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三寺:南宋名刹 西印度僧人命名



天竺三寺:南宋名刹 西印度僧人命名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天竺三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浙江省杭州市天竺山有著名三寺,时称“天竺三寺”,距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清高宗年间乾隆亲自命名上、中、下三竺为“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名称沿用至今。天竺三寺历史相近,地域毗临,教观相同,兴衰与共,均系杭州古代名刹,历史上被誉为“天竺佛国”。

下天竺初建于东晋,名法镜寺,隋代扩建,改名天竺寺,历代几经废圯重建。寺院面对月桂峰,景深院阔,背后有金佛洞、三生石、莲花泉、珞滢泉等名胜古迹。

中天竺距上天竺约一里,初建于隋代,吴越时名崇寿院,北宋时赐名为“天宁万寿永祚禅寺”。南宋高宗曾赐佛像,置于寺中的华严宝阁,并增扩殿宇。元代改名天历永祚禅寺,明代赐号“中天竺禅寺”,清代又改名法净寺。寺中原有藏经阁,在1947年毁于火灾。名胜有千岁岩、枫木坞等。

上天竺位于白云峰下,初建寺于吴越时代。北宋名灵感观音院,南宋改为天台教寺。元代被毁重建,改名天竺教寺。元未明初,寺院又经历了一次被毁和重建,清代改名法喜寺。寺院建筑以大殿为主,另有三堂名白云、两峰、中印,三阁名云汉、应真、延桂,三轩名清华、竹屿、雪坡,及夜讲堂、植杖亭等。古寺前後左右有大悲泉、梦泉、蜥蜴泉、冽泉、孙公泉、幻应井、示现井、坐禅井等,其中乳宝泉水“悬乳如脂”,其峰遂名“乳实峰”。古寺院後有成片古桂飘香,故称“天香岩”。寺前白云峰馀脉,其冈如琴,故称“琴冈”。冈上修竹成林,宋时在中印峰、白云峰间取优土成冈,用“愚公移山”之意,命名“愚冈”。古人赞上天竺景色称:“万竹参霄,碧荫数里,寂然空谷,惟闻泉声”。

杭州佛教的传播、寺院的兴建,都与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有关。《天竺山》载:“东晋咸和初,慧理来灵隐卓锡,登武林警日:“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何年飞来此地耶?”由此山名“天竺”,峰称“飞来”。后人把峰南所建各寺称“天竺寺”,分上、中、下三天竺,慧理和尚遂成灵隐、天竺开山祖师。至今龙泓洞口有理公岩、理公塔,塔内葬有慧理骨灰。

天竺三寺深藏林间山谷,由下而上,寺宇壮丽,景色清幽。据《湖山胜概称》“由月桂峰迤西入佛国山,自下竺,过中竺,至上竺而止,上竺则观音灵感。下竺则古迹为胜,三竺之间,云影天光,泉声松籁,岑寂岛空,香凝钟静,耳目心神之会,觉其迷极其光者,岂不超三界外乎。”三天竺佛学与诗文幷茂,慧理、宝掌、道翊为三天竺开山祖师,之後能诗善文,佛学造诣很深的名僧层出不穷。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赞天竺称:“地是佛国土,人非俗交亲。”南宋时中天竺寺曾被评定为“禅院十刹之首”,上、下天竺寺同被列为“教院五山前茅”。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