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仁波切:最大的福德就是能维持独处



宗萨仁波切:最大的福德就是能维持独处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修行的场所在哪里都无妨,所以试着不要过分挑剔

否则,你会为了安排正确的修行条件,而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花在枝微末节上,却没有时间修持。
龙钦巴(Longchenpa)曾说,在山顶上,我们的心自然而然会较为清晰,因此较容易平息心理上的昏沉。所以,如果你有机会在山上修行,而且接受过观想、「止观」的教授,那么就应该做这些修持。他还说,在岩石崎岖的地方思惟无常是有益的,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在心中生起对「轮回是苦」的悲伤感。因此,岩洞是修持「止」、「观」的好地方。安坐在流水边上,能够对激发出离心与厌离轮回的修持,培养出迫切感;在墓地修行,则会非常迅速地带来许多加持与大成就。

因此,如果你很容易就能在岩洞、河边或墓地修行的话,那一定要遵从龙钦巴的建议,但若无法做到,也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去尝试。佛法修持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全然的孤立,因为当我们独处时,受到散乱的影响就会较少,因而能创造出完美的条件,让悲伤感在心中增长。「悲伤」是一片活土,对于那些知道如何善用它的人,无须费力就能从其中涌现各种善念。吉美·林巴形容「悲伤」是最无价的圣财,而且在佛经中,佛陀也赞叹「悲伤」是引导一切善德能接踵而来的开拓者。

  

最大的福德就是能维持独处(图片来源:资料图)

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看到轮回的过患与涅盘的利益

随着悲伤,我们自然会生起信心与虔敬心。培养出这两者之后,「止」和「观」的修持就无须太费力。修「止」能让心变得柔顺、可塑;有了一颗柔软的心,「观」就相对地容易达成。一如佛陀在教授戒律时对僧众所做的开示;戒律能帮助我们保持于「定」(梵samadhi,三摩地),习惯于「定」能延长我们清明的时间,而清明与智慧两者无异。证得智慧,我们就不会再被贪、瞋、痴所困,而能如实地感知一切现象。

但在这年头,光是想找时间全然独处都极有问题,特别是对那些有家室的人而言;也因此,要安排一个「理想的修行场所」更是无法想象的奢侈品。所以就单纯一点,让自己每天尽量有一、两个小时完全独处。如同吉美·林巴所说,最大的福德就是能维持独处,而且除了修持佛法之外,什么也不做;供养整个世界与其中的一切,也积聚不了足够的福务来拥有独处修行的机会。他还说,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看到轮回的过患与涅盘的利益。因此,我们要从心底祈祷,愿自己有一天能遇上如此的机会。

另外一个维持独处很好的理由是,要遇见没有偏见、能尊崇佛法而不心怀嫉妒的人,是非常稀少的。

如果我们还是很难创造独自生活的机会与助缘的话,至少试着让自己的心远离迷惑。如同康楚仁波切所说,在所有独处的经验中,将心与迷惑分离是最殊胜的闭关、最殊胜的孤独、最殊胜的僻静处所。因此,当你置身于人群,例如一声聚会或足球赛时,试着做做看,让自己有一小段时间不融入于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之中。(文:宗萨仁波切)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