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_3

  作者:华严经合论  唐李通玄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音切



  (於問切)。


  (渠乂切)。


  (斤音)。


  (苦官切)。


  (徒刀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八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勤修行時以布施教化眾生以愛語利行同事教化眾生示現色身教化眾生演說諸法教化眾生開示菩薩行教化眾生顯示如來大威力教化眾生示生死過患教化眾生稱讚如來智慧利益教化眾生現大神通力教化眾生以種種方便行教化眾生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能如是勤方便教化眾生心恒相續趣佛智慧所作善根無有退轉常勤修學殊勝行法。
  【論】第十一佛子已下一段有八行半經明此位菩薩以布施愛語同行善能教化眾生及自求勝法分釋義中復分為兩段一佛子已下至以種種方便行教化眾生有六行半經明以布施四攝等十種方便教化眾生分布施一四攝二後有八通為十如文自具二佛子已下至常勤修學殊勝行法有兩行半經明教化眾生恒相續分如文自具。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為利益眾生故世間技藝靡不該習所謂文字算數圖書印璽地水火風種種諸論咸所通達又善方藥療治諸病癲狂乾瘠鬼魅蠱毒悉能除斷文筆讚詠歌舞妓樂戲笑談說悉善其事國城村邑宮宅園苑泉流陂池草樹華藥凡所布列咸得其宜金銀摩尼真珠琉璃[王*累]貝璧玉珊瑚等藏悉知其處出以示人日月星宿鳥鳴地震夜夢吉凶身相休咎咸善觀察一無錯謬持戒入禪神通無量四無色等及餘一切世間之事但於眾生不為損惱為利益故咸悉開示漸令安住無上佛法。
  【論】第十二佛子已下一段有十一行半經明此地菩薩為眾生善解世間諸雜技藝分經云印璽者明玄既未萌及如呪中結手印等准王用玉為璽銅鐵木為印此明如龍樹等符印也地水火風明五行陰陽覺風鳥情等云種種餘如文自具。
  【經】佛子菩薩住是難勝地以願力故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見多千佛見多百千佛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悉皆恭敬尊重承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養一切眾僧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諸佛所恭敬聽法聞已受持隨力修行復於彼諸佛法中而得出家既出家已又更聞法得陀羅尼為聞持法師住此地中經於百劫經於千劫乃至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轉更明淨佛子譬如真金以硨磲磨瑩轉更明淨此地菩薩所有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慧思惟觀察轉更明淨佛子菩薩住此難勝地以方便智成就功德下地善根所不能及佛子如日月星宿宮殿光明風力所持不可沮壞亦非餘風所能傾動此地菩薩所有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智隨逐觀察不可沮壞亦非一切聲聞獨覺世間善根所能傾動此菩薩十波羅蜜中禪波羅蜜偏多餘非不修但隨力隨分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第五難勝地菩薩住此地多作兜率陀天王於諸眾生所作自在摧伏一切外道邪見能令眾生住實諦中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當於眾生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此菩薩若發勤精進於一念頃得千億三昧見千億佛知千億佛神力能動千億佛世界乃至示現千億身一一身示千億菩薩以為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百劫千劫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論】第十三佛子已下一段有三十二行半經明此地菩薩見佛廣狹及受職分於中大意有十一種事一明此地以願力故見佛廣多二明供養三明恭敬聽法隨力修行四明出家聞法總持五明住地多積修眾善六明如真金以硨磲磨瑩轉更明淨七明下地善不能得及八明受職為兜率天王九明入千億三昧現身千億事千億佛十明以願力故其數甚過十一明金剛藏說頌歎法如文自具。
  【經】
  菩薩四地已清淨  思惟三世佛平等  戒心除疑道非道  如是觀察入五地  念處為弓根利箭  正勤為馬神足車  五力堅鎧破怨敵  勇健不退入五地  慚愧為衣覺分鬘  淨戒為香禪塗香  智慧方便妙莊嚴  入總持林三昧苑  如意為足正念頸  慈悲為眼智慧牙  人中師子無我吼  破煩惱怨入五地  菩薩住此第五地  轉修勝上清淨道  志求佛法不退轉  思念慈悲無厭倦  積集福智勝功德  精勤方便觀上地  佛力所加具念慧  了知四諦皆如實  善知世諦勝義諦  相諦差別成立諦  事諦生盡及道諦  乃至如來無礙諦  如是觀諦雖微妙  未得無礙勝解脫  以此能生大功德  是故超過世智慧  既觀諦已知有為  體性虗偽無堅實  得佛慈愍光明分  為利眾生求佛智  觀諸有為先後際  無明黑闇愛纏縛  流轉遲迴苦聚中  無我無人無壽命  愛取為因受來苦  欲求邊際不可得  迷妄漂流無返期  此等可愍我應度  蘊宅界蛇諸見箭  心火猛熾癡闇重  愛河漂轉不暇觀  苦海淪湑闕明導  如是知已勤精進  所作皆為度眾生  名為有念有慧者  乃至覺解方便者  習行福智無厭足  恭敬多聞不疲倦  國土相好皆莊嚴  如是一切為眾生  為欲教化諸世間  善知書數印等法  亦復善解諸方藥  療治眾病悉令愈  文辭歌舞皆巧妙  宮宅園池悉安隱  寶藏非一咸示人  利益無量眾生故  日月星宿地震動  乃至身相亦觀察  四禪無色及神通  為益世間皆顯示  智者住此難勝地  供那由佛亦聽法  如以妙寶磨真金  所有善根轉明淨  譬如星宿在虗空  風力所持無損動  亦如蓮華不著水  如是大士行於世  住此多作兜率王  能摧異道諸邪見  所修諸善為佛智  願得十力救眾生  彼復修行大精進  即時供養千億佛  得定動剎亦復然  願力所作過於是  如是第五難勝地  人中最上真實道  我以種種方便力  為諸佛子宣說竟
  【論】第十四菩薩四地已清淨已下一段有四十四行頌重頌前法分如文自具意明難勝地以其禪體治三界中寂亂障契菩提根本無造作禪理不出三界不在三界無有欣求淨穢等障任理恒禪寂用自在以定觀察為世技之妙能。
  第六現前地將釋此地五門如前一釋地名目者何故名為現前地為明此地世間出世間一切智慧皆悉現前為善觀十二緣生故為得十三昧故二明此地修何行者修般若波羅蜜為體餘九為伴三明善財表法者善財於此位中見夜天號守護一切城皆長威力在菩提場如來會中坐一切寶光明摩尼王師子之座無數夜神所共圍遶現一切眾生色相身及現普對一切眾生身等得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明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者經云善男子我於生死夜無明昏寐諸眾生中而獨覺悟令諸眾生守護心城捨三界城住一切智無上法城明此第六地是所修之法門此主夜神是此六地所行之行恐修行者不解其事以此法行二俱表之住在菩提場佛眾會者明行以菩提為體故坐一切寶摩尼王師子座者明以一切差別智慧為座體故還依果亦爾摩尼表智慧離染自他垢故王者明智慧自在故師子者依主釋皆須觀知因果故無數夜神圍遶者表行徧周也現一切眾生色相身者對現色身隨根接俗故得甚深自在妙音解脫者明此位於慧自在善說教故當以名義思之可見大意此位說教猶恐眾生不解其行故以是聖者舉教及行總彰令易解故修行不錯謬故十住第六住且明出世間中世間智慧即以比丘表之以十住且求出世心多故此十地中明長養慈悲即第六地及餘地以女天表之准此例隨位昇進以知其意第四明於此地得何界解脫者此通三界及三乘一乘出三界中世間出世間智慧解脫為明善能分別三界中染淨及出三界中染淨等智慧自在故得入明淨隨順無生忍如稱理契無生忍即七地以出世間智慧善能入世間智慧能隨一切眾生塵勞之行不異世間不壞無生七地創修八地畢功九地方能說法自在十地始悲智圓成自在若也取隨分無生十住創心即分分有之若也論始終不易雖同眾生無量劫積修元不移毫念還依六相義總別思之若也但逐進昇即便乖其本體故無虧本智了積修昇降不遷即理事非虧即同異俱齊即智愚全別即因果無二五隨文釋義者二義如前第一長科經意者於此第六地一段中義分為九段。
  【經】
  菩薩既聞諸勝行  其心歡喜雨妙華  放淨光明散寶珠  供養如來稱善說  百千天眾皆欣慶  共在空中散眾寶  華鬘纓絡及幢幡  寶蓋塗香咸供佛  自在天王并眷屬  心生歡喜住空中  散寶成雲持供養  讚言佛子快宣說  無量天女空中住  共以樂音歌讚佛  音中悉作如是言  佛語能除煩惱病  法性本寂無諸相  猶如虗空不分別  超諸取著絕言道  真實平等常清淨  若能通達諸法性  於有於無心不動  為欲救世勤修行  此佛口生真佛子  不取眾相而行施  本絕諸惡堅持戒  解法無害常堪忍  知法性離具精進  已盡煩惱入諸禪  善達性空分別法  具足智力能博濟  滅除眾惡稱大士  如是妙音千萬種  讚已默然瞻仰佛  解脫月語金剛藏  以何行相入後地
  【論】第一段有十八行頌約分為兩段一有十七行頌明聞第五地法門大眾歡喜興供稱讚分二最下一行明解脫月更請後地分經文自具。
  【經】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已具足第五地欲入第六現前地當觀察十平等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法無相故平等無體故平等無生故平等無滅故平等本來清淨故平等無戲論故平等無取捨故平等寂靜故平等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如燄如化故平等有無不二故平等菩薩如是觀一切法自性清淨隨順無違得入第六現前地得明利隨順忍未得無生法忍。
  【論】第二爾時已下一段有九行經明觀十平等法修後六地之向分。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已復以大悲為首大悲增上大悲滿足觀世間生滅作是念世間受生皆由著我若離此著則無生處復作是念凡夫無智執著於我常求有無不正思惟起於妄行行於邪道罪行福行不動行積集增長於諸行中植心種子有漏有取復起後有生及老死所謂業為田識為種無明闇覆愛水為潤我慢溉灌見網增長生名色芽名色增長生五根諸根相對生觸觸對生受受後希求生愛愛增長生取取增長生有有生已於諸趣中起五蘊身名生生已衰變為老終歿為死於老死時生諸熱惱因熱惱故憂愁悲歎眾苦皆集此因緣故集無有集者任運而滅亦無滅者菩薩如是隨順觀察緣起之相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於第一義諦不了故名無明所作業果是行行依止初心是識與識共生四取蘊為名色名色增長為六處根境識三事和合是觸觸共生有受於受染者是愛愛增長是取取所起有漏業為有從業起蘊為生蘊熟為老蘊壞為死死時離別愚迷貪戀心胷煩悶為愁涕泗咨嗟為歎在五根為苦在意地為憂憂苦轉多為惱如是但有苦樹增長無我無我所無作無受者復作是念若有作者則有作事若無作者亦無作事第一義中俱不可得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如來於此分別演說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何以故隨事貪欲與心共生心是識事是行於行迷惑是無明與無明及心共生是名色名色增長是六處六處三分合為觸觸共生是受受無厭足是愛愛攝不捨是取彼諸有支生是有有所起名生生熟為老老壞為死佛子此中無明有二種業一令眾生迷於所緣二與行作生起因行亦有二種業一能生未來報二與識作生起因識亦有二種業一令諸有相續二與名色作生起因名色亦有二種業一互相助成二與六處作生起因六處亦有二種業一各取自境界二與觸作生起因觸亦有二種業一能觸所緣二與受作生起因受亦有二種業一能領受愛憎等事二與愛作生起因愛亦有二種業一染著可愛事二與取作生起因取亦有二種業一令諸煩惱相續二與有作生起因有亦有二種業一能令於餘趣中生二與生作生起因生亦有二種業一能起諸蘊二與老作生起因老亦有二種業一令諸根變異二與死作生起因死亦有二種業一能壞諸行二不覺知故相續不絕佛子此中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者由無明乃至生為緣令行乃至老死不斷助成故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者由無明乃至生不為緣令諸行乃至老死斷滅不助成故佛子此中無明愛取不斷是煩惱道行有不斷是業道餘分不斷是苦道前後際分別滅三道斷如是三道離我我所但有生滅猶如束蘆復次無明緣行者是觀過去識乃至受是觀現在愛乃至有是觀未來於是以後展轉相續無明滅行滅者是觀待斷復次十二有支名為三苦此中無明行乃至六處是行苦觸受是苦苦餘是壞苦無明滅行滅者是三苦斷復次無明緣行者無明因緣能生諸行無明滅行滅者以無無明諸行亦無餘亦如是又無明緣行者是生繫縛無明滅行滅者是滅繫縛餘亦如是又無明緣行者是隨順無所有觀無明滅行滅者是隨順盡滅觀餘亦如是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十種逆順觀諸緣起所謂有支相續故一心所攝故自業差別故不相捨離故三道不斷故觀過去現在未來故三苦聚集故因緣生滅故生滅繫縛故無所有盡觀故。
  【論】第三佛子此菩薩已下至無所有盡觀故有十段經明逆順觀十二緣生觀分第二隨文釋義者於逆順觀十二緣生法有十段經具如下列一如觀十二緣法中第一段從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如有觀已大悲為首已下一段有十四行半經明觀世間生滅作是念世間受生皆由著我若離此著則無生處又明由有我故常求有無一切諸惡業邪道皆由此生邪道者九十五種邪道也罪行者三惡趣也福行者人中及第六天已來散善福也不動行者色無色界八禪是也及小乘三果分段生死乃至四果淨土菩薩變易生死雖免麤苦分段生死及變易生死皆名邪道亦名不動行積集增長者三惡道積集增長惡業欲界積集增長有為善業上二界積集增長有漏八禪聲聞緣覺淨土菩薩積集增長淨業成變易生死之身一乘菩薩積集增長具佛悲智雖總十二緣生乘緣各有差別若於三界中具縛凡夫以十二緣成諸惡業二乘觀十二緣空無體性折伏現行煩惱得有為無漏淨土菩薩以修四諦十二緣行六度門生於淨土一乘菩薩以如來知見修十波羅蜜四攝四無量三十七品助菩提行成一切種一切智智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無限圓滿佛大慈大悲大智佛果法門乃成法界無作自性緣起大圓明普光明智恒以一切眾生生死海便為一箇道場恒以十方佛剎眾生剎住居毛孔夫緣生之法性自本無眾生橫計諸聖嗟歎枉流生死無自覺知故勞聖歎大悲示護是故諸仁應當順理善觀離諸慢業便得識種業謝智果開敷三界報亡等悲垂俗任性緣起不沒死流對現色身應根利物經云於諸行中植心種子植者種也於業田中種識種子為有取為漏其漏有七一見二諸根三忘四惡五親近六愛七念復起後有生來世生老病死已下如文自具無明闇覆者覆謂覆蓋自己如如之本智故為智自無性逐境緣迷故隨迷苦極自覺迷除故以覺無我智無明即無故迷我成妄覺我成智覺之與迷本無二性為智之與迷各無自性皆悉從緣而有迷悟故為根本智自性無性故不自了知是智非智但隨境起逐境情生起於我見非至苦極厭苦求真若自未厭苦源設聖者化時不信從斯發起有二種發心一者久從生死苦厭苦發心有得三乘一乘之果名自覺聖智亦名佛智自然智無師智二依先覺者勸令知苦本方能發心夫發心者有此二種若言要依先佛發心者即有常過即同外道常見即先覺者以誰為師轉轉相承不離常見若有古時常佛為展轉之師即古佛自體自真不隨妄者即不可踐其古跡為真自常真不可以真隨生死故即生死是常生死佛自是常佛故若也眾生定有生死者生死自常生死不同得成真故此是斷見此二種俱非不離斷常也為一切眾生生死無性本無生死橫計生死本非生死一切諸佛本無自性故實無菩提亦無涅槃而眾生妄謂諸佛有菩提涅槃若有眾生能如是知者名為發心名為諸佛名為見道而能開悟一切眾生是達無明者無明本無諸佛亦無名為覺者但以無依無住無體無性妙智能隨響應對現色身能以此理教化眾生名為大悲故不可有得有證有忻有厭有取有捨有古有今有真有假發菩提心也如是發菩提心不為長夜無明之所覆故經云愛水為潤者因愛有生故我慢溉灌者有八種慢一慢二大慢三慢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不如慢七邪慢八慠慢見網增長者五見及六十二見等是生名色芽者由於諸見起貪與名色俱起名色增長生五根者由名色故以眼耳鼻舌身對名色生觸相觸生受其身觸體有十一種澀滑輕重冷飢渴堅濕煖動眼色觸有二十五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高下正不正光影明闇煙雲塵霧麤細迥表空顯色故耳聞聲有十一種觸可意不可意俱相違因受大種因不受大種因俱大種世所共成成所引徧計所執聖言所攝非聖言所攝是也鼻有六種觸香臰好惡平等和合俱生變異味有十二種觸苦醋甘辛鹹淡可意不可意俱相違和合俱生變異於前五根上所得隨意思量名之為六十五種意法以心起意識隨五根中所現名觸意根隨取名受受之不捨名愛愛增長生取取增長生有有生已將前六根上六十五種意識所緣於諸趣中成五蘊身為生生已衰變名老終歿為死於死時生諸熱惱乃至憂愁悲歎眾苦皆集從此因緣故集已後一行半經明緣生無體妄謂生死隨順緣體應如是觀明十二緣體眾生情有而實理無善達理無緣性便即生死為不生死此上一段明由著我因有十二有支若作無我觀得離我所諸虗妄緣便為法界大智無作自性緣生故第二段中有十行半經明菩薩念一切眾生迷第一義諦號曰無明此作業果是行依止初心是識者以明迷第一義故名為無明真之為妄皆有依報以有依報便有名色為迷真相情識取境與受想行識及以六根同時而取名之為蘊蘊不壞故名為業識心為主六根及境三事和合而為所緣共生四取者為名色為境情識為能緣受想隨之名為行尋思煩擾迷其淨智名之為蘊六根境識三事和合名之為觸因此五蘊對於六根情識之上十二有支同時而有已下十二有支具如經文說如是已上一段明迷第一義而生五蘊從五蘊上共生十二有支第三段中有七行半經明三界所有唯是一心明十二有支從一心起以隨事貪欲迷真心故妄心生為妄想想心乖智妄辯為識妄心所辯是識緣境是行於行迷惑者所緣之境謂實有故名曰無明以心無明故便生名色從名色六根妄心三事和合生觸正觸相應分別取著是受餘如經自具此已上心境六根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一時無前後體妄作前後迷如來之理智本來無作者故橫生諸苦波浪苦流不息故第四一段有十五行半經明無明及十二有支皆有二種業者一由無明故令一切眾生迷於無作智二由迷自性法界緣生便作思想行緣故故云與行作生起因行亦有二種業者一由迷法界智執成來世報二由妄行心想識種便生是故經云與識作生起因識亦有二種業者一由迷根本智種妄生識種令諸業有相續不斷二由迷根本普光明智所有無名相之微妙功德之名色由識種所成生死業報之麤名色也名色亦有二種業者一由識成名色由名色成識故云互相助成二由名色故對六根中現相能令六根中情識取之六根亦有二種業者一由迷無相體一相之理智各隨別境別取境界色聲等異二為六根現境識心相對妄情便起故云與觸作生起因觸亦有二種業者一由觸能迷所緣成諸喜怒二由觸識種便生受能受現世塵成未來果故又由受現世塵故成當來有苦果故受亦有二種業者一由迷一切法空能領受愛憎等事二與愛作生起因已下如文自具此一段緣生皆從無明迷理智為首第五段有四行半經分為兩段一佛子此中無明緣行已下至助成故有兩行經明無明等十二有支皆總由迷根本智以妄心成識更相助成分於一一緣中皆有十二以互體更相助成有一百四十四於三世上各有一百四十四總共為四百三十二總由迷本真智號曰無明於無明中因境六根識三事而生五蘊以五蘊對六根緣生一切觸總以意識為主而隨根境識能作種種生死業緣乃至八萬四千一切塵勞從此而起八萬四千煩惱者其名數至隨好光明功德品中具明但自了識心根境三事一性一性者所謂無性達無性理以普光明智普印諸境妙用恒寂無明成智名為一切種智海二無明滅已下兩行半經明達無明成解脫緣如文自具第六段有三行半經明無明愛取三事不斷是煩惱道行有二事不斷是業道餘分者所謂識名色觸受生老病死憂悲等是苦道前後際及現在三世上前三段煩惱斷即無三世及三段煩惱離我我所但有生滅猶如束蘆者明雖有分別相似生滅了中虗無也如束蘆葦其相雖有一一中虗明六根及境雖有法眼常虗此明觀達也第七一段有兩行半經云復次無明緣行者有三世無明無明緣行是當念中過去是所緣前境故經云是觀過去識乃至受是觀現在為識受是當念中現在為明識受是分別領受現在事故愛有二事是當念中未來故為愛有二事是當念中識受後方計實有成愛染故於是已後展轉相續者以此無明緣行識受愛有成三世業苦果相續不斷但無明滅即行滅即識受愛有并十二有支總滅是觀待斷者明十二緣待觀方斷故此以六相義該通第八一段有兩行半經總明十二有支共成三苦一無明行及六根是行苦是迷境攀緣不息故是行苦二觸受是苦苦明受諸觸有愛憎生苦以受觸時即有苦更加貪戀及以憎嫌苦更加苦故餘是壞苦者於十二有支中從名色識取愛有生老病死此是壞苦但觀無明滅即行滅即三苦滅十二有支滅第九一段有五行經明有三段斷滅生起十二有支之緣一明無明緣行是生起緣無無明諸行亦無餘亦如之二無明緣行者是繫縛義是生起義無明滅行滅者繫縛滅是斷煩惱義是解脫故為大智慧相應故三無明緣行者是隨順無所有觀是生起觀行力隨緣觀十二緣自體無所有故無明滅行滅者以觀十二有支無體故餘亦如是通總相十二緣但無明無即十二緣無故第十此一段有四行半經明以十種逆順觀十二有支緣起相續皆一心所攝但以自業苦樂不同而有差別不離十二有支但如前道斷者所謂心境無明此三無者餘皆自無若不斷者三苦聚集即行苦苦苦壞苦聚也言其斷者以無無明即成不苦之妙用理智故已上是長科第三段中十種逆順觀十二有支分。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十種相觀諸緣起知無我無人無壽命自性空無作者無受者即得空解脫門現在前觀諸有支皆自性滅畢竟解脫無有少法相生即時得無相解脫門現在前如是入空無相已無有願求唯除大悲為首教化眾生即時得無願解脫門現在前菩薩如是修三解脫門離彼我想離作者受者想離有無想。
  【論】第四佛子已下至離有無想有七行半經明觀達十二緣生無體得空解脫分長科此段明作前十種逆順觀十二有支已達諸緣起性自無生便得三解脫門現前三解脫門者一觀十二緣自性空無作皆自性滅畢竟解脫得空解脫門二無有少法可得即得無相解脫門三得前空及無相二門更無餘願求唯有大悲教化一切眾生皆令畢竟解脫得無願解脫門餘如文自具。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大悲轉增精勤修習為未滿菩提分法令圓滿故作是念一切有為有和合則轉無和合則不轉緣集則轉緣不集則不轉我如是知有為法多諸過患當斷此和合因緣然為成就眾生故亦不畢竟滅於諸行佛子菩薩如是觀察有為多諸過惡無有自性不生不滅而恒起大悲不捨眾生即得般若波羅蜜現前名無障礙智光明成就如是智光明已雖修習菩提分因緣而不住有為中雖觀有為法自性寂滅亦不住寂滅中以菩提分法未圓滿故。
  【論】第五佛子已下至圓滿故有十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得三空解脫觀十二緣大悲轉增精勤修習分於此段中復分為二一佛子此菩薩已下至亦不畢竟滅於諸行有五行半經明觀一切有為皆是無常甚可厭患為成就眾生亦不永滅諸行分二佛子菩薩如是已下至未圓滿故有五行半經明菩薩觀有為法多諸過惡無有自性而恒起大悲得般若波羅蜜分如經云為未得菩提分法者明此六地已得空無相無作出世菩提未得入俗大悲圓滿隨普賢行海自在菩提復作是念一切有為有和合則轉者明迷情緣即諸法無常轉變情亡稱理即一切諸法性自無生此明心生即法生也已下准知如緣集則轉不集則不轉者若無明緣行則轉若無明滅即行隨智起則起唯法起非無常遷變故已下准知有為法多諸過患者有情識所為皆生老病死苦痛患若以智悲所行皆普賢行也已下准知即得般若波羅蜜現前者已超聞思修慧此一乘智慧是佛智慧是究竟無作普光明智慧也此稱智徧周應根利物不為而用不作而應自餘如經自具以菩提分法未圓滿故者言正覺菩提初心成隨行菩提十一地始滿。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


  音切



  (斯爾切)。


  (丁年切)。


  (消音)。


  (莫備切)。


  (古音)。


  (相余切)。


  (以主切)。


  (古代切)。


  (五加切)。


  (許恭切)。


  (莫困切)。


  (他禮切)。


  (先利切)。


  (色立切)。


  (如少切)。


  (莫閉即)咨(即斯切)。


  (子邪切)。


  (落胡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一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九

  【經】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得入空三昧自性空三昧第一義空三昧第一空三昧大空三昧合空三昧起空三昧如實不分別空三昧不捨離空三昧離不離空三昧此菩薩得如是十空三昧門為首百千空三昧皆悉現前如是十無相十無願三昧門為首百千無相無願三昧門皆悉現前。
  【論】第六佛子已下至皆悉現前有六行半經明此現前地得十空無相無願三昧分自性空三昧者不由修作任理無功而自現故三者正也昧者定也此云正定何故以三為正凡為作法以三度為正昧者情識不現名之為昧正智現前名之為三又三者正也何以故以三為陽故正也如十一月一陽生十二月二陽生正月三陽生為正月以寅為木為日日為火也以火生於寅又以日為智以十二月正月為艮分艮為山為止為門闕為小男為童蒙是故聖者取之為法表正月三陽已生以從艮止而生火也明從定為止發起無作正智慧明是入道啟蒙之門闕故艮為童蒙以明童蒙心止能啟大智慧日光明故云三者正也昧者定也以五蘊冥昧即正智便現又一止是正字以一心此其道正故故止之一處無事不辦第一義空三昧者過一切有為無常法故第一空三昧者明創過上二界息想定亦過聲聞緣覺淨土三乘淨穢之定又萬象一性名一空三昧大空三昧者過世情所識空過三乘住無作空也得意生身故合空三昧者明與十方凡聖有情無情合故起空三昧者明寂用自在故如實不分別空三昧者明無情識故別空三昧者示現隨根所見故不捨離空三昧者示現遠離過惡故離不離空三昧者處世界如蓮華居水故以此十三昧為首皆不離空無作無願三三昧門為體百千三昧總從此起。
  【經】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復更修習滿足不可壞心決定心純善心甚深心不退轉心不休息心廣大心無邊心求智心方便慧相應心皆悉圓滿佛子菩薩以此十心順佛菩提不懼異論入諸智地離二乘道趣於佛智諸煩惱魔無能沮壞住於菩薩智慧光明於空無相無願法中皆善修習方便智慧恒共相應菩提分法常行不捨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中得般若波羅蜜行增上得第三明利順忍以於諸法如實相隨順無違故。
  【論】第七佛子已下至隨順無違故有九行半經明住此現前地復更修習不可壞心入佛智地分分為三段一佛子已下至皆悉圓滿有三行半經明修十種無限心分二佛子已下至常行不捨有四行經明隨順佛菩提不懼異論入佛智地分三佛子已下至隨順不違故有兩行半經明住此位菩薩般若波羅蜜行得隨順忍分經云不懼異論者人天外道及三乘異論入佛智地者明從根本智入差別智地故離二乘地者二乘斷煩惱而證空菩薩達煩惱而成智海故云趣於佛智諸煩惱魔無能沮壞者明煩惱魔是生死因也陰魔死魔是生死果也天魔生死緣也住於菩薩智者一切隨世差別智也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中得般若波羅蜜行增上者明此地菩薩於三界中一切諸緣生法逆順觀徹得世間中出世間智慧滿故故名增上第三明利順忍者准五忍中是第三順忍若准十忍中是第二順忍如三乘中五忍者一伏忍二信忍三順忍四無生忍五寂滅忍如三乘中地前三賢菩薩得伏忍五地得信忍六地順忍八地無生忍十地寂滅忍十忍者經下文自具如此一乘教中以十波羅蜜以五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通修皆位位中以十波羅蜜互為主伴五位之上有五百箇行門分分微薄以六相總別之義言之時日歲月皆如是猶如帝網重重參暎一多同異皆不轉變。
  【經】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已以願力故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悉以廣大心深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養一切眾僧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諸佛所恭敬聽法聞已受持得如實三昧智慧光明隨順修行憶持不捨又得諸佛甚深法藏經於百劫經於千劫乃至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轉更明淨譬如真金以毗琉璃寶數數磨瑩轉更明淨此地菩薩所有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慧隨逐觀察轉更明淨轉復寂滅無能暎蔽譬如月光照眾生身令得清涼四種風輪所不能壞此地菩薩所有善根亦復如是能滅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眾生煩惱熾火四種魔道所不能壞此菩薩十波羅蜜中般若波羅蜜偏多餘非不修但隨力隨分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第六現前地菩薩住此地多作善化天王所作自在一切聲聞所有問難無能退屈能令眾生除滅我慢深入緣起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此菩薩若勤行精進於一念頃得百千億三昧乃至示現百千億菩薩以為眷屬若以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論】第八佛子已下至而說頌曰有二十七行半經明入此位中見佛廣狹分約分為六段一從初佛子已下至轉更明淨有九行經明以願力見佛廣多及供養佛法僧分二譬如真金已下至四種魔道所不能壞可六行半經明舉喻顯法分三此菩薩十波羅蜜已下至第六現前地可兩行半經明此地菩薩所修法門分四菩薩住此地已下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可六行經明此位菩薩受職堪能教化一切眾生分五此菩薩已下至說頌有四行經明此位菩薩以三昧力見佛廣多分。
  【經】
  菩薩圓滿五地已  觀法無相亦無性  無生無滅本清淨  無有戲論無取捨  體相寂滅如幻等  有無不二離分別  隨順法性如是觀  此智得成入六地  明利順忍智具足  觀察世間生滅相  以癡闇力世間生  若滅癡闇世無有  觀諸因緣實義空  不壞假名和合用  無作無受無思念  諸行如雲徧興起  不知真諦名無明  所作思業愚癡果  識起共生是名色  如是乃至眾苦聚  了達三界依心有  十二因緣亦復然  生死皆由心所作  心若滅者生死盡  無明所作有二種  緣中不了為行因  如是乃至老終歿  從此苦生無有盡  無明為緣不可斷  彼緣若盡悉皆滅  愚癡愛取煩惱支  行有是業餘皆苦  癡至六處是行苦  觸受增長是苦苦  所餘有支是壞苦  若見無我三苦滅  無明與行為過去  識至於受現在轉  愛取有生未來苦  觀待若斷邊際盡  無明為緣是生縛  於緣得離縛乃盡  從因生果離則斷  觀察於此知性空  隨順無明起諸有  若不隨順諸有斷  此有彼有無亦然  十種思惟心離著  有支相續一心攝  自業不離及三道  三際三苦因緣生  繫縛起滅順無盡  如是普觀緣起行  無作無受無真實  如幻如夢如光影  亦如愚夫逐陽燄  如是觀察入於空  知緣性離得無相  了其虗妄無所願  唯除慈愍為眾生  大士修行解脫門  轉益大悲求佛法  知諸有為和合作  志樂決定勤行道  空三昧門具百千  無相無願亦復然  般若順忍皆增上  解脫智慧得成滿  復以深心多供佛  於佛教中修習道  得佛法藏增善根  如金琉璃所磨瑩  如月清涼被眾物  四風來觸無能壞  此地菩薩超魔道  亦息羣生煩惱熱  此地多作善化王  化導眾生除我慢  所作皆求一切智  悉已超勝聲聞道  此地菩薩勤精進  獲諸三昧百千億  亦有若干無量佛  譬如盛夏空中日  甚深微妙難見知  聲聞獨覺無能了  如是菩薩第六地  我為佛子已宣說
  【論】第九一段有四十四行頌明重頌前法分如文具明已上一段以釋第六現前地此地是善達緣生成世間出世間智慧第七遠行地以方便波羅蜜成就入世間中出世間智慈之慧。
  第七遠行地將釋此地五門如前第一釋地名目者何故名為遠行地者以此地行方便波羅蜜以六地之中三空三昧現無量無作智慧門能入無量眾生界入無量教化眾生業入無量世界網以無作智慧入一切世間等眾生行普令徧周故名遠行地為入世間行徧周廣大故名遠行地第二明此地修何行門者此地修方便波羅蜜以出生死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能入世間同眾生之萬行然不離世間不隨生死長大慈悲故名方便波羅蜜第三明善財表法者善財於此所見知識於佛會中者明不離菩提體行眾行故名開敷樹華者表於無相妙慧之樹開敷普賢行華亦是開敷一切眾生無明行樹華也令成普賢行華故為表第七地成世間行成慈悲門令圓滿故其身在眾寶樹樓閣之內妙寶所成師子之座者表眾寶樹是眾行明依報以寶樹成樓閣形明隨行之智也妙寶師子座者表妙用無畏行也善財得菩薩廣大喜解脫者明此地菩薩成就大慈悲行普能方便教化眾生歡喜無厭故不居染淨故名為解脫第七地是所施之教此是七地中所行之行故名目住處以表之也四明三界中得何解脫者此地明處一切世間行方便利生不染世法解脫門亦以善財所得菩薩廣大歡喜解脫門是如經云此七地功用行滿得入智慧自在行又云初地中緣一切佛法願求滿故第二地離心垢故第三地願轉增長得法光明法故第四地入道故第五地順世所作故第六地入甚深法門故第七地起一切佛法故皆亦滿足菩提分法故又明從初地乃至第七地成就智功用故第八地乃至十地成就無功用行故明第七地已前皆有功用八地已去得無功用第五隨文釋義二義如前第一長科經意者於此七地中長科為十段從是時天眾心歡喜已下有二十四行頌分為兩段。
  【經】
  是時天眾心歡喜  散寶成雲在空住  普發種種妙音聲  告於最勝清淨者  了達勝義智自在  成就功德百千億  人中蓮華無所著  為利羣生演深行  自在天王在空中  放大光明照佛身  亦散最上妙香雲  智供除憂煩惱者  爾時天眾皆歡喜  悉發美音同讚述  我等聞斯地功德  則為已獲大善利  天女是時心慶悅  競奏樂音千萬種  悉以如來神力故  音中共作如是言  威儀寂靜最無比  能調難調世應供  已超一切諸世間  而行於世闡妙道  雖現種種無量身  知身一一無所有  巧以言辭說諸法  不取文字音聲相  往詣百千諸國土  以諸上供供養佛  智慧自在無所著  不生於我佛國想  雖勤教化諸眾生  而無彼已一切心  雖已修成廣大善  而於善法不生著  以見一切諸世間  貪恚癡火常熾然  於諸想念悉皆離  發起大悲精進力  一切諸天及天女  種種供養稱讚已  悉共同時默然住  瞻仰人尊願聞法
  【論】第一是時天眾心歡喜已下至瞻仰人尊願聞法有二十二行頌明大眾聞六地歡喜興供分。
  【經】
  時解脫月復請言  此諸大眾心清淨  第七地中諸行相  唯願佛子為宣說
  【論】第二時解脫月已下兩行頌明更請後地法門分。
  【經】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具足第六地行已欲入第七遠行地當修十種方便慧起殊勝道何等為十所謂雖善修空無相無願三昧而慈悲不捨眾生雖得諸佛平等法而樂常供養佛雖入觀空智門而勤集福德雖遠離三界而莊嚴三界雖畢竟寂滅諸煩惱燄而能為一切眾生起滅貪瞋癡煩惱燄雖知諸法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燄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像自性無二而隨心作業無量差別雖知一切國土猶如虗空而能以清淨妙行莊嚴佛土雖知諸佛法身本性無身而以相好莊嚴其身雖知諸佛音聲性空寂滅不可言說而能隨一切眾生出種種差別清淨音聲雖隨諸佛了知三世唯是一念而隨眾生意解分別以種種相種種時種種劫數而修諸行菩薩以如是十種方便慧起殊勝行從第六地入第七地入已此行常現在前名為住第七遠行地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第七地已入無量眾生界入無量諸佛教化眾生業入無量世界網入無量諸佛清淨國土入無量種種差別法入無量諸佛現覺智入無量劫數入無量諸佛覺了三世智入無量眾生差別信解入無量諸佛示現種種名色身入無量眾生欲樂諸根差別入無量諸佛語言音聲令眾生歡喜入無量眾生種種心行入無量諸佛了知廣大智入無量聲聞乘信解入無量諸佛說智道令信解入無量辟支佛所成就入無量諸佛說甚深智慧門令趣入入無量諸菩薩方便行入無量諸佛所說大乘集成事令菩薩得入此菩薩作是念如是無量如來境界乃至於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得知我悉應以無功用無分別心成就圓滿佛子此菩薩以深智慧如是觀察常勤修習方便慧起殊勝道安住不動無有一念休息廢捨行住坐臥乃至睡夢未曾暫與蓋障相應常不捨於如是想念此菩薩於念念中常能具足十波羅蜜何以故念念皆以大悲為首修行佛法向佛智故所有善根為求佛智施與眾生是名檀那波羅蜜能滅一切諸煩惱熱是名尸羅波羅蜜慈悲為首不損眾生是名羼提波羅蜜求勝善法無有厭足是名毗利耶波羅蜜一切智道常現在前未嘗散亂是名禪那波羅蜜能忍諸法無生無滅是名般若波羅蜜能出生無量智是名方便波羅蜜能求上上勝智是名願波羅蜜一切異論及諸魔眾無能沮壞是名力波羅蜜如實了知一切法是名智波羅蜜佛子此十波羅蜜菩薩於念念中皆得具足如是四攝四持三十七品三解脫門略說乃至一切菩提分法於念念中皆悉圓滿。
  【論】第三爾時金剛藏菩薩已下一段有五十行半經明以十法修第七地向并初住第七地法分第二隨文釋義者於此段中約分為三段一爾時金剛藏菩薩已下至住第七遠行地有十八行經明修十法入第七地向二佛子菩薩摩訶薩已下至以無功用心成就圓滿有十五門經明菩薩住第七地有二十種入眾生界及一切法門教化眾生分三佛子菩薩以深智慧已下至皆悉圓滿有十七行半經明此位菩薩行十波羅蜜四攝四無量三十七道品一切菩提法分如初段中經云修空無相無願三昧慈悲不捨一切眾生者明二乘修空自惑已滅無悲利生淨土菩薩修三空法門自惑已滅隨願生於淨土聞佛教化自力成已方還穢國方便利生然有淨穢二障往來彼此如三乘經中餘方菩薩來此娑婆聞法之已還歸本土者是如此一乘教中菩薩明從迷入法名為他方佛剎而來集會悟已不云還歸本土明身土無二性故此一段十八行經意不離三空體以為萬行故意明六地已前三空成就出世圓滿於七地中以三空成行滿足世間慈悲行故經云雖得諸佛平等而樂常供養佛者明以法身無性平等而崇敬行徧周無限明寂用不礙也雖入觀空智門而勤集福德者明以觀空之智而行十波羅蜜門雖遠離三界而莊嚴三界者明無三界業而常生三界善行教化眾生雖畢竟寂滅諸煩惱燄而能為一切眾生起滅貪瞋癡煩惱燄者明十使煩惱也十使者一貪二瞋三癡四慢五疑六身見七邊見八見取九戒禁取十邪見三界十使煩惱迷四諦及修道上煩惱成一百三十種煩惱欲界四諦上各有十種煩惱四諦上有四十以通修道大煩惱有六一貪二瞋三癡四慢五身見六邊見以為根本欲界煩惱總有四十六自餘見取戒取邪見疑此四從六上起非根本故上二界各除瞋餘如欲界從色界四諦上各有九共有四十二無色界四諦上各有九共有四十二合有一百三十種乃至八萬四千煩惱至隨好品自明如三乘中斷煩惱以身邊邪見戒取見取以此五見為利使貪瞋癡慢疑五種為鈍使五利使為見諦煩惱五鈍使為修道煩惱利使障見道為有諸見不亡理不現前故五鈍使障修行者隨行事上數數習生雖入見道貪瞋癡等猶有習氣為慣習未成故須陀洹人斷見諦煩惱盡斯陀含阿那含斷修道煩惱總未盡阿羅漢斷三界見諦修道二種煩惱盡故不生三界三乘菩薩以空觀折伏三界十使十纏煩惱以修六波羅蜜生於淨土亦云色界上別有十地菩薩報生之天名摩醯首羅亦十地菩薩唯有無明住地未斷盡故十纏者一無慚二無愧三眠四悔五慳六嫉七掉舉八昏沈九忿十覆此十纏隨十使起亦與十使作生起因如一乘菩薩從十信信自分別心從如來智起十住初心上即同初地至第六住即同第六地得入寂滅定神通即如十住中第六海幢比丘是也大意前之十住十行十迴向三位總同十地昇進次第為體總一切如來不動智為體所有煩惱以禪定力起無作智力一時普印同智體過去未來三世一際無有短長延促之相下文更明大意於一念之際若見自心有成佛有未成佛作延促時分限量者當知此人不成正見如來智體未現前故已上明斷煩惱竟經云雖知諸法如幻如夢如文自具而隨心作業無量差別者明以無體之智幻作諸行應眾生心無量差別雖知一切國土猶如虗空而能以清淨妙行莊嚴佛土者明業空境寂悲智報嚴悲智無依報相如影雖知諸佛法身本無身而以相好莊嚴其身者明法身無相以淨妄業妄亡業謝智境依正福相如淨光影不屬有無之執如華藏界也雖隨諸佛了知三世唯是一念而隨眾生意解分別以種種相種種時種種劫數而修諸行者明法身智體無時無劫無三世體為隨一切眾生業差別有一切時劫差別而為眾生分別時劫差別而修行諸行即如說三祇劫及三生一生一念及六十劫等是菩薩以如是十種方便慧起殊勝行從第六地入第七地明已前十法是入第七地向已下名為住第七地有二十種所入法門如文自具此菩薩作是念已依前科文義如經自具。
  【經】爾時解脫月菩薩問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但於此第七地中滿足一切菩提分法為諸地中亦能滿足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於十地中皆能滿足菩提分法然第七地最為殊勝何以故此第七地功用行滿得入智慧自在行故佛子菩薩於初地中緣一切諸法願求故滿足菩提分法第二地離心垢故第三地願轉增長得法光明故第四地入道故第五地順世所作故第六地入甚深法門故第七地起一切佛法故皆亦滿足菩提分法何以故菩薩從初地乃至第七地成就智功用分以此力故從第八地乃至第十無功用行皆悉成就佛子譬如有二世界一處雜染一處純淨是二中間難可得過唯除菩薩有大方便神通願力佛子菩薩諸地亦復如是有雜染行有清淨行是二中間難可得過唯除菩薩有大願力方便智慧乃能得過解脫月菩薩言佛子此七地菩薩為是染行為是淨行金剛藏菩薩言佛子從初地至七地所行諸行皆捨離煩惱業以迴向無上菩提故分得平等道故然未名為超煩惱行佛子譬如轉輪聖王乘天象寶遊四天下知有貧窮困苦之人而不為彼眾患所染然未名為超過人位若捨王身生於梵世乘天宮殿見千世界遊千世界示現梵天光明威德爾乃名為超過人位佛子菩薩亦復如是始從初地至於七地乘波羅蜜乘遊行世間知諸世間煩惱過患以乘正道故不為煩惱過失所染然未名為超煩惱行若捨一切有功用行從第七地入第八地乘菩薩清淨乘遊行世間知煩惱過失不為所染爾乃名為超煩惱行以得一切盡超過故佛子此第七地菩薩盡超過多貪等諸煩惱眾住此地不名有煩惱者不名無煩惱者何以故一切煩惱不現行故不名有者求如來智心未滿故不名無者佛子菩薩住此第七地以深淨心成就身業成就語業成就意業所有一切不善業道如來所訶皆已捨離一切善業如來所讚常善修行世間所有經書技術如五地中說皆自然而行不假功用此菩薩於三千大千世界中為大明師唯除如來及八地已上其餘菩薩深心妙行無與等者諸禪三昧三摩鉢底神通解脫皆得現前然是修成非如八地報得成就此地菩薩於念念中具足修習方便智力及一切菩提分法轉勝圓滿。
  【論】第四爾時已下一段有四十四行半經明十種地中昇進同異分釋義中分為七段一爾時解脫月已下至亦能滿足有兩行半經明解脫月所問諸地滿足一切菩提分法分二金剛藏菩薩言已下至第十無功用行可有十行經明答前所問十地已來諸地解行差別分三佛子譬如有二世界已下至乃能得過有四行半經明此地菩薩以願力故入染淨二行不住其中分四解脫月菩薩言已下至超過人位有八行半經明舉喻況說此地所行染淨二行非淨非染分五佛子菩薩亦復如是已下至得一切盡超過故可有六行經明七地有功用行八地無功用行分六佛子此第七地已下至不名無者有三行半經明此地不名有煩惱不名無煩惱分七佛子菩薩住此第七地已下至轉勝圓滿有九行半經明世技悉達為大明師分於此四十四行半經中從初爾時解脫月問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但於此第七地中滿足一切菩提分法為諸地中亦能滿足者若以同相門中總是一箇如來根本普光明大智寂用無礙自體菩提若望修行進勝即異相門中總有五十種菩提隨行差別大體總相但約此十地差別菩提以為昇進之大體從此十種地中菩提總以五種菩提以為大體五種菩提者一空無相菩提二普光明無依住智菩提三大願能起大智大悲廣利眾生菩提四以其大悲能隨染淨不染淨菩提五智悲萬行圓滿無作菩提夫菩提者此云覺也覺者普通眾法無過也云無上者但一乘非三乘也一空無相菩提者三乘及一乘共得但以有大悲願行無大悲願行及廣狹寂用不同大體同歸無相二普光明無依住智菩提唯一乘非三乘也一乘菩薩十住之心初住此智名住佛所住生如來智慧家故以此智地進修諸行隨差別智隨差別行慣習淺深安立十波羅蜜五十重昇進階級不離初心所得普光明無依住之智地以智無體時亦無遷依本如是故非情橫有故此明發心畢竟二不別如是發心先心難者得此智地難故如此經云已踐如來普光明地此經法門以此智為發心修行之地體故一切種種智海及萬行海生在其中三大願能起大智發生大悲廣利眾生菩提者明諸法不自生即藉大願而起智成悲亦不從他生者明智之及願無自性故不共生者法無和合故不無因者要因願起智行慈悲故故云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以是三乘或滯寂或但生淨土為無廣大願起智成滿法界虗空界等眾生大悲故或云以願留惑住於娑婆者但得法空無相菩提非得普光明智故如三乘菩薩雖有願行皆忻多劫成佛不同此教剎那無時又此八地菩薩無功之智現前猶恐滯寂以第八願波羅蜜防之又令憶念本願故又十方諸佛以三加七勸發令智不滯寂故又十迴向中有十種起智大願門故四以其大悲能隨染淨不染不淨菩提者明前六地行六波羅蜜得出世間及世間並出世間菩提至此第七地以出世間及世間並出世間菩提用入世間同一切凡夫事業成大慈悲行使普賢行得圓滿故雖同俗染以智無染性處世無著故如蓮華處水恒生水中不濕故又以本願處世利生以於智體無自貪世樂故不樂愛慢憍世所榮奢故又明智體無依無性能隨大願處於俗流不屬染淨而自在故此之第七地法門非二乘所及亦非行六波羅蜜忻厭煩惱菩薩所知如下文六通菩薩所不能知為證漏盡通故不能隨於生死具普賢行滿大悲故為於生死有忻厭有疲勞樂生淨土故五智悲萬行得圓滿無作菩提者若以總相同相門中智體不異時亦不異即十住初心即總具若以別相門中十住十行十迴向得一分如來同體大智得一分如來同體之行得一切如來迴向大願和融悲智圓滿之門從初地至第六地依前三賢位中之法長養成就令得出纏雖有慈悲是願令一切眾生出世之悲如第七地之悲恒處世間如蓮華處水不濕即明生死恒寂即從初發心已來依教而生信順非自分法法爾行然故今至此第七地將前出世解脫之心方始處纏不汙為以創居同俗隨悲願力受生從三空無作之門始入世間同纏方便之行猶有無作有作二種習氣仍在有行有開發是故善財表法善知識號開敷樹華為開敷智樹萬行之華令如普賢行海故從茲入纏行華開發至第八地第十地悲智圓滿任物利生無作方終至第十一地所利眾生等同法界隨根隨時對現色身無生不利不為而用不作而應以普光明智不屬方所同眾生心任物現形無往來故為普光明智與一切眾生虗妄心是一性體故故能知一切眾生所作業行隨而應現故是故經云初地中一切佛法願求故者明初地是緣地前三賢位中所安立佛果樣式願成彼故非自行滿故是願求菩提如因滿故三乘佛果樣式在十地之後此經佛果行樣在十地之前乃至初會神天等眾總是第二地離心垢故者明以上上十善法身性戒以淨諸妄故第三地願轉增長得法光明者明修上二界四禪八定得稱理智淨明故得過三界心障礙故入第九定故第四地入道故者明以修三十七品助菩提觀令智眼明淨故第五地順世所作故者明以法界自體無作定門能順達世間技藝悉能了故第六地入甚深法門者明入智慧方便世間出世間法無不明故第七地起一切佛法故明第七地能入世間學普賢行故已前諸地雖以普光明智為體皆有學有解有行有忻上位法門從第八地乃至第十地無功用行皆悉成就第八地初得智慧無功用第九地明無功用智說教自在第十地明無功用中智悲總圓滿故同佛位故第七地最為殊勝者下文云功用行滿故明從六地無功用之智慧成有功之萬行故成普賢之行圓滿至十地是此位中之果故明因行難發果行易成故如水入流任運至海何況此行不出海中此第七地行同十住中第七住休捨優婆夷行八萬四千那由他眾生之行我皆同之亦如十行中第七行滿足王以自化身示行殺害亦如十迴向中第七迴向金剛山西見觀世音菩薩此第七地中行門一一倣地前之解行樣式地前三位解行已周十地之中蘊功成德一如地前之果法也地前是果地上行因倣地前之果故不同三乘立佛果在三祇之後也若修行者善知教意勿妄解佛心如正修十住之因時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五位一時總踐為於智境智不異時不移以一法界智印印之古今絕矣還依六相之義即但了因圓果無不備若望起智達纏即以始初發心住功高若以大悲先首即第七住第七行第七迴向第七地為勝餘皆任運滿故如經云佛子譬如有世界一處雜染一處純淨是二中間難得過者明六地純淨七地純染於此二位滯於染淨難可得過下文云唯除菩薩有大方便神通願力已下如文自明意明以大悲大智不離此二行教化一切眾生而令究竟成大菩提具一切智智以加行智顯發根本智以根本智觀照力成差別智解脫月菩薩言佛子此七地菩薩為是染行為是淨行金剛藏菩薩言佛子從初地至第七地所行諸行皆捨離煩惱業分得平等未名超煩惱行如輪王喻不離人位非有貧窮困苦所患舉喻如文具明大意為得第六地中三空妙慧及根本智又加大願力故智自在故不離人位不染世法能同世事不垢不淨故以智無依不受恒垢以垢無依不能染淨但為大悲緣起方便利生八地會融功終無功之行一分自在十地方終若滅七地有行有功無盡大悲普賢大智不可成辦是故淨名經對三乘出纏之種說塵勞之疇是如來種故亦說火中生蓮華實可為希有此意已得第六地已前出纏者說若也具縛之徒未可全登此跡餘文如經自具諸禪者定也三昧者無沈掉也三摩鉢底者正受諸法智相應故神通解脫者以正受諸法智相應即得神通自在名為解脫。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一


  音切



  (初揀切)。


  (才呂切)。


  (於敬切)。


  (必袂切)。


  (暗音)。


  (昌善切)。


  (照簾切)。


  (於避切)。


  (直由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十

  【經】佛子菩薩住此地入菩薩善觀擇三昧善擇義三昧最勝慧三昧分別義藏三昧如實分別義三昧善住堅固根三昧智慧神通門三昧法界業三昧如來勝利三昧種種義藏生死涅槃門三昧入如是等具足大智神通門百千三昧淨治此地是菩薩得此三昧善治淨方便慧故大悲力故超過二乘地得觀察智慧地。
  【論】第五佛子已下一段有七行半經明十種善擇三昧分釋義中分為兩段一佛子菩薩住此地已下至淨治此地有五行半經明得十種三昧分二是菩薩得此三昧已下至智慧地有一行半經明得十大三昧超過二乘地分此應云超過三乘地為此是學三乘人等共譯此經不善知教意但云超過二乘不云超過三乘若也但超二乘者如此經頌云一切世間羣生類尠有欲求聲聞道求緣覺者轉復少求大乘者甚希有求大乘者猶為易能信此法為甚難若此地但超過二乘者此四乘義若為安置何得一部經義前後義意不相貫通只為三乘之種智迷誤題聖旨後有善達君子無依此言應云超過三乘不可云二乘也經云菩薩住此地入菩薩善觀擇三昧者明此位菩薩入觀擇諸三昧次第是色界定是無色界定是聲聞是緣覺是三乘定一乘定善擇義三昧者明善簡擇世間義出世間義是正義是邪義最勝慧三昧者是一乘佛慧故分別義藏三昧者是小乘藏是大乘藏是一乘藏如實分別義三昧者如實知諸法不妄解故善住堅固根三昧者無退轉故智慧神通門三昧者以此智慧能起種種神通法門故法界業三昧者心境動止無不真故如來勝利三昧者無心無思智隨三世教化眾生而無往來之相故種種義藏三昧者都含萬法無不達也生死涅槃三昧者明以涅槃常寂滅法而有生死常以生死以為涅槃二俱無體性故寂用一真故無我無人智能隨俗利羣生故已下總結如文自具。
  【經】佛子菩薩住此地善淨無量身業無相行善淨無量語業無相行善淨無量意業無相行故得無生法忍光明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從初地來所有無量身語意業豈不超過二乘耶金剛藏菩薩言佛子彼悉超過然但以願求諸佛法故非是自智觀察之力今第七地自智力故一切二乘所不能及譬如王子生在王家王后所生具足王相生已即勝一切臣眾但以王力非是自力若身長大藝業悉成乃以自力超過一切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初發心時以志求大法故超過一切聲聞獨覺今住此地以自所行智慧力故出過一切二乘之上。
  【論】第六佛子菩薩已下一段有十二行半經明從初地來所有三業勝二乘分釋義中分為五段一佛子菩薩住此地已下至法忍光明有兩行半經明此地菩薩無量身語意業皆無相行分二解脫月已下至超過三乘耶可兩行經是解脫月起問分三金剛藏已下至一切三乘所不能及有兩行半經是金剛藏菩薩答所問分四譬如已下至自力超過有兩行半經明舉喻況說分五一切菩薩已下至出過一切三乘之上可三行經明此地菩薩是自力超過三乘非是初地已來志求大法超過故已上十二行半經意明此地菩薩無量身語意業自力超過三乘智外修空但行六度菩薩及聲聞緣覺折伏煩惱現行不生得變易生死於他方或云上方別有十地菩薩淨土如是三乘皆是如來權時且免麤苦方便安立非如此教依智發心即此娑婆便為淨國華藏世界等徧虗空淨穢含容一塵多剎無有彼此往來等見翻經之眾未詳佛意誤題聖旨云超二乘後有學徒勿從此失又明從初地已來至第六地是志求大法及願力超過非是自力過也此第七地明自力超三乘故如文自明。
  【經】佛子菩薩住此第七地得甚深遠離無行常行身語意業勤求上道而不捨離是故菩薩雖行實際而不作證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從何地來能入滅定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從第六地來能入滅定今住此地能念念入亦念念起而不作證故此菩薩名為成就不可思議身語意業行於實際而不作證譬如有人乘船入海以善巧力不遭水難此地菩薩亦復如是乘波羅蜜船行實際海以願力故而不證滅。
  【論】第七段有九行半經明此地遠離有無行常行身語意業常入滅定而不作證分釋義中分為五段一佛子菩薩已下至雖行實際而不作證有兩行半經明不住無行常行三業不證涅槃分二解脫月已下至能入滅定有一行經是解脫月起問分三金剛藏菩薩言已下至而不作證故可兩行經明此位及第六地菩薩能入滅定而不作證分四此菩薩已下至行於實際而不作證有一行半經明此位菩薩三業不思議不取證寂滅分五譬如有人已下至而不證滅有兩行半經明舉乘船入海不遭水難喻分自第六地已來及七地菩薩入滅定者非如上界四禪四空息想證滅亦非如羅漢厭苦修空隨空性滅悲智不生如太虗空更無所作乃至經劫不覺頭上擊鼓不復聞聲亦有化火自焚入變易生死亦非如緣覺觀十二緣空順空想滅悲智不生亦非如權教菩薩析法明空隨空任理性自無生以本願力并修六度麤識已無細識猶在隨願力故生於淨土或云報土在於色界已上出過三界之身為心有依止淨業為緣所有生處還有依止如此一乘中十住第六住心如海幢比丘於經行道側結跏趺坐離出入息隨其身分對現色身起化如雲徧周剎海此約根本普光明智自體寂用無限法界之門不同三乘皆有業果報生依止處所設為化事皆有分限如此十地第六地即以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明已能守護心城非定亂所攝所行世事是同事所須非自業有故七地是有用有開發如前三空而起行故是故善財此位中知識號開敷樹華明三空恒開發行華也是故從第六地已來能入滅定即十住第六住以海幢比丘為樣自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每第六心總例然設不入定者即但明十住海幢為體餘後是海幢中大用餘意如經自明已上一段明不證涅槃門。
  【經】佛子此菩薩得如是三昧智力以大方便雖示現生死而恒住涅槃雖眷屬圍遶而常樂遠離雖以願力三界受生而不為世法所染雖常寂滅以方便力而還熾然雖然不燒雖隨順佛智而示入聲聞辟支佛地雖得佛境界藏而示住魔境界雖超魔道而現行魔法雖示同外道行而不捨佛法雖示隨順一切世間而常行一切出世間法所有一切莊嚴之事出過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及非人帝釋梵王四天王等之所有者而不捨離樂法之心。
  【論】第八段有十一行經明以方便示入生死一切諸道而住佛法分釋義云以滅定方便起十種示現出過於世不捨樂法之心如經云雖然隨順佛智而示現入聲聞辟支佛地者明二乘人得果之後厭患其所受父母分段胎生之身自化其火自焚其身入變易生死身餘如文自明下云天者已上欲界色界無色界天龍者是世間諸龍夜叉者此云苦活或曰伺察或云捷疾乾闥婆者此曰食香或曰尋香此香神設樂求食阿脩羅者此是天趣所攝此云無天妙樂迦樓羅者此云悲苦聲以食龍在嗉中猶活有悲苦聲亦為寶翅鳥緊那羅此曰疑神頭上有角人見生疑為人耶為非人耶摩睺羅伽者此云胷腹行此是諸畜是同龍輩古云大蟒神人及非人非人是鬼類帝釋此云能主梵天王是初禪王梵者淨也以過欲界名為淨王明此位菩薩能徧同其類引之修學菩提福智而無樂著故云不捨樂法之心餘如文自具又明自忻後地未滿須當勤心樂法也。
  【經】佛子菩薩成就如是智慧住遠行地以願力故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於彼佛所以廣大心增勝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養一切眾僧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於佛所恭敬聽法聞已受持獲如實三昧智慧光明隨順修行於諸佛所護持正法常為如來之所讚喜一切二乘所有問難無能退屈利益眾生法忍清淨如是經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轉更增勝譬如真金以眾妙寶間錯莊嚴轉更增勝倍益光明餘莊嚴具所不能及菩薩住此第七地所有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慧力轉更明淨非是二乘之所能及佛子譬如日光星月等光無能及者閻浮提地所有泥潦悉能乾竭此遠行地菩薩亦復如是一切二乘無有能及悉能乾竭一切眾生識惑泥潦此菩薩十波羅蜜中方便波羅蜜偏多餘非不修但隨力隨分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第七遠行地菩薩住此地多作自在天王善為眾生說證智法令其證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此菩薩若發勤精進於一念頃得百千億那由他三昧乃至示現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以為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論】第九段有二十九行半經明此位菩薩以願力見佛廣多及受職分釋義中分為五段一佛子菩薩已下至餘莊嚴具所不能及有十二行半經明此遠行地得見多佛及供養聞法轉增勝分二菩薩住此第七地已下至一切眾生識惑泥潦有五行半經明三乘之所不過分三此菩薩已下至七遠行地有兩行半經明此地所修行門分四菩薩住此地已下至一切智智依止者有五行經明此位菩薩受職堪為眾生依止求智分五此菩薩若發勤精進已下有四行半經明此位菩薩以自精進力及願所得法門三昧眷屬之量分如鍊真金轉明淨喻第六地已前但明鍊治磨鎣轉令明淨者為加戒定慧四念觀十二緣觀等淨治智地令此地善入世間方便示現種種眾生行皆能同事教化眾生故明以種種眾妙寶間錯莊嚴明以淨妙之智嚴種種眾行以種種眾行而莊嚴智地互相顯發更增明淨意明此地以普光明智用嚴萬行以世間利益眾生之行起智用自在彰智更明故智不對萬行而明者智無大師即三乘是也萬行不得智而行者即有限礙即人天外道善行故餘文如經自具。
  【經】
  第一義智三昧道  六地修行心滿足  即時成就方便慧  菩薩以此入七地  雖明三脫起慈悲  雖等如來勤供佛  雖觀於空集福德  菩薩以此昇七地  遠離三界而莊嚴  滅除惑火而起燄  知法無二勤作業  了剎皆空樂嚴土  解身不動具諸相  達聲性離善開演  入於一念事各別  智者以此昇七地  觀察此法得明了  廣為羣迷興利益  入眾生界無有邊  佛教化業亦無量  國土諸法與劫數  解欲心行悉能入  說三乘法亦無限  如是教化諸羣生  菩薩勤求最勝道  動息不捨方便慧  一一迴向佛菩提  念念成就波羅蜜  發心迴向是布施  滅惑為戒不害忍  求善無厭斯進策  於道不動即修禪  忍受無生名般若  迴向方便希求願  無能摧力善了智  如是一切皆成滿  初地攀緣功德滿  二地離垢三諍息  四地入道五順行  第六無生智光照  七住菩提功德滿  種種大願皆具足  以是能令八地中  一切所作咸清淨  此地難過智乃起  譬如世界二中間  亦如聖王無染著  然未名為總超度  若住第八智地中  爾乃踰於心境界  如梵觀世超人位  如蓮處水無染著  此地雖超諸惑眾  不名有惑非無惑  以無煩惱於中行  而求佛智心未足  世間所有眾技藝  經書詞論普明了  禪定三昧及神通  如是修行悉成就  菩薩修成七住道  超過一切二乘行  初地願成此由智  譬如王子力具足  成就甚深仍進道  心心寂滅不取證  譬如乘船入海中  在水不為水所溺  方便慧行功德具  一切世間無能了  供養多佛心益明  如以妙寶莊嚴光  此地菩薩智最明  如日舒光竭愛水  又作自在天中主  化導羣生修正智  若以勇猛精進力  獲多三昧見多佛  百千億數那由他  願力自在復過是  此是菩薩遠行地  方便智慧清淨道  一切世間天及人  聲聞獨覺無能知
  【論】第六段中有四十二行頌重頌前法分如文自具。
  第八不動地將釋此地五門如前一釋地名目者此地何故名不動地明此位菩薩於處世間智不須功用神智思量不思不為而智隨萬有通化無方名為不動地二明此地行何行門者此地行願波羅蜜為此地智增以智體本淨以願興行轉更自在若不以願起智恐還同二乘以願防之不令滯淨至此地已法合得諸佛三加七種勸令念本願起生智用任運能起廣大慈悲便能成無作智悲任用圓滿前第七成入世間中有行有開發此地成有行有開發中無行無開發任智用滿大悲故仍於後善慧未自在故又以任運智慧增明非待作意故三善財表法者善財於此行中所見善知識在此道場中者明八地稱理入真智稱無作契會中義故云在此道場中明智契中道名之為中理無彼此我人自他名之為道場此善知識號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者明此位中方能赴其本願救生無限為表第七地隨悲修智者難成故此位隨智行悲濟物廣大易成故為智體徧周十方對現隨眾生廣狹故如響應聲無心而與一切眾音合故其智無思與等虗空界法界一切眾生所樂心合而以利之而無我所而無作者是故以夜天號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坐普現一切宮殿摩尼王藏師子之座者明大慈悲普覆一切眾生為宮以智對現利生為殿智無染淨為摩尼隨居染淨而無功而廣救眾生名之為王故普現法界國土摩尼寶網彌覆其上者表智境普含隨根設教名之為網以智無體能現眾法而無作者名曰摩尼此明約智用利生所報依果觀因知果舉果勸因故乃至廣如經說明此八地教門是所修行之法夜天名大願精進力是行行之人四明於三界中此地得何解脫者明得智用利物徧周恒無功而解脫明從初地已來至於七地有為無為皆有修學此八地二行已終如菩薩行中此地功畢諸佛十力十八不共自在十地方終五隨文釋義者二義如前一長科經意者於此八地約分十二段長科。
  【經】
  是時天王及天眾  聞此勝行皆歡喜  為欲供養於如來  及以無央大菩薩  雨妙華幡及幢蓋  香鬘纓絡與寶衣  無量無邊千萬種  悉以摩尼作嚴飾  天女同時奏天樂  普發種種妙音聲  供養於佛并佛子  共作是言而讚歎  一切見者兩足尊  哀愍眾生現神力  令此種種諸天樂  普發妙音咸得聞  於一毛端百千億  那由他國微塵數  如是無量諸如來  於中安住說妙法  一毛孔內無量剎  各有四洲及大海  須彌鐵圍亦復然  悉見在中無迫隘  一毛端處有六趣  三種惡道及人天  諸龍神眾阿脩羅  各隨自業受果報  於彼一切剎土中  悉有如來演妙音  隨順一切眾生心  為轉最上淨法輪  剎中種種眾生身  身中復有種種剎  人天諸趣各各異  佛悉知已為說法  大剎隨念變為小  小剎隨念亦變大  如是神通無有量  世間共說不能盡  普發此等妙音聲  稱讚如來功德已  眾會歡喜默然住  一心瞻仰欲聽說
  【論】第一是時天王及天眾已下至一心瞻仰欲聽法有二十二行頌明諸天聞法興供歎佛神德分。
  【經】
  時解脫月復請言  今此眾會皆寂靜  願說隨次之所入  第八地中諸行相
  【論】第二時解脫月已下兩行頌明請說八地分。
  【經】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於七地中善修習方便慧善清淨諸道善集助道法大願力所攝如來力所加自善力所持常念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善清淨深心思覺能成就福德智慧大慈大悲不捨眾生入無量智道入一切法本來無生無起無相無成無壞無盡無轉無性為性初中後際皆悉平等無分別如如智之所入處離一切心意識分別想無所取著猶如虗空入一切法如虗空性是名得無生法忍。
  【論】第三爾時已下一段有十行經明修第八地向入無生法忍分第二隨文釋義者經云入一切法如虗空性是名得無生法忍者明初地已來至七地是順無生忍八地方得無生忍八地已前有為無為皆有覺觀修學至此八地二行方終自餘文義如文自明。
  【經】佛子菩薩成就此忍即時得入第八不動地為深行菩薩難可知無差別離一切相一切想一切執著無量無邊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離諸諠諍寂滅現前譬如比丘具足神通得心自在次第乃至入滅盡定一切動心憶想分別悉皆止息此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不動地即捨一切功用行得無功用法身口意業念務皆息住於報行譬如有人夢中見身墮在大河為欲渡故發大勇猛施大方便以大勇猛施方便故即便覺寤既覺寤已所作皆息菩薩亦爾見眾生身在四流中為救渡故發大勇猛起大精進以勇猛精進故至此不動地既至此已一切功用靡不皆息二行相行悉不現前佛子如生梵世欲界煩惱皆不現前住不動地亦復如是一切心意識行皆不現前此菩薩摩訶薩菩薩心佛心菩提心涅槃心尚不現起況復起於世間之心。
  【論】第四佛子菩薩成就此忍已下有十七行經明此位菩薩入無功用分釋義中分為四段一佛子菩薩已下至皆悉止息有五行半經明入第八不動地離一切想寂滅現前二乘滅定所不及分二菩薩摩訶薩已下至二行相行悉不現前可八行經明自初地已來方便功終無功二行不現前分三佛子已下至皆不現前可兩行經明舉生梵世欲界煩惱不現前喻分四此菩薩摩訶薩已下一行半經明菩薩心佛心菩提心涅槃心尚不現前分經云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者為二乘是厭有證無不同有無二行滿任無作功離諸諠諍寂滅現前有無二諍功已滿故無有諍故五地世技達六地三空智慧終七地大悲諸行滿八地任運無功智自在大化利生故無作者故經云譬如比丘具足神通得心自在者約小況大如比丘得出三界定無三界心但隨淨定力以出三界妙淨意化現神通其通有六一身通二天耳通三天眼通四宿命通五他心通六漏盡通如是二乘六通與淨土菩薩名數相似但通用廣狹不同二乘神通變化不得徧他方佛土淨土菩薩神通得往他方淨土一乘菩薩神通十方佛剎眾生剎總納於毛孔三乘以漏盡通為證一乘菩薩雖離諸欲不以漏盡通為證三乘六通皆有限量一乘十通無限如下十通品自明如淨名經云雖行六通而不盡漏以智自在不同小果三乘通皆有往來如三乘經云我欲還歸本土等是一乘菩薩所有神通依理智印性自徧周等虗空界應物施為無有去來中邊之性所以一乘菩薩不證漏盡通者為以明處智境界不見漏性及以無漏有取有捨萬法性自法界故以智自在故攝生行徧故不同三乘有忻厭取捨故是故今此以小況大喻如下以夢況法喻者明初地至七地有學有修如夢所作未寤八地如夢已覺故萬事總無任用從智以智自在號智為王自餘如文自明。
  【經】佛子此地菩薩本願力故諸佛世尊親現其前與如來智令其得入法流門中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此忍第一順諸佛法然善男子我等所有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汝今未得汝應為欲成就此法勤加精進勿復放捨於此忍門又善男子汝雖得是寂滅解脫然諸凡夫未能證得種種煩惱皆悉現前種種覺觀常相侵害汝當愍念如是眾生又善男子汝當憶念本所誓願普大饒益一切眾生皆令得入不可思議智慧之門又善男子此諸法法性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常住不異諸佛不以得此法故名為如來一切二乘亦能得此無分別法又善男子汝觀我等身相無量智慧無量國土無量方便無量光明無量清淨音聲亦無有量汝今宜應成就此事又善男子汝今適得此一法明所謂一切法無生無分別善男子如來法明無量入無量作無量轉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可得知汝應修行成就此法又善男子汝觀十方無量國土無量眾生無量法種種差別悉應如實通達其事佛子諸佛世尊與此菩薩如是等無量起智門令其能起無量無邊差別智業佛子若諸佛不與此菩薩起智門者彼時即入究竟涅槃棄捨一切利眾生業以諸佛與如是等無量無邊起智門故於一念頃所生智業從初發心乃至七地所修諸行百分不及一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分亦不及一如是阿僧祇分歌羅分算數分譬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佛子是菩薩先以一身起行今住此地得無量身無量音聲無量智慧無量受生無量淨國教化無量眾生供養無量諸佛入無量法門具無量神通有無量眾會道場差別住無量身語意業集一切菩薩行以不動法故佛子譬如乘船欲入大海未至於海多用功力若至海已但隨風去不假人力以至大海一日所行比於未至其未至時設經百歲亦不能及佛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積集廣大善根資糧乘大乘船到菩薩行海於一念頃以無功用智入一切智智境界本有功用行經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所不能及。
  【論】第五佛子此地菩薩已下一段有四十行半經明此位入無功用已諸佛以十種勸發加持分釋義中約分十二段一佛子此菩薩已下至於此忍門有五行半經是十方諸佛現加勸修諸如來十八不共法分二又善男子已下至汝當愍如是眾生有兩行半經是諸佛勸歎得無生忍念度煩惱惡覺眾生分三又善男子汝當憶念已下至智慧之門有兩行經是諸佛勸念本所誓願普大饒益一切眾生分四又善男子已下至得此無分別法有兩行半經明諸佛勸不住法性分五又善男子汝觀我等身相已下至成就此事有兩行半經是諸佛加勸令修福德智慧說法音聲分六又善男子已下至成就此法有三行半經明諸佛勸修無量法明分七又善男子已下至通達其事有兩行經是諸佛勸修種種差別如實通達其事分如上二十行半經總有三加七勸三加者一諸佛現身二與智三言讚善哉善哉及與摩頂七勸者如上科文作七段是也八佛子諸佛世尊已下至差別智業有兩行經明諸佛以七勸三加令起差別業分九佛子已下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有七行經明已得起智門超前初發心不可比對分十何以故已下至以不動法故有五行經明得無量身語意業分十一佛子已下至設經百歲亦不能及有三行經明舉喻況乘船至海速疾超過百歲分十二佛子已下至不能及有四行經明乘一乘船至此無功行海分如是勸加從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一一位初首皆諸佛勸歎加持說法者令說法故至此八地三加七勸明自修行者明自行無功所得及故於此地中法爾智現諸佛加持法相應故堪領受一切諸佛廣大法故如世帝王德備即鳳翔麟應是德所感也明此八地無功智現即十方諸佛感應是法爾合然故經云善男子此忍第一順諸佛法者明此地得無生忍非如第六七地已前順忍故此忍第一順諸佛法者明此無生忍是諸佛本體智性故善男子我等所有十力無畏者即處非處力等及四無畏是十八不共諸佛之法汝今未得者明勸昇進如來自在不令住在無功用中十八不共者一無有悞失二無卒暴音三無忘失念四無不定心五無種種想六無不擇捨七志欲無退八精進無退九念無退十定無退十一慧無退十二解脫無退十三一切身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十四一切語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十五一切意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十六知過去世無著十七知未來世無著十八知現在世無著四無畏者一一切智無畏二漏盡無畏三說障道無畏四說盡苦道無畏十力如先已明如汝雖得是寂滅解脫已下勸令念未得眾生令念本願普大饒益已下通有三加七勸如文自明以此七勸令起無量差別智業如歌羅分者此云豎析人身上一毛為百分中一分或曰為十六分之一分以西域十六升為一斗所謂此地起智昇進不可以前地法能比對少分故優波尼沙陀分者優波此云近也沙陀云對明此地起智利物之廣大前地設經百千億不可數劫所作利益亦不比竝此之少許微毫之益故為明前地以益劣故以此地起無限化身之益故餘如文自具已上一段以明三加七勸安立法則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第八位中大勢共同總明十住初心一念入道生如來智慧家時一切法總具防之然法須安立次第昇進不滯諸行故令諸始發心者知軌度故從初發心興大願故令大悲智而與法身齊昇進故設教前却學者一時智有迷悟淺深自露以智境界非有前後。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二


  音切



  (郎到切)。


  (渠列切)。


  (普班切)。


  (五故切)。


  (莫閉切)。


  (七各切)。


  (於良切)。


  (許元切)。


  (息淺切)。


  (蘇即切)。


  (疾葉切)。


  (相使切)。


  (素音)。


  (昇志切)。


  (莫朗切)。


  (於芥切)。


  (尺革切)。


  (古孝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三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十一

  【經】佛子菩薩住此第八地以大方便善巧智所起無功用覺慧觀一切智智所行境所謂觀世間成觀世間壞由此業集故成由此業盡故壞幾時成幾時壞幾時成住幾時壞住皆如實知又知地界小相大相無量相差別相知水火風界小相大相無量相差別相知微塵細相差別相無量差別相隨何世界中所有微塵聚及微塵差別相皆如實知隨何世界中所有地水火風界各若干微塵所有寶物若干微塵眾生身若干微塵國土身若干微塵皆如實知知眾生大身小身各若干微塵成知地獄身畜生身餓鬼身阿脩羅身天身人身各若干微塵成得如是知微塵差別智又知欲界色界無色界成知欲界色界無色界壞知欲界色界無色界小相大相無量相差別相得如是觀三界差別智佛子此菩薩復起智明教化眾生所謂善知眾生身差別善分別眾生身善觀察所生處隨其所應而為現身教化成熟此菩薩於一三千大千世界隨眾生身信解差別以智光明普現受生如是若二若三乃至百千乃至不可說三千大千世界隨眾生身信解差別普於其中示現受生此菩薩成就如是智慧故於一佛剎其身不動乃至不可說佛剎眾會之中悉現其身佛子此菩薩隨諸眾生身心信解種種差別於彼佛國眾會之中而現其身所謂於沙門眾中示沙門形婆羅門眾中示婆羅門形剎利眾中示剎利形如是毗舍眾首陀眾居士眾四天王眾三十三天眾夜摩天眾兜率陀天眾化樂天眾他化自在天眾魔眾梵眾乃至阿迦尼吒天眾中各隨其類而為現形又應以聲聞身得度者現聲聞形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現辟支佛形應以菩薩身得度者現菩薩形應以如來身得度者現如來形佛子菩薩如是於一切不可說佛國土中隨諸眾生信樂差別如是如是而為現身佛子此菩薩遠離一切身想分別住於平等此菩薩知眾生身國土身業報身聲聞身獨覺身菩薩身如來身智身法身虗空身此菩薩知諸眾生心之所樂能以眾生身作自身亦作國土身業報身乃至虗空身又知眾生心之所樂能以國土身作自身亦作眾生身業報身乃至虗空身又知諸眾生心之所樂能以業報身作自身亦作眾生身國土身乃至虗空身又知眾生心之所樂能以自身作眾生身國土身乃至虗空身隨諸眾生所樂不同則於此身現如是形此菩薩知眾生集業身報身煩惱身色身無色身又知國土身小相大相無量相染相淨相廣相倒住相正住相普入相方網差別相知業報身假名差別知聲聞身獨覺身菩薩身假名差別知如來身有菩提身願身化身力持身相好莊嚴身威勢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知智身善思量相如實決擇相果行所攝相世間出世間差別相三乘差別相共相不共相出離相非出離相學相無學相知法身平等相不壞相隨時隨俗假名差別相眾生非眾生法差別相佛法聖僧法差別相知虗空身無量相周徧相無形相無異相無邊相顯現色身相。
  【論】第六佛子已下一段有五十九行經明此位菩薩以自智德善知眾法差別成壞同事攝生廣大自在分釋義中約分為八段一佛子菩薩住此第八地已下至皆如實知有四行經明以善巧智觀世間成壞由何業因分二又知地界小相大相已下至差別相有兩行經明地水火風大小差別相分三知微塵細相已下至知微塵差別智有七行經明知微塵差別相分四又知欲界色界已下至觀三界差別智有兩行半經明知三界成壞相分五佛子此菩薩已下至悉現其身有八行半經明觀眾生身差別隨應現身分六佛子已下至而為現身有十二行經明現身同事分七佛子已下至於此身現如是形有十行半經明此位菩薩住於無心想中現身同別自在分八此菩薩知眾生集已下至顯現色身相有十二行半經明業報身及相差別分經云觀一切智智者是根本智所行境者差別智也從根本智所行分別故觀世間成相者如世界初成及四時人天地獄畜生餓鬼等成相及以壞相皆由業成皆由業壞皆同類相應非常總爾於不遷不變無時之中見長壽見短壽生延促萬類不同自成他壞或復同時皆隨業然非真有故如是成壞劫住延促時分增減此八地菩薩悉知知地界小相大相者明知小相一塵是也大相一塵無體即廣狹悉等及如一毛孔中安立廣大世界及小世界淨穢差別咸住其中微細無限重重無礙如因陀羅網十方互參如是悉見如水火風界大小之相者且如此世界約俱舍論云安立器世界風輪最居下其量廣無數厚十六億由旬次上水輪深厚十一億二萬三千四百半由旬下八由旬水餘結凝成金如是金剛際已上積塵成世界如楞伽經云津潤妄想能生內外水界堪能妄想能生內外火界斷截妄想能生內外地界飄動妄想能生內外風界所謂愛生水界我所堪能生於火界能所二執能生地界思想彼此能生風界愛心亡水災不及我能我所亡火災不及思想亡風災不及二禪水災不及三禪火災不及四禪風災不及為思想絕故內無出入息外無風災內無能所外無火災內無欲愛外無水災一如色界四禪次第又以增上欲愛故能生火界即如蓮華寶女地獄以愛心取故欲愛增上便成熱銅柱等苦以熱燒煿悶絕便死而復更生如是一日千生萬死苦無窮極皆由愛變如增上業火成融銅猛火業風等一如說地獄等經如是業壞此位菩薩悉能如實知見經云隨何世界中所有地水火風界各若干微塵者如以積小成其大者即以隣虗塵透金透銅透鐵隙中兔毫羊毛蟣虱草子穬麥皆七七比之以成分寸尺肘弓等量知之者是凡情所知如俱舍論所說及此閻浮提洲地南北東西廣狹之量亦如彼說如人畜身以身長短以積塵之法七七比之而知人畜身之塵數者此是凡情之量見也此位菩薩世界國土人畜等身皆智眼見之知三界成壞智者三界所成時乃至大相小相此位菩薩皆智力知見婆羅門眾者淨種也剎利眾者王種毗舍眾者商估種首陀眾者農夫種也經云此菩薩知眾生身者是業報身也國土身者或以眾生身為國土如人身於中有八萬四千戶蟲等居是已下十身悉能同別自在此菩薩知眾生集業身集何業果增上而報得身悉知之煩惱身者通三界身色身者色界身也無色身者無色界也如是等身大小相以智能知知如來身有菩提身有願身者以菩提心起願成身故化身者隨眾生所現故力持身者十力所持故相好身者福智萬行所莊嚴故威勢身者示現摧伏諸我慢故意生身者逐眾生情所欲故福德身者具莊嚴故法身者如虗空故智身者知無邊法故知智身者覺自智及他智故善思量相者任智所知無情識故如實決擇相者以根本智起差別智善決擇義相故果行所攝相者即一乘從根本智果起普賢願行故世間出世間差別相者真俗二智悉現前故三乘差別相者二乘趣寂菩薩生於淨土或云留惑潤生等事共相者三乘一乘共一無生相不其相者具慈悲無慈悲名不共相又共相者凡聖一體具如來智不共相有迷悟不同故出離相者三乘是也非出離相者一切凡夫具煩惱者是一乘非此二事有學相者七地已前菩薩是無學相者八地已後菩薩是知法身平等相者萬法無性故不壞相者如智所報得境界故隨時隨假名差別相者即化身隨樂欲心故眾生非眾生差別相者有情無情差別相故佛法聖僧法差別相者聲聞僧緣覺僧淨土菩薩僧一乘菩薩僧差別相佛亦隨類如之知虗空身無量相以法身起智隨行所感無量色別故周徧相為法身智身周徧行亦周徧故其色相亦徧無形相無異相者悉同體故無邊相者以法身智境非情限故顯現色身相者明色身無體無依智自在顯現故已上如前科文中有八段經文深隱處解之文自具處如文自明大意明此八地菩薩無功之智所及之用故。
  【經】佛子菩薩成就如是身智已得命自在心自在財自在業自在生自在願自在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得此十自在故則為不思議智者無量智者廣大智者無能壞智者此菩薩如是入已如是成就已得畢竟無過失身業無過失語業無過失意業身語意業隨智慧行般若波羅蜜增上大悲為首方便善巧善能分別善起大願佛力所護常勤修習利眾生智普住無邊差別世界佛子舉要言之菩薩住此不動地身語意業諸有所作皆能積集一切佛法。
  【論】第七佛子已下有十行半經明此位菩薩於身命財十自在無過失分釋義中約分為三段一佛子已下至法自在有兩行半經明此位已成就如上身智已得十自在分二得此十自在故已下至無能壞智者有一行半經明得四種智自在分三此菩薩已下至積集一切佛法有六行半經明此位菩薩以無過失身口意業隨般若波羅蜜能集一切諸法分經云命自在者於不生不滅大智體上同一切眾生受生死自在故心自在者隨無念智所作能辦故餘如文自具。
  【經】佛子菩薩住此地得善住深心力一切煩惱不行故得善住勝心力不離於道故得善住大悲力不捨利益眾生故得善住大慈力救護一切世間故得善住陀羅尼力不忘於法故得善住辯才力善觀察分別一切法故得善住神通力普往無邊世界故得善住大願力不捨一切菩薩所作故得善住波羅蜜力成就一切佛法故得如來護念力一切種一切智智現前故此菩薩得如是智力能現一切諸所作事於諸事中無有過咎。
  【論】第八佛子菩薩住此地已下至於諸事中無有過咎有九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得住十種力分如經自具云一切種一切智智者一切種者明加行具修多種智故一切智者是根本智或云一切智智者明從根本智起差別智意明以根本無功用智作種種多功用智無二故智現前故者明如上自在智現前故此菩薩已下明得無功之智力故能現一切諸所作事中無有過咎以智無能所故。
  【經】佛子此菩薩智地名為不動地無能沮壞故名為不退轉地智慧無退故名為難得地一切世間無能測故名為童真地離一切過失故名為生地隨樂自在故名為成地更無所作故名為究竟地智慧決定故名為變化地隨願成就故名為力持地他不能動故名為無功用地先已成就故。
  【論】第九佛子已下一段有六行半經明不動地隨德用具十種名分其地名義如經自明如一切世間無能測故名童真地明七地已前有行有開發是世間智此八地無功之智現前故是初童蒙入真智故號曰童真地無過失故名為生地者明有覺有觀已絕無覺觀刺之所傷故故云生地以生在無功用智中故餘如文自具。
  【經】佛子菩薩成就如是智慧入佛境界佛功德照順佛威儀佛境現前常為如來之所護念梵釋四王金剛力士常隨侍衛恒不捨離諸大三昧能現無量諸身差別於一一身有大勢力報得神通三昧自在隨有可化眾生之處示成正覺佛子菩薩如是入大乘會獲大神通放大光明入無礙法界知世界差別示現一切諸大功德隨意自在善能通達前際後際普伏一切魔邪之道深入如來所行境界於無量國土修菩薩行以能獲得不退轉法是故說名住不動地。
  【論】第十佛子菩薩已下一段有十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入佛境界得佛護念梵釋四王力士隨侍普伏魔道住不動地分於此段中分為兩段一佛子菩薩已下至示成正覺有五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入佛境界自力所持感招梵釋四王等常隨侍奉分二佛子菩薩如是入大乘會已下有五行經明入一乘無功用會獲神通隨意自在分常為如來之護念者明諸佛非不護念一切眾生及攝善根之輩其護念有三義一護念苦道眾生未發心者二護念已發心者有學有開發者三護念入無功用菩薩令得佛自在故梵釋四王金剛力士常侍衛亦有三義一侍衛一切眾生二侍衛已發心之者三侍衛已至無功用智及一切諸佛故如侍衛有二義一大悲覆育侍衛二入位菩薩以尊敬彼法侍衛如一一身大勢力報得神通者七地已前是修生報業神通未得自在此地無功之智報業神通廣大自在七地已前報業神通依禪定願力生此地報業神通無作智生無修作故放大光明者所作障亡故放光明自應入無礙法界者諸作已亡故任智用故智無有礙餘如文自具。
  【經】佛子菩薩住此不動地已以三昧力常得現見無量諸佛恒不捨離承事供養此菩薩於一一劫一一世界見無量百佛無量千佛乃至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佛恭敬尊重承事供養一切資生悉以奉施於諸佛所得於如來甚深法藏受世界差別等無量法明若有問難世界差別如是等事無能屈者如是經於無量百劫無量千劫乃至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轉增明淨譬如真金治作寶冠置閻浮提主聖王頂上一切臣民諸莊嚴具無與等者此地菩薩所有善根亦復如是一切二乘乃至第七地菩薩所有善根無能及者以住此地大智光明普滅眾生煩惱黑闇善能開闡智慧門故佛子譬如千世界主大梵天王能普運慈心普放光明滿千世界此地菩薩亦復如是能放光明照百萬佛剎微塵數世界令諸眾生滅煩惱火而得清涼此菩薩十波羅蜜中願波羅蜜增上餘波羅蜜非不修行但隨力隨分是名略說諸菩薩摩訶薩第八不動地若廣說者經無量劫不可窮盡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地多作大梵天王主千世界最勝自在善說諸義能與聲聞辟支佛諸菩薩波羅蜜道若有問難世界差別無能退屈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乃至不離念一切種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此菩薩若以發起大精進力於一念頃得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三昧乃至示現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以為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是數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論】第十一佛子已下一段有三十二行半經明此位菩薩知見廣多及受職分約分為四段一佛子已下至善能開闡智慧門故有十三行半經明此位菩薩見佛廣多及舉真金治作寶莊嚴喻分二佛子已下至不可窮盡有六行半經明此位菩薩普放光明及所行之行願波羅蜜增上分三佛子已下至一切智智依止者可有七行經明此位菩薩受職及行諸波羅蜜四攝四無量不離三寶分四此菩薩已下至而說頌曰有五行半經明此位菩薩以無功用智起精進力所得三昧及願力所示現菩薩眷屬廣多分。
  【經】
  七地修治方便慧  善集助道大願力  復得人尊所攝持  為求勝智登八地  功德成就恒慈愍  智慧廣大等虗空  聞法能生決定力  是則寂滅無生忍  知法無生無起相  無成無壞無盡轉  離有平等絕分別  超諸心行如空住  成就是忍超戲論  甚深不動恒寂滅  一切世間無能知  心相取著悉皆離  住於此地不分別  譬如比丘入滅定  如夢渡河覺則無  如生梵天絕下欲  以本願力蒙勸導  歎其忍勝與灌頂  語言我等眾佛法  汝今未獲當勤進  汝雖已滅煩惱火  世間惑燄猶熾然  當念本願度眾生  悉使修因趣解脫  法性真常離心念  二乘於此亦能得  不以此故為世尊  但以甚深無礙智  如是人天所應供  與此智慧令觀察  無邊佛法悉得成  一念超過曩眾行  菩薩住茲妙智地  則獲廣大神通力  一念分身徧十方  如船入海因風濟  心無功用任智力  悉知國土成壞住  諸界種種各殊異  小大無量皆能了  三千世界四大種  六趣眾生身各別  及以眾寶微塵數  以智觀察悉無餘  菩薩能知一切身  為化眾生同彼形  國土無量種種別  悉為現形無不徧  譬如日月住虗空  一切水中皆現影  住於法界無所動  隨心現影亦復然  隨其心樂各不同  一切眾中皆現身  聲聞獨覺與菩薩  及以佛身靡不現  眾生國土業報身  種種聖人智法身  虗空身相皆平等  普為眾生而示作  十種聖智普觀察  復順慈悲作眾業  所有佛法皆成就  持戒不動如須彌  十力成就不動搖  一切魔眾無能轉  諸佛護念天王禮  密跡金剛恒侍衛  此地功德無邊際  千萬億劫說不盡  復以供佛善益明  如王頂上莊嚴具  菩薩住此第八地  多作梵王千界主  演說三乘無有窮  慈光普照除眾惑  一念所獲諸三昧  百萬世界微塵等  諸所作事悉亦然  願力示現復過是  菩薩第八不動地  我為汝等已略說  若欲次第廣分別  經於億劫不能盡
  【論】第十二七地修治方便慧已下至經於億劫不能盡有四十四行頌明重頌前法如文自具。
  第九善慧地將釋此地五門如前一釋地名目者此地何故名為善慧為此第九地行同十住中第九法王子住每與五位中第九位並同法師位善知眾法故名善慧地二明此地修何行門者此修力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三明善財表法者善財於閻浮提有一園林名嵐毗尼見有神名妙德圓滿此閻淨提者是此洲林名此洲因林而得名故以明此位智慧設教如林廣多覆蔭故又言其中有園林者明智慧重重無盡故名嵐毗尼或曰流彌尼尼者女音流彌者樂勝圓光也明此善慧地智慧法樂無垢圓光明以善慧圓光破煩惱令得樂故神名妙德圓滿明法師位妙慧圓滿故住寶樹莊嚴樓閣寶樹者是法師之行也樓閣者明智慧高遠重重迥照無礙故明以眾行莊嚴智慧善說諸教令眾生信伏故是法師解行具足也四明此於三界得何解脫者得智慧圓滿解脫五隨文釋義二義如前一長科經意者於此善慧地長科為七段。
  【經】
  說此菩薩八地時  如來現大神通力  震動十方諸國土  無量億數難思議  一切知見無上尊  其身普放大光明  照耀彼諸無量土  悉使眾生獲安樂  菩薩無量百千億  俱時踊在虗空住  以過諸天上妙供  供養說中最勝者  大自在王自在天  悉共同心喜無量  各以種種眾供具  供養甚深功德海  復有天女千萬億  身心歡喜悉充徧  各奏樂音無量種  供養人中大導師  是時眾樂同時奏  百千萬億無量別  悉以善逝威神力  演出妙音而讚歎  寂靜調柔無垢害  隨所入地善修習  心如虗空詣十方  廣說佛道悟羣生  天上人間一切處  悉現無等妙莊嚴  以從如來功德生  令其見者樂佛智  不離一剎詣眾士  如月普現照世間  音聲心念悉皆滅  譬猶谷響無不應  若有眾生心下劣  為彼演說聲聞行  若心明利樂辟支  則為彼說中乘道  若有慈悲樂饒益  為說菩薩所行事  若有最勝智慧心  則示如來無上法  譬如幻師作眾事  種種形相皆非實  菩薩智幻亦如是  雖現一切離有無  如是美音千萬種  歌讚佛已默然住  解脫月言今眾淨  願說九地所行道
  【論】第一說此菩薩八地時已下有二十六行頌明聞前地之法大眾興供稱歎及請說第九地法門分第二隨文釋義者於此頌中復分兩段一二十五行頌是聞前地大眾歡喜興供歎法分二末後一行頌是請後地分此兩段頌於中文義如頌自明。
  【經】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無量智思量觀察欲更求轉勝寂滅解脫復修習如來智慧入如來祕密法觀察不思議大智性淨諸陀羅尼三昧門具廣大神通入差別世界修力無畏不共法隨諸佛轉法輪不捨大悲本願力得入菩薩第九善慧地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善慧地如實知善不善無記法行有漏無漏法行世間出世間法行思議不思議法行定不定法行聲聞獨覺法行菩薩行法行如來地法行有為法行無為法行此菩薩以如是智慧如實知眾生心稠林煩惱稠林業稠林根稠林解稠林性稠林樂欲稠林隨眠稠林受生稠林習氣相續稠林三聚差別稠林此菩薩如實知眾生心種種相所謂雜起相速轉相壞不壞相無形質相無邊際相清淨相垢無垢相縛不縛相幻所作相隨諸趣生相如是百千萬億乃至無量皆如實知又知諸煩惱種種相所謂久遠隨行相無邊引起相俱生不捨相眠起一義相與心相應不相應相隨趣受生而住相三界差別相愛見癡慢如箭深入過患相三業因緣不絕相略說乃至八萬四千皆如實知又知諸業種種相所謂善不善無記相有表示無表示相與心同生不離相因自性剎那壞而次第集果不失相有報無報相受黑黑等眾報相如田無量相凡聖差別相現受生受後受相乘非乘定不定相略說乃至八萬四千皆如實知又知諸根耎中勝相先際後際差別無差別相上中下相煩惱俱生不相離相乘非乘定不定相淳熟調柔相隨根網輕轉壞相增上無能壞相退不退差別相遠隨共生不同相略說乃至八萬四千皆如實知又知諸解耎中上諸性耎中上樂欲耎中上皆略說乃至八萬四千又知諸隨眠種種相所謂與染心共生相與心不共生相心相應不相應差別相久遠隨行相無始不拔相與一切禪定解脫三昧三摩鉢底神通相違相三界相續受生繫縛相令無邊心相續現起相開諸處門相堅實難治相地處成就不成就相唯以聖道拔出相又知受生種種相所謂隨業受生相六趣差別相有色無色差別相有想無想差別相業為田愛水潤無明闇覆識為種子生後有芽相名色俱生不相離相癡愛希求續有相欲受欲生無始樂著相妄謂出三界貪求相又知習氣種種相所謂行不行差別相隨趣熏習相隨眾生行熏習相隨業煩惱熏習相善不善無記熏習相隨入後有熏習相次第熏習相不斷煩惱遠行不捨熏習相貫非實熏習相見聞親近聲聞獨覺菩薩如來熏習相又知眾生正定邪定不定相所謂正見正定相邪見邪定相二俱不定相五逆邪定相五根正定相二俱不定相八邪邪定相正性正定相更不作二俱離不定相深著邪法邪定相習行聖道正定相二俱捨不定相佛子菩薩隨順如是智慧名住善慧地住此地已了知眾生諸行差別教化調伏令得解脫佛子此菩薩善能演說聲聞乘法獨覺乘法菩薩乘法如來地法一切行處智隨行故能隨眾生根性欲解所行有異諸趣差別亦隨受生煩惱眠縛諸業習氣而為說法令生信解增益智慧各於其乘而得解脫。
  【論】第二段有六十一行半經明修入九地向正住九地心知諸法差別分隨文釋義中分為十四段一爾時已下至第九善慧地有六行半經是趣入第九地向分二佛子已下至無為法行有四行經明住第九地知一切眾生十種所行法分三此菩薩已下至差別稠林可三行經明此位菩薩知一切眾生十一種稠林分四此菩薩如實知已下至皆如實知有四行經明此位菩薩通達十種相差別分五又知諸煩惱已下至八萬四千皆如實知有四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如實知八萬四千煩惱相分六又知諸業已下至八萬四千皆如實知可五行經明此位菩薩知業種種相乃至八萬四千分七又知諸根已下至乃至八萬四千皆如實知有四行半經明此位菩薩知諸根差別相分八又知諸解有一行半經明此位菩薩知諸解差別乃至八萬四千分九又知諸隨眠已下至唯以聖道拔出相可六行經明此位菩薩知隨眠種種相分十又知受生種種相已下至妄謂出三界貪求相可五行經明此位菩薩知受生種種相分十一又知習氣種種相已下至如來熏習相可五行經明此位菩薩知習氣種種相分十二又知眾生正定已下至二俱捨不定相可四行半經明此位菩薩知定邪正分十三佛子已下至令得解脫有兩行經明都結已下十二段知差別諸法分十四佛子此菩薩已下至而得解脫有四行半經明以四乘法隨根獲益分又從初第一段六行半經經云以如是無量智慧思量觀察欲更求轉勝寂滅解脫者明第八地入理智無功趣入昇進如來佛果十力四無畏大用寂滅無功用故復修習如來智慧者明修八九地於佛功用未自在故入如來祕密法者過思量修習所知而不作念普應萬有無休息故觀察不思議大智性者是根本普光明大智也性者明智體也性無依住對根物而成大用故淨諸陀羅尼三昧門者以無依住智普應物而成大用是正受總持義故具大神通者智隨根應名之為神不往而體徧十方名之為通又智無住名之為神與自他而齊知見名之為通又智性具大功而無形名之為神無自性而具眾知名之為通又具知見而無生死名之為神等法界而同一多名之為通已下如文自明已上是修第九地向第二段可四行經住第九地分中經云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善慧地如實知善不善無記法行者明此位為大法師善知一切眾生心之所行若善若不善及不作善不作不善名無記皆悉知之如不善有四種自性相應引發勝義善有十三種自性相屬隨逐發起第一義生得方便現前供養饒益引攝對治靜等流寂靜無記有二如八種識中眼耳等五識無覆無記第六意識有覆有記第七執識有覆有記第八種子名為藏識無覆無記但與執識成有漏善惡種子作來世生因故如器盛物種子故又有四種無記威儀工巧變化異熟如世人有威儀無威儀及工巧皆忘失正念如學世間變化亦爾與正念不相應如今世造業成來世異熟身與死相應一念不覺受生又四種無記自性相應引發勝義此四無記是出世道如是等行法此位菩薩悉知有漏無漏法行者三界法是有漏出三界法是無漏三乘出三界法是無漏一佛乘普光明智是無漏二世間出世間法行者三乘是出世間法行凡夫是世間法行一乘是非世間非出世間能隨世間具普賢行法故思議不思議法者一切三界是思議法又三乘出世皆是思議皆有所得故一乘智境是不思議無所得故是寂用無邊大自在故定不定法者色界四禪無色界四禪是定法是不定法非真定故有生滅故三乘出世寂滅定是定法是不定法皆有取捨法故一乘法界禪是定法是不定法是寂用自在故一切凡夫法是不定法一切諸佛法是定法故一切凡聖皆無定法性無依止故聲聞獨覺法者厭苦集修滅道了緣生入無生性捨離悲智超世緣縛故菩薩行法行者行六波羅蜜留惑及生淨土法行如來地法行者普光明智是而與一切眾生及三乘一乘而作地故有為法行者三界人天及三乘修生無漏總屬有為行故淨穢心在故無為法行者唯如來智地故已上一段四行經明知十種法行分竟三此菩薩知一切眾生十種稠林分中經云此菩薩以如是智慧如實知眾生心稠林者總舉煩惱廣多如稠林皆由心起無心即諸行稠林滅大智如林能普覆護一切眾生故煩惱稠林者迷法界自性緣生成等虗空界世界微塵數一切煩惱稠林明煩惱廣多翳障如稠林一達智境便為萬行功德稠林故業根解種性樂欲並可知隨眠稠林者有七一欲受二瞋三有恚四愛五慢六無明七見疑是見道疑此七種常相迷覆號曰隨眠能迷無邊心境障菩提智故號稠林受生稠林者一剎那際八百生滅同時而起習氣稠林者如經安立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皆為地前一分生如來智慧家生頓斷三界麤惑地上漸治習氣如初地明觀世法二地以戒波羅蜜以治欲界惑習三地修四禪八定治上二界惑習四地生如來家五地修世間眾技之門六地出纏智慧已滿七地入利生之方便八地智無功現前九地行成任運十地功圓佛用皆是治習氣方便三聚差別稠林者從三不善根中約有十六種稠林名廣乃八萬四千及無盡十六種者三不善根三毒三株杌三垢三燒害三箭三惡行三遺三縛三所有三熱三惱三諍三熾然三稠林三拘礙總以貪瞋癡為體作種種煩惱名已上三行經明稠林煩惱分四此菩薩如實知眾生心種種相者都言之也所謂雜起相者心所緣雜境界速轉相者生滅無常剎那不住壞不壞相者世間無常是名心取為壞相世間相無成即無有壞真假同此即世間出世間平等相無形質相者如心念空作空無相見無邊際相者作無邊際念想清淨相者如是染淨縛不縛悉如實知乃至無量皆如實知如十二緣中自愛取有已下為壞已上明此位菩薩如實知種種心想相以智能知。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三


  音切



  (奴朗切)。


  (竹加切)。


  (他幹切)。


  (似足切)。


  (補各切)。


  (豈逆切)。


  (居豈切)。


  (古猛切)。


  (真友切)。


  (古音)。


  (盧含切)。


  (朱音)。


  (五骨切)。


  (于於二音)。


  (余傾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四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十二

  【論】五有四行半經又知諸煩惱種種相者都言之也所謂久遠隨行相者言諸煩惱無有始終恒隨無明所緣行故無邊引起相者由名色以心所緣名色名之為行其心緣境受乃同時心想繫緣識種便熟五蘊十二緣波濤不息名色為境心為受主想行為使末那執識起貪愛瞋癡於本業田中種識種子生諸苗稼約有八萬四千俱生不捨如前已釋眠起一義者眠煩惱者如前七種是起煩惱者現作業十使十纏等是如十使中身見邊見邪見戒見疑見取等六是障見道貪瞋癡慢四是障修道行為雖見道在行數起修道煩惱至三地除見道煩惱六地除七地會佛悲智利眾生行為初地二地以上上十善治欲界惑三地修四禪八定治上二界惑得出三界心故六地三空現前出世智慧悉皆具足故無見道惑七地已去一向處世學佛智悲利生之門如是安立明分法則須當如是初發心者一時具修經云眠起一義相者明體無二性故迷一真智而作多妄者還一體收故與心相應不相應相者心與境合為相應相不與境合而妄緣之是心不相應相隨趣受生而住相因相者如是煩惱生如是住處悉皆知之三界差別相者欲界色界無色界受生報境於中定亂心想所緣皆如實知愛見癡慢如箭深入過患相者明三界受生皆由是四種煩惱作種種煩惱乃至八萬四千者如十使煩惱以五蘊所成一蘊中有百五蘊中有五百以五蘊成五塵五塵中還有五蘊十使以為一百五塵中有五百以蘊為內以塵為外皆意為主意為能緣塵為所緣以此內外各有五百共成一千配七識七千分三世三七二十一二萬一千瞋行多貪行多癡行多等分行者各二萬一千共為八萬四千以約造煩惱業但七識故餘不能為如隨好光明功德品云於色聲香味觸其內具有五百煩惱其外亦有五百煩惱瞋行多者二萬一千貪行多者二萬一千癡行多者二萬一千等分行者二萬一千但有此言亦不配當已上四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如實知種種諸煩惱相分六有五行經明此位菩薩知業種種相分如經云又知業種種相者都言之也所謂善不善無記善不善可知無記者有二種無記一不記善不善及昏沉睡眠是不善無記二三昧正受心境俱亡正智現前但為眾生轉正法輪於其自他無法可記故云無記相有表示無表示相者明有表業者或有業因有表示生即因有前境可見聞覺知由心取彼以成業種或有業種外無表示由心橫念自計成業相與心同生不離相者明業由心起心即是業如鏡中像業所報果是心影像心亡境亡因自性剎那壞而次第集果不失相者明作業由迷自性雖作妄業忽起還亡雖不常繫在前所集果報一一不失自非正智現前諸業便為智用始可脫也有報無報相者三界眾生及二乘并淨土菩薩皆是有報相唯一乘佛果染淨心亡不依果報但為隨眾生樂欲隨物現形似如意摩尼與物同色無自性無他性為本來與一切眾生同其一心任彼心所見達者法自如是非作用往來故受黑黑等眾報相者明無明業中重重作黑業故以智為白以識為黑如田無量相者舉喻明業如田中生種種草木如業田中生種種識種苗芽甚繁稠林故凡聖差別相者明是人業是畜生業是地獄是餓鬼是天業是聲聞是緣覺是淨土菩薩是一乘佛果大悲智業此位菩薩悉能了知現受生後受生相者明懸知三世受生業故乘非乘定不定相者外道所乘及定并三乘出世妄謂出世非出世道業故乃至八萬四千皆如實知及佛果已來差別業皆如實知已上明知業差別相七知諸根耎中上勝相者耎者下根中者中根上者上根如是先際後際差別無差別上中下相者知三世根行差別同異悉知故煩惱俱生不相離相者修生煩惱俱生煩惱不相離相皆悉知之乘非乘定不定相如前隨根網輕轉壞相者隨根設教網隨輕重煩惱轉壞相悉能知之增上無能壞相者言根品上上而無退動故如遠隨共生不同相者如一切眾生無始共生不離一性而隨分別根性差別不同悉皆知之乃至八萬四千如實知之皆無錯謬八知諸根解上知根差別解中知諸解下中上性樂欲乃至八萬四千如文自具已上知解性欲樂差別八萬四千者迷成八萬四千煩惱悟成八萬四千解脫智慧九知諸隨眠種種差別相者都言之也隨眠者明恒與惑染相應而無一念了覺之想名之為隨眠所謂染心共生相者明因名色與心共生由迷斯名色從自心起執為外有遂生染心共名色俱起故言與心共生相相應不相應差別相者明一切眾生心與境相應不相應差別相悉能知之久遠相應無始不拔相者明無始恒與五蘊十二緣未曾一念覺心而以觀拔之與一切禪定解脫三昧三摩鉢底神通相違相者心境無性無可動移名之為禪心亡即諸繫滅名之解脫三昧者無沉掉也三摩鉢底者正智慧也神通者正定不亂相應正智神通無礙自相應故明隨眠煩惱與此相違三界相續受生繫縛相皆悉知見令無邊心相續現起相者以隨眠故開諸處門相者以隨眠故開三界六道受生之門堅實難治相者為執深無明重故迷根本智故地處成就不成就相者明十種中成與不成相唯以聖道拔出相者明如上隨眠煩惱非以聖道無能濟拔已上明此位菩薩知隨眠煩惱相十又知受生種種相者都言之也所謂隨業受生相此段有十三種隨業受生因緣相明六趣差別相天人阿脩羅畜生餓鬼地獄等差別相明欲界色界無色界者是無色界相有想者通欲界色界無想者都舉無色界天於中受生差別相悉皆知見業為田愛為潤無明所覆識為種子皆與名色俱生總不相離如是迷一心之境生後有身轉轉為因無有斷絕實無有性妄作多生如是悉知癡愛希求相續有相者為迷自心無性無生之智於諸善惡常有希求以此有生相續欲受欲生者於一切名色常有欲受故有受故即有生也愛為生根故照心無體即境無所起心境總無業體便謝唯普光智無暗無明即無明滅十二虗妄緣滅唯法界自在無礙智悲自在緣成也性無能所自他同體隨計示迷如是等緣生如實知見無始樂著妄謂出三界者明以有所希求妄謂出三界乃至三乘解脫但於三界外受麤塵變化生死身如微細變化身於一塵之內咸該剎海一切佛事悉在其中此唯一乘智身所辦已上知受生種種相十一又知習氣種種相行不行差別相者明此位菩薩知習氣行不行差別相隨趣熏習相者明隨天人六道受生隨趣習氣相謂不依境得隨眾生行熏習相者明見他所作之行隨事起染善惡例知隨業煩惱熏習相者謂不依他境而自起故如是熏習悉皆知之善不善無記熏習相者雖行善雖行不善不記善不記不善是無記熏習相隨入後有熏習相者如是無記還成後生所熏種子亦皆知之次第熏習相者如有三界業何業種子勝依所勝業次第熏習又如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一一次第熏習相故不斷煩惱遠行不捨熏習相者即是第七具足方便住第七遠行地八萬四千煩惱悉皆同事故實非實熏習相者若實若虗悉皆知見見聞親近聲聞獨覺菩薩如來熏習相者親近二乘厭苦修空捨大悲習親近菩薩修空破我成大慈悲習親近如來成就根本普光明智圓該法界具普賢行習已上知諸習氣相十二又知眾生邪定正定不定相所謂正見正定邪定相者二法相但正見即有正定正見者思亡智現正邪見盡定亂總無無得無證無生無滅名為正見心稱此理名為正定返此有作有為即為邪定二俱不定相如欲界眾生未修定業者二俱不定五逆邪定相者如二乘殺無明貪愛能所覺心諸結使名為五逆以無明為父貪愛為母覺境識為佛諸使為羅漢陰集名為僧無間次第斷如楞伽所說五根正定相者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如是五根所修名為正定相二俱不定相者以邪正二事總無性故八邪邪定相者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定邪思惟邪念邪見此依意識及末那所作依正智所行動用俱定為正定相正性正定相者一切法無思無想無分別為正性即此正性為正定相更不作二俱離不定相者正邪俱捨無有定亂方至真也深著邪法邪定相者明取相眾生樂求諸見說入定中還取諸相名為邪法邪定相習行聖道正定相者明修諸法空無相無性無作作者名為聖道其心不與生滅和合名為正定又修四聖諦名為聖道修於八禪入九次第定名為正定九次第定者名滅盡定此滅定者有四種滅定一聲聞滅定以四諦觀識心滅現行煩惱及智亦滅二緣覺滅定十二緣滅現行煩惱滅智亦滅三權教菩薩觀四諦十二緣明苦空無常無我無人無眾生壽者性相空寂都無所縛行六波羅蜜生於淨土或以隨意生身住於娑婆或言以慈悲留惑住世設入寂定但隨無相理滅不得法界大用滅故四如一乘菩薩依如來普光明智發心但達根本無明是一切諸佛根本普光明智以此大智以為進修之體所有寂用皆隨智門一身寂多身用多身寂一身用同身寂別身用別身寂同身用如是同別寂用自在等空法界無礙重重如海幢比丘是也不同三乘以一切法空為進修十地之體或以無性之理為十地之體是三乘極果故二俱捨不定相者正邪俱捨無定無亂方始應真已上知正定邪定相十三佛子菩薩有兩行經是都結此地所知文自具也十四佛子此菩薩善能演說四乘法及能隨眾生諸趣受生如文自具。
  【經】佛子菩薩住此善慧地作大法師具法師行善能守護如來法藏以無量善巧智起四無礙辯用菩薩言辭而演說法此菩薩常隨四無礙智轉無暫捨離何等為四所謂法無礙智義無礙智詞無礙智樂說無礙智此菩薩以法無礙智知諸法自相義無礙智知諸法別相詞無礙智無錯謬說樂說無礙智無斷盡說復次以法無礙智知諸法自性義無礙智知諸法生滅詞無礙智安立一切法不斷說樂說無礙智隨所安立不可壞無邊說復次以法無礙智知現在法差別義無礙智知過去未來法差別詞無礙智於去來今法無錯謬說樂說無礙智於一一世無邊法明了說復次以法無礙智知法差別義無礙智知義差別詞無礙智隨其言音說樂說無礙智隨其心樂說復次法無礙智以法智知差別不異義無礙智以比智知差別如實詞無礙智以世智差別說樂說無礙智以第一義智善巧說復次法無礙智知諸法一相不壞義無礙智知蘊界處諦緣起善巧詞無礙智以一切世間易解了美妙音聲文字說樂說無礙智以轉勝無邊法明說復次法無礙智知一乘平等性義無礙智知諸乘差別性詞無礙智說一切乘無差別樂說無礙智說一一乘無邊法復次法無礙智知一切菩薩行智行法行智隨證義無礙智知十地分位義差別詞無礙智說地道無差別相樂說無礙智說一一地無邊行相復次法無礙智知一切如來一念成正覺義無礙智知種種時種種處等各差別詞無礙智說成正覺差別樂說無礙智於一一句法無量劫說不盡復次法無礙智知一切如來語力無所畏不共佛法大慈大悲辯才方便轉法輪一切智智隨證義無礙智知如來隨八萬四千眾生心行根解差別音聲詞無礙智隨一切眾生行以如來音聲差別說樂說無礙智隨眾生信解以如來智清淨行圓滿說。
  【論】第三段有三十六行半經明此位菩薩為大法師以四無礙智說一切法門分釋義中分為三段一從佛子已下至而演說法有兩行半經明善巧智起四無礙智分二此菩薩已下至樂說無礙智可有兩行半經明是正舉四無礙智之名分三此菩薩已下至圓滿說有三十一行半經明四無礙智隨用差別無限分此一段明此位為大法師之智用自在云善能守護如來法藏者三乘一乘三藏及仁義禮智信並是菩薩善安立故三藏者戒定慧通一切法藏故用菩薩言詞而演說法者明佛為正覺之體無分別故明如來所有出生滅度度眾生及轉法輪總是菩薩道故已下如文自明各依四智所轉法輪皆有所歸以法無礙智總辯法身平等自性之理以義無礙智能辯諸法總別同異以詞無礙智所說無錯謬以樂說無礙智所說諸法無有斷盡以如是四智轉一切法輪不離此也如阿耨池流出四河潤諸世間生諸草木各有差別而體不離一水四河思之可見。
  【經】佛子菩薩住第九地得如是善巧無礙智得如來妙法藏作大法師得義陀羅尼法陀羅尼智陀羅尼光照陀羅尼善慧陀羅尼眾財陀羅尼威德陀羅尼無礙門陀羅尼無邊際陀羅尼種種義陀羅尼如是等百萬阿僧祇陀羅尼門皆得圓滿以百萬阿僧祇善巧音聲辯才門而演說法此菩薩得如是百萬阿僧祇陀羅尼門已於無量佛所一一佛前悉以如是百萬阿僧祇陀羅尼門聽聞正法聞已不忘以無量差別門為他演說此菩薩初見於佛頭頂禮敬即於佛所得無量法門此所得法門非彼聞持諸大聲聞於百千劫所能領受此菩薩得如是陀羅尼如是無礙智坐於法座而說於法大千世界滿中眾生隨其心樂差別為說唯除諸佛及受職菩薩其餘眾會威德光明無能與比此菩薩處於法座欲以一音令諸大眾皆得解了即得解了或時欲以種種音聲令諸大眾皆得開悟或時心欲放大光明演說法門或時心欲於其身上一一毛孔皆演法音或時心欲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形無形物皆悉演出妙法言音或時心欲發一言音周徧法界悉令解了或時心欲一切言音皆作法音恒住不滅或時心欲一切世界簫笛鐘鼓及以歌詠一切樂聲皆演法音或時心欲於一字中一切法句言音差別皆悉具足或時心欲令不可說無量世界地水火風四大聚中所有微塵一一塵中皆悉演出不可說法門如是所念一切隨心無不得者。
  【論】第四段有二十八行半經明此位菩薩為大法師得百萬億不可說總持門隨意自在分釋義中分為五段一佛子菩薩住第九地已下至而演說法有六行半經明此位中得法師位以四無礙善巧智得十種百萬不可說陀羅尼門分二此菩薩已下至為他演說有三行半經明自於佛所以百萬不可說總持門聽聞諸法聞已不忘為他演說分三此菩薩初見於佛已下至不能領受有兩行半經明此菩薩初於佛所所得法門非聲聞百千劫而能領受分四此菩薩得如是陀羅尼已下至無能與比可三行半經明此位菩薩處座說法滿大千界隨眾生心樂分五此菩薩處於法座已下至無不得者有十三行經明一音中隨心行念令諸眾生悉令開解及以無情亦令說法分云陀羅尼者是總持義得如來妙法藏者明與佛合智所說如十住中為法王子位得義陀羅尼者明法總別同異無礙門法陀羅尼者明法身無性無作自性之理智陀羅尼者明善了根性隨根授法光照陀羅尼者以教光及放光照燭令一切眾生解脫善慧陀羅尼者得總持諸善慧故眾財陀羅尼者明法財世財悉具足故威德陀羅尼者明總持一切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悉具足令眾生見者悉解脫故無礙門陀羅尼者明智無礙詞無礙義無礙樂說無礙神通無礙故無邊陀羅尼門者所作利生無限故種種義陀羅尼門者能安立一切種種法門故言百萬阿僧祇善巧明百萬不可說智門善巧能令眾根皆令稱當已下如文自具。
  【經】佛子此菩薩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咸至其前一一皆以無量言音而興問難一一問難各各不同菩薩於一念頃悉能領受仍以一音普為解釋令隨心樂各得歡喜如是乃至不可說世界所有眾生一剎那間一一皆以無量言音而興問難一一問難各各不同菩薩於一念頃悉能領受亦以一音普為解釋各隨心樂令得歡喜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滿中眾生菩薩皆能隨其心樂隨根隨解而為說法承佛神力廣作佛事普為一切作所依怙佛子此菩薩復更精進成就智明假使一毛端處有不可說世界微塵數諸佛眾會一一眾會有不可說世界微塵數眾生一一眾生有不可說世界微塵數性欲彼諸佛隨其性欲各與法門如一毛端處一切法界處悉亦如是如是所說無量法門菩薩於一念中悉能領受無有忘失。
  【論】第五段有十六行半經明此位菩薩以一音聲而為無限眾生說法問難隨彼所欲皆令歡喜分釋義分為兩段一佛子此菩薩已下至普為一切作所依怙有十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量眾生一時皆以無量言音問難一時領受亦以一音為其解釋令其歡喜分二佛子已下至無有忘失有六行經明此位菩薩能受十方毛量處皆有不可說微塵數諸佛眾會一一佛皆隨無量不可說微塵數眾生性欲不同所說不可說法門此位菩薩皆能領受分已上如文自具。
  【經】佛子菩薩住此第九地晝夜專勤更無餘念唯入佛境界親近如來入諸菩薩甚深解脫常在三昧恒見諸佛未曾捨離一一劫中見無量佛無量百佛無量千佛乃至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佛恭敬尊重承事供養於諸佛所種種問難得說法陀羅尼所有善根轉更明淨譬如真金善巧金師用作寶冠轉輪聖王以嚴其首四天下內一切小王及諸臣民諸莊嚴具無與等者此第九地菩薩善根亦復如是一切聲聞辟支佛及下地菩薩所有善根無能與等佛子譬如二千世界主大梵天王身出光明二千界中幽遠之處悉能照耀除其黑闇此地菩薩所有善根亦復如是能出光明照眾生心煩惱黑闇皆令息滅此菩薩十波羅蜜中力波羅蜜最勝餘波羅蜜非不修行但隨力隨分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第九善慧地若廣說者於無量劫亦不能盡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地多作二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善能統理自在饒益能為一切聲聞緣覺及諸菩薩分別演說波羅蜜行隨眾生心所有問難無能屈者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乃至不離念一切種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此菩薩若發勤精進於一念頃得百萬阿僧祇國土微塵數三昧乃至示現百萬阿僧祇國土微塵數菩薩以為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論】第六一段有二十九行半經明此位菩薩見佛廣多及以供養承事并自受職分釋義中分為五段一佛子菩薩住此第九地已下至諸莊嚴具無與等者有八行半經明此位菩薩親近諸佛承事供養廣多及比真金作輪王寶冠小王不如喻分二此九地菩薩已下至但隨力隨分有七行經明此位菩薩二乘及下地菩薩不如并舉力波羅蜜為所修行分三佛子已下至亦不能盡有一行半經明略說此位菩薩志德廣大分四佛子已下至一切智智依止者有七行經明此位菩薩受職統化廣大分五此菩薩已下至說頌有五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加精進業及殊勝願力眷屬倍加廣大自在分。
  【經】
  無量智力善觀察  最上微妙世難知  普入如來祕密處  利益眾生入九地  總持三昧皆自在  獲大神通入眾剎  力智無畏不共法  願力悲心入九地  住於此地持法藏  了善不善及無記  有漏無漏世出世  思不思議悉善知  若法決定不決定  三乘所作悉觀察  有為無為行差別  如是而知入世間  若欲知諸眾生心  則能以智如實知  種種速轉壞非壞  無質無邊等眾相  煩惱無邊恒共伴  眠起一義續諸趣  業性種種各差別  因壞果集皆能了  諸根種種下中上  先後際等無量別  解性樂欲亦復然  八萬四千靡不知  眾生惑見恒隨縛  無始稠林未除翦  與志共俱心並生  常相羈繫不斷絕  但唯妄想非實物  不離於心無處所  禪定境排仍退轉  金剛道滅方畢竟  六趣受生各差別  業田愛潤無明覆  識為種子名色芽  三界無始恒相續  惑業心習生諸趣  若離於此不復生  眾生悉在三聚中  或溺於見或行道  住於此地善觀察  隨其心樂及根解  悉以無礙妙辯才  如其所應差別說  處於法座如師子  亦如牛王寶山王  又如龍王布密雲  霔甘露雨充大海  善知法性及奧義  隨順言辭能辯說  總持百萬阿僧祇  譬如大海受眾雨  總持三昧皆清淨  能於一念見多佛  一一佛所皆聞法  復以妙音而演暢  若欲三千大千界  教化一切諸羣生  如雲廣布無不及  隨其根欲悉令喜  毛端佛眾無有數  眾生心樂亦無極  悉應其心與法門  一切法界皆如是  菩薩勤加精進力  復獲功德轉增勝  聞持爾所諸法門  如地能持一切種  十方無量諸眾生  咸來親近會中坐  一念隨心各問難  一音普對悉充足  住於此地為法王  隨機誨誘無厭倦  日夜見佛未曾捨  入深寂滅智解脫  供養諸佛善益門  如王頂上妙寶冠  復使眾生煩惱滅  譬如梵王光普照  住此多作大梵王  以三乘法化眾生  所行善業普饒益  乃至當成一切智  一念所入諸三昧  阿僧祇剎微塵數  見佛說法亦復然  願力所作復過此  此是第九善慧地  大智菩薩所行處  甚深微妙難可見  我為佛子已宣說
  【論】第七一段從無量智力善觀察已下至我為佛子已宣說有四十八行頌明重頌前法分如文自具此已上大綱明但隨智境約智德見佛供養及攝生乃至眷屬廣大非有往來自他所為但以智境對現故如一切智智依止者明修真俗二智者之所依止故明六地真俗二智現前七地唯存利物八九二地行圓任運十地佛力方終云如來無上兩足尊者明此真俗二智滿故明如是修二智者所依止故。
  第十法雲地將釋此地五門如前一釋地名目者明此地何故名為法雲地者明此菩薩登法王之位智滿行周以大慈悲雲於諸生死海普降法雨灌一切眾生心田令一切眾生長菩提之芽無有休息以此名為法雲地明此地從初發心入此智地而生佛家昇進修行至此地大悲願力功終行滿故常雨法故二明此地修何行門者此地修智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三明善財表法者善財於此位中於菩薩集會普現法界光明講堂中見無憂德神并一萬主宮殿神俱來迎善財及稱歎供養至菩薩集會普現法界光明講堂者明此地菩薩集智悲行滿故其神等隨逐善財入普現法界光明講堂見釋氏女瞿波坐寶蓮華師子之座八萬四千婇女所共圍遶明菩薩集會普現法界光明講堂者此是依二智報得是智境界而作堂體釋氏女而處其中者明女為悲體表智中行悲七住七地悲中修智八地十地智中行悲婇女有八萬四千所共圍遶者明以普光明之大智行等一切眾生八萬四千煩惱皆共同行是慈悲之極故以女表之也如是一切眾生八萬四千煩惱樂欲不同菩薩以大慈悲心皆同其行方便引之以慈悲心育養眾生以女表之非獨直為女也瞿波者此云守護地明此法雲地願力智悲皆悉已滿但常守護一切眾生心地以為地體故名守護地神號無憂德者是此地慈悲法悅行滿之智與一萬主宮殿神來迎善財表法是智中之慈悲引接眾生之萬行故主宮殿神者明慈悲為宮智慧為殿表常以智悲為主主導一切眾生皆令悟入故此瞿波女自說本因從久遠已來常為佛妻者表智悲不獨有也以表智悲常不相捨離為佛妻義又表十地大智慈悲法悅如妻義也此託世間事表法但取其意況以智悲濟養含生之行非即實如凡夫有欲之妻故託事表法令易解故如毗盧遮那是法界主非如化佛引俗出纏如是諸女皆從王種中生者明此位悲從智生以智王於生死法中而得自在名之為王故故悲從智生也明從第七地至第八地從悲修智已滿入無功之智用從八地至十地從智隨本願力修無功之悲滿故至十一地以無功之大悲幻生大智佛徧周剎海普利眾生即以摩耶為母徧生諸佛教化眾生以表之如是逆順進修發菩提心者悉須明解使得進修不謬四明此地於三界中得何法者此地於十方三界得法界普光明大智大慈大悲任運圓滿以大法雲普雨智雨受佛職門如善財所入瞿波女講堂者是為明智能常與等虗空界一切眾生八萬四千煩惱諸根欲以法對治解脫故五明隨文釋義者二義如前一長科經意者從此十地一段經中長科為十六段。
  【經】
  淨居天眾那由他  聞此地中諸勝行  空中踊躍心歡喜  悉共虔誠供養佛  不可思議菩薩眾  亦在空中大歡喜  俱燃最上悅意香  普熏眾會令清淨  自在天王與天眾  無量億數在虗空  普散天衣供養佛  百千萬種繽紛下  天諸婇女無有量  靡不歡欣供養佛  各奏種種妙樂音  悉以此言而讚歎  佛身安坐一國土  一切世界悉現身  身相端嚴無量億  法界廣大悉充滿  於一毛孔放光明  普滅世間煩惱暗  國土微塵可知數  此光明數不可測  或見如來具眾相  轉於無上正法輪  或見遊行諸佛剎  或見寂然安不動  或現住於兜率宮  或現下生入母胎  或示住胎或出胎  悉令無量國中見  或現出家修世道  或現道場成正覺  或現說法或涅槃  普使十方無不覩  譬如幻師知幻術  在於大眾多所作  如來智慧亦復然  於世間中普現身  佛住甚深真法性  寂滅無相同虗空  而於第一實義中  示現種種所行事  所作利益眾生事  皆依法性而得有  相與無相無差別  入於究竟皆無相  若有欲得如來智  應離一切妄分別  有無通達皆平等  疾作人天大導師  無量無邊天女眾  種種言音稱讚已  身心寂靜共安樂  瞻仰如來默然住  即時菩薩解脫月  知諸眾會咸寂靜  向金剛藏而請言  大無畏者真佛子  從第九地入十地  所有功德諸行相  及以神通變化事  願聰慧者為宣說
  【論】第一段有三十二行頌長科為兩段一從淨居天眾已下至瞻仰如來默然住有二十八行頌明淨居天眾聞法興供及見佛德廣大無邊分淨居天是九地菩薩眾是第三禪天眾後十地是第四禪位從初地多作閻浮提王二地忉利王以次排之即可知也以表昇進自在如天亦不獨作天王一一位明行徧周自在如天此總明第一義天一切智天非如諸天下品十善業果報生天也二即時解脫月已下四行頌明請第十地行門分於中文義如經自具。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四


  音切



  (蘇凋切)。


  (徒的切)。


  (即淺切)。


  (居宜切)。


  (烏到切)。


  (渠言切)。


  (匹賓切)。


  (分音)。


  (駕音)。


  (煩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五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十三

  【經】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從初地乃至第九地以如是無量智慧觀察覺了已善思惟修習善滿足白法集無邊助道法增長大福德智慧廣行大悲知世界差別入眾生界稠林入如來所行處隨順如來寂滅行常觀察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名為得一切種一切智智受職位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智慧入受職地已即得菩薩離垢三昧入法界差別三昧莊嚴道場三昧一切種華光三昧海藏三昧海印三昧虗空界廣大三昧觀一切法自性三昧知一切眾生心行三昧一切佛皆現前三昧如是等百萬阿僧祇三昧皆現在前菩薩於此一切三昧若入若起皆得善巧亦善了知一切三昧所作差別其最後三昧名受一切智勝職位此三昧現在前時有大寶蓮華忽然出生其華廣大量等百萬三千大千世界以眾妙寶間錯莊嚴超過一切世間境界出世善根之所生起知諸法如幻性眾行所成恒放光明普照法界非諸天處之所能有毗琉璃摩尼寶為莖栴檀王為臺碼碯為鬚閻浮檀金為葉其華常有無量光明眾寶為藏寶網彌覆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蓮華以為眷屬爾時菩薩坐此華座身相大小正相稱可無量菩薩以為眷屬各坐其餘蓮華之上周帀圍遶一一各得百萬三昧向大菩薩一心瞻仰佛子此大菩薩并其眷屬坐華座時所有光明及以言音普皆充滿十方法界一切世界咸悉震動惡趣休息國土嚴淨同行菩薩靡不來集人天音樂同時發聲所有眾生悉得安樂以不思議供養之具供一切佛諸佛眾會悉皆顯現佛子此菩薩坐彼大蓮華座時於兩足下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諸大地獄滅眾生苦於兩膝輪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諸畜生趣滅眾生苦於臍輪中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閻羅王界滅眾生苦從左右脇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人趣滅眾生苦從兩手中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諸天及阿脩羅所有宮殿從兩肩上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聲聞從其項背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辟支佛身從其面門故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初始發心乃至九地諸菩薩身從兩眉間放百萬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受職菩薩令魔宮殿悉皆不現從其頂上放百萬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諸佛如來道場眾會右遶十帀住虗空中成光明網名熾然光明發起種種諸供養事供養於佛餘諸菩薩從初發心乃至九地所有供養而比於此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其光明網普於十方一一如來眾會之前雨眾妙香華鬘衣服幢幡寶蓋諸摩尼等莊嚴之具以為供養皆從出世善根所生超過一切世間境界若有眾生見知此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佛子此大光明作於如是供養事畢復遶十方一切世界一一諸佛道場眾會經十帀已從諸如來足下而入爾時諸佛及諸菩薩知某世界中某菩薩摩訶薩能行如是廣大之行到受職位佛子是時十方無量無邊乃至九地諸菩薩眾皆來圍遶恭敬供養一心觀察正觀察時其諸菩薩即各獲得十千三昧當爾之時十方所有受職菩薩皆於金剛莊嚴臆德相中出大光明名能壞魔怨百萬阿僧祇光明以為眷屬普照十方現於無量神通變化作是事已而來入此菩薩摩訶薩金剛莊嚴臆德相中其光入已令此菩薩所有智慧勢力增長過百千倍。
  【論】第三段有六十八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坐蓮華座為大法師受十地佛大職位分第二隨文釋義於此段中復分為十段一從初爾時金剛藏菩薩已下至受職位有七行經明此位菩薩從初地至第九地修大福智大慈悲行滿入眾生界入如來所行分二佛子已下至授一切智勝職位有八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得十三昧及一切諸三昧現前分三此三昧現在前時已下至以為眷屬有八行經明此位菩薩以三昧力福德感報蓮華出興分四爾時已下至一心瞻仰有三行經明此位菩薩并諸眷屬菩薩身處華座與華量等分五佛子已下至諸佛眾會悉皆顯現有五行經明此位菩薩坐華座已言音普充滿十方世界自然震動一切樂音自鳴及以不思議供養之具供佛分六佛子已下至得不退轉有二十四行半經明此位菩薩處座放光教化眾生及供佛分七佛子已下至從諸如來足下而入有兩行半經明此位菩薩所放光明遶十方界入佛足下分八爾時已下至到受職位有兩行經明十方諸佛菩薩皆悉咸知此有菩薩受職分九佛子已下至即各獲得十千三昧可兩行半經明九地菩薩皆來恭敬獲益分十當爾之時已下有五行半經明此十方同受職菩薩放臆德光明普照十方來入此菩薩臆德令勢力增長過百千倍分第一段七行經明從初地至第九地以分分白淨法修助道行觀察眾法修習福德智慧廣行大悲並為成就此十地根本智悲之地至此地滿故明元將一切諸佛智悲之地以作五位修行從初發心住已至此諸佛智地故從初發心有五種發心不離一念五種初發心者一十住初發心二十行初發心三十迴向初發心四十地初發心五十一地初發心如是五位初發心皆不異如來根本智而起初發心故為智體無始終此五種初發心皆無始終為非情識能所見故非時日歲月所攝故如是五位皆一時發故一如十住初發心即以其止心不亂開發如來根本智慧即以妙峯山德雲比丘得憶念諸佛智慧光明門山者止也即初從凡夫地止心不亂即佛智慧現入如來智慧地名初發心住二如十行初發心即明於諸佛智慧中行行無染即以三眼國善見比丘林中經行比丘表行無染林中經行表行無住三眼表佛眼法眼智眼此眼自得如來智慧三眼復利一切眾生即行無所著故三十迴向初發心即以鬻香長者青蓮華即明和合諸香賣鬻香而居即明以十迴向門起無限大願門和融悲智法身使令均平等進故青蓮華者明於諸妙色香無染也四十地初發心修長養大慈大悲增勝即以夜神婆珊婆演底此云春生主當神以表大悲主當眾生發生菩提芽故五第十一地以無作任運大悲初發心即以摩耶夫人生諸佛為首即明從悲生智教化眾生故如上初發心有此五種逆順不同總在初心之中一時具足無前後際皆以法界大智為體故不可說前後古今之解此一段七行經明成無前後古今之大智大悲法界眾生界佛行滿故至大法王職處入眾生生死稠林分第二段中有八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入此職位之中即得十種三昧及一切三昧其初離垢三昧者云正定也明此地悉離染淨涅槃悲智功用不均平垢故名離垢三昧不同三乘離生死取涅槃及淨土垢故亦不同下地菩薩調治智悲生死涅槃萬行未自在垢故此地菩薩離如是垢故名為離垢三昧明以法界無作智印印諸境界無非智境更無能所生死涅槃染淨等障故名離垢三昧又三之言正正者明一止即是正字故明此地菩薩以一大普光明智性自無依曰止恒以此智常照諸境名之曰正昧之云定定者以智利生不迷諸見名之為定明從初地修諸方便助菩提分至此地所作功行無功習氣亦無故名離垢三昧又云三昧者是正受以明此位以無依住無功智任自徧周故名離垢三昧故此明無功之智任自徧周故入法界差別三昧者是無功用智任運隨用應事施為是差別智故明用不離體不離無作根本智故莊嚴道場三昧者有諸佛成道轉法輪處徧至其中身行及以眾寶莊嚴故一切種華光三昧者明以三昧行光照燭一切眾生故海藏三昧者明含藏眾法故如海具十德喻等海印三昧者以大智海印自性圓明清淨無垢印三世諸境界咸現其中虗空界廣大三昧者明法空智體所照自體無限徧故觀一切法自性三昧者明以智觀照諸法無自性無他性自在故知一切眾生心行三昧者以智知根隨根濟度故一切佛現前三昧者明此離垢三昧與體性三昧並與一切諸佛同一體相故如是等已下總與無數三昧皆現在前菩薩於此一切三昧若入若起皆得善巧者明一身入多身起多身入一身起又起中入入中起又於一三昧中分別多眾生心行所行多三昧境界教多眾生而不失時最後三昧名受一切勝職位者此是十地智滿行周平等無作大悲任運處世利眾生定如是眾多三昧皆從體性無作法身法界普光明智寂用無礙三昧起故如是三昧非是三乘修寂靜者求出三界者樂生淨土者之境界是達一切無明便成大智是便以一切眾生身土微塵總含佛國者之境界此寂用無依大智三昧是一切諸佛根本智體用無盡藏王能隨一切眾生無限情意化不失時然無作者故第三此三昧現在前時已下有七行半經明受職菩薩約報華生經云此三昧現在前時有大蓮華忽然出生此是受職菩薩自悲智行滿法合等用法界利益眾生之報得是十地之中最後三昧身也其華量等百萬三千大千世界者千箇百億四天下為一小千千箇小千為一中千千箇中千為一大千今云量等百萬三千大千世界者意明無限量之大稱已下莊嚴如經自具經云出世善根之所生起者非是超過三界淨土菩薩及二乘變易生死菩薩諸善根所不能知故是知諸法如幻性所成恒放光明普照法界此配善根因果如蓮華以毗琉璃摩尼寶為莖者毗之云光以光明琉璃表法身智身明淨故其摩尼寶光淨無垢似琉璃非琉璃所成但以摩尼為蓮華莖莖者以法身智身性無垢之報果以法身智體與一切諸行作根本故今依果報生蓮華還以法身智體性自清淨以成報故是故光淨摩尼以為其莖栴檀王為臺者明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之香善根之所生起以法身能成戒定慧等五分法身之香今依果報得以次相資瑪瑙為鬚者是助菩提之分萬行善根之報得此是赤色寶表萬行顯發菩提理智及莊嚴五分法身故互相資發以次而陳閻浮檀金為葉者此金明淨柔耎是慈悲善根所生為慈悲是覆蔭義故其華常有無量光明者智慧法光利生善根所起眾寶為藏者都結此地含藏眾善所生寶網彌覆者善設教網漉諸眾生善根所生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蓮華以為眷屬者是一行徧一切行一切行徧一行善根所起是主伴萬行自在善根所起如上之華是於普光明殿中初說十信於如來前所現之華諸眷屬眾是如來眉間毫中之眾前是舉果勸修此是行終之果第四爾時已下三行經明此位菩薩處座大小相稱所坐華王之上者是根本智眷屬菩薩坐諸華座者是差別智明此位菩薩智悲萬行徧周如文自具第五佛子已下可五行經明此位菩薩及眷屬處座之時感動興供如文自具第六佛子已下二十四行半經明此位菩薩處座放光濟苦一依身分而作次第以足下光照大地獄苦明足下是所履之行極以濟苦故次兩膝放光照畜生苦明在所履次由於膝之勞苦次臍輪中放光照閻羅王界苦如大地獄無王所攝以極增上惡業猶如電擊直往苦趣小地獄有王所攝臍者眾穢積中之分生死之際迷真之極生死之源如戌亥兩辰配於乾卦是萬象生死在中放光所照也左右兩脇放光照人中苦脇者攝受挾持之處明人處可攝受故兩手放光照諸天脩羅者可引接故兩肩放光照聲聞乘者明能樂聞法敵煩惱故為兩肩近耳明因聞法得果故項背放光照辟支佛者明不樂聞法背佛知見故面門放光是受教故眉間放光是十地中道果故頂上放光是佛極果故餘如文自具第七佛子已下有兩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如上所放光明供養及所作事畢遶十方一切世界一一諸佛道場眾會十帀從諸如來足下而入者十帀者明十法圓滿故光入佛足下者明返果還因故明從普光明殿中起十信心如來於兩足下輪中放光成其十信次十住無足指端放光次十行佛足趺上放光次十迴向膝上放光次十地佛眉間毫中放光今至此十地道滿果終不異初信之法時不移法不異果不異是故十地道滿之光還從佛足下而入明果同因故不異所信之法故明如來示果即因菩薩進修以因即果是故此十地之位返果從因是故光入諸佛足下也亦明行滿故入佛足輪足是行故已下三段可有十行經如文自具。
  【經】爾時十方一切諸佛從眉間出清淨光明名增益一切智神通無數光明以為眷屬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右遶十帀示現如來廣大自在開悟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菩薩眾周徧震動一切佛剎滅除一切諸惡道苦隱蔽一切諸魔宮殿示一切佛得菩提處道場眾會莊嚴威德如是普照盡虗空徧法界一切世界已而來至此菩薩會上周帀右遶示現種種莊嚴之事現是事已從大菩薩頂上而入其眷屬光明亦各入彼諸菩薩頂當爾之時此菩薩得先所未得百萬三昧名為已得受職之位入佛境界具足十力墮在佛數佛子如轉輪聖王所生太子母是正后身相具足其轉輪王令此太子坐白象寶妙金之座張大網縵建大幢幡燃香散華奏諸音樂取四大海水置金瓶內王執此瓶灌太子頂是時即名受王職位墮在灌頂剎利王數即能具足行十善道亦得名為轉輪聖王菩薩受職亦復如是諸佛智水灌其頂故名為受職具足如來十種力故墮在佛數佛子是名菩薩受大智職菩薩以此大智職故能行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難行之行增長無量智慧功德名為安住法雲地。
  【論】第四段有二十二行半經明十方諸佛咸放智光灌頂許可同佛職位分釋義中分為四段一爾時十方一切諸佛已下至墮在佛數有十二行經明此位菩薩受職蒙十方諸佛放光灌頂分二佛子如轉輪聖王已下至亦得名為轉輪聖王有六行經明舉轉輪王受太子職取四大海水而灌其頂喻分三菩薩受職亦復如是已下至墮在佛數可有兩行經明菩薩受職以一切諸佛四智之水光明而灌其頂即墮佛數分四佛子已下至名為安住法雲地可三行經明都結受職智光灌頂德行倍增分已上四段經明十地智滿法合諸佛放光灌頂為智齊諸佛智故以佛果智相印合故又發起增長十一地及佛妙智令成熟故此十地創現佛智十一地方自在故餘如文自具。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法雲地如實知欲界集色界集無色界集世界集法界集有為界集無為界集眾生界集識界集虗空界集涅槃界集此菩薩如實知諸見煩惱行集知世界成壞集知聲聞行集辟支佛行集菩薩行集如來力無所畏色身法身集一切種一切智智集示得菩提轉法輪集入一切法分別決定智集舉要言之以一切智知一切集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以如是上上覺慧如實知眾生業化煩惱化諸見化世界化法界化聲聞化辟支佛化菩薩化如來化一切分別無分別化如是等皆如實知又如實知佛持法持僧持業持煩惱持時持願持供養持行持劫持智持如是等皆如實知又如實知諸佛如來入微細智所謂修行微細智命終微細智受生微細智出家微細智現神通微細智成正覺微細智轉法輪微細智住壽命微細智般涅槃微細智教法住微細智如是等皆如實知又入如來祕密處所謂身祕密語祕密心祕密時非時思量祕密授菩薩記祕密攝眾生祕密種種乘祕密一切眾生根行差別祕密業所作祕密得菩提行祕密如是等皆如實知又知諸佛所有入劫智所謂一劫入阿僧祇劫阿僧祇劫入一劫有數劫入無數劫無數劫入有數劫一念入劫劫入一念劫入非劫非劫入劫有佛劫入無佛劫無佛劫入有佛劫過去未來劫入現在劫現在劫入過去未來劫過去劫入未來劫未來劫入過去劫長劫入短劫短劫入長劫如是等皆如實知又知如來諸所入智所謂入毛道智入微塵智入國土身正覺智入眾生身正覺智入眾生心正覺智入眾生行正覺智入隨順一切處正覺智入示現徧行智入示現順行智入示現逆行智入示現思議不思議世間了知不了知行智入示現聲聞智辟支佛智菩薩行如來行智佛子一切諸佛所有智慧廣大無量此地菩薩皆能得入。
  【論】第五段有三十六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入廣大微細差別智善知諸集諦分釋義中分為八段一佛子已下至知一切集有八行經明此法雲地知一切集諦分二佛子已下至皆如實知有三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如實知十種化法分三又如實知已下至皆如實知有兩行經明此位菩薩如實知十種持法分四又如實知已下至如是等皆如實知有四行半經明此位菩薩知如來十種微細智分五又入如來祕密處已下至皆如實知有四行經明此位菩薩知如來十種祕密分六又知諸佛已下至皆如實知有七行經明此位菩薩知如來逆順劫相入分七又知如來諸所入知已下至菩薩行如來行智有六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入十三種智分八佛子已下至皆能得入有一行半經明此位菩薩能入如來廣大智慧分從第一段八行經中經云如實知欲界集者以五蘊是三界同迷以十使煩惱隨於四諦上迷諦無明一諦上具十即欲界集有四十箇苦集以此苦集滅道上二界除瞋各有三十六是有為禪界苦集此上二界禪皆從作意息伏而得是故三界有漏攝故禪消想起三界往來此三界共通一百二十八種煩惱集是三界六道之大體約以五蘊配六根與十使無明相因總有八萬四千及不可數集如八九地已前並已配訖如前知之色界無色界如上可知法界集者明一念稱真智現如上八萬四千及不可說諸塵勞門總法界大智慧解脫解脫知見集總積集智慧之海名為一切種種智海有為界集者三界所有煩惱是亦通三乘折伏現行煩惱得變易生死隨意生身皆是出三界有為集故無為集者唯如來一切智一切種種諸差別智也自餘皆有為故眾生界集及虗空涅槃界集者為善分別從一切智起眾生界虗空界涅槃界各各差別智集此菩薩如實知諸見煩惱行集者身邊等五見及六十二見前地已釋訖知世界成壞集者知三千大千世界及十方一切世界若干劫成若干劫住若干劫壞皆悉知之聲聞行集者以四諦觀厭三界苦忻涅槃樂又觀諸世間苦空無常不淨無有可樂皆磨滅法虗積諸業果苦無斷絕猶如波浪集不善法增長生老病死三十六物共成其身修二百五十戒淨欲界苦修上二界八禪知上界業皆是無常入第九定出三界想入滅盡定身智俱盡寂滅無知如此經下文譬如比丘入寂滅定頭上擊鼓不復聞聲又有聲聞得出三界心厭患分段身化火焚身入變易生死如勝鬘及涅槃經並同此說聲聞二乘淨土菩薩以空觀折伏現行煩惱得變易生死非是斷煩惱為不了無明成根本智故妄為無明實有妄生厭離以厭患心成出過三界分段生死得變易生死住無漏界不受後有三界之身有如化火焚身如涅槃經自有文說皆是厭生死住涅槃集辟支佛行集者十二緣行是此四諦十二緣三乘互參以為九乘如前已述一乘菩薩亦修如此四諦十二緣此十地位內次第而說所修之法是一種修四諦十二緣心量見道各自不同菩薩行集者出纏菩薩六波羅蜜分修慈悲生於淨土道滿方來處世教化眾生大悲菩薩依無相觀四念處七菩提分四攝四無量心十波羅蜜修大慈悲不著三界教化眾生此是依空無相無願無作解脫門而建諸行亦是三乘菩薩所修方便加行所忻行門境界但以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如此一乘經但約如來根本普光明智境發心所修十波羅蜜四諦十二緣四念處三十七品四攝四無量一切助道皆以自心根本智為體用以智無依無限所作行門報果皆無依無限自他身土重重互相參現以智無限無礙故所有身土自他如幻如影皆無障礙故所修諸行皆智為體是三乘一乘菩薩行集如此經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如是所行方便是一乘菩薩行集如來力無所畏色身法身集力無所畏者十力無畏是也色身者九十七大人之相隨好無盡是法身集者理無得證無縛無解無生無滅不垢不淨是也一切種者是五位加行成熏習種者一切眾生而隨五蘊加行即成無明諸業種故菩薩五位加行以成一切智智之種一切智智者明根本無依住無作智而生差別智三乘名後得智一乘中智直以根本圓明三世一時不分前後得菩提時轉法輪智集者所說十二分教是入一切法分別決定智集者以金剛無礙智慧善分別出世法無不明了無不決定皆無錯謬舉要言之總陳大綱以一切智知一切集者明無不盡知也此是總結已上知一切集竟第二段三行半經云以如是上上覺慧如實知眾生業化者明一切眾生以自煩惱所造業自化其形及所居境土一一自成自形及所居境土所有受用除業更無餘物能與因慳因貪因瞋因愛因憎多者先受皆一一眾生乘諸業化皆如實知煩惱化者乘何煩惱合墮何道因果相稱皆悉知之諸見化者由五見及六十二見緣名色便生執取化生種種諸煩惱身世界化者由自心諸業化生種種諸世界形復於所化世界上復更取之化生諸業法界化者皆從自體清淨智而化生諸境界等聲聞化者隨無漏定起正念力起十八變化等緣覺亦然總明二乘正解脫力隨意念力變化通用菩薩化者隨諸波羅蜜力大悲願力自己解脫知見隨如念力得意生身力而變化種種身種種行如來化者從無作大智普應羣物恒自徧故分別無分別化者以未悟者分別無分別法令一切眾生而開解故又正分別時無分別化故已下總結已上知一切化竟第三段兩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常能憶持此十無量法憶持一一不亂失故佛持知佛所持一切法故法持知法次第故僧持知諸合散性體無離隔故業持知眾生業同異故煩惱持識煩惱相故時持知無始及三世劫時同異總別不遷故已下例知已上知諸持竟四又如實知如來十微細智一段有四行半經明如來於一無依無住無作智任運徧知盡一切法故修行時命終受生出家現神通力成正覺轉法輪住壽命般涅槃教法住如是十事不作念而恒徧知不移時而極三世事故已上微細知竟五又入如是祕密處有四行經入如來十無盡祕密處所謂身祕密者於身塵毛孔中現無量土無量身無量示現成佛示現涅槃無量語業言音如是十事一時同異自在十方咸然總是如來普光明智猶如圓鏡等虗空界一時普應任物所為皆能對現無所造作已上祕密知竟六又知諸佛所有入劫智有七行經一念入阿僧祇劫阿僧祇劫入一念已下如經自具如是長短多少劫相入法者理智無性故為眾生根延促即劫延促如來以智方便一時頓現諸業境界於一同之智各自現見因業時分同異不同破彼迷情定時劫長短之執若無情計智等一時無延促相無劫歲月時日分限已上知劫相入竟七又知如來諸所入智有六行半經明此位菩薩知如來十三種入智所謂毛道智者入不定性眾生起方便智令得正信智入微塵智者入微細眾生道中與之同生引生智慧令得人天住佛善根入國土身正覺智者於佛身中及毛孔之內示現成佛入般涅槃智故入眾生身正覺智者方便行四攝行覺悟眾生是也入眾生心正覺智者以眾生心與如來心同一體性以此如來知一切眾生而隨業接之故入隨順一切處正覺智者一切六道徧生其中隨根覺悟故入示現徧行智者一切眾生行及九十五種外道盡同事智故入示現逆行智者示作惡魔惱惑行者或行於非道無不利生如示作阿闍世王殺害父母等事令信得道業除入示現思議不思議世間了知不了知智者或令世間知是不思議聖行或令世間不能了知是凡是聖餘可准知如經自具已上入如來智竟八佛子已下一行半經總結此位菩薩總能入一切諸佛廣大無量智竟。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地即得菩薩不思議解脫無障礙解脫淨觀察解脫普照明解脫如來藏解脫隨順無礙輪解脫通達三世解脫法界藏解脫光明輪解脫無餘境界解脫此十為首有無量百千阿僧祇解脫門皆於此第十地中得如是乃至無量百千阿僧祇三昧門無量百千阿僧祇陀羅尼門無量百千阿僧祇神通門皆悉成就。
  【論】第六段有七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得十大解脫分釋義此一段中都舉四法一先舉十種不可思議解脫二總舉百千阿僧祇解脫三并舉所得三昧之數四并舉無量百千神通皆如文自具。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五


  音切



  (須音)。


  (馬音)。


  (奴好切)。


  (徂兮切)。


  (許業切)。


  (行音)。


  (於力切)。


  (薄經切)。


  (莫半切)。


  (口內切)。


  (胡頰切)。


  (鹿音)。


  (息七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六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十四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通達如是智慧隨順無量菩提成就善巧念力十方無量諸佛所有無量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於一念頃皆能安能受能攝能持譬如娑伽羅龍王所霔大雨唯除大海餘一切處皆不能安不能受不能攝不能持如來祕密藏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亦復如是唯除第十地菩薩餘一切眾生聲聞獨覺乃至第九地菩薩皆不能安不能受不能攝不能持佛子譬如大海能安能受能攝能持一大龍王所霔大雨若二若三乃至無量諸龍王雨於一念間一時霔下皆能安能受能攝能持何以故以是無量廣大器故住法雲地菩薩亦復如是能安能受能攝能持一佛法明法照法雨若二若三乃至無量於一念頃一時演說悉亦如是是故此地名為法雲解脫月菩薩言佛子此地菩薩於一念間能於幾如來所安受攝持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不可以算數能知我當為汝說其譬喻佛子譬如十方各有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其世界中一一眾生皆得聞持陀羅尼為佛持者聲聞眾中多聞第一如金剛蓮華上佛所大勝比丘然一眾生所受之法餘不重受佛子於汝意云何此諸眾生所受之法為有量耶為無量耶解脫月菩薩言其數甚多無量無邊金剛藏菩薩言佛子我為汝說令汝得解佛子此法雲地菩薩於一佛所一念之頃所安所受所攝所持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三世法藏前爾所世界一切眾生所聞持法於此百分不及一乃至譬喻亦不能及如一佛所如是十方如前所說爾所世界微塵數佛復過此數無量無邊於彼一一諸如來所所有法明法照法雨三世法藏皆能安能受能攝能持是故此地名為法雲佛子此地菩薩以自願力起大悲雲震大法雷通明無畏以為電光福德智慧而為密雲現種種身周旋往返於一念頃普徧十方百千億那由他世界微塵數國土演說大法摧伏魔怨復過此數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世界微塵數國土隨諸眾生心之所樂霔甘露雨滅除一切眾惑塵燄是故此地名為法雲佛子此地菩薩於一世界從兜率天下乃至涅槃隨所應度眾生心而現佛事若二若三乃至如上微塵數國土復過於此乃至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世界微塵數國土皆亦如是是故此地名為法雲。
  【論】第七段有四十五行半經明此地菩薩於一念頃能受十方所有諸佛法明皆能領受及能於十方雨法自在分釋義中分為八段一佛子已下至不能持有八行半經明此地菩薩堪持一切諸佛大法明大法照餘二乘及九地菩薩而不堪持并舉娑伽羅龍降雨喻分二佛子已下至名為法雲有六行半經明舉大海能受諸大龍王所雨喻并舉此位菩薩堪受一切諸法明一念之間皆能一時演說分三解脫月已下至大法雨有兩行經明解脫月問此位菩薩一念間能受持幾如來法明分四金剛藏菩薩已下至說其譬喻有一行半經明此位菩薩所受幾許佛說諸法以算數無量分五佛子已下至乃至譬喻亦不能及有十一行半經是第一譬喻廣大不可及此位菩薩所領幾如來法明廣多喻分六如一佛所已下至名為法雲有四行經明此位菩薩所受諸佛法雨倍過前喻分七佛子此地菩薩已下至名為法雲有七行經明此位菩薩以自願力慈悲廣大饒益分八佛子此菩薩已下至名為法雲有四行半經明此位菩薩能於十方世界從兜率天宮下生倍過前微塵喻分如初段云大法明者十方世界出世法無不總知總解盡故大法照者明能以智日所照十方一切眾生根及業常如目前一切眾生若好若惡無有不見大法雨者明能隨十方一切眾生根一時等雨法故一切諸有如是廣大佛事此位菩薩能安能受如娑伽羅龍王所雨大海喻娑伽羅者因所雨大海得名能雨大海此龍所雨唯海能受如十方諸佛法雨唯此位菩薩一念能受已下如文自具。
  【經】佛子此地菩薩智慧明達神通自在隨其心念能以狹世界作廣世界廣世界作狹世界垢世界作淨世界淨世界作垢世界亂住次住倒住正住如是無量一切世界皆能互作或隨心念於一塵中置一世界須彌盧等一切山川塵相如故世界不減或復於一微塵之中置二置三乃至不可說世界須彌盧等一切山川而彼微塵體相如本於中世界悉得明現或隨心念於一世界中示現二世界莊嚴乃至不可說世界莊嚴或於一世界莊嚴中示現二世界乃至不可說世界或隨心念以不可說世界中眾生置一世界或隨心念以一世界中眾生置不可說世界而於眾生無所嬈害或隨心念於一毛孔示現一切佛境界莊嚴之事或隨心念於一念中示現不可說世界微塵數身一一身示現如是微塵數手一一手各執恒河沙數華匳香篋鬘蓋幢幡周徧十方供養於佛一一身復示現爾許微塵數頭一一頭復現爾許微塵數舌於念念中周徧十方歎佛功德或隨心念於一念間普徧十方示成正覺乃至涅槃及以國土莊嚴之事或現其身普徧三世而於身中有無量諸佛及佛國土莊嚴之事世界成壞靡不皆現或於自身一毛孔中出一切風而於眾生無所惱害或隨心念以無邊世界為一大海此海水中現大蓮華光明嚴好徧覆無量無邊世界於中示現大菩提樹莊嚴之事乃至示成一切種智或於其身現十方世界一切光明摩尼寶珠日月星宿雲電等光靡不皆現或以口[唬-儿+丘]氣能動十方無量世界而不令眾生有驚怖想或現十方風灾火灾及以水灾或隨眾生心之所樂示現色身莊嚴具足或於自身示現佛身或於佛身而現自身或於佛身現己國土或於己國土而現佛身佛子此法雲地菩薩能現如是及餘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自在神力。
  【論】第八段有三十五行半經明此位菩薩隨念廣大微細大小一多相入通化自在分釋義中明此法雲地菩薩隨心念力廣大微細自他相入一多大小互參神通德用自在皆隨自心念所成故如一切眾生作用境界皆是自心報業所成人天地獄畜生餓鬼善惡等報果一依心造如此十地菩薩以無作法身大智之力隨所心念莫不十方一時自在皆悉知見為無迷故以普光明智為體為智體無依稱性徧周法界與虗空量等周滿十方世界以無性智大用隨念以不妄失智隨念皆成以具總別智總別同異成壞俱作以廣狹大小自在智化通無礙以與一切眾生同體智能變一切眾生境界純為淨土之剎以自他無二智一身而作多身多身而作一身以法界無大小離量之智能以毛孔廣容佛剎以等虗空無邊無方之智而一念現生滿十方而無去來以如響智而能響應對現等眾生應形以具足圓滿福德智而恒居妙剎常與一切眾生同居若非聖所加持力而眾生不見如是十地菩薩智力神通雖言性等虗空然虗空廣大無用如是十地之智智滿虗空智無體性無造作者一如虗空然隨念力周滿虗空依果重重通化無盡如隨意摩尼珠雖性無能所無所造作而與一切眾境同色餘如文自具。
  【經】爾時會中諸菩薩及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護世四王釋提桓因梵天淨居摩醯首羅諸天子等咸作是念若菩薩神通智力能如是者佛復云何爾時解脫月菩薩知諸眾會心之所念白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今此大眾聞其菩薩神通智力墮在疑網善哉仁者為斷彼疑當少示現菩薩神力莊嚴之事時金剛藏菩薩即入一切佛國土體性三昧入此三昧時諸菩薩及一切大眾皆自見身在金剛藏菩薩身內於中悉見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種種莊嚴之事經於億劫說不能盡又於其中見菩提樹其身周圍十萬三千大千世界高百萬三千大千世界枝葉所蔭亦復如是稱樹形量有師子座座上有佛號一切智通王一切大眾悉見其佛坐菩提樹下師子座上種種諸相以為莊嚴假使億劫說不能盡金剛藏菩薩示現如是大神力已還令眾會各在本處時諸大眾得未曾有生奇特想默然而住向金剛藏一心瞻仰。
  【論】第九段有十八行半經明此大眾聞十地菩薩神通生疑時金剛藏菩薩入體性三昧現佛神通為眾除疑分釋義於此段中約有十事一大眾懷疑二解脫月為請三金剛藏入定四定所現境界五大眾自見自見在金剛藏身中六現菩提樹殊特高顯七樹下有佛坐師子座號一切智通王八大眾見佛九金剛藏菩薩罷其神通十大眾還自見身還在本處得未嘗有如一切佛國土體性三昧者即是無作法性身也菩提樹約以法性身行報得故樹下佛號一切智通王者即法性中無作之大智自在故此三法一切眾生體常如是只為不自加行顯發故餘如文自具。
  【經】爾時解脫月菩薩白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今此三昧甚為希有有大勢力其名何等金剛藏言此三昧名一切佛國土體性又問此三昧境界云何答言佛子若菩薩修此三昧隨心所念能於身中現恒河沙世界微塵數佛剎復過此數無量無邊佛子菩薩住法雲地得如是等無量百千諸大三昧故此菩薩身身業不可測知語語業意意業神通自在觀察三世三昧境界智慧境界遊戲一切諸解脫門變化所作神力所作光明所作略說乃至舉足下足如是一切諸有所作乃至法王子住善慧地菩薩皆不能知佛子此法雲地菩薩所有境界略說如是若廣說者假使無量百千阿僧祇劫亦不能盡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若菩薩神通境界如是佛神通力其復云何金剛藏言佛子譬如有人於四天下取一塊土而作是言為無邊世界大地土多為此土多我觀汝問亦復如是如來智慧無邊無等云何而與菩薩比量復次佛子如四天下取少許土餘者無量此法雲地神通智慧於無量劫但說少分況如來地佛子我今為汝引事為證令汝得知如來境界佛子假使十方一一方各有無邊世界微塵數諸佛國土一一國土得如是地菩薩充滿如甘蔗竹葦稻麻叢林彼諸菩薩於百千億那由他劫修菩薩行所生智慧比一如來智慧境界百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能及。
  【論】第十段有二十七行經明此地菩薩智慧神通力下地不知不可比如來神力智慧分釋義於此段中約有十一法一解脫月問三昧之名二金剛藏菩薩正答三昧之號三又問三昧之境界四金剛藏正答五正說法雲地得三昧之總相六明法雲地菩薩三業神通下地不知七明略說法雲地境界廣說無量百千劫難量八解脫月問佛神力如何九金剛藏舉一土塊況四天下土多少難比十金剛藏正說十地道力由故難宣況如來神力可說十一舉喻約明其中意趣如文自具。
  【經】佛子此菩薩億如是智慧不異如來身語意業不捨菩薩諸三昧力於無數劫承事供養一切諸佛一一劫中以一切種供養之具而為供養一切諸佛神力所加智慧光明轉更增勝於法界中所有問難善為解釋百千億劫無能屈者佛子譬如金師以上妙真金作嚴身具大摩尼寶鈿廁其間自在天王身自服戴其餘天人莊嚴之具所不能及此地菩薩亦復如是始從初地乃至九地一切菩薩所有智行皆不能及此地菩薩智慧光明能令眾生乃至入於一切智智餘智光明無能如是佛子譬如摩醯首羅天王光明能令眾生身心清涼一切光明所不能及此地菩薩智慧光明亦復如是能令眾生皆得清涼乃至住於一切智智一切聲聞辟支佛乃至第九地菩薩智慧光明悉不能及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已能安住如是智慧諸佛世尊復更為說三世智法界差別智徧一切世界智照一切世界智慈念一切眾生智舉要言之乃至為說得一切智智此菩薩十波羅蜜中智波羅蜜最為增上餘波羅蜜非不修行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第十法雲地若廣說者假使無量阿僧祇劫亦不能盡佛子菩薩住此地多作摩醯首羅天王於法自在能授眾生聲聞獨覺一切菩薩波羅蜜行於法界中所有問難無能屈者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為首為勝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若勤加精進於一念頃得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三昧乃至示現爾所微塵數菩薩以為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所謂若修行若莊嚴若信解若所作若身若語若光明若諸根若神變若音聲若行處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
  【論】第十一段有三十五行半經明此位菩薩不異如來身語意業不捨菩薩諸三昧無數劫承事供養一切諸佛分釋義於此分中約有二十法門一不異如來身語意業二不捨菩薩諸三昧力三於無數劫承事供養一切諸佛四一切諸佛神力所加智慧轉增勝五於法界中所有問難善能解釋六喻真金以摩尼寶鈿廁其間成天寶冠七自在天王服戴餘天不如八正說此地菩薩下地不如九如摩醯首羅天能令眾生心得清涼喻明此地菩薩能令一切眾生得一切智智十二乘及九地菩薩皆不能及十一此地菩薩諸佛世尊更為演說十種智門十二明此地菩薩所行之行智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十三明且略說此地大綱廣說難盡十四舉此地菩薩受職作摩醯首羅天王十五明此位菩薩於四攝法善能廣行十六不離念佛法一切種一切智智十七自念堪為一切眾生所依十八自更勤修十九一念得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三昧二十若加以殊勝願力倍過前數文義如文自具如摩醯首羅者此云大自在是色界上極於大千界得大自在神通道力智無過者。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十地行相次第現前則能趣入一切智智譬如阿耨達池出四大河其河流注徧閻浮提既無盡竭復更增長乃至入海令其充滿佛子菩薩亦爾從菩提心流出善根大願之水以四攝法充滿眾生無有窮盡復更增長乃至入於一切智海令其充滿佛子菩薩十地因佛智故而有差別如因大地有十山王何等為十所謂雪山王香山王[鞥-合+(白-日+田)]陀棃山王神仙山王由乾陀山王馬耳山王尼民陀羅山王斫羯羅山王計都末底山王須彌盧山王佛子如雪山王一切藥草咸在其中取不可盡菩薩所住歡喜地亦復如是一切世間經書技藝文頌呪術咸在其中說不可盡佛子如香山王一切諸香咸集其中取不可盡菩薩所住離垢地亦復如是一切菩薩戒行威儀咸在其中說不可盡佛子如[鞥-合+(白-日+田)]陀棃山王純寶所成一切眾寶咸在其中取不可盡菩薩所住發光地亦復如是一切世間禪定神通解脫三昧三摩鉢底咸在其中說不可盡佛子如神仙山王純寶所成五通神仙咸住其中無有窮盡菩薩所住燄慧地亦復如是一切道中殊勝智慧咸在其中說不可盡佛子如由乾陀羅山王純寶所成夜叉大神咸住其中無有窮盡菩薩所住難勝地亦復如是一切自在如意神通咸在其中說不可盡佛子如馬耳山王純寶所成一切諸果咸在其中取不可盡菩薩所住現前地亦復如是入緣起理聲聞果證咸在其中說不可盡如尼民陀羅山王純寶所成大力龍神咸住其中無有窮盡菩薩所住遠行地亦復如是方便智慧獨覺果證咸在其中說不可盡如斫羯羅山王純寶所成諸自在眾咸住其中無有窮盡菩薩所住不動地亦復如是一切菩薩自在行差別世界咸在其中說不可盡如計都山王純寶所成大威德阿脩羅王咸住其中無有窮盡菩薩所住善慧地亦復如是一切世間生滅智行咸在其中說不可盡如須彌盧山王純寶所成大威德諸天咸住其中無有窮盡菩薩所住法雲地亦復如是如來力無畏不共法一切佛事咸在其中問答宣說不可窮盡佛子此十寶山王同在大海差別得名菩薩十地亦復如是同在一切智中差別得名。
  【論】第十二段有四十二行半經明舉阿耨達池十大山王喻十種地次第方便所行之智慧分釋義此一段總有十二段經如經自有節量不煩更科文初舉阿耨達池喻菩薩從十住初心從菩提心流出善根大願之水以四攝法充滿眾生無有窮盡復更增長乃至入於一切智海明從初發心住生在如來智慧大願水中以四攝行成就眾生滿一切智海不離初時智慧大願水體以初水體成漸廣多又舉大地有十山王喻明從如來智地起十種進修不離智地體漸高勝故如五位五重十法不離如來普光明一切智地起五重十十進修如是五重五位十十進修總是一時一際一念無前後三世之勝進以如來智為體故還如阿耨達池中水流入大海如閻浮提地而出十大山王不離地體以定慧照之可見初發心便成佛者此為可表倣此知之以此說十信心於普光明殿中所說此殿約普光明智報生明果中說因修滿不離此智故十山王者雪山王喻初地如經文義自具以次准知以次香山王以次[鞥-合+(白-日+田)]陀棃山王者[鞥-合+(白-日+田)]者此云種種陀棃者此云持云此山能持種種眾寶華果故喻三地如經文義自具如禪定解脫三昧三摩鉢底者如何如禪定但云稱體三昧以明識想不行為日未出為昧字為識想冥昧正智方現為三云正以十一月至正月三陽生故以三為正三陽生方智明以智為正故以五蘊不生世情頓止名之為昧從此能現正智名之三昧又一止為正字三摩鉢底者明五蘊昧能現正慧故云三摩鉢底是正慧故為無五蘊正智慧現名為解脫禪定都云大體三昧別舉其行神仙山王表四地文義如經乾陀羅山者乾者此云雙也陀羅此云持明此山夜叉及大神共持此山明五地得出世間及世間二智慧神通諸明總能博達持故馬耳山王表六地位如經自具尼民陀山王此曰持邊山表遠行地而能持一切眾生諸邊見行故乃至三界六道總能持故斫迦羅山此云輪圍圍大千界明八地無功行自圓滿故計都末底山者計都云幢末底云慧明善慧地須彌盧山處閻浮四洲內處大海中明十地法雲中道之智滿總攝一切諸三界故佛子已下一行半經明都結十地差別因一切智中差別得名明根本智從初發心住乃至十地及佛地無二由智差別得別名故已上十二段一一如經文中其所表地意次第經自明說。
  【經】佛子譬如大海以十種相得大海名不可移奪何等為十一次第漸深二不受死屍三餘水入中皆失本名四普同一味五無量珍寶六無能至底七廣大無量八大身所居九潮不過限十普受大雨無有盈溢菩薩行亦復如是以十相故名菩薩行不可移奪何等為十所謂歡喜地出生大願漸次深故離垢地不受一切破戒屍故發光地捨離世間假名字故燄慧地與佛功德同一味故難勝地出生無量方便神通世間所作眾珍寶故現前地觀察緣生甚深理故遠行地廣大覺慧善觀察故不動地示現廣大莊嚴事故善慧地得深解脫行於世間如實而知不過限故法雲地能受一切諸佛如來大法明雨無厭足故。
  【論】第十三段有十四行經明舉大海有十種德喻十種地昇進分釋義中分為兩段一先舉海之十德二託海之十德表法舉十地之智慧差別進修其中文義如文具足各各十法具足不煩科文。
  【經】佛子譬如大摩尼珠有十種性出過眾寶何等為十一者從大海出二者巧匠治理三者圓滿無缺四者清淨離垢五者內外明徹六者善巧鑽穿七者貫以寶縷八者置在瑠璃高幢之上九者普放一切種種光明十者能隨王意雨眾寶物如眾生心充滿其願佛子當知菩薩亦復如是有十種事出過眾聖何等為十一者發一切智心二者持戒頭陀正行明淨三者諸禪三昧圓滿無缺四者道行清白離諸垢穢五者方便神通內外明徹六者緣起智慧善能鑽穿七者貫以種種方便智縷八者置於自在高幢之上九者觀眾生行放聞持光十者受佛智職墮在佛數能為眾生廣作佛事佛子此集一切種一切智功德菩薩行法門品若諸眾生不種善根不可得聞解脫月菩薩言聞此法門得幾所福金剛藏菩薩言如一切智所集福德聞此法門福德如是何以故非不聞此功德法門而能信解受持讀誦何況精進如說修行是故當知要得聞此集一切智功德法門乃能信解受持修習然後至於一切智地。
  【論】第十四段有二十行半經明摩尼珠有十種性出過眾寶喻十種地出過眾聖分釋義中分為六段一佛子已下至充滿其願有六行經明舉摩尼珠有十種性分二佛子已下至廣作佛事有七行半經明正舉十地之加行次第分如第六地善知十二因緣法善知生老病死因緣根本體相一如第六地中所說以善巧觀生死緣生至底喻鑽第七地由以種種方便智為縷能隨生死不受諸垢第八地萬行任用徧諸眾生界知恒無體不動如幢自餘如文自具三佛子已下至不可得聞有兩行經歎此品難聞分四解脫月已下可一行經是解脫月問聞此法得幾所福分五金剛藏已下至福德如是可一行半經明金剛藏菩薩答言如一切智所集之福德明所聞法者如佛福德分六何以故已下至一切智地有三行半經明如聞此法得福廣大生疑分如一切智是佛所得根本智若聞法者其福德如佛何為以明因聞此法方有信解故為初聞是一切智之首故以初信因之福與果同體明非因不果故如非果不苗非苗不果故為明信心信果成因故即如說十信位於如來普光明法界大智殿中說十箇智佛以不動智佛為首以為信心以不動智佛及十箇智佛是自心之智果故畢竟成滿不移此智餘義如文自具意明如種子種果成其生因其根本智喻種子差別智是加行喻苗上之果以此二智各具無邊功德。
  【經】爾時佛神力故法如是故十方各有十億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十八相動所謂動徧動等徧動起徧起等徧起踊徧踊等徧踊震徧震等徧震吼徧吼等徧吼擊徧擊等徧擊雨眾天華天鬘天衣及諸天寶莊嚴之具幢幡繒蓋奏天妓樂其音和雅同時發聲讚一切智地所有功德如此世界他化自在天王宮演說此法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爾時復以佛神力故十方各十億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十億佛剎微塵數菩薩而來此會作如是言善哉善哉金剛藏快說此法我等悉亦同名金剛藏所住世界各各差別悉名金剛德佛號金剛幢我等住在本世界中皆承如來威神之力而說此法眾會悉等文字句義與此所說無有增減悉以佛神力而來此會為汝作證如我等今者入此世界如是十方一切世界悉亦如是而往作證爾時金剛藏菩薩觀察十方一切眾會普周法界欲讚歎發一切智智心欲示現菩薩境界欲淨治菩薩行力欲說攝取一切種智道欲除滅一切世間垢欲施與一切智欲示現不思議智莊嚴欲顯示一切菩薩諸功德欲令如是地義轉更開顯承佛神力而說頌言。
  【論】第十五段有二十二行半經明說此十地法門所感大地六種十八相動及興供并十方金剛藏菩薩咸來證法分於此段中復分為三段一爾時佛神力故已下至一切世界悉亦如是有八行經明法威動地天雨眾華供養分二爾時已下至而往作證有九行經明十方同名金剛藏菩薩咸來作證分三爾時金剛藏已下至而說頌言有六行經明觀眾生及所緣法欲說頌分云十方各十億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十億佛剎微塵數菩薩而來此會者明以本體十地之廣大甚多以十億剎塵為遠近及多數之量會此一切創初入十地菩薩因果本末法智無疑明將本十地果法會同創入此十地菩薩智無二故會前九地之劣入十地之廣大智故以陳遠近法之多少故亦明金剛藏所說之法與十方諸佛會同不二昧世界外者即下地位也來此會者即昇進入此十地智也歎善哉者明所說法契當不異也同名者明法藏智同故世界各各差別者明差別智差別行故悉名金剛德明差別智及行不離金剛德故佛號金剛幢者明金剛智能破一切妄業自無體可動故餘義如文自具如一切智根本智又智是差別智從一切智中用故故以重言。
  【經】
  其心寂滅恒調順  平等無礙如虗空  離諸垢濁住於道  此殊勝行汝應聽  百千億劫修諸善  供養無量無邊佛  聲聞獨覺亦復然  為利眾生發大心  精勤持戒常柔忍  慚愧福智皆具足  志求佛智修廣慧  願得十力發大心  三世諸佛咸供養  一切國土悉嚴淨  了知諸法皆平等  為利眾生發大心  住於初地生是心  永離眾惡常歡喜  願力廣修諸善法  以悲愍故入後位  戒聞具足念眾生  滌除垢穢心明潔  觀察世間三毒火  廣大解者趣三地  三有一切皆無常  如箭入身苦熾然  厭離有為求佛法  廣大智人趣燄地  念慧具足得道智  供養百千無量佛  常觀最勝諸功德  斯人趣入難勝地  智慧方便善觀察  種種示現救眾生  復供十力無上尊  趣入無生現前地  世所難知而能知  不受於我離有無  法性本寂隨緣轉  得此微妙向七地  智慧方便心廣大  難行難伏難了知  雖證寂滅勤修習  能趣如空不動地  佛勸令從寂滅起  廣修種種諸智業  具十自在觀世間  以此而昇善慧地  以微妙智觀眾生  心行業惑等稠林  為欲化其令趣道  演說諸佛勝義藏  次第修行具眾善  乃至九地集福慧  常求諸佛最上法  得佛智水灌其頂  獲得無數諸三昧  亦善了知其作業  最後三昧名受職  住廣大境恒不動  菩薩得此三昧時  大寶蓮華忽然現  身量稱彼於中坐  佛子圍遶同觀察  放大光明百千億  滅除一切眾生苦  復於頂上放光明  普入十方諸佛會  悉住空中作光網  供養佛已從足入  即時諸佛悉了知  今此佛子登職位  十方菩薩來觀察  受職大士舒光照  諸佛眉間亦放光  普照而來從頂入  十方世界咸震動  一切地獄苦消滅  是時諸佛與其職  如轉輪王第一子  若蒙諸佛與灌頂  是則名登法雲地  智慧增長無有邊  開悟一切諸世間  欲界色界無色界  法界世界眾生界  有數無數及虗空  如是一切咸通達  一切化用大威力  諸佛加持微細智  祕密劫數毛道等  皆能如實而觀察  受生捨俗成正道  轉妙法輪入涅槃  乃至寂滅解脫法  及所未說皆能了  菩薩住此法雲地  具足念力持佛法  譬如大海受龍雨  此地受法亦復然  十方無量諸眾生  悉得聞持持佛法  於一佛所所聞法  過於彼數無有量  以昔智願威神力  一念普徧十方土  霔甘露雨滅煩惱  是故佛說名法雲  神通示現徧十方  超出人天世間境  復過是數無量億  世智思惟必迷悶  一舉足量智功德  乃至九地不能知  何況一切諸眾生  及以聲聞辟支佛  此地菩薩供養佛  十方國土悉周徧  亦供現前諸聖眾  具足莊嚴佛功德  住於此地復為說  三世法界無礙智  眾生國土悉亦然  乃至一切佛功德  此地菩薩智光明  能示眾生正法路  自在天光除世暗  此光滅暗亦如是  住此多作三界王  善能演說三乘法  無量三昧一念得  所見諸佛亦如是  此地我今已略說  若欲廣說不可盡  如是諸地佛智中  如十山王嶷然住  初地藝業不可盡  譬如雪山集眾藥  二地戒聞如香山  三如毗陀發妙華  燄慧道寶無有盡  譬如仙山仁善住  五地神通如由乾  六如馬耳具眾果  七地大慧如尼民  八地自在如輪圍  九如計都集無礙  十如須彌具眾德  初地願首二持戒  三地功德四專一  五地微妙六甚深  七廣大慧八莊嚴  九地思量微妙義  出過一切世間道  十地受持諸佛法  如是行海無盡竭  十行超世發心初  持戒第二禪第三  行淨第四成就五  緣生第六貫穿七  第八置在金剛幢  第九觀察眾稠林  第十灌頂隨王意  如是德寶漸清淨  十方國土碎為塵  可於一念知其數  毫末度空可知量  億劫說此不可盡
  【論】第十六段有八十四行頌明重頌前法分明都歎從初地發心已來通此十地一時次第十地悉皆重頌文義如經自具。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六


  音切



  (注音)。


  (奴鳥切)。


  (力鹽切)。


  (苦協切)。


  (虛音)。


  (於禁切)。


  (之夜切)。


  (于鬼切)。


  (道音)。


  (昨紅切)。


  (田音)。


  (初吏切)。


  (魚迄切)。


  (魚際切)。

[鞥-合+(白-日+田)]
  (毗迷切)。


  (居謁切)。


  (式之切)。


  (作官切)。


  (良主切)。


  (徒力切)。


  (疾陵切)。


  (苦穴切)。


  (丑列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七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

