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7-Fo专题

(19)提婆达多

——同行等流 两世被辱

一时,佛在迦毗皤窣堵城【印度六大城市之一】。提婆达多为佛世时犯五逆罪,即破和合僧及出佛身血,故称为恶比丘。他是世尊的叔父白饭王之子,亦是阿难的兄弟因杀害了莲花色比丘尼,【师言:提婆达多原本造了两个无间罪,此时又造了一个无间罪。】而被萨迦国王驱逐出境,无处可归,就准备到迦毗皤窣堵城去。到了之后他又琢磨着美梦:我现在杀释迦比丘没有能力,证得佛果也没有能力,不如回到悉达多太子原来的王宫去和王妃们搞好关系,再进一步得到王位。

之后,他特地派人跟耶惟檀等王妃说:“释迦比丘说自己远离了贪心,就不应娶妃子,可又娶了这么多王妃,很不如法。如果你们对提婆达多有信心,就跟他商量,他愿意当国王。”王妃听后一起商量对策,认为直接制止可能不太好,不如诱他来宫当众奚落,于是派人告诉提婆达多:“我们很乐意你进宫来商量事情,你会如愿以偿的。”提婆达多闻此欣喜若狂,立刻赶赴宫中。他得意洋洋地准备坐上悉达多太子原来的王座,诸天认为很不如法,马上用神变把王座隐藏起来。时耶惟檀王妃带着所有王妃坐在宫门前静候,见提婆达多得意忘形地走来,心里觉得好笑,殷勤地上前佯装欢迎。提婆达多合掌对王妃客套,王妃狠狠地抓住他的双手用力捏出了血,提婆达多疼痛难忍,无论怎样使劲也抽不出手来。王妃又将他摔倒在地,众宫女一拥而上,狠狠地踢他,以各种东西砸他,他被打得遍体鳞伤,最后狼狈不堪地回去了。他的眷属果嘎乐嘎等人不知内情,纷纷向他道贺:“今天你运气不错,去王宫与王妃一起享乐。”提婆达多十分尴尬无言以对。

诸比丘得知此事后白佛言:“今天耶惟檀王妃等当众羞辱了提婆达多。”佛言:“耶惟檀夫人不仅是今天羞辱他,往昔也曾羞辱过他。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提婆达多的前世】,离印度不远的布德哈拉城有位自在部国王【世尊的前世】, 两个国家因一些嫌隙互相作战,死伤无数。一日梵施国王问众大臣谁是美女之最,群臣各抒己见,其中一人告诉国王:‘他们所见都比不上美貌举世无双的自在部王妃【耶惟檀的前世】!’梵施国王闻言生起极大贪欲心,决计无论如何要得到自在部王妃。他深知唯有先平息两国之争、缓解矛盾后才有机会,于是设法与自在部国王言欢和解。过了一段时间,他专门派人告诉自在部王的王妃说:‘两国和合我意于你,能否赏光面谈?’自在部王妃向夫君请求:‘如果您同意,我想召集众人当众羞辱他。’她又宽慰国王:‘请您放心,我会处理好的,您不要过于计较!’国王同意后,自在部王妃派信使告诉梵施国王:‘臣妾明白陛下之意,但有碍于自在部国王,若您真有诚意,最好先杀掉他。’梵施国王信以为真,马上又恶化两国关系,并派四大军队攻打自在部国,整个布德哈拉城被包围得水泄不通,自在部国王手下的一些人也被杀害。王妃又派人对梵施国王说:‘你意于我,杀下面的人有何用!现在本宫内仅有我一人,你换上便服前来即可。’梵施国王大喜,迫不及待地换了套便服溜进王宫。自在部王妃突然抓住他的手高喊:‘自在部王、王子、大臣、商主们,梵施国王非法潜闯我宫,欲行非礼……’自在部国王进来呵责:‘你身为国王却溜进我宫中欲行非礼,实不如法,当处以刑责。’自在部王妃建议道:‘杀了他也没多大意义,不如当众羞辱他,再让他滚。’于是王妃狠狠踢他,众人用各种东西砸他,他也是半死不活地离开了自在部王的王宫。众比丘,当时的自在部国王就是现在的我,王妃就是现在的耶惟檀王妃,梵施国王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师言:这个公案说明了释迦世尊与提婆达多前后的因缘也是一种同行等流果报。所以有些专门害别人的人,也是前世业力所现。】

