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鹫寺:宋太子避难 清天地会旧址



灵鹫寺:宋太子避难 清天地会旧址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灵鹫寺遗留的清代石刻“擘峰岩”。(图片来源:闽南日报)


八百年传奇寺庙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列屿镇灵鹫寺,原名“擘峰岩”,东朝漳浦古雷港、厦门岛,西朝广东、潮汕,北邻入海口、云霄将军山,南朝秀水浩瀚的东山岛、台湾岛,地理位置优越。

西鹫山具有栩栩如生的天然景物,如石钟、石象、石蛙、石佛、石土地公、石鸡、石狗、石鱼等奇形异石。更引人注目的是远处眺望之,西鹫山直插云端,活像展翅欲飞的鹫鸟,后山形如弥勒菩萨,合掌胸前,盘腿端坐,肥头宽肚,笑容可掬,面目慈祥,伸眼向东。波光跳跃,千帆穿梭,东山岛尽收眼底。山左边像一只大象坐着普贤菩萨,山右边如回头狮坐一个文殊菩萨。寺前视野开阔,前两侧山坡是望不尽的山林水果,正前方梯田迭迭,稻熟季节,千重金浪,流向远方……因此,“擘峰岩”被改称为“灵鹫寺”。相传,南宋(1157-1279年),高宗或孝宗太子同几位朝内太监逃难至此地隐居,发现此地是建寺庙的宝地,削发为僧,建造了擘峰岩。

历经风雨数百年,擘峰岩几度兴废。据现已遗存的四面佛、石柱、石碑等遗物及遗物上的字迹证实,明洪武年间就有高僧启建。明正德年间,曾任河南按察史汤应科退隐后,回乡建设此岩,取名擘峰岩。清嘉庆戊寅二十三年(1818年)列屿镇汤姓族人曾有修复擘峰岩。光绪壬午年,由汤继昌等6人出资复建,所以民俗称为“新岩”。后因管理不善,逐渐颓废。至清嘉庆年间,擘峰岩曾一度成为闽南反清组织“天地会”的活动地址,为清廷察知而摧毁。1996年,当地群众复修一间简陋寺院。1999年,僧人释法众法师化缘集资重建了现在的灵鹫寺,使百年寺庙重放光彩,并使之成为集旅游、朝圣为一体的胜地。

灵鹫寺遗留的清代石刻“擘峰岩”。(图片来源:闽南日报)

旅游朝圣胜地

“养在深闺人未识,撩开面纱艳惊人。”途经罗汉群像,拾阶而上,放眼整座灵鹫寺,让人生发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叹。站在西鹫山,山色海景尽收眼底, 奇山怪石尤为夺人眼球,山下田园风光亦惹人醉。

1999年,灵鹫寺重建工程启动,广东等地慈善人士纷纷捐赠钱物支持重建工程。目前已建成大雄宝殿一座、天王殿一座、僧舍二座二层、会议厅(含僧舍)一座二层,膳厅、接待室(含僧舍)一座二层,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主要供奉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四大天王、阿弥陀佛、药师佛等。2002年,灵鹫寺大雄宝殿落成佛像升座开光典礼后,佛光赫奕,法雨加倍,海内外信众日益增加,香火鼎盛。通往灵鹫寺近1公里的山路两旁树立着罗汉群雕。这是东南地区最大的罗汉群雕,出自惠安名家之手,五百尊者形神兼备。寺院大雄宝殿右边,有一甘泉,水质清澈醇和,饮之心凉神清,泉边有千年石钟和猪头奇石(八戒石),细观之,令人遐思。仿佛石钟响鸣,警醒世人觉悟而不迷惑,理智而不糊涂。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