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救度亡灵开示



念佛救度亡灵开示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请圣

    一心奉请西方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一心奉请大悲观世音菩萨

    一心奉请大力大势至菩萨

    以引磬带领亡灵念佛十声

   
现前亡灵○○○居士,请你仰仗阿弥陀佛的本愿威神加持,来临灵前聆听我为你宣说佛理妙法。我们是OO助念团的莲友,我是佛弟子○○居士,今日应你家亲眷属的邀请,前来帮你助念,为你宣说阿弥陀佛本愿救度妙法,目的是要帮助你离苦得乐,往生西方,这是我的荣幸,也是你的福报。你有这殊胜善缘,是你阳上眷属的诚心邀请,也是诸位莲友的发心,更是你的宿世善根深厚,才能感召如此殊胜法缘;同时,这也是阿弥陀佛为救你而巧妙的安排,希望你好好把握一心谛听,自然就能获得佛法真实的利益。

   
首先,我带你来称念十句佛号,仰仗阿弥陀佛的本愿威神力,让你不安、恐惧、彷徨的心能安祥、宁静、镇定下来,平心静气聆听我为你述说这不可思议的本愿救度妙法。如何仗佛神力呢?就是称念佛号,因为佛号法体带有光明摄受妙用,体用一如。来!请你随着莲友大众及你的家亲眷属,跟着引磬清亮悦耳的法音,一句一句的佛号从你的内心至诚恳切称念出来,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壹、 人生谁都是过客  相守百年也是梦
         世上万般带不去  一双空手见阎罗

  现前亡灵○○○居士,请您一心谛听,细观吾人世间浮生之相,如梦如幻,非真非实,虽有长寿短命之别,富贵贫贱之差,但终归难免一死,撒手人寰,无奈与家亲眷属生离死别。在这短暂的人生,我们生从何来?人生的意义为何?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死后又往何处去?很少人去思惟,只为眼前生计,营求万般;只为家庭事业,奔波忙碌;无怪乎古德感叹言:﹁举世皆从忙里过,谁人肯向死前修。﹂纵然一生,权倾天下,不可一世;名扬四海,声威远播;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夫妻情深,子孝孙贤;康健硬朗,长命百岁。可是,一但死去,犹如旅途过客,暂居一时;恰似电光石火,剎那一瞬。因此,世尊告诉我们,人命在呼吸之间;古德告诫我们,人生犹如一场梦。就以亡灵○○○居士你而言,你于○月○日○时,已经舍报离开人世,你的世寿是○○岁,虽说长命百岁,福寿全归,但与极乐世界永生不死无量寿命相较,岂不犹如一阵猛风,快速吹过;岂不恰似晨间露水,日出便失。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的短暂脆弱,虚幻不实。人死了就是梦醒了,梦醒了方知全是一场空,不论梦里是悲欢离合、恩怨情仇,或是争权夺利、贪爱逐情;原来一生,百计徒劳枉费心,千算无功虚营身。试问:无常一到,死神降临,金银财宝,荣华富贵,谁人带走?大命将终,垂垂待死,权位势力,功名利禄,谁人带走?茫忙一生,又得到什么?劳碌一世,又为了什么呢?到头来,随业流转,沉沦六道,甚至堕入地狱,面见阎罗,受刑受罚,苦楚无量。

  因此,人生的真相,不能不知道;生死的事实,不能不面对;生命的解脱,不能不追求。吾人痴迷,贪求五欲,迷恋红尘,不知身有佛性,与佛无二,经由念佛,可以转凡成圣,成佛作祖,化短暂为永恒,化痛苦为快乐。旷劫以来,生生世世,六道轮回,或生为天人,暂享假乐;或降生为人,苦多乐少;或投胎畜生,任人宰杀;或出生鬼道,饥渴难熬;或堕入地狱,受苦无量。幸有一位大慈大悲的大圣者,南无阿弥陀佛,祂看清我们在三界火宅内受生老病死的折磨;他了解我们在六道轮回中想出离生死的需求。因此,主动为我们发愿修行,建立了清净、庄严、快乐的西方极乐世界,毫无条件要接引我们回去,过着幸福、美满、快乐的生活。阿弥陀佛五劫的发愿,就是时时在悲念我们长轮恶道的痛苦,心焦如焚,急欲解救;阿弥陀佛永劫的修行,就是刻刻在哀愍我们尚未了办的生死,牵肠挂肚,切念拔度。阿弥陀佛就是借着我为你念佛的因缘,大悲殷勤,莲台来迎,垂手接引你往生净土,永离六道轮回,同证无量光寿。