(20)梳发女

——同佛母愿 精进第一

尔时,佛为兜率天天子。印度迦毗罗卫国意译黄赤城,黄发仙人住处,妙德城等。即今尼泊尔塔拉侯之提罗拉寇特地方,为佛陀降生之处,亦即释迦族之国土的狮须国王与王妃相敬如宾,恩爱度日,先后生了四子四女,分别取名为净饭、白饭、斗饭、甘露饭,以及净母、白母、斗母、甘露母。邦西城的施迦[曰+阿]萨国王育有名为大幻化母和幻化母的两位王女,【译者:大幻化母就是摩耶夫人,幻化母是世尊的姨母——摩诃波阇婆提夫人。】她俩如海中莲花般迅速地长大。有相士预言:“幻化母将孕育一个具足相好的太子,大幻化母将生下一位金轮王。”狮须国王知此授记后,派人去施迦萨国为净饭太子求娶两位王女【当时释迦族的规矩是不能一夫二妻的】,欲稳操胜券又遣使再三求婚,终于遂愿,同时也得到整个释迦族的同意。佳期一到,狮须国王就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施迦萨国王送给两王女一位梳发女仆。她们与净饭太子过着舒美的生活。

不久,大幻化母生下了悉达多太子,七天后便转生到三十三天,梳发女悲伤欲绝。太子长大后见生老病死等痛苦,毅然舍弃将得之王位出家苦行六年,获证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他回到迦毗罗卫城,许多释迦族的王子随佛出家,幻化母随后出家为众生主母,梳发女也随世尊出家,精进修持,断尽三界一切烦恼,证得罗汉果位,成为世尊教法下的精进第一。

诸比丘启问世尊:“世尊,梳发女以何因缘转生富贵之家却身为女仆?”世尊告曰:“这是她前世的愿力所致。九十一个大劫以前,毗婆尸佛为过去七佛之第一佛,即过去庄严劫中出现之佛出世。时有二女见佛相好庄严,一女发愿:‘愿我将来生下一位如毗婆尸佛那样即生成佛的太子。’另一女发愿:‘我愿做太子的姨母。’又有一女随同发愿:‘我做你们的梳发女。’此中前两位即大幻化母和幻化母,后一位即梳发女。”诸比丘又启问:“世尊,梳发女以何愿力,得于世尊教法下出家证果并为精进第一?”世尊复言:“这也是往昔愿力成熟之故。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时,有位堪姆为迦叶佛教法下精进第一,【师言:“堪姆”一词早在迦叶佛时就有,不是藏地密宗特有。】其座下一比丘尼见自己的堪姆如此精进,遂发愿:以我一生持戒闻思之善业,愿我将来于释迦佛教法下出家证果,并且精进第一。此比丘尼即今之梳发女。现在她的愿力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证果且精进第一。”【译者:大家知道,迦叶佛时一位普通的比丘尼,仅以愿力,就在释迦教法下出家得果。所以,我们现在修行虽然没现前神通成就,但要好好发愿,再积累资粮,因果是不会虚妄的。有些人认为今生不成就没有多大意义,好像不承认后世和因果报应一样。另一方面,现在的堪姆们应该作个楷模,让别人都见贤思齐:精进第一,智慧第一,持戒第一……以后在弘法利生方面会有很大的利益。】

