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四大古寺 延续千年的信仰与祝愿



京城四大古寺 延续千年的信仰与祝愿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闹市中的净土:广济寺

广济寺大雄殿(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在北京的西四北头条胡同的东口大约100多米的地方,南侧有一堵红墙,略显巍然,这墙里便是享誉华夏的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广济寺。赵朴初先生生前曾在此办公。

北京著名的“内八刹”之一。位于北京城内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25号。占地2.3公顷。始建于宋朝末年,名西刘村寺。明天顺初年重建,成化二年(1466)宪宗皇帝下诏命名“弘慈广济寺”。1931年寺院失火焚毁,1935年重建。

现存建筑保持明代格局,分三路,中路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和多宝殿(舍利阁),西路有持梵律殿、戒台、净业堂和云水堂,东路有法器库、延寿堂等。寺内珍藏许多珍贵文物,如明代三世佛及十八罗汉造像,康熙时建的汉白玉戒台,乾隆年间的青铜宝鼎等。

到广济寺朝礼的人们第一眼让人注目的是天王殿。这里有明代仿唐三彩的四大天王,象征着“风调雨顺”。中间为明代铜弥勒像,与各地寺院看到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布袋和尚像不同。布袋和尚只是传说中弥勒佛的化身形象,广济寺天王殿中所供奉的是--天冠弥勒。

广济寺圆通殿(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在大雄殿前有明成化、万历、清康熙、乾隆石碑5块,表示该寺与当时上层的关系。其中康熙皇帝所赐的文字碑与无字碑相对屹立殿前,成为“空有碑”,这表示佛法的真空妙有,极具深意。殿前的4棵大槐印证了广济寺的风雨历程。佛寺是信徒、香客心中顶礼膜拜的神圣场所,希冀于佛菩萨的加持,而缕缕的香烟,也承载了多少人的愿望。

大雄殿后为圆通殿,供奉着观音菩萨。因观音菩萨广大圆满,闻声救苦、救难,耳根圆通,故曰:圆通。殿中正座是大悲圣观音菩萨像。西侧一尊是元代铜观自在菩萨;东边一尊是明代多罗菩萨,即藏传佛教所称的度母。这个殿东边墙上有延生普佛红色牌位,为信众消灾解厄、普佛祈求;西边墙上有黄色往生牌位,是专为亡故之人超度往生设立。

第三进院落就是藏经楼,因为上世纪50年代曾经从北京灵光寺出土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暂存广济寺藏经楼,故称“舍利阁”。阁下是多宝殿,多宝殿是佛教文物、艺术的宝库。殿正中供奉着三尊明代铸造的铜佛像,两旁高大明亮的玻璃柜中陈列着尼泊尔、印度、孟加拉、日本、印尼、越南、美国等地区佛教界来访人士赠送的珍贵礼品。

寺庙的西北隅,有一座建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的殿,内有汉白玉砌成的戒坛。戒坛,高3层,是广济寺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建筑,也是北京城区唯一一座清代汉白玉戒台。戒台是传授比丘戒的地方,有承担薪火相传续佛慧命的作用。今称“三学堂”。寺内西路四合院为中国佛教协会各部门的办公场所。

Tips:

时间:8:00-16:30

门票:免费

交通:13;42;102;603;604;619;623;685;地铁4号线(公益西桥方向),在西四站。

千年皇家古刹:潭柘寺

潭柘寺山门(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印媛)

潭柘寺是皇家第一寺院,历史悠久,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所以民间取名为“潭柘寺”。潭柘寺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

潭柘寺的香火很旺。信佛念佛的人越来越多。我从小与佛结缘。佛学的书接触过不少。佛是大慈大悲大能的,佛是充满智慧的,佛是大能并非万能的,佛就是觉者,人人皆可成佛。一切还是靠自己的修为。

信佛只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寄托,毕竟佛堂里那尊冰冷的佛像并非能为我们做什么。释迦牟尼佛说过,这个理智,情感及能力都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佛法中也叫做佛性)人人原都具有。我们只要做到与人为善,与世无争,凡事顺其自然去发展就好。

潭柘寺大雄宝殿(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印媛)

潭柘寺有两棵古银杏树,帝王树和配王树。“帝王树”高达30多米,周长达9米,是唐代种植的,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当我们到达时,帝王树的银杏叶已经落光了。

乾隆帝御赐了“帝王树”,同时又封西边辽代时配植的古银杏为“配王树”。“配王树”的叫法耐人寻味。当年配种者错配“鸳鸯”,这两棵都是雄株,都不结果。寺东路行宫院里的两棵明代雌株银杏,每年秋季却都是硕果累累。

Tips:

门票:55元,学生票30元。

交通:地铁1号线坐到终点,苹果园站;上地面换公交车931路,直达终点潭拓寺。也可在苹果园站拼车,4人,每人20元。

神州第一坛:戒台寺

戒台寺山门(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印媛)

