訶責如前已述如法華經云假使有人讀誦八萬四千法藏為人解說行六波羅蜜得六神通亦未為難暫讀此經是則為難法華經成就佛乘故非菩薩乘故是故如來於涅槃經中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常樂我淨有諸菩薩自悔過言我於無量劫流轉生死只為無我之所惑亂有如此過故迴心方可得見性達我是智諸般若中有文殊師利菩薩為問答者皆論一分法身佛性道理如文殊般若是也若與聲聞為問答者多為破二乘生空我執說法空故與普賢問答者多約行門凡說法依根但見問答主伴可知表裏准之可見四和會有無觀智門者即解深密經第三時教說九識為淨識與業種為依并說三性三無性所謂徧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互相成壞離諸執障不成不壞性自涅槃如深密經頌曰一切諸法皆無性無生無滅本來寂諸法自性恒涅槃誰有智者無密意此經為破般若修空增勝者壞緣生法故空見現前違道理故但於此經成就緣生諸法自體涅槃不須誹撥言空言有互相破斥不令計有不令計無又此經雖安立十地名同華嚴於中義意軌則各別又無地前三賢十信等位但立十地斷惑行相及說佛地為十一地於其十地位之內復說有十一種麤重二十二種愚癡所以此經不安立地前三賢十信具足行門為此經地前非見道故又為第三時教中間但和會有無未是文殊普賢理事相攝行滿故是故華嚴經中說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法門時十方諸佛同來印可故一切諸佛國土總說此門故十三種相加表真實故三乘經中但說十地攝諸眾生不盡故此即是三種十地中假詮假智假真如十地行故何以然者為此十一地是佛位佛位之內猶有障故明十一地已前未有真理本智故若全真理智云何十一地有十一麤重既有麤重即非地地中有佛智為因果故此經且漸和會有無令無滯住未似普賢文殊理事智盡大用而說故如仁王經說五位十地行門安立從凡漸習積行多生修假真如又有教說地前伏惑地上見道或說留惑不斷要經三僧祇劫方可成佛如是等教竝對權根假施設有未為實說但化佛所說皆是引中下根人未盡實說餘准可知又二乘人迴心向權教中所忻佛果及權教菩薩所忻佛果僧祇滿後但只樂求三千大千世界佛之報果不忻十佛境界毗盧遮那無盡十方境界之報果也不如華嚴經中十信菩薩所忻佛果勝解心上具足凡夫即樂忻修十身毗盧遮那之境界深心廣大盡無極重玄之妙境界也不同權教佛之境界皆立分劑限量此乃為根狹未廣故且權安立如解深密經中十地斷惑分劑第一初地中對治惡趣煩惱業生雜染障第二地中對治微細悞犯現行障第三地中對治欲貪障第四地中對治定愛及法愛障第五地中對治生死涅槃一向背趣障第六地中對治麤相現行障第七地中對治細相現行障第八地中對治於無相無作功用及於有相不得自在障第九地中對治於一切種善巧言辭不得自在障第十地中對治不得圓滿法身證得障善男子此奢摩他毗鉢舍那於如來地對治極微細最極微細煩惱障及所知障如華嚴經但於地前三賢初發心住中即能頓證佛果法門普印諸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諸位如印印時文相具足無前後際即以初發心時頓印三界無明便為佛智之海以如來法身智身大悲之印一下頓印世間以為法界大用無前後故法如是故不同權教法外施設且引三根來歸一實故五漸見佛性進修門者如涅槃經云十住菩薩少分見性乃至十地未能了了起信論云十住菩薩少分得見法身化八相成道故如彼論釋言是願力所為既是願力非為實報總為漸見佛性皆是權教分分中漸引之宗非為圓故如是之類從初發心住已後所證佛果不定僧祇何以故如涅槃經云記屠兒廣額於賢劫中成佛闡提創發心尚有越劫之功何況具足信根復能少分見性者何有僧祇之隔哉世有諸德解屠兒廣額是化作爾者此乃曲逐人情未詳佛意者也漸漸引權向實豈令見劫存情令違本耶漸漸引至龍女善財一念之中得成佛者始成實說三乘小見但念長時時體本無空嗟忻仰無繩自縛何有休期前略說三種十地又以經義校量有六種十地者如三乘權教中有三種十地實教中有三種十地如仁王經解深密大品經此三部經中所說十地多立假真如門以成十地行相如此是權教中三種十地第四如涅槃經中十住菩薩少分見性十地菩薩見性未能了了即明以佛性為所乘門分修分證十地第五又涅槃經如牛食雪山肥膩草純得醍醐等即明證佛位故即為五種十地此教通華嚴經初發心上同佛正覺故第六一乘十地如華嚴經所說法界門重玄無盡法以成十地是為六種十地涅槃法華龍女剎那成佛皆是引權向實教故且三乘十地菩薩所忻佛果境界但忻三千大千世界為報佛之果故此即實教中第三化身非為實報身故三種化身者一者佛化身作種種眾生身二化身者化作一四天下及二十八天所化之佛三化身者化作三千大千世界佛也實報身者十身毗盧遮那互體相徹重玄境界量齊法界及徹纖塵塵塵之內皆齊法界具如華嚴經說三乘之教既權所說法門及佛報境界總未實說是故大品經中名共教三乘共行十地第二解深密經所說十地直為解深密廣意菩薩廣慧菩薩清淨慧菩薩等共為問答主伴說十地門不共聲聞為問答主伴為深密經迴彼般若樂空增勝者故此大品深密等經但說十地之名無地前十信三賢四資糧位第三如仁王經中具足五位行相法門如是權教中所說三賢十聖多分總是說假真如次第漸細方明佛性方可說乘如來乘直至道場將知權教非真所說地位次第未實第四如來乘中如涅槃經中說十住少分見性十地菩薩未全了了者如起信論中十住菩薩少分見性以誓願力能八相成佛者是其流也雖未圓滿為見少分性力故勢力如是猶如儲君為有因緣父王令其統紹君政為是王真子故力堪如是故為少見性故為如來真子生佛家故不同餘教假真如假智等待於初地方云生佛家故明見性力真勝餘宗故少分如是何況全得第五明圓教十地者一念體道智全佛故以會無明體全智故經云一成一切成一壞一切壞後當廣明是名五種十地此四種十地位次第行相以化下中根接生門中大同小異至於本法教門而權教之中三種假立真如為觀智與從法身佛性體上安立漸頓二門全別如權教中雖復還從初地之中對治惡趣煩惱業生雜染障乃至第七地中對治細相現行猶成障障無相智未全自在至於八地無相無作功用及於有相功用亦未自在如是地地中不自在皆有障故如前依解深密經中地位斷惑次第法門說如三乘中十地畢定如是階降斷惑經三僧祇百劫修相好業如涅槃經等佛性門中安立諸地次第如前已明如本業瓔珞經云十住菩薩銅寶瓔珞銅輪王百福子為眷屬生一佛土受佛學行教二天下十行菩薩銀寶瓔珞銀輪王五百福子為眷屬生三佛國中受教行化三天下十迴向菩薩金剛寶瓔珞金輪王千福子為眷屬入十方佛國中化一切眾生處四天下初地已上百寶瓔珞二地千寶三地萬寶四地菩薩不可稱數寶為瓔珞乃至十地寶瓔珞漸漸增廣及十地十一地通佛法王及三賢菩薩總有十五種輪王位廣如瓔珞經說又言三賢菩薩伏三界煩惱麤業道麤相續果亦不起麤見道喜忍伏三業道離忍伏地獄餓鬼畜生人中業道明忍伏六天業道炎忍伏諸見業道勝忍伏疑見業道現忍伏因業道無生忍伏果業道不動忍伏色因業道光忍伏心因業道寂滅忍伏心色二習業道無垢忍伏習果業道習前已除而果不敗亡是故佛子三賢名為伏斷喜忍已上亦伏亦斷一切煩惱覺忍現時法界中一切無明頓斷無餘如是已上說十一種忍三堅菩薩用除三界麤煩惱故亦伏斷故解云三堅者即三賢菩薩也十住十行十迴向地前三位也又瓔珞經云佛子初地一念無相法身智成就百萬阿僧祇功德雙照二諦心心寂滅法流水中不可以凡夫心識量二種法身解云二身者一法性身二報化身法流水者言初地菩薩即法性智流中任運至佛位故無所修造何況二地三地故又經云地前三賢菩薩入聖人位但法性流中心心寂滅自然流入妙覺大海佛子乃至三賢十地之名亦無名無相但以應化故古佛道法有十地之名此經即是說華嚴經已後教化三乘人於別時中重於初始成佛菩提樹下重略敘華嚴法門此瓔珞經中皆言我曾於普光堂說淨土法門及至忉利天說十住今更略說廣如彼經說准此經次第說十地已後於第三禪中說十一地法門經在西方不來經云佛子吾先於第三禪中集八禪眾說一生補處菩薩入佛華三昧說百萬億偈今已略說一偈之義開眾生心汝等受持又依瓔珞經安十地斷惑法相門經云佛子前三賢伏三界無明而用除麤業何以故當受生時善為緣子解云三賢菩薩初受法性智慧生佛家時悲心增勝為觀一切三界眾生總為子故誓願無捨為慈悲故潤生三界業故三界受生又經云為潤業故受未來果故名息用解云於三界無造新業故為息用又經云而不斷愛用解云然三界業亡慈業受生不亡經云有十一人亦伏法界中三界業果故解云十一人者十地并等覺位為十一人又經云初地乃至七地三界業果俱伏盡無餘八地乃盡故解云七地已前伏盡八地稱法盡故從此已上示現作佛王宮受生出家得道轉法輪滅度示現一切化佛界故無子愛三界之報唯有無明習在解云此八地現前住無功用智雖度眾生無眾生想七地已前悲勝八地已後無相智現前智勝雖無受生任運度人非無愛法習故佛地始盡以本願力故變化生是以我昔天中說生不生義業生變生佛子聖位中二種業一慧業無相無生智心心緣法性而生無照是名慧業二功德業實智出有諦中有為無漏集百萬阿僧祇功德故名為功德業從初聖已上而現受生以變易故不造新以願力故住壽百劫千劫變化生以上竝依本業瓔珞經說此即是圓教中亦頓亦漸二門亦頓者此經云三賢菩薩即入聖人位入法性流中任運至佛海更無造作漸者斷惑階降一一進修此瓔珞經三賢十住即入法性之流不同權教初地見道道前伏惑若望華嚴經十地品初地令凡夫修行不云要聖人方學彼經自有明文又明進退者如瓔珞經云佛子若退若進者十住已前一切凡夫法中發菩提心有恒河沙眾生學行佛法信相心中行者是退分善根諸善男子一劫二劫乃至修行十信入十住是人爾時從初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前復值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護念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在七住已前名為退分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於空無我無人無主者畢竟不生畢竟入定佛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識者若一劫若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會眾中有八萬人退如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惡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惡中不名習種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見及五逆無惡不造也問如涅槃經聞常住二字尚七劫不墮地獄如華嚴經云設聞如來名及所說法不生信解亦能成種必得解脫至成佛故何故今言第六住心及從凡夫信位猶言有退此意若為和會解云十信之中勝解未成未得謂得便生憍慢不近善友不敬賢良為慢怠故久處人天惡業便起能成就大地獄業若一信不慢常求勝友即無此失若權教中第六住心可有退位實教中為稽滯者責令進修如舍利弗是示現聲聞非實聲聞所作方便皆度眾生使令進策如權教中第六住心可說實退何以故為權教中地前三賢總未見道所修作業皆是有為所有無明皆是折伏功不強者便生退還若折伏有力亦不退失如蛇有毒為呪力故毒不能起但於佛法中種於信心謙下無慢敬順賢良於諸惡人心常慈忍於諸勝己者諮受未聞所聞勝法奉行無忘所有虗妄依教蠲除於三菩提道常勤不息夫為人生之法法合如然但不長惡而生何須慮退已上五種十地權教中三種十地如大品般若但有十地名第八名大人地第九名乾慧地地名少殊解深密經中十地名雖與華嚴經中十地名雖同從初地至十一地有十一種麤重二十二種愚癡此二部經中但有十地總無地前四種資糧仁王經中雖說地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資糧十信即說為外凡十住為內凡即不同實教中十住初心便登聖性體齊諸佛十信之中若不信自身與佛身因果無二者不成信解是故如來出現品云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之內一念念中有十方諸佛成等正覺轉正法輪何以故佛心與自心無二故如是信心方名信故何況十住之位不證此心若不證此心云何為住以是義故住於佛住名之為住是故初發心住便成正覺又權教中說十地時竝無他方佛與說法者同名故又無同名佛來證成表同因果故以是義故地及教門竝是接小根眾生權施設故諸有智者勿滯其中應忻昇進是故說華嚴經中五位十地法門時十住中法慧菩薩入定欲說十住法門時過十方千佛世界外有千佛世界微塵數同名法慧佛來手摩法慧菩薩頂及語業讚歎及與法慧智力十三種加持說十行位時功德林菩薩入定十方過萬佛世界外有萬佛世界微塵數佛來俱名功德林及十三種加功德林菩薩等說十迴向時十方過百萬佛世界外有百萬佛世界微塵數佛來同名金剛幢亦十三種加金剛幢菩薩十地亦然佛與菩薩名同者明因果同故後當廣明如十地論是天親菩薩造解十地經是華嚴經中十地品也於解義處文義通三乘及一乘義解於中解者多解三乘義於一乘義人多不解為一乘道理情解不及設有以情解者疑網不除且信佛語故自疑不斷會久在無思不厭苦者不滯寂者悟常樂我淨者之所能知故是故五種十地三種是權餘二種十地是實教故是故瓔珞經云古佛道法為化眾生有此十地當知三乘權教十地名雖同所設方便引眾生行解全別以此當處具說未有同名佛共成印信因果契證故六明頓證佛性理智萬行圓融門者如華嚴經第一會如來現相品中如來齒間放光又放眉間中道果德光明又令普賢菩薩入三昧說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毗盧遮那品說諸佛果法令生愛樂既生愛樂已於第二會中令文殊師利說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又於兩足輪下放光明其光明過十方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外各有十佛剎微塵數菩薩皆來集會又說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成就十信之門兩足輪下光者為其最下明入信之首以信為因信為最下故此是如來眉間果光放入故前如來現相品中如來眉間放光已入兩足輪中為欲明舉佛果德用成信位諸有學者還信果法用成初證入於十住之門故以是義故十方各有十佛剎微塵數十首菩薩皆從十色世界十智如來所來以十信為入道之初故是故所來菩薩皆名為首十色世界者為十信菩薩未成實證明是凡夫雖信果德佛境未離色塵以色為國十住菩薩理事圓明以華為國為創從凡位理事開敷故十行菩薩善達簡擇覺慧圓明以慧為國十迴向十地以妙用自在以妙為國從當位法門所來以法為國非為四大地水火風故入聖智者已離此障十信位中菩薩皆從十智佛所來者所謂不動智佛無礙智佛解脫智佛如是十智佛者智為果德為十信位中以果成信故為明信從果來以果為因故若不以果為信即無所信故信無所依何故文殊師利為上首者為文殊師利皆啟蒙之主故十方諸佛皆以文殊師利妙德為發信心之首故以彰顯法身根本智故常以文殊為果前之信普賢明是差別智為果後之行故是故善財童子初見文殊為信門後見慈氏為佛位又自見其身入普賢身是佛果後行文殊為小男普賢為長子二聖合體名之為佛文殊為法身妙慧普賢為萬行成德故體用自在名之為佛文殊小男者為信證法身根本智慧為初生故因初證本智法身能生佛家故普賢為長子者為依根本智起行行差別智治佛家法諸波羅蜜事自在故常以行門建佛家法治佛家事但諸經之內以文殊為問答主者多明法身佛性之門普賢為問答主者多論其行以此表之又文殊乘師子者為明創證法身佛性根本智斷惑之駿故普賢乘香象王者表行庠序為威德故又文殊常居東方金色世界不動智佛所者為明金為白色能離垢故金色者表法身也不動智者依法性身根本智起智用即無動故普賢菩薩常居東方寶威德上王佛所者明萬行為寶以此行故成其威德若具行者以法寶身自在也威德無畏自在為王若不具行者皆有所畏設居高位不得為王為有所畏故與文殊師利同在東方者為法身智身理事體用本自一故本無二故又文殊居東北方清涼山者像艮卦艮為小男主東北方故艮為小男為童蒙為文殊常化凡夫啟蒙見性及本智之初首故又與普賢俱在東方卯位卯為震卦震為長男又像日出東方春陽發萌無物不生無物不照表理智雙徹體一無二如日出東方無物不照春陽發萌無物不生以根本智差別智無別體用生萬行故是故子為佛位丑為信位寅為十住卯為十行辰為十迴向已為十地午為等覺未為晦明入俗同俗化迷申酉戌亥為所化故如是安立法則法合如是故易卦坎為君離為臣震為上相酉為上將東為青龍西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青龍為吉慶白虎為凶害朱雀為其明玄武為其黑是故如來治坎而發明普賢為智相主萬行觀音為大悲之首治凶危為上將文殊為覺蒙之首常為接信之師互體交參以持佛家之法皆令眾生住於中道處恬和之性智慈益物以是身皆金色目髮紺青體白而相黃為應真和氣也皆為無形之形無色之色也若以其體用也一一菩薩總具智德無邊次其法則常以文殊為創信之首今以南北且立東西之一門若論互體重玄一方總俱有十經云一切處普賢菩薩一切處金色世界一切處文殊師利一切處不動智佛經云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眾生前應受化器悉充滿佛故處此菩提樹一切佛剎微塵等爾所佛坐一毛孔皆有無量菩薩眾各為具說普賢行如是一方即十方無盡一塵即剎海無窮今為化儀各示方分總別今言十信者信何等位決定成於十信之門如經十信中光明覺品云十方一切處文殊師利於十方一切處說十方一切處法門歎佛十種果德以成信位如光明覺品說又令起信根者轉更明淨文殊師利又問十首菩薩等業不知心心不知業等十問令起信者自身觀照轉令深固經云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又作水流火燄風起大地所生不相知喻又下頌云分別觀內身此中誰是我若能如是解彼達我有無如是文殊師利問十首菩薩所成十信觀行之門具如問明品說又賢首品中從凡夫位以信為首決定取佛大菩提果故從凡夫地信十方諸佛心不動智與自心無異智故只為無明所迷故無明與十方諸佛心本來無二故從凡夫地信十方諸佛身根本智與自身無異故何以故皆是一法性身一根本智猶如樹枝一根生多枝葉等以因緣故一樹枝上成壞不同故從凡夫地信如來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我悉盡能行之何以故自憶無始時來波流苦海無益之事尚以行之何況如今有益之事菩薩萬行濟眾生事豈不能為從凡夫地信十方諸佛皆從三昧生我亦當得何以故諸佛三昧皆從如來自性方便生我亦具有如來自體清淨之性與佛平等從凡夫地信十方佛一切神通我亦當得何以故諸佛神通依真智而得我但依真性智中無有煩惱無明成智一切業亡唯有智慈通化自在從凡夫地信佛智慧我亦當得何以故一切諸佛悉從凡夫來故從凡夫地信佛大悲普覆一切我亦當得何以故諸佛大悲從大願起我亦如諸佛發大願故從凡夫地信佛自在我亦當得何以故諸佛自在於性起法門智身法身入眾生界不染色塵諸根自在我亦不離性起如來智故從凡夫地信自發心經無盡劫修功德行滿位齊諸佛不移一念何以故為三世無時故如是從凡夫信解始終徹佛果位如上所發十種信者必能決定成就十信之門住於堅固之種永不退轉又十信中文殊師利及覺首等十首菩薩皆從十色世界來所謂金色世界者表本白淨法中來故為明信心依本信故妙色世界者為依理事自在妙用而生信故蓮華色世界者依行能信故為蓮華表萬行故薝蔔華色世界者表從福慶之色以理智大慈中和性而生信心故五色之中黃色為最此為應真色亦中宮色也表中道色故為此華為黃色華故此信心菩薩為智慈中和之色應真世界來故優鉢羅華色世界者其華赤黃色兼有紫燄氣表一行行一切行能純能襍而生信故寶色世界表智慈法行成信而可貴故金剛色世界表以佛果德而生信心故必能決斷諸煩惱故頗棃色世界似水精表信心本清淨故平等色世界表信法界平等無二故如是十色世界皆是十信菩薩所信之法門皆從自信法門中來故名曰從如是世界中來已下本所事佛所謂不動智佛無礙智佛解脫智佛如是十箇智佛即是佛果中佛明信自智從佛智果為因故來表不因佛果不成信故其十住位中昇須彌山頂於兩足指端放百千妙色光明明前十信位於普光明殿兩足下千輻輪中放光表信位在凡未離凡地光出足下為表以信為初因其位最下今說十住上昇須彌之頂者明十住初心證法頂故從地昇上至相盡處故陟山王頂至法王位處故明其止為山也以入真實證非止不會於兩足指端放百千妙色光者為明足指以艮為手足之指初取聖道非止不明履踐之始表創從十信凡夫之位極始在十住初首履踐如來法王聖蹤以其定門普觀凡聖一切境界性相無礙色無不妙故稱為光如本業瓔珞經云修三賢法入聖位法流水中心心寂滅自然流入妙覺之位然此華嚴經意即不然識滅時亡情塵頓絕唯真智境一念則五位齊明為全將佛果以為因故設凡夫住世百年及以多劫而於自見不見須臾可遷不見當成佛不見已成佛不見現成佛十住之位法既如是更有何生不成佛耶更有何生而成正覺此華嚴經是本法界門一切諸佛本住大宅一切佛子究竟所歸化身權乘總居其外若有入者一入全真此位中初發心住菩薩見道住佛知見入佛知見直與如來同身心性智相故頓印五位行相總在其中如持明鏡普臨眾色此經法門法合如是所有歎說應如是知應如是信解為法界法門圓無始終於一念中歲月晦明重重無盡一毫之內佛境眾生境色相無邊一成一切成一壞一切壞此十住位中有十箇菩薩下同悉同名之為慧本從來土皆號為華從十箇華國土來本所事佛下名悉同名之為月釋云此位自己證真善簡邪正名之為慧理事齊發開敷若華以開敷法門為國所居得法惱除清涼如月名為本所事佛此之名目總是十住位中所證法門非虗名也經云爾時法慧菩薩以佛神力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以三昧力故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世界之外有千佛剎微塵數諸佛皆同一號名曰法慧普現其前以十三種加法慧菩薩十三加者語業加以言稱歎善哉善哉身業加者以手摩法慧菩薩頂智業加者經云即與法慧菩薩十種無礙智及此土如來光照其身是為十三。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四


  音切



  (昨鹽切)。


  (北末切)。


  (尺音)。


  (五故切)。


  (直魚切)。


  (舉喬切)。


  (古奚切)。


  (楚革切)。


  (古玄切)。


  (池格切)。

駿
  (子峻切)。


  (似羊切)。


  (莫耕切)。


  (徒廉切)。


  (以贍切)。


  (瞻音)。


  (蒲北切)。


  (方六切)。


  (初亮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論】十方佛所以同名為慧此十住法證聖位法流已入法界大海同佛入聖位智慧故是以佛與法慧菩薩名同為表法同故又明十住法門因果齊故佛位果德菩薩為因因與果體不異是故同名說此十住法時昇須彌山頂上有六品經共成十住法門之行相一昇須彌山品二偈讚品三十住品四梵行品五初發心功德品六明法品但依此六品經中解行法門修學悟入必能成就十住法門住佛種性生如來家為佛真子不同權教初地菩薩始生佛家或說三賢菩薩以誓願成佛此華嚴經直論實證位不論誓願為此教門總一時一際一法界無異念前後情絕凡聖一性不論情計應以無念無作法界門照之可見若立情見不可信也設生信者懸信佛語故非是自見若自見者非情絕想亡心與理合智與境冥方知萬境性相通收若不如斯心常彼此是非競作垢淨何休若也稱性情亡法界重玄之門自達一多純襍自在含容總別之門圓融自在於利生之法善達諸根隨所堪能悉皆成益敬承親近者皆能友之如昇夜摩天宮說十行品及如來於兩足趺上放百千妙色光明為表依空建行始可理事自在明十住之位證法身本智十行之位以法身根本智無礙方行萬行行亦無礙若不見法身本智所行萬行皆屬人天因果皆為有漏生滅之福以法身自智慧用治諸惑以萬行悲濟眾生法身智身任無作大悲一時頓用雖寄七地悲增八地智增之行相此華嚴法界門十住初位總該諸位在十住初門位同佛果為一法界體用故以一位中具十波羅蜜諸十法故以諸法重玄門照之可見此乃總是如來藏身普賢菩薩世界海漩法門此乃如日月照臨盲者不見非日月咎應自責躬循德可以頂敬以定慧觀之如來藏身者即法身也諸福智海莫不居中故稱為藏若不見法身一切福智大慈大悲悉皆不辦總屬生滅世界海漩者悲智觀根屈曲徹俗身土及業重重眾生重重諸業各別大悲普救根無不盡故名之曰海漩漩者甚深漩澓義也像此佛果位中菩薩一入法界之門攝重重眾生根業盡故無出世心永沒生死大海漩流無出沒故此十行門同普賢行前十住門同文殊師利法身根本無相智慧二人齊體互為主伴中間無作智即為佛果三人體一寄安五位用接凡迷若有凡夫信滿發心十住之初三身同得文殊是佛法身普賢是佛行身無作之智果是佛報身常以文殊法身無相妙慧以為先導說時先後證即三身一時法合如是廢一不可若廢文殊存普賢所有行門屬有漏若廢普賢存文殊所證寂定是二乘若廢佛存普賢文殊佛是覺義無覺者故以是義故三人不可廢一若廢一三不成故是故三乘權教中無此三人始終不相去離以教門未實總皆化身權逐小根且略權施待其熟故方遷就實如法華涅槃總是漸漸遷向實教如此經中十住初位即是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位總得其初及得其終互相貫通一位中得五十法門以互相徹故一一位中二千五百總別之義齊現乃至無盡諸位等進修行相層級不廢漸漸而是一時不廢一時中漸漸此十行位中隨其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來至佛所各將十佛剎微塵數菩薩而來集會十箇上首菩薩下名悉同名之為林本從來國下名悉同名之為慧本所事佛下名悉同名之為眼十箇上首菩薩下名悉同名之曰林林有五德一建立德二身根榦枝條緣互相生無生德三華葉果實成益德四能障炎暑清涼德五人龍鳥獸鬼神所歸德一何謂林為建立德謂如大林內有龍神所居外無大風所折若不如是不得建立高顯成林明此位菩薩內有大智之龍常以大慈悲神而自守護了境自寂外無色塵境風所折異道邪論以智摧之無能所伐而建萬行與一切眾生皆共同之常為利益故為建立德二何謂身根榦枝條緣互相生無生德為明樹身根榦枝條上各各求能生所生性了不可得但為緣生之法緣緣無所生本來不生生本來生不生為明此位菩薩所行行無盡門故為以法身本智為先導故常行萬行於身於境求能行所行了不可得但以法如是行故三何謂華葉果實成益德如樹林華敷可觀令人愛樂葉能映障炎熱令得清涼果實資養眾生飢渴者皆令充足明此位菩薩常行萬行令人天樂見廣布大慈悲之葉令人親而不捨施大智之果充足法界眾生皆令滿足本願方終四云何障炎暑清涼德謂如林隨所歸者皆得離暑獲清涼樂如林為明此性都無有心此位菩薩所歸依者隨其根性皆得清涼本性無心利與不利五云何鬼神所歸德謂好茂林人多所採龍多所居眾鳥所都明此位菩薩亦復如是以建萬行之林眾人所歸採其眾德龍鬼所居常恭敬鳥獸所歸離恐怖又林為多義以此位菩薩建行眾多故又以行多故功德亦多言以法身悲智行諸行功德如林故是故菩薩下名悉同名之曰林何故本從來國下名悉同名之曰慧凡夫人以土地所居名之為國此位菩薩以定慧解脫安養自他平等名之為國皆令離苦名之為國地水火風所居之國是眾生業之影像非是實故法身智慧解脫是諸菩薩常住本體之國非業幻生之國是故菩薩以慧為國又此位菩薩以建萬行行解利生行能同事慧能設教利樂人天名所居之國何故本所事佛下名悉同名之為眼此華嚴經以事表法以其佛名同己所證所證法處名之為佛為此位菩薩以行益眾生善能觀根稱根中法不失時度名之為眼經云爾時功德林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善思惟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各過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萬佛剎微塵數諸佛皆號功德林而現其前還如前十三種加功德林菩薩只如佛果位內菩薩法身悲智常現在前定慧法門常當具足何須入定諸佛來加為諸菩薩設教度生要成軌則言佛神力推德於尊雖法界體齊平等為化儀故須存師弟為化儀故入定觀法出定方說三昧者名為等引引生正解名善思惟十住之內過千佛世界十行之內過萬佛世界者表位增廣化儀軌則行相眉目法合如是然其真性皆滿十方他方所來諸佛與入定菩薩同名功德林者明因果俱齊法智一種以此所來諸佛與入定菩薩同名十三種加者一語加二手加摩頂三與十種智及此土如來光照其身以語加者表法不謬以手摩頂者法身智悲知見解脫相及故又摩頂者安慰之相與十智者明菩薩智與佛果齊故名之為與又推德於尊謙和離慢故名之佛與於經中皆云法如是故自善根故皆是化儀軌則故有此言此十行位總有四品經共成此位法則之門一昇夜摩天宮品二夜摩天宮偈讚品三十行品四十無盡藏品十行門中所有法門當依此四品經修行理事悉皆具足如說十迴向品時何故昇兜率天因何如來兩膝之上而放光明何故上首菩薩下名悉同名之為幢所從來國下名悉同名之為妙本所事佛下名悉同名之為幢為兜率天於欲界中上下處中故如四天王天總是帝釋所攝連妙高頂總是一天之界所収夜摩天名第二天四天王天帝釋妙高俱連地界夜摩天已上方是空居以次兜率天上下居中向上即化樂他化二天以此天於欲界處中故故於此天和會理事會於中道迴理向事迴事向理理事無礙成智慈妙用之門故名迴向夫十住初心理事元來自會非在後位始有迴向為化眾生故名目法則須存從初發心住已後五位之內理事本自迴向今此第三位中迴向前十住十行一一法位無礙說名迴向之位不在第三普和諸位名為迴向託事表法故於此天說十迴向如來膝上放光者為膝迴旋屈伸之所自在莫過於膝故於膝上放百千億那由他光明用表理事涅槃生死無礙卷舒自在亦是以事表法此之一部之典名言境界處所身相名目及放光明總是所表自證法門此位中上首菩薩名之為幢為明十迴向菩薩智悲自在能壞自他惑業於生死中能建眾德名之為幢幢者建德不傾動義降怨義摧壞義堅固義勝智立法幢豎建大慈心堅固摧慢山遊寶路藉蓮臺成妙悟是故此位菩薩名之為幢為以不動無作智悲能破自他生死故此華嚴經教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位位有佛果故又此位菩薩能建勝德常處生死誓度一切無盡眾生而智無怯懼名之曰幢以了無明為智故有忻厭者不可為又行施波羅蜜時若有乞者乞諸財寶盡世所有及身若命盡世所有皆悉歡喜心不傾動名之曰幢幢者不傾動義施有二種一者以法施二者事施以法施者以法施人無我所故一切無念名為法施事施者以物與眾生於身命財所求無恡此位菩薩行二種施尋常無懈廣如此十迴向位中說何為所從來國名之為妙明此位菩薩智慧妙用以妙用自在不滯有無及諸見量限礙等過名之為國何為本所事佛同名為幢與己同號明此位菩薩既成妙用與佛妙用理事因果當位體齊還同前十住十行當位與所事佛因果體齊位位如是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智光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各過十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十萬佛剎微塵數諸佛皆同一號號金剛幢而現其前還如前十三種加金剛幢菩薩言承佛神力者推德於尊師弟之敬入智光三昧者名之等引入是三昧引生無量教光以根本智為光體差別智為教光隨根與益智能破闇光者是教為教能破迷惑故發生明解開一切眾生智日故令其眾生密雲昏夜不迷亂故能決盲聾開耳目故能令邪慢之山悉傾倒故教光如是不可思議前十行位功德林菩薩入善思惟三昧此十迴向位金剛幢菩薩入智光三昧以明五位層級次第增廣眉目行相前位明始善思惟此位明妙用自在教光遐照前位過萬佛剎塵此位過十萬佛剎微塵世界外有十萬佛剎塵佛來亦明五位次第增廣進修之門皆亡情以定慧門入重玄理事照之方可迷解不可懸頭斟酌生增上慢十三加者以言善讚以手摩頂十方諸佛與金剛幢菩薩十種智此土如來光照其身十三加者以言讚歎為明所說法者及法不謬故手摩其頂者表說法者與佛智相及故與智慧者明說法者與佛智同故此土如來光照其身者明與佛教光合故又以光覺觸許令說法故十三加意者欲令後世斷疑成法令生信故論其實體總是諸佛隨諸五位行門依本位法而立其名而現其身與眾生作法軌則令其倣學使令悟入佛既立教學者必得不虗所以同名者也十住十行中已釋訖此位之內有昇兜率天宮品兜率天宮中偈讚品十迴向品此三品經成斯一位十迴向法門法用軌則學之者依之成則如說十地品時何故不從兜率天次第而昇化樂何故越化樂天而昇他化自在天為明十地菩薩法門功德廣博攝境超前不依次第又明十地妙用無方蘊功自在說處亦須自在同彼天稱名為自在又明十地菩薩以稱理體性自體無心無自心化皆因眾生起大悲智因他起化德似彼天以處表德故是故於他化自在天而說十地一明功高勝前故須超次第二表自在而化眾生故於此天處而說十地如普賢等覺位在第三禪集八禪天眾入佛華三昧說百萬億偈此之一會文廣不可於世傳持如是超間位倍倍於前佛華者佛行也入佛行三昧者是普賢法界行也何故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位之中菩薩但舉十箇上首菩薩同名此十地位中何故舉三十七箇菩薩同名為藏解脫月菩薩何故獨名為月此一部之教各各菩薩與佛果功齊皆十方來佛與入定菩薩同名者為表當位之內菩薩證入與佛齊因果相似以成龜鏡然六位五位中層級非無次第同別之義影互參差能純能襍能同能別能成能壞以六相總別同異成壞門准之可見六相者一總門二別門三同門四異門五成門六壞門此六門義一門中具六互為純襍不可廢一也十重玄義亦然此之文繁出於別本但且影響參之然十地法且於別門中立層級處說其行相此十地位為中道果終之教是故前位膝上放光此位如來眉間出清淨光明名菩薩力燄明此百千阿僧祇光明以為眷屬眉間光者表中道果終之義此眉間光從初會中如來現相品中如來於眉間放果德光明入足下輪中明以果成因便令普賢菩薩示佛果德令其信樂既生樂已便說信門即於光明覺品中還從兩足下輪中放出初眉間放入果德光明用照金色世界不動智佛以成信位以次欲說十住品時昇須彌山頂於偈讚品中於如來兩足指端放光明以次欲說十行品時於偈讚品中於如來兩足趺上放光以次欲說十迴向品時於如來膝上放光如今說十地法門還於初會之中眉間放中道佛果光終而復始至果極際三乘中十地不同於此行相全別十地菩薩見道未能明了初會中如來眉間放佛果光明名一切菩薩智光明普照耀十方藏此光使令菩薩入佛果德門故還放果光使令入果以因果忻修相似故經云爾時世尊欲令一切菩薩大眾得於如來無邊境界神通力故放眉間光名一切菩薩智光明普照耀十方藏其狀猶如寶色燈雲其光名為普照耀十方藏者即照此十地之藏一一地內皆徧法界虗空界福智大悲之藏今此十地即是初會之內如來使令菩薩所成之門終而復始以放眉間光明相似故放光處相似故前初會放光其狀猶如寶色燈雲此十地放光名菩薩力燄明此前後光明因果相似故燈之興燄相似故前之放光名菩薩智光明普照耀十方藏者即明如來開悟菩薩智令諸菩薩至此十地故此十地品中如來所放光明名菩薩力燄明者即明菩薩自力功極而登十地前光開發後明自力以自力故至於如來初開發處稱佛本心始終相似是故明此十地中道果終之門後徹初故前光舉果勸修後十地放光明自修至果是故光明名菩薩力以菩薩修自精勤力無退轉力不懈怠力而能修習至此十地如來法界藏故是故菩薩悉名為藏藏者含藏蘊德不遺失義此法界自體清淨無漏法門體該法界含藏一切大智大慈諸功德故興萬行雲普雨法雨潤眾生故此位菩薩稱如斯法名之為藏此位中有三十七箇菩薩同名為藏者為明此十地法門果終意欲辯知正道助道故故立三十七菩薩成三十七助道法門非正果故十住已來菩薩所行皆是助道非是正位故意欲明行所行者是為助道無住無行任真自體名之為正果故若以初發心住以法性無相根本智不離無作用之體行諸萬行菩薩與佛因果本來體齊若簡佛果無作無修菩薩正加行已來總名助道以動寂無礙正助元來不異一法門也眉目不可不簡體用圓寂正助全同此即全別全同門還以重玄門思之可解聞所未聞之法聞之不疑全別全同境界難解佛及凡夫各自別有是全別義故二見恒存若全同故便成滯寂圓融道理事理不礙若也法門全分兩向是凡夫法全合一體是二乘法但以理事自在其道在中留心滅之此亦不可以心存之此亦不可此助道行門與正智果德無作之門體合無二事中軌則不可不分以其體用不可一向全別以全同作全別以全別作全同不可全別無全同不可全同無全別如迷此同別二門即智不自在如解脫月菩薩三十七箇同名為藏三十七菩薩外獨自一箇名解脫月何以故同名為藏者總明十地法中正助之內為同法眾三十七即為其主唯解脫月一箇菩薩獨是伴明非同法眾故立別名以為賓主須有啟請擊難十地之法令現在及後世得聞正法無疑經意如是應如是知是故此十地法門即是解脫月為眾請法首金剛藏菩薩為眾說法首已上可知爾時金剛藏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智慧光明三昧者十迴向位中金剛幢菩薩入菩薩大智光明三昧今此十地金剛藏菩薩入菩薩大智慧光明三昧此位菩薩智增明故妙用決擇增明更加其慧此乃明位位層級法門漸增勝故然諸餘位非無慧用入是三昧已即時十方各過十億佛剎微塵數世界外各有十億佛剎微塵數諸佛同名金剛藏而現其前則以十三種法加金剛藏菩薩一以言讚諭二十方諸佛與無能映奪身三與無礙樂說辯四與善分別清淨智五與善憶念不忘力六與善決定明了慧七與至一切處開悟眾生智八與成道自在力九與如來無所畏十與一切智人觀察分別諸法門辯才智十一與一切如來上妙身語意具足莊嚴十二十方諸佛手摩其頂十三此土如來光照其身與意加者欲令後世斷疑成法令生信故一如經說以言讚諭許說無疑以手摩其頂安慰許智相及何以同名者明金剛藏菩薩證法因果與佛所證相似如五位菩薩與佛因果俱齊皆以同名佛印之成法令現在眾及後世無疑并此土如來光照其身為十三種加如等覺位中普賢境界准菩薩本業瓔珞經在第三禪說來文不備不可和會本業經是說華嚴經竟化三乘眾於後重於菩提場中更略說彼經自有明文此五位教門依品次第今且略說後法界品內善財童子求五位菩薩善知識一一行之師弟軌則行相利益眾生後當更明地地法門一一別相隨文釋義方解略會三乘十地門差別三乘十地教行印信全別上下披讀思之可見三乘十地無似此華嚴法界佛所乘門法門次第經中五位六位行門皆以菩薩自證果德為己躬之號即如十信位中與覺首等十首菩薩十住位中法慧等十慧菩薩十行位中功德林等十林菩薩是也如前所述皆以當位之內自證本法名之所從來國皆以根本智導利眾生觀根滅惑之智號之為本所事佛當位之內有十方同名諸佛來現其前十三種加成信表因果體齊以現同名總別通徹時劫互融無盡重玄一多相徹一切諸法皆如帝網同別重重無障礙三乘之中三賢十地無此印信行相全別有修真者須知權實勿滯其功滯權迷實虗煩多劫也。
  第六重令善財證法別者如經中從第二會光明覺品於如來兩足輪下放光明徧照百千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如是無量無數無邊無等不可稱不可量不可說盡虗空徧法界所有世界四維上下亦復如是蒙光照及一切處金色世界一切處文殊師利乃至十色世界中覺首目首等十首菩薩各與佛剎微塵數菩薩同時發來各說一法如是十法共成信位法門如善財童子於覺城東見文殊師利說種種法而生信心還倣前信位之中文殊覺首等十首菩薩所成信位第三會昇須彌山頂法慧等十慧菩薩各說一法門共或十住如善財童子南行至妙峯山頂見德雲比丘及已下十善知識還如前經中昇須彌頂法慧等十慧菩薩說十住法門第四會昇夜摩天宮中功德林等十林菩薩各說一法共成十行法門如善財童子南行至三眼國見善見比丘及已下十善知識還如前經中功德林等說十行法門一一以行行之第五會昇兜率天宮中金剛幢菩薩等十幢菩薩各說一法共成十迴向法門如善財童子南行至廣大國青蓮華長者及已下十善知識還如前經中金剛幢等十幢菩薩所說十迴向法門善財一一詢友以行行之第六會昇他化自在天宮金剛藏等菩薩說十地法門如善財童子至此閻浮提迦毗羅城婆珊婆演底夜天及已下十善知識還如前經中他化自在天上金剛藏菩薩說十地法門善財詢友一一以行行之第七會昇第三禪為八禪眾說一生補處菩薩入佛華三昧所有法門十一地等覺位中普賢境界如善財童子至摩耶夫人及已下十善知識還如前瓔珞經中重說華嚴次第十一地法門普賢境界善財詢友一一以行倣而行之令成後則第八會佛地法門於菩提場中始成正覺時說如善財童子至海岸國大莊嚴園林廣大樓閣名毗盧遮那莊嚴藏彌勒菩薩所此為善財佛果圓滿善知識也還如前經中如來於菩提場中始成正覺及三十七如來出現品如經中如來出現品前即是普賢行品出現品後即是離世間品還是普賢菩薩說善財童子一一倣之還從前五位摩耶夫人十一地等覺位中乘普賢行而自成正覺出現世間還以普賢行導引眾生令離世間善財童子還以倣之從彌勒菩薩後自見其身入普賢身中即明自乘普賢行自成正覺出現於世常以普賢行導引眾生令離世間自見其身入普賢身者明行滿同普賢故法相似同一體故如出現品即是經中如來自放眉間光灌文殊頂口中光灌普賢口令此二人共相問答明因果理事交徹相入故以此二人理事體用二門成佛果故出現世間如善財童子至於彌勒所彌勒菩薩還令善財還見初善知識文殊師利善財聞已憶念之間便聞普賢菩薩名乃入無量三昧門便見其身入普賢身及於彌勒樓閣中會三世事在於今時即是善財童子功窮果極彌勒菩薩而與會之令成法則令使後學信解證入無疑經中但有法門未有人求學者故令善財詢友一一以行行之一如前經之法則若也空施法則還恐在行猶迷故令善財以行行之令使後學無滯彌勒令善財却見文殊明從法身理體根本智為因見彌勒菩薩是善財乘法身本智為果及諸善知識所行普賢行以成自己佛果見彌勒之後入普門法界自見其身入普賢身者雖成正覺常以普賢行利益眾生即明文殊普賢彌勒佛果三人始終一處表通因徹果此三人之道是古佛之大都是源始之法際若迷解者即本來全得處迷者自沒輪迴為古佛道法本來常如是故非生滅法無作無為也修之者及以放逸者皆有作者故忻寂不當放逸還非以自情纏乖其聖性是故修道者以定慧力善自觀之勿滯其事。
  第七明六位菩薩來眾別者且如權教之內所說菩薩諸地位次但說假真如為因果仍地前三賢未能正證初地之中一地證一真如十地證十真如證十真如之後方能始見佛性前證真如復言有十真如障真如既能成障明知權教之中即施設假真如非本真也所說地位三乘同聞聲聞人天共會此經不爾總是果位菩薩六位之中一位具十又當位之內十箇菩薩下名悉同各從十方與十佛剎微塵數菩薩來至佛所信位之內俱名為首初名覺首次名目首有十首菩薩也創初起信即有一切處文殊師利所從來國金色世界本所事佛皆號不動智華嚴經即事表法無一事不表法門金色世界者白法也金為白色明法身本體也不動智佛明法身之內無作性智是根本智也文殊師利即是能證之因不動智佛即是所證之果今舉此因果同體無二用成十信之初門還令諸信者信果成因還修果法以成因位十住初心之上便成正覺為從證果本智為因也是故此經下云以少方便疾得菩提不同權教菩提同有為故立能證所證也一念之間無有能所能所盡處名為正覺亦不同小乘滅能所也了能所本無動故此乃住法性故動寂皆平為本智非動寂故妄謂為動愚夫不了棄動而求寂為大苦也故維摩經云五受陰洞達空為苦義為小乘有忻厭故即苦生也以此文殊等十首菩薩還興果德示悟眾生法華經云以佛智慧示悟眾生使得清淨故以此義故覺首等十首菩薩皆從本所事佛下名皆同名之為智所謂不動智佛無礙智佛解脫智佛如是十智如來所來皆表所從本智所來來處是己身之智所來者是因也即明因從本智果來猶如全將金體以成環釧全將佛體以成菩薩全將佛果以作自身今還以自佛本智成初證也一切眾生總皆如是今從佛所來者即表初發心時頓證本智如佛體用以成初覺以此正覺為初證之因是故彼十首菩薩以表因從果來次十住位中十慧菩薩所謂法慧菩薩一切慧菩薩勝慧菩薩如是等十慧菩薩各各與佛剎微塵數菩薩來至佛所所從來國本所事佛所謂殊特月佛無盡月佛不動月佛如是等十箇月佛所表是果法慧等十慧菩薩所表是因還表因從果來佛皆為月者表此十住之內創證果德無明熱除性清涼故以此義故表果德清涼故佛名為月像此位初證者故還同體清涼也經云法慧菩薩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以三昧力故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千佛剎微塵數諸佛皆同一號名曰法慧普現法慧菩薩前慰歎善哉如此言千者為一一佛皆滿十方故不同權教有限量彼此國土也此則明此位之中創發心時因果相成無差別體故是故菩薩與佛號名同但法慧菩薩為印因果為一體故佛名與己同名表一切證道者皆然前十信中不動智佛是根本智此十住中佛果名號月者是隨位進修獲益之果因果者即是非因果之因果但以無依止處名之因果亦不同外道以情撥無因果不同人天凡夫繫成因果不同此二名為佛因果也如此位中十住初首證此非因果之因果也是故初發心時即是佛故如此位之中無上慧菩薩頌曰凡夫無覺解佛令住正法諸法無所住悟此見自身非身而說身非起而現起無身亦無見是佛無上身問曰何故前信位之中十首菩薩不入三昧即便說法又無同名覺首佛而稱歎何故此十住位中法慧菩薩入三昧始說法又千佛世界微塵數佛與法慧同名皆號之為法慧來慰歎何故前十信無此等相者何為也答曰為信位但示果法因果同舉但令生信未有實證故不入三昧以十住之位入真實證故以此義故須入三昧方能真證為與眾生成證法則故為正證果德同號佛來印成因果一味故前信位中但且成信未正證故以此不入三昧亦無同號佛來印成因果當如是知如是信解如是千佛已次萬佛者明進修行相故如十行品中功德林菩薩入菩薩善思惟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各過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萬佛剎微塵數佛皆同一號號曰功德林而現其前歎慰功德林還如前位因果同故其佛名號與菩薩名同還以菩薩為因佛為果德二體同故是故名同十林菩薩本所來國皆名為慧功德林等十林菩薩各各與佛剎微塵數菩薩俱從十方萬佛剎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來其國名親慧世界幢慧世界寶慧世界如是十慧世界本所事佛所謂常住眼佛無勝眼佛無住眼佛如是等十眼佛問何故前十住位中同名法慧佛只舉千佛剎微塵為數所有菩薩來亦過千世界外來所來世界名同為華本所事佛名同為月何故此十行位中本從來國皆同名為慧本所事佛同名為眼何意如是答曰為十住位中從凡創證果德始從凡夫來故國土名同皆名為華為創住佛所住自佛智慧開敷故證佛慧初生諸佛家故佛號皆同為月以表得法清涼如月此十行位之中始終總佛內外俱真國亦以法為名佛亦以法為號前位始證以表如月清涼此位已真純名之為眼眼者法眼也為此行中明法眼圓明應機照俗以成德故以次千及萬數漸漸增廣者明法界圓明不增不減但以佛果位菩薩引生方便引接凡庸令增勝故皆為如來密意方便故如佛名經無量聲如來日月光明世尊偏增致敬重加三禮云滅罪名者如來方便引凡心生令策志故豈謂諸佛體同一味功德有差別邪今時佛果中諸菩薩安立地位境界增廣如是漸次言千佛世界萬佛世界乃至數終一一數體緣起相徹一一數中始終相入無前後際是諸佛密意方便故猶如十錢去一錢十總無著一錢十全成為諸數如響應聲同時緣起故得初即得終還以性齊時齊緣起同時故今此中安立境界法門如此(此下似闕十迴向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


  音切



  (於敬切)。


  (去劫切)。


  (良刃切)。


  (職深切)。


  (之若切)。


  (分兩切)。


  (以規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論】初地菩薩多百法明門王化多百佛世界二地菩薩多千法明門王化多千佛世界者不同權教實有分限如前數法互相徹入又如人以指畫空作百千微塵數分復以手除之令盡然彼空中無有增減以情量故見彼虗空數有增減此經亦爾所有菩薩安立諸地法門增減亦復如是為成諸有情故使令進修若也一槩皆平無心進也凡夫無有策修之心發心修至不修方知萬法無修也而實教菩薩一得一切得為稱法體中無前後故猶如帝網光影互相參徹相入無前後際也亦如百千寶鏡同臨妙像一一鏡中影像相入色像齊平如佛果位中諸菩薩為從性起法身根本智為十住之中創證心故所有法門境界皆悉依本以體用通收皆悉徹故還以性齊即時齊故更有餘不齊之法為不可也不同權學情障未亡九地已來未見佛性所立地位皆有分劑而實可得為未見佛性有假真如障故是故經云十地差別如空中鳥跡如是地位法門權施增減為逐眾生情故體道者真俗便為一真也一切真故都無假法不可於此圓教作增減見同其漸也此經所有一切眾海菩薩天龍諸神等眾皆佛果位海諸菩薩眾非是凡夫欲令入者即同聖故明毗盧遮那攝化境界等眾生徧故皆是佛果位眾以化儀主伴故如是果德位眾共會成法示悟眾生成法之後入法界品中文殊師利以此果德法門出祇園會外南行欲往覺城中利樂於人舍利弗六千比丘路上發心得十耳十眼覺城東會善財徧求諸友一生佛果圓明五百優婆塞五百優婆夷五百童子五百童女皆如善財經文不可一一具陳同會總皆如是若也無緣總亦不聞如祇園羅漢比丘等同會不聞不見如來說此華嚴經典是五眾同會於文殊所同聞此法悉皆同證之流是故經云此經不入凡夫手能深信者情過三乘權學之流何況能證者故此經賢首品中云一切世間羣生類尠有欲求聲聞乘求緣覺乘轉復少求大乘者甚希有求大乘者猶為易能信此法為甚難是故當知正集海會未有人中凡夫純是諸天果位菩薩集會成其教法文殊覺城所化始明以此教法將用利樂閻浮提眾生善財等五眾總表實得此法者餘意如前所明如是來眾純是果位菩薩來明果德用備上機都無權教菩薩小乘人天凡夫因果等眾來集此會權教菩薩至於九地已來不預此眾何況凡夫何以故為行六波羅蜜故有雖行十波羅蜜者由三僧祇劫成道果德故不同此教一時即一切時非情所收故出祇園會文殊南行六千比丘路上發心者此明許聲聞亦有最上之器堪能入此最上乘中又彼六千比丘於舍利弗所皆新出家未忻小果以器利故方能發心至此位流若登小果卒迴難得如舍利弗即是影響聲聞非實聲聞也即是已登佛位入流接凡以此義故此經來眾與權教不同化佛設有處純會菩薩無小乘者亦不同此教何以故或有教說即因成佛者即不行五位或五位行相體用不同如前已述故如是准例無有同者法既不同眾亦全別又於此經中所有來眾有十種同法與諸經來眾不同一色身同二法身根本智同三慈悲智位次同四言說法輪同五來處同六所成法則同七與佛因果同八事佛師弟同九報身國土圓滿同十懷疑獲益同一色身同者如五位中諸菩薩各從十方來一一方來眾皆有十佛剎微塵數眾菩薩來皆金色身目髮紺青與當位菩薩色身相似諸天八部之眾當類相似明得法同故報亦同如初會中有五十五種部類雖別明行門攝化異故然其行相身色法門五十五部互相參徹一行作多行多行作一行一身作多身多身作一身相似故前後十處十會例然二法身本智同者如十處十會中所有眾海皆同如來法性身本智慧故設有新學凡夫入會之者見聞佛法剎那證入皆齊如來法性身根本智故無有入會見聞法者不同佛身智慧者五百羅漢身在會內不見不聞不知不覺此之大會及所說法門不同權教菩薩一乘人天八部同會見佛聞法獲益全殊三慈悲智同者法身本智及差別智慈悲體同解行合故為文殊普賢佛果始終一法故如華嚴經三寶者佛為佛寶文殊為法寶普賢為僧寶是古今佛之舊法故若合即一切皆同為本如是故非造作有非成壞故四言說法輪同者如經中五位菩薩各十方來一一方各有十佛剎微塵數菩薩來至此會十方世界皆悉如是一時雲集異口同音十方眾海一時說偈皆同文句名字恰合一無差別為智慧同法行同所說法門十方世界一種皆同不似餘經之眾解行差別有得不得故五五位菩薩眾來處同者為此五位菩薩所來會者十方一切處皆至又十方世界及微塵中一一菩薩皆共住為居法界體自他彼此遠近情盡故總不出一塵故亦本來無入故不似權教三祇未滿諸見未亡來至此已各還本土又未論一塵之境圓法界故然通變皆有限故皆言神通非本法故六所成法則同者十信十住五位六位菩薩行門十方世界同施設故十方世界古今諸佛同此法故頓示因果在剎那中其法元來無前後故非同權教因前果後故十地位終方始見性地前菩薩是凡夫故設有地前成佛者推為誓願力能非本法故或推地上菩薩引諸凡夫起勝行故非論本法本來佛故此華嚴經所施法則直論根本智佛自乘門不論權教開三乘門設多劫故直明眾生本來自體無作者故性本自法界元真佛智慧故以為所乘也七與佛因果同者既是文殊法身智身諸佛果德普賢行門本來一法此諸眾海皆悉同之故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於一剎那際皆得此之法者不許於剎那際外有別時得者即非本法故若有人於佛法中見佛成道作劫量延促處所而生見者信亦未成未論修道見道是故修道者莫作如是順情所迷妄云修道輪轉生死無有休息此是情量非是佛法是故此經來眾皆與佛果位齊還成佛果位法若有見聞悟入皆同佛果位為依本智慧法故八事佛師弟同者如因陀羅網影互相徹此十會法界海中菩薩徧法界中一切佛所皆有其身奉事諸佛成師弟之敬門能同佛果師弟之敬不失故不同權教有自他佛故有往彼佛所來還歸自土故不同此教不移本處不作神通而依本法恒徧滿故承事諸佛能同別故九報身圓滿國土同者為以實法故而起信修法既恒徧身亦徧故依法智行身土皆圓此以一圓即一切滿故以無作智終大小量故為依本法身智身為依正報亦等故十懷疑獲益同者如初會中五十五眾一時同疑心念同請如來放光示現果德一時同益諸眾各得一法一人得諸人之法已下九會皆悉如是如上來眾十種同法比於餘教全無相似此本智本法本時本處古佛本法六位行門大眾之海充滿虗空微塵之中重重如是一時集會如此經中大眾之海從前至後皆是成就彰表如來所乘五位六位佛因果門無有一人得三乘果者皆以此法十住初心體用齊佛依本智法故不增不減於法體性任運利生十處十會來眾行相隨文釋義方可料簡。
  第八明所施法門理事別者如化佛權教中說有情有佛性無情無佛性一切草木不能成道轉法輪等如華嚴經即是越情實教即不如彼化佛權宗約凡化教如功德林菩薩等十林菩薩所從來國國亦名慧一切境界總名慧體何以然者無有情無無情故所以然者無二見故為一真智境界無成佛者無不成者故夫有情無情者此是依業說夫論成佛者非屬業故若非屬業者即非有情非無情故何得於出情法上計言有成佛不成佛耶彼有情此無情者是業收非佛解脫故豈將自己情業之計作如是卜量情與非情成與不成如經所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世間相常住諸法住法位如是之道為有情及非情邪如此華嚴經中大意本無凡聖情與非情全真法體為一佛智境界更無餘事莫將凡夫情量妄作斟量若存情計者見有情成佛見無情不成佛此為自身業執如是解者終不成佛夫言理性徧非情者而不同有情成佛者此由未見法空不依實慧未了得世間諸相本來常住但見隨情識變生滅之相而妄斟酌言非情但有其理徧故只如成佛豈可理外別有佛耶若理即是佛者於此理中情與非情本無異相豈從妄見立情非情耶如佛是非情應不得成佛若有成大菩提者不依此二見是故法華經會權歸一實經云種種性相義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聲聞辟支佛不退諸菩薩如是等三乘權學總皆不能了廣如彼經如華嚴經中無有情與非情俱為智智境界一切山河樹木皆能現佛菩薩身及說法與佛體同能同能別自在無礙佛於世界中住持安立自在莊嚴境界差殊莊嚴各異於其妙剎國土莊嚴一一境中纖塵之內佛身出現剎海重重佛身無盡佛身毛孔亦復如是境界重重佛身無盡互相徹入能同能別全同全異淨穢國土無障無礙不論如是情與非情是故今言所施教門別又權教之中諸行為先佛果在十地之後此教之中佛果根本智為先證以差別智而互為資因果行相一時頓徹無前後際一成一切成一壞一切壞不同餘教一地修一地以為性齊時齊行齊智齊故以修定慧用智觀之莫將情解。
  第九明與諸三乘得果別者如經所說為聲聞人說四諦法生老病死為緣覺人說十二緣行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今此華嚴經亦說四諦法即與聲聞四諦法不同如四諦品中廣明皆為四諦明苦集本真元來是根本智不同三乘有忻厭故又五地菩薩作十諦觀一切十方世界諸佛皆說四諦法輪但隨類音不同爾如世間孔老一切治眾生法總是四諦法但隨器所授深淺不同或說十二分教門或作呪說皆為四諦法輪所收聲聞之人但隨自根器得一分斷苦之教只如小乘斷苦之法廣如小乘等部所說且約四乘總相所趣成果處論之聲聞觀苦集二諦深生厭離作無常不淨白骨微塵等觀知身空寂隨空寂法智滅身亡不生悲智名之為滅以此滅處名為涅槃設當從空起後亦無世間三毒等過為在道前修諸觀等以觀折伏如呪毒蛇又修生空知心性滅本來無我以此人無我法故空三毒業不生悲智出定入定無離此修不離此者畢竟同空悲心頓息名為滅諦滅伏諸苦名為滅諦以此滅諦名為道諦如楞伽經說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後覺彼覺法亦然得佛無上身如是等比不依佛慧偏修空定從此知過迴心從正能成佛身如經所說有永滅者為滯寂故責令早修不應永滅也為修生涅槃非永滅故此乃大乘經中自有和會如華嚴經中都無此文如緣覺之流知十二緣生之法本來無實自體皆空知身知心自皆無主身心無主性恒無我以無我故無明便滅無明滅十二緣滅逍遙任性獨覺自居異聲聞故不趣於寂異菩薩故無有悲智准不趣寂故即勝聲聞准能持法故即不如聲聞以聲聞之人聞佛所說大乘經典亦能宣傳但未親證如淨名所責無以生滅心行說實相法權教菩薩創迴二乘及小菩薩未能全具大悲智者如大品經等是也但說六波羅蜜引起小根令成智慧以彼偏修定業滯在無智故但說六波羅蜜以根劣故猶怖生死未說七八九十波羅蜜等為無方便波羅蜜成其大悲故處於生死能運度故如仁王經中外凡內凡修六波羅蜜作六種人王忍等已上四波羅蜜俱是四種輪王十地十聖修十波羅蜜能成十種天王又餘經漸迴彼二乘分學及頓學等根成其悲智雖修十波羅蜜猶修假真如觀作諸法從本已來自體凝然不遷不變觀破修空有二執成不生不滅法門猶觀當情九地已來未明佛性為修彼假智乃成障故如前已說如此經為上上根人頓示本智初心創發十住位上即與佛同智慧如善財妙峯山頂得憶念一切諸佛智慧光明是其義也以依本智法即無所修故本無障故任運悲智不作而成隨緣六道無非法界了緣生法自體恒真更無修作所有念慮皆從智生但知任運對現色身說法應機如響相對恒處生死流法身常寂雖經多劫體不移時入死出生非沒生也任大悲智法隨緣故法應如是性無憂惱不住證修法如是故龍女善財總明如是此法難信三乘拱手遙推是化非是人修直說僧祇逐情立劫焉能信此無時智門是故經云能信此法為甚難者即其事也設經多劫勤苦作修有得有求作長作短作是作非作成作壞捨身壞命豈有成佛之期何如初心即須如是入佛智境修學豈不省力不枉功邪以此義故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不真解四諦十二緣及真如法身實智境界皆是毗盧遮那方便引修向此華嚴真實之海令歸本法任智施為所修諸地隨智所作不起能心而皆成辨一切種智不似諸教地上別作對治但十信終心十住初位即自了知混然法界本智慧境凡聖不異脫體全真不見有情無情有性無性如是繫障任法不生如經所說如來成等正覺出興於世以其自身之智普見眾生成等正覺善惡情絕性相無殊雖度眾生而無度者是則名為種如來相諸善根故如是之法付囑流通全與三乘淺深懸異如大乘權學二乘及人天不聞如此華嚴經典上上根流唯希佛因果位諸菩薩等而能聞之如上四乘之內具有明證如是所乘既別見諦全殊於一名言淺深全隔又如華嚴十地品所說五地菩薩修十種四諦觀六地菩薩修十種十二緣以此不同三乘四諦十二緣。
  第十明所付法藏流通別者如此如來出現品中說佛子此法門如來不為餘眾生說唯為趣向大乘菩薩者說唯為乘不思議乘菩薩說此經法門不入一切餘眾生手唯除菩薩摩訶薩佛子譬如轉輪聖王所有七寶因此寶故顯示輪王此寶不入餘眾生手唯除第一夫人所生太子具足成就聖王相者若轉輪王無此太子具眾德者正命終後此諸寶等於七日中悉皆散滅佛子此經珍寶亦復如是不入一切餘眾生手唯除如來法王真子生如來家種如來相諸善根者佛子若無此等佛之真子如是法門不久散滅何以故一切二乘不聞此經何況受持讀誦書寫分別解說唯諸菩薩乃能如是是故菩薩聞此法門應大歡喜以尊重心恭敬頂受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信樂此經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解云生如來家者自覺自身法身根本智與佛真性性相平等同無性味混然法界自他情盡唯佛智慧明徹十方無性無依無生死性名為生在佛家以自體無作平等悲智力故紹隆正法統治眾生隨所應作以法調伏令諸眾生差生死業所有一切安樂之法皆悉樂之是則名為持佛家法又云種如來相諸善根者解云證佛法身性同法界同佛悲智如是信修理事不殊性相平等如是學者種如來相同佛善根不同權教付囑三乘聲聞菩薩所共流通又三乘之教多付囑諸聖及未生佛家者諸凡夫此經付囑最上大心凡夫唯求如來不思議乘生佛家者若無大心凡夫求此法門生如來家此經當滅何以故為此經難信設有聖說凡夫不信不證此經當滅若不如是付囑凡夫令生佛家聖位菩薩有一切佛世界微塵數如來何慮此經散滅當知如是如來意者令諸凡夫而起信修得生佛家不念已齊佛位諸菩薩眾諸有行者應如是知何故三乘之教多付囑諸聖者令使流通及付囑未生佛家諸凡夫等為三乘之法未出情塵明法未真易信解故且令凡聖共讚令教流行善根不斷未出情量不似此十信之終剎那即佛故以此義故三乘之教且漸引生未出情塵三僧祇劫方得作佛順情之教根易信故凡聖共讚皆得流通不同華嚴十方諸佛根本智法及差別智大慈大悲法出情塵教深難信故要待入證十住之位生在佛家為佛真子方是流通但有聖說無入證者不名流通但有凡夫說教無入證者亦不名流通為自法不明疑情猶在不破自他暗故未能決定知佛意故以此義故要待入證同諸佛智心方可決知佛教門故以是義故付囑大心凡夫入證者故始名流通但聞不契不名流通。

  第四明成佛同別

  夫智身寥廓總萬象以成軀萬象無形與智身而齊體違真相隔得本形同只為乖本相殊致使化儀各別或見形羸道樹藉草蓐以微軀或見色究竟天處蓮華之妙相或見寶菩提樹居淨土以成真或見遠劫修行或見剎那當證或見報身圓滿相海無邊或見化體分身具三十二相如是殊形異狀徧含識以情根萬別千差言何能悉且約人天共感四乘權實之流細作十門成道差別使得童蒙起信發解除疑識本離權情希勝德十門者第一成佛身別第二成佛時別第三菩提樹別第四所坐座別第五同住眾別第六所示相別第七轉法輪別第八轉法輪處別第九大會莊嚴別第十所受法門別第一成佛身別者此毗盧遮那佛身如經所說有九十七種相及無盡相身非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第二成佛時別者如權教中佛生之後即以逾城出家菩提樹下成等正覺時以之為時如毗盧遮那佛即實不如是如來安立化相為度三乘眾生應見如是出家成佛如華嚴經中實法界海即不如是如法華經云吾從成佛已來經無量阿僧祇劫此即是迴彼三乘人就實而論此毗盧遮那佛依本法界成大菩提還依本法界無始無終不出不沒無成無壞無有時分此經云如來不出世亦無有涅槃此為實說又頂著華冠本非出家都無八相之事若有人能知如來不出不沒不成不壞即知如來常住在世常轉法輪即是毗盧遮那出興於世又從兜率天下降神入母胎轉法輪入涅槃不出一剎那際彼天猶未下母胎猶未出此已入涅槃一切法事總畢第三菩提樹別者三乘之中見佛道樹是木樹高下稱人間如一乘中如來成道所居之樹即寶樹高顯殊特如金剛藏身中所現之樹高百三千大千世界其身周圓廣十三千大千世界大意總一切處徧故第四所坐座別者三乘中化身成道棄榮貴藉草蓐此一乘中本身成道坐寶蓮華師子之座妙寶嚴飾具眾莊嚴第五大眾別者為毗盧遮那佛所有大眾圍繞皆是普賢文殊等眾及有新發意者皆是志求佛果法界之眾非是三乘權學為求聲聞緣覺厭苦菩薩之道樂生淨土之眾設有聲聞之眾若未迴心如聾不聞不知不見說此甚深華嚴經典亦非因前經三祇劫後得果之眾也皆智圓多劫一際無前後時之眾第六示相別者如權教中即以兜率天受生降神入胎八相成道等一乘教中即以初發心住會法身本智以為正覺情絕始終不見時遷及以不遷不乖當念蘊功即佛都無時分遷轉之相應真自性常轉法輪不似權教八相等事或於摩醯首羅天坐華王之寶座或以三千大千之國土以為報境如是施設分量限劑者皆引眾生之化儀漸令心廣未為究竟之實相也如此華嚴法界之妙門者約分十佛剎塵蓮華藏剎海參映重重為明無盡佛國互相徹入一一佛剎皆滿十方十佛剎塵國土皆無限礙身土相稱都無此彼往來之相不同三乘為小根故權安分劑身土之相如此盧舍那之相海也纖塵匪隔其十方毛孔詎虧於剎海三乘示相者螢光不可以比日月之照功琉璃難以類摩尼之淨德此乃非由佛爾只為器劣故然第七轉法輪別者化佛轉三乘法輪毗盧遮那轉一乘法輪一乘者所謂佛乘如法華經云佛乘唯有一無二亦無三但以假言說引導於羣生乃至乘如來乘直至道場為法華經會三乘引令至實如前依判教分宗門中已說只為三乘種性人還依本種性作三乘教說說龍女剎那成佛是化反成謗教不順佛心元佛本意者令龍女剎那成佛為本法法自無時證盡時處即為實法反云是化此是苦哉當復奈何不期甘露反成毒藥翻將寶玉喚作泥塵以實為虗將虗為實請後達士莫踵前賢先聖法門普咸垂訓隨根權實事非一途深可久思具閑佛意了明權實順教流通不滯諸根權實俱濟只可引小歸大眾聖允心以實成虗佛不悅可依宗傳教福利人天使得金玉煥然各不沈沒是故毗盧遮那佛說佛乘化佛說三乘化佛教中法華涅槃漸漸引權令歸實門即龍女剎那成佛雪山肥膩草喻若牛食者純得醍醐等是也皆為分有未具全示一一具足因果報相之門唯此華嚴具足是故今言轉法輪別第八轉法輪處別者權教中化佛轉法輪或言鹿園或言給孤獨園等皆有處所上下往來此經即十處十會及一切塵中佛國佛身重重重重重重無盡無盡無盡常轉法輪不去不來不出不沒十會名處後當更明皆云不離菩提場而昇一切處經自具言第九大會莊嚴別者說此經時天上人中十會十處一時普集十方聖眾大心眾生無有三乘定性未迴心者設在其會不在其流又十會之眾各從十方來隨所來方皆云有十佛剎微塵眾而來集會位位地地以次十百千增多為明無盡又一一會眾皆徧法界重重重重參光影像纖塵之內亦眾會重重一一塵中眾會皆與法界虗空等乃至於一小眾生身內成等正覺眾海重重轉正法輪其彼眾生不知不覺如是眾會皆為諸佛菩薩性徧一切處身土眾會皆徧一切處故不似三乘中化佛眾會皆有處所限量分劑往來為眾生根小非佛故然第十所授法門別者如權教中或從小乘漸漸修習無常苦空厭老病死修四諦觀於中苦集二諦以為世諦滅道二諦以為真諦觀彼苦集真實是苦深生厭離趣求寂滅以無常不淨白骨等觀觀彼微塵成於空觀故苦集本無識滅智亡以空為證且令苦盡然後方為說大乘法令使迴心修法空觀行諸六度漸起悲智或有大乘菩薩種性者觀行對治似彼小乘性有慈悲樂行諸度不取空證留惑益生成法空等觀或有大乘菩薩種性一下頓修假真如等觀以假真如門加行調伏經三僧祇劫十地見性方始成佛或有教說地前三賢菩薩以觀力故折伏無明地上見道或有教說三賢菩薩少分得見法身如是等說總是三乘權教所說如此華嚴經即不爾直為上上根人一下直授法界自體根本法身古佛智海迷在無明頓令以方便三昧而令現之全將佛果頓授十住初心一念一時一際一法界門頓收文殊普賢萬行理事更無情量卷舒延縮不廢隨俗時劫了然具存三世日月歲數差別了然明著然其歲劫當自不移常與無常不成不壞法本如是了知苦諦本來聖諦元無諸苦亦無涅槃若如是信解如是證入經云以少分方便疾得菩提即以智幻門幻生其身等眾生界同眾生事即以無礙念門了眾生根即以師範門以成軌則即以眾蓻門訓誨眾生即以無依道場門法無所著即以無念門念而不著即以淨智光明門恒照無礙安立諸法度脫眾生即以無盡相門不壞色身即以誠願語門出言誠諦即以幻住門常住世間成就眾生諸根解脫如是十法即是善財童子等覺位內善知識利安眾生之門令諸學者頓修悟入行此十法利安眾生善住世間解脫法門殊非如三乘之眾厭苦集樂滅道之法也亦非留惑樂空出纏別求淨土也。