(21)莲花色比丘

——供圣得报 今证圣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涅德比丘四处参访到了仲雪。此地有一位富如多闻天子的施主,与妻子相亲相爱,过着甜蜜的生活,美中不足的是膝下无子。施主担忧众多财资若无子继承,夫妇二人天年之后将充归国库,所以虔心祈求大梵天、帝释天等诸神,也常供养诸佛菩萨以求子嗣。因祈祷与众缘和合,妻子终于兴奋地告诉丈夫:“我已有身孕且右侧偏重,肯定会生个男孩……”夫妇俩喜不自禁,共同祈祷:“愿这个小生命长大后孝顺父母,对整个家族种姓有利,对佛法有利,且在我们西归之时能好好地作个超度。”施主特为妻子修建一座冷暖适宜、设备齐全的宫殿,内有五味饮食和动听的音乐等,非常舒适。

九个月后妻子生下一个身如白莲庄严无比的男婴,夫妇为他取名莲花色,用上好的食品精心喂养,莲花色犹如海中莲花般迅速成长。他长大后,无碍通达世间的十八门学问,并对释迦教法生起极大信心,祈得父母同意后到涅德比丘前出家受戒。

一日,莲花色比丘未禀白自己的堪布,私自出游到磨吐罗城觉拉寺,与城中众僧一同安住。【师言:按照教规,初出家始,当依止上师十年不得离开,除绕塔外,凡一切事经上师开许后方可,师不开许则不能去,若违师言将于自己的修行方面不得增益。这个非常非常的重要!希望全院的四众弟子千万不要乱跑。】【译者:我在此也奉劝各位,得遇一位戒律清净、闻思究竟的上师,或者是遇上自己具有极大信心的上师,一定要恒时依止,并常常祈祷上师三宝空行护法加被自己的身心,才能有这个福分恒时依止一位具足法相的上师。你们中间有的人固执己见,不辞而别,我是没办法。但对于修法呢,请大家以后慢慢地观察,自会有分晓的。】次日,他著衣持钵去城中化缘,因人生地疏,竟然走到一家妓院门口。一妓女见到英姿飒爽的莲花色比丘,即刻生起极大的贪心,欲火中烧,便设法引诱:“尊者,请到我家应供吧!”莲花色比丘以为她是虔诚的信徒即随行入内。难以抑制贪欲的妓女坦然相告:“尊者,您身相端严,我青春貌美,我俩一定有很深的缘分,应该同床共枕。”莲花色比丘闻言大吃一惊,赶紧捂住耳朵请求:“你不要这样说!我已出家受了戒,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妓女不以为然地狡辩道:“如果不可能,您为什么跑到妓院来?”莲花色比丘急忙解释:“我初来乍到,不知这里是妓院,也不知你是妓女,来此只想应供,的确不是生贪心而来,不管怎样我不能破坏戒行。”妓女欲火难抑进一步威胁:“你若不答应,我今天绝不放过你。”莲花色比丘害怕至极,不顾一切地冲出去逃走了。【师言:希望我的每位弟子每到一处首先要仔细观察处境,否则,像莲花色比丘去了不该去的地方也很难免,但像他那样具正知正念,能当下对治的怕是很少!】他没再化缘,空着肚子一直跑回经堂。