  【論】此品佛自說十定之名普賢說十定之用以明佛根本智是體普賢差別智是用故明一切施為不離根本智之大定體故以是義故還於根本智普光明殿中說寂用之門。
  將釋此品約作五門分別一釋會來意二釋欲說此會重敘摩竭提國初成佛之所由三明何因緣故在此普光明殿中說此十一品經四明次第釋十一品之大意五明依品釋文第一釋會來意者以從此普光明大智殿中起信以不動智為昇進修行至十地十一地道滿行周至於佛果不離本智是故此會須來明不移因也為時不移智不移行不移因果一體故還教善財見慈氏慈氏還令却見文殊及入普賢身是也第二釋欲說此會何故重敘摩竭提國初成佛之所由者經云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於普光明殿入剎那際三昧者明初成佛及四十九年中所轉法輪并從天下降總不出一剎那時不移不遷故恐後眾生失其本意妄生遷移故須重敘明始末無時可遷故此明三本諸佛一切眾生總同一箇不遷之體從初信進修行經過五位總不移初時歲月日時及佛根本智法故第三明何因緣故在此普光明殿說此十一品經釋曰為明初會菩提場始成正覺是佛舉自始成之果勸修第二會普光明殿明是如來大智自果所居之報宅說十箇智佛以不動智佛為首以為信進修行之門令初發菩提心者從此普光明大智宅起信進修行畢竟不離如來本智本行本時還成本佛萬事依舊故於此十地後在於本信心處說此十一品經用明因果依世時日歲月總依本故故於此處說十一品經此十一品經總明成佛之際所有境界故即是明能發菩提心者自成佛故無異初會中毗盧遮那佛故依樣倣修一如本故為約智無時十方一切古今諸佛總與如今始發心者一時成佛故以智照之可見情識聞之即迷是故表依本如是故還於本處說佛果始終之門故以表法界體中始末同際說也此乃約實論之不順凡情之教說多劫也第四明次第釋十一品之大意者一明十定品是古今一切諸佛寂用徧周無時之大體也二明十通品是古今諸佛普光明智利生自在及報業之神通徧周三十忍品是十方古今諸佛自體無作法身一切法無生隨行之忍門四阿僧祇品五隨好光明功德品是明佛果所迷二愚之法以此二品經是如來自說六如來壽量品是一切諸佛隨眾生根性長短所現不同之壽而自報命與虗空之齊年七菩薩住處品是佛果攝眾生之分界明菩薩行門常不斷故八不思議法品明一切十方古今諸佛智德難思非情識之測度九如來十身相海品明佛報身依正二果難量十普賢行品明十方一切古今諸佛共所行自利利他之行周故十一如來出現品明五位修行者昇進位滿自佛出興出世入纏二行圓滿文殊是主出纏智慧普賢是主入俗行周於此品中二行圓滿故令二人自相問答說此出現之門已上十一品經大意如是一一隨文別釋更當重明大綱總明十一地已後佛果位中所行法則亦是一切菩薩一切眾生總不離此定體而無遷易此時分故明時不遷也第五明依品釋文者將釋十定一品約作五門分別一釋品來意二釋品名目三何故此之一處三會重重四釋此處三度重敘初成正覺摩竭提國五隨文釋義一釋品來意者明此十一地前已說進修行行及智用差別已滿此佛果普光明智明五位法界自體寂用重重無礙又明昇進因果修行終始明時法不遷故此品須來又明一多純雜同別自在故此品須來又明十地菩薩自知未具普賢行不見普賢身故此品須來如此品自具明也二釋品名目者明此品如來自說十種定名故因說法而立其名此定乃是古今一切諸佛恒常之法令諸五位菩薩皆同得之一切眾生亦同此體普賢說用明佛是體普賢是用三何故此處三會重重者明信心及定體并離世間品普賢常行此等三事總是如來普光明智一體因果并普賢菩薩佛果後恒行總是普光明一箇智用始終因果時日歲月總無時體以此三會重重總一時有也非是如世情所見去已更來故如是三會重重一時一會有此三種之法事故或以三世遠近劫作九世相入重重不礙故為不離普光明之智無始無終無不印故無終不徹故三世劫海總一時故五位因果亦不出此之定體也四明釋此一處三度重敘初成正覺在摩竭提國者明此一部經有五重因果其五者何一如佛初成道在菩提樹下示成正覺所集神天等眾是一重佛因果也二於普光明殿中說佛自成因果令諸後學信進修行即出毫中之光及眾是也三說此十定品等十一品經明諸菩薩信進修行經過信住行迴向十地十一地等六位自行滿周所成之佛果此十一品經是四離世間品是一切諸佛皆自成佛果後恒以自己果行常行利生亦名為利世間品不可作遠離之離此品名目恐將悞矣譯經之士或可妄詳佛意於中取意亦有義通如此四段經文品初皆云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者明說一部之經以菩提智無前後際一時說故非如情量有前後古人云重會三會普光明殿者意非然也非但不移剎那際說此一部之經亦乃從兜率天降神乃至入涅槃亦如之也乃至三世無盡劫佛亦一時不出此一剎那際齊成佛故一切眾生於本無時之內妄生多劫延促之相覺己元無故今此段經文意明菩提智上無延促時日往來之相故總云在摩竭提國始戒正覺以智照之可見凡情思之即迷乃至昇天諸會皆云不離菩提樹下普光明殿而昇忉利夜摩等故以菩提根本智體性自徧周無表裏中間長短延促大小去來等見故五法界品是一切諸佛之所共果凡聖共同不離法界大智慧無限德用圓滿之果一切諸佛以此法界大智慧而成正覺亦名普光明大智慧殿故以此五段經總明一真無礙大智無始終之無限經卷量等十方一切境界於一剎那際誦持悉徧亦名普眼經也意明說此一部經及出世涅槃總不出此一剎那際法界之果此法界品是菩提智境究竟之果此乃都該一部也第五隨品釋義者約分二義一長科經意二隨文釋義一長科經意者於此品中長科為十一段。
  【經】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於普光明殿入剎那際諸佛三昧以一切智自在神通力現如來身清淨無礙無所依止無有攀緣住奢摩他最極寂靜具大威德無所染著能令見者悉得開悟隨宜出興不失於時恒住一相所謂無相。
  【論】第一爾時世尊已下至所謂無相有五行半經明當十一品經之序分第二隨文釋義從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者此云不害國亦名聰慧為依此國人聰慧故以人得名又摩者云不竭提者云至為此國將謀兵勇隣國敵不至以主將立名又云摩者大也竭提體也云此國最大為五印度之大體故以此國是閻浮提之處中以是如來示成正覺明處中道義故又明大悲無害義故又表大悲普利不偏化故皆如初會中說阿蘭若法如初會已釋始成正覺者明於兜率天下降神受生說法入涅槃總不離始成正覺剎那際三昧之時故此經四品之內皆共同有此言明普光明大智體無時分明其殿體是智報境以智成名以境智無二所居之殿體皆含三世多劫不屬時收無古今去來之體所有眾生自業現量三世之事皆現其中不屬遷變移時之相如來所見一切眾生三世無限業報及心所緣以此普光明智恒現在前十方世界纖毫之事無不知見為普光明大智與一切眾生及等虗空無限境界同一體性故能一切無不知也以智淨無障故又剎那際諸佛三昧者明三世古今同一時故一剎那者會無三世生滅時也此剎那之時為教化眾生說法會古今之名言以智實論猶無此體故以無此剎那之時能含三世古今一切劫時總同一故以六相門觀之可見諸佛三昧者明一切如來久已情塵見亡恒與智俱以一切智自在神通力現如來身清淨無礙無所依止者以一切智是根本智無功用也自在神通者明根本智恒無體性而能普現隨根之身設一切法而無失時名為神通力也亦名現如來清淨之身一時總釋總明從根本智隨一切眾生起無礙廣大用故無所依止者明根本智無體性故為根本智無體性故方能圓照十方成廣大功用故無有攀緣者明以智境寂用非是虗妄緣故住奢摩他最極寂靜者明根本智寂用自在境智俱真功用俱寂起唯法起寂唯法寂十方萬法無事不真故云最極寂靜奢摩他者此云定也明此定是佛根本智無作大體應根大用之寂用故是諸佛根本智體用大自在定故明此會總是諸佛果中根本智作用也具大威德者明佛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悉自在若有見聞如來皆念敬發心悉歸伏故餘如文自具隨宜出興不失於時者宜堪見聞應時不失故至恒住一相所謂無相者此已上五行半經明歎佛成道智德竟已下列眾如下更明。
  【經】與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俱靡不皆入灌頂之位具菩薩行等于法界無量無邊獲諸菩薩普見三昧大悲安隱一切眾生神通自在同於如來智慧深入演真實義具一切智降伏眾魔雖入世間心恒寂靜住於菩薩無住解脫其名曰金剛慧菩薩無等慧菩薩義語慧菩薩最勝慧菩薩常捨慧菩薩那伽慧菩薩成就慧菩薩調順慧菩薩大力慧菩薩難思慧菩薩無礙慧菩薩增上慧菩薩普供慧菩薩如理慧菩薩善巧慧菩薩法自在慧菩薩法慧菩薩寂靜慧菩薩虗空慧菩薩一相慧菩薩善慧菩薩如幻慧菩薩廣大慧菩薩勢力慧菩薩世間慧菩薩佛地慧菩薩真實慧菩薩尊勝慧菩薩智光慧菩薩無邊慧菩薩念莊嚴菩薩達空際菩薩性莊嚴菩薩甚深境菩薩善解處非處菩薩大光明菩薩常光明菩薩了佛種菩薩心王菩薩一行菩薩常現神通菩薩智慧芽菩薩功德處菩薩法燈菩薩照世菩薩持世菩薩最安隱菩薩最上菩薩無上菩薩無比菩薩超倫菩薩無礙行菩薩光明燄菩薩月光菩薩一塵菩薩堅固行菩薩霔法雨菩薩最勝幢菩薩普莊嚴菩薩智眼菩薩法眼菩薩慧雲菩薩總持王菩薩無住願菩薩智藏菩薩心王菩薩內覺慧菩薩住佛智菩薩陀羅尼勇健力菩薩持地力菩薩妙月菩薩須彌頂菩薩寶頂菩薩普光照菩薩威德王菩薩智慧輪菩薩大威德菩薩大龍相菩薩質直行菩薩不退轉菩薩持法幢菩薩無忘失菩薩攝諸趣菩薩不思議決定慧菩薩遊戲無邊智菩薩無盡妙法藏菩薩智日菩薩法日菩薩智藏菩薩智澤菩薩普見菩薩不空見菩薩金剛踊菩薩金剛智菩薩金剛燄菩薩金剛慧菩薩普眼菩薩佛日菩薩持佛金剛祕密藏菩薩普眼境界智莊嚴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十佛剎微塵數往昔皆與毗盧遮那如來同修菩薩諸善根行。
  【論】第二與十佛剎微塵數已下至諸善根行有三十六行半經明列菩薩大眾分釋義中約分三段一從與十佛剎微塵數菩薩已下至無住解脫有五行經明歎諸菩薩志德分二其名曰已下至無邊慧菩薩有九行經有三十箇菩薩同名為慧明三空禪定解脫門中所生智慧同名為慧分此已上明三空解脫禪定中一解脫門中具生十種慧三空中有三十種慧知見差別三空者無相無願無作空也如是三空門任運發生此三十種慧以表無盡故今三十箇菩薩同名為慧者是三念莊嚴菩薩已下至同修菩薩諸善根有二十二行半經有七十箇菩薩各各隨行別名列眾分已上七十箇菩薩明前三空解脫已終以七覺行華常處生死善覺悟一切眾生行故此明十地道終常入生死方便行周今欲成普賢門故故以十佛剎微塵為數量者一一菩薩皆具如是十徧周行是故則歎德中無不皆灌頂位即十地位也又云獲諸菩薩普見三昧明以其十地智眼普見眾生根欲差別故大悲安隱一切眾生者以自十地道滿不離方便三空七覺方便行華引接含識是入普賢行故故於此品以三昧力三求推覓覓普賢者明三昧雖有慈悲是出世心多以此不見十一地之位普賢入俗利生之門三求推覓方見普賢者明從十地昇進入普賢行果之位成普賢寂用自在門故是故下文以如意摩尼珠王能隨所求及與物同色不失自珠之德明常以如來自果一切智王不壞菩薩種種方便之行隨諸眾生種種樂欲皆隨引之使令得樂又明雖成八地已後乃至十地十一地及佛位而常不壞七地已前三空七覺諸方便行故是故列眾之內以菩薩名數表之使易解故都舉十佛剎塵為數量者明一一菩薩總具如是行徧周故是故淨名經云雖成正覺轉於法輪而不捨菩薩之道是菩薩行此之十定列眾之位總是已成十地出世智悲之眾不捨七地已前諸助道門以利眾生故亦是一切菩薩從初發心不離此定體信進修行至於果滿不遷時故此品之初以敘如來初成正覺之意明說此四十品經及出生滅度時日總不遷始終一際故法本如是故非是如來神通使然約智境實論不隨妄情所說多劫以智照之可見所列前後五位之法及眾各以隨位菩薩一時頓彰明智法界無始末也總以此十定為體此品初一段敘分及列眾歎德略舉大意和會始終於中文義隨行隨法立菩薩名約此法行之名如前略舉十佛剎塵所表以實而論無有盡極但以根本智為佛自果餘差別智中一切法總是菩薩行故故以十佛剎微塵為數量。
  【經】爾時普眼菩薩摩訶薩承佛神力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於如來應正等覺欲有所問願垂哀許佛言普眼恣汝所問當為汝說令汝心喜普眼菩薩言世尊普賢菩薩及住普賢所有行願諸菩薩眾成就幾何三昧解脫而於菩薩諸大三昧或入或出或時安住以於菩薩不可思議廣大三昧善入出故能於一切三昧自在神通變化無有休息佛言善哉普眼汝為利益去來現在諸菩薩眾而問斯義普眼普賢菩薩今現在此已能成就不可思議自在神通出過一切諸菩薩上難可值遇從於無量菩薩行生菩薩大願悉已清淨所行之行皆無退轉無量波羅蜜門無礙陀羅尼門無盡辯才門皆悉已得清淨無礙大悲利益一切眾生以本願力盡未來際而無厭倦汝應請彼彼當為汝說其三昧自在解脫。
  【論】第三爾時普眼已下至自在解脫有十六行半經明普眼菩薩白佛問普賢道德諸菩薩修幾三昧神通變化而得自在及如來教令請普賢菩薩演說三昧自在分釋義中約分四段一爾時普眼已下至願垂哀許有三行經明普眼菩薩起問普賢菩薩道德所行法門分二佛言普眼已下至令汝心喜有一行經明佛許問分三普眼言已下至無有休息有四行半經明正問普賢及大眾三昧行門多少分四佛言善哉已下至自在解脫有八行經明如來歎普眼所問及示普賢所在并歎普賢之行及勸普眼令請普賢說十三昧分餘如文自具。
  【經】爾時會中諸菩薩眾聞普賢名即時獲得不可思議無量三昧其心無礙寂然不動智慧廣大難可測量境界甚深無能與等現前悉見無數諸佛得如來力同如來性去來現在靡不明照所有福德不可窮盡一切神通皆已具足其諸菩薩於普賢所心生尊重渴仰欲見悉於眾會周徧觀察而竟不覩亦不見其所坐之座此由如來威力所持亦是普賢神通自在使其然耳。
  【論】第四爾時會中諸菩薩眾已下至使其然耳有八行半經明諸菩薩眾聞普賢菩薩名得不可思議無量三昧分釋義中約有十法一大眾得聞普賢菩薩名便獲無量三昧二大眾得三昧已現前得見無數諸佛三大眾得如來十力同如來性四大眾獲福五大眾神通具足六大眾尊重普賢渴仰欲見七大眾悉皆周徧觀察八大眾竟不覩見普賢身座九推佛威所持十推普賢自力然也大意明十信已後十地已前以普賢行成法身及根本智得出世中差別智巳成十一地中以法身根本智純成處生死中無限大用普賢行與一切眾生妄念齊等故同想用隨彼解脫故以是如來令想念普賢經云諸菩薩得如來力者即十力也同如來性者即法性身也大意明從十地十一地昇進佛果位至此方終尊重普賢渴仰欲見者明昇進普賢行故將十地智成普賢差別智直至出現品始齊故如彼品自有所表如善財見彌勒菩薩同一生之佛果却令見文殊憶念文殊便聞普賢名及入無量三昧自見其身入普賢身是其樣式一同此普光明殿中說十信心今至佛果不移因位及具佛果後普賢行位滿離世間品是佛果後普賢行云周徧觀察不見普賢及所坐之座者明從初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自己乘普賢行昇進多求如來解脫悲智出世間心兼修以成佛自在無作道圓滿已自見徧周故如十地佛果後普賢行及所有三昧純是善入世間無求出世佛果故以將兼修悲智出世佛果三昧三求不見純是大悲無有自利之行即不相見故以十地佛果已前行普賢行有自利利他之心以求世出解脫故以十一地行普賢之行不求自己解脫純是利生之行故以十一地已前助顯根本智明於自解脫道已滿足無所希求故於十一地但為饒益一切眾生無蘊積己自功故是故以將十地已前自利利他普賢行求十一地中普賢行未及見故以此是故大眾周徧觀察竟不得見普賢身及座故審諦觀察以智思惟可見餘如文自具。
  【經】爾時普眼菩薩白佛言世尊普賢菩薩今何所在佛言普眼普賢菩薩今現在此道場眾會親近我住初無動移是時普眼及諸菩薩復更觀察道場眾會周徧求覓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猶未得見普賢菩薩其身及座佛言如是善男子汝等何故而不得見善男子普賢菩薩住處甚深不可說故普賢菩薩獲無邊智慧門入師子奮迅定得無上自在用入清淨無礙際生如來十種力以法界藏為身一切如來共所護念於一念頃悉能證入三世諸佛無差別智是故汝等不能見耳。
  【論】第五爾時普眼已下至是故汝等不能見耳有十一行經明諸菩薩入三昧力欲見普賢徧求不見如來為說普賢志德甚深汝等不能得見分何故不見普賢為明十地菩薩得出世智慈增上所有三昧皆出世智慈以是不見普賢是十一地行門常在世間出世心亡寂用自在以出世三昧不相應故以是不見釋義中分為四段一爾時普眼菩薩已下至今何所在有一行餘經明普眼間普賢菩薩所在分二佛言已下至初無動移有一行半經明如來示普賢所在分三是時普眼及諸菩薩已下至其身及座有兩行半經明普眼及諸菩薩重更觀普賢菩薩猶未能見分四佛言如是已下至不能見耳有六行經明如來為普眼等歎普賢菩薩志德甚深入師子奮迅定汝等不能得見分經云入師子奮迅定者明入十地果後普賢行總是無畏自在定故明以無邊想念同眾生行故明大用自真不待念故師子明無畏自在也奮迅者明普賢菩薩恒徧十方普作用定而常行等十方世界無有一眾生而不徧濟根堪可利而不失時故名奮迅定猶如師子一時奮迅全分身毛一時普震明普賢菩薩常居大用定海任智徧周一時普用等眾生行無失時故不待念故普徧大用利眾生無休息故無始及今同一念故無古今故法如是行故意明大用而常寂是奮迅義得無上自在用者於大用中恒徧用利眾生全是定無別止息不同十地已前昇進有出世心故入清淨無礙際者明普賢智量等虗空無根不悉知故無行不同利故生如來十種力者明如來十種智力是普賢行生又教化眾生成佛十力皆由普賢願力起故以法界藏為身者以根本智身及差別智身性自徧周量等一切眾生心行無不含容皆為佛事故於一毛孔徧容十方凡聖國土無不總含以智無表裏中間之際量故本如是故一切如來共所護念者為與如來同根本智為大作用故於一念頃悉能證入無差別智者明普賢菩薩於十方眾生界示成正覺度眾生方便之行示現一念成佛等事亦明始終以無差別智體論之無盡劫總是一念一切眾生於一念中自作無盡劫生死之見若以達理智明觀以無盡劫便為一念無差別智故如是相應便與古今三世一切諸佛一時成佛故以無分別智印印三世時體本齊無先後際故明十地菩薩猶有出世心在猶迷十一地入纏之行故不能得見者使昇進菩薩存自力能不滯前十地位故餘如文自具如師子奮迅三昧者於十方世界普同一切眾生想念作用而成熟之大用而無作是奮迅義是三昧義就大用而論無別止息故。
  【經】爾時普眼菩薩聞如來說普賢菩薩清淨功德得十千阿僧祇三昧以三昧力復徧觀察渴仰欲見普賢菩薩亦不能覩其餘一切諸菩薩眾俱亦不見時普眼菩薩從三昧起白佛言世尊我已入十千阿僧祇三昧求見普賢而竟不得不見其身及身業語及語業意及意業座及住處悉皆不見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當知皆以普賢菩薩住不思議解脫之力普眼於汝意云何頗有人能說幻術文字中種種幻相所住處不答言不也佛言普眼幻中幻相尚不可說何況普賢菩薩祕密身境界祕密語境界祕密意境界而於其中能入能見何以故普賢菩薩境界甚深不可思議無有量已過量舉要言之普賢菩薩以金剛慧普入法界於一切世界無所行無所住知一切眾生身皆即非身無去無來得無斷盡無差別自在神通無依無作無有動轉至於法界究竟邊際善男子若有得見普賢菩薩若得承事若得聞名若有思惟若有憶念若生信解若勤觀察若始趣向若正求覓若興誓願相續不絕皆獲利益無空過者爾時普眼及一切菩薩眾於普賢菩薩心生渴仰願得瞻覲作如是言南無一切諸佛南無普賢菩薩如是三稱頭頂禮敬爾時佛告普眼菩薩及諸眾會言諸佛子汝等宜更禮敬普賢殷勤求請又應專至觀察十方想普賢身現在其前如是思惟周徧法界深心信解厭離一切誓與普賢同一行願入於不二真實之法其身普現一切世間悉知眾生諸根差別徧一切處集普賢道若能發起如是大願則當得見普賢菩薩是時普眼聞佛此語與諸菩薩俱時頂禮求請得見普賢菩薩。
  【論】第六爾時普眼菩薩已下至求請得見普賢菩薩有三十二行經明菩薩大眾三稱普賢菩薩名殷勤求請欲得見普賢菩薩分釋義於此段中復分為七段一爾時普眼菩薩已下至俱亦不見有三行半經明普眼菩薩以十千不可說三昧求覓普賢亦不能見分二時普眼菩薩已下至悉皆不見有三行經明普眼菩薩從三昧起白佛不見普賢菩薩身語意業及座分三佛言如是已下至究竟邊際有十一行經明佛為普眼稱歎普賢三業甚深不可以能出能入三昧能見分四善男子已下至無空過者有三行半經明佛為歎見聞親近承事普賢菩薩利益無空過分五爾時普眼已下至頭頂禮敬可三行已下經明普眼等及諸菩薩皆渴仰普賢三稱南無頭頂禮敬分六爾時佛告普眼已下至即當得見普賢菩薩有六行半經明佛更勸普眼等大眾更致禮敬徧想法界推求普賢菩薩如對現前分七是時已下至得見普賢菩薩有一行半經明普眼及諸菩薩大眾依勸敕更加禮敬普賢知時欲為現身分已上三十二行中七段經不見普賢菩薩意明普眼等諸菩薩以出入三昧不得見普賢三業及座境界故舉幻術文字中種種幻相所住處喻明幻術文字之體了無處所如何所求不可將出入三昧處所之求去彼沈寂生滅却令生想明想念動用自體徧周用而常寂非更滅也以是普賢以金剛慧普入法界於一切世界無所行無所住知一切眾生身皆非身無去無來得無斷盡無差別自在神通此明任物目真稱之為神不為不思不定不亂不來不去任智徧周利生自在知根應現名之為通萬法如是無出入定亂方稱普賢所行三業作用及座如十地菩薩座體但言滿三千大千世界之量此普賢座量量等虗空一切法界大蓮華藏故明知十地菩薩智量猶隔以此來昇此位如許乖宜入出如許不可說三昧之門猶有寂用有限障未得十地果位後普賢菩薩大自在故故三求普賢三重昇進却生想念方始現身及說十三昧境界之事意責彼十地猶有求於出世習在於世間生死境界未得等於十方任用自在以此如來教令却生想念去彼十地中染習出世淨心故此明十地緣真俗出世餘習氣惑故已上意明治十地菩薩緣真俗二習未亡寂亂二習未盡於諸三昧有出入習故未得常入生死猶如虗空性無作者而常普徧非限量所收一切眾生及以境界以之為體普賢之智猶如虗空一切眾生以為生體有諸眾生自迷智者名為無明普賢菩薩隨彼迷事十方世界對現色身以智無體猶如虗空非造作性無有去來非生非滅但以等虗空之智海於一切處啟迷智無體相能隨等法界虗空界之大用故豈將十地之位諸菩薩以出入三昧有所推求云何得見是故如來為諸菩薩說幻術文字求其體相有可得不求幻之心尚不可得如何有彼幻相可求是故將出入三昧及以求心而求普賢大用無依善巧智身了無可得是故如來教諸菩薩却生想念殷勤三禮普賢菩薩方以神通力如應現身明智身不可以三昧處所求為智體無所住無所依故若想念願樂即如應現化無有處所依止故猶如谷響但有應物之音若有欲求即無有處所可得佛言普賢菩薩今現在此道場眾會親近我住初無動移者明以根本智性自無依名為現在此道場故為能治有所得諸見蘊故以無礙總別同異普光明智與十方一切諸佛大用體同名為眾會故無邊差別智海一時等用不移根本智體無依住智名為親近我住初無動移故云稱南無者明歸命信順故約法以南為離為離中虗以虗無故即明離為日離主心以心達虗無之理即心智明故云南無表歸命信順虗無之理智故是故善財南方詢友者義亦如然龍女南方成佛義亦如之但達虗無之理智十方總南無若執諸法作實有者十方總北故餘如文自具。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七


  音切



  (渠列切)。


  (力真切)。


  (莫敵切)。


  (方問切)。


  (信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八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二

  【經】爾時普賢菩薩即以解脫神通之力如其所應為現色身令彼一切諸菩薩眾皆見普賢親近如來於此一切菩薩眾中坐蓮華座亦見於餘一切世界一切佛所從彼次第相續而來亦見在彼一切佛所演說一切諸菩薩行開示一切智智之道闡明一切菩薩神通分別一切菩薩威德示現一切三世諸佛是時普眼菩薩及一切菩薩眾見此神變其心踊躍生大歡喜莫不頂禮普賢菩薩心生尊重如見十方一切諸佛是時以佛大威神力及諸菩薩信解之力普賢菩薩本願力故自然而雨十千種雲所謂種種華雲種種鬘雲種種香雲種種末香雲種種蓋雲種種衣雲種種嚴具雲種種珍寶雲種種燒香雲種種繒綵雲不可說世界六種震動奏天音樂其聲遠聞不可說世界放大光明其光普照不可說世界令三惡趣悉得除滅嚴淨不可說世界令不可說菩薩入普賢行不可說菩薩成普賢行不可說菩薩於普賢行願悉得圓滿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論】第七爾時已下至三藐三菩提有十九行半經是普賢菩薩為眾現身分何故得見普賢菩薩為存想念是以見之以迴體從用故是普賢身也以明想念皆為佛用故普見一切眾生亦佛用也釋義中分為三段一爾時普賢菩薩已下至示現一切三世諸佛有七行經明普賢菩薩如應現身分二是時普眼已下至一切諸佛有兩行半經明菩薩大眾得見普賢菩薩歡喜如見十方一切諸佛分三是時已下至三藐三菩提有十行經明諸菩薩信解力普賢菩薩本願興雲供養光明普照息三惡趣令諸菩薩入普賢行分如普賢菩薩如應現身即見故將心出入三昧求即不得見明無出入智不可作出入三昧求故自非位合道同智自會矣想念而見且是如應現身故然後方會其本身也餘義如文自具意明無依住智是普賢之大體如應現身是普賢之大用。
  【經】爾時普眼菩薩白佛言世尊普賢菩薩是住大威德者住無等者住無過者住不退者住平等者住不壞者住一切差別法者住一切無差別法者住一切眾生善巧心所住者住一切法自在解脫三昧者佛言如是如是普眼如汝所說普賢菩薩有阿僧祇清淨功德所謂無等莊嚴功德無量寶功德不思議海功德無量相功德無邊雲功德無邊際不可稱讚功德無盡法功德不可說功德一切佛功德稱揚讚歎不可盡功德。
  【論】第八爾時普眼菩薩已下至歎不可盡功德九行半經明普眼菩薩以十種住法歎普賢菩薩十種廣大所住之法分釋義明普眼歎普賢十種廣大住如來歎普賢十廣大功德其義如文稱歎。
  【經】爾時如來告普賢菩薩言普賢汝應為普眼及此會中諸菩薩眾說十大三昧令得善入成滿普賢所有行願諸菩薩摩訶薩說此十大三昧故令過去菩薩已得出離現在菩薩今得出離未來菩薩當得出離何等為十一者普光大三昧二者妙光大三昧三者次第徧往諸佛國土大三昧四者清淨深心行大三昧五者知過去莊嚴藏大三昧六者智光明藏大三昧七者了知一切世界佛莊嚴大三昧八者眾生差別身大三昧九者法界自在大三昧十者無礙輪大三昧此十大三昧諸大菩薩乃能善入去來現在一切諸佛已說當說現說若諸菩薩愛樂尊重修習不懈則得成就如是之人則名為佛則名如來亦則名為得十力人亦名導師亦名大導師亦名一切智亦名一切見亦名住無礙亦名達諸境亦名一切法自在此菩薩普入一切世界而於世界無所著普入一切眾生界而於眾生無所取普入一切身而於身無所礙普入一切法界而知法界無有邊親近三世一切佛明見一切諸佛法巧說一切文字了達一切假名成就一切菩薩清淨道安住一切菩薩差別行於一念中普得一切三世智普知一切三世法普說一切諸佛教普轉一切不退輪於去來現在一一世普證一切菩提道於此一一菩提中普了一切佛所說此是諸菩薩法相門是諸菩薩智覺門是一切種智無勝幢門是普賢菩薩諸行願門是猛利神通誓願門是一切總持辯才門是三世諸法差別門是一切諸佛示現門是以薩婆若安立一切眾生門是以佛神力嚴淨一切世界門若菩薩入此三昧得法界力無有窮盡得虗空行無有障礙得法王位無量自在譬如世間灌頂受職得無邊智一切通達得廣大力十種圓滿成無諍心入寂滅際大悲無畏猶如師子為智慧丈夫然正法明燈一切功德歎不可盡聲聞獨覺莫能思議得法界智住無動際而能隨俗種種開演住於無相善入法相得自性清淨藏生如來清淨家善開種種差別法門而以智慧了無所有善知於時常行法施開悟一切名為智者普攝眾生悉令清淨以方便智示成佛道而常修行菩薩之行無有斷盡入一切智方便境界示現種種廣大神通是故普賢汝今應當分別廣說一切菩薩十大三昧今此眾會咸皆願聞。
  【論】第九爾時如來告普賢菩薩已下至咸皆樂聞有四十五行經明令普賢菩薩演說十種三昧分釋義中分為八段一爾時如來已下至當得出離有四行半經明佛令普賢說十大三昧分二何者為十已下至無礙輪大三昧有六行經明如來先自說十三昧名分三此十大三昧已下至當說現說有一行半經明此三昧十方三世諸佛共所同說分其三昧名如來自說者意明如來是三昧之體令普賢說三昧之功用者明普賢是三昧之用以明佛果位中體用圓滿故此約體名佛用是普賢此位會體用自在故四若諸菩薩已下至亦名一切法自在有四行半經明佛歎若聞此三昧愛樂修行名得佛自在分五此菩薩已下至普了一切佛所說有九行半經明修學此十三昧者得於一切法無所著自在善巧轉佛法輪分六此是諸菩薩法相門已下至嚴淨一切世界門有五行半經明佛歎修此十三昧能入十種法門分七若菩薩入此三昧已下至示現種種廣大神通有十二行半經明佛歎若入此三昧得獲大方便利用示現成佛不捨修菩薩行分八是故已下至咸皆願聞有一行半經明如來勸令普賢說此十三昧德用自在分其中文義如經自明如此十定品已後十一品經意以十地中所得出世大悲智成處世大悲智令差別智圓滿自在方成普賢行具足以出世悲智是佛果處世差別智悲是普賢行是菩薩道至出現品二行方終。
  第十爾時已下有十段經正說十種三昧作用之功分其文列後。
  【經】爾時普賢菩薩承如來旨觀普眼等諸菩薩眾而告之言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普光明三昧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盡法何者為十所謂諸佛出現智無盡眾生變化智無盡世界如影智無盡深入法界智無盡善攝菩薩智無盡菩薩不退智無盡善觀一切法義智無盡善持心力智無盡住廣大菩提心智無盡住一切佛法一切智願力智無盡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十種無盡法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發十種無邊心何等為十所謂發度脫一切眾生無邊心發承事一切諸佛無邊心發供養一切諸佛無邊心發普見一切諸佛無邊心發受持一切佛法不忘失無邊心發示現一切佛無量神變無邊心發為得佛力故不捨一切菩提行無邊心發普入一切智微細境界說一切佛法無邊心發普入佛不思議廣大境界無邊心發於佛辯才起深志樂領受諸佛法無邊心發示現種種自在身入一切如來道場眾會無邊心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三昧差別智何者為十所謂東方入定西方起西方入定東方起南方入定北方起北方入定南方起東北方入定西南方起西南方入定東北方起西北方入定東南方起東南方入定西北方起下方入定上方起上方入定下方起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大三昧善巧智何者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以三千大千世界為一蓮華現身徧此蓮華之上結跏趺坐身中復現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有百億四天下一一四天下現百億身一一身入百億百億三千大千世界於彼世界一一四天下現百億百億菩薩修行一一菩薩修行生百億百億決定解一一決定解令百億百億根性圓滿一一根性成百億百億菩薩法不退業然所現身非一非多入定出定無所錯亂佛子如羅睺羅阿脩羅王本身長七百由旬化形長十六萬八千由旬於大海中出其半身與須彌山而正齊等佛子彼阿脩羅王雖化其身長十六萬八千由旬然亦不壞本身之相諸蘊界處悉皆如本心不錯亂不於變化身而作他想於其本身生非己想本受生身恒受諸樂化身常現種種自在神通威力佛子阿脩羅王有貪恚癡具足憍慢尚能如是變現其身何況菩薩摩訶薩能深了達心法如幻一切世間皆悉如夢一切諸佛出興於世皆如影像一切世界猶如變化言語音聲悉皆如響見如實法以如實法而為其身知一切法本性清淨了知身心無有實體其身普住無量境界以佛智慧廣大光明淨修一切菩提之行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超過世間遠離世間無能惑亂無能映奪佛子譬如比丘觀察內身住不淨觀審見其身皆是不淨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此三昧觀察法身見諸世間普入其身於中明見一切世間及世間法於諸世間及世間法皆無所著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一普光明大三昧善巧智。
  【論】初普光明三昧中約分四門一釋三昧名二明三昧之體用三舉三昧之境界四隨文釋義一釋三昧名者何故名為普光明三昧三者正也昧者定也識心不現名之為昧正智徧周名之為普照迷破惑名之為光法無不達名之為明二明三昧之體用者此三昧明以法身根本智為體十種無盡智為用以此義故佛自說三昧之名普賢說三昧之用三明舉三昧之境界者於此初三昧中略舉境界以三千大千世界為一蓮華現身徧此蓮華之上結跏趺坐於其身中復現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有百億四天下一一四天下現百億身一一身入百億百億三千大千世界於彼世界一一四天下現百億百億菩薩修行一一菩薩修行生百億百億決定解令百億百億根性圓滿一一根性成百億百億菩薩法不退業然所現身非一非多入定出定無所錯亂如是後後倍倍增廣具如經說此是初三昧之境界意明身土重重重重相入徧周廣大無盡限故四隨文釋義者於此段略舉十義一普賢菩薩承如來旨說此三昧不自己功旨者意也二重舉三昧名三舉菩薩十種無盡智四明如是菩薩能發十種無邊心五明是菩薩有十種入三昧六明十種入三昧善巧智七舉羅睺羅阿脩羅王不壞本身現變化身喻八明菩薩深達心法如幻法門九明比丘觀察內身不淨不壞本身如故喻十明菩薩住此三昧觀察法身見諸世間及世間法普入其身如上修學普光明三昧以觀法身根本智為體以十無盡智為用以發十無邊心為所行之行以十種入三昧差別智為三昧同別自在之力以十種入三昧善巧智令三昧身一多佛剎眾生剎現在身內不廢自身常復如故復於身內現無量身度眾生及供養諸佛如下文云住此三昧觀察法身見諸世間普入其身於中明見一切世間及世間法於諸世間及世間法皆無所著為以法身性自無內外大小中邊量故法如是見故法如是無著故為從法身無相理所現世間及世間法皆如影幻體故為世間及世間法皆法身一味無二相故所有報境皆如影像重重不礙故如羅睺羅阿脩羅王者明能攝日光令世生惱以羅云攝睺云惱也阿脩羅云無天無天妙戲故於中化事如經自明。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妙光明三昧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能入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三千大千世界於一一世界現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身一一身放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光一一光現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色一一色照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世界一一世界中調伏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眾生是諸世界種種不同菩薩悉知所謂世界雜染世界清淨世界所因世界建立世界同住世界光色世界來往如是一切菩薩悉知菩薩悉入是諸世界亦悉來入菩薩之身然諸世界無有雜亂種種諸法亦不壞滅佛子譬如日出遶須彌山照七寶山其七寶山及寶山間皆有光影分明顯現其寶山上所有日影莫不顯現山間影中其七山間所有日影亦悉顯現山上影中如是展轉更相影現或說日影出七寶山或說日影出七山間或說日影入七寶山或說日影入七山間但此日影更相照現無有邊際體性非有亦復非無不住於山不離於山不住於水亦不離水佛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此妙光廣大三昧不壞世界安立之相不滅世間諸法自性不住世界內不住世界外於諸世界無所分別亦不壞於世界之相觀一切法一相無相亦不壞於諸法自性住真如性恒不捨離佛子譬如幻師善知幻術住四衢道作諸幻事於一日中一須臾頃或現一日或現一夜或復現作七日七夜半月一月一年百年隨其所欲皆能示現城邑聚落泉流河海日月雲雨宮殿屋宅如是一切靡不具足不以示現經年歲故壞其根本一日一時不以本時極短促故壞其所現日月年歲幻相明現本日不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此妙光廣大三昧現阿僧祇世界入一世界其阿僧祇世界一一皆有地水火風大海諸山城邑聚落園林屋宅天宮龍宮夜叉宮乾闥婆宮阿脩羅宮迦樓羅宮緊那羅宮摩睺羅伽宮種種莊嚴皆悉具足欲界色界無色界小千世界大千世界業行果報死此生彼一切世間所有時節須臾晝夜半月一月一歲百歲成劫壞劫雜染國土清淨國土廣大國土狹小國土於中諸佛出興于世佛剎清淨菩薩眾會周帀圍遶神通自在教化眾生其諸國土所在方處無量人眾悉皆充滿殊形異趣種種眾生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去來現在清淨業力出生無量上妙珍寶如是等事咸悉示現入一世界菩薩於此普皆明見普入普觀普思普了以無盡智皆如實知不以彼世界多故壞此一世界不以此世界一故壞彼多世界何以故菩薩知一切法皆無我故是名入無命法無作法者菩薩於一切世間勤修行無諍法故是名住無我法者菩薩如實見一切身皆從緣起故是名住無眾生法者菩薩知一切生滅法皆從因生故是名住無補特伽羅法者菩薩知諸法本性平等故是名住無意生無摩納婆法者菩薩知一切法本性寂靜故是名住寂靜法者菩薩知一切法一相故是名住無分別法者菩薩知法界無有種種差別法故是名住不思議法者菩薩勤修一切方便善調伏眾生故是名住大悲法者佛子菩薩如是能以阿僧祇世界入一世界知無數眾生種種差別見無數菩薩各各發趣觀無數諸佛處處出興彼諸如來所演說法其諸菩薩悉能領受亦見自身於中修行然不捨此處而見在彼亦不捨彼處而見在此彼身此身無有差別入法界故常勤觀察無有休息不捨智慧無退轉故如有幻師隨於一處作諸幻術不以幻地故壞於本地不以幻日故壞於本日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無國土現有國土於有國土現無國土於有眾生現無眾生於無眾生現有眾生無色現色色現無色初不亂後後不亂初菩薩了知一切世法悉亦如是同於幻化知法幻故知智幻知智幻故知業幻知智幻業幻已起於幻智觀一切業如世幻者不於處外而現其幻亦不於幻外而有其處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於虗空外入世間亦不於世間外入虗空何以故虗空世間無差別故住於世間亦住虗空菩薩摩訶薩於虗空中能見能修一切世間種種差別妙莊嚴業於一念頃悉能了知無數世界若成若壞亦知諸劫相續次第能於一念現無數劫亦不令其一念廣大菩薩摩訶薩得不思議解脫幻智到於彼岸住於幻際入世幻數思惟諸法悉皆如幻不違幻世盡於幻智了知三世與幻無別決定通達心無邊際如諸如來住如幻智其心平等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知諸世間皆悉如幻於一切處皆無所著無有我所如彼幻師作諸幻事雖不與彼幻事同住而於幻事亦無迷惑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知一切法到於彼岸心不計我能入於法亦不於法而有錯亂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二妙光明大三昧善巧智。
  【論】第二妙光明三昧者於此段中四義如前一釋三昧名二明三昧體用如下自明三明三昧之境界四隨文釋義一釋三昧名者為明法身理智體淨能現妙光以立其名二釋三昧之體用者明此三昧還以根本智為體幻智為用三明三昧之境界者以入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三千大千世界於一一世界中復現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身乃至一一身放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光具如經說乃至菩薩身中能現一切聖凡國土更相照現重重相入等是此三昧之境界具如經說四隨文釋義者復分為二一長科經意二隨文解釋一長科經意者於此段中長科為十段一佛子已下一行經是普賢菩薩告眾重舉三昧之名分二佛子此菩薩已下至種種諸法亦不壞滅有十一行經明入三昧境界廣狹身土照現互相涉入光影重重不雜亂分三佛子譬如日出已下至亦不離水有八行經明以日光照現七寶山及大海水及山間以此日光影更相照現影像重重無盡光影喻分四佛子菩薩摩訶薩已下至恒不捨離有五行經明如是菩薩住妙光廣大三昧不壞世間相不壞真性二俱不住二俱不壞分五佛子譬如幻師已下至本日不滅有七行經明以幻師幻作日月年歲長短不同不壞本日喻分六菩薩摩訶薩已下至不壞彼多世界有十七行經明菩薩入此妙光大三昧能一多世界更互相入各不妨礙分七何以故已下至是名住大悲法者有十一行經明菩薩住無我法於諸法自他境界身之及心無所妨礙分八佛子已下至無退轉故有六行半經明此菩薩以不可數世界入一世界善知無數眾生差別菩薩趣入差別佛處處出興皆現自身於彼一一佛所修行諸行而身彼此無去來能同異自在分九如有幻師已下至後不亂初有五行半經明以幻師喻菩薩實智所生如幻喻分十菩薩了知一切智幻故已下至下有二十行半經明入此妙光明大三昧得智幻門自在分四隨文釋義者此一段以根本無作智性自徧周以如影智顯現諸境自他相入一多自在由根本智故多入一中猶如影智一現多境各身色相狀差別故如世界所因者今生修是來世因世界建立者明各各世界建立法則故世界同住者一世界中有多類眾生同住光色世界者或有眾生於佛光中住故如此日月星是帝王及人中眾生共業所化精光昇上復有天住居其中故往來者於虗空中持轉往來此菩薩悉知如八部神名如初會中已釋補特伽羅法者數取趣明數取惡法趣於苦果摩納婆法教儒童法餘如經自具。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次第徧往諸佛國土神通三昧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過於東方無數世界復過爾所世界微塵數世界於彼諸世界中入此三昧或剎那入或須臾入或相續入或日初分時入或日中分時入或日後分時入或夜初分時入或夜中分時入或夜後分時入或一日入或五日入或半月入或一月入或一年入或百年入或千年入或百千年入或億年入或百千億年入或百千那由他億年入或一劫入或百劫入或百千劫入或百千那由他億劫入或無數劫入或無量劫入或無邊劫入或無等劫入或不可數劫入或不可稱劫入或不可思劫入或不可量劫入或不可說劫入或不可說不可說劫入若久若近若法若時種種不同菩薩於彼不生分別心無染著不作二不作不二不作普不作別雖離此分別而以神通方便從三昧起於一切法不忘不失至於究竟譬如日天子周行照耀晝夜不住日出名晝日沒名夜晝亦不生夜亦不滅菩薩摩訶薩於無數世界入神通三昧入三昧已明見爾所無數世界亦復如是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三次第徧往諸佛國土神通大三昧善巧智。
  【論】第三次第徧往諸佛國土神通三昧者於此段中約有三門一釋三昧名二釋三昧體用三隨文釋義一釋三昧名者何故名為徧往諸佛國土神通三昧為此三昧以理性自性徧周即智用自體徧周以智用自體徧周即神通徧周此明約理智自體徧周以如幻智應物動寂依根本智恒無來往彼此延促以此立名名為徧往諸佛國土神通三昧二釋三昧體用者此三昧以法性身為體以根本智起如幻智為用此如幻智如空谷響應物成音自無體故以此二智以法為體但有德用而無所依乃至一切眾生心本來如是故但為智自無性不能自了逐境成迷故以止觀二門照之迷解依本此約法身為止體約觀十二緣生成智體用明定能發慧觀能起智三隨文釋義者二義如前一長科經意者於此段中長科為四段一佛子已下至神通三昧有一行半經明普賢重舉三昧之名分二佛子此菩薩已下至於究竟有十六行半經明入三昧延促自在無所分別於諸法不忘失分三譬如日天子已下至亦復如是有三行半經明舉日天子照臨四天下晝夜無生滅喻分四佛子已下至善巧智有一行半經明都舉已上總結其三昧之名分已上文義自具不煩更釋。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清淨深心行三昧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諸佛身數等眾生見無量佛過阿僧祇世界微塵數於彼一一諸如來所以一切種種妙香而作供養以一切種種妙華而作供養以一切種種蓋大如阿僧祇佛剎而作供養以超過一切世界一切上妙莊嚴具而作供養散一切種種寶而作供養以一切種種莊嚴具莊嚴經行處而作供養以一切無數上妙摩尼寶藏而作供養以佛神力所流出過諸天上味飲食而作供養一切佛剎種種上妙諸供養具能以神力普皆攝取而作供養於彼一一諸如來所恭敬尊重頭頂禮敬舉身布地請問佛法讚佛平等稱揚諸佛廣大功德入於諸佛所入大悲得佛平等無礙之力於一念頃一切佛所勤求妙法然於諸佛出興於世入般涅槃如是之相皆無所得如散動心了別所緣心起不知何所緣起心滅不知何所緣滅此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終不分別如來出世及涅槃相佛子如日中陽燄不從雲生不從池生不處於陸不住於水非有非無非善非惡非清非濁不堪飲漱不可穢汙非有體非無體非有味非無味以因緣故而現水相為識所了遠望似水而興水想近之則無本想自滅此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得如來出興於世及涅槃相諸佛有相及以無相皆是想心之所分別佛子此三昧名為清淨深心行菩薩摩訶薩於此三昧入已而起起已不失譬如有人從睡得寤憶所夢事覺時雖無夢中境界而能憶念心不忘失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於三昧見佛聞法從定而起憶持不忘而以此法開曉一切道場眾會莊嚴一切諸佛國土無量義趣悉得明達一切法門皆亦清淨然大智炬長諸佛種無畏具足辯才不竭開示演說甚深法藏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四清淨深心行大三昧善巧智。
  【論】第四清淨深心行三昧於此段中三門如前一釋三昧之名者何故名為清淨深心行三昧以菩薩已修空無相之理智得身如理智徧周之身起前理智徧周之身以善巧智加行深心供養隨所供養一切諸佛香華蓋等十事而心不壞法身智身無作無想是故以立其名二釋三昧之體用者以法身根本智為體起方便善巧智興十事供養等眾生數佛為用三隨文釋義二義如前一長科經意者於此段中科為四段一佛子已下一行經明普賢菩薩重舉三昧之名二佛子此菩薩已下至不分別如來出世及涅槃相有十八行半經明以香華蓋等十事供養等眾生數諸佛分三佛子如日中陽燄已下至皆是心想之所分別有七行經明舉日中陽燄喻菩薩得知如來出興滅度分四佛子此三昧已下至善巧智有十行經明入三昧如夢中所見境界憶念不忘為人善說喻分二隨文釋義者其義如文但入觀者善得其宜先須入無思無心定得法身之理稱虗空之性方可於根本智方便起智興供養心起用須得自在稱理智而為之若也但修空無相法身即於智不能起用若但一向生想不見無相法身即純是有為一一依此十定次第方便一一經文自具明矣。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知過去莊嚴藏三昧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能知過去諸佛出現所謂劫次第中諸剎次第剎次第中諸劫次第劫次第中諸佛出現次第佛出現次第中說法次第說法次第中諸心樂次第心樂次第中諸根次第根次第中調伏次第調伏次第中諸佛壽命次第壽命次第中知億那由他年歲數量次第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得如是無邊次第智故則知過去諸佛則知過去諸剎則知過去法門則知過去諸劫則知過去諸法則知過去諸心則知過去諸解則知過去諸眾生則知過去諸煩惱則知過去諸儀式則知過去諸清淨佛子此三昧名過去清淨藏於一念中能入百劫能入千劫能入百千劫能入百千億那由他劫能入無數劫能入無量劫能入無邊劫能入無等劫能入不可數劫能入不可稱劫能入不可思劫能入不可量劫能入不可說劫能入不可說不可說劫佛子彼菩薩摩訶薩入此三昧不滅現在不緣過去佛子彼菩薩摩訶薩從此三昧起於如來所受十種不可思議灌頂法亦得亦清淨亦成就亦入亦證亦滿亦持平等了知三輪清淨何等為十一者辯不違義二者說法無盡三者訓詞無失四者樂說不斷五者心無恐畏六者語必誠實七者眾生所依八者救脫三界九者善根最勝十者調御妙法佛子此是十種灌頂法若菩薩入此三昧從三昧起無間則得如歌羅邏入胎藏時於一念間識則託生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從此定起於如來所一念則得此十種法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知過去莊嚴藏大三昧善巧智。
  【論】第五知過去莊嚴藏三昧於此段中三門如前一釋三昧名者何故名為知過去莊嚴藏大三昧此菩薩入此定中能知過去諸佛出現劫剎諸佛出現法門以嚴自心根本智具差別智以此成名為前之三昧興其供養於定中須知劫剎諸佛出興之次第法門二釋三昧之體用者以根本智為體知劫剎次第差別智為用已下如文三隨文釋義者三輪者神通記心正教是三輪清淨明此三昧得神通善記不忘善說諸法如歌羅邏者此云薄酪謂初受胎如薄酪自餘如文自具。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八


  音切



  (人朱切)。


  (所奏切)。


  (教音)。


  (郎佐切)。


  (盧各切)。


  (倉各切)。


  (於敬切)。


  (必袂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九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智光明藏三昧佛子彼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能知未來一切世界一切劫中所有諸佛若已說若未說若已授記若未授記種種名號各各不同所謂無數名無量名無邊名無等名不可數名不可稱名不可思名不可量名不可說名當出現於世當利益眾生當作法王當興佛事當說福利當讚善義當說白分義當淨治諸惡當安住功德當開示第一義諦當入灌頂位當成一切智彼諸如來修圓滿行發圓滿願入圓滿智有圓滿眾備圓滿莊嚴集圓滿功德悟圓滿法得圓滿果具圓滿相成圓滿覺彼諸如來名姓種族方便善巧神通變化成熟眾生入般涅槃如是一切皆悉了知此菩薩於一念中能入一劫百劫千劫百千劫百千億那由他劫入閻浮提微塵數劫入四天下微塵數劫入小千世界微塵數劫入中千世界微塵數劫入大千世界微塵數劫入百佛剎微塵數劫入百千佛剎微塵數劫入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劫入無數佛剎微塵數劫入無量佛剎微塵數劫入無邊佛剎微塵數劫入無等佛剎微塵數劫入不可數佛剎微塵數劫入不可稱佛剎微塵數劫入不可思佛剎微塵數劫入不可量佛剎微塵數劫入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如是未來一切世界所有劫數能以智慧皆悉了知以了知故其心復入十種持門何者為十所謂入佛持故得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護念入法持故得十種陀羅尼光明無盡辯才入行持故出生圓滿殊勝諸願入力持故無能暎蔽無能摧伏入智持故所行佛法無有障礙入大悲持故轉於不退清淨法輪入差別善巧句持故轉一切文字輪淨一切法門地入師子受生法持故開法關鑰出欲淤泥入智力持故修菩薩行常不休息入善友力持故令無邊眾生普得清淨入無住力持故入不可說不可說廣大劫入法力持故以無礙方便智知一切法自性清淨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已善巧住不可說不可說劫善巧住不可說不可說剎善巧知不可說不可說種種眾生善巧知不可說不可說眾生異相善巧知不可說不可說同異業報善巧知不可說不可說精進諸根習氣相續差別諸行善巧知不可說不可說無量染淨種種思惟善巧知不可說不可說法種種義無量文字演說言詞善巧知不可說不可說種種佛出現種族時節現相說法施為佛事入般涅槃善巧知不可說不可說無邊智慧門善巧知不可說不可說一切神通無量變現佛子譬如日出世間所有村營城邑宮殿屋宅山澤鳥獸樹林華果如是一切種種諸物有目之人悉得明見佛子日光平等無有分別而能令目見種種相此大三昧亦復如是體性平等無有分別能令菩薩知不可說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差別之相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如是了知時令諸眾生得十種不空何等為十一者見不空令諸眾生生善根故二者聞不空令諸眾生得成熟故三者同住不空令諸眾生心調伏故四者發起不空令諸眾生如言而作通達一切諸法義故五者行不空令無邊世界皆清淨故六者親近不空於不可說不可說佛剎諸如來所斷不可說不可說眾生疑故七者願不空隨所念眾生令作勝供養成就諸願故八者善巧法不空皆令得住無礙解脫清淨智故九者雨法雨不空於不可說不可說諸根眾生中方便開示一切智行令住佛道故十者出現不空現無邊相令一切眾生皆蒙照故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得十種不空時諸天王眾皆來頂禮諸龍王眾興大香雲諸夜叉王頂禮其足阿脩羅王恭敬供養迦樓羅王前後圍遶諸梵天王悉來勸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咸共稱讚乾闥婆王常來親近諸人王眾承事供養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六智光明藏大三昧善巧智。
  【論】第六智光明藏三昧者明此菩薩能知未來一切諸劫中所有諸佛若已說法若未說法皆悉能知故智光明藏者不離一念含三世劫智名之為藏餘義如文自具於中八部王等名依初會已釋名此不表法但以供養恭敬法故親近如來。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了知一切世界佛莊嚴三昧佛子此三昧何故名了知一切世界佛莊嚴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能次第入東方世界能次第入南方世界西方北方四維上下所有世界悉亦如是能次第入皆見諸佛出興於世亦見彼佛一切神力亦見諸佛所有遊戲亦見諸佛廣大威德亦見諸佛最勝自在亦見諸佛大師子吼亦見諸佛所修諸行亦見諸佛種種莊嚴亦見諸佛神足變化亦見諸佛眾會雲集眾會清淨眾會廣大眾會一相眾會多相眾會處所眾會居止眾會成熟眾會調伏眾會威德如是一切悉皆明見亦見眾會其量大小等閻浮提亦見眾會等四天下亦見眾會等小千界亦見眾會等中千界亦見眾會量等三千大千世界亦見眾會充滿百千億那由他佛剎亦見眾會充滿阿僧祇佛剎亦見眾會充滿百佛剎微塵數佛剎亦見眾會充滿千佛剎微塵數佛剎亦見眾會充滿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佛剎亦見眾會充滿無數佛剎微塵數佛剎亦見眾會充滿無量佛剎微塵數佛剎亦見眾會充滿無邊佛剎微塵數佛剎亦見眾會充滿無等佛剎微塵數佛剎亦見眾會充滿不可數佛剎微塵數佛剎亦見眾會充滿不可稱佛剎微塵數佛剎亦見眾會充滿不可思佛剎微塵數佛剎亦見眾會充滿不可量佛剎微塵數佛剎亦見眾會充滿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剎亦見眾會充滿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剎亦見諸佛於彼眾會道場中示現種種相種種時種種國土種種變化種種神通種種莊嚴種種自在種種形量種種事業菩薩摩訶薩亦見自身往彼眾會亦自見身在彼說法亦自見身受持佛語亦自見身善知緣起亦自見身住在虗空亦自見身住於法身亦自見身不生染著亦自見身不住分別亦自見身無有疲倦亦自見身普入諸智亦自見身普知諸義亦自見身普入諸地亦自見身普入諸趣亦自見身普知方便亦自見身普住佛前亦自見身普入諸力亦自見身普入真如亦自見身普入無諍亦自見身普入諸法如是見時不分別國土不分別眾生不分別佛不分別法不執著身不執著身業不執著心不執著意譬如諸法不分別自性不分別音聲而自性不捨名字不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捨於行隨世所作而於此二無所執著佛子菩薩摩訶薩見佛無量光色無量形相圓滿成就平等清淨一一現前分明證了或見佛身種種光明或見佛身圓光一尋或見佛身如盛日色或見佛身微妙光色或見佛身作清淨色或見佛身作黃金色或見佛身作金剛色或見佛身作紺青色或見佛身作無邊色或見佛身作大青摩尼寶色或見佛身其量七肘或見佛身其量八肘或見佛身其量九肘或見佛身其量十肘或見佛身二十肘量或見佛身三十肘量如是乃至一百肘量一千肘量或見佛身一俱盧舍量或見佛身半由旬量或見佛身一由旬量或見佛身十由旬量或見佛身百由旬量或見佛身千由旬量或見佛身百千由旬量或見佛身閻浮提量或見佛身四天下量或見佛身小千界量或見佛身中千界量或見佛身大千界量或見佛身百大千世界量或見佛身千大千世界量或見佛身百千大千世界量或見佛身百千億那由他大千世界量或見佛身無數大千世界量或見佛身無量大千世界量或見佛身無邊大千世界量或見佛身無等大千世界量或見佛身不可數大千世界量或見佛身不可稱大千世界量或見佛身不可思大千世界量或見佛身不可量大千世界量或見佛身不可說大千世界量或見佛身不可說不可說大千世界量佛子菩薩如是見諸如來無量色相無量形狀無量示現無量光明無量光明網其光分量等于法界於法界中無所不照普令發起無上智慧又見佛身無有染著無有障礙上妙清淨佛子菩薩如是見於佛身而如來身不增不減譬如虗空於蟲所食芥子孔中亦不減小於無數世界中亦不增廣其諸佛身亦復如是見大之時亦無所增見小之時亦無所減佛子譬如月輪閻浮提人見其形小而亦不減月中住者見其形大而亦不增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此三昧隨其心樂見諸佛身種種化相言辭演法受持不忘而如來身不增不減佛子譬如眾生命終之後將受生時不離於心所見清淨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離於此甚深三昧所見清淨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成就十種速疾法何者為十所謂速增諸行圓滿大願速以法光照耀世間速以方便轉於法輪度脫眾生速隨眾生業示現諸佛清淨國土速以平等智趣入十力速與一切如來同住速以大慈力摧破魔軍速斷眾生疑令生歡喜速隨勝解示現神變速以種種妙法言辭淨諸世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得十種法印印一切法何等為十一者同去來今一切諸佛平等善根二者同諸如來得無邊際智慧法身三者同諸如來住不二法四者同諸如來觀察三世無量境界皆悉平等五者同諸如來得了達法界無礙境界六者同諸如來成就十力所行無礙七者同諸如來永絕二行住無諍法八者同諸如來教化眾生恒不止息九者同諸如來於智善巧義善巧中能善觀察十者同諸如來與一切佛平等無二佛子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了知一切世界佛莊嚴大三昧善巧方便門是無師者不由他教自入一切佛法故是丈夫者能開悟一切眾生故是清淨者知心性本淨故是第一者能度脫一切世間故是安慰者能開曉一切眾生故是安住者未住佛種性者令得住故是真實知者入一切智門故是無異想者所言無二故是住法藏者誓願了知一切佛法故是能雨法雨者隨眾生心樂悉令充足故佛子譬如帝釋於頂髻中置摩尼寶以寶力故威光轉盛其釋天王初獲此寶則得十法出過一切三十三天何等為十一者色相二者形體三者示現四者眷屬五者資具六者音聲七者神通八者自在九者慧解十者智用如是十種悉過一切三十三天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初始獲得此三昧時則得十種廣大智藏何等為十一者照耀一切佛剎智二者知一切眾生受生智三者普作三世變化智四者普入一切佛身智五者通達一切佛法智六者普攝一切淨法智七者普令一切眾生入法身智八者現見一切法普眼清淨智九者一切自在到於彼岸智十者安住一切廣大法普盡無餘智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復得十種最清淨威德身何等為十一者為照耀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故放不可說不可說光明輪二者為令世界咸清淨故放不可說不可說無量色相光明輪三者為調伏眾生故放不可說不可說光明輪四者為親近一切諸佛故化作不可說不可說身五者為承事供養一切諸佛故雨不可說不可說種種殊妙香華雲六者為承事供養一切佛及調伏一切眾生故於一一毛孔中化作不可說不可說種種音樂七者為成熟眾生故現不可說不可說種種無量自在神變八者為於十方種種名號一切佛所請問法故一步超過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九者為令一切眾生見聞之者皆不空故現不可說不可說種種無量清淨色相身無能見頂十者為與眾生開示無量祕密法故發不可說不可說音聲語言佛子菩薩摩訶薩得此十種最清淨威德身已能令眾生得十種圓滿何等為十一者能令眾生得見於佛二者能令眾生深信於佛三者能令眾生聽聞於法四者能令眾生知有佛世界五者能令眾生見佛神變六者能令眾生念所集業七者能令眾生定心圓滿八者能令眾生入佛清淨九者能令眾生發菩提心十者能令眾生圓滿佛智佛子菩薩摩訶薩令眾生得十種圓滿已復為眾生作十種佛事何等為十所謂以音聲作佛事為成熟眾生故以色形作佛事為調伏眾生故以憶念作佛事為清淨眾生故以震動世界作佛事為令眾生離惡趣故以方便覺悟作佛事為令眾生不失念故以夢中現相作佛事為令眾生恒正念故以放大光明作佛事為普攝取諸眾生故以修菩薩行作佛事為令眾生住勝願故以成正等覺作佛事為令眾生知幻法故以轉妙法輪作佛事為眾說法不失時故以現住壽命作佛事為調伏一切眾生故以示般涅槃作佛事知諸眾生起疲厭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七了知一切世界佛莊嚴大三昧善巧智。
  【論】第七了知一切世界佛莊嚴三昧者明此菩薩能徧入十方一切世界見一切諸佛所有教化莊嚴悉能見盡及承事供養及所聞法普入諸趣等總盡故因立名也於中文義經自具明。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一切眾生差別身三昧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得十種無所著何者為十所謂於一切剎無所著於一切方無所著於一切劫無所著於一切眾無所著於一切法無所著於一切菩薩無所著於一切菩薩願無所著於一切三昧無所著於一切佛無所著於一切地無所著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於此三昧云何入云何起佛子菩薩摩訶薩於此三昧內身入外身起外身入內身起同身入異身起異身入同身起人身入夜叉身起夜叉身入龍身起龍身入阿脩羅身起阿脩羅身入天身起天身入梵王身起梵王身入欲界身起天中入地獄起地獄入人間起人間入餘趣起千身入一身起一身入千身起那由他身入一身起一身入那由他身起閻浮提眾生眾中入西瞿陀尼眾生眾中起西瞿陀尼眾生眾中入北拘盧眾生眾中起北拘盧眾生眾中入東毗提訶眾生眾中起東毗提訶眾生眾中入三天下眾生眾中起三天下眾生眾中入四天下眾生眾中起四天下眾生眾中入一切海差別眾生眾中起一切海差別眾生眾中入一切海神眾中起一切海神眾中入一切海水大中起一切海水大中入一切海地大中起一切海地大中入一切海火大中起一切海火大中入一切海風大中起一切海風大中入一切四大種中起一切四大種中入無生法中起無生法中入妙高山中起妙高山中入七寶山中起七寶山中入一切地種種稼穡樹林黑山中起一切地種種稼穡樹林黑山中入一切妙香華寶莊報中起一切妙香華寶莊嚴中入一切四天下下方上方一切眾生受生中起一切四天下下方上方一切眾生受生中入小千世界眾生眾中起小千世界眾生眾中入中千世界眾生眾中起中千世界眾生眾中入大千世界眾生眾中起大千世界眾生眾中入百千億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眾中起百千億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眾中入無數世界眾生眾中起無數世界眾生眾中入無量世界眾生眾中起無量世界眾生眾中入無邊佛剎眾生眾中起無邊佛剎眾生眾中入無等佛剎眾生眾中起無等佛剎眾生眾中入不可數世界眾生眾中起不可數世界眾生眾中入不可種世界眾生眾中起不可種世界眾生眾中入不可思世界眾生眾中起不可思世界眾生眾中入不可量世界眾生眾中起不可量世界眾生眾中入不可說世界眾生眾中起不可說世界眾生眾中入不可說不可說世界眾生眾中起不可說不可說世界眾生眾中入雜染眾生眾中起雜染眾生眾中入清淨眾生眾中起清淨眾生眾中入雜染眾生眾中起眼處入耳處起耳處入眼處起鼻處入舌處起舌處入鼻處起身處入意處起意處入身處起自處入他處起他處入自處起一微塵中入無數世界微塵中起無數世界微塵中入一微塵中起聲聞入獨覺起獨覺入聲聞起自身入佛身起佛身入自身起一念入億劫起億劫入一念起同念入別時起別時入同念起前際入後際起後際入前際起前際入中際起中際入前際起三世入剎那起剎那入三世起真如入言說起言說入真如起佛子譬如有人為鬼所持其身戰動不能自安鬼不現身令他身然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亦復如是自身入定他身起他身入定自身起佛子譬如死屍以呪力故而能起行隨所作事皆得成就屍之與呪雖各差別而能和合成就彼事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亦復如是同境入定異境起異境入定同境起佛子譬如比丘得心自在或以一身作多身或以多身作一身非一身沒多身生非多身沒一身生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亦復如是一身入定多身起多身入定一身起佛子譬如大地其味一種所生苗稼種種味別地雖無差別然味有殊異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亦復如是無所分別然有一種入定多種起多種入定一種起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得十種稱讚法之所稱讚何者為十所謂入真如故名為如來覺一切法故名之為佛為一切世間所稱讚故名為法師知一切法故名一切智為一切世間所歸依故名所依處了達一切法方便故名為導師引一切眾生入薩婆若道故名大導師為一切世間燈故名為光明心志圓滿義利成就所作皆辦住無礙智分別了知一切諸法故名為十力自在通達一切法輪故名一切見者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復得十種光明照耀何者為十所謂得一切諸佛光明與彼平等故得一切世界光明普能嚴淨故得一切眾生光明悉往調伏故得無量無畏光明法界為場演說故得無差別光明知一切法無種種性故得方便光明於一切法離欲際而證入故得真實光明於一切法離欲際心平等故得徧一切世間神變光明蒙佛所加恒不息故得善思惟光明到一切佛自在岸故得一切法真如光明於一毛孔中善說一切故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復得十種無所作何者為十所謂身業無所作語業無所作意業無所作神通無所作了法無性無所作知業不壞無所作無差別智無所作無生起智無所作知法無滅無所作隨順於文不壞於義無所作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無量境界種種差別所謂一入多起多入一起同入異起異入同起細入麤起麤入細起大入小起小入大起順入逆起逆入順起無身入有身起有身入無身起無相入有相起有相入無相起起中入入中起如是皆是此之三昧自在境界佛子譬如幻師持呪得成能現種種差別形相呪與幻別而能作幻呪唯是聲而能幻作眼識所知種種諸色耳識所知種種諸聲鼻識所知種種諸香舌識所知種種諸味身識所知種種諸觸意識所知種種境界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亦復如是同中入定異中起異中入定同中起佛子譬如三十三天共阿脩羅聞戰之時諸天得勝脩羅退衂阿脩羅王其身長大七百由旬四兵圍遶無數千萬以幻術力將諸軍眾同時走入藕絲孔中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已善成就諸幻智地幻智即是菩薩菩薩即是幻智是故能於無差別法中入定差別法中起差別法中入定無差別法中起佛子譬如農夫田中下種種子在下果生於上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亦復如是一中入定多中起多中入定一中起佛子譬如男女赤白和合或有眾生於中受生爾時名為歌羅邏位從此次第住母胎中滿足十月善業力故一切肢分皆得成就諸根不缺心意明了其歌羅邏與彼六根體狀各別以業力故而能令彼次第成就受同異類種種果報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從一切智歌羅邏位信解願力漸次增長其心廣大任運自在無中入定有中起有中入定無中起佛子譬如龍宮依地而立不依虗空龍依宮住亦不在空而能興雲徧滿空中有人仰視所見宮殿當知皆是乾闥婆城非是龍宮佛子龍雖處下而雲布上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亦復如是於無相入有相起於有相入無相起佛子譬如妙光大梵天王所住之宮名一切世間最勝清淨藏此大宮中普見三千大千世界諸四天下天宮龍宮夜叉宮乾闥婆宮阿脩羅宮迦樓羅宮緊那羅宮摩睺羅伽宮人間住處及三惡道須彌山等種種諸山大海江河陂澤泉源城邑聚落樹林眾寶如是一切種種莊嚴盡大輪圍所有邊際乃至空中微細遊塵莫不皆於梵宮顯現如於明鏡見其面像菩薩摩訶薩住此一切眾生差別身大三昧知種種剎見種種佛度種種眾證種種法成種種行滿種種解入種種三昧起種種神通得種種智慧住種種剎那際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到十種神通彼岸何者為十所謂到諸佛盡虗空徧法界神通彼岸到菩薩究竟無差別自在神通彼岸到能發起菩薩廣大行願入如來門佛事神通彼岸到能震動一切世界一切境界悉令清淨神通彼岸到能自在知一切眾生不思議業果皆如幻化神通彼岸到能自在知諸三昧麤細入出差別相神通彼岸到能勇猛入如來境界而於其中發生大願神通彼岸到能化作佛化轉法輪調伏眾生令生佛種令入佛乘速得成就神通彼岸到能了知不可說一切祕密文句而轉法輪令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不可說法門皆得清淨神通彼岸到不假晝夜年月劫數一念悉能三世示現神通彼岸是為十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一切眾生差別身大三昧善巧智。
  【論】第八一切眾生差別身三昧者明入此三昧能現佛身等眾生差別身皆隨其類現故立其名也又能入同異順逆三昧故以立其名餘義如文自具。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九


  音切



  (古還切)。


  (以灼切)。


  (依倨切)。


  (古暗切)。


  (陟九切)。


  (皮音)。


  (禺苟切)。


  (其俱切)。


  (奴冬切)。


  (所力切)。


  (尼六切)。


  (彼為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四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法界自在三昧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於自眼處乃至意處入三昧名法界自在菩薩於自身一一毛孔中入此三昧自然能知諸世間知諸世間法知諸世界知億那由他世界知阿僧祇世界知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見一切世界中有佛出興菩薩眾會悉皆充滿光明清淨淳善無雜廣大莊嚴種種眾寶以為嚴飾菩薩於彼或一劫百劫千劫億劫百千億那由他劫無數劫無量劫無邊劫無等劫不可數劫不可稱劫不可思劫不可量劫不可說劫不可說不可說劫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修菩薩行常不休息又於如是無量劫中住此三昧亦入亦起亦成就世界亦調伏眾生亦徧了法界亦普知三世亦演說諸法亦現大神通種種方便無著無礙以於法界得自在故善分別眼善分別耳善分別鼻善分別舌善分別身善分別意如是種種差別不同悉善分別盡其邊際菩薩如是善知見已能生起十千億陀羅尼法光明成就十千億清淨行獲得十千億諸根圓滿十千億神通能入十千億三昧成就十千億神力長養十千億諸力圓滿十千億深心運動十千億力持示現十千億神變具足十千億菩薩無礙圓滿十千億菩薩助道積集十千億菩薩藏照明十千億菩薩方便演說十千億諸義成就十千億諸願出生十千億迴向淨治十千億菩薩正位明了十千億法門開示十千億演說修治十千億菩薩清淨佛子菩薩摩訶薩復有無數功德無量功德無邊功德無等功德不可數功德不可稱功德不可思功德不可量功德不可說功德無盡功德佛子此菩薩於如是功德皆已辦具皆已積集皆已莊嚴皆已清淨皆已瑩徹皆已攝受皆能出生皆可稱歎皆得堅固皆已成就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為東方十千阿僧祇佛剎微塵數名號諸佛之所攝受一一名號復有十千阿僧祇佛剎微塵數佛各各差別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微塵諸佛悉現其前為現諸佛清淨剎為說諸佛無量身為說諸佛難思眼為說諸佛無量耳為說諸佛清淨鼻為說諸佛清淨舌為說諸佛無住心為說如來無上神通令修如來無上菩提令得如來清淨音聲開示如來不退法輪顯示如來無邊眾會令入如來無邊祕密讚歎如來一切善根令入如來平等之法宣說如來三世種性示現如來無量色相闡揚如來護念之法演暢如來微妙法音辯明一切諸佛世界宣揚一切諸佛三昧示現諸佛眾會次第護持諸佛不思議法說一切法猶如幻化明諸法性無有動轉開示一切無上法輪讚美如來無量功德令入一切諸三昧雲令知其心如幻如化無邊無盡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法界自在三昧時彼十方各十千阿僧祇佛剎微塵數名號如來一一名中各有十千阿僧祇佛剎微塵數佛同時護念令此菩薩得無邊身令此菩薩得無礙心令此菩薩於一切法得無忘念令此菩薩於一切法得決定慧令此菩薩轉更聰敏於一切法皆能領受令此菩薩於一切法悉能明了令此菩薩諸根猛利於神通法悉得善巧令此菩薩境界無礙周行法界恒不休息令此菩薩得無礙智畢竟清淨令此菩薩以神通力一切世界示現成佛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得十種海何者為十所謂得諸佛海咸覩見故得眾生海悉調伏故得諸法海能以智慧悉了知故得諸剎海以無性無作神通皆往詣故得功德海一切修行悉圓滿故得神通海能廣示現令開悟故得諸根海種種不同悉善知故得諸心海知一切眾生種種差別無量心故得諸行海能以願力悉圓滿故得諸願海悉使成就永清淨故佛子菩薩摩訶薩得如是十種海已復得十種殊勝何等為十一者於一切眾生中最為第一二者於一切諸天中最為殊特三者於一切梵王中最極自在四者於諸世間無所染著五者一切世間無能暎蔽六者一切諸魔不能惑亂七者普入諸趣無所罣礙八者處處受生知不堅固九者一切佛法皆得自在十者一切神通悉能示現佛子菩薩摩訶薩得如是十種殊勝已復得十種力於眾生界修習諸行何等為十一謂勇健力調伏世間故二謂精進力恒不退轉故三謂無著力離諸垢染故四謂寂靜力於一切法無諍論故五謂逆順力於一切法心自在故六謂法性力於諸義中得自在故七謂無礙力智慧廣大故八謂無畏力能說諸法故九謂辯才力能持諸法故十謂開示力智慧無邊故佛子此十種力是廣大力最勝力無能摧伏力無量力善集力不動力堅固力智慧力成就力勝定力清淨力極清淨力法身力法光明力法燈力法門力無能壞力極勇猛力大丈夫力善丈夫修習力成正覺力過去積集善根力安住無量善根力住如來力力心思惟力增長菩薩歡喜力出生菩薩淨信力增長菩薩勇猛力菩提心所生力菩薩清淨深心力菩薩殊勝深心力菩薩善根熏習力究竟諸法力無障礙身力入方便善巧法門力清淨妙法力安住大勢一切世間不能傾動力一切眾生無能暎蔽力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於如是無量功德法能生能成就能圓滿能照明能具足能徧具足能廣大能堅固能增長能淨治能徧淨治此菩薩功德邊際智慧邊際修行邊際法門邊際自在邊際苦行邊際成就邊際清淨邊際出離邊際法自在邊際無能說者此菩薩所獲得所成就所趣入所現前所有境界所有觀察所有證入所有清淨所有了知所有建立一切法門於不可說劫無能說盡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能了知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一切三昧彼一一三昧所有境界無量廣大於境界中若入若起若住所有相狀所有示現所有行處所有等流所有自性所有除滅所有出離如是一切靡不明見佛子譬如無熱惱大龍王宮流出四河無濁無雜無有垢穢光色清淨猶如虗空其池四面各有一口一一口中流出一河於象口中出恒伽河師子口中出私陀河於牛口中出信度河於馬口中出縛蒭河其四大河流出之時恒伽河口流出銀沙私陀河口流出金剛沙信度河口流出金沙縛蒭河口流出琉璃沙恒伽河口作白銀色私陀河口作金剛色信度河口作黃金色縛蒭河口作琉璃色一一河口廣一由旬其四大河既流出已各共圍遶大池七帀隨其方面四向分流澒涌奔馳入於大海其河旋遶一一之間有天寶所成優鉢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奇香發越妙色清淨種種華葉種種臺蘂悉是眾寶自然暎徹咸放光明互相照現其無熱池周圍廣大五十由旬眾寶妙沙徧布其底種種摩尼以為嚴飾無量妙寶莊嚴其岸栴檀妙香普散其中優鉢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及餘寶華皆悉徧滿微風吹動香氣遠徹華林寶樹周帀圍遶日光出時普皆照明池河內外一切眾物接影連輝成光明網如是眾物若遠若近若高若下若廣若狹若麤若細乃至極小一沙一塵悉有妙寶光明鑒徹靡不於中日輪影現亦復展轉更相現影如是眾影不增不減非合非散皆如本質而得明見佛子如無熱大池於四口中流出四河入於大海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從四辯才流出諸行究竟入於一切智海如恒伽大河從銀色象口流出銀沙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義辯才說一切如來所說一切義門出生一切清淨白法究竟入於無礙智海如私陀大河從金剛色師子口流出金剛沙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法辯才為一切眾生說佛金剛句引出金剛智究竟入於無礙智海如信度大河從金色牛口流出金沙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訓辭辯說隨順世間緣起方便開悟眾生令皆歡喜調伏成熟究竟入於緣起方便海如縛蒭大河於琉璃色馬口流出琉璃沙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無盡辯雨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法令其聞者皆得潤洽究竟入於諸佛法海如四大河隨順圍遶無熱池已四方入海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成就隨順身業隨順語業隨順意業成就智為前導身業智為前導語業智為前導意業四方流注究竟入於一切智海佛子何者名為菩薩四方佛子所謂見一切佛而得開悟聞一切法受持不忘圓滿一切波羅蜜行大悲說法滿足眾生如四大河圍遶大池於其中間優鉢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皆悉徧滿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菩提心中間不捨眾生說法調伏悉令圓滿無量三昧見佛國土莊嚴清淨如無熱大池寶樹圍遶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現佛國土莊嚴圍遶令諸眾生趣向菩提如無熱大池其中縱廣五十由旬清淨無濁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菩提之心其量無邊善根充滿清淨無濁如無熱大池以無量寶莊嚴其岸散栴檀香徧滿其中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百千億十種智寶莊嚴菩提心大願之岸普散一切眾善妙香如無熱大池底布金沙種種摩尼間錯莊嚴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微妙智慧周徧觀察不可思議菩薩解脫種種法寶間錯莊嚴得一切法無礙光明住於一切諸佛所住入於一切甚深方便如阿那婆達多龍王永離龍中所有熱惱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永離一切世間憂惱雖現受生而無染著如四大河潤澤一切閻浮提地既潤澤已入於大海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四智河潤澤天人沙門婆羅門令其普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慧大海以四種力而為莊嚴何者為四一者願智河救護調伏一切眾生常不休息二者波羅蜜智河修菩提行饒益眾生去來今世相續無盡究竟入於諸佛智海三者菩薩三昧智河無數三昧以為莊嚴見一切佛入諸佛海四者大悲智河大慈自在普救眾生方便攝取無有休息修行祕密功德之門究竟入於十力大海如四大河從無熱池既流出已究竟無盡入於大海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大願力修菩薩行自在知見無有窮盡究竟入於一切智海如四大河入於大海無能為礙令不入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常勤修習普賢行願成就一切智慧光明住於一切佛菩提法入如來智無有障礙如四大河奔流入海經於累劫亦無疲厭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普賢行願盡未來劫修菩薩行入如來海不生疲厭佛子如日光出時無熱池中金沙銀沙金剛沙琉璃沙及餘一切種種寶物皆有日影於中顯現其金沙等一切寶物亦各展轉而現其影互相鑒徹無所妨礙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此三昧於自身一一毛孔中悉見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如來亦見彼佛所有國土道場眾會一一佛所聽法受持信解供養各經不可說不可說億那由他劫而不想念時節長短其諸眾會亦無迫隘何以故以微妙心入無邊法界故入無等差別業果故入不可思議三昧境界故入不思議思惟境界故入一切佛自在境界故得一切佛所護念故得一切佛大神變故得諸如來難得難知十種力故入普賢菩薩行圓滿境界故得一切佛無勞倦神通力故佛子菩薩摩訶薩雖能於定一念入出而亦不廢長時在定亦無所著雖於境界無所依住而亦不捨一切所緣雖善入剎那際而為利益一切眾生現佛神通無有厭足雖等入法界而不得其邊雖無所住無有處所而恒趣入一切智道以變化力普入無量眾生眾中具足莊嚴一切世界雖離世間顛倒分別超過一切分別之地亦不捨於種種諸相雖能具足方便善巧而究竟清淨雖不分別菩薩諸地而皆已善入佛子譬如虗空雖能容受一切諸物而離有無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普入一切世間而離世間想雖勤度一切眾生而離眾生想雖深知一切法而離諸法想雖樂見一切佛而離諸佛想雖善入種種三昧而知一切法自性皆如無所染著雖以無邊辯才演無盡法句而心恒住離文字法雖樂觀察無言說法而恒示現清淨音聲雖住一切離言法際而恒示現種種色相雖教化眾生而知一切法畢竟性空雖勤修大悲度脫眾生而知眾生界無盡無散雖了達法界常住不變而以三輪調伏眾生恒不休息雖常安住如來所住而智慧清淨心無怖畏分別演說種種諸法轉於法輪常不休息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九法界自在大三昧善巧智。
  【論】第九法界自在三昧者明此菩薩於自身一一毛孔中入三昧自然能知諸世間及知世間法及十方虗空界中一切世間法悉皆知盡乃至佛菩薩大眾亦皆知盡何以故以智稱法界故以智無中邊大小量故如虗空故智體性明白故於一毛孔中虗空無大小量即等虗空界悉能徧知十方世界一切境界此不可以情識籌量知當可以亡思方便定顯發之後理智現前方可堪為此乃定盡想亡無思無心以無作智印方會故名法界自在三昧不在情作任智徧知故名法界自在此經云如蟲食芥子孔中虗空無損減以無思之智可見以思知之者即乖身邊見盡即十方與身量同一性無表裏故情存即隔如無熱惱大龍王宮流出四河者准經說香山頂上有阿耨達池其池四方各流出一河東面私陀河師子口中流出金剛沙東入震旦國便入東海南面恒伽河從象口流出銀沙流入南印度便入南海西面信度河從牛口流出黃金沙流入信度國便入西海北面縛蒭河從琉璃馬口流出琉璃沙入波斯拂林國便入北海其池縱廣五十由旬隨方面口各一由旬於中表法經自具明優鉢羅華此云青蓮華波頭摩華此云赤蓮華拘物頭華此云小白華其華未開時華葉郁蹙然因立其名芬陀利華此云百葉白蓮華如阿那婆達多龍王者阿者無也那婆達多者熱惱也言此龍永離龍中之熱惱故於中文義表法一一如經自具。
  【經】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無礙輪三昧佛子菩薩摩訶薩入此三昧時住無礙身業無礙語業無礙意業住無礙佛國土得無礙成就眾生智獲無礙調伏眾生智放無礙光明現無礙光明網示無礙廣大變化轉無礙清淨法輪得菩薩無礙自在普入諸佛力普住諸佛智作佛所作淨佛所淨現佛神通令佛歡喜行如來行住如來道常得親近無量諸佛作諸佛事紹諸佛種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已觀一切智總觀一切智別觀一切智隨順一切智顯示一切智攀緣一切智見一切智總見一切智別見一切智於普賢菩薩廣大願廣大心廣大行廣大所趣廣大所入廣大光明廣大出現廣大護念廣大變化廣大道不斷不退無休無替無倦無捨無散無亂常增進恒相續何以故此菩薩摩訶薩於諸法中成就大願發行大乘入於佛法大方便海以勝願力於諸菩薩所行之行智慧明照皆得善巧具足菩薩神通變化善能護念一切眾生如去來今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於諸眾生恒起大悲成就如來不變異法佛子譬如有人以摩尼寶置色衣中其摩尼寶雖同衣色不捨自性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成就智慧以為心寶觀一切智普皆明現然不捨於菩薩諸行何以故菩薩摩訶薩發大誓願利益一切眾生度脫一切眾生承事一切諸佛嚴淨一切世界安慰眾生深入法海為淨眾生界現大自在給施眾生普照世間入於無邊幻化法門不退不轉無疲無厭佛子譬如虗空持眾世界若成若住無厭無倦無羸無朽無散無壞無變無異無有差別不捨自性何以故虗空自性法應爾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立無量大願度一切眾生心無厭倦佛子譬如涅槃去來現在無量眾生於中滅度終無厭倦何以故一切諸法本性清淨是謂涅槃云何於中而有厭倦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為欲度脫一切眾生皆令出離而現於世云何而起疲厭之心佛子如薩婆若能令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菩薩於諸佛家已現當生乃至令成無上菩提終不疲厭何以故一切智與法界無二故於一切法無所著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其心平等住一切智云何而有疲厭之心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有一蓮華其華廣大盡十方際以不可說葉不可說寶不可說香而為莊嚴其不可說寶復各示現種種眾寶清淨妙好極善安住其華常放眾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無所障礙真金為網彌覆其上寶鐸徐搖出微妙音其音演暢一切智法此大蓮華具足如來清淨莊嚴一切善根之所生起吉祥為表神力所現有十千阿僧祇清淨功德菩薩妙道之所成就一切智心之所流出十方佛影於中顯現世間瞻仰猶如佛塔眾生見者無不禮敬從能了幻正法所生一切世間不可為喻菩薩摩訶薩於此華上結跏趺坐其身大小與華相稱一切諸佛神力所加令菩薩身一一毛孔各出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光明一一光明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摩尼寶其寶皆名普光明藏種種色相以為莊嚴無量功德之所成就眾寶及華以為羅網彌覆其上散百千億那由他殊勝妙香無量色相種種莊嚴復現不思議寶莊嚴蓋以覆其上一一摩尼寶悉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樓閣一一樓閣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蓮華藏師子之座一一師子座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光明一一光明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色相一一色相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光明輪一一光明輪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毗盧遮那摩尼寶華一一華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臺一一臺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一一佛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神變一一神變淨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眾生眾一一眾生眾中現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自在一一自在雨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法一一佛法有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修多羅一一修多羅說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法門一一法門有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金剛智所入法輪差別言辭各別演說一一法輪成就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眾生界一一眾生界有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眾生於佛法中而得調伏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示現如是神通境界無量變化悉知如幻而不染著安住無邊不可說法自性清淨法界實相如來種性無礙際中無去無來非先非後甚深無底現量所得以智自入不由他悟心不迷亂亦無分別為去來今一切諸佛之所稱讚從諸佛力之所流出入於一切諸佛境界體性如實淨眼現證慧眼普見成就佛眼為世明燈行於智眼所知境界廣能開示微妙法門成菩提心趣勝丈夫於諸境界無有障礙入智種性出生諸智離世生法而現受生神通變化方便調伏如是一切無非善巧功德解欲悉皆清淨最極微妙具足圓滿智慧廣大猶如虗空善能觀察眾聖境界信行願力堅固不動功德無盡世所稱歎於一切佛所觀之藏大菩提處一切智海集眾妙寶為大智者猶如蓮華自性清淨眾生見者皆生歡喜咸得利益智光普照見無量佛淨一切法所行寂靜於諸佛法究竟無礙恒以方便住佛菩提功德行中而得出生具菩薩智為菩薩首一切諸佛共所護念得佛威神成佛法身念力難思於境一緣而無所緣其行廣大無相無礙等于法界無量無邊所證菩提猶如虗空無有邊際無所縛著於諸世間普作饒益一切智海善根所流悉能通達無量境界已善成就清淨施法住菩薩心淨菩薩種能隨順生諸佛菩提於諸佛法皆得善巧具微妙行成堅固力一切諸佛自在威神眾生難聞菩薩悉知入不二門住無相法雖復永捨一切諸相而能廣說種種諸法隨諸眾生心樂欲解悉使調伏咸令歡喜法界為身無有分別智慧境界不可窮盡志常勇猛心恒平等見一切佛功德邊際了一切劫差別次第開示一切法安住一切剎嚴淨一切諸佛國土顯現一切正法光明演去來今一切佛法示諸菩薩所住之處為世明燈生諸善根永離世間常生佛所得佛智慧明了第一一切諸佛皆共攝受已入未來諸佛之數從諸善友而得出生所有志求皆無不果具大威德住增上意隨所聽聞咸能善說亦為開示聞法善根住實際輪於一切法心無障礙不捨諸行離諸分別於一切法心無動念得智慧眼滅諸癡闇悉能明照一切佛法不壞諸有而生其中了知一切諸有境界從本已來無有動作身語意業皆悉無邊雖隨世俗演說種種無量文字而恒不壞離文字法深入佛海知一切法但有假名於諸境界無繫無著了一切法空無所有所修諸行從法界生猶如虗空無相無形深入法界隨順演說於一境門生一切智觀十力地以智修學智為橋梁至薩婆若以智慧眼見法無礙善入諸地知種種義一一法門悉得明了所有大願靡不成就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此開示一切如來無差別性此是無礙方便之門此能出生菩薩眾會此法唯是三昧境界此能勇進入薩婆若此能開顯諸三昧門此能無礙普入諸剎此能調伏一切眾生此能住於無眾生際此能開示一切佛法此於境界皆無所得雖一切時演說開示而恒遠離妄想分別雖知諸法皆無所作而能示現一切作業雖知諸佛無有二相而能顯示一切諸佛雖知無色而演說諸色雖知無受而演說諸受雖知無想而演說諸想雖知無行而演說諸行雖知無識而演說諸識恒以法輪開示一切雖知法無生而常轉法輪雖知法無差別而說諸差別門雖知諸法無有生滅而說一切生滅之相雖知諸法無麤無細而說諸法麤細之相雖知諸法無上中下而能宣說最上之法雖知諸法不可言說而能演說清淨言辭雖知諸法無內無外而說一切內外諸法雖知諸法不可了知而說種種智慧觀察雖知諸法無有真實而說出離真實之道雖知諸法畢竟無盡而能演說盡諸有漏雖知諸法無違無諍然亦不無自他差別雖知諸法畢竟無師而常尊敬一切師長雖知諸法不由他悟而常尊敬諸善知識雖知諸法無轉而轉法輪雖知諸法無起而示諸因緣雖知諸法無有前際而廣說過去雖知諸法無有後際而廣說未來雖知諸法無有中際而廣說現在雖知諸法無有作者而說諸作業雖知諸法無有因緣而說諸集因雖知諸法無有等比而說平等不平等道雖知諸法無有言說而決定說三世之法雖知諸法無有所依而說依善法而得出離雖知法無身而廣說法身雖知三世諸佛無邊而能演說唯有一佛雖知法無色而現種種色雖知法無見而廣說諸見雖知法無相而說種種相雖知諸法無有境界而廣宣說智慧境界雖知諸法無有差別而說行果種種差別雖知諸法無有出離而說清淨諸出離行雖知諸法本來常住而說一切諸流轉法雖知諸法無有照明而恒廣說照明之法佛子菩薩摩訶薩入如是大威德三昧智輪則能證得一切佛法則能趣入一切佛法則能成就則能圓滿則能積集則能清淨則能安住則能了達與一切法自性相應而此菩薩摩訶薩不作是念有若干諸菩薩若干菩薩法若干菩薩究竟若干幻究竟若干化究竟若干神通成就若干智成就若干思惟若干證入若干趣向若干境界何以故菩薩三昧如是體性如是無邊如是殊勝故此三昧種種境界種種威力種種深入所謂入不可說智門入離分別諸莊嚴入無邊殊勝波羅蜜入無數禪定入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廣大智入見無邊佛勝妙藏入於境界不休息入清淨信解助道法入諸根猛利大神通入於境界心無礙入見一切佛平等眼入積集普賢勝志行入住那羅延妙智身入諸如來智慧海入起無量種自地神變入生一切佛無盡智門入住一切佛現前境界入淨普賢菩薩自在智入開示無比普門智入普知法界一切微細境界入普現法界一切微細境界入一切殊勝智光明入一切自在邊際入一切辯才法門際入徧法界智慧身入成就一切處徧行道入善住一切差別三昧入知一切諸佛心。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


  音切



  (測隅切)。


  (力為切)。


  (許九切)。


  (胡動切)。


  (古陷切)。


  (他計切)。


  (於六切)。


  (子六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一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五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住普賢行念念入百億不可說三昧然不見普賢菩薩三昧及佛境界莊嚴前際何以故知一切法究竟無盡故知一切佛剎無邊故知一切眾生界不思議故知前際無始故知未來無窮故知現在盡虗空徧法界無邊故知一切諸佛境界不可思議故知一切菩薩行無數故知一切諸佛辯才所說境界不可說無邊故知一切幻心所緣法無量故佛子如如意珠隨有所求一切皆得求者無盡意皆滿足而珠勢力終不匱止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此三昧知心如幻出生一切諸法境界周徧無盡不匱不息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成就普賢無礙行智觀察無量廣大幻境猶如影像無增減故佛子譬如凡夫各別生心已生現生及以當生無有邊際無斷無盡其心流轉相續不絕不可思議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此普幻門三昧無有邊際不可測量何以故了達普賢菩薩普幻門無量法故佛子譬如難陀跋難陀摩那斯龍王及餘大龍降雨之時滴如車軸無有邊際雖如是雨雲終不盡此是諸龍無作境界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此三昧入普賢菩薩諸三昧門智門法門見諸佛門往諸方門心自在門加持門神變門神通門幻化門諸法如幻門不可說不可說諸菩薩充滿門親近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如來正覺門入不可說不可說廣大幻網門知不可說不可說差別廣大佛剎門知不可說不可說有體性無體性世界門知不可說不可說眾生想門知不可說不可說時劫差別門知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成壞門知不可說不可說覆住仰住諸佛剎門於一念中皆如實知如是入時無有邊際無有窮盡不疲不厭不斷不息無退無失於諸法中不住非處恒正思惟不沈不舉求一切智常無退捨為一切佛剎照世明燈轉不可說不可說法輪以妙辯才諮問如來無窮盡時示成佛道無有邊際調伏眾生恒無廢捨常勤修習普賢行願未曾休息示現無量不可說不可說色相身無有斷絕何以故譬如燃火隨所有緣於爾所時火起不息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觀察眾生界法界世界猶如虗空無有邊際乃至能於一念之頃往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所一一佛所入不可說不可說一切智種種差別法令不可說不可說眾生界出家為道勤修善根究竟清淨令不可說不可說菩薩於普賢行願未決定者而得決定安住普賢智慧之門以無量方便入不可說不可說三世成住壞廣大差別劫於不可說不可說成住壞世間差別境界起於爾所大悲大願調伏無量一切眾生悉使無餘何以故此菩薩摩訶薩為欲度脫一切眾生修普賢行生普賢智滿足普賢所有行願是故諸菩薩應於如是種類如是境界如是威德如是廣大如是無量如是不思議如是普照明如是一切諸佛現前住如是一切如來所護念如是成就往昔善根如是其心無礙不動三昧之中勤加修習離諸熱惱無有疲厭心不退轉立深志樂勇猛無怯順三昧境界入難思智地不依文字不著世間不取諸法不起分別不染著世事不分別境界於諸法智但應安住不應稱量所謂親近一切智悟解佛菩提成就法光明施與一切眾生善根於魔界中拔出眾生令其得入佛法境界令不捨大願勤觀出道增廣淨境成就諸度於一切佛深生信解常應觀察一切法性無時暫捨應知自身與諸法性普皆平等應當明解世間所作示其如法智慧方便應常精進無有休息應現自身善根尠少應勤增長他諸善根應自修行一切智道應勤增長菩薩境界應樂親近諸善知識應與同行而共止住應不分別佛應不捨離念應常安住平等法界應知一切心識如幻應知世間諸行如夢應知諸佛願力出現猶如影像應知一切諸廣大業猶如變化應知言語悉皆如響應觀諸法一切如幻應知一切生滅之法皆如音聲應知所往一切佛剎皆無體性應為請問如來佛法不生疲倦應為開悟一切世間勤加教誨而不捨離應為調伏一切眾生知時說法而不休息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修行普賢之行如是圓滿菩薩境界如是通達出離之道如是受持三世佛法如是觀察一切智門如是思惟不變異法如是明潔增上志樂如是信解一切如來如是了知佛廣大力如是決定無所礙心如是攝受一切眾生佛子菩薩摩訶薩入普賢菩薩所住如是大智慧三昧時十方各有不可說不可說國土一一國土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如來名號一一名號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而現其前與如來念力令不忘失如來境界與一切法究竟慧令入一切智與知一切法種種義決定慧令受持一切佛法趣入無礙與無上佛菩提令入一切智開悟法界與菩薩究竟慧令得一切法光明無諸黑闇與菩薩不退智令知時非時善巧方便調伏眾生與無障礙菩薩辯才令悟解無邊法演說無盡與神通變化力令現不可說不可說差別身無邊色相種種不同開悟眾生與圓滿言音令現不可說不可說差別音聲種種言辭開悟眾生與不唐捐力令一切眾生若得見形若得聞法皆悉成就無空過者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滿足普賢行故得如來力淨出離道滿一切智以無礙辯才神通變化究竟調伏一切眾生具佛威德淨普賢行住普賢道盡未來際為欲調伏一切眾生轉一切佛微妙法輪何以故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殊勝大願諸菩薩行則為一切世間法師則為一切世間法日則為一切世間智月則為一切世間須彌山王嶷然高出堅固不動則為一切世間無涯智海則為一切世間正法明燈普照無邊相續不斷為一切眾生開示無邊清淨功德皆令安住功德善根順一切智大願平等修習普賢廣大之行常能勸發無量眾生住不可說不可說廣大行三昧現大自在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獲如是智證如是法於如是法審住明見得如是神力住如是境界現如是神變起如是神通常安住大悲常利益眾生開示眾生安隱正道建立福智大光明幢證不思議解脫住一切智解脫到諸佛解脫彼岸學不思議解脫方便門已得成就入法界差別門無有錯亂於普賢不可說不可說三昧遊戲自在住師子奮迅智心意無礙其心恒住十大法藏何者為十所謂住憶念一切諸佛住憶念一切佛法住調伏一切眾生大悲住示現不思議清淨國土智住深入諸佛境界決定解住去來現在一切佛平等相菩提住無礙無著際住一切法無相性住去來現在一切佛平等善根住去來現在一切如來法界無差別身語意業先導智住觀察三世一切諸佛受生出家詣道場成正覺轉法輪般涅槃悉入剎那際佛子此十大法藏廣大無量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說無窮盡難忍受一切世智無能稱述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已到普賢諸行彼岸證清淨法志力廣大開示眾生無量善根增長菩薩一切勢力於念念頃滿足菩薩一切功德成就菩薩一切諸行得一切佛陀羅尼法受持一切諸佛所說雖常安住真如實際而隨一切世俗言說示現調伏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法如是故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此三昧得一切佛廣大智得巧說一切廣大法自在辯才得一切世中最為殊勝清淨無畏法得入一切三昧智得一切菩薩善巧方便得一切法光明門到安慰一切世間法彼岸知一切眾生時非時照十方世界一切處令一切眾生得勝智作一切世間無上師安住一切諸功德開示一切眾生清淨三昧令入最上智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如是修行則利益眾生則增長大悲則親近善知識則見一切佛則了一切法則詣一切剎則入一切方則入一切世則悟一切法平等性則知一切佛平等性則住一切智平等性於此法中作如是業不作餘業住未足心住不散亂心住專一心住勤修心住決定心住不變異心如是思惟如是作業如是究竟佛子菩薩摩訶薩無異語異作有如語如作何以故譬如金剛以不可壞而得其名終無有時離於不壞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諸行法而得其名終無有時離諸行法譬如真金已有妙色而得其名終無有時離於妙色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諸善業而得其名終無有時離諸善業譬如日天子以光明輪而得其名終無有時離光明輪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智慧光而得其名終無有時離智慧光譬如須彌山王以四寶峯處於大海迥然高出而得其名終無有時捨離四峯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諸善根處在於世迥然高出而得其名終無有時捨離善根譬如大地以持一切而得其名終無有時捨離能持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度一切而得其名終無有時捨離大悲譬如大海以含眾水而得其名終無有時捨離於水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諸大願而得其名終不暫捨度眾生願譬如軍將以能慣習戰鬥之法而得其名終無有時捨離此能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能慣習如是三昧而得其名乃至成就一切智智終無有時捨離此行如轉輪王馭四天下常勤守護一切眾生令無橫死恒受快樂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如是等諸大三昧常勤化度一切眾生乃至令其究竟清淨譬如種子植之於地乃至能令莖葉增長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修普賢行乃至能令一切眾生善法增長譬如大雲於夏暑月降霔大雨乃至增長一切種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如是等諸大三昧修菩薩行雨大法雨乃至能令一切眾生究竟清淨究竟涅槃究竟安隱究竟彼岸究竟歡喜究竟斷疑為諸眾生究竟福田令其施業皆得清淨令其皆住不退轉道令其同得一切智智令其皆得出離三界令其皆得究竟之智令其皆得諸佛如來究竟之法置諸眾生一切智處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成就此法智慧明了入法界門能淨菩薩不可思議無量諸行所謂能淨諸智求一切智故能淨眾生使調伏故能淨剎土常迴向故能淨諸法普了知故能淨無畏無怯弱故能淨無礙辯巧演說故能淨陀羅尼於一切法得自在故能淨親近行常見一切佛興世故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得如是等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不可說清淨功德於如是等三昧境界得自在故一切諸佛所加被故自善根力之所流故入智慧地大威力故諸善知識引導力故摧伏一切諸魔力故同分善根淳淨力故廣大誓願欲樂力故所種善根成就力故超諸世間無盡之福無對力故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得十種法同去來今一切諸佛何者為十所謂得諸相好種種莊嚴同於諸佛能放清淨大光明網同於諸佛神通變化調伏眾生同於諸佛無邊色身清淨圓音同於諸佛隨眾生業現淨佛國同於諸佛一切眾生所有語言皆能攝持不忘不失同於諸佛無盡辯才隨眾生心而轉法輪令生智慧同於諸佛大師子吼無所怯畏以無量法開悟羣生同於諸佛於一念頃以大神通普入三世同於諸佛普能顯示一切眾生諸佛莊嚴諸佛威力諸佛境界同於諸佛。
  【論】第十無礙輪大三昧輪者譬如輪王千輻金剛輪轂輻輞軔悉圓滿明壞生死行圓表此菩薩智悲萬行神通道力滿眾生界斷眾生惑悉圓滿故明自己佛果已成菩薩智悲願行無有休息不離一念滿三世劫不離毛孔等周十方法界眾生界悲智行雲一時普覆是故名無礙輪三昧摩那斯龍王者摩那者意也斯云慈謂此龍王興雲降雨從慈心起故。
  【經】爾時普眼菩薩白普賢菩薩言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得如是法同諸如來何故不名佛何故不名十力何故不名一切智何故不名一切法中得菩提者何故不得名為普眼何故不名一切境中無礙見者何故不名覺一切法何故不名與三世佛無二住者何故不名住實際者何故修行普賢行願猶未休息何故不能究竟法界捨菩薩道爾時普賢菩薩告普眼菩薩言善哉佛子如汝所言若此菩薩摩訶薩同一切佛以何義故不名為佛乃至不能捨菩薩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已能修習去來今世一切菩薩種種行願入智境界則名為佛於如來所修菩薩行無有休息說名菩薩如來諸力皆悉已入則名十力雖成十力行普賢行而無休息說名菩薩知一切法而能演說名一切智雖能演說一切諸法於一一法善巧思惟未嘗止息說名菩薩知一切法無有二相是則說名悟一切法於二不二一切諸法差別之道善巧觀察展轉增勝無有休息說名菩薩已能明見普眼境界說名普眼雖能證得普眼境界念念增長未曾休息說名菩薩於一切法悉能明照離諸闇障名無礙見常勤憶念無礙見者說名菩薩已得諸佛智慧之眼是則說名覺一切法觀諸如來正覺智眼而不放逸說名菩薩住佛所住與佛無二說名與佛無二住者為佛攝受修諸智慧說名菩薩常觀一切世間實際是則說名住實際者雖常觀察諸法實際而不證入亦不捨離說名菩薩不來不去無同無異此等分別悉皆永息是則說名休息願者廣大修習圓滿不退則名未息普賢願者了知法界無有邊際一切諸法一相無相是則說名究竟法界捨菩薩道雖知法界無有邊際而知一切種種異相起大悲心度諸眾生盡未來際無有疲厭是則說名普賢菩薩佛子譬如伊羅鉢那象王住金脅山七寶窟中其窟周圍悉以七寶而為欄楯寶多羅樹次第行列真金羅網彌覆其上象身潔白猶如珂雪上立金幢金為纓絡寶網覆鼻寶鈴垂下七支成就六牙具足端正充滿見者欣樂調良善順心無所逆若天帝釋將欲遊行爾時象王即知其意便於寶窟而沒其形至忉利天釋主之前以神通力種種變現令其身有三十三頭於一一頭化作六牙於一一牙化作七池一一池中有七蓮華一一華中有七婇女一時俱奏百千天樂是時帝釋乘茲寶象從難勝殿往詣華園芬陀利華徧滿其中是時帝釋至華園已從象而下入於一切寶莊嚴殿無量婇女以為侍從歌詠妓樂受諸快樂爾時象王復以神通隱其象形現作天身與三十三天及諸婇女於芬陀利華園之內歡娛戲樂所現身相光明衣服往來進止語笑觀瞻皆如彼天等無有異無能分別此象此天象之與天更互相似佛子彼伊羅鉢那象王於金脅山七寶窟中無所變化至於三十三天之上為欲供養釋提桓因化作種種諸可樂物受天快樂與天無異佛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修習普賢菩薩行願及諸三昧以為眾寶莊嚴之具七菩提分為菩薩身所放光明以之為網建大法幢鳴大法鍾大悲為窟堅固大願以為其牙智慧無畏猶如師子法繒繫頂開示祕密到諸菩薩行願彼岸為欲安處菩提之座成一切智得最正覺增長普賢廣大行願不退不息不斷不捨大悲精進盡未來際度脫一切苦惱眾生不捨普賢道現成最正覺現不可說不可說成正覺門現不可說不可說轉法輪門現不可說不可說住深心門於不可說不可說廣大國土現涅槃變化門於不可說不可說差別世界而現受生修普賢行現不可說不可說如來於不可說不可說廣大國土菩提樹下成最正覺不可說不可說菩薩眾親近圍遶或於一念頃修普賢行而成正覺或須臾頃或於一時或於一日或於半月或於一月或於一年或無數年或於一劫如是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修普賢行而成正覺復於一切諸佛剎中而為上首親近於佛頂禮供養請問觀察如幻境界淨修菩薩無量諸行無量諸智種種神變種種威德種種智慧種種境界種種神通種種自在種種解脫種種法明種種教化調伏之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本身不滅以行願力於一切處如是變現何以故欲以普賢自在神力調伏一切諸眾生故令不可說不可說眾生得清淨故令其永斷生死輪故嚴淨廣大諸世界故常見一切諸如來故深入一切佛法流故憶念三世諸佛種故憶念十方一切佛法及法身故普修一切菩薩諸行使圓滿故入普賢流自在能證一切智故佛子汝應觀此菩薩摩訶薩不捨普賢行不斷菩薩道見一切佛證一切智自在受用一切智法如伊羅鉢那象王不捨象身往三十三天為天所乘受天快樂作天遊戲承事天主與天婇女而作歡娛同於諸天無有差別佛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捨普賢大乘諸行不退諸願得佛自在具一切智證佛解脫無障無礙成就清淨於諸國土無所染著於佛法中無所分別雖知諸法普皆平等無有二相而恒明見一切佛土雖已等同三世諸佛而修菩薩行相續不斷佛子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普賢行願廣大之法當知是人心得清淨佛子此是菩薩摩訶薩第十無礙輪大三昧殊勝心廣大智佛子此是菩薩摩訶薩所住普賢行十大三昧輪。
  【論】第十一爾時普眼菩薩白普賢菩薩已下直至四十三卷末明普眼菩薩問普賢菩薩如是菩薩何故不名佛不名十力分伊羅鉢那象王住金脅山者伊羅鉢那此云香葉以於寶窟邊多有香葉樹以此為名又以化作三十三頭一一頭有六牙一一牙上化作七池一一池化作七蓮華以取能化蓮華其葉香潔因此為名住居第一金山之脅以知帝釋欲遊行時此沒而天上出送帝釋至園遊觀時化其自身與天人相似帝釋還宮還作象身送帝釋還宮便於天上沒於寶窟中出此舉喻明此菩薩雖已成佛位不壞方便行也如彼象王雖能化身作天而常不失象之本位自餘廣義如經備文已上十定有十一段文意明從初發心成道始終出生入涅槃總以此剎那際為體乃至古今一切諸佛亦總同時成佛故有情延促生約真無終始又明此一會十一品經總明至隨位佛果不壞方便行普賢之道如十信已來乘如來根本智起普賢行願并教化眾生及自資自智轉令明淨如作十度鍊真金喻者是亦不離此定體今至十一地已去自智鍊磨已終即乃純是利益眾生普賢之行故此十定品和會從初發心來及無始來諸佛成佛時劫不遷佛果及普賢方便行無始終時劫身心作用滿十方不出毛孔時不離剎那不遷故一切古今三世歲劫皆以此十定品該收眾生迷之妄作延促迷解還源此十定為本體不延促之常道本來如是。

  十通品第二十八

  【論】將釋此品兩門分別一釋品來意二隨文釋義一釋品來意者為明前有十定品此明以定起用即有十種神通二隨文釋義者即明定有十種神通其十通者具如下列如文具明。
  【經】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通何者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以他心智通知一三千大千世界眾生心差別所謂善心不善心廣心狹心大心小心順生死心背生死心聲聞心獨覺心菩薩心聲聞行心獨覺行心菩薩行心天心龍心夜叉心乾闥婆心阿脩羅心迦樓羅心緊那羅心摩睺羅伽心人心非人心地獄心畜生心閻魔王處心餓鬼心諸難處眾生心如是等無量差別種種眾生心悉分別知如一世界如是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百千億那由他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所有眾生心悉分別知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一善知他心智神通。
  【論】第一段有十三行半經明都舉十種通之數并舉初他心智通之大用閻魔王者此曰遮止謂遮止誡勗罪人能離苦故。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無礙清淨天眼智通見無量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眾生死此生彼善趣惡趣福相罪相或好或醜或垢或淨如是品類無量眾生所謂天眾龍眾夜叉眾乾闥婆眾阿脩羅眾迦樓羅眾緊那羅眾摩睺羅伽眾人眾非人眾微細身眾生眾廣大身眾生眾小眾大眾如是種種眾生眾中以無礙眼悉皆明見隨所積集業隨所受苦樂隨心隨分別隨見隨言說隨因隨業隨所緣隨所起悉皆見之無有錯謬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無礙天眼智神通。
  【論】第二段有十一行經明天眼智通之大用。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宿住隨念智通能知自身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一切眾生過去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宿住之事所謂某處生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種族如是飲食如是苦樂從無始來於諸有中以因以緣展轉滋長次第相續輪迴不絕種種品類種種國土種種趣生種種形相種種業行種種結使種種心念種種因緣受生差別如是等事皆悉了知又憶過去爾所佛剎微塵數劫爾所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有爾所佛剎微塵數諸佛一一佛如是名號如是出興如是眾會如是父母如是侍者如是聲聞如是最勝二大弟子於如是城邑如是出家復於如是菩提樹下成最正覺於如是處坐如是座演說如是若干經典如是利益爾所眾生於爾所時住於壽命施作如是若干佛事依無餘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般涅槃後法住久近如是一切悉能憶念又憶念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名號一一名號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從初發心起願修行供養諸佛調伏眾生眾會說法壽命多少神通變化乃至入於無餘涅槃般涅槃後法住久近造立塔廟種種莊嚴令諸眾生種植善根皆悉能知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知過去際劫宿住智神通。
  【論】第三一段有二十四行半經明宿命隨念智通大用。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知盡未來際劫智通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所有劫一一劫中所有眾生命終受生諸有相續業行果報若善若不善若出離若不出離若決定若不決定若邪定若正定若善根與使俱若善根不與使俱若具足善根若不具足善根若攝取善根若不攝取善根若積集善根若不積集善根若積集罪法若不積集罪法如是一切皆能了知又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盡未來際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一一劫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名號一一名號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如來一一如來從初發心起願立行供養諸佛教化眾生眾會說法壽命多少神通變化乃至入於無餘涅槃般涅槃後法住久近造立塔廟種種莊嚴令諸眾生種植善根如是等事悉能了知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知盡未來際劫智神通。
  【論】第四一段有十八行經明知盡未來際劫智通大用。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無礙清淨天耳圓滿廣大聰徹離障了達無礙具足成就於諸一切所有音聲欲聞不聞隨意自在佛子東方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是諸佛所說所示所開所演所安立所教化所調伏所憶念所分別甚深廣大種種差別無量方便無量善巧清淨之法於彼一切皆能受持又於其中若義若文若一人若眾會如其音辭如其智慧如所了達如所示現如所調伏如其境界如其所依如其出道於彼一切悉能記持不忘不失不斷不退無迷無惑為他演說令得悟解終不忘失一文一句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無礙清淨天耳智神通。
  【論】第五一段有十三行半經明天耳圓滿通之大用。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住無體性神通無作神通平等神通廣大神通無量神通無依神通隨念神通起神通不起神通不退神通不斷神通不壞神通增長神通隨詣神通此菩薩聞極遠一切世界中諸佛名所謂無數世界無量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諸佛名聞其名已即自見身在彼佛所彼諸世界或仰或覆各各形狀各各方所各各差別無邊無礙種種國土種種時劫無量功德各別莊嚴彼彼如來於中出現示現神變稱揚名號無量無數各各不同此菩薩一得聞彼諸如來名不動本處而見其身在彼佛所禮拜尊重承事供養問菩薩法入佛智慧悉能了達諸佛國土道場眾會及所說法至於究竟無所取著如是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普至十方而無所往然詣剎觀佛聽法請道無有斷絕無有廢捨無有休息無有疲厭修菩薩行成就大願悉令具足曾無退轉為令如來廣大種性不斷絕故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六住無體性無動作往一切佛剎智神通。
  【論】第六一段有二十行半經明住無體性神通起十三種神通大用。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善分別一切眾生言音智通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眾生種種言辭所謂聖言辭非聖言辭天言辭龍言辭夜叉言辭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及非人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眾生所有言辭各各表示種種差別如是一切皆能了知此菩薩隨所入世界能知其中一切眾生所有性欲如其性欲為出言辭悉令解了無有疑惑如日光出現普照眾色令有目者悉得明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善分別一切言辭智深入一切言辭雲所有言辭令諸世間聰慧之者悉得解了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七善分別一切言辭智神通。
  【論】第七一段有十三行經明善分別一切眾生語言智通大用。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一


  音切



  (息淺切)。


  (宜力切)。


  (而振切)。


  (五蓋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通品第二十八之餘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出生無量阿僧祇色身莊嚴智通知一切法遠離色相無差別相無種種相無無量相無分別相無青黃赤白相菩薩如是入於法界能現其身作種種色所謂無邊色無量色清淨色莊嚴色普徧色無比色普照色增上色無違逆色具諸相色離眾惡色大威力色可尊重色無窮盡色眾雜妙色極端嚴色不可量色善守護色能成熟色隨化者色無障礙色甚明徹色無垢濁色極澄淨色大勇健色不思議方便色不可壞色離瑕翳色無障闇色善安住色妙莊嚴色諸相端嚴色種種隨好色大尊貴色妙境界色善磨瑩色清淨深心色熾然明盛色最勝廣大色無間斷色無所依色無等比色充滿不可說佛剎色增長色堅固攝受色最勝功德色隨諸心樂色清淨解了色積集眾妙色善巧決定色無有障礙色虗空明淨色清淨可樂色離諸塵垢色不可稱量色妙見色普見色隨時示現色寂靜色離貪色真寔福田色能作安隱色離諸怖畏色離愚癡行色智慧勇猛色身相無礙色遊行普徧色心無所依色大慈所起色大悲所現色平等出離色具足福德色隨心憶念色無邊妙寶色寶藏光明色眾生信樂色一切智現前色歡喜眼色眾寶莊嚴第一色無有處所色自在示現色種種神通色生如來家色過諸譬喻色周徧法界色眾皆往詣色種種色成就色出離色隨所化者威儀色見無厭足色種種明淨色能放無數光網色不可說光明種種差別色不可思香光明超過三界色不可量日輪光明照曜色示現無比月身色無量可愛樂華雲色出生種種蓮華鬘雲莊嚴色超過一切世間香燄普熏色出生一切如來藏色不可說音聲開示演暢一切法色具足一切普賢行色佛子菩薩摩訶薩深入如是無色法界能現此等種種色身令所化者見令所化者念為所化者轉法輪隨所化者時隨所化者相令所化者親近令所化者開悟為所化者起種種神通為所化者現種種自在為所化者施種種能事是名菩薩摩訶薩為度一切眾生故勤修成就第八無數色身智神通。
  【論】第八一段有四十一行經明出生無量阿僧祇色身莊嚴智通大用。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一切法智通知一切法無有名字無有種性無來無去非異非不異非種種非不種種非二非不二無我無比不生不滅不動不壞無實無虗一相無相非無非有非法非非法不隨於俗非不隨俗非業非非業非報非非報非有為非無為非第一義非不第一義非道非非道非出離非不出離非量非無量非世間非出世間非從因生非不從因生非決定非不決定非成就非不成就非出非不出非分別非不分別非如理非不如理此菩薩不取世俗諦不住第一義不分別諸法不建立文字隨順寂滅性不捨一切願見義知法興布法雲降霔法雨雖知實相不可言說而以方便無盡辯才隨法隨義次第開演以於諸法言辭辯說皆得善巧大慈大悲悉已清淨能於一切離文字法中出生文字與法與義隨順無違為說諸法悉從緣起雖有言說而無所著演一切法辯才無盡分別安立開發示導令諸法性具足明顯斷眾疑網悉得清淨雖攝眾生不捨真實於不二法而無退轉常能演說無礙法門以眾妙音隨眾生心普雨法雨而不失時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一切法智神通。
  【論】第九一段有二十二行半經明以一切法智通大用此明於根本無作智起一切差別智故。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一切法滅盡三昧智通於念念中入一切法滅盡三昧亦不退菩薩道不捨菩薩事不捨大慈大悲心修習波羅蜜未嘗休息觀察一切佛國土無有厭倦不捨度眾生願不斷轉法輪事不廢教化眾生業不捨供養諸佛行不捨一切法自在門不捨常見一切佛不捨常聞一切法知一切法平等無礙自在成就一切佛法所有勝願皆得圓滿了知一切國土差別入佛種性到於彼岸能於彼彼諸世界中學一切法了法無相知一切法皆從緣起無有體性然隨世俗方便演說雖於諸法心無所住然順眾生諸根欲樂方便為說種種諸法此菩薩住三昧時隨其心樂或住一劫或住百劫或住千劫或住億劫或住百億劫或住千億劫或住百千億劫或住那由他億劫或住百那由他億劫或住千那由他億劫或住百千那由他億劫或住無數劫或住無量劫乃至或住不可說不可說劫菩薩入此一切法滅盡三昧雖復經於爾所劫住而身不離散不羸瘦不變異非見非不見不滅不壞不疲不懈不可盡竭雖於有於無悉無所作而能成辦諸菩薩事所謂恒不捨離一切眾生教化調伏未曾失時令其增長一切佛法於菩薩行悉得圓滿為欲利益一切眾生神通變化無有休息譬如光影普現一切而於三昧寂然不動是為菩薩摩訶薩入一切法滅盡三昧智神通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於如是十種神通一切天人不能思議一切眾生不能思議一切聲聞一切獨覺及餘一切諸菩薩眾如是皆悉不能思議此菩薩身業不可思議語業不可思議意業不可思議三昧自在不可思議智慧境界不可思議唯除諸佛及有得此神通菩薩餘無能說此人功德稱楊讚歎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神通若菩薩摩訶薩住此神通悉得一切三世無礙智神通。
  【論】第十段三十五行半經明以一切法滅盡三昧智通大用此一段明於法性寂滅理中常起大智大悲大用利生性圓滿故此已上十通皆以不思議無作無礙無限大自在智起無限寂用入因陀羅網境界重重自在法門皆不可作三乘有限量見故如阿那律我以天眼見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菴摩勒果等如權教菩薩見自他佛國往來彼此皆有量故此約法身無限無表裏中間智身亦爾總無限故處帝網重重大用故總約第一義天一切智天非如世間上界諸天眼耳通及三乘聲聞緣覺淨土菩薩通故以住無體性神通身恒不離本處而十方一切諸佛國土一切眾生國土皆悉現自在身及以毛孔而眼耳鼻舌身心無不共同一體一性如因陀羅網眾像互容無往來自他之性此十通體如是徧周如是通徹名為神通以智徧通與物同性而知物故名為神通非是往來自他見故如此十定十通十忍等是十地位終入於生死利眾生之方便亦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五位通修餘義經文自具。

  十忍品第二十九

  【論】將釋此品約分三門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者明此品通初發心之始自位昇進行之門亦通佛果後利眾生成行之方便以隨行之忍依行立名若以權教菩薩地前為伏忍地上見道方入順無生忍若以一乘通十住初心得憶念諸佛智慧光明門名生佛智慧家名得音聲忍亦名順無生忍但為隨行名異故且約十住初生佛智慧家約名順佛正智慧無生忍以十行中名以佛智慧隨行無生忍以十迴向中以約理智之中以無限大願起大慈悲門和融理智大慈悲使令均調名和融大願大悲大智寂用無生忍此是地前隨行順無生忍從初地至三地總取地前三位總作一法修行名長養智悲使令慣習成滿以初地依地前十住十行十迴向大願圓滿發心起常處生死守護眾生之志是故亦名順忍直至八地名得無生忍善財童子初地善知識名婆珊演底此名主當春生苗稼亦名依止無畏為明表主當眾生初發心之菩提苗稼亦名主當眾生與作依止使令無畏此初地菩薩以前願力處眾生界行故二地明修上上十善戒治欲界惑習使令無著故三地修上界八禪及以九定令於禪界不著此名順其理智利俗長養大悲順無生忍四地方明三界不污又明生在佛家五地以禪定門發善巧智慧修世間技藝六地修世間出世間智慧已終滅定三空現前名寂滅忍七地常處生死行圓八地現行菩薩行功用已終得無生忍九地以法師位明說法得自在用十地佛用一分方終十一地普賢行滿已去純是妙覺如來不離菩薩方便以用濟生此十種忍若以十地昇進論之一地得一忍十定十通亦然約以堪忍之位至普賢行內以立品之名目又隨位進修之位調治之功隨行立名名之十忍品二釋品來意者前已有十通此乃約通有忍若無神智通達但成伏忍法忍不生以此品須來此乃十地已前以忍成通十一地內以通成忍亦是十定十通十忍是一德之功用故三隨文釋義者已下有十段文明十種忍。
  【經】爾時普賢菩薩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忍若得此忍則得到於一切菩薩無礙忍地一切佛法無礙無盡何者為十所謂音聲忍順忍無生法忍如幻忍如燄忍如夢忍如響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此十種忍三世諸佛已說今說當說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音聲忍謂聞諸佛所說之法不驚不怖不畏深信悟解愛樂趣向專心憶念修習安住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一音聲忍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順忍謂於諸法思惟觀察平等無違隨順了知令心清淨正住修習趣入成就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順忍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無生法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不見有少法生亦不見有少法滅何以故若無生則無滅若無滅則無盡若無盡則離垢若離垢則無差別若無差別則無處所若無處所則寂靜若寂靜則離欲若離欲則無作若無作則無願若無願則無住若無住則無去無來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無生法忍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幻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皆悉如幻從因緣起於一法中解多法於多法中解一法此菩薩知諸法如幻已了達國土了達眾生了達法界了達世間平等了達佛出現平等了達三世平等成就種種神通變化譬如幻非象非馬非車非步非男非女非童男非童女非樹非葉非華非果非地非水非火非風非晝非夜非日非月非半月非一月非一年非百年非一劫非多劫非定非亂非純非雜非一非異非廣非狹非多非少非量非無量非麤非細非是一切種種眾物種種非幻幻非種種然由幻故示現種種差別之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觀一切世間如幻所謂業世間煩惱世間國土世間法世間時世間趣世間成世間壞世間運動世間造作世間菩薩摩訶薩觀一切世間如幻時不見眾生生不見眾生滅不見國土生不見國土滅不見諸法生不見諸法滅不見過去可分別不見未來有起作不見現在一念住不觀察菩提不分別菩提不見佛出現不見佛涅槃不見住大願不見入正位不出平等性是菩薩雖成就佛國土知國土無差別雖成就眾生界知眾生無差別雖普觀法界而安住法性寂然不動雖達三世平等而不違分別三世法雖成就蘊處而永斷所依雖度脫眾生而了知法界平等無種種差別雖知一切法遠離文字不可言說而常說法辯才無盡雖不取著化眾生事而不捨大悲為度一切轉於法輪雖為開示過去因緣而知因緣性無有動轉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如幻忍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燄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同於陽燄譬如陽燄無有方所非內非外非有非無非斷非常非一色非種種色亦非無色但隨世間言說顯示菩薩如是如實觀察了知諸法現證一切令得圓滿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如燄忍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夢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如夢譬如夢非世間非離世間非欲界非色界非無色界非生非沒非染非淨而有示現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知一切世間悉同於夢無有變異故如夢自性故如夢執著故如夢性離故如夢本性故如夢所現故如夢無差別故如夢想分別故如夢覺時故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六如夢忍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響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聞佛說法觀諸法性修學成就到於彼岸知一切音聲悉同於響無來無去如是示現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觀如來聲不從內出不從外出亦不從於內外而出雖了此聲非內非外非內外出而能示現善巧名句成就演說譬如谷響從緣所起而與法性無有相違令諸眾生隨類各解而得修學如帝釋夫人阿脩羅女名曰舍支於一音中出千種音亦不心念令如是出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無分別界成就善巧隨類之音於無邊世界中恒轉法輪此菩薩善能觀察一切眾生以廣長舌相而為演說其聲無礙徧十方土令隨所宜聞法各異雖知聲無起而普現音聲雖知無所說而廣說諸法妙音平等隨類各解悉以智慧而能了達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七如響忍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影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非於世間生非於世間歿非在世間內非在世間外非行於世間非不行於世間非同於世間非異於世間非往於世間非不往於世間非住於世間非不住於世間非是世間非出世間非修菩薩行非捨於大願非實非不實雖常行一切佛法而能辦一切世間事不隨世間流亦不住法流譬如日月男子女人舍宅山林河泉等物於油於水於身於寶於明鏡等清淨物中而現其影影與油等非一非異非離非合於川流中亦不漂度於池井內亦不沈沒雖現其中無所染著然諸眾生知於此處有是影現亦知彼處無如是影遠物近物雖皆影現影不隨物而有近遠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能知自身及以他身一切皆是智之境界不作二解謂自他別而於自國土於他國土各各差別一時普現如種子中無有根芽莖節枝葉而能生起如是等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無二法中分別二相善巧方便通達無礙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如影忍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雖不往詣十方國土而能普現一切佛剎亦不離此亦不到彼如影普現所行無礙令諸眾生見差別身同於世間堅實之相然此差別即非差別別與不別無所障礙此菩薩從於如來種性而生身語及意清淨無礙故能獲得無邊色相清淨之身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化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皆悉如化所謂一切眾生意業化覺想所起故一切世間諸行化分別所起故一切苦樂顛倒化妄取所起故一切世間不實法化言說所現故一切煩惱分別化想念所起故復有清淨調伏化無分別所現故於三世不轉化無生平等故菩薩願力化廣大修行故如來大悲化方便示現故轉法輪方便化智慧無畏辯才所說故菩薩如是了知世間出世間化現證知廣大知無邊知如事知自在知真實知非虗妄見所能傾動隨世所行亦不失壞譬如化不從心起不從心法起不從業起不受果報非世間生非世間滅不可隨逐不可攬觸非久住非須臾住非行世間非離世間不專繫一方不普屬諸方非有量非無量不厭不息非不厭息非凡非聖非染非淨非生非死非智非愚非見非不見非依世間非入法界非黠慧非遲鈍非取非不取非生死非涅槃非有非無有菩薩如是善巧方便行於世間修菩薩道了知世法分身化往不著世間不取自身於世於身無所分別不住世間不離世間不住於法不離於法以本願故不棄捨一眾生界不調伏少眾生界不分別法非不分別法知諸法性無來無去雖無所有而滿足佛法了法如化非有非無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安住如化忍時悉能滿足一切諸佛菩提之道利益眾生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如化忍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凡有所作悉同於化譬如化士於一切佛剎無所依住於一切世間無所取著於一切佛法不生分別而趣佛菩提無有懈倦修菩薩行離諸顛倒雖無有身而現一切身雖無所住而住眾國土雖無有色而普現眾色雖不著實際而明照法性平等圓滿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無所依止名解脫者一切過失悉皆捨離名調伏者不動不轉普入一切如來眾會名神通者於無生法已得善巧名無退者具一切力須彌鐵圍不能為障名無礙者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空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了一切法界猶如虗空以無相故一切世界猶如虗空以無起故一切法猶如虗空以無二故一切眾生行猶如虗空無所行故一切佛猶如虗空無分別故一切佛力猶如虗空無差別故一切禪定猶如虗空三際平等故所說一切法猶如虗空不可言說故一切佛身猶如虗空無著無礙故菩薩如是以如虗空方便了一切法皆無所有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虗空忍智了一切法時得如虗空身身業得如虗空語語業得如虗空意意業譬如虗空一切法依不生不沒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法身不生不沒譬如虗空不可破壞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智慧諸力不可破壞譬如虗空一切世間之所依止而無所依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諸法之所依止而無所依譬如虗空無生無滅能持一切世間生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無向無得能示向得普使世間修行清淨譬如虗空無方無隅而能顯現無邊方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無業無報而能顯示種種業報譬如虗空非行非住而能示現種種威儀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行非住而能分別一切諸行譬如虗空非色非非色而能示現種種諸色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世間色非出世間色而能示現一切諸色譬如虗空非久非近而能久住現一切物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久非近而能久住顯示菩薩所行諸行譬如虗空非淨非穢不離淨穢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障非無障不離障無障譬如虗空一切世間皆現其前非現一切世間之前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諸法皆現其前非現一切諸法之前譬如虗空普入一切而無邊際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普入諸法而菩薩心無有邊際何以故菩薩所作如虗空故謂所有修習所有嚴淨所有成就皆悉平等一體一味一種分量如虗空清淨偏一切處如是證知一切諸法於一切法無有分別嚴淨一切諸佛國土圓滿一切無所依身了一切方無有迷惑具一切力不可摧壞滿足一切無邊功德已到一切甚深法處通達一切波羅蜜道普坐一切金剛之座普發一切隨類之音為一切世間轉於法輪未曾失時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十如空忍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得無來身以無去故得無生身以無滅故得不動身以無壞故得不實身離虗妄故得一相身以無相故得無量身佛力無量故得平等身同如相故得無差別身等觀三世故得至一切處身淨眼等照無障礙故得離欲際身知一切法無合散故得虗空無邊際身福德藏無盡如虗空故得無斷無盡法性平等辯才身知一切法相唯是一相無性為性如虗空故得無量無礙音聲身無所障礙如虗空故得具足一切善巧清淨菩薩行身於一切處皆無障礙如虗空故得一切佛法海次第相續身不可斷絕如虗空故得一切佛剎中現無量佛剎身離諸貪著如虗空無邊故得示現一切自在法無休息身如虗空大海無邊際故得一切不可壞堅固勢力身如虗空任持一切世間故得諸根明利如金剛堅固不可壞身如虗空一切劫火不能燒故得持一切世間力身智慧力如虗空故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十種忍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言。
  譬如世有人  聞有寶藏處  以其可得故  心生大歡喜  如是大智慧  菩薩真佛子  聽聞諸佛法  甚深寂滅相  聞此深法時  其心得安隱  不驚亦不怖  亦不生恐畏  大士求菩提  聞斯廣大音  心淨能堪忍  於此無疑惑  自念以聞此  甚深微妙法  當成一切智  人天大導師  菩薩聞此音  其心大歡喜  發生堅固意  願求諸佛法  以樂菩提故  其心漸調伏  令信益增長  於法無違謗  是故聞此音  其心得堪忍  安住而不動  修行菩薩行  為求菩提故  專行向彼道  精進無退轉  不捨眾善軛  以求菩提故  其心無恐畏  聞法增勇猛  供佛令歡喜  如有大福人  獲得真金藏  隨身所應服  造作莊嚴具  菩薩亦如是  聞此甚深義  思惟增智海  以修隨順法  法有亦順知  法無亦順知  隨彼法如是  如是知諸法  成就清淨心  明徹大歡喜  知法從緣起  勇猛勤修習  平等觀諸法  了知其自性  不違佛法藏  普覺一切法  志樂常堅固  嚴淨佛菩提  不動如須彌  一心求正覺  以發精進意  復修三昧道  無量劫勤行  未曾有退失  菩薩所入法  是佛所行處  於此能了知  其心無厭怠  如無等所說  平等觀諸法  非不平等忍  能成平等智  隨順佛所說  成就此忍門  如法而了知  亦不分別法  三十三天中  所有諸天子  共同一器食  所食各不同  所食種種食  不從十方來  如其所修業  自然咸在器  菩薩亦如是  觀察一切法  悉從因緣起  無生故無滅  無滅故無盡  無盡故無染  於世變異法  了知無變異  無異則無處  無處即寂滅  其心無染著  願度諸羣生  專念於諸法  未曾有散動  而以悲願心  方便行於世  勤求於十力  處世而不住  無去亦無來  方便善說法  此忍最為上  了法無有盡  入於真法界  實亦無所入  菩薩住此忍  普見諸如來  同時與授記  斯名受佛職  了達三世法  寂滅清淨相  而能化眾生  置於善道中  世間種種法  一切皆如幻  若能如是知  其心無所動  諸業從心生  故說心如幻  若離此分別  普滅諸有趣  譬如工幻師  普現諸色像  徒令眾貪樂  畢竟無所得  世間亦如是  一切皆如幻  無性亦無生  示現有種種  度脫諸眾生  令知法如幻  眾生不異幻  了幻無眾生  眾生及國土  三世所有法  如是悉無餘  一切皆如幻  幻作男女形  及象馬牛羊  屋宅池泉類  園林華果等  幻物無知覺  亦無有住處  畢竟寂滅相  但隨分別現  菩薩能如是  普見諸世間  有無一切法  了達悉如幻  眾生及國土  種種業所造  入於如幻際  於彼無依著  如是得善巧  寂滅無戲論  住於無礙地  普現大威力  勇猛諸佛子  隨順入妙法  善觀一切想  纏網於世間  眾想如陽燄  令眾生倒解  菩薩善知想  捨離一切倒  眾生各別異  形類非一種  了達皆是想  一切無真實  十方諸眾生  皆為想所覆  若捨顛倒見  則滅世間想  世間如陽燄  以想有差別  知世住於想  遠離二顛倒  譬如熱時燄  世見謂為水  水實無所有  智者不應求  眾生亦復然  世趣皆無有  如燄住於想  無礙心境界  若離於諸想  亦離諸戲論  愚癡著想者  悉令得解脫  遠離憍慢心  除滅世間想  住盡無盡處  是菩薩方便  菩薩了世法  一切皆如夢  非處非無處  體性恒寂滅  諸法無分別  如夢不異心  三世諸世間  一切悉如是  夢體無生滅  亦無有方所  三界悉如是  見者心解脫  夢不在世間  不在非世間  此二不分別  得入於忍地  譬如夢中見  種種諸異相  世間亦如是  與夢無差別  住於夢定者  了世皆如夢  非同非是異  非一非種種  眾生諸剎業  雜染及清淨  如是悉了知  與夢皆平等  菩薩所行行  及以諸大願  明了皆如夢  與世亦無別  了世皆空寂  不壞於世法  譬如夢所見  長短等諸色  是名如夢忍  因此了世法  疾成無礙智  廣度諸羣生  修行如是行  出生廣大解  巧知諸法性  於法心無著  一切諸世間  種種諸音聲  非內亦非外  了之悉如響  如聞種種響  心不生分別  菩薩聞音聲  其心亦如是  瞻仰諸如來  及聽說法音  演契經無量  雖聞無所著  如響無來處  所聞聲亦然  而能分別法  與法無乖謬  善了諸音聲  於聲不分別  知聲悉空寂  普出清淨音  了法不在言  善入無言際  而能示言說  如響徧世間  了知言語道  具足音聲分  知聲性空寂  以世言音說  如世所有音  示同分別法  其音悉周徧  開悟諸羣生  菩薩獲此忍  淨音化世間  善巧說三世  於世無所著  為欲利世間  專意求菩提  而常入法性  於彼無分別  普觀諸世間  寂滅無體性  而恒為饒益  修行意不動  不住於世間  不離於世間  於世無所依  依處不可得  了知世間性  於性無染著  雖不依世間  化世令超度  世間所有法  悉知其自性  了法無有二  無二亦無著  心不離世間  亦不住世間  非於世間外  修行一切智  譬如水中影  非內亦非外  菩薩求菩提  了世非世間  不於世住出  以世不可說  亦不在內外  如影現世間  入此甚深義  離垢悉明徹  不捨本誓心  普照智慧燈  世間無邊際  智入悉齊等  普化諸羣生  令其捨眾著  觀察甚深法  利益羣生眾  從此入於智  修行一切道  菩薩觀諸法  諦了悉如化  而行如化行  畢竟永不捨  隨順化自在  修習菩提道  一切法如化  菩薩行亦然  一切諸世間  及以無量業  平等悉如化  畢竟住寂滅  三世所有佛  一切亦如化  本願修諸行  變化成如來  佛以大慈悲  度脫化眾生  度脫亦如化  化力為說法  知世皆如化  不分別世間  化事種種殊  皆由業差別  修習菩提行  莊嚴於化藏  無量善莊嚴  如業作世間  化法離分別  亦不分別法  此二俱寂滅  菩薩行如是  化海了於智  化性印世間  化非生滅法  智慧亦如是  第十忍明觀  眾生及諸法  體性皆寂滅  如空無處所  獲此如空智  永離諸取著  如空無種種  於世無所礙  成就空忍力  如空無有盡  境界如虗空  不作空分別  虗空無體性  亦復非斷滅  亦無種種別  智力亦如是  虗空無初際  亦復無中後  其量不可得  菩薩智亦然  如是觀法性  一切如虗空  無生亦無滅  菩薩之所得  自住如空法  復為眾生說  降伏一切魔  皆斯忍方便  世間相差別  皆空無有相  入於無相處  諸相悉平等  唯以一方便  普入眾世間  謂知三世法  悉等虗空性  智慧與音聲  及以菩薩身  其性如虗空  一切皆寂滅  如是十種忍  佛子所修行  其心善安住  廣為眾生說  於此善修學  成就廣大力  法力及智力  為菩提方便  通達此忍門  成就無礙智  超過一切眾  轉於無上輪  所修廣大行  其量不可得  調御師智海  乃能分別知  捨我而修行  入於深法性  心常住深法  以是施羣生  眾生及剎塵  尚可知其數  菩薩諸功德  無能度其限  菩薩能成就  如是十種忍  智慧及所行  眾生莫能測
  【論】第十段已下有一段頌是重頌前十忍法故如第一音聲忍總配五位中初位十住初十行初十迴向初十地初十一地初如第二順忍者十住第二住十行第二行十迴向第二迴向十地第二地十一地第二位如是一一次第五位同配但以昇進功用慣習生熟不同故如是無生法忍如幻忍如燄忍如夢忍如響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皆如上一一隨五位同配同修又一位具十忍故餘義如文自具已上十一地行滿。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二


  音切



  (胡加切)。


  (所祐切)。


  (郎淡切)。


  (尺玉切)。


  (胡八切)。


  (於革許)熏(許云切)。


  (許玉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三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阿僧祇品第三十

  【論】將釋此品約立四門一釋品來意二釋能問之主三釋說法之主四隨文釋義一釋品來意者明前十定十通十忍三品明該括因果初終始末不遷剎那之際已成神通法忍具足明一切諸佛所施因果教行方便果行相資始終不絕不離剎那之時如仁王經一念中具九十剎那一剎那經九百生滅如是三世佛果及普賢方便行總時不遷故但以剎那為量不立生滅之名設論生滅但於剎那內安立更無長短自此已下至如來出現品明佛果之中三業廣大自在行門且如阿僧祇一品明如來心業廣大自在二如來壽量品明如來命廣大自在三菩薩住處品明如來行攝生廣大常住自在四佛不思議法品明歎佛三業神德廣大自在五如來十身相海品明佛身業報得莊嚴廣大自在六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明佛三業所順法身所感之功德廣大自在依纓絡經配第三禪說佛華三昧有百萬億頌即是此普賢行品是其略也當第七會合名佛華三昧品七普賢行品明佛三業果行徧周廣大自在八如來出現品明佛覺行徧周常於一切世間無時不出現廣大自在此之八品經總歎佛果行智德三業功用及莊嚴報相廣大自在故以次此品須來二釋能問法主者菩薩名心王此明得心成忍之後心業自在名之為王三釋能說法之主者此品何故如來自說明此數法廣大下位智所不及唯佛能究竟故此是佛果二愚非至差別智滿方了即此阿僧祇品隨好光明功德品二品法是如來自說自餘五位各各隨位菩薩自說十信菩薩說十信法即文殊覺首等是十住菩薩說十住法即法慧財慧等是如是准此例知以此此品非至差別智果滿佛位方明還是如來自說故所問之主還是如來心智自在名之為王表心自在故方堪能問總是佛自在之心故設教法則令學者倣之故說行以普賢主之以行成忍即以王主之又此數法智滿佛果方終以智徧故任運而知非是加行作意而知以此佛自說故。
  【經】爾時心王菩薩白佛言世尊諸佛如來演說阿僧祇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世尊云何阿僧祇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耶佛告心王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為欲令諸世間入佛所知數量之義而問如來應正等覺善男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時心王菩薩唯然受教佛言善男子一百洛叉為一俱胝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為一頻婆羅頻婆羅頻婆羅為一矜羯羅矜羯羅矜羯羅為一阿伽羅阿伽羅阿伽羅為一最勝最勝最勝為一摩婆(上聲)羅摩婆羅摩婆羅為一阿婆(上聲)羅阿婆羅阿婆羅為一多婆(上聲)羅多婆羅多婆羅為一界分界分界分為一普摩普摩普摩為一禰摩禰摩禰摩為一阿婆(上聲)鈴阿婆鈴阿婆鈴為一彌伽(上聲)婆彌伽婆彌伽婆為一毗攞伽毗攞伽毗攞伽為一毗伽(上聲)婆毗伽婆毗伽婆為一僧羯邏摩僧羯邏摩僧羯邏摩為一毗薩羅毗薩羅毗薩羅為一毗贍婆毗贍婆毗贍婆為一毗盛(上聲)伽毗盛伽毗盛伽為一毗素陀毗素陀毗素陀為一毗婆訶毗婆訶毗婆訶為一毗薄底毗薄底毗薄底為一毗佉擔毗佉擔毗佉擔為一稱量稱量稱量為一一持一持一持為一異路異路異路為一顛倒顛倒顛倒為一三末耶三末耶三末耶為一毗覩羅毗覩羅毗覩羅為一奚婆(上聲)羅奚婆羅奚婆羅為一伺察伺察伺察為一周廣周廣周廣為一高出高出高出為一最妙最妙最妙為一泥羅婆泥羅婆泥羅婆為一訶理婆訶理婆訶理婆為一一動一動一動為一訶理蒱訶理蒱訶理蒱為一訶理三訶理三訶理三為一奚魯伽奚魯伽奚魯伽為一達攞步陀達攞步陀達攞步陀為一訶魯那訶魯那訶魯那為一摩魯陀摩魯陀摩魯陀為一懺慕陀懺慕陀懺慕陀為一瑿攞陀瑿攞陀瑿攞陀為一摩魯摩摩魯摩摩魯摩為一調伏調伏調伏為一離憍慢離憍慢離憍慢為一不動不動不動為一極量極量極量為一阿麼怛羅阿麼怛羅阿麼怛羅為一勃麼怛羅勃麼怛羅勃麼怛羅為一伽麼怛羅伽麼怛羅伽麼怛羅為一那麼怛羅那麼怛羅那麼怛羅為一奚麼怛羅奚麼怛羅奚麼怛羅為一[鞥-合+(白-日+田)]麼怛羅[鞥-合+(白-日+田)]麼怛羅[鞥-合+(白-日+田)]麼怛羅為一鉢羅麼怛羅鉢羅麼怛羅鉢羅麼怛羅為一尸婆麼怛羅尸婆麼怛羅尸婆麼怛羅為一翳羅翳羅翳羅為一薜羅薜羅薜羅為一諦羅諦羅諦羅為一偈羅偈羅偈羅為一窣步羅窣步羅窣步羅為一泥羅泥羅泥羅為一計羅計羅計羅為一細羅細羅細羅為一睥羅睥羅睥羅為一謎羅謎羅謎羅為一娑攞荼娑攞荼娑攞荼為一謎魯陀謎魯陀謎魯陀為一契魯陀契魯陀契魯陀為一摩覩羅摩覩羅摩覩羅為一娑母羅娑母羅娑母羅為一阿野娑阿野娑阿野娑為一迦麼羅迦麼羅迦麼羅為一摩伽婆摩伽婆摩伽婆為一阿怛羅阿怛羅阿怛羅為一醯魯邪醯魯邪醯魯邪為一薜魯婆薜魯婆薜魯婆為一羯羅波羯羅波羯羅波為一訶婆婆訶婆婆訶婆婆為一毗婆(上聲)羅毗婆羅毗婆羅為一那婆(上聲)羅那婆羅那婆羅為一摩攞羅摩攞羅摩攞羅為一娑婆(上聲)羅娑婆羅娑婆羅為一迷攞普迷攞普迷攞普為一者麼羅者麼羅者麼羅為一馱麼羅馱麼羅馱麼羅為一鉢攞麼陀鉢攞麼陀鉢攞麼陀為一毗伽摩毗伽摩毗伽摩為一烏波跋多烏波跋多烏波跋多為一演說演說演說為一無盡無盡無盡為一出生出生出生為一無我無我無我為一阿畔多阿畔多阿畔多為一青蓮華青蓮華青蓮華為一鉢頭摩鉢頭摩鉢頭摩為一僧祇僧祇僧祇為一趣趣趣為一至至至為一阿僧祇阿僧祇阿僧祇為一阿僧祇轉阿僧祇轉阿僧祇轉為一無量無量無量為一無量轉無量轉無量轉為一無邊無邊無邊為一無邊轉無邊轉無邊轉為一無等無等無等為一無等轉無等轉無等轉為一不可數不可數不可數為一不可數轉不可數轉不可數轉為一不可稱不可稱不可稱為一不可稱轉不可稱轉不可稱轉為一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為一不可思轉不可思轉不可思轉為一不可量不可量不可量為一不可量轉不可量轉不可量轉為一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轉不可說轉不可說轉為一不可說不可說此又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不可說轉爾時世尊為心王菩薩而說頌言。
  不可言說不可說  充滿一切不可說  不可言說諸劫中  說不可說不可盡  不可言說諸佛剎  皆悉碎抹為微塵  一塵中剎不可說  如一一切皆如是  此不可說諸佛剎  一念碎塵不可說  念念所碎悉亦然  盡不可說劫恒爾  此塵有剎不可說  此剎為塵說更難  以不可說算數法  不可說劫如是數  以此諸塵數諸劫  一塵十方不可說  爾劫稱讚一普賢  無能盡其功德量  於一微細毛端處  有不可說諸普賢  一切毛端悉亦爾  如是乃至徧法界  一毛端處所有剎  其數無量不可說  盡虗空量諸毛端  一一處剎悉如是  彼毛端處諸國土  無量種類差別住  有不可說異類剎  有不可說同類剎  不可言說毛端處  皆有淨剎不可說  種種莊嚴不可說  種種奇妙不可說  於彼一一毛端處  演不可說諸佛名  一一名有諸如來  皆不可說不可說  一一諸佛於身上  現不可說諸毛孔  於彼一一毛孔中  現眾色相不可說  不可言說諸毛孔  咸放光明不可說  於彼一一光明中  悉現蓮華不可說  於彼一一蓮華內  悉有眾葉不可說  不可說華眾葉中  各現色相不可說  彼不可說諸色內  復現眾葉不可說  葉中光明不可說  光中色相不可說  此不可說色相中  一一現光不可說  光中現月不可說  月復現月不可說  於不可說諸月中  一一現光不可說  於彼一一光明內  復現於日不可說  於不可說諸日中  一一現色不可說  於彼一一諸色內  又現光明不可說  於彼一一光明內  現不可說師子座  一一嚴具不可說  一一光明不可說  光中妙色不可說  色中淨光不可說  於彼一一淨光內  復現種種妙光明  此光復現種種光  不可言說不可說  如是種種光明內  各現妙寶如須彌  一一光中所現寶  不可言說不可說  彼如須彌一妙寶  現眾剎土不可說  盡須彌寶無有餘  示現剎土皆如是  以一剎土抹為塵  一塵色相不可說  眾剎為塵塵有相  不可言說不可說  如是種種諸塵相  皆出光明不可說  光中現佛不可說  佛所說法不可說  法中妙偈不可說  聞偈得解不可說  不可說解念念中  顯了真諦不可說  示現未來一切佛  常演說法無窮盡  一一佛法不可說  種種清淨不可說  出妙音聲不可說  轉正法輪不可說  於彼一一法輪中  演脩多羅不可說  於彼一一脩多羅  分別法門不可說  於彼一一法門中  又說諸法不可說  於彼一一諸法中  調伏眾生不可說  或復於一毛端處  不可說劫常安住  如一毛端餘悉然  所住劫數皆如是  其心無礙不可說  變化諸佛不可說  一一變化諸如來  復現於化不可說  彼佛法身不可說  彼佛分身不可說  莊嚴無量不可說  往詣十方不可說  周行國土不可說  觀察眾生不可說  清淨眾生不可說  調伏眾生不可說  彼諸莊嚴不可說  彼諸神力不可說  彼諸自在不可說  彼諸神變不可說  所有神通不可說  所有境界不可說  所有加持不可說  所住世間不可說  清淨實相不可說  說脩多羅不可說  於彼一一脩多羅  演說法門不可說  於彼一一法門中  又說諸法不可說  於彼一一諸法中  所有決定不可說  於彼一一決定中  調伏眾生不可說  不可言說同類法  不可言說同類心  不可言說異類法  不可言說異類心  不可言說異類根  不可言說異類語  念念於諸所行處  調伏眾生不可說  所有神變不可說  所有示現不可說  於中時劫不可說  於中差別不可說  菩薩悉能分別說  諸明算者莫能辯  一毛端處大小剎  雜染清淨麤細剎  如是一切不可說  一一明了可分別  以一國土碎為塵  其塵無量不可說  如是塵數無邊剎  俱來共集一毛端  此諸國土不可說  共集毛端無迫隘  不使毛端有增大  而彼國土俱來集  於中所有諸國土  形相如本無雜亂  如一國土不亂餘  一切國土皆如是  虗空境界無邊際  悉布毛端使充滿  如是毛端諸國土  菩薩一念皆能說  於一微細毛孔中  不可說剎次第入  毛孔能受彼諸剎  諸剎亦能徧毛孔  入時劫數不可說  受時劫數不可說  於此行列安住時  一切諸劫無能說  如是攝受安住已  所有境界不可說  入時方便不可說  入已所作不可說  意根明了不可說  遊歷諸方不可說  勇猛精進不可說  自在神變不可說  所有思惟不可說  所有大願不可說  所有境界不可說  一切通達不可說  身業清淨不可說  語業清淨不可說  意業清淨不可說  信解清淨不可說  妙智清淨不可說  妙慧清淨不可說  了諸實相不可說  斷諸疑惑不可說  出離生死不可說  超昇正位不可說  甚深三昧不可說  了達一切不可說  一切眾生不可說  一切佛剎不可說  知眾生身不可說  知其心樂不可說  知其業果不可說  知其意解不可說  知其品類不可說  知其種性不可說  知其受身不可說  知其生處不可說  知其正生不可說  知其生已不可說  知其解了不可說  知其趣向不可說  知其言語不可說  知其作業不可說  菩薩如是大慈悲  利益一切諸世間  普現其身不可說  入諸佛剎不可說  見諸菩薩不可說  發生智慧不可說  請問正法不可說  敷揚佛教不可說  現種種身不可說  詣諸國土不可說  示現神通不可說  普徧十方不可說  處處分身不可說  親近諸佛不可說  作諸供具不可說  種種無量不可說  清淨眾寶不可說  上妙蓮華不可說  最勝香鬘不可說  供養如來不可說  清淨信心不可說  最勝悟解不可說  增上志樂不可說  恭敬諸佛不可說  修行於施不可說  其心過去不可說  有求皆施不可說  一切悉施不可說  持戒清淨不可說  心意清淨不可說  讚歎諸佛不可說  愛樂正法不可說  成就諸忍不可說  無生法忍不可說  具足寂靜不可說  住寂靜地不可說  起大精進不可說  其心過去不可說  不退轉心不可說  不傾動心不可說  一切定藏不可說  觀察諸法不可說  寂然在定不可說  了達諸禪不可說  智慧通達不可說  三昧自在不可說  了達諸法不可說  明見諸佛不可說  修無量行不可說  發廣大願不可說  甚深境界不可說  清淨法門不可說  菩薩法力不可說  菩薩法住不可說  彼諸正念不可說  彼諸法界不可說  修方便智不可說  學甚深智不可說  無量智慧不可說  究竟智慧不可說  彼諸法智不可說  彼淨法輪不可說  彼大法雲不可說  彼大法雨不可說  彼諸神力不可說  彼諸方便不可說  入空寂智不可說  念念相續不可說  無量行門不可說  念念恒住不可說  諸佛剎海不可說  悉能往詣不可說  諸剎差別不可說  種種清淨不可說  差別莊嚴不可說  無邊色相不可說  種種間錯不可說  種種妙好不可說  清淨佛土不可說  雜染世界不可說  了知眾生不可說  知其種性不可說  知其業報不可說  知其心行不可說  知其根性不可說  知其解欲不可說  雜染清淨不可說  觀察調伏不可說  變化自在不可說  現種種身不可說  修行精進不可說  度脫眾生不可說  示現神變不可說  放大光明不可說  種種色相不可說  令眾生淨不可說  一一毛孔不可說  放光明網不可說  光網現色不可說  普照佛剎不可說  勇猛無畏不可說  方便善巧不可說  調伏眾生不可說  令出生死不可說  清淨身業不可說  清淨語業不可說  無邊意業不可說  殊勝妙行不可說  成就智寶不可說  深入法界不可說  菩薩總持不可說  善能修學不可說  智者音聲不可說  音聲清淨不可說  正念真實不可說  開悟眾生不可說  具足威儀不可說  清淨修行不可說  成就無畏不可說  調伏世間不可說  諸佛子眾不可說  清淨勝行不可說  讚歎諸佛不可說  讚揚無盡不可說  世間導師不可說  演說讚歎不可說  彼諸菩薩不可說  清淨功德不可說  彼諸邊際不可說  能住其中不可說  住中智慧不可說  盡諸劫住無能說  欣樂諸佛不可說  智慧平等不可說  善入諸法不可說  於法無礙不可說  三世如空不可說  三世智慧不可說  了達三世不可說  住於智慧不可說  殊勝妙行不可說  無量大願不可說  清淨大願不可說  成就菩提不可說  諸佛菩提不可說  發生智慧不可說  分別義理不可說  知一切法不可說  嚴淨佛剎不可說  修行諸力不可說  長時修習不可說  一念悟解不可說  諸佛自在不可說  廣演正法不可說  種種神力不可說  示現世間不可說  清淨法輪不可說  勇猛能轉不可說  種種開演不可說  哀愍世間不可說  不可言說一切劫  讚不可說諸功德  不可說劫猶可盡  不可說德難可盡  不可言說諸如來  不可言說諸舌根  歎佛不可言說德  不可說劫無能盡  十方所有諸眾生  一切同時成正覺  於中一佛普能現  不可言說一切身  此不可說中一身  示現於頭不可說  此不可說中一頭  示現於舌不可說  此不可說中一舌  示現於聲不可說  此不可說中一聲  經於劫住不可說  如一如是一切佛  如一如是一切身  如一如是一切頭  如一如是一切舌  如一如是一切聲  不可說劫恒讚佛  不可說劫猶可盡  歎佛功德無能盡  一微塵中能悉有  不可言說蓮華界  一一蓮華世界中  賢首如來不可說  乃至法界悉周徧  其中所有諸微塵  世界若成若住壞  其數無量不可說  一微塵處無邊際  無量諸剎普來入  十方差別不可說  剎海分別不可說  一一剎中有如來  壽命劫數不可說  諸佛所行不可說  甚深妙法不可說  神通大力不可說  無障礙智不可說  入於毛孔不可說  毛孔因緣不可說  成就十力不可說  覺悟菩提不可說  入淨法界不可說  獲深智藏不可說  種種數量不可說  如其一切悉了知  種種形量不可說  於此靡不皆通達  種種三昧不可說  悉能經劫於中住  於不可說諸佛所  所行清淨不可說  得不可說無礙心  往詣十方不可說  神力示現不可說  所行無際不可說  往詣眾剎不可說  了達諸佛不可說  精進勇猛不可說  智慧通達不可說  於法非行非不行  入諸境界不可說  不可稱說諸大劫  恒遊十方不可說  方便智慧不可說  真實智慧不可說  神通智慧不可說  念念示現不可說  於不可說諸佛法  一一了知不可說  能於一時證菩提  或種種時而證入  毛端佛剎不可說  塵中佛剎不可說  如是佛剎皆往詣  見諸如來不可說  通達一實不可說  善入佛種不可說  諸佛國土不可說  悉能往詣成菩提  國土眾生及諸佛  體性差別不可說  如是三世無有邊  菩薩一切皆明見
  【論】四隨文釋義者一百洛叉為一俱胝者一洛叉此云一億一俱胝此云一兆又案此方黃帝算法總有二十三數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禾*巿]壤溝澗正載從壤已去有三等數法其下者十十變之中者萬萬變之上者億億變之今此阿僧祇品用上等數法故云百千百千為一俱胝俱胝俱胝是當此壤也那由他當溝也[鞥-合+(白-日+田)]婆羅當此澗也作正也來載也自是已去此方數名盡也彌伽及毗伽皆上聲呼矜(居陵反)羯摩娑婆(上聲呼)羅(郎我反)毗佉擔(擔多甘反)瑿攞陀(瑿於奚反)阿麼(莫我反)勃(蒲沒反)薜(蒲計反)窣(蘇沒反)睥(普計反)謎(莫計反)荼(宅加反)此已上數義廣大雖復無量難量意明如來智慧普賢願行三業廣大世數不能及故如下文頌中具明此已上依大數有百二十大數至不可說不可說轉以為一終頌云不可言說不可說充滿一切不可說不可言說諸劫中說不可說不可盡不可言說諸佛剎皆悉碎抹為微塵一塵中剎不可說如一一切皆如是此不可說諸佛剎一念碎塵不可說念念所碎悉皆然盡不可說劫恒爾此塵為剎不可說此剎為塵說更難以不可說算數法不可說劫如是數以此諸塵數諸劫一塵十方不可說爾劫稱讚一普賢無能盡其功德量意明如來普賢願行功德過稱量數量所不及故如是此品說佛位內普賢行願虗空不可量剎塵不可比無限重重無限重重廣如經自具如是多劫是一剎那際多如是如來普賢行是一剎那中無盡故准前第二會所問合有十頂品來文未至。

  壽量品第三十一

  【論】將釋此品約作三門一釋品來意二釋說教之主三隨文釋義一釋品來意者明前品既是阿僧祇此即合便有壽量二釋說教之主者說此品教主以心王菩薩說者明佛壽量以心王為體以心王表命自在故即明如來心王之命隨根延促長短任物自在而實如來無壽命者無長短者故三隨文釋義者此之一品經明佛壽量長短約未悟者作節級令知如來壽量無盡以少顯多以短顯長若不如是云何能知佛之壽量然實如來無長短命性無生滅故如來壽命如根本智無生無滅無去無來故約以十佛之命表之無盡故。
  【經】爾時心王菩薩摩訶薩於眾會中告諸菩薩言佛子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剎為一日一夜極樂世界一劫於袈裟幢世界金剛堅佛剎為一日一夜袈裟幢世界一劫於不退轉音聲輪世界善勝光明蓮華開敷佛剎為一日一夜不退轉音聲輪世界一劫於離垢世界法幢佛剎為一日一夜離垢世界一劫於善燈世界師子佛剎為一日一夜善燈世界一劫於妙光明世界光明藏佛剎為一日一夜妙光明世界一劫於難超過世界法光明蓮華開敷佛剎為一日一夜難超過世界一劫於莊嚴慧世界一切神通光明佛剎為一日一夜莊嚴慧世界一劫於鏡光明世界月智佛剎為一日一夜佛子如是次第乃至過百萬阿僧祇世界最後世界一劫於勝蓮華世界賢勝佛剎為一日一夜普賢菩薩及諸同行大菩薩等充滿其中。

  菩薩住處品第三十二

  【論】將釋此品約作三門一釋品來意二釋說法之主三隨文釋義一釋品來意者前有如來壽命住劫此品佛以菩薩行持世間人間海中攝化徧故此方如是十方國土及閻浮提例然且約住處雖有所依化行無方不至總是身含佛剎毛容法界之眾於剎那際應十方而等周對現色身隨根普見為明菩薩住持攝化境界此品須來二釋說法之主者明菩薩攝化住持之行是心王自在隨智之行故令心王菩薩說此住處之品總明隨自心王起智用故明以普賢行隨行成忍已後皆名心王於世自在明不與物違。
  【經】爾時心王菩薩摩訶薩於眾會中告諸菩薩言佛子東方有處名仙人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金剛勝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三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南方有處名勝峯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曰法慧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五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西方有處名金剛燄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精進無畏行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三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北方有處名香積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曰香象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三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海中有處名金剛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曰法起與其眷屬諸菩薩眾千二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東南方有處名支提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曰天[冠-元+((袖-由)-、)]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西南方有處名光明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曰賢勝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三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西北方有處名香風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曰香光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五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大海之中復有住處名莊嚴窟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毗舍離南有一住處名善住根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摩度羅城有一住處名滿足窟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俱珍那城有一住處名曰法座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清淨彼岸城有一住處名目真隣陀窟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摩蘭陀國有一住處名無礙龍王建立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甘菩遮國有一住處名出生慈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震旦國有一住處名那羅延窟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疏勒國有一住處名牛頭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迦葉彌羅國有一住處名曰次第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增長歡喜城有一住處名尊者窟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菴浮棃摩國有一住處名見億藏光明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乾陀羅國有一住處名苫婆羅窟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論】三隨文釋義者支提山者此云淨信為此山見者能生淨信毗舍離城此云廣博為於中印度中最廣大故亦名廣嚴城摩度羅城者此云孔雀城亦云密蓋皆因古事立名俱珍那城亦名俱陳那俱陳者此云大盆於大盆中畜水若池恒於盆側修仙法常為人說護淨經及養生經後學之徒皆以師法為姓今城因此為稱目真隣陀窟此云解脫是龍名也隣陀此云處以有龍在此處聞法得解脫故因此為名摩蘭陀國未翻甘菩遮國未翻震旦或曰支那亦云真丹此翻為思慮為此國人多思慮計度以之為名是此漢國也那羅延此云堅牢疏勒國正云佉路數怛勒此方存略但云疏勒迦葉彌羅國舊云罽賓國此翻為阿誰入昔此國未立之時其有大龍池人莫敢近其後有一羅漢見其形勝宜人居止乃從龍乞容一膝地龍乃許之羅漢化身令大其膝漸滿池中龍以言信捨之而去羅漢以神力乾竭其水令百姓居之建立屋宅眾人咸言我等不因聖師阿誰得入此處故從此語以立其名其國即在北印度境乾陀羅國此云持地以此國多有賢聖居在此國不為他國所侵害故又云乾陀是香羅謂陀羅此云徧也言此國內多生香氣徧故在中印度北北印度南二界中間苫婆羅窟是香華樹名其窟側近多生此樹因名耳此之一品大意明菩薩攝生住持不斷三寶之行但舉此一閻浮提表十方剎土及一切閻浮提總皆准此已上加第三禪佛華會以為七會通下離世間普光明殿中會及法界品逝多林會總為十會。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三


  音切



  (陟尼切)。


  (以主切)。


  (居凝切)。


  (乃禮切)。


  (巨炎切)。


  (郎可切)。


  (市豔切)。


  (去業切)。


  (丁含切)。


  (蒲胡切)。


  (丹達切)。


  (薄沒切)。

[鞥-合+(白-日+田)]
  (部迷切)。


  (蒲計切)。


  (倉沒切)。


  (普計切)。

[繼-糸+言]
  (莫計切)。


  (伴音)。


  (蘇外切)。


  (疎音)。


  (式占切)。


  (息營切)。


  (如兩切)。


  (古詣切)。


  (柯開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四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一

  【論】將釋此品約立四門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釋能說法主四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者此品依如來身口智三業得名云何名不思議想心不能及名為不思情識名言不能及故言不議以想心曰思是有所得心故言義名識是世情名言義量是妄度量心不能及情亡識滅任智用故明如來智用非識心妄情思慮所知故非情亡想寂智現乃應是修方便三昧力方現也識情昧正智現前名為不思議二釋品來意者明前品既說菩薩住處攝生住持之宜此品即明能化之智故名佛不思議非情識議量所為任智自性徧周不為應物故有此品來也三釋能說法主者說法菩薩號青蓮華藏明前品菩薩得法成忍得心自在號曰心王此明根本智圓明清淨無染名青蓮華以根本智圓明能成差別智名藏故告蓮華藏菩薩者明根本智告差別智故為表相成故三乘名先得智緣真後得智緣俗此一乘得即同得不分三世有前後故故青蓮華藏菩薩告蓮華藏菩薩說此不思議如來國土身眼耳鼻等不思議智自在法故此品意明以自心王根本智說差別智教化眾生自佛事業大自在用故為此會中從阿僧祇品至出現品有八品經總談佛果位中心行法則故該前五位差別同所歸故不移十三昧之體普光明智而有此八品法門及一部經故皆約自佛智德立菩薩名而說自法令易解故四隨文釋義者於此一品經長科為三十五段前三段是問并佛加持及青蓮華獲益後三十二段是答。
  【經】爾時大會中有諸菩薩作是念諸佛國土云何不思議諸佛本願云何不思議諸佛種性云何不思議諸佛出現云何不思議諸佛身云何不思議諸佛音聲云何不思議諸佛智慧云何不思議諸佛自在云何不思議諸佛無礙云何不思議諸佛解脫云何不思議。
  【論】第一爾時已下至云何不思議有六行經明諸菩薩大眾作念有問佛十種不思議分。
  【經】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則以神力加持智慧攝受光明照耀威勢充滿令青蓮華藏菩薩住佛無畏入佛法界獲佛威德神通自在得佛無礙廣大觀察知一切佛種性次第等住不可說佛法方便。
  【論】第二爾時世尊已下至佛法方便有四行半經明如來以十法加持青蓮華藏菩薩分。
  【經】爾時青蓮華藏菩薩則能通達無礙法界則能安住離障深行則能成滿普賢大願則能知見一切佛法以大悲心觀察眾生欲令清淨精勤修習無有厭怠受行一切諸菩薩法於一念中出生佛智解了一切無盡智門總持辯才皆悉具足承佛神力告蓮華藏菩薩言佛子。
  【論】第三爾時青蓮華藏菩薩已下至告蓮華藏菩薩言佛子有六行經明青蓮華藏菩薩蒙佛加持以十種自在智慧欲答前菩薩眾所問十法分。
  【經】諸佛世尊有無量住所謂常住大悲住種種身作諸佛事住平等意轉淨法輪住四辯才說無量法住不思議一切佛法住清淨音徧無量土住不可說甚深法界住現一切最勝神通住能開示無有障礙究竟之法。
  【論】第四諸佛世尊已下至無有障礙究竟之法有五行經明青蓮華藏菩薩都舉諸佛有十種無量住且總答前大眾十種問分已下通十種無量住總有三十二種無量普徧周無礙總別同異成壞自在因陀羅網門答前十問問佛不思議法故於此三十二種如因陀羅網互參普徧周法門中約數有三百二十種答前十問此三百二十種因陀羅網互參法門中以明佛不思議無盡無盡重重重重無限無限如下一一段中自具十法如經自明不煩科意。
  【經】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法普徧無量無邊法界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身色相清淨普入諸趣而無染著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障礙眼於一切法悉能明見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障礙耳悉能解了一切音聲一切諸佛有無邊際鼻能到諸佛自在彼岸一切諸佛有廣長舌出妙音聲周徧法界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身應眾生心咸令得見一切諸佛有無邊際意住於無礙平等法身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礙解脫示現無盡大神通力一切諸佛有無邊際清淨世界隨眾生樂現眾佛土具足無量種種莊嚴而於其中不生染著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菩薩行願得圓滿智遊戲自在悉能通達一切佛法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普徧法界無邊際十種佛法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念念出生智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從天來下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菩薩受生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出家學道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菩提樹下成等正覺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轉妙法輪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教化眾生供養諸佛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不可言說種種佛身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種種莊嚴無數莊嚴如來自在一切智藏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無量無數清淨眾生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三世諸佛種種根性種種精進種種行解於三世中成等正覺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不失時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不失時一切諸佛成熟有緣不失時一切諸佛授菩薩記不失時一切諸佛隨眾生心示現神力不失時一切諸佛隨眾生解示現佛身不失時一切諸佛住於大捨不失時一切諸佛入諸聚落不失時一切諸佛攝諸淨信不失時一切諸佛調惡眾生不失時一切諸佛現不思議諸佛神通不失時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無比不思議境界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一跏趺坐徧滿十方無量世界一切諸佛說一義句悉能開示一切佛法一切諸佛放一光明悉能徧照一切世界一切諸佛於一身中悉能示現一切諸身一切諸佛於一處中悉能示現一切世界一切諸佛於一智中悉能決了一切諸法無所罣礙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徧往十方世界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現如來無量威德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普緣三世佛及眾生心無雜亂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與去來今一切諸佛體同無二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能出生十種智何者為十所謂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無所趣向而能出生迴向願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皆無有身而能出生清淨身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本來無二而能出生能覺悟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無我無眾生而能出生調眾生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本來無相而能出生了諸相智一切諸佛知一切世界無有成壞而能出生了成壞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無有造作而能出生知業果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無有言說而能出生了言說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無有染淨而能出生知染淨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無有生滅而能出生了生滅智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普入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有淨妙身普入三世一切諸佛皆悉具足三種自在普化眾生一切諸佛皆悉具足諸陀羅尼普能受持一切佛法一切諸佛皆悉具足四種辯才普轉一切清淨法輪一切諸佛皆悉具足平等大悲恒不捨離一切眾生一切諸佛皆悉具足甚深禪定恒普觀察一切眾生一切諸佛皆悉具足利他善根調伏眾生無有休息一切諸佛皆悉具足無所礙心普能安住一切法界一切諸佛皆悉具足無礙神力一念普現三世諸佛一切諸佛皆悉具足無礙智慧一念普立三世劫數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難信受廣大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悉能摧滅一切諸魔一切諸佛悉能降伏一切外道一切諸佛悉能調伏一切眾生咸令歡悅一切諸佛悉能往詣一切世界化導羣品一切諸佛悉能知證甚深法界一切諸佛悉皆能以無二之身現種種身充滿世界一切諸佛悉皆能以清淨音聲起四辯才說法無斷凡有信受功不唐捐一切諸佛皆悉能於一毛孔中出現諸佛與一切世界微塵數等無有斷絕一切諸佛皆悉能於一微塵中示現眾剎與一切世界微塵數等具足種種上妙莊嚴恒於其中轉妙法輪教化眾生而微塵不大世界不小常以證智安住法界一切諸佛皆悉了達清淨法界以智光明破世癡闇令於佛法悉得開曉隨逐如來住十力中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大功德離過清淨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具大威德離過清淨一切諸佛悉於三世如來家生種族調善離過清淨一切諸佛盡未來際心無所住離過清淨一切諸佛於三世法皆無所著離過清淨一切諸佛知種種性皆是一性無所從來離過清淨一切諸佛前際後際福德無盡等於法界離過清淨一切諸佛無邊身相徧十方剎隨時調伏一切眾生離過清淨一切諸佛獲四無畏離諸恐怖於眾會中大師子吼明了分別一切諸法離過清淨一切諸佛於不可說不可說劫入般涅槃眾生聞名獲無量福如佛現在功德無異離過清淨一切諸佛遠在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中若有眾生一心正念則皆得見離過清淨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究竟清淨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往昔大願究竟清淨一切諸佛所持梵行究竟清淨一切諸佛離世眾惑究竟清淨一切諸佛莊嚴國土究竟清淨一切諸佛所有眷屬究竟清淨一切諸佛所有種族究竟清淨一切諸佛色身相好究竟清淨一切諸佛法身無染究竟清淨一切諸佛一切智智無有障礙究竟清淨一切諸佛解脫自在所作已辦到於彼岸究竟清淨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於一切世界一切時有十種佛事何等為十一者若有眾生專心憶念則現其前二者若有眾生心不調順則為說法三者若有眾生能生淨信必令獲得無量善根四者若有眾生能入法位悉皆現證無不了知五者教化眾生無有疲厭六者遊諸佛剎往來無礙七者大悲不捨一切眾生八者現變化身恒不斷絕九者神通自在未嘗休息十者安住法界能徧觀察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無盡智海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無邊法身無盡智海法一切諸佛無量佛事無盡智海法一切諸佛佛眼境界無盡智海法一切諸佛無量無數難思善根無盡智海法一切諸佛普雨一切甘露妙法無盡智海法一切諸佛讚佛功德無盡智海法一切諸佛往昔所修種種願行無盡智海法一切諸佛盡未來際恒作佛事無盡智海法一切諸佛了知一切眾生心行無盡智海法一切諸佛福智莊嚴無能過者無盡智海法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常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常行一切諸波羅蜜一切諸佛於一切法常離迷惑一切諸佛常具大悲一切諸佛常有十力一切諸佛常轉法輪一切諸佛常為眾生示成正覺一切諸佛常樂調伏一切眾生一切諸佛心常正念不二之法一切諸佛化眾生已常示入於無餘涅槃一一諸佛境界無邊際故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演說無量諸佛法門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演說無量眾生界門一切諸佛演說無量眾生行門一切諸佛演說無量眾生業果門一切諸佛演說無量化眾生門一切諸佛演說無量淨眾生門一切諸佛演說無量菩薩行門一切諸佛演說無量菩薩願門一切諸佛演說無量一切世界成壞劫門一切諸佛演說無量菩薩深心淨佛剎門一切諸佛演說無量一切世界三世諸佛於彼彼劫次第出現門一切諸佛演說一切諸佛智門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為眾生作佛事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示現色身為眾生作佛事一切諸佛出妙音聲為眾生作佛事一切諸佛有所受為眾生作佛事一切諸佛無所受為眾生作佛事一切諸佛以地水火風為眾生作佛事一切諸佛神力自在示現一切所緣境界為眾生作佛事一切諸佛種種名號為眾生作佛事一切諸佛以佛剎境界為眾生作佛事一切諸佛嚴淨佛剎為眾生作佛事一切諸佛寂寞無言為眾生作佛事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最勝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大願堅固不可沮壞所言必作言無有二一切諸佛為欲圓滿一切功德盡未來劫修菩薩行不生懈倦一切諸佛為欲調伏一切眾生故往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如是而為一切眾生而無斷絕一切諸佛於信於毀二種眾生大悲普觀平等無異一切諸佛從初發心乃至成佛終不退失菩提之心一切諸佛積集無量諸善功德皆以迴向一切智性於諸世間終無染著一切諸佛於諸佛所修學三業唯行佛行非二乘行皆為迴向一切智性成於無上正等菩提一切諸佛放大光明其光平等照一切處及照一切諸佛之法令諸菩薩心得清淨滿一切智一切諸佛捨離世樂不貪不染而普願世間離苦得樂無諸戲論一切諸佛愍諸眾生受種種苦守護佛種行佛境界出離生死逮十力地是為十佛子諸佛出尊有十種無障礙住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皆能往一切世界無障礙住一切諸佛皆能住一切世界無障礙住一切諸佛皆能於一切世界行住坐臥無障礙住一切諸佛皆能於一切世界演說正法無障礙住一切諸佛皆能於一切世界住兜率天宮無障礙住一切諸佛皆能入法界一切三世無障礙住一切諸佛皆能坐法界一切道場無障礙住一切諸佛皆能念念觀一切眾生心行以三種自在教化調伏無障礙住一切諸佛皆能以一身住無量不思議佛所及一切處利益眾生無障礙住一切諸佛皆能開示無量諸佛所說正法無障礙住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最勝無上莊嚴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皆悉具足諸相隨好是為諸佛第一最勝無上身莊嚴一切諸佛皆悉具足六十種音一一音有五百分一一分無量百千清淨之音以為嚴好能於法界一切眾中無諸恐怖大師子吼演說如來甚深法義眾生聞者靡不歡喜隨其根欲悉得調伏是為諸佛第二最勝無上語莊嚴一切諸佛皆具十力諸大三昧十八不共莊嚴意業所行境界通達無礙一切佛法咸得無餘法界莊嚴而為莊嚴法界眾生心之所行去來現在各各差別於一念中悉能明見是為諸佛第三最勝無上意莊嚴一切諸佛皆悉能放無數光明一一光明有不可說光明網以為眷屬普照一切諸佛國土滅除一切世間黑闇示現無量諸佛出興其身平等悉皆清淨所作佛事咸不唐捐能令眾生至不退轉是為諸佛第四最勝無上光明莊嚴一切諸佛現微笑時皆於口中放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光明一一光明各有無量不思議種種色徧照十方一切世界於大眾中發誠實語授無量無數不思議眾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是為諸佛第五離世癡惑最勝無上現微笑莊嚴一切諸佛皆有法身清淨無礙於一切法究竟通達住於法界無有邊際雖在世間不與世雜了世實性行出世法言語道斷超蘊界處是為諸佛第六最勝無上法身莊嚴一切諸佛皆有無量常妙光明不可說不可說種種色相以為嚴好為光明藏出生無量圓滿光明普照十方無有障礙是為諸佛第七最勝無上常妙光明莊嚴一切諸佛皆有無邊妙色可愛妙色清淨妙色隨心所現妙色暎蔽一切三界妙色到於彼岸無上妙色是為諸佛第八最勝無上妙色莊嚴一切諸佛皆於三世佛種中生積眾善寶究竟清淨無諸過失離世譏謗一切法中最為殊勝清淨妙行之所莊嚴具足成就一切智智種族清淨無能譏毀是為諸佛第九最勝無上種族莊嚴一切諸佛以大慈力莊嚴其身究竟清淨無諸渴愛身行永息心善解脫見者無厭大悲救護一切世間第一福田無上受者哀愍利益一切眾生悉令增長無量福德智慧之聚是為諸佛第十最勝無上大慈大悲功德莊嚴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自在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於一切法悉得自在明達種種句身味身演說諸法辯才無礙是為諸佛第一自在法一切諸佛教化眾生未曾失時隨其願樂為說正法咸令調伏無有斷絕是為諸佛第二自在法一切諸佛能令盡虗空界無量無數種種莊嚴一切世界六種震動令彼世界或舉或下或大或小或合或散未曾惱害於一眾生其中眾生不覺不知無疑無怪是為諸佛第三自在法一切諸佛以神通力悉能嚴淨一切世界於一念頃普現一切世界莊嚴此諸莊嚴經無數劫說不能盡悉皆離染清淨無比一切佛剎嚴淨之事皆令平等入一剎中是為諸佛第四自在法一切諸佛見一眾生應受化者為其住壽經不可說不可說劫乃至盡未來際結跏趺坐身心無倦專心憶念未曾廢忘方便調伏而不失時如為一眾生為一切眾生悉亦如是是為諸佛第五自在法一切諸佛悉能徧往一切世界一切如來所行之處而不暫捨一切法界十方各別一一方有無量世界海一一世界海有無量世界種佛以神力一念咸到轉於無礙清淨法輪是為諸佛第六自在法一切諸佛為欲調伏一切眾生念念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於一切佛法非已現覺亦非當覺亦不住於有學之地而悉知見通達無礙無量智慧無量自在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是為諸佛第七自在法一切諸佛能以眼處作耳處佛事能以耳處作鼻處佛事能以鼻處作舌處佛事能以舌處作身處佛事能以身處作意處佛事能以意處於一切世界中住世出世間種種境界一一境界中能作無量廣大佛事是為諸佛第八自在法一切諸佛其身毛孔一一能容一切眾生一一眾生其身悉與不可說諸佛剎等而無迫隘一一眾生步步能過無數世界如是展轉盡無數劫悉見諸佛出現於世教化眾生轉淨法輪開示過去未來現在不可說法盡虗空界一切眾生諸趣受身威儀往來及其所受種種樂具皆悉具足而於其中無所障礙是為諸佛第九自在法一切諸佛於一念頃現一切世界微塵數佛一一佛皆於一切法界眾妙蓮華廣大莊嚴世界蓮華藏師子座上成等正覺示現諸佛自在神力如於眾妙蓮華廣大莊嚴世界如是於一切法界中不可說不可說種種莊嚴種種境界種種形相種種示現種種劫數清淨世界如於一念如是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一切念中一念一切現一念無量住而未曾用少方便力是為諸佛第十自在法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無量不思議圓滿佛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一一淨相皆具百福一切諸佛皆悉成就一切佛法一切諸佛皆悉成就一切善根一切諸佛皆悉成就一切功德一切諸佛皆能教化一切眾生一切諸佛皆悉能為眾生作主一切諸佛皆悉成就清淨佛剎一切諸佛皆悉成就一切智智一切諸佛皆悉成就色身相好見者獲益功不唐捐一切諸佛皆具諸佛平等正法一切諸佛作佛事已莫不示現入於涅槃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善巧方便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了知諸法皆離戲論而能開示諸佛善根是為第一善巧方便一切諸佛知一切法悉無所見各不相知無縛無解無受無集無成就自在究竟到於彼岸然於諸法真實而知不異不別而得自在無我無受不壞實際已得至於大自在地常能觀察一切法界是為第二善巧方便一切諸佛永離諸相心無所住而能悉知不亂不錯雖知一切相皆無自性而如其體性悉能善入而亦示現無量色身及以一切清淨佛土種種莊嚴無盡之相集智慧燈滅眾生惑是為第三善巧方便一切諸佛住於法界不住過去未來現在如如性中無去來今三世相故而能演說去來今世無量諸佛出現世間令其聞者普見一切諸佛境界是為第四善巧方便一切諸佛身語意業無所造作無來無去亦無有住離諸數法到於一切諸法彼岸而為眾法藏具無量智了達種種世出世法智慧無礙示現無量自在神力調伏一切法界眾生是為第五善巧方便一切諸佛知一切法不可見非一非異非量非無量非來非去皆無自性亦不違於世間諸法一切智者無自在中見一切法於法自在廣說諸法而常安住真如實性是為第六善巧方便一切諸佛於一時中加一切時具淨善根入於正位而無所著於其日月年劫成壞如是等時不住不捨而能示現若晝若夜初中後時一日七日半月一月一年百年一劫多劫不可思劫不可說劫乃至盡於未來際劫恒為眾生轉妙法輪不斷不退無有休息是為第七善巧方便一切諸佛恒住法界成就諸佛無量無畏及不可數辯不可量辯無盡辯無斷辯無邊辯不共辯無窮辯真實辯方便開示一切句辯一切法辯隨其根性及以欲解以種種法門說不可說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脩多羅初中後善皆悉究竟是為第八善巧方便一切諸佛住淨法界知一切法本無名字無過去名無現在名無未來名無眾生名無非眾生名無國土名無非國土名無法名無非法名無功德名無非功德名無菩薩名無佛名無數名無非數名無生名無滅名無有名無無名無一名無種種名何以故諸法體性不可說故一切諸法無方無處不可集說不可散說不可一說不可多說音聲莫逮言語悉斷雖隨世俗種種言說無所攀緣無所造作遠離一切虗妄想著如是究竟到於彼岸是為第九善巧方便一切諸佛知一切法本性寂靜無生故非色無戲論故非受無名數故非想無造作故非行無執取故非識無入處故非處無所得故非界然亦不壞一切諸法本性無起如虗空故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業果無修習無成就無出生故非數非不數非有非無非生非滅非垢非淨非入非出非住非不住非調伏非不調伏非眾生非無眾生非壽命非無壽命非因緣非無因緣而能了知正定邪定及不定聚一切眾生為說妙法令到彼岸成就十力四無所畏能師子吼具一切智住佛境界是為第十善巧方便佛子是為諸佛成就十種善巧方便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廣大佛事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不能知去來現在所有一切聲聞獨覺亦不能知唯除如來威神之力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於盡虗空徧法界一切世界兜率陀天皆現受生修菩薩行作大佛事無量色相無量威德無量光明無量音聲無量言辭無量三昧無量智慧所行境界攝取一切人天魔梵沙門婆羅門阿脩羅等大慈無礙大悲究竟平等饒益一切眾生或令生天或令生人或淨其根或調其心或時為說差別三乘或時為說圓滿一乘普皆濟度令出生死是為第一廣大佛事佛子一切諸佛從兜率天降神母胎以究竟三昧觀受生法如幻如化如影如空如熱時燄隨樂而受無量無礙入無諍法起無著智離欲清淨成就廣大妙莊嚴藏受最後身住大寶莊嚴樓閣而作佛事或以神力而作佛事或以正念而作佛事或現神通而作佛事或現智日而作佛事或現諸佛廣大境界而作佛事或現諸佛無量光明而作佛事或入無數廣大三昧而作佛事或現從彼諸三昧起而作佛事佛子如來爾時在母胎中為欲利益一切世間種種示現而作佛事所謂或現初生或現童子或現在宮或現出家或復示現成等正覺或復示現轉妙法輪或示現於入般涅槃如是皆以種種方便於一切方一切網一切旋一切種一切世界中而作佛事是為第二廣大佛事佛子一切諸佛一切善業皆已清淨一切生智皆已明潔而以生法誘導羣迷令其開悟具行眾善為眾生故示誕王宮一切諸佛於諸色欲宮殿妓樂皆已捨離無所貪染常觀諸有空無體性一切樂具悉不真實持佛淨戒究竟圓滿觀諸內宮妻妾侍從生大悲愍觀諸眾生虗妄不實起大慈心觀諸世間無一可樂而生大喜於一切法心得自在而起大捨具佛功德現生法界身相圓滿眷屬清淨而於一切皆無所著以隨類音為眾演說令於世法深生厭離如其所行示所得果復以方便隨應教化未成熟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脫為作佛事令不退轉復以廣大慈悲之心恒為眾生說種種法又為示現三種自在令其開悟心得清淨雖處內宮眾所咸覩而於一切諸世界中施作佛事以大智慧以大精進示現種種諸佛神通無礙無盡恒住三種巧方便業所謂身業究竟清淨語業常隨智慧而行意業甚深無有障礙以是方便利益眾生是為第三廣大佛事佛子一切諸佛示處種種莊嚴宮殿觀察厭離捨而出家欲使眾生了知世法皆是妄想無常敗壞深起厭離不生染著永斷世間貪愛煩惱修清淨行利益眾生當出家時捨俗威儀住無諍法滿足本願無量功德以大智光滅世癡闇為諸世間無上福田常為眾生讚佛功德令於佛所植諸善本以智慧眼見真實義復為眾生讚說出家清淨無過永得出離長為世間智慧高幢是為第四廣大佛事佛子一切諸佛具一切智於無量法悉已知見菩提樹下成最正覺降伏眾魔威德特尊其身充滿一切世界神力所作無邊無盡於一切智所行之義皆得自在修諸功德悉已圓滿其菩提座具足莊嚴周徧十方一切世界佛處其上轉妙法輪說諸菩薩所有行願開示無量諸佛境界令諸菩薩皆得悟入修行種種清淨妙行復能示導一切眾生令種善根生於如來平等地中住諸菩薩無邊妙行成就一切功德勝法一切世界一切眾生一切佛剎一切諸法一切菩薩一切教化一切三世一切調伏一切神變一切眾生心之樂欲悉善了知而作佛事是為第五廣大佛事佛子一切諸佛轉不退法輪令諸菩薩不退轉故轉無量法輪令一切世間咸了知故轉開悟一切法輪能大無畏師子吼故轉一切法智藏法輪開法藏門除闇障故轉無礙法輪等虗空故轉無著法輪觀一切法非有無故轉照世法輪令一切眾生淨法眼故轉開示一切智法輪悉徧一切三世法故轉一切佛同一法輪一切佛法不相違故一切諸佛以如是等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法輪隨諸眾生心行差別而作佛事不可思議是為第六廣大佛事佛子一切諸佛入於一切王都城邑為諸眾生而作佛事所謂人王都邑天王都邑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脩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羅剎王毗舍闍王如是等王一切都邑入城門時大地震動光明普照盲者得眼聾者得耳狂者得心躶者得衣諸憂苦者悉得安樂一切樂器不鼓自鳴諸莊嚴具若著不著咸出妙音眾生聞者無不欣樂一切諸佛色身清淨相好具足見者無厭能為眾生作於佛事所謂若顧視若觀察若動轉若屈伸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默若語若現神通若為說法若有教敕如是一切皆為眾生而作佛事一切諸佛普於一切無數世界種種眾生心樂海中勸令念佛常勤觀察種諸善根修菩薩行歎佛色相微妙第一一切眾生難可值遇若有得見而興信心則生一切無量善法集佛功德普皆清淨如是稱讚佛功德已分身普往十方世界令諸眾生悉得瞻奉思惟觀察承事供養種諸善根得佛歡喜增長佛種悉當成佛以如是行而作佛事或為眾生示現色身或出妙音或但微笑令其信樂頭頂禮敬曲躬合掌稱揚讚歎問訊起居而作佛事一切諸佛以如是等無量無數不可言說不可思議種種佛事於一切世界中隨諸眾生心之所樂以本願力大慈悲力一切智力方便教化悉令調伏是為第七廣大佛事佛子一切諸佛或住阿蘭若處而作佛事或住寂靜處而作佛事或住空閑處而作佛事或住佛住處而作佛事或住三昧而作佛事或獨處園林而作佛事或隱身不現而作佛事或住甚深智而作佛事或住諸佛無比境界而作佛事或住不可見種種身行隨諸眾生心樂欲解方便教化無有休息而作佛事或以天身求一切智而作佛事或以龍身夜叉身乾闥婆身阿脩羅身迦樓羅身緊那羅身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求一切智而作佛事或以聲聞身獨覺身菩薩身求一切智而作佛事或時說法或時寂默而作佛事或說一佛或說多佛而作佛事或說諸菩薩一切行一切願為一行願而作佛事或說諸菩薩一行一願為無量行願而作佛事或說佛境界即世間境界而作佛事或說世間境界即佛境界而作佛事或說佛境界即非境界而作佛事或住一日或住一夜或住半月或住一月或住一年乃至住不可說劫為諸眾生而作佛事是為第八廣大佛事佛子一切諸佛是生清淨善根之藏令諸眾生於佛法中生淨信解諸根調伏永離世間令諸菩薩於菩提道具智慧眼不由他悟或現涅槃而作佛事或現世間皆悉無常而作佛事或說佛身而作佛事或說所作皆悉已辦而作佛事或說功德圓滿無缺而作佛事或說永斷諸有根本而作佛事或令眾生厭離世間隨順佛心而作佛事或說壽命終歸於盡而作佛事或說世間無一可樂而作佛事或為宣說盡未來際供養諸佛而作佛事或說諸佛轉淨法輪令其得聞生大歡喜而作佛事或為宣說諸佛境界令其發心而修諸行而作佛事或為宣說念佛三昧令其發心常樂見佛而作佛事或為宣說諸根清淨勤求佛道心無懈退而作佛事或詣一切諸佛國土觀諸境界種種因緣而作佛事或攝一切諸眾生身皆為佛身令諸懈怠放逸眾生悉住如來清淨禁戒而作佛事是為第九廣大佛事佛子一切諸佛入涅槃時無量眾生悲號涕泣生大憂惱遞相瞻顧而作是言如來世尊有大慈悲哀愍饒益一切世間與諸眾生為救為歸如來出現難可值遇無上福田於今永滅即以如是令諸眾生悲號戀慕而作佛事復為化度一切天人龍神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故隨其樂欲自碎其身以為舍利無量無數不可思議令諸眾生起淨信心恭敬尊重歡喜供養修諸功德具足圓滿復起於塔種種嚴飾於諸天宮龍宮夜叉宮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諸宮殿中以為供養牙齒爪髮咸以起塔令其見者皆悉念佛念法念僧信樂不迴誠敬尊重在在處處布施供養修諸功德以是福故或生天上或處人間種族尊榮財產備足所有眷屬悉皆清淨不入惡趣常生善道恒得見佛具眾白法於三有中速得出離各隨所願獲自乘果於如來所知恩報恩永與世間作所歸依佛子諸佛世尊雖般涅槃仍與眾生作不思議清淨福田無盡功德最上福田令諸眾生善根具足福德圓滿是為第十廣大佛事佛子此諸佛事無量廣大不可思議一切世間諸天及人及去來今聲聞獨覺皆不能知唯除如來威神所加。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四


