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故乡:尼泊尔胜迹巡礼(二)



佛陀故乡:尼泊尔胜迹巡礼(二)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博德纳佛塔

飞行约5个小时,我们从香港飞抵加德满都。加德满都(Kathmandu),位于中部巴格玛蒂专区的加德满都河谷,为历史名城,1768年起成为尼泊尔首都。居民主要为尼瓦尔人。加德满都四周青山环绕,常年鲜花盛开,被称为山国的“春城”,还有“寺庙之都”的美誉。尼泊尔历代王朝在此兴建了大批庙宇、佛塔、神龛和殿堂,日久年长,形成了“寺庙多于住宅,佛像多于居民”的奇特景观。最负盛名的大梵天庙、大佛塔等建筑气势雄伟、金碧辉煌,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外国旅游者。“加德满都谷地”于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七处遗产:加德满都老王宫广场及其寺庙群、博德纳塔(Boudhanath,又译博达)、巴丹(Patan)老王宫广场及其寺庙群、斯瓦扬布纳特寺(Swayambhunath,简称斯瓦扬布)、巴克塔普尔(Bhaktapur)老王宫及其寺庙群、帕苏帕蒂神庙(Pashupatinath,最大的印度教神庙)、昌古纳拉扬(Changu
Narayan)。

西藏密宗“宁玛派”的开山祖师莲花生大士入藏前曾闭关的山洞

2011年3月27日,我们先后参访了西藏宁玛派开山祖师莲花生大师入藏前闭关的山洞、传说中文殊菩萨劈山泄湖的“一刀切”峡谷,以及斯瓦扬布纳特寺、巴丹老王宫广场(又称杜巴广场)和博德纳塔。

莲花生山洞位于加德满都西南10多公里的一座小山上,洞口仅容一人,洞内可容四五人,由藏族喇嘛管理。周围绿树成荫,经幡飘扬,山上山下建有许多藏传佛教寺院,路上不时可遇见喇嘛。由于莲花生大师为佛教入主西藏贡献巨大,这里自然成了藏传佛教徒朝拜的圣地之一。

“一刀切”峡谷(乔巴尔峡谷),位于加德满都西南9公里。相传远古时代,加德满都谷地内一片汪洋,文殊菩萨从中国五台山来到这里,用剑劈开了山岭,泄出湖水,形成这道峡谷,加德满都才渐有人烟。峡谷不宽,两岸石壁陡立,高约十余米,石壁顶端架有铁索桥。站在其上,晃晃悠悠,临风下望,颇觉心惊胆颤。因为此时仍为旱季,加上污染严重,水流少而呈黑色,远远便能闻到其臭味,令我们颇为感叹。

斯瓦扬布纳特寺,又称斯瓦扬布佛院,是尼泊尔的佛教寺庙,位于加德满都郊外斯瓦扬布山顶上。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亚洲最古老的佛教圣迹之一,也是尼泊尔开展国际佛教交流的中心。斯瓦扬布意为“自体放光”的意思,相传原始七佛中的毗婆尸佛曾在此处投下一支藕根,预言这里将来会长出发光的莲花,湖水将变成富饶的国土。斯瓦扬布寺所在位置,便是当年毗婆尸佛种莲之处。据传佛祖释迦牟尼曾亲临此地,并收了1500名弟子。

印度教祭司与信徒在斯瓦扬布大佛塔下集会

佛院主体是一座建于山顶上的佛塔,塔高四五十米,下部宏大庄重的塔基为一巨大的白色半球实体,塔基四面都有三重檐的金门金顶佛龛,内供着五方如来。第二层是一截镀金的方型砌石建筑,四面各绘着一双巨眼,称慧眼,象征佛陀无上智慧,无所不见;每对慧眼之下还有一个红色问号形的尼泊尔数字“1”,代表佛的鼻子,象征大千世界的和谐统一。第三层是层层递减的13个铜制镀金圆盘,叠成圆锥形,象征菩萨从因至果的十三行位。第四层是象征日、月二光的两层圆轮。第五层塔顶承托着一个结构繁复的巨型华盖,用厚木做底,上覆盖铜质板瓦,板瓦之间又用铜脊瓦接缝,四周悬绕数十挂铜质透雕华幔,每挂下又悬着一口小铜钟,清风吹来发出阵阵清脆悦耳的声音,象征涅槃胜果。华盖顶上又竖起高达数米的铜质镏金宝顶,称为塔刹,犹如王冠上镶嵌的金顶一般闪闪发光。这种在尼泊尔叫做“柴特亚”式的佛塔,被誉为尼泊尔佛教金塔建筑的杰出典范。