妓女难以克制心中欲火,绞尽脑汁找来一位精通咒术、能很快勾召来所欲男人的贱女。妓女对她说明心意,许诺一旦事成定以黄金回报。贱女欢喜应承,随即用牛粪做各种坛城,供上香花、食子等,又烧护摩、白芥子,口中念诵仪轨咒语。之后果真把莲花色比丘勾召而来,【师言:咒语的力量不可思议。在马罗札瓦译师的传记中,当时马罗札瓦译师想杀米拉日巴,就专门念咒语,果真把米拉日巴勾召来了,但怎样也杀不了他,马罗札瓦译师很奇怪。米拉日巴告诉他:“因咒语的力量不可思议,使我不得自在被勾召来,但我的杀业已忏悔尽,所以你杀不了我。”】贱女说:“今天有两条路任你选:一是跟妓女过夫妻生活,二是将你作火供。你自己看着办!”莲花色比丘毫不犹豫地说:“如来出世犹如昙花一现,暇满人身亦是难得,出家为僧更是难中之难。我今已得出家,应严守净戒,跳入火坑是我最好的选择。”【译者:请大家仔细地观察一下自己,若遇到这样的违缘,有没有像莲花色比丘那样坚定的信心?】贱女闻言大惭,想到自己言行所造之极大恶业又很懊恼,立即放弃一切勾召仪轨于比丘前恭敬合掌、顶礼忏悔。在一旁的妓女见此经过,顿减贪欲之心,亦在莲花色比丘前诚恳忏悔,且与贱女共同祈求传法。莲花色比丘传了相应之法,她们如理修持后皆证得预流果。二人再次祈求愿在佛陀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尼戒。莲花色比丘即请比丘尼众成全二人出家受戒修法,她俩勇猛精进,最终得证罗汉果。【译者:佛法平等,人人都有佛性,无有高下,无有贵贱。这里原来是妓女和贱女,后来也证得罗汉果,何况其他人?只要你具足信心和精进,无论是什么人都能成就。】【师言:《萨迦格言》里有一位大天比丘,他传法后许多弟子都证得罗汉果位。他死后,这些具神通的弟子观察上师转生哪去了,一个观察到上师正在无间地狱里哭喊着。他觉得是不是看错了,再次观察时,上师已在三十三天了。于是他们去请问佛陀,佛陀告诉他们:“因他曾造了无间罪故堕地狱,刹那间,借他传法使许多弟子得圣果之功德而得升三十三天。”所以,传法上师假使没有功德、成就,只要弟子具信心也能得究竟成就,如果弟子不具信心,上师就算是普贤王如来,也无法引凡入圣。】莲花色比丘见她俩已得圣果,惭愧自己成熟他人相续证罗汉果,自相续却没能成熟,仍是一个凡夫。尔后,他请佛宣说知根、界、处、缘起、处与非处等广闻五德后,依教奉行精进不懈,断除烦恼,证得罗汉果。时诸天降下花雨,齐声赞叹他的功德。得果后他在磨吐罗城住了一段时间再返回舍卫城详述自己的经历。

时众比丘启问佛陀:“世尊,妓女以何因缘初见莲花色比丘即生极大贪心?又以何因缘她俩今生成为妓女和贱女,尔后出家得罗汉果?祈请开示。”佛告曰:“妓女与莲花色有五百世的夫妻因缘,因往昔习气现前,故她一见莲花色自然生起贪心。后来妓女出家证果亦是她往昔愿力成熟之故。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鹿野苑一大施主娶有二妻,恩爱幸福。施主逐渐对迦叶佛生起很大信心,准备出家修梵行,遂嘱咐两位妻子在家和睦度日,不料二妻闻此也愿随同夫君出家。施主喜出望外,立即把她俩送到尼众经堂出家受戒,自回家中处理财物,上供下施,安排妥善后也出家了。他精进修学,很快通达三藏,具足一些功德成为说法上师,得到衣食药物等供养。两位比丘尼业习深重常起烦恼恶口骂人,一个骂‘简直像个妓女’;另一个骂‘真是个贱女’。比丘对僧众和迦叶佛的发甲作广大供养,并发愿:‘愿我生生世世财富圆满,生富贵家,相貌庄严,于释迦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证果!’两位比丘尼得知后也如是发愿,且愿在僧众中恶口骂人的恶业不要成熟。当时的比丘即现在的莲花色比丘,两位比丘尼就是先作妓女和贱女后出家证果的比丘尼。因她俩当时咒骂僧人的果报,今世先变成身份卑微的妓女和贱女,复以发殊胜慧愿的果报而证得圣果。”