  现在请你放下世间的一切凡尘俗事,一心念佛,阿弥陀佛必会放光摄受你。受到佛光的照耀,你就不再恐惧不安、彷徨无助了,内心自然会清凉自在,解脱痛苦。印光大师劝勉我们:“常思地狱苦,生起念佛心。”不念佛名,随业流转,必堕地狱;称念佛名,乘佛愿力,必生极乐。地狱诸苦,不可不惧;净土诸乐,不可不欣。无奈痛苦的人间道与清净快乐的西方路,就看你如何选择?肉身虽死,灵魂不灭,此时你最为清楚,既有佛性,可成佛道,只因痴迷,选错方向,流浪生死,岂不憾哉!人生至此,应该深念无常,勿贻后悔,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急忙忙浮生如电  痛煞煞轮回千遍
  浪滔滔苦海无边  一心心把弥陀念

  来!随着大众一起称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贰、四十八愿所成就  成为正觉之弥陀
        若能归信此佛者  必定往生不须疑

  现前亡灵○○○居士,请您继续一心谛听,现在你已知道念佛能够蒙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往生西方,毕竟成佛。可见吾人解脱生死、了办大事,全是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的力用。因此,你若了解名号的由来、意义、与自己的关系,就更能体会弥陀的悲心愿力,与弥陀相契相应,一体同心。我为你略说,请你用心体会。

  首先讲名号的由来,万德洪名六字佛号,乃缘自法藏菩萨本愿而来,本愿就是因地所发誓愿。阿弥陀佛因地的法藏菩萨,乃古佛示现,佛乃满足大悲人,为救拔我等生死根本,倒驾慈航,乘愿再来,示现一位国王,在当时住世教化众生的世自在王佛座下,听经闻法,听了法喜充满,于是弃国捐王,行作沙门,法号法藏。法藏菩萨于五劫思惟,发了四十八大愿,一一愿无非要成就无为涅盘的净土世界,供我们安身立命;一一愿无非要成就万德圆满的六字洪名,救我们上生佛国。为圆满成就四十八大愿以摄受众生,法藏菩萨于不可数计永劫时流,广修六度万行,舍身舍命,功德让与业重之我等;流血流泪,哀伤感叹未归之我等。法藏菩萨终于在千辛万苦、精进修行下,圆满了六度万行,完成了四十八大愿,建立了清净庄严殊胜快乐的极乐世界,因而成佛,佛号叫南无阿弥陀佛。

  其次讲名号的意义,中国净土宗第二代祖师善导大师,乃是阿弥陀佛所化现,他在《观经四帖疏》解释六字洪名的意义言:“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归命即是“信”,发愿回向即是“愿”,行即是“行”。信愿行是往生西方的三资粮,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当中圆满具足。因此,念佛愿往生,自然具足三资粮,善导大师非常肯定言:“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善导大师所说的就是等同阿弥陀佛所说的,值得我们的信赖,佛言不信,何言可信?从善导大师的六字释得知:名号的意义就是:信愿行,我救你。这样的解释充份流露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悲心。因此,名号就是阿弥陀佛对亡灵○○○○居士你说:我要救你,我本来就要救你,你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你,一点也不要顾虑,一点也不要怀疑,随着我的呼唤声,踏上归回西方家园的路途,一路上我会光明摄护你,爱心呵护你,使你身心柔软,清凉自在,往生净土,莲花化生。