此塔历史非常悠久,传说在佛陀时代即有雏形;或说雄才大略的印度阿育王曾来过这里;刻于公元460年的碑文上记载了马纳德瓦一世国王曾修葺此塔;1346年该寺建筑为孟加拉回教军队所毁,后又重建;17世纪中叶,普拉塔布·马拉国王曾增建一些小佛塔,并在东面山坡铺了一条三百级的石路。站在石阶之顶,可以俯瞰加德满都全城风景。

斯瓦扬布寺又名猴庙,因这里栖息着数百只由僧侣定时喂养的野生猴子而得名。斯瓦扬布寺旁有一座文殊师利庙。相传文殊菩萨当年从中国五台山来到加德满都,即驻锡于湖心现为文殊师利庙址的小岛上,当时湖中盛开着一朵莲花。文殊菩萨就在莲花盛开之地建立了今天的斯瓦扬布寺。

斯瓦扬布山脚绕山一周砌有围墙,均嵌有转经轮。山下四周遍布藏传佛教寺院和佛塔,上山的路上,也不时可见佛像、佛塔、玛尼石堆、飘扬的经幡和穿袈裟的喇嘛、磕大头的香客,宛如来到西藏。公元7世纪,中国唐代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尼泊尔,曾代表皇帝将极贵重的黄袍赠给斯瓦扬布佛院。

斯瓦扬布佛塔周围,还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庙宇、经塔、神像和经轮。佛院东北角是金顶二重檐的哈里蒂庙,哈里蒂被看成斯瓦扬市佛塔的保护神。哈里蒂庙右侧是建于18世纪的不丹式喇嘛寺,寺内供有东、南、西、北、中五佛贴金像,燃有长明灯。佛院东面有两座高耸的锡卡拉式印度教塔式建筑,叫阿难陀普尔寺和普拉塔普尔寺,建于300多年前。两座寺庙外刻有金刚乘的4尊守护神像,其面相分别为乌鸦、夜莺、狗和猪。佛院北面是一座上世纪50年代新建的喇嘛庙,庙内大殿里供有高约7米的释迦牟尼金身塑像。佛院的西面一块岩石上有一双高约1寸的脚印,传说那是文殊菩萨从石山走过而留下的。

在尼泊尔,金刚乘佛教或藏传佛教与印度教关系非常密切,许多造像、法器、宗教仪轨相似,但使用的名称和诠释则可能完全不同。印度教徒将释迦牟尼佛视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湿奴天的第九个化身,视佛教为印度教的一个支流;而佛教徒将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大梵天视为佛教护法。如此一来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颇能包容。拜了佛再去拜毗湿奴、湿婆等神,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我们参观时,就遇见几个印度教祭司引导数百信徒在大佛塔下诵经。不仅斯瓦扬布寺,其它寺庙聚集地的情形也差不多。

尼泊尔是古代商旅和朝圣者来往印度与中国西藏和内地的要冲,也是中世纪回教军队屡次入侵或统治印度期间,大量佛教徒、印度教徒迁徙避难的“天堂”。正因如此,尼泊尔自古代以来就能适应、容纳远地而来的新民族、新观念和新宗教。所以,当十二世纪后佛教在印度过早地消亡时,在尼泊尔却保留了一席之地。我注意到尼泊尔电视中两种宗教的神祇和法事活动画面时常交替出现,既反映了尼泊尔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性,也表明两种不同的宗教在这里和睦相处,已基本融合。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