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魏德东博士就佛教夏令营意义答记者问



中国人民大学魏德东博士就佛教夏令营意义答记者问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分享到:

2005年09月10日 柏林禅寺网站

佛教在线9月10日讯 
时值暑期,各地佛教丛林道场纷纷面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开办夏令营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寺院选择了这种新兴的弘法方式。河北柏林禅寺是这项活动的开创者,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魏德东教授长期关注现实宗教领域,对柏林禅寺的生活禅夏令营进行了长期的跟踪。去年,他曾在旧金山第六十六届美国宗教社会学会上发表演讲,引起强烈反响。因此,记者就佛教夏令营这一新兴的宗教现象向魏德东进行了专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夏令营首先出现在柏林禅寺,是一种偶然,还是有其内在的原因?

魏德东(以下简称魏):近些年来,国家的宗教政策越来越宽松,我国的宗教呈现出迅速而多样的复兴方式,而生活禅夏令营就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夏令营出现在柏林禅寺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其具有鲜明个性的领袖和僧团。这位克里斯玛式的人物是净慧长老(柏林禅寺原方丈),其僧团的重要特点是有一批大学毕业以后出家的信徒和大批知识分子在家信徒,这是夏令营成功举办不可或缺的条件。作为有很深文化底蕴的僧人,净慧长老十分强调佛教是一种文化,因此很重视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传播佛教。夏令营的领袖是具有深厚学识的高僧,而实际的主办者均为大学毕业以后出家的僧人。因为主办者的思想与营员十分接近,了解营员的心理,因此创造的活动形式多为营员所喜爱,其名牌大学毕业的经历也更容易为营员所接受。

从政教关系的角度看,生活禅夏令营从一开始就得到政府的支持,在较复杂的环境下,成为佛教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标志。

记:柏林禅寺的生活禅夏令营为什么能够吸引大学生参加?

魏:净慧长老提出的生活禅新理念,具有鲜明的现代佛教指导思想。生活禅夏令营采用了许多适应当代青年特点的弘法手段,在形式与内容上均得到青年的喜爱。就对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吸引力而言,柏林禅寺举办的夏令营在中国大陆首屈一指。进入21世纪,生活禅夏令营更为众多佛教道场模仿,成为各地佛教夏令营的范式。这也说明寺院通过举办夏令营这种弘法手段也是时代的需要。

记:举办这类夏令营将会对营员产生什么影响?

魏:经过7天的夏令营生活,营员对佛教的日常生活就会有大致的了解,对宗教的神秘感也去掉了。夏令营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宗教、体会宗教生活的有效方式,这是夏令营对营员的首要影响。我国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宗教不得干预教育,这被理解为学校教育不能涉及宗教内容。因此很多大学生不了解宗教。通过夏令营,大多数营员都认为学到了很多佛教知识,特别是学会了如何做人;夏令营的讲座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佛教道德的,通过讲座等形式,使营员了解了一些佛教的人生哲学。

记:经过这些宗教体验,营员的宗教信仰会受到影响吗?

魏:我曾做过一组调查,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认为自己并没有因为这次夏令营就确立了宗教信仰,主要的收获是据此了解了佛教,对佛教不再陌生,或许这会成为他们以后建立信仰的基础。一些有比较成熟信仰的人则对随缘皈依者评价很低,认为他们距离真正的佛教信仰还差得远。

记:看来,青年学生对宗教还是有需求的。那么,宗教界应如何应对这些需求?

魏:是的,在青年学生中依然存在着宗教需求。面对青年学生的宗教需求,如何以适当的方式予以满足,这是对宗教界的挑战。不同的宗教有着了不同的回应方式,佛教界以柏林禅寺为代表的夏令营,就对大学生的宗教生活发挥了重大影响。

记:近些年,一些寺院相继效法柏林禅寺举办夏令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今年已经举办或即将举办的佛教夏令营有20多个,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魏:夏令营是富有生命力的佛教弘法形式,今后会为越来越多的佛寺效法。就佛教而言,夏令营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事实证明这一宗教产品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宗教市场上畅销的宗教产品,而产品的提供者由此也受益匪浅。在柏林禅寺复建的时候,其西部的五台山已经是北方传统佛教的活动中心,北京地区也已经有若干佛寺,南部的山东、河南也都有佛教协会,柏林禅寺如何创造自己的特色,赢得发展空间,这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如果拘泥于传统的佛教活动形式,即念佛、忏悔、求福等,柏林禅寺必定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恢复过程,其信徒也必将以中老年妇女为主。净慧长老高瞻远瞩,意识到青年知识分子的佛教需求,及其对中国佛教未来的意义,举办了生活禅夏令营。后来的历史证明,正是举办夏令营,使柏林寺在短短的10年时间内,不仅成为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佛教信仰圣地,而且在佛寺建筑等方面,也赢得了海内外的巨大支持,一跃而为全国性的大寺,而夏令营也成为柏林寺的品牌。

记:社会在进步,宗教也在发展,宗教界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佛教夏令营能否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魏:和谐包括内在、外在两个方面。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各界的关系和谐好,不同的宗教信仰产生了相应的社会群体,而宗教能够化解人们之间的怨恨、矛盾和冲突,达到内在的和谐,这是一个基础。因此,要构建外在和谐,首先要达到内在的和谐,在这方面,宗教有一个空间,比如说夏令营对年轻人有道德教化的作用。可以说,宗教提供了道德资源。

佛教团体可以实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生活禅夏令营的举办,对于营员、佛寺和地方的影响都是正面的,因此受到政府、营员、家长和佛教界的共同肯定。宗教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互动,应该是宗教界和政府的共同追求。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