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的本质



临终关怀的本质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分享到:

社会沃母理论
——临终关怀的本质
  自从地球上有生命起,特别是具有作为思维生命的人类诞生以来,已有800亿人以生老病死的规律一代一代地繁衍着,并推动着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个体生命储存的DNA程序,既注定了生命的死亡。诞生、衰亡是其生命可预见到的全部过程。人和动物都是自然界的产物,因自然的给予而生,也因自然界给予而死。生命获取一定的能量,在特定的环境中维持的产物,是人和动物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而人却发展成为具有高级思维能力的智能群体,动物却只能在生物本能的驱使下,被动的接受自然所给予的生存条件,一旦自然条件发生巨变,基本的生物源或生存条件不能满足和生存需要时,物种就有消亡的可能,但是关怀生命却是所有生命的本能,面对死亡的来临,低级的鱼类,在既将干枯的水洼里,也有采取相互湿润身体的行为,以关怀其生命的存在。而人类则从社会的意识出发,对生死的思考超越了本能和自然,创造出种种充满灵性的宗教与文明,使我们更理性地认识自身的生命。

  在追溯临终关怀的起源时,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人类生存与死亡的认识过程,以加深对当今社会中实施临终关怀行为的理解。我们的祖先面对的死亡经历,无疑恐惧的即冻死、饿死、弱水、或被毒蛇猛兽吞噬,战争、疾病等天灾人祸可能发生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中。面对腐臭的僵尸,他们触目惊心,不能理解为什么与自已共同生活的人,在突然之间其肉体活动和思维意识全部终止。在对死亡现象无法得出科学认识的远古时代,在畏惧死亡心理的驱动下,人们必须寻求摆脱对死的持续恐惧的信念,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并且在意识中寻找超越死亡的可能。这样,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就孕育出不同的生死智慧,例如以图腾文化、宗教信仰等等的想象来摆脱对死亡的恐惧。

  费尔巴哈曾提出:“世界上若没有死亡的存在,就不会有宗教。”中国传统的信仰,不象基督教那样把人死后的生命置于纯超然的世界里,正如法国人类学家维布列留尔在其所著的《原始思维》一书中所说:“从远古以来,在即已保持有关死人的观念和风俗的中国里------存在着鬼的世界,它是人世的翻版,那里的阴间于现实的人类社会是以同样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在中国古代信仰终生死玄通的主题影响了儒学、佛教、道教及中国的哲学。传统基督教信奉上帝,基督教崇拜者认为,死后存在一个脱胎灵魂生活的天堂。伊斯兰教认为,他们的主以自已的慈恩、喜悦和乐园向他们在乐园中享受永恒的恩泽,且永居其中。儒教:“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补。”印度教:“灵魂为了使自已获得一个完整的更加美丽的身躯而毁灭尘土世的肉体。死亡使人脱去人间的俗衣,换上永生的华服。善良正直的人将获得永生。”耆那教“人间有来世,罪人下地狱,好人升天堂。在天堂里的灵魂得以完整。”锡克教:“好人死去象是回家,他没有死,只是获得了永生,天堂是圣徒之家。”拜火教:“正直的人将在来世过上幸福的生活,而罪恶的人将坠入无边苦海。光明之神在来世接受他的信徒。”

  千百年来人类的信仰无疑在指导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在人类漫长发展的过程中,对临终者的关怀方式是与信仰紧密联系的。但人们往往习惯于用现在的思维去理解我们祖先的情感,那么我们就难以找到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关于对临终者进行人性的全面科学关怀的记录。既然死亡是西方宗教中灵魂的解脱,是佛教中生命的又一次轮回,是几乎所有宗教中生命的一次升华,那么肉体的生命,在临终本身存在的意义,与生命重新升华时的重要仪式一一祈祷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说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社会成员对亲友的临终关怀行为大都是以文化的、宗教的仪式为主要形式的。参与关怀的除了有宗族的血缘的亲人外,还有巫师、神父、阿訇、主持、居士等等。作为
社会群体中临终关怀的成员,他们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旨在使临终者得到超度复杂的礼俗和祝福。这种关怀至今还存在于虔诚或不太虔诚的信徒中。

  许多人认为临终关怀是近年出现崭新的医学学科,是以1967年桑德斯女士创办的英国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医院开始的。其实临终关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开始就存在得人类情感行为。在宗教与信仰即为真理的漫长人类
成长过程中。社会成员认为临终关怀亲友举行的宗教仪式,远比呵护他们即将终结的肉体更有意义。临终关怀的形式是以精神即灵魂关怀为主的,随着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及人类医学科学的进步,在灵魂关怀的同时,肉体关在社会逐渐形成。乌鸦反乳哺,何况人乎;中国远在汉朝时就有临时性?贫病菌庇护所。南齐国竟陵王肖子良时,水灾起:“于贫病不能立者,在第被北收养。”给钱给药。据史料记载,中国两千年前就出现了专门的养老所,到唐朝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养老制度,佛教寺院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这种寺院在唐玄宗开元出年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到了宋朝,北宋政府也设立了福田院,与唐朝不同的是,这种福田院脱离了与佛教寺院的联系。到元代还出现了“惠老慈济堂”购买田产、收取地租以供堂内老人的现象。明初就诏令各府设置济院,规定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每年给米六石,(一石相当于120斤)。到了清代,康熙首先在北京设立普济堂,并要求地方政府彷效。普济堂收老年贫民,视其经济状况而决定供养人数和生活水平。在这些机构里得到照顾的老人,大多在死后,也能得到宗教仪式的殡葬服务。这些机构就是临终关怀医院的雏形。