  第五明見佛差別

  夫佛身性相一體無差器有萬端依根各異情存想隔見絕體齊身立影生情留佛異佛由情應以此乖真心盡情亡智身自稱隨緣無作動寂俱真如是相應名毗盧遮那佛也毗盧遮那者名種種光明徧照也以法身悲智示相教光用對諸根隨情現色為情乖相別見異佛殊以體用混收本是毗盧遮那一智身也只可歸真去假不可滯假亡真略立十門見佛差別使得留心創信者返末而還源也一人中見佛但有三十二相二諸天見佛但有八十種好三諸龍見佛或同人所見或見但為大龍王也餘畜例然四諸仙人見佛但見仙人五諸餘外道還見佛與己同類六八部神等見佛與己為王七小乘人見佛為大聲聞八緣覺人見佛還為緣覺九權教中菩薩見佛但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福智充徧三千大千世界十一乘教中菩薩見佛為十佛剎塵蓮華藏世界海為法界主具云十佛剎塵蓮華藏世界為明無盡總攝一切剎故福智充滿一切諸剎無盡相海重重故如上十種見佛不同皆由發心之時信樂差別以信樂力故見佛不同是故當知發心之者發廣大心信廣大教門發廣大願行廣大行入廣大智利益成就無盡眾生即得速成菩提行願福智悉皆圓滿若不如是終非畢竟成大菩提勞而功少何如直往一切智之本智中也。

  第六明說教時分

  夫創證覺心道源虗寂智圓三世始終俱盡會萬象齊有無混去來即今古豁達唯神恬怕應真情亡智立想絕悲存圓聲遐布隨根受益一雨普滋百卉齊得如空谷響稱擊成音諸機獲益任智無心剎那無際焉存古今略依權實且立十種教起前後時分不同第一如力士經說佛初成道一七日思惟已即於鹿園說法第二如大品經說佛初鹿苑轉四諦法輪無量眾生發聲聞心乃至獨覺心大菩提心等第三如法華經說三七日詣鹿園說法第四如四分律及薩婆多論六七日方說法第五如興起行經及出曜經七七日方說法第六如五分律八七日方說法第七如大智論五七日方說法第八如十二遊經一年不說法第九依今唐朝藏法師判如來成道定經二七日後方說華嚴經第十通玄今依此華嚴經法界門總不依如上所說如此經以法界本智性自體用理事大悲本實為宗不依情量時分之說古今見盡常轉法輪無始無終法本如是如上所說總依根自見時分竝非如來有此不同如來本法智體竝無時分可立但使令心信解法界無時即是如來說法時也情亡心盡任智利人即是如來成佛轉法輪時也若也情存立見云如來如是時出世如是時說法者竝不依佛見總是自情如此華嚴經教門即是無始無終為門不可逐情強立時分此經乃是無時之時一切時說如法華經云吾從成佛已來經無量阿僧祇劫者量既本無知欲將何為說法時也皆是如來一智用一圓音一剎那時以無時之時為說法時也。

  第七明淨土權實

  夫以滔滔智海茫茫莫究其涯淼淼真源蕩蕩罕尋其際遮那法界體相括於塵沙方廣靈門淨穢互參於無極但隨自修業用見境不同致使聖說乖違依根不定或權分淨土於他國指穢境於娑婆或此處為化儀示上方為實報文殊住居東國金色世界而來觀音身處西方安樂妙土而至如是權儀各別啟蒙的信無依今以略會諸門令使創修有託約申十種以定指南第一阿彌陀淨土第二無量壽觀經淨土第三維摩經淨土第四梵網經淨土第五摩醯首羅天淨土第六涅槃經中所指淨土第七法華經三變淨土第八靈山會所指淨土第九唯心淨土第十毗盧遮那所居淨土第一阿彌陀淨土者此為一分取相凡夫未信法空實理以專憶念念想不移以專誠故其心分淨得生淨土是權未實第二無量壽觀經淨土者為一分未信法空實理眾生樂妙色相者令使以其心想想彼色像想成就故而生佛國此權非實第三維摩經淨土者佛以足指按地加其神力暫現還無是實報土未具陳廣狹是實未廣第四梵網經淨土者雖說一大華王而有千華一一華上有百億化佛教化百億四天下眾生然彼千華及彼華王為三乘菩薩見未廣故分示報境未成圓滿是權未實第五摩醯首羅天淨土者如來於彼坐寶蓮華座成等正覺以為實報此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中成正覺者是化此為三乘中權教菩薩染淨未亡者說言此閻浮提及六天等是欲界有漏彼上界摩醯首羅天是無漏故心存染淨彼此未亡此為權教未為實說第六涅槃經所指淨土者云如來有實報淨土在西方過三十二恒河沙佛土外者為三乘權教一分染淨未亡者言此三千大千世界總是穢土權推如來報境淨土在西方此權非實第七法華經三變淨土者此為三乘權教菩薩染淨未亡者言移諸人天置於他土是權非實第八靈山會所指淨土者此引三乘中權教菩薩染淨未亡者令知此土即穢恒淨諸眾信可未能自見是實非權信而未見第九唯心淨土者自證自心當體無心性唯真智不念淨穢稱真任性心無罣礙無貪嗔癡任大悲智安樂眾生是實淨土以自淨故教化眾生令他亦淨故是故維摩經云隨其心淨即佛土淨欲得淨土當淨其心第十毗盧遮那所居淨土者即居十佛剎塵蓮華佛國土淨穢總含無穢無淨無有上下彼此自他之相一一佛土皆充法界無相障隔略言十佛剎塵國土為知無盡佛國不出一塵為無大小故不立限量故以法為界不限邊際相海純襍色像重重此為實報非是權收。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


  音切



  (古代切)。


  (羊庶切)。


  (倉物切)。


  (苦洽切)。


  (落蕭切)。


  (苦郭切)。


  (而蜀切)。


  (豈俱切)。


  (呼鷄切)。


  (戶扃切)。


  (所六切)。


  (普伯切)。


  (許偉切)。


  (土刀切)。


  (莫郎切)。


  (莫沼切)。


  (徒朗切)。


  (古懷切)。


  (於廢切)。


  (古活切)。


  (端力切)。


  (呼旱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論】第八明攝化境界
  夫佛境無邊順機各異隨情廣狹見有差殊非是如來分其量數情微即境狹量廣即境寬若也智契真源佛境彌綸法界或見閻浮為化境或見四洲以濟生或見形滿大千或見報身十海如是種種器有萬端設教不同千差萬別發蒙始學憑准何依略示五門識其權實使得捨諸條而從本返末而還源速證菩提無令稽障一人中見佛境界二諸天見佛境界三二乘見佛境界四權教菩薩見佛境界五實教菩薩見佛境界第一人中見佛但見化一閻浮提眾生第二諸天見佛者但應自見境見佛亦然隨自見廣狹故如帝釋梵王及諸天王即是菩薩位即依菩薩位配所見佛攝化境界廣狹不可依諸凡見天人之類如帝釋即是二地菩薩位乃至漸昇至梵天王是十地菩薩位也或時以佛暫時佛神通力成就眾生亦令人天中凡夫及二乘并小菩薩總得見佛報土境界故即如維摩經佛以足指按地所現淨土是也或時以佛神力亦令人天總得相見故即如大集經中所說寶坊之上處欲界上色界下大集人天之眾總在其中如彼經說第三二乘中羅漢見佛攝化境界者如大羅漢以天眼力得見佛攝化三千大千之境界也即如阿那律云我以天眼見釋迦牟尼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庵摩勒菓如小羅漢即不定或見佛攝化一閻浮提此即以久伏忍力能斷結使未有定力亦名斷結未有神力通變等事如以次羅漢或見佛攝化四洲及上三界境界也此廣說在小乘諸部中第四權教菩薩見佛攝化境界者初地百佛二地千佛三地萬佛境界以此漸增如三乘大乘教說第五實教菩薩見佛攝化境界者初地菩薩即見多百佛多千佛即是無盡之百不是一百之百二地菩薩即見多千佛等即是無盡之千故三地菩薩即云多千萬等以實之說諸地菩薩皆悉齊見如帝網等三賢菩薩亦然非但十佛剎塵蓮華藏為其報境法界虗空總皆平等為十住初心初見道時即已無大小見故即總見佛化境皆如法界不分大小行布之中寄位階降如此經初地見多百佛境界者即明滿義故非如三乘單百之百此多百者即齊無盡之數故如三乘教化佛即攝一四天下報佛即云攝化千百億四天下為一釋迦報境如梵網經所說如華嚴經所說毗盧遮那攝化境界且約立一大蓮華藏世界海廣大無際與法界虗空等但為化眾生故約陳形狀令眾生心廣大發開狹劣心故於此大蓮華中總言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種為教文有限且立其一百一十一箇世界種中心有十一箇世界種上下各具二十重蓮華藏世界最下重中有一佛世界微塵數廣大世界圍遶次上第二重二佛世界微塵數次上第三重三佛世界微塵數此十一箇世界種皆悉如是從下向上轉轉倍增最上重中具足二十佛世界微塵數廣大剎一一剎各有十佛剎微塵數諸小剎圍繞其十一箇二十重世界外有一百箇一重世界種圍繞十一箇二十重世界此一百箇世界種外近金剛山復有十箇四重世界種其中國剎重重之內如上所說於金剛山內圍繞如上諸世界種等如天帝網分布而住如來所化周徧其間淨穢純襍諸世界海等如三乘中所說世界種者數三千大千之剎至一恒河沙為一世界性數性世界至恒河沙為一世界海數海世界至恒河沙為一世界種如此經世界竝數一佛剎微塵二佛剎微塵三佛剎微塵如是倍增至最上重中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如是上下通數總二百一十佛剎微塵數廣大剎始成一世界種非為恒沙以限其數三乘之中多取恒河沙數為量如此經中常取一佛剎塵十佛剎塵為表無盡為其數如是增廣令小狹劣眾生知佛攝化境界發菩提心其佛攝化境界一一塵中境界與法界虗空界等不言獨化三千大千世界於中表法至後釋華藏世界品廣明。

  第九明因果延促

  夫法界圓寂無始無終理智虗空非因非果但為有情存量假寄其名情亡量絕何名能立名不自施本由量起量亡情盡名亦自真今以無名之真名談無果之真果以無說之真說談無因之真因啟蒙之士不可以滯其名始學之流不可以廢其說滯名則名立廢說則言亡當可任性隨緣起為法起若無緣者滅唯法滅有此法者性不相知今談因果延促如空中鳥跡如石女之子但為眾生情有愚智隨心照惑遲速不同劈竹登梯稱機各別因茲之類延促不同非謂日月與作時分教不自施因機故起教隨根應有根教生今以依根約立十門因果延促使得啟蒙之士後學無疑也第一小乘善來得阿羅漢果第二小乘一生得阿羅漢果第三小乘三生得阿羅漢果第四小乘六十劫得阿羅漢果第五緣覺四生得緣覺果第六緣覺遲經百劫得緣覺果第七依權教菩薩成佛定經三僧祇劫得成佛果第八依法華經實教會三歸一令龍女一剎那成佛破彼三乘經於多劫方始成佛第九華嚴經說兜率天子三生得十地果第十善財童子一生成佛如上所說皆是三乘及一乘聖教依根約器所說各各依其部教自有和會今欲廣引諸義文句繁多根有萬端依根教別今以略分十種大意得果延促不同意令知權向實不滯虗乘入真實門速成佛道如龍女破三乘之定劫成剎那之實門涅槃經屠兒廣額授賢劫中成佛之記者破闡提之無性說越三僧祇之功兜率天子明一乘之教殊勝之力聞之生信為不修故設入地獄中亦能成種蒙光觸身來生兜率天上登十地位一如隨好光明功德品說舉此一事意令信此諸佛所乘以難信故信即必定成種為信解內熏必至成佛設暫著樂遇苦便修若至十住初心位齊十地更無退轉如善財童子一生成佛者明於十住初心一剎那際情亡想盡三世一念更無所生名為一生不取存情立劫時分之生如是無生便成佛果如本生故名為一生還同龍女一剎那際情盡時亡名之為佛。

  第十明會教始終

  夫慧日世尊稱法界而徧照智周萬有與凡聖而同真理事互融體用相入即四十品之勝典終始交羅百萬頌之妙言前後參映十處十會如帝網之重重十剎十身若鏡像之相入舉一門眾門俱發談一品諸品齊麾道樹始成九天同屆普光一集十處咸登今古無差舊新一念不離一位便分五位之門一行之中乃建塵沙門海法界體上安立訓俗之詮果德性齊施設引生之教文殊以贊明法體普賢為成備行修二人悲智參光使得雲滋寶澤法界品內復令善財重修倣此一部之經一一行其行相菩薩接生之軌各各次第分明發心求進師資差別具陳法則令使童蒙易解學者不枉功程一念與道相應便得超過永劫今分十法以約紀綱教體參差略知分劑第一明毗盧遮那始成正覺第二明示果勸修第三明信心成備第四明入真實證第五明發行修行第六明理事相入第七明蘊修成德第八明隨緣無礙第九明因果位終第十明令凡實證。
  第一明毗盧遮那始成正覺者即世主妙嚴一品經是言始成正覺者以自身心證盡三世古今等法在一念中無久近相於一念中而亦不壞眾生三世久近劫智及種種眾生差別知見智如經智入三世而無來往如是有十種智具在經說如是上下前後四十品經總於始成正覺時於一剎那際以法界海智印三昧門一時頓印身色言音說諸佛法及一切塵中諸國剎海普宣流布及入涅槃不移一時一際一性皆是法如是故前佛後佛古今如是總在一時隨諸眾生現差別法古今相徹名之為始契法如是名之為成依法如是非心造作名之為正智達斯理名之為覺此經在晉朝初譯有三十四品今於唐朝再譯為三十九品又檢菩薩瓔珞本業經云佛子吾先於第六天說十地道化天人今故略開眾生心汝等受行又下文佛子第四十一地心者名入法界心又此下文佛子吾先於第三禪中集八禪眾說一生補處菩薩入佛華三昧定說百萬億偈今以略說一偈之義開眾生心汝等受持此品即在十地品後是十一地等覺位計此品名還名佛華品為依法為名故又下文佛子吾先在此樹下說法界海時有八萬無垢菩薩現身得佛故今為此大眾略開佛果行處汝應頂受如瓔珞本業經即是說華嚴經竟化諸三乘眾來詣菩提樹下一一重敘初成正覺時所說華嚴五位法門具如彼經說為華嚴經少十一地一品經今將彼對勘方知次第後有聞者不須生疑但取彼經勘驗可知皁白今以第三禪中說十一地佛華品即總有十處十會四十品竝在初成正覺時以一剎那際海印法門一時頓說以依本法無前後故為法本如是故以本身以本智示本法故無重會普光明殿及三會等事故若重重重重無盡之重不論三會以其法界海門總收三世一念前後竝是一時亦無往彼重來入此如來但以本智對現色身海印門故一時普示今言於普光明殿重重三會者此非如是總是一時頓印之法如經云如來於一言說中演說無邊契經海但從法門品類為表法故菩薩名殊非是先來後來之眾於法界海內不可以情作前後之想違本法故於一念之內現三世事者為眾生故非於本法而有三世此為明本法不可從末前已覆車後須改轍不可直推先德以為龜鏡檢參經意都無重會之名以文字敘致法門似有重意不觀品中經意總是敘其前後通括一時一際一法界之智用法門如十定品離世間品皆云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菩提場中始成正覺普光明殿入剎那際三昧者但隨法位菩薩名別非是如來去已重來以普光明殿為法界果智體故於一時之際會其理事不離無作定門以十定門是法界體故以普賢行是法界用即離世間品是也會此二品不離普光明殿果德大宅智之本都如此三度之說總是一處一時一法界一會之說非是如情所見前後往來通餘九會總在一會一時一法界一智海法門重重一時隱現無障無礙今於一法界內隨其進修方便行相門中寄處表法以分其十處十會者一菩提場第一會二普光明殿第二會三昇須彌山頂第三會四昇夜摩天第四會五昇兜率天第五會六昇他化自在天第六會七昇三禪天第七會八給孤獨園第八會九覺城東大塔廟處第九會十於一切國剎及塵中一切虗空法界會名為十處十會普光明殿中會此經中五位六位法門十定妙理普賢萬行始終體用十處十會總在普光明殿一真法界因圓果滿報居之宅之所含容十方世界都為一法一處一時一體用際攝末歸本不可別分作前後往來三會之說不可以己情塵翳障真教又此經中諸法皆以十為圓數不可但言七處九會之說又問何故至第七會但至三禪集八天眾說十一地法門何故不至第四禪天者答曰為四禪天依其次第是佛果處故佛正於菩提場中正證佛果通收四禪及十方世界總為一普光明殿法界之宅報居之都更無上下往來進修所在可得之相明佛四禪心相無依無進修處故無往來也情絕應真同法界故是佛第四禪以菩提樹下寄同阿蘭若處普光明殿即是本居之報宅以此三說始終因果重敘前初成佛之時以明前後不離菩提體本智海故如此圓融始終因果成一際門於此經中前後有六處和會也示果勸修門中有二處巳信修行門中有四處一如初會中普賢菩薩入如來藏身三昧以世界海漩法門示佛本源法界十蓮華藏世界海因果始終報得之門即普賢菩薩是其行如來藏身是其體即明以用入體理事徹故二毗盧遮那所坐之座諸有莊嚴亦明因果始終體用相徹故即以遮那佛以為報果以一切法空本智為座體以普賢萬行為用莊嚴以此一切莊嚴具即還以輪臺戶牖諸莊嚴具中出眾菩薩有十佛世界微塵數雨寶供佛即明如來果德常居一切法空之座普賢眾行妙用常感依報之所莊嚴理事因果體用常相益故又以信修行門中有四度和會因果無二門者即普光明殿三說始成正覺攝末歸本一際法界是一度和會二三十七品名如來出現品如來放眉間光灌文殊頂放口中光灌普賢口令此二人共相問答說佛出現果德之門即文殊為本智法體普賢為行為明和會體用徹故以此徹處即名為佛初會中佛即明佛所自成佛也三十七品中佛即明菩薩自力所及也因初佛故而起信進所修以信進修行故自力所及自佛果故以自佛果與前所信無異故三祇園之中如來以師子頻伸三昧門舉五位因果導利人天四善財童子彌勒樓閣中和會文殊普賢始終因果及彌勒菩薩始終因果都為一際體用徹故通前示果勸修門中普賢菩薩毗盧遮那二處和會及後普光明殿如來出現品給孤獨園及彌勒樓閣四處通為六處和會體用因果無二一際法門是故彌勒樓閣名毗盧遮那莊嚴藏與初會中普賢菩薩所入三昧名如來藏身前後名字一相似故但取經文品類意況尋之參驗可見如來會通總為一時一際以剎那際根本智宅門出生滅度及常住在世轉正法輪總無虧一念成正覺時是故經言智入三世而無來往此經總有十處十會四十品經於九會中雲集都眾總有三百四十二種眾并第三禪中一會九種眾亦在其數如是之眾各各云有佛世界微塵數或云十佛世界微塵數如是眾會一時俱會在始成正覺一剎那際猶如大海周徧十方互相參映無障無礙若以第十會一切國剎及塵中虗空法界一切會中者即十方世界虗空法界及纖塵之內及一切眾生身塵毛孔海會如海十方無間重重重重無盡無盡諸佛菩薩眾海常然三世一念古今咸即今時之際過去未來無盡之劫同時無虧一念成正覺時也如是時體成佛不成佛覺與不覺時法如是故。
  第二明示果勸修者即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嚴世界品毗盧遮那品如是五品經是也於現相品如來口中眾齒之間放光以光中音聲十方告眾使令咸集普賢菩薩為佛長子治佛家法入佛三昧舉佛果德令眾敬愛起信樂修如來於自身及座舉體用因果門令眾咸知以佛自身為法界大智身以諸莊嚴具為普賢行用報果以一切法空為座身以此三法齊平興悲智門無始無終示悟眾生名之為佛如來又於眉間毫相中放光明名一切菩薩智光明普照耀十方世界藏其狀猶如寶色燈雲普照十方世界已右遶於佛從足下入及於眉間毫相之內出十佛世界微塵數菩薩眾於其佛前共坐一蓮華之座復讚歎佛境界甚深此明因果無二光入足下明以果成因眉間光者十地智果之光今入佛足下以果成因十信之位還從足下輪中出此光也至十住位內次至足指端出十行之內從足趺上出十迴向之內膝上出十地之內還至眉間出終而復始毫相光明是十地之果光其中出菩薩是其因行明因從果出明此已上五品經是示佛果德令眾信樂故。
  第三明信心成備者即第二會中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已上六品經是也此六品經共成十信之一位一如來名號品信佛名號十方世界隨生不同二四聖諦品信知十方世界法門名字差殊皆以四聖諦為本三光明覺品知光明本從果而來入佛足下今還從足下放彼果光用成信位四菩薩問明品信菩薩所問之法門五淨行品明信菩薩淨行從大願力生六賢首品信知成佛以信為首信此六品法門共成信位此六品經於普光明殿中說以普光明殿是佛智用果滿報居之本宅還從中說信位法門為明說果成信既信果德從茲已後至十地十一地佛華品已來方明入道進修五位成滿階降同別一通一切通為從因至果不隔時故皆以根本不動智等十箇佛以為所信之門還以自心根本不動智佛以為會體用故。
  第四明入真實證者從第三會昇須彌山頂上於如來兩足指端放光明於中說六品經是一昇須彌山頂品二須彌頂上偈讚品三十住品四梵行品五初發心功德品六明法品此六品經中如須彌山頂品及偈讚品兩品經是帝釋諸天迎讚如來歎佛功德及處之勝十住品梵行品初發心功德品明法品四品經明創證法門住佛所住生在佛家同佛智性功德解行理智如佛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此會兩足指端放光者明初證法門發足之始昇須彌山頂者明從前信心今昇十住法王山頂至法之際智照無礙如上高山至相盡處故又山者表定能發慧故從茲已去任法無功始終俱佛不從八地方具無功瓔珞經云三賢菩薩法流水中任運至佛初水後水一性水者因佛果佛一性佛故於其中間無初中後不隔念故依本法故無念可隔因果便終一念相應一念佛故不論相好及與神通相好神通從此正覺中得若證正覺即不著諸相但以覺道恒相應故通變相好不求自至設至於後福智終時三世一時不隔念故第五發行修行者從第四會昇夜摩天上於如來兩足趺上放光說四品經一昇夜摩天宮品二夜摩天宮偈讚品三十行品四十無盡藏品如此會中昇夜摩天宮品夜摩天中偈讚品兩品是諸天迎佛讚歎佛功德及歎處之勝十行品十無盡藏品兩品經明從智身具普賢行悲智具足理智行門所成依正二報福智無盡此位從如來兩足上放光及昇夜摩天上說者為明從須彌山頂至相盡際證佛智身至夜摩天下依法空本智起普賢萬行門故以處表法令易解故如彼諸天離地際故此天依空而住為明十行依本智法空而行故第六明理事相入者從第五會昇兜率天宮於如來膝上放光說十迴向有三品經一昇兜率天宮品二兜率天宮偈讚品三十迴向品前之二品經是諸天迎讚如來敬歎佛德及歎處之勝後之一品是正說十迴向之法門迴向者令諸事法皆入理故以十行事法入前十住中理事無礙故名迴向前十住即是文殊法身本智後十行即是普賢之萬行明二人體用相徹名為迴向膝上放光者明理事卷舒自在故猶如人膝屈伸迴旋皆由於膝何故兜率天說此位者為明此天於欲界之中處中故又於天上五位五處五會之中故向下有帝釋宮夜摩之兩會向上即有他化三禪之兩會處五會中故於欲界中此天處中故故說十迴向令會理事無礙根本智差別智智悲均融處於中道以處表法故須此處說十迴向之門故。
  第七明蘊修成德者從第六會昇他化自在天宮中如來眉間放光明名菩薩力燄明此光與初會中如來眉間所放光明終而復始至本處故說十地一品經是也何故無昇他化天宮品無偈讚品者為明十地果終住法本宮恒徧一切功終行極更無昇進乃至三禪十方世界亦同此也為表果終十地智滿無進修故常對諸佛現在前故為非新來無稱歎故此十地門但於十住十行十迴向中蘊積功成使令淳熟更無所住任運而成自令具足一切諸法何故於此天處而說十地法門為此天依他起化以成自樂名之他化自在天此位菩薩依眾生故而行悲智興諸行雲雨諸法雨以此為樂無自心想作諸行相以處表法故須此處而說十地法門依藏法師說此品時有三加五請者檢尋經意佛有十三種加金剛藏菩薩解脫月及諸菩薩有四重請十三種加者一十方同號佛現身以言讚慰使令說法又十方佛與十種智及目善根力勝智力法如是力十二十方佛手摩金剛藏菩薩頂許令說法十三毗盧遮那如來放眉間光照金剛藏身光中說偈勸令說法是名十三明以言讚慰是語業加與十種智是智業加手摩頂是身業加眉間光照光中說法是法力加總通言讚與十智手摩頂及光照身都為十三種加四種請者一解脫月菩薩舉大眾疑請金剛藏菩薩止而不說二解脫月重請金剛藏重止三解脫月三請四諸大菩薩一時同請都為四請未知三加五請從何而來若但取身語意業為三加者即與十智眉間光照金剛藏身及光說法其加即有餘若但取十方諸佛言讚使說為五請者佛位居尊軌則之中不合為請以此之義總有十三種加四種請與十種智業雖是智體不殊為不迷法相成差別智故用時各別不可直取同門以一同中有十三種所加各別四度重請皆殊超昇之義前已說訖。
  第八隨緣無礙者於第七會第三禪天集八禪眾說一生補處菩薩入佛華三昧定說十一地等覺位中普賢法門十地已終明自分道終等覺位中行普賢行徧明入俗徧周法界行門重疊廣及虗空及微塵中諸國剎海重重無礙究竟如法界廣大如虗空名為等覺位中普賢行也言佛華三昧者華之言行能堪可觀開敷感果義也此為佛行法門佛者覺也明十一地等覺行用明十地成佛已終次十一地覺行滿也故名佛華法門三昧者法界本體大寂法門定亂情盡名為本寂以此定故行普賢行門一切三昧此乃為本體故於彼天處為於色界無色界八禪之眾說一生補處菩薩入佛華三昧定門有百萬億偈以此位菩薩入佛華法門善明入俗廣利含生自在故名隨緣無礙此位明法界行周何故在彼天處說十一地法門為彼天處憂苦情亡唯三昧樂為明此位菩薩定亂情亡唯智悲利眾生樂故以處表法故於此處說十一地法門地位行門廣如瓔珞經說此以當華嚴經來文未足。
  第九明因果位終者從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阿僧祇品壽量品諸菩薩住處品不思議法品如來十身相海品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普賢行品如來出現品離世間品已上十二品經是也何以然者為十定品至離世間品總該五位十地佛位及普賢萬行始終因果門前後徹故是以十定品離世間品二品經初皆却敘初會及第二會云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於普光明殿入剎那際諸佛三昧者非是重來集會但為十定及離世間二品是體用門通始終故於普光明殿如來重敘依其法門菩薩眾名號差別非是去已還復重來於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法徧諸天處一時頓說諸位此之二品意明體用徹於始終佛因果門故十定體是文殊離世間法是普賢是故如來出現品中放光和會二人因果相徹門故放眉間光入文殊頂放口中光入普賢口令其理事自相問答說佛果門佛果之門總在二人根本智差別智之際以定慧力照之可見此之十二品經一時都會諸會六位十一地總入普光本智法堂果德大宅法界之門故是故十定品及離世間品皆敘前之初一二之會說此經時譬如空中置百千寶鏡置一佛像在於地上以眾菩薩圍繞莊嚴於彼百千寶鏡之中一時頓現一一鏡中影像互相參入都無往來如來亦爾於始成正覺之時天上人間十方國土一時頓現互相參徹都無來去故彼此言音句義悉皆參入都無來去不論重會不得作世間情解作往來重會之心如前已述事須計會至而復說此之經末須知和會始終如來出現品明五位十一地果終之門一部之經始終之際以是義故流通付囑總在其中出現品前普賢行品即明自己佛果修行之行出現品後離世間品即明自己佛果之後利生之行明佛果之後所行大悲智行諸習總盡雖行普賢萬行不染世間名離世間品自修佛果前普賢行明是自所乘并勸他學佛果也後普賢行自己佛果已終果後純是利他以此能令三寶不斷十通十忍亦是十定徧通五位體徹始終也通者總通明義也忍者法忍之門阿僧祇乃明數量之門壽量者乃明佛壽量隨人菩薩住處者明菩薩所為人攝化住持境界常在不滅不思議法者為明如來化儀法則自在非諸二乘及三乘權學所知如來十身相海品者明十世界海十毗盧遮那皆有九十七種相及十華藏世界微塵數相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為明如來隨好光明照燭功德蒙光獲益普賢行品為明果前進修之行如來出現品為明五位菩薩自力果終出現因果位極離世間品為明佛果之後純是利他此已上三十九品經六位五位因果位終利及諸天諸神王眾入法界一品經如來入師子頻伸三昧還舉佛果五位利及人間已前總結初會二會乃至十一地七會之中佛位因果法門竟八會在祇園中後當更敘。
  第十明令凡實證者從第八會在祇園之中如來入師子頻伸三昧門還舉法界果德現諸世間令生信樂達佛實相五百聲聞目連鶖子示同不聞寄同二乘有信不信如初會中五十五眾及覺首等十首菩薩功德林等十林菩薩金剛幢等十幢菩薩金剛藏等三十七箇藏菩薩如是各各有十佛剎微塵數菩薩共集隨位倍增寄成諸位令諸人天凡夫得此法門如此會中六千比丘明是凡夫於文殊師利所頓明十耳十眼此眾雖居在路發心境界不離佛會路上發心為表進修非是即離其佛會乃至第九會覺城東會一萬龍眾五百優婆塞五百優婆夷五百童子五百童女竝明是凡夫同證佛位是故今言令凡實證第九會覺城東過去佛大塔廟處文殊師利說普照法界修多羅門無量諸龍得生人趣一萬諸龍發菩提心覺城五眾俱登佛果但舉善財一人為首俱及其五百之數法皆同然五百者表五位六千者表六位信亦在中一萬龍者表其萬行之門故無有一事浪施設故皆表法門過去諸佛大塔廟處為其會者明古佛今佛道跡不殊還同如來會內一種善財南詢諸友還明進修又明菩薩攝化眾生之行相第十會者一切國剎及塵中虗空法界一切會此十會徧一切剎塵中虗空法界有情身塵毛孔之內如來重重重重海會無盡故如是法界佛果法門諸有信解及初發心證入之者猶如師子王之子初生之時雖則未能如其師子王力勢自在然則師子相全體無異一切諸獸皆當畏之如於此華嚴經佛果法門修信解及初證入者亦復如是能信自己身心性相全體同諸佛果自體恒真本大智故及證入者同諸如來佛果之門本無修造自體全佛以此真門成備進修差別萬行恒無始終一真果德雖未能堪力用如佛是則名為種佛種子在於身田以信為始以定慧力證入之者初發心時十住之首已入佛智慧是則名為生在佛家為佛真子已與佛智同故具足如來諸善根故便即超彼三乘得神通菩薩九地等見一切三乘人天外道智所不及是故應當根堪之士一心奉行。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


  音切



  (普擊切)。


  (許云切)。


  (直列切)。


  (與久切)。


  (魚欠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一

  【論】稽首十方清淨海法界真報盧遮那六位因果諸菩薩文殊普賢大海眾所說法門清淨輪果德圓滿金剛句我今釋此微妙典將欲廣利諸眾生唯願眾聖垂加護令於法門無罣礙諸有見聞獲大利皆同遮那清淨海。
  夫闡教弘經須分四義一長科經意二明經宗趣三明其教體四總陳會數。
  一長科經意者略作十段長科一明如來始成正覺二明舉果勸修三明以果成信四明入真實證五明發行修行六明智悲相入七明蘊修成德八明利生自在九明諸賢寄位十明令凡實證一明始成正覺者即世主妙嚴品是二舉果勸修者即現相品已下至毗盧遮那品總五品經是及世主妙嚴品舉佛所成之果令使人修三明以果成信者即從佛名號品已下至賢首品六品經是亦通取前世主妙嚴品已來總是便以十箇智佛以為自心之果以不動智佛為首明自心智隨分別性無所動故四入真實證者從昇須彌山頂品已下六品經是以十住為體住佛智慧家生故五發行修行者從夜摩天宮已下四品經是以十行為體行佛行故六明智悲相入者從昇兜率天宮品已下三品經是以十迴向為體體圓真俗成大悲故七明蘊修成德者從他化自在天中十地一品是蘊修前三法令慣習成就故八利生自在者十定品已下乃至普賢行品等十二品經總是以十地中蘊德成功十一地利生行滿方名法行圓滿佛於始於終無作體性不移毫念為以法界圓明大智之性為十住見道之初無時念故三世無性故總一時故此非情識所知唯智會故九諸賢寄位者即已上六位諸菩薩并佛出現世間品亦是皆從性海大智境界中方便出現其身寄位成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及等覺位十一地法門令凡夫信入倣學依跡不迷其事十明令凡實證者以法界性中安立十信等六位進修方便行不離體用不壞方便其智彌高其行彌下逐根行滿故名進修隨力堪能安立諸位隨位知行令不迷因果使學者善明總別依位成功不滯始故不離初故即如下文善財等眾優婆塞優婆夷童子童女各列有五百具明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五位一位有十通為五百如六千比丘通信亦不退總云六千一萬諸龍以明萬行如是之眾竝是凡夫皆信是法界佛果智境門故而登十住十地故名令凡實證已上十段長科經意竟於中廣意至文方明如法界一品總通前後四十品經總法界故明三世法總法界故以此法界一品是一切諸佛及以一切眾生之果也於此一部之經總有五種因果徧周義一示成正覺因果徧周即世主妙嚴品通下五品經是二信位及進修因果徧周從佛名號品已下六品經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位中共二十品經是三定體徧周即十定十通十忍等品是四行海徧周即普賢行品離世間品是五法界不思議大圓明智海徧周即法界品是有此五徧周義故以此一部之經有五品之內品初皆有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以為品首者明此五法是一時一法界一剎那際一體用一切諸佛一共同之法一因果等周圓滿無前後義一切諸佛皆如是如是之法不離十定之中剎那際降神入胎示現成佛入涅槃不離一剎那際更無移也以此一部之典五度一箇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唯法界品別總明此一部之經大體宗趣一法界大圓明智有此五種徧周之因果從初信心進修諸行始終因果萬行圓滿畢竟不出十定之體無時之性凡聖總齊本來如是由情妄計時量隨生由妄計故生老便有若於根本法界門中起延促見皆是自情妄見非實有故如是迷無性理違本無時智境之法門起逐情隨妄見時劫延促者於佛正法之中不成信種當知是人設修行出三界果未有成佛之種故即權教六通菩薩聲聞緣覺是也如法華經不退諸菩薩亦復不能知此明出生死之不退未成處生死中不退又亦但得以空觀折伏現行煩惱入初地見道位非是已達根本無明得根本智見不退如是三乘見道總是三種意生身菩薩皆非是根本法界大圓明智初發心住中能十方成佛等不退三種意生身者初二三地名三摩跋提樂意生身四五六地名覺法自性意生身七八九十地名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如是三種意生身菩薩竝是法界大圓明智海大宅門外草室權施方便安立令諸子等且免火難如此經下文聲聞在會如聾若盲六通菩薩設聞此經不能生信如經具明為從無始際來隨計設能於佛法生信但隨情生信迷自智境故無自契實智起真信修故若不迴心畢竟不成佛故設復教化眾生還能成得三乘及人天之種但住一方之淨剎無廣大法界量等虗空無邊智之大見十方塵剎對現色身一切眾生隨根引接三乘無分但云見三千大千之境如此經有世界海有世界性有世界種皆甚深廣大與法界虗空等具如華藏世界品說如三乘中設見如來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設復廣大云八萬四千不見如來十佛剎微塵等身相隨好三乘之種但見如來化滿三千大千世界等行不見如來化滿無盡佛剎微塵等行三乘之種所作一切皆有邊量不見法界一一塵中無邊量法普賢行法互參不礙也。
  二明經宗趣者其義有六一明經宗趣二此經何藏所攝三分其序分四定其正宗五明此經付囑何人六明此經流通所在。
  一明經宗趣者此經名毗盧遮那大智法界本真自體寂用圓滿果德法報性相無礙佛自所乘為宗如法華經云乘此寶乘直至道場又此經云有樂求佛果者說最勝乘上乘無上乘不思議乘等是還令初發心者為志樂廣大故還得如是如來大智之果與自智合一無二故此經宗趣甚深難信若有信者勝過承事十佛剎微塵數諸佛盡經於一劫所得功德不如信此經中如來大智境界佛果法界門而自有之信此福勝於彼如賢首品下文頌云有以手擎十佛剎盡於一劫空中住彼之所作未為難能信此法為甚難十剎塵數眾生所悉施樂具經一劫彼之福德未為勝信此法者為最勝十剎塵數如來所悉皆承事盡一劫若於此品能誦持其福最勝過於彼又前頌云一切世界諸羣生少有欲求聲聞乘求獨覺者轉復少趣大乘者甚希有趣大乘者猶為易能信此法倍甚難為明此經宗趣甚深難信修空觀者息妄修禪垢淨情存聲聞獨覺六通菩薩未迴心者無如是分如經下文云設有菩薩經無量百千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得六神通猶名假名菩薩不真菩薩設聞此經不信不入如法華經亦是為迴三乘人令歸一乘故迴彼門外三車權引諸子令歸如來大智法界真實門故破彼几案所依法故令得如來無依住智本自在故華嚴經即是始成正覺時頓為上根者說法華經即是佛出世後四十年中為迴三乘者說又佛乘三乘一時總說但隨根自應一音法門各有差別總別義生為真體無時無可作前後故如法華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又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餘二者但以十方諸佛共所乘門為實三乘為餘二但權施設未真者是餘二故以一實對諸權皆是餘二為法華經責聲聞緣覺不退菩薩三乘等皆未能信一乘法故為權教菩薩雖有一分求菩提之心猶有怖生死故得離染不退未得稱真染淨平等不退如修空觀菩薩樂空增勝及假真如觀一向離纏皆有忻厭及樂生淨土等諸菩薩眾皆能離生死出纏不退不入法界性海一真無忻厭門故望此佛乘樂生死者及厭生死者二俱是退設觀空增勝修假真如門行六波羅蜜得六神通是離生死不退非是生死涅槃一性中不退故以是義故華嚴及法華經說得六神通菩薩不聞不信此經典故如法華經云設有菩薩讀誦八萬四千法藏為人解說得六神通亦未為難暫讀此經是則為難唯此智境界違情所解故甚難信也三乘信解順情所忻何以故說佛果即在三僧祇之後說佛淨土在於他方此娑婆是穢土修菩提者厭垢忻真樂生淨國設有住世菩薩所言留惑潤生為濟眾生故非由法爾根本智自在力合如斯故如是菩薩皆是順情之法法易信故非如此經說入佛果不逾剎那但隔迷悟說無量劫總不移一時故說從凡夫地創見道時因果一時無前後際不見未成佛時不見成正覺時不見煩惱斷不見菩提證畢竟不移毫念修習五十位滿一切種智悉皆成就總別同異成壞一時自在皆非世情所見故是故難信也其所信者如經下文十信之位金色世界不動智佛上首菩薩名文殊師利此云妙德云金色者明白淨無垢即法身之理不動智佛者即理中智也一切凡聖身等共有之故云一切處文殊師利一切處金色世界一切處不動智佛今之信者當信自心無依住性妙慧解脫是自文殊於心無依住中無性妙理有自在分別無性可動名不動智佛理智無二妙用自在是故號曰妙德菩薩是故一切諸佛從此信生故號文殊為十方諸佛之母亦號文殊為童子菩薩為皆以信為初生故信心成就即以定慧觀智力印之相契一念相應名十住初心便成正覺取能行行處號曰普賢取妙慧無依處號曰妙德取善能分別知根之智號之為不動智佛自契相應名為正覺且能信處號曰信心自契相應名為住心為住佛所住妙慧解脫相盡無生法故若心外有佛不名信心名為邪見人也一切諸佛皆同自心一切眾生皆同自性性無依故體無差別智慧一性應如是知以此同體妙慧如諸佛心及眾生心應如是信解不自欺誑是故此經宗趣為大心眾生設如斯法諸佛自所乘門一乘妙典法界道理令大心眾生入佛根本大智佛果故一念契真理智同現即便佛故為法界道理見則無初中後故異彼三乘劣解者宜聞三無數劫登佛果故宜說釋迦淨土在於他方此娑婆是穢土故是故法華經內為迴三乘劣解者令龍女非器剎那成佛明信心廣大非權施設現實教故所修實教不迂滯故言龍女始年八歲表今生始學非舊學故畜生女者明非過去積修此明此生所信法門理直無滯故法界體性非三世收一念應真三世情盡智無出沒即佛果故是故經云為劣解眾生興度八相等事娑婆世界舉眾遙見龍女即往南方無垢世界成佛者解云南方者為明為正以主離故離為明為日為虗無即無垢也舉眾遙見者明三乘權學信而未自證故故言遙見夫法界一真自他相徹若當自得焉得稱遙見此經即令善財一生得佛解云一生者從凡夫地起信之後十住初心契無生也即任法界智生非業生也至文廣釋今且略明此經宗之所趣佛果法門竟博達君子孰可思焉。
  二明此經何藏所攝者此經名毗盧遮那法界藏所攝以徧照法界海一切諸法門盡含藏故又此經不許三乘化佛權教所收眾生所知解故化佛教中菩薩及二乘之眾不能解了一真法界報佛法門唯知三乘自分法故設是菩薩但知三千大千世界為一報佛境界故千百億釋迦是化身故不解此一乘實報法界報佛所說法門故是故此經還名毗盧遮那法界佛果智海所收非同三乘菩薩化佛教中權施菩薩藏所攝是故下文法界品中慈氏所居樓閣名毗盧遮那莊嚴藏善財入已唯見無量諸佛法藏行門報相莊嚴無盡福相皆阿僧祇一一具如經說此即依毗盧遮那佛所教法法行行之因所報得所居宮殿樓閣一依法界藏行行所成因果故乃至諸佛報得莊嚴因果亦如之故藏者含容義含容法界一切法門因果法皆無盡故三乘經多以恒河沙為法門數之比量成廣大義此一乘經多以一佛剎塵及十佛剎塵乃至無量佛剎微塵為法數之比量又三乘法相或一或二三等七八九十為數此經法門一一具十為數以明佛果法門圓滿故名詮既是廣狹不同法藏必當差別是故此經是毗盧遮那藏所收非三乘菩薩藏所攝故此經常以佛果為進修道跡是佛根本大智古跡修差別智故若異佛古跡而有進修無成佛義如三乘且免一分麤生死苦非是依佛智體古跡契修佛乘也是故此經是毗盧遮那藏所收非三乘菩薩藏所攝。
  三明分經序分者分為二門一都該一部二當品自有序分一都該一部者即世主妙嚴品是二當品自有序分如經品品之中會會之內皆有爾時如是如是序其品內之意又此一部經上下五度序其世尊所居菩提場之處所問何以如是答曰從初第一卷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明初成佛處在蘭若之中次第二會中又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明不移本處而至報宅中居為普光明殿明理智之行報得之宅寄同世間蘭若契證方詣宅居自此已去上昇天宮皆云不離本處而身徧坐一切道場或云而昇如是天上昇天明列位進修不移本處者明法界道理以法性妙理無往來內外故大智體自徧周故次四十卷初十定品又云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於普光明殿入剎那際三昧明以法界法身為定體無三世性故從兜率天下降神及入涅槃四十九年住世轉一切法輪總不出剎那際以此三昧圓通始終非三世古今故如是敘致以總言之一切過現未來諸佛皆盡一時成佛并眾生生死亦不移剎那但眾生妄計有年歲長短如佛所說即生即死皆不移時是故經云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徧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如此一品經總括前後始終之際無去來今古性盡明從凡夫地一念發心忽然見道進修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五位等法成佛轉法輪入涅槃總不移剎那為以法界門為開示悟入故明實教一乘法界之門法如是故以三昧名目明之此品都舉此一乘根本法界寂用之門始終一際無本末時分故以為成佛之頭次離世間品亦然敘致始成正覺乃至普光明殿者為普賢菩薩入佛華三昧佛華者是所修佛行故三昧者明寂用無礙也還同前敘致所在者明修佛行體用無始終常圓滿無三世也此品明修以普賢行還以法界體大智常隨眾行圓該三世還不移剎那際等故明其眾行即法界體用也故如是敘致皆明時不移亦不移處以菩提場無中邊故所修眾行常等如剎那三世無增減故無去來故次入法界品云爾時世尊在室羅筏國誓多林給孤獨園者此舉正宗如來所乘通前徹後天上人間十方世界總以法界為體非虗妄體故為眾生隨迷不達故此品之內都舉天上人間十方世界總不思議法界體寂用自在故故令眾生悟入是故此之一品如來但以不思議神力說不藉口言明世間總真總神無出沒故以明法界普該前後本一際故不須同敘菩提場以菩提即法界故前會總在法界會中故故如是敘致也十會之體用總以此品通括一體一性一時一智之本母故此五度敘其初成正覺者總明此法界一時無前後說如此一部經內世主妙嚴品佛名號品十定品離世間品四度皆重敘致始成正覺普光明殿入法界品但言給孤園此五品經大意有五種佛果徧周總該餘品此五品經意是故重敘但為此五種徧周法界因果一剎那際五事頓彰該收諸位總在其內成法界大智果故以此有五箇經頭題目相似唯入法界品獨言給孤園云何為五種徧周因果者一世主妙嚴品明始成佛果徧周經云不移本處而身徧坐一切道場二佛名號品在普光明殿中說明報身及國土名號法門設化利物總徧周此會說六品經成就信位佛果此明信心徧周三十定品如來入剎那際三昧以此三昧普該此經及無盡三世劫總是一時本來如是為佛道合然相應現其本法成佛說法及滅度時分無有遷移此明佛大智本性自體寂用定體徧周乃至入涅槃四十九年住世說法處母胎猶未出在兜率天猶未下生以實法際體然無往來今古性故四離世間品明以法界自體本寂定大智為普賢行體即明覺行徧周佛華者覺行也三昧者本覺體也五入法界品明根本法界本體大智佛果徧周此五種徧周總以法界為體總是一徧周法門此五徧周該收諸位諸差別故恐人不解失其意趣故一部經內五處敘致題目鉤連前後相攝為明此經以法界體本無次第本末兩頭中間時分長短故如王寶印一時普印無前後成文也以法界寶印普印諸位但明五位十住十行等進修習氣不同故性無差別以總別同異成壞十玄六相義融通道理自明此六字義為緣起三對六字都該萬法一總別一對二同異一對三成壞一對總不相離不可廢一留一亦不可雙立亦不可雙捨總是斷常生滅中邊等見皆是情量不了任法自性緣生此乃以無思正慧力方解以思而知之者且信心也此是初地菩薩觀察世間一切緣起法雖總同時不計俱有雖總具別皆無自性不可計法俱無餘兩對亦然皆是有無非有無俱不俱常無常情所計故如一切緣生法如空中響本自無為應物成音如善筮蓍龜者無思無為不鬼不神而應緣能知萬有而告人古今吉凶如指掌者也應如是知任法緣起非如情也一多總別諸同異門一切成壞皆非前後同時等計法界法門道理亦復如是皆非前後有無同時俱不俱或滅或留情所計故皆是性起大悲無作大願任法緣起稱無作智非故非新施設轉正法輪出生滅沒皆不可作故新去來之解皆是如來無生滅智自在力故雖異二乘自寂取證滅情亡智即以起大願等利諸眾生而無願想雖以大慈大悲饒益眾生而無愛想雖入生死不沒淤泥雖在涅槃十方世界利入不息皆是如來無性無依無作智力皆不可作去來現在古今之解。
  四定其正宗者有三種正宗一隨位正宗二隨品正宗三大體正宗一若以隨位正宗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各有正宗十信以佛根本不動智以為正宗十住即以證入法界智如來果德理體妙慧以為正宗十行以佛根本智起普賢行進修以為正宗十迴向以理智圓融真俗起興大願以成悲智使令理智大悲均平不偏靜亂以為正宗十地蘊修悲智使令慣習功濟以為正宗十一地普賢行等眾生情流充滿法界海任用利生以為正宗此為隨位正宗二若以一部教門四十品之內當品自有正宗隨品名目總是可知三以一部教大體正宗以如來大智法界性絕古今體用圓滿一乘佛果以為正宗常以此佛果正宗以為開示悟入進修使令慣習成就又此經四十品中以法界品為正宗餘品為伴為十方諸佛以自心分別煩惱成一切智一切種智法界體用以為所乘成正覺故此根本煩惱非三乘所知故二乘且伏而不起菩薩以空觀折伏無現行故廣如勝鬘經說一切眾生以法界門以為開示悟入明如來根本智是眾生分別心契同無二故則法界自在故以是義故十住初心便成正覺以將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法門治令慣習智悲成就更亦不離初心法界智體用故但以此法界智體用無依住門治諸習惑惑薄智明分分殊勝但須定慧照用身心諸法內外無依無根無本諸貪恚癡漸漸微薄諸佛智慧漸漸增明法樂自娛非貪世樂此是法界中漸漸非始末也。
  五此經法門付囑何人者此經法付囑大心凡夫經云此經法不入餘眾生手解云餘眾生者三乘及外道樂著人天及求出世樂者何以故此經不許三乘菩薩具六神通尚自未能聞經生信何況二乘人天外道經云唯除生如來家法王真子即大心凡夫能生信證入故生於佛家不言已生佛家諸大菩薩諸大菩薩常為眾生說法無大心凡夫信證不名付囑不名流通為無人信無人悟入故經云若無此子此經當滅者解云若無凡夫信證者此經當滅若不如是者諸大菩薩已生佛家者已有如是無量佛世界海微塵數故如來何須念此經當滅既不念已生佛家大菩薩眾明知當念大心凡夫非為已入聖者當知此經付囑大心凡夫故如出現品說。
  六明此經流通所在者此經流通分每在品末有動地雨華菩薩供養處總是大都付囑流通分在如來出現品不在經末者為此品是經之末為此品是三十七品是五位菩薩結會五位因果行門之終以是義故是經之末又如來從前第六卷初第二現相品內齒間放光令普賢菩薩說眾生因果如來因果如來因果者世界報得國土莊嚴眉間放光令文殊師利覺首賢首等說十信之門次後說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十定十通等法從現相品至如來出現品有三十六品經等覺位中一會在第三禪說有一品經來文未足通取其數有三十七品前後總有四十品經至其如來出現品是五位因果始終之末故如來出現品中示現法則表其始終五位因果滿故即以眉間光灌文殊頂口中光灌普賢口令此二人體用因果互相問答以文殊為法界體普賢為法界用二人互為體用或文殊為因普賢為果或二人互為因果此一部經常以此二人表體用因果今古諸佛同然皆依此跡以明因果進修之益故如來放果光明及口中教光加此二大士即明五位教門始終之畢口光是付囑義流通義令教行流通故眉間毫光是果義以放果光付囑文殊令文殊發問果法普賢說佛出現即是流通此品之內具說付囑流通亦作輪王太子福具王相明能治王位等喻釋文至品方明為如來出現品後離世間品即是佛自成果後行普賢利他之行訓俗之門十一地果前行普賢行有自利利他十一地果後行普賢行純是利他如前七卷會釋中略已釋訖如法界一品總該一部教總是法界門在祇園者明眾生世間即法界故眾生性即不思議故眾生分別即如來智故即明就眾生世間說是法界不思議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


  音切



  (古患切)。


  (無達切)。


  (時制切)。


  (式之切)。


  (依倨切)。


  (麥班切)。


  (愚俱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二

  【論】三明教體者依涉法師釋出經教體云一切聖教四法為體名句文身語為性故以先慣習相領解故此為四聞特流布令法久住故然此法依六處轉一者依法謂十二分教故二者依義隨位相故三者依彼時說去來今自他事故四者依處要在世界國城故五者依數一十百千至微塵故六者依彼補特伽羅必有說佛時故由斯六處得有正法久住補特伽羅者此云數取趣也上依涉法師立教體竟今通玄以自管闚依此大方廣佛華嚴經立其教體約立十法以為教體廣乃無盡一一切眾生根器佛一圓音一念三世無始無終常轉法輪以為教體二一切聖凡境界莊嚴果報以為教體此乃見境發心不待說故見惡厭之見善樂之總能起善故又一切法無非佛事故三一切法自性清淨以為教體以觀察力心契自相應故不待說故四以行住坐臥四威儀以為教體見敬發心不待語故五以佛菩薩出現涅槃以為教體以此法事令諸眾生見敬及念戀發心故六以佛菩薩神通道力以為教體現諸自在見者發心不待文句故七以無常苦空為教體觀者發心不待語故八以無言寂然為教體即淨名居士默答不待名句文及以語故九以名句文身語及眾生根為教體藉言方現故十以法界一切法本真為教體眾生法之能淨垢故大要言之一切眾生諸煩惱海一切眾生隨分善根人天樂果聲聞緣覺菩薩佛乘解脫涅槃名句文身語業等及一切善惡果報虗空法界言與無言一切法無非教體以自觀智或以聞法或自思惟內薰智現能離諸惡及得涅槃說與不說皆是教體若無煩惱即無教體四總陳眾會者於中大意其義有三一總舉會數二陳其會意三說佛出世所由。
  一總舉會數者其會有十。
  二陳其會意者一初會在菩提場中明示現初成正覺為化眾生故第二會在普光明殿明法報及行所行報得依正二報所居之宅是故於此品初重言如是我聞顯起初會為初蘭若菩提場體不離此體得道此處報宅所居故猶如世人於靜處得道方始歸來示現此法本無來去遷其時分第三昇須彌山頂帝釋宮是第三會明從普光明殿中說十信之位於其地上創起信心今於帝釋天宮表其進修之位法行增勝故於此天說十住之門明十住之位創始應真心與空合一分自得慧用自在如天故如上高山身與空合以處表法位勝不即要在生天明無相慧用如天自在故又明山體於世間中出高過俗也表於十住初心禪定如山不動無相妙慧出俗現前能破障故第四會在夜摩天宮者明夜摩天居在空際不與地連明其十行依空行行不與貪欲癡愛繫著諸有之連故於此處說十行位表法如是不要身生彼天明在行洹空無所依故第五會在兜率天宮者明此天處是樂知足故說十迴向為表迴向之位均融理事大願大悲大智使不偏僻不貪世樂不貪涅槃不著大悲不著大願不離其中使令處世如蓮華同塵而不污又表此天於欲界處中下有忉利夜摩上有化樂他化以明上下此天處欲界之中還說十迴向門表令法身大智萬行大願大悲均調處中不令同世慈悲有愛不令如三乘樂修出世心增二乘趣寂菩薩留生及捨淨土等過皆非稱其法爾故表法如是不即要生彼天明迴真入俗使悲智均平第六會在他化自在天為於此天說其十地為此天以他變化用成己樂以明十地大悲大智皆悉成滿但化眾生以為自己涅槃之樂無自樂故問何故超化樂而於他化說十地之行答曰為明從十迴向均融理智大悲大願成滿增勝不依次第而超化樂不同下位次第而修如世興易初以十錢得利一倍後以二十便成四十即便超初及第二利故又明十地果終居欲界之際而得自在同而不染出而不離又明十地菩薩功超欲縛故此天同其魔梵教化波旬故同魔王位攝魔眷屬教化自在故居此天又明菩薩進修行相十地之位道力功行階降合然以無明住地未純熟故未明淨故其無明住地果極方終設至十一地二愚猶在是故此經阿僧祇品如來隨好功德品此二品之法佛果已前十一地普賢行滿未能達盡以是義故如來自說明果終始知算數之極如來隨好功德佛果方終已前諸位法門當位菩薩自說最下入法界一品如來神力說表法界中明一切法總神總真總不思議明法界體凡聖一性故於人中說至文方明以此二愚佛果方息是故十地之位隨力所堪堪至此天故雖進修階降位位差殊然法界體一時一念一得一切得為明法界無始終法故不可即作始終長短存情思想違理之見故以定慧照之可見第七會在第三禪說此一會說百萬億偈此會來文未足如纓絡本業經具云彼經是化三乘人已後如來領至菩提樹下却說初成佛時說華嚴經會次第彼經具言計此一會通為十處十會四十品經為此經十十成法皆圓滿故明三禪之中初禪除憂二禪滅苦憂苦既無三禪唯是法悅樂故由法樂故喜動還存以喜動故色心還在此色心是樂禪悅樂無思之色非如欲界之色故心有無思樂禪之色出入之息猶存報得淨身身如皓雪衣如金色過身一倍行即遊空足不履踐初禪身長二里半二禪身五里三禪身十里衣與身倍至文廣明明於此天說十一地法門表等覺位中順其法身行其萬行教化眾生徧周法界常法樂故至第四禪寄同是佛位故稱真法性無出入息隨理普周任眾生見習氣迷法之愚一時總盡世及出世法無事不窮號之為種種光明徧照義也以智滿故表法如是不即如是上下往來但以法身大智虗空一切智日對現色身於法界中隨其器水普現眾像此之一會超前十地過初禪二禪二天明此十一地智倍倍增故已上昇天寄處表法昇進漸漸自在非是法屬彼天皆徧一切處故第八會在普光明殿說十定法門其定名入剎那際如三乘說八十生滅為一剎那八十剎那名為一念此明三乘說如此一乘中但以剎那是極短促思慮不及之故終不論別有生滅明如來出世始終不離剎那際如離世間品說如來正處胎時住兜率天并初生出家學道成菩提轉法輪入涅槃總一時身猶處胎未出為此定體稱法界本性以為定體更無長短始終三世總為一際更不許如世妄情想佛出興作長短計違真理故即明時之極也更不論剎那外別有生滅此是當部經之意趣不同古人釋此會為重會普光法堂者意不如是不以見名言教中兩度三度重敘普光明殿即云重會乃至三會等故失其真意豈可令他作去來之見如經意者但以佛自體無作大悲為母以一切種智為佛以法無性無所依為時日歲月以一切眾生根器為明鏡佛於一切眾生心海任物自見各得自法皆令向善及得菩提非是如來有重來重去相故但明此普光明殿是如來自性一切智種智之都體也為依報所居此剎那際定是佛一切智種智之法性故意在總括一切法界眾海會等總體不令學者有往來自他故今者却作往來重會之見此將不可也總明如王寶印一時頓印不可作重會去來之見經無此意第九會在普光明殿者明從此處而起信心發行修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定十通十忍乃至如來出現品佛果位終皆悉不離普賢舊行是故佛果向前十住已上自乘普賢行滿即如來出現品前三十六品經至普賢行品是佛果位後自行已滿純是利他普賢行故出現品後離世間品是為從第二會普光明殿中起信心已經過五位始終因果不離本跡諸佛果滿舊普賢門於十定品中亦其此處明以法身定體圓通終始一際一處三法同一不移普光明殿報居之宅齊頭普印無有重會三會去已還來古人釋此會為重會三會普光明殿以法界門不可作世情思想解故如善財從覺城東大塔廟處妙德之所初生信心經過五十箇位門至德生童子有德童女為未是佛果已前自利利他普賢行終故十二位中妙覺之位見慈氏如來是佛果終位却令其善財却見文殊明今至果不離舊所初信之門菩提理智便聞普賢名便見其身等普賢身者彼明果後普賢之行經云更入無量三昧者為明證過佛果位內二種愚故二愚者一迷阿僧祇廣大數愚二佛位之內隨好功德廣大愚此之二法唯佛究竟自利進修五位菩薩未過故以是義故此兩品經如來自說及法界品如來不思議神力說為明法界是一切諸佛共所究竟果故以將此品示悟眾生餘三十七品是當位菩薩說勝鬘經云無明住地佛地方除三乘三祇之果及淨穢別報菩薩還歸本土二見順情多不相似如法界因果當念不遷不虧階級總別一多通融方便全殊此普光明殿說離世間品明信心及究竟佛果普賢行總不離舊跡亦如慈氏樓閣內普現三世一念普觀三世諸佛及以菩薩一切眾生視如即夕無有古今即其義也第十會在法界品明此一會普含諸會及十方剎海法界虗空界總之一會重重無盡無盡重重一切諸佛海會及一切眾生之海總以此法界一品總為一體一切境界隨眾生心以此為別以六相十玄該之以無思之心照之觀之可見或以世主妙嚴品為一會此普光明殿三會為一會通前世主妙嚴品為二會上昇須彌夜摩兜率他化第三禪等天為五會通前兩會為七會法界品祇園人間為第八會善財大塔廟處為第九會以虗空法界一切處會為十會即該收前後十方總盡亦是一家所釋亦不違道理古人云九會者為未知有十一地在第三禪說此經總十法為准不可說九也如善財覺城東會明前諸會但且寄成五位之法未寄顯能修行之人如覺城一會即明能修行之人及菩薩攝生方便法則。
  第三說佛出世所由者如來出世寄位示真若見如來始成正覺及正像末三時教者非正覺見非見佛出興此乃劣解眾生且如是見求正覺者不應如是問曰云何見佛出興答曰當見自身無身無心無出無沒無內無外不動不寂無思無求世及出世都無住處無心所法無法法心心法無依性無始末以無依住智說如斯法教化眾生皆令悟入是名見佛出興如光明覺品文殊師利頌曰世及出世見一切皆超越而能善知法當成大光耀若於一切智發生迴向心見心無所生當獲大名稱眾生無所生亦復無有壞若得如是智當成無上道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當成無所畏前兩行頌明佛出興後兩行頌明正覺中智佛出興世當知如是不令眾生取佛出興滅沒之相見初見末但見自身眾生身心無生滅體是出世間。
  夫說一部之經始終徒眾形相總有二百二十八眾形類部從莊嚴道場形類各異當會事意皆有所表至位方明不可懸摸且初一品有四十五眾表意如下至文方釋教文廣博預陳難解對事方指目擊道存如前長科經意十段門中第一會中始成正覺總有六品經經有十一卷其中品名者一世主妙嚴品二如來現相品三普賢三昧品四世界成就品五華藏世界品六毗盧遮那品此六品經於初會中有六種意此初會中從如是我聞已下有序分正說分流通分自餘會皆然此初會中從如是我聞六字義至始成正覺是序分其地堅固金剛所成已下是正說分至動地雨華是流通分從正說分中說如來成佛因果菩薩神天五十眾表佛自行利生之眾令諸來菩薩見如來因果及示現得道入法入即同佛所知見法與後學者以為樣式從其凡夫入法即同佛知見故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從此義生已後諸會皆悉自有序分至文方明大都付囑流通分從如是我聞至如來出現品是前已敘竟如輪王太子喻是一初世主妙嚴品明佛初成正覺諸世間主來集慶佛成道又自求所益又所表如來自行五位法門二如來現相品明佛初成正覺口光告眾毫光示法三普賢三昧品明佛令普賢長子入如來藏身三昧審諦觀法從三昧起說佛果報眾生業力成就世界依正二報國土莊嚴四便說世界成就品明由眾生業力起五明華藏世界海佛自智果報得莊嚴六毗盧遮那品即明引古證今令眾信順法不虗來古今相照令信不疑今此初會六品經皆有意趣就六品之中還依會釋分為二門一從世主妙嚴一品經明佛始成正覺略示依正二報之所莊嚴二如來現相品已下五品經明示果勸修於此二門且於初門世主妙嚴一品義分十門第一明毗盧遮那始成正覺依正二報之所莊嚴第二明十普賢眾常隨佛眾第三明諸神八部諸天來集第四明結眾已來第五明十大天王以自得益法門歎佛十地行果第六明日月天子八部王等以自得法門歎佛十迴向行果第七明十眾諸神王主稼神為首各以自所得法門歎佛十行之果第八明海月光大明菩薩等十大菩薩通九眾諸神以自得法門歎佛十住行果第九明座出自眾明佛自行普賢行歎佛自行普賢行果第十明華藏世界動地興供明佛出興大眾歡喜福威感應已上初會十門中菩薩神天總得如來五位法門但化令入位者皆得一分應真理智總得稱之為神能主導眾生非鬼神之神已入如來智法力自在故十地如天亦明自在至文方明。
  今釋初會中世主妙嚴一品如前十段科文中第一段明佛始成正覺於此一段復分為二一釋經題目二隨文釋義。
  一釋經題目者何故名為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一解云大者無方義方者法則義廣者理智徧周義佛者智體無依住義智自在義華者徧法界無盡行義以行能開敷自他果故華是感果義開敷義嚴是莊飾義明初發心住位以十信中有作行華開敷十住位中妙理智慧果故復生無作十種行華常以法行互嚴用淨自利利他之道故行為嚴飾義世主妙嚴者以此初品有諸神天八部之眾皆為世間主各將十佛世界微塵數隨身部從或但云無量來嚴道場此為依眾成名也故云世主妙嚴又佛及菩薩皆為世間主故以能主導眾生總為世間主亦此初品總標一部一部都舉總有二百二十八眾形狀不同各各部類或言一佛世界微塵或十佛剎微塵或言無量以嚴海會故言世主妙嚴或以佛福報境界妙嚴依正亦得稱為世主妙嚴為如來亦為世間主主導眾生故此為依主得名品者均別義明五位及信心同異差降意類別敘進修生熟各有條貫次第分明令後學者自識本行進修不惑故為品類均別義也第一者非是次第前後之第一為法界門中無前頭在後之次第皆是一時無二念同時顯著諸品之第一一多緣起同時之第一是名同時具足相應門一多相容不同門以十玄門及六相義通融品名亦如是可知不可如情所計故名第一。
  第二隨文釋義者從如是我聞至如是無量功德已來於中有七十一行經長科為四分。
  【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
  【論】第一從初如是我聞已下至始成正覺於中有八句經(二十四言)總明斷疑成信分前之六字明結集聞經之主後之五句敘致如來得道之處義分為三一定傳教人二定說經時分三釋經文義。
  一定傳教人者如三乘中大智度論第二卷所釋如來臨入涅槃時告阿難十二部經汝當流通復告優波離一切戒律汝當受持告阿那律汝得天眼常守護舍利勸人供養告大眾言我若住世一劫若減一劫會亦當滅語已雙林北首而臥入般涅槃阿難親屬愛習未除心沒憂海阿泥盧豆語阿難汝是守護佛法藏者不應如凡夫人自沒憂海諸有為法竝是無常汝何愁憂又佛世尊手付汝法汝今愁悶失所受事世尊今日雖在明朝即無汝當問佛未來要事盧豆教問要事有四一問如來在世親自說法人皆信受如來滅後一切經首當置何言二問如來在世諸比丘等以佛為師如來滅後以何為師三問佛在世諸比丘依佛而住如來滅後依誰而住四問如來在世惡性車匿佛自治之佛滅度後云何共住阿難如教請問世尊世尊答云經首當置如是我聞一時等六字為句二云比丘皆以波羅提木叉為師三云諸比丘皆以四念處住四云惡性比丘以梵檀治之此云默擯若心耎伏為說迦旃延經此云離有無破我慢心又如五卷大悲經中阿難請佛云何結集法眼佛告阿難我滅度後大德比立應如是問世尊何處說大阿陀那等經汝應如是答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伽陀國菩提樹下初成正覺說法乃至娑羅雙樹間說如是等二十餘處所說之經佛自重教阿難結集如是是故此六字句義佛教立故斷後聞經者疑知非是他餘人說故亦非阿難自說故依涅槃安立如經初准科文從如是我聞至始成正覺有八句依五卷經說令斷眾疑一者從如是是一句我聞是二句一時是三句佛在是四句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此之三句義唯是一但陳一處三法是一并始成正覺為六句是故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菩提場始成正覺總為六句今言如是者如即如佛所言是者是佛所說簡非異說兩名相順契信不殊明真是佛說非阿難自說亦非魔梵所說又我聞一句是阿難從佛所聞非轉轉傳聞故亦非是非人所制故又非如外道經書青鳥銜來石崖崩得是斷疑成信分如真諦三藏云依微細律阿難當昇法座結集法藏之時其身如佛具足相好眾見此瑞遂生三疑一疑佛大師從涅槃起更為眾生說法二疑他方佛來三疑阿難轉身成佛今為除此三疑故安立六字是阿難自稱如是之法我從佛聞知非是佛重起所說法亦非他方佛來又非阿難自身成佛但以法力故令我似佛是故下高座已復本形以此義故以此六字用斷眾疑問如阿難既是如三乘中說是佛得道夜生年二十方為佛弟子其二十年已後經是親聞已前傳聞故轉法輪經云阿難結集時自說偈佛初說法時爾時我不見如是展轉聞佛遊波羅奈國為五比丘眾轉四諦法輪故知已前非親聞故答薩婆多論云阿難為佛作侍者時請願言願佛二十年中所說之經盡為我說勿與我故衣及殘食將知此也是親聞又如涅槃經云阿難多聞士若在若不在自然當解了常與無常義又阿難得覺意三昧佛所說經遠近常聞此已上阿難傳法竝是三乘經中所說如此大方廣佛華嚴經傳法阿難非如上說夫天中之天十方調御化儀主伴豈是小緣自非器類齊肩示陰陽而影響三世窮劫一念而知無盡古今常如即夕今以三乘情見延促始終者未可詳其傳教之主今此華嚴經明傳教主伴者皆是神洞玄源道齊智海如文殊普賢互為師範之者所為也豈論生時年歲作前後之見如是佛出興世轉法輪時如來以性海大智之印印眾生情欲為文字於一音中無前後際一時普印隨樂不同各隨自心所樂之法皆得聞之設阿難示行傳教之主伴者是普賢行海隨器高低出沒任流依根現跡皆不得以三乘定例同己凡夫識達聖詮簡權從實如上所說竝是聖賢密潛同事是應三乘權化未為了教如阿闍世王懺悔經有三種阿難一阿難陀此云慶喜持聲聞法藏於上二乘隨力隨分二阿難陀跋陀羅此云慶喜賢持中乘法藏於上大乘隨力隨分於下小乘容與兼持三名阿難陀婆伽羅此云慶喜海持菩薩大乘法藏於下小乘容興兼持此者亦是三乘中傳教阿難未為實教如是華嚴經傳教阿難者正是阿難昇高座時身同諸佛一時頓演四乘等教隨根總結集即阿難與佛體同不殊此釋亦不違道理又如涅槃經云阿難所未聞經弘廣菩薩當為流通若望此經非三乘所知即此弘廣菩薩傳教非謬今此稱如是我聞者弘廣菩薩也又大智度論云是文殊師利稱如是我聞以彼論中云文殊師利佛涅槃後四百年中時文殊師利猶在世間故又如智度論云文殊師利與阿難在餘清淨處結集摩訶衍藏如上所釋總是聖者隨方便言若以大體論之總是如來文殊師利普賢菩薩隨事之行故設言三身阿難亦復如之總是佛自普賢行中隨根方便隨器高低故已上定傳教人竟。
  二定說經時分者略立十種說教前後不同一如力士經說佛初成道一七日思惟已即於鹿園說法二如大品經說佛初成道鹿苑轉四諦法輪無量眾生發聲聞心乃至獨覺心大菩提等心不言時日三如法華經說三七日詣鹿園說法四如四分律及薩婆多論六七日方說法五如興起行經及出曜經七七日方說法六如五分律八七日方說法七如大智度論五十日方說法八如十二遊經說一年不說法九如今唐朝藏法師決定將如來成道定二七日說華嚴經已上見佛說法前後不同皆是隨自見佛說法前後不同非是依本法界成實之說十今通玄依此華嚴法界門定說法時分還依本教定其時分總不如上如來依真出世利物還令至真若也各自隨逐自情永劫迷輪苦趣乖真逐妄佛意不然經自有文何須違教逐權背實障業何休如十定品說如來於剎那際出現於世入涅槃總無時也言剎那際者猶是寄言爾以無時即一切時出現一切時說法一切時涅槃為寂用無礙故隨眾生心現故又如法華經吾從成佛已來經無量阿僧祇劫以無時可量故言無量此為佛說法時也以此為定不逐世情遠思為無量之想也以無時是佛說法時也以本教說本時本時者法界無時也如十定品以剎那際出現住世入涅槃者意言時無可移如剎那際總明法界無可遷移時也今定說經時分只是三世古今情盡以為本說法時也不可依前權教逐情引接之說。
  三隨文釋義者從初六字八句斷疑成信分中依大智度論云如者順也又是者印也即印順信受故言如是如是總舉一部文義即指己所聞之法故故云如是又依長耳三藏約三寶釋一約佛謂如佛所說是我所聞是佛所說又依藏法師釋約法云謂如我所聞是佛所說又如稱理教是我所聞又今通玄約法釋云如者諸法如故即是佛故言如是以法界大智之真我聞佛說法界大智之真經故言如是我聞即明師弟體一此約華嚴法界門釋為明初發心因果理智不異佛故又一切法如也以法體如所說法者及法亦如以法界智是所聞之智智亦如故故言如是心境不二方聞佛所說經若心境有差不可聞佛所說亦復不能信順領受故我聞者是法界智之真我還見法界智之真佛還聞法界智之真經總法界智之真人互為主伴還化法界之真眾生悟入法界智之真性故故言如是我聞夫佛日出興化羣生之軌範所有結集傳經之主伴自非氣類齊光道相知而利物以弘廣菩薩文殊師利如來自行普賢等傳持聖教是實也非實是三乘種智等人能傳教乎設是阿難亦是同流皆以常樂我淨大智慧之真我聞如來大智所說之真經非假我故皆如佛知見故言如是我聞不同涅槃具四緣和合之所聞故云何四緣一耳根不壞二聲在可聞三中間無障礙四有欲欲聞如是之聞是凡夫聞故又凡夫及三乘有十種緣方得聞一本識為依二耳識種子為因三末那為染污依四意識相依五自類耳識為無間依六耳根不壞為境根七作意欲聞八境界為所緣緣九中間無障礙十境近在可聞如是之聞是凡夫及三乘有限量聞不同此教菩薩以徧法界大智慧為聞更無能所以一圓明智境一念普聞三世劫無量等諸聲皆不如上說凡夫及三乘計無量劫者是法界聞中一念一時聞以智無裏外一時聞故一時者依梁論一時有三義一平等時無沈浮顛倒故二和合時謂今聞能聞正聞故三轉法輪時即正說正受時如依諸古人說正說法華經時非是說餘經時正說金剛般若經時非是說餘經時名為一時取正是說當部經時名為一時今此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時即不爾即是以法界體寄言一剎那際出世及涅槃以一言音一時徧周十方國土轉法輪時名為一時非如上說一時之義佛者覺也覺有二義一始覺二本覺此佛者覺無始終三世障盡名之為佛不如權教有出世涅槃有始終故又佛者大智度論中有四義一名有德謂婆伽名德婆名有故二名巧分別婆伽名分別婆名巧故三名有名聲婆伽名名聲婆名有故四名能破婬怒癡婆伽名破婆名婬怒癡故又佛地論說有六義頌云自在熾盛與端嚴名稱吉祥及尊貴如是六種義差別是故總號婆伽婆在者在何處所在有二義一指事二舉法指事者在摩竭提國且指其國二舉法者在何處在法界即事即法界無二故為法界無中邊大小彼此故又摩竭提者此云不害國摩者云無竭提云害總云無害國又云摩者不也竭提者至也言其此國將謀兵勇隣國敵不能侵至又摩者徧也竭提云聰慧此國為多有聰慧人徧其國內故又云摩者大也竭提者體也謂五印土中此國最大統攝諸國故云大體也又此國王不行刑戮其有辠者送置寒林中為明佛大悲以處表德故阿蘭若法此云寂靜處寂靜有二義一事二理一事者在摩伽陀國尼連河側漚樓頻螺聚落中去人間五里一牛吼地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處有一萬道場神常在其處一切諸佛示成正覺總在其中表如來萬行圓滿中道無偏故此處是閻浮提之中心故二理者即一切法自體靜故即動而常靜故菩提道場者有二義故一事二理一事者如前尼連河邊二理者徧法界也法界無邊道場亦無邊於一切剎皆示成佛故如世間場簡穢故法場治惑故示現成佛治眾生惑故此場依主釋為佛在其中現成道故依主得名為覺場也始成正覺者古今情盡名之為始心無所依名之為正理智相應名之為覺得如是法名之為成又自覺覺他名之為覺已上釋八句中斷疑成信分竟。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


