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嗨网首页>书籍在线阅读

香港骑士曾荫权

  
选择背景色: 黄橙 洋红 淡粉 水蓝 草绿 白色 选择字体: 宋体 黑体 微软雅黑 楷体 选择字体大小: 恢复默认

香港骑士曾荫权
香港骑士曾荫权
作 者 海棠 哲兮 类 别 人物传记 制 作

书籍简介
  曾荫权个人的成长、奋斗和成功的历程,是香港在风雨洗礼中成为一个繁华社会的缩影。他的半生经历,浓缩了香港精英人士的典型成长历程,昭示着香港人的奋斗精神!
  他在香港是一个传奇——没有念过大学而从十八万公务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政务司长统领公务员大军;曾经不被看好仕途,如今却成为接替董建华出任香港特首的焦点人物。掷地有声的话,令香港人热血沸腾。他形象正气,香港人像叫“煲呔曾”一样,称他为“香港骑士”。



相关信息




曾荫权简介 前 言


第一章、英雄莫问出处




第一节、清贫警察世家出身(1) 第一节、清贫警察世家出身(2) 第一节、清贫警察世家出身(3) 第二节、穷人孩子早当家 第三节、神父的特别教诲(1) 第三节、神父的特别教诲(2) 第四节、难圆大学梦 第五节、从推销员做起 第六节、鹣鲽情深(1) 第六节、鹣鲽情深(2) 第六节、鹣鲽情深(3) 第六节、鹣鲽情深(4) 第六节、鹣鲽情深(5) 第七节、一门文武双杰(1) 第七节、一门文武双杰(2)


第二章、油麻地街坊赞不绝口




第一节、香港人称“煲呔曾” 第二节、“他好像是只有工作!” 第三节、以成立“少棒队”为豪 第四节、真情对白(1) 第四节、真情对白(2) 第四节、真情对白(3) 第五节、香港归属感


第三章、踏上从政之路




第一节、考取公务员 第二节、下个目标:政务官 第三节、遇上伯乐——夏鼎基 第四节、获得出国工作机会 第五节、哈佛受训――圆梦之旅(1) 第五节、哈佛受训――圆梦之旅(2) 第六节、适应频繁调换


第四章、香港“财爷”




第一节、首位华人“财爷”(1) 第一节、首位华人“财爷”(2) 第一节、首位华人“财爷”(3) 第一节、首位华人“财爷”(4) 第二节、财政预算审慎为本(1) 第二节、财政预算审慎为本(2) 第三节、获选香港杰出领袖 第四节、五任“财爷”(1) 第四节、五任“财爷”(2) 第四节、五任“财爷”(3) 第五节、“官鳄战”一役功成(1) 第五节、“官鳄战”一役功成(2) 第五节、“官鳄战”一役功成(3) 第五节、“官鳄战”一役功成(4) 第五节、“官鳄战”一役功成(5) 第五节、“官鳄战”一役功成(6) 第六节、积极筹谋为救港(1) 第六节、积极筹谋为救港(2) 第六节、积极筹谋为救港(3) 第六节、积极筹谋为救港(4) 第七节、民望有升无跌


第五章、荣任政务司司长




第一节、公务员最大的荣誉(1) 第一节、公务员最大的荣誉(2) 第一节、公务员最大的荣誉(3) 第二节、“董曾梁”管治班子 第三节、说出港人最关心的问题(1) 第三节、说出港人最关心的问题(2) 第四节、崇尚实干的官品(1) 第四节、崇尚实干的官品(2) 第四节、崇尚实干的官品(3) 第四节、崇尚实干的官品(4)


第六章、敢说敢做真英雄




第一节、常勤精进秉要执本 第二节、以踏实作风果断著称(1) 第二节、以踏实作风果断著称(2) 第二节、以踏实作风果断著称(3) 第三节、“煲呔曾”风格(1) 第三节、“煲呔曾”风格(2) 第三节、“煲呔曾”风格(3) 第四节、曾荫权评价同事 第五节、曾有费尽心神烦恼时(1) 第五节、曾有费尽心神烦恼时(2) 第五节、曾有费尽心神烦恼时(3) 第六节、“最值得认识的中国人” 第七节、衣锦还乡


第七章、香港骑士问鼎政坛




第一节、董特首忘我而为(1) 第一节、董特首忘我而为(2) 第一节、董特首忘我而为(3) 第一节、董特首忘我而为(4) 第一节、董特首忘我而为(5) 第二节、曾荫权接棒(1) 第二节、曾荫权接棒(2) 第二节、曾荫权接棒(3) 第二节、曾荫权接棒(4) 第二节、曾荫权接棒(5) 第三节、初步阐释治港理念(1) 第三节、初步阐释治港理念(2) 第三节、初步阐释治港理念(3) 第三节、初步阐释治港理念(4) 第三节、初步阐释治港理念(5) 第四节、代理特首的挑战(1) 第四节、代理特首的挑战(2) 第四节、代理特首的挑战(3) 第五节、各界寄予希望(1) 第五节、各界寄予希望(2) 第六节、用心·务实·为香港(1) 第六节、用心·务实·为香港(2)


附录




曾荫权履历 曾荫权语录(1) 曾荫权语录(2) 香港特首现享待遇 《基本法》关于特首条文 《行政长官选举条例》(1) 《行政长官选举条例》(2) 《行政长官选举条例》(3) 《行政长官选举条例》(4) 《行政长官选举条例》(5)






香港骑士曾荫权

曾荫权简介



  曾荫权个人的成长、奋斗和成功的历程,是香港在风雨洗礼中成为一个繁华社会的缩影。
  他的半生经历,浓缩了香港精英人士的典型成长历程,昭示着香港人的奋斗精神!
  他在香港是一个传奇——没有念过大学而从十八万公务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政务司长统领公务员大军;曾经不被看好仕途,如今却成为接替董建华出任香港特首的焦点人物。
  他曾对记者说:“我是流香港血,饮香港水,绝对不会出卖香港人。”掷地有声的话,令香港人热血沸腾。他形象正气,香港人像叫“煲呔曾”一样,称他为“香港骑士”。
  他是真正“本土出品”的政务官精英。他生于清贫之家,凭勤奋,在香港华仁书院毕业后便加入公务员行列。将近40年的公仆生涯中,经历落实中英联合声明、居英权及炒家狙击港股等棘手问题,但都通通“化险为夷”,他的职业生涯似乎总是带有神秘色彩。
  他服务过不同的政府部门,凭着硬朗、务实的作风,步步高升。究竟这个个子矮小,口舌不饶人,被认为是“炮仗颈”的高官,多年来如何在香港政坛一路青云直上?普遍的看法是,曾荫权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在于他“能屈能伸”,“能等”,“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而且学习能力极强。
  原来我们整天挂在嘴边的“逆境求存”口号,其实曾荫权早已做到了!
  在董建华辞职之后,一个几乎可以预见的结果是,他将通过7月10日的选举当选香港新任特首,开始执政香港的政治生涯。


    





香港骑士曾荫权

前 言



  没有念过大学却从十八万公务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政务司长统领公务员大军;曾经不被看好仕途,如今却成为接替董建华出任香港特首的最热门人选。曾荫权――他在香港是一个继董建华辞职之后,目前代理特首的传奇人物。
  2005年3月12日,中央政府宣布了一条消息,给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政务司长在政治、职业生涯上画上浓重之笔。中央政府接受董建华的辞职请求,同时按基本法任命香港“二把手”政务司长曾荫权为代理行政长官。
  也许有人会质疑:为什么是他?香港特首后备人选竞争激烈,作为董建华班底中民望最高的官员,曾荫权并不在“黑马”之列。然而,他胜出在望却又出人意料。曾荫权何以从社会底层荣登金字塔顶,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人物?这位未来香港掌舵人凭借怎样的人格魅力?使自己成为众人眼中的“黑马”。
  曾荫权是港英政府时期提拔起来的本土精英,上司曾称赞他为“解决困难的首选人物”。作为1995年首位华人财政司长,曾荫权的成功之道在于他的公关技巧,他是一个出色的公关高手。
  从曾荫权执政风格来看,我们可以寻觅他童年成长的烙印。
  这位广为人知的公务员之首,出身于平凡的草根家庭,父亲是警察,儿时一家七口蜗居于六百尺的宿舍单位内,距离富裕实在遥远。身为长子的他为肩负生活的担子,被迫放弃入读大学的机会,投向社会工作。曾荫权的第一份工作是药厂推销员,亲友们怕他陪客户吃喝玩乐步入歧途,劝他转行;1967年,曾荫权加入公务员队伍,考取二级行政主任,在市政事务署工作;此后他的仕途一帆风顺,在迄今的公务员生涯中,获得升职十余次,直至代理最高行政长官。然而,锲而不舍的努力,使他不仅成功加入了公务员行列,更经历19次不同升调,最终荣登公务员阶梯的最顶层――政务司司长。
  曾荫权在私人社交方面的职业操守做得很好,从履历上看,他与董建华最明显的一个区别,是二人出身的迥异,曾荫权可称得上香港人靠个人奋斗成功的典范。能够冲破贫困家境的限制,积极求存,以至成为全港19万公务员的楷模――这不是逆境求存,又是什么呢?
  曾荫权代理特首职务,香港社会各界对其寄予厚望。相信经济复苏势头会持续,期盼共建繁荣稳定和谐社会。李嘉诚力推曾荫权参选香港特首,称赞其具备“人格高尚、有管理才能和大公无私”三个条件。
  香港《大公报》发表社论说,市民对曾荫权寄予厚望,期望在他的领导下带来新气象和生机。香港《星岛日报》、《明报》等媒体也发表了同样盛赞的社论。
  本书以事件描述的方式,增加内容上的趣味性,将曾荫权这位政治人物,还原他感性的一面、“露底”的一面,和“真我”的一面。从中更能体会到原来我们整天挂在嘴边的“逆境求存”口号,其实曾荫权早已做到了!
  藉着这本书,除了让大家更多了解这位代理特首的过去与现在,更希望大家能体会到曾司长那份敢于冲破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从中所有得。
  “拨开云雾见青天”,家境清贫、年少发奋的曾荫权必将成就另一部“香港传奇”,我们预祝他的事业一帆风顺!香港明天更美好!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一节、清贫警察世家出身(1)



  1944年10月7日,刚刚入秋,天气微凉。就在这一天,香港中环荷里活道警察宿舍B座七楼一单位里,警察曾云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因为家里要增添一个家庭成员——妻子邝懿珍诞下了第一个孩子,是儿子。
  初为人父的曾云只知道,这是人生另一大挑战,表示他自此要担起父亲的重任,言教身教,培育儿子成材。然而,相信曾云从没想过,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将来香港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卓越成就足以光耀门楣。
  这个孩子,就是曾荫权。六十年后,他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任政务司司长,全港十八万公务员之首,如今是香港的代理特首——曾荫权。
  在曾荫权出生的1944年,是日本人强占香港的年代。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香港重新回到了英国人的手里,百废待兴,父亲也趁此机会,当上了香港皇家警察,在铜罗湾警察署供职,由于没读过书,升职不那么容易,所以,只是在警署里管制服。自己一家人便住在荷里活道的警察宿舍里。
  当过军人、任职警长的曾云为人正直清廉。虽未至于贫困,惟生活实在清苦,担子也格外沉重。
  虽然是低阶警员,曾云的薪水,与普通香港市民相比,还算是可观。如果是一个三口之家或者四口之家,生活绝对可以维持相当的标准。但是,曾家有6个孩子,加上曾荫权的舅妈很早便辞世了,留下3个孩子,也都寄养在曾云家,所以,曾家的经济状况,极其艰苦,仅靠曾云的那些薪水,很难维持一家大小日常的开销。
  鉴于家境贫寒,曾云单靠微薄的薪水委实不够用,还需要妻子在家中缝制尼龙袋帮补家计。那时候,尽管曾荫权年纪尚小,却已学会在母亲身边帮忙。
  曾荫权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家庭妇女,百分百的贤妻良母。为了补贴家用,她常常去找一个工厂的外放活回家来干。
  孩子太多,家庭又穷,住在警察宿舍里,难免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曾荫权作为大哥,自然就是弟弟们的保护神,任何一个弟弟受了欺负,他都要出头。首先是和人家讲理,如果是弟弟错了,他会代替父亲教育弟弟。如果是人家错了,无论如何,他都得讨个说法,先是以理服人,如果人家仗着身高力大和他来横的,他也不怕,率领弟弟们和人家斗智斗勇。时间不长,他在那个警察大院里出了名,有了很高的威信,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很听他的,他成了实际上的孩子王。此时,曾荫权就是孩子们的头,由他来给弟弟妹妹们分派任务并且管理他们。
  居住环境挤迫,曾家孩子们第天放学后,只可以到楼下的小硬地踢球或到附近嬉戏,为顺利割据玩乐的“地盘”,经常与邻舍小朋友分党分派,偶尔还会大打出手。作为孩子们的大哥,曾荫权眼见弟妹被人欺负,总会挺身而出,为他们出头。当然,除打架外,小“曾老大”带着八个小孩子四处闯荡,顽皮捣蛋的时候多的是。
  他的弟弟曾荫培回忆说,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大佬(大哥)就是我们的总指挥,他干什么都以身作则,分派工作,通常都很公平,所以在几个兄弟姐妹之中,他的威信非常之高,总是说一不二。
  1.祖籍佛山南海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的九江镇,是一个靠近珠江出海口以生产白酒闻名的镇子,九江双蒸是整个广东省惟一的白酒品牌。除此而外,大概是这里的远洋业了,一来有很多村民通过珠海出海,从事远洋捕捞业,二来,历史上有很多人利用珠海出海口的便利,远走他乡。
  如今,这个小镇再一次名扬全国。不过,令这个小镇出名的,不再是物品,而是人,他就是现在上任的香港代理特首曾荫权。
  曾荫权的祖籍,是南海九江镇上西村委会新基村民小组,地处九江镇的边缘。近几十年间,村子的发展并不大,仍然只有140多口人,几十间房屋。整个村子,还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旧貌,淳朴而显得历经风雨。惟一显得气派一点的是村里的曾家祠堂,一幢不是太大的房子,里面供奉着曾家祖先的牌位,正门的一幅对联上写着“世代源流远,宗枝奕叶长”,横批是“藤桂兰芳”。房子虽小,却显示了此地的曾姓,渊源深厚。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一节、清贫警察世家出身(2)



  据考证,曾荫权系曾子(春秋末年人,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后裔,如论辈分是“宪”字辈,是曾子74代孙。就是那个在儒家经典《大学》里开宗明义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曾参。
  宋有苏氏父子“一门三进士”的美谈,在胞弟曾荫培未卸任警务处长之前,曾荫权、曾荫培兄弟俩“港府两高官,曾家文兄武弟”一时脍炙人口,引来无数羡慕。当时号称香港最有名的算命先生就推出一个理论:曾荫权双亲葬于香港柴湾天主教坟场,父母坟同处一个高度,全收令旗贵器,因此兄弟俩能“一个文丞相,一个武丞相”。
  算命先生的话固不足信,但至少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曾荫权能在全无借力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在别人眼里纯然是一个谜,因此只好攀附鬼神。出身寒微的曾荫权能出任政务司司长乃至代理行政长官,个人努力和毅力应是最大原因。
  曾荫权的家,自从爷爷那代开始,便已经离开了新基村,长期生活在香港。所以,曾荫权后来说,他是地地道道的香港人,骨子里流的是香港的血。这话并不为过,算到他这一代,他们曾家在香港,已经是第三代了。
  当年,曾荫权的父亲曾云年纪尚小的时候,曾经回新基村住过一段时间。当时,因为他只不过偶尔回乡,住在亲戚家里,所以,村里人连他的大名都不知道。又因为他很喜欢村里的那些水塘,喜欢打鱼摸虾,而且本事还超绝,连小虾子都难以从他手上逃过,所以,村里的伙伴们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他“虾仔”。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曾云立即打点行装,回到了新基村探亲。
  在祖坟上拜祭过之后,曾云请村里的老人去九江镇吃了一餐饭。曾经赴宴的杨伯回忆说,那餐饭虾仔整整花了70元———这个数目,在当时的中国乡村,可是个了不得的数目。80年代初,即使在广州,十几块钱,就已经可以吃上一顿非常丰盛的酒宴了,因为那时三级工的工资,才只有30多元。曾云请一次客,就花去了人家两个月的工资,可见这餐饭,在当时的乡里,引起了多大的轰动。
  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4个月时候,曾云结束了自己并不富裕的一生。而他老人家万万没有想到,他的5男1女,个个都是社会的精英。
  长子曾荫权,日后会成为香港第一个华人财政司司长,成为第二个华人政务司司长,不久前又成为香港特区代理行政长官。他的二儿子曾荫培,是惟一继承了他警察职业的孩子,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香港警察的最高官衔,香港警务处处长。另外3个儿子先后移民国外,也都有非常不错的事业。老五是个女孩,孩子中惟一的女儿,自然是他的心肝宝贝。可他并没有宠她,而是以同样的方式教育,最终,这个女儿也非常成才,当上了渣打银行中国区总裁。
  2.父亲的藤条教育
  严师出高徒,严父也可以“打”出香港特别行政区两大文武官。时任代理特首和政务司司长的曾荫权与弟弟、已经离休的警务处处长曾荫培,两兄弟能够在政府的行政系统和警队,各自坐上“一哥”位置,缘于童年时经常被父亲“藤条”侍候,两兄弟坦言:昔日的“棒头”打出了今日的成就。
  A、“藤条”打出的成就
  曾荫权两兄弟接受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实习刊物《大学线》专访时,忆述童年往事,现代教育所不容的“藤条”式教子方法,竟是当警察的父亲曾云培养出两兄弟处事认真、性格谨慎、在官场平步青云的独步单方。
  曾云是那种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人,生活负担巨大,加上受传统思想影响深重,坚信棍棒出孝子是真理,所以,他在教育孩子时,方法比较粗暴,动辄一顿猛打。
  南方有一种藤蔓植物,生长的速度很快,春雨一来,几天时间,便可以长出好几寸长。这种藤的柔韧性极好,即使是两三年的老藤,也不会硬,握在手里,就像鞭子一样,打人时,劲道特别大。曾家通常都准备有几根这样的藤条,一旦孩子们犯错,父亲便会抡起藤条一阵猛抽,只抽得孩子遍身伤痕。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一节、清贫警察世家出身(3)



  曾家的孩子,对父亲怕极了。父亲命令他去拿藤条,他明知自己要倒霉了,还得乖乖地将藤条拿过来,然后胆战心惊地交到父亲手上。邻居家打孩子,孩子们大胆,往往敢反抗,或者伸手将藤条以及棍子之类抓住,或者是趁着父亲没有下手前逃掉。可曾家兄弟不敢,他们知道,如果反抗,只会惹来更为严厉的惩罚。挨打时,他们跳着叫着,却不会哀求。父亲说,哀求的人一定不是好人,没有男人的骨气,是胆小鬼。因此,他会打得更厉害。
  曾荫权回忆说,父亲的教育方法非常简单,也有效,只要孩子做错了事,结局都是一样的,挨上一顿打。父亲让他去买东西,比如买豆腐,可他分不清豆腐是当时出的还是隔夜的,那些小贩见他是个孩子,便将隔夜豆腐卖给他。他拿回家之后,父亲发现了,立即将他打一顿。让他去买面包,他也不认识是新出炉的还是已经有几天的,买回来的往往都是隔了好几天的,结果又是要挨一顿打。他说,那时候,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挨一两次打。作为长子,他挨打是最多的。
  小时候的曾荫权,对父亲非常畏惧,长大之后,他也很理解父亲的教育方式。他说,那个时代,中国人的传统教育方式就是棍棒教育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后来做事很理性,一切按部就班,有条有理,除了性格之外,大概与父亲的藤条教育方式也不无关系。
  曾荫权当年还在念小学三年级时,经常见到楼下停泊了一部部簇新警车,等待装卸。有一次,他跟四个弟弟及小妹,偷偷溜进其中一辆警车的司机位,尽情玩耍,竟然连车内的仪表板也拆下来玩,结果不单连累父亲扣薪赔偿,还少不得捱一顿打。
  其实,受父亲“严打”,已经成为曾荫权与弟妹们童年时的“必备节目”。当时父亲长期驻守偏远的粉岭,难得周末放假回家,但若发现孩子们在学业或行为上有任何行差踏错,总会看不过眼,对孩子们“大刑侍候”,以皮肉痛楚教导他们做事要认真及负责任,以及律己以严。就算父亲平时不在家,母亲也会手持“二合一”滕条,对孩子们边打边教,一点儿也不留情。
  当差的父亲,对儿子的要求甚高而且严格,孩子倘有差错,父亲便“大打出手”。曾荫权说,打的内容包括:百厌要打、累弟妹受伤更要打、买错面包一样要打。而弟弟曾荫培更有一次难忘的经历。
  一次他带弟弟出外玩耍时,弟弟不慎撞倒,头破血流,要入医院缝针,回家后曾父即以“大刑侍候”。这是曾爸爸打得最厉害的一次,曾荫培现时仍记忆犹新。
  “藤条炖猪肉”,就是文武一哥的父亲曾云的教子方程式,曾荫权称,童年时每星期至少被父亲打一次,弟弟曾荫培也下例外。
  B、服从严格的训练
  虽然父亲如此,但他们兄弟还是服从严格的训练。“打”,并没有损害曾荫权兄弟对父亲的尊重,反而培养了兄弟的待人接物、处事认真,性格谨慎的态度,成了走上青云路的修身独步单方。
  时移势逆,曾荫权对昔日“藤鞭式训练”,已有另一番体会。曾荫权说:“我不会体罚儿子,但我认同严格的训练。”严格的训练,当头棒喝的提醒,的确使他能够建立个人的坚毅性格。曾荫权在公务员队伍服务逾三四十年,成为政务司长乃至代理行政特首,而他的弟弟曾荫培,亦擢升为警务处处长,兄弟二人堪称文武一哥,成绩原来是由严父“打”出来的。
  曾荫权忆述父亲严打的经过,纵使当时不好受,却始终无损他对父亲的敬爱。
  当然,曾云对子女,也决非一味的打骂。父亲对他们的教育,除了言传身教外,最重要的一笔就是要求他们记周记。
  自曾荫权升上小学四年级开始,这位严父便要求他与二弟荫培每星期都要写一篇周记,留待他周末回家批改,以了解他们的学业和生活情况。久而久之,连篇的周记,也为曾氏兄弟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当时曾云长期驻守偏远的粉岭,要求曾荫权和二弟每周写一篇周记,留待自己周末回家批改,以了解孩子们的学业和生活情况。这为曾氏兄弟打下了良好的语文基础。
  1997年曾父辞世,曾荫权和弟弟曾荫培于1998年以838万元,购回父亲的碧云楼旧居,父子的感情自然可见一斑。
  因工作缘故,其父只有假期方可教命。特区“文武双杰”——曾荫权及曾荫培,在接受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系实习刊物《大学线》访问时,诉说不少童年往事。当时没有海底隧道,来往市区和新界的交通十分不便,故曾父往往要在警署留宿,直到假曰方可与家人共叙天伦。当时两兄弟为争取与父亲见面的机会,曾不惜展开“亡命之旅”。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二节、穷人孩子早当家



  老人们常说“三岁带来老来相”,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在三岁时的性格、品行能看出他长大时的样子。
  大概从三四岁的时候起,曾荫权便已经开始帮助母亲操持家务,帮助母亲做一些零活,来维持生计。那时,母亲拿回来做的零活,最多的是缝制尼龙袋。他还太小,不会动手缝,就帮母亲做一些其它家务。后来稍大一点,在他的带领下弟弟们也都加入了这个行列,他在帮助母亲做活的同时,还要指挥弟弟们怎样做。
  回忆那段日子,曾荫权感慨到:“穷但很开心”。
  因为穷,平常的生活很艰苦,就连最便宜的青菜也是很难吃上几口的,最多的时候,是一家人就着几块腐乳下饭,偶尔能够弄点猪油拌饭。只有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比如生日、节假日,母亲才会买上一点青菜或者是一条鱼几两肉什么的,一家人才算是沾上了一点荤腥。那就是难得的美餐了。
  在曾荫权眼里,父亲虽然没有读过几年书,但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求,深知知识对于谋生的重要。所以,有一种信念是父亲自始自终没有改变的,那就是无论多穷,他都要送孩子们上学。即使没有能力读上好的学校,普通的学校,也一定要上。
  在曾荫权很小的时候便被送进了幼儿园,那时,他们还住在湾仔,他所上的幼儿园是湾仔的慈幼。稍大一点该上小学了,父亲便将他送进了育才小学。接下来,警署给父亲分了一套房子,他们全家搬进了荷李活道的警察宿舍,曾荫权也就转到了警察小学。
  警察小学和警察宿舍连在一起,在这里就读的学生,主要是警察宿舍的子女,管理不是太好,教学质量也很一般。
  没过多久,由于曾云没有文化,如果呆在市区,很难有升职的机会。一些边远偏僻的地区,因为一般人不愿去,所以,往往是像曾云这样迫于想升职提薪,却又没有太好自身条件的人才愿意去吃苦。曾家搬进警察宿舍不久,曾云便被调到了新界,常驻在粉岭。一方面,因为那里的警力不足,工作繁忙,难以有休息时间,此外,也因为从铜锣湾到粉岭,有很远一段路,乘车需要好几个小时,所以,曾云回家就很少了。
  那时,只有十一二岁的曾荫权挑起了家庭重担,协助母亲照顾好弟弟妹妹们。
  他的五妹曾璟璇回忆说:“在她的印象中,哥哥像父亲一样严厉,也像父亲一样霸道和固执。父亲不在家的时候,他就是一家之主,他非常有主见,所有的事情,大大小小,他都能拿主意。而且,只要是他决定了的事,就一定不能更改,也没有商量的余地。当然,他毕竟是个孩子,偶尔也有错了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即使是错了,当时也要弟弟妹妹们执行,事后,他也会悄悄地纠正,可在当时,他肯定是不会认错的。”
  成年后,妹妹在报上撰文说:“哥哥已决定的事,其他人很难改变。”也许正是因为他“扮演”了父亲的角色,使他后来成为一名“帅才”。
  对于这一点,曾荫权承认他从小便养成了主观而且执着的性格,说一不二,立场坚定,不会轻易因为某种观点而改变。
  弟弟曾荫培对哥哥最深刻的印象,恰恰是哥哥的独立和敢于承担。
  曾荫培说,那时,父亲在粉岭上班,很少回家。母亲非常挂念父亲,总担心他一个人在外边吃不好睡不好,生活上没人照顾。她自己要照顾一大家子人,根本走不开,所以,一有机会便会派上两兄弟去给父亲送点家常菜。
  曾荫培回忆说:“哥哥十一二岁时已经很能干了,带着我转几次巴士,由港岛区到粉岭探望在警署工作的爸爸。”他介绍说,那时候的交通远不如现在,没有海底隧道,要从家里乘巴士到码头,坐轮渡海,到了九龙之后,再转乘巴士。若是在今天,孩子十一二岁,家长绝对不敢让他们单独出门。父亲见两兄弟竟然能够来偏僻的粉岭看他,又惊又喜,背后总向别人夸赞自己的儿子能干!   不仅如此,曾荫权还是一个淘气好动的积极份子。当年住在荷李活道警察宿舍,他喜欢在旁边的鸭巴甸街踏单车。还得意地说:“那里很斜,对门便是海,很多朋友翻过车,我却没事!”曾荫权从小就喜欢打乒乓球。你很难想象,清朝咸丰年代兴建的文武庙,五十年代竟有球桌出租,租用半小时五角港币,两兄弟是这里的常客。同学追问:“听闻文武庙有春秋二祭?”曾笑答:“我对此没多大兴趣,那两天没有乒乓球打。”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三节、神父的特别教诲(1)



  曾荫权自幼便在香港接受教育。在湾仔区长大的曾荫权,念过三间小学,分别在慈幼小学念一年级,再转到育才小学升小二,最后在警察小学毕业。
  警察小学毕业后,曾荫权进入华仁书院。香港的华仁书院有两间,一间在港岛,另一间在九龙。都是天主教所办,是香港的名校,历史悠久,培养过很多出类拔萃的人才。
  这类学校具有极为浓厚的宗教色彩,办学的宗旨,也是弘扬教义,广收教徒。进入华仁书院所必须的一项条件,就是要信奉天主教。一九五七年,他透过当时的小学会考,成功升读区内天主教名男校香港华仁书院,开始七年的中学岁月,也自此选择了天主教作为他的宗教信仰。从那时开始,曾荫权便成了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这种信仰,既为他日后的仕途增加了筹码,也增加了变数。这自然是后话。
  同时,他们也会在学费等方面,提供较大的优惠。像曾荫权这样穷人家的孩子,自然读不起私立学校,上公立学校,也需要一大笔费用,进入教会学校读书,是最好的选择。
  即使在学费方面有优惠,曾荫权的家,仍然不能够完全承担。毕竟,他的弟弟们大了,大家都需要读书,每个人就是一大笔费用开支。为此,曾荫权不得不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赚钱,以便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年纪还小的时候,能力和资历都不是太够,要找工作,也是找那种相对容易的。到了中四以后,他开始找到夜校去当临时教师。白天在华仁书院当学生念书,晚上还赶到夜校给那些参加补习的年龄甚至比自己大很多的人上课。这一经历,既让他获得了初步的人生经验,又解决了他整个这一阶段的学费,还略有盈余。
  在学校期间,别看曾荫权架著眼镜,外表一派书生模样,以为他是只爱读书的典型“书虫”,其实恰恰相反,他不但是校内的活跃份子,而且动静皆宜。中四时,曾荫权与死党黄绍径一同参加校内乙组羽毛球比赛,与中三级对垒,当中包括现任教育统筹局副局长祝建勋。尽管曾荫权始终不敌对手,在比赛中落败,却在后来的当官生涯中,饱赢这曾令他输了球赛的学弟。
  除羽毛球外,曾荫权还爱演话剧。他曾与同班同学粉墨登场,参加校内班际话剧比赛,演出英语话剧TheEscape。此剧讲述一七九二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一群被囚禁在巴黎监狱的政治犯逃狱的经过,曾荫权就饰演主角SydneyCarton。虽然未能如愿出线,但曾荫权的演出备受师生赞赏,特别是他那雄浑的声音叫人难忘,即使坐在大礼堂后排,也能听清楚每一字一句。
  在华仁书院这所学校里,曾荫权遇到了一生中对他影响极大的第二个男人。
  对他影响极大的第一个人是他的父亲,第二个男人便是华仁书院的英文老师穆嘉田。这是一名爱尔兰裔的神父,此人和曾荫权的父亲属于一种类型,是那种非常严厉的人。但他又和曾云完全不同,他的行为有些怪异,完全不同于常人。
  进入这所由耶稣会神父兴办的教会学校,曾荫权不可谓没有压力,除源自日常繁重的功课外,还有严厉的天主教校风。不过,校园生活带给他的,是受用一生的重要薰陶,特别是中四那年遇到英文科老师、来自爱尔兰的穆嘉田神父(FatherMcCarthy)。
  中学就读香港华仁书院,直至预科毕业。曾荫权在中四那年,由于中文科不合格,迫著由原来的乙班降至丁班,被他视为奇耻大辱,决心发奋图强,终能在翌年升上甲班。“凡学生肯努力就会进步,一疏懒即退步。”曾荫权此言决非纯为勉励青少年的空话,原来早在他中学时代已付诸实行。
  比如他教学生写英文作文,批改之后,通常都要在课堂上阅读,将好的和不好的宣示出来,让学生知晓。曾荫权从小学习成绩就好,他也一直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成为榜样。没料到,在穆嘉田老师那里,他碰了一回很硬的钉子,让他一时间面子扫地。
  那是因为他当时的英文功底并不是太好。穷人家的孩子,缺乏语言环境,自然不太可能懂得英文。能够吃上一顿好饭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去学那些看上去作用不是太大的东西?但进了教会学校,一切都不同了,他们采用的是英文教学,英文是学校的第一主课,英文如果不及格,连补考的机会都没有,绝对要留级。那次,曾荫权的作文中出现了几个语法错误,穆嘉田在课堂上宣读他的作文,然后对他的错误提出了极其严厉的批评。仅仅如此,他似乎还不解恨,批评过后,又将曾荫权的作文本扔在地上,并且恶狠狠地吐上唾沫。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三节、神父的特别教诲(2)



  这件事,让曾荫权在同学面前很失面子,他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极其自卑,觉得抬不起头来。自卑之余,他并不是放弃,而是急起直追。为了不再受这种侮辱,他开始异常努力地学习英文,极其认真地对待语法,避免重蹈覆辙。自此之后,曾荫权的英文成绩,在班上直线上升,很快超过了那些语言环境好的同学,甚至超过了那些母语便是英文的同学。此后,只要再谈起学习英文,穆嘉田便常常拿曾荫权作榜样。或许,他已经忘记了曾经往曾荫权的作文本上吐唾沫的行为,只是觉得这个孩子,恰恰是努力学习的典型,需要向其他学生推广,却不知道他学习的动力。
  当然,仅此一点,穆嘉田还不足以成为影响曾荫权一生的人。
  曾荫权回忆说,父亲的藤条教育,解决了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疑惑,但并没有完全解决为什么对为什么错的问题。穆嘉田则不同,他熟读天主教教义,遇到任何事情,往往能够从教义中找到道理,并且用一些故事进行解释,一听就能懂。
  1964年,20岁的曾荫权,以优异成绩从华仁书院预科毕业。随后,他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了大学招生考试,并且被香港大学建筑系录取。
  父亲和教父对曾荫权影响至深的人,他们都性格暴烈,曾荫权的火暴脾气也是公开的秘密。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四节、难圆大学梦



  在会考过后,曾荫权在原校顺利升读预科,可是学费和书本费均比以前贵,他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到夜校教书,以贴补日常开支。他投考香港大学,榜上有名,被建筑系录取。对于香港大学建筑系,曾荫权不是很感兴趣,他最初的想法是更希望自己能够就读机电工程。在拿到通知书后,他犹豫了,一是他感到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了;二是上大学需要一大笔钱,而且会给家庭增加极大的经济负担。
  这时,父亲对他说:“就算是负担,也只是几年。我没有别人的父亲那么能干,赚不到更多的钱,但做人一定要有责任心,既然把你们带到了这个世界,就一定要负责到底,至少在读书方面,我要对你们全责。能读到什么程度,就读到什么程度,就算吃些苦,受些累,也在所不惜。”母亲也说:“家里的经济状况虽然不好,但和前些年相比,毕竟是好多了。何况,你也长大了,趁着上大学,也可以打工赚点钱,咬咬牙,撑几年,等大学毕业了,一切就好了……”。
  儿子成功考入大学、虽令曾家上下感到欣慰和自豪,然而当时拮据的家境,上大学简直就是一种奢侈和空想!
  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曾荫权决定继续上学。然而,这种求学之路才刚刚起步就变成了“肥皂泡”,在一次家庭变故中使他终止了学业。
  父亲曾云薪水微薄,儿女又多(五子一女),加上还抚养三个侄儿,尽管有妻子缝制尼龙袋贴补家用,儿子曾荫权在预科期间到夜校任教筹集学杂费,这种环境让子女都完成学业谈何容易?
  多年来,母亲含辛茹苦,干的是最重的,吃的是最差的,每天还要为一家大小操心,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垮了她的身体。就在曾荫权准备上大学的时候,母亲病倒了。躺在病床上的母亲,仍然希望她继续完成学业。
  看着母亲病弱的身体,曾荫权的心都疼了。他突然作出决定,不再读书了,要出来工作挣钱,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好孝顺母亲。
  就这样,为维持家计,1964年在名校华仁书院预科毕业后且已被港大建筑系录取的曾荫权,只有放弃自己的满腔抱负辍学谋生。
  没有让母亲享受到自己的成果是曾荫权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他曾说:“母亲辛苦了一辈子,却没有机会享受,当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成人的时候,她已经无法再支持下去,疾病最终夺去了她的生命。时年仅仅51岁,正是知天命的年龄。”
  放弃,只因为他是长兄;是年,他仅20岁,为了谋生而被迫辍学。当曾荫权决定放弃学业参加工作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尽快找到一份工作,以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薪水,解决家中的经济困难。
  有人说:“曾荫权的半生经历,浓缩了香港精英人才的典型成长历程,也显示了香港人的奋斗精神。”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五节、从推销员做起



  放弃上大学的曾荫权,迅速找到了一份西药推销员的工作。
  恰好,一间叫辉瑞的药行贴出告示,要招数名西药推销员。对于西药这一行,曾荫权并不了解,对辉瑞药行,更是没什么概念。既然人家有职位,他便跑去试一试。推销员的薪水很低,主要靠业绩支取报酬,所以,这类招工程序并不复杂,一看你是刚毕业的学生,形象不错口齿还算伶俐,便说,好了,你明天来上班吧。
  进入辉瑞之后,曾荫权才知道,这是美国的一间老牌制药公司,公司的经营规模很大,在美国以及英国等地,均有自己的制药厂以及研究机构,在整个世界西药行业,占有很大的份额。几十年前,阿斯匹林成为全世界范围内销路最好的药,也成为每一个西方家庭的常备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每一个战士出征时,除了要带枪带子弹之外,还必须带上阿斯匹林。这个药,便是由辉瑞公司研制出来的。在曾荫权离开这家公司几十年后,辉瑞又曾经大热了一把,因为他们研制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特效药物的时候,阴错阳差的失败,使得他们生产出来的药对心血管疾病没有什么效果,却对治疗阳痿有着奇效,这种药就是轰动一时的“伟哥”。曾荫权当西药推销员的时候,自然还没有“伟哥”,那时推销的,无非是阿斯匹林等一些药。
  进入药行之后,他很快便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一行。西药很贵,一般的下层市民,根本消费不起,他们更多是用中药。所以,曾荫权推销的对象,都是那些上层人士。而真正有钱的达官显贵们,他们都有私人医生,用什么药,由医生开出处方,再由下人去医院买回来,并不需要别人上门推销。尤其重要一点,香港的天下,是英国人的天下,最受他们尊重的是英国人以及和他们同根同祖的美国人,亚洲人在他们眼里地位极低,尤其是中国人,几乎完全没有地位可言。什么民主什么自由什么个性,在那些外国人眼里,只是他们口袋里那些准备施舍给别人的慈善品。
  对此,曾荫权愤愤不平,常常在家人面前提起。
  曾荫权秉承中学时期的勤奋和认直的处事态度,努力工作,而且十分听话,深得上司器重,销售成绩超越不少老行尊,成为最出色的推销员。同时,上司为留住这优秀员工,不惜自掏荷包,出钱替他交学费,更让他每星期只需工作两、三天,腾出时间进修。在辉瑞工作虽只有短短两年,但曾荫权每次提起这位上司,总感激对方当年这份情谊。
  然而,曾荫权感到在药厂工作,给终并非自己的最大理想,加上当时亲戚和女朋友(后来成为曾太),都怕他整天拿着公事包在外面逛,跟客户吃喝玩乐容易学坏,纷纷劝他转行。
  曾荫权也在打算着走另一条路,于是在工作半年后便投考政府公务员。一九六七年,他决定告别西药推销的生涯,曾荫权考取港府公务员,毅然加入政府公务员行列,但职位低微,只是一个二级行政主任。
  其实,曾荫权矢志加入政府工作,源于自小培养出来的公务员心态。“我们几兄弟妹从小受爸爸的言教身教,不自觉形成一种公务员心态,以当公务员为荣。”不只是他本人,就连弟妹也深受感染,二弟荫培继承父亲志愿加入警队,小妹憬璇也一度在政府部门任职。
  父亲对他说:“俗话说,端人家的碗,就要服人家管。在公司就是这样,你是替人家打工,自然就得听人家的。你看看整个香港商界,有几个华人是受人尊重的?仔,我对你说,你不如再努力一把,考公务员吧。公务员里面的华人多,人家不尊重我们,我们可以自己尊重自己。而且,公务员的薪水也比较高,又稳定。”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六节、鹣鲽情深(1)



  1.喜结港澳良缘
  曾荫权太太鲍笑薇是澳门人,所以有人称曾是“澳门女婿”。鲍笑薇家族经营的“元记饼家”在当地历史悠久,而她在家中排行最小,一向备受宠爱。
  说起来,曾荫权和鲍笑薇颇有渊源,两家是远房亲戚。后来,她离开澳门来到香港读书,两人一见如故,经常一起回澳门探亲及拜年。所以他们从很小的时候起,便相互来往频繁,真正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有一次,曾荫权到澳门祝贺外父寿辰,他恭敬地奉上香茶给外父,梪得外父大人十分高兴。由于频繁的来往,彼此时,很快种下了爱情的种子。如果谁要找彼此都是初恋,并且恩爱一生的典型,曾荫权和鲍笑薇便是。
  当年,他们恋爱的时候,大家都还是学生,年龄尚小,加上有亲戚关系,这段恋情,面临巨大的阻力,双方的家人,强烈反对。如果总结一下家人反对的理由,应该说是多方面的,当时的香港,早恋还不像现在这样普遍,两个中学生开始恋爱,自然会受到家人的阻挠,这是原因之一。彼此是亲戚,虽然没有血缘,毕竟这种恋情,差不多是颠覆了亲戚间原有的关系,使得某种秩序需要重新组合,有些人难以接受,也可以想象。此外,曾荫权虽然是个“叻仔”,毕竟曾家太穷。养女儿的人,谁不愿自己的女儿嫁个好人家,一生衣食不愁?如果嫁给曾荫权,他是否能做到这一点?真的是没有把握。
  何况,青春少女时的鲍笑薇,绝对是大美人一个,要想找个比曾家更富裕的人家,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何必这么快就将自己的终生定下来?
  然而,鲍笑薇是一个非常有见识的女性,她认定了自己这一生只爱曾荫权,就算是有更好条件的男人,也丝毫不能打动她。就算是家人反对再强烈,她也丝毫不为所动。当时,曾家还住在警察宿舍,那房子确实不怎么样。她丝毫不嫌弃这一点,一旦有时间,便往曾家跑,替曾家做各种各样的事。
  曾荫权的母亲身体不是太好,她便像女儿一样,帮助曾母干家务活。后来,曾母去世,不久曾云娶了续弦,曾家几个孩子和后母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只是碍于父亲的关系,才会对她比较尊重。在调和这种关系方面,鲍笑薇也曾出过不少的力。
  因为曾荫权考上了公务员,鲍笑薇要和未来的丈夫共同战斗,便也就非常努力地参加公务员考试,结果如愿以偿,成为政府部门的一名秘书。
  两人认定了这段感情,不以任何外力而改变。而两人分别成为公务员之后,生活相对稳定下来,阻力也就逐渐减小。六九年,曾荫权担任政务主任才两年光景,便决定与她共谐连理,在中环某酒楼摆了十多围酒席,宴请亲朋,这在当时已甚具排场。最终,他们还是得到了家人的祝福,顺利地组成家庭。
  虽然有情人终成眷属,曾荫权与太太的新婚生活,并非大家想象中舒适惬意。当时他初进官场,收入不多,两口子租住上环西摩道一个六百余尺单位,每天的家常便饭只是炒菜、煎蛋和香肠,生活简朴得可以。鲍笑薇婚后也没有即时放弃蚬壳石油公司的秘书工作,到七六年诞下长子庆衍,三年后再产下幼子庆淳,才正式辞职,专心留在家中相夫教子。
  婚后的一段时间,鲍笑薇一方面继续工作,一方面照顾丈夫,在各方面给丈夫以全力支持。
  “澳门女婿”经常到澳门探亲,还以普通市民的身份,在澳门街头品尝美食。有时食肆店铺没有座位,曾荫权夫妇就像其它人一样,在门口排队等位。常去澳门,自然与澳门行政长官何厚铧建立了私谊。在澳门所见所闻及同何厚铧交往,曾荫权对澳门实施“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经验,以及澳门推动与台湾关系的好做法,必然有所感悟。代理行政长官后,一些从澳门经验中获得的启发,有助于他处理好香港事务。
  2.夫唱妇随
  在政圈中曾荫权伉俪是公认的恩爱夫妻。曾荫权与太太鲍笑薇结婚20多年,至今恩爱如昔。不论曾荫权出席立法会公布财政预算案或酒会等公开场合,两人都形影不离,是政圈中公认的恩爱夫妻。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六节、鹣鲽情深(2)



  在香港,盛传着鲍笑薇的一句名言:“我先生做乜,我都支持。”———先生无论做什么,她都支持。这句话,并不仅仅表现她对丈夫的无限信任,也同时说明婚后的几十年间,他们亲密恩爱的夫妻情分。自从第二个儿子出生之后,鲍笑薇便辞了公务员的工作,一条心当她的曾太,为丈夫和孩子做好总后勤。
  身兼要职,工作繁重是自然不过的事。幸好在曾荫权身旁,有个和他相知逾三十多年的妻子相伴,令他能免却“家务”后顾之忧,处理“公务”勇往直前。
  别看曾荫权是那种看上去说一不二的男人,但在对待家庭生活方面,却是一个极其细心体贴的丈夫。他非常讲究生活质量,也很会制造夫妻间的生活小情调。当他的职务还没有这么高,工作还没有这么忙的时候,他常常会亲自下厨,做点小菜什么的。这一点,他和他的弟弟曾荫培非常相似,完全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曾荫培当上警务处处长以后,成了公众人物,有几次,媒体的记者看到他竟然亲自下厨做菜,大为惊讶,甚至有媒体推测说,他这不过时作秀,是为了给人一种亲民形象。其实并非如此,做菜是他的兴趣所在,他觉得这件虽小,而且也琐碎,却可以让自己体会到更多的人生乐趣,体会到更多的亲情。
  曾荫权也同样如此,即使是当了高官之后,因为家里常常要招待客人,他也都要利用这种机会,和妻子亲近。每逢假期,曾荫权伉俪常到湾仔街市买菜兼拍拖,每逢有大包小袋,丈夫总是争着拿,曾太不时抿嘴微笑,温馨之情溢于言表。
  他刚当上财政司司长时,媒体开始注意到他了,曾有许多次,记者们发现他拉着妻子曾鲍笑薇的手,一起前往湾仔的街市买菜。
  最初,香港市民看到这样的镜头时,都是一句话:“作秀”。是啊,都已经20年夫妻了,这个世上,还有几对手拉着手的?别说是走在大街上时早已经不拉手,就算是在家里,也难得有这样温馨的小情趣了。
  内地不是流利一句顺口溜吗?拉着老婆的手,就像左手拉右手。既然是自己的手拉着自己的手,那还能拉出个什么感觉来?没有感觉也去拉,不是作秀,那还能是什么?
  没多久,香港市民发现,原来世上还真有特例,还真有夫妻愿意这么拉一生一世。
  那时,曾荫权还是财政司司长,没有像后来那么忙,也不是那么引人注目,遇到节假日,他最开心的一件事,便是和太太一起上街买菜或者购物,无论有没有人看到,身边有没有记者,他们一直都手拉着手。一些人看到了他们,只当他们是和自己一样的平常人,也不理会他们,他们也乐于这小小的私人空间不受打扰。有些市民,对于曾荫权为市民所做的一切心存感激,看到他们之后,特意走上前去,和他问好。此时,曾荫权绝对不会因为拉着太太的手觉得有损形象或者其他,他会非常平和地向别人问候,就像是不经意间遇到相熟的朋友或者同事一样。
  随着这一对夫妻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他们也因此成了所有香港家庭的楷模,夫唱妇随的样板。
  全香港人都知道,这一对夫妻,如今都成了名人,丈夫成了代理行政长官,而妻子自从1995年曾荫权担任财政司司长之后,便荣任了女童军总会副会长一职。这是一个义务职务,不拿钱只干事,而且,事务还特别繁忙。这一职务有利于香港的女童,曾鲍笑薇一直干得非常认真投入。但是,这并没有使得她因此放弃家务。尽管后来家里请了佣人,但有一件事,她是不肯假他人之手的,即处理她和丈夫的伙食。她觉得,一个人的健康非常重要,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所以,对于健康问题,她是绝对的一丝不苟。
  A、曾太的求子路
  曾荫权曾表示:“妻子和两个儿子,是他的最爱。长子曾庆衍,已于英国UniversityofBristol医科毕业回港,任伊利沙伯医院实习医生;次子曾庆淳,二十二岁,于牛津PembrokeCollege修读工程科学。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六节、鹣鲽情深(3)



