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 慧 的 能 量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智 慧 的 能 量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分享到:

 视不理想的情境为理想的,是最有效训练心智的修持,是转苦为乐的方法。

  在此末法时期,有着许多无可避免的修行障碍。有某些问题,如疾病,是我们必须经历的。我们别无选择。在这种时候,必须转化困境,即不想要的障碍,为有利且必要的情况。如果不能在一切顺逆境中都这么做,就有退转佛法的危险。例如,在富裕时,有漏失佛法的危险。

  有一修心的偈颂说:

  富裕并不好;贫穷其实更好。如果贫穷且遭遇困苦,则你能成就佛法,乞丐身是修持佛法的目标。

  许多传承的喇嘛,如密勒日巴尊者等,以苦行的生活成就正觉。听起来上面的教示,像是说必须做真正的乞丐般,但其实并非如此。重点是要斩断世俗攀缘——所有成就佛法的障碍之源。

  另一偈颂如下:

  受赞美并不好;被批评其实更好。舒适并不好;不舒适其实更好。若得到舒适,是在耗损前世所累积的善业;而经历困难却是上师的加持。

  获得盛名或拥有高位时,同样也有退失佛法之危险。处于所谓如意之境,即所谓快乐人生时,也有退失佛法之危险。还有,因为担心失去这些拥有的如意情境,也在退失佛法的危险之中。而当你身处逆境时,也有退失佛法之危险。

  这使得修持神圣的佛法非常困难。如果失去任何一点想要修持的佛法,人生将变得极度贫乏。无论遭遇顺境或逆境,都应该能够转化它们,使它们不能危害自己在佛法上的修持。困难帮助人成就正觉。

  遇到问题时,想着:“这是上师加持。这样可以除去我的恶业,清净我的业障,并且帮助我在大乘转念上训练我的心智,使我能为众生成就正觉。困难给我机会发展我的心智”。

  把一切受到的伤害当成问题,以反复思维它是怎样的一个问题,并因此而烦心,这样无法止息自己的苦。既然是思维方式使遭遇化为苦恼,那么就只有另一种思维方式——即认识及诠释自己的遭遇为乐就能息止苦和不快乐的心。

  因此,每当问题出现时,应心生欢喜,视之为能帮助内心启发菩提道。遇到阻碍时,要心生欢喜,立即想着:“这看似障碍,但对我,事实上不是障碍。其实它能助长我启发内在菩提道的证悟。如此地训练自己,使得在逆境中也能心生欢喜。

  遭遇不幸时,运用善巧的方法极为重要。换句话说,每一痛苦的经验都是可以观修的。不同的问题,运用不同的法门,如此善用妙法,所有的苦都可以与善融合。所有苦的经验都成为善了。

  以接受问题来代替否定问题,会使自己的心情产生很大的不同,有助于暂时停止惧怕和忧虑。在这基础上,若能将问题与善结合,即利用问题与菩提道次第教法结合,并运用它来生起三主要道(即出离心、菩提心、及空性正见),那么对问题的体验事实上已成为佛法了。问题本身成了安乐的因。经历困难消除了特别是前世的恶业,而转化这经验成为善,则能导致安乐。

  广泛反复地思维从痛苦中得到的巨大利益。把每一善巧的方法列出来。如此体验问题,其利益与修持前行法——如献曼达及做大礼拜,或观修菩提心——的利益是相同的。仔细思维问题带来的好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才能一再增强欢喜逆境的念头。视不理想的境遇为理想是最有效的转念方法之一。这是转苦为乐的方法。

  运用困难来训练舍离心。

  困难其实只是教示的另一种形式,它给人最清晰的佛法介绍——即舍弃轮回,因为困难清楚的指出轮回的本质只是苦,因此人们较容易且很快的产生舍离心。

  遇到困难时,如此思维:“只要在业与惑的控制下,不由自主的漂泊轮回生死中,我所受的这种种苦都并非不应该的。这是轮回的本质。”如是思维任何遭遇的困难——闭关失败、病痛,特别是人际关系的问题——恐惧及忧虑就会立即消失,或至少减轻。会较不烦躁,且更轻松。困难不再看似那么难以忍受或那么严重。

