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草寺:复兴的古寺 秘不外宣的观音



浅草寺:复兴的古寺 秘不外宣的观音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浅草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张宏巍)

公元628年,唐太宗削藩统一中国,大唐和尚玄奘开始了漫漫的西游取经修佛之路。与此同时,远在东瀛的一个渔村因打捞上了一座仅5.5公分高的观音金塑像而将住宅改建了一座寺院。自那之后,佛法在东亚大地形成了燎原之火,一发不可收。一晃近1400年,那座东瀛的寺院历经风雨,早已湮灭重生了许多次,但不变的是它繁华背后的长盛不衰的香火萦绕。

它就是我日本之行的第一站——浅草寺。作为东京最古老的寺院,浅草寺当仁不让地担当起东京地区最出名的景点。如今的浅草寺,完全依照江户时代德川幕府时期扩建后的规模修复的,总体呈现出一把铲子的形状。

浅草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张宏巍)

从地铁浅站出来,走不了几步,顺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便可到达浅草寺的大门,它因挂着一个写有“雷门”汉字的巨大灯笼而得名。这个灯笼下有“松下电器”的字样,原先以为是纯广告,后来才知是松下的创始总裁曾因病至此参佛,痊愈后重修了早已毁于大为的雷门,也高挂起了这个大红灯笼。

过了雷门,就是铲子的柄,是条长达200米的参道。自江户时代,浅草寺成为了德川幕府的幕府祈愿寺庙,地位盛极一时。因为浅草区是平民百姓居住的“下町”(町在日本语中意为街区),也成为了整个江户时代平民游乐、文化与信仰并存的中心。而这条参道,也成为仲见世街,两边商铺林立,吃喝玩乐应有尽有。这就有如京城的庙会,在商品经济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以寺庙为中心总是能聚集香客与市民的人气,成为一个城市最繁荣的标志。只不过,京城的庙会是逢年过节才有,而仲见世则的人气在千百年时间里,以其难以模仿与超越的市井文化传递至今,就是市井的力量。

浅草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张宏巍)

仲见世的尽头是三层的宝藏门,门中央的大灯笼写着“小舟町”,上书“浅草寺”的匾额。此门毁于1945年二战中对东京的空袭,印象中几年前我见过一则此门重建50周年纪念的图片报道。走过宝藏门,就来到了铲子的主要部分——铲心。

这是以观音堂为中心的开放性广场,集合了日式花园、摇签所、五重塔、休憩处和散落在四处的佛像与神龛。日本佛教的传统与中原有所不同,它结合了日本民族宗教——神道教的传统,在入大殿膜拜前,要经过清水洗漱、香火熏身等仪式。所以在洗漱亭的接水处与香炉四周,总是人满为患。人们相信以清水净身才拜佛是尊敬,而以香火熏身则可除去病痛与灾难。其实,佛教经中原再传到东瀛,已经与印度当地的不太一样了。东亚的佛教更讲求的是一种庇佑,但佛的本质思想是通过学习佛法达到自我的省悟,然后再去教会更多的苦难里的人摆脱尘世的烦恼。但正是这种与本土结合的创新,令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市井百姓有了一份最实际的寄托,也增了一份对未来生活的希冀。所以本质上来说“庇佑”也是慰藉信徒的方式,并无违背佛的初衷。

浅草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张宏巍)

但浅草寺观音确是非常灵验的,它的官方网站上也特别提到这点,说“至今1400余年,无以数计的信众受其救赎与保佑,可谓之前所未见。”大殿正在修缮中,外表已被包裹个严实,但仍可以进去参观与膜拜。我挤在众多游客与信徒中,寻觅了半天,却没有见到观音的样子,原来浅草寺观音是“秘佛像”,不可被世人眼直视,这个规定一直被严格恪守至今。

这令我想起了《金刚经》里佛告须菩提的一席话:“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是啊,这秘不外宣的浅草寺观音,无形无相,却进驻了市井百姓的内心。正所谓,佛自在心。

从人头涌动的观音堂出来,进入旁边的小花园,杜鹃在阳光下无比自在地绽放,头底翻飞着鲤鱼旗。走过小桥流水的日式庭院,锦鲤在清澈的水间摇曳,看风景的妇人悄悄地绕过我身旁,以免打扰到它们与正在拍鱼的我。抬头看见五重塔在醒目的位置庄严耸立,风过,仿佛耳边有清脆的铃声,其实那是发自心底最纯净之响,也是在浅草市井间代代相传的传统与信仰弥漫于苍穹的天籁之音。

苦乐皆由心造 索达吉堪布教你如何守住幸福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