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禅寺:千年古禅寺 唐钟声不绝



福州西禅寺:千年古禅寺 唐钟声不绝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福州西禅寺(图片来源:央视网)

福州西禅寺,原名长庆寺,因福州旧时东西南北四郊均有禅寺,而长庆寺在西郊,故俗称“西禅寺”。该寺位于福州西郊怡山山麓之凤尾村,福州大学南侧,为福州著名五大禅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汉族重点寺院。该寺在东南亚影响很大:新加坡双林寺,马来西亚摈城双庆寺,越南南普陀寺、二府庙、观音寺等寺院,都属西禅寺下院,至今仍由西禅寺派僧常住管理,每年许多海外高僧信徒登临参遏,成为福州与东南亚一带文化交流的窗口。

据宋代淳熙年间梁克家《三山志》载:怡山是“飞凤落羊”的一块福地,炼丹士王霸曾在此修道,每逢饥岁,便靠卖药卖金丹换米救济穷苦百姓。后来王霸“蝉蜕而去”,羽化成仙,人们便在他的故居建祠纪念。唐贞元中,观察使李若初登城楼,见王霸住所上空有五色彩祥云汇聚,于是就在原址上建冲虚观祀之。唐懿宗咸通八年,观察使李景温延请长沙懒安禅师来此兴建佛寺,两年后寺成,名清禅寺,距今已有1130余年历史。五代闽国长兴年间(930-932),闽王王延钧更名长庆寺,寺名遂沿用至今。西禅寺在唐代最为鼎盛,在高僧大安和慧稜先后住持下,香火兴旺,寺僧众多,大安任住持时有僧三千多名,慧稜任住持时有僧1700多名。慧稜曾在法堂前后种植4株荔枝,现尚存西边一株,成为千年古物。后遭战乱,北宋初唯大殿、藏经阁、法堂、西僧堂尚存。宋仁宗天圣年间复建。景祐五年敕号“怡山长庆寺”。南宋初再遭兵燹,理宗嘉熙年间再次重修。

西禅寺在元兵攻宋中焚毁,元顺帝至正九年,僧人又重修古刹。明朝英宗正统二年,西禅寺在寺僧定心主持重修;明毅宗崇祯十年,明梁法师再次重修。不久又毁于明末兵燹。清顺治七年粤东空隐禅师来访唐代建寺的懒安禅师旧迹,福建巡远佟国鼎延请住持,捐金重建。此间空隐、继云等禅师相继住持西禅寺,对寺庙进行了维修。但同治年间,又毁于太平天国兵火,西禅寺出家的微妙禅师云游后,于同治末年回到西禅寺,经多方集资,于光绪三年至十五年主持新建了藏经阁,重建了大雄宝殿、法堂、天王殿等30多座殿堂,形成今天西禅寺的规模和格局。应部分华侨的请求,微妙禅师在寺内寄园旁修建了一座妈祖宫(又称天后宫),供奉妈祖神像。1928年,住持智水、监院证亮重修寺院,增建明园阁一座,开辟寄园和放生池。抗战中,西禅寺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室、念佛堂都毁于日军炮火,后由监院证亮、梵辉等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各地的下院积极募款修复,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布局。1966年年“文革”动乱期间,西禅寺再次遭劫,佛像全部被毁,殿堂被占无余。1979年,省、市政府落实宗教政策,西禅寺才得到重新开放。198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西禅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海外华侨闻讯纷纷回国朝觐,谈禅、清禅、法禅、成雄、达贤、李光前、李成义父子,以及郑格如居士及其子郭鹤年、郭鹤举等为修复各殿堂慷慨解囊,并创建了玉佛楼,修建了报恩塔,使西禅寺的规模扩充到今日规模。

福州西禅寺(图片来源:央视网)

长庆寺1130余年间,出数位高僧:唐朝有大安和慧稜,宋代有宗元和元智,元朝有佛铿和道杰,明朝有定心、明梁、续乘、明方,清朝有空隐、继云、微妙等。

大安禅师,又称懒安,福建福清县人,据寺内保存来的唐代碑刻《塔内真身记》载,大安法师是在黄檗山出家,24岁时在浦城县乾元寺受戒,后至江西参拜百丈怀海禅师,又在湖南沩山居住30年,接任沩山密印寺住持。兴建西禅寺时,大安回到怡山,从者甚众。咸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赐其号延圣大师,并赐紫袈裟和开元藏经给西禅寺。在大安禅师的住持下,西禅寺有僧三千人,规模宏大。大安圆寂后,谥号圆智大师,骨葬于楞伽山(今祭酒岭),塔内有唐刻《塔内真身记》石碑。1953年,《塔内真身记》出土,现这一珍贵文物珍藏在西禅寺客堂,成为研究早期西禅寺历史的珍贵史料。

慧稜法师俗姓孙,杭州盐官(今嘉兴海宁)人。在苏州通玄寺出家,曾到雪峰义存禅师门下参学三十年。后梁开平三年,任西禅寺住持,当时有僧侣1700人。慧稜曾在法堂前后种植4株荔枝,现尚存西边一株,成为千年古物。后唐长兴三年慧稜圆寂后,葬于怡山丈室后。今寺内尚存慧稜禅师纪念塔及林文盛撰写的碑记,为西禅寺重要文物古迹之一。