  然后,思维着:“如果连这善趣有情的一般痛苦都令我无法忍受,又如何能忍受恶趣有情的苦呢?”比起受酷热及酷冷煎熬的地狱众生所受的苦,此世间的苦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像是莫大的乐趣了。即使是地狱中的点星之火,也比地球上所有的火总和还热上十万倍。“如果善趣中的小困难我都不能忍受,无疑我将无法忍受恶道的苦。”如此思维地狱众生的极苦,是非常有益的。

  有困难时,想想其他的人间苦。想想比自己有着更多更大痛苦的人们。有些人不只有病在,而且有着某种非常难治或者根本是不治之症,如癌症或爱滋病。想想失业的人、无人看护的孕妇、被遗弃的先生或太太、与父母亲有问题的孩子、有人际关系问题的人、有酒瘾或毒瘾的人。就是一个家庭中也有许多的问题。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别的问题。

  想想那些没遇着佛法,没有一点自由修持佛法以造乐因和断苦的人。

  思维有着更大问题的其他众生时,自己的问题变得微小且可忍受——几乎是愉悦的了。把它们和恶趣中的问题相比,自己的问题则似乎是大乐趣了。如是思想,就不再厌恶逆境。那种感觉于焉遁形。

  然后思维:“轮回是无边苦海。”
这“轮回”指的不是地方,而是指被烦恼及所染污的五蕴。因为你在心中未生起对治之法、道谛及息苦的灭谛,所以未能断除无明及业在心相续上留下的种子。因为心流中有了这些种子且由于没修持菩提道次第,遇上欲得之境时,就产生贪,遇上不理想之境时,就产生了瞋以及遇上平庸境时,就产生痴了。

  这些无明会产生是因为,首先,尚未了悟无明的对治方法,所以无力断除它们的习气。其次,未能动用教法,未能观修菩提道次第来控制自己的心。当妄念生起时会激发业,使一连串的行为在心识上留下习气,产生来世的轮回,业及妄念不仅产生五蕴,而且,因为无明,又会继续累积更多恶业,使得五蕴生生世世轮转不已,直到断除了跳脱轮回的业与惑为止。

  因此无须向外求,只须观自己的五蕴:“轮回是一个无边苦海”,如是思维,对轮回产生厌离,使自己越向解脱。将自身所受的痛苦与成就菩提道的次第相揉合。经常思维苦是轮回的本质,有助于发展舍离轮回的心。经由舍弃轮回,将心与善融合。遭遇问题时,如是思维会很好:“这没什么,这问题不过是儿戏”。不论遇到什么灾祸,即使是衣物、钱财等所有的财产被偷,心脏病发作,太太、先生、或朋友背弃你都要如是思维:“这不算什么,只不过是儿戏。从前我积聚太多恶业,现在当然会遭遇问题。因为我造了因,这些问题必定要发生。我必须受此恶业的果,这不是我不该承受的,这是公平的。既然这是轮回的本质,就没什么可沮丧的。我必然也会造了更重的恶业,相形之下,这对我犹如安乐了。还会有更严重的困难到来”。
  只是思维有更严重的问题仍将会到来,会使现在的问题看似较轻微些,这是一种心理学。事实上,菩提道次第及大乘转念的一切教法,都是可以完全断除苦因,极深奥的心理学方法。修持菩提次第的教法不仅可以完全消除业和妄念,甚至可以清除遗留在心识中的微细种子,引导自已到达正等正觉的究竟安乐。菩提道次第是引导有情众生成就一切种智的最胜妙法心理学。

利用问题来训练皈依心
  可以利用问题来训练自心皈依并依止佛法僧。

  思维生生世世所经历的苦,唯一能给你完全保护恒不背叛的就只有三宝,所以应如是思维:“不论生命中会发生什么问题,我将只皈依三宝”。不仅恶趣中的苦,所有轮回的苦,皆源于苦因:无明和妄念。如我前面说,妄念激发业,在心识中留下种子,致使自己受轮回的蕴和苦。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受生死之苦。自无始以来,造了那么多业,至今尚未受尽果报,业和妄念引生了蕴聚。