  最后讲名号与自己的关系,果地名号既由因地发愿而来,法藏菩萨因地发愿,誓救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的真实愿乃第十八愿,第十八愿法藏菩萨于佛前发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从第十八愿得知:阿弥陀佛在五劫的思惟当中,选取以名号救度我们往生西方;于兆载永劫的修行,乃是代替我们完成真实无上的愿行功德,纳入名号要回施给我们,成就佛道。所以,凡是听闻、信受、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不简贵贱缁素,不谓男女老幼,不问修行久近,不论造罪多少,不管生前死后,通通都会被阿弥陀佛救度到西方,当然也包括亡灵○○○居士你。何以念佛必定往生?盖﹁十方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誓愿成就故。因此,阿弥陀佛与我们众生的关系,是机法一体,生佛一体,弥陀以众生的往生为正觉之果,众生以弥陀的正觉为往生之因,彼此成一体,流同一血液,呼同一鼻息。

  弥陀因地的法藏菩萨为成就觉体之神妙力用,能自由自在救度十方众生,令得往生真实报土,故誓发“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言。此即:为了使你能往生成佛,我必须成佛;为了使我成佛,必须使你能往生成佛;使你成佛是我成佛的心愿,我成佛是你成佛的依靠;你我成佛,一体不离。

  “往生”乃是众生当来之所得;“正觉”乃是弥陀成佛之果德。佛欲令众生往生而成就自己果德,众生依佛正觉之果德成就自己往生。若不能令众生往生者,弥陀之正觉则不成就;佛之正觉不成就,众生之往生则不成就。法然上人于《和语灯录》云:“永劫之修行,此为谁哉?功让未来之众生;超世之悲愿,又何意乎?志赐末法之我等。我等若不得往生者,佛岂得成正觉乎?佛既已成正觉,我等亦当得往生。我等之往生者,依佛之正觉;佛之正觉者,依我等之往生。若不生者之誓故知;不取正觉之言无谬。”故往生与正觉,相待相成,其体即一,而非别物,故名机法一体。

  了解了名号的由来、意义、与自己的关系,便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愿业力,尽在名号。因此,亡灵○○○居士,只要你信佛念佛,必得往生;只要你愿生想生,必定往生。

  如来本愿非虚诳  众生念佛不虚空
  便就今朝成佛去  乐邦化主必迎来

  来!随着大众一起称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参、弥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  当知本愿最为强

  现前亡灵○○○居士,请您继续一心谛听,释迦世尊在《无量寿经》赞叹阿弥陀佛言:“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为何阿弥陀佛光明最尊第一?因为阿弥陀佛所发的超世大愿,乃是十方三世诸佛当中第一。是故,阿弥陀佛,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往生成佛是果报,欲求果报,必须因缘和合,方能成就。往生西方的因缘,全在六字洪名当中。阿弥陀佛要救度众生,用他的名号让众生称念做为往生的内因,众生一称念,名号法体自然产生妙用,这妙用就是光明摄受称念名号的人;故阿弥陀佛要接引众生,用他的光明摄受念佛众生做为往生的外缘。有内因,有外缘,自然产生果报,果报就是阿弥陀佛接引称念名号的人,回归西方,成就佛道。所以,亡灵○○○居士,只要你信佛因缘,念佛名号,必定往生,决定往生。

  释迦世尊在《无量寿经》介绍阿弥陀佛十二光明后言:“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涂,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这意思就是说:若有众生受到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受,就能三毒消灭,身心柔软,欢喜踊跃,生起往生极乐世界的善心;就算在三涂受苦的众生,受到阿弥陀佛的光明普照,也不再苦恼,通通蒙受阿弥陀佛的救度,解脱三涂苦难。三涂受苦的众生念佛,都能得到阿弥陀佛的光明救度,何况亡灵○○○居士,你平生虽无归依三宝,但多少也有念佛,怎会不往生呢?

  释迦世尊又说:“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这意思就是说: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光明威神无量功德,而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随心所愿往生彼国。亡灵○○○居士,你现在已经听到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妙法,如果至心念佛,愿生西方,必能蒙受阿弥陀佛的垂手接引。因此,善导大师云:“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这意思就是说:不论行善或为恶的凡夫,能够往生西方,都不是靠自己的力量,都是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阿弥陀佛的愿力就在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当中,名号具足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愿心功德。所以,听闻名号的意义,信受本愿,称念佛名,可以获得阿弥陀佛的救度。