  进入20世纪初期,人们更加注重了生命的神圣,至今世界各国的医疗机构,在救死扶伤原则下,对那些已确诊为不可逆转的临终病人,医生通常都在进行积极的抢救,使用大量昂贵的药品,采用冒险的措施和各种可能的手段:手术台、呼吸机、起搏器--并在他们身上安了各种人造的管道:氧气管、食道管、引流管、输液管、导尿管等等。对那些临终的病人,使他们在痛不欲生中延续着他们短暂的生命。人们不禁要问:“这样对待他们是否人道”

  60年代末期,人对生命的认识更加科学。肉体做为精神的载体是与生命共存的。为提高人的生存质量,逐渐将注重灵魂的关怀、忽视肉体关怀的行为过渡到现代的姑息肉体同时又关怀心灵,实施了治疗、护理、心理、心理关怀相结合及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科学关怀方案。

  李松堂于60年代,在农村任赤脚医生,照护了一位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村,患癌症晚期的老教授。在他临死的前一天,对李先生说:“我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天堂、地狱,如果有的话我死后会到哪儿呢
?现在我连人的称号都没有,我是‘牛’、‘鬼’、‘蛇’、‘神’、......"老人非常悲哀。李先生答应去为他讨回人的称号。但在当时这是不可能的。第二天李先生骗了他,说领导同意给他平反。听到这一消息,老教授象个孩子一样,给李先生讲了许多美好的故事,13个小时后他微笑着离开了这个人世。老人临死前那幸福的眼神深深的触动了李先生的灵魂,他决心将来一定要创办一所为老人提供帮助的场所。

  1987年开始筹备的临终关怀医院,作为全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90年代初正式对社会接受临终病人。医院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实施了治疗医生与临终心理医生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护士护理与24小时生活护理相结合的全方位护理方案,减轻临终者的肉体的痛苦和精神上的
分忧,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质量,尽可能不让任何一位临终着带着遗憾离去。这是松堂关怀医院的服务宗旨。在17位医生(其中心理医生10人)、23名护士、76位护理人员同全院162名工作人员日夜精心照护者,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他们被安排在一、二、三人间的病房中。每日病房同时居住着一位护工,24小时与病人生活在一起,负责他们的进食、卫生、锻炼、交谈、扶助大小便、洗衣服......帮助临终病人完成他们的生命,满足他们的需求,是护工工作的全部内容,每位护工将陪送他们生命到终结。在松堂关怀医院,临终者享受到与其它医院治疗医生和护士给予的各种护理和治疗。但这种治疗是为了提高他们生命质量采取的姑息治疗。