  “我仍有不可胜数的业报要去承受——轮回——无边苦海。谁有力量,使我从真实的苦及苦因中解脱呢?唯有三宝。既然三宝有威力让我从轮回中完会解脱,一定也能让我从现今的痛苦中解脱。因此,生命纵使有再多困难,我将永不放弃皈依三宝。问题再多,我将永不舍弃佛、法、僧”。如此利用问题来锻炼自己的皈依心。

  利用问题来消除骄慢

  每遇到问题时,要利用困难来消除骄慢。就像我在前面所解释的,人总被业及妄念所控制而不得自在,总必须不断地经历三种苦:行苦、坏苦、苦苦。谨记着,并想着:“我将破除骄慢之心,那是销毁许多功德的敌人.我要破除罔雇众生的邪恶自喜心”。

  在专心缘念自己的困难时,骄慢不会生起。就如《入菩萨行论》中所说的,为痛苦而烦恼可消除我慢心,并引伸对其他轮回众生的慈悲心。这种人也会谨慎的不造恶业,并被激厉向善。有一训练思维的教法提到:
  受赞美并不好,受批评其实更好。
  赞美,使人生起骄慢心,批评,帮助人去除过失。

  换句话说,受批评的好处之一,是立即破除骄慢,不再错失,得以在人生中求进步,受到赞美时,易生起骄慢心。若任由骄慢心生起,来世将投生于无法自由修行佛法的恶趣,或生于贫困,或为低阶级,或为盲人,或为奴录。纵有极大抱负,将对自己的快乐或他人的快乐无能为力,不会成功。

  重要的是,一旦有了我慢心,将无法发展自己的心智或美质,甚至无法学习佛法。就如噶当派的格西所说的:如果将水注于全圆的物品(如球或汽球)上,水是无法留驻的。同样的,若一个人心中充满骄慢,美质将无法留驻。噶当派的格西会教示,所有佛陀的教法都在于破除我慢。

  调伏我慢心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牢记自己的过失。念念不忘自己的成功,骄慢心就会生起;但若注视自己的过失,骄慢就会从心中消失。例如,思维着自己的无知,思维对浩瀚佛法经论的认识是如何微薄。思维那些虽然知道却未能实践的菩提次第。有些课题并不自以为知道了;世俗的教育也所知有限。甚至不能理解自己蕴及感官的本质。如是思维有助于平息我慢心。

  随喜的利益

  避免骄慢、嫉妒、或瞋怒心生起的另一个重要修持是随喜。无论何时,听到别人成功,要随喜之。即使对俗世的成就,也应时时修持随喜。例如,听闻别人事业成功,应心生欢喜。听闻某人——无论是自己的敌人或友人——找到了友伴,也要心生欢喜,想着:“他们找到了所追求的快乐,这是多么美好”!要为他们欢喜,就如自己心愿得偿般。换句话说,要爱人如爱己。他人得到安乐时,要如同自己得到安乐般的心生欢喜。

  如果只知珍爱自己,就无法感受到快乐,但若爱人如爱己,则欢喜自然生起。如果关心别人,当某人找寻到所追习之的安乐时,自己自然的也会感到欢喜,不需思索任何理由。无论什么人发生了什么好事,都会自然地心生快乐。
  看见身材美好的健美先生时,心中想着:“这人因为前世修持忍辱及持戒,今世得到如此美好的身材,是多么美好啊”!看到某人非常富有时,思维:“这人前世布施众生及供养三宝,现在有如此好的果报,多美好啊”!若某人非常有智慧,或比自己更了解佛法,也应心生欢喜。若某人修了很多次闭关,自己却未有机会闭关,也要随喜。

  把握所有这些随喜的机会,可以累积不可思议的功德。若他人心灵层次比自己低,那么为他所积的功德欢喜,可以得到两倍于他所得的功德。如果此人的心灵层次比自己高,则因此为他欢喜,能累积一半于他所得的功德。
  仅以随喜,无需身及口的大力张罗和特别努力,就能累积无数的功德。刹那间就能累积如虚空般无量的功德。修持随喜心是累积功德最简单、最广博的方法。