  音切



  (去隨切)。


  (所角切)。


  (普擊切)。


  (去危切)。


  (莫胡切)。


  (古訝切)。


  (女力切)。


  (必刃切)。


  (而兗切)。


  (擬皆切)。


  (北滕切)。


  (田的切)。


  (力竹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

  【經】其地堅固金剛所成上妙寶輪及眾寶華清淨摩尼以為嚴飾諸色相海無邊顯現摩尼為幢常放光明恒出妙音眾寶羅網妙香華纓周帀垂布摩尼寶王變現自在雨無盡寶及眾妙華分散於地寶樹行列枝葉光茂佛神力故令此道場一切莊嚴於中影現其菩提樹高顯殊特金剛為身琉璃為榦眾襍妙寶以為枝條寶葉扶疎垂蔭如雲寶華襍色分枝布影復以摩尼而為其果含輝發燄與華間列其樹周圍咸放光明於光明中雨摩尼寶摩尼寶內有諸菩薩其眾如雲俱時出現又以如來威神力故其菩提樹恒出妙音說種種法無有盡極如來所處宮殿樓閣廣博嚴麗充徧十方眾色摩尼之所集成種種寶華以為莊校諸莊嚴具流光如雲從宮殿間萃影成幢無邊菩薩道場眾會咸集其所以能出現諸佛光明不思議音摩尼寶王而為其網如來自在神通之力所有境界皆從中出一切眾生居處屋宅皆於此中現其影像又以諸佛神力所加一念之間悉包法界其師子座高廣妙好摩尼為臺蓮華為網清淨妙寶以為其輪眾色襍華而作纓絡堂榭樓閣階砌戶牖凡諸物像備體莊嚴寶樹枝果周迴間列摩尼光雲互相照耀十方諸佛化現珠王一切菩薩髻中妙寶悉放光明而來瑩燭復以諸佛威神所持演說如來廣大境界妙音遐暢無處不及。
  【論】第二莊嚴道場分者從其地堅固已下至妙音遐暢無處不及於中有二十六行半經(四百五十二言)總明歎佛依正二報及菩薩神力莊嚴道場分此如帝網之重重於此一段文中明如來本性中行四種因感四種果報於一心性中有四種因行十波羅蜜又於其中各得十種莊嚴何者為四種因果。
  第一明法身因報得金剛地果經云其地堅固者是也其地上有十種莊嚴即以十波羅蜜以成依報金剛地為正報何者為十種莊嚴一以法性中大智以為檀體即一行中具十行總圓故以此經宗一行即一切行主伴恒圓滿故故以寶輪圓滿用嚴金地明一即一切故二以寶華以嚴金地明其性戒清潔猶如妙華開敷菡萏令人樂見發生自他善因果故三摩尼寶以嚴金地摩尼者此云離垢寶也以忍行清高心無諸垢所招依果故四諸色相海以嚴金地以精進波羅蜜總該眾行能招自他果故以招報故得諸色相海以嚴金地五摩尼為幢莊嚴者明定體恒淨無傾動故所招果也禪波羅蜜能普寂故六幢常放光明及出妙音莊嚴法界者明定能發慧慧能說教以為依果以嚴虗空又明第六波羅蜜空慧滿故七寶網莊嚴者明方便波羅蜜成就大悲覆護眾生施教行故所招依果為明七住七地等成大悲法門故施教行之網漉出眾生安置於大般涅槃之岸故因行如是依果亦然八妙香華纓垂布莊嚴虗空此網向下懸垂之飾也明第八願波羅蜜以任運之大智入俗益生教行所招依果也如十地菩薩七地已前作七度鍊真金轉令明淨喻八地即作種種莊嚴華鬘喻故九摩尼寶王變現自在莊嚴虗空者明第九力波羅蜜九住及九地等為大法師說法自在所招依果故明十住第九十行中第九十迴向中第九十地中第九總明法師位說法自在所招報故十雨寶及華以嚴金地者明十住十地等大智法雲雨眾法寶及利眾生行普周徧故所招依果從第九摩尼寶變現自在即雨十地法雲之寶者明住住地地五位相即故。
  第二明萬行因果者其如來自行普賢行為因所招寶樹行列莊嚴金地周徧十方為依果故經云令此道場一切嚴具樹中現像者明覺行相徹體用徹故此總陳樹上莊嚴後別舉菩提樹一箇用明眾樹亦爾其菩提樹有十種依果者常以金剛地為正報其上莊嚴為依報又如來身為正報金剛地及地上一切莊嚴為依報今樹者以如來行為因因行招報樹為依報又樹上其樹金剛為身金剛為正報榦枝條葉華果為依明以行樹法華智果慈悲之葉以十波羅蜜為枝榦法身以為其莖而隨十行之上報得十種依果莊嚴何者為十一金剛為樹身以法性為檀行體故所招金剛樹身依果為明一切行從法性生故是故以金剛為身云樹高顯者如下十地品說十地菩薩行中依果所招之樹其莖周圍十萬三千大千世界高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如十地菩薩行中依果尚自如是況復如來二瑠璃為榦者生枝已上為榦向下無枝條處為樹身明自行淨戒為因外招瑠璃為樹榦故直出者為榦傍生者為枝枝上生者為條明萬行隨流以淨戒為體以無染故皆是法性身隨流而無染淨行果所招報相三眾妙襍寶以為枝條以嚴其榦者明純襍萬行對緣成忍能利自他所招依果故四寶葉扶疎垂蔭如雲而嚴其條者扶疎者蔭映得所明精進波羅蜜自利利他教行法門覆護得所不省不繁恰中故外招依果樹葉以嚴覆蔭眾生得所故也五寶華襍色分枝布影以嚴寶樹者明如來以無量三昧方便隨流利生影應一切眾生之行隨類現形外招其華以嚴寶樹亦明三昧能開敷故六智慧果故報得依果以華為嚴摩尼為果與華間列者明以定華能敷慧果寂用自在故含輝發燄者慧能照燭自他故所招依果華果間嚴七樹出光嚴者明方便波羅蜜以大悲心處纏同事方便破闇故所招依果故樹出光嚴八光出摩尼者明第八願波羅蜜興智自在所招果故九摩尼寶內有諸菩薩俱時出現者明第九力波盡蜜以無功智身出應隨緣利含識故九地菩薩為大法師所招依正本末相似以行果能招樹報樹出菩薩眾還明本行明依正交參具總別故為明本行萬行報得樹嚴樹出菩薩以明因果徹故以明摩尼寶中現菩薩身雲者表八地無功之淨智九地出行設教利生故以菩薩是行樹是行中報得還於樹中出菩薩故十菩提樹恒出妙音說法莊嚴者明如來十住十地等智波羅蜜以大法雲雨法雨故所招依果。
  第三明大悲因果者以如來大悲為因如來所處宮殿為依果此中有五種德而共成之一如來大悲含育德以成其宮二以正智利眾生德以成其殿三以智觀照利自他德能成其樓四以大智知根設教益生德能成其閣五以大悲弘願周徧利生德報得宮殿樓閣周徧十方又以十波羅蜜行隨大悲生復成十種依果何者為十以隨法身隨萬行隨大悲隨大智所招依果各自區分不相障礙猶如大地生諸卉木地唯是一萬像不同如水資生喻思之可見但十波羅蜜理唯一性隨其法身萬行大悲大智報自差殊故如法身大願大悲大智十波羅蜜廢一不可至八地已來其功未熟若廢一即一切不成欲學佛菩提者如此通融不修一行若偏修理即滯寂偏修智即無悲偏修悲即染習便增若但修大願即有為情起菩薩於此眾行不去不留以法性均融得所即得以定慧力善觀察之不可懸情斟酌長諸癡愛其十種行以為十種依果莊嚴者一以十方一切諸佛平等法性無著大慈大悲心行檀波羅蜜所招依果眾色摩尼之所集成以大悲位中萬行或染或淨非一色故所招依果非一色故以嚴宮殿二以法性自體清淨無表戒體隨大慈悲行守護眾生名為行華能感自他果故所招寶華報以嚴宮殿三以忍波羅蜜處世濟凡毀譽不變動故外招依果諸寶流光光化為幢幢者不傾動義勝怨義勝於毀讚之怨故四以精進波盡蜜隨大悲行外招依果無邊菩薩道場眾會以嚴宮殿咸集其所五以禪波羅蜜隨大悲行外招依果菩薩出現光明以定能發大悲慧光明故六以慧波羅蜜隨大悲行外招依果得不思議摩尼寶王而為其網以慧能簡擇成諸法網故還得不思議音寶網用嚴宮殿七以方便波羅蜜能隨大悲同於染淨隨流之行外招依果得自在神通之力所有境界皆從中出明如來以法無依住智慧之門成大悲方便之行為因所招神力以嚴宮殿如七地位中所行方便行成大悲門經中喻云猶如一國純穢一國純淨於此二國事難可了知明七地菩薩以成就大悲方便萬行於染淨二見難斷難成故為此悲門化利眾生無休息故八以願波羅蜜外招依果眾生所居屋宅現宮殿中明如來大願應眾生為因所招依果如斯顯現故又以此中明智悲圓淨故九如來以力波羅蜜門隨大悲行為大法師故諸佛神力所加以嚴宮殿以為依果十以如來行智波羅蜜為因外招神力一念之間宮殿悉皆包含十方法界明智隨悲用普含覆故已上十種行用嚴宮殿上莊嚴皆是如來隨大悲行所招依報故文勢連貫互體相依明一行一切行互參故一切報果不可無因而得以此知之故但以智細細思之本來因果內外相似。
  第四明如來大智隨萬行因果者即智通萬行出現世間示成正覺為正因也師子座為依果從其師子座一段文中義分為三一釋座名二陳座高廣三明座上莊嚴因果一釋座名師子者依主釋如來於大眾中得無畏故非於座上有師子莊嚴設有者但明依報故二陳座高廣者經但言高廣不言量數今以例比之如下十住位中帝釋天宮佛座高十千層級十行位中夜摩天宮佛座高百萬層級十迴向位中兜率天宮佛座高百萬億層級高廣隨位各各相稱以次類之十地之位他化天宮其座高億萬億層級彼天宮已超化樂故第三禪中說十一地又超二天倍倍更高十地品不言佛座層級高廣之量也但以次類之此之四位佛座高下層級不同者以明隨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進修階降隨位所見高下不同以實而論佛座高廣無有決定大小高不可得為如來心量盡所繫故無有量也所招依果亦不可以量度故如無邊身菩薩量佛身際不可得故已出情際心數量故以此義故住毛孔中而身不小居法界中而身不大為情量盡故身若隨類及座高廣座亦隨類若以如來自報體而言以法界為座體因既如是依果亦然故亦非可量如法界品中等于法界座量為定三明座上莊嚴因果者略有十種皆以如來智隨萬行一切處示成正覺為因一切處十種莊嚴為依果故其十者何一摩尼為臺者明如來智隨法施成檀波羅蜜門明智體淨所招依果得離垢寶為嚴故摩尼者此云離垢寶也智能出俗以此為臺明智體超塵逈出義也二蓮華為網者以智隨萬行成戒波羅蜜門明其性戒得真不證處纏不汙猶如蓮華處水無染為網者明智隨戒體教行漉眾生故所招依果報相似故三清淨妙寶以為其輪者明如來以智隨行成其忍門生在王宮及示成正覺假令調達梵魔波旬惱而不恚所招依果妙寶為輪明佛忍行圓滿故果報圓滿也四眾色襍華而作纓絡者明如來以智隨眾行成精進波羅蜜故所招依果眾色之華而作纓絡以嚴寶座為明精進行為嚴大智法身為華纓故明智行互嚴五堂榭樓閣階砌戶牖凡諸物像備體莊嚴者明如來以智隨行成禪波羅蜜門故明其如來智隨禪行無動不寂明此禪門總攝法身大悲大智進修行門層級次第總皆具足所招依果亦具足故總舉凡諸物像備體莊嚴俗書云大屋曰榭其狀上平可以為臺觀四周置簷上下以軒檻階砌嚴之中虗為其室亦云臺上有木為榭此為略言之六寶樹枝果周迴間列者明如來智隨慧用依根同行所招依果樹嚴寶座寶樹枝果周迴間列者明理智悲願互參同時總別得所不偏修故以十玄門參之七摩尼光雲互相照耀者明如來智隨方便行隨器與益所招如是依果莊嚴照耀者知根同事八十方諸佛化現珠王一切菩薩髻中妙寶悉放光明而來瑩燭者明如來因中八地大智大願功終大悲已滿大智圓明諸佛摩頂能十方示成佛身一切菩薩願行齊等故招依果佛化珠王明同十方諸佛自在故菩薩妙寶共來瑩座者明菩薩行圓瑩者明淨義燭者照耀義以明如來因中八地大智隨本大願力照眾生根依根與益故為依果也皆以十玄六相該通總一剎那際同別具足故不可順情而知常不異理智而知依無作定體方明思而知之者信位也九復以諸佛威神所持者如來大智隨行成力波羅蜜為大法師說佛法輪同諸佛力故所招依果佛力持座令座說法十座出音聲說佛境界妙音遐暢無處不及者遐者遠也暢者悅也明座出音說佛境界徧周法界遠悅眾生故此如來因位十地法雲潤澤所招依果故。
  【經】爾時世尊處于此座於一切法成最正覺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滿一切世間其音普順十方國土譬如虗空具含眾像於諸境界無所分別又如虗空普徧一切於諸國土平等隨入身恒徧坐一切道場菩薩眾中威光赫奕如日輪出照明世界三世所行眾福大海悉已清淨而恒示生諸佛國土無邊色相圓滿光明周徧法界等無差別演一切法如布大雲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無障礙各現無量神通之力教化調伏一切眾生身徧十方而無來往智入諸相了法空寂三世諸佛所有神變於光明中靡不咸覩一切佛土不思議劫所有莊嚴悉令顯現。
  【論】第三爾時世尊處于此座已下至所有莊嚴悉令顯現有十三行經明歎佛成道修行果滿依正報得悲智攝生自在無邊分於此分中從爾時世尊已下至所有莊嚴悉令顯現於中有十三行經(二百二十言)總明如來處座成佛身語智等三業自在眷屬莊嚴利生自在如來所坐之座以法界為座體以如來一切萬行報得為依果莊嚴如來是大智之身緣座上所有莊嚴皆是如來大智隨行任運報得如龍遊雲起虎嘯風生報感之應然非物能與為也成最正覺者為簡非外道聲聞緣覺於權教中木樹草座厭俗出纏令劣解眾生起三乘種且拔分段苦非究竟覺之正覺簡非如是覺故故言成最正覺此正覺者不忻不厭不出不沒染淨情盡以大圓鏡智稱法界性自在教化盡一切眾生世界剎海皆非限劑所有報境身國相徹圓滿十方諸佛眾生自他同處互相參入影現重重不云報滿三千大千之剎不云淨土在於他方略說大相有九十七種大人之相隨好無盡頂著華冠項著纓絡手著環釧非同三乘厭俗出家勸諸菩薩生於他方佛國淨土簡非如是故言成最正覺號毗盧遮那此云光明徧照佛以其大智教光依根破障故如經一一自有其文智入三世悉皆平等者明智能隨俗言入三世即俗體本真故言平等以總別同異成壞六相義該括即總而全別即別而全總即同而俱異即異而恒同即成而俱壞即壞而俱成皆非情計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無常無常生滅相故如是皆是如來理智體用依正悉自在故以自體無念力大智照之可見此一段十三行經總明如來身語智三業依正隨用自在經文自具不煩更釋。
  【經】有十佛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所共圍遶其名曰普賢菩薩摩訶薩普德最勝燈光照菩薩摩訶薩普光師子幢菩薩摩訶薩普寶燄妙光菩薩摩訶薩普音功德海幢菩薩摩訶薩普智光照如來境菩薩摩訶薩普寶髻華幢菩薩摩訶薩普覺悅意聲菩薩摩訶薩普清淨無盡福光菩薩摩訶薩普光明相菩薩摩訶薩海月光大明菩薩摩訶薩雲音海光無垢藏菩薩摩訶薩功德寶髻智生菩薩摩訶薩功德自在王大光菩薩摩訶薩善勇猛蓮華髻菩薩摩訶薩普智雲日幢菩薩摩訶薩大精進金剛臍菩薩摩訶薩香燄光幢菩薩摩訶薩大明德深美音菩薩摩訶薩大福光智生菩薩摩訶薩如是等而為上首有十佛世界微塵數此諸菩薩往昔皆與毗盧遮那如來共集善根修菩薩行皆從如來善根海生諸波羅蜜悉已圓滿慧眼明徹等觀三世於諸三昧具足清淨辯才如海廣大無盡具佛功德尊嚴可敬知眾生根如應化伏入法界藏智無差別證佛解脫甚深廣大能隨方便入於一地而以一切願海所持恒與智俱盡未來際了達諸佛希有廣大祕密之境善知一切佛平等法已踐如來普光明地入於無量三昧海門於一切處皆隨現身世法所行悉同其事總持廣大集眾法海辯才善巧轉不退輪一切如來功德大海咸入其身一切諸佛所在國土皆隨願往已曾供養一切諸佛無邊際劫歡喜無倦一切如來得菩提處常在其中親近不捨恒以所得普賢願海令一切眾生智身具足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論】第四從有十佛世界微塵數菩薩已下至無量功德於中有三十行經(五百一十一言)明菩薩大眾圍遶分。
  於此分中都顯初會總有四十七眾皆是圍遶皆有其意於此四十七眾之內從初菩提樹內流光眾已下至普賢等十箇上名悉同名之為普眾具分為三。
  一菩提樹內流光眾是明本因五位進修建行利生成報顯因眾如前所釋。
  二如來所居宮殿內眾明佛本因大悲圓滿覆育含生利生之行等眾顯因成報眾。
  三十佛世界微塵數菩薩眾中普賢等上名悉同同名為普者十箇菩薩眾明古今諸佛共行普賢行眾。
  已上三眾皆是古今諸佛共行萬行大悲大智隨五位中進修自利利他十波羅蜜四攝四無量等之常行普賢之道也一切菩薩以此為體一切凡夫以此為所乘如大王路法則常然行與不行非道之異。
  從此十普賢眾已下至第四從三十三天王至大自在天王眾已來隨位復分為五。
  第一從爾時世尊處於此座成最正覺并十普賢眾此是現果成因生信分何以然者為如來是正覺之果普賢等眾是佛行果如來所居華藏淨土是佛報得依果一切眾生以自根性觀如來三種因果及行佛自行普賢門而生信心故若不如是從何生信是故如來以此三種因果而令眾生信樂修行以是義故此之初會及普光明殿中第二會至賢首品已來十二品經總是舉果勸修生信分。
  第二從海月光大明菩薩等已下菩薩眾并取已下第二執金剛神等九眾諸神以明十住因果何以然者海月光大明菩薩亦是普賢等眾分為異名意者明還以佛果位內普賢行門入俗利生隨行名別既以佛果位內諸佛共行普賢法入俗利生所堪利者還得舊法不移舊行以是義故還以普賢位內海月光異名菩薩便為十住初心明從凡夫地修學十信心信諸佛正覺之果無異自心本性清淨如諸佛性所有分別本性清淨名無依住智如諸佛根本智以禪波羅蜜無作印印之即法界性自然相稱所行諸行即普賢行故動靜無二故所轉法輪即與十方諸佛智契同不異如是修習慣習使熟正覺不移其本一故會同諸佛舊覺本智同一性故行行不移舊普賢行故以是義故將普賢眾內十箇海月光等異名菩薩眾為成十住初心明十住初心不離舊法智故以此下文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又如海月光大明菩薩向下獲益歎德中經云復次海月光大明菩薩摩訶薩得出生菩薩諸地諸波羅蜜教化眾生及嚴淨一切佛國土方便解脫門明以普賢行成就眾生入佛大智法界行普賢行五位次第進修法門故以普賢入俗果行名海月光通已下等共成十眾用成十住菩薩位門已下通九眾諸神至主藥神等明是入十住之果行也為入十住應真稱之為神明入住菩薩以自應真法合為神覆育含識故以智靈通救生自在故稱之為神非世鬼神也次後諸神天等明五位進修增勝故漸漸自在也以此菩薩神天總明十住已上入位菩薩皆隨自位攝生因果自在行故非鬼神之神若自心達理不與妄合其智自神不為不思而智善通萬有故此諸神眾皆是如來以五位行攝生得益之眾還將行相法門次第作法樣式令其後學者一一倣之善知因果故。
  第三從主稼神已下至主晝神此十眾諸神明十行利生法門因果故。
  第四從阿修羅王已下至日天子中有十眾明十迴向利生法則因果。
  第五從三十三天王已下至大自在天王於中有十大天王明十地利生因果。
  已上五眾是寄位表佛果五位行門因果故為利眾生故寄位顯法寄位入法與眾生作法樣令眾生證修。
  從如來座內眾至如來眉間毫相中所出眾於中有四種眾其意如何。
  第一如來座內眾明是如來往昔自行與古同因彰果眾。
  二十方菩薩來集興供眾。
  三諸來菩薩毛孔光明眾是法界性起無礙一多同異自在大悲無盡不思議眾明此法界門法爾如此體本如是法行依正重重無礙以法界智境身土一多法爾相容故。
  四如來眉間毫中眾是示果成因生信利生眾此是成佛已後以十信心位乃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徧法界法門眾舉此自修之因果還令學者倣之。
  已上諸眾配位及來意即通前樹內流光眾宮殿樓閣眾總有十一眾隨位別配即四十七眾為五位之內十箇普賢總為一眾當位不分十十部類故海月光大明菩薩眾及已下神天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各各有十種部從故都為四十通十普賢為一眾取上四十共為四十一并菩提樹內流光眾如來所居宮殿眾如來座內眾十方諸來菩薩眾菩薩毛孔眾如來眉間毫中眾都為四十七眾且長科眾意如是於中義趣至文方明菩提樹內眾如來宮殿內眾前已釋訖已上且長科初會眾竟餘待至文已上總明舉果行徧周以成信位。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


  音切



  (网音)。


  (於盈切)。


  (子答切)。


  (古案切)。


  (服夫切)。


  (於禁切)。


  (以贍切)。


  (郎計切)。


  (教音)。


  (疾醉切)。


  (祥夜切)。


  (千計切)。


  (牙音)。

耀
  (亦笑切)。


  (古詣切)。


  (烏定切)。


  (丑亮切)。


  (許格切)。


  (亦音)。


  (五蓋切)。


  (亡彼切)。


  (當土切)。


  (予月切)。


  (苟音)。


  (莫幸切)。


  (藏奚切)。


  (丑列切)。


  (慈演切)。


  (胡感切)。


  (盧谷切)。


  (郎殿切)。


  (去聲)譽(芋庶切)。


  (笑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一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四

  【論】第一此已上四十七眾若別列十普賢眾即五十七眾諸大眾海皆是大眾圍遶分從此初段中有三十行經分為三段一初有七行半經總列菩薩之數及陳同號普賢菩薩之名二從海月光大明菩薩已下至十佛世界微塵數於此一段文中有七行半經陳異名菩薩眾并都結已上諸菩薩數三從此諸菩薩已下至成就無量功德於中有十五行半經陳大眾本修行之因及歎大眾之德從初段中七行半經列同號普賢之內義分為三一釋菩薩名下之義二釋菩薩同號之意三舉眾所為因緣。
  一釋菩薩名者略釋普賢菩薩一號餘可准之行與理齊利生皆徧號之為普知根利俗稱之為賢菩之言覺薩言眾生善覺眾生號名菩薩廣云摩訶菩提薩埵也摩訶云大梵言摩訶薩此云大覺眾生謂常於生死海覺悟無盡眾生故已下九箇同號為普者普賢菩薩通號也明一一菩薩皆有此十種德行約德為名故為表德行圓滿始終具十一一菩薩隨行之號無盡故為行無盡行故但以其名下之義即彰自行餘准知之總以十波羅蜜為體。
  二釋同號之意者明此十普之義是一人之普一一菩薩具十普也一切菩薩總然下名別者明一一普賢能徧別故方知普義得成也總是十方諸佛同行之行更無故新如大王路發跡登之者即是無奈不行之何一念隨喜少分見性智慧現前總是不離佛正覺根本智故不離普賢行故如普賢行一念中少分善心總是向法流者故如下經云聞如來名號及所說法門聞而不信猶能畢竟至於金剛智地何況信修者也。
  三舉眾所為因緣者明佛出興世所現依正二報大集普賢菩薩眾海意為令眾生見果生信修行故此是舉果勸修生信分如來是十方諸佛正覺根本智之果十普賢等是十方諸佛差別行果舉此二法中因果報得令眾生信樂修行趣入故如三轉法輪中一示相八相成道是二勸修以觀果知因勸人天等修學三證同云我與汝等同如是三乘一乘等證今此一乘中將此佛乘根本智果普賢徧法界行果勸令大心眾生生信修行此乃即是五位中十一地普賢等覺位門十方諸佛成佛竟亦行之不息如初發菩提心者行之不息今將此位以為信門若不如是以何為信入故佛果後普賢行純是利他初發心已後普賢行是自利利他行故今此初眾并佛所為如是舉果勸修令生信樂修行趣入故今之經大意為若此也將舊果勸初心向下海月光大明菩薩諸神天眾即明信已入證十住十地修行進趣漸漸增修因果也明立隨位當分之因果令後學者見其體樣信樂無疑趣入隨位各異故若不如是滯在一法智無增勝故已上一段且是初見佛成道見佛果五位菩薩集眾示現入法入即同佛所知與佛齊見若信他佛然初心菩薩未能然也未是自信自心自身是佛大智境界是佛法身是堪行普賢行者從第二會光明覺品已後一切處金色世界寶色世界即明自心法性是金色白淨無染名為所居世界不動智佛即是自心於無性理中無分別之智本來無動上首菩薩文殊師利明是自心無性之中善能簡擇妙分別慧覺首菩薩即是自心如是真信之首目首菩薩即是自心明見可信之心心境俱佛如海門國法普見自他俱佛故至文廣釋方明是身作佛是心作佛心外見佛不名信心已上大眾圍遶分中釋同號眾竟。
  第二釋海月光等異名眾其意如何此七行半經其中義分為三一陳菩薩眾意二釋菩薩名號三結眾數。
  一陳菩薩眾意者此十箇異名眾所以異名為表初發心住前同號意況如前段已釋竟此一段異名意趣為明以彼普賢行入俗利生隨其行異名亦還異為明以普徧別方名為普其眾意為明入俗利生教化眾生還令眾生得自身之法是故寄位在十住初心以明用彰十住初心一下頓乘古法不移古跡故無異舊道如大王路新舊同行以此以舊古法入俗利生開悟迷流還令學古以是義故還將佛果位內普賢異名之眾寄位成十住初心為彰後悟不移舊跡故又明前如來成正覺佛果及普賢行果古今諸佛所乘常道是明所信之門此入俗利生異名之眾即明所化眾生入道初心還同自法不移古跡故後有發心之士一一自心以定慧力照之可見不可以情信者堪為自非久種善根應當聞而不惑設使三乘根種六通菩薩尚自懷疑凡流之中一乘之性處凡流而信入如下經自有明文為三乘種性劣解佛隨根性且說此娑婆為穢土是五濁故淨土在他方或言此方是穢向上第四禪已上別有菩薩淨土或說佛果在僧祇之後方成未說淨穢含容塵含法界凡聖同居各無妨礙等教執權成實難信此法界一乘之門為學假詮假教假觀破麤現行無明繫著故行一分麤波羅蜜門得三種意生身見諸佛國土有自有他有淨有穢忻彼厭此兼修淨行修諸假真如觀及空觀等得一分神通報勝諸天神通亦勝忻厭心勝更亦不生惡國穢土為本願力有佛成道處暫來還去如說三乘教中多有此事未迴心者常當如是學權教者為根下劣故不聞此教聞亦不信如經下文自具說故如維摩經法華經為破彼故方始一分略說猶未具論是故學教者慎勿偏習一門諸部經文總各深思意趣大有一生學道為聞慧不妙不廣返謗真宗廣說云云且略而陳爾已上陳異名菩薩眾意趣竟。
  二釋菩薩名者此十箇菩薩名一箇是隨十住位中一箇波羅蜜之通稱一一中具十為隨行成名故此十箇菩薩所行十箇波羅蜜各是五位中菩薩通行又隨五位行中十住具十十行具十十迴向具十十地具十十一地具十通為百數此明一波羅蜜中有十十中有百又十住中一一住中具十十住中具百五位總然通為五百箇波羅蜜門隨其行位名目感果各別通位總是此十箇菩薩之名號是也何故號曰海月光大明菩薩摩訶薩以法行無邊大悲廣利如海所有蒙益總令見性清涼號名月光既得清涼之後智無不照號曰大明一切世界大覺眾生故名摩訶菩提薩埵摩訶云大菩提此云覺也薩埵此云眾生為不捨眾生生死故廣云摩訶菩提薩埵也略云菩薩梵云摩訶此云大覺道眾生為自覺道不捨生死大覺悟眾生故又眾生生死是菩薩菩提故明法界一真無異相故此是檀波羅蜜為主餘九菩薩名號為伴明以法界行大施門廣濟如海利他得益為月光除煩惱熱得清涼故以此名號即是所行之行即此十箇菩薩之號是十住位中初發心住十波羅蜜之主伴萬行故此像下文十住品位內菩薩本所事佛下名號之為月十住位中十箇佛下名悉同號之為月倣此法也次戒波羅蜜中菩薩號雲音海光無垢藏菩薩摩訶薩者明性戒大悲音雨法音故號雲音性戒無染猶如大海不宿死屍故明法界無性以為戒體無法不淨如海廣大故光者明性戒之體心境俱真名之為光又以淨智常當照俗名之為光無垢者法性無染也藏者明法界性常令萬象無法不淨明一真故總別俱真無垢淨故故號雲音海光無垢藏故菩薩如前次忍波羅蜜中菩薩號功德寶髻智生者明法忍莊嚴其身故號名功德寶髻寶髻者首上之飾明菩薩發心忍為上首故寶嚴其頂也智生者以能忍故是智生也菩薩如前明忍為華鬘義故次精進波羅蜜中菩薩號功德自在王大光者明勤行饒益眾生招多功德所行萬行無不益他故自在如王大光者普照也以常於生死海中以智光明益生無倦故竝令開曉故號大光菩薩如前次禪波羅蜜中號善勇猛蓮華髻菩薩者明法勇為禪體從凡夫地起信心已入證之初明一念無思頓超諸想真智冥會故云勇猛也智能達俗處世無染故號蓮華也髻者明此位菩薩表法中以蓮華冠頂明禪體處世即真不染寂亂故次般若波羅蜜中號普智雲日幢菩薩者明第六智慧如雲雨法雨故慧光破暗名之為日摧邪顯正號之為幢次方便波羅蜜中號大精進金剛臍菩薩者明第七住第七行第七迴向第七地五位中凡是第七位總修悲位故以其真理圓融染淨故名方便如下十地中第七地菩薩舉喻云譬如一國純淨一國純穢於此淨穢事難可了知如善財童子於第七住中見休捨優婆夷此云滿願為明此第七住位成就深厚大悲滿一切眾生願故又告善財言我有八萬四千那由他同行眷屬常居此園如是之意明每住位中第七方便波羅蜜成大悲位言八萬四千那由他同行眷屬者八萬四千一切諸塵勞門我皆同行常以生死為園林故如此菩薩即明是十住位中初發心住一住中十箇波羅蜜中第七波羅蜜故非是第七住中第七波羅蜜故十住之中有十箇第七方便波羅蜜當一一住中各各以方便圓其悲智萬行故餘波羅蜜亦同於十住中一一具十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總然各有十故此十箇菩薩名號且圓初發心住上第一住內十波羅蜜中第七方便門故且圓一住中悲智主伴十波羅蜜故明大悲堅固處生死而無疲倦名大精進壞他堅垢號曰金剛處俗同纏無虧中道號之曰臍臍者明處智悲中際如佛放受生光在臍輪者表智悲中際廣意在下文方明菩薩如前此是十住位中初發心住內第七方便波羅蜜且明一住中十波羅蜜主伴也治地住修行住如是十住各自具十波羅蜜主伴圓融一住具十十住具百五位例然通有五百乃至無盡次明第八願波羅蜜中菩薩名號名香燄光幢者大願弘芳號之為香智能隨願依根破惑故名為光入邪破障故號為幢如第八智住中多作外道邪師與邪同行破邪師道如八住中毗目多羅仙等是善財第八住中善知識也明智淨方能破邪故次第九力波羅蜜中菩薩名號大明德深美音菩薩者明力波羅蜜為大法師位善說法故故名大明德深美音也菩薩如前釋次第十智波羅蜜中菩薩名大福光智生菩薩者明此是智波羅蜜故此上十菩薩名明初發心住中以十波羅蜜用治初發心住中染淨成法身悲智門故計此修治法合一法今說諸波羅蜜各各修行不同明於一法上以十法修治慣習增明以成一故其法不離舊行也時亦不移舊時也故時無性故三世無去來故但於一法上具十箇波羅蜜行門體用但於一法上修行生熟處分一住二住但於一法上會悲智願行生熟智者淺深不同隨不同處分其地位差別故非是法異故以總別同異成壞六相義圓通可知。
  三都結眾數者經云如是等而為上首有十佛世界微塵數者是。
  第三歎德者從此諸菩薩已下十五行半經是也經自具文不煩更釋。
  如是已上大眾之海總是普賢行滿常住世間安立法則成就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位次第令諸眾生開示悟入常為世間一切依護如上歎德中具明已下獲益中亦具明如獲益中總是作利生方便入法次第入則同佛所知與後學者作見道之樣迷即是凡悟即同佛知見皆是本來舊達竝是影響眾也已下神天亦同是此例皆是助佛揚化顯德令佛法化流行久住世間眾生獲益故。
  【經】復有佛世界微塵數執金剛神所謂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日輪速疾幢執金剛神須彌華光執金剛神清淨雲音執金剛神諸根美妙執金剛神可愛樂光明執金剛神大樹雷音執金剛神師子王光明執金剛神密燄勝目執金剛神蓮華光摩尼髻執金剛神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皆於往昔無量劫中恒發大願願常親近供養諸佛隨願所行已得圓滿到於彼岸積集無邊清淨福業於諸三昧所行之境悉已明達獲神通力隨如來住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處於眾會威光特達隨諸眾生所應現身而往調伏一切諸佛化形所在皆隨化往一切如來所住之處常勤守護。
  【論】第二復有佛世界微塵數執金剛神此一段有十三行半經(二百二十六言)於中義意分之為四一舉眾數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行四列數并歎神德一舉眾數者初行是明神眾是道以性齊諸佛智同真理隨普賢行處世護持稱之為神護持正法故二隨行表法者為表十住位內第二治地住門主戒波羅蜜明戒為防護義故以法身為戒體稱真不壞號曰金剛前海月光大明菩薩為十住中初發心住於中意義如前段文已釋此一眾有十神明第二治地住法門主戒為防護義故號為執金剛神執者執持不犯名之為執其智應真號之為神三釋名配行者此之一眾神以戒波羅蜜為體十箇神名即是隨戒體上十箇波羅蜜名一箇神是一行第一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主戒波羅蜜中檀波羅蜜門以性戒成檀感招妙色法空破惑故號那羅延是不壞義此位明以持性戒故得不壞身執者執持義金剛者不壞義也二日輪速疾幢執金剛神主性戒中戒波羅蜜為戒光無缺名號日輪見者應真名為速疾自他惑盡名之為幢心無異念名之為執性不可破號曰金剛稱真自在名之為神以智為神故三須彌華光執金剛神主戒波羅蜜中忍波羅蜜為法忍高勝號曰須彌以忍嚴行人見皆悅號之為華觀之破慢號之為光忍心無失名之為執法性為忍猶如金剛智無思而知萬有號之為神四清淨雲音執金剛神主戒波羅蜜中精進波羅蜜履俗恒真名為清淨演法無懈潤澤含識號曰雲音聞法破惑號之金剛智不為而知萬有稱之名神五諸根美妙執金剛神主戒波羅蜜中禪波羅蜜為禪無思六根隨智而用故名諸根美妙也用而恒寂名之為執無思可破號曰金剛又無思之智能破自他惑故號金剛寂然智不動正慧隨用號之為神六可愛樂光明執金剛神主慧能破闇故七大樹雷音主第七大悲門樹是覆蔭義明方便波羅蜜門覆蔭眾生故八師子王光明者主願波羅蜜起無功用智自在如師子王能破外道諸邪論故九蜜燄勝目者主力波羅蜜法力自在潛流同事或作外道邪師同事破所繫故此位是大法師位凡第九波羅蜜徧入五位中五百箇波羅蜜門皆第九為法師位十住第九為法王子住如善財童子善知識十住中第九住法師位中作勝熱婆羅門示入外道五熱炙身上刀山入火聚等此名密燄勝目密潛同事設教破愚故名密燄智目知根故名勝目十蓮華光摩尼髻執金剛神者主戒波羅蜜中智波羅蜜如善財童子第十灌頂住中善知識作童女名曰慈行得真不證處俗無汙名曰蓮華大智知根名之為光位昇灌頂名曰摩尼髻摩尼者此云離垢寶也此是第二治地住中十住十波羅蜜主伴十住主伴萬行號曰十箇執金剛神名皆以行位立名之故明十住中一住具十十住具百五位皆然一一次第以名義配當法合如然第四有佛剎已下七行經列數歎德二門如文可知。
  【經】復有佛世界微塵數身眾神所謂華髻莊嚴身眾神光照十方身眾神海音調伏身眾神淨華嚴髻身眾神無量威儀身眾神最上光嚴身眾神淨光香雲身眾神守護攝持身眾神普現攝取身眾神不動光明身眾神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皆於往昔成就大願供養承事一切諸佛。
  【論】第三是十住中修行住於中有六行半經(一百一十三言)義分為四一列數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行四重結其數并歎神德一列數者如上初行是二寄位表法者此十箇身眾神寄位表十住中忍波羅蜜以法忍成就於生死中利生自在號曰為神下文歎德中成就大願供養承事一切諸佛明於往昔以調忍心承事一切眾生令其成佛為諸佛眾生體無有二故已成諸佛何須藉其供養以無量身無量眾供養承事於一切時中供養一切眾生令其成佛是調忍義是身眾義三釋名配行者此十箇神是忍波羅蜜中十波羅蜜故明一一行徧一切行故第一所謂華髻莊嚴身眾神者主忍波羅蜜中檀波羅蜜門明忍辱為華髻報得以嚴其頂上之飾故身眾者為忍位中行檀明以眾多身雲眾多嚴具徧周法界承事供養廣利眾生故神者智隨忍行自在故號之為神此十波羅蜜以忍為體二光照十方身眾神者主忍波羅蜜中戒波羅蜜此位中以法忍為戒體明忍戒圓明見者歡喜法忍戒光號之為光照十方身眾神如前釋三海音調伏身眾神者主忍波羅蜜中忍波羅蜜故明海音者聞諸善惡毀讚音聲廣多猶如海潮之音不生憂喜是調伏義是為能忍也又以自聲如海潮音知時教化眾生令無失時故四淨華嚴髻身眾神者主忍波羅蜜中精進波羅蜜以法忍進名之為淨也進行可觀名之為華因行招果用嚴頂髻明精進是長道之首故故以華嚴頂飾五無量威儀身眾神主忍波羅蜜中禪波羅蜜稱根現法名為無量動止常寂名為威儀明行住坐臥不離定體名曰威儀六最上光嚴身眾神主智慧照曜自他故明以定慧光明照燭心境以嚴法身七淨光香雲身眾神明第七大悲方便染淨不拘名為淨光慈悲含覆出言成法悅可眾心號曰香雲明法雨潤眾生故即明雨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之香也八守護攝持身眾神明智隨大願攝持一切眾生故八住八地但五位第八位中明無功之智功成即得十方諸佛手灌其頂是諸佛攝持義故九普現攝取身眾神明第九力波羅蜜法力自在法王之位普現諸教九十六種邪流及一切眾生悉同行故名普現攝取也即勝熱婆羅門等是十不動光明身眾神明第十智波羅蜜名不動光明亦為灌頂位名不動光也且明此忍位中十波羅蜜之一終四結數歎德如文可知已上十波羅蜜以忍為體此明善惡毀讚得不動智也。
  【經】復有佛世界微塵數足行神所謂寶印手足行神蓮華光足行神清淨華髻足行神攝諸善見足行神妙寶星幢足行神樂吐妙音足行神栴檀樹光足行神蓮華光明足行神微妙光明足行神積集妙華足行神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皆於過去無量劫中親近如來隨逐不捨。
  【論】第四段中有六行半經(一百一十一言)義分為四一舉眾數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行四結數歎德一舉眾數者如初一行都列數是二寄位表法者此十箇足行神表十住位中生貴住主精進波羅蜜如下歎德中無量劫中親近如來隨逐不捨是精進義為明以法性真如為行之體以此法行用嚴法身足行者表精勤義以眾行滿足故名足行神神者是隨行之智三釋名配行者一寶印手足行神主精進波羅蜜中檀波羅蜜門明以法寶之智印行精勤之行引接眾生故手為引取之義二蓮華光足行神者明生貴住中精進波羅蜜中戒波羅蜜常居生死之海猶如蓮華無所染故見者發心名之為光足行是精進修行無疲勞義智自在故號之為神三清淨華髻足行神主精進波羅蜜中忍波羅蜜法忍無垢名為清淨也忍招依果華嚴頂飾為忍為華鬘義故四攝諸善見足行神主精進波羅蜜中精進波羅蜜攝諸見者是精進義為常攝諸根不令起見即無見不善五妙寶星幢足行神主禪波羅蜜門以妙理為禪故名為妙寶寶者道也隨行知惑故名星幢為萬行為星不離禪體皆有光照隨根破惑知根了了名之為星此位以精進行為禪體以禪能現智智能知法還以善知法故名星也幢為定也六樂吐妙音足行神主慧波羅蜜樂吐妙音者謂以精進為慧體故常樂為人說法故七栴檀樹光足行神者主第七方便波羅蜜成大悲行故以香樹為名表慈悲覆蔭義故光者照燭眾生義八蓮華光明足行神主智隨大願隨所利生無所染故九微妙光足行神主力波羅蜜法王之位以微妙法光化眾生故十積集妙華足行神主智波羅蜜以智積集諸教猶貫華結鬘不令散失教化眾生已上十波羅蜜皆以精進波羅蜜以為體位位內自有同別義思之可見不可作一槩准之四結數歎德如文可知。
  【經】復有佛世界微塵數道場神所謂淨莊嚴幢道場神須彌寶光道場神雷音幢相道場神雨華妙眼道場神華纓光髻道場神雨寶莊嚴道場神勇猛香眼道場神金剛彩雲道場神蓮華光明道場神妙光照曜道場神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皆於過去值無量佛成就願力廣興供養。
  【論】第五段有六行半經(一百一十三言)義分為四一舉眾數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法四結數歎德一舉眾數者如上初行是二寄位表法者此之一位表具足方便住中十波羅蜜以禪波羅蜜為體以道場是除蘊穢義明禪能治蘊義故如世間場也為明禪定淨六七識之取染顯般若能開妙慧簡擇理智體之本實故以禪波羅蜜以為場體般若波羅蜜以為人功以普賢萬行為馱運至法界普光明智殿為大都居以一切種種智為大藏此中十箇神一神為一波羅蜜為自益益之人行樣三釋名配法者一淨莊嚴幢道場神主具足方便住禪波羅蜜中檀波羅蜜門故以法性定體為檀名為淨也以無虧定體萬行為莊嚴幢也幢名定體不動義以法性無性為所乘名之為道以無性之禪定能治所依之蘊名之為場神者是無依無性之中大智也以不思不為無形無質等周法界而知萬有者稱之為神二須彌寶光道場神以須彌是高顯義寶光是無垢義以戒光照俗見者發心故以禪定為戒出過情識是須彌義以定能無妄是無垢義以定能發慧寶光義三雷音幢相道場神主禪波羅蜜中忍波羅蜜明毀譽之音如雷法忍不動名幢相道場神如前釋十波羅蜜隨五位中各各自具道場儀故四雨華妙眼道場神主禪波羅蜜中精進波羅蜜明法身為定體依定體起萬行精進名為雨華是精進義定能起慧故稱妙眼以其法眼行華利生無懈是精進故五華纓光髻道場神主禪波羅蜜中禪波羅蜜以法界自體無動靜上而起行禪化諸亂意名為華纓以定能發慧故名之為光以行招果用嚴其頂以此為名又此十波羅蜜皆為頂法何以然者謂以十住初心一一度門至佛果故無初中後故以從佛果起勝進故六雨寶莊嚴道場神主慧波羅蜜慧能雨法寶故七勇猛香眼道場神主方便波羅蜜此位是慈悲位故常處生死名為勇猛慈眼視眾生名為香眼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之香而視眾生拔苦與樂故名香眼八金剛彩雲道場神明第八願波羅蜜以為願雲覆眾生故以此位是無功用智能破邪流號曰金剛彩雲明能同異道故九蓮華光明道場神主力波羅蜜是法王之位處世如蓮華說法為光明故十妙光照曜道場神主智波羅蜜以大智知根名為妙光知根破惑故名照耀已上十波羅蜜皆禪波羅蜜為體四結數歎德如文可知。
  【經】復有佛世界微塵數主城神所謂寶峯光曜主城神妙嚴宮殿主城神清淨喜寶主城神離憂清淨主城神華燈燄眼主城神燄幢明現主城神盛福光明主城神清淨光明主城神香髻莊嚴主城神妙寶光明主城神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皆於無量不思議劫嚴淨如來所居宮殿。
  【論】第六正心住主般若波羅蜜為體十箇主城神為此般若波羅蜜中十波羅蜜於中有六行半經(一百一十三言)義分為四一舉眾數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行四結數歎德一舉眾數者如初行是二寄位表法者寄此神眾表正心住空觀成就明善守心城名正心住如善財童子十住之中第六善知識海幢比丘是也其在經行道側念止端居寂默出入息盡膝出阿修羅臍中出天身頂上出諸佛等以廣大身雲周徧法界教化眾生又如十住位中正心住位經云此菩薩聞十種法心定不動即明正心住善守護心城故以主城神寄表正心之住也三釋名配行者所謂寶峯光曜主城神主般若波羅蜜中檀波羅蜜明以無性妙慧廣施含生故號寶峯光曜如其山峯以至虗空相盡處故明以法空慧至相盡處故以無相妙慧廣施眾生名為照曜主者空慧自在名之為主城者空有自在不與涅槃生死合散故名之為城又以法慧施人不與情慾之漏合故名之為城二妙嚴宮殿主城神明以慧利含生以為戒體以妙慧為宮治人為殿萬行為嚴又以菩薩正慧為妙嚴大慈大悲為宮殿心無思慮為主城無相妙慧任理智而知名之為神此以慧利為主以戒為防護義防護一切眾生為城三清淨喜寶主城神主慧波羅蜜中忍波羅蜜明以法空慧而成忍故故名清淨喜以忍即喜故以法喜即名為寶故明能忍為寶也自此下四眾神准上排位配之經文廣大不可一一釋之略知法則然爾如主道場神主城神主地神等總是女神為明慈悲故而實體中非男非女但隨事示現。
  【經】復有佛世界微塵數主地神所謂普德淨華主地神堅福莊嚴主地神妙華嚴樹主地神普散眾寶主地神淨目觀時主地神妙色勝眼主地神香毛發光主地神悅意音聲主地神妙華旋髻主地神金剛嚴體主地神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皆於往昔發深重願願常親近諸佛如來同修福業。
  【論】第七主地神(有七行經一百一十七言)主第七不退住方便波羅蜜中十波羅蜜故各以十箇神名配之此以法身為地體能生萬行以理智慈悲為神性無所退動故大悲如地養萬有故。
  【經】復有無量主山神所謂寶峯開華主山神華林妙髻主山神高幢普照主山神離塵淨髻主山神光照十方主山神大力光明主山神威光普勝主山神微密光輪主山神普眼現見主山神金剛密眼主山神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於諸法得清淨眼。
  【論】第八主山神(有六行經九十八言)是童真住行願波羅蜜中十波羅蜜山者不動義高勝義神者智體應真自在明第八住第八行第八迴向第八地總無功之智不動如山故以山神表之其中十箇神即是此位中十波羅蜜行亦名智能出世高勝如山。
  【經】復有不可思議數主林神所謂布華如雲主林神擢幹舒光主林神生芽發曜主林神吉祥淨業主林神垂布燄藏主林神清淨光明主林神可意雷音主林神光香普徧主林神妙光迴照主林神華果光味主林神如是等而為上首不思議數皆有無量可愛光明。
  【論】第九主林神(有六行經一百一言)是法王子住主力波羅蜜明說法如林廣多覆蔭故是法師位也。
  【經】復有無量主藥神所謂吉祥主藥神栴檀林主藥神清淨光明主藥神名稱普聞主藥神毛孔光明主藥神普治清淨主藥神大發吼聲主藥神蔽日光幢主藥神明見十方主藥神益氣明目主藥神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性皆離垢仁慈祐物。
  【論】第十主藥神(有五行半經九十五言)明灌頂住主智波羅蜜於中十箇神主智波羅蜜中十波羅蜜明智能知根與法藥故第四歎德如文可知。
  已上從海月光大明菩薩至此主藥神表如來五位眾中十住之智門百波羅蜜竟十行之眾如下須知如此一部之典一切施設總是法門終不唐設一事一字總是五位之中信修悟入之法則故入法方便門戶此明佛果五位入法益生覆育之樣式故入之者創與智合名之為神亦以覆育眾生故為神祐物也以修行自在處如天亦以化利諸天故於十方三界示受天報亦以迴向門同修羅身入諸鬼趣亦表自在如王。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一


  音切



  (直岡切)。


  (以瞻切)。


  (計音)。


  (書涉切)。


  (之連切)。


  (徒干切)。


  (於盈切)。


  (以笑切)。


  (似專切)。


  (直角切)。


  (古案切)。


  (商居切)。


  (五佳切)。


  (戶頂切)。


  (呼口切)。


  (必祕切)。


  (常倫切)。


  (池革切)。


  (古詣切)。


  (子計切)。


  (分兩切)。


  (式之切)。


  (麥班切)。


  (巨眷切)。


  (郎段切)。


  (昨回切)。


  (昨奚切)。


  (以戎切)。


  (直連切)。


  (去危切)。


  (居委切)。


  (苦穴切)。


  (昨鹽切)。


  (古玩切)。


  (慈夜切)。


  (陀音)。


  (芋庶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五

  【論】第三從主稼神已下至主晝神此十眾神明十行利生法門因果者以主稼神為表行為資糧故如世間以禾稼為資糧長養有為之身佛法即以十波羅蜜行為資糧長養法身令使世間習氣漸微出世習氣大慈大悲大智得辦如資糧位准三乘說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為道前四種資糧初地已上為見道加行為三乘地前菩薩經一大僧祇劫修有為有漏行初地見道如此經十信之中全信自心與十方諸佛性相大智無差別體十住初心以修方便三昧力見道從初發心住及已上諸住總為見道之位十行十迴向十地總為加行總為資糧為資糧加行與佛因果同進故為加行與佛果齊資以普賢行用資悲願成滿以十住初心所見法身理智性果資糧普賢行不屬人天有為無常從初發心住五位進修如來法身理智性果普賢行果於一真法界之中互為資糧廢一二俱不成即一垢一淨心起是故以佛理智之果嚴行以行嚴果故為佛華嚴也是故已下十住十行十迴向位中皆得十方諸佛與入位菩薩同號及與智摩頂會同體智也如三乘菩薩多生他方淨土及四禪向上別有菩薩淨土設在欲界即言以悲願力故留惑潤生非如此經法門乘如來法界乘從初發心住以如來大智法身性果普賢行果普周生死動寂均平理事普進以法界體用以治餘習法無前却故新等執不如三乘別教說他方別有淨土留惑娑婆加行即在初地位初資糧即在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五位既無佛果明知十地見道未真如此經於十信心中自信自心有十種佛果十種世界即如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蓮華色世界如是有十箇色世界為十信心是有為故所信佛境界是色也本所事佛不動智佛無礙智佛解脫智佛如是十箇智佛即是自心所信自心十種智果以為十種佛果號故畢竟證修諸佛滿處為成此智不異此智除此十信位中以生滅心信十色世界十智如來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十一地總有五十箇因果皆以普賢行為因以如來法身理智性為果或更互參之以相資發以此二種因果五位之中共有一百重佛因果通取本五位上各有五重因五重果總為一百一十重因果如十住位中佛因果者即因陀羅華世界波頭摩華世界寶華世界佛號殊特月佛無盡月佛不動月佛如是十華世界十箇同號月佛以為佛果法慧菩薩等十箇慧菩薩以為普賢行修行之因為此十住以入方便三昧力真證法身妙慧即世界名華以華開敷現果故所現佛果皆號之為月者為明十住之中創見法身妙慧現前無煩惱熱得佛法身清涼如月故以所見道除惑處為作佛名以心開悟處而為世界如因陀羅華者此云能主華也明初發心住生在佛家能為眾生設法主故波頭摩華者赤蓮華也明治地住進修增勝赫弈開敷可觀之義總是以隨位入道處因果為佛及國土世界菩薩之名皆非外有總明自行所行也如十行位中十箇慧世界十箇佛號皆名之為眼以為其佛果功德林等十林菩薩以為其行行之因以次十迴向十地如經可知至位方明大要言之以當位十佛為本位之果當位十菩薩為當位修行之因如此初會中以如來為當五位之果普賢菩薩及諸神天等為五位修行之因又普賢菩薩及諸神天等以毗盧遮那根本智為起修行本因以自己修行之身為佛差別智果故為以佛性智果為因以現修之身即理智之性果故互為因果互為體用是故神天歎德中先歎佛德次歎自己與佛同智同德也此為入法之樣令諸學者迷即凡悟即佛故以智悲齊進也如善財童子十行初位中歡喜行善知識所居之國名為三眼還同十行菩薩所居世界名為親慧世界幢慧世界寶慧世界等十慧世界也如三眼者一摩訶般若二解脫三法身亦以智眼慧眼法眼為三眼故如世[○/(○*○)]字如摩醯首羅天王面上三目故為一切佛法不離此大智大慧法身故此十慧世界義通此三眼以是善財十行之中初善知識國名三眼比丘名善見即同十行之位佛號常住眼佛無勝眼佛名為善見者具三眼也為十行之中以智眼知眾生根而同行故佛號為眼善知識名善見目髮紺青皮膚金色圓光一尋相好如佛者明十行中所行三眼行因果即佛也在林中經行者明萬行稠林覆蔭眾生故還如十行位中菩薩號功德林慧林勝林等十林菩薩也善財十行中知識即以比丘為十行位中之行處林中經行如下文中以功德林等十林菩薩為所行今此初會中即以主稼神為佛果十行資糧資糧眾生入佛位故資糧見道菩薩長大悲故如此初會佛果五位與第二三會已後諸菩薩進修五位及善財童子示行五位前後相參體勢相似總明佛果普賢行果體用相資始終不異以是義故五位中五十種資糧五十種佛果互為主伴互為因果互為體用以如來理智性果常資普賢行使令無染普賢行常資如來性果使得圓滿悲智廢一邊一切不成所有行門即是人天因果設得出世即是聲聞二乘及出世淨土菩薩及留惑潤生等此非是法爾理智世及出世大悲動靜染淨自在圓融故如此十行與佛果資糧猶如黃瓜果華同出華果相資以無功而為自在也法爾理智行周故。
  【經】復有無量主稼神所謂柔輭勝味主稼神時華淨光主稼神色力勇健主稼神增長精氣主稼神普生根果生稼神妙嚴環髻主稼神潤澤淨華主稼神成就妙香主稼神見者愛樂主稼神離垢淨光主稼神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莫不皆得大喜成就。
  【論】於此主稼神一段文中(有六行經九十八言)義分為四一舉其眾數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行四結數歎德一舉眾數者如初行一句是二寄位表法者以主稼神表資糧位中十行位也三釋名配行者所謂柔輭勝味主稼神者主歡喜行中檀波羅蜜於此檀中有二義一法檀二事檀一法檀者見來求法者歡喜無厭故名柔輭勝味以法味資人令心調伏故二事檀者即主稼神是后稷神之流也以神祐五穀令生勝味資益含生故徧十方世界隨處異名二時華淨光主稼神者即是歡喜行檀波羅蜜中戒波羅蜜知根同行號曰時華令得性戒開敷名之淨光亦是世間五穀之華依時祐之令光淨開敷故三色力勇健主稼神明檀波羅蜜中忍波羅蜜明法忍功成名為勇健隨忍成果故得色力嚴身諸力之中風力為最諸行之內忍力為最八風不能動故以能隨行成忍故名勇健如善財十行中第三行具足優婆夷是其行以明忍為諸行中果故故名具足四增長精氣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精進波羅蜜以精進力資糧法力大慈大悲力處生死海教化眾生而無勞倦自無所求故名增長精氣主稼神表無精進力即諸行不成故五普生根果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禪波羅蜜以法性為禪出生萬行理智妙慧名普生根果以法性理禪生智慧萬行故即根即果以明根從果生本末無異故如佛果普賢行果互相資故明從果生根以根資果六妙嚴環髻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慧波羅蜜明以妙慧嚴行行復嚴慧行慧互嚴將用利生以招依果以環其髻用嚴其首此是垂髻如環明解行圓滿故七潤澤淨華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方便波羅蜜此位明成就大悲故為潤澤淨華利他行故令他解行法開敷故此為檀波羅蜜中方便門成大慈悲故八成就妙香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願波羅蜜十行第八位中同於八地智無功用五分法身香悉成就故又以淨智知根依根設教用成戒定慧之妙香故九見者愛樂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力波羅蜜明法師位成說法利生見聞法者皆愛樂故十離垢淨光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智波羅蜜以智能離自他垢故諸法灌頂同十住十地中灌頂位也四結數歎德如文可知已上十箇主稼神總是歡喜行中檀波羅蜜中十波羅蜜資糧從行成號已下例然法則如上。
  【經】復有無量主河神所謂普發迅流主河神普潔泉澗主河神離塵淨眼主河神十方徧吼主河神救護眾生主河神無熱淨光主河神普生歡喜主河神廣德勝幢主河神光照普世主河神海德光明主河神如是等而為上首有無量數皆勤作意利益眾生。
  【論】第二十箇主河神(有六行經九十八言)是饒益行行戒波羅蜜中十波羅蜜第一普發迅流主河神明十行中戒波羅蜜中檀波羅蜜若以其事如此孟母是也如善財童子饒益行中善知識於河渚中一萬童子釋天為首聚沙為戲以河為行主戒體明饒益故此初會中河神為戒體前後相似普發迅流明應一乘之種第二普潔泉澗主河神明應三乘及人天等善法主十行中戒波羅蜜中戒波羅蜜已下諸神依行位名號以名下義如前配之可知如十行中戒體者如釋天童子以算數法相黶子法五行陰陽以利人之巧術以為十行之中戒體故名普潔泉澗義若不如是行行不滿故明人天及三乘總化以巧術利生是普潔義。
  【經】復有無量主海神所謂出現寶光主海神成金剛幢主海神遠離塵垢主海神普水宮殿主海神吉祥寶月主海神妙華龍髻主海神普持光味主海神寶燄華光主海神金剛妙髻主海神海潮雷聲主海神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悉以如來功德大海充滿其身。
  【論】第三主海神(有六行經一百二言)明無違逆行明忍波羅蜜如海能納眾流是無違逆也主忍波羅蜜有十箇海神即明忍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也各隨名下義如前配之大意此十行中忍以法性大悲以為忍體是故如海含潤處其下流能容一切無明高慢生死之流皆為法流而無妨礙故名無違逆行如善財童子無違逆行中善知識南方有城名曰海住有優婆夷名具足素服垂髮者慈忍之貌具足成忍無行不周故名具足海神者女神明慈悲柔輭處行能忍其心如海福智具足饒益眾生是故忍為萬行中果也能容眾流。
  【經】復有無量主水神所謂普興雲幢主水神海潮雲音主水神妙色輪髻主水神善巧漩澓主水神離垢香積主水神福橋光音主水神知足自在主水神淨喜善音主水神普現威光主水神吼音徧海主水神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常勤救護一切眾生而為利益。
  【論】第四主水神(有六行經一百二言)明無屈撓行主精進波羅蜜為明水體能淨諸垢以明此位菩薩以法性之水常勤精進教化眾生一一知根而益而無屈撓其心如水潤生隨物而益各得其所而無屈撓於中十箇水神即是精進波羅蜜中十波羅蜜明其萬行如水同事潤生各各隨名下義配之常以十行中精進為體如十住中精進門樂勤觀法性為體此十行中以精進門處世益生以行潤物為體位位中各隨當位主行為體餘九於主忍行體上作別不得一向解故即體意不當如十迴向中精進波羅蜜圓融理智大悲使令均平自在如是五位得一即五位俱有齊等以慣習生熟須有次第雖立次第以法界智體而無前却是無前後中次第是一性無差別中同異不可以情作前却解也以實而論初發心住中如一渧之水入大海水中總同海體諸龍魚寶藏咸在其中為教化眾生故教網筌罤方法不可不具以名言竹帛著籙即似如前後義生體道者明鑒即如持寶鏡普臨萬象十地即明使慣習功成等覺位中即明自在行周法界若但置十住一位但明見道初功又安十行修行但有出世心勝加十迴向興大願雲使令悲智萬行圓滿十地但蘊功成德使令慣習須成十一地入俗自在行周任法饒益明張教網學者有所歸依若不如斯發心者何措。
  【經】復有無數主火神所謂普光燄藏主火神普集光幢主火神大光普照主火神眾妙宮殿主火神無盡光髻主火神種種燄眼主火神十方宮殿如須彌山主火神威光自在主火神光明破闇主火神雲音電光主火神如是等而為上首不可稱數皆能示現種種光明令諸眾生熱惱除滅。
  【論】第五主火神(有六行經一百十言)明無癡亂行主禪波羅蜜於中十神明禪波羅蜜中十波羅蜜皆以十行位禪為行體即明普智照而恒寂故即以火神為定體即寂而常照即事而常理悲智照用而無礙故以火神為定體若其世間事也即南方離神是也若其人也是其心也離法心故若其法也是虗無之智也若外事是其日也若在其身也是其目也若在方法也為中道為正為明為虗無為智照萬有為普光明殿是女神故善財童子南行意者為若此也明無癡亂行以火神能破暗故不迷惑故無暗障故此一段約用而為定也。
  【經】復有無量主風神所謂無礙光明主風神普現勇業主風神飄擊雲幢主風神淨光莊嚴主風神力能竭水主風神大聲遍吼主風神樹梢垂髻主風神所行無礙主風神種種宮殿主風神大光普照主風神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散滅我慢之心。
  【論】第六主風神(有六行經九十八言)明善現行以般若波羅蜜為體十箇風神明智慧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也若世間也即辰巳之間巽神也是女神故為法則也為言說為教令如周易乾四世卦巽上坤下曰觀易云風行地上可以觀象君子設政教而眾人從之而法之可以觀以是義故巽為風教明第六波羅蜜智慧功成善現言教教化眾生此名善現行也又辰巳之間如來取之為齋戒法則明吉凶之際成善之終至午即萬法為正也上值角宿角為天門主僧尼道士在其中明是設教令成眾善之門也一切風化皆從此起象以口為天門吐納風氣成政教故以智為神又敷華發果發生一切能持世界能成能壞故名善現行也此經下文云如海有四種風一名積集能集眾寶明大圓鏡智二名能成能成眾寶明成所作智三名揀擇能揀眾寶明妙觀察智四名能散能散眾寶明平等性智是故以四智為風神能現法自在故以風神為表善現行故為此第六智慧法以智慧風神善現一切法行悉皆自在故如十信位中第六信位佛果配在東南方佛號究竟智為東南方是巽以巽為風神又易云巽為言說以借物表法將風神明智慧能善現眾法故方者法也以取其法大象無方也。
  【經】復有無量主空神所謂淨光普照主空神普遊深廣主空神生吉祥風主空神離障安住主空神廣步妙髻主空神無礙光燄主空神無礙勝力主空神離垢光明主空神深遠妙音主空神光遍十方主空神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心皆離垢廣大明潔。
  【論】第六主空神(有六行經九十八言)明無著行主方便波羅蜜成大悲門以法空起行教化攝取一切眾生故名方便故名無著行於中眾神明方便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以一切法空為體以智為神故無所著以一切法空能生悲智故即萬行無著。
  【經】復有無量主方神所謂遍住一切主方神普現光明主方神光行莊嚴主方神周行不礙主方神永斷迷惑主方神普遊淨空主方神大雲幢音主方神髻目無亂主方神普觀世業主方神周遍遊覽主方神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能以方便普放光明恒照十方相續不絕。
  【論】第八主方神(有六行經一百六言)明難得行為智用無功功難成故主願波羅蜜為智體性淨以願防之念其本願引智起行令行周遍使令不住涅槃不住生死於中十箇神明願波羅蜜中十波羅蜜方者法也以第八行大智成就以智設法饒益眾生此是大智為神總以震坎兌離四維上下正方之神都舉明無功之智圓攝故。
  【經】復有無量主夜神所謂普德淨光主夜神喜眼觀世主夜神護世精氣主夜神寂靜音海主夜神普現吉祥主夜神普發樹華主夜神平等護育主夜神遊戲快樂主夜神諸根常喜主夜神出生淨福主夜神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修習以法為樂。
  【論】第九主夜神(有六行經九十八言)明善法行主力波羅蜜法力已成法王功辨常處生死長夜以法照明世間故名善法行於中十神主力波羅蜜中十波羅蜜是女神也此為善財童子十地中知識故以明此位行體徹十地法故。
  【經】復有無量主晝神所謂示現宮殿主晝神發起慧香主晝神樂勝莊嚴主晝神香華妙光主晝神普集妙藥主晝神樂作喜目主晝神普現諸方主晝神大悲光明主晝神善根光照主晝神妙華瓔珞主晝神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於妙法能生信解恒共精勤嚴飾宮殿。
  【論】第十主晝神(有六行經一百六言)明真實行主智波羅蜜於中十神明智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以智日恒明名為主晝智無為而應萬有稱之為神歎德中俱共精勤嚴飾宮殿者以智普周教化眾生成法宮殿悲為宮智為殿成就眾生悲智宮殿展轉相益故已上明十行位竟。
  第四從阿修羅王至日天子於中有十眾用表十迴向何以然者為阿修羅居大海中不沒其身表十迴向圓融真俗常處生死大海不沒其身前之十住十行但修出世悲智心增加以迴向迴真入俗以成處世悲智圓滿故以阿修羅等十眾以表十迴向處大海而不溺表此位菩薩以大悲心得真不證知真同俗處俗無染利生自在。
  【經】復有無量阿修羅王所謂羅睺阿修羅王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巧幻術阿修羅王大眷屬阿修羅王大力阿修羅王遍照阿修羅王堅固行妙莊嚴阿修羅王廣大因慧阿修羅王出現勝德阿修羅王妙好音聲阿修羅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悉已精勤摧伏我慢及諸煩惱。
  【論】第一從初一眾阿修羅王(有六行經一百八言)義分為四一舉眾數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行四結數歎德一舉眾數者如初一行是二寄位表法者寄阿修羅位表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為明此初迴向如阿修羅雖處大海而海水不沒雖同天趣無天妙樂故如此位菩薩處於生死無生死中五欲樂雖處涅槃無涅槃中寂滅之樂故名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又如法界品云成就如來高出世間阿修羅王又王者自在義明此位菩薩於涅槃生死中得自在故又阿修羅亦云阿素羅阿之言無素云遊故又云妙又羅云戲如婆沙論釋為非天也雖天趣攝為多諂詐而無天妙樂像此位菩薩行大悲方便萬行似如諂詐似如生死無有人天五欲樂無常住涅槃出世寂滅之樂主十迴向中檀波羅蜜門舊名不須此舊翻謬矣或云毗摩之母以本從卵生故故名劣天如阿含經云劫初成時光音天來入海中洗浴水觸其身失精在水還成肉卵經八千歲乃生一女身若須彌山有九百九十頭頭有千眼有九百九十口口有四牙牙上出火猶如霹靂一十四手九百九十脚在海浮戲水精入身生一肉卵經八千歲生毗摩質多身有九頭頭有千眼口中出水有九百九十手有八脚其形四倍大於須彌山純食淤泥及以藕根又與天諍廣如正法念經說然阿修羅住處有五一地上眾寶山中二云在須彌山北下入大海二萬一千由旬有阿修羅王名羅睺此云障礙能以手障日月明領無量眾三從此更下二萬一千由旬有阿修羅王名勇健亦領多眾四復過二萬一千由旬有阿修羅王名華鬘亦領諸眾第五復過是數名毗摩質多羅此名響高是舍脂父舍脂是天帝釋后父身如須彌山與天帝釋鬥戰時發自海中揚聲大叫云我是毗摩質多我是毗摩質多時閻浮提山岳一時震動亦名宄居謂彼中有光明城於中住故或天趣攝已上佛地論依毗曇鬼趣攝又毗摩質多羅此云種種事又毗摩者此云遍空質多羅云種種嚴儀言此修羅與帝釋戰時嚴備種種軍仗之儀空中而列舊云響高又曰宄居者非此依唐朝禮法師等飜是第四惡趣攝如經中十種阿修羅王表位進修中以明菩薩大悲徹下如居大海而得其底身出大海明菩薩不沒惡道能離自憍慢故以真攝俗真俗圓融處苦海而恒出寄其此位表迴向法門三釋名配行者一羅睺阿修羅王明十迴向中檀波羅蜜中檀波羅蜜門故此迴向中十波羅蜜以事表法中取阿修羅明此十迴向純以大悲大願以為十度之體無自求益之心似彼修羅所居徹下其身處海徹上出身之半總明託事表法令易解故似大悲門用彰此位中一一度門純以大智大悲大願徹真俗為體如羅睺者此云能障明此位菩薩以大悲心入生死趣顯大法空障諸惡趣故二毗摩質多阿修羅王者明檀波羅蜜中戒波羅蜜毗摩質多者此云響高明以大悲大願音聲誓度三界六道故以悲願為戒體王者自在義處苦海中沈浮自在故三巧幻術阿修羅王者明忍波羅蜜明此位菩薩雖居生死大海常得如幻忍故四大眷屬阿修羅王者主精進波羅蜜明以萬行攝眾生遍故五大力阿修羅王者明以法性大禪定力在苦海而無苦故六遍照阿修羅王者明慧光攝化眾生遍故七堅固行妙莊嚴阿修羅王者明大悲方便為嚴故八廣大因慧阿修羅王者以智慧增明以本願利生為因為在第八位中得智增明皆須念初發心時大願為因故令度眾生故九出現勝德阿修羅王者明法師位成力波羅蜜十妙好音聲阿修羅王者明智位成就妙音善說法故四結數歎德如文可知已上十波羅蜜皆是知真處俗融會大悲性中十波羅蜜如是十度以大悲為體故託事顯法在於阿修羅喻菩薩處生死海而得其底而恒不沒生死海中是故下文成就如來高出世間阿修羅王又十住十行但明達智應真號之為神十迴向十地皆以十王表之明以慣習增長自在故自餘廣意至十迴向品方明。
  【經】復有不可思議數迦樓羅王所謂大速疾力迦樓羅王無能壞寶髻迦樓羅王清淨速疾迦樓羅王心不退轉迦樓羅王大海處攝持力迦樓羅王堅固淨光迦樓羅王巧嚴冠髻迦樓羅王普捷示現迦樓羅王普觀海迦樓羅王普音廣目迦樓羅王如是等而為上首不思議數悉已成就大方便力善能救攝一切眾生。
  【論】第二(有七行經一百二十二言)明不壞迴向為明以真理智而同纏利生成大悲戒為達俗性真真俗不二故法華經名妙法蓮華者是其義也此經名大方廣佛華嚴者亦其義也以理智大悲法界自體清淨覺而興萬行故號佛華嚴經明菩薩以法性大智大悲不捨世流同事名之為水具普賢行名之蓮華以覺行同資名為妙法故名不壞迴向真性無虧同流入俗名為不壞明無性菩提無依住智自在故今以迦樓羅王託事顯之是金翅鳥也於此一段文中義分為四一舉眾數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行四結數歎德一舉眾數者如初行可知二寄位表法者託事寄迦樓羅王位明於大海上以清淨目觀命盡之龍而以兩翼而搏取之明勉濟義如法界品云恒願拔濟眾生出諸有海迦樓羅王此云金翅鳥王顯十迴向菩薩常於生死大海之上以法空清淨智目觀有根熟眾生而以止觀兩翼而搏取之安置自性清淨涅槃之岸此止觀以法性為止體以自性無性智為觀體非能觀所觀而有二事主戒波羅蜜戒淨故猶如大海不宿死屍明大悲大智戒不宿人天及三乘染淨二見之死屍故此金翅鳥兩翼相去三百三十六萬里三釋名配行者大速疾力迦樓羅王明戒波羅蜜中檀波羅蜜明此位菩薩以性起大悲入生死海度根熟眾生以止觀力如一念頃至於佛果涅槃之岸為明於一念至法界性中非古今三世所繫故以金翅鳥取龍之喻如速疾力者以金翅鳥取龍之時於一念頃掇身入海水水波未合取龍而出名為速疾力也故下文歎德中善能救攝一切眾生出生死海得道菩薩亦復如是以定慧觀察力從無明大海之際繫長短心一念應真古今三世一時見盡如是見道如是修道是名為發心畢竟二不別如是發心先心難但明十住初心從凡夫地一念應真難故非為究竟佛果難故至於究竟不異初心故明法不異智慧不異時復不遷故以明法界體用故以定慧照之可見以情思之即迷也已下以諸波羅蜜依名義配之可知四結數歎德如文可知。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二


