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乐谈学佛(上)



老乐谈学佛(上)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分享到:
 我在这里所谈的,是自己对佛法的认识,对修行的认识,以及对修行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认识和处理办法,而对于初学佛法所必须知道的诸如三皈、五戒、十善以及四摄、六度等内容,并未涉及,所以如果您是第一次接触佛法,您一定要先去看《觉海慈航》。
   
但是,如果您已经对佛法有所了解了,如果您已经是一个学佛的人了,那么我坚信,我所写的内容对您一定有用。

   
善哉,老乐写此文,本就是为全天下的人所写,如您觉得好,欢迎您转发,转贴,乃至印刷成册,老乐幸甚。

                         与佛有缘
  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与佛有缘呢?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翻开佛经,在佛经中,我看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佛的弟子中有一个比丘,学佛不久就证得了阿罗汉果。超出了生死轮回。而他在皈依佛门的时候,却费了好一番周折。

   
当时,由于生活所迫,他来到了佛的僧团,要求剃度出家,恰恰在这个时候,佛外出传法去了。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接待了他。

   
按照以往的惯例,舍利弗必须首先入定观察这个人的善根,在确定了这个人确实有善根之后,舍利弗才会收留他。那时,舍利弗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能在定中观见八万大劫的事情,尽管和佛相比还差得很多,但是已经相当可观了。要知道一劫的时间,就是多少亿亿年。

   
可是舍利弗在定中发现,那个人在八万大劫的生死轮回之中,从未做过一件好事,你想,舍利弗会收留他么?

   
当然不会,舍利弗的态度非常坚决,无论那个人怎样祈求,都无济于事。

   
那个人绝望了,可是就在他绝望的时候,佛回来了。佛什么也没说,只是把那个人留了下来。

   
奇迹出现了,,那个人很快就证得了阿罗汉果,成了一代圣人。按照佛的教法来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确实成就了。

   
这时,佛召集了那位比丘刚来的那一天在场的所有弟子,并对他们训示说:“你们只知道他在八万大劫中从未做过一件好事,却不知道他在八万大劫之前,曾经有过一念之善。”接着,佛讲述了那位比丘在八万大劫之前的那一念之善。

   
原来,那比丘在八万大劫之前,曾经是一个猎人,在一次打猎中,在一个悬崖边,遇到了一条斑斓猛虎,并向他扑来,他害怕极了,在情急之中他喊了一声“佛来救我。”然后,闪身躲过了虎扑,而那猛虎,也因为用力过猛,摔下了万丈深渊。正是那“佛来救我”的一念之善,使他终于在今生得成阿罗汉果。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证得阿罗汉果的人已经脱离了六道轮回的束缚,也具备了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六道神通的能力,但是如果和佛相比,那神通仍然是有限的。只有佛,才能彻见宇宙中的一切事情。

   
这件事情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珍贵的启示:无论您是谁,无论您在什么地方,无论您的自身条件怎样,只要您曾经有过一念信心,并遵照佛的教法去认真修行,都可以成就佛道,真实不虚。

   
我们能够信仰佛,就说明我们有善根,如果我们没有善根的话,我们又怎么能生信呢?就算我们从来都不曾有过一念之善,在信佛的那一刻起,我们不也种下善根了么?就算我们是在今生才种下善根,我们也完全可以在今生成就自己,因为从善的种子的播种一直到开花,结果的全部机缘,我们都已经在这一生中全部遇到。

   
我们和那位比丘的机缘是绝对不同的,那位比丘之所以在今生才得以成就,是因为他的种子在今生之前,从未遇到过培育的机缘。如果说他在八万大劫以前就见佛闻法,他的成就就绝不会是今生,和他相比,我们真能算是命运的宠儿。

   
那位比丘在见佛闻法时的那颗善的种子,和以前并没有任何不同。只是在他见佛闻法的时候,那颗种子才遇到了得以培育的机缘。可见,善根的播种是一念之间,善根的成熟也是一念之间。

   
现在,我终于可以给您一个与佛有缘的绝对信心了。

   
无论您是谁,无论您在前世是否种下了善根,只要您能信佛,从信佛的那一刻起,您就已经与佛有缘了。要是您再能深信净土,求生净土的话,您就不仅种下了佛的种子,同时也遇到了能够使其开花结果的全部机缘。您是不是与佛有缘并且能当生成就,完全在于您自己的发心,自己的信心和自己的努力。

   
“佛不度无缘之人”,那并不是说佛不度您,而是您自己不去接受。在佛的心目中,是绝对没有不度之人的。有缘无缘,完全在于您自己的一念之间。尽管佛是了生脱死、出离苦海的人天导师,可是没有一个导师,能够把一个完全不听自己话的学生,培育成圣人。

   
听了我的话,您还怀疑您自己的缘分么?您还会因为别人的不正确说教而改变初衷么?您还会去问别人“我是不是与佛有缘”么?