  发现别人的优点时,即时的随喜,可以止息嫉妒。心怀嫉妒,会有企图阻碍别人成功及安乐的危险。反之,若弃绝嫉妒,修持随喜,纵不能马上成功,也创造了将来成功的因。现在能因为他人修持佛及闭关或得到了悟而随喜,就造自己将来能有相同体验的因。
  让骄慢及嫉妒之心生起,只会造成现在及未来成功的障碍。随喜是一种预防这种障碍的极善巧的心理学方法,也是日常生活中极重要的一部分。当别人成就了轮回中的成功,并找寻到所要适求的安乐时,如果能随喜即能解决许多障碍。

  如果不修持随喜心,即自他相换,无论这宝贵的人身持有多久,无论多富有,多聪慧,或有多少世俗及佛法的教育,在生活中将得不到安乐及宁静。这是无法随喜的心,驱使人发狂及激发不理智的举动。那么,无论能活得多长久,也终归不令人向往。

  持有暇满的人身及心中潜在佛性的心,才能为自己及其他众生带来不可思议的利益。但若不运用这些修行于日常生活中,自己本身就会阻碍所有这些利益的发生。

  利用问题来净除恶业

  问题的另一好处是能用来净除恶业。思维:“所有我的问题来自于我的恶业”。熟记下面四大纲要且运用于当前的难题上:

  业是必然的,业增长扩大,
  无因不招果,业永不失坏。

  例如,面临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失去伴侣时,谨记自己在此生的恶业,也谨记自己在前世造的恶业——例如,出于自私心,必会行邪淫或破坏了他人之间的和睦。

  如是思维:“我曾造了恶业,所以注定尝到这种果报。我一再不停地遭遇这些问题,是因为业是会增长扩大的。如果在前世中,我已弃绝了邪淫及其他恶业,现在就不会经历到这些问题。我的人际关系不和睦,充满了争执及问题,是因为我过去没有戒除邪淫。如果我在前世安住于善及戒德行中,现在的生活就会快乐及和谐了。因为未曾造这些善业,所以,我现在无法得尝这种果报”。
  纵然也许需要百劫后才受到果报,但所积的业是不会失坏的。在适当的机缘,业将成熟。所以,谨记着:“在过去,我未能以四对治力净除自己的恶业,及运用对治法——菩提道次第来修持。这意味着我未曾造任何善因,以避免经历过去业报。因为我未曾以作任何对治行为来制止恶报的发生,所以,我现在尝此果报”。如此运用前述四要点于现前的问题。
  仔细思维,然后告诉自己:“这问题是个教训,它告诉我,如若不喜欢这样的问题,就应断绝这因,即不善业”。对于过去累积的一切恶业,第一要靠忏悔及以四对治力净业;第二要紧的是不再犯恶业。如此,难题即成无限有利的教训。

  举例来说,密勒日巴在以巫术杀害了许多人与畜生后,觉得:“我是非常邪恶的人。我必须忏悔并净除这些业且修持佛法”。曾传授密勒日巴巫术的喇嘛,指示密勒日巴去见马尔巴大师。密勒日巴持着强烈的求法心,去拜见马尔巴,即世就成就了正觉。
  还有许多类似的故事。有些人在遭遇了困难与痛苦的重创后,厌倦于红尘,于是拜访师父接受教诲,进而单独闭关,勤奋修持并成就菩提道三要道,达到密续极高的证悟,最后成就正觉。类似的故事层次发生在许多人身上如在家人、比丘及比丘尼。起初,他们并没有完全献身于法的意向,但因遭逢重大变故使他们产生完全会离的心。后来,他们成了虔敬的佛法修行者,不畏艰苦的修持,并成就了菩提道上极高的证悟。

  不只要断弃造大恶业,尽可能的连最小的恶业也要断。你欲求的不只是大喜乐,连最轻微的安适也想要,甚至在梦中也是如此。除了不要大麻烦,你连最轻微的不适也不要;甚至是作梦也不要不愉快的梦。因此,你连最微细的恶业都应断除。

