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冯小刚新书-一个著名电影人的记忆和回顾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冯小刚新书——一个著名电影人的记忆和回顾 》冯小刚
《冯小刚新书》作者:冯小刚




第一章

那时,徐老师还年轻。
徐老师是我太太,名叫徐帆,汉族,湖北武汉人,属贤妻良母型。因为还没有
孩子,所谓“良母”是我的预见。天生是舞台上的角儿,在各种影视剧中司职大青
衣。模样与偶像派尚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但在实力派里也算是有光彩的。四川人称
漂亮的女人为“粉子”,妖艳一级的为“巨粉”,次之为“中粉”,我太太徐帆属
于“去污粉”。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徐老师洁身自好,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不光是做人,
生活上爱干净也是出了名的。这一点很像我母亲,不仅把自己归置得利利落落,居
住的环境多差也是一尘不染,对伴侣、子女的要求也十分地苛刻。两代妇女对我进
行轮番清洗整治,令我苦不堪言。徐老师经常一边掐着我的脖子给我洗头,一边打
探我的内心世界。
她说:你特恨我吧?
我说:怎么会呢?外人都说,我自打跟了你才算找回了点做人的尊严。
这时,徐老师总会得意地说:这还算是一句公道话。刚认识你的时候,你就像
每天都在参加野外生存训练,看着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我忙讨好说:幸亏遇到了你。要不怎么人家都说,娶了你是我的造化,没人说
嫁给我是你的福气呢。
每逢话到此刻,徐老师都会陷入思考,对我说又像问自己:是呵,当初怎么就
看上了你呢?
我赔着笑脸说:一时糊涂呗。
徐老师说:不对,是你给我下了迷魂药。
那是在1993年9月里的一个秋高气爽的傍晚。我不知道是哪根筋动了,想
起了徐帆。往北京人艺的四层打了一个电话,四层是人艺的集体宿舍,外地籍未婚
的青年演员群居于此。电话设在楼道里。一般来说,那部电话永远都是占线,但那
天刚好一打就通了,而且巧就巧在接电话的正是徐帆。
我在电话里说:麻烦请给我找一下徐帆。
电话里说:不麻烦,我就是。
我喜出望外,说:你绝对想不到我是谁。
徐帆说:你是冯小刚吧。
在此之前,我们只见过两次。一次是在北影厂的放映室里,当时正在放《大撒
把》的样片,夏刚导演问我怎么样?我说:都挺好的,就是女主角演得差点。夏刚
说:女主角就坐在你的后面。我回过头去,在黑暗中借着银幕反射的光线看见了徐
帆。还有一次,是在《大撒把》剧组的停机饭上。我和葛优共同认识的一个画画的
朋友想让我们给他介绍一个女友,葛优拉我过去,借机向徐帆吹嘘一番朋友的诸多
优越之处。我对她说:此人是我的战友,人品端正,家有小楼一座,虽是高干子弟,
却为人随和通情达理,画画的收入也很丰厚。徐帆笑答:谈恋爱的事得自己作主,
别人不能代庖,谢谢你们的好意,往后就别再操这分心了。
至此之后再也没见过徐帆。那天也是兴之所至,绝无事先预谋。事后我问过她
多次,她说:一听声音脑子里就跳出了我的名字。她的回答不能令我信服。茫茫人
海,我又不是“唐老鸭”,她怎么能一听声音就说出我的名字呢?直到今天也没有
找到真正的答案。只当是上帝的召唤吧。
她在电话里问我:找我有什么事?
我说:没什么事,就是想约你出来坐坐。就在你们剧院隔壁的华侨大厦。
她想了想说:好吧,你在大堂等我。












第二章

晚上8点,我准时抵达华侨大夏。正在大堂徘徊,恰逢张健、刘蓓一伙人穿堂
而过。
刘蓓笑盈盈地对我说:等徐帆哪吧?
我又是一惊,问她:你怎么知道?
刘蓓一脸坏笑,说:我一猜就是。
嘿,这事真神了。我怀疑我的电话上安装了图像传真,连着电视台,一言一行
都能被全北京的人了如指掌。我后来疑虑重重地问王朔,让他帮我分析。他说:一
点都不奇怪。人艺就在旁边,你一个人大晚上戳在大堂里,脸上保不齐还洋溢着幸
福的微笑,刘蓓是何等聪明的人精,察言观色是她的强项。都写在脸上了,还不猜
个正着。
事后我也问过刘蓓,果不其然和王朔的分析如出一辙。但仍不能令我信服。我
可以约无数人在此碰面,怎么就非得是徐帆呢?这件事很长时间都在困扰着我,得
出的结论是,这辈子只能在“看得见的战线”上为人民服务,不能在“看不见的战
线”上为国献身了。
大约等了一个小时,徐帆来了。
那时她是短发,穿着一条墨绿色灯心绒的背带裤,裤腿肥大且短,吊在脚脖子
上面像个打鱼的南海姑娘。
徐帆一脸的歉意,对我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你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刚把
衣服泡水里,洗完才过来。我这人有一毛病,活不干完了心里膈应(难受)。
我说:你就那么自信,不怕我走了?
她说:你不是说没有什么正事吗?反正也是闲聊,走了就走了呗,又不是我要
找你。
都说湖北佬不好对付,我是有亲身体验的。
之后,我带她到饭店地下的歌厅去和刘蓓一伙人会齐。见到刘蓓、江姗、陈小
艺,徐帆立刻变了一个人,就是那种原形毕露的感觉。先是互相拥抱彼此抚摸对方
的小脸蛋,然后发出一声声不怀好意的尖叫,气氛出现一种旱地拔葱式的热烈。然
后她们开始唱歌,有粤语歌也有英文歌,这两种歌徐帆都不行,徐帆拿手的是民歌。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徐帆能唱得很高,并且声情并茂。很多
年后我偶然发现,她不仅可以唱“一条大河”,还能按李娜的高度唱“青藏高原”,
最撕心裂肺处仍显得游刃有余。这让我喜出望外,如同存折里的一笔钱突然利息暴
涨。
当时,我为了不让徐帆觉得我过于心怀鬼胎,所以一进去就和李强、张健左一
杯右一杯地喝酒,基本上就没怎么和她说话,只在一扫而过的视野中盯过她几眼。
时间不长,徐帆起身告辞,我陪她走回剧院。
路上她对我说:不喜欢熬夜。
因为剧院的大门已经锁了,我又陪她绕到后院的一个小门处,告别后,她身手
敏捷翻过墙消失在黑暗中。
我是怀着那样的心情离去的,觉得她还行,同时也知道这块骨头不好啃。
第二次见到徐帆是在一个多星期以后。
我这个人有一个弱点,一大堆人在一起的时候,我是挑气氛的,话也密,人也
风趣,生熟不忌。一对一就傻了,不知道说什么。说出来的话也都是言不由衷,特
别容易把自己弄得道貌岸然,忘了自己其实是一个大灰狼。明眼人都知道有几个姑
娘喜欢正人君子?多数还是期待着度过一个不平静的夜晚。为了避免一对一的情况
发生,我叫上了王朔陪我去“人艺”。我准备步子迈得再大点,关系搞得再近点。
我知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迅速把关系庸俗化。
下午五点来钟,我们走进了徐帆的宿舍。
徐帆见到我们也不感到惊讶,态度不卑不亢。