  人生各成长阶段中没有哪个比临终更需要关怀的了,松堂关怀医院对每位临终者从入院的第一天便配备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是随时可以提供帮助的,除了专职的心理医生。经过培训的医生、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也同样为临终者的心情愉快提供帮助。世界上没有哪个医院比松堂关怀医院拥有更多的心理医生。医院的82间病房被北京119所大、中专院校选定为各自的“爱心小屋”几万人次的学生“小心理医生,他们经常为老人唱歌,表演节目、过生日,使欢乐随时陪伴每一位老人。临终老人曾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他们就是今天失去了自理的能力,全社会理应关怀他们,为他们带来二小时的欢乐,他们就是做了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美国洛山矶时报记者在采访松堂关怀医院,深有感触地说:“东方的临终关怀医院的心理关怀是世界上最好的。”因西方各国临终关怀医院的心理医生,在进行心理治疗过程中,都会得到宗教、上帝的帮助。松堂关怀医院93%的老人没有宗教信仰,满足他们每个不同的心理需求,心理医生根据他们的文化素质、生活环境、性格、及对死亡的理解等差异给予个案分析,需要靠心理医生有渊博的阅历、知识、经历和一颗善良的心。这是人的、是人间情感的、是中华民族的关怀。医院同时尊老爱幼,尊重少数人的宗教信仰。十多年来,医院慰籍了上万名
终结者安宁的心灵。并通过对临终者的心理分析,充实了弗洛伊德、马斯洛等心理学说理论,并撰写了《临终患者心理分析——百例》、《马斯洛心理需求的完善》、《临终者为我们提供的人性》等等论著,再姑息照顾他们肉体的同时给予他们心灵慰籍。为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减轻他们的痛苦,倾听他们的语言,完成他们的遗愿,尽量为他们提供幸福的临终环境。松堂关怀医院是集合了医院、护理院、养老院等优点的新型临终关怀场所,并尽量动员社会力量为临终者及他们的亲友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多年来医院与十多个国家的临终关怀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33个国家的新闻机构和专家学者对松堂关怀医院的工作进行了多次访问与报导。医院在照护临终患者的同时,奉献出数小时,为数万大学生进行伦理教育,义务为到松堂医院参观学习的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医疗机构人员传授经验,促进了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近代的临终关怀事业在英国兴起,现在全世界已有70多个国家建立了相应的关怀机构。做为一个新型的医学学科,我们知道的具体关怀方案及实施举措的介绍的文章有许多。那么临终关怀这一学科的理论基础是什麽呢?通过十多年来研究,我们称它为“社会沃母”理论。对于临终期,目前世界各国有不同的表述。美国:无治疗意义,存活60日以内者;日本:以6个月存活阶段。全世界第一位成功进行了心脏移植的南非医生巴纳德将“一个人在死前,其生命品质无法复原退化”称之为临终。松堂医院对10713个临终者病历(其中74%为是被其它医院医师确诊的不可逆转的病人)进行的分析,其中93%的不可逆病人的存活期为9——10个月,7%的病人超过10个月。平均临终期的存活日为280天,接近10个月。人生命有两极——出生和死亡,婴儿需要在子宫内十个月,与围产期所得到所有呵护一样,临终病人在十个月的围终期里同样需要一个类似的社会环境,由全社会为其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氛围,为其提供全部的爱与呵护。“社会袄母”应当描述为:是一种社会的氛围,类似于对胎儿的支持一样,相应的对临终者提供呵护,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社会成员就会用他们的手臂代替临终者的双手,用轮椅去代替他们的双脚,医生护士昼夜为他们减轻肉体的不适。他们失去了咀嚼功能时,一杯可口、富含营养的流食送进他们的口腔。固定的体位,使一部分组织疼痛不适,就会有一双温暖的手为之按摩,并不时地变换具体位置。疲倦了,软软的枕头放到肩头。孤独了,会有人陪伴在他身边唱歌、谈心。当他生命结束的时候,有人会紧紧的握住他的手,几乎他们生命最后阶段的所有的需求,都被日夜守护在他们身旁,在一群爱的使者的身旁,享受着人们为其营造出温暖的社会沃母环境。在这博爱的环境里,他们的生命发展的最后阶段延续了生命的尊严,舒适安详而无遗憾地结束自已的生命。医生为他们减轻肉体的痛苦,人们照顾着他们的生活情感,志愿者的爱贯穿着临终时期的整个过程。这就是临终者需要的“社会沃母”。

  志愿者的“爱心小屋”,在他们为临终者提供的同时,也是他们自已的生命的储蓄,为社会的道德投资。同时得到了真爱生命的体验,懂得了如何面对人生,面对死亡,从而努力地提高自已生命的质量,这就是最有效的延长生命的方法。拒统计,全国已有7.5%的大学生参与到“社会沃母行为”中去,到21世纪这一数字将达到30%。致力于全社会为临终者提供良好的“社会沃母”氛围,它是临终关怀医院、家庭、社区临终服务相结合的产物,是需要政府和每一位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的伟大事业。社会沃母的营照将是下个世纪人类为临终者奉献的最好礼物。松堂关怀医院对8,000多个病历的统计表明,97%老年临终者,其中93%的病人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许多病人恐惧死亡并拒绝着死亡的到来。每一个人都有延伸生命的需求和渴望,与
国外的将死亡看作是“上帝的召唤”不同,在中国,绝大多数临终病人将死亡看成是生命的终断,因此,帮助临终关怀病人减轻对死亡的恐惧是我国临终心理关怀的重要内容。北京松堂临终关怀医院,这里的
医生很少得到神及宗教的帮助,他们各案分析、科学的及更具有人间亲情的对待每一位病人,靠他们的
爱心、仁慈、渊博的学识及丰富的经验,中国临终关怀特殊心理治疗是东方独特的,他需要心理医生理解每一个病人的生活经历和中国文化的内涵。这是区别于西方临终关怀的显著特点。松堂关怀医院的最大特色是:仁德慈爱。首创了治疗医生和临床心理医生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老年病人进行医疗、护理及心理方面的关怀,使他们从疼痛和异常的生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从焦虑恐惧中解脱出来。

  当老人们需要帮助时
,工作人员和社会志愿者伸出他们温暖的双手:他们难以咽食时,一杯可口营养的流食,就会马上送到他们的嘴边;疲倦了,柔软的枕头放到肩头;孤独了,会有人陪伴在他们身边谈心。几乎他们生命最后阶段的所有需求都得到了满足。“不让任何老人带着遗憾离去,”是医院的宗旨。同时还与佛教、基督教协会建立联系,满足老人临终助念等宗教需求。松堂关怀医院的老人,无时不在的享受人间的友爱和温暖。

  松堂关怀医院的工作内涵就是为临终者营造全社会参与的“社会沃母”环境,人在母体子宫中诞生,在社会环境中成长,终将在“社会沃母”的包容中幸福的走完生命的旅程,这就是临终关怀工作人员为社会注入的新文明,是人类献给21世纪的最好礼物。

院长 李松堂

中国老年基金会北京松堂关怀医院

2001年10月8日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