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决策,依法不依人



做决策,依法不依人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分享到:  
决策的难度,就在于有所变,有所不变的分寸掌握。
什么时候可以见仁见智,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什么时候又该坚持原则,固守方针? 

 「法」是什么呢?法是一种同于古今,通于天下的原则或理念。它是放诸四海皆准、贯穿古今皆同,永恒不变的真理。

  
法有母法和子法两种。母法是基本原则,是团体的理念和方针;子法是一种执行的政策,是以基本原则为依归的。基本原则是不能改变的,而执行的政策只要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是以因时、因人、因事、因地、因物而稍加变通。

  
所以,一个决策者在做任何决定时,首先要掌握住基本原则,才不会偏离组织的精神。譬如,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要非常清楚公司的理念是什么?经营的方针是什么?然后再根据这个理念、方针,做出种种适当的以及必要的临机应变政策。

                     不要忘记基本精神

  
政策上的临机应变是正常的而且是必需的,我们必须要随时有应变的能力。因为环境不断地在变,人事也不断地在变,所以我们所制造的产品,以及我们所提供的服务,不论是在外观上、质量上,或服务的态度上,也都一定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满足日新月异多元化需求。不求革新,势必会被时代的洪流所吞没。不过,任何一种革新都需要环境绕着基本原则酝酿而生。

  
同样地,一个公司的主管也一定要考虑到公司的基本精神是什么?老板也许忘掉了它的基本精神而要求你做出不当的决定。如果你是一个非常优秀、杰出的主管,你会给他善意的建议︰「我们公司的理念不是这个样子,如果这样做,我们公司的理念就要被迫放弃了。当我们放弃公司理念之后,要再建立一个理念就很难了。」

                    不做失根兰花

  
所以凡事一定要依法不依人。依人行事是有问题的。一方面是主观的问题,所谓见仁见智,每一个人所持的立场不同,见解就会不同。另一方面,人的思想是剎那生灭的,随时随地都可能受到外面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因此,依人行事往往会引来许多不必要的对立与纷争。

   
为了团体的安定和稳固,建立共同遵循的法则,是唯一且必要的途径。这个共同原则就是团体的理念、方针、共识,也就是母法。它是团体的精神重心,维系着整个团体的力量和发展方向,是人人必须要遵守的原则,绝对不能因个人瞋爱而有所更易。如果团体的理念一直在变动,共识就不容易产生,力量也不容易凝聚,安定更不容易维系。

  
当然,决策难免有时会因思虑不够周延而有所损失,但是为了维系团体的精神、理念,还是要坚持到底。西方有一句谚语说:黎明前的黑暗是不会太久的;只要基本原则不变、大方向没错,最后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如果经常更换方向、改变理念,虽然占尽眼前风光,却如失根的兰花,生机渺茫。

                         
看见佛菩萨的身影 

  
生平第一次参加水陆法会,过去不是没因缘,而是根本不动心。因为世尊在菩提树下见性成佛,让我认为学佛就是要参禅打坐。然而,施炳煌师兄告诉我,智者大师制订法华忏仪,没有这些经忏,佛法可能就不复存在了。当果慨法师在说明会中强调,从唐代流传至今经一千五百年,只有法鼓山做了既符合佛法悲智、又贴切现代人生活的修订。听到这里,我便决定参加,为这场佛事做见证。 

    
法会共分十坛进行,总坛设在禅堂。佛事开始前,参加者可到相应的外坛共修,第四天起才回到总坛结界、洒净、召请四圣六凡。请圣降坛时风和日丽,明显感受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慈光普照;而召请六道有情时,即便中午也阴雨绵绵;受幽冥戒时,身体很重,直想咳嗽,监香果懋法师教我们提起正念,礼一席等同二十四席,走过席次时轻一点,因为众生没有身体可依附,风一吹就散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呀!
法会重头戏在焰口,共有五场。五大士焰口是十年来举办的第二场,殊胜庄严难以言喻。想起《华严经》中的比喻,世间的因缘就像是个因陀罗网,每个人都是具足一切的摩尼珠,彼此辉映撞击,产生火花,让这个世界更庄严;但由于无明起种种贪瞋痴,才会造作无边恶业,也因此,当法会才起「戒定真香」,我便潸然泪下,一切都是自作因自受果…… 
随即念头一转,马上提起话头「什么是无?」「佛在哪里?」五大士和着法器梵呗,尽管声响云霄,我却
「一心湛寂」,只管参话头。忏本中提到,人人皆具足觉性,三业清净能证无上道。看到义工们冒着风雨服务,那怕是凌晨伫立岗位,脸上都是无限欢喜;而大功德主们至心虔诚,从头到尾礼敬如仪。如果要问佛在哪里,眼前这些实践者不就是了吗?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