众比丘复又启问:“世尊,以何因缘莲花色比丘身色如莲花甚为庄严?”佛告曰:“这也是往昔善愿成熟之故。曾有一位看守根呷拉瓦【众人喜院,指经堂或大院子】的人常用各种花鬘香水供养经堂,以致经堂内鲜花水果经年不缺,引得天鹅群鸟云集,是个鸟语花香、环境幽美的兰若。时有位独觉来根呷拉瓦打坐修行,守门人见了生大欢喜,供养食品及莲花,同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处富贵家,身色如莲花。诸比丘,此守门人即今之莲花色比丘,因其愿力成熟,故身色如莲花,甚为庄严。”【师言:《百业经》中多是往昔愿力成熟的公案,故我们平时在诵《普贤行愿品》时,每句愿词的内容都应用心观想,若不能全部作观,即使是其中的“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一偈能观想也可以,切莫随随便便在字音上滑过去。若这是为度化无边众生而发心念诵,也会直接得到普贤王如来的果位。有的念《普贤行愿品》发愿供养,有的发愿得佛、菩提的果位,但不管怎么样,好好地发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年的“普贤云供法会”是为你们四众弟子打开了一个积累资粮的方便大门,故每次念诵时别忘了自己发愿。】

(22)屠夫之子

——猎人供圣 今证圣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一富裕屠夫与妻子幸福地生活,后生下一个极为庄严且非常逗人喜爱的男孩,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适合种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抚养。他长大后既孝顺又能干,在父亲希望子承父业时推辞说:“父亲,我自己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难道我还愿意杀生吗?”有善根的母亲听后劝丈夫说:“既然儿子这么说,就不要勉强他造业,屠夫也不是上等行业,可以另请别人帮忙,让他随缘吧。”【译者:古印度的习俗对种姓非常重视,是贵族的就一定是贵族,是下劣种姓的一定是下劣种姓,丝毫不得越界。从生活到事业都有相当严格的界限,如今虽然政府规定不分种姓作业,但不少城市的民间风俗流传相当久远。若想了知,我的《印度巡礼记》中有记载。】由于父母通情达理,屠夫的儿子舍弃了父业,后来对释迦佛的教法生起极大信心,到祇陀园闻佛说法,并发心舍俗出家。征得父母同意后他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受戒,精进修持,摧毁三界轮回的一切烦恼,证得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的境界,诸天共赞其德。他用神通观察所化众生的因缘,知道应首先调伏自己的父母,即回家为父母宣说佛法,使他们从杀生的行业中解脱出来,夫妇俩也立誓断恶行善,皈依三宝,行持五戒,广作布施。屠夫家财如井水,求施者亦连绵不断。

时诸比丘启问佛陀:“世尊,此比丘以何因缘生于富裕的屠夫家?却又不作屠业,并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证果?唯祈演说前后因缘。”

佛告众比丘:“这是往昔的愿力所致。久远以前有一群猎人聚集在一寂静森林里生活,正在享用饮食时,有位独觉前来化缘,其中一位猎人颇为欢喜,立即上前供养了许多食品,独觉默然受供,并以身体示现方式传授佛法,再飞入空中。【译者:据佛规,独觉、罗汉们虽具神变力,能取一切所需,但要遵循因果规律,自己必须去化缘。】供养的猎人更加欢喜,并发愿:以今供养独觉的善根,愿我生生世世得生富裕的屠夫家,但不造任何恶业;并能于比独觉更殊胜的尊者前,令其欢喜并出家修证成果。当时供养的猎人就是现在的那位比丘,‘比独觉更殊胜的尊者’就是我,愿力成熟故今于我的教法下出家证果。”【译者:这个公案是两世的愿力成熟于一生:一个是做猎人时的发愿,一个是做比丘时的发愿。以《般若经》的观点是不能发小乘愿,但我们发愿“若今生未成就,最迟在弥勒佛出世时,自己回小向大,现前正等觉”,特别是临终前发愿最殊胜,也易成熟。平时在诸佛菩萨僧众前作少许的供养时,殷重发愿能即生证悟大圆满。《百业经》中多是凡夫发愿而成熟的,所以大家现在应以《普贤行愿品》或《大圆满愿词》的愿文来作广大的发愿。】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作品由网友提供上传,如无意中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