第三章

我说:晚上一起吃饭吧。
她说:今天不行,我得去青艺看话剧去。
我问:什么戏?
她说:《火神与秋女》。
我说:看那玩意儿有什么劲呵?
她说:跟你吃饭有什么劲呵?再过半小时我就得走了。
这时我有点打退堂鼓了,趁徐帆出宿舍去水房,我对王朔说:咱俩自己吃吧。
王朔说:你要听她,下回她也不见得去。叫她一起上车,路上不停车直接给拉
饭馆去就完了。去向阳屯。
向阳屯是一个朋友开的,在颐和园那边,那一阵子特火。吃的全是忆苦饭,进
屋就脱鞋上炕,弄得跟进了村里似的。那种饭抽不冷子吃一顿还行,连着吃个两三
顿就真觉得是回到旧社会了。后来很多人效仿,深受那些想请客又不肯吐血的假大
款欢迎,口口声声说,尝个新鲜,冒充山珍海味吃腻了。我是从小吃贴饼子长大的,
难吃的感觉至今仍牢记在心,想忘还忘不了呢,决不想再受二茬罪再吃二遍苦。我
同意去向阳屯吃饭的惟一理由是,那儿离市里远,一旦把徐帆拉到那里,天也黑了,
戏也开演了,估计她也就不能回城里看戏了。
就这么定了。还得说人家王老师高,哪能她说不去就不去了。
徐帆从水房回来,看我们还在屋里坐着,就说:你们还没走哪,我可得走了。
我们一起下楼。我对徐帆说:上车吧,我们先顺路把你送到青艺去。
徐帆说:不用了,谢谢你们。我自己骑车去。
我说:这你就有点没劲了,吃饭不去,车也不肯坐,你把我们当什么人了?
我们一起上了路,小白兔钻进了大灰狼设下的圈套。
我当时开的是一辆“天津夏利”,汽车拐出“人艺”,经美术馆、五四大街、
北海,一路向西过去。
徐帆说:“青艺”不是这么走。
我说:我们就没打算去“青艺”。
徐帆有点急了,说:你们怎么这样呵?这不是绑架吗?我命令你停车。
我说:那是不可能的。
徐帆:那我跳车。
我加快车速,说:你跳吧。
徐帆见硬的不行,又变成商量的口气,哀求道:求求你们了,好哥哥们,让我
去看戏吧。明天我请你们吃饭还不行吗?
说实话,我当时真的有点心软了。也怕玩笑开得太过火了不好收场。但我从后
视镜里看见王朔表情泰然,又坚定了决不放弃的信念。心想,反正也得罪她了,要
么一起吃饭,要么再也不见面了。
汽车一路向西,徐帆破口大骂。声称,就是到了地方,她也不会进去吃饭。
到后来,车里安静了,没有人说话。汽车仍一路向西。

我的心都差不多碎了的时候,汽车开进了向阳屯。
我以为,车一停她就会砰地摔上车门扬长而去。但事实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糟糕。
车停了,王朔说:都到了就一起吃吧。
徐帆想了想,跟我们一起走进饭馆。
事后我对徐帆说:当时我已经不知道是为什么了,就希望车能飞到向阳屯,然
后你下车走人,好像这件事的目的就是为了这样一个结局。
徐帆对我说:我确实是觉得天也黑了,又那么远。赶回去戏也看不成了。最重
要的是,你们也不是什么坏人。要真是流氓我就跟你们拼了。












第四章

那天一进饭馆,怎么就那么巧,又撞上了张健、刘蓓一大群人也在那里吃忆苦
饭。徐帆见到他们,气消了一半。
那天吃饭的印象在我的脑子里仅有一瞬间的工夫,只记得,坐下就端起倒了半
碗的白酒,连干三碗向徐帆道歉,然后就晕了,最后说的话还隐约记得,拉着徐帆
的手,挨个人地嘱咐:一定要把我妹妹送回宿舍。
据王朔第二天告诉我,坐下没有15分钟我就自己给自己灌趴下了。回去的路
上是别人开的车,我一直躺在后座徐帆的腿上。一路上车停了无数次,我重复着说
的一句话就是:我想吐。当我听到我一直躺在徐帆的腿上时,酒全醒了。
我详细地向王朔打听,徐帆当时是什么表情?我什么姿势躺在她的腿上?她的
手放哪儿了?
王朔笑着说:手一直托着你的脑袋。你吐了人家一身。没有烦你。
一股暖流袭上心头,我说:我要没喝醉多好呀,这么好的机会浪费了。
第二天晚上,我接到了徐帆的电话。
她问我:好点了吗?
我说:真不好意思,我正式向你道歉。
她说:以后再也别那么喝了。脑子会喝坏的。
放下电话,我想,这就应该算关系不一般了。
后来徐帆告诉我,我的脑袋把她的胳膊都枕麻了,稍微一动我就喊“晕”,她
当时忽然觉得我挺可怜的。
我想,这就叫缘分吧。这事要是搁别人,别说还觉得你可怜,觉得你可恨都算
轻的。
这之后,我们差不多有一个月没有再见面。再次见到她是在首都机场。我们两
人同时获得“金鸡奖”的提名,被邀前往广州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电影节。那是11
月初的一个上午,大约有四五十个接到电影节邀请的人蜂拥在候机厅里,乱哄哄互
相打招呼。我在人群里看见了徐帆、陈小艺,顿时来了精神,显得特别兴奋,跟很
多熟人开玩笑,介绍徐帆是我的女朋友。一副强买强卖的无耻嘴脸,弄得徐帆哭笑
不得。
登机后,冯巩和徐帆坐在一排,我跟冯巩换了登机牌坐在徐帆的旁边。
徐帆对我说:谁是你女朋友哇?你怎么不问问我愿意不愿意呀?
我说:我正式通知你,从现在起就是了。
飞机起飞后,徐帆开始做睡觉状。我就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忽然回头,发
现周围的目光都在直勾勾地看着我。
我问徐帆:你睡得着吗?
她说:睡不着但特别想睡。
我说:我给你讲故事吧。
她闭着眼睛说:讲吧。
我把我的皮外套脱下来盖在她的身上,她也没有推却,身体缩在皮外套里面。

