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广化禅寺 九瓣莲花掩映宝寺



黄岩广化禅寺 九瓣莲花掩映宝寺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浙江黄岩广化禅寺(图片来源:资料图)

久闻黄岩院桥有个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香客云集的广化寺,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宝刹伽蓝呢?

入秋后一个雨后的日子,应宗教界几个友人相邀,来到了位于院桥东鉴村的一个青山绿水好去处。转了几个弯,还没到山门,远远望去,只见云雾缭绕间,一座庙宇的飞檐翘角忽隐忽现,如同仙境一般。一位友人告诉我,那就是广化寺大雄宝殿。

不一会,佛寺就到了。山门前,一口绿如璞玉的水潭如一面宝镜镶嵌在一座青山旁。记得来广化寺之前,曾有人对我说,广化寺是一处十分少见的佛家风水宝地。果不其然,下得车来,站在山门旁仰望,只见四周前后相连的九座山峰如九朵莲花凌空绽放,而佛寺正好在莲花山的怀抱之中。

莲花与佛教是相伴而生的。相传佛祖降生时,王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

在佛家经典《华严经》里,宇宙被描述成一朵多瓣莲花,每一片花瓣,同时又是一朵完整的莲花,如此层层无尽。因此,莲花即佛花,广化寺被莲花抱怀护持,这是何等的荣光和气象。

再看寺庙东边,蜿蜒连绵的山峦形似青龙腾飞;寺西边,起伏叠嶂的奇峰犹如白虎盘踞。寺前清池可鉴,寺后是大屏山。真不愧是传统风水学称誉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有照后有靠”风水宝地。

在山门前面两旁,有两座小山。小山犹如钟、鼓立于寺院两侧,钟鼓齐鸣,相得益彰。一般佛寺里的钟楼、鼓楼,怎比得上此处天造地设的钟山和鼓山呢?

这大概就是山门前一副楹联上描写的“九瓣莲花映宝寺,钟鼓两峰守山门”的意思吧。据说,此联是由我国当代书法名家、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徐子久先生书写的,笔酣墨饱,遒劲洒脱,足见功力。

走进山门,抬头就是天王殿。天王殿比较小,也许是旧时老殿吧。殿中间弥勒佛敞开肚皮,咧嘴大笑。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此联不仅是给弥勒佛最形象的写照,而且能启迪信众和游客的心灵,并为佛法庄严的寺庙带来了愉悦的气息。弥勒佛两旁的四大金刚则手持不同法器,威武肃立。

黄岩广化禅寺玉佛殿(图片来源:资料图)

据友人介绍,规划中的新天王殿将在老天王殿稍前的位置建造,其规模、气势是老天王殿无法比拟的。老天王殿附近的位置将挖掘成一个规模不小的放生池。

出了天王殿,拾级而上。两旁的银杏、樟树、芭蕉、罗汉松在山风中摇曳,婆娑多姿,还有两株不知名的热带树长势旺盛。友人说,那就是菩提树。

菩提树与佛教渊源颇深。相传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天七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最终成佛。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凡是有条件的佛寺一般都种有菩提树。

说起菩提树,不禁使人想起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禅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偈语来。从这里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这句偈语很契合禅宗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应该算是开悟了。 

再向前面就是广化寺的大雄宝殿了。净安方丈和寺院监院等几位执事、居士正在殿前议事。

这座宝殿有52米多高,以其单体建筑面积7688平方米。大雄宝殿雕梁画栋,气势恢宏,雄伟绝伦。

宝殿的后面是大屏山,远远看去,此宝殿好像刚好建在大屏山的两个山峰之间,可谓双峰并肩,蔚为壮观。友人说,如果从高处俯瞰大屏山,大屏山形如弥陀打坐,因此也有人称此处为弥陀山。

在寺院执事、居士的引领介绍下,我们参观了彩绘遍饰、精美璀璨的大雄宝殿。宝殿主楼共有五层。第一层是念佛堂。除了中间供奉西方三圣像外,周围还有108尊弥勒佛像。第二层是法华三圣殿,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弥勒佛三圣宝相庄严,两旁是十八罗汉。这里香火鼎盛、香烟缭绕,虔诚恭敬的气息四处弥漫。背面是释迦牟尼的玉身佛像,姿态端庄,栩栩如生。