  利用问题来激励向善

  问题的另一好处是,经由问题你会变得乐善好施。“逆境促使人修善”。困难警惕人们,若不喜爱苦,就必须放弃恶行,清净过去的恶业,并试着去积功德。遇到困难时,因为自己实际上要的是无困难的安乐。思维:“如果想要没有困难的快乐就可变成一个教示,它们激励自己造善业,即快乐的因”。

  如果生命中一点困难也没有,你会由于太舒适而转移意志,不会记得要修佛法。困难——例如被诬告或因病、或因失落而痛苦,使人舍离轮回并尝试修善。既然连最小的安适也喜欢,那么就不仅要积聚广大功德,也要积最微小的善业。如果在食、住、坐、卧四种行为中,都有机会积聚善业,就应把握每一机会。例如,每次吃喝时,藉著供养食物或饮料来给三宝以造善因。尽可能的秉持善念来关心爱护身边一切有情——不管是人或动物——试着供其所需,以帮助他们。力尽所能给予他们,使它们高兴,纵使只是几句温馨的言语或一些有利于他们心灵的谈话,也会减除他们的苦恼,使他们快乐。把握每一机会,每一身口意的行为来增加自己的善业。

  利用问题来长养慈悲

  问题也给自己机会训练悲心。除非疯了,否则任何人都会相信这是好事。即使是不相信转世或业的人,也会同意具有悲心是非常好的。

  想想那些正和自己有类似问题的人,想想那些有着比自己更多或更大问题的人。纵使他们的问题和自己的问题相同,但对他们而言,那可能是更大的苦难。何况,或许他们同时也还有着许多其他的苦恼。

  思维:“正如我要快乐,不要痛苦,其他的人也一样要快乐,而不要痛苦。这点我们是一样的。如果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那该多好”。除了发起这种无限的悲心,更要以大悲心思维:“我要解脱众生的一切苦”。如此利用问题来训练大悲心。

  在他人不尊敬自己时,谨记下面《入菩萨行论》的教示会非常有效:

  宿业使我受此伤害,但我不也因为使他沦落地狱深渊而伤了此人?

  寂天菩萨的意思是,自己之所以受到某人伤害,是因为在前世中会伤害他人,因而使彼此间有了牵连。这过去的业,驱使那人在这一世来伤害你。当那人不由自主造下伤害你的恶业,这恶业将使他堕入地狱。因此,是你害他造恶业,事实上,是你将他投入地狱。

  若别人给你惹烦恼时,谨记这一教示,恼怒就不可能生起。反而,会不由自主、自然的生起悲心。因为是由悲心所驱使,只会想用身口意的行为来帮忙他人而不是报复。只想要抚慰他人的心,使他人不再继续造恶业,并帮助他们清净过去所聚积的恶业。
  同样地,也可以用困难来修习慈心。有苦恼,暂时和究竟的快乐就没有了。别忘了其他许多和自己一样没有暂时和究竟快乐的人,他们和自己一样地想求安乐。思维:“若众生都享有安乐该多好!”不仅要生起无量的慈心,而且发大慈心:“我一定要让众生得安乐”。

 

 
 

 

第六章 为众生受苦

为一切众生受一切苦

运用困难生起菩提心并销毁自喜心

  困难的好处是给自己机会培养菩提心,变得对其他众生的痛苦感到难以忍受。修持菩提心,自他相换,就是要人舍弃自己,而非舍弃他人,爱他人而非爱自己。

  寂天大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教示道:如果不能自他相换,则无法成证悟,就是在轮回中也不会有快乐。姑且不论来世,就是在这一世也无法成功。除非发展善心,否则不论自己多么渴望安乐,也无法得偿。没有善心,在人生中也绝不会宁静。

  并非只有寻求正觉或来世安乐的人才要修持菩提心,就是那些不知道或不相信转世及业的人,也一样要修菩提心,善业导致安乐,不善业导致苦,若是要乐不要苦,纵然没有更高的追求目标,只求此生快乐——而且只是自己快乐的世俗人,也必须修善心,即菩提心。即要自他相换,舍己爱人。即使菩萨会因前世恶业而遭遇问题,他们可以为众生而受苦。于是困难成了快乐,悲惨的境遇成了安乐的境遇;本会形成悲惨人生的也成安乐的人生。如果能修持舍己爱人,就可以为别人受苦。困难不但无法干扰自己,反而帮助自己在菩提道次第上实修。
  要为一切众生成就正觉,就必须销毁自己的敌人,即自喜心,这是自己及众生成功的最大敌人。只要自喜心仍在于心中,就没有生起菩提心的余地,更无法成就正觉且圆满地引领众生了。心随私心,只会带来问题、失败及不和谐。私心愈强、贪、瞋、嫉妒及不满足也会愈强。愈自私、就会愈执着及不满足,于是会遭遇到愈多接踵而来的问题。