    我想您不会。

长话短说

   
从现实来说,学佛的目的是学会如何生活,如何使自己活得更快乐。对佛法稍有领悟和修持的人,就一定比一般人活的开心。

   
但是,活的比普通人开心并不是学佛的最终目的。学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迈向生命的圆满,获得无上的解脱和永久的安乐。

   
那该怎样才能算是无上的解脱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这要从自我神识的认识说起。

神识

   
神识,就是人们常常所说的灵魂。走入佛门的第一步,就是对神识不灭思想的认同。

   
多数人并不相信神识的存在,但是他的存在却是绝对真实的。

   
在佛教的法会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本来没有一丝微风的法会,一到超度亡灵的时刻,却会突然间卷起一阵阵小旋风。其神奇足以让观者瞠目结舌,您说,这够不够说明神识的存在呢?

   
也许您还是不信,那么我希望您去赶一次佛教的庙会,只要您参加过一次超度亡灵的法会,您就一定会信的。

   
古往今来,能够说明神识不灭的事例很多。您可以都不信。但是,我希望您能相信一次自己的眼睛。

轮回

   
确立了神识不灭的观念,就不难明白什么是轮回了。

   
轮回,又称六道轮回。是说我们的神识在六种生命状态中反复轮转的道理,这六种生命状态分别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六种生命状态称作六道,六道的反复轮转就成了六道轮回。

   
无始以来,我们的神识就已经开始在这六种生命状态下反复轮转着,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有时上了天堂,有时下了地狱,有时做了人,有时又作了畜生,有时成了鬼,有时又成为修罗。而我们现在所认同的一生一世,仅仅是轮回中的一瞬间。

   
轮回中有一个规律,那就是自作自受,因果报应——善者生善道,恶者生恶道。这因果报应的规律,贯穿于整个轮回之中,所以,轮回又称作因果轮回。

   
在轮回之中,虽然也有享福的时候,但更多的时间是在受苦之中,即使你真的进了天堂,在天福享尽之后,也会转生他方。在轮回中你仍然会下地狱。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个生灵,都已经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往返过无数次了。谁都无法避免在进了天堂之后,还要转生到地狱之中,因为轮回是没有尽头的。享福的时间再长我们也会感到一闪而逝,而受苦的时间再短也会感到非常漫长。在人间的痛苦已经使我们有过度日如年的感受,更何况是苦不堪言的地狱呢?要知道在六道轮回之中,时间最长的就是地狱。当我们想到这里时,我们还会贪恋天堂的福报么?

   
只有超出轮回的束缚,才能获得永恒的安乐,要超出轮回,就必须学佛。

净土法门

    现在,我们终于谈到学佛了。

   
学佛的法门很多,但是无论任何人,只要真正弄明白一个,并踏踏实实的去做,就完全可以超出轮回,成就佛道。

    这里,我向您推荐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简单的说,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是一个清静自在,安乐无苦的地方。那里的主人,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愿在先,任何一个世界的任何人,只要至诚的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并且发愿一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亲自来接您,在一瞬间,您就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您就再也不受轮回之苦了,您将获得永恒的安乐。

   
这是阿弥陀佛亲口许下的诺言,佛是绝无虚愿的。

   
您千万别小瞧了我上面所说的话,不知有多少人,只会念一句佛号并求生净土,他们不但往生了,而且还有很多人仅凭这一句佛号而当生成就,立地成佛。

   
民国时期的修无师,是个一个大字不识的和尚,他所做的事情只有两个。一个是不辞辛苦地为大众服务。一个就是一心念佛。他所会的,也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但是在临终时,他坐着往生了。