  曾太是一个称职的家庭主妇,言行举止从来都是很低调的,因此不被公众所熟悉。她是那么爱静和打理园艺,甚至极少出席公开场合。
  谈到两个儿子,曾荫权禁不住一脸的自豪,且听他怎么说:“我最开心的,是他们都很好学,很规矩。”然后又补充说:“当然,如果谈去教堂,他们便不及我主动了。”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熟悉曾荫权的人都知道,他们一家都是虔诚的教徒。但原来曾太在结婚前还未与这个信仰结缘。婚后六年,曾氏夫妇虽然很希望有小孩子,但都未能如愿,甚至到放弃阶段,还计划到社会福利署领养一个小孩回家。
  直到有一天,曾太忽然对丈夫说:“如果我们能够有自己的孩子,我便一定去接受洗礼。”当时二人都没有认真看待这番话。怎料翌日曾太去检查身体时便发现自己有喜了。他们都无法解释究竟这是巧合还是上帝所行的奇迹,只有感恩和欣喜。曾太便时常去教堂参加慕道课程。今天,曾荫权两个儿子都念了大学,一个学医科、一个学工程。
  B、曾太为夫亲手打的花领结
  在曾太身上我们能看到中国传统女子的优良品德,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的衣食住行。在香港,曾荫权有“煲呔曾”之称,意思是说,无论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场合,他系的都不是领带,而是花领结。
  曾荫权一次开玩笑地给自己偏爱花领结找了几个理由,他说:“一是领带比较长,而他的身材不够高,打长了,相比之下很不协调;如果打短了,自然地重新再打,很浪费时间。作为政府官员,常常会参加各种宴会,如果是打领带,站起来夹菜什么的,稍不留神,领带便可能拖到菜碗里,惹来不少笑话。领结就少了这些麻烦,打起来容易,形象感觉也好。
  据曾荫权介绍说,他家里有100多个领结,这些领结,全都是由太太精心为他挑选的。
  曾太不仅对丈夫体贴入微,就是对那些采访她的记者,也是平易近人。当她面对镜头的时候,她常常会很不自然,腼腆中带有端庄,显然,这是一个不爱张扬个性的女人。一位记者说,每年遇到一些特殊的时候,记者们便会云集在他家门外,苦苦地等待。曾太知道这些记者很辛苦,到了快吃饭的时候,她会亲自出来,给他们送上一些曲奇饼以及汽水什么的。并且像大姐姐一样和他们聊上几句,叫他们找避荫的地方,别在太阳下曝晒……
  C、贤妻拔掉心中刺
  曾荫权1967年跨入政府大门,是少数没有大学学位的高级公务员之一,多年前接受《明报》访问时他坦言到:“心里总是有条刺,担心会影响前途,这种担心萦绕在我心里十多年了,就像一根刺扎在心上。”
  曾荫权自从投身公务员之列,仕途一片光明,屡受上司赏识,从而扶摇直上。有人说:“一个男人的前途是好是坏在于他找的女人是好是坏。”在曾荫权内心深处,始终存在一根拔之不掉的刺,就是不能与其他同僚一样,取得一纸大学证书。幸运地走进公务员行列,虽然曾荫权一心想把工作干好,但来自周围同行的评价却褒贬不一,各种压力应运而生。
  此时,他才意识到,在这个圈子里有一个大学证书对一个人升职、加薪等发展有多么重要。这是恰逢“崇尚文凭”的年代,高学历者成了企业争抢的“香饽饽”,相反,低学历者似乎到了穷途末路,想要凭借自己的实力打拼一条成功之路,真是何其难也!为了弥补自己学历上的不足,曾荫权一直没有放弃学习。正是这种认真刻苦、一丝不苟的努力,和不达目的誓不言败的执着,深深地打动了鲍笑薇。
  曾荫权回忆说:“初到政府工作时,同事们总是互相询问,你是哪个大学?问到我,我只能说:‘我未读过大学。’别人自然反应:咦,很棒呀!没读大学都考得进来!”曾荫权回忆起昔日情况,毫不讳言当时身边多数同事都戴过“四方帽”,的确令自己觉得自卑,以后也很少提及自己的学历。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六节、鹣鲽情深(4)



  不过,曾荫权的自卑与遗憾,终能在他不断努力下,得到弥补。那时候,世界知名的美国哈佛大学,首次招收香港政府高官入读一年制培训课程。曾荫权虽没有学士学位,却经上司推荐报读。初时,校方质疑他的入学资格,直至看过他的工作履历后,让他顺利入学。这一年正是1981年,绝对是曾荫权毕生最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他生平追逐的大学梦终于变成现实,他开始踏入大学门槛,念学位课程。这一年,曾荫权获政府保送往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公共行政硕士课程,也许是担心回来后无颜见江东父老,他加倍努力进修,他说:“我很怕不及格,不敢有半点松懈。” 首次出国远渡海外,曾荫权十分兴奋。
  为了方便照顾丈夫,曾太和两个儿子一起赴美,照顾丈夫的起居生活。
  香港的公务员制度,延用的是英国式,公务员分为不同的等级,最低一级是行政官,职务就是协助长官处理一些行政事务,相当于内地所说的办事员,或一些低级负责人。内地的公务员,如果获得上级的赏识,可以得到提升,从低级到高级。但香港的高级公务员,必须参加考试,这个级别,被称为政务官,也就是管理行政官的官员,已经属于真正的官员了,具有相当的权力。
  正因为政务官手中有很大的权力,所以,在能力以及人品方面,均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这种考试,要比考我们现时普通的公务员难得多。
  尽管留学路途不易走,但支持他的挚爱――家人始终在他身边,正是由于太太鲍笑薇和两个可爱儿子支持,令曾荫权的海外求学经历没有遭遇孤独。
  妻子的爱没有白白付出,她得到的回报是曾荫权的爱护与关心,夫妇感情经年不变,而且日渐情深。他要出外进修,鲍笑薇始终紧紧相随,带着两个儿子一起赴美,照顾丈夫起居饮食,默默付予无限的支持和鼓励。
  当年一个小记者难得有机会听他诉说在哈佛进修的经验,他谈到:“在哈佛读书时十分痛苦,幸好有太太在身边才能捱过那段日子。”
  得到贤内助的关怀,曾荫权更能集中精神于学业方面,最后取得九科优的超卓成绩,成为哈佛的公共行政硕士,也是首位毕业于哈佛的政府高官。至于他那根自卑的刺,在妻儿陪读期间,在家庭的欢声笑语中,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根刺早已消失,早年回顾这件事时曾荫权亦有所感:“我觉得有剌也不是坏事,正因为看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加倍努力,人家做六本档案,我做够七本。”
  毕业回港后,曾荫权被派往出任沙田政务专员,即当时的理民官,度过了他事业上最开心的日子。
  3.和睦幸福一家人
  曾荫权的事业和家庭是双丰收的。
  曾荫权与太太曾鲍笑薇育有两子。曾太太在儿子出世后辞去原来的秘书工作,专心做“全职”家庭主妇。每次当曾荫权在立法局宣读预算案时,曾太太除了到公众席上旁听外,还会刻意穿上和预算案封面颜色相近的衣服,默默为丈夫打气。
  除太太外,曾荫权最珍爱的就是他的两个儿子。时至今日,曾荫权的两名儿子业已长大成人。大儿子学医,已经毕业,正在英国一家医院工作。幼子庆淳则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工程,也很好。妹妹则在律政署担任律师。
  曾荫权自有一套“教子理论”。他做成功父亲心得是:切忌打骂。
  零一年父亲节前夕,这位常忙得透不过气来的政务司司长,将繁重的工作放在一旁,与记者畅谈“教仔心得”。他说:“我不赞成打孩子,最重要是以身作则。”他认为教育子女之道,决非在于要儿子挨打,不主张采取强迫与勉强的手段:“打儿子不会有用,所以我与太太从不会这样做,只会偶尔轻力‘打手板’,或是不理睬他们一阵子,他们就会知道害怕。”
  被问到对父亲节的感受,这位成功的父亲坦言没甚麽特别感受,但能够令儿子们成为心地善良兼对社会有贡献的楝梁,已是他最大的安慰。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六节、鹣鲽情深(5)



  曾庆廉坦言:“上一代有这么高的成就,鞭策着下一代更要庄敬自强,努力奋发,要以上一代为好榜样,就算下能超越他们,也要建立一些成就,向长辈交代。”
  “庆幸长辈对下一代的培育很严格,让我不至变成游手好闲,如今也有医生资格。”他说正努力考取心脏专科资格。
  曾家是传统中国家庭,外界都知曾荫权的父亲对子女很严格,影响到曾荫权和曾荫培教育下一代’也要求子女脚踏实地,选种时专业为首要考虑,故曾家大多是专业人士。
  在曾庆廉眼中,曾为本港高官的曾荫权,与家人相处时其实很幽默,并没有因为位高权重而变得难于亲近。他们大约每个月便相约饮茶,虔诚的伯父每次都会去完教堂再上酒楼:过时过节家人也会团聚,关系紧密。他说伯父平常与家人只谈家事,下谈公事。
  警务处处长曾荫培与儿子口径一致,回复记者书面提问时说,“非常恭喜”哥哥升任政务司长,以他对兄长的了解’曾荫权定必会全情投入新岗位,尽心尽力为香港人及整个公务员系统,做好新工作。
  “一哥”曾荫培之子曾庆廉医生现职伊利沙伯医院,一向极为低调,多番婉拒传媒访问,也不肯多谈曾荫权任政务司之事。早前透过电话与明报记者闲谈时说:“我们家族习惯低调,伯父一直不肯Connrm(证实)是否做政务司长,问他只笑笑口不答,传媒报道他说曾三次推辞不做政务司长,我还以为不是他。”虽不肯多说,但言谈间还是看得出他对伯父与父亲的成就充满敬佩及欣赏之情。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七节、一门文武双杰(1)



  1.深厚的家族情谊
  童年的时光教两人回味不已,虽然这对兄弟小时因争玩具而吵架,长大后也因对社会事务意见不一而有分歧,但似乎无损二人深厚的感情,维系着这段感情的,当然还有他们敬爱的父亲。
  四十年前,曾氏小兄弟足迹踏遍上环荷李活道每个角落。他们不只在陡斜的鸭巴甸街踏单车、到青年会泳池畅泳,更“斗胆”地跑进中区警署看电影,又在百年古庙文武庙打乒乓球。曾爸爸任职警察,街坊称为“大馆”的中区警署,亦是两兄弟的乐园,每逢周末,警署外的停车场会播放电影,招待警察子弟。曾荫权回忆说:“当时没有娱乐’觉得很有趣。”弟弟曾荫培却描述了一幕“恐怖”情景,话说早年有人在新界打老虎,虎皮剥了下来,会挂在“大馆”外。“哥哥十一、二岁时已经很‘厉害’,带着我‘转’几次巴士,由港岛到粉岭探望在警署当值的爸爸。那时爸爸见我们从港岛来到偏僻的粉岭,既惊且喜。”曾荫培说。由于相聚时间不多,曾荫培特别珍惜每次见面的时间。这位“一哥”加入警队,实际是基于对父亲的仰慕。
  不过,对曾荫权而言,这个由父亲首置的安乐窝,始终怀有深厚感情。曾家还购回了以前的故居。
  一直在公务员队伍供职的曾荫权,长久以来居于政府提供的宿舍或官邸,没有在本港购置任何物业。然而,在九八年九月,他破天荒斥资买下一层房子,正是位于中区半山麦当奴道的曾家旧居,加入“首次置业”行列。
  这问曾家的物业,位于麦当奴道六十四号碧云楼一低层单位,面积约一千六百平方尺,是曾荫权父亲曾云于一九七八年买入,一直没有转手。九七年三月曾云去世后,房子才由继室陈慧敏承继。同年七月,本港正经历物业高峰期,各处楼价炽热,陈慧敏遂以高达九百六十五万港元,将物业售予一问公司。以帐面获利计算,曾家卖出物业所得的利润,是初买入时的十倍。
  九八年下旬,本港楼市随着经济不景气趋向低迷,他趁此良机,以不超过一千万港元买回这个物业,并待交易完成后向政府申报。由于曾荫权本身已有官邸,即使购回碧云楼也不会迁入,估计会让两名儿子居住。
  能够顺利达至仕途的顶峰,登上政务司司长之位,曾荫权最要感激的,不单是身边的家人无限量支持,还有已去世父母的养育之恩。零一年二月十八日,他偕太太带同马蹄兰、毋忘我及小菊花,前往柴湾天主教坟场拜祭双亲。跪在父母坟前,曾荫权与太太保持肃穆,叩首祭告父母的深恩厚爱。
  2.同为高官
  严师出高徒,严父也可以“打”出香港特别行政区两大文武官。身兼两职的政务司司长、代理特首曾荫权与弟弟、警务处处长曾荫培,两兄弟能够在政府的行政系统和警队,各自坐上“一哥”位置,缘于童年时经常被父亲“藤条”伺候,俩兄弟坦言:昔日的“棒头”打出了今日的成就。
  曾荫培在金文泰中学毕业后,十八岁的他随即打算投考警察,一偿夙愿,但由于当年投考警察规定应徵者最少年满十九岁,他唯有先投考柏立基师范学院,学成后还在香港仔官立中学任教。那时候,他为了提高自己报考督察的本钱,特意在英专进修了一年英文。
  一九六六年一月三日,曾荫培年满二十岁,成功投考警队见习督察,同时获得中文大学取录。经过内心的挣扎和取舍,他决定投身“男子汉”行列,自此成就他在警界的终身事业。
  任职警队三十多年,曾荫培调任过不同部门,例如反贪污部、军装部、非法入境情报科及毒品调查科等,担当侦缉工作,更试过供职于警察公共关系科。在芸芸众多任务中,以他出掌毒品调查科的表现最出色,曾破获当时全球第二大毒品案,起出共值三十二亿七千万港元的海洛英,轰动国际,功绩最为昭著,也先后得过不少嘉奖,包括处长嘉奖、女皇警察奖章、殖民地警察荣誉奖章、英帝国官佐OBE勋衔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警察长期服务奖章等。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七节、一门文武双杰(2)



  尽管曾荫培也跟兄长一样,没有念过大学,投身警界后却不乏出国进修深造的机会,单是派往英国受训已有四次,都是在当地高等学府学习管理和指挥等知识。
  九零年他升任总警司,旋即被送往赫赫有名的英国国防军事学院受训一年,学习治安、国防、政治、经济及教育等,更试过前往法国、捷克等欧洲国家考察。这所进修学院的来头绝非等闲,英国前首相戴卓尔夫人及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将军都曾担任客席讲师;至于曾荫培的同学,计有巴基斯坦军事强人穆沙拉克及泰国皇太子等,而中国解放军驻港部队前副司令周伯荣少将,更是他的学兄。
  学成归来后,曾荫培的仕途愈发一帆风顺,升级连连,在九六年升上副警务处长之位,专责警队管理范畴的一切事务。
  曾荫培偕现职辅警总警司的太太张学书在七一年结婚,育有一子一女,长子庆廉于英国完成中学课程,考进香港大学医学院,现为伊利沙白医院心脏科医生;女儿若珩则是律政司刑事检控科的律师。
  曾荫培接任过退休的警务处长许淇安,以大热姿态登上警队“一哥”之位,正好与兄长曾荫权分别执掌本港的财经与治安大权,可谓一文一武,而他俩的弟妹也各有成就,其中一位身在加拿大的弟弟是研究生物科技的大学教授,在学界享负盛名;唯一的小妹憬璇起初任职政府行政主任,后转到私人机构工作,现职渣打银行集团编制学习总监。
  二零零一年应该是曾荫权任职公务员二十多年来,最深刻难忘的一年,因为他要接任宣布退休的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成为特区政府第二任政务司司长。正当有关任命行将尘埃落定之际,关于曾家的另一个好消息在此时传来一曾荫权之弟曾荫培擢升为警务处长。
  与兄长相比,一直任职警界的曾荫培,举止较为低调,但他的资历和功绩也不能小觑。五十四岁的曾荫培,是曾荫权二弟,兄弟俩年龄相差两岁。曾荫培坦言,自己选择投身警界,是受到父亲曾云的影响,加上他拥有五尺十寸的身高,是众兄弟中最高大的,自是继承父亲衣钵的不二人选。
  曾氏一门双杰,双亲未能亲眼目睹爱儿的成就,最令他们遗憾、,曾荫培说:“妈妈51岁已仙游了,我们几兄弟姊妹很爱她。爸爸97年去世,他当年还不是太老,如果他们还在世的话,就可见到我们的成就了。”说罢,这位警队“一哥”即眼泛泪光。母亲离世,对曾荫权影响最深。
  曾荫培简历:
  曾荫培(TsangYam-pui),香港警务处处长。现年55岁(2002年),1966年1月投身警队,任职见习督察。曾先生任职警队36年,负责过多个不同职位,包括驻守军装部及在反贪污部、非法入境情报科和毒品调查科担任侦缉工作。1987至1989年期间掌管毒品调查科,1992至1994年主管刑事部,1994年为港岛总区指挥官,1995年担任刑事及保安处处长,掌管刑事部及保安部,及1996至1999年担任警务处副处长(管理)。他于2000年1月出任警务处处长。2002年7月连任。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一节、香港人称“煲呔曾”



  香港特区政务司长曾荫权出席各种场合时,颈间总是系着不同款式的“煲呔”,因而在香港媒体上获得“煲呔曾”的雅号。这已成为他个人的标志。
  原来,他初入政府工作时,其实像大多数上班族一样,只会结领带。至于他如何爱上堡呔,与“煲呔”一“结”钟情,煲呔一直缠绕着他有数十年的光景,关于“煲呔”有几种解释的版本,其中有一段小故事耐人寻味。
  在1990年,时任行政署长的曾荫权,正为居英权方案忙碌不已,费尽心思。当时,他与港府副政治顾问柏圣文打赌,柏圣文向曾荫权叫板说:“你能带着堡呔出镜,并亮相传媒么?结果,曾荫权真的做到了,也令他自此爱上打堡呔。
  关于偏爱“煲呔”的理由曾荫又一次强调有3个原因,首先,煲呔价钱较便宜,“煲呔”用的布料比较少,自然省钱;其次,它不容易弄脏,而戴着领带进餐时,冷不防就会被汤水弄湿。最后一个原因,“煲呔曾”笑言:“个子小的男士结起挺好看……系领带很花时间,系得太短不好看,太长了又要重新系,反反复复地系来系去,而佩‘煲呔’就没有这些烦恼了。”
  可以看出,曾荫权之所以喜欢煲呔,其实际原因是由于他的身材不如外国人高大,打起普通领带时,不是外幅长及膝盖,就是内幅长过外幅,并不好看,加上进食时领带总会沾到酱油菜汁,数百元的领带可能出席宴会不足三次,便要自动报销。因此,曾荫权选择打煲呔,就能避免这些麻烦。
  随着时间过去,曾荫权家里放置了超过一百个煲呔,分布在衣柜内三个架上,方便他每天挑选。他说:“另外,我的衣橱里也有很多煲呔,但数目却要保密,连我太大也不知道呢!”
  为筹备预算案曾荫权曾亲自到油麻地:“出巡”,跟他倾谈过的油麻地街坊,对他的印象甚佳。油麻地玉器市场内不少摊档负责人都说:“想不出现在有哪个官员比他更胜任。”一个姓王的女士说:“他很友善,而且据说他与董特首很默契,应该适合当政务司长。”她希望曾荫权上任后,不要弃掉“微服出巡”的习惯,要多了解底层市民的生活。
  曾荫权就是曾荫权,英文名字是DonaldTsang,何来一个外号叫“煲呔曾”(BowtieTsang),“煲呔”是蝶形领结(英文为Bow-tie)的广东话音译。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二节、“他好像是只有工作!”



  在84年曾荫权当政务专员兼任区议会主席时,他调职为贸易署副署长,便由民政事务局局长林焕光接替他。
  当时已是沙田区议员的蔡根培,对这位政务专员简直赞不绝口:“曾荫权是DO(DistrictOfficer)中最醒目的,林焕光则最精灵。”
  每天早上八时上班,曾荫权会由办公室大门,一直走到尽头,了解同事工作的情况;下雨天就穿上雨靴,打着雨伞,跑到区内乡村巡区。
  蔡根培称,曾荫权十分重视与居民的联系,他说:“屋邨互委会就职礼,从来没有ADO(助理政务专员)等高级职员出席的,自从曾荫权做DO,两位ADO便要出席。”这两位ADO,就是大力推动清洁香港运动的环境食物局副局长邓国威,以及海关关长曾俊华。与曾荫权共事可不轻松,带领沙田区议会往新加坡考察时,蔡根培说:“早上七时起床,然后由早上参观到晚上,回到酒店便立即开会分享所见所闻,会议结束后才吃晚饭,已是凌晨时分。”
  蔡根培说,后来举办韩国考察团时,区议员便向曾荫权反映,行程因此有所改善,成员多了私人时间自由活动。
  曾荫权的嗜好是什么呢?根据官方网页资料,曾荫权的嗜好是远足、游泳及观鸟,蔡根培却笑说:“他有什么嗜好?我不觉得他有嗜好的,他好像是只有工作,是个工作狂来的!”
  工作狂的成绩有目共睹,短短一年多,沙田区出现一番新景象,大围单车公园、单车径相继落成,城门河从此举行一年一度的龙舟竞赛;当然,少下了曾荫权最感自豪的首支华人少棒队“沙燕”。
  离开沙田后,十年间,曾荫权辗转当过副常务司、贸易署署长、行政署署长及库务司等工作,更于95年成为本港首位华人财政司,但“狂于工作”的性格二十年来始终如一,下属往往会于凌晨四时收到他的电邮。
  出任政务专员时,曾荫权爱在办公室巡视;当上财爷后,他就把握上落楼梯的时间来做运动,同时与每层楼的清洁工人与信差打招呼。
  董建华宣布他成为陈方安生的继任人当天,曾荫权在记者会坦言:“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公务员生涯中。面对下少的挑战,压力日益沉重,近年更往往要付出透支的心力及体力。”
  这位政务司长曾拿自己的前途来开玩笑:“自己都很想给人架空一下,每日安排的时间都好像不够用,有时都觉得有点体力透支的情况出现。”曾荫权工作的繁重可想而知。
  前布政司霍德形容曾荫权是解决难题的首选人物。事实上,派给他的许多工作如输入外劳计划、协助滞留北京的香港人回港,以至居英权方案等,都是烫手山芋。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三节、以成立“少棒队”为豪



  沙田能够顺利发展,立足于新城镇之列,曾荫权功不可莫。他在沙田的另一“创举”,就是在区内成立全港第一支华人少年棒球队。
  当传媒问及从官多年以来最开心或最记忆深刻的事情时,曾荫权总会答,那就是十多年前出任沙田区政务专员期间成立全港首支华人“沙燕”少棒队。当年,曾荫权曾戴着沙燕队鸭舌帽,与妻子到棒球场打气,大喊:“爱沙田!爱社区!”
  1983年,曾阴权时任政务专员,由于区议会拥有三、四十万余款,民政署召集了区内小学校长和区议员开会,讨论如何善用这笔余款,筹办文娱及康乐小组。出席会议的,包括当年的小学校长卢光辉。
  卢光辉虽是小学校长,却非一味关心学生读书,还注重培养青少年对运动的兴趣,他在会议中提出成立少年棒球队,得到曾荫权大力支持,后来成为少棒队的教练兼领队。他记得,当时曾荫权嘱咐他着手筹备,只叫他专心处理队务,自己则会做好筹集经费的工作。曾荫权表示不会过度干预,但出现问题时决不会置之不理。
  同年暑假,少棒队正式在区内招募队员,并取名为“沙燕”,经过只有两三个月的集训,便派上战场,与九支劲旅对阵。
  由于沙燕队缺乏长期训练,在上循环的九场比赛均以失败告终,并全军覆没。
  “到下循环比赛开始前,为激励队员,只见头戴沙燕队鸭舌帽的曾荫权携同家人前来打气,亲自枱着一箱苹果走到比赛场地慰劳队员,还不住鼓励队员说:“只要尽了力便可以,成败只是其次!”
  进行下循环比赛时的沙燕队员们汲取了失败的教训,加上接踵而来的实战经验,慢慢让球队重拾士气,表现开始好转,竟能扭转劣势连赢八场,顺利打入总决赛,与日本的水牛队对垒。
  结果,由于政务专员亲临“督战”,沙燕队终于战胜了水牛队,勇夺总冠军,这是有史以来首支华人队伍夺标。比赛完毕后,队员请曾荫权致词,发觉他竟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原来他在比赛期不停地为队员呐喊打气,不停地高呼“爱沙田!爱社区!”的口号,最后因此失了声,这件事成为他派驻沙田期间最开心难忘的回忆之一。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四节、真情对白(1)



  1.夜半无人洒泪时
  曾荫权有时回首起六年半的财政司生涯时,他对98年一役印象最深——“98年最辛苦难过,入市前夕好惨。”
  鲜为人知的是曾荫权在入市前,曾在夜阑人静时三度饮泣。
  回望六年多“管钱生涯”,虽说不同的日子都有不同难忘回忆,但说到底,还是金融风暴那段吹得疯狂的日子,叫Bowtie曾也疯狂。
  面对繁重工作,曾荫权减压之道是:“回家后,我会看卡通、粤语残片、西洋残片,自自然然我‘脑笋’便会减压,还有每天我要抓紧时间,大清早去圣堂,去二十、二十五分钟,对我来说,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减压方法,是好‘使得’,可能好过气功、打太极。”
  闲时,曾荫权亦会当上“跟得先生”,跟随太太行街市,买餸菜的,可谓减压之极了。曾荫权有一些颇“贯性”的生理现象。每逢公布财政预算案前后便会咳,每逢遇压力便会肥。
  原来面对大压力,曾荫权就会如小朋友一样,将身边的零食都塞进肚里,醒目的曾太这时会在旁监视着,严防他一大把一大把将花生送进嘴里去。
  曾荫权和太太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即使在董建华辞职传闻喧嚣一时,他成为媒体追逐对象的那几天,也依然如此。他劝告记者,不要用“长枪短炮”打扰他的教友,否则“人家会不欢迎我的”。十多年来,每天早上上班之前,曾荫权尽量每天都到香港中环花园道圣若瑟堂做祈祷。曾荫权每到教堂,都有一位红颜知己在他左右,这便是他的爱妻鲍笑薇了,他们两人同为虔诚的天主教徒,每天早上均往教堂望弥撒,二人常常表现出恩爱的关系。
  对“财爷”来说,上教堂除可调剂精神外,还具医疗效用:“每天只需二十至二十五分钟,但在这段时间,我真正可以忘却烦忧,洗涤心灵,母须为文件操心,也可以忘掉工作压力,上教堂对我的血压也有好处。早年我在贸易署工作时,血压曾经很高。上教堂后,血压降低了,现在已不用吃药。”他说这15分钟可以使他暂时忘却缠身的事物,得到心灵的宁静。
  现时他的减压方法,是找一些绝对信任的好同事倾诉,但不会把工作烦恼带返家中:“要太太承担你的所有烦恼,着实不公平。内子早已放弃追问我工作上的事情,但也会不时抱怨我连一些她该知道的事也不跟她说。”
  不过,尽管工作辛苦,他对前景充满信心,他引述英国经济学家杰伊(PeterJay),指人类社会进步的秘诀是四个英文字母“I”,即Information(信息)、Incentive(动机)、Investment(投资)、Innovalion(创意),香港现正在轨道上发展,前途无可限量。
  2.开心和失望的事
  在一次学生采访中,同学们问曾荫权:“你当了财政司长以来,什幺事最开心?什么事最不开心?”他告诉学生两个感受。
  A、认同是最大回报。
  回想三十多年的公务员生涯,曾说:“98年3月,我做了第一个预算案,翌日早上去港台出席答问(大会),路程上,我所乘坐的汽车旁边,有一辆的士追上来,那的士大哥在我面前笑一下,举手、打出大拇指,找想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时间,我做的事,起码有一个普通大众认同,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回报,最高兴的时刻。”
  B、当司长是际遇。
  曾荫权说:“入行时’即三十多年前,我完全没想过当这职位……能否当财政司长,便是际遇、时间等问题。”
  不过,接下来他却苦了脸说:“最失望是我讲出很多的道理,这些道理放诸四海皆准,人人都知道‘一加一等于二’般简单,但往往在立法会,或其它场面,讲出来,他们不相信……很多时是无谓的分歧,为何不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问题?”
  在言谈之中,他又诉说了一些生命之“最”的事情。
  他最爱的人,便是太大和两名儿子。“过去我能够熬过一些艰难的时刻,全是因为我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内子都会在我身旁,给我支持。她信任我,知道我处事诚正无私。每当我大发脾气,她总是静默地不发一语。不过,之后她会下经意地来个‘反击’,也真够我受的呢!”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四节、真情对白(2)



  对他来说,最难入手的工作,是写下一级同事的工作表现评核报告。“我们每日并肩作战,要放下感情因素,绝对客观地着笔,实非易事。”
  曾荫权又道出了他的一些露“底”事件。当初出道由一位药推销员擢升至政务司长,坐拥建制的第二把交椅,堪称香港传奇。然而自幼家贫,看见童年照片令他想起没裤穿的日子……
  3.曾荫权也是“负资产一族”
  他说他也是负资产。
  曾荫权口中的“负资产”,是其位于半山麦当劳道的碧云楼一单位。碧云楼属中低密度楼宇,这个单位是曾荫权父亲曾云于1979年以800万余元买入,曾荫权亦曾居于此。其后曾云的继室将单位出售。
  他建议,负资产问题不能依靠政府帮助解决,否则政府的经营赤字会更厉害。他希望未来几年楼市可以“收复失地”,负资产人士便可“松绑”。
  1998年9月,当时的业主遇上金融风暴,楼价大跌放盘出售,曾荫权与其弟、现任警务处长曾荫培为纪念已故父亲,合资以800余万元购入,在楼价一直未见好转下,曾有地产界人士估价,此楼宇价格已下跌至700万元左右。所持物业贬值100万。
  曾荫权早前出席电台节目时,被部分听众批评政府拒向负资产人提供协助。曾氏在回应时直言对负资产人有些“歉意”,还透露他本人亦是“负资产一族”。
  4.其人另一面
  出于对偶像的崇拜,一批学生第一时间访得曾荫权及曾荫培两位炙手可热的人物,“跑赢”全港新闻界。“当初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机会,结果采访成功”,学生们回忆时说。
  《大学线》编辑何兆伦说:“他们开始就如一般传媒一样,在教堂门外‘埋伏。’”
  “我们像狗仔队一样,先打听曾荫权行踪。早上七时四十五分,目标出现了,我们先表明身分及来意,但他拒绝了我们的请求,跟着走进教堂祈祷。我们只有在外面等他出来,其间更多次‘彩排’兜截路线,又尝试派两位女同学打头阵。那天只有十一、二度,希望他见到她们的惨况后会心软。结果曾荫权离开教堂时,站下来与我们倾谈近二十分钟,结果我们都失策了。”
  每每谈起此事,学生们仍津津乐道。
  曾荫权,属猴(1944年)天秤座(10月7日)。
  他自爆童年“瘀事”,原来幼时的他,很害怕去上环的东华医院,他说:“那里有义庄,又有殡仪馆同埋纸扎铺,气氛阴森恐怖,我好怕去那里!”
  他小时候快乐的日子,是他就读警察小学时。因身材矮小,同学们都不愿与他一起打篮球,他惟有与二弟(曾荫培)到上环文武庙的空地打乒乓球,他说:“嗰时五毫子已经可以打半个钟,我哋几兄弟喺嗰度度过许多快乐的日子。”
  至于,他最喜爱的食物,有:海鲜、蔬菜和酒。他曾在新加坡喝过肉骨茶,甚为欣赏。
  最开心的事,他说:“96年3月,我做了第一个预算案,翌日早上去港台出席答问大会,路途上,我所乘坐的汽车旁边,有一辆的士追赶上来,那的士大哥在我面前笑了一下,举高手、打出大拇指,我想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时间,我做的事,起码有一个普罗大众认同,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回报,最高兴的时刻。”
  最失望的事,他说:“最失望是我讲出很多的道理,这些道理放诸四海皆准,人人都知道‘一加一等于二’,但往往在立法会或其它场合说出来,他们却不相信,很多时就出现了无谓的分歧,为何下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问题呢?”
  最喜欢读的书,中英文课外读物和连环图,中三时已租阅《辛巴历险记》、《苦海孤雏》、英文版莎士比亚及《三国演义》等,高中阶段开始阅读报章上连载的金庸武侠小说受影响最深的事。
  母亲离世影响至深,他说:“二十多年前,我妈妈患了绝症,那时她只有四十多岁,从没贪图过什么,山没享过什么福,就这样便离开,她的死对我影响很大。”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四节、真情对白(3)



  最喜欢的音乐,他说:“在音乐上,我较少听莫扎特,我喜欢的作曲家包括柴可夫斯基、马勒和贝多芬。”
  官方资料,政务司长曾荫权,嗜好是远足、游泳及观鸟,但曾与他共事的人却笑说:“我不觉得他有嗜好的,生活好像只有工作,他是个工作狂!”也许正因为对工作狂热,才能肩负起“终身最大的荣耀”,成为19万公务员之首。
  行政长官董建华宣布,曾荫权代替陈方安生,出任政务司长。曾荫权形容这个新任务,是他“终身最大的荣耀”。
  以中学预科学历加入政府的曾荫权,却鲜有道出个中辛酸。
  他与“19”数字有不解之缘。曾荫权自1967年国入政府任二级行政官,至今,连调任政务司长在内,共调任过19次,而这个“19”数字,成了他官运的高峯,可谓幸运号码之一。至于,在他身上的另一幸运号码,自然是“9”号和“10”号无独有偶两个数字加起来也是“19”这个数字
  曾荫权于2001年5月,正式由财政司长调任为政务司长。他说:“我在公务员体制中工作34年,连调任政务司长在内,共调任过19次,却从没拒绝过任何调职安排。”
  这位与“19”有缘的政务司长,恰巧又是19万公务员之首,统领“19”的吉祥数字。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五节、香港归属感



  他在仕途上一帆风顺,转折点在1974年加入财务科,跟随当时的财政司夏鼎基开始:之后,曾荫权于1981年获政府保送到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公共行政硕士课程,以9A成绩毕业,成为“状元”。
  曾荫权在一次接受报章访问时称:“81年,我获送往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及公共行政学,一晚,外面下着大雪,午夜梦醒与太大说起,若当时有人给我一碗道地的云吞面,我愿出价100美元。
  他对云吞面的情义结,在于他一家在港已有三代,想尽快回港,云吞面更令他加深对香港的归属感。
  在一次曾荫权陪同董特首观赏立法会议员与记者同乐日的足球赛时,也不忘显露其“爱国热心”。
  他以一身“机师”装扮出现,惹起传媒注目,又大谈中国空军抗日战争的故事。
  被记者问及他的机师装束时,曾便说联想起一段历史,就是二次大战爆发期间,中国空军从云南飞往缅甸,为当地抵抗日本侵略的中国远征军和盟军作补给时,飞越喜玛拉雅山一个名为“飞驼峯”的险要山峯,“在这裹有很多飞机跌落去(坠毁)。”
  曾荫权又提及当年自组飞虎队,赴华参战援助中国空军的美国将军陈纳德,他说:“陈纳德当年专搞这些(作空军增援部队)”莫非语有所指,形容他要攀上的另一个高峰同样险要非常,随时有坠机之虞?在他身旁的立法会议员刘炳章听罢此故事后,即笑说:“你曾荫权没有跌下来呢!”
  在香港特区成立一周年,身为首任财政司司长的曾荫权,究竟感想如何?从他在香港回归一周年撰写的文章,就可瞧出端倪。
  在这篇题为《足以自豪的一年》的文章中,曾荫权表示在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时,看见国旗及区旗缓缓升起,标志香港特区正式成立,是最叫他感动的时刻:“当时我和同僚及司法机构法官肃立在交接仪式礼台上,见证这庄严时刻的来临。仪式宣示了香港正式回归祖国,同时亦标志著港人治港的开始,我们原有的社会制度、法制及生活方式保持不变。”
  回顾过去一年,最令这位财政司司长有强烈感受的,是香港的成就和顺利回归祖国,同时他能贡献自己服务特区政府和市民,实在令他觉得自豪。
  九七年七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缓缓升起,香港特区政府正式成立。特首董建华偕一众政府高官,在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及各国政要嘉宾面前,肃立宣誓,表明效忠特区政府。过渡为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的曾荫权,也要开始迎接“易主”后的连番新挑战。
  七月四日,曾荫权出席简报会演说,声言希望香港尽快成为“亚洲曼哈顿”,因为香港的银行、金融、运输及电讯等服务业,与美国曼克顿一样具国际竞争力,有信心香港在特区政府领导下,绝对有能力为内地、亚洲及其他地区,提供多元化商业服务。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一节、考取公务员



  曾荫权最初并不想当公务员,就是因为公务员的薪水虽然还不错,但要想发达,却不太可能。更别想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
  相对普通的打工阶层,香港公务员的薪水确实算是高的。但这种高,也并没有高到可以令你发财当大老板的程度。就以曾荫权当政务司司长的薪水来说,年薪超过700万港元,而且,这个薪酬标准,还不是当初公务员的标准,而是问责官员的标准,公务员的标准要低许多。
  为什么公务员的薪酬比问责官员低?这里有一个原则,公务员是终身制的,干到一定年龄退休之后,还可以享受退休薪俸,生老病死都有保障。问责官员则不同,担任某一个职务,才有相应的薪酬,一旦你失去了这一职务,便什么都没有了。因此,当问责官员,薪酬虽然高出许多,却也有相当风险,如果你在这一位置仅仅只是坐了几个月,随后因事被免职什么的,你就失去了一切。拿梁锦松为例,他曾经是商界要员,年薪是一笔巨大的数字。后来担任财政司司长,如果是高级公务员,即使不再担任这一职务,也能享受一份公务员薪酬。但后来转了问责制官员,不久以后又辞职了,政府便不再支付他任何酬金了。
  700万年薪,看起来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可是,仔细算一算,每月差不多只有60万元,缴纳有关税项之后,也就50来万,而此外,政府不给他任何补贴,所有一切与政务司长任内相关的开支,均需要他自己掏。例如他的私人秘书,司机,日常的汽油费包括部分出差费用等,就算是他出于工作的需要宴请某些官员,费用也得由这份薪酬包干了。内地便有很多人感叹,到香港固然是一件好事,却不愿和香港人接触,因为他们大多数是不招待饭的。某些职衔稍高点的官员招待饭,那也差不多就是公务员便餐,和他们平常上班时吃的差不了多少,既没有酒,也没有七大碟八大碗。有一名内地公务员回来后谈曾荫权请客的情况,竟然是请进自己的家里,由妻子亲自下厨,整了一顿家常便饭。他们当然不可能像内地的人那样,叫上一大群去高级酒楼大吃大喝一番,真的那样,他们每个月的薪水,很快就花光了。
  因为他确实在辉瑞制药公司干得不愉快,看不到前途,加上父亲一直希望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成为一名公务员,一年后,曾荫权下定了决心,参与了当年招考公务员的考试。
  年轻时的曾荫权,还是颇有野心的,他希望凭着自己努力干出一番事业,对于当公务员,兴趣不是太大。可整个香港,想当公务员的人还真不少,竞争异常激烈,加上他的心理准备不足,这一年竟然名落孙山。
  这次落榜,反倒是激起了曾荫权的斗志。在他看来,以自己在华仁书院良好的成绩以及能够顺利考上大学的过去,要考上公务员是很容易的一件事。结果,看到和自己一起报考的人高高兴兴地由政府分派了工作,他还是只能每天去推销阿斯匹林,心里颇有些懊恼,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挽回这个面子。
  1966年,他第二次参加了公务员招考,这次他是有备而来,事前做足了各项准备,结果是如愿以偿,以优异成绩被录取。1967年1月,他正式成为港英政府的一名公务员,被分派在市政局处理牌照事务。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二节、下个目标:政务官



  既然选定了公务员,以曾荫权那种要强的性格,自然不甘一辈子当一名行政官,如果仅仅只是给自己定下这样一个目标,当初,他恐怕就不会考公务员了。
  跨入公务员队伍之后,他迅速给自己确定了更高的目标:考政务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曾荫权默默地准备了整整4年。
  经过两次考试,在1971年他通过了政务官考试,正式成为香港政府一名高级公务员。曾荫权成功考取二级行政主任(ExecutiveOfficerII,EOII)职系,在当时市政事务署工作,专责牌照事务;两年后升为一级行政主任,派往新界区。
  刻苦耐劳的他又获得上司推荐,考取政务主任(AdminisuativeOfficer,AO),成为公务员职系中的“天之骄子”,被派往当时的离岛民政处。
  这一年,曾荫权27岁,在香港政府的政务官中,确实是年轻的新生代。而在整个政务官队伍中,没有大学文凭的,非常之少,曾荫权成为其中的一员,自感压力巨大。踏进新办公室大门,曾荫权兴奋万分,充分证明自己经年的努力没有付诸东流。他第一天上班,便跟副布政司祈连桐会面,短短一席话,对他日后的为官历程留下深远的影响。
  曾荫权记得,当时祈连桐对他说:“后生仔,当政务主任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说心中所想的事。虽然你在说之前,要考虑客观因素,而且上司未必接受你的意见,但没有人是可以阻挠你说话的。”此番鼓励言词,令曾荫权明白到做政务官必须敢言,成为他一直在官场奉行的金科玉律。
  理民府是香港当年的一级政府机构,香港回归后,这一机构更名为地政处,相当于目前国内的国土机构。离岛即远离香港主要街区的岛屿。香港的离岛很多,比较著名的离岛有长洲、昂船洲、坪洲等,长洲因为是天后庙所在,所以成为香港最有名的离岛,也是所有离岛中比较大的一个岛。除此之外,香港周边还有很多离岛,居民数量也相差很大。离岛不是区,而是区下面的一级政府机构,相当于中国内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农村的乡一级机构。由此可知,27岁的曾荫权,当上了港英政府最低一级的官员。官阶虽低,可毕竟手握土地使用权,所以,权力不小。离岛居民建房用地,生产用地,商业用地等所有一切用地行为,均在理民府的管辖范围。此外,由于离岛的土地辖权不像市区那么明确,土地纠纷相对要多一些。虽然职位低,要处理的事情,却琐碎而且麻烦。
  如果换个人,很可能会觉得这是一次流放。毕竟,在所有考上的政务官中,曾荫权的学历是最低的,将他放到离岛去当政务主任,远离了市区远离了家人,即使是休息日,也常常不能回家,自己的整个生活,全都困在了离岛之上,这不是歧视他学历不高吗?但曾荫权并不这样想,在他看来,进入离岛工作,是自己的一次机会,正好可以趁此机会了解民情,积累更多的基层工作经验。至于自己的学历不够,在安排工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弱势,他也非常理解。毕竟,这个社会,是一个实力社会,你有怎样的实力,便可以担当怎样的职务,在你实力不够的时候,你就得尽一切可能增强你的实力,这也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原则。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三节、遇上伯乐——夏鼎基



  曾荫权对待工作勤勤恳恳,正因为此,业绩引起了港英政府一位高官的注意,他就是当时任财政司司长的夏鼎基。就是这个关键的人物,改变了曾荫权的命运,后来被曾荫权称之为伯乐。
  在香港现行财政体系中,夏鼎基占有很重的分量,一般的香港人认为,夏鼎基对香港今天的自由经济秩序的建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最为著名的理财思想,是“积极不干预”政策,这一政策,后来被诸多的香港人捧为金科玉律,且认定不变的定律。夏鼎基在香港人眼里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他确立了一系列理财原则,还在于他不计国别不计身份不计民族,培养和提拔了一大批华人高官。这些人包括了后来在香港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曾荫权、任志刚等人。
  正是协助夏鼎基工作的这段时间,曾荫权的财理能力开始突飞猛进。
  与行政主任不同,政务主任掌管政府的政策制定工作,需要每隔一段时间便调任不同部门,面对其它工作,可谓极具挑战性。曾荫权任职中离岛,这是香港公务员的一种轮岗制,如果没有这种制度,公务员都不肯前往条件比较艰苦的离岛或边远地区任职。三年之后,轮岗到期,曾荫权回到政府等待重新分配。香港政府有很多部门,此时,曾荫权有可能被派往任何一个部门。
  对于曾荫权的新工作有调配权的,在当时的港英政府有几个人,一个是布政司司长,一个是财政司司长。布政司司长对于一个普通股级干部的任免,大概也不会操太多心。财政司长理论上和其他司长是平级的,但职权上,这个职务名列于香港所有官员的第三位,仅次于布政司长。所以,财政司长对公务员的人事安排,有着相当大的权力。
  当年的财政司长夏鼎基对曾荫权在离岛时良好的工作记录非常满意,他指名将曾荫权留在了财政司,直接在自己的手下工作。一般人认为,在财政司工作,对于一名公务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机遇,多半都属于内定的重点培养对象。曾荫权在官场平步青云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步的。
  说起这位恩师,曾荫权满怀尊敬与感激之情。而且的确,这段“学师”的日子中,他从夏鼎基身上学会了不少东西。
  他清楚记得,财政司办公室位于布政司署五楼,有一张大班椅。每年圣诞节翌日,就是开始制订财政预算案的时间,办公室顿时变得热闹不已,除夏鼎基会端坐在办公椅上,其他财务部的官员总会分坐左右,开始忙碌的“度桥”生涯。
  对于素有学者风范的夏鼎基,财政预算案俨如他的“学术著作”,就连在立法局宣读的演辞都由他亲笔撰写。而曾荫权这“小徒弟”只扮演“斟茶递水”的小角色:“第一年我只做斟茶递水,倒咖啡斟酒,到第二年才有机会协助写财政预算案的注脚、图表及附录等,这也是得到夏鼎基的特别关照了。
  当时负责从旁辅助的官员,还包括程庆礼、谢法新及杨启等人,负责资料搜集,向夏鼎基提出意见。
  另外,在曾荫权眼中,夏鼎基是位要求严格的上司。当年在财政预算案制订期间,从圣诞节到农历年,各财务部官员都要开工,没有休息。另外,由于当年整个办公室只有一个电话,即使曾荫权太太打电话来,也是由夏鼎基先接听,然后才递给曾荫权。
  曾荫权在这一职位上工作了3年多,这段时间,他等于是读了一次大学的经济系,将所有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全都学习了一遍也疏理了一遍。和一名经济系大学生不同的是,他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所学到的每一种知识,立即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实践,去检验。通过实践考验,印象更深,实用性也更强。
  在财务部工作的日子,曾荫权有不少难忘的任务和经历,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七五年出任电话调查委员会秘书一职。
  当时电话公司提出加价,掀起民间反对浪潮,港督麦理浩下令成立调查委员会,主席之职由白理渠爵士出任,成员还包括前行政、立法两局议员邓莲如等人,专责研究电话公司的营运。
  委员会从成立至执行职务,都广受传媒注目,而麦理浩给予的调查期限只有半年。可是,委员会内成员意见不一,久久未能达致共识,主席白理渠更一度想独断独行,发表个人报告,不禁令曾荫权这个秘书感到战战兢兢,伤透了脑筋。幸好,他与邓莲如仍努力做好自己本份,居中斡旋,方令调查报告顺利推出,安然渡过。
  从曾荫权在电话调查委员会的卓越表现,令夏鼎基对这位爱徒更信任有加,赞不绝口,加快栽培这颗“明日之星”的步伐。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四节、获得出国工作机会



