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眼里揉不进沙子,到看谁都顺眼



从眼里揉不进沙子,到看谁都顺眼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从眼里揉不进沙子,到看谁都顺眼

 
图文:网络     编辑:禅缘自在

[图片] 
 

以前,我对佛法认识是很模糊的,一直把佛当作玉皇大帝之类的神灵,我真正接触佛法是在2001年夏季,我通过同事认识了一位居士,与他交谈了几个晚上,虽然当时佛法并没有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但这位居士的思想深度却令我折服,虽然他年纪比我小,学历比我低、文化比我少,但他的思想却是远远比我深刻,这点倒留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在他给我一些佛法基本知识的小册子中,有一本书给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使我的人生观和为人处世哲学有很大的改变,让我年近不惑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以前的思想和人生观全都错了!以前对事、对物、对人、对自己的看法其实很多是颠倒的!这本对我人生影响巨大的好书,是福建莆田广化寺倡印的、陈海量居士著的《建设佛化家庭》。

以前,我认为我很正直,敢于仗义执言,不怕得罪人,所以我看到不平之事则鸣,针贬时弊,慷慨激昂,还常以此为荣。可书中的《法句经》中佛却说:“ 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又说“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书中更有善知识说:“常看得自家未必是,他人未必非,便是长进。再看得他人皆有可取,吾身只是过多,便是长进。”    

以前,我言语犀利,一言中的,与人辩论不到是非分明誓不罢休,还自以为能坚持真理,个性鲜明。可此书的善知识却说:“行事刻薄,说话尖利的人,不是短命,就是贫贱,何也?要知原来之福寿,都被其剥削尽了。”又说“人若开口便刻薄尖酸,好批评人者,不惟无福且无寿。”    

以前,我是眼睛里容不了沙子,颇为清高,不愿意与俗人交往,往往话不投机拂袖而去,而且是责人不留情面,却自以为爱憎分明,敢于直言,洁身自好,是非分明。可看了此书才知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秽垢要茹纳些,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善恶要包容得。”“待人,一切贤愚好歹要包容和蔼,明知他是恶人、小人、奸人、佞人,亦要自己心中明白,而不可在脸面言语上,露一些厌恶之意。”   

以前,我脾气很急,做事力求完美,容不得别人差错,看到别人有错,就口不择言,直言不讳,自己虽知不当,但常自嘲自己是性情中人,心直口快,是有话直言的真君子。殊不知“隐人之恶,扬人之善,不独自己留存厚道,亦是免祸消愆妙法。”“不责人之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不仅可以养德,还可以远害。” 

以前我虽大恶不作,小恶却不少,大善无为,小善却不屑,自以为还算个好人,并以此慰藉。可是年近不惑,十事却有八九不成,故此常叹命运作弄!但佛却说“莫轻小恶,以为无殃,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字字如珠的嘉言,对我人生影响是十分巨大,从此我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日常言行举止,慢慢改变了自己对人、自然和社会的态度。这几年,随着学佛的深入,使我渐渐醒悟,原来人生是那么一回事,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活着!虽然我对佛法的体悟还很肤浅,对博大精深的佛法也只懂皮毛,但佛法还是大大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的变化也是显然易见的。    

结婚有小孩子后,我与妻子关系一直不很和谐,三天小斗嘴,十天大吵闹,每次吵架后妻子都很伤心说,“我觉得与你生活在一起一点意思都没有!”而我也常看她总不顺眼,总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学佛不久开始对她没有那么挑剔了,后来开始慢慢顺眼了,再慢慢地开始看到了她的优点,渐渐她在我的眼里是好的多,错的少了,而现在我是常忏悔我以前对她的伤害!这两年我们几乎再没有吵过架,她对我的态度也有了很显现的变化,对我关心也越来越多了,夫妻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有一天她竟公开对她的全班学生说,“我觉得我丈夫是最好的,最让满意的是,他是一个爱我的好人!”她能说出这话,这是我以前不敢想象的。    

我的工作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前不管自己如何努力,工作如何卖力,上司似乎对我并不很欣赏,而同事关系也不怎么样,一直是碌碌无为,可学佛后这两三年,我的工作却有了大大起色,去年我被提拔为单位的副职,在我提拔时人事部门对我的评价是:“办事稳重,能识大体,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而最近我的事业似乎也越来越顺了,以前我不如意的事是十有八九,现在可以倒进来说了。   

随着我学佛的深入,我知道学佛人只求人间的福报无疑是拿如意宝珠去换糖果,持五戒,修十善是菩萨道的基础,但如果没有出离心、菩提心、清净心,学佛是永无进步的,想行六度、四摄,也是很难做到的,要想生西更是缘木求鱼。去年我看到父母都病倒在医院里,承受着病魔的折磨,开始深深感触到人生是苦的真谛,可以说已埋下了“出离心”的种子,安乐今生后,往生极乐世界将是我人生终极追求。   

也许我对佛法有很多的误解和错误的看法,但我学佛的目标是不会改变的,我生西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   

编注:《法句经》中佛说: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这就是人生的真谛——行为反作用力。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