戒台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辽代高僧法均在此建戒坛,四方僧众多来受戒,故又名戒坛寺,寺内因拥有全国最大的佛寺戒坛而久负盛名。

戒台寺(又称戒坛寺)夙以“戒坛、奇松、古洞”而著称于世,位于门头沟区的马鞍山麓,距京城35公里,离区政府11公里,西靠极乐峰,南倚六国岭,北对石龙山,东眺北京城。寺院坐西朝东,海拔300多米,占地面积4.4公顷,建筑面积8392平方米。

戒台寺正门。寺院建筑格局独特,主要寺院殿堂坐西朝东,中轴线直指距离70公里的北京城,建筑样式基本上是辽代风格。

山门殿为南轴线上的第一座殿堂。两侧与院墙相连,左右各有一个旁门。殿前有石狮子一对,并立有清康熙皇帝撰文的“万寿寺戒坛碑记。”山门殿面阔三间,单檐庑殿顶,灰筒瓦覆顶。四角挂有风铃,门额上挂“山门殿”斗子金匾。殿内前后贯通,中间为通洞。两侧各立有一尊泥质彩绘的护法神塑像,一为密执金刚,一为那罗延金刚。

戒台寺戒台(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印媛)

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整座寺院既有北方寺庙巍峨宏大的气势,又有江南园林清幽秀雅的情趣,既有浓重的宗教文化色彩,又有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观,不仅是中国佛教一座著名的寺院,同时也是一处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戒台寺尤以松树出名,“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活动松、自在松、九龙松、抱塔松和卧龙松,合称戒台五松。每当微风徐来,松涛阵阵,形成了戒台寺特有的“戒台松涛”景观。

戒台寺“牡丹院”内的芍药。晚清时期,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恭亲王奕欣,因朝庭内部的权势倾轧,而从光绪十年(1884年)开始,到戒台寺“养疾避难”,留住长达十年之久。此间,奕欣出资改建了自己在寺内所住的北宫院,使之成为一座环境优雅、景色秀美的“寺中花园”,因院内广种牡丹花,所以人们俗称“牡丹院”。

戒台寺最富盛名的戒台大殿。戒台大殿是戒台寺的标志,也是寺内最为主要的建筑。大殿正门上方高悬漆金大匾,上书“选佛场”三个大字,为袁世凯手书。

Tips:

门票:45元

开放时间:8:00-18:00(夏) 8:00-17:30(冬)

红螺仙女的寄宿地:红螺寺

红螺寺山门(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于发文)

北京人说的红螺寺,其实更多指的是红螺山。红螺寺建于红螺山的南麓,是佛教胜地,相传在南晋就建寺了,面积不大,但名声很大,清朝康熙大帝还曾登寺拜扣。到这里,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爬红螺山。逛完寺庙,就要开始爬山了。虽然红螺山并不太高,山路也修整过,但总觉得爬不到山顶似的。一步一步很艰难地往上爬,爬到腿酸气喘的时候,一抬头,还有无数石阶在等着你。真有一种登泰山南天门的感觉,累极了!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因红螺仙女的美妙的传说,俗称“红螺寺”。

红螺寺位于北京怀柔县城北4公里的红螺山南麓。始建于公元378年,扩建于盛唐,原名大名寺,又称护国寺。该寺所在山下有一“珍珠泉”,相传泉水深处有两颗色彩殷红的大螺蛳,每到夕阳西下螺蛳便吐出红色光焰,故山得名“红螺山”,寺俗称“红嫘寺”。

红螺寺是历代佛家圣地,也是京华气功的发源地,素有“京北第一古刹”之称。寺西塔院内有舍利塔,清代高僧际醒祖师曾在此弘扬净土宗经法,70岁时圆寂于寺内。大师遗体火化后,获舍利子百余粒,葬于此塔下。

红螺寺牌楼(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于发文)

红螺寺的自然景观十分秀美,有红螺山、红螺寺、观音寺、呈秀园、松林浴园和采摘园六大景区,总面积达6平方公里。北靠红螺山,南临红螺湖,前有凤凰山为屏,青龙山与白虎岗峙立东西,又有“御竹林”、“雌雄银杏”、“紫藤寄松”三处胜景点缀其间,整个寺院掩映在千亩林海之中,构成了一幅“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红螺寺滑道可作为交通工具由动力牵引上山,800米的上行路程乘座滑车在数分钟内便可到红螺山半山腰的观音寺。在滑道上站可以欣赏到红螺寺全貌、红螺湖、怀柔水库、岭上长廊、雁栖湖,从这里还可以继续向上踏步攀登到天门和红螺山顶。在全长1500米的下行途中,滑车穿行于松柏密林和红叶丛中,直道和弯道完美结合,其乐无穷。

Tips:

门票:54元

时间:8:00-18:00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