--------
齐鲁晚报












第五章

我开始讲故事:从前有个渔夫老爷爷,出海打鱼,钓上了一条小金鱼……
徐帆说:你把我当成3岁的孩子了吧,这故事我都听过八百遍了。
我说:这不是为哄你睡觉吗。讲没听过的,你睡得着吗?
徐帆不再说话,仍然闭着眼睛一副听之任之,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的表情。
她头枕着舷窗,云层在窗外铺成波涛,阳光分外强烈落在她的轮廓上。我把窗
上的隔板扣下来,使她的脸完全处于昏暗之中。
然后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了“小金鱼”的故事,见徐帆没反应,又接着一口气讲
了“狼外婆”“狼来了”等一系列我小的时候母亲给我讲过的故事。讲得声音越来
越小,最后如愿以偿,她在我的故事中沉沉地入睡。
这时,我回过头来,四下打量。发现周围的熟人都在看着我,冯巩和陈小艺都
露出了比当事人还难为情的笑容。
那次“金鸡奖”我和徐帆双双落马,但我们并没有空手而归。值得庆幸的是,
我们没有领到“金鸡”,却将彼此作为终身奖励颁发给对方。直到今天这奖杯仍熠
熠生辉,行情看涨。
一朵鲜花左躲右躲还是插在了牛粪上。
从那以后,我们开始恋爱。很长一段时间里,采访徐帆的记者问到她的最后一
个问题,通常都是:你怎么会看上冯小刚了呢?言外之意是:不应该呀。朋友闻讯
也对我说:徐帆能看上你真是你上辈子积了德。意思也是,打劫了银行还没有被绳
之以法。我却不这么看。我的看法是:成全了我也就陶冶了她。
1999年9月19日上午9点我与徐帆女士结为夫妻。婚后我称她为徐老师。
徐老师不仅戏演得好,抓管理也很有一套。通常来说是,抓大放小,疏而不漏。
看上去,人权、民主气氛都有,实际上是内紧外松,发现问题决不手软。也就是说,
徐老师可以不开枪,还可以往炮楼下面扔水果糖,但你得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自
己是在徐老师的机关枪射程之内的。
我喜欢在铁腕人物的统治下俯首贴耳,免得自己煞费苦心追求真理。我对自己
很清楚,威逼利诱之下是可以走正路的,放任自流则后果不堪设想。我的许多良好
习惯都是在徐老师的严格管理下逐渐养成的。
比如说:每天坚持洗脚换裤衩,袜子穿两天就得换干净的,小便完了不忘冲水,
晚上刷牙,不喝自来水管里的凉水,吃完饭擦嘴,烟灰不弹到烟灰缸外面,沙发靠
垫坐拧巴了,离去前想着把它摆好扶正,挂毛巾时上下对齐,汽车里放纸巾等等。
在徐老师改造我的下一个5年计划中有:不吃手指甲,不在汽车里吸烟,每天洗一
次头。前两点不说了,它和我的思考有关,我会在退休后加以克服。不爱洗头是从
小养成的毛病,一直以来我对洗头有很大的心理障碍,原因有三:第一是,洗完头
领子湿了特别难受。第二是,肥皂水特别容易杀眼睛。第三是,长时间弯着腰非常
不舒服。所以现在只要是徐老师问我这两天洗头了吗?我多半不说实话。我甚至可
以为了躲过在水池前洗头,宁肯答应去洗一个澡。
徐老师不仅对我严格要求,自己也是身体力行。家里的日常用品都有适量的储
备,柴米油盐决不可能发生用完了才想起来现去采购的事情。每逢下雨,打开汽车
的后备箱准会出现一把伞,用完后擦干净又会回到后备箱里。不仅如此,徐老师还
非常喜欢把握生活的情调。外出演戏归来,必跑到花卉市场讨价还价买回几束鲜花,
让它们分别盛开于书房客厅的各个角落,然后点燃香,令室内香气迷人。逢此情景,
我都会如坠雾里云端。
--------
齐鲁晚报