微妙禅师,又名耀源,福建仙游县人。他15岁在西禅寺出家,后到涌泉寺清修十年。同治末年回到西禅寺时,见殿堂废圯,大雄宝殿的三宝佛头戴斗笠以遮风蔽雨,微妙就立志要重修西禅寺。1876年,他赴京诸经,光绪皇帝赐《龙藏》一部,康熙御书《药师经》一部。随后,微妙又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缅甸、菲律宾、泰国及台湾等地莫款。回国后主持新建了藏经阁,重建了大雄宝殿、法堂、天王殿等30多座殿堂,形成今天西禅寺的规模和格局。应部分华侨的请求,微妙禅师在寺内寄园旁修建了一座妈祖宫(又称天后宫),供奉妈祖神像。1928年,住持智水、监院证亮重修寺院,增建明园阁一座,开辟寄园和放生池。微妙禅师之徒贤慧、性慧在新加坡建双林寺,其规模与西禅寺略同,为海外最大寺庙。另外,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越南普陀寺等都是西禅寺的厩院,并派僧师常住管理。西禅寺现存数座建筑物中,有不少清代台湾同胞所留的遗迹。

福州西禅寺(图片来源:央视网)

西禅寺占地100多亩,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8座,廊庑相通、庭院广阔、红梅翠竹、清松古荔环绕其间,十分巍峨壮观,步人大坊前,石坦广阔,佛殿斋堂在松林和荔枝树掩映下,自显园林艺术和佛地风韵。放生池的九曲桥有似江南园林格局。在拱桥上观赏景致,塔影湖光,红梅翠竹,与数百本大小不一荔枝树相映,秀色宜人。

门坊名冠全国最大,坐西朝东。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

大雄宝殿规模比鼓山涌泉寺更大,正中三尊巨佛,衬垫石雕莲花座,旁列十八罗汉,造型洒脱。屏墙后背绘有大型壁画,门外有铁塔长灯。藏经阁后新建玉佛楼,内藏华侨捐献的缅甸大玉佛两尊,一坐一卧,坐佛高2.95米,卧佛长3.7米,为全国最大的玉佛。大雄宝殿大柱刻有一副楹联:“宝刹镇怕山,溯当年初辟荆棒,七源通斗极;法轮转瀛海,喜此日重装龙象,上方钟梵迦陵。”署名“三品卿衔候补道淡水林维源敬题”。林维是清代台湾巨富,居淡水县。殿后通向法堂前庭,埕地清,花丛幽雅。右有一株荔枝树,盘根错节,高不过3米,粗于则双臂难搂,标名“宋荔古迹”,非同凡品。对峙在左侧的一株唐代慧棱禅师手植的荔枝,俗名“天洗碗”,几年前已枯毁。西禅寺以盛产良种荔枝而驰名中外。今寄园内花木似锦,有古荔枝数百余株。西禅寺荔枝,“皮光而薄,味清而甘”。

据《西禅荔枝谱》记载:荔枝“核小如丁香,亦谓之蛀核,皆小实也”,每年从小暑至末伏皆有。“怡山啖荔”成为福州人的时尚。自唐以来时人争相品评。历代文人墨客前来品荔,留下许多轶事和诗词。现在,西禅寺仍年年举办荔枝会,名人雅士在此吟诗作画。“怡山吃荔”成为韵事。放生池附近有一座明远阁,就是历代名家应邀品荔吟唱的所在。其中清代朱彝尊、吴震、查慎行等《咏荔》联吟和黄莘田的“荔支风点佛龛灯”传世,广布佳话。1937年,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啖荔后留下七绝一首,其中以“陈紫方红供大嚼,此行真为荔枝来”的名句轰动一时。西禅寺荔枝诗会形成禅地的独特文化氛围,驰名远近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首次访遏时,题咏一绝:“百柱堂空观劫后,千年象教话当时。禅师会得西来意,引向庭前看荔枝。”

福州西禅寺(图片来源:央视网)

1994年,由新加坡莲山双林寺侨僧谈禅法师募捐130万元港币建造。正中新塑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佛像,造像总高11.3米,膝间横宽4.5米,以40吨青铜铸就,为全国仅见。

新建的玉佛楼内有两尊玉雕佛像,全由海外侨胞捐赠。一在楼下,坐佛,身高2.3米,为释迎牟尼正面坐像;一在楼上卧佛,身长4米,重10吨,为释迎牟尼卧像,居全国最大的玉佛之一。新建的报恩塔塔高67米,15层。塔内设8厅,外造9廊,仿古建造8角飞檐,屹立突兀,为国内最高的石塔。塔旁新筑一座罗汉阁,塑有500罗汉,各具神态,栩栩如生。

藏经楼内藏有雪庵禅师朱底金字百寿屏,清康熙御笔的《药师经》,刺血缮写的《法华经》、《楞严经》等。寺内名胜古迹甚多,有传说梁代王霸升天之冲虚观及白龟吐泉遗址,有唐开山祖懒安禅师《塔内真身记》石碑、唐慧稜禅师塔、唐七星井、弘一大师放生池碑,历代名人如宋端明殿学士蔡襄、抗金名相李纲,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曹学全等都在此留下足迹。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