  音切



  (母各切)。


  (艾音)。


  (居希切)。


  (北浪切)。


  (但音)。


  (盧紅切)。


  (力垛切)。


  (乎高切)。


  (去急切)。


  (苦和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五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餘

  【經】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無二行自在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悉能善說授記言辭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能隨順眾生心念令其意滿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能現覺一切諸法演說其義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能具足去來今世諸佛智慧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知三世一切剎那即一剎那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知三世一切佛剎入一佛剎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知三世一切佛語即一佛語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知三世一切諸佛與其所化一切眾生體性平等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知世法及諸佛法性無差別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知三世一切諸佛所有善根同一善根決定無二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住住一切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住覺悟一切法界一切諸佛住大悲語一切諸佛住本大願一切諸佛住不捨調伏眾生一切諸佛住無自性法一切諸佛住平等利益一切諸佛住無忘失法一切諸佛住無障礙心一切諸佛住恒正定心一切諸佛住等入一切法不違實際相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知一切法盡無有餘何等為十所謂知過去一切法盡無有餘知未來一切法盡無有餘知現在一切法盡無有餘知一切言語法盡無有餘知一切世間道盡無有餘知一切眾生心盡無有餘知一切菩薩善根上中下種種分位盡無有餘知一切佛圓滿智及諸善根不增不減盡無有餘知一切法皆從緣起盡無有餘知一切世界種盡無有餘知一切法界中如因陀羅網諸差別事盡無有餘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力何等為十所謂廣大力最上力無量力大威德力難獲力不退力堅固力不可壞力一切世間不思議力一切眾生無能動力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大那羅延幢勇健法何者為十所謂一切諸佛身不可壞命不可斷世間毒藥所不能中一切世界水火風灾皆於佛身不能為害一切諸魔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毗舍闍羅剎等盡其勢力雨大金剛如須彌山及鐵圍山徧於三千大千世界一時俱下不能令佛心有驚怖乃至一毛亦不搖動行住坐臥初無變易佛所住處四方遠近不令其下則不能雨假使不制而從雨之終不為損若有眾生為佛所持及佛所使尚不可害況如來身是為諸佛第一大那羅延幢勇健法佛子一切諸佛以一切法界諸世界中須彌山王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大海山林宮殿屋宅置一毛孔盡未來劫而諸眾生不覺不知唯除如來神力所被佛子爾時諸佛於一毛孔持於爾所一切世界盡未來劫或行或住或坐或臥不生一念勞倦之心佛子譬如虗空普持一切徧法界中所有世界而無勞倦一切諸佛於一毛孔持諸世界亦復如是是為諸佛第二大那羅延幢勇健法佛子一切諸佛能於一念起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微塵數步一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國土如是而行經一切世界微塵數劫佛子假使有一大金剛山與上所經一切佛剎其量正等如是量等大金剛山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能以如是諸山置一毛孔佛身毛孔與法界中一切眾生毛孔數等一一毛孔悉置爾許大金剛山持爾許山遊行十方入盡虗空一切世界從於前際盡未來際一切諸劫無有休息佛身無損亦不勞倦心常在定無有散亂是為諸佛第三大那羅延幢勇健法佛子一切諸佛一坐食已結跏趺坐經前後際不可說劫入佛所受不思議樂其身安住寂然不動亦不廢捨化眾生事佛子假使有人於徧虗空一一世界悉以毛端次第度量諸佛能於一毛端處結跏趺坐盡未來劫如一毛端處一切毛端處悉亦如是佛子假使十方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一一眾生其身大小悉與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量等輕重亦爾諸佛能以爾所眾生置一指端盡於後際所有諸劫一切指端皆亦如是盡持爾許一切眾生入徧虗空一一世界盡於法界悉使無餘而佛身心曾無勞倦是為諸佛第四大那羅延幢勇健法佛子一切諸佛能於一身化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頭一一頭化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舌一一舌化出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差別音聲法界眾生靡不皆聞一一音聲演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脩多羅藏一一脩多羅藏演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法一一法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文字句義如是演說盡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盡是劫已復更演說盡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如是次第乃至盡於一切世界微塵數盡於一切眾生心念數未來際劫猶可窮盡如來化身所轉法輪無有窮盡所謂智慧演說法輪斷諸疑惑法輪照一切法法輪開無礙藏法輪令無量眾生歡喜調伏法輪開示一切諸菩薩行法輪高昇圓滿大智慧日法輪普然照世智慧明燈法輪辯才無畏種種莊嚴法輪如一佛身以神通力轉如是等差別法輪一切世法無能為喻如是盡虗空界一一毛端分量之處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一一世界中念念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化身一一化身皆亦如是所說音聲文字句義一一充滿一切法界其中眾生皆得解了而佛言音無變無斷無有窮盡是為諸佛第五大那羅延幢勇健法佛子一切諸佛皆以德相莊嚴胷臆猶若金剛不可損壞菩提樹下結跏趺坐魔王軍眾其數無邊種種異形甚可怖畏眾生見者靡不驚懾悉發狂亂或時致死如是魔眾徧滿虗空如來見之心無恐怖容色不變一毛不豎不動不亂無所分別離諸喜怒寂然清淨住佛所住具慈悲力諸根調伏心無所畏非諸魔眾所能傾動而能摧伏一切魔軍皆使迴心稽首歸依然後復以三輪教化令其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永不退轉是為諸佛第六大那羅延幢勇健法佛子一切諸佛有無礙音其音普徧十方世界眾生聞者自然調伏彼諸如來所出音聲須彌盧等一切諸山不能為障天宮龍宮夜叉宮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諸宮所不能障一切世界高大音聲亦不能障隨所應化一切眾生靡不皆聞文字句義悉得解了是為諸佛第七大那羅延幢勇健法佛子一切諸佛心無障礙於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不可說劫恒善清淨去來現在一切諸佛同一體性無濁無翳無我無我所非內非外了境空寂不生妄想無所依無所作不住諸相永斷分別本性清淨捨離一切攀緣憶念於一切法常無違諍住於實際離欲清淨入真法界演說無盡離量非量所有妄想絕為無為一切言說於不可說無邊境界悉已通達無礙無盡智慧方便成就十力一切功德莊嚴清淨演說種種無量諸法皆與實相不相違背於諸法界三世諸法悉等無異究竟自在入一切法最勝之藏一切法門正念不惑安住十方一切佛剎而無動轉得不斷智知一切法究竟無餘盡諸有漏心善解脫慧善解脫住於實際通達無礙心常正定於三世法及以一切眾生心行一念了達皆無障礙是為諸佛第八大那羅延幢勇健法佛子一切諸佛同一法身境界無量身功德無邊身世間無盡身三界不染身隨念示現身非實非虗平等清淨身無來無去無為不壞身一相無相法自性身無處無方徧一切身神變自在無邊色相身種種示現普入一切身妙法方便身智藏普照身示法平等身普徧法界身無動無分別非有非無常清淨身非方便非不方便非滅非不滅隨所應化一切眾生種種信解而示現身從一切功德寶所生身具一切諸佛法真如身本性寂靜無障礙身成就一切無礙法身徧住一切清淨法界身分形普徧一切世間身無攀緣無退轉永解脫具一切智普了達身是為諸佛第九大那羅延幢勇健法佛子一切諸佛等悟一切諸如來法等修一切諸菩薩行若願若智清淨平等猶如大海悉得滿足行力尊勝未曾退怯住諸三昧無量境界示一切道勸善誡惡智力第一演法無畏隨有所問悉能善答智慧說法平等清淨身語意行悉皆無雜住佛所住諸佛種性以佛智慧而作佛事住一切智演無量法無有根本無有邊際神通智慧不可思議一切世間無能解了智慧深入見一切法微妙廣大無量無邊三世法門咸善通達一切世界悉能開曉以出世智於諸世間作不可說種種佛事成不退智入諸佛數雖已證得不可言說離文字法而能開示種種言辭以普賢智集諸善行成就一念相應妙慧於一切法悉能覺了如先所念一切眾生皆依自乘而施其法一切諸法一切世界一切眾生一切三世於法界內如是境界其量無邊以無礙智悉能知見佛子一切諸佛於一念頃隨所應化出興於世住清淨土成等正覺現神通力開悟三世一切眾生心意及識不失於時佛子眾生無邊世界無邊法界無邊三世無邊諸佛最勝亦無有邊悉現於中成等正覺以佛智慧方便開悟無有休息佛子一切諸佛以神通力現最妙身住無邊處大悲方便心無障礙於一切時常為眾生演說妙法是為諸佛第十大那羅延幢勇健法佛子此一切諸佛大那羅延幢勇健法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去來現在一切眾生及以二乘不能解了唯除如來神力所加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決定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定從兜率壽盡下生一切諸佛定示受生處胎十月一切諸佛定厭世俗樂求出家一切諸佛決定坐於菩提樹下成等正覺悟諸佛法一切諸佛定於一念悟一切法一切世界示現神力一切諸佛定能應時轉妙法輪一切諸佛定能隨彼所種善根應時說法而為授記一切諸佛定能應時為作佛事一切諸佛定能為諸成就菩薩而授記莂一切諸佛定能一念普答一切眾生所問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速疾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若有見者速得遠離一切惡趣一切諸佛若有見者速得圓滿殊勝功德一切諸佛若有見者速能成就廣大善根一切諸佛若有見者速得往生淨妙天上一切諸佛若有見者速能除斷一切疑惑一切諸佛若已發菩提心而得見者速得成就廣大信解永不退轉能隨所應教化眾生若未發心即能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切諸佛若未入正位而得見者速入正位一切諸佛若有見者速能清淨世出世間一切諸根一切諸佛若有見者速得除滅一切障礙一切諸佛若有見者速能獲得無畏辯才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應常憶念清淨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過去因緣一切菩薩應常憶念一切諸佛清淨勝行一切菩薩應常憶念一切諸佛滿足諸度一切菩薩應常憶念一切諸佛成就大願一切菩薩應常憶念一切諸佛積集善根一切菩薩應常憶念一切諸佛已具梵行一切菩薩應常憶念一切諸佛現成正覺一切菩薩應常憶念一切諸佛色身無量一切菩薩應常憶念一切諸佛神通無量一切菩薩應常憶念一切諸佛十力無畏一切菩薩應常憶念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一切智住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知三世一切眾生心心所行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知三世一切眾生所集諸業及業果報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知一切眾生所宜以三種輪教化調伏一切諸佛於一念中盡知法界一切眾生所有心相於一切處普現佛興令其得見方便攝受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普隨法界一切眾生心樂欲解示現說法令其調伏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知法界一切眾生心之所樂為現神力一切諸佛於一念中徧一切處隨所應化一切眾生示現出興為說佛身不可取著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普至法界一切處一切眾生彼彼諸道一切諸佛於一念中隨諸眾生有憶念者在在處處無不往應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知一切眾生解欲為其示現無量色相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無量不可思議佛三昧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恒在正定於一念中徧一切處普為眾生廣說妙法一切諸佛恒在正定於一念中徧一切處普為眾生說無我際一切諸佛恒住正定於一念中徧一切處普入三世一切諸佛恒在正定於一念中徧一切處普入十方廣大佛剎一切諸佛恒在正定於一念中徧一切處普現無量種種佛身一切諸佛恒在正定於一念中徧一切處隨諸眾生種種心解現身語意一切諸佛恒在正定於一念中徧一切處說一切法離欲真際一切諸佛恒住正定於一念中徧一切處演說一切緣起自性一切諸佛恒住正定於一念中徧一切處示現無量世出世間廣大莊嚴令諸眾生常得見佛一切諸佛恒住正定於一念中徧一切處令諸眾生悉得通達一切佛法無量解脫究竟到於無上彼岸是為十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無礙解脫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能於一塵現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出興於世一切諸佛能於一塵現不可說不可說諸佛轉淨法輪一切諸佛能於一塵現不可說不可說眾生受化調伏一切諸佛能於一塵現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國土一切諸佛能於一塵現不可說不可說菩薩受記一切諸佛能於一塵現去來今一切諸佛一切諸佛能於一塵現去來今諸世界種一切諸佛能於一塵現去來今一切神通一切諸佛能於一塵現去來今一切眾生一切諸佛能於一塵現去來今一切佛事是為十。
  【論】此品大意明從前進修至此自己三業身語智用業用廣大會佛三業廣大用故一業之上答十百千萬等無量三業用故三業用上各答三十百千萬等十種無量三業之上各答三十百千萬等不可說無量業用餘兩段各具十百千萬無量以明三業所明業用不離二諦真俗二門一一十法之中身語智為體餘七是三業上用故以青蓮華藏菩薩答前十問有三十二種答一一答中皆有十無盡法故意明至此佛果三業用中真俗法滿足故故號佛為無上兩足尊也此明三種業用二智徧周總攝諸法故青蓮華是真智蓮華藏是隨俗智以真俗二智自說自己三種業用廣大自在不思議門人王都邑者王所居城所管天下為都自餘為邑宮殿者所居止寢宿之室為宮以法治生陳設正法處為殿毗舍闍者是鬼趣此云噉人精氣屬東方提頭賴吒天王所管提頭賴吒者此云持國謂護持國土因以為名乾闥婆此曰尋香是樂神亦此王所管如於身毛孔及一微塵中所現一切世界國土一切諸佛及以眾生咸住其中施化佛事者妄情滅唯智境乃爾以三昧力方現非情識所求法常如是然唯妄情自隔故如世界種等前華藏品已釋自餘如文自具。

  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論】將釋此品約分三門一釋品來意二釋能說法主三隨文釋義一釋品來意者明前品說自佛三業二智入不思議際徧周廣大無限饒益眾生此品約三業二智入不思議智中之報身故此品來也二釋能說法主者明此相海由行報成普賢是行還令行者自說自行報德之果三隨文釋義者於此一品經長分為九十九段。
  【經】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諸菩薩言佛子今當為汝演說如來所有相海。
  【論】第一爾時普賢菩薩已下至所有相海一行半經是初總舉如來身相如海廣多第二略說九十七種大人之相分為九十七段如下。
  【經】佛子如來頂上有三十二寶莊嚴大人相其中有大人相名光照一切方普放無量大光明網一切妙寶以為莊嚴寶髮周徧柔耎密緻一一咸放摩尼寶光充滿一切無邊世界悉現佛身色相圓滿是為一次有大人相名佛眼光明雲以摩尼王種種莊嚴出金色光如眉間毫相所放光明其光普照一切世界是為二次有大人相名充滿法界雲上妙寶輪以為莊嚴放於如來福智燈明普照十方一切法界諸世界海於中普現一切諸佛及諸菩薩是為三次有大人相名示現普照雲真金摩尼種種莊嚴其諸妙寶咸放光明照不思議諸佛國土一切諸佛於中出現是為四次有大人相名放寶光明雲摩尼寶王清淨莊嚴毗琉璃寶以為華蘂光照十方一切法界於中普現種種神變讚歎如來往昔所行智慧功德是為五次有大人相名示現如來徧法界大自在雲菩薩神變寶燄摩尼以為其冠具如來力覺悟一切寶燄光輪以為其鬘其光普照十方世界於中示現一切如來坐於道場一切智雲充滿虗空無量法界是為六次有大人相名如來普燈雲以能震動法界國土大自在寶海而為莊嚴放淨光明充滿法界於中普現十方諸菩薩功德海過現未來佛智慧幢海是為七次有大人相名普照諸佛廣大雲因陀羅寶如意王寶摩尼王寶以為莊嚴常放菩薩燄燈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於中顯現一切諸佛眾色相海大音聲海清淨力海是為八次有大人相名圓滿光明雲上妙琉璃摩尼王種種寶華以為莊嚴一切眾寶舒大燄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一切眾生悉見如來現坐其前讚歎諸佛及諸菩薩法身功德令入如來清淨境界是為九次有大人相名普照一切菩薩行藏光明雲眾寶妙華以為莊嚴寶光普照無量世界寶燄普覆一切國土十方法界通達無礙震動佛音宣暢法海是為十次有大人相名普光照耀雲毗琉璃因陀羅金剛摩尼寶以為莊嚴琉璃寶光色相明徹普照一切諸世界海出妙音聲充滿法界如是皆從諸佛智慧大功德海之所化現是為十一次有大人相名正覺雲以雜寶華而為莊嚴其諸寶華悉放光明皆有如來坐於道場充滿一切無邊世界令諸世界普得清淨永斷一切妄想分別是為十二次有大人相名光明照耀雲以寶燄藏海心王摩尼而為莊嚴放大光明光中顯現無量菩薩及諸菩薩所行之行一切如來智身法身諸色相海充滿法界是為十三次有大人相名莊嚴普照雲以金剛華毗琉璃寶而為莊嚴放大光明光中有大寶蓮華座具足莊嚴彌覆法界自然演說四菩薩行其音普徧諸法界海是為十四次有大人相名現佛三昧海行雲於一念中示現如來無量莊嚴普徧莊嚴一切法界不思議世界海是為十五次有大人相名變化海普照雲妙寶蓮華如須彌山以為莊嚴眾寶光明從佛願生現諸變化無有窮盡是為十六次有大人相名一切如來解脫雲清淨妙寶以為莊嚴放大光明莊嚴一切佛師子座示現一切諸佛色像及無量佛法諸佛剎海是為十七次有大人相名自在方便普照雲毗琉璃華真金蓮華摩尼王燈妙法燄雲以為莊嚴放一切諸佛寶燄密雲清淨光明充滿法界於中普現一切妙好莊嚴之具是為十八次有大人相名覺佛種性雲無量寶光以為莊嚴具足千輪內外清淨從於往昔善根所生其光徧照十方世界發明智日宣布法海是為十九次有大人相名現一切如來相自在雲眾寶纓珞琉璃寶華以為莊嚴舒大寶燄充滿法界於中普現等一切佛剎微塵數去來現在無量諸佛如師子王勇猛無畏色相智慧皆悉具足是為二十次有大人相名徧照一切法界雲如來寶相清淨莊嚴放大光明普照法界顯現一切無量無邊諸佛菩薩智慧妙藏是為二十一次有大人相名毗盧遮那如來相雲上妙寶華及毗琉璃清淨妙月以為莊嚴悉放無量百千萬億摩尼寶光充滿一切虗空法界於中示現無量佛剎皆有如來結跏趺坐是為二十二次有大人相名普照一切佛光明雲眾寶妙燈以為莊嚴放淨光明徧照十方一切世界悉現諸佛轉於法輪是為二十三次有大人相名普現一切莊嚴雲種種寶燄以為莊嚴放淨光明充滿法界念念常現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與諸菩薩坐於道場是為二十四次有大人相名出一切法界音聲雲摩尼寶海上妙栴檀以為莊嚴舒大燄網充滿法界其中普演微妙音聲示諸眾生一切業海是為二十五次有大人相名普照諸佛變化輪雲如來淨眼以為莊嚴光照十方一切世界於中普現去來今佛所有一切莊嚴之具復出妙音演不思議廣大法海是為二十六次有大人相名光照佛海雲其光普照一切世界盡於法界無所障礙悉有如來結跏趺坐是為二十七次有大人相名寶燈雲放於如來廣大光明普照十方一切法界於中普現一切諸佛及諸菩薩不可思議諸眾生海是為二十八次有大人相名法界無差別雲放於如來大智光明普照十方諸佛國土一切菩薩道場眾會無量法海於中普現種種神通復出妙音隨諸眾生心之所樂演說普賢菩薩行願令其迴向是為二十九次有大人相名安住一切世界海普照雲放寶光明充滿一切虗空法界於中普現淨妙道場及諸佛菩薩莊嚴身相令其見者得無所見是為三十次有大人相名一切寶清淨光燄雲放於無量諸佛菩薩摩尼妙寶清淨光明普照十方一切法界於中普現諸菩薩海莫不具足如來神力常遊十方盡虗空界一切剎網是為三十一次有大人相名普照一切法界莊嚴雲最處於中漸次隆起閻浮檀金因陀羅網以為莊嚴放淨光雲充滿法界念念常現一切世界諸佛菩薩道場眾會是為三十二佛子如來頂上有如是三十二種大人相以為嚴好佛子如來眉間有大人相名徧法界光明雲摩尼寶華以為莊嚴放大光明具眾寶色猶如日月洞徹清淨其光普照十方國土於中顯現一切佛身復出妙音宣暢法海是為三十三如來眼有大人相名自在普見雲以眾妙寶而為莊嚴摩尼寶光清淨暎徹普見一切皆無障礙是為三十四如來鼻有大人相名一切神通智慧雲清淨妙寶以為莊嚴眾寶色光彌覆其上於中出現無量化佛坐寶蓮華往諸世界為一切菩薩一切眾生演不思議諸佛法海是為三十五如來舌有大人相名示現音聲影像雲眾色妙寶以為莊嚴宿世善根之所成就其舌廣長徧覆一切諸世界海如來若或熈怡微笑必放一切摩尼寶光其光普照十方法界能令一切心得清涼去來現在所有諸佛皆於光中炳然顯現悉演廣大微妙之音徧一切剎住無量劫是為三十六如來舌復有大人相名法界雲其掌安平眾寶為嚴放妙寶光色相圓滿猶如眉間所放光明其光普照一切佛剎唯塵所成無有自性光中復現無量諸佛咸發妙音說一切法是為三十七如來舌端有大人相名照法界光明雲如意寶王以為莊嚴自然恒出金色寶燄於中影現一切佛海復震妙音充滿一切無邊世界一一音中具一切音悉演妙法聽者心悅經無量劫玩味不忘是為三十八如來舌端復有大人相名照耀法界雲摩尼寶王以為嚴飾演眾色相微妙光明充滿十方無量國土盡於法界靡不清淨於中悉有無量諸佛及諸菩薩各吐妙音種種開示一切菩薩現前聽受是為三十九如來口上齶有大人相名示現不思議法界雲因陀羅寶毗琉璃寶以為莊嚴放香燈燄清淨光雲充滿十方一切法界示現種種神通方便普於一切諸世界海開演甚深不思議法是為四十如來口右輔下牙有大人相名佛牙雲眾寶摩尼卍字相輪以為莊嚴放大光明普照法界於中普現一切佛身周流十方開悟羣生是為四十一如來口右輔上牙有大人相名寶燄彌盧藏雲摩尼寶藏以為莊嚴放金剛香燄清淨光明一一光明充滿法界示現一切諸佛神力復現一切十方世界淨妙道場是為四十二如來口左輔下牙有大人相名寶燈普照雲一切妙寶舒華發香以為莊嚴放燈燄雲清淨光明充滿一切諸世界海於中顯現一切諸佛坐蓮華藏師子之座諸菩薩眾所共圍遶是為四十三如來口左輔上牙有大人相名照現如來雲清淨光明閻浮檀金寶網寶華以為莊嚴放大燄輪充滿法界於中普現一切諸佛以神通力於虗空中流布法乳法燈法寶教化一切諸菩薩眾是為四十四如來齒有大人相名普現光明雲一一齒間相海莊嚴若微笑時悉放光明具眾寶色摩尼寶燄右旋宛轉流布法界靡不充滿演佛言音說普賢行是為四十五如來脣有大人相名影現一切寶光雲放閻浮檀真金色蓮華色一切寶色廣大光明照於法界悉令清淨是為四十六如來頸有大人相名普照一切世界雲摩尼寶王以為莊嚴紺蒲成就柔耎細滑放毗盧遮那清淨光明充滿十方一切世界於中普現一切諸佛是為四十七如來右肩有大人相名佛廣大一切寶雲放一切寶色真金色蓮華色光明成寶燄網普照法界於中普現一切菩薩是為四十八如來右肩復有大人相名最勝寶普照雲其色清淨如閻浮金放摩尼光充滿法界於中普現一切菩薩是為四十九如來左肩有大人相名最勝光照法界雲猶如頂上及以眉間種種莊嚴放閻浮檀金及蓮華色眾寶光明成大燄網充滿法界於中示現一切神力是為五十。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五


  音切



  (凶音)。


  (於力切)。


  (之葉切)。


  (彼列切)。


  (直利切)。


  (與之切)。


  (五各切)。


  (父音)。


  (戶八切)。


  (於遠切)。


  (吉郢切)。


  (丙音)。


  (徒敢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六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之餘

  【經】如來左肩復有大人相名光明徧照雲其相右旋閻浮檀金色摩尼寶王以為莊嚴放眾寶華香燄光明充徧法界於中普現一切諸佛及以一切嚴淨國土是為五十一如來左肩復有大人相名普照耀雲其相右旋微密莊嚴放佛燈燄雲清淨光明充徧法界於中顯現一切菩薩種種莊嚴悉皆妙好是為五十二如來胷臆有大人相形如卍字名吉祥海雲摩尼寶華以為莊嚴放一切寶色種種光燄輪充滿法界普令清淨復出妙音宣暢法海是為五十三吉祥相右邊有大人相名示現光照雲因陀羅網以為莊嚴放大光輪充滿法界於中普現無量諸佛是為五十四吉祥相右邊復有大人相名普現如來雲以諸菩薩摩尼寶冠而為莊嚴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悉令清淨於中示現去來今佛坐於道場普現神力廣宣法海是為五十五吉祥相右邊復有大人相名開敷華雲摩尼寶華以為莊嚴放寶香燄燈清淨光明狀如蓮華充滿世界是為五十六吉祥相右邊復有大人相名可悅樂金色雲以一切寶心王藏摩尼王而為莊嚴放淨光明照於法界於中普現猶如佛眼廣大光明摩尼寶藏是為五十七吉祥相右邊復有大人相名佛海雲毗琉璃寶香燈華鬘以為莊嚴放滿虗空摩尼寶王香燈大燄清淨光明充徧十方一切國土於中普現道場眾會是為五十八吉祥相左邊有大人相名示現光明雲無數菩薩坐寶蓮華以為莊嚴放摩尼王種種間錯寶燄光明普淨一切諸法界海於中示現無量諸佛及佛妙音演說諸法是為五十九吉祥相左邊復有大人相名示現徧法界光明雲摩尼寶海以為莊嚴放大光明徧一切剎於中普現諸菩薩眾是為六十吉祥相左邊復有大人相名普勝雲日光明摩尼王寶輪鬘而為莊嚴放大光燄充滿法界諸世界海於中示現一切世界一切如來一切眾生是為六十一吉祥相左邊復有大人相名轉法輪妙音雲一切法燈清淨香藥以為莊嚴放大光明充滿法界於中普現一切諸佛所有相海及以心海是為六十二吉祥相左邊復有大人相名莊嚴雲以去來今一切佛海而為莊嚴放淨光明嚴淨一切諸佛國土於中普現十方一切諸佛菩薩及佛菩薩所行之行是為六十三如來右手有大人相名海照雲眾寶莊嚴恒放月燄清淨光明充滿虗空一切世界發大音聲歎美一切諸菩薩行是為六十四如來右手復有大人相名影現照耀雲以毗琉瑠帝青摩尼寶華而為莊嚴放大光明普照十方菩薩所住蓮華藏摩尼藏等一切世界於中悉現無量諸佛以淨法身坐菩提樹震動一切十方國土是為六十五如來右手復有大人相名燈燄鬘普嚴淨雲毗盧遮那寶以為莊嚴放大光明成變化網於中普現諸菩薩眾咸戴寶冠演諸行海是為六十六如來右手復有大人相名普現一切摩尼雲蓮華燄燈而為莊嚴放海藏光充徧法界於中普現無量諸佛坐蓮華座是為六十七如來右手復有大人相名光明雲摩尼燄海以為莊嚴放眾寶燄香燄華燄清淨光明充滿一切諸世界網於中普現諸佛道場是為六十八如來左手有大人相名毗琉璃清淨燈雲寶地妙色以為莊嚴放於如來金色光明念念常現一切上妙莊嚴之具是為六十九如來左手復有大人相名一切剎智慧燈音聲雲以因陀羅網金剛華而為莊嚴放閻浮檀金清淨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是為七十如來左手復有大人相名安住寶蓮華光明雲眾寶妙華以為莊嚴放大光明如須彌燈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是為七十一如來左手復有大人相名徧照法界雲以妙寶鬘寶輪寶瓶因陀羅網及眾妙相以為莊嚴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一切國土於中示現一切法界一切世界海一切如來坐蓮華座是為七十二如來右手指有大人相名現諸劫剎海旋雲水月燄藏摩尼王一切寶華以為莊嚴放大光明充滿法界其中恒出微妙音聲滿十方剎是為七十三如來左手指有大人相名安住一切寶雲以帝青金剛寶而為莊嚴放摩尼王眾寶光明充滿法界其中普現一切諸佛及諸菩薩是為七十四如來右手掌有大人相名照耀雲以摩尼王千輻寶輪而為莊嚴放寶光明其光右旋充滿法界於中普現一切諸佛一一佛身光燄熾然說法度人淨諸世界是為七十五如來左手掌有大人相名燄輪普增長化現法界道場雲以日光摩尼王千輻輪而為莊嚴放大光明充滿一切諸世界海於中示現一切菩薩演說普賢所有行海普入一切諸佛國土各各開悟無量眾生是為七十六如來陰藏有大人相名普流出佛音聲雲一切妙寶以為莊嚴放摩尼燈華燄光明其光熾盛具眾寶色普照一切虗空法界其中普現一切諸佛遊行往來處處周徧是為七十七如來右臀有大人相名寶燈鬘普照雲諸摩尼寶以為莊嚴放不思議寶燄光明彌布十方一切法界與虗空法界同為一相而能出生一切諸相一一相中悉現諸佛自在神變是為七十八如來左臀有大人相名示現一切法界海光明彌覆虗空雲猶如蓮華清淨妙寶以為嚴飾放光明網徧照十方一切法界於中普現種種相雲是為七十九如來右[月*坒]有大人相名普現雲以眾色摩尼而為莊嚴其[月*坒]與腨上下相稱放摩尼燄妙法光明於一念中能普示現一切寶王遊步相海是為八十如來左[月*坒]有大人相名現一切佛無量相海雲一切寶海隨順安住以為莊嚴廣大遊行放淨光明普照眾生悉便希求無上佛法是為八十一如來右邊伊尼延鹿王腨有大人相名一切虗空法界雲光明妙寶以為莊嚴其相圓直善能遊步放閻浮金色清淨光明徧照一切諸佛世界發大音聲普皆震動復現一切諸佛國土住於虗空寶燄莊嚴無量菩薩從中化現是為八十二如來左邊伊尼延鹿王腨有大人相名莊嚴海雲色如真金能徧遊行一切佛剎放一切寶清淨光明充滿法界施作佛事是為八十三如來寶腨上毛有大人相名普現法界影像雲其毛右旋一一毛端放寶光明充滿十方一切法界示現一切諸佛神力其諸毛孔悉放光明一切佛剎於中顯現是為八十四如來足下有大人相名一切菩薩海安住雲色如金剛閻浮檀金清淨蓮華放寶光明普照十方諸世界海寶香燄雲處處周偏舉足將步香氣司流具眾寶色充滿法界是為八十五如來右足上有大人相名普照一切光明雲一切眾寶以為莊嚴放大光明充滿法界示現一切諸佛菩薩是為八十六如來左足上有大人相名普現一切諸佛雲寶藏摩尼以為莊嚴放寶光明於念念中現一切佛神通變化及其法海所坐道場盡未來際劫無有間斷是為八十七如來右足指間有大人相名光照一切法界海雲須彌燈摩尼王千輻燄輪種種莊嚴放大光明充滿十方一切法界諸世界海於中普現一切諸佛所有種種寶莊嚴相是為八十八如來左足指間有大人相名現一切佛海雲摩尼寶華香燄燈鬘一切寶輪以為莊嚴恒放寶海清淨光明充滿虗空普及十方一切世界於中示現一切諸佛及諸菩薩圓滿音聲卍字等相利益無量一切眾生是為八十九如來右足跟有大人相名自在照耀雲帝青寶粖以為莊嚴常放如來妙寶光明其光妙好充滿法界皆同一相無有差別於中示現一切諸佛坐於道場演說妙法是為九十如來左足跟有大人相名示現妙音演說諸法海雲以變化海摩尼寶香燄海須彌華摩尼寶及毗琉璃而為莊嚴放大光明充滿法界於中普現諸佛神力是為九十一如來右足趺有大人相名示現一切莊嚴光明雲眾寶所成極妙莊嚴放閻浮檀金色清淨光明普照十方一切法界其光明相猶如大雲普覆一切諸佛道場是為九十二如來左足趺有大人相名現眾色相雲以一切月燄藏毗盧遮那寶因陀羅尼羅寶而為莊嚴念念遊行諸法界海放摩尼燈香燄光明其光徧滿一切法界是為九十三如來右足四周有大人相名普藏雲因陀羅尼羅金剛寶以為莊嚴放寶光明充滿虗空於中示現一切諸佛坐於道場摩尼寶王師子之座是為九十四如來左足四周有大人相名光明徧照法界雲摩尼寶華以為莊嚴放大光明充滿法界平等一相於中示現一切諸佛及諸菩薩自在神力以大妙音演說法界無盡法門是為九十五如來右足指端有大人相名示現莊嚴雲甚可愛樂閻浮檀清淨真金以為莊嚴放大光明充滿十方一切法界於中示現一切諸佛及諸菩薩無盡法海種種功德神通變化是為九十六如來左足指端有大人相名現一切佛神變雲不思議佛光明月燄普香摩尼寶燄輪以為莊嚴放眾寶色清淨光明充滿一切諸世界海於中示現一切諸佛及諸菩薩演說一切諸佛法海是為九十七佛子毗盧遮那如來有如是等十華藏世界海微塵數大人相一一身分眾寶妙相以為莊嚴。
  【論】最下一段總說十華藏世界微塵數諸相為總結通初爾時已下都有九十九段經文以取十華藏世界微塵數相海莊嚴號十身相海品此一品經文大意明三種業用身語智廣大無限利益一切眾生善根行上報生福相如初舉頂上三十二寶莊嚴大人相其中有大人相名光照一切方普放無量大光明網一切妙寶以為莊嚴者初明三十種寶是明三種業用是萬德之總相二種寶是二智明如來三業二智是修眾福之本故萬善根海無不以此三業二智以為體故故初所感果以先標為首又用嚴如來之頭首故經云其中有大人相名光照一切方方者法也是根本智成差別智之法故普放無量大光明網者是差別智中隨根設教濟漉一切眾生之所報生約因名為光網一切妙寶以為莊嚴者一切業果福相報得皆以此二智為所莊嚴故寶髮周徧者明以智治生周旋普覆以此報生寶髮柔耎密緻者慈悲柔耎眾根普濟報成故一一寶髮咸放摩尼寶光充滿一切無邊世界悉現佛身色相圓滿者明於根本智所生諸差別智起差別行皆純淨無垢故報得摩尼淨光光化佛身為約此二智純淨無礙所有報境總成智用故皆與身同此三業上一中報十三業上三十故二智上二種總言三十二種寶用嚴頂髮通此頂上及身略舉有九十七種大人之相者明且約隨真俗二智淨三業上行七菩提分十波羅蜜能淨一切三界九品煩惱便為智用以智淨故所有報果亦淨以智無礙自在故所有報果亦自在故九品煩惱者欲界一色界四禪無色界四禪上二界有八欲界一共為九品有能覺之者便以二智七覺十波羅蜜方便自利及以利生具普賢行滿便報成此九十七相以十波羅蜜方便發起三界中大自在行用故於九品煩惱上各成十波羅蜜行門成九十種大人相以七菩提分上助顯方便分明故以成七種通以此七覺分十波羅蜜助道方便行助顯九品煩惱成真俗二智令大悲圓滿於一品煩惱上成十種行門報生十種相九十配十波羅蜜七種配七覺分十華藏世界微塵相者配真俗二智三業及行普賢行徧周也問曰此出何教所配答曰此經所有法門但出自教餘經不能與此教門相會何者是自教答曰為普賢是佛自行還令自行說自行所報得之相普賢行者不離真俗二智七菩提分十波羅蜜故但約名知教約教知行約行治惑惑亡報成即知因果所生即為教也不可引餘權教三乘行門例此所修因果報得但准已前諸品所放光及菩薩名乃至座名數以次類之可曉其意也佛行普賢行者不離三界九地煩惱中而成智悲之門所有報生因果還約三界九品煩惱中成殊勝智行出三界自在行獲過三界殊勝報業故以此准知可明佛意即是經之教也已下諸相以此三業二智七覺分十波羅蜜為體又以七菩提分九波羅蜜共成一箇智波羅蜜以智波羅蜜為佛果七菩提分九波羅蜜是行故報得九十七種大人之相十蓮華藏世界微塵數大人之相者是差別智大悲圓滿十方世界以普賢行報得故此前後二釋義通其一故已下諸相約根本智起大悲用隨差別智報生如文自明如經云紺蒲成就者意明頸文三約嬰節成就云西國有紺蒲果赤色三約文成以此比之彌盧藏雲者明如來右輔上牙大人相寶燄高遠如須彌山之狀也。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論】將釋此品約立四門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釋說法之主四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何故名為隨好光明功德者明前品已明十身相海有十蓮華藏世界微塵數相海莊嚴其身此品約其佛身相中隨相無性功德故以約行報得成大人之相隨行法身之理智以成光明故以立品名故以隨行破煩惱之妙理智慧以成報相之光二釋品來意者明前品大人之相約如來行生報得故即令普賢說故為普賢行是一切諸佛行故此隨好光明明法身根本智無性隨行無體無相功德以為光明能大利物還以無形質無體性光照有緣如無形質天鼓音聲說法令解脫故此品須來然雖理行無二同為一體今約感果利物之殊不可無其次第三釋說教之主者明如是妙理之果寶手是引接義故表以法身妙慧性光引接一切眾生故立此品何故如來自說如來自說此品者明佛果中二愚一數法廣大愚二隨好光明功德愚此二位法非諸菩薩智所及至佛果滿方明以理智法身但與行作無依之體達妄之緣其行中所感功德之相即屬普賢行成即普賢自行報生還令普賢自說自行報終之果阿僧祇品是數法廣大隨好光明功德品是法身智身自體無性無依功德故此二法皆非依行作得不由普賢行之所及故但與行為依止故是當普賢行滿佛果位終之法是故如來自說明當位自說自位法門令後學者不惑故此品明法身智身無相理中功德所有利物之法還以光明天鼓無形質物響音所告還說法身無相妙理頓登十地離垢之功故非餘下位和會大願智悲萬行之相得故以是如來自位自說故雖行果與智果不殊然約法辯位令法則分明令發心修行者解行不惑意明法身及根本智不屬行所修生唯大悲及差別智須依此根本智加普賢大願力和融迴向修學常以根本智為無作之體此之法身及根本智雖加十波羅蜜三十七菩提分法四攝四無量成就饒益眾生之行然根本智法身為無自性可有成壞但能與一切諸行願作無染著無煩惱無三界業解脫果之體以此品中明此隨好功德能隨行用不失自果廣利眾生此是一切菩薩行之恒佛果故故以此如來自說若無此智德之果一切眾生皆無常故如虗空體全與諸有而作全體然虗空不屬修生四隨文釋義者於此段中長科分為十三段。
  【經】爾時世尊告寶手菩薩言佛子如來應正等覺有隨好名圓滿王此隨好中出大光明名為熾盛七百萬阿僧祇光明而為眷屬。
  【論】第一爾時世尊已下至而為眷屬有三行經明舉光之體用分。
  【經】佛子我為菩薩時於兜率天宮放大光明名光幢王照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彼世界中地獄眾生遇斯光者眾苦休息得十種清淨眼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咸生歡喜踊躍稱慶從彼命終生兜率天天中有鼓名甚可愛樂彼天生已此鼓發音而告之言諸天子汝以心不放逸於如來所種諸善根往昔親近眾善知識毗盧遮那大威神力於彼命終來生此天。
  【論】第二佛子已下至於彼命終來生此天有八行經明如來處兜率天時放法身妙理智無作淨光地獄獲益天鼓告因分。
  【經】佛子菩薩足下千輻輪名光明普照王此有隨好名圓滿王常放四十種光明中有一光名清淨功德能照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隨諸眾生種種業行種種欲樂皆令成熟阿鼻地獄極苦眾生遇斯光者皆悉命終生兜率天既生天已聞天鼓音而告之言善哉善哉諸天子毗盧遮那菩薩入離垢三昧汝當敬禮爾時諸天子聞天鼓音如是勸誨咸生是念奇哉希有何因發此微妙之音是時天鼓告諸天子言我所發聲諸善根力之所成就諸天子如我說我而不著我不著我所一切諸佛亦復如是自說是佛不著於我不著我所諸天子如我音聲不從東方來不從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來業報成佛亦復如是非十方來諸天子譬如汝等昔在地獄地獄及身非十方來但由於汝顛倒惡業愚癡纏縛生地獄身此無根本無有來處諸天子毗盧遮那菩薩威德力故放大光明而此光明非十方來諸天子我天鼓音亦復如是非十方來但以三昧善根力故般若波羅蜜威德力故出生如是清淨音聲示現如是種種自在諸天子譬如須彌山王有三十三天上妙宮殿種種樂具而此樂具非十方來我天鼓音亦復如是非十方來諸天子譬如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盡抹為塵我為如是塵數眾生隨其所樂而演說法令大歡喜然我於彼不生疲厭不生退怯不生憍慢不生放逸諸天子毗盧遮那菩薩住離垢三昧亦復如是於右手掌一隨好中放一光明出現無量自在神力一切聲聞辟支佛尚不能知況諸眾生諸天子汝當往詣彼菩薩所親近供養勿復貪著五欲樂具著五欲樂障諸善根諸天子譬如劫火燒須彌山悉令除盡無餘可得貪欲纏心亦復如是終不能生念佛之意諸天子汝等應當知恩報恩諸天子其有眾生不知報恩多遭橫死生於地獄諸天子汝等昔在地獄之中蒙光照身捨彼生此汝等今者宜疾迴向增長善根諸天子如我天鼓非男非女而能出生無量無邊不思議事汝天子天女亦復如是非男非女而能受用種種上妙宮殿園林如我天鼓不生不滅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不生不滅汝等若能於此悟解應知則入無依智印三昧。
  【論】第三佛子菩薩足下千輻輪中已下至入無依智印三昧有四十二行半經明惡道眾生蒙光所照捨報生天天鼓說法分。
  【經】時諸天子聞是音已得未曾有即皆化作一萬華雲一萬香雲一萬音樂雲一萬幢雲一萬蓋雲一萬歌讚雲作是化已即共往詣毗盧遮那菩薩所住宮殿合掌恭敬於一面立欲申瞻覲而不得見。
  【論】第四時諸天子聞是音已已下至而不得見有四行半經明諸天子興供而往天宮而不得見毗盧遮那菩薩分。
  【經】時有天子作如是言毗盧遮那菩薩已從此歿生於人間淨飯王家乘栴檀樓閣處摩耶夫人胎。
  【論】第五時有天子已下至摩耶夫人胎有兩行經明天子告諸天眾菩薩所生人間分。
  【經】時諸天子以天眼觀見菩薩身處在人間淨飯王家梵天欲天承事供養諸天子眾咸作是念我等若不往菩薩所問訊起居乃至一念於此天宮而生愛著則為不可時一一天子與十那由他眷屬欲下閻浮提時天鼓中出聲告言諸天子菩薩摩訶薩非此命終而生彼間但以神通隨諸眾生心之所宜令其得見諸天子如我今者非眼所見而能出聲菩薩摩訶薩入離垢三昧亦復如是非眼所見而能處處示現受生離分別除憍慢無染著諸天子汝等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淨治其意住善威儀悔除一切業障煩惱障報障見障以盡法界眾生數等身以盡法界眾生數等頭以盡法界眾生數等舌以盡法界眾生數等善身業善語業善意業悔除所有諸障過惡。
  【論】第六時諸天子以天眼觀已下至悔除所有諸障過惡有十五行半經明諸天子欲往人間供養天鼓音告云毗盧遮那菩薩體無來去并勸發菩提心悔除過惡分。
  【經】時諸天子聞是語已得未曾有心大歡喜而問之言菩薩摩訶薩云何悔除一切過惡爾時天鼓以菩薩三昧善根力故發聲告言諸天子菩薩知諸業不從東方來不從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來而共積集止住於心但從顛倒生無有住處菩薩如是決定明見無有疑惑諸天子如我天鼓說業說報說行說戒說喜說安說諸三昧諸佛菩薩亦復如是說我說我所說眾生說貪恚癡種種諸業而實無我無有我所諸所作業六趣果報十方推求悉不可得諸天子譬如我聲不生不滅造惡諸天不聞餘聲唯聞以地獄覺悟之聲一切諸業亦復如是非生非滅隨有修習則受其報諸天子如我天鼓所出音聲於無量劫不可窮盡無有間斷若來若去皆不可得諸天子若有去來則有斷常一切諸佛終不演說有斷常法除為方便成熟眾生諸天子譬如我聲於無量世界隨眾生心皆使得聞一切諸佛亦復如是隨眾生心悉令得見諸天子如有頗棃鏡名為能照清淨鑒徹與十世界其量正等無量無邊諸國土中一切山川一切眾生乃至地獄畜生餓鬼所有影像皆於中現諸天子於汝意云何彼諸影像可得說言來入鏡中從鏡去不答言不也諸天子一切諸業亦復如是雖能出生諸善果報無來去處諸天子譬如幻師幻惑人眼當知諸業亦復如是若如是知是真實懺悔一切罪惡悉得清淨。
  【論】第七爾時天鼓已下至一切罪惡悉得清淨有二十七行經明天鼓為諸天子說菩薩悔除罪惡達業無生分。
  【經】說此法時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中兜率陀諸天子得無生法忍無量不思議阿僧祇六欲諸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六欲天中一切天女皆捨女身發於無上菩提之意爾時諸天子聞說普賢廣大迴向得十地故獲諸力莊嚴三昧故以眾生數等清淨三業悔除一切諸重障故即見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七寶蓮華一一華上皆有菩薩結跏趺坐放大光明彼諸菩薩一一隨好放眾生數等光明彼光明中有眾生數等諸佛結跏趺坐隨眾生心而為說法而猶未現離垢三昧少分之力。
  【論】第八說此法時已下至離垢三昧少分之力有十一行半經明諸天子天女獲益分。
  【經】爾時彼諸天子以上眾華復於身上一一毛孔化作眾生數等眾妙華雲供養毗盧遮那如來持以散佛一切皆於佛身上住其諸香雲普雨無量佛剎微塵數世界若有眾生身蒙香者其身安樂譬如比丘入第四禪一切業障皆得銷滅若有聞者彼諸眾生於色聲香味觸其內具有五百煩惱其外亦有五百煩惱貪行多者二萬一千瞋行多者二萬一千癡行多者二萬一千等分行者二萬一千了知如是悉是虗妄如是知已成就香幢雲自在光明清淨善根若有眾生見其蓋者種清淨金網轉輪王一恒河沙善根。
  【論】第九爾時彼諸天子已下至恒河沙善根有十二行經明諸天子興香華供佛及有眾生聞香八萬四千煩惱皆悉清淨成就香幢雲自在光明清淨善根若有眾生見其蓋者種金網轉輪王一恒河沙善根分。
  【經】佛子菩薩住此轉輪王位於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教化眾生。
  【論】第十佛子菩薩住此轉輪王位已下至教化眾生有一行半經明金網轉輪王境位攝化廣狹分。
  【經】佛子譬如明鏡世界月智如來常有無量諸世界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化現其身而來聽法廣為演說本生之事未曾一念而有間斷若有眾生聞其佛名必得往生彼佛國土。
  【論】第十一佛子譬如明鏡世界已下至必得往生彼佛國土有四行經明舉月智如來喻聞名獲益分。
  【經】菩薩安住清淨金網轉輪王位亦復如是若有暫得遇其光明必獲菩薩第十地位以先修行善根力故佛子如得初禪雖未命終見梵天處所有宮殿而得受於梵世安樂得諸禪者悉亦如是菩薩摩訶薩住清淨金網轉輪王位放摩尼髻清淨光明若有眾生遇斯光者皆得菩薩第十地位成就無量智慧光明得十種清淨眼乃至十種清淨意具足無量甚深三昧成就如是清淨肉眼。
  【論】第十二菩薩安住已下至成就如是清淨肉眼有九行經明若有遇此金網轉輪聖王光明即獲得十地法門分。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六


  音切



  (方六切)。


  (徒渾切)。

[月*坒]
  (旁米切)。


  (時兗切)。


  (古恩切)。


  (於陵切)。


  (盧谷切)。


  (古詣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七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之餘

  【經】佛子假使有人以億那由他佛剎碎為微塵一塵一剎復以爾許微塵數佛剎碎為微塵如是微塵悉置左手持以東行過爾許微塵數世界乃下一塵如是東行盡此微塵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如是十方所有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悉以集成一佛國土寶手於汝意云何如是佛土廣大無量可思議不答曰不也如是佛土廣大無量希有奇特不可思議若有眾生聞此譬喻能生信解當知更為希有奇特佛言寶手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譬喻而生信者我授彼記決定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獲如來無上智慧寶手設復有人以千億佛剎微塵數如上所說廣大佛土抹為微塵以此微塵依前譬喻一一下盡乃至集成一佛國土復抹為塵如是次第展轉乃至經八十反如是一切廣大佛土所有微塵菩薩業報清淨肉眼於一念中悉能明見亦見百億廣大佛剎微塵數佛如頗棃鏡清淨光明照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寶手如是皆是清淨金網轉輪王甚深三昧福德善根之所成就。
  【論】十三佛子假使有人已下至末有二十一行經明此清淨金網轉輪王肉眼所見境界廣大難量分隨文釋義者於此品中十三段文約立三門一說光明所因從何所來二蒙光觸者以何因緣三明天鼓從何所因而能說法第一說光所因從何所來者從如來自體性自清淨法身根本無依住智自性清淨功德所生能成相好無所依止故名隨好光明功德品此之光明一切眾生同共有之為不以普賢行願助揚顯發不能顯現普賢願行不以此光明體亦不能得成法界無眼大用是故此經名為覺行互嚴經至此二行圓滿遂乃各各自顯其功前品大人之相因普賢行成還令普賢說故此品隨好光明是佛自果無作法身無依住根本智光是佛自說但依教主以取經意舉光之中其隨好光無量今依此品略舉其三一初舉如來應正等覺有隨好名圓滿王者都陳根本智無依無性而能普照自在名圓滿王別舉此光中隨用云此隨好中出大光明名為熾盛此明隨用能破迷惑七百萬阿僧祇光明而為眷屬者此明隨用備根七百者都數約七菩提分息六道苦乃為七百百者數之長也皆令發起一乘中十地道故為此光體是佛果光光所及者皆依本故又約八地已前有行者開發為七百萬者萬行阿僧祇者明光體備根徧周次舉兜率天為菩薩時放大光明名幢王照十佛剎塵世界地獄眾生得眾苦休息得十種眼耳鼻舌身意清淨捨地獄身生兜率天聞天鼓音而為說法得離垢三昧登十地道此明光照往因十信解心修力不固有因放逸生惡道者遇光苦息三業復本此明三生成果第一生修十信解心心不精專作諸惡業第二生惡道住地獄中三蒙光照觸苦息生兜率天天鼓響音告法成十地果此為三生若也於此教中依智發心專求不懈無放逸心修方便定入佛智慧生如來家為佛真子便名成佛如輪王第一夫人所生太子具輪王相雖未當位是王真種體無差別如是十住初發心菩薩創從信種修方便定自顯正智生如來家雖未有神足通力當其佛位然其真智慧種與佛不殊從此一生加行修治隨其正智入變易生神通自在如人一生身語意業修有為十善尚得生天報得天神通何況正智慧現前法身體會無心作惡專學慈悲豈可不入變易生身也若也直約第一義論通於生死總為變化悟智即佛不約神通為神通是利眾生之權方便故若直取覺義智是正覺自餘神通降生成佛總屬行收今至此品明覺行圓滿佛前之二種光明一名圓滿王一名光幢王者且約佛果法身根本智圓明破惑之大用一切修道不會此根本智光無成佛期二舉足下千輻輪光名圓滿王者明成菩薩昇進加行之光為足表所行行故常放四十種光明者成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地前四位也中有一光隨於一切六道種種諸欲所樂皆令成熟乃至阿鼻地獄受無間苦遇斯光者皆生兜率天天鼓響音說法及以悔除諸惑得離垢三昧或得無依智印定一光是一切六道應根起信之光餘三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加行成十地道果滿之光為地前三賢位是圓會悲智願行已終十地但成此地前十迴向之功不別有位以此但放四十光明不放五十也無功之果是佛自位不屬行故明足下光是表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願行之位十地約法而成功滿前願故三右手掌中一隨好光明出現無量自在神力者此表引接光以手是引接義故此乃宜同一切世間三界所行方便非世間天人及三乘所知故且舉此三種光明備世諸有已徧自餘廣多不論第二蒙光觸者何因緣者經意明先世有信心故如經云汝往昔親近眾善知識即明昔曾有信心之種雖造惡業生於地獄為有信種光及其身苦息種存便能發意捨身生天若無先世信種設光照身者不覺不知三明天鼓從何所因緣而能說法如經云但以毗盧遮那三昧力故般若波羅蜜威德力故出音聲大約三緣而得聞之一毗盧遮那菩薩三昧之力二於無體性三昧中有自在無作妙慧三眾生昔曾聞此無性法身大智慧之種方堪得聞如是妙聲迷除得道如離垢三昧者是無性妙理自體無中邊等虗空性性自無垢具無限智慧知見自無我所須以方便定發起方明如法慧菩薩入無量方便三昧是也又如善財於妙峯山上得憶念一切諸佛智慧光明者是也總是十住初心創始顯發故至此品中不離初處滿故還向普光明殿說十信心處說此十一品十一地及佛果之門表此意也不離一念不隔一時而成果故方便三昧者任無作性蕩然自定不收不攝任心自安萬惑自淨道自現爾方可任用施為不失其理然以普賢願行方成悲智大用無作法界緣起之門一如其上五位進修行者是也如經云於色聲香味觸其內具有五百煩惱其外亦有五百煩惱瞋行多者二萬一千貪行多者二萬一千癡行多者二萬一千等分行者二萬一千已上都有八萬四千如色聲香味觸各有五蘊共十使煩惱皆意根為主如是色聲香味觸為外受想行識及意為內如因內外心境成緣皆能成十使煩惱色聲香味觸受想行識及意能所互參內外各十如是內外十種煩惱一一皆能起十使煩惱即內外所緣各有五百煩惱由迷心境內外相資由內五蘊成境因外五境所起能緣由此內外能所二緣十使煩惱因之不息乃至八萬四千如是十使皆因五蘊所成一一使中有百以將十使中五蘊以五蘊成十使一一蘊中一百五蘊中有五百以五蘊成五塵五塵中有五百以塵蘊為內外之上共為一千配七識中有七千分三世三七二十一當二萬一千即依貪瞋癡多者及等分各二萬一千共為八萬四千餘如文自具如十使中各有內外五蘊十使互參即有一百於一百十使一一使皆有五蘊為五百由內心緣外境互為主伴以此內外各有五百共成一千由末那與六識相因作業有七千煩惱法如前配三七二十一亦當二萬一千若約此品法門天鼓所說無生理智及說悔除過惡之法甚善甚妙修道發菩提心者可以持誦作意倣而學之以方便定慧力勤思觀察還同此品剎那成佛於中法門融通次第具如此品如善財童子所見善知識皆云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教我學菩薩道者明菩提無求無修無三世故但求其行菩提無修此隨好光明功德但與行作光明令行無依無修作者一切發心者先修方便三昧而以顯之從此理中方當加行是故名以果成因門以因即果門以理智之外無別行故即理事無礙以為進修是故但求其菩薩道即行是菩提明隨行無得故是以發普賢行未圓滿故求菩薩道以菩提無三世不出一剎那萬行皆圓滿故名為佛乘即乃直論智境不分三世延促等障凡夫及三乘謂三無數劫及無限劫是此教中智境不遷之門故以本如是故法如是故非佛神通使然也三乘情見謂佛神通以迷實法本來如是此普光明殿中十一品法是都該一部及無盡古今總不移毫念也須當如是信解修行名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故當知十地及等妙二位總依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法則而成。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

  【論】將釋此品約作四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釋說教之主四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者何故名為普賢行品為明從初會菩提場如來是佛果如十普賢菩薩并已下菩薩神天等眾是佛普賢行故從第二會普光明殿說不動智佛無礙智等十智如來以成十信心明其能信自心是不動智佛是自心之本果餘九亦然文殊師利覺首目首等十首菩薩是自身所行普賢之行以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所有十十等佛號十十等菩薩名乃至無量佛號無量菩薩名皆是自身自心進修佛果自普賢行直至於此普賢行品是一箇自心佛果一箇自心普賢行至如來出現品方明自己佛果現理智體用方終以此出現品中如來放眉間光灌文殊頂口中光灌普賢口令其理智法身妙慧文殊師利共普賢菩薩自相問答如來出現所有境界方明自身理智妙慧普賢行海佛果進修始終圓滿付囑流通亦在出現品內離世間品是佛果後常道無始終普賢行故法界品是佛常道法界如以佛果後普賢行依義亦可作利世間品是自己道行已滿純是利益世間無世間可離無出世間可至故以普賢行恒利益眾生為本故餘義至後品重明以此品通該十信已來至出現品一勢始終因果本末以立其品名大約此一會十定已來十一品經總以十定之體通收始末不出一剎那際故此品以明佛果位內自行普賢行滿故以立其名二釋品來意者為明前品果極性智光明以利眾生此品明普賢行能利物故有理智無行理智乃處俗不圓有行無理智其行無由出俗故理行體徹方成不二自在之門以此此品須來三釋說教之主者此品何故普賢為能說教之主者為此品行門是普賢之行滿故還令普賢自說明普賢是法身本智妙理之用故二法獨行即不圓故先舉法身性智之光次說普賢之行故四隨文釋義者於此一品經長科為十五段。
  【經】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復告諸菩薩大眾言佛子如向所演此但隨眾生根器所宜略說如來少分境界何以故諸佛世尊為諸眾生無智作惡計我我所執著於身顛倒疑惑邪見分別與諸結縛恒共相應隨生死流遠如來道故出興于世。
  【論】第一爾時普賢菩薩已下至出興于世有五行半經明眾生去佛道遠佛乃出世前品所說略說少分境界分隨文釋義者如向所說者言前十身相海品及隨好光明功德品是略說少分為邪見恒與結使繫縛恒相應故遠離如來道不云出現若以正見何出何沒何成何壞何梵何淨若得自心如是平等不染不淨是佛出興結縛者六處結縛眼耳鼻舌身意邪見者所謂八邪邪念邪命邪思邪精進邪定邪語邪業邪慧計我我所者身邊二見是顛倒疑惑者四倒無常計常無我計我非樂計樂不淨計淨如來為如是眾生示現出興略說少分福德境界而實如來無出無沒唯道相應者智境自會不於諸佛作出生滅沒之見但自以定觀二門以治心垢身邊見謝智現相應。
  【經】佛子我不見一法為大過失如諸菩薩於他菩薩起瞋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諸菩薩於餘菩薩起瞋恚心即成就百萬障門故。
  【論】第二佛子已下至成就百萬障門故有兩行半經明普賢菩薩眾生有大過惡不曾見一過惡若見一菩薩有瞋心成百萬障門分。
  【經】何等為百萬障所謂不見菩提障不聞正法障生不淨世界障生諸惡趣障生諸難處障多諸疾病障多被謗毀障生頑鈍諸趣障壞失正念障闕少智慧障眼障耳障鼻障舌障身障意障惡知識障惡伴黨障樂習小乘障樂近凡庸障不信樂大威德人障樂與離正見人同住障生外道家障生魔境界障離佛正教障不見善友障善根留難障增不善法障得下劣處障生邊地障生惡人家障生惡神中障生惡龍惡夜叉惡乾闥婆惡阿脩羅惡迦樓羅惡緊那羅惡摩睺羅伽惡羅剎中障不樂佛法障習童蒙法障樂著小乘障不樂大乘障性多驚怖障心常憂惱障愛著生死障不專佛法障不喜見聞佛自在神通障不得菩薩諸根障不行菩薩淨行障退怯菩薩深心障不生菩薩大願障不發一切智心障於菩薩行懈怠障不能淨治諸業障不能攝取大福障智力不能明利障斷於廣大智慧障不護持菩薩諸行障樂誹謗一切智語障遠離諸佛菩提障樂住眾魔境界障不專修佛境界障不決定發菩薩弘誓障不樂與菩薩同住障不求菩薩善根障性多見疑障心常愚闇障不能行菩薩平等施故起不捨障不能持如來戒故起破戒障不能入堪忍門故起愚癡惱害瞋恚障不能行菩薩大精進故起懈怠垢障不能得諸三昧故起散亂障不修治般若波羅蜜故起惡慧障於處非處中無善巧障於度眾生中無方便障於菩薩智慧中不能觀察障於菩薩出離法中不能了知障不成就菩薩十種廣大眼故眼如生盲障耳不聞無礙法故口如啞羊障不具相好故鼻根破壞障不能辯了眾生語言故成就舌根障輕賤眾生故成就身根障心多狂亂故成就意根障不持三種律儀故成就身業障恒起四種過失故成就語業障多生貪瞋邪見故成就意業障賊心求法障斷絕菩薩境界障於菩薩勇猛法中心生退怯障於菩薩出離道中心生懶惰障於菩薩智慧光明門中心生止息障於菩薩念力中心生劣弱障於如來教法中不能住持障於菩薩離生道不能親近障於菩薩無失壞道不能修習障隨順二乘正位障遠離三世諸佛菩薩種性障佛子若菩薩於諸菩薩起一瞋心則成就如是等百萬障門。
  【論】第三何等為百萬障門已下至成就如是等百萬障門有四十四行經明舉一百箇障門以彰百萬障門之首分已下說一百箇障門與百萬障門為首以防修道者於他菩薩起一念瞋心如經自具如有修道者大須慎之如上修道創始發心非慮亡想盡其道乃會情在想存我見求道終不相應須依智人自摧憍慢敬心徹到方以定觀二門決擇上二界禪聲聞外道及權教菩薩所修定慧一一須知方識正法方始心無邪正求差別智門以大願力長大慈悲成普賢行如作賊心求法不善調心慠慢心增於他菩薩起一念瞋恨當入百萬障門如經具明作惡神惡鬼等難已得一分求道之心助成勢力怒不可當諸有發心者應當防之如法謙敬一心志求亦可常須誦持此普賢行品以防三業令使應真。
  【經】何以故佛子我不見有一法為大過惡如諸菩薩於餘菩薩起瞋心者。
  【論】第四何以故已下至起瞋心者有一行半經明都結已上於他菩薩不起瞋心分。
  【經】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欲疾滿足諸菩薩行應勤修十種法何等為十所謂心不棄捨一切眾生於諸菩薩生如來想永不誹謗一切佛法知諸國土無有窮盡於菩薩行深生信樂不捨平等虗空法界菩提之心觀察菩提入如來力精勤修習無礙辯才教化眾生無有疲厭住一切世界心無所著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安住此十法已則能具足十種清淨何等為十所謂通達甚深法清淨親近善知識清淨護持諸佛法清淨了達虗空界清淨深入法界清淨觀察無邊心清淨與一切菩薩同善根清淨不著諸劫清淨觀察三世清淨修行一切諸佛法清淨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十法已則具足十種廣大智何等為十所謂知一切眾生心行智知一切眾生業報智知一切佛法智知一切佛法深密理趣智知一切陀羅尼門智知一切文字辯才智知一切眾生語言音聲詞辯善巧智於一切世界中普現其身智於一切眾會中普現影像智於一切受生處中具一切智智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十智已則得入十種普入何等為十所謂一切世界入一毛道一毛道入一切世界一切眾生身入一身一身入一切眾生身不可說劫入一念一念入不可說劫一切佛法入一法一法入一切佛法不可說處入一處一處入不可說處不可說根入一根一根入不可說根一切根入非根非根入一切根一切想入一想一想入一切想一切言音入一言音一言音入一切言音一切三世入一世一世入一切三世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察已則住十種勝妙心何等為十所謂住一切世界語言非語言勝妙心住一切眾生想念無所依止勝妙心住究竟虗空界勝妙心住無邊法界勝妙心住一切深密佛法勝妙心住甚深無差別法勝妙心住除滅一切疑惑勝妙心住一切世平等無差別勝妙心住三世諸佛平等勝妙心住一切諸佛力無畏勝妙心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十種勝妙心已則得十種佛法善巧智何等為十所謂了達甚深佛法善巧智出生廣大佛法善巧智宣說種種佛法善巧智證入平等佛法善巧智明了差別佛法善巧智悟解無差別佛法善巧智深入莊嚴佛法善巧智一方便入佛法善巧智無量方便入佛法善巧智知無邊佛法無差別善巧智以自心自力於一切佛法不退轉善巧智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聞此法已咸應發心恭敬受持。
  【論】是故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發心恭敬受持有六段十法如經文義自明一諸菩薩欲疾滿足諸菩薩行應勤修十法二則能具足十種清淨分三則能具足十廣大智分四則得十種普入分五則住十種勝妙心分六則得十種善巧智分已上有十段經文如經云知一切眾生心行智者此名他心智以自無心自他障絕即自心與一切眾生心一體無二以此能知一切眾生心故以自心眾生心無二故乃至知一切佛法深密理趣智亦爾以自心無自他心故即聖凡一理同體聖凡一理同體即聖凡心法悉知故以聖凡心一理故即身無內外諸見無內外見故即無邊世界虗空界平等自心與虗空界平等即無大小遠近中間既自心無大小遠近中間即智恒徧滿十方世界而無往來既智恒徧滿十方世界而無往來即能隨根對現色身自在既能隨根對現色身自在即應根說法自在即一身多身相入自在已下諸自在法皆如是修行以禪定智慧力性自融通非生滅妄想所知如是自無心無思無妄想之正智性自徧周而無來往隨時隨根為教化一切眾生故現作一切等眾生之事業皆無作者無有處所任性智用故如響應聲無有處所無作者故非往來故已下皆准此智知之修之。
  【經】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持此法者少作功力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得具足一切佛法悉與三世諸佛法等。
  【論】第十一何以故已下至與三世諸佛法等有兩行半經明聞此法勸恭敬受持以少方便速成佛分。
  【經】爾時佛神力故法如是故十方各有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雨出過諸天一切華雲香雲末香雲衣蓋幢幡摩尼寶等及以一切莊嚴具雲雨眾妓樂雲雨諸菩薩雲雨不可說如來色相雲雨不可說讚歎如來善哉雲雨如來音聲充滿一切法界雲雨不可說莊嚴世界雲雨不可說增長菩提雲雨不可說光明照耀雲雨不可說神力說法雲如此世界四天下菩提樹下菩提場菩薩宮殿中見於如來成等正覺演說此法十方一切諸世界中悉亦如是。
  【論】第十二爾時佛神力故已下至一切世界中悉亦如是有十一行經明正法威感地六震動天興供雲供養法分如地動興供有三義一法威感也二諸菩薩聞法適悅三如經云法如是故經云受持此法少作功力疾得菩提者一念無思無依智現即菩提也。
  【經】爾時佛神力故法如是故十方各過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來詣此土充滿十方作如是言善哉善哉佛子乃能說此諸佛如來最大誓願授記深法佛子我等一切同名普賢各從普勝世界普幢自在如來所來詣此土悉以佛神力故於一切處演說此法如此眾會如是所說一切平等無有增減我等皆承佛威佛力來此道場為汝作證如此道場我等十佛剎微塵數菩薩而來作證十方一切諸世界中悉亦如是。
  【論】第十三爾時佛神力故已下至十方一切世界中悉亦如是有十行半經明普勝世界一切處普賢菩薩俱來作證分如十方各過十不可說世界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來詣此土充滿十方者此即是普賢行滿故歎言善哉善哉者歎教法難遇故佛子乃能說此諸佛如來最大誓願受記深法者明普賢行願是理智大悲圓滿法果行已終故以果終是佛受記深法故明法身智身大悲之行塵塵之內具佛普賢無盡行故號曰甚深佛子我等一切同名普賢明法行無二以此名同各從普勝世界普幢自在如來所來者處道謙和名為普勝世界能破自他憍慢及諸煩惱號之普幢幢者明心不隨境動理智悲行重重徧周故名為普勝幢雖處生死不與染俱名為自在此佛號世界是隨行因果之名來詣此土者明昇進位極至此法也以佛神力故於一切處演說此法者前明身業行周此明語業徧周已下如文可見。
  【經】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以佛神力自善根力觀察十方暨于法界欲開示菩薩行欲宣說如來菩提界欲說大願界欲說一切世界劫數欲明諸佛隨時出現欲說如來隨根熟眾生出現令其供養欲明如來出世功不唐捐欲明所種善根必獲果報欲明大威德菩薩為一切眾生現形說法令其開悟而說頌言。
  【論】第十四爾時普賢菩薩已下有七行經明普賢菩薩觀眾并陳說頌之意分如經欲開示菩薩行者普賢行是欲說如來行菩提界者法身無性根本智是欲說大願界者是普賢發興大悲願者是欲說一切世界劫數者如下頌中云一劫入一切劫一切劫入一劫一念入一切劫者是欲明如來出世功不唐捐者明應根不失時欲明所種善根必獲果報者明佛菩薩應根眾生獲益欲明大威德菩薩為一切眾生現形說法者明理智徧周無來往而對現色身隨根授法已上十事法皆已下頌中一一具明。
  【經】
  汝等應歡喜  捨離於諸蓋  一心恭敬聽  菩薩諸願行  往昔諸菩薩  最勝人師子  如彼所修行  我當次第說  亦說諸劫數  世界并諸業  及以無等尊  於彼而出興  如是過去佛  大願出于世  云何為眾生  滅除諸苦惱  一切論師子  所行相續滿  得佛平等法  一切智境界  見於過去世  一切人師子  放大光明網  普照十方界  思惟發是願  我當作世燈  具足佛功德  十力一切智  一切諸眾生  貪恚癡熾然  我當悉救脫  令滅惡道苦  發如是誓願  堅固不退轉  具修菩薩行  獲十無礙力  如是誓願已  修行無退怯  所作皆不虗  說名論師子  於一賢劫中  千佛出于世  彼所有普眼  我當次第說  如一賢劫中  無量劫亦然  彼未來佛行  我當分別說  如一佛剎種  無量剎亦然  未來十力尊  諸行我今說  諸佛次興世  隨願隨名號  隨彼所得記  隨其所壽命  隨所修正法  專求無礙道  隨所化眾生  正法住於世  隨所淨佛剎  眾生及法輪  演說時非時  次第淨羣生  隨諸眾生業  所行及信解  上中下不同  化彼令修習  入於如是智  修其最勝行  常作普賢業  廣度諸眾生  身業無障礙  語業悉清淨  意行亦如是  三世靡不然  菩薩如是行  究竟普賢道  出生淨智日  普照於法界  未來世諸劫  國土不可說  一念悉了知  於彼無分別  行者能趣入  如是最勝地  此諸菩薩法  我當說少分  智慧無邊際  通達佛境界  一切皆善入  所行不退轉  具足普賢慧  成滿普賢願  入於無等智  我當說彼行  於一微塵中  悉見諸世界  眾生若聞者  迷亂心發狂  如於一微塵  一切塵亦然  世界悉入中  如是不思議  一一塵中有  十方三世法  趣剎皆無量  悉能分別知  一一塵中有  無量種佛剎  種種皆無量  於一靡不知  法界中所有  種種諸異相  趣類各差別  悉能分別知  深入微細智  分別諸世界  一切劫成壞  悉能明了說  知諸劫脩短  三世即一念  眾行同不同  悉能分別知  深入諸世界  廣大非廣大  一身無量剎  一剎無量身  十方中所有  異類諸世界  廣大無量相  一切悉能知  一切三世中  無量諸國土  具足甚深智  悉了彼成敗  十方諸世界  有成或有壞  如是不可說  賢德悉深了  或有諸國土  種種地嚴飾  諸趣亦復然  斯由業清淨  或有諸世界  無量種雜染  斯由眾生感  一切如其行  無量無邊剎  了知即一剎  如是入諸剎  其數不可知  一切諸世界  悉入一剎中  世界不為一  亦復無雜亂  世界有仰覆  或高或復下  皆是眾生想  悉能分別知  廣博諸世界  無量無有邊  知種種是一  知一是種種  普賢諸佛子  能以普賢智  了知諸剎數  其數無邊際  知諸世界化  剎化眾生化  法化諸佛化  一切皆究竟  一切諸世界  微細廣大剎  種種異莊嚴  皆由業所起  無量諸佛子  善學入法界  神通力自在  普徧於十方  眾生數等劫  說彼世界名  亦不能令盡  唯除佛開示  世界及如來  種種諸名號  經於無量劫  說之不可盡  何況最勝智  三世諸佛法  從於法界生  充滿如來地  清淨無礙念  無邊無礙慧  分別說法界  得至於彼岸  過法諸世界  廣大及微細  修習所莊嚴  一念悉能知  其中人師子  修佛種種行  成於等正覺  示現諸自在  如是未來世  次第無量劫  所有人中尊  菩薩悉能知  所有諸行願  所有諸境界  如是勤修行  於中成正覺  亦知彼眾會  壽命化眾生  以此諸法門  為眾轉法輪  菩薩如是知  住普賢行地  智慧悉明了  出生一切佛  現在世所攝  一切諸佛土  深入此諸剎  通達於法界  彼諸世界中  現在一切佛  於法得自在  言論無所礙  亦知彼眾會  淨土應化力  盡無量億劫  常思惟是事  調御世間尊  所有威神力  無盡智慧藏  一切悉能知  出生無礙眼  無礙耳鼻身  無礙廣長舌  能令眾歡喜  最勝無礙心  廣大普清淨  智慧徧充滿  悉知三世法  善學一切化  剎化眾生化  世化調伏化  究竟化彼岸  世間種種別  皆由於想住  入佛方便智  於此悉明了  眾會不可說  一一為現身  悉使見如來  度脫無邊眾  諸佛甚深智  如日出世間  一切國土中  普現無休息  了達諸世間  假名無有實  眾生及世界  如夢如光影  於諸世間法  不生分別見  善離分別者  亦不見分別  無量無數劫  解之即一念  知念亦無念  如是見世間  無量諸國土  一念悉超越  經於無量劫  不動於本處  不可說諸劫  即是須臾頃  莫見脩與短  究竟剎那法  心住於世間  世間住於心  於此不妄起  二非二分別  眾生世界劫  諸佛及佛法  一切如幻化  法界悉平等  普於十方剎  示現無量身  知身從緣起  究竟無所著  依於無二智  出現人師子  不著無二法  知無二非二  了知諸世間  如燄如光影  如響亦如夢  如幻如變化  如是隨順入  諸佛所行處  成就普賢智  普照深法界  眾生剎染著  一切皆捨離  而興大悲心  普淨諸世間  菩薩常正念  論師子妙法  清淨如虗空  而興大方便  見世常迷倒  發心咸救度  所行皆清淨  普徧諸法界  諸佛及菩薩  佛法世間法  若見其真實  一切無差別  如來法身藏  普入世間中  雖在於世間  於世無所著  譬如清淨水  影像無去來  法身徧世間  當知亦如是  如是離染著  身世皆清淨  湛然如虗空  一切無有生  知身無有盡  無生亦無滅  非常非無常  示現諸世間  除滅諸邪見  開示於正見  法性無來去  不著我我所  譬如工幻師  示現種種事  其來無所從  去亦無所至  幻性非有量  亦復非無量  於彼大眾中  示現量無量  以此寂定心  修習諸善根  出生一切佛  非量非無量  有量及無量  皆悉是妄想  了達一切趣  不著量無量  諸佛甚深法  廣大深寂滅  甚深無量智  知甚深諸趣  菩薩離迷倒  心淨常相續  巧以神通力  度無量眾生  未安者令安  安者示道場  如是徧法界  其心無所著  不住於實際  不入於涅槃  如是徧世間  開悟諸羣生  法數眾生數  了知而不著  普雨於法雨  充洽諸世間  普於諸世界  念念成正覺  而修菩薩行  未曾有退轉  世間種種身  一切悉了知  如是知身法  則得諸佛身  普知諸眾生  諸劫及諸剎  十方無涯際  智海無不入  眾生身無量  一一為現身  佛身無有邊  智者悉觀見  一念之所知  出現諸如來  經於無量劫  稱揚不可盡  諸佛能現身  處處般涅槃  一念中無量  舍利各差別  如是未來世  有求於佛果  無量菩提心  決定智悉知  如是三世中  所有諸如來  一切悉能知  名住普賢行  如是分別知  無量諸行地  入於智慧處  其輪不退轉  微妙廣大智  深入如來境  入已不退轉  說名普賢慧  一切最勝尊  普入佛境界  修行不退轉  得無上菩提  無量無邊心  各各差別業  皆由想積集  平等悉了知  染汙非染汙  學心無學心  不可說諸心  念念中悉知  了知非一二  非染亦非淨  亦復無雜亂  皆從自想起  如是悉明見  一切諸眾生  心想各不同  起種種世間  以如是方便  修諸最勝行  從佛法化生  得名為普賢  眾生皆妄起  善惡諸趣想  由是或生天  或復墮地獄  菩薩觀世間  妄想業所起  妄想無邊故  世間亦無量  一切諸國土  想網之所現  幻網方便故  一念悉能入  眼耳鼻舌身  意根亦如是  世間想別異  平等皆能入  一一眼境界  無量眼皆入  種種性差別  無量不可說  所見無差別  亦復無雜亂  各隨於自業  受用其果報  普賢力無量  悉知彼一切  一切眼境界  大智悉能入  如是諸世間  悉能分別知  而修一切行  亦復無退轉  佛說眾生說  及以國土說  三世如是說  種種悉了知  過去中未來  未來中現在  三世互相見  一一皆明了  如是無量種  開悟諸世間  一切智方便  邊際不可得
  【論】第十五正申頌意此一段頌有一百二十一行竝一時普頌前十法明普賢行終因果理智悲願皆圓滿故如頌中自明。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七


  音切



  (五還切)。


  (徒困切)。


  (苦穴切)。


  (涌從切)。


  (於雅切)。


  (落旱切)。


  (徒果切)。


  (巨義切)。


  (烏故切)。


  (徒浪切)。


  (巨至切)。


  (注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八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一

  【論】將釋此品約立四門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釋如來放光加文殊普賢所由四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者何故名為如來出現品為從第二會普光明殿說十信心以不動智佛為初信首次無礙智佛等餘九佛是十信中進修又明一智中具十種智故隨行立名從十信中信進修行不離根本智不動智體起大悲願行修差別智成大慈悲至此位滿名為如來出現品明前初會菩提場中出現始成正覺者是毗盧遮那佛出現此品中出現是菩薩進修五位行解智悲位滿出現故名出現品亦如善財見德生童子有德童女表智悲二行滿故便見慈氏如來是表如來出現義是故如來以光加此二人問答說如來出現之門文殊表現根本智普賢是差別智成就饒益眾生之門二釋品來意者明前五位中文殊普賢及佛果三法已周此明佛果行圓滿故此品須來三釋如來放光加文殊普賢所由者明如來眉間光是佛中道佛果智光以灌文殊之頂者明佛果智德高勝為令文殊起問佛果之門如來放口中光灌普賢口者明普賢是差別智滿欲令說法故問曰何故如來不自說此品所以放光加此文殊普賢二人答曰以表法故令後學者易解故非是如來自不能說云何為表法答曰為明文殊是佛法身現根本智者普賢菩薩是佛昇進修行差別智者明至此位根本智及差別智齊滿周圓方始名為如來出現表以法身自性白淨無垢中能現自體無依明淨本智問差別智自說自己修行行解之心與古今諸佛合其智德方是自己所行覺行圓滿佛故是故如來放光加之成法則故明一切菩薩果滿功終法皆如是佛所放光許至佛位故法非謬故表明如是法身根本智差別智利生萬行齊備周圓方是自己如來出現表文殊是現根本智者普賢是說法者佛是果也思之可見大意明文殊普賢是成就佛果理智行門還令說佛出現之法佛是根本智自體無言凡是有言皆是差別智初會菩提場中毗盧遮那佛出現者明初會菩提場非是毗盧遮那如來放光成法與初發心修行者為樣式故明表法身根本智與差別利生行周圓滿故令此二人說自佛與古佛出興恰相似故如是文殊普賢是古今諸佛之共法若初發心者從初發信心已來皆悉遊履此之文殊普賢二行至此方滿故如是進修皆不離初信中不動智佛十智之體故以明時不動智不動行不動能徧遊十方不動一入多不動多入一不動小入大不動乃至如經所明為達身心理智無性無依情識繫亡法會常爾故以此五位昇進或昇天表法或身徧十方終成不離普光明殿本智之體一剎那際是故此自果已終之法還不離說信心之處普光明殿說還如善財至慈氏如來還見文殊信心初友入普賢身相似恐後學者迷法一一以善財將行表之令易解故大意依此可知又約此一部之經有三終因果二種常道一從初菩提場至毗盧遮那品有六品經是佛自分五位中因果即以十普賢海月光大明菩薩通神天等五十眾是二發信心菩薩五位通信心即六位因果者從第二會於普光明殿說佛名號品已下至第八會普光明殿如來出現品有三十二品經明菩薩發心因果一終此三十二品中第三禪佛華三昧品未來是此修行中加行之次第三自文殊師利至大塔廟說普照法界脩多羅門化善財令南求五十三勝友明以行勸修五位一終之因果為表但說教由恐在行還迷以置善財是發心能行行者五十三善知識是已行行之人一一求學昇進與後發菩提心者作五位昇進之樣令不迷其行故其中意至文方釋二種常道者如法界品離世間品於出離道常利眾生恒真法界非虗妄也常真法界是常道佛果故恒利世間利生無求自利是佛常道之普賢行也是名此經三終因果二種常道如第二會至第八會中如來出現品是明發心菩薩昇進五位一終付囑流通總在此品明此品是五位進昇果圓之末也有人於法界品終覓付囑流通此為未得經之意趣以法界品總該一部教體及以三世古今無本末時分寂用之大體非是安立加行置因果所為但以引接菩薩發心乘法界乘引接迷徒至此如來出現品以明經五位加行進修功熟處方論流通付囑故若論根本法界性自不迷性自不悟無出無沒不成不壞無流無通也此付囑流通意從凡夫未悟令加行功終處說故非在法界品後也如法界品直論一切諸佛功終之果是自流通不須付囑如法界品中如來師子座暨于法界無有邊涯此明果極也如此如來出現品明信心者五位加行功終之力方始純實創登功畢二行圓周便說付囑流通明果初滿故方人常道法界非古今始末之量也流通此法名曰流通即法界品是為自以法界功滿常以法界行勸眾生以方便行倣而學之名為付囑流通方便行者即五位中方法是也即諸波羅蜜四攝四無量三十七品大願大智大悲等是一切諸佛法皆如是方能成也四隨文釋義者於此一品之中長科兩段。
  【經】爾時世尊從眉間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如來出現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光明以為眷屬其光普照十方盡虗空法界一切世界右遶十帀顯現如來無量自在覺悟無數諸菩薩眾震動一切十方世界除滅一切諸惡道苦暎蔽一切諸魔宮殿顯示一切諸佛如來坐菩提座成等正覺及以一切道場眾會作是事已而來右遶菩薩眾會入如來性起妙德菩薩頂時此道場一切大眾身心踊躍生大歡喜作如是念甚奇希有今者如來放大光明必當演說甚深大法爾時如來性起妙德菩薩於蓮華座上偏袒右肩右跽合掌一心向佛而說頌言。
  正覺功德大智出  普達境界到彼岸  等於三世諸如來  是故我今恭敬禮  已昇無相境界岸  而現妙相莊嚴身  放於離垢千光明  破魔軍眾咸令盡  十方所有諸世界  悉能震動無有餘  未曾恐怖一眾生  善逝威神力如是  虗空法界性平等  已能如是而安住  一切含生無數量  咸令滅惡除眾垢  苦行勤勞無數劫  成就最上菩提道  於諸境界智無礙  與一切佛同其性  導師放此大光明  震動十方諸世界  已現無量神通力  而復還來入我身  決定法中能善學  無量菩薩皆來集  令我發起問法心  是故我今請法王  今此眾會皆清淨  善能度脫諸世間  智慧無邊無染著  如是賢勝咸來集  利益世間尊導師  智慧精進皆無量  今以光明照大眾  令我問於無上法  誰於大仙深境界  而能真實具開演  誰是如來法長子  世間尊導願顯示
  爾時如來即於口中放大光明名無礙無畏百千億阿僧祇光明以為眷屬普照十方盡虗空等法界一切世界右遶十帀顯現如來種種自在開悟無量諸菩薩眾震動一切十方世界除滅一切諸惡道苦暎蔽一切諸魔宮殿顯示一切諸佛如來坐菩提座成等正覺及以一切道場眾會作是事已而來右遶菩薩眾會入普賢菩薩摩訶薩口其光入已普賢菩薩身及師子座過於本時及諸菩薩身座百倍唯除如來師子之座爾時如來性起妙德菩薩問普賢菩薩摩訶薩言佛子佛所示現廣大神變令諸菩薩皆生歡喜不可思議世莫能如是何瑞相普賢菩薩摩訶薩言佛子我於往昔見諸如來應正等覺示現如是廣大神變即說如來出現法門如我惟忖今現此相當說其法說是語時一切大地悉皆震動出生無量問法光明時性起妙德菩薩問普賢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諸佛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之法願為我說佛子此諸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眾會皆久修淨業念慧成就到於究竟大莊嚴岸具一切佛威儀之行正念諸佛未曾忘失大悲觀察一切眾生決定了知諸大菩薩神通境界已得諸佛神力所加能受一切如來妙法具如是等無量功德皆已來集佛子汝已曾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佛所承事供養成就菩薩最上妙行於三昧門皆得自在入一切佛祕密之處知諸佛法斷眾疑惑為諸如來神力所加知眾生根隨其所樂為說真實解脫之法隨順佛智演說佛法到於彼岸有如是等無量功德善哉佛子願說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之法身相言音心意境界所行之行成道轉法輪乃至示現入般涅槃見聞親近所生善根如是等事願皆為說時如來性起妙德菩薩欲重明此義向普賢菩薩而說頌曰。
  善哉無礙大智慧  善覺無邊平等境  願說無量佛功德  佛子聞已皆欣慶  菩薩云何隨順入  諸佛如來出興世  云何身語心境界  及所行處願皆說  云何諸佛成正覺  云何如來轉法輪  云何善逝般涅槃  大眾聞已心歡喜  若有見佛大法王  親近增長諸善根  願說彼諸功德藏  眾生見已何所獲  若有得聞如來名  若現在世若涅槃  於彼福藏生深信  有何等利願宣說  此諸菩薩皆合掌  瞻仰如來仁及我  大功德海之境界  淨眾生者願為說  願以因緣及譬喻  演說妙法相應義  眾生聞已發大心  疑盡智淨如虗空  如徧一切國土中  諸佛所現莊嚴身  願以妙音及譬喻  示佛菩提亦如彼  十方千萬諸國土  億那由他無量劫  如今所集菩薩眾  於彼一切悉難見  此諸菩薩咸恭敬  於微妙義生渴仰  願以淨心具開演  如來出現廣大法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如來性起妙德等諸菩薩大眾言佛子此處不可思議所謂如來應正等覺以無量法而得出現何以故非以一緣非以一事如來出現而得成就以十無量百千阿僧祇事而得成就何等為去所謂過去無量攝受一切眾生菩提心所成故過去無量清淨殊勝志樂所成故過去無量救護一切眾生大慈大悲所成故過去無量相續行願所成故過去無量修諸福智心無厭足所成故過去無量供養諸佛教化眾生所成故過去無量智慧方便清淨道所成故過去無量清淨功德藏所成故過去無量莊嚴道智所成故過去無量通達法義所成故佛子如是無量阿僧祇法門圓滿成於如來。
  【論】第一從初爾時世尊已下至佛子如是無量阿僧祇法門圓滿成於如來於中并頌有一百行半經明如來放光加文殊普賢令說如來出現分隨文釋義分為五段第一從初爾時世尊從眉間放白毫相光已下至而說頌言有十二行半經明佛放光灌文殊頂令問法分第二二十行頌明文殊師利菩薩稱歎如來德及放光加持之意請問誰堪演說佛境界分第三爾時如來即於口中放大光明已下至頌有三十五行經明如來放光入普賢口令文殊知問法所在并舉問如來出現十法分第四二十行頌明文殊師利菩薩重頌前所請說如來出現十法分第五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已下至佛子如是無量阿僧祇法門圓滿成於如來明普賢告眾如來出現有十無量百千阿僧祇事而得成就分已上五段是佛光加文殊普賢令相問答說佛出現分光加之意前已敘竟大意表法中明昇進修行法身根本智差別智慈悲行十方圓終處名為如來出現故放光加令文殊普賢二人明理智體用參徹是如來出現明文殊是十方一切諸佛之法身妙理現根本智慧之門普賢是十方一切諸佛差別智萬行大悲之門今明五位進修至此位此二法圓滿名自佛出現故放眉間光灌文殊頂令問自佛果極至頂法門放口中光是說教之光令說自己佛果極至頂差別萬行智悲十方圓滿法故以此二人表法令學者易解故非是如來自不能說又表根本智非言所及也此一品經表明法身根本智差別智悲萬行圓滿故十地十一地已前加行此位真俗二法功終其義如文自明第二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已下有十段經明普賢菩薩說如來出現身境界及所行行十事之法分於此段中演說如來十種出現門中有十段經文說如來出現有十百千阿僧祇事其十者第一明如來十無量出現。
  【經】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非以一緣非以一事而得成就以無量緣無量事方乃得成所謂興布大雲降霪大雨四種風輪相續為依其四者何一名能持能持大水故二名能消能消大水故三名建立建立一切諸處所故四名莊嚴莊嚴分布咸善巧故如是皆由眾生共業及諸菩薩善根所起令於其中一切眾生各隨所宜而得受用佛子如是等無量因緣乃成三千大千世界法性如是無有生者無有作者無有知者無有成者然彼世界而得成就如來出現亦復如是非以一緣非以一事而得成就以無量因緣無量事相乃得成就所謂曾於過去佛所聽聞受持大法雲雨因此能起如來四種大智風輪何等為四一者念持不忘陀羅尼大智風輪能持一切如來大法雲雨故二者出生止觀大智風輪能消竭一切煩惱故三者善巧迴向大智風輪能成就一切善根故四者出生離垢差別莊嚴大智風輪令過去所化一切眾生善根清淨成就如來無漏善根力故如來如是成等正覺法性如是無生無作而得成就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一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將欲成時大雲降雨名曰洪霔一切方處所不能受所不能持唯除大千界將欲成時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興大法雲雨大法雨名成就如來出現一切二乘心志狹劣所不能受所不能持唯除諸大菩薩心相續力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二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眾生以業力故大雲降雨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以諸菩薩善根力故興大法雲雨大法雨亦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三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大雲降霔大雨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無能知數若欲算計徒令發狂唯大千世界主摩醯首羅以過去所修善根力故乃至一滴無不明了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興大法雲雨大法雨一切眾生聲聞獨覺所不能知若欲思量心必狂亂唯除一切世間主菩薩摩訶薩以過去所修覺慧力故乃至一文一句入眾生心無不明了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四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大雲降雨之時有大雲雨名為能滅能滅火災有大雲雨名為能起能起大水有大雲雨名為能止能止大水有大雲雨名為能成能成一切摩尼諸寶有大雲雨名為分別分別三千大千世界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興大法雲雨大法雨有大法雨名為能滅能滅一切眾生煩惱有大法雨名為能起能起一切眾生善根有大法雨名為能止能止一切眾生見惑有大法雨名為能成能成一切智慧法寶有大法雨名為分別分別一切眾生心樂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五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大雲雨一味水隨其所雨無量差別如來出現亦復如是雨於大悲一味法水隨宜說法無量差別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六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初始成時先成色界諸天宮殿次成欲界諸天宮殿次成於人及餘眾生諸所住處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先起菩薩諸行智慧次起緣覺諸行智慧次起聲聞善根諸行智慧次起其餘眾生有為善根諸行智慧佛子譬如大雲雨一味水隨諸眾生善根異故所起宮殿種種不同如來大悲一味法雨隨眾生器而有差別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七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世界初欲成時有大水生徧滿三千大千世界生大蓮華名如來出現功德寶莊嚴徧覆水上光照十方一切世界時摩醯首羅淨居天等見是華已即決定知於此劫中有爾所佛出興于世佛子爾時其中有風輪起名善淨光明能成色界諸天宮殿有風輪起名淨光莊嚴能成欲界諸天宮殿有風輪起名堅密無能壞能成大小諸輪圍山及金剛山有風輪起名勝高能成須彌山王有風輪起名不動能成十大山王何等為十所謂佉陀羅山仙人山伏魔山大伏魔山持雙山尼民陀羅山目真隣陀山摩訶目真隣陀山香山雪山有風輪起名為安住能成大地有風輪起名為莊嚴能成地天宮殿龍宮殿乾闥婆宮殿有風輪起名無盡藏能成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海有風輪起名普光明藏能成三千大千世界諸摩尼寶有風輪起名堅固根能成一切諸如意樹佛子大雲所雨一味之水無有分別以眾生善根不同故風輪不同風輪差別故世界差別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具足一切善根功德放於無上大智光明名不斷如來種不思議智普照十方一切世界與諸菩薩一切如來灌頂之記當成正覺出興於世佛子如來出現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清淨離垢能成如來無漏無盡智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普照能成如來普入法界不思議智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持佛種性能成如來不傾動力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迥出無能壞能成如來無畏無壞智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一切神通能成如來諸不共法一切智智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出生變化能成如來令見聞親近所生善根不失壞智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普隨順能成如來無盡福德智慧之身為一切眾生而作饒益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不名究竟能成如來甚深妙智隨所開悟令三寶種永不斷絕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種種莊嚴能成如來相好嚴身令一切眾生皆生歡喜復有無上大智光明名不可壞能成如來法界虗空界等殊勝壽命無有窮盡佛子如來大悲一味之水無有分別以諸眾生欲樂不同根性各別而起種種大智風輪令諸菩薩成就如來出現之法佛子一切如來同一體性大智輪中出生種種智慧光明佛子汝等應知如來於一解脫味出生無量不可思議種種功德眾生念言此是如來神力所造佛子此非如來神力所造佛子乃至一菩薩不於佛所曾種善根能得如來少分智慧無有是處但以諸佛威德力故令諸眾生具佛功德而佛如來無有分別無成無壞無有作者亦無作法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八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如依虗空起四風輪能持水輪何等為四一名安住二名常住三名究竟四名堅固此四風輪能持水輪水輪能持大地令不散壞是故說地輪依水輪水輪依風輪風輪依虗空虗空無所依雖無所依能令三千大千世界而得安住佛子如來出現亦復如是依無礙慧光明起佛四種大智風輪能持一切眾生善根何等為四所謂普攝眾生皆令歡喜大智風輪建立正法令諸眾生皆生愛樂大智風輪守護一切眾生善根大智風輪具一切方便通達無漏界大智風輪是為四佛子諸佛世尊大慈救護一切眾生大悲度脫一切眾生大慈大悲普徧饒益然大慈大悲依大方便善巧大方便善巧依如來出現如來出現依無礙慧光明無礙慧光明無有所依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九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既成就已饒益無量種種眾生所謂水族眾生得水饒益陸地眾生得地饒益宮殿眾生得宮殿饒益虗空眾生得虗空饒益如來出現亦復如是種種饒益無量眾生所謂見佛生歡喜者得歡喜益住淨戒者得淨戒益住諸禪定及無量者得聖出世大神通益住法門光明者得因果不壞益住無所有光明者得一切法不壞益是故說言如來出現饒益一切無量眾生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十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佛子菩薩摩訶薩知如來出現則知無量知成就無量行故則知廣大知周徧十方故則知無來去知離生住滅故則知無行無所行知離心意識故則知無身知如虗空故則知平等知一切眾生皆無我故則知無盡知徧一切剎無有盡故則知無退知盡後際無斷絕故則知無壞知如來智無有對故則知無二知平等觀察為無為故則知一切眾生皆得饒益本願迴向自在滿足故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十力大雄最無上  譬如虗空無等等  境界廣大不可量  功德第一超世間  十力功德無邊量  心意思量所不及  人中師子一法門  眾生億劫莫能知  十方國土碎為塵  或有算計知其數  如來一毛功德量  千萬億劫無能說  如人持尺量虗空  復有隨行計其數  虗空邊際不可得  如來境界亦如是  或有能於剎那頃  悉知三世眾生心  設經眾生數等劫  不能知佛一念性  譬如法界徧一切  不可見取為一切  十力境界亦復然  徧於一切非一切  真如離妄恒寂靜  無生無滅普周徧  諸佛境界亦復然  體性平等不增減  譬如實際而非際  普在三世亦非普  導師境界亦如是  徧於三世皆無礙  法性無作無變易  猶如虗空本清淨  諸佛性淨亦如是  本性非性離有無  法性不在於言論  無說離說恒寂滅  十力境界性亦然  一切文辭菓能辯  了知諸法性寂滅  如鳥飛空無有跡  以本願力現色身  令見如來大神變  若有欲知佛境界  當淨其意如虗空  遠離妄想及諸取  令心所向皆無礙  是故佛子應善聽  我以少譬明佛境  十力功德不可量  為悟眾生今略說  導師所現於身業  語業心業諸境界  轉妙法輪般涅槃  一切善根我今說  譬如世界初安立  非一因緣而可成  無量力便諸因緣  成此三千大千界  如來出現亦如是  無量功德乃得成  剎塵心念尚可知  十力生因莫能測  譬如劫初雲澍雨  而起四種大風輪  眾生善根菩薩力  成此三千各安住  十力法雲亦如是  起智風輪清淨意  昔所迴向諸眾生  普導令成無上果  如有大雨名洪澍  無有處所能容受  唯除世界將成時  清淨虗空大風力  如來出現亦如是  普雨法雨充法界  一切劣意無能持  唯除清淨廣大心  譬如空中澍大雨  無所從來無所去  作者受者悉亦無  自然如是普充洽  十力法雨亦如是  無去無來無造作  本行為因菩薩力  一切大心咸聽受  譬如空雲澍大雨  一切無能數其滴  唯除三千自在王  具功德力悉明了  善逝法雨亦如是  一切眾生莫能測  唯除於世自在人  明見如觀掌中寶  譬如空雲澍大雨  能滅亦起亦能斷  一切珍寶悉能成  三千所有皆分別  十力法雨亦如是  滅惑起善斷諸見  一切智寶皆使成  眾生心樂悉分別  譬如空中雨一味  隨其所雨各不同  豈彼雨性有分別  然隨物異法如是  如來法雨非一異  平等寂靜離分別  然隨所化種種殊  自然如是無邊相  譬如世界初成時  先成色界天宮殿  次及欲天次人處  乾闥婆宮最後成  如來出現亦如是  先起無邊菩薩行  次化樂寂諸緣覺  次聲聞眾後眾生  諸天初見蓮華瑞  知佛當出生歡喜  水緣風力起世間  宮殿山川悉成立  如來宿善大光明  巧別菩薩與其記  所有智輪體皆淨  各能開示諸佛法  譬如樹林依地有  地依於水得不壞  水輪依風風依空  而其虗空無所依  一切佛法依慈悲  慈悲復依方便立  方便依智智依慧  無礙慧身無所依  譬如世界既成立  一切眾生獲其利  地水所住及空居  二足四足皆蒙益  法王出現亦如是  一切眾生獲其利  若有見聞及親近  悉使滅除諸惑惱  如來出現法無邊  世間迷惑莫能知  為欲開悟諸含識  無譬喻中說其譬
  【論】第二明如來出現有十無量身。
  【經】佛子諸菩薩摩訶薩應云何見如來應正等覺身佛子諸菩薩摩訶薩應於無量處見如來身何以故諸菩薩摩訶薩不應於一法一事一身一國土一眾生見於如來應徧一切處見於如來佛子譬如虗空徧至一切色非色處非至非不至何以故虗空無身故如來身亦如是徧一切處徧一切眾生徧一切法徧一切國土非至非不至何以故如來身無身故為眾生故示現其身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一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復次佛子譬如虗空寬廣非色而能顯現一切諸色而彼虗空無有分別亦無戲論如來身亦復如是以智光明普照明故令一切眾生世出世間諸善根業皆得成就而如來身無有分別亦無戲論何以故從本已來一切執著一切戲論皆永斷故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二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復次佛子譬如日出於閻浮提無量眾生皆得饒益所謂破闇作明變濕令燥生長草木成熟穀稼廓徹虗空開敷蓮華行者見道居者辦業何以故日輪普放無量光故佛子如來智日亦復如是以無量事普益眾生所謂滅惡生善破愚為智大慈救護大悲度脫令其增長根力覺分令生深信捨離濁心令得見聞不壞因果令得天眼見歿生處令心無礙不壞善根令智修明開敷覺華令其發心成就本行何以故如來廣大智慧日身放無量光普照耀故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三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復次佛子譬如日出於閻浮提先照一切須彌山等諸大山王次照黑山次照高原然後普照一切大地日不作念我先照此後照於彼但以山地有高下故照有先後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成就無邊法界智輪常放無礙智慧光明先照菩薩摩訶薩等諸大山王次照緣覺次照聲聞次照決定善根眾生隨其心器示廣大智然後普照一切眾生乃至邪定亦皆普及為作未來利益因緣令成熟故而彼如來大智日光不作是念我當先照菩薩大行乃至後照邪定眾生但放光明平等普照無礙無障無所分別佛子譬如日月隨時出現大山幽谷普照無私如來智慧亦復如是普照一切無有分別隨諸眾生根欲不同智慧光明種種有異佛子是為如來身第四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復次佛子譬如日出生盲眾生無眼根故未曾得見雖未曾見然為日光之所饒益何以故因此得知晝夜時節受用種種衣服飲食令身調適離眾患故如來智日亦復如是無信無解毀戒毀見邪命自活生盲之類無信眼故不見諸佛智慧日輪雖不見佛智慧日輪亦為智日之所饒益何以故以佛威力令彼眾生所有身苦及諸煩惱未來苦因皆消滅故佛子如來有光明名積集一切功德有光明名普照一切有光明名清淨自在照有光明名出大妙音有光明名普解一切語言法令他歡喜有光名明示現永斷一切疑自在境界有光明名無住智自在普照有光明名永斷一切戲論自在智有光明名隨所應出妙音聲有光明名出清淨自在音莊嚴國土成熟眾生佛子如來一一毛孔放如是等千種光明五百光明普照下方五百光明普照上方種種剎中種種佛所諸菩薩眾其菩薩等見此光明一時皆得如來境界十頭十眼十耳十鼻十舌十身十手十足十地十智皆悉清淨彼諸菩薩先所成就諸處諸地見彼光明轉更清淨一切善根皆悉成熟趣一切智住二乘者滅一切垢其餘一分生盲眾生身既快樂心亦清淨柔耎調伏堪修念智地獄餓鬼畜生諸趣所有眾生皆得快樂解脫眾苦命終皆生天上人間佛子彼諸眾生不覺不知以何因緣以何神力而來生此彼生盲者作如是念我是梵天我是梵化是時如來住普自在三昧出六十種妙音而告之言汝等非是梵天亦非梵化亦非帝釋護世所作皆是如來威神之力彼諸眾生聞是語已以佛神力皆知宿命生大歡喜心歡喜故自然而出優曇華雲香雲音樂雲衣雲蓋雲幢雲幡雲末香雲寶雲師子幢半月樓閣雲歌詠讚歎雲種種莊嚴雲皆以尊重心供養如來何以故此諸眾生得淨眼故如來與彼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佛子如來智日如是利益生盲眾生令得善根具足成熟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五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復次佛子譬如月輪有四奇特未曾有法何等為四一者暎蔽一切星宿光明二者隨逐於時示現虧盈三者於閻浮提澄淨水中影無不現四者一切見者皆對目前而此月輪無有分別無有戲論佛子如來身月亦復如是有四奇特未曾有法何等為四所謂暎蔽一切聲聞獨覺學無學眾隨其所宜示現壽命脩短不同而如來身無有增減一切世界淨心眾生菩提器中影無不現一切眾生有瞻對者皆謂如來唯現我前隨其心樂而為說法隨其地位令得解脫隨所應化令見佛身而如來身無有分別無有戲論所作利益皆得究竟佛子是為如來身第六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大梵天王以少方便於大千世界普現其身一切眾生皆見梵王現在已前而此梵王亦不分身無種種身佛子諸佛如來亦復如是無有分別無有戲論亦不分身無種種身而隨一切眾生心樂示現其身亦不作念現若干身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七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復次佛子譬如醫王善知眾藥及諸呪論閻浮提中諸所有藥用無不盡復以宿世諸善根力大明呪力為方便故眾生見者病無不愈彼大醫王知命將終作是念言我命終後一切眾生無所依怙我今宜應為現方便是時醫王合藥塗身明呪力持令其終後身不分散不萎不枯威儀視聽與本無別凡所療治悉得除差佛子如來應正等覺無上醫王亦復如是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鍊治法藥已得成就修學一切方便善巧大明呪力皆到彼岸善能除滅一切眾生諸煩惱病及住壽命經無量劫其身清淨無有思慮無有動用一切佛事未嘗休息眾生見者諸煩惱病悉得消滅佛子是為如來身第八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八


  音切



  (堂爛切)。


  (溪委切)。


  (先到切)。


  (苦郭切)。


  (錯本切)。


  (戶音)。


  (於追切)。


  (其几切)。


  (薄亥切)。


  (之玉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九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二

  【經】復次佛子譬如大海有大摩尼寶名集一切光明毗盧遮那藏若有眾生觸其光者悉同其色若有見者眼得清淨隨彼光明所照之處雨摩尼寶名為安樂令諸眾生離苦調適佛子諸如來身亦復如是為大寶聚一切功德大智慧藏若有眾生觸佛身寶智慧光者同佛身色若有見者法眼清淨隨彼光明所照之處令諸眾生離貧窮苦乃至具足佛菩提樂佛子如來法身無所分別亦無戲論而能普為一切眾生作大佛事佛子是為如來身第九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復次佛子譬如大海有大如意摩尼寶王名一切世間莊嚴藏具足成就百萬功德隨所住處令諸眾生災患消除所願滿足然此如意摩尼寶王非少福眾生所能得見如來身如意寶王亦復如是名為能令一切眾生皆悉歡喜若有見身聞名讚德悉令永離生死苦患假使一切世界一切眾生一時專心欲見如來悉令得見所願皆滿佛子佛身非是少福眾生所能得見唯除如來自在神力所應調伏若有眾生因見佛身便種善根乃至成熟為成熟故乃令得見如來身耳佛子是為如來身第十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以其心無量徧十方故所行無礙如虗空故普入法界故住真實際故無生無滅故等住三世故永離一切分別故住盡後際誓願故嚴淨一切世界故莊嚴一一佛身故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譬如虗空徧十方  若色非色有非有  三世眾生身國土  如是普在無邊際  諸佛真身亦如是  一切法界無不徧  不可得見不可取  為化眾生而現形  譬如虗空不可取  普使眾生造眾業  不念我今何所作  云何我作為誰作  諸佛身業亦如是  普使羣生修善法  如來未曾有分別  我今於彼種種作  譬如日出閻浮提  光明破闇悉無餘  山樹池蓮地眾物  種種品類皆蒙益  諸佛日出亦如是  生長人天眾善行  永除癡闇得智明  恒受尊榮一切樂  譬如日光出現時  先照山王次餘山  後照高原及大地  而日未始有分別  善逝光明亦如是  先照菩薩次緣覺  後照聲聞及眾生  而佛本來無動念  譬如生盲不見日  日光亦為作饒益  令知時節受飲食  永離眾患身安隱  無信眾生不見佛  而佛亦為興義利  聞名及以觸光明  因此乃至得菩提  譬如淨月在虗空  能蔽眾星示盈缺  一切水中皆現影  諸有觀瞻悉對前  如來淨月亦復然  能蔽餘乘示脩短  普現天人淨心水  一切皆謂對其前  譬如梵王住自宮  普現三千諸梵處  一切人天咸得見  實不分身向於彼  諸佛現身亦如是  一切十方無不徧  其身無數不可稱  亦不分身不分別  如有醫王善方術  若有見者病皆愈  命雖已盡藥塗身  令其作務悉如初  最勝醫王亦如是  具足方便一切智  以昔妙行現佛身  眾生見者煩惱滅  譬如海中有寶王  普出無量諸光明  眾生觸者同其色  若有見者眼清淨  最勝寶王亦如是  觸其光者悉同色  若有得見五眼開  破諸塵闇住佛地  譬如如意摩尼寶  隨有所求皆滿足  少福眾生不能見  非是寶王有分別  善逝寶王亦如是  悉滿所求諸欲樂  無信眾生不見佛  非是善逝心棄捨
  【論】第三明如來出現有十無量音聲。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如來應正等覺音聲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如來音聲徧至普徧無量諸音聲故應知如來音聲隨其心樂皆令歡喜說法明了故應知如來音聲隨其信解皆令歡喜心得清涼故應知如來音聲化不失時所應聞者無不聞故應知如來音聲無生滅如呼響故應知如來音聲無主修習一切業所起故應知如來音聲甚深難可度量故應知如來音聲無邪曲法界所生故應知如來音聲無斷絕普入法界故應知如來音聲無變易至於究竟故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如來音聲非量非無量非主非無主非示非無示何以故佛子譬如世界將欲壞時無主無作法爾而出四種音聲其四者何一曰汝等當知初禪安樂離諸欲惡超過欲界眾生聞已自然而得成就初禪捨欲界身生於梵天二曰汝等當知二禪安樂無覺無觀超於梵天眾生聞已自然而得成就二禪捨梵天身生光音天三曰汝等當知二禪安樂無有過失超光音天眾生聞已自然而得成就三禪捨光音身生徧淨天四曰汝等當知四禪寂靜超徧淨天眾生聞已自然而得成就四禪捨徧淨身生廣果天是為四佛子此諸音聲無主無作但從眾生諸善業力之所出生佛子如來音聲亦復如是無主無作無有分別非入非出但從如來功德法力出於四種廣大音聲其四者何一曰汝等當知一切諸行悉皆是苦所謂地獄苦畜生苦餓鬼苦無福德苦著我我所苦作諸惡行苦欲生人天當種善根生人天中離諸難處眾生聞已捨離顛倒修諸善行離諸難處生人天中二曰汝等當知一切諸行眾苦熾然如熱鐵丸諸行無常是磨滅法涅槃寂靜無為安樂遠離熾然消諸熱惱眾生聞已勤修善法於聲聞乘得隨順音聲忍三曰汝等當知聲聞乘者隨他語解智慧狹劣更有上乘名獨覺乘悟不由師汝等應學樂勝道者聞此音已捨聲聞道修獨覺乘四曰汝等當知過二乘位更有勝道名為大乘菩薩所行順六波羅蜜不斷菩薩行不捨菩提心處無量生死而不疲厭過於二乘名為大乘第一乘勝乘最勝乘上乘無上乘利益一切眾生乘若有眾生信解廣大諸根猛利宿種善根為諸如來神力所加有勝樂欲希求佛果聞此音已發菩提心佛子如來音聲不從身出不從心出而能利益無量眾生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一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呼響因於山谷及音聲起無有形狀不可覩見亦無分別而能隨逐一切語言如來音聲亦復如是無有形狀不可覩見非有方所非無方所但隨眾生欲解緣出其性究竟無言無示不可宣說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二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諸天有大法鼓名為覺悟若諸天子行放逸時於虗空中出聲告言汝等當知一切欲樂皆悉無常虗妄顛倒須臾變壞但誑愚夫令其戀著汝莫放逸若放逸者墮諸惡趣後悔無及放逸諸天聞此音已生大憂怖捨自宮中所有欲樂詣天王所求法行道佛子彼天鼓音無主無作無起無滅而能利益無量眾生當知如來亦復如是為欲覺悟放逸眾生出於無量妙法音聲所謂無著聲不放逸聲無常聲苦聲無我聲不淨聲寂滅聲涅槃聲無有量自然智聲不可壞菩薩行聲至一切處如來無功用智地聲以此音聲徧法界中而開悟之無數眾生聞是音已皆生歡喜勤修善法各於自乘而求出離所謂或修聲聞乘或修獨覺乘或習菩薩無上大乘而如來音不住方所無有言說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三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自在天王有天婇女名曰善口於其口中出一音聲其聲則與百千種樂而共相應一一樂中復有百千差別音聲佛子彼善口女從口一聲出於如是無量音聲當知如來亦復如是於一音中出無量聲隨諸眾生心樂差別皆悉徧至悉令得解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四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大梵天王住於梵宮出梵音聲一切梵眾靡不皆聞而彼音聲不出眾外諸梵天眾咸生是念大梵天王獨與我語如來妙音亦復如是道場眾會靡不皆聞而其音聲不出眾外何以故根未熟者不應聞故其聞音者皆作是念如來世尊獨為我說佛子如來音聲無出無住而能成就一切事業是為如來音聲第五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眾水皆同一味隨器異故水有差別水無念慮亦無分別如來言音亦復如是唯是一味謂解脫味隨諸眾生心器異故無量差別而無念慮亦無分別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六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阿那婆達多龍王興大密雲徧閻浮提普霔甘雨百穀苗稼皆得生長江河泉池一切盈滿此大雨水不從龍王身心中出而能種種饒益眾生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興大悲雲徧十方界普雨無上甘露法雨令一切眾生皆生歡喜增長善法滿足諸乘佛子如來音聲不從外來不從內出而能饒益一切眾生是為如來音聲第七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摩那斯龍王將欲降雨未便即降先起大雲彌覆虗空凝停七日待諸眾生作務究竟何以故彼大龍王有慈悲心不欲惱亂諸眾生故過七日已降微細雨普潤大地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將降法雨未便即降先興法雲成熟眾生為欲令其心無驚怖待其熟已然後普降甘露法雨演說甚深微妙善法漸次令其滿足如來一切智智無上法味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八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海中有大龍王名大莊嚴於大海中降雨之時或降十種莊嚴雨或百或千或百千種莊嚴雨佛子水無分別但以龍王不思議力令其莊嚴乃至百千無量差別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為諸眾生說法之時或以十種差別音說或百或千或以百千或以八萬四千音聲說八萬四千行乃至或以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音聲各別說法令其聞者皆生歡喜如來音聲無所分別但以諸佛於甚深法界圓滿清淨能隨眾生根之所宜出種種言音皆令歡喜佛子是為如來音聲第九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娑竭羅龍王欲現龍王大自在力饒益眾生咸令歡喜從四天下乃至他化自在天處興大雲網周帀彌覆其雲色相無量差別或閻浮檀金光明色或毗瑠璃光明色或白銀光明色或頗棃光明色或牟薩羅光明色或瑪瑙光明色或勝藏光明色或赤真珠光明色或無量香光明色或無垢衣光明色或清淨水光明色或種種莊嚴具光明色如是雲網周帀彌布既彌布已出種種色電光所謂閻浮檀金色雲出琉璃色電光瑠璃色雲出金色電光銀色雲出頗棃色電光頗棃色雲出銀色電光牟薩羅色雲出瑪瑙色電光瑪瑙色雲出牟薩羅色電光勝藏寶色雲出赤真珠色電光赤真珠色雲出勝藏寶色電光無量香色雲出無垢衣色電光無垢衣色雲出無量香色電光清淨水色雲出種種莊嚴具色電光種種莊嚴具色雲出清淨水色電光乃至種種色雲出一色電光一色雲出種種色電光復於彼雲中出種種雷聲隨眾生心皆令歡喜所謂或如天女歌詠音或如諸天妓樂音或如龍女歌詠音或如乾闥婆女歌詠音或如緊那羅女歌詠音或如大地震動聲或如海水波潮聲或如獸王哮吼聲或如好鳥鳴囀聲及餘無量種種音聲既震雷已復起涼風令諸眾生心生悅樂然後乃降種種諸雨利益安樂無量眾生從他化天至於地上於一切處所雨不同所謂於大海中雨清冷水名無斷絕於他化自在天雨簫笛等種種樂音名為美妙於化樂天雨大摩尼寶名放大光明於兜率天雨大莊嚴具名為垂髻於夜摩天雨大妙華名種種莊嚴具於三十三天雨眾妙香名為悅意於四天王天雨天寶衣名為覆蓋於龍王宮雨赤真珠名踊出光明於阿脩羅宮雨諸兵仗名降伏怨敵於北鬱單越雨種種華名曰開敷餘三天下悉亦如是然各隨其處所雨不同雖彼龍王其心平等無有彼此但以眾生善根異故雨有差別佛子如來應正等覺無上法王亦復如是欲以正法教化眾生先布身雲彌覆法界隨其樂欲為現不同所謂或為眾生現生身雲或為眾生現化身雲或為眾生現力持身雲或為眾生現色身雲或為眾生現相好身雲或為眾生現福德身雲或為眾生現智慧身雲或為眾生現諸力不可壞身雲或為眾生現無畏身雲或為眾生現法界身雲佛子如來以如是等無量身雲普覆十方一切世界隨諸眾生所樂各別示現種種光明電光所謂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無所不至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無邊光明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入佛祕密法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影現光明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光明照耀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入無盡陀羅尼門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正念不亂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究竟不壞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順入諸趣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滿一切願皆令歡喜佛子如來應正等覺現如是等無量光明電光已復隨眾生心之所樂出生無量三昧雷聲所謂善覺智三昧雷聲明盛離垢海三昧雷聲一切法自在三昧雷聲金剛輪三昧雷聲須彌山幢三昧雷聲海印三昧雷聲日燈三昧雷聲無盡藏三昧雷聲不壞解脫力三昧雷聲佛子如來身雲中出如是等無量差別三昧雷聲已將降法雨先現瑞相開悟眾生所謂從無障礙大慈悲心現於如來大智風輪名能令一切眾生生不思議歡喜適悅此相現已一切菩薩及諸眾生身之與心皆得清涼然後從如來大法身雲大慈悲雲大不思議雲雨不思議廣大法雨令一切眾生身心清淨所謂為坐菩提場菩薩雨大法雨名法界無差別為最後身菩薩雨大法雨名菩薩遊戲如來祕密教為一生所繫菩薩雨大法雨名清淨普光明為灌頂菩薩雨大法雨名如來莊嚴具所莊嚴為得忍菩薩雨大法雨名功德寶智慧華開敷不斷菩薩大悲行為住向行菩薩雨大法雨名入現前變化甚深門而行菩薩行無休息無疲厭為初發心菩薩雨大法雨名出生如來大慈悲行救護眾生為求獨覺乘眾生雨大法雨名深知緣起法遠離二邊得不壞解脫果為求聲聞乘眾生雨大法雨名以大智慧劒斷一切煩惱怨為積集善根決定不決定眾生雨大法雨名能令成就種種法門生大歡喜佛子諸佛如來隨眾生心雨如是等廣大法雨充滿一切無邊世界佛子如來應正等覺其心平等於法無恡但以眾生根欲不同所雨法雨示有差別是為如來音聲第十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應知如來音聲有十種無量何等為十所謂如虗空界無量至一切處故如法界無量無所不徧故如眾生界無量令一切心喜故如諸業無量說其果報故如煩惱無量悉令除滅故如眾生言音無量隨解令聞故如眾生欲解無量普觀救度故如三世無量無有邊際故如智慧無量分別一切故如佛境界無量入佛法界故佛子如來應正等覺音聲成就如是等阿僧祇無量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三千世界將壞時  眾生福力聲告言  四禪寂靜無諸苦  令其聞已悉離欲  十力世尊亦如是  出妙音聲徧法界  為說諸行苦無常  令其永度生死海  譬如深山大谷中  隨其音聲皆響應  雖能隨逐他言語  而響畢竟無分別  十力言音亦復然  隨其根熟為示現  令其調伏生歡喜  不念我今能演說  如天有鼓名能覺  常於空中震法音  誡彼放逸諸天子  令其聞已得離著  十力法鼓亦如是  出於種種妙音聲  覺悟一切諸羣生  令其悉證菩提果  自在天王有寶女  口中善奏諸音樂  一聲能出百千音  一一音中復百千  善逝音聲亦如是  一聲而出一切音  隨其性欲有差別  各令聞已斷煩惱  譬如梵王吐一音  能令梵眾皆歡喜  音唯及梵不出外  一一皆言已獨聞  十力梵王亦復然  演一言音充法界  唯霑眾會不遠出  以無信故未能受  譬如眾水同一性  八功德味無差別  因地在器各不同  是故令其種種異  一切智音亦如是  法性一味無分別  隨諸眾生行不同  故使聽聞種種異  譬如無熱大龍王  降雨普洽閻浮地  能令草樹皆生長  而不從身及心出  諸佛妙音亦如是  普雨法界悉充洽  能令生善滅諸惡  不從內外而得有  譬如摩那斯龍王  興雲七日未先雨  待諸眾生作務竟  然後始降成利益  十力演義亦如是  先化眾生使成熟  然後為說甚深法  令其聞者不驚怖  大莊嚴龍於海中  霔於十種莊嚴雨  或百或千百千種  水雖一味莊嚴別  究竟辯才亦如是  說十二十諸法門  或百或千至無量  不生心念有殊別  最勝龍王娑竭羅  興雲普覆四天下  於一切處雨各別  而彼龍心無二念  諸佛法王亦如是  大悲身雲徧十方  為諸修行雨各異  而於一切無分別
  【論】第四明如來出現有十無量心。
  【經】佛子諸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如來應正等覺心佛子如來心意識俱不可得但應以智無量故知如來心譬如虗空為一切物所依而虗空無所依如來智慧亦復如是為一切世間出世間智所依而如來智無所依佛子是為如來心第一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法界常出一切聲聞獨覺菩薩解脫而法界無增減如來智慧亦復如是恒出一切世間出世間種種智慧而如來智無增減佛子是為如來心第二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大海其水潛流四天下地及八十億諸小洲中有穿鑿者無不得水而彼大海不作分別我出於水佛智海水亦復如是流入一切眾生心中若諸眾生觀察境界修習法門則得智慧清淨明了而如來智平等無二無有分別但隨眾生心行異故所得智慧各各不同佛子是為如來心第三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大海有四寶珠具無量德能生海內一切珍寶若大海中無此寶珠乃至一寶亦不可得何等為四一名積集寶二名無盡藏三名遠離熾然四名具足莊嚴佛子此四寶珠一切凡夫諸龍神等悉不得見何以故娑竭龍王以此寶珠端嚴方正置於宮中深密處故佛子如來應正等覺大智慧海亦復如是於中有四大智寶珠具足無量福智功德由此能生一切眾生聲聞獨覺學無學位及諸菩薩智慧之寶何等為四所謂無染著巧方便大智慧寶善分別有為無為法大智慧寶分別說無量法而不壞法性大智慧寶知時非時未曾誤失大智慧寶若諸如來大智海中無此四寶有一眾生得入大乘終無是處此四智寶薄福眾生所不能見何以故置於如來深密藏故此四智寶平均正直端潔妙好普能利益諸菩薩眾令其悉得智慧光明佛子是為如來心第四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大海有四熾然光明大寶布在其底性極猛熱常能飲縮百川所注無量大水是故大海無有增減何等為四一名日藏二名離潤三名火燄光四名盡無餘佛子若大海中無此四寶從四天下乃至有頂其中所有悉被漂沒佛子此日藏大寶光明照觸海水悉變為乳離潤大寶光明照觸其乳悉變為酪火燄光大寶光明照觸其酪悉變為酥盡無餘大寶光明照觸其酥變成醍醐如火熾然悉盡無餘佛子如來應正等覺大智慧海亦復如是有四種大智慧寶具足無量威德光明此智寶光觸諸菩薩乃至令得如來大智何等為四所謂滅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寶除一切法愛大智慧寶慧光普照大智慧寶與如來平等無邊無功用大智慧寶佛子諸菩薩修習一切助道法時起無量散善波浪一切世間天人阿脩羅所不能壞如來以滅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寶光明觸彼菩薩令捨一切散善波浪持心一境住於三昧又以除一切法愛大智慧寶光明觸彼菩薩令捨離三昧味著起廣大神通又以慧光普照大智慧寶光明觸彼菩薩令捨所起廣大神通住大明功用行又以與如來平等無邊無功用大智慧寶光明觸彼菩薩令捨所起大明功用行乃至得如來平等地息一切功用令無有餘佛子若無如來此四智寶大光照觸乃至有一菩薩得如來地無有是處佛子是為如來心第五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如從水際上至非想非非想天其中所有大千國土欲色無色眾生之處莫不皆依虗空而起虗空而住何以故虗空普徧故雖彼虗空普容三界而無分別佛子如來智慧亦復如是若聲聞智若獨覺智若菩薩智若有為行智若無為行智一切皆依如來智起如來智住何以故如來智慧徧一切故雖復普容無量智慧而無分別佛子是為如來心第六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是雪山頂有藥王樹名無盡根彼藥樹根從十六萬八千由旬下盡金剛地水輪際生彼藥王樹若生根時令閻浮提一切樹根生若生莖時令閻浮提一切樹莖生枝葉華果悉皆如是此藥王樹根能生莖莖能生根根無有盡名無盡根佛子彼藥王樹於一切處皆令生長唯於二處不能為作生長利益所謂地獄深坑及水輪中然亦於彼初無厭捨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亦復如是以過去所發成就一切智慧善法普覆一切諸眾生界除滅一切諸惡道苦廣大悲願而為其根於一切如來真實智慧種性中生堅固不動善巧方便以為其莖徧法界智諸波羅蜜以為其枝禪定解脫諸大三昧以為其葉總持辯才菩提分法以為其華究竟無變諸佛解脫以為其果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何故得名為無盡根以究竟無休息故不斷菩薩行故菩薩行即如來性如來性即菩薩行是故得名為無盡根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其根生時令一切菩薩生不捨眾生大慈悲根其莖生時令一切菩薩增長堅固精進深心莖其枝生時令一切菩薩增長一切諸波羅蜜枝其葉生時令一切菩薩生長淨戒頭陀功德少欲知足葉其華生時令一切菩薩具諸善根相好莊嚴華其果生時令一切菩薩得無生忍乃至一切佛灌頂忍果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唯於二處不能為作生長利益所謂二乘墮於無為廣大深坑及壞善根非器眾生溺大邪見貪愛之水然亦於彼曾無厭捨佛子如來智慧無有增減以根善安住生無休息故佛子是為如來心第七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劫火起時焚燒一切草木叢林乃至鐵圍大鐵圍山皆悉熾然無有遺餘佛子假使有人手執乾草投彼火中於意云何得不燒不答言不也佛子彼所投草容可不燒如來智慧分別三世一切眾生一切國土一切劫數一切諸法無不知者若言不知無有是處何以故智慧平等悉明達故佛子是為如來心第八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譬如風灾壞世界時有大風起名曰散壞能壞三千大千世界鐵圍山等皆成碎末復有大風名為能障周帀三千大千世界障散壞風不令得至餘方世界佛子若令無此能障大風十方世界無不壞盡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有大智風名為能滅能滅一切諸大菩薩煩惱習氣有大智風名為巧持巧持其根未熟菩薩不令能滅大智風輪斷其一切煩惱習氣佛子若無如來巧持智風無量菩薩皆墮聲聞辟支佛地由此智故令諸菩薩超二乘地安住如來究竟之位佛子是為如來心第九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復次佛子如來智慧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佛子譬如有大經卷量等三千大千世界書寫三千大千世界中事一切皆盡所謂書寫大鐵圍山中事量等大鐵圍山書寫大地中事量等大地書寫中千世界中事量等中千世界書寫小千世界中事量等小千世界如是若四天下若大海若須彌山若地天宮殿若欲界空居天宮殿若色界宮殿若無色界宮殿一一書寫其量悉等此大經卷雖復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塵中如一微塵一切微塵皆亦如是時有一人智慧明達具足成就清淨天眼見此經卷在微塵內於諸眾生無少利益即作是念我當以精進力破彼微塵出此經卷令得饒益一切眾生作是念已即起方便破彼微塵出此經卷令諸眾生普得饒益如於一塵一切微塵應知悉然佛子如來智慧亦復如是無量無礙普能利益一切眾生具足在於眾生身中但諸凡愚妄想執著不知不覺不得利益爾時如來以無障礙清淨智眼普觀法界一切眾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癡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即教彼眾生修習聖道令離妄想離妄想已證得如來無量智慧利益安樂一切眾生佛子是為如來心第十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以如是等無量無礙不可思議廣大相知如來應正等覺心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欲知諸佛心  當觀佛智慧  佛智無依處  如空無所依  眾生種種樂  及諸方便智  皆依佛智慧  佛智無依止  聲聞與獨覺  及諸佛解脫  皆依於法界  法界無增減  佛智亦如是  出生一切智  無增亦無減  無生亦無盡  如水潛流地  求之無不得  無念亦無盡  功力徧十方  佛智亦如是  晉在眾生心  若有勤修行  疾得智光明  如龍有四珠  出生一切寶  置之深密處  凡人莫能見  佛四智亦然  出生一切智  餘人莫能見  唯除大菩薩  如海有四寶  能飲一切水  令海不流溢  亦復無增減  如來智亦爾  息浪除法愛  廣大無有邊  能生佛菩薩  下方至有頂  欲色無色界  一切依虗空  虗空不分別  聲聞與獨覺  菩薩眾智慧  皆依於佛智  佛智無分別  雪山有藥王  名為無盡根  能生一切樹  根莖葉華實  佛智亦如是  如是種中生  既得菩提已  復生菩薩行  如人把乾草  置之於劫燒  金剛猶洞然  此無不燒理  三世劫與剎  及其中眾生  彼草容不燒  此佛無不知  有風名散壞  能壞於大千  若無別風止  壞及無量界  大智風亦爾  滅諸菩薩惑  別有善巧風  令住如來地  如有大經卷  量等三千界  在於一塵內  一切塵悉然  有一聰慧人  淨眼悉明見  破塵出經卷  普饒益眾生  佛智亦如是  徧在眾生心  妄想之所纏  不覺亦不知  諸佛大慈悲  令其除妄想  如是乃出現  饒益諸菩薩
  【論】第五明如來出現有十無量境界。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如來應正等覺境界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無障無礙智慧知一切世間境界是如來境界知一切三世境界一切剎境界一切法境界一切眾生境界真如無差別境界法界無障礙境界實際無邊際境界虗空無分量境界無境界境界是如來境界佛子如一切世間境界無量如來境界亦無量如一切三世境界無量如來境界亦無量乃至如無境界境界無量如來境界亦無量如無境界境界一切處無有如來境界亦如是一切處無有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心境界是如來境界如心境界無量無邊無縛無脫如來境界亦無量無邊無縛無脫何以故以如是如是思惟分別如是如是無量顯現故佛子如大龍王隨心降雨其雨不從內出不從外出如來境界亦復如是隨於如是思惟分別則有如是無量顯現於十方中悉無來處佛子如大海水皆從龍王心力所起諸佛如來一切智海亦復如是皆從如來往昔大願之所生起佛子一切智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然我今者略說譬喻汝應諦聽佛子此閻浮提有二千五百河流入大海西拘耶尼有五千河流入大海東弗婆提有七千五百河流入大海北鬱單越有一萬河流入大海佛子此四天下如是二萬五千河相續不絕流入大海於意云何此水多不答言甚多佛子復有十光明龍王雨大海中水倍過前百光明龍王雨大海中水復倍前大莊嚴龍王摩那斯龍王雷震龍王難陀跋難陀龍王無量光明龍王連澍不斷龍王大勝龍王大奮迅龍王如是等八十億諸大龍王各雨大海皆悉展轉倍過於前娑竭羅龍王太子名閻浮幢雨大海中水復倍前佛子十光明龍王宮殿中水流入大海復倍過前百光明龍王宮殿中水流入大海復倍過前大莊嚴龍王摩那斯龍王雷震龍王難陀跋難陀龍王無量光明龍王連澍不斷龍王大勝龍王大奮迅龍王如是等八十億諸大龍王宮殿各別其中有水流入大海皆悉展轉倍過於前娑竭羅龍王太子閻浮幢宮殿中水流入大海復倍過前佛子娑竭羅龍王連雨大海水復倍前其娑竭羅龍王宮殿中水涌出入海復倍於前其所出水紺琉璃色踊出有時是故大海潮不失時佛子如是大海其水無量眾寶無量眾生無量所依大地亦復無量佛子於汝意云何彼大海為無量不答言實為無量不可為喻佛子此大海無量於如來智海無量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不及其一但隨眾生心為作譬喻而佛境界非譬所及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如來智海無量從初發心修一切菩薩行不斷故應知寶聚無量一切菩提分法三寶種不斷故應知所住眾生無量一切學無學聲聞獨覺所受用故應知住地無量從初歡喜地乃至究竟無障礙地諸菩薩所居故佛子菩薩摩訶薩為入無量智慧利益一切眾生故於如來應正等覺境界應如是知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如心境界無有量  諸佛境界亦復然  如心境界從意生  佛境如是應觀察  如龍不離於本處  以心威力澍大雨  雨水雖無來去處  隨龍心故悉充洽  十力牟尼亦如是  無所從來無所去  若有淨心則現身  量等法界入毛孔  如海珍奇無有量  眾生大地亦復然  水性一味等無別  於中生者各蒙利  如來智海亦如是  一切所有皆無量  有學無學住地人  悉在其中得饒益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七十九


  音切



  (他結切)。


  (力願切)。


  (魚陵切)。


  (許交切)。


  (呼口切)。


  (識又切)。


  (彼願切)。


  (才簾切)。


  (所六切)。


  (人主切)。


  (提音)。


  (胡音)。


  (昨紅切)。


  (干音)。


  (蘇內切)。


  (逸音)。


  (於勿切)。


  (在各切)。


  (之卷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三

  【論】第六明如來出現有十無量所行之行。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如來應正等覺行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無礙行是如來行應知真如行是如來行佛子如真如前際不生後際不動現在不起如來行亦如是不生不動不起佛子如法界非量非無量無形故如來行亦如是非量非無量無形故佛子譬如鳥飛虗空經於百年已經過處未經過處皆不可量何以故虗空界無邊際故如來行亦如是假使有人經百千億那由他劫分別演說已說未說皆不可量何以故如來行無邊際故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住無礙行無有住處而能普為一切眾生示現所行令其見已出過一切諸障礙道佛子譬如金翅鳥王飛行虗空迴翔不去以清淨眼觀察海內諸龍宮殿奮勇猛力以左右翅鼓揚海水悉令兩闢知龍男女命將盡者而搏取之如來應正等覺金翅鳥王亦復如是住無礙行以淨佛眼觀察法界諸宮殿中一切眾生若曾種善根已成熟者如來奮勇猛十力以止觀兩翅鼓揚生死大愛水海使其兩闢而撮取之置佛法中令斷一切妄想戲論安住如來無分別無礙行佛子譬如日月獨無等侶周行虗空利益眾生不作是念我從何來而至何所諸佛如來亦復如是性本寂滅無有分別示現遊行一切法界為欲饒益諸眾生故作諸佛事無有休息不生如是戲論分別我從彼來而向彼去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以如是等無量方便無量性相知見如來應正等覺所行之行爾時普賢菩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譬如真如不生滅  無有方所無能見  大饒益者行如是  出過三世不可量  法界非界非非界  非是有量非無量  大功德者行亦然  非量無量無身故  如鳥飛行億千歲  前後虗空等無別  眾劫演說如來行  已說未說不可量  金翅在空觀大海  闢水搏取龍男女  十力能拔善根人  令出有海除眾惑  譬如日月遊虗空  照臨一切不分別  世尊周行於法界  教化眾生無動念
  【論】第七明如來出現有十無量成正覺。
  【經】佛子諸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如來應正等覺成正覺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如來成正覺於一切義無所觀察於法平等無所疑惑無二無相無行無止無量無際遠離二邊住於中道出過一切文字言說知一切眾生心念所行根性欲樂煩惱染習舉要言之於一念中悉知三世一切諸法佛子譬如大海普能印現四天下中一切眾生色身形像是故共說以為大海諸佛菩提亦復如是普現一切眾生心念根性樂欲而無所現是故說名諸佛菩提佛子諸佛菩提一切文字所不能宣一切音聲所不能及一切言語所不能說但隨所應方便開示佛子如來應正等覺成正覺時得一切眾生量等身得一切法量等身得一切剎量等身得一切三世量等身得一切佛量等身得一切語言量等身得真如量等身得法界量等身得虗空界量等身得無礙界量等身得一切願量等身得一切行量等身得寂滅涅槃界量等身佛子如所得身言語及心亦復如是得如是等無量無數清淨三輪佛子如來成正覺時於其身中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乃至普見一切眾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謂無性無何等性所謂無相性無盡性無生性無滅性無我性無非我性無眾生性無非眾生性無菩提性無法界性無虗空性亦復無有成正覺性知一切法皆無性故得一切智大悲相續救度眾生佛子譬如虗空一切世界若成若壞常無增減何以故虗空無生故諸佛菩提亦復如是若成正覺不成正覺亦無增減何以故菩提無相無非相無一無種種故佛子假使有人能化作恒河沙等心一一心復化作恒河沙等佛皆無色無形無相如是盡恒河沙等劫無有休息佛子於意云何彼人化心化作如來凡有幾何如來性起妙德菩薩言如我解於仁所說義化與不化等無有別云何問言凡有幾何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佛子如汝所說設一切眾生於一念中悉成正覺與不成正覺等無有異何以故菩提無相故若無有相則無增無減佛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如成等正覺同於菩提一相無相如來成正覺時以一相方便入善覺智三昧入已於一成正覺廣大身現一切眾生數等身住於身中如一成正覺廣大身一切成正覺廣大身悉亦如是佛子如來有如是等無量成正覺門是故應知如來所現身無有量以無量故說如來身為無量界等眾生界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如來身一毛孔中有一切眾生數等諸佛身何以故如來成正覺身究竟無生滅故如一毛孔徧法界一切毛孔悉亦如是當知無有少許處空無佛身何以故如來成正覺無處不至故隨其所能隨其勢力於道場菩提樹下師子座上以種種身成等正覺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如自心一切眾生心亦復如是悉有如來成等正覺廣大周徧無處不有不離不斷無有休息入不思議方便法門佛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如來成正覺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正覺了知一切法  無二離二悉平等  自性清淨如虗空  我與非我不分別  如海印現眾生身  以此說其為大海  菩提普印諸心行  是故說名為正覺  譬如世界有成敗  而於虗空不增減  一切諸佛出世間  菩提一相恒無相  如人化心化作佛  化與不化性無異  一切眾生成菩提  成與不成無增減  佛有三昧名善覺  菩提樹下入此定  放眾生等無量光  開悟羣品如蓮敷  如三世劫剎眾生  所有心念及根欲  如是數等身皆現  是故正覺名無量
  【論】第八明如來出現有十無量轉法輪。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如來應正等覺轉法輪佛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如來以心自在力無起無轉而轉法輪知一切法恒無起故以三種轉斷所應斷而轉法輪知一切法離邊見故離欲際非際而轉法輪入一切法虗空際故無有言說而轉法輪知一切法不可說故究竟寂滅而轉法輪知一切法涅槃性故以一切文字一切言語而轉法輪如來音聲無處不至故知聲如響而轉法輪了於諸法真實性故於一音中出一切音而轉法輪畢竟無主故無遺無盡而轉法輪內外無著故佛子譬如一切文字語言盡未來劫說不可盡佛轉法輪亦復如是一切文字安立顯示無有休息無有窮盡佛子如來法輪悉入一切語言文字而無所住譬如書字普入一切事一切語一切算數一切世間出世間處而無所住如來音聲亦復如是普入一切處一切眾生一切法一切業一切報中而無所住一切眾生種種語言皆悉不離如來法輪何以故言音實相即法輪故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如來轉法輪應如是知復次佛子菩薩摩訶薩欲知如來所轉法輪應知如來法輪所出生處何等為如來法輪所出生處佛子如來隨一切眾生心行欲樂無量差別出若干音聲而轉法輪佛子如來應正等覺有三昧名究竟無礙無畏入此三昧已於成正覺一一身一一口各出一切眾生數等言音一一音中眾音具足各各差別而轉法輪令一切眾生皆生歡喜能如是知轉法輪者當知此人則為隨順一切佛法不如是知則非隨順佛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佛轉法輪普入無量眾生界故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如來法輪無所轉  三世無起亦無得  譬如文字無盡時  十力法輪亦如是  如字普入而無至  正覺法輪亦復然  入諸言音無所入  能令眾生悉歡喜  佛有三昧名究竟  入此定已乃說法  一切眾生無有邊  普出其音令悟解  一一音中復更演  無量言音各差別  於世自在無分別  隨其欲樂普使聞  文字不從內外出  亦不失壞無積聚  而為眾生轉法輪  如是自在甚奇特
  【論】第九明如來出現有十無量入涅槃。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如來應正等覺般涅槃佛子菩薩摩訶薩欲知如來大涅槃者當須了知根本自性如真如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如實際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如法界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如虗空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如法性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如離欲際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如無相際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如我性際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如一切法性際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如真如際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何以故涅槃無生無出故若法無生無出則無有滅佛子如來不為菩薩說諸如來究竟涅槃亦不為彼示現其事何以故為欲令見一切如來常住其前於一念中見過去未來一切諸佛色相圓滿皆如現在亦不起二不二想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永離一切諸想著故佛子諸佛如來為令眾生生欣樂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生戀慕故示現涅槃而實如來無有出世亦無涅槃何以故如來常住清淨法界隨眾生心示現涅槃佛子譬如日出普照世間於一切淨水器中影無不現普徧眾處而無來往或一器破便不現影佛子於汝意云何彼影不現為日咎不答言不也但由器壞非日有咎佛子如來智日亦復如是普現法界無前無後一切眾生淨心器中佛無不現心器常淨常見佛身若心濁器破則不得見佛子若有眾生應以涅槃而得度者如來則為示現涅槃而實如來無生無歿無有滅度佛子譬如火大於一切世間能為火事或時一處其火息滅於意云何豈一切世間火皆滅耶答言不也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於一切世界施作佛事或於一世界能事已畢示入涅槃豈一切世界諸佛如來悉皆滅度佛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如來應正等覺大般涅槃復次佛子譬如幻師善明幻術以幻術力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國土城邑聚落示現幻身以幻力持經劫而住然於餘處幻事已訖隱身不現佛子於汝意云何彼大幻師豈於一處隱身不現便一切處皆隱滅耶答言不也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善知無量智慧方便種種幻術於一切法界普現其身持令常住盡未來際或於一處隨眾生心所作事訖示現涅槃豈以一處示入涅槃便謂一切悉皆滅度佛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如來應正等覺大般涅槃復次佛子如來應正等覺示涅槃時入不動三昧入此三昧已於一一身各放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大光明一一光明各出阿僧祇蓮華一一蓮華各有不可說妙寶華蘂一一華蘂有師子座一一座上皆有如來結跏趺坐其佛身數正與一切眾生數等皆具上妙功德莊嚴從本願力之所生起若有眾生善根熟者見佛身已則皆受化然彼佛身盡未來際究竟安住隨宜化度一切眾生未曾失時佛子如來身者無有方處非實非虗但以諸佛本誓願力眾生堪度則便出現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如來應正等覺大般涅槃佛子如來住於無量無礙究竟法界虗空界真如法性無生無滅及以實際為諸眾生隨時示現本願持故無有休息不捨一切眾生一切剎一切法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如日舒光照法界  器壞水漏影隨滅  最勝智日亦如是  眾生無信見涅槃  如火世間作火事  於一城邑或時息  人中最勝徧法界  化事訖處示終盡  幻師現身一切剎  能事畢處則便謝  如來化訖亦復然  於餘國土常見佛  佛有三昧名不動  化眾生訖入此定  一念身放無量光  光出蓮華華有佛  佛身無數等法界  有福眾生所能見  如是無數一一身  壽命莊嚴皆具足  如無生性佛出興  如無滅性佛涅槃  言辭譬喻悉皆斷  一切義成無與等
  【論】第十明如來出現有十無量見聞親近。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於如來應正等覺見聞親近所種善根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於如來所見聞親近所種善根皆悉不虗出生無盡覺慧故離於一切障難故決定至於究竟故無有虗誑故一切願滿故不盡有為行故隨順無為智故生諸佛智故盡未來際故成一切種勝行故到無功用智地故佛子譬如丈夫食少金剛終竟不消要穿其身出在於外何以故金剛不與肉身雜穢而同止故於如來所種少善根亦復如是要穿一切有為諸行煩惱身過到於無為究竟智處何以故此少善根不與有為諸行煩惱而共住故佛子假使乾草[卄/積]同須彌投火於中如芥子許必皆燒盡何以故火能燒故於如來所種少善根亦復如是必能燒盡一切煩惱究竟得於無餘涅槃何以故此少善根性究竟故佛子譬如雪山有藥王樹名曰善見若有見者眼得清淨若有聞者耳得清淨若有齅者鼻得清淨若有甞者舌得清淨若有觸者身得清淨若有眾生取彼地土亦能為作除病利益佛子如來應正等覺無上藥王亦復如是能作一切饒益眾生若有得見如來色身眼得清淨若有得聞如來名號耳得清淨若有得齅如來戒香鼻得清淨若有得甞如來法味舌得清淨具廣長舌解語言法若有得觸如來光者身得清淨究竟獲得無上法身若於如來生憶念者則得念佛三昧清淨若有眾生供養如來所經土地及塔廟者亦具善根滅除一切諸煩惱患得賢聖樂佛子我今告汝設有眾生見聞於佛業障纏覆不生信樂亦種善根無空過者乃至究竟入於涅槃佛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於如來所見聞親近所種善根悉離一切諸不善法具足善法佛子如來以一切譬喻說種種事無有譬喻能說此法何以故心智路絕不思議故諸佛菩薩但隨眾生心令其歡喜為說譬喻非是究竟佛子此法門名為如來祕密之處名一切世間所不能知名入如來印名開大智門名示現如來種性名成就一切菩薩名一切世間所不能壞名一向隨順如來境界名能淨一切諸眾生界名演說如來根本實性不思議究竟法佛子此法門如來不為餘眾生說唯為趣向大乘菩薩說唯為乘不思議乘菩薩說此法門不入一切餘眾生手唯除諸菩薩摩訶薩佛子譬如轉輪聖王所有七寶因此寶故顯示輪王此寶不入餘眾生手唯除第一夫人所生太子具足成就聖王相者若轉輪王無此太子具眾德者王命終後此諸寶等於七日中悉皆散滅佛子此經珍寶亦復如是不入一切餘眾生手唯除如來法王真子生如來家種如來相諸善根者佛子若無此等佛之真子如是法門不久散滅何以故一切二乘不聞此經何況受持讀誦書寫分別解說唯諸菩薩乃能如是是故菩薩摩訶薩聞此法門應大歡喜以尊重心恭敬頂受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信樂此經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佛子設有菩薩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修習種種菩提分法若未聞此如來不思議大威德法門或時聞已不信不解不順不入不得名為真實菩薩以不能生如來家故若得聞此如來無量不可思議無障無礙智慧法門聞已信解隨順悟入當知此人生如來家隨順一切如來境界具足一切諸菩薩法安住一切種智境界遠離一切諸世間法出生一切如來所行通達一切菩薩法性於佛自在心無疑惑住無師法深入如來無礙境界佛子菩薩摩訶薩聞此法已則能以平等智知無量法則能以正直心離諸分別則能以勝欲樂現見諸佛則能以作意力入平等虗空界則能以自在念行無邊法界則能以智慧力具一切功德則能以自然智離一切世間垢則能以菩提心入一切十方網則能以大觀察知三世諸佛同一體性則能以善根迴向智普入如是法不入而入不於一法而有攀緣恒以一法觀一切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功德少作功力得無師自然智爾時普賢菩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見聞供養諸如來  所得功德不可量  於有為中終不盡  要滅煩惱離眾苦  譬人吞服少金剛  終竟不銷要當出  供養十力諸功德  滅惑必至金剛智  如乾草[卄/積]等須彌  投芥子火悉燒盡  供養諸佛少功德  必斷煩惱至涅槃  雪山有藥名善見  見聞齅觸銷眾疾  若有見聞於十力  得勝功德到佛智
  【論】如是已上如來出現十無量法一一法皆有十喻如經具明如佉陀羅山者此是本名尼民陀羅山此云持邊山目真隣陀山此云解脫此是解脫龍所居處優波尼沙陀分前已釋訖或牟薩羅此云紫色寶如是已上都有百喻喻如來出現身心智慧十無量事境界皆是非喻為喻略示少分是心智路絕任不思議無性無作任無限自在之功用故非言量譬喻所表及故如此品付囑流通中此法門不入餘眾生手者樂學二乘三乘聲聞緣覺樂空無我願生淨土者是餘眾生以未迴心住變易生死是餘眾生故若有大心凡夫及三乘有迴心者佛所付囑名曰流通設令於此法聖位菩薩自所演說無凡夫樂學不名付囑不名流通明此經付囑凡夫及三乘有迴心者令使樂學學已悟入名曰流通不付已生佛家入位十地已去菩薩若論十地已去入佛境界菩薩十方此土數分難量如來何須慮恐無人信樂無人流通是故當知付大心凡夫及三乘迴心者令其悟入名曰付囑流通不付囑十地已去大菩薩等經意唯為趣向乘不思議乘菩薩說此法門明趣向一乘凡夫迴心悟入法界乘不思議乘十信十住令其昇進故又舉輪王太子具足王相者王命終後所有七寶不散滅喻便以此子能治王正位故若無此子王命終後此諸寶等七日中悉皆散滅佛子此經珍寶亦復如是不入一切餘眾生手唯除如來法王真子生如來家種如來相諸善根者若無此等佛之真子如是法門不久散滅明知但令凡夫發心悟入不付囑十地已去諸菩薩故若論入地已去諸菩薩先得道者數若世界海微塵猶尚未比何須所慮無人流通意明設有聖者常說無凡夫樂修悟入其法自滅言無凡夫修行言滅法無生滅經云唯除如來法王真子生如來家種如來相諸善根者明如來以解脫智慧為家如一念無念身心諸見已亡便生如來無性妙理正智慧家故名十住中初發心住此為初生佛家四地得三界法盡亦名初生佛家八地得一分無功用現前亦名初生如來無生忍家如前已說種如來相諸善根者如來見一切法無性為性無相為相不壞相而無相明智境相自真故名種如來相明自心智境界非生住滅是如來相明自心智慧等一切諸佛及以一切眾生智慧皆一性無性一相無相無表裏中間如虗空界能隨眾生性欲樂現如影身生無來處滅無去處達心境如幻是如來相達如斯法者是生在佛家種如來相諸善根種者明有修學如來如是真智慧種故如是凡夫聞此法已修學如來如是真智慧種名為佛種不斷名曰付囑流通是故當知此教不付囑先以入位得道菩薩故經云設有菩薩於無量百千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修習種種菩提分法若未聞此如來不思議大威德法門或時聞已不信不解不順不入不得名為真實菩薩以不能生如來家故如是菩薩即是權教中觀空無我但欣出世雖修六波羅蜜厭苦發心樂求淨土非是達自無明是根本如來智故此菩薩修於淨行觀空無我厭苦發心取捨全在二見恒存非如此教依智發心達自心境本一思議無忻厭心無淨穢障故眾生境界是如來境界眾生心是如來心一如此品所說。
  【經】爾時佛神力故法如是故十方各有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世界六種震動所謂東踊西沒西踊東沒南踊此沒北踊南沒邊踊中沒中踊邊沒十八相動所謂動徧動等徧動起徧起等徧起踊徧踊等徧踊震徧震等徧震吼徧吼等徧吼擊徧擊等徧擊雨出過諸天一切華雲一切蓋雲幢雲幡雲香雲鬘雲塗香雲莊嚴具雲大光明摩尼寶雲諸菩薩讚歎雲不可說菩薩各差別身雲雨成正覺雲嚴淨不思議世界雲雨如來言語音聲雲充滿無邊法界如此四天下如來神力如是示現令諸菩薩皆大歡喜周徧十方一切世界悉亦如是是時十方各過八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外各有八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如來同名普賢皆現其前而作是言善哉佛子乃能承佛威力隨順法性演說如來出現不思議法佛子我等十方八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同名諸佛皆說此法如我所說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亦如是說佛子今此會中十萬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一切菩薩神通三昧我等皆與授記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剎微塵數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亦與授記於當來世經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皆得成佛同號佛殊勝境界我等為令未來諸菩薩聞此法故皆共護持如此四天下所度眾生十方百千億那由他無數無量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法界虗空等一切世界中所度眾生皆亦如是爾時十方諸佛威神力故毗盧遮那本願力故法如是故善根力故如來起智不越念故如來應緣不失時故隨時覺悟諸菩薩故往昔所作無失壞故令得普賢廣大行故顯現一切智自在故十方各過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外各有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菩薩來詣於此充滿十方一切法界示現菩薩廣大莊嚴放大光明網震動十方一切世界壞散一切諸魔宮殿銷滅一切諸惡道苦顯現一切如來威德歌詠讚歎如來無量差別功德法普雨一切種種雨示現無量差別身領受無量諸佛法以佛神力各作是言善哉佛子乃能說此如來不可壞法佛子我等一切皆名普賢各從普光明世界普幢自在如來所而來於此彼一切處亦說是法如是文句如是義理如是宣說如是決定皆同於此不增不減我等皆以佛神力故得如來法故來詣此處為汝作證如我來此十方等虗空徧法界一切世界諸四天下亦復如是爾時普賢菩薩承佛神力觀察一切菩薩大眾欲重明如來出現廣大威德如來正法不可沮壞無量善根皆悉不空諸佛出世必具一切最勝之法善能觀察諸眾生心隨應說法未曾失時生諸菩薩無量法光一切諸佛自在莊嚴一切如來一身無異從本大行之所生起而說頌言。
  一切如來諸所作  世間譬喻無能及  為令眾生得悟解  非喻為喻而顯示  如是微密甚深法  百千萬劫難可聞  精進智慧調伏者  乃得聞此祕奧義  若聞此法生欣慶  彼曾供養無量佛  為佛加持所攝受  人天讚歎常供養  此為超世第一財  此能救度諸羣品  此能出生清淨道  汝等當持莫放逸
  【論】說此品持其地六種十八相動者說普賢行品直言六種震動為明直言行體此品乃明法身理智并普賢行悲智圓滿舉十方圓動故乃至興供亦圓滿云十方各過八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外各有八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如來同名普賢皆現其身而來作證稱歎等事皆舉八十為量佛號同名普賢者明以八聖道是佛所行以所行之行以立佛名號故此明八聖道覺行齊圓徧十方故故以八十不可說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佛同號普賢此覺行圓滿以八聖行為體此會中十萬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一切神通三昧皆得一生之記者明既自己修行得果此是所化之眾故亦乃一生得記一生者不見三世生故名為一生義也此乃總攝凡聖元一體相無別異性以一剎那生入此位者名為一生更不見三世生性故實法如是餘見皆非又佛剎微塵數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亦與授記於當來世經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皆得成佛同號殊勝境界者明以一剎那中方便三昧顯正智慧海現前時無邊劫迷一時頓滅心境解脫名為佛號殊勝境界非如情繫有如許迷劫次第積修作此解者徒生想慮未有成佛之期真法中未曾如是已下明此四天下所度眾生廣多總結十方同此已下過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外各有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菩薩來詣於此充滿十方者明普賢行徧周同來作證普賢之法故云我等一切皆同名普賢各從普光明世界普幢自在佛所來者明皆從法身根本性自清淨普光明智名之普幢從此智上起等法界虗空界等眾生數差別智差別行行普賢行故故言從普光明世界普幢佛所來故餘義如經具明此皆約根本智作世界約差別智作普賢總合會覺行慈悲圓滿表明此品之法門如是故為以明如來根本智中行普賢差別智故號佛為普賢佛故總是表以佛智作諸行故以八聖道十波羅蜜不離根本智徧一切行故舉之為數云八十不可說那由他佛剎微塵總是表法也此教為大心者說非劣解者妄作穿鑿所知須深達本末前後經文隨位差降總別同異之意此品是自己進修經過五位已終理智萬行大悲圓之畢也是自己如來出現處世利生無著之門此品如大海五位加行河歸流廣大之極此品如須彌山諸寶山王高莫過也此品如大地大悲育載一切含生故此品如虗空法身智身法界充滿故如圓淨摩尼寶鏡其量徧周十方一切世界色像咸現其中無礙顯現此如來出現法門亦復以法身妙理無色無形普光明根本清淨大圓明智鏡普現十方一切眾生業普賢行海諸佛身土咸處其中無不自在是故有發菩提心者當信自心及一切眾生心總有如是如來智德自在當知不久還同佛身自信有故如此品云量等三千大千世界經卷內在一微塵中一切微塵亦復如是者意令信知一切微細眾生皆有如來四智經卷之海云破彼微塵出經卷者明菩薩自得此已乃見一切眾生皆等有之及以方便智居生死海中起等眾生數身行方便引之令心開悟達自智境如佛不異故云破此微塵出此經卷如經云如大海水潛流四天下地八十億小洲有穿鑿者無不得水喻明一切眾生有自觀察力無有不得如來智慧大海心故又經云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為明諸佛如來不異此心成正覺故又下云一切眾生心悉如是悉有如來成正覺此明凡聖心自體清淨無異但有迷悟不隔分毫但一念妄念不生得心境蕩然性自無生無得無證即成正覺故便以此法廣利眾生是普賢行故無心性理妙慧簡擇一乘三乘人天因果惡道業報名為文殊隨差別智同行知根利生無有休息名為普賢以大悲救護一切眾生名為觀音以此三心一時修學名毗盧遮那慣習心成名為自在無法不明名為無礙智隨根應普徧十方性無往來名曰神通修之在初慣習總得妄生多劫智曰不遷此總非難何須不作學而不得猶福勝人天不信不修苦窮何盡大意此之如來出現佛果之門文殊妙理普賢妙行等一切眾生咸共有之非古非今性自一體令後學者如是信修深誠非遠勿自生難如此品頌云如海印現眾生身以此說其為大海菩提普印諸心行是故說名為正覺意明菩提是無心性無體相無得無證之妙理通達此法者名為妙智以此菩提妙智普印邪思如行性自無生名為正覺論主頌曰。
  一切眾生金色界白淨無垢智無壞智珠無價在衣中秪欲長貧住門外廣大寶乘住四衢文殊引導普賢扶肥壯白牛甚多力一念徧遊無卷舒如是寶乘不能入但樂勤苦門前立不覺自身常在中遣上恒言我不及。
  大體常須自信自己身語意境界一切諸行分別皆從如來身語心意境界諸行分別中生皆無體無性無我無人但以法界無作自性緣生本無根栽處所可得性自法界無有內外中間應如是知如是觀察觀自觀他同一體性無我無我所以定慧力如是修行既自知已觀眾生苦自利利他皆如普賢廣大行願一如此經五位法則此品和會明文殊是顯根本智之法門普賢是根本中萬行無作根本智是佛故令體用自相問答說根本智佛果之門明根本智因此二行所成明根本智自無成壞皆因文殊普賢二法所顯發故以此還令所顯之因還自說故佛自無成壞者也以明因可說果無作者故以此三法自在圓通名佛出現世間故此明不作而作作而不作者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


  音切



  (似羊切)。


  (毗稷切)。


  (補郭切)。


  (子括切)。


  (許究切)。

[卄/積]
  (子四切)。


  (烏到切)。


  (吐根切)。


  (去加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一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論】第九會在普光明殿說離世間品。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一

  【論】將釋此品約作五門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釋敘致始成正覺所由四釋說法之主所以五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者所以名離世間品明前品既名如來出現此品即名得離世間故故名離世間此有二義一望說法之主說教益眾生是利益世間品合作利益之名二望眾生聞法處世無染是離世間品故此約說法之主及得益者二義通釋二釋品來意者明前品是五位昇進已終自己佛果覺行已滿此品是普賢常行自從初如來始成正覺已來一時同說是古今諸佛共行乃至從普光明殿說十信心法十定法十通十忍阿僧祇如來壽量菩薩住處佛不思議如來十身相海如來隨好光明功德普賢行如來出現離世間法界品如是十四品經乃至四十品經天上人中不離一剎那際三昧以普光明智一時普印一時同說以此諸會及至昇天皆云不離始成正覺普光明殿此明圓通始末時法不遷故此品須來三釋敘致始成正覺之所由者何故品初敘其始成佛之時及處何意經云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普光明殿乃至妙悟已滿者意明此十定及離世間品等五位進修始終皆以此普賢行體為昇進故又四十品意謂雖別總不離普光明智十定之體一時同說無前後際十方同然已此昇天但云不離菩提場普光明殿如說十定品一會說十一品經在於十定初亦同此品如前敘致還云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乃至妙悟已滿以明十定品以定無前後普收一部經之始末及三世故此離世間品以其二千法門普賢行體成佛因果普收前後及以三世常然之道故以敘之明總是初成正覺時一時以普光明智人間天上及十方世界一時頓印無有前後圓鏡頓照諸鏡為此教頓為大心眾生頓舉智境非如劣解者情識所知故成佛亦一念成說教亦一念說但約智體非三世時分歲月情量所收故四釋說法之主所以者此品何故還令普賢菩薩說者明此二千法門是普賢所行常行故還令普賢自說自行令諸聞法者倣而斆之即行普賢之行如是乃至示現成佛入涅槃總是普賢行故若以根本法身智身佛無成壞之功以差別智論總是普賢行攝故是故如來出現品明自己覺行圓滿故十方諸佛同號普賢以明十住十行十迴向中但一分覺心能治一切煩惱中一分麤惑行得一分慈悲雖踐普賢一分行蹤然未全具普賢行滿故隨位佛果但同號為月為眼為妙至如來出現品明覺行齊圓故是以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同號普賢佛故明根本智全成差別智用滿得名故以體收用此乃就用成名故今此品令普賢說者亦是以根本智就用成名若約初心信解即將用從本本以普賢用從根本智世界名金色佛果號不動智能覺之人號曰文殊此至自行佛果覺行已圓即以根本智從用佛號普賢故所行行亦號普賢故如說此品普賢是約本從用普賢及說十定品普賢亦是如初會中普賢是毗盧遮那如來自行普賢十定品已來普賢是凡夫從十信十住已來昇進道滿自行普賢明自十信心至十地以用從本即成根本智使令圓滿從十地向十一地以根本智從用成差別智一向利生即說十定已來普賢菩薩是也是故說十定品時已登十地諸菩薩再三求覓普賢不得者明以根本智會用未及滿故如來令生想念普賢如對目前方得見者明純用是普賢故即以智想從用是故出現品中令文殊問普賢者明以體從用故如說此品普賢是主以體從用普賢共初如來初會中普賢其功相似是以初會所說法門皆令普賢說法亦是以體從用第二會以普賢智用從體直至十地皆是以用從體且令成其根本智使圓明然後十地終捨三昧涅槃樂如稠林煩惱故方令具普賢大用始得稱周設教於生死中自在故如是安立修行以智境乃至一時是故十定及此品總通敘致始成正覺菩提場始末有發心之士深須得意方堪修道作前後多生尋求不可相應但自以定慧力觀照所緣真俗內外心境染淨偏多處以理智體用平等法而用治之散動多者以定治之樂寂多者以平等法身及大願迴向力以悲智治之一如此經五位修行法治之至究竟趣若自智不及志求良匠不可安然致無所益當知此說法主者是成佛果後以體從用普賢說始終常道普賢二千種法用該萬行八地捨七地中有行有開發智淨無功十地捨涅槃三昧稠林行成普賢行入於生死圓滿大悲方始自在第五隨文釋義者於此一品有七卷經長科為十段。
  【經】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普光明殿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妙悟皆滿二行永絕達無相法住於佛住得佛平等到無障處不可轉法所行無礙立不思議普見三世身恒充徧一切國土智恒明達一切諸法了一切行盡一切疑無能測身一切菩薩等所求智到佛無二究竟彼岸具足如來平等解脫證無中邊佛平等地盡於法界等虗空界。
  【論】第一爾時世尊已下至盡於法界虗空界有八行經明歎佛成道所得法門是此品序分如歎德中妙悟皆滿者無功之理智性自徧知故二行永絕者斷常有無無二見也達無相法者智境如幻心境無主住佛所住者佛無所住得佛平等者大智徧周知根與益無自他也到無障處者聖凡同體總別自在不可轉法者體用自在無性可轉所行無礙者智用徧周無物為礙故立不思議者迷亡任智也普見三世者智印古今無延促也身恒徧周一切國土者內外見亡大小情盡心如虗空智體自徧對現色身非往來也智恒明達一切諸法者歎如來差別智滿了一切行盡一切疑無能測身一切菩薩等所求智者歎如來最後身之德用義無不盡行無不周身無不徧事無不知智無不圓任無功用心無卷舒十方普應無心意識任德所求以無依住聲一音徧告隨根別悟任智不同故已下如文自明。
  【經】與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俱皆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各從他方種種國土而共來集悉具菩薩方便智慧所謂善能觀察一切眾生以方便力令其調伏住菩薩法善能觀察一切世界以方便力普皆往詣善能觀察涅槃境界思惟籌量永離一切戲論分別而修妙行無有間斷善能攝受一切眾生善入無量諸方便法知諸眾生空無所有而不壞業果善知眾生心使諸根境界方便種種差別悉能受持三世佛法自得解了復為他說於世出世無量諸法皆善安住知其真實於有為無為一切諸法悉善觀察知無有二於一念中悉能獲得三世諸佛所有智慧於念念中悉能示現成等正覺令一切眾生發心成道於一眾生心之所緣悉知一切眾生境界雖入如來一切智地而不捨菩薩行諸所作業智慧方便而無所作為一一眾生住無量劫而於阿僧祇劫難可值遇轉正法輪調伏眾生皆不唐捐三世諸佛清淨行願悉已具足成就如是無量功德一切如來於無邊劫說不可盡。
  【論】第二與不可說百千億已下至說不可盡有二十一行經是歎菩薩大眾至德圓滿分。
  【經】其名曰普賢菩薩普眼菩薩普化菩薩普慧菩薩普見菩薩普光菩薩普觀菩薩普照菩薩普幢菩薩普覺菩薩如是等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皆悉成就普賢行願深心大願皆已圓滿一切諸佛出興世處悉能往詣請轉法輪善能受持諸佛法眼不斷一切諸佛種性善知一切諸佛興世授記次第名號國土成等正覺轉於法輪無佛世界現身成佛能令一切雜染眾生皆悉清淨能滅一切菩薩業障入於無礙清淨法界。
  【論】第三其名曰已下至入於無礙清淨法界有十行經明菩薩列名及歎德分。
  【經】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入廣大三昧名佛華莊嚴入此三昧時十方所有一切世界六種十八相動出大音聲靡不皆聞然後從其三昧而起。
  【論】第四爾時普賢已下至然後從三昧而起有三行半經明普賢入定大地十八相震動普賢起定分。
  【經】爾時普慧菩薩知眾已集問普賢菩薩言佛子願為演說何等為菩薩摩訶薩依何等為奇特想何等為行何等為善知識何等為勤精進何等為心得安隱何等為成就眾生何等為戒何等為自知受記何等為入菩薩何等為入如來何等為入眾生心行何等為入世界何等為入劫何等為說三世何等為知三世何等為發無疲厭心何等為差別智何等為陀羅尼何等為演說佛何等為發普賢心何等為普賢待法以何等故而起大悲何等為發菩提心因緣何等為於善知識起尊重心何等為清淨何等為諸波羅蜜何等為智隨覺何等為證知何等為力何等為平等何等為佛法實義句何等為說法何等為持何等為辯才何等為自在何等為無著性何等為平等心何等為出生智慧何等為變化何等為力持何等為得大欣慰何等為深入佛法何等為依止何等為發無畏心何等為發無疑惑心何等為不思議何等為巧密語何等為巧分別智何等為入三昧何等為徧入何等為解脫門何等為神通何等為明何等為解脫何等為園林何等為宮殿何等為所樂何等為莊嚴何等為發不動心以等為不捨深大心何等為觀察何等為說法何等為清淨何等為印何等為智光照何等為無等住何等為無下劣心何等為如山增上心何等為入無上菩提如海智何等為如寶住何等為發如金剛大乘誓願心何等為大發起何等為究竟大事何等為不壞信何等為授記何等為善根迴向何等為得智慧何等為發無邊廣大心何等為伏藏何等為律儀何等為自在何等為無礙用何等為眾生無礙用何等為剎無礙用何等為法無礙用何等為身無礙用何等為願無礙用何等為境界無礙用何等為智無礙用何等為神通無礙用何等為神力無礙用何等為力無礙用何等為遊戲何等為境界何等為力何等為無畏何等為不共法何等為業何等為身何等為身業何等為身何等為語何等為淨修語業何等為得守護何等為成辨大事何等為心何等為發心何等為周徧心何等為諸根何等為深心何等為增上深心何等為勤修何等為決定解何等為決定解入世界何等為決定解入眾生界何等為習氣何等為取何等為修何等為成就佛法何等為退失佛法道何等為離生道何等為決定法何等為出生佛法道何等為大丈夫名號何等為道何等為無量道何等為助道何等為修道何等為莊嚴道何等為足何等為手何等為腹何等為藏何等為心何等為被甲何等為器仗何等為首何等為眼何等為耳何等為鼻何等為舌何等為身何等為意何等為行何等為住何等為坐何等為臥何等為所住處何等為所行處何等為觀察何等為普觀察何等為奮迅何等為師子吼何等為清淨施何等為清淨戒何等為清淨忍何等為清淨精進何等為清淨定何等為清淨慧何等為清淨慈何等為清淨悲何等為清淨喜何等為清淨捨何等為義何等為法何等為福德助道具何等為智慧助道具何等為明足何等為求法何等為明了法何等為修行法何等為魔何等為魔業何等為捨離魔業何等為見佛何等為佛業何等為慢業何等為智業何等為魔所攝持何等為佛所攝持何等為法所攝持何等為住兜率天所作業何故於兜率天宮歿何故現處胎何等為現微細趣何故現初生何故現微笑何故示行七步何故現童子地何故現處內宮何故現出家何故示苦行云何往詣道場云何坐道場何等為坐道場時奇特相何故示降魔何等為成如來力云何轉法輪何故因轉法輪得白淨法何故如來應正等覺示般涅槃善哉佛子如是等法願為演說。
  【論】第五爾時普慧菩薩已下至佛子如是等法願為演說有七十二行半經此一段明普慧菩薩有二百問都問一切初發心乃至究竟佛果法門行相分。
  【經】爾時普賢菩薩告普慧等諸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依何等為十所謂以菩提心為依恒不忘失故以善知識為依和合如一故以善根為依修習增長故以波羅蜜為依具足修行故以一切法為依究竟出離故以大願為依增長菩提故以諸行為依普皆成就故以一切菩薩為依同一智慧故以供養諸佛為依信心清淨故以一切如來為依如慈父教誨不斷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為如來無上大智所依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奇特想何等為十所謂於一切善根生自善根想於一切善根生菩提種子想於一切眾生生菩提器想於一切願生自願想於一切法生出離想於一切行生自行想於一切法生佛法想於一切語言法生語言道想於一切佛生慈父想於一切如來生無二想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無上善巧想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行何等為十所謂一切眾生行普令成熟故一切求法行咸悉修學故一切善根行悉使增長故一切三昧行一心不亂故一切智慧行無不了知故一切修習行無不能修故一切佛剎行皆悉莊嚴故一切善友行恭敬供養故一切如來行尊重承事故一切神通行變化自在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行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善知識何等為十所謂令住菩提心善知識令生善根善知識令行諸波羅蜜善知識令解說一切法善知識令成熟一切眾生善知識令得決定辯才善知識令不著一切世間善知識令於一切劫修行無厭倦善知識令安住普賢行善知識令入一切佛智所入善知識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勤精進何等為十所謂教化一切眾生勤精進深入一切法勤精進嚴淨一切世界勤精進修行一切菩薩所學勤精進滅除一切眾生惡勤精進止息一切三惡道苦勤精進摧破一切眾魔勤精進願為一切眾生作清淨眼勤精進供養一切諸佛勤精進令一切如來皆悉歡喜勤精進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具足如來無上精進波羅蜜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心得安隱何等為十所謂自住菩提心亦當令他住菩提心心得安隱自究竟離忿諍亦當令他離忿諍心得安隱自離凡愚法亦令他離凡愚法心得安隱自勤修善根亦令他勤修善根心得安隱自住波羅蜜道亦令他住波羅蜜道心得安隱自生在佛家亦當令他生於佛家心得安隱自深入無自性真實法亦令他入無自性真實法心得安隱自不誹謗一切佛法亦令他不誹謗一切佛法心得安隱自滿一切智菩提願亦令他滿一切智菩提願心得安隱自深入一切如來無盡智藏亦令他入一切如來無盡智藏心得安隱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安隱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成就眾生何等為十所謂以布施成就眾生以色身成就眾生以說法成就眾生以同行成就眾生以無染著成就眾生以開示菩薩行成就眾生以熾然示現一切世界成就眾生以示現佛法大威德成就眾生以種種神通變現成就眾生以種種微密善巧方便成就眾生是為十菩薩以此成就眾生界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戒何等為十所謂不捨菩提心戒遠離二乘地戒觀察利益一切眾生戒令一切眾生住佛法戒修一切菩薩所學戒於一切法無所得戒以一切善根迴向善提戒不著一切如來身戒思惟一切法離取著戒諸根律儀戒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廣大戒波羅蜜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受記法菩薩以此自知受記何等為十所謂以殊勝意發菩提心自知受記永不厭捨諸菩薩行自知受記住一切劫行菩薩行自知受記修一切佛法自知受記於一切佛教一向深信自知受記修一切善根皆令成就自知受記置一切眾生於佛菩提自知受記於一切善知識和合無二自知受記於一切善知識起如來想自知受記恒勤守護菩提本願自知受記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入諸菩薩何等為十所謂入本願入行入聚入諸波羅蜜入成就入差別願入種種解入莊嚴佛土入神力自在入示現受生是為十菩薩以此普入三世一切菩薩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入諸如來何等為十所謂入無邊成正覺入無邊轉法輪入無邊方便法入無邊差別音聲入無邊調伏眾生入無邊神力自在入無邊種種差別身入無邊三昧入無邊力無所畏入無邊示現涅槃是為十菩薩以此普入三世一切如來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眾生行何等為十所謂入一切眾生過去行入一切眾生未來行入一切眾生現在行入一切眾生善行入一切眾生不善行入一切眾生心行入一切眾生根行入一切眾生解行入一切眾生煩惱習氣行入一切眾生教化調伏時非時行是為十菩薩以此普入一切諸眾生行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世界何等為十所謂入染世界入淨世界入小世界入大世界入微塵中世界入微細世界入覆世界入仰世界入有佛世界入無佛世界是為十菩薩以此普入十方一切世界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劫何等為十所謂入過去劫入未來劫入現在劫入可數劫入不可數劫入可數劫即不可數劫入不可數劫即可數劫入一切劫即非劫入非劫即一切劫入一切劫即一念是為十菩薩以此普入一切劫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說三世何等為十所謂過去世說過去世過去世說未來世過去世說現在世未來世說過去世未來世說現在世未來世說無盡現在世說過去世現在世說未來世現在世說平等現在世說三世即一念是為十菩薩以此普說三世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知三世何等為十所謂知諸安立知諸語言知諸談議知諸軌則知諸稱謂知諸制令知其假名知其無盡知其寂滅知一切空是為十菩薩以此普知一切三世諸法佛子菩薩摩訶薩發十種無疲厭心何等為十所謂供養一切諸佛無疲厭心親近一切善知識無疲厭心求一切法無疲厭心聽聞正法無疲厭心宣說正法無疲厭心教化調伏一切眾生無疲厭心置一切眾生於佛菩提無疲厭心於一一世界經不可說不可說劫行菩薩行無疲厭心遊行一切世界無疲厭心觀察思惟一切佛法無疲厭心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疲厭無上大智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差別智何等為十所謂知眾生差別智知諸根差別智知業報差別智知受生差別智知世界差別智知法界差別智知諸佛差別智知諸法差別智知三世差別智知一切語言道差別智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廣大差別智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陀羅尼何等為十所謂聞持陀羅尼持一切法不忘失故修行陀羅尼如實巧觀一切法故思惟陀羅尼了知一切諸法性故法光明陀羅尼照不思議諸佛法故三昧陀羅尼普於現在一切佛所聽聞正法心不亂故圓音陀羅尼解了不思議音聲語言故三世陀羅尼演說三世不可思議諸佛法故種種辯才陀羅尼演說無邊諸佛法故出生無礙耳陀羅尼不可說佛所說之法悉能聞故一切佛法陀羅尼安住如來力無畏故是為十若諸菩薩欲得此法當勤修學佛子菩薩摩訶薩說十種佛何等為十所謂成正覺佛願佛業報佛住持佛涅槃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本性佛隨樂佛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發十種普賢心何等為十所謂發大慈心救護一切眾生故發大悲心代一切眾生受苦故發一切施心悉捨所有故發念一切智為首心樂求一切佛法故發功德莊嚴心學一切菩薩行故發如金剛心一切處受生不忘失故發如海心一切白淨法悉流入故發如大山王心一切惡言皆忍受故發安隱心施一切眾生無怖畏故發般若波羅蜜究竟心巧觀一切法無所有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心疾得成就普賢善巧智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普賢行法何等為十所謂願住未來一切劫普賢行法願供養恭敬未來一切佛普賢行法願安置一切眾生於普賢菩薩行普賢行法願積集一切善根普賢行法願入一切波羅蜜普賢行法願滿足一切菩薩行普賢行法願莊嚴一切世界普賢行法願生一切佛剎普賢行法願善觀察一切法普賢行法願於一切佛國土成無上菩提普賢行法是為十若諸菩薩勤修此法疾得滿足普賢行願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十種觀眾生而起大悲何等為十所謂觀察眾生無依無怙而起大悲觀察眾生性不調順而起大悲觀察眾生貧無善根而起大悲觀察眾生長夜睡眠而起大悲觀察眾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觀察眾生欲縛所縛而起大悲觀察眾生沒生死海而起大悲觀察眾生長嬰疾苦而起大悲觀察眾生無善法欲而起大悲觀察眾生失諸佛法而起大悲是為十菩薩恒以此心觀察眾生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菩提心因緣何等為十所謂為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故發菩提心為除滅一切眾生苦聚故發菩提心為與一切眾生具足安樂故發菩提心為斷一切眾生愚癡故發菩提心為與一切眾生佛智故發菩提心為恭敬供養一切諸佛故發菩提心為隨如來教令佛歡喜故發菩提心為見一切佛色身相好故發菩提心為入一切佛廣大智慧故發菩提心為顯現諸佛力無所畏故發菩提心是為十佛子若菩薩發無上菩提心為悟入一切智智故親近供養善知識時應起十種心何等為十所謂起給侍心歡喜心無違心隨順心無異求心一向心同善根心同願心如來心同圓滿行心是為十佛子若菩薩摩訶薩起如是心則得十種清淨何等為十所謂深心清淨到於究竟無失壞故色身清淨隨其所宜為示現故音聲清淨了達一切諸語言故辯才清淨善說無邊諸佛法故智慧清淨捨離一切愚癡暗故受生清淨具足菩薩自在力故眷屬清淨成就過去同行眾生諸善根故果報清淨除滅一切諸業障故大願清淨與諸菩薩性無二故諸行清淨以普賢乘而出離故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波羅蜜何等為十所謂施波羅蜜悉捨一切諸所有故戒波羅蜜淨佛戒故忍波羅蜜住佛忍故精進波羅蜜一切所作不退轉故禪波羅蜜念一境故般若波羅蜜如實觀察一切法故智波羅蜜入佛力故願波羅蜜滿足普賢諸大願故神通波羅蜜示現一切自在用故法波羅蜜普入一切諸佛法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具足如來無上大智波羅蜜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智隨覺何等為十所謂一切世界無量差別智隨覺一切眾生界不可思議智隨覺一切諸法一入種種種種入一智隨覺一切法界廣大智隨覺一切虗空界究竟智隨覺一切世界入過去世智隨覺一切世界入未來世智隨覺一切世界入現在世智隨覺一切如來無量行願皆於一智而得圓滿智隨覺三世諸佛皆同一行而得出離智隨覺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法自在光明所願皆滿於一念頃悉能解了一切佛法成等正覺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證知何等為十所謂知一切法一相知一切法無量相知一切法在一念知一切眾生心行無礙知一切眾生諸根平等知一切眾生煩惱習氣行知一切眾生心使行知一切眾生善不善行知一切菩薩願行自在住持變化知一切如來具足十力成等正覺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法善巧方便。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一


