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禅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禅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分享到:
一般上,大多数修禅者只参加一个星期或更久的密集内观智慧禅修期。之后,当他们回想时,他们肯定是有所收获的。至少他们学过了基本的修禅法,即是如何应用正念来祛除五盖以便培育正定。如果修禅者能够超越观念来体证三法印,那时他们必定会对内观智慧禅有更深一层的认识。而对那些只参加一个星期禅修者来说,可能对内观智慧只有肤浅的了解。

因此,修禅者在临走之前都会问:“当我们回家后我们应如何继续修行?

(一)协调

当修禅者回去后,他们必须利用一段时间来协调心念以便应付世俗的生活。有些修禅者可能会变得心烦意乱或易怒。这是因为在密集修行期间,被压制的贪欲和各种不良倾向在这时才涌现出来。这些现象都不会持久,也没有担忧的必要。

然而,有些修禅者则还能继续的观照。对于这些修禅者而言,往往导致许多让人非议的问题。例如:他们的同伴可能会认为他们的行为怪异、离群和自鸣清高的态度。他们不像以前那样高谈阔论或开玩笑。他们甚至把举动都放得缓慢!如果修禅者在这讲究快速的世界里,为了能持续的观照而把他们的动作放得缓慢是不实际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必须违背自己意愿去涉入无谓的谈话。如果勤奋的修习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学业或家庭生活,那么,他必须放弃过于积极的修行。毕竟,他们还不是出家人。为了生活、环境及其他世俗的顾虑,他们在无从选择之下必须面对这现实的世俗处境。

(二)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在这动作快速的世俗生活里,修禅者所应用的正念是普遍性的。这种正念好像一盏照明灯,照耀着那受到外界刺激而生起的动作和感受。这时,除非环境许可,他们是不会持续的专注于一个明白上。他们必须观照较多外在的目标。例如:驾车时,虽然我们主要的动作是驾驶,但是正念不可以单单集中在驾驶而已。我们也必须对周围的环境,如交通灯、行人、汽笛声等等提高警惕。如果我们一不小心,就有发生意外的可能。

第二,正念多用以观照观念化的事物而非事物的真实本质。我们生活在这观念化的世界里,就必须与他人沟通,因此我们不可忽略种种的观念。例如:我们必须利用到“我”,“你”,“我的”及“你的”等字眼。我们也必须思考,但我们应该有正念地去思考。往往有些修禅者则借此机会来观照思潮,并发觉每当观照思潮时,它们就会消失。为了生活起居,一个人还是需要面对及接纳这现实的世俗。

有些修禅者则会因为太过注重于观照当刻的事物而觉得善忘,他们必须花费一段时间去思考以便能记起所说过或所听过的事情。如果有这种现象,那么他们就必须更谨慎的去记起往事或计划未来。也有一些修禅者会凝视某一景物,但脑海中却是空白的,这是缺乏正念的定心。修禅者不应该让它持续下去。

简单的说,他们应该对以下事物有正念与正知:

(1)目的——做事的目的要善而不是恶的。

(2)适当性——做事时知晓天时、地利、人和的适当性对在家居士而言,在日常生活中采用普遍性的正念观照是非常主要的。因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忙着找生活的所需。如果他们持有某种程度的正念处事待人,他们将会对这世俗的生活有正确的认识。这种见解可以带来福利和快乐。

(三)正式的禅定修习

如果许可的话,我们应该利用周末或放工后的一段时间来进行正式的修习。只有在这修习的时刻,我们才能暂时忘记外面的世俗生活而进行这最圣洁和有意义的任务。

日常的修习,一般上所面对的难题是如何使心念远离五盖而获得平静。修禅者可修习行禅、诵经、佛随念、慈悲观、、不净观或死随念来平静心里的压力,之后才转移到正式的修习。他可以直接修智慧禅,以使心念平静,然后进而继续修习以培育智慧。如果工作后觉得身体疲倦,那可先休息一会才开始修行。

在日常生活里,如有例常修禅的习惯,它的效果及进度自然比偶尔修禅好得多。但是,在日常生活里所培育的正念不比在密集修行期间来得迅速和巩固。

修禅者也会问:“我须要利用多长的时间来修习,以便我能保持在密集修行时所达致的程度?”

修禅者想要保持他在密集修行时所达致的程度是无可厚非的。但这却往往是件不易办到的事。在密集修行期间所达致的程度比较高,因为当时的正念是持续不断的,并且又有禅师从旁指导。如果在密集修习时,修禅者的进展是缓慢的话,那么他在平日修禅时就能轻易的保持他的程度。反过来说,如果修禅者在密集修行期的进度很快,那么就必须在平日中用较长的时间来修习,以便能保持住他所培育的正念和正定。其实,修禅者必须明白,日常的修习不是为了要有显著的进步。只要拥有正念,他就会获得利益。若是缺少了正念,我们将会面对种种困扰或危险。

(四)善行

一个人必须功德圆满方能跳出六道轮回。其中,如善助缘和波罗蜜能导致证入圣道。这些善行包括布施、持戒、服务、礼敬、勤修等等。奉行这些善行所带来的业报将引导外面倾向解脱苦海。因此,每当完成一个善行时,佛教徒都会誓下此愿:

“愿以此功德,祛除内心的污秽,以证得涅槃。将此业报,集合成一股因缘,并导向脱离苦海的解脱道。”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