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寺:禅宗五山第二山 禅门曹洞宗传承地



天童寺:禅宗五山第二山 禅门曹洞宗传承地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宁波天童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村村桑拓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

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

这是王安石写的《游天童寺》诗。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十一月,王安石为安排疏浚河道,巡视全县农村,曾顺道自瑞岩寺(今北仑区)“游天童山,宿景德寺”,次日“质明,与其长老瑞新上石空望玲珑,须猿吟者久之”(《鄞县经游记》),天童的景色给他留下了鲜明的印象。第二年春天,他重游天童“二十里松径”。

入少白山西麓,有“万松关古迹”石碑。从这里登山,即时入天童风景区,“二十里松径”亦自此始。松径原为鹅卵石铺设之山径,现改为平坦的水泥公路。上行里许,登少白岭,岭上有“五佛镇蟒塔”,八面七层,高55米,内有盘旋梯,可直上顶层。相传唐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岭间林中有巨蟒出没,伤害行人。天童寺住持心镜藏奂禅师乃蒸制馒头,供蟒啖食;并对蟒说法,开导其弃恶从善,莫害生灵。未几蟒死,禅师依法将其焚化,埋灰岭上,筑塔镇之,遂名为“镇蟒塔”。现塔重建民国初年,清秀挺拔,高出云表,成为出入天童之路标。岭上至今尚能拾到表白里黑的石馒头,相传为大蟒食剩之馒头所化。清人有诗咏镇蟒塔及石馒头:

宁波天童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插入云霄塔七层,当年镇蟒有高僧。

馒头啖饱皆成石,到底今朝化未曾?

塔有庭院数间,塔院下有三间路亭,名“揖让亭”。据说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阿育王寺住持大慧宗杲,一日偕状元张孝祥同去天童访宏智正觉禅师。宏智禅师在少白岭上迎候。入亭暂憩时,两师谦让不已,张孝祥不胜感动,说:“三代礼乐,今归释氏矣!”于是,就为此亭写下“揖让亭”匾额。大慧宗杲、张孝祥都是反对向金国妥协求和的,常与张九成等共谈国事,因此遭到过秦桧的迫害。大慧曾被褫夺僧籍,流放边地;秦桧死后才恢复僧籍,由宏智禅师推荐任阿育王寺住持,故两师相交莫逆,互爱互敬。“揖让亭”就是他俩友情的见证。

宁波天童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过天童街,“二十里松径”进入尾段。松荫弥天,虬枝蟠舞,构成天童十景之一――深径回松。这条为天童特有的迎客绿色长廊,始植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前后,即宗弼昙德禅师自东谷迁寺于钵孟峰麓于时。以后历经劫难,又补植四次。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