  现在我为你略说十二光佛的名义:第一无量光佛:此光明无有限量,照彻三世,即不论生在何时的众生,都能救度;故亡灵○○○居士,你现在念佛就能得到阿弥陀佛无量光明的照彻,使你身心柔软。第二无边光佛:此光明无有边际,普照十方,即不论生在何处的众生,都能救度;故亡灵○○○居士,你无论在何处念佛,都能得到阿弥陀佛无边光明的遍照,使你自在解脱。第三无碍光佛:此光明所照,一切都无能障碍,不为众生之烦恼恶业所遮障,而能绝对救度一切众生;故亡灵○○○居士,不论你的业障重或轻,只要你念佛,就能得到阿弥陀佛无碍光明的普摄,使你清凉自在。第四无对光佛:此光明乃一切神光无可比对,又可化解冤对;故亡灵○○○居士,只要你念佛,阿弥陀佛的无对光明不但照耀你,也照耀你的冤亲债主,使你消冤解孽。第五炎王光佛:亦号光炎王,是表示此光明自在无上,在三途黑闇众生,蒙佛光所照,定得解脱者,即此光明之益;故亡灵○○○居士,只要你念佛,阿弥陀佛就以炎王光明消除你的烦恼,使你身心无碍。第六清净光佛:清净的光明,从阿弥陀佛无贪的功德善根生,以此光明对治众生的贪欲;故亡灵○○○居士,只要你念佛,阿弥陀佛就以清净光明摄受你,对治你的贪欲心。第七欢喜光佛:欢喜的光明,从阿弥陀佛无瞋的功德善根生,以此光明灭却众生的瞋恚;故亡灵○○○居士,只要你念佛,阿弥陀佛就以欢喜光明加持你,灭却你的瞋恚心。第八智慧光佛:智慧的光明,从阿弥陀佛无痴的功德善根生,以此光明破除众生的无明闇;故亡灵○○○居士,只要你念佛,阿弥陀佛就以智慧光明照摄你,破除你的愚痴心。第九不断光佛:此光明常照不断,摄受正信念佛之众生;故亡灵○○○居士,只要你念佛,信受本愿,阿弥陀佛就以不断光明常照你,使你时时刻刻沐浴在佛光中,欢喜踊跃。第十难思光佛:此光明之威神力,非众生心思可及之境界;故亡灵○○○居士,只要你念佛,阿弥陀佛就以难思光明普摄你,使你不知往生之理却能得到往生之实。第十一无称光佛:此光明之威神力,非众生言说可及之境界;故亡灵○○○居士,只要你念佛,阿弥陀佛就以无称光明照射你,使你吉祥如意,任何众生的言说赞叹都不能穷尽。第十二超日月光佛:此光明能调熟疑惑之人成明信之人,普照八方上下无所障碍,所以远胜日月之光;故亡灵○○○居士,只要你念佛,阿弥陀佛就以超日月光明调熟你,使你成为明信佛智之人,得生报土。

  相好弥多八万四  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为余缘光普照  唯觅念佛往生人

  来!随着大众一起称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肆、此界一人念佛名  西方便有一莲生
        若欲往生净土中  此华还到此间迎

  现前亡灵○○○居士,请你继续一心谛听,释迦世尊在《法华经》言:“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皆是我子,我即是父。”在《无量寿经》言:“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在《楞严经》言:“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在《涅盘经》言:“如来为众生,常作慈父母。”在《大集月藏经》言:“唯佛独是众生父,于烦恼火而救拔。”从以上经文得知:佛视众生为己子,时时慈心怜愍,处处悲心救苦,故《观佛三昧经》言:“诸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缘,缘苦众生。若见众生,受苦恼时,如箭入心,欲拔其苦。”我们就是长劫在三界流浪的穷苦孩儿,阿弥陀佛就是累劫找寻我们的慈父,释迦世尊在《法华经》说了一个穷子喻,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为你略说,请你用心体会。

