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是一条十字路



缘是一条十字路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一、断缘

  请朋友试读新文时,到婚外情一节,她似心有所感,期期艾艾地问:“你对婚外情怎么看?”

  沉吟良久,她讲述了自己屡屡被网友所追,摆脱不掉的故事。问我怎么办?

  仿佛看到网络另端她那焦灼、秀丽的面孔。

  我笑了,故作神秘:“很简单,告诉你一个清除障碍和烦恼的三字真言。”

  “快说!”修净土法门的她果然来了劲头。

  “真言就是:不-理-他!”

  “嘿嘿。”狡黠的微笑,象一株含羞草临屏开放。

  “我有时也想如此,但不忍心伤害他。这毕竟也是一段缘分,说不定,还是前世带来的缘分呢!”

  明白,碰上普遍的心态了,这是女性的善良、现代西方文化和对佛教见地的模糊所交杂的结果。


  “前世带来的缘分,就一定好吗?有时,伤害也不一定是坏事,你可知《楞严经》开头讲的故事?”


  朋友博览群书,聪颖异常,一点即明白了。

  《楞严经》开篇,是一则缠绵香艳的故事。出
家修行的阿难,出身王室,姿容秀美,风姿卓越,很多女性都暗自喜欢他。一日,佛陀和弟子们被国王请去吃饭,讲经。远游归来的阿难见精舍空无一人,便独自托
钵,沿户乞食。到摩登伽家时,美丽多情的摩登伽顿生欢喜,苦苦哀求母亲用邪咒把阿难摄得迷迷糊糊,登堂入室,宽衣解带,要成就欢会。正在用餐的佛陀知道阿
难有难,一边速派文殊菩萨前往,用楞严咒破了邪咒,一边破天荒地终止了用餐和餐后的例行讲经,回到精舍。阿难清醒了,在佛陀面前痛哭流涕,责备自己只重视
知识的积累,忽略了修行,毫无定力,被情所困。一部千古流传的《楞严经》因此展开。

  月光遍洒的斗室里,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
我绕室徘徊,沉思良久。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
“良缘”,该怎么做?是如一些佛弟子所讲,要保持联系,随缘度化?还是不顾一切,毅然截断?一向慈悲的佛陀在这里展示了他的大智大勇,毫不犹豫地为阿难选
择了后者。显然,正如不少现代人所言,佛陀是做了恶人了。

  《楞严经》中,佛陀告诉阿难,修行,是为了出离尘劳和轮回,纵然他和摩登伽曾是500世的恩爱夫妻,一见钟情,但如果不截断这段缘分,你贪我心,我怜汝色,虽千百劫,也永远在相互纠缠中,不可能修行成功。

  在佛陀眼里,人间的欢会,转瞬而逝,等如空花,留下的苦多于乐,只有真正的解脱大道,才是眼光远大的智者所应选择的。


  对于阿难和摩登伽女来讲,敢当恶人,这正是佛陀真正的慈悲。



  二、转缘

  那么,摩登伽这个美丽的女子的痛苦呢?

  摩登伽确实非常痛苦。这个为爱变得胆量非凡的女性,哭泣着追到精舍,恳请佛陀把阿难赐给她。

  当时地位非常尊贵的佛陀和蔼地接见了她,问:“你爱阿难什么呢?”

  摩登伽女说,“我爱阿难眼、爱阿难鼻、爱阿难口、爱阿难耳、爱阿难声、爱阿难行步。”换成现代情人的语言:他就是我的唯一,死了也要爱。

  佛陀说:“你爱他眼,他眼中有浊泪;你爱他鼻、口、耳,他鼻里有鼻涕、口中有唾沫、耳中有耳屎,身中有屎尿和腥臭。成了夫妻,还会有恶露,恶露中便有子,已有子便有死亡,已有死亡便有哭泣,于是身有何益?”

