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4-Fo专题

一九、 月燈三昧經

十卷,八萬四千餘字。大藏第十五册(五四九),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册。北齊· 那連提耶舍譯。

佛在靈山,月光童子問法,佛答一法速得菩提,謂於衆生起平等心、救護心、無碍心、無毒心,證得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從彼三昧,成就二十一種十法,得種種美名。説已,大衆獲益。

次説三昧四十義。次説古聲德佛事。次明以此三昧最初所行,以大悲爲首。次明應知入三忍法。次説古無所有起佛事。

於是月光請佛及僧,佛詣其家受供養已,月光默念、作偈問法,佛告以一法相應,速成菩提,謂如實了知一切法體性離相無相。

次明應修習顯示三昧智。月光偈讚佛德,佛亦偈答授記。佛偈答已,乃還靈山。童子隨來,更問法要,佛言:成就四法,能速得此三昧。若如説行,得四功德。應善巧知於不思議佛法,應諮請,應深信,應求,應聞而不怖。

次加持乾闥樂音,宣此不思議法。次明應知色身及以法身。次明七十四種四不可思議。次明應成善巧方便,所謂隨喜他善。次明應住不放逸行。次明六度、多聞、法施、住空、宴坐、空閒、乞食、各得十利。亦得見佛藏,得聞法藏,得智藏,得三世智慧藏,謂得五通。

次明應修神通本業,謂攝一切善法,而不取著。次又明古聲德佛時事。

次明欲求三昧,應修法施、財施,四種廻向而廻向之。應奉事持戒持三昧人,乃至以身分血肉除其病患。因説往昔血肉供法師事。

次有阿難問苦行事,佛説古善花月法師因緣—古有勇健得王,瞋心殺善花月法師,後極悔過,猶墮三塗;出,今成世尊。

世尊説偈重頌前文,次偈校量功德。次彌勒説偈讚歎。次世尊説偈頌本因—説古衆自在佛事,次勸修身戒,清浄身業,清浄身行。口戒、意戒,各具一切佛功德法。

次釋三百句法門義,是爲“大方等大集一切諸佛説月燈正行、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

别譯二種

⑴【佛説月燈三昧經】

一卷,近八千字。大藏第十五册(六二○),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册。劉宋· 沙門釋先公譯。

似同前經第五卷後半明諸不思議義,惟其數不同,前經説四,此則説六。(據卷末批:此本非先公譯,後本方是。)

⑵【佛説月燈三昧經】

一卷,三千餘字。大藏同前。劉宋· 釋先公譯。

即前經卷六前半,明六度等各十功德。

二○、占察善惡業報經

二卷,一萬三千餘字。大藏第十七册(九○一),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五册。隋· 外國沙門菩提燈譯。

婆伽婆住耆闍崛山,示廣博嚴浄無碍道場,説甚深根聚法門。堅浄信菩薩,爲末世衆生請問方便,佛令轉問地藏菩薩,地藏爲示三種輪相,占察三世善惡業報,兼示懺悔之法。次示一實境界,二種觀道。及示善巧説法,安慰怯弱,離相違過。蕅祖云:此誠末世救病神丹,不可不急流通。

註疏一種

①【 占察善惡業報經義疏】

玄義一卷,疏二卷。卍續藏第三十五册(即原本第三十五套)。明· 智旭大師著。

釋題五重玄義:

  • 一、 單法爲名:占察二字,約能觀法;善惡業報,約所觀法。
  • 二、 一實境界爲體:一切百界千如境界,皆依一實,虚妄顯現;而彼境界,别無自體,惟以一實爲體,故名一實境界。
  • 三、 以二種觀道爲宗:一者、唯心識觀:知唯妄念,無實境界;念亦生滅,無暫時住;從是當得色寂三昧。二者、真如實觀:思惟心性無生無滅,不住見聞覺知,永離一切分别之想,展轉能入心寂三昧。
  • 四、 以滅罪除疑爲用。
  • 五、 大乘方等教攝。