  譬如有一人,年纪幼小时,就舍弃他的父亲离家出走,流浪外国,一直到五十岁,年龄既大,力气日衰,也就更加穷困,四方奔走,以谋求衣食,渐渐游行,不知不觉走回了本国。他的父亲从孩儿离家出走后,到处寻找,怎样也不见踪迹,只好在一城中住下来。他家非常富有,财宝无量,各大仓库,都堆积得满满的,奴仆、佣人也很多,金钱出入,遍及各国,生意人往来也很多。当时这贫穷的儿子,到处流浪,游走于各村落,历经大城小镇,不经意的来到他父亲居住的城中。父亲虽常思念他的儿子,与子离别,已经五十多年,但从不曾向人提及,只是自己常常思念,心中感到很悔恨,心想自己已经老了,来日不多,这么多的财物,金银珍宝,可是没有儿子,一旦命终,无人继承,所以每日更加殷切的想念出走的儿子。他又这样想,我若找到儿子,将财产交给他,也就安心快乐,无忧无虑了。那父亲正殷切思念儿子的时候,这流浪的儿子,也因贫穷困苦无依无靠,为谋求衣食,辗转受人雇佣,到处寻找工作,恰巧找到他父亲家里来,悄悄站在门侧,远远望见他父亲,坐在狮子床座上,脚踏宝几,许多的高官贵族等皆恭敬的围绕着他,而且身戴价值千万的真珠璎珞,更有吏民、僮仆,手执白拂,左右侍立,并以香水洒地,散布各种名贵鲜花,罗列各种宝物。有这样的种种排场,威德巍严,显得特别尊贵。穷子眼见他父亲,有这样大的势力,他心想这可能是位国王,或是与国王相等的大人物,不是我工作谋食的地方,不如转往较贫贱的地方,有较多出卖劳力的机会,容易获得衣食所需,如果停留这里太久,可能会受到逼迫,强令我工作,这样一想,于是拔腿就跑。

  当时大富长者,在狮子座上,遥见其子,一眼就认出来了,心里非常欢喜,我常思念这个儿子,正愁没法找到,今天却忽然自己回来了,岂不是天从人愿吗?于是立刻派人急追,务必将他带回来。当时使者遵照大富长者的吩咐,立即追赶捉拿。穷子惊恐万分,愕然不知如何是好,不禁大喊:﹁冤枉﹂,口称:﹁我又没有冒犯王法,为什么要捉拿我?﹂这时使者紧急追赶,强押着他回来。这时穷子心想,我既没有犯罪,却被囚禁,必定难以活命了,因此感到惊惶恐怖,竟吓得魂飞魄散,昏倒地上。

  他父亲远远的看到这种情形,心生怜悯,告诉使者说:﹁我不需要这个人,不必强迫他来,你用冷水洒在他的脸上,使他清醒过来,不要再和他说什么,让他走吧!﹂他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知道自己的儿子,意志下劣,穷途潦倒,流浪太久,那里见过这种排场,自知太豪华尊贵了,虽然有心相认,但他这流浪的穷子,反而惊疑恐惧,难以承当。长者仔细审察,确定是他从前出走的儿子,因而方便进行,也暂不对别人说,他就是我走失的儿子。

  追拿他的使者,等他清醒之后,也只好告诉他说:﹁你不要怕,我现在放你走,你愿到哪里就去哪里,不会再有人捉拿了。﹂穷子听了,如获大赦,非常欢喜,忙从地上爬起来,往贫穷地方而去,希望找得劳力工作,以求衣食。长者眼见儿子去后,想要诱引他自己回来,不得不善巧方便,于是秘密的派遣两个最亲近的人,打扮形容憔悴,不像有什么威仪德望的样子,穿著装扮,也像工人,亲自吩咐他们说:“你们二人到这穷子那里去,慢慢为他介绍,说这里有工作做,而且工资比别处高出一倍,穷子如愿意来工作,你们就带他来,若是问你们是什么样的工作,就说是雇他清除粪便,你们也和他一起工作。”

  二人听了长者的吩咐,立刻就去寻找流浪的穷子,依照长者的话,一一说给他听。穷子果然愿意跟他们来做清除粪便的工作,而且先取得应得的工资,然后才为主人除粪。他父亲见儿子乐于粗重污秽的工作,心生怜悯,也怪儿子为何这样下劣。过了些日子,又一次于窗户中,远远看着儿子,见他身体瘦弱,形容憔悴,满身是粪土灰尘,骯脏不堪,心中非常不忍,因此立刻脱出身佩的璎珞,华贵细软的衣服,取下珍贵的装饰宝物,换上粗布的破旧衣服,也洒上一些灰尘,右手拿着清除粪便的器具,装作一副畏缩的模样,看起来好象一个诚朴的老管家,走到他工作的地方,并对工作的大众说:“你们要勤奋的工作,不得偷懒懈怠。”

