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拈花一笑 千年一瞬的信仰



云冈石窟:拈花一笑 千年一瞬的信仰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云冈第20窟大佛(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印媛)

“刹那即永恒”——千年对他来说,真是连“一瞬”都不到,因为一千五百年来,他从来没眨过眼(瞬目)——我在云冈石窟第20窟的露天大佛下发呆,仰望他的微笑,目不能移,满脑子胡思乱想,试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佛典中用一刹、一瞬、一念定义极短极短的时间,用阿僧祇、那由他定义极长极长的时间。昙曜法师的名号颇具玩味——昙曜:望文生义是昙花一现的明艳——却正是一千五年前这位昙曜法师生出在武周山开凿佛窟的“一念”,造就了云冈石窟阿僧祇劫的辉煌。

云冈石窟是行旅大同最隆重的一步,缺了这一步,你几乎无法跟人说你旅行到过大同。已故建筑美学大师萧默先生曾将佛窟称为做“减法”的建筑艺术,不同于普通建筑一砖一瓦地累加而成,洞窟建筑和雕像一样反其道为之,是凿减掉多余部分而成的。这种颇有禅意的建筑方式,通过佛教由古代天竺传到中国,并且发扬光大,今天中国的佛窟艺术以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为代表震撼着这个世界上的人类文明。

云冈石窟七菩萨像(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印媛)

实际上我曾去过甘肃敦煌和洛阳龙门,但一进入云冈的北魏石窟中,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澎湃——顶天立地的中心塔柱上高大恢宏的佛主一手施无畏印、一手施与愿印,慈悲安祥地望着你;而柱身、窟壁、窟顶不可思量数的众佛、菩萨、罗汉、力士、天龙八部团团将你围住,第一次眨眼你还在洞窟当中,第二次眨眼你已在忉利天佛国极乐世界。而斑驳的色彩和残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随时随地耳提面命地提醒你同佛祖同样伟大,包含一切瞬间和永恒的事物——时光——的存在。

云冈石窟东西绵亘一公里左右,由一座匾称“入佛知见”的仿唐代山门得入,是最早期的几座佛窟和佛龛,也比较简陋,时光用一千年的雕刻盖过匠人的手法,残损而美,非能以工艺来描述。这一区以第三窟最大,也是整个云冈最大的一窟,也是进入石窟景区后第一次感受震撼的所在。游人进窟,幽暗曲折辗转,忽然开阔,却六面空空,未加修饰的石壁岩纹厉厉,再一拐弯,突然一尊高达十数米的坐佛呈现,左右胁侍,面带微笑。凿壁而空的高窗引入阳光,雕塑面像丰润圆满,却是唐代的风格,这是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独异的一窟,其修建年代史无可查,仅凭艺术手法风格,推断是北魏之后隋唐时期的补刻。佛身微微前倾,人立佛前,不及膝高,仰望佛面不觉压抑,崇敬相由心生。

云冈石窟音乐窟塑像(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印媛)

与早期石窟隔一条山沟,即进入了云冈石窟的最辉煌区域,这一区域代表了公元5世纪世界雕塑艺术水平的巅峰。特别是第16窟至20窟,被称为“昙曜五窟”,是昙曜法师主持开凿建筑的整个云冈艺术的代表,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气势磅礴,窟内华美壮丽,每一窟都令人难以离去。众佛像高大庄严,有犍陀罗艺术的痕迹,有西域风格,又与古代中华艺术相融。可惜我们在云冈时,雕塑精致建筑华美的五华洞(第9-13窟)正在加固岩壁,重建防水檐,未能参观。

第20窟洞窟坍毁,窟中大佛佛身却比较完好,显身于天地,他的照片,成了云冈石窟的代表。从第20窟再往西行,渐渐来到云冈石窟的晚期。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云冈皇家工程宣告结束,西部山崖成为民间造像乐土。晚期雕饰更加精美,法像清秀脱俗,中国早期佛教艺术改梵为夏的历史过程在此完成。走过最后一窟,崖壁终止,意犹未尽,沿小路走进山野,蓝天浩瀚,群山苍茫。感觉有些惆怅,想起海子的诗句“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留在地里的人,埋得很深”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