  私心使人想要成为最好的。它要自己拥有最高的名誉和最多的财富,要他人比自己贫困,比自己差。自私心要自己成为人中之首。要自己成功而他人失败。私心的期盼未能达成时,嫉妒、瞋怒、恶意、强烈的贪著及其他烦恼就会生起。在这些恶念控制之下,将会做出各种笨拙的行为,而积聚恶业。不仅得不到暂时的安乐,而且会在来世承受苦苦。

  愈不修持自他相换,私心就会愈强,外界的干扰就越多。愈爱惜自己,关心自己的安乐——我有这个问题,也有那问题。我何时才会安乐?——就愈会遭遇到困扰及伤害,也愈会将这些视为困难。
  问题出现时,最重要的是得立即察觉到源于自私心,是自喜心带来的。每遇困难时,要立即明白这种衍化,若只是归咎于外,则无安乐可言。事实上,所有的困难皆源于自喜心;生命中所有的困难源于过去自喜心所累织的恶业。在自喜心的控制之下,推动恶性业的妄念生起。平日生活中遭遇的困难,不只与前世在自喜心的控制下所累积的恶业有关,也与现在每天生活中的自喜心有关。

  在《修心七要》中,最重要的五力之一为归咎一切问题于自喜心。如此能培养对自喜心的反感,视之为敌。将它与自己隔离,不再与自己就沆瀣一气。如此,每日的所有行为,都成为纯净的佛法了。

  无论出现什么困难,都要归咎于自喜心。思维每一困难皆为自喜心的缺点。除此之外,将自喜心带给自己的问题及不如意的事物全还给它,用问题来做摧毁自喜心的武器。如果能用正在经历着的问题,特别是那种不能避免的问题,来销毁自喜心,则件件经历问题的经验,实际上都成为佛法了。

  为他人受苦,自他相换,即菩提心的修持。毫无疑问的,这是在短时间内集聚广大功德的最有效方法及最佳的净业法门。纵使不能做此修行,也要将不如意的事情全还给自喜心,来销毁自喜心。每一问题,即成纯净佛法。经历困难成为对治自喜心的良药,是最好的佛法修持。用这种方法对应人生的困难,则为善。即使是未皈依佛,这种方法对应人生的困难,则为善。即使是未皈依佛、法、僧或对业的教法没有信念的人,若能用困难来进一步消除自喜心,也是修持着纯净佛法了。
  将所有过失咎于自喜心,与其思维“这是我的问题”,不如思维“这是我自喜心的问题”。然后,藉着惧怕得到坏名誉及批评来销毁自喜心特别有效。经由如此,害怕、恐惧、以及偏执就不会产生。这是深邃且基本的心理学,真正打击自喜心——一切问题的根源,并将它铲除。
  人生中有许多困难必须忍受,必须一再经历,或者必须学习与它共处,包括疾病、残障、瘫痪、精神伤害、感官缺陷或育有残障儿等。有些人总被酗酒的先生或太太殴打或责骂,只要他们在家,总有争吵及打架,他们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吵架上。他们没有分离,但总生活于不快乐或不和谐之中。你可能也陷于这类严重的情况,既无力改善,也无能规避。最好的办法是如此思以维:“所有这些问题都因自喜心而带给我的”。将这些问题还给自喜心。然后,下定决心,为他人承受这些问题。这是所有能做的最勇敢、最有力的修持。
  思维:“我之所以尚未能于这些困难中解脱出来,是因为从无始来,我珍爱自己,舍弃了其他众生。从现在开始,我将只与菩提心生活在一起。我将爱惜他人,这是所有安乐的根源”。如果改变自己的态度,由爱惜自己变成爱惜他人,所有的困难都会停止。所有的困扰会因自己的态度改变而停止。这是一种自他相换修持,它可以息止人生的所有困扰及困难。

