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管理学



佛教管理学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分享到:   
「管理学」是现代很热门的学问,几乎与我们生活有关的,都会与管理挂鈎,比方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图书管理、企业管理、人事管理、就连我们的情绪,也需要有适当的管理,处事才能圆融,相对才有人缘。
   
过去求学时代,大家比较重视知识学习,因此,一个人的智商(IQ)高低,便成了学习上成绩好坏的因素之一,不过离开学生生涯后,走在工作的领域,却发现一个高IQ的人,如果没有高EQ(情绪管理),在很多方面得不到好的成效。因此,在工作职场上,有高能力的人还要有高EQ才能有好的前景。
   
其实,情绪如何管理呢?大部分的管理学,面对的都是死的东西,也就是说,只要用一点心思与方法,大概就能将它管理好;但面对千变万化的心,常因为外境的迁变,心也跟著转变。有时因为能力好过别人一些些,就凸显高傲骄慢;有时又会因为挫折,就颓废丧气;有时又会遇到情境与己心相左时,不佳的情绪就很容易显现出来,本来一定做事的准则,就因为自己的情绪而有另一个标准,当一个人的情绪不定,就会影响做事前后不一、举棋不定,间接也就影响工作的成效与彼此相处之道。
    
这些心理上的情绪反应,佛教有很好的说明,在唯识学中将人的情绪分成一百种之多,其中负面的情绪就有五十一种,比方:贪、嗔、痴、慢、疑、恶见等,是根本影响我们负面情绪的部分,其中再衍生出许多,如忿怒、忌妒、欺诳、谄曲、恼害、悭吝、无惭、无愧、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等。这些负面的情绪如果加以作用而表现于外,就会产生行为的无理、霸道或者给人感觉喜怒无常等现象。
   
对于情绪的反应因人而异,在《杂阿含经》卷十七中提到,有一次佛陀问弟子,凡夫与圣贤对于苦、乐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佛陀说:「凡夫身体受苦时,忧恼狂乱,连心都跟著痛苦;圣贤却不一样,他们虽然身体受苦,但心却不会跟著苦,所以只有身受,没有心受。」两者最大的差别就在五慾所染著的过程中,产生的贪嗔痴三毒,凡夫会,圣贤则不会。
  
想要跳开情绪的枷锁,平常就要养成正面思考的习惯,透过般若观照来提升我们面对逆境的能力,时时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欢喜心、惭愧心、感恩心、忍辱心、耐心……等正面的心念,或透过适当的禅修,把心置于一处,让粗狂钢硬的心藉此调柔,也能稳定浮躁不安的情绪;或者以佛教其它的修行方法,如礼拜、忏悔,这些都是帮助我们抛开烦恼、止却妄想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的心清净、内心乐观开朗,正面的情绪高时,就不容易因为外境而起分别,也就能够做自己的主人,而不被外境所诱惑。
                           
(作者为佛光山内地与港澳地区总住持)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