第六章

我常对徐老师说:你这是资产阶级情调。
她问我:又有资产又有情调有什么不好?
我说:你营造的这种环境非常适合赵宝刚,写出来的剧本都是风花雪月。你让
我还怎么“温故一九四二”?我还想愤怒呢。
她说:你愤怒什么?你有什么可愤怒的?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好好拍你的喜
剧吧。
徐老师还好唱口昆曲,常常率领小保姆打扫完卫生后,托着两条水袖跟着伴奏
带反复吟唱。看着她在我的面前舞来舞去如泣如诉,总会让我产生一种恶霸地主将
一代名优掠为己有的不好联想。
如果徐老师回来了没有香,上的是一支香烟,那可不是什么好兆头。遇到这种
情况,我首先得马上做出一副“我错了”的样子。虽然还不知道错在何处,也知道
卑躬屈膝未必就能躲过一劫,但争取一个好态度还是非常明智的。
徐老师年龄不算大,但对传统的祭祀活动并不陌生。每年的大年初一,我们一
起去北京西山的潭柘寺朝拜,从走进寺院的山门到最后踏进大殿,什么时候烧香,
什么时候磕头,什么时候站,什么时候跪,我都是跟在徐老师身后如法炮制。我想,
徐老师虔诚的态度也能令佛祖动容。
母亲去世后,我在西山为父母大人购置了一块墓地。安葬的那天,一切都在徐
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得井井有条。我还记得一些细节,她先用一个纸杯斟满一杯酒沿
着我父母两侧的墓碑边洒边说:爷爷奶奶、大爷大妈、叔叔阿姨,我妈今天刚搬来,
往后你们就是邻居了,希望你们和平相处,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也请你们一定原谅。
我们这里先给你们敬酒了。洒完又斟满一杯放在我父母的墓前,然后又取出另一纸
杯,将一些米粒填满杯子,点燃三炷香插进米粒中,让我和姐姐、姐夫,还有两个
孙女祀拜,自己退到一边安静地等待。
她对我说:要用纸杯,纸杯可以还土,不会破坏环境。我常对她说:你这是资
产阶级情调。她问我,又有资产,又有情调有什么不好?
总之,我徐老师的优点是,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一句话:娶了她我三生
有幸。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从网上订了一套《青衣》的光盘。每天晚上写累了看上
两三集。这出戏应该说是徐老师的当家戏,就像葛优演李冬宝一样,非她莫属。拍
完《青衣》,徐老师对我说:人都掏空了,心累了。
演员有几类,一类是形象极其靓,演戏极其傻,演什么都不走心,走心的都是
演戏之外的事;另有一类是,私底下看着稀松平常,就是一普通人,可一到戏里就
不平常,不普通了,演戏的时候,心思里装满了角色,眼睛里看不见其他的事,附
体了。我认为这后一类就是好演员。
徐老师是好演员。别让她赶上好戏,只要她走了心,酿出来的就一定是酒,绝
不会给你一杯白开水。这从她演出的戏里就能看出来:《大撒把》《一地鸡毛》《
不见不散》《一声叹息》《阮玲玉》《蔡文姬》《青衣》。显见得一步一个脚印,
每个脚印都是结结实实,承载着徐老师的一番苦心。
刚开始看《青衣》我还挺激动,越往后看,心里越不安。为戏里的“面瓜”愤
愤不平,也为戏里的“青衣”竟然如此自恋感到恐惧。尤其是想到,徐老师戏里戏
外都是青衣,而我又没有“面瓜”那么好的脾气,或者说没有“面瓜”那么有心计,
不由得为日后的岁月忧心忡忡。看到后来,汗都出来了,阵阵惊悸传遍四肢。我在
万念俱灰中含泪睡去,一觉醒来,望着打扫庭除的徐老师,忽然意识到我入戏了。
--------
齐鲁晚报












第七章

顷刻间,一种劫后余生的幸运感油然而生。徐老师用筱燕秋的青衣腔调唤我:
夫君——我仍心有余悸,听到召唤应声而起:啊,娘子——。为妻的演技如何——?
那还用说吗。怎——么——讲? 精——啊——湛!
背后说了徐老师很多好话,有溜须拍马之嫌。没办法,谁让她是我的领导呢。
好梦公司成立了。
主业是影视策划咨询服务,好像还可以干很多别的勾当,营业执照上一一都予
以列出,印象最深的是最后六个字:烟花爆竹除外。
公司投资总额十万元。有三位股东,分别是:王朔、冯小刚和彭晓林。王任董
事长,冯任总经理,彭任财务总监。旗下没有群众可供领导,董事长每天也得自己
擦桌子扫地。
王总踌躇满志,常对冯总和彭总说:今后公司只要卖出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就
是几千万。
后来果不其然,遇到过一家杂牌石油公司的老总,一眼认出我们是千里马,跃
跃欲试将“好梦”一口吞下。我们激动万分,还把一位知心的姑娘发过去卧底,希
望一举将“好梦”卖给这位如意郎君。后来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姑娘没回
来,伯乐也失踪了。
与王总相比,冯总和彭总则要小家子气得多,一心想着怎么把开办费弄回来。
公司开业那天高朋满座。说学逗唱影视歌三栖的头面人物基本全到,其到场阵
容远胜于当下的“金鸡”盛会。
不知道是因为好玩,还是骨子里总是有点心虚,我们在装修办公室的时候,特
意将王总办公的套间改造成了一间密室。从外面看,密室的门只是一个书架,其实
下面有很小的轮子可以滑动,拉开才是王总的寝室。意思是说,有王总不爱见的人
来访,我们可以谎称王总不在。
不想,开业那天我们兴致很高,几乎每位来宾与我们寒暄过后,我们都要邀请
他们到王总的办公室参观,追着问人家:你们能看出来这屋子里有暗室吗?参观者
都十分困惑,环顾四周找不出破绽。这时我们便得意地把书架轻轻一推,露出里面
的密室,令众人目瞪口呆。一晚上下来,突然意识到宝葫芦的秘密已经大白于天下。
余下的日子里,熟人来访,见王总不在外屋,就径直走进密室寻找。没几天书
架下面的轮子就被拉成瘸子,害得王总想就寝时,必得找来帮手,一起把书架移开。
最后索性摘下来摆在办公室里变成了真正的书柜。
再说开业那天,我们还耍了点小聪明,俗语叫“激贼”。我们在公司大门的进
口处放置了一个纸箱子,里面放着购买办公家具等一应发票,来宾摸到哪张发票即
按票面上的数额买单。也就是说,仅仅道两声开业大吉是远远不够的。王总的大班
台就是在这次捐资助商的活动中被一个手气不好的朋友不幸摸中,于次日将一张四
千块钱的支票交到了我们的手中。我印象中这是“好梦”的第一笔收入。那张大班
台因为始终也没有什么日常的业务,王总很少用来办公,故在日后的很多个夜晚,
反而成为了一位女演员宣泄情感的舞台。
--------
齐鲁晚报