  自他相换

  遭遇困难时,运用自他相换(tonglen)的大乘转念修持,摄受其他众生的苦,并付出所有--自己的身体、财产、快乐、及功德予他人。既然许多其他众生有着与自己相同的问题,那么就摄受那些问题、苦及苦因。如此这般,为他人而承受问题。

  思维自己正为其他有同样问题的人承受问题时,即已转化问题的经验为善了。由于是为了那些有类似或其他问题的人承受问题,这经验就成了极大净业法门及善巧积聚广大功德的有效方法。由于是为无限多的人承受苦,这苦是无限的,也就积聚了无量的功德。

  转化疾苦为成就正觉之道

  另一则修心的教示上说:“疾病是清除恶业及障碍的扫帚”。病痛时做如下思维会觉得快乐:“我于前世所累积,必须受的恶业,已在这一世的身上成熟。倘若不如此,我将来必须在不可思议的来世中,在恶趣中承受业报。”这样思维,能使自己活得轻松愉快。不会为任何事沮丧或不愉快。由于心情轻松,外在的境遇就无法干扰自己,也就能持续佛法的修持了。

  并且思维“在前世中,我已修持了自他相换,即承受别人的苦,并将自己的身体、财产、快乐及功德奉献他人。现在我已承受了其他众生的苦、恶业、及障碍——所以,我已成功了。我的心愿达成了”。如此思维,以生起安乐心。

  帕邦喀大师曾教示道。在疾病变得愈来愈严重时,应该思维:“病痛显示着我已在自他相换修持上成功了。利用问题修持自他相换,我聚集了不可思议的功德,即安乐之因,且成就了很多净业。如果我现在痊愈,我将失去修持佛法的机会,特别是善巧的自他相换法门,它使我累积无数的功德及净除我的障碍,我一定会怠惰。一定不会修持清净业和积聚功德”。

  就如我前面所提及的,不只要思维他人特定的苦,在自己身上成熟,也要思维他人所有的苦,我是在为他们摄受这些苦。我们也得思维:“我在此时能实际摄受众生的苦,是多么美好啊!”随喜并感到快乐。用这种方式修持自他相换,为他人完全舍弃自己,可以像出蒙比丘Kunpang
Drag-gyen的修持般,他藉著修持自他相换使麻疯病完全痊愈。
  在精进修行转念的闭关时,在每两坐中间的休息时间,应祈请上师及三宝加持,使自己能运用苦于大乘修行之道上。在心量略为增进后,供养三宝、护法、及有害的灵异,祈请自己能摄受其他众生的苦及问题。祈求众灵异将所有的伤害,不想要的东西,如疾病或失败,给自己,不给其他众生。祈求为其他众生摄受所有恶劣的境遇。

  有一则修心的教法阐释道:

  魔是佛的示现,苦是空的化身。

  被魔伤害日夜作恶梦时,不要把它当做是魔,反而要想它是佛的示现。如果把魔害视想成自己的本尊,它就不能伤害你了。把魔害看成是佛的示现,则魔就无法干扰自己的修持,于是心情安乐。这是保证自己的方法。
  纵使妄念已无法制止的生起,或已造了恶业,如违背誓言或违背上师的教诲,要运用转念。思维:“在修持自他相换上,我已祈求接受所有其他众生的不理想境遇。现在我的祈求已应验了。我正为其他众生摄受著他们所不欢喜的境遇”。

  然后祈求:“祈愿这恶业代表所有违犯三律义,断解脱之根,及违背上师教诲之人的恶业。祈愿这恶业代表所有众生的一切不如意事情。祈愿由我独自摄受这些苦及苦因;祈愿所有其他众生由这些恶业及其果报中解脱。”若未能实践每日修持的誓言,也同样可运用转念,例如:“祈愿我未能实践誓言所造的恶业,成为其他众生因此相同困难所造恶业的代替品。祈愿我能为他们授受这恶业”。为所有其他众生承受每一件不如意的事情。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