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宝莲寺:花果满寺,兰桂飘香



香港宝莲寺:花果满寺,兰桂飘香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俯瞰宝莲禅寺全景

宝莲寺位于大屿山的昂平高原。大屿山是香港两百多个岛屿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昂平高原则是其中的一块山峡平原,面积约0.5平方英里,海拔高度达2330余尺,是香港地势最高的一所寺院。四面有莲花山、弥勒山、狮子头山和木鱼峰环绕。凤凰山是全港的第二高峰,宝莲寺就位于凤凰山与弥勒山之间。

宝莲寺最早称为大茅蓬,始建于清代光绪32年(公元1906年),是由大悦、顿修、悦明三位志同道合的禅师从江苏镇江金山寺南来香港后,见此处高山平地,为建立道场之最佳场所,乃决意开发,先筑小石室,再搭大茅蓬而成十方道场。

以后十方云水僧众,闻风而至,同耕同修,草创了禅寺的规范,开起了香港佛教的农禅生活,并由此道接千载,汇契中原佛教主流、百丈丛林的精神。至1924年,纪修和尚亦从金山寺来港,应大茅蓬三禅师之请,出任大茅蓬第一代住持,并正式改名为宝莲寺。

以后历年添建各种殿堂楼馆,规模逐步扩大。特别是1976年开始策划在木鱼峰顶筹建天坛大佛,于1968年正式签署建造合约后开始动工,历时三年多,于1989年12月全部安装完毕,再加以外部环境的整修,终于1993年12月29日举行了开光典礼。 

宝莲禅寺天坛大佛

天坛大佛巍然屹立于海拔482米的木鱼峰上,大佛身高23米,(连基座高34米),重202吨,造像是参照龙门石窟及敦煌石窟佛像,兼备隋唐佛教全盛时期的造像特色而成,大佛的每一个细致造型,皆有其象征意义,面部表情慈颜微笑,青莲花眼,手掌纤长圆润,柔中带刚。大佛的基座面积为2239平方米,内有三层堂宇,而在大佛对面的地坛广场上,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前,又添置了一座中西结合的铜鼎,鼎高4.1米,重23000公斤,鼎身有香港区徽紫荆花浮雕,上有云彩,下有海涛,寓意香港回归后如春回大地,欣欣向荣,故特区首长董建华先生题写“香岛春暖”四个大字。

天坛大佛的建成,不仅使宝莲寺成为香港最具规模,最有代表性的名寺。而大屿山也由于境内密布着上百座大大小小的各类寺、观、祠、庙、精舍等群落,故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佛教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将之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相提并论,且称之为“一佛四菩萨”的第五大名山,亦不为过。

宝莲禅寺牌楼

在昂平地区由于山势之形胜,早已有“凤凰观日”、“云雾茶场”、“莲花石景”、“环山塔景”、“鼓响大石”、“鱼山夕照”等景观,由于宝莲寺的规模不断扩大,所行善事远及祖国大陆各省及东南亚地区,天坛大佛的建造,更使宝莲寺成为闻名中外的世界名剎之一;而天坛大佛本身,也是世界少有的大佛之一,集宗教文化与雕塑艺术于一体,赵朴初先生曾写《卜算子》一词赞曰:“百二十年来,几见蓬莱浅,奋翼冲天破九霄,阊阖开宫殿,威德保和平,工巧观神变,兵气销为日月光,妙相庄严现”。足见大佛是祈求世界和平的象征,故将“宝莲禅寺”、“天坛大佛”与上述六景合称为“昂平八景”。

就宝莲寺本身的园林来看,除穿插于佛寺各种建筑群落中的亭桥池石,树木花草之外,目前已有三块集中成片的园林。一是靠近山门的紫荆园,这是香港回归祖国时,为展示香港市花而建;二是寺院东部的兰花圃,此处不仅盆花数量多,品种丰富,养护管理也较为细致,兰花盆景,更是蔚然大观;三是后花园内以红楠(香港楠)为主的次生林,为自然森林的野趣。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