  音切



  (古訝切)。


  (而兗切)。


  (渠彥切)。


  (還音)。


  (信音)。


  (結音)。


  (朝音)。


  (似專切)。


  (扶福切)。


  (暗音)。


  (普昭切)。


  (古歷切)。


  (彌小切)。


  (郎淡切)。


  (似欲切)。


  (苦壞切)。


  (於盈切)。


  (洛音)。


  (矦音)。


  (胡慣切)。


  (疾葉切)。


  (施葉切)。


  (官音)。


  (方吠切)。


  (芳無切)。


  (呼格切)。


  (亦音)。

〔圖〕
  (伊字)醯(呼雞切)。


  (古暗切)。


  (甫無切)。


  (直由切)。


  (子力切)。


  (章與切)。


  (於琰切)。


  (皃音)。


  (奴巧切)。


  (都計切)。


  (此緣切)。


  (杜奚切)。


  (智呂切)。


  (力玉切)。


  (倉故切)。


  (所交切)。


  (丑列切)。


  (奴歷切)。


  (丑琰切)。


  (側駕切)。


  (孚袁切)。


  (靡幼切)。


  (普擊切)。


  (郎擊切)。


  (旨夷切)。


  (居委切)。


  (徒含切)。


  (舉喬切)。


  (施智切)。


  (與職切)。


  (補各切)。


  (明辯切)。


  (都活切)。


  (七延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三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六

  【經】復有無量緊那羅王所謂善慧光明天緊那羅王妙華幢緊那羅王種種莊嚴緊那羅王悅意吼聲緊那羅王寶樹光明緊那羅王見者欣樂緊那羅王最勝光莊嚴緊那羅王微妙華幢緊那羅王動地力緊那羅王攝伏惡眾緊那羅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精進觀一切法心恒快樂自在遊戲。
  【論】第三緊那羅王(有七行經一百一十七言)明等一切諸佛迴向以一切諸佛處於生死以法忍門以為萬行之主令一切眾生皆得菩提無上法樂故寄表緊那羅王此云疑神亦為行主似人而頂上有角口似牛口人見皆疑人耶非人耶故曰疑神明此位菩薩以十迴向成大慈心以法忍力生於六道同行益生人見皆疑為凡為聖若是凡夫有智如佛若是賢聖行同凡事故以疑神寄表其行也此神能作行主與天作戲主忍波羅蜜門以忍為萬行主若無忍者萬行不成是故忍為行主於中四義如上准之十箇疑神以忍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以名下義配之可見此類畜生道攝。
  【經】復有無量摩睺羅伽王所謂善慧摩睺羅伽王清淨威音摩睺羅伽王勝慧莊嚴髻摩睺羅伽王妙目主摩睺羅伽王如燈幢為眾所歸摩睺羅伽王最勝光明幢摩睺羅伽王師子臆摩睺羅伽王眾妙莊嚴音摩睺羅伽王須彌堅固摩睺羅伽王可愛樂光明摩睺羅伽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修習廣大方便令諸眾生永割癡網。
  【論】第四摩睺羅伽王(有八行經一百三十一言)此云大蟒也亦云大腹羅伽云胷腹行也主精進波羅蜜胷腹行者明趣求樂法利人匍匐離慢謙敬也是精進義也明至一切處迴向也六道四生無處不入此是守護伽藍神能護法故如法界品云見佛歡喜曲躬恭敬摩睺羅伽王此中十王明精進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一一以名下義配之可見此眾亦明方便同於眾生愛著所為明菩薩處生死同行令除愛網如下歎德中習廣大方便令諸眾生永割癡網故。
  【經】復有無量夜叉王所謂毗沙門夜叉王自在音夜叉王嚴持器仗夜叉王大智慧夜叉王燄眼主夜叉王金剛眼夜叉王勇健臂夜叉王勇敵大軍夜叉王富資財夜叉王力壞高山夜叉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守護一切眾生。
  【論】第五夜叉王(有五行半經九十一言)明無盡功德藏迴向主禪波羅蜜以禪定夜叉守護一切眾生心令心不妄得大功德藏故夜叉者此云苦活或名伺察明以禪門守護伺察一切眾生苦活心令心不妄如法界品云常勤守護眾生諸夜叉王餘十王是禪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以名下義隨位配之可見又毗沙門夜叉因主所管得名毗沙門天王領夜叉眾在須彌山北面。
  【經】復有無量諸大龍王所謂毗樓博叉龍王娑竭羅龍王雲音妙幢龍王燄口海光龍王普高雲幢龍王德叉迦龍王無邊步龍王清淨色龍王普運大聲龍王無熱惱龍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莫不勤力興雲布雨令諸眾生熱惱銷滅。
  【論】第六(有五行半經九十二言)毗樓博叉龍王亦依所管得名毗樓博叉天王主領龍眾在須彌山西并富多那此主熱病鬼此之龍王主隨順堅固迴向明般若波羅蜜門如龍遊空能隱顯降雨潤眾生故以般若空慧自在有無雨諸法雨益眾生故以龍表之也毗樓博叉者具云毗路波呵迄叉亦云雜語主舊云醜目新名毗者種種也路者色也波呵迄叉者根也以種種色莊嚴眼根明以種種慧莊嚴諸見令見無著龍有五種龍一象形二蛇形三馬形四魚形五蝦蟇形一善住龍王為一切象形龍主二難陀龍王此云歡喜為一切蛇形龍主三那婆達多龍王此云無熱惱亦名清涼為一切馬形龍主此一箇龍王遠離諸龍三種過患一熱沙不墮其頭二不以蛇形行欲三無金翅鳥畏又更有一苦以風吹寶衣露身生苦唯此龍王得免斯惱故曰清涼依智度論此龍王是七住菩薩四婆樓那龍王此云水天為一切魚形龍主五摩那蘇婆帝龍王亦名摩那斯此云慈心慈心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亦名得意又云摩那此云意高以此龍有威德故名為意高為一切蝦蟇形龍主如四分律文中說諸龍初生時睡時瞋時行欲時此四時中不能變形餘時皆能變形此約三乘中龍王其事如是如此一乘中龍王其德竝是入不思議乘佛果位中大菩薩等為化眾生故徧於諸道普現其身今於此會賀佛出興酬其本緣寄位表法即如此經毗樓博叉龍王得銷滅一切諸龍趣熾然解脫門為明此位般若智慧之龍常遊法空以種種語言設諸教網故此是十迴向中檀波羅蜜娑竭羅龍王此云海也得一念中轉自龍形示現無量眾生身解脫門明此是入生死海成大悲戒報得願力神通故此十迴向大體成慈悲願行得願力神通雲音幢龍王得一切諸有趣中以清淨音說佛無邊名號海解脫門此明忍招名譽如是獲益分中廣明德叉迦龍王者此云能害於所害為德叉是所害聲迦是能害聲言此龍瞋時噓視人畜皆致命終故舊云多舌龍者由多言故故云多舌非是口中有多舌故表進修中此是第六般若波羅蜜門善說多法故故云多舌託此龍位寄顯法故已下准上以名義配之可知已上十龍王以十迴向中般若波羅蜜為體表智慧遊空雨法自在。
  【經】復有無量鳩槃茶王所謂增長鳩槃茶王龍主鳩槃茶王善莊嚴幢鳩槃茶王普饒益行鳩槃茶王甚可怖畏鳩槃茶王美目端嚴鳩槃茶王高峯慧鳩槃茶王勇健臂鳩槃茶王無邊淨華眼鳩槃茶王廣大天面阿脩羅眼鳩槃茶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修學無礙法門放大光明。
  【論】第七(有六行半經一百十二言)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以鳩槃茶王主之明此位菩薩成大悲徧入諸道垂慈利生此是魘魅鬼神噉食精氣亦名冬瓜鬼依正法念經說其名字如是惡眾生菩薩亦皆隨順是故名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乃至地獄悉皆徧入此神是南方天王領二部眾一名鳩槃茶二名薜茘鬼此鳩槃茶陰囊大如冬瓜若行乃擎置肩上坐時即踞之而坐法界品云常勤除滅諸餓鬼趣鳩槃茶王明愛染貪求猶如餓鬼大悲菩薩盡興隨行斷一切貪求故。
  【經】復有無量乾闥婆王所謂持國乾闥婆王樹光乾闥婆王淨目乾闥婆王華冠乾闥婆王普音乾闥婆王樂搖動妙目乾闥婆王妙音師子幢乾闥婆王普放寶光明乾闥婆王金剛樹華幢乾闥婆王樂普現莊嚴乾闥婆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於大法深生信解歡喜愛重勤修不倦。
  【論】第八(有六行半經一百十二言)真如相迴向寄乾闥婆王以表法此云尋香有香氣處以作娛樂而求其食託事表真如相位菩薩常以真如法界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無染之香娛樂眾生令其愛樂故下文云皆於大法深生信解歡喜愛重勤修不倦入法界品云常令眾生增長歡喜乾闥婆王以法悅眾生義故於中十王明願波羅蜜中十波羅蜜此位智增隨根設教悅眾生故令歡喜也。
  【經】復有無量月天子所謂月天子華王髻光明天子眾妙淨光明天子安樂世間心天子樹王眼光明天子示現清淨光天子普遊不動光天子星宿王自在天子淨覺月天子大威德光明天子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顯發眾生心寶。
  【論】第九(有五行半經九十二言)無縛無著解脫迴向託事於月天子表力波羅蜜以無縛無著法性虗空智慧照燭眾生淨煩惱熱得法清涼故於中十箇月天子明力波羅蜜中十波羅蜜隨名下義配之可見。
  【經】復有無量日天子所謂日天子光燄眼天子須彌光可畏敬幢天子離垢寶莊嚴天子勇猛不退轉天子妙華纓光明天子最勝幢光明天子寶髻普光明天子光明眼天子持勝德天子普光明天子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修習利益眾生增其善根。
  【論】第十(有六行經九十九言)入法界無量迴向以日天子託事表之明十迴向中智波羅蜜如日處空下臨照萬有其位於上其功益下像此位菩薩其智甚高其行彌下徹至人天神鬼外道邪行畜生地獄盡同其行猶如日月其形在上其功在下善惡俱照故於中十日天子明智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一一隨名義配之常以智波羅蜜為體已上十王配十迴向中十波羅蜜竟如十住十行十迴向乃至十地一一位中波羅蜜各隨當位取意即得一例取之即不知其趣如日月二位其形狀及高下者如俱舍論月去地四萬由旬廣四十由旬以水精白銀合為兩面迴轉相映故有虧盈此論如是說未可為定依但依經說者為指南依長阿含經其月上有城其城正方一千九百六十里高下亦爾二分天金作一分瑠璃作以遙看似圓天子五百歲子孫相襲一劫日月相近光影相映即有虧盈此可為定日廣五十由旬其城正方二千四十里高下亦爾其城純金七寶鎣飾王坐二十里壽命子孫同月天子以風持故遶須彌山日月天子總是四天王所攝此已上多依長阿含經說如是日月天子皆表十迴向成大悲願行之門明悲智無依常以法空為體隨根普照無有所為任無功之智日稱萬有而成益。
  第五從三十三天王已下至大自在天王於中有十大天王明十地利生因果者。
  【經】復有無量三十三天王所謂釋迦因陀羅天王普稱滿音天王慈目寶髻天王寶光幢名稱天王發生喜樂髻天王可愛樂正念天王須彌勝音天王成就念天王可愛樂淨華光天王智日眼天王自在光明能覺悟天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發起一切世間廣大之業。
  【論】從初第一三十三天十大天王(有六行經一百七言)託事表初歡喜地義分為四一舉天王名號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行四結數歎德一舉天王名號者如經云所謂釋迦因陀羅天王等十大天王名號是二寄位表法者寄託此天表歡喜地菩薩得歡喜地時得法悅心無有世間五欲等諸繫著故樂唯是法樂以此義故多歡喜多適悅猶如世人創得生於忉利天上受天妙樂又如昇山頂至無相際身與空合明此位菩薩從十住十行十迴向習氣之有為而昇此初地之位法空之際一分習氣盡故以須彌之頂忉利之天寄表其位令易解故十住十行寄表如神十迴向位寄表如王於此十地寄表如天明其進修漸漸慣習殊勝以總別同異成壞門三對六字義該之亦以十玄門該之如是進修差別總是一剎那中同異皆不得如情所知如理思之可見又如仁王經云習種銅輪二天下銀輪三天性種性道種堅德轉輪王七寶金輪四天下初地菩薩忉利王二地菩薩夜摩王以次寄位配當明福智殊勝不可以世間之樂為比也以實而言如菩薩悲智所攝周徧六道所生不棄微流一切惡生之類但以饒益故法性自在故寄表如天如王自在之義不忻世樂之所表之如此華嚴經下文初地菩薩多作閻浮提王今十大天王但為表法進修不離一剎那間漸漸殊勝故又此天名妙高天其山在大海中出水高八億由旬入水深八億由旬四寶合成北面黃金南面琉璃西面水精東面白銀形如腰鼓上有四層級四天王各隨方所居四面其山頂上四埵埵別八天王各有自部眾中頂帝釋居眾寶所莊嚴以是名妙高亦名妙峯山亦名忉利天此云能主天由帝釋能為天主也依主為名故下有七重海重別金山圍遶迦樓羅速飛七日方始達金山有天居皆四天王所攝其上三十三天所有天身長一由旬衣長二由旬廣一由旬衣重六銖壽一千歲一日一夜同此人間一百年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已上依俱舍三法等論說此天王有五種名一名能主一名釋提桓一名憍尸迦一名天帝釋一名因陀羅天此名天主具云釋迦因陀羅釋迦者此名百也為先因百度設無遮齋得作天主此配歡喜地中檀波羅蜜已下十天王是檀波羅蜜中十波羅蜜各隨名義配之可見其四段配文如前可知此位菩薩對治觀行苦空無常世法非實皆從十二緣生本無體相成於捨法身命財等如是於諸佛法信順修行且治欲界麤慳恡業行檀波羅蜜於十二緣生未善了知六地菩薩方明十二緣法作如鍊真金數數入火喻明對治慳障。
  【經】復有無量須夜摩天王所謂善時分天王可愛樂光明天王無盡慧功德幢天王善變化端嚴天王總持大光明天王不思議智慧天王輪臍天王光燄天王光照天王普觀察大名稱天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修習廣大善根心常喜足。
  【論】第二復有無量須夜摩天王(有五行半經九十五言)託事表離垢地為此天離地際故依空而居有眾妙樂也像此位菩薩戒波羅蜜增勝有法妙樂以法身為戒體故漸增進離前地世間繫故初地檀度為勝此位上上十善淨戒為勝名為離垢初地須彌之頂世界與人連寄同世間此位以空居寄同出世間故名離垢初地喻鍊真金未云加藥但數數入火轉轉明淨此地鍊真金加以礬石轉令明淨以戒為礬石然金體無二明以戒對治欲界中愛欲等麤障但以法身大慈大悲大願四攝四無量十波羅蜜三十七道品之法藥互相磨鎣使令智悲自在故夜摩天者此云時分天也為此天無日月天光自相照不分晝夜但蓮華開合知其晝夜時分故此天身長二由旬衣長四由旬廣二由旬衣重三銖壽二千歲日月歲數與前天倍此天王有十天眾即明此戒波羅蜜中十波羅蜜各隨位名義配之可知此位修上上十善戒治欲界現行麤惑習氣三地修九次第定方無三界煩惱生如來家同如來性。
  【經】復有不可思議數兜率陀天王所謂知足天王喜樂海髻天王最勝功德幢天王寂靜光天王可愛樂妙目天王寶峯淨月天王最勝勇健力天王金剛妙光明天王星宿莊嚴幢天王可愛樂莊嚴天王如是等而為上首不思議數皆勤念持一切諸佛所有名號。
  【論】第三復有不可思議兜率天王(有六行經一百言)此託事表發光地此名知足天佛地論云最後身菩薩於此教化如纓珞本業經十一地等覺地始名一生補處方名最後身配在第三禪此知足天為最後身菩薩在中者皆是如來隨時方便設法利生不可定也前位明以上上十善淨戒離欲界現行麤惑垢故此位菩薩以九次第定淨色界無色界并欲界心習得出三界心作鍊金喻善巧鍊之不失銖兩轉轉明淨明以九次第定鍊之以法眼觀之以行加之無虧本法但轉明淨欲界修定以治欲障上界修慧以治定障如是對治即如六地菩薩位在色界初禪修十二緣觀用治定障隨順法行方便利生無所染著名發光地以忍波羅蜜為體於中十大天王是忍波羅蜜中十波羅蜜此天身長四由旬衣長八由旬廣四由旬壽四千歲日月歲數皆與前天倍此知足天當修三法得生其中所謂戒定慧若但修戒施即生餘天皆有放逸若一乘法中其事不爾以智徧周以為天體故。
  【經】復有無量化樂天王所謂善變化天王寂靜音光明天王變化力光明天王莊嚴主天王念光天王最上雲音天王眾妙最勝光天王妙髻光明天王成就喜慧天王華光髻天王普見十方天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調伏一切眾生令得解脫。
  【論】第四化樂天王(有五行半經九十七言)託事表燄慧地菩薩以三十七助道品觀以捨為體以本願故法如是故不捨教化一切眾生以三十七助道觀門莊嚴慧業將用化利一切眾生以為自樂像此天處常以變化以悅自樂亦名樂變化天心外無境從心變故表此位菩薩從初發心住以法空現前心外無境為進修故以三十七品助道法門對治此天及三界邪見等障鍊磨心地用嚴慧業使令明淨將用教化一切眾生以為自樂故名燄慧地也如菩薩纓珞本業經云一歡喜地菩薩名為逆流二離垢地名為道流三明地名為入流四地須陀洹五地斯陀含六地阿那含七地阿羅漢八地變化生死九地是智慧妙善地十地是法雲地又纓珞經云十住菩薩入法流水任運至佛如此華嚴經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五位之中一一各有十重佛果普賢行為因十信位心便信自心分別之性為不動智佛無礙智佛等十箇佛果總為自心之智方名信心如是和會多諸同異隨信解別親疎不等但依當部進修行門皆以總別同異成壞門該通圓融皆不離剎那際即義通也若延時取解即違法界之道理此天王眾有十天王皆是精進波羅蜜中十波羅蜜各各隨名義配之可見常以精進波羅蜜為體此位作鍊真金作莊嚴具喻精進明修三十七助道之觀對治三界邪業習故此天身長八由旬衣長十六由旬廣八由旬壽八千歲日月歲數與前天倍衣重一銖食甘露味歎德餘門如前可解。
  【經】復有無數他化自在天王所謂得自在天王妙目主天王妙冠幢天王勇猛慧天王妙音句天王妙光幢天王寂靜境界門天王妙輪莊嚴幢天王華蘂慧自在天王因陀羅力妙莊嚴光明天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修習自在方便廣大法門。
  【論】第五復有無數他化自在天王(有五行半經九十七言)託事表難勝地為此天在欲界頂明菩薩欲境難超故故曰難勝地明五地已來菩薩於五欲境界未得全自在故但為觀照諸波羅蜜修行力故不沒其中未同八地無功法流自在故此位菩薩修十諦觀以治三界染淨惑障餘習故得工巧明門五明方現此天處若不如是修十諦觀治之便為魔境三界染淨業習不能自在故曰難勝地此位菩薩常以禪波羅蜜以為觀體魔王波旬居此天中修十諦觀即為菩薩位不修觀者是魔眷屬又此天名他化自在以他變化以為自樂像此位菩薩常教化眾生令他得樂以為己樂此作硨磲磨金喻明以十諦觀為硨磲於中十大天王明禪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以名下之義配之可見此天身長十六由旬衣長三十二由旬壽命歲月悉與前倍。
  【經】復有不可數大梵天王所謂尸棄天王慧光天王善慧光明天王普雲音天王觀世言音自在天王寂靜光明眼天王光徧十方天王變化音天王光明照耀眼天王悅意海音天王如是等而為上首不可稱數皆具大慈憐愍眾生舒光普照令其快樂。
  【論】第六復有不可數大梵天王(有五行半經九十六言)明現前地以十二緣生觀得寂滅神通三解脫門空無相無願智慧增明除其初禪樂靜迷真障明在欲界修定如三地菩薩是也在禪界修慧心染勝處即以法治之不令障真無依之性故常處三界不在其中也名尸棄天王此依新飜為具梵摩此云清潔寂靜以初禪是色界無女人生無欲界染故依佛地論云離欲寂靜故名梵身又依長阿含云梵眾中以梵音語故故名為梵又尸棄者或云持髻或云螺髻或云火頂以火災至此天故修得初禪者得生此天此天王於梵眾中發大梵音諸天各自謂言唯共我語於大千界最得自在顏如童子身如白銀色長半由旬衣如金色無男女形禪悅為食壽命一劫此依長阿含經說此位作毗琉璃寶磨真金轉轉明淨喻明十種逆順緣生觀得十空定門為毗琉璃寶也毗之云光明此位菩薩以十種十二緣生觀及十空三昧表以十二緣觀如明淨琉璃用磨智慧轉轉明淨明觀無明成根本智更令明淨於中有十大梵王明般若波羅蜜中十波羅蜜各各以名下義如前配之可解此第六地第六住等總明出三界業現前寂滅神通三空自在如十住中以海幢比丘表之如十地第六地以夜神名守護一切城增長勝力是也總如善財善知識表之第七地明入纏同事如下。
  【經】復有無量光音天王所謂可愛樂光明天王清淨妙光天王能自在音天王最勝念智天王可愛樂清淨妙音天王善思惟音天王普音徧照天王甚深光音天王無垢稱光明天王最勝淨光天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住廣大寂靜喜樂無礙法門。
  【論】第七復有無量光音天王(有五行半經九十八言)明遠行地如此二禪天初禪滅憂二禪滅苦明此位菩薩在七地諸行已終大悲圓滿四攝四無量十波羅蜜三十七助道法常在現行自苦已無常度他苦染淨二障此位通過譬如真金飾以眾妙襍寶轉更殊勝明以法身為金體悲智萬行圓滿為眾妙寶互為莊嚴常以行網教光普化一切眾生故故像此天已滅憂苦以心淨故出語口中光生用明此位菩薩教光破暗故於此有十大光音天以明方便波羅蜜中十波羅蜜各隨名下義配之可解此天身長二由旬壽二劫此天水災至。
  【經】復有無量徧淨天王所謂清淨名稱天王最勝見天王寂靜德天王須彌音天王淨念眼天王可愛樂最勝光照天王世間自在主天王光燄自在天王樂思惟法變化天王變化幢天王星宿音妙莊嚴天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悉已安住廣大法門於諸世間勤作利益。
  【論】第八復有無量徧淨天(有六行經一百六言)明不動地菩薩明此天憂苦已無唯有禪悅像此位菩薩功用已終唯有法悅法悅習氣十地始無此天風災至為有禪悅喜動其性像此位菩薩無功智現前猶有無生法樂智淨習氣以諸佛三加七種勸發令憶本願方始隨智行廣利眾生十方世界度生無限此乃如來設教防之防護初發心之際圓融悲智非獨是此位方有滯淨之功是一即一切中防護也望七地中萬事總具何得第八地中佛果知見猶自未終還以十玄六相通融不可違法界體作前後解凡夫妄作無量劫只是法界中無始終此位作治真金作人王寶冠諸臣冠不勝喻明八地法性無功智勝故十力四無畏猶十地方終普賢行海十一地方滿。
  【經】復有無量廣果天王所謂愛樂法光明幢天王清淨莊嚴海天王最勝慧光明天王自在智慧幢天王樂寂靜天王普智眼天王樂旋慧天王善種慧光明天王無垢寂靜光天王廣大清淨光天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莫不皆以寂靜之法而為宮殿安住其中。
  【論】第九復有無量廣果天(有六行經一百二言)明善慧地為此第四禪無出入息三灾不及又此十天如歎德中莫不皆以寂靜法門而作宮殿表九地善慧莊嚴以百千阿僧祇彌羅尼門法寶宮殿教化眾生能以一箇言音為一切眾生說種種法無心意識為大法師任智法明一切具足故像此天無思意識能為語言此天無下界意識有色界意識乃至非想天皆有微識若識想盡即非三界業收故此位作如真金用作輪王寶冠喻一切小王寶冠不勝喻以此位菩薩智慧寶冠下地菩薩無有能勝於中有十天王明力波羅蜜中十波羅蜜各隨名義配之可解此天身衣及壽與前天皆倍明此位菩薩常以法宮而為安止以福德廣大名為廣果天。
  【經】復有無數大自在天王所謂妙燄海天王自在名稱光天王清淨功德眼天王可愛樂大慧天王不動光自在天王妙莊嚴眼天王善思惟光明天王可愛樂大智天王普音莊嚴幢天王極精進名稱光天王如是等而為上首不可稱數皆勤觀察無相之法所行平等。
  【論】第十大自在天王(有六行經一百二言)表第十法雲地如下歎德中皆勤觀察無相之法所行平等明此位無相智成如菩薩本業纓珞經云三賢菩薩能伏三界麤業麤相續果初地已上亦伏亦斷八地已去色因業勝因境緣法法執習故明猶有於境見未純熟猶執法習在故九地已去心因業勝內心自緣法執習故九地有內心緣法執習故十地之中心色二習一時總盡十一地方心境二緣中得無礙自在故從八地至十地無功用中緣真法執內外習亡於十一地普賢門猶未自在如十定品中求覓普賢不見者是又智度論云第九天外更別有十地菩薩天名摩醯首羅此天有八臂三目騎白牛一念知三千大千世界雨滴之數此是引進菩薩方便設法託事表法及攝化境界漸增勝故望一乘法界理事同參一微塵內諸佛國土人天同處身塵毛孔如影相入修真之者須當如實而知莫隨化相應須以同時具足相應門一多相容不同門諸法相即自在門因陀羅網境界門微細相容安立門祕密隱顯俱得門十世隔別異成門主伴交參無礙門託事現法生解門唯心迴轉善成門以此十玄門該之即理順故已上神天之位但利生門中託事表法令易解故如如來實非牛王龍王象王以託事表之令生解故望得道處其智無形無為而能知萬有即為神也以此神性隨行祐生即行非虗也以智常居三界不隨染淨以此自在寄位如王以通化無方福過羣品寄位同天即隨行徧生行非虗也同異總得表實無妨。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三


  音切



  (憶音)。


  (葛音)。


  (居尤切)。


  (薄官切)。


  (必義切)。


  (渠言切)。


  (他達切)。


  (如水切)。


  (莫朗切)。


  (許容切)。


  (方六切)。


  (蒲胡切)。


  (蒲北切)。


  (徒的切)。


  (相吏切)。


  (胡加切)。


  (莫霞切)。


  (苦對切)。


  (市流切)。


  (昌志切)。


  (朽居切)。


  (終音)。


  (乙染切)。


  (莫祕切)。


  (徒敢切)。


  (蒲計切)。


  (郎計切)。


  (巨京切)。


  (居御切)。


  (遇俱切)。


  (符郭切)。


  (似入切)。


  (烏定切)。


  (詰利切)。


  (疾稄切)。


  (市朱切)。


  (苦閑切)。


  (良刃切)。


  (所角切)。


  (胡悞切)。


  (落戈切)。


  (奇音)。


  (丁歷切)。


  (必備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四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七

  【論】從大眾圍遶常隨佛眾之中從普賢菩薩至大自在天已來此四十一眾義分為二一現果成因彰位分(如已前列眾是)二從位舉法進修寄同獲益分(如向下直至普賢海月光等是)今從第二卷初爾時如來道場眾海悉已雲集已下至第五卷中海月光大明菩薩眾已來此四十一眾是從位舉法進修寄同獲益分此中合有五十眾為普賢等眾十箇菩薩當等覺十一地法門十箇互參自具十眾為一人具十總為五十眾如下獲益分中入則同佛知見為與後學者作樣式令倣之也不悟是凡悟己同佛知見故名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如已下神天獲益之中各有二十行頌皆初兩行歎佛之德後十八行皆三句歎佛一句自歎與佛同知其例如是隨時科文隨時稱歎無煩更釋唯普賢菩薩一人獨入十法者普賢眾明一位普周眾行也海月光眾但歎佛德與自所入之法相似以此頌中更不別歎自德如普賢眾中加淨德妙光菩薩是文殊師利別號文殊師利此云妙德又法華經內往昔號妙光又妙德與光其意相似以德為光以能破暗發明故今在普賢眾內表法明因果理智萬行圓融故普賢獨獲十種益者明一即一切故明一多自在延促自由故是總攝義也。
  【經】爾時如來道場眾海悉已雲集無邊品類周帀徧滿形色部從各各差別隨所來方親近世尊一心瞻仰此諸眾會已離一切煩惱心垢及其餘習摧重障山見佛無礙如是皆以毗盧遮那如來往昔之時於劫海中修菩薩行以四攝事而曾攝受一一佛所種善根時皆已善攝種種方便教化成熟令其安立一切智道種無量善獲眾大福悉已入於方便願海所行之行具足清淨於出離道已能善出常見於佛分明照了以勝解力入於如來功德大海得於諸佛解脫之門遊戲神通所謂妙燄海大自在天王得法界虗空界寂靜方便力解脫門自在名稱光天王得普觀一切法悉自在解脫門清淨功德眼天王得知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無功用行解脫門可愛樂大慧天王得現見一切法真實相智慧海解脫門不動光自在天王得與眾生無邊安樂大方便定解脫門妙莊嚴眼天王得令觀寂靜法滅諸癡暗怖解脫門善思惟光明天王得善入無邊境界不起一切諸有思惟業解脫門可愛樂大智天王得普往十方說法而不動無所依解脫門普音莊嚴幢天王得入佛寂靜境界普現光明解脫門名稱光善精進天王得住自所悟處而以無邊廣大境界為所緣解脫門爾時妙燄海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自在天眾而說頌言。
  【論】一從爾時如來道場眾海已下有二十六行經(四百四十一言)義分為二第一從初爾時已下有十一行經明眾已雲集於此段中義有其五一陳眾雲集二陳部類各別三都歎眾德四明本因佛化五明今以勝解力入佛所知第二從所謂妙燄海大自在天王已下有十五行經於此段中義有其二一明天王獲益二明天王乘威說頌。
  【經】
  佛身普徧諸大會  充滿法界無窮盡  寂滅無性不可取  為救世間而出現  如來法王出世間  能然照世妙法燈  境界無邊亦無盡  此自在名之所證  佛不思議離分別  了相十方無所有  為世廣開清淨道  如是淨眼能觀見  如來智慧無邊際  一切世間莫能測  永滅眾生癡暗心  大慧入此深安住  如來功德不思議  眾生見者煩惱滅  普使世間獲安樂  不動自在天能見  眾生癡闇常迷覆  如來為說寂靜法  是則照世智慧燈  妙眼能知此方便  如來清淨妙色身  普現十方無有比  此身無性無依處  善思惟天所觀察  如來音聲無限礙  堪受化者靡不聞  而佛寂然恒不動  此樂智天之解脫  寂靜解脫天人主  十方無處不現前  光明照耀滿世間  此無礙法嚴幢見  佛於無邊大劫海  為眾生故求菩提  種種神通化一切  名稱光天悟斯法
  【論】於此二十行頌中有其二義第一兩行頌純歎佛德第二十八行頌皆三句歎佛一句自歎與佛同知已下例然唯普賢少異前已敘意訖。
  【經】復次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得普觀一切眾生根為說法斷疑解脫門淨莊嚴海天王得隨憶念令見佛解脫門最勝慧光明天王得法性平等無所依莊嚴身解脫門自在智慧幢天王得了知一切世間法一念中安立不思議莊嚴海解脫門樂寂靜天王得於一毛孔現不思議佛剎無障礙解脫門普智眼天王得入普門觀察法界解脫門樂旋慧天王得為一切眾生種種出現無邊劫常現前解脫門善種慧光明天王得觀一切世間境界入不思議法解脫門無垢寂靜光天王得示一切眾生出要法解脫門廣大清淨光天王得觀察一切應化眾生令入佛法解脫門爾時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眾而說頌言。
  諸佛境界不思議  一切眾生莫能測  普令其心生信解  廣大意樂無窮盡  若有眾生堪受法  佛威神力開導彼  令其恒覩佛現前  嚴海天王如是見  一切法性無所依  佛現世間亦如是  普於諸有無依處  此義勝智能觀察  隨諸眾生心所欲  佛神通力皆能現  各各差別不思議  此智幢王解脫海  過去所有諸國土  一毛孔中皆示現  此是諸佛大神通  愛樂寂靜能宣說  一切法門無盡海  同會一法道場中  如是法性佛所說  智眼能明此方便  十方所有諸國土  悉在其中而說法  佛身無去亦無來  愛樂慧旋之境界  佛觀世法如光影  入彼甚深幽奧處  說諸法性常寂然  善種思惟能見此  佛善了知諸境界  隨眾生根雨法雨  為啟難思出要門  此寂靜天能悟入  世尊恒以大慈悲  利益眾生而出現  等雨法雨充其器  清淨光天能演說
  復次清淨慧名稱天王得了達一切眾生解脫道方便解脫門最勝見天王得隨一切諸天眾所樂如光影普示現解脫門寂靜德天王得普嚴淨一切佛境界大方便解脫門須彌音天王得隨諸眾生永流轉生死海解脫門淨念眼天王得憶念如來調伏眾生行解脫門可愛樂普照天王得普門陀羅尼海所流出解脫門世間自在主天王得能令眾生值佛生信藏解脫門光燄自在天王得能令一切眾生聞法信喜而出離解脫門樂思惟法變化天王得入一切菩薩調伏行如虗空無邊無盡解脫門變化幢天王得觀眾生無量煩惱普悲智解脫門星宿音妙莊嚴天王得放光現佛三輪攝化解脫門爾時清淨慧名稱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少淨天無量淨天徧淨天眾而說頌言。
  了知法性無礙者  普現十方無量剎  說佛境界不思議  令眾同歸解脫海  如來處世無所依  譬如光影現眾國  法性究竟無生起  此勝見王所入門  無量劫海修方便  普淨十方諸國土  法界如如常不動  寂靜德天之所悟  眾生愚癡所覆障  盲闇恒居生死中  如來示以清淨道  此須彌音之解脫  諸佛所行無上道  一切眾生莫能測  示以種種方便門  淨眼諦觀能悉了  如來恒以總持門  譬如剎海微塵數  示教眾生徧一切  普照天王此能入  如來出世甚難值  無量劫海時一遇  能令眾生生信解  此自在天之所得  佛說法性皆無性  甚深廣大不思議  普使眾生生淨信  光燄天王能善了  三世如來功德滿  化眾生界不思議  於彼思惟生慶悅  如是樂法能開演  眾生沒在煩惱海  愚癡見濁甚可怖  大師哀愍令永離  此化幢王所觀境  如來恒放大光明  一一光中無量佛  各各現化眾生事  此妙音天所入門
  復次可愛樂光明天王得恒受寂靜樂而能降現銷滅世間苦解脫門清淨妙光天王得大悲心相應海一切眾生喜樂藏解脫門自在音天王得一念中普現無邊劫一切眾生福德力解脫門最勝念智天王得普使成住壞一切世間皆悉如虗空清淨解脫門可愛樂淨妙音天王得愛樂信受一切聖人法解脫門善思惟音天王得能經劫住演說一切地義及方便解脫門演莊嚴音天王得一切菩薩從兜率天宮沒下生時大供養方便解脫門甚深光音天王得觀察無盡神通智慧海解脫門廣大名稱天王得一切佛功德海滿足出現世間方便力解脫門最勝淨光天王得如來往昔誓願力發生深信愛樂藏解脫門爾時可愛樂光明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天眾而說頌言。
  我念如來昔所行  承事供養無邊佛  如本信心清淨業  以佛威神今悉見  佛身無相離眾垢  恒住慈悲哀愍地  世間憂患悉使除  此是妙光之解脫  佛法廣大無涯際  一切剎海於中現  如其成壞各不同  自在音天解脫力  佛神通力無與等  普現十方廣大剎  悉令嚴淨常現前  勝念解脫之方便  如諸剎海微塵數  所有如來咸敬奉  聞法離染不唐捐  此妙音天法門用  佛於無量大劫海  說地方便無倫匹  所說無邊無有窮  善思音天如此義  如來神變無量門  一念現於一切處  降神成道大方便  此莊嚴音之解脫  威力所持能演說  及現諸佛神通事  隨其根欲悉令淨  此光音天解脫門  如來智慧無邊際  世中無等無所著  慈心應物普現前  廣大名天悟斯道  佛昔修習菩提行  供養十方一切佛  一一佛所發誓心  最勝光聞大歡喜
  復次尸棄梵王得普住十方道場中說法而所行清淨無染著解脫門慧光梵王得使一切眾生入禪三昧住解脫門善思慧光明梵王得普入一切不思議法解脫門普雲音梵王得入諸佛一切音聲海解脫門觀世言音自在梵王得能憶念菩薩教化一切眾生方便解脫門寂靜光明眼梵王得現一切世間業報相各差別解脫門普光明梵王得隨一切眾生品類差別皆現前調伏解脫門變化音梵王得住一切法清淨相寂滅行境界解脫門光曜眼梵王得於一切有無所著無邊際無依止常勤出現解脫門悅意海音梵王得常思惟觀察無盡法解脫門爾時尸棄大梵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眾而說頌言。
  佛身清淨常寂滅  光明照耀徧世間  無相無行無影像  譬如空雲如是見  佛身如是定境界  一切眾生莫能測  示彼難思方便門  此慧光王之所悟  佛剎微塵法門海  一言演說盡無餘  如是劫海演不窮  善思慧光之解脫  諸佛圓音等世間  眾生隨類各得解  而於音聲不分別  普音梵天如是悟  三世所有諸如來  趣入菩提方便行  一切皆於佛身現  自在音天之解脫  一切眾生業差別  隨其因感種種殊  世間如是佛皆現  寂靜光天能悟入  無量法門皆自在  調伏眾生徧十方  亦不於中起分別  此是普光之境界  佛身如空不可盡  無相無礙徧十方  所有應現皆如化  變化音王悟斯道  如來身相無有邊  智慧音聲亦如是  處世現形無所著  光曜天王入此門  法王安處妙法宮  法身光明無不照  法性無比無諸相  此海音王之解脫
  復次自在天王得現前成熟無量眾生自在藏解脫門善目主天王得觀察一切眾生樂令入聖境界樂解脫門妙寶幢冠天王得隨諸眾生種種欲解令起行解脫門勇猛慧天王得普攝為一切眾生所說義解脫門妙音句天王得憶念如來廣大慈增進自所行解脫門妙光幢天王得示現大悲門摧滅一切憍慢幢解脫門寂靜境天王得調伏一切世間瞋害心解脫門妙輪莊嚴幢天王得十方無邊佛隨憶念悉來赴解脫門華光慧天王得隨眾生心念普現成正覺解脫門因陀羅妙光天王得普入一切世間大威力自在法解脫門爾時自在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自在天眾而說頌言。
  佛身周徧等法界  普應眾生悉現前  種種教門常化誘  於法自在能開悟  世間所有種種樂  聖寂滅樂為最勝  住於廣大法性中  妙眼天王觀見此  如來出現徧十方  普應羣心而說法  一切疑念皆除斷  此妙幢冠解脫門  諸佛徧世演妙音  無量劫中所說法  能以一言咸說盡  勇猛慧天之解脫  世間所有廣大慈  不及如來一毫分  佛慈如空不可盡  此妙音天之所得  一切眾生慢高山  十力摧殄悉無餘  此是如來大悲用  妙光幢王所行道  慧光清淨滿世間  若有見者除癡闇  令其遠離諸惡道  寂靜天王悟斯法  毛孔光明能演說  等眾生數諸佛名  隨其所樂悉得聞  此妙輪幢之解脫  如來自在不可量  法界虗空悉充滿  一切眾會皆明覩  此解脫門華慧入  無量無邊大劫海  普現十方而說法  未曾見佛有去來  此妙光天之所悟
  復次善化天王得開示一切業變化力解脫門寂靜音光明天王得捨離一切攀緣解脫門變化力光明天王得普滅一切眾生癡闇心令智慧圓滿解脫門莊嚴主天王得示現無邊悅意聲解脫門念光天王得了知一切佛無盡福德相解脫門最上雲音天王得普知過去一切劫成壞次第解脫門勝光天王得開悟一切眾生智解脫門妙髻天王得舒光疾滿十方虗空界解脫門喜慧天王得一切所作無能壞精進力解脫門華光髻天王得知一切眾生業所受報解脫門普見十方天王得示現不思議眾生形類差別解脫門爾時善化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善化天眾而說頌言。
  世間業性不思議  佛為羣迷悉開示  巧說因緣真實理  一切眾生差別業  種種觀佛無所有  十方求覓不可得  法身示現無真實  此法寂音之所見  佛於劫海修諸行  為滅世間癡闇惑  是故清淨最照明  此是力光心所悟  世間所有妙音聲  無有能比如來音  佛以一音徧十方  入此解脫莊嚴主  世間所有眾福力  不與如來一相等  如來福德同虗空  此念光天所觀見  三世所有無量劫  如其成敗種種相  佛一毛孔皆能現  最上雲音所了知  十方虗空可知量  佛毛孔量不可得  如是無礙不思議  妙髻天王已能悟  佛於曩世無量劫  具修廣大波羅蜜  勤行精進無厭怠  喜慧能知此法門  業性因緣不可思  佛為世間皆演說  法性本淨無諸垢  此是華光之入處  汝應觀佛一毛孔  一切眾生悉在中  彼亦不來亦不去  此普見王之所了
  復次知足天王得一切佛出興世圓滿教輪解脫門喜樂海髻天王得盡虗空界清淨光明身解脫門最勝功德幢天王得銷滅世間苦淨願海解脫門寂靜光天王得普現身說法解脫門善目天王得普淨一切眾生界解脫門寶峯月天王得普化世間常現前無盡藏解脫門勇健力天王得開示一切佛正覺境界解脫門金剛妙光天王得堅固一切眾生菩提心令不可壞解脫門星宿幢天王得一切佛出興咸親近觀察調伏眾生方便解脫門妙莊嚴天王得一念悉知眾生心隨機應現解脫門爾時知足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知足天眾而說頌言。
  如來廣大徧法界  於諸眾生悉平等  普應羣情闡妙門  令入難思清淨法  佛身普現於十方  無著無礙不可取  種種色像世咸見  此喜髻天之所入  如來往昔修諸行  清淨大願深如海  一切佛法皆令滿  勝德能知此方便  如來法身不思議  如影分形等法界  處處闡明一切法  寂靜光天解脫門  眾生業惑所纏覆  憍慢放逸心馳蕩  如來為說寂靜法  善目照知心喜慶  一切世間真導師  為救為歸而出現  普示眾生安樂處  峯月於此能深入  諸佛境界不思議  一切法界皆周徧  入於諸法到彼岸  勇慧見此生歡喜  若有眾生堪受化  聞佛功德趣菩提  令住福海常清淨  妙光於此能觀察  十方剎海微塵數  一切佛所皆往集  恭敬供養聽聞法  此莊嚴幢之所見  眾生心海不思議  無住無動無依處  佛於一念皆明見  妙莊嚴天斯善了
  復次時分天王得發起一切眾生善根令永離憂惱解脫門妙光天王得普入一切境界解脫門無盡慧功德幢天王得滅除一切患大悲輪解脫門善化端嚴天王得了知三世一切眾生心解脫門總持大光明天王得陀羅尼門光明憶持一切法無忘失解脫門不思議慧天王得善入一切業自性不思議方便解脫門輪臍天王得轉法輪成就眾生方便解脫門光燄天王得廣大眼普觀眾生而往調伏解脫門光照天王得超出一切業障不隨魔所作解脫門普觀察大名稱天王得善誘誨一切諸天眾令受行心清淨解脫門爾時時分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時分天眾而說頌言。
  佛於無量久遠劫  已竭世間憂惱海  廣闢離塵清淨道  永耀眾生智慧燈  如來法身甚廣大  十方邊際不可得  一切方便無限量  妙光明天智能入  生老病死憂悲苦  逼迫世間無暫歇  大師哀愍誓悉除  無盡慧光能覺了  佛如幻智無所礙  於三世法悉明達  普入眾生心行中  此善化天之境界  總持邊際不可得  辯才大海亦無盡  能轉清淨妙法輪  此是大光之解脫  業性廣大無窮盡  智慧覺了善開示  一切方便不思議  如是慧天之所入  轉不思議妙法輪  顯示修習菩提道  永滅一切眾生苦  此是輪臍方便地  如來真身本無二  應物隨形滿世間  眾生各見在其前  此是燄天之境界  若有眾生一見佛  必使淨除諸業障  離諸魔業永無餘  光照天王所行道  一切眾會廣如海  佛在其中最威耀  普雨法雨潤眾生  此解脫門名稱入
  復次釋迦因陀羅天王得憶念三世佛出興乃至剎成壞皆明見大歡喜解脫門普稱滿音天王得能令佛色身最清淨廣大世無能比解脫門慈目寶髻天王得慈雲普覆解脫門寶光幢名稱天王得恒見佛於一切世主前現種種形相威德身解脫門發生喜樂髻天王得知一切眾生城邑宮殿從何福業生解脫門端正念天王得開示諸佛成熟眾生事解脫門高勝音天王得知一切世間成壞劫轉變相解脫門成就念天王得憶念當來菩薩調伏眾生行解脫門淨華光天王得了知一切諸天快樂因解脫門智日眼天王得開示一切諸天子受生善根俾無癡惑解脫門自在光明天王得開悟一切諸天眾令永斷種種疑解脫門爾時釋迦因陀羅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三十三天眾而說頌言。
  我念三世一切佛  所有境界悉平等  如其國土壞與成  以佛威神皆得見  佛身廣大徧十方  妙色無比利羣生  光明照耀靡不及  此道普稱能觀見  如來方便大慈海  往劫修行極清淨  化導眾生無有邊  寶髻天王斯悟了  我念法王功德海  世中最上無與等  發生廣大歡喜心  此寶光天之解脫  佛知眾生善業海  種種勝因生大福  皆令顯現無有餘  此喜髻天之所見  諸佛出現於十方  普遍一切世間中  觀眾生心示調伏  正念天王悟斯道  如來智身廣大眼  世界微塵無不見  如是普徧於十方  此勝音天之解脫  一切佛子菩提行  如來悉現毛孔中  如其無量皆具足  此念天王所明見  世間所有安樂事  一切皆由佛出生  如來功德勝無等  此解脫處華王入  若念如來少功德  乃至一念心專仰  諸惡道怖悉永除  智眼於此能深悟  寂滅法中大神通  普應羣心靡不周  所有疑惑皆令斷  此光明王之所得
  復次日天子得淨光普照十方眾生盡未來劫常為利益解脫門光燄眼天子得以一切隨類身開悟眾生令入智慧海解脫門須彌光歡喜幢天子得為一切眾生主令勤修無邊淨功德解脫門淨寶月天子得修一切苦行深心歡喜解脫門勇猛不退轉天子得無礙光普照令一切眾生益其精爽解脫門妙華纓光明天子得淨光普照眾生身令生歡喜信解海解脫門最勝幢光明天子得光明普照一切世間令成辦種種妙功德解脫門寶髻普光明天子得大悲海現無邊境界種種色相寶解脫門光明眼天子得淨治一切眾生眼令見法界藏解脫門持德天子得發生清淨相續心令不失壞解脫門普運行光明天子得普運日宮殿照十方一切眾生令成就所作業解脫門爾時日天子承佛威力徧觀一切日天子眾而說頌言。
  如來廣大智慧光  普照十方諸國土  一切眾生咸見佛  種種調伏多方便  如來色相無有邊  隨其所樂悉現身  普為世間開智海  燄眼如是觀於佛  佛身無等無有比  光明照耀徧十方  超過一切最無上  如是法門歡喜得  為利世間修苦行  往來諸有無量劫  光明徧淨如虗空  寶月能知此方便  佛演妙音無障礙  普徧十方諸國土  以法滋味益羣生  勇猛能知此方便  放光明網不思議  普淨一切諸含識  悉使發生深信解  此華纓天所入門  世間所有諸光明  不及佛一毛孔光  佛光如是不思議  此勝幢光之解脫  一切諸佛法如是  悉坐菩提樹王下  令非道者住於道  寶髻光明如是見  眾生盲闇愚癡苦  佛欲令其生淨眼  是故為然智慧燈  善目於此深觀察  解脫方便自在尊  若有曾見一供養  悉使修行至於果  此是德天方便力  一法門中無量門  無量千劫如是說  所演法門廣大義  普運光天之所了
  復次月天子得淨光普照法界攝化眾生解脫門華王髻光明天子得觀察一切眾生界令普入無邊法解脫門眾妙淨光天子得了知一切眾生心海種種攀緣轉解脫門安樂世間心天子得與一切眾生不可思議樂令踊躍大歡喜解脫門樹王眼光明天子得如田家作業種芽莖等隨時守護令成就解脫門出現淨光天子得慈悲救護一切眾生令現見受苦受樂事解脫門普遊不動光天子得能持清淨月普現十方解脫門星宿王自在天子得開示一切法如幻如虗空無相無自性解脫門淨覺月天子得普為一切眾生起大業用解脫門大威德光明天子得普斷一切疑惑解脫門爾時月天子承佛威力普觀一切月宮殿中諸天眾會而說頌言。
  佛放光明徧世間  照耀十方諸國土  演不思議廣大法  永破眾生癡惑闇  境界無邊無有盡  於無量劫常開導  種種自在化羣生  華髻如是觀於佛  眾生心海念念殊  佛智寬廣悉了知  普為說法令歡喜  此妙光明之解脫  眾生無有聖安樂  沈迷惡道受諸苦  如來示彼法性門  安樂思惟如是見  如來希有大慈悲  為利眾生入諸有  說法勸善令成就  此目光天所了知  世尊開闡法光明  分別世間諸業性  善惡所行無失壞  淨光見此生歡喜  佛為一切福所依  譬如大地持宮室  巧示離憂安隱道  不動能知此方便  智火大明周法界  現形無數等眾生  普為一切開真實  星宿王天悟斯道  佛如虗空無自性  為利眾生現世間  相好莊嚴如影像  淨覺天王如是見  佛身毛孔普演音  法雲覆世悉無餘  聽聞莫不生歡喜  如是解脫光天悟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四


  音切



  (鳥到切)。


  (消音)。

歿
  (莫勃切)。


  (與專切)。


  (徒典切)。


  (丑之切)。


  (昌善切)。


  (力均切)。


  (疋音)。


  (父音)。


  (與久切)。


  (普班切)。


  (那朗切)。


  (直知切)。


  (唐朗切)。


  (毗益切)。


  (彼力切)。


  (百音)。


  (許謁切)。


  (疎兩音)。


  ([(白-日+田)/廾]爾切)。


  (文彼切)。


  (莫勃切)。


  (五佳切)。


  (余隴切)。


  (以灼切)。


  (戶耕切)。


  (苦官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五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八

  【經】復次持國乾闥婆王得自在方便攝一切眾生解脫門樹光乾闥婆王得普現一切功德莊嚴解脫門淨目乾闥婆王得永斷一切眾生憂苦出生歡喜藏解脫門華冠乾闥婆王得永斷一切眾生邪見惑解脫門喜步普音乾闥婆王得如雲廣布普蔭澤一切眾生解脫門樂搖動美目乾闥婆王得現廣大妙好身令一切獲安樂解脫門妙音師子幢乾闥婆王得普散十方一切大名稱寶解脫門普放寶光明乾闥婆王得現一切大歡喜光明清淨身解脫門金剛樹華幢乾闥婆王得普滋榮一切樹令見者歡喜解脫門普現莊嚴乾闥婆王得善入一切佛境界與眾生安樂解脫門爾時持國乾闥婆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乾闥婆眾而說頌言。
  諸佛境界無量門  一切眾生莫能入  善逝如空性清淨  普為世間開正道  如來一一毛孔中  功德大海皆充滿  一切世間咸利樂  此樹光王所能見  世間廣大憂苦海  佛能消竭悉無餘  如來慈愍多方便  淨目於此能深解  十方剎海無有邊  佛以智光咸照耀  普使滌除邪惡見  此樹華王所入門  佛於往昔無量劫  修習大慈方便行  一切世間咸慰安  此道普音能悟入  佛身清淨皆樂見  能生世間無盡樂  解脫因果次第成  美目於斯善開示  眾生迷惑常流轉  愚癡障蓋極堅密  如來為說廣大法  師子幢王能演暢  如來普現妙色身  無量差別等眾生  種種方便照世間  普放寶光如是見  大智方便無量門  佛為羣生普開闡  入勝菩提真實行  此金剛幢善觀察  一剎那中百千劫  佛力能現無所動  等以安樂施羣生  此樂莊嚴之解脫
  復次增長鳩槃茶王得滅一切怨害力解脫門龍主鳩槃茶王得修習無邊行門海解脫門莊嚴幢鳩槃茶王得知一切眾生心所樂解脫門饒益行鳩槃茶王得普成就清淨大光明所作業解脫門可怖畏鳩槃茶王得開示一切眾生安隱無畏道解脫門妙莊嚴鳩槃茶王得消竭一切眾生愛欲海解脫門高峯慧鳩槃茶王得普現諸趣光明雲解脫門勇健臂鳩槃茶王得普放光明滅如山重障解脫門無邊淨華眼鳩槃茶王得開示不退轉大悲藏解脫門廣大面鳩槃茶王得普現諸趣流轉身解脫門爾時增長鳩槃茶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鳩槃茶眾而說頌言。
  成就忍力世導師  為物修行無量劫  永離世間憍慢惑  是故其身最嚴淨  佛昔普修諸行海  教化十方無量眾  種種方便利羣生  此解脫門龍主得  佛以大智救眾生  莫不明了知其心  種種自在而調伏  嚴幢見此生歡喜  神通應現如光影  法輪真實同虗空  如是處世無央劫  此饒益王之所證  眾生癡瞖常蒙惑  佛光照現安隱道  為作救護令除苦  可畏能觀此法門  欲海漂淪具眾苦  智光普照滅無餘  既除苦已為說法  此妙莊嚴之所悟  佛身普應無不見  種種方便化羣生  音如雷震雨法雨  如是法門高慧入  清淨光明不唐發  若遇必令消重障  演佛功德無有邊  勇臂能明此深理  為欲安樂諸眾生  修習大悲無量劫  種種方便除眾苦  如是淨華之所見  神通自在不思議  其身普現徧十方  而於一切無來去  此廣面王心所了
  復次毗樓博叉龍王得銷滅一切諸龍趣熾然苦解脫門娑竭羅龍王得一念中轉自龍形示現無量眾生身解脫門雲音幢龍王得於一切諸有趣中以清淨音說佛無邊名號海解脫門燄口龍王得普現無邊佛世界建立差別解脫門燄龍王得一切眾生瞋癡蓋纏如來慈愍令除滅解脫門雲幢龍王得開示一切眾生大喜樂福德海解脫門德叉迦龍王得以清淨救護音滅除一切怖畏解脫門無邊步龍王得示現一切佛色身及住劫次第解脫門清淨色速疾龍王得出生一切眾生大愛樂歡喜海解脫門普行大音龍王得示現一切平等悅意無礙音解脫門無熱惱龍王得以大悲普覆雲滅一切世間苦解脫門爾時毗樓博叉龍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諸龍眾已而說頌言。
  汝觀如來法常爾  一切眾生咸利益  能以大慧哀愍力  拔彼畏塗淪墜者  一切眾生種種別  於一毛端皆示現  神通變化滿世間  娑竭如是觀於佛  佛以神通無限力  廣演名號等眾生  隨其所樂普供聞  如是雲音能悟解  無量無邊國土眾  佛能令入一毛孔  如來安坐彼會中  此燄口龍之所見  一切眾生瞋恚心  纏蓋愚癡深若海  如來慈愍皆除滅  燄龍觀此能明見  一切眾生福德力  佛毛孔中皆顯現  現已令歸大福海  此高雲幢之所觀  佛身毛孔發智光  其光處處演妙音  眾生聞者除憂畏  德叉迦龍悟斯道  三世一切諸如來  國土莊嚴劫次第  如是皆於佛身現  廣步見此神通力  我觀如來往昔行  供養一切諸佛海  於彼咸增喜樂心  此速疾龍之所入  佛以方便隨類音  為眾說法令歡喜  其音清雅眾所悅  普行聞此心欣悟  眾生逼迫諸有中  業惑漂轉無人救  佛以大悲令解脫  無熱大龍能悟此
  復次毗沙門夜叉王得以無邊方便救護惡眾生解脫門自在音夜叉王得普觀察眾生方便救護解脫門嚴持器仗夜叉王得能資益一切甚羸惡眾生解脫門大智慧夜叉王得稱揚一切聖功德海解脫門燄眼主夜叉王得普觀察一切眾生大悲智解脫門金剛眼夜叉王得種種方便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解脫門勇健臂夜叉王得普入一切諸法義解脫門勇敵大軍夜叉王得守護一切眾生令住於道無空過者解脫門富財夜叉王得增長一切眾生福德聚令恒受快樂解脫門力壞高山夜叉王得隨順憶念出生佛力智光明解脫門爾時多聞大夜叉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夜叉眾會而說頌言。
  眾生罪惡深可怖  於百千劫不見佛  漂流生死受眾苦  為救是等佛興世  如來救護諸世間  悉現一切眾生前  息彼畏塗輪轉苦  如是法門音王入  眾生惡業為重障  佛示妙理令開解  譬以明證照世間  此法嚴仗能觀見  佛昔劫海修諸行  稱讚十方一切佛  故有高遠大名聞  此智慧王之所了  智慧如空無有邊  法身廣大不思議  是故十方皆出現  燄目於此能觀察  一切趣中演妙音  說法利益諸羣生  其聲所暨眾苦滅  入此方便金剛眼  一切甚深廣大義  如來一句能演說  如是教理等世間  勇健慧王之所悟  一切眾生住邪道  佛示正道不思議  普使世間成法器  此勇敵軍能悟解  世間所有眾福業  一切皆由佛光照  佛智慧海難測量  如是富財之解脫  憶念往劫無央數  佛於是中修十力  能令諸力皆圓滿  此高幢王所了知
  復次善慧摩睺羅伽王得以一切神通方便令眾生集功德解脫門淨威音摩睺羅伽王得使一切眾生除煩惱得清涼悅樂解脫門勝慧莊嚴髻摩睺羅伽王得普使一切善不善思覺眾生入清淨法解脫門妙目主摩睺羅伽王得了達一切無所著福德自在平等相解脫門燈幢摩睺羅伽王得開示一切眾生令離黑闇怖畏道解脫門最勝光明幢摩睺羅伽王得了知一切佛功德生歡喜解脫門師子臆摩睺羅伽王得勇猛力為一切眾生救護主解脫門眾妙莊嚴音摩睺羅伽王得令一切眾生隨憶念生無邊喜樂解脫門須彌臆摩睺羅伽王得於一切所緣決定不動到彼岸滿足解脫門可愛樂光明摩睺羅伽王得為一切不平等眾生開示平等道解脫門爾時善慧威光摩睺羅伽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摩睺羅伽眾而說頌言。
  汝觀如來性清淨  普現威光利羣品  示甘露道使清涼  眾苦永滅無所依  一切眾生居有海  諸惡業惑自纏覆  示彼所行寂靜法  離塵威音能善了  佛智無等叵思議  知眾生心無不盡  為彼闡明清淨法  如是嚴髻心能悟  無量諸佛現世間  普為眾生作福田  福海廣大深難測  妙目大王能悉見  一切眾生憂畏苦  佛普現前而救護  法界虗空靡不周  此是燈幢所行境  佛一毛孔諸功德  世間共度不能了  無邊無盡同虗空  如是廣大光幢見  如來通達一切法  於彼法性皆明照  如須彌山不傾動  入此法門師子臆  佛於往昔廣大劫  集歡喜海深無盡  是故見者靡不欣  此法嚴音之所入  了知法界無形相  波羅蜜海悉圓滿  大光普救諸眾生  山臆能知此方便  汝觀如來自在力  十方降現罔不均  一切眾生咸照悟  此妙光明能善入
  復次善慧光明天緊那羅王得普生一切喜樂業解脫門妙華幢緊那羅王得能生無上法喜令一切受安樂解脫門種種莊嚴緊那羅王得一切功德滿足廣大清淨信解藏解脫門悅意吼聲緊那羅王得恒出一切悅意聲令聞者離憂怖解脫門寶樹光明緊那羅王得大悲安立一切眾生令覺悟所緣解脫門普樂見緊那羅王得示現一切妙色身解脫門最勝光莊嚴緊那羅王得了知一切殊勝莊嚴果所從生業解脫門微妙華幢緊那羅王得善觀察一切世間業所生報解脫門動地力緊那羅王得恒起一切利益眾生事解脫門威猛主緊那羅王得善知一切緊那羅心巧攝御解脫門爾時善慧光明天緊那羅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緊那羅眾而說頌言。
  世間所有安樂事  一切皆由見佛興  導師利益諸眾生  普作救護歸依處  出生一切諸喜樂  世間咸得無有盡  能令見者不唐捐  此是華幢之所悟  佛功德海無有盡  求其邊際不可得  光明普照於十方  此莊嚴王之解脫  如來大音常演暢  開示離憂真實法  眾生聞者咸欣悅  如是吼聲能信受  我觀如來自在力  皆由往昔所修行  大悲救物令清淨  此寶樹王能悟入  如來難可得見聞  眾生億劫時乃遇  眾相為嚴悉具足  此樂見王之所覩  汝觀如來大智慧  普應羣生心所欲  一切智道靡不宣  最勝莊嚴此能了  業海廣大不思議  眾生苦樂皆從起  如是一切能開示  此華幢王所了知  諸佛神通無間歇  十方大地恒震動  一切眾生莫能知  此廣大力恒明見  處於眾會現神通  放大光明令覺悟  顯示一切如來境  此威猛主能觀察
  復次大速疾力迦樓羅王得無著無礙眼普觀察眾生界解脫門不可壞寶髻迦樓羅王得普安住法界教化眾生解脫門清淨速疾迦樓羅王得普成就波羅蜜精進力解脫門不退心莊嚴迦樓羅王得勇猛力入如來境界解脫門大海處攝持力迦樓羅王得入佛行廣大智慧海解脫門堅法淨光迦樓羅王得成就無邊眾生差別智解脫門妙嚴冠髻迦樓羅王得莊嚴佛法城解脫門普捷示現迦樓羅王得成就不可壞平等力解脫門普觀海迦樓羅王得了知一切眾生身而為現形解脫門龍音大目精迦樓羅王得普入一切眾生歿生行智解脫門爾時大速疾力迦樓羅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迦樓羅眾而說頌言。
  佛眼廣大無邊際  普現十方諸國土  其中眾生不可量  現大神通悉調伏  佛神通力無所礙  徧坐十方覺樹下  演法如雲悉充滿  寶髻聽聞心不逆  佛於往昔修諸行  普淨廣大波羅蜜  供養一切諸如來  此速疾王深信解  如來一一毛孔中  一念普現無邊行  如是難思佛境界  不退莊嚴悉明覩  佛行廣大不思議  一切眾生莫能測  導師功德智慧海  此執持王所行處  如來無量智慧光  能滅眾生癡惑網  一切世間咸救護  此是堅法所持說  法城廣大不可窮  其門種種無數量  如來處世大開闡  此妙冠髻能明入  一切諸佛一法身  真如平等無分別  佛以此力常安住  普捷現王斯具演  佛昔諸有攝眾生  普放光明徧世間  種種方便示調伏  此勝法門觀海悟  佛觀一切諸國土  悉依業海而安住  普雨法雨於其中  龍音解脫能如是
  復次羅睺阿脩羅王得現為大會尊勝主解脫門毗摩質多羅阿脩羅王得示現無量劫解脫門巧幻術阿脩羅王得消滅一切眾生苦令清淨解脫門大眷屬阿脩羅王得修一切苦行自莊嚴解脫門婆稚阿脩羅王得震動十方無邊境界解脫門徧照阿脩羅王得種種方便安立一切眾生解脫門堅固行妙莊嚴阿脩羅王得普集不可壞善根淨諸染著解脫門廣大因慧阿脩羅王得大悲力無疑惑主解脫門現勝德阿脩羅王得普令見佛承事供養脩諸善根解脫門善音阿脩羅王得普入一切趣決定平等行解脫門爾時羅睺阿脩羅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阿脩羅眾而說頌言。
  十方所有廣大眾  佛在其中最殊特  光明徧照等虗空  普現一切眾生前  百千萬劫諸佛土  一剎那中悉明現  舒光化物靡不周  如是毗摩深讚喜  如來境界無與等  種種法門常利益  眾生有苦皆令滅  苫末羅王此能見  無量劫中修苦行  利益眾生淨世間  由是牟尼智普成  大眷屬王斯見佛  無礙無等大神通  徧動十方一切剎  不使眾生有驚怖  大力於此能明了  佛出於世救眾生  一切智道咸開示  悉令捨苦得安樂  此義徧照所弘闡  世間所有眾福海  佛力能生普令淨  佛能開示解脫處  堅行莊嚴入此門  佛大悲身無與等  周行無礙悉令見  猶如影像現世間  因慧能宣此功德  希有無等大神通  處處現身充法界  各在菩提樹下坐  此義勝德能宣說  如來往修三世行  諸趣輪迴靡不經  脫眾生苦無有餘  此妙音王所稱讚
  復次示現宮殿主晝神得普入一切世間解脫門發起慧香主晝神得普觀察一切眾生皆利益令歡喜滿足解脫門樂勝莊嚴主晝神得能放無邊可愛樂法光明解脫門華香妙光主晝神得開發無邊眾生清淨信解心解脫門普集妙藥主晝神得積集莊嚴普光明力解脫門樂作喜目主晝神得普開悟一切苦樂眾生皆令得法樂解脫門觀方普現主晝神得十方法界差別身解脫門大悲威力主晝神得救護一切眾生令安樂解脫門善根光照主晝神得普生喜足功德力解脫門妙華纓珞主晝神得聲稱普聞眾生見者皆獲益解脫門爾時示現宮殿主晝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晝神眾而說頌言。
  佛智如空無有盡  光明照曜徧十方  眾生心行悉了知  一切世間無不入  知諸眾生心所樂  如應為說眾法海  句義廣大各不同  具足慧神能悉見  佛放光明照世間  見聞歡喜不唐捐  示其深廣寂滅處  此樂莊嚴心悟解  佛雨法雨無邊量  能令見者大歡喜  最勝善根從此生  如是妙光之所悟  普入法門開悟力  曠劫修治悉清淨  如是皆為攝眾生  此妙藥神之所了  種種方便化羣生  若見若聞咸受益  皆令踊躍大歡喜  妙眼晝神如是見  十方應現徧世間  十方法界悉無餘  體性非無亦非有  此觀方神之所入  眾生流轉險難中  如來哀愍出世間  悉令除滅一切苦  此解脫門悲力住  眾生闇覆淪永夕  佛為說法大開曉  皆使得樂除眾苦  大善光神入此門  如來福量同虗空  世間眾福悉從生  凡有所作無空過  如是解脫華纓得
  復次普德淨光主夜神得寂靜禪定樂大勇健解脫門喜眼觀世主夜神得廣大清淨可愛樂功德相解脫門護世精氣主夜神得普現世間調伏眾生解脫門寂靜海音主夜神得積集廣大歡喜心解脫門普現吉祥主夜神得甚深自在悅意言音解脫門普發樹華主夜神得光明滿足廣大歡喜藏解脫門平等護育主夜神得開悟眾生令成熟善根解脫門遊戲快樂主夜神得救護眾生無邊慈解脫門諸根常喜主夜神得普現莊嚴大悲門解脫門示現淨福主夜神得普使一切眾生所樂滿足解脫門爾時普德淨光主夜神承佛威力徧觀一切主夜神眾而說頌言。
  汝等應觀佛所行  廣大寂靜虗空相  欲海無涯悉治淨  離垢端嚴照十方  一切世間咸樂見  無量劫海時一遇  大悲念物靡不周  此解脫門觀世覩  導師救護諸世間  眾生悉見在其前  能令諸趣皆清淨  如是護世能觀察  佛昔修治歡喜海  廣大無邊不可測  是故見者咸欣樂  此是寂音之所了  如來境界不可量  寂而能演徧十方  普使眾生意清淨  尸利夜神聞踊悅  佛於無福眾生中  大福莊嚴甚威曜  示彼離塵寂滅法  普發華神悟斯道  十方普現大神通  一切眾生悉調伏  種種色相皆令見  此護育神之所觀  如來往昔念念中  悉淨方便慈悲海  救護世間無不徧  此福樂神之解脫  眾生愚癡常亂濁  其心堅毒甚可畏  如來慈愍為出興  此滅怨神能悟喜  佛昔修行為眾生  一切願欲皆令滿  由是具成功德相  此現福神之所入
  復次徧住一切主方神得普救護力解脫門普現光明主方神得成辨化一切眾生神通業解脫門光行莊嚴主方神得破一切闇障生喜樂大光明解脫門周行不礙主方神得普現一切處不唐勞解脫門永斷迷惑主方神得示現等一切眾生數名號發生功德解脫門徧遊淨空主方神得恒發妙音令聽者皆歡喜解脫門雲幢大音主方神得如龍普雨令眾生歡喜解脫門髻目無亂主方神得示現一切眾生業無差別自在力解脫門普觀世業主方神得觀察一切趣生中種種業解脫門周徧遊覽主方神得所作事皆究竟生一切眾生歡喜解脫門爾時徧住一切主方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方神眾而說頌言。
  如來自在出世間  教化一切諸羣生  普示法門令悟入  悉使當成無上智  神通無量等眾生  隨其所樂示諸相  見者皆蒙出離苦  此現光神解脫力  佛於闇障眾生海  為現法炬大光明  其光普照無不見  此行莊嚴之解脫  具足世間種種音  普轉法輪無不解  眾生聽者煩惱滅  此徧住神之所悟  一切世間所有名  佛名等彼而出生  悉使眾生離癡惑  此斷迷神所行處  若有眾生至佛前  得聞如來美妙音  莫不心生大歡喜  徧遊虗空悟斯法  佛於一一剎那中  普雨無邊大法雨  悉使眾生煩惱滅  此雲幢神所了知  一切世間諸業海  佛悉開示等無異  普使眾生除業惑  此髻目神之所了  一切智地無有邊  一切眾生種種心  如來照見悉明了  此廣大門觀世入  佛於往昔修諸行  無量諸度悉圓滿  大慈哀愍利眾生  此徧遊神之解脫
  復次淨光普照主空神得普知諸趣一切眾生心解脫門普遊深廣主空神得普入法界解脫門生吉祥風主空神得了達無邊境界身相解脫門離障安住主空神得能除一切眾生業惑障解脫門廣步妙髻主空神得普觀察思惟廣大行海解脫門無礙光燄主空神得大悲光普救護一切眾生厄難解脫門無礙勝力主空神得普入一切無所著福德力解脫門離垢光明主空神得能令一切眾生心離諸蓋清淨解脫門深遠妙音主空神得普見十方智光明解脫門光徧十方主空神得不動本處而普現世間解脫門爾時淨光普照主空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空神眾而說頌言。
  如來廣大目  清淨如虗空  普見諸眾生  一切悉明了  佛身大光明  徧照於十方  處處現前住  普遊觀此道  佛身如虗空  無生無所取  無得無自性  吉祥風所見  如來無量劫  廣說諸聖道  普滅眾生障  圓光悟此門  我觀佛往昔  所集菩提行  悉為安世間  妙髻行斯法  一切眾生界  流轉生死海  佛放滅苦光  無礙神能見  清淨功德藏  能為世福田  隨以智開覺  力神於此悟  眾生癡所覆  流轉於險道  佛為放光明  離垢神能證  智慧無邊際  悉現諸國土  光明照世間  妙音斯見佛  佛為度眾生  修行徧十方  如是大願心  普現能觀察
  復次無礙光明主風神得普入佛法及一切世間解脫門普現勇業主風神得無量國土佛出現咸廣大供養解脫門飄擊雲幢主風神得以香風普滅一切眾生病解脫門淨光莊嚴主風神得普生一切眾生善根令摧滅重障山解脫門力能竭水主風神得能破無邊惡魔眾解脫門大聲徧吼主風神得永滅一切眾生怖解脫門樹杪垂髻主風神得入一切諸法實相辨才海解脫門普行無礙主風神得調伏一切眾生方便藏解脫門種種宮殿主風神得入寂靜禪定門滅極重愚癡闇解解門大光普照主風神得隨順一切眾生行無礙力解脫門爾時無礙光明主風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風神眾而說頌言。
  一切諸佛法甚深  無礙方便普能入  所有世間常出現  無相無形無影像  汝觀如來於往昔  一念供養無邊佛  如是勇猛菩提行  此普現神能悟了  如來救世不思議  所有方便無空過  悉使眾生離諸苦  此雲幢神之解脫  眾生無福受眾苦  重蓋密障常迷覆  一切皆令得解脫  此淨光神所了知  如來廣大神通力  克殄一切魔軍眾  所有調伏諸方便  勇健威力能觀察  佛於毛孔演妙音  其音普徧於世間  一切苦畏皆令息  此徧吼神之所了  佛於一切眾剎海  不思議劫常演說  此如來地妙辯才  樹杪髻神能悟解  佛於一切方便門  智入其中悉無礙  境界無邊無與等  此普行神之解脫  如來境界無有邊  處處方便皆令見  而身寂靜無諸相  種種宮神解脫門  如來劫海修諸行  一切諸力皆成滿  能隨世法應眾生  此普照神之所見
  復次普光燄藏主火神得悉除一切世間闇解脫門普集光幢主火神得能息一切眾生諸惑漂流熱惱苦解脫門大光徧照主火神得無動福力大悲藏解脫門眾妙宮殿主火神得觀如來神通力示現無邊際解脫門無盡光髻主火神得光明照耀無邊虗空界解脫門種種燄眼主火神得種種福莊嚴寂靜光解脫門十方宮殿如須彌山主火神得能滅一切世間諸趣熾然苦解脫門威光自在主火神得自在開悟一切世間解脫門光照十方主火神得永破一切愚癡執著見解脫門雷音電光主火神得成就一切願力大震吼解脫門爾時普光燄藏主火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火神眾而說頌言。
  汝觀如來精進力  廣大億劫不思議  為利眾生現世間  所有闇障皆令滅  眾生愚癡起諸見  煩惱如流及火然  導師方便悉滅除  普集光幢於此悟  福德如空無有盡  求其邊際不可得  此佛大悲無動力  火照悟入心生喜  我觀如來之所行  經於劫海無邊際  如是示現神通力  眾妙宮神所了知  億劫修成不可思  求其邊際莫能知  演法實相令歡喜  無盡光神所觀見  十方所有廣大眾  一切現前瞻仰佛  寂靜光明照世間  此妙燄神所能了  牟尼出現諸世間  坐於一切宮殿中  普雨無邊廣大法  此十方神之境界  諸佛智慧最甚深  於法自在現世間  能悉闡明真實理  威光悟此心欣慶  諸見愚癡為闇蓋  眾生迷惑常流轉  佛為開闡妙法門  此照方神能悟入  願門廣大不思議  力度修治已清淨  如昔願心皆出現  此震音神之所了
  復次普興雲幢主水神得平等利益一切眾生慈解脫門海潮雲音主水神得無邊法莊嚴解脫門妙色輪髻主水神得觀所應化方便普攝解脫門善巧漩澓主水神得普演諸佛甚深境界解脫門離垢香積主水神得普現清淨大光明解脫門福橋光音主水神得清淨法界無相無性解脫門知足自在主水神得無盡大悲海解脫門淨喜善音主水神得於菩薩眾會道場中為大歡喜藏解脫門普現威光主水神得以無礙廣大福德力普出現解脫門吼聲徧海主水神得觀察一切眾生發起如虗空調伏方便解脫門爾時普興雲幢主水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水神眾而說頌言。
  清淨慈門剎塵數  共生如來一妙相  一一諸相莫不然  是故見者無厭足  世尊往昔修行時  普詣一切如來所  種種修治無懈倦  如是方便雲音入  佛於一切十方中  寂然不動無來去  應化眾生悉令見  此是髻輪之所知  如來境界無邊量  一切眾生不能了  妙音演說徧十方  此善漩神所行處  世尊光明無有盡  充徧法界不思議  說法教化度眾生  此淨香神所觀見  如來清淨等虗空  無相無形徧十方  而令眾會靡不見  此福光神善觀察  佛昔修習大悲門  其心廣徧等眾生  是故如雲現於世  此解脫門知足了  十方所有諸國土  悉見如來坐於座  朗然開悟大菩提  如是喜音之所入  如來所行無罣礙  徧往十方一切剎  處處示現大神通  普現威光已能悟  修習無邊方便行  等眾生界悉充滿  神通妙用靡暫停  吼聲徧海斯能入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五