  音切



  (方六切)。


  (鬼音)。


  (胡教切)。


  (直由切)。


  (與專切)。


  (昌志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二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力何等為十所謂入一切法自性力入一切法如化力入一切法如幻力入一切法皆是佛法力於一切法無染著力於一切法甚明解力於一切善知識恒不捨離尊重心力令一切善根順至無上智王力於一切佛法深信不謗力令一切智心不退善巧力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具如來無上諸力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平等何等為十所謂於一切眾生平等一切法平等一切剎平等一切深心平等一切善根平等一切菩薩平等一切願平等一切波羅蜜平等一切行平等一切佛平等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平等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佛法實義句何等為十所謂一切法但有名一切法猶如幻一切法猶如影一切法但緣起一切法業清淨一切法但文字所作一切法實際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第一義一切法法界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善入一切智智無上真實義佛子菩薩摩訶薩說十種法何等為十所謂說甚深法說廣大法說種種法說一切智法說隨順波羅蜜法說出生如來力法說三世相應法說令菩薩不退法說讚歎佛功德法說一切菩薩學一切佛平等一切如來境界相應法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巧說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持何等為十所謂持所集一切福德善根持一切如來所說法持一切譬喻持一切法理趣門持一切出生陀羅尼門持一切除疑惑法持成就一切菩薩法持一切如來所說平等三昧門持一切法照明門持一切諸佛神通遊戲力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住持力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辯才何等為十所謂於一切法無分別辯才於一切法無所作辯才於一切法無所著辯才於一切法了達空辯才於一切法無疑暗辯才於一切法佛加被辯才於一切法自覺悟辯才於一切法文句差別善巧辯才於一切法真實說辯才隨一切眾生心令歡喜辯才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巧妙辯才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自在何等為十所謂教化調伏一切眾生自在普照一切法自在修一切善根行自在廣大智自在無所依戒自在一切善根迴向菩提自在精進不退轉自在智慧摧破一切眾魔自在隨所樂欲令發菩提心自在隨所應化現成正覺自在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自在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著何等為十所謂於一切世界無著於一切眾生無著於一切法無著於一切所作無著於一切善根無著於一切受生處無著於一切願無著於一切行無著於一切菩薩無著於一切佛無著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能速轉一切眾想得無上清淨智慧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平等心何等為十所謂積集一切功德平等心發一切差別願平等心於一切眾生身平等心於一切眾生業報平等心於一切法平等心於一切淨穢國土平等心於一切眾生解平等心於一切行無所分別平等心於一切佛力無畏平等心於一切如來智慧平等心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平等心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出生智慧何等為十所謂知一切眾生解出生智慧知一切佛剎種種差別出生智慧知十方網分劑出生智慧知覆仰等一切世界出生智慧知一切法一性種種性廣大住出生智慧知一切種種身出生智慧知一切世間顛倒妄想悉無所著出生智慧知一切法究竟皆以一道出離出生智慧知如來神力能入一切法界出生智慧知三世一切眾生佛種不斷出生智慧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於諸法無不了達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變化何等為十所謂一切眾生變化一切身變化一切剎變化一切供養變化一切音聲變化一切行願變化一切教化調伏眾生變化一切成正覺變化一切說法變化一切加持變化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具足一切無上變化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力持何等為十所謂佛力持法力持眾生力持業力持行力持願力持境界力持時力持善力持智力持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於一切法得無上自在力持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大欣慰何等為十所謂諸菩薩發如是心盡未來世所有諸佛出興于世我當皆得隨逐承事令生歡喜如是思惟心大欣慰復作是念彼諸如來出興於世我當悉以無上供具恭敬供養如是思惟心大欣慰復作是念我於諸佛所興供養時彼諸如來必示誨我法我悉以深心恭敬聽受如說修行於菩薩地必得已生現生當生如是思惟心大欣慰復作是念我當於不可說不可說劫行菩薩行常與一切諸佛菩薩而得共俱如是思惟心大欣慰復作是念我於往昔未發無上大菩提心有諸怖畏所謂不活畏惡名畏死畏墮惡道畏大眾威德畏自一發心悉皆遠離不驚不恐不畏不懼不怯不怖一切眾魔及諸外道所不能壞如是思惟心大欣慰復作是念我當令一切眾生成無上菩提成菩提已我當於彼佛所修菩薩行盡其形壽以大信心興所應供佛諸供養具而為供養及涅槃後各起無量塔供養舍利及受持守護所有遺法如是思惟心大欣慰又作是念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我當悉以無上莊嚴而莊嚴之皆令具足種種奇妙平等清淨復以種種大神通力住持震動光明照曜普使周徧如是思惟心大欣慰復作是念我當斷一切眾生疑惑淨一切眾生欲樂啟一切眾生心意滅一切眾生煩惱閉一切眾生惡道門開一切眾生善趣門破一切眾生黑闇與一切眾生光明令一切眾生離眾魔業使一切眾生至安隱處如是思惟心大欣慰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諸佛如來如優曇華難可值遇於無量劫莫能一見我當於未來世欲見如來則便得見諸佛如來常不捨我恒住我所令我得見為我說法無有斷絕既聞法已心意清淨遠離諂曲質直無偽於念念中常見諸佛如是思惟心大欣慰復作是念我於未來當得成佛以佛神力於一切世界為一切眾生各別示現成等正覺清淨無畏大師子吼以本大願周徧法界擊大法鼓雨大法雨作大法施於無量劫常演正法大悲所持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如是思惟心大欣慰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欣慰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無上成正覺智慧大欣慰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深入佛法何等為十所謂入過去世一切世界入未來世一切世界入現在世世界數世界行世界說世界清淨入一切世界種種性入一切眾生種種業報入一切菩薩種種行知過去一切佛次第知未來一切佛次第知現在十方虗空法界等一切諸佛國土眾會說法調伏知世間法聲聞法獨覺法菩薩法如來法雖知諸法皆無分別而說種種法悉入法界無所入故如其法說無所取著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入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智慧甚深性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依止菩薩依此行菩薩行何等為十所謂依止供養一切諸佛行菩薩行依止調伏一切眾生行菩薩行依止親近一切善友行菩薩行依止積集一切善根行菩薩行依止嚴淨一切佛土行菩薩行依止不捨一切眾生行菩薩行依止深入一切波羅蜜行菩薩行依止滿足一切菩薩願行菩薩行依止無量菩提心行菩薩行依止一切佛菩提行菩薩行是為十菩薩依此行菩薩行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無畏心何等為十所謂滅一切障礙業發無畏心於佛滅後護持正法發無畏心降伏一切魔發無畏心不惜身命發無畏心摧破一切外道邪論發無畏心令一切眾生歡喜發無畏心令一切眾會皆悉歡喜發無畏心調伏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發無畏心離二乘地入甚深法發無畏心於不可說不可說劫行菩薩行心無疲厭發無畏心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無所畏心佛子菩薩摩訶薩發十種無疑心於一切佛法心無疑惑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我當以布施攝一切眾生以戒忍精進禪定智慧慈悲喜捨攝一切眾生發此心時決定無疑若生疑心無有是處是為第一發無疑心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未來諸佛出興于世我當一切承事供養發此心時決定無疑若生疑心無有是處是為第二發無疑心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我當以種種奇妙光明網周徧莊嚴一切世界發此心時決定無疑若生疑心無有是處是為第三發無疑心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我當盡未來劫修菩薩行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過諸算數究竟法界虗空界一切眾生我當悉以無上教化調伏法而成熟之發此心時決定無疑若生疑心無有是處是為第四發無疑心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我當修菩薩行滿大誓願具一切智安住其中發此心時決定無疑若生疑心無有是處是為第五發無疑心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我當普為一切世間行菩薩行為一切法清淨光明照明一切所有佛法發此心時決定無疑若生疑心無有是處是為第六發無疑心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我當知一切法皆是佛法隨眾生心為其演說悉令開悟發此心時決定無疑若生疑心無有是處是為第七發無疑心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我當於一切法得無障礙門知一切障礙不可得故其心如是無有疑惑住真實性乃至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此心時決定無疑若生疑心無有是處是為第八發無疑心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我當知一切法莫不皆是出世間法遠離一切妄想顛倒以一莊嚴而自莊嚴而無所莊嚴於此自了不由他悟發此心時決定無疑若生疑心無有是處是為第九發無疑心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我當於一切法成最正覺離一切妄想顛倒故得一念相應智故若一若異不可得故離一切數故究竟無為故離一切言說故住不可說境界際故發此心時決定無疑若生疑心無有是處是為第十發無疑心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於一切佛法心無所疑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不可思議何等為十所謂一切善根不可思議一切誓願不可思議知一切法如幻不可思議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善根不失無所分別不可思議雖深入一切法亦不取滅度以一切願未成滿故不可思議修菩薩道而示現降神入胎誕生出家苦行往詣道場降伏眾魔成最正覺轉正法輪入般涅槃神變自在無有休息不捨悲願救護眾生不可思議雖能示現如來十力神變自在而亦不捨等法界心教化眾生不可思議知一切法無相是相相是無相無分別是分別分別是無分別非有是有有是非有無作是作作是無作非說是說說是非說不可思議知心與菩提等知菩提與心等心及菩提與眾生等亦不生心顛倒想顛倒見顛倒不可思議於念念中入滅盡定盡一切漏而不證實際亦不盡有漏善根雖知一切法無漏而知漏盡亦知漏滅雖知佛法即世間法世間法即佛法而不於佛法中分別世間法不於世間法中分別佛法一切諸法悉入法界無所入故知一切法皆無二無變易故是為第十不可思議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不可思議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一切諸佛無上不可思議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巧密語何等為十所謂於一切佛經中巧密語於一切受生處巧密語於一切菩薩神通變現成等正覺巧密語於一切眾生業報巧密語於一切眾生所起染淨巧密語於一切法究竟無障礙門巧密語於一切虗空界一一方處悉有世界或成或壞間無空處巧密語於一切法界一切十方乃至微細處悉有如來示現初生乃至成佛入般涅槃充滿法界悉分別見巧密語見一切眾生平等涅槃無變易故而不捨大願以一切智願未得圓滿令滿足故巧密語雖知一切法不由他悟而不捨離諸善知識於如來所轉加尊敬與善知識和合無二於諸善根修習種植迴向安住同一所作同一體性同一出離同一成就巧密語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善巧微密語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巧分別智何等為十所謂入一切剎巧分別智入一切眾生處巧分別知入一切眾生心行巧分別智入一切眾生根巧分別智入一切眾生業報巧分別智入一切聲聞行巧分別智入一切獨覺行巧分別智入一切菩薩行巧分別智入一切世間法巧分別智入一切佛法巧分別智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善巧分別諸法智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三昧何等為十所謂於一切世界入三昧於一切眾生身入三昧於一切法入三昧見一切佛入三昧住一切劫入三昧從三昧起現不思議身入三昧於一切佛身入三昧覺悟一切眾生平等入三昧一念中入一切菩薩三昧智入三昧一念中以無礙智成就一切諸菩薩行願無有休息入三昧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善巧三昧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徧入何等為十所謂眾生徧入國土徧入世間種種相徧入火灾徧入水灾徧入佛徧入莊嚴徧入如來無邊功德身徧入一切種種說法徧入一切如來種種供養徧入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智徧入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解脫門何等為十所謂一身周徧一切世界解脫門於一切世界示現無量種種色相解脫門以一切世界入一佛剎解脫門普加持一切眾生界解脫門以一切佛莊嚴身充滿一切世界解脫門於自身中見一切世界解脫門一念中往一切世界解脫門於一世界示現一切如來出世解脫門一身充滿一切法界解脫門一念中示現一切佛遊戲神通解脫門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解脫門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神通何等為十所謂億念宿命方便智通天耳無礙方便智通知他眾生不思議心行方便智通天眼觀察無有障礙方便智通隨眾生心現不思議大神通力方便智通一身普現無量世界方便智通一念徧入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方便智通出生無量莊嚴具莊嚴不思議世界方便智通示現不可說變化身方便智通隨不思議眾生心於不可說世界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方便智通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善巧神通為一切眾生種種示現令其修學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明何等為十所謂知一切眾生業報善巧智明知一切眾生境界寂滅清淨無諸戲論善巧智明知一切眾生種種所緣唯是一相悉不可得一切諸法皆如金剛善巧智明能以無量微妙音聲普聞十方一切世界善巧智明普壞一切心所染著善巧智明能以方便示現受生或不受生善巧智明捨離一切想受境界善巧智明知一切法非相非無相一性無性無所分別而能了知種種諸法於無量劫分別演說住於法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巧智明菩薩摩訶薩知一切眾生生本無有生了達受生不可得故而知因知緣知事知境界知行知生知滅知言說知迷惑知離迷惑知顛倒知離顛倒知雜染知清淨知生死知涅槃知可得知不可得知執著知無執著知住知動知去知還知起知不起知失壞知出離知成熟知諸根知調伏隨其所應種種教化未曾忘失菩薩所行何以故菩薩但為利益眾生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餘所為是故菩薩常化眾生身無疲倦不違一切世間所作是名緣起善巧智明菩薩摩訶薩於佛無著不起著心於法無著不起著心於剎無著不起著心於眾生無著不起著心不見有眾生而行教化調伏說法然亦不捨菩薩諸行大悲大願見佛聞法隨順修行依於如來種諸善根恭敬供養無有休息能以神力震動十方無量世界其心廣大等法界故知種種說法知眾生數知眾生差別知苦生知苦滅知一切行皆如影像行菩薩行永斷一切受生根本但為救護一切眾生行菩薩行而無所行隨順一切諸佛種性發如大山王心知一切虗妄顛倒入一切種智門智慧廣大不可傾動當成正覺於生死海平等濟渡一切眾生善巧智明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善巧智明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解脫何等為十所謂煩惱解脫邪見解脫諸取解脫蘊處界解脫超二乘解脫無生法忍解脫於一切世間一切剎一切眾生一切法離著解脫無邊住解脫發起一切菩薩行入如來無分別地解脫於一念中悉能了知一切三世解脫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能施作無上佛事教化成熟一切眾生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園林何等為十所謂生死是菩薩園林無厭捨故教化眾生是菩薩園林不疲倦故住一切劫是菩薩園林攝諸大行故清淨世界是菩薩園林自所依止故一切魔宮殿是菩薩園林降伏彼眾故思惟所聞法是菩薩園林如理觀察故六波羅蜜四攝事三十七菩提分法是菩薩園林紹繼慈父境界故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乃至一切佛法是菩薩園林不念餘法故示現一切菩薩威力自在神通是菩薩園林以大神力轉正法輪調伏眾生無休息故一念於一切處為一切眾生示成正覺是菩薩園林法身周徧盡虗空一切世界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離憂惱大安樂行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宮殿何等為十所謂菩提心是菩薩宮殿恒不忘失故十善業道福德智慧是菩薩宮殿教化欲界眾生故四梵住禪定是菩薩宮殿教化色界眾生故生淨居天是菩薩宮殿一切煩惱不染故生無色界是菩薩宮殿令諸眾生離難處故生雜染世界是菩薩宮殿令一切眾生斷煩惱故現處內宮妻子眷屬是菩薩宮殿成就往昔同行眾生故現居輪王護世釋梵是菩薩宮殿為調伏自在心眾生故住一切菩薩行遊戲神通皆得自在是菩薩宮殿善遊戲諸禪解脫三昧智慧故一切佛所受無上自在一切智王灌頂記是菩薩宮殿住十力莊嚴作一切法王自在事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法灌頂於一切世間神力自在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所樂何等為十所謂樂正念心不散亂故樂智慧分別諸法故樂往詣一切佛所聽法無厭故樂諸佛充滿十方無邊際故樂菩薩自在為諸眾生以無量門而現身故樂諸三昧門於一三昧門入一切三昧門故樂陀羅尼持法不忘轉授眾生故樂無礙辯才於一文一句經不可說劫分別演說無窮盡故樂成正覺為一切眾生以無量門示現於身成正覺故樂轉法輪摧滅一切異道法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如來無上法樂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莊嚴何等為十所謂力莊嚴不可壞故無畏莊嚴無能伏故義莊嚴說不可說義無窮盡故法莊嚴八萬四千法聚觀察演說無忘失故願莊嚴一切菩薩所發弘誓無退轉故行莊嚴修普賢行而出離故剎莊嚴以一切剎作一剎故普音莊嚴周徧一切諸佛世界雨法雨故力持莊嚴於一切劫行無數行不斷絕故變化莊嚴於一眾生身示現一切眾生數等身令一切眾生悉得知見求一切智無退轉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一切無上法莊嚴佛子菩薩摩訶薩發十種不動心何等為十所謂於一切所有悉皆能捨不動心思惟觀察一切佛法不動心憶念供養一切諸佛不動心於一切眾生誓無惱害不動心普攝眾生不簡怨親不動心求一切佛法無有休息不動心一切眾生數等不可說不可說劫行菩薩行不生疲厭亦無退轉不動心成就有根信無濁信清淨信極清淨信離垢信明徹信恭敬供養一切佛信不退轉信不可盡信無能壞信大歡喜踊躍信不動心成就出生一切智方便道不動心聞一切菩薩行法信受不謗不動心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無上一切智不動心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不捨深大心何等為十所謂不捨成滿一切佛菩提深大心不捨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深大心不捨不斷一切諸佛種性深大心不捨親近一切善知識深大心不捨供養一切諸佛深大心不捨專求一切大乘功德法深大心不捨於一切佛所修行梵行護持淨戒深大心不捨親近一切菩薩深大心不捨求一切佛法方便護持深大心不捨滿一切菩薩行願集一切諸佛法深大心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能不捨一切佛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智慧觀察何等為十所謂善巧分別說一切法智慧觀察了知三世一切善根智慧觀察了知一切諸菩薩行自在變化智慧觀察了知一切諸法義門智慧觀察了知一切諸佛威力智慧觀察了知一切陀羅尼門智慧觀察於一切世界普說正法智慧觀察入一切法界智慧觀察知一切十方不可思議智慧觀察知一切佛法智慧光明無有障礙智慧觀察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觀察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說法何等為十所謂說一切法皆從緣起說一切法皆悉如幻說一切法無有乖諍說一切法無有邊際說一切法無所依止說一切法猶如金剛說一切法皆悉如如說一切法皆悉寂靜說一切法皆悉出離說一切法皆住一義本性成就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能善巧說一切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何等為十所謂深心清淨斷疑清淨離見清淨境界清淨求一切智清淨辯才清淨無畏清淨住一切菩薩智清淨受一切菩薩律儀清淨具足成就無上菩提三十二種百福相白淨法一切善根清淨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一切如來無上清淨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印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知苦苦壞苦行苦專求佛法不生懈怠行菩薩行無有疲懈不驚不畏不恐不怖不捨大願求一切智堅固不退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為第一印菩薩摩訶薩見有眾生愚癡狂亂或以麤弊惡語而相毀辱或以刀杖瓦石而加損害終不以此境界捨菩薩心但忍辱柔和專修佛法住最勝道入離生位是為第二印菩薩摩訶薩聞說與一切智相應甚深佛法能以自智深信忍可解了趣入是為第三印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我發深心求一切智我當成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眾生流轉五趣受無量苦亦當令其發菩提心深信歡喜勤修精進堅固不退是為第四印菩薩摩訶薩知如來智無有邊際不以齊限測如來智菩薩曾於無量佛所聞如來智無有邊際故能不以齊限測度一切世間文字所說皆有齊限悉不能知如來智慧是為第五印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最勝欲甚深欲廣欲大欲種種欲無能勝欲無上欲堅固欲眾魔外道并其眷屬無能壞欲求一切智不退轉欲菩薩住如是等欲於無上菩提畢竟不退是為第六印菩薩摩訶薩行菩薩行不顧身命無能沮壞發心趣向一切智故一切智性常現前故得一切佛智光明故終不捨離佛菩提終不捨離善知識是為第七印菩薩摩訶薩若見善男子善女人趣大乘者令其增長求佛法心令其安住一切善根令其攝取一切智心令其不退無上菩提是為第八印菩薩摩訶薩令一切眾生得平等心勸令勤修一切智道以大悲心而為說法令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不退轉是為第九印菩薩摩訶薩與三世諸佛同一善根不斷一切諸佛種性究竟得至一切智智是為第十印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印菩薩以此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具足如來一切法無上智印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智光照何等為十所謂知定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光照見一切佛智光照見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智光照解一切脩多羅法門智光照依善知識發菩提心集諸善根智光照示現一切諸佛智光照教化一切眾生悉令安住如來地智光照演說不可思議廣大法門智光照善巧了知一切諸佛神通威力智光照滿足一切諸波羅蜜智光照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智光照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等住一切眾生聲聞獨覺悉無與等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雖觀實際而不取證以一切願未成滿故是為第一無等住菩薩摩訶薩種等法界一切善根而不於中有少執著是為第二無等住菩薩摩訶薩修菩薩行知其如化以一切法悉寂滅故而於佛法不生疑惑是為第三無等住菩薩摩訶薩雖離世間所有妄想然能作意於不可說劫行菩薩行滿足大願終不中起疲厭之心是為第四無等住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無所取著以一切法性寂滅故而不證涅槃何以故一切智道未成滿故是為第五無等住菩薩摩訶薩知一切劫皆即非劫而真實說一切劫數是為第六無等住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悉無所作而不捨作道求諸佛法是為第七無等住菩薩摩訶薩知三界唯心三世唯心而了知其心無量無邊是為第八無等住菩薩摩訶薩為一眾生於不可說劫行菩薩行欲令安住一切智地如為一眾生為一切眾生悉亦如是而不生疲厭是為第九無等住菩薩摩訶薩雖修行圓滿而不證菩提何以故菩薩作如是念我之所作本為眾生是故我應久處生死方便利益皆令安住無上佛道是為第十無等住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無等住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無上大智一切佛法無等住。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二


  音切



  (許巾切)。


  (其遇切)。


  (古歷切)。


  (楚力切)。


  (唐各切)。


  (在細切)。


  (丑琰切)。


  (徒早切)。


  (古詣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三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三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發十種無下劣心何等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我當降伏一切天魔及其眷屬是為第一無下劣心又作是念我當悉破一切外道及其邪法是為第二無下劣心又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善言開喻皆令歡喜是為第三無下劣心又作是念我當成滿徧法界一切波羅蜜行是為第四無下劣心又作是念我當積集一切福德藏是為第五無下劣心又作是念無上菩提廣大難成我當修行悉令圓滿是為第六無下劣心又作是念我當以無上教化無上調伏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是為第七無下劣心又作是念一切世界種種不同我當以無量身成等正覺是為第八無下劣心又作是念我修菩薩行時若有眾生來從我乞手足耳鼻血肉骨髓妻子象馬乃至王位如是一切悉皆能捨不生一念憂悔之心但為利益一切眾生不求果報以大悲為首大慈究竟是為第九無下劣心又作是念三世所有一切諸佛一切佛法一切眾生一切國土一切世間一切三世一切虗空界一切法界一切語言施設界一切寂滅涅槃界如是一切種種諸法我當以一念相應慧悉知悉覺悉見悉證悉修悉斷然於其中無分別離分別無種種差別無功德無境界非有非無非一非二以不二智知一切二以無相智知一切相以無分別智知一切分別以無異智知一切異以無差別智知一切差別以無世間智知一切世間以無世智知一切世以無眾生智知一切眾生以無執著智知一切執著以無住處智知一切住處以無雜染智知一切雜染以無盡智知一切盡以究竟法界智於一切世界示現身以離言音智示不可說言音以一自性智入於無自性以一境界智現種種境界知一切法不可說而現大自在言說證一切智地為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故於一切世間示現大神通變化是為第十無下劣心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發十種無下劣心若諸菩薩安住此心則得一切最上無下劣佛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十種如山增上心何等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常作意勤修一切智法是為第一如山增上心恒觀一切法本性空無所得是為第二如山增上心願於無量劫行菩薩行修一切白淨法以住一切白淨法故知見如來無量智慧是為第三如山增上心為求一切佛法故等心敬奉諸善知識無異希求無盜法心唯生尊重未曾有意一切所有悉皆能捨是為第四如山增上心若有眾生罵辱毀謗打棒屠割苦其形體乃至斷命如是等事悉皆能受終不因此生動亂心生瞋害心亦不退捨大悲弘誓更令增長無有休息何以故菩薩於一切法如實出離捨成就故證得一切諸如來法忍辱柔和已自在故是為第五如山增上心菩薩摩訶薩成就增上大功德所謂天增上功德人增上功德色增上功德力增上功德眷屬增上功德欲增上功德王位增上功德自在增上功德福德增上功德智慧增上功德雖復成就如是功德終不於此而生染著所謂不著味不著欲不著財富不著眷屬但深樂法隨法去隨法住隨法趣向隨法究竟以法為依以法為救以法為歸以法為舍守護法愛樂法希求法思惟法佛子菩薩摩訶薩雖復具受種種法樂而常遠離眾魔境界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世發如是心我當令一切眾生皆悉永離眾魔境界住佛境故是為第六如山增上心菩薩摩訶薩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於無量阿僧祇劫行菩薩道精勤匪懈猶謂我今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薩行亦不驚亦不怖亦不畏雖能一念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為眾生故於無量劫行菩薩行無有休息是為第七如山增上心菩薩摩訶薩知一切眾生性不和善難調難度不能知恩不能報恩是故為其發大誓願欲令皆得心意自在所行無礙捨離惡念不於他所生諸煩惱是為第八如山增上心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非他令我發菩提心亦不待人助我修行我自發心集是佛法誓期自勉盡未來劫行菩薩道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我今修菩薩行當淨自心亦淨他心當知自境界亦知他境界我當悉與三世諸佛境界平等是為第九如山增上心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觀無有一法修菩薩行無有一法滿菩薩行無有一法教化調伏一切眾生無有一法供養恭敬一切諸佛無有一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成今成當成無有一法已說今說當說說者及法俱不可得而亦不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何以故菩薩求一切法皆無所得如是出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於法雖無所得而勤修習增上善業清淨對治智慧圓滿念念增長一切具足其心於此不驚不怖不作是念若一切法皆悉寂滅我有何義求於無上菩提之道是為第十如山增上心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十種如山增上心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智山王增上心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海智何等為十所謂入一切無量眾生界是為第一如海智入一切世界而不起分別是為第二如海智知一切虗空界無量無礙普入十方一切差別世界網是為第三如海智菩薩摩訶薩善入法界所謂無礙入不斷入不常入無量入不生入不滅入一切入悉了知故是為第四如海智菩薩摩訶薩於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菩薩法師聲聞獨覺及一切凡夫所集善根已集現集當集三世諸佛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成今成當成所有善根三世諸佛說法調伏一切眾生已說今說當說所有善根於彼一切皆悉了知深信隨喜願樂修習無有厭足是為第五如海智菩薩摩訶薩於念念中入過去世不可說劫於一劫中或百億佛出世或千億佛出世或百千億佛出世或無數或無量或無邊或無等或不可數或不可稱或不可思或不可量或不可說或不可說不可說超過算數諸佛世尊出興于世及彼諸佛道場眾會聲聞菩薩說法調伏一切眾生壽命延促法住久近如是一切悉皆明見如一劫一切諸劫皆亦如是其無佛劫所有眾生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諸善根亦悉了知若有眾生善根熟已於未來世當得見佛亦悉了知如是觀察過去世不可說不可說劫心無厭足是為第六如海智菩薩摩訶薩入未來世觀察分別一切諸劫無量無邊知何劫有佛何劫無佛何劫有幾如來出世一一如來名號何等住何世界世界名何度幾眾生壽命幾時如是觀察盡未來際皆悉了知不可窮盡而無厭足是為第七如海智菩薩摩訶薩入現在世觀察思惟於念念中普見十方無邊品類不可說世界皆有諸佛於無上菩提已成今成當成往詣道場菩提樹下坐吉祥草降伏魔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此起已入於城邑昇天宮殿說微妙法轉大法輪示現神通調伏眾生乃至付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捨於壽命入般涅槃入涅槃已結集法藏令久住世莊嚴佛塔種種供養亦見彼世界所有眾生值佛聞法受持諷誦憶念思惟增長慧解如是觀察普徧十方而於佛法無有錯謬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了知諸佛皆悉如夢而能往詣一切佛所恭敬供養菩薩爾時不著自身不著諸佛不著世界不著眾會不著說法不著劫數然見佛聞法觀察世界入諸劫數無有厭足是為第八如海智菩薩摩訶薩於不可說不可說劫一一劫中供養恭敬不可說不可說無量諸佛示現自身終此生彼以出過三界一切供具而為供養并及供養菩薩聲聞一切大眾一一如來般涅槃後皆以無上供具供養舍利及廣行惠施滿足眾生佛子菩薩摩訶薩以不可思議心不求報心究竟心饒益心於不可說不可說劫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供養諸佛饒益眾生護持正法開示演說是為第九如海智菩薩摩訶薩於一切佛所一切菩薩所一切法師所一向專求菩薩所說法菩薩所學法菩薩所教法菩薩修行法菩薩清淨法菩薩成熟法菩薩調伏法菩薩平等法菩薩出離法菩薩總持法得此法已受持讀誦分別解說無有厭足令無量眾生於佛法中發一切智相應心入真實相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菩薩如是於不可說不可說劫無有厭足是為第十如海智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海智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大智慧海佛子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十種如寶住何等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悉能往詣無數世界諸如來所瞻覲頂禮承事供養是為第一如寶住於不思議諸如來所聽聞正法受持憶念不令忘失分別思惟覺慧增長如是所作充滿十方是為第二如寶住於此剎歿餘處現生而於佛法無所迷惑是為第三如寶住知從一法出一切法而能各各分別演說以一切法種種義究竟皆是一義故是為第四如寶住知厭離煩惱知止息煩惱知防護煩惱知除斷煩惱修菩薩行不證實際究竟到於實際彼岸方便善巧善學所學令往昔願行皆得成滿身不疲倦是為第五如寶住知一切眾生心所分別皆無處所而亦說有種種方處雖無分別無所造作為欲調伏一切眾生而有修行而有所作是為第六如寶住知一切法皆同一性所謂無性無種種性無無量性無可筭數性無可稱量性無色無相若一若多皆不可得而決定了知此是諸佛法此是菩薩法此是獨覺法此是聲聞法此是凡夫法此是善法此是不善法此是世間法此是出世間法此是過失法此是無過失法此是有漏法此是無漏法乃至此是有為法此是無為法是為第七如寶住菩薩摩訶薩求佛不可得求菩薩不可得求法不可得求眾生不可得而亦不捨調伏眾生令於諸法成正覺願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善巧觀察知一切眾生分別知一切眾生境界方便化導令得涅槃為欲滿足化眾生願熾然修行菩薩行故是為第八如寶住菩薩摩訶薩知善巧說法示現涅槃為度眾生所有方便一切皆是心想建立非是顛倒亦非虗誑何以故菩薩了知一切諸法三世平等如如不動實際無住不見有一眾生已受化今受化當受化亦自了知無所修行無有少法若生若滅而可得者而依於一切法令所願不空是為第九如寶住菩薩摩訶薩於不思議無量諸佛一一佛所聞不可說不可說授記法名號各異劫數不同從於一劫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常如是聞聞已修行不驚不怖不迷不惑知如來智不思議故如來授記言無二故自身行願殊勝力故隨應受化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滿等法界一切願故是為第十如寶住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十種如寶住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諸佛無上大智慧寶佛子菩薩摩訶薩發十種如金剛大乘誓願心何等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一切諸法無有邊際不可窮盡我當以盡三世智普皆覺了無有遺餘是為第一如金剛大乘誓願心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於一毛端處有無量無邊眾生何況一切法界我當皆以無上涅槃而滅度之是為第二如金剛大乘誓願心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無有齊限不可窮盡我當以諸佛國土最上莊嚴莊嚴如是一切世界所有莊嚴皆悉真實是為第三如金剛大乘誓願心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一切眾生無量無邊無有齊限不可窮盡我當以一切善根迴向於彼無上智光照耀於彼是為第四如金剛大乘誓願心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一切諸佛無量無邊無有齊限不可窮盡我當以所種善根迴向供養悉令周徧無所闕少然後我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為第五如金剛大乘誓願心佛子菩薩摩訶薩見一切佛聞所說法生大歡喜不著自身不著佛身解如來身非實非虗非有非無非性非無性非色非無色非相非無相非生非滅實無所有亦不壞有何以故不可以一切性相而取著故是為第六如金剛大乘誓願心佛子菩薩摩訶薩或被眾生訶罵毀呰撾打楚撻或截手足或割耳鼻或挑其目或級其頭如是一切皆能忍受終不因此生恚害心於不可說不可說無央數劫修菩薩行攝受眾生恒無廢捨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已善觀察一切諸法無有二相心不動亂能捨自身忍其苦故是為第七如金剛大乘誓願心佛子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未來世劫無量無邊無有齊限不可窮盡我當盡彼劫於一世界行菩薩道教化眾生如一世界盡法界虗空界一切世界悉亦如是而心不驚不怖不畏何以故為菩薩道法應如是為一切眾生而修行故是為第八如金剛大乘誓願心佛子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心為本心若清淨則能圓滿一切善根於佛菩提必得自在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隨意即成若欲除斷一切取緣住一向道我亦能得而我不斷為欲究竟佛菩提故亦不即證無上菩提何以故為滿本願盡一切世界行菩薩行化眾生故是為第九如金剛大乘誓願心佛子菩薩摩訶薩知佛不可得菩提不可得菩薩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眾生不可得心不可得行不可得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現在不可得一切世間不可得有為無為不可得菩薩如是寂靜住甚深住寂滅住無諍住無言住無二住無等住自性住如理住解脫住涅槃住實際住而亦不捨一切大願不捨薩婆若心不捨菩薩行不捨教化眾生不捨諸波羅蜜不捨調伏眾生不捨承事諸佛不捨演說諸法不捨莊嚴世界何以故菩薩摩訶薩發大願故雖復了達一切法相大慈悲心轉更增長無量功德皆具修行於諸眾生心不捨離何以故一切諸法皆無所有凡夫遇迷不知不覺我當令彼悉得開悟於諸法性分明照了何以故一切諸佛安住寂滅而以大悲心於諸世間說法教化曾無休息我今云何而捨大悲又我先發廣大誓願心發決定利益一切眾生心發積集一切善根心發安住善巧迴向心發出生甚深智慧心發含受一切眾生心發於一切眾生平等心作真實語不虗誑語願與一切眾生無上大法願不斷一切諸佛種性今一切眾生未得解脫未成正覺未具佛法大願未滿云何而欲捨離大悲是為第十如金剛大乘誓願心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發十種如金剛大乘誓願心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金剛性無上大神通智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大發起何等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我當供養恭敬一切諸佛是為第一大發起又作是念我當長養一切菩薩所有善根是為第二大發起又作是念我當於一切如來般涅槃後莊嚴佛塔以一切華一切鬘一切香一切塗香一切末香一切衣一切蓋一切幢一切幡而供養之受持守護彼佛正法是為第三大發起又作是念我當教化調伏一切眾生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為第四大發起又作是念我當以諸佛國土無上莊嚴而以莊嚴一切世界是為第五大發起又作是念我當發大悲心為一眾生於一切世界一一各盡未來際劫行菩薩行如為一眾生為一切眾生悉亦如是皆令得佛無上菩提乃至不生一念疲懈是為第六大發起又作是念彼諸如來無量無邊我當於一如來所經不思議劫恭敬供養如於一如來於一切如來悉亦如是是為第七大發起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彼諸如來滅度之後我當為一一如來所有舍利各起寶塔其量高廣與不可說諸世界等造佛形像亦復如是於不可思議劫以一切寶幢幡蓋香華衣服而為供養不生一念厭倦之心為成就佛法故為供養諸佛故為教化眾生故為護持正法開示演說故是為第八大發起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我當以此善根成無上菩提得入一切諸如來地與一切如來體性平等是為第九大發起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我當成正覺已於一切世界不可說劫演說正法示現不可思議自在神通身語及意不生疲倦不離正法以佛力所持故為一切眾生勤行大願故大慈為首故大悲究竟故達無相法故住真實語文證一切法皆寂滅故知一切眾生悉不可得而亦不違諸業所作故與三世佛同一體故周徧法界虗空界故通達諸法無相故成就不生不滅故具足一切佛法故以大願力調伏眾生作大佛事無有休息是為第十大發起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發起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不斷菩薩行具足如來無上大智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究竟大事何等為十所調恭敬供養一切如來究竟大事隨所念眾生悉能救護究竟大事專求一切佛法究竟大事積集一切善根究竟大事思惟一切佛法究竟大事滿足一切誓願究竟大事成就一切菩薩行究竟大事奉事一切善知識究竟大事往詣一切世界諸如來所究竟大事聞持一切諸佛正法究竟大事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智慧究竟事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不壞信何等為十所謂於一切佛不壞信於一切佛法不壞信於一切聖僧不壞信於一切菩薩不壞信於一切善知識不壞信於一切眾生不壞信於一切菩薩大願不壞信於一切菩薩行不壞信於恭敬供養一切諸佛不壞信於菩薩巧密方便教化調伏一切眾生不壞信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諸佛無上大智慧不壞信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得授記何等為十所謂內有甚深解得授記能隨順起菩薩諸善根得授記修廣大行得授記現前得授記不現前得授記因自心證菩提得授記成就忍得授記教化調伏眾生得授記究竟一切劫數得授記一切菩薩行自在得授記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於一切諸佛所而得授記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善根迴向菩薩由此能以一切善根悉皆迴向何等為十所謂以我善根同善知識願如是成就莫別成就以我善根同善知識心如是成就莫別成就以我善根同善知識行如是成就莫別成就以我善根同善知識善根如是成就莫別成就以我善根同善知識平等如是成就莫別成就以我善根同善知識念如是成就莫別成就以我善根同善知識清淨如是成就莫別成就以我善根同善知識所住如是成就莫別成就以我善根同善知識成滿如是成就莫別成就以我善根同善知識不壞如是成就莫別成就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無上善根迴向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得智慧何等為十所謂於施自在得智慧深解一切佛法得智慧入如來無邊智得智慧於一切問答中能斷疑得智慧入於智者義得智慧深解一切如來於一切佛法中言音善巧得智慧深解於諸佛所種少善根必能滿足一切白淨法獲如來無量智得智慧成就菩薩不思議住得智慧於一念中悉能往詣不可說佛剎得智慧覺一切佛菩提入一切法界聞持一切佛所說法深入一切如來種種莊嚴言音得智慧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現證智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無量無邊廣大心何等為十所謂於一切諸佛所發無量無邊廣大心觀一切眾生界發無量無邊廣大心觀一切剎一切世一切法界發無量無邊廣大心觀察一切法皆如虗空發無量無邊廣大心觀察一切菩薩廣大行發無量無邊廣大心正念三世一切諸佛發無量無邊廣大心觀不思議諸業果報發無量無邊廣大心嚴淨一切佛剎發無量無邊廣大心徧入一切諸佛大會發無量無邊廣大心觀察一切如來妙音發無量無邊廣大心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心則得一切佛法無量無邊廣大智慧海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伏藏何等為十所謂知一切法是起功德行藏知一切法是正思惟藏知一切法是陀羅尼照明藏知一切法是辯才開演藏知一切法是不可說善覺真實藏知一切佛自在神通是觀察示現藏知一切法是善巧出生平等藏知一切法是常見一切諸佛藏知一切不思議劫是善了皆如幻住藏知一切諸佛菩薩是發生歡喜淨信藏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智慧法藏悉能調伏一切眾生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律儀何等為十所謂於一切佛法不生誹謗律儀於一切佛所信樂心不可壞律儀於一切一薩所起尊重恭敬律儀於一切善知識所終不捨愛樂心律儀於一切聲聞獨覺不生憶念心律儀遠離一切退菩薩道律儀不起一切損害眾生心律儀修一切善根皆令究竟律儀於一切魔悉能降伏律儀於一切波羅蜜皆令滿足律儀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無上大智律儀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自在何等為十所謂命自在於不可說劫住壽命故心自在智慧能入阿僧祇諸三昧故資具自在能以無量莊嚴莊嚴一切世界故業自在隨時受報故受生自在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生故解自在於一切世界見佛充滿故願自在隨欲隨時於諸剎中成正覺故神力自在示現一切大神變故法自在示現無邊諸法門故智自在於念念中示現如來十力無畏成正覺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圓滿一切諸佛諸波羅蜜智慧神力菩提自在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眾生無礙用國土無礙用法無礙用身無礙用願無礙用境界無礙用智無礙用神通無礙用神力無礙用力無礙用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眾生等無礙用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眾生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知一切眾生無眾生無礙用知一切眾生但想所持無礙用為一切眾生說法未曾失時無礙用普化現一切眾生界無礙用置一切眾生於一毛孔中而不迫隘無礙用為一切眾生示現他方一切世界令其悉見無礙用為一切眾生示現釋梵護世諸天身無礙用為一切眾生示現聲聞辟支佛寂靜威儀無礙用為一切眾生示現菩薩行無礙用為一切眾生示現諸佛色身相好一切智力成等正覺無礙用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國土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一切剎作一剎無礙用一切剎入一毛孔無礙用知一切剎無有盡無礙用一身結加坐充滿一切剎無礙用一身中現一切剎無礙用震動一切剎不令眾生恐怖無礙用以一切剎莊嚴具莊嚴一剎無礙用以一剎莊嚴具莊嚴一切剎無礙用以一如來一眾會徧一切佛剎示現眾生無礙用一切小剎中剎大剎廣剎深剎仰剎覆剎側剎正剎徧諸方網無量差別以此普示一切眾生無礙用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法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知一切法入一法一法入一切法而亦不違眾生心解無礙用從般若波羅蜜出生一切法為他解說悉令開悟無礙用知一切法離文字而令眾生皆得悟入無礙用知一切法入一相而能演說無量法相無礙用知一切法離言說能為他說無邊法門無礙用於一切法善轉普門字輪無礙用以一切法入一法門而不相違於不可說劫說不窮盡無礙用以一切法悉入佛法令諸眾生皆得悟解無礙用知一切法無有邊際無礙用知一切法無障礙際猶如幻網無量差別於無量劫為眾生說不可窮盡無礙用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身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以一切眾生身入己身無礙用以己身入一切眾生身無礙用一切佛身入一佛身無礙用一佛身入一切佛身無礙用一切剎入己身無礙用以一身充徧一切三世法示現眾生無礙用於一身示現無邊身入三昧無礙用於一身示現眾生數等身成正覺無礙用於一切眾生身現一眾生身於一眾生身現一切眾生身無礙用於一切眾生身示現法身於法身示現一切眾生身無礙用是為十。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三


  音切



  (莫駕切)。


  (頂音)。


  (步項切)。


  (徒音)。


  (子音)。


  (陟瓜切)。


  (他達切)。


  (他凋切)。


  (汲音)。


  (方鳳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四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四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願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以一切菩薩願作自願無礙用以一切佛成菩提願力示現自成正覺無礙用隨所化眾生自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礙用於一切無邊際劫大願不斷無礙用遠離識身不著智身以自在願現一切身無礙用捨棄自身成滿他願無礙用普教化一切眾生而不捨大願無礙用於一切劫行菩薩行而大願不斷無礙用於一毛孔現成正覺以願力故充徧一切諸佛國土於不可說不可說世界為一一眾生如是示現無礙用說一句法徧一切法界興大正法雲耀解脫電光震實法雷音雨甘露味雨以大願力充洽一切諸眾生界無礙用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境界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在法界境界而不捨眾生境界無礙用在佛境界而不捨魔境界無礙用在涅槃境界而不捨生死境界無礙用入一切智境界而不斷菩薩種性境界無礙用住寂靜境界而不捨散亂境界無礙用住無去無來無戲論無相狀無體性無言說如虗空境界而不捨一切眾生戲論境界無礙用住諸力解脫境界而不捨一切諸方所境界無礙用入無眾生際境界而不捨教化一切眾生無礙用住禪定解脫神通明智寂靜境界而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生無礙用住如來一切行莊嚴成正覺境界而現一切聲聞辟支佛寂靜威儀無礙用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智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無盡辯才無礙用一切總持無有忘失無礙用能決定知決定說一切眾生諸根無礙用於一念中以無礙智知一切眾生心之所行無礙用知一切眾生欲樂隨眠習氣煩惱病隨應授藥無礙用一念能入如來十力無礙用以無礙智知三世一切劫及其中眾生無礙用於念念中現成正覺示現眾生無有斷絕無礙用於一眾生想知一切眾生業無礙用於一眾生音解一切眾生語言無礙用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神通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於一身示現一切世界身無礙用於一佛眾會聽受一切佛眾會中所說法無礙用於一眾生心念中成就不可說無上菩提開悟一切眾生心無礙用以一音現一切世界差別言音令諸眾生各得解了無礙用一念中現盡前際一切劫所有業果種種差別令諸眾生悉得知見無礙用一微塵出現廣大佛剎無量莊嚴無礙用令一切世界具足莊嚴無礙用普入一切三世無礙用放大法光明現一切諸佛菩提眾生行願無礙用善守護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聲聞獨覺菩薩所有如來十力菩薩善根無礙用是為十若諸菩薩得此無礙用則能普入一切佛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神力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以不可說世界置一塵中無礙用於一塵中現等法界一切佛剎無礙用以一切大海水置一毛孔周旋往返十方世界而於眾生無所觸嬈無礙用以不可說世界內自身中示現一切神通所作無礙用以一毛繫不可數金剛圍山持以遊行一切世界不令眾生生恐怖心無礙用以不可說劫作一劫一劫作不可說劫於中示現成壞差別不令眾生心有恐怖無礙用於一切世界現水火風灾種種變壞而不惱眾生無礙用一切世界三灾壞時悉能護持一切眾生資生之具不令損缺無礙用以一手持不思議世界擲不可說世界之外不令眾生有驚怖想無礙用說一切剎同於虗空令諸眾生悉得悟解無礙用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力無礙用何等為十所謂眾生力無礙用教化調伏不捨離故剎力無礙用示現不可說莊嚴而莊嚴故法力無礙用令一切身入無身故劫力無礙用修行不斷故佛力無礙用覺悟睡眠故行力無礙用攝取一切菩薩行故如來力無礙用度脫一切眾生故無師力無礙用自覺一切諸法故一切智力無礙用以一切智成正覺故大悲力無礙用不捨一切眾生故是為十佛子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無礙用若有得此十無礙用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欲成不成隨意無違雖成正覺而亦不斷行菩薩行何以故菩薩摩訶薩發大誓願入無邊無礙用門善巧示現故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遊戲何等為十所謂以眾生身作剎身而亦不壞眾生身是菩薩遊戲以剎身作眾生身而亦不壞於剎身是菩薩遊戲於佛身示現聲聞獨覺身而不損減如來身是菩薩遊戲於聲聞獨覺身示現如來身而不增長聲聞獨覺身是菩薩遊戲於菩薩行身示現成正覺身而亦不斷菩薩行身是菩薩遊戲於成正覺身示現修菩薩行身而亦不減成菩提身是菩薩遊戲於涅槃界示現生死身而不著生死是菩薩遊戲於生死界示現涅槃亦不究竟入於涅槃是菩薩遊戲入於三昧而示現行住坐臥一切業亦不捨三昧正受是菩薩遊戲在一佛所聞法受持其身不動而以三昧力於不可說諸佛會中各各現身亦不分身亦不起定而聞法受持相續不斷如是念念於一一三昧身各出生不可說不可說三昧身如是次第一切諸劫猶可窮盡而菩薩三昧身不可窮盡是菩薩遊戲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遊戲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境界何等為十所謂示現無邊法界門令眾生得入是菩薩境界示現一切世界無量妙莊嚴令眾生得入是菩薩境界化往一切眾生界悉方便開悟是菩薩境界於如來身出菩薩身於菩薩身出如來身是菩薩境界於虗空界現世界於世界現虗空界是菩薩境界於生死界現涅槃界於涅槃界現生死界是菩薩境界於一眾生語言中出生一切佛法語言是菩薩境界以無邊身現作一身一身作一切差別身是菩薩境界以一身充滿一切法界是菩薩境界於一念中令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各現無量身成等正覺是菩薩境界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境界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力何等為十所謂深心力不雜一切世情故增上深心力不捨一切佛法故方便力諸有所作究竟故智力了知一切心行故願力一切所求令滿故行力盡未來際不斷故乘力能出生一切乘而不捨大乘故神變力於一一毛孔中各各示現一切清淨世界一切如來出興世故菩提力令一切眾生發心成佛無斷絕故轉法輪力說一句法悉稱一切眾生諸根性欲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諸佛無上一切智十力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畏何等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悉能聞持一切言說作如是念設有眾生無量無邊從十方來以百千大法而問於我我於彼問不見微少難可答相以不見故心得無畏究竟到彼大無畏岸隨其所問悉能詶對斷其疑惑無有怯弱是為菩薩第一無畏佛子菩薩摩訶薩得如來灌頂無礙辯才到於一切文字言音開示祕密究竟彼岸作如是念設有眾生無量無邊從十方來以無量法而問於我我於彼問不見微少難可答相以不見故心得無畏究竟到彼大無畏岸隨其所問悉能詶對斷其疑惑無有恐懼是為菩薩第二無畏佛子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空離我離我所無作無作者無知者無命者無養育者無補伽羅離蘊界處永出諸見心如虗空作如是念不見眾生有微少相能損惱我身語意業何以故菩薩遠離我我所故不見諸法有少惱相以不見故心得無畏究竟到彼大無畏岸堅固勇猛不可沮壞是為菩薩第三無畏佛子菩薩摩訶薩神力所護佛力所持住佛威儀所行真實無有變易作如是念我不見有少分威儀令諸眾生生訶責相以不見故心得無畏於大眾中安隱說法是為菩薩第四無畏佛子菩薩摩訶薩身語意業皆悉清淨鮮白柔和遠離眾惡作如是念我不自見身語意業而有少分可訶責相以不見故心得無畏能令眾生住於佛法是為菩薩第五無畏佛子菩薩摩訶薩金剛力士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帝釋梵王四天王等常隨侍衛一切如來護念不捨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我不見有眾魔外道有見眾生能來障我行菩薩道少分之相以不見故心得無畏究竟到彼大無畏岸發歡喜心行菩薩行是為菩薩第六無畏佛子菩薩摩訶薩已得成就第一念根心無忘失佛所悅可作如是念如來所說成菩提道文字句法我不於中見有少分忘失之相以不見故心得無畏受持一切如來正法行菩薩行是為菩薩第七無畏佛子菩薩摩訶薩智慧方便悉已通達菩薩諸力皆得究竟常勤教化一切眾生恒以願心繫佛菩提而為悲愍眾生故成就眾生故於煩惱濁世示現受生種族尊貴眷屬圓滿所欲從心歡娛快樂而作是念我雖與此眷屬聚會不見少相而可貪著廢我修行禪定解脫及諸三昧總持辯才菩薩道法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已得自在到於彼岸修菩薩行誓不斷絕不見世間有一境界而能惑亂菩薩道者以不見故心得無畏究竟到彼大無畏岸以大願力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生是為菩薩第八無畏佛子菩薩摩訶薩恒不忘失薩婆若心乘於大乘行菩薩行以一切智大心勢力示現一切聲聞獨覺寂靜威儀作如是念我不自見當於二乘而取出離少分之相以不見故心得無畏到彼無上大無畏岸普能示現一切乘道究竟滿足平等大乘是為菩薩第九無畏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一切諸白淨法具足善根圓滿神通究竟住於諸佛菩提滿足一切諸菩薩行於諸佛所受一切智灌頂之記而常化眾生行菩薩道作如是念我不自見有一眾生應可成熟而不能現諸佛自在而成熟相以不見故心得無畏究竟到彼大無畏岸不斷菩薩行不捨菩薩願隨所應化一切眾生現佛境界而化度之是為菩薩第十無畏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無畏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諸佛無上大無畏而亦不捨菩薩無畏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不共法何等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不由他教自然修行六波羅蜜常樂大施不生慳恡恒持淨戒無所毀犯具足忍辱心不動搖有大精進未曾退轉善入諸禪永無散亂巧修智慧悉除惡見是為第一不由他教隨順波羅蜜道修六度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普能攝受一切眾生所謂以財及法而行惠施正念現前和顏愛語其心歡喜示如實義令得悟解諸佛菩提無有憎嫌平等利益是為第二不由他教順四攝道勤攝眾生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善巧迴向所謂不求果報迴向順佛菩提迴向不著一切世間禪定三昧迴向為利益一切眾生迴向為不斷如來智慧迴向是為第三不由他教為諸眾生發起善根求佛智慧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到善巧方便究竟彼岸心恒顧復一切眾生不厭世俗凡愚境界不樂二乘出離之道不著己樂唯勤化度善能入出禪定解脫於諸三昧悉得自在往來生死如遊園觀未曾暫起疲厭之心或住魔宮或為釋天梵王世主一切生處靡不於中而現其身或於外道眾中出家而恒遠離一切邪見一切世間文詞呪術字印算數乃至遊戲歌舞之法悉皆示現無不精巧或時示作端正婦人智慧才能世中第一於諸世間出世間法能問能說問答斷疑皆得究竟一切世間出世間事亦悉通達到於彼岸一切眾生恒來瞻仰雖現聲聞辟支佛威儀而不失大乘心雖念念中示成正覺而不斷菩薩行是為第四不由他教方便善巧究竟彼岸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善知權實雙行道智慧自在到於究竟所謂住於涅槃而示現生死知無眾生而勤行教化究竟寂滅而現起煩惱住一堅密智慧法身而普現無量諸眾生身常入深禪定而示受欲樂常遠離三界而不捨眾生常樂法樂而現有婇女歌詠嬉戲雖以眾相好莊嚴其身而示受醜陋貧賤之形常積集眾善無諸過惡而現生地獄畜生餓鬼雖已到於佛智彼岸而亦不捨菩薩智身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無量智慧聲聞獨覺尚不能知何況一切童蒙眾生是為第五不由他教權實雙行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身口意業隨智慧行皆悉清淨所謂具足大慈永離殺心乃至具足正解無有邪見是為第六不由他教身口意業隨智慧行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大悲不捨眾生代一切眾生而受諸苦所謂地獄苦畜生苦餓鬼苦為利益故不生勞倦唯專度脫一切眾生未曾躭染五欲境界常為精勤滅除眾苦是為第七不由他教常起大悲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常為眾生之所樂見梵王帝釋四天王等一切眾生見無厭足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久遠世來行業清淨無有過失是故眾生見者無厭是為第八不由他教一切眾生皆悉樂見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於薩婆若大誓莊嚴志樂堅固雖處凡夫聲聞獨覺險難之處終不退失一切智心明淨妙寶佛子如有寶珠名淨莊嚴置泥潦中光色不改能令濁水悉皆澄淨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在凡愚雜濁等處終不失壞求一切智清淨寶心而能令彼諸惡眾生遠離妄見煩惱穢濁得求一切智清淨心寶是為第九不由他教在眾難處不失一切智心寶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自覺境界智無師自悟究竟自在到於彼岸離垢法繒以冠其首而於善友不捨親近於諸如來常樂尊重是為第十不由他教得最上法不離善知識不捨尊重佛不共法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不共法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廣大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業何等為十所謂一切世界業悉能嚴淨故一切諸佛業悉能供養故一切菩薩業同種善根故一切眾生業悉能教化故一切未來業盡未來際攝取故一切神力業不離一世界徧至一切世界故一切光明業故放無邊色光明一一光中有蓮華座各有菩薩結加趺坐而顯現故一切三寶種不斷業諸佛滅後守護住持諸佛法故一切變化業於一切世界說法教化諸眾生故一切加持業於一念中隨諸眾生心之所欲皆為示現令一切願悉成滿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廣大業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身何等為十所謂不來身於一切世間不受生故不去身於一切世間求不得故不實身一切世間如實得故不虗身以如實理示世間故不盡身盡未來際無斷絕故堅固身一切眾魔不能壞故不動身眾魔外道不能動故具相身示現清淨百福相故無相身法相究竟悉無相故普至身與三世佛同一身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無盡之身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身業何等為十所謂一身充滿一切世界身業於一切眾生前悉能示現身業於一切趣悉能受生身業遊行一切世界身業往詣一切諸佛眾會身業能以一手普覆一切世界身業能以一手磨一切世界金剛圍山碎如微塵身業於自身中現一切佛剎成壞示於眾生身業以一身容受一切眾生界身業於自身中普現一切清淨佛剎一切眾生於中成道身業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佛業悉能覺悟一切眾生佛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十種身何等為十所謂諸波羅蜜身悉正修行故四攝身不捨一切眾生故大悲身代一切眾生受無量苦無疲厭故大慈身救護一切眾生故福德身饒益一切眾生故智慧身與一切佛身同一性故法身永離諸趣受生故方便身於一切處現前故神力身示現一切神變故菩提身隨樂隨時成正覺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身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語何等為十所謂柔輭語使一切眾生皆安隱故甘露語令一切眾生悉清涼故不誑語所有言說皆如實故真實語乃至夢中無妄語故廣大語一切釋梵四天王等皆尊敬故甚深語顯示法性故堅固語說法無盡故正直語發言易了故種種語隨時示現故開悟一切眾生語隨其欲樂令解了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微妙語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淨修語業何等為十所謂樂聽聞如來音聲淨修語業樂聞說菩薩功德淨修語業不說一切眾生不樂聞語淨修語業真實遠離語四過失淨修語業歡喜踊躍讚歎如來淨修語業如來塔所高聲讚佛如實功德淨修語業以深淨心施眾生法淨修語業音樂歌頌讚歎如來淨修語業於諸佛所聽聞正法不惜身命淨修語業捨身承事一切菩薩及諸法師而受妙法淨修語業是為十佛子若菩薩摩訶薩以此十事淨修語業則得十種守護何等為十所謂天王為首一切天眾而為守護龍王為首一切龍眾而為守護夜叉王為首乾闥婆王為首阿脩羅王為首迦樓羅王為首緊那羅王為首摩睺羅伽王為首梵王為首一一皆與自己徒眾而為守護如來法王為首一切法師皆悉守護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得此守護已則能成辦十種大事何等為十所謂一切眾生皆令歡喜一切世界悉能往詣一切諸根皆能了知一切勝解悉令清淨一切煩惱皆令除斷一切習氣皆令捨離一切欲樂皆令明潔一切深心悉使增長一切法界悉令周徧一切涅槃普令明見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心何等為十所謂如大地心能持能長一切眾生諸善根故如大海心一切諸佛無量無邊大智法水悉流入故如須彌山王心置一切眾生於出世間最上善根處故如摩尼寶王心樂欲清淨無雜染故如金剛心決定深入一切法故如金剛圍山心諸魔外道不能動故如蓮華心一切世法不能染故如優曇鉢華心一切劫中難值遇故如淨日心破暗障故如虗空心不可量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清淨心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心何等為十所謂發我當度脫一切眾生心發我當令一切眾生除斷煩惱心發我當令一切眾生消滅習氣心發我當斷除一切疑惑心發我當除滅一切眾生苦惱心發我當除滅一切惡道諸難心發我當敬順一切如來心發我當善學一切菩薩所學心發我當於一切世間一一毛端處現一切佛成正覺心發我當於一切世界擊無上法鼓令諸眾生隨其根欲悉得悟解心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發起能事心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周徧心何等為十所謂周徧一切虗空心發意廣大故周徧一切法界心深入無邊故周徧一切三世心一念悉知故周徧一切佛出現心於入胎誕生出家成道轉法輪般涅槃悉明了故周徧一切眾生心悉知根欲習氣故周徧一切智慧心隨順了知法界故周徧一切無邊心知諸幻網差別故周徧一切無生心不得諸法自性故周徧一切無礙心不住自心他心故周徧一切自在心一念普現成佛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無量無上佛法周徧莊嚴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根何等為十所謂歡喜根見一切佛信不壞故希望根所聞佛法皆悟解故不退根一切作事皆究竟故安住根不斷一切菩薩行故微細根入般若波羅蜜微妙理故不休息根究竟一切眾生事故如金剛根證知一切諸法性故金剛光燄根普照一切佛境界故無差別根一切如來同一身故無礙際根深入如來十種力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智圓滿根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深心何等為十所謂不染一切世間法深心不雜一切二乘道深心了達一切佛菩提深心隨順一切智智道深心不為一切眾魔外道所動深心淨修一切如來圓滿智深心受持一切所聞法深心不著一切受生處深心具足一切微細智深心修一切諸佛法深心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一切智無上清淨深心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增上深心何等為十所謂不退轉增上深心積集一切善根故離疑惑增上深心解一切如來密語故正持增上深心大願大行所流故最勝增上深心深入一切佛法故為主增上深心一切佛法自在故廣大增上深心普入種種法門故上首增上深心一切所作成辦故自在增上深心一切三昧神通變化莊嚴故安住增上深心攝受本願故無休息增上深心成熟一切眾生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清淨增上深心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勤修何等為十所謂布施勤修悉捨一切不求報故持戒勤修頭陀苦行少欲知足無所欺故忍辱勤修離自他想忍一切惡畢竟不生恚害心故精進勤修身語意業未曾散亂一切所作皆不退轉至究竟故禪定勤修解脫三昧出現神通離一切欲煩惱鬥諍諸眷屬故智慧勤修修習積聚一切功德無厭倦故大慈勤修知諸眾生無自性故大悲勤修知諸法空普代一切眾生受苦無疲厭故覺悟如來十力勤修了達無礙示眾生故不退法輪勤修轉至一切眾生心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勤修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決定解何等為十所謂最上決定解種植尊重善根故莊嚴決定解出生種種莊嚴故廣大決定解其心未曾狹劣故寂滅決定解能入甚深法性故普徧決定解發心無所不及故堪任決定解能受佛力加持故堅固決定解摧破一切魔業故明斷決定解了知一切業報故現前決定解隨意能現神通故紹隆決定解一切佛所得記故自在決定解隨意隨時成佛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決定解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決定解知諸世界何等為十所謂知一切世界入一世界知一世界入一切世界知一切世界一如來身一蓮華座皆悉周徧知一切世界皆如虗空知一切世界具佛莊嚴知一切世界菩薩充滿知一切世界入一毛孔知一切世界入一眾生身知一切世界一佛菩提樹一佛道場皆悉周徧知一切世界一音普徧令諸眾生各別了知心生歡喜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佛剎廣大決定解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決定解知眾生界何等為十所謂知一切眾生界本性無實知一切眾生界悉入一眾生身知一切眾生界悉入菩薩身知一切眾生界悉入如來藏知一眾生身普入一切眾生界知一切眾生界悉堪為諸佛法器知一切眾生界隨其所欲為現釋梵護世身知一切眾生界隨其所欲為現聲聞獨覺寂靜威儀知一切眾生界為現菩薩功德莊嚴身知一切眾生界為現如來相好寂靜威儀開悟眾生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威力決定解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習氣何等為十所謂菩提心習氣善根習氣教化眾生習氣見佛習氣於清淨世界受生習氣行習氣願習氣波羅蜜習氣思惟平等法習氣種種境界差別習氣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永離一切煩惱習氣得如來大智習氣非習氣智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取以此不斷諸菩薩行何等為十所謂取一切眾生界究竟教化故取一切世界究竟嚴淨故取如來修菩薩行為供養故取善根積集諸佛相好功德故取大悲滅一切眾生苦故取大慈與一切眾生一切智樂故取波羅蜜積集菩薩諸莊嚴故取善巧方便於一切處皆示現故取菩提得無礙智故略說菩薩取一切法於一切處悉以明智而現了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取則能不斷諸菩薩行得一切如來無上無所取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修何等為十所謂修諸波羅蜜修學修慧修義修法修出離修示現修勤行匪懈修成等正覺修轉正法輪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無上修修一切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成就佛法何等為十所謂不離善知識成就佛法深信佛語成就佛法不謗正法成就佛法以無量無盡善根迴向成就佛法信解如來境界無邊際成就佛法知一切世界境界成就佛法不捨法界境界成就佛法遠離諸魔境界成就佛法正念一切諸佛境界成就佛法樂求如來十力境界成就佛法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成就如來無上大智慧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退失佛法應當遠離何等為十所謂輕慢善知識退失佛法畏生死苦退失佛法厭修菩薩行退失佛法不樂住世間退失佛法躭著三昧退失佛法執取善根退失佛法誹謗正法退失佛法斷菩薩行退失佛法樂二乘道退失佛法嫌恨諸菩薩退失佛法是為十若諸菩薩遠離此法則入菩薩離生道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離生道何等為十所謂出生般若波羅蜜而恒觀察一切眾生是為一遠離諸見而度脫一切見縛眾生是為二不念一切相而不捨一切著相眾生是為三超過三界而常在一切世界是為四永離煩惱而與一切眾生共居是為五得離欲法而常以大悲哀愍一切著欲眾生是為六常樂寂靜而恒示現一切眷屬是為七離世間生而死此生彼起菩薩行是為八不染一切世界法而不斷一切世間所作是為九諸佛菩提已現其前而不捨菩薩一切願行是為十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離生道出離世間不與世共而亦不雜二乘之行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菩薩決定法。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四


  音切



  (乎甲切)。


  (乃了切)。


  (直隻切)。


  (直由切)。


  (戶廉切)。


  (述音)。


  (文甫切)。


  (許其切)。


  (昌九切)。


  (漏音)。


  (為命切)。


  (莫鳳切)。


  (作幹切)。


  (薄莧切)。


  (側迸切)。


  (傾雪切)。


  (郎道切)。


  (於音于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五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五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決定法何等為十所謂決定於如來種族中生決定於諸佛境界中住決定了知菩薩所作事決定安住諸波羅蜜決定得預如來眾會決定能顯如來種性決定安住如來力決定深入佛菩提決定與一切如來同一身決定與一切如來所住無有二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出生佛法道何等為十所謂隨順善友是出生佛法道同種善根故深心信解是出生佛法道知佛自在故發大誓願是出生佛法道其心寬廣故忍自善根是出生佛法道知業不失故一切劫修行無厭足是出生佛法道盡未來際故阿僧祗世界皆示現是出生佛法道成熟眾生故不斷菩薩行是出生佛法道增長大悲故無量心是出生佛法道一念徧一切虗空界故殊勝行是出生佛法道本所修行無失壞故如來種是出生佛法道令一切眾生樂發菩提心以一切善法資持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大丈夫名號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大丈夫名號何等為十所謂名為菩提薩埵菩提智所生故名為摩訶薩埵安住大乘故名為第一薩埵證第一法故名為勝薩埵覺悟勝法故名為最勝薩埵智慧最勝故名為上薩埵起上精進故名為無上薩埵開示無上法故名為力薩埵廣知十力故名為無等薩埵世間無比故名為不思議薩埵一念成佛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得此名號則成就菩薩道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道何等為十所謂一道是菩薩道不捨獨一菩提心故二道是菩薩道出生智慧及方便故三道是菩薩道行空無相無願不著三界故四行是菩薩道懺除罪障隨喜福德恭敬尊重勸請如來善巧迴向無休息故五根是菩薩道安住淨信堅固不動起大精進所作究竟一向正念無異攀緣巧知三昧入出方便善能分別智慧境界故六通是菩薩道所謂天眼悉見一切世界所有眾色知諸眾生死此生彼故天耳悉聞諸佛說法受持憶念廣為眾生隨根演暢故他心智能知他心自在無礙故宿命念憶知過去一切劫數增長善根故神足通隨所應化一切眾生種種為現令樂法故漏盡智現證實際起菩薩行不斷絕故七念是菩薩道所謂念佛於一毛孔見無量佛開悟一切眾生心故念法不離一如來眾會於一切如來眾會中親承妙法隨諸眾生根性欲樂而為演說令悟入故念僧恒相續見無有休息於一切世間見菩薩故念捨了知一切菩薩捨行增長廣大布施心故念戒不捨菩提心以一切善根迴向眾生故念天常憶念兜率陀天宮一生補處菩薩故念眾生智慧方便教化調伏普及一切無間斷故隨順菩提八聖道是菩薩道所謂行正見道遠離一切諸邪見故起正思惟捨妄分別心常隨順一切智故常行正語離語四過順聖言故恒修正業教化眾生令調伏故安住正命頭陀知足威儀審正隨順菩提行四聖種一切過失皆永離故起正精進勤修一切菩薩苦行入佛十力無罣礙故心常正念悉能憶持一切言音除滅世間散動心故心常正定善入菩薩不思議解脫門於一三昧中出生一切諸三昧故入九次第定是菩薩道所謂離欲恚害而以一切語業說法無礙滅除覺觀而以一切智覺觀教化眾生捨離喜愛而見一切佛心大歡喜離世間樂而隨順出世菩薩道樂從此不動入無色定而亦不捨欲色受生雖住滅一切想受定而亦不息菩薩行故學佛十力是菩薩道所謂善知是處非處智善知一切眾生去來現在業報因果智善知一切眾生上中下根不同隨宜說法智善知一切眾生種種無量性智善知一切眾生輭中上解差別令入法方便智徧一切世間一切剎一切三世一切劫普現如來形相威儀而亦不捨菩薩所行智善知一切諸禪解脫及諸三昧若垢若淨時與非時方便出生諸菩薩解脫門智知一切眾生於諸趣中死此生彼差別智於一念中悉知三世一切劫數智善知一切眾生樂欲諸使惑習滅盡智而不捨離諸菩薩行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如來無上巧方便道佛子菩薩摩訶薩有無量道無量助道無量修道無量莊嚴道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量道何等為十所謂虗空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法界無邊故菩薩道亦無量眾生界無盡故菩薩道亦無量世界無際故菩薩道亦無量劫數不可盡故菩薩道亦無量一切眾生語言法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如來身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佛音聲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如來力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一切智智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量助道所謂如虗空界無量菩薩集助道亦無量如法界無邊菩薩集助道亦無邊如眾生界無盡菩薩集助道亦無盡如世界無際菩薩集助道亦無際如劫數說不可盡菩薩集助道亦一切世間說不能盡如眾生語言法無量菩薩集助道出生智慧知語言法亦無量如如來身無量菩薩集助道徧一切眾生一切剎一切世一切劫亦無量如佛音聲無量菩薩出一言音周徧法界一切眾生無不聞知故所集助道亦無量如佛力無量菩薩承如來力積集助道亦無量如一切智智無量菩薩積集助道亦如是無有量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量智慧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量修道何等為十所謂不來不去修身語意業無動作故不增不減修如本性故非有非無修無自性故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鏡中像如熱時燄如水中月修離一切執著故空無相無願無作修明見三界而集福德不休息故不可說無言說離言說修遠離施設安立法故不壞法界修智慧現知一切法故不壞真如實際修普入真如實際虗空際故廣大智慧修諸有所作力無盡故住如來十力四無所畏一切智智平等修現見一切法無疑惑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一切智無上善巧修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莊嚴道何等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不離欲界入色界無色界禪定解脫及諸三昧亦不因此而受彼生是為第一莊嚴道智慧現前入聲聞道不以此道而取出離是為第二莊嚴道智慧現前入辟支佛道而起大悲無有休息是為第三莊嚴道雖有人天眷屬圍遶百千婇女歌舞侍從未曾暫捨禪定解脫及諸三昧是為第四莊嚴道與一切眾生受諸欲樂共相娛樂乃至未曾於一念間捨離菩薩平等三昧是為第五莊嚴道已到一切世間彼岸於諸世法悉無所著而亦不捨度眾生行是為第六莊嚴道安住正道正智正見而能示入一切邪道不取為實不執為淨令彼眾生遠離邪法是為第七莊嚴道常善護持如來淨戒身語意業無諸過失為欲教化犯戒眾生示行一切凡愚之行雖已具足清淨福德住菩薩趣而示生於一切地獄畜生餓鬼及諸險難貧窮等處令彼眾生皆得解脫而實菩薩不生彼趣是為第八莊嚴道不由他教得無盡故智慧光明普能照了一切佛法為一切如來神力所持與一切諸佛同一法身成就一切堅固大人明淨密法安住一切平等諸乘諸佛境界皆現其前具足一切世智光明照見一切諸眾生界能為眾生作知法師而示求正法未曾休息雖實與眾生作無上師而示行尊敬闍棃和尚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善巧方便住菩薩道隨其所應皆為示現是為第九莊嚴道善根具足諸行究竟一切如來所共灌頂到一切法自在彼岸無礙法繒以冠其首其身徧至一切世界普現如來無礙之身於法自在最上究竟轉於無礙清淨法輪一切菩薩自在之法皆已成就而為眾生故於一切國土示現受生與三世諸佛同一境界而不廢菩薩行不捨菩薩法不懈菩薩業不離菩薩道不弛菩薩儀不斷菩薩取不息菩薩巧方便不絕菩薩所作事不厭菩薩生成用不止菩薩住持力何以故菩薩欲疾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觀一切智門修菩薩行無休息故是為第十莊嚴道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莊嚴道亦不捨菩薩道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足何等為十所謂持戒足殊勝大願悉成滿故精進足集一切菩提分法不退轉故神通足隨眾生欲令歡喜故神力足不離一佛剎往一切佛剎故深心足願求一切殊勝法故堅誓足一切所作咸究竟故隨順足不違一切尊者教故樂法足聞持一切佛所說法不疲懈故法雨足為眾演說無怯弱故修行足一切諸惡悉遠離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最勝足若一舉步悉能徧至一切世界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手何等為十所謂深信手於佛所說一向忍可究竟受持故布施手有來求者隨其所欲皆令充滿故先意問訊手舒展右掌相迎引故供養諸佛手集眾福德無疲厭故多聞善巧手悉斷一切眾生疑故令超三界手授與眾生拔出欲泥故置於彼岸手四暴流中救溺眾生故不恡正法手所有妙法悉以開示故善用眾論手以智慧藥滅身心病故恒持智寶手開法光明破煩惱闇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手普覆十方一切世界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腹何等為十所謂離諂曲腹心清淨故離幻偽腹性質直故不虗假腹無險詖故無欺奪腹於一切物無所貪故斷煩惱腹具智慧故清淨心腹離諸惡故觀察飲食腹念如實法故觀察無作腹覺悟緣起故覺悟一切出離道腹善成熟深心故遠離一切邊見垢腹令一切眾生得入佛腹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廣大腹悉能容受一切眾生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藏何等為十所謂不斷佛種是菩薩藏開示佛法無量威德故增長法種是菩薩藏出生智慧廣大光明故住持僧種是菩薩藏令其得入不退法輪故覺悟正定眾生是菩薩藏善隨其時不踰一念故究竟成熟不定眾生是菩薩藏令因相續無有間斷故為邪定眾生發起大悲是菩薩藏令未來因悉得成就故滿佛十力不可壞因是菩薩藏具降伏魔軍無對善根故最勝無畏大師子吼是菩薩藏令一切眾生皆歡喜故得佛十八不共法是菩薩藏智慧普入一切處故普了知一切眾生一切剎一切法一切佛是菩薩藏於一念中悉明見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善根不可壞大智慧藏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心何等為十所謂精勤心一切所作悉究竟故不懈心積集相好福德行故大勇健心摧破一切諸魔軍故如理行心除滅一切諸煩惱故不退轉心乃至菩提終不息故性清淨心知心不動無所著故知眾生心隨其解欲令出離故令入佛法大梵住心知諸眾生種種解欲不以別乘而救護故空無相無願無作心見三界相不取著故卍字相金剛堅固勝藏莊嚴心一切眾生數等魔來乃至不能動一毛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光明藏心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被甲何等為十所謂被大慈甲救護一切眾生故被大悲甲堪忍一切諸苦故被大願甲一切所作究竟故被迴向甲建立一切佛莊嚴故被福德甲饒益一切諸眾生故被波羅蜜甲度脫一切諸含識故被智慧甲滅一切眾生煩惱闇故被善巧方便甲生普門善根故被一切智心堅固不散亂甲不樂餘乘故被一心決定甲於一切法離疑惑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被如來無上甲冑悉能摧伏一切魔軍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器仗何等為十所謂布施是菩薩器仗摧破一切慳恡故持戒是菩薩器仗棄捨一切毀犯故平等是菩薩器仗斷除一切分別故智慧是菩薩器仗消滅一切煩惱故正命是菩薩器仗遠離一切邪命故善巧方便是菩薩器仗於一切處示現故略說貪瞋癡等一切煩惱是菩薩器仗以煩惱門度眾生故生死是菩薩器仗不斷菩薩行教化眾生故說如實法是菩薩器仗能破一切執著故一切智是菩薩器仗不捨菩薩行門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能除滅一切眾生長夜所集煩惱結使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首何等為十所謂涅槃首無能見頂故尊敬首一切人天所敬禮故廣大勝解首三千界中最為勝故第一善根首三界眾生咸供養故荷戴眾生首成就頂上肉髻相故不輕賤他首於一切處常尊勝故般若波羅蜜首長養一切功德法故方便智相應首普現一切同類身故教化一切眾生首以一切眾生為弟子故守護諸佛法眼首能令三寶種不斷絕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首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眼所謂肉眼見一切色故天眼見一切眾生心故慧眼見一切眾生諸根境界故法眼見一切法如實相故佛眼見如來十力故智眼知見諸法故光明眼見佛光明故出生死眼見涅槃故無礙眼所見無障故一切智眼見普門法界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眼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耳何等為十所謂聞讚歎聲斷除貪愛聞毀呰聲斷除瞋恚聞說二乘不著不求聞菩薩道歡喜踊躍聞地獄等諸苦難處起大悲心發弘誓願聞說人天勝妙之事知彼皆是無常之法聞有讚歎諸佛功德勤加精進令速圓滿聞說六度四攝等法發心修行願到彼岸聞十方世界一切音聲悉知如響入不可說甚深妙義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道場常聞正法未曾暫息而恒不捨化眾生事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耳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鼻何等為十所謂聞諸臭物不以為臭聞諸香氣不以為香香臭俱聞其心平等非香非臭安住於捨若聞眾生衣服臥具及其肢體所有香臭則能知彼貪恚愚癡等分之行若聞諸伏藏草木等香皆如對目前分明辯了若聞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眾生之香皆知彼過去所行之行若聞諸聲聞布施持戒多聞慧香住一切智心不令敬動若聞一切菩薩行香以平等慧入如來地聞一切佛智境界香亦不廢捨諸菩薩行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無量無邊清淨鼻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舌何等為十所謂開示演說無盡眾生行舌開示演說無盡法門舌讚歎諸佛無盡功德舌演暢詞辯無盡舌開闡大乘助道舌徧覆十方虗空舌普照一切佛剎舌普使眾生悟解舌悉令諸佛歡喜舌降伏一切諸魔外道除滅一切生死煩惱令至涅槃舌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徧覆一切諸佛國土無上舌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身何等為十所謂人身為教化一切諸人故非人身為教化地獄畜生餓鬼故天身為教化欲界色界無色界眾生故學身示現學地故無學身示現阿羅漢地故獨覺身教化令入辟支佛地故菩薩身令成就大乘故如來身智水灌頂故意生身善巧出生故無漏法身以無功用示現一切眾生身故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無上之身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意何等為十所謂上首意發起一切善根故安住意深信堅固不動故深入意隨順佛法而解故內了意知諸眾生心樂故無亂意一切煩惱不雜故明淨意客塵不能染著故善觀眾生意無有一念失時故善擇所作意未曾一處生過故密護諸根意調伏不令馳散故善入三昧意深入佛三昧無我我所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佛無上意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行何等為十所謂聞法行愛樂於法故說法行利益眾生故離貪恚癡怖畏行調伏自心故欲界行教化欲界眾生故色無色界三昧行令速轉還故趣向法義行速得智慧故一切生處行自在教化眾生故一切佛剎行禮拜供養諸佛故涅槃行不斷生死相續故成滿一切佛法行不捨菩薩法行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來無去行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住何等為十所謂菩提心住曾不忘失故波羅蜜住不厭助道故說法住增長智慧故阿蘭若住證大禪定故隨順一切智頭陀知足四聖種住少欲少事故深信住荷負正法故親近如來住學佛威儀故出生神通住圓滿大智故得忍住滿足授記故道場住具足力無畏一切佛法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智無上住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坐何等為十所謂轉輪王坐興十善道故四天王坐於一切世間自在安立佛法故帝釋坐與一切眾生為勝主故梵天坐於自他心得自在故師子坐能說法故正法坐以總持辯才力而開示故堅固坐誓願究竟故大慈坐令惡眾生悉歡喜故大悲坐忍一切苦不疲厭故金剛坐降伏眾魔及外道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正覺坐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臥何等為十所謂寂靜臥身心憺怕故禪定臥如理修行故三昧臥身心柔而故梵天臥不惱自他故善業臥於後不悔故正信臥不可傾動故正道臥善友開覺故妙願臥善巧迴向故一切事畢臥所作成辦故捨諸功用臥一切慣習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法臥悉能開悟一切眾生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所住處何等為十所謂以大慈為所住處於一切眾生心平等故以大悲為所住處不輕未學故以大喜為所住處離一切憂惱故以大捨為所住處於有為無為平等故以一切波羅蜜為所住處菩提心為首故以一切空為所住處善巧觀察故以無相為所住處不出正位故以無願為所住處觀察受生故以念慧為所住處忍法成滿故以一切法平等為所住處得授記莂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無礙所住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所行處何等為十所謂以正念為所行處滿足念處故以諸趣為所行處正覺法趣故以智慧為所行處得佛歡喜故以波羅蜜為所行處滿足一切智智故以四攝為所行處教化眾生故以生死為所行處積集善根故以與一切眾生雜談戲為所行處隨應教化令永離故以神通為所行處知一切眾生諸根境界故以善巧方便為所行處般若波羅蜜相應故以道場為所行處成一切智而不斷菩薩行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所行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觀察何等為十所謂知諸業觀察微細悉見故知諸趣觀察不取眾生故知諸根觀察了達無根故知諸法觀察不壞法界故見佛法觀察勤修佛眼故得智慧觀察如理說法故無生忍觀察決了佛法故不退地觀察滅一切煩惱超出三界二乘地故灌頂地觀察於一切佛法自在不動故善覺智三昧觀察於一切十方施作佛事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觀察智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普觀察何等為十所謂普觀一切諸來求者以無違心滿其意故普觀一切犯戒眾生安置如來淨戒中故普觀一切害心眾生安置如來忍力中故普觀一切懈怠眾生勸令精勤不捨荷負大乘擔故普觀一切亂心眾生令住如來一切智地無散動故普觀一切惡慧眾生令除疑惑破有見故普觀一切平等善友順其教命住佛法故普觀一切所聞之法疾得證見最上義故普觀一切無邊眾生常不捨離大悲力故普觀一切諸佛之法速得成就一切智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普觀察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奮迅何等為十所謂牛王奮迅暎蔽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等諸大眾故象王奮迅心善調柔荷負一切諸眾生故龍王奮迅興大法密雲曜解脫電光震如實義雷降諸根力覺分禪定解脫三昧甘露雨故大金翅鳥王奮迅竭貪愛水破愚癡[穀-禾+卵]搏撮煩惱諸惡毒龍令出生死大苦海故大師子王奮迅安住無畏平等大智以為器仗摧伏眾魔及外道故勇健奮迅能於生死大戰陣中摧滅一切煩惱怨故大智奮迅知蘊界處及諸緣起自在開示一切法故陀羅尼奮迅以念慧力持法不忘隨眾生根為宣說故辯才奮迅無礙迅疾分別一切咸令受益心歡喜故如來奮迅一切智智助道之法皆悉成滿以一念相應慧所應得者一切皆得所應悟者一切皆悟坐師子座降魔怨敵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諸佛於一切法無上自在奮迅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師子吼何等為十所謂唱言我當必定成正等覺是菩提心大師子吼我當令一切眾生未度者度未脫者脫未安者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是大悲大師子吼我當令佛法僧種無有斷絕是報如來恩大師子吼我當嚴淨一切佛剎是究竟堅誓大師子吼我當除滅一切惡道及諸難處是自持淨戒大師子吼我當滿足一切諸佛身語及意相好莊嚴是求福無厭大師子吼我當成滿一切諸佛所有智慧是求智無厭大師子吼我當除滅一切眾魔及諸魔業是修正行斷諸煩惱大師子吼我當了知一切諸法無我無眾生無壽命無補伽羅空無相無願淨如虗空是無生法忍大師子吼最後生菩薩震動一切諸佛國土悉令嚴淨是時一切釋梵四王咸來讚請唯願菩薩以無生法而現受生菩薩則以無礙慧眼普觀世間一切眾生無如我者即於王宮示現誕生自行七步大師子吼我於世間最勝第一我當永盡生死邊際是如說而作大師子吼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師子吼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施何等為十所謂平等施不簡眾生故隨意施滿其所願故不亂施令得利益故隨宜施知上中下故不住施不求果報故開捨施心不戀著故一切施究竟清淨故迴向菩提施遠離有為無為故教化眾生施乃至道場不捨故三輪清淨施於施者受者及以施物正念觀察如虗空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清淨廣大施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戒何等為十所謂身清淨戒護身三惡故語清淨戒離語四過故心清淨戒永離貪瞋邪見故不破一切學處清淨戒於一切人天中作尊主故守護菩提心清淨戒不樂小乘故守護如來所制清淨戒乃至微細罪生大怖畏故隱密護持清淨戒善拔犯戒眾生故不作一切惡清淨戒誓修一切善法故遠離一切有見清淨戒於戒無著故守護一切眾生清淨戒發起大悲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無過失清淨戒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忍何等為十所謂安受呰辱清淨忍護諸眾生故安受刀杖清淨忍善護自他故不生恚害清淨忍其心不動故不責卑賤清淨忍為上能寬故有歸咸救清淨忍捨自身命故遠離我慢清淨忍不輕未學故殘毀不瞋清淨忍觀察如幻故有犯無報清淨忍不見自他故不隨煩惱清淨忍離諸境界故隨順菩薩真實智知一切法無生清淨忍不由他教入一切智境界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一切諸佛不由他悟無上法忍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精進何等為十所謂身清淨精進承事供養諸佛菩薩及諸師長尊重福田不退轉故語清淨精進隨所聞法廣為他說讚佛功德無疲倦故意清淨精進善能入出慈悲喜捨禪定解脫及諸三昧無休息故正直心清淨精進無誑無諂無曲無偽一切勤修無退轉故增勝心清淨精進志常趣求上上智慧願具一切白淨法故不唐捐清淨精進攝取布施戒忍多聞及不放逸乃至菩提無中息故摧伏一切魔清淨精進悉能除滅貪欲瞋恚愚癡邪見一切煩惱諸纏蓋故成滿智慧光清淨精進有所施為悉善觀察咸使究竟不令後悔得一切佛不共法故無來無去清淨精進得如實智入法界門身語及心皆悉平等了相非相無所著故成就法光清淨精進超過諸地得佛灌頂以無漏身而示歿生出家成道說法滅度具足如是普賢事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清淨精進。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五


  音切



  (食遮切)。


  (怯宜切)。


  (乎我切)。


  (尺救切)。


  (式是切)。


  (徒敢切)。


  (普白切)。

[穀-禾+卵]
  (苦角切)。


  (陟仲切)。


  (蒲木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六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六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禪何等為十所謂常樂出家清淨禪捨一切所有故得真善友清淨禪示教正道故住阿蘭若忍風雨等清淨禪離我我所故離憒閙眾生清淨禪常樂寂靜故心業調柔清淨禪守護諸根故心智寂滅清淨禪一切音聲諸禪定刾不能亂故覺道方便清淨禪觀察一切皆現證故離於味著清淨禪不捨欲界故發起通明清淨禪知一切眾生根性故自在遊戲清淨禪入佛三昧知無我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清淨禪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慧何等為十所謂知一切因清淨慧不壞果報故知一切緣清淨慧不違和合故知不斷不常清淨慧了達緣起皆如實故拔一切見清淨慧於眾生相無取捨故觀一切眾生心行清淨慧了知如幻故廣大辯才清淨慧分別諸法問答無礙故一切諸魔外道聲聞獨覺所不能知清淨慧深入一切如來智故見一切佛微妙法身見一切眾生本性清淨見一切法皆悉寂滅見一切剎同於虗空清淨慧知一切相皆無礙故一切總持辯才方便波羅蜜清淨慧令得一切最勝智故一念相應金剛智了一切法平等清淨慧得一切法最尊智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障礙大智慧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慈何等為十所謂等心清淨慈普攝眾生無所簡擇故饒益清淨慈隨有所作皆令歡喜故攝物同己清淨慈究竟皆令出生死故不捨世間清淨慈心常緣念集善根故能至解脫清淨慈普使眾生除滅一切諸煩惱故出生菩提清淨慈普使眾生發求一切智心故世間無礙清淨慈放大光明平等普照故充滿虗空清淨慈救護眾生無處不至故法緣清淨慈證於如如真實法故無緣清淨慈入於菩薩離生性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廣大清淨慈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悲何等為十所謂無儔伴清淨悲獨發其心故無疲厭清淨悲代一切眾生受苦不以為勞故難處受生清淨悲為度眾生故善趣受生清淨悲示現無常故為邪定眾生清淨悲歷劫不捨弘誓故不著己樂清淨悲普與眾生快樂故不求恩報清淨悲修潔其心故能除顛倒清淨悲說如實法故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本性清淨無染著無熱惱以客塵煩惱故而受眾苦如是知已於諸眾生而起大悲名本性清淨為說無垢清淨光明法故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如空中鳥跡眾生癡翳不能照了觀察於彼起大悲心名真實智為其開示涅槃法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廣大清淨悲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喜何等為十所謂發菩提心清淨喜悉捨所有清淨喜不嫌棄破戒眾生而教化成就清淨喜能忍受造惡眾生誓願救度清淨喜捨身求法不生悔心清淨喜自捨欲樂常樂法樂清淨喜令一切眾生捨資生樂常樂法樂清淨喜見一切佛恭敬供養無有厭足法界平等清淨喜令一切眾生愛樂禪定解脫三昧遊戲入出清淨喜心樂具行順菩薩道一切苦行證得牟尼寂靜不動無上定慧清淨喜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廣大清淨喜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捨何等為十所謂一切眾生恭敬供養不生愛著清淨捨一切眾生輕慢毀辱不生瞋恚清淨捨常行世間不為世間八法所染清淨捨於法器眾生待時而化於無法器亦不生嫌清淨捨不求二乘學無學法清淨捨心常遠離一切欲樂順煩惱法清淨捨不歎二乘厭離生死清淨捨遠離一切世間語非涅槃語非離欲語不順理語惱亂他語聲聞獨覺語略說乃至一切障菩薩道語皆悉遠離清淨捨或有眾生根已成熟發生念慧而未能知最上之法待時方化清淨捨或有眾生菩薩往昔已曾教化至於佛地方可調伏彼亦待時清淨捨菩薩摩訶薩於彼二人無高無下無取無捨遠離一切種種分別恒住正定入如實法心得堪忍清淨捨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廣大清淨捨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義何等為十所謂多聞義堅固修行故法義善巧思擇故空義第一義空故寂靜義離諸眾生諠憒故不可說義不著一切語言故如實義了達三世平等故法界義一切諸法一味故真如義一切如來順入故實際義了知究竟如實故大般涅槃義滅一切苦而修菩薩諸行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智無上義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法何等為十所謂真實法如說修行故離取法能取所取悉離故無諍法無有一切惑諍故寂滅法滅除一切熱惱故離欲法一切貪欲皆斷故無分別法攀緣分別永息故無生法猶如虗空不動故無為法離生住滅諸相故本性法自性無染清淨故捨一切烏波提涅槃法能生一切菩薩行修習不斷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廣大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福德助道具何等為十所謂勸眾生起菩提心是菩薩福德助道具不斷三寶種故隨順十種迴向是菩薩福德助道具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故智慧誘誨是菩薩福德助道具超過三界福德故心無疲倦是菩薩福德助道具究竟度脫一切眾生故悉捨內外一切所有是菩薩福德助道具於一切物無所著故為滿足相好精進不退是菩薩福德助道具開門大施無所限故上中下三品善根悉以迴向無上菩提心無所輕是菩薩福德助道具善巧方便相應故於邪定下劣不善眾生皆生大悲不懷輕賤是菩薩福德助道具常起大人弘誓心故恭敬供養一切如來於一切菩薩起如來想令一切眾生皆生歡喜是菩薩福德助道具守本志願極堅牢故菩薩摩訶薩於阿僧祇劫積集善根自欲取證無上菩提如在掌中然悉捨與一切眾生心無憂惱亦無悔恨其心廣大等虗空界此是菩薩福德助道具起大智慧證大法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具足如來無上廣大福德聚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智慧助道具何等為十所謂親近多聞真善知識恭敬供養尊重禮拜種種隨順不違其教是為一一切正直無虗矯故永離憍慢常行謙敬身語意業無有麤獷柔和善順不偽不曲是為二其身堪作佛法器故念慧隨覺未曾散亂慚媿柔和心安不動常憶六念常行六敬常隨順住六堅固法是為三與十種智為方便故樂法樂義以法為樂常樂聽聞無有厭足捨離世論及世言說專心聽受出世間語遠離小乘入大乘慧是為四一心憶念無散動故六波羅蜜心專荷負四種梵住行已成熟隨順明法悉善修行聰敏智人皆勤請問遠離惡趣歸向善道心常愛樂正念觀察調伏己情守護他意是為五堅固修行真實行故常樂出離不著三有恒覺自心僧無惡念三覺已絕三業皆善決定了知心之自性是為六能令自他心清淨故觀察五蘊皆如幻事界如毒蛇處如空聚一切諸法如幻如燄如水中月如夢如影如響如像如空中畫如旋火輪如虹蜆色如日月光無相無形非常非斷不來不去亦無所住如是觀察知一切法無生無滅是為七知一切法性空寂故菩薩摩訶薩聞一切法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無補伽羅無心無境無貪瞋癡無身無物無主無待無著無行如是一切皆無所有悉歸寂滅聞已深信不疑不謗是為八以能成就圓滿解故菩薩摩訶薩善調諸根如理修行恒住止觀心意寂靜一切動念皆悉不生無我無人無作無行無計我想無計我業無有瘡疣無有瘢痕亦無於此所得之忍身語意業無來無去無有精進亦無勇猛觀一切眾生一切諸法心皆平等而無所住非此岸非彼岸此彼性離無所從來無所至去常以智慧如是思惟是為九到分別相彼岸處故菩薩摩訶薩見緣起法故見法清淨見法清淨故見國土清淨見國土清淨故見虗空清淨見虗空清淨故見法界清淨見法界清淨故見智慧清淨是為十修行積集一切智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智慧助道具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一切法無障礙清淨微妙智慧聚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明足何等為十所謂善分別諸法明足不取著諸法明足離顛倒見明足智慧光照諸根明足巧發起正精進明足能深入真諦智明足滅煩惱業成就盡智無生智明足天眼智普觀察明足宿住念知前際清淨明足漏盡神通智斷眾生諸漏明足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於一切佛法無上大光明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求法何等為十所謂直心求法無有諂誑故精進求法遠離懈慢故一向求法不惜身命故為除一切眾生煩惱求法不為名利恭敬故為饒益自他一切眾生求法不但自利故為入智慧求法不樂文字故為出生死求法不貪世樂故為度眾生求法發菩提心故為斷一切眾生疑求法令無猶豫故為滿足佛法求法不樂餘乘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不由他教一切佛法大智慧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明了法何等為十所謂隨順世俗生長善根是童蒙凡夫明了法得無礙不壞信覺法自性是隨信行人明了法勤修習法隨順法住是隨法行人明了法遠離八邪向八正道是第八人明了法除滅眾結斷生死漏見真實諦是須陀洹人明了法觀味是患知無往來是斯陀含人明了法不樂三界求盡有漏於受生法乃至一念不生愛著是阿那含人明了法獲六神通得八解脫九定四辯悉皆成就是阿羅漢人明了法性樂觀察一味緣起心常寂靜知足少事解因自得悟不由他成就種種神通智慧是辟支佛人明了法智慧廣大諸根明利常樂度脫一切眾生勤修福智助道之法如來所有十力無畏一切功德具足圓滿是菩薩人明了法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明了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修行法何等為十所謂恭敬尊重諸善知識修行法常為諸天之所覺悟修行法於諸佛所常懷慚愧修行法哀愍眾生不捨生死修行法事必究竟心無變動修行法專念隨逐發大乘心諸菩薩眾精勤修學修行法遠離邪見勤求正道修行法摧破眾魔及煩惱業修行法知諸眾生根性勝劣而為說法令住佛地修行法安住無邊廣大法界除滅煩惱令身清淨修行法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修行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魔何等為十所謂蘊魔生諸取故煩惱魔恒雜染故業魔能障礙故心魔起高慢故死魔捨生處故天魔自憍縱故善根魔恒執取故三昧魔久躭味故善知識魔起著心故菩提法智魔不願捨離故是為十菩薩摩訶薩應作方便速求遠離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魔業何等為十所謂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惡心布施瞋心持戒捨惡性人遠懈怠者輕慢亂意譏嫌惡慧是為魔業於甚深法心生慳恡有堪化者而不為說若得財利恭敬供養雖非法器而強為說是為魔業不樂聽聞諸波羅蜜假使聞說而不修行雖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狹劣不求無上大菩提法是為魔業遠善知識近惡知識樂求二乘不樂受生志尚涅槃離欲寂靜是為魔業於菩薩所起瞋恚心惡眼視之求其罪釁說其過惡斷彼所有財利供養是為魔業誹謗正法不樂聽聞假使得聞便生毀呰見人說法不生尊重言自說是餘說悉非是為魔業樂學世論巧述文詞開闡二乘隱覆深法或以妙義授非其人遠離菩提住於邪道是為魔業已得解脫已安隱者常樂親近而供養之未得解脫未安隱者不肯親近亦不教化是為魔業增長我慢無有恭敬於諸眾生多行惱害不求正法真實智慧其心弊惡難可開悟是為魔業是為十菩薩摩訶薩應速遠離勤求佛業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捨離魔業何等為十所謂近善知識恭敬供養捨離魔業不自尊舉不自讚歎捨離魔業於佛深法信解不謗捨離魔業未曾忘失一切智心捨離魔業勤修妙行恒不放逸捨離魔業常求一切菩薩藏法捨離魔業恒演說法心無疲倦捨離魔業歸依十方一切諸佛起救護想捨離魔業信受憶念一切諸佛神力加持捨離魔業與一切菩薩同種善根平等無二捨離魔業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能出離一切魔道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見佛何等為十所謂於安住世間成正覺佛無著見願佛出生見業報佛深信見住持佛隨順見涅槃佛深入見法界佛普至見心佛安住見三昧佛無量無依見本性佛明了見隨樂佛普受見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常得見無上如來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佛業何等為十所謂隨時開導是佛業令正修行故夢中令見是佛業覺昔善根故為他演說所未聞經是佛業令生智斷疑故為悔纏所纏者說出離法是佛業令離疑心故若有眾生起慳恡心乃至惡慧心二乘心損害心疑惑心散動心憍慢心為現如來眾相莊嚴身是佛業生長過去善根故於正法難遇時廣為說法令其聞已得陀羅尼智神通智普能利益無量眾生是佛業勝解清淨故若有魔事起能以方便現虗空界等聲說不損惱他法以為對治令其開悟眾魔聞已威光歇滅是佛業志樂殊勝威德大故其心無間常自守護不令證入二乘正位若有眾生根性未熟終不為說解脫境界是佛業本願所作故生死結漏一切皆離修菩薩行相續不斷以大悲心攝取眾生令其起行究竟解脫是佛業不斷修行菩薩行故菩薩摩訶薩了達自身及以眾生本來寂滅不驚不怖而勤修福智無有厭足雖知一切法無有造作而亦不捨諸法自相雖於諸境界永離貪欲而常樂瞻奉諸佛色身雖知不由他悟入於法而種種方便求一切智雖知諸國土皆如虗空而常樂莊嚴一切佛剎雖恒觀察無人無我而教化眾生無有疲厭雖於法界本來不動而以神通智力現眾變化雖已成就一切智智而修菩薩行無有休息雖知諸法不可言說而轉淨法輪令眾心喜雖能示現諸佛神力而不厭捨菩薩之身雖現入於大般涅槃而一切處示現受生能作如是權實雙行法是佛業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不由他教無上無師廣大業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慢業何等為十所謂於師僧父母沙門婆羅門住於正道向正道者尊重福田所而不恭敬是慢業或有法師獲最勝法乘於大乘知出要道得陀羅尼演說契經廣大之法無有休息而於其所起高慢心及於所說法不生恭敬是慢業於眾會中聞說妙法不肯歎美令人信受是慢業好起過慢自高凌物不見己失不知自短是慢業好起過過慢見有德人應讚不讚見他讚歎不生歡喜是慢業見有法師為人說法知是法是律是真實是佛語為嫌其人亦嫌其法自起誹謗亦令他謗是慢業自求高座自稱法師應受供給不應執事見有耆舊久修行人不起逢迎不肯承事是慢業見有德人顰蹙不喜言辭麤獷伺其過失是慢業見有聰慧知法之人不肯親近恭敬供養不肯諮問何等為善何等不善何等應作何等不應作作何等業於長夜中而得種種利益安樂愚癡頑很我慢所吞終不能見出要之道是慢業復有眾生慢心所覆諸佛出世不能親近恭敬供養新善不起舊善消滅不應說而說不應諍而諍未來必墮險難深坑於百千劫尚不值佛何況聞法但以曾發菩提心故終自醒悟是慢業是為十若諸菩薩離此慢業則得十種智業何等為十所謂信解業報不壞因果是智業不捨菩提心常念諸佛是智業近善知識恭敬供養其心尊重終無厭怠是智業樂法樂義無有厭足遠離邪念勤修正念是智業於一切眾生離於我慢於諸菩薩起如來想愛重正法如惜己身尊奉如來如護己命於修行者生諸佛想是智業身語意業無諸不善讚美賢聖隨順菩提是智業不壞緣起離諸邪見破暗得明照一切法是智業十種迴向隨順修行於諸波羅蜜起慈母想於善巧方便起慈父想以清淨心入菩提舍是智業施戒多聞止觀福慧如是一切助道之法常勤積集無有厭倦是智業若有一業為佛所讚能破眾魔煩惱鬥諍能離一切障蓋纏縛能教化調伏一切眾生能隨順智慧攝取正法能嚴淨佛剎能發起通明皆勤修習無有懈退是智業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一切善巧方便無上大智業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魔所攝持何等為十所謂懈怠心魔所攝持志樂狹劣魔所攝持於少行生足魔所攝持受一非餘魔所攝持不發大願魔所攝持樂處寂滅斷除煩惱魔所攝持永斷生死魔所攝持捨菩薩行魔所攝持不化眾生魔所攝持疑謗正法魔所攝持是為十若諸菩薩能棄捨此魔所攝持則得十種佛所攝持何等為十所謂初始能發菩提之心佛所攝持於生生中持菩提心不令忘失佛所攝持覺諸魔事悉能速離佛所攝持聞諸波羅蜜如說修行佛所攝持知生死苦而不厭惡佛所攝持觀甚深法得無量果佛所攝持為諸眾生說二乘法而不證取彼乘解脫佛所攝持樂觀無為法而不住其中於有為無為不生二想佛所攝持至無生處而現受生佛所攝持雖證得一切智而起菩薩行不斷菩薩種佛所攝持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諸佛無上攝持力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法所攝持何等為十所謂知一切行無常法所攝持知一切行苦法所攝持知一切行無我法所攝持知一切法寂滅涅槃法所攝持知諸法從緣起無緣則不起法所攝持知不正思惟故起於無明無明起故乃至老死起不正思惟滅故無明滅無明滅故乃至老死滅法所攝持知三解脫門出生聲聞乘證無諍法出生獨覺乘法所攝持知六波羅蜜四攝法出生大乘法所攝持知一切剎一切法一切眾生一切世是佛智境界法所攝持知斷一切念捨一切取離前後際隨順涅槃法所攝持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法所攝持佛子菩薩摩訶薩住兜率天有十種所作業何等為十所謂為欲界諸天子說厭離法言一切自在皆是無常一切快樂悉當衰謝勸彼諸天發菩提心是為第一所作業為色界諸天說入出諸禪解脫三昧若於其中而生愛著因愛復起身見邪見無明等者則為其說如實智慧若於一切色非色法起顛倒想以為清淨為說不淨皆是無常勸其令發菩提之心是為第二所作業菩薩摩訶薩住兜率天入三昧名光明莊嚴身放光明徧照三千大千世界隨眾生心以種種音而為說法眾生聞已信心清淨命終生於兜率天中勸其令發菩提之心是為第三所作業菩薩摩訶薩在兜率天以無障礙眼普見十方兜率天中一切菩薩彼諸菩薩皆亦見此互相見已論說妙法謂降神母胎初生出家往詣道場具大莊嚴而復示現往昔已來所行之行以彼行故成此大智所有功德不離本處而能示現如是等事是為第四所作業菩薩摩訶薩住兜率天十方一切兜率天宮諸菩薩眾皆悉來集恭敬圍遶爾時菩薩摩訶薩欲令彼諸菩薩皆滿其願生歡喜故隨彼菩薩所應住地所行所斷所修所證演說法門彼諸菩薩聞說法已皆大歡喜得未曾有各還本土所住宮殿是為第五所作業菩薩摩訶薩住兜率天時欲界主天魔波旬為欲壞亂菩薩業故眷屬圍遶詣菩薩所爾時菩薩為摧伏魔軍故住金剛道所攝般若波羅蜜方便善巧智慧門以柔輭麤獷二種語而為說法令魔波旬不得其便魔見菩薩自在威力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為第六所作業菩薩摩訶薩住兜率天知欲界諸天子不樂聞法爾時菩薩出大音聲徧告之言今日菩薩當於宮中現希有事若欲見者宜速往詣時諸天子聞是語已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皆來集會爾時菩薩見諸天眾皆來集已為現宮中諸希有事彼諸天子曾未見聞既得見已皆大歡喜其心醉沒又於樂中出聲告言諸仁者一切諸行皆悉無常一切諸行皆悉是苦一切諸法皆悉無我涅槃寂滅又復告言汝等皆應修菩薩行皆當圓滿一切智智彼諸天子聞此法音憂歎咨嗟而生厭離靡不皆發菩提之心是為第七所作業菩薩摩訶薩住兜率宮不捨本處悉能往詣十方無量一切佛所見諸如來親近禮拜恭敬聽法爾時諸佛欲令菩薩獲得最上灌頂法故為說菩薩地名一切神通以一念相應慧具足一切最勝功德入一切智智位是為第八所作業菩薩摩訶薩住兜率宮為欲供養諸如來故以大神力興起種種諸供養具名殊勝可樂徧法界虗空界一切世界供養諸佛彼世界中無量眾生見此供養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為第九所作業菩薩摩訶薩住兜率天出無量無邊如幻如影法門周徧十方一切世界示現種種色種種相種種形體種種威儀種種事業種種方便種種譬喻種種言說隨眾生心皆令歡喜是為第十所作業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兜率天十種所作業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能於後下生人間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兜率天將下生時現十種事何等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兜率天下生之時從於足下放大光明名安樂莊嚴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惡趣諸難眾生觸斯光者莫不皆得離苦安樂得安樂已悉知將有奇特大人出興于世是為第一所示現事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兜率天下生之時從於眉間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曰覺悟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照彼宿世一切同行諸菩薩身彼諸菩薩蒙光照已咸知菩薩將欲下生各各出興無量供具詣菩薩所而為供養是為第二所示現事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兜率天將下生時於右掌中放大光明名清淨境界悉能嚴淨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其中若有已得無漏諸辟支佛覺斯光者即捨壽命若不覺者光明力故徙置他方餘世界中一切諸魔及諸外道有見眾生皆亦徙置他方世界唯除諸佛神力所持應化眾生是為第三所示現事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兜率天將下生時從其兩膝放大光明名清淨莊嚴普照一切諸天宮殿下從護世上至淨居靡不周徧彼諸天等咸知菩薩於兜率天將欲下生俱懷戀慕悲歎憂惱各持種種華鬘衣服塗香末香幡蓋妓樂詣菩薩所恭敬供養隨逐下生乃至涅槃是為第四所示現事佛子菩薩摩訶薩在兜率天將下生時於卍字金剛莊嚴心藏中放大光明名無能勝幢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金剛力士時有百億金剛力士皆悉來集隨逐侍衛始於下生乃至涅槃是為第五所示現事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兜率天將下生時從其身上一切毛孔放大光明名分別眾生普照一切大千世界徧觸一切諸菩薩身復觸一切諸天世人諸菩薩等咸作是念我應住此供養如來教化眾生是為第六所示現事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兜率天將下生時從大摩尼寶藏殿中放大光明名善住觀察照此菩薩當生之處所託王宮其光照已諸餘菩薩皆共隨逐下閻浮提若於其家若其聚落若其城邑而現受生為欲教化諸眾生故是為第七所示現事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兜率天臨下生時從天宮殿及大樓閣諸莊嚴中放大光明名一切宮殿清淨莊嚴照所生母腹光明照已令菩薩母安隱快樂具足成就一切功德其母腹中自然而有廣大樓閣大摩尼寶而為莊嚴為欲安處菩薩身故是為第八所示現事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兜率天臨下生時從兩足下放大光明名為善住若諸天子及諸梵天其命將終蒙光照觸皆得住壽供養菩薩從初下生乃至涅槃是為第九所示現事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兜率天臨下生時從隨好中放大光明名日月莊嚴示現菩薩種種諸業時諸人天或見菩薩住兜率天或見入胎或見初生或見出家或見成道或見降魔或見轉法輪或見入涅槃是為第十所示現事佛子菩薩摩訶薩於身於座於宮殿於樓閣中放如是等百萬阿僧祇光明悉現種種諸菩薩業現是業已具足一切功德法故從兜率天下生人間佛子菩薩摩訶薩示現處胎有十種事何等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為欲成就小心劣解諸眾生故不欲令彼起如是念今此菩薩自然化生智慧善根不從修得是故菩薩示現處胎是為第一事菩薩摩訶薩為成熟父母及諸眷屬宿世同行眾生善根示現處胎何以故彼皆應以見於處胎成熟所有諸善根故是為第二事菩薩摩訶薩入母胎時正念正知無有迷惑住母胎已心恒正念亦無錯亂是為第三事菩薩摩訶薩在母胎中常演說法十方世界諸大菩薩釋梵四王皆來集會悉令獲得無量神力無邊智慧菩薩處胎成就如是辯才勝用是為第四事菩薩摩訶薩在母胎中集大眾會以本願力教化一切諸菩薩眾是為第五事菩薩摩訶薩於人中成佛應具人間最勝受生以此示現處於母胎是為第六事菩薩摩訶薩在母胎中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見菩薩如明鏡中見其面像爾時大心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皆詣菩薩恭敬供養是為第七事菩薩摩訶薩在母胎中他方世界一切最後生菩薩在母胎者皆來共會說大集法門名廣大智慧藏是為第八事菩薩摩訶薩在母胎時入離垢藏三昧以三昧力於母胎中現大宮殿種種嚴飾悉皆妙好兜率天宮不可為比而令母身安隱無患是為第九事菩薩摩訶薩住母胎時以大威力興供養具名開大福德離垢藏普徧十方一切世界供養一切諸佛如來彼諸如來咸為演說無邊菩薩住處法界藏是為第十事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示現處胎十種事若諸菩薩了達此法則能示現甚微細趣。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六


  音切



  (古對切)。


  (女教切)。


  (七四切)。


  (直由切)。


  (許元切)。


  (居夭切)。


  (古猛切)。


  (胡公切)。


  (五兮切)。


  (初羊切)。


  (尤音)。


  (薄官切)。


  (戶恩切)。


  (許覲切)。


  (脾仁切)。


  (子辭切)。


  (五還切)。


  (乎懇切)。


  (桑形切)。


  (斯爾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七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七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甚微細趣何等為十所謂在母胎中示現初發菩提心乃至灌頂地在母胎中示現住兜率天在母胎中示現初生在母胎中示現童子地在母胎中示現處王宮在母胎中示現出家在母胎中示現苦行往詣道場成等正覺在母胎中示現轉法輪在母胎中示現般涅槃在母胎中示現大微細謂一切菩薩行一切如來自在神力無量差別門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在母胎中十種微細趣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微細趣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生何等為十所謂遠離愚癡正念正知生放大光明網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生住最後有更不受後身生不生不起生知三界如幻生於十方世界普現身三證一切智智身生放一切佛光明普覺悟一切眾生身生入大智觀察三昧身生佛子菩薩生時震動一切佛剎解脫一切眾生除滅一切惡道暎蔽一切諸魔無量菩薩皆來集會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生為調伏眾生故如是示現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十事故示現微笑心自誓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念言一切世間沒在欲泥除我一人無能勉濟如是知已熈怡微笑心自誓復念言一切世間煩惱所盲唯我今者具足智慧如是知已熈怡微笑心自誓又念言我今因此假名身故當得如來充滿三世無上法身如是知已熈怡微笑心自誓菩薩爾時以無障礙眼徧觀十方所有梵天乃至一切大自在天作是念言此等眾生皆自謂為有大智力如是知已熈怡微笑心自誓菩薩爾時觀諸眾生久種善根今皆退沒如是知已熈怡微笑心自誓菩薩觀見世間種子所種雖少獲果甚多如是知已熈怡微笑心自誓菩薩觀見一切眾生蒙佛所教必得利益如是知已熈怡微笑心自誓菩薩觀見過去世中同行菩薩染著餘事不得佛法廣大功德如是知已熈怡微笑心自誓菩薩觀見過去世中共同集會諸天人等至今猶在凡夫之地不能捨離亦不疲厭如是知已熈怡微笑心自誓菩薩爾時為一切如來光明所觸倍加欣慰熈怡微笑心自誓是為十佛子菩薩為調伏眾生故如是示現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十事故示行七步何等為十所謂現菩薩力故示行七步現施七財故示行七步滿地神願故示行七步現超三界相故示行七步現菩薩最勝行超過象王牛王師子王行故示行七步現金剛地相故示行七步現欲與眾生勇猛力故示行七步現修行七覺寶故示行七步現所得法不由他教故示行七步現於世間最勝無比故示行七步是為十佛子菩薩為調伏眾生故如是示現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十事故現處童子地何等為十所謂為現通達一切世間文字算計圖書印璽種種業故處童子地為現通達一切世間象馬車乘弧矢劍戟種種業故處童子地為現通達一切世間文筆談論博弈嬉戲種種事故處童子地為現遠離身語意業諸過失故處童子地為現入定住涅槃門周徧十方無量世界故處童子地為現其力超過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人非人等故處童子地為現菩薩色相威光超過一切釋梵護世故處童子地為令躭著欲樂眾生歡喜樂法故處童子地為尊重正法勤供養佛周徧十方一切世界故處童子地為現得佛加被蒙法光明故處童子地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現童子地已以十事故現處王宮何等為十所謂為令宿世同行眾生善根成熟故現處王宮為顯示菩薩善根力故現處王宮為諸人天躭著樂具示現菩薩大威德樂具故現處王宮順五濁世眾生心故現處王宮為現菩薩大威德力能於深宮入三昧故現處王宮為令宿世同願眾生滿其意故現處王宮欲令父母親戚眷屬滿所願故現處王宮欲以妓樂出妙法音供養一切諸如來故現處王宮欲於宮內住微妙三昧始從成佛乃至涅槃皆示現故現處王宮為隨順守護諸佛法故現處王宮是為十最後身菩薩如是示現處王宮已然後出家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十事故示現出家何等為十所謂為厭居家故示現出家為著家眾生令捨離故示現出家為隨順信樂聖人道故示現出家為宣揚讚歎出家功德故示現出家為顯永離二邊見故示現出家為令眾生離欲樂我樂故示現出家為先現出三界相故示現出家為現自在不屬他故示現出家為顯當得如來十力無畏法故示現出家最後菩薩法應爾故示現出家是為十菩薩以此調伏眾生佛子菩薩摩訶薩為十種事故示行苦行何等為十所謂為成就劣解眾生故示行苦行為拔邪見眾生故示行苦行為不信業報眾生令見業報故示行苦行為隨順雜染世界法應爾故示行苦行示能忍劬勞勤修道故示行苦行為令眾生樂求法故示行苦行為著欲樂我樂眾生故示行苦行為顯菩薩起行殊勝乃至最後生猶不捨勤精進故示行苦行為令眾生樂寂靜法增長善根故示行苦行為諸天世人諸根未熟待時成熟故示行苦行是為十菩薩以此方便調伏一切眾生佛子菩薩摩訶薩往詣道場有十種事何等為十所謂詣道場時照耀一切世界詣道場時震動一切世界詣道場時於一切世界普現其身詣道場時覺悟一切菩薩及一切宿世同行眾生詣道場時示現道場一切莊嚴詣道場時隨諸眾生心之所欲而為現身種種威儀及菩提樹一切莊嚴詣道場時現見十方一切如來詣道場時舉足下足常入三昧念念成佛無有超隔詣道場時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一切諸王各不相知而興種種上妙供養詣道場時以無礙智普觀一切諸佛如來於一切世界修菩薩行而成正覺是為十菩薩以此教化眾生佛子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有十種事何等為十所謂坐道場時種種震動一切世界坐道場時平等照耀一切世界坐道場時除滅一切諸惡趣苦坐道場時令一切世界金剛所成坐道場時普現一切諸佛如來師子之座坐道場時心如虗空無所分別坐道場時隨其所應現身威儀坐道場時隨順安住金剛三昧坐道場時受一切如來神力所持清淨妙處坐道場時自善根力悉能加被一切眾生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有十種奇特未曾有事何等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十方世界一切如來皆現其前咸舉右手而稱讚言善哉善哉無上導師是為第一未曾有事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一切如來皆悉護念與其威力是為第二未曾有事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宿世同行諸菩薩眾悉來圍遶以種種莊嚴具恭敬供養是為第三未曾有事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一切世界草木叢林諸無情物皆曲身低影歸向道場是為第四未曾有事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入三昧名觀察法界此三昧力能令菩薩一切諸行悉得圓滿是為第五未曾有事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得陀羅尼名最上離垢妙光海藏能受一切諸佛如來大雲法雨是為第六未曾有事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以威德力興上妙供具徧一切世界供養諸佛是為第七未曾有事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住最勝智悉現了知一切眾生諸根意行是為第八未曾有事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入三昧名善覺此三昧力能令其身充滿三世盡虗空界一切世界是為第九未曾有事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得離垢光明無礙大智令其身業普入三世是為第十未曾有事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十種奇特未曾有事佛子菩薩摩訶薩坐道場時觀十種義故示現降魔何等為十所謂為濁世眾生樂於鬥戰欲顯菩薩威德力故示現降魔為諸天世人有懷疑者斷彼疑故示現降魔為教化調伏諸魔軍故示現降魔為欲令諸天世人樂軍陣者咸來聚觀心調伏故示現降魔為顯示菩薩所有威力世無能敵故示現降魔為欲發起一切眾生勇猛力故示現降魔為哀愍末世諸眾生故示現降魔為欲顯示乃至道場猶有魔軍而來觸惱此後乃得超魔境界故示現降魔為顯煩惱業用羸劣大慈善根勢力強盛故示現降魔為欲隨順濁惡世界所行法故示現降魔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成如來力何等為十所謂超過一切眾魔煩惱業故成如來力具足一切菩薩行遊戲一切菩薩三昧門故成如來力具足一切菩薩廣大禪定故成如來力圓滿一切白淨助道法故成如來力得一切法智慧光明善思惟分別故成如來力其身周徧一切世界故成如來力所出言音悉與一切眾生心等故成如來力能以神力加持一切故成如來力與三世諸佛身語意業等無有異於一念中了三世法故成如來力得善覺知三昧具如來十力所謂是處非處智力乃至漏盡智力故成如來力是為十若諸菩薩具此十力則名如來應正等覺佛子如來應正等覺轉大法輪有十種事何等為十一者具足清淨四無畏智二者出生四辯隨順音聲三者善能開闡四真諦相四者隨順諸佛無礙解脫五者能令眾生心皆淨信六者所有言說皆不唐捐能拔眾生諸苦毒箭七者大悲願力之所加持八者隨出音聲普徧十方一切世界九者於阿僧祇劫說法不斷十者隨所說法皆能生起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昧等法佛子諸佛如來轉於法輪有如是等無量種事佛子如來應正等覺轉法輪時以十事故於眾生心中種白淨法無空過者何等為十所謂過去願力故大悲所持故不捨眾生故智慧自在隨其所樂為說法故必應其時未曾失故隨其所宜無妄說故知三世智善了知故其身最勝無與等故言辭自在無能測故智慧自在隨所發言悉開悟故是為十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作佛事已觀十種義故示般涅槃何等為十所謂示一切行實無常故示一切有為非安隱故示大涅槃是安隱處無怖畏故以諸人天樂著色身為現色身是無常法令其願住淨法身故示無常力不可轉故示一切有為不隨心住不自在故示一切三有皆如幻化不堅牢故示涅槃性究竟堅牢不可壞故示一切法無生無起而有聚集散壞相故佛子諸佛世尊作佛事已所願滿已轉法輪已應化度者皆化度已有諸菩薩應受尊號成記莂已法應如是入於不變大般涅槃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觀十義故示般涅槃。
  【論】第六爾時普賢菩薩告普慧菩薩等已下至第五十九卷中二千答後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觀十義故示般涅槃此一段普賢菩薩有二千答其所答法一一有十法其文一一自具不煩解釋但如說修行是為正說分。
  【經】佛子此法門名菩薩廣大清淨行無量諸佛所共宣說能令智者了無量義皆生歡喜令一切菩薩大願大行皆得相續佛子若有眾生得聞此法聞已信解解已修行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如說修行故佛子若諸菩薩不如說行當知是人於佛菩提則為永離是故菩薩應如說行佛子此一切菩薩功德行處決定義華普入一切法普生一切智超諸世間離二乘道不與一切諸眾生共悉能照了一切法門增長眾生出世善根離世間法門品應尊重應聽受應誦持應思惟應願樂應修行若能如是當知是人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論】第七佛子此法門已下至三藐三菩提有十二行半經是付囑流通此品法門分。
  【經】說此品時佛神力故及此法門法如是故十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皆大震動大光普照爾時十方諸佛皆現普賢菩薩前讚言善哉善哉佛子乃能說此諸菩薩摩訶薩功德行處決定義華普入一切佛法出世間法門品佛子汝已善學此法善說此法汝以威力護持此法我等諸佛悉皆隨喜如我等諸佛隨喜於汝一切諸佛悉亦如是佛子我等諸佛悉共同心護持此經令現在未來諸菩薩眾未曾聞者皆當得聞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一切大眾暨于法界而說頌言。
  【論】第八說此品時已下至頌有十一行經明法威動地十方諸佛皆悉現前稱讚普賢所說之法佛共守護此法分。
  【經】
  於無量劫修苦行  從無量佛正法生  令無量眾住菩提  彼無等行聽我說  供無量佛而捨著  廣度羣生不作想  求佛功德心無依  彼勝妙行我今說  離三界魔煩惱業  具聖功德最勝行  滅諸癡惑心寂然  我今說彼所行道  永離世間諸誑幻  種種變化示眾生  心生住滅現眾事  說彼所能令眾喜  見諸眾生生老死  煩惱憂橫所纏迫  欲令解脫教發心  彼功德行應聽受  施戒忍進禪智慧  方便慈悲喜捨等  百千萬劫常修行  彼人功德仁應聽  千萬億劫求菩提  所有身命皆無恡  願益羣生不為己  彼慈愍行我今說  無量億劫演其德  如海一滴未為少  功德無比不可喻  以佛威神今略說
  【論】第九於無量劫修苦行已下一段頌有十六行都歎能發大菩提心所行慈悲願行之人功德廣大無比分。
  【經】
  其心不高下  求道無厭倦  普使諸眾生  住善增淨法  智慧普饒益  如樹如河泉  亦如於大地  一切所依處  菩薩如蓮華  慈根安隱莖  智慧為眾藥  戒品為香潔  佛放法光明  令彼得開敷  不著有為水  見者皆欣樂  菩薩妙法樹  生於直心地  信種慈悲根  智慧以為身  方便為枝榦  五度為繁密  定葉神通華  一切智為果  最上力為蔦  垂陰覆三界  菩薩師子王  白淨法為身  四諦為其足  正念以為頸  慈眼智慧首  頂繫解脫繒  勝義空谷中  吼法怖眾魔  菩薩為商主  普見諸羣生  在生死曠野  煩惱險惡處  魔賊之所攝  癡盲失正道  示其正直路  令之無畏城  菩薩見眾生  三毒煩惱病  種種諸苦惱  長夜所煎迫  為發大悲心  廣說對治門  八萬四千種  滅除眾苦患  菩薩為法王  正道化眾生  令遠惡修善  專求佛功德  一切諸佛所  灌頂受尊記  廣施眾聖財  菩提分珍寶  菩薩轉法輪  如佛之所轉  戒轂三昧輞  智莊慧為劒  既破煩惱賊  亦殄眾魔怨  一切諸外道  見之無不散  菩薩智慧海  深廣無涯際  正法味盈洽  覺分寶充滿  大心無邊岸  一切智為潮  眾生莫能測  說之不可盡  菩薩須彌山  超出於世間  神通三昧峯  大心安不動  若有親近者  同其智慧色  迥絕眾境界  一切無不覩  菩薩如金剛  志求一切智  信心及苦行  堅固不可動  其心無所畏  饒益諸羣生  眾魔與煩惱  一切悉摧滅  菩薩大慈悲  譬如重密雲  三明發電光  神足震雷音  普以四辯才  雨八功德水  潤洽於一切  令除煩惱熱  菩薩正法城  般若以為牆  慚媿為深壍  智慧為却敵  廣開解脫門  正念恒防守  四諦坦王道  六通集兵仗  復建大法幢  周迴徧其下  三有諸魔眾  一切無能入  菩薩迦樓羅  如意為堅足  方便勇猛翅  慈悲明淨眼  住一切智樹  觀三有大海  搏撮天人龍  安置涅槃岸  菩薩正法日  出現於世間  戒品圓滿輪  神足速疾行  照以智慧光  長諸根力藥  滅除煩惱闇  消竭愛欲海  菩薩智光月  法界以為輪  遊於畢竟空  世間無不見  三界識心內  隨時有增減  二乘星宿中  一切無儔匹  菩薩大法王  功德莊嚴身  相好皆具足  人天悉瞻仰  方便清淨目  智慧金剛杵  於法得自在  以道化羣生  菩薩大梵王  自在超三有  業惑悉皆斷  慈捨靡不具  處處示現身  開悟以法音  於彼三界中  拔諸邪見根  菩薩自在天  超過生死地  境界常清淨  智慧無退轉  絕彼下乘道  受諸灌頂法  功德智慧具  名稱靡不聞  菩薩智慧心  清淨如虗空  無性無依處  一切不可得  有大自在力  能成世間事  自具清淨行  令眾生亦然  菩薩方便地  饒益諸眾生  菩薩慈悲水  浣滌諸煩惱  菩薩智慧火  燒諸惑習薪  菩薩無住風  遊行三有空  菩薩如珍寶  能濟貧窮厄  菩薩如金剛  能摧顛倒見  菩薩如纓絡  莊嚴三有身  菩薩如摩尼  增長一切行  菩薩德如華  常發菩提分  菩薩願如鬘  恒繫眾生首  菩薩淨戒香  堅持無缺犯  菩薩智塗香  普熏於三界  菩薩力如帳  能遮煩惱塵  菩薩智如幢  能摧我慢敵  妙行為繒綵  莊嚴於智慧  慚媿作衣服  普覆諸羣生  菩薩無礙乘  巾之出三界  菩薩大力象  其心善調伏  菩薩神足馬  騰步超諸有  菩薩說法龍  普雨眾生心  菩薩優曇華  世間難值遇  菩薩大勇將  眾魔悉降伏  菩薩轉法輪  如佛之所轉  菩薩燈破闇  眾生見正道  菩薩功德河  恒順正道流  菩薩精進橋  廣度諸羣品  大智與弘誓  共作堅牢船  引接諸眾生  安置菩提岸  菩薩遊戲園  真實樂眾生  菩薩解脫華  莊嚴智宮殿  菩薩如妙藥  滅除煩惱病  菩薩如雪山  出生智慧藥  菩薩等於佛  覺悟諸羣生  佛心豈有他  正覺覺世間  如佛之所來  菩薩如是來  亦如一切智  以智入普門  菩薩善開導  一切諸羣生  菩薩自然覺  一切智境界  菩薩無量力  世間莫能壞  菩薩無畏智  知眾生及法  一切諸世間  色相各差別  音聲及名字  悉能分別知  雖離於名色  而現種種相  一切諸眾生  莫能測其道  如是等功德  菩薩悉成就  了性皆無性  有無無所著  如是一切智  無盡無所依  我今當演說  令眾生歡喜  雖知諸法相  如幻悉空寂  而以悲願心  及佛威神力  現神通變化  種種無量事  如是諸功德  汝等應聽受  一身能示現  無量差別身  無心無境界  普應一切眾  一音中具演  一切諸言音  眾生語言法  隨類皆能作  永離煩惱身  而現自在身  知法不可說  而作種種說  其心常寂滅  清淨如虗空  而普莊嚴剎  示現一切眾  於身無所著  而能示現身  一切世間中  隨應而受生  雖生一切處  亦不住受生  知身如虗空  種種隨心現  菩薩身無邊  普現一切處  常恭敬供養  最勝兩足尊  香華眾妓樂  幢幡及寶蓋  恒以深淨心  供養於諸佛  不離一佛會  普在諸佛所  於彼大眾中  問難聽受法  聞法入三昧  一一無量門  起定亦復然  示現無窮盡  智慧巧方便  了世皆如幻  而能現世間  無邊諸幻法  示現種種色  亦現心及語  入諸想網中  而恒無所著  或現初發心  利益於世間  或現久修行  廣大無邊際  施戒忍精進  禪定及智慧  四梵四攝等  一切最勝法  或現行成滿  得忍無分別  或現一生繫  諸佛與灌頂  或現聲聞相  或復現緣覺  處處般涅槃  不捨菩提行  或現為帝釋  或現為梵王  或天女圍遶  或時獨宴默  或現為比丘  寂靜調其心  或現自在王  統理世間法  或現巧術女  或現修苦行  或現受五欲  或現入諸禪  或現初始生  或少或老死  若有思議者  心疑發狂亂  或現在天宮  或現始降神  或入或住胎  成佛轉法輪  或生或涅槃  或現入學堂  或在婇女中  或離俗修禪  或坐菩提樹  自然成正覺  或現轉法輪  或現始求道  或現為佛身  宴坐無量剎  或修不退道  積集菩提具  深入無數劫  皆悉到彼岸  無量劫一念  一念無量劫  一切劫非劫  為世示現劫  無來無積集  成就諸劫事  於一微塵中  普見一切佛  十方一切處  無處而不有  國土眾生法  次第悉皆見  經無量劫數  究竟不可盡  菩薩知眾生  廣大無有邊  彼一眾生身  無量因緣起  如知一無量  一切悉亦然  隨其所通達  教諸未學者  悉知眾生根  上中下不同  亦知根轉移  應化不應化  一根一切根  展轉因緣力  微細各差別  次第無錯亂  又知其欲解  一切煩惱習  亦知去來今  所有諸心行  了達一切行  無來亦無去  既知其行已  為說無上法  雜染清淨行  種種悉了知  一念得菩提  成就一切智  住佛不思議  究竟智慧心  一念悉能知  一切眾生行  菩薩神通智  功力已自在  能於一念中  往詣無邊剎  如是速疾往  盡於無數劫  無處而不周  莫動毫端分  譬如工巧師  示現種種色  於彼幻中求  無色無非色  菩薩亦如是  以方便智幻  種種皆示現  充滿於世間  譬如淨日月  皎鏡在虗空  影現於眾水  不為水所雜  菩薩淨法輪  當知亦如是  現世間心水  不為世所雜  如人睡夢中  造作種種事  雖經億千歲  一夜未終盡  菩薩住法性  示現一切事  無量劫可極  一念智無盡  譬如山谷中  及以宮殿間  種種皆響應  而實無分別  菩薩住法性  能以自在智  廣出隨類音  亦復無分別  如有見陽燄  想之以為水  馳逐不得飲  展轉更增渴  眾生煩惱心  應知亦如是  菩薩起慈愍  救之令出離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熱時燄  諸行如芭蕉  心識猶如幻  示現種種事  如是知諸蘊  智者無所著  諸處悉空寂  如機關動轉  諸界性永離  妄現於世間  菩薩住真實  寂滅第一義  種種廣宣暢  而心無所依  無來亦無去  亦復無有住  煩惱業苦因  三種恒流轉  緣起非有無  非實亦非虗  如是入中道  說之無所著  能於一念中  普現三世心  欲色無色界  一切種種事  隨順三律儀  演說三解脫  建立三乘道  成就一切智  了達處非處  諸業及諸根  界解與禪定  一切至處道  宿命念天眼  滅除一切惑  知佛十種力  而未能成就  了達諸法空  而常求妙法  不與煩惱合  而亦不盡漏  廣知出離道  而以度眾生  於此得無畏  不捨修諸行  無謬無違道  亦不失正念  精進欲三昧  覺慧無損減  三聚皆清淨  三世悉明達  大慈愍眾生  一切無障礙  由入此法門  得成如是行  我說其少分  功德莊嚴義  窮於無數劫  說彼行無盡  我今說少分  如大地一塵  依於佛智住  起於奇特想  修行最勝行  具足大慈悲  精勤自安隱  教化諸含識  安住淨戒中  具諸授記行  能入佛功德  眾生行及剎  劫世悉亦知  無有疲厭想  差別智總持  通達真實義  思惟說無比  寂靜等正覺  發於普賢心  及修其行願  慈悲因緣力  趣道意清淨  修行波羅蜜  究竟隨覺智  證知力自在  成無上菩提  成就平等智  演說最勝法  能持具妙辯  逮得法王處  遠離於諸著  演說心平等  出生於智慧  變化得菩提  住持一切劫  智者大欣慰  深入及依止  無畏無疑惑  了達不思議  巧密善分別  善入諸三昧  普見智境界  究竟諸解脫  遊戲諸通明  纏縛悉永離  園林恣遊處  白法為宮殿  諸行可欣樂  現無量莊嚴  於世心無動  深心善觀察  妙辯能開演  清淨菩提印  智光照一切  所住無等比  其心不下劣  立志如大山  種德若深海  如實安住法  被甲誓願心  發起於大事  究竟無能壞  得授菩提記  安住廣大心  祕藏無窮盡  覺悟一切法  世智皆自在  妙用無障礙  眾生一切剎  及以種種法  身願與境界  智慧神通等  示現於世間  無量百千億  遊戲及境界  自在無能制  力無畏不共  一切業莊嚴  諸身及身業  語及淨修語  以得守護故  成辦十種事  菩薩心初發  及以心周徧  諸根無散動  獲得最勝根  深心增勝心  遠離於諂誑  種種決定解  普入於世間  捨彼煩惱習  取茲最勝道  巧修使圓滿  逮成一切智  離退入正位  決定證寂滅  出生佛法道  成就功德號  道及無量道  乃至莊嚴道  次第善安住  悉皆無所著  手足及腹藏  金剛以為心  被以慈哀甲  具足眾器仗  智首明達眼  菩提行為耳  清淨戒為鼻  滅闇無障礙  辯才以為舌  無處不至身  最勝智為心  行住修諸業  道場師子坐  梵臥空為住  所行及觀察  普照如來境  徧觀眾生行  奮迅及哮吼  離貪行淨施  捨慢持淨戒  不瞋常忍辱  不懈恒精進  禪定得自在  智慧無所行  慈濟悲無倦  喜法捨煩惱  於諸境界中  知義亦知法  福德悉成滿  智慧如利劍  普照樂多聞  明了趣向法  知魔及魔道  誓願咸捨離  見佛與佛業  發心皆攝取  離慢修智慧  不為魔力持  為佛所攝持  亦為法所持  現住兜率天  又現彼命終  示現住母胎  亦現微細趣  現生及微笑  亦現行七步  示修眾技術  亦示處深宮  出家修苦行  往詣於道場  端坐放光明  覺悟諸羣生  降魔成正覺  轉無上法輪  所現悉已終  入於大涅槃  彼諸菩薩行  無量劫修習  廣大無有邊  我今說少分  雖令無量眾  安住佛功德  眾生及法中  畢竟無所取  具足如是行  遊戲諸神通  毛端置眾剎  經於億千劫  掌持無量剎  徧往身無倦  還來置本處  眾生不知覺  菩薩以一切  種種莊嚴剎  置於一毛孔  真實悉令見  復以一毛孔  普納一切海  大海無增減  眾生不嬈害  無量鐵圍山  手執碎為塵  一塵下一剎  盡此諸塵數  以此諸塵剎  復更抹為塵  如是塵可知  菩薩智難量  於一毛孔中  放無量光明  日月星宿光  摩尼珠火光  及以諸天光  一切皆暎蔽  滅諸惡道苦  為說無上法  一切諸世間  種種差別音  菩薩以一音  一切皆能演  決定分別說  一切諸佛法  普使諸羣生  聞之大歡喜  過去一切劫  安置未來今  未來現在劫  迴置過去世  示現無量剎  燒然及成住  一切諸世間  悉在一毛孔  去來及現在  一切十方佛  靡不於身中  分明而顯現  深知變化法  善應眾生心  示現種種身  而皆無所著  或現於六趣  一切眾生身  釋梵護世身  諸天人眾身  聲聞緣覺身  諸佛如來身  或現菩薩身  修行一切智  善入輭中上  眾生諸想網  示現成菩提  及以諸佛剎  了知諸想網  於想得自在  示修菩薩行  一切方便事  示現如是等  廣大諸神變  如是諸境界  舉世莫能知  雖現無所現  究竟轉增上  隨順眾生心  令行真實道  身語及與心  平等如虗空  淨戒為塗香  眾行為衣服  法繒嚴淨髻  一切智摩尼  功德靡不周  灌頂昇王位  波羅蜜為輪  諸通以為象  神足以為馬  智慧為明珠  妙行為婇女  四攝主藏神  方便為主兵  菩薩轉輪王  三昧為城郭  空寂為宮殿  慈甲智慧劒  念弓明利箭  高張神力蓋  逈建智慧幢  忍力不動搖  直破魔王軍  總持為平地  眾行為河水  淨智為涌泉  妙慧作樹林  空為澄淨池  覺分菡萏華  神力自莊嚴  三昧常娛樂  思惟為婇女  甘露為美食  解脫味為漿  遊戲於三乘  此諸菩薩行  微妙轉增上  無量劫修行  其心不厭足  供養一切佛  嚴淨一切剎  普令一切眾  安住一切智  一切剎微塵  悉可知其數  一切虗空界  一沙可度量  一切眾生心  念念可數知  佛子諸功德  說之不可盡  欲具此功德  及諸上妙法  欲使諸眾生  離苦常安樂  欲令身語意  悉與諸佛等  應發金剛心  學此功德行
  【論】第十其心不高下已下五言頌直至卷末有二百七行半頌以諸譬喻頌諸菩薩大悲饒益及所修法門如經自具一一分明但有發菩提心者皆應頂敬誦持以用莊嚴身口意業以成法身大智大悲行願之門成就佛果普賢大用此離世間品是佛果之後普賢恒行普印十方無休息也如善財見慈氏如來慈氏如來却令見文殊師利又聞普賢名善財起無量十大願雲方見自身入普賢身此品同彼。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七


  音切



  (免音)。


  (與之切)。


  (徒音)。


  (斯氏切)。


  (居逆切)。


  (具于切)。


  (直刃切)。


  (巨義切)。


  (谷音)。


  (扶紡切)。


  (七豔切)。


  (昌呂切)。


  (胡管切)。


  (徒力切)。


  (迂革切)。


  (新音)。


  (於甸切)。


  (浦毛切)。


  (莫括切)。


  (伯加切)。


  (即消切)。


  (胡頂切)。


  (精四切)。


  (才浪切)。


  (呼交切)。


  (呼口切)。


  (乎感切)。


  (徒感切)。

漿
  (子羊切)。


  (徒典切)。


  (戶吳切)。


  (式視切)。


  (都了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八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論】第十會在給孤獨園說法界門。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

  【論】將釋此品六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釋如來所居之處四釋說法之主五釋所集之眾意六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者此品何故名為入法界品明信樂者從迷創達名之為入身心境界性自無依名之為法一多通徹真假是非障亡名之為界又純與智俱非情識境名之為法界又達無明識種純為智用不屬迷收是無依智之境界名為法界又以智體無依無方不徧普見真俗總不思議毛孔身塵參羅眾像無邊境界佛剎重重智凡同體境像相入名為法界又一塵之內普含眾剎無空不徧無剎不該不壞報境重重法無不真通理徹事名為法界又以一妙音徧聞剎海以一纖毫量等無方以大小見亡物我同體識謝情滅智通無礙名為入法界此約智境普名勿依肉眼情識所見二釋品來意者明前有自己如來出現又明心無所染名離世間此乃純是法界無虗妄界以是此品來也此品是一切諸佛成道之己智之常果無始無終亦是前之五位進修以此為體至此慣習滿故任智施為還源本法也三釋如來所居之處者問何故前之餘會之首皆云不離菩提之場普光明殿又三會同居普光明殿此之法界一會何故不同前會直言爾時世尊在室羅筏國逝多林給孤獨園者何意答曰為明前普光明殿說十信心以次說十住十行等五位六位昇道之門為不離菩提體上而有進修故言不離菩提場如來成正覺之體恐失經之本意故須重敘三會同在普光明殿者明信進五位修行已終不移普光明根本不動智體為智境非妄情故時亦不遷剎那之際此法界會直言在室羅筏國逝多林園明前約位昇進已終此會明自己成佛果滿度眾生之行故在人間國邑園林又化二乘聲聞緣覺及淨土菩薩即純以自在法界為體不立五位菩提及行可修亦無差別智普賢願行可學總是佛果已滿普賢行已周恒徧十方利眾生法不須和會以此直言逝多園如眾流入海諸河名亡但以法界為名不同已前五位昇進和會行相故在室羅筏國者舊云舍衛國云室羅筏國者此云好道亦云聞物以此城中人好學道德餘國聞其國中有多人物故以人之道德以成國之名逝多林者逝者往也度也速也為佛世尊在此園居一切眾生而往佛所速得度脫以佛度眾生廣多故故因立名也林者此園有林故亦以如來行多以法界普覆陰徧含生故以佛行為林以林為陰覆得清涼義故以法界清涼蔭眾生煩惱熱令清涼故故曰逝多林若以因置寺園之時以所施成名以祇陀太子植林須達長者置園以長者濟乏所求孤老皆惠亦號祇樹給孤獨園今以約如來智德徧含廣多濟物號為逝多林園此方名寺彼方名園若法界體用境智普含以法界無限智境為逝多林園非以肉眼情識所見也乃是塵剎徧含之園也四釋說法之主者此說法之主亦是前菩提場毗盧遮那如來亦是於五位法中諸菩薩自成之佛亦是當來彌勒如來所成之佛亦是三世古今一切佛故以法界中智體無三世古今延促之情見故以法界中無新舊成壞佛故以法界見見一切眾生初發菩提心乃至成佛轉法輪度眾生入涅槃不移法界一毫一微塵體用時分異故在凡情妄見異在法界智一切三世諸佛成佛一切眾生成佛同住一剎那一微塵一法身一智慧一言音一解脫一神通一不思議一報境界一蓮華座重重重重無礙無礙此約智眼實見不可隨順肉眼妄情所知若有能如是真實信解者當知此人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坐佛道場得如來智為能信自他身心總一法界大智之體用故此法界中能說法教體約舉其十一以如來神力為能說教體以佛神力所現法故二以不思議為教體所現音聲法門非口言心思任法現故三虗空為教體所現諸法境界如虗空故四以光明為教體以此如來眉間光明普照三世法界如來放眉間光明現諸法故五境界為教體以一一境界互體相含含十方佛剎法故六以佛報果為教體現昔往業所修行法門所莊嚴故七以法性為教體無身心可證修故八以菩薩名號為教體一一名號之中約所行法以成名故九以菩薩等名數為教體列普賢文殊五百菩薩十十同名表五位因果法界境中一多齊圓滿故十以普光明為教體十方世界一時應根普現化故如是說法教體無量無邊宜約舉其十若以能聞受教之人約以六事相應眼耳鼻舌身心六處觸受得無所著以為能聞及所受教之人非獨耳根聽聞以為聞教之者五釋所集之眾意者此會初所集之眾有一百四十二箇菩薩普賢文殊為二之首自餘一百四十箇菩薩十十同名都云五百經云菩薩摩訶薩五百人俱又下文云此諸菩薩皆悉成就普賢行如是五百菩薩皆以文殊為法身現根本智之為體普賢為差別智之大用如是一百四十二箇菩薩云何成五百之數自天冠菩薩已下一百箇菩薩是本法界果體中本十波羅蜜之行互體一中具十十中具百是法界中等一切眾生萬行大用之門十天冠菩薩已下是法界中行果也自初日光燄幢等十幢菩薩十力菩薩十藏菩薩十眼菩薩如是四十箇皆以文殊普賢二行於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中通普賢文殊四十二賢聖行中各以十波羅蜜會融理智大願大悲進修四十心之行一波羅蜜中具十十中具百於四十心中成四百加後法界本果中百波羅蜜成五百皆以普賢文殊為體用以四十二聖行中以四百箇波羅蜜門至此法界本果行中天冠菩薩已下一百箇菩薩行果會同入法界故故號為五百此明四十心進修之佛果會法界根本無進修之本果行故自十天冠菩薩所以為法界中本行果天冠是頂上莊嚴明法界是本佛果萬行之頂故以名下之義及所嚴飾知之為此經名目嚴飾住處眾數皆是法門他皆倣此次下有五百聲聞眾是得聞此法眾次下有無量世主眾已下他方所來十方感集之眾皆是法界本行因果五百聲聞眾是示現不聞不見此法界不思議神力眾如是五眾隨文釋義方明且略言爾六隨文釋義者於此品中長分為兩段第一從爾時世尊在室羅筏國已下至第六十一卷中一切法界教化成就一切眾生而亦不離此逝多林如來之所有一卷半餘經明如來入師子頻伸三昧及放眉間光現法界門令諸菩薩以五位昇進佛果入法界無進求自在佛果分於此分中復長科為二十七段。
  【經】爾時世尊在室羅筏國逝多林給孤獨園大莊嚴重閣與菩薩摩訶薩五百人俱。
  【論】一爾時世尊已下至五百人俱有一行半經是當品序分。
  【經】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而為上首其名曰光燄幢菩薩須彌幢菩薩寶幢菩薩無礙幢菩薩華幢菩薩離垢幢菩薩日幢菩薩妙幢菩薩離塵幢菩薩普光幢菩薩地威力菩薩寶威力菩薩大威力菩薩金剛智威力菩薩離塵垢威力菩薩正法日威力菩薩功德山威力菩薩智光影威力菩薩普吉祥威力菩薩地藏菩薩虗空藏菩薩蓮華藏菩薩寶藏菩薩日藏菩薩淨德藏菩薩法印藏菩薩光明藏菩薩臍藏菩薩蓮華德藏菩薩善眼菩薩淨眼菩薩離垢眼菩薩無礙眼菩薩普見眼菩薩善觀眼菩薩青蓮華眼菩薩金剛眼菩薩寶眼菩薩虗空眼菩薩喜眼菩薩普眼菩薩天冠菩薩普照法界智慧冠菩薩道場冠菩薩普照十方冠菩薩一切佛藏冠菩薩超出一切世間冠菩薩普照冠菩薩不可壞冠菩薩持一切如來師子座冠菩薩普照法界虗空冠菩薩梵王髻菩薩龍王髻菩薩一切化佛光明髻菩薩道場髻菩薩一切願海音寶王髻菩薩一切佛光明摩尼髻菩薩示現一切虗空平等相摩尼王莊嚴髻菩薩示現一切如來神變摩尼王幢網垂覆髻菩薩出一切佛轉法輪音髻菩薩說三世一切名字音髻菩薩大光菩薩離垢光菩薩寶光菩薩離塵光菩薩燄光菩薩法光菩薩寂靜光菩薩日光菩薩自在光菩薩天光菩薩福德幢菩薩智慧幢菩薩法幢菩薩神通幢菩薩光幢菩薩華幢菩薩摩尼幢菩薩菩提幢菩薩梵幢菩薩普光幢菩薩梵音菩薩海音菩薩大地音菩薩世主音菩薩山相擊音菩薩徧一切法界音菩薩震一切法海雷音菩薩降魔音菩薩大悲方便雲雷音菩薩息一切世間苦安慰音菩薩法上菩薩勝上菩薩智上菩薩福德須彌上菩薩功德珊瑚上菩薩名稱上菩薩普光上菩薩大慈上菩薩智海上菩薩佛種上菩薩光勝菩薩德勝菩薩上勝菩薩普明勝菩薩法勝菩薩月勝菩薩虗空勝菩薩寶勝菩薩幢勝菩薩智勝菩薩娑羅自在王菩薩法自在王菩薩象自在王菩薩梵自在王菩薩山自在王菩薩眾自在王菩薩速疾自在王菩薩寂靜自在王菩薩不動自在王菩薩勢力自在王菩薩最勝自在王菩薩寂靜音菩薩無礙音菩薩地震音菩薩海震音菩薩雲音菩薩法光音菩薩虗空音菩薩說一切眾生善根音菩薩示一切大願音菩薩道場音菩薩須彌光覺菩薩虗空覺菩薩離染覺菩薩無礙覺菩薩善覺菩薩普照三世覺菩薩廣大覺菩薩普明覺菩薩法界光明覺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五百人俱。
  【論】二普賢菩薩已下至如是等菩薩摩訶薩五百人俱有四十九行半經為列眾分隨文釋義者從列眾分中有二義一釋菩薩名二釋聲聞名初釋菩薩名有六段意趣一從初一百四十二箇菩薩以普賢文殊二菩薩及佛是總該五位及法界因果通收一部經之總別同異成壞法也二從初十箇同名號為幢菩薩是十住位中法慧等十慧菩薩至此法界無作果中號之為幢為以彼初發心十住智慧摧壞煩惱至此法界果位號之為幢三次已下有十箇威力菩薩明從十行中功德林等十林菩薩至此法界果中號為威力故明以眾善行威力故能成法界果行故四次已下有十箇同名藏菩薩是十迴向中金剛幢等十箇幢菩薩至此法界果中號名為十箇藏菩薩以彼十迴向以迴向摧破偏見會融理智悲願能成眾德至此法界果中號之為藏五次已下善眼等十箇同名為眼菩薩是十地位中金剛藏等三十七箇藏菩薩至此法界果中號之為眼故以彼十地中含藏眾德則法眼分明普見法界故此已上四十箇十同號菩薩法界果前四位以此四十心通普賢文殊為四十二賢聖道以成法界果門今至本故六次已下有十箇菩薩同號為冠直至列菩薩眾末有一百箇菩薩是法界中根本智上十波羅蜜之行為一波羅蜜中互體圓融即一中具十十中具百如是天冠菩薩已下一百菩薩即明百波羅蜜中行也通前四十箇菩薩皆具十波羅蜜四十中有四百箇隨位進修波羅蜜通此法界果中百波羅蜜若為五百是經云如是五百人俱。
  【經】此諸菩薩皆悉成就普賢行願境界無礙普徧一切諸佛剎故現身無量親近一切諸如來故淨眼無障見一切佛神變事故至處無限一切如來成正覺所恒普詣故光明無際以智慧光普照一切實法海故說法無盡清淨辯才無邊際劫無窮盡故等虗空界智慧所行悉清淨故無所依止隨眾生心現色身故除滅癡翳了眾生界無眾生故等虗空智以大光網照法界故。
  【論】三此諸菩薩已下至以大光明網照法界故有八行半經明歎前菩薩至德分經云此諸菩薩皆悉成就普賢行願者即普賢文殊及佛根本智三人法行徧故與如是五百行門以為自在體用乃至無盡如下五百童子童女優婆塞優婆夷列五百總約此五百行門立名一萬龍以約隨智萬行六千比丘約加信及五位中五百行門通收故云六千。
  【經】及與五百聲聞眾俱悉覺真諦皆證實際深入法性永出有海依佛功德離結使縛住無礙處其心寂靜猶如虗空於諸佛所永斷疑惑於佛智海深信趣入。
  【論】四及與五百聲聞已下至於佛智海深信趣入有三行半經明列聲聞眾及歎德分。
  【經】及與無量諸世主俱悉曾供養無量諸佛常能利益一切眾生為不請友恒勤守護誓願不捨入於世間殊勝智門從佛教生護佛正法起於大願不斷佛種生如來家求一切智。
  【論】五及與無量諸世主俱已下至求一切智有四行經明列世主眾及歎德分已上五段是列眾分。
  【經】時諸菩薩大德聲聞世間諸王并其眷屬咸作是念如來境界如來智行如來加持如來力如來無畏如來三昧如來所住如來自在如來身如來智。
  【論】六時諸菩薩已下至如來智有三行半經明諸大眾同心念請如來十種法門分。
  【經】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無能通達無能趣入無能信解無能了知無能忍受無能觀察無能簡擇無能開示無能宣明無有能令眾生解了唯除諸佛加被之力佛神通力佛威德力佛本願力及其宿世善根之力諸善知識攝受之力深淨信力大明解力趣向菩提清淨心力求一切智廣大願力。
  【論】七一切世間諸天及人已下至一切智廣大願力有六行半經明能信解開示此法之人皆自非得加被方知分。
  【經】唯願世尊隨順我等及諸眾生種種欲種種解種種智種種語種種自在種種住地種種根清淨種種意方便種種心境界種種依止如來功德種種聽受諸所說法顯示如來往昔趣求一切智心往昔所起菩薩大願往昔所淨諸波羅蜜往昔所入菩薩諸地往昔圓滿諸菩薩行往昔成就方便往昔修行諸道往昔所得出離法往昔所作神通事往昔所有本事因緣及成等正覺轉妙法輪淨佛國土調伏眾生開一切智法城示一切眾生道入一切眾生所住受一切眾生所施為一切眾生說布施功德為一切眾生現諸佛影像如是等法願皆為說。
  【論】八唯願世尊已下至願皆為說有十二行半經明重請佛說隨順菩薩及眾生法及如來往昔所行之行成道等有三十問請佛為說分已上三段請法分。
  【經】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大悲為身大悲為門大悲為首以大悲法而為方便充徧虗空入師子頻伸三昧入此三昧已一切世間普皆嚴淨于時此大莊嚴樓閣忽然廣博無有邊際金剛為地寶王覆上無量寶華及諸摩尼普散其中處處盈滿瑠璃為柱眾寶合成大光摩尼之所莊嚴閻浮檀金如意寶王周置其上以為嚴飾危樓逈帶閣道傍出棟宇相承窗闥交暎階墀軒檻種種備足一切皆以妙寶莊嚴其寶悉作人天形像堅固妙好世中第一摩尼寶網彌覆其上於諸門側悉建幢幡咸放光明普周法界道場之外階隥欄楯其數無量不可稱說靡不咸以摩尼所成。
  【論】九爾時世尊已下至摩尼所成有十三行經明如來以三昧力顯示往昔所行報果莊嚴十方及此大莊嚴樓閣廣博分經云師子者無畏也頻伸者適悅無疲勞也此明無作縱智自在不為而應無限眾法自成也以無功圓滿也如前已釋入此頻伸三昧莊嚴樓閣忽然廣博無有邊際者廣大博寬也言此樓閣忽然寬大與法界虗空等故明如來境界恒自無邊眾生迷解一念相應無法不等故心如虗空徧含法界故云忽然廣博無有邊際此乃引導後徒非現前之眾金剛為地者法身感果所報成故無量寶華及諸摩尼普散其中處處盈滿者總別眾行之所感生琉璃為柱者無垢淨心住持悲願之所報成眾寶合成者明柱上莊嚴具足眾寶明以一淨心中住持萬行無所傾動大光摩尼之所莊嚴者根本智之感生故閻浮檀金者其金柔輭明淨甚過常金柔和恭順心所感生故如意寶王周置其上以為嚴飾者從根本智起差別智行差別萬行自在無礙饒益一切眾生之所感生危樓逈帶者危者高也逈者遠也帶者以眾寶嚴暎帶總言寶樓高遠暎帶互嚴以徧法界其中眾多寶樓互嚴暎徹以樓傍閣道傍出棟宇相承承猶連接也言一一滿法界窗闥交暎者明寶閣上門窗暎徹明淨無障階墀軒檻者層級為階階下平地砌寶為墀階上寶板為檻檻上寶竿為軒登樓賦云憑軒檻以遙望此之是也種種備足都言萬寶備嚴大約閣是差別智感成樓是根本智起觀照用超諸境界感報所成或人天形像。
  【經】爾時復以佛神力故其逝多林忽然廣博與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國土其量正等一切妙寶間錯莊嚴不可說寶徧布其地阿僧祇寶以為垣牆寶多羅樹莊嚴道側其間復有無量香河香水盈滿湍激洄澓一切寶華隨流右轉自然演出佛法音聲不思議寶芬陀利華菡萏芬敷彌布水上眾寶華樹列植其岸種種臺榭不可思議皆於岸上次第行列摩尼寶網之所彌覆阿僧祇寶放大光明阿僧祇寶莊嚴其地燒眾妙香香氣氛氳復建無量種種寶幢所謂寶香幢寶衣幢寶幡幢寶繒幢寶華幢寶纓絡幢寶鬘幢寶鈴幢摩尼寶蓋幢大摩尼寶幢光明徧照摩尼寶幢出一切如來名號音聲摩尼王幢師子摩尼王幢說一切如來本事海摩尼王幢現一切法界影像摩尼王幢周徧十方行列莊嚴。
  【論】十爾時復以佛神力故已下至周徧十方行列莊嚴有十六行經明以佛神力忽然逝多林地嚴麗廣博周徧十方分寶地上為嚴利益人天行所報成寶網是教寶垣牆是戒寶樹是依蔭眾生之行寶幡是迴向之行寶河是慈悲之行一一如是約智眾行所成報故。
  【經】時逝多林上虗空之中有不思議天宮殿雲無數香樹雲不可說須彌山雲不可說妓樂雲出美妙音歌讚如來不可說寶蓮華雲不可說寶座雲敷以天衣菩薩坐上歎佛功德不可說諸天王形像摩尼寶雲不可說白真珠雲不可說赤珠樓閣莊嚴具雲不可說雨金剛堅固珠雲皆住虗空周帀徧滿以為嚴飾。
  【論】十一時逝多林已下至以為嚴飾有七行經明以如來往昔善根及自法力報嚴虗空分。
  【經】何以故如來善根不思議故如來白法不思議故如來威力不思議故如來能以一身自在變化徧一切世界不思議故如來能以神力令一切佛及佛國莊嚴皆入其身不思議故如來能於一微塵內普現一切法界影像不思議故如來能於一毛孔中示現過去一切諸佛不思議故如來隨放一一光明悉能徧照一切世界不思議故如來能於一毛孔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變化雲充滿一切諸佛國土不思議故如來能於一毛孔中普現一切十方世界成住壞劫不思議故如於此逝多林給孤獨園見佛國土清淨莊嚴十方一切盡法界虗空界一切世界亦如是見所謂見如來身住逝多林菩薩眾會皆悉徧滿。
  【論】十二何以故已下至菩薩眾會皆悉充滿有十四行經明歎如來神力自在莊嚴大眾圓滿都結十方同然分。
  【經】見普雨一切莊嚴雲見普雨一切寶光明照耀雲見普雨一切摩尼寶雲見普雨一切莊嚴蓋彌覆佛剎雲見普雨一切天身雲見普雨一切華樹雲見普雨一切衣樹雲見普雨一切寶鬘纓絡相續不絕周徧一切大地雲見普雨一切莊嚴具雲見普雨一切如眾生形種種香雲見普雨一切微妙寶華網相續不斷雲見普雨一切諸天女持寶幢幡於虗空中周旋來去雲見普雨一切眾寶蓮華於華葉間自然而出種種樂音雲見普雨一切師子座寶網纓絡而為莊嚴雲。
  【論】十三見普雨一切莊嚴雲已下至而為莊嚴雲有十一行經明十方虗空雨寶雲莊嚴虗空及以寶地分。
  【經】爾時東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外有世界名金燈雲幢佛號毗盧遮那勝德王彼佛眾中有菩薩名毗盧遮那願光明與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菩薩俱來向佛所悉以佛力興種種雲所謂天華雲天香雲天末香雲天鬘雲天寶雲天莊嚴具雲天寶蓋雲天微妙衣雲天寶幢幡雲天一切妙寶諸莊嚴雲充滿虗空至佛所已頂禮佛足即於東方化作寶莊嚴樓閣及普照十方寶蓮華藏師子之座如意寶網羅覆其身與其眷屬結跏趺坐南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外有世界名金剛藏佛號普光明無勝藏王彼佛眾中有菩薩名不可壞精進王與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菩薩俱來向佛所持一切寶香網持一切寶纓絡持一切寶華帶持一切寶鬘帶持一切金剛纓絡持一切摩尼寶網持一切寶衣帶持一切寶纓絡帶持一切最勝光明摩尼帶持一切師子摩尼寶纓絡悉以神力充徧一切諸世界海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即於南方化作徧照世間摩尼寶莊嚴樓閣及普照十方寶蓮華藏師子之座以一切寶華網羅覆其身與其眷屬結跏趺坐西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外有世界名摩尼寶燈須彌山幢佛號法界智燈彼佛眾中有菩薩名普勝無上威德王與世界海微塵數菩薩俱來向佛所悉以神力興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種種塗香燒香須彌山雲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種種色香水須彌山雲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一切大地微塵等光明摩尼寶王須彌山雲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種種光燄輪莊嚴幢須彌山雲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種種色金剛藏摩尼王莊嚴須彌山雲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普照一切世界閻浮檀摩尼寶幢須彌山雲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現一切法界摩尼寶須彌山雲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現一切諸佛相好摩尼寶王須彌山雲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現一切如來本事因緣說諸菩薩所行之行摩尼寶王須彌山雲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現一切佛坐菩提場摩尼寶王須彌山雲充滿法界至佛所已頂禮佛足即於西方化作一切香王樓閣真珠寶網彌覆其上及化作帝釋影幢寶蓮華藏師子之座以妙色摩尼網羅覆其身心王寶冠以嚴其首與其眷屬結跏趺坐北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外有世界名寶衣光明幢佛號照虗空法界大光明彼佛眾中有菩薩名無礙勝藏王與世界海微塵數菩薩俱來向佛所悉以神力興一切寶衣雲所謂黃色寶光明衣雲種種香所熏衣雲日幢摩尼王衣雲金色熾然摩尼衣雲一切寶光燄衣雲一切星辰像上妙摩尼衣雲白玉光摩尼衣雲光明徧照殊勝赫弈摩尼衣雲光明徧照威勢熾盛摩尼衣雲莊嚴海摩尼衣雲充徧虗空至佛所已頂禮佛足即於北方化作摩尼寶海莊嚴樓閣及毗瑠璃寶蓮華藏師子之座以師子威德摩尼王網羅覆其身清淨寶王為髻明珠與其眷屬結跏趺坐東北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外有世界名一切歡喜清淨光明網佛號無礙眼彼佛眾中有菩薩名化現法界願月王與世界海微塵數菩薩俱來向佛所悉以神力興寶樓閣雲香樓閣雲燒香樓閣雲華樓閣雲栴檀樓閣雲金剛樓閣雲摩尼樓閣雲金樓閣雲衣樓閣雲蓮華樓閣雲彌覆十方一切世界至佛所已頂禮佛足即於東北方化作一切法界門大摩尼樓閣及無等香王蓮華藏師子之座摩尼華網羅覆其身著妙寶藏摩尼王冠與其眷屬結跏趺坐東南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外有世界名香雲莊嚴幢佛號龍自在王彼佛眾中有菩薩名法慧光燄王與世界海微塵數菩薩俱來向佛所悉以神力興金色圓滿光明雲無量寶色圓滿光明雲如來毫相圓滿光明雲種種寶色圓滿光明雲蓮華藏圓滿光明雲眾寶樹枝圓滿光明雲如來頂髻圓滿光明雲閻浮檀金色圓滿光明雲日色圓滿光明雲星月色圓滿光明雲悉徧虗空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即於東南方化作毗盧遮那最上寶光明樓閣金剛摩尼蓮華藏師子之座眾寶光燄摩尼王網羅覆其身與其眷屬結跏趺坐西南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外有世界名日光摩尼藏佛號普照諸法智月王彼佛眾中有菩薩名摧破一切魔軍智幢王與世界海微塵數菩薩俱來向佛所於一切毛孔中出等虗空界華燄雲香燄雲寶燄雲金剛燄雲燒香燄雲電光燄雲毗盧遮那摩尼寶燄雲一切金光燄雲勝藏摩尼王光燄雲等三世如來海光燄雲一一皆從毛孔中出徧虗空界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即於西南方化作普現十方法界光明網大摩尼寶樓閣及香燈燄寶蓮華藏師子之座以離垢藏摩尼網羅覆其上著出一切眾生發趣音摩尼王嚴飾冠與其眷屬結跏趺坐西北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外有世界名毗盧遮那願摩尼王藏佛號普光明最勝須彌王彼佛眾中有菩薩名願智光明幢與世界海微塵數菩薩俱來向佛所於念念中一切相好一切毛孔一切身分皆出三世一切如來形像雲一切菩薩形像雲一切如來眾會形像雲一切如來變化身形像雲一切如來本生身形像雲一切聲聞辟支佛形像雲一切如來菩提場形像雲一切如來神變形像雲一切世間主形像雲一切清淨國土形像雲充滿虗空至佛所已頂禮佛足即於西北方化作普照十方摩尼寶莊嚴樓閣及普照世間寶蓮華藏師子之座以無能勝光明真珠網羅覆其身著普光明摩尼寶冠與其眷屬結跏趺坐。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八


  音切



  (伐音)。


  (直尼切)。


  (當弄切)。


  (七稔切)。


  (齊音)。


  (呼頂切)。


  (虗言切)。


  (乎減切)。


  (他官切)。


  (古歷切)。


  (回音)。


  (伏音)。


  (似夜切)。


  (分音)。


  (於云切)。


  (亦音)。


  (皮冰切)。


  (都鄧切)。


  (呼格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九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

