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佛弟子必须举行佛化婚礼吗



在家佛弟子必须举行佛化婚礼吗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分享到:
佛化婚礼,在佛法的三藏典籍中,是找不到明确根据的。所以,佛法并不强调佛化婚礼的重要性,凡是公开的如理如法的婚姻,都会受到认可。佛法五戒中强调“戒淫邪”,主要是指严禁私通,私通在佛法看来是犯罪的行为。

至于佛化婚礼,对于建设佛化家庭来说是有必要的。至少,佛化婚礼的举行,已经证明男女双方都是皈依三宝的弟子,自从结婚之后,他们所组成的家庭,也必是佛化的家庭。所谓佛化家庭,是指信奉三宝并且实践佛法的家庭,至少是一个修持五戒十善的家庭,也必定是一个和乐慈爱的家庭。

所以,凡是正信的在家佛弟子,应该举行佛化婚礼,并且鼓励亲友们参加或举行佛化婚礼,参加佛化婚礼的本身,也是宣传佛法、积累功德的道场。

由于佛化婚礼在佛典中没有明确的根据,因此对于婚礼的仪节,迄今尚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过,主要的仪节,应该是共同皈依三宝,宣誓相敬相爱,在三宝的光照之下,结为夫妇,以爱情相助,以道情相勉,共同行善积德,利益众生,修养正觉,离苦得乐。

根据佛法对比丘戒的规定,出家人是不得作婚姻介绍人的。但是,佛经既没有说出家人不能作证婚人,也没有说出家人可以作证婚人。若以解脱道的观点衡量,出家人最好也不要做证婚人。但若以菩萨道的观点衡量,为了佛化社会,宣扬佛法,出家菩萨为人证婚,当可视为接引的方便。说到底,佛法是相当开明和宽容的人间正法,注重的是人门的心念、愿力和行动,至于形式方面,则更讲求随缘度世、善巧方便,而决不强调死板的规仪。

             
家佛弟子能和“外道”人士通婚吗

在家佛弟子能和“外道”人士通婚吗

佛门不像那些民族化或家族化的宗教,佛陀提倡一切众生平等,有教无类,普度众生,从来没有种族歧视或宗教歧视的观念,所以历代都被佛弟子奉为本师。宗教信仰虽与家庭生活有密切关系,婚姻又是组成家庭的基本形式,但对一个在家佛弟子而言,并不要求首先改变对方的宗教信仰然后再行结婚。但是,一个正信而有修养的佛弟子,必定能在婚后的夫妇生活中,促成对方来学习信仰佛法。

佛经中记载,曾有一个在家佛弟子的妹妹,嫁给了裸体外道的信徒室利笈多,那个裸体外道的信徒最初曾极端地反佛乃至害佛,但最后终于觉醒悔悟,唾弃裸体外道而皈依了佛门(根本目得伽卷七卷八)。另有佛的信女须摩提,也嫁给了外道信徒,并感化外道信徒皈依了佛门。(增一阿含卷二二须陀品之三)

因此,一个正信的在家佛弟子,在四摄法的“同事”原则之下,不但不要求配偶首先放弃原有的宗教信仰,甚至可以先去投合对方的宗教信仰,结婚之后再来潜移默化,转变对方的宗教信仰。这就是先使自己同于他,再使他来同于己。这其实也是先入世、再出世的工夫。

当然,婚姻是终身大事,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一个初始信佛学佛的佛弟子,不必利用婚姻作为传教的手段而导致不幸的后果。所以,婚姻的主要条件,不应该是宗教信仰,而是彼此之间的情投意合。

因此,如果没有把握感化对方,最好选择同一信仰的配偶,如理组成佛化的家庭,否则,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导致婚姻的悲剧,那是很不幸的。

再说,组成佛化家庭,虽是在家佛弟子的应有责任,万一由于配偶的信仰不同而坚持他的不同信仰,一时之间又无法改变他的信仰,那么,宗教的容忍,应该能使双方互相尊重各自的信仰。正信固比迷信好,有信仰也比没有信仰好。在如此的情形下,应当坚持信仰是信仰,夫妻是夫妻;教堂(寺院)是教堂(寺院),家庭是家庭。因为,佛教本来不是家族化的宗教,而是佛陀的教育。佛陀不障碍他人信仰外道,也不反对他人供养外道,佛陀甚至还对弟子说:“汝当随力供养于彼。”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