  当初,夏鼎基调他进入财政司的时候,一些同事便私底下向他祝贺,说是得到了夏鼎基的赏识,提升将会很快,或许,两三年之内,便会委以更高的职位。对此,曾荫权也颇有信心,却并没有因此有任何自得或者自满心理,反而觉得,和其他公务员相比,自己始终存在很大的弱势,那就是他少一张文凭。他只能以百倍的努力和良好的实绩,来弥补这一弱势,让更多的人认清他的能力。
  在整个香港公务员系统中,学历水平非常之高,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大有人在,曾荫权一个中六毕业生,站在和这些人同等的位置竞争,是一件非常吃亏的事。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假若不是他的能力超卓又有夏鼎基赏识,他几乎是和这些人竞争的机会都难以获得。
  他明知自己的弱势,却无能为力。毕竟作为公务员,他已经将自己的一切交给了政府,除非政府需要他去学习,否则,他是不可能离岗的。
  夏鼎基对此也颇为遗憾,他为了培养曾荫权,给他创造了很多机会。
  1977年曾荫权去马尼拉工作一年,就是夏鼎基为他提供的机会。当时,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亚洲发展银行向香港政府财政司提出请求,希望他们能够派出一名财政专家前往马尼拉协助工作。夏鼎基将这一机会给了曾荫权。
  马尼拉方面得到这一名单时,似乎有点不太高兴。毕竟,他们需要的是理财专家,尤其是在金融机构工作,如果没有世界著名大学的经济或金融学方面的文凭,至少也要在财政系统干过多年。面前这个中国人,仅仅只有在香港财政司3年的工作经历,他们认为港英政府是在敷衍自己。
  可是,香港方面毕竟很慷慨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如果他们拒绝,那么,彼此的关系,将会出现十分微妙的变化。几乎是在很勉强的情况下,亚洲银行接受了曾荫权,安排他研究菲律宾和孟加拉的从水系统和铁路发展计划。
  有时候,正因为学历低,才更能激发一个人。曾荫权十分清楚亚洲银行方面对自己的态度,所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一点成绩来,让对方觉得港英政府派出自己,并不是在敷衍对方,而是精挑细选之后才作出的决定。离开香港时,曾荫权在政界的一些朋友为他预测,说这是他的一次机会,也是夏鼎基所采取的曲线提升办法。几次提升机会,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了阻滞,夏鼎基才想出这样一个办法。只要曾荫权在马尼拉干得出色,获得一个良好的评语,夏鼎基便可以拿这个评语堵住很多人的嘴。对于这种说法,曾荫权十分认同,所以,他这一年的工作,比以前是更加的努力。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曾荫权就用自己的工作实绩证明了一切,让所有的同事以及上司对他刮目相看。一年后,他拿着一份极高的评语,回到了香港,重新坐回到他在财政司的位置。这一年中,专责地区财务分析工作,处理过菲律宾、印度的铁路及水利发展的大型基建项目,不但大大扩阔其国际视野,也有利于他更了解政府的财政运作。外调回港后,他加入铨叙科,工作了四年。
  可是,预想的提升并没有实现,一切还是照旧。夏鼎基似乎也很担心这一切会影响他的士气,一再给他鼓励,告诫他,目前还年轻,未来还长得很,无论如何,都要努力将本职工作做好。
  夏鼎基离开财政司司长职务后,升任布政司司长。当时,包括曾荫权本人在内,均有一种感觉,曾荫权升职有望了。
  毕竟,港督的权力虽然大,毕竟对香港的情况不十分了解,尤其是用人方面,会更多地听取布政司司长的建议。从某种意义上说,除了各司局长之外的所有人事任命,都掌握在布政司的手里。他如此欣赏曾荫权,又为他的升迁做过不少的铺垫,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在曾荫权提升的问题上,仍然是困难重重。夏鼎基也开始认识到,如果就这样提升他,难度会越来越大。毕竟,香港是一个人才集中的地方,后辈新人一茬接着一茬,手持博士甚至博士后学位等待着提升的,不知有多少,在香港乃至英国有着很深根基的,同样大有人在。   恰在此时,港英政府决定选派一批政务官前往美国等地受训。夏鼎基抓住这一机会,给了曾荫权一个名额。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五节、哈佛受训――圆梦之旅(1)



  曾荫权也深知,自己没有文凭,对于今后的仕途,影响巨大,他也曾想过各种办法,结果都堵在了必须辞职这一个瓶颈上。
  1987年6月,43岁的曾荫权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由于他工作出色,香港政府给了他最为渴望的馈赠。他因此成了港英政府派往美国学习的首位公务员。曾荫权又惊又喜,既是出差,又享受政府提供的学费,还享受公务员待遇。如果自己提出进修,那就得首先辞去公务员职务。想起当年为求学半工半读的日子,真是感慨万千。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思想和想法也完全不同。对于那些年轻人来说,他们觉得,自己还有大把的时间,大把的机会。目前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便是玩,享受人生。可曾荫权不同,他毕竟不再年轻了。人一旦过了40岁,想法便多了起来。古人说,四十而不惑,那并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经验总结。此时,最令人遗憾的是,那种人生苦短的感觉,似乎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没有做,可是,人生已经接近半数了。
  对于曾荫权来说,这次的学习经历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他未来的人生旅途中,确实是太需要一份学历了,此外,他目前所具有的水平,实际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一位硕士生,所以,他更需要的是与外界接触了解美国的机会。这方面的收获以及对他的意义,甚至远远超过了那个硕士学位。
  曾荫权在经历了风雨之后,可以说深受没有学历之害,吃过不少苦头。此时有了这样一个绝好的机会,他怎能不加倍珍惜?重要的是,他此次前往美国进修,虽然时间只有一年,但直接攻读公共行政硕士课程,直接跳过了学士。
  只要能够学到真知,拿到真正学历证书,他再没有失去公务员职位之忧,也不会在同行面前自卑,实在是人生的一次巨大机会。没有大学学位的曾荫权被政府保送到美国哈佛大学,修读公共行政硕士学位,进一步为他的仕途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在美国攻读学位,和中国的模式略有不同,美国人在教育上更加的开放一些,他们规定,你可以任意选用适当的时间来完成你的学位,既可以选择一年,也可以选择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也就是说,只要你取得某所学校某个学位的学习机会,他们并不在乎你用了多长时间。假定你一天不用便通过了他们严格的学位考试并取得了答辩成绩,那么,他们也照样给你颁发相应的学位。
  当然,他们的学位考试是异常严格的,似乎不太可能有人不经过系统学习,便可以取得学位证书。曾荫权毕竟有了几年公共行政管理方面的经验,平常又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所有的理论,他都已经非常熟悉了。这次的学习可谓天赐良机。
  另一方面,曾荫权也异常珍惜这次机会。他知道,在香港,他所学的是英国人的公共行政管理,体系方面,虽然有相当的共通性,但毕竟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此次来到美国,他需要更加系统地学习美国人的先进经验。家庭负担很重,生理方面来说,学习的最佳时机也已经过去了,毕竟已经渐入中年,记忆力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与20多岁时,都已经不能同日而语。加上多年来生活的规律性,猛然换了一种生活方式,又是在国外,确实有些不适应。
  同时,他也有优势。最大的优势在于他学习的动力比其他人都要强,自觉性自然是非常之好。和他一起上课的那些美国人或者英国人,他们似乎并不把这样的机会当一回事,想玩就出去玩,不是很努力。曾荫权则不同,他恨不得一天变成两天用,更希望能够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将所有自己今后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学到手。
  有关这一切,一年后,曾荫权用他的学习成绩进行了证明。许多和他一起攻读学位的美国人或者其他国家的人,他们仅仅只需要拿到那个学位,至少最终的成绩到底是A还是B,他们似乎不是太在乎。曾荫权不同,他以门门功课优秀的9A成绩,拿到了学位证书,而他的硕士论文,亦受到了导师极高的评价。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五节、哈佛受训――圆梦之旅(2)



  在美国学习期间,曾荫权还有一个收获,便是交下了一位好朋友,那就是日后和他一起在香港政界并肩战斗的曾俊华。
  在他到达美国之前,曾俊华便已经在美国取得学士学位,随后,在美国波士顿教育局找到一个职位。但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他就对这个职位失去了兴趣。毕竟,美国人和中国人,在教育理念上是完全不同的,曾俊华放弃了美国的工作,选择前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深造,他选修的正是公共行政管理课程,为期12个月,因此和曾荫权成了同班同学。
  曾荫权长期生活在香港,对于美国的情况,并不熟悉,有了曾俊华这个朋友,自然省了他在美国生活的许多麻烦。而曾俊华之所以选择公共行政管理这一课程,也是有意想从政,曾荫权当时的身份,有利于他实现这一意愿。
  此外,曾俊华在美国生活多年,对于美国公共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多,他在这方面不断和曾荫权交流,令他受益匪浅。曾荫权也了解曾俊华在这方面渊博的知识和过人的才华。
  或许是命中注定吧,两个性情相投,又都是志同道合、才华横溢的莘莘学子,顿时有一拍即合之感,由此奠定了20多年友谊的基础。
  日后,曾荫权学成归来,随后被安排在公务员事务局工作。这个工作,恰恰是为香港政府网罗人才。而且,曾荫权回来之后才知道,香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英有关香港问题的谈判正在进行。虽然英国方面并不希望将香港交还中国,可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包括邓小平等,却异常强硬。当时,香港社会已经有了一种说法,估计英国根本无法坚持到底,香港回归,应该是迟早的事。
  曾荫权想,假如不久以后香港回归,那时,目前供职香港政府的英国籍公务员,是否还能留任?抑或会跟着港英政府一起打道回府?那时,或许需要更多的香港籍公务员管理香港吧。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应该努力劝说曾俊华回港工作。
  经不住曾荫权的竭力游说,曾俊华放弃了在美国的工作,返回香港。不久,曾荫权被委任为沙田区政务专员,他提升曾俊华为政务专员助理,协助他本人处理相关政务。至此,两人在政坛紧密的合作期开始了。
  其后,由于过人的才华和出色的政绩,曾俊华在仕途上可以说一帆风顺。曾荫权担任贸易署长时,提拔曾俊华担任助理贸易署长。香港回归后,曾俊华又担任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因为工作出色,于1999年,被擢升为海关关长,2001年又出任规划地政局局长,成为香港政府的司局长官员。当梁锦松因为个人问题辞去财政司司长一职后,原工商及科技局局长唐英年接受特首提名,递补财政司长,曾俊华则接替唐英年的职缺,担任在香港极其重要的工商及科技局长一职。
  香港媒体称,自美国学成归来之后,曾荫权的仕途发生很大转机。这话是事实。曾荫权此次拿到硕士文凭,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一来,夏鼎基原本就对他极其赏识,早有重用他之心,但由于当时港英政府对使用华人高级官员有较严格的控制,以及曾荫权本身的学历所限,使得他的升迁出现了诸多变数。当曾荫权拿到文凭之后,这一阻力减少了一半。另一方面,此时此刻,英国政府对香港的政策已经处于根本性改变之中,另一半阻力,也迎刃而解。
  影响曾荫权一生的三个男人:父亲曾云、中学时的神父穆嘉田,及港英时期的财政司夏鼎基。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六节、适应频繁调换



  一九八二年,曾荫权带着优异的学业成绩,从美国哈佛学成回港,重新投入政府的工作,出任沙田政务专员及沙田区议会主席。负责当时新市镇发展策划的同时,他也在沙田区渡过了两年愉快的工作时光。
  当时已是沙田区议员的蔡根培,对这位尽责的政务专员赞不绝口,更称他为“最醒目的DO(DistrictOfficer,即政务专员)”。
  这个“醒目的DO”也实在勤恳,每天早上八时便回到办公室,由大门一直走到走廊尽头,了解各同事的工作情况;遇到滂沱大雨天,他仍坚持“落区”,穿上雨靴撑著雨伞,跑到区内乡村巡视,了解村民需要。
  另一方面,曾荫权的亲民作风,非常重视与沙田居民的联系,也有别于以往政务专员的做法。
  蔡根培接受访问时说,通常在区内的互助委员会的就职典礼,从不会见到高级政府官员的影踪,但自曾荫权上场后,两位助理政务专员便要拨冗出席。这两位政务专员,就是目前大力推动清洁香港运动的环境食物局副局长邓国威,以及规划署署长曾俊华。
  曾荫权秉承父亲曾云处事严谨认真的性格,与他一起工作,决非轻松容易的事。当时他率领一众沙田区议员到新加坡考察,行程编排得密密麻麻,几乎连休息时间也没有:每天早上七时起床,开始到各地参观至晚上,回到酒店便即时开会,分享所见所闻,吃晚饭时已是凌晨时分,马不停蹄,由此惹来部份区议员的怨言。
  经过是次经验,曾荫权明白到人非工作机器,不能从早到晚只顾工作,总要有休息时候。到举办下一个韩国考察团时,他听取了团员的意见,安排他们有更多私人时间自由活动。
  在众区议员心目中,曾荫权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像是除工作以外,就只有工作。不过,多得这个“工作狂”为建设沙田不眠不休,短短一年多时间,该区方能出现一番新景象:大围单车公园、单车径相继落成,连城门河也开始举行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令本来寂静荒芜的新界乡村变得热闹繁荣,成绩有目共睹。
  能力需要证明,更需要去提高。
  经过无数笔试面试,过关斩将,成为政务官,虽是未来政府部门首长的重要起步点,但经常给调往不同部门去工作,而且往往甫到任便需独当一面,带领下属指挥全局,但又不会在同一职位逗留太长时问,先后调职多次的曾荫权,是如何适应如此频繁的调职生涯呢?
  曾荫权在接受电台访问中表示,频密的职位调动,全部由上司安排,自己也身不由主,面对新任命只有执行的份儿。不过,由于久经历炼,每派往一个新部门,他会花约两至三个月时间为新工作“热身”,扼要地掌握工作的要求和职责范围,其余的就可以边学边做,很快便会上手。
  既建设了漂亮的新市镇,又组成了全港首支华人少年棒球队,无疑又为曾荫权的工作成绩表多添了几个优,也给上司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九八四年,四十岁的曾荫权离任沙田政务专员之职,回到政府总部,出任贸易署副署长,上司是麦高乐。
  再次重返政府的决策核心,曾荫权要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承受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脸上笑容也愈来愈少。那时他刚上任不久,随即跟随麦高乐远赴美国,与当地政府展开产地来源规例的谈判,处理此棘手作业。据曾荫权忆述,当时的谈判前景委实不乐观,几乎达到死结的地步,尽管最后终化险为夷,但他也确实曾为打开谈判僵局,试过弄至面青唇白,万分旁徨。
  正是不断的调换工作岗位,并且不断的去适应新的工作,为其日后登鼎特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曾荫权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公务员,为了事业他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以后曾荫权升至政务司司长时,他认为自己被委任此职,是他终身最大的荣耀。他说,在公务员体制内,他已经工作了34年,如果把政务司司长也计算在内,一共有24个职位,经过19次调动。但是,每次调动,他未尝试过向“老板”作出过拒绝、婉拒或是反对等表示。因为他觉得这是公务员应遵守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调动是由制度上来调动,不可以牵强,不可以违背,也不需要争执。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一节、首位华人“财爷”(1)



  1995年3月7日,港府正式宣布,为配合公务员本地化政策,迎接未来特区政府,曾荫权将接替麦高乐,在九月出任财政司,成为第一位担任此职位的华人,也是继陈方安生1993年接任布政司后,另一位担任高职的华人官员。尽管曾荫权一再强调只希望完成政府委派的工作,对升官没太大野心,但“加官”的传言终于成真。
  能够有条不紊地解释政府政策,直言不讳面对传媒质询,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令曾荫权成为“品质保证”的象征,更是港英政府其中一名受“钦点”过的特区政府官员,也为他升任为财政司预先打好了基石。
  与曾荫权共事过的官员,都异口同声认为他是担任财政司司长的最佳人选。在布政司出任教育署长的林焕光,就对曾荫权的能力赞不绝口,他说:“曾荫权的口才好,游说能力强,担任财政司实在最适合不过,曾荫权的领导才能毋庸置疑,一坐上主席凳就彰显出领袖风范,政务官队伍内像这样的人才不多,个个同僚都很佩服他。”
  其实,早在1994年初,曾荫权将接任提早退休的麦高乐,担任财政司的消息,早已传得沸沸扬扬。不过,个性谦虚的他,再三表明自己对出任“财爷”之职不存妄想,能够成为库务司,已是“谢天谢地”,只求尽力而为。曾荫权说:“我和麦高乐是要好的朋友,但现在就这么快说人家要走,实在令人尴尬。”他还说:“而且报章经常提及我的名字,令我浑身不舒服。”
  1995年3月12日,曾荫权率领一行8人的港府官员代表团,前往北京及天津,会晤国务院港澳办公室、财务部、国家税务局及北京税务局各官员,此次港府最高层官员的访京活动持续了8天,载着收获而归。
  1995年9月1日,曾荫权正式上任,成为首位华人财政司,在布政司署五楼上班。就职虽然在9月正式履行,但身为候任财政司的曾荫权,夜以继日开展连串工作,其中一项是组织官方访问团。
  俗语讲:“新官上任三把火”。曾荫权上任的首要工作,是处理港人的失业问题,强调港人需要有耐性,皆因解决失业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本港的出入口走势依然强劲,加上股票及地产市场平稳,经济市场操作完善,经济增长率料可持续在百分之五水平。
  同时,这位新任财政司又认为当前颓势持续的楼市,已经见底,因为香港经济每年都有增长,而土地供应已为《中英联合声明》及《基本法》规定,楼价长远而言不会向下;与九三年相比,现时楼价已高出两成,与过去两年通胀累积升幅相若,开始走回正轨。
  除在宣传上给低迷的楼市注射“强心针”,他还表示会在时机成熟时,考虑取消部份措施,如提前楼花预售期等,但限制楼花转让之类的遏止炒卖措施则不会放宽。
  任命当日,曾荫权与麦高乐一起在政府总部会见记者。神采飞扬的曾荫权,发表讲话前先向在场每位女记者派一支玫瑰花,笑言是“见面礼”,希望她们日后“手下留情”。被问及升职感想,他表示除感到喜悦外,更扬言希望继续以服务港人为目标,两年后能平稳过渡,当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未来特区政府作出贡献。
  由库务司正式“坐正”为财政司,究竟曾荫权的实际薪酬和福利如何倍增呢?这是大家对首位华人财政司的另一兴趣所在。根据港府的公务员编制,曾荫权的月薪由原本的十四万三千港元,增加至十六万一千八百港元,升幅是一成三。
  虽然薪酬增幅不算太可观,但他升任财政司后所享有的种种福利,却明显比以往提高了档次。例如他会从原来的政府物业寓所,迁往南区寿臣山道一所设有后花园的官邸,坐驾会由原来的丰田变为较高级的积架,有司机接载。此外,曾荫权取得的交际津贴,也会增加至每年二十一万九千六百港元。
  1.首份预算案一致好评
  踏入九六年,身为财政司的曾荫权,继续奔走世界各地,宣扬香港即使回归过后,仍能保持经济及司法制度稳定。同年二月,他出席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就与会各国所关心的香港司法及经济制度,做出详尽阐释,表明九七年后香港一切制度均能保持平稳,而日后中国政府也不会对香港经济做出任何干预。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一节、首位华人“财爷”(2)



  1996年3月,曾荫权迎来首次大考——发表第一份财政预算案。三月五日早上,他手持绿色底金色字、以“拓展经济,改善民生”为题的预算案会见记者,解释选择这种颜色配搭的寓意:“绿色代表谨慎、稳健,对我个人而言感觉较祥和;金色代表勇敢和创造性。”至于主题的意思,就是指所有经济发展累积而来的财富,目标主要是为改善民生,同时也为将来香港建设更繁荣的未来。
  与此同时,这位“新来报到”的财政司,改变过去前辈们的做法,首次以广东话及英语宣读他的“处女作”,并在一小时四十五分钟内完成,比历任财政司的预算案简报来得简洁。
  这份预算案的主题,主要是改善民生,受到市民普遍欢迎。曾荫权首次以广东话及英语宣读他的“处女作”,并在一小时四十五分钟内完成,比历任财政司的预算案演示文稿来得简洁。
  预算案发表后翌日,曾荫权出席电台节目,受到不少市民致电赞许。他回忆说,当时做完这份预算案,心下忐忑,但在街头看到出租车司机对他树起大拇指,方觉心安,并大受鼓舞。
  而且的确,曾荫权这份预算案,是一份有盈余且温和的政府预算收支表,税制方面不见太大变动,只是例行调整,朝著改善民生的方向进发,普遍受市民欢迎。预算案发表后翌日,曾荫权出席电台节目,受到不少市民致电赞许,指预算案能体会民问疾苦,既有温情又有远见,是难得“大发慈悲”的预算案,令他鼓舞不已。
  听过市民掌声后,曾荫权接下来要应付的,还有立法局内议员的唇枪舌剑。四月三日,曾荫权携同预算案,率领九名司级官员,来到中环立法局大楼,为预算案内的拨款条例作答辩回应,最后在五十二票支持及两票反对下,获原封不动的大比数通过,成为历来得到最多民选议员支持的预算案。
  事实上,立法局议员对这份预算案的评价,也跟普罗市民反应一样,属褒多于贬。但在局内辩论期问,也曾出现过一阵子“惊险”时刻,险令预算案无法顺利过关。
  当时立法局占最多席位的政党民主党,自预算案出台后,一直拒绝正式表态支持,更不住向政府讨价还价,开出多个条件,直至官员在答辩时明确承诺,日后会作出新的财政及服务承担后,方在最后关头投下支持票;一度扬言会修订预算案的民主党议员涂谨申,最终也撒回修订案,令预算案得以“平安上路”,化险为夷。
  当立法局主席宣布预算案获得压倒性通过时,本来一脸严肃的曾荫权,此时禁不住绽放灿烂笑容,而默默坐在观众席为丈夫打气的曾太及两名儿子,也顿时舒了一口气,替他高兴。偕家人步出立法局大楼,曾荫权被记者问到会如何庆祝这次“胜仗”,雀跃的他笑言要回家大睡一场。
  首份财政预算案赢得满场掌声,曾荫权将要接受另一项更大挑战,乃制订过渡期的预算案。由于情况特殊,港府需要与中方紧密合作,编制一份能跨越九七年主权回归、涵盖十二个月的财政预算。曾荫权扬言,这份预算案涉及过渡期问所有公共服务的延续,以及维持明确财政制度和政策。
  九七年三月底,曾荫权又多了一个新职衔,就是担任证券公司的“龙头”。三月二十日,香港证券公司董事局正式成立,有三名政府官员成为董事局成员。除曾荫权外,还有财经事务局局长许仕仁及房屋司黄星华,其余成员均来自社会不同专业界别,包括胡关李罗律师行高级合夥人兼立法局议员夏佳理、民主党立法局议员黄震遐及汇丰银行副经理刘智杰等。曾荫权表示,希望这具代表性的机构,能有效发展及策划公司业务。
  2.连任九七财政司
  A、获得连任
  九七年的来临,标志着香港主权回归的日子逐渐迫近。矢志为港人服务的曾荫权,一直渴望成功过渡特区政府,终能如愿以偿。二月二十一日,他获委任为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而包括布政司(改称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等主要官员也能顺利过渡。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一节、首位华人“财爷”(3)



  曾荫权获悉留任消息后,觉得很荣幸,认为中国政府及即将上任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理解公务员期望可继续服务港人的诚意。
  欣闻连任“财爷”之职,曾荫权随即向公众宣布对未来九七至九八年的财政预测,为三月发表的财政预算揭开序幕。
  他表示,今年的预算案意义特殊,是为本港平稳过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区政府而编制,由于回归的利好因素,他对香港在年中回归后经济持续稳健增长,抱有极大信心,经济增长达百分之五点五,失业率则可控制在百分之三以下的低水平。
  不过,仍有不少立法局议员觉得,曾荫权的经济增长预测是过分乐观。身兼议员及职工盟主席的刘千石,认为经济增长主要由地产及金融界表现所得,不代表市民所得利益,此预测只会引起更严重的贫富悬殊问题。民建联的陈婉娴也同意本港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不可能带动经济增长。
  尽管听到议员不住“唱淡”,新一年财政预算案仍按原定计划出台。三月十一日,曾荫权手持金色封面的预算案会见新闻界,配以“持恒处变,平稳发展”绿色字,寓意香港朝气勃勃,迎接新时代来临。候任特首董建华听过曾荫权的汇报后,形容预算案稳健、平衡及符合《基本法》规定。
  整份预算案内容,主要环绕政府来年仍坐拥庞大盈余,达三百一十七亿港元,会相应调低差饷征收率,并推出四百个公务员宿舍出售,望能遏止豪宅炒卖之风。
  外界普遍认为这份预算案了无新意。有立法局议员及市民强烈批评,预算案没有在政府有盈余的大前提下,增加综援金额,使老人及贫穷家庭受惠。民主党立法局议员黄震遐更表明,港府若坚持不增加老人“生果金”,该党将否决预算案通过。
  面对议员连串指摘,曾荫权忙不迭为政府“解画”,表示因为政府必须信守长远开支增长,不得超过经济增长的原则,否则难取信于国际社会,误以为港府缺乏原则。再者,他指最近五年各类综援金额的实质增幅达八成八,本年的综援金额也有随通胀调整。他还代表政府承诺,如果下半年港府的经常开支较预期低,兼有证据说明目前综援金不足,政府会乐意检讨综援金水平。
  不过,虽然曾荫权愿意让步,立法局议员仍态度强硬。四月十九日,立法局以二十三票反对勉强通过预算案,反对票之多属历来之冠,民主党、前线、一二三民主联丰及民协议员罗祥国均是反对票的票源。纵使算是险胜一仗,但与去年预算案以两票反对的“大热”姿态通过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B、打破退休流言
  正当曾荫权积极为过渡期进行财政准备,父亲病逝的消息却在此时传来。九七年三月二十四日,曾云不幸病逝,享年七十七岁,在三十一日于香港殡仪馆举行丧礼,以天主教仪式进行。
  敬爱的父亲离世而去,对曾荫权及众弟妹而言,都是一记沉重的打击。举殡当日,一向侍父至孝的曾荫权虽然愁容满脸,却没有出现激动情绪,而他的二弟、于九六年获升为副警务处长的曾荫培,负责在现场打点一切,所有家属及亲友均有到场,包括曾氏兄妹的继母陈慧敏。
  除亲友外,不少港府官员和政经界名人也到场致祭,包括候任特首董建华、港督彭定康、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及恒生银行荣誉董事长利国伟等,向曾云致以最后敬总。
  父亲病殁,无疑令曾荫权感到哀伤难过,但当时还有一个负面消息,也令他极为困扰,就是盛传他会在特区政府成立半年内,会辞去财政司司长之职,从官场抽身而退。
  四月一日,有报章报道候任特首董建华决定削弱财政司司长的权力,首先是委任行政会议成员梁振英研究回归后本港的房屋政策,正好与曾荫权发表财政预算案后宣布成立的专责小组,大唱“对台戏”。此外,董建华又决定在日后特区政府成立后,金融管理局总裁改为直接听命于特首,不再向财政司司长负责。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一节、首位华人“财爷”(4)



  这两个改变,都给曾荫权带来不少打击,认为自己不再获未来“老板”信任,觉得心灰意冷,打算在特区政府成立半年后正式请辞。
  不过,这个流言很快便给曾荫权全盘否认。报道刊出后,他即时透过新闻秘书蔡洁如发表郑重声明,表示自己从未想过回归后辞职,也没有感到意兴阑珊。曾荫权又说,公务员是他的终身职业,如无意外会一直干下去,继续服务香港,不会轻言离队,有关报道绝对错误。
  C、驳斥香港悲观论
  1998年对香港而言,绝对是一个难过的年关。经过97年下旬金融风暴之后,香港的经济环境未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市民依然活在经济不景气和失业率极高的困境中,给曾荫权制订财政预算案,提高了难度。
  1月7日,曾荫权出席临立会会议,回答众议员质询政府在经济欠佳的情况下,如何增加市民对政府的信心,以及会否冻结公共收费时,表示香港经济根基依然稳健,暂不会冻结收费,但会考虑减税及向供楼人士提供税项优惠。稳守“量入为出”的财政预算,一向是曾荫权处理下一年度预算案,他总是把香港长远利益放在首位。
  他曾在香港电台节目《香港家书》中说:预算案需把香港利益放在最重要位置,要维持香港长久以来辛苦建立的优势,包括积极不干预、保持丰厚储备及币值稳定等,政府绝不可患上“近视症”,也不会将纳税人的血汗钱换取一时掌声。他又解释,自己也感到责任重大,承受的压力比过去两年编制预算案更甚。尽管即将出台的预算案会回应港人目前面对的困难,惟它不是仙丹妙药,不能即时扭转经济局面。
  对于“财爷”暗示不会在预算案中大减税项或增加公共开支,临立会内各政党反应不一,但普遍认为政府应积极为市民的经济困难著想。民建联经济事务发言人陈鉴林对曾荫权的言论表示遗憾,认为在当前经济环境,政府应实行有效措施还富于民;民主党的单仲楷虽然认同“财爷”维持审慎理财的原则,却指政府应考虑给予受金融风暴摧残的中产阶级减税优惠。
  距离公布预算案尚有一段时间,曾荫权为让预算案顺利通过,主动约见临立会内各政党,力陈政府编制预算时的各种限制及难处,强调必要稳守审慎理财原则,又再暗示难削减差饷等税项徵收。部分政党议员听过曾荫权阐释政府对预算案的立场后,就明言若预算案未能满足市民诉求,不排除会投下反对票。
  面对议员态度强硬,曾荫权只不断呼吁他们要顾全大局,别随便反对预算案,同时承诺预算案能体现市民与政党的要求。
  民意调查发现有超过四成市民认为“财爷”在处理经济问题的表现合格,较评分不合格者多出近两成。
  在粉碎了“辞官归故里”的谣言后,曾荫权继续频频出国,向海外各国坦诚香港在回归后,仍会保持繁荣稳定,并对关于香港的悲观言论逐一反驳。
  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全球校友会会议上,曾荫权以校友身份,发表“香港与中国的重要事项和未来机会”的演说,向出席的商界精英证明,香港在1997年7月1日主权移交后,会按照《中英联合声明》及《基本法》的承诺,保持香港经济自主权及生活方式不变。
  曾荫权尽力对外“扮靓”香港,加强港人对现时港英政府及未来特区政府的信心。1997年4月30日,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公布二月及三月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港人对中、英及香港三个政府信任程度均有上升,曾荫权也成为继布政司陈方安生后,另一位评分最高的政府高官,取得六十一点三分诚信指数,获得市民对其表现的肯定和支持。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二节、财政预算审慎为本(1)



  总结任内六份财政预算案,曾荫权以’审慎’二字来形容,致力维持政府收入与支出平衡。零年三月十二日,曾荫权最后一次以财政司司长身份,出席本港各大商会合办的预算案午餐会,致辞时表示港府近期严厉控制开支,是要留给继任人稳固的财政基础,不会贸然留下“烂摊子”。
  1.带有感情的预算案
  “能够参与预算案工作是一个很大的荣耀,也是做公务员的很大报酬,内里出了很多汗水!”作为本港首位华人财政司、特区首位财政司长,市民及政界对他的评价尚算不错。不过,曾荫权任内也有不少惹人批评的事件,包括指他对亚洲金融风暴反应过慢,警觉不足,发
  表预算案前演出一幕幕“狼来了”事件。
  “每一份预算案,都有每一份的挑战………都有自己特别的感情……”曾氏说。
  过去五份预算案反映了社会的起跌,“96年我第一次做时战战兢兢……”他首次撰写预算案时,经济尚算不俗,亦弄出一个盈余预算案。
  “97年第二份因香港回归而最有政治意义!”适值97回归前夕,前景一片乐观,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高峰,但由于多个党派不满“财爷”拒还富于民,立法会结果只以三十票赞成,二十三票反对通过预算案,创下历来最多反对票的预算案。
  2.“难度最高”的预算案
  九九年三月二日,被曾荫权誉为担任财政司司长以来“难度最高”的财政预算案,终于隆重面世,是为金融风暴后首次评估香港前景的重要财政文件。这次预算案的中文名为“强本节用,共创新猷”,源于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著作《天论》第十七章的“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曾荫权认为,此两句话有巩固根基、审慎理财的意思,十分适合香港。
  他手持湖水绿色封面的预算案会见传媒,坦承这年本港经济背景与九八年有很大分别,政府需要作出很多痛苦决定。
  虽然预算案对政府来说是痛不欲生,却能令市民普遍受惠,皆因港府会实行战后以来首次退税一成的“非常措施”,全港一百七十万纳税人及公司均能受惠,总额达八十五亿港元,其中六十六万纳税人可获退还五百港元或以下。此外,政府并会以半价徵收未来七月至九月的差饷,减轻二百四十万业主的差饷负担。
  同时,曾荫权在预算案中,提出多项振兴经济措施,包括兴建迪士尼乐园、数码港及将原来由政府全资拥有的地铁上市等。另一方面,政府又决意提高本港的金融竞争力,研究及落实将联合交易所与期货交易所合并,两所各自旗下三间结算公司也会走上整合之路。
  预算案体恤民困,进一步提升曾荫权的民望及市民对特区政府的信心。根据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进行的民意调查,认为曾荫权担任财政司司长称职的,共有超过六成被访者,其中五成更认为他是一位体恤民情的政府官员。
  此外,香港政策研究所在预算案宣布当晚,进行民意调查,发现共八成六受访的市民认为,未来一至两个月特区政府的表现会转好,对特区政府的信心指数则由七十八点九分,上升至九十九点二分。
  尽管财政预算案广为市民接受,仍有立法会议员觉得它有不足之处。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立让会举行预算案辩论,前线立法会议员刘慧卿声言对预算案内多项措施不满,例如退税措施没有顾及中、下阶层市民,数码港计划没有探取公开招标等,因此不会支持这份预算案。
  对于有议员准备修订以至反对预算案,曾荫权呼吁议员们要三思,因为议员如要修订预算案,只会令政府的赤字进一步扩大,到时可能需要提高其他税项才能增加收入,会有更多市民受影响。
  三月三十一日,立法会辩论财政预算案开支部分的《一九九九年拨款条例草案》,曾荫权在会议中致辞,引用其儿时母亲对他说过的“理财智慧之谈“:“家有三千,日用二钱;全无生计,用得几年?”,说明单靠出售政府资产和举债,只能应付一时之需,不可填补持续出现的经常性赤字,因此政府绝对有增加收入的必要,纾缓庞大的开支负担。他又呼吁议员表决时,要顾及《基本法》内对处理财政预算案的严谨规定,并支持后来提出有关收入部分的建议。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二节、财政预算审慎为本(2)



  结果,议员没有叫曾荫权失望。经过投票后,在五十五位议员中,除了前线的刘慧卿、何秀兰、职工盟的李卓人、刘千石及街坊工友服务处的梁耀忠五人投反对票外,拨款条例草案获大部分议员支持,顺利通过。
  3.一致喝采的预算案
  二千年二月中,距离公布来年财政预算案的日子愈来愈近,作为财政司司长的曾荫权理应继续埋头苦干。不过,这次他却打破惯例,在公布预算案前提早与市民对话,出席商业电台节目《风波里的茶杯》,亲自聆听市民吐苦水之余,同时向市民讲述政府面临的财政危机。
  曾荫权在节目中表示,虽然本港经济已步入复苏期,但政府的财政在两年前金融风暴时暴露了弱点,估计仍会出现赤字预算,政府的财政依然困难。
  “二千年会有赤字、原本我以为二零零一年会回复收支平衡,但现在我认为二零零一年也不见到!”他又认为,为维持政府稳定的收入,不排除开徵销售税及陆路离境税的可能性。
  三月八日,本年度财政预算案终于出场。曾荫权手持浅蓝色的预算案会见新闻界,介绍这本题为“增值创富,节流裕民”的预算案。他说选择以浅蓝色配搭金色题字,是希望带出一种宁静、清新及舒服的感觉,同时寄望在增值与节流以后,香港的经济能够再攀高峰。
  见过传媒后,曾荫权又要马不停蹄,前往立法会大楼,向议员宣读预算案。尽管踏入立法会正门前,陪同曾荫权到场的曾太遭沿途示威者以溪钱撒面,却无损他以轻松的心情,读出这份预算案。
  会上,曾荫权向议员陈述的预算案内容,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无新税,不加税”,赤字大减为十六亿港元,而本年的经济增长预计为百分之五,中期经济增长更由百分之三点五,调整至百分之匹。
  至于立法会内的三大政党,包括民主党、自由党及民建联均对政府只有十六亿港元赤字感到意外,仍欢迎港府没有加税和徵收新税项,显示锐意与市民休养生息的决心。自由党副主席兼立法会议员夏佳理,称赞此份预算案是曾荫权自九五年任职“大掌柜”以来,最出色的一份代表作;至于一向爱跟“财爷”唱反调的民主党,更罕有地在曾荫权首次宣读预算案后,即表示接受。
  这次预算案除得到政党支持外,同时赢取了市民掌声。根据香港大学社会研究中心的民意调查报告,在六百五十名受访者当中,有七成市民满意预算案的内容,较去年上升了两成半,是特区政府成立后最为市民受落的预算案,更有超过一半市民认为,预算案能刺激本港经济复苏。同时,这份空前成功的预算案也带动了市民对本港经济的信心。
  不但市民赞好,今次曾荫权主导的预算案,也得到中央官员的称颂。三月九日,正身在北京出席人大会议的国家财政部部长项怀诚,称赞曾荫权“很有本事”,能够编制这份广受大众欢迎的预算案,更半开玩笑地表示要向这位“财爷”学习如何维持简单税制。
  另外,曾荫权推出这份预算案,被政界人士和学者认为有利他的官运继续亨通。政界人士指出,曾荫权日前发表的不单是一份预算案,而是一份“财爷施政报告”,一开始便利用大量数据来显示个人对全球经济形势的熟悉,然后再阐述如何改革政府架构,提高本港竞争力。
  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刘兆佳也认为,曾荫权的“掌柜”角色自特区政府成立以来,已日益膨涨,与特首董建华需要更强势的“介入香港经济”作风有关,同时对他日后争取政务司司长之位十分有利。
  到二千年四月五日,财政预算案在四十八票赞成下,获立法会大比数通过。曾荫权在会上表示,由于香港市民能在经济不景的环境下继续拚搏,令政府赤字最终低于预期,使他能决定不加税及开徵新税。对于有议员指再在预算案公布前重施“狼来了”的故技,让市民虚惊一场,这位赢得市民掌声的财政司司长则辩称,坦率地向咨询对象道出政府预期的财政隐忧,是他的重要责任。
  曾荫权曾在预算案中建议,为迎合香港经济转型,需重组政府工商部门,建立在工商局之下的“新科技署”,取代原来的工业署,由财政司司长亲自督导科技与经济发展工作,以全力推动新科技下的经济活动。此外,他也会兼任两个委员会主席,统筹及协调创新科技岭展,同时加强政府吸引外资的策略,为“财爷”进一步提高权力写下重要一页。
  当然,不单是处理科技及经济发展的实务,曾荫权也不忘向海外各国推销本港在科技发展的成就。二千年六月中,他远赴美国波士顿,出席波士顿国家关系委员会及波士顿经济委员会合办的午餐会,指在过去十二个月内,香港有一千五百四十间网站公司成立,比一年前多八倍,显示香港正致力经济转型,成为拥有先进科技和提供高质素服务的世界级城市,以及亚洲区内创新科技的先驱。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三节、获选香港杰出领袖



  九八年二月十二日,曾荫权被《星岛日报》选为九七年度的“香港杰出领袖”,是继特首董建华及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后,获得此奖项的政府高官。致辞时,他表示感到非常光荣及高兴,认为一个具领导才能的人,应该具备“信、望、爱”三大美德,以及刚直不阿和坚持不懈的特质。
  身为选举评审团主席的中文大学校长李国章,公开赞扬这位“香港经济政策建筑师及总司令”是一位智勇双全的领袖,其正直、超卓分析力与工作魄力值得大众尊崇及致敬。
  1.编制“心血之作”预案
  不过,这位新鲜出炉的杰出领袖,依然坚持不肯为本港市民筑起一个又一个的“空中楼阁”,要求市民面对现实渡过经济不景的“紧日子”。他再次在公开场合中呼吁,无论是政党议员抑或市民大众,都不要对预算案抱太大幻想,表示世上没有易走的路,也不见得上天可永享繁荣。“我怀疑是否真有这样的天堂。即使有,我也不是摩西,可以带领群众走到这片乐土,无论我们是否已在旷野度过了四十昼夜。”
  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曾荫权引用自己最常读的《圣经》,以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作喻,谦虚地表示自己没有能耐带领群众寻找天堂,又指预算案既要大洒金钱,又要同时兼有充裕盈余,以及赢得国际好评,简直是天方夜谭。
  其实,这位“香港摩西”不断公开“唱淡”,是刻意为预算案“降温”九八年二月十七日,他率先介绍了枣红色封面的预算案,标题为“利民纾困,自强不息”。他表示,编制这份预算案是他三十一年公务员生涯中最痛苦的工作,惟希望此本“心血之作”能减轻市民在经济和心理上的负担。
  整份预算案的内容,可谓与曾荫权早前的言论大相迳庭。当中有不少项目都是为协助市民摆脱经济困境而设,最注目的是首次给予供楼人士按揭和扣税优惠,在逆市中带来惊喜。预算案推出后翌日,曾荫权出席港台直播节目时指出,引入按揭利息扣税额乃迎合时势需要的措施,可以暂时纾缓供楼人士的沉重负担,由于香港已制订清晰的房屋政策,此措施绝不会令楼价飙升,助长炒楼活动。
  “财爷”这份预算案,同时得到中央政府财金官员的赞赏及认同。九八年二月二十二日,曾荫权以新任财政司司长的身份访问北京,与三大中央政府财政及金融领导人见面,包括财务部部长刘仲藜、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与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其中刘仲藜称赞财政预算案是为老百姓着想,又指预算案中预测本港来年会有百分之三点五的经济增长,已算是不错。
  预算案得到中央官员的认同,无疑是特区政府成功管治香港其中一个重要标志,财政司司长实在居功至伟。面对刘财长连声称赞,一向严肃的曾荫权虽然口中说“哪里哪里”的自谦之词,脸上却不禁绽放灿烂笑容。
  2.修订加税角力赛
  预算案满载中央政府的掌声返港,曾荫权又要严阵以待,面对临立会议员对预算案的质询,他将面临力保预算案通过的重任。
  1998年3月10日,临立会内四大政党的议员,包括民主党、民建联、自由党及港进联,难得达成共识,一致同意由应课税品修订条例法案委员会提出修订,联手冻结预算案中,调高百分之六燃油及甲醇制品税的提议。
  不过,为捍卫政府稳定收入来源,曾荫权没有退让,声言若议员坚持提出修订,他会与同僚商量,研究是否需要撒回预算案内的部分税务宽减建议。
  曾荫权此言一出,随即惹来众议员不满,认为是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的恐吓。在财政预算案首次辩论当日,议员们先赞赏预算案能反映市民宿求,显示政府对舒缓目前经济困境的诚音,然后即时向曾荫权“开炮”,狠批其在冻结燃油税问题上出言恐吓议员,是“为求目的,不择手段”之举。一直致力争取政府冻结燃油税产品税的自由党议员刘健仪声言,倘若“财爷”拒绝收回有关警告,政府需承担一切后果。   议员们毫不留情的口诛笔伐,曾荫权终于选择了让步。辩论期间,他形容推动调高应课税品税项的处境是“孤身走我路”,皆因得不到议员共鸣。他解释说,假如议员通过冻结各项燃油税,将影响政府收入来源的稳定,益发难以维持公共财政平衡,从而迫使政府缩小宽减其他税收的可能性,只是“实话实说”,没有威胁议员的意图。然而,为争取议员通过预算案,曾荫权不再坚持跟议员继续角力,决定收回撒销其他税务宽减提议,并扬言会继续努力游说议员,直至成功为止。后来,预算案亦总算成功通过,有惊无险。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四节、五任“财爷”(1)