   
修无师的往生是在哈尔滨极乐寺的一次大法会中,成千上万的人亲临其境。

   
高僧谛闲法师有一个弟子,是法师儿时的玩伴,从未读过书,但他坚持要跟随谛闲法师出家,法师就教他念佛,并把他安排在一个废弃的破庙中安住,由一位居士照料生活。三年后,他不但站着往生了,而且连站三天不倒,直到谛闲法师到来。

   
民国时期福建崇安县的吃子和尚,是一个接巴,而且资质愚鲁一无所知,虽不做恶也不知行善,是一个守份的庸僧,后来由于病重吐血,才被一个新出家的和尚劝信念佛,最初由于口吃的缘故不易上口,习久渐熟,称念不绝,虽在病中也从不少懈,病竟然霍然痊愈,于是,吃子和尚便把一句佛号当成了命根子,绵绵密密一直念了下去。不到三年光景,有一天突然到各殿拜佛,并向方丈告假。方丈不知缘由也未理会,直到第二天早上吃饭时,才发现吃子和尚不见了,当人们找到他时。吃子和尚正端身坐在大殿之中,已经坐化往生多时了。此时,大殿中奇香满室,仍未散去,方丈这才知道吃子和尚告假的原因。

   
这三个行者,都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人,都只会念一句佛号,他们不但往生了,而且从迹象上看,已经当生成就。

   
可见,修行成佛不一定非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仅仅凭着一句佛号和往生净土的决心,也同样可以成就佛道,倒是有好多好高骛远的人,对此不能安心信受,反而误了自己的一生。

   
以上所介绍的,仅仅是千千万万个往生事迹中的三个实例,如果您到佛教的团体中去,您一定会知道更多的往生事迹。不说别人,仅是发生在我生活中的往生事迹,就有很多。他们之中也有几个人,是坐着往生的。

   
相信到最后,您也一定会深信净土,求生净土并最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愿您吉祥。

专修净业的依据

   
从学佛的第一天起,我就选择了净土法门,十几年来,从未改变。

   
您别小瞧了这一句佛号,尽管他如此的简单,却蕴含着极深的哲理,再高楼房的建筑,都是由一块泥一块砖做起的,能说泥和砖块简单么?

   
下面我将引用几段佛经的原文。来说明念佛就能成佛的道理。

   
我要说的第一段经文,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到这里我们可以完全确信,大势至菩萨仅凭一句佛号,就成就了自己,成为西方三圣之一。

   
如果说这段经文还不足以使您起信的话,那么还有一段经文,也许更能增益您的信心,这段经文,出自《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在经中,在文殊菩萨向佛请教修何法门能速成佛道时,佛一共说了两个法门,其中的一个,是一行三昧。佛对一行三昧这样描述到:

   
“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若得一行三昧,诸经法门,悉皆了知。”

   
由此我们可知,只称念一佛名号,而且只称名字,不必观想,就可成就无上菩提。这是佛亲口宣说,您还要疑惑么?

   
这里要说明一下,念佛法门虽然不必观想也能成就,但是一边观想佛像一边念佛却不算夹杂,如果您喜欢一边修观佛像一边念佛,是完全可以的。观与不观,并没有对错之分。念佛的人把佛像挂在居室内,挂在常能看到的地方,能够帮助我们提起念佛之心。特别是在临终之前,更需要时时刻刻看到佛像,以增益往生的信心,这和修观更是两回事。

   
我要说的第三段经文,是《坐禅三昧经》中的一段话:“菩萨坐禅,不念他,唯念一佛,既得三昧。”

   
可见,在坐禅的时候我们也不一定非要参究,只要老老实实的念一句佛号,就足以成就坐禅三昧。所以我们修学净土的人,只要老老实实的一门深入就可以了,就算坐禅,也绝对不离净土。

   
我要说的第四个章句,是佛在《大集经》中说过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人得道,唯依净土,得度生死。”

  
这是最重要的一段话,他给我们指明了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只有依靠净土法门,才能成就自己,修学其他法门的人,成就极少。

   
我要说的第五段章句,出自《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是一部专门述说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经典,是净土五经中最重要的一部,在该经的缘起中,佛曾这样对阿难说: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


   
佛能如此看重净土法门,足见净土法门可以成就一切众生。

   
以上是我所看到的有关念佛法门的重要章句,其实,佛说念佛法门的章句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您去看佛经,您就会确信,佛在当年最想对我们说的,就是净土法门。

    现在您是不是也已经决定专修净业了呢?

