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寺:石塔石碑石桥承载千年佛法



灵泉寺:石塔石碑石桥承载千年佛法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灵泉寺石窟(图片来源:安阳旅游网)

灵泉寺文化旅游区,位于安阳县善应镇。西为宝山,西北悬壁山,西南覆釜山,南为虎头山、鸡冠山,东为岚峰山,北为马鞍山、矿窟山,八山环峙,中为盆地,灵泉寺位于其中。区域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800米,计0.8平方公里。八山多数地带野草、荆棘、杂树生,植物被较丰厚,覆釜山柏林茂盛。寺南寺东春夏有泉溪。野生动物有麻雀、乌鸦、喜鹊、山鹰、猫头鹰、松鼠、獾、野兔、蛇、蝶等,地有百虫。

东魏武定三年,道凭法师及弟子灵裕在岚峰山西麓凿造石窟,武定四年四月凿成。石窟进深4.44米,宽3.78米,高3米。道凭、灵裕等在石窟坐禅传法,揭开了灵泉寺佛教活动的序幕。该窟为我国早期禅窟之一,颇据史料价值。北齐初,凿深石堂底部作佛坛,从窟外雕凿三组一佛二弟子白玉石像,置于坛上,使该窟成为佛窟,隋代后称为“大留圣窟”,与宝山“大住圣窟”相对应。大留圣窟周围,现存唐代浮雕塔龛、屋龛、拱形龛90座,凿于唐初至唐代中期。塔龛最多,达74座,塔主为比丘尼,少数塔龛下露有舍利穴。34座塔龛的铭文题记尚可识认,塔主多数是安阳周围数百里范围内寺院的女性法师,极具佛教史研究价值。塔龛雕饰精美,由塔座、塔室、塔主雕像、幔帐伎乐人塔檐、相轮宝珠塔刹构成,是佛教文化艺术遗产的佳品。

据《高僧传•灵裕传》记载,北齐之初,灵裕法师在东安王娄睿的资助下,于宝山之西平台创建宝山寺。隋开皇11年,文帝诏灵裕至京都长安,评立为国统,改宝山寺为灵泉寺,亲书寺匾“灵泉禅寺”。灵裕回归,文帝赐赠丰厚,资助修寺。隋代,灵泉寺享誉九州,殿宇棋布,宏伟豪华,僧民云集,堪称国寺。寺院殿宇毁于民国,寺僧随之绝迹。寺址现存唐代双石塔,大同小异,高5米余,东西对峙,犹如双峰。束腰须弥塔座,各雕伎乐8尊,弹奏舞蹈,姿态优美;塔室内外雕莲座、佛、菩萨、弟子、怪兽、飞天等;上为九层斜檐,宝珠盖顶,亭亭玉立,峻秀优雅。存明、清碑林,记载古寺沧桑,1985年以来,复建殿宇二座。寺南山岗,存北齐刻经碑1通,碑额雕坐佛及弟子立像,碑身刻刚劲隶书华严经文,为我国早期佛教名碑之一,片石千金。北齐碑东侧,存古碑1通,碑额雕佛及弟子,碑刻佛经及北齐王公资助该寺史事,部分字迹模糊不清,刻造时代不晚于隋。寺东残存一座佛桥,全国罕见。为单拱石桥,北桥券已毁,南桥券正中雕一坐佛,佛侧各雕一弟子,券侧各雕缠枝花卉、裙带飞扬托盘献果的轻盈飞天。佛徒肃穆,飞天欢快,情趣盎然。雕刻时代尚无定论,不晚于明代。寺西侧为僧人墓地。现存唐代玄林法师神道碑,碑文由玄林好友监察御史陆长源撰书,记叙玄林生涯,行草书体,刚劲潇洒,系唐代名碑。存元、明、清僧人墓碑多通,或露或埋。埋历代僧人墓塔20余座,多为元、明、清石塔。

寺西宝山南麓,有灵裕法师主持开凿于隋开皇9年的大住圣窟,窟内外浮雕佛、菩萨、弟子、飞天百余尊,及大量佛经。窟南壁东侧浅雕传法圣师像24尊,是全国最早的罗汉。大住圣窟周围,雕凿有隋、唐、宋时代的塔龛、佛龛、屋龛、碑龛120座。塔龛计80座,隋塔6座,唐塔74座,多为男性法师的墓塔,学术界称之为宝山摩崖塔林,是研究隋、唐佛教石塔演变的珍贵实物资料,价值连城。有2座唐代佛龛雕刻极为精细,佛像庄严肃穆,菩萨呈“S”站姿,服饰华丽,显示出唐代文化的辉煌。

寺西北岗上,现存北齐石塔一对。西塔高2.2米,由塔座、火焰门眉塔室、卷叶檐、方斗相轮宝珠塔刹构成。塔室底部凿骨灰穴,古代存道凭法师舍利子,现已空。西塔为道凭法师烧身塔,凿造于河清二年五月十七日。东塔高2.19米,与西塔大同小异,为陪塔。北齐双石塔为我国野外现存最早的石塔,系塔之鼻祖,堪称国珍。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