  【經】下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外有世界名一切如來圓滿光普照佛號虗空無礙相智幢王彼佛眾中有菩薩名破一切障勇猛智王與世界海微塵數菩薩俱來向佛所於一切毛孔中出說一切眾生語言海音聲雲出說一切三世菩薩修行方便海音聲雲出說一切菩薩所起願方便海音聲雲出說一切菩薩成滿清淨波羅蜜方便海音聲雲出說一切菩薩圓滿行徧一切剎音聲雲出說一切菩薩成就自在用音聲雲出說一切如來往詣道場破魔軍眾成等正覺自在用音聲雲出說一切如來轉法輪契經門名號海音聲雲出說一切隨應教化調伏眾生法方便海音聲雲出說一切隨時隨善根隨願力普令眾生證得智慧方便海音聲雲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即於下方化作現一切如來宮殿形像眾寶莊嚴樓閣及一切寶蓮華藏師子之座著普現道場影摩尼寶冠與其眷屬結跏趺坐上方過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外有世界名說佛種性無有盡佛號普智輪光明音彼佛眾中有菩薩名法界差別願與世界海微塵數菩薩俱發彼道場來向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於一切相好一切毛孔一切身分一切肢節一切莊嚴具一切衣服中現毗盧遮那等過去一切諸佛未來一切諸佛已得授記未授記者現在十方一切國土一切諸佛并其眾會示現過去行檀那波羅蜜及其一切受布施者諸本事海亦現過去行尸羅波羅蜜諸本事海亦現過去行羼提波羅蜜割截肢體心無動亂諸本事海亦現過去行精進波羅蜜勇猛不退諸本事海亦現過去求一切如來禪波羅蜜海而得成就諸本事海亦現過去求一切佛所轉法輪所成就法發勇猛心一切皆捨諸本事海亦現過去樂見一切佛樂行一切菩薩道樂化一切眾生界諸本事海亦現過去所發一切菩薩大願清淨莊嚴諸本事海亦現過去菩薩所成力波羅蜜勇猛清淨諸本事海亦現過去一切菩薩所修圓滿智波羅蜜諸本事海如是一切本事海悉皆徧滿廣大法界至佛所已頂禮佛足即於上方化作一切金剛藏莊嚴樓閣及帝青金剛王蓮華藏師子之座以一切寶光明摩尼王網羅覆其身以演說三世如來名摩尼寶王為髻明珠與其眷屬結跏趺坐。
  【論】十四爾時東方過不可說佛剎已下至與其眷屬結跏趺坐已下有十段經明十方菩薩來集分明法界中佛果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本行答前菩薩所問總是自佛果行無盡徧周是故世界名金剛燈雲幢金剛燈雲幢者大悲雨眾法明一切佛皆從此金剛智起大悲之行摧破諸眾生煩惱故名幢也佛號毗盧遮那勝德王者即是行中之果菩薩亦名毗盧遮那願光明者是明以果隨昔願行大慈悲故王者明佛果隨行種種自在無礙以從金剛智起故以是果行名同故與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菩薩俱來者言行滿令諸菩薩會此法故故云來也此明檀波羅蜜中主伴行滿所有諸來菩薩皆以寶網嚴身者明教行滿故已下九方總以十波羅蜜以次排之總是一佛之金剛智上總別同異之行倣此例知已下如文自明但釋經大意法門經中自具已上六段是答前兩度共四十種問已下亦是前之五段答前問佛三昧神力及佛報境次下十方來集菩薩眾是往所修行身於依報中答前往因所修諸地十波羅蜜以明行滿故莊嚴身亦滿有十箇佛國十佛名號是所行行中因果十佛皆號王者皆明佛果智自在菩薩以網羅覆其身皆明教網具足。
  【經】如是十方一切菩薩并其眷屬皆從普賢菩薩行願中生以淨智眼見三世佛普聞一切諸佛如來所轉法輪脩多羅海已得至於一切菩薩自在彼岸於念念中現大神變親近一切諸佛如來一身充滿一切世界一切如來眾會道場於一塵中普現一切世間境界教化成就一切眾生未曾失時一毛孔中出一切如來說法音聲知一切眾生悉皆如幻知一切佛悉皆如影知一切諸趣受生悉皆如夢知一切業報如鏡中像知一切諸有生起如熱時燄知一切世界皆如變化成就如來十力無畏勇猛自在能師子吼深入無盡辯才大海得一切眾生言辭海諸法智於虗空法界所行無礙知一切法無有障礙一切菩薩神通境界悉已清淨勇猛精進摧伏魔軍恒以智慧了達三世知一切法猶如虗空無有違諍亦無取著雖勤精進而知一切智終無所來雖觀境界而知一切有悉不可得以方便智入一切法界以平等智入一切國土以自在力令一切世界展轉相入於一切世界處處受生見一切世界種種形相於微細境現廣大剎於廣大境現微細剎於一佛所一念之頃得一切佛威神所加普見十方無所迷惑於剎那頃悉能往詣如是等一切菩薩滿逝多林皆是如來威神之力。
  【論】十五如是十方一切菩薩已下至皆是如來威神之力有三十五行經歎如上十方諸來菩薩至德用分又就以報上又加神通所嚴初陳樓閣莊嚴次陳寶地徧周莊嚴次陳虗空莊嚴次陳十方諸菩薩來集身相莊嚴一一莊嚴皆暎徹相入互體重重十方諸佛菩薩眾海身土及莊嚴一一相入自在無礙者但約法身根本智為體差別智報得萬事合然故設一切如來起一切神通不離此智起大用故無不自在無不相入無不明淨如是之智以如上五位和會進修乃得成故獨修一法不可得也只可多不離一不可守一以為自然此逝多林及一切法界國土莊嚴不離二法一約往昔所修行理智大慈大悲大願眾行所成二以佛菩薩不思議神通所嚴如經自明是答前諸菩薩四十問。
  【經】于時上首諸大聲聞舍利弗大目揵連摩訶迦葉離婆多須菩提阿[少/兔]樓馱難陀劫賓那迦旃延富樓那等諸大聲聞在逝多林皆悉不見如來神力如來嚴好如來境界如來遊戲如來神變如來尊勝如來妙行如來威德如來住持如來淨剎亦復不見不可思議菩薩境界菩薩大會菩薩普入菩薩普至菩薩普詣菩薩神變菩薩遊戲菩薩眷屬菩薩方所菩薩莊嚴師子座菩薩宮殿菩薩住處菩薩所入三昧自在菩薩觀察菩薩嚬伸菩薩勇猛菩薩供養菩薩受記菩薩成熟菩薩勇健菩薩法身清淨菩薩智身圓滿菩薩願身示現菩薩色身成就菩薩諸相具足清淨菩薩常光眾色莊嚴菩薩放大光網菩薩起變化雲菩薩身徧十方菩薩諸行圓滿如是等事一切聲聞諸大弟子皆悉不見何以故以善根不同故本不修習見佛自在善根故本不讚說十方世界一切佛剎清淨功德故本不稱歎諸佛世尊種種神變故本不於生死流轉之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本不令他住菩提心故本不能令如來種性不斷絕故本不攝受諸眾生故本不勸他修習菩薩波羅蜜故本在生死流轉之時不勸眾生求於最勝大智眼故本不修習生一切智諸善根故本不成就如來出世諸善根故本不得嚴淨佛剎神通智故本不得諸菩薩眼所知境故本不求超出世間不共菩提諸善根故本不發一切菩薩諸大願故本不從如來加被之所生故本不知諸法如幻菩薩如夢故本不得諸大菩薩廣大歡喜故如是皆是普賢菩薩智眼境界不與一切二乘所共以是因緣諸大聲聞不能見不能知不能聞不能入不能得不能念不能觀察不能籌量不能思惟不能分別是故雖在逝多林中不見如來諸大神變復次諸大聲聞無如是善根故無如是智眼故無如是三昧故無如是解脫故無如是神通故無如是威德故無如是勢力故無如是自在故無如是住處故無如是境界故是故於此不能知不能見不能入不能證不能住不能解不能觀察不能忍受不能趣向不能遊履又亦不能廣為他人開闡解說稱揚示現引導勸進令其趣向令其修習令其安住令其證入何以故諸大弟子依聲聞乘而出離故成就聲聞道滿足聲聞行安住聲聞果於無有諦得決定智常住實際究竟寂靜遠離大悲捨於眾生住於自事於彼智慧不能積集不能修行不能安住不能願求不能成就不能清淨不能趣入不能通達不能知見不能證得是故雖在逝多林中對於如來不見如是廣大神變。
  【論】十六于時上首諸大聲聞舍利弗已下至不見如是廣大神變有五十行經明如上聲聞無如是善根之種如來居逝多林神變莊嚴廣大佛剎菩薩眾海為宿世無根皆悉不見分第二釋聲聞眾名者舍利弗以其母眼明利如鶖鷺鳥目以母之目似鶖鳥狀以為子號大目揵連者此云採菽氏以母姓菽以為名故母是菉豆山之苗裔故摩訶迦葉者以身金色能飲日光在其身像亦云是飲光仙人之裔也摩訶云大離婆多者此云供養須菩提者此云善現阿[少/兔]樓駄此云無滅難陀此云歡喜劫賓那此云黃色是往昔黃頭仙之裔也迦旃延者是一宗之性是此胤故延為胤也富樓那者母號滿慈以取母號如是十大聲聞示同不聞不見如來不思議法界變化之事令樂小法者趣求大故前五百聲聞及世主是先已有種者能隨佛所行故。
  【經】佛子如恒河岸有百千億無量餓鬼倮形飢渴舉體焦然烏鷲犲狼競來搏撮為渴所逼欲求水飲雖住河邊而不見河設有見者見其枯竭何以故深厚業障之所覆故彼大聲聞亦復如是雖復住在逝多林中不見如來廣大神力捨一切智無明瞖瞙覆其眼故不曾種植薩婆若地諸善根故譬如有人於大會中昏睡安寢忽然夢見須彌山頂帝釋所住善見大城宮殿園林種種嚴好天子天女百千萬億普散天華徧滿其地種種衣樹出妙衣服種種華樹開敷妙華謂音樂樹奏天音樂天諸婇女歌詠美音無量諸天於中戲樂其人自見著天衣服普於其處住止周旋其大會中一切諸人雖同一處不知不見何以故夢中所見非彼大眾所能見故一切菩薩世間諸王亦復如是以久積集善根力故發一切智廣大願故學習一切佛功德故修行菩薩莊嚴道故圓滿一切智智法故滿足普賢諸行願故趣入一切菩薩智地故遊戲一切菩薩所住諸三昧故已能觀察一切菩薩智慧境界無障礙故是故悉見如來世尊不可思議自在神變一切聲聞諸大弟子皆不能見皆不能知以無菩薩清淨眼故譬如雪山具眾藥草良醫詣彼悉能分別其諸捕獵放牧之人恒住彼山不見其藥此亦如是以諸菩薩入智境界具自在力能見如來廣大神變諸大弟子唯求自利不欲利他唯求自安不欲安他雖在林中不知不見譬如地中有諸寶藏種種珍異悉皆充滿有一丈夫聰慧明達善能分別一切伏藏其人復有大福德力能隨所欲自在而取奉養父母賑卹親屬老病窮乏靡不均贍其無智慧無福德人雖亦至於寶藏之處不知不見不得其益此亦如是諸大菩薩有淨智眼能入如來不可思議甚深境界能見佛神力能入諸法門能遊三昧海能供養諸佛能以正法開悟眾生能以四攝攝受眾生諸大聲聞不能得見如來神力亦不能見諸菩薩眾譬如盲人至大寶洲若行若住若坐若臥不能得見一切眾寶以不見故不能採取不得受用此亦如是諸大弟子雖在林中親近世尊不見如來自在神力亦不得見菩薩大會何以故無有菩薩無礙淨眼不能次第悟入法界見於如來自在力故譬如有人得清淨眼名離垢光明一切暗色不能為障爾時彼人於夜暗中處在無量百千萬億人眾之內或行或住或坐或臥彼諸人眾形相威儀此明眼人莫不具見其明眼者威儀進退彼諸人眾悉不能覩佛亦如是成就智眼清淨無礙悉能明見一切世間其所示現神通變化大菩薩眾所共圍遶諸大弟子悉不能見譬如比丘在大眾中入徧處定所謂地徧處定水徧處定火徧處定風徧處定青徧處定黃徧處定赤徧處定白徧處定天徧處定種種眾生身徧處定一切語言音聲徧處定一切所緣徧處定入此定者見其所緣其餘大眾悉不能見唯除有住此三昧者如來所現不可思議諸佛境界亦復如是菩薩具見聲聞莫觀譬如有人以翳形藥自塗其眼在於眾會去來坐立無能見者而能悉覩眾會中事應知如來亦復如是超過於世普見世間非諸聲聞所能得見唯除趣向一切智境諸大菩薩如人生已則有二天恒相隨逐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見人人不見天應知如來亦復如是在諸菩薩大集會中現大神通諸大聲聞悉不能見譬如比丘得心自在入滅盡定六根作業皆悉不行一切語言不知不覺定力持故不般涅槃一切聲聞亦復如是雖復住在逝多林中具足六根而不知不見不解不入如來自在菩薩眾會諸所作事何以故如來境界甚深廣大難見難知難測難量超諸世間不可思議無能壞者非是一切二乘境界是故如來自在神力菩薩眾會及逝多林普徧一切清淨世界如是等事諸大聲聞悉不知見非其器故。
  【論】十七佛子如恒河岸有百億無量餓鬼已下至諸大聲聞悉不知見非其器故有七十四行半經有十種喻比聲聞無有廣大菩提善根在其會中不知不見如來自在分其所有十喻經文自明如是聲聞示同不聞不見如來變化神力境界菩薩海眾令諸實是聲聞迴心種如來大願大智大慈悲常處生死廣利眾生故。
  【經】爾時毗盧遮那願光明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汝等應觀察  佛道不思議  於此逝多林  示現神通力  善逝威神力  所現無央數  一切諸世間  迷惑不能了  法王深妙法  無量難思議  所現諸神通  舉世莫能測  以了法無相  是故名為佛  而具相莊嚴  稱揚不可盡  今於此林內  示現大神力  甚深無有邊  言辭莫能辯  汝觀大威德  無量菩薩眾  十方諸國土  而來見世尊  所願皆具足  所行無障礙  一切諸世間  無能測量者  一切諸緣覺  及彼大聲聞  悉皆不能知  菩薩行境界  菩薩大智慧  諸地悉究竟  高建勇猛幢  難摧難可動  諸大名稱士  無量三昧力  所現諸神變  法界悉充滿
  爾時不可壞精進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汝觀諸佛子  智慧功德藏  究竟菩提行  安隱諸世間  其心本明達  善入諸三昧  智慧無邊際  境界不可量  今此逝多林  種種皆嚴飾  菩薩眾雲集  親近如來住  汝觀無所著  無量大眾海  十方來詣此  坐寶蓮華座  無來亦無住  無依無戲論  離垢心無礙  究竟於法界  建立智慧幢  堅固不動搖  知無變化法  而現變化事  十方無量剎  一切諸佛所  同時悉往詣  而亦不分身  汝觀釋師子  自在神通力  能令菩薩眾  一切俱來集  一切諸佛法  法界悉平等  言說故不同  此眾咸通達  諸佛常安住  法界平等際  演說差別法  言辭無有盡
  爾時普勝無上威德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汝觀無上士  廣大智圓滿  善達時非時  為眾演說法  摧伏眾外道  一切諸異論  普隨眾生心  為現神通力  正覺非有量  亦復非無量  若量若無量  牟尼悉超越  如日在虗空  照臨一切處  佛智亦如是  了達三世法  譬如十五夜  月輪無減缺  如來亦復然  白法悉圓滿  譬如空中日  運行無暫已  如來亦如是  神變恒相續  譬如十方剎  於空無所礙  世燈現變化  於世亦復然  譬如世間地  羣生之所依  照世燈法輪  為依亦如是  譬如猛疾風  所行無障礙  佛法亦如是  速徧於世間  譬如大水輪  世界所依住  智慧輪亦爾  三世佛所依
  爾時無礙勝藏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大寶山  饒益諸含識  佛智亦如是  普益於世間  譬如大海水  澄淨無垢濁  見佛亦如是  能除諸渴愛  譬如須彌山  出於大海中  世間燈亦爾  從於法海出  如海具眾寶  求者皆滿足  無師智亦然  見者悉開悟  如來甚深智  無量無有數  是故神通力  示現難思議  譬如工幻師  示現種種事  佛智亦如是  現諸自在力  譬如如意寶  能滿一切欲  最勝亦復然  滿諸清淨願  譬如明淨寶  普照一切物  佛智亦如是  普照羣生心  譬如八面寶  等鑒於諸方  無礙燈亦然  普照於法界  譬如水清珠  能清諸濁水  見佛亦如是  諸根悉清淨
  爾時化現法界願月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帝青寶  能青一切色  見佛者亦然  悉發菩提行  一一微塵內  佛現神通力  令無量無邊  菩薩皆清淨  甚深微妙力  無邊不可知  菩薩之境界  世間莫能測  如來所現身  清淨相莊嚴  普入於法界  成就諸菩薩  難思佛國土  於中成正覺  一切諸菩薩  世主皆充滿  釋迦無上尊  於法悉自在  示現神通力  無邊不可量  菩薩種種行  無量無有盡  如來自在力  為之悉示現  佛子善修學  甚深諸法界  成就無礙智  明了一切法  善逝威神力  為眾轉法輪  神變普充滿  令世皆清淨  如來智圓滿  境界亦清淨  譬如大龍王  普濟諸羣生
  爾時法慧光燄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三世諸如來  聲聞大弟子  悉不能知佛  舉足下足事  去來現在世  一切諸緣覺  亦不知如來  舉足下足事  況復諸凡夫  結使所纏縛  無明覆心識  而能知導師  正覺無礙智  超過語言道  其量不可測  孰有能知見  譬如明月光  無能測邊際  佛神通亦爾  莫見其終盡  一一諸方便  念念所變化  盡於無量劫  思惟不能了  思惟一切智  不可思議法  一一方便門  邊際不可得  若有於此法  而興廣大願  彼於此境界  知見不為難  勇猛勤修習  難思大法海  其心無障礙  入此方便門  心意已調伏  志願亦寬廣  當獲大菩提  最勝之境界
  爾時破一切魔軍智幢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智身非是身  無礙難思議  設有思議者  一切無能及  從不思議業  起此清淨身  殊特妙莊嚴  不著於三界  光明照一切  法界悉清淨  開佛菩提門  出生眾智慧  譬如世間日  普放慧光明  遠離諸塵垢  滅除一切障  普淨三有處  永絕生死流  成就菩薩道  出生無上覺  示現無邊色  此色無依處  所現雖無量  一切不思議  菩提一念頃  能覺一切法  云何欲測量  如來智邊際  一念悉明達  一切三世法  故說佛智慧  無盡無能壞  智者應如是  專思佛菩提  此思難思議  思之不可得  菩提不可說  超過語言路  諸佛從此生  是法難思議
  爾時願智光明幢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若能善觀察  菩提無盡海  則得離癡念  決定受持法  若得決定心  則能修妙行  禪寂自思慮  永斷諸疑惑  其心不疲倦  亦復無懈怠  展轉增進修  究竟諸佛法  信智已成就  念念令增長  常樂常觀察  無得無依法  無量億千劫  所修功德行  一切悉迴向  諸佛所求道  雖在於生死  而心無染著  安住諸佛法  常樂如來行  世間之所有  蘊界等諸法  一切皆捨離  專求佛功德  凡夫嬰妄惑  於世常流轉  菩薩心無礙  救之令解脫  菩薩行難稱  舉世莫能思  徧除一切苦  普與羣生樂  已獲菩提智  復愍諸羣生  光明照世間  度脫一切眾
  爾時破一切障勇猛智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無量億千劫  佛名難可聞  況復得親近  永斷諸疑惑  如來世間燈  通達一切法  普生三世福  令眾悉清淨  如來妙色身  一切所欽歎  億劫常瞻仰  其心無厭足  若有諸佛子  觀佛妙色身  必捨諸有著  迴向菩提道  如來妙色身  恒演廣大音  辯才無障礙  開佛菩提門  曉悟諸羣生  無量不思議  令入智慧門  授以菩提記  如來出世間  為世大福田  普導諸含識  令其集福行  若有供養佛  永除惡道畏  消滅一切苦  成就智慧身  若見兩足尊  能發廣大心  是人恒值佛  增長智慧力  若見人中勝  決意向菩提  是人能自知  必當成正覺
  爾時法界差別願智神通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釋迦無上尊  具一切功德  見者心清淨  迴向大智慧  如來大慈悲  出現於世間  普為諸羣生  轉無上法輪  如來無數劫  勤苦為眾生  云何諸世間  能報大師恩  寧於無量劫  受諸惡道苦  終不捨如來  而求於出離  寧代諸眾生  備受一切苦  終不捨於佛  而求得安樂  寧在諸惡趣  恒得聞佛名  不願生善道  暫時不聞佛  寧生諸地獄  一一無數劫  終不遠離佛  而求出惡趣  何故願久住  一切諸惡道  以得見如來  增長智慧故  若得見於佛  除滅一切苦  能入諸如來  大智之境界  若得見於佛  捨離一切障  長養無盡福  成就菩提道  如來能永斷  一切眾生疑  隨其心所樂  普皆令滿足
  【論】十八明毗盧遮那菩薩等十菩薩說頌分已下有十菩薩並是十方來者各說一頌各隨自名各歎自法是一切諸佛諸菩薩行皆隨菩薩名下義表其頌意可見如初毗盧遮那願光明菩薩是種種光明直是佛果願光者是佛果菩薩中行從初總歎令諸觀察逝多林如來境界次下九箇是總中別各隨菩薩名下義取所頌之法也如不可壞精進王者還頌不可壞精進義王者自在義已下倣此准知。
  【經】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普觀一切菩薩眾會以等法界方便等虗空界方便等眾生界方便等三世等一切劫等一切眾生業等一切眾生欲等一切眾生解等一切眾生根等一切眾生成熟時等一切法光影方便為諸菩薩以十種法句開發顯示照明演說此師子嚬伸三昧。
  【論】十九爾時普賢菩薩已下至嚬伸三昧有六行經明普賢菩薩以十等一切方便門欲演說師子嚬伸三昧分。
  【經】何等為十所謂演說能示現等法界一切佛剎微塵中諸佛出興次第諸剎成壞次第法句演說能示現等虗空界一切佛剎中盡未來劫讚歎如來功德音聲法句演說能示現等虗空界一切佛剎中如來出世無量無邊成正覺門法句演說能示現等虗空界一切佛剎中佛坐道場菩薩眾會法句演說於一切毛孔念念出現等三世一切佛數變化身充滿法界法句演說能令一身充滿十方一切剎海平等顯現法句演說能令一切諸境界中普現三世諸佛神變法句演說能令一切佛剎微塵中普現三世一切佛剎微塵數佛種種神變經無量劫法句演說能令一切毛孔出生三世一切諸佛大願海音盡未來劫開發化導一切菩薩法句演說能令佛師子座量同法界菩薩眾會道場莊嚴等無差別盡未來劫轉於種種微妙法輪法句佛子此十為首。
  【論】二十何等為十已下至佛子此十為首有十八行經是十種不可說法句分。
  【經】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法句皆是如來智慧境界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此義承佛神力觀察如來觀察眾會觀察諸佛難思境界觀察諸佛無邊三昧觀察不可思議諸世界海觀察不可思議如幻法智觀察不可思議三世諸佛悉皆平等觀察一切無量無邊諸言辭法而說頌言。
  【論】二十一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法句都結通已下六行經是普賢菩薩觀佛境界說頌分。
  【經】
  一一毛孔中  微塵數剎海  悉有如來坐  皆具菩薩眾  一一毛孔中  無量諸剎海  佛處菩提座  如是徧法界  一一毛孔中  一切剎塵佛  菩提眾圍遶  為說普賢行  佛坐一國土  充滿十方界  無量菩薩雲  咸來集其所  億剎微塵數  菩薩功德海  俱從會中起  徧滿十方界  悉住普賢行  皆遊法界海  普現一切剎  等入諸佛會  安坐一切剎  聽聞一切法  一一國土中  億劫修諸行  菩薩所修行  普明法海行  入於大願海  住佛境界地  了達普賢行  出生諸佛法  具佛功德海  廣現神通事  身雲等塵數  充滿一切剎  普雨甘露法  令眾住佛道
  【論】於此十行頌中重頌前十無盡句法意明法界體性無礙一多互參大小相入毛孔微塵悉含一切諸佛剎海一一境界皆互容無礙頌云一一毛孔中微塵數剎海悉有如來坐皆具菩薩眾如經具明已上二十一段經明如來以師子嚬伸三昧令五位中昇進普賢萬行法門會入法界性自圓滿本無和會普賢行故自此已下如來放眉間光名普照三世法界門令諸菩薩入安住師子嚬伸三昧門已上二十一段且會法界中普賢差別智無礙行滿遠令普賢說頌歎法已下放眉間光即明已法身根本普光明智與法界中無礙自在差別同異普賢行門理智體用一時同會即令文殊說頌歎法以文殊普賢二體成真俗二智法界平等恒然法門此法界中體用二門若無普賢即差別智不行即就寂無悲行無文殊即普賢行是有為是無常故以此二人之法門成一法界之體用一切諸佛法總如是言其佛者但於此二人體用中無所住名之為佛言住佛所住者佛住無住但於此文殊普賢理智萬行體用中而無所住之智而得佛名是故前普賢是以行彰理門後文殊是以理顯行門為言詮立教即名有前後約其法界二法同資元一體用故且以如來舉緣表法即師子嚬伸三昧屬普賢門眉間毫相光明即屬文殊門以光明是法身妙慧所顯得根本智所起師子嚬伸三昧是差別智中行故二人同體方成法界自在之門表根本智自性無言作用言說是普賢所收若也三法別行即是人天生死設得道者名為眇目矬陋或止宿草庵不入法界大宅門故師子嚬伸三昧者是五位中進修已滿理智會融已終加行疲極頓亡法悅充滿不屬昇進任智普周現化神通不為而智境應用不作而佛剎互參極微不為小而無盡佛剎海處中盡虗空不為大亘十方咸處纖毫之內此乃縱任智海現寶剎而互參名曰嚬伸稱理而一多身境相容名為三昧嚬伸者舒適悅樂無勞之義意明前五位昇進緣有為無為融通作意疲勞明此法界是昇進已滿任智適悅眾法自成無作意勞倦故已下放眉間毫相光明名普照三世法界門此以法身根本智顯行自在門屬文殊師利即下以文殊說頌歎法明令此文殊普賢理智法同行故即佛果自然圓滿但體理智體用法界之意不可逐於紙素竹帛著錄鈔寫前後名言為名言不可一時但取理智知其總別同異成壞然為迷情初啟先須諸善行方便以顯理門因理智明如十波羅蜜中九波羅蜜是行唯智波羅蜜是果餘九波羅蜜是助顯智之方便體用以是如來出現品前先明普賢行滿出現品內方明果行一時文殊普賢佛以光加二人共為一箇理智萬行體用令此初以普賢會法界大用之體現師子嚬伸三昧之門印之以三昧是行故次眉間光明名普照三世法界門令諸菩薩安住師子嚬伸三昧者即明法身根本智照現差別智為一體用方名入法界門是故已前二十一段經是以行會理無著門即以普賢為主文殊為伴已下如來放眉間光名普照三世法界門即是以理會行圓融自在無礙門即以文殊為主普賢為伴如是主伴參融方名法界自在從爾時世尊欲令諸菩薩安住如來師子嚬伸廣大三昧故已下直至不離此逝多林如來之所名以理會行圓融自在無礙門於此段中復分為六段。
  【經】爾時世尊欲令諸菩薩安住如來師子嚬伸廣大三昧故從眉間白毫相放大光明其光名普照三世法界門以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光明而為眷屬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海諸佛國土時逝多林菩薩大眾悉見一切盡法界虗空界一切佛剎一一微塵中各有一切佛剎微塵數諸佛國土種種名種種色種種清淨種種住處種種形相如是一切諸國土中皆有大菩薩坐於道場師子座上成等正覺菩薩大眾前後圍遶諸世間主而為供養或見於不可說佛剎量大眾會中出妙音聲充滿法界轉正法輪或見在天宮殿龍宮殿夜叉宮殿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諸宮殿中或在人間村邑聚落王都大處現種種姓種種名種種身種種相種種光明住種種威儀入種種三昧現種種神變或時自以種種言音或令種種諸菩薩等在於種種大眾會中種種言辭說種種法如此會中菩薩大眾見於如是諸佛如來甚深三昧大神通力如是盡法界虗空界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一切方海中依於眾生心想而住始從前際至今現在一切國土身一切眾生身一切虗空道其中一一毛端量處一一各有微塵數剎種種業起次第而住悉有道場菩薩眾會皆亦如是見佛神力不壞三世不壞世間於一切眾生心中現其影像隨一切眾生心樂出妙言音普入一切眾會中普現一切眾生前色相有別智慧無異隨其所應開示佛法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未曾休息其有見此佛神力者皆是毗盧遮那如來於往昔時善根攝受或昔曾以四攝所攝或是見聞憶念親近之所成熟或是往昔教其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或是往昔於諸佛所同種善根或是過去以一切智善巧方便教化成熟是故皆得入於如來不可思議甚深三昧盡法界虗空界大神通力或入法身或入色身或入往昔所成就行或入圓滿諸波羅蜜或入莊嚴清淨行輪或入菩薩諸地或入成正覺力或入佛所住三昧無差別大神變或入如來力無畏智或入佛無礙辯才海彼諸菩薩以種種解種種道種種門種種入種種理趣種種隨順種種智慧種種助道種種方便種種三昧入如是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神變海方便門。
  【論】一爾時世尊欲令諸菩薩已下至佛神變海方便門有四十四行經明諸菩薩蒙佛光照得無量神變海方便門分爾時世尊欲令諸菩薩安住師子嚬伸三昧放眉間白毫相光明名普照三世法界門者以此光是法性身中根本普光明智此智現前時即見三世久遠如今一體無盡劫生死亦不移現前總無體性成大智海眾法清涼便以眾生起差別智知根利生普周剎海無有休息名為普賢行即經已下文中獲不可說諸三昧門教化無限諸眾生門具如經說如文自具。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八十九


  音切



  (初限切)。


  (初消切)。


  (就音)。


  (步音)。


  (良涉切)。


  (章刃切)。


  (息聿切)。


  (木音)。

[少/兔]
  (奴豆切)。


  (郎果切)。


  (秋音)。


  (路音)。


  (式竹切)。


  (余制切)。


  (昨禾切)。


  (於計切)。


  (莫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經】云何為種種三昧所謂普藏嚴法界三昧普照一切三世無礙境界三昧法界無差別智光明三昧入如來境界不動轉三昧普照無邊虗空三昧入如來力三昧佛無畏勇猛奮迅莊嚴三昧一切法界旋轉藏三昧如月普現一切法界以無礙音大開演三昧普清淨法光明三昧無礙繒法王幢三昧一一境界中悉見一切諸佛海三昧於一切世間悉現身三昧入如來無差別身境界三昧隨一切世間轉大悲藏三昧知一切法無有跡三昧知一切法究竟寂滅三昧雖無所得而能變化普現世間三昧普入一切剎三昧莊嚴一切佛剎成正覺三昧觀一切世間主色相差別三昧觀一切眾生境界無障礙三昧能出生一切如來母三昧能修行入一切佛海功德道三昧一一境界中出現神變盡未來際三昧入一切如來本事海三昧盡未來際護持一切如來種性三昧以決定解力令現在十方一切佛剎海皆清淨三昧一念中普照一切佛所住三昧入一切境界無礙際三昧令一切世界為一佛剎三昧出一切佛變化身三昧以金剛王智知一切諸根海三昧知一切如來同一身三昧知一切法界所安立悉住心念際三昧於一切法界廣大國土中示現涅槃三昧令住最上處三昧於一切佛剎現種種眾生差別身三昧普入一切佛智慧三昧知一切法性相三昧一念普知三世法三昧念念中普現法界身三昧以師子勇猛智知一切如來出興次第三昧於一切法界境界慧眼圓滿三昧勇猛趣向十力三昧放一切功德圓滿光明普照世間三昧不動藏三昧說一法普入一切法三昧於一法以一切言音差別訓釋三昧演說一切佛無二法三昧知三世無礙際三昧知一切劫無差別三昧入十力微細方便三昧於一切劫成就一切菩薩行不斷絕三昧十方普現身三昧於法界自在成正覺三昧生一切安隱受三昧出一切莊嚴具莊嚴虗空界三昧念念中出等眾生數變化身雲三昧如來淨空月光明三昧常見一切如來住虗空三昧開示一切佛莊嚴三昧照明一切法義燈三昧照十力境界三昧三世一切佛幢相三昧一切佛一密藏三昧念念中所作皆究竟三昧無盡福德藏三昧見無邊佛境界三昧堅住一切法三昧現一切如來變化悉令知見三昧念念中佛日常出現三昧一日中悉知三世所有法三昧普音演說一切法性寂滅三昧見一切佛自在力三昧法界開敷蓮華三昧觀諸法如虗空無住處三昧十方海普入一方三昧入一切法界無源底三昧一切法界海三昧以寂靜身放一切光明三昧一念中現一切神通大願三昧一切時一切處成正覺三昧以一莊嚴入一切法界三昧普現一切諸佛身三昧知一切眾生廣大殊勝神通智三昧一念中其身徧法界三昧現一乘淨法界三昧入普門法界示現大莊嚴三昧住持一切佛法輪三昧以一切法門莊嚴一法門三昧以因陀羅網願行攝一切眾生界三昧分別一切世界門三昧乘蓮華自在遊步三昧知一切眾生種種差別神通智三昧令其身恒現一切眾生前三昧知一切眾生差別音聲言辭海三昧知一切眾生差別智神通三昧大悲平等藏三昧一切佛入如來際三昧觀察一切如來解脫處師子嚬伸三昧菩薩以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三昧入毗盧遮那如來念念充滿一切法界三昧神變海。
  【論】二云何為種種三昧已下至入毗盧遮那如來念念充滿法界三昧神變海有六十六行經正說所入三昧之名分。
  【經】其諸菩薩皆悉具足大智神通明利自在住於諸地以廣大智普觀一切從諸智慧種性而生一切智智常現在前得離癡翳清淨智眼為諸眾生作調御師住佛平等於一切法無有分別了達境界知諸世間性皆寂滅無有依處普詣一切諸佛國土而無所著悉能觀察一切諸法而無所住徧入一切妙法宮殿而無所來教化調伏一切世間普為眾生現安隱處智慧解脫為其所行恒以智身住離貪際超諸有海示真實際智光圓滿普見諸法住於三昧堅固不動於諸眾生恒起大悲知諸法門悉皆如幻一切眾生悉皆如夢一切如來悉皆如影一切言音悉皆如響一切諸法悉皆如化善能積集殊勝行願智慧圓滿清淨善巧心極寂靜善入一切總持境界具三昧力勇猛無怯獲明智眼住法界際到一切法無所得處修習無涯智慧大海到智波羅蜜究竟彼岸為般若波羅蜜之所攝持以神通波羅蜜普入世間依三昧波羅蜜得心自在以不顛倒智知一切義以巧分別智開示法藏以現了智訓釋文詞以大願力說法無盡以無所畏大師子吼常樂觀察無依處法以淨法眼普觀一切以淨智月照世成壞以智慧光照真實諦福德智慧如金剛山一切譬喻所不能及善觀諸法慧根增長勇猛精進摧伏眾魔無量智慧威光熾盛其身超出一切世間得一切法無礙智慧善能悟解盡無盡際住於普際入真實際無相觀智常現在前善巧成就諸菩薩行以無二智知諸境界普見一切世間諸趣徧往一切諸佛國土智燈圓滿於一切法無諸闇障放淨法光照十方界為諸世間真實福田若見若聞所願皆滿福德高大超諸世間勇猛無畏摧諸外道演微妙音徧一切剎普見諸佛心無厭足於佛法身已得自在隨所應化而為現身一身充滿一切佛剎已得自在清淨神通乘大智舟所往無礙智慧圓滿周徧法界譬如日出普照世間隨眾生心現其色像知諸眾生根性欲樂入一切法無諍境界知諸法性無生無起能令小大自在相入決了佛地甚深之趣以無盡句說甚深義於一句中演說一切脩多羅海獲大智慧陀羅尼身凡所受持永無忘失一念能憶無量劫事一念悉知三世一切諸眾生智恒以一切陀羅尼門演說無邊諸佛法海常轉不退清淨法輪令諸眾生皆生智慧得佛境界智慧光明入於善見甚深三昧入一切法無障礙際於一切法勝智自在一切境界清淨莊嚴普入十方一切法界隨其方所靡不咸至一一塵中現成正覺於無色性現一切色以一切方普入一方其諸菩薩具如是等無邊福智功德之藏常為諸佛之所稱歎種種言辭說其功德不能令盡靡不咸在逝多林中深入如來功德大海悉見於佛光明所照。
  【論】三其諸菩薩皆悉具足大神通已下至悉見於佛光明所照有五十三行半經明諸菩薩蒙佛光明所益之德分。
  【經】爾時諸菩薩得不思議正法光明心大歡喜各於其身及以樓閣諸莊嚴具并其所坐師子之座徧逝多林一切物中化現種種大莊嚴雲充滿一切十方法界所謂於念念中放大光明雲充滿十方悉能開悟一切眾生出一切摩尼寶鈴雲充滿十方出微妙音稱揚讚歎三世諸佛一切功德出一切音樂雲充滿十方音中演說一切眾生諸業果報出一切菩薩種種願行色相雲充滿十方說諸菩薩所有大願出一切如來自在變化雲充滿十方演出一切諸佛如來語言音聲出一切菩薩相好莊嚴身雲充滿十方說諸如來於一切國土出興次第出三世如來道場雲充滿十方現一切如來成等正覺功德莊嚴出一切龍王雲充滿十方雨一切諸香出一切世主身雲充滿十方演說普賢菩薩之行出一切寶莊嚴清淨佛剎雲充滿十方現一切如來轉正法輪是諸菩薩以得不思議法光明故法應如是出興此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大神變莊嚴雲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承佛神力欲重宣此逝多林中諸神變事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論】四爾時諸菩薩已下至說頌有二十一行半經明諸菩薩所得三昧神通現變化雲莊嚴逝多林及十方國分。
  【經】
  汝應觀此逝多林  以佛威神廣無際  一切莊嚴皆示現  十方法界悉充滿  十方一切諸國土  無邊品類大莊嚴  於其座等境界中  色像分明皆顯現  從諸佛子毛孔出  種種莊嚴寶燄雲  及發如來微妙音  徧滿十方一切剎  寶樹華中現妙身  其身色相等梵王  從禪定起而遊步  進止威儀恒寂靜  如來一一毛孔內  常現難思變化身  皆如普賢大菩薩  種種諸相為嚴好  逝多林上虗空中  所有莊嚴發妙音  普說三世諸菩薩  成就一切功德海  逝多林中諸寶樹  亦出無量妙音聲  演說一切諸羣生  種種業海各差別  林中所有眾境界  悉現三世諸如來  一一皆起大神通  十方剎海微塵數  十方所有諸國土  一切剎海微塵數  悉入如來毛孔中  次第莊嚴皆現覩  所有莊嚴皆現佛  數等眾生徧世間  一一咸放大光明  種種隨宜化羣品  香燄眾華及寶藏  一切莊嚴殊妙雲  靡不廣大等虗空  徧滿十方諸國土  十方三世一切佛  所有莊嚴妙道場  於此園林境界中  一一色像皆明現  一切普賢諸佛子  百千劫海莊嚴剎  其數無量等眾生  莫不於此林中見
  【論】五汝應觀此逝多林已下至莫不於此林中見有二十六行頌明文殊師利重頌前法如文具明已上明佛光所照諸菩薩蒙光照入嚬伸三昧普賢境界方便門但是一切三昧總是方便行門普賢境界總是文殊法身根本智所成就故。
  【經】爾時彼諸菩薩以佛三昧光明照故即時得入如是三昧一一皆得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大悲門利益安樂一切眾生於其身上一一毛孔皆出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光明一一光明皆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菩薩其身形相如諸世主普現一切眾生之前周帀徧滿十方法界種種方便教化調伏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天宮殿無常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一切眾生受生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一切菩薩修行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夢境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菩薩大願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震動世界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分別世界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現生世界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檀波羅蜜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一切如來修諸功德種種苦行尸波羅蜜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割截肢體羼提波羅蜜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勤修毗棃耶波羅蜜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一切菩薩修諸三昧禪定解脫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道圓滿智光明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勤求佛法為一文一句故捨無數身命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親近一切佛諮問一切法心無疲厭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隨諸眾生時節欲樂往詣其所方便成熟令住一切智海光明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降伏眾魔制諸外道顯現菩薩福智力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知一切工巧明智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知一切眾生差別明智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知一切法差別明智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知一切眾生心樂差別明智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知一切眾生根行煩惱習氣明智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知一切眾生種種業明智門或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開悟一切眾生門以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方便門往詣一切眾生住處而成熟之所謂或往天宮或往龍宮或往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宮或往梵王宮或往人王宮或往閻羅王宮或往畜生餓鬼地獄之所住處以平等大悲平等大願平等智慧平等方便攝諸眾生或有見已而調伏者或有聞已而調伏者或有憶念而調伏者或聞音聲而調伏者或聞名號而調伏者或見圓光而調伏者或見光網而調伏者隨諸眾生心之所樂皆詣其所令其獲益佛子此逝多林一切菩薩為欲成熟諸眾生故或時現處種種嚴飾諸宮殿中或時示現住自樓閣寶師子座道場眾會所共圍遶周徧十方皆令得見然亦不離此逝多林如來之所佛子此諸菩薩或時示現無量化身雲或現其身獨一無侶所謂或現沙門身或現婆羅門身或現苦行身或現充盛身或現醫王身或現商主身或現淨命身或現妓樂身或現奉事諸天身或現工巧技術身往詣一切村營城邑王都聚落諸眾生所隨其所應以種種形相種種威儀種種音聲種種言論種種住處於一切世間猶如帝網行菩薩行或說一切世間工巧事業或說一切智慧照世明燈或說一切眾生業力所莊嚴或說十方國土建立諸乘位或說智燈所照一切法境界教化成就一切眾生而亦不離此逝多林如來之所。
  【論】六爾時彼諸菩薩已下至不離逝多林如來之所有六十三行經明諸菩薩以佛三昧光明照故得如上三昧及無限大悲無限神通無限饒益眾生分已上二十七段經文總明答前菩薩大眾前後所問四十法門竟此法界法門明智體自在以智力自現不藉如來口言又令文殊普賢二人本位自宣本果之行令易解故不迷教之體用已上是一部經之始終圓滿總以法界體收第二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已下直至經末已來為文殊師利童子從善住樓閣南行就根利生成行表法令後發心者不迷其行令易開解分自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已下名為就俗利生成行門已前教中但云文殊師利不云童子明此已下入俗化蒙以行立名便名童子明已前總約佛果普光明智中起子方賢聖以立化儀即覺首自首等五位諸菩薩是皆通化無方潛顯自在文殊為信首不名童子自此已下以法界體中入俗草創化蒙約行所行立名即號文殊師利童子以妙智慧化童蒙入佛智慧生佛家故此是三世諸佛始發菩提心初法身現根本智無性之理妙慧故一切三世諸佛從此而初生佛家從此而成就普賢大願行故何故名為就俗利生成行門者已前但云昇天表行成就諸天未往人間俗中化利此法界品已前一卷半餘經但有菩薩聲聞世主已得道者未有處俗凡夫入此法門自文殊師利童子從善住樓閣已下是入人間就根接俗化利凡夫令其得此法界道理又令善財童子徧求善知識五十三人以表五位三種因果法身中根本智普賢差別智中行於此二中無所住智名之為佛以此三法具足名之為佛以此三法徧與五位終始而作因果名為乘如來乘直至道場亦名乘法界乘以法界還以此三種因果為體用故前後五位因果例然總以此三法為因果此佛文殊師利普賢菩薩與五十箇善知識行而作因果而自無因果為自佛果位中無所修無所行故但與五位中修行者作治染淨二障習氣生熟處說名因果然法身理智萬行自無因果但以五位中加行治惑習氣而立如來因果之名以文殊師利往詣覺城人間就根教化令善財起加行位求五十三善知識成一百一十因果法門令學者不迷其五位之行使易解故與後發菩提心者作修行之樣式故名為就俗利生成行門為與學者成行樣式令不迷故更有餘意至下就位方明從此就俗利生成行門中自文殊師利童子已下至經末長科三段。
  【經】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從善住樓閣出與無量同行菩薩及常隨侍衛諸金剛神普為眾生供養諸佛諸身眾神久發堅誓願常隨從諸足行神樂聞妙法主地神常修大悲主水神智光照耀主火神摩尼為冠主風神明練十方一切儀式主方神專勤除滅無明黑闇主夜神一心匪懈闡明佛日主晝神莊嚴法界一切虗空主空神普度眾生超諸有海主海神常勤積集趣一切智助道善根高大如山主山神常勤守護一切眾生菩提心城主城神常勤守護一切智智無上法城諸大龍王常勤守護一切眾生諸夜叉王常令眾生增長歡喜乾闥婆王常勤除滅諸餓鬼趣鳩槃茶王恒願拔濟一切眾生出諸有海迦樓羅王願得成就諸如來身高出世間阿脩羅王見佛歡喜曲躬恭敬摩睺羅伽王常厭生死恒樂見佛諸大天王尊重於佛讚歎供養諸大梵王文殊師利與如是等功德莊嚴諸菩薩眾出自住處來詣佛所右遶世尊經無量帀以諸供具種種供養供養畢已辭退南行往於人間爾時尊者舍利弗承佛神力見文殊師利菩薩與諸菩薩眾會莊嚴出逝多林往於南方遊行人間作如是念我今當與文殊師利俱往南方時尊者舍利弗與六千比丘前後圍遶出自住處來詣佛所頂禮佛足具白世尊世尊聽許右遶三帀辭退而去往文殊師利所此六千比丘是舍利弗自所同住出家未久所謂海覺比丘善生比丘福光比丘大童子比丘電生比丘淨行比丘天德比丘君慧比丘梵勝比丘寂慧比丘如是等其數六千悉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植善根解力廣大信眼明徹其心寬博觀佛境界了法本性饒益眾生常樂勤求諸佛功德皆是文殊師利說法教化之所成就爾時尊者舍利弗在行道中觀諸比丘告海覺言海覺汝可觀察文殊師利菩薩清淨之身相好莊嚴一切天人莫能思議汝可觀察文殊師利圓光暎徹令無量眾生發歡喜心汝可觀察文殊師利光網莊嚴除滅眾生無量苦惱汝可觀察文殊師利眾會具足皆是菩薩往昔善根之所攝受汝可觀察文殊師利所行之路左右八步平坦莊嚴汝可觀察文殊師利所住之處周迴十方常有道場隨逐而轉汝可觀察文殊師利所行之路具足無量福德莊嚴左右兩邊有大伏藏種種珍寶自然而出汝可觀察文殊師利曾供養佛善根所流一切樹間出莊嚴藏汝可觀察文殊師利諸世間主雨供具雲頂禮恭敬以為供養汝可觀察文殊師利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將說法時悉放眉間白毫相光來照其身從頂上入爾時尊者舍利弗為諸比丘稱揚讚歎開示演說文殊師利童子有如是等無量功德具足莊嚴彼諸比丘聞是說已心意清淨信解堅固喜不自持舉身踊躍形體柔輭諸根悅豫憂苦悉除垢障咸盡常見諸佛深求正法具菩薩根得菩薩力大悲大願皆自出生入於諸度甚深境界十方佛海常現在前於一切智深生信樂即白尊者舍利弗言唯願大師將引我等往詣於彼聖人之所時舍利弗即與俱行至其所已白言仁者此諸比丘願得奉覲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無量自在菩薩圍遶并其大眾如象王迴觀諸比丘時諸比丘頂禮其足合掌恭敬作如是言我今奉見恭敬禮拜及餘所有一切善根唯願仁者文殊師利和上舍利弗世尊釋迦牟尼皆悉證知如仁所有如是色身如是音聲如是相好如是自在願我一切悉當具得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告諸比丘言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十種趣大乘法則能速入如來之地況菩薩地何者為十所謂積集一切善根心無疲厭見一切佛承事供養心無疲厭求一切佛法心無疲厭行一切波羅蜜心無疲厭成就一切菩薩三昧心無疲厭次第入一切三世心無疲厭普嚴淨十方佛剎心無疲厭教化調伏一切眾生心無疲厭於一切剎一切劫中成就菩薩行心無疲厭為成就一眾生故修行一切佛剎微塵數波羅蜜成就如來一切力如是次第為成熟一切眾生界成就如來一切力心無疲厭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深信發此十種無疲厭心則能長養一切善根捨離一切諸生死趣超過一切世間種性不墮聲聞辟支佛地生一切如來家具一切菩薩願學習一切如來功德修行一切菩薩諸行得如來力摧伏眾魔及諸外道亦能除滅一切煩惱入菩薩地近如來地時諸比丘聞此法已則得三昧名無礙眼見一切佛境界得此三昧故悉見十方無量無邊一切世界諸佛如來及其所有道場眾會亦悉見彼十方世界一切諸趣所有眾生亦悉見彼十方世界種種差別亦悉見彼一切世界所有微塵亦悉見彼諸世界中一切眾生所住宮殿以種種寶而為莊嚴及亦聞彼諸佛如來種種言音演說諸法文辭訓釋悉皆解了亦能觀察彼世界中一切眾生諸根心欲亦能憶念彼世界中一切眾生前後十生亦能憶念彼世界中過去未來各十劫事亦能憶念彼諸如來十本生事十成正覺十轉法輪十種神通十種說法十種教誡十種辯才又即成就十千菩提心十千三昧十千波羅蜜悉皆清淨得大智慧圓滿光明得菩薩十神通柔輭微妙住菩薩心堅固不動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勸諸比丘住普賢行住普賢行已入大願海入大願海已成就大願海以成就大願海故心清淨心清淨故身清淨身清淨故身輕利身清淨輕利故得大神通無有退轉得此神通故不離文殊師利足下普於十方一切佛所悉現其身具足成就一切佛法。
  【論】第一從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從善住樓閣已下至六十二卷之初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勸諸比丘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此一段經名為創始就根入俗遊歷門於此門中分為兩段一從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已下至辭退南行往於人間有二十行半經明與同行菩薩及常隨侍衛之眾辭佛南行往於人間分二爾時尊者舍利弗已下至成就一切佛法有八十六行半經明舍利弗等六千比丘隨逐文殊師利南行在路發心得此一乘法門分隨文釋義者第一從初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從善住樓閣出者明以自法身現根本智樓閣中起差別智以利眾生故名為出無量同行菩薩者成助道翼從共教化眾生故是萬行主伴常隨侍衛諸金剛神者都舉諸侍衛之神此神之中約有二義一以諸神所行約自德立名二約文殊師利之德差別行上以標其德以為侍衛守護之義此一段并菩薩神天有三十二眾通後六千比丘眾以為四十二眾以為四十二種方便行成就眾生大智慧解脫之海初金剛神者法身中普光明智也智現名神普為眾生供養身眾神者是恭敬義以廣化身雲十方恭敬供養諸佛引接眾生報得其身端正嚴飾故足行神者是精勤教化眾生無疲勞行風神以摩尼為寶冠者表明淨無垢智能設教義以風體能吹壞散一切萬物亦能昇持生長一切萬物然自無體性所依以離垢寶冠表之像法身智慧能說教網散壞煩惱染淨自無所依以巽為風教故餘如經自具如鳩槃茶王所除餓鬼趣者此以大囊垂下如冬瓜坐以踞之行以置之於肩取像表法以大悲垂俗荷負眾生無辭勞倦摩睺羅伽王者此是腹行大蟒之類取像表法以胷腹行是恭敬義此是守護僧伽藍神自餘准名下義表之倣此及文殊師利諸菩薩出自住處者隨根接俗也右遶如來無量帀者敬順所行右遶者從南自東至北是二舍利弗等六千比丘隨逐文殊南行段中復分為七段一爾時尊者舍利弗已下至皆是文殊師利說法教化之所成就有十三行半經明舍利弗及六千比丘隨文殊師利南行分二爾時尊者舍利弗已下至白毫相光來照其身從頂上入有十六行經明舍利弗勸諸比丘觀察文殊師利隨路行時十種福相嚴身及道路分三爾時尊者舍利弗已下至此諸比丘願得奉覲有十行半經明舍利弗讚歎文殊師利十無量德諸比丘眾咸欲願見文殊師利舍利弗為白文殊師利分四爾時文殊師利童子菩薩已下至願我一切悉當具得有六行半經明六千比丘頂禮文殊師利自發大願請佛證知分五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告諸比丘已下至入如來地有十八行經明文殊師利菩薩為諸比丘說十種無疲厭法行不墮二乘地入如來地分六諸比丘聞此法已已下至住菩薩心堅固不動有十六行經明六千比丘聞文殊師利說法得無礙眼三昧於一切法各得十十法解脫門分七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勸諸比丘已下至卷末有六行經明文殊師利重勸比丘住普賢行便得不離文殊師利足下普於十方佛所悉現身具足一切佛法分隨文釋義者六千比丘表信心亦入位故以十信心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路上一時總得故故云六千前後圍遶以舍利弗為主自餘為伴主伴同行明昇進進求正法故出自住處者出自聲聞及諸權見故趣求法界大菩提故遶佛三帀者順佛正教故遶佛三帀皆是右遶自南向東向北向西至西如是三帀以為右遶成法今人返左行如是六千比丘是舍利弗同住出家未久非是羅漢宿世有種皆易發心經云六千比丘悉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植善根解力廣大信根明徹者明往昔曾種信根今生信種已熟舍利弗勸諸比丘令觀文殊師利菩薩福德圓光暎徹者是心淨之常光能令見者歡喜光網者是法網圓滿明其教光嚴身見者滅苦故文殊師利所行之路左右八步平坦莊嚴者明身心常與八正道俱故周徧十方皆有道場者化行常滿十方十方諸佛說法之時放眉間光灌文殊頂者明文殊師利是十方佛創蒙發心法身無相智慧之頂一切諸佛初發心時入此智慧而生佛家故一切眾生初發菩提心皆以此法身無相智慧為體一切眾生皆自有之皆須方便三昧方能明現故樹皆寶嚴明因行報生六千比丘觀察文殊師利及所聞十種無疲厭法便獲得無礙眼三昧者得法身中無相智眼明淨以執亡見謝智眼圓通非肉眼故身邊等五見亡法自明矣即十方礙盡初一切法中各明十法以明三昧力創始初明後勸普賢願行加進一切諸明悉達此已上明六千比丘發心竟後明覺成發緣利物如舍利弗是示現聲聞前已述訖已上餘義可解之意如文自具。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


  音切



  (北遙切)。


  (倨音)。


  (莫朗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一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勸諸比丘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漸次南行經歷人間至福城東住莊嚴幢娑羅林中往昔諸佛曾所止住教化眾生大塔廟處亦是世尊於往昔時修菩薩行能捨無量難捨之處是故此林名稱普聞無量佛剎此處常為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之所供養時文殊師利與其眷屬到此處已即於其處說普照法界脩多羅百萬億那由他脩多羅以為眷屬說此經時於大海中有無量百千億諸龍而來其所聞此法已深厭龍趣正求佛道咸捨龍身生天人中一萬諸龍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復有無量無數眾生於三乘中各得調伏時福城人聞文殊師利童子在莊嚴幢娑羅林中大塔廟處。
  【論】第二漸次南行經歷人間至福城東是文殊入俗人間說普照法界脩多羅門即在福城東娑羅林大塔廟處也又此一段從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勸諸比丘已下至娑羅林大塔廟處有十五行半經復分為兩段一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已下至人與非人之所供養有七行半經明文殊師利行往人間至所堪授化緣之分二時文殊師利與其眷屬已下至大塔廟處有八行經明文殊師利說普照法界脩多羅門聞法獲益分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勸諸比丘發菩提心已都結前法漸次南行經歷人間者明菩薩接引向明以離為明經人間者明菩薩大悲為不請之友就根引化故福城者約人多修福以立城名亦約聖者所止皆為福德莊嚴幢者有二義一過去諸佛曾於此處難捨能捨破所著故名之為幢二此處古佛塔廟并有林木森聳高妙之所莊嚴大塔廟者名稱十方佛國遠聞名之為大亦約說法界門無裏外中間見亡名之為大於中安置尊者之形像不可毀壞名之為塔廟亦名為幢有梵僧云其此塔廟南邊打鼓北邊不聞故世間名為大也娑羅云高聳也天龍夜叉已下明天龍八部及人常所供養故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者所同來菩薩神天六千之眾說普照法界脩多羅者是根本智明徹徧周隨根徧故百萬億那由他者當此溝也大意不可說脩多羅以為眷屬此明差別智徧周應根授益脩多羅此云長行經說此經時大海中已下明無量龍聞法悉捨龍身生天人中一萬諸龍發無上菩提得不退轉及無數眾生三乘中各得調伏明各自依根隨差別智得自根性法門已上明普照法界脩多羅隨根濟益門如經自具。
  【經】無量大眾從其城出來詣其所時有優婆塞名曰大智與五百優婆塞眷屬俱所謂須達多優婆塞婆須達多優婆塞福德光優婆塞有名稱優婆塞施名稱優婆塞月德優婆塞善慧優婆塞大慧優婆塞賢護優婆塞賢勝優婆塞如是等五百優婆塞俱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頂禮其足右遶三帀退坐一面復有五百優婆夷所謂大慧優婆夷善光優婆夷妙身優婆夷可樂身優婆夷賢優婆夷賢德優婆夷賢光優婆夷幢光優婆夷德光優婆夷善目優婆夷如是等五百優婆夷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頂禮其足右遶三帀退坐一面復有五百童子所謂善財童子善行童子善戒童子善威儀童子善勇猛童子善思童子善慧童子善覺童子善眼童子善臂童子善光童子如是等五百童子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頂禮其足右遶三帀退坐一面復有五百童女所謂善賢童女大智居士女童女賢稱童女美顏童女堅慧童女賢德童女有德童女梵授童女德光童女善光童女如是等五百童女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頂禮其足右遶三帀退坐一面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知福城人悉已來集隨其心樂現自在身威光赫弈蔽諸大眾以自在大慈令彼清涼以自在大悲起說法心以自在智慧知其心樂以廣大辯才將為說法復於是時觀察善財以何因緣而有其名知此童子初入胎時於其宅內自然而出七寶樓閣其樓閣下有七伏藏於其藏上地自開裂生七寶牙所謂金銀琉璃頗棃真珠硨磲瑪瑙善財童子處胎十月然後誕生形體支分端正具足其七大藏縱廣高下各滿七肘從地踊出光明照耀復於宅中自然而有五百寶器種種諸物自然盈滿所謂金剛器中盛一切香於香器中盛種種衣美玉器中盛滿種種上味飲食摩尼器中盛滿種種殊異珍寶金器盛銀銀器盛金金銀器中盛滿琉璃及摩尼寶頗棃器中盛滿硨磲硨磲器中盛滿頗棃瑪瑙器中盛滿真珠真珠器中盛滿瑪瑙火摩尼器中盛滿水摩尼水摩尼器中盛滿火摩尼如是等五百寶器自然出現又雨眾寶及諸財物一切庫藏悉令充滿以此事故父母親屬及善相師共呼此兒名曰善財又知此童子已曾供養過去諸佛深種善根信解廣大常樂親近諸善知識身語意業皆無過失淨菩薩道求一切智成佛法器其心清淨猶如虗空迴向菩提無所障礙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如是觀察善財童子已安慰開喻而為演說一切佛法所謂說一切佛積集法說一切佛相續法說一切佛次第法說一切佛眾會清淨法說一切佛法輪化導法說一切佛色身相好法說一切佛法身成就法說一切佛言辭辯才法說一切佛光明照耀法說一切佛平等無二法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為善財童子及諸大眾說此法已殷勤勸喻增長勢力令其歡喜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令憶念過去善根作是事已即於其處復為眾生隨宜說法然後而去爾時善財童子從文殊師利所聞佛如是種種功德一心勤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隨文殊師利而說頌曰。
  三有為城郭  憍慢為垣墻  諸趣為門戶  愛水為池壍  愚癡闇所覆  貪恚火熾然  魔王作君主  童蒙依止住  貪愛為徽纆  諂誑為轡勒  疑惑蔽其眼  趣入諸邪道  慳嫉憍盈故  入於三惡處  或墮諸趣中  生老病死苦  妙智清淨日  大悲圓滿輪  能竭煩惱海  願賜少觀察  妙智清淨月  大慈無垢輪  一切悉施安  願垂照察我  一切法界王  法寶為先導  遊空無所礙  願垂教敕我  福智大商主  勇猛求菩提  普利諸羣生  願垂守護我  身被忍辱甲  手提智慧劒  自在降魔軍  願垂拔濟我  住法須彌頂  定女常恭侍  滅惑阿脩羅  帝釋願觀我  三有凡愚宅  惑業地趣因  仁者悉調伏  如燈示我道  捨離諸惡趣  清淨諸善道  超諸世間者  示我解脫門  世間顛倒執  常樂我淨想  智眼悉能離  開我解脫門  善知邪正道  分別心無怯  一切決了人  示我菩提路  住佛正見地  長佛功德樹  雨佛妙法華  示我菩提道  去來現在佛  處處悉周徧  如日出世間  為我說其道  善知一切業  深達諸乘行  智慧決定人  示我摩訶衍  願輪大悲轂  信軸堅忍轄  功德寶莊校  令我載此乘  總持廣大箱  慈愍莊嚴蓋  辯才鈴震響  使我載此乘  梵行為茵褥  三昧為婇女  法鼓震妙音  願與我此乘  四攝無盡藏  功德莊嚴寶  慚愧為羈鞅  願與我此乘  常轉布施輪  恒塗淨戒香  忍辱牢莊嚴  令我載此乘  禪定三昧箱  智慧方便軛  調伏不退轉  令我載此乘  大願清淨輪  總持堅固力  智慧所成就  令我載此乘  普行為周校  悲心作徐轉  所向皆無怯  令我載此乘  堅固如金剛  善巧如幻化  一切無障礙  令我載此乘  廣大極清淨  普與眾生樂  虗空法界等  令我載此乘  淨諸業惑輪  斷諸流轉苦  摧魔及外道  令我載此乘  智慧滿十方  莊嚴徧法界  普洽眾生願  令我載此乘  清淨如虗空  愛見悉除滅  利益一切眾  令我載此乘  願力速疾行  定心安隱住  普運諸含識  令我載此乘  如地不傾動  如水普饒益  如是運眾生  令我載此乘  四攝圓滿輪  總持清淨光  如是智慧日  願示我令見  已入法王位  已著智王冠  已繫妙法繒  願能慈顧我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如象王迴觀善財童子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欲親近諸善知識問菩薩行修菩薩道善男子親近供養諸善知識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緣是故於此勿生疲厭善財白言唯願聖者廣為我說菩薩應云何學菩薩行應云何修菩薩行應云何趣菩薩行應云何行菩薩行應云何淨菩薩行應云何入菩薩行應云何成就菩薩行應云何隨順菩薩行應云何憶念菩薩行應云何增廣菩薩行應云何令普賢行速得圓滿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為善財童子而說頌言。
  善哉功德藏  能來至我所  發起大悲心  勤求無上覺  已發廣大願  除滅眾生苦  普為諸世間  修行菩薩行  若有諸菩薩  不厭生死苦  則具普賢道  一切無能壞  福光福威力  福處福淨海  汝為諸眾生  願修普願行  汝見無邊際  十方一切佛  皆悉聽聞法  受持不忘失  汝於十方界  普見無量佛  成就諸願海  具足菩薩行  善入方便海  安住佛菩提  能隨導師學  當成一切智  汝徧一切剎  微塵等諸劫  修行普賢行  成就菩提道  汝於無量剎  無邊諸劫海  修行普賢行  成滿諸大願  此無量眾生  聞汝願歡喜  皆發菩提意  願學普賢乘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說此頌已告善財童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薩行善男子若有眾生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事為難能發心已求菩薩行倍更為難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應決定求真善知識善男子求善知識勿生疲懈見善知識勿生厭足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皆應隨順於善知識善巧方便勿見過失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為勝樂其國有山名曰妙峯於彼山中有一比丘名曰德雲汝可往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菩薩云何修菩薩行乃至菩薩云何於普賢行疾得圓滿德雲比丘當為汝說。
  【論】第三辯根與法成行門從無量大眾從其城出直至經末總是文殊師利觀察善財及其人數并往南方妙峯山上以次南行詢求五十三人為善知識用五位因果進修行門欲令後人倣之成行故云辯根與法成行門於此一段之中復分為兩段第一從無量大眾從其城出已下至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如象王迴有九十四行半經明福城四眾咸集文殊師利隨所樂求為其說法令得清涼及別觀善財推其因果勸令親近善知識分第二爾時文殊師利如象王迴已下直至經末名知根與法令其成行發生後學門從初第一段中九十四行半經約分為六段一從無量大眾從其城出來詣其所已下至五百童女有二十一行半經是大眾來集分二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已下至迴向菩提無所障礙有二十五行經明文殊師利菩薩觀察善財名字所因及歎往昔善根今生果報分三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如是觀察善財童子已已下至說一切佛無二法有六行半經明文殊師利知善財根堪而為說法分四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已下至然後而去有四行半經明文殊師利為善財及大眾說法已而去分五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而說頌言有兩行半經明善財聞法生信已勤求無上菩提向文殊師利說頌自歎三有苦輪及請法教授分六說頌中有三十四行頌明善財自嗟苦本以頌請法自利利他分其此一段三十四行頌中初四行頌自嗟生死苦因下有三十行頌是歎文殊師利菩薩德及請法門分隨文釋義者如第一段中四眾來集經云無量大眾從其城出及其列數但言五百者此明約能發菩提心以五位十波羅蜜成其數不從人為數以五位修行中十波羅蜜互體有百為一中有十故且如檀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戒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忍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餘皆倣此如是百波羅蜜於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昇進見道治惑習氣深淺上隨行名殊安立五百若約普賢行總該法界無盡剎海即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波羅蜜今且但約五位中一位有百波羅蜜五位五百前言一萬龍皆發菩提心者即明萬行圓滿須達多者此云善給施無依怙者亦名給孤獨婆須達多者此云財施亦曰有善施行如是四眾并一萬龍發菩提心眾數有五眾如龍眾及五百優婆塞五百優婆夷竝是居世俗流信心純厚童子童女皆是二十已下年未弱冠無染世欲清信男女名曰童子童女年幼創啟初心歸法流而受教名曰童子童女童者創蒙也立下里為童為年居未長立志德於閭里之間號童子年居長者能有清淨信心但云清信士女已上列眾但隨名下義是所修之德或以形貌立名如大智居士女以父之號智德立名餘准知之經云威光赫弈者明文殊師利身色盛明暎於大眾如文殊師利觀察善財名字因緣以初入胎時於其宅內自然出七寶樓閣者此從因感果不可無因而有報生明先世信心能信自心具足白淨無垢法身及無依住普光明智以為信種名之為胎如信位中普光明殿說金色世界不動智者是以白淨無垢法身名為金色世界也普光明智號為不動智佛為本無性可動故即今號無明者是為往世信此自心無明及一切眾生無明總是一切諸佛法身清淨智種以此信心名之為胎以此信胎生於世間報得十寶樓閣此信心胎以智慧觀照力之所成就云七寶及七伏藏竝約七種助道分之所報生已下七數例然處胎十月者於信心中行十波羅蜜也世法滿也誕生者出世智生也形體支分端正者以八正道法之所成就故宅中自然而有五百寶器種種諸物自然盈滿諸寶器中間暎相嚴者明於先世信種之中信佛因果五位行門十波羅蜜五百行門七覺八正同異萬行始終因果總在信中之所報得是今生以此信還能發心不離一生一百一十城之法門一時頓印無虧信處成一百一十之法門不出娑羅之林而身徧遊諸國只為塵含法界性自如然智該三世古今一念此乃約法界實然不依凡情虗妄餘義向下對文方明此以約因辯名約報辯因竟經云又此童子已曾供養過去諸佛深種善根信解廣大者明往世信種今生信滿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所謂一切佛積集法者明積集十波羅蜜四攝四無量三十七品助道之分五位加行一百一十城之法門一百一十城之法門者以五位中有五十箇所修之因果即如前十住中十箇慧菩薩是即十箇佛果同號為月者是如是十行中十林菩薩十眼佛等十迴向中十幢菩薩十妙佛等如是十地十一地皆依此十迴向中菩薩佛因果如是五位五十重因果上各具進修因果分為一百不離根本三世諸佛恒常法界體中十波羅蜜為一百一十以初從十住之中以方便三昧顯發法身根本智慧乘法界乘行普賢行以治習氣安立次第治惑習氣差別之門以此一百箇因果以為治惑習之昇降次第十箇波羅蜜下理智悲願之因果即是法界體中普賢常爾之行與一切發菩提心者以為履踐之跡是故名乘如來乘直至道場以初發心即乘法界中文殊普賢體用理智大悲願行門故即道場本之體用也已下善財童子善知識五十三人是前五位中行相故明前五位但說其法恐迷其行今此文殊師利菩薩欲令善財起求法之樣重明前菩薩五位中行相法則令其後學者倣之故安立此五十三人成一百一十重之因果門故明於法界體中安立文殊為法身佛根本智普賢為差別智彌勒佛是此文殊普賢理中無作之果以此三法成一法界體用自在無礙之門徧與五位中五十箇菩薩以為因果還如前以法界體中十波羅蜜為所乘之行隨其勝進中五位上五十重波羅蜜皆有因果如是五十善知識中一中有二五十中有百通法界中本常行十波羅蜜為一百一十文殊普賢彌勒佛果此三法但為一法界無功果中大用自在門但與一切勝進菩薩作因果以明勝進之功然自無因果故猶如帝王自無階品但以威德自在而與一切官屬隨有功者而作階品故問曰何故在此取彌勒佛為佛果何不取毗盧遮那如來以為佛果答曰明毗盧遮那是已成之果彌勒是當來之佛果明如今毗盧遮那佛所初發菩提心一念成當來彌勒佛果契會相應故同於彌勒樓閣之內會三世時劫日月總一時故明以根本智印印三世古今無前後故經云積集法說一切佛相續法乃至一切佛次第法總如上釋訖一切佛眾會清淨法明一切佛眾會皆同一清淨故身土眾會不相障礙重重重重以相暎徹故自以如文自具如此三十四行頌初四行頌自歎生死由三有為首輪迴諸苦生老不休已下三十行頌明善財歎文殊德并及請法三有為城郭者明善財自歎居三有中自固其不出如處城郭三有者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此三有身一切眾生不能出離憍慢者非禮為憍輕他曰慢又有七慢慢慢過慢不如慢增上慢我慢邪慢諸趣者所謂見趣戒趣又有三趣邪定趣不定趣正定趣又有四惡趣又人天五戒十善趣又二乘厭苦出世間趣大乘菩薩淨土趣一乘菩薩智悲圓會未自在趣如是等諸趣隨善惡言之皆是門戶所入之業愛水為池壍以愛能津潤生死故如池壍愚癡者能迷真諦號曰愚癡凡夫有八萬四千十地菩薩有二十二種隨位不了愚癡若隨五位上一百一十種愚癡若了成一百一十種解脫貪恚火熾然者三界煩惱以貪為十使之首恚為瞋之眷屬無明為總覆慢為輕自輕輕他疑與五見俱能障聖道共成生死之因果疑亡見謝智乃現前十使之中疑與五見俱能障聖道貪瞋癡慢而能障修道行者若於行中不以道治之還於生死中隨業流轉不得自在今以經之略言其貪恚二門餘八總例居其義以此貪恚二障一切善根不生故如火熾然魔王作君主者所謂四魔陰魔煩惱魔天魔生死魔童蒙依止住者所謂覆障令心不明名為童蒙貪愛為徽纆者前因貪起恚此因貪起愛以自纏縛徽纆者執縛罪人之繩諂誑為轡勒者明樂著虗誑被制御故疑惑覆其眼者以於正道生疑趣入諸邪道者以於無性現智生疑即邪道生也慳嫉憍盈故者慳有五種住處家舍財物不樂稱讚他善於法恡惜不樂與人是為五嫉者憎餘勝己憍者自縱為憍不拘禮故奢者不儉也如愛恚慢嫉慳但為下界五結色愛無色愛掉舉慢無明通上界下界五結以如是十使五結四魔入於三惡道生老病死苦得出世者不為已上善財歎三界生死苦因緣竟已下三十行頌歎德請法如文自明如是三界煩惱初地二地治下界惑三地治上二界惑四地出三界五地習世技六地世出世慧具足七地入生死等三界六道行大慈悲八地無功用智悲圓九地十地佛用方滿十一地普賢行周十二地功齊法界理智恒然十住法則一分與此十地行門法用相似但勝進不同十行但論無染行門十迴向中會融悲願如下五十三善知識具彰至位具明第二文殊師利知根與法令其成行發生後學門中約立五門一明信心已發二明聖者攝受三明聖者勸親近善友四明善財請問云何學菩薩道五明文殊指授修行所歸一明信心已發者如經云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此是信心菩提入位菩薩以三昧行方能顯得理行相顯業盡純明二明聖者攝受者經云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如象王迴者是攝受義如大聖無方智圓形徧隨根對現不背眾生一切眾生如應見者皆悉對面時諸眾生各不相知但謂聖者獨與我語今言文殊師利見善財所謂如象王迴者是知根採顧攝受與法故三明聖者勸親近善友者經云善男子親近供養諸善知識是具足一切智最初因緣是故於此勿生疲厭此一切智是菩提心無所得因此而現名根本智以無所得為體而照現萬法為用四明善財請法者經云云何學菩薩道有十一問請菩薩道問曰何故但云求菩薩道不云學菩提心答曰為菩提無所得無所修無所學無所行是故但求菩薩道學菩薩行然菩提心自恒明現如下妙峯山上得憶念諸佛智慧光明門者託事表法以艮為山艮為止以約止心無念妄想不生正慧現前名為憶念以正慧與一切諸佛無相妙理合故以此無相正慧現前普照心境身邊等五見總亡萬境虗寂見亡業謝名曰光明故言憶念諸佛智慧光明門此明三昧禪定是方便行能顯理智體用二門圓周自在乃至不可說三昧總是現正智之方便是行故如十波羅蜜中唯智波羅蜜是無功用自在之果餘九波羅蜜是助顯之行從初發心住十十互參如鍊真金轉轉明淨而令成就種種莊嚴業亡智滿行周入因陀羅網法門方可稱法界功堪任運從初發心住皆以菩提心無作用無所修無所行為體而求修學普賢一切無盡行門以此但求菩薩道學菩薩行無作菩提隨行自明以行行之中常有禪波羅蜜助顯體用理智轉令明白自在故大意初發心住以無念無作三昧加行方便助顯菩提以菩提無體無性與一切諸行作無住之緣以此求菩薩諸行以諸行即菩提無體性故若於行外別修菩提即聲聞緣覺及空觀菩薩菩提非一乘文殊普賢理智萬行悲願自在菩提以是如來對權教菩薩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以權教菩薩修析法明空觀破三界有如來對此說諸行無常未明三界諸有即菩提用故以此一乘實教菩薩但求菩薩道行菩薩行即菩提用明理智體用總該不別求也若也別求菩提即體用各別二見恒存不名乘不思議乘故是故但求菩薩道無別菩提也以明菩提無求無發心無所行無處所無問無答無得無證行一切行具普賢道無行無修是菩提大用圓滿故但求菩薩道學菩薩行故始可得名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五明文殊師利指授修行所歸者經云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為勝樂其國有山名曰妙峯於彼山中有一比丘名曰德雲者是也又於此知根與法令其成行發生後學門中直至經末長科為八段一從爾時文殊師利如象王迴已下至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說此頌已并頌有二十二行經明文殊師利勸發善財童子親近善知識明趣入十住以定會理契真門即妙峯山上德雲比丘所得憶念諸佛智慧光明門是以次向下至王女慈行童女有十箇善知識總是十住位中善知識也從此妙峯山已下約立七門一從信趣入十住以定會理契真門十住品是二依真發起諸行門即善見比丘并已下共有十善知識是十行品是三理智大悲願行會融門即從鬻香長者青蓮華等已下十善知識是十迴向品是四蘊修悲智成德門即夜神婆珊婆演底并已下共有十善知識是十地品是五悲終起智成佛門即佛母摩耶夫人并下共有十善知識是十定品已下共有十品是六修行已滿佛果門即慈氏如來是如來出現品經是七法界自在無功大用如因陀羅網互參圓融門無功法界大用是法界品是明總法界該括所收如是五十三善知識起此行門方便令後發菩提心者識其五位進修行門令易解故前雖說法在行恐迷是故令善財重起行門表示令學者不錯謬故第一從信趣入十住以定會理契真門中從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如象王迴已下至願學普賢乘并頌有二十二行經於此段中分為四段一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如象王迴已下至是故於此勿生疲厭有五行經明文殊師利稱歎善財發菩提心勸近善知識勿生疲厭分二善財白言已下至云何令普賢行速得圓滿有五行半經明善財請問十一問菩薩所行分三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已下可有一行經明文殊師利說頌讚歎善財分四正申其頌頌云若有諸菩薩不厭生死苦則具普賢道一切無能壞者明以生死苦為菩提即無所壞若離生死苦修菩薩行發菩提心即有所壞何以故即有生死涅槃染淨二障所壞即有是非二見斷常所壞又云若入方便海安住佛菩提能隨導師學當成一切智者明以大願大悲萬行海為方便方可安住佛菩提若於一切法一切行一法不明一行不行即菩提心不得圓滿以菩提心無障礙無體性一法一行上有取有捨即有障礙取捨但以法界普光明智海印之無法不徹以此但求菩薩行滿即菩提心圓滿以菩薩行與菩提心無一異俱不俱無合散故二不可得故如是而行菩薩行故生死涅槃二不可得故謂於生死安住涅槃如是修行一切菩薩行長大慈大悲大願滿普賢道故自餘如文自明又第一從信趣入十住以定會理契真門中從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說此頌已至德雲比丘當為汝說有十二行半經約分五段一從爾時已下有兩行半經明文殊師利歎善財能發無上菩提心分二善男子已下至倍更為難有兩行經明歎善財求善知識倍更為難分三善男子已下至應決定求真善知識有一行經明求一切智應決定求真善知識分四善男子已下至勿見過失有兩行半經明文殊師利教誡善財見善知識無厭足勿見過失分如文自具五善男子已下至德雲比丘為汝演說有四行半經約有五法一示善知識所居方面二示善知識所居國土三示善知識所居處所四舉善知識約德立名五舉善知識道德堪能演說何法一示善知識所居之方面者何故令往南方以明託方隅而表法以南為正為離為明以離中虗以中虗故離為明為日為九天在身為頭為目為心心達虗無智日自明故取之像表其道也是故經云明鍊十方一切儀式主方神方者法也但取其法大象無方如日行於天明麗於地智行於空明麗於萬物無不知無不明取之一法十方混然二示善知識所居國土者南方有國名為勝樂者為明理智虗無能淨煩惱名為勝樂三示善知識住處其國有山名曰妙峯者無念淨禪名之為山心空智現名之為妙理淨智明慧能破惑名之為峯以艮為山為止為童蒙為小男為門闕以止為初明以三陽爻生之始為正月一下止則正字也以十一月一陽生十二月二陽生正月三陽生故取之為正月故三陽生故以三為正又三陽生處火生於寅以火為日日生於寅以日生於寅是明初生處故名為童蒙小男位故取之以像表之以法以文殊師利居東北方清涼山者取摩竭提國菩提場是東北方此山是南閻浮洲菩提場之東北是此閻浮提眾山之王以艮為山王故一萬菩薩於中止住是文殊師利主伴萬行圓滿之侶也故以文殊主法身根本智之妙慧為一切諸佛啟蒙之師即有一切處文殊師利亦乃一切眾生皆自有之皆從此法初入聖智也初生佛家與一切諸佛同一智慧解脫知見從茲之後學差別智起願行成大慈悲號曰普賢法界行也是故如來取像世間法則用表法令易解故即以勝樂國妙峯山取像明其三陽生處以艮為止以止則明初生故以明初生號曰童蒙亦以文殊師利以發蒙入聖之初故故號文殊為童子菩薩因化立名故以發起一切眾生入無相理妙智慧故此明以方便三昧現根本智初生一切諸佛智慧家故故立名也以取像表法令學者先以心無念慮寂靜不動如山王無相妙理智慧便現自心智慧得解脫清涼不即要身足登山也是故十住位於須彌頂上說十箇隨位昇進佛果皆號之為月同此妙峯山德雲比丘已下十箇善知識創從凡夫位得法清涼樂也此明善財舉行用彰十住門言妙峯山者意明從定方能顯發自心根本智慧如諸佛見萬法無性萬法無相萬法無依萬法無有本末住處契此法已名為住佛所住方得見亡業謝生聖智流中學差別智成就法界無限普賢大用廣化無盡一切法界眾生皆使入於根本智之知見故亦可凡心初學先入山樂靜方學定心用現正智亦是方便亦可得名勝樂國妙峯山也以心離俗境樂修寂靜亦是勝樂義引凡方便種種利生但不住其中也四舉善知識約德立名名為德雲者以德雲能雨法灑潤眾生令得清涼之義比丘者此云滅諍以滅有無是非煩惱之諍故云滅諍以身邊等五見及有無二見能障道故先須以無念無思三昧止之正智方現故云滅諍故以妙峯山表其比丘三昧行智現定亡寂用自在方能說教以潤童蒙名為德雲故居艮為蒙位以止是潤生啟明之初以比丘德雲居山之頂取像表法明此位從信心凡夫創始以三昧加行啟蒙入聖位中十住之首至法頂故與無相妙智慧會處號為妙峯以妙智慧能說教處潤益含生號名德雲修學如是方便現其自心正智現前其妙峯山德雲比丘之義總在己躬乃至文殊普賢佛果總皆自有以方便三昧理智現前利眾生行行之即是一如經具明此明於法界品中安立如是五位行門明五位方便修行行門總以法界佛果為體以法界普光明根本智具普賢差別智為大用故始終本末不移此也以進修生熟處安立諸位起一百一十城之法門總共同一十波羅蜜行一三十七道品一四攝四無量心總別同異成壞六門在其中也以智照之可見一百一十城義如前福城東已釋訖五舉善知識道德所能者此善知識堪能說示菩薩行之加行具普賢行之五位門戶是故文殊令善財問德雲比丘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行乃至云何於普賢行疾得圓滿德雲比丘當為汝說此是入十住之初心名初發心住。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一


  音切



  (陟友切)。


  (許歸切)。


  (莫北切)。


  (祕音)。


  (直玉切)。


  (胡瞎切)。


  (思羊切)。


  (因音)。


  (辱音)。


  (居宜切)。


  (於兩切)。


  (於革切)。


  (所金切)。


  (息勇切)。


  (力居切)。


  (沙下切)。


  (苦計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論】從此已下總是善財知識第一十住門中十知識第一妙峯山德雲比丘主發心住。
  【經】爾時善財童子聞是語已歡喜踊躍頭頂禮足遶無數帀殷勤瞻仰悲泣流淚辭退南行向勝樂國登妙峯山於其山上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觀察求覓渴仰欲見德雲比丘經于七日見彼比丘在別山上徐步經行見已往詣頂禮其足右遶三帀於前而住作如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道云何修菩薩行乃至應云何於普賢行疾得圓滿我聞聖者善能誘誨唯願垂慈為我宣說云何菩薩而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能請問諸菩薩行如是之事難中之難所謂求菩薩行求菩薩境界求菩薩出離道求菩薩清淨道求菩薩清淨廣大心求菩薩成就神通求菩薩示現解脫門求菩薩示現世間所作業求菩薩隨順眾生心求菩薩生死涅槃門求菩薩觀察有為無為心無所著善男子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淨智光照耀普觀境界離一切障善巧觀察普眼明徹具清淨行往詣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常念一切諸佛如來總持一切諸佛正法常見一切十方諸佛所謂見於東方一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百千佛億佛百億佛千億佛百千億佛那由他億佛百那由他億佛千那由他億佛百千那由他億佛乃至見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佛乃至見閻浮提微塵數佛四天下微塵數佛千世界微塵數佛二千世界微塵數佛三千世界微塵數佛佛剎微塵數佛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一一方中所有諸佛種種色相種種形貌種種神通種種遊戲種種眾會莊嚴道場種種光明無邊照耀種種國土種種壽命隨諸眾生種種心樂示現種種成正覺門於大眾中而師子吼善男子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豈能了知諸大菩薩無邊智慧清淨行門所謂智光普照念佛門常見一切諸佛國土種種宮殿悉嚴淨故令一切眾生念佛門隨諸眾生心之所樂皆令見佛得清淨故令安住力念佛門令入如來十力中故令安住法念佛門見無量佛聽聞法故照耀諸方念佛門悉見一切諸世界中等無差別諸佛海故入不可見處念佛門悉見一切微細境中諸佛自在神通事故住於諸劫念佛門一切劫中常見如來諸所施為無暫捨故住一切時念佛門於一切時常見如來親近同住不捨離故住一切剎念佛門一切國土咸見佛身超過一切無與等故住一切世念佛門隨於自心之所欲樂普見三世諸如來故住一切境念佛門普於一切諸境界中見諸如來次第現故住寂滅念佛門於一念中見一切剎一切諸佛示涅槃故住遠離念佛門於一念中見一切佛從其所住而出去故住廣大念佛門心常觀察一一佛身充徧一切諸法界故住微細念佛門於一毛端有不可說如來出現悉至其所而承事故住莊嚴念佛門於一念中見一切剎皆有諸佛成等正覺現神變故住能事念佛門見一切佛出現世間放智慧光轉法輪故住自在心念佛門知隨自心所有欲樂一切諸佛現其像故住自業念佛門知隨眾生所積集業現其影像令覺悟故住神變念佛門見佛所坐廣大蓮華周徧法界而開敷故住虗空念佛門觀察如來所有身雲莊嚴法界虗空界故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南方有國名曰海門彼有比丘名為海雲汝往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海雲比丘能分別說發起廣大善根因緣善男子海雲比丘當令汝入廣大助道位當令汝生廣大善根力當為汝說發菩提心因當令汝生廣大乘光明當令汝修廣大波羅蜜當令汝入廣大諸行海當令汝滿廣大誓願輪當令汝淨廣大莊嚴門當令汝生廣大慈悲力時善財童子禮德雲比丘足右遶觀察辭退而去。
  【論】爾時善財童子聞是語已歡喜踊躍已下至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有三十七行經義有十一門一得聞善知識名歡喜二頂禮文殊師利右遶三帀悲泣辭退南行三至處求覓德雲比丘四求經七日五見比丘在別山上徐步經行六見已往詣禮敬右遶三帀七申請所求八德雲歎善財二種難法皆能已發九先舉善財所求十種菩薩之行十自申己德授與善財十一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是都結自己當位法門授與善財竟已下更推勝進前位一得聞善知識名歡喜者經云聞是語已歡喜踊躍舉身離地為踊再踊不已為躍二頂禮文殊足下辭退南行頭頂禮足以己之尊高至彼之足下是敬極之禮也遶無數帀敬順法心辭退南行昇進明智三至處求覓德雲比丘者明至勝樂國妙峯山表無染寂靜為勝樂身心不動如山是習定也十方求覓是觀也是十方觀圓融心境使無邊等虗空故四求經七日者明七覺分推求勝進除沉掉心也處定曰沉出定曰掉去此二障五見比丘在別山上徐步經行者表同其定體已登山頂義也明初居定體猶有定心以七覺支分推求正覺法身本無定亂體故初心有禪可定故云遙見德雲住居別山頂也徐步者不居亂體也經行者表不住淨心也定亂兩融方明契會又雖得同十方一切諸佛正覺慧現前自此方堪求菩薩之行成普賢行為明不住用故故云徐步不住定故修菩薩行故云經行夫修道者皆須信心之後當須要以定門以為方便得定之後方堪起十方觀七覺支觀用會心境徧周定亂雙融身邊見謝始名見道方堪修菩薩道具菩薩行隨俗多生在真一念六見已往詣禮敬右遶三帀者勝進敬順體會心成也右遶者左尊右卑以自卑己順尊正教三帀者一三五七九是陽之位二四六八十是陰之位陽生陰煞以三是生義也七申請所求者經云我已先發無上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是乃至應云何於普賢行速得圓滿八德雲比丘歎善財二種難法皆能發行者歎菩提心難發先已發菩薩行難行今能行云我已發無上菩提心者已於文殊師利所發菩提心為知菩提無證修無所求故但求菩薩方便三昧加行其菩提心自然明白無垢猶如空中有雲雲亡其虗空自空不復云求虗空也以明但修菩薩三昧觀照以治執障然菩提心無有修作留除之體在凡不減在聖不增是故今以妙峯山像以止觀二門七菩提之助顯方便菩提心自明白及至菩提明白即菩薩行諸三昧自是菩提不復別有菩提而自明白以明菩薩處於世間修諸萬行世間萬行乃至菩提涅槃性自離故以將此法教化迷流不了此者而令悟達性空無垢之智以淨諸業令苦不生名為大悲猶如化人教化幻士以智觀業隨時隨根十方等利無心意識智幻利生以此義故但求菩薩一切諸行以明即行是菩提一切無生滅故云我已發無上菩提心者以明信心菩提雖未有三昧加行顯發已知無所修無所求故今求菩薩行者以明方便三昧相印方明行及菩提如實無二於此之中不可說言諸行無常是生是滅經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見諸佛常現前以是下文得見四維上下十方無數佛等為得此見解故如來於三乘中說諸行無常者為執諸行作實者說非為大根眾生頓受法界佛乘理智體用無礙者說故是故發菩提心者須識教之權實可以堪發大心問曰何故不於文殊師利一箇善知識邊求法豈不足耶何故須經歷五十三善知識求菩薩行也答曰明治宿習氣之淺深修差別智之廣狹大慈悲之厚薄攝化之多少以此安立五位修行法則隨位善知識五十三人一百一十重因果總別同異成壞之相令進修法不錯謬不滯其功不迂其行故從此妙峯山以方便三昧加行因緣顯自法身自體清淨本無依住普光明智與菩薩行寂用無二門已下諸位以普光明智用修差別智及治習氣并以大願起生智門長養大悲行周法界如下具明一一次第九德雲先舉善財所求十種菩薩之行者從所謂求菩薩行已下總有十種菩薩行是總舉十住十十行十十迴向十十地十十一地十如是五位中各十十總在此十種菩薩行中且如初第一所謂求菩薩行向十住中配初發心住成檀波羅蜜門為主餘九為伴以方便三昧為檀行體能捨一切法故二求菩薩境界者配治地住以戒波羅蜜為體餘九為伴以法身根本智為戒體大悲及差別智為用如海雲比丘所觀察大海見佛出興達十二緣生成根本智便以差別智說普眼經及十王是智悲之行如下至位方明此同十地中第二地治欲界惑三求菩薩出離道者配修行住此同十地中第三地修上二界禪超彼禪定位故治上二界惑如此修行住中第三善知識於海岸國善住比丘在於虗空中來往經行明得不住三界及禪定得智自在故十王恭敬者明智悲竝濟不偏修故至位方明此以忍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此明三界惑盡是出離道故四求菩薩清淨道如十住中第四生貴住及十地第四地三界心盡出世現前方學世間文字智義五住五地方滿六住中如海幢比丘得離出入息寂滅神通化身周徧十方如是十種所求所修菩薩道一中十十之行五位齊彰一一如上配之如中意況具在文義炳然不悟讀之虗談且過一一須得意如十住法與後位及十地作樣已後諸位倣此規模慣習已終元依初法十自申己德授與善財者經云善男子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淨智光照耀普觀境界離一切障善巧觀察普眼明徹具清淨行往詣十方一切佛國土恭敬供養一切諸佛此明舉本果法令凡信樂修行從初發心修行慣習十地功終方依及此初時本樣果法也還以法界中時不遷智不異慈悲不異願行不異之所成就以於法界大智無延促中修行故不同情解有修行者莫作延促時分修學應須善觀法界體用莫如世情作一剎那計作三僧祇計如法界中都無脩短遠近故以此解行如法修行於諸境界善照生滅令使執盡而成智之大用於自心境莫浪攝持但知放蕩任性坦然習定觀照執盡智現生滅自無業垢自淨會佛境界同如來心佛見自會非由捉搦謾作別治令心狂惑但自明心境見融執業便謝見亡執謝一切萬法本自無瘡智境朗然名為佛國也無煩強生見執永自沈淪自作自殃非他能與十一自此善男子我得自在決定信解力已下至善男子我唯知此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有十九行半經明普見十方一切諸佛及諸佛國土境界無礙門是此位中之果也此明本來如是佛境清淨比來妄作客塵今從文殊師利所得決定信眼以止觀二門七覺支分至此真境契會無差普見一切眾生心境及以自心本來解脫佛國此名初發心住以身心會佛所住故以檀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自此已下但有所見佛及佛境界總是當位中之果也自此已下推功前位治地住中已下一一善知識邊皆有本位昇進二門第二治地住善知識名字法門如下一初昇進門中從豈能了知諸大菩薩無邊智慧清淨行門已下至辭退而去有三十八行半經是推德勝進分於此段中約分四段一豈能了知諸大菩薩無邊智慧已下至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有二十九行半經明仰推勝德令善財進修分二南方有國名為海門是示善知識處三彼有比丘名為海雲是示善知識名四禮德雲足是辭去而昇進前位此明一一位中與十法門令入授十法門令修皆一位有正入本位之果授前位之因已下倣此例然初二十九行半經明未申善知識名懸歎其德自推無能後九行半經明舉善知識名重舉十法而令預聞一一如經具明。
  第二海門國海雲比丘主治地住。
  【經】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思惟善知識教正念觀察智慧光明門正念觀察菩薩解脫門正念觀察菩薩三昧門正念觀察菩薩大海門正念觀察諸佛現前門正念觀察諸佛方所門正念觀察諸佛軌則門正念觀察諸佛等虗空界門正念觀察諸佛出現次第門正念觀察諸佛所入方便門漸次南行至海門國向海雲比丘所頂禮其足右遶畢於前合掌作如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入一切無上智海而未知菩薩云何能捨世俗家生如來家云何能渡生死海入佛智海云何能離凡夫地入如來地云何能斷生死流入菩薩行流云何能破生死輪成菩薩願輪云何能滅魔境界顯佛境界云何能竭愛欲海長大悲海云何能閉眾難惡趣門開諸大涅槃門云何能出三界城入一切智城云何能棄捨一切玩好之物悉以饒益一切眾生時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耶善財言唯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海雲言善男子若諸眾生不種善根則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要得普門善根光明具真實道三昧智光出生種種廣大福海長白淨法無有懈息事善知識不生疲厭不顧身命無所藏積等心如地無有高下性常慈愍一切眾生於諸有趣專念不捨恒樂觀察如來境界如是乃能發菩提心發菩提心者所謂發大悲心普救一切眾生故發大慈心等祐一切世間故發安樂心令一切眾生滅諸苦故發饒益心令一切眾生離惡法故發哀愍心有怖畏者咸守護故發無礙心捨離一切諸障礙故發廣大心一切法界咸徧滿故發無邊心等虗空界無不往故發寬博心悉見一切諸如來故發清淨心於三世法智無違故發智慧心普入一切智慧海故善男子我住此海門國十有二年常以大海為其境界所謂思惟大海廣大無量思惟大海甚深難測思惟大海漸次深廣思惟大海無量眾寶奇妙莊嚴思惟大海積無量水思惟大海水色不同不可思議思惟大海無量眾生之所住處思惟大海容受種種大身眾生思惟大海能受大雲所雨之雨思惟大海無增無減善男子我思惟時復作是念世間之中頗有廣博過此海不頗有無量過此海不頗有甚深過此海不頗有殊特過此海不善男子我作是念時此海之下有大蓮華忽然出現以無能勝因陀羅尼羅寶為莖吠瑠璃寶為華閻浮檀金為葉沈水為臺瑪瑙為鬚芬敷布濩彌覆大海百萬阿脩羅王執持其莖百萬摩尼寶莊嚴網彌覆其上百萬龍王雨以香水百萬迦樓羅王銜諸纓絡及寶繒帶周帀垂下百萬羅剎王慈心觀察百萬夜叉王恭敬禮拜百萬乾闥婆王種種音樂讚歎供養百萬天王雨諸天華天鬘天香天燒香天塗香天末香天妙衣服天幢幡蓋百萬梵王頭頂禮敬百萬淨居天合掌作禮百萬轉輪王各以七寶莊嚴供養百萬海神俱時出現恭敬頂禮百萬味光摩尼寶光明普照百萬淨福摩尼寶以為莊嚴百萬普光摩尼寶為清淨藏百萬殊勝摩尼寶其光赫弈百萬妙藏摩尼寶光照無邊百萬閻浮幢摩尼寶次第行列百萬金剛師子摩尼寶不可破壞清淨莊嚴百萬日藏摩尼寶廣大清淨百萬可樂摩尼寶具種種色百萬如意摩尼寶莊嚴無盡光明照耀此大蓮華如來出世善根所起一切菩薩皆生信樂十方世界無不現前從如幻法生如夢法生清淨業生無諍法門之所莊嚴入無為印住無礙門充滿十方一切國土隨順諸佛甚深境界於無數百千劫歎其功德不可得盡我時見彼蓮華之上有一如來結跏趺坐其身從此上至有頂寶蓮華座不可思議道場眾會不可思議諸相成就不可思議隨好圓滿不可思議神通變化不可思議色相清淨不可思議無見頂相不可思議廣長舌相不可思議善巧言說不可思議圓滿音聲不可思議無邊際力不可思議清淨無畏不可思議廣大辯才不可思議又念彼佛往修諸行不可思議自在成道不可思議妙音演法不可思議普門示現種種莊嚴不可思議隨其左右見各差別不可思議一切利益皆令圓滿不可思議時此如來即伸右手而摩我頂為我演說普眼法門開示一切如來境界顯發一切菩薩諸行闡明一切諸佛妙法一切法輪悉入其中能淨一切諸佛國土能摧一切異道邪論能滅一切諸魔軍眾能令眾生皆生歡喜能照一切眾生心行能了一切眾生諸根隨眾生心悉令開悟我從於彼如來之所聞此法門受持讀誦憶念觀察假使有人以大海量墨須彌聚筆書寫於此普眼法門一品中一門一門中一法一法中一義一義中一句不得少分何況能盡善男子我於彼佛所千二百歲受持如是普眼法門於日日中以聞持陀羅尼光明領受無數品以寂靜門陀羅尼光明趣入無數品以無邊旋陀羅尼光明普入無數品以隨地觀察陀羅尼光明分別無數品以威力陀羅尼光明普攝無數品以蓮華莊嚴陀羅尼光明引發無數品以清淨言音陀羅尼光明開演無數品以虗空藏陀羅尼光明顯示無數品以光聚陀羅尼光明增廣無數品以海藏陀羅尼光明辯析無數品若有眾生從十方來若天若天王若龍若龍王若夜叉若夜叉王若乾闥婆若乾闥婆王若阿脩羅若阿脩羅王若迦樓羅若迦樓羅王若緊那羅若緊那羅王若摩睺羅伽若摩睺羅伽王若人若人王若梵若梵王如是一切來至我所我悉為其開示解釋稱揚讚歎咸令愛樂趣入安住此諸佛菩薩行光明普眼法門善男子我唯知此普眼法門如諸菩薩摩訶薩深入一切菩薩行海隨其願力而修行故入大願海於無量劫住世間故入一切眾生海隨其心樂廣利益故入一切眾生心海出生十力無礙智光故入一切眾生根海應時教化悉令調伏故入一切剎海成滿本願嚴淨佛剎故入一切佛海願常供養諸如來故入一切法海能以智慧咸悟入故入一切功德海一一修行令具足故入一切眾生言辭海於一切剎轉正法輪故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從此南行六十由旬楞伽道邊有一聚落名為海岸彼有比丘名曰善住汝詣彼問菩薩云何淨菩薩行時善財童子禮海雲足右遶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二治地住本位門中復分為五段一爾時善財已下正念觀十法二南行至海門國三至海雲比丘所頂禮其足四正申所求五海雲比丘稱歎善財示所觀法如海門國者明觀生死海為廣大佛海海雲比丘者因所觀法立名其心如雨以法潤生如雲又性戒如海不宿死屍一切生滅死屍至於根本智海皆為智海無生滅故海雲比丘稱歎善財與所觀之法者所謂觀察大海云我住此海門國十有二年者明不離十二因緣生死海故如是十二有支一切凡夫無明所覆常處其中權教菩薩及以二乘皆厭而捨之一乘菩薩以此無明十二有支以為如來一切智智之海為大智海無有生滅本來如是凡夫不了妄繫生死無明故云我住此海門國十有二年經云常以大海為其境界已下有十種思惟大海意明一切眾生十二緣生生老之海廣大無量無有中邊性相可得便為佛海思惟大海無量眾寶奇妙莊嚴明觀生死緣生海便成自性清淨佛之智海即一切智寶功德莊嚴思惟大海積無量水者以諸愛水為大悲水思惟大海水色不同者根本智中起無量差別智慈思惟大海無量眾生住處以明佛海中有無量眾生之所住處不覺不知思惟大海容受種種大身眾生明無量菩薩咸處生死海中一一身土咸滿其中如影如光不相障蔽思惟大海能受大雲所雨之雨者菩薩心海堪受大雲諸佛法雨思惟大海無增無減諸佛智性之海無有增減乃至四種無過此廣大深廣便見海中有大蓮華忽然出現其上有佛說普眼經意明自觀生死海便為自己如來清淨智海自佛出興根本智差別智究竟不離此生死海中圓滿故十力四無畏一切智智海皆迴生死海廣大業力而成就之生死業果盡一切智智海如是成自己如來廣大智海普賢行海不離一切眾生及自己十二有支緣生行海中若離此者別有成佛處所法者無有是處從海出蓮華其蓮華上所有莊嚴眾寶是達無明及諸有支為大智海以智隨行功德報生因陀羅者主也尼羅者青色此寶青色為眾寶中之主為蓮華莖芬敷布護者言此蓮華開敷廣大徧布大海此明以行隨智用無染業所成百萬阿脩羅王執持其莖者百萬隨智用處生死而不沒像阿修羅處大海而纔沒半身表萬行隨智以智為主明智悲萬行處生死海而恒不沒故一切眾苦波濤此明根本智差別智大悲萬行一時同舉明前妙峰山得佛境界無相智慧光明海但得普見諸佛智慧光明境界門此治地住中以將無相智慧光明照十二有支成根本智差別大悲萬行齊備百萬摩尼寶莊嚴網彌覆其上者明以根本智起差別智設教徧周之所報生百萬龍王雨以香水者明以智隨悲行雨戒定慧解脫知見香水浴眾生心垢百萬迦樓羅王銜諸纓絡及寶繒帶周帀垂下者智隨萬行垂大慈悲同於生死惡接義也百萬羅剎王慈心觀察者羅剎王者即毗沙門王也主此眾也此云持國在須彌北面而居明守護義取其像以表法明菩薩以大慈悲常居生死海守護眾生令一切眾生慈心相向百萬夜叉王恭敬禮拜者取之像表離憍慢殘害夜叉常恭敬故號之為王明勝於生死惡害心故明主當護持生死惡害不生自在如王也百萬乾闥婆王種種音樂讚歎供養者明法樂以樂眾生故百萬天王雨諸天華鬘香及衣服幢幡蓋等明廣大饒益皆悉自在萬事備周如天王已下例然總明迴生死海中無量不善作無量善根表以十王明於生死海達無明十二緣行一切不善成大智大悲善行滿足寄喻如王舉諸寶莊嚴充滿大海義亦如之以迴一切不善行作一切善行之所報生隨智隨悲莊嚴滿剎皆以無為無性智法印普印生死海總成福海以法身無依住自性清淨普光明大平等智印印生死海總成法界解脫法門以差別智印印眾生根之所調伏而為說法號之為佛出興也普眼徧知諸法緣起善知總別同異本末生起號之為普眼法門應當如是觀生死海觀如來海觀如來無差別智海觀如來差別智海觀如來大慈悲海乃至普賢行願海無邊法門海總在此一切眾生十二有支生死海生若出此海外別有成佛處所無有是處當知諸佛及以國土生居此生住居此住無別處也從時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已下至善男子我唯知此普眼法門有九十一行經是正入本位法門從如諸菩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十三行經是此位中推德昇進於此段中約分四門一歎推先德二示善知識住處三舉其名號四禮敬辭去文義如經自具如從此南行六十由旬者南義如前所釋六十由旬者明此位治上二界四禪四空八禪惑已過前位欲界六天業故故言六十由旬海岸聚落者明超過欲界第六欲天故此位治上二界住禪息念障約昇進之德立名此位治三界惑盡住無所住名為善住此位與第六海幢比丘得無三界業見齊有習氣未得第六住寂滅定神通自在又世間文頌字智技藝未具且得一分出三界麤業得一分神通未於世間中出世間自在即如下海幢比丘是三界定亂二業不能拘留也前妙峯山以止觀門顯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以成真諦此位直以智慧觀察世間俗諦十二有支為佛境界通修大悲普賢願行以戒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約智三界通觀同治約位偏治欲界惑障已上諸位但有所見境界及如來名號總是自心佛果所會之法若自心不會對面無覩見之期。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二


  音切



  (須音)。


  (兵永切)。


  (莫胡切)。


  (女格切)。


  (居委切)。


  (才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三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六

  【論】第三海岸聚落善住比丘主修行住。
  【經】爾時善財童子專念善知識教專念普眼法門專念佛神力專持法句雲專入法海門專思法差別深入法漩澓普入法虗空淨治法瞖障觀察法寶處漸次南行至楞伽道邊海岸聚落觀察十方求覓善住見此比丘於虗空中來往經行無數諸天恭敬圍遶散諸天華作天妓樂幡幢繒綺悉各無數徧滿虗空以為供養諸大龍王於虗空中興不思議沈水香雲震雷激電以為供養緊那羅王奏眾樂音如法讚美以為供養摩睺羅伽王以不思議極微細衣於虗空中周迴布設心生歡喜以為供養阿脩羅王興不思議摩尼寶雲無量光明種種莊嚴徧滿虗空以為供養迦樓羅王作童子形無量婇女之所圍遶究竟成就無殺害心於虗空中合掌供養不思議數諸羅剎王無量羅剎之所圍遶其形長大甚可怖畏見善住比丘慈心自在曲躬合掌瞻仰供養不思議數諸夜叉王各各悉有自眾圍遶四面周帀恭敬守護不思議數諸梵天王於虗空中曲躬合掌以人間法稱揚讚歎不思議數諸淨居天於虗空中與宮殿俱恭敬合掌發弘誓願時善財童子見是事已心生歡喜合掌敬禮作如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修行佛法云何積集佛法云何備具佛法云何熏習佛法云何增長佛法云何總攝佛法云何究竟佛法云何淨治佛法云何深淨佛法云何通達佛法我聞聖者善能誘誨唯願慈哀為我宣說菩薩云何不捨見佛常於其所精勤修習菩薩云何不捨菩薩與諸菩薩同一善根菩薩云何不捨佛法悉以智慧而得明證菩薩云何不捨大願能普利益一切眾生菩薩云何不捨眾行住一切劫心無疲厭菩薩云何不捨佛剎普能嚴淨一切世界菩薩云何不捨佛力悉能知見如來自在菩薩云何不捨有為亦復不住普於一切諸有趣中猶如變化示受生死修菩薩行菩薩云何不捨聞法悉能領受諸佛正教菩薩云何不捨智光普入三世智所行處時善住比丘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今復發心求問佛法一切智法自然者法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薩無礙解脫門若來若去若行若止隨順思惟修習觀察即時獲得智慧光明名究竟無礙得此智慧光明故知一切眾生心行無所障礙知一切眾生歿生無所障礙知一切眾生宿命無所障礙知一切眾生未來劫事無所障礙知一切眾生現在世事無所障礙知一切眾生言語音聲種種差別無所障礙決一切眾生所有疑問無所障礙知一切眾生諸根無所障礙隨一切眾生應受化時悉能往赴無所障礙知一切剎那羅婆牟呼栗多日夜時分無所障礙知三世海流轉次第無所障礙能以其身徧往十方一切佛剎無所障礙何以故得無住無作神通力故善男子我以得此神通力或於虗空中或行或住或坐或臥或隱或顯或現一身或現多身穿度墻壁猶如虗空於虗空中結跏趺坐往來自在猶如飛鳥入地如水履水如地徧身上下普出煙焰如大火聚或時震動一切大地或時以手摩觸日月或現其身高至梵宮或現燒香雲或現寶焰雲或現變化雲或現光網雲皆悉廣大彌覆十方或一念中過於東方一世界二世界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乃至無量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或過閻浮提微塵數世界或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於彼一切諸佛國土佛世尊前聽聞說法一一佛所現無量佛剎微塵數差別身一一身雨無量佛剎微塵數供養雲所謂一切華雲一切香雲一切鬘雲一切末香雲一切塗香雲一切蓋雲一切衣雲一切幢雲一切幡雲一切帳雲以一切身雲而為供養一一如來所有宣說我皆受持一一國土所有莊嚴我皆憶念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如是一切諸世界中所有眾生若見我形皆決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諸世界一切眾生我皆明見隨其大小勝劣苦樂示同其形教化成就若有眾生親近我者悉令安住如是法門善男子我唯知此普速疾供養諸佛成就眾生無礙解脫門如諸菩薩持大悲戒波羅蜜戒大乘戒菩薩道相應戒無障礙戒不退墮戒不捨菩提心戒常以佛法為所緣戒於一切智常作意戒如虗空戒一切世間無所依戒無失戒無損戒無缺戒無雜戒無濁戒無悔戒清淨戒離塵戒離垢戒如是功德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善男子從此南方有國名達里鼻茶城名自在其中有人名曰彌伽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右遶瞻仰辭退而行。
  【論】第三修行住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普速疾供養諸佛成就眾生無礙解脫門有八十行經明入本位法門約分五段一念善知識所授之教二次第南行三詣善知識處四見善知識恭敬禮拜五正申所求見此比丘於虗空中來往經行者明不住上二界息心住念禪不住出三界禪不住不出故言來往經行十王恭敬供養明攝眾生行徧故表十波羅蜜行智自在故如王空中莊嚴約法空中起行報生龍王表智悲自在震雷明法音普震激電智慧破惑緊那羅王奏眾樂音明以法音悅樂一切眾生故摩睺羅伽是恭敬義阿脩羅是處生死海不沒義迦樓羅王作童子形婇女之所圍遶是離慢謙下智悲義羅剎王者是住生死海大悲守護眾生義夜叉王者是大智守護眾生義為能行於虗空速疾故如智自在速疾故梵天王恭敬義淨居天空中與宮殿俱表智悲自在含育義如是皆云不思議數者皆表行周眾有普徧含生故此第五正申所求中請菩薩所修十種佛法并求十種不捨之法具如經文時善住比丘告善財言已下是正授其法經云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薩無礙解脫者明得法空智慧在空中經行明不著靜亂於染淨二障不能留滯名為無礙解脫得解脫已若來若去若行若止隨順思惟觀察即時獲得智慧光明名究竟無礙從是已去即他心宿命神足等十無障礙明以法空觀察三界細習淨業現前即得此十無障礙法門此明以法空觀照力治三界習氣及出三界治習已自然而得此十無障礙法是故歎善財言今復發心求問佛法一切智法自然者法明佛法出世一切智法用照世間意明以所得法空用治染淨二習神通道力自然顯著一切自在皆自然現前已下准此至我唯知此普速疾供養諸佛成就眾生無礙解脫門是都結所入當位法門竟已下以明昇進前門此段以明將方便觀照門佛智自然智神通道力自至以此不捨方便而成就佛法不捨佛法而成菩薩行教化眾生此以忍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此三比丘明入十住中得出三界解脫心還以比丘表之已下彌伽是俗人住居市肆明處煩闠而不亂故教諸人眾輪字莊嚴法門者明修世技文字令圓滿故意明先修出三界解脫方修世法住於生死故約智一位通修諸法約位偏修世智為明前三已得出三界解脫神通故先修出世方學世間明自在無業不染著世間故又以出世間智學世間智易明了故第二昇進前位中從如諸菩薩持大悲戒已下至辭退而去有九行半經約分為五門一歎推先德二示善知識所居之國三示其居處四舉知識之名五辭退而去國名達里鼻茶者其國在南印度境名義未譯彌伽此云能伏為出世智已恒現前世間智已得具足真俗二智已滿能伏邪見異論故名能伏亦名為雲以能有德陰俗雨法故故名為雲城名自在者明出世智已得現前於世名言義智自在故城名自在此依主立名也。
  第四達里鼻荼國彌伽長者主生貴住。
  【經】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正念法光明法門深信趣入專念於佛不斷三寶歎離欲性念善知識普照三世憶諸大願普救眾生不著有為究竟思惟諸法自性悉能嚴淨一切世界於一切佛眾會道場心無所著漸次南行至自在城求覓彌伽乃見其人於市肆中坐於說法師子之座十千人眾所共圍遶說輪字莊嚴法門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量帀於前合掌而作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云何流轉於諸有趣常不忘失菩提之心云何得平等意堅固不動云何獲清淨心無能沮壞云何生大悲力恒不勞疲云何入陀羅尼普得清淨云何發生智慧廣大光明於一切法離諸闇障云何具無礙解辯才之力決了一切甚深義藏云何得正念力憶持一切差別法輪云何得淨趣力於一切趣普演諸法云何得智慧力於一切法悉能決定分別其義爾時彌伽告善財言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耶善財言唯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彌伽遽即下師子座於善財所五體投地散金銀華無價寶珠及以上妙碎末栴檀無量種衣以覆其上復散無量種種香華種種供具以為供養然後起立而稱歎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若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為不斷一切佛種則為嚴淨一切佛剎則為成熟一切眾生則為了達一切法性則為悟解一切業種則為圓滿一切諸行則為不斷一切大願則如實解離貪種性則能明見三世差別則令信解永得堅固則為一切如來所持則為一切諸佛憶念則與一切菩薩平等則為一切賢聖讚喜則為一切梵王禮覲則為一切天主供養則為一切夜叉守護則為一切羅剎侍衛則為一切龍王迎接則為一切緊那羅王歎詠讚歎則為一切諸世間主稱揚慶悅則令一切諸眾生界悉得安隱所謂令捨惡趣故令出難處故斷一切貧窮根本故生一切天人快樂故遇善知識親近故聞廣大法受持故生菩提心故淨菩提心故照菩薩道故入菩薩智故住菩薩地故善男子應知菩薩所作甚難難出難值見菩薩者倍更難有菩薩為一切眾生恃怙生長成就故為一切眾生拯濟拔諸苦難故為一切眾生依處守護世間故為一切眾生救護令免怖畏故菩薩如風輪持諸世間不令墮落惡趣故如大地增長眾生善根故如大海福德充滿無盡故如淨日智慧光明普照故如須彌善根高出故如明月智光出現故如猛將摧伏魔軍故如君主佛法城中得自在故如猛火燒盡眾生我愛心故如大雲降霔無量妙法雨故如時雨增長一切信根芽故如船師示導法海津濟處故如橋梁令其得渡生死海故彌伽如是讚歎善財令諸菩薩皆歡喜已從其面門出種種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眾生遇斯光已諸龍神等乃至梵天悉皆來至彌伽之所彌伽大士即以方便為開示演說分別解釋輪字品莊嚴法門彼諸眾生聞此法已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彌伽於是還昇本座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已獲得妙音陀羅尼能分別知三千大千世界中諸天語言諸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及諸梵天所有語言如此三千大千世界十方無數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悉亦如是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如諸菩薩摩訶薩能普入一切眾生種種想海種種施設海種種名號海種種語言海能普入說一切深蜜法句海說一切究竟法句海說一所緣中有一切三世所緣法句海說上法句海說上上法句海說差別法句海說一切差別法句海能普入一切世間呪術海一切音聲莊嚴輪一切差別字輪際如是功德我今云何能知能說善男子從此南行有一聚落名曰住林彼有長者名曰解脫汝詣彼問菩薩云何修菩薩行菩薩云何成菩薩行菩薩云何集菩薩行菩薩云何思菩薩行爾時善財童子以善知識故於一切智法深生尊重深植淨信深自增益禮彌伽足涕泗悲泣遶無量帀戀慕瞻仰辭退而行。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有六十七行經約分為十門一正念其所授之法思惟勝進二南行至處推覓彌伽三見已致敬禮畢四正申所求五彌伽速自下座五體投地敬初發心六散金銀華無價寶為座令善財坐上七稱讚善財而能發無上大菩提心為世所依八彌伽面門放光集眾九彌伽為眾說輪字品莊嚴門十彌伽授與善財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自我唯知此妙音陀羅尼已下是推德昇進彌伽所以速自下其座五體投地致敬善財言遽者疾也明彌伽敬能發大菩提心者與十方諸佛同一體性同一智慧同一解脫人天所依何得不敬以善財先於前三善知識已得出世菩提心已得同於十方諸佛法身根本智至彌伽所學世間差別言音名字句義智明世間俗智敬出世間真智慧故以明約真而有世間俗智即真俗自在故故城名自在是以彌伽敬彼善財所得諸佛出世間智慧是世間智慧根本故是以敬之以表俗諦差別智敬真諦根本智以俗智是根本智中起故令後學者貴出世道根本智故以根本智與一切眾生作無明生死之因果善財初覺彌伽敬之十方一切諸菩薩恒常頂禮初發心以貴初覺根本智是出三界智慧相應與一切諸佛智慧解脫同一體性故普賢行海因茲而起是故彌伽敬之而禮又表無知法慢故又此第四生貴住明三界業謝名生在佛家故第四地亦名生在佛家與此住位同知同得同見其法依本而安立之修學者初生後熟輪字品莊嚴法門者明於一名字法門於一音聲言音無二體名字無二性莊嚴種種名字以為助伴而與人天六道眾生說種種法門令生歡喜令得解脫然其不離無聲一聲無名一名為隨順眾生世間言詞故說一切世間諸法無時即以無名字為主即以有一切出世間法而為莊嚴若說無有出世間法時即有一切世間為莊嚴如是互為主伴互為莊嚴有無緣起皆無自性將用教化眾生隨根開解令得解脫眾生及名字言音皆無自性以此名字圓滿清淨音聲輪無所障礙以一音聲說無量名皆以一音聲與無量名無量字作體故即無量名無量字總是一字故以聲性無體故無量名字與一切聲作體故即以名字體自無能所分別性相故以眾生自無性故以此無聲之聲無名之名無說之說教化一切無性眾生令其破業至其本地又以無依之智無聲之聲無名之名猶如虗空徧一切六道眾生音聲同其類音為其說法令其歡喜然身心智慧名字六根總無受者說者然一字中徧含多字之義互為主伴然亦各不相知無彼無此故是故當知一切名字皆以有無二字互為緣起若說一切法有字時即一切有法自具無故自相成壞自有自無自在說一切法本自無即有法自具以有無自相成壞故即無與有自在以從有無無體如法緣生無盡名言互為主伴隨世安立更相成壞皆一一字中有無盡義猶如帝網影像相入若究之本源皆幻緣有各無主宰當知名不與聲作無聲不與名作字智慧本無猶如虗空徧一切處等眾生界以智體性隨其類音皆令歡喜而得解脫故名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此是第四生貴住善知識以精進波羅蜜為體餘九為伴若約智通修五位若約位偏修俗智輪字莊嚴法門前三善友明出世智慧以三比丘表之此彌伽及解脫長者二人明處世間解脫故還以俗士表之餘義如文自具第二昇進前位門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行有十四行經約分為四門一推德於先二示其善友所在三舉善友之名四頂禮辭去此不推別有國土者但南行有一聚落明同處俗流以精進波羅蜜與禪波羅蜜大體不二故所以不別國也為此二友竝是俗流故明從真入俗以和會真俗無二門世與出世體無有二。
  第五住林城解脫長者主具足方便住。
  【經】爾時善財童子思惟諸菩薩無礙解陀羅尼光明莊嚴門深入諸菩薩語言海門憶念諸菩薩知一切眾生微細方便門觀察諸菩薩清淨心門成就諸菩薩善根光明門淨治諸菩薩教化眾生門明利諸菩薩攝眾生智門堅固諸菩薩廣大志樂門任持諸菩薩殊勝志樂門淨治諸菩薩種種信解門思惟諸菩薩無量善心門誓願堅固心無疲厭以諸甲冑而自莊嚴精進深心不可退轉具不壞信其心堅固猶如金剛及那羅延無能壞者守持一切善知識教於諸境界得不壞智普門清淨所行無礙智光圓滿普照一切具足諸地總持光明了知法界種種差別無依無住平等無二自性清淨而普莊嚴於諸所行皆得究竟智慧清淨離諸執著知十方差別法智無障礙往十方差別處身不疲懈於十方差別業皆得明了於十方差別佛無不現見於十方差別時悉得深入清淨妙法充滿其心普智三昧明照其心心恒普入平等境界如來智慧之所照觸一切智流相續不斷若身若心不離佛法一切諸佛神力所加一切如來光明所照成就大願願身周徧一切剎網一切法界普入其身漸次遊行十有二年至住林城周徧推求解脫長者既得見已五體投地起立合掌白言聖者我今得與善知識會是我獲得廣大善利何以故善知識者難可得見難可得聞難可出現難得奉事難得親近難得承接難可逢值難得共居難令喜悅難得隨逐我今會遇為得善利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欲事一切佛故為欲值一切佛故為欲見一切佛故為欲觀一切佛故為欲知一切佛故為欲證一切佛平等故為欲發一切佛大願故為欲滿一切佛大願故為欲具一切佛智光故為欲成一切佛眾行故為欲得一切佛神通故為欲具一切佛諸力故為欲獲一切佛無畏故為欲聞一切佛法故為欲受一切佛法故為欲持一切佛法故為欲解一切佛法故為欲護一切佛法故為欲與一切諸菩薩眾同一體故為欲與一切菩薩善根等無異故為欲圓滿一切菩薩波羅蜜故為欲成就一切菩薩所修行故為欲出生一切菩薩清淨願故為欲得一切諸佛菩薩威神藏故為欲得一切菩薩法藏無盡智慧大光明故為欲得一切菩薩三昧廣大藏故為欲成就一切菩薩無量無數神通藏故為欲以大悲藏教化調伏一切眾生皆令究竟到邊際故為欲顯現神變藏故為於一切自在藏中悉以自心得自在故為欲入於清淨藏中以一切相而莊嚴故聖者我今以如是心如是意如是樂如是欲如是希求如是思惟如是尊重如是方便如是究竟如是謙下至聖者所我聞聖者善能誘誨諸菩薩眾能以方便闡明所得示其道路與其津梁授其法門令除迷倒障拔猶豫箭截疑惑網照心稠林浣心垢濁令心潔白使心清淨正心諂曲絕心生死止心不善解心執著於執著處令心解脫於染愛處使心動轉令其速入一切智境使其疾到無上法城令住大悲令住大慈令入菩薩行令修三昧門令入證位令觀法性令增長力令修習行普於一切其心平等唯願聖者為我宣說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隨所修習疾得清淨疾得明了時解脫長者以過去善根力佛威神力文殊師利童子憶念力故即入菩薩三昧門名普攝一切佛剎無邊旋陀羅尼入此三昧已得清淨身於其身中顯現十方各十佛剎微塵數佛及佛國土眾會道場種種光明諸莊嚴事亦現彼佛往昔所行神通變化一切大願助道之法諸出離行清淨莊嚴亦現諸佛成等正覺轉妙法輪教化眾生如是一切於其身中悉皆顯現無所障礙種種形相種種次第如本而住不相雜亂所謂種種國土種種眾會種種道場種種嚴飾其中諸佛現種種神力立種種乘道示種種願門或於一世界處兜率宮而作佛事或於一世界沒兜率宮而作佛事如是或有住胎或復誕生或處宮中或復出家或詣道場或破魔軍或諸天龍恭敬圍遶或諸世主勸請說法或轉法輪或般涅槃或分舍利或起塔廟彼諸如來於種種眾會種種世間種種趣生種種家族種種欲樂種種業行種種語言種種根性種種煩惱隨眠習氣諸眾生中或處微細道場或處廣大道場或處一由旬量道場或處十由旬量道場或處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由旬量道場以種種神通種種言辭種種音聲種種法門種種總持門種種辯才門以種種聖諦海種種無畏大師子吼說諸眾生種種善根種種憶念授種種菩薩記說種種諸佛法彼諸如來所有言說善財童子悉能聽受亦見諸佛及諸菩薩不可思議三昧神變爾時解脫長者從三昧起告善財童子言善男子我已入出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善男子我入出此解解門時即見東方閻浮檀金光明世界龍自在王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毗盧遮那藏菩薩而為上首又見南方速疾力世界普香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心王菩薩而為上首又見西方香光世界須彌燈王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無礙心菩薩而為上首又見北方袈裟幢世界不可壞金剛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金剛步勇猛菩薩而為上首又見東北方一切上妙寶世界無所得境界眼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無所得善變化菩薩而為上首又見東南方香燄光音世界香燈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金剛燄慧菩薩而為上首又見西南方智慧日普光明世界法界輪幢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現一切變化幢菩薩而為上首又見西北方普清淨世界一切佛寶高勝幢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法幢王菩薩而為上首又見上方佛次第出現無盡世界無邊智慧光圓滿幢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法界門幢王菩薩而為上首又見下方佛光明世界無礙智幢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一切世間剎幢王菩薩而為上首善男子我見如是等十方各十佛剎微塵數如來彼諸如來不來至此我不往彼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我若欲見栴檀世界金剛光明如來妙香世界寶光明如來蓮華世界寶蓮華光明如來妙金世界寂靜光如來妙喜世界不動如來善住世界師子如來鏡光明世界月覺如來寶師子莊嚴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如是一切悉皆即見然彼如來不來至此我身亦不往詣於彼知一切佛及與我心悉皆如夢知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響我如是知如是憶念所見諸佛皆由自心善男子當知菩薩修諸佛法淨諸佛剎積集妙行調伏眾生發大誓願入一切智自在遊戲不可思議解脫之門得佛菩提現大神通徧往一切十方法界以微細智普入諸劫如是一切悉由自心是故善男子應以善法扶助自心應以法水潤澤自心應於境界淨治自心應以精進堅固自心應以忍辱坦蕩自心應以智證潔白自心應以智慧明利自心應以佛自在開發自心應以佛平等廣大自心應以佛十力照察自心善男子我唯於此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而得入出如諸菩薩摩訶薩得無礙智住無礙行得常見一切佛三昧得不住涅槃際三昧了達三昧普門境界於三世法悉皆平等能善分身徧一切剎住於諸佛平等境界十方境界皆悉現前智慧觀察無不明了於其身中悉現一切世界成壞而於己身及諸世界不生二想如是妙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善男子從此南行至閻浮提畔有一國土名摩利伽羅彼有比丘名曰海幢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解脫長者足右遶觀察稱揚讚歎思惟戀仰悲泣流淚一心憶念依善知識事善知識敬善知識由善知識見一切智於善知識不生違逆於善知識心無諂誑於善知識心常隨順於善知識起慈母想捨離一切無益法故於善知識起慈父想出生一切諸善法故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善男子我唯知此於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而得入出有一百四十行半經於此段中約分十門一正念所授之法思惟勝進二漸次遊行十有二年至住林城三推求解脫長者四見已致敬正申所求五解脫長者即入菩薩三昧現其身中十方各十佛剎土答善財所請令其同入六解脫長者從定而起又以言說說其定中十佛境界大會道場七明解脫長者隨心應念諸佛現前八心念無體見佛如影九心無表裏徧至十方而無去來十善男子我於此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而得入出是正示三昧之名及出入自在分自此已下是昇進前位云漸次遊行者明勝進不住於前法也十有二年者如前第二海門國海雲比丘住海門國十有二年明直觀十二緣以為出世間解脫以表比丘是求出世解脫故以生死海為佛體故善財來至此住林城漸次遊行十有二年為明於十二緣生法中行於世間然以十二緣生以為禪體以解脫長者是世間俗士表處俗行真名為解脫前海雲比丘不住生死觀十二緣生得出世心此解脫長者於十二緣生法中處於生死不壞緣生不著緣生故云遊行十二年是不住義故是生死涅槃無二義是生死涅槃無出沒義故若約智通治以十波羅蜜為體此約位別治以明同別自在以此第五禪波羅蜜門以法界自體無作禪中諸有緣生性自離故一切心境莫不自是法界無礙解脫禪定林故是故城名住林一切心境作而無用性自住故推求者觀察勝進也得見解脫長者者明以真會俗真俗自體本性解脫也見已五體投地真俗無依五位同會也亦明五蘊十二緣總禪林也合掌者真俗會而不二也已上以觀察禪定冥會已下以言更申所求已下入三昧十方各現十佛剎者明定體徧周圓滿故以十為圓數也又已下以從定中所見十佛如來及上首菩薩是三昧所現自位佛果及行故又已下隨念而見諸佛者以自心應真是佛故所念皆是佛境界更無餘也明自心是佛諸念總佛餘如文自具此是第五具足方便住以禪波羅蜜為體餘九為伴若以智境之中即五位通修若以約位之中偏治真俗靜亂二障會五蘊十二緣為法界性自禪用而無作緣生之定門以明一切世間心境總皆禪也第二明昇進前位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十六行經約分為四門一推德於前二示善知識方所及國土三舉善知識名號四善財敬戀善友流淚辭去第一推德於前者明解脫長者推德於前位善知識有十種殊勝勸令善財進求加行第二南行如前初位已釋至閻浮提畔者明此位正心住是得出世間及處世間智慧神通之極畔故故云閻浮提畔唯得世間出世大悲心未得入俗同纏行圓滿大慈悲心故故以比丘表之於世間中出俗相故後位即明入俗大悲心圓滿即以優婆夷滿願表之有一國土名摩利伽羅者此梵本未譯有比丘名海幢者明約以德智慧如海能破眾生業惑處名之為幢幢者摧壞義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三


  音切



  (力質切)。


  (渠預切)。


  (營癸切)。


  (市音)。


  (羽元切)。


  (力偽切)。


  (知慮切)。


  (整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四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七

  【論】第六閻浮提畔海幢比丘主正心住。
  【經】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正念彼長者教觀察彼長者教憶念彼不思議菩薩解脫門思惟彼不思議菩薩智光明深入彼不思議法界門趣向彼不思議菩薩普入門明見彼不思議如來神變解了彼不思議普入佛剎分別彼不思議佛力莊嚴思惟彼不思議菩薩三昧解脫境界分位了達彼不思議差別世界究竟無礙修行彼不思議菩薩堅固深心發起彼不思議菩薩大願淨業漸次南行至閻浮提畔摩利聚落周徧求覓海幢比丘乃見其在經行地側結跏趺坐入于三昧離出入息無別思覺身安不動從其足下出無數百千億長者居士婆羅門眾皆以種種諸莊嚴具莊嚴其身悉著寶冠頂繫明珠普往十方一切世界雨一切寶一切纓絡一切衣服一切飲食如法上味一切華一切鬘一切香一切塗香一切欲樂資生之具於一切處救攝一切貧窮眾生安慰一切苦惱眾生皆令歡喜心意清淨成就無上菩提之道從其兩膝出無數百千億剎帝利婆羅門眾皆悉聰慧種種色相種種形貌種種衣服上妙莊嚴普徧十方一切世界愛語同事攝諸眾生所謂貧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憂苦者咸使快樂復以方便而勸導之皆令捨惡安住善法從其腰間出等眾生數無量仙人或服草衣或樹皮衣皆執澡瓶威儀寂靜周旋往返十方世界於虗空中以佛妙音稱讚如來演說諸法或說清淨梵行之道令其修習調伏諸根或說諸法皆無自性使其觀察發生智慧或說世間言論軌則或復開示一切智智出要方便令隨次第各修其業從其兩脇出不思議龍不思議龍女示現不思議諸龍神變所謂雨不思議香雲不思議華雲不思議鬘雲不思議寶蓋雲不思議寶幡雲不思議妙寶莊嚴具雲不思議大摩尼寶雲不思議寶纓絡雲不思議寶座雲不思議寶宮殿雲不思議寶蓮華雲不思議寶冠雲不思議天身雲不思議婇女雲悉徧虗空而為莊嚴充滿一切十方世界諸佛道場而為供養令諸眾生皆生歡喜從胷前卍字中出無數百千億阿脩羅王皆悉示現不可思議自在幻力令百世界皆大震動一切海水自然涌沸一切山王互相衝擊諸天宮殿無不動搖諸魔光明無不隱蔽諸魔兵眾無不摧伏普令眾生捨憍慢心除怒害心破煩惱山息眾惡法長無鬥諍永共和善復以幻力開悟眾生令滅罪惡令怖生死令出諸趣令離染著令住無上菩提之心令修一切諸菩薩行令住一切諸波羅蜜令入一切諸菩薩地令觀一切微妙法門令知一切諸佛方便如是所作周徧法界從其背上為應以二乘而得度者出無數百千億聲聞獨覺為著我者說無有我為執常者說一切行皆悉無常為貪行者說不淨觀為瞋行者說慈心觀為癡行者說緣起觀為等分行者說與智慧相應境界法為樂著境界者說無所有法為樂著寂靜處者說發大誓願普饒益一切眾生法如是所作周徧法界從其兩肩出無數百千億諸夜叉羅剎王種種形貌種種色相或長或短皆可怖畏無量眷屬而自圍遶守護一切行善眾生并諸賢聖菩薩眾會若向正住及正住者或時現作執金剛神守護諸佛及佛住處或徧守護一切世間有怖畏者令得安隱有疾病者令得除差有苦惱者令得免離有過惡者令其厭悔有灾橫者令其息滅如是利益一切眾生皆悉令其捨生死輪轉正法輪從其腹出無數百千億緊那羅王各有無數緊那羅女前後圍遶又出無數百千億乾闥婆王各有無數乾闥婆女前後圍遶各奏無數百千天樂歌詠讚歎諸法實性歌詠讚歎一切諸佛歌詠讚歎發菩提心歌詠讚歎修菩薩行歌詠讚歎一切諸佛成正覺門歌詠讚歎一切諸佛轉法輪門歌詠讚歎一切諸佛現神變門開示演說一切諸佛般涅槃門開示演說守護一切諸佛教門開示演說令一切眾生皆歡喜門開示演說嚴淨一切諸佛剎門開示演說顯示一切微妙法門開示演說捨離一切諸障礙門開示演說發生一切諸善根門如是周徧十方法界從其面門出無數百千億轉輪聖王七寶具足四兵圍遶放大捨光雨無量寶諸貧乏者悉使充足令其永斷不與取行端正婇女無數百千悉以捨施心無所著令其永斷邪婬之行令生慈心不斷生命令其究竟常真實語不作虗誑無益談說令攝他語不行離間令柔耎語無有麤惡令常演說甚深決定明了之義不作無義綺飾言辭為說少欲令除貪愛心無瑕垢為說大悲令除忿怒意得清淨為說實義令其觀察一切諸法深入因緣善明諦理拔邪見刺破疑惑山一切障礙悉皆除滅如是所作充滿法界從其兩目出無數百千億日輪普照一切諸大地獄及諸惡趣皆令離苦又照一切世界中間令除黑闇又照一切十方眾生皆令捨離愚癡翳障於垢濁國土放清淨光白銀國土放黃金色光黃金國土放白銀色光琉璃國土放頗棃色光頗棃國土放琉璃色光硨磲國土放瑪瑙色光瑪瑙國土放硨磲色光帝青國土放日藏摩尼王色光日藏摩尼王國土放帝青色光赤真珠國土放月光網藏摩尼王色光目光網藏摩尼王國土放赤真珠色光一寶所成國土放種種寶色光種種寶所成國土放一寶色光照諸眾生心之稠林辦諸眾生無量事業嚴飾一切世間境界令諸眾生心得清涼生大歡喜如是所作充滿法界從其眉間白毫相中出無數百千億帝釋皆於境界而得自在摩尼寶珠繫其頂上光照一切諸天宮殿震動一切須彌山王覺悟一切諸天大眾歎福德力說智慧力生其樂力持其志力淨其念力堅其所發菩提心力讚樂見佛令除世欲讚樂聞法令厭世境讚樂觀智令絕世染止脩羅戰斷煩惱諍滅怖死心發降魔願興立正法須彌山王成辦眾生一切事業如是所作周徧法界從其額上出無數百千億梵天色相端嚴世間無比威儀寂靜言音美妙勸佛說法歎佛功德令諸菩薩悉皆歡喜能辦眾生無量事業普徧一切十方世界從其頭上出無量佛剎微塵數諸菩薩眾悉以相好莊嚴其身放無邊光說種種行所謂讚歎布施令捨慳貪得眾妙寶莊嚴世界稱揚讚歎持戒功德令諸眾生永斷諸惡住於菩薩大慈悲戒說一切有悉皆如夢說諸欲樂無有滋味令諸眾生離煩惱縛說忍辱力令於諸法心得自在讚金色身令諸眾生離瞋恚垢起對治行絕畜生道歎精進行令其遠離世間放逸皆悉勤修無量妙法又為讚歎禪波羅蜜令其一切心得自在又為演說般若波羅蜜開示正見令諸眾生樂自在智拔諸見毒又為演說隨順世間種種所作令諸眾生雖離生死而於諸趣自在受生又為示現神通變化說壽命自在令諸眾生發大誓願又為演說成就總持力出生大願力淨治三昧力自在受生力又為演說種種諸智所謂普知眾生諸根智普知一切心行智普知如來十方智普知諸佛自在智如是所作周徧法界從其頂上出無數百千億如來身其身無等諸相隨好清淨莊嚴威光赫弈如真金山無量光明普照十方出妙音聲充滿法界示現無量大神通力為一切世間普雨法雨所謂為坐菩提道場諸菩薩雨普知平等法雨為灌頂位諸菩薩雨入普門法雨為法王子位諸菩薩雨普莊嚴法雨為童子位諸菩薩雨堅固山法雨為不退位諸菩薩雨海藏法雨為成就正心位諸菩薩雨普境界法雨為方便具足位諸菩薩雨自性門法雨為生貴位諸菩薩雨隨順世間法雨為修行位諸菩薩雨普悲愍法雨為新學諸菩薩雨積集藏法雨為初發心諸菩薩雨攝眾生法雨為信解諸菩薩雨無盡境界普現前法雨為色界諸眾生雨普門法雨為諸梵天雨普藏法雨為諸自在天雨生力法雨為諸魔眾雨心幢法雨為諸化樂天雨淨念法雨為諸兜率天雨生意法雨為諸夜摩天雨歡喜法雨為諸忉利天雨疾莊嚴虗空界法雨為諸夜叉王雨歡喜法雨為諸乾闥婆王雨金剛輪法雨為諸阿脩羅王雨大境界法雨為諸迦樓羅王雨無邊光明法雨為諸緊那羅王雨一切世間殊勝智法雨為諸人王雨無樂著法雨為諸龍王雨歡喜幢法雨為諸摩睺羅伽王雨大休息法雨為諸地獄眾生雨正念莊嚴法雨為諸畜生雨智慧藏法雨為閻羅王界眾生雨無畏法雨為諸厄難處眾生雨普安慰法雨悉令得入賢聖眾會如是所作充滿法界海幢比丘又於其身一切毛孔一一皆出阿僧祇佛剎微塵數光明網一一光明網具阿僧祇色相阿僧祇莊嚴阿僧祇境界阿僧祇事業充滿十方一切法界爾時善財童子一心觀察海幢比丘深生渴仰憶念彼三昧解脫思惟彼不思議菩薩三昧思惟彼不思議利益眾生方便海思惟彼不思議無作用普莊嚴門思惟彼莊嚴法界清淨智思惟彼受佛加持智思惟彼出生菩薩自在力思惟彼堅固菩薩大願力思惟彼增廣菩薩諸行力如是住立思惟觀察經一日一夜乃至經於七日七夜半月一月乃至六月復經六日過此已後海幢比丘從三昧出善財童子讚言聖者希有奇特如此三昧最為甚深如此三昧最為廣大如此三昧境界無量如此三昧神力難思如此三昧光明無等如此三昧莊嚴無數如此三昧威力難制如此三昧境界平等如此三昧普照十方如此三昧利益無限以能除滅一切眾生無量苦故所謂能令一切眾生離貧苦故出地獄故免畜生故閉諸難門故開人天道故令人天眾生喜樂故令其愛樂禪境界故能令增長有為樂故能為顯示出有樂故能為引發菩提心故能使增長福智行故能令增長大悲心故能令生起大願力故能令明了菩薩道故能使莊嚴究竟智故能令趣入大乘境故能令照了普賢智故能令證得諸菩薩地智光明故能令成就一切菩薩諸願行故能令安住一切智智境界中故聖者此三昧者名為何等海幢比丘言善男子此三昧名普眼捨得又名般若波羅蜜境界清淨光明又名普莊嚴清淨門善男子我以修習般若波羅蜜故得此普莊嚴清淨三昧等百萬阿僧祇三昧善財童子言聖者此三昧境界究竟唯如是耶海幢言善男子入此三昧時了知一切世界無所障礙往詣一切世界無所障礙超過一切世界無所障礙莊嚴一切世界無所障礙修治一切世界無所障礙嚴淨一切世界無所障礙見一切佛無所障礙觀一切佛廣大威德無所障礙知一切佛自在神力無所障礙證一切佛諸廣大力無所障礙入一切佛諸功德海無所障礙受一切佛無量妙法無所障礙入一切佛法中修習妙行無所障礙證一切佛轉法輪平等智無所障礙入一切諸佛眾會道場海無所障礙觀十方佛法無所障礙大悲攝受十方眾生無所障礙常起大慈充滿十方無所障礙見十方佛心無厭足無所障礙入一切眾生海無所障礙知一切眾生根海無所障礙知一切眾生諸根差別智無所障礙善男子我唯知此一般若波羅蜜三昧光明如諸菩薩入智慧海淨法界境達一切趣徧無量剎總持自在三昧清淨神通廣大辯才無盡善說諸地為眾生依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辯其功德了其所行明其境界究其願力入其要門達其所證說其道分住其三昧見其心境得其所有平等智慧善男子從此南行有一住處名曰海潮彼有園林名普莊嚴於其園中有優婆夷名曰休捨汝往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於海幢比丘所得堅固身獲妙法財入深境界智慧明徹三昧照曜住清淨解見甚深法其心安住諸清淨門智慧光明充滿十方心生歡喜踊躍無量五體投地頂禮其足遶無量帀恭敬瞻仰思惟觀察咨嗟戀慕持其名號想其容止念其音聲思其三昧及彼大願所行境界受其智慧清淨光明辭退而行。
  【論】第一正入當位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正念已下至我唯知此一般若波羅蜜三昧光明此一段經約分為五門一正念前法令其增長二漸次南行至閻浮提畔摩利聚落三周徧求覓海幢比丘是進求觀照四乃見在經行地側結跏趺坐入于三昧離出入息無別思覺五明入三昧中身分出眾十方教化何故在經行地側結跏趺坐入于三昧表寂用自在以經行地是用三昧是寂表依用有寂地側者表不住寂用之中而任運自在故離出入息明稱理而寂稱理而用性自徧周非同二乘作寂滅證也此同十地中第六地也以十地行依此十住行樣修行至彼同此本故是故第六地菩薩得寂滅定神通現前此是隨空慧寂用門十地大悲寂用從第五身出眾海十方教化中約有二十三種法門一足下出無數百千億長者居士婆羅門眾周徧十方者表足是所行之行還從其中出行故為居士長者婆羅門是世間仁士之行故二從兩膝出無數百千億剎帝利婆羅門眾皆悉聰慧者以兩膝是起止坐臥卷舒自在之所由膝還出清淨王種表智制御生死如王自在剎帝利者是王種也婆羅門者是淨行也表智隨生死自在如王無染也聰慧是智能明白萬法故種種色相者從智化現也餘皆是智中之行故以義取之三從其腰間出等眾生數無量仙人者表腰間是世間行五欲之境表以智幻生同眾生行利眾生事自無五欲故出仙人四從兩脇出不思議龍及龍女眾者表兩脇是覆陰義故於中出龍雨法潤眾生故五從胷前卍字中出無數百千億阿脩羅王皆悉示現不可思議自在幻力令百千世界皆大震動者胷是勇猛義卍者清涼義故於中出脩羅眾表精勤勇猛震動摧破煩惱魔軍高慢山王諂愛宮殿故令清涼故六從其背上應以二乘得度者出無數百千億二乘者表背是背眾生之方所還從其中出二乘眾表二乘背佛大智大悲萬行利眾生事及法界體用故七從其兩肩出無數百千億諸夜叉羅剎王者表兩肩是荷負守御之處還從其中出夜叉羅剎可畏之狀守護行眾善業之眾生及向十住及正入十住十行位者乃至現作執金剛神守護諸佛及佛住處八從其腹出無數百千億緊那羅王及女及出無數百千乾闥婆王及各奏無數百千天樂及歌詠讚歎一切諸佛及法者表腹包含眾法義還於其中出歌詠音樂之神稱讚諸佛及法故九從其面門出轉輪王者明口是轉法輪王之所由還於其中出輪王之眾故十從兩目出無數百千日輪普照地獄惡趣表目是慈悲破闇處故及一切眾寶國土以作種種光明莊嚴顯耀及照一切眾生無量事業十一從其眉間白毫相中出無數百千帝釋表眉間白毫主中道十地之果還於其中出帝釋身表住於中道得法之頂者能為世主主導眾生以帝釋號能主故欠十二梵天一眾十三從其頭上出無量佛剎微塵數諸菩薩眾者明修行至法之頂表行徧滿故十四從其頂上出無數百千億如來身明佛果故如是隨位雨法如經自具十五又海幢比丘從身一切毛孔一一皆出阿僧祇佛剎微塵數光明網者表全身總是法界般若波羅蜜妙慧三空無礙解脫教眾生之光重重無盡故十六爾時善財童子一心觀察已下是善財觀察善知識所作三昧境界事業十七六月六日已下海幢出定善財稱歎十八聖者已下是善財問三昧之名十九海幢比丘舉三昧之號名普眼捨得又名般若波羅蜜境界清淨光明又名普莊嚴清淨門二十明海幢比丘舉修般若波羅蜜門所得三昧有百萬僧祇三昧莊嚴二十一善財重問三昧境界二十二海幢比丘重說此三昧約說二十二種無障礙法二十三我唯知此一般若波羅蜜三昧光明推德於先令善財昇進善財以如上十法觀察海幢比丘又住立思惟觀察經一日一夜者明檀波羅蜜七日七夜者明七支戒半月者忍波羅蜜以明忍但自益不益於人故半月表之一月者以明精進自利利人故一月表之六月者第六住也復經六日者是第六波羅蜜故以為海幢比丘是十住中第六正心住修般若波羅蜜智慧日故故云六月是第六正心住六日是第六波羅蜜智慧日故此是十住中第六正心住般若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以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此第六波羅蜜偏治世間出世間寂用不自在障令得寂用神通自在門由出世慈悲心多入俗常住世間慈悲猶劣故以海幢比丘表之雖有慈悲但得無染行清淨之慈不得同眾生行等眾生事一無有違方便攝取一切眾生故即以後位俗士休捨優婆夷表其行明處真不證知真行俗第二明昇進前位第七不退住中如諸菩薩入智慧自在三昧已下至辭退而行有十六行經約分為五門一推德於先二示善知識居處三舉善知識所居園林四舉善知識名號五明善財正念海幢比丘教戀慕辭退而去南行義如前已釋住處名海潮者明善知識住生死海廣度眾生如應引化而無失時猶如大海潮不失時故以所居以表其行園林名普莊嚴者以一切生死海為園苑以萬行海為林以行此大悲無盡無邊之行海以嚴淨十方眾生海令成佛海故園林名普莊嚴於園中有優婆夷名為休捨者此云滿願滿自本願徧化眾生故優婆夷者表慈悲行也此是十地中第七遠行地大慈悲行之軌樣從此倣之至彼地功熟故以神表之明神用自在前位是出世無染大悲法門即以比丘表之此位入俗處染而不污處真同俗之慈悲即以優婆夷表之漸成力用自在故餘如文自具。
  第七海潮處休捨優婆夷主不退住。
  【經】爾時善財童子蒙善知識力依善知識教念善知識語於善知識深心愛樂作是念言因善知識令我見佛因善知識令我聞法善知識者是我師傅示導於我諸佛法故善知識者是我眼目令我見佛如虗空故善知識者是我津濟令我得入諸佛如來蓮華池故漸漸南行至海潮處見普莊嚴園眾寶垣墻周帀圍遶一切寶樹行列莊嚴一切寶華樹雨眾妙華布散其地一切寶香樹香氣氛氳普熏十方一切寶鬘樹雨大寶鬘處處垂下一切摩尼寶王樹雨大摩尼寶徧布充滿一切寶衣樹雨種種色衣隨其所應周帀敷布一切音樂樹風動成音其音美妙過於天樂一切莊嚴具樹各雨珍玩奇妙之物處處分布以為嚴飾其地清淨無有高下於中具有百萬殿堂大摩尼寶之所合成百萬樓閣閻浮檀金以覆其上百萬宮殿毗盧遮那摩尼寶間錯莊嚴一萬浴池眾寶合成七寶欄楯周帀圍遶七寶階道四面分布八功德水湛然盈滿其水香氣如天栴檀金沙布底水清寶珠周徧間錯鳧鴈孔雀俱枳羅鳥遊戲其中出和雅音寶多羅樹周帀行列覆以寶網垂諸金鈴微風徐搖恒出美音施大寶帳寶樹圍遶建立無數摩尼寶幢光明普照百千由旬其中復有百萬陂池黑栴檀泥凝積其底一切妙寶以為蓮華敷布水上大摩尼華光色照耀園中復有廣大宮殿名莊嚴幢海藏妙寶以為其地毗瑠璃寶以為其柱閻浮檀金以覆其上光藏摩尼以為莊嚴無數寶王光燄熾然重樓挾閣種種莊飾阿盧那香王覺悟香王皆出妙香普熏一切其宮殿中復有無量寶蓮華座周迴布列所謂照耀十方摩尼寶蓮華座毗盧遮那摩尼寶蓮華座照耀世間摩尼寶蓮華座妙藏摩尼寶蓮華座師子藏摩尼寶蓮華座離垢藏摩尼寶蓮華座普門摩尼寶蓮華座光嚴摩尼寶蓮華座安住大海藏清淨摩尼王寶蓮華座金剛師子摩尼寶蓮華座園中復有百萬種帳所謂衣帳鬘帳香帳華帳枝帳摩尼帳真金帳莊嚴具帳音樂帳象王神變帳馬王神變帳帝釋所著摩尼寶帳如是等其數百萬有百萬大寶網彌覆其上所謂寶鈴網寶蓋網寶身網海藏真珠網紺琉璃摩尼寶網師子摩尼網月光摩尼網種種形像眾香網寶冠網寶纓絡網如是等其數百萬有百萬大光明之所照耀所謂燄光摩尼寶光明日藏摩尼寶光明月幢摩尼寶光明香燄摩尼寶光明勝藏摩尼寶光明蓮華藏摩尼寶光明燄幢摩尼寶光明大燈摩尼寶光明普照十方摩尼寶光明香光摩尼寶光明如是等其數百萬常雨百萬莊嚴具百萬黑栴檀香出妙音聲百萬出過諸天曼陀羅華而以散之百萬出過諸天纓絡以為莊嚴百萬出過諸天妙寶鬘帶處處垂下百萬出過諸天眾色妙衣百萬雜色摩尼寶妙光普照百萬天子欣樂瞻仰頭面作禮百萬婇女於虗空中投身而下百萬菩薩恭敬親近常樂聞法時休捨優婆夷坐真金座戴海藏真珠網冠挂出過諸天真金寶釧垂紺青髮大摩尼網莊嚴其首師子口摩尼寶以為耳璫如意摩尼寶王以為瓔絡一切寶網垂覆其身百千億那由他眾生曲躬恭敬東方有無量眾生來詣其所所謂梵天梵眾天大梵天梵輔天自在天乃至一切人及非人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皆亦如是其有見此優婆夷者一切病苦悉得除滅離煩惱垢拔諸見刺摧障礙山入於無礙清淨境界增明一切所有善根長養諸根入一切智慧門入一切總持門一切三昧門一切大願門一切妙行門一切功德門皆得現前其心廣大具足神通身無障礙至一切處爾時善財童子入普莊嚴園周徧觀察見休捨優婆夷坐於妙座往詣其所頂禮其足遶無數帀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休捨告言善男子我唯得菩薩一解脫門若有見聞憶念於我與我同住供給我者悉不唐捐善男子若有眾生不種善根不為善友之所攝受不為諸佛之所護念是人終不得見於我善男子其有眾生得見我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獲不退轉善男子東方諸佛常來至此處於寶座為我說法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一切諸佛悉來至此處於寶座為我說法善男子我常不離見佛聞法與諸菩薩而共同住善男子我此大眾有八萬四千億那由他皆在此園與我同行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其餘眾生住此園者亦皆普入不退轉位善財白言聖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久近耶答言善男子我憶過去於然燈佛所修行梵行恭敬供養聞法受持次前於離垢佛所出家學道受持正法次前於妙幢佛所次前於勝須彌佛所次前於蓮華德藏佛所次前於毗盧遮那佛所次前於普眼佛所次前於梵壽佛所次前於金剛臍佛所次前於婆樓那天佛所善男子我憶過去於無量劫無量生中如是次第三十六恒河沙佛所皆悉承事恭敬供養聞法受持淨修梵行於此已往佛智所知非我能測善男子菩薩初發心無有量充滿一切法界故菩薩大悲門無有量普入一切世間故菩薩大願門無有量究竟十方法界故菩薩大慈門無有量普覆一切眾生故菩薩所修行無有量於一切剎一切劫中修習故菩薩三昧力無有量令菩薩道不退故菩薩總持力無有量能持一切世間故菩薩智光力無有量普能證入三世故菩薩神通力無有量普現一切剎網故菩薩辯才力無有量一音一切悉解故菩薩清淨身無有量悉徧一切佛剎故善財童子言聖者久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答言善男子菩薩不為教化調伏一眾生故發菩提心不為教化調伏百眾生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教化調伏不可說不可說轉眾生故發菩提心不為教化一世界眾生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教化不可說不可說轉世界眾生故發菩提心不為教化閻浮提微塵數世界眾生故發菩提心不為教化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世界眾生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教化不可說不可說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世界眾生故發菩提心不為供養一如來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供養不可說不可說轉如來故發菩提心不為供養一世界中次第興世諸如來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供養不可說不可說轉世界中次第興世諸如來故發菩提心不為供養一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世界中次第興世諸如來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供養不可說不可說轉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次第興世諸如來故發菩提心不為嚴淨一世界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嚴淨不可說不可說轉世界故發菩提心不為嚴淨一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世界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嚴淨不可說不可說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世界故發菩提心不為住持一如來遺法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住持不可說不可說轉如來遺法故發菩提心不為住持一世界如來遺法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住持不可說不可說轉世界如來遺法故發菩提心不為住持一閻浮提微塵數世界如來遺法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住持不可說不可說轉佛剎微塵數世界如來遺法故發菩提心如是略說不為滿一佛誓願故不為往一佛國土故不為入一佛眾會故不為持一佛法眼故不為轉一佛法輪故不為知一世界中諸劫次第故不為知一眾生心海故不為知一眾生根海故不為知一眾生業海故不為知一眾生行海故不為知一眾生煩惱海故不為知一眾生煩惱習海故乃至不為知不可說不可說轉佛剎微塵數眾生煩惱習海故發菩提心欲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承事供養一切諸佛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嚴淨一切諸佛國土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護持一切諸佛正教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成滿一切如來誓願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往一切諸佛國土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入一切諸佛眾會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知一切世界中諸劫次第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知一切眾生心海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知一切眾生根海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知一切眾生業海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知一切眾生行海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滅一切眾生諸煩惱海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拔一切眾生煩惱習海悉無餘故發菩提心善男子取要言之菩薩以如是等百萬阿僧祇方便行故發菩提心善男子菩薩行普入一切法皆證得故普入一切剎悉嚴淨故是故善男子嚴淨一切世界盡我願乃盡拔一切眾生煩惱習氣盡我願乃滿善財童子言聖者此解脫名為何等答言善男子此解脫名離憂安隱幢善男子我唯知此一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其心如海悉能容受一切佛法如須彌山志意堅固不可動搖如善見藥能除眾生煩惱重病如明淨日能破眾生無明闇障猶如大地能作一切眾生依處猶如好風能作一切眾生義利猶如明燈能為眾生生智慧光猶如大雲能為眾生雨寂滅法猶如淨月能為眾生放福德光猶如帝釋悉能守護一切眾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海潮之處有一國土名那羅素中有仙人名毗目瞿沙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帀殷勤瞻仰悲泣流淚作是思惟得菩提難近善知識難遇善知識難得菩薩諸根難淨菩薩諸根難值同行善知識難如理觀察難依教修行難值遇出生善心方便難值遇增長一切智法光明難作是念已辭退而行。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四


  音切



  (方未切)。


  (薄經切)。


  (五陌切)。


  (方務切)。


  (扶音)。


  (紙音)。


  (昌容切)。


  (當音)。


  (乎頰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五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八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已下至我唯知此一解脫門於此段中約分為十三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勝進二漸漸南行至海潮處三見普莊嚴園林莊嚴眾寶四入其園中周徧推求五見優婆夷往詣其所六致敬禮拜正申所求七休捨優婆夷為說自己所行之法八善財白言聖者發無上菩提心其已久如九善財童子言聖者久如當得成無上菩提十休捨優婆夷正答成佛久近因緣十一善財請說解脫法門如何名目十二休捨優婆夷正答其名名離憂安隱幢十三我唯知此一解脫門已下推德昇進如園林眾寶及宮殿眾事皆眾寶所嚴者表約行願廣大盡佛界眾生界故依報莊嚴廣大無限容貌端正及諸嚴飾表慈心悲愍益物利生調順柔和體道無我十波羅蜜無不順行十方諸佛身徧奉侍供養所感正報容止可觀見者除惑人天崇重表大悲行示現女身而非女心所有莊嚴及以宮殿樓閣池沼皆約悲智萬行報生如前先約略表示所有嚴飾如經自明意明此位方便波羅蜜慈悲行廣莊嚴報廣經云善男子其有眾生得見我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者明來至此位要修至三空解脫世間智出世間智慧現前成廣大慈悲行方來至方便入生死門達生死性與佛福智海本來一性便得離憂安隱幢解脫門方名不退住雖復知空無我常於生死有畏未入離憂安隱幢常居退位設不退還凡夫還退作二乘及生淨土別忻樂果故云十方諸佛悉來至我所於寶座上為我說法表悲與智會明此位以悲成無功之智門第十位中王女慈行童女明以智成悲自在門師子幢王表是十住位中無功用智自在女表無染之慈也至第十灌頂住智悲滿故第十地是蘊積大悲成行門以九箇女天一箇如來妻表之十一地是大悲行滿以悲起智成佛門即以摩耶生佛表之以此十一地中十箇善知識總佛果已滿善知識以具普賢行故徧作世間人中仁士之行童子師居士長者童子童女行同凡士此明果極行徧故大約以智發心從初發心住即悲智齊發為其始學出世道根本智為先以此立五位五十箇行門以簡生熟同別由茲五十箇波羅蜜五位中五重鍊磨簡其智悲廣狹生熟出世入纏逆順和會福慧多少勝劣不同令發心者不住一法及三四五十百千即以為足故意令進昇至於無限廣大如法界故就之設五位五十重中一一具有智悲二行五十箇波羅蜜互相參徹約有五百箇波羅蜜門互為主伴圓此悲智世及出世心量廣狹生熟之門方明總別同異成壞六義如此十住門十波羅蜜直以約法界體實法安立十法圓融互參成一百法門以初發菩提心以此佛本果行為樣修行從此本樣修行五重加行鍊磨方始得依初樣雖復鍊磨生熟差別然智悲不異初心日月時節亦無遷轉以約智發心本無三世時分故此優婆夷者表對第六住是世間出世間法故為迴彼出世心多者令依滿本願故起愛處生死愛度眾生成慈悲行故以優婆夷名滿願表之以取其志養育子孫無疲勞故表大悲菩薩養育一切法界眾生若善不善曾無捨離未曾起不濟之心化種種身未曾捨一眾生如毛髮許恒常對現一切眾生前種種教詔使令成熟故此位約迴第六住出世心多令不斷生死愛度眾生猶存愛習以優婆夷表之故名有行有開發第十灌頂中以一分無功智成以智生悲無有愛習以師子幢王女慈行童女表之此是當十住位中調治和會智悲生熟之意如上我有八萬四千那由他同行眷屬常居此園明以眾生八萬四千那由他諸煩惱園林悉皆與之同行而接引之善財問優婆夷發菩提心久近者意明求解脫無有久近一發即三世一時求解脫體中無有久近故明大悲行中問發心久近者意明大慈大悲深厚還與眾生界住劫久近相似若眾生界無盡大悲願行無盡後問久如成佛意亦如之且舉三十恒河沙為量已去唯佛所知意不可極也又前三比丘得出世心是一十至彌伽海幢比丘得了世間出世間心是二十至此第七住入世行慈悲是三十也明發心久近俱枳羅鳥梵本未譯毗盧遮那摩尼寶者名為光明徧照如意無垢寶也寶多羅樹形如此方椶櫚以妙寶所成阿盧那香此云赤色婆樓那天佛此云水天解脫名離憂安隱幢者此有二義一教化眾生使令離憂是菩薩安隱幢眾生未離生死菩薩不自取安隱故因化成名二菩薩雖達生死性空於生死有畏未為究竟安隱無憂若能入生死教化眾生達生死眾生及以教化者總涅槃行無出無沒方名離憂安隱幢故此是十住中第七不退住方便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五位通治約位門中偏治世間出世間心多大悲心劣而令悲智得圓滿故第二推德昇進前位中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行有十六行半經於中文義約分五門一推德於先令其勝進二示善知識處名為海潮三示其國土名那羅素四舉善知識名號五頂禮流淚辭退而行此流淚者表大悲弘深又敬法貴人情至厚重又表智悲自在垂悲俗流傷嗟苦趣聖心廣濟悲歎難勝此南方有海潮處與前位同名海潮處者表悲智同會以將前位慈悲之門昇進會於智體以將第八願波羅蜜發起智業會其悲門智若不發興大願行悲趣寂無由起用是故十地中至第八地位諸佛三加七勸令念本願方能生大慈悲是故二位同名海潮明以第八願波羅蜜會其悲智一體方得無功大用行廣利而無思猶如海潮汎洪波而不作故像此位菩薩以無功智化諸羣品知根而不失時也是故二位同名海潮此會智悲不二國名那羅素者此云不懶墮為第八住入無功之智本稱智徧周利生無懈無疲勞懶墮之心此位是十地中八地之樣從此而起初跡至第八地方與本樣會同此中一分相應十地中第八地大用一體無功智周佛地方滿至如來出現品是其滿處以法界品為源始根本智恒爾無功大用故以初發大菩提心者元依法界音光智體發心功熟即是本來法界但約智悲生熟廣狹上明位次第仙人名毗目瞿沙者此云出聲可畏為智目增明善摧邪論出言契當異論息心故名出聲可畏善財悲泣流淚思惟有十難事如經具明。
  第八海潮處毗目瞿沙仙人主童真住。
  【經】爾時善財童子隨順思惟菩薩正教隨順思惟菩薩淨行生增長菩薩福力心生明見一切諸佛心生出生一切諸佛心生增長一切大願心生普見十方諸法心生明照諸法實性心生普散一切障礙心生觀察法界無闇心生清淨意寶莊嚴心生摧伏一切眾魔心漸漸遊行至那羅素國周徧推求毗目瞿沙見一大林阿僧祇樹以為莊嚴所謂種種葉樹扶疎布濩種種華樹開敷鮮榮種種果樹相續成熟種種寶樹雨摩尼果大栴檀樹處處行列諸沈水樹常出好香悅意香樹妙香莊嚴波吒羅樹四面圍遶尼拘律樹其身聳擢閻浮檀樹常雨甘果優鉢羅華波頭摩華以嚴池沼時善財童子見彼仙人在栴檀樹下敷草而坐領徒一萬或著鹿皮或著樹皮或復編草以為衣服髻鬟垂鬢前後圍遶善財見已往詣其所五體投地作如是言我今得遇真善知識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門令我得入真實道故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乘令我得至如來地故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船令我得至智寶洲故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炬令我得生十力光故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道令我得入涅槃城故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燈令我得見夷險道故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橋令我得度險惡處故善知識者則是越向一切智蓋令我得生大慈涼故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眼令我得見法性門故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潮令我滿足大悲水故作是語已從地而起遶無量帀合掌前住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時毗目瞿沙顧其徒眾而作是言善男子此童子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此童子普施一切眾生無畏此童子普與一切眾生利益此童子常觀一切諸佛智海此童子欲飲一切甘露法雨此童子欲測一切廣大法海此童子欲令眾生住智海中此童子欲普發起廣大悲雲此童子欲普雨於廣大法雨此童子欲以智月普照世間此童子欲滅世間煩惱毒熱此童子欲長含識一切善根時諸仙眾聞是語已各以種種上妙香華散善財上投身作禮圍遶恭敬作如是言今此童子必當救護一切眾生必當除滅諸地獄苦必當永斷諸畜生道必當轉去閻羅王界必當關閉諸難處門必當乾竭諸愛欲海必令眾生永滅苦蘊必當永破無明黑闇必當永斷貪愛繫縛必以福德大輪圍山圍遶世間必以智慧大寶須彌顯示世間必當出現清淨智日必當開示善根法藏必使世間明識險易時毗目瞿沙告羣仙言善男子若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必當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淨一切佛功德地時毗目瞿沙告善財童子言善男子我得菩薩無勝幢解脫善財白言聖者無勝幢解脫境界云何時毗目仙人即伸右手摩善財頂執善財手即時善財自見其身往十方十佛剎微塵數世界中到十佛剎微塵數諸佛所見彼佛剎及其眾會諸佛相好種種莊嚴亦聞彼佛隨諸眾生心之所樂而演說法一文一句皆悉通達各別受持無有雜亂亦知彼佛以種種解淨治諸願亦知彼佛以清淨願成就諸力亦見彼佛隨眾生心所現色相亦見彼佛大光明網種種諸色清淨圓滿亦知彼佛無礙智慧大光明力又自見身於諸佛所經一日夜或七日夜半月一月一年十年百年千年或經億年或阿庾多億年或那由他億年或經半劫或經一劫百劫千劫或百千億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爾時善財童子為菩薩無勝幢解脫智光明照故得毗盧遮那藏三昧光明為無盡智解脫三昧光明照故得普攝諸方陀羅尼光明為金剛輪陀羅尼門光明照故得極清淨智慧心三昧光明為普門莊嚴藏般若波羅蜜光明照故得佛虗空藏輪三昧光明為一切佛法輪三昧光明照故得三世無盡智三昧光明時彼仙人放善財手善財童子即自見身還在本處時彼仙人告善財言善男子汝憶念耶善財言唯此是聖者善知識力仙人言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無勝幢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成就一切殊勝三昧於一切時而得自在於一念頃出生諸佛無量智慧以佛智燈而為莊嚴普照世間一念普入三世境界分形徧往十方國土智身普入一切法界隨眾生心普現其前觀其根行而為利益放淨光明甚可愛樂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彼殊勝願彼莊嚴剎彼智境界彼三昧所行彼神通變化彼解脫遊戲彼身相差別彼音聲清淨彼智慧光明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聚落名伊沙耶有婆羅門名曰勝熱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歡喜踊躍頂禮其足遶無數帀殷勤瞻仰辭退南行。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初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得無勝幢解脫門此一段文約分十三門一念教誨思惟勝進二漸遊行至那羅素國三周遍推求毗目瞿沙四見一大林阿僧祇樹以為莊嚴五見仙人栴檀樹下敷草而坐領徒一萬六申其所求七仙人稱歎善財八仙人示其善財法門名字九善財問其無勝幢解脫境界十仙人以手摩善財頂執其手令善財自見其身往十方佛剎微塵數世界中十一善財見佛獲益十二仙人放善財手還在本處十三我唯知此無勝幢解脫已下是推德昇進波吒羅樹者似此方楸樹甚有香氣其華紫色尼拘律樹葉似此方柿葉其子似枇杷子子下承蔕如柿其種類耐老於諸樹中最高大領徒一萬明萬行具足問何故此位見仙人何意答曰此有二義一表智淨如仙為明此位無功智現無染如仙二為無功智現以大悲行能同異道同事接生其居處林樹莊嚴明陰覆利物池沼蓮華莊嚴明慈悲處世無染行仙人於栴檀樹下敷草而坐表智樹覆陰熏戒定慧解脫知見香徧周法界敷草而坐明無功之智能善治貪亂明少欲之相鹿皮草衣示行少欲知足髻鬟垂鬢者無功之智圓滿如是徒眾前後圍遶者明主伴萬行圓滿善財見已往詣其所五體投地者明敬法重人之禮又表以五塵之境皆歸智地歎言真善知識真善知識者無功之智本自真故無勝幢解脫者明此位無功用智地自徧周利益一切眾生摧破煩惱無有斷絕下位不如故云無勝幢仙人以手摩善財頂者示以安慰接善財手者表引接也善財自見其身往詣十方十佛剎微塵數世界中及到十佛剎微塵數佛所者明會智境徧周也凡至十住中第八住十地中第八地皆須諸佛聖者灌頂勸發加持及第十灌頂住及第十法雲地總須諸佛灌頂加持故若不加持或時滯寂或不了佛境界故無能自進為創初不達佛無功用智之境界故已下見佛境界如經具明阿庾多者此方一兆之數那由他者此方一億仙人放善財手善財即見自身還本處明以智力加持入法既得法已自力常然雖復聖者捨其加持一見見無有異故如舟濟渡於岸不可負舟而行此是童真住明創初童蒙入真無功智之境界以願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明此位無功智現恐當滯寂以大願門興其智用故又令念本願廣度眾生有此節級以法防之令不滯故以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此位會七住中悲行第八住中無功之智光八願波羅蜜興作令使智悲任用自在第一推德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南行有十二行半經於中義意約分六門一推德於先二示善知識所在三舉聚落名伊沙那四示知識名為勝熱五勸令致問所行法門六禮敬辭退南行南方如初所釋聚落名伊沙那者此云長直為表此善知識攝化長其直道無諸諂誑故名長直婆羅門者此云淨也為表此善知識無染寂靜故名勝熱者表勝世間煩惱熱故示勝盛火炎熱故此是第九法王子住得法自在明第九力波羅蜜法力自在示同外道五熱炙身引接邪徒令歸正智明得智同邪接諸邪見妄行苦行者令皆信伏下自有具文。
  第九伊沙那聚落勝熱婆羅門主法王子住。
  【經】爾時善財童子為菩薩無勝幢解脫所照故住諸佛不思議神力證菩薩不思議解脫神通智得菩薩不思議三昧智光明得一切時熏修三昧智光明得了知一切境界皆依想所住三昧智光明得一切世間殊勝智光明於一切處悉現其身以究竟智說無二無分別平等法以明淨智普照境界凡所聞法皆能忍受清淨信解於法自性決定明了心恒不捨菩薩妙行求一切智永無退轉獲得十力智慧光明勤求妙法常無厭足以正修行入佛境界出生菩薩無量莊嚴無邊大願悉已清淨以無窮盡智知無邊世界網以無怯弱心度無量眾生海了無邊菩薩諸行境界見無邊世界種種差別見無邊世界種種莊嚴入無邊世界微細境界知無邊世界種種名號知無邊世界種種言說知無邊眾生種種解見無邊眾生種種行見無邊眾生成熟行見無邊眾生差別想念善知識漸次遊行至伊沙那聚落見彼勝熱修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猶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無極登彼山上投身入火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合掌而立作如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婆羅門言善男子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諸菩薩行悉得清淨時善財童子作如是念得人身難離諸難難得無難難得淨法難得值佛難具諸根難聞佛法難遇善人難逢真善知識難受如理正教難得正命難隨法行難此將非魔魔所使耶將非是魔險惡徒黨詐現菩薩善知識相而欲為我作善根難作壽命難障我修行一切智道牽我令入諸惡道中欲障我法門障我佛法作是念時十千梵天在虗空中作如是言善男子莫作是念莫作是念今此聖者得金剛燄三昧光明發大精進度諸眾生心無退轉欲竭一切貪愛海欲截一切邪見網欲燒一切煩惱薪欲照一切惑稠林欲斷一切老死怖欲壞一切三世障欲放一切法光明善男子我諸梵天多著邪見皆悉自謂是自在者是能作者於世間中我是最勝見婆羅門五熱炙身於自宮殿心不樂著於諸禪定不得滋味皆共來詣婆羅門所時婆羅門以神通力示大苦行為我說法能令我等滅一切見除一切慢住於大慈行於大悲起廣大心發菩提意常見諸佛恒聞妙法於一切處心無所礙復有十千諸魔在虗空中以天摩尼寶散婆羅門上告善財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暎奪於我所有宮殿諸莊嚴具皆如聚墨令我於中不生樂著我與眷屬來詣其所此婆羅門為我說法令我及餘無量天子諸天女等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復有十千自在天王於虗空中各散天華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暎奪我等所有宮殿諸莊嚴具皆如聚墨令我於中不生愛著即與眷屬來詣其所此婆羅門為我說法令我於心而得自在於煩惱中而得自在於受生中而得自在於諸業障而得自在於諸三昧而得自在於莊嚴具而得自在於壽命中而得自在乃至能於一切佛法而得自在復有十千化樂天王於虗空中作天音樂恭敬供養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我宮殿諸莊嚴具及諸婇女能令我等不受欲樂不求欲樂身心柔輭即與眾俱來詣其所時婆羅門為我說法能令我等心得清淨心得明潔心得純善心得柔輭心生歡喜乃至令得清淨十力清淨之身生無量身乃至令得佛身佛語佛聲佛心具足成就一切智智復有十千兜率天王天子天女無量眷屬於虗空中雨眾妙香恭敬頂禮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令我等諸天及其眷屬於自宮殿無有樂著共詣其所聞其說法能令我等不貪境界少欲知足心生歡喜心得充滿生諸善根發菩提心乃至圓滿一切佛法復有十千三十三天并其眷屬天子天女前後圍遶於虗空中雨天曼陀羅華恭敬供養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令我等諸天於天音樂不生樂著共詣其所時婆羅門為我等說一切諸法無常敗壞令我捨離一切欲樂令我斷除憍慢放逸令我愛樂無上菩提又善男子我當見此婆羅門時須彌山頂六種震動我等恐怖皆發菩提心堅固不動復有十千龍王所謂伊那跋羅龍王難陀優波難陀龍王等於虗空中雨黑栴檀無量龍女奏天音樂雨天妙華及天香水恭敬供養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普照一切諸龍宮殿令諸龍眾離熱沙怖金翅鳥怖滅除瞋恚身得清涼心無垢濁聞法信解厭惡龍趣以至誠心悔除業障乃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住一切智復有十千夜叉王於虗空中以種種供具恭敬供養此婆羅門及以善財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令我及眷屬悉於眾生發慈愍心一切羅剎鳩槃茶等亦生慈心以慈心故於諸眾生無所惱害而來見我我及彼等於自宮殿不生樂著即與共俱來詣其所時婆羅門即為我等如應說法一切皆得身心安樂又令無量夜叉羅剎鳩槃茶等發於無上菩提之心復有十千乾闥婆王於虗空中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我宮殿悉令我等受不思議無量快樂是故我等來詣其所此婆羅門為我說法能令我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復有十千阿脩羅王從大海出住在虗空舒右膝輪合掌前禮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我阿脩羅所有宮殿大海大地悉皆震動令我等捨憍慢放逸是故我等來詣其所從其聞法捨離諂誑安住忍地堅固不動圓滿十力復有十千迦樓羅王勇力持王而為上首化作外道童子之形於虗空中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我宮殿一切震動皆悉恐怖是故我等來詣其所時婆羅門即為我等如應說法令修習大慈稱讚大悲渡生死海於欲泥中拔濟眾生歎菩提心起方便智隨其所宜調伏眾生復有十千緊那羅王於虗空中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我等所住宮殿諸多羅樹諸寶鈴網諸寶繒帶諸音樂樹諸妙寶樹及諸樂器自然而出佛聲法聲及不退轉菩薩僧聲願求無上菩提之聲云某方某國有某菩薩發菩提心某方某國有某菩薩修行苦行難捨能捨乃至清淨一切智行某方某國有某菩薩往詣道場乃至某方某國有某如來作佛事已而般涅槃善男子假使有人以閻浮提一切草木抹為微塵此微塵數可知邊際我宮殿中寶多羅樹乃至樂器所說菩薩名如來名所發大願所修行等無有能得知其邊際善男子我等以聞佛聲法聲菩薩僧聲生大歡喜來詣其所時婆羅門即為我等如應說法令我及餘無量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復有無量欲界諸天於虗空中以妙供具恭敬供養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阿鼻等一切地獄諸所受苦悉令休息我等見此火光明故心生淨信以信心故從彼命終生於天中為知恩故而來其所恭敬瞻仰無有厭足時婆羅門為我說法令無量眾生發菩提心爾時善財童子聞如是法心大歡喜於婆羅門所發起真實善知識心頭頂禮敬唱如是言我於大聖善知識所生不善心唯願聖者容我悔過時婆羅門即為善財而說頌言。
  若有諸菩薩  順善知識教  一切無疑懼  安住心不動  當知如是人  必獲廣大利  坐菩提樹下  成於無上竟
  爾時善財童子即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間即得菩薩善住三昧纔觸火燄又得菩薩寂靜樂神通三昧善財白言甚奇聖者如是刀山及大火聚我身觸時安隱快樂時婆羅門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無盡輪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大功德燄能燒一切眾生見惑令無有餘必不退轉無窮盡心無懈怠心無怯弱心發如金剛藏那羅延心疾修諸行無遲緩心願如風輪普持一切精進大誓皆無退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師子奮迅中有童女名曰慈行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帀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得此無盡輪解脫此一段經約分為二十五門一得無勝幢法光所照入諸佛不思議神力二念善知識教漸次南行三至長直聚落見彼勝熱修苦行四面火聚猶如大山四中有刀山高峻無極登彼山上投身入火五善財頂禮諮問所求六婆羅門令善財上其刀山投身入火七善財念言人身難得心有懷疑八十千梵天在虗空中勸喻此是金剛燄定光明九有十千諸魔在虗空中勸喻善財歎婆羅門德行十復有十千自在天王於虗空中告語善財不令生疑十一復有化樂天王亦在虗空歎婆羅門德十二復有十千兜率天王在空稱歎十三復有十千三十三天王在空稱歎十四十千龍十五十千夜叉十六十千乾闥婆王十七十千阿脩羅王十八十千迦樓羅王十九十千緊那羅王二十有無量欲界諸天如是等十三種眾皆在空中稱歎婆羅門德勸喻善財不生疑惑二十一善財悔過二十二婆羅門為善財說頌二十三善財順教登其刀山入大火聚二十四善財入火聚時獲益二十五我唯得此菩薩無盡輪已下是推德昇進如上婆羅門示行此行時隨諸眾生總見行門各自差別約表法中刀山是法王子住中力波羅蜜智慧為體成修行者達生死苦難但見法界性解脫須得無有怖畏方堪力用自在火燄是金剛智之光明亦名金剛三昧如上諸天已說伊那跋羅龍王此龍往因由破戒損其極臰樹遂頭上生此臰樹故以名之也難陀此云歡喜優婆者清信也明此龍聞法信樂歡喜故菩薩無盡輪解脫者意明法王子住得法師位以此一行隨諸眾生樂欲不同各見說法及行門無盡差別明稱眾生根圓滿故名無盡輪此是法王子住以力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以約智門中以五位通治約位門中治說法不自在障令得自在同十地中第九地從此果行修行至第九善慧地功熟倣此十住中本果還以法界體普光明智為大用第二推德昇進門中約分為四門一推德昇進二示善知識處云南方有城名師子奮迅三舉善知識名云童女慈行四頂禮勝熱婆羅門足辭退而去南方義如前初位釋城名師子奮迅者是師子幢王所居之城其王是慈行女父表智自在為王大悲行徧為女明此從智生悲處生死染而與不染等明習氣盡故前第七住中休捨優婆夷明故存愛習用成悲門以未斷度眾生之愛習故號優婆夷以此成大慈悲之行滿八住中無功之智方成即明以從悲生智此位以從智生悲故即師子幢王女是童女也表此位任運利生無染習也。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五


  音切



  (尺絹切)。


  (彼為切)。


  (求于切)。


  (古暗切)。


  (子紅切)。


  (力居切)。


  (泛音)。


  (直角切)。


  (必綿切)。


  (還音)。


  (必刃切)。


  (七遊切)。


  (傍脂切)。


  (蒲巴切)。


  (帝音)。


  (奴代切)。


  (私閏切)。


  (側駕切)。


  (而兗切)。


  (都朗切)。


  (之石切)。


  (乎管切)。


  (以主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六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

  【論】第十師子奮迅城慈行童女主灌頂住。
  【經】爾時善財童子於善知識所起最極尊重心生廣大清淨解常念大乘專求佛智願見諸佛觀法境界無障礙智常現在前決定了知諸法實際常住際一切三世諸剎那際如虗空際無二際一切法無分別際一切義無障礙際一切劫無失壞際一切如來無際之際於一切佛心無分別破眾想網離諸執著不取諸佛眾會道場亦不取佛清淨國土知諸眾生皆無有我知一切聲悉皆如響知一切色悉皆如影漸次南行至師子奮迅城周徧推求慈行童女聞此童女是師子幢王女五百童女以為侍從住毗盧遮那藏殿於龍勝栴檀足金線網天衣座上而說妙法善財聞已詣王宮門求見彼女見無量眾來入宮中善財問言諸人今者何所往詣咸報之言我等欲詣慈行童女聽受妙法善財童子即作是念此王宮門既無限礙我亦應入善財入已見毗盧遮那藏殿頗棃為地瑠璃為柱金剛為壁閻浮檀金以為垣墻百千光明而為窗牖阿僧祇摩尼寶而莊校之寶藏摩尼鏡周帀莊嚴以世間最上摩尼寶而為莊飾無數寶網羅覆其上百千金鈴出妙音聲有如是等不可思議眾寶嚴飾其慈行童女皮膚金色眼紺紫色髮紺青色以梵音聲而演說法善財見已頂禮其足遶無數帀合掌前住作如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時慈行童女告善財言善男子汝應觀我宮殿莊嚴善財頂禮周徧觀察見一一壁中一一柱中一一鏡中一一相中一一形中一一摩尼寶中一一莊嚴具中一一金鈴中一一寶樹中一一寶形像中一一寶纓絡中悉見法界一切如來從初發心修菩薩行成滿大願具足功德成等正覺轉妙法輪乃至示現入於涅槃如是影像靡不皆現如淨水中普現虗空日月星宿所有眾像如此皆是慈行童女過去世中善根之力爾時善財童子憶念所見諸佛之相合掌瞻仰慈行童女爾時童女告善財言善男子此是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我於三十六恒河沙佛所求得此法彼諸如來各以異門令我入此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一佛所演餘不重說善財白言聖者此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境界云何童女答言善男子我入此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隨順趣向思惟觀察憶持分別時得普門陀羅尼百萬阿僧祇陀羅尼門皆悉現前所謂佛剎陀羅尼門佛陀羅尼門法陀羅尼門眾生陀羅尼門過去陀羅尼門未來陀羅尼門現在陀羅尼門常住際陀羅尼門福德陀羅尼門福德助道具陀羅尼門智慧陀羅尼門智慧助道具陀羅尼門諸願陀羅尼門分別諸願陀羅尼門集諸行陀羅尼門清淨行陀羅尼門圓滿行陀羅尼門業陀羅尼門業不失壞陀羅尼門業流注陀羅尼門業所作陀羅尼門捨離惡業陀羅尼門修習正業陀羅尼門業自在陀羅尼門善行陀羅尼門持善行陀羅尼門三昧陀羅尼門隨順三昧陀羅尼門觀察三昧陀羅尼門三昧境界陀羅尼門從三昧起陀羅尼門神通陀羅尼門心海陀羅尼門種種心陀羅尼門直心陀羅尼門照心稠林陀羅尼門調心清淨陀羅尼門知眾生所從生陀羅尼門知眾生煩惱行陀羅尼門知煩惱習氣陀羅尼門知煩惱方便陀羅尼門知眾生解陀羅尼門知眾生行陀羅尼門知眾生行不同陀羅尼門知眾生性陀羅尼門知眾生欲陀羅尼門知眾生想陀羅尼門普見十方陀羅尼門說法陀羅尼門大悲陀羅尼門大慈陀羅尼門寂靜陀羅尼門言語道陀羅尼門方便非方便陀羅尼門隨順陀羅尼門差別陀羅尼門普入陀羅尼門無礙際陀羅尼門普徧陀羅尼門佛法陀羅尼門菩薩法陀羅尼門聲聞法陀羅尼門獨覺法陀羅尼門世間法陀羅尼門世界成陀羅尼門世界壞陀羅尼門世界住陀羅尼門淨世界陀羅尼門垢世界陀羅尼門於垢世界現淨陀羅尼門於淨世界現垢陀羅尼門純垢世界陀羅尼門純淨世界陀羅尼門平坦世界陀羅尼門不平坦世界陀羅尼門覆世界陀羅尼門因陀羅網世界陀羅尼門世界轉陀羅尼門知依想住陀羅尼門細入麤陀羅尼門麤入細陀羅尼門見諸佛陀羅尼門分別佛身陀羅尼門佛光明莊嚴網陀羅尼門佛圓滿音陀羅尼門佛法輪陀羅尼門成就佛法輪陀羅尼門差別佛法輪陀羅尼門無差別佛法輪陀羅尼門解釋佛法輪陀羅尼門轉佛法輪陀羅尼門能作佛事陀羅尼門分別佛眾會陀羅尼門入佛眾會海陀羅尼門普照佛力陀羅尼門諸佛三昧陀羅尼門諸佛三昧自在用陀羅尼門諸佛所住陀羅尼門諸佛所持陀羅尼門諸佛變化陀羅尼門佛知眾生心行陀羅尼門諸佛神通變現陀羅尼門住兜率天宮乃至示現入于涅槃陀羅尼門利益無量眾生陀羅尼門入甚深法陀羅尼門入微妙法陀羅尼門菩提心陀羅尼門起菩薩心陀羅尼門助菩提心陀羅尼門諸願陀羅尼門諸行陀羅尼門神通陀羅尼門出離陀羅尼門總持清淨陀羅尼門智輪清淨陀羅尼門智慧清淨陀羅尼門菩提無量陀羅尼門自心清淨陀羅尼門善男子我唯知此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其心廣大等虗空界入於法界福德成滿住出世法遠世間行智眼無翳普觀法界慧心廣大猶如虗空一切境界悉皆明見獲無礙地大光明藏善能分別一切法義行於世行不染世法能益於世非世所壞普作一切世間依止普知一切眾生心行隨其所應而為說法於一切時恒得自在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為三目彼有比丘名曰善見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帀戀慕瞻仰辭退而行。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約經文義分為二十一門一於善知識心生尊重二念教勝進三漸次南行四至師子奮迅城五推求慈行童女六聞其童女族姓王種七五百童女以為侍從八明女所居之殿九明女之所坐之座十善財聞已往詣十一善財入已覩見童女依正報得莊嚴十二善財見已正申所求十三童女令善財觀其依果所居報得知其行因十四善財觀已合掌瞻仰慈行童女十五童女告善財法門名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十六童女舉所修行法門見佛之數有三十六恒河沙諸佛名號不同十七明童女受此法門諸佛各以異門而入十八諸佛一說更不重宣十九善財白言問此法門之境界二十正舉所修觀察法門時得普總持門其數有百萬阿僧祇總持法門其大數有一百一十八二十一我唯知此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已下明推德昇進漸次南行者勝進也至師子奮迅城周徧推求慈行童女者會智悲無二體也聞此童女是師子幢王女五百童女以為侍從者明信此十住位中灌頂住普該五位智悲二門總如此十住中修更無異路故名為師子幢王女五百侍從已聞法者是此當位中修行也信此一位都攝五位智悲總如此門方名此十住門名住佛所住當如是知以此住中善知識依報之境總與佛果報所得境界名體俱同皆具因陀羅網互參之佛境身土重重含容時劫歲月都無延促一一門各各具足無量一切法門如經文自具令善觀察者是如慈行童女所居之殿名毗盧遮那藏殿者即是佛果包含眾德五位行藏佛因果門總在此位之中故龍勝栴檀足金線網天衣座上而說妙法者明以大慈悲身坐一切智智座上為龍勝也說一切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之香白淨教網覆護引接一切眾生以之為座善財聞已詣王宮門求見彼女見無量眾來入宮中者明此智殿悲宮是一切眾生共所入處五位菩薩共所居都善財問言諸人今者何所往詣咸報之言我等欲詣慈行童女聽受妙法者此明信而無疑善財童子即作是念此王宮門既無限礙我亦應入者自念信已當入入已見毗盧遮那藏殿者自心智悲萬行與五位因果智悲一時會入故頗棃為地者明以此寶似水精然紅白赤碧不同但以明淨類以法身報得琉璃為柱以淨行住持萬德金剛為壁者智淨防護也閻浮檀金以為垣墻者表淨戒外嚴也百千光明而為窗牖者以教光明照俗報得也阿僧祇摩尼而為莊校者離垢行嚴報生寶藏摩尼鏡周帀莊嚴者根本智起差別智照眾生根報生也以世間最上摩尼寶而為莊飭者淨行無染世間行報生無數寶網羅覆其上即能設教網約報生也其上百千金鈴出妙音者明聲徧十方說法之音所報生也已下明正報莊嚴慈行童女皮膚金色明法身白淨心無垢濁報生金色應真菩薩皆金色也目髮皆悉紺青以淨智照矚覆護眾生法故梵音聲者清朗遠聞十方也令善財觀其依報者明知果即識其法門也於一一鏡中所現一切佛境界互相含者具如經說云此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我於三十六恒河沙佛所求得此法者明十住十行十迴向為三十故六恒河沙佛所求得此法者通攝六位十信十地十一地及佛果行總在十住十行十迴向法中成彼前後六位法故以前信位且信未是實入住位故十地十一地因果行門但依十住十行十迴向法會融理事智悲願行門已備十地十一地依而倣之令使慣熟更無新法故以前十地十一地中不立隨位進修十佛果名號亦無遙見佛來亦無迎佛法事上下隨文看之意自現爾以是此第十灌頂住中智悲二行總收十住十行十迴向智悲願行總在其內故云三十教雖文字有前後安立之跡約智悲願行歲月日劫是一法總是一時乃至十信心亦爾十地十一地亦爾此一位中一切總別同異成壞法無不在中故如此位經文中令善財童子觀莊嚴境界中見一一壁中一一柱中一一鏡中一一相中一一形中乃至一一寶纓絡中悉見法界一切如來從初發心修菩薩行成滿大願具足功德成等正覺轉妙法輪乃至示現入於涅槃如是影像靡不皆見如水中普見虗空星宿日月所有眾像廣如經說以此境界用明一位總含諸位諸劫日月時分皆不遷移故云我於三十六恒河沙佛所求此法門一說不再悉皆領受即須知十住十行十迴向此三種十法總十住中一住中行故亦以智中有此三十箇法門悲中亦有三十箇法門亦為三十六恒河沙佛也以一一位有皆徧法界行門故以恒河沙略舉其徧義故亦取一位通該六位故亦表一切智慧解脫不離三空六波羅蜜故一一位中有六位故一一六位皆有無盡行願故已下舉一百一十八箇陀羅尼門明此一位總攝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因果不出此位一百一十八箇總持收故如是一百一十八大總持門不出十波羅蜜中行互參有百波羅蜜如是百波羅蜜不出三十七覺支以為互參助伴成三賢十聖等妙六位共名三十六恒河沙佛所求此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以此恒河沙是此經中最初小數故故舉之明初發心中十住門即徧該六位中六十法故除十信不入位深細思之可解大意明此十住十行十迴向三賢位一一皆含十地十一地及妙覺地法界門總通收一法界故一智慧一慈悲一解脫一劫一歲一月一日一時無前後無別異門然安立種種隨世差別法門故終不可作延促長短見故如初善財童子於善知識所起最極尊重心生廣大清淨解常念佛乘專求佛智願見諸佛觀法界無障礙智常現在前不合云專念大乘此經是法界佛果門與二乘無比對分亦與權教大乘十地之後安立佛果者亦非比對何得云專念大乘以大者比小者說大此法門所有發心皆依佛果發心所有心量願行智悲之境皆非比對不可以將比對大小之乘惑亂佛乘之門令使失其經意妄傳教門此是譯經者不達誤言也如後應云專求佛乘一切智乘不思議乘佛果乘以佛果文殊普賢法界纔初發心總入故又終始不分時劫差別絕情所量直是智故餘如經文此灌頂住位以智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此位以智治修行前後差別及智悲不均平障入智悲圓滿前後自在無二門問曰此灌頂住位智悲已滿何故不以佛表之何故將王女表之答曰明此十住中一住即十住明前德雲比丘海雲比丘善住比丘海幢比丘總是成佛出世間解脫位彌伽解脫長者休捨優婆夷毗目仙人勝熱婆羅門王女慈行總是佛果中圓會菩薩道以一位互體通收總在其內具足凡見比丘是表求佛果以莊嚴菩薩行凡見俗士即明求菩薩行不離佛果或男或女長者外道神天表法一一隨位行門配之方明此已上十箇善知識初德雲比丘明以禪定觀照顯發自心佛智慧普見諸佛境界光明門第二海雲比丘所是觀生死海十二有支本來清淨佛國海門第三善住比丘法身智自在無礙出俗門第四彌伽處俗修行世間文字門第五解脫長者處俗身含無盡佛剎莊嚴自體萬境自性禪定門第六海幢比丘真俗無二達出纏寂用無礙神通門第七休捨優婆夷處世成長大悲門第八毗目瞿沙無功智現同邪門第九勝熱婆羅門攝諸邪見苦行門第十王女慈行明智悲圓滿總攝諸位智悲因果同時具足門如是十門總攝六位因果三十七道品互體圓融一多具足如帝網法門此十住門明自住佛所住已下十行經明自利利他之行已下推德昇進入於十行位也此童女慈行是智波羅蜜中大悲圓滿門明總攝諸六位同該位位如是故云三十六恒河沙佛所求此法門三十為十住十行十迴向是也六即通佛果妙覺及五位通收表智波羅蜜圓該三賢六位總含一際約法門依報表之如前以六相明之於此十行中從初善見比丘已下至出家外道名為徧行是十行中十箇善知識第二推德昇進中從如諸菩薩已下至辭退而行有十一行經於中文義約分五門一推德昇進二示善知識方所三舉國土名四舉善知識名號五禮敬辭去南方義如初釋國土名三目者一法眼二智眼三慧眼如推德中智眼無瞖普觀法界慧心廣大此是三眼國土明隨世利生智眼觀根法眼知法慧眼決擇正邪此三是一隨用說三。
  第二十行法門十知識第一三目國善見比丘主歡喜行。
  【經】爾時善財童子思惟菩薩所住行甚深思惟菩薩所證法甚深思惟菩薩所入處甚深思惟眾生微細智甚深思惟世間依想住甚深思惟眾生所作行甚深思惟眾生心流注甚深思惟眾生如光影甚深思惟眾生名號甚深思惟眾生言說甚深思惟莊嚴法界甚深思惟種植業行甚深思惟業莊飾世間甚深漸次遊行至三眼國於城邑聚落村隣市肆川原山谷一切諸處周徧求覓善見比丘見在林中經行往返壯年美貌端正可喜其髮紺青右旋不亂頂有肉髻皮膚金色頸文三道額廣平正眼目脩廣如青蓮華脣口丹潔如頻婆果胷標卍字七處平滿其臂纖長其指網縵手足掌中有金剛輪其身殊妙如淨居天上下端直如尼拘陀樹諸相隨好悉皆圓滿如雪山王種種嚴飾目視不瞬圓光一尋智慧廣博猶如大海於諸境界心無所動若沈若舉若智非智動轉戲論一切皆息得佛所行平等境界大悲教化一切眾生心無暫捨為欲利樂一切眾生為欲開示如來法眼為踐如來所行之道不遲不速審諦經行無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人與非人前後圍遶主方之神隨方迴轉引導其前足行諸神持寶蓮華以承其足無盡光神舒光破暗閻浮幢林神雨眾雜華不動藏地神現諸寶藏普光明虗空神莊嚴虗空成就德海神雨摩尼寶無垢藏須彌山神頭頂禮敬曲躬合掌無礙力風神雨妙香華春和主夜神莊嚴其身舉體投地常覺主晝神執普照諸方摩尼幢住在虗空放大光明時善財童子詣比丘所頂禮其足曲躬合掌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薩行我聞聖者善能開示諸菩薩道願為我說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善見答言善男子我年既少出家又近我此生中於三十八恒河沙佛所淨修梵行或有佛所一日一夜淨修梵行或有佛所七日七夜淨修梵行或有佛所半月一月一歲百歲萬歲億歲那由他歲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歲或一小劫或半大劫或一大劫或百大劫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大劫聽聞妙法受行其教莊嚴諸願入所證處淨修諸行滿足六種波羅蜜海亦見彼佛成道說法各各差別無有雜亂住持遺教乃至滅盡亦知彼佛本所興願以三昧願力嚴淨一切諸佛國土以入一切行三昧力淨修一切諸菩薩行以普賢乘出離力清淨一切佛波羅蜜又善男子我經行時一念中一切十方皆悉現前智慧清淨故一念中一切世界皆悉現前經過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佛剎皆悉嚴淨成就大願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眾生差別行皆悉現前滿足十力智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諸佛清淨身皆悉現前成就普賢行願力故一念中恭敬供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如來成就柔耎心供養如來願力故一念中領受不可說不可說如來法得證阿僧祇差別法住持法輪陀羅尼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菩薩行海皆悉現前得能淨一切行如因陀羅網願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諸三昧海皆悉現前得於一三昧門入一切三昧門皆令清淨願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諸根海皆悉現前得了知諸根際於一根中見一切根願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時皆悉現前得於一切時轉法輪眾生界盡法輪無盡願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一切三世海皆悉現前得了知一切世界中一切三世分位智光明願力故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隨順燈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如金剛燈於如來家真正受生具足成就不死命根常然智燈無有盡滅其身堅固不可沮壞現於如幻色相之身如緣起法無量差別隨眾生心各各示現形貌色相世無倫匹毒刃火灾所不能害如金剛山無能壞者降伏一切諸魔外道其身妙好如真金山於天人中最為殊特名稱廣大靡不聞知觀諸世間咸對目前演深法藏如海無盡放大光明普照十方若有見者必破一切障礙大山必拔一切不善根本必令種植廣大善根如是之人難可得見難可出世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名聞於河渚中有一童子名自在主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為欲究竟菩薩勇猛清淨之行欲得菩薩大力光明欲修菩薩無勝無盡諸功德行欲滿菩薩堅固大願欲成菩薩廣大深心欲持菩薩無量勝行於菩薩法心無厭足願入一切菩薩功德欲常攝御一切眾生欲超生死稠林曠野於善知識常樂見聞承事供養無有厭倦頂禮其足遶無量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自爾時已下至我唯知此菩薩隨順燈解脫門於此段中經文義分為六門一善財思惟菩薩所住行有一十三種甚深二漸次遊行至三眼國三推覓善見比丘四見在林中經行往返天龍恭敬五善財頂禮敬申所求六善見比丘授與善財經行恒徧十方菩薩隨順燈解脫門比丘號善見者明此法眼智眼慧眼善見諸法善見一切眾生根性應時教化而令解脫故號善見也比丘者此名滅諍能化眾生煩惱見諍故云比丘問何故十行之初先見比丘答為明菩薩所行之行皆令一切眾生無諍離染出世間故為行之首皆須無染出世間以此先見比丘明心離世間方堪處俗同光利物是故已下方明俗倫在林中經行者表行廣多如林覆陰根莖枝葉華果備濟明行如是故林中經行經行往返者明入生死度眾生令諸眾生得出世涅槃之樂又令不住涅槃起大悲願入於生死又度眾生令至涅槃是往返義如是轉轉無有休息猶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故以隨順燈法門授與善財故以林中經行往返所表也又壯年美貌端正可喜者明能行諸行為壯年也美貌端正是行報法故又心端行正名為端正其髮紺青右旋不亂者順正法也頂有肉髻者智高德滿報生也皮膚金色者智淨心安素白無垢慈悲利物業報所招黃相是福德色也頸文三道者是不妄出言報所生故額廣平正者智寬博達之報也眼目脩廣如青蓮華者以智慈悲所報得也脣口丹潔如頻婆果者明赤色也是南方色以南為離離為日為虗無為心為法門以智為日口為說法之門以智慧日口能詮表正法所生報也胷標卍字者智業清涼所生七處平滿者兩手兩足兩肩馬王陰藏為七處平滿其臂纖長者引接成善所生報業其指網縵以教漉眾生所生報業手足中有金剛輪明轉法輪利眾生所生業果如是廣歎其福皆具如經所明皆是智行內修外嚴眾福因不虗棄明知因識果無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人及非人前後圍遶者明比丘所攝生依根徧故以招其眾侍從隨之亦是表法眾也主方神隨方迴轉引導其前者方法也法隨眾生根器迴轉引接眾生方無定相即法無定相足行神持蓮華以承其足者表行無染無盡光神舒光破闇者以教光破惑也閻浮幢林神雨眾雜華者明以廣多善言眾行接引眾生令住戒定慧香華故不動藏地神現諸寶藏此是禪定行能現智慧之寶藏故普光明虗空神莊嚴虗空者明以正智慧觀照諸法莊嚴法空起差別智行差別行不離法空故成就德海神雨摩尼寶者明以普賢大願成就大慈悲之德普雨法寶利益眾生故須彌山神頭頂禮敬曲躬合掌者明謙下離慢恭敬行也無礙力風神雨妙香華者明柔輭語謙敬語無我語和悅語無麤惡語知時語不妄語利益語如法語讚歎語一切眾善語皆為無礙力風神雨妙香華所聞之者戒定慧香華悉皆具足是故易云巽為言說風行於地上可以觀此明君子之典禮雅言也有所倣學以成仁德故云風行於地地者坤也坤為眾人倣君子言教故有所可觀此經以正智慧風神口出正教言音為風出合典禮之言為香華春和主夜神莊嚴其身舉體投地者明慈悲和悅常處生死之夜令眾生見者皆悉歡喜發生善根名為春和主夜神莊嚴其身投地者明大慈大悲願行莊嚴投於生死之地教化安樂一切眾生常覺主晝神執普照諸方摩尼幢住在虗空放大光明者明法空根本智照諸眾生以差別智度令解脫故時善財童子詣比丘所已下申請所求皆云已發無上菩提心者明於初友文殊師利所已發菩提即達菩提體無行無修無求無得無證以此求菩薩道即不離菩提心但求菩薩道成菩提心菩提本自無成現故不可已求常求現求已發當發現發菩無如是念故名為已先發無上正覺之心故出此三世心故名為已發無上正覺之心比丘答善財言我年既少出家又近明始從十住初生諸佛智慧而行此行名為年少出家又近此十行門列名前後行是一時十迴向亦然此三法一時行以智境界不出一剎那際都該信及十地十一地六位一時故又初始發心不見生老前後際故名為年少出家又近我此生中者即明不見始終之生中也於三十八恒河沙佛所淨修梵行者明十住十行十迴向以三十箇法均調智悲以此三十箇隨位佛因果法互參智悲無盡故云三十不離八正道行門故云三十八恒河沙佛所淨修梵行前慈行童女即云三十六恒河沙即表三賢七覺之行此云三十八恒河沙佛所者即勝進至八正道故三十八恒河沙佛者總三賢之位八正道中佛因果也總明發心之際正智現前破無明時無量惡業滅無量智慧現前號為恒沙佛數故從一日一夜淨修梵行或七日七夜淨修梵行或有佛所半月一月一歲百歲乃至不可說歲乃至不可說劫滿足六波羅蜜者此明出世道滿足六波羅蜜餘四方便願力智波羅蜜等是入生死成大悲行故此是比丘但云六度行不云十波羅蜜也亦見彼佛成道說法住持入滅遺教各各差別悉能見者明智境界順俗差殊智無纖毫時分遷也已上日月歲劫明時不遷也又云善男子我經行時一念中一切十方皆悉現前乃至不可說佛剎皆悉嚴淨乃至不可說眾生差別行皆悉現前乃至成就普賢行願力故一念領受不可說不可說諸如來法廣如經說此一段明遠近含容不遷不可具陳總不出一念者意明經行所表法身智體無依以智無依故即無表裏中邊以智無表裏故即十方不遠此方無近以智無遠近體若虗空明照十方隨願起行應根利物不去不來對現色身如日現於眾水之內以此智境界故時日歲劫性自無遷一念迷亡古今多劫即纖毫不轉遠近境界不出塵中智為願使願是智王悲行神通普賢行海皆由願使智如聲聞緣覺雖有神通以無大願利眾生故對普賢行願神通猶如百千日光比一箇螢火也餘意如經自明法門名菩薩隨順燈解脫門者明菩薩以自如來普光明智順諸眾行起差別智教化眾生恒令發明無有休息名菩薩隨順燈解脫門此是歡喜行檀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以智門中一行之中通修眾行約位門中修六波羅蜜出世之行此十行初門以將十住中智波羅蜜門普印三世一切佛境眾生境無盡劫總一時故不出毫內故已下例然初終總爾第二推德昇進門中自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二十一行半經於中文義約分五門一推德昇進二示善知識方處國土三示善知識居止處所在河渚中四舉善知識名號名為自在主五頂禮致敬辭退而去南方義如初釋國土號名聞者依教主立名為教主有名聞故河渚中居止者表戒為河流必入智海故童子者為明戒淨無染號為童子名自在主者為明已從如來法身智果入俗利生出世入纏主導眾生皆自在故以立名也。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六