  音切



  (於禁切)。


  (田力切)。


  (於謂切)。


  (舉喬切)。


  (莫飯切)。


  (於計切)。


  (滂遙切)。


  (力迍切)。


  (昌志切)。


  (然音)。


  (烏本切)。


  (昌人切)。


  (徒音)。


  (敏音)。


  (力為切)。


  (直為切)。


  (渠呂切)。


  (巨既切)。


  (普火切)。


  (許斤切)。


  (直利切)。


  (於盈切)。


  (洛音)。


  (苦謗切)。


  (失廉切)。


  (肯勒切)。


  (蒲莧切)。


  (渠呂切)。


  (古話切)。


  (盧黨切)。


  (丑亮切)。


  (於避切)。


  (虛檢切)。


  (美畢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六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九

  【經】復次出現寶光主海神得以等心施一切眾生福德海眾寶莊嚴身解脫門不可壞金剛幢主海神得巧方便守護一切眾生善根解脫門不襍塵垢主海神得能竭一切眾生煩惱海解脫門恒住波浪主海神得令一切眾生離惡道解脫門吉祥寶月主海神得普滅大癡闇解脫門妙華龍髻主海神得滅一切諸趣苦與安樂解脫門普持光味主海神得淨治一切眾生諸見愚癡性解脫門寶燄華光主海神得出生一切寶種性菩提心解脫門金剛妙髻主海神得不動心功德海解脫門海潮靁音主海神得普入法界三昧門解脫門爾時出現寶光主海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海神眾而說頌言。
  不可思議大劫海  供養一切諸如來  普以功德施羣生  是故端嚴最無比  一切世間皆出現  眾生根欲靡不知  普為弘宣大法海  此是堅幢所欣悟  一切世間眾導師  法雲大雨不可測  消竭無窮諸苦海  此離垢塵入此門  一切眾生煩惱覆  流轉諸趣受眾苦  為其開示如來境  普水宮神入此門  佛於難思劫海中  修行諸行無有盡  永截眾生癡惑網  寶月於此能明入  佛見眾生常恐怖  流轉生死大海中  示彼如來無上道  龍髻悟解生欣悅  諸佛境界不思議  法界虗空平等相  能淨眾生癡惑網  如是持味能宣說  佛眼清淨不思議  一切境界悉該覽  普示眾生諸妙道  此是華光心所悟  魔軍廣大無央數  一剎那中悉摧滅  心無傾動難測量  金剛妙髻之方便  普於十方演妙音  其音法界靡不周  此是如來三昧境  海潮音神所行處
  復次普發迅流主河神得普雨無邊法雨解脫門普潔泉澗主河神得普現一切眾生前令永離煩惱解脫門離塵淨眼主河神得以大悲方便普滌一切眾生諸惑塵垢解脫門十方徧吼主河神得恒出饒益眾生音解脫門普救護眾生主河神得於一切含識中恒起無惱害慈解脫門無熱淨光主河神得普示一切清涼善根解脫門普生歡喜主河神得修行具足施令一切眾生永離慳著解脫門廣德勝幢主河神得作一切歡喜福田解脫門光照普世主河神得能令一切眾生襍染者清淨瞋毒者歡喜解脫門海德光明主河神得能令一切眾生入解脫海恒受具足樂解脫門爾時普發迅流主河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河神眾而說頌言。
  如來往昔為眾生  修治法海無邊行  譬如霈澤清炎暑  普滅眾生煩惱熱  佛昔難宣無量劫  以願光明淨世間  諸根熟者令悟道  此普潔神心所悟  大悲方便等眾生  悉現其前常化誘  普使淨治煩惱垢  淨眼見此深歡悅  佛演妙音普使聞  眾生愛樂心歡喜  悉使滌除無量苦  此徧吼神之解脫  佛昔修習菩提行  為利眾生無量劫  是故光明徧世間  護神憶念生歡喜  修昔修行為眾生  種種方便令成熟  普淨福海除眾苦  無熱見此心欣慶  施門廣大無窮盡  一切眾生咸利益  能令見者無慳著  此普喜神之所悟  佛昔修行實方便  成就無邊功德海  能令見者靡不欣  此勝幢神心悟悅  眾生有垢咸淨治  一切怨害等生慈  故得光照滿虗空  普世河神見歡喜  佛是福田功德海  能令一切離諸惡  乃至成就大菩提  此海光神之解脫
  復次柔輭勝味主稼神得與一切眾生法滋味令成就佛身解脫門時華淨光主稼神得能令一切眾生受廣大喜樂解脫門色力勇健主稼神得以一切圓滿法門淨諸境界解脫門增益精氣主稼神得見佛大悲無量神通變化力解脫門普生根果主稼神得普現佛福田令下種無失壞解脫門妙嚴環髻主稼神得普發眾生淨信華解脫門潤澤淨華主稼神得大慈愍濟諸眾生令增長福德海解脫門成就妙香主稼神得廣開示一切行法解脫門見者愛樂主稼神得能令法界一切眾生捨離懈怠憂情等諸惡普清淨解脫門離垢光明主稼神得觀察一切眾生善根隨應說法令眾會歡喜滿足解脫門爾時柔輭勝味主稼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稼神眾而說頌言。
  如來無上功德海  普現明燈照世間  一切眾生咸救護  悉與安樂無遺者  世尊功德無有邊  眾生聞者不唐捐  悉使離苦常歡喜  此是時華之所入  善逝諸力皆圓滿  功德莊嚴現世間  一切眾生悉調伏  此法勇力能明證  佛昔修治大悲海  其心念念等世間  是故神通無有邊  增益精氣能觀見  佛徧世間常現前  一切方便無空過  悉淨眾生諸惑惱  此普生神之解脫  佛是世間大智海  放淨光明無不徧  廣大信解悉從生  如是嚴髻能明入  如來觀世起慈心  為利眾生而出現  示彼恬怡最勝道  此淨華神之解脫  善逝所修清淨行  菩提樹下具宣說  如是教化滿十方  此妙香神能聽受  佛於一切諸世間  悉使離憂生大喜  所有根欲皆治淨  可愛樂神斯悟入  如來出現於世間  普觀眾生心所樂  種種方便而成熟  此淨光神解脫門
  復次吉祥主藥神得普觀一切眾生心而勤攝取解脫門栴檀林主藥神得以光明攝取眾生俾見者無空過解脫門離塵光明主藥神得能以淨方便滅一切眾生煩惱解脫門名稱普聞主藥神得能以大名稱增長無邊善根海解脫門毛孔現光主藥神得大悲幢速赴一切病境界解脫門破闇清淨主藥神得療治一切盲冥眾生令智眼清淨解脫門普發吼聲主藥神得能演佛音說諸法差別義解脫門蔽日光幢主藥神得能作一切眾生善知識令見者咸生善根解脫門明見十方主藥神得清淨大悲藏能以方便令生信解解脫門普發威光主藥神得方便令念佛滅一切眾生病解脫門爾時吉祥主藥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藥神眾而說頌言。
  如來智慧不思議  悉知一切眾生心  能以種種方便力  滅彼羣迷無量苦  大雄善巧難測量  凡有所作無空過  必使眾生諸苦滅  栴檀林神能悟此  汝觀諸佛法如是  往昔勤修無量劫  而於諸有無所著  此離塵光所入門  佛百千劫難可遇  若有得見及聞名  必令獲益無空過  此普稱神之所了  如來一一毛孔中  悉放光明滅眾患  世間煩惱皆令盡  此現光神所入門  一切眾生癡所盲  惑業眾苦無量別  佛悉蠲除開智照  如是破闇能觀見  如來一音無限量  能開一切法門海  眾生聽者悉了知  此是大音之解脫  汝觀佛智難思議  普現諸趣救羣生  能令見者皆從化  此蔽日幢深悟了  如來大悲方便海  為利世間而出現  廣開正道示眾生  此見方神能了達  如來普放大光明  一切十方無不照  令隨念佛生功德  此發威光解脫門
  復次布華如雲主林神得廣大無邊智海藏解脫門擢幹舒光主林神得廣大修治普清淨解脫門生芽發曜主林神得增長種種淨信芽解脫門吉祥淨葉主林神得一切清淨功德莊嚴聚解脫門垂布燄藏主林神得普門清淨慧恒周覽法界解脫門妙莊嚴光主林神得普知一切眾生行海而興布法雲解脫門可意靁聲主林神得忍受一切不可意聲演清淨音解脫門香光普徧主林神得十方普現昔所修治廣大行境界解脫門妙光迥曜主林神得以一切功德法饒益世間解脫門華果光味主林神得能令一切見佛出興常敬念不忘莊嚴功德藏解脫門爾時布華如雲主林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林神眾而說頌言。
  佛昔修習菩提行  福德智慧悉成滿  一切諸力皆具足  放大光明出世間  悲門無量等眾生  如來往昔普淨治  是故於世能依益  此擢幹神之所了  若有眾生一見佛  必使入於深信海  普示一切如來道  此妙芽神之解脫  一毛所集諸功德  劫海宣揚不可盡  諸佛方便難思議  淨葉能明此深義  我念如來於往昔  供養剎塵無量佛  一一佛所智漸明  此燄藏神之所了  一切眾生諸行海  世尊一念悉了知  如是廣大無礙智  妙莊嚴神能悟入  恒演如來寂妙音  普生無等大歡喜  隨其解欲皆令悟  此是靁音所行法  如來示現大神通  十方國土皆周徧  佛昔修行悉令見  此普香光所入門  眾生譣詖不修德  迷惑沈流生死中  為彼闡明眾智道  此妙光神之所見  佛為業障諸眾生  經於億劫時乃現  其餘念念常令見  此味光神所觀察
  復次寶峯開華主山神得入大寂定光明解脫門華林妙髻主山神得修習慈善根成熟不可思議數眾生解脫門高幢普照主山神得觀察一切眾生心所樂嚴淨諸根解脫門離塵寶髻主山神得無邊劫海勤精進無厭怠解脫門光照十方主山神得以無邊功德光普覺悟解脫門大力光明主山神得能自成熟復令眾生捨離愚迷行解脫門威光普勝主山神得拔一切苦使無有餘解脫門微密光輪主山神得演教法光明顯示一切如來功德解脫門普眼現見主山神得令一切眾生乃至於夢中增長善根解脫門金剛堅固眼主山神得出現無邊大義海解脫門爾時開華帀地主山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山神眾而說頌言。
  往修勝行無有邊  今獲神通亦無量  法門廣闢如塵數  悉使眾生深悟喜  眾相嚴身徧世間  毛孔光明悉清淨  大慈方便示一切  華林妙髻悟此門  佛身普現無有邊  十方世界皆充滿  諸根嚴淨見者喜  此法高幢能悟入  歷劫勤修無懈倦  不染世法如虗空  種種方便化羣生  悟此法門名寶髻  眾生盲闇入險道  佛哀愍彼舒光照  普使世間從睡覺  威光悟此心生喜  昔在諸有廣修行  供養剎塵無數佛  令眾生見發大願  此地大力能明入  見諸眾生流轉苦  一切業障恒纏覆  以智慧光悉滅除  此普勝神之解脫  一一毛孔出妙音  隨眾生心讚諸佛  悉徧十方無量劫  此是光輪所入門  佛徧十方普現前  種種方便說妙法  廣益眾生諸行海  此現見神之所悟  法門如海無邊量  一音為說悉令解  一切劫中演不窮  入此方便金剛目
  復次普德淨華主地神得以慈悲心念念普觀一切眾生解脫門堅福莊嚴主地神得普現一切眾生福德力解脫門妙華嚴樹主地神得普入諸法出生一切佛剎莊嚴解脫門普散眾寶主地神得修習種種諸三昧令眾生除障垢解脫門淨目觀時主地神得令一切眾生常遊戲快樂解脫門金色妙眼主地神得示現一切清淨身調伏眾生解脫門香毛發光主地神得了知一切佛功德海大威力解脫門寂音悅意主地神得普攝持一切眾生言音海解脫門妙華旋髻主地神得充滿佛剎離垢性解脫門金剛普持主地神得一切佛法輪所攝持普出現解脫門爾時普德淨華主地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地神眾而說頌言。
  如來往昔念念中  大慈悲門不可說  如是修行無有已  故得堅牢不壞身  三世眾生及菩薩  所有一切眾福聚  悉現如來毛孔中  福嚴見已生歡喜  廣大寂靜三摩地  不生不滅無來去  嚴淨國土示眾生  此樹華神之解脫  佛於往昔修諸行  為令眾生銷重障  普散眾寶主地神  見此解脫生歡喜  如來境界無邊際  念念普現於世間  淨目觀時主地神  見佛所行心慶悅  妙音無限不思議  普為眾生滅煩惱  金色眼神能了悟  見佛無邊勝功德  一切色形皆化現  十方法界悉充滿  香毛發光常見佛  如是普化諸眾生  妙音普徧於十方  無量劫中為眾說  悅意地神心了達  從佛得聞深敬喜  佛毛孔出香燄雲  隨眾生心徧世間  一切見者皆成熟  此是華旋所觀處  堅固難壞如金剛  不可傾動踰須彌  佛身如是處世間  普持得見生歡喜
  復次寶峯光耀主城神得方便利益眾生解脫門妙嚴宮殿主城神得知眾生根教化成熟解脫門清淨喜寶主城神得常歡喜令一切眾生受諸福德解脫門離憂清淨主城神得救諸怖畏大悲藏解脫門華燈燄眼主城神得普明了大智慧解脫門燄幢明現主城神得普方便示現解脫門盛福威光主城神得普觀察一切眾生令修廣大福德海解脫門淨光明身主城神得開悟一切愚闇眾生解脫門香髻莊嚴主城神得觀如來自在力普徧世間調伏眾生解脫門寶峯光目主城神得能以大光明破一切眾生障礙山解脫門爾時寶峯光耀主城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城神眾而說頌言。
  導師如是不思議  光明徧照於十方  眾生現前悉見佛  教化成熟無央數  諸眾生根各差別  佛悉了知無有餘  妙嚴宮殿主城神  入此法門心慶悅  如來無量劫修行  護持往昔諸佛法  意常承奉生歡喜  妙寶城神悟此門  如來昔已能除遣  一切眾生諸恐怖  而恒於彼起慈悲  此離憂神心悟喜  佛智廣大無有邊  譬如虗空不可量  華目城神斯悟悅  能學如來之妙慧  如來色相等眾生  隨其樂欲皆令見  燄幢明現心能悟  習此方便生歡喜  如來往修眾福海  清淨廣大無邊際  福德幢光於此門  觀察了悟心欣慶  眾生愚迷諸有中  如世生盲卒無覩  佛為利益興於世  清淨光神入此門  如來自在無有邊  如雲普徧於世間  乃至現夢令調伏  此是香幢所觀見  眾生癡闇如盲瞽  種種障蓋所纏覆  佛光照徹普令開  如是寶峯之所入
  復次淨莊嚴幢道場神得出現供養佛廣大莊嚴具誓願力解脫門須彌寶光道場神得現一切眾生前成就廣大菩提行解脫門靁音幢相道場神得隨一切眾生心所樂令見佛於夢中為說法解脫門雨華妙眼道場神得能雨一切難捨眾寶莊嚴具解脫門清淨燄形道場神得能現妙莊嚴道場廣化眾生令成熟解脫門華纓垂髻道場神得隨根說法令生正念解脫門雨寶莊嚴道場神得能以辯才普雨無邊歡喜法解脫門勇猛香眼道場神得廣稱讚諸佛功德解脫門金剛彩雲道場神得示現無邊色相樹莊嚴道場解脫門蓮華光明道場神得菩提樹下寂然不動而充徧十方解脫門妙光照耀道場神得顯示如來種種力解脫門爾時淨莊嚴幢道場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道場神眾而說頌言。
  我念如來往昔時  於無量劫所修行  諸佛出興咸供養  故獲如空大功德  佛昔修行無盡施  無量剎土微塵等  須彌光照菩提神  憶念善逝心欣慶  如來色相無有窮  變化周流一切剎  乃至夢中常示現  靁幢見此生歡喜  昔行捨行無量劫  能捨難捨眼如海  如是捨行為眾生  此妙眼神能悟悅  無邊色相寶燄雲  現菩提場徧世間  燄形清淨道場神  見佛自在生歡喜  眾生行海無有邊  佛普彌綸雨法雨  隨其根解除疑惑  華纓悟此心歡喜  無量法門差別義  辯才大海皆能入  雨寶嚴具道場神  於心念念恒如是  於不可說一切土  盡世言詞稱讚佛  故獲名譽大功德  此勇眼神能憶念  種種色相無邊樹  普現菩提樹王下  金剛彩雲悟此門  恒觀道樹生歡喜  十方邊際不可得  佛坐道場智亦然  蓮華步光淨信心  入此解脫深生喜  道場一切出妙音  讚佛難思清淨力  及以成就諸因行  此妙光神能聽受
  復次寶印手足行神得普雨眾寶生廣大歡喜解脫門蓮華光足行神得示現佛身坐一切光色蓮華座令見者歡喜解脫門最勝華髻足行神得一一心念中建立一切如來眾會道場解脫門攝諸善見足行神得舉足發步悉調伏無邊眾生解脫門妙寶星幢足行神得念念中化現種種蓮華網光明普雨眾寶出妙音聲解脫門樂吐妙音足行神得出生無邊歡喜海解脫門栴檀樹光足行神得以香風普覺一切道場眾會解脫門蓮華光明足行神得一切毛孔放光明演微妙法音解脫門微妙光明足行神得其身徧出種種光明網普照耀解脫門積集妙華足行神得開悟一切眾生令生善根海解脫門爾時寶印手足行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足行神眾而說頌言。
  佛昔修行無量劫  供養一切諸如來  心恒慶悅不疲厭  喜門深大猶如海  念念神通不可量  化現蓮華種種香  佛坐其上普遊往  紅色光神皆覩見  諸佛如來法如是  廣大眾會徧十方  普現佛通不可議  最勝華神悉明矚  十方國土一切處  於中舉足若下足  悉能成就諸羣生  此善見神心悟喜  如眾生數普現身  此一一身充法界  悉放淨光雨眾寶  如是解脫星幢入  如來境界無邊際  普雨法雨皆充滿  眾會覩佛生歡喜  此妙音聲之所見  佛音聲量等虗空  一切音聲悉在中  調伏眾生靡不徧  如是栴檀能聽受  一切毛孔出化音  闡揚三世諸佛名  聞此音者皆歡喜  蓮華光神如是見  佛身變現不思議  步步色相猶如海  隨眾生心悉令見  此妙光明之所得  十方普現大神通  一切眾生悉開悟  眾妙華神於此法  見已心生大歡喜
  復次淨喜境界身眾神得憶佛往昔誓願海解脫門光照十方身眾神得光明普照無邊世界解脫門海音調伏身眾神得大音普覺一切眾生令歡喜調伏解脫門淨華嚴髻身眾神得身如虗空周徧住解脫門無量威儀身眾神得示一切眾生諸佛境界解脫門最勝光嚴身眾神得令一切飢乏眾生色力滿足解脫門淨光香雲身眾神得除一切眾生煩惱垢解脫門守護攝持身眾神得轉一切眾生愚癡魔業解脫門普現攝化身眾神得普於一切世主宮殿中顯示莊嚴相解脫門不動光明身眾神得普攝一切眾生皆令生清淨善根解脫門爾時淨喜境界身眾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身眾神眾而說頌言。
  我憶須彌塵劫前  有佛妙光出興世  世尊於彼如來所  發心供養一切佛  如來身放大光明  其光法界靡不充  眾生遇者心調伏  此照方神之所見  如來聲震十方國  一切言音悉圓滿  普覺羣生無有餘  調伏聞此心歡慶  佛身清淨恒寂滅  普現眾色無諸相  如是徧住於世間  此淨華神之所入  導師如是不思議  隨眾生心悉令見  或坐或行或時住  無量威儀所悟門  佛百千劫難逢遇  出興利益能自在  令世悉離貧窮苦  最勝光嚴入斯處  如來一一齒相間  普放香燈光燄雲  滅除一切眾生惑  離垢雲神如是見  眾生染惑為重障  隨逐魔徑常流轉  如來開示解脫道  守護執持能悟入  我觀如來自在力  光布法界悉充滿  處王宮殿化眾生  此普現神之境界  眾生迷妄具眾苦  佛在其中常救護  皆令滅惑生喜心  不動光神所觀見
  復次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得見如來示現無邊色相身解脫門日輪速疾幢執金剛神得佛身一一毛如日輪現種種光明雲解脫門須彌華光執金剛神得化現無量身大神變解脫門清淨雲音執金剛神得無邊隨類音解脫門妙臂天主執金剛神得現為一切世間主開悟眾生解脫門可愛樂光明執金剛神得普開示一切佛法差別門咸盡無遺解脫門大樹靁音執金剛神得以可愛樂莊嚴具攝一切樹神解脫門師子王光明執金剛神得如來廣大福莊嚴聚皆具足明了解脫門密燄吉祥目執金剛神得普觀察險惡眾生心為現威嚴身解脫門蓮華摩尼髻執金剛神得普雨一切菩薩莊嚴具摩尼髻解脫門爾時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執金剛神眾而說頌言。
  汝應觀法王  法王法如是  色相無有邊  普現於世間  佛身一一毛  光網不思議  譬如淨日輪  普照十方國  如來神通力  法界悉周徧  一切眾生前  示現無盡身  如來說法音  十方莫不聞  隨諸眾生類  悉令心滿足  眾見牟尼尊  處世宮殿中  普為諸羣生  闡揚於大法  法海漩澓處  一切差別義  種種方便門  演說無窮盡  無邊大方便  普應十方國  遇佛淨光明  悉見如來身  供養於諸佛  億剎微塵數  功德如虗空  一切所瞻仰  神通力平等  一切剎皆現  安坐妙道場  普現眾生前  燄雲普照世  種種光圓滿  法界無不及  示佛所行處
  復次普賢菩薩摩訶薩入不思議解脫門方便海入如來功德海所謂有解脫門名嚴淨一切佛國土調伏眾生令究竟出離有解脫門名普詣一切如來所修具足功德境界有解脫門名安立一切菩薩地諸大願海有解脫門名普現法界微塵數無量身有解脫門名演說徧一切國土不可思議數差別名有解脫門名一切微塵中悉現無邊諸菩薩神通境界有解脫門名一念中見三世劫成壞事有解脫門名示現一切菩薩諸根海各入自境界有解脫門名能以神通力化現種種身徧無邊法界有解脫門名顯示一切菩薩修行法次第門入一切智廣大方便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以自功德復承如來威神之力普觀一切眾會海已即說頌言。
  佛所莊嚴廣大剎  等於一切微塵數  清淨佛子悉滿中  雨不思議最妙法  如於此會見佛坐  一切塵中悉如是  佛身無去亦無來  所有國土皆明現  顯示菩薩所修行  無量趣地諸方便  及說難思真實理  令諸佛子入法界  出生化佛如塵數  普應羣生心所欲  入深法界方便門  廣大無邊悉開演  如來名號等世間  十方國土悉充徧  一切方便無空過  調伏眾生皆離垢  佛於一切微塵中  示現無邊大神力  悉坐道場能演說  如佛往昔菩提行  三世所有廣大劫  佛念念中皆示現  彼諸成壞一切事  不思議智無不了  佛子眾會廣無限  欲共測量諸佛地  諸佛法門無有邊  能悉了知甚為難  佛如虗空無分別  等真法界無所依  化現周行靡不至  悉坐道場成正覺  佛以妙音廣宣暢  一切諸地皆明了  普現一一眾生前  盡與如來平等法
  復次淨德妙光菩薩摩訶薩得徧往十方菩薩眾會莊嚴道場解脫門普德最勝燈光照菩薩摩訶薩得一念中現無盡成正覺門教化成熟不思議眾生界解脫門普光師子幢菩薩摩訶薩得修習菩薩福德莊嚴出生一切佛國土解脫門普寶燄妙光菩薩摩訶薩得觀察佛神通境界無迷惑解脫門普音功德海幢菩薩摩訶薩得於一眾會道場中示現一切佛土莊嚴解脫門普智光照如來境菩薩摩訶薩得隨逐如來觀察甚深廣大法界藏解脫門普覺悅意聲菩薩摩訶薩得親近承事一切諸佛供養藏解脫門普清淨無盡福威光菩薩摩訶薩得出生一切神變廣大加持解脫門普寶髻華幢菩薩摩訶薩得普入一切世間行出生菩薩無邊行門解脫門普相最勝光菩薩摩訶薩得能於無相法界中出現一切諸佛境界解脫門爾時淨德妙光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菩薩解脫門海已即說頌言。
  十方所有諸國土  一剎那中悉嚴淨  以妙音聲轉法輪  普徧世間無與等  如來境界無邊際  一念法界悉充滿  一一塵中建道場  悉證菩提起神變  世尊往昔修諸行  經於百千無量劫  一切佛剎皆莊嚴  出現無礙如虗空  佛神通力無限量  充滿無邊一切劫  假使經於無量劫  念念觀察無疲厭  汝應觀佛神通境  十方國土皆嚴淨  一切於此悉現前  念念不同無量種  觀佛百千無量劫  不得一毛之分限  如來無礙方便門  此光普照難思剎  如來往劫在世間  承事無邊諸佛海  是故一切如川騖  咸來供養世所尊  如來出現徧十方  一一塵中無量土  其中境界皆無量  悉住無邊無盡劫  佛於曩劫為眾生  修習無邊大悲海  隨諸眾生入生死  普化眾會令清淨  佛住真如法界藏  無相無形離諸垢  眾生觀見種種身  一切苦難皆鎖滅
  復次海月光大明菩薩摩訶薩得出生菩薩諸地諸波羅蜜教化眾生及嚴淨一切佛國土方便解脫門雲音海光離垢藏菩薩摩訶薩得念念中普入法界種種差別處解脫門智生寶髻菩薩摩訶薩得不可思議劫於一切眾生前現清淨大功德解脫門功德自在王淨光菩薩摩訶薩得普見十方一切菩薩初詣道場時種種莊嚴解脫門善勇猛蓮華髻菩薩摩訶薩得隨諸眾生根解海普為顯示一切佛法解脫門普智雲日幢菩薩摩訶薩得成就如來智永住無量劫解脫門大精進金剛臍菩薩摩訶薩得普入一切無邊法印力解脫門香燄光幢菩薩摩訶薩得顯示現在一切佛始修菩薩行乃至成就智慧聚解脫門大明德深美音菩薩摩訶薩得安住毗盧遮那一切大願海解脫門大福光智生菩薩摩訶薩得顯示如來徧法界甚深境界解脫門爾時海月光大明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菩薩眾莊嚴海已即說頌言。
  諸波羅蜜及諸地  廣大難思悉圓滿  無量眾生盡調伏  一切佛土皆嚴淨  如佛教化眾生界  十方國土皆充滿  一念心中轉法輪  普應羣情無不徧  佛於無量廣大劫  普現一切眾生前  如其往昔廣修治  示彼所行清淨處  我覩十方無有餘  亦見諸佛現神通  悉坐道場成正覺  眾會聞法共圍遶  廣大光明佛法身  能以方便現世間  普隨眾生心所樂  悉稱其根而雨法  真如平等無相身  離垢光明淨法身  智慧寂靜身無量  普應十方而演法  法王諸力皆清淨  智慧如空無有邊  悉為開示無遺隱  普使眾生同悟入  如佛往昔所修治  乃至成於一切智  今放光明徧法界  於中顯現悉明了  佛以本願現神通  一切十方無不照  如佛往昔修治行  光明網中皆演說  十方境界無有盡  無等無邊各差別  佛無礙力發大光  一切國土皆明顯
  【論】已上諸眾皆悉如上以義科文隨義稱歎教門弘大不用文繁得意即得此初會之內四十七眾之中已前七眾前已釋訖。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六


  音切



  (全音)。


  (伏音)。


  (古雁切)。


  (普貝切)。


  (而兗切)。


  (徒廉切)。


  (與之切)。


  (徒干切)。


  (之連切)。


  (力弔切)。


  (莫耕切)。


  (古玄切)。


  (直角切)。


  (古案切)。


  (如招切)。


  (以贍切)。


  (虛檢切)。


  (彼義切)。


  (徒改切)。


  (子合切)。


  (蒲益切)。


  (戒音)。


  (渠卷切)。


  (而琰切)。


  (虛義切)。


  (徐專切)。


  (羊朱切)。


  (公五切)。


  (力脣切)。


  (余恕切)。


  (之欲切)。


  (亡句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七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十

  【經】爾時如來師子之座眾寶妙華輪臺基陛及諸戶牖如是一切莊嚴具中一一各出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其名曰海慧自在神通王菩薩摩訶薩雷音普震菩薩摩訶薩眾寶光明髻菩薩摩訶薩大智日勇猛慧菩薩摩訶薩不思議功德寶智印菩薩摩訶薩百目蓮華髻菩薩摩訶薩金燄圓滿光菩薩摩訶薩法界普音菩薩摩訶薩雲音淨月菩薩摩訶薩善勇猛光明幢菩薩摩訶薩如是等而為上首有眾多佛剎微塵數同時出現此諸菩薩各興種種供養雲所謂一切摩尼寶華雲一切蓮華妙香雲一切寶圓滿光雲無邊境界香燄雲日藏摩尼輪光明雲一切悅意樂音雲無邊色相一切寶燈光燄雲眾寶樹枝華果雲無盡寶清淨光明摩尼王雲一切莊嚴具摩尼王雲如是等諸供養雲有佛世界微塵數彼諸菩薩一一皆興如是供養雲雨於一切道場眾海相續不絕現是雲已右遶世尊經無量百千帀隨其方面去佛不遠化作無量種種寶蓮華師子之座各於其上結跏趺坐是諸菩薩所行清淨廣大如海得智慧光照普門法隨順諸佛所行無礙能入一切辯才法海得不思議解脫法門住於如來普門之地巳得一切陀羅尼門悉能容受一切法海善住三世平等智地巳得深信廣大喜樂無邊福聚極善清淨虗空法界靡不觀察十方世界一切國土所有佛興咸勤供養爾時海慧自在神通王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道場眾海即說頌言。
  【論】如來座內眾經云如來師子之座眾寶妙華輪臺基陛及諸戶牖如是一切莊嚴具中一一各出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於此段中義分為二一述眾來意二長科經文一述眾來意者是中其意有三一明諸菩薩是古佛舊行二明今佛契同三明古今不二為門所坐之座合古所行菩薩行依舊故如下頌中諸佛所悟我巳知常以法身為座體以普賢萬行為莊嚴以無作大悲之智為座上佛前佛後佛皆同此也明今佛契同古跡定眾生狐疑是故須來是名為如來自行與古同因眾為座體體是法界所行行亦是法界以此無礙自在故座身是正報座上莊嚴是行所招依報今還從本行報得之果內還出本自行因菩薩眾也亦明因果不二體故如法界品如來師子之座普徧法界為座體故第二長科經文者從爾時如來師子座已下有二十九行經(四百九十言今二十五行)於中其義有七一明座上莊嚴出眾二列所出眾名三來眾與供四其眾遶佛致敬五致敬已昇座而坐六歎來眾之德七乘威說頌從此已下有十菩薩各說二十行頌歎如來成道福智依正及往昔所修之因任其後哲隨文隨義稱歎不煩更釋此一段明今佛合古行古行合今佛明座外普賢之眾是佛利他之行座內之人是佛自行所契普賢之眾此之大眾古今一切諸佛同道更無二路眾生乘之即名乘不思議乘如來乘最勝乘無上乘至於道場此以一切法皆為道場也以法界為場地諸波羅蜜為人功治一切垢本自淨故治無明成根本智故教文弘廣略申體意隨文讚歎任在後賢此十箇頌中向下歎佛十波羅蜜及十地有二十行頌自餘皆二十行也准知。
  【經】
  諸佛所悟悉已知  如空無礙皆明照  光徧十方無量土  處於眾會普嚴潔  如來功德不可量  十方法界悉充滿  普坐一切樹王下  諸大自在共雲集  佛有如是神通力  一念現於無盡相  如來境界無有邊  各隨解脫能觀見  如來往昔經劫海  在於諸有勤修行  種種方便化眾生  令彼受行諸佛法  毗盧遮那具嚴好  坐蓮華藏師子座  一切眾會皆清淨  寂然而住同瞻仰  摩尼寶藏放光明  普發無邊香燄雲  無量華纓共垂布  如是座上如來坐  種種嚴飾吉祥門  恒放燈光寶燄雲  廣大熾然無不照  牟尼處上增嚴好  種種摩尼綺麗窗  妙寶蓮華所垂飾  恒出妙音聞者悅  佛坐其上特明顯  寶輪承座半月形  金剛為臺色燄明  持髻菩薩常圍遶  佛在其中最光耀  種種變化滿十方  演說如來廣大願  一切影像於中現  如是座上佛安坐
  爾時雷音普震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道場眾海即說頌言。
  世尊往集菩提行  供養十方無量佛  善逝威力所加持  如來座中無不覩  香燄摩尼如意王  填飾妙華師子座  種種莊嚴皆影現  一切眾會悉明矚  佛座普現莊嚴相  念念色類各差別  隨諸眾生解不同  各見佛坐於其上  寶枝垂布蓮華網  華開踊現諸菩薩  各出微妙悅意聲  稱讚如來坐於座  佛功德量如虗空  一切莊嚴從此生  一一地中嚴飾事  一切眾生不能了  金剛為地無能壞  廣博清淨極夷坦  摩尼為網垂布空  菩提樹下皆周徧  其地無邊色相殊  真金為末布其中  普散名華及眾寶  悉以光瑩如來座  地神歡喜而踊躍  剎那示現無有盡  普與一切莊嚴雲  恒在佛前瞻仰住  寶燈廣大極熾然  香燄流光無斷絕  隨時示現各差別  地神以此為供養  十方一切剎土中  彼地所有諸莊嚴  今此道場無不現  以佛威神故能爾
  爾時眾寶光明髻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道場眾海即說頌言。
  世尊往昔修行時  見諸佛土皆圓滿  如是所見地無盡  此道場中皆顯現  世尊廣大神通力  舒光普雨摩尼寶  如是寶藏散道場  其地周迴悉嚴麗  如來福德神通力  摩尼妙寶普莊嚴  其地及以菩提樹  遞發光音而演說  寶燈無量從空雨  寶王間錯為嚴飾  悉吐微妙演法音  如是地神之所現  寶地普現妙光雲  寶炬燄明如電發  寶網遐張覆其上  寶枝襍布為嚴好  汝等普觀於此地  種種妙寶所莊嚴  顯示眾生諸業海  令彼了知真法性  普徧十方一切佛  所有圓滿菩提樹  莫不皆現道場中  演說如來清淨法  隨諸眾生心所樂  其地普出妙音聲  如佛座上所應演  一一法門咸具說  其地恒出妙香光  光中普演清淨音  若有眾生堪受法  悉使得聞煩惱滅  一一莊嚴悉圓滿  假使億劫無能說  如來神力靡不周  是故其地皆嚴淨
  爾時大智日勇猛慧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道場眾海即說頌言。
  世尊凝睟處法堂  炳然照耀宮殿中  隨諸眾生心所樂  其身普現十方土  如來宮殿不思議  摩尼寶藏為嚴飾  諸莊嚴具咸光耀  佛坐其中特明顯  摩尼為柱種種色  真金鈴鐸如雲布  寶堦四面列成行  門闥隨方咸洞啟  妙華繒綺莊嚴帳  寶樹枝條共嚴飾  摩尼纓珞四面垂  智海於中湛然坐  摩尼為網妙香幢  光燄燈明若雲布  覆以種種莊嚴具  超世正知於此坐  十方普現變化雲  其雲演說徧世間  一切眾生悉調伏  如是皆從佛宮現  摩尼為樹發妙華  十方所有無能匹  三世國土莊嚴事  莫不於中現其影  處處皆有摩尼聚  光燄熾然無量種  門牖隨方相間開  棟宇莊嚴極殊麗  如來宮殿不思議  清淨光明具眾相  一切宮殿於中現  一一皆有如來坐  如來宮殿無有邊  自然覺者處其中  十方一切諸眾會  莫不向佛而來集
  爾時不思議功德寶智印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道場眾海即說頌言。
  佛昔修治眾福海  一切剎土微塵數  神通願力所出生  道場嚴淨無諸垢  如意珠王作樹根  金剛摩尼以為身  寶網遐施覆其上  妙香氛氳共旋遶  樹枝嚴飾備眾寶  摩尼為榦爭聳擢  枝條密布如重雲  佛於其下坐道場  道場廣大不思議  其樹周迴盡彌覆  密葉繁華相庇映  華中悉結摩尼果  一切枝間發妙光  其光徧照道場中  清淨熾然無有盡  以佛願力如斯現  摩尼寶藏以為華  布影騰輝若綺雲  帀樹垂芳無不徧  於道場中普嚴飾  汝觀善逝道場中  蓮華寶網俱清淨  光燄成輪從此現  鈴音鐸響雲間發  十方一切國土中  所有妙色莊嚴樹  菩提樹中無不現  佛於其下離眾垢  道場廣大福所成  樹枝雨寶恒無盡  寶中出現諸菩薩  悉往十方供事佛  諸佛境界不思議  普令其樹出樂音  如昔所集菩提道  眾會聞音咸得見
  爾時百目蓮華髻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道場眾海即說頌言。
  一切摩尼出妙音  稱揚三世諸佛名  彼佛無量神通事  此道場中皆現覩  眾華競發如纓布  光雲流演徧十方  菩提樹神持向佛  一心瞻仰為供養  摩尼光燄悉成幢  幢中熾然發妙香  其香普熏一切眾  是故其處皆嚴潔  蓮華垂布金色光  其光演佛妙聲雲  普蔭十方諸剎土  永息眾生煩惱熱  菩提樹王自在力  常放光明極清淨  十方眾會無有邊  莫不影現道場中  寶枝光燄若明燈  其光演音宣大願  如佛往昔於諸有  本所修行皆具說  樹下諸神剎塵數  悉共依於此道場  各各如來道樹前  念念宣揚解脫門  世尊往昔修諸行  供養一切諸如來  本所修行及名聞  摩尼寶中皆悉現  道場一切出妙音  其音廣大徧十方  若有眾生堪受法  莫不調伏令清淨  如來往昔普修治  一切無量莊嚴事  十方一切菩提樹  一一莊嚴無量種
  爾時金燄圓滿光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道場眾海即說頌言。
  佛昔修習菩提行  於諸境界解明了  處與非處淨無疑  此是如來初智力  如昔等觀諸法性  一切業海皆明徹  如是今於光網中  普徧十方能具演  往劫修治大方便  隨眾生根而化誘  普使眾會心清淨  故佛能成根智力  如諸眾生解不同  欲樂諸行各差別  隨其所應為說法  佛以智力能如是  普盡十方諸剎海  所有一切眾生界  佛智平等如虗空  悉能顯現毛孔中  一切處行佛盡知  一念三世畢無餘  十方剎劫眾生時  悉能開示令現了  禪定解脫力無邊  三昧方便亦復然  佛為示現令歡喜  普使滌除煩惱闇  佛智無礙包三世  剎那悉現毛孔中  佛法國土及眾生  所現皆由隨念力  佛眼廣大如虗空  普見法界盡無餘  無礙地中無等用  彼眼無量佛能演  一切眾生具諸結  所有隨眠與習氣  如來出現徧世間  悉以方便令除滅
  爾時法界普音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道場眾會海巳即說頌言。
  佛威神力徧十方  廣大示現無分別  大菩提行波羅蜜  昔所滿足皆令見  昔於眾生起大悲  修行布施波羅蜜  以是其身最殊妙  能令見者生歡喜  昔在無邊大劫海  修治淨戒波羅蜜  故獲淨身徧十方  普滅世間諸重苦  往昔修行忍清淨  信解真實無分別  是故色相皆圓清  普放光明照十方  往昔勤修多劫海  能轉眾生深重障  故能分身徧十方  悉現菩提樹王下  佛久修行無量劫  禪定大海普清淨  故令見者心歡喜  煩惱障垢悉除滅  如來往修諸行海  具足般若波羅蜜  是故舒光普照明  克殄一切愚癡暗  種種方便化眾生  令所修治悉成就  一切十方皆徧往  無邊際劫不休息  佛昔修行大劫海  淨治諸願波羅蜜  是故出現徧世間  盡未來際救眾生  佛無量劫廣修治  一切法力波羅蜜  由是能成自然力  普現十方諸國土  佛昔修治普門智  一切智性如虗空  是故得成無礙力  舒光普照十方剎
  爾時雲音淨月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道場眾會海巳即說頌言。
  神通境界等虗空  十方眾生靡不見  如昔修行所成地  摩尼果中咸具說  清淨勤修無量劫  入於初地極歡喜  出生法界廣大智  普見十方無量佛  一切法中離垢地  等眾生數持淨戒  已於多劫廣修行  供養無邊諸佛海  積集福德發光地  奢摩他藏堅固忍  法雲廣大悉已聞  摩已果中如是說  燄海慧明無等地  善了境界起慈悲  一切國土平等身  如佛所治皆演暢  普藏等門難勝地  動寂相順無違反  佛法境界悉平等  如佛所淨皆能說  廣大修行慧海地  一切法門咸徧了  普現國土如虗空  樹中演暢此法音  周徧法界虗空身  普照眾生智慧燈  一切方便皆清淨  昔所遠行今具演  一切願行所莊嚴  無量剎海皆清淨  所有分別無能動  此無等地咸宣說  無量境界神通力  善入教法光明力  此是清淨善慧地  劫海所行皆備闡  法雲廣大第十地  含藏一切徧虗空  諸佛境界聲中演  此聲是佛威神力
  爾時善勇猛光幢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道場眾會海巳即說頌言。
  無量眾生處會中  種種信解心清淨  悉能悟入如來智  了達一切莊嚴境  各起淨願修諸行  悉曾供養無量佛  能見如來真實體  及以一切諸神變  或有能見佛法身  無等無礙普周徧  所有無邊諸法性  悉入其身無不盡  或有見佛妙色身  無邊色相光熾然  隨諸眾生解不同  種種變現十方中  或見無礙智慧身  三世平等如虗空  普隨眾生心樂轉  種種差別皆令見  或有能了佛音聲  普徧十方諸國土  隨諸眾生所應解  為出言音無障礙  或見如來種種光  種種照耀徧世間  或有於佛光明中  復見諸佛現神通  或有見佛海雲光  從毛孔出色熾然  示現往昔修行道  令生深信入佛智  或見佛相福莊嚴  及見此福所從生  往昔修行諸度海  皆佛相中明了見  如來功德不可量  充滿法界無邊際  及以神通諸境界  以佛力故能宣說
  爾時華藏莊嚴世界海以佛神力其地一切六種十八相震動所謂動徧動普徧動起徧起普徧起踊徧踊普徧踊震徧震普徧震吼徧吼普徧吼擊徧擊普徧擊此諸世主一一皆現不思議諸供養雲雨於如來道場眾海所謂一切香華莊嚴雲一切摩尼妙飾雲一切寶燄華網雲無邊種類摩尼寶圓光雲一切眾色寶真珠藏雲一切寶栴檀香雲一切寶蓋雲清淨妙聲摩尼王雲日光摩尼纓珞輪雲一切寶光明藏雲一切各別莊嚴具雲如是等諸供養雲其數無量不可思議此諸世主一一皆現如是供養雲雨於如來道場眾海靡不周徧如此世界中一一世主心生歡喜如是供養其華藏莊嚴世界海中一切世界所有世主悉亦如是而為供養其一切世界中悉有如來坐於道場一一世主各各信解各各所緣各各三昧方便門各各修習助道法各各成就各各歡喜各各趣入各各悟解諸法門各各入如來神通境界各各入如來力境界各各入如來解脫門如於此華藏世界海十方盡法界虗空界一切世界海中悉亦如是。
  【論】從爾時華藏莊嚴世界海已下有二十一行經(三百六十二言今十八行半)明動地興供於此一段經文其意有七一明舉世界之名二推佛神力地六震動三世主興供歡喜四明以此例同多土五明佛徧興於世六明世主各隨自解七明法會興供普同十方問曰何為地動答曰其地動大意有五一此會大眾得道二智人出現三智人去世四世間災變五得道歡悅此明大眾獲益歡悅故地動推佛神力者明師弟之敬推德於上問曰何故於此段中地動興供答曰為至此中一段明初會中常隨佛眾當境之內神天眾及如來座內古今諸佛同因眾菩提樹內流光眾并如來宮殿內大悲眾如是當佛自眾來集復得益及賀佛出興心歡喜故眾心喜動故地亦隨心動故此明初會當境之內大集一終然後面門放光普集他土亦來此會此是無自他中他也以明化儀主伴此乃龍行雲應法事合然為化眾生軌模如是以真法性塵剎普周一剎那之中三世同際還以一多相容不同門該括如是放光集眾意令知佛境界相參無二已上是初成正覺顯示五位行門一終因果此一部之經總有六重因果一從世主妙嚴品及至華藏世果品五品經明初成正覺顯示五位行門報得及示現入法一重因果二毗盧遮那品是古佛因果引古證今明佛佛相襲道不虗來三第二會普光明殿顯示十信因果四從須彌之頂直至離世間品顯菩薩證修因果五入法界品明古今本法不思議因果此是一切諸佛共所乘宗為一切佛之本體眾生同具只為迷之六覺城東會明顯示菩薩利生行門善知識攝生形狀法則進修因果若但說其法在行猶迷此經設教及行證修前後六度總舉解行證修因果令使啟蒙易解不滯其功。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七


  音切



  (居之切)。


  (傍禮切)。


  (焉久切)。


  (加音)。


  (夫音)。


  (去倚切)。


  (郎計切)。


  (田音)。


  (烏定切)。


  (魚陵切)。


  (宣醉切)。


  (彼永切)。


  (令音)。


  (徒各切)。


  (他達切)。


  (疾陵切)。


  (都弄切)。


  (符分切)。


  (息勇切)。


  (直角切)。


  (敷救切)。


  ([(白-日+田)/廾]至切)。


  (於敬切)。


  (許兩切)。


  (渠敬切)。


  (許云切)。


  (戶吳切)。


  (特計切)。


  (莫胡切)。


  (作孔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八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如來現相品第二

  【論】釋此一品義分為三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者此品何故名現相品為諸菩薩神天眾皆悉已集嘿思心念請法問有三十七問如來知念即於面門舒光現相及集十方眾答前所問此品之內如來兩度放光齒光告眾令集毫光示法令信佛境界及所行因果行門又諸來菩薩毛孔放光通為三度放光故又集十方眾海佛境界相菩薩境界相答前眾所問故名現相品此經表法及集眾如來放光前後總十度放光故一面門齒光集他方之眾二眉間毫光示果成因三足下輪中放光成十信四帝釋宮中足指端放光集眾入道成十住位五夜摩天宮足趺上放光成十行門六兜率天宮膝上放光成十迴向七他化天宮眉間毫相放光成十地八如來出現品眉間放光入文殊頂九口中放光入普賢口令此二人問答如來出現始終因果道理十法界品中放眉間光名普照三世法界門是為十如隨好光明功德品常放光明隨根普照此光非獨緣五位進修表法也是常依根攝化光也二釋品來意者此品為前世間主等默念三十七問此品放光集眾示其法相答前眾所問三十七法此品故來三隨文釋義者復分為二一長科經意二科其當品一長科經意者自此現相品乃至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毗盧遮那品此五品經總是答前三十七問明舉果勸修分二科其當品者於此當品其意有四。
  【經】爾時諸菩薩及一切世間主作是思惟云何是諸佛地云何是諸佛境界云何是諸佛加持云何是諸佛所行云何是諸佛力云何是諸佛無所畏云何是諸佛三昧云何是諸佛無能攝取云何是諸佛眼云何是諸佛耳云何是諸佛鼻云何是諸佛舌云何是諸佛身云何是諸佛意云何是諸佛身光云何是諸佛光明云何是諸佛聲云何是諸佛智唯願世尊哀愍我等開示演說又十方世界海一切諸佛皆為諸菩薩說世界海眾生海佛海佛波羅蜜海佛解脫海佛變化海佛演說海佛名號海佛壽量海及一切菩薩誓願海一切菩薩發趣海一切菩薩助道海一切菩薩乘海一切菩薩行海一切菩薩出離海一切菩薩神通海一切菩薩波羅蜜海一切菩薩地海一切菩薩智海願佛世尊亦為我等如是而說爾時諸菩薩威神力故於一切供養具雲中自然出音而說頌言。
  無量劫中修行滿  菩提樹下成正覺  為度眾生普現身  如雲充徧盡未來  眾生有疑皆使斷  廣大信解悉令發  無邊際苦普使除  諸佛安樂咸令證  菩薩無數等剎塵  俱來此會同瞻仰  願隨其意所應受  演說妙法除疑惑  云何了知諸佛地  云何觀察如來境  佛所加持無有邊  願示此法令清淨  云何是佛所行處  而以智慧能明入  佛力清淨廣無邊  為諸菩薩應開示  云何廣大諸三昧  云何淨治無畏法  神通力用不可量  願隨眾生心樂說  諸佛法王如世主  所行自在無能制  及餘一切廣大法  為利益故當開演  佛眼云何無有量  耳鼻舌身亦復然  意無有量復云何  願示能知此方便  如諸剎海眾生海  法界所有安立海  及諸佛海亦無邊  願為佛子咸開暢  永出思議眾度海  普入解脫方便海  所有一切法門海  此道場中願宣說
  【論】第一從爾時諸菩薩及一切世間主已下一段長行并偈頌是世主請法分義分為三一從爾時已下至唯願世尊哀愍我等於中長行有八行半經純請十八種佛法二又十方世界海已下有六行半經問佛海菩薩海有十九問通為三十七問三願佛世尊已下可兩行經明菩薩神力故一切供具放光光中說頌請佛斷疑分第一從初爾時諸菩薩及一切世間主作是思惟明心念嘿請云何是諸佛地法界不思議地是佛地故下文云法性如虗空諸佛於中住此為如來地也云何是諸佛境界如下經云如來處此菩提座一毛示現多剎海一一毛現悉亦然此是如來之境界又法界是如來境界云何是諸佛加持下如來加普賢菩薩入於三昧說佛持故云何是諸佛所行經云無礙行是如來行又普賢行是一切諸佛共所行行故云何是諸佛力經云如來有處非處十種力是云何是諸佛無所畏如來無五怖畏及四無畏是云何是諸佛無能攝取如來無性妙智是無能攝取云何是諸佛眼知一切法智知一切眾生根智名一切種智是佛眼故又此經下文說十眼等是又如十身相海云如來眼有大人相名自在普見雲云何是諸佛耳如法界品云一切諸佛有無障礙耳悉能解了一切音聲云何是諸佛鼻如來鼻有大人相名一切神通智慧於中出現無量化佛坐寶蓮華往諸世界云何是諸佛舌如下經云如來舌有大人相名示現音聲影像雲云何是諸佛身下文云諸佛同法身無依無差別又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眾生前云何是諸佛意如來出現品云云何知如來應正等覺心佛子如來心意識無量俱不可得但智無量故知如來心云何是諸佛身光如來隨好常光隨根照物普周法界云何是諸佛光明光有二種一教光二如此經光明覺品是及前後十度表法光明是云何是諸佛智一切智一切種種分別智是又如下文如來甚深智普入於法界能隨三世轉與世為明導此已上問十八種法竟第二經云唯願世尊哀愍我等有三句經文結請佛說十九種海經云一切諸佛皆為諸菩薩說世界海總舉問竟眾生海釋曰如世間眾生廣多如海故佛海經云如來安處菩提座一毛示現多剎海一一毛現悉亦然如是普周於法界佛波羅蜜海十波羅蜜徧一切菩薩行故佛解脫海如來法身是佛解脫又智慧解脫乃至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等是佛變化海如下文無體無住處亦無生可得無相亦無形所現皆如影又一切剎土微塵數常現身雲悉充滿又云於一佛身上化為無量身佛演說海下文一一毛孔中光網徧十方演佛妙音聲調彼難調者又一音徧諸根故然如來音聲不從心出不從身出佛名號海如下名號品是如來名號等一切眾生心也佛壽量海如下文佛身如影現生滅不可得是佛壽量海又下文壽量品是及一切菩薩誓願海淨行品等是又十迴向品中大願是一切菩薩發趣海如下文云此會諸佛子善修眾智慧其人已能入如斯方便門又下文云從地而得地住於力地中億劫勤修行所獲法如是明從地而得地者不離真法界自體清淨性地而行進修十住十行等法故云從地而得地又十行品是十發趣加行成就令菩提心智悲純熟故一切菩薩助道海三十七助道品是觀身受心法為首一切菩薩乘海乘如來乘不思議乘法界乘是乃至八萬四千乘等一切菩薩行海普賢行是如下經云如是分身智境界普賢行中能建立一切菩薩出離海如五位中加行方便是如下經云此會諸菩薩入佛難思地一一皆能見一切佛神力又下文云普賢諸行願修治已明潔能於一切剎普見佛神變身住一切處一切皆平等智能如是行入佛之境界一切菩薩神通海如下十方佛剎來集菩薩眾及毛孔出眾隨行利生等事是又下十通品亦是又下文一一佛剎中往詣悉無餘見佛神通力入佛所行處一切菩薩波羅蜜海如下經中十方來集大眾身諸毛孔各出十佛世界微塵數光一一光出十佛世界微塵數菩薩悉能徧入一切法界諸安立海教化眾生廣如經具說是波羅蜜海也此是與發心者作普賢樣一切菩薩地海如下經云從地而得地是也又十地品是答又如來地是菩薩地如下經云此會諸菩薩入佛難思地一切菩薩智海根本智是如來智於根本智起差別智教化眾生是菩薩智海乃至十無盡智是也唯願世尊已下三句總結勸請准例十方諸佛既說今佛世尊亦合同說又爾時已下四句明供具說頌已上三十七問向下至毗盧遮那品已來有三種答前所問一如下齒間放光集眾現相神通答二如下眉間毫光出眾現相及十菩薩偈頌答三普賢入定出定以言詮示佛業眾生業因果古今相襲答如世界成就品菩薩眾生染淨報業答前三十七問佛海菩薩行海不離其中又說華藏莊嚴世界海說佛報得所居之土答前三十七問佛境界海眾生海菩薩行海波羅蜜海總不離其中又說古往毗盧遮那品是引古印今令眾生信承襲不斷法不虗來若古無舊跡今從何得以是義故引古佛用印今時成信從此初會一會至毗盧遮那品六品經總明舉果勸修信他已成佛者果德悲智境界行普賢行及報得莊嚴身土分從佛名號品重問二十八問即是舉古佛果門令今世及未來發心者自信自心佛果與古佛果不異及菩薩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佛眼耳鼻舌身意不異故信自今修不異古法有此二十八種不異之法具如佛名號品所問二十八問之法今古不異令初發心者應如是依古證修使令道不謬故直至法界品總是其答所問之法故若依五位法上有一百一十重佛果菩薩行古今不異若通信位即一百二十重古今佛因果不異至位方明三從供具雲中出音說二十行頌於中義分為四初兩行頌歎佛行滿成佛行徧三世次兩行頌明勸佛為眾除疑得證次兩行頌明大眾已集勸請除疑次云何已下十四行頌明重頌前三十七問問曰大眾何不以言自問因何嘿念致疑何不自以言讚勸請云何供具雲出音請佛答曰明佛得法界心與一切眾生同心故以心不異故知彼心疑供具說頌者明一切法總法界體也法界不思議一切法不思議故明聖眾心境無二故凡夫迷法界自見心境有二故顛倒生也。
  【經】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即於面門眾齒之間放佛剎微塵數光明所謂眾寶華徧照光明出種種音莊嚴法界光明垂布微妙雲光明十方佛坐道場現神變光明一切寶燄雲蓋光明充滿法界無礙光明徧莊嚴一切佛剎光明迥建立清淨金剛寶幢光明普莊嚴菩薩眾會道場光明妙音稱揚一切佛名號光明如是等佛剎微塵數一一復有佛剎微塵數光明以為眷屬其光悉具眾妙寶色普照十方各一億佛剎微塵數世界海彼世界海諸菩薩眾於光明中各得見此華藏莊嚴世界海以佛神力其光於彼一切菩薩眾會之前而說頌言。
  無量劫中修行海  供養十方諸佛海  化度一切眾生海  今成妙覺徧照尊  毛孔之中出化雲  光明普照於十方  應受化者咸開覺  令趣菩提淨無礙  佛昔往來諸趣中  教化成熟諸羣生  神通自在無邊量  一念皆令得解脫  摩尼妙寶菩提樹  種種莊嚴悉殊特  佛於其下成正覺  放大光明普威耀  大音震吼徧十方  普為弘宣寂滅法  隨諸眾生心所樂  種種方便令開曉  往修諸度皆圓滿  等於千剎微塵數  一切諸力悉已成  汝等應往同瞻禮  十方佛子等剎塵  悉共歡喜而來集  已雨諸雲為供養  今在佛前專覲仰  如來一音無有量  能演契經深大海  普雨妙法應羣心  彼兩足尊宜往見  三世諸佛所有願  菩提樹下皆宣說  一剎那中悉現前  汝可速詣如來所  毗盧遮那大智海  面門舒光無不見  今待眾集將演音  汝可往觀聞所說
  【論】第二從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已下有一段長行并一偈頌是如來放齒光十方告眾令眾咸集現法答前所問分於此分中大意有十一如來知眾心念有疑二齒光普照三其光有十名四明光具眷屬五陳光色相六明光照遠近七明大眾蒙光彼此相見八明光徧他方眾會九明光能出聲告眾十明十方之眾聞告咸來問曰何故如來面門齒間出光告眾答曰面門及齒明言音出於中故於中出光今欲答眾所疑普告十方佛土大眾來集示法答前三十七問中云何是諸佛地佛境界佛加持佛行佛力等故須口中齒間放光光者除暗義又答前云何是佛光明除現在未來眾心疑暗故口齒者吐納言音說法表告之所由也故於中出光於此光明說其二十行頌於中大意歎如來道滿利生光明出音告眾令集聞法。
  【經】爾時十方世界海一切眾會蒙佛光明所開覺已各共來詣毗盧遮那如來所親近供養所謂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東次有世界海名清淨光蓮華莊嚴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摩尼纓珞金剛藏佛號法水覺虗空無邊王於彼如來大眾海中有菩薩摩訶薩名觀察勝法蓮華幢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各現十種菩薩身相雲徧滿虗空而不散滅復現十種雨一切寶蓮華光明雲復現十種須彌寶峯雲復現十種日輪光雲復現十種寶華纓珞雲復現十種一切音樂雲復現十種粖香樹雲復現十種塗香燒香眾色相雲復現十種一切香樹雲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諸供養雲悉徧虗空而不散滅現是雲已向佛作禮以為供養即於東方各化作種種華光明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此華藏世界海南次有世界海名一切寶月光明莊嚴藏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無邊光圓滿莊嚴佛號普智光明德須彌王於彼如來大眾海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普照法海慧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各現十種一切莊嚴光明藏摩尼王雲徧滿虗空而不散滅復現十種雨一切寶莊嚴具普照耀摩尼王雲復現十種寶燄熾然稱揚佛名號摩尼王雲復現十種說一切佛法摩尼王雲復現十種眾妙樹莊嚴道場摩尼王雲復現十種寶光普照現眾化佛摩尼王雲復現十種普現一切道場莊嚴像摩尼王雲復現十種密燄燈說諸佛境界摩尼王雲復現十種不思議佛剎宮殿像摩尼王雲復現十種普現三世佛身像摩尼王雲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摩尼王雲悉徧虗空而不散滅現是雲已向佛作禮以為供養即於南方各化作帝青寶閻浮檀金蓮華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此華藏世界海西次有世界海名可愛樂寶光明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出生上妙資身具佛號香燄功德寶莊嚴於彼如來大眾海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月光香燄普莊嚴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各現十種一切寶香眾妙華樓閣雲徧滿虗空而不散滅復現十種無邊色相眾寶王樓閣雲復現十種寶燈香燄樓閣雲復現十種一切真珠樓閣雲復現十種一切寶華樓閣雲復現十種寶纓珞莊嚴樓閣雲復現十種普現十方一切莊嚴光明藏樓閣雲復現十種眾寶粖間錯莊嚴樓閣雲復現十種眾寶周徧十方一切莊嚴樓閣雲復現十種華門鐸網樓閣雲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樓閣雲悉徧虗空而不散滅現是雲已向佛作禮以為供養即於西方各化作真金葉大寶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此華藏世界海北次有世界海名毗琉璃蓮華光圓滿藏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優鉢羅華莊嚴佛號普智幢音王於彼如來大眾海中有菩薩摩訶薩名師子奮迅光明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各現十種一切香摩尼眾妙樹雲徧滿虗空而不散滅復現十種密葉妙香莊嚴樹雲復現十種化現一切無邊色相樹莊嚴樹雲復現十種一切華周布莊嚴樹雲復現十種一切寶燄圓滿光莊嚴樹雲復現十種現一切旃檀香菩薩身莊嚴樹雲復現十種現往昔道場處不思議莊嚴樹雲復現十種眾寶衣服藏如日光明樹雲復現十種普發一切悅意音聲樹雲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樹雲悉徧虗空而不散滅現是雲已向佛作禮以為供養即於北方各化作摩尼燈蓮華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此華藏世界海東北方次有世界海名閻浮檀金頗棃色幢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眾寶莊嚴佛號一切法無畏燈於彼如來大眾海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最勝光明燈無盡功德藏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各現十種無邊色相寶蓮華藏師子座雲徧滿虗空而不散滅復現十種摩尼王光明藏師子座雲復現十種一切莊嚴具種種校飾師子座雲復現十種眾寶鬘燈燄藏師子座雲復現十種普雨寶纓珞師子座雲復現十種一切香華寶纓珞藏師子座雲復現十種示現一切佛座莊嚴摩尼王藏師子座雲復現十種戶牖階砌及諸纓珞一切莊嚴師子座雲復現十種一切摩尼樹寶枝莖藏師子座雲復現十種寶香間飾日光明藏師子座雲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師子座雲悉徧虗空而不散滅現是雲已向佛作禮以為供養即於東北方各化作寶蓮華摩尼光幢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此華藏世界海東南方次有世界海名金莊嚴瑠璃光普照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清淨香光明佛號普喜深信王於彼如來大眾海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慧燈普明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各現十種一切如意王摩尼帳雲徧滿虗空而不散滅復現十種帝青寶一切華莊嚴帳雲復現十種一切香摩尼帳雲復現十種寶燄燈帳雲復現十種示現佛神通說法摩尼王帳雲復現十種現一切衣服莊嚴色像摩尼帳雲復現十種一切寶華叢光明帳雲復現十種寶網鈴鐸音帳雲復現十種摩尼為臺蓮華為網帳雲復現十種現一切不思議莊嚴具色像帳雲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眾寶帳雲悉徧虗空而不散滅現是雲已向佛作禮以為供養即於東南方各化作寶蓮華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此華藏世界海西南方次有世界海名日光徧照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師子日光明佛號普智光明音於彼如來大眾海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普華光燄髻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各現十種眾妙莊嚴寶蓋雲徧滿虗空而不散滅復現十種光明莊嚴華蓋雲復現十種無邊色真珠藏蓋雲復現十種出一切菩薩悲愍音摩尼王蓋雲復現十種眾妙寶燄鬘蓋雲復現十種妙寶嚴飾垂網鐸蓋雲復現十種摩尼樹枝莊嚴蓋雲復現十種日光普照摩尼王蓋雲復現十種一切塗香燒香蓋雲復現十種栴檀藏蓋雲復現十種廣大佛境界普光明莊嚴蓋雲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眾寶蓋雲悉徧虗空而不散滅現是雲已向佛作禮以為供養即於西南方各化作帝青寶光燄莊嚴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此華藏世界海西北方次有世界海名寶光照耀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眾香莊嚴佛號無量功德海光明於彼如來大眾海中有菩薩摩訶薩名無盡光摩尼王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各現十種一切寶圓滿光雲徧滿虗空而不散滅復現十種一切寶燄圓滿光雲復現十種一切妙華圓滿光雲復現十種一切化佛圓滿光雲復現十種十方佛土圓滿光雲復現十種佛境界雷聲寶樹圓滿光雲復現十種一切瑠璃寶摩尼王圓滿光雲復現十種一念中現無邊眾生相圓滿光雲復現十種演一切如來大願音圓滿光雲復現十種演化一切眾生音摩尼王圓滿光雲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圓滿光雲悉徧虗空而不散滅現是雲已向佛作禮以為供養即於西北方各化作無盡光明威德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此華藏世界海下方次有世界海名蓮華香妙德藏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寶師子光明照耀佛號法界光明於彼如來大眾海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法界光燄慧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各現十種一切摩尼藏光明雲徧滿虗空而不散滅復現十種一切香光明雲復現十種一切寶燄光明雲復現十種出一切佛說法音光明雲復現十種現一切佛土莊嚴光明雲復現十種一切妙華樓閣光明雲復現十種現一切劫中諸佛教化眾生事光明雲復現十種一切無盡寶華蘂光明雲復現十種一切莊嚴座光明雲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光明雲悉徧虗空而不散滅現是雲已向佛作禮以為供養即於下方各化作寶燄燈蓮華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此華藏世界海上方次有世界海名摩尼寶照耀莊嚴彼世界種中有國土名無相妙光明佛號無礙功德光明王於彼如來大眾海中有菩薩摩訶薩名無礙力精進慧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各現十種無邊色相寶光燄雲徧滿虗空而不散滅復現十種摩尼寶網光燄雲復現十種一切廣大佛土莊嚴光燄雲復現十種一切妙香光燄雲復現十種一切莊嚴光燄雲復現十種諸佛變化光燄雲復現十種眾妙樹華光燄雲復現十種一切金剛光燄雲復現十種說無邊菩薩行摩尼光燄雲復現十種一切真珠燈光燄雲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光燄雲悉徧虗空而不散滅現是雲已向佛作禮以為供養即於上方各化作演佛音聲光明蓮華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如是等十億佛剎微塵數世界海中有十億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一一各有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眾前後圍遶而來集會是諸菩薩一一各現世界海微塵數種種莊嚴諸供養雲悉徧虗空而不散滅現是雲已向佛作禮以為供養隨所來力各化作種種寶莊嚴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如是坐已其諸菩薩身毛孔中一一各現十世界海微塵數一切寶種種色光明一一光中悉現十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此諸菩薩悉能徧入一切法界諸安立海所有微塵彼一一塵中皆有十佛世界微塵數諸廣大剎一一剎中皆有三世諸佛世尊此諸菩薩悉能徧往親近供養於念念中以夢自在示現法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念念中以示現一切諸天歿生法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念念中以說一切菩薩行法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念念中以普震動一切剎歎佛功德神變法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念念中以嚴淨一切佛國土顯示一切大願海法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念念中以普攝一切眾生言辭佛音聲法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念念中以能雨一切佛法雲法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念念中以光明普照十方國土周徧法界示現神變法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念念中以普現佛身充徧法界一切如來解脫力法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念念中以普賢菩薩建立一切眾會道場海法門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如是普徧一切法界隨眾生心悉令開悟念念中一一國土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墮惡道者永離其苦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住邪定者入正定聚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隨其所樂生於天上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安住聲聞辟支佛地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事善知識具眾福行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發於無上菩提之心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趣於菩薩不退轉地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得淨智眼見於如來所見一切諸平等法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安住諸力諸願海中以無盡智而為方便淨諸佛國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皆得安住毗盧遮那廣大願海生如來家爾時諸菩薩光明中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諸光明中出妙音  普徧十方一切國  演說佛子諸功德  能入菩提之妙道  劫海修行無厭倦  令苦眾生得解脫  心無下劣及勞疲  佛子善入斯方便  盡諸劫海修方便  無量無邊無有餘  一切法門無不入  而恒說彼性寂滅  三世諸佛所有願  一切修治悉令盡  即以利益諸眾生  而為自行清淨業  一切諸佛眾會中  普徧十方無不往  皆以甚深智慧海  入彼如來寂滅法  一一光明無有邊  悉入難思諸國土  清淨智眼普能見  是諸菩薩所行境  菩薩能住一毛端  徧動十方諸國土  不令眾生有怖想  是其清淨方便地  一一塵中無量身  復現種種莊嚴剎  一念歿生普令見  獲無礙慧莊嚴者  三世所有一切劫  一剎那中悉能現  知身如幻無體相  證明法性無礙者  普賢勝行皆能入  一切眾生悉樂見  佛子能住此法門  諸光明中大音吼
  【論】第三從爾時十方世界海已下一段長行并一偈頌是十方世界海蒙光所照皆來雲集示法分於此段中大意有十一明佛光普照二明十方眾來三明來已興供四明興供不同五明眾海影像相參六明大眾自他同異自在七明大眾毛孔出光八明光出菩薩九明菩薩同事利生十明眾生發心得果此之十事如文可知如毛孔流光眾明法界體性自在不思議自他無礙能同能異眾於中菩薩同行利生即明古今已成正覺者菩薩及行十波羅蜜海佛地佛海等舉其已成佛者悲智境界答前大眾三十七疑用成來世與今同悟身心境界自在無礙如帝網境界門如此一段以佛神力放光集眾答前所問後之一段毫光示法及菩薩偈頌答前所問於此十方來眾光明中同時發聲說二十行頌於此中大意歎佛光明道行已滿身口意耳鼻總徧周剎海滿普賢行答前三十七問如文可知。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八


