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俗并行行真正的菩萨道



真俗并行——行真正的菩萨道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菩萨地修行的第九地是“善慧地”。“善慧”,即是慈悲而有智慧。要达到“善慧地”的境界,首先要打稳基础的功夫,努力成就“力波罗蜜”。




       

    我
常常说:“发多大的愿,就有多大的力。”有愿力来配合,心地自然能够时时清净、专心一念;择善坚持于任何遭遇而能清净,就不生烦恼、不起恶念;不生烦恼就
是智慧,不起恶念就是善念。有智慧、慈悲的善念,再加上一股毅力去推动,就能把理想变成事实,也能转理论为实际,使人事理圆融无缺。
  
  就佛教来讲,“理论”属“真谛”,“人事”则属“俗谛”。“真谛”的道理是“心无染着、具足智慧善根”,而“俗谛”则是要人圆事圆,发挥慈悲的功能去利益人群。因此,我们应该要真俗并行。
  
  在社会环境中,必定要顾及他人:若只想到自己要了生脱死,或是一味沉迷于世俗,便会有所偏执。社会上有很多爱心团体在推行各种爱心工作,这是成就善业。但是很多人却同样离不开烦恼,原因是做了些善事,心里就有执着而放不下。
  
  我也曾经讲过“十魔车”(注),里面有一项是“善根魔”,是指行了善事却一直放在心上;想着:我做了很多善事,该当得到什么福报……如果是为了求得福报才行善,便违背了行善的原意,反而会招来烦恼,容易丧失了为善的原动力。
  
  为善应无所求,如果做一点善事就希望有所回报,就是缺少了真空的智慧。唯有真俗平行,才是真正的力行菩萨道。我们既然来到人间,不要放不下、看不开;放不下的人生,会过得很不愉快,甚至痛苦不堪;若看开了,也不能忽视自己的功能,而应发挥“大爱”的良能。
  
  曾听过慈济人唱过一首歌,歌词的内容大概是这样:“垃圾倒出去,清净的收回来,我关心你,你关心我……”这就是一种幸福。人生能做到真正把内心的垃圾倒出去,就是清净的智慧;若能进一步“我帮助你,你帮助我”,彼此互相爱护、守望相助,就是人生最幸福的画面。
  
  我们时常听闻:某位大企业家受到歹徒的威胁、恐吓,或是某某地方又有人被绑架的消息。因此,许多有钱人都会雇请一些保镖,有的守门,有的随身保护着他。这是多么不安而辛苦的生活啊!


 
 如果人人各守本分,尽自己的能力维持合法的生活,即可轻安自在。而富有能力的人能“取诸社会,用诸社会”,如井水般保持八分满的状态,则能使贫富相安、
劳资互惠,呈现社会祥和,使人人能拥有一分欢喜和快乐。这一定要了解“善慧地”的境界,才能做到“无患得失”却很尽心的境界:“为人事尽心”就是“俗
谛”,“无患得失”就是“真谛”的道理。

  普天下没有我不爱的人

  美好的社会,需要人人互爱、互助。因此,得一善就要拳拳服膺,不断发挥它的功能。像志工们到医院服务病人回来,脚步都是轻快的;这是做了之后的成就感和快乐,这就叫“喜悦”,也可以称为“法喜”。
  
  我常说:“我们要视普天下众生,年长者都是我的父母,年纪差不多的都是兄弟姊妹,年纪小的都是我的孩子。”志工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身体力行去做,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家属,用尽各种方法使病人得到安适、快乐;付出的人都做得很有心得。
  
  但是,有的人听了道理,心里却想:那些老人头发也没洗,身体那么脏,而且又生病:要我靠近他,心里实在有一点怕怕的!
  
  若这样,听师父说时很欢喜,可是实际面对蓬头垢面、身体脏臭的病人,却无法生起欢喜心,反而十分烦恼;没有听法之前,离得远远的,觉得理所当然。听了法之后,看到病人还是怕怕的、离得远远的,于是心灵上又多了一分压迫感,因为自己做不到,这就多了一种烦恼。
  
  学佛,就是要“学到了就用出去”,这才是真正的善慧;要以一股发自愿心的毅力,将所学的道理推行于人间,才是真正圆满而有所得的佛法。
  
  有一次我去台中演讲,说到“父母就是堂上的活佛”。有一位很年轻的小姐听了之后,内心受到很大的冲击!
  
  事后她向我提起,过去自己对父母并不懂得感恩。每天都是在母亲将早餐煮好、又把家里打扫干净之后,自己才会起床。
  
 
 但是自从那天听法回去后,隔天开始,她每天都会提早起床把早餐准备好,并且把周围的环境打扫干净,然后等母亲起来一同享用早餐。以前常常被母亲又吼又叫
的,现在样样都很自动,妈妈看了很高兴,她自己也觉得很心安欢喜!这也是她听了法之后,能立即发挥功能所得的欢喜心。
  
  后来她又
告诉我一件事。因为讲演那天大家一直鼓掌,当时我曾对大家说:“现在社会上有很多问题,其中一项就是‘垃圾问题’。你们若能用现在认真鼓掌的双手,将生活
环境中的垃圾分类好,尽量惜福、知福,不要动不动就把还能使用的东西淘汰掉,就能减少许多垃圾。政府的清洁单位也能推行不同时段、收取不同种类垃圾的环保
政策,让许多可再利用的资源,继续使用。”
  
  于是她又以实际的行动,在住家附近挨家挨户倡导环保的观念:“拜托大家把铁罐、玻璃瓶或色拉油罐、旧报纸、簿子都作分类,会腐烂的东西请另外放:如果你们能这样做,我会负责每个礼拜来收一次。”
  
  由于她的态度诚恳有礼,有时叫人家“阿公、阿嬷”,有时叫人“伯父、伯母”,很有耐心地一一讲解环保的理念,因而得到极大的回响!家家户户真的都把垃圾分类好,等她来收。她也依言每个星期都去收集,再送到回收中心去卖;积少成多,每周都可以卖一千多元。
  
  她说:“师父!我把卖的这些钱都捐出来建医院。可是我想请教师父,这并不是我自己的钱,我想要用‘慈济人’的名称来捐好吗?”
  
  我说:“当然好啊!你有这分心,把邻居们整理出来的资源拿去卖,他们愿意付出心力,所以他们有功德,你更是功德无量啊!”
  
  “不过,我现在愈收愈多,有点负荷不了……”
  “你用什么工具去载回收物?”
  
  “开始的时候,丰原有一位踩三轮车的善心人士听到我的构想,马上响应要帮忙,就是用他的三轮车来载。可是现在愈来愈多,三轮车已经无法负荷了。师父是否能帮我呼吁,看看有没较大的车能帮我运载?”
  
  “这是好事,我会替你呼吁,我们共同来完成。”


  闻法入心发于行

  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吗?其实并不容易。光是要踏入陌生人的家门,就要有很大的勇气;因为她有这分愿心、毅力,于是困难的事也就变得简单了。
  
  总之,学佛并不困难;困难只在于:你能否把听闻的法,入于心、立于愿?能否发愿心献出自己的力量?就差在这里而已。
  
  所以,学佛可以是如此合情合理又生活化。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我们能做的事;若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就称为“善慧”。有这分爱心,并立下坚定的愿,就有办法突破万难,达到第九地的菩萨境界,也就是“善慧地。”
  
  (注)十魔军:指修行佛道之十种障碍。即欲、忧愁、饥渴、爱、睡眠、怖畏、疑、含毒、利养、高慢。


                                          ——文章节选自《证严法师〈心灵十境〉》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