  自九五年接任财政司以来,曾荫权一直以担任“五任财爷”为目标,他也曾多次声言做过五份预算案已很足够。二千年财政预算案公布后不久,他在电台节目中表示能够在任内做到五份预算案,业已心满意足,流露离任之意。至于被问到完成财政司司长工作后会何去何从,他重申自己始终是公务员,去留与否应徵询他的“老板”——特首董建华的决定。
  事实上,曾荫权在港府服务多年,一直平步青云,在金融风暴时更带领香港走出经济低谷,令香港在两年问迅速恢复元气,其财政司的功绩,已超越港英政府时期的彭励治(任期由一九八一至八六年)及其恩师夏鼎基,实在很有机会再上层楼,成为下届政务司司长的“热门人马”。
  1.辛勤忙碌地工作
  九五年十一月初,获港府颁发长期服务奖,表扬他在政府工作二十八年来的贡献。
  从布政司陈方安生手上接过奖状,标志著曾荫权为官多年的重要成绩。自担任财政司后,他每天过的都是忙碌无比的生活,不足为外人道。
  曾荫权接受香港电台电视节目《飞越工作问》专访时,指自己习惯每天清晨六点便起床,梳洗过后,七点会出发到附近圣堂做早祷,半小时后就上班去。返到布政司署后,他总爱步行上五楼办公室,一来可以做运动,二来可与信差或清洁工人打招呼。
  打开办公室大门,繁忙的工作正式揭开序幕,他要开始忙于应付各类型会议,接见不同重要人物,包括外国财长、使节、银行家及商人等,更要定期与财政科同事商量各种政府决策,几乎占去一天大部份时间。会议完毕后,他还要处理一些文书工作至黄昏,整天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到了周末,曾荫权能腾出的时问比较多,有时却免不了务必出席的应酬;至于星期天,他通常会清早起床,看罢一份《明报》及《南华早报》后,再吃早餐,然后钻回被窝多睡两小时,醒来顿觉精神奕奕,这是他独特的减压妙方。
  虽然当过代理财政司,但曾荫权坦言,正式上任后有不同感受,例如他要独力思考和面对不少政治、财政、经济转型、过渡期及中国政府等问题,直至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后,才与其他同事讨论,付出比以往多几倍的精神和时间,解决困难时也要特别下一番苦功。尽管压力非轻,曾荫权仍十分享受目前的工作,觉得既富意义又具挑战性,即使牺牲更多私人时间也是值得。
  2.“三元及第”
  九六年六月,刚率领一个六十二人代表团前往东南亚国家访问的曾荫权回港,便要接受两项重要任命,就是同时担任代理港督及代理布政司之职,暂代返英述职的港督及放暑假的布政司,处理本港事务至八月中,被誉为本港过去一百五十年来首位“三元及第”的政府高官。
  然而,为免自己分身不暇,曾荫权还是选择暂时让出“财爷”的位子,交予财经事务局局长许仕仁。在此期间,他每月可多获四万一千六百元额外薪金。
  七月六日清早,身穿黑色整齐西装外套及深灰色西裤的曾荫权,乘坐港督专用坐驾返回中环布政司署上班,开始“兼职”生涯。面对此番“双喜临门”,他一直面带笑容,直言觉得“好开心”。
  曾荫权能够成功取得这两份“兼职”,或多或少也是天时地利的美妙安排。若论高官的资历,政务司孙明扬的年资仅次于陈方安生,理应由他接手代理布政司之职,不过,由于孙明扬与另一位资历次于他的文康广播司周德熙,不约而同在这段时间离港度假去,才给曾荫权造就此难得的机会,为后来“上位”铺路。
  九七年六月二十九日,距离本港主权回归还剩下一天时间,英国皇储查理斯到港,在主持将举行的主权交接仪式前,代表英女皇在港督府主持最后一次授勋仪式,向二百五十名政府官员及社会人士颁授勋章,财政司曾荫权当然榜上有名,获颁授KRE爵级司令勋章,较布政司陈方安生的CBE司令勋衔高一级。其弟曾荫培也不逊色,在同一天获颁OBE官佐勋章。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四节、五任“财爷”(2)



  从皇储手上接过勋章,曾荫权表示还未肯定是否采用“爵士”的称呼,声言它只是一种外国装饰,日后会否佩戴还得看特区行政长官的决定。“我是忠于香港人,这也是我获授勋的原因。”他谦恭地说,充份表明了他不求虚衔,只求竭力为港人服务、做好公务员本份的实干性格。
  3.白玉微瑕
  在财政司长曾荫权公布任内最后一份财政预算案之后,我们这个时候去评价这位香港第一个华人财政司长,可以认为他是白玉微瑕,对其广开言路,深入民间,听取不同意见的作风尤其欣赏,并寄望他出任政务司长后,将之发扬光大。
  曾荫权一九九五年开始出任财爷,经历了历任财政司所未曾遇过的转折——香港回归的重大政治变化:令他百上加斤的是亚洲金融风暴接踵而至,香港经济泡沫破灭,这六年是风云激荡、历尽艰辛和考验。曾荫权任内下断要在市民、政党、财团、各种下同的利益集团,以及香港整体利益之间谋求平衡。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可以取悦所有人,但证诸市民给他打出高分,民望名列前茅,以及他两位上司——董建华及陈方安生,均对他推崇备至,足以说明曾荫权是一位普遍受到好评的财政司长。
  九七年下半年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十级风力正面袭港,由地产疯狂上涨而形成的经济泡沫,应声破灭。曾荫权虽说自己下是摩西,无法带领羣众到乐土;但却实实在在沉着应战,并于九八年入市成功击退国际炒家。这场风暴,不少市民都直接或间接受害,纷纷要求政府为他们的损失负责;曾荫权的响应是,“一定要把香港的长远利益放在第一位,将纳税人的血汗钱拿来换取一时的掌声,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政府的所为,更是危险的动作。”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九九年财政预算案中,曾荫权宣布支持本港的高科技发展振兴经济,将在港岛薄扶林钢线湾兴建数码港,并在未经公开投标的情况下,将发展权授予长实集团主席李嘉诚次子李泽楷的盈科集团,因而惹来地产商不满,掀起连串风波。
  九九年三月十五日,本港各大报社都收到一封署名“关注此事的市民”的匿名函件,指数码港是一项地产项目,政府私下将之批给一间私人公司,有违本港以往重视公平的原则。
  信中又分析,数码港内的住宅部分,可建成的楼面面积为三十八万八千平方米,占整个数码港面积的七成二。若以现价计算,除减去二亿港元作储备基金,作为发展商的盈科可稳赚三十五亿港元的利润,甚为可观。
  与此同时,传媒收到另一项消息,指本港多家大地产商如新鸿基地产、恒基地产及新世界发展等负责人,已计划约见曾荫权,准备当面提出对数码港的意见。
  为释除地产商们的疑虑,政府自有“解划”的必要,重任自然落在曾荫权身上。
  三月十七日,他偕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约见本港九大地产商代表,包括鹰君集团董事总经理罗嘉瑞、新世界集团董事总经理梁志坚及太古地产执行董事简基富等,举行会议。会议举行前,曾荫权曾公开发表讲话,明确表示香港的字典不存在偏袒主义,港府更是一直保持高透明度,维持公平竞争。
  至于政府批出数码港予盈科惹来外界不满,他就认为此乃误会一场,因为有人不了解数码港必须由一家拥有专才、良好商业联系和能承受风险的科技公司负责,盈科正是理想公司之选。
  经过一小时的会议,曾荫权与各地产商均三缄其口,不肯透露详情。代表太古的简基富只形容会议是实用及具建设性,惟尚有具体细节安排需要落实,看来经政府解释过后,地产商又一次认同政府的做法。
  4.调查首次榜上有名
  特区政府成立后,特首董建华即提出政府自九九年度起,以后每年稳定供应超过八万五千个住宅单位,曾荫权被委以重任,成为这项重点房屋政策的首席执行者。九七年七月十六日,他以财政司司长身份率领五局四署,组成“房屋用地供应督导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表示会在九九年后每年可落成超过十万个公私营单位,来源包括房屋委员会提供的五万个公屋及居屋单位,以及房屋协会和私人参建居屋的五千个单位。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四节、五任“财爷”(3)



  另一方面,政府批地予私人发展商,每年落成共有单位三万个,重建与改契可提供一万六千个单位,而夹心阶层住屋计划每年又可供应二千个单位等。由于未来房屋供应将供过于求,楼价预计会有缓和情况,能遏止炒卖风气。
  曾荫权又表示,由他作“总舵手”的委员会,将密切监察土地供应进度,规定每个地盘均需有一名首长级官员出任监督主任,采取微观管理方法,严格遵行特首倡导的“每年八万五”时间表。
  因新一届领导一心为民,辛苦工作,市民们对特首董建华及特区政府高官的支持度,都有激升迹象。根据亚洲商业调查中心的调查,在六百一十二名介乎十八至六十四岁受访者中,董建华的受欢迎程度由百分之五十七,跃升至百分之七十八。稳坐特区政府“第三把交椅”的财政司司长曾荫权,更是首次列入调查中,虽然满意程度仍次于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也能稳守第三名,得到八成二支持率,显见港人对他的信任和支持不但没有减少,更进一步肯定了他执行政府政策的表现。
  诚然,曾荫权没有因此自满,仍默默地恪守身为公务员的本份,服务香港。踏入九七年下旬,更大的考验终于来临,也令曾荫权向来只经历过小风小浪的仕途,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那就是令泰国及印尼货币相继失守、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五节、“官鳄战”一役功成(1)



  1.在回归的第二日爆发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7年7月2日,也就是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第二天,震撼世界的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了!历史将永远铭记!
  1997年,世界东方的亚洲,山雨欲来风满楼。亚洲“五虎”泰国、菲律宾、印尼以及整个东南亚国家,突然间成了国际金融“大鳄”们追杀的“病鹿”。一场20世纪世界最大的金融危机,以人们始料不及的速度和威势,席卷天下,波及全球,它将世人无情地抛入了惊恐的深渊。
  进入10月下旬,亚洲金融风暴以前所未有的威力,震荡着全球金融市场,从而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罕见的国际性金融风暴。而在此期间,最引人注目的是国际“大鳄”冲击香港、台湾和韩国,导致港币、新台币和韩币的剧贬,其中又以港币的状况备受世人关注。
  国际金融“大鳄”们竟然在香港经济形势良好的时候予以袭击,这似乎不可思议,其实道理非常简单。香港作为世界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新兴资本市场,其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之高,资本进出总量之大,在亚洲首屈一指。近十几年来,香港资本市场投资回报业绩骄人,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大鳄”早已对其虎视眈眈,垂涎三尺,必欲飨之而后快。于是在这次风暴来临之际,香港自然也成了索罗斯等饕餮之徒逐杀的对象。
  乔治·索罗斯是犹太人,一九三零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五二年大学毕业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精通法文及德文。一九六四年,他移民到美国,从事外国证券生意,五年后偕有“奥地利股票之父”之称的吉姆·罗杰斯合作,成立量子基金会,总部设于英属安提瓜,利用套作期货及现金交易方式,在各地金融市场牟取暴利,是其中一名“弹药”充足的大炒家。
  索罗斯所以能够闻名于世,始于一九九二年的欧洲货币危机。当时,他观准英镑汇率过高,已达到一成半,遂以量子基金押注十亿美元,只沽英镑,结果赚取了超过十亿英镑进账。英国政府为抵抗这个’货币狙击手’的猛烈攻击,已动用超过十亿美元,最后仍落得惨败下场,不但被迫让英镑贬值,更导致英镑脱离欧洲汇率机制,使欧洲统一货币遭遇一次惨痛的“滑铁卢”。
  九六年八月初,英国一份新报章SundayBusinessPost刊登了一篇报道,指由索罗斯控制的量子基金沽空价值二十亿美元的港元,拟将矛头直指香港,挑战联系汇率机制,曾令本港市场出现轻微波动,但量子基金发言人随即否认此事,指有关报道不尽不实。到八月底,远在新西兰威灵顿出席会议的曾荫权,接受彭博资讯记者访问时,表示港府曾经接触索罗斯及量子基金的基金经理,解释本港联系汇率及财政现况,而对方亦向港府表明不会作任何挑战港元联汇制的行动。可是,有关访问甫经发表,即引起曾荫权不满,认为报道混淆不清,有澄清必要。八月三十一日晚,他从新西兰返港,在机场会见记者,扬言金融管理局在一年多前的确曾接待过量子基金的经理,向他们解释联系汇率及本港外汇储备状况,但决非他本人或任何港府官员接触索罗斯,甚至警告这位“大炒家”别打联系汇率的主意。
  1998年7月,泰铢在金融“大鳄”基金炒作下大幅贬值,震动整个亚洲,并迅速波及香港,恒生指数很快直线暴跌到4000点,银行贷款利息居于历史最高位,外汇储备损失80亿美元。根据香港金融局官员的分析,如果港府不采取行动,香港很可能在5天内“断气”。
  2.金融“门神”曾荫权
  然而,就在几乎整个世界都在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打击面前显得惊慌失措之时,却有一个人始终沉着冷静,毫无惧色,勇敢地面对风暴,奋力博击,带领港市杀出众多国际“大鳄”的重围,使香港经济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光明大道。他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财政司司长——曾荫权。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五节、“官鳄战”一役功成(2)



  曾荫权正思索着、分析着,国际金融“大鳄”们竟然在香港经济形势良好的时候予以袭击,这似乎不可思议,其实道理也非常简单。香港作为世界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新兴资本市场,其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之高,资本进出总量之大,在亚洲首屈一指。
  作为致力贡献政府的忠仆,曾荫权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在香港顺利回归后,他仍可出任特区政府的财政司三年,更许下重要承诺,指自己只要一日为“财爷”,也会捍卫在港推行已有十三年的联系汇率,因为此举可创造高增长率、低失业率及提高外汇市场稳定性,也绝对没有经济、财政或政治因素要改变此政策。声言要坚持在港实行联系汇率到底的曾荫权,不单向全港市民立下此重誓,更一度被外国传媒盛传他曾私下与国际著名炒家索罗斯接触,警告其不要妄想挑战联汇。
  其实,对国际金融“大鳄”们一举吞噬东南亚各国后,必将向香港袭击这一情况,曾荫权和金融管理局局长任志刚早就预料到了。
  香港危在旦夕!
  曾荫权联同“桥王”许仕仁、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决定合力入市击退大鳄,这个组合后来被誉为“铁三角”。在那不平常的日子里,他们配合默契,频出高招,与国际金融“大鳄”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生死搏斗,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而惨烈异常的保卫大战。
  也许会有人认为,曾荫权不算是一个幸运的财政司,上任时正碰着香港经济情况欠佳,遇不上天时地利。然而,尽忠职守的他,始终坚持要为香港服务,不单致力改善本港的经济困境,又要披上战衣,为捍卫港元而战。
  3.手持利剑斩“大鳄”
  “任何对港元发起冲击的企图都是不明智的。”当国际金融“大鳄”疯狂进入港市时,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对金融“大鳄”们这样说到。这句话当然不是白说的,它包括了两层意思:其一,我有决心打垮你;其二,我也有实力打垮你!
  其实,早在九八年一月初,随著印尼盾暴挫,令索罗斯等一群国际炒家又再伺机出击,想在本港市场大捞一把。“大鳄”们不但在外汇市场狂沽港元,还大量抛出港元期货,令港元一度回软,拆息开始出现上扬。据统计,当时炒家们在外汇市场抛出的港元数量,达三十亿美元之钜。于是,金管局继续使出“挟息”一招,不用费上十足功力已击退“大鳄”攻击。
  “铁三角”深知,在亚洲金融危机已蔓延至全球,新兴市场货币都被国际金融“大鳄”打垮,亚洲只有港元与美元挂钩,国际金融“大鳄”已由声东击西变成正面袭击的情况下,他们现阶段的当务之急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坚决捍卫港元汇率,使港元利率回落到低位,不影响股市及楼市的水平。因此,捍卫港元是他们“只准成功、不准失败”的背水一役!
  转眼到了九八年六月,面对亚洲“金融大国”日本金融危机来临,国际“大鳄”再度袭击香港,但战术比以往更千变万化,是经过精心部署的“三步连环计”。
  首先,炒家们利用低息借入的港元,充作狙击的“弹药”,在期货市场抛出港元,同时沽空期指,视为第一步的“准备期”;至于第二步的“造市期”,炒家们开始在市场散播谣言,继而疯狂抛售港元,迫使港府再度“挟息”,令恒指暴跌,甚至借贷抛空股票;当恒指暴跌时,淡仓合约平仓,“大鳄”们即可方便地携款而去,就是第三步的“收获期”。
  为筹备另一场战役到来,国际炒家可谓挖空心思。早在九八年四、五月,索罗斯等炒家趁着中国大陆受得住金融风暴冲击,人民币汇价稳定,而港府也力挺联系汇率不变,大量发售港元债券,同时吸纳港元,共筹集得三百亿港元。此外,他们还利用本港低息期借入一年的长钱,单是索罗斯手上已备有四十亿港元。
  踏入六月中旬,日圆跌破一百四十一点,索罗斯等炒家觉得时机成熟,大举向港元发动进攻,在六月十日与十二日两天,连续抛出六亿美元的港元,使市场上的港元再次紧绌。为应付这次来袭,金管局果断采取多项措施,改善银行流动资产,终令拆息在短时问内回稳。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五节、“官鳄战”一役功成(3)



  与“大鳄”们交手期间,曾荫权不忘再次向公众宣称要捍卫联系汇率。他接受英国广播公司访问时表示,除非香港人彷佛《圣经·启示录》内的“哈米告多顿”(Armagedon)一样,不惜卖楼、卖车及变卖所有物业,将所有资产变成美元或其他外币,否则仍有信心维持联系汇率。他形容香港只是一只患了感冒的金鹅,现阶段不能生蛋,但日后定必生产更多,继续扮演其在中国及亚洲区内的重要角色。最后,他更对记者说,如果在任期内不能顺利保住联汇制,便会辞职不干。
  曾荫权不断为捍卫联系汇率与炒家“过招”,令他一直受港人支持。九八年六月二十六日,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公布新一轮民意调查,共访问了五百三十八位市民,曾荫权的受欢迎度仅次于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取得六十一点七分。
  国际金融“大鳄”阻击港元的如意算盘被彻底粉碎了。然而,曾荫权十分清楚,这场战役还未完全结束。金融“大鳄”决不甘心就此罢手,他们一定还会重振旗鼓,卷土重来。迎接他们的战斗将会更加残酷!
  4.“8月风暴”来临
  九八年八月八日,曾荫权远赴土耳其访问之前,表示在金融风暴未完结前,仍不排除有炒家狙击港元,而政府是基于对资金的需求,才动用财政储备吸纳港元,以击退炒家。他一再强调,港府捍卫港元及保持联系汇率的决心,依然不变。
  曾荫权暂时离港到土耳其“避避锋头”,回来后发现形势已然大变,香港外汇储备已损失了80亿美元。香港金融局官员的分析是“大势已去”,如果港府不采取行动,香港很可能在5天之内“断气”。
  1998年8月,国际金融“大鳄”经历几次挫败后重振旗鼓,对港市展开了新一轮更为猛烈的进攻,掀起了震撼世界的“8月风暴”。曾荫权和任志刚则针锋相对,由于前三次的港元保卫战,双方的战略战术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三次保卫战的胜利基本上都是在联系汇率制下自然发生的,所以其情其果尚属比较“温和”,而在第四次保卫战中,由于国际金融“大鳄”改变了战术,采取港元、股市、期货“三管齐下”的办法冲击港市,曾荫权和任志刚改变了以前抗击“大鳄”阻击行动时只通过提高银行拆息来维持联系汇率的单一战术,并一反过去被动迎战的做法,采取在股、期、汇市全方位主动迎击的策略。为此,曾荫权和任志刚果断地推出了维护联系汇率制度的7项金融措施,同时还指示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在股市及期货市场采取相应行动,及时入市干预股市,以狠狠打击“大鳄”们阻击港元和操控市场的行为。
  1998年8月5日,曾荫权指挥金融管理局运用财政储备,出其不意地在低价位上兑入了国际金融“大鳄”们抛售的港元,使市场的港元数量不变,从而稳住了银行拆息。同时,针对“大鳄”们需要大量借钱以补充攻击港元“弹药”的情况,曾荫权再次警告银行不准借钱给“大鳄”,并每日公布银行体系的结余总额。在港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深明大义”的香港银行也同曾荫权密切配合,停止借款给涉嫌阻击港元的基金机构,令“大鳄”们无法借钱用于冲击港元。结果,“大鳄”们抛售的港元如泥牛入海,未掀起波涛。而他们抛售的300亿港元若以“10厘利息计算,每日的利息损失就达900万港元”。
  纵使曾荫权不断对外表明港府紧守联系汇率的立场,炒家们仍然对港元穷追不舍,继续连番攻击。单是八月十日当日,“大鳄”不单抛售港元,股市和期货也接连下跌,港股一度跌破七千点,后来两天分别跌破六千八百点及六千五百点。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摩根士丹利、高盛、里昂、所罗门、怡富、惠嘉、美林及霸菱等大型证券行组成的’国际大鳄’集团,已经拥有超过十万张八月期指结单,准备沽空期指牟取暴利。
  经过数天的角力,尽管港府实行的措施可一挫炒家们的锐气,效果却不算显著。这样看来,要有效打击一众贪得无厌的“大鳄”,唯一最可行的办法,只有政府直接入市干预。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五节、“官鳄战”一役功成(4)



  5.打破“金科玉律”
  曾荫权深受前财政司夏鼎基的理财哲学影响。前财政司夏鼎基的理财原则,其中一样就是“积极不干预”政策,现在也成为港府遵守的“金科玉律”。
  事实上,要作出入市干预的决定,对曾荫权而言,实在相当痛苦,皆因此举将有损本港“自由经济市场”的良好形象,也会令港府一直奉若神明的“积极不干预”政策由此“破戒”。然而,经过反覆思量,曾荫权还是决定为恢复市场的正常运作,并真正维护本港的自由经济体系,有必要向各财政及金融部门,下达入市的指令,与国际炒家作背水之战。
  八月十四日,港股经历了过去几天的折腾,已下跌接近六千五百点,是最近五年的新低。早上九时半,香港证监会主席梁定邦接到曾荫权郑重通知,港府决定干预股市及期指市场,对抗炒家。
  当港股跌到六千五百点时,金管局通过和升、获多利及中银,不断大规模狂扫大蓝筹股及期货,即时令股市交易量达到八十一亿港元,远远超过平日交易额水平,使期指以七千二百二十四点收市,升幅达百分之八。
  开市后,曾荫权召开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得到外汇基金委员会支持,港府动用外汇基金毅然入市,以破坏炒家对港元与港股两面夹攻的狠招。他形容这是一场刚开始的一战争’到八月二十一日,俄罗斯卢布继续下泻,令欧美等地的股票市场都不能幸免下滑,形势对香港更加不利,使港股下跌二百一十四点,报七千五百二十七点收市。那时候,身在四川九寨沟参加一个国内考察团的曾荫权,依然与港府保持密切联络,’遥控’这场关乎本港危急存亡的重要战役。
  二十四日下午,金管局依照计划,再动用十亿港元大举入市,促使恒生指数在一小时内狂升三百点,收市报七千八百四十四点,全日交易额达到九十八亿港元。
  到了翌日(二十五日),股市战况更形激烈,金管局继续遵行港府“以慢打快”的手法,不在开市早上贸然硬接沽盘,而选择在下午突然入市,买入大量二线蓝筹股,使股市持续平稳向上。至于期货市场方面,金管局一边推高现货期指,另一方面压低九月份期指,令后者差价较前者大,无疑令炒家需付出较大代价来平仓。
  二十五日下午,金管局一改多日来尽量压低息口的做法,出其不意地将银行隔夜拆息抬高至十五厘,令炒家不能轻易平港元结仓。结果,港股当日以七千八百九十点收市,全日成交额达到九十九亿二千万港元。
  八月二十六日,外围市况继续恶化,香港亦然。下午三时,由于港府未有及时接上新买盘,再引来外资围攻,在短短数分钟内,期指受压下跌三百多点。在此危急关头,金管局再度力托,才使八月期指收市企稳于七千九百点以上,恒指也能维持在七千八百点以上。
  这次由曾荫权统率的港市保卫战,比九七年十月规模更大,港府不单需投放更多资金,更要破天荒打破’积极不干预’的金科玉律,面对面与炒家决战。为此,曾荫权曾不无感慨地说,政府是在极不愿意的情况下才走上这一步,只为阻止本港经济继续受损。“这场仗没法避免,一定要打,而且要彻彻底底、老老实实去打。”他说:“我们当然想炒家痛,要他们离开香港!”
  “硬仗”仍在持续。
  八月二十七日,全球股市均告大幅下挫,美国杜琼斯指数下挫二百一十七点,欧洲股票市场跌幅达到百分之七,亚洲市场也受到波及,上升无望。
  外围形势全面告急,国际炒家乘机在本港市场大手出货,尽量压低期指,使占有恒指最大市值的汇丰控股及香港电讯两只“重量级”蓝筹股票,全日沽盘源源不绝。当恒指达到七千九百点水平时,金管局代表港府全力接货,令成交额增大至二百三十亿港元。不过,虽然成交量因政府入市激增,但全日恒指只上升了不足一百点,可见战情的激列一程度。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五节、“官鳄战”一役功成(5)



  6.一役功成
  当然,好戏还在后头。港府与炒家之间的角力,在八月二十八日终能分出胜负。
  二十八日早上甫开市,炒家们即时以每手十六股的汇丰控股(每股一百七十四港元)和香港电讯(每股十五元二角港元),在市场上大量抛出,以排山倒海之势进攻。港府不慌不忙的挡驾,以七百多亿港元外汇储备,委托几家大经销商力接沽盘,买入炒家沽出的大量股票,使部分大蓝筹股在一分钟内有过亿港元的成交量,五分钟就已有超过三十亿港元股票转手。
  中午收市前,‘大鳄’再展开攻势,集中火力疯狂抛出数只蓝筹股,金管局再不动声色的照单全收,不到半小时,汇丰控股转手量便高达一千万股,交易额达到四百零九亿港元。下午开市未几,“大鳄”们把借入的香港电讯股票,在市场继续抛空,金管局也不甘示弱,承接了炒家们抛售的股票,终能令恒指以七千八百二十九点收市,成交额达七百九十亿港元,创出单日成交纪录的历史性新高,其中汇丰控股已占二百四十亿港元,粉碎了国际“大鳄”压低恒指图利的念头。
  成功打击炒家后,曾荫权也一改两星期前要炒家输钱离场的豪言壮语,声言港府干预市场并非要惩罚任何人,只为矫正市场秩序。他在港台节目《香港家书》中表示,目前炒家未完全离场,港府还要作适当部署。只要汇市、股市及期指市场的双边操控情况绝迹,政府便会停止介入。
  他在节目中强调,港府入市有其必要性,认为炒家有本事将股市操控到六千五百点,也有能力在短期内压低至四、五千点以至更低水平。“炒家所拿走的,不单是金钱……更是香港金融制度的稳定和六百万人的信心。”
  总结激战所得,港府自八月十八日起的十个交易日内,动用超过一千二百亿港元,将恒指由八月十四日的六千六百点推高至七千八百点水平,并且拥有过千亿港元市值的股票,以及从炒家身上得来的大量九月份期指淡仓合约。曾荫权形容这场硬仗使炒家的奸计无法得逞,未有用上“胜利”一词。
  然而,要与“大鳄”激战,曾荫权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多年政务官生涯以来最大的。二零零一年,快接替陈方安生出任政务司司长的曾荫权,宴请传媒午膳时重提往事,坦言决定入市前夕,试过半夜惊醒,偷偷落泪,因为他深深明白,这个决定有如赌博,不但违反他一向奉行的“不干预”财政理念,也担心会输掉港人的血汗钱。
  7.成功背后的辛酸
  从数学上讲,当时港元现钞固有100%美元准备,但香港的外汇储备(881亿美元)与内地的储备(1300亿美元)合计也无法在当时汇率下100%支持港币存款(含定期与存款证)总额;从经济上讲,任何国家的汇率保卫战都不会战至最后一美元储备才弃守。但是,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坚定决心有效地稳定了民众信心,终于击退“大鳄”索罗斯。港恒生指数由4000点攀升至7800点。
  曾荫权在2001年宣布,经过大约32个月的努力,特区政府不仅已经收回当时投资的1100亿港元,而且目前还持有1000多亿港元的股票。曾荫权民望大升。
  零一年四月十二日,对曾荫权而言,另一别具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他偕同金管局总裁任志刚,以及已离开政府的前财经事务局局长许仕仁,再以三年前对抗国际“大鳄”的“铁三角”阵容,出席外汇基金投资公司的聚会。
  满心欢喜的曾荫权对记者说,港府在“官鳄大战”中购入的大量股票,扣除透过盈富基金的一半“官股”,连同派息共收回接近一千二百亿港元。他表示,政府把当中约五百亿港元的股票,留作外汇基金的长期投资,其余的将会继续在市场上出售。
  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亚洲诸多国家和地区在那场与国际炒家的较量中,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金融状况急剧恶化,经济进入了普遍的萧条期。
  在与金融大鳄刀光剑影4个半月的较量中,时任财政司司长的曾荫权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与胆略至今让人记忆犹新。据称,当时他在办公桌上放了一个武士杀死鳄鱼模样的雕像,并称鳄鱼为索罗斯。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五节、“官鳄战”一役功成(6)



  事后,外界对曾荫权在此次金融风暴中表现出来的英勇和果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使各方不致对香港经济失去信心;香港在稳定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欢迎。但与此同时,部分投资界对政府入市干预却持有异议,认为政府入市损害了市场自由。
  曾荫权在电台节目中解释港府入市的必要性:“炒家所拿走的,不单是金钱,更是香港金融制度的稳定和600万人的信心。”后来在一次宴请传媒时,曾荫权坦言决定入市前夕,压力大到半夜惊醒,偷偷落泪。
  在与大鳄的较量中,曾荫权经过了10天的权衡,才决定入市:“如果任人肆意冲击联系汇率藉以图利,结果令香港600万人的经济利益受损,那便是我失职。在接受经济调整这事实之余,我有责任将调整带给市民的痛苦减到最低。”
  “当时‘老板’(董建华)问我,这一决定是否在我权力之内?我回答道:‘是,我来承担!’。”半个小时之后,董建华拍板同意。
  在做出决定的当日,曾荫权“夜晚静静地哭过两三次”,担心自己不小心输掉香港人的钱,就算“跳楼”也无法挽回损失。
  那年是否入市的决定,真的好痛苦,压力迫得他也落泪。“始终是普罗大众市民的钱,如果蚀了,我跳楼也补偿下来呢!”
  令他午夜梦回哭起来,还有是要他违背原则。因不千预股市运作,是港府及他一向紧守的经济原则,这次要他违背,他说“真的好惨”。
  那天向特首解释入市的决定,特首听过后问了一句,“这决定在法律上谁来负责任”,曾荫权答:“是我”,建华半小时便拍板落实入市决定。
  作了入市决定,他反倒如心口有个“勇”字般,什么也不怕。
  入市时,他无论在香港或美国都被指是“衰人”,99年他重临美国,大家便盛赞他是“民族英雄”,事件令他看尽人情冷暖,什么是胜者为皇、败者为寇。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六节、积极筹谋为救港(1)



  1.入市动机备受非议
  “官鳄大战”总算告一段落。曾荫权余下要做的工作,就是面对立法会议员的质询,特别是议员们对政府入市的疑虑和批评。
  在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召开前夕,议员的反对入市声音已不绝于耳,其中前线立法会议员刘慧卿在港台节目《给香港的信》中,猛烈攻击由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发动的入市行动,指港府已花了一千二百亿港元打击炒家,以保护港元,令港府成为市场上最大的股票持有人,却不受法律限制,让人质疑当局如何身兼投资者与监管者的双重身份。她更将香港的情况,与宣布外汇管制的马来西亚相提并论,呼吁立法会内各同僚禁止政府再用公帑托市。
  九八年九月七日,曾荫权出席立法会会议,向议员解释政府入市始末。他承认九七年中确实低估了金融风暴的严重性,不曾预计到这场风暴会由泰国迅速向亚洲各地区蔓延,对本港构成影响。
  至于入市原因,他解释若然政府不毅然直接干预市场,股市及楼市都会出现惊人跌幅,恒指更会下跌至二千至三千点,到时息口会高踞不下,严重打击本港金融市场体系和市民信心,故有必要积极对抗炒家。他坦言这是他的公务员生涯中,最难作出的决定,但为了香港不会沦为国际炒家的“自动提款机”,予取予携,虽然此举会令香港的国际声誉付出代价,也是迫不得已。
  会议期问,曾荫权向议员保证,会在外汇基金之下成立一间公司,管理港府是次入市买下的大量股票,令港府的角色不致出现利益冲突。
  “财爷”果断决定入市,挽救本港的金融危机,得到不少财金界名人及经济学者的支持。恒生银行荣誉董事长利国伟说,金管局为对抗炒家实行捍卫联汇措施,是最高明及有效的高招,否则本港只有坐以待毙;本身是经济学者的岭南大学校长陈坤耀,也认同政府对付炒家的方法,可将金融市场纳入正轨。
  其实,不但是社会名人和经济学者,多数港人也赞成政府入市之举。根据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民意调查,有五成半受访市民认同政府托市的行动,同时带动曾荫权的支持率飙升,达百分之六十五点一,是主权回归以来的新高。
  港府透过入市与炒家直接对抗,赢得大多数本港市民的掌声,令曾荫权这位财政司司长声望日隆,但在国际上仍有不少反对批评的声音,来源之一是美国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
  九八年九月十七日,格林斯潘出席美国国会众议院听证会时,批评港府托市的做法,会损害香港金管局的公信力:“这个小城市取得毫不平凡的成就,关键是货币稳健、可靠;有关的政策也是稳健可信的。一旦偏离以往的做法,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我想公信力就会下降一点。我希望这只是一宗个别事件。事实上,我相信这直于的是一宗个别事件。”
  有关格老的言论,继续出席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会议的曾荫权,表示对此感到惊讶和惆怅,惟在决定入市前,已充分考虑正面及负面后果,已预计会面对外界批评,认为这些批评可能跟掌握资料不足有关。他表示会致函联储局,详细解释港府入市的前因后果。
  其时,国际社会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藉此对香港回归后的自由经济提出质疑。
  1998年9月底,曾荫权前往法兰克福、慕尼黑、海牙、阿姆斯特丹、华盛顿、纽约、波士顿、伦敦及爱丁堡,进行三星期的访问,解释入市干预的原因。
  他亦出席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周年会议。在多个会议上,曾荫权向各中央银行行长、知名经济学家、学者、智囊团强调,有需要提高全球资金流向的透明度,在全球金融体制的任何改革计划中,也须考虑新兴市场的情况。
  曾荫权说:“我们采取了务实的措施使经济维持健全,不致受到市场活动破坏而毁于一旦。我们认为有一个市场可以让人投资,总比完全没有市场好。”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六节、积极筹谋为救港(2)



  曾荫权以其扎实的金融功底和经济学素养,以理服人地阐述了香港入市的目的和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谴责国际金融“大鳄”根本于事无补,他们也不会因谴责而停止阻击港元的活动。与其浪费口舌与他们对骂,还不如针对问题的根由寻求真正的解决之道。
  2.物先腐而后虫生
  金融风暴算告结束,曾荫权继续承担宣扬香港的责任,到欧美各国进行为期三周的访问。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出席国基会及世界银行年会会议,并提出建议,促请各国设定国际条例,监管国际资金流动,并得到各国支持,同时进一步提高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九八年十月二十七日,政府披露在八月托市行动中,购入各类股份的比重,其中持有太古地产、新世界发展及长实股权超过一成,账面获利高达二百八十四亿港元,取得两成四回报率。曾荫权再三强调,政府不但会透过外汇基金成立公司看管这些投资,也不会派人加入拥有股份的上市公司董事局,维持政府的中立地位。
  踏入十一月,曾荫权向外界表示,准备对这次处理金融风暴的做法作彻底检讨,汲取事件教训,务求面对日后港元再受袭时,能采取更有效措施抵御。
  曾荫权对香港乃至亚洲各国(地区)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他认为:亚洲金融风暴的爆发,尽管有国际金融投机者的兴风作浪,以及一些国家在风暴来临时处置失当等问题,但这些都是客观的、外部的原因。这种种外因只不过是导致危机的“条件”,真正的原因还是亚洲国家(地区)自身存在的诸多缺陷,使投机者钻了空子。因此,认真吸取这次金融风暴的教训,将有助于发现自身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金融管理体制,增强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曾荫权深入分析了香港这些年经济发展的利弊得失后指出,在这次亚洲金融风暴中,国际金融“大鳄”冲击港元并引起香港如此惨烈的动荡,就是因为香港金融市场内外固有的不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内因上看,首先香港股市本身潜伏着调整因素。其次是香港经济结构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香港的上市公司,房地产股占了很大比例,而其房地产价格已经到了极不合理的地步,并威胁到香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外因上看,首先,港元联系汇率受到了挑战。随着东南亚货币的进一步贬值,港元的实际币值的确已相对大大高估,其势必会受到国际金融“大鳄”的继续冲击。其次,东南亚周边国家和地区金融风暴的再三冲击也促进了港市的动荡不安。再次,在香港遭到风暴侵袭时,国际投资公司摩根斯坦利突然宣布把东南亚地区(包括香港)的投资比重由2%减到0,也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不仅不少国际投资机构抛售所持股票而撤退,而且使大部分中、小投资者产生了恐慌心理,非理性地抛售骤增,造成了股市下跌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剧了股市的动荡。
  “物先腐而后虫生”。曾荫权认为,东南亚主要国家货币大幅贬值后,港元币值相对高的状况对香港的经济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尤其是出口业和旅游业因为过高的港元币值无可避免地会损害它们的竞争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港元币值高对其他行业的负面影响逐一浮现。在经济条件急速恶化的情况下,对经济环境异常敏感的股票市场面临调整只是迟早的事。国际金融“大鳄”阻击港元固然是直接的导火线,但归根究底,港元币值的相对走高和经济竞争力的不断下降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没有这些问题的出现,国际金融“大鳄”也难有可乘之机。
  3.反驳穆迪负面评级
  九八年初,亚洲大部分地区都受过去年金融风暴扫荡,仍未恢复元气,包括拥有雄厚储备的香港。此时,国际信贷评级机构也继续兴风作浪,将对香港的评级再度调低。
  九八年二月二十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宣布,经过一月中来港作经济视察后,决定将香港的外债短期评级由P1阵至P2,长期外债与银行存款前景评价就由平稳转为负面。穆迪董事总经理VincentTrngria指出,以服务业为主的香港对邻近国家及本地汇率、利率、股市、地产、贸易及旅游业等变化十分敏感,而金融风暴的余波仍影响其未来一至两年的经济发展,故有需要下调对香港的评级,并同时将中国长期外债及短期前景评级变为负面。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六节、积极筹谋为救港(3)



  面对穆迪的报告,曾荫权即时予以反驳,指穆迪没有留意港府刚刚公布的财政预算案,当中己清楚解释本港经济受金融风暴冲击,程度却与其他亚洲地区不同,而预算案也普遍获得市民支持,反映他们对本港经济重拾信心。穆迪调低香港的评级、是欠公平和不恰当的做法。
  除言语上力斥穆迪对香港评价不公外,曾荫权也不忘在实际行动方面寻求中央的支持。二月二十四日,曾荫权在访京期间,曾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会面,不但得到对方支持香港继续实行联系汇率制,也承诺如本港为捍卫联汇而备受压力,中央会不惜动用外汇储备支持香港。
  此外,曾荫权也不停向海外商界显示香港的经济依然具备足够实力。九八年三月九日,他出席美国商会午餐会发表演说,指香港现仍处于痛苦的调整期,预算案虽不能立即把有关问题一扫而空,但已尽量回应市民忧虑。至于有人认为香港经济会像铁达尼号邮轮一样,即使结实坚固,也注定沉入深海,他就坚信自己要像冰山般保持冷静,并引用古语“守得云开见月明”,强调金融风暴没有动摇香港的经济根基,深信香港日后必能重整旗鼓,再度冲刺。
  4.纾解民困
  除了研究纾缓失业问题方案,作为财政司司长的曾荫权,还需要相应调低中期经济预测,以如实反映目前经济环境。不过,这个“大掌柜”为坚持政府一贯理财原则,积极研究政府各种节流措施,又表示不排除削减开支的可能性,同时避免赤字预算,因而备受民主党立法会议员批评。民主党议员杨森就认为,财政司司长始终坚持平衡财政预算,无视收缩开支对市民的影响,是因循之举。
  然而,到六月下旬,特首董建华代表特区政府宣布九项救市措施,包括即时暂停卖地一年、退回首季差饷三十八亿港元、注资协助中小型企业及豁免离岸存款利得税等,即时将财政预算内的一百零七亿港元盈余,变为二百一十四亿港元赤字。一向抗拒赤字预算的曾荫权,坚称该笔赤字没有包含港府本来的收入和支出,加上与九七年的预算比较,赤字依然很少,仍能维持平衡预算。
  九项纾缓经济措施颁布后,顿时立竿见影,掀起多种连锁反应,例如“香港经济前景”指标达到百分之八十三点六,比六月中旬的百分之七十二点三上升了一成多。同时,多家本港公司均响应政府改善银行流动资金措施,将离岸存款调回香港,仅是长和系及恒基系,已有约一百三十亿港元存款调回,有助降低香港银行体系的货存比率。
  此外,政府并宣布冻结六百多名首长级官员以上公务员的薪酬,决心与市民共渡时艰,预料为政府节省七千万港元。以“财爷”曾荫权为例,其每月二十万四千八百港元薪金会冻结,即每月少收一万二千三百四十九港元,全年收入就减少了十四万多港元。
  A.成立失业专家小组
  九八年六月三日,曾荫权在就业专责小组首次会议中,公布了十二项纾缓失业措施,计划增加政府在基建及维修工程的支出,并通过加强劳动市场效率、再培训、推广延续教育及遏制雇用非法劳工等,预计在未来十八个月内,本港的劳动市场会有十万个新职位空缺,帮助解决失业问题。
  政府积极解决失业问题以纾民困,各大政党同时不断向政府提出各种经济建议,寻求与政府合作。作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成为了政府的代表,专责与政党会面,共商对策。
  由民主党、自由党、民协、民建联、民权党及港进联等组成的“经济与就业联席会议”,向曾荫权提出六项刺激经济方案,包括减税及退还预缴税等,以及建议增加各项服务及教育开支。有政党坦言,假如财政司司长对这些方案缺乏积极回应,将不排除在十月对特首的施政报告表示遗憾,表明他们的决心。
  九八年六月九日,曾荫权与七大政党会面,会后形容会议气氛良好,双方就加快工务及基建工程等问题上取得共识,而且同样关注利息问题。不过,对于各政党提出的减税及减差饷等要求,曾荫权依然有所保留。他解释,尽管减税可暂时解决眼前困境,惟政府有必要维持稳定理财原则,否则会破坏香港的投资环境,长远对本港不利,所以这些要求仍要从详计议。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六节、积极筹谋为救港(4)



  虽然“财爷”不停为本港经济注射“强心针”,但现实环境的困难也不容忽视,特别是益加恶化的失业率。有见及此,曾荫权先后向超过五百个组织及团体发出邀请信,包括雇主及雇员组织、培训学术机构、本港和海外商会及专业团体等,寻求应付失业和增加就业机会的良方,同时宣布成立失业问题高层专家小组,由他担任组长,会在六月初举行首次会议。
  就在宣布失业专家小组成立之日,曾荫权表示自己要启程前往南美三国访问,需在这段敏感时期离开香港。他解释,即使香港的失业问题会持续恶化,身为本港的财政司司长的他决不能把头埋在沙堆里,要到海外开拓新市场。他声言会与留守在港的港府官员保持紧密联系,留意事态发展。
  B.检讨公营机构薪酬
  进入零一年,香港的经济仍受外围因素影响,没有明显起色,多间大企业均宣布减薪和裁员,有不少市民开始批评多个公营机构管理层薪酬偏高。于是,身为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又要担起检讨的任务,回应市民诉求。
  一月四日,曾荫权与本港九大公营机构,包括地铁、九广铁路及贸易发展局等,举行约一小时的圆桌会议。他在会后表示会在二月聘请顾问,检讨九间公营机构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并设立一套指引,使之能长期跟随私人机构的做法。港府落实检讨,受到多问机构欢迎,扬言会全力协助顾问公司作检讨评估。
  除此以外、为适应现时经济环境,曾荫权也有意调整公务员编制,认为公务员架构仍有改善的空间,需作全面性检讨,例如入职资格、薪酬及每年薪金调整等。“公务员及公营机构,更加要精简架构,这是我们的长远目标。”
  不过,有立法会议员认为,政府的决定没有顾及公务员的士气。公务员工会联合会主席梁筹庭则指港府无休止的削减人手,版本天天不同,会打击公务员的工作信心。
  C.驳斥“香港悲观论”
  九九年中,香港经济仍未恢复元气,不少国际传媒都给予香港前景悲观的评价。八月十四日,《经济学人》(ThoEconomist)以“香港前途阴霾密布”为封面专题,内容提到香港自主权在回归后,法治与金融中心地位不保,尤其是中央政府拒绝让罗马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访港,已充分显示中央政府给予香港原有生活方式不变的承诺,已遭破坏。
  文章一出,即时引起港府官员的注意,曾荫权更是愤愤不平,认为文章有损香港的国际形象:八月二十日,文章,刊登在新一期《经济学人》上,反驳其有关香港的负面评价。他在文中
  提到香港奉行的资本主义,被外界怀疑迷失了方向,是因为人们用三菱镜观察香港,形成各种矛盾的观点。他深信香港回归后,本身拥有的自由经济和法治都得以维持,正在等待衰退过后再起飞。
  D.改革的“七纱舞”
  面对本港在金融风暴过后的连串经济困难,曾荫权与同僚们不断思忖挽救的良策,包括全面的经济改革。九九年十一月三日,身在英国进行官方访问的曾荫权,出席于伦敦举行的香港贸易发展局周年晚宴,致辞时形容本港的七项改革为“七纱舞”,每层薄纱均代表一项改革,包括:一、给银行界注入新活力;二、改革期货及证券市场;三、改革公营机构;四、开放电讯市场;五、革新旅游康乐事业;六、改善环境及七、发展资讯科技。
  他指出,当每层薄纱给揭开后,便是所有改革完成之日的来临,到时香港只会变得强。另外,他又表示十分欣赏英国电影《光猪六壮士》内主角们的拼搏精神,呼吁港人也要全力以赴。
  曾荫权不断多方面勉励港人自强不息,令他的民望首次超越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十一月二十三日,过渡期研究计划发表最新民意调查报告,在四百名受访者中,曾荫权得分最高,超越了陈太,成为最令市民满意的港府高官。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七节、民望有升无跌



