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渡苦海之方舟



佛经:渡苦海之方舟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佛经是对佛教经典的一种简略说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汉文佛教经典总称为“大藏经”,包括印度和中国的佛教主要著述在内。狭义的佛经专指经藏。

莫高窟中的佛陀说法图壁画

广义的佛经总称“三藏”,以经、律、论三部分类,亦名“三藏”。有时也称“一切经”。释迦牟尼圆寂后,弟子500余人在印度王舍城阇崛山七叶窟集合,共同复诵释迦牟尼生前的说法。其中,弟子阿难复出经藏,优婆离出律藏,是为佛经最早的结集,史称“第一次结集”。又过100余年,僧伽内部发生分裂,僧人们重新讨论教义,按照自己的观点重新解释经典,史称“第二次结集”,之后,出现了上座部和大众部二大派别。公元前3世纪中叶,古印度阿育王召开第三次结集会议,会上僧人们宣说了论藏,至此,佛经三藏体系开始形成。以后,佛教史上又有过几次结集活动活动,最晚的一次结集是1954年1956年缅甸佛教界举行的第六次结集,但是这些活动都是某一派别或某个国家所组织的,不是广泛意义上的结集,所以影响只是局部的。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展示的对勘前的藏文《大藏经》长条书

在三藏中,“经藏”一般是指释迦牟尼的说法;“律藏”是指有关戒律的经典;“论藏”是指一些佛教理论的著作,包括一些佛经的注疏和发挥。它们都是由佛教徒撰述的,其中很多是历史上有名的僧人和佛教部派的创始人或理论家。每个部派都有自己的三藏,其排列次序也不完全相同。例如,北传佛教按经、律、论排列,南传佛教按律、经、论排列。早期三藏是用印度梵文和巴利文写成的。佛教传入各国以后,各国僧人将三藏译成本国的文字,出现了汉、藏、蒙、满、西夏、日、朝鲜、越南、傣、僧伽罗、缅甸、高棉、柬、老挝、印地等文字的三藏。但究其实质,现存的藏经主要属于梵语系、巴利语系、汉语系、藏语系四个系统。近代,又翻译成英、法、德、俄等西方文字三藏。此外,在印度三藏之外,还有不少由各国僧人撰写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佛教著述,这是外来的佛教与本国宗教、文化相结合的反映。而且,各个佛教宗派除奉有共同的三藏外,还各自拥有属于本宗的尊经。例如,南传上座部视《清净道论》为根本论书。禅宗以《坛经》为根本经典。天台宗奉《妙华莲华经》为契经。净土宗把《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称为净土三经等。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亲近善知识,无有疲厌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