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葬台的生死梦游青海系列之八



天葬台的生死——梦游青海系列之八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从清水河到玉树的路上,高原向我们展现出她祥和、生机的一面:如茵的草场,安心吃草的牛羊,三五成群的帐篷,舒缓的风中充满着烧牛粪的气味。 

不时的,有藏民赳赳地骑着摩托车飞驰而去。摩托车为高原亘古不变的生活涂上现代化的亮色,绑在车上长长的革条像马鬃一样飚舞着,那似乎是牧民对马割舍不去的留恋。马在藏民的生活中越来越像一种精神和传统的象征与联结, 每年的7月,玉树地区都要举行盛大的以赛马、歌舞和物质交流为主的艺术节,方圆几十里的藏民汇于此,搭起成片的帐篷,通宵达旦,放歌豪饮。 

雅龚江上游的扎曲河一直伴随在着我们,清澈的河水带我们到了一个叫珍秦的村子,村子里有一座噶举派的寺院--竹节寺。 

“噶举”在藏语意为“口授传承”,谓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说受密咒教义。因此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称“白教”,为11世纪玛尔巴创立。此派大印传承,不重文字,重在以证理通达大印的智慧,以苦修为特色。 

我和老崔刚想进去,一个小僧人指着路边的牌子拦住我们,定睛一看牌子上竟用藏、汉、英文写着“结夏禁止女士进庙朝拜”。无论我俩怎样咆哮、哀求都与世无补,眼睁睁看着妙传和老大得意洋洋被僧人簇拥着进入大门。 

也好,去拍山上的白塔和玛尼堆。在那儿,我们碰到了此次旅途中最可爱的藏族小帅哥--尕玛次成。 

这个笑起来像阳光一样灿烂的18岁少年,穿着洁净、时髦的皮衣,戴着副有型有款的太阳镜,黑亮的长发让他看起来像个歌星。 

初中毕业(这在牧区已经是很高的学历)的尕玛汉语很流利,我们问了些村子里的自然状况,婚丧喜嫁的风俗,当问到村人如何处理遗体时,尕玛问我们去不去天葬台,他问这话的表情像是再问我们去不去一个好玩的地方。 

通向天葬台需要翻过一座小山,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段充满昭示的路,交叠着生的绚丽与死的平静,那象征着凡世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山坡上的牧草又厚又软,绣满细密的黄花,山脚下银亮的扎曲河平缓清澈,倒映着与世无争的牦牛。我们、尕玛、小马和苗师傅,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走向同一个目的地。 

尕玛应我们的要求唱起藏族情歌,爱情是生命唯一开花的时刻,婉转的歌声让所有的过程溢彩流光。 

路上碰到十多个从天葬台下来的僧人,他们刚刚送走一个上天的灵魂,其中两个僧人的手还满是血,一个拿着刚刚处理完的头盖骨,一个拿着大腿骨。 

拿头盖骨的僧人比较活泼,对我们的摄像机非常感兴趣,当我们表示想看头盖骨时,他迫不及待地想把头盖骨交给我们,好腾出手玩机器。 

僧人们告诉我们,骨头是用来做法器的,这是一种荣誉、功德,只有生前虔诚好施,头盖骨的卤门呈现经文的逝者才有资格。 

说这些话时,拿头盖骨的僧人一直撕着骨头上的皮,他们的若无其事让人真的觉得死亡没啥大不了的。 

合影面对镜头的的时候,他们变得很严肃。 

天葬台其实就是在地上用薄石板铺就的长3米,宽1米左右的台子,顶头立着一根石柱。台子上还残留着一些秃鹫未吃完的骨头渣,旁边的草地上扔着逝者灰白的发辫和衣物。 

老崔盛情邀请我在天葬台上躺下,感受一下与死神同榻而卧。我勇敢地承认我不敢,尽管这里的死神似乎不那么狰狞,尘归尘时倒更像解脱。 

天葬台上方有间小屋,门口画着骷髅,里面是经堂。坐在门口,顿悟,天堂和地狱其实是一个入口。 

从天葬台下来,碰到一直等着我们的竹节寺副住持,他执意要我们在尕玛家等他,他要请我们吃饭。 

村子里最气派的有着大铁门的就是尕玛的家,尕玛的阿爸是当地的兽医,月收入有2800元,所以家道殷实,尕玛很自豪地给我们看他的藏袍,每一件都在四、五千元。 

尕玛的叔叔在瑞士,我们问他将来想干什么,尕玛说他很想去瑞士,如果去不成,他犹豫了一下说就准备出家。 

又是这种难以解释的极端选择,曾遇到一个年轻僧人,哥3个,已有2个出家,最小的只有12岁,问他是不是将来也会出家时,男孩点点头。当问到谁来照顾牛羊和年迈的父母时,年轻的僧人说可以请人。我一直很困惑,这究竟是一种由衷的选择还是习惯性选择。是高原恶劣的生存环境,让人们只能寄托于飘渺的来世幸福?还是那么多精壮、受过教育的男子过起青灯古佛的日子,让高原的风雨依旧凄苦? 

我忍不住对尕玛说:世界很大,你可以有很多种选择,比方路修好后,你可以当导游,用你的歌声和流利的汉语引领像我们这样的人走入你们的世界,你还可以学会一技之长,帮助家乡的人致富。说完这些话,发现自己陷入更大的困惑,如果一切变成现实,我还会看到尕玛纯真的笑容吗;如果披荆斩棘的生命路程完美的结局是安详地谢幕,为什么要绕一生才回到尕玛的选择。 

副住持和两个小僧人用袈裟捧来许多牛肉干和罐装饮料、甚至啤酒,僧人不会汉话,有些拘谨,一直微笑着看我们呲牙裂嘴吃牛肉干。黑褐色的牛肉干很硬,只能用刀割着吃,由于是新鲜的牛肉直接风干而成,上面还留有血丝,吃到嘴里干巴巴的,没有味道。倒是尕玛阿妈自制的酸奶,醇厚、酸甜,好吃的不得了。 

告别的时刻还是来了,面对朋友的盛情,我们几本小经书和糖果,第一次有了拿不出手的惭愧。 

当我回到城市,为工作夜夜笙歌时,常常想起尕玛的歌声,想念和绝望瞬间淹没了我。 

朋友,如果有一天你路过那个叫珍秦的小镇,别忘了带去我们的问候和永远永远的思念。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