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食不饱要真修



说食不饱要真修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师父常常说我们修行就是在消业障,因为“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所以我们要努力“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用师父的话来说就是改变自己原来的一些习惯、成见、价值观、意识形态等等类似的概念,我们称之为“业”,使得自己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做出合理的行为,最终做到像佛陀一样的“觉行圆满”,这当然是终极目标了。

 



法眼寺(来源:资料图)

还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比如说在寺院里早上4点起床是正常的,但到了社会上在学校里你如果每天4点起来会把旁边的人影响到,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适应学校的这种要求,变成6点起床。修行就是让我们能够做到既可以4点起床也可以6点起床还可以10点甚至更晚起床。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让你去画一幅画,可能你比较喜欢用铅笔画,但修行就是让我们在没有铅笔的情况下拿来毛笔、钢笔、圆珠笔都可以来完成这幅画,而不是非得执着于用铅笔画,就是给你什么工具都可以来完成这项工作,没有那么多的挑三拣四,也就是少了拣择心,少了分别心,说来有那么一点随遇而安的味道。

很多人只注重了结果上的“业”,往往忽视了过程中的“业”,比如说打碎了一个杯子,大部分往往只注意到杯子碎了这个结果,这个已经成为事实的“业”,却容易忽视掉是如何打碎这个杯子的,就是忽视到前面的原因,而恰恰就是前面这一系列的行为才导致了打碎杯子这个“果”,形成这个“业”。而打碎杯子前的这一系列的行为就是我们的习惯,表现在这一次是打碎了一个杯子,谁也不知道下一次会是什么情况出现,所以这才是我们更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发现这个习惯不好的时候,就要去改正,就是要想办法把这个习惯改掉,这样就不会发生打碎杯子或者更不好的事了,这样就是“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

当然了这都是自己听师父说的,但到自己表达的时候就有点词不达意了,毕竟不是自己的东西,到了自己这里就变成了嘴皮子工夫,就成了典型的“说食不饱”。《楞严经》云:“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师父说的这些道理自己都明白,但是经常是左耳进右耳出,道理明白,不去落实,道理明白,没有工夫,道理明白,不能实证,那自己就还是凡夫一个,烦恼重重,其实这又怪得了谁呢?都说了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难不成还要师父帮你来修行吗?最近折腾了很多事,有时候晚上一个人想的时候就清醒很多,但第二天醒来,一到了事上,自己就迷惑了。唉,修行真难,但难也要走下去,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啊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