第八章

那位女演员非常的感性,既有表演天赋,人也很率直。不高兴的时候可以把我
和王总骂得狗血喷头,甚至能把我们有目共睹的成就说得一无是处;高兴的时候则
如一阵春风扑面而来。我们都很喜欢她。
那一阵子,该女演员正在恋爱,因为恋人远在天边不能相见,所以心情十分懊
丧。懊丧不准确,应该是躁动。就是那种火烧得特别旺,蒸锅里的水都干了,也不
关火也不添水,就那么干烤着的感觉。
她成了“好梦公司”的常客,每天下午必到,出勤率比坐班的都高。每次她来
了,我们都笑脸相迎察言观色,生怕惹了姑奶奶不高兴砸了我们的场子。
屋漏偏逢连阴雨,正赶上那时一家广告公司想在我们筹拍的一部电视剧中加入
软性广告,送来一箱VSOP人头马白兰地供我们品尝。偏偏姑奶奶好喝几口儿又
郁闷,十来瓶酒一个来月就告罄了。姑奶奶今天爱意正浓,我们就一唱一和地把她
的心上恋人夸得都不是人了,乐得她一晚上都合不上嘴;姑奶奶今天想冷静地反思,
我们就搜肠刮肚帮她找出其恋人的险恶用心,气得她恨不得将那名无辜的男子碎尸
万段烧成灰都不解气。如果遇到姑奶奶今天一开始是咬着牙根的恨,几杯酒下肚又
上演了大逆转由恨而爱,那我们也只能与时俱进跟上她的步伐,全盘翻供颠倒黑白。
谁让我们是她的朋友呢,朋友是不好讲原则的。
反正我们的话就是她的下酒菜,鬼才相信她会听我们的。喝美了兴致所致,她
就一步跨上老板椅,两步迈上大班台,随着音乐即兴起舞。激情迸发时,头发甩得
嗖嗖的,皮鞋把大班台磨得纵横交错,全然不顾我们的心疼,就像我们根本不存在。
直至一曲终了,我们对她报以热烈的掌声,那时她才如梦方醒,含笑发问:你们是
谁呀?
王总的大班台几经搬迁,后来下落不明。有拾到者一定望着台面浮想,这是哪
位老板如此操劳,日理万机,竟把台面磨损成这样。
“好梦公司”攒的第一部戏是《好梦献给你》。写一帮闲人不甘寂寞,立志改
造社会风气,让互相吹捧蔚然成风。虽然创意还在务虚阶段,但王朔在生活中已经
身体力行。
那一段时间我们经常结伴外出赴宴,席间欢声笑语,逮谁捧谁见谁夸谁,男不
分贵贱女不分老幼,一路过关斩将无一幸免。
一开始还磕磕绊绊词不达意,说了一堆的废话也不能击中要害,令吹捧对象心
生疑窦。经过反复实践,失败了也不气馁,根据不同对象审时度势,渐渐摸索出了
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的可以单刀直入,一语中的;有的则不宜强攻,需要由物
及人,声东击西,指桑夸槐。到后来,语言也流畅了,态度也诚恳了,多么难侍候
的人都不在话下。
实例一:赞朋友
我,还有王朔,还有葛优,还有谁我记不清了,在赵宝刚家吃饭。那是一个节
日,好像是国庆节的当晚。
刚端起酒杯,王朔突然说:不对呀,今儿是国庆节,像葛老师这一级的人不应
该坐在这儿呀?葛优忙问:那应该在哪儿呀?王朔说:人民大会堂,国宴哪。葛优
一脸困惑,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人通知我叫我去呀?王朔又说:那是您不愿意去。
通知到的往往是经过权衡后才决定允许出席的。像您这一级的还用通知吗?那是必
须出席的。您是谁呀?
--------
齐鲁晚报












第九章

葛优人老实,很憨厚地笑着问:我是谁呀?王朔:您是国宝呀,国家的面子。
葛优很开心,说:原来你在这儿等着我呢。王朔又作喜出望外状,说:在今天晚上
和葛老师一起吃饭,我要出去跟别人说,国庆节晚上我和葛优一起吃饭来着,你们
说,有人相信吗?王朔用探询的目光看我们,我们几个一起摇头。我对王朔说:人
家肯定会说,您说的是梦话吧。葛优乐开了花,那天晚上他喝醉了。许多年过去了,
我向葛优提起那天晚上的事,他仍记忆犹新念念不忘。他说:真舒服。
实例二:赞企业家
一次,与某企业家不期而遇,本来是可以擦肩而过的,但因为彼此敬重停下来
说了两句。企业家:听说你们办了一个“好梦公司”,在哪儿呀?我说:瞎混吧,
哪能跟您比呀。您现在的生意越做越大了吧?企业家:累。摊子铺得太大。我说:
您累我们也累,可您多出成果呀。别的我不敢说,到您老了干不动的那一天,除了
心爱的女人您知道那是自己的,旗下的企业究竟有多少,您根本就数不过来。要想
知道一个大概数,只能让手下的人扶着您上景山顶上,夜幕降临的时候吩咐他们,
让凡属于您名下的产业都熄了灯。指示传下去,不到一根烟的工夫,中关村黑了,
银街黑了,燕莎一带也黑了,国贸一带黑了,亚运村一带也黑了。
企业家还真认真了,追问:那奥运村呢?怎么还亮着?我说:那是您厚道,给
国家留了点面子。企业家狂笑,握着我的手说:今天我得请一部长吃饭,你给我留
一个电话,回头咱们再聊。我说:您忙您的,我就是和您打个招呼。企业家离去前,
说:我现在吃饭都成负担了,一提饭局脑袋就大。分手后的当天下午,我接到了企
业家的电话。电话里,他迫不及待地命令我:晚上,什么事也别安排呀,我请你吃
饭。
实例三:赞师长
一次,华艺出版社的老金请王蒙、刘震云和王朔吃饭,我是跟着吃蹭的。赴宴
的路上,我开着车,王朔坐在后面。王朔说:王蒙老师不容易呀。今天要好好捧捧
他,侍候舒坦了为止。我说:您放心吧。我是带着任务赴宴的,精力高度集中,席
间他们说的正事我一句也没听进去,只等着王朔开火。因为王蒙老师与我不熟,地
位又悬殊,所以主攻的任务是要王朔完成的。酒过三巡,王朔的嘴越来越甜,话说
得越来越好听。大致的意思是,称赞王蒙老师的作品不朽,几十年前写的东西现在
拿出来仍不落伍,而且常写常新,观察生活依然还是那么敏锐,对年轻人也是爱护
有加,丝毫没有半点的嫉妒和不公正。
这对一个享誉文坛的前辈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番话如果扔给其他德高
望重的权威,又是出自王朔之口,我想一定是行之有效的。
但王蒙老师当即打住王朔的颂词,说道:小王朔,你少跟我来这套。喝酒吧你。
王朔没词了,羞答答举起酒杯,这时我看见他扫了我一眼,意思是,该你了。我马
上也端起酒杯凑趣,说:从小就看王蒙老师的书,像《风筝飘带》那些意识流的作
品更是喜欢得不得了。过去只是崇拜您的作品,今天有幸见到真人,才发现您人格
的魅力也很大。
王蒙老师冷眼瞅着我不说话。我接着说:一般像您这么有成就的人多少年来都
是在一片赞扬声中度过的,应该早就习惯了,不听难受了,可是您偏就不是,就是
听不得这些虚头八脑的恭维话。这是我绝对没有想到的。
--------
齐鲁晚报