  在一场惊心动魄的世纪金融大战中,特区政府成功击退外国炒家,当日港股创出了790亿元的惊人成交纪录。特区政府将入市炒作赚到的钱,以出售官股盈富基金方式,还富于民。曾荫权凭借此战声名大振,由“败家子”形象摇身一变成为港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曾荫权还说过:“在那段危急日子里,中央没有下达文件与电话指示,中央领导那么放心让港人来应对危机,实在显示了国家领导人对特区政府班子的信心和实行‘港人治港’的坚决。对此,我不能不写一个‘服’字。”
  此后,特区政府将入市炒作而赚得的丰厚基金,以出售官股盈富基金方式,还富于民。虽然政府入市干预一举令港府一直奉若神明的“积极不干预”政策由此“破戒”,但同时成就了曾的另一桩得民心之举。经此两役,曾荫权民望高企。
  根据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民意调查,有五成半受访市民认同政府托市的行动,同时带动曾荫权的支持率上升,达65.1%,是回归以来的新高。
  除了在金融风暴中给市民送大礼外,令公众印象深刻的是曾荫权利用传媒透露预算案可能加税风声,最终却连年减税的“狼来了”手法。
  一些经济界人士认为曾的财政政策在当时香港财政储备丰裕的情况下,虽然做到皆大欢喜,但却为此后香港步入经济衰退周期的财政赤字埋下伏笔,是“缺乏远见的财政政策”。但由于拥有丰厚的政府财政储备和减税福利,曾荫权出任香港财政司司长的6年时间,已经成为市民缅怀的美好时光。而这段财政司司长的任职经历,是香港市民拥戴曾荫权履新代理特首的重要民意基础。
  九八年十一月二十日,由多问本港及海外大学组成的“香港过渡研究计划”,公布民意调查结果,在八百一十名受访者中,发现除曾荫权的满意程度较六月份的调查回升外,不论是特首董建华、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或律政司司长梁爱诗,支持率均维持不变或下跌,充分反映市民对政府果断入市的支持,以及对未来经济环境的期望。
  曾荫权带领政府入市的威名,直至九八年底仍没有丝毫减退。同年十二月,英文《亚洲周刊》选出九八年亚洲传奇人物,这位一直为香港劳心劳力的财政司司长名列第三。杂志更形容,巨大的动荡令一些不应成为英雄的人,忽然成为英雄,曾荫权便是其中一位“英雄”。当不少经济学家和基金经理都猛烈抨击港府入市是违反自由经济原则,惟入市后效果显著,本港再没有受投机者再度狙击,股市宣告反弹,负责领导政府干预市场的“大将军”曾荫权,便摇身一变成为英雄。
  踏入九九年,曾荫权的声望不但有增无减,其“打鳄英雄”的形象更广为内地人认识。一月五日,直属中国国务院办公室的北京《华声月报》,选出了九八年十大新闻人物,曾荫权正榜上有名,表彰其九八年中击退炒家的功绩,令国际金融界刮目相看。
  过了金融风暴,香港各界对其功过进行了评价。
  民主党主席李柱铭:我们对曾荫权的评价大致正面,他民望不错!
  李柱铭:假如我是财爷,“不应有大动作,一定不可加税,适足极愚蠢!财赤我不是太担心……”
  自由党主席田北俊:曾是“Mr.Half-percent”(半息先生),收入不够便将什么税项加半个百分点;但他果断入市击退炒家,及重组本港全融架构的表现值得赞赏。
  田北俊:假如我是财爷“会就美国最近公布的经济放缓数据,修改及调整财政预算案。”
  民建联主席曾钰成:“做得不错,适数年仍属艰难时期,财爷每年公布的财算总算获公众接受,是不是百分百没问题?人总可找到问题!”
  曾钰成:假如我是财爷,“今年加税一定不行,但应制造舆论,指本港的税基太窄、收入少等,替粱绵松创造更大空间!”
  科大经济系教授雷鼎呜:曾荫权花钱不是“好离谱”,但在过去的预算案中,增加的政府开支比例愈来愈多,可见“财爷”响应了部分的政治压力影响。
  虽然本港经济发展不如理想,但曾荫权的声望仍不断上升,更荣膺亚洲其中一位最具影响力人士。九八年五月二十一日,英文《亚洲周刊》公布九八年度亚洲五十位最具影响力人士名单,共有三位港人入围,包括曾荫权、长实集团主席李嘉诚及特首董建华。曾荫权是首次上榜,排名第三十七,仅次于董建华,原因是他在九七年金融风暴捍卫联系汇率有功,被选入围,直接提高他在亚洲区内的地位。
  凭着出色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曾荫权带领一班同仁,勇敢地走进狂风暴雨,奋力搏击,带领全港市民杀出重围,使香港经济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光明大道。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一节、公务员最大的荣誉(1)



  1.陈太心水接班人
  自九八年开始,官场上已不断流传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将会退休的消息,一直受上司赏识的曾荫权,是盛传的热门继任人选。然而,九九年三月二十三日,陈太宣布留任两年半,这个猜谜游戏顿时告一段落。那麽,大热倒灶的曾荫权会否感到失望呢?
  正当陈太公开表示留任之时,传媒争相访问曾荫权,问及他对此事的感受。这位谦虚的财政司司长,极力否认自己有染指政务司司长的野心,只想花全部精力做好目前的工作,帮助本港经济走出谷底,不会有其他不必要的“遐想”。另外,他又说自己曾多次鼓励陈太继续留任。
  事实上,虽然曾荫权未能尽快攀上政务司司长之位,但原来他早已是特首董建华心目中的理想接班人。董建华公开表示,对曾荫权抱有颇大期望,又指那时陈太还未回覆他会否留任时,已考虑由曾荫权接棒,就连陈太也明确表示他是合适人选,可见曾荫权要成为政务司司长,已是指日可待。在往后的日子,曾荫权也真的成为陈太的继任人。
  纵使陈太宣布留任,却丝毫不减曾荫权的民望,更有直迫陈太之势。据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进行的民意调查,市民给予曾荫权的评分大幅提升至六十九点三分,与陈太的得分只有点数的差别。
  除此以外,这位一向紧守工作山冈位的财政司司长,再被传媒选为亚洲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九九年五月十九日,刚出版的英文《亚洲周刊》选出九九年亚洲区五十位最具权力人物,曾荫权就由九八年的第三十七位,跳升至第十九位,但一直颇受港人欢迎的陈太,则榜上无名。
  二千年的来临,标志著新时代的到来,也代表曾荫权的仕途继续一帆风顺。一月中,岭南大学调查研究部公布最新民意调查,访问了五百二十八名市民,显示在众特区政府官员的表现评分中,以曾荫权的分数最高,可见曾荫权在普罗市民心目中的地位,已经稳占首席,超越了有“香港良心”之称的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
  1999年3月8日,香港政府发表了《迈进21世纪:公务员体制改革咨询文件》,决定引入竞争与淘汰机制,在公务员系统建立一套以成效为本、以服务精神为根的管理制度,改善施政。
  问责制的推行,无疑是给港英政府时期已植根的公务员体制,来个翻天覆地的转变。以曾荫权为例,倘若特首邀请他作政治委任的政务司司长,他即时可一笔过取得高达一千二百万港元的公务员长俸,年薪也增至每年四百一十五万港元。虽然有关政治任命已令政务司司长之职脱离公务员队伍,但曾荫权仍可保留官邸继续居住,仍有专车接载,一口子有年假及医疗等福利。
  特首董建华解释过问责制内容后,作为“得力助手”的曾荫权,在记者会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轻松地回应职权被削的回应,声言自己没有大权旁落:“在《基本法》中,政务司司长在新制度下,他仍是行政长官的首席副手。”同时,他又表示自己仍未决定会否接受新委任邀请。
  尽管曾荫权没有明确表明七月一日后的去向,惟外界普遍认为他始终是问责制下政务司司长的不二人选,接受任命的机会很大。
  终于,经过两个多月的甄选和筹备,特首董建华落实问责制官员名单,服务了港府三十多年,一直赢得市民掌声的曾荫权,获委任为新制下的政务司司长,担起服务市民的重要承诺,迎接问责制实行后接踵而来的新挑战,热诚地为香港作出贡献。
  2.坚持原则行事
  行将出任政务司司长,曾荫权要面对的挑战可谓来自四方八面,再不单是经济金融范畴,还有法轮功、《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和部长问责制,是曾荫权上场后的重大考验。
  这位候任财政司司长在电台中表示,自特区政府成立以来,与特首董建华合作愉快,有时他也会秉承一贯敢言直谏的态度,跟“老板”据理力争。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一节、公务员最大的荣誉(2)



  他又坦言,在处理问题时会先作判断,惟最终会依照上司的决定执行。可是,假如涉及与原则有关的问题,与自己的信仰、工作成效及法律相违背,他便会选择坚持立场,决意辞职。
  对于被记者问到升任政务司司长的感想,曾荫权说到此已无所求,更从没有想过角逐下届特首:“我年纪已不小,今年已五十七岁。我相信香港根本有后浪推前浪,到达某一阶段便要离开自己原有的岗位,因为有人会比你做得更好。”
  零一年二月十三日,曾荫权出席香港青年协会的活动,与九百多名中学生对谈,当有学生问“财爷”如特首董建华邀请他出任政务司司长,他会否婉拒时,曾荫权就向他们道出了一个小小的“秘密”,就是当陈方安生宣布辞职后,董建华的确曾找他商量继任政务司司长的问题。
  “我自己建议特首,不是一次,不是两次,而是讲了三次,我说希望他拣人选时考虑我的话,我最上算是保留现时做的职位,因为政府内部还有很多其他人选,可以做政务司司长。”他说。
  话虽是如此说,曾荫权仍表示他是公务员,去向应该交由特首及公务员制度来决定,自己也会遵照政府的任命来做事。
  3.作风保守的“告别作”
  在被委任为下任政务司司长后,曾荫权并没有对自己的财政司司长工作有任何的松懈,准备继续完成任内最后一份财政预算案。
  在零一年三月七日,曾荫权拿出了一本带黄色封面的财政预算案,似有渐入佳境的寓意,题为“秉要执本,常勤精进”,宣布本年度的赤字仍有一百一十四亿港元,继续经历赤字预算,储备更跌至只有四千一百七十三亿港元,迫近储备水平下限。
  曾荫权表示,预算案不会有明显的加税政策和条文,但要改善政府收入,决定向烟民、驾车人士及啤酒米酒用家等征税,每年可增加六亿六千万港元收入。同时,政府会安排发售第二批地铁股份,集资一百五十亿港元,并积极研究将隧道私营化。
  尽管财政预算案没有调整主要税项,受市民欢迎程度却不象去年。预算案公布后,香港大学研究计划公布民意调杳一结果,发现只有五成七受访市民感到满意,较去年人数大减两成;市民对曾荫权的支持度亦稍为下调,只有六十九点七分。
  另外一方面,“财爷”这次预算案也受到一些立法会议员反对。
  零一年四月四日,立法会辩论曾荫权的“告别作”,不少议员批评预算案是“只求无过,进取不足”,没有顾及中产阶层利益,更将曾荫权比喻为“守财奴”。面对议员的反对,曾荫权显得甚为在意,认为议员不理解政府的难处:“如果好像九六至九八年,每年有几百亿元盈余,我会毫不犹疑的还富于民;又或者经济像九八至九九年度般跌近深谷,我会义无反顾地制订赤字预算……今年情况不是黑白分明,只能取温和路线。”
  经过激烈的辩论后,立法会最后还是以三十六票赞成,十八票反对,通过曾荫权任内最后一份预算案。
  4.出任政务司司长
  零一年二月十五日,曾荫权的重要日子终于来临。特首董建华正式宣布,中央政府任命由曾荫权接替将于四月底退休的陈方安生,出任第二任政务司司长。至于财政司司长一职,就交由行政会议成员兼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亚太区主席梁锦松出任,以合约形式受特区政府聘用,任期三年。
  董建华在宣布新任命的记者会中表示,曾荫权加入公务员队伍三十多年来、一直致力服务香港,而梁锦松在银行界经验丰富,两人都有卓越表现,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人选。
  新任命对曾荫权而言,不单是仕途的另一新挑战,也令他终于攀上了公务员阶梯的最高层,心情自是兴奋莫名。
  在同一天,身穿深灰色西装的曾荫权,打上簇新的黑、白与红色的煲呔,襟前别上红色的国旗区旗徽章,偕新拍档梁锦松步入记者发布会现场,一直脸带灿烂的笑容。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一节、公务员最大的荣誉(3)



  他在记者会中表示,回顾三十四年的公务员生涯,经历过十九次升调,他从没有抗拒过上司的安排。获擢升为政务司司长,他坦言是公务员最大的荣誉,会继续以“一腔火熊熊的热诚”服务香港市民。与此同时,他也不忘称赞现任政务司司长陈太,认冯她带领公务员体系顺利过渡主权回归,为香港作出重大贡献。
  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政务司司长,他是协助行政长官管治香港的首位主要官员。政务司司长官阶仅次于行政长官。曾荫权就政策事务向行政长官提供意见,并在有需要时,代行政长官处理职务。他是本港最高决策机构—行政会议的官守成员之一。
  曾荫权升官后,每月薪金会增加至二十一万六千六百五十港元,为公务员体系中的首长第一级,并会由原来南区寿臣山道的财政司司长官邸,迁往中区山顶白加道的政务司司长官邸。
  曾荫权的个人声望,更随着他“更上一层楼”后,攀上回归以来的新高。
  不仅如此,曾荫权还荣膺最受议员欢迎高官称号。坐上特区政府的“第二把交椅”,曾荫权经常为了捍卫政府立场和推销政策,在立法会内与议员们唇枪舌剑,迸发出不少火花。不过,他仍是议员心目中最受欢迎的政府高官。
  《星岛日报》在零一年中访问了全体六十位立法会议员,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特区官员,发现超过七成议员均认为曾荫权、现任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及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是最受议员支持的高官。
  议员普遍认为,曾荫权一向予人平易近人、思想开明的印象,而且擅于广开言路,听取不同意见。此外,在曾荫权还是财政司司长时,其推出的减税措施也深得民心,可算是在立法会内“人气高企”的重要原因之一。
  曾荫权成功升任政务司司长,普遍受到同僚与外界人士欢迎。曾与“财爷”并肩作战,在九七及九八年金融风暴中击退国际炒家的金管局总裁任志刚,称赞在曾荫权英明领导下,香港才可以一己小城的力量,安然渡过金融风暴的严峻冲击。他又说,如今香港经济基调回复稳健,充分显示曾荫权的过人判断能力与果敢作风,是最适合当上政务司司长的人选。
  至于立法会内各政党,也对这位候任政务司司长予以支持和期望。民主党主席兼立法会议员李柱铭就希望曾荫权能在任内不但忠于自己,更要像陈方安生一样,积极捍卫香港的法治和人权;民建联副主席叶国谦则期望,曾荫权日后可以继续落区,多了解民情。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二节、“董曾梁”管治班子



  对港人来说,一个团结一致、上下一心、以香港整体利益为依归的管治班子,总比一个下咬弦的错配班子好。
  董建华表示,他考虑人选是以“才干、理念、为人、使命感”为依归他并表示将详细研究及考虑问责制,但否认新人事调动与他连任有关。
  曾荫权“更上一层楼”,代替陈方安生出任政务司长一职;来自银行界的行政会议成员梁锦松,则以“空降”姿态,出任财政司长,坐上特区政府第三把交椅,任期三年。两人新职务同于2001年5月1曰生效。
  连同律政司长梁爱诗,三名司长中仅曾荫权来自公务员系统,其余两人则由私人机构“空降”政府。类似情况回归前亦出现过,83至86年间的财政司彭励治及律政司唐明治皆自私人机构“空降”政府。
  在陈方安生突然宣布提早退休的五个星期后,董建华联同曾、梁二人,正式向外宣布他提名并获中央同意的两名最高层官员的新任命。
  特区政府高层新的“铁三角”“董(建华)曾(荫权)梁(锦松)”宣告上场,标志着具浓厚过渡色彩的“董陈(方安生)配”正式成为历史陈迹。香港回归后运作了三年多的“过渡班子”谢幕,由董建华亲自埋班的“特首班子”登场。
  在“董陈曾”这个明显出现人事摩擦的组合解散后,大家认为“董曾梁”这个组合,会对特首更尽心效忠。曾荫权与梁锦松,分别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从工商界欢迎梁锦松加入政府的反应来看,工商界对公营部门“铁饭碗文化”和效率不满,期望梁能改革政府。
  相反,在特区政府三名司长中,独剩曾荫权出身公务员体系,公务员及公营机构对他寄予厚望,并视之为公营机构文化的“守护神”。而曾荫权亦公开表明,以继承陈太的办事原则为己任,是响应公务员的要求。
  这个新的三人班子,对董建华是另一个考验,倘董建华能成功协调曾、梁两人,便等于成功糅台公营机构和商业机构的文化。这对董来说,颇考功夫。
  新班子的组合,曾荫权已经明确地知道如何梳理相互之间的关系。
  以政务司长与财政司长的权责为例,曾荫权曾承认,过往政务司长与财政司长的职责有下清晰的地方,他说,上任后要重新检视,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认为,如果曾荫权由于过往对财金工作的兴趣及习惯,当上政务司长后下自觉管过了界,便很容易与财政司长梁锦松发生摩擦、冲突、内耗,这是很不值得的。
  特首如能梳理好这些相互关系,使整个班子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所长,分工协作,应可为香港开创政经新局面。
  “过渡班子”已画上句号,“特首班子”快将出场献技,董家班能否挥洒自如地在舞台上表演,能否赢得港人的掌声,很大程度要看主角董建华如何演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尤其是当两制出现矛盾、摩擦的时候,他是怎样捍卫香港的利盖。
  全国政协常委徐四民,曾公开称赞曾荫权是个果断的人,在入市抵抗“大鳄”一役便很清楚,相信曾荫权可胜任政务司长。
  曾荫权强调:“不会放弃或减弱几大重要基柱,包括香港的自由、人权问题、法治问题,我不相信我将来要作出妥协,我亦相信董先生不想我作任何妥协。”
  曾荫权曾公开承认曾向董建华表示希望留任财政司长一职,董建华形容曾荫权的说话,显示他是一个“谦虚”的人,而曾荫权面对自己是否“口不对心”的提问时,说:“我作为一个好的公务员,我觉得应提出各项方案,其中一个方案我认为值得考虑的,就是一动不如一静,需要两个人动时,不如一个人动更加好,还讲出利弊给董先生知道。”
  “我完全下是‘刁侨扭拧’,想不做这样东西,我亦不想有人有这个错觉。我讲得清清楚楚,这是我终身最大的荣耀。”
  曾经当过财政司长的他,有人问到日后如何与梁锦松合作?曾荫权说,过去因为工作繁重,很多原属陈方安生负责的事务,她也着他协助分担,例如有关就业专责小组和房屋问题的工作。他说:“过去我们两个业没有搞得清清楚楚,她忙时,我们她做多点,相信这情况将来不会出现。”曾荫权相信,他将来能与粱锦松“合作愉快”。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三节、说出港人最关心的问题(1)



  1.要加速与内地互动
  香港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在香港政府任职了近40年,是现时仍留在特区政府任职的最资深及最高级的公仆。
  曾荫权指出,香港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经济正不断向前迈进的过程中,香港凭着资金、财务、信息、服务、商贸、物流等多方面的优势,以及在国际市场丰富的经验,正好担当连接内地与国际经济活动的推动角色。
  他说:“自1978年内地实行经济改革及开放政策以来,经济急速起飞,每年均有可观增长。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速了国内的经济改革和贸易增长,中国至今已成为世界主要的消费市场、生产基地及外来投资集中地。
  2003年,中国的有形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比10年前翻了一番,同时亦成为全球第四大贸易体系。由于国家在生产成本和市场发展潜力上的优势,因而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中,最能吸引外来投资的地区。”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内地经济正进一步作地区性伸展,例如最近中国与东盟组织签定协议,实现在2010年设立自由贸易区,在推进东亚自贸区建设、金融和投资合作以及处理贸易争端等方面取得了实质的进展。
  事实上,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非常密切。2004年首10个月,香港与内地的贸易总额就接近1.5万亿港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逾18%。”
  他续称:“香港是内地外来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内地在港的投资亦不断增长,现时已经有超过2000家内地企业在香港经营业务。其中内地企业在金融市场的参与尤其活跃。
  自1986年至今,内地企业在香港交易所市场共筹集资金已经超过8000亿港元,可见香港对内地企业发展可以发挥重大作用。”
  曾荫权指出,现时走向世界经济舞台,单打独斗非常困难,为更有效地面对全球各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进行内部及外部的区域经济合作。
  现时在欧洲、北美以至东盟,都出现不同的关税区缔结自由贸易协议的格局,亚洲区特别是东北亚,已经有连接的趋势。
  香港必须先行一步,与内地结盟,同时维系独立关税区的地位。
  曾荫权表示:“内地现时也逐步由各省市各自发展转向区域性的合作。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我们与澳门特区、包括广东等九个省区联合成泛珠三角经济体系,在基础建设、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农业、劳务、科教文化、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和卫生防疫等10个范畴上签订框架协议,务求将香港的服务业优势与内地制造业及生产成本的优势结合,进一步加强区内的经济力量。”
  根据特区政府高层的分工,特首董建华负责牵头工作,与中央商讨合作的大原则,实质的磋商工作由工商科技局局长曾俊华处理,投资推广署去负责推广。曾荫权与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则兵分两路,作地理上的分工,负责与不同省市官员联络,助商界解决实质问题。曾荫权负责泛珠三角九个省区,唐英年则负责泛珠三角以外的省区。
  曾荫权说,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他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但当中也有很大的挑战。
  2.香港的根基
  香港一直推崇全球贸易自由化,致力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机制上,促成多边贸易谈判。但是,因为香港是独立关税区,并非主权国,加上本身便是零关税及容许外国资金自由进出,与各国进行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区谈判时,没有什么筹码。香港政府在这方面的立场,近年有很大的转变。
  “9·11”事件令国际贸易强国趋向保护主义,WTO多哈回合谈判障碍重重,香港政府要重新审时度势,对于区域合作及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的态度转趋积极,特别是意识到香港可以凭借本身优势,再加之内地在政治及经济都日渐增强的影响力,可以开辟新天地。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三节、说出港人最关心的问题(2)



  提问到香港商界自1980年代开始大量投资在珠三角,1997、1998年已有珠三角连结的概念,但为什么香港特区政府要到2002年,才作出实质的政府行为,推动与珠三角连接?
  曾荫权回答说:“因为政府的工作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心,特别是要涉及很多资源及时间的工作,我觉得我做了政务司司长后(2001年5月),政府有些改变,原则是我们要对这个市场的幅员拓展要做一些推动的功夫,这不是说市场做错了,而是要加强。
  第一件事是将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升格,由董先生(特首董建华)亲自带领,另外我自己则做一些深层次的功夫,做落实及走访的工作。”
  回归初期,香港政府的工作重点是过渡问题,放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相对较少,要到时机成熟才开始做。曾荫权承认在推动香港与内地经济更紧密联系时,曾遇到一些阻力,有人会担心一国两制界线会变得模糊。
  但他说与内地经贸关系更紧密相连,不会冲淡香港的法治和自由度,也不会破坏香港的公平竞争平台及廉洁制度,因为这是香港的根基,中央政府不会允许任何削弱存在。
  当然,这会令个别国际投资者产生错觉。曾荫权说,他们只注意到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而忽略了一国两制及香港是独立关税区的事实。所以香港政府在要对外宣传与内地的紧密经贸关系的同时,要强调真实情况,告诉投资者一国两制在宪法上的地位是不容改变的,同时香港政府对连接内地的口岸作大量投资,在促进贸易便利化之余,同时严守独立关税区的地位。
  3.鼓励港人要有信心
  港府政务司长曾荫权曾在香港电台发表《香港家书》,鼓励港人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失去信心。他强调,只要港人努力向前走,一定可以走到一个新天地。
  曾荫权承认,相对于香港经济高峰期时候,香港人没有那么达观、快乐。不过,香港跟其他地方一样,也会遇上逆境。重要的是,“当天空出现乌云的时候,不要以为太阳从此消失了。”曾荫权把香港比作一棵大树。它“虽然几番风雨,但屹立如故,深埋的树根没有动摇,保存着再开枝散叶的根本,而且土地是肥沃的。”
  曾荫权强调,虽然香港面对周边地区的竞争,但仍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香港法治严明、资讯自由、营商环境公平,而且公私机构都能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是保持最自由的国际金融财经中心的先决条件。为了巩固这地位,港府不断加强金融业的基建和监管机制,同时强化香港作为世界重要运输和物流中心的地位。
  曾荫权指出,香港还在萌发新的机遇。香港与内地洽谈了一段时间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就是新的机遇之一,一定会和内地达成协议。这不仅促进香港与内地的物资、服务、人才、技术的往来,同时为香港在内地市场取得新的优势,为各行各业缔造新的商机。另外,港府还将推行一个耗资2亿港元的计划,同商界一起,通过他们广博的人脉关系,到国际推介香港和被称为“世界工厂”的珠江三角洲,进一步加强香港作为“世界工厂”营运中心的地位。曾荫权强调,这会吸引更多内地企业和外资以香港为营运中心,搞活香港的经济。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四节、崇尚实干的官品(1)



  1.履新强调开明作风
  成为十八万公务员“大统帅”的曾荫权,在会见记者时,他道出了自己的三大工作要点,包括建立高官问责制,为二零零七年的政制改革铺路;与立法会进行更紧密沟通及“尽量利用传媒”解释政府政策,同时保障公务员制度巩固和中立的态度等。
  此外,他也强调传媒的重要。在他出席报业公会颁奖礼发表演说时,声言特区政府会着力维护本港的新闻自由。他又说,自己至今仍坚持曾向纽约行政人员说过“我不会以任何东西交换新闻自由”的言论,认为新闻自由除了是市民的基本权利,更有助维持本港的国际形象。
  另一方面,曾荫权也扬言要加强与立法会的沟通,并将之付诸实行。据立法会内务委员会主席周梁淑怡表示,曾荫权首次与议员见过面后,已主动要求不但要与议员举行非正式会议,也期望立法会尽快安排一次正式会议,就自己的工作方针与议员交换意见,显示与议员保持互相沟通和尊重的诚意。
  对于曾荫权的建议,政党如民主党、前线与民协议员都表示欢迎,亦期望可与政务司司长定期会面。
  2.积极推进与内地开发
  零一年五月十五日,特区政府成立了的西部商界访问团,在礼宾府举行茶会,特首董建华与身为团长的曾荫权,偕团员一起跟媒体见面。曾荫权发表演说时指出,考察团的目的,是协助香港商界中国较偏远的西部拓展商机,收集市场资料。
  参加访问团的.一百八十二位团员,大部分都是本港商界大贾,是以被称为“富豪团”。计有长实集团副毛席李泽钜、盈科集团执行主席李泽楷、新鸿基地产副主席郭炳汀与郭炳联兄弟、恒基集团执行董事李家诚及华懋集团主席龚如心等,都是叱咤商场的大人物,其中不少是富豪的第二代,旗下上市公司市值共逾万亿港元,而其他随行的团员就包括政府官员、传媒、医生及翻译等。
  曾荫权率领阵容庞大的访问团,一行到中国西部考察去。访问团的行程,主要是访问西部城市如西安、北京、成都及乌鲁木齐等地,为期十天,在北京更会获得国务院总理朱熔基亲自接见。
  香港各大商贾来访,中央政府也非常重视,公安部更将各访问目的地的接待及保安规格,提升为副总理及政治局委员级别,即访问团入住的各地酒店保安由公安负责,各团员的专车前,会有三部相距十米的警车开道,沿途由警察监控,街道更会实施交通管制,务求让整个访问团在旅程中,受到严密保护,确保此行安全。
  五月二十日,在曾荫权带领下,西部访问团浩浩荡荡的出发,乘搭港龙专机来到首站西安,所到之处都有列队欢迎,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梁和平更亲自来到机场迎接,为是次旅程开展美好的开始。
  经过十天的“西部开发之旅”,曾荫权率领的访问团,在五月二十九日顺利返港。对于考察团这次行程,他总结为“目的已达”,得到内地与外国企业的注意,认识到香港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名牌”,绝对有利本港与中国西部的商业发展。同时,他表示希望西部成为“中国加州”,香港则为“中国纽约”,可以透过拓展商机而互惠互利。
  的而且确,这次西部考察为商界带来了商机。十天行程当中,考察团先后于北京、成都和乌鲁木齐举行三次签约仪式,成功订下二十五项意向书及合作协议,包括旅游、酒店、工程及电脑软件开发等,涉及金额超过二十二亿元人民币,可谓收获甚丰,也成功打开了香港与偏远西部经商的康庄大道。
  零一年七月十六日,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子彬,会见“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传媒西部访问团时,仍对曾荫权带领的西部之行津津乐道,认为他一直为开发西部说了不少好话,而特区政府的能力也很好:“曾荫权带团来,开了个好头。”
  不单受到官员击节称赞,曾荫权也成为内地传媒热烈追捧的对象,登上时事经济杂志《共鸣》的封面,可见其不断上升的“人气”。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四节、崇尚实干的官品(2)



  不仅如此,曾荫权还力争延长通关时间。
  尽管停售居屋政策不能受到所有市民欢迎,曾荫权仍不断寻求改善本港经济的良策,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争取延长中港陆路边境通关时间。
  零一年十一月中旬,曾荫权正式宣布将在十二月一日开始,罗湖及落马洲会延长通关时间,由每晚十一时半延长至午夜十二时,并会在落马洲增加货物检查通道。曾荫权表示,延长通关时间不单方便港人和旅客,更由于增加了晚上的货检通道,好让货主充分利用二十四小时运作的葵涌货柜码头,使更多转关货物能在同一天送到码头,有助物流和服务业的发展,令香港继续保持货运枢纽中心的地位。
  3.建立公务员新文化
  随著本港经济持续低迷,港府已锐意同时“开源”和“节流”,后者更是以改革公务员体制达到目的。作为全港十八万公务员之首,曾荫权向传媒表示公务员队伍要迎接财政困境带来的挑战,需建立公务员新文化,就是“精(精美)、快(快捷)、俭(俭朴)”,只有三者兼备,才可有效解除公仆与市民之间的隔膜。
  港府考虑检讨公务员编制时,虽然被公务员团体批评会打击士气,惟曾荫权仍努力不懈,在公开场合中致力为公务员说好话,鼓励他们继续为公众服务。
  零二年一月二十日,港府在中环添马舰举行公务员活动,致辞时强调公务员与市民休戚与共,而公务员也会接受善意的批评,同时指摘部分社会人士对公务员存在误解。
  “现在有人怀疑香港公务员能否承担为特区政府服务的责任,也有一小撮人把公务员出于保持尊严的沉默,怀疑为软弱甚至是默认错误。”他说:“我认为这些怀疑是不健康的,是曲解了公务员把公共服务作终身事业的真谛。”
  为引入这种公务员的新管理文化,曾荫权已积极与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及其他局长开会,透过一种“寻根”(rOOt)的领导技巧,提高公务员的危机感,同时提升大家对共同目标的认同。
  事实上,“寻根”是一种进阶领导技巧,在外国主要由大型企业应用,针对企业内各部门缺乏共同目标、各自为政等沟通问题,作出根本性改变。运用这种技巧取得显著成果的,首推美国百事汽水,在公司经营环境变差时,动员全体员工集齐数据及对手的资料,让同事们透过游戏及分享讨论,理解公司的使命和方向,结果令百事的盈利有所起色。
  据一位与会的政府局长解释,曾荫权在会议中,铺陈公务员于现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遇到的所有问题,然后让所有公务员透过共同分享及解决问题,提出如何走出困境的方向。
  除以上三大公务员新文化外,曾荫权还向外界表示港府会透过改革,实践四大公务员工作理念,分别是卓越服务、以成效为本、政府一体化和世界级工作效率等,戒除因循守旧的官僚习气。
  另一方面,曾荫权又认为市民对公务员的期望愈来愈高,故公务员有必要与时并进,不但需快速回应市民诉求,同时要达到以最少资源取得最大成效。他又说,日后高官问责制实施后,公务员更要敢于向未来部长提出意见:“只懂唯唯诺诺的人,只会导致劣质的管治。他们不但不会获重用,甚至会受到摒弃。”
  4.首次述职获中央称许
  零二年二月十九日,曾荫权以政务司司长身份,首次飞往北京述职,向中央政府官员汇报工作进展,以及交代香港发展的最新情况,特别是介绍行将推行的问责制内容。期间,曾荫权会拜会国家领导人及港澳办官员。翌日(二月二十日),他跟港澳办主任廖晖见面超过三小时,会后向记者表示,在会面中听不到有中央官员对香港公务员“感到忧心”,是值得安慰的事,而他与廖晖的谈话气氛良好,甚为投契。
  除廖晖外,曾荫权这次访京,还深得中央政府主要领导人赞许,如国务院总理朱熔基认为他的表现是“我不说好,也要说很好”,副总理钱其琛也赞他表现出色,比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更有改进。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四节、崇尚实干的官品(3)



  不单得到中央领导人赞许,曾荫权仍深受市民欢迎。根据香港大学民意调查计划在三月份的民意调查,透过电话随机访问了超过一千位市民,对曾荫权的评分为六十五点一分,尽管与财政司司长梁锦松的得分相当接近,仍居于高官之首。
  5.“清洁大队长”
  除了参与特区的重大政策制定,曾荫权还特别注重小节。正如他在寒冷的清晨为记者送去一杯热饮一样,曾荫权在香港民众中的声誉,就是这样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
  在不少香港老百姓的眼中,个子不高,口不饶人的曾荫权是一位既能干又了解民意民情的政务官。一些香港媒体评价他深谙外交手腕,与民众互动良好,与香港一些不同政见的议员,也能保持融洽关系。他在处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能力,更是有目共睹。
  2003年,在香港遭受非典疫情后,他以政务司司长的身份,领导香港清洁卫生工作,一度被当时香港媒体挖苦成香港“清洁大队长”或者“扫街大队长”。
  那段时间,他天天上街道下社区,一副任劳任怨的样子,丝毫没有觉得这份工作和他的身份不相称。虽然面对冷嘲热讽,曾荫权卷起衣袖,乐滋滋地担任起这项看似琐碎,但在当时是对重树香港形象、对民生至关重要的工作。
  或许正是这种任劳任怨的形象,曾荫权在香港的民意支持率在政府一些司局级高官中是最高的一位。香港大学的民意网站3月1日到3日进行的调查显示,曾荫权的民意支持率为63.7%,比上个月上升了将近三个百分点。
  6.驳斥“民主末路”论调
  在香港的一些“民主派人士”不愿意接受特首提交给人大常委会的报告,对报告表示不满,他们认为这很难“实现港人要求○七、○八普选的期望”。
  曾荫权面对这些言论,进行了回应。他表示,某些议员因为○七及○八年普选落空而感到失望并作出指责,他们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不等于我们可以不正视某些欠缺理性基础的言论,使社会无法平静下来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对话,好好地寻求合适的政制发展方案,寻求共识。
  他明确告诉大家,民主是大家都向往的,香港的民主一直稳步向前。香港市民普遍认同以普选为政制发展的最终目标,但对于这个最终目标的速度和发展的模式,则存在相当大的分歧。这分歧不但在社会存在,也在这个议事厅存在。社会目前唯一清楚可见的共识,就是大家都希望○七及○八年两个选举方法可以有所改善,可以让更多人参与,从而提高选举制度的代表性。
  对于一些议员把二○○七年和二○○八年两个选举无法实行普选,形容仿似为民主的末路,曾荫权直斥这是流于夸大和悲观。事实上,自回归以来,香港的政制民主一直在稳定向前发展,香港每一次行政长官选举和议会选举,都在扩大民主的进程上跨出一步。港人支持民主向往繁荣
  对于一些议员对于「一国两制」实践的存在疑问和不同的声音,他表示,我们只要看一看眼前的香港,就会发觉我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法律制度、言论出版自由等等,仍然是我们习惯的一套。这是「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落实的最佳写照。香港市民享受到的自由,自回归以来,没有丝毫削减。
  他又表示,事实是,香港特区现在已经是国家的一部分,我们的经济活动也与内地紧密相连,经济命脉可谓唇齿相依。市民是支持民主的,但同时也向往经济繁荣及社会稳定。他说,若只顾摇旗呐喊,只求在《基本法》和人大常委决定之外行事,就不可能建立三方共识,顺利推行民主发展。他希望议员三思,要理性,不要各走极端。
  7.强调政改需与中央商讨
  曾荫权说:「香港人都非常明白,『一国两制』最符合香港的长远利益,也最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香港的政制和民主发展,一定要在符合『一国两制』的架构内实现,不能摇动多年来以血汗建成的稳固基础。市民也不想以此冲击中央与特区关系,造成紧张的局面,对任何一方也没有好处。」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四节、崇尚实干的官品(4)



  曾荫权指出,在讨论政制发展的过程中,香港市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广泛发表意见,人大常委会未作决定前,也充分考虑了专责小组所反映的市民意见,并主动约见香港社会各界听取意见。
  为此,由政务司司长曾荫权领导的政制发展专责小组起程赴北京,与中央有关部门商讨特区政制发展事宜。曾荫权表示,希望抓紧时间,尽早与中央厘清问题。他并强调会把香港团体的意见转呈中央,回港後会立刻向香港市民交代会议的情况。
  据悉,在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安排下,专责小组与港澳办和全国人大法工委商讨特区政制发展事宜,并与内地法律专家会面,商讨基本法中涉及政治体制的原则及程序问题,同时反映专责小组已接见了的团体所表达的意见。
  曾荫权说,「基本法中相关的原则和程序,是日後讨论政改具体方案必须符合的。专责小组希望能够抓紧时间,尽早与中央厘清这些基础问题,以避免具体方案与《基本法》将来出现不衔接的情况,及使政制检讨工作可以顺利完成。」
  曾荫权强调,专责小组的工作是双向的,小组会向中央反映在香港听取民意的工作。小组已接见十多个团体及人士,他们完全接受香港的政制发展需要符合「一国两制」,香港特区是直辖於中央政府。他们大部分都认为香港的政治体制需要改进;但同时,亦接受任何发展都要符合《基本法》。
  他说,团体及人士对个别的程序和法律问题,也有他们的意见。专责小组会将他们的意愿、看法及意见书完全地转呈中央。而在未来一个多月,专责小组仍会继续接见其他团体及人士,并会陆续将收到的意见转达中央。
  曾荫权表示,今次只是专责小组与中央有关部门的第一次见面,日後仍需要与中央继续跟进工作及沟通。他强调,政制发展涉及中央与特区关系,中央有审视特区政制发展的宪制权责,专责小组需要与中央作充分商讨。同时,希望香港社会对政制发展,继续作深入及理性讨论。因为政制发展是一件复杂事情,亦影响将来的制度如何能够符合市民的生活和利益,影响整个香港的管治及运作。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一节、常勤精进秉要执本



  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曾荫权远走菲律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高峰会非正式会议,受邀致辞时,一再强调法治精神、公平竞争环境、廉洁政府及通讯自由流通,是香港所以成功的四大重要支柱。同时,他还把这些“直一言”写在纸镇上,送给国家主席江泽民,而江泽民也写下“一国两制,安定繁荣”的题字回赠,礼尚往来。
  九九年六月初,曾荫权率领官员到北京作官方访问,除一贯拜访中央政府各对口单位,包括外经贸部、财政部及中国人民银行外,更获得国家总理、膺《亚洲周刊》本年度最具权力人物之首的朱熔基接见,是曾荫权就任财政司司长一职以来,首次获得总理接见,令他进一步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为日后仕途铺路。
  除了可跟领导人送礼攀谈外,曾荫权在当地还与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会面,倾谈了二十分钟,讨论本港经济事务及公务员过渡等问题。此乃钱其琛首次接见港府高官,也令他对曾荫权这位忠诚的公务员,留下深刻印象。
  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盛赞财政司长曾荫权2001年以“秉要执本,常动精进”为财政预算案的主题,是“有水平”。他指中国入世在即,政府部门急需吸纳人才,他更言希望找香港人来当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朱镕基在被问及对特区公布的预算案看法时,朱氏迅即从置于桌上的公文袋中,拿出一本簇新的预算案,并高举着它说:“说老实话,我这里有一本,我还没有仔细阅读,大体上看了一下,我特别对上面这八个字非常戚兴趣:‘秉要执本,常勤精进’,有水平!”
  他说:“我都不知道这两句话从哪里来,看了你们(香港)的报纸,才知道‘秉要执本’出于班固的《汉书》;这个‘常勤精进’是清朝一个学者的一句话,我看能找出这两句话来,就很有水平。”
  朱镕基并盛赞负责撰写预算案的曾荫权“有水平”。对于特区政府未来三年的财政收支将持续出现赤字,他说:“(香港)赤字比我们(中国)少得多了!”。
  多位人大代表称,在闭门会议期间,朱镕基主要提及中国的情况及经济议题。据悉朱镕基称,随着中国加入世贸,政府部门很需要吸纳人才,尤其是香港的人才,此举将有助中国的经济发展,并吸收外地管理及专业知识。
  朱镕基进一步表示,希望找香港人来当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但他承认,存在工资较低及放弃外国国籍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现时是一个行长、五个副行长,但没有人专责国际事务。
  其实,中央金融工委今年初已通过允许境外人士,出任金融机构副部长级的职位,而前香港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便是首位境外人士出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朱镕基向人大代表重申,中央不可干预特区的自治事务,国务院绝不会讨论涉及香港问题,并坚守“一国两制”原则。另外,他亦有出席澳门人大代表小组会议,并明言支持澳门成为离岸服务中心,而西部大开发将有利澳门的经济发展。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二节、以踏实作风果断著称(1)



  1.性格直率敢说敢做
  无论是在香港媒体眼中,还是在普通香港人的心目中,身为虔诚天主教徒的曾荫权都是一个公共场合极其得体、处事谨慎、善于领导且崇尚实干的人。但人们不知的是,曾荫权对他的下属要求非常严格,他的办公室常会出现拍桌子的场景。
  曾经和他一起闭门开会的立法会议员透露,曾荫权为人执著,生气时会大力拍桌子。在他担任政务司司长时,与时任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曾多次出现“火星撞地球”的情况,但梁锦松坦言“大家只是针对事而不是针对人”,“我与曾荫权合作了6年,有时我们都好火爆,各持己见,但如果两人的看法相同,大家会‘揽头揽颈’(非常亲密)。”
  曾荫权属于“快人快语”一族,他一年到头虽穿西服,却从不打领带,仅别一个领结,有时他毫不掩饰地在镜头面前表现他直率的一面。金融风暴期间,他曾面对镜头大声斥责一些散布港元将与美元脱钩的人士是“二流分析员”。
  香港回归后,香港备受金融风暴影响,资产贬值,失业率高,社会难免多有怨气,公务员更首当其冲地成为人们抨击的对象。对此,曾荫权总能毫无顾忌地给予回击。有一次,他和传媒界高层人士聚会时,就曾非常直率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1997年以后,不知何故,香港人变成极度敏感症,好似箭猪,不可碰他,一碰,它的箭就会竖起来;另一类似含羞草,一碰就缩……”
  在一次记者会上,当有人问到曾荫权在担任财政司司长期间参与了很多重要决策,现在晋升为政务司司长,会不会反而有被“架空”的感觉?曾荫权笑言自己倒很想给人“架空”一下,因为政务司司长的工作,忙得每天安排的时间都好像不够用,有时甚至觉得有点体力透支的情况出现呢!
  曾荫权刚强的处事风格,加上敢言的态度,被认为是当时高官中比较果断和精明的一位,能够独担大旗。另外,曾荫权深谙如何跟传媒打交道,擅于包装言论重点,也令他的表现往往比其他同僚突出。
  最为市民熟悉的印证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冲击香港时,毅然决定入市阻击“大鳄”。当时,有人批评曾荫权违反香港经济市场一贯的做法,为日后开了一个“坏先例”;不过,很多人都对曾荫权的决定表示赞同,认为若非政府入市,香港的经济将被进一步拖垮。
  正因为曾荫权具有这样一些性格,所以,他在香港是一位受人们普遍欢迎的人物。他虽曾为旧港英政府要员,但在香港回归后仍得到特首和中央政府的信任,舆论对其处理金融危机等诸多问题也予以充分肯定,由此足可见其工作能力之强,以及在港威信之高。
  2.施政风格有争议
  作风硬朗的曾荫权,一言一行都显示他绝对没有董建华那种“议而不决”的风格,他经常发表极具争议性的言论,甚至引起政见不同者的不满。但近年来分开始收敛脾气,说话也稍添圆滑。有政治学者表示,曾荫权的果断赢得民望,驾驭政治的功力日增,对备受争议之事懂得为自己留余地,“开始有做特首的功架”。
  在刚刚过去的农历新年,他才跟记者表示,到2007年政务司司长任期届满就会告老归田,其后“赌王”何鸿森及合和主席胡应湘公开挺曾担任特首,他叫大家别跟他开玩笑,一脸严肃一说:“我现在工作,日日忐忑,战战兢兢,只想着自己的工作是否达到市民要求的水平,再想其它,想坏心肠。”
  事实上间荫权喜爱发表惹人关注的言论,可谓有迹可寻。他早年喜欢引用电影名称议政,1994年任库务司时,他表明港府不会派发免费午餐,叫学者别做“沉默的羔羊”,应挺身而出维护港府理财哲学。谈到政府财政状况具透明度时,他说“正如《本能》里的斯通一样,政府根本毫无隐藏”。
  他还说政府不应做沉默的羔羊,对政党的免费午餐要求,要敢于抗辩和说“不”。曾荫权升任政务司司长后,针对有人问及如何避免有人挑拔他与特首董建华的关系时,他指出,与董建华一起工作已3年,过程中经过很多艰苦的时间,特别是在亚洲金融风暴时期,要一同合作处理较复杂的问题。他坦言道:“当然,我俩未必完全意见相合,但在互信互让互谅的情形下,都以服务香港为目的,我俩以前也合作得很开心……”他还严词斥责了那些制造是非的人:“香港是个开放社会,有好多人在造是非,未必每个人都奉承你,这是香港一个特色,也是一个强项。”他安慰那些关心这方面的人说:“普通大众懂得分析什么是是非,什么是挑拨离间,不用这么紧张,我们做公务员的也都一样。”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二节、以踏实作风果断著称(2)



