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葬礼的改革



佛教葬礼的改革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分享到:
赞诵是佛教徒念经法会前,对佛菩萨功德的称赞诵词,所谓高歌诵德,佛教的赞诵一般是以梵贝音声唱诵,配合以鼓、锣、木鱼、大罄、引罄、锵,甚至法螺,接下去是密咒、经文的读诵 ,然后誓愿、忏悔、感谢佛恩再来三皈依。当今华人佛教的赞、唱、诵,是模仿中国古代唱戏的音调,唱词长短高低不一,咬字含糊不清,一般人难以听懂,使人感到佛教的法会,存在著神秘莫测的气氛,活人都难以听懂,亡魂是否能清楚唱诵的内容,谁都说不准的事。古人注重礼节,形式重于实际,以外表的尊严代替以内心虔诚,违反了学佛内涵。学佛是起于内心的真意,学佛的理想是完善人生,人生的完善必定要从修行做起,良好的行为才是完善人生的事实,才是真功德,不然是虚伪。赞诵是凡夫的行为,佛菩萨已断绝虚伪心,赞诵是多馀之事,再多之赞诵也无法改变业力,要改善业力,必须多了解佛法,由佛法深处探取功德,才是改变业力之法。

    佛经的诵念是修行主要的内涵,坐禅、念佛是中国佛教的特色,佛经内涵的了解才是学佛的真意。拜佛、念佛、持诵佛号,持以密咒,是近代佛教徒专注的修行方法,提倡方便法门,认为持念佛号比较容易修行,而且老少男女皆宜,文人学士、商贩工农无一不适合的修行法,乃至带业也可往生。念佛法门是否是这样容易吗?是这麽样随缘吗?事实并非如此,老修行古人说,口念心不念,心念意不念,意念忆不念,只是荒费功夫。阿弥陀经对往生的条件是非常严苛,所以经上说,念佛必须要达到, “一心不乱”才是真功德,要达到一心不乱,从经验来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阿弥陀经内说,“舍利弗,生彼佛土诸有情类,成就无量无边功德,非少善根福德因缘,诸有情可得往生” 。又经上说,“复次舍利弗,彼土常有种种奇妙什色之鸟,……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净土无三恶道,尚不闻三恶趣名,何况有其实,是诸众鸟,当知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这是佛陀说的话,强调西方极乐世界是 “功德”、“福德”圆满之地,并非恶业众生可往生之处,所以说带有罪报者,如何可往生彼佛净土呢?有罪业之人如何可带业往生阿弥陀净土呢?。

    修行除了佛法的了解,拜佛、念佛、禅静、持咒,忏悔、誓愿,也应以闻思为基础,因为没有闻思功夫是难以建立正知正见 ,就难以走向“修证”之解脱道,所以说修行要解行合一。修行原本是活人的事,如果人活在世上没有修行,没有听闻佛法的习惯,平常又不会念佛,死后又如何听懂佛法,因为活生生的时候忘了修行,也许不愿意面对生、老、病、死,是人生现实,所以死后后代才为亡灵补上一课,以最体面之超度法会,欲意以外力来为亡魂消灾祈福,聊以自慰,效应如何只有亡者自己知晓,当然这是无办法中的办法 。

    目前我华人的丧事太重形式和外表,连佛教的葬事仪式也被感染,因此诵赞太多加上敲敲打打,跪跪拜拜、唱唱念念,虽然热闹非常但没有实质,而且还要团团转、绕绕、圈圈,老人家及有病在身者实在无法负荷,所以有人常说,“死人不苦,苦死活人” 。佛教原本是重视修行,反对繁文褥节和没有实际效应的东西,尤其是丧事的处理最重于实践效应,如是如法的丧事确实上是极其简单,必要时以花果庄严道场外,香烛原本也不需要,礼佛之后就是佛号的加持,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的经文读诵可免就免,因为大多数人,生前听都没听过,亡魂听后也是惘然,何必多此一举,所以以佛号加持,只要亡魂灵性“神识”尚在,佛号容易记住,随念也容易,也容易使心性稳定,心不颠倒,心不挂碍,放下一切,借助佛菩萨之感应,也许可超生,但是否可往生净土那是不好说的事。有些修行人,在临终前相继以佛号自念,自己念佛号外,别人也从旁帮助念,自己断气后,别人还继续助念,协助亡者平静心态,劝请自在,安心往生,至到亡者进棺而止。临终前稳定心识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因为可使心性清净,放下俗缘,解除烦恼,是助长往生净土的助缘。净土宗念佛求往生的法门,确实上就是如此 ,这才是如法的佛教丧事处理方法。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