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信仰 五台山清凉佛国的智慧信仰



文殊信仰 五台山清凉佛国的智慧信仰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居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佛教信仰与文化的重镇。

以文殊信仰为核心的五台山佛教信仰

五台山寺院(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印媛)  

五台山佛教最初传入的时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最早说为东汉时期,由明代镇澄法师撰《清凉山志》广为传播,认为,东汉明帝年间,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传佛教入中国,在洛阳建白马寺,见五台山为文殊菩萨住处,山中有释迦佛舍利,遂奏明帝,敕建大孚灵鹫寺,为显通寺之前身。明人顾炎武以山名始见于齐,否定是说,以为初建佛寺当在后魏之时。而当代有学者依据东晋高僧道安、慧远传及佛教在山西传播的历史认为,五台山佛教传入当在东汉之后,北魏之前。

不论采信何种说法,佛教在五台山的传播都有1600余年以上的历史,出现过北齐、隋唐、明清三大兴盛期。五台山佛教信仰以文殊信仰为核心,具有帝王崇奉、诸宗并存等特点,不仅是中国佛教的渊薮,也是世界佛教的中心,具有深广的影响。

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的说法,起源于《华严经》等多部佛经,大意为,震旦东北方有清凉山,文殊师利菩萨率一万菩萨长住其中应化。因而,五台山被认为是见于佛典记载的圣山,其地位自然神圣无比。同时,文殊菩萨在佛教中被称为七佛之师,菩萨之母,代表智慧,司掌般若,神通辩才无碍,为释迦佛的法王子,在佛教中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

文殊信仰自唐开始传播海外

五台山寺院(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印媛) 

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文殊信仰,自唐宋开始,还传到了日本、韩国、尼泊尔、泰国等地。唐贞观年间,新罗高僧慈藏来五台山求法,归国后将溟州白头山之大根脉改名为五台山。后孝昭王又在五座台顶上建造了文殊院。唐宋时期,日本僧人至五台山求法不绝,唐代日僧圆仁归国后以五台山大华严寺为楷模,在比睿山延历寺建造文殊楼。宋太平兴国年间,日僧成算改称爱宕山为五台山,改称栖霞寺内的释迦堂为清凉寺。

到今天,五台山的文殊信仰更为兴盛,早已传遍了全球。

五台山文殊信仰超越了僧俗、宗派,超越了民族、国界,超越了地位、身份,体现了文殊信仰智慧深广、圆融无碍、普利众生、平等无二的内涵,也体现了五台山文殊信仰历史悠久、基础深厚、生命力蓬勃、辐射面广阔等特点。

宗教信仰及宗教文化是人类一种独特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财富,五台山文殊信仰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如何了解并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和财富,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
江雍

五台山

五台山寺院(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印媛) 

《大方广佛华严经》:东方有国名曰震旦,其土有山号曰清凉。

五台山位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传说它是“大智”的文殊菩萨说法显灵的道场。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他的坐骑是一头青狮,表示智慧、威猛。每年农历四月初四是文殊菩萨圣诞日,五台山会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五台山座落在山西省东北部,曲折连绵,千姿百态。东、西、南、北、中五峰对峙,雄伟壮丽。“(峰)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山,或五顶山。巍巍五台顶,海拔均在三千公尺左右,气候严寒。“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古人有诗曰:“五月行踪人大孚(寺),万松如剪雪平铺”。故又称清凉山,或清凉五台山。

五台山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佛教华严宗的发祥地。自东汉明帝以来,五台山就成为佛教圣地,五峰内外佛寺最多时达300所,僧民达万人之众,成为我国最大的寺庙建筑群。大智慧的五台山融汇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不同的佛教派别,在这里还能看到喇嘛庙。五台山是我国保存寺庙最多的佛教名山,目前,五台山现存寺庙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最著名的是“五大禅处”: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文殊寺)、殊像寺和罗目侯寺。每年7月25日至8月25日是“五台山国际旅游月”。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