  多次与曾荫权争论西九问题的文化评论人胡恩威直言,曾荫权为人喜怒形于色,“这是他的可爱之处”。除了在熟悉的财经世界曾荫权的言论头头是道之外,在其他较为陌生的领域,他也常常大开其口。也有政治学者称,曾荫权公事公办,但也是火气和官架子十足。近年,他的脾气略风收敛,被人当面批评也能保持笑容,说话也开始留多了辗转空间,渐渐开始显露政治家的风范。
  3.《沉默的羔羊》与《本能》
  这位性格直率、敢说敢做的高官,做事的另一个有趣的风格是,喜欢引用电影名称议政,喜欢用电影的名字来阐释自己的观点。例如,他公开表示要学习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二等兵瑞恩,为国家利益而奋勇抗敌。
  早在1994年任库务司时,他呼吁学者应该挺身维护香港政府理财哲学,不要做《沉默的羔羊》。谈到政府财政状况具透明度时,他将之比拟为《本能》的女星一样,政府根本毫无隐藏。
  九四年五月中,他出席一个午餐会发表演说,强列一批评部份政党为争取选票,不惜损害本港长远利益,向港府提出很多不合理的要求,如大量增加福利开支等,大派’免费午餐’。他更以电影名作比喻,呼吁政府及其他有识之士不要做“沉默的羔羊”(同名电影由美国影星茱迪科士打主演),需挺身而出打破沉默,防止有关讯息继续扩大。“免费午餐,根本对我们来说是另一项阴谋论。”他接受记者访问时已表明立场。
  试过“沉默的羔羊”后,曾荫权似乎意犹未尽,还要继续引用电影名传递政府立场。到九四年十月,他出席日本商会午餐会,驳斥当时部份中方人士忧虑港府会在九七年前花光公币的言论,强调本港公共开支乃由财政条例监管,动用公币需向立法局财务委员会列举充分理由,才可望获得审批;而且政府开支需由核数署及政府帐目委员会共同审查,不容有任何疏忽:“正如《本能》(美国影星莎朗史东主演)的女星一样,政府根本毫无隐藏。”他解释,引用《本能》此戏名,是要表明政府运用公币的透明度,绝不会秘密拿走。
  在2005年1月6日的立法会议上,曾荫权在《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发展计划动议》的致辞里,回应议员杨森和梁国雄批评数码港是纯地产项目,政府在其间向地产商输送利益时,引用时下热播的《功夫》作为自己的说辞。“现正上映由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功夫》,举世瞩目,这部电影是由先涛数码公司在数码港制作的,我有四张先涛给我的赠券,我送一张给杨议员,也送一张给梁议员,希望他们研究一下数码港的威力。”
  4.以寡敌众的硬仗
  其实,在当时芸芸众多艰辛难熬的任务中,相信最叫曾荫权印象难忘的,算是处理居英权方案。面对当时港人的期望、中方的反对声音及英方的抗拒意识,曾荫权实在有如哑子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呀。虽然,经过曾荫权不懈努力,居英权的妥协议案最终达成,但依然三面不讨好,社会舆论普遍认为这个由“港府兰保”主理的居英权方案不算成功,也叫曾荫权感到确实的无奈。
  在一九八九年冬天,他奉了霍德的命令,独自前往伦敦,向英国政府提出争取港人居英权方案。在那段时间,他与新闻界的关系欠佳,应付媒体时感觉有点显得力不从心,有港府高官批评他在伦敦的记者会上,将所有“是”与“不是”全颠倒过来,被指是高官面对媒体的“最佳反面教材”。
  经过争取居英权的一场硬仗,曾荫权在九一年被调任为贸易署署长,有机会重返贸易署办公室,再次负责为港府统筹贸易事务。外间不断有传言,指他再回到贸易署“重操故业”,是因荡处理居英权议案不力。
  然而,流言终究是流言,布政司霍德对曾荫权的工作评价并不负面,反而推许他为“解决困难的首选人物”,是难得的优秀技术官员。当然,霍德看上曾荫权,还有另一个原因。由于当时社会仍受到八九年的影响,港英政府亟需一批作风进取强悍的政务官,帮助政府持续有效运作,同时协助维持香港主权过渡期问的工作顺利进行。那时候,霍德麾下的曾荫权,还有当时任职经济司的女将陈方安生,都是最佳人选。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二节、以踏实作风果断著称(3)



  5.外柔内刚的“麻烦杀手”
  曾荫权在担任贸易署副署长一职时,其实只有短短的一年光景,然后又要继续其频繁调动工作生涯。
  一九八五年,调任为副常务司,成为司长级高级政务官。而在往后数年间,可说是他仕途上其中一段关键时期,造就他成为港府的头号“麻烦杀手”(TroubleShooter)。
  在八五年中,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及土地委员会正式开展工作,执行香港九七年回归前的过渡期工作。身为副常务司的曾荫权,正负责作英方小组的后勤支援,接触的都是高度机密文件,牵系着主权回归的香港。三年后,他晋升为首长级乙一级政务主任。
  职升得愈高,获委派的任务也愈来愈繁重,也益发艰巨,完全可从曾荫权身上体现出来。一九八九年,港英政府于回应希士报告后,决意加强行政署的职能。曾荫权随即要放下副常务司的工作,出任行政署长,全力在背后支持布政司霍德,应付各式各样的特殊使命,几乎都属极具政治性的敏感工作。
  他笑言自己当时活脱脱是电影《第一滴血续集》(美国影星史泰龙主演)中的主角兰保(Rambo),已做好自我牺牲的准备:“兰保可为某一目的牺牲自己,因而不会拖垮政府,我正是担当这角色,也有人把这角色称为fallguy,也就是代罪羔羊。”
  曾荫权形容,他从布政司手上接来的,是一个又一个“烫手山芋”:布政司署重组、输入外地劳工计划、各公营部门改革、协助滞留北京的港人回港……所有任务都是人人都不愿碰,而且均需依时完成,稍有差池便随时“人亡身亡”。
  曾荫权的外柔内刚在他作为财长的施政方针中也时有体现。
  2001年,曾荫权发布了他的最后一份财政预算案,这份被香港人称为“临别秋波”的财政预算案题为“秉要执本,常勤精进”,一改曾氏预算往日让香港市民惊喜的作风。
  曾荫权说,身为财政司司长,假如我不顾及香港长远的利益,就是没有恪尽对香港市民的责任。在他的不懈坚持下,这份财政预算最终获得了通过,几年下来,香港市民也开始认识到他的一片苦心。像这样的事情并不止一次两次,事实上,正因为他一次又一次地成功解决了别人眼里异常棘手的问题,曾荫权在官场得了一个“麻烦杀手”的美称。
  也许对曾荫权来说,官场的毁誉并不足计,重要的是香港市民的评价。据香港媒体在一次网上调查显示,与多位特区行政长官热门人选相比,曾荫权获得的支持率超过五成,遥遥领先。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三节、“煲呔曾”风格(1)



  曾荫权衣食住行讲究,总是西装笔挺,衣领上结一个与西装颜色格调相配的煲呔(领结)。据称曾荫权家里放置了超过一百个领结,分布在衣柜内三个架上。他的“煲呔曾”形象,被认为是营造个人风格极为成功的例子。
  公众场合的曾荫权,从来都是西装革履。与众不同的是,他穿西装不打呔(领带),而是戴煲呔(领结)。用呔还是用煲呔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生活选取的态度,是积极进取,还是庸碌猥琐、苟且偷安。不同的人生态度,有时可以从着装中体察到。曾荫权喜欢的服饰令我们揣度他可能属于这样的人:一旦认准了方向,就勇往直前,即便是寒风扑面、冷雨浇头,都不会轻言改变航向。这种执着中,含着一股霸气。
  一位曾经给曾荫权当过秘书的公务员告诉记者:“曾司长人很真率,对工作要求很高,如果他认为可以做好你却没有做好的时候,就会铁面无私横眉怒目骂你一顿,让人寝食不安。曾司长不会阳奉阴违,今天拍着你的脖头(肩膀)说‘不错’,第二天就把你炒了。他平时多是关心、爱护部下,我们跟他出差去外地,他总要想办法给我们留点自由活动的时间,比如买买东西等。”
  香港著名时装设计师邓达智说,曾荫权的领结抢眼而不刺眼,有幽默的卡通图案,甚至有六十年代兴起的意大利名牌的迷幻色彩图案,“打破了高级官员的沉闷,有胆量。”
  另一位时装设计师文丽贤对曾的衣着也有很高评价,认为他很懂英国人的穿衣文化,在正式场合都穿得很醒目,有教养。
  1.提倡“驳嘴”
  在统领19万公务员时的曾荫权,谈论做公务员不是“应声虫”,提倡“驳嘴文化”,有意见便向上司表达。曾荫权曾早前在官邸与记者会面鼓励公务员要勇于发表意见。他指出,驳嘴文化早已在公务员体系内存在,“记得我入行时,是70年夏天,我的上司副布政司MicheslClinton教我,‘后生仔,你记得一定要有自己意见,与上司有不同意见便要说出来。’”
  曾荫权认为公务员“驳嘴要驳到尽,但驳完要听话。”他认为这是本港政务官最大的美德之一,现仍保存得很好,并要继续下去。
  他以自己为例,“我的上司都知道我的性格,我会驳嘴,我亦鼓励同事驳嘴……我相信真理是愈辩愈明。”“上司不听,你要将意见写下来。如果最后证实你对、上司错,你要记紧,一定不要说:‘我都话咗你啦!’”
  曾荫权升任政务司司长后,针对有人问及如何避免有人挑拨他与特首董建华的关系时,曾荫权预期未来三年与董建华合作将一如以往般“做得很开心”,至于如何防止有人“挑拨离间”?
  他说:“香港是一个开放社会,一定有很多人做是非……这是香港的特色,也是香港强项……大家不用那样紧张,我们做公务也是一样,要‘厚些面皮’,能面对这些事实。”
  他指出,与董建华一起工作已3年,共同走过无数风雨,虽然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但也是难得的诤友。他还严辞斥责了那些制造是非的人:“香港是个开放社会,虽然有很多人制造是非,但以港人的素质,未必每个人都买你账,这是香港一个特色,也是一个强项。”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曾荫权表示:“我了解社会内有各种各样的反应,但我要强调,我们若要向前迈进,各方各派不同意见的人士及组织,必须坐下来,进行对话,互相尊重,更好了解彼此的忧虑和关注;而不是将时间虚耗在硬碰,敌对,或任何超离人大常委会已做出的决定的争论之上。通过理性的讨论寻求共识,是政制发展取得成功的惟一途径。”正因为曾荫权具有这样一种性格,所以,他在香港是一位受人们普遍欢迎的人物。
  2.与富商保持距离
  曾荫权与商界打交道经验丰富,但相交平淡,平日也罕有与富商巨贾公开来往。政界人士分析,曾荫权没有明显偏帮个别富商,有能力摆平各方利益,是促成他迅速跃升的原因之一。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三节、“煲呔曾”风格(2)



  一名已退休的民政处官员说,政府当年委派曾荫权担任地方官(沙田政务专员),其中一个任务是宣传新界卫星城市规划成功,曾荫权成功拉拢日资百货公司“八佰伴”合作造势。“当年‘八佰伴’是新城市广场开的第一间铺,很想打响头炮,曾荫权知道后,亲自同‘八佰伴’谈,建议他们在沙田放烟花,结果大受欢迎。”在沙田表现出色,曾荫权从此在官场平稳直上。
  有政界人士指,曾荫权与长江实业李氏家族及新地郭氏家族都有交往,但关系并不密切,曾荫权没有明显侧重某一利益集团,相信是他获棒接班的主要原因。“其他人做特首,都会引起地产商的不满,曾荫权做,各方都可以接受。”当香港各方人马都有各自的政治利益考量,而政务官出身的曾荫权给人操守人格零污点的印象,实在是一大优点,至少人们不会怀疑他当初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当下一届特首。
  3.“微服出巡”
  作为尽责的公务员,曾荫权不以九八年击退国际炒家为虚荣,要勇于面对未来的挑战,他第一个打破先前港府高官与市民保持距离的传统,亲自去社区了解民情民意。
  据财政司司长新闻秘书蔡洁如说,曾荫权在九八年大除夕之夜,和助理容伟雄及房屋署署长苗学礼一块,到沙田禾峰及马鞍山恒安巡视,探访店铺为主,普遍受当地居民欢迎,甚至有市民有感“财爷”到访意头好,高呼“财神到,财神到”,在他们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
  事实上,根据港府以前一贯的做法,过去只有港督或行政长官才会安排“出巡”,曾荫权此举实属罕见。虽然这次去社区以了解民情为主,也有人认为他是为将于三月公布的预算案作准备,听取市民意见。
  不仅直接与市民面对面的沟通,曾荫权也是首位主动接触公务员团体的政府高官。这位财政司司长曾乘咨询预算案意见之便,会晤众公务员团体,包括公务员协会、华员会及纪律部队评议会等,双方除就预算案和经济前景交换意见外,也有谈论与公务员有关的热门话题,例如公务员形象、士气、改革与工作压力等。
  参与会议的公务员团体均认为,与曾荫权见面气氛良好,有助加强双方沟通,有别于以往只透过公务员事务局徵询公务员意见的做法,是一个好开始。
  4.满足现状无野心
  一九九三年,刚获英女皇颁授OBE官佐勋衔的曾荫权,晋升为库务司,变成荡政府管钱的“小掌柜”,专责政府内部财政,重要性仅次于“大掌柜”财政司。对工作忠诚负责的他,早在担任副常务司时,已表明自己对官位不存野心,愿意追随政府安排,做好份内工作。但他决想不到,出任库务司会成为他爬向更高官职的重要里程碑,也造就他打开港英政府一百五十多年管治以来的创举成为首位华人财政司。
  从港英政府顺利过渡到特区政府,曾荫权一直得到上司赏识和信任,仕途一片光明。能够获委任为财政司司长,谦虚的他表示自己已心满意足,别无他求。
  九八年三月初,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刚渡过五十八岁生辰,两年后便会正式退休,官场中人都在热烈讨论哪位高官会是继任人选,其中呼声最高的,正是曾荫权。
  然而,曾荫权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自己无意再升官:“做了三十多年公务员,我已对自己的仕途很满足。大家也知道我的出身,让我有机会担任财政司,再过渡成为财政司司长,我已没有他求。”
  待人处事一向谦虚的曾荫权,尽管一再表明满足于任职财政司司长的现状,无意更上一层楼,不过,在往后的日子,他还是攀上了仕途的颠峰—成为政务司司长,乃至代理特首。
  5.平易近人,不摆架子
  令人尊敬者,是身居高位仍然懂得如何去做平常人。曾荫权代理行政长官,是传媒紧追不舍的人物。上任翌日,香港气温骤降。清晨他推门而出,发现寒风中守候在官邸门外等待采访的记者。他朝着记者方向,抱拳行礼打招呼,随后吩咐官邸工作人员,送来热茶西饼,犒劳记者,没有位尊权重不可一势的派头。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三节、“煲呔曾”风格(3)



  曾荫权祖籍广东南海九江镇龙口新基村,一九九七年回乡时,因为条件有限,当地无法用充裕物资款待他,陪同官员只好准备矿泉水和其它饮料,以备曾荫权水土不服之用。但是当曾荫权见到村民手捧浓茶欢迎他时,说:“第一次返乡,当然要饮一口家乡水啦。”说罢接过村民手中的浓茶,一饮而尽。这个情景给新基村村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至今仍然夸奖曾荫权“很纯、很友善”,“平易近人,不摆架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荫权被保送到美国哈佛大学修读公共行政硕士学位课程。一天凌晨,突然醒来的曾荫权对太太鲍笑薇说,很想念香港的云吞面,即使是100美元一碗也愿意买。多年后曾荫权回忆此事谈及当时的心情,“我发觉我最挂记的其实是香港,香港的气味、人,以至污染,我都很挂记。”挂记香港的情愫,伴随曾荫权度过了大半人生,他曾经发誓:我“饮的是香港水,流的是香港血,永远不做对不起香港市民的事”。
  曾荫权一直与媒体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一位香港报纸的主编告诉本刊,曾经常就某个特定的议题,主动请媒体朋友喝茶沟通。曾荫权成为首位华人财政司司长任命当日,曾荫权在政府总部会见记者,发表讲话前先向在场每位女记者派一支玫瑰花,笑言是“见面礼”,希望她们日后“手下留情”。从此,曾荫权成为香港政坛一颗引人注目的明星。
  6.“香港家书”
  《香港家书》是一个请香港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以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述个人感受的节目。
  2001年2月13日,曾荫权出席香港青年协会的活动,与900多名中学生对谈,当有学生问他,如董建华邀请他出任政务司司长,他会否婉拒时,他道出了一个小“秘密”:董建华找他商量政务司司长人选时,自己三次表示希望留任财政司司长现职。
  两天之后,董建华正式宣布,中央政府任命曾荫权出任第二任政务司司长。
  事后有人指责曾荫权事前的声明“口不对心”。但曾荫权否认说,“过去34年,做过20个职位,经过19次调动。每次调动,从未试过老板叫我调任,我会拒绝、婉拒或者反对。”曾认为这是公务员最重要的守则。
  一位香港资深政治新闻记者告诉本刊,在三十多年的官场沉浮中,从不违逆上司,是曾荫权的一个特色。他秉承政治中立的政策,忠于上司的施政方针和理念。媒体对他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官僚”的人:即谙熟公务员体制的行事规则,又公事公办。
  但政务的处理上,曾给人的一贯印象是作风硬朗,不会议而不决。在西九龙娱乐区单一招标事件中,虽然受到媒体和公众的非议,曾仍强力推行,并多次对文化界代表表示,西九龙问题,谈不拢不如“一拍两散”。
  香港社会最敏感的话题就是政制改革。去年5月1日,曾荫权透过香港电台《香港家书》节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曾荫权在这个节目中说,“面对当前的局面,我们最要紧的,不是只顾各自为自己的政治见解呐喊,而是冷静下来,清晰及认真地考虑,如何在社会意见纷纭当中,理出一个彼此都可以接受的头绪来,建立共识,好让香港政制继续稳步向前发展。”
  7.与“星爷”惺惺相惜
  在2005年1月17日晚,他与周星驰接受电台访问时,两人互送高帽,曾荫权更认为星爷的经历,与港人有共鸣。
  星爷与曾荫权做电台节目时,两人惺惺相惜甚为投契,迟到五分钟的星爷,抵达后即马上冲入直播室,一番寒暄后,曾荫权就大赞星爷,连赠送高帽,笑指得知要与星仔做节目,随即谢绝一切应酬,以免错失机会。
  曾荫权还透露数年前曾看过星爷一个访问,谈及当年在儿童节目《430穿梭机》中学会耐性及耐心,所以时刻也在等候机会,曾荫权认为这些与港人很有共鸣,当时已开始欣赏他,所以才看了看他的《少林足球》及近日的《功夫》。   谈到现正上映的《功夫》,曾荫权大赞片中情节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相当成功,星爷闻言即笑不拢嘴,指影片仍有不足之处,要求指点,曾荫权便说:“缺点就不敢讲,不过能做到抽离现实,不断回味就已经不错。”对于获曾荫权赞赏,星爷事后表示深感荣幸。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四节、曾荫权评价同事



  在1967年,曾荫权加入政府工作,先后出任多个重要的政府职位,处理的工作包括财政、贸易以及与香港前途有关的事宜。1995年9月,他获港英政府委任为财政司,打破只由英国人担任财政司的传统。而香港回归后,曾荫权亦担任财政司司长,至2001年升任为政务司司长。事实上,曾荫权因为曾在不同部门工作,令他熟悉政府部门的运作,亦使他在上司和同事中甚“吃得开”。
  曾荫权用了他的口头禅“好阴功”,来形容他口中的上司董建华先生。他说,作为生意人的董建华认为上街见人不是做特首工作一部分,结果频频被批评。
  他指董先生跟港督彭定康很不同,董先生认为上街是“做Show”,很多说话以为放在心里便行了,“中国人嘛,做事方法始终不同”,现在董先生终于知道,上街见人是特首工作之一,现已大大改善。
  面对董特首这最高掌门人,曾荫权绕了一个圈来说自己是会驳上司嘴的下属,包括驳董先生嘴。“董先生时常找我饮咖啡倾偈,他想‘搞掂’我,我都想‘搞掂’他。”面对董先生,他说会道出自己意见。
  “我跟陈太最不同的地方?她是女人我不是。”这一句话似乎是给记者的话,又可能是他的真心话。她认为陈太人际关系真的很了得,对于他来说,这方面是他的“死症”。
  他举了一个例子他曾遇过一些很“牛皮”的同事,曾荫权怎样劝也劝不动,陈太向他说:“Konald,你用错方法劝他。结果由陈太出手,果然一劝便成功。”但当我知道她是以一些女性的道理来说服对方时,我实时话:“我讲唔出口啫。”
  陈太这种强项,曾荫权说自己永远做不到,但他希望自己亦有一些陈太永远做不到的强项。他说不想将自己与陈太比较,唯一可比较的是,“陈太是一个面对过渡期的政务司长,曾面对很多困难;自己的使命有些不同,现在港人都认同一国两制,我是进入了第二阶段的政务司长。”
  谈到梁锦松,他便脱口而出说一句:“他咐叻仔,唔使我教啦。”
  当有人问,是否如阿松所言二人“火星撞地球”,日后合作会否出现问题时,曾荫权即以“老友记”来解释二人之关系。“其实我们好老友记,我们时常倾谈,但不是时常谈工作。”他说不明白阿松为何说二人火星撞地球,但他倒承认二人时有争拗:“有时闹两句,但不伤身的,之后便骑骑笑”。
  曾荫权认为说到底,最重要是他跟阿松有相同的经济理念。他们在行政会议及金管局时,已有很多机会了解对方,“我怎样想,他很清楚。”他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的性格作风。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五节、曾有费尽心神烦恼时(1)



  1.贷款泰国惹争议
  香港稳定的财政基础,足以抵挡炒家狙击,更可向受金融风暴影响的亚洲国家施以援手。在狙击金融风暴期间,财政司司长曾荫权运用职权,从外汇基金拨款予泰国,挽救严重贬值的泰铢,金额高达十亿美元。不过,由于他的决定事先没有咨询外汇基金委员会,故惹来临时立法会议员批评。
  九七年八月十二日,临立会财务委员会举行特别会议,讨论港府对泰国的贷款安排,听取曾荫权汇报。他在会上解释,八月初国际货币基金会(IMF)行政总裁致函金管局,呼吁香港协助泰国解决金融危机的融资安排,“凑份”提供贷款。鉴于时间紧迫,他没有即时谘询外汇基金委员会,便在数天内作决定,并通知特首董建华。
  此外,曾荫权重申供款不单可帮助泰国渡过难关,也可有效遏止其他亚洲国家受泰国经济危机的“传染”,向更多地方蔓延出去。对于有议员批评“财爷”没有先知会外汇基金委员会,他反驳自己身为委员会主席,绝对有权动用外汇基金,不能过分政治咨询,拖慢效率。
  然而,曾荫权的“解划”,并不能平息议员的不满。代表金融界的议员詹培忠指出,曾荫权的决定俨如参与一场赌博,认为特区政府不应扮演“金融警察”的角色。至于自由党议员夏佳理,则对曾荫权将控制和使用外汇基金视作两回事,感到莫名其妙。
  虽然议员倒彩连连,曾荫权运用外汇基金的果断做法,却受到经济学者纷纷支持。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呜表示,既然财政司司长同时是外汇基金委员会主席,在紧急情况下应该拥有最终判断权,否则便会落后于形势,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香港理工大学商业学系副教授刘佩琼亦指,特区政府借出这笔高昂贷款实在值得,更可让外界得悉香港仍有一定实力,成为地区金融中心,有助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结盟,赢取友谊。
  然而,临立会法律顾问马耀添则指出,曾荫权未经谘询动用外汇基金,乃违反《外汇基金条例》,因为若以广义解释,条例中指委员会主席决定基金用途,是属于“控制”范围之内,需事先谘询委员会,财政司司长此举正是违法。但他又表示,由于过去没有类似情况,曾荫权是否真正“有罪在身”,还需法庭最终裁决。
  2.有原则的让步
  曾荫权每次的有力言论,尽管能有效稳定市民对政府的信心,却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凯旋而归,尤其是面对立法局议员的质询,总有败北的时候。九五年十月底,立法局决定冻结政府十二项收费,以及增加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面对议员连番挑战,曾荫权坚持政府一贯立场,指摘议员的建议一点也不明智,反对加费与刺激经济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他一再强调,假如议员需通过否决各项加费,会令港府少收十二亿港元,相等于薪俸税一个百分点,将令他策划明年财政预算案时,无法考虑减税。
  虽然曾荫权尝试力挽狂澜,仍摆脱不了失败。九五年十一月初,立法局就自由党提出的减税及刺激经济发展等建议,与代表港府的曾荫权展开激烈辩论,双方壁垒分明。期问,曾荫权力陈议员倡议的种种措施,全不能为目前经济放缓问题对症下药。但自由党议员田北俊提出的减利得税和薪俸税动议,得到自由党及民主党支持,以二十九票对十八票顺利通过。致力死守政府底线的曾荫权,面对议员的“围攻”也感到无奈,但为了尊重立法局的纪律,惟有表示接受。
  有议员批评,曾荫权与议员就动议辩论的过程中,处处表现其“硬桥硬马”的姿态,跟议员针锋相对,毫不容让,会令行政与立法关系带来负面影响,更可能影响来年财政预算案的通过。但曾荫权始终认为,自己身为公仆,处事不可能没了宗旨,也不能断送了政府维持低税率制度的基石,更不可委屈自己盲目妥协。
  曾阴权的坚持,也可见于其制订首份财政预算案稳守的原则。他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制订来年预算案时,会秉承港府多年以来奉行的公共财政基础原则行事,包括量入为出这条“金科玉律”,更会坚持港府有绝对自主权决定财政的先后次序,倘若有中方官员插手干预,就是违反《基本法》。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五节、曾有费尽心神烦恼时(2)



  3.医委会“公函”事件
  医委会“公函”事件也是曾荫权遇到的另一个小瑕疵事件。
  不论在上司、同僚或家人眼中,曾荫权的表现总是“科科优”,没有值得挑剔之处。然而,九六年十一月岭生了一件怀疑滥权事件,给他的成绩表蒙上一个小瑕疵。
  十一月二日,传媒报道曾荫权于十月二十九日,以财政司办公室的官用信笺,致函医务委员会主席杨紫芝医生,强烈要求该会设法修订法例,让所有在英联邦国家习医的学生,在学成毕业后,可以直接回港执业,豁免统一考试。该封函件信封上有’私人信件’字样,并注明将副本呈交香港医学会、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周肇平医生及立法局医学界议员梁智鸿医生等人,却不见“财政司”职衔。
  在信中,曾荫权声称自己无意以官职身份,影响政府修订条例,惟表示关注到九五年通过的《医生注册修订条例》没有设下宽限期,在翌年九月一日即告生效,并在信的末段强烈敦促医务委员会修改法例,豁免在草拟法例时已于英联邦国家留学的医科生,毕业后需经过考试才能在港执业,又说政府会协助医委会向立法局提出,对现行医生注册条例作相应修改。
  整封信最惹人注目之处,是曾荫权明确表示自己的儿子(即长子庆衍)正在英国习医,他只是与其他有子女在海外学医的家长一样,对有关条例表达意见。
  这篇报道一出,即时引起外界哗然,特别受到代表医学界的立法局议员梁智鸿强烈抨击。他认为今次事件中,有政府官员插手干预医生的“专业自主”,令人觉得政府在向医委会施压,表示会向港督彭定康投诉。
  曾荫权事后回应,信件是以私人身份撰写,没有署以财政司头衔,若果他要以职权来左右政府修例的决定,毋须用上这种方法,并再三表明没有向任何政策科同僚提及过修例的建议。他表示,信件只是表达他对有关条例的意见,认为条文以“一刀切”方式处理与英联邦联系问题,对留学英联邦国家的医科生不公平。至于收到信件的医委会主席杨紫芝则明言,她会把来信视作一名普通医科生家长的意见。
  4.与前家厨的劳资纠纷
  纵使曾荫权已贵为政务司司长,除了日常工作每每令他费尽心神,就连与前家厨之间的劳资纠纷,也一度令他烦恼不已。
  二千年底,这位曾任职于财政司司长官邸的于姓厨师,向特区政府申索一千多个小时的超时补薪,成为首宗经劳资审裁处仲裁的非合约公务员与政府之间的劳资纠纷。零一年六月十五日,审裁处裁定于氏胜诉,可取回六百四十四小时、共四万零二百五十港元的超时补偿。
  不过,到八月初,于氏再入禀劳资审裁处,追讨他在财政司司长官邸供职期问,接近二千小时的候命补偿,合共十二万二千多港元。四个月后,劳资审裁处的裁判官认为控方提出的要点,已在上次判决中获充份考虑,因此上诉被撒销。
  对于审裁处的决定,于氏声言不服,更表示会将在曾荫权前官邸的所见所闻写成小说,披露政府高官百态,因而备受传媒注视。在零一年十一月中,杂志《东周刊》第四七二期,刊登了这位前“财爷”家厨的专访,指他打算著书揭露高官生活,却仍在苦寻出版商。
  报道一出,即时引起曾荫权的激烈反应,怀疑报道内容有诽谤成份,更罕有地以个人身份聘请律师,向《东周刊》采取法律行动。结果,《东周刊》在十二月十九日刊登全版道歉启事,同时向曾荫权赔偿十二万港元及律师费,而曾荫权也将取得的赔偿全数捐予公益金,风波就此平息。
  5.为董护航起风波
  一位香港资深政治新闻记者告诉本刊,在三十多年的官场沉浮中,从不违逆上司,是曾荫权的一个特色。他秉承政治中立的政策,忠于上司的施政方针和理念。媒体对他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官僚”的人:即谙熟公务员体制的行事规则,又公事公办。但有时也会带来不虞。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五节、曾有费尽心神烦恼时(3)



  在曾荫权担任政务司司长时,这与担任财政司司长时不同,主责的工作任务涵盖面变得更广阔,更要经常向传媒解释政府立场。为特首董建华诠释“法轮功是邪教”,便是其中惹人争议的实例。
  零一年六月中,特首董建华出席在立法会举行的答问大会,明确表示“法轮功毫无疑问是邪教”,表明跟随中央政府对法轮功的定义。
  至于曾荫权本人,对备受争议的法轮功,会站在哪一边呢?六月二十一日,曾荫权出席午餐会时,被问及对董建华定义法轮功的意见时,表示港人对“邪教”会有不同看法,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也是开放社会难能可贵之处:“你可用你的定义,董先生有他的,佛教徒、天主教徒、基督徒都可有一套定义,但这无关痛痒,最重要的是我们仍享有法治和宗教自由。”
  曾荫权把“老关”董建华的“邪教说”,诠释成是个人意见,即时引起不少学者及立法会议员的抨击,认为此举不但是“矮化了特首在立法会的官方声明”,也有议员斥责政务司司长的言论是“护董心切”,几乎都是负面评价。
  于是,在二十二日晚,曾荫权主动发表声明,澄清他就董建华法轮功言论的回应。他表示当时受到传媒多番追问,为证明本港仍保障宗教自由,故对此阐释一番,无意将特首的发言定义为个人意见,并指董建华说的都是“公开的纪录”。
  不过,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刘兆佳就认为,曾荫权的言论正反映他拒绝接受港府就汰轮功问题持同一“口径”,避作个人表态,以免民望受损。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六节、“最值得认识的中国人”



  近几年来,曾荫权的政绩中最为突出、亦最受市民欢迎的,可算是“还富于民”的决策——也即出售官股盈富基金和让地铁上市。
  1998年8月香港政府首次入市,动用1200亿元外汇储备基金,与外国炒家在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期指市场同步炒作,最后,更成功击退外国炒家,稳定股市。而因入市炒作而赚得的丰厚基金,最后政府还富于民,以出售官股盈富基金方式,与民分享。
  记得九八年“官鳄大战”过后,财政司司长曾荫权承诺会将吸纳所得的股票成立基金,实行还富于民。九九年十月十日,曾荫权宣布开售部分“官股”,取名“盈富基金”,以每单位十二元八角八分港元出售,相当于恒生指数千分之一,由外汇基金投资公司管理。散户认购最少一千股基金,可获得百分之五或以上折扣率。
  这次出售基金,发行总额达三百三十亿港元,吸引到多达十八万名散户购买,成绩斐然,连外汇基金投资公司也预料不到,同时也得到机构投资良好的反应。
  十一月十二日,盈富基金正式在股票市场面世,最高报十四元二角港元,最低报十三元九角港元,较发行价溢价最多一成,为散户带来接近一成的回报,全日任何时间均有斩获。
  盈富基金首日挂牌取得美满成绩,不论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抑或外汇基金投资公司主席杨铁梁,都喜不自胜,充分证明盈富基金深受投资者欢迎,并会在日后回应市场走势,以及参考盈富的佳绩,研究日后出售其他官股的办法。
  还富于民第二击——地铁上市。
  二千年十月五日,曾荫权实行“还富于民”第二步,正式将地铁上市,以每股八元八角八分港元,向散户出售六亿股份,共集资一百零二亿港元。不过,此招股价与本财政年度预期地铁招股所得的一百五十亿港元比较,相差四十八亿港元,需要依靠其他收入来真补。
  地铁上市当日,甫开市即冲上十三港元,最后以十一元八角港元收市,比招股价高出两成多,令股民笑逐颜开,也使“财爷”感到万分欣慰。
  曾荫权一直努力不懈为香港人服务,屡建奇功,成为其中一位大家最该认识的中国名人。九八年国庆前夕,英文《亚洲周刊》选出五十位当今最值得认识的中国人物,除特首董建华、长实集团主席李嘉诚及著名作家查良镛外,曾荫权也榜上有名,成为唯一一位入围的港府官员。该杂志编辑解释,曾荫权获选的原因,是由于他要兼顾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工作,影响力十分广泛,再次将这位财政司司长的声望推向另一高峰。
  二千年十一月,曾荫权又给多添了一个奖项,就是来自母校哈佛大学的“金融成就奖”殊荣。据悉,这次哈佛肯尼迪政治学院颁发此奖项予曾荫权,是篇了表扬他在过去二十多年来,在港府不同岗位上的成就,包括带领香港步出亚洲金融危机,而他也是获奖的三位哈佛旧生之一,实在是锦上添花。
  虽然曾荫权带领港府直接入市,发动港元捍卫战,但一直受不少国际评级机构批评,认为此是违反自由经济之举。其中一间狠批港府不遗余力的机构,是美国传统基金会(HeritageFoundation)。
  然而,到九九年底,这个提倡自由企业及少支配的智囊团,对香港的评价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连续第六年把香港评为全球经济最自由的地区。传统基金会主席间EdwmFculmcr指出,香港在基金会的“政治干预”评分,的确比九八年稍差,但由于港府在本年开始出售部分入市所得的股票,回复自由经济政策,使本港能保持最自由地区的“皇者”地位。
  传统基金会对香港的连声赞誉,作为重要功臣的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对此感到鼓舞万分,认为今次香港能成为“六连冠”,显示香港经历金融风暴后,可以很快复原,与港府向来奉行的自由经济体系关系至大,而廉洁政府、法治精神及稳定市场也是香港傲视同侪的重要关键。   九九年底,对曾荫权这位身经百战的财政司司长而言,绝对是难忘的时刻。十二月九日,他获中文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后,六日后再获香港理工大学颁发荣誉工商管理学博士学位。能够在一年内取得两个博士衔头,不单是对曾荫权多年功绩的肯定,也足以让他那“没上过大学”的少许遗憾完全扫个乾净,换来的只有认同的掌声。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七节、衣锦还乡



  曾荫权已经是佛山的荣誉市民了,南海九江乡亲对曾寄予了厚望。
  在他第一次返南海时,曾荫权表示要饮家乡水。曾荫权的家乡九江镇新基村位于佛山南海区最南边,地理位置比较偏。村内唯一的曾氏宗祠也没有像南海其他富裕乡村一样修建得很气派,而是依然保持了原有的模样:小而简朴。
  首次还乡,轻车简从喝一口家乡茶。继父亲回乡认祖之后,1997年11月,刚刚当上香港特区政府第一任财政司司长的曾荫权第一次回到“完全陌生”的家乡。扬伯说,当时曾荫权和夫人,在当时南海市领导的陪同下轻车简从地回到新基村,前后大约只停留了一个多小时,但在村中还是引起了轰动。扬伯说,当时虽然大家准备了很多矿泉水、饮料来招待曾荫权,但他并没有喝矿泉水或者饮料,而是要喝村民泡的茶,他说:“我这是第一次回家乡,当然要喝一口家乡的水!”
  老父还乡,家乡小菜宴请同辈兄弟。今年85岁的老伯曾棣扬,一直在新基村里务农,人称“扬伯”,是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也是村中的“百事通”。曾荫权父亲曾云回乡“寻根”的宴会,扬伯参加过;曾荫权在1997年11月和2001年5月两次回乡他也在场。
  扬伯说,上世纪80年代,阔别家乡几十年的曾云头次回家乡,九江镇政府在华侨餐厅设宴招待,曾云还特别叫来了新基村里的6个同辈兄弟一起吃饭,其中就有扬伯。扬伯回忆说,当时一桌饭只花了70块钱,桌上都是“酿鲮鱼”、“酿茄子”、“酿辣椒”、“豆豉蒸塘虱”等家乡菜。
  二度还乡时,派西饼给大家尝。2001年初,曾荫权获任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同年5月,他再次回乡访亲。扬伯说,曾荫权第二次回乡时“好威风”,在当地政府领导的陪同下,由警车开道,一行有20多人,与曾荫权同时回乡的除了他的夫人,还有他的弟妹、小孩等。曾荫权等在新基村大约停留了两个小时,到曾氏宗祠里拜祭后,还在村里到处转了转。
  当天差不多全村的人都到齐了,曾荫权还把他特意从香港带过来的西饼分给乡亲们尝尝。
  乡亲们对曾荫权的印象是为人友善。曾荫权2001年获委任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后,与家人衣锦还乡。曾若辉形容曾荫权为人友善,虽然与乡人并不熟稔,但无摆架子。有村民表示,最初是在电视上认识曾荫权,后来在曾荫权一次回乡探亲时,才知道他的故乡就在南海。村民都希望曾荫权可以多点回乡,探望乡亲父老,又期望借着他名声发展这里的旅游业。
  董建华请辞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曾荫权成为香港特首最热门人选。其家乡南海九江镇上西龙迴的乡亲父老,从电视新闻报道中获悉这一消息后,纷纷欣喜相告,他们认为曾荫权是他们村里几百年来出的最“威水”的人物,村民相信曾荫权会干得很出色。
  乡亲对曾荫权的期望是上任后促进港南经济交流。期望曾荫权能回来与父老乡亲一聚。不过,乡亲最希望的还是曾荫权上任后,能促进香港与南海两地经济交流,引进更多港人到南海投资。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一节、董特首忘我而为(1)



  1.香港第一任特首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行政长官董建华宣誓就职。就是在这样的雨夜,中国政府庄严地收回了香港的主权,整条巨龙的光彩都映照着它口中的珍珠,而世界对这条巨龙的怀疑的重量,也都压在这颗珍珠上,甚至都压在了董建华身上。
  在这之前两年,美国《财富》杂志的封面文章的标题是“香港之死”,该文代表了西方对香港回归后的普遍看法。
  然而无人察觉的危险正在降临,在那11天前,坚决反对泰铢贬值的泰国财政部长辞职。曾在1990年代攻击过英国、意大利、墨西哥并获利颇丰的国际炒家,包括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正在急攻泰铢。
  A.“董生是好个人!”
  董建华已年近60岁,依旧体健如牛,每天早上7点上班,晚上11点下班,因而人们封了他一个“7-11”的称号。
  1997年8月份禽流感突袭,香港人“杀鸡杀到手软”,共杀了100多万只。接着在香港新机场营运首日,出现了混乱局面。这些仅仅是香港坎坷8年的伏笔。7月2日,香港回归翌日,泰国被迫放弃与美元联系汇率制,泰铢贬值。
  董建华显然没有警觉到危机即将袭击香港,而世界上也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一场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的序曲。
  1997年10月,董建华在上任后第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按照香港长远人口及住屋需求,每年兴建8.5万套住宅,作为长远的建屋目标。当“八万五”建屋计划出笼时,大多数人赞成,计划的目的是让普通阶层人士买得起一套住房。但当时得香港得整个房地产行业衍生出了的经济泡沫,而且也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1997年,香港可以说是亚洲最成功的财经金融中心。人均GDP达到25000美元,在亚洲名列第2。香港的经济堡垒不仅很好,而且还仿佛坚实可靠;事实上它的骨架也确实大多是以钢筋铸就,除了一根玻璃梁柱:包括贸易、金融、法律、会计等在内的服务业,占到GDP的85%以上。资金的投入异常迅速,但人们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资金也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流出。
  1997年10月20日,是美国华尔街股市惨剧“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纪念日,香港股市开始下跌。至23日,恒生指数持续暴泻,与8月份市值高峰期相比,香港的上市公司市值减少了15420亿港元,减幅达35%。仅香港十大富豪,估计损失就超过了2100亿港元。同样截至这一天,银行利息上升了300%,楼价开始下沉。对于特区政府来说,同样糟糕的一点是,这一关键的时间点仅仅出现在特首宣布“八万五”建屋计划的两周后。
  面对城市遭遇的灾难,董建华第一次表现出了他的倔强和执拗。这位特首,决定承受短痛,维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以避免长期的不确定性。充足的外汇储备和中央政府的支持,成为了他的信心基础。
  金融风暴的阴云在香港上空持续了18个月后,1998年8月决斗,当“大鳄”在货币和股票市场同时张开大口时,董建华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决定入市干预,以挽救整个城市。
  香港人对于楼价10年上涨10倍印象深刻,买楼不只是居住,更是一种投资。楼价的惨跌制造的负资产户数以十万计,2001年,据中原地产数据,香港60万个负资产账面损失达6000亿港元。对于普通香港人来说,短期时间内,房地产的低迷直接造成中产阶层破产,又连累百业受损,拖垮了整体经济,正是每个人都可看到的事实。
  接下来,特首的“八万五”建屋计划,由此惹起了一些争议。不过,由于偶然或者误会的原因,这一计划的正式宣示废止却迟到了整整两年。
  特首曾在信中说自己不会在金融风暴前退缩,并坚守三个信念,第一个就是“我们的社会必须是一个有爱心的社会”。品性忠厚的董建华对普罗大众的民生状况抱有同情,这或可揭示他迟迟不愿彻底放弃“八万五”建屋目标的心理动机。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一节、董特首忘我而为(2)



  2000年6月,董建华先生在接受媒体访问时首次承认,“八万五”建屋目标早已不再实施。即时,早盘恒生地产分类指数即上升1.08%,跑赢大市,恒指则上升0.76%。
  有人认为,这是特首的执拗性格的体现,更有人指责欠缺沟通意识,不熟悉公共政治的基本技巧。欣赏董建华的人则指出,这恰好说明“董先生不是政客”。“被传媒问出,而不是自己说出,证明他好单纯。”
  下层人士则显然对董建华的善良充满理解,是个好人。事实上,关于董是“好人”,在香港几乎是没有争议的话题
  B.必恭亲为
  香港的经济恢复很慢。特首认识到了香港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他试图开展新型的制造业,推出“中药港”、“数码港”等计划,并图谋重振电影工业。这些项目投资巨大,回报期漫长,又不可能由政府的公共支出来承担,因此他期望香港的大公司承担起历史使命。香港“数码港”计划总投资140亿港元,意在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信息科技中心,并帮助香港向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
  然而,“科技股变科幻股”,结果是还没有内地发展好。不过,“数码港”计划还是给香港带来了成绩,为成长性良好的新兴高科技企业新辟了融资渠道。到1999年第二季度,香港经济终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取得1.1%的增长。这个转折点一出现,香港就开始走上复苏之路。
  董建华表示认识到成本飞涨会损害和抑制香港的经济增长。作为降低成本的方法之一,公务员减薪被提上了日程。但没有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公务员群体的理解。他越来越强化了亲力亲为的习惯,试图以个人之力,提高特区政府的工作效率,贯彻自己的政策。
  2003年,SARS再使香港百业凋零。然而,良好的医院设施,可以提供全日二十四小时急症服务,不过在当年春天,却不足以应付危机。特区政府开展隔离工作一段时间,取得初见成效。经过几个多星期的停课后,香港各学校由中三开始复课。2003年6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将香港从疫区名单剔除。
  香港人对他的涵养功夫印象深刻。在这个言论自由的社会里,即使是批评者的言辞非常过火,但特首从未公开动怒。即便是在最恼火的时候,董建华也只是摇摇头,叹一口气而已。
  中央政府坚定地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护了香港人的言论自由和多元开放,而董建华自己的作为真正体现了这一点。很多人都钦佩特首在这一点上的君子之风。特首从不动用警察和税务部门去调查他的反对派,即便反对者们曾经担心他这样做。
  C.性情温和但固执
  董建华不喜欢政治套话。他愿意对很多人敞开心扉,包括熟悉的记者所有这些私下聊天的内容,均与其在公开、正式场合的表述完全一致。
  有香港学者认为,香港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要归结于香港社会,香港社会缺乏“大脑”,缺乏战略眼光,这使得香港失去了方向感。
  在现实与观念产生冲突时,董建华给人以倾向于现实的印象。“董的个性其实很执拗。如果没有他的坚持,扶贫是不可能写进施政报告里的,当时所有的行政部门都强烈反对,没有人支持。”与董建华有过当面交流的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教授吕大乐说。
  1997年,董建华孤身一人进入港英政府留下的公务员体系,领导这个东方和西方交汇的特别行政区,其孤独感一再表述,亦从未完全消除。
  在香港人看来,他是一个上海人,粤语不灵光,不会表演。在政治技巧上,他与传统的公务员不同,但只能博得下属们的好感和疏远。
  或许对于困难时期的香港来说,应该有一个更为强力的领导者来领导香港。而主流的民间意见是,董建华的功绩在于,实现了世界上最多元的资本主义城市与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良好接合。
  2.解说董特首
  事实上,当无任何从政经验的董建华出任特首时,面临的是史无前例的“一国两制”,尽管开始他抱着一腔热血与理想,但是这种体制下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是谁也无法估量的。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一节、董特首忘我而为(3)



  平心而论,不管董建华在任期间香港民众有多少意见,但毫无疑问,董特首是诚心诚意地在为香港人做事、在为香港的利益任劳任怨、在为香港利益的忘我而为。
  首先,他一上任就经历亚洲有史以来的“金融危机”,从而使得香港经济泡沫爆破、楼价急挫、经济下滑、持续通缩、失业率创新高、负资产个案剧增等,香港民众的经济生活状况从繁荣的峰顶一下就掉在地上。再后,香港社会又经历了禽流感、沙斯等自然灾害的降临,以及经历了政制纷争等一次次巨大冲击(如二十三条的立法风波、七一政治大游行等),经济发展也由此出现了一些起伏。
  从1998年开始,香港经济陷入了负增长,通货紧缩、政府财政赤字、失业高企都是香港以往多年少有的事情。然而,又在2004年底开始,领汇未能上市、西九龙文娱区的单一招标受到猛烈抨击、及红湾半岛居屋清拆事件等,香港的经济事情开始向政治方向复杂化,更增加了香港社会利益关系的错乱。
  可以说,香港回归以来,所发生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事件,特别是当香港经济,香港社会的未来方向,市民之间利益上的争拗等等。公道地说一句,无论是谁当政府首脑都是不容易协调这些关系的。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香港回归之后,虽然香港的基本制度没有变,但整个社会政治权力结构、市民的民主意识及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却发生了以前不同的变化。
  当一个社会的政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社会民众的政治民主意识空前高涨的时候,这既说明以往的政治制度已经不适应变化了经济,也说明市民希望改变这种现状的意识觉醒。在这样的情况下,谁做香港政府特首都是一样,要完全避免近年那种社会利益、政治利益争拗之事件不发生是不可能的。
  因此,如果把香港回归后所发生的事情仅是归结于特首,那是有失公允的和不合道理的。
  董建华的成败得失,要置于具体历史脉络之中才可以彰显出他的意义。
  香港特区是一个特别奇怪的城市,一方面在英治百年多前的殖民地时代,已将香港带进全球化贸易之中。英国人开始时采取就地而治的办法,这种就地而治的方法表里大有差别,这背后真正的权力运作是由少数英国人掌握,包括港督、布政司、财政司、律政司、三军司令及汇丰银行大班等,可以这样说,英国人在1997年前未有真正与香港人包括高级公务员、议会政党分享权力。
  1997年7月1日主权回归,开始实践治人治港、高度自治,是在政治人才欠缺等情况下展开的。港人治港面对的挑战是一个拥有西化中产专业阶层、自由传媒、先进的商业金融体制及法治系统。特首班子人员需要的不只是道德使命感,同时也需要高度的政治技巧。
  第一任特首是希望以伟大的施政蓝图,去实践港人治港这个使命。但困难之处是特区政治体制之间存在着内部矛盾,包括特首与公务员、行政与立法,愈大动作,引起愈多争议,加上金融风暴冲击。
  在1997年前,香港一般民众对政治漠不关心。回归令香港人真正出现了一种当家作主的心态,对政治关注程度大大提高,政治期望自然高涨。
  政治有他冠冕堂皇的一面,就是政客以「作秀」来与群众沟通,中产阶层更注重这种的政治感觉,董建华的风格显然与中产主流不合。而民众现实的期望则是作为领导要知道自己代表谁的利益,有自己一套理论去支持利益分配政策。董就像一个老好人,各人都将自己的欲望向他苏求,他本人也尽力讨好各人,满足他们的愿望,结果往往不能实现。
  对于董建华来说,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有一点共通的评价,就是“一个好人”。
  香港过去在殖民地下求存,人民以街头智能来自保,过去百多年政治上的理想无法实现,人们无法保障自己,唯有靠"古惑仔"智能去生存,这是百年形成的集体性格。董建华的“好人”作风,及以道德感召作施政,与这种性格显然不符。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一节、董特首忘我而为(4)