    我想,这已经足够成为您专修净业的依据了。

西方极乐

    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在最初学佛的时候,我就从书上看到了有关西方极乐的记述,也相信极乐世界是一个安详快乐的地方。但是那时候的信,并不踏实。直到有一天,在我亲身经历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之后,我才完全确信了西方极乐的真实。

   
那是在一个晚上,我正在家中静坐念佛,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了一声鸟鸣的声音。在我听到鸟鸣的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静与安乐……

   
我不知道应该用一种怎样的语言来描述我当时的感觉,我想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的话,是无法想象出宇宙间会有如此安详快乐的感觉的。那是一种超过了我生命中的一切快乐的清静至极的感觉。

   
那绝不是一声普通的鸟鸣,尽管我所听到的这一声鸟鸣的声音和人世间的鸟鸣声如此的相像,但是人世间的鸟鸣声,绝不会给人带来如此清静至极的感觉。

   
哈,一声鸟鸣,竟然如此的神奇。这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佛说阿弥陀经》中的一段经文。在经文中,佛对西方极乐世界做了这样的描述:“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我不知道我所听到的这一声鸟鸣来自哪里,更不敢奢望他是来自极乐世界,但是无论怎样,都足以让我相信极乐世界的无比殊胜。因为在整个宇宙之中,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和极乐世界相比。极乐世界的鸟鸣声,一定是最殊胜的。那一声不知从何而来的鸟鸣声,足以使我完全相信极乐的真实,极乐世界,就是清静快乐到了极点的世界。

   
现在的人已经无法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了。人们的心灵已经迷失得相当严重而不自知,更很少有人懂得去寻找心灵的清泉,天人看我们的身体已经是臭秽不堪而无法接近,更何况是清静解脱世界的人呢?

   
所不同的是,清静解脱世界的人们,绝不会因为我们身体的臭秽而厌弃我们。

话说真心

    “
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凭持名之深浅。”这朴实的语言,却是净土宗成就的法宝。您是否能成就净土,完全取决于您自己的真心。

   
也许您现在还不能确信,但是只要您听我把话说完,您一定会信的。现在,先让我来给您讲几个往生净土的真实事迹好么。

   
在新家坡,曾经有一群贩毒分子,足足有二三十人,被抓后被处以绞刑。三个月之后执行,这时,来了一个老居士,为他们讲述净土法门,劝他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们不仅真信了。而且真念啊,就连监狱的看守们,都为他们的虔诚而深受感动。

   
三个月后,他们个个都显现出往生的吉相。他们一个不落,全部往生了。他们在当时的吉相如下:

   
第一,他们都是自己走上绞刑架的,而以往接受绞刑的人,都是被人架上绞刑架的。没有一个特例。

   
第二,他们在被抬下来的时候,个个面容如生,神态安详,而吊死的人如果不翻白眼,不面目狰狞,那是从古至今闻所未闻的事情。

   
第三,他们个个炼出舍利子,炼出的舍利子又大又亮。

   
善哉,其实我们只要看第二条,就足以证明他们往生了。

   
这是我在七八年前,在听净空法师所讲的《无量寿经》的录音带里听到的,是净空法师亲口所说,请您不要怀疑。

   
这些人念佛只有三个月,他们为什么能够集体往生呢?不言而喻,他们在众苦所逼的情况之下,真正发起了出离生死的心。真正发起了求生净土的信心。

   
无独有偶,在《龙舒净土文》中,也记载着两个类似的事情。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张钟馗的人,以杀鸡为业,有一天突然阴境现前,看见有一个人赶着一大群鸡来啄他,啄得他两眼流血,遍体鳞伤,痛苦极了。

   
这时,恰好有一个僧人路过,并教他念佛,念着念着,突然间异香满室,张钟馗在异香中安然往生。

   
与张钟馗同一个朝代。还有一个名叫张善和的人。以杀牛为业,在临终的时候,突然看见很多牛向他冲来。口中叫道:“你杀我。”

   
张善和害怕极了,忙对他的家人说:“快去请僧人救我。”

   
僧人来了,对他进行了这样的开示:“在《观无量寿经》上说,若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声,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张善和急着说道:“就要下地狱了,赶紧念吧。”说罢连香炉都未取,左手执火,右手拈香,面向西方专切念佛,未满十声,突然说到:“我已经看见阿弥陀佛从西面来了,还给了我一个宝座。”说罢,安然往生。

   
以上的这些人的往生事迹,给了我们一个非常珍贵的启示:无论您是谁,无论您的罪业曾经有多重,只要您真正发起了出离生死的决心,只要您真的发起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决心,您就一定能往生。

   
净土法门和其他法门是绝对不同的,其他法门必须要经历种种境界才能成就,而净土法门,无需您经历任何境界。只要您真心的求生,在一刹那间,阿弥陀佛就把您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我们有多少人真正发起了往生净土的真心呢?我们有多少人把了生脱死的大事真当一回事了呢?