  音切



  (滂和切)。


  (力脂切)。


  (末音)。


  (古孝切)。


  (莫還切)。


  (七異切)。


  (戶耕切)。


  (時紅切)。


  (如水切)。

歿
  (沒音)。


  (渠吝切)。


  (方問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九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如來現相品第二之餘

  【經】爾時世尊欲令一切菩薩大眾得於如來無邊境界神通力故放眉間光此光名一切菩薩智光明普照耀十方藏其狀猶如寶色燈雲徧照十方一切佛剎其中國土及以眾生悉令顯現又普震動諸世界網一一塵中現無數佛隨諸眾生性欲不同普雨三世一切諸佛妙法輪雲顯示如來波羅蜜海又雨無量諸出離雲令諸眾生永度生死復雨諸佛大願之雲顯示十方諸世界中普賢菩薩道場眾會作是事已右遶於佛從足下入爾時佛前有大蓮華忽然出現其華具有十種莊嚴一切蓮華所不能及所謂眾寶間錯以為其莖摩尼寶王以為其藏法界眾寶普作其葉諸香摩尼而作其須閻浮檀金莊嚴其臺妙網覆上光色清淨於一念中示現無邊諸佛神變普能發起一切音聲摩尼寶王影現佛身於音聲中普能演說一切菩薩所修行願此華生已一念之間於如來白毫相中有菩薩摩訶薩名一切法勝音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眾俱時而出右遶如來經無量帀禮佛足已時勝音菩薩坐蓮華臺諸菩薩眾坐蓮華須各於其上次第而坐其一切法勝音菩薩了深法界生大歡喜入佛所行智無疑滯入不可測佛法身海往一切剎諸如來所身諸毛孔悉現神通念念普觀一切法界十方諸佛共與其力令普安住一切三昧盡未來劫常見諸佛無邊法界功德海身乃至一切三昧解脫神通變化即於眾中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佛身充滿於法界  普現一切眾生前  隨緣赴感靡不周  而恒處此菩提座  如來一一毛孔中  一切剎塵諸佛坐  菩薩眾會共圍遶  演說普賢之勝行  如來安處菩提座  一毛示現多剎海  一一毛現悉亦然  如是普周於法界  一一剎中悉安坐  一切剎土皆周徧  十方菩薩如雲集  莫不咸來詣道場  一切剎土微塵數  功德光明菩薩海  普在如來眾會中  乃至法界咸充徧  法界微塵諸剎土  一切眾中皆出現  如是分身智境界  普賢行中能建立  一切諸佛眾會中  勝智菩薩僉然坐  各各聽法生歡喜  處處修行無量劫  已入普賢廣大願  各各出生眾佛法  毗盧遮那法海中  修行克證如來地  普賢菩薩所開覺  一切如來同讚喜  已獲諸佛大神通  法界周流無不徧  一切剎土微塵數  常現身雲悉充滿  普為眾生放大光  各雨法雨稱其心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觀察一切勝法蓮華光慧王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如來甚深智  普入於法界  能隨三世轉  與世為明導  諸佛同法身  無依無差別  隨諸眾生意  令見佛色形  具足一切智  徧知一切法  一切國土中  一切無不現  佛身及光明  色相不思議  眾生信樂者  隨應悉令見  於一佛身上  化為無量佛  雷音徧眾剎  演法深如海  一一毛孔中  光網徧十方  演佛妙音聲  調彼難調者  如來光明中  常出深妙音  讚佛功德海  及菩薩所行  佛轉正法輪  無量無有邊  所說法無等  淺智不能測  一切世界中  現身成正覺  各各起神變  法界悉充滿  如來一一身  現佛等眾生  一切微塵剎  普現神通力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法喜慧光明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佛身常顯現  法界悉充滿  恒演廣大音  普震十方國  如來普現身  徧入於世間  隨眾生樂欲  顯示神通力  佛隨眾生心  普現於其前  眾生所見者  皆是佛神力  光明無有邊  說法亦無量  佛子隨其智  能入能觀察  佛身無有生  而能示出生  法性如虗空  諸佛於中住  無住亦無去  處處皆見佛  光明靡不周  名稱悉遠聞  無體無住處  亦無生可得  無相亦無形  所現皆如影  佛隨眾生心  為興大法雲  種種方便門  示悟而調伏  一切世界中  見佛坐道場  大眾所圍遶  照曜十方國  一切諸佛身  皆有無盡相  示現雖無量  色相終不盡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香燄光普明慧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此會諸菩薩  入佛難思地  一一皆能見  一切佛神力  智身能徧入  一切剎微塵  見身在彼中  普見於諸佛  如影現眾剎  一切如來所  於彼一切中  悉現神通事  普賢諸行願  修治已明潔  能於一切剎  普見佛神變  身住一切處  一切皆平等  智能如是行  入佛之境界  已證如來智  等照於法界  普入佛毛孔  一切諸剎海  一切佛國土  皆現神通力  示現種種身  及種種名號  能於一念頃  普現諸神變  道場成正覺  及轉妙法輪  一切廣大剎  億劫不思議  菩薩三昧中  一念皆能現  一切諸佛土  一一諸菩薩  普入於佛身  無邊亦無盡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師子奮迅慧光明承佛威神徧觀十方而說頌曰。
  毗盧遮那佛  能轉正法輪  法界諸國土  如雲悉周徧  十方中所有  諸大世界海  佛神通願力  處處轉法輪  一切諸剎土  廣大眾會中  名號各不同  隨應演妙法  如來大威力  普賢願所成  一切國土中  妙音無不至  佛身等剎塵  普雨於法雨  無生無差別  現一切世間  無數諸億劫  一切塵剎中  往昔所行事  妙音咸具演  十方塵國土  光網悉周徧  光中悉有佛  普化諸羣生  佛身無差別  充滿於法界  能令見色身  隨機善調伏  三世一切剎  所有眾導師  種種名號殊  為說皆令見  過未及現在  一切諸如來  所轉妙法輪  此會皆得聞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法海慧功德藏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此會諸佛子  善修眾智慧  斯人已能入  如是方便門  一一國土中  普演廣大音  說佛所行處  周聞十方剎  一一心念中  普觀一切法  安住真如地  了達諸法海  一一佛身中  億劫不思議  修習波羅蜜  及嚴淨國土  一一微塵中  能證一切法  如是無所礙  周行十方國  一一佛剎中  往詣悉無餘  見佛神通力  入佛所行處  諸佛廣大音  法界靡不聞  菩薩能了知  善入音聲海  劫海演妙音  其音等無別  智周三世者  入彼音聲地  眾生所有音  及佛自在聲  獲得音聲智  一切皆能了  從地而得地  住於力地中  億劫勤修行  所獲法如是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慧燈普明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一切諸如來  遠離於眾相  若能知是法  乃見世導師  菩薩三昧中  慧光普明了  能知一切佛  自在之體性  見佛真實體  則悟甚深法  普觀於法界  隨願而受身  從於福海生  安住於智地  觀察一切法  修行最勝道  一切佛剎中  一切如來所  如是徧法界  悉見真實體  十方廣大剎  億劫勤修行  能遊正徧知  一切諸法海  唯一堅密身  一切塵中見  無生亦無相  普現於諸國  隨諸眾生心  普現於其前  種種示調伏  速令向佛道  以佛威神故  出現諸菩薩  佛力所加持  普見諸如來  一切眾導師  無量威神力  開悟諸菩薩  法界悉周徧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華燄髻普明智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一切國土中  普演微妙音  稱揚佛功德  法界悉充滿  佛以法為身  清淨如虗空  所現眾色形  令入此法中  若有深信喜  及為佛攝受  當知如是人  能生了佛智  諸有少智者  不能知此法  慧眼清淨人  於此乃能見  以佛威神力  觀察一切法  入住及出時  所見皆明了  一切諸法中  法門無有邊  成就一切智  入於深法海  安住佛國土  出興一切處  無去亦無來  諸佛法如是  一切眾生海  佛身如影現  隨其解差別  如是見導師  一切毛孔中  各各現神通  修行普賢願  清淨者能見  佛以一一身  處處轉法輪  法界悉周徧  思議莫能及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威德慧無盡光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一一佛剎中  處處坐道場  眾會共圍遶  魔軍悉摧伏  佛身放光明  徧滿於十方  隨應而示現  色相非一種  一一微塵內  光明悉充滿  普見十方土  種種各差別  十方諸剎海  種種無量剎  悉平坦清淨  帝青寶所成  或覆或傍住  或似蓮華合  或圓或四方  種種眾形相  法界諸剎土  周行無所礙  一切眾會中  常轉妙法輪  佛身不思議  國土悉在中  於其一切處  導世演真法  所轉妙法輪  法性無差別  依於一實理  演說諸法相  佛以圓滿音  闡明真實理  隨其解差別  現無盡法門  一切剎土中  見佛坐道場  佛身如影現  生滅不可得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法界普明慧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如來微妙身  色相不思議  見者生歡喜  恭敬信樂法  佛身一切相  悉現無量佛  普入十方界  一一微塵中  十方國土海  無量無邊佛  咸於念念中  各各現神通  大智諸菩薩  深入於法海  佛力所加持  能知此方便  若有已安住  普賢諸行願  見彼眾國土  一切佛神力  若人有信解  及以諸大願  具足深智慧  通達一切法  能於諸佛身  一一而觀察  色聲無所礙  了達於諸境  能於諸佛身  安住智所行  速入如來地  普攝於法界  佛剎微塵數  如是諸國土  能令一念中  一一塵中現  一切諸國土  及以神通事  悉現一剎中  菩薩力如是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精進力無礙慧承佛威神觀察十方而說頌曰。
  佛演一妙音  周聞十方剎  眾音悉具足  法雨皆充徧  一切言詞海  一切隨類音  一切佛剎中  轉於淨法輪  一切諸國土  悉見佛神變  聽佛說法音  聞已趣菩提  法界諸國土  一一微塵中  如來解脫力  於彼普現身  法身同虗空  無礙無差別  色形如影像  種種眾相現  影像無方所  如空無體性  智慧廣大人  了達其平等  佛身不可取  無生無起作  應物普現前  平等如虗空  十方所有佛  盡入一毛孔  各各現神通  智眼能觀見  毗盧遮那佛  願力周法界  一切國土中  恒轉無上輪  一毛現神變  一切佛同說  經於無量劫  不得其邊際
  如此四天下道場中以佛神力十方各有一億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眾而來集會應知一切世界海一一四天下諸道場中悉亦如是。
  【論】第四從爾時世尊欲令一切菩薩大眾得如來無邊境界已下一段長行有二十八行半經(四百八十四言)於中分為兩段一從初十行經明光之德二十八行半經明蓮華出現第一從初明光之德大意有十一令眾除疑獲益二顯光出處三顯光之名四顯光之色五明光所照遠近六明光所照威動世界七光照塵中現無數佛隨根與益八光雨十種法輪雲九光明遶佛十光入佛足輪以成大眾信心明足下是初信入故說十種智佛以為自己信心以不動智為首第二爾時佛前已下十八行半經明蓮華出現於此一段文中大意有十一明華現所由二明華具十種嚴飾三明毫光出眾來坐四明勝音菩薩為主餘者為伴五明上首菩薩勝音之德六明諸佛與勝音之力七明勝音常見諸佛八明勝音神變自在九明勝音觀眾說頌十明正申頌意此之一段經文如來眉間毫出光明名一切菩薩光明普照耀十方藏者明是十地菩薩智滿中道教行之光又毫相中出眾菩薩有世界海微塵數上首名曰一切法勝音即是其十地滿足中道果行將此中道覺行悲智圓滿法界行門毫塵剎海無障礙法答前大眾三十七問使令現在及以未來信此十地法界因果法門行滿十方使令得益是故經云欲令一切菩薩大眾得於如來無邊境界神通力故放眉間光又光體是法界之理勝音大眾之海是其法界之行用故明從十住初心以理智萬行體用不相離也故從十信即與果行令修理智體用法合然故從果行信進又勝音菩薩坐蓮華臺諸菩薩眾坐蓮華須明主伴萬行明勝音一行徧一切行一切萬行是勝音一行明法界理智中圓滿無礙自在行故還如前菩薩毛孔流光出菩薩行相似體性一多重重自在無體可礙諸波羅蜜一中具十乃至無盡故緣起互為因果主伴自在故以理智照之可見大意明法界行門一行徧一切行故同別自在十正申頌意中通勝音菩薩有十菩薩各申一段偈頌初二十行頌歎佛身充徧普現眾生前及毛孔剎土眾會無盡相入兩行一頌如文具明無煩更釋大體得大綱紀即得經文自具此十段頌後九段總十行一段總是答前世主所問又明此會菩薩能入如來之境最下有三行經(五十一言)明都結十方世界同然一時雲集已上現神通及語答前大眾所疑竟示業及法答者如已下世界成就品蓮華藏世界品毗盧遮那品神通法業俱示若通當類總自具法業答故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毗盧遮那品此初會六品經是以佛果勸修門。

  普賢三昧品第三

  【論】將釋此品略作三門分別一釋品之名二釋品來意三隨文釋義一釋品名者理智無邊名之為普智隨根益稱之曰賢三之云正昧之云定亦云正受為正定不亂能受諸法憶持簡擇故名正受亦云等持為正定能發生正慧等持諸法是故名之等持也為普賢為佛紹法界大智之家諸佛萬行徧周之長子以答前所問三十七問中云何一切菩薩行海出離海神通海波羅蜜海世界海等故須入定善簡眾法答前所問令眾迷解故故須入定然普賢菩薩恒無定亂以示法則故須如是又以初舉果勸修中以入定為法則後十定品中明十地道滿起諸想念方真二釋品來意者明普賢菩薩常在三昧靜亂總真然教化眾生故成法則答所問疑故為善簡擇諸三昧出入同異相故為善擇眾生業海果報佛行業海果報故須入定從定起已說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毗盧遮那品答前所問故此品須來意明初入法須加定業以顯真門後十定品中明十地真智已終智隨一切眾生想念應根接物方是修道者應如是知三隨文釋義者於此一品經文中義分為二一科其經意二釋三昧名一科其經意者。
  【經】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於如來前坐蓮華藏師子之座承佛神力入于三昧此三昧名一切諸佛毗盧遮那如來藏身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能於法界示眾影像廣大無礙同於虗空法界海漩靡不隨入出生一切諸三昧法普能包納十方法界三世諸佛智光明海皆從此生十方所有諸安立海悉能示現含藏一切佛力解脫諸菩薩智能令一切國土微塵普能容受無邊法界成就一切佛功德海顯示如來諸大願海一切諸佛所有法輪流通護持使無斷絕如此世界中普賢菩薩於世尊前入此三昧如是盡法界虗空界十方三世微細無礙廣大光明佛眼所見佛力能到佛身所現一切國土及此國土所有微塵一一塵中有世界海微塵數佛剎一一剎中有世界海微塵數諸佛一一佛前有世界海微塵數普賢菩薩皆亦入此一切諸佛毗盧遮那如來藏身三昧爾時一一普賢菩薩皆有十方一切諸佛而現其前彼諸如來同聲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入此一切諸佛毗盧遮那如來藏身菩薩三昧佛子此是十方一切諸佛共加於汝以毗盧遮那如來本願力故亦以汝修一切諸佛行願力故所謂能轉一切佛法輪故開顯一切如來智慧海故普照十方諸安立海悉無餘故令一切眾生淨治襍染得清淨故普攝一切諸大國土無所著故深入一切諸佛境界無障礙故普示一切佛功德故能入一切諸法實相增智慧故觀察一切諸法門故了知一切眾生根故能持一切諸佛如來教文海故爾時十方一切諸佛即與普賢菩薩摩訶薩能入一切智性力智與入法界無邊量智與成就一切佛境界智與知一切世界海成壞智與知一切眾生界廣大智與住諸佛甚深解脫無差別諸三昧智與入一切菩薩諸根海智與知一切眾生語言海轉法輪辭辨智與普入法界一切世界海身智與得一切佛音聲智如此世界中如來前普賢菩薩蒙諸佛與如是智如是一切世界海及彼世界海一一塵中所有普賢悉亦如是何以故證彼三昧法如是故是時十方諸佛各舒右手摩普賢菩薩頂其手皆以相好莊嚴妙網光舒香流燄發復出諸佛種種妙音及以自在神通之事過現未來一切菩薩普賢願海一切如來清淨法輪及三世佛所有影像皆於中現如此世界中普賢菩薩為十方佛所共摩頂如是一切世界海及彼世界海一一塵中所有普賢悉亦如是為十方佛之所摩頂爾時普賢菩薩即從是三昧而起從此三昧起時即從一切世界海微塵數三昧海門起所謂從知三世念念無差別善巧智三昧門起從知三世一切法界所有微塵三昧門起從現三世一切佛剎三昧門起從現一切眾生舍宅三昧門起從知一切眾生心海三昧門起從知一切眾生各別名字三昧門起從知十方法界處所各差別三昧門起從知一切微塵中各有無邊廣大佛身雲三昧門起從演說一切法理趣海三昧門起普賢菩薩從如是等三昧門起時其諸菩薩一一各得世界海微塵數三昧海雲世界海微塵數陀羅尼海雲世界海微塵數諸法方便海雲世界海微塵數辯才門海雲世界海微塵數修行海雲世界海微塵數普照法界一切如來功德藏智光明海雲世界海微塵數一切如來諸力智慧無差別方便海雲世界海微塵數一切如來一一毛孔中各現眾剎海雲世界海微塵數一一菩薩示現從兜率天宮沒下生成佛轉正法輪般涅槃等海雲如此世界中普賢菩薩從三昧起諸菩薩眾獲如是益如是一切世界海及彼世界海所有微塵一一塵中悉亦如是爾時十方一切世界海以諸佛威神力及普賢菩薩三昧力故悉皆微動一一世界眾寶莊嚴及出妙音演說諸法復於一切如來眾會道場海中普雨十種大摩尼王雲何等為十所謂妙金星幢摩尼王雲光明照耀摩尼王雲寶輪垂下摩尼王雲眾寶藏現菩薩像摩尼王雲稱揚佛名摩尼王雲光明熾盛普照一切佛剎道場摩尼王雲光照十方種種變化摩尼王雲稱讚一切菩薩功德摩尼王雲如日光熾盛摩尼王雲悅意樂音周聞十方摩尼王雲普雨如是十種大摩尼王雲已一切如來諸毛孔中咸放光明於光明中而說頌言。
  普賢徧往於諸剎  坐寶蓮華眾所觀  一切神通靡不現  無量三昧皆能入  普賢恒以種種身  法界周流悉充滿  三昧神通方便力  圓音廣說皆無礙  一切剎中諸佛所  種種三昧現神通  一一神通悉周徧  十方國土無遺者  如一切剎如來所  彼剎塵中悉亦然  所現三昧神通事  毗盧遮那之願力  普賢身相如虗空  依真而住非國土  隨諸眾生心所欲  示現普身等一切  普賢安住諸大願  獲此無量神通力  一切佛身所有剎  悉現其形而詣彼  一切眾海無有邊  分身住彼亦無量  所現國土皆嚴淨  一剎那中見多劫  普賢安住一切剎  所現神通勝無比  震動十方靡不周  令其觀者悉得見  一切佛智功德力  種種大法皆成滿  以諸三昧方便門  示己往昔菩提行  如是自在不思議  十方國土皆示現  為顯普入諸三昧  佛光雲中讚功德
  爾時一切菩薩眾皆向普賢合掌瞻仰承佛神力同聲讚言。
  從諸佛法而出生  亦因如來願力起  真如平等虗空藏  汝已嚴淨此法身  一切佛剎眾會中  普賢徧住於其所  功德智海光明者  等照十方無不見  普賢廣大功德海  徧往十方親近佛  一切塵中所有剎  悉能詣彼而明現  佛子我曹常見汝  諸如來所悉親近  住於三昧實境中  一切國土微塵劫  佛子能以普徧身  悉詣十方諸國土  眾生大海咸濟渡  法界微塵無不入  入於法界一切塵  其身無盡無差別  譬如虗空悉周徧  演說如來廣大法  一切功德光明者  如雲廣大力殊勝  眾生海中皆往詣  說佛所行無等法  為度眾生於劫海  普賢勝行皆修習  演一切法如大雲  其音廣大靡不聞  國土云何得成立  諸佛云何而出現  及以一切眾生海  願隨其義如實說  此中無量大眾海  悉在尊前恭敬住  為轉清淨妙法輪  一切諸佛皆隨喜
  【論】此一段經(有八十二行一千三百五十六言)其意有十一一從爾時普賢菩薩已下一行半經明承佛威神入定二此三昧已下八行半經明舉三昧名及歎三昧之德三如此世界已下可七行經明都舉普賢入定此界如是十方總然四爾時一一普賢菩薩已下有十一行半經明普賢入定諸佛現前佛力所加佛言讚歎普賢之德五爾時十方一切諸佛已下有七行經明諸佛與普賢十種智六如此世界中已下可三行經明都舉十方世界中普賢一切諸佛一時同與其智法如是故七是時已下可六行經明諸佛以手加持摩普賢頂八如是一切世界海已下可兩行經都舉十方世界同然九爾時普賢菩薩已下九行半經明普賢從三昧起并陳三昧之名十普賢菩薩從如是三昧門起時已下十二行半經明大眾獲益并都結與十方同然十一爾時十方一切世界海已下至偈頌已來有十二行半經明佛力三昧力其地微動及興供末後諸佛毛孔光明說頌歎普賢之德問曰何故前世主妙嚴品末其地六種十八相大動此品何故其地微動答曰前明如來始成正覺大眾賀佛及自皆得佛果之益其益廣大明位極行終以此其地大動此品答世主所問之疑為成初信故其地微動於中菩薩示有疑問寄同得益皆是成其凡夫始信之心是故名為舉果勸修生信分仍是信他佛及菩薩得然未是信自心得也第二會中金色世界不動智佛已去方明信自心得亦然也至第十二卷中諸世間主更作二十八問方明信自心是佛不動智等至文方明此經直至法界品覺城東已來菩薩及一切大眾皆是寄法同迷示行修證唯覺城人間五百童子童女優婆塞優婆夷各具五百一萬諸龍寄位是凡表其凡夫有得入者故若無實得者佛教豈是虗行者哉聖者立樣令凡實得終不虗施應如是知應如是信不自欺誑若有人言此經非是凡夫境界是菩薩所行是人當知滅佛知見破滅正法令其正教世不流通令其世間正見不生斷滅佛種諸有智者不應如是不勸修行設行不得不失善種猶成來世積習勝緣故於此佛毛孔光明說頌中已下有兩段頌於初二十行頌明佛毛孔光明讚普賢德如文具明毛孔光是萬行光還歎普賢萬行二爾時一切諸菩薩已下有二十行頌明大眾歎普賢并請說後三品之法亦如文具明第二釋三昧之名者於此三昧名中義分為三一釋三昧名二釋三昧體用三歎三昧之德一釋三昧之名者名毗盧遮那如來藏身毗盧云光遮那云種種徧照如來是法性之體藏身是含容眾法之智明以理智種種教行之光照燭眾生之器隨根與益如經歎德中具明二釋三昧之體用者此三昧體者以法界根本智為體以差別智為大用又以法界根本智為體隨眾生智為用又以入三昧為體出定為用又以無入無出為體又入出俱為用又以入出俱為體以義准之可見大要言之且以為化眾生法則之中以入定明體後從定起顯示十種定名是用於十箇定名中總以法界無依住智性為體此體亦名首楞嚴定與不可說一切諸三昧諸智慧門為體如歎德中具明如經云世界海漩無不隨入者是三昧之用徹徧一切眾法之名故海者廣大義漩者甚深義明此三昧體用廣大甚深無盡諸佛菩薩及一切十方六道眾生中行皆徧故此一三昧答前三十七問總盡向前以佛神力答前三十七問中云何是佛地佛海佛眼佛耳鼻等今普賢三昧答前三十七問中云何菩薩行海三昧海等問為欲明佛行菩薩行體用徹故以佛為體普賢行海為用以此體用該通諸法無法不盡故佛眼耳鼻舌身意為體能徧知眾生事業為用已下如來與普賢智明普賢智契合佛根本智二智不殊令後信者信自智佛根本智一體無二無疑故十方諸佛手摩其頂者明接引忍可言普賢從三昧起者明定體隨根用處彼復依根獲益名起其用無盡略舉其十以表無盡故餘義經文自具廣明意明佛根本智是定體普賢是用。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九


  音切



  (須音)。


  (直例切)。


  (七鹽切)。


  (魯登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世界成就品第四

  【論】今釋此品略作三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者為明世界海依住形相苦樂淨穢皆是眾生自業果報之所莊嚴不從他有佛菩薩世界海依大願力依自體清淨法性力依諸波羅蜜諸行海等自體清淨力依為度眾生大慈悲智力以不思議變化力之所成就故名世界成就品二釋品來意者此品所來大意有五一答前世主三十七問佛海眾生海波羅蜜海等此品示業果報示法果報答前所問故明向前是佛光明神力答此品示其佛行海眼耳鼻舌波羅蜜海徧法界海眾生業行海故三十七問一時總答令大眾海悟佛所行入普賢菩薩所行也故號佛華嚴經二令諸現在未來始發菩提心者識佛所行及菩薩行海佛菩薩大慈悲海能普徧法界海眾生行業海而利益之令到究竟岸故既見是已而倣效之學佛行故令始發心者悲智圓滿行解不錯謬故三令始發心菩薩知眾生業報同異差別由心造故四令始發心者知眾生界廣大等法界虗空界如影相入重重無盡依住各別佛菩薩行悉充滿故五令始發心菩薩知諸佛菩薩境界海眾生境界一異不可得故隨眾生自業轉變剎海轉變故隨自業成壞剎海成壞故以眾因緣故此品須來發初蒙故若無比品初心菩薩云何知其如來攝生如來行門及以眾行業世界廣狹之相若不知者依何發心乘佛大悲普濟願行廣度以是義故如下頌云離諸諂誑心清淨常樂慈悲性歡喜志欲廣大深信人彼聞此法生欣悅安住普賢諸願地修行菩薩清淨道觀察法界虗空界此乃能知佛行處若不說眾生界法界佛界菩薩境界虗空界無二無盡如影重重依住者所有發心者設不入二乘道修菩薩行但得權教菩薩心常染淨而有限礙不入佛境界故有自佛他佛及以國剎分劑有往來所依處故如三乘中所說淨土在於他方菩薩願生其中是也說此品者意欲令初發菩提心者知眾生境界諸佛境界廣大之相重重無礙無盡之相佛及菩薩願行含覆利益纖塵無遺故此品須來三隨文釋義者此之一品有十一段經文從初一段長行一段偈頌是此品中序分後十段長行及十段偈頌是正說乃至華藏世界海總通此品為世界成就品總為正說分。
  【經】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以佛神力徧觀察一切世界海一切眾生海一切諸佛海一切法界海一切眾生業海一切眾生根欲海一切諸佛法輪海一切三世海一切如來願力海一切如來神變海如是觀察已普告一切道場眾海諸菩薩言佛子諸佛世尊知一切世界海成壞清淨智不可思議知一切眾生業海智不可思議知一切法界安立海智不可思議說一切無邊佛海智不可思議入一切欲解根海智不可思議一念普知一切三世智不可思議顯示一切如來無量願海智不可思議示現一切佛神變海智不可思議轉法輪智不可思議建立演說海不可思議清淨佛身不可思議無邊色相海普照明不可思議相及隨好皆清淨不可思議無邊色相光明輪海具足清淨不可思議種種色相光明雲海不可思議殊勝寶燄海不可思議成就言音海不可思議示現三種自在海調伏成熟一切眾生不可思議勇猛調伏諸眾生海無空過者不可思議安住佛地不可思議入如來境界不可思議威力護持不可思議觀察一切佛智所行不可思議諸力圓滿無能摧伏不可思議無畏功德無能過者不可思議住無差別三昧不可思議神通變化不可思議清淨自在智不可思議一切佛法無能毀壞不可思議如是等一切法我當承佛神力及一切如來威神力故具足宣說為令眾生入佛智慧海故為令一切菩薩於佛功德海中得安住故為令一切世界海一切佛自在所莊嚴故為令一切劫海中如來種性恒不斷故為令於一切世界海中顯示諸法真實性故為令隨一切眾生無量解海而演說故為令隨一切眾生諸根海方便令生諸佛法故為令隨一切眾生樂欲海摧破一切障礙山故為令隨一切眾生心行海令淨修治出要道故為令一切菩薩安住普賢願海中故是時普賢菩薩復欲令無量道場眾海生歡喜故令於一切法增長愛樂故令生廣大真實信解海故令淨治普門法界藏身故令安立普賢願海故令淨治入三世平等智眼故令增長普照一切世間藏大慧海故令生陀羅尼力持一切法輪故令於一切道場中盡佛境界悉開示故令開闡一切如來法門故令增長法界廣大甚深一切智性故即說頌言。
  智慧甚深功德海  普現十方無量國  隨諸眾生所應見  光明徧照轉法輪  十方剎海叵思議  佛無量劫皆嚴淨  為化眾生使成熟  出興一切諸國土  佛境甚深難可思  普示眾生令得入  其心樂小著諸有  不能通達佛所悟  若有淨信堅固心  常得親近善知識  一切諸佛與其力  此乃能入如來智  離諸諂誑心清淨  常樂慈悲性歡喜  志欲廣大深信人  彼聞此法生欣悅  安住普賢諸願地  修行菩薩清淨道  觀察法界如虗空  此乃能知佛行處  此諸菩薩獲善利  見佛一切神通力  修餘道者莫能知  普賢行人方得悟  眾生廣大無有邊  如來一切皆護念  轉正法輪靡不至  毗盧遮那境界力  一切剎土入我身  所住諸佛亦復然  汝應觀我諸毛孔  我今示汝佛境界  普賢行願無邊際  我已修行得具足  普眼境界廣大身  是佛所行應諦聽
  【論】從初序分中長科為六段一爾時已下四行半經是普賢觀察十海分二如是觀察已下可八行經明普賢告眾歎諸佛十種之智海十不可思議三建立演說海已下可六行經明普賢歎佛十種身業教化不可思議四從勇猛調伏諸眾生海無空過者已下七行經是普賢歎佛身智二業隨轉法輪成就之眾入佛之地十不可思議五如是等一切法已下十八行半經明普賢乘佛神力說佛智業身業教化饒益成就眾生海之德令多菩薩一切眾生入佛境界海故六明普賢說頌重明前法於此二十行頌中兩行為一頌於中意有二十總答前三十七問為頌含多義故一明佛智慧甚深二明佛身業隨根普應三明佛語業普周四明佛行多剎徧嚴五明諸佛大悲成熟眾生六明佛普現出興與益七明眾生根劣隨迷八明大心淨信堅固者堪為九明諸佛與力方知十明離諂慈悲志欲深廣能入十一明觀察法界如虗空而獲善利十二簡修餘道者不堪普賢行人得入十三明眾生界廣大法輪普至十四明普賢自示身廣大十五勸眾令觀毛孔十六明普賢示法與眾之益十七明普賢行願無邊十八明普賢自歎行具十九歎法眼智眼法身智身廣大二十歎是佛所行應諦聽此已上經文自具可知略科眉目如是第二正說分中有十段經。
  【經】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諸大眾言諸佛子世界海有十種事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已說現說當說何者為十所謂世界海起具因緣世界海所依住世界海形狀世界海體性世界海莊嚴世界海清淨世界海佛出興世界海劫住世界海劫轉變差別世界海無差別門諸佛子略說世界海有此十事若廣說者與世界海微塵數等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已說現說當說諸佛子略說以十種因緣故一切世界海已成現成當成何者為十所謂如來神力故法應如是故一切眾生行業故一切菩薩成一切智所得故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同集善根故一切菩薩嚴淨國土願力故一切菩薩成就不退行願故一切菩薩清淨勝解自在故一切如來善根所流及一切諸佛成道時自在勢力故普賢菩薩自在願力故諸佛子是為略說十種因緣若廣說者有世界海微塵數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所說無邊眾剎海  毗盧遮那悉嚴淨  世尊境界不思議  智慧神通力如是  菩薩修行諸願海  普隨眾生心所欲  眾生心行廣無邊  菩薩國土徧十方  菩薩趣於一切智  勤修種種自在力  無量願海普出生  廣大剎土皆成就  修諸行海無有邊  入佛境界亦無量  為淨十方諸國土  一一土經無量劫  眾生煩惱所擾濁  分別欲樂非一相  隨心造業不思議  一切剎海斯成立  佛子剎海莊嚴藏  離垢光明寶所成  斯由廣大信解心  十方所住咸如是  菩薩能修普賢行  遊行法界微塵道  塵中悉現無量剎  清淨廣大如虗空  等虗空界現神通  悉詣道場諸佛所  蓮華座上示眾相  一一身包一切剎  一念普現於三世  一切剎海皆成立  佛以方便悉入中  此是毗盧所嚴淨
  【論】第一段中長行有十八行半經於中大意有六一明普賢告眾欲說其法二正說世界海有十事之法一切三世諸佛同敷三正舉世界形狀體性有十廣大無盡四正說世界已成現成當成具十種因緣五正說由如來神力法如是等如下十事因緣是也六承佛神力說頌於此十八行頌中重頌前長行之法明眾生界廣多佛菩薩悲願含覆故以行廣大故莊嚴國土廣大以眾生業無量故菩薩行無量以菩薩信心廣大離垢所住國剎光明寶成清淨無垢此明淨穢同居業現各異如文可知是故經云菩薩修行諸願海普隨眾生心所欲眾生心行廣無邊菩薩國土徧十方。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所依住所謂或依一切莊嚴住或依虗空住或依一切寶光明住或依一切佛光明住或依一切寶色光明住或依一切佛音聲住或依如幻業生大力阿脩羅形金剛手住或依一切世主身住或依一切菩薩身住或依普賢菩薩願所生一切差別莊嚴海住諸佛子世界海有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所依住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徧滿十方虗空界  所有一切諸國土  如來神力之所加  處處現前皆可見  或有種種諸國土  無非離垢寶所成  清淨摩尼最殊妙  熾然普現光明海  或有清淨光明剎  依止虗空界而住  或在摩尼寶海中  復有安住光明藏  如來處此眾會海  演說法輪皆巧妙  諸佛境界廣無邊  眾生見者心歡喜  有以摩尼作嚴飾  狀如華燈廣分布  香燄光雲色熾然  覆以妙寶光明網  或有剎土無邊際  安住蓮華深大海  廣博清淨與世殊  諸佛妙善莊嚴故  或有剎海隨輪轉  以佛威神得安住  諸菩薩眾徧在中  常見無央廣大寶  或有住於金剛手  或復有住天主身  毗盧遮那無上尊  常於此處轉法輪  或依寶樹平均住  香燄雲中亦復然  或有依諸大水中  有住堅固金剛海  或有依止金剛幢  或有住於華海中  廣大神變無不周  毗盧遮那此能現  或脩或短無量種  其相旋環亦非一  妙莊嚴藏與世殊  清淨修治乃能見  如是種種各差別  一切皆依願海住  或有國土常在空  諸佛如雲悉充徧  或有在空懸覆住  或時而有或無有  或有國土極清淨  住於菩薩寶冠中  十方諸佛大神通  一切皆於此中見  諸佛音聲咸徧滿  斯由業力之所化  或有國土周法界  清淨離垢從心起  如影如幻廣無邊  如因陀網各差別  或現種種莊嚴藏  依止虗空而建立  諸業境界不思議  佛力顯示皆令見  一一國土微塵內  念念示現諸佛剎  數皆無量等眾生  普賢所作恒如是  為欲成熟眾生故  是中修行經劫海  廣大神變靡不興  法界之中悉周徧  法界國土一一塵  諸大剎海住其中  佛雲平等悉彌覆  於一切處咸充滿  如一塵中自在用  一切塵內亦復然  諸佛菩薩大神通  毗盧遮那悉能現  一切廣大諸剎土  如影如幻亦如燄  十方不見所從生  亦復無來無去處  滅壞生成互循復  於虗空中無暫已  莫不皆由清淨願  廣大業力之所持
  【論】第二段中爾時已下九行半經并四十四行頌明世界依住如文具明。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世界海有種種差別形相所謂或圓或方或非圓方無量差別或如水漩形或如山燄形或如樹形或如華形或如宮殿形或如眾生形或如佛形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諸國土海種種別  種種莊嚴種種上  殊形共美徧十方  汝等咸應共觀察  其狀或圓或有方  或復三維及八隅  摩尼輪狀蓮華等  一切皆由業令異  或有清淨燄莊嚴  真金間錯多殊好  門闥競開無擁滯  斯由業廣意無襍  剎海無邊差別藏  譬如雲布在虗空  寶輪布地妙莊嚴  諸佛光明照耀中  一切國土心分別  種種光明而照現  佛於如是剎海中  各各示現神通力  或有襍染或清淨  受苦受樂各差別  斯由業海不思議  諸流轉法恒如是  一毛孔內難思剎  等微塵數種種住  一一皆有徧照尊  在眾會中宣妙法  於一塵中大小剎  種種差別如塵數  平坦高下各不同  佛悉往詣轉法輪  一切塵中所現剎  皆是本願神通力  隨其心樂種種殊  於虗空中悉能作  一切國土所有塵  一一塵中佛皆入  普為眾生起神變  毗盧遮那法如是
  【論】第三段中爾時已下有六行經并二十行頌明世界差別形由業如文具明。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種種體所謂或以一切寶莊嚴為體或以一寶種種莊嚴為體或以一切寶光明為體或以種種色光明為體或以一切莊嚴光明為體或以不可壞金剛為體或以佛力持為體或以妙寶相為體或以佛變化為體或以日摩尼輪為體或以極微細寶為體或以一切寶燄為體或以種種香為體或以一切寶華冠為體或以一切寶影像為體或以一切莊嚴所示現為體或以一念心普示現境界為體或以菩薩形寶為體或以寶華蘂為體或以佛言音為體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或有諸剎海  妙寶所合成  堅固不可壞  安住寶蓮華  或是淨光明  出生不可知  一切光莊嚴  依止虗空住  或淨光為體  復依光明住  光雲作嚴飾  菩薩共遊處  或有諸剎海  從於願力生  猶如影像住  取說不可得  或以摩尼成  普放日藏光  珠輪以嚴地  菩薩悉充滿  有剎寶燄成  燄雲覆其上  眾寶光殊妙  皆由業所得  或從妙相生  眾相莊嚴地  如冠共持戴  斯由佛化起  或從心海生  隨心所解住  如幻無處所  一切是分別  或以佛光明  摩尼光為體  諸佛於中現  各起神通力  或普賢菩薩  化現諸剎海  願力所莊嚴  一切皆殊妙
  【論】第四段爾時已下有十三行經十行頌明世界體差別。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種種莊嚴所謂或以一切莊嚴具中出上妙雲莊嚴或以說一切菩薩功德莊嚴或以說一切眾生業報莊嚴或以示現一切菩薩願海莊嚴或以表示一切三世佛影像莊嚴或以一念頃示現無邊劫神通境界莊嚴或以出現一切佛身莊嚴或以出現一切寶香雲莊嚴或以示現一切道場中諸珍妙物光明照耀莊嚴或以示現一切普賢行願莊嚴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廣大剎海無有邊  皆由清淨業所成  種種莊嚴種種住  一切十方皆徧滿  無邊色相寶燄雲  廣大莊嚴非一種  十方剎海常出現  普演妙音而說法  菩薩無邊功德海  種種大願所莊嚴  此土俱時出妙音  普震十方諸剎網  眾生業海廣無量  隨其感報各不同  於一切處莊嚴中  皆由諸佛能演說  三世所有諸如來  神通普現諸剎海  一一事中一切佛  如是嚴淨汝應觀  過去未來現在劫  十方一切諸國土  於彼所有大莊嚴  一一皆於剎中見  一切事中無量佛  數等眾生徧世間  為令調伏起神通  以此莊嚴國土海  一切莊嚴吐妙雲  種種華雲香燄雲  摩尼寶雲常出現  剎海以此為嚴飾  十力所有成道處  種種莊嚴皆具足  流光布迥若彩雲  於此剎海咸令見  普賢願行諸佛子  等眾生劫勤修習  無邊國土悉莊嚴  一切處中皆顯現
  【論】第五段爾時已下有十一行經二十行頌明世界莊嚴差別。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清淨方便海所謂諸菩薩親近一切善知識同善根故增長廣大功德雲徧法界故淨修廣大諸勝解故觀察一切菩薩境界而安住故修治一切諸波羅蜜悉圓滿故觀察一切菩薩諸地而入住故出生一切淨願海故修習一切出要行故入於一切莊嚴海故成就清淨方便力故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一切剎海諸莊嚴  無數方便願力生  一切剎海常光曜  無量清淨業力起  久遠親近善知識  同修善業皆清淨  慈悲廣大徧眾生  以此莊嚴諸剎海  一切法門三昧等  禪定解脫方便地  於諸佛所悉淨治  以此出生諸剎海  發生無量決定解  能解如來等無異  忍海方便已修治  故能嚴淨無邊剎  為利眾生修勝行  福德廣大常增長  譬如雲布等虗空  一切剎海皆成就  諸度無量等剎塵  悉已修行令具足  願波羅蜜無有盡  清淨剎海從此生  淨修無等一切法  生起無邊出要行  種種方便化羣生  如是莊嚴國土海  修習莊嚴方便地  入佛功德法門海  普使眾生竭苦源  廣大淨剎皆成就  力海廣大無與等  普使眾生種善根  供養一切諸如來  國土無邊悉清淨
  【論】第六段爾時已下有十行經并二十行頌明所修行方便願力故出生諸世界海莊嚴故業清淨故莊嚴清淨業垢濁故莊嚴垢濁。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佛出現差別所謂或現小身或現大身或現短壽或現長壽或唯嚴淨一佛國土或有嚴淨無量佛土或唯顯示一乘法輪或有顯示不可思議諸乘法輪或現調伏少分眾生或示調伏無邊眾生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諸佛種種方便門  出興一切諸剎海  皆隨眾生心所樂  此是如來善權力  諸佛法身不思議  無色無形無影像  能為眾生現眾相  隨其心樂悉令見  或為眾生現短壽  或現住壽無量劫  法身十方普現前  隨宜出現於世間  或有嚴淨不思議  十方所有諸剎海  或唯嚴淨一國土  於一示現悉無餘  或隨眾生心所樂  示現難思種種乘  或有唯宣一乘法  一中方便現無量  或有自然成正覺  令少眾生住於道  或有能於一念中  開悟羣迷無有數  或於毛孔出化雲  示現無量無邊佛  一切世間皆現覩  種種方便度羣生  或有言音普周徧  隨其心樂而說法  不可思議大劫中  調伏無量眾生海  或有無量莊嚴國  眾會清淨儼然坐  佛如雲布在其中  十方剎海靡不充  諸佛方便不思議  隨眾生心悉現前  普住種種莊嚴剎  一切國土皆周徧
  【論】第七段爾時已下有八行經并二十行頌明諸世界諸佛出現差別依眾生業行壽命脩短佛出現不同。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劫住所謂或有阿僧祇劫住或有無量劫住或有無邊劫住或有無等劫住或有不可數劫住或有不可稱劫住或有不可思劫住或有不可量劫住或有不可說劫住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世界海中種種劫  廣大方便所莊嚴  十方國土咸觀見  數量差別悉明了  我見十方世界海  劫數無量等眾生  或長或短或無邊  以佛音聲今演說  我見十方諸剎海  或住國土微塵劫  或有一劫或無數  以願種種各不同  或有純淨或純染  或復染淨二俱襍  願海安立種種殊  住於眾生心想中  往昔修行剎塵劫  獲大清淨世界海  諸佛境界具莊嚴  永住無邊廣大劫  有名種種寶光明  或名等音燄眼藏  離塵光明及賢劫  此清淨劫攝一切  有清淨劫一佛興  或一劫中無量現  無盡方便大願力  入於一切種種劫  或無量劫入一劫  或復一劫入多劫  一切劫海種種門  十方國土皆明現  或一切劫莊嚴事  於一劫中皆現覩  或一劫內所莊嚴  普入一切無邊劫  始從一念終成劫  悉依眾生心想生  一切剎海劫無邊  以一方便皆清淨
  【論】第八段爾時已下有七行經并二十行頌明世界劫住不同由業。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劫轉變差別所謂法如是故世界海無量成壞劫轉變染汙眾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汙劫轉變修廣大福眾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信解菩薩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故世界海純清淨劫轉變諸菩薩各各遊諸世界故世界海無邊莊嚴劫轉變十方一切世界海諸菩薩雲集故世界海無量大莊嚴劫轉變諸佛世尊入涅槃故世界海莊嚴滅劫轉變諸佛出現於世故一切世界海廣博嚴淨劫轉變如來神通變化故世界海普清淨劫轉變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一切諸國土  皆隨業力生  汝等應觀察  轉變相如是  染汙諸眾生  業惑纏可怖  彼心令剎海  一切成染汙  若有清淨心  修諸福德行  彼心令剎海  襍染及清淨  信解諸菩薩  於彼劫中生  隨其心所有  襍染清淨者  無量諸眾生  悉發菩提心  彼心令剎海  住劫恒清淨  無量億菩薩  往詣於十方  莊嚴所有殊  劫中差別見  一一微塵內  佛剎如塵數  菩薩共雲集  國土皆清淨  世尊入涅槃  彼土莊嚴滅  眾生無法器  世界成襍染  若有佛興世  一切悉珍好  隨其心清淨  莊嚴皆具足  諸佛神通力  示現不思議  是時諸剎海  一切普清淨
  【論】第九段爾時已下有十四行經并十行頌明劫隨業轉變淨穢。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無差別所謂一一世界海中有世界海微塵數世界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諸佛出現所有威力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道場徧十方法界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如來道場眾會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光明徧法界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變化名號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音聲普徧世界海無邊劫住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法輪方便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世界海普入一塵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一微塵一切三世諸佛世尊廣大境界皆於中現無差別諸佛子世界海無差別略說如是若廣說者有世界海微塵數無差別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一微塵中多剎海  處所各別悉嚴淨  如是無量入一中  一一區分無襍越  一一塵內難思佛  隨眾生心普現前  一切剎海靡不周  如是方便無差別  一一塵中諸樹王  種種莊嚴悉垂布  十方國土皆同現  如是一切無差別  一一塵內微塵眾  悉共圍遶人中主  出過一切徧世間  亦不迫隘相襍亂  一一塵中無量光  普徧十方諸國土  悉現諸佛菩提行  一切剎海無差別  一一塵中無量身  變化如雲普周徧  以佛神通導羣品  十方國土亦無別  一一塵中說眾法  其法清淨如輪轉  種種方便自在門  一切皆演無差別  一塵普演諸佛音  充滿法器諸眾生  徧住剎海無央劫  如是音聲亦無異  剎海無量妙莊嚴  於一塵中無不入  如是諸佛神通力  一切皆由業性起  一一塵中三世佛  隨其所樂悉令見  體性無來亦無去  以願力故徧世間
  【論】第十爾時已下有十五行半經二十行頌明一切世界海如來出現無差別一一如文具明此之一品答前三十七問意令現在未來發菩提心者識佛所行眾生業海無際如來以普賢行普濟以法性理智無礙從初發心與大願雲悲智普覆以波羅蜜海無剎不現其身無行不同其事塵毫內剎影現重重平等智身莫不隨入以法界之體而無往來法常如是令學者倣之趣求不謬此乃如大王路法爾常然更有異求偏僻不當也。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


  音切



  (丑琰切)。


  (居況切)。


  (如沼切)。


  (於良切)。


  (胡涓切)。


  (方木切)。


  (巡音)。


  (牛俱切)。


  (於拱切)。


  (帶音)。


  (魚險切)。


  (胡教切)。


  (倉各切)。


  (胡夾切)。


  (在計切)。


  (於芥切)。


  (普擊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一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華藏世界品第五之一

  【論】將釋此品略作十門分別一釋品來意二釋品名目三釋華藏世界海因何報得四釋華藏世界形狀安立五配華藏世界安立屬因六釋華藏世界海純襍無礙七釋華藏世界海圓攝三世業境八釋華藏世界本空出生所緣九明華藏世界因何得隱現自在十隨文釋義一釋品來意者此品答前三十七問中佛世界海眾生海波羅蜜海等此品舉如來五位中行業因果報得答前三十七問故此品須來二釋品名目者為說此佛境報得之土蓮華所持含藏一切淨穢境界皆在其中故名華藏三釋華藏世界因何報得者以從初信心至於八地已來恒以大志願力持令其不退菩提諸波羅蜜海教化饒益一切眾生至於八地任利無功當知風輪是大願波羅蜜所成報故眾生世間妄想業風所持如來世間以大願力智風能持諸境為以智能隨願願能成智還以大願法身大智之所報成風輪之體若不以法身一切諸行總有為故若無志願法身無性不能自成何況成他以此三事為緣方堪利生不滯空有進修功熟任利無功且取初因大願為首令持萬境總以大願智風以為持境是故此品下文普散摩尼妙寶華以昔願力空中住如是華藏世界所有莊嚴總是風輪上持諸境由諸福行本從願生還將本因以持諸果以此用願波羅蜜能成一切諸波羅蜜海以本因如此故因果相持今以第八及初發心時願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以成十種風輪用持其上十種一切莊嚴以願波羅蜜互體相參能持其上諸行報得一切莊嚴如最下風輪名平等是願波羅蜜中檀波羅蜜報得故能持其上一切寶燄熾然莊嚴還是願波羅蜜中檀度門法財慧施之所報生還自相持因果相徹法不虗得因不唐捐以次准此用願波羅蜜中十度法門配之十種風輪報得因果相持故還如眾生世間妄想業風最居其下上持水際金剛地山令其安住孛象玄光以成天文運遊不墮蓮華藏體是法身隨行無依住智體之所報得及宮殿總大悲含育之所報得樓閣即是智照觀根順悲濟物之所報得其地金剛平等自性法身之所報得但是諸莊嚴中所有金剛為莊嚴者皆法身隨行之報但是摩尼莊嚴皆法身成戒體隨行報得金剛輪圍山即是大悲戒防護之業之所報得眾華莊嚴者萬行利生開敷眾善之所報得故寶樹莊嚴者建行利生覆蔭含識之所報得如十行位中功德林等十箇菩薩下名悉同名之曰林為行覆蔭故師子座莊嚴者即是以法身隨智建法輪報得故略而言之且復如是廣說報業所因不可具悉夫報不虗得皆有所因若不知因云何修果是故此品之初云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是毗盧遮那如來往昔於世界海微塵數佛一一佛所淨修世界海微塵數大願之所嚴淨但云願者為行由願成又下云普賢智地行悉成一切莊嚴從此出如香水海大慈悲業之所報得香水河是進修之行之所報得如下文殊師利常隨眾中總以名表法即見名知行如此華藏世界海見果知因不可別引餘經將來證此此經見名即知法見果即知因方可識此經之意趣餘經法相門戶多不與此經相應餘經云苦諦此經云苦聖諦即義有餘餘經說四諦此經說十種聖諦及十十二因緣若廣說無量差別不可卒申以是義故此配因果不可引於餘教配此經文此經見名知行以果識因如文殊師利常隨之眾云明練十方儀式主方神除滅無明黑闇主夜神一心匪懈闡明佛日主晝神即其例矣此華藏世界報得之體大要總言大願法身大智萬行大慈大悲以此五事成滿盡法界虗空界乃至塵毫之內重重剎海中一切眾生行皆悉等利至八地任用無功自常充徧以此為體非是滯寂自安及人天自求樂果者之所境界故亦非樂生淨土菩薩者境界故此淨土菩薩設修六波羅蜜得六神通亦未能生信故為本不以法界根本智差別智乘發生信進修行故四釋華藏世界海形狀者以無盡大願風輪持大悲水生無邊行華以法性虗空能容萬境重疊無礙於其水上生一大蓮華周空法界名種種蘂香幢明根本智起差別智行差別行名蘂香幢於蓮華內日珠王寶上有大輪圍山經云日珠王蓮華之上者只是華內有寶名曰珠王非別有華也具寶所成林樹香水妙華開敷經自有文具陳其事其華內地金剛所成地具眾寶間錯嚴飾經自具言於其地上無數香水海眾寶為底如經具說一一香水海外各有四天下微塵數香水河右旋圍遶從南向東以次遶之如六甲等為右其河嚴飾經自具言於不可說香水海中一一海內各有一大世界種而住其中其世界種者同流所居名之曰種種者類也如先德釋云三千大千世界數至恒沙為一世界海海世界數至恒沙為一世界性性數至恒沙為一世界種此中世界種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一一香水海中各有其一世界種如經且略舉世界種於最中心香水海名名無邊妙華光明中道智悲之妙用為作名也即是風輪向上種種蘂香幢大蓮華之內處中香水海也此中海內出大蓮華名一切香摩尼王莊號有世界種於中而住名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此世界種上下有二十重世界各各相去佛剎微塵數此娑婆世界在第十三重中最下重中有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次上重有二佛剎塵次上重中三佛剎塵數世界周帀圍遶一重增一至最上二十重有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如是周旋通中心有十一箇世界種各有二十重上下相去遠近相似此十一箇世界種外周圍至輪圍山復有一百箇世界種隨方各十於中布列直往隨方行列而住近輪圍山周帀十箇世界種各各上下四重重數雖少上下相去極遠每第三重與此娑婆世界齊等最上重或言相去七佛剎塵向下第二重與下相去多言十佛剎微塵數計四重世界還與中心十一箇二十重世界種高下齊等此近輪圍山十箇世界種即有四重餘九十箇世界種不言重數且略舉世界種中心有十一箇世界種周圍有一百箇世界種共有一百一十一箇世界種如天帝網分布而住大都總數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世界種總於種種蘂香幢大蓮華之上諸香水海各出蓮華諸世界種各各而住即於其大華之上別華而居即是第二重各別蓮華之上布列而住最下有須彌山微塵數風輪而持其上種種莊嚴及持其上重重世界猶如日月眾星以風所持處空而住餘廣者經自有文若廣引文繁恐當不見略陳綱紀麤而言之五配華藏世界海安立屬因者夫果不自生從因而得經云廣大願雲周法界於一切劫化羣生普賢智地行悉成所有莊嚴從此出如經總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種者明普賢行攝化之境徧法界故即是座內眾眉間眾所行覺行報得之境總是都舉果行圓周之境於彼但言佛世界微塵眾對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於彼是略舉數此是廣數如說普賢之行且但言萬行此是略言意在無盡等法界行也即此二重舉果中普賢滿行即如座內眾眉間眾即此華藏莊嚴世界海不可說佛剎微塵世界種如天帝網分布在種種蘂香幢大蓮華之中是其彼果行所攝生報滿果所得之境今在經中不舉大數但舉中心十一箇世界種上下二十重重別相去一佛剎塵最下重世界各有一佛剎塵世界周帀圍遶而住其中次上第二重中即云二佛剎世界周帀圍遶次上第三重中即言三佛剎塵數世界周帀圍遶以次向上一重加一直至最上重世界中有二十佛剎塵世界周帀圍遶此中心十一箇世界種總皆如是此明十一地行門進修攝化境界報得中心十一箇即十一地報得上下二十重漸漸增廣者明十一地行門中一地有兩重因果為地地進修中皆一正果一向果其二十重中所有佛號皆是勝進中因果佛也所有世界是隨位中所化之境界也即明十一地進修攝化層降佛果故各隨位配之可見除此十一箇世界外周圍別舉出一百箇世界種者即明此十一地攝化十波羅蜜行徧輪圍山法界內故且隨方次第各有其十都言一百明徧不可說佛剎塵境界滿故近金剛輪圍山周圍有十箇世界種上下有四重者明十一地中四攝法徧故餘九十箇世界種不云重數者明但是十波羅蜜十中具百所攝化境故此是一箇因果竟自餘十箇四重世界配四攝法更作一配總舉中心十一箇世界種并周圍直至金剛輪圍山一百箇世界種總共有一百一十一箇世界種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五位法各有佛因果都有一百本五位中本自有十重因果為本五位中各有兩重因果即是十此為本五位佛因果與五位中作進修故即如此初會五位佛果是都有一百一十更有一箇世界種為明佛位是一徧一切中作一故若無此一位諸位不成故又明緣生之法皆須有一故緣生之法始成如一三五七九與十作緣但置二四六八十具滿數故是圓數不可加減是佛法世間法皆相似故如一日三日五日七日九日皆一三五七九為法者成緣生無盡一多相徹故明其一者非同時無前後中間故為一不自一與萬法作一故為萬法不自多為一作多故為成緣起法合如是一多自在無作任相成故如俗法一為陽二為陰陽動陰隨不可自用陰若自用即天地兩乖雲不興雨不施皆主伴陰陽動靜相順互為主伴方成緣生兩剛即缺兩柔即離為不成濟故是如來出世意在利生真不隨俗故行無所設也德無所濟也即佛自佛眾生自眾生若為利生施設法則即佛為陽德所設教為陰是故此經名為圓教佛處坎之一而設教即十以坎為師卦故是故普賢菩薩為明設教利生因果緣起法須自在不滯緣生故舉一百一十一世界種配其五位因果有一百一十之門為攝生報得有一箇世界種明其佛位與五位及一切諸行作多故還如眉間之眾勝音菩薩獨坐蓮華臺諸菩薩眾生其華鬚明主伴萬行一多相即故定慧觀之可見十下作一是其土字明仁士之法法合十一今以十一箇世界安立十一地法門四重世界明十波羅蜜四攝法之方便大意舉前座內眾及眉間眾明其所行之行此華藏世界明彼行中報得依果於中襍類世界即明所攝之眾生同住一處而境各異者約法界理智真俗不殊六釋華藏世界純襍無礙者為佛所行之行徧法界眾生界故既是行徧所得依果亦徧但業不相應者同住居而不見猶如靈神及諸鬼趣與人同處人不能見如經云譬如人身常有二天隨逐天常見人人不見天此經為佛行周徧依正亦徧不同三乘推淨土於餘方而致去來自他之相為彼小心根劣者且如是設教網故畢竟求大菩提心者還須歸此不二之門興徧周法界之行願也七明華藏世界圓攝三世業境者此華藏世界海明此教法一念三世故一念者為無念也無念即無三世古今等法以明法身無念一切眾生妄念三世多劫之法不離無念之中以是義故此華藏世界所有莊嚴境界能現諸佛業眾生三世所行行業因果總現其中或過去業現未來中或未來業現過去中或過去未來業現現在中或現在業現過去未來中如百千明鏡俱懸四面前後影像互相徹故為法界之體性無時故妄計三世之業頓現無時法中是故經言智入三世而無來往經云佛子汝應觀剎種威神力未來諸國土如夢悉令見十方諸世界過去國土海咸於一剎中現像猶如化三世一切佛及以其國土於一剎種中一切悉觀見論主頌曰三世無有時妄計三世法以真無妄想一念現三世三世無時者亦無有一念計著三世法總現無時中了達無時法一念成正覺八釋佛國本空何為華藏世界出生所緣者緣何事意緣意有四一為明二乘雖得解脫三界麤業無有福智不利眾生滯於涅槃二為三乘菩薩有樂生淨土淨相常存障法性如理染淨當情知見不普情存淨土不得自在不如此法隱現自在為利眾生顯勝福德故即具相萬差光明顯照若令眾生情無取著如幻雲散一物便無無有所得存其繫故三為怖一切法空眾生為法空無相之理謂言斷見空無福智不樂觀空樂取相縛隨境存業不能解脫者所現福德依正果故令觀空法空却無明成福德業四總為一切三乘及一切凡夫現廣大願行福智境界量度樣式令其倣學不偏執故經云諸佛國土如虗空無等無生無有相為利眾生普嚴淨本願力故住其中九明華藏世界因何得隱現自在者為從一切法空之理隨智現故得隱現自在世間龍鬼具有三毒猶能隱現何況法空空諸三毒純清淨智不能隱現自在如善財入彌勒樓閣以三昧力具見眾莊嚴從三昧起忽然不見一相都無善財白言此莊嚴何處去彌勒答言從來處去曰從何處來曰從菩薩智慧神通來依菩薩智慧神力而住無有去處亦無住處非集非常遠離一切又如幻師作諸幻事無所從來無所至去雖無來去以幻力故分明可見彼莊嚴事亦復如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雖無來去然以慣習不可思議幻智力故及往昔大願力故如是顯現華藏世界亦復如是以如來大願智力法性自體空無性力隱現自在若隨法性萬相都無隨願智力眾相隨現隱現隨緣都無作者但以理智法爾自具不思議功不思議變無能作者自在隱現凡夫執著用作無明執障既無智用自在順法身萬象俱寂隨智用萬象俱生隨大悲常居生死但隨理智生死恒真以此三事隱顯萬端不離一真之智化儀百變十隨文釋義者此一品經長科為十二段。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是毗羅遮那如來往昔於世界海微塵數劫修菩薩行時一一劫中親近世界海微塵數佛一一佛所淨修世界海微塵數大願之所嚴淨諸佛子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有須彌山微塵數風輪所持其最下風輪名平等住能持其上一切寶燄熾然莊嚴次上風輪名出生種種寶莊嚴能持其上淨光照曜摩尼王幢次上風輪名寶威德能持其上一切寶鈴次上風輪名平等燄能持其上日光明相摩尼王輪次上風輪名種種普莊嚴能持其上光明輪華次上風輪名普清淨能持其上一切華燄師子座次上風輪名聲徧十方能持其上一切珠王幢次上風輪名一切寶光明能持其上一切摩尼王樹華次上風輪名速疾普持能持其上一切香摩尼須彌雲次上風輪名種種宮殿遊行能持其上一切寶色香臺雲諸佛子彼須彌山微塵數風輪最在上者名殊勝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莊嚴香水海此香水海有大蓮華名種種光明蘂香幢華藏莊嚴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淨堅固金剛輪山周帀圍遶地海眾樹各有區別是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世尊往昔於諸有  微塵佛所修淨業  故獲種種寶光明  華藏莊嚴世界海  廣大悲雲徧一切  捨身無量等剎塵  以昔劫海修行力  今此世界無諸垢  放大光明徧住空  風力所持無動搖  佛藏摩尼普嚴飾  如來願力令清淨  普散摩尼妙藏華  以昔願力空中住  種種堅固莊嚴海  光雲垂布滿十方  諸摩尼中菩薩雲  普詣十方光熾然  光燄成輪妙華飾  法界周流靡不徧  一切寶中放淨光  其光普照眾生海  十方國土皆周徧  咸令出苦向菩提  寶中佛數等眾生  從其毛孔出化形  梵主帝釋輪王等  一切眾生及諸佛  化現光明等法界  光中演說諸佛名  種種方便示調伏  普應羣心無不盡  華藏世界所有塵  一一塵中見法界  寶光現佛如雲集  此是如來剎自在  廣大願雲周法界  於一切劫化羣生  普賢智地行悉成  所有莊嚴從此出
  【論】第一爾時普賢菩薩已下長行有二十四行經并二十行頌明歎佛往因行菩薩行修淨大願力報得風輪以持華藏世界及眾莊嚴。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此華藏莊嚴世界海大輪圍山住日珠王蓮華之上栴檀摩尼以為其身威德寶王以為其峯妙香摩尼而作其輪燄藏金剛所共成立一切香水流注其間眾寶為林妙華開敷香艸布地明珠開飾種種香華處處盈滿摩尼為網周帀垂覆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眾妙莊嚴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世界大海無有邊  寶輪清淨種種色  所有莊嚴盡奇妙  此由如來神力起  摩尼寶輪妙香輪  及以真珠燈燄輪  種種妙寶為嚴飾  清淨輪圍所安住  堅固摩尼以為藏  閻浮檀金作嚴飾  舒光發燄徧十方  內外暎徹皆清淨  金剛摩尼所集成  復雨摩尼諸妙寶  其寶精奇非一種  放淨光明普嚴麗  香水分流無量色  散諸華寶及栴檀  眾蓮競發如衣布  珍艸羅生悉芬馥  無量寶樹普莊嚴  開華發蘂色熾然  種種名衣在其內  光雲四照常圓滿  無量無邊大菩薩  執蓋焚香充法界  悉發一切妙音聲  普轉如來正法輪  諸摩尼樹寶粖成  一一寶粖現光明  毗盧遮那清淨身  悉入其中普令見  諸莊嚴中現佛身  無邊色相無央數  悉往十方無不徧  所化眾生亦無限  一切莊嚴出妙音  演說如來本願輪  十方所有淨剎海  佛自在力咸令徧
  【論】二爾時已下有八行半經并二十行頌明歎蓮華之上寶輪圍山具眾嚴飾由如來神力所生。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此世界海大輪圍山內所有大地一切皆以金剛所成堅固莊嚴不可沮壞清淨平坦無有高下摩尼為輪眾寶為藏一切眾生種種形狀諸摩尼寶以為間錯散眾寶粖布以蓮華香藏摩尼分置其間諸莊嚴具充徧如雲三世一切諸佛國土所有莊嚴而為校飾摩尼妙寶以為其網普現如來所有境界如天帝網於中布列諸佛子此世界海地有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莊嚴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其地平坦極清淨  安住堅固無能壞  摩尼處處以為嚴  眾寶於中相間錯  金剛為地甚可悅  寶輪寶網具莊嚴  蓮華布上皆圓滿  妙衣彌覆悉周徧  菩薩天冠寶纓珞  悉布其地為嚴好  栴檀摩尼普散中  咸舒離垢妙光明  寶華發燄出妙光  光燄如雲照一切  散此妙華及眾寶  普覆於地為嚴飾  密雲興布滿十方  廣大光明無有盡  普至十方一切土  演說如來甘露法  一切佛願摩尼內  普現無邊廣大劫  最勝智者昔所行  於此寶中無不見  其地所有摩尼寶  一切佛剎咸來入  彼諸佛剎一一塵  一切國土亦入中  妙寶莊嚴華藏界  菩薩遊行徧十方  演說大士諸弘願  此是道場自在力  摩尼妙寶莊嚴地  放淨光明備眾飾  充滿法界等虗空  佛力自然如是現  諸有修治普賢願  入佛境界大智人  能知於此剎海中  如是一切諸神變
  【論】三爾時已下十行半經并二十行頌歎輪圍山內平地金剛所成具足眾寶間錯其地華網莊嚴。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此世界海大地中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一切妙寶莊嚴其底妙香摩尼莊嚴其岸毗盧遮那摩尼寶王以為其網香水暎徹具眾寶色充滿其中種種寶華旋布其上栴檀細粖澄垽其下演佛言音放寶光明無邊菩薩持種種蓋現神通力一切世界所有莊嚴悉於中現十寶階陛行列分布十寶欄楯周帀圍遶四天下微塵數一切寶莊嚴芬陀利華敷榮水中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數十寶尸羅幢恒河沙數一切寶衣鈴網幢恒河沙數無邊色相寶華樓閣百千億那由他數十寶蓮華城四天下微塵數眾寶樹林寶燄摩尼以為其網恒河沙數栴檀香諸佛言音光燄摩尼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數眾寶垣牆悉共圍遶周徧嚴飾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神力觀察十力而說頌言。
  此世界中大地上  有香水海摩尼嚴  清淨妙寶布其底  安住金剛不可壞  香藏摩尼積成岸  日燄珠輪布若雲  蓮華妙寶為纓珞  處處莊嚴淨無垢  香水澄渟具眾色  寶華旋布放光明  普震音聲聞遠近  以佛威神演妙法  階陛莊嚴具眾寶  復以摩尼為間飾  周迴欄楯悉寶成  蓮華珠網如雲布  摩尼寶樹列成行  華蘂敷榮光赫弈  種種樂音恒競奏  佛神通力令如是  種種妙寶芬陀利  敷布莊嚴香水海  香燄光明無暫停  廣大圓滿皆充徧  明珠寶幢恒熾盛  妙衣垂布為嚴飾  摩尼鈴網演法音  令其聞者趣佛智  妙寶蓮華作城郭  眾彩摩尼所嚴瑩  真珠雲影布四隅  如是莊嚴香水海  垣牆繚繞皆周帀  樓閣相望布其上  無量光明恒熾然  種種莊嚴清淨海  毗盧遮那於往昔  種種剎海皆嚴淨  如是廣大無有邊  悉是如來自在力
  【論】四爾時已下一十六行半經二十行頌明金剛寶地有眾香水海眾寶為底妙香嚴岸具眾莊飾。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一一香水海各有四天下微塵數香水河右旋圍遶一切皆以金剛為岸淨光摩尼以為嚴飾常現諸佛寶色光雲及諸眾生所有言音其河所有漩澓之處一切諸佛所修因行種種形相皆從中出摩尼為網眾寶鈴鐸諸世界海所有莊嚴悉於中現摩尼寶雲以覆其上其雲普現華藏世界毗盧遮那十方化佛及一切佛神通之事復出妙音稱揚三世佛菩薩名其香水中常出一切寶燄光雲相續不絕若廣說者一一河各有世界海微塵數莊嚴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清淨香流滿大河  金剛妙寶為其岸  寶粖為輪布其地  種種嚴飾皆珍好  寶階行列妙莊嚴  欄楯周迴悉殊麗  真珠為藏眾華飾  種種纓鬘共垂下  香水寶光清淨色  恒吐摩尼競疾流  眾華隨浪皆搖動  悉奏樂音宣妙法  細粖栴檀作泥垽  一切妙寶同洄澓  香藏氛氳布在中  發燄流芬普周徧  河中出生諸妙寶  悉放光明色熾然  其光布影成臺座  華蓋珠纓皆具足  摩尼王中現佛身  光明普照十方剎  以此為輪嚴飾地  香水暎徹常盈滿  摩尼為網金為鐸  徧覆香河演佛音  克宣一切菩提道  及以普賢之妙行  寶岸摩尼極清淨  恒出如來本願音  一切諸佛曩所行  其音普演皆令見  其河所有漩流處  菩薩如雲常踊出  悉往廣大剎土中  乃至法界咸充滿  清淨珠王布若雲  一切香河悉彌覆  其珠等佛眉間相  炳然顯現諸佛影
  【論】五爾時已下十二行半經二十行頌明各各香海具眾香河其河底岸具諸嚴飾右旋遶海。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此諸香水河兩間之地悉以妙寶種種莊嚴一一各有四天下微塵數眾寶莊嚴芬陀利華周帀徧滿各有四天下微塵數眾寶樹林次第行列一一樹中恒出一切諸莊嚴雲摩尼寶王照耀其間種種華香處處盈滿其樹復出微妙音聲說諸如來一切劫中所修大願復散種種摩尼寶王充徧其地所謂蓮華輪摩尼寶王香燄光雲摩尼寶王種種嚴飾摩尼寶王現不可思議莊嚴色摩尼寶王日光明衣藏摩尼寶王周徧十方普垂布光網雲摩尼寶王現一切諸佛神變摩尼寶王現一切眾生業報海摩尼寶王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其香水河兩間之地一一悉具如是莊嚴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其地平坦極清淨  真金摩尼共嚴飾  諸樹行列蔭其中  聳榦垂條萃若雲  枝條妙寶所莊嚴  華燄成輪光四照  摩尼為果如雲布  普使十方常現覩  摩尼布地皆充滿  眾華寶粖共莊嚴  復以摩尼作宮殿  悉現眾生諸影像  諸佛影像摩尼王  普散其地靡不周  如是赫弈徧十方  一一塵中咸見佛  妙寶莊嚴善分布  真珠燈網相間錯  處處悉有摩尼輪  一一皆現佛神通  眾寶莊嚴放大光  光中普現諸化佛  一一周行靡不徧  悉以十方廣開演  摩尼妙寶芬陀利  一切水中咸徧滿  其華種種各不同  悉現光明無盡歇  三世所有諸莊嚴  摩尼果中皆顯現  體性無生不可取  此是如來自在力  此地一切莊嚴中  悉現如來廣大身  彼亦不來亦不去  佛昔願力皆令見  此地一一微塵中  一切佛子修行道  各見所記當來剎  隨其意樂悉清淨
  【論】六爾時已下十五行半經二十行頌明香河兩間平地具樹華果眾妙莊嚴芬陀利華此云百葉白蓮華。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諸佛世尊世界海莊嚴不可思議何以故諸佛子此華藏莊嚴世界海一切境界一一皆以世界海微塵數清淨功德之所莊嚴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此剎海中一切處  悉以眾寶為嚴飾  發燄騰空布若雲  光明洞徹常彌覆  摩尼吐雲無有盡  十方佛影於中現  神通變化靡暫停  一切菩薩咸來集  一切摩尼演佛音  其音美妙不思議  毗盧遮那昔所行  於此寶內恒聞見  清淨光明徧照尊  莊嚴具中皆現影  變化分身眾圍遶  一切剎海咸周徧  所有化佛皆如幻  求其來處不可得  以佛境界威神力  一切剎中如是現  如來自在神通事  悉徧十方諸國土  以此剎海淨莊嚴  一切皆於寶中見  十方所有諸變化  一切皆如鏡中像  但由如來昔所行  神通願力而出生  若有能修普賢行  入於菩薩勝智海  能於一切微塵中  普現其身淨眾剎  不可思議億大劫  親近一切諸如來  如其一切之所行  一剎那中悉能現  諸佛國土如虗空  無等無生無有相  為利眾生普嚴淨  本願力故住其中
  【論】七爾時已下五行經二十行頌都結總歎此世界海如來無量功德莊嚴。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一


