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诞生地蓝毗尼:穿越千年的信仰



佛陀诞生地蓝毗尼:穿越千年的信仰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佛陀在此诞生

摩耶夫人庙(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公元前623年5月,一个“月圆之夜”,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夫人摩耶产期将临,按当地习俗回母家分娩,途经蓝毗尼时,手扶一棵娑罗树,从右肋生下一个小男孩,取名为乔达摩·悉达多。

小王子之母在他出生7日后去世,他由姨母抚养长大。王子长大后,像凡人一样娶妻生子,过了一段贵族生活。饭净王本来希望他能成为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但王子目睹世间的种种痛苦和烦恼,决心出家修行,寻求解脱痛苦之道。据说他出家修行的那一天,是阴历的二月初八。

那一年,他29岁。

阿育王柱(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以后几年,他访遍了当时著名的宗教大师,直到35岁时才摸索出一条解脱人生痛苦之道,成道后他长期在恒河流域讲经传道,使得佛教传播开来,他也最终成为闻名世界的佛教始祖释迦牟尼。

作为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千百年来,到蓝毗尼朝拜者众,其中就有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中国高僧晋代法显也曾取道新疆,渡流沙,越葱岭,经印度来到蓝毗尼,成为访尼外国人士中有真实记载的第一人。唐代名僧玄奘在公元633年赴天竺取经,途经尼泊尔时,也曾到此瞻礼取经。

传说阿育王在佛经的感召下,由一个暴虐者成为虔诚的佛教信徒,下令免除了佛祖诞生地附近的所有苛捐杂税。佛教书上还有记载,阿育王在佛祖诞生的确切地点立了一块石碑,以示纪念。最近考古学家在一个七层砖垒起的平台上发现了该纪念石。它埋在摩耶夫人祠旧址下5米处。

公元前250年,阿育王来此朝拜时,在摩耶夫人祠西面立下一个石柱,石柱高7米多,有一半埋在地下。刻在碑上的文字确凿无疑地证明了蓝毗尼为佛祖诞生地,阿育王石柱也因此成为蓝毗尼最重要的历史文物。

中华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世界佛教名城

几千年来,蓝毗尼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佛教徒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寻觅佛迹、参谒佛祖诞生地。每年尼历正月释迦牟尼的诞辰日,蓝毗尼还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当地人将佛祖像放置在一辆装饰华丽的木轮大车上到处巡游,佛徒们云集于此朝觐,寺庙中经声不绝,香烟缭绕。

在各国兴建的寺院区,最醒目的是中国修建的中华寺,建于1998年,占地面积2.56万平方米,红墙金瓦,巍然而立,它是整片院区最气派的庙宇。此外,这里还有风格迥异的缅甸寺、泰国寺、越南寺、德国寺等10多个国家的寺院,在此常常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出家人,来自日本、缅甸、越南等地的僧人、尼姑,西藏的喇嘛,甚至传说中的苦行僧,以及从西方云游到此的蓝眼睛僧人等。蓝毗尼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佛教名城。

菩提树下一方净土

菩提树(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梵文中,蓝毗尼为“可爱“的意思,占地七百多平方米,分为三个区:阿育王石柱、娑罗树、水池、摩耶夫人祠为遗址区,各国佛教组织兴建的寺庙为寺院区,还有绿化区。1997年蓝毗尼遗址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在好好脾气又充满智慧的尼泊尔导游高华礼带领下,我们漫步在绿草掩映的遗址区,感受着另一世界的宁静与安详。这里到处是枝叶繁茂的菩提树,一重又一重的经番挂在树与树之间,微风扶过,空气中好像都是诵经的声音。

园内最醒目的是一座红色方形建筑,是两层石砌的平台,在浓郁茂盛的树木衬托下,十分庄严肃穆。这就是摩耶夫人祠,也称玛雅黛维女神庙。庙内供奉着女神石雕像,只见她右手攀把着娑罗双树的枝干,新生的婴儿悉达多端立在近旁的莲台上。

佛陀准确的诞生地的遗迹用玻璃罩保护着,看上去像一个巨大的脚印,因此也有人说那便是佛祖的脚印。他迈出的最初7步,步步生莲!

蓝毗尼园里的修行者(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在摩耶夫人祠前有一口数十米的方形水池,看上去并非明澈如镜,但却是一座真正的圣池。相传佛祖的母亲产后在此沐浴净身,而释迦牟尼幼年时代也曾在此洗澡。据说,斯里兰卡和不丹的国王每年都要来这里取水回去祈福。

池边长着一棵巨大的菩提树,粗大的树干需七八人方能合抱。这就是传说中摩耶夫人生下佛祖时手扶的娑罗树的所在地。当年的娑罗树已被如今的菩提树所替代——这棵树是后人补种的,也有500年历史了。树前有香台,供香客游人燃香拜谒。也有僧人就在不远的另一棵菩提树下诵经打坐,风餐露宿。据说至少要经过七七四十九天这样潜心问佛的日子,才有可能使自己的朝圣之旅稍有收获。

我们去的那天,僧人、游客熙熙攘攘,但整个园子却特别安静,心仿佛进入一种境界,一片安静和坦然。刚在树下点燃粗大的印度香,树洞间突然钻出几只小松鼠,对我们好奇地张望。显然,它们从来不会有性命之忧,有的只是每天自由自在的生活。

菩提树下,人们去了又来。找个角落坐下来,小松鼠就在身边窜来窜去。阳光斑驳地洒下来,将地面照得一明一暗,风柔柔的,经番轻舞,空气中有诵经的声音——一时间有些恍惚,又觉得内心从未如此宁和。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