   
也许您会说:“你说的这些人毕竟在临终时没有任何障碍,如果有人障碍他们,他们还能往生么?”

    那好,让我们再来看几个往生的事迹。

   
清朝的青阳有一个名叫吴毛的人,是一个吴姓人家的仆人,吴毛信佛后,除了念佛之外,还兼修众善,清兵过江后,吴家举家逃难,唯有吴毛未走,清兵到来时,吴毛被七枪穿胸而死。死后突然复生,对众人说“我因宿业,本该七世为猪,今受七枪,是重罪轻报,如今我蒙佛接引,已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说罢又念佛而去。

   
净空法师在讲法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一个念佛的老太,老太信佛后,一直遭到老公的反对,而且还经常挨骂,老太在挨骂时,从不还口,也不争辩。有一天,老公又骂,而且还把一个盆摔在地上,老太一直没吱声,不一会儿。老公再看时,老太已经坐着往生了。

   
民国时有一个女居士,因为和丈夫吵架,一时想不开喝药了,喝了之后才感觉后悔,于是一心一意念观世音菩萨,含笑而逝。

   
这三个居士都是在环境极恶劣的情况下往生的,和他们相比,很多没能往生的念佛人,情何以堪?

   
现在,您是否已经确信了我在本文最前面所说的话了呢?真的,没有往生的人您可以给他找出一万个理由,但是当您细想一下时,那些理由就根本不是理由。请想,如果我们真的从现在起努力去做,如果我们真的把生死大事放在心头,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老实念佛而求生净土,那么在多年以后,我们是不是也完全可以站着往生或者是坐着往生呢。我们该知道,那些站着往生和坐着往生的人,有很多念佛也才只有几年。再退一步想,就算我们没能做到最好,就算我们没有达到他们那样的境界,只要我们在临终的时候也能象以上的那些行者那样坚决果断,那么还有什么事情能够阻挡我们的行程呢?

    现在,您还要再找一些其他的理由么?

   
也许您会这样说:“你说的这些人都不是一般的善根,他们都是前世修来的,不是一般人可比。”那么我问您,您怎么就知道您没有这样的善根呢?

   
善哉,也许我们在多生多世以前就开始信佛了,也许我们的善根播种的比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还早,可是我们到今生还是没有成就,我们还要这样继续下去么?

   
佛是圣人,佛的心中是没有分别的,就算您犯过天大的罪过,只要您发起一念悔过之心并坚心念佛求生净土,佛是绝不会不来接您的。而那些没能往生的人,都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发起出离生死的决心。

   
听了我的叙述之后,您是不是也该发起往生净土的真心了呢?

    您一定要真信。切愿,实行。

 随顺世间

   
说来惭愧,让我明白随顺世间道理的,竟然是一个女孩。

   
那是1996——1997年之间的事了,当时,由于共同的信仰,我们相识了,但到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还是分手了。在我和她分手的时候,我心极痛,于是,带着受伤的心,我回到家中。在家中,我足足呆了五十天。

   
五十天,对别人来说只是人生的一瞬,但是对于当时的我,却极为珍贵。那是我永生难忘的五十天。在这五十天中,只要有时间,我就在不停的念着佛号。有时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有时念“阿弥陀佛”四字。困了,我就睡一会儿,累了,我就出去走一圈儿。那时我几乎不去考虑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也很少能想到将来,我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去做一个行者,去做一个真正的佛门中人。

   
每天晚上,我都要持诵十遍大悲咒,在我的意识之中,那是修行人不可或缺的助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念佛的心力越来越强。我的头脑也逐渐清明。每天都有不可思议的感应发生。我几乎不愿再回到尘世,我已经尝到了念佛的法喜,尽管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那还差的太远,但却足以让我痴迷,让我陶醉。

