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临终关怀



佛教与临终关怀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分享到:
 佛教在长期的发展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有关临终关怀的精神性资源,而且,也有着许多具体的临终关怀的操作。比如,佛教言人生苦海无边,生老病死是芸芸众生的实状。所以,生是"本有",临终的剎那间是"死有",死后则为"中有",再回复到初生剎那的"生有"。此四有轮回不已,于是,"死"便不是人之全部的毁灭,而是"往生"。佛教中这个"往生"的观念非常重要,世俗之人死前最不安心和恐惧的便是"死"后什么都没有了,以及死后堕入了"地狱"。那么,佛教非常注重人们平时应该念佛的法事,认为勤于念佛,死后便可以往生"西方极乐";即使平时不念佛,若能在临终之际幡然醒悟,皈依我佛,那也能死后往生;如果病人已无法言说,神识已不清,那也可由亲友及师父来"助念",也可使死者实现往生极乐世界的心愿。

 佛教这些关于临终助念的观念及操作一般都能给病人及家属极大的安慰。一方面,病人觉得"死"并非一种人间最大的痛苦,而是摆脱世间之生老病死之诸苦,"往生极乐"的中介和桥梁,这样他或她便能面对死亡无所恐惧,安心而去。另一方面,对病人家属而言,亲人的逝去也并非烟消云散,什么都丧失了,此死是亲人们脱离了苦海,往生至更幸福的彼岸世界,这有何不好呢?由此他们也获得了接受亲人去世的精神力量,免于亲丧的极大痛苦及不安。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教授张淑美运用佛教观念极有智能地指出:"不管是有形的人、事、物不见了、失去了;抑或无形的、情感的消失了、中断了,个人认为其终极的原因应是源于吾人对'本来'或'应该'拥有的财物与私爱的某些对象(例如,宠物或所爱的人),乃至健康年轻的身躯而爱恋不舍。因此,一旦这些拥有变成空无了,乃至死去了,总难免令人痛苦难堪、悲恸欲绝。浓烈的情爱、迫切的想望、笃定的预期,一旦消退冷却了、希望成空、回报全无时,同样令人肝肠寸断、捶胸顿足、心如死灰。透视失落与悲伤的本质,了然清楚于万事万物,包括自己的肉身生命以及人我关系等等,都是因缘假合而已,都会随因缘变化而终至消失。则该去的就会失去;同样的,如有因缘,仍然会有新生与希望,则会来的也终会出现。如是平常看待,则失去了也不是失落;悲伤也毋需太过?quot;(参见《失落与悲伤的面对与超克》,文载《生死学研究通讯》第三期)

 在世间人眼中,我们的生活有所得也有所失,生命有存也有亡。故而芸芸众生皆执着于此有与无,在得到时喜不自胜,而在失去时则悲悲切切。人之存与亡亦如此,当然引发的悲伤的程度是最深的。可在佛法看来,世间的一切所谓实有,皆是因缘和合而成,没有自性;所以,人之"失"与"得"亦为因缘相凑而已,生命的获得与其失去一样皆自然而然,人们是无法执有不放的。一个人只有真正从内心明白这一点,则又为何会因得而喜因失而悲?则也不会因他人或自己所将必然面对的死亡而悲伤、痛苦、恐惧和焦虑。

 这不就是对接近临终之人最好的精神安慰吗?同时,它不也是对逝者家属最大的心理抚慰吗?

 我们还可以从目前许多地方的实际情况中,了解佛教在临终关怀中的运用。

  天津鹤童老年公寓的本来先生曾就佛教临终关怀的具体操作作了详细地阐述,其步骤如下:第一,病人房间的西侧墙上,要贴一张阿弥佗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三圣像,或单供一尊阿弥陀佛,心中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想。叫病人向右侧卧或自选方位,均以能看到佛菩萨为必要前提。第二,临终是做人一世的最后终结,家属对病人要真正表现孝顺、亲爱、慈爱,因此,病危时要组织助念团念阿弥陀佛,全家吃素,绝对禁止杀生,为病人修福。第三,人死后24小时内(至少8小时内)不可随便摸、擦、搬动,必须待身体全部冷却后,才可浴身换衣。切不可听信迷信,胡说:"人死了要趁身尚热、关节柔软时换衣服,并尽快搬铺,不然下世会欠眠床债的",胡说:"家属一定要哭,不哭那凶星是退不下去的",这是绝对错误的。佛教认为,如果过早搬动,因他的"神识"还在,会产生嗔恨心;如哭泣,则会众生眷恋心,都会影响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易堕入三恶道;科学上也可排除假死的可能!第四,荐亡的最好办法:亡人穿衣,最好是平时穿的衣服,殓衣不必过多过好。亡人成殓以后,实行火葬。不要大办丧事,应以念佛吃素为主,切戒酒肉荤腥。若要功德大、费用省,可以请几位戒行清净的出家人来念佛,也可由居士或家属来念佛,这是最重要的!世俗人往往把诵经、拜忏、放焰口以为有特殊功德,而把念佛作为寻常,这是误解。如果以念佛为主,辅之以诵经、拜忏要好!亡人逝去后,七七四十九天内为中阴期,家属应吃素、念佛、供养三宝、济僧布施。