第十章

王蒙老师说:王朔这坏小子,我还不了解他?我忙说:来的时候,王朔是想让
您好好舒服舒服的,怎么就让您一眼看穿了呢?您的洞察力怎么那么强啊?一句话
就把王朔噎得没词了。这么扛得住吹捧的人不是没有,但像您这么有地位的人,不
吃捧还反感,我还是头一次见到。刘震云老师这时深表赞成地说:唉,小刚这话算
是说到点子上了。王蒙老师沉着的脸,慢慢地现出灿烂的笑容。我们一起碰杯喝了
酒。接下来的气氛非常地融洽,两位王老师的心情都非常地好,原本就要结束了的
饭局又延长一个多小时。分手时大家都有些意犹未尽,依依不舍。
实例四:赞同行
一次,刘震云、王朔,好像还有梁左,在我位于通县的家里包饺子。梁左来晚
了。刘老师和王老师都坚持等梁老师驾到了,饺子再下锅。于是我就陪着两位老师
先喝着。王老师对我推心置腹地说:小刚,你不写东西,你不知道你有多幸运。也
因为你不是作家,我才把这个秘密告诉你。对写字的人来说,刘老师就是一座山,
你看着就在眼前,好像还不是很高,你觉得顺着这条道爬上去不难,结果爬到半山
腰才发现这山可不矮,咬咬牙再往上爬,累得你都吐血了,好不容易爬到山顶了,
你觉得追上刘老师了吧,可以喘口气了吧。你再看,刘老师还是一座山,就在你眼
前。再重新爬,爬到顶上一看,刘老师还是一座山。层峦叠嶂你知道这句成语吧?
那就是说刘老师呢。到这时候,你才恍然大悟,你这辈子也别想追上刘老师。枉费
心机你知道这句成语吧?那就是说包括我在内的写字的人呢。王老师喝了一口酒,
叹了一口气,又说道:刘老师仁义,没有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还给作家们让出了
一个题材可以写。就两个字:绝望。因为有刘老师的高度在那里戳着,我们才对
“绝望”这两个字的含义有了深刻的理解。斗胆夸一次口,写“绝望”,刘老师不
见得写得过我。
我心里暗自佩服王朔,吹捧的功夫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弯拐的,这
麻药打的,这暗箭射的。别说外人,就是我们吹捧行里的人,沾到这种话,也得非
死即伤,不晕也都难。
再看刘老师,不慌不忙,镇定自若,端起酒杯问道:王老师您说完了吗?王老
师悲观地摇着头,再次强调:绝望。刘老师对我说:冯老师,学生小刘写得再好,
再有智慧,再有高度,那也是人类的智慧,人类的高度,在上帝面前,这种智慧和
高度都会显得十分地渺小,而上帝眼下正握着王朔老师的手在写作。王老师不仅仅
是王老师,王老师是上帝派驻文坛的使者。刘老师真是老奸巨猾。这回轮到王朔笑
了,笑得心情舒畅。这时梁左进门了,我忙起身相迎,三两句好话就把梁老师喂饱
了。
吹捧人是很容易上瘾的,我又是心有灵犀,很快就上了路,而且刹不住车。找
不到对象的时候,就把矛头指向了王朔。这是王老师始料未及的。因为对他确实是
打心眼里敬佩,服气,所以夸起他来常常忽略了夸人需要隐蔽的技巧。话说出来多
是直接,肉麻的程度使在场的人无不认为我心怀叵测。王朔对此十分警惕,郑重提
醒我:我孑然一身,没有什么值得你如此不遗余力巧取豪夺的东西。你总得图点什
么吧?我也郑重告诉他:我真的是什么都不为,就为喜欢,一吐为快。我也不想把
我们的关系搞得这么庸俗,造成这种局面,责任主要在他。后来我暗下决心,见了
面绝不再夸他,心说:骂人谁不会呀?想找不痛快我成全你!
--------
齐鲁晚报












第十一章

再见到王朔,我态度坦率不徇私情地说道:实话告诉你吧,你也就那么回事,
没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独创了一种文风吗?不就是别人写本书卖几万册你写一本
书能卖一两百万册吗?不要把你当成神,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饿两天,你眼睛
里也照样没神,说话照样没气。再说了,纵向地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轨迹上看过去,
百十来年总会出现这么一两位。前五十年不就出了个鲁迅吗,差不多也是你这么一
脾气……
我越说越气愤,最后竟拍了桌子,我说:就算你是海明威又怎么了?你也不能
工作起来就不注意休息!你以为你的身体是你自己的吗?我告诉你,不是!他是人
民的!再也不能老是一团和气了。面对我的一腔怒火,王朔宽厚地笑道:消消气,
您是我老师行了吧。到后来,王朔也不再怀疑我的动机了,听我的好话也当成了一
件乐事。工作之余,泡杯茶,彼此大肆渲染对方的优点和成绩,双方都感到了空前
的满足和欣慰,成全了他也就陶冶了我。回到创作中,就觉得责任重大,使出浑身
解数废寝忘食,生怕辜负了群众的厚爱。这些都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了。
因为工作忙,最近五六年的时间里仅见过王老师三五次。一次是与梁左老师永
别。《大腕》拍摄中的一个晚上,停了戏前往梁左的寓所吊唁。其时王朔正在为朋
友守灵,我们相见话语不多。王朔看上去有些疲惫,人显得很安静,说话时也像是
仍在回忆。除此之外,和王朔余下的见面,多在人声鼎沸的酒会上,彼此只是点头
笑笑,说上三言两语,不咸不淡。不知道王老师是否还能时常想起我们朝夕相处的
那一段日子。
我们挣到钱了。
《好梦献给你》的剧本八字还没有一撇,就有投资人为表达诚意把我们作为承
制方的利润打进了我们的账户。王朔的意思是先别急着分,反正指着这点钱也养不
了老,不如先用在公司的公共关系上。所谓公关,我理解就是吃吃喝喝不谈正事,
不计一时得失,为日后互相掠夺埋下伏笔。也许钱白花了,彼此不能成为猎物,人
走茶凉,只落下一大批酒肉朋友。我们就属于后面的那种。但由此却落下了买单的
习惯,直到今天老想逞强。
记得第一次和华谊兄弟吃饭,在座的还有其他几位老板。我因为脸热好面子,
奋勇买了单,当时并不以为然。没想到这件小事却为我们日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开
端。他们告诉我,和文艺界的人吃饭,没买单这是头一回。可见文艺界人士在各位
老板的心目中是个什么印象。这也难怪,文艺界有头有脸的腕儿们经常被邀出席各
种饭局,能光临已经给了天大的面子。别说买单,不向邀请者收费心里已经隐隐作
痛了。久而久之变成天经地义,逐渐养成吃白食的习惯。
当然任何人群都不是铁板一块,也有例外。我认识的冯巩、赵本山、傅彪、赵
宝刚、滕文骥、葛优、梁天,就是抢着买单的。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也不管他们是
不是真的把单买到了手里,但他们起码做出了踊跃的表示,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
改变了外界对文艺界吃白食的不良印象。这倒真还不是他们比其他的人有钱,同业
里有的是比他们腰粗的,但从来也没见过那些人买过单,就连假模三道虚飘地表示
一下都没见过。我一直认为这不是钱的事,是性格使然。
其实早在多年前办“好梦”的时候,王朔就跟我说过,他觉得最过瘾的事之一
就是吃完了饭,用餐巾一抹嘴,眼皮不抬地说:买单。我也深表赞成。
--------
齐鲁晚报