再上一层是光寿宝殿,内有铜铸金镏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坐像。佛像造型庄严,淡然恬然,使人心神宁静。左右两旁是九品莲花彩色泥塑,展现凡人从学佛、信佛到如何成佛的过程。四层是圆通宝殿,中间是千手千眼观世音,两旁是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像。五层是万佛楼,现在还在乐助建造中。目前,有一尊毗卢遮那佛打盘坐殿。

登上大雄宝殿的五楼向南眺望,寺院景色一收眼底,既清幽雅致,又气象万千,可谓美不胜收。

监院说,左边五个峰,右边五个峰,中间有个大虚空。这大概就是佛家的禅语吧。身临如此佛境,一颗繁芜冗杂的俗心一下子变得明净,在这里什么都可以不想,一切都那么空明,澄澈,犹如碧潭中的一弯清泉……

站在五楼向北眺望,隐约看到大屏山(弥陀山)东北方、西北方的不远处,尚有两处对称的山岙,友人告诉我,身临两处山岙,犹如站在不同的另外两个莲花座中。置身这些莲花山中,移步换景,前山看不见后山,后山看不见前山,奇妙得很。传说这寺后的大屏山颇有灵气,气感特强,把掌心对准大屏山的某个位置,会感觉一股暖流流遍全身,顿感神清气爽。

大雄宝殿的东北角是一座老大殿,是老大雄宝殿迁移至此,香火旺盛。大雄宝殿东西两侧是厢房,厢房是僧侣们的居所,佛语也叫精舍。旧方丈楼将拆除,原址按规划将兴建斋堂,目前方丈了居此处。据说,藏经阁目前暂时也设在那边。

黄岩广化寺古佛殿(图片来源:资料图)

大雄宝殿的东西两边是回廊。这回廊也是寺里别具一格的风雅所在。廊身全部用木头构成,古色古香。走在回廊里,山风阵阵袭来,真有说不出的舒坦。累了,可以坐在回廊两旁稍做休息。回廊现在只建了一部分,将来将环绕全寺,把寺内所有建筑都连成一体。

在东西回廊的里面,各有一口佛家的“七宝池”。居士说,将来,在大雄宝殿前面还要建一口 “七宝池”,这样,就形成了“品”字形结构。“七宝池”有精致的护栏,在护栏的不远处,各有一面宣传弘扬佛法的弘法墙,西边一面刻有40个观音佛手印,东边一面刻有大悲咒84个佛像。

东厢房东边是悟道大和尚的舍利塔。走过回廊,绕过一段小路,跨过一条据说弯了九道弯的九龙溪,就来到悟道大法师舍利塔下。这里与大雄宝殿那边相比,好像来到了另外一个相对独立的清修世界。

据史料记载,广化寺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三年,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北宋治平三年,改名广化寺,属禅宗十方丛林。由于年代久远,寺庙有待修葺改建。在广化寺大雄宝殿的建造过程中,新昌大佛寺方丈悟道大和尚所做的功德深厚。几年前,悟道大和尚圆寂后,僧众和广大居士为了纪念他,就建造了这么一个园林古建佛家圣地。

舍利塔右前方,有一座灵笔峰,上面刻有悟道大和尚生前书写的梵文“嗡嘛呢叭咪吽”, 此文表达的是观音(四臂观音)关闭六道之门,使众生从痛苦中解脱,往生清净极乐净土的纯佛教理念。灵笔峰旁边有一个墨池,池中间有一莲花柱,莲花柱左右有两条鲤鱼石雕,对口喷水的话,会形成一条美丽的彩虹;左前方有一个很像官印的亭子。据介绍,这样的设计,寓意悟道大法师端坐此地,右手握笔,左手掌印,饱蘸浓墨,可以挥毫作书,弘扬佛法。

从下面拾阶而上,向上看,有个牌门,上书“香光庄严”四个大字。自下而上阶梯由四个平台连成一体,寓意到过此地的人“步步高升”。每个平台两旁分别是由狮子、大象、貔貅、麒麟四对汉白玉或青石雕刻而成的石像,石像做工精湛,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几可呼之欲出。顶部就是悟道大法师的舍利塔了。

居士说,此处山形就像一个珠,或说像一个球,在山门的前方有一座山,叫狮子山,寓意狮子护球。广化寺有神兽狮子护持,可保千年无忧。

穿梭在庙宇之间,沐浴在佛音之中。飞檐翘角若隐若现,通道长廊迂回曲折。寺外山坡上苍松翠柏绿意盎然,庙里佛陀前香烟缭绕木鱼声声。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