   
可是有一天,我突然间感到了自己的责任,也深深体味到生命的可贵,我不能只为我自己,我还有父母兄弟,我还有朋友乡亲,我还有那么多曾经关心和帮助过我的同事,我还有那么多关心我,支持我的学生。我不能放弃这一切,我不能。

    终于,我回到了阔别长达五十天的校园。

   
回校前的那个晚上,我几乎一整夜没有入睡,凌晨三点多钟,我走出了家门。

   
天空中的早云好美好美,空气又是那么清新,我几乎忘了人世间的一切忧心之事,像是一个迷途知归的孩子,又像是天涯归来的游人,那感觉,真是美极了。

   
我心中不停的念着“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一路走去。不觉中已经来到了她所生活和学习的校园。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含一丝一毫杂质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菩萨为了能让一切众生具足正见而趣向菩提,常会化身为美丽端庄的少女,或是与您同行的路人,当我们能够深刻体察菩萨的良苦用心时,就更能欣欣向往无上的解脱。想到菩萨也想到她,和她相处的那段日子里,她的一言一行都象极了菩萨,而我们从相遇到分手的整个过程,也象极了佛教中的某个典故,从她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大爱,一种菩萨的精神。

   
我真的好希望那一天她也能起个大早,我真的好希望她也能出来散步,我真的好希望能在大街上遇到她,把我所经历的一切,把我心中的那份感恩。都统统说给她听。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一路向北走去,在我从文化宫大世界舞厅向东折时,已经是凌晨五点钟了。

   
我心中仍在不停的念着菩萨的圣号,我的思绪也在不停的纷飞,那时我在想人要活得光明,不能自私,就在我想到人心不能存自私时,抬起头来,在我抬头的那一瞬,我看到了一个人世间所难得一见的奇观:在空中,在太阳升起的那一面,现出了五条好美的祥云,那五条祥云纵横交错,恰好组成了一个好大的“公”字,那“公”字悬在空中,和刚刚升起的太阳相互映衬,美丽极了。我不禁心中赞道:“哇,好大一个公字。”

   
随后,那“公”字好像离我越来越近,渐渐地,那“公”字化成了一个人形,而且仍在变动,没一会儿,竟然幻化成一尊石刻的菩萨圣像。其真实的程度,能完全看清石头的质地。

   
那不是幻觉,更不是凭空想象。那是我六年来虔诚念佛的感应。我哭了,我深深的沐浴在佛恩之中。

   
当我再次抬起头的时候,天空中又出现了另一番景象,在东边的半边天上,现出了无数个“公”字。随后,那一个个“公”字先后幻化成一尊尊罗汉,还有一位将军,一位少女。只是脸部,是骷髅的形状,那骷髅晶莹透明,能看清骷髅眼眶中的血丝。

   
此情此景,让我立刻联想到了《妙法莲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我第二次抬头时所看到的那些罗汉,那将军,那少女,不正是我第一次抬头时看到的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么?原来适才我所看到的,竟是菩萨对《普门品》的一次直观演示。

   
这样的感应,这样的情境,又正和我的心情相对应,就更增加了我对那女孩的信心,“应以何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化何身而为说法。”那女孩为我所做的一切,不正是菩萨精神在人间的一次写实么?

   
其实,菩萨就在我们的环境之中,只要我们愿意,人人都可以成为菩萨,重要的不是菩萨的名相,而是菩萨的精神。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我对那段情感也早已放下,但是,这件事情所带给我的思索和感悟,却足以让我受用终生,它使我明白了随顺世间的道理,也明白了要学菩萨就必须去做人间菩萨的原则。与此同时,以前的很多不懂和疑惑,在那一天也都霍然明白……在这之前,我曾经把佛教中的空的概念理解成没有,现在我知道,空的含义不是没有,而是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拥有的一种宠辱不惊的定力。在这之前,我曾经把修行理解成什么都不能去想什么都不能去做,现在我知道,修行中的思维是无断无灭的,试图断掉灭掉自己的思想是佛所批评的断灭取空,。在这之前,我曾经把修行理解成是深山老林中的事情,现在我知道,修行的整个过程都要在人间完成。在这之前,我曾经把修行和做人世间的事情理解成两回事,现在我知道,在人世间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的本身就是修行。在这之前,我在吃苹果的时候都会执著,不敢去品味其中的甜味,在看小品的过程中我都不敢大笑,认为那是一种执著。现在我知道,那根本就是多余的,在佛法中,早就有“正受”这一概念,要求我们正确的接受所面对的事情,只要我们不去追求错误的东西,只要我们不去贪得无厌,只要我们不会因为物欲而迷失自我,我们根本不必拒绝生活本身所带给我们的感受,佛所说的不执著,是要求我们不因所得而贪求,不因所失而嗔怒。在这之前,我甚至以被动的心态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思考自己该思考的问题,我甚至对我应该面对的工作都执著,现在我知道,要正确的修行,就必须有正念,有正思维和正业。佛要求我们放下,不是让我们放下这些,而是让我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放下烦恼,放弃执著。要想更好的去修行,就必须回到你自己的生活中去,去随顺世间,去坦然地面对你该面对的一切事情。