第十二章

“好梦”有钱了,我们开始大张旗鼓地贯彻落实王总的精神。请客,不是请一
次客,是每天都请客。每天下午就开始打电话约人,黄昏出门时,必说的一句话就
是:小林,带上支票。负责理财的彭总每天都是一腔悲愤揣着支票本上路。到后来,
实在是心疼,不忍目睹,就把支票填上限额交给我们,自己推脱不舒服告辞回家,
实则是想省出一个人的饭钱。现在想起来,仍为彭总的一番苦心感到忧伤。
一开始,请客的对象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只好先从亲朋好友入手,打电话找着
谁算谁。人数也不确定,原本只约到三两位,开饭时一点人数却来了十来位。原因
是,人家原来已经约了饭局,推辞不掉我们的盛情邀请,只好将先约的人合并过来
一举同歼。
有两位国航的空姐就是这样认识的,后来她们又把乘务队的其他姐妹也介绍给
我们,起飞前降落后定期会餐。口口声声称,她们乘务队要与我们“好梦”结为
“共建文明”示范单位。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与空中小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每次乘机,见到空姐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像久别重逢亲如一家。因为我知道,遇
有危难关头,大老爷们都吓出屎来的时候,她们却大多都能临危不惧,先人后己。
   许多年后,国航一架客机在韩国的釜山坠毁。事隔几日,我和徐帆搭乘国航
班机赴港,顺便买了一束鲜花献给机组。事后在网上看到一些人骂我们,说:摔了
飞机还去献媚,没有原则。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们是在换登机牌的时候,恰巧听到
一番议论。据知情者说:当时飞机坠地摔成两截,浓烟中空姐奋不顾身安排乘客逃
生。一空姐叮嘱乘客:快跑,能跑多远就跑多远,不要回头也不要停下。乘客有良
知,欲将那位空姐拖下飞机。空姐说:不行,我得等全体乘客都脱离危险后才能逃
生。那位逃生的乘客跑出很远回头看时,飞机发生爆炸,眼见空姐化为火焰。听到
此番情景,令我怵目惊心,许多天后,闭上眼睛仍能见到我的姐妹在火中挣扎。
大约过了两三个月,我们的钱已经所剩无几,剧本却只写出了几集,投资方开
始坐不住了,催我们开机。我们只能仓促建组,一边请赵宝刚导演选景支应着,一
边我和王朔躲到香山饭店闭门赶写剧本。王朔已事先声明,他的小说我随便改,他
也可以出主意,但动笔的事得由我来。剧本进展很慢,按说应该三四天写一集,但
我十天八天也写不出半集,最后竟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了,每天看着打字机发愣,脑
子里一片空白。想到钱也花差不多了,组也建了,剧本出不来,而且我心里清楚,
在可预见的无穷时间里也出不来。“好梦”变成了噩梦。我忧心如焚食不能咽。
我问王朔:怎么办?我的心散了,怎么写都觉得没劲。王朔很不客气地说:不
是写出来没劲,是你根本就写不出来,就别遮遮掩掩地美化自己了。他的话很伤我
的自尊心,在此之前,我一口气写下了《遭遇激情》《编辑部的故事》《大撒把》
和《北京人在纽约》的剧本。(“北剧”的前两稿分别是李功达和李小明写的,我
写的是最后一稿。)照理说,有王朔的小说作为基础,剧本的风格又是轻车熟路,
应该不难的,可就是在这里栽了跟头。
--------
齐鲁晚报