  音切



  (行革切)。


  (去例切)。


  (息廉切)。


  (舜音)。


  (與久切)。


  (之欲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七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

  【論】第二名聞國自在主童子主饒益行。
  【經】爾時善財童子受善見比丘教已憶念誦持思惟修習明了決定於彼法門而得悟入天龍夜叉乾闥婆眾前後圍遶向名聞國周徧求覓自在主童子時有天龍乾闥婆等於虗空中告善財言善男子今此童子在河渚上爾時善財即詣其所見此童子十千童子所共圍遶聚沙為戲善財見已頂禮其足遶無量帀合掌恭敬却住一面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願為解說自在主言善男子我昔曾於文殊師利童子所修學書數算印等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門善男子我因此法門故得知世間書數算印界處等法亦能療治風癎痟瘦鬼魅所著如是所有一切諸病亦能造立城邑聚落園林臺觀宮殿屋宅種種諸處亦善調鍊種種仙藥亦善營理田農商賈一切諸業取捨進退咸得其所又善別知眾生身相作善作惡當生善趣當生惡趣此人應得聲聞乘道此人應得緣覺乘道此人應入一切智地如是等事皆悉能知亦令眾生學習此法增長決定究竟清淨善男子我亦能知菩薩算法所謂一百洛叉為一俱胝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為一頻婆羅頻婆羅頻婆羅為一矜羯羅廣說乃至優鉢羅優鉢羅為一波頭摩波頭摩波頭摩為一僧祇僧祇僧祇為一趣趣趣為一喻喻喻為一無數無數無數為一無數轉無數轉無數轉為一無量無量無量為一無量轉無量轉無量轉為一無邊無邊無邊為一無邊轉無邊轉無邊轉為一無等無等無等為一無等轉無等轉無等轉為一不可數不可數不可數為一不可數轉不可數轉不可數轉為一不可稱不可稱不可稱為一不可稱轉不可稱轉不可稱轉為一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為一不可思轉不可思轉不可思轉為一不可量不可量不可量為一不可量轉不可量轉不可量轉為一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轉不可說轉不可說轉為一不可說不可說此又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不可說轉善男子我以此菩薩算法算無量由旬廣大沙聚悉知其內顆粒多少亦能算知東方所有一切世界種種差別次第安住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亦能算知十方所有一切世界廣狹大小及以名字其中所有一切劫名一切佛名一切法名一切眾生名一切業名一切菩薩名一切諦名皆悉了知善男子我唯知此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門如諸菩薩摩訶薩能知一切諸眾生數能知一切諸法品類數能知一切諸法差別數能知一切三世數能知一切眾生名數能知一切諸法名數能知一切諸如來數能知一切諸佛名數能知一切諸菩薩數能知一切菩薩名數而我何能說其功德示其所行顯其境界讚其勝力辯其樂欲宣其助道彰其大願歎其妙行闡其諸度演其清淨發其殊勝智慧光明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曰海住有優婆夷名為具足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聞是語已舉身毛豎歡喜踊躍獲得希有信樂寶心成就廣大利眾生心悉能明見一切諸佛出興次第悉能通達甚深智慧清淨法輪於一切趣皆隨現身了知三世平等境界出生無盡功德大海放大智慧自在光明開三有城所有關鑰頂禮其足遶無量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門者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門於此段約分為七門一受教念持昇進二天龍夜叉眾圍遶三向名聞國周徧求覓自在童子四天龍示其所在五善財即詣其所見十千童子所共圍遶六聚沙為戲善財見已頂禮申請所求之法七自在主告善財所行之法於此所修法中約有十門一書二數算三印手印符印等是四界世界也五處者即世界眾生住居處所六療病七工巧八調練仙藥九農商十知眾生所出世根等於中算法前阿僧祇品略敘此亦如彼也此是菩薩行以法算數而知彼阿僧祇品佛智滿智眼自然而知不須算法也自餘如文自明此是饒益行中戒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若約智境法門一位通修十行若約位門中此饒益行中以書數算印農商相法并出世間方名戒體前十住中但以法身法性理智為戒體即海雲比丘觀十二有支生死海為佛智海是十迴向中以海師善入生死海為戒體如十信中即以畏罪修福離世間行為戒體十地中即修大悲為戒體即喜目觀察眾生夜神是在佛右面左為智右為悲又喜目觀察眾生者是慈悲之名以之為戒體各隨五位戒體昇進不同以智通該一位中五位總具此中上下十善知識約其行體論之世技醫方供養等事如經具言第二推德昇進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十七行經於中文義約分五門一推德昇進二示善知識住處及方所三舉善知識所居城名海住四舉善知識之名是優婆夷名為具足五禮敬辭退而去城名海住者表此優婆夷能含眾德如海優婆夷名具足者明約德立名表此優婆夷以住忍波羅蜜中具十波羅蜜以常能大捨具檀波羅蜜素服清潔名為持戒被髮毀容名之為忍心常不與世心和合名為精進智悲利俗不與識俱名之禪定已踐佛果出世妙慧名為智慧常處生死引接眾生又心無女業示受女身明大悲行是名方便常隨本願六道濟生名之大願不畏生死常轉法輪名之為力隨智幻生一切剎海常施佛事名之為智具足如是十波羅蜜四攝四無量故名具足善財聞已舉身毛豎者為聞具足之名喜心驚悅第三海住城具足優婆夷主無違逆行。
  【經】爾時善財童子觀察思惟善知識教猶如巨海受大雲雨無有厭足作是念言善知識教猶如春日生長一切善法根苗善知識教猶如滿月凡所照及皆使清涼善知識教如夏雪山能除一切諸獸熱渴善知識教如芳池日能開一切善心蓮華善知識教如大寶洲種種法寶充滿其心善知識教如閻浮樹積集一切福智華果善知識教如大龍現於虗空中遊戲自在善知識教如須彌山無量善法三十三天於中止住善知識教猶如帝釋眾會圍遶無能暎蔽能伏異道脩羅軍眾如是思惟漸次遊行至海住城處處尋覓此優婆夷時彼眾人咸告之言善男子此優婆夷在此城中所住宅內善財聞已即詣其門合掌而立其宅廣博種種莊嚴眾寶垣牆周帀圍遶四面皆有寶莊嚴門善財入已見優婆夷處於寶座盛年好色端正可喜素服垂髮身無纓絡其身色相威德光明除佛菩薩餘無能及於其宅內敷十億座超出人天一切所有皆是菩薩業力成就宅中無有衣服飲食及餘一切資生之物但於其前置一小器復有一萬童女圍遶威儀色相如天婇女妙寶嚴具莊飾其身言音美妙聞者喜悅常在左右親近瞻仰思惟觀察曲躬低首應其教命彼諸童女身出妙香普熏一切若有眾生遇斯香者皆不退轉無怒害心無怨結心無慳嫉心無諂誑心無險曲心無憎愛心無瞋恚心無下劣心無高慢心生平等心起大慈心發利益心住律儀心離貪求心聞其音者歡喜踊躍見其身者悉離貪染爾時善財既見具足優婆夷已頂禮其足恭敬圍遶合掌而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彼即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薩無盡福德藏解脫門能於如是一小器中隨諸眾生種種欲樂出生種種美味飲食悉令充滿假使百眾生千眾生百千眾生億眾生百億眾生千億眾生百千億那由他眾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眾生假使閻浮提微塵數眾生一四天下微塵數眾生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眾生假使十方世界一切眾生隨其欲樂悉令充滿而其飲食無有窮盡亦不減少如是飲食如是種種上味種種牀座種種衣服種種臥具種種車乘種種華種種鬘種種香種種塗香種種燒香種種末香種種珍寶種種纓絡種種幢種種幡種種蓋種種上妙資生之具隨意所樂悉令充足又善男子假使東方一世界中聲聞獨覺食我食已皆證聲聞辟支佛果住最後身如一世界中如是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億世界百億世界千億世界百千億世界百千億那由他世界閻浮提微塵數世界一四天下微塵數世界小千國土微塵數世界中千國土微塵數世界三千大千國土微塵數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所有一切聲聞獨覺食我食已皆證聲聞辟支佛果住最後身如於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又善男子東方一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所有一生所繫菩薩食我食已皆菩提樹下坐於道場降伏魔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善男子汝見我此十千童女眷屬以不答言已見優婆夷言善男子此十千童女而為上首如是眷屬百萬阿僧祇皆悉與我同行同願同善根同出離道同清淨解同清淨念同清淨趣同無量覺同得諸根同廣大心同所行境同理同義同明了法同淨色相同無量力同最精進同正法音同隨類音同清淨第一音同讚無量清淨功德同清淨業同清淨報同大慈周普救護一切同大悲周普成熟眾生同清淨身業隨緣集起令見者欣悅同清淨口業隨世語言宣布法化同往詣一切諸佛眾會道場同往詣一切佛剎供養諸佛同能現見一切法門同住菩薩清淨行地善男子是十千童女能於此器取上飲食一剎那頃徧至十方供養一切後身菩薩聲聞獨覺乃至徧及諸餓鬼趣皆令充足善男子此十千女以我此器能於天中充足天食乃至人中充足人食善男子且待須臾汝當自見說是語時善財則見無量眾生從四門入皆優婆夷本願所請既來集已敷座令坐隨其所須給施飲食悉使充足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唯知此無盡福德藏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一切功德猶如大海甚深無盡猶如虗空廣大無際如如意珠滿眾生願如大聚落所求皆得如須彌山普集眾寶猶如奧藏常貯法財猶如明燈破諸黑闇猶如高蓋普蔭羣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南方有城名曰大興彼有居士名曰明智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量帀瞻仰無厭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無盡福德藏解脫門中於此段約分為二十門一念善知識教門廣大如海思惟昇進二漸次南行三至海住城尋覓善友四眾人告語所在城中五善財詣門合掌而立六所觀依果其宅廣博種種莊嚴七善財入已見優婆夷處於寶座八觀其正報身相容儀可尊九見其宅內敷於十億妙座十見其小器在於座前一萬童女以為侍衛更無諸餘衣服飲食十一善財見已致敬申請十二優婆夷告語善財所修之法門名菩薩無盡福德藏十三以其小器十方六道眾生所須飲食種種美味悉皆具足十四聲聞獨覺食已皆證聲聞辟支佛果住最後身十五一生所繫菩薩食已皆於菩提樹下成佛十六舉百萬億阿僧祇同行之眾三業皆同十七善財見無量眾生從四門入十八隨願所請隨所須食皆悉充滿十九舉其我唯知此菩薩福德藏門二十推德昇進以成後行十千童女者萬行具足四門而入者四無量心以一小器所施飲食徧周無限眾生皆充飽者明器雖量小約以法界智施入因陀羅網門小含無盡又加法界智願力廣大之心以一微塵許大食令十方一切所生眾生食之充足元來不減毫釐以一微塵之食即法界量無裏外中邊限所礙故法門名菩薩福德藏明施願廣大也此是第三無違逆行以忍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十行五位通修約位門中以忍為體以忍為小器無行不具足故以謙無不利故第二推德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八行半經於中義意約分四門一推德昇進二示善知識方所及所居之城三舉城名大興及知識名明智居士四善財頂禮辭退而去城名大興者約教主立名以精進波羅蜜大興利益以立城名居士名明智者約第四無屈撓行見根利物仰視虗空即財法俱施故名明智此是十住中生貴住十地中第四地得出世智現前三界業盡當生佛家故此十行中為明智居士者居家處俗懷道利生故名居士。
  第四大興城明智居士主無屈撓行。
  【經】爾時善財童子得無盡莊嚴福德藏解脫光明已思惟彼福德大海觀察彼福德虗空趣彼福德聚登彼福德山攝彼福德藏入彼福德淵遊彼福德池淨彼福德輪見彼福德藏入彼福德門行彼福德道修彼福德種漸次而行至大興城周徧推求明智居士於善知識心生渴仰以善知識熏習其心於善知識志欲堅固方便求見諸善知識心不退轉願得承事諸善知識心無懈倦知由依止善知識故能滿眾善知由依止善知識故能生眾福知由依止善知識故能長眾行知由依止善知識故不由他教自能承事一切善友如是思惟時長其善根淨其深心增其根性益其德本加其大願廣其大悲近一切智具普賢道照明一切諸佛正法增長如來十力光明爾時善財見彼居士在其城內市肆衢道七寶臺上處無數寶莊嚴之座其座妙好清淨摩尼以為其身金剛帝青以為其足寶繩交絡五百妙寶而為校飾敷天寶衣建天幢幡張大寶網施大寶帳閻浮檀金以為其蓋毗琉璃寶以為其竿令人執持以覆其上鵞王羽翮清淨嚴潔以為其扇熏眾妙香雨眾天華左右常奏五百樂音其音美妙過於天樂眾生聞者無不悅豫十千眷屬前後圍遶色相端嚴人所喜見天莊嚴具以為嚴飾於天人中最勝無比悉已成就菩薩志欲皆與居士同昔善根侍立瞻對承其教命爾時善財頂禮其足遶無量帀合掌而立白言聖者我為利益一切眾生故為令一切眾生出諸苦難故為令一切眾生究竟安樂故為令一切眾生出生死海故為令一切眾生住法寶洲故為令一切眾生枯竭愛河故為令一切眾生起大慈悲故為令一切眾生捨離欲愛故為令一切眾生渴仰佛智故為令一切眾生出生死曠野故為令一切眾生樂諸佛功德故為令一切眾生出三界城故為令一切眾生入一切智城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能為一切眾生作依止處居士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人難得若能發心是人則能求菩薩行值遇善知識恒無厭足親近善知識恒無勞倦供養善知識恒不疲懈給侍善知識不生憂慼求覓善知識終不退轉愛念善知識終不放捨承事善知識無暫休息瞻仰善知識無時憩止行善知識教未曾怠惰稟善知識心無有誤失善男子汝見我此眾會人不善財答言唯然已見居士言善男子我已令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如來家增長白法安住無量諸波羅蜜學佛十力離世間種住如來種棄生死輪轉正法輪滅三惡趣住正法趣如諸菩薩悉能救護一切眾生善男子我得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脫門凡有所須悉滿其願所謂衣服纓絡象馬車乘華香幢蓋飲食湯藥房舍屋宅牀座燈炬奴婢牛羊及諸侍使如是一切資生之物諸有所須悉令充滿乃至為說真實妙法善男子且侍須臾汝當自見說是語時無量眾生從種種方所種種世界種種國土種種城邑形類各別愛欲不同皆以菩薩往昔願力其數無邊俱來集會各隨所欲而有求請爾時居士知眾普集須臾繫念仰視虗空如其所須悉從空下一切眾會普皆滿足然後復為說種種法所謂為得美食而充足者與說種種集福德行離貧窮行知諸法行成就法喜禪悅食行修習具足諸相好行增長成就難屈伏行善能了達無上食行成就無盡大威德力降魔怨行為得好飲而充足者與其說法令於生死捨離愛著入佛法味為得種種諸上味者與其說法皆令獲得諸佛如來上味之相為得車乘而充足者與其宣說種種法門皆令得載摩訶衍乘為得衣服而充足者與其說法令得清淨慚愧之衣乃至如來清淨妙色如是一切靡不周贍然後悉為如應說法既聞法已還歸本處爾時居士為善財童子示現菩薩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已告言善男子我唯知此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寶手徧覆一切十方國土以自在力普雨一切資生之具所謂雨種種色寶種種色纓絡種種色寶冠種種色衣服種種色音樂種種色華種種色香種種色末香種種色燒香種種色寶蓋種種色幢幡徧滿一切眾生住處及諸如來眾會道場或以成熟一切眾生或以供養一切諸佛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諸功德自在神力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師子宮彼有長者名法寶髻汝可往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歡喜踊躍恭敬尊重如弟子禮作如是念由此居士護念於我令我得見一切智道不斷愛念善知識見不壞尊重善知識心常能隨順善知識教決定深信善知識語恒發深心事善知識頂禮其足遶無量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脫門於此段中義分十門一念善知識所授之教思惟昇進二漸次而行至大興城推求明智居士三於善知識心生渴仰四念當承事諸善知識心無懈倦五見其居士在城內市肆衢道七寶臺上處無數寶莊嚴座六善財申請所求七居士稱歎能發大菩提心求菩薩道八居士示其善財能發大菩提之眾九居士告善財所行之法門名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脫門凡有所須悉皆滿足十待眾來集示其施法仰視虗空如其所須從空而下皆悉充滿然為說法從我唯知此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脫門已下是推德昇進前位優婆夷以其小器以明忍門離慢怠高心施其飲食充滿此位之中表精進之心無屈撓行常行空觀以除煩惱得無上智心一切依正法報人天善根總在其中居士云生如來家長白淨法者明此位是第四生貴住行亦是十地中第四地中三界業盡生如來家唯有世間智悲未滿五住中及第五地中修學六住及六地真俗二智俱終得寂滅定三空現前任運神通十方教化然後七住及七地已去入俗起同凡行行大慈悲門八地分得無功十地佛力方滿十一地任運利生是故於此仰視虗空是所修行精進之行一切業苦皆悉除斷一切佛法及人天福德咸在其中但修法空達緣起寂一門一切煩惱自然不現一切明智自然現前且約舉大要廣義如經自明此第四無屈撓行以精進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五位十行同行約位門中觀法空門了緣生解脫為勝治三界餘習法身智現生如來家十住初心創開佛慧生如來家第四住治三界惑淨佛智慧現前生如來家第八住中無功智現生如來無功智慧家第十住中智悲普濟受佛職位亦是生如來家十地位中一依此樣而成地位十住是十地勝進之樣不同權教佛果在十地之後三乘四十心地前為加行十地為見道此華嚴經十住為見道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為加行修行令慣熟故佛果於初先現以普賢悲願令智悲大用慣熟自在故以自如來根本普光明智光現故始終本末總無延促時日分劑故以法身根本智如實而言不同三乘權教情所解故皆須約本而觀之畢竟佛果慣習已成普賢行已滿一往但以教化一切眾生為常恒行從初至末無始無終無成無壞但以普徧十方一切六道以智對現利生為永業也從初發心起信修行時發如是信樂發如是志願起如是志求見如是道從初發心住以定觀力契會法身顯根本普光明智照知一切自他生死海性自解脫但為教化眾生令其迷解離妄想苦故亦不見自身成佛不成佛故若也起心圖成佛念當知此人去佛道遠若也但以法身無性之力自他性離無成壞心起方便力興大願力起大悲門無作而作發無限志願教化一切法界中無性眾生使令迷解還令省得自心無性之理妄想繫著自無不言成佛不言不成佛不可作如是圖念之情如此華嚴經安立五位教門但為引接未得謂得未至謂至未滿云滿滯染淨障於菩提道及菩薩行有止足心有休息想安立五十重因果一百一十重法門使不滯住止息休廢之心滿普賢願行至無盡極故第二推德昇進門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十五行半經約分為五門一推德昇進者從如諸菩薩已下是二示善知識方所者云南方如前所釋三示善知識所居城者城名師子宮此約化主立名師子是無畏義明此第五離癡亂行中以禪定為宮四有長者號法寶髻者表此長者所行禪行是法界體用自在無礙禪總攝十波羅蜜行八正道咸在其中如下長者所居其宅十層樓閣宅有八門者是明定體徧該諸行名法寶髻表[木*彎]攝諸位故至法頂故五禮敬辭去。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七


  音切



  (閑音)。


  (消音)。


  (所又切)。


  (味音)。


  (古音)。


  (口火切)。


  (直呂切)。


  (力之切)。

[木*彎]
  (烏還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八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一

  【論】第五師子宮城寶髻長者主離癡亂行。
  【經】爾時善財童子於明智居士所聞此解脫已遊彼福德海治彼福德田仰彼福德山趣彼福德津開彼福德藏觀彼福德法淨彼福德輪味彼福德聚生彼福德力增彼福德勢漸次而行向師子城周徧推求寶髻長者見此長者在於市中遽即往詣頂禮其足遶無數帀合掌而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善哉聖者願為我說諸菩薩道我乘此道趣一切智爾時長者執善財手將詣所居示其舍宅作如是言善男子且觀我家爾時善財見其舍宅清淨光明真金所成白銀為牆頗棃為殿紺琉璃寶以為樓閣硨磲妙寶而作其柱百千種寶周徧莊嚴赤珠摩尼為師子座摩尼為帳真珠為網彌覆其上瑪瑙寶池香水盈滿無量寶樹周徧行列其宅廣博十層八門善財入已次第觀察見最下層施諸飲食見第二層施諸寶衣見第三層布施一切寶莊嚴具見第四層施諸婇女并及一切上妙珍寶見第五層乃至五地菩薩雲集演說諸法利益世間成就一切陀羅尼門諸三昧印諸三昧行智慧光明見第六層有諸菩薩皆已成就甚深智慧於諸法性明了通達成就廣大總持三昧無障礙門所行無礙不住二法在不可說妙莊嚴道場中而共集會分別顯示般若波羅蜜門所謂寂靜藏般若波羅蜜門善分別諸眾生智般若波羅蜜門不可動轉般若波羅蜜門離欲光明般若波羅蜜門不可降伏藏般若波羅蜜門照眾生輪般若波羅蜜門海藏般若波羅蜜門普眼捨得般若波羅蜜門入無盡藏般若波羅蜜門一切方便海般若波羅蜜門入一切世間海般若波羅蜜門無礙辯才般若波羅蜜門隨順眾生般若波羅蜜門無礙光明般若波羅蜜門常觀宿緣而布法雲般若波羅蜜門說如是等百萬阿僧祇般若波羅蜜門見第七層有諸菩薩得如響忍以方便智分別觀察而得出離悉能聞持諸佛正法見第八層無量菩薩共集其中皆得神通無有退墮能以一音徧十方剎其身普現一切道場盡于法界靡不周徧普入佛境普見佛身普於一切佛眾會中而為上首演說於法見第九層一生所繫諸菩薩眾於中集會見第十層一切如來充滿其中從初發心修菩薩行超出生死成滿大願及神通力淨佛國土道場眾會轉正法輪調伏眾生如是一切悉使明見爾時善財見是事已白言聖者何緣致此清淨眾會種何善根獲如是報長者告言善男子我念過去過佛剎微塵數劫有世界名圓滿莊嚴佛號無邊光明法界普莊嚴王如來應正等覺十號圓滿彼佛入城我奏樂音并燒一丸香而以供養以此功德迴向三處謂永離一切貧窮困苦常見諸佛及善知識恒聞正法故獲斯報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無量福德寶藏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得不思議功德寶藏入無分別如來身海受無分別無上法雲修無分別功德道具起無分別普賢行網入無分別三昧境界等無分別菩薩善根住無分別如來所住證無分別三世平等住無分別普眼境界住一切劫無有疲厭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藤根其土有城名曰普門中有長者名為普眼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已下至我唯知此菩薩無量福德寶藏解脫門於此段中義分為十門一念善知識教增長福德海二漸次南行向師子城三周徧推求寶髻長者見在市中四禮敬正申所求五長者執善財手將詣所居之宅六令善財觀其報居之宅眾寶所成十層八門七善財觀已問其所修之因八長者為說往昔所修之因九并陳迴向三處十推德昇進隨文釋義者周徧推求寶髻長者明徧觀心境空有三界定亂昇進無依無得無證之定門市中而見者明寂亂等也若望十住中解脫長者即入三昧明身含佛剎之門表創居定體此十行中定明行體恒定表處生死市廛攝化眾生無虧定體明動用俱寂性自離故遽即往詣頂禮者速會其定體不遲滯也已下正舉申請中執善財手者引接也將詣所居示其舍宅令善財觀察者令知所因也舍宅清淨光明真金所成者約位以禪為主餘九波羅蜜為伴明定體白淨無垢報成光明真金為舍宅之大體白銀為牆者以禪體為戒戒為防護義頗棃為殿者以禪體顯智成忍此寶似水精明淨然有眾色不同紺瑠璃寶而為樓閣者以禪體而作精進觀照更增明淨清潔也硨磲妙寶而為其柱者以禪為行住持諸法故已下自餘莊嚴以次依十波羅蜜次第排之十層樓閣亦准此十波羅蜜從下向上排之自有次第宅開八門者一面各有兩門四方都八也明八正道行也第十層中明第十智波羅蜜圓會三世佛因果一念而滿教化眾生及入涅槃總皆不移也約智境界法爾如斯故已下九層中初以檀度二以戒三忍配之自有次第竝是以行報生表法為善財說本因中云我念過去佛剎微塵數劫有世界名圓滿莊嚴佛號無邊光明法界普莊嚴王彼佛入城時我奏樂音并燒一丸香以此供養迴向三處得此果報所居舍宅如是者明得定體以十住位中已得言佛剎微塵為數量者明定越迷塵自智慧佛入此十行禪門故故表越迷塵智現以善說法為樂音表因定起慧也定香但燒一丸五分法身周備迴向三處者但入此隨行寂用無礙定門即能永離貧乏常見諸佛及善知識恒聞正法是為三處如經具言我唯知此菩薩無量福德寶藏解脫門者明隨行寂用無礙定門能攝福智及以大慈大悲四攝四無量法皆在其內是故號此長者名為寶髻表此隨行定門總為鬟攝法義自餘如文自具此一段是第五離癡亂行以禪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諸位同治約位之中此位治世間出世間定亂不自在障如此長者十層樓閣總攝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及佛果皆悉通收以法界無依無性禪為體故皆以自體無依無住禪體中十波羅蜜以為莊嚴論主以頌釋曰。
  無作自性禪園苑普光明智為大宅差別觀照嚴樓閣布施法食滿眾生淨戒寶衣恒普著精進慈心為婇女禪心善達世間智五地通明菩薩住寂滅般若第六層七層方便住生死無功八層用自在九層一生法王居第十層中佛果滿如是次第而修學畢竟不居初中末以此眾法利羣生依正二報於中得。
  此略釋大況廣意如文意明一行中十行齊行無始無終例皆如是第二推德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十行半經於中約分六門一推德令進二示善知識之方所云南方三示善知識之國土名藤根四示善知識所居之城名普門五舉善知識名號普眼六致敬辭去隨文釋義者推德令善財昇進如歎德中有八行經如文具明國名藤根者表善知識第六般若深固徹眾生源故如藤根深固徹於大地至水際故取堅實穿達義以類智慧觀達世出世法皆徹源底故城名普門者明以普眼徧知諸法依法主立名長者名曰普眼者智慧過人天名之為長者世及出世無不徧知名為普眼已下勸令往詣如文自具第六藤根國普眼長者主善現行。
  【經】爾時善財童子於寶髻長者所聞此解脫已深入諸佛無量知見安住菩薩無量勝行了達菩薩無量方便希求菩薩無量法門清淨菩薩無量信解明利菩薩無量諸根成就菩薩無量欲樂通達菩薩無量行門增長菩薩無量願力建立菩薩無能勝幢起菩薩智照菩薩法漸次而行至藤根國推問求覓彼城所在雖歷艱難不憚勞苦但唯正念善知識教願常親近承事供養徧策諸根離眾放逸然後乃得見普門城百千聚落周帀圍遶雉堞崇峻衢路寬平見彼長者往詣其所於前頂禮合掌而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長者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知一切眾生諸病風黃痰熱鬼魅蠱毒乃至水火之所傷害如是一切所生諸疾我悉能以方便救療善男子十方眾生諸有病者咸來我所我皆療治令其得差復以香湯沐浴其身香華纓絡名衣上服種種莊嚴施諸飲食及以財寶悉令充足無所乏短然後各為如應說法為貪欲多者教不淨觀瞋恚多者教慈悲觀愚癡多者教其分別種種法相等分行者為其顯示殊勝法門為欲令其發菩提心稱揚一切諸佛功德為欲令其起大悲意顯示生死無量苦惱為欲令其增長功德讚歎修習無量福智為欲令其發大誓願稱讚調伏一切眾生為欲令其修普賢行說諸菩薩於一切剎一切劫住修諸行網為欲令其具佛相好稱揚讚歎檀波羅蜜為欲令其得佛淨身悉能徧至一切處故稱揚讚歎尸波羅蜜為欲令其得佛清淨不思議身稱揚讚歎忍波羅蜜為欲令其獲於如來無能勝身稱揚讚歎精進波羅蜜為欲令其得於清淨無與等身稱揚讚歎禪波羅蜜為欲令其顯現如來清淨法身稱揚讚歎般若波羅蜜為欲令其現佛世尊清淨色身稱揚讚歎方便波羅蜜為欲令其為諸眾生住一切劫稱揚讚歎願波羅蜜為欲令其現清淨身悉過一切諸佛剎土稱揚讚歎力波羅蜜為欲令其現清淨身隨眾生心悉使歡喜稱揚讚歎智波羅蜜為欲令其獲於究竟淨妙之身稱揚讚歎永離一切諸不善法如是施已各令還去善男子我又善知和合一切諸香要法所謂無等香辛頭波羅香無勝香覺悟香阿盧那跋底香堅黑栴檀香烏洛迦栴檀香沉水香不動諸根香如是等香悉知調理和合之法又善男子我持此香以為供養普見諸佛所願皆滿所謂救護一切眾生願嚴淨一切佛剎願供養一切如來願又善男子然此香時一一香中出無量香徧至十方一切法界一切諸佛眾會道場或為香宮或為香殿如是香欄檻香垣牆香却敵香戶牖香重閣香半月香蓋香幢香幡香帳香羅網香形像香莊嚴具香光明香雲雨處處充滿以為莊嚴善男子我唯知此令一切眾生普見諸佛歡喜法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如大藥王若見若聞若憶念若同住若隨行往若稱名號皆獲利益無空過者若有眾生暫得值遇必令消滅一切煩惱入於佛法離諸苦蘊永息一切生死怖畏到無所畏一切智處摧壞一切老死大山安住平等寂滅之樂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多羅幢彼中有王名無厭足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禮普眼足遶無量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已下至我唯知此令一切眾生普見諸佛歡喜門於此段中約分為八門一正念善知識教思惟昇進二往藤根國推問求覓普門城三在衢路見長者正申所求四長者授與善財所行之事其所行事有四一善治眾疾二善說對治諸根法門三善和合諸香供養普見諸佛四推德昇進隨文釋義者其城雉堞崇峻重堞最高曰雉雉重曰堞城高曰崇難昇曰峻明此善知識住第六行中智慧無盡重重尊高難入故衢路寬平者三空智慧蕩無涯際世及出世智無不周對治諸病者世間四大不和病以湯藥治如煩惱病以五停心觀十波羅蜜治善合諸香者以戒定慧解脫法身智身香隨根普熏自佛出現如上之事皆約事表法有事有法皆含世間出世間二義如十住中第六正心住以海幢比丘入寂滅定身出化雲徧周饒益表第六住中般若寂用無礙門今此十行位中第六般若善現行中舉純用是寂得成就寂靜身語意行如上能療治眾生病者實有是行表法者風病明想念多者以數息對治引令內止方便令所緣心息順無作定顯智用神通利化一切黃病表貪欲多者對以不淨觀痰熱病者表愚癡多者對以十二緣生觀鬼魅病者表取著妙相不離魔業及天報神通對以法空觀蠱毒者表一切有所得心能生一切諸纏害業愛業喻水瞋業喻火如是等病皆能對治如合和諸香者亦實有如是行表法者即明智慧善說教香令熏淨諸惡執業故隨諸惡業為臭隨智慧行為香如辛頭波羅香即明阿耨達池西面金牛口中所出大河流入信度國波羅者此云岸也明此香出此河之岸上表此第六善現行三空智慧四辯無礙如彼大池涌出四河潤澤大地復成大海一切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香皆生其中若有眾生聞而入信皆得度脫超昇彼岸經舉其一餘三河准此知之阿盧那跋底香者此云香赤色鮮明表赤色是南方正色又表離為虗無為日為明為心以離法心故離猶麗也像此位三空四辯無相智慧光明麗於一切眾生心境皆得智慧解脫香故烏洛迦栴檀香者烏洛迦蛇名栴檀者香樹也明此蛇最毒常患毒熱以身遶此香樹其毒氣便息表若有眾生聞說心境俱空本無體相無有處所無一法可得之香信而悟入一切煩惱毒熱自然清淨餘香如名可解如是八種智慧香熏諸眾生邪見識種令依八正道行入如來智慧香故善男子我唯知此令一切眾生普見諸佛歡喜門明如上對治諸法智慧開發諸佛智慧方便皆令眾生入佛智慧皆歡喜故已下明推德昇進此名第六善現行中善知識以般若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若約智門中諸位同治若約位門中治隨行寂用不自在障令隨行成就寂靜身語意行純清淨故第二推德昇進分中從如諸菩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九行半經約分四門一推德昇進二示善知識所居方所及所居之城名多羅幢三舉其王名無厭足四敬禮辭去城名多羅幢者此云明淨約化主立名以第七無著行中以出世間明淨智慧善入世間作慈悲主善知諸根化身同事不妄接生故王名無厭足者利生無厭故因行成名餘如文自具。
  第七多羅幢城無厭足王主無著行。
  【經】爾時善財童子憶念思惟善知識教念善知識能攝受我能守護我令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退轉如是思惟生歡喜心淨信心廣大心怡暢心踊躍心欣慶心勝妙心寂靜心莊嚴心無著心無礙心平等心自在心住法心徧往佛剎心見佛莊嚴心不捨十力心漸次遊行經歷國土村邑聚落至多羅幢城問無厭足王所在之處諸人答言此王今者在於正殿坐師子座宣布法化調御眾生可治者治可攝者攝罰其罪惡決其諍訟撫其孤弱皆令永斷殺盜邪婬亦令禁止妄言兩舌惡口綺語又使遠離貪瞋邪見時善財童子依眾人語尋即往詣遙見彼王坐那羅延金剛之座阿僧祇寶以為其足無量寶像以為莊嚴金繩為網彌覆其上如意摩尼以為寶冠莊嚴其首閻浮檀金以為半月莊嚴其額帝青摩尼以為耳璫相對垂下無價摩尼以為纓絡莊嚴其頸天妙摩尼以為印釧莊嚴其臂閻浮檀金以為其蓋眾寶間錯以為輪輻大瑠璃寶以為其竿光味摩尼以為其臍雜寶為鈴恒出妙音放大光明周徧十方如是寶蓋而覆其上阿那羅王有大力勢能伏他眾無能與敵以離垢繒而繫其頂十千大臣前後圍遶共理王事其前復有十萬猛卒形貌醜惡衣服褊陋執持器仗攘臂瞋目眾生見者無不恐怖無量眾生犯王教敕或盜他物或害他命或侵他妻或生邪見或起瞋恨或懷貪嫉作如是等種種惡業身被五縛將詣王所隨其所犯而治罰之或斷手足或截耳鼻或挑其目或斬其首或剝其皮或解其體或以湯煑或以火焚或驅上高山推令墮落有如是等無量楚毒發聲號叫譬如眾合大地獄中善財見已作如是念我為利益一切眾生求菩薩行修菩薩道今者此王滅諸善法作大罪業逼惱眾生乃至斷命曾不顧懼未來惡道云何於此而欲求法發大悲心救護眾生作是念時空中有天而告之言善男子汝當憶念普眼長者善知識教善財仰視而白之曰我常憶念初不敢忘天曰善男子汝莫厭離善知識語善知識者能引導汝至無險難安隱之處善男子菩薩善巧方便智不可思議攝受眾生智不可思議護念眾生智不可思議成熟眾生智不可思議守護眾生智不可思議度脫眾生智不可思議調伏眾生智不可思議時善財童子聞此語已即詣王所頂禮其足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時阿那羅王理王事已執善財手將入宮中命之同坐告言善男子汝應觀我所住宮殿善財如語即徧觀察見其宮殿廣大無比皆以妙寶之所合成七寶為牆周帀圍遶百千眾寶以為樓閣種種莊嚴悉皆妙好不思議摩尼寶網羅覆其上十億侍女端正殊絕威儀進止皆悉可觀凡所施為無非巧妙先起後臥耎意承旨時阿那羅王告善財言善男子於意云何我若實作如是惡業云何而得如是果報如是色身如是眷屬如是富贍如是自在善男子我得菩薩如幻解脫善男子我此國土所有眾生多行殺盜乃至邪見作餘方便不能令其捨離惡業善男子我為調伏彼眾生故化作惡人造諸罪業受種種苦令其一切作惡眾生見是事已心生惶怖心生厭離心生怯弱斷其所作一切惡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善男子我以如是巧方便故令諸眾生捨十惡業住十善道究竟快樂究竟安隱究竟住於一切智地善男子我身語意未曾惱害於一眾生善男子如我心者寧於未來受無間苦終不發生一念之意與一蚊一蟻而作苦事況復人耶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諸善法故善男子我唯得此如幻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得無生忍知諸有趣悉皆如幻菩薩諸行悉皆如化一切世間悉皆如影一切諸法悉皆如夢入真實相無礙法門修行帝網一切諸行以無礙智行於境界普入一切平等三昧於陀羅尼已得自在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妙光王名大光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王足遶無數帀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得此如幻解脫此一段經約分十四門一正念善知識昇進二往多羅城三問眾人其王所在四眾人答言今在正殿五善財往詣遙見彼王處那羅延金剛之座六見王報嚴身殿皆是眾寶七見王苦具罰惡痛切難當八善財心生疑惑九空中天告用善知識言令除疑惑十善財疑除往詣王所頂禮正申所求十一其王執善財手將入宮中令觀報境十二其王舉如幻解脫門化現其身自作惡業受種種苦令實眾生心生惶怖起諸善根發菩提心十三其王自申所行常於身口意乃至一蚊一蟻不生苦害之心況復人耶十四推德昇進阿那羅王者此云無厭足也如十住第七住慈悲位以休捨優婆夷表之此十行第七慈悲行以無厭足王表之以明治惡人之行自化作惡自苦治之令實眾生厭世修德成菩提道第七迴向以觀世音主之第七遠行地中以夜天名開敷樹華主之如是皆是隨位成就慈悲之別名自餘如經具明此是第七無著行善知識以方便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以治處生死中染淨二行不自在令得住生死中大智大悲得自在故第二推德昇進中從諸菩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八行半經約分四門一推德昇進二示善知識方處及所居之城名為妙光三舉善知識王名大光四頂禮辭去經云城名妙光者此同第八住第八地無功智慧妙用是本位之中差別智滿王名大光者名根本智自餘如文自具。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八


  音切



  (直爾切)。


  (徒協切)。


  (無分切)。


  (禺紀切)。

[邱-丘+(厂@(田/坴))]
  (直連切)。


  (如羊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九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二

  【論】第八妙光城大光王主難得行。
  【經】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正念彼王所得幻智法門思惟彼王如幻解脫觀察彼王如幻法性發如幻願淨如幻法普於一切如幻三世起於種種如幻變化如是思惟漸次遊行或至人間城邑聚落或經曠野巖谷險難無有疲懈未曾休息然後乃至妙光大城而問人言妙光大城在於何所人咸報言妙光城者今此城是是大光王之所住處時善財童子歡喜踊躍作如是念我善知識在此城中我今必當親得奉見聞諸菩薩所行之行聞諸菩薩出要之門聞諸菩薩所證之法聞諸菩薩不思議功德聞諸菩薩不思議自在聞諸菩薩不思議平等聞諸菩薩不思議勇猛聞諸菩薩不思議境界廣大清淨作是念已入妙光城見此大城以金銀瑠璃頗棃真珠硨磲瑪瑙七寶所成七寶深壍七重圍遶八功德水盈滿其中底布金沙優鉢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徧布其上寶多羅樹七重行列七種金剛以為其垣各各圍遶所謂師子光明金剛垣無能超勝金剛垣不可沮壞金剛垣不可毀缺金剛垣堅固無礙金剛垣勝妙網藏金剛垣離塵清淨金剛垣悉以無數摩尼妙寶間錯莊嚴種種眾寶而為埤堄其城縱廣一十由旬周迴八方面開八門皆以七寶周徧嚴飾毗瑠璃寶以為其地種種莊嚴甚可愛樂其城之內十億衢道一一道間皆有無量萬億眾生於中止住有無數閻浮檀金樓閣毗瑠璃摩尼網羅覆其上無數銀樓閣赤真珠摩尼網羅覆其上無數毗瑠璃樓閣妙藏摩尼網羅覆其上無數頗棃樓閣無垢藏摩尼王網羅覆其上無數光照世間摩尼寶樓閣日藏摩尼王網羅覆其上無數帝青摩尼寶樓閣妙光摩尼王網羅覆其上無數眾生海摩尼王樓閣燄光明摩尼王網羅覆其上無數金剛寶樓閣無能勝幢摩尼王網羅覆其上無數黑栴檀樓閣天曼陀羅華網羅覆其上無數無等香王樓閣種種華網羅覆其上其城復有無數摩尼網無數寶鈴網無數天香網無數天華網無數寶形像網無數寶衣帳無數寶蓋帳無數寶樓閣帳無數寶華鬘帳之所彌覆處處建立寶蓋幢幡當此城中有一樓閣名正法藏阿僧祇寶以為莊嚴光明赫弈最勝無比眾生見者心無厭足彼大光王常處其中爾時善財童子於此一切珍寶妙物乃至男女六塵境界皆無愛著但正思惟究竟之法一心願樂見善知識漸次遊行見大光王去於所住樓閣不遠四衢道中坐如意摩尼寶蓮華藏廣大莊嚴師子之座紺瑠璃寶以為其足金繒為帳眾寶為網上妙天衣以為茵蓐其王於上結跏趺坐二十八種大人之相八十隨好而以嚴身如真金山光色熾盛如淨空日威光赫弈如盛滿月見者清涼如梵天王處於梵眾亦如大海功德法寶無有邊際亦如雪山相好樹林以為嚴飾亦如大雲能震法雷啟悟羣品亦如虗空顯現種種法門星像如須彌山四色普現眾生心海亦如寶洲種種智寶充滿其中於王座前有金銀瑠璃摩尼真珠珊瑚琥珀珂貝璧玉諸珍寶聚衣服纓絡及諸飲食無量無邊種種充滿復見無量百千萬億上妙寶車百千萬億諸天妓樂百千萬億天諸妙香百千萬億病緣湯藥資生之具如是一切悉皆珍好無量乳牛蹄角金色無量千億端正女人上妙栴檀以塗其體天衣纓絡種種莊嚴六十四能靡不該練世情禮則悉皆善解隨眾生心而以給施城邑聚落四衢道側悉置一切資生之具一一道傍皆有二十億菩薩以此諸物給施眾生為欲普攝眾生故為令眾生歡喜故為令眾生踊躍故為令眾生心淨故為令眾生清涼故為滅眾生煩惱故為令眾生知一切義理故為令眾生入一切智道故為令眾生捨怨敵心故為令眾生離身語惡故為令眾生拔諸邪見故為令眾生淨諸業道故時善財童子五體投地頂禮其足恭敬右遶經無量帀合掌而住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時王告言善男子我淨修菩薩大慈幢行我滿足菩薩大慈幢行善男子我於無量百千萬億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所問難此法思惟觀察修習莊嚴善男子我以此法為王以此法教敕以此法攝受以此法隨逐世間以此法引導眾生以此法令眾生修行以此法令眾生趣入以此法與眾生方便以此法令眾生熏習以此法令眾生起行以此法令眾生安住思惟諸法自性以此法令眾生安住慈心以慈為主具足慈力如是令住利益心安樂心哀愍心攝受心守護眾生不捨離心拔眾生苦無休息心我以此法令一切眾生畢竟快樂恒自悅豫身無諸苦心得清涼斷生死愛樂正法樂滌煩惱垢破惡業障絕生死流入真法海斷諸有趣求一切智淨諸心海生不壞信善男子我已住此大慈幢行能以正法教化世間善男子我國土中一切眾生皆於我所無有恐怖善男子若有眾生貧窮困乏來至我所而有求索我開庫藏恣其所取而語之言莫造諸惡莫害眾生莫起諸見莫生執著汝等貧乏若有所須當來我所及四衢道一切諸物種種具足隨意而取勿生疑難善男子此妙光城所住眾生皆是菩薩發大乘意隨心所欲所見不同或見此城其量狹小或見此城其量廣大或見土沙以為其地或見眾寶而以莊嚴或見聚土以為垣牆或見寶牆周帀圍遶或見其地多諸瓦石高下不平或見無量大摩尼寶間錯莊嚴平垣如掌或見屋宅土木所成或見殿堂及諸樓閣階墀窗闥軒檻戶牖如是一切無非妙寶善男子若有眾生其心清淨曾種善根供養諸佛發心趣向一切智道以一切智為究竟處及我昔時修菩薩行曾所攝受則見此城眾寶嚴淨餘皆見穢善男子此國土中一切眾生五濁世時樂作諸惡我心哀愍而欲救護入於菩薩大慈為首隨順世間三昧之門入此三昧時彼諸眾生所有怖畏心惱害心怨敵心諍論心如是諸心悉自消滅何以故入於菩薩大慈為首順世三昧法如是故善男子且待須臾自當現見時大光王即入此定其城內外六種震動諸寶地寶牆寶堂寶殿臺觀樓閣階砌戶牗如是一切咸出妙音悉向於王曲躬敬禮妙光城內所有居人靡不同時歡喜踊躍俱向王所舉身投地村營城邑一切人眾咸來見王歡喜敬禮近王所住鳥獸之屬互相瞻視起慈悲心咸向王前恭敬禮拜一切山原及諸草樹莫不迴轉向王敬禮陂池泉井及以河海悉皆騰溢流注王前十千龍王起大香雲激電震雷注微細雨有十千天王所謂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善變化天王他化自在天王如是等而為上首於虗空中作眾妓樂無數天女歌詠讚歎雨無數華雲無數香雲無數寶鬘雲無數寶衣雲無數寶蓋雲無數寶幢雲無數寶幡雲於虗空中而為莊嚴供養其王伊羅婆拏大象王以自在力於虗空中敷布無數大寶蓮華垂無數寶纓絡無數寶繒帶無數寶鬘無數寶嚴具無數寶華無數寶香種種奇妙以為嚴飾無數婇女種種歌讚閻浮提內復有無量百千萬億諸羅剎王諸夜叉王鳩槃荼王毗舍闍王或住大海或居陸地飲血噉肉殘害眾生皆起慈心願行利益明識後世不造諸惡恭敬合掌頂禮於王如閻浮提餘三天下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百千萬億那由他世界中所有一切毒惡眾生悉亦如是時大光王從三昧起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大慈為首隨順世間三昧門如諸菩薩摩訶薩為高蓋慈心普蔭諸眾生故為修行下中上行悉等行故為大地能以慈心任持一切諸眾生故為滿月福德光明於世間中平等現故為淨日以智光明照耀一切所知境故為明燈能破一切眾生心中諸黑闇故為水清珠能清一切眾生心中諂誑濁故為如意寶悉能滿足一切眾生心所願故為大風速令眾生修習三昧入一切智大城中故而我云何能知其行能說其德能稱量彼福德大山能瞻仰彼功德眾星能觀察彼大願風輪能趣入彼甚深法門能顯示彼莊嚴大海能闡明彼普賢行門能開示彼諸三昧窟能讚歎彼大慈悲雲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王都名曰安住有優婆夷名曰不動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王足遶無數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菩薩大慈為首隨順世間三昧門於此一段經約分為十五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昇進二漸次遊行人間城邑三然後乃至妙光大城四問人求覓所居人咸報言今此城是五善財得聞城所居住處歡喜踊躍六明善財入妙光大城所見依果報境眾寶莊嚴七明善財見如上妙境及男女諸六塵境界皆無愛著但一心思惟究竟之法八漸次遊行見大光王所住之處九見王依正二報身座莊嚴十善財五體投地頂禮其足十一正申所求十二王告善財所行之行名菩薩大慈幢行十三妙光城隨心所見淨穢不同十四王入大慈為首隨順世間三昧門時所有報嚴寶地宮殿皆六震動樹林低首泉涌歸王萬姓天人龍神恭敬夜叉羅剎咸起慈心八部諸王無不頂敬皆生歡喜發起善根以此大慈為首三昧之力法如是故十五推德令善財昇進隨文釋義者漸次遊行或至人間城邑聚落曠野巖谷然後乃至妙光大城者明周巡觀照治前位中智劣大悲不圓滿習治令智悲均平智悲自在方至第八無功妙用之行城故問眾人言妙光城今在何處者明以觀照之力智悲齊等猶不自識是故須問舊住之人表無功之位智悲難會眾人咸報言妙光城者今此城是是大光王之所住處者明善財契會智悲自在如王之門善財歡喜者入法樂也作如是念已下自念必當更聞勝法菩薩所行作如是十種念已入妙光城明以前第七行中修世間慈悲之行入第八無功智之城名入妙光城為明達智朗然大慈增廣已下入城所見寶嚴地樹宮閣臺觀池沼等皆明入此行門約智悲報生一不虗來皆以慈宮智殿悲觀樓種種智閣法性行華七菩提壍八正道水隨菩提行樹防護一切眾生身口意業以為垣牆一如十迴向初配當埤堄者是垣上傾看之孔也皆以寶嚴此七重以七菩提行之所報成舉七數倣此其城縱廣一十由旬由旬者若約佛本行集經第十二云以七微塵成一窗牖塵七窗牖塵成一兔毫頭塵七兔毫頭塵成一羊毛頭塵七羊毛頭塵成一牛毛頭塵七牛毛頭塵成一蟣七蟣成一虱七虱成一芥子七芥子成一大麥七大麥成一指節七指節成半尺二半尺成一肘四肘成一弓五弓成一丈二十丈名一息八十息成一俱盧舍八俱盧舍成一由旬計此方尺量二里餘八十步當一俱盧舍八俱盧舍為一由旬一由旬合有一十七里其城一十由旬者合東西南北一百七十里若准其城內有十億衢道一一道間皆有無量萬億眾生於中止住者即非是此世間小由旬量之所能容即是以根本智為大城一即十故體用徹也差別智為衢道十智之中一中有一億同別之用乃至無盡八正道為八門四八三十二明十波羅蜜七覺分八正道分共為進修十住十行十迴向和合圓融智悲二行令使自在號根本智曰大光之王隨諸眾生根品上中下見名妙光大城廣狹不同淨穢差別所有眾寶莊嚴城及地樹宮殿總約智悲報生如文自具此城有一樓閣名正法藏大光王常處其中者此是差別智之報境根本智自在王常處其中善財見大光王去所住樓閣不遠於四衢道中坐如意摩尼寶蓮華藏廣大莊嚴師子之座者此明四智四無量四攝法引接眾生為四衢以南北東西通過大道名為四衢此一四衢攝多道路乃至百千總以此一四衢收故以隨意接生皆令無垢故以如意離垢寶以為其座以行無染故號蓮華瑠璃為座足者明智隨萬行明淨無障金繒為帳表智隨慈含育眾生寶網以約妙說教網報生也天衣以為茵蓐者以智無依為座體茵蓐者有文綵蓐也以智無依具足四無礙辯之文章引接眾生故其王於上結跏趺坐者智悲二業交徹自在二十八種大人之相者明此十住十行二位智悲已修猶有十迴向未滿以此未具三十二相明以三賢位極方成轉輪王之三十二相故此約智境不動念而和會諸位同異總別之義也必不得作如情延促量也即全虧經意設此經教金輪王即如隨好光明功德品中所說金網轉輪王此轉輪王於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教化眾生此王放摩尼髻中清淨光明若有眾生遇斯光者皆得菩薩十地位成無量智慧光明得十種清淨眼十種清淨意八十隨好者以隨好上界梵天王同得是世間好故非同三賢位滿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如頂生王等是轉輪王以凌帝釋便失神通仍居退墜此是三乘中一四天下小金輪王也亦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具福相就中不同如此十行中大光王是人王攝化境界周滿十方百千萬億那由他世界悉皆化現普資引接故如三乘中金輪王但化四天下人不及諸天此十行中第八難得行為人王攝化十方無邊境界及上界天王人天六道無不徧攝故以得佛智故已下歎王福智二業如文具明經云亦如虗空顯現種種法門星象者明主方神以方隅成法即八卦九宮是也上方乾象其中二十八宿及十二時支干及日月五星諸列宿等皆有法則其世人王法之以施德令佛以取之用表說法自餘如文自具其王座前種種珍寶周滿衢路者是王所施之物如經廣明其王身如金山者應真色也以淨智內明行慈祐物之所感也端正女人皆具六十四能未詳我淨修菩薩大慈幢行者明從十行之初至第六行修行出世智慧之門從第七行至此第八行前修處世慈悲起智之行至此第八行處世無功用智現前常以大慈悲為首智隨破惑名之為幢從此已去至於第十行中徧行外道以大慈悲行乃至九十六種外道身我皆為之接諸邪見是一終行滿故淨名經云彼外道六師所墮汝亦隨墮乃可取食王言我於無量百千佛所問難此法思惟觀察修習莊嚴者意斷善財疑也前十住中第八童真住見毗目多羅仙人亦五體投地於此第八行中見大光王亦五體投地者何也意明此位修悲至智總五位通該以表智悲普徧故以此表之但五位中第八位皆明菩薩行圓從此第八位已去皆修如來十種力用自在以五位中第十位皆是智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故從此已去後位任運自成其大光王入菩薩大慈為首三昧顯所行慈心業用饒益自在令後學者倣之以明無依之智入等眾生心與之同體無有別性有情無情皆悉同體入此三昧所感業故令一切眾生及以樹林涌泉悉皆歸流悉皆低枝悉皆稽首夜叉羅剎悉皆息惡以明智隨一切眾生皆與同其業用一性無二如世間帝王有慈悲於人龍神順伏鳳集鱗翔何況人焉而不歸仰況此大光王智徹真源行齊法界慈心為首神會含靈與眾物而同光為萬有之根本如摩尼寶與物同色而本色不違如聖智無心以萬物心為心而物無違也明同體大慈悲心與物同用對現色身而令發明故山原及諸草樹無不迴轉向王禮敬陂池泉井及以河海悉皆騰溢流注王前者以智境大慈法合如此若眾生情識所變之境即眾生不能為之如蓮華藏世界中境界盡作佛事以是智境非情所為故聖者以智歸情令有情眾生報得無情草木山泉河海悉皆隨智迴轉以末為本故如世間有至孝於心冰池涌魚冬竹抽筍尚自如斯況真智從慈者歟此第八行中明智從悲行用故以是列眾之中先標十千龍王以為眾首者表智恒遊空垂慈雨法以龍遊空興雲注雨表之次如天王自在已下諸眾皆明以大慈為首三昧業用所招之眾如文具明從頂禮於王已下有四行半經明攝化廣狹及推德善財昇進此是第八難得行善知識以願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治第八行中智悲不自在障令得自在大慈為首智為先導已前以慈修智已後第九第十二位以智行悲前十住中亦如是後十迴向十地亦倣此意明以無功之智用成慈悲等眾生之業用無自功可成如來十力四無畏任運自至第二推德昇進中從如諸菩薩已下至辭退而去可有十六行經約分五門一推德於先令善財昇進二示善知識方所三舉善知識所居城名是王所都名安住四舉善知識名有優婆夷名為不動五致敬辭退而去隨文釋義者有一王都者明此位是第九法王子菩薩所居故號王都凡五位中第九位皆是法王子位得說法自在優婆夷者是清信士女也年已長大二十已上不嫁自居修德離俗無染清潔號優婆夷名不動者明此女人自發心來經閻浮提微塵數劫所生之中於世五欲及以瞋恨更無所動名為不動。
  第九安住王都不動優婆夷主善法行。
  【經】爾時善財童子出妙光城遊行道路正念思惟大光王教憶念菩薩大慈幢行門思惟菩薩隨順世間三昧光明門增長彼不思議願福德自在力堅固彼不思議成熟眾生智觀察彼不思議不共受用大威德憶念彼不思議差別相思惟彼不思議清淨眷屬思惟彼不思議所作業生歡喜心生淨信心生猛利心生欣悅心生踊躍心生慶幸心生無濁心生清淨心生堅固心生廣大心生無盡心如是思惟悲泣流淚念善知識寔為希有出生一切諸功德處出生一切諸菩薩行出生一切菩薩淨念出生一切陀羅尼輪出生一切三昧光明出生一切諸佛知見普雨一切諸佛法雨顯示一切菩薩願門出生難思智慧光明增長一切菩薩根芽又作是念善知識者能普救護一切惡道能普演說諸平等法能普顯示諸夷險道能普開闡大乘奧義能普勸修普賢諸行能普引到一切智城能普令入法界大海能普令見三世法海能普授與眾聖道場能普增長一切白法善財童子如是悲哀思念之時彼常隨逐覺悟菩薩如來使天於虗空中而告之言善男子其有修行善知識教諸佛世尊悉皆歡喜其有隨順善知識語則得近於一切智地其有能於善知識語無疑惑者則常值遇一切善友其有發心願常不離善知識者則得具足一切義利善男子汝可往詣安住王都即當得見不動優婆夷大善知識時善財童子從彼三昧智光明起漸次遊行至安住城周徧推求不動優婆夷今在何所無量人眾咸告之言善男子不動優婆夷身是童女在其家內父母守護與自親屬無量人眾演說妙法善財童子聞是語已其心歡喜如見父母即詣不動優婆夷舍入其宅內見彼堂宇金色光明普皆照耀遇斯光者身意清涼善財童子光明觸身即時獲得五百三昧門所謂了一切希有相三昧門入寂靜三昧門遠離一切世間三昧門普眼捨得三昧門如來藏三昧門得如是等五百三昧門以此三昧門故身心柔輭如七日胎又聞妙香非諸天龍乾闥婆等人與非人之所能有善財童子前詣其所恭敬合掌一心觀察見其形色端正殊妙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無有能及況其過者唯除如來及以一切灌頂菩薩口出妙香宮殿莊嚴并其眷屬悉無與等況復過者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無有於此優婆夷所起染著心若得暫見所有煩惱悉自消滅譬如百萬大梵天王決定不生欲界煩惱其有見此優婆夷者所有煩惱應知亦然十方眾生觀此女人皆無厭足唯除具足大智慧者爾時善財童子曲躬合掌正念觀察見此女人其身自在不可思議色相顏容世無與等光明洞徹物無能障普為眾生而作利益其身毛孔恒出妙香眷屬無邊宮殿第一功德深廣莫知涯際心生歡喜以頌讚曰。
  守護清淨戒  修行廣大忍  精進不退轉  光明照世間
  爾時善財童子說此頌已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時不動優婆夷以菩薩柔輭語悅意語慰喻善財而告之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得菩薩難摧伏智慧藏解脫門我得菩薩堅固受持行門我得菩薩一切法平等地總持門我得菩薩照明一切法辯才門我得菩薩求一切法無疲厭三昧門善財童子言聖者菩薩難摧伏智慧藏解脫門乃至求一切法無疲厭三昧門境界云何童女言善男子此處難知善財白言唯願聖者承佛神力為我宣說我當因善知識能信能受能知能了趣入觀察修習隨順離諸分別究竟平等優婆夷言善男子過去世中有劫名離垢佛號脩臂時有國王名曰電授唯有一女即我身是我於夜分廢音樂時父母兄弟悉已眠寢五百童女亦皆昏寐我於樓上仰觀星宿於虗空中見彼如來如寶山王無量無邊天龍八部諸菩薩眾所共圍遶佛身普放大光明網周徧十方無所障礙佛身毛孔皆出妙香我聞是香身體柔輭心生歡喜便從樓下至於地上合十指爪頂禮於佛又觀彼佛不見頂相觀身左右莫知邊際思惟彼佛諸相隨好無有厭足竊自念言此佛世尊作何等業獲於如是上妙之身相好圓滿光明具足眷屬成就宮殿嚴好福德智慧悉皆清淨總持三昧不可思議神通自在辯才無礙善男子爾時如來知我心念即告我言汝應發不可壞心滅諸煩惱應發無能勝心破諸取著應發無退怯心入深法門應發能堪耐心救惡眾生應發無迷惑心普於一切諸趣受生應發無厭足心求見諸佛無有休息應發無知足心悉受一切如來法雨應發正思惟心普生一切佛法光明應發大住持心普轉一切諸佛法輪應發廣流通心隨眾生欲施其法寶善男子我於彼佛所聞如是法求一切智求佛十力求佛辯才求佛光明求佛色身求佛相好求佛眾會求佛國土求佛威儀求佛壽命發是心已其心堅固猶如金剛一切煩惱及以二乘悉不能壞善男子我發是心已來經閻浮提微塵數劫尚不生於念欲之心況行其事爾所劫中於自親屬不起瞋心況他眾生爾所劫中於其自身不生我見況於眾具而計我所爾所劫中死時生時及住胎藏未曾迷惑起眾生想及無記心況於餘時爾所劫中乃至夢中隨見一佛未曾忘失何況菩薩十眼所見爾所劫中受持一切如來正法未曾忘失一文一句乃至世俗所有言辭尚不忘失何況如來金口所說爾所劫中受持一切如來法海一文一句無不思惟無不觀察乃至一切世俗之法亦復如是爾所劫中受持如是一切法海未曾於一法中不得三昧乃至世間技術之法一一法中悉亦如是爾所劫中住持一切如來法輪隨所住持未曾廢捨一文一句乃至不曾生於世智唯除為欲調眾生故爾所劫中見諸佛海未曾於一佛所不得成就清淨大願乃至於諸化佛之所悉亦如是爾所劫中見諸菩薩修行妙行無有一行我不成就爾所劫中所有眾生無一眾生我不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未曾勸一眾生發於聲聞辟支佛意爾所劫中於一切佛法乃至一文一句不生疑惑不生二想不生分別想不生種種想不生執著想不生勝劣想不生愛憎想善男子我從是來常見諸佛常見菩薩常見真寔善知識常聞諸佛願常聞菩薩行常聞菩薩波羅蜜門常聞菩薩地智光明門常聞菩薩無盡藏門常聞入無邊世界網門常聞出生無邊眾生界因門常以清淨智慧光明除滅一切眾生煩惱常以智慧生長一切眾生善根常隨一切眾生所樂示現其身常以清淨上妙言音開悟法界一切眾生善男子我得菩薩求一切法無厭足莊嚴門我得一切法平等地總持門現不思議自在神變汝欲見不善財言唯我心願見爾時不動優婆夷坐於龍藏師子之座入求一切法無厭足莊嚴三昧門不空輪莊嚴三昧門十力智輪現前三昧門佛種無盡藏三昧門入如是等一萬三昧門入此三昧門時十方各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皆悉清淨瑠璃所成一一世界中有百億四天下百億如來或住兜率天乃至般涅槃一一如來放光明網周徧法界道場眾會清淨圍遶轉妙法輪開悟羣生時不動優婆夷從三昧起告善財言善男子汝見此不善財言唯我皆已見優婆夷言善男子我唯得此求一切法無厭足三昧光明為一切眾生說微妙法皆令歡喜如諸菩薩摩訶薩如金翅鳥遊行虗空無所障礙能入一切眾生大海見有善根已成熟者便即執取置菩提岸又如商客入大寶洲採求如來十力智寶又如漁師持正法網入生死海於愛水中漉諸眾生如阿脩羅王能徧[打-丁+毛]動三有大城諸煩惱海又如日輪出現虗空照愛水泥令其乾竭又如滿月出現虗空令可化者心華開敷又如大地普皆平等無量眾生於中止住增長一切善法根芽又如大風所向無礙能拔一切諸見大樹如轉輪王遊行世間以四攝事攝諸眾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無量都薩羅其中有一出家外道名曰徧行汝往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量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九


  音切



  (頻支切)。


  (研禮切)。


  (徒敢切)。


  (他故切)。


  (瑟音)。


  (居豈切)。

[打-丁+毛]
  (莫報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三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於此段中從爾時已下至我唯得此求一切法無厭足三昧光明為一切眾生說微妙法皆令歡喜於此段中約分十七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昇進二如是思惟善知識眾善深恩悲泣流淚三善財童子如是悲哀思念之時有隨逐覺悟菩薩如來使天於虗空中便加勸譽令往安住王都四從彼智光明三昧起漸次遊行至安住城五周徧推求不動優婆夷六眾人咸告之言此是童女在其家內父母守護七善財聞已往詣不動優婆夷所入其宅內見其依報所居八蒙堂宇光照其身得五百三昧門九次觀正報身相殊勝十明善財說頌歎德正申所求十一優婆夷正說自行之法十二善財所請三昧境界云何十三優婆夷自說自行本因發起時劫緣起十四正說空中佛為說法十五自說發心已來經閻浮提微塵數劫於爾所劫中修世間出世間一切眾技藝法未曾廢捨一文一句十六優婆夷問善財欲得見菩薩求一切法無厭足莊嚴門不善財答云欲見十七優婆夷入此三昧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悉皆清淨瑠璃所成至善財言己見已下推德昇進隨文釋義者問曰何故此位念善知識悲泣流淚何意答曰為明從智修悲滿佛十力故又問此位善知識何故為女答曰如下文云過去有佛號曰脩臂脩者長也明引接義表此從無功之智以願波羅蜜行慈接引一切眾生故王名電授者是智也為明智能破迷見道速疾如電光也唯有一女者慈悲也明第六行至第七行以悲修智自第八行已去以智修慈悲故故以王女表之是童女者第八住第八行已前慈位猶有染習此第九住第九行從智起悲無有染習故故以童女表之在家父母守護者以方便為父智度為母以守護慈心為女無染障故淨習障至十一地方無如十定品中灌頂菩薩猶三求推覓不見普賢者其樣式是也善男子我得菩薩摧伏智慧藏解脫門者明第九法師行中善摧邪論世無當者已入如是十力智分故如下文云我於彼佛所聞如是法求一切智求佛十力求佛辯才又以法師位中表行素潔清高慈悲和悅謙下無慢以女表之非即女也善財入其宅內見彼堂宇金色光明普皆照耀者明此第九法師位悲室教光所燭故觸善財身即得五百三昧門者意有五門一了相本淨自體光明二達心境無依不居空有性自寂靜三如是三昧能於世間無所染著四以普眼捨得三昧者明智眼無依名之為捨善知萬有名之為得五如來藏三昧門者明一智之內含容萬德舉此五數以明五百都含五位五百法門善財入此三昧如七日胎者同此位中以智入慈柔和適悅也一切眾生見此女人皆無染著心一切煩惱自然消滅者明智相福資仁慈端正無染愛業以受其身所生其身無有婬相天人恭敬見者惑亡善財以一行頌歎此女人修戒忍精進三種行得光明照世間身如經具明以優婆夷入定顯求一切法無厭三昧門令善財見如文具明以不空輪三昧者須學世間出世間皆具足故十力智輪三昧者會佛差別智輪滿故佛種無盡藏三昧門者智無不含化無斷絕故此三三昧是總一萬三昧是別明一多相容自在入因陀羅網教門已下推德昇進於此中是第九善法行中善知識以力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治說法不自在障令得自在第二推德昇進中從如諸菩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十五行半經於中約分四門一推德令善財昇進二示善友方所及舉城名名都薩羅三舉善友之名行為出家外道名為徧行四禮敬辭去隨文釋義者城名無量都薩羅都云喜樂薩羅云出生謂此城出生無量喜樂等事表此善知識智度圓滿行同十地已終佛果徧行諸行宜應所見普現其身同彼堂門接生利俗皆令歡喜故城名出生無量喜樂等事號出家外道名為徧行者智齊佛果名為出家為化邪流示同邪見名為外道益眾生行及以三乘盡同其事名為徧行所行無染者為出家以菩薩行中化邪不化正名為外道處行無染名為出家乃至九十六種外道我皆為之南方義如初釋第十都薩羅城出家徧行外道主真實行。
  【經】爾時善財童子於不動優婆夷所得聞法已專心憶念所有教誨皆悉信受思惟觀察漸漸遊行經歷國邑至都薩羅城於日沒時入彼城中廛店隣里四衢道側處處尋覓徧行外道城東有山名曰善德善財童子於中夜時見此山頂草樹巖巘光明照耀如日初出見此事已生大歡喜作是念言我必於此見善知識便從城出而登彼山見此外道於其山上平坦之處徐步經行色相圓滿威光照耀大梵天王所不能及十千梵眾之所圍遶往詣其所頭頂禮足遶無量帀於前合掌而作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徧行答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已安住至一切處菩薩行已成就普觀世間三昧門已成就無依無作神通力已成就普門般若波羅蜜善男子我普於世間種種方所種種形貌種種行解種種歿生一切諸趣所謂天趣龍趣夜叉趣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地獄畜生閻羅王界人非人等一切諸趣或住諸見或信二乘或復信樂大乘之道如是一切諸眾生中我以種種方便種種智門而為利益所謂或為演說一切世間種種技藝令得具足一切巧術陀羅尼智或為演說四攝方便令得具足一切智道或為演說諸波羅蜜令其迴向一切智位或為稱讚大菩提心令其不失無上道意或為稱讚諸菩薩行令其滿足淨佛國土度眾生願或為演說造諸惡行受地獄等種種苦報令於惡業深生厭離或為演說供養諸佛種種善根決定獲得一切智果令其發起歡喜之心或為讚說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功德令樂佛身求一切智或為讚說諸佛威德令其願樂佛不壞身或為讚說佛自在身令求如來無能暎蔽大威德體又善男子此都薩羅城中一切方所一切族類若男若女諸人眾中我皆以方便示同其形隨其所應而為說法諸眾生等悉不能知我是何人從何而至唯令聞者如實修行善男子如於此城利益眾生於閻浮提城邑聚落所有人眾住止之處悉亦如是而為利益善男子閻浮提內九十六眾各起異見而生執著我悉於中方便調伏令其捨離所有諸見如閻浮提餘四天下亦復如是如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如是如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無量世界諸眾生海我悉於中隨諸眾生心之所樂以種種方便種種法門現種種色身以種種言音而為說法令得利益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處菩薩行如諸菩薩摩訶薩身與一切眾生數等得與眾生無差別身以變化身普入諸趣於一切處皆現受生普現一切眾生之前清淨光明徧照世間以無礙願住一切劫得如帝網諸無等行常勤利益一切眾生恒與共居而無所著普於三世悉皆平等以無我智周徧照曜以大悲藏一切觀察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為廣大有鬻香長者名優鉢羅華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量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至一切處菩薩行總分五門一念善知識思惟昇進二漸次遊行推求善友三見在山上平地經行山頂是智平地是法身表不離法身大智同於邪見四往詣致敬正申所求五徧行善友與善財所行之法隨文釋義者言外道名徧行者菩薩化邪不化正名為外道凡所修進未至究竟一乘法界理智妙行一多同異自在身土交徹十方世界如因陀羅網門皆是外道如是通凡及聖盡以同行方便引之名為徧行外道即如此孔丘老莊之流亦是其類如名潛相隱隨類而行眾生但受其益總不知誰是誰非如是之行常徧十方無時不現如影隨形如響應聲非往來之質以智通萬有常對現色身如下文云我已成就普觀世間三昧門已成就無依作神通力已成就普門般若波羅蜜我普於世間種種方所種種形貌種種行解饒益眾生乃至普徧一切諸趣雖在世間常行利益時諸人眾不知從何而至亦無疑怪不知不覺是何人流有眾生處一切行徧故此是第十真實行善知識以智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此位治於生死中行不自在障令得自在餘廣意如文前十住是入佛所住法門之樣此十行是普賢行之樣式十地倣此而成十迴向是以此十住十行中和融慈悲願力起智興悲令使不偏修出世涅槃及染淨二障使得常居十方一切生死海中依自體法界佛果普賢大行恒常充滿如因陀羅網境界無礙門故以是安立十迴向門和會智悲世及出世咸使融逆依本自在故使偏修定業求出世者和融無量想念起大智用無定亂故安立十迴向使權學菩薩不一向妄求他方別有佛淨土故安立十迴向使得常居寂定身恒徧滿一切生死攝化眾生故起十迴向使想念十方等一切眾生數受想思惟憶念流注飄動便成智用起十迴向使微小如芥子許福田令徧滿十方充滿法界起十迴向令使世間諸見及微小神通咸成普賢大用起十迴向令使八住八地智增菩薩憶念大願廣利眾生方便起大神通力徧興大利不住淨智中起十迴向令使初始發心菩薩起如來大願具佛功德起十迴向廣如十迴向品說若無此十迴向門一切發心者總住二乘地無有菩薩得成佛道具普賢行也初地菩薩依此三法以殊勝願力發心一依前三法加行昇進至其功畢道滿如初發心以明智不遷時日歲月不遷還如慈氏返指文殊明果不移因也便見自身入普賢身中明普賢行亦不離因內故慈氏云我當來下閻浮提汝與文殊還來見我明來世與今時不移此乃約智實論不同情識妄想虗變生多劫見一乘之行見道在初發心位之初也加行在初發心見諦之後以此果行相資方成萬用自在三乘道前三賢菩薩有漏發心地上方成見道十一地妙覺如來又云三千大千世界為佛報境未通法界無限之境互參無礙門已下推德昇進十迴向位善財童子善知識十迴向位從推德昇進中自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皆作五門已下諸位倣此例然一推德令善財昇進二示善知識方處國名廣大三舉善知識名號曰鬻香長者名優鉢羅華四勸善財往問五致敬辭去隨文釋義者歎德中以無礙願住一切劫得如帝網諸無礙行者即是十迴向中願行方便又以善知眾香法門合和香藥以充賣鬻以表迴向和合智悲涅槃染淨想念分別總成一丸戒定慧香解脫知見生死涅槃總別自在如此合香以其眾香合為一丸互相資益皆無自性不失自德同異自在此將賣鬻香長者青蓮華表十迴向和融理智大悲大願萬行總別自在總為一丸義無著故南方義如前十住初釋也國土名廣大者廣興大願起行無邊普接一切羣品故此願是萬行之風令行無邊故又願是智風令一切想念成大智神通自在用故願是開敷一切三昧定風引發滯染淨眾生令無所依得無依智寂用自在徧一切眾生故如十住之首以妙峯山而表無相智慧十行之首以三眼國比丘而表明行出纏十迴向之首以合香長者而表迴向和融智悲萬行涅槃生死此是隨位意趣思之可詳其意此五十三善知識皆是昇進修行意趣甚須知之不妄修學此鬻香是表十迴向以大願和融十住十行中理智慈悲入於生死一切無礙法界門名號青蓮華表行不染生死不染涅槃於二不二而中不汙如青蓮華要以淤泥濁水之中而生不染泥水之性色香第一明菩薩以此大願迴向力故處於生死淤泥之中方始成法界佛果普賢萬行功德果報色香第一餘莫能勝諸華中青蓮華為色香中殊勝如諸行中以十迴向和融生死涅槃智悲萬行為一法界教化一切眾生皆令無苦顯大智香此為殊勝餘別求出世者皆悉不如故以青蓮華合香長者表之令易解故。
  第三十迴向位十知識第一廣大國鬻香長者主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經】爾時善財童子因善知識教不顧身命不著財寶不樂人眾不躭五欲不戀眷屬不重王位唯願化度一切眾生唯願嚴淨諸佛國土唯願供養一切諸佛唯願證知諸法實性唯願修集一切菩薩大功德海唯願修行一切功德終無退轉唯願恒於一切劫中以大願力修菩薩行唯願普入一切諸佛眾會道場唯願入一三昧門普現一切三昧門自在神力唯願於佛一毛孔中見一切佛心無厭足唯願得一切法智慧光明能持一切諸佛法藏專求此等一切諸佛菩薩功德漸次遊行至廣大國詣長者所頂禮其足遶無量帀合掌而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求一切佛平等智慧欲滿一切佛無量大願欲淨一切佛最上色身欲見一切佛清淨法身欲知一切佛廣大智身欲淨治一切菩薩諸行欲照明一切菩薩三昧欲安住一切菩薩總持欲除滅一切所有障礙欲遊行一切十方世界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而能出生一切智智長者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善別知一切諸香亦知調合一切香法所謂一切香一切燒香一切塗香一切末香亦知如是一切香王所出之處又善了知天香龍香夜叉香乾闥婆香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所有諸香又善別知治諸病香斷諸惡香生歡喜香增煩惱香滅煩惱香令於有為生樂著香令於有為生厭離香捨諸憍逸香發心念佛香證解法門香聖所受用香一切菩薩差別香一切菩薩地位香如是等香形相生起出現成就清淨安隱方便境界威德業用及以根本如是一切我皆了達善男子人間有香名曰象藏因龍鬥生若燒一丸即起大香雲彌覆王都於七日中雨細香雨若著身者身則金色若著衣服宮殿樓閣亦皆金色若因風吹入宮殿中眾生齅者七日七夜歡喜充滿身心快樂無有諸病不相侵害離諸憂苦不驚不怖不亂不恚慈心相向志意清淨我知是已而為說法令其決定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摩羅耶山出栴檀香名曰牛頭若以塗身設入火坑火不能燒善男子海中有香名無能勝若以塗鼓及諸螺貝其聲發時一切敵軍皆自退散善男子阿那婆達多池邊出沉水香名蓮華藏其香一丸如麻子大若以燒之香氣普熏閻浮提界眾生聞者離一切罪戒品清淨善男子雪山有香名阿盧那若有眾生齅此香者其心決定離諸染著我為說法莫不皆得離垢三昧善男子羅剎界中有香名海藏其香但為轉輪王用若燒一丸而以熏之王及四軍皆騰虗空善男子善法天中有香名淨莊嚴若燒一丸而以熏之普使諸天心念於佛善男子須夜摩天有香名淨藏若燒一丸而以熏之夜摩天眾莫不雲集彼天王所而共聽法善男子兜率天中有香名先陀婆於一生所繫菩薩座前燒其一丸興大香雲徧覆法界普雨一切諸供養具供養一切諸佛菩薩善男子善變化天有香名曰奪意若燒一丸於七日中普雨一切諸莊嚴具善男子我唯知此調和香法如諸菩薩摩訶薩遠離一切諸惡習氣不染世欲永斷煩惱眾魔罥索超諸有趣以智慧香而自莊嚴於諸世間皆無染著具足成就無所著戒淨無著智行無著境於一切處悉無有著其心平等無著無依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說其功德顯其所有清淨戒門示其所作無過失業辯其離染身語意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曰樓閣中有船師名婆施羅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量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從爾時善財已下至我唯知此調和香法於此段中以立五門餘下諸位亦倣此樣例然一正念善知識教思惟昇進二漸次遊行至長者所三致敬禮足四正申所求五長者說其自行授與善財隨文釋義者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有十願門明入迴向以願和融一切真俗染淨智悲無礙之門漸次遊行者昇進也至廣大國者以願起智興無盡行接引眾生也乃至如十方世界微塵剎中一一塵內有無盡佛法及身行接引眾生一切十方國剎塵中悉皆如是如帝網重重無盡以願行廣大故國名廣大於第四正申所求門中長者答言我善別知一切諸香有二義一實知世間諸香二以香表法一實知諸香者即經所說所知一切香總體燒塗末是別陳香王出處已下是隨生業類所生諸香是已下人間有五種香羅剎中一種香天中有四種香總共有十種香其功能如經自具以將如上諸香表十迴向為明香性無依能發眾善滅一切惡明大願無依能興無量善根故起無量大智之雲雨無量白淨法雨行無量大慈悲行化無量眾生令得滅苦發無上意若無大願不能發起大菩提心設修解脫悉皆二乘人間有香名為象藏此香因龍鬥所生燒之一丸起大香雲彌覆王都於七日中雨細香雨若霑著身身則金色者表如十住位中初發心時以七覺之香起大願雲廣興悲行普覆一切眾生求一切智以止觀龍與十二有支煩惱共鬥徹空無際生智慧火然大智香起慈悲雲雨白法雨眾生霑者即初發心時便成正覺若著衣服宮殿樓閣亦皆金色者明因起大願迴向香所有一切世間忍辱慈悲觀智總會法界自在白淨法故若因風吹入宮殿中眾生齅者七日七夜離諸憂苦不驚不怖不亂不恚慈心相向志意清淨者明轉轉而聞亦皆歡喜發大願門起七覺意我知是已而為說法者明欲勸眾生發無上覺心者要先勸發廣大願迴向起堅誠誓願之心先敷三十七品七覺行華方堪為說至真之道如是勸修萬無失一摩羅耶山者此山在南天竺境摩利伽耶國此國依此山立名此山多出白栴檀香此山出栴檀香名牛頭若以塗身設入火坑火不能燒明治地住以起大願力及迴向力以上上十善法身無性之理以成戒體用塗其身迴向入生死火坑貪瞋愛火不能燒害海中有香名為無能勝若以塗鼓及諸螺貝其聲發時一切敵軍皆自退散者明修行住以法忍成就迴入生死海中教化眾生以忍辱心聞一切善惡聲音鼓惡邪怨敵自然退散阿耨達池邊有沉水香名蓮華藏其香一丸如麻子大若以燒之一丸香氣普熏閻浮提界眾生聞者離一切罪戒品清淨明生貴住達三界業皆無障礙常生佛家無垢清淨此同第四地位得出三界業以本四弘誓願之心迴入生死四流大池中教化一切沉溺生死眾生皆無染著名蓮華藏演微妙法香徧熏十方聞者罪滅戒品清淨雪山有香名阿盧那者是赤色香也堪以染緋若眾生齅此香者其心決定離諸染著者此是具足方便住禪波羅蜜門以大願迴向生死令諸眾生染習禪波羅蜜得入離垢三昧以雪山表是禪定體自白淨無垢體故羅剎界中有香名海藏其香但為輪王所用若燒一丸而以熏之王及四軍皆悉騰空者明表以第六正心住以三空智慧為羅剎迴入生死海以般若輪王燒智慧海藏香熏生死王四種魔皆昇法空已下總表十迴向以十住十行中願行和融生死涅槃真俗二智悲智二門使令自在十地依此而修成就法界自性無作緣起道理以燒香塗香合香以表之令學者易解皆倣此知之若十住十行十地中若無迴向大願力但得二乘之道不可有成佛者故有修行之士大須善得其儀明觀教意總別同異成壞六相從我唯知此調和香法者明調和真俗二諦智悲願行生死涅槃染淨自在之香及以青蓮華名號表之已下推德昇進餘義如文自明二推德令善財昇進中從如諸菩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十行經分為五門一推德昇進二示善知識方所三舉善知識所居城名樓閣四舉船師名婆施羅五頂禮而去隨文釋義者南方義如初釋城名樓閣者此近南海下濕人多以作樓閣而居亦約差別智以十迴向中和融萬法總別同異重重以立城名船師婆施羅此云自在明於生死海而得自在此為十迴向中以能入生死海行大慈悲以為戒體十住中以觀生死海十二緣生以為性自清淨本唯佛智故以為戒體十行之中明二巧法相法算法世間技藝饒益眾生以為戒體此十迴向以真入俗處生死海主導眾生成慈悲行以為戒體如是三位修戒各有同異昇進法則船師者師以大慈悲為戒體常住處生死海往來度眾生故如歎德中具明大意云具足成就無所著戒如船師度人不住此岸不住彼岸。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


  音切



  (魚蹇切)。


  (余六切)。


  (落何切)。


  (古演切)。


  (余兩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一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四

  【論】第二樓閣城婆施羅船師主不壞迴向。
  【經】爾時善財童子向樓閣城觀察道路所謂觀道高卑觀道夷險觀道淨穢觀道曲直漸次遊行作是思惟我當親近彼善知識善知識者是成就修行諸菩薩道因是成就修行波羅蜜道因是成就修行攝眾生道因是成就修行普入法界無障礙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除惡慧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離憍慢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滅煩惱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捨諸見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拔一切惡刺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至一切智城道因何以故於善知識處得一切善法故依善知識力得一切智道故善知識者難見難遇如是思惟漸次遊行既至彼城見其船師在城門外海岸上住百千商人及餘無量大眾圍遶說大海法方便開示佛功德海善財見已往詣其所頂禮其足繞無量帀於前合掌而作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船師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今復能問生大智因斷除一切生死苦因往一切智大寶洲因成就不壞摩訶衍因遠離二乘怖畏生死住諸寂靜三昧旋因乘大願車徧一切處行菩薩行無有障礙清淨道因以菩薩行莊嚴一切無能壞智清淨道因普觀一切十方諸法皆無障礙清淨道因速能趣入一切智海清淨道因善男子我在此城海岸路中淨修菩薩大悲幢行善男子我觀閻浮提內貧窮眾生為饒益故修諸苦行隨其所願悉令滿足先以世物充滿其意復施法財令其歡喜令修福行令生智道令增善根力令起菩提心令淨菩提願令堅大悲力令修能滅生死道令生不厭生死行令攝一切眾生海令修一切功德海令照一切諸法海令見一切諸佛海令入一切智智海善男子我住於此如是思惟如是作意如是利益一切眾生善男子我知海中一切寶洲一切寶處一切寶類一切寶種我知淨一切寶鑽一切寶出一切寶作一切寶我知一切寶器一切寶用一切寶境界一切寶光明我知一切龍宮處一切夜叉宮處一切部多宮處皆善迴避免其諸難亦善別知漩澓淺深波濤遠近水色好惡種種不同亦善別知日月星宿運行度數晝夜晨晡晷漏延促亦知其船鐵木堅脆機關澀滑水之大小風之逆順如是一切安危之相無不明了可行則行可止則止善男子我以成就如是智慧常能利益一切眾生善男子我以好船運諸商眾行安隱道復為說法令其歡喜引至寶洲與諸珍寶咸使充足然後將領還閻浮提善男子我將大船如是往來未始令其一有損壞若有眾生得見我身聞我法者令其永不怖生死海必得入於一切智海必能消竭諸愛欲海能以智光照三世海能盡一切眾生苦海能淨一切眾生心海速能嚴淨一切剎海普能往詣十方大海普知一切眾生根海普了一切眾生行海普順一切眾生心海善男子我唯得此大悲幢行若有見我及以聞我與我同住憶念我者皆悉不空如諸菩薩摩訶薩善能遊涉生死大海不染一切諸煩惱海能捨一切諸妄見海能觀一切諸法性海能以四攝攝眾生海已善安住一切智海能滅一切眾生著海能平等住一切時海能以神通度眾生海能以其時調眾生海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可樂中有長者名無上勝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量帀殷勤瞻仰悲泣流淚求善知識心無厭足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已下至我唯知此大悲幢行若有見我及以聞我與我同住憶念我者皆悉不空此段門中分為五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升進二漸次遊行往詣彼城三見其船師在城門外海岸上住四禮敬合掌申其所求五船師授與善財自行法門隨文釋義者見船師在城門外海岸上住百千商人及餘大眾圍遶此有二義一實有此行以主導入海商人及採寶者為海險難非聖智不知二表法以自得真門出纏離苦以其願行成大悲海常臨生死海岸引接眾生百千商人表戒波羅蜜中萬行圓滿無量大眾表行徧周滿一切諸行經云往一切智大寶洲因成就不壞摩訶衍因者摩訶云大衍云乘所說之教總云大乘教遠離二乘怖畏生死住寂靜三昧旋還此明歎譽善財明能以寂靜三昧處生死旋還利生不出故善男子我知此海中一切寶洲一切寶處一切寶類一切寶種一切寶器如是實有此智聖智所知世間諸法表法者我知海中一切寶洲者明達一切智洲一切寶處者善別賢能諸根利純一切寶類者善知同行類別行類一切寶種者善知大小乘差別種我知一切寶器者知眾生大小根器堪與何法而成熟之一切寶用應根與法令任其作用一切寶境界三乘一乘三寶境界一切寶光明者三乘一乘智慧大小光明我知淨一切寶者三十七道品十波羅蜜五停心觀方便是淨一切智寶方便鑽一切寶者止觀二門是出一切寶者善能依根設教令現智寶故作一切寶者以無相智起差別智以大願風興大慈雲雨諸寶雨化一切眾生和合心境令使無依自能顯現一切智寶故一切龍宮難處者淨土菩薩如龍分有慈悲遊空神足一分自在夜叉喻聲聞能空三毒亦得神通羅剎宮難處者喻緣覺居涅槃海能空無明及諸佛一切智種不現前故如是等難悉皆以迴向願力同處生死不害無明十二有支達取無明成佛種智處法界緣生自在門名為悉皆迴避免其諸難亦善別知漩澓深淺者愛取有業深淺也波濤遠近者情識想念攀緣多少水色好惡者愛心善惡亦善別知日月星宿運度數量晝夜晨晡晷漏延促者明了世事中明陰陽玄象五星行度數風起時分晷漏四時延促皆悉知之表法中明五位進修及三乘差別教分行門隨行隨根迴轉軌則方法時熟解脫日月歲劫所經多少悉能知之其船鐵木堅脆機關澀滑水之大小風之逆順如是一切安危之相無不明了者實知此事表法者明善知三乘迴心未迴心堪入生死不堪入生死根器成熟及未成熟一乘中菩薩第六住第六地現前處生死中得出生死心三空智慧寂滅現前七住七地菩薩於出生死中常處生死八住八地得無生忍現前菩薩無功智現前任運利生九住九地學佛十力四無畏十住十地一分與如來出世智慧解脫知見齊圓住佛灌頂位十一地方學普賢神通妙行至普賢行品方終如來出現品中佛果文殊普賢三法法身根本智差別智方始理智大慈悲如先所發願稱願圓滿如三乘教中後得智以普賢行教化眾生此一乘中名字教法說似前後如是升進不出一剎那際如是三乘因前果後道滿三祇如是一乘見道在初發心住中加行行因在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如是船之鐵木安危澀滑悉能知之乃至知根遲速應止即止且止三乘及以人天法中乃至五停心觀根若熟者應行即行令使升進一乘法中以生死性十二有支便為法事大智用故已下大意如然善男子我將好船運諸商眾至安隱道乃至引至寶洲與其珍寶咸令充足然後將領還閻浮提者是事表法中明從初發心住得佛根本智自此已去經後諸位中皆與說其妙法至於十地一切智智之道珍寶已滿十一地中還當送至本所舊住生死海中以此所得一切智智之珍寶廣利無盡眾生此明約修行升進作如是說使令易解而亦不出生死海中成大寶洲自餘如文自具此皆約事理說託事表法令生解故此是第二不壞迴向善知識船師云我將大船往來無始無有令其一損壞者若有眾生得見我身聞我法者令其永不怖生死海必得入於一切智海者是不壞迴向義以戒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以成大慈悲戒以海中船師所表往來常不出生死海故成大悲幢行已下推德升進第二推德令善財升進中從如諸菩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十行經約分為五門一推德升進二示善知識之方所三舉善知識所居之城名可樂四舉善知識之名號曰無上勝五禮敬辭去城名可樂者以長者善明斷決人間種種諸事復能說出世之法眾生樂之不捨故城名可樂長者號無上勝者此是忍波羅蜜門處眾行之中忍為殊勝又德藝過世間故號為無上勝餘行約前歎德中所說。
  第三可樂城無上勝長者主等一切佛迴向。
  【經】爾時善財童子起大慈周徧心大悲潤澤心相續不斷福德智慧二種莊嚴捨離一切煩惱塵垢證法平等心無高下拔不善刺滅一切障堅固精進以為牆壍甚深三昧而作園苑以慧日光破無明闇以方便風開智慧華以無礙願充滿法界心常現入一切智城如是而求菩薩之道漸次經歷到彼城內見無上勝在其城東大莊嚴幢無憂林中無量商人百千居士之所圍遶理斷人間種種事務因為說法令其永拔一切我慢離我我所捨所積聚滅慳嫉垢心得清淨無諸穢濁獲淨信力常樂見佛受持佛法生菩薩力起菩薩行入菩薩三昧得菩薩智慧住菩薩正念增菩薩樂欲爾時善財童子觀彼長者為眾說法已以身投地頂禮其足良久乃起白言聖者我是善財我是善財我專尋求菩薩之行菩薩云何學菩薩行菩薩云何修菩薩道隨修學時常能化度一切眾生常能現見一切諸佛常得聽聞一切佛法常能住持一切佛法常能趣入一切法門入一切剎學菩薩行住一切劫修菩薩道能知一切如來神力能受一切如來護念能得一切如來智慧時彼長者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成就至一切處菩薩行門無依無作神通之力善男子云何為至一切處菩薩行門善男子我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欲界一切諸眾生中所謂一切三十三天一切須夜摩天一切兜率陀天一切善變化天一切他化自在天一切魔天及餘一切天龍夜叉羅剎娑鳩槃茶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村營城邑一切住處諸眾生中而為說法令捨非法令息諍論令除鬥戰令止忿競令破怨結令解繫縛令出牢獄令免怖畏令斷殺生乃至邪見一切惡業不可作事皆令禁止令其順行一切善法令其修學一切技藝於諸世間而作利益為其分別種種諸論令生歡喜令漸成熟隨順外道為說勝智令斷諸見令入佛法乃至色界一切梵天我亦為其說超勝法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我皆為說佛法菩薩法聲聞法獨覺法說地獄說地獄眾生說向地獄道說畜生說畜生差別說畜生受苦說向畜生道說閻羅王世間說閻羅王世間苦說向閻羅王世間道說天世間說天世間樂說向天世間道說人世間說人世間苦樂說向人世間道為欲開顯菩薩功德為令捨離生死過患為令知見一切智人諸妙功德為欲令知諸有趣中迷惑受苦為令知見無障礙法為欲顯示一切世間生起所因為欲顯示一切世間寂滅為樂為令眾生捨諸想著為令證得佛無依法為令永滅諸煩惱輪為令能轉如來法輪我為眾生說如是法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處修菩薩行清淨法門無依無作神通之力如諸菩薩摩訶薩具足一切自在神通悉能徧往一切佛剎得普眼地悉聞一切音聲言說普入諸法智慧自在無有乖諍勇健無比以廣長舌出平等音其身妙好同諸菩薩與諸如來究竟無二無有差別智身廣大普入三世境界無際同於虗空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輸那其國有城名迦陵迦林有比丘尼名師子頻申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量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一切處修菩薩行清淨法門無依無作神通之力於此段中約立五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升進二漸次經歷到於彼城三見無上勝長者在其城東無憂林中商眾居士無量百千之所圍遶四投身於地禮敬而起五正申所請無上勝便授自所行法門隨文釋義者漸次經歷到彼城內者升進入位名內見無上勝在城東者明以智利生為東表不住本位東方表智以就俗引眾生發明生位也西方表慈悲如下以觀世音菩薩住金剛山之西阿表慈悲位也以此是等一切佛迴向佛者覺也以角宿是東方之宿以角主僧尼道士眾善之門俗作此角計所主屬合作此覺也為主眾善門故角為天門眾善也以此在城東普賢智行以東表之表明生眾善之首觀音大慈悲行以西方表之以西方是金金為白虎主秋主殺以慈悲主之以是經云明練十方儀式主方神又主方神隨方迴轉意明隨方法迴轉以度眾生然實大象性自無形體虗融而非跡隨方表法法逐緣分聖人垂訓於俗纏還以俗緣中事物而表法只如亡言之理不可以引蒙絕象真源不可以益俗是故以方隅而表法執之者還非利俗啟迷廢之者復失今者利俗啟迷以城東是引迷明生起眾善之義亦以房為青龍是世間福德之位無憂林中者此主忍波羅蜜以忍成滿處行無憂故林者以此長者行徧十方隨形而廣蔭羣品以行廣多覆蔭故為林亦以化他令無憂故為無憂林也無量商人百千居士之所圍遶者是所化之象表以愚易智以智易愚以惡易善亦為商人常處生死以行仁德化利羣品名為居士此約行釋善財童子觀長者為眾說法已以身投地表十迴向大體約迴真入俗以大慈悲善忍為地再云我是善財我是善財者表求法深重也亦明達我無我以成忍也已下長者告善財所行之行名成就一切處菩薩行以明如一切佛迴向十方一切世界一切眾生所行無不徧故如下文具明如十住中從初至第三住見三比丘表從世間修出世間法此從初迴向見三長者是純俗流合香船師無上勝等明從真入俗名為迴向此是等一切佛迴向中善知識以忍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治入生死海中忍不自在障令得法忍自在前十住十行明修出世間離苦忍此位明入世間中成就慈悲饒益忍以此十迴向中捨身肉手足國城妻子有來乞者無厭恨心倍增歡喜第二推德升進中從如諸菩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十行半經分為五門一推德升進二示善友所住之國三示善知識所居之城名四舉善知識名號五禮敬辭去城名迦陵林者此云相鬥諍以此比丘尼位同十住中第四住十地第四地出三界纏生如來家以迴真入俗成無染慈明比丘是出俗義尼是慈音明迴向行位法門非男女性示相表法也以實而言此尼是此位法故表以真入俗和融真俗是非染淨二見諍故成法性理智處俗恒真無染之慈以滅真俗有無染淨二見鬥諍故成就第四至一切處迴向行精進慈以此城名鬥諍林者明慈行徧周覆蔭廣多故故名為林亦約此比丘尼報得莊嚴眾寶林樹廣多故號為林國名輸那此名勇猛者是精進義為此是第四精進波羅蜜此教皆是託處託事表法以事即法也尼名師子頻申者約德行成名如師子頻申者明慈悲適悅行徧十方教化眾生無有疲勞法樂義也如人身心舒適悅樂也表比丘尼雖行徧十方善和鬥諍心恒出俗也明迴向中處纏無染慈故。
  第四迦陵林城師子頻申比丘尼主至一切處迴向。
  【經】爾時善財童子漸次遊行至彼國城周徧推求此比丘尼有無量人咸告之言善男子此比丘尼在勝光王之所捨施日光園中說法利益無量眾生時善財童子即詣彼園周徧觀察見其園中有一大樹名為滿月形如樓閣放大光明照一由旬見一葉樹名為普覆其形如蓋放毗瑠璃紺青光明見一華樹名曰華藏其形高大如雪山王雨眾妙華無有窮盡如忉利天中波利質多羅樹復見有一甘露果樹形如金山常放光明種種眾果悉皆具足復見有一摩尼寶樹名毗盧遮那藏其形無比心王摩尼寶最在其上阿僧祇色相摩尼寶周徧莊嚴復有衣樹名為清淨種種色衣垂布嚴飾復有音樂樹名為歡喜其音美妙過諸天樂復有香樹名普莊嚴恒出妙香普熏十方無所障礙園中復有泉流陂池一切皆以七寶莊嚴黑栴檀泥凝積其中上妙金沙彌布其底八功德水具足盈滿優鉢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徧覆其上無量寶樹周徧行列諸寶樹下敷師子座種種妙寶以為莊嚴布以天衣熏諸妙香垂諸寶繒施諸寶帳閻浮金網彌覆其上寶鐸徐搖出妙音聲或有樹下敷蓮華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香王摩尼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龍莊嚴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寶師子聚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毗盧遮那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十萬毗盧遮那摩尼王藏師子之座其一一座各有十萬寶師子座周帀圍遶一一皆具無量莊嚴此大園中眾寶徧滿猶如大海寶洲之上迦隣陀衣以布其地柔輭妙好能生樂觸蹈則沒足舉則還復無量諸鳥出和雅音寶栴檀林上妙莊嚴種種妙華常雨無盡猶如帝釋襍華之園無比香王普熏一切猶如帝釋善法之堂諸音樂樹寶多羅樹眾寶鈴網出妙音聲如自在天善口天女所出歌音諸如意樹種種妙衣垂布莊嚴猶如大海有無量色百千樓閣眾寶莊嚴如忉利天宮善見大城寶蓋遐張如須彌峯光明普照如梵王宮爾時善財童子見此大園無量功德種種莊嚴皆是菩薩業報成就出世善根之所生起供養諸佛功德所流一切世間無與等者如是皆從師子頻申比丘尼了法如幻集廣大清淨福德善業之所成就三千大千世界天龍八部無量眾生皆入此園而不迫窄何以故此比丘尼不可思議威神力故爾時善財見師子頻申比丘尼徧坐一切諸寶樹下大師子座身相端嚴威儀寂靜諸根調順如大象王心無垢濁如清淨池普濟所求如如意寶不染世法猶如蓮華心無所畏如師子王護持淨戒不可傾動如須彌山能令見者心得清涼如妙香王能除眾生諸煩惱熱如雪山中妙栴檀香眾生見者諸苦消滅如善見藥王見者不空如婆樓那天能長一切眾善根芽如良沃田在一一座眾會不同所說法門亦各差別或見處座淨居天眾所共圍遶大自在天子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盡解脫或見處座諸梵天眾所共圍遶愛樂梵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普門差別清淨言音輪或見處座他化自在天天子天女所共圍遶自在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菩薩清淨心或見處座善變化天天子天女所共圍遶善化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一切法善莊嚴或見處座兜率陀天天子天女所共圍遶兜率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心藏旋或見處座須夜摩天天子天女所共圍遶夜摩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邊莊嚴或見處座三十三天天子天女所共圍遶釋提桓因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厭離門或見處座百光明龍王難陀龍王優波難陀龍王摩那斯龍王伊羅跋難陀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等龍子龍女所共圍遶娑伽羅龍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佛神通境界光明莊嚴或見處座諸夜叉眾所共圍遶毗沙門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救護眾生藏或見處座乾闥婆眾所共圍遶持國乾闥婆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盡喜或見處座阿脩羅眾所共圍遶羅睺阿脩羅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速疾莊嚴法界智門或見處座迦樓羅眾所共圍遶捷持迦樓羅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怖動諸有海或見處座緊那羅眾所共圍遶大樹緊那羅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佛行光明或見處座摩睺羅伽眾所共圍遶庵羅林摩睺羅伽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生佛歡喜心或見處座無量百千男子女人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殊勝行或見處座諸羅剎眾所共圍遶常奪精氣大樹羅剎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發生悲愍心或見處座信樂聲聞乘眾生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勝智光明或見處座信樂緣覺乘眾生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佛功德廣大光明或見處座信樂大乘眾生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普門三昧智光明門或見處座初發心諸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一切佛願聚或見處座第二地諸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離垢輪或見處座第三地諸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寂靜莊嚴或見處座第四地諸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生一切智境界或見處座第五地諸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妙華藏或見處座第六地諸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毗盧遮那藏或見處座第七地諸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普莊嚴地或見處座第八地諸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徧法界境界身或見處座第九地諸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所得力莊嚴或見處座第十地諸菩薩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礙輪或見處座執金剛神所共圍遶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金剛智那羅延莊嚴善財童子見如是等一切諸趣所有眾生已成熟者已調伏者堪為法器皆入此園各於座下圍遶而坐師子頻申比丘尼隨其欲解勝劣差別而為說法令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何以故此比丘尼入普眼捨得般若波羅蜜門說一切佛法般若波羅蜜門法界差別般若波羅蜜門散壞一切障礙輪般若波羅蜜門生一切眾生善心般若波羅蜜門殊勝莊嚴般若波羅蜜門無礙真實藏般若波羅蜜門法界圓滿般若波羅蜜門心藏般若波羅蜜門普出生藏般若波羅蜜門此十般若波羅蜜門為首入如是等無數百萬般若波羅蜜門此日光園中所有菩薩及諸眾生皆是師子頻申比丘尼初勸發心受持正法思惟修習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時善財童子見師子頻申比丘尼如是園林如是牀座如是經行如是眾會如是神力如是辯才復聞不可思議法門廣大法雲潤澤其心便生是念我當右遶無量百千帀時比丘尼放大光明普照其園眾會莊嚴善財童子師自見身及園林中所有眾樹皆悉右遶此比丘尼經於無量百千萬帀圍遶畢已善財童子合掌而住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比丘尼言善男子我得解脫名成就一切智善財言聖者何故名為成就一切智比丘尼言善男子此智光明於一念中普照三世一切諸法善財白言聖者此智光明境界云何比丘尼言善男子我入此智光明門得出生一切法三昧王以此三昧故得意生身往十方一切世界兜率天宮一生所繫菩薩所一一菩薩前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身一一身作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供養所謂現天王身乃至人王身執持華雲執持鬘雲燒香塗香及以末香衣服纓絡幢幡繒蓋寶網寶帳寶藏寶燈如是一切諸莊嚴具我皆執持而以供養如於住兜率宮菩薩所如是於住胎出胎在家出家往詣道場成等正覺轉正法輪入於涅槃如是中間或住天宮或住龍宮乃至或復住於人宮於彼一一諸如來所我皆如是而為供養若有眾生知我如是供養佛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若有眾生來至我所我即為說般若波羅蜜善男子我見一切眾生不分別眾生相智眼明見故聽一切語言不分別語言相心無所著故見一切如來不分別如來相了達法身故住持一切法輪不分別法輪相悟法自性故一念徧知一切法不分別諸法相知法如幻故善男子我唯知此成就一切智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心無分別普知諸法一身端坐充滿法界於自身中現一切剎一念悉詣一切佛所於自身內普現一切諸佛神力一毛徧舉不可言說諸佛世界於其自身一毛孔中現不可說世界成壞於一念中與不可說不可說眾生同住於一念中入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劫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險難此國有城名寶莊嚴中有女人名婆須蜜多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成就一切智解脫門於此段中約分五門一漸次遊行至彼國城二周徧推求此比丘尼三眾人告語比丘尼之所在四善財詣彼勝光王日光園中觀察見比丘尼所有依報五善財合掌申請所求比丘尼授與善財自行之法如第四善財詣勝光王日光園中觀察見比丘尼之依報中及大眾莊嚴有十三種一寶樹莊嚴二七寶流泉陂池及華莊嚴三寶樹下師子座莊嚴四眾寶嚴地五林雨華香莊嚴六音樂樹及以眾寶鈴樂音和鳴莊嚴七天衣莊嚴八百千寶樓閣莊嚴及寶蓋莊嚴九如須彌峯光明莊嚴十宮殿莊嚴十一歎比丘尼所有功德出世善根供養諸佛之所生起十二歎比丘尼志德三業現化業用周徧見者不空十三明大眾圍遶此已下三十種眾皆明此比丘尼攝生行徧隨根授法各各不同直至十一地金剛智次隣佛位已來眾總皆攝化明一位徧五位行故一一位皆然皆行徧法界如是重重鍊磨以五十三法一百一十城法方稱總別同異成壞無盡自在之法一一位中皆徧一切位也為顯一法徧多法故以一位徧一切行故為顯多法入一法故安立五位五百法門入一法故明總不異別別不異總如帝網相入也如上勝光王之所捨施者是事表法者明一切智忍慈三法總會故比丘出家捨飾好是忍尼是慈悲義勝光王是智明以願力迴向入俗行精進行和會忍智慈總攝五位之行總為一法界體用故以師子頻申是法界門中法悅樂故從此精進行中會此三法忍智慈至第七第八迴向位中見觀音正趣菩薩方始齊故後之二位修佛十力作用也前三長者非無此智忍慈此約升進勝劣言之表長者猶明智多悲劣尼表悲心處世無染童女表染而不汙波利質多羅樹者此云香徧此樹根莖枝葉悉皆徧熏忉利諸天此乃約行徧熏法界迦隣衣此云細綿衣婆樓那天此云水天普眼捨得等十般若門如經具明是比丘尼所說之法如是無數百萬般若門日光園者以忍智慈為園體善財合掌住立申請不致禮敬但與園中眾樹悉右遶者表眾樹是行報生明以眾行園林以忍智慈三昧法具故以表三行圓滿但與行圍遶是所敬法故無別禮也與眾樹圍遶明會入忍智慈三行故是此位精進義善財申請比丘尼與法名成就一切智者此約根本智中忍智慈悲一切差別智從此三法而具足出生以此攝化之眾直至十地之後金剛智神通善財又請此法門境界如何如經云善男子我入此智光明門得出生一切法三昧王以此三昧故得意生身已下是此法門所作業用境界如經具明大意約以根本智起忍智慈悲萬行大用自在差別法門稱法界境界故從此樣式修行相稱即號觀世音亦名正趣菩薩無功之智及慈悲齊等故是故第七迴向中觀世音與正趣同會一處而見善男子我見一切眾生不分別眾生相以智眼明見故乃至聽聞語言音聲佛法僧皆無所著以智眼所見法眼所知故已下推德令善財升進第二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是推德升進於此升進分中有十一行經分為五門一推德升進二示善知識方所及所居之國三舉所居之城名寶莊嚴四舉善知識名號五禮敬辭去南方如初釋國名險難者為此女人行禪波羅蜜門歎德之中一身端坐充滿法界於自身中現一切剎善惡境界總以法界禪體徧該普含眾行普攝眾生普皆同事徹滿十方一切諸境或有世人見其染行者見聞難信故號國名險難也城名寶莊嚴者見聞難信名為險難信而悟入心境皆無稱性惑除生死永盡獲自神通名寶莊嚴明二乘及出纏菩薩離而不為名解脫此十迴向中第五迴向迴出纏行中第五清淨無染禪入於世間同為俗事徧行利生之中乃至示行染法未曾一念染汙之心故號女也而實體中非男非女以取妙智理性本真大慈悲體如女非如世情起男女等見若存世情起男女見者亦自不見此之法門此約菩薩以妙智用起慈悲之行冥同俗行周備十方對現色身應宜設化於此位中表菩薩有如是德處真不證在纏不汙法門徧周法界誰是誰非此非世情思度故亦非世情愚惑所行自非智徹真源行齊法界冥應所為知根備俗者歟方能體會斯道婆煩蜜女者此云世友或云天友為徧與人天作師友故或云以寶易財或示現世間婬染之行易以財事此皆世行難可了知三界六道人天地獄無行不備也此是不染而染唯普賢智所及。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一


  音切



  (子官切)。


  (博孤切)。


  (鬼音)。


  (此惠切)。


  (色立切)。


  (子革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五

  【論】第五險難國婆須蜜女主無盡功德藏迴向。
  【經】爾時善財童子大智光明照啟其心思惟觀察見諸法性得了知一切言音陀羅尼門得受持一切法輪陀羅尼門得與一切眾生作所歸依大悲力得觀察一切法義理光明門得充滿法界清淨願得普照十方一切法智光明得徧莊嚴一切世界自在力得普發起一切菩薩業行圓滿願漸次遊行至險難國寶莊嚴城處處尋覓婆須蜜多女城中有人不知此女功德智慧作如是念今此童子諸根寂靜智慧明了不迷不亂諦視一尋無有疲懈無所取著目視不瞬心無所動甚深寬廣猶如大海不應於此婆須蜜女有貪愛心有顛倒心生於淨想生於欲想不應為此女色所攝此童子者不行魔行不入魔境不沒欲泥不被魔縛不應作處已能不作有何等意而求此女其中有人先知此女有智慧者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推求尋覓婆須蜜女汝已獲得廣大善利善男子汝應決定求佛果位決定欲為一切眾生作所依怙決定欲拔一切眾生貪愛毒箭決定欲破一切眾生於女色中所有淨想善男子婆須蜜女於此城內市廛之北自宅中住時善財童子聞是語已歡喜踊躍往詣其門見其住宅廣博嚴麗寶牆寶樹及以寶壍一一皆有十重圍遶其寶壍中香水盈滿金沙布地諸天寶華優鉢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徧覆水上宮殿樓閣處處分布門闥窗牖相望間列咸施網鐸悉置幡幢無量珍奇以為嚴飾琉璃為地眾寶間錯燒諸沉水塗以栴檀懸眾寶鈴風動成音散諸天華徧布其地種種嚴麗不可稱說諸珍寶藏其數百千十大園林以為莊嚴爾時善財見此女人顏貌端嚴色相圓滿皮膚金色目髮紺青不長不短不麤不細欲界人天無能與比音聲美妙超諸梵世一切眾生差別言音悉皆具足無不解了深達字義善巧談說得如幻智入方便門眾寶纓絡及諸嚴具莊嚴其身如意摩尼以為寶冠而冠其首復有無量眷屬圍遶皆共善根同一行願福德大藏具足無盡時婆須蜜多女從其身出廣大光明普照宅中一切宮殿遇斯光者身得清涼爾時善財前詣其所頂禮其足合掌而住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彼即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離貪欲際隨其欲樂而為現身若天見我我為天女形貌光明殊勝無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見我者我即為現人非人女隨其樂欲皆令得見若有眾生欲意所纏來詣我所我為說法彼聞法已則離貪欲得菩薩無著境界三昧若有眾生暫見於我則離貪欲得菩薩歡喜三昧若有眾生暫與我語則離貪欲得菩薩無礙音聲三昧若有眾生暫執我手則離貪欲得菩薩徧往一切佛剎三昧若有眾生暫升我座則離貪欲得菩薩解脫光明三昧若有眾生暫觀於我則離貪欲得菩薩寂靜莊嚴三昧若有眾生見我頻伸則離貪欲得菩薩摧伏外道三昧若有眾生見我目瞬則離貪欲得菩薩佛境界光明三昧若有眾生抱持於我則離貪欲得菩薩攝一切眾生恒不捨離三昧若有眾生唼我脣吻則離貪欲得菩薩增長一切眾生福德藏三昧凡有眾生親近於我一切皆得住離貪際入菩薩一切智地現前無礙解脫善財白言聖者種何善根修何福業而得成就如是自在答言善男子我念過去有佛出世名為高行其王都城名曰妙門善男子彼高行如來哀愍眾生入於王城蹈彼門閫其城一切悉皆震動忽然廣博眾寶莊嚴無量光明遞相暎徹種種寶華散布其地諸天音樂同時俱奏一切諸天充滿虗空善男子我於彼時為長者妻名曰善慧見佛神力心生覺悟則與其夫往詣佛所以一寶錢而為供養是時文殊師利童子為佛侍者為我說法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離貪欲際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成就無邊巧方便智其藏廣大境界無比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善度中有居士名[鞥-合+(白-日+田)]瑟胝羅彼常供養栴檀座佛塔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量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者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菩薩離貪欲際解脫門於此段中約立五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升進二漸次遊行至險難國寶莊嚴城三處處推求婆須蜜女四於此城內市廛之北於自宅內而得見之五見已禮敬正申所求并授善財離貪欲際解脫隨所樂欲而為現身隨文釋義中善財於市廛之北自宅中住者以生死繁多為市廛北為坎位坎是北方主黑也是眾迷愚眾生之位也菩薩居此迷流愛海闤闠之處同行接生令其發明自宅中住者以眾生生死海是菩薩自所住宅菩薩以大悲故住一切眾生生死宅中度脫眾生成就普賢之行具足無量功德如經云善財童子往詣其門見其住宅廣博嚴麗已下廣說莊嚴此是初見其依報次爾時善財見此女人顏貌端嚴乃至皮膚金色是見其正報及諸藝能已下具如經說爾時善財前詣其所已下申請所求善男子已下正授善財所行之法菩薩解脫名離貪欲際以此解脫隨其樂欲而為現身十方三界所見不同如經具明又經云若有眾生暫見我者即離貪欲得菩薩歡喜三昧者明有信者而修禪定禪悅其心故若有眾生暫與我語者則離貪欲得菩薩無量音聲三昧者明從定發慧了音聲無體若有眾生執我手者則離貪欲得菩薩徧往一切佛剎三昧者是引接義如是已下升座是無相智增義暫觀於我是觀照義嚬伸是法悅義目瞬是見諦入佛智境也抱持於我者攝受不捨眾生義唼我脣吻者受教說法義凡有親近於我一一皆得離貪欲際入菩薩一切智地者都舉諸有親近無空過者皆獲一切智門此明二乘及出纏菩薩但求離苦未入大慈悲入於生死海同事接生門不達法界自在智王處染淨而無垢會無依處普光明智圓滿十方任運利生無縛無解方名永離貪欲際也厭而出纏無大悲行智未究竟有所依在修行不應以得心一分無相無願無作空解脫行莫以為足應修智悲發起願求誓度眾生學差別智盡三界法無不皆知明用三界事便成法界善照自他十二緣生成一切智了無邊劫與今無二不求餘處別有出世解脫涅槃以無作無依智印三界法本唯佛法法本如是無別思求一依十住十行十迴向法門圓會自當相稱此婆須蜜女是會第五無盡功德藏迴向門為以行齊生死是非見亡以法界禪門真俗二染俱盡以性等法界智周有無無行不行無生不利招多福德故名無盡功德藏善財白言聖者種何善根修何功德已下其女與善財說自往昔因高行如來出世為長者妻布施寶錢及文殊師利勸發大菩提心以是因緣得如斯解脫我唯知此離貪欲際解脫者明往因以捨所重寶錢是離貪文殊師利勸發無性菩提心是離欲如一寶錢其所施不多為心貴重故能捨與多非異此是無盡功德藏迴向亦以禪波羅蜜為體明圓通諸法是寶錢義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以治第五迴向中以出世禪入於生死真俗染淨不自在障行不自在徧眾生障治令自在故第二推德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六行經分為五門一推德升進二示其方所及以城名善度三舉善知識居士名[鞥-合+(白-日+田)]瑟胝羅四舉善知識所行事業供養栴檀塔座五禮敬辭退而去隨文釋義者南方如初釋城名善度者約此長者善度眾生故居士名[鞥-合+(白-日+田)]瑟胝羅者此云包攝為此居士智慧廣大包攝十方一切法門具云悉怛[口*履]曳此飜為慈氏為明以第六出世智慧處俗行慈方便利生以行成名故。
  第六善度城[鞥-合+(白-日+田)]瑟胝羅居士主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
  【經】爾時善財童子漸次遊行至善度城詣居士宅頂禮其足合掌而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居士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不般涅槃際善男子我不生心言如是如來已般涅槃如是如來現般涅槃如是如來當般涅槃我知十方一切世界諸佛如來畢竟無有般涅槃者唯除為欲調伏眾生而示現耳善男子我開栴檀座如來塔門時得三昧名佛種無盡善男子我念念中入此三昧念念得知一切無量殊勝之事善財白言此三昧者境界云何居士答言善男子我入此三昧隨其次第見此世界一切諸佛所謂迦葉佛拘那含牟尼佛拘留孫佛尸棄佛毗婆尸佛提舍佛弗沙佛無上勝佛無上蓮華佛如是等而為上首於一念頃得見百佛得見千佛得見百千佛得見億佛千億佛百千億佛阿庾多億佛那由他億佛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微塵數佛如是一切次第皆見亦見彼佛初始發心種諸善根獲勝神通成就大願修行妙行具波羅蜜入菩薩地得清淨忍摧伏魔軍成正等覺國土清淨眾會圍遶放大光明轉妙法輪神通變現種種差別我悉能持我悉能憶悉能觀察分別顯示未來彌勒佛等一切諸佛現在毗盧遮那佛等一切諸佛悉亦如是如此世界十方世界所有三世一切諸佛聲聞獨覺諸菩薩眾悉亦如是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所得不般涅槃際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以一念智普知三世一念徧入一切三昧如來智日恒照其心於一切法無有分別了一切佛悉皆平等如來及我一切眾生等無有二知一切法自性清淨無有思慮無有動轉而能普入一切世間離諸分別住佛法印悉能開悟法界眾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即說頌言。
  海上有山多聖賢  眾寶所成極清淨  華果樹林皆徧滿  泉流池沼悉具足  勇猛丈夫觀自在  為利眾生住此山  汝應往問諸功德  彼當示汝大方便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量帀已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菩薩所有佛不涅槃際解脫於此段中約立五門一漸次遊行至善度城二詣居士宅頂禮其足三合掌而立正申所求四居士為善財正說所行之法所行解脫門名不涅槃際五舉所現行供養栴檀座塔者經云我開栴檀座如來塔門時得三昧名佛種無盡者明一切眾生分別心皆是如來智慧種同於諸佛智慧種無有生滅等相此同十住中第六住十地中第六地十行中第六行以十住十行中第六出世間之智慧門迴向入纏處俗中智慧利生之行故為居士身處世化俗置一塔室於中安置一栴檀座不置形像表第六智慧門達無相法也以此塔座供養諸佛現在其前明無相法無有三世古今之見為以自佛智慧與一切諸佛智慧無相體同皆為一際一切眾生亦與一切諸佛智慧本來一際為諸眾生說如斯法令諸眾生開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故城名善度居士名含攝含攝一切諸佛一切眾生智慧皆一體不生滅故既是諸佛智慧無生滅性一切眾生亦不生滅以此法故得一切諸佛不入涅槃此意明如座上無相是佛故善財白言此三昧境界云何已下是居士答入此三昧見佛之數此界他方三世諸佛總皆得見所有見佛之數如經具明意明諸佛眾生無生滅相方便以將其栴檀座塔引接表示令一切眾生達自身心性相智慧如栴檀座塔本來無相本來佛也明性相皆無俱不生滅達相如化了性如空智無依住何有生滅此是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以般若波羅蜜為體餘九為伴此治出世智慧處生死中行大慈悲不自在障令得自在故第二推德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至辭退而去并頌有十四行經分為五門一推德升進二示善知識方所三舉山名補怛洛迦四舉善知識名觀自在正號觀世音五禮敬辭退隨文釋義者山名補怛洛迦者此云小白華樹山為此山多生白華樹其華甚香香氣遠及為明此聖者修慈悲行門以謙下極小為行也華者明開敷萬行故此慈悲謙小和悅行華開敷教化行香遠熏一切眾生皆令聞其名者發菩提心故舉善知識名觀自在者以舊經云觀世音為正梵云光世音以慈悲光照世間聞苦便救有待念而方救者意令彼迴心專緣善法發心令功德善根深固也問觀自在可無慈悲何以要須光世音答曰夫一切菩薩約行成名約名行表位雖一切菩薩皆具智慧二門今以名行表升進要須以名表法今此第七隨順一切眾生迴向成處世慈悲門以光世音名是慈悲之號以為表位行門令升進也觀自在者但明觀照成出世般若義自在故以表觀世間苦表悲門不如觀世音之號法華中云普賢菩薩從東方寶威德上王佛所來者又餘經云觀世音在西方阿彌陀佛所者總是如來密意方便表法成名意云東方是智西方是悲以方表法實無方所但約東為春陽發生日出普照二十八宿中東方角及房心等七星皆為眾善位以表智門西方七宿昂畢參等主白虎秋殺義昂為刑獄多主罰惡以觀世音主之而實佛國一方滿十方一塵含法界何有方所而存自他隔礙別佛也先德飜經之士以三乘教謂此方無觀世音以觀自在充號此非實得法界毗盧遮那如來境智道理於法華經中會三入一門中具有此三法文殊普賢觀世音菩薩表法身無相慧及根本智即文殊之行主之表從根本智起差別行以普賢主之表大慈悲心恒處苦流不求出離以觀世音主之以此三法屬於一人所行行令具足徧周一切眾生界教化眾生令無有餘名毗盧遮那佛即明一切處文殊一切處普賢一切處觀世音一切處毗盧遮那乃至微塵中重重充徧且約略明也如海上有山多賢聖者此約南海之上亦主生死海上餘義如文具明亦約慈悲為泉流。
  第七補怛洛山觀世音菩薩主隨順一切眾生迴向。
  【經】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思惟彼居士教入彼菩薩解脫之藏得彼菩薩能隨念力憶彼諸佛出現次第念彼諸佛相續次第持彼諸佛名號次第觀彼諸佛所說妙法知彼諸佛具足莊嚴見彼諸佛成正等覺了彼諸佛不思議業漸次遊行至於彼山處處求覓此大菩薩見其西面巖谷之中泉流瑩暎樹林蓊鬱香草柔輭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跏趺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遶而為宣說大慈悲法令其攝受一切眾生善財見已歡喜踊躍合掌諦觀目不暫瞬作如是念善知識者則是如來善知識者一切法雲善知識者諸功德藏善知識者難可值遇善知識者十力寶因善知識者無盡智炬善知識者福德根芽善知識者一切智門善知識者智海導師善知識者至一切智助道之具便即往詣大菩薩所爾時觀自在菩薩遙見善財告言善來汝發大乘意普攝眾生起正直心專求佛法大悲深重救護一切普賢妙行相續現前大願深心圓滿清淨勤求佛法悉能領受積集善根恒無厭足順善知識不違其教從文殊師利功德智慧大海所生其心成熟得佛勢力已獲廣大三昧光明專意希求甚深妙法常見諸佛生大歡喜智慧清淨猶如虗空既自明了復為他說安住如來智慧光明爾時善財童子頂禮觀自在菩薩足遶無數帀合掌而住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菩薩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薩大悲行解脫門善男子我以此菩薩大悲行門平等教化一切眾生相續不斷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門常在一切諸如來所普現一切眾生之前或以布施攝取眾生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攝取眾生或現色身攝取眾生或現種種不思議色淨光明網攝取眾生或以音聲或以威儀或為說法或現神變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為化現同類之形與其共居而成熟之善男子我修行此大悲行門願常救護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離險道怖離熱惱怖離迷惑怖離繫縛怖離殺害怖離貧窮怖離不活怖離惡名怖離於死怖離大眾怖離惡趣怖離黑闇怖離遷移怖離愛別怖離怨會怖離逼迫身怖離逼迫心怖離憂悲怖復作是願願諸眾生若念於我若稱我名若見我身皆得免離一切怖畏善男子我以此方便令諸眾生離怖畏已復教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轉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大悲行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已淨普賢一切願已住普賢一切行常行一切諸善法常入一切諸三昧常住一切無邊劫常知一切三世法常詣一切無邊剎常息一切眾生惡常長一切眾生善常絕眾生生死流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爾時東方有一菩薩名曰正趣從空中來至娑婆世界輪圍山頂以足按地其娑婆世界六種震動一切皆以眾寶莊嚴正趣菩薩放身光明暎蔽一切日月星電天龍八部釋梵護世所有光明皆如聚墨其光普照一切地獄畜生餓鬼閻羅王處令諸惡趣眾苦皆滅煩惱不起憂悲悉離又於一切諸佛國土普雨一切華香纓絡衣服幢蓋如是所有諸莊嚴具供養於佛復隨眾生心之所樂普於一切諸宮殿中而現其身令其見者皆悉歡喜然後來詣觀自在所時觀自在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汝見正趣菩薩來此會不白言已見告言善男子汝可往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大悲行門於此段中約立五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升進二漸次遊行至於彼山處處求覓此大菩薩三見其西面巖谷之中觀世音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跏趺坐四善財見已歡喜觀世音遙見善財稱歎五善財頂禮申請觀世音為說大慈悲行解脫門隨文釋義者如第五婆須蜜女以師子嚬伸引接成悲舉行及報身相及境界所居皆寶莊嚴至第六第七迴向為大悲至極就物利生不就自報就眾生界穢境而居巖谷泉流瑩暎樹林蓊鬱香草柔輭右旋布地觀世音菩薩坐金剛寶石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此是所居處表巖谷明險道惡趣流泉瑩暎者明慈悲瑩徹樹林蓊鬱者表慈心蔭密香草柔輭者表和言芳教熏悅人心右旋布地者表眾生順化布慈悲地令有所歸觀世音菩薩坐金剛石者表以金剛智用隨悲行堅實深重無所傾動也結跏趺坐者智悲交徹也無量菩薩皆坐寶石上悲行堅厚也善財諦觀目不暫瞬者敬法貴人慈心見徹無別念也善財歎德如經具明善財往詣觀世音所觀世音菩薩遙見善財即云善來并諸稱歎未及致敬先有是言者明大悲深厚先致慰問及稱歎然後頂禮旋遶申其所請觀世音菩薩授與善財大悲行解脫門明迴向第七住第七地中修出世慈悲令成入俗慈悲之行至此位中菩薩是第七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滿故入俗智亦於此行故如下文指位雖在東方有菩薩名為正趣及至見時還同會而居表此位菩薩入俗現行悲智齊也至次下文和會經云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門常在一切諸佛如來所普現一切眾生之前以四攝事攝眾生廣如經說意明不離根本智十方世界對現色身慈悲利物已下廣明觀世音菩薩自所誓願利眾生事行如下具明我唯得此菩薩大悲行門已下是推德升進此是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門方便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治十住十行中出世大悲處俗不自在障令得自在也第二推德升進中從如諸菩薩已下至修菩薩道有十八行半經分為五門一推德升進二示善知識方所三舉善知識名為正趣四重歎善知識光明威德神通普化五勸令往問問曰此何意不云辭退而去答曰為此觀世音菩薩會中見正趣菩薩表智悲二位在此位齊滿表悲終即無明之智自成明悲智無二體故不辭去也又明從師子嚬伸比丘尼修悲起智從此第八迴向至第十迴向地神即從智成悲即天神是智地神是悲明智悲合體即普賢行自在此明智悲應真體通神性名之天地之神非世鬼神也觀世音菩薩云東方有一菩薩名曰正趣者明正智無邪故云正趣從空而來者明智體無依性無形質神無不徧自體真空起如幻身應緣利物一剎那際響應十方性無往來以虗空而現幻像故云從空而來東方者表是智也云南方表法為虗無為明為離離中虗為明為正為日離者麗也以明麗於地以北方為坎為黑以子為陰極癸為陰終以背黑而從明背邪而從正是初啟蒙之位故往南方今至第八真如相迴向即明東方為智為震為雷為音聲為青龍為春生為福德為吉慶日生於寅出於卯定是非於辰巳也至午已來總屬陽位午為陽極未為陽終自未至丑是陰位以此第八智增明真如相迴向即取東方為智明照萬邪故入於生死震動萬有令明生故教化眾生達真如故照愚夫道成君子之德故破佞邪道成正智故照一切惡生一切善故長諸善根成白淨無垢吉祥福德故故東方表智西方表悲以此二位明悲智齊故正趣菩薩從東方來白華山西一處而見以明東表智西表悲此觀音正趣會悲智二位一分始終自此已去從智行悲也即次後天地之神是以明從悲行智即行狹不終以智行悲即行廣無限自在故如十地位滿智悲功成十一地中還以悲為體以智為用即摩耶是悲生佛是智如是一一位中升進皆有意趣總別同異如東西南北表自有趣求啟迷發明即往南方表之若明智悲益俗即東西表之觀音在白華山西者白者金位也西方白表金位也主將位也東方者木位主青像主相位也相主生將主殺如來以約世間法則安立法門令世間易解故以此殺害之處置大慈悲之門以為救苦以東方春生之位置大智之門以表智生眾善令易達其事故如老子云上將軍居右偏將軍居左明上者明而具慈恐妄殺也而實大象混然何有方形而可得也但約法立名設其則也然智悲之道以一法而滿十方以一行而行一切萬行雖然約世軌則設法不無如世陳設者是隨方應用也是故此經觀世音菩薩云東方有菩薩名為正趣表第八智位照世間大夜故此同十住十行十地十一地第八無功智之大用故位同升進生熟逆順有異此正趣菩薩從空中來至娑婆世界輪圍山頂以足指按地其娑婆世界六種震動者表智能破闇眾生惑滅境亡散也智現妄亡妄業所報得大地之境界亦亡散故地動動者散也如定現前妄亡智應報境盡亡足指按地者智之所行也表以法空起智現前眾執皆散輪圍山是妄所執之執境無依智現所執境無以禪觀方明不可以想心斟酌一切皆以眾寶莊嚴者明妄亡境滅隨智淨福相應即諸功德便現放身光明暎蔽一切日月星電天龍八部釋梵護世四王所有光明皆如聚墨其光普照一切地獄畜生者如三界之光皆有漏業隨生滅心功德所生皆未離生滅我所有漏業果皆有自他能所得業在如真理智無漏無我無作具法性清淨任性大慈悲之智光非世所及無有隔障邊際分劑可及十方洞徹六道徧周故已下智悲之行如經具明。
  第八正趣菩薩主真如相迴向。
  【經】爾時善財童子敬承其教遽即往詣彼菩薩所頂禮其足合掌而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正趣菩薩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普門速疾行善財言聖者於何佛所得此法門所從來剎去此幾何發來久如告言善男子此事難知一切世間天人阿脩羅沙門婆羅門等所不能了唯勇猛精進無退無怯諸菩薩眾已為一切善友所攝諸佛所念善根具足志樂清淨得菩薩根有智慧眼能聞能持能解能說善財言聖者我承佛神力善知識力能信能受願為我說正趣菩薩言善男子我從東方妙藏世界普勝生佛所而來此土於彼佛所得此法門從彼發來已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一一念中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步一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微塵數佛剎一一佛剎我皆徧入至其佛所以妙供具而為供養此諸供具皆是無上心所成無作法所印諸如來所忍諸菩薩所歎善男子我又普見彼世界中一切眾生悉知其心悉知其根隨其欲解現身說法或放光明或施財寶種種方便教化調伏無有休息如從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普速疾行解脫能疾周徧到一切處如諸菩薩摩訶薩普於十方無所不至智慧境界等無差別善布其身悉徧法界至一切道入一切剎知一切法到一切世平等演說一切法門同時照耀一切眾生於諸佛所不生分別於一切處無有障礙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墮羅鉢底其中有神名曰大天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二


  音切



  (舒閨切)。


  (子合切)。


  (無粉切)。


  (苦本切)。


  (鳥孔切)。


  (戶關切)。


  (胡對切)。


  (胡古切)。


  (張尼切)。


  (乃定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三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六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菩薩普門速疾行解脫門於此段中約立五門一依教速往詣彼菩薩二頂禮合掌申請所求三正趣菩薩說自所行法名普門速疾行解脫四善財致問於何佛所得此法門所從來剎去此幾何來已久如五正說所緣因依得法所在久近之數云善男子我從東方妙藏世界普勝生佛所而來此土於彼佛所得此法門者此約實而論智無方所遠近之體約以表法中云東方妙藏世界普勝生佛所得此法門明東方是眾善發生之位妙藏世界者自是妙理法身根本智藏性周圓滿普徧十方名為世界普勝生佛所得此法門者明從根本智生差別智響應眾生意明不移根本智大用而無功故從彼發來已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者以根本智超塵出劫不屬數量所收一一念中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步明念念中超出過如是情量度量一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微塵數佛剎一一佛剎我皆徧入至其佛所以妙供具而為供養此諸供具意明根本智性自徧周差別智業用亦如根本智徧周所作供具供養諸佛依根本智起以根本無作智印起如幻業用普印諸供養具無功而自成以用歸本故明此第八迴向已前以根本智行差別智具大慈悲及世所有一切功巧五明技術之法饒益眾生此位差別智終約用從本總無功用任法自成教化眾生亦復如是自餘如經具明此是真如相迴向以願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以治有功用行入於世間無功用智任運大悲此位明有學諸法已終會令悲智一性無二徧周故在觀音會中一處而見第二推德升進門從如諸菩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九行經約立五門一推德升進二示善知識所在方所三舉其城名墮羅鉢底四舉神名為大天五禮敬辭去隨文釋義者城名墮羅鉢底此云有門為此第九迴向主大法師位同十住中第九法王子住十地中第九善慧地有大法門饒益眾生故城名有門問曰何故此位見大天神答曰為明第九無縛無著解脫迴向智淨為天其智無依不為不思而恒應靈萬有故號天神即是此界乾神是也自會此智道相應也凡為天地日月五星名山大川五嶽四瀆河海社稷之神皆是菩薩所為非是凡世鬼神力所堪能故以乾為天門以淨無垢智現眾法故巽為地戶以巽為風動生萬物能勝持萬物荷負天地故以配長女主持陰位如初會風神是也今大天神城名有門如天淨體現世一切所有法門此依化主立名有大法門故城名有門如天現像善惡俱示如天無私賞罰應時此天神即是無為無作淨智為體一切眾生同共有之後自心迷惑殊品見各不同淨穢皆別若心淨者便為淨土名第一義天一切智天非如五行生滅天也此天神是應真名神為明修行升進漸次智通靈性號之為神。
  第九墮羅鉢底城大天神主無縛無著解脫迴向。
  【經】爾時善財童子入菩薩廣大行求菩薩智慧境見菩薩神通事念菩薩勝功德生菩薩大歡喜起菩薩堅精進入菩薩不思議自在解脫門菩薩功德地觀菩薩三昧地住菩薩總持地入菩薩大願地得菩薩辯才地成菩薩諸力地漸次遊行至於彼城推問大天今在何所人咸告言在此城內現廣大身為眾說法爾時善財至大天所頂禮其足於前合掌而作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爾時大天長舒四手取四大海水自洗其面持諸金華以散善財而告之言善男子一切菩薩難可得見難可得聞希出世間於眾生中最為第一是諸人中芬陀利華為眾生歸為眾生救為諸世間作安隱處為諸世間作大光明示迷惑者安隱正道為大導師引諸眾生入佛法門為大法將善能守護一切智城菩薩如是難可值遇唯身語意無過失者然後乃得見其形像聞其辯才於一切時常現在前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薩解脫名為雲網善財言聖者雲網解脫境界云何爾時大天於善財前示現金聚銀聚琉璃聚頗棃聚硨磲聚瑪瑙聚火燄寶聚離垢藏寶聚大光明寶聚普現十方寶聚寶冠聚寶印聚寶纓絡聚寶璫聚寶釧聚寶鎻聚珠網聚種種摩尼寶聚一切莊嚴具聚如意摩尼聚皆如大山又復示現一切華一切鬘一切香一切燒香一切塗香一切衣服一切幢幡一切音樂一切五欲娛樂之具皆如山積及現無數百千萬億諸童女眾而彼大天告善財言善男子可取此物供養如來修諸福德并施一切攝取眾生令其修學檀波羅蜜能捨難捨善男子如我為汝示現此物教汝行施為一切眾生悉亦如是皆令以此善根熏習於三寶所善知識所恭敬供養增長善法發於無上菩提之意善男子若有眾生貪著五欲自放逸者為其示現不淨境界若有眾生瞋恚憍慢多諍競者為其示現極可怖形如羅剎等飲血噉肉令其見已驚恐惶懼心意調柔捨離怨結若有眾生昏沈嬾惰為其示現王賊水火及諸重疾令其見已心生惶怖知有憂苦而自勉策以如是等種種方便令捨一切諸不善行修行善法令除一切波羅蜜障具波羅蜜令起一切障礙險道到無障處善男子我唯知此雲網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猶如帝釋已能摧伏一切煩惱阿脩羅軍猶如大水普能消滅一切眾生諸煩惱火猶如猛火普能乾竭一切眾生諸愛欲水猶如大風普能吹倒一切眾生諸見取幢猶如金剛悉能摧破一切眾生諸我見山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中有主地神其名安住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善財童子禮大天足遶無數帀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雲網解脫門於此段中約立五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升進二漸次遊行至有門城三推問諸人大天在所四知其所在往詣頂禮申請所求五時大天出四長手取四大海水用洗其面持金華以散善財然為說法隨文釋義者出四長手取四大海水用自洗其面者明發大菩提心者難得難見取四大海水用洗面者明貴發心者洗面方觀持諸金華以散善財者明貴重而觀貴敬供養能發大菩提心者故又表四長手取四大海水以四無量心四攝法攝眾生故用洗面者明以大悲水以智從用觀察眾生恒攝受也如芬陀利華者百葉白蓮華也明端正香潔人皆樂見菩薩亦爾心端行正能說法香熏澤人心皆令解脫人皆樂見善男子我已成就雲網法門者明大悲雲普覆一切雨教如網漉眾生故善財問言此法門境界云何如下所明金銀琉璃頗棃硨磲瑪瑙火燄寶離垢寶大光明寶寶纓絡寶耳璫及寶冠寶釧寶鎻珠網種種摩尼等及華鬘香一切衣服音樂等具皆如山聚及無數百千億諸童女眾而彼大天授與善財令其捨施攝受眾生具如經廣說及所教饒益眾生之行如經廣明此是第九無縛無著解脫迴向行中善知識以力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諸位同治約位門中偏治處於三界菩薩人天眾中說法不自在障令得自在入於靈智神化自在轉正法輪第二推德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十行經約立五門一推德升進二示善知識所在云在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中三舉善知識名有地神名安住四勸詣彼問五禮敬辭去隨文釋義者問曰何故不云南方云閻浮提摩竭提國菩薩場中有地神名安住者答此同十住中第十灌頂住迴彼解脫入於生死令隨智行大慈悲饒益眾生悉圓滿故普云閻浮提無別偏求此以等法界迴向法如是故又菩提場主地神是總攝義故十地倣此樣式摩竭提國者前已釋也菩提場主地神者已前明天神主智圓滿此云地神主慈悲圓滿表地能荷負萬有長養眾生故以表慈悲處下生諸法門育載荷負眾生皆令離生死苦故以地神表之亦明地神是此位菩薩主持即是此方坤神也明大悲厚載萬物菩提場中者此位會菩提理智慈悲五法為一皆圓滿故名安住神者於此五法齊圓無所傾動故。
  第十菩提場安住神主等法界無量迴向。
  【經】爾時善財童子漸次遊行趣摩竭提國菩薩場內安住神所百萬地神同在其中更相謂言此來童子即是佛藏必當普為一切眾生作所依處必當普壞一切眾生無明[穀-禾+卵]藏此人已生法王種中當以離垢無礙法繒而冠其首當開智慧大珍寶藏摧伏一切邪論異道時安住等百萬地神放大光明徧照三千大千世界普令大地同時震吼種種寶物處處莊嚴影潔光流遞相鑒徹一切葉樹俱時生長一切華樹咸共開敷一切果樹靡不成熟一切河流遞相灌注一切池沼悉皆盈滿雨細香雨徧灑其地風來吹華普散其上無數音樂一時俱奏天莊嚴具咸出美音牛王象王師子王等皆生歡喜踊躍哮吼猶如大山相擊出聲百千伏藏自然踊現時安住地神告善財言善來童子汝於此地曾種善根我為汝現汝欲見不爾時善財禮地神足遶無數帀合掌而立白言聖者唯然欲見時安住地神以足按地百千億阿僧祇寶藏自然踊出告言善男子今此寶藏隨逐於汝是汝往昔善根果報是汝福力之所攝受汝應隨意自在受用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不可壞智慧藏常以此法成就眾生善男子我憶自從然燈佛來常隨菩薩恭敬守護觀察菩薩所有心行智慧境界一切誓願諸清淨行一切三昧廣大神通大自在力無能壞法徧往一切諸佛國土普受一切諸如來記轉於一切諸佛法輪廣說一切脩多羅門大法光明普皆照耀教化調伏一切眾生示現一切諸佛神變我皆能領受皆能憶持善男子乃往古世過須彌山微塵數劫有劫名莊嚴世界名月幢佛號妙眼於彼佛所得此法門善男子我於此法門若入若出修習增長常見諸佛未曾捨離始從初得乃至賢劫於其中間值遇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如來應正等覺悉皆承事恭敬供養亦見彼佛詣菩提座現大神力亦見彼佛所有一切功德善根善男子我唯知此不可壞智慧藏法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常隨諸佛能持一切諸佛所說入一切佛甚深智慧念念充徧一切法界等如來身生諸佛心具諸佛法作諸佛事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閻浮提摩竭提國迦毗羅城有主夜神名婆珊婆演底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禮地神足遶無數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不可壞智慧藏法門於此段中約立五門一漸次遊行趣摩竭提國菩提場內安住神所二百萬地神同在其中同共稱歎善財至德三百萬地神放大光明照大千界普皆震吼莊嚴大地四示善財往業善根五舉自行法門名菩薩不可壞智慧藏解脫門授與善財隨文釋義者百萬地神表大慈悲行圓滿故咸放光明照三千大千世界者明智滿悲圓又三千大千世界一時震吼者明善財至此位智悲總圓涅槃染淨業謝福增報現致使如然地神以足指按地百千億阿僧祇寶藏自然踊出者表善財自行所及故足指按地又表善財始發行入此位故既入此位報境便現所現寶藏是也初舉地神自行報果後舉善財行所及處我得菩薩解脫名不可壞智慧藏者明悲從智起即無可壞故藏者以法界行無智不含無悲不滿無生不濟無苦不救智悲徧周名之為藏於行不著名為解脫凡所差別智中所行大慈大悲皆是菩薩行故唯法身根本智是佛也善男子我憶自從然燈佛來常隨菩薩恭敬守護觀察菩薩所有心行者明從根本智起差別智學慈悲行也乃至如下廣明善男子乃往古世過須彌山微塵數劫有劫名莊嚴世界名月幢佛號妙眼於彼佛所得此法門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如來應正等覺悉皆承事者明大悲行深廣自不求安乃至示成正覺入涅槃總是菩薩行收妙眼如來及世界總是智慈自己之法故如毗盧遮那如來處道滿圓極之報身報土如是菩薩行無始無終是尋常家事周滿十方如因陀羅網也自從此已去入十地位中所論發心近遠皆是多表大悲深廣不限其生及以劫量無始無終然亦不出剎那之際也隨世多劫約智無時此是等法界無量迴向以智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治出世智悲迴入生死中令自在故已下推德升進入初地位中也善財童子善知識十地位自此已後十箇地中修行一依安住地神所行智悲之行以彼十住十行位中出世智悲之行猶多滯淨以十迴向大願和融世出世間真俗二智使恒處世間行大慈悲智無染淨雖處世間如淨蓮華處水不污開敷菡萏色香第一菩薩處世大悲行華開敷功德第一如下九箇天神一箇瞿波總是女類竝是俗流無出家之類明以前出世間入於世間如迴向法長養大悲以女表之夜神者以明入於世間無明大夜以法照凡令開敷明解故以出纏妙智入俗接生名之為神亦以慈悲之行處於天地晝夜之中以為神位主持世間法則養眾生故以出家法以化初心智未具者若已智滿便為俗士現同外道工巧技術智增悲妙便入諸天地靈神位中主持世法祐護眾生以其靈智十方應現各各不同然其本身不離一切諸佛眾會而亦不壞十方示現佛身故應知如是次第如是修學不滯其功第二推德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七行半經約立五門一推德升進二示善知識所在云在此閻浮提摩竭提國三舉城之名迦毗羅城四舉善知識名有夜神號婆珊婆演底五禮敬辭去隨文釋義者城名迦毗羅者此云黃色此城上古有黃頭仙於此修仙道故立名也表法中以夜神智會中道合中宮黃色黃為福慶之名應真菩薩內懷白法外現黃色是福德之色故城名黃色摩竭提國是如來示現成菩提道處明此位升進會本位故如十住中初位妙峯山頂以方便定力會佛出纏智慧妙理之體此十地中初地菩薩位會如來智慧入纏大慈悲中菩提果故已後例然神名婆珊婆演底者此云主當春生為此神主當眾生春生諸苗稼也表法中是主當初地菩薩升進春生萬行之苗稼也以能常於生死海破一切眾生無明闇故名為夜天又智自在故名之為天。
  第四十地位中善知識第一迦毗羅城婆珊婆演底夜神主歡喜地。
  【經】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思惟安住神教憶持菩薩不可沮壞智藏解脫修其三昧學其軌則觀其遊戲入其微妙得其智慧達其平等知其無邊測其甚深漸次遊行至於彼城從東門入佇立未久便見日沒心念隨順諸菩薩教渴仰欲見彼主夜神於善知識生如來想復作是念由善知識得周徧眼普能明見十方境界由善知識得廣大解普能了達一切所緣由善知識得三昧眼普能觀察一切法門由善知識得智慧眼普能明照十方剎海作是念時見彼夜神於虗空中處寶樓閣香蓮華藏師子之座身真金色目髮紺青形貌端嚴見者歡喜眾寶纓絡以為嚴飾身服朱衣首戴梵冠一切星宿炳然在體於其身上一一毛孔皆現化度無量無數惡道眾生令其免離險難之像是諸眾生或生人中或生天上或有趣向二乘菩提或有修行一切智道又彼一一諸毛孔中示現種種教化方便或為現身或為說法或為示現聲聞乘道或為示現獨覺乘道或為示現諸菩薩行菩薩勇猛菩薩三昧菩薩自在菩薩住處菩薩觀察菩薩師子頻伸菩薩解脫遊戲如是種種成熟眾生善財童子見聞此已心大歡喜以身投地禮夜神足遶無數帀於前合掌而作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心冀望依善知識獲諸如來功德法藏唯願示我一切智道我行於中至十力地時彼夜神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深心敬善知識樂聞其語修行其教以修行故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得菩薩破一切眾生癡闇法光明解脫善男子我於惡慧眾生起大慈心於不善業眾生起大悲心於作善業眾生起於喜心於善惡二行眾生起不二心於雜染眾生起令生清淨心於邪道眾生起令生正行心於劣解眾生起令興大解心於樂生死眾生起令捨輪轉心於住二乘道眾生起令住一切智心善男子我以得此解脫故常與如是心共相應善男子我於夜闇人靜鬼神盜賊諸惡眾生所遊行時密雲重霧惡風暴雨日月星宿並皆昏蔽不見色時見諸眾生若入於海若行於陸山林曠野諸險難處或遭盜賊或乏資糧或迷惑方隅或忘失道路慞惶憂怖不能自出我時即以種種方便而救濟之為海難者示作船師魚王馬王龜王象王阿脩羅王及以海神為彼眾生止惡風雨息大波浪引其道路示其洲岸令免怖畏悉得安隱復作是念以此善根迴施眾生願令捨離一切諸苦為在陸地一切眾生於夜闇中遭恐怖者現作日月及諸星宿晨霞夕電種種光明或作屋宅或為人眾令其得免恐怖之厄復作是念以此善根迴施眾生悉令除滅諸煩惱闇一切眾生有惜壽命有愛名聞有貪財寶有重官位有著男女有戀妻妾未稱所求多生憂怖我皆救濟令其離苦為行山險而留難者為作善神現形親近為作好鳥發音慰悅為作靈藥舒光照耀示其果樹示其泉井示正直道示平坦地令其免離一切憂厄為行曠野稠林險道藤蘿所罥雲霧所闇而恐怖者示其正道令得出離作是念言願一切眾生伐見稠林截愛羅網出生死野滅煩惱闇入一切智平坦正道到無畏處畢竟安樂善男子若有眾生樂著國土而憂苦者我以方便令生厭離作是念言願一切眾生不著諸蘊住一切佛薩婆若境善男子若有眾生樂著聚落貪愛宅舍常處黑闇受諸苦者我為說法令生厭離令法滿足令依法住作是念言願一切眾生悉不貪樂六處聚落速得出離生死境界究竟安住一切智城善男子若有眾生行闇夜中迷惑十方於平坦路生險難想於險難道起平坦想以高為下以下為高其心迷惑生大苦惱我以方便舒光照及若欲出者示其門戶若欲行者示其道路欲度溝洫示其橋梁欲涉河海與其船筏樂觀方者示其險易安危之處欲休息者示其城邑水樹之所作是念言如我於此照除夜闇令諸世事悉得宣敘願我普於一切眾生生死長夜無明闇處以智慧光普皆照了是諸眾生無有智眼想心見倒之所覆翳無常常想無樂樂想無我我想不淨淨想堅固執著我人眾生蘊界處法迷惑因果不識善惡殺害眾生乃至邪見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及婆羅門不知惡人不識善人貪著惡事安住邪法毀謗如來壞正法輪於諸菩薩呰辱傷害輕大乘道斷菩提心於有恩人反加殺害於無恩處常懷怨結毀謗賢聖親近惡伴盜塔寺物作五逆罪不久當墮三惡道處願我速以大智光明破彼眾生無明黑闇令其疾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既發心已示普賢乘開十力道亦示如來法王境界亦示諸佛一切智城諸佛所行諸佛自在諸佛成就諸佛總持一切諸佛共同一身一切諸佛平等之處令其安住善男子一切眾生或病所纏或老所侵或苦貧窮或遭禍難或犯王法臨當受刑無所依怙生大怖畏我皆救濟使得安隱復作是念願我以法普攝眾生令其解脫一切煩惱生老病死憂悲苦患近善知識常行法施勤行善業速得如來清淨法身住於究竟無變易處善男子一切眾生入見稠林住於邪道於諸境界起邪分別常行不善身語意業妄作種種諸邪苦行於非正覺生正覺想於正覺所非正覺想為惡知識之所攝受以起惡見將墮惡道我以種種諸方便門而為救護令住正見生人天中復作是念如我救此將墜惡道諸眾生等願我普救一切眾生悉令解脫一切諸苦住波羅蜜出世聖道於一切智得不退轉具普賢願近一切智而不捨離諸菩薩行常勤教化一切眾生爾時婆珊婆演底主夜神欲重宣此解脫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為善財童子而說頌言。
  我此解脫門  生淨法光明  能破愚癡闇  待時而演說  我昔無邊劫  勤行廣大慈  普覆諸世間  佛子應修學  寂靜大悲海  出生三世佛  能滅眾生苦  汝應入此門  能生世間樂  亦生出世樂  令我心歡喜  汝應入此門  既捨有為患  亦遠聲聞果  淨修諸佛力  汝應入此門  我目甚清淨  普見十方剎  亦見其中佛  菩提樹下坐  相好莊嚴身  無量眾圍遶  一一毛孔內  種種光明出  見諸羣生類  死此而生彼  輪迴五趣中  常受無量苦  我耳甚清淨  聽之無不及  一切語言海  悉聞能憶持  諸佛轉法輪  其聲妙無比  所有諸文字  悉皆能憶持  我鼻甚清淨  於法無所礙  一切皆自在  汝應入此門  我舌甚廣大  淨好能言說  隨應演妙法  汝應入此門  我身甚清淨  三世等如如  隨諸眾生心  一切悉皆現  我心淨無礙  如空含萬象  普念諸如來  而亦不分別  了知無量剎  一切諸心海  諸根及欲樂  而亦不分別  我以大神通  震動無量剎  其身悉徧往  調彼難調眾  我福甚廣大  如空無有盡  供養諸如來  饒益一切眾  我智廣清淨  了知諸法海  除滅眾生惑  汝應入此門  我知三世佛  及以一切法  亦了彼方便  此門徧無等  一一塵中見  三世一切剎  亦見彼諸佛  此是普門力  十方剎塵內  悉見盧舍那  菩提樹下坐  成道演妙法
  爾時善財童子白夜神言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幾時耶得此解脫其已久如乃能如是饒益眾生其神答言善男子乃往古世過如須彌山微塵數劫有劫名寂靜光世界名出生妙寶有五億佛於中出現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寶月燈光有城名蓮華光王名善法度以法施化成就七寶王四天下王有夫人名法慧月夜久眠寐時彼城東有一大林名為寂住林中有一大菩提樹名一切光摩尼王莊嚴身出生一切佛神力光明爾時有佛名一切法雷音王於此樹下成等正覺放無量色廣大光明徧照出生妙寶世界蓮華光城內有主夜神名為淨月詣王夫人法慧月所動身纓絡以覺夫人而告之言夫人當知一切法雷音王如來於寂住林成無上覺及廣為說諸佛功德自在神力普賢菩薩所有行願令王夫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供養彼佛及諸菩薩聲聞僧眾善男子時王夫人法慧月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我於彼佛所發菩提心種善根故於須彌山微塵數劫不生地獄餓鬼畜生諸惡趣中亦不生於下賤之家諸根具足無有眾苦於天人中福德殊勝不生惡世恒不離佛及諸菩薩大善知識常於其所種植善根經八十須彌山微塵數劫常受安樂而未滿足菩薩諸根過此劫已復過萬劫於賢劫前有劫名無憂徧照世界名離垢妙光其世界中淨穢相雜有五百佛於中出現其第一佛名須彌幢寂靜妙眼如來應正等覺我為名稱長者女名妙慧光明端正殊妙彼淨月夜神以願力故於離垢世界一四天下妙幢王城中生作主夜神名清淨眼我於一時在父母邊夜久眠息彼清淨眼來詣我所震動我宅放大光明出現其身讚佛功德言妙眼如來坐菩提座始成正覺勸喻於我及以父母并諸眷屬令速見佛自為前導引至佛所廣興供養我纔見佛即得三昧名出生見佛調伏眾生三世智光明輪獲此三昧故能憶念須彌山微塵數劫亦見其中諸佛出現於彼佛所聽聞妙法以聞法故即得此破一切眾生闇法光明解脫得此解脫已即見其身徧往佛剎微塵數世界亦見彼世界所有諸佛又見自身在其佛所亦見彼世界一切眾生解其言音識其根性知其往昔曾為善友之所攝受隨其所樂而為現身令生歡喜我時於彼所得解脫念念增長此心無間又見自身徧往百佛剎微塵數世界此心無間又見自身徧往千佛剎微塵數世界此心無間又見自身徧往百千佛剎微塵數世界如是念念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亦見彼世界中一切如來亦自見身在彼佛所聽聞妙法受持憶念觀察決了亦知彼佛諸本事海諸大願海彼諸如來嚴淨佛剎我亦嚴淨亦見彼佛世界一切眾生隨其所應而為現身教化調伏此解脫門念念增長如是乃至充滿法界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破一切眾生闇法光明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成就普賢無邊行願普入一切諸法界海得諸菩薩金剛智幢自在三昧出生大願住持佛種於念念中成滿一切大功德海嚴淨一切廣大世界以自在智教化成熟一切眾生以智慧日滅除一切世間闇障以勇猛智覺悟一切眾生惛睡以智慧月決了一切眾生疑惑以清淨音斷除一切諸有執著於一切法界一一塵中示現一切自在神力智眼明淨等見三世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說其功德入其境界示其自在善男子此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內有主夜神名普德淨光我本從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常以妙法開悟於我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爾時善財童子向婆珊婆演底神而說頌曰。
  見汝清淨身  相好超世間  如文殊師利  亦如寶山王  汝法身清淨  三世悉平等  世界悉入中  成壞無所礙  我觀一切趣  悉見汝形像  一一毛孔中  星月各分布  汝心極廣大  如空徧十方  諸佛悉入中  清淨無分別  一一毛孔中  悉放無數光  十方諸佛所  普雨莊嚴具  一一毛孔內  各現無數身  十方諸國土  方便度眾生  一一毛孔內  示現無量剎  隨諸眾生欲  種種令清淨  若有諸眾生  聞名及見身  悉獲功德利  成就菩提道  多劫在惡趣  始得見聞汝  亦應歡喜受  以滅煩惱故  千剎微塵劫  歎汝一毛德  劫數猶可窮  功德終無盡
  時善財童子說此頌已頂禮其足遶無量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三


  音切



  (章音)。


  (皇音)。


  (徒登切)。


  (古矦切)。


  (許逼切)。


  (子力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四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七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破一切眾生癡闇法光明解脫門於中約立五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升進二漸次遊行至於彼城從東門入佇立未久便見日沒三以八種念善知識勝緣四見夜神於虗空中處寶樓閣香蓮華藏師子座上身如金色目髮紺青形貌端嚴五善財見其夜神以身投地禮夜神足申請所求從見夜神已後復立六門一見夜神身色端正皮膚金色目髮紺青二見夜神身著朱衣梵冠纓絡三見夜神星象炳然在體四見夜神一一毛孔皆現化度無量眾生隨根與法或生天上人間聲聞緣覺所得不同五見夜神或示現菩薩三昧種種自在六善財投身於地禮夜神足合掌申請所求法門此之境界身量毛孔乃是法界之身極其法界際境界也令修行者倣而學之十地方終舉樣極全學者纔得其分也乃是全中之分故以智之境界及時不遷即全約位升進即分於申請所求中復立十七門一善財冀望依善知識獲佛功德法藏二夜神稱歎善財授與自己所行之法三舉法門名目名菩薩破一切眾生癡闇法光明解脫四善男子已下我於惡慧眾生已下舉自所行大慈悲之行五夜神說二十一行頌以自己所知之法勸善財修學令入六善財白夜神發心久近七又問夜神得此法門其已久如八從乃往古世過如須彌山微塵數劫舉自發心久近劫數九舉劫名寂靜光十舉世界名出生妙寶十一舉有四天下名寶月燈光十二舉城名蓮華光王名善法度十三舉城東有一大菩提樹樹下有佛號一切法雷音王成正覺十四舉有夜神名淨月所告有佛出興十五舉自己身為王夫人名法慧月因供養彼佛發菩提心經須彌山微塵數劫不生惡道種諸善根經八十須彌山微塵數劫常受安樂於彼佛菩薩所常修善根而未滿足菩薩善根十六復過萬劫於賢劫前有劫名無憂世界名離垢光有五百佛於中出現我為長者女名妙慧光明其本夜神生在妙幢王城中作夜神又來震動我宅放光現相讚歎妙眼如來所有功德自為前導引至佛所我纔見佛即得三昧名出生見佛調伏眾生三世智光明輪十七得此三昧力故得憶念如須彌山微塵數劫其中諸佛出現於彼佛所聽聞妙法以聞妙法故即得此破一切眾生癡闇法光明解脫得此解脫已即見其身徧往佛剎微塵數世界已上明發心久近已經八十一須彌山微塵數劫又經一萬劫其中一須彌山微塵數劫是過去發心八十須彌山微塵數劫又一萬劫於佛菩薩所修諸善根方得三昧名見佛調伏眾生三世智光明輪又以憶念劫中得見一須彌山微塵數佛以諸佛所修行聽聞妙法方得此破一切眾生癡闇法光明解脫門在此憶念劫中方得此破一切眾生癡闇法光明門此明得法久近總是八十二須彌山微塵數劫又經一萬劫爾所劫中常以女身行菩薩行明修大慈悲心深厚舉劫長遠以最後憶念劫中該含三世一念普周皆是一念中多劫也十方普徧以智言之如初舉往昔佛剎微塵數世界一一世界中佛悉供養承事次舉百佛剎微塵數劫次千次百千次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剎悉皆徧往承事及所說法門悉皆領受漸漸增長徧滿十方法界供養諸佛教化安樂一切眾生此是初地以百為首便滿十方一切法界無盡佛剎不同三乘但言百佛不云百佛剎微塵及以不可說佛剎微塵世界等事自餘如經具明意明處世行悲深厚不求出世之心盡窮劫也此是初歡喜地善知識以檀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此明入俗同纏長養大慈悲門具足檀波羅蜜令得圓滿以修慈故多生不離女身表之無出世相也常處俗流此十地中總明處世長養大慈悲門十箇善知識無出家相總為女天說多生因本發菩提心時亦是女身以表十地是入眾生界長養大慈悲之行也以表女是慈悲能長養子孫無疲勞故用明菩薩養眾生故第二推德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長行有十五行半經并十行頌於中約立五門一推德升進二示善知識居處所在云此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內有主夜神名普德淨光三善財說頌歎婆珊婆演底夜天神德四善財說頌已頂禮夜神足五辭退而去此普德淨光夜神是婆珊婆演底往劫為王夫人時於夜覺悟之師於八十二須彌山微塵數劫又經一萬劫常為其師引接示導如前所說者是不云南方直云摩竭提國菩提場內者表修行處生死之慈悲不出菩提體別有世間慈悲行故閻浮提及摩竭提國是世間菩提場內者表此世間在菩提場內明會世間慈悲之行是菩提心內所行之行不別有也表處纏大慈大悲之行與覺體一也明果作因因果一也如下善財歎夜天頌云多劫在惡趣始得見聞法亦應歡喜受以滅煩惱故以明修大慈悲行要經多劫住生死苦海不以為厭修慈悲行方得成就故明修出世道一念而即現前行大慈悲行不限劫數也自餘如文具明多劫約俗一念約真二事通融自體無礙即乃是一念中多劫多劫中一念以真俗體不礙故。
  第二菩提場普德淨光夜神主離垢地。
  【經】爾時善財童子了知彼婆珊婆演底夜神初發菩提心所生菩薩藏所發菩薩願所淨菩薩度所入菩薩地所修菩薩行所行出離道一切智光海普救眾生心普徧大悲雲於一切佛剎盡未來際常能出生普賢行願漸次遊行至普德淨光夜神所頂禮其足遶無數帀於前合掌而作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薩云何修行菩薩地云何出生菩薩地云何成就菩薩地夜神答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今復問於菩薩地修行出生及以成就善男子菩薩成就十法能圓滿菩薩行何者為十一者得清淨三昧常見一切佛二者得清淨眼常觀一切佛相好莊嚴三者知一切如來無量無邊功德大海四者知等法界無量諸佛法光明海五者知一切如來一一毛孔放等眾生數大光明海利益無量一切眾生六者見一切如來一一毛孔出一切寶色光明燄海七者於念念中出現一切佛變化海充滿法界究竟一切諸佛境界調伏眾生八者得佛音聲同一切眾生言音海轉三世一切佛法輪九者知一切佛無邊名號海十者知一切佛調伏眾生不思議自在力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則能圓滿菩薩諸行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寂靜禪定樂普遊步普見三世一切諸佛亦見彼佛清淨國土道場眾會神通名號說法壽命言音身相種種不同悉皆明覩而無取著何以故知諸如來非去世趣永滅故非來體性無生故非生法身平等故非滅無有生相故非實住如幻法故非妄利益眾生故非遷超過生死故非壞性常不變故一相言語悉離故無相性相本空故善男子我如是了知一切如來時於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步解脫門分明了達成就增長思惟觀察堅固莊嚴不起一切妄想分別大悲救護一切眾生一心不動修習初禪息一切意業攝一切眾生智力勇猛喜心悅豫修第二禪思惟一切眾生自性厭離生死修第三禪悉能息滅一切眾生眾苦熱惱修第四禪增長圓滿一切智願出生一切諸三昧海入諸菩薩解脫海門遊戲一切神通成就一切變化以清淨智普入法界善男子我修此解脫時以種種方便成就眾生所謂於在家放逸眾生令生不淨想可厭想疲勞想逼迫想繫縛想羅剎想無常想苦想無我想空想無生想不自在想老病死想自於五欲不生樂著亦勸眾生不著欲樂唯住法樂出離於家入於非家若有眾生住於空閑我為止息諸惡音聲於靜夜時為說深法與順行緣開出家門示正道路為作光明除其闇障滅其怖畏讚出家業歎佛法僧及善知識具諸功德亦歎親近善知識行復次善男子我修解脫時令諸眾生不生非法貪不起邪分別不作諸罪業若已作者皆令止息若未生善法未修波羅蜜行未求一切智未起大慈悲未造人天業皆令其生若已生者令其增長我與如是順道因緣乃至令成一切智智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步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具足普賢所有行願了達一切無邊法界常能增長一切善根照見一切如來智力住於一切如來境界恒處生死心無障礙疾能滿足一切智願普能往詣一切世界悉能觀見一切諸佛徧能聽受一切佛法能破一切眾生癡闇能於生死大夜之中出生一切智慧光明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去此不遠於菩提場右邊有一夜神名喜目觀察眾生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爾時普德淨光夜神欲重宣此解脫義為善財童子而說頌曰。
  若有信解心  盡見三世佛  彼人眼清淨  能入諸佛海  汝觀諸佛身  清淨相莊嚴  一念神通力  法界悉充徧  盧舍那如來  道場成正覺  一切法界中  轉於淨法輪  如來知法性  寂滅無有二  清淨相嚴身  徧示諸世間  佛身不思議  法界悉充滿  普見一切剎  一切無不見  佛身常光明  一切剎塵等  種種清淨色  念念徧法界  如來一毛孔  放不思議光  普照諸羣生  令其煩惱滅  如來一毛孔  出生無盡化  充徧於法界  除滅眾生苦  佛演一妙音  隨類皆令解  普雨廣大法  使發菩提意  佛昔修諸行  已曾攝受我  故得見如來  普見一切剎  諸佛出世間  量等眾生數  種種解脫境  非我所能知  一切諸菩薩  入佛一毛孔  如是妙解脫  非我所能知  此近有夜神  名喜目觀察  汝應往詣彼  問彼菩薩行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得此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步解脫門於此段中約立五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升進二漸次遊行至普德淨光夜神所禮敬申請三夜神為善財說種種法四夜神說自行法門名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步解脫授與善財五夜神正說以此法門普見三世一切諸佛及國土道場眾會及救護一切眾生故隨文釋義者法門名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步解脫門者此是戒波羅蜜以法身為戒體即一切境界性自禪故法界性禪即智自徧周以智徧周所以普遊步故常處生死行大慈悲長養自體大慈悲心於法性中具菩薩行徧法界故名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步解脫門明處生死中菩提法樂亦能具足菩薩大慈悲復能徧行普賢道故此明自心菩提場內菩薩大悲之行名普德淨光夜神者智悲徧周照眾生之長夜故名為淨光其慈育俗名之為德其智不為性自大用徧周名之為神如此禪以菩提體行大寂靜法界無礙大慈悲心寂用徧故約其功用安四禪之名經云分別了達成就增長思惟觀察堅固莊嚴不起一切妄想分別大悲救護一切眾生一心不動修習禪者以法身根本智正緣念度一切眾生不名妄想以不緣惡法故以法性理中所分別所緣利物皆以智為依止成大慈悲之門無世染習故不名妄想又云息一切意業攝一切眾生智力勇猛喜心悅豫修第二禪息一切意業者是偏慈不普心也喜心悅豫者以此二地菩薩行以法性菩提之慈以攝化一切眾生之法悅樂故名為二禪思惟一切眾生自性離生死修第三禪者明以普見一切眾生同一菩提法性自體解脫以為禪體不自獨見一身有禪體故以一切眾生總禪體解脫故修第三禪經云一切眾生自厭離生死修第三禪者此厭離生死自是譯經者誤也應云一切眾生性自離生死故修第三禪悉能息滅一切眾生眾苦熱惱修第四禪此一乘菩薩從初發心乘如來菩提心根本智乘修大悲行處生死海觀達眾生根本源底同一如來菩提體用智海方便常以法界智日常於不達迷暗之夜為一切眾生解諸迷闇不同前三乘別求自己清淨樂果而實未曾而得究竟一切樂果是故說法華經會三歸一來歸此法故已下所有利眾生之行門如經具明此是持上上十善戒以菩提體為戒體以居菩提場內夜神表之以菩提心成大慈悲為戒體十迴向以船師為戒體十行釋天童子以工巧諸技術以為戒體十住中海雲比丘觀十二緣生法自體清淨以為戒體於此第二地中以菩提場內普德淨光夜神以為戒體此明菩提中智處於世間修慈悲門以為戒體此是第二離垢地中善知識以戒波羅蜜為體餘九為伴治菩提心處於生死海行於慈悲不自在障令得自在故此明和融菩提生死二不自在使令自在此位中以菩提體觀三界無生滅性是總相觀第二推德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長行并頌有二十四行經於中約立五門一推德先令善財升進二示善知識處云去此不遠於菩提場右邊有一夜神名喜目觀察眾生三普德淨光天重為善財說頌四善財頂禮普德淨光神足五辭退而去釋曰去此不遠者明以菩提為第二戒波羅蜜在菩提場內此第三忍波羅蜜還以菩提為忍行故故云去此不遠於菩提場右邊者以左為智位右為悲位明以菩提起行成其忍慈不忍即無慈故明以有忍故能行慈悲有一夜神名喜目觀察眾生者是忍中之慈名之喜目不捨眾生名之觀察又觀根攝化名為觀察眾生夜天神者前位以菩提為戒體都淨三界有欲之心下界散動心欲上二界欣禪樂淨心欲此第三發光地以修八禪能同彼禪不染禪性能同欲界不染欲性名為發光地名為夜天其智應真號之為神於三界中教化眾生自在名之為天亦明以此位一一別治三界中欲習智令清淨得三界中同別之相名觀察眾生夜天神四地生諸佛家五地習世間藝能六地三空寂滅神通定現前得寂用神通自在周徧十方攝化眾生此已上得出世間中世間自在故第七地已去入世間自在如十迴向中亦有此勢分十住十行亦然又有勢分不同如十迴向中即迴十住十行中解脫入於世間至第七迴向位中進升通聖即見觀音正趣菩薩至第九第十迴向中却還世間智通於神持眾生界乃至九地總是神位十地釋氏女瞿波是如來往昔為太子時妻表十地慈心法喜已滿故從前十迴向已後修處世間慈悲之位至第二地菩提場內普德淨光神是會菩提體一分之極從此二地已後至三地以於菩提場中起用一一禪界同別修行六地中方於菩提體中用始寂用自在第七地純是處纏修菩提中慈悲及智使令圓滿至八地方始智悲任用無功而自成辦猶須念本願及佛加持方始明了九地十地方始學佛十力四無所畏前從普光明殿說十信心位已次升天明五位升進猶恐隨言說教中不能具足體會其五位中升進同異之意於此法界品中以善財求善知識名目居處國土城名年歲園林報果南北東西近遠男女聖凡天人龍神以法及像表之令會其聖意升進次第之行令使學者善得其宜不令錯謬不滯其功於中有十三行頌歎如來境界喜目夜神能知如文具明。
  第三菩提場右邊喜目觀察眾生夜神主發光地。
  【經】爾時善財童子敬善知識教行善知識語作如是念善知識者難見難遇見善知識令心不散亂見善知識破障礙山見善知識入大悲海救護眾生見善知識得智慧光普照法界見善知識悉能修行一切智道見善知識普能覩見十方佛海見善知識得見諸佛轉於法輪憶持不忘作是念已發意欲詣喜目觀察眾生夜神所時喜目神加善財童子令知親近善知識能生諸善根增長成熟所謂令知親近善知識能修助道具令知親近善知識能起勇猛心令知親近善知識能作難壞業令知親近善知識能得難伏力令知親近善知識能入無邊方令知親近善知識能久遠修行令知親近善知識能辨無邊業令知親近善知識能行無量道令知親近善知識能得速疾力普詣諸剎令知親近善知識能不離本處徧至十方時善財童子遽發是念由親近善知識能勇猛勤修一切智道由親近善知識能速疾出生諸大願海由親近善知識能為一切眾生盡未來劫受無邊苦由親近善知識能被大精進甲於一微塵中說法聲徧法界由親近善知識能速往詣一切方海由親近善知識於一毛道盡未來劫修菩薩行由親近善知識於念念中行菩薩行究竟安住一切智地由親近善知識能入三世一切如來自在神力諸莊嚴道由親近善知識能常徧入諸法界門由親近善知識常緣法界未曾動出而能徧往十方國土爾時善財童子發是念已即詣喜目觀察眾生夜神所見彼夜神在於如來眾會道場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入大勢力普喜幢解脫於其身上一一毛孔出無量種變化身雲隨其所應以妙言音而為說法普攝無量一切眾生皆令歡喜而得利益所謂出無量化身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說諸菩薩行檀波羅蜜於一切事皆無戀著於一切眾生普皆施與其心平等無有輕慢內外悉施難捨能捨出等眾生數無量化身雲充滿法界普現一切眾生之前說持淨戒無有缺犯修諸苦行皆悉具足於諸世間無有所依於諸境界無所愛著說在生死輪迴往返說諸人天盛衰苦樂說諸境界皆是不淨說一切法皆是無常說一切行悉苦無味令諸世間捨離顛倒住諸佛境持如來戒如是演說種種戒行戒香普熏令諸眾生悉得成熟又出等眾生數種種身雲說能忍受一切眾苦所謂割截捶楚訶罵欺辱其心泰然不動不亂於一切行不卑不高於諸眾生不起我慢於諸法性安住忍受說菩提心無有窮盡心無盡故智亦無盡普斷一切眾生煩惱說諸眾生卑賤醜陋不具足身令生厭離讚諸如來清淨妙色無上之身令生欣樂如是方便成熟眾生又出等眾生界種種身雲隨諸眾生心之所樂說勇猛精進修一切智助道之法勇猛精進降伏魔怨勇猛精進發菩提心不動不退勇猛精進度一切眾生出生死海勇猛精進除滅一切惡道諸難勇猛精進壞無智山勇猛精進供養一切諸佛如來不生疲厭勇猛精進受持一切諸佛法輪勇猛精進壞散一切諸障礙山勇猛精進教化成熟一切眾生勇猛精進嚴淨一切諸佛國土如是方便成熟眾生又出種種無量身雲以種種方便令諸眾生心生歡喜捨離惡意厭一切欲為說慚愧令諸眾生藏護諸根為說無上清淨梵行為說欲界是魔境界令生恐怖為現不樂世間欲樂住於法樂隨其次第入諸禪定諸三昧樂令思惟觀察除滅一切所有煩惱又為演說一切菩薩諸三昧海神力變現自在遊戲令諸眾生歡喜適悅離諸憂怖其心清淨諸根猛利愛重於法修習增長又出等眾生界種種身雲為說往詣十方國土供養諸佛及以師長真善知識受持一切諸佛法輪精勤不懈又為演說稱讚一切諸如來海觀察一切諸法門海顯示一切諸法性相開闡一切諸三昧門開智慧境界竭一切眾生疑海示智慧金剛壞一切眾生見山昇智慧日輪破一切眾生癡闇皆令歡喜成一切智又出等眾生界種種身雲普詣一切眾生之前隨其所應以種種言辭而為說法或說世間神通福力或說三界皆是可怖令其不作世間業行離三界處出見稠林或為稱讚一切智道令其超越二乘之地或為演說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令其不著有為無為或為演說住於天宮乃至道場令其欣樂發菩提意如是方便教化眾生皆令究竟得一切智又出一切世界微塵數身雲普詣一切眾生之前念念中示普賢菩薩一切行願念念中示清淨大願充滿法界念念中示嚴淨一切世界海念念中示供養一切如來海念念中示入一切法門海念念中示入一切世界海微塵數世界海念念中示於一切剎盡未來劫清淨修行一切智道念念中示入如來力念念中示入一切三世方便海念念中示往一切剎現種種神通變化念念中示諸菩薩一切行願令一切眾生住一切智如是所作恒無休息又出等一切眾生心數身雲普詣一切眾生之前說諸菩薩集一切智助道之法無邊際力求一切智不破壞力無窮盡力修無上行不退轉力無間斷力於生死法無染著力能破一切諸魔眾力遠離一切煩惱垢力能破一切業障山力住一切劫修大悲行無疲倦力震動一切諸佛國土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力能破一切諸外道力普於世間轉法輪力以如是等方便成熟令諸眾生至一切智又出等一切眾生心數無量變化色身雲普詣十方無量世界隨眾生心演說一切菩薩智行所謂說入一切眾生界海智說入一切眾生心海智說入一切眾生根海智說入一切眾生行海智說度一切眾生未曾失時智說出一切法界音聲智說念念徧一切法界海智說念念知一切世界海壞智說念念知一切世界海成住莊嚴差別智說念念自在親近供養一切如來聽受法輪智示現如是智波羅蜜令諸眾生皆大歡喜調暢適悅其心清淨生決定解求一切智無有退轉如說菩薩諸波羅蜜成熟眾生如是宣說一切菩薩種種行法而為利益復於一一諸毛孔中出無量種眾生身雲所謂出興色究竟天善現天善見天無熱天無煩天相似身雲出少廣廣果福生無雲天相似身雲出徧淨無量淨少淨天相似身雲出光音無量光少光天相似身雲出大梵梵輔梵眾天相似身雲出自在天化樂天兜率陀天須夜摩天忉利天及其婇女諸天子眾相似身雲出提頭賴吒乾闥婆王乾闥婆子乾闥婆女相似身雲出毗樓勒叉鳩槃茶王鳩槃茶子鳩槃茶女相似身雲出毗樓博叉龍王龍子龍女相似身雲出毗沙門夜叉王夜叉子夜叉女相似身雲出大樹緊那羅王善慧摩睺羅伽王大速疾力迦樓羅王羅睺阿脩羅王閻羅法王及其子其女相似身雲出諸人王及其子其女相似身雲出聲聞獨覺及諸佛眾相似身雲出地神水神火神風神河神海神山神樹神乃至晝夜主方神等相似身雲周徧十方充滿法界於彼一切眾生之前現種種聲所謂風輪聲水輪聲火燄聲海潮聲地震聲大山相擊聲天城震動聲摩尼相擊聲天王聲龍王聲夜叉王聲乾闥婆王聲阿脩羅王聲迦樓羅王聲緊那羅王聲摩睺羅伽王聲人王聲梵王聲天女歌詠聲諸天音樂聲摩尼寶王聲以如是等種種音聲說喜目觀察眾生夜神從初發心所集功德所謂承事一切諸善知識親近諸佛修行善法行檀波羅蜜難捨能捨行尸波羅蜜棄捨王位宮殿眷屬出家學道行羼提波羅蜜能忍世間一切苦事及以菩薩所修苦行所持正法皆悉堅固其心不動亦能忍受一切眾生於己身心惡作惡說忍一切業皆不失壞忍一切法生決定解忍諸法性能諦思惟行精進波羅蜜起一切智行成一切佛法行禪波羅蜜其禪波羅蜜所有資具所有修習所有成就所有清淨所有起三昧神通所有入三昧海門皆悉顯示行般若波羅蜜其般若波羅蜜所有資具所有清淨大智慧日大智慧雲大智慧藏大智慧門皆悉顯示行方便波羅蜜其方便波羅蜜所有資具所有修行所有體性所有理趣所有清淨所有相應事皆悉顯示行願波羅蜜其願波羅蜜所有體性所有成就所有修習所有相應事皆悉顯示行力波羅蜜其力波羅蜜所有資具所有因緣所有理趣所有演說所有相應事皆悉顯示行智波羅蜜其智波羅蜜所有資具所有體性所有成就所有清淨所有處所所有增長所有深入所有光明所有顯示所有理趣所有相應事所有簡擇所有行相所有相應法所有所攝法所知法所知業所知剎所知劫所知世所知佛出現所知佛所知菩薩所知菩薩心菩薩位菩薩資具菩薩發趣菩薩迴向菩薩大願菩薩法輪菩薩簡擇法菩薩法海菩薩法門海菩薩法漩流菩薩法理趣如是等智波羅蜜相應境界皆悉顯示成熟眾生又說此神從初發心所集功德相續次第所習善根相續次第所修無量諸波羅蜜相續次第死此生彼及其名號相續次第親近善友承事諸佛受持正法修菩薩行入諸三昧以三昧力普見諸佛普見諸剎普知諸劫深入法界觀察眾生入法界海知諸眾生死此生彼得淨天耳聞一切聲得淨天眼見一切色得他心智知眾生心得宿住智知前際事得無依無作神足智通自在遊行徧十方剎如是所有相續次第得菩薩解脫入菩薩解脫海得菩薩自在得菩薩勇猛得菩薩遊步住菩薩想入菩薩道如是一切所有功德相續次第皆悉演說分別顯示成熟眾生如是說時於念念中十方各嚴淨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國土度脫無量惡趣眾生令無量眾生生天人中富貴自在令無量眾生出生死海令無量眾生安住聲聞辟支佛地令無量眾生住如來地。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四


