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清泉古寺耀名山 烽火与清凉



龙泉山:清泉古寺耀名山 烽火与清凉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龙泉寺(图片来源:合肥日报)

龙泉山泉(图片来源:合肥日报)

从合肥市区沿合马路往东驱车约15公里,来到肥东县桥头集镇,在逶迤群山之间,有一座海拔最高的山,就是龙泉山。龙泉山海拔282米,为大别山余脉。因海拔最高,龙泉山与周边的山相比,显得出类拔萃。淙淙泉水甘甜,千年古寺屹立,龙泉山正以崭新的面貌,成为环巢湖旅游线上的一颗透着灵气的明珠。

名山:曾经的古战场硝烟弥漫

一座名山,必定有着特别的故事,能让其留名,龙泉山也不例外。位于龙泉山两个山头之间的山沟叫十八横,1635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带领起义军与明朝官兵曾在这里展开一场恶战,并且经过半日的拼杀,将明朝官兵打得落花流水,取得重大胜利。

有史料记载,明朝崇祯年间,朝廷腐败,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一浪高过一浪。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打进凤阳、烧毁明皇陵后,又兵临庐州。然而,当时的庐州城防如铁桶一般,起义军久攻不下。经过深思熟虑,张献忠以欢团为诱饵,通过向城中投撒欢团,引起守城官兵拼命抢夺,借机破城。镇守庐州的主帅朱丁弃城而逃,最终在龙泉山的十八横山沟被起义军追上,历经一场恶战之后,张献忠迎来大捷。

清泉:润泽万物更添秀丽风景

岁月流沙,诸多英雄人物都淹没在这浩淼的历史之中。龙泉山,现在更多为人所知的,不是张献忠和朱丁的生死一战,而是其山中一口终年不竭的泉水。龙泉山之泉水别有风味,炎夏水凉若冰、寒冬可暖手足。因泉水味道甘甜,用来沏茶,由来已久。唐人张又新著的《煎茶小记》一书中,就评价龙泉山泉水为“庐州第一”。后来,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还慕名来此游览,将龙泉水称为“天下第十三泉”,并立碑为记。李鸿章在衣锦还乡后,还专门要人取龙泉水用来烹茶。

龙泉山的泉水历经千秋,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当地人。如今,泉水仍然在流,不仅是当地群众的生活用水,还为龙泉山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古寺:精心布排构筑雅致宁静

在龙泉山的半山腰上,还有一座龙泉古寺。泉水长流,古刹镶间,让龙泉山更具魅力。

相传龙泉寺始建于曹魏时期,不过殿内碑文则明确记载该寺建于唐初,修于明末,复修于清代嘉庆六年和民国二十年。在古寺门外,有一棵150年树龄的银杏,历经百年风雨之后,它依然苍翠茂盛。

龙泉寺门口有一个舌形的水池,其内水明如镜,清澈见底,且水温常年保持在18℃,极为神奇。为了过往方便,寺里的人在水池中间放一块石板,从而将水池隔成两半。在寺内院前有两道灌木丛,状似龙眉,古砖砌成六角,名曰“龙眼”。俯视井底,发现井水潆洄,波光熠熠,犹如龙眼眨动。

置身寺内,宁静清雅的殿堂给人一种清净之感。僧人还在寺内开辟一片田园,担水浇田、春种秋收,怡然自得。

未来:绿林护山打造环湖明珠

美丽的龙泉山,不仅有茂密的植被,还富有建筑石料、白云石等多种矿藏。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龙泉山开采石料的人很多。高峰时,整个龙泉山上竟出现了百余家小石料厂。

然而,掠夺性的开采,直接导致龙泉山上大批的树木被砍伐,大面积的植被被破坏。痛定思痛,当地政府转变发展方式,依法对山上的多家矿山石料企业进行淘汰关闭,同时广泛植树补绿,使龙泉山逐渐恢复到今天的面貌。如今,龙泉山下涌现了淝光苗圃、城山园林、竹塘泥鳅、龙泉蓝莓、龙泉药材等特色品牌,兴起了生态旅游、林业种植和苗木花卉基地等三产旅游。

肥东桥头集镇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正稳步推进中,建成后的龙泉山生态旅游区将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可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观泉及寻古探幽的城郊型生态旅游区,成为环巢湖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

小贴士

行:自驾,自合马路到桥头集,然后上石长路行约2公里。或者从环巢湖大道到长临河镇,转到石长路,一直走到桥头集镇后再走约2公里,就能看到龙泉古寺旅游标识;乘车,在合肥汽车东站坐上到桥头集的班车,到桥头集大街下,然后坐人力三轮车或步行均可到达。

游:龙泉古寺、蓝莓采摘、龙泉山风景、梅山庙会。

吃:石长路沿线有很多农家乐、土菜馆。

 书法名品精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260字言简义丰广博宏深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