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智慧是最大的神通.



天真:智慧是最大的神通.

作者:佚名 来源:佛学在线

[图片]  

     
  天真师授权本文发布在光明觉照网各平台。未经授权之转载请保证文章的完整性,并注明原文地址。

       
  佛法精髓贵在智慧解脱。因心生法,法门种种,殊途同归,归元无二。最终都要开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方为究竟圆满。而在修行过程之中或最后出现神通是肯定的,也是必然的。因为神通是我们每个人先天所具足的自然本能、天人合一的自然现象。因众生无明愚昧没有智慧而迷失了这根本的一切,沦落成为无能弱智的世俗凡夫而不得极乐自在!修行就是要还原复本,只有还复先天的圆智灵慧,才能彻底解脱出离三界六道生死轮回。

 
     
  禅是佛心,佛即智慧。在修行的过程中有神通而没有智慧,是决定不能解脱出离生死轮回的。因为无论是修行,还是处世应为,所有的一切若是离了智慧,毫无疑问,统统都会误入岐途和陷入无明愚昧黑暗之中!可以说,决定我们在宇宙维次空间的品位、层次、境界的也唯有智慧,而不是任何其它所能替代,而能为之的!所以,禅是智慧佛心,唯心而能所事,智慧是关键,智慧才是真正最大的神通!

 
       
所谓神通只是相对三界六道众生而言。岂不闻:先天根本,心心相印,一一相一,不一不异,一真皆真,一假皆假,谁神通?谁不神通?都神通都不神通!而出现神通和有神通并没有错,诸佛菩萨哪个没有神通?问题是怎样看待和对待神通。它只是我们修行途中的过路风景,它也是我们前世今生所修行的功夫。只要不迷恋、不住留,就能继续升华和提升,直达究竟彼岸而圆满成就!而那些入魔颠狂、发神经的,往往就是因为他们执迷和追求于神通,才会不能自已而堕入魔道。

 
       
有神通的人未必开悟明心见性,而真正开悟明心见性之人肯定有神通。如果说一个洞彻本源、了明本心、亲见自性的智者,还没有复本还原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部分先天之本能,那是肯定说不过去的!犹如已经和佛菩萨心心相印、相应同步而在身心机理上没有转化,没有变化,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是假冒伪劣,名义上虽言悟到,而实则没有亲证透脱,再不然行持还未到!)但是,明心见性的智者不认为自己有神通,不认为种种先天本能是神通,对此视若平常。其实,在他们看来,家常日用、吃喝拉撒,无一不是神通妙用!言其神通,其实根本并不神通。而且特别谨慎,不会轻易外露和示现。主要是因为怕众生产生迷惑,误信、误传而误会佛法。

 
       
有神通如若不具有正知正见,重心修德,很容易落入天魔外道或深陷阴魔幻境而尚不自知。还洋洋得意、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修得多么好,功夫高深,不同凡响。再与人用功夫治病调理问事等,强行介入、违逆因果自然规律,一旦果报现前,自己又没有智慧能力转化,到时再害怕和后悔则为时已晚!随业流转,再失却即世人身,且是万劫难复!

 
       
当年佛座下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在琉璃王灭释迦族时,就救了释迦族五百人,放在他的钵里送到大梵天去避难。然而,等事情过去后,那些人却全部化成了血水,没有一个存活的。由此可见,神通再大也难敌业力!

 
       
又佛九十日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后辞天界而下,四众八部,俱往空界奉迎。当时须菩提尊者在灵鹫山的石窟中缝衣,听到佛回来的消息,要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忽然一想:“佛的真身不是六根可见。若去迎接佛陀,是把佛的法身当成四大和合的肉体色身,乃为不识空性的表现。不识诸法空性,就看不到佛的法身。诸法空性,空无尽遍。如来法身,无处不在。”于是他安然坐下,依旧缝衣。

       
       
而莲花色尼,恐见到佛时会落在众大僧之后。为了抢在众大僧之前先见到佛,乃用神力,把自己变化为“转轮圣王”,结果她超越众大僧而最先见到佛。但她却也因此遭到了佛的诃责:“你虽见到我的“色身”,却见不到我的“法身”。而须菩提,虽坐在石室中,未曾挪步却已见到我的‘法身’矣!”从佛对莲花色尼的喝斥,我们当知智慧见地,在修行之中的重要性!

 
       
古人有云:“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着魔。”我们修行的目的是要开悟,而且今世必须开悟,但是更不能着魔!在修行的道路上,处处都充满各种各样的陷阱,如履薄冰,稍不留神就会误入岐途掉进万丈深渊而遗悔千古,所以不得不慎!佛法即是智慧。唯有智慧才能究竟根本,而一切皆是以此为中心,以此为前提而行使的善巧方便。最终令众生入佛智,而从心上从根本上智慧解脱!彻底解决生死大事!

 
       
所以我们既要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破除一切执着!又要做到“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了达真空妙有!若真能如此,何愁今生不了道?!何愁即世不成就?!

 
       
神通境界被禅宗称之为“圣末边事”。在没有明心见性之前,如有前五通而没有漏尽通,肯定还在三界六道里。若再执着和追求,就成为障道因缘,就很容易入魔!

 
       
禅宗讲“只论见地,不讲境界”。——不言境界并不是没有境界,而主要是要人不执着境界。——若非如此,那见地功夫又是什么?其实若要说没有境界,此即本身就是一种境界。否则,岂不成为断灭顽空了吗?那“空有不二,真妄一如”究竟为何?什么是“见相即见性”?如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先天圆智,灵慧清明。五眼六通,浑然天成。
佛心众生,本来相同。六道愚众,迷失智能。
欲归根本,精进修行。复本还原,无量一同。
皆都如此,何有神通?无色无相,应物显形。

 
                   
——摘自《般若之花》天真•拈花集“狮子吼”
 


回向:原世间一切众生善行坚固,无有退转




怎样念佛
忆佛念佛
修证问答集
行善积德
修行语录
生活佛法
人生指南
起点关怀
念佛法门
净宗入门
佛学基础知识
佛教知识
佛教旅游
佛教常识问答
佛门礼仪
佛教常识
学佛行仪
素食菜谱
修行精华
净土探究
临终备览
净土十疑论
净土安心法门
净土法门疑难解答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慧律法师谈死亡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大乘无量寿经注解
无量寿经


 
主站:higrid.net