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无惧



生死无惧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分享到:
△有为禅师有个虔诚却天真的弟子,视他为活佛。
  有一天,这个禅师不小心坐在一根针上,他大叫:“哎呀!”跳了起来。弟子马上就对师父失去信心,而离开了他。他说他发现师父并未开悟而失望不已,否则,他怎么会又叫又跳?
禅师知到弟子离开后说:“可怜的人!他愿知道,不仅是我,就连针和‘哎呀!’声也不是真实存在的。”

  △学学老牛的楷模:
  他满足地安睡在马房。
  你总得吃饭睡觉和拉屎,
  这是不可避免的。
  其他的就不关你的事了。
  做你该做的,
  永远做你自己。
  在我所知道的修行法门中,施受法(藏文Tongien:意为施予与接受)是最有用和最具威力的。
  当你遇到困境,施受法能告诉你别人的苦难;当你内心枯竭,它能摧毁阻碍你的力量;当你对别人的苦痛漠不关心时,它能帮助你发掘内在自我,显露你真性流出的爱的光辉。我执和我爱是所有痛苦、冷酷的源头,据我所知,施受法最具破解的效力。
  简而言之,施受法所修行的施予与接受就是要承担他人的痛苦,而把自己的快乐、幸福和宁静给别人。

  △在我的经验中,若不先建立自己慈悲的信心和力量,要观想承担别人的痛苦,尤其是病人和临终者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种信心和力量能帮助你转化他人痛苦。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要对他人行施受法前,自己要先行修炼的原因。在你对他人付出爱与慈悲之前,你要先发掘、强化你自己:先治愈你的冷漠、痛苦、嗔恨和恐惧,因为这些都可能成为你修行施受法的障碍。

  △禅修与生活结合是禅修的重要目的。现代主活的压力、挑战和错乱,使得这两者的相结合更为迫切。
  两者如何才能结合运用?怎样才能把禅修的宁静与宽广自在融入生活?除了持续修行,别无他法。只有透过踏实的修行,才能不断地体尝到自性的宁静,而能将这经验延伸到日常生活。
  如果你真想达到这个境地,就要把修行当作每日必需的食粮,而非偶尔服用的药或治疗。

  △当我们修行佛法之后,一定会发现自己一些特别显明的事买:
  我们常常碰到的问题,某些因恶业所养成的习性是我们一再重复和加强的;某些看待事情的方式(如对自己和周遭世界所有的解释方式)原来是错误的,而我们却一直信以为真,曲解了事实真相。
  当我们坚守修行之路,且诚实检验自己时,它就会越来越显明,而我们的觉受不再是一张妄念的网。要认清我们的困惑,虽然我们还不完全了解它,让我们进入一种崭新的历程,一种治疗的历程。

  △我们都有遇见某种心灵之道的业因,我诚心诚意地鼓励你,用最大的信心追寻一种最能启发你的法门。
  如果你老是在寻找,这种寻找就会变成僵化的执著,把你套牢,你便成了求道的观光客,忙得徒劳无功。就如敦珠仁波切说的:把你的大象关在家里,却跑到森林里找脚印。
  专攻一种法门,并不是要限制你,或专制独断,而是帮助你专一于一种慈悲方便法门,虽然修行的障碍定会出现,你也能继续走下去。
  △死亡之时,有两件重要的事:一是生前的所作所为;二是死亡那一刻的心理状态。

  纵使我们生前造了许多恶业,若在死亡之时,心灵能有真正彻底的改变,将对来世有决定性的影响,能改造我们的业,因为死亡那一刻是净化业的绝佳时机。

  摘自《菩提心》2000年第4期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