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的意义



临终关怀的意义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第一节、临终关怀的意义
 
一、世出世法,义有广狭
 
‘临终关怀’一词,在医疗上即指安宁疗护,乃是在设备完善之安宁病房,由专业的医疗团队对癌末病患进行四全照顾。所谓‘四全照顾’即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照顾。‘全人照顾’就是身体、心理、社会及灵性的整体照顾。‘全家照顾’就是除了照顾病人外,也照顾家属。‘全程照顾’就是从病人接受安宁疗护一直到死亡,乃至家属的悲伤辅导。‘全队照顾’就是由一组训练有素的工作团队,分工合作,通力照顾病患,成员包括医师、护士、营养师、心理师、宗教师、社工、志工等。
 
   
安宁疗护的观念于一九八○年代引进国内,一九九五年行政院卫生署大力主导发展,并订名为‘安宁疗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安宁疗护’所下之定义为:‘对治愈性治疗,已无反应及利益的末期病患之整体积极照顾。此时给予病人疼痛控制,及其他症状的缓解,更重要的是,再加以心理、社会及灵性层面之照顾。安宁疗护的目标是协助病患及其家属获得最佳的生活品质。安宁疗护的某些方式,甚至在病患罹病之早期也可适用,例如:抗癌治疗与症状缓解治疗同时进行。’后来,世界卫生组织又作更进一步解释:‘安宁疗护肯定生命之意义,但同时也承认死亡为自然过程。人不可加速死亡,也不需无所不用其极地,英雄式拖延死亡过程。医疗团队协助病患缓解身体上痛苦的症状,同时提供病人及家属,心理及灵性上的支持照顾,使病患达到最佳生活品质,并使家属顺利渡过悲伤期。’
 
  
安宁疗护必须以专业的知识、大爱的精神、团队的模式,使临终病人及其家属得到应有的抚慰和尊严,以达生死两无憾的境界。关怀者如果没有经过学习与训练,是不易胜任的。然本书所言之‘临终关怀’,乃就佛法立场而言,偏重灵性之解脱,含义较广,不局限于安宁病房之末期病患,大凡在生死道上受病苦缠身的可怜愍者,都是关怀照顾的对象;并且纯以佛法中念佛法门来协助他们,体解生命真谛,了办生死大业,故积极地拔济饶益,使灵性从恐惧中超脱,有别于医疗上之安宁疗护。
 
二、生死茫然,唯佛能解
 
  
自古以来,人类为超越死亡,透过科学的研究,探讨死亡的过程及灵魂的真相,期望能揭开死后生命世界之奥秘,解决对死亡的恐惧与无知,但是生死却永远超乎我们人类的理解与想像,譬如:脑死就意味著死亡了吗?呼吸停止就是死亡了吗?人为何会经历生死过程?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生前死后的世界究竟如何?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证悟宇宙人生真理的佛陀,为我们解开种种谜团,吾人只有迷惑与茫然。
 
  
有一天,佛弟子马兰卡普特来到佛陀处,请问佛陀:‘世尊,人是否有来生?’佛陀答曰:‘马兰卡普特呀!如果有一个人已经背后中箭,他应该停下来思惟到底是谁射他?还是思惟箭是从哪里射出?两者都不是,他应该立刻寻求帮助,拔出那枝箭,治愈箭伤。有一个比“有没有来生?”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如何从人生苦海中得到解脱?”’佛陀的教示清楚显明,一个人在生死苦海中浮沉,最重要的是寻求解脱之道。如果没有得到解脱,知道有来生又有何用?与不知道有来生有何两样?况且解脱生死后就不再轮回受苦,彻底解决前生今世、今生来世的问题。诚然,生死学是吾人一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三、探索生死,尊重生命
 
  
死亡是生命无可避免的事实,而且可能会毫无预警地降临,但有两件事是可以确定的,第一我们总有一天会死,第二我们不知何时或如何死。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必须探索生命的真相。世尊在《大涅槃经》云:‘在所有出于自觉的冥想之中,冥想死亡乃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冥想死亡是至高无上的自觉,佛陀的开示,教我们思考生死,探索生命,与世人避讳生死,忌谈死亡,大异其趣。冥想是诸佛菩萨思惟觉知宇宙人生的真理,因为幽冥难测,非凡夫所能窥知,故言‘冥想’,对凡夫而言,就是思考探索。
 
  
欧、美、日等先进国家,近代致力于生死学之研究,蔚为风气,许多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大力推广。国内也因相关学者之推动,在大专院校开办生死学课程,为探索生命的真相,迈开第一步。佛教最早的临终关怀机构,就是设在印度祇洹精舍之‘无常院’,目的在使病患能兴起往生极乐世界之想,此乃根据弥陀净土法门之思想而来。中国之禅林更设有‘安乐堂’或‘涅槃堂’、‘喜乐塔院’、‘安养中心’等,内设堂主,职司看护病僧的工作;现在的寺院则设有‘如意疗’或‘安宁病房’,专为病患服务。此外,日本佛教大学佛教社会事业研究所田宫仁甚至提倡‘毗诃罗’,作为佛教社会福利的末期护理中心。这些机构,展现了佛教对生命之爱护及对死亡之尊重。
 