第十三章

这时我才体会到刚开始写剧本时王朔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刚开始写小说
的时候,前三个中篇写得很顺,然后就遇到了一个坎儿,怎么都不行了。这个坎儿
过去了之后就又顺手了。我想我那时就正赶到这个坎儿上,过不去了。当时王朔劝
我说:写不出来就放下吧,往最坏了想又能怎么样?大不了就慢慢给人家还钱呗。
重要的是,你不能因此丧失了创作能力。但我看还不至于。何必非在一棵树上吊死,
换个东西试试。要不然你就弄弄《永失我爱》,我帮你一起写。听了他的话,我如
释重负,当即决定剧组下马。那种心情,想起来比拍了一部大片还愉快。从此我发
现放弃并不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
这次虚假的利润,造成了“好梦”看上去很美的虚假繁荣,拉下的窟窿,是从
《一地鸡毛》《永失我爱》《情殇》三部戏里抠出来的钱才堵上。
冬天过去,春天来了。我们从香山饭店出来,直接就搬进了颐和园。
一位叫严凯的朋友替我们付了房租。严凯为人温和,面相也善,神情也永远是
笑容可掬,与世无争。很难想象出文革时期他竟是打砸抢的能手,一呼百应。他在
东北当了几年警察,后来才辗转回到北京经商。严凯是个大孝子,其父刚刚过世,
为了给母亲换个环境,慷慨地在颐和园里租下一套院子,也把我们接来同住,一方
面为我们提供一个写作的环境,一方面也为一日三餐陪老人家散心。一举两得。
院子位于佛香阁下,在皇家园林里独立成院。院子分两进,我们住在前院西厢
房,严凯住在东厢房,严凯的母亲住正房。据说琼瑶其时也住在后面一进院子里写
东西,但我们从未见过她。西厢房中间的堂屋是一个客厅,两边各有一间耳房,每
个耳房里都有卫生间,浴缸很大,但布满水锈,水龙头里永远滴滴答答地漏着水。
后来拍《一声叹息》时,徐帆因为修水管的工人进来查看滴答水的龙头,无意中道
破了张国立的奸情。这个细节,就是源于这里给我留下的印象。
那时徐帆正与我热恋,像《一声叹息》里的李晓丹一样,每天排练结束,坐上
公交车,长途跋涉到颐和园与我幽会。次日清晨,我还沉溺于梦中的时候,她已经
无声无息地离去。日复一日,不辞辛劳。徐帆的时间是这样分配的,见到我后说人
话,往返途中背台词。
可以想象,徐老师轻轻带上院门,迎着朝阳,跨过玉带桥,绕过古树假山,穿
过长廊,脚步匆匆一路狂奔,同时口中振振有词:明天就要开庭,明天就要对一个
强者中的强者、弱者中的弱者进行缺席审判。人们啊,用你们的善心和良知听我说
一句话,在这个叫做人世的地方,我活了25年,检点我的所作所为,一丝一毫无
愧于心。我应该是原告,原告。好心的影迷们,你们爱着的阿阮就要去了,在今后
无穷的岁月里,我将睡在黑暗的胶片上,躺在冰冷的盒子里。若有机缘,我的容貌
能在银幕上重现的时候,那眯眯的眼甜甜的笑,总是对你们的祝福。
这段台词本应是阮玲玉在服毒后,娓娓道出的。读者可以试试,在快速的行进
中上气不接下气地背诵,想必十分的滑稽。
一天,我自然醒来,看到屋子里洒满阳光,我住的是西厢房,知道已经是下午
了。所谓自然醒来,就是突然睁开眼睛,看哪儿都很实,再多一分钟也不想睡了,
睡足了。近年来,我意识到,作为成功人士最奢侈的享受,既不是住别墅也不是坐
奔驰,最奢侈的享受应该就是每天睡到自然醒来。这一发现令我非常欣慰,因为我
已经十几年如一日这样要求自己了。除了拍戏,每天睡到自然醒来。可以这样说:
有工作您就不能算成功人士。










第十四章

照惯例,每天起来后,我都会到对面的王朔屋里转一圈,看看王老师今天兴致
高不高,伺机动员他开写《永失我爱》的剧本。王老师是不睡懒觉的,这是多年写
作养成的作息习惯。他认为写作是他的职业,晚上属于休息的时候。那天,我只在
门口和王老师打了个招呼就又退回了自己的房间。原因是,王朔正在待客。来人是
王朔经常向我提起的作家,刘震云。王朔的评价是:刘震云是当代小说家里对我真
正能够构成威胁的一位。但那时他的小说我还一篇都没有看过,也不知道那是一次
历史性的会见。
我印象里一直认为,第一次见刘震云是在颐和园。写这本书前,我向刘老师求
证,他告诉我,第一次见面是在魏公村的京城酒楼。颐和园已经是第二次见面了。
可见记忆是多么的靠不住。
经他提醒,我似乎想起了当时的情景,和他在一起的有陈道明和张元,我和郑
晓龙、好像还有刘欢,也是去那里吃饭碰上的。我还想起了那家酒楼老板的名字,
叫李玉安,曾是北京十佳青年。有一段时间,我帮冯巩写小品,经常和中央台《艺
苑风景线》的一帮哥们儿去那里吃饭。记得有一次我和冯巩都喝高了,两人从京城
酒楼出来,不知不觉沿着魏公村大街一路向南,最后索性坐在马路边倾诉衷肠,说
到委屈处抱头痛哭。今天已经想不起来当时都聊了些什么,只记得,朋友联系不到
我们,开车沿途扫了几圈,天放亮时才在白石桥的路边碰到我们。那时我泪也哭干
了,话也说累了,躺在冯巩的腿上睡着了。之后我写出了小品《融》,是由冯巩和
王兰合演的。
故事是这样的,妻子因有外遇,毅然离丈夫而去。后来悔悟,重新回到丈夫身
边。里面有一句台词我十分得意。妻子惭愧,问丈夫:我跟别人好了,又回来,你
心里就不别扭吗?丈夫相当豁达,说:我就当自行车丢了,让别人骑了一圈又送回
来了。本来是要说刘震云,却让我想起了巩哥,想起了一段往事。
女儿出生时,我在从河南开封回京的火车上。到了北京直奔医院,隔着哺乳室
的玻璃窗看到护士抱着的婴儿,心情不像想象的那样激动,就觉得是完成了一件事。
回家睡了一觉,醒了,还想再看看她,于是又跑到医院去。当时天已经黑了,姐姐
在医院门口徘徊,见到我立刻迎上来,脚步匆匆带我来到妇产科的主任面前,然后
我被告知以下事实:婴儿先天腭裂。就是在口腔的上腭通往鼻腔的部位有一个小洞。
通常来说,腭裂往往伴随唇裂,那样出生时即被发现。而婴儿仅是腭裂,所以当时
未见异常。事隔一日,护士喂哺时婴儿呛奶,经诊断确认,婴儿是腭裂。医生还告
知:因为现在每对夫妇只能要一个孩子,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家长放弃婴儿,
医院可以负责处理,并且出具证明,再生二胎。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告诉医生:我
不放弃。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点都没有犹豫。就因为隔着玻璃看了她一眼,觉得这
生命已经紧紧和我连在一起。我问医生:日后对她的智力和健康有影响吗?医生做
出肯定回答:没有。只是因为呛奶会给哺育带来一些麻烦,需要精心呵护。最大的
问题是,因为腭裂漏气,孩子今后说话、发音会受影响。比如说,“叔叔”,会说
成“呼呼”。修补腭裂的手术并不难,但因为孩子太小不懂得配合,往往会导致术
后伤口难以愈合,最好在八九岁时再做手术。但那时孩子已经养成发音习惯,很难
矫正。我说:“呼呼”就“呼呼”吧,谁让我赶上了呢,没准我女儿长大了是思想
家呢。医生笑了,我也笑了。剩下的问题就很简单了,先瞒着她妈妈,等剖腹产的
刀口养好之后再告诉她。
--------
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