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乐山大佛:躺在佛的掌心 聆听佛国清音



瞻仰乐山大佛:躺在佛的掌心 聆听佛国清音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乐山大佛

沿着石板铺成的林荫小道,爬着缓缓的山坡,踩着可以消灾去难的192级阶梯,走过几道弯,转过几道拐,穿过几座殿宇,我来到乐山大佛的身边,慨叹它的雄伟、神奇,仔细地端详它的风貌。

乐山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身高71米,头高14.7米,肩宽28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耳洞可以容2个大汉站立,鼻长5.6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可以停放三四辆大旅行车,也可围坐百人以上,大脚趾的趾甲面就可以坐十几人。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在七十多米的山崖上建筑一座完整的佛像,许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式的神话。海通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海通原籍贵州,家贫如洗,便落发当了和尚。艰难的法门生涯,孕育了他的宏图抱负,二十多岁时,便北上云游,一路履痕风霜,一件破旧的袈裟裹走了几个寒暑,终于来到了山灵水秀的嘉州(乐山古称嘉州),海通第一眼就看到一场劫难。洪水漫天,青弋、岷江、大渡河像从天庭里挣脱锁链的青、白、黑三条恶龙,在这里翻滚厮打,搅得天玄地黄,人心惶惶。一眼望去,凌云山像座铁门,挡住了南下的水势,惹得三条恶龙暴跳如雷。一排排浪山拼命想撞开这座山门,一个个如虎似豹的旋涡使劲要把大山沉入江底,一只只从岷江上飘来的民船,被恶浪推到了这鬼门关前。船家呼喊着苍凉的号子,拼搏着,想要躲过这场顷刻即至的灾难。站在山崖上的海通,忧心如焚,他双手合十,背诵大慈大悲的《金刚经》,召唤着佛祖快来超度众生。“轰———澎———”一声响雷落到海通身前,他睁开眼睛一看,一只舟船如鸟卵投石,撞在犬牙交错的山石上,桅断骨散,飞向半天,江面顿时传来了落水船家悲惨的呼救。海通急急地奔下山来,沿江追去,可是除了见到片片漂散的木片黑点,又哪里寻得到人影?热泪洒满了海通的衣襟,一种难言的痛苦锁住他的心身。他对着凌云山看了又看,望着肆虐的江水想了又想。他朝着西边的峨嵋山,“扑通”一声跪倒,指天发誓:“佛祖在上,弟子海通要劈开这座山壁建造圣像。借佛祖威灵,以镇风涛,普度众生,夙愿不贷,不上峨嵋。愿佛祖谅爱弟子一片诚心!”从此,海通便结茅凌云山,修身海师洞,着手进行建造大佛的宏业。一个孑身孤单,仅有一衣一钵的苦和尚,要完成这样一项伟业,谈何容易!且不说工程如何浩繁,耗资如何巨大,就单说这千万工匠云集凌云山,安营扎寨,千车万船,运输调度,谈何容易?海通和尚,人所不敢为的他敢为,人所不敢想的他敢想,人所不堪苦的他堪苦,他挑起了这副千斤重担。

斧凿一响,各种话都传到海通耳边,好心劝慰者,恶意中伤者,嘲讽嗤笑者,解囊资助者都不期而至。海通是善者迎,恶者顶,耳朵不软,心诚志坚。嘉州的郡吏,听说海通积资造佛,有几十万两银子,垂涎三尺,便顿生歹念,带兵前来勒索。海通以佛门行善,根除三江水患的道理向郡吏申述,哪知道郡吏脸肉一横,把“破坏三江风水,借佛门肥私”的罪名加在海通身上。海通强压心中怒火,冷冷地回答:“我的眼睛可以剜给你,但要想吞剥建造大佛的钱财办不到!”郡吏看看貌不惊人、形容枯槁的海通,哑然失笑:“有胆量!佛门出言不二,法师不妨试着办吧!”海通逼得一无退路,就从容走进净室,自己动手剜去眼睛,放在托盘里双手捧到郡吏面前。石破天惊!权势威赫的郡吏一看血淋淋的眼睛和兀立不动的海通,浑身震动,惶恐不安的眼眶中顿时落入无数针芒,疼痛难忍。嗫嚅着说:“我……我失言了……”失去双目的海通法师,再也看不到正在建造中的大佛,但他心中的佛光却照耀整座凌云山。山也静了,浪也平了,古嘉州舟楫云集,天下的石工巧匠不召而至,凿石的星火把通衢四海的三江映得一片璀璨,不知是佛心感动了人,还是人心感动了佛?由于工程浩繁,心力交瘁的海通法师一病不起,徒僧忧心忡忡,石工抱着他的病体痛哭不已,千万颗心都系在这座未完工的大佛上。海通也清楚知道撑不到那一天,但他坚信后来者一定会完成这项伟业。他的精神感动了西川节度使韦皋,在海通死后继续组织民工开凿,直到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才完工。前后历经90个寒暑。海通剜去了一双眼睛,照亮了一个世界,倒下了一位血肉之躯,矗立起一座信念的丰碑。我站在海通法师塑像前扪心自问:我们这些共产主义信仰者,遇到那些妖雾迷障拦在事业的路口,有没有“自抉其目,捧盘致之”的勇气?

