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佛教千年传承 名山古皖精粹



天柱山:佛教千年传承 名山古皖精粹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天柱峰(图片来源:中国天柱山网)

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因主峰如柱倚天而得名,有“江淮第一山”、“古南岳”之称。

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是全球瞩目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还拥有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中华十大名山等称号。2011年9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天柱山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天柱山,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登临天柱,封为“南岳”,由此直至公元589年隋文帝时止,历代均有加封,备受世人仰慕。在唐宋时期,佛、道两教视此山为“洞天福地”,争相建观造刹,传经布道。

天柱山与佛教、道教都有关联。佛教与天柱山颇有渊源,佛光寺系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始建;禅宗达摩祖师后的二祖、三祖都曾在天柱山修行,禅宗三祖僧璨在此以禅之妙义悟世,传钵立化的遗迹至今依晰可见。而今三祖寺殿宇林立,香烟缭绕,已成为全国重点寺庙。南北朝梁朝时,天柱山山谷寺显赫一时,僧众甚多,俨为四海名刹。道家把全中国的奇山归纳为36洞天、72福地,天柱山就是其第14洞天、57福地。到了唐、宋时期,天柱山依然盛名不减,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都登临此山,遗留下近400方摩崖碑刻,既可怀古,又是学习、欣赏书法的绝佳范本。

王安石题刻(图片来源:中国天柱山网)

天柱山地貌景观独特。

26亿年前,天柱山地区是一片海洋,到了2.4亿年前,印支运动使南、北大陆再次聚合,扬子板块强烈向华北板块俯冲,让天柱山浮出了水面。少得可怜的土壤和多得惊人的石头是天柱山“个性”形成的基础,天柱山奇峰、怪石、洞穴、瀑布等奇特的花岗岩地貌遗迹景观,集中反映了1亿年来天柱山从形成——隆升——剥蚀——侵蚀等地质作用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地质地貌科研价值和极高的观赏和美学价值。  

此外,在南区长条带状低山的红色碎屑岩沉积中,先后10多个点共发现距今约6000万年近50种古新世中晚期古脊椎动物化石,成为天柱山的又一亮点。这些化石中,以“东方”命名的有东方晓鼠、东方翼兽、东方祖鼠;以“中国”命名的有中国柱齿兽、中国飞蜥;以“大别山”、“安徽”命名的有10种,以潜山命名的有6种。国际社会公认天柱山为中国最重要的古新世脊椎动物化石产地、啮型动物发源地。

金鸡唱晚(图片来源:中国天柱山网)

天柱山自然景色奇崛。

天柱山有42座山峰,山上遍布苍松、翠竹、怪石、奇洞、飞瀑、深潭。《天柱山志》称其“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

天柱山著名景点是三祖寺。相传,寺始建于南朝,现仅存藏经楼、偏房数间和屹立于寺前的觉寂塔。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侧陡岩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称之为“山谷流泉”。山谷门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状如卧牛,称“石牛古洞”。相传,北宋人黄庭坚曾坐此石上读书,并自号“山谷道人”。在这里的一块巨石上刻有黄庭坚的诗和同时代大画家李公麟所绘的黄庭坚坐于石牛上的画像。这件珍贵的古代诗画刻石,现仍清晰可见。

谷口前潜水碧波荡漾,后依天柱群峰。这里林木葱茏,环境清幽,李白、苏东坡、王安石等都在此题诗,留有“诗崖”胜迹。

从三祖寺向西北沿石级登山,展现在眼前的是变幻无穷的瑰丽景色。转一个弯,天地一新;上一道岭,风光又异,使人应接不暇。

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伟壮丽,气势非凡。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镌有“孤立睛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直书其下,气魄宏伟,令人惊叹。天柱峰左、右侧有飞来、三台两峰相峙,更是气势磅礴。

天柱山飞来峰下的神秘谷被游人称为“天柱一绝”。神秘谷长约五、六华里,谷底由54个形态各异的洞穴组成,洞连洞,洞套洞,洞内有牖,有庭,有门,有石梯,有石栏。在暗洞中穿行,难辨东西,不知阴晴,压抑沉闷;但一出洞口,即见光明,又使人激动欣喜。

天柱山的风景多而奇,难怪明代诗人李庚赞曰:“天下有奇观,争似此山好”。
李白也曾写了一首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山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天柱山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文化深厚,博大精深,自然风光雄奇灵秀,植被繁茂,物产丰富,是享誉世界的中华名山。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