   
如今,我已经成家立业,我除了要为人子之外,还要为人夫,为人父。在生活中别人所要面对的一切事情,我都必须去面对。我深知,行菩萨道不是说说而已的,那要求我们必须面对我们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对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家庭。我们只有做好这些,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念佛。

   
听了我的叙述之后,您是否也决定要随顺世间了呢。

   
善哉,一个不懂得随顺世间的人,是很难真正投入修行的。

 法与生活的融和

  
在前面的两个小短文中,我们说到了发起往生净土的真心和随顺世间的道理。

   
也许您会问:“我们既要真心真意的念佛求生净土,还要随顺世间,这两件事情不矛盾么?”那我告诉您,不矛盾,绝对不矛盾。

   
在生活中,有很多非常恩爱的夫妻,他们的感情非常和睦,他们都可以为对方付出全部的身心而绝不计较,而他们在工作中和为人处事中,也投入了真心,他们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能够和所有的人和睦相处,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您说,他们把所有的一切都做得非常好,这和他们真心真意的爱着对方矛盾么?

   
修学佛法也是一样。我们要在生活中修学,就必须把法和生活融和起来。我们不仅要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还要做好人世间的一切事情。

   
您千万不要认为做好人世间的事情和修行无关,您在做事的时候一心做事,您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心思考问题,这和您一心念佛在道理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您要知道,万事万物的道理是相通的。行菩萨道和念佛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它不仅不会耽误您的修行,还会使您的修行更加顺利,更确切地说,您做这些事情的本身,就是修行。

   
佛法是一体的,它包括您所要面对的一切事情。您在念佛和做人世间的事情时,都要以同样认真的态度去做,您只有真正把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当成同等重要的事情去做时,您才算是真正明白了佛法。如果您一旦分别了,您就会对某些事情起轻慢之心,您一旦轻慢,您就真的背道而驰了。您再想想,在我们所做的这些事情中,哪一件事情不是修养自己呢?哪一件事情不能修养自己呢?所以,您一定要确信,佛法是一体的,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一体的,他们是一不是二。因为我们分别了。他们才会变成了两回事。如果您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按照佛法去做,您会发现一切法都是佛法。做一切事情都是修行。也许您现在还不能确信,可是当您的修为和思想有了一个相当大的改观时,您会发现这些根本就是相融的,您不仅能念好佛,同时也一定能处理好人世间的一切事情。

   
您一定要好好去做,您不仅要做好工作,还要搞好人际关系,您身边的人一定多数都不信佛,所以您在念佛的时候,一定不要影响他们。您可以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您一面去做您该做的工作,一面在心里默念佛号,而且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处处为您身边的人着想,您身边的人就一定不会反对您了,您把这些做好了,您的修行一定会更顺利。

   
您不必担心您默念佛号佛会听不见。您要知道,佛和众生的感应是靠心灵来完成的。您只要念头一起,佛的那边马上就知道,佛有他心智通,能够彻见宇宙中一切众生的所思所想,您那么虔诚的在心里念佛,佛怎么会不知道呢?再退一步想,如果您处处和生活作对,您的心情会好得起来么?您还能更好的念佛么?

   
在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念佛的,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思考,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心专一,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该一心做事,一心思考。这个一心和念佛的一心是一回事。绝对是一回事。我们永远都要记住,佛法是一体的,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只要我们不生烦恼。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修行。当我们能够把这些融汇贯通时,我们就是人间的菩萨。

   
听了我的诉说之后,您是不是也应该把佛法和生活融和起来了呢?

    我想您一定能。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