二一、 佛説佛名經

十二卷。大藏第十四册(一一四)。元魏· 菩提流支譯。

佛在祇園,無問自説。共計佛菩薩及辟支佛名一萬九千九十三尊。

二二、 佛説佛名經

三十卷。大藏同前。失譯人名。按此經卷一後記引開元録云:“右一經,時俗號爲馬頭羅刹佛名經,似是近代(指唐代)所集,乃取流支所譯十二卷者,錯綜而成。於中,取諸經名目,後取辟支佛及菩薩阿羅漢名,以爲三寶次。總有三十二件。禮三寶後,皆有懺悔;懺悔之下,仍馬頭羅刹僞經,置之於後”云云。

二三、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

八卷。大藏第十四册(三一八),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四册。隋· 闍那崛多譯。

共四千七百零四佛,及多神咒。

二四、 十方千五百佛名經

一卷,大藏同上。失譯人名。

二五、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二六、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二七、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各一卷。大藏、中藏皆同上。失譯。過去千佛卷首,附三劫三千佛緣起。

二八、 佛説百佛名經

一卷。大藏第十四册(三五四),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二册。隋· 那連提耶舍譯。

舍利弗問,佛説百佛名,勅令夜三、 晝三,各誦一遍。

二九、 佛説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

二卷。大藏同前。曹魏代失譯人名。共有一千一百二十佛名。

三○、 佛説千佛因緣經

一卷,八千餘字。大藏第十四册(六五),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六册。姚秦鳩摩羅什譯。

佛在耆闍崛山,與五千比丘,八萬四千菩薩俱。是諸菩薩,各各自説過去因緣,聲徧大千;天龍八部皆悉集會。世尊從石室出,入大衆中,跋陀波羅菩薩敷座,諸菩薩等瓔珞供佛,請問千佛過去因緣,佛爲説種種往因。經來未盡。

三一、 賢劫經

八卷,二十四品,八萬四千餘字。大藏第十四册(一),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三册。西晉· 竺法護譯。

問三昧品第一

喜王菩薩請問,佛答以了諸法本三昧,成就二千一百諸度無極事,致八萬四千諸三昧門,諸總持門。

行品第二

四事品第三

明行四種四事得此三昧。

法師品第四

法供養品第五

諸度無極品第六

喜王與佛從三昧起,更請問法,佛乃唱二千一百度無極名。

習行品第七

無際品第八

聞持品第九

神通品第十

三十二相品第十一

順時品第十二

三十七品第十三

寂然度無極品第十四

十種力品第十五

四無所畏品第十六

十八不共法品第十七

方便品第十八

八等品第十九

已上共十三品,皆細釋諸度無極,各有六事。

千佛名號品第二十

千佛興立品第二十一

明國土、光明、父母、子、侍、弟子、壽命、法住、各各不同。

千佛發意品第二十二

明最初發心因緣。

歎古品第二十三

囑累品第二十四。

三二、 佛説稱揚諸佛功德經

三卷,二萬四千餘字。大藏第十四册(八七),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三册。元魏· 西域沙門吉迦夜(此云何事),譯。

佛在靈山,爲舍利弗及彌勒、迦葉,説諸佛名號功德。東五十三,南三十八,西三,北六,上二十七。與百七十佛名略同。

舍利弗!西方去此度十萬億佛刹,有世界,名曰安樂,其國有佛,號阿彌陀如來,度人無量。若有得聞無量壽如來名者,一心信樂,持諷誦念,當起廣遠無量歡喜安立其意,令使真諦十萬億信心念斯如來,其人當得無量之福,永當遠離三塗之厄;命終之後,皆當往生彼佛刹土。命欲終時,一心信樂,念不忘捨;阿彌陀佛將諸衆僧,住其人前,魔終不能毁壞斯等正覺之心。所以者何?其佛世尊,興立大悲,誓度一切無量衆生,亦復護持十方世界一切衆生。其有得生安樂世界,當於其中,具滿如來正覺之慧。舍利弗!其佛世尊本求誓願,其有求於第一之乘,於其世界,具滿如來諸佛之法,具正覺分;求聲聞乘,於彼佛刹得阿羅漢。其有往生彼佛刹者,從其所願,大小之乘,於彼畢滿。其有最後聞阿彌陀如來名號,讚説之者,信不狐疑,當起敬心,至意念之,如念父母。作如是意,斯等普當於彼佛國,具滿衆願。其有不信讚歎稱揚阿彌陀佛名號功德,而謗毁者,五劫之中,當墮地獄,具受衆苦!