  音切



  (戶灰切)。


  (伏音)。


  (徒干切)。


  (常演切)。


  (丘伽切)。


  (分音)。


  (房六切)。


  (才與切)。


  (於命切)。


  (丑列切)。


  (力制切)。


  (如水切)。


  (直陵切)。


  (魚靳切)。


  (旁禮切)。


  (勒丹切)。


  (述尹切)。


  (笛令切)。


  (巨敬切)。


  (則候切)。


  (于元切)。


  (才良切)。


  (了音)。


  (而沼切)。


  (萬音)。


  (許揭切)。


  (蒲沒切)。


  (符郭切)。


  (古患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華藏世界品第五之二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此中有何等世界住我今當說諸佛子此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中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種安住一一世界種復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諸佛子彼諸世界種於世界海中各各依住各各形狀各各體性各各方所各各趣入各各莊嚴各各分齊各各行列各各無差別各各力加持諸佛子此世界種或有依大蓮華海住或有依無邊色寶華海住或有依一切真珠藏寶纓珞海住或有依香水海住或有依一切華海住或有依摩尼寶網海住或有依旋流光海住或有依菩薩寶莊嚴冠海住或有依種種眾生身海住或有依一切佛音聲摩尼王海住如是等若廣說者有世界海微塵數諸佛子彼一切世界種或有作須彌山形或作江河形或作迴轉形或作漩流形或作輪輞形或作壇墠形或作樹林形或作樓閣形或作山幢形或作普方形或作胎藏形或作蓮華形或作佉勒迦形或作眾生身形或作雲形或作諸佛相好形或作圓滿光明形或作種種珠網形或作一切門闥形或作諸莊嚴具形如是等若廣說者有世界海微塵數諸佛子彼一切世界種或有以十方摩尼雲為體或有以眾色燄為體或有以諸光明為體或有以寶香燄為體或有以一切寶莊嚴多羅華為體或有以菩薩影像為體或有以諸佛光明為體或有以佛色相為體或有以一寶光為體或有以眾寶光為體或有以一切眾生福德海音聲為體或有以一切眾生諸業海音聲為體或有以一切佛境界清淨音聲為體或有以一切菩薩大願海音聲為體或有以一切佛方便音聲為體或有以一切剎莊嚴具成壞音聲為體或有以無邊佛音聲為體或有以一切佛變化音聲為體或有以一切眾生善音聲為體或有以一切佛功德海清淨音聲為體如是等若廣說者有世界海微塵數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剎種堅固妙莊嚴  廣大清淨光明藏  依止蓮華寶海住  或有住於香海等  須彌成樹壇墠形  一切剎種徧十方  種種莊嚴形相別  各各布列而安住  或有體是淨光明  或是華藏及寶雲  或有剎種燄所成  安住摩尼不壞藏  燈雲燄彩光明等  種種無邊清淨色  或有言音以為體  是佛所演不思議  或是願力所出音  神變音聲為體性  一切眾生大福業  佛功德音亦如是  剎種一一差別門  不可思議無有盡  如是十方皆徧滿  廣大莊嚴現神力  十方所有廣大剎  悉來入此世界種  雖見十方普入中  而實無來無所入  以一剎種入一切  一切入一亦無餘  體相如本無差別  無等無量悉周徧  一切國土微塵中  普見如來在其所  願海言音若雷震  一切眾生悉調伏  佛身周徧一切剎  無數菩薩亦充滿  如來自在無等倫  普化一切諸含識
  【論】八爾時已下三十八行經二十行頌明世界種體性形狀依住。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此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在華藏莊嚴世界海中如天帝網分布而住諸佛子此最中央香水海名無邊妙華光以現一切菩薩形摩尼王幢為底出大蓮華名一切香摩尼王莊嚴有世界種而住其上名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以一切莊嚴具為體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於中布列其最下方有世界名最勝光徧照以一切金剛莊嚴光曜輪為際依眾寶摩尼華而住其狀猶如摩尼寶形一切寶華莊嚴雲彌覆其上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種種安住種種莊嚴佛號淨眼離垢燈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種種香蓮華妙莊嚴以一切莊嚴具為際依寶蓮華網而住其狀猶如師子之座一切寶色珠帳雲彌覆其上二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佛號師子光勝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一切寶莊嚴普照光以香風輪為際依種種寶華纓珞住其形八隅妙光摩尼日輪雲而覆其上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佛號淨光智勝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種種光明華莊嚴以一切寶王為際依眾色金剛尸羅幢海住其狀猶如摩尼蓮華以金剛摩尼寶光雲而覆其上四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純一清淨佛號金剛光明無量精進力善出現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普放妙華光以一切寶鈴莊嚴網為際依一切樹林莊嚴寶輪網海住其形普方而多有隅角梵音摩尼王雲以覆其上五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佛號香光喜力海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淨妙光明以寶王莊嚴幢為際依金剛宮殿海住其形四方摩尼輪髻帳雲而覆其上六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佛號普光自在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眾華燄莊嚴以種種華莊嚴為際依一切寶色燄海住其狀猶如樓閣之形一切寶色衣真珠欄楯雲而覆其上七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純一清淨佛號歡喜海功德名稱自在光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出生威力地以出一切聲摩尼王莊嚴為際依種種寶色蓮華座虗空海住其狀猶如因陀羅網以無邊色華網雲而覆其上八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佛號廣大名稱智海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出妙音聲以心王摩尼莊嚴輪為際依恒出一切妙音聲莊嚴雲摩尼王海住其狀猶如梵天身形無量寶莊嚴師子座雲而覆其上九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佛號清淨月光明相無能摧伏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金剛幢以無邊莊嚴真珠藏寶纓珞為際依一切莊嚴寶師子座摩尼海住其狀周圓十須彌山微塵數一切香摩尼華須彌雲彌覆其上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純一清淨佛號一切法海最勝王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恒出現帝青寶光明以極堅牢不可壞金剛莊嚴為際依種種殊異華海住其狀猶如半月之形諸天寶帳雲而覆其上十一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佛號無量功德法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光明照耀以普光莊嚴為際依華旋香水海住狀如華旋種種衣雲而覆其上十二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佛號超釋梵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至此世界名娑婆以金剛莊嚴為際依種種色風輪所持蓮華網住狀如虗空以普圓滿天宮殿莊嚴虗空雲而覆其上十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其佛即是毗盧遮那如來世尊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寂靜離塵光以一切寶莊嚴為際依種種寶衣海住其狀猶如執金剛形無邊色金剛雲而覆其上十四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佛號徧法界勝音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眾妙光明燈以一切莊嚴帳為際依淨華網海住其狀猶如卍字之形摩尼樹香水海雲而覆其上十五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純一清淨佛號不可摧伏力普照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清淨光徧照以無盡寶雲摩尼王為際依種種香燄蓮華海住其狀猶如龜甲之形圓光摩尼輪栴檀雲而覆其上十六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佛號清淨日功德眼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寶莊嚴藏以一切眾生形摩尼王為際依光明藏摩尼王海住其形八隅以一切輪圍山寶莊嚴華樹網彌覆其上十七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佛號無礙智光明徧照十方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離塵以一切殊妙相莊嚴為際依眾妙華師子座海住狀如珠纓以一切寶香摩尼王圓光雲而覆其上十八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純一清淨佛號無量方便最勝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清淨光普照以出無盡寶雲摩尼王為際依無量色香燄須彌山海住其狀猶如寶華旋布以無邊色光明摩尼王帝青雲而覆其上十九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佛號普照法界虗空光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寶燄以普光明日月寶為際依一切諸天形摩尼王海住其狀猶如寶莊嚴具以一切寶衣幢雲及摩尼燈藏網而覆其上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遶純一清淨佛號福德相光明諸佛子此徧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有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廣大世界各各所依住各各形狀各各體性各各方面各各趣入各各莊嚴各各分齊各各行列各各無差別各各力加持周帀圍遶所謂十佛剎微塵數迴轉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江河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漩流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輪輞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壇墠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樹林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樓觀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尸羅幢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普方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胎藏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蓮華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佉勒迦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種種眾生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佛相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圓光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雲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網形世界十佛剎微塵數門闥形世界如是等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此一一世界各有十佛剎微塵數廣大世界周帀圍遶此諸世界一一復有如上所說微塵數世界而為眷屬如是所說一切世界皆在此無邊妙華光香水海及圍遶此海香水河中。
  【論】九爾時以下直至卷末及初都結諸世界種於此大蓮華上分布而住并別舉此中心華藏世界海有世界種名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上下二十重世界於中大意如前已釋。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此無邊妙華光香水海東次有香水海名離垢燄藏出大蓮華名一切香摩尼王妙莊嚴有世界種而住其上名徧照剎旋以菩薩行吼音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宮殿莊嚴幢其形四方依一切寶莊嚴海住蓮華光網雲彌覆其上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眉間光徧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德華藏其形周圓依一切寶華蘂海住真珠幢師子座雲彌覆其上二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佛號一切無邊法海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善變化妙香輪形如金剛依一切寶莊嚴鈴網海住種種莊嚴圓光雲彌覆其上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佛號功德相光明普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色光明其狀猶如摩尼寶輪依無邊色寶香水海住普光明真珠樓閣雲彌覆其上四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善眷屬出興徧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善蓋覆狀如蓮華依金剛香水海住離塵光明香水雲彌覆其上五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佛號法喜無盡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尸利華光輪其形三角依一切堅固寶莊嚴海住菩薩摩尼冠光明雲彌覆其上六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佛號清淨普光明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寶蓮華莊嚴形如半月依一切蓮華莊嚴海住一切寶華雲彌覆其上七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功德華清淨眼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垢燄莊嚴其狀猶如寶燈行列依寶燄藏海住常雨香水種種身雲彌覆其上八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佛號慧力無能勝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梵音形如卍字依寶衣幢海住一切華莊嚴帳雲彌覆其上九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佛號廣大目如空中淨月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微塵數音聲其狀猶如因陀羅網依一切寶水海住一切樂音寶蓋雲彌覆其上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金色須彌燈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寶色莊嚴形如卍字依帝釋形寶王海住日光明華雲彌覆其上十一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佛號迥照法界光明智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金色妙光其狀猶如廣大城郭依一切寶莊嚴海住道場寶華雲彌覆其上十二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佛號寶燈普照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徧照光明輪狀如華旋依寶衣旋海住佛音聲寶王樓閣雲彌覆其上十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蓮華燄徧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寶藏莊嚴狀如四洲依寶纓珞須彌住寶燄摩尼雲彌覆其上十四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佛號無盡福開敷華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如鏡像普現其狀猶如阿脩羅身依金剛蓮華海住寶冠光影雲彌覆其上十五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佛號甘露音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栴檀月其形八隅依金剛栴檀寶海住真珠華摩尼雲彌覆其上十六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最勝法無等智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離垢光明其狀猶如香水漩流依無邊色寶光海住妙香光明雲彌覆其上十七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佛號徧照虗空光明音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華莊嚴其狀猶如旋遶之形依一切華海住一切樂音摩尼雲彌覆其上十八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佛號普現勝光明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勝音莊嚴其狀猶如師子之座依金師子座海住眾色蓮華藏師子座雲彌覆其上十九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佛號無邊功德稱普光明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高勝燈狀如佛掌依寶衣服香幢海住日輪普照寶王樓閣雲彌覆其上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普照虗空燈諸佛子此離垢燄藏香水海南次有香水海名無盡光明輪世界種名佛幢莊嚴以一切佛功德海音聲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愛見華狀如寶輪依摩尼樹藏寶王海住化現菩薩形寶藏雲彌覆其上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蓮華光歡喜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音佛號須彌寶燈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眾寶莊嚴光佛號法界音聲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香藏金剛佛號光明音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淨妙音佛號最勝精進力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寶蓮華莊嚴佛號法城雲靁音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與安樂佛號大名稱智慧燈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垢網佛號師子光功德海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華林幢徧照佛號大智蓮華光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量莊嚴佛號普眼法界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普光明寶莊嚴佛號勝智大商主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華王佛號月光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離垢藏佛號清淨覺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寶光明佛號一切智虗空燈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出生寶纓珞佛號諸度福海相光明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輪徧覆佛號調伏一切染著心令歡喜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寶華幢佛號廣博功德音大名稱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量莊嚴佛號平等智光明功德海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盡光莊嚴幢狀如蓮華依一切寶網海住蓮華光摩尼網彌覆其上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法界淨光明諸佛子此無盡光明輪香水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金剛寶燄光世界種名佛光莊嚴藏以稱說一切如來名音聲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寶燄蓮華其狀猶如摩尼色眉間毫相依一切寶色水漩海住一切莊嚴樓閣雲彌覆其上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無垢寶光明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光燄藏佛號無礙自在智慧光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寶輪妙莊嚴佛號一切寶光明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栴檀樹華幢佛號清淨智光明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佛剎妙莊嚴佛號廣大歡喜音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光莊嚴佛號法界自在智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邊相佛號無礙智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燄雲幢佛號演說不退輪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眾寶莊嚴清淨輪佛號離垢華光明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廣大出離佛號無礙智日眼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莊嚴金剛座佛號法界智大光明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智慧普莊嚴佛號智炬光明王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蓮華池深妙音佛號一切智普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種種色光明佛號普光華王雲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寶幢佛號功德光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摩尼華毫相光佛號普音雲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甚深海佛號十方眾生主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須彌光佛號法界普智音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金蓮華佛號福德藏普光明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寶莊嚴藏形如卍字依一切香摩尼莊嚴樹海住清淨光明雲彌覆其上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大變化光明網諸佛子此金剛寶燄香水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帝青寶莊嚴世界種名光照十方依一切妙莊嚴蓮華香雲住以無邊佛音聲為體於此最下方有世界名十方無盡色藏輪其狀周迴有無量角依無邊色一切寶藏海住因陀羅網而覆其上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蓮華眼光明徧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淨妙莊嚴藏佛號無上慧大師子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出現蓮華座佛號徧照法界光明王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寶幢音佛號大功德普名稱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金剛寶莊嚴藏佛號蓮華日光明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因陀羅華月佛號法自在智慧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輪藏佛號大喜清淨音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音藏佛號大力善商主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清淨月佛號須彌光智慧力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邊莊嚴相佛號方便願淨月光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華音佛號法海大願音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一切寶莊嚴佛號功德寶光明相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堅固地佛號美音最勝天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普光善化佛號大精進寂靜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善守護莊嚴行佛號見者生歡喜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栴檀寶華藏佛號甚深不可動智慧光徧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現種種色相海佛號普放不思議勝義王光明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化現十方大光明佛號勝功德威光無與等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須彌雲幢佛號極淨光明眼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蓮華徧照其狀周圍依無邊色眾妙香摩尼海住一切乘莊嚴雲而覆其上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解脫精進日諸佛子此帝青寶莊嚴香水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金剛輪莊嚴底世界種名妙間錯因陀羅網普賢智所生音聲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蓮華網其狀猶如須彌山形依眾妙華山幢海住佛境界摩尼王帝網雲而覆其上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法身普覺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盡日光明佛號最勝大覺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普放妙光明佛號大福雲無盡力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樹華幢佛號無邊智法界音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真珠蓋佛號波羅蜜師子頻申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邊音佛號一切智妙覺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普見樹峯佛號普現眾生前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師子帝網光佛號無垢日金色光燄雲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眾寶間錯佛號帝幢最勝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垢光明地佛號一切力清淨月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恒出歎佛功德音佛號如虗空普覺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高燄藏佛號化現十方大雲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光嚴道場佛號無等智徧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出生一切寶莊嚴佛號廣度眾生神通王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光嚴妙宮殿佛號一切義成廣大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離塵寂靜佛號不唐現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摩尼華幢佛號悅意吉祥音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普雲藏其狀猶如樓閣之形依種種宮殿香水海住一切寶燈雲彌覆其上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最勝覺神通王諸佛子此金剛輪莊嚴底香水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蓮華因陀羅網世界種名普現十方影依一切香摩尼莊嚴蓮華住一切佛智光音聲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眾生海寶光明其狀猶如真珠之藏依一切摩尼纓珞海漩住水光明摩尼雲而覆其上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不思議功德徧照月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香輪佛號無量力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光輪佛號法界光音覺悟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吼聲摩尼幢佛號蓮華光恒垂妙臂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極堅固輪佛號不退轉功德海光明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眾行光莊嚴佛號一切智普勝尊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師子座徧照佛號師子光無量力覺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寶燄莊嚴佛號一切法清淨智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量燈佛號無憂相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常聞佛音佛號自然勝威光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清淨變化佛號金蓮華光明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普入十方佛號觀法界頻申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熾然燄佛號光燄樹緊那羅王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香光徧照佛號香燈善化王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量華聚輪佛號普現佛功德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眾妙普清淨佛號一切法平等神通王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金光海佛號十方自在大變化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真珠華藏佛號法界寶光明不可思議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帝釋須彌師子座佛號勝力光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邊寶普照其形四方依華林海住普雨無邊色摩尼王帝網而覆其上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徧照世間最勝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二


  音切



  (网音)。


  (居為切)。


  (台音)。


  (式羊切)。


  (頻音)。


  (昨回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三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華藏世界品第五之三

  【經】諸佛子此蓮華因陀羅網香水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積集寶香藏世界種名一切威德莊嚴以一切佛法輪音聲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種種出生形如金剛依種種金剛山幢住金剛寶光雲而覆其上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蓮華眼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喜見音佛號生喜樂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寶莊嚴幢佛號一切智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多羅華普照佛號無垢寂妙音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變化光佛號清淨空智慧月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眾妙間錯佛號開示福德海密雲相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一切莊嚴具妙音聲佛號歡喜雲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蓮華池佛號名稱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一切寶莊嚴佛號嚬伸觀察眼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淨妙華佛號無盡金剛智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蓮華莊嚴城佛號日藏眼普光明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量樹峯佛號一切法靁音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日光明佛號開示無量智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依止蓮華葉佛號一切福德山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風普持佛號日耀根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光明顯現佛號身光普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香靁音金剛寶普照佛號最勝華開敷相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帝網莊嚴形如欄楯依一切莊嚴海住光燄樓閣雲彌覆其上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示現無畏雲諸佛子此積集寶香藏香水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寶莊嚴世界種名普無垢以一切微塵中佛剎神變聲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淨妙平坦形如寶身依一切寶光輪海住種種栴檀摩尼真珠雲彌覆其上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難摧伏無等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熾然妙莊嚴佛號蓮華慧神通王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微妙相輪幢佛號十方大名稱無盡光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燄藏摩尼妙莊嚴佛號大智慧見聞皆歡喜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華莊嚴佛號無量力最勝智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出生淨微塵佛號超勝梵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普光明變化香佛號香象金剛大力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光明旋佛號義成善名稱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寶纓珞海佛號無比光徧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華燈幢佛號究竟功德無礙慧燈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善巧莊嚴佛號慧日波羅蜜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栴檀華普光明佛號無邊慧法界音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帝網幢佛號燈光迥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淨華輪佛號法界日光明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大威耀佛號無邊功德海法輪音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同安住寶蓮華池佛號開示入不可思議智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平坦地佛號功德寶光明王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香摩尼聚佛號無盡福德海妙莊嚴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微妙光明佛號無等力普徧音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十方普堅固莊嚴照耀其形八隅依心王摩尼輪海住一切寶莊嚴帳雲彌覆其上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普眼大明燈諸佛子此寶莊嚴香水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金剛寶聚世界種名法界行以一切菩薩地方便法音聲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淨光照耀形如珠貫依一切寶色珠纓海住菩薩珠髻光明摩尼雲而覆其上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最勝功德光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蓋佛號法自在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寶莊嚴師子座佛號大龍淵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出現金剛座佛號昇師子座蓮華臺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蓮華勝音佛號智光普開悟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善慣習佛號持地妙光王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喜樂音佛號法燈王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摩尼藏因陀羅網佛號不空見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眾妙地藏佛號燄身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金光輪佛號淨治眾生行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須彌山莊嚴佛號一切功德雲普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眾樹形佛號寶華相淨月覺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怖畏佛號最勝金光炬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大名稱龍王幢佛號觀等一切法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示現摩尼色佛號變化日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光燄燈莊嚴佛號寶蓋光徧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香光雲佛號思惟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怨讎佛號精進勝慧海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一切莊嚴具光明幢佛號普現悅意蓮華自在王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毫相莊嚴形如半月依須彌山摩尼華海住一切莊嚴熾盛光摩尼王雲而覆其上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清淨眼諸佛子此金剛寶聚香水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天城寶堞世界種名燈燄光明以普示一切平等法輪音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寶月光燄輪形如一切莊嚴具依一切寶莊嚴華海住琉璃色師子座雲而覆其上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日月自在光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須彌寶光佛號無盡法寶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眾妙光明幢佛號大華聚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摩尼光明華佛號人中最自在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普音佛號一切智徧照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大樹緊那羅音佛號無量福德自在龍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邊淨光明佛號功德寶華光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最勝音佛號一切智莊嚴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眾寶間飾佛號寶燄須彌山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清淨須彌音佛號出現一切行光明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香水蓋佛號一切波羅蜜無礙海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師子華網佛號寶燄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金剛妙華燈佛號一切大願光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一切法光明地佛號一切法廣大真實義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真珠粖平坦莊嚴佛號勝慧光明網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琉璃華佛號寶積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量妙光輪佛號大威力智海藏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明見十方佛號淨修一切功德幢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可愛樂梵音形如佛手依寶光網海住菩薩身一切莊嚴雲而覆其上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普照法界無礙光。
  【論】十此第九卷經都有十箇二十重世界種遶此中心世界種總都有十一箇二十重世界種於中意趣前已釋畢。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後離垢燄藏香水海東次有香水海名變化微妙身此海中有世界種名善布差別方次有香水海名金剛眼幢世界種名莊嚴法界橋次有香水海名種種蓮華妙莊嚴世界種名恒出十方變化次有香水海名無間寶王輪世界種名寶蓮華莖密雲次有香水海名妙香燄普莊嚴世界種名毗盧遮那變化行次有香水海名寶粖閻浮幢世界種名諸佛護念境界次有香水海名一切色熾然光世界種名最勝光徧照次有香水海名一切莊嚴具境界世界種名寶燄燈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頗棃地世界種名常放光明以世界海清淨劫音聲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可愛樂淨光幢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最勝三昧精進慧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有世界名香莊嚴幢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無障礙法界燈此上過三佛剎微塵數世界與娑婆世界齊等有世界名放光藏佛號徧法界無障礙慧明此上過七佛剎微塵數世界至此世界種最上方有世界名最勝身香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覺分華諸佛子彼無盡光明輪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具足妙光世界種名徧無垢次有香水海名光耀蓋世界種名無邊普莊嚴次有香水海名妙寶莊嚴世界種名香摩尼軌度形次有香水海名出佛音聲世界種名善建立莊嚴次有香水海名香幢須彌藏世界種名光明徧滿次有香水海名栴檀妙光明世界種名華燄輪次有香水海名風力持世界種名寶燄雲幢次有香水海名帝釋身莊嚴世界種名真珠藏次有香水海名平坦嚴淨世界種名毗琉璃粖種種莊嚴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妙樹華世界種名出生諸方廣大剎以一切佛摧伏魔音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燄炬幢佛號世間功德海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有世界名出生寶佛號師子力寶雲此上與娑婆世界齊等有世界名衣服幢佛號一切智海王於此世界種最上方有世界名寶纓珞師子光明佛號善變化蓮華幢諸佛子彼金剛燄光明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一切莊嚴具瑩飾幢世界種名清淨行莊嚴次有香水海名一切寶華光耀海世界種名功德相莊嚴次有香水海名蓮華開敷世界種名菩薩摩尼冠莊嚴次有香水海名妙寶衣服世界種名淨珠輪次有香水海名可愛華徧照世界種名百光雲照耀次有香水海名徧虗空大光明世界種名寶光普照次有香水海名妙華莊嚴幢世界種名金月眼纓珞次有香水海名真珠香海藏世界種名佛光明次有香水海名寶輪光明世界種名善化現佛境界光明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無邊輪莊嚴底世界種名無量方差別以一切國土種種言說音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金剛華蓋佛號無盡相光明普門音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名出生寶衣幢佛號福德雲大威勢此上與娑婆世界齊等有世界名眾寶具妙莊嚴佛號勝慧海於此世界種最上方有世界名日光明衣服幢佛號智日蓮華雲諸佛子彼帝青寶莊嚴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阿脩羅宮殿世界種名香水光所持次有香水海名寶師子莊嚴世界種名徧示十方一切寶次有香水海名宮殿色光明雲世界種名寶輪妙莊嚴次有香水海名出大蓮華世界種名妙莊嚴徧照法界次有香水海名燈燄妙眼世界種名徧觀察十方變化次有香水海名不思議莊嚴輪世界種名十方光明普名稱次有香水海名寶積莊嚴世界種名燈光照耀次有香水海名清淨寶光明世界種名須彌無能為礙風次有香水海名寶衣欄楯世界種名如來身光明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樹莊嚴幢世界種名安住帝網以一切菩薩智地音聲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妙金色佛號香燄勝威光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有世界名摩尼樹華佛號無礙普現此上與娑婆世界齊等有世界名毗琉璃妙莊嚴佛號法自在堅固慧於此世界種最上方有世界名梵音妙莊嚴佛號蓮華開敷光明王諸佛子彼金剛輪莊嚴底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化現蓮華處世界種名國土平正次有香水海名摩尼光世界種名徧法界無迷惑次有香水海名眾妙香日摩尼世界種名普現十方次有香水海名恒納寶流世界種名普行佛言音次有香水海名無邊深妙音世界種名無邊方差別次有香水海名堅實積聚世界種名無量處差別次有香水海名清淨梵音世界種名普清淨莊嚴次有香水海名栴檀欄楯音聲藏世界種名迥出幢次有香水海名妙香寶王光莊嚴世界種名普現光明力諸佛子彼蓮華因陀羅網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銀蓮華妙莊嚴世界種名普徧行次有香水海名毗琉璃竹密燄雲世界種名普出十方音次有香水海名十方光燄聚世界種名恒出變化分布十方次有香水海名出現真金摩尼幢世界種名金剛幢相次有香水海名平等大莊嚴世界種名法界勇猛旋次有香水海名寶華叢無盡光世界種名無邊淨光明次有香水海名妙金幢世界種名演說微密處次有香水海名光影徧照世界種名普莊嚴次有香水海名寂音世界種名現前垂布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密燄雲幢世界種名一切光莊嚴以一切如來道場眾會音為體於此最下方有世界名淨眼莊嚴佛號金剛月徧照十方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有世界名蓮華德佛號大精進善覺慧此上與娑婆世界齊等有世界名金剛密莊嚴佛號娑羅王幢此上過七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淨海莊嚴佛號威德絕倫無能制伏諸佛子彼積集寶香藏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一切寶光明徧照世界種名無垢稱莊嚴次有香水海名眾寶華開敷世界種名虗空相次有香水海名吉祥幄徧照世界種名無礙光普莊嚴次有香水海名栴檀樹華世界種名普現十方旋次有香水海名出生妙色寶世界種名勝幢周徧行次有香水海名普生金剛華世界種名現不思議莊嚴次有香水海名心王摩尼輪嚴飾世界種名示現無礙佛光明次有香水海名積集寶纓珞世界種名淨除疑次有香水海名真珠輪普莊嚴世界種名諸佛願所流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閻浮檀寶藏輪世界種名普音幢以入一切智門音聲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華蘂燄佛號精進施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有世界名蓮華光明幢佛號一切功德最勝心王此上過三佛剎微塵數世界與娑婆世界齊等有世界名十力莊嚴佛號善出現無量功德王於此世界種最上方有世界名摩尼香山幢佛號廣大善眼淨除疑諸佛子彼寶莊嚴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持須彌光明藏世界種名出生廣大雲次有香水海名種種莊嚴大威力境界世界種名無礙淨莊嚴次有香水海名密布寶蓮華世界種名最勝燈莊嚴次有香水海名依止一切寶莊嚴世界種名日光明網藏次有香水海名眾多嚴淨世界種名寶華依處次有香水海名極聰慧行世界種名最勝形莊嚴次有香水海名持妙摩尼峯世界種名普淨虗空藏次有香水海名大光徧照世界種名帝青炬光明次有香水海名可愛摩尼珠充滿徧照世界種名普吼聲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出帝青寶世界種名周徧無差別以一切菩薩震吼聲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妙勝藏佛號最勝功德慧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有世界名莊嚴相佛號超勝大光明此上與娑婆世界齊等有世界名琉璃輪普莊嚴佛號須彌燈於此世界種最上方有世界名華幢海佛號無盡變化妙慧雲諸佛子彼金剛寶聚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崇飾寶埤堄世界種名秀出寶幢次有香水海名寶幢莊嚴世界種名現一切光明次有香水海名妙寶雲世界種名一切寶莊嚴光明徧照次有香水海名寶樹華莊嚴世界種名妙華間飾次有香水海名妙寶衣莊嚴世界種名光明海次有香水海名寶樹峯世界種名寶燄雲次有香水海名示現光明世界種名入金剛無所礙次有香水海名蓮華普莊嚴世界種名無邊岸海淵次有香水海名妙寶莊嚴世界種名普示現國土藏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不可壞海世界種名妙輪間錯蓮華場以一切佛力所出音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最妙香佛號變化無量塵數光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有世界名不思議差別莊嚴門佛號無量智此上與娑婆世界齊等有世界名十方光明妙華藏佛號師子眼光燄雲於此最上方有世界名海音聲佛號水天光燄門諸佛子彼天城寶堞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燄輪赫弈光世界種名不可說種種莊嚴次有香水海名寶塵路世界種名普入無量旋次有香水海名具一切莊嚴世界種名寶光徧照次有香水海名布眾寶網世界種名安布深密次有香水海名妙寶莊嚴幢世界種名世界海明了音次有香水海名日宮清淨影世界種名徧入因陀羅網次有香水海名一切皷樂美妙音世界種名圓滿平正次有香水海名種種妙莊嚴世界種名淨密光燄雲次有香水海名周徧寶燄燈世界種名隨佛本願種種形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積集纓珞衣世界種名化現妙衣以三世一切佛音聲為體此中最下方有香水海名因陀羅華藏世界名發生歡喜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堅悟智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有世界名寶網莊嚴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無量歡喜光此上過三佛剎微塵數世界與娑婆世界齊等有世界名寶蓮華師子座十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佛號最清淨不空聞此上過七佛剎微塵數世界至此世界種最上方有世界名寶色龍光明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徧法界普照明。
  【論】等十一此第十卷中總舉一百箇世界種圍遶中心十一箇二十重世界種布列而住近輪圍山十箇世界種上下四重高下與此中心十一箇世界種相似中間相去極遠自餘九十箇世界種不云重數大數有一百一十一箇世界種於中表意如前已釋。
  【經】諸佛子如是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中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種皆依現一切菩薩形摩尼王幢莊嚴蓮華住各各莊嚴際無有間斷各各放寶色光明各各光明雲而覆其上各各莊嚴具各各劫差別各各佛出現各各演法海各各眾生徧充滿各各十方普趣入各各一切佛神力所加持此一一世界種中一切世界依種種莊嚴住遞相接連成世界網於華藏莊嚴世界海種種差別周徧建立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而說頌言。
  華藏世界海  法界等無別  莊嚴極清淨  安住於虗空  此世界海中  剎種難思議  一一皆自在  各各無雜亂  華藏世界海  剎種善安布  殊形異莊嚴  種種相不同  諸佛變化音  種種為其體  隨其業力現  剎種妙嚴飾  須彌山城網  水漩輪圍形  廣大蓮華開  彼彼互圍遶  山幢樓閣形  旋輪金剛形  如是不思議  廣大諸剎種  大海真珠燄  光網不思議  如是諸剎種  悉在蓮華住  一一諸剎種  光網不可說  光中現眾剎  普徧十方海  一切諸剎種  所有莊嚴具  國土悉入中  普見無有盡  剎種不思議  世界無邊際  種種妙嚴好  皆由大仙力  一切剎種中  世界不思議  或成或有壞  或有已壞滅  譬如林中葉  有生亦有落  如是剎種中  世界有成壞  譬如依樹林  種種果差別  如是依剎種  種種眾生住  譬如種子別  生果各殊異  業力差別故  眾生剎不同  譬如心王寶  隨心見眾色  眾生心淨故  得見清淨剎  譬如大龍王  興雲徧虗空  如是佛願力  出生諸國土  如幻師呪術  能現種種事  眾生業力故  國土不思議  譬如眾繢像  畫師之所作  如是一切剎  心畫師所成  眾生身各異  隨心分別起  如是剎種種  莫不皆由業  譬如見導師  種種色差別  隨眾生心行  見諸剎亦然  一切諸剎際  周布蓮華網  種種相不同  莊嚴悉清淨  彼諸蓮華網  剎網所安住  種種莊嚴事  種種眾生居  或有剎土中  險惡不平坦  由眾生煩惱  於彼如是見  雜染及清淨  無量諸剎種  隨眾生心起  菩薩力所持  或有剎土中  雜染又清淨  斯由業力起  菩薩之所化  有剎放光明  離垢寶所成  種種妙嚴飾  諸佛令清淨  一一剎種中  劫燒不思議  所現雖敗惡  其處常堅固  由眾生業力  出生多剎土  依止於風輪  及以水輪住  世界法如是  種種見不同  而實無有生  亦復無滅壞  一一心念中  出生無量剎  以佛威神力  悉見淨無垢  有剎泥土成  其體甚堅硬  黑闇無光照  惡業者所居  有剎金剛成  雜染大憂怖  苦多而樂少  薄福之所處  或有用鐵成  或以赤銅作  石山險可畏  罪惡者充滿  剎中有地獄  眾生苦無捄  常在黑闇中  燄海所燒然  或復有畜生  種種醜陋形  由其自惡業  常受諸苦惱  或見閻羅界  飢渴所煎逼  登上大火山  受諸極重苦  或有諸剎土  七寶所合成  種種諸宮殿  斯由淨業得  汝應觀世間  其中人與天  淨業果成就  隨時受快樂  一一毛孔中  億剎不思議  種種相莊嚴  未曾有迫隘  眾生各各業  世界無量種  於中取著生  受苦樂不同  有剎眾寶成  常放無邊光  金剛妙蓮華  莊嚴淨無垢  有剎光為體  依止光輪住  金色栴檀香  燄雲普照明  有剎月輪成  香衣悉周布  於一蓮華內  菩薩皆充滿  有剎眾寶成  色相無諸垢  譬如天帝網  光明恒照耀  有剎香為體  或是金剛華  摩尼光影形  觀察甚清淨  或有難思剎  華旋所成就  化佛皆充滿  菩薩普光明  或有清淨剎  悉是眾華樹  妙枝布道場  蔭以摩尼雲  有剎淨光照  金剛華所成  有是佛化音  無邊列成網  有剎如菩薩  摩尼妙寶冠  或有如座形  從化光明出  或是栴檀粖  或是眉間光  或佛光中音  而成斯妙剎  有見清淨剎  以一光莊嚴  或見多莊嚴  種種皆奇妙  或用十國土  妙物作嚴飾  或以千土中  一切為莊校  或以億剎物  莊嚴於一土  種種相不同  皆如影像現  不可說土物  莊嚴於一剎  各各放光明  如來願力起  或有諸國土  願力所淨治  一切莊嚴中  普見眾剎海  諸修普賢願  所得清淨土  三世剎莊嚴  一切於中現  佛子汝應觀  剎種威神力  未來諸國土  如夢悉令見  十方諸世界  過去國土海  咸於一剎中  現像猶如化  三世一切佛  及以其國土  於一剎種中  一切悉觀見  一切佛神力  塵中現眾生  種種悉明見  如影無真實  或有眾多剎  其形如大海  或如須彌山  世界不思議  有剎善安住  其形如帝網  或如樹林形  諸佛滿其中  或作寶輪形  或作蓮華狀  八隅備眾飾  種種悉清淨  或有如座形  或復有三隅  或如佉勒迦  城郭梵王身  或如天主髻  或有如半月  或如摩尼山  或如日輪形  或有世界形  譬如香海漩  或作光明輪  佛昔所嚴淨  或有輪網形  或有壇墠形  或如佛毫相  肉髻廣長眼  或有如佛手  或如金剛杵  或如燄山形  菩薩悉周徧  或如師子形  或如海蚌形  無量諸色相  體性各差別  於一剎種中  剎形無有盡  皆由佛願力  護念得安住  有剎住一劫  或住於十劫  乃至過百千  國土微塵數  或於一劫中  見剎有成壞  或無量無數  乃至不思議  或有剎有佛  或有剎無佛  或有惟一佛  或有無量佛  國土若無佛  他方世界中  有佛變化來  為現諸能事  歿天與降神  處胎及出生  魔降成正覺  轉無上法輪  隨眾生心樂  示現種種相  為轉妙法輪  悉應其根欲  一一佛剎中  一佛出興世  經於億千歲  演說無上法  眾生非法器  不能見諸佛  若有心樂者  一切處皆見  一一剎土中  各有佛興世  一切剎中佛  億數不思議  此中一一佛  現無量神變  悉徧於法界  調伏眾生海  有剎無光明  黑闇多恐懼  苦觸如刀劒  見者自酸毒  或有諸天光  或有宮殿光  或日月光明  剎網難思議  有剎自光明  或樹放淨光  未曾有苦惱  眾生福力故  或有山光明  或有摩尼光  或以燈光明  悉眾生業力  或有佛光明  菩薩滿其中  有是蓮華光  燄色甚嚴好  有剎華光照  有以香水照  塗香燒香照  皆由淨願力  有以雲光照  摩尼蜯光照  佛神力光照  能宣悅意聲  或以寶光照  或金剛燄照  淨音能遠震  所至無眾苦  或有摩尼光  或是嚴具光  或道場光明  照耀眾會中  佛放大光明  化佛滿其中  其光普照觸  法界悉周徧  有剎甚可畏  號叫大苦聲  其聲極酸楚  聞者生厭怖  地獄畜生道  及以閻羅處  是濁惡世界  恒出憂苦聲  或有國土中  常出可樂音  悅意順其教  斯由淨業得  或有國土中  恒聞帝釋音  或聞梵天音  一切世主音  或有諸剎土  雲中出妙聲  寶海摩尼樹  及樂音徧滿  諸佛圓光內  化聲無有盡  及菩薩妙音  周聞十方剎  不可思議國  普轉法輪聲  願海所出聲  修行妙音聲  三世一切佛  出生諸世界  名號皆具足  音聲無有盡  或有剎中聞  一切佛力音  地度及無量  如是法皆演  普賢誓願力  億剎演妙音  其音若靁震  住劫亦無盡  佛於清淨國  示現自在音  十方法界中  一切無不聞
  【論】十二第十卷經末一段頌都頌已前諸世界海安住虗空或淨或穢純雜同居而不相障皆由業力所起經文廣博不可子細科文文句亂繁障其義趣於中義味大意前已略述餘之廣義經文自具不同小經小經即須多引外文莊飾其義此大部一乘之典餘經義與此多不相應意況與三乘全別不可例此經典此已上十卷經明三度舉果一前如來始成正覺及座內眾舉佛果行果明佛自證二眉間眾是舉佛中道行果與一切未信者作成信之因三華藏世界海明是所向前座內眾眉間眾所行之行報得之果大意以佛報業之果答前三十七問見果知因使後學者如是倣之行如是行願得如是果報。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三


  音切



  (烏玄切)。


  (於袁切)。


  (市流切)。


  (徒頰切)。


  (莫和切)。


  (居水切)。


  (於角切)。


  (頻支切)。


  (研禮切)。


  (胡對切)。


  (書曜切)。


  (五更切)。


  (普布切)。


  (昌有切)。


  (於戒切)。


  (昌與切)。


  (蒲項切)。


  (五欲切)。


  (胡刀切)。


  (占弔音)。


  (蘇官切)。


  (初舉切)。


  (七千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四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毗盧遮那品第六

  【論】將釋此品約作三門分別一釋品來意二釋品名目三隨文釋義一釋品來意者前之五品以舉現世毗盧遮那佛果恐不成信何以然者為古無舊迹今何所來以此引古證今明道不謬故又明古今諸佛三世法相似故成其信者不狐疑故二釋品名毗盧遮那品者此品依主得名明引古佛成今信還以佛號以為品名毗云種種遮那云光明言以法身悲智設種種教行之光破眾生之業暗故問曰古佛今佛為一為異答曰為一為異何以然者為法身智身九十七大人之相大慈大悲智慧解脫是一各各眾生發心成佛是異又無量三世諸佛皆同一念成佛無前後際是一然亦不壞一念中見無量眾生三世劫量是異以十玄門六相義該通可解經云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身一智慧力無畏亦然三隨文釋義者於此一品經中長科總有十五段經文於此十五段文中有四佛出世總明毗盧遮那一號各隨世間應緣名異非是佛名號異此經下文佛名號品一一佛皆具等法界眾生界隨緣名號世間一切名號皆是諸佛名為如來德徧一切法故猶如虗空徧含眾法無不淨故一切眾生名入佛名號無不淨故又如有香名為象藏因龍鬥而生燒之一丸凝停七日降金色雨霑人身者悉皆金色一切名言入佛名號者悉皆清淨亦復如是如是佛名號徧一切世界名字故始名毗盧遮那以種種教行之光徧照一切以法眼照之其長科十五段者。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乃往古世過世界微塵數劫復倍是數有世界海名普門淨光明此世界海中有世界名勝音依摩尼華網海住須彌山微塵數世界而為眷屬其形正圓其地具有無量莊嚴三百重眾寶樹輪圍山所共圍遶一切寶雲而覆其上清淨無垢光明照耀城邑宮殿如須彌山衣服飲食隨念而至其劫名曰種種莊嚴。
  【論】一爾時已下一段八行經明普賢告眾欲說其法於此段中復分為十一舉古佛所過之劫數二舉古世界海之名三舉世界海中別有世界之號四舉世界所依住處五舉世界周圍眷屬之數六舉世界形狀七舉世界地上莊嚴八舉世界寶樹及山輪圍重數九舉世界城邑宮殿十舉世界人飲食衣服隨念而至及舉劫名此已上但隨文自具不煩更解。
  【經】諸佛子彼勝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清淨光明其海中有大蓮華須彌山出現名華燄普莊嚴幢十寶欄楯周帀圍遶於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華枝輪無量華樓閣無量寶臺觀周迴布列無量妙香幢無量寶山幢迥極莊嚴無量寶芬陀利華處處敷榮無量香摩尼蓮華網周帀垂布樂音和悅香雲照耀數各無量不可紀極有百萬億那由他城周帀圍遶種種眾生於中止住。
  【論】二諸佛子已下有八行半經於中大意義分為八一明勝音世界中香水海及舉其名二明海中有華山出現形如須彌三明山上莊嚴有十四明山上有一大樹林及舉林名五舉山上五種無量眾事莊嚴六明都舉莊嚴難紀七明山上諸城之數八明襍類眾生共居云芬陀利華者此云白蓮華也此上一段文自顯著不煩更解。
  【經】諸佛子此林東有一大城名燄光明人王所都百萬億那由他城周帀圍遶清淨妙寶所共成立縱廣各有七千由旬七寶為郭樓櫓却敵悉皆崇麗七重寶壍香水盈滿優鉢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悉是眾寶處處分布以為嚴飾寶多羅樹七重圍遶宮殿樓閣悉寶莊嚴種種妙網張施其上塗香散華芬瑩其中有百萬億那由他門悉寶莊嚴一一門前各有四十九寶尸羅幢次第行列復有百萬億園林周帀圍遶其中皆有種種襍香摩尼樹香周流普熏眾鳥和鳴聽者歡悅此大城中所有居人靡不成就業報神足乘空往來行同諸天心有所欲應念皆至其城次南有一天城名樹華莊嚴其次右旋有大龍城名曰究竟次有夜叉城名金剛勝妙幢次有乾闥婆城名曰妙宮次有阿脩羅城名曰寶輪次有迦樓羅城名妙寶莊嚴次有梵天王城名種種妙莊嚴如是等百萬億那由他數此一一城各有百萬億那由他樓閣所共圍遶一一皆有無量莊嚴。
  【論】三諸佛子已下十九行半經明林東之城於此段中義分為十一舉城之名二舉人王所居三舉諸城圍遶四明城體眾寶所成五明城廣狹六明城郭莊嚴悉皆崇麗七明城上下眾事莊嚴言櫓者依音義解云城上守禦曰櫓出頭前引曰敵眾飾高勝曰崇美而可觀曰麗城下遶而長坑深廣者曰壕狹者曰壍優鉢羅華者此云青色華根似藕其葉狹長近下小圓上漸尖似佛眼故其華莖無刺准歎佛中目淨脩廣如青蓮即是青蓮華葉也波頭摩華此云赤蓮華其華莖有刺拘物頭華其莖有刺或曰赤白華也其華葉頭稍短未開敷時狀如郁蹙然也芬陀利華者白蓮華也寶多羅樹者(或云無憂樹此之未定撿文未得也)七重圍遶法事中或一三五七九契陽數也尸羅此云清淨寶幢(已上莊嚴總為眾寶)八明城中居人九明人得業報神通也所念皆至十明城四遶天龍乾闥婆等七種襍類諸城所居及都結城及莊嚴無量問曰此中一種是人非天龍神何得業報神通衣服飲食隨念而至又所居高勝依報寶嚴以何業故報得如是答曰為因廣大故業報廣大為因高勝故業報所居高勝問曰何者是因廣大高勝答曰為於往因於此毗盧遮那法界智體用無依住門性清淨法而生信心修信解力常信自他凡聖一體同知來智無所依住無我無我所心境平等無二相故無我所故一切凡聖本唯法界無造作性無生滅性依真而住住無所住與一切諸佛眾生同一心智住性真法界所有分別是一切諸佛本不動智凡聖一真共同此智全信自心是佛種智及一切智故不於心外別有信佛之心亦不於自心之內見自心有佛相故信如斯法自力未充以此是人獲諸人中一切勝報以是信力還得毗盧遮那佛在國同居而恒出現神足通力與天同處一切諸城所居神天龍八部等皆是同緣於此法中而生信解故以此信因高勝廣大獲得如斯勝妙依正果報故。
  【經】諸佛子此寶華枝輪大林之中有一道場名寶華徧照以眾大寶分布莊嚴摩尼華輪徧滿開敷然以香燈具眾寶色燄雲彌覆光網普照諸莊嚴具常出妙寶一切樂中恒奏雅音摩尼寶王現菩薩身種種妙華周徧十方其道場前有一大海名香摩尼金剛出大蓮華名華蘂燄輪其華廣大百億由旬莖葉鬚臺皆是妙寶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蓮華所共圍遶常放光明恒出妙音周徧十方。
  【論】四諸佛子已下有九行經明華枝林中道場并陳嚴飾廣大此林眾華嚴飾常有妓樂之音。
  【經】諸佛子彼勝音世界最初劫中有十須彌山微塵數如來出興於世其第一佛號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諸佛子應知彼佛將出現時一百年前此摩尼華枝輪大林中一切莊嚴周徧清淨所謂出不思議寶燄雲發歎佛功德音演無數佛音聲舒光布網彌覆十方宮殿樓閣互相照耀寶華光明騰聚成雲復出妙音說一切眾生前世所行廣大善根說三世一切諸佛名號說諸菩薩所修願行究竟之道說諸如來轉妙法輪種種言辭現如是等莊嚴之相顯示如來當出於世其世界中一切諸王見此相故善根成熟悉欲見佛而來道場。
  【論】五諸佛子已下有十二行半經明初劫中佛出現之數并陳初佛名號及舉華枝大林先現之瑞。
  【經】爾時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佛於其道場大蓮華中忽然出現其身周普等真法界一切佛剎皆示出生一切道場悉詣其所無邊妙色具足清淨一切世間無能暎奪具眾寶相一一分明一切宮殿悉現其像一切眾生咸得目見無邊化佛從其身出種種色光充滿世界如於此清淨光明香水海華燄莊嚴幢須彌頂上摩尼華枝輪大林中出現其身而坐於座其勝音世界有六十八千億須彌山頂悉亦於彼現身而坐。
  【論】六爾時已下有九行半經明初佛蓮華中忽然出現并陳佛身徧坐一切法界道場眾生皆見等事問曰何故此佛蓮華化現出興釋迦佛母胎出現答曰隨根所見母胎出現唯劣解眾生自根見爾如離世間品云為劣解眾生母胎出爾應大根眾生皆見蓮華出現也。
  【經】爾時彼佛即於眉間放大光明其光名發起一切善根音十佛剎微塵數光明而為眷屬充滿一切十方國土若有眾生應可調伏其光照觸即自開悟息諸惑熱裂諸蓋網摧諸障山淨諸垢濁發大信解生勝善根永離一切諸難恐怖滅除一切身心苦惱起見佛心趣一切智時一切世間主并其眷屬無量百千蒙佛光明所開覺故悉詣佛所頭面禮足。
  【論】七爾時已下有八行經明初佛出現放光集眾并陳光德大眾來集。
  【經】諸佛子彼燄光明大城中有王名喜見善慧統領百萬億那由他城夫人婇女三萬七千人福吉祥為上首王子五百人(別本云二萬五千人)大威光為上首大威光太子有十千夫人妙見為上首爾時大威光太子見佛光明已以昔所修善根力故即時證得十種法門何謂為十所謂證得一切諸佛功德輪三昧證得一切佛法普門陀羅尼證得廣大方便藏般若波羅蜜證得調伏一切眾生大莊嚴大慈證得普雲音大悲證得生無邊功德最勝心大喜證得如實覺悟一切法大捨證得廣大方便平等藏大神通證得增長信解力大願證得普入一切智光明辯才門爾時大威光太子獲得如是法光明已承佛威力普觀大眾而說頌言。
  世尊坐道場  清淨大光明  譬如千日出  普照虗空界  無量億千劫  導師時乃現  佛今出世間  一切所瞻奉  汝觀佛光明  化佛難思議  一切宮殿中  寂然而正受  汝觀佛神通  毛孔出燄雲  照耀於世間  光明無有盡  汝應觀佛身  光網極清淨  現形等一切  徧滿於十方  妙音徧世間  聞者皆欣樂  隨諸眾生語  讚歎佛功德  世尊光所照  眾生悉安樂  有苦皆滅除  心生大歡喜  觀諸菩薩眾  十方來萃止  悉放摩尼雲  現前稱讚佛  道場出妙音  其音極深遠  能滅眾生苦  此是佛神力  一切咸恭敬  心生大歡喜  共在世尊前  瞻仰於法王
  【論】八諸佛子已下有十四行經明光明大城有人王名喜見善慧王與眷屬俱集并陳太子威光以自善根見佛光明得十種法門具如經說最下三句明威光說頌歎佛於此十行頌中歎佛之德及德與眾生益如文可知。
  【經】諸佛子彼大威光太子說此頌時以佛神力其聲普徧勝音世界時喜見善慧王聞此頌已心大歡喜觀諸眷屬而說頌言。
  汝應速召集  一切諸王眾  王子及大臣  城邑宰官等  普告諸城內  疾應擊大鼓  共集所有人  俱行往見佛  一切四衢道  悉應鳴寶鐸  妻子眷屬俱  共往觀如來  一切諸城郭  宜令悉清淨  普建勝妙幢  摩尼以嚴飾  寶帳羅眾網  妓樂如雲布  嚴備在虗空  處處令充滿  道路皆嚴淨  普雨妙衣服  巾馭汝寶乘  與我同觀佛  各各隨自力  普雨莊嚴具  一切如雲布  徧滿虗空中  香燄蓮華蓋  半月寶纓珞  及無數妙衣  汝等皆應雨  須彌香水海  上妙摩尼輪  及清淨栴檀  悉應雨滿空  眾寶華纓珞  莊嚴淨無垢  及以摩尼燈  皆令在空住  一切持向佛  心生大歡喜  妻子眷屬俱  往見世所尊
  【論】九諸佛子已下有兩行半經明威光說頌以佛神力其聲徧聞父王聞之歡喜說頌於此十一行頌中明其善慧王敕眾令集并令辦供具。
  【經】爾時喜見善慧王與三萬七千夫人婇女俱福吉祥為上首五百王子俱大威光為上首六萬大臣俱慧力為上首如是等七十七百千億那由他眾前後圍遶從燄光明大城出以王力故一切大眾乘空而往諸供養具徧滿虗空至於佛所頂禮佛足却坐一面復有妙華城善化幢天王與十億那由他眷屬俱復有究竟大城淨光龍王與二十五億眷屬俱復有金剛勝幢城猛健夜叉王與七十七億眷屬俱復有無垢城喜見乾闥婆王與九十七億眷屬俱復有妙輪城淨色思惟阿脩羅王與五十八億眷屬俱復有妙莊嚴城十方行迦樓羅王與九十九千眷屬俱復有遊戲快樂城金剛德緊那羅王與十八億眷屬俱復有金剛幢城寶稱幢摩睺羅伽王與三億百千那由他眷屬俱復有淨妙莊嚴城最勝梵王與十八億眷屬俱如是等百萬億那由他大城中所有諸王并其眷屬悉共往詣一切功德須彌勝雲如來所頂禮佛足却坐一面時彼如來為欲調伏諸眾生故於眾會道場海中說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法脩多羅世界微塵數脩多羅而為眷屬隨眾生心悉令獲益是時大威光菩薩聞是法已即獲一切功德須彌勝雲佛宿世所集法海光明所謂得一切法聚平等三昧智光明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智光明十方法界普光明藏清淨眼智光明觀察一切佛法大願海智光明入無邊功德海清淨行智光明趣向不退轉大力速疾藏智光明法界中無量變化力出離輪智光明決定入無量功德圓滿海智光明了知一切佛決定解莊嚴成就海智光明了知法界無邊佛現一切眾生前神通海智光明了知一切佛力無所畏法智光明爾時大威光菩薩得如是無量智光明已承佛威力而說頌言。
  我聞佛妙法  而得智光明  以是見世尊  往昔所行事  一切所生處  名號身差別  及供養於佛  如是我咸見  往昔諸佛所  一切皆承事  無量劫修行  嚴淨諸剎海  捨施於自身  廣大無涯際  修治最勝行  嚴淨諸剎海  耳鼻頭手足  及以諸宮殿  捨之無有量  嚴淨諸剎海  能於一一剎  億劫不思議  修習菩提行  嚴淨諸剎海  普賢大願力  一切佛海中  修行無量行  嚴淨諸剎海  如因日光照  還見於日輪  我以佛智光  見佛所行道  我觀佛剎海  清淨大光明  寂靜證菩提  法界悉周徧  我當如世尊  廣淨諸剎海  以佛威神力  修習菩提行
  【論】十爾時已下有三十四行半經明十王興供見佛并陳所聞脩多羅經威光獲益脩多羅者此為長行經也最下兩句明威光說偈此十行頌中明威光聞法獲益得宿命智力見佛所行往因之事并自立願如佛所行。
  【經】諸佛子時大威光菩薩以見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佛承事供養故於如來所心得悟了為一切世間顯示如來往昔行海顯示往昔菩薩行方便顯示一切佛功德海顯示普入一切法界清淨智顯示一切道場中成佛自在力顯示佛力無畏無差別智顯示普示現如來身顯示不可思議佛神變顯示莊嚴無量清淨佛土顯示普賢菩薩所有行願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發菩提心佛剎微塵數眾生成就如來清淨國土爾時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佛為大威光菩薩而說頌言。
  善哉大威光  福藏廣名稱  為利眾生故  發趣菩提道  汝獲智光明  法界悉充滿  福慧咸廣大  當得深智海  一剎中修行  經於剎塵劫  如汝見於我  當獲如是智  非諸劣行者  能知此方便  獲大精進力  乃能淨剎海  一一微塵中  無量劫修行  彼人乃能得  莊嚴諸佛剎  為一一眾生  輪迴經劫海  其心不疲懈  當成世導師  供養一一佛  悉盡未來際  心無暫疲厭  當成無上道  三世一切佛  當共滿汝願  一切佛會中  汝身安住彼  一切諸如來  誓願無有邊  大智通達者  能知此方便  大光供養我  故獲大威力  令塵數眾生  成熟向菩提  諸修普賢行  大名稱菩薩  莊嚴佛剎海  法界普周徧
  【論】十一諸佛子已下有十一行經明威光菩薩以見初佛承事供養故得十種顯示如來所行法令須彌山塵數眾生發菩提心功德山須彌勝雲如來為威光說頌歎威光之德於此十一行頌中明功德山如來歎威光所得如佛所行廣大如文可知。
  【經】諸佛子汝等應知彼大莊嚴劫中有恒河沙數小劫人壽命二小劫諸佛子彼一切功德須彌勝雲佛壽命五十億歲彼佛滅度後有佛出世名波羅蜜善眼莊嚴王亦於彼摩尼華枝輪大林中而成正覺爾時大威光童子見彼如來成等正覺現神通力即得念佛三昧名無邊海藏門即得陀羅尼名大智力法淵即得大慈名普隨眾生調伏度脫即得大悲名徧覆一切境界雲即得大喜名一切佛功德海威力藏即得大捨名法性虗空平等清淨即得般若波羅蜜名自性離垢法界清淨身即得神通名無礙光普隨現即得辯才名善入離垢淵即得智光名一切佛法清淨藏如是等十千法門皆得通達爾時大威光童子承佛威力為諸眷屬而說頌言。
  不可思議億劫中  導世明師難一遇  此土眾生多善利  而今得見第二佛  佛身普放大光明  色相無邊極清淨  如雲充滿一切土  處處稱揚佛功德  光明所照咸歡喜  眾生有苦悉除滅  各令恭敬起慈心  此是如來自在用  出不思議變化雲  放無量色光明網  十方國土皆充滿  此佛神通之所現  一一毛孔現光雲  普徧虗空發大音  所有幽冥靡不照  地獄眾苦咸令滅  如來妙音徧十方  一切言音咸具演  隨諸眾生宿善力  此是大師神變用  無量無邊大眾海  佛於其中皆出現  普轉無盡妙法輪  調伏一切諸眾生  佛神通力無有邊  一切剎中皆出現  善逝如是智無礙  為利眾生成正覺  汝等應生歡喜心  踊躍愛樂極尊重  我當與汝同詣彼  若見如來眾苦滅  發心迴向趣菩提  慈念一切諸眾生  悉住普賢廣大願  當如法王得自在
  【論】十二諸佛子已下有十四行半經明莊嚴劫中佛及人壽命長短初佛去世第二佛出興并明威光見第二佛得十種利并為眷屬說頌此二十行頌中明威光歎佛慈悲出世難遇勸其眷屬同往佛所。
  【經】諸佛子大威光童子說此頌時以佛神力其聲無礙一切世界皆悉得聞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時大威光王子與其父母并諸眷屬及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眾生前後圍遶寶蓋如雲徧覆虗空共詣波羅蜜善眼莊嚴王如來所其佛為說法界體性清淨莊嚴脩多羅世界海微塵等脩多羅而為眷屬彼諸大眾聞此經已得清淨智名入一切淨方便得於地名離垢光明得波羅蜜輪名示現一切世間愛樂莊嚴得增廣行輪名普入一切剎土無邊光明清淨見得趣向行輪名離垢福德雲光明幢得隨入證輪名一切法海廣大光明得轉深發趣行名大智莊嚴得灌頂智慧海名無功用修極妙見得顯了大光明名如來功德海相光影徧照得出生願力清淨智名無量願力信解藏時彼佛為大威光菩薩而說頌言。
  善哉功德智慧海  發心趣向大菩提  汝當得佛不思議  普為眾生作依處  汝已出生大智海  悉能徧了一切法  當以難思妙方便  入佛無盡所行境  已見諸佛功德雲  已入無盡智慧地  諸波羅蜜方便海  大名稱者當滿足  已得方便總持門  及以無盡辯才門  種種行願皆修習  當成無等大智慧  汝已出生諸願海  汝已入於三昧海  當具種種大神通  不可思議諸佛法  究竟法界不思議  廣大深心已清淨  普見十方一切佛  離垢莊嚴眾剎海  汝已入我菩提行  昔時本事方便海  如我修行所淨治  如是妙行汝皆悟  我於無量一一剎  種種供養諸佛海  如彼修行所得果  如是莊嚴汝咸見  廣大劫海無有盡  一切剎中修淨行  堅固誓願不可思  當得如來此神力  諸佛供養盡無餘  國土莊嚴悉清淨  一切劫中修妙行  汝當成佛大功德
  【論】十三諸佛子已下有十六行經明威光說頌其聲徧聞威光與眷屬同往佛所得十種利第二佛為威光說頌此二十行頌中明第二如來歎威光入道得益所得之益是八地法門如經云得灌頂智慧海名無功用修極妙見。
  【經】諸佛子波羅蜜善眼莊嚴王如來入涅槃已喜見善慧王尋亦去世大威光童子受轉輪王位彼摩尼華枝輪大林中第三如來出現於世名最勝功德海時大威光轉輪聖王見彼如來成佛之相與其眷屬及四兵眾城邑聚落一切人民并持七寶俱往佛所以一切香摩尼莊嚴大樓閣奉上於佛時彼如來於其林中說菩薩普眼光明行修多羅世界微塵數修多羅而為眷屬爾時大威光菩薩聞此法已得三昧名大福德普光明得此三昧故悉能了知一切菩薩一切眾生過現未來福非福海時彼佛為大威光菩薩而說頌言。
  善哉福德大威光  汝等今來至我所  愍念一切眾生海  發勝菩提大願心  汝為一切苦眾生  起大悲心令解脫  當作羣迷所依怙  是名菩薩方便行  若有菩薩能堅固  修諸勝行無厭怠  最勝最上無礙解  如是妙智彼當得  福德光者福幢者  福德處者福海者  普賢菩薩所有願  是汝大光能趣入  汝能以此廣大願  入不思議諸佛海  諸佛福海無有邊  汝以妙解皆能見  汝於十方國土中  悉見無量無邊佛  彼佛往昔諸行海  如是一切汝咸見  若有住此方便海  必得入於智地中  地是隨順諸佛學  決定當成一切智  汝於一切剎海中  微塵劫海修諸行  一切如來諸行海  汝皆學已當成佛  如汝所見十方中  一切剎海極嚴淨  汝剎嚴淨亦如是  無邊願者所當得  今此道場眾會海  聞汝願已生欣樂  皆入普賢廣大乘  發心迴向趣菩提  無邊國土一一中  悉入修行經劫海  以諸願力能圓滿  普賢菩薩一切行
  【論】十四諸佛子已下有十二行經明第二佛去世善慧王亦去世大威光受輪王位第三如來於舊道場出興於世威光見佛聞法得益第三如來說頌歎威光之德此二十二行頌明第三如來歎威光所得之法。
  【經】諸佛子彼摩尼華枝輪大林中復有佛出號名稱普聞蓮華眼幢是時大威光於此命終生須彌山上寂靜寶宮天城中為大天王名離垢福德幢共諸天眾俱詣佛所雨寶華雲以為供養時彼如來為說廣大方便普門徧照脩多羅世界海微塵數脩多羅而為眷屬時天王眾聞此經已得三昧名普門歡喜藏以三昧力能入一切法實相海獲是益已從道場出還歸本處。
  【論】十五諸佛子已下有八行半經明第四如來於舊道場中出現大威光去世生須彌山頂為大天王還來見佛獲益而去此一品經來文未足未有結終之處此品但明引古印今毗盧遮那出世之法古今相襲不異又明所信樂道高法勝人壽命長遠福德所居依正果勝見佛聞法所獲利益勝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四


