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从觉察自己的说话开始



修行,从觉察自己的说话开始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言语是交流的工具,非发泄情绪的垃圾。身犯罪业需众多因缘,但口造业瞬间脱口就成。说出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很难短时间里转变。

取材自《悲智愿行》微信。       
有位朋友在学习成长后欣喜地报告:
“我终于可以觉知到自己说的话了!以前都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很多伤人的话就这样无心出口,自己却不知道。”
你能觉察到自己在说什么内容吗?进一步你能知道自己说话的口气和态度吗?更细微的是,你能知道自己说话的动机与心态吗?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能觉察,其实却未必。
我们平时说的很多话,都是顺着习气的惯性,不假思索就出来了,你甚至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
这是一种常见的无明状态。
在禅修中有一项“止语”的练习。
规定在修行的几天里,不和任何人说话,包括自言自语。有的人会感觉非常难受。让他静默几分钟,比登天都难。他必须要说话,哪怕是唠叨和嘟囔也好。对他而言,“说话”已经成为一种“串习”,一连串习气惯性的自动化反应。如果经由“止语”的修习后,你会慢慢发现:
原来大部分想说的话,都是没必要说的。
一个淡淡的微笑,一个简单的手势,已经可以完成绝大多数的沟通。
        
在禅的境界中,那些实相层面的微妙体悟,更是超越语言才能传达的。
正如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以心传心,无需言语。
如何做到不妄语?
在戒律中,有一条叫“不妄语”。如何做到不妄语?就是时时保持觉知,即说即觉,了了分明。
那些多余的话,好像空气中的浮尘,常被我们忽略;当我们提起觉照的时候,就像阳光穿透空气,清晰地照见这些浮尘。
       
当我们带着觉知说话时,内心就会变得清净安详,并把这份觉受传递给他人。
当我们能觉知自己的说话,就会减少很多无意之语、无用之语、无聊之语,以及那些妄慢之语、是非之语。当我们带着觉知说话时,内心就会变得清净安详,并把这份觉受传递给他人。
从现在起,修习说话的功课吧!带着觉知,清楚明白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