三三、 佛説大乘大方廣佛冠經

二卷,三千餘字。大藏第十四册(一一○),中藏第一輯線裝第六十七册。宋· 沙門法護等譯。

佛在鷲峯,告大迦葉:東方定手最上吉祥如來,離塵步菩薩;蓮華最上吉祥如來,蓮華手菩薩;日輪光明最勝吉祥如來,日光明菩薩;一寶蓋最上如來,定最上吉祥如來,寶輪光明高勝吉祥王如來。南方無邊步跡如來,無邊香最上王如來,寶上如來。西方大光明照如來。北方寶開花普耀吉祥如來。東方寶藏如來,寶勝如來。

三四、 佛説十吉祥經

一卷,五百餘字。大藏第十四册(七七),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六册。失譯人名,附梁録。

佛爲離垢蓋大士,説東方十佛名號功德。

三五、 八佛名號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藏同上,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一册。隋· 闍那崛多譯。

因舍利弗問,爲説東方八佛名號,聞者得不退菩提。善説稱功德如來,因陀羅相幢星王如來,普光明功德莊嚴如來,善鬪戰難降伏超越如來,普功德明莊嚴如來,無碍藥樹功德稱如來,步寶蓮華如來,寶華善住娑羅王如來。

異譯三種

⑴【佛説八吉祥神咒經】

一卷,一千一百多字。大藏、中藏皆同上。吴· 支謙譯。

⑵【佛説八陽神咒經】

一卷,一千多字。大、中藏皆同上。西晉· 竺法護譯。

⑶【八吉祥經】

一卷,八八五字。大、中藏同上。蕭梁· 僧伽婆羅(衆鎧)譯。

三經並與前同本。梁譯缺舍利弗問。

三六、 佛説八部佛名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藏第十四册(七四),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六册。元魏· 瞿曇般若流支譯。

佛爲善作長者説東方八佛名功德。

三七、 佛説滅十方冥經

一卷,二千四百餘字。大藏同前(一○五),中藏同前。西晉· 竺法護譯。

佛教面善悦童子念十方佛名,以除恐懼。

三八、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一卷,一千七百餘字。大、中藏皆同上。唐· 玄奘三藏譯。

爲舍利弗説東方五佛南方二佛名號。

三九、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一卷,一千七百餘字。大藏第十四册(一○八),中藏第一輯線裝第六十四册。宋· 沙門施護譯。

佛在鷲峯,頻婆娑羅王子請問佛號功德,佛以十方各一佛名答之,並出夙願功德。

四○、 佛説寶網經

一卷,一萬多字。大藏同前。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二册。西晉· 竺法護譯。

佛遊獮猴江邊,與六萬比丘,三十億菩薩,九十億諸天,九十九億龍王及阿須倫王民衆俱。維耶離城寶網童子,年始八歲,夢兜率天人頌歎佛德,啓白父母,見佛、設供,請問法要,佛爲稱説六佛功德:東方妙光月殿妙尊音王佛,南方樹根花王佛,西方造王神通燄華佛,北方月殿清浄佛,下方善寂月音王佛,上方無數精進願首佛。

四一、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二卷,一萬一千餘字。大藏第十四册(四○九),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册。唐· 義浄三藏譯。

善名稱吉祥王佛八願,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佛八願,金色寶光妙行成就佛四願,無憂最勝吉祥佛四願,法海雷音佛四願,法海勝慧遊戲神通佛四願,藥師琉璃光佛十二願。

金色如來,有大力神呪。藥師如來,有大陀羅尼咒。又因少智諸天,心生疑念,七佛同來此土,説大神咒。復有執金剛菩薩,説二神呪。餘與流通本大同。但不列八菩薩名。蕅祖云:理應流通此本。