  摩登伽女闻言大悟,当即证得罗汉果,如火的炽烧的欲身变成清凉地。

  佛陀见她已经证果,幽默地告诉她,行了,你如果还爱阿难的话,可以去找他了。

  摩登伽女羞愧地低下了头,跪在佛陀前,说,那是我愚痴的缘故啊。现在我的心结已经解开了,如同黑夜里,看到了灯光,即将沉没的舟,到达了彼岸,我怎么还会去重返黑暗和浊流呢?

  讲完《楞严经》,阿难也证得了初果,得到了清净解脱,一对欢喜冤家,在佛陀的帮助下,成了道友,漫天的云彩散了。

  我特别喜欢佛陀的这段话,一段不净观和生死
观,点出了生命如露的本质,也喜欢摩登伽所讲的“实愚痴故逐阿难耳。今我心已开。如冥中有灯火……”顿悟的她,道出了爱欲的真谛。所谓的男女之欢,从现代
科学角度来讲,都是源自自我生理的需求和对皮囊的痴迷,种种爱语,不过是粉饰而已。我想,儿童是没有爱情的,因为他们没有生理需求;再大的情种,也不可能
去爱一位老太太或者容貌毁成丑八怪的曾经的美女,因为,她们已经芳菲散尽,不值得去费神了。

  这正如摩登伽,刚一摆脱了欲望,马上不爱阿难了,因为她不需要“借酒浇愁”了。世间的由爱生变,多于此相仿,两情相悦时,“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一旦转换了欲求,“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的悔恨和厌恶就会油然而生。

  朋友说:“那我也去度他们行不?”

  我笑了:“我不是佛陀,你也不是阿难。更何况,你能保证,示爱的人,不是你前世所结的恶缘,以欢喜冤家的面目出现,故意来磨难你的?

  菩萨可以化身妓女、屠夫、国王、大臣……虚与委蛇,在欲行禅,因为他们修到了心空无我,能转欲,不被欲转。而尊者阿难,不是菩萨,或者说,只是凡夫位上的发心菩萨。所以,佛陀为他选择的道路是截断恶缘,清净修行,更何况去圣日远的你我呢?

  末法时代,我们度化别人的方法,只有断掉孽缘,独自修行,随着山花渐渐吐香,你的芬芳,自然会慢慢感化周边的人,一切你所牵挂的人,都会因此受益,走上解脱大道。”

  朋友笑了:“对,不会游泳的人,最好先练习游泳,再去救人;否则,或许会被扯下去,一同没顶呢。”



  三、惜缘、随缘

  朋友确实很美,我曾用“宝相庄严”和她开玩笑。她也如同阿难,因此屡遭无妄的情感折磨。她说,每当她精进修行时,这种折磨就联袂而来,扰得心神不宁。于是,她对自己的秀丽容貌产生了淡淡的愁绪,感到它是一种修行的障碍了。

  其实,宝相庄严,是过去修来的福报,对这个世界,对个人,是一朵馥郁的花,至于能带来什么样的缘,要看自己的把握了。

  花园里,起舞的是美丽的蝴蝶和蜜蜂;腐烂的
垃圾场中,围绕的是苍蝇和蚊虫。菩萨因为累劫积福,个个美丽动人,人见人喜,佛陀更是一流的美男子,但为什么他们没有类似烦恼?那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利
用它,懂得谨言慎行,不让花园被误会为垃圾场,不停植出满园红紫淡白,为人间播撒美好和清馨。

  面对如网的尘缘,世人常爱讲随缘,却不知,
随缘不是退缩,不是随波浊流,对于无法摆脱的苦乐境缘,我们应该学会放下,随缘而行,避免干扰,就像河水,不留恋两岸的风光,不计较旅途的曲折,一心奔向
大海。当一些缘分如同河中巨石,妨碍到河水东归时,我们应毫不犹豫地搬开这份缘,搬开了,放下了,就转化了。 


  相貌、地位、财富,情爱,都是我们拥有的难得因缘。但因缘也是一条十字路,何去何从,我们还要靠智慧来做向导。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