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忍辱的开示



关于忍辱的开示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分享到:  
论云:世出世间的一切成就无不成于慈忍;世出世间的一切失败无不来自于不忍。
   
遇到好的境界就欢喜执着,遇到不好的境界就抱怨丧气。这样的人不仅学佛,就是做世间的事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另一方面,众生无始以来流转于生死苦海之中,妄执有一个“我”在,为了保护这个虚妄的“我”,彼此互相残害,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妄受无量大苦。我们作为佛弟子,既然懂得世间的一切原本就是虚妄,就不应当再与众生计较,一方面我们不应当再伤害他们、与他们结恶缘;另一方面还要能忍受他们的伤害与功击,慈悲宽容他们,同他们结善缘,以圆成佛道。所以我们要修忍辱波罗蜜。

   
许多人往往把忍辱波罗蜜单纯地理解为忍受别人的伤害,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

忍辱不单单是对逆境,其实顺境有时更容易令我们动心,更不容易忍。有些人别人讥讽也许能忍,别人称赞他几句,就不知身在何处了。所以对顺忍也应当下一番功夫才行。对一切好坏、损益、苦乐、得失等一切顺逆境界心里不起嗔恨贪欲等执着之念,而能以慈悲心坦然忍受,这样的功夫才能称为忍辱波罗蜜。

   
在修行的过程中,必须遭遇的身心的苦乐、外境五欲六尘以及饥寒交迫之境,我们要能安心忍受,不产生退却之心。密乘行者在修气脉明点过程中要经历各种不净现分,必须承受种种身心的苦乐;对于自己修证的觉受、神通和功德能够秘而不宣;特别于上师的口耳传承能坚信彼为正法,而深信不疑。这也要修忍辱(安受苦忍。功德忍。甚深法忍)才行。

  对一切缘起之法不起任何分别执着念头,连忍与不忍之心亦不可得,这是忍辱的最高境界。

   
当一个人习惯了别人的赞誉时,别人的批评就一点无法接受,一句不好听的话就会大发脾气。也有弟子说:“上师,我有什么缺点,请上师对我说。”我不敢说,你没有忍辱的心,说了你不仅不知改正,反而对上师三宝生起了邪见怎么办。

  忍辱说起来容易,但要修起来却十分困难。凡夫没有下一番功夫是根本就不可能的。真正要修忍辱,首先要先学会把一切事都与世间人相反来看,世间人认为不好,你都欢喜地接受。别人不喜欢批评,喜欢赞美;你反过来,喜欢批评,不喜欢赞美。别人都希望自己好;你就把不好的归给自己,把善乐都给众生。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困难,但慢慢总能习惯成自然,对一切境界都能用智慧来透视,不会再被它欺骗,忍辱波罗蜜也会慢慢成就。应当多思惟忍辱的功德和不忍的过患。

  具足信心的密乘行者应把一切顺逆之境都视为上师的加持和恩赐,这也是密乘行者修忍辱波罗蜜的最殊胜方便。

  对于逆境,行者应想这些违缘逆境是上师的加持,激发我更深感轮回的苦;另一方面,自己无始以来造作的种种恶业,曾经伤害过无数的众生,与无数众生结过恶的因缘。而今幸得上师的加持,使我得以重业轻报的机会,能以现世的一点苦而消无量劫本应在地狱中受的苦,为什么不甘心承受呢?对于伤害自己的众生,应把他视为善知识来成就自己的忍辱。

  对于现世所遭的一丝一毫的顺境和安乐,更应视为上师的恩惠,念上师的恩,更增加对上师的信心。若能以这种坚定信心修忍辱,自然能破一切我慢烦恼,转逆缘为修行的方便。

问:明明知道发脾气不好,可是还是常常会忍不住,上师能否传我一个不生气的方法?

答:众生都有烦恼。没烦恼那就是圣人了。嘴上发脾气可以,但心不能生气。如果心生气了也不能耿耿于怀。有些人早上生的气到下午,甚至明天那口气还堵在那里,有的一气就是十天。这样自己修行的功德林不一把火烧光才怪呢.

  能做到不生气最好,如果做不到,那就应当少生气。生气就只能在10分钟以内生气,超过10分钟就不能再生气,生气过程中要赶紧忏悔,赶紧祈请上师,告诉自己我这样生气除了惩罚自己以外,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何必生气呢?

  然后,从对方的立场来看看,想想我如果在他的立场,也许也会这么做。这样慢慢训练,

减短时间,今天生气10分钟,慢慢可以把生气控制在1分钟之内,直到以后做到任何事来了,

心都能平静地对待。

  无始以来的业障习气深重,有时即使是一个人坐在那里都会生气。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生的气存在第八意识的银行里,积久了还会加息。现在上师给你10分钟生气的时间,超过了这时间就不能再生气了!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