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入世”与“出世”



也谈“入世”与“出世”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分享到:
●兰州商学院·刘振文

   
人生在世,几乎每个人都想事业有成名利双收充实快乐然而即便如此若没有正确的理论和正确的行为规范作指导仍然不能脱离烦恼的束缚。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化大分工越来越细,竟争日趋激烈,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使人又向往远离尘世、修行解脱。于是做世务与求解脱形成了一对矛盾。

   
在哲学中把那种认为要得到最高的成就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脱离社会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的哲学称为“出世的哲学”;而注重人伦世务只讲道德价值不讲超道德价值的哲学称为“入世的哲学”。从入世的哲学观点看出世的哲学是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而从出世的哲学观点看入世的哲学或许是积极的,但太现实了太肤浅了,就象走错了路的人,跑得越快错得越远。

   
因此从哲学的观点看,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矛盾的。而佛教认为出世是断除了烦恼,不受生死轮回而以证得不生不灭的涅盘境界为究竟。与此相对的是入世法即五戒、十善等。初学佛的人大多只说出世不愿谈入世。他们认为出世是真实了义入世是在搞六道轮回。然孰不知没有入世哪有出世,不入世的出世是空中楼阁。所以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通过在入世法中的磨练,我们才能体会到出世法的高妙。况且正如古德所言“风平浪静训练不出优秀的水手。”在尘世中得到的磨炼是有助于悟道的。近代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连人都做不好,怎么能谈脱离轮回、成佛做祖呢?佛是人格达到最圆满的人,要成佛没有基础不行,这个基础便是做人。所以学佛不要好高骛远,一听五戒、十善就觉得太肤浅,不值得一提。太虚大师又说“今所应确知而实行者凡学佛之人无论在家出家皆不得以安受、坐享为应分,务必随位随力,日作其资生利人事业,不得荒费偷惰,以报诸佛、众生之恩德,庶其涤除积垢,而振发新光耳。如果不尽一己之力去从事一些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社会的事业,那自己就要成为‘于世有损’的人,这样又怎能希望会有所‘胜进’”。更说明了学佛的下手处,便是五戒、十善,这是在六道轮回中获得人身的保障,也就是说做不到这十点,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圆满的人。分析这五戒十善的内容,可以发现与我们现代社会对个人基本道德修养的要求有着很大程度的一致。

   
谈到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在许多文化水平较低的佛教信徒当中,他们满口佛言一身佛气使人见之则避闻之则俗,缺乏对佛教内涵的真正理解。他们的信仰中掺杂了许多民间的低层信仰、神秘主义甚至迷信。这些是需要佛教在自身发展中不断的提高和改善。如此则不只是利于佛教的纯洁、健康发展,还利于佛教适应现代社会。因此佛教所讲的“出世”与“入世”和社会学科中所说的“出世哲学”与“入世哲学”是不完全一样的。近代方东美教授就写过一篇《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的论文。

   
然佛教在修学方法上用的是“不二法门”,是即对立又统一的。“入世”与“出世”是手掌与手背的关系因为入世才说出世,若没有入世也谈不上出世。在佛教中“出世”是自求解脱是自利“入世”是帮助他解脱是利他。若只讲入世不讲出世,就好象自已都不会游泳,反而入水救人,只能给人们留下惋惜而已。若只讲出世而不讲入世,就好象一只翅膀的鸟,是飞不起来的。出世与入世是合则双美,离则两伤。而佛教讲自利利他才是真正行菩萨道。对于初学佛的人来说入世是为了出世,对于那些在佛法上有大成就的人来说,出世是为了入世。因为初学佛者,容易在日益丰富的物质上盲目的追求,而失去理智,弄得“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所以要通过“六度四摄”以磨练身心,净化心灵。而其中的“四摄”,就是布施摄(以种种施舍扶危救困)、爱语摄(善言软语劝慰他人)、利行摄(以种种善行利益他人)、同事摄(与同事和睦相处)。我们讲的“为人民服务”
与佛教这种“利益众生”的精神有惊人的相似。其对净化社会风气、建设精神文明都有一定的作用。待功夫纯熟,自然与出世相应,心平气和,明白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自然摆脱烦恼的束缚,在烦杂的世事中游刃有余。而那些悟道的圣者、大成就者,他们击败了生灭的大军,享受者永恒的喜悦。他们看到了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因此用六度四摄来点亮众生心中的明灯,认识自已,找到永恒的生命。《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即是出世生心即是入世。真理无所不在住无所住,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正表出世。而本着慈悲心随机应化正表入世。住无所住生无所生无住无生即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真心具此真心当得自在则何有出入之分?如水乳交合,难分哪滴是水,哪滴是乳。

   
以上所说的五戒十善、六度四摄既是为人处事的规范又是修行证道的途径将出世和入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们若能依此行事便可心胸坦荡超然地面对世事沧桑“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做到人生的般若化。太虚大师又说“尽职业以报他人勤志业,以浑自心进吾佛性之德。”虽然入世却是出世的心态虽然出世却不逃世。

   
学生不揣浅漏,对佛学了解甚少,只能盲人摸象,陈其所知之大略以供垂阅限于功夫错谬之处难免恳求方家惠教。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