 本来先生还详细地叙述了怎样运用佛法来解除临终病人的心理障碍。首先,病人病情危急时,应了解病人还有没有牵挂之事,如果有,要趁病人还会讲话时问清楚,并及早解除。如病人眷恋家属和财产,要对他说:"这些事,我们会处理好的,要放心。""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是很苦恼的,只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快乐,你不但自己要去,将来还要度你的眷属去。如果你现在放不下你的眷属和财产,会妨碍你往生的。你要多念阿弥陀佛,这样临终时,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定会来迎接你。"其次,当病人看到恶形或听到恶声时会出现恐怖,要对他说:"这些恶形恶声都是以往的仇人冤家知你发心念佛而来干扰,你不要理他,不要怕他,我们一起念佛,佛菩萨会保佑你,魔鬼冤债会自然消失的。"再次,如病人看到家中已故眷属,要对他说:"这些形象都是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众生变化出来的,是骗你去三恶道受苦的,你不要理他,只要一心念阿弥陀佛,他们就会消失的。"第四,如病人看到天人及神来接引,要对他说:"要当心,要专心念阿弥佗佛,除了见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来迎接你,你才可以去,而其它地方都不要去,以免上当,切记切记。"第五,若病人害怕,叫爹喊娘,求鬼神保佑,要对他说:"死亡是离苦趋乐,有如浪子回家,狱囚获释,乃是极大的喜事,有何畏惧焦虑!"最后,当病人怀疑自己能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时,要对他说:"发心念佛,早迟不妨,说是你临终才念佛,一样能往生的,不是来不及,而是来得及的"!

 本来先生还对助念的有关问题也作了如下说明:第一,助念必须认真行事,切不可敷衍了事。到病人家中去助念,应召集家属说明临终助念的重要性,要他们服从助念人的指导。第二,助念的人要对病人态度诚恳,说话平和,使病人生欢喜心,为此首先要赞美病人平日的善行;其次,用各种善巧方便,使病人心生安乐,生起求生西方正信。助念人要把病人当作亲人,效果更好。第三,助念的人除对病人讲开示外,其余一切话都不准谈,更不许一切人在病房中聊天,以免病人分心,妄失正信。如家属能帮助助念最好,不然应离开病房,以免病人发生情念,妨碍正念。第四,念佛时,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也可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念的音调高低、快慢,必须先征求病人的意见。如果病人不会讲话,念就不能太快,也不可太慢,而要句句分明,字字清晰。第五,当病人出?quot;回光返照"时,仍应继续助念,以免前功尽弃。如病人刚断气或已断气一些时候,助念人才到,这时助念人先向亡者高声说?quot;某某某,你过去所有的善情恶事统统不要去回忆想念,家中子孙、财产统统应放下,要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帮助你念佛,你要专心听。"重复两遍。开示过后,随即助念。(参见《佛教临终关怀参考》,文载《全国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集。)

 从本来先生的上述介绍可知,佛教在对临终病人的关怀方面拥有相当丰富的资源,不仅观念多,而且操作性极强,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也有着许多解决的办法。如果病人及家属虔诚信佛,应该说对两方面的人都有极大的安慰作用。

 台湾颇负盛名的茶艺馆御书房的负责人简秀芽女士详细地介绍了她原不信佛的婆婆,如何在临终时期皈依我佛并获得安宁的故事。

 她的婆婆在1997年发现患了肺癌。有一夜,她突然两脚不能使力而无法行动,并且出现了幻觉,恍惚间已不认得自己的手和脚了。她心里恐惧与不安使她更陷入身心的痛苦煎熬。天亮时,她更形憔悴,医生的细心照顾也未能减轻她的痛苦与不安。接近中午时,临床一位信佛的老太太与她们聊起来,问可有皈依三宝?她代婆婆回答:以前也偶有念佛,亲近法师,可还未皈依。那位病人劝她们说:若欲皈依,得寻师父。她便前往宏法寺,恭请师父为病床上的婆婆皈依开示。慈悲的开证上人不顾中午休息时刻说:走吧!对她来说时间太宝贵,现在就去!她的婆婆看到师父来了,非常激动地伸出求救的右手说?quot;师父,我想去来世啊,请你快请阿弥陀佛来接我。"开证上人平静的为她主持皈依,并开示生死,告知身体是暂时的躯壳,灵魂不死得永生等。师父一离开,她婆婆突然地活泼起来,亲亲老四的女友,并说说笑笑,一反平日的沉闷,头脑异常地清醒起来。在临终的那一天,她们全体儿孙围在一起虔诚颂念佛号,求赦业障,愿离苦得乐。次日,她的眉宇渐渐松开,嘴角略带微笑的平静相中往生。时刻22点23分,持续念佛号至第二天11点,然后净身、更衣,下午5点16分入殓,她的身体柔软,脸相平静安详,且略带笑容。亲人们相信婆婆真正的离苦得乐,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都感到极大的慰藉,并仍持续地念佛。(参见《红色莲花20号》,文载《安宁照顾会讯》第27期)总之,佛教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累积起相当丰富的有关临终关怀的观念及实际操作方面的资源,在现代社会,将其发掘、整理,并加以运用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不仅能够促进佛法在人间的普及,而且还能真正救济生灵,普度众生,显现出佛法深厚的人间情怀。


(本文作者为南昌大学哲学系教授)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