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经幡风中的祷文



西藏经幡——风中的祷文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经幡是西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图片来源:资料图) 

印有经文的“风马”经幡,据说最早出现于噶举教派寺院的旗绳上。藏传佛教主张信徒循环往复地诵念经文,特别是六字箴言(即观音神咒“嗡、嘛、呢、叭、咪、哞”),因为这六个字被认为是一切经典的根源,只要反复诵念,便可以积累功德,功德圆满时就能够得到解脱。当印有六字箴言的“风马”经幡被风吹起时,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仿佛在诵念经文,所以无论寺庙还是村寨,都会在空地上插立高达数米的经幡柱,将“风马”经幡高高悬挂于风口。其中最大、最著名的当数耸立于神山“冈仁波齐”峰色雄滩上的经幡柱,它高达24米,顶端缠有五颜六色的风马。每年的藏历四月十五日,都会举行传统的更换经幡仪式,届时,无数僧众前往观礼。当破旧褪色的经幡被取下来时,迫不及待的人们会一拥而上争相抢夺,因为藏族人相信,挂了一年的旧经幡可以消灾去祸。

其实,在风马从神幡到经幡的转变过程中,风马中央的“马”也逐渐从“送魂马”转变为“驮经马”。仔细观察风马中央的图案,一匹矫健的宝马,身上负有重物,藏语称“诺布末巴”,即马所驮的摩尼“三宝”。拼图的上方左右绘有日月,四角仍然是四种动物图案,有时也干脆以四兽的文字来代替。偶尔还有其它图像,但一般都是佛像、菩萨、度母等与佛教相关的形象。而且,佛教将最初来源于“五行”的几种动物赋予了新的含义,它认为这五种动物分别象征佛教五大物质元素“地、水、风、火、空”,吼狮象征“地”,因狮居于雪山;祥龙象征“水”,因龙游于水中;猛虎象征“风”,因虎是森林之王,而五行中讲“风生于木”;神鹏象征“火”,因鹏是藏族上古时代崇信的大神,具有生炎热、光焰等神通,与火性类似;风马中央的马,也称之为“骏马”或“祭马”,藏语为“塔觉”,象征“地、水、风、火”所依附的虚空。

在民间,每一年的藏历新年,人们都会重新插挂“风马”旗、经幡。在藏北、甘肃以及青海牧区,牧民多在藏历四月祭祀山神时,带领一家老小来到山坡等高处,将系在箭杆上的“风马”插在石垛上。居住于城镇的藏族同胞,一般选择藏历新年初三,举行换“风马”仪式,藏语中称为“托随”。这一天,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都聚集于楼顶上,按照年龄大小,长者在上,晚辈在下,依次坐下,仪式结束之后,大家不会就此散去,而是相互敬酒、唱歌、聊天。“托随”仪式原本是全院邻居们聚在一起祭祀神灵,但实际上早已拥有了更为现实的意义。藏族民间有这样一个口头禅,“远方亲人再亲,毕竟隔着山水;眼前邻居再次,危急时刻还是管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相处在一起,邻居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但大家不愿意把它带到新的一年中去,于是以新年的“托随”仪式消除过去一年的不愉快。因此,笑脸迎新年、和睦相处倒成了“托随”仪式的实际意义了。这时候如果站到高处俯瞰整个拉萨,满城崭新的风马迎风飘扬,人们祈求福寿安康的愿望也随风升腾,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幸福的生活也开始了……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