乐山佛陀涅槃图

我如此地接近到乐山大佛,耳边听到千年前那一声声铁钎凿石声,古人以创造性和坚韧完成了这一杰作,这是信念的永恒。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用简单生产工具的古人们,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的惊叹,佛头上的石螺发髻,还有大佛的耳朵以及身边的水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大佛解决了整体的排水功能,使大佛可抵御千年风霜雪雨的侵蚀,完整无缺的保存到现在,这一智慧的结晶,就是今天让我们看来,都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创造性。时常希望有一奇迹;时常希望有所寄托。

乐山大佛历经千年沧桑,从唐朝一直坐到了今天,他背靠凌云山座,慈眉善目,巨手安放在膝盖上,胸襟豁达,安详地静坐江边,年年月月,朝朝暮暮,看云海月色,观三江风涛,哪一条木筏上的号子他未听过?哪一页樯帆上的风雨他未见过?人世间的欢和笑,苦与乐,呼与号,大千世界的混沌开化,潮流变革,战云燹火,都收在他的眼底、藏在他的心间,然而他不动声,不动容,依旧坐在那里思考。几千年过去了,谁也没有见到他眼角上添一丝皱纹,寻遍他的1021个发髻,也找不到一根白发,而肢体上的每个部位都是那么巨细和谐,骨肉亭匀。我想,无论哪一位学识渊博、阅历深广的长者,站在他的面前,恐怕也只能称是人生的稚童;无论哪一个青春如花充满活力的黄金少年,和他相比,也都会感到自愧不如。

我伫立在慈祥的乐山大佛脚下,聆听大佛神秘显灵传说: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人无数,乐山大佛脚下的河流,饿殍泛滥,大佛不忍目睹人间惨剧,痛苦地闭上了眼睛。1976年,毛、朱、周三领导俱逝,唐山大地震死伤数十万,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申奥成功,喜事连连,大佛头上闪现五彩佛光,吉相丛生。最神秘的是,1989年大雨,乐山被雨水冲开一洞,内现一佛,佛面酷似那年上任的国家领导人,真是绝了!是的,大佛寿比天地,壮存千古,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它慈祥地照料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关注着脚下这块历经磨难的土地。俗世中,从此多了几分慈悲和仁爱。谁说佛是逃避?谁说佛是遁世?乐山大佛是智者,千百年来他以海纳百川的气量吸纳了各色人种。 

我信步走入海师洞,海师洞位于大佛之后,绿树掩映,山径上人如潮涌。海师洞占地仅十多平方米的山洞呈穹隆形,洞壁湿漉,岩缝里不断渗出水珠,岸石上长着褐绿色的苍苔,洞里笼罩着异样的肃穆气氛。洞中盘膝坐着一位高僧,似在闭目参悟,双手托着一只化缘钵,钵中盛满清油,几根灯草挑出钵外,一团火苗虽不十分亮,却把和尚晕染成一片金身。前来朝拜的人心地虔诚的在点香,双手合十,默默地站着,凝神观看,佛门庄严,教义恢恢,但我想,从来的佛寺都是占灵山胜地,塑泥像,涂金身,赢得天下善男信女,香火鼎盛,佛门也是一片心态,“积善行德”“普度众生”。殊不知天下之大,贫富悬殊,人间魑魅当道,哭的有,愁的有,悬梁自尽的也有,有几个能超度苦海,到达极乐世界?天下的佛门,爱国的有,匡邪扶正的有,作恶霸道的也不乏其例。更多的是远离人世,既不理诉讼,也不为民申冤,只是让你在晨钟暮鼓、昏灯烟火中苦行修身,昏昏然,陶陶然,求个自我解脱而已。尽管是教义昭昭,有几个去干些实事,造福于民?相比之下,海通和尚以身试教,遵循信仰去努力实践,他可算是天下第一心诚的佛徒了。为了根除水患,布善于世,他以教义去打动民心,调动起千军万马,齐心进行超乎寻常的伟业,可谓又是天下第一等有魄力、有智慧、有远见的高僧。

我登上了山颠,来到了大佛的头顶。凭栏观望,大佛的头顶历历在目,就连秃顶卷发也清晰入眼。在这里可在佛的耳边轻轻絮语,红尘旧事,沧桑古今尽可道来,本以为佛是崇高而神圣的,可当靠近到他的身边时,一切又是那么的随和与安祥,仿佛异度空间的交流,人与佛成了一体。世上本无佛,因了一种精神世界的美好,古人创造了佛,并赋予了佛真真切切的形体,于是在一个遥远的岁月里,古嘉州的凌云寺法师海通,为了防水患,普渡众生,云游四方,募集善款,以石刻筑佛震慑三江,庇荫过往船只和百姓。

当我到达比较远的一个地方,通过一个特殊的角度,再仔细地望去,由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这三山组成了一更绝的奇迹,那就是乌尤山做头,凌云山为身,龟城山为腿部的一个巨大睡佛,静静地仰躺在江面上,而大佛正好在睡佛的心脏部位,这一完美的纯粹自然奇观,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设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凿成,把人引向了佛国天堂。我远望大佛,再看这山,原来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这种震撼是不到此而无法有的体会,当这一体会充填到我们的血液时,就是一种力量。记忆中的孤寺清灯,简单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在这里有了新的释解,佛海无边,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而能在这天地之间拜读大佛,是何等的海阔天空,大彻大悟。

我看着慈祥的大佛不愿离去,就愿在这佛的世界里,静静躺在佛的掌心,聆听佛国清音。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