  
现今临终关怀之组织,有‘莲花临终关怀基金会’、‘安宁照顾基金会’等。许多医院也在卫生署的补助支持下,纷纷设立‘安宁病房’,提供临终病人的安宁疗护,尊重病人的意愿与权益。更有许多宗教人士,发心当义工,热烈投入安宁照顾,帮助遭受病魔摧残的苦难心灵,找到慰藉,安顿身心。凡此,皆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表现。
 
  
印度近代诗人泰戈尔说:‘生似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的尊贵就是活得有意义,好似享受夏花之绚烂;死得很庄严,如同欣赏秋叶之静美。如果恶疾无法治愈,死亡已不能避免,那么,坦然的面对以追求宁静的善终,是最佳的选择。此时,适时的临终关怀,可以帮助病人圆满的走完人生旅程。
 
四、临终关怀,自他二利
 
  
临终关怀者,尤其是发心志工与宗教师,他们没有医护人员的职责在身,也无病人家属的法定责任,却能无怨无悔的付出,其牺牲奉献之精神,正是佛陀悲天悯人的胸怀体现。身为佛弟子,我们应学习与效法观世音菩萨之悲愿,寻声救苦,尽心尽力,帮助在生死海中与死神搏斗的苦难众生。
 
  
一个扮演临终关怀的人,他本身就是受益者,因为如此因缘,可以让自身感受佛陀真实的教法:‘世间苦空、人命无常。’如果我们经常作临终关怀、往生助念,不就是经常读诵《无常经》?世尊在《无常经》说:‘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斯者。’又说:‘假使寿命满百年,终归不免无常逼;老病死苦常随逐,恒与众生作无利。’临终病人以自身之病苦,活生生地向我们演说著人生的无奈与痛苦,这是对我们最真实的启示,激起我们对生命的认知、对人生的觉悟。同时,学习帮助临终病人,就是开始对自己的临终负责,也自然而然容易生起悲悯心,这是自他两利之善举呀!
 
  
让自己成长的最佳方法,莫过于关怀临终病人,因为他让你对于死亡做深度的观照和反省。当你关怀临终病人时,你会深刻地了解,人生最重要的课题就是解决生死大事。
 
五、生命勇者,人间菩萨
 
  
为了撰写本章,信愿认真参阅了十几本临终关怀相关著作,内心虽不时被书中真实故事感动万千,却没有比昨日在‘中时晚报’所看到的一则报导,更令我敬佩。极为醒目的标题‘抗癌菩萨,她用爱延续生命’吸引我先睹为快,读后不禁油然生起对这位生命勇者的景仰与赞叹,当下即决定转述收录到本章中,以真实事例彰显生命的尊贵,启示临终关怀的意义。
 
  
故事主角李融音女士,人称‘抗癌菩萨’,现年四十八岁,与务农的丈夫赖元德育有一子一女,一家大小和乐融融。十年前获知罹患癌症后,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一九九一年三月,她发现乳房肿瘤,先后动过三次大手术,先切除左乳房,后来发现右乳也有肿瘤,再切除右乳。然后又发现内膜增厚,听从医师建议,子宫及盲肠也切除。十年的抗癌历程,李融音经历了三十多次化疗,及超过百次的电疗,全身几乎等于是癌细胞的运动场。这段不算短的治疗期间,她曾因为治疗过程发生白血球归零,引发败血症,当时高烧至四十三度。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情,不只是自己的病情,父亲在她身心备受折磨之际不幸辞世,万念俱灰的她,深深感到生不如死,一度萌起随父亲而去的念头,幸好佛陀的慈爱,协助她度过人生最黑暗的时光,她皈依了佛门,从信仰中产生重生之力量。她没有被病魔打倒,反而更积极迎向人生,点燃生命的火花。李融音早年因为家境困苦,再加上父母重男轻女,所以只读到小学毕业。后来结婚生子,因为家计困难,也没机会再进学校读书。在辞去工作专心养病期间,她想起幼时对求学的渴望,在先生的鼓励支持下,重拾书本,上学求知。在半病半读的情况下,花了六年的时间,完成了国中、高职的学业,了却多年梦寐以求之心愿。最难得的是,她连续三年都拿下全班第一名,并考取丙级会计士之资格,同时也获台东县政府颁发‘模范劳工’奖杯。高三那年,还得到救国团颁发‘优秀青年’奖章。
 
  
在李融音求学过程中,共动了三次大手术而住院,但为了课业,她经常向医院请假上学。请假上课的她,经常把医院引流体内积血之血袋,背到学校,所以同学都说她是背著血袋在上学。李融音听说游泳有助于复健,便开始每天花三小时学习游泳,在锲而不舍努力下,两星期后,学会了蛙式游泳。在十年抗癌的过程中,李融音认为自己已经得到太多贵人的帮助了,不论经济上或精神上。她要将这些帮助,回馈给社会,因此,在一年多前,她登记参加台大医院之志工,发心到肿瘤病房服务,以自己为例,协助癌症病患,度过沮丧与恐慌,也能让癌末病人,勇敢的与生命说再见。
 
  
这位人称‘抗癌菩萨’的李融音,不向命运低头,与病魔搏斗,展现了生命的光辉,为奋斗人生树立最佳典范。她以自身遭遇,以癌为师,化癌为爱,鼓励癌末病患坚强站起来,飞越生死大关。她是人间真正的菩萨行者,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获颁‘热爱生命奖’实至名归,信愿由衷敬佩、真心赞叹。

信愿法师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