  以这方便的缘故,才得以接近他的儿子,然后又独对他的儿子说:“喂!男子!你以后就常在这里工作好了,不要再到别处去,我会加你工资,你生活各项需要的物品,只管向我老头说就好了,如有需要,我会给你,你安心的在这里工作,我就像你的父亲一样,你不必再有什么忧虑的,我为什么这样的关心你呢?因为我已年老,而你正在少壮之时,看你平时工作也很勤劳,没有欺瞒懒惰的行为,也不见你有瞋恨怨言,不像其他的工人,从现在起,你就如同我亲生的儿子一般。”

  当时长者,更为他取字,名之为儿。此时流浪穷子,对这幸运的际遇,虽然感到欣喜,但是仍觉得自己不过是流浪至此,一个暂时受雇的下贱工人,因为这个缘故,二十年中,常使他做除粪的工作。二十年后,那时候长者已有疾病,自知已不久人世,因此对穷子说:“我现有很多的金银财宝,各仓库我都堆满了,其中多少数目,所应该收入或支出的,你都很清楚,我这样的用心,你应当体会我的意思,为什么要对你这样用心?因为我现在将所有一切,交给你掌管,我的就是你的一样,你应该用心管理,不要让这些财物耗散了。”

  当时穷子,听了长者的教诲和咐嘱,领管众多的财物,以及金银财宝等库藏,而没有希求取得一餐的意念。他的休息之处,依然是在粗陋的工寮,自卑的心理,也没有完全消失。这样又经过了一段时日,父亲在临终之前,命令其子,通知亲族、国王、大臣、剎利、居士等都来家里聚会,他就当着亲族等大众宣告说:“诸君当知!这人就是我亲生的儿子,从前在某城,舍离我而出走,孤苦零丁,在外辛苦了五十多年,他本来的名字叫某某,我就是某人,从前来到本城,怀着忧急的心情,探寻我儿的下落,数十年来,没有获得踪迹,现在忽然在这里相会,失而复得,他确实是我的儿子,我是他真正的生父,现在我所有的一切财物,都由我儿继承,完全归他有,关于财物的出纳,我儿也知道得清清楚楚。”这时穷子,听了父亲这样的宣告,实在太欢喜了,这是有生以来做梦也不敢想的,他心里这样想:我本无心,也不敢希求这样庞大的财富,现在这样多的宝藏,竟自然而得。

  这穷子喻中的大富长者,就是譬如阿弥陀佛大慈悲父。年少离家流浪他乡者,就是譬如我们众生一念无明流浪六道。大富长者,家财万贯,大富大贵,就是譬如西方极乐,依正庄严,大富大贵。长者思念儿子,就是譬如弥陀思念众生。长者欲将财产交付其子,就是譬如弥陀欲将佛号功德回施众生。长者请国王、大臣作证,财产继承,必定真实,就是譬如弥陀请十方诸佛证诚,信受本愿名号功德,必定往生。长者主动寻子,将财产宣告完全归儿所有,就是譬如弥陀主动将佛号功德完全回施众生领受所有。穷子心想,我本无心也不敢希求宝藏,竟自然而得,成大富翁,就是譬如众生本无心也不敢希求名号功德,竟自然而得,成就佛道。

  听完了这譬喻故事,希望亡灵○○○居士,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不要再让弥陀慈父慈眸怜视苦等你,垂手臂酸久候你。现在我真心诚意祈愿阿弥陀佛救度你,请你一心信受领纳体会:“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请你慈悲护佑亡灵○○○,使他免去中阴的生灭苦境。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请你光明普照亡灵○○○,使他消除眼前的无明黑暗。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请你怜愍救度亡灵○○○,使他脱离六道的生死轮回。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请你莲台接引亡灵○○○,使他往生清净的净土佛国。”

  西方化主度迷情  佛力加持道易成
  撒手便往西方路  最初一步念佛行

  来!随着大众一起称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若干句)

(此例仅供参考,不是照单全说)

信愿法师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