異譯二種

⑴【 佛説藥師如來本願經】

一卷,四千餘字。大藏第十四册(四○一),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册。隋· 達摩笈多譯。

與灌頂第十二經同,而無神呪及八菩薩名。

⑵【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一卷,五三九二字。大、中藏皆同前。唐· 玄奘三藏譯。

此即流通本。然亦無神呪及八菩薩名;今之八菩薩名,乃後人依灌頂第十二經添入;今之神呪,乃後人依七佛本願經添入。—東晉· 帛尸梨密多羅,譯灌頂經十二卷(即十二經),第十二、佛説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即藥師經同本異譯,收入密部。見大正藏第二十一册(五三二)。

此經註疏四種

①【藥師經古迹】

二卷。大藏第三十八册(二五七),卍續藏第三十五册。新羅· 太賢撰。

②【藥師經燈燄】

一卷。卍續藏第五十九册。清· 浄挺著。閲經十二種之一。

③【藥師經直解】

一卷。卍續藏第三十五册。清· 靈耀撰。

④【藥師經講記】

民國· 太虚大師講,竺摩記。太虚大師全書第二十八册。

以上古今諸註,皆釋唐玄奘三藏所譯。

四二、 佛説觀佛三昧海經

十卷,十二品,七萬一千餘字。大藏第十五册(六四五),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五册。東晉· 佛陀跋陀羅譯。

六譬喻品第一

佛住尼拘樓陀精舍,僧自恣竟,父王閲頭檀,姨母憍曇彌,欲來見佛,佛令徧集比丘、菩薩及天龍八部等衆。父王爲後世衆生,請問云何觀佛身色相好光明?佛入徧浄色身三昧,微笑放光説:師子在胎喻,栴檀生伊蘭林中喻,金翅鳥王心喻,多勒果喻,波利質多羅樹喻,阿修羅幻力喻;皆喻念佛三昧。

序觀地品第二

言衆生樂觀佛相,各有不同,或順或逆等。

觀相品第三

一明觀如來頂,二明如來髮,三明觀髮際,四明觀白毫相,從初生乃至成佛,敘事最詳。五明觀額廣平正,六明觀眉,七明觀眼睫,八明觀耳,九明觀方頰車,十明觀師子欠,十一觀鼻,十二觀髭,十三觀脣,十四觀廣長舌,十五觀頸相。缺瓮骨滿相、胸臆卍字印相。十六悉現具足身相,大衆所見,各各不同:其見如灰、如墨等者,由昔惡業;各各殷重懺悔,乃見好相。十七明觀放常光,十八明觀眉間光明,十九復明額廣平正、面上三輪、髮際等相。二十復觀鼻出光明,廿一復觀面門光明,廿二復觀耳出五光,廿三復觀頸出二光,廿四復觀缺骨滿相光明,廿五復觀胸卍字相,腋下摩尼珠,皆放光明。廿六觀寶臂、指縵、掌輪、各放光明。廿七觀臍相,光照十方。廿八、因父王請,現心内境。

觀佛心品第四

具明大慈悲心,專緣地獄等罪苦衆生。並廣敘地獄苦事。

觀四無量心品第五

使大衆見佛心中有無數佛,乘大寶船,往來五道,救苦衆生。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觀四威儀品第六

行佛、住佛、坐佛、臥佛也。於中具明度老婢事,上忉利天爲母説法事,伏曠野鬼事,降毒龍事,降力士事。

觀馬王藏品第七

明宫中爲諸女所現相,舍衞國度淫女所現相,波羅奈國度淫女所現相,伽耶城爲尼犍所現相。

本行品第八

先明念佛三昧能滅大罪。次、文殊菩薩,十方十佛,四方四佛,財首菩薩,釋迦如來,阿難尊者,各信本修念佛三昧。

觀像品第九

彌勒爲末世衆生請問,佛爲廣説觀像除罪方法。

念七佛品第十

念十方佛品第十一

觀佛密行品第十二

言得三昧者,當密身口意,莫起邪命。莫生貢高。次復説種種喻,以喻念佛三昧。結名受持。阿難復問無見頂相,佛入頂三昧海,現大勝相,衆倍獲益。

四三、 佛説彌勒大成佛經

一卷,七五一三字。大藏第十四册(四二八),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一册。姚秦· 鳩摩羅什譯。