  音切



  (足容切)。


  (魯音)。


  (土弓切)。


  (徒力切)。


  (七焰切)。


  (徒活切)。


  (列音)。


  (秦醉切)。


  (奇綺切)。


  (魚據切)。


  (去聲)劣(力月切)。


  (胡古切)。


  (魚舉切)。


  (乎刀切)。


  (於六切)。


  (子六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五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佛名號品第七

  【論】第二會六品經明菩薩信心門於此一會之中自有序分正說流通今從第十二卷初爾時已下有四行半經是序分已下至賢首品是正說分賢首品末有三行半經是流通分第七如來名號品從此已下至賢首品是第三長科文中以果成信信自己心是佛分於此一段之中約有六法以成信心佛果以令信者入佛果故一佛名號品令信心者信佛名號徧一切世間名知名性離故二四聖諦品令信心者自信一切世間苦諦即聖諦不別求故三光明覺品令信心者自以自心光明覺照一切世間無盡大千世界總佛境界自亦同等以心隨光一一照之心境合一內外見亡初三千大千世界已次還以東方為首光至東方十三千大千世界照百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十重倍倍周迴十方圓照身心一性無礙徧周同佛境界一一作意如是觀察然後以無作方便定印之入十住初心生如來智慧家為如來智慧法王之真子一如光明所照如經具明不可作佛光明自無其分須當自以心光如佛光開覺其心圓照法界四問明品令信心者所信之法門五淨行品令信心者所信菩薩初發心時皆發大願為首又令信心者便迴無始妄念以成智海無生滅性六賢首品令信心者信佛神力通化無邊得大自在及信心之福信此六法名為賢首以此六法觀行相應名為信心皆以不動智佛等十智如來是自心之果以不動智為體餘智為用至下方明文殊師利覺首目首十首菩薩等是修行信心者之身此品已下至賢首品已來六品經是長科一部經中第三以果成信門也為明初會是舉佛果勸修信諸佛所得此第二會一會以果成信信自心是佛與果佛不異故至文方明前之已成佛果將用勸修此舉佛名號果歡修十方世界無有一名非佛名者名體性自解脫故但隨眾生所聞不同故此明佛名號徧周即明於一切名無所著故釋此品作三門一釋品來意二釋品名目三隨文釋義一釋品來意者明前之初會但明如來成等正覺之身及智攝生未明如來名號攝生廣狹今此第二會普光明殿方明佛果名號攝生故此品須來又為舉佛果名令生信解故此品須來前會明身智徧周此會明名身及智俱徧周故初會世主雖問未有其答此品答前所問使令生後信者之心令使信佛名身及智普徧法界應機利物照俗破迷故成普光明殿約德名殿約殿明德故此品須來於此佛名號中約有五緣以成佛號一以法界自體根本智緣以成佛號二約如來示成正覺約自德緣以成佛號三約如來利生方便緣約位進修以成佛號四明如來以一切眾生隨根所樂緣以成佛號五約法界體用平等緣一切諸法總名佛號一以法界自體根本智以成佛號者如下不動智佛無礙智佛滅闇智佛如是十智佛號是也以此法界根本智上以施十種之名以成十種信力至位方明廣意大意令眾生達自根本無明本唯如來根本大智令諸眾生頓識本故頓作佛故二約如來示成正覺自德成號者即十方諸佛示成正覺共同十號所謂如來應供正徧知是又毗盧遮那是總名是大智光明照耀種種諸法及種種眾生故故毗云種種盧遮那云徧照三明如來利生方便約位進修緣以成佛號者即如下舉十箇根本不動智佛以成十信舉十箇月佛下名悉同號之為月以成十住明創契法身本智心得清涼為明此位菩薩契理惑亡得法性智清涼故約自得益之法以成佛號十行位中以十箇眼佛下名悉同號之為眼為明十行以智知根利生攝益故佛號為眼以善知根性故皆是約自得益立名為佛十迴向中以十箇妙佛上名悉同號之為妙為明十迴向位中菩薩進修漸熟妙智現前故佛號為妙十地同妙已上以明從十信中自信自心分別之智與一切諸佛根本不動智佛本來是一以成信心心外見法不成信心也從此信已下以三昧力契理會源名為十住佛號為月皆是約修行之人所得之法以成佛號安立五位五十箇佛名五十箇因五十箇果為當位具因果故成一百重因果為根本五位中本有五因五果成一百一十重因果法門不異法界體不異十信中所信之法根本不動智佛以為諸位進修且約如是廣意至下本位廣明是名隨位進修以成佛號四明如來以一切眾生隨根所樂以成佛號者即以對現色身等眾生界為佛為天為神為主為人為仙徧眾生界令諸眾生不作惡者總是不可以自凡情所測也總是佛名號徧周五明法界體用平等一切諸法總名佛號者為一切諸法及以名言自體性離故一切法自體性離即法界性法界性即佛號故是故一切法及名言皆是佛號故為如來稱此一切法自性離之法以成佛故欲廣引經文證義為此教文弘廣言繁翳本作業者難解但依此經上下自相契會作業者易解故如三乘中亦說根本智後得智今欲令三乘人迴心指此金色世界不動智佛令使直認是自心能分別智本無所動文殊師利即是自心善簡擇無相妙慧覺首目首等菩薩即是自心隨信解中所見之理智如是三乘之人未迴心者定當不信何以故為立三阿僧祇劫後當得佛故為直認自身及心總是凡夫但信佛有不動智等不自信自心是根本不動智佛與佛無異以是義故不成此教法界乘中以根本智為信心此經信心應當如是直信自心分別之性是法界性中根本不動智佛金色世界是自心無染之理文殊師利是自心善簡擇妙慧覺首目首等菩薩是隨信心中理智現前以信因中契諸佛果法分毫不謬方成信心從此信已以定慧進修經歷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日月歲劫時分無遷法界如本不動智佛如舊而成一切種智海教化眾生因果不遷時劫不改方成信也若立僧祇定實身是凡夫凡聖二途時劫移改心外有佛不成信心如是已上有此五種佛名號不同問曰名之與號何異答曰有二同別何者為二約父母所生幼稚無德且作字呼之為名有德即約德立名其名可尊稱之為號名即下人不得呼稱其號即下人得呼稱之故雖有德無德之異亦總屬名收為名言所攝故若約此經佛號總是約法約德立名不同世俗也三隨文釋義者於此段中義分為二一長科三十二品經意第三禪中說十一地一品未來二科當品經意一長科三十二品者從此如來名號品第二會世主起問二十八問已下直至向後如來出現品是世主所問一終因果所答總有三十二品經是答二十八問故以從普光明智法界佛果報居之殿舉佛果名號并舉佛果所行教化眾生四聖諦法門并舉法界根本智體佛號不動智佛以成信修直至彼如來出現品三十二品經是信進修行之一終因果之極也明此普光明智殿佛果至如來出現品此信進修行因果不二故又明此始成正覺果德之上起信心修行至後如來出現品中明法界無時可隔故以明法界體中凡夫妄見見無量劫始起信進修行者依真起行以為進修經歷五位行門無時可移故若未起信進修行時常謂已前諸佛先已成佛經無量劫及其以正信力便見十方無量劫已成佛者而自身與彼先成佛者一時成佛無先後故以是義故如來始成正覺時如今凡夫始發菩提心起行進修自行已滿畢竟不離如來初成正覺初出現時為無情量依本法界本無時故是故經言信心畢竟二不別者為法界性無三世別故以三世時無別以無時故無別以智無別故無別為不異不動智佛體故妙慧用無別不異文殊善簡擇妙慧故行無別為從初發心不異十波羅蜜行普賢行而為修行故大悲無別常教化故大願無別不捨眾生故四攝無別四無量心無別故三十七道品無別以此十種無別故云發心畢竟二不別是故發心先心難為明入此十種信解者難故若心外信有他佛得道我是凡夫者即世間人情量是此乃不論信進修行直是生死長流常隨見網何大苦哉以此如今第二會及初會明始成正覺如來出現後三十二品又著如來出現品明始終信進修行者與三世佛一時出現明法界總一時故如持寶鏡普臨眾像頓照顯現無前後時故明於法界根本佛智境界中頓現眾法不可將情量度量作前後解故一依彌勒樓閣中境界初會中始成正覺佛是舉果勸修佛出現品中佛是明諸菩薩進修五位因果行終佛與信位中不動智佛相對故問曰何故諸品諸菩薩說唯阿僧祇品隨好品是佛自說答曰如菩薩加行如五位煩惱無明以如來位中不思議菩薩眾寄成五位菩薩當位自彰次第法門即如十慧十林十幢十藏等菩薩是如佛位之內迷法無明如來自說如此阿僧祇品隨好品是佛位之內無明至佛位內方決此二迷是故無明住地佛位方終如勝鬘經說一分教網三乘相似唯不許二乘及淨土菩薩斷得根本無明為不了無明是根本智故以此一乘教以不動智佛為信心以此所有修行證照眾法不同此經故此教明當念初心畢竟心總盡以法界中無三世故三乘定滿僧祇又三賢十聖進修路別地上加行地前四資糧等佛果定滿僧祇如前已明以此經十住即見道加行資糧一時何以故以法界大智用資其行命行無染以行資糧法界智體使慣習令熟為明從凡創見如來理智性故又此五位中修行位位各有佛果隨位慣習處安立名別三乘教中前位向後位但有菩薩果非佛果故後至位廣明此法界法門說之經無量劫不延說之一剎那中亦不促唯迷之者妄作長短延促之解即不稱應真之心自此如來名號品已去直至如來出現品總有三十二品經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進修因果以初即後以後即初不二之位故如大王路其法常爾非故新體也如文殊師利頌云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二科當品者於當品中長科為四。
  【經】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於普光明殿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妙悟皆滿二行永絕達無相法住於佛住得佛平等到無障處不可轉法所行無礙立不思議普見三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莫不皆是一生補處悉從他方而共來集普善觀察諸眾生界法界世界涅槃界諸業果報心行次第一切文義世出世間有為無為過現未來。
  【論】一從爾時世尊已下有八行半經明歎德集眾分文分為二一歎如來德二歎菩薩大眾德從初歎如來德中爾時已下兩行經是序分敘前初得菩提處并普光明殿意明二處不異為不移本處道場而身徧坐一切處故為菩提場體是法界體故為普光明殿是法界報居所都故法報二體性相一真本末因果本無異故由斯道理故重敘古人釋云由相近故故須重敘者經意不然又云見佛露居龍造普光明殿此義亦不然設有此事是三乘之說又云菩提場在熈連河邊與普光明殿相去三里在菩提場東南明菩提場是阿蘭若得道之處普光明殿是報居之宅此一部之經前後通法界品五度重有爾時佛在者意明居處是法界如來身及宮殿莊嚴總是法界性相根本智不二故五度敘意前會已述從妙悟已滿下至普見三世於中有兩行半經是正歎佛德妙悟已滿明十智徧周自在故二行永絕者有為無為二行盡故達無相法取捨盡故住於佛住者過現未來三世諸佛共住法界大智大悲故又如來及十方三世諸佛住五種徧周一示成正覺徧周如初會菩提場是也二依報正報莊嚴及名號徧周即第二會普光明殿是也三定體徧周即十定品是也四普賢行教徧周即離世間品是也五法界圓滿無礙不思議智用徧周即法界品是也以此五種諸佛徧周故名住佛所住也是故以此義故於此一部之經安立五度爾時佛在摩竭國唯法界品少異明重重徧周不離一處一菩提體一法界一根本智一時無前後故經文恐失其意五度重敘令後學者不迷其事故明此五徧周總明一際無前後於一剎那際無二念說四十九年中所轉法輪兜率天猶未下母胎猶未出已入涅槃不離佛平等者理事無二故到無障處不可轉法者明佛常處生死不為業遷故又能轉不遷之法也所行無礙者明佛於生死中皆能同事真俗不礙故立不思議者歎佛道滿行終總無功用任運利生以智自在非思想意識可度量故普見三世者智眼圓滿故非三世中見三世眾生事也從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已下至過現未來於中可有四行經歎菩薩德與十佛剎塵數諸菩薩俱者明徒眾圓滿徧法界海故俱者同時而至無去來故莫不皆是一生補處者皆十地菩薩故為十地經等覺位中普賢位熟道滿功終方登佛果故名一生也如纓珞本業經說又從初發心住亦名一生菩薩以初見性現根本智不見有生前後際故名為一生纓珞經云三賢菩薩法流水中任運至佛悉從他方而共來集者言他方共來集簡非舊眾皆是不來而到不去而徧又明前會舉果勸修信他佛果今此第二會明以他佛果解行成其自心信證之道名從他方而共來集為從前信佛果中來皆一生補處者明於初會信解生至於此會信滿入位便成佛故如龍女善財等由是義故為他方來皆是一生之眾此乃即是表入法之言從他方來也迷名他方悟名曰來普善觀察諸眾生界法界世界涅槃界已下此三行經歎所來眾善觀此三種世界無二性故亦知眾生隨煩惱業亦知菩薩隨位煩惱行業等事故餘如經說。
  【經】時諸菩薩作是思惟若世尊見愍我等願隨所樂開示佛剎佛住佛剎莊嚴佛法性佛剎清淨佛所說法佛剎體性佛威德佛剎成就佛大菩提如十方一切世界諸佛世尊為成就一切菩薩故令如來種性不斷故救護一切眾生故令諸眾生永離一切煩惱故了知一切諸行故演說一切諸法故淨除一切襍染故永斷一切疑網故拔除一切希望故滅壞一切愛著處故說諸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十藏十地十願十定十通十頂及說如來地如來境界如來神力如來所行如來力如來無畏如來三昧如來神通如來自在如來無礙如來眼如來耳如來鼻如來舌如來身如來意如來辯才如來智慧如來最勝願佛世尊亦為我說。
  【論】第二大眾請法分時諸菩薩作是思惟已下十四行半經於中有三十二問義分為二一初有四問問四種佛剎二成就大菩提心引十方諸佛勸說已下有二十八問通問菩薩住地佛眼耳等如是等三十二問直至如來出現品是答如經具明問曰初會中世主所問與此義多相似但廣略不同何故此第二會還復再問如上之問答曰前會是世主問舉佛果勸修信佛所得此會是自信自身自心是佛及入位修行故須再問前位是普賢入定舉果此會即明文殊生起入信之初即明凡夫始信為彰信心麤故不入定說十住已去始明當位菩薩入定始說以是義故前問雖義理少同應緣差別故異前會信他佛得此會自入信修行也古人說前會是請此會是問其義不然前後總是其請當請是問故但為勸修與自入法事少殊如前會舉如來修行道滿及過去諸佛已成道者行滿之果此第二會舉十方諸佛根本之智凡聖共有之果即一切處金色世界一切處不動智佛十智佛等是也明一切諸佛眾生共有此不動智金色是理法性身也為信心生滅故言色也以十色世界表之即是此會所問四種佛剎中一佛住佛剎即一切諸佛及以一切眾生共所住故為一切凡聖根本之智舉令一切眾生信自心是佛所住智故一切諸佛從此信生一切凡夫亦從此起二莊嚴佛法性佛剎者即如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隨位各有十箇佛號是也因此自心根本智起信進修行隨位隨行諸波羅蜜莊嚴以莊嚴法身智身令成熟故以法身智身用嚴萬行令行無著故名莊嚴佛法性佛剎三清淨佛所說法佛剎者如來示成正覺轉法輪是四體性佛威德佛剎者神通應現隨根出世者是明後二佛剎從前二佛剎起信修行成熟故得以此義故應知十方諸佛共此一道而得出生故應如是知應如是信解即得信解成就一如諸佛所信故得是信者如賢首品說勝以手擎三千大千世界住於空中經過一劫明其難信故亦勝供養十方世界塵數諸佛經由一劫功德不如如是信心如已下二十八問經自具答義隱難明者釋之義顯者如文可知此三十二問中有問十通十頂經中但有十通十忍不見頂名剩其十忍少其十頂願佛世尊亦為我諸菩薩說此兩句結請自此已下如來以神力舉法顯答。
  【經】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各隨其類為現神通現神通已東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金色佛號不動智彼世界中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東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色佛號無礙智彼有菩薩名曰覺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南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西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蓮華色佛號滅闇智彼有菩薩名曰財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西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薝蔔華色佛號威儀智彼有菩薩名寶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北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東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優鉢羅華色佛號明相智彼有菩薩名功德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東北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東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金色佛號究竟智彼有菩薩名目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諸佛所到已作禮即於東南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西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寶色佛號最勝智彼有菩薩名精進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西南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西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金剛色佛號自在智彼有菩薩名法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西北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下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頗棃色佛號梵智彼有菩薩名智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下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上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平等色佛號觀察智彼有菩薩名賢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上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
  【論】第三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已下四十一行經明如來神通現法分於此分中義分為二一明隨類現法二明約初信心第一隨類現法中有二一隨五位之中菩薩之類各現十種佛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中各有隨位佛果名號是二隨一切國剎一切眾生之類各現名號不同如下文殊師利所說佛號者是第二約信心者即此當品及通一部總為信心於此信心總信五位中因果心無滯礙方可以行修行如有教說譬如有人過五百由旬嶮道先知通塞然後行往喻如十信菩薩於信心之中先知五位進修通塞預以願行防之以信自心分別之性本是一切諸佛不動智體用防邪見外取他境故以隨位妄識散動障真智故以禪波羅蜜防之以隨位第八住第八行第八迴向第八地智增滯寂障真無作大悲故以一百四十大願防之以樂生死障真智故以四念處觀等三十七助菩提分法防之及十四諦觀及十十二緣生觀防之以十波羅蜜利益眾生恐不弘廣故以四攝四無量法防之以求自樂果教化眾生不周廣故起十迴向加以大願大慈大悲不捨一切惡道地獄人天徧生其處以防自樂違菩提心有所得故以是義故十信之心總通五位悉皆成信若自信徹趣求無法不達若也疑心不除豈成信也如此品舉佛果門至賢首品舉佛神通及佛所行行業使初信心者信徹故始名信心今此一部之經頓舉五位因果諸佛果門總成信也從總信已入位修行方始不迷理智如人造食五味一時頓熟方始食之從初食時五味同食乃至食竟其味不離五也明五位因果十信總明時亦不移本末為信三世一際故畢竟佛果不離初信之法如依樣畫像等喻可知於此神通示法門中總有四十一行經長科為十一段第一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已下一行半經明如來知眾所念以神通現法第二東方過十佛剎塵已下三十九行半經總明十方菩薩來集十方自有分劑不煩更科於此十方菩薩來眾之中義分為十一舉佛剎方面二舉佛剎遠近三舉世界名色四舉佛名號五舉上首菩薩之名六明大眾之數七明大眾來已致敬八明隨方化座九明座之名目十明大眾昇座而坐一舉佛方面者在東方東方者為震卦為春生為初明為長男為頭為首為青龍為吉慶為震動明法事作業動用之初故道俗通以用之故先舉東方為首故方者法也但取方法之義動用之始非如世所見執東西南北可得之方一切處東方一切處南方但取其法故餘准准二舉佛剎遠近者過東方十佛剎微塵數世界之外此有四義一明十為圓數為明遠近無盡二明令信心者知佛境廣大令自心弘博三明佛境徧周如鏡中像互參無礙四明未起信心者以十佛剎塵況喻處迷十無明未達自障佛境界而不現前故舉塵表迷故如涅槃經云釋迦淨土過西方三十二恒河沙世界之外總是表法之數如會釋已述此云十佛剎微塵世界之外來者明隔十無明十無明中一一無明有無量正使業習主伴相熏煩惱過於世界塵數莫知涯際能障智境故言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外也來者明從迷入信故號為來言彼世界中有佛號不動智者為明不動智佛是十方凡聖共有根本之智明於此智能起信心故號之為來此不動智佛一切眾生常自有之若取相隨迷即塵障無盡若一念覺迷達相即淨若虗空但為隨迷稱外悟處言來而實佛剎本無遠近內外等障亦無去來無邊佛剎不出毛孔微塵之表令致遠近意令初信心者心廣大故言其從彼世界中來又明從迷入悟故言為來也有佛號不動智者明是信者自根本智故由有此智故一切眾生而能發菩提心故以根本智體能了迷性超信解故超彼迷境稱之曰來如起信論云不思議業相者以依智淨能作一切勝妙境界所謂無量功德之相常無斷絕隨眾生根自然相應種種而見得利益故又云依本覺上而起不覺故又云依於智故生其苦樂如起信論廣明意明一切眾生迷根本智而有世間苦樂法故為智無性故隨緣不覺苦樂業生為智無性故為苦所纏方能自覺根本無性眾緣無性萬法自寂若不覺苦時以無性故總不自知有性無性如人因地而倒因地而起一切眾生因自心根本智而倒因自心根本智而起以是義故如來於此一乘之經頓彰本法為金色世界明法身白淨無染頓彰本智號不動智佛頓彰文殊師利是自心妙擇之慧餘九箇世界九箇智佛九箇菩薩是隨自心信解修行位上進修增勝法身智身隨行異名故從斯自心本不動智佛自覺之上見道入位起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加行進修法身智身大願大慈大悲四攝四無量十波羅蜜三十七助道分法從初發心根本法身本不動智體上用資萬行悲願參融互為資熟法身資行使令無染行資法身使令純熟五位中各各立十箇佛果十箇菩薩明隨位進修中約自行所得處佛果菩薩行果立名故非他佛號非他菩薩而立其名隨智佛果隨其行果五位之上因果各有五十共為一百通本五位有五箇因果共為一百一十城之法門故此答前菩薩問四種佛剎中佛住佛剎莊嚴法性清淨佛剎從此二佛剎上得示成正覺佛剎神通自在佛威德佛剎是故前會世主所問是他毗盧遮那佛得自在之因果此第二會菩薩所問是自修行者佛剎菩薩行之因果從是已後直至如來出現品是五位勝進菩薩加行自力一終之位明此品是信心進趣之因果至出現品是修行位極之因果已上於自心根本佛智上而生信進修行故此不動智是一切諸佛一切眾生之地以此智故而作眾生以此智故而成正覺以此智故隨迷作眾生時於六道中隨天上人間及惡道中皆有隨眾生依正之果報也隨業麤細不同以此智故隨覺悟時成就三乘及法界圓滿一乘佛果依正妙報若無此智元是虗空亦非眾生亦非諸佛故問曰一切眾生本有不動智何故不自應真常淨何故隨染答曰一切眾生以此智故而生三界者為智無性不能自知是智非智善惡苦樂等法為智體無性但隨緣現如空谷響應物成音無性之智但應緣分別以分別故癡愛隨起因癡愛故即我所病生有我所故自他執業便起因執取故號曰末那以末那執取故名之為識因識種子生死相續以生死故眾苦無量以苦無量方求不苦之道迷不知苦者不能發心知苦求真者還是本智會苦緣故方能知苦不會苦緣不能知苦知苦緣故方能發心求無上道有種性菩薩以宿世先已知苦發心信解種強者雖受人天樂果亦能發心求無上道是故因智隨迷因智隨悟是故如人因地而倒因地而起正隨迷時名之為識正隨悟時名之為智在纏名識在覺名智識之與智本無自名但隨迷悟而立其名故不可計常計斷名也此智之與識但隨迷悟立名若覓始終如空中求迹如影中求人如身中求我依住所在終不可得故新長短處所之相也如此無明及智無有始終若得菩提時無明不滅何以故為本無故更無有滅若隨無明時不動智亦不滅為本無故亦更無有滅但為隨色聲香所取緣名為無明但為知苦發心緣名之為智但隨緣名之為有故體無本末也如空谷響思之可見。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五


  音切



  (毗至切)。


  (北末切)。


  (胡怪切)。


  (希音)。


  (力為切)。


  (博古切)。


  (占音)。


  (蒲北切)。


  (楚壯切)。


  (池志切)。


  (巨京切)。


  (實正切)。


  (虗檢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六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佛名號品第七之餘

  【論】三舉世界名色者世界名金色為明金體白淨無染舉之況喻法身無性體無垢染故如世間西方金為白色也體白色黃明應真菩薩內契白法外現黃相黃色者是應真之氣許父云五色之中黃色為最人面如黃瓜色內有賢行經云應真菩薩皆真金色又明金色世界者明信心之位雖信自身心是法身智身白淨本來無染為信是生滅有漏心故是色心也舉東方為首者明東方是初明為萬物發生震動之首故取之表法況喻十信之初首也在方無方但舉其法以況其理表其體用故如牛王龍王等況佛德也問曰以東方表法況喻十信初首者如金位在西方何故東方為金色世界以表法身為金色顯根本智為不動智答曰此問甚彰道理如經所說以信心為胎至十住之位名初生佛家今以東方為金色世界者明金正月胞二月胎三月成形四月生於巳五月養於午六月冠帶於未七月相八月王明十信如胎故以東方金胎表之以次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表十信心進修增勝故以託事況之令易解故如此品文殊師利云世尊昔為菩薩時以種種談論方便及地位等而得成就亦令眾生如是知見而為說法後諸學者以智觀察皆是說此方隅以表法故當知籍網求魚魚非網也若無網者亦不可得魚故以義思之至理方成信也又經云一切處金色世界一切處不動智佛一切處文殊師利者明法徧一切法一切眾生身心故總不動智佛總文殊師利故應如是知如是信解也明金色世界是信心者所信之理以為世界之名亦是因此信故還當報得所生無染所居無著即如西方蓮華色世界是其義如金色世界此是舉十信初因如南方妙色世界西方蓮華色世界等是十信進修之勝用故此中有十因十果故十果者十智佛是十因者文殊師利覺首等十菩薩是修行之因因中得益即因中之果即不動智等十箇智佛是十箇世界是所修之法門四舉佛名號者佛號不動智佛者此明一切諸佛一切眾生根本智體今先舉之以成初信此明答前佛住佛剎餘九箇智佛總是從此根本不動智上進修之名非是他有十方諸佛皆同此名號之迹而起信進修行經歷五位得示成正覺佛剎及佛威德佛剎威德佛剎者如來神通是也餘意如前已述五舉上首菩薩之名者名文殊師利即是十方諸佛無性之中擇法妙慧一切諸佛皆從此慧簡擇正邪而成正覺故號文殊為十方一切諸佛之師亦云佛母明一切諸佛從此妙慧生故若無此慧設修解脫但得二乘及生淨土菩薩非是乘如來乘而成正覺是故乘此不動智體文殊妙慧法身妙理大智從信心上而經歷五位不離不動智佛文殊妙慧而成正覺故號為乘如來乘不思議乘最勝乘無上乘而成正覺故亦號文殊師利為小男為童子明一切諸佛從此妙慧善知正法而初生佛家故故號為童子菩薩如來去世文殊師利猶在世間後當化緣已畢於香山頂上示入涅槃此是三乘教說此經云一切處文殊師利即明一切處眾生等共有之今於此經信心之首舉其名號明信心者信自心妙擇之慧一同於此不移古跡此是一切諸佛及以眾生根本妙慧凡聖等有更無異性如大王路法則常然今所是諸經但有文殊為問答之首者皆明法身妙慧之門以普賢為問答之首者皆明妙智之萬行體用如是二士是一切諸佛理智妙用萬行之門依其法門立其名號現身成佛以利眾生故一切眾生發心之者皆悉同修皆悉自有自利利他之行以為常範今於教中推在東北方清涼山文殊師利并一萬菩薩於中住者有三義一令此界一切眾生忻心有趣善根不絕二明菩薩常住世間三明隨方顯法示法易解故前二門可知第三隨方顯法者明東北方者取此閻浮一境東北方此清涼山是也經推在震旦國亦曰支提那國此云思惟以其國人多所思慮多所計度故以立其名即是今漢國也表法明東北是艮卦艮為小男為童蒙丑寅之間是初明故像文殊師利菩薩常以發起凡夫入正信及初見道之童蒙令妙慧明生故又如登山之頂至相盡處故明如初入正信者創信諸法空故能信法空妙慧生故以丑如初信以寅如初證見道故卯辰巳為進修午為中道未申酉戌亥以為同事利生子為師位以坎卦為君為師處愚立範制法利生故是故為北方為君為師尊者所居以明德而治故六明大眾之數者有十佛剎微塵數為明身行徧故一佛剎塵尚自周徧何況十佛剎塵明身行無盡重重之徧故七明大眾來已致敬者明師弟法則敬順之儀八明隨方化座還在東方九明座之名目者名蓮華藏師子之座於此分中義分為三一蓮華是無染義此依法依行之報得也以法身之行性無染世間故能開敷理智之果轉明淨故明因果相資令純熟故明開敷菡萏莊嚴事法有可觀故以此法行之華感招此報蓮華為座二藏者含藏義為明以法身理智處世隨行利生普含眾法饒益一切招多功德名之為藏三名師子者依主得名也為以法性大智無生滅身處世間利人生死無畏又以正智光明辯才無畏乃至無五怖畏等如師子也十明大眾昇座而坐其座以法界為座體明以從凡契法界體故以為信進修行方成信故此是一切十方諸佛果座也明初信心頓信佛果以為自行所行法故方成信也於此段中復分為二一明座廣狹二明菩薩云何安座一明座廣狹者如法界品云其師子座包含法界等如文具明大意以心性無依無定亂體以為座體故二明菩薩如何安坐者云結跏趺坐以會世間眾緣為一法界名之為結以一法而稱多緣名之為跏又結跏趺坐者是安靜不動威儀之相故此位主檀波羅蜜中十波羅蜜第二南方已下可四行經於此段中義分為十一舉佛剎方面二舉佛剎遠近三舉世界名色四舉佛名號五舉上首菩薩之名六明大眾之數七明大眾來已致敬八明隨方化座九明座之名目十明大眾昇座而坐一舉佛剎方面者如經云南方表法中南為正為曰為明為虗無為離中虗故即明為像十信進修了諸法虗無漸增明也是故文殊覺母啟蒙令信即逐根於覺城之東善財入道進修即南巡諸友表其南方為正為日為明為虗無之理是故禮佛皆云南無明南方虗無也但虗無之理是南方之義是一切處南方但創首生信即是一切處東方義也是故四諦東西配苦集南北配滅道然法無方所化蒙生解起信不爾即法性難明如此品下文云世尊為菩薩時以種種談論種種語言乃至種種信解等而得成熟亦令眾生如是知見而為說法具如經說又南無者為明正順為正順虗無之理故號南無某甲佛者即是了虗無之智人故稱南無某甲佛二舉佛剎遠近者云十佛剎微塵數義如前釋迷云外入法云來也三舉世界名色者名妙色為第二信心漸增妙故勝前信心故為達法虗無即法自妙故四佛號無礙智者明以不動智體進修信心增明智即無礙總明自心信位之佛也非他佛故佛心眾生心自心總為一心一性一法界一智慧始成信故五舉上首菩薩名者名為覺首為明以文殊妙慧善簡正邪能自覺故亦於自所覺法能覺他故此位菩薩所覺何法於此位中其覺有三一覺自身心本是法界白淨無染如前金色世界是二覺自身心分別之性本無能所本來是不動智佛三覺自心善簡擇正邪妙慧是文殊師利於信心之初覺此三法名為覺首即明是信心之中善覺之行名為覺首菩薩總須自認是自所行之法門方成信故信他而有自無其分不名信故六明大眾之數者有十佛剎微塵義如初釋七明大眾來已致敬可知八明隨方化座如前可知九明座之名目名蓮華藏師子之座為明入信成就得於生死之中能無畏故依主得名故餘義如前十明大眾昇座而坐者義如前釋此位主戒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第三西方過十佛剎微塵數已下可四行經於中十法如前一舉佛剎方面者是西方二舉佛剎遠近義如初釋三舉世界名色者名蓮華色為明十信位中進修漸勝心如蓮華無染故言蓮華色者蓮華有四色明信心於此四色無所染故又明信心菩薩以色心觀空無性道理對治不染故名蓮華色也四舉佛名號者佛號滅暗智為明西方為金為白虎為殺害為昏暗為不祥為苦諦故佛號滅暗智明信位進修智增勝故能破自他暗故五舉菩薩上首名者名曰財首為明信位增勝有法財利物故即第三信中自行利眾生之名也佛號即是自覺之智菩薩即是自智之行總明覺行俱進餘門如初已釋可知此主忍波羅蜜中十波羅蜜第四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已下可四行經十門如上一舉佛剎方面者是北方二舉佛剎遠近其義如前三舉世界名色者名薝蔔華色此華黃色也為明第四信心增勝開敷感果得中和之色也黃色是五色中最上之色黃者中宮之色為福慶之氣明內心白淨外現黃相經云應真菩薩皆真金色明此信心適悅恬和白淨無染福應和氣開敷道果名為世界故世界為薝蔔華色四舉佛名號者佛號威儀智為明北方坎為師為君像君有德處黑位而接凡故為師也佛號威儀智者明第四信心增勝以為軌範接引凡愚明威儀智以智庠序為師之貌故五舉上首菩薩名者名為寶首明為師範以法寶利生故故為名也餘義如前此位主精進門中十波羅蜜第五東北方已下可四行經於中分為十法如前一舉其方面者云東北方為艮卦為小男為童蒙為創明為清朝二舉佛剎遠近義如初釋三舉世界名色者名優鉢羅華色此是青蓮華像此第五信心清潔色香無染開敷感果故如艮位處清朝也四舉佛名號者佛號明相智像此第五信心增勝如艮位處清朝明相現故以所自信上而標佛號非他佛也五舉上首菩薩名者名為功德首前位明寶首即法寶利生此位即自利利生之功德也餘義如前此位主禪門中十波羅蜜以艮為止故第六東南方已下可四行經於中十義如前一舉佛方面者是東南方也是巽卦巽為風為教在事為方在人為說像君子說教利人易有明著君子設教啟蒙順之如草上加風是順義也如觀卦是易曰風行地上可以觀像君子有德設政教眾人信順如草上加風無不順故巽為眾為信順故又四大之中風力為最天地賴之而持人賴之而生日月賴之運行又明風能簡穢擇淨義故故為教也為教能簡非擇是教愚蒙故是故巽卦位在東南爻辰持丑丑為艮位艮為小男為童蒙為明巽為風教化童蒙令發明故如來之法辰巳之間為齋戒故辰巳之間上值角宿角為天門主為僧尼道士是眾善之門明智慧言說是眾善門故故此義無量難為具說且約略而言之也後有智者以法審之詳之思之義唯深細故二舉佛剎遠近義如前說三舉世界名色者世界名金色為明最初第一信心明始信如胎故以東方金胎之位表初信解今以進修至第六信位明信心轉轉增勝故故以金生於己以像之信心更增明白淨生故此東南方金色世界像四月金生於己表信心增明白淨轉勝善簡擇眾法能說教故風化行故以此表智慧門也四舉佛名號者佛號究竟智明信心增進善能以教簡擇正邪至究竟智又以巽為風在事成方方猶法也在聖善簡擇成白淨之理在言成說在化成教在凡成愚在智成慧成離之德為赤為文章成兌之德為金初生為白淨兌為金為口為口能說白淨究竟之理故故佛號為究竟智佛五舉上首菩薩名者名為目首明以第六信心增勝善簡正邪其道明著正見不惑名為目首像其巽卦位在東南爻辰在丑其位是風上值箕宿明箕為風簡擇義也又箕為寅位主初明也明此第六信心主般若波羅蜜以決定智慧善簡正邪令自他勝慧明生故故名目首目者善見簡擇分明義也餘義如上此東南方明吉凶定正邪之際至午萬事畢午為常明法門善財童子南行詢友為法虗無無作常明之道是不為之妙用也是故君臣師弟父子之儀臣南君北正治正明無為無作常然之道為南方離離中虗為虗無為日為明在身為眼目為心也是故周易云離法心故然法無住處法無所得法非眼耳鼻舌身心亦不離也今如來以方隅而顯法令啟蒙者易解故若不如是彰表令生信者啟蒙何託有言之法皆是託事以顯像故唯得意者法像俱真也言嘿皆契此位主慧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第七西南方已下可四行經於中十法如前一舉佛方面者在西南方申未兩間為坤位坤為土為信順為安靜為負載萬有為生養為圓滿也二舉佛剎遠近義如前釋三舉世界名色者名寶色為明此第七信心是方便波羅蜜成就慈悲門故託此坤位為其母也明常以慈悲心育生如母故以法寶利人世界名寶明法寶利生是自世界為明以法寶利生之業以成自世界來生感果生在中故表業表法總如寶故四舉佛名號者佛號最勝智明此信位慈心增勝處眾治人令信順故佛號最勝智又大悲圓滿如土像故荷負眾生資養萬物如大地故名為最勝智五舉上首菩薩名者名為精進首為明大悲增勝如母處眾利生心無疲倦名精進首也餘如前此位主方便門餘九為伴第八西北方已下可四行經於中十義如前一舉佛方面者在西北方是乾卦乾為金為堅剛為父二舉佛剎遠近義如前釋三舉世界名色者名金剛色明此信位是第八願波羅蜜大堅固力故號金剛色故寄託此乾位為金為堅剛也又以智增勝故四舉佛名號者佛號自在智明此第八信心信同八住地智增自在故像其乾為天為父明智自在義故五舉上首菩薩名者名法首明此信位智增勝故以法利生故名法首餘義如前此位主願波羅蜜第九下方已下可四行經於中十義如前一舉佛方面者在下方下方最下是風輪際其風甚堅密假設有大力士以金剛輪向下擊之然金剛碎如微塵而風輪無損以堅密故能持世界明此信位是第九力波羅蜜信當九住九地法力成就教化眾生荷負一切而心堅固如風無損二舉佛剎遠近其義如前三舉世界名色者名頗黎色此寶有青黃赤白然舉此下方色者是白如似水精明風能簡穢是白淨義故又取法身妙智為最上故四舉佛名號者佛號梵智明智風是淨義梵者此云淨也明此位進修增勝以白淨大智用利自他故五舉上首菩薩名者名智首明第九力波羅蜜九住九地信心善慧成就以智利生故名為首又下方者是禪定義安靜義謙下義是根本智上方者觀照義如日月處空而照物故餘義如前此位主力波羅蜜是法師位第十上方已下可四行經於中十義如前一舉佛方面者在上方明有日月眾星處虗空而照萬有像其智也處法空而照諸根以此表智波羅蜜二舉剎遠近者義如前釋三舉世界名色者名平等色為上方空界表法空無相平等也為信心者法空之心現前有念法空之情故名之為色四舉佛名號者佛號觀察智為明上方虗空有日月星辰下照萬有明信心者智照自他身心皆無有體性如虗空故如光影像無體質故是故名為觀察智佛五舉菩薩上首名號者名為賢首為明信此十種世界及佛名號菩薩名號總是自心之智所見妙理號之為世界法空之智號之為佛故智所行行號為菩薩總是隨見隨行進修立名有此十法故得是十法名為賢首如上所有世界遠近云十佛剎塵者即明佛剎重重相入如光影像迷之即心障無邊故舉剎塵為遠悟之即無盡佛剎在自身毛孔中如影重重以迷處便言遠在他土以悟之人法處名之從他方遠剎而來總明迷悟上作遠近之名非佛剎法界中有遠近之事菩薩來眾其數亦云十佛剎塵即言信心能信普賢行智隨根欲菩薩行無盡重重徧諸剎土教化眾生以成其數既信之已決定身能如是行之故以是義故十方菩薩各舉十佛剎微塵者是斯義也明一一菩薩行無盡重重滿諸剎土教化眾生故應如是知如是信解此已上答前莊嚴佛法性佛剎佛住佛剎等。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菩薩眾會而作是言此諸菩薩甚為希有諸佛子佛國土不可思議佛住佛剎莊嚴佛法性佛剎清淨佛說法佛出現佛剎成就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不可思議何以故諸佛子十方世界一切諸佛知諸眾生樂欲不同隨其所應說法調伏如是乃至等法界虗空界諸佛子如來於此娑婆世界諸四天下種種身種種名種種色相種種脩短種種壽量種種處所種種諸根種種生處種種語業種種觀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如來於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義成或名圓滿月或名師子吼或名釋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見毗盧遮那或名瞿曇氏或名大沙門或名最勝或名導師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四天下東次有世界名為善護如來於彼或名金剛或名自在或名有智慧或名難勝或名雲王或名無諍或名能為主或名心歡喜或名無與等或名斷言論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四天下南次有世界名為難忍如來於彼或名帝釋或名寶稱或名離垢或名實語或名能調伏或名具足喜或名大名稱或名能利益或名無邊或名最勝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四天下西次有世界名為親慧如來於彼或名水天或名喜見或名最勝王或名調伏天或名真實慧或名到究竟或名歡喜或名法慧或名所作已辦或名善住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四天下北次有世界名有師子如來於彼或名大牟尼或名苦行或名世所尊或名最勝田或名一切智或名善意或名清淨或名瑿羅跋那或名最上施或名苦行得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四天下東北方次有世界名妙觀察如來於彼或名調伏魔或名成就或名息滅或名賢天或名離貪或名勝慧或名心平等或名無能勝或名智慧音或名難出現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四天下東南方次有世界名為喜樂如來於彼或名極威嚴或名光燄聚或名徧知或名祕密或名解脫或名性安住或名如法行或名淨眼王或名大勇健或名精進力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四天下西南方次有世界名甚堅牢如來於彼或名安住或名智王或名圓滿或名不動或名妙眼或名頂王或名自在音或名一切施或名持眾仙或名勝須彌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四天下西北方次有世界名為妙地如來於彼或名普徧或名光燄或名摩尼髻或名可憶念或名無上義或名常喜樂或名性清淨或名圓滿光或名脩臂或名住本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四天下次下方有世界名為燄慧如來於彼或名集善根或名師子相或名猛利慧或名金色燄或名一切知識或名究竟音或名作利益或名到究竟或名真實天或名普徧勝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四天下次上方有世界名曰持地如來於彼或名有智慧或名清淨面或名覺慧或名上首或名行莊嚴或名發歡喜或名意成滿或名如盛火或名持戒或名一道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有百億四天下如來於中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東次有世界名為密訓如來於彼或名平等或名殊勝或名安慰或名開曉意或名聞慧或名真實語或名得自在或名最勝身或名大勇猛或名無等智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娑婆世界南次有世界名曰豐溢如來於彼或名本性或名勤意或名無上尊或名大智炬或名無所依或名光明藏或名智慧藏或名福德藏或名天中天或名大自在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娑婆世界西次有世界名為離垢如來於彼或名意成或名知道或名安住本或名能解縛或名通達義或名樂分別或名最勝見或名調伏行或名眾苦行或名具足力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娑婆世界北次有世界名曰豐樂如來於彼或名簷蔔華色或名日藏或名善住或名現神通或名性超邁或名慧日或名無礙或名如月現或名迅疾風或名清淨身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東北方次有世界名為攝取如來於彼或名永離苦或名普解脫或名大伏藏或名解脫智或名過去藏或名寶光明或名離世間或名無礙地或名淨信藏或名心不動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東南方次有世界名為饒益如來於彼或名現光明或名盡智或名美音或名勝根或名莊嚴蓋或名精進根或名到分別彼岸或名勝定或名簡言辭或名智慧海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娑婆世界西南方次有世界名為鮮少如來於彼或名牟尼主或名具眾寶或名世解脫或名徧知根或名勝言辭或名明了見或名根自在或名大仙師或名開導業或名金剛師子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娑婆世界西北方次有世界名為歡喜如來於彼或名妙華聚或名栴檀蓋或名蓮華藏或名超越諸法或名法寶或名復出生或名淨妙蓋或名廣大眼或名有善法或名專念法或名網藏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次下方有世界名為關鑰如來於彼或名發起燄或名調伏毒或名帝釋弓或名無常所或名覺悟本或名斷增長或名大速疾或名常樂施或名分別道或名摧伏幢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次上方有世界名曰振音如來於彼或名勇猛幢或名無量寶或名樂大施或名天光或名吉興或名超境界或名一切主或名不退輪或名離眾惡或名一切智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如娑婆世界如是東方百千億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盡法界虗空界諸世界中如來名號種種不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如世尊昔為菩薩時以種種談論種種語言種種音聲種種業種種報種種處種種方便種種根種種信解種種地位而得成熟亦令眾生如是知見而為說法。
  【論】第四爾時文殊師利已下至品末已來明舉法演說分於此分中義分為七一文殊師利已下兩行經明文殊觀眾二諸佛子已下可三行經明歎四種佛剎不可思議三何以故已下可兩行半經明諸佛隨根設法調伏四諸佛子已下可三行半經舉佛身業名色相壽命脩短等隨根之法化眾生故五諸佛子已下舉佛名號先舉此處四天下次及三千及周法界名號不同初舉十千次漸增廣乃至無量十千者是初首數之一終為明佛號普徧諸名字故令諸眾生了知一切名字平等清淨無分別好惡故已下直至品末六諸佛子已下可四行經是都結此土他方例然七如是世尊已下三行半經舉世尊往因所行今為眾說此已上答前二十八問中四種佛剎出現及名號徧周已下四聖諦品即明如來說法徧周十方世界所說法門不離四諦義故又此如來名號品非但論名號徧周但是如來身口意業總皆徧周文殊師利菩薩略而都舉如前文中云諸佛子如來於娑婆世界諸四天下種種身種種名種種色相等如經廣明即明此品總答如來身語意業一切徧周從此品文殊師利舉佛果海身語等一切徧周令大眾自信己身同佛三業入如來性海等如來智發跡進修經過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直至如來出現品是其一終因果此名號品是始初入信名號徧周即一切名總是自佛之果出現品是己身自修行行滿之果故是如來放眉間光灌文殊頂使令問佛出現果法放口中光灌普賢口使令說佛果德始明自行因果徹故明文殊普賢理智妙行此齊體也離世間品法界品雖在其後為文字相排似有前後總是前後相通徹法故總是一圓滿法故如法界品是此一部經之大體為一切凡聖之本源也前初會信佛果即以如來并普賢為首即明已成佛果及已行之果生信今以入自己入信修行門即以文殊師利及如來名號并四諦法門為所信之因果即明以妙慧法門及名言而修學故問曰何故如來不自說其教何用放光令菩薩說答曰如來意令當位菩薩說當位法門令修學者知分劑易解故文殊常與一切諸佛及一切眾生作信心之因成妙慧之本母普賢菩薩常與一切諸佛眾生作修行之因以此二人成就菩提無作智果大悲之海令二人自相對問說如來出現品明是修行者因果始終圓滿前後因果性果智果行果相徹一體故明從此品至出現品文殊普賢二行因果信心者修行位滿體用徹故令後學者易解故如有兩品經如來自說前已述訖明是佛果二愚至佛方明。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六


  音切



  (其俱切)。


  (潭音)。


  (盜音)。


  (於奚切)。


  (必未切)。


  (許運切)。


  (風音)。


  (古還切)。


  (藥音)。


  (蒲鉢切)。


  (先音)。


  (之刃切)。


  (慈夜切)。


  (犯音)。


  (補遙切)。


  (胡交切)。


  (基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七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四聖諦品第八

  【論】於此一品之中義分為三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者諦者實義也明如來說四種實義令諸眾生起信解故問曰何故不說多但云四答曰此四種諦義總攝多故為明一切世間不離苦集一切出世間不離滅道滅盡諸苦名為滅諦滅盡涅槃名為道諦三乘涅槃皆有可得此大涅槃無餘可得名為道諦以二乘趣寂菩薩多生淨土又推淨土在餘他方又云菩薩留惑潤生故若不故留煩惱還應必有涅槃可證或有他方淨土可生是故三乘涅槃皆有可得又閻浮提成正覺佛木樹草座是化佛上方摩醯首羅天紅蓮華上佛是實報皆有忻厭故是故三乘四諦厭苦集忻滅道名四諦法輪此一乘經言四聖諦者是其實義何以故達苦性真無忻厭故無有他方別佛剎別淨土故無有染淨涅槃生死有忻厭所修道故所修道者住如法住修如法道不厭不著不欣不取一如法界無去來性無住處性身塵毛孔心之及境皆稱法性如是信解如是修道以是義故一乘四聖諦三乘四諦各各差別各有信解如來依根方便設教皆非凡夫能立如今修道者但隨自信解力便處即作不可例然如法華經為聲聞人說四諦法為緣覺人說十二因緣為諸菩薩說六波羅蜜亦是如來隨時之說如此經十地品五地菩薩作十種諦觀以四聖諦為體六地菩薩作十種十二緣生觀此是如來隨位進修之法大要總言此四聖諦十二緣生法門但一切諸聖一切凡夫起信樂佛法心道未滿者皆從初心觀自他苦故發菩提心樂求道法但依大小勝劣不同四諦十二緣各別但一切世間法四諦義無不該通此是如來語業說法徧周故如纓珞經立九乘法門者意明三乘參用四諦十二緣各自得道差別其九乘者一聲聞聲聞乘二聲聞緣覺乘三聲聞菩薩乘如是三乘同觀四諦十二緣法各自得道不同如是三乘中各有三通為九通此法界不思議乘於解脫道中總有十乘皆得究竟無三界苦諸餘道門皆是人天世間生滅之法設得少樂終竟不離苦本三乘雖得出三界其道未真未是佛果乘故二釋品來意者為明前名號品是說如來身業隨方名號不同各別此品說如來隨方語業隨方說法不離四聖諦故此品須來三隨文釋義者於此一品經文於中總有十二段經。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告諸菩薩言諸佛子苦聖諦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罪或名逼迫或名變異或名攀緣或名聚或名刺或名依根或名虗誑或名癰瘡處或名愚夫行諸佛子苦集聖諦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繫縛或名滅壞或名愛著義或名妄覺念或名趣入或名決定或名網或名戲論或名隨行或名顛倒根諸佛子苦滅聖諦此婆娑世界中或名無諍或名離塵或名寂靜或名無相或名無沒或名無自性或名無障礙或名滅或名體真實或名住自性諸佛子苦滅道聖諦此娑婆世界中或名一乘或名趣寂或名導引或名究竟無分別或名平等或名捨擔或名無所趣或名隨聖意或名仙人行或名十藏諸佛子此娑婆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密訓世界中或名營求根或名不出離或名繫縛本或名作所不應作或名普鬥諍或名分析悉無力或名作所依或名極苦或名躁動或名形狀物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密訓世界中或名順生死或名染著或名燒然或名流轉或名敗壞根或名續諸有或名惡行或名愛著或名病源或名分數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密訓世界中或名第一義或名出離或名可讚歎或名安隱或名善入趣或名調伏或名一分或名無罪或名離貪或名決定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密訓世界中或名猛將或名上行或名超出或名有方便或名平等眼或名離邊或名了悟或名攝取或名最勝眼或名觀方諸佛子密訓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最勝世界中或名恐怖或名分段或名可厭惡或名須承事或名變異或名招引怨或名能欺奪或名難共事或名妄分別或名有勢力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最勝世界中或名敗壞或名癡根或名大怨或名利刃或名滅味或名仇對或名非己物或名惡導引或名增黑暗或名壞善利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最勝世界中或名大義或名饒益或名義中義或名無量或名所應見或名離分別或名最上調伏或名常平等或名可同住或名無為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最勝世界中或名能燒然或名最上品或名決定或名無能破或名深方便或名出離或名不下劣或名通達或名解脫性或名能度脫諸佛子最勝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離垢世界中或名悔恨或名資待或名展轉或名住城或名一味或名非法或名居宅或名妄著處或名虗妄見或名無有數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離垢世界中或名無實物或名但有語或名非潔白或名生地或名執取或名鄙賤或名增長或名重擔或名能生或名麤獷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離垢世界中或名無等等或名普除盡或名離垢或名最勝根或名稱會或名無資待或名滅惑或名最上或名畢竟或名破印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離垢世界中或名堅固物或名方便分或名解脫本或名本性實或名不可毀呰或名最清淨或名諸有邊或名受寄全或名作究竟或名淨分別諸佛子離垢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豐溢世界中或名愛染處或名險害根或名有海分或名積集成或名差別根或名增長或名生滅故名障礙或名刀劍本或名數所成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豐溢世界中或名可惡或名名字或名無盡或名分數或名不可愛或名能攫噬或名麤鄙物或名愛著或名器或名動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豐溢世界中或名相續斷或名開顯或名無文字或名無所修或名無所見或名無所作或名寂滅或名已燒盡或名捨重擔或名已除壞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豐溢世界中或名寂滅行或名出離行或名勤修證或名安隱去或名無量壽或名善了知或名究竟道或名難修習或名至彼岸或名無能勝諸佛子豐溢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攝取世界中或名能劫奪或名非善友或名多恐怖或名種種戲論或名地獄性或名非實義或名貪欲擔或名深重根或名隨心轉或名根本空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攝取世界中或名貪著或名惡成辦或名過惡或名速疾或名能執取或名想或名有果或名無可說或名無可取或名流轉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攝取世界中或名不退轉或名離言說或名無相狀或名可欣樂或名堅固或名上妙或名離癡或名滅盡或名遠惡或名出離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攝取世界中或名離言或名無諍或名教導或名善迴向或名大善巧或名差別方便或名如虗空或名寂靜行或名勝智或名能了義諸佛子攝取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饒益世界中或名重擔或名不堅或名如賊或名老死或名愛所成或名流轉或名疲勞或名惡相狀或名生長或名利刃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饒益世界中或名敗壞或名渾濁或名退失或名無力或名喪失或名乖違或名不和合或名所作或名取或名意欲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饒益世界中或名出獄或名真實或名離難或名覆護或名離惡或名隨順或名根本或名捨因或名無為或名無相續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饒益世界中或名達無所有或名一切印或名三昧藏或名得光明或名不退法或名能盡有或名廣大路或名能調伏或名有安隱或名不流轉根諸佛子饒益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鮮少世界中或名險樂欲或名繫縛處或名邪行或名隨受或名無慚恥或名貪欲根或名恒河流或名常破壞或名炬火性或名多憂惱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鮮少世界中或名廣地或名能趣或名遠慧或名留難或名恐怖或名放逸或名攝取或名著處或名宅主或名連縛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鮮少世界中或名充滿或名不死或名無我或名無自性或名分別盡或名安樂住或名無限量或名斷流轉或名絕行處或名不二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鮮少世界中或名大光明或名演說海或名簡擇義或名和合法或名離取著或名斷相續或名廣大路或名平等因或名淨方便或名最勝見諸佛子鮮少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歡喜世界中或名流轉或名出生或名失利或名染著或名重擔或名差別或名內險或名集會或名惡舍宅或名苦惱性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歡喜世界中或名地或名方便或名非時或名非實法或名無底或名攝取或名離戒或名煩惱法或名狹劣見或名垢聚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歡喜世界中或名破依止或名不放逸或名真實或名平等或名善淨或名無病或名無曲或名無相或名自在或名無生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歡喜世界中或名入勝界或名斷集或名超等類或名廣大性或名分別盡或名神力道或名眾方便或名正念行或名常寂路或名攝解脫諸佛子歡喜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關鑰世界中或名敗壞相或名如壞器或名我所成或名諸趣身或名數流轉或名眾惡門或名性苦或名可棄捨或名無味或名來去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關鑰世界中或名行或名憤毒或名和合或名受支或名我心或名襍毒或名虗稱或名乖違或名熱惱或名驚駭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關鑰世界中或名無積集或名不可得或名妙藥或名不可壞或名無著或名無量或名廣大或名覺分或名離染或名無障礙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關鑰世界中或名安隱行或名離欲或名究竟實或名入義或名性究竟或名淨現或名攝念或名趣解脫或名救濟或名勝行諸佛子關鑰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匿疵或名世間或名所依或名慠慢或名染著性或名駛流或名不可樂或名覆藏或名速滅或名難調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須制伏或名心趣或名能縛或名隨念起或名至後邊或名共和合或名分別或名門或名飄動或名隱覆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無依處或名不可取或名轉還或名離諍或名小或名大或名善淨或名無盡或名廣博或名無等價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觀察或名能摧敵或名了知印或名能入性或名難敵對或名無限義或名能入智或名和合道或名恒不動或名殊勝義諸佛子振音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論】從爾時文殊師利已下十一段是通中心并十方正說四聖諦義各別不同。
  【經】諸佛子如此娑婆世尊中說四聖諦有四百億十千名如是東方百千億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盡法界虗空界所有世界彼一一世界中說四聖諦亦各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諸佛子如娑婆世界有如上所說十方世界彼一切世界亦各有如是十方世界一一世界中說苦聖諦有百億萬種名說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亦各有百億萬種名皆隨眾生心之所樂令其調伏。
  【論】末後一段是總都說十方世界無盡名目皆是四聖諦為體從此四諦上分作種種法門五蘊十二緣總在其內八萬四千塵勞解脫總在其內如文具說不煩更釋已上佛名號品四聖諦品是自己信進修行中所信之法已下光明覺品現佛境及所行行門徧周如文具明如是已上十信門以根本普光明智為殿體如是進修究竟不離此智也。

  光明覺品第九

  【論】將釋此品約作三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者此品名光明覺品為明因如來放十信中足輪下光照燭十方初云一三千大千以次十三千大千以次增廣至不可說法界虗空界為明無盡令信心者了心境廣大無盡無礙與法界虗空界等明其自己法身智身願行亦等故以光所照覺悟信心令修行故以是因緣名光明覺品修行者一一隨光觀照十方已能觀之心亦盡即與法身同體入十住初心入信心者一一隨此寶色燈雲光觀內心及方所總令心境無有內外中間方可入方便三昧入十住法門若不作此寶色光明觀不成一切普賢願海神通道力諸佛大用皆悉不成二釋品來意者為此第二會中普光明殿說十信心明成凡夫自心所契佛果信其前之如來名號品舉佛身眼耳鼻舌等及名號徧周四聖諦品明如來口業說法行行徧周總明佛果徧也令此品放如來信位教行之光覺悟一切令信心者自信自心智境界身行徧周即一切處不動智佛一切處文殊師利一切處覺首目首財首等十首菩薩是也即明信心者自己身語意業名號徧周一如佛故此品須來明已上不動智佛等十箇智佛是信心中所信之果是自己之智與佛本同文殊師利即是自心妙理之慧餘九是行十色世界是所見之法三隨文釋義者。
  【經】爾時世尊從兩足輪下放百億光明照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閻浮提百億弗婆提百億瞿耶尼百億鬱單越百億大海百億輪圍山百億菩薩受生百億菩薩出家百億如來成正覺百億如來轉法輪百億如來入涅槃百億須彌山王百億四天王眾天百億三十三天百億夜摩天百億兜率天百億化樂天百億他化自在天百億梵眾天百億光音天百億徧淨天百億廣果天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如此處見佛世尊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其百億閻浮提中百億如來亦如是坐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覺首菩薩財首菩薩寶首菩薩功德首菩薩目首菩薩精進首菩薩法首菩薩智首菩薩賢首菩薩是諸菩薩所從來國所謂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蓮華色世界薝蔔華色世界優鉢羅華色世界金色世界寶色世界金剛色世界頗黎色世界平等色世界此諸菩薩各於佛所淨修梵行所謂不動智佛無礙智佛解脫智佛威儀智佛明相智佛究竟智佛最勝智佛自在智佛梵智佛觀察智佛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論】從初爾時世尊已下有二十四行半經於中大意義分為五一舉光出處二舉光所照境界遠近三舉一切處百億眾會菩薩同集四舉一切處佛剎根本智佛五明一切處文殊同聲一時說頌一舉光出處者經云爾時世尊兩足輪下放百億光明此光是初會中如來放眉間光名一切菩薩智光明普照耀十方藏此光是教化十方菩薩安立十信及五位十地法門次第令隨位進修開敷智眼成其無量福智之海是故名之照耀十方藏又藏者有二義一眾生善根堪受此法名之為藏如文殊師利歎善財童子善哉功德藏能來至我所二大願大悲大智法身總名為藏此光明常照耀十方法界善根眾生而能成就大菩提心大願大悲大智饒益眾生藏者故此如來兩足輪所放光明是彼現相品中眉間之光照十方已其光還來入佛足下為欲以十地果光用成十信故是故於此品中還放彼第一會中所入如來足下之光以成十信如今如來兩足輪下放光是現相品中所入之光故明足下放光者是以果成信初始故如十住位中於如來足指端放光即明入聖之始發跡應真之初故是初生諸佛大智家故十行位中足趺上放光十迴向位中膝上放光十地位中眉間放光終而復始還依舊果初以果成因因修果體至功終位極本末不移至位更明今此放兩足輪中之光明以果成信故乃至修行常修果體使慣習成熟故如此從眉間放光足下輪中放光足指端放光足趺上放光膝上放光眉間放光出現品中又於眉間放光名如來出現光明如此六度放光總明成就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因果法門進修之行相一終故法界品又眉間放光者明此一部之經菩薩五位進修及如來出現所證本法總法界為體故明法界一品是過現未來一切諸佛之本末故是恒法故是法常道不思議故是一切眾生本末故是一切法之本體故二舉光照遠近者初照三千大千之境界次照十百千乃至十億及不可說問曰何故不一時普照而有漸次耶答是一時中漸次為法界中無前後故漸次者為十信中修勝進增勝故三舉一切處百億眾會菩薩同集者明自己信行徧周故四舉一切處佛世界及十智如來者明信心者自己智德果徧周故五一切處文殊師利同時說頌者明信心者自己妙慧釋法徧周總明自有非是他法從初自信如是十色世界十智如來十首菩薩總是自己果行法性大智萬行徧周以成信故從此修行經歷五位不離此也是故發心畢竟二不別如是發心先心難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禮初發心初發以為天人師超勝聲聞及緣覺一如涅槃經說此明從凡入信心者難故為凡夫總自認是凡夫不肯認自心是不動智故是故入十信難明十信心成就任運至十住初發心住故乃至究竟佛果故如三乘中修十信心經十千劫此教中為以根本智法界為教體但以才堪見實即得不論劫量如覺城二千之眾善財為首者是路上發心六千比丘之眾亦皆是智慧猛利人類精奇一聞多曉悟謙恕仁慈專求大道以利含生皆是一生信滿發心入位人也若不信自心元是不動智佛者即永劫飄淪何能利人濟物如經所說若自有縛能解彼縛無有是處是故發心有二種一修信解發心但修十信解故即如前十智如來十首菩薩是二信滿發心十住位初名初發心住故即十慧菩薩十箇月佛是其因果也又就此說頌門中義分為二一明文殊師利說十偈頌歎如來十種德令信心者信解增廣二明信心者心地增廣其光漸增其光漸增者明信心漸勝如文可知一一隨光所照之境以心觀之隨方令心無礙盡十方總然十方觀徧唯有能觀心在復觀能觀之心亦無內外即十方無礙方入十住初心一從文殊說頌中歎如來十種德令信心者漸漸增廣。
  【經】
  若有見正覺  解脫離諸漏  不著一切世  彼非證道眼  若有知如來  體相無所有  修習得明了  此人疾作佛  能見此世界  其心不搖動  於佛身亦然  當成勝智者  若於佛及法  其心了平等  二念不現前  當踐難思位  若見佛及身  平等而安住  無住無所入  當成難遇者  色受無有數  想行識亦然  若能如是知  當作大牟尼  世及出世見  一切皆超越  而能善知法  當成大光耀  若於一切智  發生迴向心  見心無所生  當獲大名稱  眾生無有生  亦復無有壞  若得如是智  當成無上道  一中解無量  無量中解一  了彼互生起  當成無所畏
  【論】一從初十行頌歎如來法身無體性德。
  【經】爾時光明過此世界徧照東方十佛國土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如此處見佛世尊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彼一一世界中各有百億閻浮提百億如來亦如是坐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眾生無智慧  愛刺所傷毒  為彼求菩提  諸佛法如是  普見於諸法  二邊皆捨離  道成永不退  轉此無等輪  不可思議劫  精進修諸行  為度諸眾生  此是大仙力  導師降眾魔  勇健無能勝  光中演妙義  慈悲故如是  以彼智慧心  破諸煩惱障  一念見一切  此是佛神力  擊于正法鼓  覺悟十方剎  咸令向菩提  自在力能爾  不壞無邊境  而遊諸億剎  於有無所著  彼自在如佛  諸佛如虗空  究竟常清淨  憶念生歡喜  彼諸願具足  一一地獄中  經於無量劫  為度眾生故  而能忍是苦  不惜於身命  常護諸佛法  無我心調柔  能得如來道
  【論】二十行頌歎如來大慈悲德為眾生求菩提心故。
  【經】爾時光明過十世界徧照東方百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諸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佛了法如幻  通達無障礙  心淨離眾著  調伏諸羣生  或有見初生  妙色如金山  住是最後身  永作人中月  或見經行時  具無量功德  念慧皆善巧  丈夫師子步  或見紺青目  觀察於十方  有時現戲笑  為順眾生故  或見師子吼  殊勝無比身  示現最後生  所說無非實  或有見出家  解脫一切縛  修治諸佛行  常樂觀寂滅  或見坐道場  覺知一切法  到功德彼岸  癡闇煩惱盡  或見勝丈夫  具足大悲心  轉於妙法輪  度無量眾生  或見師子吼  威光最殊特  超一切世間  神通力無等  或見心寂靜  如世燈永滅  種種現神通  十方能如是
  【論】三十行頌歎如來了法如幻德應緣現身故。
  【經】爾時光明過百世界徧照東方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佛於甚深法  通達無與等  眾生不能了  次第為開示  我性未曾有  我所亦空寂  云何諸如來  而得有其身  解脫明行者  無數無等倫  世間諸因量  求過不可得  佛非世間蘊  界處生死法  數法不能成  故號人師子  其性本空寂  內外俱解脫  離一切妄念  無等法如是  體性常不動  無我無來去  而能悟世間  無邊悉調伏  常樂觀寂滅  一相無有二  其心不增減  現無量神力  不作諸眾生  業報因緣行  而能了無礙  善逝法如是  種種諸眾生  流轉於十方  如來不分別  度脫無邊類  諸佛真金色  非有徧諸有  隨眾生心樂  為說寂滅法
  【論】四十行頌歎如來以甚深法德為眾開示故。
  【經】爾時光明過千世界徧照東方十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發起大悲心  救護諸眾生  永出人天眾  如是業應作  意常信樂佛  其心不退轉  親近諸如來  如是業應作  志樂佛功德  其心永不退  住於清涼慧  如是業應作  一切威儀中  常念佛功德  晝夜無暫斷  如是業應作  觀無邊三世  學彼佛功德  常無厭倦心  如是業應作  觀身如實相  一切皆寂滅  離我無我著  如是業應作  等觀眾生心  不起諸分別  入於真實境  如是業應作  悉舉無邊界  普飲一切海  神通大智力  如是業應作  思惟諸國土  色與非色相  一切悉能知  如是業應作  十方國土塵  一塵為一佛  悉能知其數  如是業應作
  【論】五十行頌歎佛救護眾生德勸修心者有十種業應作故。
  【經】爾時光明遍十千世界徧照東方百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若以威德色種族  而見人中調御師  是為病眼顛倒見  彼不能知最勝法  如來色形諸相等  一切世間莫能測  億那由劫共思量  色相威德轉無邊  如來非以相為體  但是無相寂滅法  身相威儀悉具足  世間隨樂皆得見  佛法微妙難可量  一切言說莫能及  非是和合非不合  體性寂滅無諸相  佛身無生超戲論  非是蘊聚差別法  得自在力決定見  所行無畏離言道  身心悉平等  內外皆解脫  永劫住正念  無著無所繫  意淨光明者  所行無染著  智眼靡不周  廣大利眾生  一身為無量  無量復為一  了知諸世間  現形徧一切  此身無所從  亦無所積聚  眾生分別故  見佛種種身  心分別世間  是心無所有  如來知此法  如是見佛身
  【論】六十五行頌歎如來無相之相德隨其見者皆得見故。
  【經】爾時光明過百千世界徧照東方百萬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如來最自在  超世無所依  具一切功德  度脫於諸有  無染無所著  無想無依止  體性不可量  見者咸稱歎  光明徧清淨  塵累悉蠲滌  不動離二邊  此是如來智  若有見如來  身心離分別  則於一切法  永出諸疑滯  一切世間中  處處轉法輪  無性無所轉  導師方便說  於法無疑惑  永絕諸戲論  不生分別心  是念佛菩提  了知差別法  不著於言說  無有一與多  是名隨佛教  多中無一性  一亦無有多  如是二俱捨  普入佛功德  眾生及國土  一切皆寂滅  無依無分別  能入佛菩提  眾生及國土  一異不可得  如是善觀察  名知佛法義
  【論】七十行頌歎如來無依自在德具一切功德令信心者修學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七


  音切



  (於龍切)。


  (楚良切)。


  (帝音)。


  (端年切)。


  (都濫切)。


  (于經切)。


  (息音)。


  (都豆切)。


  (側迸切)。


  (精到切)。


  (他斡切)。


  (蒲賣切)。


  (求音)。


  (彼音)。


  (才線切)。


  (倉胡切)。


  (孤猛切)。


  (居博切)。


  (常制切)。


  (似欲切)。


  (戶昆切)。


  (直角切)。


  (古懷切)。


  (昨含切)。


  (敕里切)。


  (其呂切)。


  (古眼切)。


  (呼解切)。


  (符粉切)。


  (滂回切)。


  (奴力切)。


  (疾移切)。


  (五到分)慢(莫晏切)。


  (疎利切)。


  (紆欻切)。


  (丹音)。


  (曰音)。


  (當矦切)。


  (於問切)。


  (古暗切)。


  (咨此切)。


  (徒歷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八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