  音切



  (之壘切)。


  (羊洳切)。


  (父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五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八

  【經】爾時善財童子見聞如上所現一切諸希有事念念觀察思惟解了深入安住承佛威力及解脫力則得菩薩不思議大勢力普喜幢自在力解脫何以故與喜目夜神於往昔時同修行故如來神力所加持故不思議善根所祐助故得菩薩諸根故生如來種中故得善友力所攝受故受諸如來所護念故毗盧遮那如來曾所化故彼分善根已成熟故堪修普賢菩薩行故爾時善財童子得此解脫已心生歡喜合掌向喜目觀察眾生夜神以偈讚曰。
  無量無數劫  學佛甚深法  隨其所應化  顯現妙色身  了知諸眾生  沈迷嬰妄想  種種身皆現  隨應悉調伏  法身恒寂靜  清淨無二相  為化眾生故  示現種種形  於諸蘊界處  未曾有所著  示行及色身  調伏一切眾  不著內外法  已渡生死海  而現種種身  住於諸有界  遠離諸分別  戲論所不動  為著妄想者  弘宣十力法  一心住三昧  無量劫不動  毛孔出化雲  供養十方佛  得佛方便力  念念無邊際  示現種種身  普攝諸羣生  了知諸有海  種種業莊嚴  為說無礙法  令其悉清淨  色身妙無比  清淨如普賢  隨諸眾生心  示現世間相
  爾時善財童子說此頌已白言天神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幾時耶得此解脫其已久如爾時喜目觀察眾生主夜神以頌答曰。
  我念過去世  過於剎塵劫  剎號摩尼光  劫名寂靜音  百萬那由他  俱胝四天下  其王數亦爾  各各自臨馭  中有一王都  號曰香幢寶  莊嚴最殊妙  見者皆欣悅  中有轉輪王  其身甚微妙  三十二種相  隨好以莊嚴  蓮華中化生  金色光明身  騰空照遠近  普及閻浮界  其王有千子  勇猛身端正  臣佐滿一億  智慧善方便  嬪御有十億  顏容狀天女  利益調柔意  慈心給侍王  其王以法化  普及四天下  輪圍大地中  一切皆豐盛  我時為寶女  具足梵音聲  身出金色光  照及千由旬  日光既已沒  音樂咸寂然  大王及侍御  一切皆安寢  彼時德海佛  出興於世間  現顯神通力  充滿十方界  放大光明海  一切剎塵數  種種自在身  徧滿於十方  地震出妙音  普告佛興世  天人龍神眾  一切皆歡喜  一一毛孔中  出佛化身海  十方皆徧滿  隨應說妙法  我時於夢中  見佛諸神變  亦聞深妙法  心生大歡喜  一萬主夜神  共在空中住  讚歎佛興世  同時覺悟我  賢慧汝應起  佛已現汝國  劫海難值遇  見者得清淨  我時便寐寤  即覩清淨光  觀此從何來  見佛樹王下  諸相莊嚴體  猶如寶山王  一切毛孔中  放大光明海  見已心歡喜  便生此念言  願我得如佛  廣大神通力  我時尋覺悟  大王并眷屬  令見佛光明  一切皆欣慶  我時與大王  騎從千萬億  眾生亦無量  俱行詣佛所  我於二萬歲  供養彼如來  七寶四天下  一切皆奉施  時彼如來說  功德普雲經  普應羣生心  莊嚴諸願海  夜神覺悟我  令我得利益  我願作是身  覺諸放逸者  我從此初發  最上菩提願  往來諸有中  其心無忘失  從此後供養  十億那由佛  恒受人天樂  饒益諸羣生  初佛功德海  第二功德燈  第三妙寶幢  第四虗空智  第五蓮華藏  第六無礙慧  第七法月王  第八智燈輪  第九兩足尊  寶燄山燈王  第十調御師  三世華光音  如是等諸佛  我悉曾供養  然未得慧眼  入於解脫海  從此次第有  一切寶光剎  其劫名天勝  五百佛興世  最初月光輪  第二名日燈  第三名光幢  第四寶須彌  第五名華燄  第六號燈海  第七熾然佛  第八天藏佛  九光明王幢  十普智光王  如是等諸佛  我悉曾供養  尚於諸法中  無而計為有  從此復有劫  名曰梵光明  世界蓮華燈  莊嚴極殊妙  彼有無量佛  一一無量眾  我悉曾供養  尊重聽聞法  初寶須彌佛  二功德海佛  三法界音佛  四法震雷佛  五名法幢佛  六名地光佛  七名法力光  八名虗空覺  第九須彌光  第十功德雲  如是等如來  我悉曾供養  未能明了法  而入諸佛海  次後復有劫  名為功德月  爾時有世界  其名功德幢  彼中有諸佛  八十那由他  我皆以妙供  深心而敬奉  初乾闥婆王  二名大樹王  三功德須彌  第四寶眼佛  第五盧舍那  第六光莊嚴  第七法海佛  第八光勝佛  九名賢勝佛  第十法王佛  如是等諸佛  我悉曾供養  然未得深智  入於諸佛海  此後復有劫  名為寂靜慧  剎號金剛寶  莊嚴悉殊妙  於中有千佛  次第而出興  眾生少煩惱  眾會悉清淨  初金剛臍佛  二無礙力佛  三名法界影  四號十力燈  第五名悲光  第六名戒海  第七忍燈輪  第八法輪光  九名光莊嚴  十名寂靜光  如是等諸佛  我悉曾供養  猶未能深悟  如空清淨法  遊行一切剎  於彼修諸行  次第復有劫  名為善出現  剎號香燈雲  淨穢所共成  億佛於中現  莊嚴剎及劫  所說種種法  我皆能憶持  初名廣稱佛  次名法海佛  三名自在王  四名功德雲  第五法勝佛  第六天冠佛  第七智燄佛  第八虗空立  第九兩足尊  名普生殊勝  第十無上士  眉間勝光明  如是一切佛  我悉曾供養  然猶未能淨  離諸障礙道  次第復有劫  名集堅固王  剎號寶幢王  一切善分布  有五百諸佛  於中而出現  我恭敬供養  求無礙解脫  最初功德輪  其次寂靜音  次名功德海  次名日光王  第五功德王  第六須彌相  次名法自在  次佛功德王  第九福須彌  第十光明王  如是等諸佛  我悉曾供養  所有清淨道  普入淨無餘  然於所入門  未能成就忍  次第復有劫  名為妙勝主  剎號寂靜音  眾生煩惱薄  於中有佛現  八十那由他  我悉曾供養  修行最勝道  初佛名華聚  次佛名海藏  次名功德生  次號天王髻  第五摩尼藏  第六真金山  第七寶聚尊  第八法幢佛  第九名勝財  第十名智慧  此十為上首  供養無不盡  次第復有劫  名曰千功德  爾時有世界  號善化幢燈  六十億那由  諸佛興於世  最初寂靜幢  其次奢摩他  第三百燈王  第四寂靜光  第五雲密陰  第六日大明  七號法燈光  八名殊勝燄  九名天勝藏  十名大吼音  如是等諸佛  我悉常供養  未得清淨忍  深入諸法海  次第復有劫  名無著莊嚴  爾時有世界  名曰無邊光  中有三十六  那由他佛現  初功德須彌  第二虗空心  第三具莊嚴  第四法雷音  第五法界聲  第六妙音雲  第七照十方  第八法海音  第九功德海  第十功德幢  如是等諸佛  我悉曾供養  次有佛出現  名為功德幢  我為月面天  供養人中主  時佛為我說  無依妙法門  我聞專念持  出生諸願海  我得清淨眼  寂滅定總持  能於念念中  悉見諸佛海  我得大悲藏  普明方便眼  增長菩提心  成就如來力  見眾生顛倒  執常樂我淨  愚癡闇所覆  妄想起煩惱  行止見稠林  往來貪欲海  集於諸惡趣  無量種種業  一切諸趣中  隨業而受身  生老死眾患  無量苦逼迫  為彼眾生故  我發無上心  願得如十方  一切十力尊  緣佛及眾生  起於大願雲  從是修功德  趣入方便道  願雲悉彌覆  普入一切道  具足波羅蜜  充滿於法界  速入於諸地  三世方便海  一念修諸佛  一切無礙行  佛子我爾時  得入普賢道  了知十法界  一切差別門
  善男子於汝意云何彼時轉輪聖王名十方主能紹隆佛種者豈異人乎文殊師利童子是也爾時夜神覺悟我者普賢菩薩之所化耳我於爾時為王寶女蒙彼夜神覺悟於我令我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自從是來經佛剎微塵數劫不墮惡趣常生人天於一切處常見諸佛乃至於妙燈功德幢佛所得此大勢力普喜幢菩薩解脫以此解脫如是利益一切眾生善男子我唯得此大勢力普喜幢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於念念中普詣一切諸如來所疾能趣入一切智海於念念中以發趣門入於一切諸大願海於念念中以願海門盡未來劫念念出生一切諸行一一行中出生一切剎微塵數身一一身普入一切法界門一一法界門一切佛剎中隨眾生心說諸妙行一切剎一一塵中悉見無邊諸如來海一一如來所悉見徧法界諸佛神通一一如來所悉見往劫修菩薩行一一如來所受持守護所有法輪一一如來所悉見三世一切如來諸神變海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眾會中有一夜神名普救眾生妙德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入菩薩行淨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普喜幢解脫門於此殿約分五門一念善知識教思惟升進二善財意欲詣喜目觀察眾生夜神所三夜神神力加持善財令知親近善知識多所饒益四善財蒙加持已速發此念自知由親近善知識能勇猛勤修一切智道五善財詣喜目夜神所觀察夜神攝化眾生饒益境界從此所見夜神在於如來眾會道場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已下長科為十二段一爾時善財童子發是念已至皆令歡喜而得利益有五行半經明初觀察喜目夜天攝化境界分二所謂出無量化身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已下至如是宣說一切菩薩種種行法而為利益於中有八十三行經明以十波羅蜜攝化眾生分三復於一一諸毛孔中出無量種種眾生身雲已下至主方神等相似身雲周徧十方充滿法界有十七行半經明喜目夜神毛孔化身十方同類攝眾生分四於彼一切眾生之前現種種聲已下至從初發心所集功德有八行經明喜目神出現徧滿十方音聲說喜目神初發心來所有功德親近諸佛及所行波羅蜜海分五所謂承事一切諸善知識已下至令無量眾生住如來地有四十六行半經明前所現音聲所說喜目神所修行及供養諸佛教化眾生境界分六爾時善財童子見聞如上所現一切諸希有事已下至堪修普賢菩薩行故有八行半經明善財童子見如上教化境界得入此喜目夜神所行法名不思議大勢力普喜幢自在力解脫法門分七爾時善財童子已下一行半經明善財說頌歎喜目神功德分八頌中有十行頌明正申頌意歎夜神道德分九爾時善財童子已下三行經明善財問夜神得解脫久近分十我念過去世已下至其心不忘失有二十六行頌明夜神答善財住劫久近分十一從此後供養十億那由他佛已下至了知十法界一切無差別有六十五行頌答善財住劫供養諸佛久近多少之數於此供養分中有十一段一段有十佛名號十一段佛名號皆配十一地中隨位升進一地配十佛名號十地配百佛名號十一地配一佛名號明後一攝前多故明一地具十地行故以十波羅蜜互參成故第一初明從此供養十那由他佛者配初歡喜地明初總攝末故初含多故願廣大故初地明勝願發心初即多故是總相義此初地是第三地中初地故乃至十地是第三地中十地故初佛功德海者是第三地中初地檀波羅蜜門為主餘九為伴以此位是第三地中前後地內十波羅蜜總在此位中餘位亦倣此相收如帝網相入一入多故此明忍體總收因果徧也五位中位位皆然第二一切寶光剎其劫名天勝者第二離垢地戒波羅蜜為戒體故天者表淨戒自在也此戒淨自在勝於煩惱名為天勝故五百佛興世者以戒波羅蜜為主五位中五百箇波羅蜜總以戒淨體收名為五百佛興世若於自心境自體無垢外若別見他佛是人未離魔業初佛號月光輪者表戒光圓滿餘九佛號是戒中主伴波羅蜜因果名號如下如是等諸佛我悉曾供養尚於諸法中無而計為有者為智波羅蜜未圓明升進未熟戒取猶在表以升進生熟論之至於十地智波羅蜜圓明有五百重升進習氣生熟不同此明總相中別同中之異以一發菩提心已受無量安樂所修生熟十地猶存十一地方盡二愚至佛位為對習氣安立諸地諸位治之計其智理十地差別如空中鳥跡然其約習氣同別行相非無第三從此復有劫名曰梵光明者是第三發光地名以發光地位修八禪都治三界習障欲界樂欲障上二界樂禪障現第一義天光淨無障號劫名梵光明梵名淨也治三界染淨習氣一分淨故名為淨光明世界名蓮華燈此是當位行無染名也莊嚴極殊妙以忍波羅蜜為莊嚴故名極殊妙以忍為行首彼有無量佛者以明忍體總收諸行故云彼有無量佛我悉供養者以忍辱供敬為供養一切佛故初寶須彌佛者以第三地忍辱謙敬為行中高勝故如須彌山高勝也此佛為主餘佛為此忍中之伴已下一一隨十地十一地十波羅蜜萬行主伴配之一切諸佛皆依此五位行中理智悲願得佛果故離此法別見佛者無有是處以智所行及處說名劫量大智之境都無有時日歲月也皆須約自實佛實智實法而論不可隨自他虗妄見若也智滿行周一切總佛已下第四地配精進波羅蜜以八十那由他佛者表八正覺道為精進行體故餘八邢之行非佛故那由他者萬行總數次第五地禪波羅蜜中劫名寂靜音剎號金剛寶表法性身為禪體明語嘿皆寂靜也金剛總明禪體無壞性於中有千佛次第而出興者表禪體攝用歸本以十地中一地有百波羅蜜為主伴此禪位中收十地位為千次第也第六地般若為主有劫名善出現者表智慧善能出現諸法剎號香燈雲表智慧為香破闇為燈說法普覆為雲億佛於中現者以般若從用以億數舉之前位千此位億也第七地中有五百佛於中而出興者表方便波羅蜜通收五位門中出世智慧總入俗同事成大悲行故舉五百佛為行數劫名集堅固王者處纏不污方名堅固王者自在義八地有八十那由他佛者表無功用之大用已終八正之行總備九地六十億那由他佛者一那由他當此溝是此第二十數表法師之位法雲普雨六道化周亦表第一般若總通十地位雨法雨滿故十地中有三十六那由他佛者表智圓三世六位齊明因果徹故以智增明三世六位無始終一圓智故十一地有一佛者表收三世六位為一法界無礙大用故此收別同本依根本智故成普賢門佛果圓故一多徹故一如經細看文義皆自有此意非是人情強安立也第十二段中善男子已下至我唯知此大勢力普喜幢解脫門有九行半經明都結已上發心始末因果劫量分於此段中彼轉輪聖王名十方主能紹隆佛種者豈異人乎文殊師利是爾時夜天神覺悟我者普賢菩薩之所化也其王寶女蒙彼夜神所化者即此喜目夜神是表法是依根本智法身之理起差別智行大慈悲不限時劫以佛剎微塵數以況之經如是等劫量修行得此大勢力普喜幢解脫者明第三地修三界別別對治四禪八定得自在故處世行慈悲行忍行一分終故始於一切善惡眾生常歡喜不厭故以此修行劫數答前善財所問發心久近故明忍性徧周一時總答又明智無前後故經云禪波羅蜜所有資具者明施戒忍精進四念觀三十七道品等是禪家資具亦以五停心觀十八事物空閑寂靜是禪家資具亦以師第法智之正教是禪家資具亦以十波羅蜜與四攝四無量為助顯法界體用自在是禪家資具此是第三發光地善知識以忍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治三界中住禪染淨二障令行大慈悲使無礙故如是染淨二習一分微薄始於善惡眾生一分不生厭捨得大勢力普喜幢解脫門前五位十地中言說所陳恐不能了至此位中善財以求善知識以名目處所男女長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菩薩夜神等名行相狀託法及事以表之使令易解第二推德升進門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十四行經約分為五門一推德升進二示善知識所在三舉善知識名號夜神名普救護眾生妙德四勸善財令往詣五禮敬辭去隨文釋義者在此會中有夜神者明菩提及智悲圓滿名在此會中夜神如前所釋此是十地中第四燄慧地生諸佛家位住菩提位長大慈悲門以第二地夜神名普德淨光在菩提場內明與菩提心相會為初地是勝願發心二地方會真體得中道故自此已後直至十地長養大慈悲心方終十一地純是普賢之處世妙行前三地治三界業一終名為發光地此地生如來家淨慧現前名燄慧地自餘如文自具。
  第四眾會中普救眾生妙德夜神主燄慧地。
  【經】爾時善財童子於喜目觀察眾生夜神所聞普喜幢解脫門信解趣入了知隨順思惟修習念善知識所有教誨心無暫捨諸根不散一心願得見善知識普於十方勤求匪懈願常親近生諸功德與善知識同一善根得善知識巧方便行依善知識入精進海於無量劫常不遠離作是願已往詣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所時彼夜神為善財童子示現菩薩調伏眾生解脫神力以諸相好莊嚴其身於兩眉間放大光明名智燈普照清淨幢無量光明以為眷屬其光普照一切世間照世間已入善財頂充滿其身善財爾時即得究竟清淨輪三昧得此三昧已悉見二神兩處中間所有一切地塵水塵及以火塵金剛摩尼眾寶微塵華香纓絡諸莊嚴具如是一切所有微塵一一塵中各見佛剎微塵數世界成壞及見一切地水火風諸大積聚亦見一切世界接連皆以地輪任持而住種種山海種種河池種種樹林種種宮殿所謂天宮殿龍宮殿夜叉宮殿乃至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宮殿屋宅地獄畜生閻羅王界一切住處諸趣輪轉生死往來隨業受報各各差別靡不悉見又見一切世界差別所謂或有世界雜穢或有世界清淨或有世界趣雜穢或有世界趣清淨或有世界雜穢清淨或有世界清淨雜穢或有世界一向清淨或有世界其形平正或有覆住或有側住如是等一切世界一切趣中悉見此普救眾生夜神於一切時一切處隨諸眾生形貌言辭行解差別以方便力普現其前隨宜化度令地獄眾生免諸苦毒令畜生眾生不相食噉令餓鬼眾生無有饑渴令諸龍等離一切怖令欲界眾生離欲界苦令人趣眾生離闇夜怖毀呰怖惡名怖大眾怖不活怖死怖惡道怖斷善根怖退菩提心怖遇惡知識怖離善知識怖墮二乘地怖種種生死怖異類眾生同住怖惡時受生怖惡種族中受生怖造惡業怖業煩惱障怖執著諸想繫縛怖如是等怖悉令捨離又見一切眾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普現其前常勤救護為成就菩薩大願力故深入菩薩三昧力故堅固菩薩神通力故出生普賢行願力故增廣菩薩大悲海故得普覆眾生無礙大慈故得普與眾生無量喜樂故得普攝一切眾生智慧方便故得菩薩廣大解脫自在神通故嚴淨一切佛剎故覺了一切諸法故供養一切諸佛故受持一切佛教故積集一切善根修一切妙行故入一切眾生心海而無障礙故知一切眾生諸根教化成熟故淨一切眾生信解除其惡障故破一切眾生無知黑闇故令得一切智清淨光明故時善財童子見此夜神如是神力不可思議甚深境界普現調伏一切眾生菩薩解脫已歡喜無量頭面作禮一心瞻仰時彼夜神即捨菩薩莊嚴之相還復本形而不捨其自在神力爾時善財童子恭敬合掌却住一面以偈讚曰。
  我善財得見  如是大神力  其心生歡喜  說偈而讚歎  我見尊妙身  眾相以莊嚴  譬如空中星  一切悉嚴淨  所放殊勝光  無量剎塵數  種種微妙色  普照於十方  一一毛孔放  眾生心數光  一一光明端  皆出寶蓮華  華中出化身  能滅眾生苦  光中出妙香  普熏於眾生  復雨種種華  供養一切佛  兩眉放妙光  量與須彌等  普觸諸含識  令滅愚癡闇  口放清淨光  譬如無量日  普照於廣大  毗盧舍那境  眼放清淨光  譬如無量月  普照十方剎  悉滅世癡翳  現化種種身  相狀等眾生  充滿十方界  度脫三有海  妙身徧十方  普現眾生前  滅除水火賊  王等一切怖  我承喜目教  今得詣尊所  見尊眉間相  放大清淨光  普照十方海  悉滅一切闇  顯現神通力  而來入我身  我遇圓滿光  心生大歡喜  得總持三昧  普現十方佛  我於所經處  悉見諸微塵  一一微塵中  各見塵數剎  或有無量剎  一切咸濁穢  眾生受諸苦  常悲歎號泣  或有染淨剎  少樂多憂苦  示現三乘像  往彼而救度  或有染淨剎  眾生所樂見  菩薩常充滿  住持諸佛法  一一微塵中  無量淨剎海  毗盧遮那佛  往劫所嚴淨  佛於一切剎  悉坐菩提樹  成道轉法輪  度脫諸羣生  我見普救天  於彼無量剎  一切諸佛所  普皆往供養
  爾時善財童子說此頌已白普救眾生妙德夜神言天神今此解脫甚深希有其名何等得此解脫其已久如修何等行而得清淨夜神言善男子是處難知諸天及人一切二乘所不能測何以故此是住普賢菩薩行者境界故住大悲藏者境界故救護一切眾生者境界故能淨一切三惡八難者境界故能於一切佛剎中紹隆佛種不斷者境界故能住持一切佛法者境界故能於一切劫修菩薩行成滿大願海者境界故能於一切法界海以清淨智光滅無明闇障者境界故能以一念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三世方便海者境界故我承佛力今為汝說善男子乃往古世過佛剎微塵數劫爾時有劫名圓滿清淨世界名毗盧遮那大威德有須彌山微塵數如來於中出現其佛世界以一切香王摩尼寶為體眾寶莊嚴住無垢光明摩尼王海上其形正圓淨穢合成一切嚴具帳雲而覆其上一切莊嚴摩尼輪山千帀圍遶有十萬億那由他四天下皆妙莊嚴或有四天下惡業眾生於中止住或有四天下雜業眾生於中止住或有四天下善根眾生於中止住或有四天下一向清淨諸大菩薩之所止住此界東際輪圍山側有四天下名寶燈華幢國界清淨飲食豐足不藉耕耘而生稻梁宮殿樓閣悉皆奇妙諸如意樹處處行列種種香樹恒出香雲種種鬘樹恒出鬘雲種種華樹常雨妙華種種寶樹出諸奇寶無量色光周帀照耀諸音樂樹出諸音樂隨風吹動演妙音聲日月光明摩尼寶王普照一切晝夜受樂無時間斷此四天下有百萬億那由他諸王國土一一國土有千大河周帀圍遶一一皆以妙華覆上隨流漂動出天樂音一切寶樹列植其岸種種珍奇以為嚴飾舟船來往稱情戲樂一一河間有百萬億城一一城有百萬億那由他聚落如是一切城邑聚落各有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宮殿園林周帀圍遶此四天下閻浮提內有一國土名寶華燈安隱豐樂人民熾盛其中眾生具行十善有轉輪王於中出現名毗盧遮那妙寶蓮華髻於蓮華中忽然化生三十二相以為嚴好七寶具足王四天下恒以正法教導羣生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敵百萬億那由他宮人婇女皆悉與王同種善根同修言行同時誕生端正姝妙猶如天女身真金色常放光明諸毛孔中恒出妙香良臣猛將具足十億王有正妃名圓滿面是王女寶端正殊特皮膚金色目髮紺青言同梵音身有天香常放光明照千由旬其有一女名普智燄妙德眼形體端嚴色相殊美眾生見者情無厭足爾時眾生壽命無量或有不定而中夭者種種形色種種音聲種種名字種種族姓愚智勇怯貧富苦樂無量品類皆悉不同時或有人語餘人言我身端正汝形鄙陋作是語已遞相毀辱集不善業以是業故壽命色力一切樂事悉皆損減時彼城北有菩提樹名普光法雲音幢以念念出現一切如來道場莊嚴堅固摩尼王而為其根一切摩尼以為其榦眾雜妙寶以為其葉次第分布並相稱可四方上下圓滿莊嚴放寶光明出妙音聲說一切如來甚深境界於彼樹前有一香池名寶華光明演法雷音妙寶為岸百萬億那由他寶樹圍遶一一樹形如菩提樹眾寶纓絡周帀垂下無量樓閣皆寶所成周徧道場以為嚴飾彼香池內出大蓮華名普現三世一切如來莊嚴境界雲須彌山微塵數佛於中出現其第一佛名普智寶燄妙德幢於此華上最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量千歲演說正法成熟眾生其彼如來未成佛時十千年前此大蓮華放淨光明名現諸神通成熟眾生若有眾生遇斯光者心自開悟無所不了知十千年後佛當出現九千年前放淨光明名一切眾生離垢燈若有眾生遇斯光者得清淨眼見一切色知九千年後佛當出現八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一切眾生業果音若有眾生遇斯光者悉得自知諸業果報知八千年後佛當出現七千年前放大光明名生一切善根音若有眾生遇斯光者一切諸根悉得圓滿知七千年後佛當出現六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佛不可思議境界音若有眾生遇斯光者其心廣大普得自在知六千年後佛當出現五千年前放大光明名嚴淨一切佛剎音若有眾生遇斯光者悉見一切清淨佛土知五千年後佛當出現四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一切如來境界無差別燈若有眾生遇斯光者悉能往覲一切諸佛知四千年後佛當出現三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三世明燈若有眾生遇斯光者悉能現見一切如來諸本事海知三千年後佛當出現二千年前放大光明名如來離翳智慧燈若有眾生遇斯光者則得普眼見一切如來神變一切諸佛國土一切世界眾生知二千年後佛當出現一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令一切眾生見佛集諸善根若有眾生遇斯光者則得成就見佛三昧知一千年後佛當出現次七日前放大光明名一切眾生歡喜音若有眾生遇斯光者得普見諸佛生大歡喜知七日後佛當出現滿七日已一切世界悉皆震動純淨無染念念普見十方一切清淨佛剎亦現彼剎種種莊嚴若有眾生根性淳熟應見佛者咸詣道場。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五


  音切



  (其寄切)。


  (昌朱切)。

[寤-吾+告]
  (古孝切)。


  (乎刀切)。


  (古案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六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九

  【經】爾時彼世界中一切輪圍一切須彌一切諸山一切大海一切地一切城一切垣牆一切宮殿一切音樂一切語言皆出音聲讚說一切諸佛如來神力境界又出一切香雲一切燒香雲一切末香雲一切香摩尼形像雲一切寶燄雲一切燄藏雲一切摩尼衣雲一切纓絡雲一切妙華雲一切如來光明雲一切如來圓光雲一切音樂雲一切如來願聲雲一切如來言音海雲一切如來相好雲顯示如來出現世間不思議相善男子此普照三世一切如來莊嚴境界大寶蓮華王有十佛剎微塵數蓮華周帀圍遶諸蓮華內悉有摩尼寶藏師子之座一一座上皆有菩薩結跏趺坐善男子彼普智寶燄妙德幢王如來於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即於十方一切世界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隨眾生心悉現其前為轉法輪於一一世界令無量眾生離惡道苦令無量眾生得生天中令無量眾生住於聲聞辟支佛地令無量眾生成就出離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成就勇猛幢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成就法光明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成就清淨根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成就平等力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成就入法城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成就徧至一切處不可壞神通力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入普門方便道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安住三昧門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成就緣一切清淨境界菩提之行令無量眾生發菩提心令無量眾生住菩提道令無量眾生安住清淨波羅蜜道令無量眾生住菩薩初地令無量眾生住菩薩二地乃至十地令無量眾生入於菩薩殊勝行願令無量眾生安住普賢清淨行願善男子彼普智寶燄妙德幢如來現如是不可思議自在神力轉法輪時於彼一一諸世界中隨其所應念念調伏無量眾生時普賢菩薩知寶華燈王城中眾生自恃色貌及諸境界而生憍慢陵蔑他人化現妙身端正殊特往詣彼城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令彼聖王及諸妙寶日月星宿眾生身等一切光明悉皆不現譬如日出眾星奪耀亦如聚墨對閻浮金時諸眾生咸作是言此為是誰為天為梵今放此光令我等身所有光色皆不顯現種種思惟無能解了爾時普賢菩薩在彼輪王寶宮殿上虗空中住而告之言大王當知今汝國中有佛興世在普光明法雲音幢菩提樹下時聖王女蓮華妙眼見普賢菩薩所現色身光明自在及聞身上諸莊嚴具所出妙音心生歡喜作如是念願我所有一切善根得如是身如是莊嚴如是相好如是威儀如是自在今此大聖能於眾生生死長夜黑闇之中放大光明開示如來出興於世願令於我亦得如是為諸眾生作智光明破彼所有無知黑闇願我所在受生之處常得不離此善知識善男子時轉輪王與其寶女千子眷屬大臣輔佐四種兵眾及其城內無量人民前後圍遶以王神力俱升虗空高一由旬放大光明照四天下普使一切咸得瞻仰欲令眾生俱往見佛以偈讚曰。
  如來出世間  普救諸羣生  汝等應速疾  往詣導師所  無量無數劫  乃有佛興世  演說深妙法  饒益一切眾  佛觀諸世間  顛倒常癡惑  輪迴生死苦  而起大悲心  無數億千劫  修習菩提行  為欲度眾生  斯由大悲力  頭目手足等  一切悉能捨  為求菩提故  如是無量劫  無量億千劫  導師難可遇  見聞若承事  一切無空過  今當共汝等  往觀調御尊  坐於如來座  降魔成正覺  瞻仰如來身  放演無量光  種種微妙色  除滅一切闇  一一毛孔中  放光不思議  普照諸羣生  咸令大歡喜  汝等咸應發  廣大精進心  詣彼如來所  恭敬而供養
  爾時轉輪聖王說偈讚佛開悟一切眾生已從輪王善根出十千種大供養雲往詣道場向如來所所謂一切寶蓋雲一切華帳雲一切寶衣雲一切寶鈴網雲一切香海雲一切寶座雲一切寶幢雲一切宮殿雲一切妙華雲一切諸莊嚴具雲於虗空中周徧嚴飾到已頂禮普智寶燄妙德幢王如來足遶無量百千帀即於佛前坐普照十方寶蓮華座時轉輪王女普智燄妙德眼即解身上諸莊嚴具持以散佛時莊嚴具於虗空中變成寶蓋寶網垂下龍王執持一切宮殿於中間列十種寶蓋周帀圍遶形如樓閣內外清淨諸纓絡雲及諸寶樹香海摩尼以為莊嚴於此蓋中有菩提樹枝葉榮茂普覆法界念念示現無量莊嚴毗盧遮那如來坐此樹下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菩薩前後圍遶皆從普賢行願出生住諸菩薩無差別住亦見有一切諸世間主亦見如來自在神力又見一切諸劫次第世界成壞又亦見彼一切世界一切諸佛出興次第又亦見彼一切世界一一皆有普賢菩薩供養於佛調伏眾生又亦見彼一切菩薩莫不皆在普賢身中亦見自身在其身內亦見其身在一切如來前一切普賢前一切菩薩前一切眾生前又亦見彼一切世界一一各有佛剎微塵數世界種種際畔種種任持種種形狀種種體性種種安布種種莊嚴種種清淨種種莊嚴雲而覆其上種種劫名種種佛興種種三世種種方處種種住法界種種入法界種種住虗空種種如來菩提場種種如來神通力種種如來師子座種種如來大眾海種種如來眾差別種種如來巧方便種種如來轉法輪種種如來妙音聲種種如來言說海種種如來契經雲既見是已其心清淨生大歡喜普智寶燄妙德幢王如來為說脩多羅名一切如來轉法輪十佛剎微塵數脩多羅而為眷屬時彼女人聞此經已則得成就十千三昧門其心柔輭無有麤彊如初受胎如始誕生如娑羅樹初始生芽彼三昧心亦復如是所謂現見一切佛三昧普照一切剎三昧入一切三世門三昧說一切佛法輪三昧知一切佛願海三昧開悟一切眾生令出生死苦三昧常願破一切眾生闇三昧常願滅一切眾生苦三昧常願生一切眾生樂三昧教化一切眾生不生疲厭三昧一切菩薩無障礙幢三昧普詣一切清淨佛剎三昧得如是等十千三昧已復得妙定心不動心歡喜心安慰心廣大心順善知識心緣甚深一切智心住廣大方便海心捨離一切執著心不住一切世間境界心入如來境界心普照一切色海心無惱害心無高倨心無疲倦心無退轉心無懈怠心思惟諸法自性心安住一切法門海心觀察一切法門海心了知一切眾生海心救護一切眾生海心普照一切世界海心普生一切佛願海心悉破一切障礙山心積集福德助道心現見諸佛十力心普照菩薩境界心增長菩薩助道心徧緣一切方海心一心思惟普賢大願發一切如來十佛剎微塵數願海願嚴淨一切佛國願調伏一切眾生願徧知一切法界願普入一切法界海願於一切佛剎盡未來際劫修菩薩行願盡未來際劫不捨一切菩薩行願得親近一切如來願得承事一切善友願得供養一切諸佛願於念念中修菩薩行增一切智無有間斷發如是等十佛剎微塵數願海成就普賢所有大願時彼如來復為其女開示演說發心已來所集善根所修妙行所得大果令其開悟成就如來所有願海一心趣向一切智位善男子復於此前過十大劫有世界名日輪光摩尼佛號因陀羅幢妙相此妙眼女於彼如來遺法之中普賢菩薩勸其修補蓮華座上故壞佛像既修補已而復彩畫既彩畫已復寶莊嚴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念過去由普賢菩薩善知識故種此善根從是已來不墮惡趣常於一切天王人王種族中生端正可喜眾相圓滿令人樂見常見於佛常得親近普賢菩薩乃至於今示導開悟成熟於我令生歡喜善男子於意云何爾時毗盧遮那藏妙寶蓮華髻轉輪聖王者豈異人乎今彌勒菩薩是時王妃圓滿面者寂靜音海夜神是今所住處去此不遠時妙德眼童女者即我身是我於彼時身為童女普賢菩薩勸我修補蓮華座像以為無上菩提因緣令我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於彼時初始發心次復引導令我得見妙德幢佛解身纓絡散佛供養見佛神力聞佛說法即得菩薩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脫門於念念中見須彌山微塵數佛亦見彼佛道場眾會清淨國土我皆尊重恭敬供養聽聞說法依教修行善男子過彼毗盧遮那大威德世界圓滿清淨劫已次有世界名寶輪妙莊嚴劫名大光有五百佛於中出現我皆承事恭敬供養其最初佛名大悲幢初出家時我為夜神恭敬供養次有佛出名金剛那羅延幢我為轉輪王恭敬供養其佛為我說脩多羅名一切佛出現十佛剎微塵數脩多羅以為眷屬次有佛出名金剛無礙德我於彼時為轉輪王恭敬供養其佛為我說脩多羅名普照一切眾生根須彌山微塵數脩多羅而為眷屬我皆受持次有佛出名火燄山妙莊嚴我於彼時為長者女其佛為我說脩多羅名普照三世藏閻浮提微塵數脩多羅而為眷屬我皆聽聞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一切法海高勝王我為阿脩羅王恭敬供養其佛為我說脩多羅名分別一切法界五百脩多羅而為眷屬我皆聽聞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海嶽法光明我為龍王女雨如意摩尼寶雲而為供養其佛為我說脩多羅名增長歡喜海百萬億脩多羅而為眷屬我皆聽聞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寶燄山燈我為海神雨寶蓮華雲恭敬供養其佛為我說脩多羅名法界方便海光明佛剎微塵數脩多羅而為眷屬我皆聽聞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功德海光明輪我於彼時為五通仙現大神通六萬諸仙前後圍遶雨香華雲而為供養其佛為我說脩多羅名無著法燈六萬脩多羅而為眷屬我皆聽聞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毗盧遮那功德藏我於彼時為主地神名出生平等義與無量地神俱雨一切寶樹一切摩尼藏一切寶纓絡雲而為供養其佛為我說脩多羅名出生一切如來智藏無量脩多羅而為眷屬我皆聽聞受持不忘善男子如是次第其最後佛名充滿虗空法界妙德燈我為妓女名曰美顏見佛入城歌舞供養承佛神力踊出空中以千偈頌讚歎於佛佛為於我放眉間光名莊嚴法界大光明徧觸我身我蒙光已即得解脫門名法界方便不退藏善男子此世界中有如是等佛剎微塵數劫一切如來於中出現我皆承事恭敬供養彼諸如來所說正法我皆憶念乃至不忘一文一句於彼一一諸如來所稱揚讚歎一切佛法為無量眾生廣作利益於彼一一諸如來所得一切智光明現三世法界海入一切普賢行善男子我依一切智光明故於念念中見無量佛既見佛已先所未得先所未見普賢諸行悉得成滿何以故以得一切智光明故爾時普救眾生夜神欲重明此解脫義承佛神力為善財童子而說頌言。
  善財聽我說  甚深難見法  普照於三世  一切差別門  如我初發心  專求佛功德  所入諸解脫  汝今應諦聽  我念過去世  過剎微塵劫  次前有一劫  名圓滿清淨  是時有世界  名為徧照燈  須彌塵數佛  於中出興世  初佛名智燄  次佛名法幢  第三法須彌  第四德師子  第五寂靜王  第六滅諸見  第七高名稱  第八大功德  第九名勝日  第十名月面  於此一佛所  是初悟法門  從此後次第  復有十佛出  初名虗空處  第二名普光  三名住諸方  四名正念海  五名高勝光  六名須彌雲  七名法燄佛  八名山勝佛  九名大悲華  十名法界華  此十出現時  第二悟法門  從此後次第  復有十佛出  第一光幢佛  第二智慧佛  第三心義佛  第四德主佛  第五天慧佛  第六慧王佛  第七勝智佛  第八光王佛  第九勇猛佛  第十蓮華佛  於此十佛所  第三悟法門  從此後次第  復有十佛出  第一寶燄山  第二功德海  第三法光明  第四蓮華藏  第五眾生眼  第六香光寶  七須彌功德  八乾闥婆王  第九摩尼藏  第十寂靜色  從此後次第  復有十佛出  初佛廣大智  次佛寶光明  第三虗空雲  第四殊勝相  第五圓滿戒  第六那羅延  第七須彌德  第八功德輪  第九無勝幢  第十大樹山  從此後次第  復有十佛出  第一婆羅藏  第二世主身  第三高顯光  第四金剛照  第五地威力  第六甚深法  第七法慧音  第八須彌幢  第九勝光明  第十妙寶光  從此後次第  復有十佛出  第一梵光明  第二虗空音  第三法界身  第四光明輪  第五智慧幢  第六虗空燈  第七微妙德  第八徧照光  第九勝福光  第十大悲雲  從此後次第  復有十佛出  第一力光慧  第二普現前  第三高顯光  第四光明身  第五法起佛  第六寶相佛  第七速疾風  第八勇猛幢  第九妙寶蓋  第十照三世  從此後次第  復有十佛出  第一願海光  第二金剛身  第三須彌德  第四念幢王  第五功德慧  第六智慧燈  第七光明幢  第八廣大智  第九法界智  第十法海智  從此後次第  復有十佛出  初名布施法  次名功德輪  三名勝妙雲  四名忍智燈  五名寂靜音  六名寂靜幢  七名世間燈  八名深大願  九名無勝幢  十名智燄海  從此後次第  復有十佛出  初佛法自在  二佛無礙慧  三名音海慧  四名眾妙音  五名自在施  六名普現前  七名隨樂身  八名住勝德  第九本性佛  第十賢德佛  須彌塵數劫  此中所有佛  普作世間燈  我悉曾供養  佛剎微塵劫  所有佛出現  我皆曾供養  入此解脫門  我於無量劫  修行得此道  汝若能修行  不久亦當得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集無邊行生種種解現種種身具種種根滿種種願入種種三昧起種種神變能種種觀察法入種種智慧門得種種法光明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去此不遠有主夜神名寂靜音海坐摩尼光幢莊嚴蓮華座百萬阿僧祇主夜神前後圍遶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長科為十四段第一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作如是願已有六行半經明正念喜目夜神之教思惟趣入不違其善知識教分二往詣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所已下至放光入善財頂充滿其身有五行經明普救夜神放眉間光明名智燈普照幢入善財身分三善財爾時已下至令得一切智清淨光明故有三十九行經明善財蒙光入身所見智燈普照法門所照境界及普救夜神所行之行教化眾生境界海無邊分四時善財童子見此夜神如是神力已下至以偈讚曰有五行經明善財見其夜神神力以偈讚德分五善財正說二十行半偈重明前所見法分六爾時善財童子說此頌已已下至修何等行而得清淨有三行經是善財請問修何等行而得清淨及問得此解脫其已久如分七夜神云善男子已下至我承佛神力今為汝說有九行半經明夜神推法難知非是天人及二乘所能測知推以佛神力為汝說分八善男子乃往古世已下至示現如來出現不思議相有九十七行經明轉輪王城北菩提樹前寶華光明池中蓮華十度放光饒益不同及一切境界普興莊嚴雲分九善男子此普照三世一切如來已下至頌有四十八行半經明寶華燈王城北蓮華中初佛出現普賢菩薩告知輪王與眷屬俱往見佛及偈讚如來出現分所說十行頌讚如來德如經具明十爾時轉輪聖王已下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有七十三行半經明轉輪聖王及女興供其女妙眼獲益發菩提心分十一善男子我念過去由普賢菩薩善知識已下至聽聞正法依教修行有十六行半經明都結已上修行因緣眷屬名號及因普賢發起善根分此初佛所得法門名菩薩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脫門十二善男子過毗盧遮那大威德世界圓滿清淨劫已次有世界名寶輪妙莊嚴劫名大光有五百佛於中出現已下十佛所此普救夜神於一一佛所受生不同而為供養聽聞諸法如文自具十三善男子此世界中有如是等佛剎微塵數劫一切如來於中出現我皆承事恭敬供養所有法門皆不忘一文一句已下至頌有十行半經明總都結所經諸劫供養諸佛得法門分此段明智滿行周自佛他佛會為一法界故都舉佛剎微塵為量也大約且以自行佛果徧故如下一段頌總都結如上所供養佛數作十一段十十為首總有須彌山微塵數佛曾所供養此都言十一地自行佛果故自行相應他佛自會為一體也不可作一向自他之求十四我唯知此菩薩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脫已下是推德升進隨文釋義者云往古過佛剎微塵劫有劫名圓滿清淨者此是一切智之圓滿普照之體也有世界名毗盧遮那威德者此是種種差別智之純雜光明自在此是精進行之徧周有須彌山微塵數佛於中出現者是精進位升進差別智廣量高出世間之果也前位舉三十二那由他又一無量又五百更有二佛為升進見佛智之廣量此須彌山微塵為佛量也明勝進高升此世界東際輪圍山側有四天下名寶燈華幢者明東際者及以寶燈華幢者總明修差別智也有百萬億那由他諸國土者此明一切智智主伴法門眷屬攝生報居境界也此四天下閻浮提內一國土名寶華燈此明差別智自在照耀義也於中眾生具行十善有轉輪王於中出現名毗盧遮那妙寶華髻其王於蓮華中忽然化生者表一切智種種差別智生皆無所生而生無所染也三十二相智所報生也七寶具足表七菩提分也王四天下者四智徧周也恒演正法教導羣生者正智現行無邪行也王有千子者萬行具足也夫人寶女並表法樂慈悲也其有一女名普智燄妙德眼者此是普救夜神會智悲之行其此世界淨穢合成愚智同居是此位會融染淨成智悲二行於其城北菩提樹前有香池名寶蓮華光明此表法身戒定定體之香也香池之內出大蓮華名普現三世一切如來莊嚴境界雲者是於法身中起十波羅蜜行也能現一切諸佛境界如雲故須彌山微塵數佛於中出現者總明一切諸佛皆以一切智智大慈大悲十波羅蜜法身池中起精進行而出現故已下香池中蓮華名寶華光明十度放光節級利生十千年前此大蓮華放淨光明名現諸神通成就眾生若有眾生遇斯光者心自開悟無不了知者配檀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十千年後佛當出現者每以智波羅蜜為佛出現互體為十及以百千萬皆以智為十佛也又九千年前放淨光明名一切眾生離垢燈者配戒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九千年後佛當出現者至智波羅蜜是佛出現八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一切眾生業果音若有眾生遇斯光得自知諸業果報次配忍波羅蜜中十波羅蜜八千年後佛當出現已下七六五四三二一總如是以次配之末後云供養佛剎微塵數佛者智滿行徧自心如佛行總如佛見總如佛十方世界無不是佛故已下頌中頌一百一十箇佛號者配此十地十一地因果佛位故頌云第一初佛名智燄即是初歡喜地檀波羅蜜為主自餘九佛是初地中檀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互為主伴皆隨波羅蜜為佛名號皆審觀之自見意況從此次第復有十佛初名虗空處佛者此配第二離垢地戒波羅蜜以戒性如虗空以法身為戒體故餘九箇佛名是此位戒中主伴波羅蜜名故從此後次第復有十佛出第一光幢佛者配第三發光地中忍波羅蜜以脩八禪淨治三界惑障名之為光惑亡成忍不動名幢已下九箇佛號是主伴波羅蜜行中果也如是已下一一地中十波羅參融皆十佛果名號如上配之自見其意都舉佛剎微塵數佛者智滿行徧無非佛故皆悉承事者即聖凡同體無一不佛法空無間也以普眼觀之徹其心境無不佛也智隨敬行一切皆佛故如是見者以事而論亦實如是表法而論一切總實是佛故若一法一物不是佛見者當知是人即是邪見非正見也即有能所是非諸見競生不得入此普賢文殊智眼境界如是見初心及智滿不移地地中以總別六相義明之經云毗盧遮那藏妙寶蓮華髻轉輪王者豈異人乎今彌勒菩薩是者此明一切智智藏圓滿是佛果滿菩薩行亦周其王妃圓滿面者以智滿法悅是圓滿面又面者表見聞香味諸法滿故以表法悅表如妻義也今寂靜音海夜神配第五禪門表禪悅樂也非如世間妻取少分像也王女妙眼童女者表以智行慈無染淨二習也又經云善男子過毗盧遮那大威德世界圓滿清淨劫已次有世界名寶輪莊嚴劫名大光於中有五百佛出現我皆承事者此十一地中都行五位中各十波羅蜜互為其體一位有百共為五百於中隨佛出現事佛之身或為夜神或為輪王或為阿脩羅王是佛果中隨位之行最後為妓女者表法悅樂明十一地中五百行滿約如是知離自行法自佛果外一向別緣身外他佛而求真者本非修道見道人也若自行位果及者諸佛自相應也以自佛果相應故設強求而得見者是暫化現也非自行所及故此明一位中具十地法地地之內皆有十種十地體故以十波羅蜜互參而成故同別具足也如是皆如帝網門一多相徹此是第四燄慧地善知識以精進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治處世間修慈悲懈怠不樂精進捨眾生障使令專精進教化眾生故此五位十地位內佛果一一約修行智慈所及所行所到處施設佛名不可如情要期立志暫見佛化身也一一須立自智自行及處而為佛名一一以名下義次第配當自見其意不可於自法外別作安模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脫者明推德升進第二推德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八行半經約立六門一推德升進二示善知識所在云去此不遠三舉夜神名號寂靜音海四舉夜神徒眾主伴之神數五勸善財往問六聞善知識所在禮敬辭去釋曰前云眾會中此云不遠者表前是精進波羅蜜總將眾行會菩提體不離菩提體中故言眾會中此明以禪定進修升位於此位中習世技術工巧諸餘藝能勝前位故不離菩提體故不離精進行故而有巧能名去此不遠夜神名寂靜音海者明寂用徧周也寂靜是定也音海是用故明依此第五地禪門因定起慧用如海廣大故坐摩尼幢莊嚴蓮華座者明定體無垢無染著也百萬阿僧祇夜神前後圍遶者明定體徧周行亦徧周百者數之長也舉百萬阿僧祇此方云百萬不可數也數既不窮其源但約行十方攝化益眾生之行徧故此寂靜音海夜神是普救眾生妙德夜神之母表定能成精進行故若無定者一切諸行皆有疲勞。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六


  音切



  (力丁切)。


  (莫結切)。


  (九遇切)。


  (是音)。


  (莫胡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七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

  【論】第五去此不遠寂靜音海夜神主難勝地。
  【經】爾時善財童子於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所聞菩薩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脫門了知信解自在安住而往寂靜音海夜神所頂禮其足遶無數帀於前合掌而作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欲依善知識學菩薩行入菩薩行修菩薩行住菩薩行唯願慈哀為我宣說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時彼夜神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依善知識求菩薩行善男子我得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門善財言大聖此解脫門為何事業行何境界起何方便作何觀察夜神言善男子我發起清淨平等樂欲心我發起離一切世間塵垢清淨堅固莊嚴不可壞樂欲心我發起攀緣不退轉位永不退轉心我發起莊嚴功德寶山不動心我發起無住處心我發起普現一切眾生前救護心我發起見一切佛海無厭足心我發起求一切菩薩清淨願力心我發起住大智光明海心我發起令一切眾生超過憂惱曠野心我發起令一切眾生捨離愁憂苦惱心我發起令一切眾生捨離不可意色聲香味觸法心我發起令一切眾生捨離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心我發起令一切眾生捨離惡緣愚癡等苦心我發起與一切險難眾生作依怙心我發起令一切眾生出生死苦處心我發起令一切眾生捨離生老病死等苦心我發起令一切眾生成就如來無上法樂心我發起令一切眾生皆受喜樂心發是心已復為說法令其漸至一切智地所謂若見眾生樂著所住宮殿屋宅我為說法令其了達諸法自性離諸執著若見眾生戀著父母兄弟姉妹我為說法令其得預諸佛菩薩清淨眾會若見眾生戀著妻子我為說法令其捨離生死愛染起大悲心於一切眾生平等無二若見眾生住於王宮婇女侍奉我為說法令其得與眾聖集會入如來教若見眾生染著境界我為說法令其得入如來境界若見眾生多瞋恚者我為說法令住如來忍波羅蜜若見眾生其心懈怠我為說法令得清淨精進波羅蜜若見眾生其心散亂我為說法令得如來禪波羅蜜若見眾生入見稠林無明闇障我為說法令得出離稠林黑暗若見眾生無智慧者我為說法令得般若波羅蜜若見眾生染著三界我為說法令出生死若見眾生志意下劣我為說法令其圓滿佛菩提願若見眾生住自利行我為說法令其發起利益一切諸眾生願若見眾生志力微弱我為說法令得菩薩力波羅蜜若見眾生愚癡闇心我為說法令得菩薩智波羅蜜若見眾生色相不具我為說法令得如來清淨色身若見眾生形容醜陋我為說法令得無上清淨法身若見眾生色相麤惡我為說法令得如來微妙色身若見眾生情多憂惱我為說法令得如來畢竟安樂若見眾生貧窮所苦我為說法令得菩薩功德寶藏若見眾生住止園林我為說法令彼勤求佛法因緣若見眾生行於道路我為說法令其趣向一切智道若見眾生在聚落中我為說法令出三界若見眾生住止人間我為說法令其超越二乘之道住如來地若見眾生居住城郭我為說法令其得住法王城中若見眾生住於四隅我為說法令得三世平等智慧若見眾生住於諸方我為說法令得智慧見一切法若見眾生貪行多者我為彼說不淨觀門令其捨離生死愛染若見眾生瞋行多者我為彼說大慈觀門令其得入勤加修習若見眾生癡行多者我為說法令得明智觀諸法海若見眾生等分行者我為說法令其得入諸乘願海若見眾生樂生死樂我為說法令其厭離若見眾生厭生死苦應為如來所化度者我為說法令能方便示現受生若見眾生愛著五蘊我為說法令其得住無依境界若見眾生其心下劣我為顯示勝莊嚴道若見眾生心生憍慢我為其說平等法忍若見眾生其心諂曲我為其說菩薩直心善男子我以此等無量法施攝諸眾生種種方便教化調伏令離惡道受人天樂脫三界縛住一切智我時便得廣大歡喜法光明海其心怡暢安隱適悅復次善男子我嘗觀察一切菩薩道場眾會修種種願行現種種淨身有種種常光放種種光明以種種方便入一切智門入種種三昧現種種神變出種種音聲海具種種莊嚴身入種種如來門詣種種國土海見種種諸佛海得種種辯才海照種種解脫境得種種智光海入種種三昧海遊戲種種諸解脫門以種種門趣一切智種種莊嚴虗空法界以種種莊嚴雲徧覆虗空觀察種種道場眾會集種種世界入種種佛剎詣種種方便海受種種如來命從種種如來所與種種菩薩俱雨種種莊嚴雲入如來種種方便觀如來種種法海入種種智慧海坐種種莊嚴座善男子我觀察此道場眾會知佛神力無量無邊生大歡喜善男子我觀毗盧遮那如來念念出現不可思議清淨色身既見是已生大歡喜又觀如來於念念中放大光明充滿法界既見是已生大歡喜又見如來一一毛孔念念出現無量佛剎微塵數光明海一一光明以無量佛剎微塵數光明而為眷屬一一周徧一切法界消滅一切諸眾生苦既見是已生大歡喜又善男子我觀如來頂及兩肩念念出現一切佛剎微塵數寶燄山雲充滿十方一切法界既見是已生大歡喜又善男子我觀如來一一毛孔於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香光明雲充滿十方一切佛剎既見是已生大歡喜又善男子我觀如來一一相念念出一切佛剎微塵數諸相莊嚴如來身雲徧往十方一切世界既見是已生大歡喜又善男子我觀如來一一毛孔於念念中出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變化雲示現如來從初發心修波羅蜜具莊嚴道入菩薩地既見是已生大歡喜又善男子我觀如來一一毛孔念念出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天王身雲及以天王自在神變充徧一切十方法界應以天王身而得度者即現其身而為說法既見是已生大歡喜如天王身雲其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脩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人王梵王身雲莫不皆於一一毛孔如是出現如是說法我見是已於念念中生大歡喜生大信樂量與法界薩婆若等昔所未得而今始得昔所未證而今始證昔所未入而今始入昔所未滿而今始滿昔所未見而今始見昔所未聞而今始聞何以故以能了知法界相故知一切法唯一相故能平等入三世道故能說一切無邊法故善男子我入此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光明海又善男子此解脫無邊普入一切法界門故此解脫無盡等發一切智性心故此解脫無際入無際畔一切眾生心想中故此解脫甚深寂靜智慧所知境故此解脫廣大周徧一切如來境故此解脫無壞菩薩智眼之所知故此解脫無底盡於法界之源底故此解脫者即是普門於一事中普見一切諸神變故此解脫者終不可取一切法身等無二故此解脫者終無有生以能了知如幻法故此解脫者猶如影像一切智願光所生故此解脫者猶如變化化生菩薩諸勝行故此解脫者猶如大地為一切眾生所依處故此解脫者猶如大水能以大悲潤一切故此解脫者猶如大火乾竭眾生貪愛水故此解脫者猶如大風令諸眾生速疾趣於一切智故此解脫者猶如大海種種功德莊嚴一切諸眾生故此解脫者如須彌山出一切智法寶海故此解脫者如大城郭一切妙法所莊嚴故此解脫者猶如虗空普容三世佛神力故此解脫者猶如大雲普為眾生雨法雨故此解脫者猶如淨日能破眾生無知闇故此解脫者猶如滿月滿足廣大福德海故此解脫者猶如真如悉能周徧一切處故此解脫者猶如自影從自善業所化出故此解脫者猶如呼響隨其所應為說法故此解脫者猶如影像隨眾生心而照現故此解脫者如大樹王開敷一切神通華故此解脫者猶如金剛從本已來不可壞故此解脫者如如意珠出生無量自在力故此解脫者如離垢藏摩尼寶王示現一切三世如來諸神力故此解脫者如喜幢摩尼寶能平等出一切諸佛法輪聲故善男子我今為汝說此譬喻汝應思惟隨順悟入爾時善財童子白寂靜音海夜神言大聖云何修行得此解脫夜神言善男子菩薩修行十大法藏得此解脫何等為十一修布施廣大法藏隨眾生心悉令滿足二修淨戒廣大法藏普入一切佛功德海三修堪忍廣大法藏能徧思惟一切法性四修精進廣大法藏趣一切智恒不退轉五修禪定廣大法藏能滅一切眾生熱惱六修般若廣大法藏能徧了知一切法海七修方便廣大法藏能徧成熟諸眾生海八修諸願廣大法藏徧一切佛剎一切眾生海盡未來劫修菩薩行九修諸力廣大法藏念念現於一切法界海一切佛國土成等正覺常不休息十修淨智廣大法藏得如來智徧知三世一切諸法無有障礙善男子若諸菩薩安住如是十大法藏則能獲得如是解脫清淨增長積集堅固安住圓滿善財童子言聖者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夜神言善男子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東過十世界海有世界海名一切淨光寶此世界海中有世界種名一切如來願光明音中有世界名清淨光金莊嚴一切香金剛摩尼王為體形如樓閣眾妙寶雲以為其際住於一切寶纓絡海妙宮殿雲而覆其上淨穢相雜此世界中乃往古世有劫名普光幢國名普滿妙藏道場名一切寶藏妙月光明有佛名不退轉法界音於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爾時作菩提樹神名具足福德燈光明幢守護道場我見彼佛成等正覺示現神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於此時獲得三昧名普照如來功德海此道場中次有如來出興於世名法樹威德山我時命終還生此中為道場主夜神名殊妙福智光見彼如來轉正法輪現大神通即得三昧名普照一切離貪境界次有如來出興於世名一切法海音聲王我於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三昧名生長一切善法地次有如來出興於世名寶光明燈幢王我於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三昧名普現神通光明雲次有如來出興於世名功德須彌光我於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三昧名普照諸佛海次有如來出興於世名法雲音聲王我於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三昧名一切法海燈次有如來出興於世名智燈照耀王我於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三昧名滅一切眾生苦清淨光明燈次有如來出興於世名法勇妙德幢我於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三昧名三世如來光明藏次有如來出興於世名師子勇猛法智燈我於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三昧名一切世間無障礙智慧輪次有如來出興於世名智力山王我於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三昧名普照三世眾生諸根行善男子清淨光金莊嚴世界普光明幢劫中有如是等佛剎微塵數如來出興於世我於彼時或為天王或為龍王或為夜叉王或為乾闥婆王或為阿脩羅王或為迦樓羅王或為緊那羅王或為摩睺羅伽王或為人王或為梵王或為天身或為人身或為男子身或為女人身或為童男身或為童女身悉以種種諸供養具供養於彼一切如來亦聞其佛所說諸法從此命終還即於此世界中生經佛剎微塵數劫修菩薩行然後命終生此華藏莊嚴世界海娑婆世界值迦羅鳩孫駄如來承事供養得三昧名離一切塵垢光明次值拘那含牟尼如來承事供養得三昧名普現一切諸剎海次值迦葉如來承事供養得三昧名演一切眾生言音海次值毗盧遮那如來於此道場成等正覺念念示現大神通力我時得見即獲此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得此解脫已能入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法界安立海見彼一切法界安立海一切佛剎所有微塵一一塵中有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國土一一佛土皆有毗盧遮那如來坐於道場於念念中成等正覺現諸神變所現神變一一皆徧一切法界海亦見自身在彼一切諸如來所又亦聞其所說妙法又亦見彼一切諸佛一一毛孔出變化海現神通力於一切法界海一切世界海一切世界種一切世界中隨眾生心轉正法輪我得速疾陀羅尼力受持思惟一切文義以明了智普入一切清淨法藏以自在智普遊一切甚深法海以周徧智普知三世諸廣大義以平等智普達諸佛無差別法如是悟解一切法門一一法門中悟解一切脩多羅雲一一脩多羅雲中悟解一切法海一一法海中悟解一切法品一一法品中悟解一切法雲一一法雲中悟解一切法流一一法流中出生一切大喜海一一大喜海出生一切地一一地出生一切三昧海一一三昧海得一切見佛海一一見佛海得一切智光海一一智光海普照三世徧入十方知無量如來往昔諸行海知無量如來所有本事海知無量如來難捨能施海知無量如來清淨戒輪海知無量如來清淨堪忍海知無量如來廣大精進海知無量如來甚深禪定海知無量如來般若波羅蜜海知無量如來方便波羅蜜海知無量如來願波羅蜜海知無量如來力波羅蜜海知無量如來智波羅蜜海知無量如來往昔超菩薩地知無量如來往昔住菩薩地無量劫海現神通力知無量如來往昔入菩薩地知無量如來往昔修菩薩地知無量如來往昔治菩薩地知無量如來往昔觀菩薩地知無量如來昔為菩薩時常見諸佛知無量如來昔為菩薩時盡見佛海劫海同住知無量如來昔為菩薩時以無量身徧生剎海知無量如來昔為菩薩時周徧法界修廣大行知無量如來昔為菩薩時示現種種諸方便門調伏成熟一切眾生知無量如來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一切剎海知無量如來現大神力普現一切諸眾生前知無量如來廣大智地知無量如來轉正法輪知無量如來示現相海知無量如來示現身海知無量如來廣大力海彼諸如來從初發心乃至法滅我於念念悉得知見善男子汝問我言汝發心來其已久如善男子我於往昔過二佛剎微塵數劫如上所說於清淨光金莊嚴世界中為菩提樹神聞不退轉法界音如來說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二佛剎微塵數劫中修菩薩行然後乃生此娑婆世界賢劫之中從迦羅鳩孫駄佛至釋迦牟尼佛及此劫中未來所有一切諸佛我皆如是親近供養如於此世界賢劫之中供養未來一切諸佛一切世界一切劫中所有未來一切諸佛悉亦如是親近供養善男子彼清淨光金莊嚴世界今猶現在諸佛出現相續不斷汝當一心修此菩薩大勇猛門爾時寂靜音海主夜神欲重宣此解脫義為善財童子而說頌曰。
  善財聽我說  清淨解脫門  聞已生歡喜  勤修令究竟  我昔於劫海  生大信樂心  清淨如虗空  常觀一切智  我於三世佛  皆生信樂心  并及其眾會  悉願常親近  我昔曾見佛  為眾生供養  得聞清淨法  其心大歡喜  常尊重父母  恭敬而供養  如是無休懈  入此解脫門  老病貧窮人  諸根不具足  一切皆愍濟  令其得安隱  水火及王賊  海中諸恐怖  我昔修諸行  為救彼眾生  煩惱恒熾然  業障所纏覆  墮於諸險道  我救彼眾生  一切諸惡趣  無量楚毒苦  生老病死等  我當悉除滅  願盡未來劫  普為諸羣生  滅除生死苦  得佛究竟樂
  善男子我唯知此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深入一切法界海悉知一切諸劫數普見一切剎成壞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菩提場如來會中有主夜神名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爾時善財童子一心觀察寂靜音海主夜神身而說頌曰。
  我因善友教  來詣夜神所  見神處寶座  身量無有邊  非是著色相  計有於諸法  劣智淺識人  能知尊境界  世間天及人  無量劫觀察  亦不能測度  色相無邊故  遠離於五蘊  亦不住於處  永斷世間疑  顯現自在力  不取內外法  無動無所礙  清淨智慧眼  見佛神通力  身為正法藏  心是無礙智  既得智光照  復照諸羣生  心集無邊業  莊嚴諸世間  了世皆是心  現身等眾生  知世悉如夢  一切佛如影  諸法皆如響  令眾無所著  為三世眾生  念念示現身  而心無所住  十方徧說法  無邊諸剎海  佛海眾生海  悉在一塵中  此尊解脫力
  時善財童子說此偈已頂禮其足遶無量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初長行科為十段一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了知信解自在安住有兩行半經是念前善友教而不忘失分二而往寂靜音海夜神所已下至云何修菩薩道有五行經明善財申自所求分三時彼夜神告善財言已下至廣大喜莊嚴解脫門有兩行半經明夜神為善財說自行法門分四善財言大聖此解脫門為何事業已下至我為說其菩薩直心有六十五行經明夜神答善財修此法門所行事業及方便分五善男子我以此等無量法施已下至無量無邊生大歡喜有十七行半經明夜神答前善財所問行何境界分六善男子我觀毗盧遮那如來已下至能說一切無邊法故有三十二行經是答前所問作何觀察分七善男子我入此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光明海已下至汝應思惟隨順悟入有三十三行半經答前善財所問行何境界分八爾時善財童子白寂靜音海夜神已下至增長積集堅固安住圓滿有十七行經答善財所問云何修行此法門分以十波羅蜜為修行九善財童子言聖者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已下至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有五十四行半經答善財所問所發大菩提心其已久如分十得此解脫已能入十不可說已下至頌有五十八行經明寂靜音海神自說所行此行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已所入法門所供養三世諸佛及所發心世界今猶現在分此表定體時不遷故一切時總如是已下有十行頌明夜神自說本行勸善財修行如文自明善男子我唯知此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已下推德升進隨文釋義者云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者明禪悅徧周利生廣大稱本願行以立其名理行互嚴名之莊嚴夜神號寂靜音海者明理性無為故名寂靜言音響應等利含生名為音海明即音是定體用故如善財問夜神發心久如夜神云此華藏世界海東過十世界海有世界海名一切淨光寶已下至然後命終生此華藏莊嚴世界海娑婆世界中四十六行半經明夜神所供養十佛出興一一佛皆以身承事供養及所聞法此是所行之事答善財所問發心久近若以表法門中是一地中修十地行次生娑婆世界先見三佛然後見毗盧遮那如來得此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者是一地入十地十一地法門得三世智印印三世佛悉皆承事悉皆聞法如經具明以表禪體徧該三世一念普印諸法無去來今是所答善財發菩提心之久近十佛之後供養佛剎微塵數佛者表十地之後智印普周於一塵中徧多佛剎以多佛剎住一塵中以智無障礙故無表裏故等諸佛智同眾生心故此約法界禪定體用論也言華藏世界東過十世界海者表十地升進故東者發明初首也有世界海名一切淨光寶者表第五地禪體徧該諸位故中有世界種名一切如來願光明音者即表此第五地中初歡喜地發十不可壞心為世界種故此明法界大智智悲為種以初地依十方諸佛勝願發心名如來願光明音又以古德云以三千大千世界數至恒沙名一世界海海世界數至恒沙為一世界性性至恒沙為一世界種中有世界名清淨光金莊嚴者約禪體普收直至金剛智一切香金剛摩尼王為體者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香金剛智性自無垢為體此為五位十地升進之體王者表智自在也形如樓閣者十地之智重重重重無盡知見慈悲喜捨眾法莊嚴眾妙寶雲以為其際者以悲願大雲而成十種地住於一切寶纓絡海者以萬行纓絡海安立十地次第妙宮殿雲而覆其上者無性廣大悲宮智殿而含覆眾生淨穢雜居者明法界大寂定門智悲齊進佛國與眾生國不礙同體該含性無裏外淨穢等見此世界中乃往古世有劫名普光幢者表本普光明智國名普滿也妙藏者表普光明智等一切眾生共有名之為藏道場名一切寶藏妙月光明者表第五地自性清淨禪為道場能顯現智慧寶藏皆於其中出故有佛名不退轉法界音者得此如上道場法門方便治惑即得不退轉法界轉法輪音故於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以如上法顯法惑亡即菩提也無別成壞也我於爾時菩提樹神名具足福德燈光明幢表無性理之菩提妙智為神從智起無量慈悲萬行為樹萬行中報德功果名具足福德以智慧恒能照根攝化名燈光明智恒無體可以傾動常能破一切眾生煩惱為幢守護道場者明此第五地定體不動是守護義亦是道場故以定能發慧惑亡守護道場總在其中從此已下總供養十佛并往生娑婆世界供養四佛及以入法總表十一地升進之門一一次第配當自見眉目從此初佛配初地次二地次三地於中所生之身是隨地位中之行所供之佛是行中之果設約事中亦不違此表法若設欲見他佛者智不及此法門行不相應無由相應得見佛故如供養十佛及佛剎微塵數佛者是十地果終之相智眼所觀此明五地禪體中十地總相後生娑婆世界供養四佛者即明五地已前初二三四地中之果一時供養三世一切世界諸佛者即明此五地中十一地智圓普賢行滿智印三世古今未來悉皆一際無別時故約實如是無虗假故亦明此地禪體理智之中性圓三世總皆一性三世諸佛一時無前後故直以定體法身智境以實而論若約妄情不可見也此是難勝地善知識以禪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治寂用不自在障令得自在此地所以名難勝者以此地於禪定中善學世智五明世技一切皆知定用功及故六地入寂滅大用般若門如下主城神是亦如前十住中第六住海幢比丘是入寂滅定離出入息化身如雲設教如海第二推德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并頌有十八行經約立五門一推德升進二示善知識所在云在此菩提場如來會中三舉神之名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四善財說頌讚寂靜音海之德五禮敬辭去隨文釋義此菩提場內如來會中者表不離菩提心真如體大會海中故有夜神者明菩提性真如中妙理智慧為神能破一切眾生無明執著為主夜神常不離生死大夜發起一切眾生大明生故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者表常守護一切眾生心城增長第六地中及一切眾生智慧威力使三空現前寂滅定力世間出世間智慧悉現前力永超生死海常住世間得一切出世間智慧海力如下文具明如善財以十行頌歎寂靜音海神法界身無邊佛海眾生海悉在一塵中此尊解脫力明前五地中禪體法身性無邊際大小量故如世水鏡空中乾體普含眾像皆現其中不相礙也以定力印之自現餘如頌中自明。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七


  音切



  (普班切)。


  (羊洳切)。


  (與之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八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一

  【論】第六如來會中守護一切城增長神主現前地。
  【經】爾時善財童子隨順寂靜音海夜神教思惟觀察所說法門一一文句皆無忘失於無量深心無量法性一切方便神通智慧憶念思擇相續不斷其心廣大證入安住行詣守護一切城夜神所見彼夜神坐一切寶光明摩尼王師子之座無數夜神所共圍遶現一切眾生色相身現普對一切眾生身現不染一切世間身現一切眾生身數身現超過一切世間身現成熟一切眾生身現速往一切十方身現徧攝一切十方身現究竟如來體性身現究竟調伏眾生身善財見已歡喜踊躍頂禮其足遶無量帀於前合掌而作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修菩薩行時云何饒益眾生云何以無上攝而攝眾生云何順諸佛教云何近法王位唯願慈哀為我宣說時彼夜神告善財言善男子汝為救護一切眾生故汝為嚴淨一切佛剎故汝為供養一切如來故汝欲住一切劫救眾生故汝欲守護一切佛種性故汝欲普入十方修諸行故汝欲普入一切法門海故汝欲以平等心徧一切故汝欲普入一切佛法輪故汝欲普隨一切眾生心之所樂雨法雨故問諸菩薩所修行門善男子我得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為大法師無所罣礙善能開示諸佛法藏故具大誓願大慈悲力令一切眾生住菩提心故能作一切利眾生事積集善根無有休息故為一切眾生調御之師令一切眾生住薩婆若道故為一切世間清淨法日普照世間令生善根故於一切世間其心平等普令眾生增長善法故於諸境界其心清淨除滅一切諸不善業故誓願利益一切眾生身恒普現一切國土故示現一切本事因緣令諸眾生安住善行故恒事一切諸善知識為令眾生安住佛教故佛子我以此等法施眾生令生白法求一切智其心堅固猶如金剛那羅延藏善能觀察佛力魔力常得親近諸善知識摧破一切業惑障山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心恒不捨一切智地善男子我以如是淨法光明饒益一切眾生集善根助道法時作十種觀察法界何者為十所謂我知法界無量獲得廣大智光明故我知法界無邊見一切佛所知見故我知法界無限普入一切諸佛國土恭敬供養諸如來故我知法界無畔普於一切法界海中示現修行菩薩行故我知法界無斷入於如來不斷智故我知法界一性如來一音一切眾生無不了故我知法界性淨了如來願普度一切諸眾生故我知法界徧眾生普賢妙行悉周徧故我知法界一莊嚴普賢妙行普莊嚴故我知法界不可壞一切智善根充滿法界不可壞故善男子我作此十種觀察法界集諸善根辦助道法了知諸佛廣大威德深入如來難思境界又善男子我如是正念思惟得如來十種大威德陀羅尼輪何者為十所謂普入一切法陀羅尼輪普持一切法陀羅尼輪普說一切法陀羅尼輪普念十方一切佛陀羅尼輪普說一切佛名號陀羅尼輪普入三世諸佛願海陀羅尼輪普入一切諸乘海陀羅尼輪普入一切眾生業海陀羅尼輪疾轉一切業陀羅尼輪疾生一切智陀羅尼輪善男子此十陀羅尼輪以十千陀羅尼輪而為眷屬恒為眾生演說妙法善男子我或為眾生說聞慧法或為眾生說思慧法或為眾生說修慧法或為眾生說一有法或為眾生說一切有法或為說一如來名海法或為說一切如來名海法或為說一世界海法或為說一切世界海法或為說一佛授記海法或為說一切佛授記海法或為說一如來眾會道場海法或為說一切如來眾會道場海法或為說一如來法輪海法或為說一切如來法輪海法或為說一如來脩多羅法或為說一切如來脩多羅法或為說一如來集會法或為說一切如來集會法或為說一薩婆若心海法或為說一切薩婆若心海法或為說一乘出離法或為說一切乘出離法善男子我以如是等不可說法門為眾生說善男子我入如來無差別法界門海說無上法普攝眾生盡未來劫住普賢行善男子我成就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於念念中增長一切諸解脫門念念充滿一切法界時善財童子白夜神言奇哉天神此解脫門如是希有聖者證得其已久如夜神言善男子乃往古世過世界轉微塵數劫有劫名離垢光明有世界名法界功德雲以現一切眾生業摩尼王海為體形如蓮華住四天下微塵數香摩尼須彌山網中以出一切如來本願音蓮華而為莊嚴須彌山微塵數蓮華而為眷屬須彌山微塵數香摩尼以為間錯有須彌山微塵數四天下一一四天下有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不可說城善男子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為妙幢中有王都名普寶華光去此不遠有菩提場名普顯現法王宮殿須彌山微塵數如來於中出現其最初佛名法海雷音光明王彼佛出時有轉輪王名清淨日光明面於其佛所受持一切法海漩脩多羅佛涅槃後其王出家護持正法法欲滅時有千部異眾千種說法近於末劫業惑障重諸惡比丘多有鬥諍樂著境界不求功德樂說王論賊論女論國論海論及以一切世間之論時王比丘而語之言奇哉苦哉佛於無量諸大劫海集此法炬云何汝等而共毀滅作是說已上升虗空高七多羅樹身出無量諸色燄雲放種種色大光明網令無量眾生除煩惱熱令無量眾生發菩提心以是因緣彼如來教復於六萬五千歲中而得興盛時有比丘尼名法輪化光是此王女百千比丘尼而為眷屬聞父王語及見神力發菩提心永不退轉得三昧名一切佛教燈又得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得已身心柔輭即得現見法海雷音光明王如來一切神力善男子於汝意云何彼時轉輪聖王隨於如來轉正法輪佛涅槃後興隆末法者豈異人乎今普賢菩薩是其法輪化光比丘尼即我身是我於彼時守護佛法令十萬比丘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又令得現見一切佛三昧又令得一切佛法輪金剛光明陀羅尼又令得普入一切法門海般若波羅蜜次有佛興名離垢法光明次有佛興名法輪光明髻次有佛興名法日功德雲次有佛興名法海妙音王次有佛興名法日智慧燈次有佛興名法華幢雲次有佛興名法燄山幢王次有佛興名甚深法功德月次有佛興名法智普光藏次有佛興名開示普智藏次有佛興名功德藏山王次有佛興名普門須彌賢次有佛興名一切法精進幢次有佛興名法寶華功德雲次有佛興名寂靜光明髻次有佛興名法光明慈悲月次有佛興名功德燄海次有佛興名智日普光明次有佛興名普賢圓滿智次有佛興名神通智光王次有佛興名福德華光燈次有佛興名智師子幢王次有佛興名日光普照王次有佛興名須彌寶莊嚴相次有佛興名日光普照次有佛興名法王功德月次有佛興名開敷蓮華妙音雲次有佛興名日光明相次有佛興名普光明妙法音次有佛興名師子金剛那羅延無畏次有佛興名普智勇猛幢次有佛興名普開法蓮華身次有佛興名功德妙華海次有佛興名道場功德月次有佛興名法炬熾然月次有佛興名普光明髻次有佛興名法幢燈次有佛興名金剛海幢雲次有佛興名名稱山功德雲次有佛興名栴檀妙月次有佛興名普妙光明華次有佛興名照一切眾生光明王次有佛興名功德蓮華藏次有佛興名香燄光明王次有佛興名波頭摩華因次有佛興名眾相山普光明次有佛興名普名稱幢次有佛興名須彌普門光次有佛興名功德法城光次有佛興名大樹山光明次有佛興名普德光明幢次有佛興名功德吉祥相次有佛興名勇猛法力幢次有佛興名法輪光明音次有佛興名功德山智慧光次有佛興名無上妙法月次有佛興名法蓮華淨光幢次有佛興名寶蓮華光明藏次有佛興名光燄雲山燈次有佛興名普覺華次有佛興名種種功德燄須彌藏次有佛興名圓滿光山王次有佛興名福德雲莊嚴次有佛興名法山雲幢次有佛興名功德山光明次有佛興名法日雲燈王次有佛興名法雲名稱王次有佛興名法輪雲次有佛興名開悟菩提智光幢次有佛興名普照法輪月次有佛興名寶山威德賢次有佛興名賢德廣大光次有佛興名普智雲次有佛興名法力功德山次有佛興名功德香燄王次有佛興名金色摩尼山妙音聲次有佛興名頂髻出一切法光明雲次有佛興名法輪熾盛光次有佛興名無上功德山次有佛興名精進炬光明雲次有佛興名三昧印廣大光明冠次有佛興名寶光明功德王次有佛興名法炬寶蓋音次有佛興名普照虗空界無畏法光明次有佛興名月相莊嚴幢次有佛興名光明燄山雲次有佛興名照無障礙法虗空次有佛興名開顯智光身次有佛興名世主德光明音次有佛興名一切法三昧光明音次有佛興名法音功德藏次有佛興名熾然燄法海雲次有佛興名普照三世相大光明次有佛興名普照法輪山次有佛興名法界師子光次有佛興名須彌華光明次有佛興名一切三昧海師子燄次有佛興名普智光明燈善男子如是等須彌山微塵數如來其最後佛名法界城智慧燈並於離垢光明劫中出興於世我皆尊重親近供養聽聞受持所說妙法亦於彼一切諸如來所出家學道護持法教入此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種種方便教化成熟無量眾生從是已來於佛剎微塵數劫所有諸佛出興於世我皆供養修行其法善男子我從是來於生死夜無明昏寐諸眾生中而獨覺悟令諸眾生守護心城捨三界城住一切智無上法城善男子我唯知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令諸世間離戲論語不作二語常真實語恒清淨語如諸菩薩摩訶薩能知一切語言自性於念念中自在開悟一切眾生入一切眾生言音海於一切言辭悉皆辯了明見一切諸法門海於普攝一切法陀羅尼已得自在隨諸眾生心之所疑而為說法究竟調伏一切眾生能普攝受一切眾生巧修菩薩諸無上業深入菩薩諸微細智能善觀察諸菩薩藏能自在說諸菩薩法何以故已得成就一切法輪陀羅尼故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佛會中有主夜神名開敷一切樹華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一切智云何安立一切眾生住一切智爾時守護一切城主夜神欲重宣此解脫義為善財童子而說頌曰。
  菩薩解脫深難見  虗空如如平等相  普見無邊法界內  一切三世諸如來  出生無量勝功德  證入難思真法性  增長一切自在智  開通三世解脫道  過於剎轉微塵劫  爾時有劫名淨光  世界名為法燄雲  其城號曰寶華光  其中諸佛興於世  無量須彌塵數等  有佛名為法海音  於此劫中先出現  乃至其中最後佛  名為法界燄燈王  如是一切諸如來  我皆供養聽受法  我見法海雷音佛  其身普作真金色  諸相莊嚴如寶山  發心願得成如來  我暫見彼如來身  即發菩提廣大心  誓願勤求一切智  性與法界虗空等  由斯普見三世佛  及以一切菩薩眾  亦見國土眾生海  而普攀緣起大悲  隨諸眾生心所樂  示現種種無量身  普徧十方諸國土  動地舒光悟含識  見第二佛而親近  亦見十方剎海佛  乃至最後佛出興  如是須彌塵數等  於諸剎轉微塵劫  所有如來照世燈  我皆親近而瞻奉  令此解脫得清淨
  爾時善財童子得入此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故入無邊三昧海入廣大總持海得菩薩大神通獲菩薩大辯才心大歡喜觀察守護一切城主夜神以偈讚曰。
  已行廣大妙慧海  已度無邊諸有海  長壽無患智藏身  威德光明住此眾  了達法性如虗空  普入三世皆無礙  念念攀緣一切境  心心永斷諸分別  了達眾生無有性  而於眾生起大悲  深入如來解脫門  廣度羣迷無量眾  觀察思惟一切法  了知證入諸法性  如是修行佛智慧  普化眾生令解脫  天是眾生調御師  開示如來智慧道  普為法界諸含識  說離世間眾怖行  已住如來諸願道  已受菩提廣大教  已修一切徧行力  已見十方佛自在  天神心淨如虗空  普離一切諸煩惱  了知三世無量剎  諸佛菩薩及眾生  天神一念悉了知  晝夜日月年劫海  亦知一切眾生類  種種名相各差別  十方眾生生死處  有色無色想無想  隨順世俗悉了知  引導使入菩提路  已生如來誓願家  已入諸佛功德海  法身清淨心無礙  隨眾生樂現眾色
  時善財童子說此頌已禮夜神足遶無量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已下至我唯知此甚深妙音自在解脫門於此段長科為十段一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守護一切城夜神所有四行半經明正念前法思惟升進分二見彼夜神已下至現究竟調伏眾生身有六行經明夜神所現差別身教化一切眾生分三善財見已歡喜踊躍已下至唯願慈哀為我宣說有五行經明善財申請所求分四明彼夜神告善財言已下至問諸菩薩所修行門有七行經明夜神歎善財志德所求法分五善男子我得甚深自在妙音解脫已下至心恒不捨一切智地有十五行半經明夜神自說自行饒益眾生行門分六善男子我以如是淨法光明已下至入如來難思境界有十四行經明夜神說十種觀察入如來境界分七又善男子我如是正念思惟至聖者證得其已久如有二十九行經明得此妙音解脫得佛陀羅尼為諸眾生說法自在并善財問得法久近分八夜神言善男子乃往古世已下至普入一切法門海般若波羅蜜有三十五行經明答善財得此法久近所見初佛分九次有佛興名離垢法光明已下至住一切智無上法城有六十九行半經明答善財得法久近供養諸佛數量分十我唯知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令諸世間恒清淨語已下明推德升進分明菩薩智輪遠離一切分別境界不可以生死中長短染淨廣狹多少如是諸劫分別顯示如前十段門中所有法門如文自具從善財問證得此法其已久如已下以理事相表法中義隱難知處略釋少分以舉大綱意明約報境即法故明以所行之法成其報故因果相似以表所行見報知法經云乃往古世過世界轉微塵數劫者世界轉者是西方大數中數如釋天童子菩薩數法中具明此明轉世界一切眾生微塵數世間名言成大智慧言音海使令世間無麤惡語無雜染語如下文云我得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令諸世間離戲論語不二語常真實語恒清淨語者意明變世間一切言說總成般若波羅蜜門以舉世界轉微塵為量以劫名離垢光明者表般若中本三空寂滅理體故世界名法界功德者明智慧是法界中說教功德雲故以現一切眾生業摩尼王海為體者表無性寂滅三空妙慧善知一切眾生業差別海故號之為摩尼王形如蓮華者表智慧妙用辯體相而中虗無染故此世界住四天下微塵數香摩尼須彌山網中者明此三空妙慧住如來無礙四辯之香中故具須彌山微塵數教網也以出一切如來本願音者是第六地以初發心時依一切諸佛而發大願以其轉法輪音徧滿十方開悟一切眾生從此願生故蓮華而為莊嚴者明其法音令一切眾生得無礙智慧也須彌山微塵數蓮華而為眷屬者須彌明智慧高出世間義微塵明智慧廣多義蓮華明智慧無著義眷屬明善分別差別業及諸境界緣生總別同異成壞義須彌山微塵數香摩尼以為間錯者明以差別智慧善說無量戒定慧解脫無垢淨香以為間錯摩尼是離垢義故有須彌山微塵數四天下者但以須彌為四寶所成於大海中高勝義若論此般若智中四無礙辯才等一切眾生言音心數諸業分別量一一四天下有百那由他不可說不可說城者有如是成就那由他不可說不可說眾生法門那由他當此溝數善男子者呼善財之德稱以告其法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為妙幢者於一四無礙辯中總名妙幢中有王都者以根本智為王都名普寶華光者從根本智起差別慧名普寶華光去此不遠有菩提場名普顯現法王宮殿者明以根本智起無上正覺之心成大悲宮差別智慧之殿正法治眾生故須彌山微塵數如來於中出現者一切眾生微塵數煩惱成般若海為佛出現皆依本智為道場起差別智慧能治惑習故其最初佛名法海雷音光明王者明根本智起差別智慧覺觀超出情識之境名為最初佛善能說法號為雷音教光破一切眾生之惑名為光明立法自在能破眾邪在邪邪不能壞名之為王彼佛出時有轉輪王名清淨日光明面者明智慧輪王日光照曜明現如摩尼鏡面顯照萬像故於其佛所受持一切法海漩者明差別慧於根本智受持眾法甚深無際名之海漩脩多羅者長行經也佛涅槃後其王出家者表此第六地中十地正覺智終出纏智慧已滿出纏覺觀已亡名佛滅度出世智慧已成十一地中唯普賢入纏行門非是此第六地中十地等三空慧出纏門所及如十定品中三十箇三空慧解脫菩薩皆已入十地灌頂位中以出世無量三昧門三求普賢畢竟覓不得見如來使令想念求之普賢方現意明三空慧但及十地出纏門以此已下但從初至末列一百箇佛果不置後十一地普賢法門此第六地寂滅三空智慧解脫但位至十地佛位覺觀已終名佛涅槃故其王出家者此第六地寂滅三空智慧門是出家義如十住中以海幢比丘入滅定表之其王出家護持正法者以三空慧護持出世正法法欲滅時有千部異眾千種說法近於末劫業惑障重諸惡比丘多有鬥諍乃至不求功德者明此位中但有三空寂滅智慧之門於慈悲無教化故其王現神通現光明種種諸事令其正法六萬五千年而得興盛者六萬者六地升進之數五千年者一位都收五位因果齊進也明空解脫門以智起出世中慈悲如王女亦出家者明於此空智慧門修出世間慈悲乃至并前及後一百箇佛次第出興表此第六般若門但至十地出世佛果位終一地具十也已下都舉供養須彌山微塵數佛但表般若出纏高勝如上一百箇佛是十地升進之果一地配十夜神所有承事供養佛身是十地中修行之行如供養佛剎微塵數佛是法界總相無一物不是佛為一一塵中有無盡佛故已上皆明約法約行成其劫剎國土之果令觀果配因總是法門即事是理以理是事其王及女俱作比丘及尼者為般若波羅蜜三空寂滅門是出生死中智慈之門當時轉輪王者今普賢菩薩是此明智也比丘尼者我身是此明悲也我唯知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者此明一音徧法界音復無體無所分別能轉一切法門教化一切眾生名之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此是第六現前地為一切智慧皆現前故以般若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此位治三空智慧寂用不自在障令得自在第二推德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約分六門一推德升進二示善知識所在云在此佛會中三舉善知識名云有主夜神名開敷一切樹華四有二十二行頌是主城神重頌前法如文具明五善財以二十行頌歎主城神德如文具明六禮敬辭去此佛會中者明不離此正覺菩提無作不思不為無性之理名此佛會中而開敷一切行華成方便波羅蜜於無生死中入一切生死同事利行四攝之行此同休捨優婆夷八萬四千那由他諸煩惱門皆共同行明第六地出纏解脫已終此第七地以彼出纏門入俗利生而無怖畏以處纏出纏皆平等故長一切大慈悲心令廣大故無限劑故欲令大悲之行徧惡道故攝取眾生至解脫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八


  音切



  (巨音)。


  (徒何切)。


  (昨回切)。


  (伴音)。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九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二

  【論】第七佛會中開敷一切樹華夜神主遠行地。
  【經】爾時善財童子入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門修行增進往詣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所見其身在眾寶香樹樓閣之內妙寶所成師子座上百萬夜神所共圍遶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於前合掌而作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得一切智唯願垂慈為我宣說夜神言善男子我於此娑婆世界日光已沒蓮華覆合諸人眾等罷遊觀時見其一切若山若水若城若野如是等處種種眾生咸悉發心欲還所住我皆密護令得正道達其處所宿夜安樂善男子若有眾生盛年好色憍慢放逸五欲自恣我為示現老病死相令生恐怖捨離諸惡復為稱歎種種善根使其修習為慳恡者讚歎布施為破戒者稱揚淨戒有瞋恚者教住大慈懷惱害者令行忍辱若懈怠者令起精進若散亂者令修禪定住惡慧者令學般若樂小乘者令住大乘樂著三界諸趣中者令住菩薩願波羅蜜若有眾生福智微劣為諸結業之所逼迫多留難者令住菩薩力波羅蜜若有眾生其心暗昧無有智慧令住菩薩智波羅蜜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善財言大聖此解脫門境界云何夜神言善男子入此解脫能知如來普攝眾生巧方便智云何普攝善男子一切眾生所受諸樂皆是如來威德力故順如來教故行如來語故學如來行故得如來所護力故修如來所印道故種如來所行善故依如來所說法故如來智慧日光之所照故如來性淨業力之所攝故云何知然善男子我入此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憶念毗盧遮那如來應正等覺往昔所修菩薩行海悉皆明見善男子世尊往昔為菩薩時見一切眾生著我我所住無明闇室入諸見稠林為貪愛所縛忿怒所壞愚癡所亂慳嫉所纏生死輪迴貧窮困苦不得值遇諸佛菩薩見如是已起大悲心利益眾生所謂起願得一切妙寶資具攝眾生心願一切眾生皆悉具足資生之物無所乏心於一切眾事離執著心於一切境界無貪染心於一切所有無慳恡心於一切果報無希望心於一切榮好無羨慕心於一切因緣無迷惑心起觀察真實法性心起救護一切眾生心起深入一切法漩澓心起於一切眾生住平等大慈心起於一切眾生行方便大悲心起為大法蓋普覆眾生心起以大智金剛杵破一切眾生煩惱障山心起令一切眾生增長喜樂心起願一切眾生究竟安樂心起隨眾生所欲雨一切財寶心起以平等方便成熟一切眾生心起令一切眾生滿足聖財心起願一切眾生究竟皆得十力智果心起如是心已得菩薩力現大神變徧法界虗空界於一切眾生前普雨一切資生之物隨其所欲悉滿其意皆令歡喜不悔不恡無間無斷以是方便普攝眾生教化成熟皆令得出生死苦難不求其報淨治一切眾生心寶令其生起一切諸佛同一善根增一切智福德大海菩薩如是念念成熟一切眾生念念嚴淨一切佛剎念念普入一切法界念念皆悉徧虗空界念念普入一切三世念念成就調伏一切諸眾生智念念恒轉一切法輪念念恒以一切智道利益眾生念念普於一切世界種種差別諸眾生前盡未來劫現一切佛成等正覺念念普於一切世界一切諸劫修菩薩行不生二想所謂普入一切廣大世界海一切世界種中種種際畔諸世界種種莊嚴諸世界種種體性諸世界種種形狀諸世界種種分布諸世界或有世界穢而兼淨或有世界淨而兼穢或有世界一向雜穢或有世界一向清淨或小或大或麤或細或正或側或覆或仰如是一切諸世界中念念修行諸菩薩行入菩薩位現菩薩力亦現三世一切佛身隨眾生心普使知見善男子毗盧遮那如來於過去世如是修行菩薩行時見諸眾生不修功德無有智慧著我我所無明翳障不正思惟入諸邪見不識因果順煩惱業墮於生死險難深坑具受種種無量諸苦起大悲心具修一切波羅蜜行為諸眾生稱揚讚歎堅固善根令其安住遠離生死貧窮之苦勤修福智助道之法為說種種諸因果門為說業報不相違反為說於法證入之處為說一切眾生欲解及說一切受生國土令其不斷一切佛種令其守護一切佛教令其捨離一切諸惡又為稱讚趣一切智助道之法令諸眾生心生歡喜令行法施普攝一切令其發起一切智行令其修學諸大菩薩波羅蜜道令其增長成一切智諸善根海令其滿足一切聖財令其得入佛自在門令其攝取無量方便令其觀見如來威德令其安住菩薩智慧善財童子言聖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夜神言善男子此處難信難知難解難入難說一切世間及以二乘皆不能知唯除諸佛神力所護善友所攝集勝功德欲樂清淨無下劣心無雜染心無諂曲心得普照耀智光明心發普饒益諸眾生心一切煩惱及以眾魔無能壞心起必成就一切智心不樂一切生死樂心能求一切諸佛妙樂能滅一切眾生苦惱能修一切佛功德海能觀一切諸法實性能具一切清淨信解能超一切生死瀑流能入一切如來智海能決定到無上法城能勇猛入如來境界能速疾趣諸佛地位能即成就一切智力能於十力已得究竟如是之人於此能持能入能了何以故此是如來智慧境界一切菩薩尚不能知況餘眾生然我今者以佛威力欲令調順可化眾生意速清淨欲令修習善根眾生心得自在隨汝所問為汝宣說爾時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欲重明其義觀察三世如來境界而說頌言。
  佛子汝所問  甚深佛境界  難思剎塵劫  說之不可盡  非是貪恚癡  憍慢惑所覆  如是眾生等  能知佛妙法  非是住慳嫉  諂誑諸濁意  煩惱業所覆  能知佛境界  非著蘊界處  及計於有身  見倒想倒人  能知佛所覺  佛境界寂靜  性淨離分別  非著諸有者  能知此法性  生於諸佛家  為佛所守護  持佛法藏者  智眼之境界  親近善知識  愛樂白淨法  勤求諸佛力  聞此法歡喜  心淨無分別  猶如大虗空  慧燈破諸闇  是彼之境界  以大慈悲意  普覆諸世間  一切皆平等  是彼之境界  歡喜心無著  一切皆能捨  平等施眾生  是彼之境界  心淨離諸惡  究竟無所悔  順行諸佛教  是彼之境界  了知法自性  及以諸業種  其心無動亂  是彼之境界  勇猛勤精進  安住心不退  勤修一切智  是彼之境界  其心寂靜住三昧  究竟清涼無熱惱  已修一切智海因  此證悟者之解脫  善知一切真實相  深入無邊法界門  普度羣生靡有餘  此慧燈者之解脫  了達眾生真實性  不著一切諸有海  如影普現心水中  此正道者之解脫  從於一切三世佛  方便願種而出生  盡諸劫剎勤修行  此普賢者之解脫  普入一切法界門  悉見十方諸剎海  亦見其中劫成壞  而心畢竟無分別  法界所有微塵中  悉見如來坐道樹  成就菩提化羣品  此無礙眼之解脫  汝於無量大劫海  親近供養善知識  為利羣生求正法  聞已憶念無遺忘  毗盧遮那廣大境  無量無邊不可思  我承佛力為汝說  令汝深心轉清淨
  善男子乃往古世過世界海微塵數劫有世界海名普光明真金摩尼山其世界海中有佛出現名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德王善男子其佛往修菩薩行時淨彼世界海其世界海中有世界微塵數世界種一一世界種有世界微塵數世界一一世界皆有如來出興於世一一如來說世界海微塵數脩多羅一一脩多羅授佛剎微塵數諸菩薩記現種種神力說種種法門度無量眾生善男子彼普光明真金摩尼山世界海中有世界種名普莊嚴幢此世界種中有世界名一切寶色普光明以現一切化佛影摩尼王為體形如天城以現一切如來道場影像摩尼王為其下際住一切寶華海上淨穢相雜此世界中有須彌山微塵數四天下有一四天下最處其中名一切寶山幢其四天下一一縱廣十萬由句一一各有一萬大城其閻浮提中有一王都名堅固妙寶莊嚴雲燈一萬大城周帀圍遶閻浮提人壽萬歲時其中有王名一切法音圓滿蓋有五百大臣六萬婇女七百王子其諸王子皆端正勇健有大威力爾時彼王威德普被閻浮提內無有怨敵時彼世界劫欲盡時有五濁起一切人眾壽命短促資財乏少形色鄙陋多苦少樂不修十善專作惡業更相忿諍互相毀辱離他眷屬妬他榮好任情起見非法貪求以是因緣風雨不時苗稼不登園林艸樹一切枯槁人民匱乏多諸疫病馳走四方靡所依怙咸來共遶王都大城無量無邊百千萬億四面周帀高聲大呼或舉其手或合其掌或以頭扣地或以手槌胷或屈膝長號或踊身大叫頭髮髼亂衣裳弊惡皮膚皴裂面目無光而向王言大王大王我等今者貧窮孤露飢渴寒凍疾病衰羸眾苦所逼命將不久無依無救無所控告我等今者來歸大王我觀大王仁慈智慧於大王所生得安樂想得所愛想得活命想得攝受想得寶藏想遇津梁想逢道路想值船筏想見寶洲想獲財利想升天宮想爾時大王聞此語已得百萬阿僧祇大悲門一心思惟發十種大悲語其十者何所謂哀哉眾生墮於無底生死大坑我當云何而速勉濟令其得住一切智地哀哉眾生為諸煩惱之所逼迫我當云何而作救護令其安住一切善業哀哉眾生生老病死之所恐怖我當云何為作歸依令其永得身心安隱哀哉眾生常為世間眾怖所逼我當云何而為祐助令其得住一切智道哀哉眾生無有智眼常為身見疑惑所覆我當云何為作方便令其得抉疑見翳瞙哀哉眾生常為癡闍之所迷惑我當云何為作明炬令其照見一切智城哀哉眾生常為慳嫉諂誑所濁我當云何而為開曉令其證得清淨法身哀哉眾生長時漂沒生死大海我當云何而普運度令其得上菩提彼岸哀哉眾生諸根剛彊難可調伏我當云何而為調御令其具足諸佛神力哀哉眾生猶如盲瞽不見道路我當云何而為引導令其得入一切智門作是語已擊鼓宣令我今普施一切眾生隨有所須悉令充足即時頒下閻浮提內大小諸城及諸聚落悉開庫藏出種種物置四衢道所謂金銀琉璃摩尼等寶衣服飲食華香纓絡宮殿屋宅牀榻敷具建大光明摩尼寶幢其光觸身悉使安隱亦施一切病緣湯藥種種寶器盛眾雜寶金剛器中盛種種香寶香器中盛種種衣輦輿車乘幢幡繒蓋如是一切資生之物悉開庫藏而以給施亦施一切村營城邑山澤林藪妻子眷屬及以王位頭目耳鼻脣舌牙齒手足皮肉心腎肝肺內外所有悉皆能捨其堅固妙寶莊嚴雲燈城東面有門名摩尼山光明於其門外有施會處其地廣博清淨平坦無諸坑坎荊棘沙礫一切皆以妙寶所成散眾寶華熏諸妙香然諸寶燈一切香雲充滿虗空無量寶樹次第行列無量華網無量香網彌覆其上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音樂器恒出妙音如是一切皆以妙寶而為莊嚴悉是菩薩淨業果報於彼會中置師子座十寶為地十寶欄楯十種寶樹周帀圍遶金剛寶輪以承其下以一切寶為龍神像而共捧持種種寶物以為嚴飾幢幡間列眾網覆上無量寶香常出香雲種種寶衣處處分布百千種樂恒奏美音復於其上張施寶蓋常放無量寶燄光明如閻浮金熾然清淨覆以寶網垂諸纓絡摩尼寶帶周迴間列種種寶鈴恒出妙音勸諸眾生修行善業時彼大王處師子座形容端正人相具足光明妙寶以為其冠那羅延身不可沮壞一一支分悉皆圓滿性普賢善王種中生於財及法悉得自在辯才無礙智慧明達以政治國無違命者爾時閻浮提無量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眾生種種國土種種族類種種形貌種種衣服種種言辭種種欲樂俱來此會觀察彼王咸言此王是大智人是福須彌是功德月住菩薩願行廣大施時王見彼諸來乞者生悲愍心生歡喜心生尊重心生善友心生廣大心生相續心生精進心生不退心生捨施心生周徧心善男子爾時彼王見諸乞者心大歡喜經須臾頃假使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盡百千億那由他劫所受快樂亦不能及善化天王於無數劫所受快樂自在天王於無量劫所受快樂大梵天王於無邊劫所受梵樂光音天王於難思劫所受天樂徧淨天王於無盡劫所受天樂淨居天王不可說劫住寂靜樂悉不能及善男子譬如有人仁慈孝友遭逢世難父母妻息兄弟姉妹竝皆散失忽於曠野道路之間而相值遇瞻奉撫對情無厭足時彼大王見來求者心生歡喜亦復如是善男子其王爾時因善知識於佛菩提解欲增長諸根成就信心清淨歡喜圓滿何以故此菩薩勤修諸行求一切智願得利益一切眾生願獲菩提無量妙樂捨離一切諸不善心常樂積集一切善根常願救護一切眾生常樂觀察薩婆若道常樂修行一切智法滿足一切眾生所願入一切佛功德大海破一切魔業惑障山隨順一切如來教行行一切智無障礙道已能深入一切智流一切法流常現在前大願無盡為大丈夫住大人法積集一切普門善藏離一切著不染一切世間境界知諸法性猶如虗空於來乞者生一子想生父母想生福田想生難得想生恩益想生堅固想師想佛想不簡方處不擇族類不選形貌隨有來至如其所欲以大慈心平等無礙一切普施皆令滿足求飲食者施與飲食求衣服者施與衣服求香華者施與香華求鬘蓋者施與鬘蓋幢幡纓絡宮殿園苑象馬車乘牀座被褥金銀摩尼諸珍寶物一切庫藏及諸眷屬城邑聚落皆悉如是普施眾生時此會中有長者女名寶光明與六十童女俱端正姝妙人所喜見皮膚金色目髮紺青身出妙香口演梵音上妙寶衣以為莊嚴常懷慚愧正念不亂具足威儀恭敬師長常念順行甚深妙行所聞之法憶持不忘宿世善根流潤其心清淨廣大猶如虗空等安眾生常見諸佛求一切智時寶光明女去王不遠合掌頂禮作如是念我獲善利我獲善利我今得見大善知識於彼王所生大師想善知識想具慈悲想能攝受想其心正直生大歡喜脫身纓絡持奉彼王作是願言今此大王為無量無邊無明眾生作所依處願我未來亦復如是如彼大王所知之法所載之乘所修之道所具色相所有財產所攝眾會無邊無盡難勝難壞願我未來悉得如是隨所生處皆隨往生爾時大王知此童女發如是心而告之言童女隨汝所欲我皆與汝我今所有一切皆捨令諸眾生普得滿足時寶光明女信心清淨生大歡喜即以偈頌而讚王言。
  往昔此城邑  大王未出時  一切不可樂  猶如餓鬼處  眾生相殺害  竊盜縱淫佚  兩舌不實語  無義麤惡言  貪愛他財物  瞋恚懷毒心  邪見不善行  命終墮惡道  以是等眾生  愚癡所覆蔽  住於顛倒見  天旱不降澤  以無時雨故  百穀悉不生  艸木皆枯槁  泉流亦乾竭  大王未興世  津池悉枯涸  園苑多骸骨  望之如曠野  大王昇寶位  廣濟諸羣生  油雲被八方  普雨皆充洽  大王臨庶品  普斷諸暴虐  刑獄皆止措  煢獨悉安隱  往昔諸眾生  各各相殘害  飲血而噉肉  今悉起慈心  往昔諸眾生  貧窮少衣服  以草自遮蔽  饑羸如餓鬼  大王既興世  粳米自然生  樹中出妙衣  男女皆嚴飾  昔日競微利  非法相凌奪  今時竝豐足  如遊帝釋園  昔時人作惡  非分生貪染  他妻及童女  種種相侵逼  今見他婦人  端正妙嚴飾  而心無染著  猶如知足天  昔日諸眾生  妄言不真實  非法無利益  諂曲取人意  今日羣生類  悉離諸惡言  其心既柔輭  發語亦調順  昔日諸眾生  種種行邪法  合掌恭敬禮  牛羊犬豚類  今聞王正法  悟解除邪見  了知苦樂報  悉從因緣起  大王演妙音  聞者皆欣樂  梵釋音聲等  一切無能及  大王眾寶蓋  迥處虗空中  擎以琉璃幹  覆以摩尼網  金鈴自然出  如來和雅音  宣揚微妙法  除滅眾生惑  次復廣演說  十方諸佛剎  一切諸劫中  如來并眷屬  又復次第說  過去十方剎  及彼國土中  一切諸如來  及出微妙音  普徧閻浮界  廣說人天等  種種業差別  眾生聽聞已  自知諸業藏  離惡勤修行  迴向佛菩提  王父淨光明  王母蓮華光  五濁出現時  處位治天下  時有廣大園  園有五百池  一一千樹遶  各各華彌覆  於其池岸上  建立千柱堂  欄楯等莊嚴  一切無不備  末世惡法起  積年不降雨  池流悉乾渴  艸樹皆枯槁  王生七日前  先現靈瑞相  見者咸心念  救世今當出  爾時於中夜  大地六種動  有一寶華池  光明猶日現  五百諸池內  功德水充滿  枯樹悉生枝  華葉皆榮茂  池水既盈滿  流演一切處  普及閻浮地  靡不皆霑洽  藥艸及諸樹  百穀苗稼等  枝葉華果實  一切皆繁盛  溝坑及塠阜  種種高下處  如是一切地  莫不皆平坦  荊棘沙礫等  所有諸雜穢  皆於一念中  變成眾寶玉  眾生見是已  歡喜而讚歎  咸言得善利  如渴飲美水  時彼光明王  眷屬無量眾  僉然備法駕  遊觀諸園苑  五百諸池內  有池名慶喜  池上有法堂  父王於此住  先王語夫人  我念七夜前  中宵地震動  此中有光現  時彼華池內  千葉蓮華出  光如千日照  上徹須彌頂  金剛以為莖  閻浮金為臺  眾寶為華葉  妙香作鬚蘂  王生彼華上  端身結跏坐  相好以莊嚴  天神所恭敬  先王大歡喜  入池自撫鞠  持以授夫人  汝子應欣慶  寶藏皆踊出  寶樹生妙衣  天樂奏美聲  充滿虗空中  一切諸眾生  皆生大歡喜  合掌稱希有  善哉救護世  王時放身光  普照於一切  能令四天下  暗盡病除滅  夜叉毗舍闍  毒蟲諸惡獸  所欲害人者  一切自藏匿  惡名失善利  橫事病所持  如是眾苦滅  一切皆歡喜  凡是眾生類  相視如父母  離惡起慈心  專求一切智  關閉諸惡趣  開示人天路  宣揚薩婆若  度脫諸羣生  我等見大王  普獲於善利  無歸無趣者  一切悉安樂
  爾時寶光明童女以偈讚歎一切法音圓滿蓋王已遶無量帀合掌頂禮曲躬恭敬却住一面時彼大王告童女言善哉童女汝能信知他人功德是為希有童女一切眾生不能信知他人功德童女一切眾生不知報恩無有智慧其心濁亂性不明了本無志力又退修行如是之人不信不知菩薩如來所有功德神通智慧童女汝今決定求趣菩提能知菩薩如是功德汝今生此閻浮提中發勇猛心普攝眾生功不唐捐亦當成就如是功德王讚女已以無價寶衣手自授與寶光童女并其眷屬一一告言汝著此衣時諸童女雙膝著地兩手承捧置於頂上然後而著既著衣已右遶於王諸寶衣中普出一切星宿光明眾人見之咸作是言此諸女等皆悉端正如淨夜天星宿莊嚴善男子爾時一切法音圓滿蓋王者豈異人乎今毗盧遮那如來應正等覺是也光明王者淨飯王是蓮華光夫人者摩耶夫人是寶光童女者即我身是其王爾時以四攝法所攝眾生即此會中一切菩薩是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或住初地乃至十地具種種大願集種種助道修種種妙行備種種莊嚴得種種神通住種種解脫於此會中處於種種妙法宮殿爾時開敷一切樹華主夜神為善財童子欲重宣此解脫義而說頌言。
  我有廣大眼  普見於十方  一切剎海中  五趣輪迴者  亦見彼諸佛  菩提樹下坐  神通徧十方  說法度眾生  我有清淨耳  普聞一切聲  亦聞佛說法  歡喜而信受  我有他心智  無二無所礙  能於一念中  悉了諸心海  我得宿命智  能知一切劫  自身及他人  分別悉明了  我於一念知  剎海微塵劫  諸佛及菩薩  五道眾生類  憶知彼諸佛  始發菩提願  乃至修諸行  一一悉圓滿  亦知彼諸佛  成就菩提道  以種種方便  為眾轉法輪  亦知彼諸佛  所有諸乘海  正法住久近  眾生度多少  我於無量劫  修習此法門  我今為汝說  佛子汝應學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親近供養一切諸佛入一切智大願海滿一切佛諸願海得勇猛智於一菩薩地普入一切菩薩地海得清淨願於一菩薩行普入一切菩薩行海得自在力於一菩薩解脫門普入一切菩薩解脫門海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道場中有一夜神名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汝詣彼問菩薩云何教化眾生令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嚴淨一切佛剎云何承事一切如來云何修行一切佛法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知此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長科為五段一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唯願垂慈為我宣說有七行經明善財至夜神所正申所求分二夜神言善男子已下至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有十五行半經明夜神授與善財自行法門分三善財言大聖已下至令其安住菩薩智慧有六十六行經明答善財入此法門境界分四善財童子言聖者發無上大菩提心其已久如已下至而說頌言有十九行經明欲說發心久近難信分有二十九行頌是重頌前法甚深難信簡根堪聞者如經具明五善男子乃往古世已下至我唯知此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已來有八紙半經是答前善財所問發心來久如分隨文釋義中善男子乃往古世已下約有四門一舉過世界海微塵數劫答前所問發心久近二舉世界海名普光明真金摩尼山三舉世界海中有佛出現名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德王四舉其世界海中有世界微塵數世界種一一世界種有世界微塵數世界一一世界皆有如來出興乃至已下別舉其中有一閻浮提有王都名堅固妙寶莊嚴雲燈一萬大城周帀圍遶人壽萬歲其中有王名一切法音圓滿蓋有五百大臣六萬婇女七百王子時此會有長者女名寶光明與六十童女俱皆身金色目髮紺青於下文中王勸其寶光明童女信知他人功德以其自手授與童女寶衣既著衣已於其寶衣中普出一切星宿光明爾時一切法音圓滿蓋王者今毗盧遮那如來是光明王者淨飯王是蓮華夫人者今摩耶夫人是寶光童女者即我身是以四攝法所攝眾生此是答善財所問發無上大菩提心其已久如之行明修第七地大慈悲行自非不限劫數起廣大心盡生死心際等三世劫如世界海微塵以無劫量為期等一切眾生煩惱苦為際方可稱其此位大慈悲行故世界海塵為約比也若將世法表修行之門觀事知法者舉世界海微塵數者直言無時可限也修大悲行絕其限量之心有世界海名普光明真金摩尼山者表從普光明智起修大慈悲之行從本已來無有始終真金者表法身也摩尼者表此智無垢也山者表此普光明智清淨無垢處生死中利一切眾生無傾動如山覺知此智名佛出現名普照法界智慧山者表約普光明智立其佛號燈者轉轉照明無斷盡智慧也山者不隨境動復是高出義體無所作是寂靜義也智現煩惱業亡是威德王是自在故云佛號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德王善男子其佛往修菩薩行時淨彼世界海者以根本智起菩薩行莊嚴自報使令嚴淨已下微塵數世界種中皆有如來出興於世者明普光明智普印諸剎種等無有不見如來出興於世乃至已下諸四天下總以普光明智印印無不周乃至普印一切眾生心海如日處空水淨日現乃至已下王都以法界為都城智王所管王名一切法音圓滿蓋者明舉悲智二行齊行五位方便行為大臣名五百大臣六道中行慈悲法喜為婇女故云六萬婇女七百王子者七覺分也乃至已下惡世起時人壽短促苦多樂少是行慈悲之處六十童女表六道智悲之行如下文合會爾時一切法音圓滿蓋王者豈異人乎今毗盧遮那如來應正等覺是光明王者淨飯王是蓮華夫人者摩耶夫人是寶光童女者我身是大意所表修大智大慈大悲行具此三法論主頌曰普光明智名為佛隨順本願名為父慈育含生名夫人法悅利生名童女已下所有世界海及剎種皆以世界海塵量者總是此四攝化之境以無限智悲當如是行法界海中遠近長短之量不可得以明此經即事即理舉其如是劫海世界國土城都徧周十方廣多無限如來出現徧其國中其王行行濟生童女求法夫人婇女以惡世人苦告其大王其事實然又將此法表此第七地修方便波羅蜜法則樣式也舉法況之此一段已上經文及頌大意使令修習處俗大悲不立出家之相以毗盧遮那佛為所依主即表第七地之慈悲門通該五位直至佛究竟果海故以是起初至終不異普光明智但以一佛普會不安立十地百佛勝進不似前出纏三空般若位中其王及女出家作比丘比丘尼表之此但以俗士表之設佛果毗盧遮那佛亦是俗身以華冠纓絡環釧莊嚴非出家像也以此第七一位慈悲門與前後五位中同行但約出世處世表像別故令識勝進總別同異此是第七遠行地善知識何故名遠行地者為此地修處世大慈悲行遠徹十方世界海人天地獄一切行徹也不自有求一念出世間心以方便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以治處世染淨二心大悲處生死不自在障令得自在至八地菩薩行得一分自在於佛十力猶未自在十地方終自六地已前未得四攝中而得自在為有染淨二業未亡七地已去四攝事中方得自在故以此位治染淨二障入無染淨慈悲行故我唯知此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者此位四攝四無量心法方始徹故第二推德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約立三門一推德升進二此道場中有夜神名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三禮敬辭去云道場中不云菩提者為此第八不動地無功智現諸法普會無有菩提已發當發現發不云離與不離故直云道場中明無功之智處中道故是故善財亦不云我已先發菩提心等故夜神名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者以智悲行滿無功任本願風之所吹利物故以本願波羅蜜風一往利生無休息故一切諸佛七勸三加令教化眾生無有休息以立名故故名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九


  音切



  (蒲紅切)。


  (七倫切)。

[襄-(口*口)]
  (所追切)。


  (乎各切)。


  (扶九切)。


  (蘇苟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三

  【論】第八道場中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主不動地。
  【經】爾時善財童子往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所見彼夜神在大眾中坐普現一切宮殿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普現法界國土摩尼寶網彌覆其上現日月星宿影像身現隨眾生心普令得見身現等一切眾生形相身現無邊廣大色相海身現普現一切威儀身現普於十方示現身現普調一切眾生身現廣運速疾神通身現利益眾生不絕身現常遊虗空利益身現一切佛所頂禮身現修習一切善根身現受持佛法不忘身現成滿菩薩大願身現光明充滿十方身現法燈普滅世暗身現了法如幻淨智身現遠離塵暗法性身現普智照法明了身現究竟無患無熱身現不可沮壞堅固身現無所住佛力身現無分別離染身現本清淨法性身時善財童子見如是等佛剎微塵數差別身一心頂禮舉體投地良久乃起合掌瞻仰於善知識生十種心何等為十所謂於善知識生同己心令我精勤辦一切智助道法故於善知識生清淨自業果心親近供養生善根故於善知識生莊嚴菩薩行心令我速能莊嚴一切菩薩行故於善知識生成就一切佛法心誘誨於我令修道故於善知識生能生心能生於我無上法故於善知識生出離心令我修行普賢菩薩所有行願而出離故於善知識生具一切福智海心令我積集諸白法故於善知識生增長心令我增長一切智故於善知識生具一切善根心令我志願得圓滿故於善知識生能成辦大利益心令我自在安住一切菩薩法故成一切智道故得一切佛法故是為十發是心已得彼夜神與諸菩薩佛剎微塵數同行所謂同念心常憶念十方三世一切佛故同慧分別決了一切法海差別門故同趣能轉一切諸佛如來妙法輪故同覺以等空智普入一切三世間故同根成就菩薩清淨光明智慧根故同心善能修習無礙功德莊嚴一切菩薩道故同境普照諸佛所行境故同證得一切智照實相海淨光明故同義能以智慧了一切法真實性故同勇猛能壞一切障礙山故同色身隨眾生心示現身故同力求一切智不退轉故同無畏其心清淨如虗空故同精進於無量劫行菩薩行無懈倦故同辯才得法無礙智光明故同無等身相清淨超世間故同愛語令一切眾生皆歡喜故同妙音普演一切法門海故同滿音一切眾生隨類解故同淨德修習如來淨功德故同智地一切佛所受法輪故同梵行安住一切佛境界故同大慈念念普覆一切國土眾生海故同大悲普雨法雨潤澤一切諸眾生故同身業以方便行教化一切諸眾生故同語業以隨類音演說一切諸法門故同意業普攝眾生置一切智境界中故同莊嚴嚴淨一切諸佛剎故同親近有佛出世皆親近故同勸請請一切佛轉法輪故同供養常樂供養一切佛故同教化調伏一切諸眾生故同光明照了一切諸法門故同三昧普知一切眾生心故同充徧以自在力充滿一切諸佛剎海修諸行故同住處住諸菩薩大神通故同眷屬一切菩薩共止住故同入處普入世界微細處故同心慮普知一切諸佛剎故同往詣普入一切佛剎海故同方便悉現一切諸佛剎故同超勝於諸佛剎皆無比故同不退普入十方無障礙故同破闇得一切佛成菩提智大光明故同無生忍入一切佛眾會海故同徧一切諸佛剎網恭敬供養不可說剎諸如來故同智證了知彼彼法門海故同修行順行一切諸法門故同希求於清淨法深樂欲故同清淨集佛功德而以莊嚴身口意故同妙意於一切法智明了故同精進普集一切諸善根故同淨行成滿一切菩薩行故同無礙了一切法皆無相故同善巧於諸法中智自在故同隨樂隨眾生心現境界故同方便善習一切所應習故同護念得一切佛所護念故同入地得入一切菩薩地故同所住安住一切菩薩位故同記別一切諸佛授其記故同三昧一剎那中普入一切三昧門故同建立示現種種諸佛事故同正念正念一切境界門故同修行盡未來劫修行一切菩薩行故同淨信於諸如來無量智慧極欣樂故同捨離滅除一切諸障礙故同不退智與諸如來智慧等故同受生應現成熟諸眾生故同所住住一切智方便門故同境界於法界境得自在故同無依永斷一切所依心故同說法已入諸法平等智故同勤修常蒙諸佛所護念故同神通開悟眾生令修一切菩薩行故同神力能入十方世界海故同陀羅尼普照一切總持海故同祕密法了知一切修多羅中妙法門故同甚深法解一切法如虗空故同光明普照一切諸世界故同欣樂隨眾生心而為開示令歡喜故同震動為諸眾生現神通力普動十方一切剎故同不虗見聞憶念皆悉令其心調伏故同出離滿足一切諸大願海成就如來十力智故時善財童子觀察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起十種清淨心獲如是等佛剎微塵數同菩薩行既獲此已心轉清淨偏袒右肩頂禮其足一心合掌以偈讚曰。
  我發堅固意  志求無上覺  今於善知識  而起自己心  以見善知識  集無盡白法  滅除眾罪垢  成就菩提果  我見善知識  功德莊嚴心  盡未來剎劫  勤修所行道  我念善知識  攝受饒益我  為我悉示現  正教真實法  關閉諸惡趣  顯示人天路  亦示諸如來  成一切智道  我念善知識  是佛功德藏  念念能出生  虗空功德海  與我波羅蜜  增我難思福  長我淨功德  令我冠佛繒  我念善知識  能滿佛智道  誓願常依止  圓滿白淨法  我以此等故  功德悉具足  普為諸眾生  說一切智道  聖者為我師  與我無上法  無量無數劫  不能報其恩
  爾時善財說此偈已白言大聖願為我說此解脫門名為何等發心已來為幾時耶久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夜神告言善男子此解脫門名教化眾生令生善根我以成就此解脫故悟一切法自性平等入於諸法真實之性證無依法捨離世間悉知諸法色相差別亦能了達青黃赤白性皆不實無有差別而恒示現無量色身所謂種種色身非一色身無邊色身清淨色身一切莊嚴色身普見色身等一切眾生色身普現一切眾生前色身光明普照色身見無厭足色身相好清淨色身離眾惡光明色身示現大勇猛色身甚難得色身一切世間無能暎蔽色身一切世間共稱歎無盡色身念念常觀察色身示現種種雲色身種種形顯色色身現無量自在力色身妙光明色身一切淨妙莊嚴色身隨順成熟一切眾生色身隨其心樂現前調伏色身無障礙普光明色身清淨無濁穢色身具足莊嚴不可壞色身不思議法方便光明色身無能暎奪一切色身無諸闇破一切闇色身集一切白淨法色身大勢力功德海色身從過去恭敬因所生色身如虗空清淨心所生色身最勝廣大色身無斷無盡色身光明海色身於一切世間無所依平等色身徧十方無所礙色身念念現種種色相海色身增長一切眾生歡喜心色身攝取一切眾生海色身一一毛孔中說一切佛功德海色身淨一切眾生欲解海色身決了一切法義色身無障礙普照曜色身等虗空淨光明色身放廣大淨光明色身照現無垢法色身無比色身差別莊嚴色身普照十方色身隨時示現應眾生色身寂靜色身滅一切煩惱色身一切眾生福田色身一切眾生見不虗色身大智慧勇猛力色身無障礙普周徧色身妙身雲普現世間皆蒙益色身具足大慈海色身大福德寶山王色身放光明普照世間一切趣色身大智慧清淨色身生眾生正念心色身一切寶光明色身普光藏色身現世間種種清淨相色身求一切智處色身現微笑令眾生生淨信色身一切寶莊嚴光明色身不取不捨一切眾生色身無決定無究竟色身現自在加持力色身現一切神通變化色身生如來家色身遠離眾惡徧法界海色身普現一切如來道場眾會色身具種種眾色海色身從善行所流色身隨所應化示現色身一切世間見無厭足色身種種淨光明色身現一切三世海色身放一切光明海色身現無量差別光明海色身超諸世間一切香光明色身現不可說日輪雲色身現廣大月輪雲色身放無量須彌山妙華雲色身出種種鬘雲色身現一切寶蓮華雲色身興一切燒香雲徧法界色身散一切末香藏雲色身現一切如來大願身色身現一切語言音聲演法海色身現普賢菩薩像色身念念中現如是等色相身充滿十方令諸眾生或見或念或聞說法或因親近或得開悟或見神通或覩變化悉隨心樂應時調伏捨不善業住於善行善男子當知此由大願力故一切智力故菩薩解脫力故大悲力故大慈力故作如是事善男子我入此解脫了知法性無有差別而能示現無量色身一一身現無量色相海一一相放無量光明雲一一光現無量佛國土一一土現無量佛興世一一佛現無量神通力開發眾生宿世善根未種者令種已種者令增長已增長者令成熟念念中令無量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善男子如汝所問從幾時來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如是之義承佛神力當為汝說善男子菩薩智輪遠離一切分別境界不可以生死中長短染淨廣狹多少如是諸劫分別顯示何以故菩薩智輪本性清淨離一切分別網超一切障礙山隨所應化而普照故善男子譬如日輪無有晝夜但出時名晝沒時名夜菩薩智輪亦復如是無有分別亦無三世但隨心現教化眾生言其止住前劫後劫善男子譬如日輪住閻浮空其影悉現一切寶物及以河海諸淨水中一切眾生莫不目見而彼淨日不來至此菩薩智輪亦復如是出諸有海住佛實法寂靜空中無有所依為欲化度諸眾生故而於諸趣隨類受生實不生死無所染著無長短劫諸想分別何以故菩薩究竟離心想見一切顛倒得真實見見法實性知一切世間如夢如幻無有眾生但以大悲大願力故現眾生前教化調伏佛子譬如船師常以大船於河流中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而渡眾生無有休息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波羅蜜船於生死流中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而度眾生無有休息雖無量劫修菩薩行未曾分別劫數長短佛子如太虗空一切世界於中成壞而無分別本性清淨無染無亂無礙無厭非長非短盡未來劫持一切剎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等虗空界廣大深心起大願風輪攝諸眾生令離惡道生諸善趣悉令安住一切智地滅諸煩惱生死苦縛而無憂喜疲厭之心善男子如幻化人肢體雖具而無入息及以出息寒熱饑渴憂喜生死十種之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如幻智平等法身現眾色相於諸有趣住無量劫教化眾生於生死中一切境界無欣無厭無愛無恚無苦無樂無取無捨無安無怖佛子菩薩智慧雖復如是甚深難測我當承佛威神之力為汝解說令未來世諸菩薩等滿足大願成就諸力佛子乃往古世過世界海微塵數劫有劫名善光世界名寶光於其劫中有一萬佛出興於世其最初佛號法輪音虗空燈王如來應正等覺十號圓滿彼閻浮提有一王都名寶莊嚴其東不遠有一大林名曰妙光中有道場名為寶華彼道場中有普光明摩尼蓮華藏師子之座時彼如來於此座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滿一百年坐於道場為諸菩薩諸天世人及閻浮提宿植善根已成熟者演說正法是時國王名曰勝光時世人民壽一萬歲其中多有殺盜淫佚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瞋邪見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等時王為欲調伏彼故造立囹圄枷鎻禁閉無量眾生於中受苦王有太子名為善伏端正殊特人所喜見具二十八大人之相在宮殿中遙聞獄囚楚毒音聲心懷傷愍從宮殿出入牢獄中見諸罪人杻械枷鏁遞相連繫置幽暗處或以火炙或以煙熏或被榜笞或遭矉割倮形亂髮飢渴羸瘦筋斷骨現號叫苦劇太子見已心生悲愍以無畏聲安慰之言汝莫憂惱汝莫愁怖我當令汝悉得解脫便詣王所而白王言獄中罪人苦毒難處願垂寬宥施以無畏時王即集五百大臣而問之言是事云何諸臣答言彼罪人者私竊官物謀奪王位盜入宮闈罪應刑戮有哀救者罪亦至死時彼太子悲心轉切語大臣言如汝所說但放此人隨其所應可以治我我為彼故一切苦事悉皆能受粉身歿命無所顧惜要令罪人皆得免苦何以故我若不救此眾生者云何能救三界牢獄諸苦眾生一切眾生在三界中貪愛所縛愚癡所蔽貧無功德墮諸惡趣身形鄙陋諸根放逸其心迷惑不求出道失智慧光樂著三有斷諸福德滅諸智慧種種煩惱濁亂其心住苦牢獄入魔羂網生老病死憂悲惱害如是諸苦常所逼迫我當云何令彼解脫應捨身命而拔濟之時諸大臣共詣王所悉舉其手高聲唱言大王當知如太子意毀壞王法禍及萬人若王愛念不責治者王之寶祚亦不久立王聞此言赫然大怒令誅太子及諸罪人王后聞之愁憂號哭毀形降服與千婇女馳詣王所舉身投地頂禮王足俱作是言唯願大王赦太子命王即迴顧語太子言莫救罪人若救罪人必當殺汝爾時太子為欲專求一切智故為欲利益諸眾生故為以大悲普救攝故其心堅固無有退怯復白王言願恕彼罪身當受戮王言隨意爾時王后白言大王願聽太子半月行施恣意修福然後治罪王即聽許時都城北有一大園名曰日光是昔施場太子往彼設大施會飲食衣服華髮纓絡塗香末香幢幡寶蓋諸莊嚴具隨有所求靡不周給經半月已於最後日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城邑人民及諸外道悉來集會時法輪音虗空燈王如來知諸眾生調伏時至與大眾俱天王圍遶龍王供養夜叉王守護乾闥婆王讚歎阿脩羅王曲躬頂禮迦樓羅王以清淨心散諸寶華緊那羅王歡喜勸請摩睺羅伽王一心瞻仰來入彼會爾時太子及諸大眾遙見佛來端嚴殊特諸根寂定如調順象心無垢濁如清淨池現大神通示大自在顯大威德種種相好莊嚴其身放大光明普照世界一切毛孔出香燄雲震動十方無量佛剎隨所至處普雨一切諸莊嚴具以佛威儀以佛功德眾生見者心淨歡喜煩惱消滅爾時太子及諸大眾五體投地頂禮其足安施牀座合掌白言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唯願哀愍攝受於我處於此座以佛神力淨居諸天即變此座為香摩尼蓮華之座佛坐其上諸菩薩眾亦皆就座周帀圍遶時彼會中一切眾生因見如來苦滅障除堪受聖法爾時如來知其可化以圓滿音說修多羅名普照日輪令諸眾生隨類各解時彼會中有八十那由他眾生遠塵離垢得淨法眼無量那由他眾生得無學地十千眾生住大乘道入普賢行成滿大願當爾之時十方各百佛剎微塵數眾生於大乘中心得調伏無量世界一切眾生免離惡趣生於天上善伏太子即於此時得菩薩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門善男子爾時太子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我因往昔起大悲心捨身命財救苦眾生開門大施供養於佛得此解脫佛子當知我於爾時恒為利益一切眾生不著三界不求果報不貪名稱不欲自讚輕毀於他於諸境界無所貪染無所怖畏但莊嚴大乘出要之道常樂觀察一切智門修行苦行得此解脫佛子於汝意云何彼時五百大臣欲害我者豈異人乎今提婆達多等五百徒黨是也是諸人等蒙佛教化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未來世過須彌山微塵數劫爾時有劫名善光世界名寶光於中成佛其五百佛次第興世最初如來名曰大悲第二名饒益世間第三名大悲師子第四名救護眾生乃至最後名曰醫王雖彼諸佛大悲平等然其國土種族父母受生誕生出家學道往詣道場轉正法輪說脩多羅語言音聲光明眾會壽命法住及其名號各各差別佛子彼諸罪人我所救者即拘留孫等賢劫千佛及百萬阿僧祇諸大菩薩於無量精進力名稱功德慧如來所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今於十方國土行菩薩道修習增長此菩薩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者是時勝光王今薩遮尼乾子大論師是時王宮人及諸眷屬即彼尼乾六萬弟子與師俱來建大論幢共佛議論悉降伏之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是此諸人等皆當作佛國土莊嚴劫數名號各各有異佛子我於是時救罪人已父母聽我捨離國土妻子財寶於法輪音虗空燈王佛所出家學道五百歲中淨修梵行即得成就百萬陀羅尼百萬神通百萬法藏百萬求一切智勇猛精進淨治百萬堪忍門增長百萬思惟心成就百萬菩薩力入百萬菩薩智門得百萬般若波羅蜜門見十方百萬諸佛生百萬菩薩大願念念中十方各照百萬佛剎念念中憶念十方世界前後際劫百萬諸佛念念中知十方世界百萬諸佛變化海念念中見十方百萬世界所有眾生種種諸趣隨業所受生時死時善趣惡趣好色惡色其諸眾生種種心行種種欲樂種種根性種種業習種種成就皆悉明了佛子我於爾時命終之後還復於彼王家受生作轉輪王彼法輪音虗空燈王如來滅後次即於此值法空王如來承事供養次為帝釋即此道場值天王藏如來親近供養次為夜摩天王即於此世界值大地威力山如來親近供養次為兜率天王即於此世界值法輪光音聲王如來親近供養次為化樂天王即於此世界值虗空智王如來親近供養次為他化自在天王即於此世界值無能壞幢如來親近供養次為阿脩羅王即於此世界值一切法雷音王如來親近供養次為梵王即於此世界值普現化演法音如來親近供養佛子此寶光世界善光劫中有一萬佛出興於世我皆親近承事供養次復有劫名曰日光有六十億佛出興於世最初如來名妙相山我時為王名曰大慧於彼佛所承事供養次有佛出名圓滿肩我為居士親近供養次有佛出名離垢童子我為大臣親近供養次有佛出名勇猛持我為阿脩羅王親近供養次有佛出名須彌相我為樹神親近供養次有佛出名離垢臂我為商主親近供養次有佛出名師子遊步我為城神親近供養次有佛出名為寶髻我為毗沙門天王親近供養次有佛出名最上法稱我為乾闥婆王親近供養次有佛出名光明冠我為鳩槃茶王親近供養於彼劫中如是次第有六十億如來出興於世我常於此受種種身一一佛所親近供養教化成就無量眾生於一一佛所得種種三昧門種種陀羅尼門種種神通門種種辯才門種種一切智門種種法明門種種智慧門照種種十方海入種種佛剎海見種種諸佛海清淨成就增長廣大如於此劫中親近供養爾所諸佛於一切處一切世界海微塵數劫所有諸佛出興於世親近供養聽聞說法信受護持亦復如是如是一切諸如來所皆悉修習此解脫門復得無量解脫方便爾時救護一切眾生主夜神欲重宣此解脫義即為善財而說頌曰。
  汝以歡喜信樂心  問此難思解脫法  我承如來護念力  為汝宣說應聽受  過去無邊廣大劫  過於剎海微塵數  時有世界名寶光  其中有劫號善光  於此善光大劫中  一萬如來出興世  我皆親近而供養  從其修學此解脫  時有王都名喜嚴  縱廣寬平極殊麗  雜業眾生所居住  或心清淨或作惡  爾時有王名勝光  恒以正法御羣生  其王太子名善伏  形體端正備眾相  時有無量諸罪人  繫身牢獄當受戮  太子見已生悲愍  上啟於王請寬宥  爾時諸臣共白王  今此太子危王國  如是罪人應受戮  如何悉救令除免  時勝光王語太子  汝救彼罪自當受  太子哀念情轉深  誓救眾生無退怯  時王夫人婇女等  俱來王所白王言  願放太子半月中  布施眾生作功德  時王聞已即聽許  設大施會濟貧乏  一切眾生靡不臻  隨有所求皆給與  如是半月日云滿  太子就戮時將至  大眾百千萬億人  同時瞻仰俱號泣  彼佛知眾根將熟  而來此會化羣生  顯現神變大莊嚴  靡不親近而恭敬  佛以一音方便說  法燈普照脩多羅  無量眾生意柔輭  悉蒙與授菩提記  善伏太子生歡喜  發興無上正覺心  誓願承事於如來  普為眾生作依處  便即出家依佛住  修行一切種智道  爾時便得此解脫  大悲廣濟諸羣生  於中止住經劫海  諦觀諸法真實性  常於苦海救眾生  如是修習菩提道  劫中所有諸佛現  悉皆承事無有餘  咸以清淨信解心  聽聞持護所說法  次於佛剎微塵數  無量無邊諸劫海  所有諸佛現世間  一一供養皆如是  我念往昔為太子  見諸眾生在牢獄  誓願捨身而救護  因其證此解脫門  經於佛剎微塵數  廣大劫海常修習  念念令其得增長  復獲無邊巧方便  彼中所有諸如來  我悉得見蒙開悟  令我增明此解脫  及以種種方便力  我於無量千億劫  學此難思解脫門  諸佛法海無有邊  我悉一時能普飲  十方所有一切剎  其身普入無所礙  三世種種國土名  念念了知皆悉盡  三世所有諸佛海  一一明見盡無餘  亦能示現其身相  普詣於彼如來所  又於十方一切剎  一切諸佛導師前  普雨一切莊嚴雲  供養一切無上覺  又以無邊大問海  啟請一切諸世尊  彼佛所雨妙法雲  皆悉受持無忘失  又於十方無量剎  一切如來眾會前  坐於眾妙莊嚴座  示現種種神通力  又於十方無量剎  示現種種諸神變  一身示現無量身  無量身中現一身  又於一一毛孔中  悉放無數大光明  各以種種巧方便  除滅眾生煩惱火  又於一一毛孔中  出現無量化身雲  充滿十方諸世界  普雨法雨濟羣品  十方一切諸佛子  入此難思解脫門  悉盡未來無量劫  安住修行菩薩行  隨其心樂為說法  令彼皆除邪見網  示以天道及二乘  乃至如來一切智  一切眾生受生處  示現無邊種種身  悉同其類現眾像  普應其心而說法  若有得此解脫門  則住無邊功德海  譬如剎海微塵數  不可思議無有量
  善男子我唯知此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超諸世間現諸趣身不住攀緣無有障礙了達一切諸法自性善能觀察一切諸法得無我智證無我法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恒無休息心常安住無二法門普入一切諸言辭海我今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海彼勇猛智彼心行處彼三昧境彼解脫力善男子此閻浮提有一園林名嵐毗尼彼園有神名妙德圓滿汝詣彼問菩薩云何修菩薩行生如來家為世光明盡未來劫而無厭倦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量帀合掌瞻仰辭退而去。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


  音切



  (力丁切)。


  (語音)。


  (丑之切)。


  (必刃切)。


  (渠力切)。


  (又音)。


  (韋音)。


  (六音)。


  (咋誤切)。


  (古犬切)。


  (始夜切)。


  (舉欣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一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四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至我唯知此教化眾生善根解脫於此段長科六門一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現本清淨法性身有十五行經明善財往見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所見夜神所現差別不同分二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是為十有十五行半經明善財見夜神五體投地頂禮發十種心分三發是心已下至頌有六十六行半經明善財得彼夜神與諸菩薩佛剎微塵數同行分并善財說十行頌歎夜神德如文具明四爾時善財已下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有六十六行經明夜神答善財法門名目及悟此門現種種色身無盡分五善男子如汝所問從幾時來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已下至滿足大願成就諸力有三十七行經明夜神告善財菩薩智輪遠離一切分別境界不可以生死中長短染淨廣狹多少所知分六佛子乃往古世過世界海已下至頌有五紙半經此一段明夜神答善財發心久如分已下一段頌明夜神重頌前法隨文釋義者善財見彼夜神在大眾中坐普見一切宮殿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普現法界國土摩尼寶網彌覆其上者表無功之智體淨無垢為座常現一切人天龍神宮殿咸處其中摩尼寶網覆上表無功之智恒施教網此明約智報成故現日月星宿影像身現隨眾生心普令得見身明以智報得其座還如智體能現眾法所現眾法如佛剎微塵數已下如文具明善財五體投地者明敬法深重也善財獲益如下文具明爾時善財問夜神得解脫其名何等夜神答言名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者明一切眾生皆從無性智生得此智者一切善根自然而生一切諸苦自然而滅以智體性無作者故眾生迷之於無苦之中妄作諸業若也達此苦亡善生是故名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又於此解脫於無色身中以無依住智普現一切諸佛眾生身如下文具明又善財問夜神發無上大菩提心其已久如夜神答云如菩薩智輪遠離一切分別境界不可以生死中長短染淨廣狹多少如是分別顯示以菩薩智輪本性清淨離一切分別網超一切障礙山隨應化而普化故從此已下舉六種喻一如日遊空無有晝夜喻二如日輪住閻浮影現一切寶中及以河海淨水中而眾生無不見日喻三如船師常於大河流中不依彼此及中流喻四如太虗空一切世界於中成壞而無分別本清淨喻五以大願如風輪持萬象喻六如幻化人肢體雖具而無出入息及寒熱飢渴憂喜生死喻此六喻大約智性自如空無性無依無有處所而常現一切諸佛眾生前教化無有休息以先所發大願風輪所持故從佛子乃往古世過世界海微塵數劫已下是夜神隨世說劫舉發心久近因緣此是如幻中安立經云乃往古世過世界海微塵數劫者明無數為數表本無數體可得時劫亦然有劫名善光者明無功智體安立名也世界名寶光無功用智任物現法名世界也於其劫中有一萬佛出興者以無功之智隨根應現名一萬佛出興一萬者以一智應萬行也其最初佛號法輪音虗空燈王如來十號圓滿者以無功之智任運利生恒轉法輪音如虗空中響無有依處而照燭一切眾生故名燈明智自在故名王十號具足者智用徧周隨行立名也彼閻浮提有一王都名寶莊嚴是智王所化之境名寶莊嚴其東不遠有一大林名曰妙光者東方表智化眾生令明生處也以東方表法也以木貫日為東字林名妙光以行如林蔭俗廣多啟明利物名為妙光中有道場名為寶華表以行利生心華開敷故道場名寶華彼道場中有普光明摩尼蓮華藏師子之座時彼如來於此座上成阿耨菩提者以無功用智性恒普照法界自性無垢為座以此智體性無成壞名曰成無上菩提滿一百年坐於道場者百為表一地中十地十十波羅蜜滿也又約此位升進後位過九地一皆百波羅蜜滿至十地自佛位滿故約立一百為階級已下勝光王是智之所治行慈之境界王及太子舉善惡相形發慈心之方便也王名勝光是智善伏太子是行慈之行已下諸苦境界是智所行慈悲位也如下合會五百大臣欲害我者今提婆達多五百徒黨是是諸人蒙佛所化於當來過須彌山微塵數劫善光世中成佛有五百佛次第而成乃至彼諸罪人我所救者即拘留孫佛等賢劫千佛是拘留孫此云應斷已斷及百萬阿僧祇菩薩竝在十方行菩薩行勝光王今薩遮尼乾子大論師是薩遮尼乾者此外道躶形自餓不為衣食所繫王宮人及諸眷屬彼尼乾六萬弟子是已上總明智所化境成就之人佛子我於爾時救罪人已父母聽我出家者表智位體淨無染名為出家出有功用家於虗空燈王佛所出家學道五百歲中淨修梵行即得成就百萬陀羅尼者五百歲者表無功用智體通五位但生熟不同此為初佛通此初佛有十九箇佛次第出興者明至八地無功智中學佛十力自成一佛通為二十箇佛升九地十地佛果故至此八地攝後二地果故在此八地位中以無功之智即十地佛果不二故故於此位安立十九箇佛明通八地無功之智共為二十以相入故表八地中即十地行也三世一也其中承事佛者表隨行之身初舉萬佛出興表九地萬行滿次善光劫中有六十億佛出興表十地中六位齊因果一體無前後也已上意明以普光明智體升進利生大悲智自在無功之行益眾生之樣式安立利人發行救眾生之法用令後學者倣之如前或隨位中安立一百佛已後更安立一二三四佛者總明約位成行故行中有果設使見其自行果外佛者不離自行所見故行及方見即真佛也要期而方見者暫化還亡是化佛也以即事即理言之二十八相者欠四相不滿三十二相表此第八地欠九地十地四重因果未滿位故一地兩重因果以位位中有正位因果有向果故一切世界海微塵數劫所有諸佛出興於世親近供養者明無功之智徧周無法不佛佛即法也十方虗空無有間缺鍼鋒毛端不是一切法一切佛故但有微塵許是非染淨心皆不是見佛也以智眼印之已下一段頌重頌前法如文自具善男子我唯知此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已下推德升進此是第八不動地中善知識以願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治無功用智中說法未自在障令得自在第二推德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十一行半經於此段中約分四門一推德升進二示善知識所居之處云此閻浮提有一園林名嵐毗尼三舉善知識名妙德圓滿光四禮敬辭去都云閻浮提有一園林者明修第九善慧地法光徧濟普蔭十方一切眾生行解廣大處生死如園萬行如林故為名也嵐毗尼者此云樂勝園也為以智慧法樂眾生故此園林亦是如來示現下生時誕生之園明八地菩薩從兜率天降神下生非為處胎為受生也於九地中修智慧利人天及滿一切眾生之智慧故名為受生受學諸佛智慧令滿一切眾生故如經自明有神名妙德圓滿者明善慧地妙慧圓滿故神者以悲智善能說教為神。
  第九閻浮提嵐毗尼園妙德圓滿光夜神主善慧地。
  【經】爾時善財童子於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所得菩薩解脫已憶念修習了達增長漸次遊行至嵐毗尼林周徧尋覓彼妙德神見在一切寶樹莊嚴樓閣中坐寶蓮華師子之座二十億那由他諸天恭敬圍遶為說菩薩受生海經令其皆得生如來家增長菩薩大功德海善財見已頂禮其足合掌前立白言大聖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能知菩薩云何修菩薩行生如來家為世大明彼神答言善男子菩薩有十種受生藏若菩薩成就此法則生如來家念念增長菩薩善根不疲不懈不厭不退無斷無失離諸迷惑不生怯劣惱悔之心趣一切智入法界門發廣大心增長諸度成就諸佛無上菩提捨世間趣入如來地獲勝神通諸佛之法常現在前順一切智真實義境何等為十一者願常供養一切諸佛受生藏二者發菩提心受生藏三者觀諸法門勤修行受生藏四者以深淨心普照三世受生藏五者平等光明受生藏六者生如來家受生藏七者佛力光明受生藏八者觀普智門受生藏九者普現莊嚴受生藏十者入如來地受生藏善男子云何名願常供養一切佛受生藏善男子菩薩初發心時作如是願我當尊重恭敬供養一切諸佛見佛無厭於諸佛所常生愛樂常起深信修諸功德恒無休息是為菩薩為一切智始集善根受生藏云何名發菩提心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起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故起供養佛心究竟承事故起普求正法心一切無恡故起廣大趣向心求一切智故起慈無量心普攝眾生故起不捨一切眾生心被求一切智堅誓甲故起無諂誑心得如實智故起如說行心修菩薩道故起不誑諸佛心守護一切佛大誓願故起一切等願心盡未來化眾生不休息故菩薩以如是等佛剎微塵數菩提心功德故得生如來家是為菩薩第二受生藏云何名觀諸法門勤修行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摩訶薩起觀一切法門海心起迴向一切智圓滿道心起正念無過失業心起一切菩薩三昧海清淨心起修成一切菩薩功德心起莊嚴一切菩薩道心起求一切智大精進行修諸功德如劫火熾然無休息心起修普賢行教化一切眾生心起善學一切威儀修菩薩功德捨離一切所有住無所有真實心是為菩薩第三受生藏云何名以深淨心普照三世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具清淨增上心得如來菩提光入菩薩方便海其心堅固猶若金剛背捨一切諸有趣生成就一切佛自在力修殊勝行具菩薩根其心明潔願力不動常為諸佛之所護念破壞一切諸障礙山普為眾生作所依處是為菩薩第四受生藏云何名平等光明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具足眾行普化眾生一切所有悉皆能捨住佛究竟淨戒境界具足忍法成就諸佛法忍光明以大精進趣一切智到於彼岸修習諸禪得普門定淨智圓滿以智慧日明照諸法得無礙眼見諸佛海悟入一切真實法性一切世間見者歡喜善能修習如實法門是為菩薩第五受生藏云何名生如來家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生如來家隨諸佛住成就一切甚深法門具三世佛清淨大願得一切佛同一善根與諸如來共一體性具出世行白淨善法安住廣大功德法門入諸三昧見佛神力隨所應化淨諸眾生如問而對辯才無盡是為菩薩第六受生藏云何名佛力光明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深入佛力遊諸佛剎心無退轉供養承事菩薩眾會無有疲厭了一切法皆如幻起知諸世間如夢所見一切色相猶如光影神通所作皆如變化一切受生悉皆如影諸佛說法皆如谷響開示法界咸令究竟是為菩薩第七受生藏云何名觀普智門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住童真位觀一切智一一智門盡無量劫開演一切菩薩所行於諸菩薩甚深三昧心得自在念念生於十方世界諸如來所於有差別境入無差別定於無差別法現有差別智於無量境知無境界於少境界入無量境通達法性廣大無際知諸世間悉假施設一切皆是識心所起是為菩薩第八受生藏云何名普現莊嚴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能種種莊嚴無量佛剎普能化現一切眾生及諸佛身得無所畏演清淨法周流法界無所障礙隨其心樂普使知見示現種種成菩提行令生無礙一切智道如是所作不失其時而常在三昧毗盧遮那智慧之藏是為菩薩第九受生藏云何名入如來地受生藏善男子此菩薩悉於三世諸如來所受灌頂法普知一切境界次第所謂知一切眾生前際後際歿生次第一切菩薩修行次第一切眾生心念次第三世如來成佛次第善巧方便說法次第亦知一切初中後際所有諸劫若成若壞名號次第隨諸眾生所應化度為現成道功德莊嚴神通說法方便調伏是為菩薩第十受生藏佛子若菩薩摩訶薩於此十法修習增長圓滿成就則能於一莊嚴中現種種莊嚴如是莊嚴一切國土開導示悟一切眾生盡未來劫無有休息演說一切諸佛法海種種境界種種成熟展轉傳來無量諸法現不可思議佛自在力充滿一切虗空法界於諸眾生心行海中而轉法輪於一切世界示現成佛恒無間斷以不可說清淨言音說一切法住無量處通達無礙以一切法莊嚴道場隨諸眾生欲解差別而現成佛開示無量甚深法藏教化成就一切世間爾時嵐毗尼林神欲重明其義以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最上離垢清淨心  見一切佛無厭足  願盡未來常供養  此明慧者受生藏  一切三世國土中  所有眾生及諸佛  悉願度脫恒瞻奉  此難思者受生藏  聞法無厭樂觀察  普於三世無所礙  身心清淨如虗空  此名稱者受生藏  其心恒住大悲海  堅如金剛及寶山  了達一切種智門  此最勝者受生藏  大慈普覆於一切  妙行常增諸度海  以法光明照羣品  此雄猛者受生藏  了達法性心無礙  生於三世諸佛家  普入十方法界海  此明智者受生藏  法身清淨心無礙  普詣十方諸國土  一切佛力靡不成  此不思議受生藏  入深智慧已自在  於諸三昧亦究竟  觀一切智如實門  此真身者受生藏  淨治一切諸佛土  勤修普化眾生法  顯現如來自在力  此大名者受生藏  久已修行薩婆若  疾能趣入如來位  了知法界皆無礙  此諸佛子受生藏
  善男子菩薩具此十法生如來家為一切世間清淨光明善男子我從無量劫來得是自在受生解脫門善財白言聖者此解脫門境界云何答言善男子我先發願願一切菩薩示受生時皆得親近願入毗盧遮那如來無量受生海以昔願力生此世界閻浮提中嵐毗尼園專念菩薩何時下生經於百年世尊果從兜率陀天而來生此時此林中現十種相何等為十一者此園中地忽自平坦坑坎塠阜悉皆不現二者金剛為地眾寶莊嚴無有瓦礫荊棘株杌三者寶多羅樹周帀行列其根深植至於水際四者生眾香牙現眾香藏寶香為樹扶疎蔭暎其諸香氣皆踰天香五者諸妙華鬘寶莊嚴具行列分布處處充滿六者園中所有一切諸樹皆自然開摩尼寶華七者諸池沼中皆自生華從地涌出周布水上八者時此林中娑婆世界欲色所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一切諸王莫不來集合掌而住九者此世界中所有天女乃至摩睺羅伽女皆生歡喜各各捧持諸供養具向畢洛叉樹前恭敬而立十者十方一切諸佛臍中皆放光明名菩薩受生自在燈普照此林一一光中悉現諸佛受生誕生所有神變及一切菩薩受生功德又出諸佛種種言音是為林中十種瑞相此相現時諸天王等即知當有菩薩下生我見此瑞歡喜無量善男子摩耶夫人出迦毗羅城入此林時復現十種光明瑞相令諸眾生得法光明何等為十所謂一切寶華藏光寶香藏光寶蓮華開演出真實妙音聲光十方菩薩初發心光一切菩薩得入諸地現神變光一切菩薩修波羅蜜圓滿智光一切菩薩大願智光一切菩薩教化眾生方便智光一切菩薩證於法界真實智光一切菩薩得佛自在受生出家成正覺光此十光明普照無量諸眾生心善男子摩耶失人於畢洛叉樹下坐時復現菩薩將欲誕生十種神變何等為十善男子菩薩將欲誕生之時欲界諸天天子天女及以色界一切諸天諸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并其眷屬為供養故悉皆雲集摩耶夫人威德殊勝身諸毛孔咸放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無所障礙一切光明悉皆不現除滅一切眾生煩惱及惡道苦是為菩薩將欲誕生第一神變又善男子當爾之時摩耶夫人腹中悉現三千世界一切形像其百億閻浮提內各有都邑各有園林名號不同皆有摩耶夫人於中止住天眾圍遶悉為顯現菩薩將生不可思議神變之相是為菩薩將欲誕生第二神變又善男子摩耶夫人一切毛孔皆現如來往昔修行菩薩道時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及聞諸佛說法音聲譬如明鏡及以水中能現虗空日月星宿雲雷等像摩耶夫人身諸毛孔亦復如是能現如來往昔因緣是為菩薩將欲誕生第三神變又善男子摩耶夫人身諸毛孔一一皆現如來往修菩薩行時所住世界城邑聚落山林河海眾生劫數值佛出世入淨國土隨所受生壽命長短依善知識修行善法於一切剎在在生處摩耶夫人常為其母如是一切於毛孔中靡不皆現是為菩薩將欲誕生第四神變又善男子摩耶夫人一一毛孔顯現如來往昔修行菩薩行時隨所生處色相形貌衣服飲食苦樂等事一一普現分明辯了是為菩薩將欲誕生第五神變又善男子摩耶夫人身諸毛孔一一皆現世尊往昔修施行時捨所難捨頭目耳鼻脣舌牙齒身體手足血肉筋骨男女妻妾城邑宮殿衣服纓絡金銀寶貨如是一切內外諸物亦見受者形貌音聲及其處所是為菩薩將欲誕生第六神變又善男子摩耶夫人入此園時其身普現過去所有一切諸佛入母胎時國土園林衣服華鬘塗香末香繒幡幢蓋一切眾寶莊嚴之事妓樂歌詠上妙音聲令諸眾生普得見聞是為菩薩將欲誕生時第七神變又善男子摩耶夫人入此園時從其身出菩薩所住摩尼寶王宮殿樓閣超過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及諸人王之所住者寶網覆上妙香普熏眾寶莊嚴內外清淨各各差別不相雜亂周帀徧滿嵐毗尼園是為菩薩將誕生時第八神變又善男子摩耶夫人入此園時從其身出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菩薩其諸菩薩身形容貌相好光明進止威儀神通眷屬皆與毗盧遮那菩薩等無有異悉共同時讚歎如來是為菩薩將誕生時第九神變又善男子摩耶夫人將欲誕生菩薩之時忽於其前從金剛際出大蓮華名為一切寶莊嚴藏金剛為莖眾寶為鬚如意寶王以為其臺有十佛剎微塵數葉一切皆以摩尼所成寶網寶蓋以覆其上一切天王所共執持一切龍王降注香雨一切夜叉王恭敬圍遶散諸天華一切乾闥婆王出微妙音歌讚菩薩往昔供養諸佛功德一切阿脩羅王捨憍慢心稽首敬禮一切迦樓羅王垂寶繒幡徧滿虗空一切緊那羅王歡喜瞻仰歌詠讚歎菩薩功德一切摩睺羅伽王皆生歡喜歌詠讚歎普雨一切寶莊嚴雲是為菩薩將誕生時第十神變善男子嵐毗尼園示現如是十種相已然後菩薩其身誕生如虗空中現淨日輪如高山頂出於慶雲如密雲中而耀電光如夜暗中而然大炬爾時菩薩從母脅生身相光明亦復如是善男子菩薩爾時雖現初生悉已了達一切諸法如夢如幻如影如像無來無去不生不滅善男子當我見佛於此四天下閻浮提內嵐毗尼園示現初生種種神變時亦見如來於三千大千世界百億四天下閻浮提內嵐毗尼園中示現初生種種神變亦見三千大千世界一一塵中無量佛剎亦見百佛世界千佛世界乃至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塵中無量佛剎如是一切諸佛剎中皆有如來示現受生種種神變如是念念常無間斷時善財童子白彼神言大天得此解脫其已久如答言善男子乃往古世過億佛剎微塵數劫復過是數時有世界名為普寶劫名悅樂八十那由他佛於中出現其第一佛名自在功德幢十號具足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妙光莊嚴其四天下閻浮提中有一王都名須彌莊嚴幢其中有王名寶燄眼其王夫人名曰喜光善男子如此世界摩耶夫人為毗盧遮那如來之母彼世界中喜光夫人為初佛母亦復如是善男子其喜光夫人將欲誕生菩薩之時與二十億那由他婇女詣金華園園中有樓名妙寶峯其邊有樹名一切施喜光夫人攀彼樹枝而生菩薩諸天王眾各持香水共以洗沐時有乳母名為淨光侍立其側既洗沐已諸天王眾授與乳母乳母敬受生大歡喜即得菩薩普眼三昧得此三昧已普見十方無量諸佛復得菩薩於一切處示現受生自在解脫如初受胎識速疾無礙得此解脫故見一切佛乘本願力受生自在亦復如是善男子於汝意云何彼乳母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我從是來念念常見毗盧遮那佛示現菩薩受生海調伏眾生自在神力如見毗盧遮那佛乘本願力念念於此三千大千乃至十方一切世界微塵之內皆現菩薩受生神變見一切佛悉亦如是我皆恭敬承事供養聽所說法如說修行時嵐毗尼林神欲重宣此解脫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佛子汝所問  諸佛甚深境  汝今應聽受  我說其因緣  過億剎塵劫  有劫名悅樂  八十那由他  如來出興世  最初如來號  自在功德幢  我在金華園  見彼初生日  我時為乳母  智慧極聰利  諸天授與我  菩薩金色身  我時疾捧持  諦觀不見頂  身相皆圓滿  一一無邊際  離垢清淨身  相好以莊嚴  譬如妙寶像  見已自欣慶  思惟彼功德  疾增眾福海  見此神通事  發大菩提心  專求佛功德  增廣諸大願  嚴淨一切剎  滅除三惡道  普於十方土  供養無數佛  修行本誓願  救脫眾生苦  我於彼佛所  聞法得解脫  億剎微塵數  無量劫修行  劫中所有佛  我悉曾供養  護持其正法  淨此解脫海  億剎微塵數  過去十力尊  盡持其法輪  增明此解脫  我於一念頃  見此剎塵中  一一有如來  所淨諸剎海  剎內悉有佛  園中示誕生  各現不思議  廣大神通力  或見不思議  億剎諸菩薩  住於天宮上  將證佛菩提  無量剎海中  諸佛現受生  說法眾圍遶  於此我皆見  一念見億剎  微塵數菩薩  出家趣道場  示現佛境界  我見剎塵內  無量佛成道  各現諸方便  度脫苦眾生  一一微塵中  諸佛轉法輪  悉以無盡音  普雨甘露法  億剎微塵數  一一剎塵中  悉見於如來  示現般涅槃  如是無量剎  如來示誕生  而我悉分身  現前興供養  不思議剎海  無量趣差別  我悉現其別  雨於大法雨  佛子我知此  難思解脫門  無量億劫中  稱揚不可盡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於無量劫徧一切處示現受生自在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能以一念為諸劫藏觀一切法以善方便而現受生周徧供養一切諸佛究竟通達一切佛法於一切趣皆現受生一切佛前坐蓮華座知諸眾生應可度時為現受生方便調伏於一切剎現諸神變猶如影像悉現其前我當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迦毗羅城有釋種女名曰瞿波汝詣彼問菩薩云何於生死中教化眾生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一


  音切



  (盧含切)。


  (五骨切)。


  (郎果切)。


  (風音)。


  (行音)。


  (居逆切)。


  (分兩切)。


  (都回切)。


  (房九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五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長科為十段一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增長菩薩大功德海有六行半經明善財往見善知識分二善財見已已下至為世大明有三行經明善財見善知識申請所求分三彼神答言已下至十者入如來地受生藏有十三行半經明正授善財十種受生藏分四善男子云何名願常供養一切佛受生藏已下至是為菩薩第十種受生藏十種受生藏自有十段文分別五從佛子菩薩摩訶薩於此十法修習增長已下至頌有十二行經明勸修得益分次下有二十行頌重頌前法歎受生法門六善男子菩薩具此十法生如來家已下至自在受生解脫門有兩行半經明林神自申得法久遠分七善財白言聖者此解脫門境界云何已下至頌有五紙經答前善財所問受生境界分八有二十三行頌重頌前法九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於無量劫徧一切處示現受生自在解脫已下明推德升進十隨文釋義者此之菩薩受生門意明第八地菩薩得無生忍獲無功智創始現前令使進升九地學佛說法辯才門令使滿足天之及人一切眾生意名為初始處胎名為受生藏如經頌云聞法不厭樂觀察普於三世無所礙身心清淨如虗空此名稱者受生藏其心恒住大悲海堅如金剛及寶山了達一切種智門此最勝者受生藏廣如經具明於此第九地學佛智慧普周十地大智法悅現前以瞿波表之十一地悲滿智周以摩耶生佛表之處世利物大約以神及摩耶淨飯王等表智悲之行滿若佛者一切處一切時無不是生故善財問法問境界有二義一問受生境界二問得法門久近境界如下大天得此解脫其已久如如誕生之中約三乘境界一如摩耶夫人身所生法約中下根眾生所見約上根眾生蓮華化身或從空現不從母胎上上根眾生豁然悟道自覺聖智冥與智應不論如來出世如善財所有知識所說往因發心之始具有如是種種諸流亦有夜觀星月便見空中有佛而為說法亦有見佛從空而下而為說法亦有空中供養旃檀塔座佛為說法者如賢勝優婆夷得菩薩無依處道場既自開解復為他說又得無盡眼耳鼻舌身意皆無盡門此不從師學此摩耶夫人身俱明悲智相資益眾生事隨根所見各自不同普賢菩薩云為劣解眾生母胎出現上根之類蓮華出興若約異類多根六趣差別所見如來受生萬類不同且約人間感根所見如經具明乃至十方世界塵中普見如來受生境界以此境界以為園林念菩薩何時誕生經於百年者表從此九地升十地為百年至十一地是生時如境界果報光明摩耶夫人身相法事如下一一具陳十法已下廣明寶多羅樹者如此方椶閭樹勝寶所成已下問發心久近中言善男子乃往古世過億佛剎微塵數劫復過是數者是不以限量分別之數但總是無數也世界名普寶者從普賢願行為世界之體故劫名可樂者表從第九善慧地生如來家智慧可樂故八十那由他佛於中出現者表第八地生第九地佛智慧家故第一佛號自在功德明已升十地已下世界是所化之境王都是智所攝化之人王及夫人表智悲之行二十億那由他婇女表智悲二行法悅充滿園及樓閣表智遊生死如園為明菩薩居生死中攝化眾生令得樂者是菩薩遊法樂故其邊有樹名一切施喜光依所生菩薩施法樂得名夫人攀彼樹枝而生菩薩者表大悲攀緣利眾生萬行而生大智以用利人然菩薩何得有生而作生法皆約像表法引接眾生令易解故設見生者但約一分眾生見如是生非盡然也已下以此知之隨眾生解處而取之是菩薩誕生法但隨眾生宜何受益是菩薩誕生法故意明勝智慧生隨眾生欲說法自在是菩薩受生也畢洛叉樹此云高顯也依佛名高顯而立名樹亦稱德高顯彌覆十方已下合會因緣本行如經具明已下二十三行頌重頌前法如文具明此是第九善慧地善知識以力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治於一切趣說法不自在障令得自在第二推德升進從如諸菩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九行經約分四門一推德升進二示知識所居之城名迦毗羅三舉知識名名曰瞿波四禮敬辭去迦毗羅城者此云黃色城是黃頭仙修仙道之處是事以會十地應真合中宮之色是以表法中宮土為黃色圓而無方明智悲二德以體用徧周載育萬有而無體也像戊巳二位戊表智巳表悲然達世應真者方始徹其萬法之本也始得妙用之精微者智悲為本也此瞿波者亦云瞿夷此云守護地者守護菩薩行中大慈大悲之地如毗盧遮那如來是智以華冠纓絡眾福莊嚴是智悲二行之報生佛也列位雖二行是一人瞿波雖號如來為太子時第三夫人之數意是表慈悲法悅之位終非如世間五欲妻也如來出世應真智會體徧十方不可以如世間質礙論不可以作世間形相解現同人間示同人法現同天上與天同風地獄畜生隨類差別不可以作一行知不可以作一身解眾生無量佛亦同然然其報土報身徧一切方出超三界與菩薩眾人天同居有翳之流恒同身共居而常不知不見十方佛剎智境含容於一微塵總圓無盡言瞿波者約此人間現同人法有而不著表大智之功難捨而能捨起引生之路如經下文自說往古同行之因緣所行菩薩行為夫妻之緣起乃至佛位又約先德所說如來為太子時有三夫人一名耶輸陀羅二名瞿波三名摩奴舍未知出何教門約有此義如耶輸陀羅出家作比丘尼依三乘出世法如瞿波作善財十地位中善知識表十地大悲行徹約古人作四句解之一得真不證二知真行俗三處纏不染四大悲同事此約毗盧遮那行普賢行十方六道化身處世應根大悲之行今約立十門以歎其德一以智體無依隨器現相門二即相如影性無俗塵門三智影本無器隨心現門四智無彼此如響應緣門五眾生妄夢所見非智有作門六智無所作隨夢幻生門七如幻人有形無質非有欲想門八以智體如空隨本願力十方對現門九以無作大悲徹俗利生門十以大智徧通含識俗體恒真而無所污門以此十法歎瞿波行普賢之行若以普賢行中引眾生出纏離俗之行具即須擇是簡非應根所宜治惑若智現隨流而性常者此為佛子說大意此瞿波十地道終出世智滿欲令諸菩薩至十地道者入十一地普賢行門如蓮華處水不濕成處世大悲破其染淨二種習障方得入十一地普賢行如前十定品十地位中灌頂受如來職位出世智悲二行已滿猶於十一地位三度入百千三昧門畢竟覓普賢菩薩不得如來令生想念志求方見普賢菩薩為有出世淨智習在准此例知須發廣大悲願誓度有情深觀世間與真體一不屬染淨處幻生門入幻住海化幻眾生知如幻性入無依智門等法界性以智幻生身幻作一切供養之具供養一切幻生如來以如是智幻生門供佛利生無有休息。
  第十迦毗羅城瞿波女主法雲地。
  【經】爾時善財童子向迦毗羅城思惟修習受生解脫增長廣大憶念不捨漸次遊行至菩薩集會普現法界光明講堂其中有神號無憂德與一萬主宮殿神俱來迎善財作如是言善來丈夫有大智慧有大勇猛能修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心恒不捨廣大誓願善能觀察諸法境界安住法城入於無量諸方便門成就如來功德大海得妙辯才善調眾生獲聖智身恒順修行知諸眾生心行差別令其歡喜趣向佛道我觀仁者修諸妙行心無暫懈威儀所行悉皆清淨汝當不久得諸如來清淨莊嚴無上三業以諸相好莊嚴其身以十力智瑩飾其心遊諸世間我觀仁者勇猛精進而無有比不久當得普見三世一切諸佛聽受其法不久當得一切菩薩禪定解脫諸三昧樂不久當入諸佛如來甚深解脫何以故見善知識親近供養聽受其教憶念修行不懈不退無憂無悔無有障礙魔及魔民不能為難不久當成無上果故善財童子言聖者如向所說願我皆得聖者我願一切眾生息諸熱惱離諸惡業生諸安樂修諸淨行聖者一切眾生起諸煩惱造諸惡業墮諸惡趣若身若心恒受楚毒菩薩見已心生憂惱聖者譬如有人唯有一子愛念情至忽見被人割截肢體其心痛切不能自安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見諸眾生以煩惱業墮三惡趣受種種苦心大憂惱若見眾生起身語意三種善業生天人趣受身心樂菩薩爾時生大歡喜何以故菩薩不自為故求一切智不貪生死諸欲快樂不隨想倒見倒心倒諸結隨眠愛見力轉不起眾生種種樂想亦不味著諸禪定樂非有障礙疲厭退轉住於生死但見眾生於諸有中具受無量種種諸苦起大悲心以大願力而普攝取悲願力故修菩薩行為斷一切眾生煩惱為求如來一切智智為供養一切諸佛如來為嚴淨一切廣大國土為淨治一切眾生樂欲及其所有身心諸行於生死中無有疲厭聖者菩薩摩訶薩於諸眾生為莊嚴令生人天富貴樂故為父母為其安立菩提心故為養育令其成就菩薩道故為衛護令其遠離三惡道故為船師令其得渡生死海故為歸依令捨諸魔煩惱怖故為究竟令其永得清涼樂故為津濟令入一切諸佛海故為導師令至一切法寶洲故為妙華開敷諸佛功德心故為嚴具常放福德智慧光故為可樂凡有所作悉端嚴故為可尊遠離一切諸惡業故為普賢具足一切端嚴身故為大明常放智慧淨光明故為大雲常雨一切甘露法故聖者菩薩如是修諸行時令一切眾生皆生愛樂具足法樂爾時善財童子將升法堂其無憂德及諸神眾以出過諸天上妙華鬘塗香末香及以種種寶莊嚴具散善財上而說頌曰。
  汝今出世間  為世大明燈  普為諸眾生  勤求無上覺  無量億千劫  難可得見汝  功德日今出  滅除諸世闇  汝見諸眾生  顛倒惑所覆  而興大悲意  求證無師道  汝以清淨心  尋求佛菩提  承事善知識  不自惜身命  汝於諸世間  無依無所著  其心普無礙  清淨如虗空  汝修菩提行  功德悉圓滿  放大智慧光  普照一切世  汝不離世間  亦不著於世  行世無障礙  如風遊虗空  譬如火災起  一切無能滅  汝修菩提行  精進火亦然  勇猛大精進  堅固不可動  金剛慧師子  遊行無所畏  一切法界中  所有諸剎海  汝悉能往詣  親近善知識
  爾時無憂德神說此頌已為愛樂法故隨逐善財恒不捨離爾時善財童子入普現法界光明講堂周徧推求彼釋氏女見在堂內坐寶蓮華師子之座八萬四千婇女所共圍遶是諸婇女靡不皆從王種中生悉於過去修菩薩行同種善根布施愛語普攝眾生已能明見一切智境已共修習佛菩提行恒住正定常遊大悲普攝眾生猶如一子慈心具足眷屬清淨已於過去成就菩薩不可思議善巧方便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具足菩薩諸波羅蜜離諸取著不樂生死雖行諸有心常清淨恒勤觀察一切智道離障蓋網超諸著處從於法身而示化形生普賢行長菩薩力智日慧燈悉已圓滿爾時善財童子詣彼釋女瞿波之所頂禮其足合掌而住作如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於生死中而不為生死過患所染了法自性而不住聲聞辟支佛地具足佛法而修菩薩行住菩薩地而入佛境界超過世間而於世受生成就法身而示現無邊種種色身證無相法而為眾生示現諸相知法無說而廣為眾生演說諸法知眾生空而恒不捨化眾生事雖知諸佛不生不滅而勤供養無有退轉雖知諸法無業無報而修諸善行恒不止息時瞿波女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能問菩薩摩訶薩如是行法修習普賢諸行願者能如是問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當承佛神力為汝宣說善男子若諸菩薩成就十法則能圓滿因陀羅網普智光明菩薩之行何等為十所謂依善知識故得廣大勝解故得清淨欲樂故集一切福智故於諸佛所聽聞法故心恒不捨三世佛故同於一切菩薩行故一切如來所護念故大悲妙願皆清淨故能以智力普斷一切諸生死故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能圓滿因陀羅網普智光明菩薩之行佛子若菩薩親近善知識則能精進不退修習出生無盡佛法佛子菩薩以十種法承事善知識何等為十所謂於自身命無所顧惜於世樂具心不貪求知一切法性皆平等永不退捨一切智願觀察一切法界實相心恒捨離一切有海知法如空心無所依成就一切菩薩大願常能示現一切剎海淨修菩薩無礙智輪佛子應以此法承事一切諸善知識無所違逆爾時釋迦瞿波女欲重明此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菩薩為利諸羣生  正念親承善知識  敬之如佛心無怠  此行於世帝網行  勝解廣大如虗空  一切三世悉入中  國土眾生佛皆爾  此是普智光明行  志樂如空無有際  永斷煩惱離諸垢  一切佛所修功德  此行於世身雲行  菩薩修習一切智  不可思議功德海  淨諸福德智慧身  此行於世不染行  一切諸佛如來所  聽受其法無厭足  能生實相智慧燈  此行於世普照行  十方諸佛無有量  一念一切悉能入  心恒不捨諸如來  此向菩提大願行  能入諸佛大眾會  一切菩薩三昧海  願海及以方便海  此行於世帝網行  一切諸佛所加持  盡未來際無邊劫  處處修行普賢道  此是菩薩分身行  見諸眾生受大苦  起大慈悲現世間  演法光明除闇冥  此是菩薩智日行  見諸眾生在諸趣  為集無邊妙法輪  令其永斷生死流  此是修行普賢行  菩薩修行此方便  隨眾生心而現身  普於一切諸趣中  化度無量諸含識  以大慈悲方便力  普徧世間而現身  隨其解欲為說法  皆令趣向菩提道
  時釋迦瞿波說此頌已告善財童子言善男子我已成就觀察一切菩薩三昧海解脫門善財言大聖此解脫門境界云何答言善男子我入此解脫知此娑婆世界佛剎微塵數劫所有眾生於諸趣中死此生彼作善作惡受諸果報有求出離不求出離正定邪定及以不定有煩惱善根無煩惱善根具足善根不具足善根不善根所攝善根善根所攝不善根如是所集善不善法我皆知見又彼劫中所有諸佛名號次第我悉了知彼佛世尊從初發心及以方便求一切智出生一切諸大願海供養諸佛修菩薩行成等正覺轉妙法輪現大神通化度眾生我悉了知亦知彼佛眾會差別其眾會中有諸眾生依聲聞乘而得出離其聲聞眾過去修習一切善根及其所得種種智慧我悉了知有諸眾生依獨覺乘而得出離其諸獨覺所有善根所得菩提寂滅解脫神通變化成熟眾生入於涅槃我悉了知亦知彼佛諸菩薩眾其諸菩薩從初發心修習善根出生無量諸大願行成就滿足諸波羅蜜種種莊嚴菩薩之道以自在力入菩薩地住菩薩地觀菩薩地淨菩薩地菩薩地相菩薩地智菩薩攝智菩薩教化眾生智菩薩建立智菩薩廣大行境界菩薩神通行菩薩三昧海菩薩方便菩薩於念念中所入三昧海所得一切智光明所獲一切智電光雲所得實相忍所通達一切智所住剎海所入法海所知眾生海所住方便所發誓願所現神通我悉了知善男子此娑婆世界盡未來際所有劫海展轉不斷我皆了知如知娑婆世界亦知娑婆世界內微塵數世界亦知娑婆世界內一切世界亦知娑婆世界微塵內所有世界亦知娑婆世界外十方無間所住世界亦知娑婆世界世界種所攝世界亦知毗盧遮那世尊此華藏世界海中十方無量諸世界種所攝世界所謂世界廣博世界安立世界輪世界場世界差別世界轉世界蓮華世界須彌世界名號盡此世界海一切世界由毗盧遮那世尊本願力故我悉能知亦能憶念亦念如來往昔所有諸因緣海所謂修習一切諸乘方便無量劫中住菩薩行淨佛國土教化眾生承事諸佛造立住處聽受說法獲諸三昧得諸自在修檀波羅蜜入佛功德海持戒苦行具足諸忍勇猛精進成就諸禪圓滿淨慧於一切處示現受生普賢行願悉皆清淨普入諸剎普淨佛土普入一切如來智海普攝一切諸佛菩提得於如來大智光明證於諸佛一切智性成等正覺轉妙法輪及其所有道場眾會其眾會中一切眾生往世已來所種善根從初發心成熟眾生修行方便念念增長獲諸三昧神通解脫如是一切我悉了知何以故我此解脫能知一切眾生心行一切眾生修行善根一切眾生雜染清淨一切眾生種種差別一切聲聞諸三昧門一切緣覺寂靜三昧神通解脫一切菩薩一切如來解脫光明皆了知故爾時善財童子白瞿波言聖者得此解脫其已久如答言善男子我於往世過佛剎微塵數劫有劫名勝行世界名無畏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為安隱其四天下閻浮提中有一王城名高勝樹於八十王城中最為上首彼時有王名曰財主其王具有六萬婇女五百大臣五百王子其諸王子皆悉勇健能伏怨敵其王太子名威德主端正殊特人所樂見足下平滿輪相備具足趺隆起手足指間皆有網縵足跟齊正手足柔輭伊尼延鹿王腨七處圓滿陰藏隱密其身上分如師子王兩肩平滿雙臂傭長身相端直頸文三道頰如師子具四十齒悉皆齊密四牙鮮白其舌長廣出梵音聲眼目紺青睫如牛王眉間毫相頂上肉髻皮膚細輭如真金色身毛上靡髮帝青色其身洪滿如尼拘陀樹爾時太子受父王教與十千婇女詣香牙園遊觀戲樂太子是時乘妙寶車其車具有種種嚴飾置大摩尼師子之座而坐其上五百婇女各執寶繩牽馭而行進止有度不遲不速百千萬人持諸寶蓋百千萬人持諸寶幢百千萬人持諸寶幡百千萬人作諸妓樂百千萬人燒諸名香百千萬人散諸妙華前後圍遶而為翊從道路平正無有高下眾寶雜華散布其上寶樹行列寶網彌覆種種樓閣延袤其間其樓閣中或有積聚種種珍寶或有陳列諸莊嚴具或有供設種種飲食或有懸布種種衣服或有備擬諸資生物或復安置端正女人及以無量僮僕侍從隨有所須悉皆施與時有母人名為善現將一童女名具足妙德顏容端正色相嚴潔洪纖得所脩短合度目髮紺青聲如梵音善達工巧精通辯論恭勤匪懈慈愍不害具足慚愧柔和質直離癡寡欲無諸諂誑乘妙寶車婇女圍遶及與其母從王城出先太子行見其太子言辭諷詠心生愛染而白母言我心願得敬事此人若不遂情當自殞滅母告女言莫生此念何以故此甚難得此人具足輪王諸相後當嗣位作轉輪王有寶女出騰空自在我等卑賤非其匹偶此處難得勿生是念彼香牙園側有一道場名法雲光明時有如來名勝日身十號具足於中出現已經七日時彼童女暫時假寐夢見其佛從夢覺已空中有天而告之言勝日身如來於法雲光明道場成等正覺已經七日諸菩薩眾前後圍遶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梵天乃至色究竟天諸地神風神火神水神河神海神山神樹神園神藥神主城神等為見佛故皆來集會時妙德童女夢覩如來故聞佛功德故其心安隱無有怖畏於太子前而說頌言。
  我身最端正  名聞徧十方  智慧無等倫  善達諸工巧  無量百千眾  見我皆貪染  我心不於彼  而生少愛欲  無瞋亦無恨  無嫌亦無喜  但發廣大心  利益諸眾生  我今見太子  具諸功德相  其心大欣慶  諸根咸悅樂  色如光明寶  髮美而右旋  額廣眉纖曲  我心願事汝  我觀太子身  譬如真金像  亦如大寶山  相好有光明  目廣紺青色  月面師子頰  喜顏美妙音  願垂哀納我  舌相廣長妙  猶如赤銅色  梵音緊那聲  聞者皆歡喜  口方不褰縮  齒白悉齊密  發言現笑時  見者心歡喜  離垢清淨身  具相三十二  必當於此界  而作轉輪位
  爾時太子告彼女言汝是誰女為誰守護若先屬人我則不應起愛染心爾時太子以頌問曰。
  汝身極清淨  功德相具足  我今問於汝  汝於誰所住  誰為汝父母  汝今繫屬誰  若已屬於人  彼人攝受汝  汝不盜他物  汝不有害心  汝不作邪淫  汝依何語住  不說他人惡  不壞他所親  不侵他境界  不於他恚怒  不生邪險見  不作相違業  不以諂曲力  方便誑世間  尊重父母不  敬善知識不  見諸貧窮人  能生攝心不  若有善知識  誨示於汝法  能生堅固心  究竟尊重不  愛樂於佛不  了知菩薩不  眾僧功德海  汝能恭敬不  汝能知法不  能淨眾生不  為住於法中  為住於非法  見諸孤獨者  能起慈心不  見惡道眾生  能生大悲不  見他得榮樂  能生歡喜不  他來逼迫汝  汝無瞋惱不  汝發菩提意  開悟眾生不  無邊劫修行  能無疲倦不
  爾時女母為其太子而說頌言。
  太子汝應聽  我今說此女  初生及長成  一切諸因緣  太子始生日  即從蓮華生  其目淨脩廣  肢節悉具足  我曾於春月  遊觀娑羅園  普見諸藥艸  種種皆榮茂  奇樹發妙華  望之如慶雲  好鳥相和鳴  林間共歡樂  同遊八百女  端正奪人心  被服皆嚴麗  歌詠悉殊美  彼園有浴池  名曰蓮華幢  我於池岸坐  婇女眾圍遶  於彼蓮池內  忽生千葉華  寶葉琉璃莖  閻浮金為臺  爾時夜分盡  日光初出現  其蓮正開剖  放大清淨光  其光極熾盛  譬如日初出  普照閻浮提  眾歎未曾有  時見此玉女  從彼蓮華生  其身甚清淨  肢分皆圓滿  此是人間寶  從於淨業生  宿因無失壞  今受此果報  紺髮青蓮眼  梵聲金色光  華鬘眾寶髻  清淨無諸垢  肢節悉具足  其身無缺減  譬如真金像  安處寶華中  毛孔栴檀香  普熏於一切  口出青蓮香  常演梵音聲  此女所住處  常有天音樂  不應下劣人  而當如是偶  世間無有人  堪與此為夫  唯汝相嚴身  願垂見納受  非長亦非短  非麤亦非細  種種悉端嚴  願垂見納受  文字算數法  工巧諸技藝  一切皆通達  願垂見納受  善了諸兵法  巧斷眾諍訟  能調難可調  願垂見納受  其身甚清淨  見者無厭足  功德自莊嚴  汝應垂納受  眾生所有患  善達彼緣起  應病而與藥  一切能消滅  閻浮語言法  差別無量種  乃至妓樂音  靡不皆通達  婦人之所能  此女一切知  而無女人過  願垂速納受  不嫉亦不慳  無貪亦無恚  質直性柔輭  離諸麤獷惡  恭敬於尊者  奉事無違逆  樂修諸善行  此能隨順汝  若見於老病  貧窮在苦難  無救無所依  常生大慈愍  常觀第一義  不求自利樂  但願益眾生  以此莊嚴心  行住與坐臥  一切無放逸  言說及默然  見者咸欣樂  雖於一切處  皆無染著心  見有功德人  樂觀無厭足  尊重善知識  樂見離惡人  其心不躁動  先思後作業  福智所莊嚴  一切無怨恨  女人中最上  宜應事太子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二