佛經行波沙山頂,説偈集衆。舍利弗請問彌勒成佛時事,佛爲説其國土、時節、種族、出家、成道、轉法輪、度人、見迦葉、乃至法住等事。

異譯四種

⑴【佛説彌勒下生經】

一卷,三千餘字。大、中藏皆同前。西晉· 竺法護譯。

佛在祇園,因阿難請,爲説彌勒下生成佛之事。與前經大同小異。

⑵【佛説彌勒來時經】

一卷,一萬多字。大、中藏皆同前。失譯人名,附東晉録。

⑶【佛説彌勒下生成佛經】

一卷,近三千字。大、中藏皆同前。姚秦· 鳩摩羅什譯。

⑷【佛説彌勒下生成佛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中藏皆同前。唐· 義浄三藏譯。

舍利子以偈問,佛以偈答。

四四、 佛説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

一卷,三五三九字。大藏第十四册(四一八),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一册。劉宋· 居士沮渠京聲譯。

佛在祇園,放金色身光,並現化佛,唱千佛始末名,大衆雲集,佛出舌相,放千光明,現無量化佛,説諸陀羅尼法。彌勒菩薩聞已,得百萬億陀羅尼門。起、住佛前。優波離請問:此人命終,生於何處?佛爲説兜率天中莊嚴之事,作此觀者,皆得往生彼天,隨侍下生,得菩提記。

註疏六種

①【彌勒經遊意】

一卷,大藏第三十八册(二六三)。隋· 沙門吉藏撰。

一序王,二釋名,三辨經宗體,四論因果,五出世久遠,六論成道真應,七辨三會人多少,八論與釋迦同時涅槃,九明教大小,十雜料簡。

②【彌勒上生經宗要】

一卷,大藏同前。新羅· 釋元曉撰。

十門分别:初述大意,二辨宗致,三二藏是非,四三經同異,五生身處所,六出世時節,七二世有無,八三會增減,九發心久近,十證果前後。

③【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贊】

二卷,大藏同前。唐· 大慈恩寺窺基撰。

五門分别:一佛成權實,二慈氏所因,三時分有殊,四往生難易,五問答料簡。

④【彌勒三經疏】(上生、下生、成佛經】

各一卷,大藏同前。唐· 景興撰。

⑤【彌勒上生經瑞應鈔】

科一卷,鈔二卷,共三卷。宋、守千集。以上五種,卍續藏皆在第三十五册。

⑥【佛説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要】

民國· 太虚大師講,葦舫、清虚合記。見太虚大師全書第十四册。

四五、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一卷,一八六一字。大藏第三册(四五七),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六册。失譯人名,附秦録。

佛住寂滅道場,彌勒來見,梵志問其往因,佛言:過去有彌勒佛,説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一切智光明婆羅門,聞經發心,入山修行,絶糧七日,白兔母子捨身供之,仙人不食。仙、即今彌勒;白兔母子,即今釋迦及羅睺羅。當來彌勒成佛,制不行慈名犯禁人;其食肉者,爲犯重禁。

四六、 佛説師子月佛本生經

一卷,三千餘字。大藏第三册(四四三),中藏第一輯線裝第二十六册。失譯人名,附三秦録。

佛住竹園,有婆須密多比丘,緣樹上下,與八萬四千金色獮猴跳戲,大衆譏嫌,頻婆娑羅王詣佛問之,佛言:比丘即是師子月佛,補彌勒處。並説獮猴往因,授菩提記。

若有比丘尼,不修行八敬,此非釋種女,猶如旃陀羅……戒爲甘露藥,服者不老死;戒德可恃怙,福報常隨己。持戒得安隱,生處無患難;亦當見諸佛,受法得解脱。(經文)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作品由网友提供上传,如无意中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