  董建华负上了这个历史的重担,第一次求证来港人治港,是一个新的探索,他在摸索中前进。其时代的意义,由殖民地走向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建立一套有别于殖民地时代的现代政治体系及政治伦理,是时代对我们的挑战。
  董建华作为探索的先行者,是应该受到历史的肯定。也只有超越董建华个人成败得失,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识,我们才可以对未来无所畏惧!
  3.董建华请辞
  董建华说,由于长期的操劳,在2004年第三季度以后,我已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大不如前。以香港利益为重,我考虑向中央提出辞去行政长官职务的请求。出于对香港、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我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向中央政府提交了辞职报告。2005年3月12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批准董建华先生辞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职务。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国务院第433号令,即日生效。
  董建华以身体原因请辞,他得到了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高度评价。
  2005年3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他在担任特首这7年当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历史会有公正的结论的,香港同胞也不会忘记。”
  而在香港,无论是中下阶层、还是中产阶级,感受都有些复杂。
  在香港特区立法会辩论《回顾行政长官任内之施政》议案时,民建联、自由党、港进联及早餐派等议员均肯定董建华的政绩,当日还担任政务司司长的曾荫权在发言中也指出,董建华带领特区政府克服了三大挑战:落实“一国两制”;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并订下香港经济转型的策略;订下教育改革、引进问责制官员制度和公务员制度检讨等一系列的政策改革,推动香港社会向前迈进。
  “现在评价董先生还太早,无论是指责他或同情他,我们都带着太多的个人情绪。”亚洲电视助理采访主任郑钢英说,“也许要许多年后,等情绪淡定了,我们才有可能真实地理解这个时期、理解这个人。”
  亚洲电视助理采访主任郑钢英说,“也许要许多年后,等情绪淡定了,我们才有可能真实地理解这个时期、理解这个人。”在郑钢英看来,在民间层面上,特首很可能是被低估了。“董先生提出了许多目标,一些市民不认同,公务员队伍的配合也不够,当然执行不下去了,也让人有了不切实际,虎头蛇尾的印象。”郑钢英说,“香港人对利益看得重,尤其是短期利益。从长远说,董先生也许都是对的。”
  在请辞前一个月,董建华说,自己做了一份很孤单的工作,会很寂寞。
  董建华特首向中央政府请辞3天后的3月13日,没有人怀疑,香港经济已经复苏了。这天香港天气薄阴,在商业区铜锣湾的商场里、街道上,人流摩肩接踵,几乎让人忘记了不到一年前,这个城市的零售业还在为生存而挣扎。楼市的热闹让更多的人感到未来又充满了希望——一些楼盘的价格已经恢复到1997年金融风暴前的水平。在惊涛骇浪般的8年即将过去的当口,香港媒体铺天盖地地讨论着特首突然更迭的消息,市民却表现得非常平静。某种程度上这是充满回忆与和解的几天,就连那些最反对董建华的人士,此时也一反常态地表现出对“董生”的理解。
  基于一国两制原则,董建华因当选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而辞去全国政协委员一职。2005年3月12日,在去特区行政长官职务两天后,董建华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高票当选政协副主席。
  政协会议的闭幕式上,董建华身穿灰色西装,蓝色领带。选举结果一出来,董建华满面笑容起身,转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鞠躬致谢,而政协委员则报以20秒钟的热烈掌声。稍后,董建华与另外两位新当选的副主席从第三排走到第一排就座,正式跻身国家领导人行列,政协委员们再次报以热烈掌声。
  由于市场对这一消息早已消化,加上特区政府在他的带领下已经运作成熟,董建华辞去特首职务并未给香港带来震荡。惠誉评级分析师科尔顿说,董建华离职带来的任何变化,更多的都将是领导作风和表达方式上的变化,而不会是政策上的实质性变化。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一节、董特首忘我而为(5)



  董建华在香港经济复苏之际选择了离开。
  董建华历程
  一、船王世家
  董建华生于1937年,其父董浩云,世界7大船王之一,董建华为长子。年少负笈英伦,毕业入通用电气工作,1969年,回港助父打理家族事业,从而开始了他的商界生涯。
  二、债台高筑
  1980年董建华接掌家族企业,恰逢世界航运业大衰退,2年后,公司共欠下债务达250多亿元,同年,其父心脏病发逝世。
  三、神奇拯救
  先有汇丰银行38亿港元解困,继之以霍英东注资1.2亿美元,再有5大银行联袂拔刀相助,3年间董氏家族起死回生,有如神助。
  四、政坛黑马
  自1982年踏入政界,到1992年被中方委任为第一批港事顾问,旋即成为香港行政局议员。
  五、问鼎特首
  1996年12月11日,400位推选委员会委员投票选举首任特首,董建华当选。1997年7月1日,董建华领导特区政府,开始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治港实践。
  六、金融风暴
  1998年西方金融大鳄先后4次猛攻香港,尤以夏日一役惊心动魄,在有人惊呼“香港经济5日内断气”的情况下,董建华拍板动用1200亿港元入市干预,在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最终成功击退炒家,保卫了香港。
  七、经济复兴
  2000年,中文网站Tom.com上市,30万港人排队申购,挤得鞋都掉了,情景多年少见,在1999年经济出现拐点后,2000年香港经济增幅高达10.5%,雨过天晴。董建华获颁香港杰出领袖奖。
  八、高官问责
  香港经济2001年再陷低潮,董建华发表的第5份施政报告中,开始推行高官问责制,是年,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辞职,曾荫权、梁锦松开始走上前台。
  九、连任
  2002年2月,800位推选委员会委员投票,董建华作为唯一候选人,成功连任特首。
  十、SARS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之战,考验的不仅是政府,更考验的是人心,是体制。在特区政府的努力下,香港成功抗击了非典的肆虐。
  十一、CEPA有礼
  温家宝总理于回归六周年之际访港,并携来CEPA大礼。这一“紧密经贸安排”,与董建华加强与中央及内地的奔波策划之功密不可分。这为香港2004年经济增长发挥了重大作用。
  十二、澳门讲话
  2004年底,胡锦涛主席视察澳门时,听取董建华述职,勉励他要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香港当年经济增长7.5%,失业率降至6.7%,总就业人数创出330万历史新高,连续第7年获颁“全球最自由经济体”桂冠。
  十三、“董生保重”
  2005年3月10日,董建华以健康原因向国务院提出辞呈,国务院随即批准了他的辞呈。而海外媒体也分析,董建华此举,也有助曾荫权以代理特首的身份,建立威望,进而问鼎7月1日展开的特首角逐。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二节、曾荫权接棒(1)



  “政治就是这样的,最终要靠理性的对话,要靠在对话中寻求妥协,达到共识。”——曾荫权身着深色西装,系一枚蓝地红花的飞龙领结——2005年3月12日晚8点30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在香港政府总部记者室,宣布接棒董建华,出任代理特首。
  这个曾在2005年年初表示,将于2007年告老归田的香港政务司司长,在60岁这一年,迎来了他人手的又一个高峰。
  当记者问他是否坚持2007年告老还乡时,曾回答:“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现时有新的发展,我现在面对的工作是要搞好选举,使香港人尽快得到一个新的特首。另外,我要做好政务司司长的工作,使香港一般经济、社区方面平稳与稳定,这是我首要的任务。其它的问题,我现在不会想。”
  自此当地评论称“曾荫权时代”到来。
  自称“喝香港水,流香港血”的曾荫权,1967年以预科学历晋身政务官行列,30多年在行政官场内步步高升——2001年因陈方安生辞职而接任政务司司长一职,现在又因董建华辞职而任代理特首,成就港产“公务员”的治港传奇。
  1.尊重特首的决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就行政长官董建华,请辞会见传媒时表示,“觉得失落,但我尊重他的决定。”
  曾荫权说,董先生宣布了他请辞的决定。大家都知道这个决定仍需要中央人民政府的批准,所以董先生仍然是我的上司,是我们的行政长官,而香港特区政府亦照常运作。我十分敬重董先生,他一直以来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工作,为香港市民服务,特别是成功地落实了“一国两制”。这项政策是毫无先例可援、毫不容易的历史性任务。如果董先生的请辞获得批准,我当然觉得失落,但我尊重他的决定,亦希望全港市民尊重他的决定。
  曾荫权与行政会议成员及司局长举行记者会,他表示,董建华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他坚守岗位,在香港整体社会稳定时,才提出辞职。曾荫权称,他将于下周二出席立法会特别会议,解释特首辞任后的安排,希望大家以积极态度,面对转变。
  曾荫权被问及他在二月底知道董辞职,而在上周董由北京回来时,他吹口哨往政府总部见董建华,当时心情是否很好,曾荫权解释,他每日均有比较轻松的时间,亦有忧愁的时间,这是人之常情,不能成日一个表情,他指出,他已表达了对董辞任的心情。
  2005年3月12日晚,曾荫权在中区政府合署会见记者,并进行了首次记者发言,全文如下:
  各位:
  董先生在前日,即三月十日,已经宣布了他辞职的决定。今日较早时间,国务院批准了行政长官请辞。董先生的辞职实时生效,国务院已向外公布有关决定。
  我和董先生共事了七年,其它的问责同事和他一起工作的日子也不短。这么多年来,我们认识的董先生没有一刻不是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带着热诚,领导特区政府,关心香港市民的福祉。他尤其关心社会上处境不幸的人。他曾亲身探望过不同的家庭,聆听单亲父母及独居老年人的心声,了解刻苦攻读年青人对未来的期望。以民为本,体恤有困难的人士,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一直都是董先生施政主要目标之一。
  香港自回归以来遇到不少困难,不过一次又一次我们都闯过了。这固然有赖香港市民的勤奋、忍耐及灵活,但董先生令香港平稳过渡,成功落实史无前例的「一国两制」模式,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推动香港与内地经济上配合,藉此帮助香港转型,他对香港的贡献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到了今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同意,香港已重新稳步向前发展。董先生在最困难时坚守岗位,直到香港发展重上轨道,整体社会状况稳定,他才决定辞去职务。这显示出他对国家、对特区负责任的君子所为。我感谢董先生过去七年无怨无私地带领特区政府;感谢他为香港投入的心血;更感谢他对我及其它司局长一直以来的支持及信任。我相信董先生身体虽然疲累,但见到香港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经济开始好转,他应该感到欣慰。我在这里祝福他在离职后生活愉快,将来继续在其它岗位上贡献祖国,贡献香港。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二节、曾荫权接棒(2)



  我现在讲一讲董先生离职后的安排。
  首先根据《基本法》第53条的规定,我作为政务司司长会代理行政长官职务。我已经邀请所有行政会议成员留任,直至新的行政长官产生及被任命为止,他们亦已全部答允。所有主要官员亦将会继续紧守岗位。大家亦知道政府一向的运作都是有完善的法律及公务员制度作支持。大家可以放心,政府将会继续保持畅顺及稳定的运作。我们会确保有效施政与政策的延续性;维持良好的治安与社会秩序;并确保市场运作正常,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我们现在首要的工作是安排选出新的行政长官。关于选举时间,《行政长官选举条例》已有很清晰的规定。简单来说,根据条例第10(2)条,如果行政长官职位出缺后的第120天是星期日,我们便在当天举行选举;如果不是星期日,我们便要在紧接第120天后的星期日进行选举。不能早,也不能迟。以今次的情况来说,行政长官的职位是于三月十二日出缺,按法例规定我们将于七月十日进行选举。
  今次产生的行政长官的任期是两年,以填补董先生余下的任期。就这问题,我们知道社会上有不同的意见。律政司司长就此特别与内地专家交换意见,并参考《基本法》草拟的历史。律政司司长认为,《基本法》第53条之下新的行政长官的任期应是原任行政长官余下的任期。行政会议亦都接受这意见。
  详细的论据,我稍后会交由律政司司长解释。到了2007年,我们会按原来的时间表产生第三届行政长官。产生办法有待现时的政制检讨完成后确定。换言之,现时就2007年行政长官及2008年立法会两个产生办法的检讨将继续如常进行。我们希望第三届行政长官是可以如期在2007年以一个更具代表性及参与性的办法产生。由于根据《基本法》,任何对于两个产生办法的修改都要得到行政长官的同意,我们是会先征询新的行政长官的意见才推出《第五号报告书》。如一切顺利,行政长官将于七月产生。由现在到七月,还有一些时间,我们打算延长现时就《第四号报告书》的咨询期至五月底,让社会有更充裕时间,凝聚共识。我们会争取在下半年推出《第五号报告书》,然后在2007年产生第三届行政长官前,完成一切必要的立法工作。
  大家可以见到我们已经有一套完整的过渡安排。政府是会致力确保香港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稳定。就这一点,我们是责无旁贷。不过,若果没有立法会,没有社会各界人士,没有普罗大众的支持,我们的工作只会事倍功半。所以除了向公众解释外,我们会争取尽快向立法会解释有关安排。就此,我多谢立法会内务委员会在下星期二举行特别会议,邀请我出席解释。我是会应邀出席。最后,我希望大家能以积极态度面对转变,团结一致,珍惜我们现在的经济复苏,共同维护香港的稳定发展。
  多谢各位!
  2.为什么是他
  曾荫权的资历能力如何?他能否代理特首至7月10日后被“选委会”补选为新特首?尤其台湾关系在曾主政下是否有发展的空间?
  曾荫权何以从社会底层攀到金字塔顶,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人物?这位未来香港掌舵人凭怎样的素质,帮助自己成为一些人眼中的“黑马”。都备受关注。
  在董建华辞职之后,一个几乎可以预见的结果是,他将通过7月10日的选举当选香港新任特首,开始为期两年的执政香港生涯。
  香港特首后备人选的竞争激烈,作为董建华班底中民望最高的官员,曾荫权并不应称为“黑马”,然而,他胜出在望确又出人意料。大致能归于以下原因:
  一、勤于任事、行政经验丰富。曾荫权任职公务体系近40年,历练各种职务,又曾为公务员队伍之首,具领导统御能力,深谙香港公务体系生态,能屈能伸,一度遭架空,仍无怨言,沙斯重创香港期间,奉命领导香港清洁卫生工作,身先士卒,博得民心。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二节、曾荫权接棒(3)



  二、善于危机处理,能力普受肯定。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曾荫权在财政司长任内成功稳住香港金融市场,功不可没;曾荫权临危受命出任政制发展专责小组召集人,负责向各界谘询工作,可见其能力深受信任。
  三、忠诚爱国,又能掌握港人民心。处处显示其爱国心,复以深谙民众对施政期待,又能与民主派沟通,受董建华倚重,故能脱颖而出。
  今年7月曾荫权获补选任期两年,应不成问题,惟若要再续任五年,则北京观察考验诸如他处理“双普选”问题之能力,当为关键。至于台港关系,曾荫权应能嗅出北京扩大两岸民间经贸交流之氛围与趋势,顺势积极加强推动台港交流,台港关系未来应有发展的空间。
  另外外界普遍不看好他的原因也有三个,首先是他鲜明的宗教色彩。曾荫权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每天早晨都要到教堂祈祷,包括去北京时,也会早上6:30去教堂祈祷,然后才开始一天的工作。他熟知大陆很多城市的天主教堂,有些当地人都不一定知道。
  曾荫权是港英政府时期提拔起来的本土精英,在香港回归前夕,英国王储查尔斯到港代表英女王在港督府主持最后一次授勋仪式,曾荫权获颁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KBE),当时有好心人劝他为了日后仕途不要接受,他还是接受了。
  此外,作为香港回归前英方谈判小组成员,曾荫权奉命独自赴伦敦一个月,提出争取港人居英权方案。协议最终达成,上司赞许他为“解决困难的首选人物”。
  无论外界如何揣测,显然这些无碍大局。评论普遍认为,曾很大的优势在于他的协调能力,他公认在处理各方关系方面很有手段。果然如此,那么他成为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折衷人选,也就不足为奇了。一位内地驻港记者说:“他从来就是一个中间派,各不得罪,对他都没有特别的恶感。”
  2004年曾荫权出席一个青少年活动时,以游泳渡海的技巧,说明达到目标须顺应潮流,不可急功近利。
  他说,有经验的选手从尖沙嘴游到中环,不会只看着中环为终点,而是视乎水流,向湾仔或西环方向进发,“如果不顺着水流方向前进,最终可能会被冲到不知什么地方,不能抵达终点”。
  曾荫权本人正是这个哲理的实践者。
  3.公关高手
  为什么是他?他还是以为出色的公关高手,从以下事件中我们能感觉到。
  曾荫权曾经对香港青少年谈及作为领袖需要具备的六大原则:清晰目标、善于与人沟通、有诚信及服务社会的品德、保持好奇心及敏锐分析能力、经常保持乐观而不怕困难、有广阔的视野。现在,在香港的公众面前实践这些原则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曾荫权是如何来处理公关场合的,说明其不愧是一位公关高手。
  05年3月6日傍晚六点,聚集在香港特区政府总部大楼门外的记者拍摄到一组经典镜头———政务司司长曾荫权身穿休闲唐装走向董建华的办公室,一只手插在裤兜里,一路吹着口哨,脚步轻快。5分钟前,从北京当天返港的特首董建华刚刚抵达政府总部。在他出席了“两会”开幕式并向胡锦涛、温家宝述职后,回到香港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约见曾荫权。
  而曾的喜形于色,似乎印证了一周来的传闻。这组镜头在电视上播出后引起一些争议,无论如何,看到画面的人印象深刻。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香港民建联主席马力,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说了个“吹口哨”的故事———“话说在1986年,总督尤德爵士不幸在北京逝世,遗体运回香港时,当时的代理港督钟逸杰在停机坪等候,显得一脸轻松,甚至在吹口哨,但他之后便不能再‘上’(升任港督)了,我希望这只是巧合吧!”
  4天后的3月10日,董建华以健康理由提出辞职。
  就在这一天,曾荫权的表情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被人称为“恢复了政治常识”。香港媒体报道得十分生动:“董建华傍晚宣布辞职后,曾随即在政府总部地下大堂发表仅两分半的讲话,全程表情木然,说话数度停顿,脸上流露想放声大哭一场、抒发内心伤痛的神情。”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二节、曾荫权接棒(4)



  有记者问曾荫权,那天吹口哨吹的是什么歌曲,他回答说,当然是《国歌》。
  3月12日,中央政府宣布接受董建华的辞职请求,同时按基本法任命香港“二把手”政务司长曾荫权为代理行政长官。
  在当晚举行的记者会上,曾荫权表示已于二月底得知董将辞职的消息,有记者追问他吹口哨时的心情,是开心还是紧张。这个问题引起他不快,而他的回答却十分圆滑。一个电台时事评论员说,“听到他的回答,我的手都拍烂了。”
  曾荫权说:“我可以很老实讲给你听,我每日都有比较轻松的时间,每天亦有我担心的时间,有忧愁的时间,有感性的时间,有忧伤的时间,有时你见到我会笑,有时会忧愁一点,我想这是人之常情吧,我不可能整天用同一个表情,是不是?但有一件事很清楚,董先生的离去,我讲过很多次,董先生宣布的星期四,我都表达过我的感情。”
  这是曾荫权掌权后的第一个记者招待会,有香港媒体评论,“曾在记者会上表现反应敏锐而坚定”。民意调查显示,自陈方安生辞职后,曾荫权的声望在董建华班底中是最高的。这与其善于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息息相关,从他对“口哨事件”的解释中也可见一斑。
  曾荫权自1995年成为首位华人财政司长,经历了从回归前的高峰到金融风暴后的萧条,而他所负责制订的六份预算案每每获高票通过,同样得益于他的公关技巧。
  上任之初,他声称将秉承传统不搞噱头。然而,在公布预算案之前,他总会巧妙利用媒体透露加税风声。事实上,他的第一份预算案把个人免税额从79000元提高到90000元,次年的九七过渡预算案再提高为100000元。连续两年减税,令他民望大增。
  香港政府消息人士指出,内地属意曾荫权作为未来新特首,其中一个主因,正是认为他能驾驭作为政府骨干的公务员,因此,他上任代理特首第一击,就是稳住和争取公务员高官的支持。一位高官坦言,推行问责制的两年间,曾荫权与高级公仆的摩擦增多,但他始终是有能力之人。
  4.个人奋斗的典范
  曾荫权从政的一些特点,可以看出他童年成长的烙印。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前立法会议员朱幼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曾荫权在私人社交方面的职业操守做得很好,几十年来,与香港上层社会人士的关系保持距离,“因为这个圈子很小,每个人都说,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这一方面表现了曾荫权作为公务员的职业操守,另一方面,也令人联想到他的身世。从履历上看,他与董建华最明显的一个区别,是二人出身的迥异,曾荫权可称得上香港人靠个人奋斗成功的典范。
  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表现为:
  第一,无所畏惧。
  曾荫权在宣布加入竞选特首的行列时,全城聚焦,曾荫权坦荡对群众说:「我无所畏惧,因为我了无私心,为市民服务,不计较个人得失,因我身为政务官多年的信仰都是这样。」
  好一句了无私心,看一看曾荫权加入政府工作38年来经历过的风风浪浪,他的确不曾在仕途上栽过觔斗,不论在港英时代还是回归后的岁月,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公仆形象。
  对于曾荫权辞去署理特首及政务司职务,走上竞选新特首道路,正面反应占绝大多数,由此可见他是众望所归的人选。市民希望香港走过了经济困难时期、走过争论不休的不明朗日子之后,可以由曾荫权这位有强烈归属感的人带出香港一片新景象,并借着经济迈向复苏的好形势把颓势一扫而光,重现辉煌。
  第二,勇往直前。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曾荫权有这么高的民望?他的选情为什么得到一致看好?都因为他对香港有一份真情,他深信自己与市民渴望香港经济继续繁荣,社会继续稳定,市民能够安居乐业的目标相同,他无时无刻不扪心自问,「今后我应不应该尝试肩负更大的责任」?对于他所做的一切,家人和朋友的鼓励支持是一股巨大的动力,令他觉得应该站出来迎接新的挑战,与市民一道携手推动香港更上一层楼。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二节、曾荫权接棒(5)



  一个社会的成功,一个人的成功,最重要的基点就在于有坚定的信心和不存在私心,若具备了这两者,距离成功也就不遥远。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别不是在于能力和想法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以了无私念的心灵,认定一种信念之后便不回头地坚持下去。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往往善于利用每一个时机去发掘开拓。曾荫权既有毫不含糊的治港信念,又有市民、家人和朋友的无私热情支持,相信加上一份了无私心的坦荡胸襟,促使他为香港出力不计得失,奋勇直前,荣誉与皇冠也就自然不会弃舍他。
  5.身兼两职
  香港特区政府中,政务司司长官阶仅次于行政长官。以前,曾荫权的工作是就政策事务向行政长官提供意见,并在有需要时,比如董建华因公离开香港,代行政长官处理职务,成为“代理特首”。
  由于曾荫权尚未任命其他官员代理政务司司长职务,他既要继续履行政务司司长职务,主持每周四的政策委员会、统领官员,每周与立法会正、副主席见面,协调行政立法关系;每周二又要以代理行政长官身份主持行政会议,每周一与各非官方成员联系;他还要继续处理负责牵头的一些项目,比如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工作。曾荫权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会比以往更加繁忙。
  在董建华辞去特首之后,香港各界人士对曾荫权各有期望,最大的一点是,曾荫权能稳定公务员队伍,保持香港政策的延续性。“他(曾荫权)乃是公务员背景,熟悉公务员体系运作,因此对于稳定局面和维持政府有效管制,可以发挥一定作用。”香港《成报》评论。
  在保持稳定上,曾荫权已经给了各方面信心,在12日的记者会上,曾荫权宣布,全部行政会议成员都已经答应留任,在港的行政会议人员都齐刷刷站在他背后,表示对他的支持。
  “我希望全港的市民,全力支持代理行政长官曾荫权和特区政府。我同曾荫权同事了很多年,我相信他有卓越的能力,带领香港继续前进。”卸任特首董建华力挺曾荫权。
  香港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则期望,曾荫权出任代理行政长官后可以改善行政和立法关系。她说:“由于他和立法会议员比较熟,希望能多些沟通,沟通多了,建立互信的基础,希望行政立法关系有所改善。”
  根据香港目前的《行政长官选举条例》,指定公职人员不可以成为特首候选人,曾荫权若要参加补选,必须在候选人提名截止期限前请辞(估计是五月底或六月初),以非指定公职人士身份参选。这一规定也适用于其他司局长,如果曾荫权辞职参选,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将代理大约2个月的特首职务。假如唐英年也参加特首补选,就由律政司长梁爱诗任代理特首。
  舆论普遍认为,曾荫权参与特首补选并最终当选的可能性非常高。全国政协常委、澳门赌王何鸿说:“我估计没有其他人会参选,我看(特首之位)应该曾司长独得。”有细心的香港媒体特别注意到,去年12月20号,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澳门出席回归庆典顺道接见香港特区的领导成员,与曾荫权握手长达6秒钟,是与众多港官握手时间最长的。有人将这个细节作为中央信任曾荫权的例证。
  由于新的特首只做董建华原来任期的剩余部分,即只有两年,新的行政长官物色人选加入司局长层级相当不易,高级公务员不愿这样做,因为他们要正式辞去公务员身分,也就意味着提前退休。
  到了2007年,香港会按原来的时间表产生第三届行政长官,不过有关产生办法还会等目前政制检讨完成后确定。“我们希望第三届行政长官是可以如期在2007年以一个更具代表性及参与性的办法产生。”曾荫权12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他希望在2007年产生第三届行政长官前,完成一切必要的立法工作。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三节、初步阐释治港理念(1)



  1.四会定军心
  首日正式以代理行政长官身份上班的曾荫权,为稳定军心以及争取支持,14日立即连开4场会议,会见作为港府决策骨干的数百名政务管(俗称AO),并强调自己首要工作是联同主要官员和17万公务员,确保政府如常运作,确保特首选举顺利进行。
  曾荫权表示,目前自己的主要工作有三项:安排7月10日进行的特首选举;确保政府保持稳定;巩固政务司司长的工作项目。
  曾荫权14日的4场会面,分上下午进行,全部4场会面,曾荫权提供的主要信息,都是强调其首要任务是确保政府如常运作,确保特首选举顺利进行。他还指示,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确保行政长官选举能顺利进行。
  随后又接见记者。香港公务员事务局局长王永平在会后向记者表示,该次会议是一个正常的安排。他说:“代理行政长官在会上主要向各首长级人员解释香港现在最新的情况,又指刻最重要的工作是确保将来的行政长官选举能顺利进行。”他还透露,曾荫权以政务司司长身份向全体公务员发信,指示所有公务员应继续紧守岗位、继续推行政府已经承诺的政策,同时确保一切施政顺利,并以社会稳定为主。他引述曾在会上的说话:“政策、人事上的管理、所有的公众服务都会继续,完全不会因为最近董(建华)先生辞去行政长官而受到影响。”第三个活动是曾紧接着会见海外记者,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及政制事务局局长林瑞麟亦陪伴出席。据了解,曾荫权在会上表明,7月10日选出的新行政长官,其任期应该是2年而非5年。他又表明,如果自己决定参与竞选特首,会实时告诉香港市民。
  有记者在会上问他,是否获得中央支持。曾荫权回答道:“我坐得这位子已清楚显示得到中央的支持;我相信如能赢得本港市民的支持,也能同样得到中央的肯定。”有记者问及有关2007年进行普选的问题,曾重申,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已经否定了有关建议。曾荫权在吃过午饭后,首次到行政长官位于政府总部中座的办公室工作,继续与不同人士会面。
  期间,曾荫权致函17万公务员,强调所有主要官员及行政会议成员都会留任,现时以维持社会稳定为最主要目标,并呼吁公务员紧守岗位,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以下是致全体公务员的信(节录):
  “作为政务司司长,我的首要工作,是联同所有主要官员和公务员同事,确保特区政府如常有效运作,并且确保行政长官选举能够按法例规定顺利举行。所有主要官员和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将留任。在这个过渡的阶段,维持社会稳定是我们的最主要目标。
  我希望所有同事都能继续安心工作、紧守岗位。”
  曾荫权通过媒体表示,他已请所有的行政会议成员和主要官员留任,班子照旧。特区政府将继续保持顺畅和稳定的运作,维持良好的治安和社会秩序,并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他说,新的行政长官人选的选举将依法于7月10日举行,任期为2年。依照基本法,新产生的行政长官的任期将是第二任行政长官余下的任期。到2007年,第三任行政长官人选将按照届时的办法选举产生。
  3月15日是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出任代理行政长官的第二个工作日。由于行政会议当日仍休会,曾荫权并无公务,他如常在早上到教堂参加弥撒,虽然各路传媒整日“追踪”采访他,最后还是无功而还。不过,曾荫权也体恤记者的辛劳,吩咐家中佣人为门外守候的记者捧上香浓咖啡及甜饼。
  一大清早,便有大批记者冒着寒风,在位于山顶的政务司司长官邸守候。曾荫权像平日一样,起床后便到花园的锦鲤池观鲤,他远远见到闸门外的记者,便用双手作拱拳状示意。当他赏鲤期间,有记者远远喊道:“早晨,曾先生,冷不冷呀?”心情极靓的曾荫权以半带开玩笑的语气回答记者:“啊,好冻呀。你们……好辛苦!”
  大约9时,曾荫权让家佣拿出三大盘点心及热饮,给家门外的记者充饥取暖。之后,曾荫权与夫人曾鲍笑薇乘车离开官邸,到香港华仁书院的教堂参加弥撒。曾荫权并没有换上特区行政长官“CE”专车,仍继续使用政务司司长的座驾。坐在车内的曾荫权一身沉重色调,围上黑色围巾,似刻意低调,而下午要出席女童军活动的曾夫人则穿上一件大红外套,较丈夫“抢镜”。车子临驶离大闸时,曾荫权与夫人向车窗外的记者挥手,满脸笑容。曾荫权在教堂内逗留了约一小时,然后便离开,被记者问到有没有为特区政府祈祷,他微笑不语,然后步入座驾。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三节、初步阐释治港理念(2)



  2.首次接受质询获好评
  香港代理行政长官曾荫权“处女登场”,首次接受香港立法会议员质询,以“柔性姿态”回应立法会议员的各种提问,结果获得大部分议员给予“超过80分”的高度评价。
  曾荫权在立法会答问大会上开宗明义说:“我有两个期望。第一,期望行政立法加强沟通,增加互信。第二,我明白市民对政府改善施政,对行政立法改善关系有所期盼。”
  他说:“我们会以包容共济的精神,与社会各界共同应对香港的重大挑战,并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可以参与公共事务。我们会以开放诚恳的态度,争取各方面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他又称,港府一定会切实执行已经制定了的政策,推动香港的发展。又会以谦虚谨慎、理性务实和果断明快的作风施政。及加强政府在政策研究、政策制定、政策协调和政策推行各方面的能力。
  他又称,很多谢北京及香港的同僚支持,但现时无暇思考参选问题,而一旦“行政长官选举条例”在立法会内获得通过之后,他就会反省下一步应如何去做。
  在关于普选及“人大释法”的问题上,曾荫权说,普选是北京及港人最终的共同愿望,希望尽快达到。而“人大释法”是宪制设计的一部分,并非洪水猛兽,应以平常心看待。
  港大民意研究计划最新的调查显示,曾荫权的支持度仍超过七成,显示他与港人关系仍处于“密月期”。
  曾荫权首度以代理行政长官身份,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各党派议员连珠炮发,尖锐质询接踵而来,当劳曾气定神闲,兵来将挡,时发妙语回答「挑战性」问题,令议会气氛显得热烈而轻松,却不觉有针锋相对的「火花」。本报事后调查,多个政党的党魁都称赞当劳表现令人满意,显示他政治手腕一流,答问技巧亦颇高。当劳的第一次立法会「考试」,获议员评分甚高,平均分超过80。
  3.强调果断明快施政
  曾荫权在首次以香港代理行政长官身份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时,他强调会切实执行政府定下的政策,果断明快施政。
  曾荫权在出席答问大会时表示:「这是一次新的经验,期望今次标志着政府与立法会关系有新的开始。」他重申,特区政府会以谦虚谨慎、理性务实和果断明快的作风施政;并会加强政府在政策研究、政策制定、政策协调和政策推行各方面的能力;会以包容共济的精神,与社会各界共同应对香港的重大挑战,并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可以参与公共事务;会以开放诚恳的态度,争取各方面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我们相信,当市民需要曾荫权为香港经济复苏、社会稳定发展发挥作用的时候,他会“怀着以民为本的心情”,铁肩担道义。
  他希望行政立法加强沟通。
  曾荫权在答问大会上提出两个期望:「第一,期望行政立法加强沟通,增加互信。第二,我明白市民对政府改善施政,我和特区政府亦期望与立法会积极合作,为市民的福祉一起努力。」他其后又说,特区政府要有效施政,行政、立法关系是一个关键因素,他将会利用任何机会解释政府政策,私底下亦会与议员进行沟通,但他亦直言:「改善行政立法关系是长期工程,不能在现有建制下有好大改善,当中亦牵涉人为因素。政府会思考方法改善行政立法关系,议员也要向政府提出建议。」
  促珍惜祥和安定局面。
  曾荫权又称,特区政府与社会各界一起,在过去几年经过不断的探索,已经初步订下了一套有利于香港稳定和发展的政策纲领,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前香港经济继续复苏,社会大致祥和安定,政治争拗减退,市民对个人和对香港前景都抱持乐观态度,此局面来之不易,应该善加珍惜。
  保持增势就是业绩。
  香港特首人事更迭,对香港经济和粤港合作走向的影响将逐渐显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港澳台研究中心刘毅研究员认为,曾荫权最大的任务就是保持经济增势,如能成功,将是其最大的业绩。刘毅认为,曾荫权在香港的现况可以归纳为“被普遍接受”。他参与过多个政府部门的运作和管理,从政经验非常丰富,在1998年抗击国际炒家狙击港元时就显示其经济管理的魅力。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三节、初步阐释治港理念(3)



  首次接受香港立法会议员质询时,曾荫权「啼声初试」,他以自己一贯的简洁明快的风格表示,如果自己决定参加7月10日的特首补选,要面对的不仅是800人选举委员会成员,也要面对600多万香港人,向他们交代政纲及施政理念。不过,有政坛观察家认为,曾荫权昨日在立法会提及的未来施政路向,可说表现了他的施政理念和政纲,也展现出一个以行政主导的强势政府的雏形。
  4.将处理好四个方面
  曾荫权一九六七年加入政府,至今已有38个年头,他对政府工作的运作,驾轻就熟。对曾荫权依《基本法》代理行政长官职务,香港社会认为,他应该重点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l 维系好董建华曾经带领过的特区政府领导班子的团结,确保社会继续稳定发展;
  l 提出一个符合国家利益、香港利益的07、08年选举办法主流方案;
  l 稳定公务员队伍士气,进一步提高市民对政府的信心;
  l 妥善处理西九龙文娱艺术发展计划。
  香港社会的第一个认识,与曾荫权不谋而合。曾荫权三月十二日向传媒发表讲话中,关于董建华先生离职后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已经邀请所有行政会议成员留任,直至新的行政长官产生及被任命为止,他们亦已全部答允。所有主要官员亦将会继续紧守岗位。”这是曾荫权确保特区政府如常运作、有效施政的第一个措施。
  曾荫权心里的第二件事,是安排选举新行政长官程序。曾荫权说:“关于选举时间,《行政长官选举条例》已有很清晰的规定。简单来说,根据条例第10(2)条,如果行政长官出缺后的第120天是星期日,我们便在当天举行选举;如果不是星期日,我们便要在紧接第120天后的星期日进行选举。不能早,也不能晚。以今次的情况来说,行政长官的职位是于三月十二日出缺,按法例规定我们将于七月十日进行选举。”
  曾荫权用肯定的语气告诉记者:“我已经得到所有同事的支持,每一位都希望能在他们自己的岗位,做他们自己的工作。我自己非常有信心,我们不单止可以维持香港现时发展的轨迹,亦可以维持香港的稳定,更可以做好竞选运作,使到我们能够产生一位新的行政长官。”
  曾荫权身上的优点和优势,不仅对他代理行政长官处理好香港的事情有利,对处理好香港与台湾的关系,也有利。曾荫权一生多半时间做公务员,同台湾没有盘根错节的关系,没有太多包袱,处理港台事情不会顾虑重重;他思维敏捷,悟性强,在坚持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两岸和平统一的原则下,对具体事情懂得灵活变通,有助促进两岸关系发展。
  5.接棒后的治港理念
  曾荫权在接棒后,就阐述自己对未来治理香港的想法。他说:
  我经常提到我称之为香港成功的四大支柱:法治,为商业活动提供的公平竞争环境,行政部门廉洁高效,信息流动畅通无阻。对于这些价值,我们决不会妥协。
  我在香港做公务员已有30余年。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与我共过事的人中,以服务香港为动力的大有人在。四十年前我初入政界时是如此,四十年后的今天也是如此。
  过去几周是自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以来最重大的时刻之一。也就在这一期间,我坐上了香港代理行政长官这一让人坐立不安的位置,感受到的巨大责任,难以用语言来描述。
  香港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我们有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经济增长。我们能成功,关键之一就在于我们有种种制度来为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其中包括我们立法、司法、行政分开的法律制度。此三权独立运作,但又同为一体。总之,我们的政府制度与大多数政府制度类似。
  但是,香港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色。如在“全球化”成为流行语之前很久,我们就已经紧密融入了世界市场,因此我们的政府非常善于放眼全球,具有很强的国际化思维。我们的行政人员和司法人员里有不少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人士,如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印度。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三节、初步阐释治港理念(4)



  此外,我们的终审法庭也汇聚了一些来自奉行普通法的国家的精英人士。我们有大量的外籍人口,并拥有全球最大的领事使团。国际工商会在政府咨询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的基本法甚至允许外籍人士通过选举,占有五分之一的议会席位。
  香港的世界主义早就在我们执政方法里播下了宽容、尊重的种子。其结果是,我们一直致力于以对话和妥协来平衡公共事务里比比皆是的不同要求和观点,并视之为唯一途径。善政并非竞争,与输赢无关,也与谁的观点、意志取胜无关。善政就是为整个社会做出最佳决定。
  如此一来,在很多时候,妥协便不可避免。事实上,随着香港社会的日益成熟,香港也变得更为复杂,社会更为多元,也更具多样性。这就意味着政府不能再孤立地看待问题。政府运作需要精简增效、扫平障碍,并消除分工太过琐细的情况。这一任务相当艰巨,因为我们的一些制度已经存在了多年,且多有法律保证。
  当然,实用主义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善政也意味着坚持核心价值。我经常提到我称之为香港成功的四大支柱:法治,为商业活动提供的公平竞争环境,行政部门廉洁高效,信息流动畅通无阻。对于这些价值,我们决不会妥协。这种妥协将标志着香港灭亡的开始。
  回归祖国后,我们又多了基本法的保障。基本法赋予了“一国两制”原则和“香港高度自治”原则法律效力。
  善政还要求与公众分享政府对未来的展望,这是公共政策背后的目的和思路。我们对未来的展望是使香港发展成为亚洲的国际都会。亚洲国际都会这一简短提法无所不包,涵盖了我们从事的各种公众事务和经济活动,包括了从国际贸易到艺术、文化、旅游业等的各个领域。
  基本法体现了我们对未来的这一展望,为香港未来50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赋予了我们自由与力量,使我们能够自力更生地将香港建设成为亚洲的国际都会。同时,基本法还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大力支持。因此,基本法对管理好香港特别行政区至关重要。
  应该说,在很多领域,如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通信技术、旅游业方面,我们香港都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几乎每天我们都可以在地方报纸上读到有关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方面的报道。即使别人觉得我们还没有达到国际都会应具备的标准,我们也应该为人们对我们的高标准要求感到高兴,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一直保持高度警觉。
  也许有人觉得这番话听起来不够真诚,但香港的官员们都肩负着一个同样的任务:维护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我们的职责是为了我们大家,把香港建设得更加美好。在这里,没有隐秘动机,没有钱权交易。这是一个繁重而庄严的任务,可能今天令你振奋激动,明天又让你灰心丧气。但是,最重要的是,能够在社会里扮演这样一个角色是我们的荣幸。我知道绝大多数曾与我共事的政府官员、议员、法官和公务员都会同意这一看法。
  6.努力推动港珠融合
  1998年8月,成功抵御国际对冲基金对香港股票市场的冲击。也在这个时刻,他认清了祖国大陆对香港经济的重要性。当年中央向香港提供实质支持,向香港金融管理局购入200亿美元债券,令金管局有更多现金与国际炒家对决。更重要是中央表态支持香港政府动用外汇基金入市,同时在中国数千亿外汇储备的庞大后盾下,国际炒家自然有所忌惮。
  特区政府一名局长级官员私下对本报说,以往在英国的管治下,香港政府官员与内地绝少交往;1997年回归之后,首先突破这个惯例,明确表示要加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的政府高层,便是曾荫权。
  观察人士指出,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经济开放程度高,极易受到冲击,产生金融风险。曾荫权担任多年的财政司长的政治生涯,以及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突出表现,对其下一步发展是一个重要砝码。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三节、初步阐释治港理念(5)



  董建华曾说,落实“一国两制”,他和香港市民走了“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正如董建华所言,现时香港的经济已经处在回归以来最好的时期,但要巩固这些成果“还需要很大的努力、很大的力气才可以”。他说,广东对香港来说是太重要了,香港对珠三角也非常重要。“粤港合作现时的基础非常好,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粤港的关系愈来愈密切,所以我对粤港将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港澳问题专家亦指出,尽管香港的经济形势现在呈上升势头,但仍有多项问题亟待解决,如财政储备的减少并出现严重财赤,人力资源错配、失业率仍处于历史的高位,经济转型仍未完成等等。而在施政理念以及市民对政府信心的恢复方面,政府仍需积累经验,包括对危机的应变和处理能力。
  事实上,曾荫权亦一直非常重视与内地的合作,他本人曾多次代表特区政府参与与内地的经贸活动。2005年1月,他就前来广州参加“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的曾荫权。其时,他正积极推动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合作。据了解,去年12月,曾荫权亦率领香港商界前往汕头及梅州考察,探索商机并促进经济合作。而在2005年5月,香港准备举行“粤港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会”,一方面鼓励和协助内地企业来港投资和上市,另一方面帮助本港企业打进内地市场。
  曾荫权除了是香港最高级、最资深的公仆之外,还是香港最重要的推销员,在他任内出国不知凡几,向外推销香港。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便是1998年香港政府入市之后,他便到法兰克福、慕尼黑、海牙、阿姆斯特丹、华盛顿、纽约、波士顿、伦敦和爱丁堡等地访问,除了向外界解释港府的干预行动外,并会为建立抵御对冲基金再来犯的国际秩序探路。
  另一轮重要的外访,便是近年他与珠三角城市联合对外推广。单是去年一年,他便安排了特区政府与广东省政府最少8次的联合推广,4月与佛山市政府去了纽约,5月与东莞去新加坡,6月与广州去汉城,与深圳去东京,8月与深圳去瑞典的斯德哥尔摩,10月他更亲自出动,与广东省去伦敦,10月底与东莞去法国的马赛,11月与珠海去印度的孟买及新德里。
  马不停蹄的代价,便是休息的时间愈来愈少。曾荫权曾对记者透露,他平日清晨6时便起床,在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先处理一些公务,有需要时更会4时便起床,他的手下便曾收过他在4时许发出的电邮。
  曾荫权表示,资助计划有助两地促进科研成果转移和商品化,从而更有效地支持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同时,他向记者透露,港珠澳大桥“前期进展相当不错”,研究报告正在审议阶段。整个问答环节里,曾荫权从容不迫,思维非常清晰。
  7.基本法得到落实
  香港特区代理行政长官曾荫权表示,香港回归祖国几年来,成功落实“一国两制”和基本法,使香港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港人所享有的各种自由和权利继续受到保障。
  曾荫权在香港特区举行的“基本法颁布十五周年研讨会”上致辞时说,香港回归后,根据基本法的规定,特区政府获中央人民政府授权,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继续积极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与国际性的会议,参与国际体育、文化和艺术等交流活动。
  他说,在经济方面,特区政府按照基本法,鼓励新兴行业,创造理想的营商环境,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令香港维持较高的竞争力。上述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巩固了香港国际金融、航运和航空中心的地位。近年来,香港与内地的合作日趋紧密。基本法规定香港保持独立关税区的身份,令香港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保持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身份,并与内地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曾荫权说,关于香港政制发展的方向,基本法清晰地订明了我们的目标,就是朝着普选的目标出发。从去年开始,我们加快推动政制发展的工作,并积极与公众沟通,收集市民对政制发展的意见。我相信,经过集思广益和深入探讨,我们最终可以得出最适合香港的政制发展方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以及基本法的规定下,推动香港的政制向前迈进。
  他强调指出,基本法是香港赖以继续成功的支柱,与每个香港人息息相关。香港人对基本法有深入的认识是必须的。特区政府自回归后一直致力于向市民推广基本法。特区政府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集合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研究和制定推广基本法的策略,以及协调和统筹各部门的推广活动。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深化市民对基本法的认识,让市民了解到基本法是香港保持稳定繁荣的重要基础。
  曾荫权说,近年来,香港越来越多民间团体举办推广基本法的活动。我们对此感到鼓舞。我们希望与这些民间团体加强合作,协助他们举办推广基本法的活动。通过民间团体的社区网络,可以扩展与市民的接触面,将讯息带到社会不同阶层,以吸引更多市民积极参与推广基本法的活动。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四节、代理特首的挑战(1)