  音切



  (船輭切)。


  (丑恭切)。


  (子葉切)。


  (亦音)。


  (于敏切)。


  (吾苟切)。


  (去乾切)。


  (呼括切)。


  (莫半切)。


  (寺音)。


  (古猛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三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六

  【經】爾時太子入香牙園已告其妙德及善現言善女我趣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於盡未來際無量劫集一切智助道之法修無邊菩薩行淨一切波羅蜜供養一切諸如來護持一切諸佛教嚴淨一切佛國土當令一切如來種性不斷當隨一切眾生種性而普成熟當滅一切眾生生死苦置於究竟安樂處當淨治一切眾生智慧眼當修習一切菩薩所修行當安住一切菩薩平等心當成就一切菩薩所行地當令一切眾生普歡喜當捨一切物盡未來際行檀波羅蜜令一切眾生普得滿足衣服飲食妻妾男女頭目手足如是一切內外所有悉當捨施無所恡惜當於爾時汝或於我而作障難施財物時汝心恡惜施男女時汝心痛惱割肢體時汝心憂悶捨汝出家汝心悔恨爾時太子即為妙德而說頌言。
  哀愍眾生故  我發菩提心  當於無量劫  習行一切智  無量大劫中  淨修諸願海  入地及治障  悉經無量劫  三世諸佛所  學六波羅蜜  具足方便行  成就菩提道  十方垢穢剎  我當悉嚴淨  一切惡道難  我當令永出  我當以方便  廣度諸羣生  令滅愚癡闇  住於佛智道  當供一切佛  當淨一切地  起大慈悲心  悉捨內外物  汝見來乞者  或生慳恡心  我心常樂施  汝勿違於我  若見我施頭  慎勿生憂惱  我今先語汝  令汝心堅固  乃至截手足  汝勿嫌乞者  汝今聞我語  應可諦思惟  男女所愛物  一切我皆捨  汝能順我心  我當成汝意
  爾時童女白太子言敬奉來教即說頌言。
  無量劫海中  地獄火焚身  若能眷納我  甘心受此苦  無量受生處  碎身如微塵  若能眷納我  甘心受此苦  無量劫頂戴  廣大金剛山  若能眷納我  甘心受此苦  無量生死海  以我身肉施  汝得法王處  願令我亦然  若能眷納我  與我為主者  生生行施處  願常以我施  為愍眾生苦  而發菩提心  既已攝眾生  亦當攝受我  我不求豪富  不貪五欲樂  但為共行法  願以仁為主  紺青修廣眼  慈愍觀世間  不起染著心  必成菩薩道  太子所行處  地出眾寶華  必作轉輪王  願能眷納我  我曾夢見此  妙法菩提場  如來樹下坐  無量眾圍遶  我夢彼如來  身如真金山  以手摩我頂  寤已心歡喜  往昔眷屬天  名曰喜光明  彼天為我說  道場佛興世  我曾生是念  願見太子身  彼天報我言  汝今當得見  我昔所志願  於今悉成滿  唯願俱往詣  供養彼如來
  爾時太子聞勝日身如來名生大歡喜願見彼佛以五百摩尼寶散其女上冠以妙藏光明寶冠被以火燄摩尼寶衣其女爾時心不動搖亦無喜相但合掌恭敬瞻仰太子目不暫捨其母善現於太子前而說頌言。
  此女極端正  功德莊嚴身  昔願奉太子  今意以滿足  持戒有智慧  具足諸功德  普於一切世  最勝無倫匹  此女蓮華生  種性無譏醜  太子同行業  遠離一切過  此女身柔輭  猶如天繒纊  其手所觸摩  眾患悉除滅  毛孔出妙香  芬馨最無比  眾生若聞者  悉住於淨戒  身色如真金  端坐華臺上  眾生若見者  離害具慈心  言音極柔輭  聽之無不喜  眾生若得聞  悉離諸惡業  心淨無瑕垢  遠離諸諂曲  稱心而發言  聞者皆歡喜  調柔具慚愧  恭敬於尊宿  無貪亦無誑  憐愍諸眾生  此女心不恃  色相及眷屬  但以清淨心  恭敬一切佛
  爾時太子與妙德女及十千婇女并其眷屬出香牙園詣法雲光明道場至已下車步進詣如來所見佛身相端嚴寂靜諸根調順內外清淨如大龍池無諸垢濁皆生淨信踊躍歡喜頂禮佛足遶無數帀於時太子及妙德女各持五百妙寶蓮華供散彼佛太子為佛造五百精舍一一皆以香木所成眾寶莊嚴五百摩尼以為間錯時佛為說普眼燈門脩多羅聞是經已於一切法中得三昧海所謂得普照一切佛願海三昧普照三世藏三昧現見一切佛道場三昧普照一切眾生三昧普照一切世間智燈三昧普照一切眾生根智燈三昧救護一切眾生光明雲三昧普照一切眾生大明燈三昧演一切佛法輪三昧具足普賢清淨行三昧時妙德女得三昧名難勝海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不退轉時彼太子與妙德女并其眷屬頂禮佛足遶無數帀辭退還宮詣父王所拜跪畢已奉白王言大王當知勝日身如來出興於世於此國內法雲光明菩提場中成等正覺於今未久爾時大王語太子言是誰為汝說如是事天耶人耶太子白言是此具足妙德女說時王聞已歡喜無量譬如貧人得大伏藏作如是念佛無上寶難可值遇若得見佛永斷一切惡道怖畏佛如醫王能治一切諸煩惱病能救一切生死大苦佛如導師能令眾生至於究竟安隱住處作是念已集諸小王羣臣眷屬及以剎利婆羅門等一切大眾便捨王位授與太子灌頂訖已與萬人俱往詣佛所到已禮足遶無數帀并其眷屬悉皆退坐爾時如來觀察彼王及諸大眾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一切世間心燈普照十方無量世界住於一切世主之前示現如來不可思議大神通力普令一切應受化者心得清淨爾時如來以不思議自在神力現身超出一切世間以圓滿音普為大眾說陀羅尼名一切法義離暗燈佛剎微塵數陀羅尼而為眷屬彼王聞已即時獲得大智光明其眾會中有閻浮提微塵數菩薩俱時證得此陀羅尼六十萬那由他人盡諸有漏心得解脫十千眾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時佛又以不思議力廣現神變普於十方無量世界演三乘法化度眾生時彼父王作如是念我若在家不能證得如是妙法若於佛所出家學道即當成就作是念已前白佛言願得從佛出家修學佛言隨意宜自知時時財主王與十千人皆於佛所同時出家未久之間悉得成就一切法義離闇燈陀羅尼亦得如上諸三昧門又得菩薩十神通門又得菩薩無邊辯才又得菩薩無礙淨身往詣十方諸如來所聽受其法為大法師演說妙法復以神力徧十方剎隨眾生心而為現身讚佛出現說佛本行示佛本緣稱揚如來自在神力護持於佛所說教法爾時太子於十五日在正殿上婇女圍遶七寶自至一者輪寶名無礙行二者象寶名金剛身三者馬寶名迅疾風四者珠寶名日光藏五者女寶名具妙德六藏臣寶名為大財七主兵寶名離垢眼七寶具足為轉輪王王閻浮提正法治世人民快樂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敵其閻浮提中有八十王城一一城中有五百僧坊一一僧坊立佛支提皆悉高廣以眾妙寶而為校飾一一王城皆請如來以不思議眾妙供具而為供養佛入城時現大神力令無量眾生種諸善根無量眾生心得清淨見佛歡喜發菩提意起大悲心利益眾生勤修佛法入真實義住於法性了法平等獲三世智等觀三世知一切佛出興次第說種種法攝取眾生發菩薩願入菩薩道知如來法成就法海能普現身徧一切剎知眾生根及其性欲令其發起一切智願佛子於汝意云何彼時太子得輪王位供養佛者豈異人乎今釋迦牟尼佛是也財主王者寶華佛是其寶華佛現在東方過世界海微塵數佛剎有世界海名現法界虗空影像雲中有世界種名普現三世影摩尼王彼世界種中有世界名圓滿光中有道場名現一切世主身寶華如來於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菩薩眾前後圍遶而為說法寶華如來往昔修行菩薩道時淨此世界海其世界海中去來今佛出興世者皆是寶華如來為菩薩時教化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彼時女母善現者今我母善目是其王眷屬今如來所眾會是也皆具修行普賢諸行成滿大願雖恒在此眾會道場而能普現一切世間住諸菩薩平等三昧常得現見一切諸佛一切如來以等虗空妙音聲雲演正法輪悉能聽受於一切法悉得自在名稱普聞諸佛國土普詣一切道場之所普現一切眾生之前隨其所應教化調伏盡未來劫修菩薩道恒無間斷成滿普賢廣大誓願佛子其妙德女與威德主轉輪聖王以四事供養勝日身如來者我身是也彼佛滅後其世界中六十億百千那由他佛出興於世我皆與王承事供養其第一佛名清淨身次名一切智月光明身次名閻浮檀金光明王次名諸相莊嚴身次名妙月光次名智觀幢次名大智光次名金剛那羅延精進次名智力無能勝次名普安庠智次名離垢勝智雲次名師子智光明次名光明髻次名功德光明幢次名智日幢次名寶蓮華開敷身次名福德嚴淨光次名智燄雲次名普照月次名莊嚴蓋妙音聲次名師子勇猛智光明次名法界月次名現虗空影像開悟眾生心次名恒齅寂滅香次名普震寂靜音次名甘露山次名法海音次名堅固網次名佛影髻次名月光毫次名辯才口次名覺華智次名寶燄山次名功德星次名寶月幢次名三昧身次名寶光王次名普智行次名燄海燈次名離垢法音王次名無比德名稱幢次名脩臂次名本願清淨月次名照義燈次名深遠音次名毗盧遮那勝藏王次名諸乘幢次名法海妙蓮華佛子彼劫中有如是等六十億百千那由他佛出興於世我皆親近承事供養其最後佛名廣大解於彼佛所得淨智眼爾時彼佛入城教化我為王妃與王禮覲以眾妙物而為供養於其佛所聞說出生一切如來燈法門即時獲得觀察一切菩薩三昧海境界解脫佛子我得此解脫已與菩薩於佛剎微塵數劫勤加修習於佛剎微塵數劫中承事供養無量諸佛或於一劫承事一佛或二或三或不可說或值佛剎微塵數佛悉皆親近承事供養而未能知菩薩之身形量色貌及其身業心行智慧三昧境界佛子若有眾生得見菩薩修菩提行若疑若信菩薩皆以世出世間種種方便而攝取之以為眷屬令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佛子我見彼佛得此解脫已與菩薩於百佛剎微塵數劫而共修習於其劫中所有諸佛出興於世我皆親近承事供養聽所說法讀誦受持於彼一切諸如來所得此解脫種種法門知種種三世入種種剎海見種種佛成正覺入種種佛眾會發菩薩種種大願修菩薩種種妙行得菩薩種種解脫然未能知菩薩所得普賢解脫門何以故菩薩普賢解脫門如太虗空如眾生名如三世海如十方海如法界海無量無邊佛子菩薩普賢解脫門與如來境界等佛子我於佛剎微塵數劫觀菩薩身無有厭足如多欲人男女集會遞相愛染起於無量妄想思覺我亦如是觀菩薩身一一毛孔念念見無量無邊廣大世界種種安住種種莊嚴種種形狀有種種山種種地種種雲種種名種種佛興種種道場種種眾會演種種脩多羅說種種灌頂種種諸乘種種方便種種清淨又於菩薩一一毛孔念念常見無邊佛海坐種種道場現種種神變轉種種法輪說種種脩多羅恒不斷絕又於菩薩一一毛孔見無邊眾生海種種住處邊種形貌種種作業種種諸根又於菩薩一一毛孔見三世諸菩薩無邊行門所謂無邊廣大願無邊差別地無邊波羅蜜無邊往昔事無邊大慈門無邊大悲雲無邊大喜心無邊攝取眾生方便佛子我於佛剎微塵數劫念念如是觀於菩薩一一毛孔已所至處而不重至已所見處而不重見求其邊際竟不可得乃至見彼悉達太子住於宮中婇女圍遶我以解脫力觀於菩薩一一毛孔悉見三世法界中事佛子我唯得此觀察菩薩三昧海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究竟無量諸方便海為一切眾生現隨類身為一切眾生說隨樂行於一一毛孔現無邊色相海知諸法性無性為性知眾生性同虗空相無有分別知佛神力同於如如徧一切處示現無邊解脫境界於一念中能自在入廣大法界遊戲一切諸地法門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世界中有佛母摩耶汝詣彼問菩薩云何修菩薩行於諸世間無所染著供養諸佛恒無休息作菩薩業永不退轉離一切障礙入菩薩解脫不由於他住一切菩薩道詣一切如來所攝一切眾生界盡未來劫修菩薩行發大乘願增長一切眾生善根常無休息爾時釋迦瞿波女欲重明此解脫義承佛神力即說頌言。
  若有見菩薩  修行種種行  起善不善心  菩薩皆攝取  乃往久遠世  過百剎塵劫  有劫名清淨  世界名光明  此劫佛興世  六十千萬億  最後天人主  號曰法幢燈  彼佛涅槃後  有王名智山  統領閻浮提  一切無怨敵  王有五百子  端正能勇健  其身悉清淨  見者皆歡喜  彼王及王子  信心供養佛  護持其法藏  亦樂勤修法  太子名善光  離垢多方便  諸相皆圓滿  見者無厭足  五百億人俱  出家行學道  勇猛堅精進  護持其佛法  王都名智樹  千億城圍遶  有林名靜德  眾寶所莊嚴  善光住彼林  廣宣佛正法  辯才智慧力  令眾悉清淨  有時因乞食  入彼王都城  行止極安庠  正知心不亂  城中有居士  號曰善名稱  我時為彼女  名為淨日光  時我於城中  遇見善光明  諸相極端嚴  其心生染著  次乞至我門  我心增愛染  即解身纓絡  并珠置鉢中  雖以愛染心  供養彼佛子  二百五十劫  不墮三惡趣  或生天王家  或作人王女  恒見善光明  妙相莊嚴身  此後所經劫  二百有五十  生於善現家  名為具妙德  時我見太子  而生尊重心  願得備瞻示  幸蒙哀納受  我時與太子  詣佛勝日身  恭敬供養畢  即發菩提意  於彼一劫中  六十億如來  最後佛世尊  名為廣大解  於彼得淨眼  了知諸法相  普見受生處  永除顛倒心  我得觀菩薩  三昧境解脫  一念入十方  不思議剎海  我見諸世界  淨穢種種別  於淨不貪樂  於穢不增惡  普見諸世界  如來坐道場  皆於一念中  悉放無量光  一念能普入  不可說眾會  亦知彼一切  所得三昧門  一念能悉知  彼諸廣大行  無量地方便  及以諸願海  我觀菩薩身  無邊劫修行  一一毛孔量  求之不可得  一一毛孔剎  無數不可說  地水火風輪  靡不在其中  種種諸建立  種種諸形狀  種種體名號  無邊種莊嚴  我見諸剎海  不可說世界  及見其中佛  說法化眾生  不了菩薩身  及彼身諸業  亦不知心智  諸劫所行道
  爾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帀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長科為六段一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不久當成無上果故有十九行經明善財至法界光明講堂無憂妙德神與一萬主宮殿神來迎善財歎善財志德發心勇猛精進分二善財童子已下至頌此一段經明善財自說菩薩志願益眾生之行將升法堂諸神散華供養善財分已下有十行頌無憂德神稱歎善財童子如文具明三爾時無憂德神已下至修諸善行恒不止息有二十五行經明善財至瞿波所申請所求分四時瞿波告善財言已下至頌此一段明瞿波女為善財說菩薩行因陀羅網普光明智及十種事善知識之行并二十四行頌重頌前法分五時釋迦瞿波說此頌已下至一切如來解脫光明皆了知故有五十六行經明瞿波答善財所問法門境界分六爾時善財童子白瞿波言已下至卷末總明答善財所問得法久如分隨文釋義言漸次遊行明升進前位至菩薩集會普現法界光明講堂者明十地世間出世間二智清淨平等徧周智悲純淨是一切灌頂菩薩同會此堂二智同真名普現法界智光破闇名為光明以一正智普含多法名為講堂其中有神號無憂德與一萬主宮殿神來迎善財者名大慈大悲覆護一切法界中一切眾生心為宮殿神一萬者名萬行也來迎者善財於此地出世智悲二行相及與位合故明升進智悲會此位也即以瞿波女為智悲圓滿之主故以王種中生者王表智女表悲一萬主宮殿神是明主伴萬行圓滿義已下歎善財志德如文自明善財升法堂者入位也入普現法界光明講堂者會如來理智大悲大體徧周故周徧推求者入位觀智體會初入位升進釋氏女者姓也在講堂內坐寶蓮華師子座者無染行也八萬四千婇女者八萬四千煩惱皆以慈悲同行皆從王種中生明悲者智王所生已下四攝同行皆不離智境故已下談其瞿波及婇女志德如文具明次善財至瞿波申請所求瞿波為說所求之法如文具明次下善財所入法門境界中云不善根所攝善根者如行麤理細又如世有行非復能行一分善事又如外道行是邪行見亦是邪總不善復是求善是善根所攝不善根如人天外道世間善根所攝不能斷除三界苦業是不善根又二乘及淨土菩薩伏三界業不令現行是善根所攝未能達悟如來智悲是不善根是善根所攝不善根故又如瞿波女於往昔因中為居士女以愛染心布施寶纓絡是不善根所攝因此二百五十劫不入三惡道生人天中王種中生乃至十地位是不善根所攝善根餘如文自具如因依外道及邪見之徒無正知見妄謂正道因而發心究竟不能解脫因起邪見入於苦趣是善根所攝不善根如世界種者如華藏世界已釋世界種所攝者一大世界四周十佛剎微塵眷屬國土四周圍遶是安立世界輪者如最下風輪持水水持金剛金剛持大地以火大相資也轉者次第也次第相成故世界場者或以所行法門為世界道場亦以場者平坦能治高下為場世界轉者西方大數也自餘如文如善財問得法久近中約立十門一舉久遠劫數云過佛剎微塵數劫二舉有劫名勝行三舉世界名無畏四舉世界中有四天下名安隱五舉四天下中閻浮提六舉閻浮提中有城名高勝七舉於八十城中此城最為上首八舉王名名為財主九舉王有六萬婇女十舉大臣王子具有五百已上十段明往發心時總因已下明太子名威德主已下明太子出遊瞿波婚禮及見佛所有因緣於此段中約立十門一太子出行遊觀二善現母女見太子心生愛染三女母自念卑賤非其匹偶四童女寐夢見勝日光佛覺已有天復告其女云勝日光佛出興於世五童女自申美德自進請納為夫人願垂所納受六太子問女誰為守護先屬何人七女母說頌以申女德及所生因蓮華中化生與太子同日生八太子入香牙園問女及母我行菩薩行汝不障礙不九女白太子言敬奉來教十太子納女為夫人以五百摩尼寶散其身上已上十門明太子納妻童女受位已下女母善現歎女智德於此已下復分十門一女母歎女之德二太子與妙德及十千婇女往香牙園法雲光道場見佛三太子及女見佛供養四佛為說普眼燈門經五太子及女聞法於一切法中得三昧海六妙德女得三昧名難勝海藏永不退轉大菩提心七太子辭佛還宮啟白父母如來出世八王聞歡喜集諸小王羣臣眷屬受太子灌頂職與諸眷屬俱詣佛所九王見佛禮敬遶畢退坐一面如來放光以神通力示化其王三乘法化十其王及眷屬皆獲利益出家學道不久得離闇燈陀羅尼門已上十門財主王得道已下明太子為王十五日七寶來至於此段中復立十門一太子登紹王位七寶自在二八十王城安置僧坊三請佛入城四佛入城已以大神力眾生歡喜眾生獲益五太子輪王者今毗盧遮那如來是六財主王者寶華佛是今現在東方世界中具如經說七其女母者我母善目是八為輪王夫人妙德者我身是者即瞿波女是九自此已去明供養佛數都舉六十億百千那由他十通本勝日身如來至末佛號廣大解有五十佛已上十門明都結本緣因果從最後佛號廣大解已下復立十門一明於此佛所所得法門二明得法門名觀察一切菩薩三昧已經佛剎微塵數劫勤加修習三明率化勸修此門四雖多劫勤修自念猶未能盡知菩薩之行五推德升進六正歎後善友之德七示其善友所居世界之處八舉善友之名曰佛母摩耶九瞿波說頌重頌前法十更舉往古初時遠因為居士女時所緣之行已上五十門總明答善財所問發心久如因緣之行夫菩薩之意深廣難知或說事而意在理中或說理而無虧事行今且舉其事行略辯表法之門教廣文長約陳少分云爾經云善男子我於往古世過佛剎微塵數劫者都明時之無體可數故劫名勝行者表十地大慈悲門入觀察一切菩薩三昧是劫名勝行也世界名無畏者入此勝行門無有諸生死五種可畏故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為安隱者是此菩薩行以四攝法安隱眾生故四天下閻浮提中有一城名高勝樹者表十地行樹高勝前諸位故覆育廣博故八十王城中最為上首者表諸位進修八正道為體至此十地八正之行勝前行故財主王已下婇女王子大臣總明五位六位中智慧慈悲法悅萬行也王表智婇女表慈悲法悅王子及臣表行能破惑度眾生故五配五位六配六位通十信總在十地因果通收無前後二際故餘倣此知之已下菩薩眾龍天八部地風水火等一切諸神配六道中祐眾生之行徧故勝日身如來是表根本智次六十億百千那由他佛出興於世者於根本智起差別智通收十信以從根本普光明智發心六位行終不離此也普光明殿中說十信是也從最初勝日身佛至末後廣大解佛於中供養五十箇佛者表五位加行因果也至末後廣大解佛是普賢差別智滿以此十地通收五位及六位因果總在其中本末相即三世一念入因陀羅網門觀察菩薩三昧者明觀察菩薩行無盡圓周故不可窮也餘義如文自具此是法雲地善友以智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治於智境之中具大慈行不自在障入普賢行門方滿已下明十一地位第二推德升進中約立四門一推德升進二示善友所在云在此世界中三舉善友名摩耶四禮敬辭去云住此世界中者是佛智境界也以善財詣摩耶夫人所獲得觀佛境界智以此世界者是佛智境界也名摩耶者此云天后亦曰夫人是國大夫人此是十一地常處世間無功大慈悲為體出生普賢行門意分八門一且如五位中十住位中從第七住休捨優婆夷主從慈悲修智門(至第八住中一分無功智現前)二至第十住中師子幢王女慈行主智悲圓融具足門三十行中第七行無厭足王是十行中主慈悲方便利生門四第八行大光明王以主無功之行行悲門五十迴向中第七第八迴向觀世音菩薩及正趣菩薩同會而見主悲智圓融無二門六十地中第七地開敷樹華夜神主以大悲發行徧周現果門七第十地中瞿波女主大悲智圓滿普含法界門八此第十一地初即以摩耶夫人為大慈悲之首即以無功用慈悲圓滿以明慈悲起智幻生成佛及以教化一切眾生諸行門以此位法門名菩薩大願智幻解脫門明此十一地中大悲為首以本願力慈悲心起智幻生示現成佛利眾生事及以一切諸行之門徧法界虗空界故已上八門和會五位修德慈悲次第進修方便差別同異又於此十一地中長科十門略知此地行相次第一摩耶夫人明從悲起智幻生諸行成佛利生門二三十三天王名正念女名天主光明智悲自在正念十方諸法無失現前門三童子師明徧滿十方主世法師範門四童子善知眾藝明徧周十方字智門五賢勝優婆夷明主世間一切正邪吉凶諸方伎術師筮博說一切總達利生門六堅固長者明處世無著念清淨解脫門七妙月長者明處世淨智光明門八無勝軍明於無相法中得無盡相門九最寂靜婆羅門明誠願語門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明智悲圓滿處世幻住門此如出現品中文殊普賢二位齊也表法身智慈悲齊滿也已上十門是十一地行也已下至慈氏如來明一生佛果滿也一生者無生中生也非三世前後生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三


  音切



  (疾陵切)。


  (苦浪切)。


  (許經切)。


  (乎刀切)。


  (逝音)。


  (特計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四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七

  【論】第五十一地法門十知識第一此世界中摩耶夫人主從悲起智幻生成佛門。
  【經】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欲詣摩耶夫人所即時獲得觀佛境界智作如是念是善知識遠離世間住無所住超過六處離一切著知無礙道具淨法身以如幻業而現化身以如幻智而觀世間以如幻願而持佛身隨意生身無生滅身無來去身非虗實身不變壞身無起盡身所有諸相皆一相身離二邊身無依處身無窮盡身離諸分別如影現身知如夢身了如像身如淨日身普於十方而化現身住於三世無變異身非身心身猶如虗空所行無礙超諸世眼唯是普賢淨目所見如是之人我今云何而得親近承事供養與其同住觀其狀貌聽其音聲思其語言受其教誨作是念已有主城神名曰寶眼眷屬圍遶於虗空中而現其身種種妙物以為嚴飾手持無量眾色寶華以散善財作如是言善男子應守護心城謂不貪一切生死境界應莊嚴心城謂專意趣求如來十力應淨治心城謂畢竟斷除慳疾諂誑應清涼心城謂思惟一切諸法實性應增長心城謂成辦一切助道之法應嚴飾心城謂造立諸禪解脫宮殿應照曜心城謂普入一切諸佛道場聽受般若波羅蜜法應增益心城謂普攝一切佛方便道應堅固心城謂恒勤修習普賢行願應防護心城謂常專禦扞惡友魔軍應廓徹心城謂開引一切佛智光明應善補心城謂聽受一切佛所說法應扶助心城謂深信一切佛功德海應廣大心城謂大慈普及一切世間應善覆心城謂集眾善法以覆其上應寬廣心城謂大悲哀愍一切眾生應開心城門謂悉捨所有隨應給施應密護心城謂防諸惡欲不令得入應嚴肅心城謂逐諸惡法不令其住應決定心城謂集一切智助道之法恒無退轉應安立心城謂正念三世一切如來所有境界應瑩徹心城謂明達一切佛正法輪脩多羅中所有法門種種緣起應部分心城謂普曉示一切眾生皆令得見薩婆若道應住持心城謂發一切三世如來諸大願海應富實心城謂集一切周徧法界大福德聚應令心城明了謂普知眾生根欲等法應令心城自在謂普攝一切十方法界應令心城清淨謂正念一切諸佛如來應知心城自性謂知一切法皆無有性應知心城如幻謂以一切智了諸法性佛子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淨修心城則能積集一切善法何以故蠲除一切諸障難故所謂見佛障聞法障供養如來障攝諸眾生障淨佛國土障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離如是諸障難故若發希求善知識心不用功力則便得見乃至究竟必當成佛爾時有身眾神名蓮華法德及妙華光明無量諸神前後圍遶從道場出住虗空中於善財前以妙音聲種種稱歎摩耶夫人從其耳璫放無量色相光明網普照無邊諸佛世界令善財見十方國土一切諸佛其光明網右遶世間經一帀已然後還來入善財頂乃至徧入身諸毛孔善財即得淨光明眼永離一切愚癡闇故得離翳眼能了一切眾生性故得離垢眼能觀一切法性門故得淨慧眼能觀一切佛國性故得毗盧遮那眼見佛法身故得普光明眼見佛平等不思議身故得無礙光明眼觀察一切剎海成壞故得普照眼見十方佛起大方便轉正法輪故得普境界眼見無量佛以自在力調伏眾生故得普見眼覩一切剎諸佛出興故時有守護菩薩法堂羅剎鬼王名曰善眼與其眷屬萬羅剎俱於虗空中以眾妙華散善財上作如是言善男子菩薩成就十法則得親近諸善知識何等為十所謂其心清淨離諸諂誑大悲平等普攝眾生知諸眾生無有真實趣一切智心不退轉以信解力普入一切諸佛道場得淨慧眼了諸法性大慈平等普覆眾生以智光明廓諸妄境以甘露雨滌生死熱以廣大眼徹鑒諸法心常隨順諸善知識是為十復次佛子菩薩成就十種三昧門則常現見諸善知識何等為十所謂法空清淨輪三昧觀察十方海三昧於一切境界不捨離不缺減三昧普見一切佛出興三昧集一切功德藏三昧心恒不捨善知識三昧常見一切善知識生諸佛功德三昧常不離一切善知識三昧常供養一切善知識三昧常於一切善知識所無過失三昧佛子菩薩成就此十三昧門常得親近諸善知識又得善知識轉一切佛法輪三昧得此三昧已悉知諸佛體性平等處處值遇諸善知識說是語時善財童子仰視空中而答之言善哉善哉汝為哀愍攝受我故方便教我見善知識願為我說云何往詣善知識所於何方處城邑聚落求善知識羅剎答言善男子汝應普禮十方求善知識正念思惟一切境界求善知識勇猛自在徧遊十方求善知識觀身觀心如夢如影求善知識爾時善財受行其教即時覩見大寶蓮華從地涌出金剛為莖妙寶為藏摩尼為葉光明寶王以為其臺眾寶色香以為其鬚無數寶網彌覆其上於其臺上有一樓觀名普納十方法界藏奇妙嚴飾金剛為地千柱行列一切皆以摩尼寶成閻浮檀金以為其壁眾寶纓絡四面垂下階陛欄楯周帀莊嚴其樓觀中有如意寶蓮華之座種種眾寶以為嚴飾妙寶欄楯寶衣間列寶帳寶網以覆其上眾寶繒旛周帀垂下微風徐動光流響發寶華幢中雨眾妙華寶鈴鐸中出美音聲寶戶牖間垂諸纓絡摩尼身中流出香水寶象口中出蓮華網寶師子口吐妙香雲梵形寶輪出隨樂音金剛寶鈴出諸菩薩大願之音寶月幢中出佛化形淨藏寶王現三世佛受生次第日藏摩尼放大光明徧照十方一切佛剎摩尼寶王放一切佛圓滿光明毗盧遮那摩尼寶王興供養雲供養一切諸佛如來如意珠王念念示現普賢神變充滿法界須彌寶王出天宮殿天諸婇女種種妙音歌讚如來不可思議微妙功德爾時善財見如是座復有無量眾座圍遶摩耶夫人在彼座上於一切眾生前現淨色身所謂超三界色身已出一切諸有趣故隨心樂色身於一切世間無所著故普周徧色身等於一切眾生數故無等比色身令一切眾生滅倒見故無量種色身隨眾生心種種現故無邊相色身普現種種諸形相故普對現色身以大自在而示現故化一切色身隨其所應而現前故恒示現色身盡眾生界而無盡故無去色身於一切趣無所滅故無來色身於諸世間無所出故不生色身無生起故不滅色身離語言故非實色身得如實故非虗色身隨世現故無動色身生滅永離故不壞色身法性不壞故無相色身言語道斷故一相色身無相為相故如像色身隨心應現故如幻色身幻智所生故如燄色身但想所持故如影色身隨願現生故如夢色身隨心而現故法界色身性淨如空故大悲色身常護眾生故無礙色身念念周徧法界故無邊色身普淨一切眾生故無量色身超出一切語言故無住色身願度一切世間故無處色身恒化眾生不斷故無生色身幻願所成故無勝色身超諸世間故如實色身定心所現故不生色身隨眾生業而出現故如意珠色身普滿一切眾生願故無分別色身但隨眾生分別起故離分別色身一切眾生不能知故無盡色身盡諸眾生生死際故清淨色身同於如來無分別故如是身者非色所有色相如影像故非受世間苦受究竟滅故非想但隨眾生想所現故非行依如幻業而成就故離識菩薩願智空無性故一切眾生語言斷故已得成就寂滅身故爾時善財童子又見摩耶夫人隨諸眾生心之所樂現超過一切世間色身所謂或現超過他化自在天女身乃至超過四大天王天女身或現超過龍女身乃至超過人女身現如是等無量色身饒益眾生集一切智助道之法行於平等檀波羅蜜大悲普覆一切世間出生如來無量功德修習增長一切智心觀察思惟諸法實性獲深忍海具眾定門住於平等三昧境界得如來定圓滿光明消竭眾生煩惱巨海心常正定未常動亂恒轉清淨不退法輪善能了知一切佛法恒以智慧觀法實相見諸如來心無厭足知三世佛出興次第見佛三昧常現在前了達如來出現於世無量無數諸清淨道行於諸佛虗空境界普攝眾生各隨其心教化成就入佛無量清淨法身成就大願淨諸佛剎究竟調伏一切眾生心恒徧入諸佛境界出生菩薩自在神力已得法身清淨無染而恒示現無量色身摧一切魔力成大善根力出生正法力具足諸佛力得諸菩薩自在之力速疾增長一切智力得佛智光普照一切悉知無量眾生心海根性欲解種種差別其身普徧十方剎海悉知諸剎成壞之相以廣大眼見十方海以周徧智知三世海身普承事一切佛海心恒納受一切法海修習一切如來功德出生一切菩薩智慧常樂觀察一切菩薩從初發心乃至成就所行之道常勤守護一切眾生常樂稱揚諸佛功德願為一切菩薩之母爾時善財童子見摩耶夫人現如是等閻浮提微塵數諸方便門既見是已如摩耶夫人所現身數善財亦現作爾許身於一切處摩耶之前恭敬禮拜即時證得無量無數諸三昧門分別觀察修行證入從三昧起右遶摩耶并其眷屬合掌而立白言大聖文殊師利菩薩教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識親近供養我於一一善知識所皆往承事無空過者漸來至此願為我說菩薩云何學菩薩行而得成就答言佛子我已成就菩薩大願智幻解脫門是故常為諸菩薩母佛子如我於此閻浮提中迦毗羅城淨飯王家右脇而生悉達太子現不思議自在神變如是乃至盡此世界海所有一切毗盧遮那如來皆入我身示現誕生自在神變又善男子我於淨飯王宮菩薩將欲下生之時見菩薩身一一毛孔咸放光明名一切如來受生功德輪一一毛孔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菩薩受生莊嚴彼諸光明皆悉普照一切世界照世界已來入我頂乃至一切諸毛孔中又彼光中普現一切菩薩名號受生神變宮殿眷屬五欲自娛又見出家往詣道場成等正覺坐師子座菩薩圍遶諸王供養為諸大眾轉正法輪又見如來往昔修行菩薩道時於諸佛所恭敬供養發菩提心淨佛國土念念示現無量化身充徧十方一切世界乃至最後入般涅槃如是等事靡不皆見又善男子彼妙光明入我身時我身形量雖不踰本然其實已超諸世間所以者何我身爾時量同虗空悉能容受十方菩薩受生莊嚴諸宮殿故爾時菩薩從兜率天將降神時有十方佛剎微塵數諸菩薩皆與菩薩同願同行同善根同莊嚴同解脫同智慧諸地諸力法身色身乃至普賢神通行願悉皆同等如是菩薩前後圍遶又有八萬諸龍王等一切世主乘其宮殿俱來供養菩薩爾時以神通力與諸菩薩普現一切兜率天宮一一宮中悉現十方一切世界閻浮提內受生影像方便教化無量眾生令諸菩薩離諸懈怠無所執著又以神力放大光明普照世間破諸黑暗滅諸苦惱令諸眾生皆識宿世所有業行永出惡道又為救護一切眾生普現其前作諸神變現如是等諸奇特事與眷屬俱來入我身彼諸菩薩於我腹中遊行自在或以三千大千世界而為一步或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而為一步又念念中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一切世界諸如來所菩薩眾會及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乃至色界諸梵天王欲見菩薩處胎神變恭敬供養聽受正法皆入我身雖我腹中悉能容受如是眾會而身不廣大亦不迫窄其諸菩薩各見自處眾會道場清淨嚴飾善男子如此四天下閻浮提中菩薩受生我為其母三千大千世界百億四天下閻浮提中悉亦如是然我此身本來無二非一處住非多處住何以故以修菩薩大願智幻莊嚴解脫門故善男子如今世尊我為其母往昔所有無量諸佛悉亦如是而為其母善男子我昔曾作蓮華池神時有菩薩於蓮華藏忽然化生我即捧持瞻侍養育一切世間皆共號我為菩薩母又我昔為菩提場神時有菩薩於我懷中忽然化生世亦號我為菩薩母善男子有無量最後身菩薩於此世界種種方便示現受生我皆為母善男子如此世界賢劫之中過去世時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及今世尊釋迦牟尼佛現受生時我為其母未來世中彌勒菩薩從兜率天將降神時放大光明普照法界示現一切諸菩薩眾受生神變乃於人間生大族家調伏眾生我於彼時亦為其母如是次第有師子佛法幢佛善眼佛淨華佛華德佛提舍佛弗沙佛善意佛金剛佛離垢佛月光佛持炬佛名稱佛金剛楯佛清淨義佛紺身佛到彼岸佛寶燄山佛持炬佛蓮華德佛名稱佛無量功德佛最勝燈佛莊嚴身佛善威儀佛慈德佛無住佛大威光佛無邊音佛勝怨敵佛離疑惑佛清淨佛大光佛淨心佛雲德佛莊嚴頂髻佛樹王佛寶璫佛海慧佛妙寶佛華冠佛滿願佛大自在佛妙德王佛最尊勝佛旃檀雲佛紺眼佛勝慧佛觀察慧佛熾盛王佛堅固慧佛自在名佛師子王佛自在佛最勝頂佛金剛智山佛妙德藏佛寶網嚴身佛善慧佛自在天佛大天王佛無依德佛善施佛燄慧佛水天佛得上味佛出生無上功德佛仙人侍衛佛隨世語言佛功德自在幢佛光幢佛觀身佛妙身佛香燄佛金剛寶嚴佛喜眼佛離欲佛高大身佛財天佛無上天佛順寂滅佛智覺佛滅貪佛大燄王佛寂諸有佛毗舍佉天佛金剛山佛智燄德佛安隱佛師子出現佛圓滿清淨佛清淨賢佛第一義佛百光明佛最增上佛深自在佛大地王佛莊嚴王佛解脫佛妙音佛殊勝佛自在佛無上醫王佛功德月佛無礙光佛功德聚佛月現佛日天佛出諸有佛勇猛名稱佛光明門佛娑羅王佛最勝佛藥王佛寶勝佛金剛慧佛無能勝佛無能暎蔽佛眾會王佛大名稱佛敏持佛無量光佛大願光佛法自在不虗佛不退地佛淨天佛善天佛堅固苦行佛一切善友佛解脫音佛遊戲王佛滅邪曲佛薝蔔淨光佛具眾德佛最勝月佛執明炬佛殊妙身佛不可說佛最清淨佛友安眾生佛無量光佛無畏音佛水天德佛不動慧光佛華勝佛月燄佛不退慧佛離愛佛無著慧佛集功德蘊佛滅惡趣佛普散華佛師子吼佛第一義佛無礙見佛破他軍佛不著相佛離分別海佛端嚴海佛須彌山佛無著智佛無邊座佛清淨住佛隨師行佛最上施佛常月佛饒益王佛不動聚佛普攝受佛饒益慧佛持壽佛無滅佛具足名稱佛大威力佛種種色相佛無相慧佛不動天佛妙德難思佛滿月佛解脫月佛無上王佛希有身佛梵供養佛不瞬佛順先古佛最上業佛順法智佛無勝天佛不思議功德光佛隨法行佛無量賢佛普隨順自在佛最尊天佛如是乃至樓至如來在賢劫中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當成佛者悉為其母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於此世界海十方無量諸世界一切劫中諸有修行普賢行願為化一切諸眾生者我自見身悉為其母爾時善財童子白摩耶夫人言大聖得此解脫經今幾時答言善男子乃往古世過不可思議非最後身菩薩神通道眼所知劫數爾時有劫名淨光世界名須彌德雖有諸山五趣雜居然其國土眾寶所成清淨莊嚴無諸穢惡有千億四天下有一四天下名師子幢於中有八十億王城有一王城名自在幢有轉輪王名大威德彼王城北有一道場名滿月光明其道場神名曰慈德時有菩薩名離垢幢坐於道場將成正覺有一惡魔名金色光與其眷屬無量眾俱至菩薩所彼大威德轉輪聖王已得菩薩神通自在化作兵眾其數倍多圍遶道場諸魔惶怖悉自奔散故彼菩薩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道場神見是事已歡喜無量便於彼王而生子想頂禮佛足作是願言此轉輪王在在生處乃在成佛願我常得與其為母作是願已於此道場復曾供養十那由他佛善男子於汝意云何彼道場神豈異人乎我身是也轉輪王者今世尊毗盧遮那是我從於彼發願已來此佛世尊於十方剎一切諸趣處處受生種諸善根修菩薩行教化成就一切眾生乃至示現住最後身念念普於一切世界示現菩薩受生神變常為我子我常為母善男子過去現在十方世界無量諸佛將成佛時皆於臍中放大光明來照我身及我所住宮殿屋宅彼最後生我悉為母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大願智幻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其大悲藏教化眾生常無厭足以自在力一一毛孔示現無量諸佛神變我今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世界三十三天有王名正念其王有女名天主光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敬受其教頭面作禮遶無數帀戀慕瞻仰却行而退。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長科為十一段一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得觀佛境界智有一行半經明善財升進入十一地門分二作如是念已下至作是念已有十一行半經明善財歎摩耶夫人身之體相自在分三有主城神名曰寶眼已下至乃至必當成佛有三十六行經明主城神為善財說主治心城法門分四爾時有身眾神已下至覩一切剎佛出興故有十四行半經明身眾神歎摩耶夫人身摩耶夫人於耳璫放光入善財身分五時有守護菩薩堂羅剎鬼王名曰善眼已下至是為十明羅剎王為善財說十種親近善知識法分六佛子已下至說是語時有十一行經明羅剎王為善財說十三昧法令善財得常親近善知識分七善財童子仰視空中已下至如來不可思議微妙功德有二十七行經明善財見羅剎王為說禮敬十方求善知識法復為說觀身心如夢如幻法得見摩耶夫人蓮華及座樓閣莊嚴分已上三眾神是入此十一地前方便方便有三一善守護心城二善知音聲性徧十方三羅剎王名守護法堂者以十三昧門及知身心如夢幻觀是守護法界堂義羅剎王者此云可畏王名自在以三昧觀察守護身心法堂令妄邪惡鬼破散故摩耶耳璫放光入善財身者明入教光三昧耳主教音以此三法以為十一地前方便方得正入十一地門八爾時善財見如是座已下至已得成就寂滅身故有三十一行半經明善財見摩耶夫人如幻色身徧周十方一切眾生前分九爾時善財童子見摩耶夫人已下至云何學菩薩行而得成就有三十七行半經明摩耶現超過一切諸色相身徧周剎海善財亦現等爾許身在前合掌敬禮申請所求及得證入諸三昧門分十答言佛子我已成就菩薩大願智幻解脫已下至有修行普賢行願化一切眾生者我自現身悉為其母有一百七行經總明摩耶答善財所問法門分十一爾時善財童子白摩耶夫人證此解脫經今幾時已下至我唯知此菩薩大願智幻生解脫門有二十七行半經明答善財所問得此解脫久如分隨文釋義者摩耶夫人總相中以三法而成別相中以等佛數眾生數行門而得其名三法者一以等一切諸佛眾生平等無相自體清淨法身妙理為體二以等一切諸佛眾生平等理中普光明無作無依之智為體三以等一切諸佛眾生無作理智之中無作性長養一切眾生饒益大慈大悲與一切眾生本同一體自他性亡恒為利益不求恩報此乃天真本然眾生共有依此三法行之即是雖然眾生共有而眾生迷之者須具方便行門起發顯明方得云何方便其方便有十大願門如願修學一願初發心時起等一切眾生數慈悲大願皆當救度一切眾生令出三界苦中皆令成佛二願承事恭敬供養十方一切諸佛無空過者三願於諸世界中所生之處有德藝過己之人奉事修學雖學諸藝智出人天不生憍慢恒以大慈大悲為首四願恒以四念處觀隨病治之立四正勤成就根力五願恒以七覺分不離心首長諸正慧照十二緣生成大智海六願恒以八正道行無始無終常現在前七願自己八正道現前常住世間利益人天一切六道眾生自己不樂別求餘方淨土明見一切法界之門深知染淨本從妄起依真本無八願於菩薩五位行門明知法則所有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中方便及諸三昧利人天法一念徧周善知其趣次第修行九願常念本願風輪以持本智鼓揚無邊諸波羅蜜行等十方界對現色身應根接引一切眾生十願常以大慈悲身起一切智如理徧周法界大智普照不遺一物平等普資此是摩耶夫人身所成之行若修行者應如是修無有一佛不從大願海大悲智生是故經云但行普賢行願所願皆從我生表此十一地智從悲起十地已前大慈大悲之行皆以本願及以從根本智生有修學長養十一地一切功終純是大慈悲為法界體以悲生智幻生等眾生數身常為利益曾無休息名為生佛非要得三十二相乃至九十七相但初發心時一分會真智悲同起雖未得通化變易自在法是一同知見真故如是修學如是悟入方名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亦名以佛知見示悟眾生欲令眾生入佛知見從此摩耶夫人表十一地初門已後九箇善知識總明從大慈悲為母體皆從母行以智幻生悲智徧周十方普現不作階級次第對治已後善知識雖亦云我唯知此法門餘不能知者以明同中具別表普賢差別智隨俗徧周非如十地已前滯障不達此之十一地但顯修行十一地行滿此普賢十一地位顯德徧周行備塵俗無求出世自天主光已去總是同世凡流不標神相異狀與世人一種但有法利人明十地已前是修悲智自己出世聖道法門十一地是自以大慈悲心行赴俗濟生之門表自出世道滿無更求解脫惟染離淨之心但以乘法性船張大慈悲帆以大智為船師順本願風吹諸波羅蜜網常遊生死海漉一切眾生有著之魚安置無依普光明之智岸常生一切幻住萬行功德法界無礙寶堂如下慈氏所居樓閣是如善財得羅剎王為說求善知識法令善財普禮十方正念思惟一切境界勇猛自在徧遊十方觀身觀心如夢如幻如影求善知識爾時善財受行其教即時覩見大寶蓮華從地涌出者明十方求善知識者明自身心內外十方以法諦求有何體性令稱法身又令觀身觀心如夢如影者令達其相達性達相如影通同無二便入智幻生門是見摩耶夫人也初見蓮華從地踊出者以自性清淨法身為地體一切萬行蓮華從此生故金剛為莖者是根本智明一切差別行差別智從法身根本智生設是有此境界莊嚴亦是此依報也終不別有報因果也妙寶藏者慈悲含育報生也摩尼為葉者行無垢報生也光明寶王以為其臺者以根本智現照用自在所報生也眾寶色香以為鬚者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香所報生也無數寶網彌覆其上者以能施教網報生也上有樓觀者差別智報生名普納十方法界藏者以大智徧周教網普覆所報生也奇妙嚴飾者妙行報嚴故金剛為地者法身報生也千柱行列者行有千萬行也一切皆以摩尼寶成者行行中無垢也以閻浮檀金以為其壁者柔和忍辱之所報生也眾寶纓絡四面垂下者四攝之行垂慈接生之所報生也已下准此例知教廣文長不可具述已下摩耶夫人所現徧法界身同一切眾生事業等身生一切諸如來身如文自明。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四


  音切



  (魚據切)。


  (汗音)。


  (苦郭切)。


  (宿音)。


  (照革切)。


  (鹿音)。


  (當音)。


  (舒閏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五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八

  【論】如善財童子問摩耶夫人得此解脫其已久如摩耶答言善男子乃往古世過不可思議非最後身菩薩神通道眼所知者唯佛能知故意明不可以時分知不可以劫數度也要須以佛智印冥同古今量盡始末見亡者能知其發心得法之久近若立始終之見者設將無盡剎微塵比之成數無由可悉設使展轉無盡無盡剎塵比之成數亦不可悉數亡計盡智現方知即無以數法算其遠近若以算法盡無盡劫算毛孔中虗空量了無得其邊際故以虗空無壽量故以此無量為得時也如文殊師利頌云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此是最後身菩薩之大數也爾時劫名淨光表法身為劫體世界名須彌者得不動智為世界體雖有諸山五趣雜居然其國土眾寶所成清淨莊嚴無諸穢惡者唯其自心淨即一切境界淨萬法無垢作淨穢二見即自心見不淨也明大悲徧含五趣大智無染淨等見故名眾寶莊嚴有千億四天下者明萬行利生之位也有一四天下名師子幢者明大智徧周十方一境於中有八十億王城有城名自在幢者明八正道行十波羅蜜於中智所遊居名輪王所居號自在幢王名大威德者是智自在能治生死自不壞也彼王城北有道場名滿月光明者城北者北為坎位是師君智所居治迷之位也號道場能治執惑故名滿月光明其道場神名曰慈德者以智之化迷以慈悲為德有菩薩名離垢幢者法身起行性自無垢坐於道場將成正覺者欲成為將有一惡魔名金色光與其眷屬無量眾俱至菩薩所彼大威德轉輪王已得菩薩神通自在化作兵眾其數倍多圍遶道場諸魔惶怖悉自奔散者意明惡魔名金色光者法身智境真假一相一向離垢菩薩未明心境平等要假一切智王明觀心境理徹無二心境如幻一切境界幻智幻生即於境不迷妄想心魔總唯法界皆為佛事名為奔散道場神慈悲歡喜者法悅也道場神於彼王而生子想者明破見由智起行化俗由悲明此位智由慈悲所生故觀智如子乃至合會輪王者毗盧遮那是道場神我身是者明恐人不解其意託事像之令易解故終不可以心外別有境魔但明心無內外中間萬法自他同體一亦不一他亦不他只為法幽難顯借事表明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乃至一切初發無上大菩提心皆先起大願大慈悲心教化眾生方求出要利眾生之行及至行滿此法不移其志一切諸佛皆如是先從大慈悲願行生故十方世界無量諸佛將成佛時皆於齋中放大光明來照我身及我宮殿屋宅者悲宮智殿養育為屋生死海為宅明齋處身之中一切眾生生長之際此處是含生生長之藏如樹根魁之際向上長莖榦枝條向下生根入地處陰陽之中際發生之元始又如甲子旬中以戍為天魁左生陽右生陰今齋中放光者表受生之元始如天魁之象起慈悲之始生大智之元故如人生亦爾初生少小漸長大者亦從齋輪起氣通於上下生長之性此處是受氣始生之元故從此放光也是其乾位是始終之際生長之元此齋中是也又表處智悲之中際成智之中即眉間毫相是成大悲之中即齋中是故此是十一地普賢處世利生門治十地中出世緣真利生不自在行不廣大障如十定品中諸菩薩求覓普賢三求不見者是隨大智之中行檀度為主總統法界波羅蜜海門也都言三世一切佛以慈悲為初生無慈悲利物有厭生死即是二乘及淨土菩薩後迴心始可歸真定性之流生多劫難返餘如經自具我唯知此菩薩大願智幻解脫者明推德升進有三門一示善友之處云在三十三天二有王名正念三王女名天主光汝往問菩薩行菩薩道。
  第二三十三天正念天王女名天主光主智悲自在正念諸法無失現前門。
  【經】爾時善財遂往天宮見彼天女禮足圍遶合掌前住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天女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無礙念清淨莊嚴善男子我以此解脫力憶念過去有最勝劫名青蓮華我於彼劫中供養恒河沙數諸佛如來彼諸如來從初出家我皆瞻奉守護供養造僧伽藍營辦什物又彼諸佛從為菩薩住母胎時誕生之時行七步時大師子吼時住童子位在宮中時向菩提樹成正覺時轉正法輪現佛神變教化調伏眾生之時如是一切諸所作事從初發心乃至法盡我皆明憶無有遺餘常現在前念持不忘又憶過去劫名善地我於彼供養十恒河沙數諸佛如來又過去劫名為妙德我於彼供養一佛世界微塵數諸佛如來又劫名無所得我於彼供養八十四億百千那由他諸佛如來又劫名善光我於彼供養閻浮提微塵數諸佛如來又劫名無量光我於彼供養二十恒河沙數諸佛如來又劫名最勝德我於彼供養一恒河沙數諸佛如來又劫名善悲我於彼供養八十恒河沙數諸佛如來又劫名勝遊我於彼供養六十恒河沙數諸佛如來又劫名妙月我於彼供養七十恒河沙數諸佛如來善男子如是憶念恒河沙劫我常不捨諸佛如來應正等覺從彼一切諸如來所聞此無礙念清淨莊嚴菩薩解脫受持修行恒不忘失如是先劫所有如來從初菩薩乃至法盡一切所作我以淨嚴解脫之力皆隨憶念明了現前持而順行曾無懈廢善男子我唯知此無礙念清淨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出生死夜朗然明徹永離癡冥未嘗惛寐心無諸蓋身行輕安於諸法性清淨覺了成就十力開悟羣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迦毗羅城有童子師名曰徧友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以聞法故歡喜踊躍不思議善根自然增廣頂禮其足遶無數帀辭退而去。
  【論】王名正念者明智淨自在如天王正念者表淨智無念而自在任理施為不為而萬事自為明十一地淨智任運應現也在十住位中但名正念天子問其梵行未云有女至此十一地中名王又云有女明以智生悲也有女名天主光者表無作智中慈悲無染性任用利物也此位表智圓用無前後也取天表處生死中自在神化無方非即在於處所也敬申所求云我得菩薩解脫名無礙念意明無礙念者得三世無礙智一念印三世古今及未來一切眾生生死劫量及一切三世諸佛成道劫量一念徧知無不了然如今現前以無妄念智現前諸法本如是故此明無妄念之正念智也於中所有諸劫中諸佛之數於諸劫中或供養多佛或供養少佛增減不定者是一念中無念正智普皆供養三世諸佛之數此是無久近中久近之狀也總無時之大圓智境法自如是不由修生也修者但自照十二緣生達妄成智智無所修但自解迷真無可作亦無三世古今之性此是十一地中第二地善知識次十一地中第二地善知識已下總明正念中無礙智用徧周同行攝生之行身也此方如是十方一切世界例然六道等徧總從摩耶大悲海生以正念無作智為體也此是十一地中戒波羅蜜以智生悲門故女名天主光。
  第三迦毗羅城徧友童子師主徧滿十方主世法師範門。
  【經】從天宮下漸向彼城至徧友所禮足圍遶合掌恭敬於一面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徧友答言善男子此有童子名善知眾藝學菩薩字智汝可問之當為汝說。
  【論】迦毗羅城童子師此云黃色城也黃色者是中宮色故明為此童子師不離中道軌治俗典如此土孔丘之流明世間師範門如孔子頭頂下如返宇表處俗行謙之道以身表法像尼丘山似彼山頂中下非彼山因求祠而生此俗說非也姓孔者聖人無名無性以德立名為姓非以俗姓為姓約德以有寬明之德以之姓孔孔者寬也以行化蒙名之為丘丘者山岳之稱以艮為山為小男為童蒙因行所化而立名也故名丘也亦以德超過俗名之為丘亦至德尊重無傾動之質名之為丘生在兗州者艮之分也主以化小男童蒙之位兗州上值於角角為天門主眾善之門亦主以僧尼道士以乘角氣而生此非世凡流之能體故善財至此徧友不言而便令善財往眾藝所者師範之法正者不親教付之以助教不決之事問之以正師表德不孤必有鄰附贊成其化行也。
  第四善知眾藝童子主徧周十方字智門。
  【經】爾時善財即至其所頭頂禮敬於一面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時彼童子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善知眾藝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唱阿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以菩薩威力入無差別境界唱多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無邊差別門唱波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照法界唱者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輪斷差別唱那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得無依無上唱邏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離依止無垢唱拕(輕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不退轉方便唱婆(蒲我反)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金剛場唱茶(徒解反)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曰普輪唱沙(史我反)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為海藏唱縛(房可反)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為普生安住唱哆(都我反)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圓滿光唱也(以可反)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差別積聚唱瑟吒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光明息煩惱唱迦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無差別雲唱娑(蘇我反)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降霪大雨唱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大流湍激眾峯齊峙唱伽(上聲輕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安立唱他(他可反)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真如平等藏唱社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入世間海清淨唱鎻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念一切佛莊嚴唱拕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簡擇一切法聚唱奢(尸苛反)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隨順一切佛教輪光明唱伎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修因地智慧藏唱叉(楚我反)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息諸業海藏唱娑(蘇紇反)多(上聲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蠲諸惑障開淨光明唱壞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作世間智慧門唱曷攞多(上聲)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生死境界智慧輪唱婆(蒲我反)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智宮殿圓滿莊嚴唱車(上聲)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修行方便藏各別圓滿唱婆(蘇紇反)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隨十方現見諸佛唱訶婆(訶婆竝上聲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一切無緣眾生方便攝受令出生無礙力唱縒(七可反)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修行趣入一切功德海唱伽(上聲)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持一切法雲堅固海藏唱吒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隨願普見十方諸佛唱挐(妳可反)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字輪有無盡諸億字唱娑(蘇紇反)頗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化眾生究竟處唱娑(同前)迦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廣大藏無礙辯光明輪徧照唱也(夷舸反)娑(蘇可反)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宣說一切佛法境界唱室者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於一切眾生界法雷徧吼唱侘(恥加反)字時入般若波羅密門名以無我法開曉眾生唱陀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法輪差別藏善男子我唱如是字母時此四十二般若波羅密門為首入無量無數般若波羅蜜門善男子我唯知此善知眾藝菩薩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能於一切世出世間善巧之法以智通達到於彼岸殊方異藝咸綜無遺文字算數蘊其深解醫方呪術善療眾病有諸眾生鬼魅所持怨憎呪詛惡星變怪死屍奔逐癲癎贏瘦種種諸疾咸能救之使得痊愈又善別知金玉珠貝珊瑚琉璃摩尼硨磲鷄薩羅等一切寶藏出生之處品類不同價直多少村營鄉邑大小都城宮殿苑園嚴泉藪澤凡是一切人眾所居菩薩咸能隨方攝護又善觀察天文地理人相吉凶鳥獸音聲雲霞氣候年穀豐儉國土安危如是世間所有技藝莫不該練盡其源本又能分別出世之法正名辯義觀察體相隨順修行智入其中無疑無礙無愚暗無頑鈍無憂惱無沈沒無不現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摩竭提國有一聚落彼中有城名婆呾那有優婆夷號曰賢勝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頭面敬禮知藝之足遶無數帀戀仰辭去。
  【論】徧友云此有童子名善知眾藝學菩薩字智者明徧友是師童子是學者依教立名即如此方孔丘門人顏回之流善財致敬申請所求童子眾藝云我得菩薩解脫名善知眾藝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唱阿字時此云無也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菩薩威力入無差別境明達一切法空門是菩薩威力斷一切障入無功智徧法界眾生界故唱多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無邊差別境是明一切諸有是差別智是普賢行徧知一切三界六道眾生中法則行解及所宜應化如是總有四十二般若波羅蜜門為首名為字母入無量無數般若波羅蜜門如文自明。
  第五賢勝優婆夷主世間一切正邪吉凶諸方技術師筮博說一切總達利生門。
  【經】向聚落城至賢勝所禮足圍遶合掌恭敬於一面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賢勝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無依處道場既自開解復為人說又得無盡三昧非彼三昧法有盡無盡以能出生一切智性眼無盡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耳無盡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鼻無盡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舌無盡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身無盡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意無盡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功德波濤無盡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智慧光明無盡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速疾神通無盡故善男子我唯知此無依處道場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一切無著功德行而我云何盡能知說善男子南方有城名為沃田彼有長者名堅固解脫汝可往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爾時善財禮賢勝足遶無數帀戀慕瞻仰辭退南行。
  【論】賢勝優婆夷者明世醫方眾術世及出世莫不總明安物養生無法不了以居塵俗方便利生或作博說世筮玄占未達或作良醫善藥救世不安辯寶物以定真偽刊名言而釋文義奇才異智莫不普明鬼魅眾邪皆能制伏含普賢之智海等文殊之法身佛果處躬化靈萬有無方不至無剎不周無行不行無生不濟為慈悲故現作女身智無不明號為賢勝主禪波羅蜜門城名婆怛那者此云喜增益此以德立名以多饒益人多增喜事雞薩羅寶此寶如師子旋毛得無依處道場者法無依處身亦無依徧萬行故行無體故居南印度。
  第六南方沃田城以堅固解脫長者主處世無者念清淨解脫門。
  【經】到於彼城詣長者所禮足圍遶合掌恭敬於一面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長者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無著念清淨莊嚴我自得是解脫已來於十方佛所勤求正法無有休息善男子我唯知此無著念清淨莊嚴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獲無所畏大師子吼安住廣大福智之聚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即此城中有一長者名為妙月其長者宅常有光明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禮堅固足遶無數帀辭退而去。
  【論】南方有城名為沃田者以約此善友以智德澤資也人多善增德厚以立其名故長者名堅固解脫者明求法無懈如下自言爾時善財詣彼致敬申請所求長者云我得無著清淨念莊嚴明第六般若無相智慧莊嚴諸念即於一切法念自無著也。
  第七沃田城妙月長者主處世淨智光明門。
  【經】向妙月所禮足圍遶合掌恭敬於一面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妙月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淨智光明善男子我唯知此智光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證得無量解脫法門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出生彼有長者名無勝軍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是時善財禮妙月足遶無數帀戀仰辭云。
  【論】此城中有一長者名妙月者明此中長者會第六無相智慧門以方便波羅蜜為一體故明十地已前第六地三空無相智慧門是出世間解脫十地已後十一地中三空寂滅智慧門是處世間成第七方便波羅蜜與大慈悲一體無二以從大慈悲母智幻所生此最後地十住十地中七八二位相融此十一地中六七兩位和融一體須知升進形勢如是善財往詣致敬頂禮申請所求妙月長者云我唯知此淨智光明解脫者是妙月長者約德立名慈悲智光是破惑義以破世間眾生惑故因慈悲利生破惑立名此明三空慈悲淨智總一體用圓滿故。
  第八南方出生城無勝軍長者主無相法中得無盡相門。
  【經】漸向彼城至長者所禮足圍遶合掌恭敬於一面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長者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無盡相我以證此菩薩解脫見無量佛得無盡藏善男子我唯知此無盡相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得無限智無礙辯才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城南有一聚落名之為法彼聚落中有婆羅門名最寂靜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禮無勝軍足遶無數帀戀仰辭去。
  【論】南方者依初釋有城名出生者表第八願波羅蜜出生諸法及眾行故長者名無勝軍者表勝一切無明憍慢生死邪見惡賊魔軍故善財往詣禮敬申請所求長者答云我得菩薩解脫名無盡相者明一切心境總如來相於一毛處念念出生無盡諸相無念理中智幻所生何有盡相。
  第九出生城南法聚落最寂靜婆羅門主誠願語門。
  【經】漸次南行詣彼聚落見最寂靜禮足圍遶合掌恭敬於一面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婆羅門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誠願語過去現在未來菩薩以是語故乃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退轉無已退無現退無當退善男子我以住於誠願語故隨意所作莫不成滿善男子我唯知此誠願語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與誠願語行止無違言必以誠未曾虗妄無量功德因之出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妙意華門彼有童子名曰德生復有童女名為有德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於法尊重禮婆羅門足遶無數帀戀仰而去。
  【論】此城南有一聚落名為法者眾人所居名之聚落以無體性名之為法取其寂靜名之中有婆羅門名最寂靜者姓之及名總皆寂靜表力波羅蜜隨俗不俗眾會不諠名為力用自在善財往詣致敬頂禮申請所求云我得菩薩解脫名誠願語者誠是實也明所願依言誠實無虗妄言此是信士語從心願所言依真而無虗誑語言體真也所願皆真故名句文及聲言辭及所說一切皆性真故此為解脫此是法師位表法界為聚落一切言說自真人法悉皆如然表言不虗也。
  第十妙意華門城德生童子有德童女主智悲圓滿處世幻住門。
  【經】爾時善財童子漸次南行至妙意華門城見德生童子有德童女頂禮其足右遶畢已於前合掌而作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唯願慈哀為我宣說時童子童女告善財言善男子我等證得菩薩解脫名為幻住得此解脫故見一切世界皆幻住因緣所生故一切眾生皆幻住業煩惱所起故一切世間皆幻住無明有愛等展轉緣生故一切法皆幻住我見等種種幻緣所生故一切三世皆幻住我見等顛倒智所生故一切眾生生滅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皆幻住虗妄分別所生故一切國土皆幻住想倒心倒見倒無明所現故一切聲聞辟支佛皆幻住智斷分別所成故一切菩薩皆幻住能自調伏教化眾生諸行願法之所成故一切菩薩眾會變化調伏諸所施為皆幻住願智幻所成故善男子幻境自性不可思議善男子我等二人但能知此幻住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善入無邊諸事幻網彼功德行我等云何能知能說時童子童女說自解脫已以不思議諸善根力令善財身柔輭光澤而告之言。
  【論】此南方有城名妙意華門者妙智行華悉圓滿故表十一地十法滿也彼有童子名曰德生復有童女名曰有德此明智悲二行齊均無前却故童子童女者明智悲齊滿雖處世間無五欲想以居幻住故善財往詣頂禮致敬申請所求云我等證得菩薩解脫名為幻住者約佛境界眾生境界皆智幻所生住居幻境無實無虗無有識情心境皆亡性相無礙以智功德故幻生光影身土重重如因陀羅網身境重重十方身土境相相入無礙無礙十方世界智凡體徹無始無終圓古今而一性常住世間無所依止此明世間緣生性自離故真如虗妄假安立故妄體本無真無住故智無依止如虗空故以智報生皆幻住故有無自在隨智用故雖智體同空不處寂故智身無量等徧十方性無往來相光影故身土重重無大小故經云幻境自性不可思議。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五


  音切



  (子宋切)。


  (蘇口切)。


  (慈呂切)。


  (此緣切)。


  (與音)。


  (閑音)。


  (唐可切)。


  (來可切)。


  (直里切)。


  (丹達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六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九

  【論】從此十一地已後會慈氏一生所得佛果門於此門中長科為十段。
  【經】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國名海岸有園名大莊嚴其中有一廣大樓閣名毗盧遮那莊嚴藏從菩薩善根果報生從菩薩念力願力自在力神通力生從菩薩善巧方便生從菩薩福德智慧生善男子住不思議解脫菩薩以大悲心為諸眾生現如是境界集如是莊嚴彌勒菩薩摩訶薩安處其中為欲攝受本所生處父母眷屬及諸人民令成熟故又欲令彼同受生同修行眾生於大乘中得堅固故又欲令彼一切眾生隨住地隨善根皆成就故又欲為汝顯示菩薩解脫門故顯示菩薩徧一切處受生自在故顯示菩薩以種種身普現一切眾生之前常教化故顯示菩薩以大悲力普攝一切世間資財而不厭故顯示菩薩具修諸行知一切行離諸相故顯示菩薩處處受生了一切生皆無相故汝詣彼問菩薩云何行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云何學菩薩戒云何淨菩薩心云何發菩薩願云何習菩薩助道具云何入菩薩所住地云何滿菩薩波羅蜜云何獲菩薩無生忍云何具菩薩功德法云何事菩薩善知識何以故善男子彼菩薩摩訶薩通達一切菩薩行了知一切眾生心常現其前教化調伏彼菩薩已滿一切波羅蜜已住一切菩薩地已證一切菩薩忍已入一切菩薩位已蒙授與具足記已遊一切菩薩境已得一切佛神力已蒙一切如來以一切智甘露法水而灌其頂善男子彼善知識能潤澤汝諸善根能增長汝菩提心能堅汝志能益汝善能長汝菩薩根能示汝無礙法能令汝入普賢地能為汝說菩薩願能為汝說普賢行能為汝說一切菩薩行願所成功德善男子汝不應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發一願得一記住一忍生究竟想不應以限量心行於六度住於十地淨佛國土事善知識何以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應種無量諸善根應集無量菩提具應修無量菩提因應學無量巧迴向應化無量眾生界應知無量眾生心應知無量眾生根應識無量眾生解應觀無量眾生行應調伏無量眾生應斷無量煩惱應淨無量業習應滅無量邪見應除無量雜染心應發無量清淨心應拔無量苦毒箭應涸無量愛欲海應破無量無明暗應摧無量我慢山應斷無量生死縛應度無量諸有流應竭無量受生海應令無量眾生出五欲淤泥應使無量眾生離三界牢獄應置無量眾生於聖道中應銷滅無量貪欲行應淨治無量瞋恚行應摧破無量愚癡行應超無量魔網應離無量魔業應淨治菩薩無量欲樂應增長菩薩無量方便應出生菩薩無量增上根應明潔菩薩無量決定解應趣入菩薩無量平等應清淨菩薩無量功德應修治菩薩無量諸行應示現菩薩無量隨順世間行應生無量淨信力應住無量精進力應淨無量正念力應滿無量三昧力應起無量淨慧力應堅無量勝解力應集無量福德力應長無量智慧力應發起無量菩薩力應圓滿無量如來力應分別無量法門應了知無量法門應清淨無量法門應生無量法光明應作無量法照曜應照無量品類根應知無量煩惱病應集無量妙法藥應療無量眾生疾應嚴辦無量甘露供應往詣無量佛國土應供養無量諸如來應入無量菩薩會應受無量諸佛教應忍無量眾生罪應滅無量惡道難應令無量眾生生善道應以四攝攝無量眾生應修無量總持門應生無量大願門應修無量大悲大願力應勤求無量法常無休息應起無量思惟力應起無量神通事應淨無量智光明應往無量眾生趣應受無量諸有生應現無量差別身應知無量言辭法應入無量差別心應知菩薩大境界應住菩薩大宮殿應觀菩薩甚深妙法應知菩薩難知境界應行菩薩難行諸行應具菩薩尊重威德應踐菩薩難入正位應知菩薩種種諸行應現菩薩普徧神力應受菩薩平等法雲應廣菩薩無邊行網應滿菩薩無邊諸度應受菩薩無量記莂應入菩薩無量忍門應治菩薩無量諸地應淨菩薩無量法門應同諸菩薩安住無邊劫供養無量佛嚴淨不可說佛國土出生不可說菩薩願善男子舉要言之應普修一切菩薩行應普化一切眾生界應普入一切劫應普生一切處應普知一切世應普行一切法應普淨一切剎應普滿一切願應普供一切佛應普同一切菩薩願應普事一切善知識善男子汝求善知識不應疲倦見善知識勿生厭足請問善知識勿憚勞苦親近善知識勿懷退轉供養善知識不應休息受善知識教不應倒錯學善知識行不應疑惑聞善知識演說出離門不應猶豫見善知識隨順煩惱行勿生嫌怪於善知識所生深信尊敬心不應變改何以故善男子菩薩因善知識聽聞一切菩薩諸行成就一切菩薩功德出生一切菩薩大願引發一切菩薩善根積集一切菩薩助道開發一切菩薩法光明顯示一切菩薩出離門修學一切菩薩清淨戒安住一切菩薩功德法清淨一切菩薩廣大志增長一切菩薩堅固心具足一切菩薩陀羅尼辯才門得一切菩薩清淨藏生一切菩薩定光明得一切菩薩殊勝願與一切菩薩同一願聞一切菩薩殊勝法得一切菩薩祕密處至一切菩薩法寶洲增一切菩薩善根芽長一切菩薩智慧身護一切菩薩深密藏持一切菩薩福德聚淨一切菩薩受生道受一切菩薩正法雲入一切菩薩大願路趣一切如來菩提果攝取一切菩薩妙行開示一切菩薩功德往一切方聽受妙法讚一切菩薩廣大威德生一切菩薩大慈悲力攝一切菩薩勝自在力生一切菩薩菩提分作一切菩薩利益事善男子菩薩由善知識任持不墮惡趣由善知識攝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識護念不毀犯菩薩戒由善知識守護不隨逐惡知識由善知識養育不缺減菩薩法由善知識攝取超越凡夫地由善知識教誨超越二乘地由善知識示導得出離世間由善知識長養能不染世法由承事善知識修一切菩薩行由供養善知識具一切助道法由親近善知識不為業惑之所摧伏由恃怙善知識勢力堅固不怖諸魔由依止善知識增長一切菩提分法何以故善男子善知識者能淨諸障能滅諸罪能除諸難能止諸惡能破無明長夜黑暗能壞諸見堅固牢獄能出生死城能捨世俗家能截諸魔網能拔眾苦箭能離無智險難處能出邪見大曠野能度諸有流能離諸邪道能示菩提路能教菩薩法能令安住菩薩行能令趣向一切智能淨智慧眼能長菩提心能生大悲能演妙行能說波羅蜜能擯惡知識能令住諸地能令獲諸忍能令修習一切善根能令成辦一切道具能施與一切大功德能令到一切種智位能令歡喜集功德能令踊躍修諸行能令趣入甚深義能令開示出離門能令杜絕諸惡道能令以法光照曜能令以法雨潤澤能令銷滅一切惑能令捨離一切見能令增長一切佛智慧能令安住一切佛法門善男子善知識者如慈母出生佛種故如慈父廣大利益故如乳母守護不令作惡故如教師示其菩薩所學故如善導能示波羅蜜道故如良醫能治煩惱諸病故如雪山增長一切智藥故如勇將殄除一切怖畏故如濟客令出生死瀑流故如船師令到智慧寶洲故善男子常當如是正念思惟諸善知識復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識應發如大地心荷負重任無疲倦故應發如金剛心志願堅固不可壞故應發如鐵圍山心一切諸苦無能動故應發如給侍心所有教令皆隨順故應發如弟子心所有訓誨無違逆故應發如僮僕心不厭一切諸作務故應發如養母心受諸勤苦不告勞故應發如傭作心隨所受教無違逆故應發如除糞人心離憍慢故應發如已熟稼心能低下故應發如良馬心離惡性故應發如大車心能運重故應發如調順象心恒伏從故應發如須彌山心不傾動故應發如良犬心不害主故應發如旃茶羅心離憍慢故應發如犗牛心無威怒故應發如舟船心往來不倦故應發如橋梁心濟渡忘疲故應發如孝子心承順顏色故應發如王子心遵行教命故復次善男子汝應於自身生病苦想於善知識生醫王想於所說法生良藥想於所修行生除病想又應於自身生遠行想於善知識生導師想於所說法生正道想於所修行生遠達想又應於自身生求度想於善知識生船師想於所說法生舟檝想於所修行生到岸想又應於自身生苗稼想於善知識生龍王想於所說法生時雨想於所修行生成熟想又應於自身生貧窮想於善知識生毗沙門王想於所說法生財寶想於所修行生富饒想又應於自身生弟子想於善知識生良工想於所說法生技藝想於所修行生了知想又應於自身生恐怖想於善知識生勇健想於所說法生器仗想於所修行生破怨想又應於自身生商人想於善知識生導師想於所說法生珍寶想於所修行生捃拾想又應於自身生兒子想於善知識生父母想於所說法生家業想於所修行生紹繼想又應於自身生王子想於善知識生大臣想於所說法生王教想於所修行生冠王冠想服王服想繫王繒想坐王殿想善男子汝應發如是心作如是意近善知識何以故以如是心近善知識令其志願永得清淨復次善男子善知識者長諸善根譬如雪山長諸藥艸善知識者是佛法器譬如大海吞納眾流善知識者是功德處譬如大海出生眾寶善知識者淨菩提心譬如猛火能鍊真金善知識者出過世法如須彌山出於大海善知識者不染世法譬如蓮華不著於水善知識者不受諸惡譬如大海不宿死屍善知識者增長白法譬如白月光色圓滿善知識者照明法界譬如盛日照四天下善知識者長菩薩身譬如父母養育兒子善男子以要言之菩薩摩訶薩若能隨順善知識教得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功德淨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深心長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菩薩根淨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菩薩力斷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障超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魔境入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法門滿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助道修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妙行發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大願善男子我復略說一切菩薩行一切菩薩波羅蜜一切菩薩地一切菩薩忍一切菩薩總持門一切菩薩三昧門一切菩薩神通智一切菩薩迴向一切菩薩願一切菩薩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識力以善知識而為根本依善知識生依善知識出依善知識長依善知識住善知識為因緣善知識能發起時善財童子聞善知識如是功德能開示無量菩薩妙行能成就無量廣大佛法踊躍歡喜頂禮德生及有德足遶無量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一善男子從此南方有國土名為海岸已下至辭退而去可有半卷經明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推慈氏菩薩之德令善財童子親近升進分從善男子南方有國土名為海岸者明升進至慈氏一生佛果故名為海岸入佛智海臨生死海故亦以此國臨海而居故有園林名大莊嚴者約慈氏所居以生死為園萬行為林莊嚴自己智悲佛果已皆滿足名大莊嚴其中有一廣大樓閣名毗盧遮那莊嚴藏者明根本智差別智總體報生以立名故毗云種種光明遮那云徧照以差別智為種種光明以根本智為徧照此二智約用成名其體用一也總無作者以此法界體用普光明智成諸萬行廣利含生報生故此大莊嚴樓閣廣大量等虗空一切世間及以眾生咸處其內同住遊止不覺不知如善財童子入此樓閣中見淨世界不淨世界大千世界小千世界乃至地獄畜生餓鬼所住乃至十方世界有佛世界無佛世界菩薩眾會種種等事咸在其中廣如經說以佛智海大悲含物萬行利生大願所持共成樓閣之體止住一切眾生生死園中以萬行林覆蔭含識皆令永得白淨法身無垢淨智清涼之樂經云從菩薩善根果報生從善巧方便生從福德智慧生生無來處滅無去處皆是如幻智住生滅之相還如眾生以業生滅無有來去體相可得取捨無有忻厭經云善男子住不思議解脫菩薩以大悲心為諸眾生現如是境界集如是莊嚴彌勒菩薩安處其中已下廣如經說從此第一段中復分為五段一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國土名為海岸已下至云何事菩薩善知識有二十行半經明示善友所在及勸往詣其所諮問法門分二何以故善男子彼菩薩摩訶薩已下至住於十地淨佛國土事善知識有十四行經明德生童子歎慈氏德令善財親近承事分三何以故善男子菩薩應種無量諸善根已下至應普事一切善知識有四十九行半經明德生童子教善財童子所應學應行廣大之法分四善男子汝求善知識不應疲倦已下至增長一切菩提法分有三十四行經明德生童子教善財童子事善知識不觀過失不應疲倦由善知識獲無量利益分五何以故善男子善知識者能淨諸障已下至辭退而去有八十九行經明德生童子教恭敬善知識法及由善知識成就廣大佛法分如經云不應以限量心行於六度住於十地淨佛國土事善知識者明六度十地皆是出世一分淨見未亡以此障故未具普賢行不同毗盧遮那如來報身因果境界但得同於出世化佛化身以毗盧遮那報相果海功德身具華冠纓絡環釧眾相福海嚴身非是出纏捨諸飾好厭生死身故是達無明本元法界大智之境自具無邊功德報身又加普賢行願海差別智所成無限功德互為莊嚴功德報身故是故十一地滿德生童子教善財童子入法界門會根本果體不隨引俗化境住於淨見限量行門餘如經具明如化佛之境是出世之門云有他方別分淨土報佛以十方總為一淨土不分淨穢。
  【經】爾時善財童子聞善知識教潤澤其心正念思惟諸菩薩行向海岸國自憶往世不修禮敬即時發意勤力而行復憶往世身心不淨即時發意專自治潔復憶往世作諸惡業即時發意專自防斷復憶往世起諸妄想即時發意恒正思惟復憶往世所修諸行但為自身即時發意令心廣大普及含識復憶往世追求欲境常自捐耗無有滋味即時發意修行佛法長養諸根以自安隱復憶往世起邪思念顛倒相應即時發意生正見心起菩薩願復憶往世日夜劬勞作諸惡事即時發意起大精進成就佛法復憶往世受五趣生於自他身皆無利益即時發意願以其身饒益眾生成就佛法承事一切諸善知識如是思惟生大歡喜復觀此身是生老病死眾苦之宅願盡未來劫修菩薩道教化眾生見諸如來成就佛法遊行一切佛剎承事一切法師住持一切佛教尋求一切法侶見一切善知識習一切諸佛法與一切菩薩願智身而作因緣作是念時長不思議無量善根即於一切菩薩深信尊重生希有想生大師想諸根清淨善法增益起一切菩薩恭敬供養作一切菩薩曲躬合掌生一切菩薩普見世間眼起一切菩薩普念眾生想現一切菩薩無量願化身出一切菩薩清淨讚說音想見過現一切諸佛及諸菩薩於一切處示現成道神通變化乃至無有一毛端處而不周徧又得清淨智光明眼見一切菩薩所行境界其心普入十方剎網其願普徧虗空法界三世平等無有休息如是一切皆以信受善知識教之所致耳。
  【論】第二爾時善財童子蒙善知識教潤澤其心已下至皆以信受善知識教之所致耳有三十行經明善財童子自念往因過惡不善自慚愧悔恨起恭敬供養親近善知識分如文自明。
  【經】善財童子以如是尊重如是供養如是稱讚如是觀察如是願力如是想念如是無量智慧境界於毗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前五體投地暫時斂念思惟觀察以深信解大願力故入徧一切處智慧身平等門普現其身在於一切如來前一切菩薩前一切善知識前一切如來塔廟前一切如來形像前一切諸佛諸菩薩住處前一切法寶前一切聲聞辟支佛及其塔廟前一切聖眾福田前一切父母尊者前一切十方眾生前皆如上說尊重禮讚盡未來際無有休息等虗空無邊量故等法界無障礙故等實際徧一切故等如來無分別故猶如影隨智現故猶如夢從思起故猶如像示一切故猶如響緣所發故無有生遞與謝故無有性隨緣轉故又決定知一切諸報皆從業起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業皆從習起一切佛興皆從信起一切化現諸供養事皆悉從於決定解起一切化佛從敬心起一切佛法從善根起一切化身從方便起一切佛事從大願起一切菩薩所修諸行從迴向起一切法界廣大莊嚴從一切智境界而起離於斷見知迴向故離於常見知無生故離無因見知正因故離顛倒見知如實理故離自在見知不由他故離自他見知從緣起故離邊執見知法界無邊故離往來見知如影像故離有無見知不生滅故離一切法見知空無生故知不自在故知願力出生故離一切相見入無相際故知一切法如種生芽故如印生文故知質如像故知聲如響故知境如夢故知業如幻故了世心現故了果因起故了報業習故了知一切諸功德法皆從菩薩善巧方便所流出故。
  【論】第三善財童子以如是尊重如是供養已下至皆從菩薩善巧方便所流出故有三十二行經明善財童子於樓閣前五體投地暫時斂念思惟獲益無量分如文具明。
  【經】善財童子入如是智端心潔念於樓觀前舉體投地殷勤頂禮不思議善根流注身心清涼悅澤從地而起一心瞻仰目不暫捨合掌圍遶經無量帀作是念言此大樓閣是解空無相無願者之所住處是於一切法無分別者之所住處是了法界無差別者之所住處是知一切眾生不可得者之所住處是知一切法無生者之所住處是不著一切世間者之所住處是不著一切窟宅者之所住處是不樂一切聚落者之所住處是不依一切境界者之所住處是離一切想者之所住處是知一切法無自性者之所住處是斷一切分別業者之所住處是離一切想心意識者之所住處是不入不出一切道者之所住處是入一切甚深般若波羅蜜者之所住處是能以方便住普門法界者之所住處是息滅一切煩惱火者之所住處是以增上慧除斷一切見愛慢者之所住處是出生一切諸禪解脫三昧通明而遊戲者之所住處是觀察一切菩薩三昧境界者之所住處是安住一切如來所者之所住處是以一劫入一切劫以一切劫入一劫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是以一剎入一切剎以一切剎入一剎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是以一法入一切法以一切法入一法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是以一眾生入一切眾生以一切眾生入一眾生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是以一佛入一切佛以一切佛入一佛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是於一念中而知一切三世者之所住處是於一念中往詣一切國土者之所住處是於一切眾生前悉現其身者之所住處是心常利益一切世間者之所住處是能徧至一切處者之所住處是雖已出一切世間為化眾生故而恒於中現身者之所住處是不著一切剎為供養諸佛故而遊一切剎者之所住處是不動本處能普詣一切佛剎而莊嚴者之所住處是親近一切佛而不起佛想者之所住處是依止一切善知識而不起善知識想者之所住處是住一切魔宮而不躭著欲境界者之所住處是永離一切心想者之所住處是雖於一切眾生中而現其身然於自他不生二想者之所住處是能普入一切世界而於法界無差別想者之所住處是願住未來一切劫而於諸劫無長短想者之所住處是不離一毛端處而普現身一切世界者之所住處是能演說難遭遇法者之所住處是能住難知法甚深法無二法無相法無對治法無所得法無戲論法者之所住處是住大慈大悲者之所住處是已度一切二乘智已超一切魔境界已於世法無所染已到菩薩所到岸已住如來所住處者之所住處是雖離一切諸相而亦不入聲聞正位雖了一切法無生而亦不住無生法性者之所住處是雖觀不淨而不證離貪法亦不與貪欲俱雖修於慈而不證離瞋法亦不與瞋垢俱雖觀緣起而不證離癡法亦不與癡惑俱者之所住處是雖住四禪而不隨禪生雖行四無量為化眾生故而不生色界雖修四無色定以大悲故而不住無色界者之所住處是雖勤修止觀為化眾生故而不證明脫雖行於捨而不捨化眾生事者之所住處是雖觀於空而不起空見雖行無相而常化著相眾生雖行無願而不捨菩提行願者之所住處是雖於一切業煩惱中而得自在為化眾生故而現隨順諸業煩惱雖無生死為化眾生故示受生死雖已離一切趣為化眾生故示入諸趣者之所住處是雖行於慈而於諸眾生無所愛戀雖行於悲而於諸眾生無所取著雖行於喜而觀苦眾生心常哀愍雖行於捨而不廢捨利益他事者之所住處是雖行九次第定而不厭離欲界受生雖知一切法無生無滅而不於實際作證雖入三解脫門而不取聲聞解脫雖觀四聖諦而不住小乘聖果雖觀甚深緣起而不住究竟寂滅雖修八聖道而不求永出世間雖超凡夫地而不墮聲聞辟支佛地雖觀五取蘊而不永滅諸蘊雖超出四魔而不分別諸魔雖不著六處而不永滅六處雖安住真如而不墮實際雖說一切乘而不捨大乘此大樓閣是住如是等一切諸功德者之所住處爾時善財童子而說頌曰。
  【論】第四善財童子入如是智端心潔念已下至善財說頌有八十行經明善財歎善知識所居樓閣分如文自明。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六


  音切



  (介音)。


  (子葉切)。


  (居運切)。


  (苦改切)。


  (注音)。


  (耿音)。


  (於結切)。


  (下各切)。


  (羊益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七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十

  【經】
  此是大悲清淨智  利益世間慈氏尊  灌頂地中佛長子  入如來境之住處  一切名聞諸佛子  已入大乘解脫門  遊行法界心無著  此無等者之住處  施戒忍進禪智慧  方便願力及神通  如是大乘諸度法  悉具足者之住處  智慧廣大如虗空  普知三世一切法  無礙無依無所取  了諸有者之住處  善能解了一切法  無性無生無所依  如鳥飛空得自在  此大智者之住處  了知三毒真實性  分別因緣虗妄起  亦不厭彼而求出  此寂靜人之住處  三解脫門八聖道  諸蘊處界及緣起  悉能觀察不趣寂  此善巧人之住處  十方國土及眾生  以無礙智咸觀察  了性皆空不分別  此寂滅人之住處  普行法界悉無礙  而求行性不可得  如風行空無所行  此無依者之住處  普見惡道羣生類  受諸楚毒無所歸  放大慈光悉除滅  此哀愍者之住處  見諸眾生失正道  譬如生盲踐畏途  引其令入解脫城  此大導師之住處  見諸眾生入魔網  生老病死常逼迫  令其解脫得慰安  此勇健人之住處  見諸眾生嬰惑病  而興廣大悲愍心  以智慧藥悉除滅  此大醫王之住處  見諸羣生沒有海  沈淪憂迫受眾苦  悉以法船而救之  此善度者之住處  見諸眾生在惑海  能發菩提妙寶心  悉入其中而濟拔  此善漁人之住處  恒以大願慈悲眼  普觀一切諸眾生  從諸有海而拔出  此金翅王之住處  譬如日月在虗空  一切世間魔不蜀  智慧光明亦如是  此照世者之住處  菩薩為化一眾生  普盡未來無量劫  如為一人一切爾  此救世者之住處  於一國土化眾生  盡未來劫無休息  一一國土咸如是  此堅固意之住處  十方諸佛所說法  一座普受咸令盡  盡未來劫恒悉然  此智海人之住處  徧遊一切世界海  普入一切道場海  供養一切如來海  此修行者之住處  修行一切妙行海  發起無邊大願海  如是經於眾劫海  此功德者之住處  一毛端處無量剎  佛眾生劫不可說  如是明見靡不周  此無礙眼之住處  一念普攝無邊劫  國土諸佛及眾生  智慧無礙悉正知  此具德人之住處  十方國土碎為塵  一切大海以毛滴  菩薩發願數如是  此無礙者之住處  成就總持三昧門  大願諸禪及解脫  一一皆住無邊劫  此真佛子之住處  無量無邊諸佛子  種種說法度眾生  亦說世間眾技術  此修行者之住處  成就神通方便智  修行如幻妙法門  十方五趣悉現生  此無礙者之住處  菩薩始從初發心  具足修行一切行  化身無量徧法界  此神力者之住處  一念成就菩提道  普作無邊智慧業  世情思慮悉發狂  此難量者之住處  成就神通無障礙  遊行法界靡不周  其心未嘗有所得  此淨慧者之住處  菩薩修行無礙慧  入諸國土無所著  以無二智普照明  此無我者之住處  了知諸法無依止  本性寂滅同虗空  常行如是境界中  此離垢人之住處  普見羣生受諸苦  發大仁慈智慧心  願常利益諸世間  此悲愍者之住處  佛子住於此  普現眾生前  猶如日月輪  徧除生死暗  佛子住於此  普順眾生心  變現無量身  充滿十方剎  佛子住於此  徧遊諸世界  一切如來所  無量無數劫  佛子住於此  思量諸佛法  無量無數劫  其心無厭倦  佛子住於此  念念入三昧  一一三昧門  闡明諸佛境  佛子住於此  悉知一切剎  無量無數劫  眾生佛名號  佛子住於此  一念攝諸劫  但隨眾生心  而無分別想  佛子住於此  修習諸三昧  一一心念中  了知三世法  佛子住於此  結跏身不動  普現一切剎  一切諸趣中  佛子住於此  飲諸佛法海  深入智慧海  具足功德海  佛子住於此  悉知諸剎數  世數眾生數  佛名數亦然  佛子住於此  一念悉能了  一切三世中  國土之成壞  佛子住於此  普知佛行願  菩薩所修行  眾生根性欲  佛子住於此  見一微塵中  無量剎道場  眾生及諸劫  如一微塵內  一切塵亦然  種種咸具足  處處皆無礙  佛子住於此  普觀一切法  眾生剎及世  無起無所有  觀察眾生等  法等如來等  剎等諸願等  三世悉平等  佛子住於此  教化諸羣生  供養諸如來  思惟諸法性  無量千萬劫  所修願智行  廣大不可量  稱揚莫能盡  彼諸大勇猛  所行無障礙  安住於此中  我合掌敬禮  諸佛之長子  聖德慈氏尊  我今恭敬禮  願垂顧念我
  【論】已上八十九行頌是善財童子重頌前慈氏菩薩所居樓閣住處并歎慈氏菩薩之德如文具明。
  【經】爾時善財童子以如是等一切菩薩無量稱揚讚歎法而讚毗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中諸菩薩已曲躬合掌恭敬頂禮一心願見彌勒菩薩親近供養乃見彌勒菩薩摩訶薩從別處來無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候]羅伽王釋梵護世及本生處無量眷屬婆羅門眾及餘無數百千眾生前後圍遶而共來向莊嚴藏大樓觀所善財見已歡喜踊躍五體投地時彌勒菩薩觀察善財指示大眾歎其功德而說頌曰。
  汝等觀善財  智慧心清淨  為求菩提行  而來至我所  善來圓滿慈  善來清淨悲  善來寂滅眼  修行無懈倦  善來清淨意  善來廣大心  善來不退根  修行無懈倦  善來不動行  常求善知識  了達一切法  調伏諸羣生  善來行妙道  善來住功德  善來趣佛果  未曾有疲倦  善來德為體  善來法所滋  善來無邊行  世間難可見  善來離迷惑  世法不能染  利衰毀譽等  一切無分別  善來施安樂  調柔堪受化  諂誑瞋慢心  一切悉除滅  善來真佛子  普詣於十方  增長諸功德  調柔無懈倦  善來三世智  徧知一切法  普生功德藏  修行不疲厭  文殊德雲等  一切諸佛子  令汝至我所  示汝無礙處  具修菩薩行  普攝諸羣生  如是廣大人  今來至我所  為求諸如來  清淨之境界  問諸廣大願  而來至我所  去來現在佛  所成諸行業  汝欲皆修學  而來至我所  汝於善知識  欲求微妙法  欲受菩薩行  而來至我所  汝念善知識  諸佛所稱歎  令汝成菩提  而來至我所  汝念善知識  生我如父母  養我如乳母  增我菩提分  如醫療眾疾  如天灑甘露  如日示正道  如月轉淨輪  如山不動搖  如海無增減  如船師濟渡  而來至我所  汝觀善知識  猶如大猛將  亦如大商主  又如大導師  能建正法幢  能示佛功德  能滅諸惡道  能開善趣門  能顯諸佛身  能守諸佛藏  能持諸佛法  是故願瞻奉  欲滿清淨智  欲具端正身  欲生尊貴家  而來至我所  汝等觀此人  親近善知識  隨其所修學  一切應順行  以昔福因緣  文殊令發心  隨順無違逆  修行不懈倦  父母與親屬  宮殿及財產  一切皆捨離  謙下求知識  淨治如是意  永離世間身  當生佛國土  受諸勝果報  善財見眾生  生老病死苦  為發大悲意  勤修無上道  善財見眾生  五趣常流轉  為求金剛智  破彼諸苦輪  善財見眾生  心田甚荒穢  為除三毒刺  專求利智犂  眾生處癡暗  盲冥失正道  善財為導師  示其安隱處  忍鎧解脫乘  智慧為利劒  能於三有內  破諸煩惱賊  善財法船師  普濟諸含識  令過爾燄海  疾至淨寶州  善財正覺日  智光大願輪  周行法界空  普照羣迷宅  善財正覺月  白法悉圓滿  慈定清涼光  等照眾生心  善財勝智海  依於直心住  菩提行漸深  出生眾法寶  善財大心龍  昇於法界空  興雲霔甘澤  生成一切果  善財然法燈  信炷慈悲油  念器功德光  滅除三毒暗  覺心迦羅邏  悲胞慈為肉  菩提分肢節  長於如來藏  增長福德藏  清淨智慧藏  開顯方便藏  出生大願藏  如是大莊嚴  救護諸羣生  一切天人中  難聞難可見  如是智慧樹  根深不可動  眾行漸增長  普蔭諸羣生  欲生一切德  欲問一切法  欲斷一切疑  專求善知識  欲破諸惑魔  欲除諸見垢  欲解眾生縛  專求善知識  當滅諸惡道  當示人天路  令修功德行  疾入涅槃城  當度諸見難  當截諸見網  當枯愛欲水  當示三有道  當為世依怙  當作世光明  當成三界師  示其解脫處  亦當令世間  普離諸想著  普覺煩惱睡  普出愛欲泥  當了種種法  當淨種種剎  一切咸究竟  其心大歡喜  汝行極調柔  汝心甚清淨  所欲修功德  一切當圓滿  不久見諸佛  了達一切法  嚴淨眾剎海  成就大菩提  當滿諸行海  當知諸法海  當度眾生海  如是修諸行  當到功德岸  當生諸善品  當與佛子等  如是心決定  當斷一切惑  當淨一切業  當伏一切魔  滿足如是願  當生妙智道  當開正法道  不久當捨離  惑業諸苦道  一切眾生輪  沈迷諸有輪  汝當轉法輪  令其斷苦輪  汝當持佛種  汝當淨法種  汝能集僧種  三世悉周徧  當斷眾愛網  當裂眾見網  當救眾苦網  當成此願網  當度眾生界  當淨國土界  當習智慧界  當成此心界  當令眾生喜  當令菩薩喜  當令諸佛喜  當成此歡喜  當見一切趣  當見一切剎  當見一切佛  當成此佛見  當放破暗光  當放息熱光  當放滅惡光  滌除三有苦  當開天趣門  當開佛道門  當示解脫門  普使眾生入  當示於正道  當絕於邪道  如是勤修行  成就菩提道  當修功德海  當渡三有海  普使羣生海  出於眾苦海  當於眾生海  消竭煩惱海  令修諸行海  疾入大智海  汝當增智海  汝當修行海  諸佛大願海  汝當咸滿足  汝當入剎海  汝當觀眾海  汝當以智力  普飲諸法海  當覲諸佛雲  當起供養雲  當聽妙法雲  當興此願雲  普遊三有室  普壞眾惑室  普入如來室  當行如是道  普入三昧門  普遊解脫門  普住神通門  周行於法界  普現眾生前  普對諸佛前  譬如日月光  當成如是力  所行無動亂  所行無染著  如鳥行虗空  當成此妙用  譬如因陀網  剎網如是住  汝當悉往詣  如風無所礙  汝當入法界  徧往諸世界  普見三世佛  心生大欣慶  汝於諸法門  已得及當得  應生大喜躍  無貪亦無厭  汝是功德器  能隨諸佛教  能修菩薩行  得見此奇特  如是諸佛子  億劫難可遇  況見其功德  所修諸妙道  汝生於人中  大獲諸善利  得見文殊等  無量諸功德  已離諸惡道  已出諸難處  已超眾苦患  善哉勿懈怠  已離凡夫地  已住菩薩地  當滿智慧地  速入如來地  菩薩行如海  佛智同虗空  汝願亦復然  應生大欣慶  諸根不懈倦  志願恒決定  親近善知識  不久悉成滿  菩薩種種行  皆為調眾生  普行諸法門  慎勿生疑惑  汝具難思福  及以真實信  是故於今日  得見諸佛子  汝見諸佛子  悉獲廣大利  一一諸大願  一切咸信受  汝於三有中  能修菩薩行  是故諸佛子  示汝解脫門  非是法器人  與佛子同住  設經無量劫  莫知其境界  汝見諸菩薩  得聞如是法  世間甚難有  應生大喜慶  諸佛護念汝  菩薩攝受汝  能順其教行  善哉住壽命  已生菩薩家  已具菩薩德  已長如來種  當昇灌頂位  不久汝當得  與諸佛子等  見苦惱眾生  悉置安隱處  如下如是種  必獲如是果  我今慶慰汝  汝應大忻悅  無量諸菩薩  無量劫行道  未能成此行  今汝皆獲得  信樂堅進力  善財成此行  若有敬慕心  亦當如是學  一切功德行  皆從願欲生  善財已了知  常樂勤修習  如龍布密雲  必當霔大雨  菩薩起願智  決定修諸行  若有善知識  示汝普賢行  汝當好承事  慎勿生疑惑  汝於無量劫  為欲妄捨身  今為求菩提  此捨方為善  汝於無量劫  具受生死苦  不曾事諸佛  未聞如是行  汝今得人身  值佛善知識  聽受菩提行  云何不歡喜  雖遇佛興世  亦值善知識  其心不清淨  不聞如是法  若於善知識  信樂心尊重  離疑不疲厭  乃聞如是法  若有聞此法  而興誓願心  當知如是人  已獲廣大利  如是心清淨  當得近諸佛  亦近諸菩薩  決定成菩提  若入此法門  則具諸功德  永離眾惡趣  不受一切苦  不久捨此身  往生佛國土  常見十方佛  及以諸菩薩  往因今淨解  及事善友力  增長諸功德  如水生蓮華  樂事善知識  勤供一切佛  專心聽聞法  當行勿懈倦  汝是真法器  當具一切法  當修一切道  當滿一切願  汝以信解心  而來禮敬我  不久當普入  一切諸佛會  善哉真佛子  恭敬一切佛  不久具諸行  到佛功德岸  汝當往大智  文殊師利所  彼當令汝得  普賢深妙行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在眾會前稱讚善財大功德藏善財聞已歡喜踊躍身毛皆豎悲泣哽噎起立合掌恭敬瞻仰遶無量帀以文殊師利心念力故眾華纓絡種種妙寶不覺忽然自盈其手善財歡喜即以奉散彌勒菩薩摩訶薩上時彌勒菩薩摩善財頂為說頌言。
  善哉善哉真佛子  普策諸根無懈倦  不久當具諸功德  猶如文殊及與我
  時善財童子以頌答曰。
  我念善知識  億劫難值遇  今得咸親近  而來詣尊所  我以文殊故  見諸難見者  彼大功德尊  願速還瞻覲
  【論】第五爾時善財童子以如是等一切菩薩無量稱揚讚歎法已下是善財欲見彌勒菩薩彌勒從外而來為大眾歎善財功德分此明菩薩常以不居自報隨俗攝生所有隨後之眾是所攝之眾化來至果餘如文自明。
  【經】爾時善財童子合掌恭敬重白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大聖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大聖一切如來授尊者記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一生當得無上菩提則已超越一切菩薩所住處則已出過一切菩薩離生位則已圓滿一切波羅蜜則已深入一切諸忍門則已具足一切菩薩地則已遊戲一切解脫門則已成就一切三昧法則已通達一切菩薩行則已證得一切陀羅尼辯才則已於一切菩薩自在中而得自在則已積集一切菩薩助道法則已遊戲智慧方便則已出生大神通智則已成就一切學處則已圓滿一切妙行則已滿足一切大願則已領受一切佛所記則已了知一切諸乘門則已堪受一切如來所護念則已能攝一切佛菩提則已能持一切佛法藏則已能持一切諸佛菩薩祕密藏則已能於一切菩薩眾中為上首則已能為破煩惱魔軍大勇將則已能作出生死曠野大導師則已能作治諸惑重病大醫王則已能於一切眾生中為最勝則已能於一切世主中得自在則已能於一切聖人中最第一則已能於一切聲聞獨覺中最增上則已能於生死海中為船師則已能布調伏一切眾生網則已能觀一切眾生根則已能攝一切眾生界則已能守護一切菩薩眾則已能談議一切菩薩事則已能往詣一切如來所則已能住止一切如來會則已能現身一切眾生前則已能於一切世法無所染則已能超越一切魔境界則已能安住一切佛境界則已能到一切菩薩無礙境則已能精勤供養一切佛則已與一切諸佛法同體性已繫妙法繒已受佛灌頂已住一切智已能普生一切佛法已能速踐一切智位大聖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隨所修學疾得具足一切佛法悉能度脫所念眾生普能成滿所發大願普能究竟所起諸行普能安慰一切天人不負自身不斷三寶不虗一切佛菩薩種能持一切諸佛法眼如是等事願皆為說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觀察一切道場眾會指示善財而作是言諸仁者汝等見此長者子今於我所問菩薩行諸功德不諸仁者此長者子勇猛精進志願無雜深心堅固恒不退轉具勝希望如救頭然無有厭足樂善知識親近供養處處尋求承事請法諸仁者此長者子曩於福城受文殊教展轉南行求善知識經由一百一十善知識已然後而來至於我所未曾暫起一念疲懈諸仁者此長者子甚為難有趣向大乘乘於大慧發大勇猛擐大悲甲以大慈心救護眾生起大精進波羅蜜行作大商主護諸眾生為大法船渡諸有海住於大道集大法寶修諸廣大助道之法如是之人難可得聞難可得見難得親近同居共行何以故此長者子發心救護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解脫諸苦超諸惡趣離諸險難破無明暗出生死野息諸趣輪度魔境界不著世法出欲淤泥斷貪鞅解見縛壞想宅絕迷道摧慢幢拔惑箭撤睡蓋裂愛網滅無明渡有流離諂幻淨心垢斷癡惑出生死諸仁者此長者子為被四流漂汩者造大法船為被見泥沒溺者立大法橋為被癡暗昏迷者然大智燈為行生死曠野者開示聖道為嬰煩惱重病者調和法藥為遭生老死苦者飲以甘露令其安隱為入貪恚癡火者沃以定水使得清涼多憂惱者慰喻使安繫有獄者曉誨令出入見網者開以智劒住界城者示諸脫門在險難者導安隱處懼結賊者與無畏法墮惡趣者授慈悲手拘害蘊者示涅槃城界蛇所纏解以聖道著於六處空聚落者以智慧光引之令出住邪濟者令入正濟近惡友者示其善友樂凡法者誨以聖法著生死者令其趣入一切智城諸仁者此長者子恒以此行救護眾生發菩提心未嘗休息求大乘道曾無懈倦飲諸法水不生厭足恒勤積集助道之行常樂清淨一切法門修菩薩行不捨精進成滿諸願善行方便見善知識情無厭足事善知識身不疲懈聞善知識所有教誨常樂順行未曾違逆諸仁者若有眾生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為希有若發心已又能如是精進方便習諸佛法倍為希有又能如是求菩薩道又能如是淨菩薩行又能如是事善知識又能如是如救頭然又能如是順知識教又能如是堅固修行又能如是集菩提分又能如是不求一切名聞利養又能如是不捨菩薩純一之心又能如是不樂家宅不著欲樂不戀父母親戚知識但樂追求菩薩伴侶又能如是不顧身命唯願勤修一切智道應知展轉倍更難得諸仁者餘諸菩薩經於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乃能滿足菩薩願行乃能親近諸佛菩提此長者子於一生內則能淨佛剎則能化眾生則能以智慧深入法界則能成就諸波羅蜜則能增廣一切諸行則能圓滿一切大願則能超出一切魔業則能承事一切善友則能清淨諸菩薩道則能具足普賢諸行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如是稱歎善財童子種種功德令無量百千眾生發菩提心已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為饒益一切世間汝為救護一切眾生汝為勤求一切佛法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汝獲善利汝善得人身汝善住壽命汝善值如來出現汝善見文殊師利大善知識汝身是善器為諸善根之所潤澤汝為白法之所資持所有解欲悉已清淨已為諸佛共所護念已為善友共所攝受何以故善男子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長眾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猶如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猶如淨水能洗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猶如大風普於世間無所礙故菩提心者猶如盛火能燒一切諸見薪故菩提心者猶如淨日普照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猶如盛月諸白淨法悉圓滿故菩提心者猶如明燈能放種種法光明故菩提心者猶如淨目普見一切安危處故菩提心者猶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菩提心者猶如正濟令其得離諸邪法故菩提心者猶如大車普能運載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門戶開示一切菩薩行故菩提心者猶如宮殿安住修習三昧法故菩提心者猶如園苑於中遊戲受法樂故菩提心者猶如舍宅安隱一切諸眾生故菩提心者則為所歸利益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則為所依諸菩薩行所依處故菩提心者猶如慈父訓導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慈母生長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乳母養育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善友成益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君主勝出一切二乘人故菩提心者猶如帝王一切願中得自在故菩提心者猶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菩提心者如須彌山於諸眾生心平等故菩提心者如鐵圍山攝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猶如雪山長養一切智慧藥故菩提心者猶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猶如虗空諸妙功德廣無邊故菩提心者猶如蓮華不染一切世間法故菩提心者如調慧象其心善順不獷[仁-二+戾]故菩提心者如良善馬遠離一切諸惡性故菩提心者如調御師守護大乘一切法故菩提心者猶如良藥能治一切煩惱病故菩提心者猶如坑穽陷沒一切諸惡法故菩提心者猶如金剛悉能穿徹一切法故菩提心者猶如香篋能貯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猶如妙華一切世間所樂見故菩提心者如白旃檀除眾欲熱使清涼故菩提心者如黑沈香能熏法界悉周徧故菩提心者如善見藥王能破一切煩惱病故菩提心者如毗笈摩藥能拔一切諸惑箭故菩提心者猶如帝釋一切主中最為尊故菩提心者如毗沙門能斷一切貧窮苦故菩提心者如功德天一切功德所莊嚴故菩提心者如莊嚴具莊嚴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如劫燒火能燒一切諸有為故菩提心者如無生根藥長養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猶如龍珠能銷一切煩惱毒故菩提心者如水清珠能清一切煩惱濁故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給一切諸貧乏故菩提心者如功德瓶滿足一切眾生心故菩提心者如如意樹能雨一切莊嚴具故菩提心者如鵞羽衣不受一切生死垢故菩提心者如白氎線從本已來性清淨故菩提心者如快利犂能治一切眾生田故菩提心者如那羅延能摧一切我見敵故菩提心者猶如快箭能破一切諸苦的故菩提心者猶如利矛能穿一切煩惱甲故菩提心者猶如堅甲能護一切如理心故菩提心者猶如利刀能斬一切煩惱首故菩提心者猶如利劒能斷一切憍慢鎧故菩提心者如勇將幢能伏一切諸魔軍故菩提心者猶如利鋸能截一切無明樹故菩提心者猶如利斧能伐一切諸苦樹故菩提心者猶如兵仗能防一切諸苦難故菩提心者猶如善手防護一切諸度身故菩提心者猶如好足安立一切諸功德故菩提心者猶如眼藥滅除一切無明瞖瞙故菩提心者猶如鉗鑷能拔一切身見刺故菩提心者猶如臥具息除生死諸勞苦故菩提心者如善知識能解一切生死縛故菩提心者如好珍財能除一切貧窮事故菩提心者如大導師善知菩薩出要道故菩提心者猶如伏藏出功德財無匱乏故菩提心者猶如涌泉生智慧水無窮盡故菩提心者猶如明鏡普現一切法門像故菩提心者猶如蓮華不染一切諸罪垢故菩提心者猶如大河流引一切度攝法故菩提心者如大龍王能雨一切妙法雨故菩提心者猶如命根任持菩薩大悲身故菩提心者猶如甘露能令安住不死界故菩提心者猶如大網普攝一切諸眾生故菩提心者猶如罥索攝取一切所應化故菩提心者猶如鉤餌出有淵中所居者故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藥能令無病永安隱故菩提心者如除毒藥悉能消歇貪愛毒故菩提心者如善持呪能除一切顛倒毒故菩提心者猶如疾風能卷一切諸障霧故菩提心者如大寶洲出生一切覺分寶故菩提心者如好種性出生一切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猶如住宅諸功德法所依處故菩提心者猶如市肆菩薩商人貿易處故菩提心者如鍊金藥能治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猶如好蜜圓滿一切功德味故菩提心者猶如正道令諸菩薩入智城故菩提心者猶如好器能持一切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猶如時雨能滅一切煩惱塵故菩提心者則為住處一切菩薩所住處故菩提心者則為壽行不取聲聞解脫果故菩提心者如淨琉璃自性明潔無諸垢故菩提心者如帝青寶出過世間二乘智故菩提心者如更漏鼓覺諸眾生煩惱睡故菩提心者如清淨水性本澄潔無垢濁故菩提心者如閻浮金暎奪一切有為善故菩提心者如大山王超出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則為所歸不拒一切諸來者故菩提心者則為義利能除一切衰惱事故菩提心者則為妙寶能令一切心歡喜故菩提心者如大施會充滿一切眾生心故菩提心者則為尊勝諸眾生心無與等故菩提心者猶如伏藏能攝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如因陀羅網能伏煩惱阿脩羅故菩提心者如婆樓那風能動一切所應化故菩提心者如因陀羅火能燒一切諸惑習故菩提心者如佛支提一切世間應供養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七


  音切



  (患音)。


  (丑列切)。


  (古沒切)。


  (於禁切)。

[仁-二+戾]
  (郎計切)。


  (靜音)。


  (居業切)。


  (徒葉切)。


  (九御切)。


  (莫矦切)。


  (巨淹切)。


  (疑業切)。


  (二音)。


  (耶音)。

[卯/貝]
  (莫侯切)。


  (其呂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八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十一

  【經】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善男子譬如有人得無畏藥離五恐怖何等為五所謂火不能燒毒不能中刀不能傷水不能漂煙不能燻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一切智菩提心藥貪火不燒瞋毒不中惑刀不傷有流不漂諸覺觀煙不能燻害善男子譬如有人得解脫藥終無橫難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菩提心解脫智藥永離一切生死橫難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摩訶應伽藥毒蛇聞氣即皆遠去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持菩提心大應伽藥一切煩惱諸惡毒蛇聞其氣者悉皆散滅善男子譬如有人持無勝藥一切怨敵無能勝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持菩提心無能勝藥悉能降伏一切魔軍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毗笈摩藥能令毒箭自然墮落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持菩提心毗笈摩藥令貪恚癡諸邪見箭自然墮落善男子譬如有人持善見藥能除一切所有諸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持菩提心善見藥王悉除一切諸煩惱病善男子如有藥樹名珊陀那有取其皮以塗瘡者瘡即除愈然其樹皮隨取隨生終不可盡菩薩摩訶薩從菩提心生一切智樹亦復如是若有得見而生信者煩惱業瘡悉得消滅一切智樹初無所損善男子如有藥樹名無生根以其力故增長一切閻浮提樹菩薩摩訶薩菩提心樹亦復如是以其力故增長一切學與無學及諸菩薩所有善法善男子譬如有藥名阿藍婆若用塗身身之與心咸有堪能菩薩摩訶薩得菩提心阿藍婆藥亦復如是令其身心增長善法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念力藥凡所聞事憶持不忘菩薩摩訶薩得菩提心念力妙藥悉能聞持一切佛法皆無忘失善男子譬如有藥名大蓮華其有服者住壽一劫菩薩摩訶薩服菩提心大蓮華藥亦復如是於無數劫壽命自在善男子譬如有人執翳形藥人與非人悉不能見菩薩摩訶薩執菩提心翳形妙藥一切諸魔不能得見善男子如海有珠名普集眾寶此珠若在假使劫火焚燒世間能令此海減於一滴無有是處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珠亦復如是住於菩薩大願海中若常憶持不令退失能壞菩薩一善根者終無是處若退其心一切善法即皆散滅善男子如有摩尼名大光明有以此珠纓絡身者暎蔽一切寶莊嚴具所有光明悉皆不現菩薩摩訶薩菩提心寶亦復如是纓絡其身暎蔽一切二乘心寶諸莊嚴具悉無光彩善男子如水清珠能清濁水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珠亦復如是能清一切煩惱垢濁善男子譬如有人得住水寶繫其身上入大海中不為水害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菩提心住水妙寶入於一切生死海中終不沈沒善男子譬如有人得龍寶珠持入龍宮一切龍蛇不能為害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菩提心大龍寶珠入欲界中煩惱龍蛇不能為害善男子譬如帝釋著摩尼冠暎蔽一切諸餘天眾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著菩提心大願寶冠超過一切三界眾生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如意珠除滅一切貧窮之苦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菩提心如意寶珠遠離一切邪命怖畏善男子譬如有人得日精珠持向日光而生於火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菩提心智日寶珠持向智光而生智火善男子譬如有人得月精珠持向月光而生於水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菩提心月精寶珠持此心珠鑒迴向光而生一切善根願水善男子譬如龍王首戴如意摩尼寶冠遠離一切怨敵怖畏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著菩提心大悲寶冠遠離一切惡道諸難善男子如有寶珠名一切世間莊嚴藏若有得者令其所欲悉得充滿而此寶珠無所損減菩提心寶珠亦復如是若有得者令其所願悉得滿足而菩提心無有損減善男子如轉輪王有摩尼寶置於宮中放大光明破一切暗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菩提心大摩尼寶住於欲界故大智光悉破諸趣無明黑闇善男子譬如帝青大摩尼寶若有為此光明所觸即同其色菩薩摩訶薩菩提心寶亦復如是觀察諸法迴向善根靡不即同菩提心色善男子如琉璃寶於百千歲處不淨中不為臭穢之所染著性本淨故菩薩摩訶薩菩提心寶亦復如是於百千劫住欲界中不為欲界過患所染猶如法界性清淨故善男子譬如有寶名淨光明悉能暎蔽一切寶色菩薩摩訶薩菩提心寶亦復如是悉能暎蔽一切凡夫二乘功德善男子譬如有寶名為火燄悉能除滅一切暗冥菩薩摩訶薩菩提心寶亦復如是能滅一切無知暗冥善男子譬如海中有無價寶商人採得船載入城諸餘摩尼百千萬種光色價直無與等者菩提心寶亦復如是住於生死大海之中菩薩摩訶薩乘大願船深心相續載之來入解脫城中二乘功德無能及者善男子如有寶珠名自在王處閻浮洲去日月輪四萬由旬日月宮中所有莊嚴其珠影現悉皆具足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淨功德寶亦復如是住生死中照法界空佛智日月一切功德悉於中現善男子如有寶珠名自在王日月光明所照之處一切財寶衣服等物所有價直悉不能及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自在王寶亦復如是一切智光所照之處三世所有天人二乘漏無漏善一切功德皆不能及善男子海中有寶名曰海藏普現海中諸莊嚴事菩薩摩訶薩菩提心寶亦復如是普能顯現一切智海諸莊嚴事善男子譬如天上閻浮檀金唯除心王大摩尼寶餘無及者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閻浮檀金亦復如是除一切智心王大寶餘無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善調龍法於諸龍中而得自在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菩提心善調龍法於諸一切煩惱龍中而得自在善男子譬如勇士被執鎧仗一切怨敵無能降伏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被執菩提大心鎧仗一切業惑諸惡怨敵無能屈伏善男子譬如天上黑旃檀香若燒一銖其香普熏小千世界三千世界滿中珍寶所有價直皆不能及菩薩摩訶薩菩提心香亦復如是一念功德普熏法界聲聞緣覺一切功德皆所不及善男子如白旃檀若以塗身悉能除滅一切熱惱令其身心普得清涼菩薩摩訶薩菩提心香亦復如是能除一切虗妄分別貪恚癡等諸惑熱惱令其具足智慧清涼善男子如須彌山若有近者即同其色菩薩摩訶薩菩提心山亦復如是若有近者悉得同其一切智色善男子譬如波利質多羅樹其皮香氣閻浮提中若婆師迦若薝蔔迦若蘇摩那如是等華所有香氣皆不能及菩薩摩訶薩菩提心樹亦復如是所發大願功德之香一切二乘無漏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諸功德香悉不能及善男子譬如波利質多羅樹雖未開華應知即是無量諸華出生之處菩薩摩訶薩菩提心樹亦復如是雖未開發一切智華應知即是無數天人眾菩提華所生之處善男子譬如波利質多羅華一日熏衣薝蔔迦華婆利師華蘇摩那華雖千歲熏亦不能及菩薩摩訶薩菩提心華亦復如是一生所熏諸功德香普徹十方一切佛所一切二乘無漏功德百千劫熏所不能及善男子如海島中生椰子樹根莖枝葉及以華果一切眾生恒取受用無時暫歇菩薩摩訶薩菩提心樹亦復如是始從發起悲願之心乃至成佛正法住世常時利益一切世間無有間歇善男子如有藥汁名訶宅迦人或得之以其一兩變千兩銅悉成真金非千兩銅能變此藥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菩提心迴向智藥普變一切業惑等法悉使成於一切智相非業惑等能變其心善男子譬如小火隨所焚燒其燄轉熾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火亦復如是隨所攀緣智燄增長善男子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其本一燈無減無盡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燈亦復如是普然三世諸佛智燈而其心燈無減無盡善男子譬如一燈入於暗室百千年闇悉能破盡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燈亦復如是入於眾生心室之內百千萬億不可說劫諸業煩惱種種暗障悉能除盡善男子譬如燈炷隨其大小而發光明若益膏油明終不絕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燈亦復如是大願為炷光照法界益大悲油教化眾生莊嚴國土施作佛事無有休息善男子譬如他化自在天王冠閻浮檀真金天冠欲界天子諸莊嚴具皆不能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冠菩提心大願天冠一切凡夫二乘功德皆不能及善男子如師子王哮吼之時師子兒聞皆增勇健餘獸聞之即皆竄伏佛師子王菩提心吼應知亦爾諸菩薩聞增長功德有所得者聞皆退散善男子譬如有人以師子荕而為樂絃其音既奏餘絃悉絕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如來師子波羅蜜身菩提心荕為法樂絃其音既奏一切五欲及以二乘諸功德絃悉皆斷滅善男子譬如有人以牛羊等種種諸乳假使積集盈於大海以師子乳一滴投中悉令變壞直過無礙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如來師子菩提心乳著無量劫業煩惱乳大海之中悉令壞滅直過無礙終不住於二乘解脫善男子譬如迦陵頻伽鳥在卵[穀-禾+卵]中有大勢力一切諸鳥所不能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生死[穀-禾+卵]發菩提心所有大悲功德勢力聲聞緣覺無能及者善男子如金翅鳥王子初始生時目則明利飛則勁捷一切諸鳥雖久成長無能及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發菩提心為佛王子智慧清淨大悲勇猛一切二乘雖百千劫久修道行所不能及善男子如有壯夫手執利矛刺堅密甲直過無礙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執菩提心銛利快矛刺諸邪見隨眠密甲悉能穿徹無有障礙善男子譬如摩訶那伽大力勇士若奮威怒於其額上必生瘡疱瘡若未合閻浮提中一切人民無能制伏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起大悲必定發於菩提之心心未捨來一切世間魔及魔民不能為害善男子譬如射師有諸弟子雖未慣習其師技藝然其智慧方便善巧餘一切人所不能及菩薩摩訶薩初始發心亦復如是雖未慣習一切智行然其所有願智解欲一切世間凡夫二乘悉不能及善男子如人學射先安其足後習其法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欲學如來一切智道先當安住菩提之心然後修行一切佛法善男子譬如幻師將作幻事先當起意憶持幻法然後所作悉得成就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將起一切諸佛菩薩神通幻事先當起意發菩提心然後一切悉得成就善男子譬如幻術無色現色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相亦復如是雖無有色不可覩見然能普於十方法界示現種種功德莊嚴善男子譬如猫狸纔見於鼠鼠即入穴不敢復出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亦復如是暫以慧眼觀諸惑業皆即竄匿不復出生善男子譬如有人著閻浮金莊嚴之具暎蔽一切皆如聚墨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著菩提心莊嚴之具暎蔽一切凡夫二乘功德莊嚴悉無光色善男子如好礠石少分之力即能吸壞諸鐵鉤鎻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亦復如是若起一念悉能壞滅一切見欲無明鉤鎻善男子如有礠石鐵若見之即皆散去無留住者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亦復如是諸業煩惱二乘解脫若暫見之即皆散滅亦無住者善男子譬如有人善入大海一切水族無能為害假使入於摩竭魚口亦不為彼之所吞噬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發菩提心入生死海諸業煩惱不能為害假使入於聲聞緣覺實際法中亦不為其之所留難善男子譬如有人飲甘露漿一切諸物不能為害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飲菩提心甘露法漿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以具廣大悲願力故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安繕那藥以塗其目雖行人間人所不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菩提心安繕那藥能以方便入魔境界一切眾魔所不能見善男子譬如有人依附於王不畏餘人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依菩提心大勢力王不畏障蓋惡道之難善男子譬如有人住於水中不畏火焚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菩提心善根水中不畏二乘解脫智火善男子譬如有人依倚猛將即不怖畏一切怨敵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依菩提心勇猛大將不畏一切惡行怨敵善男子如釋天王執金剛杵摧伏一切阿脩羅眾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持菩提心金剛之杵摧伏一切諸魔外道善男子譬如有人服延齡藥長得充健不老不瘦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服菩提心延齡之藥於無數劫修菩薩行心無疲厭亦無染著善男子譬如有人調和藥汁必當先取好清淨水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欲修菩薩一切行願先當發起菩提之心善男子如人護身先護命根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護持佛法亦當先護菩提之心善男子譬如有人命根若斷不能利益父母宗親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捨菩提心不能利益一切眾生不能成就諸佛功德善男子譬如大海無能壞者菩提心海亦復如是諸業煩惱二乘之心所不能壞善男子譬如日光星宿光明不能暎蔽菩提心日亦復如是一切二乘無漏智光所不能蔽善男子如王子初生即為大臣之所尊重以種性自在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佛法中發菩提心即為耆宿久修梵行聲聞緣覺所共尊重以大悲自在故善男子譬如王子年雖幼稚一切大臣皆悉敬禮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初發心修菩薩行二乘耆舊皆應敬禮善男子譬如王子雖於一切臣佐之中未得自在已具王相不與一切諸臣佐等以生處尊勝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於一切業煩惱中未得自在然已具足菩提之相不與一切二乘齊等以種性第一故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妙寶眼有翳故見為不淨菩薩摩訶薩菩提心寶亦復如是無智不信謂為不淨善男子譬如有藥為呪所持若有眾生見聞同住一切諸病皆得消滅菩薩摩訶薩菩提心藥亦復如是一切善根智慧方便菩薩願智共所攝持若有眾生見聞同住憶念之者諸煩惱疾悉得除滅善男子譬如有人常持甘露其身畢竟不變不壞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常憶持菩提心甘露令願智身畢竟不壞善男子如機關木人若無有楔身即離散不能運動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無菩提心行即分散不能成就一切佛法善男子如轉輪王有沈香寶名曰象藏若燒此香王四種兵悉騰虗空菩薩摩訶薩菩提心香亦復如是若發此意即令菩薩一切善根永出三界行如來智無為空中善男子譬如金剛唯從金剛處及金處生非餘寶處生菩薩摩訶薩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唯從大悲救護眾生金剛處一切智智殊勝境界金處而生非餘眾生善根處生善男子譬如有樹名曰無根不從根生而枝葉華果悉皆繁茂菩薩摩訶薩菩提心樹亦復如是無根可得而能長養一切智智神通大願枝葉華果扶疎蔭暎普覆世間善男子譬如金剛非劣惡器及以破器所能容持唯除全具上妙之器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非下劣眾生慳嫉破戒懈怠妄念無智器中所能容持亦非退失殊勝志願散亂惡覺眾生器中所能容持唯除菩薩深心寶器善男子譬如金剛能穿眾寶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悉能穿徹一切法寶善男子譬如金剛能壞眾山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悉能摧壞諸邪見山善男子譬如金剛雖破不全一切眾寶猶不能及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雖復志劣少有虧損猶勝一切二乘功德善男子譬如金剛雖有損缺猶能除滅一切貧窮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雖有損缺不進諸行猶能捨離一切生死善男子如小金剛悉能破壞一切諸物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入少境界即破一切無知諸惑善男子譬如金剛非凡人所得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非劣意眾生之所能得善男子譬如金剛不識寶人不知其能不得其用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不知法人不了其能不得其用善男子譬如金剛無能消滅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一切諸法無能消滅善男子如金剛杵諸大力士皆不能持唯除有大那羅延力菩提之心亦復如是一切二乘皆不能持唯除菩薩廣大因緣堅固善力善男子譬如金剛一切諸物無能壞者而能普壞一切諸物然其體性無所損減菩提之心亦復如是普於三世無數劫中教化眾生修行苦行聲聞緣覺所不能者咸能作之然其畢竟無有疲厭亦無損壞善男子譬如金剛餘不能持唯金剛地之所能持菩提之心亦復如是聲聞緣覺皆不能持唯除趣向薩婆若者善男子如金剛器無有瑕缺用盛於水永不滲漏而入於地菩提心金剛器亦復如是盛善根水永不滲漏令入諸趣善男子如金剛際能持大地不令墜沒菩提之心亦復如是能持菩薩一切行願不令墜沒入於三界善男子譬如金剛久處水中不爛不濕菩提之心亦復如是於一切劫處在生死業惑水中無壞無變善男子譬如金剛一切諸火不能燒然不能令熱菩提之心亦復如是一切生死諸煩惱火不能燒然不能令熱善男子譬如三千世界之中金剛座上能持諸佛坐於道場降伏諸魔成等正覺非是餘座之所能持菩提心座亦復如是能持菩薩一切願行諸波羅蜜諸忍諸地迴向受記修習菩提助道之法供養諸佛聞法受行一切餘心所不能持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無邊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殊勝功德若有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獲如是勝功德法是故善男子汝獲善利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薩行已得如是大功德故善男子如汝所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善男子汝可入此毗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中周徧觀察則能了知學菩薩行學已成就無量功德。
  【論】第六爾時善財童子合掌恭敬已下至此卷末明善財申己已發大菩提心慈氏為讚菩提心善根功力不思議分意明一切神通道力菩薩萬行皆以菩提心為根本滅生死截苦流淨八萬四千煩惱門顯成一切智海皆以菩提心為根本如文廣歎以菩提心無依無住無有體性生滅可得如是現前煩惱自淨智海便現由智現故種種方便神通萬行以智能成由菩提心無依故智亦無依以智無依故一切所作皆無作者依住可得以此生死業亡唯智自在大悲萬行從智而生智體無依萬行如化利生如幻神通道力如空中月普現眾水智體不去眾生心水不來隨自業淨與智同體隨淨淺深現智各異非此非彼若欲見十方諸佛如來智海但自淨十二有支業緣佛智現爾但求他勝境自法便隱不及知法一一自己功成不損功程不違聖旨如善財一一善友所具其五位方便加行菩薩之法不著他法不著自心無所依住但令其心廣大以方便三昧饒益廣多令一切眾生皆得離苦又令自心至究竟實法亦令眾生皆悉同得十方諸佛一切菩薩諸法利眾生諸行乃至一眾生法不知不了不名為智滿之佛不名摩訶薩。
  【經】爾時善財童子恭敬右遶彌勒菩薩摩訶薩已而白之言唯願大聖開樓閣門令我得入時彌勒菩薩前詣樓閣彈指出聲其門即開命善財入善財心喜入已還閉見其樓閣廣博無量同於虗空阿僧祇寶以為其地阿僧祇宮殿阿僧祇門闥阿僧祇牕牖阿僧祇階陛阿僧祇欄楯阿僧祇道路皆七寶成阿僧祇幡阿僧祇幢阿僧祇蓋周迴間列阿僧祇眾寶纓絡阿僧祇真珠纓絡阿僧祇赤真珠纓絡阿僧祇師子珠纓絡處處垂下阿僧祇半月阿僧祇繒帶阿僧祇寶網以為嚴飾阿僧祇寶鐸風動成音散阿僧祇天諸雜華懸阿僧祇天寶鬘帶嚴阿僧祇眾寶香罏雨阿僧祇細末金屑懸阿僧祇寶鏡然阿僧祇寶燈布阿僧祇寶衣列阿僧祇寶帳設阿僧祇寶座阿僧祇寶繒以敷座上阿僧祇閻浮檀金童女像阿僧祇雜寶諸形像阿僧祇妙寶菩薩像處處充徧阿僧祇眾鳥出和雅音阿僧祇寶優鉢羅華阿僧祇寶波頭摩華阿僧祇寶拘物頭華阿僧祇寶芬陀利華以為莊嚴阿僧祇寶樹次第行列阿僧祇摩尼寶放大光明如是等無量阿僧祇諸莊嚴具以為莊嚴又見其中有無量百千諸妙樓閣一一嚴飾悉如上說廣博嚴麗皆同處空不相障礙亦無雜亂善財童子於一處中見一切處一切諸處悉如是見爾時善財童子見毗盧遮那莊嚴藏樓閣如是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生大歡喜踊躍無量身心柔輭離一切想除一切障滅一切惑所見不忘所聞能憶所思不亂入於無礙解脫之門普運其心普見一切普申敬禮纔始稽首以彌勒菩薩威神之力自見其身徧在一切諸樓閣中具見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所謂或見彌勒菩薩初發無上菩提心時如是名字如是種族如是善友之所開悟令其種植如是善根住如是壽在如是劫值如是佛處於如是莊嚴剎土修如是行發如是願彼諸如來如是眾會如是壽命經爾許時親近供養悉皆明見或見彌勒最初證得慈心三昧從是已來號為慈氏或見彌勒修諸妙行成滿一切諸波羅蜜或見得忍或見住地或見成就清淨國土或見護持如來正教為大法師得無生忍某時某處某如來所受於無上菩提之記或見彌勒為轉輪王勸諸眾生住十善道或為護世饒益眾生或為釋天訶責五欲或為燄摩天王讚不放逸或為兜率天王稱歎一生菩薩功德或為化樂天王為諸天眾現諸菩薩變化莊嚴或為他化自在天王為諸天眾演說一切諸佛之法或作魔王說一切法皆悉無常或為梵王說諸禪定無量喜樂或為阿脩羅王入大智海了法如幻為其眾會常演說法斷除一切憍慢醉慠或復見其處閻羅界放大光明救地獄苦或見在於餓鬼之處施諸飲食濟彼飢渴或見在於畜生之道種種方便調伏眾生或復見為護世天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忉利天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燄摩天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兜率天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化樂天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他化自在天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大梵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龍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夜叉羅剎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乾闥婆緊那羅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阿脩羅陀那婆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迦樓羅摩睺羅伽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其餘一切人非人等眾會說法或復見為聲聞眾會說法或復見為緣覺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初發心乃至一生所繫已灌頂者諸菩薩眾而演說法或見讚說初地乃至十地所有功德或見讚說滿足一切諸波羅蜜或見讚說入諸忍門或見讚說諸大三昧門或見讚說甚深解脫門或見讚說諸禪三昧神通境界或見讚說諸菩薩行或見讚說諸大誓願或見與諸同行菩薩讚說世間資生工巧種種方便利眾生事或見與諸一生菩薩讚說一切佛灌頂門或見彌勒於百千年經行讀誦書寫經卷勤求觀察為眾說法或入諸禪四無量心或入徧處及諸解脫或入三昧以方便力現諸神變或見諸菩薩入變化三昧各於其身一一毛孔出於一切變化身雲或見出天眾身雲或見出龍眾身雲或見出夜叉乾闥婆緊那羅阿脩羅迦樓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轉輪聖王小王王子大臣官屬長者居士身雲或見出聲聞緣覺及諸菩薩如來身雲或見出一切眾生身雲或見出妙音讚諸菩薩種種法門所謂讚說菩提心功德門讚說檀波羅蜜乃至智波羅蜜功德門讚說諸攝諸禪諸無量心及諸三昧三摩鉢底諸通諸明總持辯才諸諦諸智止觀解脫諸緣諸依諸說法門讚說念處正勤神足根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諸聲聞乘諸獨覺乘諸菩薩乘諸地諸忍諸行諸願如是等一切諸功德門或復於中見諸如來大眾圍遶亦見其佛生處種姓身形壽命剎劫名號說法利益教住久近乃至所有道場眾會種種不同悉皆明見又復於彼莊嚴藏內諸樓閣中見一樓閣高廣嚴飾最上無比於中悉見三千世界百億四天下百億兜率陀天一一皆有彌勒菩薩降神誕生釋梵天王捧持頂戴遊行七步觀察十方大師子吼現為童子居處宮殿遊戲園苑為一切智出家苦行示受乳糜往詣道場降伏諸魔成等正覺觀菩提樹梵王勸請轉正法輪昇天宮殿而演說法劫數壽量眾會莊嚴所淨國土所修行願教化成熟眾生方便分布舍利住持教法皆悉不同。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八


  音切



  (七亂切)。


  (息廉切)。


  (暑音)。


  (苗音)。


  (力之切)。


  (慈音)。


  (虗級切)。


  (時制切)。


  (時戰切)。


  (父音)。


  (先結切)。


  (方丁切)。


  (之入切)。


  (所禁切)。


  (先結切)。


  (美為切)。


  (都好切)。


  (正皃切)。


  (五到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九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十二

  【經】爾時善財自見其身在彼一切諸如來所亦見於彼一切眾會一切佛事憶持不忘通達無礙復聞一切諸樓閣內寶網鈴鐸及諸樂器皆悉演暢不可思議微妙法音說種種法所謂或說菩薩發菩提心或說修行波羅蜜行或說諸願或說諸地或說恭敬供養如來或說莊嚴諸佛國土或說諸佛說法差別如上所說一切佛法悉聞其音敷暢辯了又聞某處有某菩薩聞某法門某善知識之所勸導發菩提心於某劫某剎某如來所某大眾中聞於某佛如是功德發如是心起如是願種於如是廣大善根經若干劫修菩薩行於爾許時當成正覺如是名號如是壽量如是國土具足莊嚴滿如是願化如是眾如是聲聞菩薩眾會般涅槃後正法住世經爾許劫利益如是無量眾生或聞某處有某菩薩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習如是諸波羅蜜或聞某處有某菩薩為求法故棄捨王位及諸珍寶妻子眷屬手足頭目一切身分皆無所恡或聞某處有某菩薩守護如來所說正法為大法師廣行法施建法幢吹法蠡擊法鼓雨法雨造佛塔廟作佛形像施諸眾生一切樂具或聞某處有某如來於某劫中成等正覺如是國土如是眾會如是壽命說如是法滿如是願教化如是無量眾生善財童子聞如是等不可思議微妙法音身心歡喜柔輭悅懌即得無量諸總持門諸辯才門諸禪諸忍諸願諸度諸通諸明及諸解脫諸三昧門又見一切諸寶鏡中種種形像所謂或見諸佛眾會道場或見菩薩眾會道場或見聲聞眾會道場或見緣覺眾會道場或見淨世界或見不淨世界或見淨不淨世界或見不淨淨世界或見有佛世界或見無佛世界或見小世界或見中世界或見大世界或見因陀羅網世界或見覆世界或見仰世界或見平坦世界或見地獄畜生餓鬼所住世界或見天人充滿世界於如是等諸世界中見有無數大菩薩眾或行或坐作諸事業或起大悲憐愍眾生或造諸論利益世間或受或持或書或誦或問或答三時懺悔迴向發願又見一切諸寶柱中放摩尼王大光明網或青或黃或赤或白或頗棃色或水精色或帝青色或虹蜺色或閻浮檀金色或作一切諸光明色又見彼閻浮檀金童女及眾寶像或以其手而執華雲或執衣雲或執幢幡或執鬘蓋或持種種塗香末香或持上妙摩尼寶網或垂金鎻或挂纓絡或舉其臂捧莊嚴具或低其首垂摩尼冠曲躬瞻仰目不暫捨又見彼真珠纓絡常出香水具八功德琉璃纓絡百千光明同時照耀幢幡網蓋如是等物一切皆以眾寶莊嚴又復見彼優鉢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各各生於無量諸華或大一手或長一肘或復縱廣猶如車輪一一華中皆悉示現種種色像以為嚴飾所謂男色像女色像童男色像童女色像釋梵護世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聲聞緣覺及諸菩薩如是一切眾生色像皆悉合掌曲躬禮敬亦見如來結跏趺坐三十二相莊嚴其身又復見彼淨琉璃地一一步間現不思議種種色像所謂世界色像菩薩色像如來色像及諸樓閣莊嚴色像又於寶樹枝葉華果一一事中悉見種種半身色像所謂佛半身色像菩薩半身色像天龍夜叉乃至護世轉輪聖王小王王子大臣官長及以四眾半身色像其諸色像或執華鬘或執纓絡或持一切諸莊嚴具或有曲躬合掌禮敬一心瞻仰目不暫捨或有讚歎或入三昧其身悉以相好莊嚴普放種種諸色光明所謂金色光明銀色光明珊瑚色光明兜沙羅色光明帝青色光明毗盧遮那寶色光明一切眾寶色光明薝波迦華色光明又見諸樓閣半月像中出阿僧祇日月星宿種種光明普照十方又見諸樓閣周迴四壁一一步內一切眾寶以為莊嚴一一寶中皆現彌勒曩劫修行菩薩道時或施頭目或施手足脣舌牙齒耳鼻血肉皮膚骨髓乃至爪髮如是一切悉皆能捨妻妾男女城邑聚落國土王位隨其所須盡皆施與處牢獄者令得出離被繫縛者使其解脫有疾病者為其救療入邪徑者示其正道或為船師令渡大海或為馬王救護惡難或為大仙善說諸論或為輪王勸修十善或為醫王善療眾病或孝順父母或親近善友或作聲聞或作緣覺或作菩薩或作如來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或為法師奉行佛教受持讀誦如理思惟立佛支提作佛形像若自供養若勸於他塗香散華恭敬禮拜如是等事相續不絕或見坐於師子之座廣演說法勸諸眾生安住十善一心歸向佛法僧寶受持五戒及八齋戒出家聽法受持讀誦如理修行乃至見於彌勒菩薩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劫修行諸度一切色像又見彌勒曾所承事諸善知識悉以一切功德莊嚴亦見彌勒在彼一一善知識所親近供養受行其教乃至住於灌頂之地時諸知識告善財言善來童子汝觀此菩薩不思議事莫生疲厭爾時善財童子得不忘失憶念力故得見十方清淨眼故得善觀察無礙智故得諸菩薩自在智故得諸菩薩已入智地廣大解故於一切樓閣一一物中悉見如是及餘無量不可思議自在境界諸莊嚴事譬如有人於睡夢中見種種物所謂城邑聚落宮殿園苑山林河池衣服飲食乃至一切資生之具或見自身父母兄弟內外親屬或見大海須彌山王乃至一切諸天宮殿閻浮提等四天下事或見其身形量廣大百千由旬房舍衣服悉皆相稱謂於晝日經無量時不眠不寢受諸安樂從睡覺已乃知是夢而能明記所見之事善財童子亦復如是以彌勒菩薩力所持故知三界法皆如夢故滅諸眾生狹劣想故得無障礙廣大解故住諸菩薩勝境界故入不思議方便智故能見如是自在境界譬如有人將欲命終見隨其業所受報相行惡業者見於地獄畜生餓鬼所有一切眾苦境界或見獄卒手持兵仗或瞋或罵囚執將去亦聞號叫悲歎之聲或見灰河或見鑊湯或見刀山或見劒樹種種逼迫受諸苦惱作善業者即見一切諸天宮殿無量天眾天諸婇女種種衣服具足莊嚴宮殿園林盡皆妙好身雖未死而由業力見如是事善財童子亦復如是以菩薩業不思議力得見一切莊嚴境界譬如有人為鬼所持見種種事隨其所問悉皆能答善財童子亦復如是菩薩智慧之所持故見彼一切諸莊嚴事若有問者靡不能答譬如有人為龍所持自謂是龍入於龍宮於少時間自謂已經日月年載善財童子亦復如是以住菩薩智慧想故彌勒菩薩所加持故於少時間謂無量劫譬如梵宮名莊嚴藏於中悉見二千世界一切諸物不相雜亂善財童子亦復如是於樓閣中普見一切莊嚴境界種種差別不相雜亂譬如比丘入徧處定若行若住若坐若臥隨所入定境界現前善財童子亦復如是入於樓閣觀一切境界悉皆明了譬如有人於虗空中見乾闥婆城具足莊嚴悉分別知無有障礙譬如夜叉宮殿與人宮殿同在一處而不相雜各隨其業所見不同譬如大海於中悉見三千世界一切色像譬如幻師以幻力故現諸幻事種種作業善財童子亦復如是以彌勒菩薩威神力故及不思議幻智力故能以幻智知諸法故得諸菩薩自在力故見樓閣中一切莊嚴自在境界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即攝神力入樓閣中彈指作聲告善財言善男子起法性如是此是菩薩知諸法智因緣聚集所現之相如是自性如幻如夢如影如像悉不成就爾時善財聞彈指聲從三昧起彌勒告言善男子汝住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受諸菩薩三昧喜樂能見菩薩神力所持助道所流願智所現種種上妙莊嚴宮殿見菩薩行聞菩薩法知菩薩德了如來願善財白言唯然聖者是善知識加被憶念威神之力聖者此解脫門其名何等彌勒告言善男子此解脫門名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善男子此解脫門中有不可說不可說解脫門一生菩薩之所能得善財問言此莊嚴事何處去耶彌勒答言於來處去曰從何處來曰從菩薩智慧神力中來依菩薩智慧神力而住無有去處亦無住處非集非常遠離一切善男子如龍王降雨不從身出不從心出無有積集而非不見但以龍王心念力故霈然洪注周徧天下如是境界不可思議善男子彼莊嚴事亦復如是不住於內亦不住外而非不見但由菩薩威神之力汝善根力見如是事善男子譬如幻師作諸幻事無所從來無所至去雖無來去以幻力故分明可見彼莊嚴事亦復如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雖無來去然以慣習不可思議幻智力故及由往昔大願力故如是顯現善財童子言大聖從何處來彌勒言善男子諸菩薩無來無去如是而來無行無住如是而來無處無著不沒不生不住不遷不動不起無戀無著無業無報無起無滅不斷不常如是而來善男子菩薩從大悲處來為欲調伏諸眾生故從大慈處來為欲救護諸眾生故從淨戒處來隨其所樂而受生故從大願處來往昔願力之所持故從神通處來於一切處隨樂現故從無動搖處來恒不捨離一切佛故從無取捨處來不役身心使往來故從智慧方便處來隨順一切諸眾生故從示現變化處來猶如影像而化現故然善男子汝問於我從何處來者善男子我從生處摩羅提國而來於此善男子彼有聚落名為房舍有長者子名瞿波羅為化其人令入佛法而住於彼又為生處一切人民隨所應化而為說法亦為父母及諸眷屬婆羅門等演說大乘令其趣入故住於彼而從彼來善財童子言聖者何者是菩薩生處答言善男子菩薩有十種生處何者為十善男子菩提心是菩薩生處生菩薩家故深心是菩薩生處生善知識家故諸地是菩薩生處生波羅蜜家故大願是菩薩生處生妙行家故大悲是菩薩生處生四攝家故如理觀察是菩薩生處生般若波羅蜜家故大乘是菩薩生處生方便善巧家故教化眾生是菩薩生處生佛家故智慧方便是菩薩生處生無生法忍家故修行一切法是菩薩生處生過現未來一切如來家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般若波羅蜜為母方便善巧為父檀波羅蜜為乳母尸波羅蜜為養母忍波羅蜜為莊嚴具勤波羅蜜為養育者禪波羅蜜為澣濯人善知識為教授師一切菩提分為伴侶一切善法為眷屬一切菩薩為兄弟菩提心為家如理修行為家法諸地為家處諸忍為家族大願為家教滿足諸行為順家法勸發大乘為紹家業法水灌頂一生所繫菩薩為王太子成就菩提為能淨家族善男子菩薩如是超凡夫地入菩薩位生如來家住佛種性能修諸行不斷三寶善能守護菩薩種族淨菩薩種生處尊勝無諸過惡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恭敬讚歎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生於如是尊勝家已知一切法如影像故於諸世間無所惡賤知一切法如變化故於諸有趣無所染著知一切法無有我故教化眾生心無疲厭以大慈悲為體性故攝受眾生不覺勞苦了達生死猶如夢故經一切劫而無怖畏了知諸蘊皆如幻故示現受生而無疲厭知諸界處同法界故於諸境界無所壞滅知一切想如陽燄故入於諸趣不生倒惑達一切法皆如幻故入魔境界不起染著知法身故一切煩惱不能欺誑得自在故於一切趣通達無礙善男子我身普生一切法界等一切眾生差別色相等一切眾生殊異言音等一切眾生種種名號等一切眾生所樂威儀隨順世間教化調伏等一切清淨眾生示現受生等一切凡夫眾生所作事業等一切眾生想等一切菩薩願而現其身充滿法界善男子我為化度與我往昔同修諸行今時退失菩提心者亦為教化父母親屬亦為教化諸婆羅門令其離於種族憍慢得生如來種性之中而生於此閻浮提界摩羅提國拘吒聚落婆羅門家善男子我住於此大樓閣中隨諸眾生心之所樂種種方便教化調伏善男子我為隨順眾生心故我為成熟兜率天中同行天故我為示現菩薩福智變化莊嚴超過一切諸欲界故令其捨離諸欲樂故令知有為皆無常故令知諸天盛必衰故為欲示現將降生時大智法門與一生菩薩共談論故為欲攝化諸同行故為欲教化釋迦如來所遣來者令如蓮華悉開悟故於此命終生兜率天善男子我願滿足成一切智得菩提時汝及文殊俱得見我善男子汝當往詣文殊師利善知識所而問之言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而入普賢行門云何成就云何廣大云何隨順云何清淨云何圓滿善男子彼當為汝分別演說何以故文殊師利所有大願非餘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之所能有善男子文殊師利童子其行廣大其願無邊出生一切菩薩功德無有休息善男子文殊師利常為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母常為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師教化成就一切眾生名稱普聞十方世界常於一切諸佛眾中為說法師一切如來之所讚歎住甚深智能如實見一切諸法通達一切解脫境界究竟普賢所行諸行善男子文殊師利童子是汝善知識令汝得生如來家長養一切諸善根發起一切助道法值遇真實善知識令汝修一切功德入一切願網住一切大願為汝說一切菩薩祕密法現一切菩薩難思行與汝往昔同生同行。
  【論】第七爾時善財童子恭敬右遶彌勒菩薩摩訶薩已下至此卷末明善財入慈氏樓閣觀果知因三世所行境界同異總別一多無礙自在同時圓滿分於此段中慈氏菩薩彈指出聲其門即開者明聲是震動啟發之義彈指者是去塵之義塵亡執去法門自開善財入已其門還閉者以迷忘智現名之為開智無內外中間無出無入無迷無證名為還閉見其樓閣廣博無量同於虗空者智境界也於中莊嚴皆約智約慈悲心所行諸行願報得一一如經具明於中神化境界以約法界智境法爾合然無物不神達法應真一切自神乃至見彌勒菩薩三世所行境界慈氏菩薩往昔曾所事諸佛善知識亦為善財說法者以法身智境本自如然無三世性古今三世窮劫元不移一念此非神通法合如是兜沙羅色者此如霜冰之色也餘如經自具經云善男子我願滿足成一切智得菩提時汝及文殊師利俱得見我者會三世因圓智無古今即三世佛一時相見同一智慧於此段中約科為三段一爾時善財童子恭敬右遶慈氏菩薩已下直至見樓閣中一切莊嚴自在境界有九紙經明入佛智境觀果知因無異分二爾時彌勒菩薩已下至善知識加被憶念威神之力有九行半經明彌勒菩薩自攝神力所現一切境界並無以手彈指命善財令起分三聖者此解脫門其名何等已下至與汝往昔同生同行可有四紙經明善財問法門名目并問彌勒菩薩來處所生處所分於問法門名目中問其四法一問入樓閣中所有法門境界解脫之名二問莊嚴事何處去三問彌勒菩薩從何處來四問菩薩生處一問法門名目者此解脫門名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莊嚴藏二問莊嚴事何處去者慈氏答言於來處去又問從何處來答曰從菩薩智慧神力中來依菩薩智慧神力中住約體無來去處具如經文三問慈氏從何處來者初約法答次依事初約法答云諸菩薩無來無去如是而來無行無住如是而來乃至大慈大悲大願中來廣如經說依事者云我從生處摩羅提國而來者此國是約聖者之德立號表聖者智德高出世無過者長者子名瞿波羅者此云守護心地白法也慈氏令入佛法故四問生處者初法答次依事初依法答有十事生處經云菩提心是菩薩生處次深心次善知識次諸地波羅蜜次大願次大悲次如理觀察次大乘次教化眾生次智慧方便如是等是菩薩生處般若為生母方便以為父檀度為乳母持戒為養母忍辱為莊嚴精進為養育禪定為浣濯善友為教授師菩提為伴侶眾善為眷屬菩薩為兄弟以如是等是菩薩生處廣如經自具依事答者於此閻浮提界摩羅提國拘吒聚落婆羅門家是生處拘吒聚落此云多家多諸人家所聚同居名為多家故婆羅門家者淨種中生明智無垢也善男子我住於此大樓閣中隨諸眾生心之所樂現種種方便教化調伏者明處大智大慈悲徧法界廣大報得幻生樓閣中隨諸眾生所樂見身各隨業果示現調伏以示現菩薩福智變化莊嚴超過一切諸欲界者此對欲界者說計以一生佛果菩薩福智報境總超過三界及三乘乃至下地一切諸境界故已智同十方一切諸佛所用故現佛智德無障礙故已授一生次補佛位故猶如長子持父家事不異父故亦如輪王第一夫人所生太子具三十二相與父同其福智共其報業若奉王命使持國事與父無異但以父王所攝眾生化緣未盡不處王位慈氏如來亦復如是但為毗盧遮那示現化跡所攝眾生一勢未終未處示現下生成佛之位然約其實德已與一切諸佛智用無差也但為如來設教引凡示現出沒令眾生不厭長自道心非是諸佛此生彼沒若以法界智境不約凡情十方一切國土微塵一一塵中佛海無盡互參暎徹不生不滅不出不沒但入法性身處智境幻住門照之一切眾生亦不生不沒一如佛境。
  【經】是故善男子汝應往詣文殊之所莫生疲厭文殊師利當為汝說一切功德何以故汝先所見諸善知識聞菩薩行入解脫門滿足大願皆是文殊威神之力文殊師利於一切處咸得究竟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量帀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論】第八是故善男子汝應往詣文殊師利之所已下有五行半經明慈氏還令善財見文殊師利明至果同因表因中之果本來無二分此段明慈氏已勝進入一生之佛果却令善財會入初信心時普光明殿如來智藏佛果法界寂滅大用常然之門無三世體總一時故菩提體如虗空非始終三世古今出入故令善財却見文殊明果不移因故如下文自明。
  【經】爾時善財童子依彌勒菩薩摩訶薩教漸次而行經遊一百一十餘城已到普門國蘇摩那城住其門所思惟文殊師利隨順觀察周旋求覓希欲奉覲爾時文殊師利遙伸右手過一百一十由旬摩善財頂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離信根心劣憂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於一善根心生住著於少功德便以為足不能善巧發起行願不為善知識之所攝護不為如來之所憶念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門如是所行如是境界若周徧知若種種知若盡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脫若分別若證知若獲得皆悉不能是時文殊師利宣說此法示教利喜令善財童子成就阿僧祇法門具足無量大智光明令得菩薩無邊際陀羅尼無邊際願無邊際三昧無邊際神通無邊際智令入普賢行道場及置善財自所住處文殊師利還攝不現於是善財思惟觀察一心願見文殊師利及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諸善知識悉皆親近恭敬承事受行其教無有違逆增長趣求一切智慧廣大悲海益大慈雲普觀眾生生大歡喜安住菩薩寂靜法門普緣一切廣大境界學一切佛廣大功德入一切佛決定知見增一切智助道之法善修一切菩薩深心知三世佛出興次第入一切法海轉一切法輪生一切世間入於一切菩薩願海住一切劫修菩薩行照明一切如來境界長養一切菩薩諸根獲一切智清淨光明普照十方除諸闇障智周法界於一切佛剎一切諸有普現其身靡不周徧摧一切障入無礙法住於法界平等之地觀察普賢解脫境界即聞普賢菩薩摩訶薩名字行願助道正道諸地地方便地入地勝進地住地修習地境界地威力地同住渴仰欲見普賢菩薩即於此金剛藏菩提場毗盧遮那如來師子座前一切寶蓮華藏座上起等虗空界廣大心捨一切剎離一切著無礙心普行一切無礙法無礙心徧入一切十方海無礙心普入一切智境界清淨心觀道場莊嚴明了心入一切佛法海廣大心化一切眾生界周徧心淨一切國土無量心住一切劫無盡心趣如來十力究竟心善財童子起如是心時由自善根力一切如來所加被力普賢菩薩同善根力故見十種瑞相何等為十所謂見一切佛剎清淨一切如來成等正覺見一切佛剎清淨無諸惡道見一切佛剎清淨眾妙蓮華以為嚴飾見一切佛剎清淨一切眾生身心清淨見一切佛剎清淨種種眾寶之所莊嚴見一切佛剎清淨一切眾生諸相嚴身見一切佛剎清淨諸莊嚴雲以覆其上見一切佛剎清淨一切眾生互起慈心遞相利益不為惱害見一切佛剎清淨道場莊嚴見一切佛剎清淨一切眾生心常念佛是為十又見十種光明相何等為十所謂見一切世界所有微塵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佛光明網雲周徧照耀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佛光明輪雲種種色相周徧法界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佛色像寶雲周徧法界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佛光燄輪雲周徧法界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眾妙香雲周徧十方稱讚普賢一切行願大功德海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日月星宿雲皆放普賢菩薩光明徧照法界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一切眾生身色像雲放佛光明徧照法界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一切佛色像摩尼雲周徧法界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菩薩身色像雲充滿法界令一切眾生皆得出離所願滿足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如來身色像雲說一切佛廣大誓願周徧法界是為十。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十九


  音切



  (乎郭切)。


  (普貝切)。


  (戶管切)。


  (濁音)。


  (落戈切)。


  (戶工切)。


  (五雞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二十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十三

  【經】時善財童子見此十種光明相已即作是念我今必見普賢菩薩增益善根見一切佛於諸菩薩廣大境界生決定解得一切智於時善財普攝諸根一心求見普賢菩薩起大精進心無退轉即以普眼觀察十方一切諸佛諸菩薩眾所見境界皆作得見普賢之想以智慧眼觀普賢道其心廣大猶如虗空大悲堅固猶如金剛願盡未來常得隨逐普賢菩薩念念隨順修普賢行成就智慧入如來境住普賢地時善財童子即見普賢菩薩在如來前眾會之中坐寶蓮華師子之座諸菩薩眾所共圍遶最為殊特世無與等智慧境界無量無邊難測難思等三世佛一切菩薩無能觀察見普賢身一一毛孔出一切世界微塵數光明雲徧法界虗空界一切世界除滅一切眾生苦患令諸菩薩生大歡喜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種種色香燄雲徧法界虗空界一切諸佛眾會道場而以普熏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雜華雲徧法界虗空界一切諸佛眾會道場雨眾妙華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香樹雲徧法界虗空界一切諸佛眾會道場雨眾妙香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妙衣雲徧法界虗空界一切諸佛眾會道場雨眾妙衣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寶樹雲徧法界虗空界一切諸佛眾會道場雨摩尼寶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色界天身雲充滿法界歎菩提心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梵天身雲勸諸如來轉妙法輪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欲界天王身雲護持一切如來法輪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三世佛剎雲徧法界虗空界為諸眾生無歸趣者為作歸趣無覆護者為作覆護無依止者為作依止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清淨佛剎雲徧法界虗空界一切諸佛於中出世菩薩眾會悉皆充滿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淨不淨佛剎雲徧法界虗空界令雜染眾生皆得清淨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不淨淨佛剎雲徧法界虗空界令雜染眾生皆得清淨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不淨佛剎雲徧法界虗空界令純染眾生皆得清淨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眾生身雲徧法界虗空界隨其所應教化眾生皆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菩薩身雲徧法界虗空界稱揚種種諸佛名號令諸眾生增長善根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菩薩身雲徧法界虗空界一切佛剎宣揚一切諸佛菩薩從初發意所生善根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菩薩身雲徧法界虗空界於一切佛剎一一剎中宣揚一切菩薩願海及普賢菩薩清淨妙行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普賢菩薩行雲令一切眾生心得滿足具足修習一切智道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正覺身雲於一切佛剎現成正覺令諸菩薩增長大法成一切智爾時善財童子見普賢菩薩如是自在神通境界身心徧喜踊躍無量重觀普賢一一身分一一毛孔悉有三千大千世界風輪水輪地輪火輪大海江河及諸寶山須彌鐵圍村營城邑宮殿園苑一切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界天龍八部人與非人欲界色界無色界處日月星宿風雲雷電晝夜月時及以年劫諸佛出世菩薩眾會道場莊嚴如是等事悉皆明見如見此世界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如是見如見現在十方世界前際後際一切世界亦如是見各各差別不相雜亂如於此毗盧遮那如來所示現如是神通之力於東方蓮華德世界賢首佛所現神通力亦復如是如賢首佛所如是東方一切世界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一切世界諸如來所現神通力當知悉爾如十方一切世界如是十方一切佛剎一一塵中皆有法界諸佛眾會一一佛所普賢菩薩坐寶蓮華師子座上現神通力悉亦如是彼一一普賢身中皆現三世一切境界一切佛剎一切眾生一切佛出現一切菩薩眾及聞一切眾生言音一切佛言音一切如來所轉法輪一切菩薩所成諸行一切如來遊戲神通善財童子見普賢菩薩如是無量不可思議大神通力即得十種智波羅蜜何等為十所謂於念念中悉能周徧一切佛剎智波羅蜜於念念中悉能往詣一切佛所智波羅蜜於念念中悉能供養一切如來智波羅蜜於念念中普於一切諸如來所聞法受持智波羅蜜於念念中思惟一切如來法輪智波羅蜜於念念中知一切佛不可思議大神通事智波羅蜜於念念中說一句法盡未來際辯才無盡智波羅蜜於念念中以深般若觀一切法智波羅蜜於念念中入一切法界實相海智波羅蜜於念念中知一切眾生心智波羅蜜於念念中普賢慧行皆現在前智波羅蜜善財童子既得是已普賢菩薩即伸右手摩觸其頂既摩頂已善財即得一切佛剎微塵數三昧門各以一切佛剎微塵數三昧而為眷屬一一三昧悉見昔所未見一切佛剎微塵數佛大海集一切佛剎微塵數一切智助道具生一切佛剎微塵數一切智上妙法發一切佛剎微塵數一切智大誓願入一切佛剎微塵數大願海住一切佛剎微塵數一切智出要道修一切佛剎微塵數諸菩薩所修行起一切佛剎微塵數一切智大精進得一切佛剎微塵數一切智淨光明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佛所普賢菩薩摩善財頂如是十方所有世界及彼世界一一塵中一切世界一切佛所普賢菩薩悉亦如是摩善財頂所得法門亦皆同等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善財言善男子汝見我此神通力不唯然已見大聖此不思議大神通事唯是如來之所能知普賢告言善男子我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行菩薩行求一切智一一劫中為欲清淨菩提心故承事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一一劫中為集一切智福德具故設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廣大施會一切世間咸使聞知凡有所求悉令滿足一一劫中為求一切智法故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財物布施一一劫中為求佛智故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城邑聚落國土王位妻子眷屬眼耳鼻舌身肉手足乃至身命而為布施一一劫中為求一切智首故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頭而為布施一一劫中為求一切智故於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如來所恭敬尊重承事供養衣服臥具飲食湯藥一切所須悉皆奉施於其法中出家學道修行佛法護持正教善男子我於爾所劫海中自憶未曾於一念間不順佛教於一念間生瞋害心我我所心自他差別心遠離菩提心於生死中起疲厭心懶墮心障礙心迷惑心唯住無上不可沮壞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大菩提心善男子我莊嚴佛土以大悲心救護眾生教化成就供養諸佛事善知識為求正法弘宣護持一切內外悉皆能捨乃至身命亦無所恡一切劫海說其因緣劫海可盡此無有盡善男子我法海中無有一文無有一句非是捨施轉輪王位而求得者非是捨施一切所有而求得者善男子我所求法皆為救護一切眾生一心思惟願諸眾生得聞是法願以智光普照世間願為開示出世間智願令眾生悉得安樂願普稱讚一切諸佛所有功德我如是等往昔因緣於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海說不可盡是故善男子我以如是助道法力諸善根力大志樂力修功德力如實思惟一切法力智慧眼力佛威神力大慈悲力淨神通力善知識力故得此究竟三世平等清淨法身復得清淨無上色身超諸世間隨諸眾生心之所樂而為現形入一切剎徧一切處於諸世界廣現神通令其見者靡不欣樂善男子汝且觀我如是色身我此色身無邊劫海之所成就無量千億那由他劫難見難聞善男子若有眾生未種善根及種少善根聲聞菩薩猶尚不得聞我名字況見我身善男子若有眾生得聞我名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退轉若見若觸若迎若送若暫隨逐乃至夢中見聞我者皆亦如是或有眾生一日一夜憶念於我即得成熟或七日七夜半月一月半年一年百年千年一劫百劫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憶念於我而成熟者或一生或百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生憶念於我而成熟者或見我放大光明或見我震動佛剎或生怖畏或生歡喜皆得成熟善男子我以如是等佛剎微塵數方便門令諸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善男子若有眾生見聞於我清淨剎者必得生此清淨剎中若有眾生見聞於我清淨身者必得生我清淨身中善男子汝應觀我此清淨身爾時善財童子觀普賢菩薩身相好肢節一一毛孔中皆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海一一剎海皆有諸佛出興於世大菩薩眾所共圍遶又復見彼一切剎海種種建立種種形狀種種莊嚴種種大山周帀圍遶種種色雲彌覆虗空種種佛興演種種法如是等事各各不同又見普賢於一一世界海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佛化身雲周徧十方一切世界教化眾生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善財童子又見自身在普賢身內十方一切諸世界中教化眾生又善財童子親近佛剎微塵數諸善知識所得善根智慧光明比見普賢菩薩所得善根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億分乃至算數譬喻亦不能及是善財童子從初發心乃至得見普賢菩薩於其中間所入一切諸佛剎海今於普賢一毛孔中一念所入諸佛剎海過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倍如一毛孔一切毛孔悉亦如是善財童子於普賢菩薩毛孔剎中行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如是而行盡未來劫猶不能知一毛孔中剎海次第剎海藏剎海差別剎海普入剎海成剎海壞剎海莊嚴所有邊際亦不能知佛海次第佛海藏佛海差別佛海普入佛海生佛海滅所有邊際亦不能知菩薩眾海次第菩薩眾海藏菩薩眾海差別菩薩眾海普入菩薩眾海集菩薩眾海散所有邊際亦不能知入眾生界知眾生根教化調伏諸眾生智菩薩所住甚深自在菩薩所入諸地諸道如是等海所有邊際善財童子於普賢菩薩毛孔剎中或於一剎經於一劫如是而行乃至或有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如是而行亦不於此剎沒於彼剎現念念周徧無邊剎海教化眾生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是之時善財童子則次第得普賢菩薩諸行願海與普賢等與諸佛等一身充滿一切世界剎等行等正覺等神通等法輪等辯才等言辭等音聲等力無畏等佛所住等大慈悲等不可思議解脫自在悉皆同等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即說頌言。
  【論】第九爾時善財童子依彌勒菩薩摩訶薩教已下至頌此一段明善財已於慈氏所得一生之佛果普印一百一十城之法門方於初信心中金剛藏智菩提場毗盧遮那如來師子座前一切寶蓮華藏座上起等虗空界廣大十種心等以明經歷一百一十城至慈氏一生佛果究竟不離初信心毗盧遮那如來金剛藏智菩提妙理中成便於金剛藏智菩提妙理之中起法界佛果恒常普賢圓周法界妙行以此已下善財於普賢身中行菩薩行普賢摩善財童子頂方明法界中恒常佛果恒常普賢行相及相應方始及得一切諸佛已成舊果普賢舊行至慈氏菩薩明此無三世中一生是見修道行初始入佛果位之生當來降神下生是當來成佛之生以六相法門該之善財亦以今生是見道修行行滿之生來生方明成佛之生以此當來一生之佛果會根本金剛藏智菩提妙理毗盧遮那如來所得之果普賢舊行本來一體具足三世古今不二時復不遷同異自在處法界因陀羅網無礙法門從此慈氏一位法門約分六門一明舉果成因起信門二明已信加行契修門三加行修行契果門四已將所契之果會因門五還依本因圓融門六究竟法界始終因果無二同時不遷門以此六門和會可見其意此一段有十紙已下經明善財於慈氏菩薩所勝進入一生之佛果智境得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莊嚴藏門返印一百一十城之法門入初信心時不出剎那際因圓果滿至金剛藏菩提場毗盧遮那如來師子座前一切寶蓮華藏座上起等虗空界廣大十種心方起恒常法界佛果普賢行以此位中十方佛剎微塵中普賢菩薩一一塵中一時摩善財頂以明佛果法界行滿意明行滿不離因時不遷智不異乃至見佛剎微塵數善知識乃至見普賢身肢節毛孔中國土身以明入法界智境行網一多重重無礙無礙無盡無盡利生常然之門具如文自廣明論文略申經中意趣所以不可具錄其文於此段中長科為十段一爾時善財童子依彌勒菩薩摩訶薩教已下至同住渴仰欲見普賢菩薩有三十三行半經明善財以慈氏菩薩所勝進修行入一生之佛果却會初信心中菩提場普光明殿智境法界恒然寂用無礙因陀羅網境界佛果普賢行海恒圓滿分經云漸次而行經遊一百一十城已到普門國者以一切十方諸佛及一切眾生同為一法界國土無別體故經遊一百一十城者明一時普印前所修法無前後故思惟觀察一心願見文殊師利即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善知識者即明以文殊師利法身智慧等周普見一切不異文殊之體明總相也此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量者普門國法界初數總相次第意明毛孔中三千大千世界即周十方一一皆等入法界方便不可越數之也次於此金剛藏菩提場中毗盧遮那如來師子座前一切寶蓮華座上起等虗空界廣大心者明以本信心中所信佛果菩提金剛智藏無染大悲之體起一切法界因陀羅網境界普賢恒行之門已下意例然如文廣說此明總收所進修之因果而歸本樣立法如是令使開解一一如是自心觀達修行令使相稱是眾聖賢之大意也意明不離初信心中菩提體根本智修差別智滿普賢行充滿十方塵剎重重普賢行海是自行滿因果不出剎那際中恒以此法恒化眾生不出剎那際無有斷絕始終之念此明毗盧遮那普賢法界無始無終大圓明智恒普印之常行無有出沒休廢之事十方常然身無內外二即於此金剛藏菩提場毗盧遮那如來師子座前一切寶蓮華藏座上起等虗空界廣大心已下至善財童子起如是心時有八行經明善財於初所信心中法界金剛智藏菩提體中起普賢法界大用因果同時無礙分以六相義該之三由自善根如來加被普賢菩薩同善根力已下至是為十有十一行經為明善財見十種瑞相分四又見十種光明相已下至是為十有十七行經明善財見十種光明分五時善財童子見此十種光明相已已下至增長大法成一切智有五十七行經明善財見普賢菩薩在如來前眾會之中坐寶蓮華師子之座及見普賢身一一毛孔中廣大法界分六爾時善財童子見普賢菩薩如是自在神通已下至一切如來遊戲神通有二十三行經明善財重觀普賢身見十方諸佛人天地獄咸在於身毛孔之中分七善財童子見普賢菩薩如是已下至善財童子既得是已有十三行半經明善財童子得十住智徧一切法智波羅蜜分八普賢菩薩即伸右手摩善財頂已下至所得法門亦皆同等有十四行經明此方普賢菩薩摩善財頂及所得法門十方一切世界一切微塵中普賢菩薩一時摩善財頂及善財所得法門皆悉如此分九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善財言已下至善男子汝應觀我此清淨身有六十行經明普賢菩薩為善財說自謂眾生求出離道修行福智二行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行菩薩行求一切智於身肉手足肝膽王位財寶及以轉輪王位求一切智利益眾生門無暫時間斷分十爾時善財童子觀普賢菩薩身相好肢節一一毛孔中已下至頌有三十九行經明善財觀普賢菩薩身相好毛孔境界法門一念所入諸佛剎海過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位分一毛孔如是一切毛孔亦然廣如經自明。
  【經】
  汝等應除諸惑垢  一心不亂而諦聽  我說如來具諸度  一切解脫真實道  出世調柔勝丈夫  其心清淨如虗空  恒放智日大光明  普使羣生滅癡闇  如來難可得見聞  無量億劫今乃值  如優曇華時一現  是故應聽佛功德  隨順世間諸所作  譬如幻士現眾業  但為悅可眾生心  未曾分別起想念
  爾時諸菩薩聞此說已一心渴仰唯願得聞如來世尊真實功德咸作是念普賢菩薩具修諸行體性清淨所有言說皆悉不虗一切如來共所稱歎作是念已深生渴仰爾時普賢菩薩功德智慧具足莊嚴猶如蓮華不著三界一切塵垢告諸菩薩言汝等諦聽我今欲說佛功德海一滴之相即說頌曰。
  佛智廣大同虗空  普徧一切眾生心  悉了世間諸妄想  不起種種異分別  一念悉知三世法  亦了一切眾生根  譬如善巧大幻師  念念示現無邊事  隨眾生心種種行  往昔諸業誓願力  令其所見各不同  而佛本來無動念  或有處處見佛坐  充滿十方諸世界  或有其心不清淨  無量劫中不見佛  或有信解離憍慢  發意即得見如來  或有諂誑不淨心  億劫尋求莫值遇  或一切處聞佛音  其音美妙令心悅  或有百千萬億劫  心不淨故不聞者  或見清淨大菩薩  充滿三千大千界  皆已具足普賢行  如來於中儼然坐  或見此界妙無比  佛無量劫所嚴淨  毗盧遮那最勝尊  於中覺悟成菩提  或見蓮華勝妙剎  賢首如來住在中  無量菩薩眾圍遶  能悉勤修普賢行  或有見佛無量壽  觀自在等所圍遶  悉已住於灌頂地  充滿十方諸世界  或有見此三千界  種種莊嚴如妙喜  阿閦如來住在中  及如香象諸菩薩  或見月覺大名稱  與金剛幢菩薩等  住如圓鏡妙莊嚴  普徧十方清淨剎  或見日藏世所尊  住善光明清淨土  及與灌頂諸菩薩  充徧十方而說法  或見金剛大燄佛  而與智幢菩薩俱  周行一切廣大剎  說法除滅眾生翳  一一毛端不可說  諸佛具相三十二  菩薩眷屬共圍遶  種種說法度眾生  或有觀見一毛孔  具足莊嚴廣大剎  無量如來悉在中  清淨佛子皆充滿  或有見一微塵內  具有恒沙佛國土  無量菩薩悉充滿  不可說劫修諸行  或有見一毛端處  無量塵沙諸剎海  種種業起各差別  毗盧遮那轉法輪  或見世界不清淨  或見清淨寶所成  如來住壽無量時  乃至涅槃諸所現  普徧十方諸世界  種種示現不思議  隨諸眾生心智業  靡不化度令清淨  如是無上大導師  充滿十方諸國土  示現種種神通力  我說少分汝當聽  或見釋迦成佛道  已經不可思議劫  或見今始為菩薩  十方利益諸眾生  或有見此釋師子  供養諸佛修行道  或見人中最勝尊  現種種力神通事  或見布施或持戒  或忍或進或諸禪  般若方便願力智  隨眾生心皆示現  或見究竟波羅蜜  或見安住於諸地  總持三昧神通智  如是悉現無不盡  或見修行無量劫  住於菩薩堪忍位  或現住於不退地  或現法水灌其頂  或現梵釋護世身  或現剎利婆羅門  種種色相所莊嚴  猶如幻師現眾像  或現兜率始降神  或見宮中受嬪御  或見棄捨諸榮樂  出家離俗行學道  或見始生或見滅  或見出家學異行  或見坐於菩提樹  降伏魔軍成正覺  或有見佛始涅槃  或見起塔徧世間  或見塔中立佛像  以知時故如是現  或見如來無量壽  與諸菩薩授尊記  而成無上大導師  次補住於安樂剎  或見無量億千劫  作佛事已入涅槃  或見今始成菩提  或見正修諸妙行  或見如來清淨月  在於梵世及魔宮  自在天宮化樂宮  示現種種諸神變  或見在於兜率宮  無量諸天共圍遶  為彼說法令歡喜  悉共發心供養佛  或見住在夜摩天  忉利護世龍神處  如是一切諸宮殿  莫不於中現其像  於彼然燈世尊所  散華布髮為供養  從是了知深妙法  恒以此道化羣生  或有見佛入涅槃  或見初始成菩提  或見住於無量劫  或見須臾即滅度  身相光明與壽命  智慧菩提及涅槃  眾會所化威儀身  如是一一皆無數  或現其身極廣大  譬如須彌大寶山  或見跏趺不動搖  充滿無邊諸世界  或見圓光一尋量  或見千萬億由旬  或見照於無量土  或見充滿一切剎  或見佛壽八十年  或壽百千萬億歲  或住不可思議劫  如是展轉倍過此  佛智通達淨無礙  一念普知三世法  皆從心識因緣起  生滅無常無自性  於一剎中成正覺  一切剎處悉亦成  一切入一一亦爾  隨眾生心皆示現  如來住於無上道  成就十力四無畏  具足智慧無所礙  轉於十二行法輪  了知苦集及滅道  分別十二因緣法  法義樂說詞無礙  以是四辯廣開演  諸法無我無有相  業性不起亦無失  一切遠離如虗空  佛以方便而分別  如來如是轉法輪  普震十方諸國土  宮殿山河悉搖動  不使眾生有驚怖  如是普演廣大音  隨其根欲皆令解  悉使發心除惑垢  而佛未始生心念  或聞施戒忍精進  禪定般若方便智  或聞慈悲及喜捨  種種音辭各差別  或聞四念四正勤  神足根力及覺道  諸念神通止觀等  無量方便諸法門  龍神八部人非人  梵釋護世諸天眾  佛以一音為說法  隨其品類皆令解  若有貪欲瞋恚癡  忿覆慳嫉及憍諂  八萬四千煩惱異  皆令聞說彼治法  若未具修白淨法  令其聞說十戒行  已能布施調伏人  令聞寂滅涅槃音  若人志劣無慈愍  厭惡生死自求離  令其聞說三脫門  使得出苦涅槃樂  若有自性少諸欲  厭背三有求寂靜  令其聞說諸緣起  依獨覺乘而出離  若有清淨廣大心  具足施戒諸功德  親近如來具慈愍  令其聞說大乘音  或有國土聞一乘  或二或三或四五  如是乃至無有量  悉是如來方便力  涅槃寂靜未曾異  智行勝劣有差別  譬如虗空體性一  鳥飛遠近各不同  佛性音聲亦如是  普徧一切虗空界  隨諸眾生心智殊  所聞所見各差別  佛以過去修諸行  能隨所樂演妙音  無心計念此與彼  我為誰說誰不說  如來面門放大光  具足八萬四千數  所說法門亦如是  普照世界除煩惱  具足清淨功德智  而常隨順三世間  譬如虗空無染著  為眾生故而出現  示有生老病死苦  亦示住壽處於世  雖順世間如是現  體性清淨同虗空  一切國土無有邊  眾生根欲亦無量  如來智眼皆明見  隨所應化示佛道  究竟虗空十方界  所有人天大眾中  隨其形相各不同  佛現其身亦如是  若在沙門大眾會  剃除鬚髮服袈裟  執持衣鉢護諸根  令其歡喜息煩惱  若時親近婆羅門  即為示現羸瘦身  執杖持瓶恒潔淨  具足智慧巧談說  吐故納新自充飽  吸風飲露無異食  若坐若立不動搖  現斯苦行摧異道  或持彼戒為世師  善達醫方等諸論  書數天文地眾相  及身休咎無不了  深入諸禪及解脫  三昧神通智慧行  言談諷詠共嬉戲  方便皆令住佛道  或現上服以嚴身  首戴華冠蔭高蓋  四兵前後共圍遶  誓眾宣威伏小王  或為聽訟斷獄官  善解世間諸法務  所有與奪皆明審  令其一切悉欣伏  或作大臣專弼輔  善用諸王治政法  十方利益皆周徧  一切眾生莫了知  或為粟散諸小王  或作飛行轉輪帝  令諸王子婇女眾  悉皆受化無能測  或作護世四天王  統領諸龍夜叉等  為其眾會而說法  一切皆令大欣慶  或為忉利大天王  住善法堂歡喜園  首戴華冠說妙法  諸天覲仰莫能測  或住夜摩兜率天  化樂自在魔王所  居處摩尼寶宮殿  說真實行令調伏  或至梵天眾會中  說四無量諸禪道  普令歡喜便捨去  而莫知其往來相  或至阿迦尼吒天  為說覺分諸寶華  及餘無量聖功德  然後捨去無知者  如來無礙智所見  其中一切諸眾生  悉以無邊方便門  種種教化令成就  譬如幻師善幻術  現作種種諸幻事  佛化眾生亦如是  為其示現種種身  譬如淨月在虗空  令世眾生見增減  一切河池現影像  所有星宿奪光色  如來智月出世間  亦以方便示增減  菩薩心水現其影  聲聞星宿無光色  譬如大海寶充滿  清淨無濁無有量  四洲所有諸眾生  一切於中現其像  佛身功德海亦爾  無垢無濁無邊際  乃至法界諸眾生  靡不於中現其影  譬如淨日放千光  不動本處照十方  佛日光明亦如是  無去無來除世暗  譬如龍王降大雨  不從身出及心出  而能霑洽悉周徧  滌除炎熱使清涼  如來法雨亦復然  不從於佛身心出  而能開悟一切眾  普使滅除三毒火  如來清淨妙法身  一切三界無倫匹  以出世間言語道  其性非有非無故  雖無所依無不住  雖無不至而不去  如空中畫夢所見  當於佛體如是觀  三界有無一切法  不能與佛為譬喻  譬如山林鳥獸等  無有依空而住者  大海摩尼無量色  佛身差別亦復然  如來非色非非色  隨應而現無所住  虗空真如及實際  涅槃法性寂滅等  唯有如是真實法  可以顯示於如來  剎塵心念可數知  大海中水可飲盡  虗空可量風可繫  無能盡說佛功德  若有聞斯功德海  而生歡喜信解心  如所稱揚悉當獲  慎勿於此懷疑念
  【論】第十從八行頌已下至經末明普賢稱歎如來法界果德利生廣大無量功德分於說頌中分為三段一初八行頌明普賢菩薩敕眾諦聽欲自說佛功德分二有六行經明眾歡喜樂聞分三以頌略申如來功德少許之分其意頌文自具。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一百二十


  音切



  (落拜切)。


  (魚檢切)。


  (毗人切)。


  (彼艾切)。


  (初六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