  1.所面临的时代
  在香港现有的环境下,有时即使是经济的事,只要一触及某种利益集团,相关利益者就会拿之是问,甚至于搞得评论者不得安宁。
  香港作为一个行使行政主权的政府,它的首脑的变化必然会改变整个香港政府的问事风格,改变香港政府的一些喜好及政府施政的关注点。另外,一个自由民主、市场发达、法律较完善的社会中,加上有一套完善的公务员体制,任何行政官员的变更都不会涉及到政府治理机制的重大改变,都不会涉及政府制度内核心的价值观念的重大改变,更不会改变社会民众个人权利的张扬与个性达事的努力。在这种政府的制度框架下及这种核心的价值体系内,个人所起到作用都是十分有限的,他只能够顺性而为,否则既有制度与观念一定会把不相适应的人或事消融于无形。
  因此,在香港这种政治经济环境下,新任特首如何来定位自己,在现有的约束条件下该做什么及不该做什么,以及能做什么及不能做什么,这样才能找到香港社会未来经济发展之路向。既然香港特首的变更对香港未来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那么在后董时代,新任特首可能会把香港带向哪里应该是比较明确的。
  正如有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无论是香港政府的结构性财政赤字,还是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作为香港经济政策左右手,香港政府是无法对此左右逢源的。即香港政府现在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搞扩张性财政政策,大规模刺激经济、创造就业,也无法通过自主的货币政策来调整金融市场的货币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政府要做的是如何来协调好与中央政府和中国各地方政府各种利益关系、协调好香港社会中的种种利益关系。
  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就在于如何利用该地的优势,如何利用这些优势与他人竞争。
  对于香港,目前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就在于以中国内地为腹地,如何来发挥香港的制度优势、市场优势及人力资源的优势。只要看看香港最近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近两年的历史,人们就会发生,香港经济基本上是在中国内地这个母体上成长与强大的。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带来香港经济的前所未有的繁荣。
  看看香港旅游业成倍成倍地成长,看看中国国内企业涌入香港上市,这些都是香港制度与市场优势所在。因此,如何协调好香港与中央政府及各地方政府的种种关系应该是新任特首最为重要之任务。只有这种关系协调好了,香港的制度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才能够真正产生巨大的作用。
  对于经历了过去七年经济衰退的香港市民来说,香港经济形势已经开始好转,香港社会也亦渐入佳境,加上中国国内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这些都为新任香港特首带领民众发展社会经济创造了一个好的机会。
  但是,香港社会各种利益的诉求同样不可避免,而这些诉求的方式也可能会多种多样,如何让这些诉求有一个畅通的渠道,有一个好的协调机制,这也是新任特首最为重要的任务。
  2.领导权的过渡
  在董建华辞去香港特首职务之后,香港特区政府开始了领导权的第一次转型。
  曾荫权以政务司司长身份代理特首,这是香港回归以来没有遇到过的大事情。但有基本法在,中央和特区政府依法各司其职,波澜不惊,使权力过渡十分顺利,这样的安排、衔接只有在“一国两制”条件下才能实现。
  董建华的中途离任,使过去几年的纷纷扰扰暂时得以沉淀,而他个人的功过得失也被交给了历史。此时此刻,在整个香港,心情最为轻松者,大概莫过于董建华。虽然所有香港人依然面对着与过去一样的现实,但董建华从此可以超然以对,而其他人却不能够。
  曾荫权代理行政长官,意味着他已经站在角逐香港特首职位的领先位置。虽然下任行政长官到7月份才见分晓,但香港舆论目前几乎异口同声地认为,“曾荫权时代”已经到来。对香港社会来说,这不只是一种判断,而更是一种期待。这是因为,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震荡、颠簸、失望和无奈,香港市民早已对现状失去了耐心,迫切希望有一个新的开始。而曾荫权的上升,至少意味着可以从头再来。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四节、代理特首的挑战(2)



  作为香港特区政府的重要一员,曾荫权最为闪光的政绩,就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顶住了国际金融大鳄的狙击,使港币与美元保持挂钩。这一成功,使曾荫权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称赞,当时的中国总理朱镕基甚至还当面予以夸奖。
  应该可以说,在香港庞大而优秀的公务员队伍中,曾荫权的能力和经验可谓首屈一指。他不只是在香港市民中享有较高的威望,而且更关键的是,他通过这些年来的努力,赢得了中央的信任和支持。如果曾荫权能够成为下任特首,那么,香港特区政府的第一次权力交接,应该是平稳和顺利的。
  然而,除了主观期望中的因素,“曾荫权时代”究竟会给香港带来什么?
  曾荫权个人的成长、奋斗和成功的经历,似乎是香港在艰苦奋斗中成为一个繁荣社会的缩影。与董建华家族背景不同的是,曾荫权和绝大多数市民一样,也出身于普通人家,并且凭着自己的发奋努力而出人头地。这一共同点,加上新的施政风格和技巧,也许能够增加市民对政府的亲近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从而使香港再次焕发出蓬勃向上的活力。
  尽管如此,作为特首,曾荫权所要面对的任务,不再只是管理一个公务员队伍,而是要治理一个越来越复杂的现代化社会;不只是需要较好的行政能力,而且更需要比较完整的政治智慧。
  如同董建华一样,曾荫权依然要在各种压力下求取平衡。他既要倾听香港社会日益强烈的民主诉求,又要在立法会各种政治势力之间斡旋,同时还要继续赢得北京方面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这将是一个最耗费精力、也最能考验施政水平的挑战。
  同样因为有“一国两制”、基本法,在香港颇具争议的政制发展、议会选举,进行的都比多数市民想象的顺利些,使香港政治日趋稳定。目前,香港政制讨论最集中的话题是七月份选举后继任的特首任期,应为两年还是五年,即所谓“二五之争”。政制发展小组已明确指出是两年,代理特首也表明,政府的这个决定可与法院沟通,无惧有人提出司法复核。可以相信,如果“二五之争”影响到继任特首的产生和香港宪制,特区政府只有提请全国人大行使释法权,这也是“一国两制”对香港繁荣稳定的最大保证。
  落实“一国两制”、贯彻基本法需要政治智能,在中央,这种智能是以坦诚为基础的;在特区政府,是以勇于承担为前提的。
  3.香港新特首
  按照特首选举的流程,曾荫权若要正式接任香港特首一职,还须经过选举日、提名期和投票三道程序。
  曾荫权从出任代理行政长官伊始,就一直表示,特区政府的首要工作是确保如期、依法在7月10日补选产生新的行政长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曾荫权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展开了广泛而密集的征询意见,先后与民建联、自由党、工联会、泛联盟、45条关注组、民主党及所谓“民主派”议员分批见面;律政司司长梁爱诗也先后与大律师公会、律师会、45条关注组等团体见面。据参与会面的各方面人士表示,曾荫权在听取意见的过程中,非常耐心诚恳,表达政府对顺利解决问题的热切期望,对各种不同意见都仔细了解,不排斥任何意见。
  他强调,确保新特首七月顺利产生,符合港人的意愿和利益。
  曾荫权说,7月10日进行补选是法律上及宪制上给予我们以及立法会的责任,我们没有办法可以推卸。他强调说,对于新选出的行政长官的任期,特区政府的立场是,完成第二届行政长官任期的剩余任期,换言之,新选出的行政长官任期会在2007年6月底为止,为期大约是两年。
  曾荫权指出,有部分立法会议员及社会人士,对特区政府决定透过修订行政长官选举办法处理任期问题持有不同的意见;至于释法是否一个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特区政府也已听到部分社会人士认为无可避免地需要释法。曾荫权强调,他希望听取所有立法会议员的意见,寻求一切方法来处理这些问题。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四节、代理特首的挑战(3)



  曾荫权希望以开放态度理解释法让基本法成功落实。
  这种务实开放的方式,对于把握民意,寻求最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显然是很有帮助的;而从曾荫权、梁爱诗自各界听取到的意见看,寻求人大释法获得多数港人接受。
  特区经过全面而慎重的考虑,在维护法治和“一国两制”前提下,认为寻求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是唯一最符合香港根本利益的做法。希望大家能以开放的态度去理解释法这件事情,让《基本法》继续成功地在香港落实。
  香港代理行政长官曾荫权表示,政府就新的行政长官任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是唯一的办法,亦是一个符合香港利益,合法合宪的做法。
  香港特区代理行政长官曾荫权向国务院提出报告,建议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基本法第五十三条有关新的行政长官任期作出解释。
  2005年4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五十三条第二款就新的行政长官任期作出解释,并以全票通过释法草案,确认七月十日补选产生的行政长官任期为原行政长官未任满的剩余任期两年。
  对此,香港各商会都表支持及拥护。
  香港嘉应商会会长邹锡昌表示,他代表嘉应商会坚决支持及拥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对香港基本法有关条款作出的释法,赞同根据香港基本法及其附件一的有关规定,在行政长官五年任期届满前出现缺位的情况下,由任期五年的选举委员会选出的新的行政长官,只能完成原行政长官未任满的剩余任期。
  首先,释法适时也很有必要。邹锡昌说,此次释法关系到香港基本法第五十三条第二款的正确实施,关系到香港特区新的行政长官的顺利产生和此后中央政府对行政长官的任命。过去数周,社会上对补选新的特首任期问题产生了分歧。香港特区代理行政长官曾荫权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请求释法的报告。这完全是适时的,也是完全必要的。
  其次,释法无损香港法治。邹锡昌认为,“补选特首的任期问题事关中央管理的事务,事关中央与特区的关系,不属于特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如有争议,只能依法提请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人大常委会按照基本法的规定行使对基本法的解释权,是香港法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特区政府请求释法,也是香港宪制和法治的要求。”
  第三,邹锡昌指出,循序渐进发展民主,符合香港各界利益。他认为,这次释法使得在二零零七年香港特区可以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循序渐进地发展香港的民主,这完全是按照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办事,是完全符合香港社会各界的利益的。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杨孙西博士表示,厂商会和其他关心香港事务的社团一样,支持人大这次的释法。他认为,人大常委会就新的特首任期作出解释,及时平息香港社会对基本法的不同理解造成的争拗,也及时制止了香港产生宪制危机的可能,相信将得到香港各界的支持和理解,“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有关条款作出解释。”
  杨孙西说,香港基本法作为香港的小宪法,是中国宪法的一部分,很多条例不会有很具体的说明,人大释法难以避免,也很有必要,并不会冲击香港的法治精神。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李秀恒也指出,这次释法及时而必要,消除了社会各界的疑虑,减少社会争拗,也维护了香港社会的稳定,确保特首选举如期依法举行。
  特区政府发表了声明,欢迎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新的特首任期作出解释,强调今次释法为补选特首的任期作出最权威及具约束力的法律解释,释法是及时和必须的,也维护了香港的根本利益。
  香港特区政府发表声明,欢迎国务院接纳代理行政长官曾荫权的报告和建议,并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第五十三条第二款就新的行政长官的任期作出解释。   至于曾荫权的参选,他表示在特首选举条例通过后决定是否参选。他说,现阶段会专心做好补选行政长官工作,令行政长官选举修订条例草案,顺利尽快通过,目前无时间思考是否角逐新行政长官的问题。他说,等条例通过后,他会决定下一步点做。曾荫权强调,他明白当决定参加行政长官补选后,要面对的不单只是八百人的选举委员会,还要面对全港市民,到时他一定会向市民交代,但由于法例已规定选举流程。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五节、各界寄予希望(1)



  家境清贫,年少发奋,曾荫权成就另一部“香港传奇”的故事。香港社会各界对其寄予希望,相信经济复苏势头会持续,期盼从此减少争拗,共建繁荣稳定和谐社会。
  有人说老爷好当,做官当老爷,一呼百应,威风尽显之外,还可以实惠实得,财帛缠身,一世荣华富贵;有人说老爷难当,高高在上,千夫所指,万民所「闹」,做事需要瞻前顾后。做官当老爷又不是要等薪水来开饭的人,做人何不潇洒一点,游山玩水,其乐无穷。正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大千世界,百人千面,各人有各人的打算,自己有自己的算盘,这话真的不无道理。
  不过,话得说回来,香港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特别行政区,近七百万人口的大都会,世界注目的金融中心,一区之首,自然需要一位大公无私的官,才能带领香港面对世界的大潮流。
  香港岭南大学在一次对新任特首人选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以抽样方式电话访问了669人,询问他们对未来新特首的看法。调查显示,在目前形势下,众望所归的特首是政务司司长曾荫权,支持他的被访者高达四成多,远远抛离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及财政司司长唐英年。曾荫权成为市民心目中最佳特首人选,支持率高至44.4%;陈太居第二,只得6.9%,至于唐英年支持率更低,只有2.2%。至于其他黑马,包括行政会议成员梁振英,九仓主席吴光正及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支持率不足1%。岭大研究部主任李彭广分析,曾荫权是公务员出身,始终稳打稳扎,对香港的发展有稳定作用。
  据明报即时新闻报道,该报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在6名有可能参选特首的人当中,代理特首曾荫权的支持率远远抛离其他对手。
  连民主党主席李永达及前线召集人刘慧卿都认为,民调结果反映民意与中央的取向相同,即使普选,最终也会由曾荫权胜出。他们促请中央放下顾虑,早日推行普选。李永达说:“中央政府无须担心,既然普选也会选出曾荫权,何乐而不为﹖”
  岭南大学政治学及社会学系副教授李彭广估计,市民在考虑特首人选时,“获中央接受”是其一重要条件,由于不少人大、政协代表已表态支持曾荫权,他估计市民因而替曾氏“加分”,令其支持率一直高企。他续说,由于中央属意一名可“压住大局”的人选继任特首,因此曾荫权的支持率一直高企,有助他当选。
  继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盛赞代理特首曾荫权过去工作表现好后,董建华在一个晚宴致辞中再次「挺曾」,赞扬曾荫权有卓越能力及丰富经验,能带领香港继续向前,并呼吁大家全力支持曾荫权。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亦指出贾庆林日前曾赞赏曾荫权,但再追问是否支持曾当特首时,霍说,曾荫权是有能力,但他没有报名(参选)。他说,代理特首曾荫权先生任重道远,我同曾荫权共事多年,我深信他有卓越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带领香港继续向前,我希望大家全力支持曾荫权先生,书写出港人治港更加美好的篇章。我对香港的前途系充满信心。,他同时表示,再休息一段时间后,便会在不同的岗位为香港、为国家效劳。
  放弃竞逐特首补选自由党主席田北俊认同董建华的说法。
  最早表态支持曾荫权的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昨日坦言一直支持释法,以便在七月十日顺利补选新特首。被问及会否提名民主党主席李永达参选时,他说:「谂都唔使谂呀。」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有庆直指董建华很明显表态挺曾,又说:「大家表态支持,我都好支持曾荫权。」但泛联盟的立法会议员石礼谦则认为董只是支持曾荫权的工作。
  霍英东在致辞时亦赞扬董建华,强调董建华这三个字不但是董自己,而是与港人紧紧连在一起,关乎国家民族的光荣使命以及对历史的承担,必将加载史册,并指董在港落实「一国两制」是有开创性,而今次当选政协副主席是实至名归。
  长实集团主席李嘉诚与曾荫权相见时欢。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五节、各界寄予希望(2)



  李嘉诚说:行政长官人选“最紧要第一个问题是人格高尚,第二因素就是管治能力、工作能力都好重要。第三是大公无私,全心全力为香港繁荣安定去做。不单止今天环境好,也要长远地令香港前途比今天更加好。三者缺一都难(当行政长官),但第一个条件不行就不用考虑。”
  他认同曾荫权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曾司长都符合资格。我支持我刚才说具那些条件的人当特首,但亦一定有多过一个人符合这些资格。”李嘉诚指曾荫权具备人格高尚、有管治能力和大公无私三个条件。
  被问及他会评曾荫权多少分,李嘉诚响应道:“我不这样做(评分),最重要是三个条件,亦不是每一个(具条件的)都要参选。”
  李嘉诚幼子、电盈主席李泽楷在同一场合则表示,行政长官的民望很重要,他支持大多数人支持的人当特首,并相信香港人的眼光是雪亮,说从现时看曾荫权的民望高。
  地产建设商会会长兼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给其100分。
  何鸿燊早前高调支持曾荫权竞逐特首,又称赞曾荫权值90分。他昨日出席一个女童军活动时,再被问及对曾荫权任代理特首的看法时,坦然说:「我老早就给他90分了,现在要给他100分……照规矩,佢可以做12年,但做唔做到咁耐啦,睇佢自己定啦」。
  他解释,至今没有听说有人或官员准备竞逐特首选举,曾荫权在半年代理任期中,如果工作上取得成绩,便可以参加2年后的选举,之后再凭政绩做5年,甚至另一个5年,这样便合共可做12年特首。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六节、用心·务实·为香港(1)



  2005年6月2日,曾荫权正式公布了其题为“用心·务实·为香港”的《施政纲领》,阐明了他的“施政愿景”,在这次香港君悦酒店举行的记者会上,他说:
  “今日,特区政府收到中央政府的批文,正式准许我请辞政务司司长之职,六月一日生效。我现在可以正式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同时公布我的施政纲领,并在两个星期之内,向选举事务处呈交提名表格。
  参选行政长官,是本人毕生最重大的一个决定,也是我个人事业上另一个转折点。我的家人和朋友对我坚定的支持和鼓励,我十分感激。但由于这个决定,也关系到香港人的福祉,上个星期,我曾经独处省思,为香港、也为了我自己的抉择而诚心祷告。
  能够参与行政长官选举,我感到自豪。我来自香港一个寻常百姓家,与大多数香港的子弟一样,我曾经是香港的一个平凡的学生、为生活而奔波的推销员,后来又成为市民的公仆。如果不是香港回归祖国,实现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如果没有中央政府和香港人的鞭策和信任,我不可能在特区政府内担当核心的职位。
  决定参与行政长官选举,我也无限感恩。我不会低估面临的挑战、艰辛,但我明白只有在市民和中央政府的继续支持下,我有信心会克服在未来一些日子种种可能的困难。无论有没有其它人士得到足够的提名参选,由明日开始,我将首先会见选举委员会,然后进行一连串竞选活动,面对全香港市民,宣达施政纲领,开诚布公,令全香港各阶层的人明白,一旦本人当选,我管治的政策方略。
  香港是一个自由社会,我们珍视而认同的价值观,基本法已有所保障。行政长官严格按照基本法治理香港,我相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切实可行,也对“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充满信心。然而,要使香港的未来不断成功,捍卫我们香港人的价值观,需要全港市民的共同努力和决心。
  在人生路上,在香港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我踏上新的征途。在欧洲战役之中,一位领导盟国的卓越领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给我们工具,我们会完成任务。”(Giveusthetoolsandwewillfinishthejob)在我宣布参选的日子,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我需要克服困难、消除障碍,善其事,利其器的精神,也需要战无不胜的工具,但这件工具并不是摧毁性的炮枪,而是七百万香港市民对我的勉励和支持,以及社会的宽容和理性。让我们忘却过去的怨愤,拨开七年多以来的惶恐和激昂,只要我们携手并肩,包容共济,一切分歧和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
  答案在哪里?在于我们的地理,在中国的南大门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与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脉搏一起跳动。
  答案在于我们的活力,我们的生活方式,享有自由的信息,健全的法治,国际的金融经贸地位,实干苦拼的企业精神。
  我们要汲取经验,增加效率,巩固本元,改革弊端,鼓励宽容,建立一个行政主导的多元社会,加强向市民问责,继续改善行政和立法机构的关系,维持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廉洁和政治中立,从而达到“强政励治,缔造和谐,福为民开”。
  我们要依据基本法以循序渐进方式发展民主政制,以其最终实现行政长官和立法机构的双普选。
  我们要合力在社会重燃生机的火花,重建生命的自信和尊严,令我们这个社会,无论什么族裔、宗教、政治信仰、社会阶层,无论在香港出生成长,还是寓居暂住,都以生活在这个城市为荣,资金流动,人才勃兴,都会感到香港是一个与别不同的机会之城,安乐之乡,都认同香港是一个难忘的都会,有我们共同见证过的欢慰与感触。
  这就是我的香港之梦。
  命运对我十分眷顾,我由推销行业转职到政府,由推销药品到弘扬一套管治理念,其中我与大多数香港人的成长经过一样,遇到过挫折,遭受过嘲讽和怀疑,但我坚持我的良知和原则,经历了四十年来香港的风雨。



    




香港骑士曾荫权

第六节、用心·务实·为香港(2)



  四十年前,香港由渔村开始逐步演变为商港,当年我不过是一个孤单的推销员,但今天我希望有机会在另一个层面服务香港市民,我深信我以后不会再孤单,因为我是香港人的子弟,因为我服务的祖国,今天拥有强盛的实力和信守契约的诚意,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我得到你们的信任,将有千千万万人与我一起上路同行。我相信国家会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我也希望香港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中华民族的一分才智和心力,在这个令人振奋的时代,如果我得到大家支持,让我接受这项更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保证我会以一贯忠诚,服务香港,天地一心,此志不渝。
  今天,我诚意邀请香港市民,我敬爱的父老、兄弟和姊妹,齐心协力,为香港再创生机。过去,我们荣辱与共,今天,我们风雨同舟,我诚恳地希望能与你们每一位热烈携手,共创一个光明而丰盛的未来。”



    




香港骑士曾荫权

曾荫权履历



  (1944年10月7日–),广东南海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代理行政长官兼政务司司长。太平绅士,获英国颁受爵级司令勋章(KBE)及特区政府颁受大紫荆勳章(GBM)。因时常在公开场合戴上蝶形领结(粤语音译bowtie为煲呔),又被称为“煲呔曾”。
  曾荫权的父亲曾云,是一名警务人员,于警队服务30年;他的弟弟曾荫培亦为警务人员,于2001年至2003年为香港警务署署长,现已退休。
  曾荫权已婚,夫人鲍笑薇。有二子,分别是长子曾庆衍及次子曾庆淳。曾庆衍1999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医学毕业,夫人莫蔚淇。曾庆淳在英国牛津PembrokeCollege修读工程学科。
  1944年10月7日在香港出生,是家中长子
  1964年香港华仁书院预科毕业后,短暂任职药厂推销员
  1967年加入政府工作
  1971年考上政务官
  1974年调任财政科
  1977年借调马尼拉亚洲发展银行
  1981年至1982年获政府保送往美国哈佛大学,获公共行政硕士
  1982年任沙田政务专员
  1984年任贸易署副署长
  1985年任副常务司
  1989年任行政署署长
  1991年任贸易署署长,兼总贸易谈判代表
  1993年任库务司
  1995年任财政司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后,担任财政司司长,亦顺理成章成为行政会议的成员。
  2001年5月1日,接替陈方安生出任政务司司长。
  2005年3月12日,因董建华辞职而代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决定于7月10日选举新特首,曾荫权的代理任期仅6个月,因此他暂时身兼两职,同时出任特首及政务司司长。



    




香港骑士曾荫权

曾荫权语录(1)



  1. 他在国回应减税要求时说,不能做黄大仙满足要求,令香港变成极乐世界。2000年11月
  2. 我派钱措施犹如“打补钍”,在当时(98年)可以振奋市工民的情绪……但现在市民需要的不是这些。2000年9月
  3. 除了佛偈,可否给我一些具体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建议?2000年9月
  4. 政府现时唔等钱用……但如果有钱赚而唔赚,当然不可以。2000年9月
  5. 加人工最实际,加人工就可以感受到经济复苏2000年9月
  6. 我不怕困难,但最怕不懂把困难带来的机遇,走了!2000年9月
  7. 97后,人人患上过渡敏感症,一是成箭猪,一掂到你,就发狂;一是似含羞草,一掂就合起来。我每日拜上天,希望这个97过渡怪现象快过去。2000年7月
  8. 我是公务员,做什么职位,全由董先生决定。2000年2月
  9. 他决心改革香港金融制度,以电影《光猪六壮士》精神,全力以赴推行改革。1999年11月
  10. 在国际联手抵抗金融风暴的事情上,他形容香港就像电影《雷霆救兵》中的二等兵赖恩,奋力抵挡阻击1998年12月
  11. 对我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克服骄傲。唉,真容易我已下也很大的苦功,特别在见记者前,总叫自己要忍,要谦逊。1998年6月
  12. 在谈预算案内容时,他表明“我不是摩西”,暗示新预算没有好消息。1998年3月
  13. 他说,港府财政况,不会像铁达尼号般下沉。1998年3月
  14. 97年10月说港股抵,事后受舆论批评。他总结经验,说要少讲比较有感情的话,讲:“我老皮老骨,本来也不怕人讲,但做事也要多听别人的意见,我要小心,我代表政府,不能独行独断。1998年1月
  15. 我做到财司长之位,已感到很满意,再别无他求,亦无想过自己更层楼,做政务司长之位。1998年
  16. 讽刺股市分析员,他提醒投资者不要听二流分析员的说话。1997年10月
  17. 自喻希腊神话中的尤利西斯(Ulysses),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免受女妖诱惑,回应议员冻结收费减税建议。1995年10月
  18. 他升任财政司长后的心情,引用四、五十年代美国艳星梅慧斯(MaeWest)名句自嘲要更多面对传媒;有人看总好过没人看。1995年9月
  19. 他表示港府不会贸然运用财储,并自比电影《本能》主角莎朗史东,曾尽露理财原则,绝无隐藏。1994年10
  20. “正如《本能》里的女星一样,政府根本毫无隐藏。”(1994年10月,出任库务司时,曾荫权谈及财政透明度问题)
  21. 任库务司时表明不曾向政务免费午餐,并代用电影《沉默的羔羊》桥段,港府要勇于向政客说不。1994年5月
  22. 我一心记住做过97,要我97前就走,我曾好、好、……职位无所谓……反正,我老始终是香港人,换的也不过是上司,上司我都换惯啦!1993年
  23. 谈自己负责的高度政治敏感工作时,他说:你有没有看过电影Rambo(11),阑保说他是Expendable(可牺牲的),是可以为了某一日的而牺牲自己……也有人把这种角色称为FallGuy,也就是代罪羔羊……政府一定要有人负责政治形势,但却不可拖垮现时政府内部的架构,所以便来负责。不过,有什么事情发生,我也死不去,顶多是被贬往沙头角继续工作,也不太要紧。1990年12月
  24. 以(秉要执本,常勤精进)为财政预算案的主题。2001年3月
  25. 曾经三次向董特首建议,继续出任财政司长,因公务员队伍有其他适合人选,而且金融风暴后,需要有人处理有关工作。2001年2月
  26. 我好佩服陈方安生的潇洒,知我有机会潇洒。(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宣布提出早退休),大家都明白,有关聘用及委任政务司长,是特首的责任,董先生会做。现在我所想的,是尽心尽力做好预算案。2001年1月



    




香港骑士曾荫权

曾荫权语录(2)



  27. 在访问中被问及能否特首,我何德何能?我只是一个公务员,我以前在美国有人类似地问我,我便答:SillyandArrogant,即是你个心蠢和太傲慢,才想这些问题。如果加上江主席所讲:Itistoosimpleandna?ve(太简单简单天真),我根本没有这样一个政治上的野心,亦知自己有多材料。2000年12月
  28. “香港人想穷都难。”(2001年7月,谈北京申奥及入世成功,曾荫权有他独到的兴奋点)
  29. “(与联系汇率脱钩)犹如失了处女之身,一次贬值后,以后做什么都可以做。”(2001年4月,与传媒谈及政府阻击国际金融大鳄)
  30. “我与梁司长、林局长都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我们喝的是香港水,心里流的是香港血,我们做这件事(政制改革)是根据我们的良知及基本法办事。”(2004年1月8日,曾荫权向记者解释政制发展专责小组的工作时这样承诺)
  31. “现在我每天工作都战战兢兢,有忐忑的心情,每日要想工作如何可达到市民的水平,何来时间想其他事情?再想其他事情,是想坏心肠。”(2005年2月28日,曾荫权回应“竞选特首”的传闻)
  32. “严格按照基本法,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国家与香港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巩固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担当内地与世界的桥梁角色﹔建设一个安定繁荣、令港人引以自豪的香港。”(2005年6月2日,在公布参选的施政纲领和治港理念时表示)



    




香港骑士曾荫权

香港特首现享待遇



  薪金月薪244565元(25%约满酬金)
  酬酢费每年739200元
  护卫特首夫妇安全由警方保护要人组(G4)负责、有警车开路
  官邸政府以1元租用董建华在半山嘉慧园的住所、并以10.5万元租用同一层的单位,打通作为特首官邸
  座驾连同私人司机
  特首办公室私人秘书、助理及管家等近20人
  特首夫人助理一名助理社交秘书、一名私人秘书
  特首夫人办公室私人办公室及接待外宾(由特首办公室提供)



    




香港骑士曾荫权

《基本法》关于特首条文



  ●第52条:特首在三情况之一必须辞职:
  1.严重疾病或其他原因无力履行职务;
  2.两次拒绝签署立法会法案而解散立法会,重选的立法会,三分之二议员通过原议案,特首仍拒绝签署;
  3.立法会拒绝通过财政预算案或其他重要法案而解散立法会,重选的立法会继续拒绝通过具争议原案。
  ●第53条:特首若出缺的安排
  特首缺位时,应在6个月内依第45条规定产生新的行政长官。特首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任命。
  特首候选人资格
  ●香港永久居民;
  ●年满40岁;
  ●中国公民,没有外国居留权;
  ●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
  ●即使出任公职,如政务司司长或财政司司长,亦毋须先行辞职。
  注:当选之后,须于7日内,声明不是任何政党成员,并承诺任期内不会加入政党。



    
 



香港骑士曾荫权

《行政长官选举条例》(1)



  特首选举流程:
  1.选举日流程
  特首出缺后第120日(若不是星期日,则在紧接的星期日举行)
  2.提名期
  参选人至少争取100名选举委员会委员提名,提名期为2星期
  3.投票
  绝对多数制”:若有多名候选人,首轮投票中,没有候选人取得过半票数,会以“淘汰制”,只剩下最多票数的2至3名候选人,参加第二轮投票;直至有参选人取得过半数为止。
  选举委员会:
  负责选出行政长官的选举委员会由以下四个界别组成,每个界别各有委员200人:
  l 工商、金融界;
  l 专业界;
  l 劳工、社会服务、宗教等界;及立法会议员、区域性组织代表、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代表
  除了宗教界的代表由提名产生,以及立法会议员和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为当然委员外,其他界别分组的委员均是通过选举产生。
  投票制度:
  l 候选人在任何一轮投票中,从所投的有效票总数中取得过半票数,该候选人即为在是次选举中的选出者。
  l 每名选举委员会委员均有权在每一轮投票中以不记名方式投一票。
  选举管理及监督:
  l 选举管理委员会负责举行及监督有关选举。
  l 一名高等法院法官已被委任为选举主任。
  l 廉政公署会透过有效执法、教育及预防工作,确保选举公平廉洁。
  提名签署人数目:不少于100名选举委员会委员
  选举开支最高限额:$9,500,000
  如何提名候选人
  (1) 提名某人为候选人的提名表格须─
  (a) 采用指明表格;
  (b) 载有一项由该人作出的声明,表明他─
  (i) 有资格获如此提名;
  (ii) 并无丧失获如此提名的资格;及
  (iii) 同意获如此提名;
  (c) 载有该人,以及每名作出该项提名的选举委员会委员在其身分证明文件上所显示的姓名及其身分证明文件号码;(2001年第279号法律公告)
  (d) 由下述人士签署─
  (i) 该人;
  (ii) 见证该人签名的持有身分证明文件而年满18岁的人;及(2001年第279号法律公告)
  (iii) 每名作出该项提名的选举委员会委员;及
  (e) 按照下述的规定送递─
  (i) 于通常办公时间内送递往根据第3条刊登的公告内述明的地址;
  (ii) 由该人亲自送递,或以选举主任认可的任何其他方式送递;及
  (iii) 连同《选举条例》第16(7)条所提述的声明一并送递。
  (2) 如选举主任信纳某人通常为人所知的姓名与该人的身分证明文件上所显示的姓名有所不同,则提名该人为候选人的提名表格可加载该通常为人所知的姓名。(2001年第279号法律公告)
  (3) 选举主任可要求获提名为候选人的人提供提名表格没有涵盖而选举主任认为需要的资料,以令选举主任信纳─
  (a) 该人有资格获提名;或
  (b) 该项提名是有效的。
  (4) 本条条文是为施行《选举条例》第16条而订立的。
  香港政府的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是行政长官。
  行政会议负责就重要决策向行政长官提出意见。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代议政制架构下,中央层面为立法会,负责制定法律、控制公共开支,以及监察行政机关的表现;地区层面则有18个区议会,分别就所属地区的政策推行事宜提供意见。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行政机关包括政府总部及各部门。政府总部辖下各决策局负责制定政策及提出法案。各部门则负责执行法例和政策,并直接为市民提供服务。
  香港特别行政区设有独立的司法机关,负责执行司法工作,并解释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香港骑士曾荫权

《行政长官选举条例》(2)



  香港实施的各项制度均载列于《基本法》内。《基本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性文件,在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时随即生效。
  行政长官
  《基本法》规定,行政长官由具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按照《基本法》选出,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第一届亦即现任行政长官由400名来自各阶层的香港居民所组成的委员会选出。2002年2月,行政长官获选举委员会大多数委员提名,参加第二届行政长官选举,并在无对手的情况下当选连任,任期由2002年7月开始。选举委员会的委员具广泛代表性,由不同界别选出及代表社会各阶层。按照《基本法》的规定,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最终达至由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后普选产生的目标。
  行政长官的任期:行政长官的任期为五年,可连任一次。
  行政长官的职权:行政长官领导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决定政府政策和发布行政命令。他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其它法律。
  他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他亦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人民政府备案。
  行政长官提名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官员;同时亦负责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免除这些官员的职务。此外,他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和公职人员。
  他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它事务。
  行政长官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的动议;他亦根据保安和重大公共利益的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它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或其属下的委员会作证和提供证据。行政长官的其它职责包括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以及处理请愿和申诉事项。
  行政会议
  行政会议成员的任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的成员由行政长官从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立法会议员和社会人士中委任。由2002年7月1日开始,行政会议成员包括问责制下的14位主要官员及五位非官方成员。成员的任免均由行政长官决定。
  行政会议成员的任期:行政会议成员的任期应不超过委任他的行政长官的任期。
  行政会议的职权:行政会议通常每周举行一次会议,由行政长官主持。《基本法》规定,行政长官在作出重要决策、向立法会提交法案、制定附属法例和解散立法会前,须征询行政会议的意见,但人事任免、纪律制裁和紧急情况下采取的措施除外。
  何种问题应提交行政会议研究,是由行政长官决定。行政会议向行政长官提供意见,由行政长官作出决定。行政会议各成员以个人身分提出意见,但行政会议所有的决议均属集体决议。行政长官如不采纳行政会议多数成员的意见,须将具体理由记录在案。
  行政会议与立法会的关系:行政会议就所有重要决策,向行政长官提供意见。如行政会议决定的政策涉及公共开支,就必须获得立法会的财务委员会批准拨款,才可以实行。行政会议亦在所有主体条例提交立法会前提供意见,并有权为立法会所通过的若干条例,制定附属法例。
  立法会
  根据《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经选举产生。立法会的产生办法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规定。《基本法》订明2007年以后立法会的组成如须修改,须经立法会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及行政长官同意。任何修改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基本法》并订明最终的目标是达至全部议员由普选产生。|
  第二届立法会选举于2000年9月10日举行。这届立法会的任期由2000年10月1日开始,为期四年。立法会主席由立法会议员互选一人出任。



    
 



香港骑士曾荫权

《行政长官选举条例》(3)



  立法会的职权:根据《基本法》第七十三条,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根据《基本法》规定并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
  根据政府的提案,审核、通过财政预算;
  批准税收和公共开支;
  听取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并进行辩论;
  对政府的工作提出质询;
  就任何有关公共利益问题进行辩论;
  同意终审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
  接受香港居民申诉并作出处理;
  如立法会全体议员的四分之一联合动议,指控行政长官有严重违法或渎职行为而不辞职,经立法会通过进行调查,立法会可委托终审法院首席法官负责组成独立的调查委员会,并担任主席。调查委员会负责进行调查,并向立法会提出报告。如该调查委员会认为有足够证据构成上述指控,立法会以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可提出弹劾案,报请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及
  在行使上述各项职权时,如有需要,可传召有关人士出席作证和提供证据。
  制定法例:在拟订法案时,政府会先与立法会的事务委员会、有关的咨询委员会,以及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有关商会和贸易组织以及区议会作出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法案内容可予以修订,直至得到大部分市民的支持。
  政府下一步便是把法案提交行政会议考虑,倘获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批准,即提交立法会审议。行政会议通过法案的两个或三个星期内,法案便会刊登宪报并提交立法会首读。一般来说,有关法案的负责官员动议二读并发言解释该法案的法律意义及原则后,二读辩论会押后,而该法案会转交内务委员会研究。
  议员通常在接续下来举行的内务委员会会议上审议新法案,并决定是否成立法案委员会加以研究,或以内务委员会认为适当的其它方式进行审议工作。由此而成立的法案委员会会研究有关法案的一般法律意义及原则,以及法案的详细条文;法案委员会还可以审议与法案有关的修订条文。法案委员会完成审议工作后,便会向内务委员会提交报告。内务委员会随即讨论法案委员会的报告,以便将有关资料告知立法会议员,让议员准备在立法会内恢复有关法案的二读辩论。
  一俟完成上述程序,法案便会交回立法会,并恢复二读辩论。如通过二读,则会进入委员会审议阶段。在此阶段,可对法案提出修订,然后再进行三读。经行政长官正式签署及刊登宪报后,法案便成为法律。
  控制公共开支:财政预算案以拨款法案的形式提交立法会。处理拨款法案的程序与审议法案的程序相若。有关拨款法案的二读辩论中止待续后,载有法案所列财政需求详情的预算案,便会交付立法会辖下的常设委员会-财务委员会审核。待财务委员会完成审核预算案的工作后,拨款法案的二读辩论即告恢复。如拨款法案的二读议案获通过,法案随即进入委员会审议阶段,然后再进行三读。
  不包括在财政预算内的公共开支会由财务委员会审核及批准。财务委员会亦会留意新政策带来的财政影响。
  施政报告辩论:立法会会在行政长官宣读完施政报告后一个星期的立法会会议上,进行动议辩论向其致谢,而政府则会随后作出响应。辩论会上,议员可就政府政策的取向和修改事宜,提出意见。
  此外,立法会议员亦不时就重要的政府政策或广大市民所关注的事项进行辩论。立法会会议:立法会在会期内通常每逢星期三下午在立法会大楼会议厅举行会议,处理立法会事务,包括:提交附属法例及其它文件;提交报告;发言;发表声明;进行质询;审议、修订及通过法案;以及进行动议辩论。
  立法会所有会议均公开进行,让市民旁听。议员可用普通话、粤语或英语发言,席上提供实时传译服务。会议过程亦以中英文逐字记录,载于《立法会会议过程正式纪录》内。



    
 




香港骑士曾荫权

《行政长官选举条例》(4)



  委员会制度:立法会议员透过委员会制度,履行审议法案、监管公共开支及监察政府施政等重要任务。立法会辖下设有三个常设委员会,分别是财务委员会、政府帐目委员会及议员个人利益监察委员会。
  财务委员会:财务委员会的成员包括立法会主席以外的全体立法会议员,正副主席由议员透过互选产生。财务委员会通常举行公开会议,审核及通过政府提交的公共开支建议,并在有需要时要求负责执行有关政策的公职人员解答委员会委员的提问。
  财务委员会其中一项工作,是审核财政司司长以拨款法案形式提交立法会的财政预算,其中载列政府下一财政年度的全年开支建议。上述法案及有关的开支预算草案经财务委员会审核后,法案便会交回立法会进行辩论。
  财务委员会辖下设有两个小组委员会,分别是人事编制小组委员会及工务小组委员会。人事编制小组委员会负责审核政府当局有关开设、重行调配和删除首长级职位,以及更改公务员各职系和职级架构的建议,并就该等事宜向财务委员会提出建议。
  工务小组委员会负责审核政府在基本工程储备基金下,用于工务计划工程及由/代受资助机构进行的建造工程的开支建议,并就该等开支建议向财务委员会提出建议。
  政府帐目委员会:政府帐目委员会负责研究审计署署长就审核政府及属于公开审计范围内的其它机构的帐目及衡工量值审计结果所提交的报告书。在认为有需要时,委员会可邀请公职人员及公共机构的人员出席公开聆讯,提供解释、证据或资料;委员会亦可就该等解释、证据或资料,邀请任何其它人士出席公开聆讯以提供协助。出任政府帐目委员会成员的七位议员,均由立法会主席根据内务委员会决定的选举程序而任命。
  议员个人利益监察委员会:议员个人利益监察委员会负责研究与议员申报个人利益有关的事项;考虑关乎议员行为的道德标准事宜;调查涉及议员登记及申报利益的投诉;就与议员个人利益有关的事项提出建议;以及对「议员个人利益登记册」的编制、备存、取览等各项安排进行研究。议员个人利益监察委员会由七位议员组成,全部由立法会主席根据内务委员会决定的选举程序而任命。
  内务委员会:除上述三个常设委员会外,立法会亦设有内务委员会。内务委员会由立法会主席除外的全体议员组成,其正副主席由议员互选产生。内务委员会通常每逢星期五下午举行会议并负责处理与立法会工作有关的事务、为全体会议作好准备,并决定应否成立法案委员会或小组委员会,研究已提交立法会的法案及附属法例。
  法案委员会:除立法会主席外,任何立法会议员均可加入法案委员会,法案委员会负责审议所获交付的法案的原则及法律意义,并可考虑法案的详细条文,及提出与法案有关的修正案。法案委员会完成审议工作后,会向立法会提交报告。当有关的法案获得立法会通过,或经内务委员会决定通过,法案委员会即告解散。
  议事规则委员会:议事规则委员会负责检讨立法会的《议事规则》,并向立法会提出其认为所需的修订。委员会由12位议员组成,全部由立法会主席根据内务委员会决定的选举程序而任命。
  事务委员会:为监察政府在不同政策范畴的施政,立法会设有18个事务委员会,负责监察及研究政府的政策。在重要立法或财政建议正式提交立法会或财务委员会前,事务委员会亦会就该等建议提供意见。此外,并研究由立法会或内务委员会交付事务委员会讨论,或由事务委员会委员自行提出讨论,且备受公众关注的重要事项。
  区域组织
  区议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届区议会选举于2003年11月23日举行,为18个区议会选出400位民选议员。此外,亦有27位当然议员(为新界乡事委员会主席)及102位委任议员。第二届区议会的任期由2004年1月1日开始,为期四年。18个区议会负责就影响区内居民的福利事宜,以及政府为有关地区制定的计划是否足够和施行的先后次序,提供意见。各区议会亦负责各区的环境改善工作,并在区内推广康乐、文化和社区活动。



    





香港骑士曾荫权

《行政长官选举条例》(5)



  行政体制
  政府的主要施政和行政工作,由政府总部内11个决策局,以及67个部门和机构执行。在各决策局、部门和机构工作的大部分人员均为公务员。
  自2002年7月1日实施主要官员问责制后,政务司司长与财政司司长、律政司司长及11名局长,同属政府最高层的官员,向行政长官负责。政务司司长是可以临时代理行政长官职务的三名司长中最高级的一位。政务司司长协助行政长官督导他所指定的决策局的工作,并在确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得以协调方面担当重要角色。
  公务员:公务员制度为所有政府部门和其它行政单位提供人手。在2004年9月30日,整个公务员队伍有雇员约160100人(不包括约1500名廉政公署人员和司法人员),占香港工作人口约5%。随工作程序不断简化和自愿退休计划的推行,公务员人数在2003/04年度减少了约4%。自1993/94年度至今,每年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辞职和退休而流失的人数,占实际员额的2%至6%不等。行政长官在2003年的施政报告中宣布,在2006/07年度或之前将公务员编制削减至大约16万。
  公务员队伍可说是个统一的体系,所有公务员均按同一程序受聘,并受类似的纪律守则所约束。公务员队伍的主要职责是协助行政长官和各主要官员制定政策,执行决定,并管理所负责范畴内的公共事务。
  由于香港地方密集,过去的经验证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以及在其它地方由法定公共机构执行的许多职务,由同一批公务员负责执行较为有利。因此,香港公务员的职责极为多样化。
  根据《基本法》的规定,除了指明的例外情况,1997年7月1日或以后入职的公务员必须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
  法律制度刑事检控:主管律政司的律政司司长,负责香港的一切检控工作,亦只有律政司司长才可以决定应否就某一宗或某一类案件提出检控。同时,律政司司长也须负责指导及监管检控工作。
  律政司司长并不参与刑事罪行的侦查工作,这些工作由警队和其它执法机关负责。但这些机关完成侦查工作后,律政司司长便须决定有关证据是否足以向任何人提出刑事控罪。虽然律政司司长是政府成员之一,但她决定检控政策时,不受政府影响,也不受审讯案件的法庭影响。她在这方面执行的职务,是维护公众利益的责任之一。《基本法》第六十三条保证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主管刑事检察工作,不受任何干涉。
  律政司司长和司内律师并非对每宗检控案件提出意见。一些由裁判官聆讯的属经常发生的轻微违例案件,会由执法机关根据律政司司长发出的准则处理,无须每次都交由律政司决定。不过,律政司司长负有监督检控工作的总责。很多敏感性的案件,以及法律规定必须经她同意才可提出检控的一切案件,她都会亲自处理或授权专人处理。
  香港司法机构的组织: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现有终审法院、高等法院(分为上诉法庭和原讼法庭)、区域法院(包括家事法庭)、土地审裁处、裁判法院、少年法庭及死因裁判法庭。除此之外,还有劳资审裁处、小额钱债审裁处及淫亵物品审裁处。
  司法机构的首长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他在执行行政职务时,由司法机构政务长协助。
  司法机构的职权:司法机构负责本港的司法工作,聆讯一切检控案件及民事诉讼,其中包括个人与政府之间的民事诉讼。香港法律崇尚司法独立,司法人员不受行政或立法机关牵制。
  独立审讯:根据普通法的基本原则,司法人员执行司法职责时,完全不受政府的行政机关影响。香港一向依循这项原则。政府行使管治权力时,必须依法而行。行政长官、公务员或警务人员除非已获法律赋予他采取行动的权力,否则不能运用任何权力。政府如有越权或滥用权力,任何人都可以向法院申诉。补救措施方面,控告政府的讼案与控告一般市民的讼案并无分别。由于司法独立,司法机构只对法律负责,而不是向政府负责,以维护法治及保障个人权利与自由。制定新法例的机构,也不能违反人权,或违反历来由法官确立的法律原则。
  陪审团制度:极严重的刑事案件,如谋杀、误杀、强奸、持械行劫和涉及大量毒品的案件,均由高等法院原讼法庭法官会同由七名陪审员组成的陪审团审讯。如法官下令,陪审团成员可增至九名。被告是否有罪,由陪审团以多数票来决定,而所需的多数票数目则视乎陪审团成员人数而定。就某些民事案件而言,当事人可选择由陪审团对事实的争议作出裁定。
  如死因裁判官决定由陪审团陪同研讯死因,可委任五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在一些规定情况下,死因研讯必须在陪审团陪同下进行。死因研讯的目的在于确定死者的身分,以及有关死亡的原因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